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02 04:29:57

导语:在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专业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摘 要:影视后期制作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新兴课程,是培养影视艺术人才的必修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视野和高度去观察影视技术,又要将艺术性的理念渗透到实践应用环节,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艺术性;教学方法;创新

作者简介:高 森(1975-),女,广东省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师。研究方向:影视后期制作、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广东 惠州/516001)

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是影视科技发展到一定时期的自然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代新媒体时代的科技水准。然而,出色的影视作品离不开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对影视制作教学的要求非常高,老师既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视野和高度去观察影视技术,又要将艺术性的理念渗透到实践应用环节,从而培养既懂影视制作技术、又具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影视制作行业是目前急需人才的行业,许多学校针对需求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专业。但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理念落后,方法陈旧等。本文针对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特点,研究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途径,探索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的高效方法。

一、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影视后期制作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适应中职学生的就业需求,主要让学生掌握影视作品制作技术和方法,熟练使用影视制作软件对影视作品进行艺术加工和处理,这些处理包括添加声音效果、文字和一些特效等。从制作内容上来看,影视后期制作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拼接拍摄的影视镜头,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剪辑,使其情节连贯;二是制作和添加影视作品的声音效果;三是特效的制作,为组合起来的镜头添加各种视频特效与转场特效。影视后期制作涉及视频、音频、动画等多种专业技术和知识,对制作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涉及到美学、影视艺术、多媒体制作技术以及合成技术等技能。影视后期制作是电视和电影节目制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影视作品的质量。

计算机专业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内容包括影视创作和影视制作软件的学习。影视创作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影视创作的技术,让学生熟练掌握制作影视作品的完整过程和关键技术细节。影视后期制作的软件学习内容以After Effects和Premiere这两个制作软件为主,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台、广告公司、电影剪辑、游戏制作、单位和个人视频制作等领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视频编辑制作平台。因此如何综合利用视频技术编辑制作视频作品,用身边的数码设备合理地进行策划和拍摄,充分运用镜头语言,将时尚元素与影视制作技术相结合以满足客户需求,是中职学生为今后更好地满足视频编辑类工作岗位要求所需要掌握的。

二、技术与艺术相互渗透的教学理念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图像处理、动画制作、音频制作的技能,以制作出一部精美的视频。然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只是基础和保障,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离不开艺术的渗透和表达。计算机技术是进行影视后期创作的工具,最终决定影视后期处理效果的并不是由技术来决定,重要的是设计。虽然视频制作软件的作用不可替代的,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特色,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影视后期制作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充分结合,创新这一教学理念,适应当代社会影视艺术发展的趋势,培养出市场上需要的专业人才。

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手段来表达影视作品的艺术美,通过制作人的审美观、意识、思维、心理和情感等来表表现作品。比如在对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进行处理时,要根据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角色、年龄等因素综合进行考虑和设计,当表达一位老人时,在影视作品画面的处理上,要给老人的面部呈现出一种古铜色,这既符合老年人的面部特征,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老人的沧桑感。这种制作效果既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在实现自己的创作思想上,又需要计算机技术来完成。

在影视后期制作中,需要强调的是,技术是基础,是保证,艺术是灵魂,是先导。比如在表现陈年旧事时,可将影视作品的画面设置成泛黄色调;在表现历史资料时,可将整个画面调整成黑白色等。这些制作技巧可以将影视作品的处理充满艺术性,从视觉上增加对观众的冲击力,产生比较好的收看效果,加深观众的印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影视作品艺术力的表现需要技术的支持,在技术的基础上反映出作品蕴含的思维与情感。艺术的魅力又使得技术的理性与功能得到良好表达,通过艺术美折射出技术的精美与多样化。

三、教学方法探讨

(一)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是建立在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基础上的现代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方法中的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想形式,旨在让学生参与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在学习、自主地学习。

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老师可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组织成一个教学项目来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实施项目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完成。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惠城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庆宣传片的后期制作为例,老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一组由4-6人组成,并分别按照剪辑、合成、灯光处理、录音、色彩处理等岗位进行分工,并明确此校庆宣传片的制作要求。任务分配完成后,让学生分头行动,共同协作完成本次项目。学生制作完成后,各小组分别将作品交给老师,老师将作品上传到教学平台上供学生欣赏和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和总结,并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反馈和评价,对学生取得的成绩予以肯定,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参与能力。实施项目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项目式教学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他们的创作潜力。

(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起源于1920年代。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主要包括学生自行准备、小组讨论准备、小组集中讨论和总结几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这种教学方法逐步得到推广,成为国内教育界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教学案例库,教师从电视栏目、电视散文、音乐电视、专题片、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中选择代表性的作品,通过分析作品的视频制作特点来提取教学素材,制作案例。在进行案例选择时,这五类作品要分别选择,让学生体验到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的制作特征,老师也要对案例进行分类,在讲授中有所区别。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个教学案例,这个纪录片每一集的播出都好评如潮。此片的技术手法多种多样,将中国传统美食的制作手艺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制作人员通过快镜头来表达霉菌发酵的缓慢变化,给观众呈现出用肉眼无法看到的奇幻景象;在表现竹笋、蘑菇等食材的生长周期时,将时间的飞速流逝和食材的悄然变化灵动地表现出来,使画面看起来充满艺术性,更具观赏性。通过这些案例教学,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影视后期制作不是简单的特效添加,也不是技术的堆砌。影视作品中的技术美要与其作品本身的节奏、风格、意蕴相符合,让技术转换成艺术情感,让艺术美和技术美同现。

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重视师生双向交流,能够实现教学相长、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生动具体直观易学。案例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还能起到启示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案例来举一反三,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四、结束语

随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人们对影视制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要求学校要培养创新型、复合型的影视创作人才,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从艺术的理念教育学生,注重学生的美学修养,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视野去关照技术,用技术的进步去塑造艺术,不断探索与改进授课方法与理念,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电视节目制作专业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教学设计

摘 要:我国的影视行业发展迅速,因此对影视制作类的人才需求也日益趋增。如何让学生学好影视后期剪辑这门课程,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我们每位教师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本文以我院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为例,探讨影视后期剪辑课程体系为平台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法方法,以期达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艺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影视节目制作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后期剪辑;课程;教学设计

我国的影视行业发展迅速,因此对影视制作类的人才需求也日益趋增。目前许多院校的电视节目制作、编导等相关专业均开设了影视后期剪辑这门课程。该课程主要目标是通过软件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影视后期制作的基本方法,制作出成熟的影视作品。本文以我院电视节目制作专业为例,探讨以影视后期剪辑课程体系为平台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期达到培养具有职业素质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影视节目制作人才的目标。

一、课程的教学体系构建

影视后期剪辑课程并不是孤立的“某门”课程,而是一个课程体系当中的某一门。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了“课程开设的体系化”,让每一门课与相关课程都能发生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在开设该门课程时,考虑了如下的课程结构:首先,让学生学习影视类课程当中的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等相关课程,可以让学生掌握影像作品创作的艺术基础;其次,让学生打好计算机技术基础,要求先开设好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电视节目制作等基础课程,可以让学生打好影像创作的技术基础。这样学生经过影视后期剪辑课程就能学会剪辑正片的基本方法,充分掌握影视后期创作的技术。以课程体系为平台构建影视类课程的教学体系,强调和突出培养学生的影像作品的整体控制能力与创造力,使学生能够达到艺术与技术完美统一。

二、教学内容安排

影视后期剪辑课程内容分为八大模块:(一)基础知识。包括Premiere产品介绍、Premiere界面、Premiere操作入门、工程设置、导入素材等方面的知识教学;(二)视频剪辑功能。主要进行画面粗剪与精剪的教学;(三)Premiere特效。主要进行视频转场、视频特效教学;(四)合成技术。介绍在影视作品中合成技术的运用;在Premiere中常用的一些合成技巧;(五)色彩调整。介绍在影视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在Premiere中的色彩调整特效的使用;(六)字幕效果。分析影视作品中字幕的作用,在Premiere中字幕、图形的设计;(七)音频处理。介绍音频的基础知识;在Premiere中常用的音频编辑技巧;(八)作品输出。主要进行输出到文件、刻录视频盘片、格式转换器方面的教学。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八大模块的要求依次实施,其素材有教师为其准备的各类型文件,还有一些来源于学生们自己拍摄的短片、新闻素材或学生们自己日常积累的素材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满堂灌”现象。

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如:鼓励学生们讲解某一知识点,教师做最后的补充说明。这样做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我们还将优秀作品赏析贯穿于每一堂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针对每次的优秀作业,还会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让本小组成员共同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及创作过程,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步提高自主创作能力。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探析

摘 要:伴随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技术得以在诸多行业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对数字技术开展应用十分关键。文章通过阐述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及作用发挥,分析影视后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实践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影视后期制作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数字技术;影视后期制作;应用

引言

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数字技术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在社会视听媒体逐步普及背景下,数字技术凭借其存储方便、传输高速及编辑功能强大等特征优势,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得到广泛推广[1]。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艺术表现空间,在影视后期制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可见,对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及作用发挥

1.1 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数字技术应用于影视后期制作中,可极大程度提高影视制作质量水平。对于影视后期制作而言,可将其划分成多个不同阶段,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大多是对拍摄素材、特技镜头等开展具体剪辑,促进获取全面完整的影视作品。再基于数字技术,对影视开展配音等。对于数字化的影视后期制作而言,大都是基于影视素材创作,再引入数字合成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开展编辑。于数字合成技术中,经应用计算机图像学原理及处理手段,可为系统处理全面完整性提供有利保障。

1.2 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作用发挥

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在过去,受限于技术水平,影视后期制作质量水平通常不够理想,使得相关工作难以有序进行。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可显著改善影视制作效率,基于多维编辑作用机制,可使得影视后期制作艺术性操作得到有效强化,进一步提高影视后期制作全面综合水平。

2 影视后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就以往影视后期制作情形而言,在多个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以往影视作品是借助胶带开展拍摄的,拍摄结束后必须要进行人工剪辑。在后期人工剪辑工作过程中,多开展线性编辑,经由组合编辑形式实现全面后期制作。如此极易使得对相应影视内容缩短或者删除等工作开展面临一定难度。在以往影视作品编辑期间,要求剪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倘若剪辑人员不能对影视作品抱有良好态度,便无法确保剪辑工作的有序进行,倘若对相应环节未予以足够重视,则极易产生各种剪辑问题,进而对影视全面制作造成负面影响。

3 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实践

相较于常规的平面作品及其他形式的创作,影视作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可调动起人们的观赏兴趣,具备特有的呈现技巧、新颖的表现形式等,通常可于短暂时间内,表现出尤为丰富的企业特质、产品特性等。因此,在对影视作品开展制作期间,应当对数字技术开展有效应用,对影视作品技术要求予以尽可能满足。伴随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逐步推广,影视作品所需表达的艺术效果得到越来越恰到好处的呈现。数字技术通过对一系列手段开展综合利用,诸如三维影像、特技效果等,极大程度对创作想象予以满足,达成影视作品最终所期许的艺术效果[2]。

3.1 数字技术在影视作品字幕、片头制作中的应用

在影视后期制作期间,通常要求结合企业特质、产品特性等,在影视中引入相应文字字幕或片头,从而贴近影视作品对应所需表达的主题内容。数字技术在影视作品字幕、片头制作中的应用,基于数字软件辅助,对应对需求引入的文字字幕、片头开展设计,强化产品内涵。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数字技术积极促进影视作品达成最终效果。

3.2 数字技术在提高用户体验中的应用

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提高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因此,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应当提升对最终视觉效果的重视度。在影视作品录制过程中,通常会受人员设定、拍摄技术及经济条件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使得影视作品最终录制效果不尽如人意。不论影视作品的图形呈现,还是表格呈现,均应当满足影视作品整体效果。鉴于此,在影视后期制作中,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对图形、表格进行有效绘制,从而保证图形、表格满足影视作品最终整体效果。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可极大水平满足影视作品对图形、表格形式等的需求,进而为用户创建良好的观看体验。

3.3 数字技术在影视作品特效制作中的应用

对于影视作品而言,有时候为了凸显产品特性,往往要求制作特效画面。例如,一些影视作品,为了营造气势磅礴的氛围,要求以浩瀚无垠的宇宙作为创作背景,达成影视作品的呈现。在实际录制现场,显然要以宇宙作为背景不太可能。与此同时,影视作品创作主题内容亦不可勉强而为之,因此,引入数字技术便显得极为关键[3]。数字技术在影视作品特效制作中的应用,对影视作品背景开展特效处理,即可达成预期设想的目标。在相关影视作品创意设计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难以见到的事物、场景,如何达成此类想象中的事物、场景,则同样离不开数字技术的重要支持。创作人员借助合成叠加、抠图合成等图形图像处理方式,对真实事物、场景开展改造,进而实现影视作品最追求的效果。

3.4 数字技术在影视作品镜头剪接、声音制作中的应用

影视作品要想收获成功,镜头内容良好呈现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依据影视作品创作要求,对初期素材开展采集完毕后,影视作品成功与否受镜头剪辑、声音配置很大程度影响。结合影视作品创意,对拍摄素材结合创作要求开展非线性编辑,对影视作品声音配置,依据要求开展音频混合理、引入特效声音等。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要想达成特殊呈现形式,均要应用到数字技术,在底层计算机硬件的辅助下,借助各类处理软件,开展好影视作品的镜头剪接、声音制作,促进声音、视频相互的有效同步。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不仅提升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层面,达成传统剪辑效果的同时,还改善了影视工业的生产效率,更为影视制作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艺术表现空间。基于此,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研究、总结经验,清楚认识数字技术内涵,全面分析影视后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数字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科学合理应用,积极促进影视后期制作有序开展。

作者简介:王俊丽(1978-),女,河南平顶山人,本科,平顶山市工业学校计算机部,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

张艳华(1972-),女,河南平顶山人,本科,平顶山市工业学校计算机部,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技术的类型与发展

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当代人生活必需的娱乐形式,其影响力和发展速度都毋庸置疑,而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主要分为前期准备、实际拍摄和后期制作三大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后期制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其制作技术也不断更新。本文通过大量的资料文献介绍了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概念和作用,详细介绍了主要的制作技术,希望对宣传和进一步发展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影视动画 后期制作 重要性 技术发展

从90年代初期,3D效果图用于影视动画数字展示开始,影视动画就开始飞速发展,随着生活技术的智能化,影视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仅是专业的影视制作,就连大众娱乐、游戏、网络等都需要运用到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技术。

1 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概念和作用

影视动画后期制作即在已经完成了素材拍摄后,利用三维动画、合成手段完成特技镜头,处理剪辑,增加音效的整个过程。后期制作是在前期准备和实际拍摄之后的部分,是对素材的再次合成、处理,是对画面与声音的艺术把控,使得拍摄的素材得到完美的融合,最终呈现给观看者最好的影视效果,是影视动画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决定着影视动画的最终效果。传统的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是通过放像机和录像机的转换,达到调整画面色彩、增加字幕等目的,但是这种线性编辑存在诸多限制,比如镜头无法随意增添删改,新的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必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 主要的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技术

2.1 对白制作技术

传统的电影录音只是为了达到有声电影的目的,很少关注声音的流派风格和美学原则,但是随着技术发展,新的艺术观念开始得到发展,对白技术成为后期制作的一大重点。对白录制时,要注意声音的空间感和距离感,前者是人耳在空间上对声音的感知,后者是声音远近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二者共同作用,最终影响了画面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对此,需要的制作技术包括:

(1)录像师控制直达声与反射声比例的技术,使得声音的后期制作效果更好;

(2)利用混响达到不同画面、不同声音的制作,带来场景的差异性;

(3)调控音量、音色的大小比例,使得声音根据画面呈现出距离距离感,加强透视性,给观看者更强的空间层次感。

2.2 动效制作技术

此技术是对除对白、音乐外各种声音的总称,包括械音响、动作音响、然音响等,决定了画面的真实性,特别是对动画制作,这部分的细节处理往往会使得动画更为生动有趣。相关的技术包括:首先,录音师精心设计动效环节,此时需要充分考虑画面布局和影视效果,是能否达到视听艺术关键,需要录音师非常了解动画内容,合理的进行构思、处理;其次,动效制作是对真实性的还原,需要制造者了解生活并且注意细节,创造出具有画面感、层次感、真实感的声音艺术。

传统的线性编辑方法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研究者将编辑手段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创造了新的非线性编辑技术。即将原始素材通过磁盘输入计算机中,再利用软件完成编辑,整个过程无需考虑镜头先后次序,只用将挑选的素材按长度排号,剪接过程自有计算机高效、准确的完成。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此方法省时省力,节约了制作成本,还可以进行效果回放,减少了制作失误,使得影视后期制作的技术和质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2.4 数字合成制作技术

数字合成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软件的组合达到美化、渲染画面,将剪接的镜头、制作的音频进行整合,最终呈现完整作品的过程,不仅可以简单完成一些传统制作中需要光学合成、模型等手段才能得到的镜头,还能为影视作品带来更特殊的影视效果,在影视动画后期制作中属于整合技术,必不可少。

3 展望与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技术也不断更新,应用范围也逐渐增大,相信未来将具有更高的兼容性,也会更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更高的兼容性意味着技术间的融合会更为常见且深入,不仅是录像带、磁盘、硬盘等硬件的结合,还代表着数字系统和模拟系统、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等的软件结合,相关的技术手段会越来越多,与计算机的结合也会越来越紧密,提高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贴近生活则代表着这些技术会慢慢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视动画制作的成本和技术门槛都会渐渐降低,一些影视动画爱好者也可以如同专业制作人员般,进行动画制作,动画制作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一些网络游戏,甚至个人微电影都会用到后期制作技术,这也为其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总结全文,本文中介绍了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技术的概念、作用,介绍了相关技术,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但是由于篇幅限制,本文没有详细讲解每项技术的内容、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实以为憾。但是相信,在更多影视爱好者和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影视动画后期制作技术会不断改革创新,实现数字化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清工业学校 山东省聊城市 252600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影视后期制作与编辑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影视后期制作中编辑技术的发展,以及后期制作与编辑的特点和后期制作应该处理的关系,并对影视制作后期的编辑方式进行了探讨。

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 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 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 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影视制作相结合, 最终取得成功,推出了桌面编辑演播室, 即今天的视音频非线性编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Nonlinear Edit) 是传统设备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它利用计算机数字化记录所有存储的数字化文件反复更新和编辑视频节目。使得任何片断都可以立即观看并随时任意修改, 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可能高效率的完成“原始编辑”, 如剪辑、切换、镜头特技转换等, 再由计算机完成数字视频的编辑, 并将生成的完整视频回放到视频监视设备或转移到录像带上。从本质上讲, 这种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电视编辑方法。如今, 非线性编辑已经成为电影电视制作后期编辑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线性编辑技术已非常成熟, 其使用编放机、编录机、控制器直接对录像带素材进行操作, 操作界面直观、简洁、简单, 使用组合编辑、插入编辑, 图像和声音可分别进行编辑, 再配上字幕机、特技器、时基校正器等, 就能充分满足节目制作的需要, 完成镜头的组接、技巧的组接、出入点的设置、字幕和图形的叠加、音响效果和音乐配加等后期制作。

线性编辑系统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 节目信号按时间线性排列, 在寻找素材时录像机需要进行卷带搜索, 只能在一维的时间轴上按照镜头的顺序一段一段地搜索, 不能跳跃进行, 素材的选择很费时间。难于进行节目的修改电子编辑方式是以磁带的线性记录为基础的, 一般只能按编辑顺序记录, 虽然插入编辑方式允许替换已录磁带上的声音或图像,但要求要替换的片断和磁带上被替换的片断时间一致, 而不能进行增删, 不能改变节目的长度。这样, 对节目的修改就非常不方便, 因为任何一部电视片、一个电视节目从样片到定稿往往要经过多次编辑

节目制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母带的翻版磨损。线性编辑方式的实质是将原素材复制到另一盘磁带上的过程。由于线性编辑系统中的信号主要是模拟视频, 当我们在进行编辑及多带复制时, 信号在传输和编辑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干扰, 造成信号的损失。在前一版的基础上, 每编辑一版都会引起图像质量下降, 或每做一次特技就会有一次信号损失。

录像机磨损严重, 磁带容易受损。编辑一部几十分钟的电视片, 要选择几百个甚至上千个镜头, 录像机来回搜索反复编辑, 使录像机机械磨损严重, 录像机操作强度大, 寿命减短。另外记录磁带的缺点也不断暴露出来, 例如拉伸变形、扭曲、变脆、掉磁以及划伤等都会影响磁带质量。

系统构成复杂, 可操作性相对降低。线性编辑系统连线复杂, 设备种类繁多, 设备性能参差不齐, 指标各异, 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 会对视频信号造成较大的衰减。另外, 大量的设备同时使用, 使得操作人员众多, 操作过程复杂, 可操作性相对降低。正因为如此,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一种全新的音视频制作观念以及相应的硬件设备――非线性编辑应运而生了。

三、影视的后期制作应该处理的关系

1.“软件”与“硬件”的关系。影视节目制作包含电视节目生产过程中的艺术创作和技术处理两个部分。前者习惯地被称作“软件”, 后者则被称为“硬件”。在制作实践中。作为节目制作人员, 既要有丰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独特的艺术审美意识, 又要熟练掌握机器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各项功能。二者集于一身, 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节目成品。

2.主创与协创的关系。一部电视片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成功的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往往取决于主创(编导) 与协创(节目制作者) 的协同配合。二者既是主从关系, 又是平等关系。主创者要尊重协创者, 吸取和重视协创人员的意见,并在整体构思上发挥协创人员的优势和创作积极性。协创者则要防止把自己的工作强调到不恰当的位置, 理解和体现主创人员的意图, 切忌出现相互掣肘现象。

3.“前台”与“后台”的关系。在电视行业中, 记者被称“无冕之王”, 主持人是“电视明星”, 作品的成功、节目的获奖、鲜花、掌声大多送给了站在前台的他们, 而终年为他们量体裁衣的制作人员却处于幕后, 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这就需要影视制作人员具有高度的思想道德素养, 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爱岗敬业精神, 把全部精力用于节目的创新、创优上, 甘守寂寞, 甘做绿叶映红花。

诚然,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各有特点, 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为了做好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 需要根据节目的制作要求, 结合两种编辑方式的特点, 选用合适的编辑方式。

1.在影视节目片头、广告片及专题片、纪录片头的制作中, 选用非线性编辑为主比较合适。因为, 在影视节目片头和广告片中, 大量使用多层画面的运动、叠加、透明, 画面的快、慢动作, 三维动画、颜色的特殊处理, 字幕的特殊处理等效果, 在专题片和纪录片头中, 除了应用特技效果以外, 还大量使用长于5 秒的镜头, 这些要求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实现起来非常容易。

2.在新闻片的制作中, 因为电视新闻要求每个镜头的长度一般小于5 秒, 以增加信息量, 且在新闻片中较少使用特技效果, 大部分为镜头的直接组接, 大都采用后期配音或同期声和后期配音混合, 因此使用传统的线性编辑比较合适。线性编辑一般采用分量连接, 以减少信号传输过程中的损失, 保证节目质量。

3.在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娱乐节目、访谈节目、直播课堂等场合, 一般以使用线性编辑设备为主。现场直播、现场直录的主要特点是, 要求录制设备的响应速度实时, 特别是直播, 一旦开始就不能停下来, 只能一次成功, 不能失败。在这种情况下, 用传统的线性编辑系统是合适的。但在体育比赛的直播中, 由于需要重复某些特殊的、精彩的镜头, 应以线性设备为主配合使用非线性设备, 才能够很好地满足某些特殊需求。

五、结语

总之, 在影视节目的后期编辑中, 线性编辑和非线性编辑手段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两者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因此, 只有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才能把影视节目制作得尽善尽美。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摘要:数字技术的出现给影视制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本文分析了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并探讨了我国影视后期制作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影视后期制作;应用

在所有的拍摄工作(包括CG电影的镜头制作)完成后,就进入了后期处理阶段。包括素材的剪辑、图像的特殊处理及合成。多媒体数字技术可以让剪辑师对素材进行非线性编辑,完成画面组接,同对任何部分进行修改。数字技术改变了用样片和磁片进行后期剪辑的传统工艺,从而使影片的编辑和修改变得轻松高效。

如今在许多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中,越来越多的看到计算机合成的数字化场景和特效,我们把合成的数字化艺术部分叫CG(Computer Graphic),从它诞生至今只有短短十几年,但它的飞速发展和神奇的效果却令人震惊。

一、当前影视后期制作多媒体技术主要方向

技术的每一步发展都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变革,但技术只有在合适的领域才有价值。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探究影像创作表现提供了更高效的途径,单从影视制作的角度看下面的三种技术是最具代表性的。

1.基于图像和视频的绘制

艺术家通过虚拟的2D/3D工具可以创建出各种虚拟数字影像,“数字绘景”技术不仅实现了人类想象中的影像,而且节约了成本,同时数字技术在修改剪贴上的灵活也给影片制作带来了便利,数字技术运用于影片制作使得难以实现的超现实手法变得容易实现。并使得小团队的制作变为可能,对于想尝试于小成本大制作的视觉短片来讲更是意义重大。数字技术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状况,人力需求的下降和对外部环境的依赖都源于技术的改进。

2.动态影像移除与跟踪匹配

影像跟踪与修整是当前数字合成领域的新成就,也是运用于影片制作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主要应用于传统拍摄与三维数字技术相结合的领域,在电影和广告制作上使传统趋于终结。Mokey是一个革命性的软件。它使用全新的方法解决电影或电视的动态抠像,实现了影片制作的高效。

3.三维数字技术与现实匹配

RealViz公司在SIGGRAPH2005会议上首次向大家公布了自动化3D追踪工具MatchMoverPro4.0。它加大了对影像原始文件的处理能力,使摄影机的空间坐标更准确地求得,在与三维数字技术并用方面潜力巨大。它不仅解决了三位数字角色与拍摄素材匹配问题,还很好地解决了由摄影器材和拍摄条件所造成的技术问题。

二、我国影视后期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策略

中国本土制作的“大片”,大部分未能获得预期效果。回顾中国的数字电影大片之路,可以看到我们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1.提高数字制作技术实力

从国产数字影片可以看到,我们的实力还很薄弱。《天地英雄》是“中国大片”,创造了票房的胜利,与之前的影片相比,我们看到了它的进步;;应用自行研发的插件制作“沙暴”特效;利用CG合成技术创造了多个“看不见”的镜头,营造战争的气氛。但片中不少特效镜头仍有不足,尤其是舍利的“蓝色冲击波”更是有失专业水准。当前我国影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很多先进设备无人会用;技术的开发应用与艺术创造配合协作水平还都较低,因此需要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的专业人才。

2.正确把握数字制作技术的应用,使其有效地服务于影视创作

影视通过画面和声音叙事,传达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它是人文精神和情感交流的艺术。数字技术提高了影视表现力,但代替不了作品内涵和人的思想、情感和创作。纵观美国大片,不难看出它的成功绝非仅仅来源于数字技术制作出的视觉奇观,而是因为数字技术与情节的结合,数字技术使主题更加完美逼真。《泰坦尼克号》是数字时代的爱情神话,没有数字技术很难完美表现这一爱情故事,没有爱情的注入数字技术就会显得无味。其中数字特效制作的镜头高达500多个,他们是以一种常规电影拍摄所难以创造的视觉效果,让观众的心灵与“泰坦尼克号”共沉浮。导演卡梅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用逼近真实的视觉效果来震撼观众的心灵,让观众在潜移默化间完成了内心情感的激发。一部影片如果没有精彩的内容和情节,就无法激起观众的情感,即使技术再高超,也不会获得成功。

3.开创自己的数字发展道路

影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人文发展状况。自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文化发展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盲目西化、投机主义、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电影。纵观国产电影的发展,横看世界各国电影现状,可以让我们更加清醒。当我们被《橄榄树下的情人》朴素展示人性善恶的伊朗电影所打动,被《中央车站》细腻揭示人与人的隔膜和沟通的巴西电影所感染,被《美丽人生》凄苦地叙述生命故事的意大利电影所征服的时候,会强烈意识到:电影节目“内容为王”仍是铁的定律。中国电影所缺乏的不仅仅是金钱和技术,而是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缺乏对本土生活的热爱和真诚。面对激烈竞争,要振兴中国电影,就应从自身出发,结合本土现实,开创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发展道路。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高职艺术院校应用型影视后期人才的培养策略

摘要: 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怎样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最适宜的教育模式,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社会中专业人才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高职院校影视后期人才存在的诸多问题,找出了高校人才和社会人才的差距,将差距的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对高职艺术院校应用型影视后期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高职艺术院校 应用型 影视后期人才 培养策略

一、社会影视后期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中国的传媒文化行业正在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发展,人们在接收信息、收集信息及处理信息方面都有了十分大的改变。网络时代的蓬勃发展让传媒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通过丰富的声音语言和画面所营造出的电视与网络传媒空间已经逐渐深入大众日常的生活,是大众娱乐、信息获取最便捷的方式。传媒文化在蓬勃发展的今天,不仅仅对专业的影视人才有着更多的需求,同时还对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更加高的要求。截至2010年,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约150万人,全国广播影视行政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从业人员60余万,基层的电影从业人员30余万。民营的广播影视从业人员约25万。

在这样火热的市场需求中,国内的高校相继组建了影视专业,据统计,2010年全国开设的广播电视编导师范院校19所,师范大学17所,师范院校3所;开设影视专业的院线有2所,其中有1所是师范大学。与日俱增的招生人数证明,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从事传媒行业,在这个行业中大展拳脚。

二、高职艺术院校培养策略的问题

从上文提供的数据能够看出,我国的传媒市场极其广大,同时也拥有良好的就业环境。这意味着高职院校在培养影视人才时需更加严厉,根据业内人士的调查,高职艺术院校毕业生在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上和社会机构所培养的人才有非常大的差距,高职艺术院校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往往只能达到入门的水平,而社会机构培养的人才则能够非常快地适应工作,达到较高的水准。导致这一差距的原因何在?难道全日制的毕业生比不上社会机构培养的几个月的人才?

我对高校自身情况进行了分析,除了课程和学制的设置,师资实力等限制因素除外,高校的人才培养策略也十分单一: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在不断学习和深造后,课堂中以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将技术与经验传授给学生。而学生主要通过学习来掌握知识,通过课后作业进行巩固,教师以检查作业的方式对学生的领悟程度进行评价,对一些要点进行详细说明与指导来帮助学生进步。

这一培养策略是完全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开展的,优点是在教学条件一般时,能够普遍地适用于所有学科教学,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内化相对比较平稳,教学环节中教师的设计内容也十分轻松,选择好案例之后只需清楚讲解具体的操作顺序与技术要点就行。但这一策略忽略了一个问题,影视后期制作并不是一项机械操作,而是将艺术和技术紧密结合的巧妙工作,掌握技术之余必须领悟相关的制作技巧和艺术的表现力,这说明学生仅仅掌握课堂中的要点是完全不够的。如果不经过充满挑战性、真正付出心血的创作历程,学生对于技巧永远无法切身掌握,而这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非常大的一个阻碍。通过这一培养策略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旦投入行业之中,对于行内中的高水平和高效率将会非常不适应,这是因为学生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工作中,一味地纸上谈兵只会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障碍。

通过这一点就能总结出单一培养策略的缺点,无法满足学生的专业知识的需求,和行业的需求更是相差甚远。一旦学生走向社会,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前途和高校在学科建设中的成绩。而社会机构在培训中,通过开展集中教学,以大量的教学实例教学,并且是已经在市场中公开发行的作品,这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优秀的学生也能够直接地参与进来,创作作品,这些资源是目前我国的高职艺术院校所欠缺的。

通过对这一现状进行分析,目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够使高职艺术院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如何在教学环节与社会产业之间搭建起一个能够充分沟通和积极发展的平台?针对这两个问题,除了要在师资力量上进行良性改善外,更要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高职艺术院校人才的培养策略

1.着眼于市场需求

有些高校自身拥有雄厚的师资,能够保证教学模式与技术与行业保持紧密的联系,甚至有些教师可能就是广告公司、电视台或者影视制作工资一线的工作者,他们将工作的心得、技巧和经验以课堂为平台较为迅速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点都能以实例对观点进行佐证。例如某教师在公司完成了一个广告,他将广告的制作流程、难点和技术规范在课堂上详细地分享给学生。学生通过接触大量的活生生的案例,不仅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深入的了解、消化,从而熟练掌握。在作业环节,教师还能够将课堂中所讲授的理论和技术糅合作业中。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会达到内化知识,领会技术要点的目的。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艺术高校在对于学生专业基础方面的培养上不约而同地给予了重视,由于影视后期制作对于绘画的基本功、平面构成,以及色彩构成都有着一定程度的要求,因此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教学计划中分别成立了每门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学生在经过美术的专业基础训练后,在后期的软件操作应用中才能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在高年级教学的计划中,高校对于学生的创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分别开设了美学、艺术学等课程,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自身的艺术鉴赏力与创造力,加强美学修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学生在作业中对于艺术美和创新两方面的追求,除了要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技术上的专业指导外,还要对艺术层面进行掌控。影视后期制作是一门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工作,缺乏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的作品仅仅是单纯的炫耀,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作品”还有所差距。

四、影视后期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社会中产业需求和艺术院校培养人才存在的差距,以及艺术院校培养策略的多方位研究,可以发现在社会需求保持旺盛的影视行业,以及社会办学之间存在的竞争。艺术院校如何才能培养出高层次和高水准的影视后期人才,与产业保持紧密关系,是目前高职艺术院校的重要课题。

倘若目前的教学形式不做改进,可能很快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从而使今后的招生与就业变得困难,更可能阻碍本专业甚至本院系的发展。从市场调查得出的结果来看,市场及行业对于影视后期类院校的专业认同尚局限于几所国内的知名院校,这意味着目前我国很多开设了本专业的大学将不会受到社会及行业的认可。

所以,我们只有在已经获得的成果之上继续努力,不断研究,创新探索,将高职艺术院校影视后期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系统的规划,通过不断尝试新方法和新途径来完善培养策略,无论是借鉴还是探索,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影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编辑思维

摘要:影视作品中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画面,它们是通过剪辑,运用声画塑造和传播的艺术形象。编辑作为电影、电视节目制作的一种蒙太奇方法, 实际上就是剪辑,是影视作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主要是指依据影视作品的总体构思,运用蒙太奇技巧对镜头进行有机的衔接、组合、调整和修饰,促使整部影视作品达到节奏明快、结构严谨、形象生动鲜明。所以编辑思维在影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来谈影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编辑思维。

关键词:影视节目;后期制作;编辑思维

一、引言

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镜头:当我们仰视天上飘浮的白云时,它们那时时变幻的形状,往往引起我们许多的联想,这是影视的时空思维;仰望翱翔的雄鹰,俯瞰大地的壮观,这是电视自身转换角度的表达;一个人独处一室时,墙上或屋顶上毫无意义的水渍,可以幻化成各种各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形象,电视可以表现无限的遐想……这一切都是影视编辑思维的结晶。在影视作品生产过程中,技术很重要,但是编辑思维更为重要,技术是形式,镜头语言和编辑是内容,二者不可偏废其一,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影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编辑思维。

二、电视画面的思维能力

影视画面作为影视作品的基础语言之一,它包含了被拍摄对象的形态、色彩、影调、运动等多种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组合与安排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受众的视觉接收,关系到节目的收视率,关系到电视作品的成败。电视作品是需要人来读懂的,要想充分理解什么是画面思维,就必须充分认识思维。思维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通常包括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这两类思维凭借的工具都是抽象的书面语言,所以参照“思维”定义的基本内涵,影视的画面思维可以说是画面意识对客观事物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画面意识转化为画面思维,凭借的工具主要是具象的非语言符号,是借助于画面将丰富的现场形象加以综合与分析,然后经过筛选与分类,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从而用具象的画面语言揭示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画面思维虽然是依照人们熟知的“思维”来定义的,但画面思维与思维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画面思维凭借的工具是画面,其整个过程都是具象的。它所讲的直接反映是影视创作者对事物的直接反映、判断和选择。它所涉及到的概括反映,是对具象的浓缩与归纳,是画面本质和规律的显示。

单独的影视画面镜头具有三个表意特征:一是单义性再现。由于摄像机摄录的是现实在时间与空间中各种具体的、单独的外在面貌,它获得的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是一种自然的现实主义再现。它不像语言文字那样有广义性,电视画面只有一个明确的、有限的含义。二是像外意义的延伸。由于受众这一人群广泛、复杂,受众的社会角色、社会关系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每一部影视作品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电视画面的含义会受观众意识的填补,电视画面含义会形成延伸。三是解释上的随机性。由于镜头忠实再现的事件是一种物质性的展现,本身并不能向观众指明其深刻的意义。这就使得任何一个具体画面,在其涵义方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一个战争的画面,有的观众认为模拟演习,而有的观众则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战斗,从中也很难看出谁是正义的一方,因此这个单一的战争画面可以有模棱两可的解释。所以单独电视画面本身并不具有完整的意义和明确的内涵,只有通过电视语言的思维,把它与相关的画面编辑在一起,形成一个电视特有的语境时,它的真正意义和内涵才会表达出来。

编辑的本质其实是通过主体动作的分解组合完成蒙太奇的形象塑造。编辑正是运用蒙太奇的法则和手段对主体动作进行分解组合,对镜头语言和视听语言进行再创作,从而完成蒙太奇形象的再塑造。主体主要是指艺术表现的主体,也就是电视作品中的人和物。动作主要是指“戏剧动作”、“镜头动作”、“景物动作”等等。如,人们从匙孔这样一个固定的观察点去看房间内的情景时,人的视点也是在不断改变着的,他不可能一下子看遍了整个房间,他在这一刹那看到的是这部分,在那一刹那看到的是那部分,所有这些都只是坊间零星的部分而已。房间的整个形象是由我们依次看到的各个部分组成的,它不是一目了然的整体,而是一种存在于我们记忆里的视像片断。同样,影视作品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创作过程,它是由一个个连续的分切镜头,一个个细节的描写,一个个环式句子的镜头组合;影视作品是思维的最终体现和目标。镜头语言是思维的对象,编辑的方法是思维实现的手段。编辑片断的连接可以是淡入淡出,也可以运用叠化或划像等各种特技过渡手段,只要符合特定的叙述情境,其处理手段都是思维实现的合理存在。

影视是通过视觉信息载体――影像和听觉信息载体――声音同观众交流、或叙事、或抒情或表意。影视编辑是电视作品的重要思维方式和结构方法,是影视制作的最后环节。任何影视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电视编辑的直接组织与传播。另外,电视编辑的思想力量在于,把几个镜头组接在一起,能使受众在几组信息之间进行多种多样的对比和联想、概括。例如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里,罗金宝在城中脱险后,在城门口与日寇翻译官相遇的那一场戏:罗金宝一枪打掉日寇翻译官的帽子,日寇翻译官被吓得屁股尿流,不敢移动半步。这两个镜头剪接在一起,结果是使受众获得这样的信息:八路军武工队战士智勇双全,神勇善战,日寇及其走狗必将灭亡。这种结论是通过联接两个独特的镜头表现出来的,并且是这两个镜头中的任何一个也无法单独表现出来的意义。

在画面思维过程中,形象的突现有赖于对形象的组合加工,对形像内涵的深化,对形象的加工都受到逻辑思维的渗透。抽象的理念通过画面的综合表述而显得生动、具体、深刻。思维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二者结合的创造性思维。影视编辑也应当包含这三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是电视编辑思维的第一层次。图像是一种直观的形象系统,是客观物像的一种屏幕的现实再现,但它包含了现实客体的实际映像,并展示了它们形状、色彩及运动状态。影视的视听画面语言描写讲述的人和事的活动供给受众一个直观的现实感很强的连续活动映像。

编辑还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性,符合事物自身的本质及发展的规律。实际上,电视不仅为视觉提供直观形象,还为听觉提供借助想象、联想,通过感觉形成的内心视像,语言、文字、音乐、音响与画面配合,融为一体,摆脱了单一造型手段的束缚,使屏幕形象有声有色。所以说电视节目创作是一个整体活动。画面思维和其它形式的思维总是伴行共存的,很难把它们截然分开。编辑思维活动也是各种思维形式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从而创作出受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上是在影视节目制作实践中,对影视节目后期的编辑思维问题作了简单的分析,对影视节目制作领域的一些道理和常识进行了总结。影视编辑不仅仅是简单地把单独的片断连接起来的技术,也不是为了按照逻辑顺序把片断连接起,使之清楚地表现影视作品故事的这样一种叙述性手段。编辑的创造性特别表现在,它能使受众感受到镜头里看不到的东西,它能把联想线索暗示给受众,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激起受众审美情感,即蒙太奇所具有的含蓄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影视后期剪辑与制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具有时代气息,但从电视节目中看来,这些剪辑及特效设计还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和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成为我们观察分析影片的辅助工具,另外也是对我们进行创作的指导和帮助。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高职学院影视后期剪辑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影视后期剪辑又叫做蒙太奇,蒙太奇(montage)在法语是"剪接"的意思,到了俄国它发展成为一种影视中镜头组合的理论。它一般包括画面剪辑和画面合成两个方面。蒙太奇就是影视作品的连接法,整部片子是有结构的,而每一章、每一大段、每一小段也是要有结构的。影视后期剪辑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技术在高职学院课程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影视后期剪辑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对高职学生在这方面的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后期剪辑;蒙太奇

影视后期剪辑是一种专业技能,也是直接对应的一项工作。蒙太奇广义来说是指剪接,在很早以前的影视作品中是没有剪接的一卷十分钟拍到完才换到另一卷,首先第一个把剪接用在电影上的是《波坦金战舰》。影视剪辑处理的最基础问题是俩俩镜头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高职学院影视后期剪辑课程教学改革能为更好的提高这项技能提出了些新的尝试。

一、影视后期剪辑

剪辑(Film editing)是影视的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电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后期剪辑的功能主要有:首先,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素材进行取舍,来表现内容主次,达到概括和集中的目的;其次,引导观众的注意,激发观众的联想。每个镜头之间的组接顺序,能规范和引导观众的注意,使观众陷入思考;第三,后期剪辑能够创造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每个镜头是对现实时空的记录,在经过剪辑后,就实现对时空的再造,从而形成独特的影视时空。在后期剪辑中后期制作的构思是整体构思的衔接,将各个部分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衔接的实际操作是俩个镜头间的转场,影视后期剪辑中俩个镜头间的转场是剪辑的重点。剪辑就是运用一定的技巧实现镜头间的转场,并添加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

(一)影视后期剪辑的转场

影视后期剪辑中多个镜头间的转场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转场分为技巧转场和无技术转场,它能省略了一些过场戏,缩短了段落间隔,紧凑作品内在结构,扩充作品容量,还能使段落转换处画面有可靠的承上启下作用,空白部分无需说明观众自己也能懂得,而且还留有思维空间。技巧转场是用特技手段作转场,无技巧转场是用镜头自然过渡作转场。技巧转场的方法有:“淡出”、“淡入”即前一部分画面由明转暗“淡出”,后一部分画面由暗转明“淡入”。“叠化”即在前一镜头逐渐模糊、淡去的消失与后一镜头逐渐清晰同时发生。

无技巧转场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前后俩个镜头:相同主体转场上下两镜头是通过同一主体来转场;主观镜头转场是指借影片中人物的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特写转场是用特写镜头的显豁作用,来强调场面突然转换;动势转场;空画面转场;多画屏画面转场单个屏幕一分为二,一分为三,分得更多,叫多画屏技巧;声音转场。

转场使最后形成的影视作品完整统一、自然流畅、严谨新颖。

(二)影视后期剪辑的实际操作

影视后期剪辑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建立影片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剪辑点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把握整体结构;控制剪辑节奏,结构包括总体布局和段落构造,结构应该做到完整统一、自然流畅、严谨新颖。而镜头之间的组接,“动接动”、“静接静”是画面剪接规律。影视的后期剪辑过程是通过软件进行的,常用的有Adobe Premiere、Sony Vegas。将所拥有的镜头通过构思好后,在通过软件来完城,最终形成成品,软件对影视的剪辑过程也就是实际的操作过程。

二、影视后期剪辑的教学改革

影视剪辑是一种专业技能,也是一项工作。高职学院学生学习影视后期剪辑这项专业技能在以后的就业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影视剪辑的过程中首先不能出现逻辑上混淆和基本的技术错误,要保持风格上统一,还要保持内在节奏的协调及同步协调。而且影视后期剪辑技术人员的素质是非常关键的,他必须和导演形成一种心灵互通,形成补充,这样才能形成相对完美的影视作品。

在影视后期剪辑教学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全面“,教学方法上强调“灵活”,教学手段上强调“创新”。影视后期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以实践为主。

高职教育的目的不是挑选优胜者,而是能够使每个高职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基本职业能力的人,而影视后期剪辑又是一个职业很强的一个课程。对于这个课程的教学应根据这个课程的自身特点来加以改革。主要是增加实践性的内容。

首先,应多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学习各种相关内容的知识,只有具有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去灵活运用,才会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还应注意让学生形成对周围生活的思考,因为很多影视作品反应的就是我们日常的生活,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会提高我们对学习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分析能力。

其次,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教学,因为影视后期剪辑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一部影片的好坏。在后期剪辑上的创新往往也能吸引住观众。在课程学习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分析和综合,主动地把知识学到手,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创新,后期剪辑上的创新会给影片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达到了吸收观众的目的。

第三,应用能力考核促进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发展。

考试对学生学习具有导向作用,对培养高职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也是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的。在考试的内容上,应注意理论性、知识性的考题与理解性、应用性考题两者的比重以后者为主。在考题类型上,主要出案例分析、应用性、方案设计性的题。

最后,应注意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制作,自己剪辑,然后相互观看,相互提建议,因为满足大家、吸引大家的东西才能让更多人接受。影视后期剪辑结果的最终结果检验是观众,也就是各种各样的人,怎么做到做好,还应教学生多积累经验不断的去学习。

三、讨论

影视剪辑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对于这个工作如果说掌握蒙太奇手法、熟悉镜头的组接技巧,是每个剪辑工作人员都要必备的基本功的话,那对剪辑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更显出后期编辑的功底。后期剪辑创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剪辑素质,创作者以专业角度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整体发展,且不要脱离实际的情况,民族文化中的传统元素还是不能抛弃的。许多的影视作品的魅力不是来自于编出来的戏剧性,也不是来自纯技巧的处理,而是来自生活本身蕴藏的戏剧性。高职教育是能够使每个高职学生的个性优势得到充分自由地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基本职业能力的人,而影视后期剪辑的职业性很强,提高影视后期剪辑课程的教学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影视后期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影视后期制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但是在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其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在课堂更加开放的现在,学生的学习自制力也就成为了学生们学习程度的最重要的方面。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些学生已经很难适应了,尽管在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的指导非常细心,但是学生对于课堂的积极性反倒是越来越低,这就更需要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中。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中职 应试后期

对于中职影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影视知识,同时,对于相关专业涉及到的自然规律与人文情怀,也要具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现阶段的问题,也要有一定的解决办法。随着我国经济基础不断增强,对于影视专业的学生来说,也不断增强了对其的投入,但同时,对他们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

1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影视后期课程中的发展现状

项目教学法越来越被很多中职学校引入,而且就其发展的现状来看,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其现阶段的发展成效也是不能小觑的。但是,在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使用该项目的时间尚早,有的则开始较晚,而且,有些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难题,却没有参考来进行及时解决,导致教学的成果大打折扣,因此这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应该更注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2 项目教学法在该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2.1 准确把握教学的时机

对于刚开始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只是刚开始接触这些新鲜的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并不能将学科进行很好的综合考虑。而教师通过将项目教学渗透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并且为以后的教学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上对于理论知识具有很大的抵触情节,如果在一开始就让他们用理论联系实际,这会使得他们对于理论知识产生更大的恐慌,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更大的挫败感,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时机,是每一个老师需要重点把握的。

2.2 对于项目的设计,合理把握

对于项目教学的合理设计,要使得学生对于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在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对于一些新奇的软件能够更有效的利用。而且项目的设计要简单实用,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做出来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仅仅是满足与课堂教学,更了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由于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掌握有限,如果给学生留的学习内容较困难,则不免让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产生强烈的抵触情感。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互联网的习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的使得学生的学习得到最大化程度的发展。此外,影视后期的课程并不是单一学科的应用,更多的则是要将更多的学科进行综合,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对于学科之间的联系有更多的把握。例如,在进行旅游项目制作的过程中,如果对于传统文化进行忽视,只是重视其表面的景观,则不免对于学生各方面文学素养的提高产生很大的弊端,但是如果通过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于相关的景色有更多的了解,则会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强。

3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建议

3.1 师资力量方面的创新

教学的目的是教书育人,使得学生最大程度的掌握最新的知识。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教学更是如此。对于中职生来说,他们从一开始进入学校,就要对各种专业知识以及基础知识进行学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对于学生教育方面的师资力量的分配方面,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阶段与发展规律,同时,还要对教师的不同年龄段进行工作的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科研和教学的发展,不断提高本科生的素质,保证高校化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最新的教学方法也要加强对于中职生的人文素质、法律方面的培养,从多角度,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使得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成为一个多方面的人才。不断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推动社会更快发展。这种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进步的需求,可以对学生的进一步成长起到更大的作用。

3.3 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对于传统的课程教学的改革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是其发展也具有不小的成果。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师讲课为主,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思考能力较弱,更多的则是以接受教师的灌输为主,仍然很难对于教授的知识进行创新性思维。在对新的课堂的创新的中,应该对于课堂上面的人数进行缩减,不断提高教师对于课堂上面的学生的重视程度。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分班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划分,依据这一测试结果,对于学生进行分班,并以此为学生配备合适的教师资源。同时,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于课堂讲授内容的创新性思维,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结语

现阶段的中职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依据传统的培养机制,这往往很难适应最新的经济发展需求,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来说具有很大的弊端,同时对于学校的资源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浪费。本章通过对于现阶段问题的探讨,并据此提出合理地解决方案,以求推动我国教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我国中职学生影视专业的不断发展。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PBL模式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模式,是一种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示范教学和实践教学中。本文简述了《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的现状,并就PBL模式应用于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的可行性、应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PBL;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模式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度院级课题;课题批准号:TY1508;课题名称:PBL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从电影到电视剧、从新闻到广告,影视媒体已经成为大众化、极具影响力的媒体形式。数字技术已经全面进入到影视后期处理过程,为了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很多高校都普遍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特别在高职院校中,《影视后期制作》成为热门课程之一。作为一门实践为主的教学课程,《影视后期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特别是寻找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一直是讲授该课程的教师研究探讨的热门课题。基于长期的教学实践,本文认为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方式是适合《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内容、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就《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现状、PBL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探讨。

1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经常重点强调某些知识点和技术,而忽视了学生在实践应用中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重点不清晰、运用能力欠缺等问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这与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缺失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安排有关系。要想获取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就要充分结合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加强课堂示范是实现高效教学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应以强化基础练习为根本、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的。

1.2 行业关联不紧密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最终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如果课程教学与行业关联不紧密,可能导致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脱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达不到良好效果。长此以往,甚至严重影响学生的工作能力,使课程教学失去实际意义。因此,《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特别是示范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应与行业紧密关联,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课程安排不合理

由于影视后期制作经常用于增加影视的视觉效果,该课程也通常被学生认为充满乐趣。在其课程安排上,先易后难是通常采用的教学策略,一般理论讲解在前,实践操作在后,这与学生的期待心里产生了冲突。如果学生无法及时参与实践环节,可能会对课程失去浓厚兴趣和耐心,影响到课程教学。在课程安排上,不失时机的增加实践教学,提高示范质量,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 PBL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认知心理学派中,建构主义是一个重要分支,其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并重学习者的认知主体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PBL正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强调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建立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问题的驱动和引导下,自主学习与协同合作,并以此获得新知识和经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传统定位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但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现今,高职院校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开始加强了包含方法、社会、个性等在内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PBL强调依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学习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挂钩,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协同合作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学习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且逐步积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具有示范教学和实践教学性质,可以使用大量真实情景问题作为教学示例。因此,将PBL应用到《影视后期制作》教学过程中是恰当的。PBL教学模式有益于培养学生在《影视后期制作》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拉近与社会人才要求的距离,实现与实际工作的对接。

3 PBL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般来说,《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学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影视编辑。主要包括视频剪辑、转场、字幕制作;(2)影视合成特效制作。主要包括高级视屏效果、高级字幕效果的制作、特技镜头的添加、动画和3D特效的使用等等;(3)短片和视频包装的制作。主要包括片头、片尾、短片等制作、音视频合成等;(4)后期声音制作。主要包括音色、音效的制作与合成。可以看出,这四方面内容都具有典型的实践教学性质,适宜采用PBL模式进行教学。本文以课程中关于剪辑控制的教学内容为例,讨论PBL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过程几个重要环节中的应用:

在基于PBL模式的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3.1 创设情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创设真实情境,科学合理的设计具体问题,是PBL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例如,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中,后期剪辑往往需要经过初剪辑、复剪辑、精剪辑和综合剪辑步骤。针对剪辑控制的相关教学内容,就需要创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即一段原始拍摄影片,根据初剪、精剪、综合剪的考虑因素,对问题环境进行总体设计。

例如,我们选取的一个原始视屏的开始镜头为远景,一个人突然从画面下方进入,并从弯腰到直立,该动作可能使观影者被吓到。根据这个具体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时要求重点体现后期剪辑控制的原则:

(1)重视前后剧本情境。前后剧本是否完整?能否延长或缩短这个事件在画面上的停留时间?在影片节奏和进度的控制上是否合理?

(2)模拟视听感知经验。结合人的感知经验,采用镜头切换能否产生了良好的视听效果?

(3)灵活安排单独镜头。单独镜头是一整组镜头和片子的组成部分。特写镜头的出现是否自然,出现次数是否合适?

(4)合理使用声光特效。同步声音的使用是否过量、直接?与暗示性的运用补充性的声音相比,效果如何?叠化和淡入淡出的光效是否感觉太复杂?

在示范和实践教学时,以上述问题情境为例,使学生掌握相关剪辑原则,并学会运用这些原则分析影片和进行短片创作。

3.2 划分学习小组,题组配对

小组学习是PBL教学模式中的主要学习方式。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之前,须对教学对象适当分组。分组需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结构之后在进行统筹安排,每个小组应当制定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小组内的讨论和合作,辅助维持教学秩序。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可采用自主选题,教师调配方法进行题组配对。

3.3 学生自主学习,收集资料

每个小组在明确了问题之后,要求每个学生首先根据教材、网络或其他参考资料收集剪辑控制相关的信息,深刻理解内容和方法。这一过程的重点是,教师仅仅只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而不是直接示范学生如何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目标是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才能,还应该要求各组提交任务书,并检查每个小组及其成员的学习情况。

3.4 组内协作学习,讨论解决办法

对于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又或者不同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差异,往往也会出现学生不能通过自主学习很好地解决所有问题。此时,在小组内部开展交流、讨论,对于深刻领会具体知识、充分激发创新灵感,是一条有效路径。在这一过程,需要注意开展组内协作学习和讨论的时机,宜于学生充分开展个体的自主学习之后进行。在组内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既自主学习、又紧密合作。

例如:学生在剪辑时,如果在镜头结束时没有剪干净,带着下一个镜头内容;又或者学生在连接两个镜头时,中间有黑场或夹帧;又或者学生剪辑的背景音乐影响到说话的声音等等。那么老师就会在学生进行上机剪辑后,先让组内讨论存在哪些问题。然后,老师再强调小组讨论中没有涉及的问题,例如,静接时镜头必须完整,静止镜头要保持一定时间,比如中景5-8秒;动镜头最后必须定下来;背景音乐的音量与节目音量要统一等问题。

在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导、鼓励组织协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间团结合作的能力,以达到良好的协作效果。只要学生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将来才能更好的融入到工作团队,有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

3.5 效果评价

不同于一般教学,在PBL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PBL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过程评价和总结评价。过程评价是依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组内协作学习和讨论情况等记录评定等级,总结评价是依据小组最终的作品展示和答辩的情况评定等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布置的问题类型不同,也常常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体系,这需要合理制定评价原则,一般在选题后公布评价原则,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3.6 总结反思

在学习完课程单元内容之后,首先由小组进行小结,包括总结和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及与成员间的合作情况,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学完整个课程之后,可以要求学生总结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由教师统一点评。通过总结反思,可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剪辑控制教学,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归纳总结学习要点:第一是画面“干净”、第二是声音“干净”。这两个“干净”包含了后期剪辑的重要指导思想,语言精炼,学生容易牢记。

4 总结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将PBL模式引入到《影视后期制作》教学后,教学效果显著。首先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但在PBL的应用过程中,以下情况必须引起教学者的注意:一,问题设计是PBL教学模式的关键。问题设计须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实践能力为目的,既要符合教学安排,也要贴近生活实际;二,教师的综合素质是顺利实施PBL模式的前提。教师除了深刻理解PBL的本质,积累PBL教学经验,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善于引导自主学习,调节课堂气氛等。三,PBL教学是一般教学的有益补充。现阶段,我国并没有像国外大学一样普遍推行PBL教学模式,这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基础等有关。对于不同性质的课程或具体内容,教师应区别对待。特别在目前的高职教育环境下,PBL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面临不少困难,更适合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通过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总之,由于PBL的先进性和《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实践性质,PBL模式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的不断地尝试与改进,必将使相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

关小舟(1985-),女,湖南常德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影视后期制作及教学研究。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我国各领域都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趋势。尤其是伴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逐渐日新月异,它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十分频繁,它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新技术。本文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具体阐述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实际应用,进而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影视后期制作提供合理化建议,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键词】计算机 多媒体技术 影视后期制作 应用 趋势

科技的迅猛发展促使大量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并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及先进的剪辑软件都对影视制作技术人员的思想起到重要影响,并改变其工作方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是能够为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的诞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并且让影视制作者拥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进而为人们创作出大量优秀的影视作品,打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本文将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分别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存在的必要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产生的重要影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实际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五个部分来进行阐述。笔者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影视后期的制作提供良好的经验。

1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论述

关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这种技术的发展是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发展基础之上的。随着时间的推进,最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展逐渐成熟起来,它结合了数字帧合技术与动画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制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同时还创造出更加优质的影视作品。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影响非常大。在整个计算机领域当中,多媒体技术是最热门的一种技术,它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它与人们之间的联系拉得更为紧密了。

2 在影视后期制作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存在的必要性

纵观我国以往影视作品后期制作过程,可以看出由于我国传统影视后期制作由于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不能够充分满足后期制作要求,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亟待解决。在我国传统影视后期制作中,我们主要依赖于剪辑人员的个人水平,然而剪辑人员的水平通常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一些工作不能得到顺利开展,有时可能会造成剪拼不合理、镜头不连贯都问题。传统后期制作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通常采取的方法是将有关演员召集回来重新拍摄,这样不仅浪费了时间,同时还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传统影视作品一般是采用磁带进行拍摄,这种方式无法改变作品长度,从而修改起来充满困难,经过多次修改还会大大降低声乐与画面质量,这些问题都为剪辑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因此,为了解决传统影视后期制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影视后期制作中来,这是现代解决影视后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手段。

3 影视后期制作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

影视后期制作就是利用已经拍摄好的素材,通过三维动画和进行合成,制作出相应的特技镜头,把所有的镜头都合理的剪辑在一起,形成比较完整和唯美的影片,同时还要为影片添加制作相应的声音。简而言之,影视后期制作是融文字、声音、画面等多种视听手段于一体的高度综合创作,是影视节目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节目的质量 。影视后期制作在影视中的作用非常的大,可以说整个影视作品的主要技术支撑都是后期制作所提供的。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影视后期制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在影视中没有后期影视制作的加入,那么拍摄的无论有多么好的影片都不能拿出来播放,如果在影视过程中后期制作的不完善那也将会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影视作品,所以在影视过程中,后期制作非常的重要。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绝大多数影视作品都运用了高科技元素,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也促使影视制作的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最为明显的体现就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本文以下就针对多媒体技术对影视作品后期制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

4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产生的重要影响

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的影响已经涵盖了影视作品的方方面面,对传统影视制作技术的缺陷进行了重要弥补。利用多媒体技术,保证了影视作品在制作过程不会产生损耗,加强了质量保证。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制作技术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尤其是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影视制作技术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为影视作品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4.1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保证了影视节目质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制作方式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影视剧后期制作中存在的缺陷,不仅可以及时避免存储时的损耗,还能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使影片的完整性更易保持,有利于保证影视节目的质量。

4.2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影视剧制作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由于是借助计算机相关技术,具有一定灵活性,这就使得编辑人员在对影片进行剪切与编辑时更加方便自如,也更容易对其进行修复,不仅大大节省了剪辑时间,还充分提高了影视后期制作效率。

4.3 提供了更多的影视创作手段,丰富了影视表现力

现代数字制作技术是非常先进,它能将我们拍摄现场所有信息转化为计算机所能识别的信息流,通过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整合,方便编辑人员对其进行任意添加、修改,利用影视数字制作技术能够大大丰富影视作品的表现力。

4.4 减少了彩视后期制作设备投资,保证了影视作品质量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采用的是灵活有效的非线性编辑方式,大量后期制作工作可以通过一台计算机完成,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后期制作设备成本,同时也节约了一定的人力资源,对影视作品质量也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因此,为了创作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在影视制作各个周期,相关技术人员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为影视作品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5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实际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影视后期制作进入到数字时代后,后期制作中所使用的相关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中,已经渗透到影视制作的各个方面,掌握和利用好这些先进技术,对影视作品的创作将产生重大意义。 我们就目前应用来看,影视后期制作中所使用到的计算机相关技术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5.1 数字制作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目前国内影视制作水平十分有限,有些影片当中的特效镜头相对较少,虽然也有大量先进设备但是很少有人会使用,技术研发水平相对落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不断提升数字制作技术能力,将数字技术与故事情节完美融合起来,使影视作品的主题更加鲜明逼真。

5.2 绘制图像与视频

2D、3D技术创设出来的多种虚拟化影像可以充分满足人类的预想,同时还能节省大量成本,为影视后期制作的修改与剪贴带来便利,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影视制作者工作现状,对影视后期制作的视频制作及绘制图像的意义相当重大。

5.3 移除与跟踪动态影像

数字合成领域取得的巨大成绩就是影像跟踪与修整,这种技术与Mokey软件结合后能从根本上解决影视作品动态抠像功能。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影视编辑与剪辑变得更加简洁便利。制作者可以随意拖动鼠标来改变画面的整体位置及长度,对于画面的色调予以修改,为观众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此外在声乐制作方面,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迅速完成各种常规性、特效性处理,使音乐创作与画面编辑保持一致性。

5.5 影视出版与发行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影视作品的出版、发行方式。影视后期制作设备大多为数字化处理设备,充分改善了影视制作者的工作方式,而在影视作品的传输上,主要是通过卫星来接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升了影视制作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了影视节目的交互性。

从以上我们可以了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应用到影视后期制作的各个方面,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日益改善,对影视作品的要求会更为严格。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不断探索影视作品后期制作技术,从而创作出更好地影视作品。

6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当前所制作的影视作品大多数都未达到预期结果。我国在数字影片制作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因此, 为了制作出更好的影视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确保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今后影视后期制作中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6.1 硬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影视后期制作的硬件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却始终无法满足创作人员的工作需求。由于在影视后期制作中通常需要处理大量图像及图片信息,这些工作的处理需要功能更加强大,运行更快的计算机。因此为了满足影视作品创作、存储的需要,发展存储能力更强、处理效果更佳的硬件成为未来主要发展趋势。

6.2 软件方面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影视后期制作的软件也得到了一定发展与完善。软件的协作性与开放性要适度扩展,针对软件兼容性研究应该逐渐增多,开放性与协作性的研究力度也必须逐渐增强。此外软件要向集成化发展,以实现更佳的处理效果,为观众提供更加可靠的视觉盛宴,同时为影视制作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提供了便利,在未来影视制作中,可以将原来彼此独立的相关软件重新整合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软件制作包。这些都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7 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我国在影视后期制作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技术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它在影视后期制作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创新发展的脚步,必须清晰地找出该技术在影视后期制作当中运用的不足,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以此收获更好的应用效果,更好地推动我国影视作品的发展。发展措施的采取必须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必须要从我国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先进的数字化发展的新道路,促进我国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10]王海滨.计算机技术在广播电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1(27):7-8.

作者单位

黄淮学院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000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浅析影视后期声音数字化系统建设中的风险管理

[摘 要]本文以影视后期声音数字化系统为研究背景,采用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声音数字化系统建设中的风险管理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思路,以期提高该类项目的成功率。

[关键词]项目管理 声音数字化系统 风险管理

一、项目管理理论及声音数字化基本概述

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旨在实现项目目的的特定管理方法体系[1]。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从开始到结束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收尾五大过程,全过程涉及项目项目整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九大知识领域[2]。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它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的成败。目前已有许多风险管理工具与方法应用,在本文后续实际应用中运用到的技术方法有:专家调查法、鱼骨图、主观概率法等。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影视声音上的应用,声音数字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近年来得益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影视声音技术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被誉为“声音3D”的多平面立体声(沉浸式声音)技术横空出世。多平面立体声技术通常采用基于声道或基于对象制式或两种制式相结合的方式,其发展与应用对于提高视听质量、提升沉浸感和临场感、促进数字电影差异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它目前是声音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制高点。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和巴可AURO11.1是多平面立体声领域的两大重要品牌。

为此就需要建设功能完善、搭配合理的影视后期声音数字化系统。由于该系统除了本身技术的复杂性,还涉及到其他跨学科知识范畴,包括建筑声学、室内声学、电子电路设计、计算机与网络及人机工程等等[3],再加上多平面立体声技术应用后对于技术储备和资金成本要求更高,因此此类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影视后期声音数字化制作介绍

影视的后期制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来说,主要由三大子系统构成:一、画面剪辑系统,包含粗剪、精剪、混录等多个方面。二、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包含胶片处理、三维制作、视觉特效、动画制作等多个方面。三、声音制作系统,主要包含对白录制、动效录制、音乐录制及编辑等多个方面。影视后期流程图如图1所示。

声音数字化系统是影视后期制作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根据工艺流程可以清楚了解,声音数字化系统需要建设对白棚、动效棚、预混棚、编辑间和最终混录棚这几个子系统。

三、影视后期声音数字化系统建设风险管理

根据对此类项目失败的分析和总结,正是由于没有项目风险管理,没有项目风险因素分析或风险识别不到位,以及没有风险处置预案等,导致在出现风险或问题时束手无策,或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应对,最终导致项目延期、增加项目成本,甚至可能造成项目失败。

为此,通过与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相结合,我们提出以下风险管理方法:

1、采用专家调查法进行风险识别[4]。通过风险分析,主要风险有以下情况:

a)整个系统的设计风险。

项目需求分析要准确,这样系统设计才能更贴近实用性。

b) 物理风险。

*机房位置的选择:既要考虑线路走向对声学指标最小程度的破坏,又要考虑信号的稳定。

*电力:要保证电力的稳定和纯净。尽管是数字化制作项目,但是在声音回放环节仍然使用模拟信号,所以必须尤其强调接地的独立。

*线材预留:因为声学指标很容易被破坏,因此在系统设计上要考虑今后功能上的扩展性。在声装未结束前要尽可能预埋足够种类和数量的线材,尽量避免二次补线。

c)沟通风险。

项目涉及方面较多,沟通协调必须便捷和顺畅。由于声音制作项目对环境依赖性比较大,因此与声装部分包括声学设计工程师、声学装修工程方的沟通尤为重要。

d)进度风险。

整个系统建设与声学装修关系密切,而声学装修又一个是不确定性很高的过程,因此要充分考虑声学装修对整个项目进度的影响。

e) 采购风险。

因为技术原因,目前音频设备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再加上音频设备相对属于小众产品,整个设备的定货周期会比较长。这其中还要充分考虑国外节假日等因素。

2、风险识别图

根据风险因素绘制出因果图,如图2

3、风险评估

通过主观概率法,依照标准如表1所示,对所有风险因素进行打分,进行风险预估,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4、风险处置

完成风险评估后,项目组经过讨论,制定应对方案,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风险及风险大小,决定采用回避方法、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风险的方法来处理[5]。

应对计划制定后,每周举行会议进行跟踪与检测汇报,在出现风险时及时采取了对应措施。固定周期回顾项目计划[44],评估风险发生频率。此次项目通过详细的风险因素分析并采取应对计划,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展。

四、总结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影视后期声音数字化制作系统项目的风险管理,本文主要介绍影视后期声音数字化系统建设中常见的风险,并利用项目风险管理的理论进行风险管理,以期给后续相类项目提供借鉴。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论影视后期制作在国产影片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为注重文化娱乐的享受及精神文化层次的提高。而我国的电影市场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局面。有大量的优秀影片涌现出来。而在这些影片背后都需要一个强大和细致的后期制作。影视的后期制作是影片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通过对镜头的剪辑、特效合成及声音的剪辑这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并对数字化影视后期制作在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从而对影视后期制作有一个更为系统的认知和了解。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电影;拍摄;影像合成技术

1引言

影视后期制作是电影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其通过运用专门的影视制作软件,并在计算机的操作下,完成对所拍摄的素材进行剪辑、处理以及进行特效加工这些步骤,从而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影响作品。最后一步就是利用电视机或是影院的放映来为观众呈现出视觉画面,让观众产生一种视觉冲击,达到视觉享受的目的。当前我国的影视后期制作水平相比外国发达国家仍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只有不断加强影视后期在国产影片中的应用研究,才能够推动我国影片的整体发展,并凸显出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文章主要从对镜头的剪辑、特效合成及声音的剪辑等几方面锦绣分析,继而对数字化影视后期制作在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探讨。

2影视后期制作概述

影视后期制作主要分为主要三个部分,镜头剪辑、特效合成及声音的剪辑。伴随着我国国产电影类型的复杂多样,只有从这个方面着手,才能够有效加强影视后期制作水平。

2.1镜头剪辑

通过导演利用分镜头的脚本要求将所有的分镜头进行拍摄,然后对这些分镜头进行整理,整个过程需要运用后期剪辑来完成删减和排序,这样才能够呈现出一个连贯性强,且具有逻辑性的作品,在电影作品中,后期的镜头剪辑工作尤为重要,在影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传达的文化内涵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优秀的剪辑。传统剪辑是非线性剪辑,剪辑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发挥,对片子进行处理,而一些镜头和画面的插入或是剪裁都不会影响到片子整体的完整性。但其工作效率极低,如进行叠画的制作就只能在洗印的过程中完成技巧制作,这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当前利用数字化的剪辑技术,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对素材进行记录并剪辑,通过键盘和鼠标操作来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剪刀浆糊的工作,这样操作更为快捷简便,且大大提高了剪辑的效率。如果剪辑失败,会对影片的整体效果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并会造成观众在观影找不到连贯性,失去观看的兴趣。

2.2特效合成

电影其本质就是为群众展现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其面向对象为社会群体,就需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感受及观众希望在影片中获得怎样的一种情感回归。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影中特效也随之增多,且高科技含量比重增大。其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在电影作品中进行镜头切换的限制,对特效技术进行不断地革新,如将3D、4D等技术效果在电影作品中呈现出来,通过合成技术的应用来表现出电影的艺术性,从而唤醒观众的观影欲望,将电影的魅力毫无保留的呈现给观众。但由于人们的审美水平是不断提高的,这也就要求特效合成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

2.3声音剪辑

电影后期制作中声音的处理和剪辑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电影的录音无论是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都需要进行剪辑,需要正确的把握素材在前后的衔接,将内容和画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同步衔接,并在恰当的位置切入背景音乐,从而使得音乐、场景与剪辑好的声音能够相适应,达到完美的和谐统一。

3影视后期制作在国产电影中的应用

早在20世纪80年代,在国产影视剧《西游记》的拍摄中就应用了大量的特效技术,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真假美猴王、翻筋斗云等效果的呈现都是摄像机拍摄达不到的效果,正是影视后期制作的加工。这也表明了后期制作技术在我国的影视剧有着较长的追溯历史。而如今的后期制作已经发展成为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并通过拓展国产影视作品的创意空间,来使得影视作品能够展现出独特的画面冲击力,使得画面感更为清晰和真实,对虚拟的事物真正实现更为完美的演绎。

3.1不存在的拍摄对象

当前国产电影的呈现出繁荣景象,影视作品在内容上也是丰富多样,而且还展现出很多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事物,如变异的物种,神灯、会飞的汽车等,将这些画面展现出来就需要后期制作对场景进行更好的融合,而计算机的3D技术就是对这些画面进行合成。在电影《阿凡达》中很多的画面都是采用的这种合成技术,才会让人们感受到故事情节完整的同时,感受到一种视觉盛宴。3D技术也是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在不断地发展,其可以构造出虚拟的事物,原理是计算机对数值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并通过编写程序来设计使其充满生命力和表现力。由于电影中情节往往较为曲折,这需要对应的表情和动作来使得剧情更为饱满,人物特点和形象更为鲜明。

3.2不可能出现的画面

在电影中很多场景出现在一个画面中的情况极为常见,而这并不是摄像机的功劳,主要是通过后期技术出来。整个过程首先是通过摄像机对每一个场景进行单独拍摄,对对象进行人物刻画,然后再将这些单独的画面进行后期技术处理,通过合成技术让这些场景出现在一个画面中,达到预想的影视效果。

4数字化后期制作对国产影片产生的影响

数字化后期制作是科技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并代表着未来影视后期制作的发展趋势,其对国产影片具有重要影响。

4.1数字影像处理技术

数字影像处理技术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将摄像机拍摄出来的画面进行深度加工处理,主要是按照导演的要求,进行对色彩成像、画面质感与形状变形等处理,就如在2014年韩寒曾执导过的《后会无期》中,有很多的大场景都是利用数字影像处理技术来完成的。男主角在空旷的田野、沙漠、公路中驱车行驶,天空也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感,主要是在拍摄中通过不同场景的布置来增强画面厚重感,在远景设计上,调色师还很细致的将广袤天空与远景山间进行衔接,从而使得画面更为饱满,电影调色需要与剧情相配合,并通过场景来衬托出角色的内心情感变化。通过这些微妙的处理,可以带动观众情绪,吸引观众眼球。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美学思维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 美学思维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具有指导作用,能够借助于影视后期制作的艺术美呈现出技术美。为此,重点分析美学思维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

关键词:美学思维;影视后期制作;视觉

1美学思维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美术作品的出现,并非是单独孤立的,而是或多或少地融入一定的文化环境中,无一例外都带有很强的文化色彩。综合整个创作过程来看,艺术家先是受到了文化或环境等的灵感点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化情景进行设计制作,类似于艺术家的创作,影视作品也需要文化情景作依托,基于此,从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来看,我们不能将其简单定义为剪辑技巧的传授,转而更应当结合美学思维,将对其的制作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想象出影片创作背后的意境,进而激发学生融入其中,对其中的艺术气息和美感进行亲身体验,如在《十面埋伏》这部著名的古装大片中,张艺谋导演在制作的过程中运用了经典的击鼓场景,为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借助强烈的形式,对画面的情绪张力进行了强化,所展现的刚柔之美与环境装饰等的一体性,从而让影片的画面意蕴效果得到了增强,这也对当前的影视后期制作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应给学生充足的空间,激励其去对作品背后的美学情景进行体会,有助于他们对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学习。

2美学思维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有效应用

2.1制作前期的视觉化方面的运用

结合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来看,前期视觉化阶段最为重要的是传统美术设计项目,像其中的服装设计及画面设计等,教师可结合现有的电脑数字化手段,在结合运用的过程中,去完善项目的载体及对应领域。作为前期控制影片未来镜语体系的可视化手段之一,电影镜头画面的美术设计始用于电影创作早期,如《亚历大山涅夫斯基》这部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在拍摄的作品中已经运用。先让美术师绘制大量的镜头画手稿,保证影片的视觉营造与艺术品位,在教学中重点讲解先期视觉化新的应用方式,也就是其中的形象化预审视,并将拍摄对象模拟到虚拟电影摄影机中,对其镜头的运行方式、摄影角度及影片的画面空间进行准确描述,借助于一种多分辨率、准确的视听语言,可以对其导演的构思进行有效细化,最终转变为工作蓝图,使得后续的新技术的收缩成本及创作缺陷等等得到解决。

2.2制作后期影像化阶段的运用

综合整个发展过程看来,这阶段旨在协助超视觉类型电影影像完整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将美术思维与这项技术结合起来,有助于对其的理解,讲解时,可以以《拿破仑》这部电影来作为实例,教师主要进行后期剪辑方面的教学,向学生讲解硝烟四起的战场气氛,极为深入地配合了双方军队的打斗场面,表现出可战场所需的氛围,这种制作类似于美术创作中次要部分对主体部分的衬托,为了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而进行的主实次虚安排,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影片中的剑拔弩张、漫天黄沙等,都在渲染一种雄伟壮观的视觉效果,对这种方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影视后期制作技巧的更有效运用。

2.3在提升色彩美方面的运用

色彩是体现美学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影视发展早期,也就是所谓的黑白时代,是不涉及色彩搭配这一环节的,随着近年来相关技术的出现,使得人们对色彩在影视中的体现这一追求具有了可操作性,借助于多而不乱的色彩设计,可为观众留下更好的视觉体验及印象。如在《霸王别姬》这一影视作品中,对于“天桥卖艺”这一场景的后期制作,导演选择了淡棕色,使得整体化画面显示出暗淡,转而呈现出一种暖意的效果,将其作为基本色调,利于电影所处时代和内容的体现,对于主体的表达恰如其分,惟妙惟肖。

2.4提升内容美方面的运用

一部电影是否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内容占据了重要的决定作用,在后期的制作中,若仅仅是将剧情按单一套路进行单纯剪,势必会无法突出重点,会显得直白生硬,基于此,应当结合对美学思维的运用,在制作中结合影片表达的意境及精神等,剪辑出其中的精华部分,吸引和感染观众,这样的影视后期制作才堪称完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美学思维的角度体现出影片的内容美,主次有序,主题明确,这样的制作方式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3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影视作品后期制作中,美学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美学思维对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重要意义的分析,从制作前期的视觉化方面的运用、在提升色彩美方面的运用等多方面探讨了美学思维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以期能为新时期的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效果探讨

摘 要: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提出,我国文化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影视作品产量逐年递增。在社会文化行业对影视后期制作人才需求较大的今天,作为中职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来讲,其应凸显中职教育特色,注重从教学方法上加以丰富完善。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效果展开相关探讨。

关键词:中职;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效果;措施

一、引言

基于影视创作的重要性和巨大的人才缺口,现阶段,众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纵观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状况,受制于中职院校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上的滞后性,其教学效果尚需进一步强化。

二、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基本概述

影视后期制作指的是将前期拍摄而来的素材进行整理及利用,借助影视编辑及处理软件,如AE(After Effects)、Premiere等对素材加以后期处理,使影视作品实现声音、文字、特效等要素的协调统一,最终生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在具体课程内容上,影视后期制作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视编辑。即将整理收集而来的影视素材加以剪辑组合。第二,制作及处理声音。通过在影视视频中进行声音效果的设计,保障影视作品的真实完整性。第三,影视合成及添加特效。特效制作即是将剪辑而成的镜头,通过添加特效的方式,实现镜头间的有序组合,并衔接镜头间的过渡及转场。

三、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环节凸显出的问题及不足

1.教学目标不够细化

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涉及众多的技术操作内容,要将繁杂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加以结合,应在课程教学中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加以细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细微零散的知识点及实践技能,提高其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但在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采取设置整体教学目标的方式,对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听、练、用环节的教学目标往往不加明确,一方面极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导致教学效果欠佳。此外,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实施中,受中职院校自身的资金条件影响,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机房设备,制作应用软件等,往往也存在数量不足、应用范围受限等问题,制约了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后练习的效果。在学生自由练习时间不足的情况下,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实效性会大为受损。

2.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性不强

第一,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由于需要顾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论教学比重较大,实践技能操作学习也通常是服务于理论学习,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在此背景下,中职影视后期制作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就与社会需求无法做到紧密衔接,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课程学习心生厌倦,导致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学习能力等方面恶性循环。第二,在影视后期制作软件的使用教学中,教师单纯按照教学素材进行技巧讲解,并未结合社会需求及案例对其具体使用范围和方向进行说明,学生容易陷入重技巧、轻应用的误区,在对影视后期制作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时,难以准确领会软件操作的最终目标,会导致操作步骤方法与操作目标不相匹配,增加学生的学习抵触心理。

3.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

一部影视作品离不开后期制作的相关流程,但在丰富多彩的影视作品外表下,影视后期制作过程显得较为枯燥繁琐。要提高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就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通过将理论与实践加以充分协调,使学生能够始终保持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在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按部就班的教材固定式教学模式,没有对教学步骤加以分解,极易损害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中职学生渴求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心理不相符,教学方法及具体实施步骤灵活度不高,层次性不强。

四、提高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1.细化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

针对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内容过于抽象的特点,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在明确课程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细化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具体目标。在进行课堂小目标的制订时,既要涵盖基本的制作原理,又要注重教学目标的生动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热情。教师应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在前期备课中做好教学素材的收集整理,对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具体目标设置问题式及任务式的切入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师生交流、学生观察、分组讨论等方式的辅助下,构建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整体教学框架。

例如,在影视后期制作短片制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出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及主题,如《南京小吃街》宣传片制作。在给出教学案例后,教师可以规定制作内容要涉及短片片头片尾制作、音视频合成、影音同步率控制及优化等方面,然后教师借助前期备课素材,给予学生一些图片、小视频、音乐等资源,让学生进行4~5人的分组,借助投影设备、PremiereCS3软件、教师控制及指导软件等,让学生在图片、视频、音频的编辑处理中,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最终输出一部视频短片。学生在对教学目标加以明确后,通过分组合作、方案自选、风格自定等途径,既能够激发实践操作热情,又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音视频处理、素材加工制作流程等内容加以熟悉,从而使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2.分阶段、分步骤地在教学内容中贯穿理论教学与实践演练

在中职影视后期制作教学内容设计中,一方面要紧跟社会需求,对教学内容加以优化,并着力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相关内容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在设定出教学目标后,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步骤分阶段讲解,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将各个阶段及步骤的教学内容进行收拢整理,让学生紧紧抓住理论知识的关键要点。在完成以上两方面的要求后,再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与实践操作加以印证,从而使学生明白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整体目标及实现途径。

例如,在影视后期制作剪辑教学中,教师可以总结具体操作步骤中的要点,如“全景特写如跳切,突变效果即彰显”“求镜头冲击力,组接两级镜头是捷径”“影片悬念要渲染,考虑组接黑白格”,等等,这可视为教学的第一个步骤。在学生对剪辑理论的要点加以熟悉后,教师应对具体操作要点加以汇总归纳,使学生明确剪辑要点的具体内容应服务于整部影片,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与学目标加以串联,此为教学的第二个步骤。在完成以上步骤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跟进实践操作,开展第三个教学步骤,即让学生借助实操,对知识要点及学习目标加以应用。如闪白处理时,学生会通过对素材亮度加以调节,并采用白帧叠化的方式,让画面中出现光学变化,进而呈现出画面高亮部位首先泛白的剪辑效果。

3.丰富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方法,拓宽学生实践操作的平台

第一,在教学方法上除了课堂案例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外,还可以通过机房分组学习,开展分层式及分组竞赛式教学。在影视后期制作上机操作教学时,教师应对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加以熟悉了解,在机房内对学生进行分组,针对每一小组的学习基础,进行差异性及分层式教学。如,教师可布置难度不一的设计任务,让各小组学生对所用到的制作软件进行重点操作演练,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为学生水平能力的提高做好铺垫。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实践技能加以掌握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可以针对某项教学任务及目标展开机房实操竞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制作出一部短片。教师在旁边指导,并由学生对设计短片进行讲解,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其共同进步。

第二,应拓宽学生实践操作的平台。中职学生应注重对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知识及技能加以实际应用,中职院校及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平台。例如,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相关作品,参与中职影视后期制作竞赛,检验自身的学习成果;中职学校及教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资源,让学生负责制作企业的媒体宣传片及资料片,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身技能的空间,以此促进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据市场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在影视制作领域人才缺口较大,人才需求逐年提升。根据人才招聘网站数据的调查分析,仅在2012年10月,我国各行业对影视后期制作人才的需求量就高达7000多人次。而在影视后期制作人员的薪酬报酬分析中,影视后期制作应届毕生生的平均薪资水平在3000~4500元之间,由此可见,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未来发展前景极为可观。从长远上看,数字媒体时代的来临,给影视拍摄制作创造了快速发展的契机,而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可为影视公司后期制作、电视台栏目制作、企事业单位宣传片制作、各类活动纪录片制作等方向提供专业技术型人才,影视后期制作与影视行业的发展已呈现出彼此扶持、密不可分的发展趋势。

六、结语

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是基于社会人才需求的前提而开设的,要提高教学成效,一方面要紧跟影视制作行业发展动态,保障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有效衔接;另一方面要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平台环境,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的影视后期制作专业人才。

影视后期专业毕业论文: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 作者根据多年信息化教学经验对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提出了翻转课堂、微视频和信息化课堂等探究点,用以取代传统的多媒体投影辅助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翻转课堂 微视频

一、引言

“影视后期制作”这门课是中职计算机专业非常热门的一门课程,同时它也是中职技能大赛的一个参赛项目,它包含了两个软件:premier和after effect的学习。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的该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都是传统的多媒体投影辅助的教学模式。在如今的信息化教学大背景下,该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该课程的教学要求,像premier和after effect这种操作性非常强且复杂的课程更是如此。

本文旨在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探究信息化教学大潮下,如何上好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这门课。

二、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的存在问题

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社会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目前各中职校在影视后期制作这门课程采用多媒体投影辅助的效果并不好,问题如下:

1.利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时,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无法主动学习,能做的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上课的内容,很快就会失去学习兴趣。

2.影视后期制作课程重视理论和实践的及时结合。由于软件操作会用到很多快捷键以及操作技巧,教师在讲台上用多媒体投影教学时,学生不能清楚地看到教师的很多操作细节,这些细节不明白,课上和课下很多练习都无法独立完成。

3.多媒体投影教学一般都是采用大班级教学,而中职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上课只能按照部分学生所能接受的能力来上,而忽略了其他很多学生。

4.视频教程、精品课程等线上教学资源,虽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播放,但由于没有改变传统教学的理念方法而并没有被看作是理想的信息化教学模式[1]。它们一般也是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在上课期间给学生播放,教师课下可以提前准备,上课时可能会轻松一些,学生可能也会比较感兴趣,但是,仍然延续传统教学的模式,学生仍然是被动学习。

三、对于中职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信息化教育是指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教育突破教育时空限制,表现形式多样,能提高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2]

如今很多中职校都在进行信息化教育改革,但由于很多原因限制,很多学校并没有取得非常好的成效,大多数课程仍停留在简单的多媒体投影教学。结合本人多年来对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和各大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成功案例,提出以下几个探究点和思考点。

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教师提供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以供学生在课前与课下自主学习,学生提前学习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师生在课堂上一起答疑、讨论、探究和交流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讲授信息,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知识讲授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由课堂转变为课前和课下微视频资源的学习,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由原来的知识技能传授转变成教师的答疑,学生的讨论与交流。[3]

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实现了很大的要素转变,以本人所教授的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为例,如下表1所示:

表1 《影视后期制作》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各要素的对比

翻转课堂模式需要信息化技术与平台的支持,依托于学校的数字校园建设。网络环境下的翻转课堂,以本人所教的影视后期制作课程为例,整个教学的重点是微视频的制作,教师在课前分析学生已掌握的操作点、将要学习的操作点来确定教学目标,将ae和pr软件操作细化为相对较小、较完整且连续的小操作单元,自己在电脑上演示一遍,用录屏软件把这些小操作点录制成视频,并配上讲解和字幕。这些操作视频的录制过程中要逻辑清晰、体现重难点,之后把这些视频资源放到学校数字平台上。课前学生通过电脑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通讯工具比如QQ、微信等与同学、老师进行网上交流讨论。课堂一般在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师针对个别学生不懂的操作点提供演示与讲解,特别是影视后期中的很多复杂特效,当然在课中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定的视频资源学习。接着教师布置课堂案例作业,教师将学生们分组,同组学生经过独立练习、小组协作完成案例制作,接着教师展示个人和小组的成果作品,并让每个小组长讲解操作经验,这样的课堂就有非常好的交流合作氛围,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最后教师可以再布置课下进阶案例作业,学生在课下完成进阶练习,若作业过程中遇到问题,则通过网络通讯工具与教师、同学交流。[4]

2.微视频的制作

实现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翻转课堂,微视频的制作显得至关重要。

2.1教学设计一定要设计好,有助于理清思路,更好的准备后续的微视频制作

2.2微视频一定要配音,所以为了避免配音不流畅,录制微视频前,必须提前写好讲解稿,而且不能像平时上课那样侃侃而谈,一定要言简意赅,要认真斟酌每个句子,怎么讲更合理。同时,要为视频配以对应的字幕。

2.3微视频录制完后,一定要再进行必要的后期处理。优秀的后期制作,可以提高视频对学生的吸引力。微视频不能只是一味的软件操作配以枯燥的讲解和一直静止的软件背景界面,而是通过后期处理,寻找多样的素材和运用各种视频处理技术来丰富微视频内容,提高视频质量,使学生喜欢看这样的微视频。[5]

3.信息化课堂

影视后期制作课程偏向实践,但是也有理论知识,比如动画原理、动画历史、后期制作技术历史、技术前沿和特效欣赏等等。大部分的实践课在多媒体网络机房上课,理论课程建议在交互式白板教室上课。

3.1多媒体网络机房

机房一定要安装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如蓝芯、凌波、红蜘蛛等等产品,教师一定要学会用这些系统,它们能提供远程遥控、屏幕广播、黑屏肃静、收发作业、多人会话以及电子画板等功能,非常适合我们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的讲授。

3.2白板教室

如今很多中职校已经采购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电子白板相比多媒体投影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能为师生提供真实的教与学的互动,他具备丰富的多媒体工具和资源,超越黑板和投影的所有功能。[6]

如果用多媒体投影来讲解影视后期软件的操作,他的投影图像虽大,但清晰度不高,且学生坐下下面也看不到教师在电脑前的具体操作。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很高的改变了这一状况,教师直接用电磁感应笔在白板上面对学生非常直观的演示操作的每一步,每个操作细节学生都能看的非常清楚。

四、实践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1.教师方面

翻转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的合作者,更是网络教学资源如微视频的设计与开发者。教师除了要掌握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知识,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和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能力等等。这对中职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2.学生方面

翻转课堂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他们自觉性较差,在课前很难自主去学习微视频资源,这样还是带着一片空白进入课堂,教师就根本无法执行翻转课堂,这时候再好的平台、微视频资源都没用。

3.硬件方面

随着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各中职校应该都具备了非常不错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很多中职生可能没有自己的电脑或者学校为了管理不允许他带,但学校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放机房给学生来进行课前微视频的学习。

作者简介:李光(1988.9-),男,籍贯:福建,计算机专业教师,厦门大学软件工程本科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