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2 04:34:06
导语:在电影欣赏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用英文电影辅助中职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对于语言学习而言,信息输入是关键。只有足够的信息输入才能保证输出时运用自如。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人类学习1.0%是通过味觉,1.5%通过触觉,3.5%通过嗅觉,11%通过听觉,83%通过视觉。而英语原声电影中承载着大量的语音和图像信息,它当之无愧是语言信息输入的最佳途径。将英文电影引入到中职英语课堂这一教学形式的可行性和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将英文电影引入到中职英语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动力十足,主动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中。有位研究中职教学的专家总结得很好:“中职学生并不是不爱学习,他们只是不爱看书而已。”和其他同年龄的学生一样,中职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追求时尚,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据调查,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是他们最大的兴趣爱好。将英文电影引入课堂是投其所好,符合学生求知的心理特点。英文电影的立体性、直观性极易刺激他们的大脑,激起模仿的欲望,增强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们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第二,英文电影一般都由说英语国家的本土人士出演,语音语调自然流畅,发音纯正,语言地道。通过反复播放经典片段让学生反复模仿,有助于提高听力水平,纠正学生的发音,培养良好的语音习惯。第三,英文电影能够为学生学习英语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师英语》下册unit1中有一篇文章《LittleSnowWhite》,这是很长的一篇阅读文章。虽然白雪公主的故事孩子们都耳熟能详,但当看到vicious,mirror,disguise等词语的时候,他们没有信心,表示不会读。我将美国1937年版的《SnowWhite》播放给同学们观看后,他们信心倍增,兴趣也来了。他们通过讨论、排练,不仅将课文内容表得的很好,还加入了自己的改编。关键是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是全程用英语表达。欣赏英文电影,能让学生更容易由于某一特殊的情境,而牢牢记住其相关的词汇和对话。第四,看英文电影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语言和文化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语言当中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体会语言的丰富内涵。在课文中讲到西方节日的时候,我播放了影片《HomeAlone》。观看后同学们自然就了解了圣诞节什么时候装饰房子,什么时候送礼物,送些什么礼物,美国人更喜欢怎样的过节方式等,而且还知道美国的圣诞节和我们眼中的也有区别。这些就是文化和风俗的差异。第五,每部英文电影应该都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欣赏电影艺术,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在心灵上受到启发,而且这种启发是直接影响感受到的,其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
2将英文电影引入中职英语课堂的实施策略
2.1英文电影的选择
课前教师应该精心挑选适合的英文电影。在选择影片时,既要照顾中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还要兼顾影片的教育意义和趣味性。根据中职学生大多英语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用一些情节简单的英语动漫电影,如《SnowWhite》《LionKing》《Frozen》《IceAge》等。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情节欢快、风趣幽默的真人剧,如《Mr.Bean》《TheSoundofMusic》等。如《HomeAlone》《HomelesstoHarvard》《HighSchoolMusical》等反映童真、家庭、或者校园生活、励志的影片也是很好的选择对象。针对中职学生的语言水平,我们还可以从先选择观看有中文字幕的原声影片,慢慢过渡到观看英文字幕的影片,最后观看无字幕的影片,循序渐进。
2.2要对英文电影进行适当的整合
著名导演张艺谋说:“电影需要的不是思想多么深邃,最需要的是吸引力,是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导演拍片的首要目的是娱乐大众,获取更高的票房,而不是按英语教学需求而拍。有些电影情节对英语教学没有帮助,甚至有的情节根本不适合中职学生观看。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对影片进行删减和整合。将影片中能辅助英语教学、有教育意义和欣赏价值的内容留下,将没有意义不适合观看的部分删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3时间的安排
中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它没有教学压力,不要求学生掌握很多复杂的词汇和令人头疼的语法。教师也不用因为有评讲不完的练习题而到处挤时间。将英语影片引入中职英语教学时间是允许的。但英文电影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它不是英语教学的全部,不能过频,不能让它喧宾夺主。因此我认为一个学月一次比较合适。
2.4学习交流
学习交流是不能缺少的重要环节。在欣赏完影片之后,要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具体形式有:模仿并表演影片中的精彩片段,用简单的英语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或片段,用英语句子总结故事情节,甚至还可以尝试改编影片结局。无论哪种形式,这一环节的练习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宜过高,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应该加以肯定和表扬。
3反思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要想将英文电影引入中职英语课堂并达到辅助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必须要求英语教师观看和搜集大量的英文原声电影,还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影片进行合理的整合。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如何把握时间,如何给与学生帮助和如何进行评价等问题也至关重要,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4结语
相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英文电影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学习资源,具有声、光、色、像相结合的特点,多方位刺激学习者的感觉器官,使他们置身于真实的外语学习环境中,实现了语言学习和娱乐的完美结合。以教师引导为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和组织能有效保证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理解文化;在理解文化的同时,又反过来促进语言的学习,这样就实现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邹瑜单位:重庆永川职业教育中心
一、电影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
高职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时间,尤其是双休日很多同学会在宿舍睡上一天,甚至在网吧呆上一天,教师可以在双休日的时候提供一些优秀的影片让学生去观看,并布置一些作业,例如,让他们去查阅和电影有关的一些历史背景,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延伸,利用我们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提交作业,这样学生在双休日就有事情可做,也能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思考,并在这种娱乐的方式中获取知识,充实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平时学校也可以开一些关于影视欣赏的选修课,在集体的氛围里和老师、同学一起来探讨与品味艺术。有很多学校也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最新的电影并在平时打出广告吸引学生前去观看,收取少额的费用。这无疑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假日休闲的方式。将优秀的影视融入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能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生命的体验,向学生传送美的理念,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
二、电影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在安逸的时候不贪图享乐,在困难的时候能积极进取,勇敢面对,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一)优秀的电影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高职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敏感多变、自尊心强,渴望独立、渴望被人肯定,如果这种诉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压抑;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处理与异性之间关系的经验而产生各种矛盾;再加上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中很多血腥暴力的场面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扭曲。学生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一生。山东泰山医学院心理咨询师宫梅玲利用阅读来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宫梅玲老师不开药方只开书方,图书馆就是她的药房,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电影也是一样,电影把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包括亲情、爱情、友谊、苦难、挫折等诠释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3]当学生心理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推荐学生去观看一些合适的影片帮助他们走出困惑,重拾阳光。比如,对于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迷茫的同学可以推荐他们去看《乔布斯传》、《当幸福来敲门》,通过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对于一些在感情上受挫折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泰坦尼克号》、《山楂树之恋》,告诉他们真正的爱情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平平淡淡的,爱是一种付出,而不是纯粹的索取;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阿甘正传》、《放牛班的春天》,鼓励他们重新振作,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春天。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出现的不同心理困惑给他们推荐不同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故事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内心的忧患得到排解。学生在观看影片心灵得到放松的同时,影片中阳光积极的一面也能逐渐被学生吸收,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内心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优秀的影片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人生阅历不丰富,人格发展不健全,容易受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容易走入误区。电影作为文化艺术传播的载体,代表着现代生活的核心价值观,优秀的影视作品向学生展示了各个民族的不同物质文化和精神追求,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审美。电影作品传达给我们的很多人物的心灵美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内心,启发着学生,引领学生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不妨将影视作品加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德育课程中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能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当然影视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构建还不健全的时候,不乏很多低级趣味的影视作品出现,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优秀的影片并对学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利用这些资源,并充分挖掘出这些电影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内涵,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自我修养,构建健全的人格。
作者:季丽花单位: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助教
一、加强爱国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传递着爱国主义的信息和态度,如笔者在讲授完“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之后,组织学生观看了《南京!南京!》、《东京审判》两部影片,加深了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和外延的理解。这两部电影借助视觉优势和时代气质强烈地吸引学生,通过观看使他们明白即使作为高中生也必须时刻关注祖国的命运,关注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真正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民族排忧解难。
二、深化理想信念,培养高尚情操
理想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信念是一种思想意识,是正确的和坚信不疑的观念。理想与信念联系紧密,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依靠信念力量的支持,而信念的力量又来源于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都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够有力地推动个人和社会的发展。比如中国梦就是全中国人民高中政治的崇高理想,对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观看优秀的电影作品可以为高中生的成长添加养料,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一些红色经典影片更是向高中生们展示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信念。如笔者在讲授完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之后,组织学生观看了《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以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胜利至建国前夕这一气势恢宏的历史时代为背景,再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派在反对国民党独裁专制的斗争中,同舟共济,为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所经历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光辉历程。通过观看这部电影,高中生深刻领悟、体验到革命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伟人的崇高品格,从而促使高中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激发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借助某些形式的教学行为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信息的形式传播给高中生的过程,但高中政治课的理论比较抽象,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的阅历毕竟有限,而电影欣赏则能为他们创设大量的社会生活情境。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环境宽松、气氛愉悦更易激发他们的兴趣,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电影作为一种教学资源,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的知识面广,它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譬如笔者在讲授新课《公司的经营》之前,组织学生观看《首席执行官》,该影片以海尔总裁张瑞敏为原型,反映中国企业的成长历程。通过观看电影,学生对企业(公司)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新课讲授之时,我让学生结合电影的情境并思考:一个企业能否成功经营会取决于哪些因素呢?学生兴趣高昂,激烈讨论,踊跃参与,认为有下列因素:经营战略、自主创新能力、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员工素质、领导者素质……学生的讨论结果让笔者非常惊讶。这说明在政治课教学中适时、恰当地利用电影资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可谓一举多得。
四、滋润学生心灵,提高审美情趣
美育,是高中政治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政治课教学中利用优秀的影视作品作为中介渗透美感教育,有利于培养高中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优秀的电影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将自身的美作用于高中生的感官和心理。中学生在观看优秀电影的同时可以产生审美愉悦,净化心灵,增强审美意识,提升精神境界,最终使自己的人格趋于完美。如,笔者在讲授完“意识的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相关内容后,组织学生观看《肖申克的救赎》,该部影片讲述了被冤入狱的安迪至死不渝地追求自己向往的自由,从始至终丝毫不动摇地用了一把刻石的小锤整整挖了二十年,终于挖到逃出牢笼、奔向自由的那一天。影片中的主人公那种永不言弃、超越自我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希望、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友谊,真实地体验到久违的崇高之美。观看这部电影对高中生来说的确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它让学生深深刻感悟到人生的哲学: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永不言弃、矢志不移,就会是自己的生命绽放灿烂的花朵,就会创造出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辉煌。
作者:汤庆飞单位:邳州市八义集中学
一、电影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
作为高职的学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学业负担不是很重,很多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其实非常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自己到了学校后能做什么,之前的学习经验告诉他们来学校就是在课堂里学习,现在突然多出这么多自己可以把握的课余时间就觉得无所适从。因此,很多同学开始沉迷于网络,没了电脑,他们会无所事事,看着书本,他们会瞌睡连连,他们也知道这样的生活很不好,也不应该一直这样过下去,但与其离了电脑游戏无所事事,他们宁愿沉迷在游戏里,享受游戏带来的刺激,此时教师就应当给予引导和鼓励,带他们走出迷茫。高职学校的学生课余时间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时间,尤其是双休日很多同学会在宿舍睡上一天,甚至在网吧呆上一天,教师可以在双休日的时候提供一些优秀的影片让学生去观看,并布置一些作业,例如,让他们去查阅和电影有关的一些历史背景,对电影的内容进行延伸,利用我们的数字化网络平台进行提交作业,这样学生在双休日就有事情可做,也能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思考,并在这种娱乐的方式中获取知识,充实校园生活,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平时学校也可以开一些关于影视欣赏的选修课,在集体的氛围里和老师、同学一起来探讨与品味艺术。有很多学校也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播放最新的电影并在平时打出广告吸引学生前去观看,收取少额的费用。这无疑也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假日休闲的方式。将优秀的影视融入学生平时的生活中,能帮助学生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生命的体验,向学生传送美的理念,开启学生的心灵和智慧。
二、电影能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使他们能在安逸的时候不贪图享乐,在困难的时候能积极进取,勇敢面对,学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一)优秀的电影能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高职的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个阶段他们敏感多变、自尊心强,渴望独立、渴望被人肯定,如果这种诉求一直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学生精神上的压抑;另一方面,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但由于缺乏处理与异性之间关系的经验而产生各种矛盾;再加上现在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网络中很多血腥暴力的场面也容易造成学生心理的扭曲。学生在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一生。山东泰山医学院心理咨询师宫梅玲利用阅读来治疗学生的心理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宫梅玲老师不开药方只开书方,图书馆就是她的药房,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走出困惑。电影也是一样,电影把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包括亲情、爱情、友谊、苦难、挫折等诠释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当学生心理出现一些冲突和矛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通过推荐学生去观看一些合适的影片帮助他们走出困惑,重拾阳光。比如,对于自己的学业和未来迷茫的同学可以推荐他们去看《乔布斯传》、《当幸福来敲门》,通过这些成功人士的故事来激励学生;对于一些在感情上受挫折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泰坦尼克号》、《山楂树之恋》,告诉他们真正的爱情可以是轰轰烈烈也可以是平平淡淡的,爱是一种付出,而不是纯粹的索取;对于性格内向、自卑的学生可以推荐他们看《阿甘正传》、《放牛班的春天》,鼓励他们重新振作,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己的春天。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出现的不同心理困惑给他们推荐不同的影视作品,让学生通过故事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内心的忧患得到排解。学生在观看影片心灵得到放松的同时,影片中阳光积极的一面也能逐渐被学生吸收,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内心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优秀的影片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的时期,这个时候的他们人生阅历不丰富,人格发展不健全,容易受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容易走入误区。电影作为文化艺术传播的载体,代表着现代生活的核心价值观,优秀的影视作品向学生展示了各个民族的不同物质文化和精神追求,让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审美。电影作品传达给我们的很多人物的心灵美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在潜移默化中深入学生的内心,启发着学生,引领学生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不妨将影视作品加入“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德育课程中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能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当然影视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构建还不健全的时候,不乏很多低级趣味的影视作品出现,教会学生如何选择优秀的影片并对学生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该利用这些资源,并充分挖掘出这些电影的艺术魅力和艺术内涵,引导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提高自我修养,构建健全的人格。
作者:季丽花单位: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助教
摘要《绒花》是影片《小花》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电影插曲,它曾获得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音乐奖、听众喜爱的广播优秀歌曲奖等。
关键词电影插曲《绒花》音乐要素情节发展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铮铮硬骨绽花开。沥沥鲜血染红它……”凯传词、王酩曲的电影插曲《绒花》创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应电影《小花》的剧情发展需要而生。以新颖的视角、清新的音乐风格深入细致地刻画了女主角翠姑内心世界的情感美。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情深意笃。感人肺腑。
一、电影《小花》概述
改编于前涉小说《桐柏英雄》的电影《小花》,故事梗概为:1930年,桐柏山区的一户赵姓人家。将不满周岁的女儿小花卖给他人。当晚,伐木工人何向东将地下党员董向坤和周医生的女儿董红果寄养在赵家,因红果和小花同岁。就改名也叫小花。十七年后。赵小花(董红果)到部队中寻找投身革命的哥哥赵永生未果,却遇到周医生,母女相见不相识。赵永生的亲妹妹小花被卖后,被何向东赎出收养。改名何翠姑。已成长为游击队长的翠姑在一次战斗中“跪走风车矶”救了身负重伤的亲哥哥永生,但她自己却不知情。之后,小花与哥哥相逢,翠姑也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在一次战斗中翠姑为营救小花身负重伤,战斗结束小花与亲生父母相认。永生和小花一起去医院看望翠姑,翠姑在昏迷中,断断续续地呼唤哥哥,小花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决心踏着烈士的血迹,去迎接新的胜利。
二、电影插曲《绒花》的音乐分析
《绒花》全曲为二段结构大调性色彩。第一段主题部分选用平实的叙述性音乐语言进入,为9+9的两个平行关系乐句构成。两乐句内部结构均为5+4的乐节。旋律进行以二度及进为主,内含小三度跳进。主题上句半终止于属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T-D,上句旋律在第四小节突出了下属功能组中的“4”音,第六、第八小节强调了导音“7”到主音“1”的小二度解决。既巩固了主和弦,又为属功能半终止进行了铺垫:主题下句完满终止于主功能,其和声走向为T-SII-TSVI-D-T,下句旋律在第十五、十六小节连续两次运用纯五度下行大跳。加重了歌曲情感的深度表达。值得一提的是,《绒花》的音乐主题在西洋大调的基础上,巧妙的融入了中国音乐所特有的“12356”五声音列元素,增强了作品的民族风韵。在节奏的选择上,曲作者精心设计了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歌曲基本节奏,在听觉上形成一咏三叹的音乐效果。歌曲的第二部分为副歌的创作手法,呼唤性、山歌风味的旋律中,连续多个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的音乐层次逐步增涨。这部分和声功能上突出了下属和弦色彩,使得调性暂时离调至下属关系的大调。形成全曲的高潮,直至歌曲结尾处回原调。歌词部分,朴实无华的歌词创作与质朴的音乐风格相统一,歌词中叠字、叠词的运用与旋律中叠音的运用遥相呼应,既增加了音节的美感,又加深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三、《绒花》对影片情节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电影《小花》以“两朵小花”(赵小花、何翠姑)寻找哥哥的故事情节为主线,描写了战争年代人的生离死别,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兄妹情、母女情,并在“翠姑跪走风车矶”的特定场景适时地推出《绒花》这首电影插曲,为影片高潮的出现进行了情绪上的铺垫,有效地渲染了影片气氛,升华了主题内涵,推动了剧情发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绒花》这首抒情的青春颂歌。以“反色调”的处理方法与“翠姑跪走风车矶”这个场面同时出现,它不是外在的一般性的称赞,而是通过委婉的叙说深沉地揭示了人物内心无比崇高的精神世界。银幕上,一方面是翠姑为救哥哥艰难地抬着担架爬越石梯:一方面起伏的山峦、挺拔的青松、美丽的光斑交替出现,汇集成一幅壮美的青春图画。这时,电影插曲《绒花》响起,音乐以影片主人公的视角。如说如唱,倾诉心声。首唱者李谷一老师收放自如的“气声唱法”的运用,使其旋律虚幻飘逸。优美中略带淡淡的哀愁。形成了典雅、细腻、含蓄的音乐美。达到了朴实自然、亲切生动的艺术效果。在这里,《绒花》不是对何翠姑艰苦攀登这一画面意义的简单重复。而是以优美的歌声赞颂她崇高的思想、美好的心灵。电影插曲成功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与画面相对位而存在。抒情的音乐和艰苦攀登的画面。从不同的侧面同时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动作的意义,使人物呈现出多侧面、立体感。电影插曲《绒花》的有效运用给观众带来视听合一的巨大震撼,为翠姑这一人物的塑造、为影片的成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985年电影在西方横空出世,这是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其魅力、影响力已被大众接受和推崇。电影之所以发展这么迅速,主要是它的内容反应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感情,一种哲理。把这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处世道理,同样也能得到身心的娱乐和了解其它国家的风俗习惯。在电影欣赏课上,我们看了多部电影,其中有《喜福会》、《蓝色姊妹花》、《七宗罪》、《刮痧》、《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看完每一部电影,我都会从中汲取一些东西,一些深邃却易于理解的东西,它们很难从现实中挖掘。这些珍贵东西的累积让我对电影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喜福会》影片节奏稍慢,但是线索清晰,也很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让你为之一震的元素,影片围绕了四对母女的命运展开,讲了多位女人的生活经历。每一位女人都有着自己曾经辛酸,坎坷,不愉快的过去,在不同的经历后她们对这个社会,她们的家庭,以及对待丈夫儿女有了更好的经营手段。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莺莺阿姨还有AnMei阿姨。莺莺阿姨,曾在年轻时爱上一位花花公子,在无耻卑鄙的丈夫折磨下,她忍无可忍,夺走了他唯一在乎的东西—他们的儿子,她,溺死了他们的孩子。AnMei阿姨有一个逆来顺受、命运悲惨却毫不反抗的母亲,母亲要为女儿争夺一些地位和严,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AnMei也学会了怎样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可以说《喜福会》是反映当时社会女性的声音,她们强烈要求着自己的尊严、权利、地位、利益、平等、独立。通过多位女性的交叉的不同悲惨经历,深刻地阐述了女性的这种强烈心声。如今的社会已大不同与以往,女性的地位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大众的议事进程中,女性的权利也在逐渐地增加,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女性的时代”她们在家庭、工作、社会都会有着平等或者更优厚的待遇。《喜福会》这部电影虽然不会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利益、权利的改变,但是它向人们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使人们意识到女性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我想正是千万部这样的电影促成了当今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
影片《刮痧》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冲突。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的一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说,刮痧在中国几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呢?其实说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像许大同代替父亲承认是自己给孩子“刮痧”,许大同对上司说的“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等等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在上司桑兰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认同。当然,事情最后得到圆满解决,法庭的起诉撤销。这种结果的产生,除了人正常的良知以外,更多的是由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想,《刮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大同”,其目的或者其象征也就在此吧!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寓言,其寓意也正在与此。
《刮痧》的另一个理解层面是情感,包括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祖孙之爱、朋友之爱。这几者又以父子之爱为主要方面。电影中出现了两对父子,祖孙三代,但他们之间的爱却是相通的。许大同在法庭上的一段独白最能代表所有父亲的心声。虽然起初美国人对我们的这种爱有一种曲解的看法,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这种爱逐渐被接受,被认同,影片最后美国人向我们拍手的是时候就是一个最好的回答,向我们暗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包容性。
《喜福会》是反映一种呼吁关注女性的社会问题,而《蓝色姊妹花》反映的是姐妹情深意厚的家庭因素,《七宗罪》揭示犯罪人的变态心理和警察的破案智慧机制,《刮痧》向我们阐释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教子、爱子的态度问题。《了不起的盖茨比》记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性的丑陋以及利益的驱动造就了当时人的贪婪、享受的欲望。
曾经有位艺术家说过,“电影的意义在于将生活的镜子打碎,然后将碎片重新贴成另一面镜子。”它不但能反映生活,还能教育引导人们,我想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
1985年电影在西方横空出世,这是世界电影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在二十年的时间里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其魅力、影响力已被大众接受和推崇。电影之所以发展这么迅速,主要是它的内容反应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感情,一种哲理。把这个世界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电影中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处世道理,同样也能得到身心的娱乐和了解其它国家的风俗习惯。在电影欣赏课上,我们看了多部电影,其中有《喜福会》、《蓝色姊妹花》、《七宗罪》、《刮痧》、《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看完每一部电影,我都会从中汲取一些东西,一些深邃却易于理解的东西,它们很难从现实中挖掘。这些珍贵东西的累积让我对电影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喜福会》影片节奏稍慢,但是线索清晰,也很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让你为之一震的元素,影片围绕了四对母女的命运展开,讲了多位女人的生活经历。每一位女人都有着自己曾经辛酸,坎坷,不愉快的过去,在不同的经历后她们对这个社会,她们的家庭,以及对待丈夫儿女有了更好的经营手段。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莺莺阿姨还有AnMei阿姨。莺莺阿姨,曾在年轻时爱上一位花花公子,在无耻卑鄙的丈夫折磨下,她忍无可忍,夺走了他唯一在乎的东西—他们的儿子,她,溺死了他们的孩子。AnMei阿姨有一个逆来顺受、命运悲惨却毫不反抗的母亲,母亲要为女儿争夺一些地位和严,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AnMei也学会了怎样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可以说《喜福会》是反映当时社会女性的声音,她们强烈要求着自己的尊严、权利、地位、利益、平等、独立。通过多位女性的交叉的不同悲惨经历,深刻地阐述了女性的这种强烈心声。如今的社会已大不同与以往,女性的地位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大众的议事进程中,女性的权利也在逐渐地增加,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女性的时代”她们在家庭、工作、社会都会有着平等或者更优厚的待遇。《喜福会》这部电影虽然不会改变当时社会对女性利益、权利的改变,但是它向人们揭示了当时社会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使人们意识到女性对于这个社会的重要性。我想正是千万部这样的电影促成了当今社会女性地位的提升!
影片《刮痧》借一件小事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冲突。电影中许大同的父亲的一句话最能说明这个问题。他说,刮痧在中国几千年了,怎么一到美国就说不清楚了呢?其实说不清楚的何止是刮痧这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像许大同代替父亲承认是自己给孩子“刮痧”,许大同对上司说的“我打孩子是对你的尊重”等等中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在上司桑兰那里又何曾得到理解和认同。当然,事情最后得到圆满解决,法庭的起诉撤销。这种结果的产生,除了人正常的良知以外,更多的是由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我想,《刮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叫“大同”,其目的或者其象征也就在此吧!如果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寓言,其寓意也正在与此。
《刮痧》的另一个理解层面是情感,包括父子之爱,母子之爱、夫妻之爱、祖孙之爱、朋友之爱。这几者又以父子之爱为主要方面。电影中出现了两对父子,祖孙三代,但他们之间的爱却是相通的。许大同在法庭上的一段独白最能代表所有父亲的心声。虽然起初美国人对我们的这种爱有一种曲解的看法,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看到这种爱逐渐被接受,被认同,影片最后美国人向我们拍手的是时候就是一个最好的回答,向我们暗示了东西方文化的包容性。
《喜福会》是反映一种呼吁关注女性的社会问题,而《蓝色姊妹花》反映的是姐妹情深意厚的家庭因素,《七宗罪》揭示犯罪人的变态心理和警察的破案智慧机制,《刮痧》向我们阐释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教子、爱子的态度问题。《了不起的盖茨比》记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性的丑陋以及利益的驱动造就了当时人的贪婪、享受的欲望。
曾经有位艺术家说过,“电影的意义在于将生活的镜子打碎,然后将碎片重新贴成另一面镜子。”它不但能反映生活,还能教育引导人们,我想这正是它的意义所在。
作者:赵可书
电影在观众眼前的是直接用眼睛看到的直觉形象,它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影象艺术。电影是由直观的形象,直接给观众演示生活中发生的一段故事,观众看电影的位置不变,但由于镜头的运动,使观众在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上,也在不停地运动着,观众一旦进入剧情,便会自觉认同银幕上叙述的一连串悲欢离合的故事,电影欣赏的艺术再创造观众的这种认同,对电影感性、直觉的领悟,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后把握的,几乎是和电影的放映过程“同步”进行。观众从电影放映一开始,就会不自觉地使自己参与了,加入了,他会随同人物命运的揭示而表现出百感交集的复杂的心理状态。观众看电影,不是消极、被动、刻板地接受,而是积极、能动、富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过程。不仅经历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升华过程,而且调动了感知、联想、想象、通感、情感、思维等多层次的心理因素,因此,电影欣赏实质上是由酷似生活的直观的银幕形象,引发观众一系列复杂心理活动的艺术思维过程。在这个艺术思维过程中,观众的积极的艺术再创造能力,显示出很重要的作用。
电影欣赏的艺术再创造
银幕上出现哈姆雷特、祥林嫂、朱老忠,观众就会自觉认同。但观众的认同不等于消极接受,他要调动多层次心理因素共同活动,协同作用,才能完成积极的艺术再创造过程,才能真正进入电影。电影欣赏的再创造和电影艺术家创作过程的再创造不同,后者是要把自己的审美意识外化为特定物质材料的形象,前者是以客观存在的银幕形象为审美对象,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进行再创造,这既是电影观众在欣赏电影过程中创造能力极大的发挥,也经历一次浸沉在“内心意象”之中的审美享受。电影欣赏的再创造的特点,由电影艺术的特质所规定:一方面,它是由艺术家创造的银幕形象直接诉诸欣赏者的感官(主要是视、听感官),形象是个别的、独特的、活生生的;另一方面,电影拍摄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段,又为观众提供了画面所框不住的想象的天地,观众可以进入意趣无穷的再创造天地,深入地感受画面以外所蕴含的深广的内容。从第一方面说,它是有限的、具体的;从第二方面说,它又是无限的、概括的。优秀的电影制作,总是具体与概括、有限与无限高度和谐的统一,所以它才能产生不衰竭的艺术魅力。观众接受、认可银幕形象,要受影片本身的制约和限制,不可能脱离开影片,漫无边际地去“再创造”。观众的感兴缘发于银幕形象,银幕上是林黛玉、贾宝玉缠绵徘恻的爱情故事,观众不会和罗米欧与朱丽叶混淆不清。观众的情感思路,大体只能遵循原作的思路行进。想象的翅膀不能不受到艺术形象的羁绊,所以电影欣赏的再创造是一种“被动有限的创造”。即使观众们对同一部电影的内容有不同的理解,甚至意见大相径庭,他们也都是在承认原来形象的前提下,经过“再创造”后,对形象变异、扭曲、叠合而产生的歧义,不可能抛弃原来的形象,重新“再创造”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新的形象体系。电影欣赏总要受观众个人思想水平、生活经验、审美趣味、知识修养甚至彼时彼地心境、情绪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再创造的思路不同,见仁见智的现象是非常正常的。这是就电影欣赏再创造有限的、具体的一面而言的,电影欣赏再创造还具有无限的、概括的一面。电影是视听艺术,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听感官,观众的视听联袂,极大地发挥了作为主体的审美潜能,他由感知形象始,引起一系列心理活动,观众自觉不自觉地会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银幕形象体验、补充、修正、加工,再造一个唯我独有的内心意象,使影片的内涵或形象意义有了合情合理的多重解释,有的理解甚至连创作者也始料不及。比如对影片《人生》中高加林和《高山下的花环》中靳开来,就发生了相去甚远的评价。还有,优秀的电影创作艺术生命是长久的,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影片进行鉴赏和玩味,都可以发现自己所认识的美。这不仅是指电影“可见的思想”,观众能从故事情节、演员演技、导演构思、拍摄技术甚至音响、光影、节奏各个角度去欣赏,能从有限的镜头发掘无限的内容,“世世代代的人们正是以自己的方式去阅读荷马”(《赫尔岑文集》),真正优秀的电影是没有国界的,甚至语言也不成其为障碍。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正是可以这样反复把玩的艺术精品,在这些艺术精品上最集中地表现了电影欣赏无限性和概括性的特点。电影欣赏再创造的这两个特点是不可分割、互为补充的,它们都得依靠欣赏者发挥自身能动的创造性才能实现。
电影欣赏是一种综合的美感活动
电影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等门类艺术的元素,形成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相融合的时空艺术的复合体,从而获得了多种方式、多种手段的艺术表现力。欣赏电影不仅仅是“看”与“听”,可以说是对这种综合艺术的综合欣赏。电影欣赏既是一种艺术的思维活动,它必须遵守一般的认识规律。看电影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不可能理解艺术形象的本质意义,没有高级心理阶段的理解、思维的参与,是不完全的欣赏。电影欣赏的过程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感知到理解、由直觉把握到理性的本质把握的过程,是由各种心理因素协同作用的“综合”美感活动。电影是艺术,欣赏者不是从理性的概念入手,必定要拿出一个通过什么说明了什么的公式框子,而是面对形象,直觉把握。观众首先感知的是直觉到的形象,为由此而演化的一连串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征服,还暂时来不及领略除此以外编导苦心构思的“看得见的思想”。这是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最直接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形式。但欣赏活动不可能停留在最初的直觉领悟阶段,继直觉感知之后,一定会对对象开始选择、集中,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生发想象、联想,逐渐渗透情感。进入这个阶段,观众就暂时地把自身的心理同功利的现实分割开了,忘记自己作为“旁观”的欣赏者的存在,全神贯注地浸沉在影片叙述中,关心人物命运,同剧中人同欢共悲。观众的全部思想感情、全部的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集中在审美对象上,这和一般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高度集中不一样,这是一种“神与物游”的精神状态,观众把自己的精神、情感、心灵都灌注在欣赏对象上,以至以假当真,物我两忘了。台湾片《妈妈,再爱我一次》从情节构思、表演、思想内容都不是无懈可击的,但电影院中一片哭泣之声,正说明主体的观众和客体的电影,融二为一了。观众欣赏任何一部电影,注意力都在形象,而不在概念,都不是明确的理性的求知识、受教育或提高觉悟,而是寻求审美的愉悦、情感的陶醉、心灵的希冀或心理上的满足。在这愉悦、陶醉、希冀、满足等种种心态表现形式的背后,渍化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因素。电影虽然融汇了众多艺术门类的元素,但它是作为一个完全的整体出现的,观众在获得“完形”的电影之后,在种种心态的把玩之中,编、导煞费苦心经营的“可见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转变为观众的内心体验,从而陶冶性情、升华人格。综观电影欣赏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知道,欣赏活动始于对电影的直觉的感知,经过选择,注意集中于影片中具体、生动的形象以及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审美的种种感受。在这个过程中,单靠低级的感知是不可能完成的。审美主体必须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发挥联想、想象,运用通感能力,激发在情嫉上与影片的共鸣,而最高级的心理形式—思维,则如盐溶水中,不着痕迹地规范着感知、想象、情感的趋势,不仅使邓众达到对影片深刻、全面、本质的把握,还会获得银幕以外的对社会、人生和历史的理解扒识,思维本是逻辑推理的终端,但在电影欣赏中,它蕴含在各个层次的心理活动中,投有尽堆奋与,至少无法理解电影的蒙太奇,因为蒙太奇镜头产生“一种从这个对列中作为新的质而产生出来的新的表象”(爱森斯坦《蒙太奇在1938》),这种l+l一3的新的质并不是用语言明白无误地告诉观众的,而是表现在两个组结镜头内部的逻辑关系上,思维正是帮助观众从对镜头的感知迅速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感受到更为广阔的美的内容。
电影欣赏的一次性
电影欣赏和欣赏其它艺术很大的区别是它的欣赏过程的“一次性”。除了专门研究家外电影放映不能倒回、反复、延留。电影是以逼近真实的艺术形象“抓”住观众的,使观众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抛却自身内外的一切,浸沉在意趣无限的特定情境之中。电影观众是整体的欣赏者,不可能因观众欣赏水平参差不齐,而进行重复或诊释,它只能是一演即过的一次性的。电影一次性的特点,要求电影制作本身遵循电影自身的艺术规律,如电影冲突的视觉形象;电影画面时态的现时性,画面构图所表现的感情、氛围和主题,使观众的心理活动和银幕上画面展开能够同步,既能懂又能体味,经历和体验电影所展开的现实生活和心路历程。
电影欣赏对象的丰富性
电影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任何艺术种类,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内容,给电影艺术家提供了竞相驰骋的广阔天地。爱森斯坦认为电影是“充满感情的叙述”。电影通过运动着的画面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它调动特有的技巧和表现手段,把人的情感、意绪乃至心灵最深处的潜意识活动,都以能“看见”的实在形式传达出来,这便是电影和所有观众能够实现情感交流的基础。从影片放映开始,观众就进入了“领悟”,电影的效应是即时的,具有共时性的特点。由于电影的镜头是运动着的,无论坐在哪个位置的观众,映入眼中的都是银幕的全景,都会获得一样的感受。那么一个放映场次的所有观众是一个“群体”,也无须交谈,但他们同处一个特定“电影院氛围”之中,从审美客体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相近的,作出的情感反映也是大致相同的。观众的情感会不自觉地“传染”,表现出趋同的特点,这样的状况我们时时会在影院中遇到。电影欣赏的群体性是电影欣赏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我们应该特别强调电影片的质量间题,电影既是一种艺术品,又是现代工业的产品,它具有商品性质,一部电影可以印制多部拷贝,一个拷贝可供放映多次,一场电影至少有几百人同时观看,电影还可以通过电视转播。电影只有为最大多数的群众欢迎,才能收回成本,才能盈利,进行再生产。电影工作者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一定攀考虑群体性这个特点,适应群众的欣赏水平,因为电影以“可见的思想”为扛杆,撬起的是巨大群体的共鸣。
电影欣赏的规律
在观赏阶段,由于电影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把主观与客观、时间与空间、再现与表现、感情与认识、视觉与听觉、物质现实与心理活动、视听直感与时空自由转化为一体,加之电影放映的特殊环境,馒规众替时地忘却自身存在和现实的功利,一侯进入剧情,便会以剧中人的心理、目光去体验笔参甲所发生的一切,欣赏者和艺术品之间的距离暂时地消失了。观众努力感受,全身心投入蚤爱挥想象、联想、情感、思维的能力,“入乎其内,披文入情”,运用自己的社会经验,不断对璐片加工、补充、纠正,依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再创造一个“内心意象”。观众文化水平、艺术素养的层次各个有别,加之电影“一次性”的特点,当电影结束时,有的人“看”即“了”,并不一定再去思考银幕形象的深层内涵,还有一部分观众,就会出现第三个阶段:延留阶段。电影放映结束,对镜头的感知随即消失,但表象还会长时间地延留在大脑皮层。表象具有深化、不稳定和变异的特点,因此观众在延留阶段对电影的欣赏不同于影评家那样进行全面评价,观众中的一部分,会通过整个画面提供的故事,挖掘深藏的思想和意蕴,反复品评那绕梁三日的余味余韵。一部分观众,会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如色调、音响、表演、镜头技巧等等探寻其“弦外之音”,如有人对《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的基本色调特别感兴趣;而《芙蓉镇》中李国香扮演者徐松子那不表演的表演赢得了专家的好评;《红高粱》中那充满镜头的红高粱,虽然是空镜头,却叙说了更为深广的悲剧背景。这个“出乎其外,观其曲直”的延留阶段,会因影片本身的优劣而不同。有些电影上演便宣告了它的结束,有些电影,如电影史上的经典片或经典镜头,几十年来一直使人们对它保持探究的浓厚兴趣,也是电影摄制的学习样板。真正的电影艺术精品,能经历时代的考验,而永葆其艺术鲜艳的色彩。电影欣赏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各个阶段交互渗透,绝大部分观众都可能经历这三个阶段却浑然不自觉。我们划分欣赏阶段,也只是为理论研究之方便,不能强求观众都理智地经历这三个阶段,那样作违犯艺术欣赏的规律毒箕审美效果适得其反。
电影欣赏的差异性
人类的审美趣味呈现出极为夏杂的状貌,作为审美主体的广大观众,在电影欣赏中,其个性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我们首先从电影产生的本身分析;电影属于艺术美,是第二性的,它的产生本身就渗透着艺术家们的主观的审美理想。不同时代、阶级、民族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生活内容,又制约着艺术家的审美趣味、崇一尚、趋向,这才会在短短不到百年的电影史上,出现流派迭起、风格各异、片种纷呈的现象。电影是以多种本体元素来表达艺术家对具体事物的感受,它不是对生活本质的抽象概念式的把握,而是在本质把握基础上的艺术的反映。艺术家们感受生活的丰富性、经验性、独特性甚或偶然性,都会极生动地体现在作为审美意识外化、对象化的电影中。艺术家在制作电影的过程中,力求表现出本质规律性的东西,但决不排斥个人感受的独特性、个别性,正是通过这独特的、个别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具有共性、概括性的普遍意义。艺术家感受的独特性非常重要,往往成为使他们作品打上自己的印记,显示出“这一个”的标帜。老一代的导演白沉、成荫、凌子风、谢铁骊、谢晋各具风格,而年轻一代的田壮壮、吴子牛、滕文骥、张艺谋等更以迥然有异的艺术表现方式闻名于影坛。艺术家们都努力从题材、拍摄、导演思维等等方面,努力打破窠臼,超越前进,这才使电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再从作为审美主休的观众分析,由于各个人的生活经验、感受能力、文化艺术素养不同,体现出千差万别的审美趣味,形成每个人独特的审美个性,这既体现在对影片类型、片种、风格喜好的不同,也表现在诸多观众对同一部电影欣赏所得到的不同感受。在电影欣赏中造成差异性的原因,大致可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主观条件主要指主体与生俱来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素质。巴甫洛夫依据对高级神经活动研究,以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相对占优势的状况把人分为艺术型、思维型与中间型三种,不同类型的人即会对审美对象本能地表现出差异很大的不同方向的选择。与生俱来的天赋条件很重要,后天环境素质也规范着每个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诸如文化水平、艺术素养、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等等不同,使主体对审美对象表现出在选择、敏感、注意、记忆等方面的差异。电影是视听艺术,后天环境对于视、听感官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培养出能发现美的眼睛,会欣赏音乐的耳朵,才可能从电影众多的本体元素中发现自己的美,表现出对电影内容和形式的感知、理解不同的个性差异。
电影欣赏具有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电影批评的任务不在于把差异性“一统”于一个口径,而在于挖掘蕴含在影片之中为一般群众不易觉察、不易理解的深刻意义,引导观众欣赏方向,使观众在欣赏中能品鉴入微,理悟艺术家们的匠心和创作甘餐,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和观赏能力,这样才能使电影欣赏变成充分的审美享受的过程。
关键词电影欣赏素质教育意义
摘要电影欣赏是以优秀电影为欣赏对象,将其整合纳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作为素质教育的绝好教材,电影欣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发散性思维。
中外优秀影片凝结着艺术创作者的智慧,传承人类数千年的文明,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电影欣赏是以优秀电影为欣赏对象。将其整合纳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学生在通过对电影艺术的审美接受产生自我感性认知、丰富想象和理解诠释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后,经内心自省,养成个人的高尚情操,提升自我文化和道德修养。我们应该有力抓住电影艺术作为思想文化传播载体的特点,使电影欣赏与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以及素质教育得到合理交融与整合。
1、电影欣赏是素质教育的绝好教材
《易传·象》“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意思是山下流出泉水,灌溉田地,使万物萌生,即是发蒙。君子就当用“果行”来培育健康的人格品性。什么是“果行”?就是以人类数千年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为准则的模范“行”为作榜样,才能培育自己和孩子的优良品德。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它既有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也有劳动实践能力方面的,更有健康人格培养方面的。因此怎样真正把“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变为教育实践,怎样给学生配备全面的“营养大餐”,一直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道难题。比如自从人类发明电影166年来,我国拍了无数的电影故事片,讲述了上下50D。年的故事。其中有许多电影伤口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时代特色鲜明,民族情感浓厚……经久不衰、淘汰不掉、内容永不过时、形式百看不厌,值得学生看一遍又一遍的精品。这些精品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内涵。好中挑好,精益求精,选取最好的一部分来入课,则它们的观众——学生,无论在道德品质、理想抱负、行为能力、知识积累、艺术感受、人际交往、创造精神等诸多方面都将综合受益。因此,运用经典电影的传播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必然成效显著。
2、电影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指导,唱响社会主旋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人类社会最先进的价值体系,是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和愿望要求的价值体系。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人们个体的、集团的价值选择、价值认同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相协调。这样才能够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建设打牢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作为文化的载体,电影作品必定反映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社会生活,传达出社会文化的各种信息和人们的精神追求,进而体现出特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内涵。从媒介的社会责任而言,电影作品应发挥正面导向作用,在经济和社会效益上找到平衡点。而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驾驭者、使用者则应清醒地认识到媒介的文化承载和传播功能,以及媒介开启心智的功能,使其肩负起教育国家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责任。电影文化传播的思想文化导向应该围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电影文化的品位,提高道德情操,唱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发挥电影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3、通过电影欣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在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运用电影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实践证明:优秀的爱国主义电影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可信、感染力强的特点,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当代大学生在欣赏这些爱国主义的电影作品中,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理想主义情怀。用优秀电影片对广大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素质教育,已成为国家、社会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措施。
“电影、音像对大学生道德的养成、人格的塑造、审美的熏陶,影响之大,是父母和老师教诲的强有力的补充。积极向上的电影作品将成为大学生知识教育、科学普及、了解社会和个性发育的重要选择之一”。电影电视作为宣传媒体,必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加深对电影作用的认识,有利于我们能动地利用这个有效工具,为素质教育服务。
4、让学生通过电影欣赏,调整大学生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重在引导,大学生人生阅历浅,价值观处于形成时期,具有不成熟性和可塑性特点,个体理性选择能力和辨别善恶能力较弱,在价值观的选择和取舍,以及价值目标的实现中易入误区。在高校开设电影欣赏课,帮助大学生澄清个人价值标准认识上的冲突和价值选择上的困惑,为大学生的人生定位、理想与追求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将电影文化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蕴含的思想艺术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剖析,让学生通过电影鉴赏活动,加深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认识。因为优秀的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电影作品,通过其自身的美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和心理。使学生通过它在感知外部世界的同时产生审美愉悦,使其心灵得到净化,审美意识得到增强,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并最终使人格趋于完美,其重要性已经超过了音乐、美术、戏剧乃至文学。通过对大学生电影欣赏的指导,使大学生在面对电影作品时,真正进入“审美”层次。能够从电影文化中筛选各种有用信息,加深大学生对于自身和社会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价值的遵从,更好的促使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念进行重新评价、选择和认可,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进行有机的整合,形成正确的理念和价值取向。
总之,将电影作品与现代教育理论相结合,使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与明显的强化作用,也是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有利途径。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文化;中突转型的今天,电影文化在高校的传播,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师,有责任向学生推荐优秀的经典电影,具备初步的电影文化欣赏能力,并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观来武装自己,才能使当前的电影文化热潮很好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摘要]通过对英文电影欣赏课的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说明开设英文电影欣赏课的必要。
[关键词]电影欣赏 中西文化 英语听说能力
欣赏一部优秀的英文经典影片对观众来说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使人的感官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而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英语听力。对大学生而言更是能够极大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一、开设英文电影欣赏课的目的
电影取材广泛,语言环境直接、地道。影视教学不仅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给学生提供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和使用情景,而且能够扩展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习俗、文化、社会概况的了解。利用电影进行英语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又不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开设英文电影欣赏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听说能力,并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切实的了解。
二、大学开设英文电影欣赏课的必要性
1、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需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一种为满足个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而渴望了解,认识世界的心理状态。马克思说:“人的根本动力就是需要”。学生如果没有学习的需要,哪来学习的动力呢?欣赏一部优秀的英文原版电影,感受电影艺术所带来的愉悦,是每个学生的一种心理需要。引入英文影视片段有助于激发兴趣,提高动力;强化记忆,提高效率。
2、英文影视作品的特性使然
英语原版影视作品以其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特征,充分体现了它在英语学习中的潜在教学功能,诸如在跨文化交流、语言学习、交际能力、戏剧表演等方面的潜在教学优势。在英语教学与学习中充分利用原版影视作品,对加强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认识和快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表达的正确流畅性提供了积极条件。英美影视作品给学习者营造了一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环境,通过欣赏影视作品可以学单词、学语法、练朗读,以及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3、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兴趣
在英语课程中利用优秀英语电影进行欣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需求并巩固学生的认知成果。由于电影都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优美动听的主题音乐,因此合适的影片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它能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和其他器官,达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目的。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欣赏的运用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视觉和听觉调动起来,将单纯的言语描述转变为直观的语言交流。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将英语学习衍变为一种自然的交流活动,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大学生自身特点
众所周知,大学生相对成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小环境里,而是更加渴望了解甚置接触外面的大千世界。英文电影欣赏课程给他们提供了放眼世界的机会,使他们足不出户便可以轻松的认识西方社会的思想观念,历史文化,地域特点,人文风俗等等。
三、英文电影欣赏课教学方法
1、英文电影课堂教学模式
英文电影欣赏课的设计与课堂教学实施应该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采用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和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最终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2、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文电影欣赏课
学生可先观看某个电影的片段,然后学生分组讨论所看的片段情节,并推断下一章节有可能要发生的事情。教师伴讲,要按照教学要求启发诱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观看和积极地思维。在整个影片的观赏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探讨该电影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及矛盾冲突等。
3、让学生“泛看”电影
在不打断影片节奏的前提下,将影片分成几个片段,同时根据交际法安排一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每一片段进行一次,主要是解决电影中出现的语言信息,并使这些语言信息有效的运用,因此活动常常安排在看电影片段之前或之后;有些活动由学生独自完成,有些则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有些活动得集体完成。
4、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灵活安排教学环节
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即使是欣赏同一部影片,他们的所关注的问题和需求也不一样。我们在设计英文电影欣赏课时,对不同的同学,可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比如有的同学对电影的精彩对白很感兴趣,我们可以组织训练这些学生表演或背诵精彩电影对白,以此达到发展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能力;有的同学喜欢记忆那些地道的美式口语或俚语,可以让他们用我们通俗易懂的语句表达出来,解释给其他同学听,这无疑会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与机会,同时还可以增强其自信心,进而满足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
综上所述,英文电影欣赏课无论对大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培养,还是对他们英语能力的提高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因此应该在大学校园里广泛开设,同时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习者英语水平的目的。
[摘要]英语电影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及其他相关能力的综合训练方法。英语电影资料是鲜活的语言材料,同时反映荚美国家的丈化,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听力口语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学原则及基本教学方法,以期对该课程的设置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语电影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引言
英语电影资料是鲜活的语言材料,同时反映英美国家的文化,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听力口语学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和拓展视野,都具有重要意义。由名著改编的影片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著的精髓,得到文学和电影艺术双重的审美享受,观看这些影片是难得的学习西方文化的机会。
一、英语电影欣赏课的教学原则
英语电影的语言所具有的自发性、无准备性、句式多变、直观性、语感强等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材料-英语电影欣赏课的开设是加强文化教学,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英语电影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及其它相关能力的综合性训练方式之一、从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来看,应遵循以下原则:
1.欣赏英语电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新大纲要求“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而优秀的英语影片则是英美国家、民族特定时代文化的集中、形象的反映,因此,在英语电影欣赏课上增加文化导入的内容,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
2.选择教学影片时要以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作为主要依据
大学四年是学生人生观与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包括:自信、自尊、正直、诚实、守信、乐观、协作精神、爱国心、责任心、对多元文化的宽容性、环境/生态保护意识……?英语教师应把这些价值取向作为选择影片的依据,充分发挥外语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3.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组织课堂教学
建构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认为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英语电影欣赏教学实践中,教师如果不加选择地把电影从头到尾呈现给学生,其间不作任何讲解,学生往往会因听不懂影片中的某个片段,进而失去继续欣赏电影的兴趣-因而,教师应当遵循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情感及个性需求,一切课堂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
4.输入与输出并重的原则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输入(阅读、视听)一吸收(加工、记忆)一输出(说、写、译)的过程、根据输入输出之间平衡的观点,从理解、储存到产出之前的阶段被称作“孵化期”。教师应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缩短孵化期,为此,教师不妨为学生设计一些课堂讨论的话题或课外作文,让学生在观赏完整部电影后将片中学到的表达方式运用到要讨论的话题与写作等练习中。否则,学生刚从电影中学到的大量习语、表达方式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二、基本教学方法
1.认知口语表达法
根据注意策略,语言点需要教师的讲解,由于口语的表达法是中国学生不易掌握的,教师将重点放在这里:观看完第一遍影片片段后,打开所选材料,结合对话讲解这些词组和口语表达法。教师要讲上下文中该词组起到的关联作用,熟悉了整个对话,那么掌握其中的几个词组和表达法就易如反掌了。如电影《逃跑新娘》中,艾克说:我们作为记者要编造、要冒险,句子是WegooutOnthe limbOfatree。意思是You are taking the riSk O{falling down IO the ground。那么可以记住这个“编造”词组的含义。
2.感知口语表达法
感知是人类认识事物最基本的认知形式,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与特征,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是人脑对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大学生所获得知觉映象更完整,而电影对话中恰好有许多这样的口语表达法,教师要把这其中的幽默讲出来,学生在模仿、朗读、体会和玩味中就把它们生动地掌握并不知不觉地学会灵活运用了。例如要欣赏下面这段对话(选自电影《逃跑新娘》)的幽默,教师要讲解划线词组和表达法的意思:
结语
英语电影欣赏是外语教学的好帮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有效途径。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教师本身也提出了高要求,因为一部好的电影蕴含着丰富的知识量,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也是既费时又费力。但只要精心设计,学生将从中受益匪浅,从真正意义上把英语学活。
[摘要]学英语有各种各样的途径,英文电影在英语学习中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外语影片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学习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掌握英语语言风格,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它具有其他英语学习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英文电影欣赏 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与深入。越来越多的国外优秀电影被引进国门,极大地影响和丰富了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渠道之一。这些优秀的译制电影。以生动活泼的画而来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某个故事,抒发某类情感,说明某种道理,已经成了人们喜闻乐见一种艺术形式。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外语影片有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学习电影艺术的美学价值,掌握英语语言风格,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和技能。它具有其他英语学习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
1、提高听力水平,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我们从一开始学英语时学的就是书面英语,我们的教材、录音带都是为了适应中国人的口味及反应速度而编写的。大多数人几乎从来没有接触过真实的英语口语。英语电影中说的英语大多数带着角色专有的气质、情感、口音等特征,是真正的英语口语。因此,从听开始着手使听与说成为学习开始阶段的主要方式进行外语教学。而看英文电影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电影中的精彩对白、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练习听力和口语的极好机会。一些美国老电影,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罗马假日》、《音乐之声》等,主人公语速较慢,句子完整,语音清晰。诙谐幽默,让人百听不厌。实践证明,借助电影剧本的注释,能够较快地适应现代英语口语的正常语流、语速及不同语音、语调。
2、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将英语电影引入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语言文化
看电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包括英语民族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也就是学习文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是一种包罗万象的文化载体,英语电影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语民族的文化。如脍炙人口的电影《Gone With The Wind》事的大背景就是美国南北战争,这条主线贯穿整个故事。如果对美国的这段历史缺乏一定的了解,必然会难以深刻理解和体会这段有始无终的被战争,变迁和社会簇拥着的浪漫爱情故事。
3、观看英语电影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词汇
看英文电影可为学生的口语词汇充电。怎样讲出地道的英语?表达时用上地道的词汇,不仅可使语言形象,生动,还可以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看看“walk through fire”.这个短语它的原意是“赴汤蹈火”在电影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男女之间的爱情表白:“Do you know how l feel about you?/Ifeel like walking through fire for you!”这种衷心的表达难道不远比我们熟知的l loveyou更有震撼力吗?
4、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观看电影时,身心放松。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看电影,学生可以听到地道的外国人的语音和语调,从而为学生能讲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多媒体外语学习中,能把文字、图像、动画等结合起来,创造一种生动活泼、形象逼真的学习环境。语言和环境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们视觉、听觉和感觉,使自己身临其境,激发了学习的欲望。调动了其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使自己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什么样的电影适合学生观看学习呢?选电影的标准要取决与不同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及语言水平来决定。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可以从观看动画片开始,如《米老鼠》、《灰姑娘》、《101斑点狗》等,语言浅显,语音清晰,语速较慢,易于接受。美国老电影也是我们必选的学习摹本,这些电影语言标准地道,句子完整,便于模仿。选择电影关键的一条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语言和文化方而受益。从而使学生主动去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现在向大家介绍看电影学英语的步骤:
1、选择带有英汉对照的电影脚本
看电影前先读懂电影简介。掌握故事背景。当我们看电影时即使听不懂脑海里己有了这个故事的大概情节。
2、带着问题去看电影
教师也可把题型设计成选择性的,这样更便于学生抓住要点。
3、分解片段播放
抓住关键词,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反复观看。
4、列出语言难点
在观看电影之前,教师可把电影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单词和短语列出,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剧情和对白。
5、背诵黄金句型,模仿经典对白
背诵是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如果你能准确流畅地背诵一批电影的精彩对白,你在英语交流时就会得心应手。通过模仿句子。可把句子读得准确流畅,训练学生的发音和说话能力。
6、熟悉整部电影内容,用英语概括故事情节
通过概括故事情节,用精确的语言把故事大意概括出来,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电影的理解,还可提高学生应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使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在外语学习中,英文电影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合理引导。否则,电影课只能是满足学生的兴趣,而不能达到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只有合理的使用英文电影,才能使学习者既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又加深了文化艺术的修养。
摘要 大学英语学习中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基本技能及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们往往找不到适当的方法学习因而觉得英语学习很艰苦,利用优秀英语电影欣赏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优秀电影欣赏 教学效果
1 利用优秀电影欣赏是英语教学的需要
1.1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推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学理念,学习并探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使用多媒体来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电影教学以其集声、形、貌于一体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正体现了这一点,它是教学改革的需要。
1.2是学生认知心理的需要
学生在学习同样的材料时,如能同时使用视觉、听觉,比单用听觉学习效果要好。在英语课程中利用优秀英语电影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需求并巩固学生的认知成果。它能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和其他器官,达到最有效的语言学习目的。
1.3是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需要
现在全国大多数大学使用的大学英语课本,都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重视语言的使用功能。使用电影欣赏来进行教学可以把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真实的语言环境引进课堂或给学生创造一个语言环境,使学生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使其很好地掌握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
1.4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学生的教育除书本知识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尤为重要。外语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通过优秀电影欣赏,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培养独立的人格。
2 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各科目教学中引入了电影教学,充分利用了电影本身的综合性,即电影本身具有集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科学与艺术、宗教与道德、理想与现实于一身的特点,融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为一体。它的另一特点是电影体裁的多样性,有人物传记、民族史诗、科学幻想、战争风云等。电影是生活的浓缩,人生的艺术再现。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它包括的内容也丰富多彩,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欣赏的运用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把视觉和听觉调动起来,将单纯的言语描述转变为直观的语言交流。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将英语学习衍变为一种自然的交流活动,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英语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3 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电影欣赏在课文讲解中的作用
现行教材的课文体裁多种多样,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诸多方面,而有一些内容是学生们不太熟悉的。在讲授课文知识的过程中利用电影欣赏就能使学生们对教材讲述的内容有深刻的印象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上《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第二册Unit9 What is Intelligence,Anyway?时,通过电影《阿甘正传》的放映,学生们对课文中抽象的“intelligence"就能有深刻的了解。在上《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第一册Unit 10 Going Home时通过播放《幸福的黄手帕》这部电影,学生们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对当时的社会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就清楚了,能充分感知人物的思想感情。《大学英语》第一册Unit 9 Is ThereLife on EaCh?讲述的是金星人认为地球不适合任何生命的生存。在讲解这篇课文之前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人为造成的灾难短片,让学生对地球上的污染的严重性有清楚的认识,这样在讲解课文时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了。
3.2电影欣赏在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促进作用
在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创造一定的听、说环境。听、说是一种语言交流,若没有一个语言环境要想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则很难。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听、说能力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文字、图画、声音、影像的有机结合,创造一个立体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动而真实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视觉、听觉的认知,产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3.3电影欣赏在学生文化背景知识学习中的应用
语言是社会文化的反映,二者同时产生,相互依存并行发展。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要真正掌握好这种语言,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否则,就不能真正掌握好这种语言。因此英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语言系统本身(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应把和英语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系统地、明确地纳入教学中。在上《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第一册Unit 7 The Sampler时给,播放有关圣诞节的电影,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并且把圣诞节与中国的春节进行对比,发现其文化差异。
3.4电影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中包括德育与美育。在英语教学中利用优秀英语电影欣赏对英语语篇学习的作用不仅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一些文学作品的鉴赏力。SEFC教材中出现了许多源自文学名著的篇章,如《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第一册Unit 2 Saoling Round the World讲述了一位58岁高龄的人在患肺癌的情况下,仍独自完成环球航行的故事,给人以鼓舞。《大学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第一册Unit 8 A Magician al Stretchinq aDollar则讲述了一个儿子为了给贫穷而非常爱儿女的母亲以惊喜而做出的努力,让人感动,让读者了解什么是母子之爱。本册中的Unite 10,讲述的是一位假释的囚犯回家的事情,里面既有爱情,也有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所有这些单纯从课文的阅读来理解的话,会使学生高到抽象,而相应影片的播放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鉴赏力。
4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优秀电影欣赏存在的不足
电影欣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是无庸置疑的,但在实际运用的时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4.1利用电影欣赏手段进行英语教学时学生的不良习惯
许多学生在跟电影学英语时走入只看不听,或只听不看,只泛不精或只精不泛的误区,以至看了一些英语电影,但是听说能力却没有本质的提高。
4.2利用电影欣赏手段无法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一个班里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要想利用电影欣赏的方式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无法全面兼顾学生。听说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借助英语电影提高自己的听说水平,而英语较差的同学则只能听懂几个词,要靠看中文字幕来理解影片,这样就没有达到把电影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目的。
4.3英语课堂教学中能被采用作为电影欣赏的教学电影材料缺乏
由于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教师只能针对部分课文内容运用电影欣赏。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影片却较长。可供选择作为促进英语学习的电影片又很有限,教师们苦于找不到适合大学生的原版片。此外,多数英语原版电影只有中英文双声道,而没有中文或英文字幕。学生在电影教学的过程中要么全听英语对白,学生无法听懂大部分英语对白更别说把整部影片联系起来了解故事的发展了。
5 结语
通过原版片来学英语是英语学习的极好途径。学生们通过欣赏英语电影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英语,而且能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文化、风俗和思维方式,从而摆脱母语的束缚,学到真正能用来交际的英语。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还需要广大的教师和英语爱好者来共同探讨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