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03 11:17:25

导语:在动漫设计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专业毕业设计全过程问题及对策研究

毕业设计环节包含毕业设计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作品创作、毕业论文撰写和毕业答辩几大环节。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是考查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成果和一所高职院校教学成果水平的重要依据。按照学院对于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动画制作技能+创新创意思维”双需求的要求,以企业真实项目为教学支撑平台,“技术技能融合项目”为主线,提高我院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使他们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市场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

我院高职学生在大二下学期课程结束、大三上学期开学,开始进入了毕业设计选题阶段。由院校教师和企业教师给出毕业设计主题,学生按照个人意愿,自主选择三个毕业设计主题,最终由专业主任审核学生志愿后,综合考虑,确定学生的选题。但是实际上,在本专业选题的灵活性较大,大部分老师给出了一个大的方向。选题的灵活性,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但是在大二下学期,学生很难快速投入到真正的毕业设计开题工作。大部分学生仍然处于思路不清、混沌状态。选题之后的毕业设计实用性不强,投入时间不够,对于后期毕业设计的制作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如何做到选题有针对性,有新意、有实用性,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在选题初期要把控好学生的选题,引导学生选题不宜太大、太难,尽量让毕业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和设计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其思考完善,一直是我们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重点。如果遇到合适的大的设计项目,指导老师要适当地将其拆分成几个子项目,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完成。毕业设计的团队性,在毕业设计全过程体现得更为充分。通常在选题开始阶段,团队很难达到共识。毕业设计的选题通常是教师给出选题,学生自由选定主题,之后开始进入认真创作阶段。这期间,碰到的团队困难,选题的方向不够明确,不断挑战团队的合作能力。对于动漫学生而言,需要制作短片的大多数以小组完成居多,如何让学生在同一部作品中发挥各自的优势,通力合作完成一部作品。团队毕业设计作品指导工作中,在选题的初期,指导老师就要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范畴和职责所在,以及对于整个项目的贡献度。

二、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

毕业设计环节的指导工作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时间管理,如何把控毕业作品设计环节的整个指导形式,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指导形式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的指导形式,如电话、E-Mail、面谈等等。在开题阶段,教师需要集中学生,讲解整个毕业设计的所有环节,指导学生撰写毕业开题报告和任务书。在此期间,根据主题的不同,需要让学生明确他们的具体选题环节,把控制作时间进度,做好时间管理初期的准备工作。之后,根据每个学生对于自己题目的理解,不断深化自己的主题。当完成了开题阶段的任务时,伴随着毕业论文设计的第一部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理论部分,学生也就跟着完成了。高职动漫专业学生的学习实践性较强,毕业设计是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对大学阶段的学习进行综合应用的重要阶段,更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素质的一个好机会。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不定期地检查督促学生的进度,才能很好地跟进学生的创作阶段。如何避免形式化的指导形式?真正落实时间管理的方式,相信不仅仅从一张指导老师联系表中反映,从我们的指导过程中,看到的更多的是老师付出的辛苦远远超出指导表上那几次简单的时间地点的记录凭证。在课程之外,为学生的选题、制作、论文撰写指导工作,每一个环节的付出都是艰辛的努力。而学生很多时候未将指导老师联系表带在身上,或者到了最后学生才知道有这个表的存在,也不知道要写什么,这些也需要将每次的指导选题等反思记录在册。更多时候是进行网络指导,耗时耗力,却未见学生觉得这是你对他的指导。指导的随时发生性,无法简单地从指导老师联系表中看出。

三、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综合性

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绝大多数由指导老师指定,或是在一定范围内选题。指导老师给定的题目往往是以前做过的或是以前指导过的题目,该选题没有特别之处,更多是一个范围的规定,希望学生对该题目的认真思考,按给定的毕业设计流程的思路进行。但是学生对于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往往不能很好地去综合每一个阶段的需求,很多时候都是盲目片面地看到了毕业设计选题的冰山一角,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何将一个综合性的选题,不断地细化,不断地深化,需要指导老师更细化毕业设计的整个制作过程。

1.高职动漫专业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很少能真正对有实用价值的项目进行分析与设计,大多数学生未走入真正的实习工作中进行深入地思考,往往只是把以前已有的系统再重复实现一遍,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如何让学生的选题落到实处,不只是流于形式上。需要在选题初期,把握学生选题的动向,是否真正地将选题的确定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结合?是否融入了真实的实用价值进行。在初期的选题确定阶段就需要指导老师很好地分配确定好他们的选题工作。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需要不断明确自己的选题目的性,不断根据选题的实用性,指导自己的毕业设计全过程。这样,在毕业答辩环节,才能够真正展示出有实用性的毕业设计成果。

2.高职动漫专业毕业设计的时间管理。

因为工作与毕业设计难以权衡的问题,实习内容与毕业设计往往没有关系,这样带来学生无法保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如何对于两者时间进行把控,原则上本专业教师采取的措施是在大三上半学期,学生没有进入真正全面的实习工作时,及时催促学生明确选题工作,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避免后期学生因为工作和毕业设计的正面冲突,后期毕业设计进入修改阶段,很多时候需要权衡时,教师要及时和学生保持联系,解决学生在工作和毕业设计中权衡的难点。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学生根据工作的性质,及时调整课题方向,将实习工作和毕业作品制作相融合,真正制作出对于实习企业有价值的作品。

四、高职动漫专业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策

毕业论文的东拼西凑,毕业设计作品的生搬硬套,毕业答辩过程的混乱无序。这三个环节,每个部分都是毕业设计必须经历的内容。但是在这三个环节中,学生要努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

1.教师软实力支持毕业设计全过程环节。

毕业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院校的学生文笔普遍偏差,对于自己制作的作品多半很难说出自己作品的精华,通常将他人的经验放大,而将自己做的亮点忽略。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亮点,在鼓励的基础上,再提出修改意见,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强调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尤其是人文教育的加强。在毕业设计规范化过程实施中,教师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通过毕业设计作品的指导:反思我院高职课程的设置不足之处,充实新一届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增强美术学知识和相关人文知识教育,将技术训练与审美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在操作性课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某种视觉媒介,有效地传达艺术感觉和思想,提高他们艺术修养的知觉能力。基础能力的培养环节,在毕业答辩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少了反思环节,学生不懂得自我学习提高,在当今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环境发展下,不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在大学的最后一课中,我们要尽量弥补这种缺憾,为学生未来发展铺路。

2.教师硬实力支持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环节。

需要完善毕业论文格式的规范讲解阶段,毕业设计的选题确定阶段,对于后期的毕业设计答辩环节,需要进行后期的网络指导,以前期指导工作为重点,后期指导为辅助,更好地完善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

3.教师综合实力支持毕业设计答辩环节。

在毕业作品设计和毕业论文设计之后,进入毕业答辩环节,对于毕业答辩环节,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作品和论文情况,指导学生做好答辩准备工作,避免学生在答辩过程过于理论化,或者过于实际化。真正地让学生面对自己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将作品和论文的不足进行权衡修改晚上,同时,反思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不足之处,为以后工作打基础。

作者:国晓芬 罗涓涓 单位: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星力量动漫游戏学院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毕业设计的正能量作用分析

如果毕业展从宏观上认识了专业,有了专业目标的初步建立,那么接下来的毕业设计演讲将会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告诉他们该如何做。本专业专门请优秀毕业生成立了毕业演讲团,向学弟学妹们交流他们在校的学习、毕业设计的创作过程、就业前景等等,同时还耐心地解答新生心中的种种困惑问题。这种真诚地交流给了学生对专业更为清晰的了解,犹如一股强劲的推力,激励着他们该怎样学习。用同专业、同龄人的“榜样“去展示和讲述,容易产生共鸣和沟通,也更容易接受。这种引导方式比单纯的说教式的要求更有成效。

提升专业社会知名度

现在的动漫不管是剧情还是技术,都是时代最前沿的象征。动漫专业的学习历来是不能闭门造车,同样毕业设计的展示也不能孤芳自赏,要走出去。我校依靠学校自身的社会影响力与地缘优势,采取各种手段,把学生毕业作品推向社会、推向市场。不断地让社会接触和了解我校学生的作品,进而加深对该专业的认识,一方面是为学校做了无形的广告,提高了学校动漫专业在社会与业界的声誉;另一方面也为提升学校生源素质打下了良好基础。优秀生源产生优秀作品,优秀作品提高学校声誉,良好学校声誉引来优秀生源,这就形成了良好的循环[1]。

1借用网络媒体推广

现代网络媒体的宣传力度是不可估量的。择选优秀的毕业作品上传,让更多的人去欣赏、评价,社会舆论无形中转化成为一种动力,对学校专业发展、学生就业有一种很好的推广途径。

2选送电台播放展示

在指导学生制作毕业设计时,已经把以时代为背景的公益宣传作为重要的选题,围绕它制作了相关的动画作品。作品经过系部专家组的多次审核,不断修改,精益求精,最后选送电视台进行展示。我系的《新版小蝌蚪找妈妈》、《电梯》等公益类动画就在无锡教育电视台播出,收到电视台和观众的好评。

3在社会服务中宣传

为企业服务,创造社会价值,是我们在毕业设计时尝试的一个选题。我系承接了无锡市税务局的税务知识宣传、无锡某军分区舞蹈大赛的背景动画制作、无锡多所幼儿园的宣传等项目。在师生共同努力中,作品被社会认可,并表示长期合作的意愿。同时以实物奖励学生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极大地热情。社会本身的口碑效应,不断在为学校做着社会宣传。无压力就无动力,毕业设计推入社会进行展示,需要有一定的勇气与胆量,只有被社会认可,职校的专业才会有发展前景。

吸引专业校企合作化

职业院校的生命力取决于学生的就业率,并且是同专业企业的就业率,这就对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符合企业岗位用人的要求,就必须吸引专业校企合作。如何吸引动漫公司来了解本专业学生,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我系巧用“毕业设计”,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常联系的方法,架起两者沟通认识的桥梁。

1迎企业来校观摩

把学生的毕业作品展与邀请相关企业的进校招聘会结合,让学生展示作品自我推荐,让企业看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敬业精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深层次的认识我们的毕业生。在现场企业择优选择到了自己满意的员工,使他们对我系动漫专业的毕业生有了极大的好感。今年9月初,无锡市的久久、慈文紫光、马良、宝鼎、哈利等公司就向我专业表达了员工录用的长期合作意愿。

2送作品上门推荐

不仅请企业进来,我系还采取主动“出击”,把每届毕业生的优秀作品刻录成光盘。每学期有负责就业的老师带领专业教师主动走访各动漫公司,赠送学生作品,掌握他们的就业要求,及时反馈学校,不断促进专业建设。这种“走”出去的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守株待兔”的方式,主动地让更多的企业来了解我专业,有了解才有嵌入,有嵌入才能使专业更具生命力。

3常联系常态发展

把“请进来”、“走出去”作为校企合作的两端,“常联系”就是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毕业生的就业必须符合市场的要求,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又事关毕业生的培养,因此对学生需进行符合市场要求的专业培养。但许多职业院校动漫专业的教师本身脱离企业,了解企业信息不够,会对学生的培养产生弊端。邀请企业的优秀员工参与平时的教学、毕业设计的指导、专业校级比赛等等,弥补了学校专业培养的“缺陷”,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与能力能达到企业岗位的需要,对企业和学校双方都是利好的事。巧借“毕业设计”来拉拢关系,建立联系,同样是专业发展的重要探索途径。

带动专业与创业的联系

既然就业率是职校的生命,那么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培养就至关重要。毕业班学生已经历了在校四年的学习,具备了较好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本着专业是与市场,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的密切联系,给他们机会去做“创业”式的毕业设计,并且通过自身的努力产生经济效力,不管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是极大的鼓励,能够让他们树立起强大的自信心。“创业”成功的效应也将很快传递给动漫专业的全体学生,带给他们一个明确的信息:要想“创业”,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从而给他们的专业学习带来强劲的动力,促使本专业学生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性的学习氛围。

1承接社会动画项目

每年毕业设计时,系部会寻求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独立或参与制作企业项目作为毕业设计的机会,也会鼓励学生自己努力寻找这样的机会。当项目落实,学生组成设计团队与公司进行交流,了解客户的意愿,拿出设计方案征求公司的意见,在不断与客户交流与项目修改进程中,提升了学生综合性的专业素养与能力。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给学生极大满足感,充满信心面对将来。

2拍卖优秀的动漫作品

现在的学生从小就伴随着动画片成长的,好的动漫绘画作品对他们是独具吸引力的。每年的毕业设计展吸引众多的学生来参观,展后的动漫绘画作品的拍卖同样也大受欢迎。许多同学可以用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心宜的作品。看似价格的竞争实则是作品的竞争,拍卖中谁的作品优秀谁就拥有市场。能绘制优秀作品的毕业生也定是一个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是全专业学生默认且追求的。如上的“创业”虽只是踏入社会就业的热身,但是它所带来的被他人认可感对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是不可估量的。

我系以“毕业设计”为能量点向外拓展,从而更好的为专业建设服务,并且已取得系列成绩。这种形式已被学校作为一种优秀模式向其他专业推广。学习且是相互的,在他人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新想法、新创意,同样也可为我专业所用,进而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发展趋势。(本文作者:周珺 单位: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摘要:高职动漫专业毕业设计是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学生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它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更关系到学校的专业发展。但是,作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兴专业,高职动漫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完成的却不尽如人意。本文分析了动漫专业的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并针对专业特性进行了毕业设计的改革研究。

关键词:毕业设计;就业;企业;人才培养;市场需求

作为人才培养体系中一个特殊环节,毕业设计对学生和学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而言,它是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阶段,更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对学校而言,毕业设计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还能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然而作为国家近年来大力支持的新兴专业,动漫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工作完成的却不尽如人意,甚至遭受不同程度地冷遇或忽略。这给高职动漫专业的就业以及招生工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针对这一情况,分析了动漫专业的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毕业设计改革的研究。

一、动漫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校动漫专业的学生能力、选题情况、师资水平、课程衔接等方面的科学分析,以及对国内外相关高职专业的调研,笔者发现目前的动漫专业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的基本功不够扎实。部分学生在画角色的时候,甚至连基本的人体比列都不能正确表达,更别说动态人物了。绘制场景的时候,更是难以画出有纵深感、透视正确的效果。2)学生选题思路狭窄。高职的学生综合素养偏低这一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的时候暴露得一览无遗。学生很难独立判断什么样的题目是适合自己目前的专业水准、怎么样选题才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和就业有利。更有甚者,不管自己能否承担,只要关系好的同学选什么自己就选什么,完全不考虑是否合适自己。或者教师指定什么题目就做什么题目,完全没有自主思考的想法。3)指导教师相关的企业经验少,工作庞多精力分散。高职院校的动漫专职教师大部分是直接从学校毕业,所采用的很多教学方法主要来源于自己学生时代的知识系统,与真实的企业需求严重脱节。另外,许多年青教师不仅要上课、还要应付职称评定或评审相关的各类教科研、考试甚至其他额外工作,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受到大量挤压。4)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融合不够,学生缺乏完整的动画创作机会。当前高职动漫毕业设计普遍按照本科毕业设计的环节进行,即选题一一下达任务书一一学生搜集资料一一撰写开题报告——编写剧本一一绘制分镜一一制作动画一一后期合成——完成动画——撰写设计说明一一答辩。而这其中与专业相关的环节通常都是在专业课程上单独学习的,基本上各门课程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机会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动画片。学生在学习阶段就缺乏各种模拟实战的机会,更别说在做毕业设计时制作优质的具有市场价值的成片。

二、动漫专业毕业设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任何问题的出现都有它缘由所在。以下是笔者分析的关于动漫专业毕业设计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1、关于学生能力不足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①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选专业的时候,大多是因为“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各类二次元元素”或“家人朋友觉得不错”等相对比较肤浅的理由。真正懂得动漫、想用心专研动漫的学生少之又少。而进入学习以后,学生难以忍受长期而辛苦的训练,“愉快看动画”和“辛苦做动画”这种强烈的体会反差使得一部分原本就不坚定学习的学生对深入学习动漫望而止步。②教师方面。我国从事动漫教育的教师绝大部分是成长在传统美术教育的环境下。而传统美术教育是基于艺术涵养的培养,而动漫美术则是应用型美术,其侧重点完全不同。以传统美术的教学方式来对待应用型美术的学习需求,错位的教学也使得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③学校方面。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技能操作课的重视程度也是远胜于专业基础课程,除了专业课程更能出教学成果,另外是机房教室的使用率也远高于画室这类基础课程教室。

2、关于学生选题思路狭窄选题思路除了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有关,更与指导教师以及专业教研室息息相关。很多指导教师没有及时的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做出正确且符合自身专业发展的选题;而专业教研室也没有就毕业设计选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3、关于教师相关企业经验少,工作庞多精力分散。造成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分为两个:一是教师本身。很多教师进到学校以后会变成两种极端,要么天天忙着上一堆课,挣课时费;要么上完课就玩“消失”,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钻研专业相关的知识。更别说是趁着假期去企业参观学习了。试问,教师本身都不愿意提升自我,怎能培育高水平的学生?如何带出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则是学校。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关注度普遍偏低。基本课时多、各类工作庞杂、毕业设计课时少,而相关的检查和表格又极为繁多。这些都导致指导教师缺乏工作的动力。

4、关于课程之间的衔接与融合不够,学生缺乏完整的动画创作机会。国内许多专业教研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要么是教研室的教师在一起讨论,然后闭门造车,要么就是直接从网上下载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参考。缺乏与企业更深层次的沟通和交流。

三、针对问题进行的动漫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1、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

在基础课程建设方面,专业教研室要做好详细的规划。在排课后教研室主任应该先组织教师讨论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安排、重点培养目的等等。特别是专业基础课程里面的素描和速写,要避免采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多运用应用型美术教学,注重与动漫核心课程的衔接。比如素描课程在前期基础知识讲完之后应重点讲解与动漫专业相关的场景透视关系、人物头身比例等。速写课程则重点讲解人物动态的各种画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反复的学习为后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革选题机制

毕业设计不仅是学生专业水平的最好代表,更是一架连接学校教育和企业工作的桥梁。因此确定选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以往选题的时候基本上是一次选题就确定。往往没有一个双选或对比的机会。很多学生会因为选题错误,在做到一半的时候继续不了而重新换题。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在选题前由熟悉学生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专业优势进行引导。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擅长影视后期,那么教师可以在选题前根据该生的情况引导其选择这方面的题目。②提高选题的真实性或仿真性。最好的毕业设计选题无疑是来自企业一线的项目。作为学校和专业教研室,可以多引进相关专业的校企合作项目,并与企业一起将相关项目分解成具体的工作,挑选部分特别优秀的学生直接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制作。而其余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做模拟仿真的项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尽量接近真实项目的毕业设计选题。或者由专业教研室组织讨论,策划一个系列动画,让学生从该系列中选择一个主题。这样的话,几届毕业生做下来,也能为专业积累可观的作品资源。

3、改革指导教师任务

从学校的层面,减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基础课时量,加大毕业设计课时所占比例。同时规范毕业设计管理工作,包括毕业设计流程、模板等等,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的工作。从专业教研室的层面,引导教师参与或了解真实的企业项目。加强教师培养,特别是培养指导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督促教师严肃对待毕业设计工作。

4、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

1)作为指导教师,应尽量多为学生引进企业真实项目,增加实际课题的比例。比如动漫专业可以联系企业制作宣传短片、展示动画、二维插画、原画设计等,拓宽学生的实际课题选择面。2)以教研室为单位,联系企业工程师、设计师进行项目联合指导,加强技术保障。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教师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但是学校教师资源毕竟有限,难以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而与企业工程师、设计师合作,既能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教师也能在指导过程中通过与企业教师的沟通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3)鼓励学生以实习过程中参与的真实企业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选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过这类选题需要校内指导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及时沟通,以保障毕业设计进度能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

5、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虽然毕业设计只是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专业教研室应该在一开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这个环节的方方面面。高职动漫专业最终的目标是向社会输出真正有设计能力和创意思维的动漫专业人才。而企业才是真正了解市场需求的。邀请他们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特别是一些实操性较强的课程,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的更新。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真正的学习各类应用型基础专业知识和实操专业知识。四、结语“路漫漫其修远以”,动漫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框架下做好顶层设计,充分调动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完成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的使命。

作者:易帅 宗玲 李斌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电子书籍情感化设计论文

一、动漫电子书籍与动漫传统书籍的区别分析

1.两者阅读载体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书籍的阅读载体是纸质,主要记载了图片、文字等信息,而电子书籍则是以光盘、U盘等为载体,主要记载了动画、文字、图像还有声音等信息。传统书籍由于受到纸质媒介的限制,其形态主要是以印刷输出,比较固定,而电子书籍则是通过手机显示屏、MP5、掌上阅读器和电脑等电子载体显示书籍内容,其中信息更加丰富,除了文字、图片等,还有活动影响和声音等,更加灵活。除此之外,电子书籍还具有快速查询功能和快速检索功能,从传播速度上来说,电子书籍也更加的快捷,给人们的阅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甚至有专家预言,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之后电子书籍将会完全取代传统书籍。

2.两者阅读习惯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书籍的记载由于受到纸质的限制,记录方式比较抽象,人们阅读起来需要对书籍中的文字和词语等进行深层次的理解、组织和思考,很难获得阅读的愉悦感。而电子书籍则能够直观的表达思想内容,并通过影像、声音、图片等给人们的视觉和听觉造成直接的刺激,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更有助于读者进行理解和接受。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呈现信息化的趋势,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开始追求文化速食、新奇时尚以及感官上的愉悦,电子书籍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因此逐渐开始取代传统书籍。而阅读模式与阅读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阅读模式发生转变必将会对人们的阅读思维产生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将会逐渐改变文字类逻辑表达的思维方式,而开始以来电子书籍提供的图像、视听类信息,从而转变阅读思维模式。

二、动漫电子书籍情感化设计的措施分析

1.本能水平的情感吸引

本能情感是指瞬时的情感效果,也就是说当人们在第一眼看到事物的时候心里所产生的情感。在人的行为趋向中,本能情感具有较强的支配能力。人们首先对事物进行观察,如果本能情感是喜欢,就会产生好感,并对其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和热情,进而产生主动与之发生进一步交流和互动的欲望,然而如果本能情感是讨厌,那么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缺乏与其发生深层次的交流和互动的趋向和意图。动漫电子书籍设计中,情感设计是一个基础环节,在设计中,要以读者为出发点,根据他们的喜恶,在书籍的整体外观设计上寻找突破点,从而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本能喜爱,进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吸引。动漫电子书籍的外观形态是它的第一传递信息,它往往是读者本能情感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动漫电子书籍的阅读对象都是年龄较小的儿童,他们热爱大自然以及小动物和花鸟虫鱼等,同时也喜欢童话世界。那么在设计中我们就可以运用仿形法模仿、加工并创造孩子们喜爱的形象,更容易获得读者的喜爱。例如在动漫作品《小鲤鱼历险记》电子书籍的设计中,可以将外形设计成儿童喜欢的小鲤鱼的形象,并将电子书籍的功能按钮设计成小水母美美、海马阿酷等与小鲤鱼一起历险的朋友们的形象,这样就容易使读者觉得更加有趣,情感上也更加亲切,从而激发主动、积极的阅读兴趣。

2.行为水平的情感化设计

行为情感主要是指在使用过程中,产品的功能设计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也就是人们的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切身感受,在产品的设计中要求产品不仅要具有易用性,同时也要具有趣味性,只有这样的设计才能使人在使用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动漫电子书籍中的行为水平的情感设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环节,同时也是设计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能够将书籍的阅读功能、趣味功能以及娱乐功能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不仅具有承上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启下的作用,因此非常关键。在以行为水平的情感为基础的设计中,要求动漫电子书籍一方面要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多功能阅读服务,发挥电子书籍的功能优势,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读者的年龄特点和情感特点,在书籍设计中灵活的运用游戏等方式,加强书籍阅读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从而使读者获得完美的阅读情感体验。从色彩设计上来说,首先色彩要有利于保护读者的视力健康,并且色彩搭配要以恰当、和谐、适度为原则,要符合人的色彩审美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对文字与图像等之间的呈现关系进行巧妙的处理和融合。另外,在设计中还要注意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舒适的全方位视听服务,充分利用数字多媒体功能,运用情感化的设计语言,将书籍动态设计与静态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动漫意境的情感表达,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最后电子书籍还可以开设一个自我创作的版面,在这个版面中,读者可以自主的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对图画进行描绘,然后将作品保存起来,可用作举办个人画展等,从而使读者更好的享受现代科技给他们带来的独特情感体验和全新阅读感受。

3.反思水平的情感记忆

数字化时代,对电子书籍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与时俱进,丰富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使电子书籍设计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创造出新时代的特征。由产品本身引发的用户情感共鸣以及感动等,就是我们所说的反思情感。反思情感是产品本身对用户的一种感动,往往决定了一个人对产品的总体印象和评价。例如,迪士尼卡通形象作为动漫中永恒不变的经典,它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喜爱,这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儿童对美好事物的幻想,能够带给他们深刻的情感共鸣和情感记忆。动漫电子书籍在情感设计中也要充分运用这一设计思想,要力图带给读者一份感动和永恒不变的情感记忆,给读者留下美好的、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动漫电子书籍在设计中,在本能情感吸引和行为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还要对读者的内心最深处的情感需求进行探索和研究,将书籍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书籍情感设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并以读者最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实现书籍与读者之间的更深层次的情感互动和交流,为读者创造他们喜欢的阅读情境,在游戏中体会现代阅读的快乐,最终达到情感设计的目的。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自造纸术发明以来,书籍的基本形式就一直延续下来。而伴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书籍更多的开始以电子的方式呈现出来,电子书籍是一种新的书籍模式,它通过网络平台并借助特定设备供人们进行信息的阅读、传输和复制等过程。电子书籍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阅读方式,能够使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进行阅读。而书籍本身具有精神产品的价值,能够丰富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电子书籍亦是如此。在动漫电子书籍的情感化设计中可以通过本能水平的情感吸引、行为水平的情感化设计以及反思水平的情感记忆,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培养读者的阅读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爱上书籍的阅读,这就使电子书籍情感设计的最终目的。

作者:郭晓寒 单位:四川美术学院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角色服装造型设计论文

一、动漫角色的服装造型设计概述

在中国动漫中,想要对服装造型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很好的了解和掌握,需要先对动漫设计和服装造型设计的涵义有所认识。它们虽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却有着不同的涵义,需要对它加以区分。对于一部动漫作品来说,受到观众的关注及喜欢是最为重要的。它决定了动漫角色的设定是否和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及个性价值诉求的表达相符合。很明显,在相应动漫作品设计中,动漫角色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在相应角色设计中,动漫角色的服装造型设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的服装造型,主要是指服装设计和装饰造型相结合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相应的语言载体来向观众呈现某种意义。服饰造型可以承载动漫造型的很多方面。从相应的动漫角色服装设计中,可以知道相关的信息,比如,在动漫作品中,动漫角色具有怎样的身份、地位。并在此基础上,为动漫爱好者提供潜在的看点,对消费取向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而带动动漫产业的发展。可见,在动漫作品中,对动漫角色的服装造型设计进行合理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它对整个动漫作品的本身具有实践性的意义。此外,动漫角色服装造型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动漫角色的服装造型需要和动漫角色相符合。对动漫造型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最先对相应的角色进行考虑。在那些故事情节和内涵中,动漫角色有了大概的形象。服装造型的设计便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并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技能等来对角色的服装进行进一步的设计。第二,动漫角色的服装造型设计需要符合相应的文化背景。这样动漫作品不仅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和喜爱。相应地,如果服装造型违背了应有的文化背景,即使那部动漫作品多么完美,它也终将使动漫作品本身失去应有的价值。可见,在动漫作品中,服装造型设计要和文化背景相符合对文化特色的展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动漫角色服装造型设计的特点

在中国动漫作品中,有很多动漫角色。这些动漫角色的服装造型都代表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本文对其中的一些特点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以此来加深读者对中国动漫作品中服装造型设计的理解。

(一)从功能性上,所设计的服装造型要和相应的时代特征吻合

众所周知,服饰是每个时代最显眼的标志。对于中国动漫来说,也不例外。在中国动漫中,角色的服饰造型设计需要和相关的主题吻合,符合当下的时代特征。比如,在《大闹天宫》这部动漫作品中,动漫作品的时代背景是在中国繁荣时期。这部经久不衰的动漫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经典。同时,它不仅体现了这个时期服装的民族风格,也是中国动漫民族风格在此期间形成的标志。这部动漫作品是和这个时期的时代背景紧紧相扣的,是它的再现。

(二)从装饰性上,服装造型设计要和动漫角色的性格、身份等方面相吻合

在动漫作品中,不同的动漫角色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喜好、身份等。动漫角色是他们扮演不同角色的象征。比如,《蔷薇少女》是一部关于少女题材的动漫作品。它主要涉及到校园生活气息。因此,在这部动漫作品中,美少女的校服也需要和当下中国学生的校服相似。在动漫作品中,服饰主要呈现出这样的特点:在面料上,选择的是飘逸柔软质感的面料。在此基础上,加上可爱的蕾丝花边或者是具有动感效果的荷叶边,可以营造出一种浪漫可爱的气息。进而,刻画出动漫中不同角色的特点。显而易见,在这部动漫作品中,对不同人物服装造型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他们在作品中所扮演的角色。除了上面这些以外,还具有很多方面的特点。比如,从潜在的消费性开发来说,动漫角色的服装造型设计需要和当下人们的消费水平相吻合,并挖掘潜在的消费商机,来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

三、中国动漫角色设定中,服装造型设计的作用

对于动画角色来说,它就是在一部影片里的演员。这些演员不具有随意性。它必须按照剧本的要求,由导演和角色设计师共同创造出的形象。在动画片中,根据角色的主次关系,会有相应的主角和配角来对应。按照角色的好与坏,可以分为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在动画角色的塑造方面,它主要包括造型设计、性格设计、动作设计三个方面。因此,在动漫服饰设计和动漫角色之间,中国动漫角色服装造型设计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下面只是微小的一角。

(一)展现动漫角色,传达主题思想

动漫服饰造型的设计主要取决于动漫角色的需求,是对它的反映。换句话说,在动漫角色设计中,角色定位是它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对动漫服装造型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并根据不同角色具有的特质和功能,进行相关的差异化设计。比如,在中国动漫剧《圣斗士》中,中国圣斗士服饰的造型设计,显示出了中国相应的文化特色。透过圣斗士服装造型设计,使圣斗士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可见,在视觉上,服装造型的设计能够给予动漫爱好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除此之外,动漫服装造型的设计可以反映出很多潜在的东西。比如,从动漫角色的服饰造型,就可以直接知道他们各自在动漫中所象征的身份和地位,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当下,具有怎样的时代背景。甚至是通过动漫作品,动漫爱好者可以知道作者想要揭示的主题。可见,在中国动漫作品中,服装造型的设计有利于突出作品中人物的特点,更有利于主题思想的展现。同时,利用服饰造型的设计使相应的角色显得更加形象,能够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很好地传达给观众。不同的服装造型有利于凸显不同的角色。如果动漫角色服装造型的设计没有根据应有角色进行设计的话,就会使动漫作品服饰没有任何特色,给观众造成审美疲劳。

(二)促进动漫角色的塑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服饰造型设计在动漫作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在动漫作品中,服装造型设计的好与坏,直接突显在动漫角色上面。相应地,完美的服装造型设计能够使动漫角色更加精彩。这主要是因为丰富多彩的服装造型不仅可以给人一种独特的唯美,增加观众的兴趣,还能提升动漫作品的价值,使它更具有可观性。总而言之,在中国动漫设计中,服装造型的设计对角色的设定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是动漫作品后期得以很好发展的重要保证,关系着动漫角色设计的成功与失败。它也为动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它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陈宇刚 单位:江西服装学院服装工程分院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人物造型服装设计论文

1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在动漫人物造型运用的意义

1.1动漫人物造型设计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国动漫产业中,多数制作者都将关注点集中在角色的容貌设计与表情设计上,反而忽视了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作为角色造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服装设计并非是指简单的装饰,而是通过各种元素的提炼、整合来恰当地反应人物的身份、地位、生长环境、性格等.

1.2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在动漫人物造型运用的意义

我国传统服装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为动漫人物造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国原创动漫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影响,而传统服装文化的运用正是人物造型的突破口,其运用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2.1有利于我国原创动漫产业的发展

目前全球动漫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严峻形势下找到一条与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道路成为实现产业腾飞的重点.在充分借鉴了国内外优秀的作品后,绝大多数动漫制作团队都认识到,只有充分结合我国传统文化,才能丰富动漫创作素材,凸显创作特色.传统服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最好的表现载体之一,因此中国服装文化的应用能够增强原创动漫作品的民族特色与文化内涵,使原创动漫作品更具有辨识性.

1.2.2有利于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播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弘扬、传播的整体水平对我国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被人们遗忘.有效利用传播媒介,提高传统文化的应用程度,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动漫作品就可被当做重要的“传播媒介”,在设计的过程中,制作团队可以通过服装这一视觉符号来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在动漫人物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原创动漫制作团队更应该把中国传统服装的元素与文化巧妙结合于其中.

2中国传统服装在设计与文化上的特点分析

2.1中国传统服装在设计上的特点

中国传统服装在设计上具有明显的特色,其在设计上的特征可被应用于动漫角色形象塑造过程中,因此必须对中国传统服装在设计上的特点进行剖析:

2.1.1宽松的剪裁与款式

中国传统服装设计在外形上的特点为多宽衣大袖、褒衣博带,其基本造型有弁服、长袍以及深衣等.在结构上,中国传统服装的线条多注重直线的组合,呈现出一种“自然洒脱”的垂性.

2.1.2传神的色彩搭配

“五行、五色”理论是中国传统服装色彩搭配的基础,这种搭配多是以原色为主,辅以红、黄、蓝以及黑白,在色彩设计上较为艳丽.而在原色的择取上,则会根据朝代的不同出现差异.2.1.3丰富的面料选择我国古代社会在纺织品技术上的领先推动了中国传统服装的发展,让其拥有更多的服装面料选择.古人常用棉面料、麻纤维以及丝绸作为服装的面料,其中普通老百姓主要使用价格较为低廉的棉面料,而封建阶级统治者、官员等上层社会多数使用丝绸作为服装的面料.

2.2中国传统服装在文化上的特点

中国传统服装具有一种内在美、含蓄美,其中夹杂着丰富的文化表达与艺术特征,对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特点的分析应该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明、独特的着装文化入手,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中体现着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我国在不同的时期对服装设计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在原始时代,服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遮身蔽体与保暖上.随着我国社会制度的转变,在奴隶制与封建制社会,服装设计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为了彰显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异,服装在设计上也因社会等级而出现不同,包括服装的颜色、款式、纹样等多个方面.例如,我国唐代初期就将黄袍衫、折上头巾规定为皇帝的常服,并且有“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

2.2.2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服装文化中凝结着时代的人文习俗与思想文化,例如在我国唐朝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阶段,另外人们的思想也较为开放.在以丰腴为美的观念与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前提下,当时的妇女服装在设计上极为大胆开放.因此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服装文化受到一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文化内涵上与社会的人文习俗具有等同性.

3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在动漫人物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原创动漫制作水平借助优秀的设计团队以及国家政策的推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运用也日益得心应手.从中国原创动漫的发展来看,可以理清其对中国传统服装文化应用状况的改变.于2000年推出的动画作品《宝莲灯》讲述的是我国传统神话“沉香救母”的故事,电脑技术的运用增强了整部动画作品的观感.这部作品的成功预示着中国动漫产业的振兴,但是制作团队却未提高对动画角色在服装设计上的优化,未将更多的传统服装文化融入其中.而在2007年出品的动画系列作品《秦时明月》中,对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应用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例如《秦时明月》里,雪女穿着的服装就充分应用了“中国风”元素,低腰露脐的长裙虽然在设计上较为大胆,却与雪女的身份———歌舞伎相符合,而长裙在设计上极为宽松,搭配系在腰间的衣带,给人一种飘逸的美感.在色彩搭配上,雪女的衣裙以白色为原色,配以蓝紫色,这种颜色的搭配符合中国传统服装色彩上“五行、五色”理论,但同时也展现了雪女优雅的气质.另外,《秦时明月》在动漫角色服装设计上还融合了当时(秦朝)服装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元素,体现了中国传统服装文化的博大精深.秦朝时期,我国服装设计以袍为主要服装样式,但是在颜色的搭配与图样的择取上与秦统一六国前有着明显的区别.秦始皇个人奉行“阴阳五行说”,将秦看作是“水”灭了周朝的“火”(周朝的图腾为火),因此秦朝将主水的黑色看作是最高贵的颜色《.秦时明月》中为了彰显秦始皇至高无比的地位,将其上衣设计成黑色、下裳设计成红褐色,这种颜色上的设计继承了我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特点———通过服装来体现地位、阶级的不同.

4中国传统服装文化融入动漫人物服装设计的改进意见

为了促进中国风服装文化在动漫角色服装设计中的灵活运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改进:

4.1捕捉动漫的主要特色,提高运用适配性

中国风服装文化在动漫角色服装设计中的灵活运用应该充分考虑到动漫剧情、人物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更将灵活地将文化与动漫结合,体现出我国动漫作品的特色,使动漫人物的形象、性格更加生动.动漫的故事背景交代了整个剧情发生与人物生活的环境,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整体环境的影响.在《秦时明月》中,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西楚霸王攻陷秦都咸阳这段时期的历史史实,因此应该最大程度地结合当时的人文背景与服装文化.另外在故事情节设计上,不仅反映了历史,还夹杂了武侠、言情与奇幻,多维度的题材对服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这部动漫作品人物服装的设计上(以袍为主,款式分为曲裾、直裾)可以看出制作团队对故事背景的重视与对历史的尊重.另外,动漫中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影响服装设计的主要因素之一,制作团队往往会利用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服装样式来凸显人物性格.例如在《画江湖之不良人》中,为了凸出黑白无常的形象,制作团队大胆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黑白无常”的形象,首先以黑白色为主调,加深了观众对角色的印象.其次“黑白无常”的服装设计既加入、也改进了中国传统服装元素,融入了现代服装设计的特点.制作团队在结合唐朝服装文化的基础上,将宽松的外袍设计成较为紧身的短衣,虽然袖口在设计上不再宽松,但是却加入了两条飘逸的衣带,使得整套服装看起来潇洒中带着一丝神秘,进一步突出了黑白无常的性格特色.

4.2把握我国传统服装文化,灵活运用文化

我国传统服装文化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期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因此在动漫创作的过程中应该以动漫背景为基础,应结合当时的服装文化进行设计,同时也不能拘泥于历史,可根据动漫作品的人物关系设定、剧情发展来适当融入传统服装文化元素,提高对服装文化利用的灵活性.例如在我国动画作品《大闹天宫》中,就灵活地将我国封建时期严格的服装等级文化应用于其中.太白金星的官袍的式样———纯色的上衣、领口,黑色的袖口边、下裳边以及腰带的设计都是源自我国唐朝时期的官府,动漫创作团队将唐朝官僚服装设计应用到神话人物的身上,而在玉皇大帝服装的设计上则是嫁接了古代皇帝的服装设计,在服装与配饰上运用了较为繁杂的装饰与纹样,选择了明黄色来体现玉皇大帝身份的尊贵.这种设计使得动漫中的角色与人物安排更具有层次感,让观众能够从造型区分不同的角色、不同的地位.

4.3结合当代服装设计元素,适当改变设计

中国传统服装文化中多注重利用较为繁杂的图样来填补在设计与剪裁上的空缺,虽然这些纹样与图案包含丰富的内涵,但并不是每部动漫作品、每个动画人物都适用这种繁杂的图样设计.特别是在当代审美文化的影响下,“少即是多、去繁从简”成为现代服装设计的主要理念,因此在动漫人物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对传统服装设计做出改变.动漫设计团队应该把握住传统服装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有机地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元素,使动漫角色的服装更具有鲜明的文化气息与时尚特征.例如动画版《三国演义》中就在运用古代袍服的同时结合了现代时尚元素,使得传统服装文化与现代设计在形式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5总结

我国传统服装文化具有别具一格的设计特点与文化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的灵活运用对于我国原创动漫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动漫设计团队应该以我国传统服装文化为基础,通过捕捉动漫特色、结合传统文化,来提高动漫角色造型水平.

作者:翁珉鸣单位:武夷学院海峡成功学院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旗袍与动漫服装设计论文

1说起旗袍的发源

始自关外。满族也称“旗人”,是一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由于常年的游牧和征战生活,无论男女,在着装上皆以遮挡风沙烈日和方便活动为目的,长及脚面、四面开叉,男式的叫“长袍”,女式的叫“大衫”,后人称之为旗袍。清朝开始,满族妇女的服装分为两类,即满族类和汉族类,且到了清朝中期以后,就开始相互影响相互效仿。马蹄袖的袖口渐渐收细,由窄变宽至8寸至1尺,袖端及衣襟、领口边缘等处都镶绣着花纹,而且有较低的领头,后来逐渐加高,特别具有创意的是把下摆开了叉。

2全身绣有吉祥图案和纹样

后来演变为汉族妇女的主要服式之一,即“旗袍”。直至近代,改良后的旗袍腰身越收越细,袖子由长变短,衬托出东方女性的含蓄、典雅、端庄、秀美的风姿,并且直到今日,依然在服装设计界占据一席之地。当然,旗袍的这种改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清朝覆灭,旗服出现短暂的沉寂,随后,悄然在汉族妇女身上出现,只是这时候的旗袍领子改低了,被称为改良旗袍,其具体样式为:大喇叭袖口逐渐缩小,袖子由长变短,衣领如荷花,旗袍的裁剪越来越贴身,人体的曲线有所勾勒出来,旗袍的开叉处越来越高,一直到大腿处,内里会着同样质料的长裤。随着政治风云巨变,社会风气及观念也发生深刻变革,这些都无不影响着着装风格的变化。随着时代女子的装束日趋简练,旗袍的样式也同样趋于简化,袖子缩短且收紧,露出手臂;正身的长度只到小腿处,衣领由“元宝领”而后又渐渐变浅。

3装饰色调力求素净雅致

镶滚极大简化,不再依据身份和地位有着严格等级之分,只单纯追求装饰效果。但是旗袍的轮廓变化不大,仍然是较为宽敞的,旗袍的线条造型也仍然较为平直,但是女性的曲线美开始被重视,尽管并不明显。五四前后,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学生们常穿的一种蓝布旗袍,将宽松的直筒式改为收腰;两侧开衩的长短不一。30年代以后,变化转移到旗袍的领子、袖子等处,或高领或低领、有的去掉领子,袖子也变得贴手臂,长度或长或短,短到露出大半手臂。再加下摆回收,长及踝骨,使穿着者显得干净利落合体。

41929年,旗袍被定为国民礼服

国民政府的《民国服制条例》对此作出具体规定,用律的方式将外来服装引入中国,这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女子礼服有两款,一款是长身旗袍,另一款式蓝上衣和黑裙。由此可见旗袍地位的重要,也自然成为当时中国妇女最重要的日常服饰。进入30年代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旗袍造型日臻完美,堪称经典,使得以后的旗袍在形式上很难超越,只能在装饰、胖瘦、长短上略作变化。可以说,中国此时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各种外国新型布料的涌入,大名鼎鼎的月份牌上的时装美女画,服装专栏在各大报刊杂志开辟,推动了时装文化的发展。上海著名的《妇女杂志》中的一篇文章《女子服装的改良》提出中国旧式女子服装线条平直,无法体现女性之美,提倡引入西方的立体裁剪手法,体现新时代女性线条之美。融合了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前凸后显,搭配以高跟鞋、长丝袜、手袋、阳伞等,备受时髦的上海女性青睐,社交名媛、艺人红星纷纷现身说法,并且风靡至全国。

5据说民国第一夫人宋美龄

一生有数千件旗袍的珍藏,陈香梅女士有二千件旗袍,林徽因、陆小曼、孟小冬、蒋碧薇、周旋、蝴蝶等不胜枚举,活脱脱一部民国旗袍史。虽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旗袍的形制已经基本确定,但还是有着丰富的式样变化的。如如意襟、斜襟、对襟、大襟、琵琶襟等,或绣花、或印花、或盘金间。进入40年代,旗袍更加的生活化,用于生活装的旗袍适体、简洁,轻便,材质上有夹、有单、也有棉,一年四季均可穿着;袖子有长、有短、有无;领子也有高、低、无的变化,以及软硬之分,视穿着场合选择。旗袍的长度,长可过膝,短可至露出大腿,可谓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旗袍在制作工艺上有连袖,装袖。常运用滚、盘、嵌、锒等装饰工艺,在胸襟饰以亮片、彩绣、圆珠、雕绣等,使旗袍外观的外观美轮美奂,值得细细品味。

6可以说,旗袍是中国服装发展史的一页华丽篇章

它既是典型的中国符号,又是美与智慧的结晶,这也是为什么,它会一再被动漫设计师们所亲睐,让手下创作出的动漫人物,挽着发髻,着一袭华美的旗袍,或手执团扇展古典之美,或舞刀弄棒展飒爽英姿,或长摆飘飘尽显柔媚,或俏皮短裙显娇憨之态。旗袍无疑在动漫领域,抹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艾雅琴单位:江汉大学文理学院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高职动漫学习领域课程设计论文

一、结合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提出背景

1.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建设的主流趋势,这样的课程设计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实施一个完整工作项目的同时完成教学内容的传授。但目前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慢慢地浮现出了一些问题,如教学中无法确立何种教学模式适应项目化课程内容;在学习领域课程建设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保证课程内容的持续性等。很多教师对这些问题没有透彻、全面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老旧的教学方式,使得项目化课程改革总是流于表面,无法真正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而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建设在专业建设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水平,专业的改革最终还是会落实到学习领域课程内容的开发与建设上,所以对学习领域课程设计进行探索显得日益重要。

2.教学资源动画库的开发与建设日趋重要。

教学资源动画库主要用于承载用动画形式展示的课堂教学内容,其目的是满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多媒体动画资源的需求,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将枯燥的讲授变成生动的动态效果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认知度。随着以多媒体教学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应用,用形象的动画演示代替传统教学模式的挂图、模型及教师口述已成为一种既定趋势,教学效果也更好,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国外较早地将动画演示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作品的制作水平、学科涵盖面都领先于国内,例如美国运用先进的三维制作手段,在生物学、现代医学等课程中大量地运用三维演示动画,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但由于语言、思维习惯、学科设置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与国内差异较大,所以我们无法直接利用国外的动画作品。国内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以制作课件为主,只有极少部分专业能够有条件用动画演示作为现代化教学内容的辅助手段,而且其制作水平普遍停留在初级阶段,针对的学科比较单一,制作的内容比较简单,运用的范围很狭小,而且十分零散。由此可见,全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在今后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突破重要环节,建设一套为教学服务的动画演示资料,建立教学资源动画库平台。

3.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学习领域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改革工作在各职业学院如火如荼地展开,动漫专业作为注重创新,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强调实践性教学的专业,对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要求也就更高。如何选择典型工作任务安排教学内容就成了动画专业的项目化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动漫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设计要求在内容上摒弃学科体系的束缚,紧紧围绕职业活动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将“学”与“做”有机结合起来。但是现在的教学多以虚拟的情境模拟现实工作环节,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设定有很大的随意性,情境的深入性、逻辑性及有效性都无法得到保证。由于在学生制作项目时缺乏实际检验标准,所以也无法完整、真实地再现实际工作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而将课程内容与动画库开发结合起来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真实的项目、明确的项目要求、严格的考核机制使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从而很好地回答了学生为什么学、从哪里学、哪里学得不到位等疑惑。这说明将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结合具有很强的必要性。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条件来说,由于目前国内比较缺乏有执行能力的专业队伍来承接这一繁重的资源建设工作,致使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平台无法搭建,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虽然没有专业的队伍给资源库建设带来了阻碍,但是我们应看到动漫专业有专业的师资及具备较好制作能力的学生,我们可以倡导师生合作,让师生共同组建较为成熟的制作团队,这就在软件上具备了动画库开发的条件。在硬件环境上,学校具备完善的教学、实训环境,在教学环节中基本具备项目实施的客观条件,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动画资源的制作工作。可见,结合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在硬件、软件上都具有可行性。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科学有效结合既可以突破课程内容设计上的瓶颈,又可以降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工作强度,既能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完善职业素养,又能够提高动画库建设的整体质量,这样的结合是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

二、结合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科学结合课程设计与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使之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提高动画库建设速度,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以下几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其一,如何改革固有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对技能与知识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更要求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梳理,重新排列组合。其二,如何保障动画库建设有序进行。各专业学科的动画课件制作的内容、制作的级别、制作需求的时间等要求都不一样,如何在规定的课程范围内,既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有条不紊地推进动画库建设工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三,如何保证动画资源库建设的质量。学生是动画资源制作的主力,既是学习者又是工作者,学生的工作的时间及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如何保证学生制作的每个动画课件都能达到质量要求成为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重要问题。

三、结合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和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思路

结合国内各院校各专业对教学资源动画库开发需求强烈的现状,在高职动漫专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中合理导入教学资源动画库需要开发制作的项目,是符合专业课程项目化改革的总体趋势的。无论从学科发展、专业人才培养角度,还是从社会对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开发的需求角度来说,二者的有机结合都有着极高的实际价值,也为专业健康发展、课程深入拓展、项目有序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针对二者结合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求解决思路:

1.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关键。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知识内容的全面性,也要考虑到学生成长、社会发展和职业发展等因素,既要满足项目制作中的知识需求,又要满足动画资源库开发项目的实际工作需求。与系统化的知识讲解不同,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分散的、有代表性的,课程特点是以项目过程为主线,要想将若干环节的知识点穿插起来,就必须选择适合的案例项目来渗透知识要点,将一个个具体项目引入到学习领域中,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教学动画库开发内容的需要,教师结合课程理论知识教学计划制定出重点明确、详实具体、切实可行的“项目方案”,这个方案包括项目的内容、步骤、方法、评价标准、项目时间等。教师还要负责传授知识,引导整个项目实施的进程,解答学生的困惑。以“三维建模技术”课程内容设计配合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为例,机械自动化专业提供动画演示课件的制作要求、制作周期及验收标准,教师根据需求将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需求方还要提供相应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并组织学生实际参观校内实训基地,由专业教师介绍各种车床的实际操作流程。学生将参观后的直观感受融入项目制作中,既创造了学生活动,营造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完成了该专业课件演示动画的制作。

2.项目的分解、分级处理是开发前提。

根据教学资源动画库开发进程,结合专业教学内容将独立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目,并根据难易程度,将子项目分级,以保证团队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适合的项目。一个完整的项目应按照制作难易程度分解成A,B,C三个层次的子项目。其中A类项目的制作难度及强度相对较高,将此类项目安排给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使这部分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得到更大的锻炼和提高。B类项目安排给中等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保障其可以完成项目教学内容。将相对简单的C类项目安排给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避免其因为无法完成项目案例而自暴自弃、放任自流。

3.合理的项目验收是有效保证。

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践中去的理论是一纸空谈,没有得到认可的项目制作是流于形式的作秀。在实施过程中配备相应的检验机制才能保证教学资源动画库建设的成效。首先,项目提供方要给予监督。项目提供方不仅需要提供项目制作的详细资料,也需要在学生项目制作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监督。由项目提供方对项目最终成果进行核准,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动画库项目开发的真实性、完整性。其次,要多方共同考核实施效果。教师根据学生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的表现考核学生个人能力,考核其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意识,是否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委托方根据作品是否符合项目委托方的制作标准进行验收,并对未合格项目作品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组内互评,考核个人在团队中的具体贡献。个人能力不再是个人成绩的唯一标准,团队完成项目的最终效果及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都成为个人成绩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利用各类竞赛、社团活动、项目投标等方式考核项目实施效果。

作者:李雪冰单位: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游戏场景设计原则论文

摘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场景设计在动漫游戏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动漫游戏中场景设计的几个原则并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数字化场景设计软件。

关键词:动漫游戏场景设计

一、引言

动漫游戏中场景设计是动漫作品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场景设计是指动漫游戏中除角色造型以外的随着时间改变而变化的一切物的造型设计。好的场景设计可以提升动画影片的美感、强化渲染主题,它能够使动画影片的渲染效果更加饱满。恰当的场景设计更能为影视作品提升附加值,直接影响着整部作品的风格和艺术水平。

二、场景设计在动漫游戏中的作用

场景设计既要求有高度的创作性,又要求有很强的艺术性。动漫游戏场景不仅仅是绘景,更不同于环境设计。它是一门为动漫游戏服务,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造型艺术。它的创作是依据动漫游戏剧本、依据角色造型、依据特定的时间线索规定的。动漫游戏场景设计对镜头画面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场景空间设计制约着镜头画面。设计一般是依据场景空间的创意思维来安排镜头画面中景别的变化、视角的变化、镜头的运动方式以及场景气氛效果的营造。

场景设计还有可能影响到剧情发展,比如古代对建筑规模和建筑形制的规定都很严格,那么古装角色要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合适的建筑去居住和生活,活动范围也会受到限制,剧情要依照这些场景来展开。

场景设计不但影响着角色与剧情,而且还影响着影视动画的欣赏。动画片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动画片中多种元素综合产生的,它让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而紧张、忧伤、欣喜、兴奋,在欣赏过程中,观众最直接感受到的还是场景设计所传达出来的复杂情绪。场景设计对动画中的场面施加主观影响,通过色彩、构图、光影等设计手法来强化影视动画的视觉表现,使恐怖气氛更加恐怖,优雅场面更加优雅。

三、动漫游戏场景设计原则

3.1整体上把握作品主题与基调

设计游戏场景设计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游戏的场景造型,要有驾驭整个作品的主体意识。场景总体设计的切入点在于把握整个动漫作品的主题;场景的总体设计必须围绕主题进行;主题反映于场景的视觉形象中。正确完整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整体构思——局部构成——总体归纳。也就是先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再进行每个局部的设计,然后再进行总体的归纳整理。具体的做法就是要从调度着手,充分考虑场面的调度,以动作为依据。强调造型的意识,以造型的表意性、叙事性取代说明性。如何表现场景的视觉形象,就是要找出动漫作品的艺术基调。基调就好似音乐的主旋律,无论乐章如何变化,总会有一个基本情调;或欢乐、或悲壮、或庄严、或诙谐等等。而基调就是通过动漫游戏中角色的造型、色彩、故事的节奏以及独特的场景设计等表现出的一种特有风格。

3.2营造恰当的气氛

动漫游戏的场景设计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是一种世界观的设计,不管是什么样类型的作品,还是采用了二维或是三维的空间形式,都可以应用视觉艺术的表现原则来实现区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电子空间。气氛的营造是游戏场景设计的第一位,白天、夜晚、明亮、清新、阴暗、诡异……不同的环境、气候和色彩能给玩家带来不同的感受;然后就是真实感的实现,年代、地域、气候、风俗习惯等客观依据,这种真实不一定是现实中的那种真实,可以是制作者自己营造出来的一个小社会中的真实。最后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真实与夸张之中找到一种统一、平衡。动漫世界不可能完全的再现现实,却能浓缩现实,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真实,这种真实感可以说是来自于人类社会,但却比人类社会更有趣。当然,这需要设计师的灵感和想象力去实现。好的气氛营造、真实感和适当的取舍夸张,也就构成了动漫游戏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决定了作品的成败。

3.3场景空间的表现和造型形式

动漫游戏场景的空间要素主要包括物质要素:景观、建筑、道具、人物、装饰等等;效果要素:外观、颜色、光源等等。利用景深加强场景可以有效的扩大场景的空间感;利用光影塑造距离和深度感;利用引力感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场景可以很容易的创造出危机感和神秘感。通过复杂互动的场景空间强调悬念感。在场景的设计制作上,应将场景处理的尽量的丰富些、多变些、信息量大些,使观众不会感到不真实,太单调。由于动漫场景制作手段多元化,使用数字造型动画软件可以较方便的创造出超现实、幻想的内容。在场景设计方面有效的配合魔幻的效果,营造神秘感,但是任何的艺术创作都需要把握尺度,丰富多变的场景空间,并不是要求创作者一味的追求复杂,过于复杂也会造成繁琐眩目的效果。最恰当的动漫游戏场景设计就是在丰富的场景空间中,能最快地、最准确地传达出信息、突出主题、使参与者在丰富生动的视觉效果中,沉浸其中,娱乐其中。

优秀的动漫游戏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造型形式,特别是场景的造型形式,是体现影片整体形式风格、艺术追求的重要因素。场景的造型形式直接体现出游戏的空间结构、色彩搭配、绘画风格,设计者需要探求游戏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形成游戏造型形式的基本风格。场景的造型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造型变得更复杂细致,实时渲染也变得更快。游戏厂商不断的在过分追求游戏画面的写实性,将写实做到极端,势必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游戏场景的造型风格应吸纳全世界各地域文化的特点。

四、常用动漫游戏场景设计软件

数码技术的出现对场景设计而言无论是创作工具还是创作方法上来说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和突破。使得艺术设计师可以创作出全新的艺术设计形式。数字化场景设计在风格上有写实、装饰、漫画等风格。根据风格的不同在手段上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一是借助电脑软件绘制完成的场景设计,目前常用的软件是PHOTOSHOP、PAITER。这种类型的场景设计绘画性较强。二是通过电脑合成照片,还有就是通过三维软件创作场景中所需要的模型。我们所熟悉的软件像3DSMAX、MAYA等。通过合成等手段完成的场景设计能轻松实现对真实场景的模仿,而且能将真实世界很难同时出现的场景合成展现在我们眼前。合成的手段目前主要还是依赖软件,流行的合成软件有:PAINT、AFTEREFFECTS、MAYAFUSION、FLINT/INFORNO等,这些软件的功能都十分强大,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有各自独特而擅长的功能,以处理各种不同的合成需要。利用三维软件的辅助设计,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度和立体感。通过计算机软件,使得许多以往不可能实现的效果成为了可能。但是任何三维软件都是非常庞大复杂的软件,学习使用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熟练掌握基本要求才能更好的提高。首先要锻炼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熟练掌握视图、坐标与物体的位置关系,这是最基本的要掌握的内容。其次要掌握基本的操作命令:选择、移动、旋转、缩放、镜像、对齐、阵列、视图工具,这些命令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几乎所有制作都用到,在这些基础之上学维图案的编辑,很多三维物体的生成和效果都是取决于二维图案。最后,对于场景设计来说,就要掌握好最基本的特效制作,掌握常用的材质参数、贴图的原理和应用;熟悉灯光的参数及与材质效果的关系;另外也要加强艺术方面的修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美术方面的修养,加强色彩方面的知识,多注意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效果。

五、结论

动漫游戏场景设计不仅仅是绘景,更是一门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造型艺术。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只要场景一出现,整部作品的情绪基调就会立刻显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场景运用得当,节奏就更加流畅,更加富有韵律美感;反之,场景处理失误也会破坏影片的整体感觉。因此,在动漫游戏的创作中应充分认识、充分利用场景对于情绪氛围的推动作用,在塑造声画合一的视听综合艺术形象的同时,营造出最佳的总体效果。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角色设计的有趣性论文

摘要动漫角色形象的趣味性是一部动漫作品的灵魂,它主导着整个动漫作品的情节、风格趋势等,只有在这样的动漫作品中,所塑造的角色形象,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才能更好的体现动漫角色造型的趣味表现性。

关键词趣味性造型艺术风格体现

一部动漫作品是否有感染力和说服力首先在于视觉的力量——动漫角色形象趣味性的设计。一部成功的,能够吸引观众的动漫作品,最关键的就是片中的角色造型。所以动漫角色的设计者在设计角色形象时候要抓住角色造型的趣味性,才能更好的表现形象,体现出角色的趣味的生命力和幽默性。那又如何体现和更好的塑造出角色的生动趣味性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展开论述和研究。

一、理解和塑造动漫角色来来体现趣味性

动漫作品中的角色相当于片子中的演员。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动画设计师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性格是设计角色造型成功与否的关键。理解角色,就是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面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的真髓,抓住了这个真髓,才能在具体的角色设计中,把角色内在本质的趣味性较为深刻的刻画出来。

日本动漫故事中的角色之所以能够牵动观众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奇妙的故事中,或许重点不在于日本动漫造型的奇特性和夸张性,更重要的是曲折,神秘的动漫故事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角色,有与青少年中相同的、类似的性格的人物,或者说能够塑造出青少年心目中所追求的具有方向性、引导性的角色的性格。设计者抓住了这些角色性格,才能使设计出的角色更加生动有趣自然。

成功的人物性格塑造会在故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的情节进展中,保持性格的整体性和贯穿性,虽然在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角色处境转折和角色心理波动幅度比较大,但是角色的个性自始至终都应该是统一明确地表现在行动上的。这样方能深化观众的印象,不会造成角色性格的模糊和混淆。

此外,动漫角色人物性格的真实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无论在文学小说、影视作品还是动漫故事中,人物性格的真实性是塑造性格的根本,任意捏造的、理想化的性格角色会引发观众与角色之间产生距离感。例如,《星际宝贝》中的那个来自外星球的蓝色小怪物角色,长着尖利的牙齿和爪子,性格狂躁,喜欢破坏,不安宁,类似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顽皮、孤僻、爱搞恶作剧、让人伤脑筋的小男孩或小女孩。可见抓住人物性格的真实性是体现动漫角色趣味性的最好反映。

由此可见,在分析理解角色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表现和塑造出角色外形是动漫角色造型的整体过程,不能孤立对待,对于设计者来说,培养和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加强文学修养,触类旁通,具备深入的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所有的这些也都是为了塑造角色,增强角色的趣味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针对不同观众设计的角色造型来体现角色的趣味性

动画作为一种当前流行的娱乐形式,深得不同年龄观众的喜爱,在动画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定位所要面向的观众群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第一、面对儿童观众:早期的动画、漫画重要的对象是儿童观众。一方面,儿童需要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幻想世界的特殊规则能成就伟大的英雄,也就能成就儿童自己。另一方面,儿童也需要了解现实世界的规则,以成功地适应社会。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状况,面对儿童的动画一般来说故事内容简单,短小,情节缓慢,容易被理解,故事强调教育性和引导性,能够满足儿童对于适应社会的经验的索取。

例如,我国经典的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中机智、勇敢的黑猫,美国电视动画系列片《飞天小女警》中与坏势力战斗不息的三个小警察。捷克著名的动画系列片《鼹鼠的故事》中那个外行胖胖的、乖巧善良而又快乐的小鼹鼠,总是热心帮助周围的同伴和森林里的邻居,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与希望。日本电视系列动画片《机器猫》中的机器猫每次施展的超能力都令小观众欣喜若狂,不论是抽屉中的时空穿梭隧道,还是能够飞上天的戴在头上的小小的螺旋桨,它所具有的神奇本领让每个小观众都幻想在家里拥有一个机器猫玩伴,满足自己的愿望,完成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

第二、面对青少年观众:由于处在叛逆期的原因,青少年会表现出逃避现实的情绪,对于真实的现象和反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动画、漫画的虚拟性和幻想性恰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喜欢动漫的群体比重较大,热情度高。他们偏好发生在贴近自己年龄的主人公身上的故事,这类故事对于青少年往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表现,青少年容易流露出较为明显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因此,动漫设计师所设计出的动漫角色的性格应该符合青少年观众的心理特征,使青少年观众与角色之间能够产生共鸣。

第三、面对成人观众:成年人思想等各个方面已经完全成熟,有分析问题明确的见解。对于故事内容,他们注重对于主观世界的阐述。原因在于成人在对客观世界已经了解之后,兴趣点转移,重点放在人物心灵深处的主观世界。内容跌宕曲折,题材丰富,涉及面广,利用动漫诙谐、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的现实问题,创造富于科幻幻想的未来世界,具有一定的深刻的哲理性,发人深思,揭示人性的故事等。在人物性格上,以剖析复杂、矛盾、多重性心理为主要特征。面对成人观众的动漫故事,动漫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多使用电影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动漫造型风格上,与面向儿童观众的简单、角色的雷同化相反,造型具有复杂、变化奇特,能够引发观者想象力进一步发展的特征。

可以说,电影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即借鉴电影丰富的镜头语言、构图方式、拍摄技巧和后期剪辑等手段,结合动画本身的特殊表现力,以丰富其视觉传达效果。如:动画和电影技术结合的较为成熟是美国的动画片,特别是迪斯尼的电影动画深受成年人的喜爱,趣味性十足。

三、动漫角色造型中细节刻画和表现来体现趣味性

动漫造型是设计者主观设计出来的图像或者实物,是无生命的,它的生命需要设计者把人类细腻的情感附加在这些无生命的物体上,让它更加人性化,怎样的角色,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命运,怎样的结局完全由设计者来决定。而这些设计又要围绕角色性格来设计,总之,一切对于动漫角色造型的图像性的说明,越详尽越便于角色后面的“表演”工作,趣味性也就越强。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和论证:

第一、头部的局部塑造来体现动漫角色的趣味性

现代动漫故事镜头镜别中的近景镜头、特写镜头和大特写镜头需要交代角色的胸部以上的部分和整个头部详细的状态,镜头拉近角色脸部,脸部的各个五官放大,这时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体现出角色细致的表情变化和内心活动。因此,头部设计值得斟酌和反复推敲,要求应最为精细。同时也能更为直观地体现出角色的趣味性。

老年人的脸型有的比较瘦长,有的胖胖圆圆,头顶的头发稀少,额头较小,有抬头纹,有长眉毛和胡子,眼角下耷,眼皮和眼睑大,有鱼尾纹,眼睛小,眯成一条线,嘴两侧有深深的表情皱纹,牙齿基本掉光,所以嘴巴向里凹。

如《樱桃小丸子》中小丸子爷爷的造型,圆而长的脑袋上,没有头发,五官造型简单,但是年龄一目了然可爱趣味性十足。但是,动漫角色造型没有绝对固定的模式,老人的脸也可以有扁扁圆圆的娃娃脸,体现老年人可爱的一面。

此外,儿童的脸型,圆型和扁圆型较多,眼睛面积大,瞳孔不仅大而且乌黑明亮,透露出纯真无邪的心理特点,儿童的额头较大,鼻子小而且短,一般忽略鼻梁,下巴也非常短小。如迪斯尼真人合演的电影动画《威探闯通关》中的婴儿造型非常天真可爱有趣。

第二、手和脚的局部塑造来体现动漫角色的趣味性

手的外表可以体现人的年龄、身份,手的动作又是人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情感交流的直接反映,它的活动是情不自禁的,有时又是微妙的。但是漫画风格的,手的外形设计较为丰富,手指可以简化为三个、四个,甚至没有指头。如,日本动漫《机器猫》中的“机器猫”的手只有圆圆的手掌,这与它整个圆形几何体造型非常协调,《机器猫》主要面对的的观众是小学儿童,因此,角色造型上相对简单,图形化效果突出。

漫画风格的脚部设计尤其凸现外在的趣味性,葫芦形的脚掌上长出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小圆球似的脚趾是十分有趣的造型,方而宽大的四边形脚掌上方延伸出梯形的脚趾会显得整齐而平稳。另外,粗俗的人物或原始化的人物,脚部的造型看起来更加有趣,可以比较杂乱,如,添加尖利的脚趾甲或者断裂、残缺的脚趾甲,长长的凌乱脚毛,能够充分突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第三、表情的刻画来体现动漫角色的趣味性

人的思想情感的活动总是要通过相应的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动画的表情刻画应当由内而外,自然而然,恰如其分,避免使角色矫揉造作,强加于角色程式化的表情,应该准确地把角色复杂的内心活动通过眼神眉宇之间的变化,夸张地,有层次的表现出来。

动漫角色表情的塑造,面部表情是角色内心活动情绪变化表现的主要来源。面部表情由眼睛、眉毛、嘴巴的变化和面部肌肉变化构成,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呼应变化,传递出角色的表情,如《怪物公司》中小女孩的面部五官表情变化图。

动漫中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和手段,角色表情的表现程度也有所差别。在写实主义风格的日本动漫中,故事的题材大部分倾向较为严肃的战争、人文、环境等方面,严谨的美术风格的角色造型基本上是遵循正常人的比例结构,因此,角色的表情变化也是相对比较接近正常人的表情,这种写实风格的动漫角色表情属于一般表情变化,具有典型性和常规性。

但是,日本动漫也有幽默、夸张的故事或情节,表情的变化特征与漫画风格的欧美动漫角色表情相类似,在故事的特定情景中,动漫角色瞬间产生极度夸大的面部表情,变形、扭曲,甚至五官分离的面部是现实中无法产生的,即便是专业喜剧演员也根本无法表演的,这种表情是特殊的、非常规的,是只有动漫才能实现的艺术效果。日本电视系列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主角小丸子的各种符号化的夸张表情,简单、概括,非常符合片中的角色造型的图形化特征。大大增加了角色的趣味性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四、性格的表现来体现动漫角色的趣味性

性格的差异使塑造角色的外行特征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在塑造角色时要尽可能地避免角色的程式化,但是,不能忽视有些特定角色造型模式能够更快地把角色的个性信息传递给观众。常规化的动漫角色造型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英雄角色:眼神有神,明亮,高大,结实,健壮,宽阔的肩膀,倒三角的上身肌肉发达,下身结构简化,较为短小,直线条的运用较多,方角形明显。迪斯尼动画中程式化的英雄较为明显,例如,野性,善良的人猿“泰山”,具有希腊古典美造型的大力士海格力斯,《超人特工队》现代社会中的时尚英俊的超人,《阿拉丁》里的“灯神”,电视动画系列片《蝙蝠侠》中的蝙蝠侠等。

另外,中国香港漫画家马荣成的作品《风云》中的男主人公,步惊云、聂风、断浪的造型也体现了英雄造型的典型特征。

恶魔角色:面部瘦、棱角突出,黑眼圈和极小的黑眼球,尖鼻子,有时头向前探,脖子蜷缩,身体造型或高瘦,或矮小,给人感觉不稳健,也有的身体肥胖、臃肿,一副贪婪的样子。如《白雪公主》里想方设法要害死白雪公主的残暴的王后,《101只斑点狗》里贪得无厌,不顾一切要得到动物皮毛做时装的库依拉。

美女角色:脸型圆润,眼睛妩媚,后眼角上翘,嘴唇饱满,身材或纤瘦,或丰满、性感,多用弧线条塑造。早期迪斯尼动画中的美女造型较为雷同,《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造型,《小美人鱼》中的美人鱼,《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阿拉丁》中的公主茉莉,《泰山》中的珍妮等这些角色都基本上具有以上的特点。

活泼型角色:眼睛较大,眼球转动速度快,一般身体中间部分瘦长,活动灵巧、矮小、嘴巴大、有时讲话多,动作反应速度较快,表情丰富多变。如《冰河世纪》中的树獾,《花木兰》中的“木须龙”,《怪物公司》中的大眼睛麦克,《狮子王》中的丁满。

笨拙型角色:体型肥胖,活动不灵活,迟钝。眼睛有时呆呆的,直直的,一脸愕然的样子,有时有大眼皮,或眯起来,倦怠的感觉。傻傻的透着可爱,喜欢乐滋滋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干扰。如《龙猫》中肥肥大大的、古怪神秘的“龙猫”,整体呈椭圆型,四肢短小。还有如,《麦兜》中思维和动作迟缓得让人发狂的小“麦兜”,善良、淳朴,眼睛小到只有一个黑点,宽大的鼻子和圆圆的鼻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冷酷型角色:这种角色是日本动漫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大都消瘦小、骨骼较为明显,身材挺拔,脸上基本上很少有笑容,眼睛半睁半闭,表情极其少,说话少,很多时候头发会下垂遮到眼睛,表现出神秘的感觉。如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的卡卡西,还有如《灌篮高手》中的流川枫喜欢睡觉,除了篮球场上的英姿飒爽,就是一脸冷漠的表情。

可爱、天真型角色:个子较矮,头部在身体的比例中较大,四肢短小,脸蛋圆圆的、鼓鼓的,有时候会长雀斑,有小小的下巴,额头偏大,脖子可以忽略,眼睛中,特别是瞳孔的面积非常大,是体现角色纯真的关键,例如《怪物史莱克2》中的猫出场时,随着情绪的变化,在它需要求助时候,眼睛的瞳孔变化,一副可爱、让人怜惜的样子立刻显露出来。

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外表塑造并不是完全的规则和概念化的模式,体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角色趣味性的特征。

四、动漫角色造型中表现手段来体现趣味性

第一、以线塑造角色形体来体现趣味性

动漫造型多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突出线条自身的表现力,从而更好地表现动漫的形体变化,使形与线自然地融合。

线条造型是主观从客观中分离出的造型语言,这种认识上和行为上的抽象过程,使得线条造型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线条作为造型手段,具有敏锐、直接的表现客观形象的能力。

概括提炼对于线条造型十分重要。对复杂的形体结构进行概括分析,在纷繁的线条里找出主次关系,运用虚实对比,疏密有序的规律,在选择比较中对线条进行“加”与“减”的处理,在不断推敲提炼中达到语言凝练。

日本动画大师山村浩二的短片动画《儿童的城堡》,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生活片段,展示了儿童特有的内心世界,简练、生动而具有趣味性的线条造型带有儿童画的特点。此外在短片动画《TheBigSnit》中弯弯曲曲的线条勾勒出怪异奇特的角色造型。

日本动漫造型中,线条的运用较多地体现出严谨有序的特点,非常符合日本动漫角色造型的写实性风格,庵野秀明的角色造型,画面中的线条井井有条,生动清晰,结构严谨,疏密恰当,将人物和动物的形体比例、动作姿态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如日本动漫画《柯南》中的角色柯南,线条刻画出了人物的头发和服饰的质感。

无论写实风格的角色造型还是漫画风格的角色造型,线条的疏密节奏在塑造形体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角色的趣味性具有直接的强烈地艺术表现作用。

此外在迪斯尼动画中,角色造型上圆画法和弧线的运用是经典的造型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影响了美国其他电影公司的造型形式,例如米高美公司制作的《猫和老鼠》中的角色造型,而且影响到欧洲一些国家的动画造型风格的发展。

迪斯尼圆画法和弧线的运用对于角色形体的概括、形体框架的搭建、角色弹性运动的设计、及动画工作效率的提高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迪斯尼早期的动画中,这种方法塑造的动物形象较多,给人感觉柔软可爱。

后来在迪斯尼动画造型的创作和发展中,逐渐改进了最初的圆画法,以大量直线条的运用为主来塑造角色外形,直线的硬朗、干脆使角色显得帅气、挺拔、相比之下,早期过多地运用弧线使角色缺乏骨骼感,两者协调结合在一起的角色造型,显得手法更为娴熟,线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第二、图形、符号的概括与变形来体现角色的趣味性

变形是动画、漫画的基本造型形式特征之一。变形是对于某个对象的某几个外在特征特别得夸张和强调。这种夸张的程度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完全破坏了对象整个形体的比例均衡,甚至引起怪诞的感觉。

动漫的世界是自由的,角色长成什么样子观众都不会有任何争议,只要是一些幽默的漫画家,抓住你的神态,长相的“短处”大圆鼻子还是宽下巴,或者小眼睛之类的全部“使劲”地揭露出来,决不留情,让你哭笑不得地发现自己的特别之处。很多漫画家尤其热衷于对明星、政客的变形漫画。

变形以夸张为目的,夸张是为了表现动漫的幽默趣味化的效果,因此,变形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总是会自然地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或查找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这种捕捉与查找,是我们自己没有察觉到的,是我们情不自禁地对于某个事物视觉上的记忆,便于再次观看时的辨别。由此可见,漫画家要夸张某个事物,需要的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观察事物,分析物体之间对比产生的不同结果,得出事物主要的,本质的特征,从而结合设计者对于事物特别的感受力,使变形的结果更加生动有趣,形神兼备。因此,变形手法的运用是动画、漫画这一类型艺术创造的特有方式,它集中显现了动画、漫画的自由性和幽默性和趣味性。

此外,图形符号化的概括使得变形的表现方式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根据其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放大或者缩小肢体的某个部分,从而产生幽默趣味化效果。设计者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相似或者相关图形的加、减组合,从而使一些相互没有什么逻辑关系的图形变化、结合为另一个新的图形。这需要设计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特征观察、搜集的记忆积累,经过思维有意思地变形、概括,提炼出一个新的角色,它的造型可以来源于某个人的特征,可以来源于某种类型的人的特征,也可以是由各种图形本身的特征产生的形式美感和图形象征意义。此外,在FLASH动画中运用几何图形或符号对身体和四肢进行概括和简化,根据角色不同的性格和情绪选择适当的图形进行搭配和拼接,这种去繁化简的方法能够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不要被事物的细节和繁杂的东西困扰,从整体第一感入手,抓住人物最本质的特征,进行变形,达到夸张的趣味性效果。换句话说,就是运用绘画的语言传递出设计者最想说的话,最想表达的感受。另外,对于图形的加减、拼接组合需要在把握人物造型整体感的基础上,注重图形变化的节奏感。

另外在有些情况下,根据动漫整体美术风格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调整,原有的概括、简化的角色造型有时由于比较抽象化,可以作为基础的造型构架和比例图,然后增加进一步的造型内容,如可以加强立体化形式,或具体完善角色服饰。还有,如一些日本艺术短片动画中简单的角色造型,人物的眼睛、胡子、腿脚、军装等都被概括、符号化了。

大量这些例子都说明图形、符号化的概括对角色趣味性的塑造作用很大。

以上四点是关于动漫角色趣味性的研究,而这些趣味性的设计点在当今动漫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把握住这些动漫角色的设计点和设计方向,塑造出的动漫角色形象才能深入人心,真正体现出动漫角色造型的趣味性之所在。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游戏中场景设计论文

1场景设计在动漫游戏中的作用

场景设计既要求有高度的创作性,又要求有很强的艺术性。动漫游戏场景不仅仅是绘景,更不同于环境设计。它是一门为动漫游戏服务,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造型艺术。它的创作是依据动漫游戏剧本、依据角色造型、依据特定的时间线索规定的。动漫游戏场景设计对镜头画面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场景空间设计制约着镜头画面。设计一般是依据场景空间的创意思维来安排镜头画面中景别的变化、视角的变化、镜头的运动方式以及场景气氛效果的营造。

场景设计还有可能影响到剧情发展,比如古代对建筑规模和建筑形制的规定都很严格,那么古装角色要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合适的建筑去居住和生活,活动范围也会受到限制,剧情要依照这些场景来展开。

场景设计不但影响着角色与剧情,而且还影响着影视动画的欣赏。动画片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动画片中多种元素综合产生的,它让观众随着剧情的发展而紧张、忧伤、欣喜、兴奋,在欣赏过程中,观众最直接感受到的还是场景设计所传达出来的复杂情绪。场景设计对动画中的场面施加主观影响,通过色彩、构图、光影等设计手法来强化影视动画的视觉表现,使恐怖气氛更加恐怖,优雅场面更加优雅。

2动漫游戏场景设计原则

2.1整体上把握作品主题与基调

设计游戏场景设计需要从宏观上把握游戏的场景造型,要有驾驭整个作品的主体意识。场景总体设计的切入点在于把握整个动漫作品的主题;场景的总体设计必须围绕主题进行;主题反映于场景的视觉形象中。正确完整的思维方式应该是:整体构思——局部构成——总体归纳。也就是先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再进行每个局部的设计,然后再进行总体的归纳整理。具体的做法就是要从调度着手,充分考虑场面的调度,以动作为依据。强调造型的意识,以造型的表意性、叙事性取代说明性。如何表现场景的视觉形象,就是要找出动漫作品的艺术基调。基调就好似音乐的主旋律,无论乐章如何变化,总会有一个基本情调;或欢乐、或悲壮、或庄严、或诙谐等等。而基调就是通过动漫游戏中角色的造型、色彩、故事的节奏以及独特的场景设计等表现出的一种特有风格。

2.2营造恰当的气氛

动漫游戏的场景设计也是一种艺术表现,是一种世界观的设计,不管是什么样类型的作品,还是采用了二维或是三维的空间形式,都可以应用视觉艺术的表现原则来实现区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电子空间。气氛的营造是游戏场景设计的第一位,白天、夜晚、明亮、清新、阴暗、诡异……不同的环境、气候和色彩能给玩家带来不同的感受;然后就是真实感的实现,年代、地域、气候、风俗习惯等客观依据,这种真实不一定是现实中的那种真实,可以是制作者自己营造出来的一个小社会中的真实。最后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真实与夸张之中找到一种统一、平衡。动漫世界不可能完全的再现现实,却能浓缩现实,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真实,这种真实感可以说是来自于人类社会,但却比人类社会更有趣。当然,这需要设计师的灵感和想象力去实现。好的气氛营造、真实感和适当的取舍夸张,也就构成了动漫游戏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决定了作品的成败。

2.3场景空间的表现和造型形式

动漫游戏场景的空间要素主要包括物质要素:景观、建筑、道具、人物、装饰等等;效果要素:外观、颜色、光源等等。利用景深加强场景可以有效的扩大场景的空间感;利用光影塑造距离和深度感;利用引力感可以产生不同的空间效果。场景可以很容易的创造出危机感和神秘感。通过复杂互动的场景空间强调悬念感。在场景的设计制作上,应将场景处理的尽量的丰富些、多变些、信息量大些,使观众不会感到不真实,太单调。由于动漫场景制作手段多元化,使用数字造型动画软件可以较方便的创造出超现实、幻想的内容。在场景设计方面有效的配合魔幻的效果,营造神秘感,但是任何的艺术创作都需要把握尺度,丰富多变的场景空间,并不是要求创作者一味的追求复杂,过于复杂也会造成繁琐眩目的效果。最恰当的动漫游戏场景设计就是在丰富的场景空间中,能最快地、最准确地传达出信息、突出主题、使参与者在丰富生动的视觉效果中,沉浸其中,娱乐其中。

优秀的动漫游戏作品应该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造型形式,特别是场景的造型形式,是体现影片整体形式风格、艺术追求的重要因素。场景的造型形式直接体现出游戏的空间结构、色彩搭配、绘画风格,设计者需要探求游戏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形成游戏造型形式的基本风格。场景的造型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造型变得更复杂细致,实时渲染也变得更快。游戏厂商不断的在过分追求游戏画面的写实性,将写实做到极端,势必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游戏场景的造型风格应吸纳全世界各地域文化的特点。

3常用动漫游戏场景设计软件

数码技术的出现对场景设计而言无论是创作工具还是创作方法上来说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和突破。使得艺术设计师可以创作出全新的艺术设计形式。数字化场景设计在风格上有写实、装饰、漫画等风格。根据风格的不同在手段上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种,一是借助电脑软件绘制完成的场景设计,目前常用的软件是PHOTOSHOP、PAITER。这种类型的场景设计绘画性较强。二是通过电脑合成照片,还有就是通过三维软件创作场景中所需要的模型。我们所熟悉的软件像3DSMAX、MAYA等。通过合成等手段完成的场景设计能轻松实现对真实场景的模仿,而且能将真实世界很难同时出现的场景合成展现在我们眼前。合成的手段目前主要还是依赖软件,流行的合成软件有:PAINT、AFTEREFFECTS、MAYAFUSION、FLINT/INFORNO等,这些软件的功能都十分强大,而且在此基础上又有各自独特而擅长的功能,以处理各种不同的合成需要。利用三维软件的辅助设计,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深度和立体感。通过计算机软件,使得许多以往不可能实现的效果成为了可能。但是任何三维软件都是非常庞大复杂的软件,学习使用起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熟练掌握基本要求才能更好的提高。首先要锻炼三维空间想象能力,熟练掌握视图、坐标与物体的位置关系,这是最基本的要掌握的内容。其次要掌握基本的操作命令:选择、移动、旋转、缩放、镜像、对齐、阵列、视图工具,这些命令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几乎所有制作都用到,在这些基础之上学维图案的编辑,很多三维物体的生成和效果都是取决于二维图案。最后,对于场景设计来说,就要掌握好最基本的特效制作,掌握常用的材质参数、贴图的原理和应用;熟悉灯光的参数及与材质效果的关系;另外也要加强艺术方面的修养,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美术方面的修养,加强色彩方面的知识,多注意观察实际生活中的效果。

4结论

动漫游戏场景设计不仅仅是绘景,更是一门为展现故事情节、完成戏剧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服务的时空造型艺术。在创作过程中,经常只要场景一出现,整部作品的情绪基调就会立刻显得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场景运用得当,节奏就更加流畅,更加富有韵律美感;反之,场景处理失误也会破坏影片的整体感觉。因此,在动漫游戏的创作中应充分认识、充分利用场景对于情绪氛围的推动作用,在塑造声画合一的视听综合艺术形象的同时,营造出最佳的总体效果。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角色造型设计论文

一、理解和塑造动漫角色来来体现趣味性

动漫作品中的角色相当于片子中的演员。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工作,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体现人物。理解人物是体现人物的前提,体现人物是理解人物的结果。

动画设计师理解故事中的角色性格是设计角色造型成功与否的关键。理解角色,就是去测定性格的深度,去探寻他的潜在动机,去感受他的最细致的情绪变化,去了解隐藏在字面下面的思想,从而把握住一个具有个性的人的内心的真髓,抓住了这个真髓,才能在具体的角色设计中,把角色内在本质的趣味性较为深刻的刻画出来。

日本动漫故事中的角色之所以能够牵动观众不知不觉地沉浸在奇妙的故事中,或许重点不在于日本动漫造型的奇特性和夸张性,更重要的是曲折,神秘的动漫故事中一个个性格鲜明的角色,有与青少年中相同的、类似的性格的人物,或者说能够塑造出青少年心目中所追求的具有方向性、引导性的角色的性格。设计者抓住了这些角色性格,才能使设计出的角色更加生动有趣自然。

成功的人物性格塑造会在故事的曲折性和复杂性的情节进展中,保持性格的整体性和贯穿性,虽然在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中角色处境转折和角色心理波动幅度比较大,但是角色的个性自始至终都应该是统一明确地表现在行动上的。这样方能深化观众的印象,不会造成角色性格的模糊和混淆。

此外,动漫角色人物性格的真实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无论在文学小说、影视作品还是动漫故事中,人物性格的真实性是塑造性格的根本,任意捏造的、理想化的性格角色会引发观众与角色之间产生距离感。例如,《星际宝贝》中的那个来自外星球的蓝色小怪物角色,长着尖利的牙齿和爪子,性格狂躁,喜欢破坏,不安宁,类似现代都市生活中的顽皮、孤僻、爱搞恶作剧、让人伤脑筋的小男孩或小女孩。可见抓住人物性格的真实性是体现动漫角色趣味性的最好反映。

由此可见,在分析理解角色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表现和塑造出角色外形是动漫角色造型的整体过程,不能孤立对待,对于设计者来说,培养和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加强文学修养,触类旁通,具备深入的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是十分重要的。而所有的这些也都是为了塑造角色,增强角色的趣味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针对不同观众设计的角色造型来体现角色的趣味性

动画作为一种当前流行的娱乐形式,深得不同年龄观众的喜爱,在动画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中,定位所要面向的观众群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第一、面对儿童观众:早期的动画、漫画重要的对象是儿童观众。一方面,儿童需要超越现实的幻想世界,幻想世界的特殊规则能成就伟大的英雄,也就能成就儿童自己。另一方面,儿童也需要了解现实世界的规则,以成功地适应社会。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状况,面对儿童的动画一般来说故事内容简单,短小,情节缓慢,容易被理解,故事强调教育性和引导性,能够满足儿童对于适应社会的经验的索取。

例如,我国经典的动画系列片《黑猫警长》中机智、勇敢的黑猫,美国电视动画系列片《飞天小女警》中与坏势力战斗不息的三个小警察。捷克著名的动画系列片《鼹鼠的故事》中那个外行胖胖的、乖巧善良而又快乐的小鼹鼠,总是热心帮助周围的同伴和森林里的邻居,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与希望。日本电视系列动画片《机器猫》中的机器猫每次施展的超能力都令小观众欣喜若狂,不论是抽屉中的时空穿梭隧道,还是能够飞上天的戴在头上的小小的螺旋桨,它所具有的神奇本领让每个小观众都幻想在家里拥有一个机器猫玩伴,满足自己的愿望,完成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

第二、面对青少年观众:由于处在叛逆期的原因,青少年会表现出逃避现实的情绪,对于真实的现象和反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动画、漫画的虚拟性和幻想性恰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喜欢动漫的群体比重较大,热情度高。他们偏好发生在贴近自己年龄的主人公身上的故事,这类故事对于青少年往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故事中角色的行为表现,青少年容易流露出较为明显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因此,动漫设计师所设计出的动漫角色的性格应该符合青少年观众的心理特征,使青少年观众与角色之间能够产生共鸣。

第三、面对成人观众:成年人思想等各个方面已经完全成熟,有分析问题明确的见解。对于故事内容,他们注重对于主观世界的阐述。原因在于成人在对客观世界已经了解之后,兴趣点转移,重点放在人物心灵深处的主观世界。内容跌宕曲折,题材丰富,涉及面广,利用动漫诙谐、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的现实问题,创造富于科幻幻想的未来世界,具有一定的深刻的哲理性,发人深思,揭示人性的故事等。在人物性格上,以剖析复杂、矛盾、多重性心理为主要特征。面对成人观众的动漫故事,动漫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多使用电影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在动漫造型风格上,与面向儿童观众的简单、角色的雷同化相反,造型具有复杂、变化奇特,能够引发观者想象力进一步发展的特征。

可以说,电影语言的艺术表现手法,即借鉴电影丰富的镜头语言、构图方式、拍摄技巧和后期剪辑等手段,结合动画本身的特殊表现力,以丰富其视觉传达效果。如:动画和电影技术结合的较为成熟是美国的动画片,特别是迪斯尼的电影动画深受成年人的喜爱,趣味性十足。

三、动漫角色造型中细节刻画和表现来体现趣味性

动漫造型是设计者主观设计出来的图像或者实物,是无生命的,它的生命需要设计者把人类细腻的情感附加在这些无生命的物体上,让它更加人性化,怎样的角色,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命运,怎样的结局完全由设计者来决定。而这些设计又要围绕角色性格来设计,总之,一切对于动漫角色造型的图像性的说明,越详尽越便于角色后面的“表演”工作,趣味性也就越强。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和论证:

第一、头部的局部塑造来体现动漫角色的趣味性

现代动漫故事镜头镜别中的近景镜头、特写镜头和大特写镜头需要交代角色的胸部以上的部分和整个头部详细的状态,镜头拉近角色脸部,脸部的各个五官放大,这时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表现力,体现出角色细致的表情变化和内心活动。因此,头部设计值得斟酌和反复推敲,要求应最为精细。同时也能更为直观地体现出角色的趣味性。

老年人的脸型有的比较瘦长,有的胖胖圆圆,头顶的头发稀少,额头较小,有抬头纹,有长眉毛和胡子,眼角下耷,眼皮和眼睑大,有鱼尾纹,眼睛小,眯成一条线,嘴两侧有深深的表情皱纹,牙齿基本掉光,所以嘴巴向里凹。

如《樱桃小丸子》中小丸子爷爷的造型,圆而长的脑袋上,没有头发,五官造型简单,但是年龄一目了然可爱趣味性十足。但是,动漫角色造型没有绝对固定的模式,老人的脸也可以有扁扁圆圆的娃娃脸,体现老年人可爱的一面。

此外,儿童的脸型,圆型和扁圆型较多,眼睛面积大,瞳孔不仅大而且乌黑明亮,透露出纯真无邪的心理特点,儿童的额头较大,鼻子小而且短,一般忽略鼻梁,下巴也非常短小。如迪斯尼真人合演的电影动画《威探闯通关》中的婴儿造型非常天真可爱有趣。

第二、手和脚的局部塑造来体现动漫角色的趣味性

手的外表可以体现人的年龄、身份,手的动作又是人的心理活动、情绪变化、情感交流的直接反映,它的活动是情不自禁的,有时又是微妙的。但是漫画风格的,手的外形设计较为丰富,手指可以简化为三个、四个,甚至没有指头。如,日本动漫《机器猫》中的“机器猫”的手只有圆圆的手掌,这与它整个圆形几何体造型非常协调,《机器猫》主要面对的的观众是小学儿童,因此,角色造型上相对简单,图形化效果突出。

漫画风格的脚部设计尤其凸现外在的趣味性,葫芦形的脚掌上长出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小圆球似的脚趾是十分有趣的造型,方而宽大的四边形脚掌上方延伸出梯形的脚趾会显得整齐而平稳。另外,粗俗的人物或原始化的人物,脚部的造型看起来更加有趣,可以比较杂乱,如,添加尖利的脚趾甲或者断裂、残缺的脚趾甲,长长的凌乱脚毛,能够充分突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第三、表情的刻画来体现动漫角色的趣味性

人的思想情感的活动总是要通过相应的表情、动作表现出来。动画的表情刻画应当由内而外,自然而然,恰如其分,避免使角色矫揉造作,强加于角色程式化的表情,应该准确地把角色复杂的内心活动通过眼神眉宇之间的变化,夸张地,有层次的表现出来。

动漫角色表情的塑造,面部表情是角色内心活动情绪变化表现的主要来源。面部表情由眼睛、眉毛、嘴巴的变化和面部肌肉变化构成,通过它们之间的相互呼应变化,传递出角色的表情,如《怪物公司》中小女孩的面部五官表情变化图。

动漫中根据不同国家,不同的艺术表现风格和手段,角色表情的表现程度也有所差别。在写实主义风格的日本动漫中,故事的题材大部分倾向较为严肃的战争、人文、环境等方面,严谨的美术风格的角色造型基本上是遵循正常人的比例结构,因此,角色的表情变化也是相对比较接近正常人的表情,这种写实风格的动漫角色表情属于一般表情变化,具有典型性和常规性。

但是,日本动漫也有幽默、夸张的故事或情节,表情的变化特征与漫画风格的欧美动漫角色表情相类似,在故事的特定情景中,动漫角色瞬间产生极度夸大的面部表情,变形、扭曲,甚至五官分离的面部是现实中无法产生的,即便是专业喜剧演员也根本无法表演的,这种表情是特殊的、非常规的,是只有动漫才能实现的艺术效果。日本电视系列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主角小丸子的各种符号化的夸张表情,简单、概括,非常符合片中的角色造型的图形化特征。大大增加了角色的趣味性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四、性格的表现来体现动漫角色的趣味性

性格的差异使塑造角色的外行特征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在塑造角色时要尽可能地避免角色的程式化,但是,不能忽视有些特定角色造型模式能够更快地把角色的个性信息传递给观众。常规化的动漫角色造型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种。

英雄角色:眼神有神,明亮,高大,结实,健壮,宽阔的肩膀,倒三角的上身肌肉发达,下身结构简化,较为短小,直线条的运用较多,方角形明显。迪斯尼动画中程式化的英雄较为明显,例如,野性,善良的人猿“泰山”,具有希腊古典美造型的大力士海格力斯,《超人特工队》现代社会中的时尚英俊的超人,《阿拉丁》里的“灯神”,电视动画系列片《蝙蝠侠》中的蝙蝠侠等。

另外,中国香港漫画家马荣成的作品《风云》中的男主人公,步惊云、聂风、断浪的造型也体现了英雄造型的典型特征。

恶魔角色:面部瘦、棱角突出,黑眼圈和极小的黑眼球,尖鼻子,有时头向前探,脖子蜷缩,身体造型或高瘦,或矮小,给人感觉不稳健,也有的身体肥胖、臃肿,一副贪婪的样子。如《白雪公主》里想方设法要害死白雪公主的残暴的王后,《101只斑点狗》里贪得无厌,不顾一切要得到动物皮毛做时装的库依拉。

美女角色:脸型圆润,眼睛妩媚,后眼角上翘,嘴唇饱满,身材或纤瘦,或丰满、性感,多用弧线条塑造。早期迪斯尼动画中的美女造型较为雷同,《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造型,《小美人鱼》中的美人鱼,《美女与野兽》中的贝儿,《阿拉丁》中的公主茉莉,《泰山》中的珍妮等这些角色都基本上具有以上的特点。

活泼型角色:眼睛较大,眼球转动速度快,一般身体中间部分瘦长,活动灵巧、矮小、嘴巴大、有时讲话多,动作反应速度较快,表情丰富多变。如《冰河世纪》中的树獾,《花木兰》中的“木须龙”,《怪物公司》中的大眼睛麦克,《狮子王》中的丁满。

笨拙型角色:体型肥胖,活动不灵活,迟钝。眼睛有时呆呆的,直直的,一脸愕然的样子,有时有大眼皮,或眯起来,倦怠的感觉。傻傻的透着可爱,喜欢乐滋滋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受干扰。如《龙猫》中肥肥大大的、古怪神秘的“龙猫”,整体呈椭圆型,四肢短小。还有如,《麦兜》中思维和动作迟缓得让人发狂的小“麦兜”,善良、淳朴,眼睛小到只有一个黑点,宽大的鼻子和圆圆的鼻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冷酷型角色:这种角色是日本动漫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大都消瘦小、骨骼较为明显,身材挺拔,脸上基本上很少有笑容,眼睛半睁半闭,表情极其少,说话少,很多时候头发会下垂遮到眼睛,表现出神秘的感觉。如日本动漫《火影忍者》中的卡卡西,还有如《灌篮高手》中的流川枫喜欢睡觉,除了篮球场上的英姿飒爽,就是一脸冷漠的表情。

可爱、天真型角色:个子较矮,头部在身体的比例中较大,四肢短小,脸蛋圆圆的、鼓鼓的,有时候会长雀斑,有小小的下巴,额头偏大,脖子可以忽略,眼睛中,特别是瞳孔的面积非常大,是体现角色纯真的关键,例如《怪物史莱克2》中的猫出场时,随着情绪的变化,在它需要求助时候,眼睛的瞳孔变化,一副可爱、让人怜惜的样子立刻显露出来。

这些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外表塑造并不是完全的规则和概念化的模式,体现出让人意想不到的角色趣味性的特征。

四、动漫角色造型中表现手段来体现趣味性

第一、以线塑造角色形体来体现趣味性

动漫造型多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突出线条自身的表现力,从而更好地表现动漫的形体变化,使形与线自然地融合。

线条造型是主观从客观中分离出的造型语言,这种认识上和行为上的抽象过程,使得线条造型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线条作为造型手段,具有敏锐、直接的表现客观形象的能力。

概括提炼对于线条造型十分重要。对复杂的形体结构进行概括分析,在纷繁的线条里找出主次关系,运用虚实对比,疏密有序的规律,在选择比较中对线条进行“加”与“减”的处理,在不断推敲提炼中达到语言凝练。

日本动画大师山村浩二的短片动画《儿童的城堡》,讲述了一个小男孩的生活片段,展示了儿童特有的内心世界,简练、生动而具有趣味性的线条造型带有儿童画的特点。此外在短片动画《TheBigSnit》中弯弯曲曲的线条勾勒出怪异奇特的角色造型。

日本动漫造型中,线条的运用较多地体现出严谨有序的特点,非常符合日本动漫角色造型的写实性风格,庵野秀明的角色造型,画面中的线条井井有条,生动清晰,结构严谨,疏密恰当,将人物和动物的形体比例、动作姿态都生动地表现出来了。如日本动漫画《柯南》中的角色柯南,线条刻画出了人物的头发和服饰的质感。

无论写实风格的角色造型还是漫画风格的角色造型,线条的疏密节奏在塑造形体中都是十分重要的。这对于角色的趣味性具有直接的强烈地艺术表现作用。

此外在迪斯尼动画中,角色造型上圆画法和弧线的运用是经典的造型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影响了美国其他电影公司的造型形式,例如米高美公司制作的《猫和老鼠》中的角色造型,而且影响到欧洲一些国家的动画造型风格的发展。

迪斯尼圆画法和弧线的运用对于角色形体的概括、形体框架的搭建、角色弹性运动的设计、及动画工作效率的提高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迪斯尼早期的动画中,这种方法塑造的动物形象较多,给人感觉柔软可爱。

后来在迪斯尼动画造型的创作和发展中,逐渐改进了最初的圆画法,以大量直线条的运用为主来塑造角色外形,直线的硬朗、干脆使角色显得帅气、挺拔、相比之下,早期过多地运用弧线使角色缺乏骨骼感,两者协调结合在一起的角色造型,显得手法更为娴熟,线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第二、图形、符号的概括与变形来体现角色的趣味性

变形是动画、漫画的基本造型形式特征之一。变形是对于某个对象的某几个外在特征特别得夸张和强调。这种夸张的程度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完全破坏了对象整个形体的比例均衡,甚至引起怪诞的感觉。

动漫的世界是自由的,角色长成什么样子观众都不会有任何争议,只要是一些幽默的漫画家,抓住你的神态,长相的“短处”大圆鼻子还是宽下巴,或者小眼睛之类的全部“使劲”地揭露出来,决不留情,让你哭笑不得地发现自己的特别之处。很多漫画家尤其热衷于对明星、政客的变形漫画。

变形以夸张为目的,夸张是为了表现动漫的幽默趣味化的效果,因此,变形的运用并不是随意的。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观察,总是会自然地捕捉眼前事物的某几个最突出的特征,或查找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不同之处,这种捕捉与查找,是我们自己没有察觉到的,是我们情不自禁地对于某个事物视觉上的记忆,便于再次观看时的辨别。由此可见,漫画家要夸张某个事物,需要的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观察事物,分析物体之间对比产生的不同结果,得出事物主要的,本质的特征,从而结合设计者对于事物特别的感受力,使变形的结果更加生动有趣,形神兼备。因此,变形手法的运用是动画、漫画这一类型艺术创造的特有方式,它集中显现了动画、漫画的自由性和幽默性和趣味性。

此外,图形符号化的概括使得变形的表现方式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根据其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处理,放大或者缩小肢体的某个部分,从而产生幽默趣味化效果。设计者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相似或者相关图形的加、减组合,从而使一些相互没有什么逻辑关系的图形变化、结合为另一个新的图形。这需要设计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特征观察、搜集的记忆积累,经过思维有意思地变形、概括,提炼出一个新的角色,它的造型可以来源于某个人的特征,可以来源于某种类型的人的特征,也可以是由各种图形本身的特征产生的形式美感和图形象征意义。此外,在FLASH动画中运用几何图形或符号对身体和四肢进行概括和简化,根据角色不同的性格和情绪选择适当的图形进行搭配和拼接,这种去繁化简的方法能够更好地锻炼自身的观察能力,不要被事物的细节和繁杂的东西困扰,从整体第一感入手,抓住人物最本质的特征,进行变形,达到夸张的趣味性效果。换句话说,就是运用绘画的语言传递出设计者最想说的话,最想表达的感受。另外,对于图形的加减、拼接组合需要在把握人物造型整体感的基础上,注重图形变化的节奏感。

另外在有些情况下,根据动漫整体美术风格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调整,原有的概括、简化的角色造型有时由于比较抽象化,可以作为基础的造型构架和比例图,然后增加进一步的造型内容,如可以加强立体化形式,或具体完善角色服饰。还有,如一些日本艺术短片动画中简单的角色造型,人物的眼睛、胡子、腿脚、军装等都被概括、符号化了。

大量这些例子都说明图形、符号化的概括对角色趣味性的塑造作用很大。

以上四点是关于动漫角色趣味性的研究,而这些趣味性的设计点在当今动漫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把握住这些动漫角色的设计点和设计方向,塑造出的动漫角色形象才能深入人心,真正体现出动漫角色造型的趣味性之所在。

摘要动漫角色形象的趣味性是一部动漫作品的灵魂,它主导着整个动漫作品的情节、风格趋势等,只有在这样的动漫作品中,所塑造的角色形象,才能给观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才能更好的体现动漫角色造型的趣味表现性。

关键词趣味性造型艺术风格体现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中国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的根本是培养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人”,与此相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应该得到很大的改变。

关键词: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目标;模式;方法

动漫产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据经济专家预测:中国动漫产业拥有200亿元的大市场,并将拥有超千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与政策,鼓励与扶持中国原创动漫产业发展。

动漫产业红火带动了动漫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带动了动漫教育的发展。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才刚刚起步的我国的动漫教育短短几年问发展到2005年正式面向社会招生、有学历文凭的动画专业学生的院校已达到200多所,在校学生7000多人。据调查,仅仅是湖南动漫设计艺术教育行业,到2005年。共有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长沙师范、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等9所院校相继开设动画专业,专职教职人员110人,在校动画学生总计约700余人,另外还有相关的动画培训机构9家,合计年招收动漫学生总人数达到l千余人。

与此同时,我国的动漫设计艺术教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办学历史短,师资短缺,系统全面的教材严重缺乏,教学环节不规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得以呈现。一方面,学习动漫艺术设计的学生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就业形式逐渐严峻:另一方面,动漫界的人士却在抱怨动漫设计专业人才缺乏!中国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向何处去的问题日益突显!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学术界对于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的研究却严重滞后。当今学术界对中国动漫(动画)产业研究相对较多,对动漫教育研究却较少,相当多的文章都是在谈论动漫产业时稍稍涉及动漫教育问题,而且谈论多为从动漫设计艺术所需人才角度来切入。如王永利《迎接中国动画产业的春天》只是蜻蜓点水地谈到动漫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范黎明《中国动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指出了中国动画事业繁荣的基础在于依靠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多规格人才的培养:国内从事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发展战略的有关研究(包括研究论文和研究著作或系列报告等)目前还非常缺乏,《2004国际动漫、游戏教育与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辽宁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涉及到动漫教育及其发展战略的论文只有少数几篇。尤其是对动漫设计艺术教育整个流程缺乏必要的分析,从而使得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缺乏可借鉴的理论成果。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对我们当前的动漫艺术设计教育进行全面的反思。

一、关于动漫设计教育目标

我们的动漫设计艺术教育脱胎于传统的工艺美术教育,最初从事动漫设计和动漫产业的工作者都是从事工艺美术教育领域的学人。“人是历史生成的高级动物。”往昔人才教育的一个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得这种人才成为“精”和“深”,专注于动漫本身的技能培养,着重于动漫本身的艺术形象的设计技能和方法,使之成为一种技术性专门人才。时展到2l世纪,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传统的媒艺动漫设计人才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提出了挑战。媒艺动漫设计艺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由以往的专家技能型转向博学面广的复合型人才。即:不仅仅要求这种人才只注重技能训练与培养,还要求他们能够成为“熟技能、懂策划、会管理、能经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这样,教育目标也由以往的技能教育为主转变为以设计艺术素质教育为主。

这种以设计艺术素质教育为主的动漫设计艺术教育中应该是以突出创造性思维培养为主的素质教育。但由于当今中国的内部环境种种局限,伴随着政治、经济、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的限制,要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目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在发达国家的设计艺术教育概念中,就自始贯穿着独立与创新的思想,同时。在中小学教育阶段艺术与设计的基础教育是十分普及和重视的,它同样是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大多学生在还未进入高等艺术院校之前,其审美能力、判断标准已达到一定高的层次,虽然艺术表达能力没有跟上,但艺术设计的构思创造能力却远比中国通过强化训练或临时改变职业目标考入艺术院校的学生强。其实,从某个角度看,高等艺术院校教育成败的衡量标准也并非是培养出多少单纯的“绘画机器”和“设计工具”,而是让其掌握艺术技能,会创造贯通的“通才”创作者,无论他们将来在哪一个领域作出贡献,都有动漫艺术设计教育中所受到的创新思维素质培养的功劳,这应该就是素质教育与职业定位在动漫艺术设计教育概念上的根本区别和意义。在设计中,自由的创造及想象才是对时代心灵应当有的回应。真正的设计自由可以象直觉绘画般的畅快淋漓。法国艺术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分析设计作品质量下滑的原因总结为:“思想感情的薄弱,伟大原创的淡薄,只凭回忆和传统才保持那个观念,但手艺却更熟练了。”

这种动漫人才的培养最终要落实到教育教学课程的建设上,所以动漫设计人才的素质教育不是简单地对传统课程的增删和归并,而是使学生在自身设计能力方面得到持续提高的同时,全面加强其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应当在学科建立、专业设置和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增强其互融性、交叉性、应用性等功能。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互融性,是指设计学科与其它人文学科乃至自然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任何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和成果,都可以融合到设计学科中,对其发展起到重要的整合作用。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交叉性,是指设计学科内部各门类的相互交融和贯通。学科专业方向划分要相对合理,打破专业方向之间的屏障,加强其共同点和交叉性,拓宽专业面。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应用性,是指艺术设计教育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求,以及对于社会生活的广泛渗透。教学课程的设置、教材的编撰和筛选,都要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需求,及时不断地作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媒艺动漫设计人才全面健康快速地成长。

二、关于教学模式

媒艺动漫人才的成才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和学校教育的模式密不可分。纵观媒艺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种教育模式:技能型、观念型和素质型。所谓“技能型”,即传统的培养模式,其特征是以具体的设计手法和技巧为训练内容和培养目标。这种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忽视现代设计的发展性、多样性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人才的培养走向技能束缚的匠人型,跳不出旧观念的窠臼,这种模式最终付出的惨重的代价就是培养的没有思想的没有创造性能力的“设计工具”。所谓“观念型”,即追随现代西方各种设计思潮的发展,这种模式使其设计有过多的追求,一味强调自我主观意识,而忘记设计的本质乃是一种造物活动,使得设计离开现实的丰厚土壤,显得飘忽不定。当然,结合到我国的媒艺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现实,这种教学模式对传统技能型教育模式的冲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现代媒艺动漫艺术设计主张的教学模式是“素质型”,是以增强设计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的崭新模式,着眼点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些综合能力包括设计逻辑分析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社会文化的洞察力、设计表达的驾驭能力等等。它具有现代建构多元化发展的深刻内涵,体现了民族、地域、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特色。

总体来说,媒艺动漫设计艺术教育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专业性教育,它培养的不仅仅是熟练掌握和应用技艺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健全文化修养,人文品格精神的设计“人”才。这是21世纪对中国媒艺动漫设计艺术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方面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媒体手段已深刻而直接的牵制了设计者的思维判断方向。媒体手段一方面以前所未有的巨大能量开拓出了视觉模拟新形式语言,为艺术设计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空间;另一方面,这种设计空间的力量最终产生出一种令人难以摆脱的制约和心理寄托,使得媒艺动漫艺术设计的原创性、真实自然性、人文思想情感性得以全面消解。媒介时代对当下媒艺动漫艺术设计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是挪用、照搬、拼制成了设计者创作的有效快捷手段;随机、重构、拼接代替了创新、真实、情感。没有情感的驱动力,没有基本的逻辑线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媒艺动漫艺术设计作品承载的只能是欣赏当下视觉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过眼云烟!

从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的角度分析,动漫设计艺术它重技能,重画面功夫,但更重“画外功”和“画后功”,这“画外功”指的便是多方向的诸如文学、哲学、道德等修养,这也是中国当下动漫设计艺术竞争不过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动漫设计艺术的根本原因。如何让受我们的媒艺动漫学生在有限的时限内掌握知识要领(技艺),既能够获得造型基础能力,又能够在艺术追求多元发展的结构中选择自己深入的方向及可能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个媒艺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在媒艺动漫艺术设计教育中,我们认为当务之急应当梳理学科和专业,改革学科发展结构和教育机制乃至教学计划,在保持传统基础学科发展的前提下,综合各相关各种学科的特色优势,创造出既有利于基础互通,多元发展,又有利于学生自我整合能力提高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和系统的形式来。三、关于教学方法

在知识经济时代,媒艺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学方法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从事设计教学的教师的职责将不仅是向学生的头脑填塞过去的文化和灌输现成的知识,而且是着力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知识广博、思维敏捷、富有创新精神的具有国际文化视野、中国文化特色的动漫艺术设计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在于把人的思想提升到较高的境界。这有赖于教育者自身素质的提升。从事动漫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如果没有哲学家对认识世界的思索,没有艺术家对审美意识的敏感,没有自然科学家对人类自身的关怀,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只有采取切入学生心智,唤起学生探究欲的教学方法,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纪,更是一个信息传播速度异常迅疾的世纪,这也意味着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将教师当作知识“仓库”观点的终结和将教师教学只是当作可以复制粘贴的“拷贝式”方法的休止。这种背景更要求动漫设计艺术教育应该彰显“创新精神”,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视学生为教学主体,最大限度地“钻探”每一个学生的潜质和潜能,采用更为开放的授课方式,探索研究型课程,尝试运用“适当讲课+公开讨论+研究探索”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让学生学得主动,重在掌握独立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充分开发具有不同禀赋的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和提升的机会。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应注重发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教学中注重设计过程的体验和实践,建立新的设计作品评价体系。支持学生新颖独特的想法、做法,创造宽松的气氛,以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关于教学手段

今天,艺术设计教学手段已经全面抛开了一支粉笔、一支画笔打天下的年代,图像处理、印前技术、三维动画、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等已经为每一个从事动漫设计艺术教育的工作者熟悉,感受到他们带来的便利及快捷。我们相信艺术设计教育在不远的将来将全面融入全新的数码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充分利用,使得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提高。一方面,要加强“硬件”的建设。即学校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和建设,提供满足教学需要的精品软件与数字化教学信息,因为这是数字教育的物质基础与技术保障。另一方面,还要强调“软件”建设,即教育者应强化自己开发精品艺术设计教育软件的意识,全面融入全新的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自我修养,融合现代设计的最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存储信息的便捷、快速、大容量的特点,进行直观全景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使教学在充满乐趣的传播与反馈中获得成效,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讨论设计课题,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与设计师、工程师、生产者保持联系。互动式教学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虚拟现实教学手段,再造了一个艺术设计教育的空间。

总之,我们始终不应忘记的是,动漫艺术设计是将自然界或人类繁杂的现象本质抽象出来成为人类社会精神、意识的载体——设计艺术作品,并使之服务于人类。为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动漫艺术设计,不仅要睁着眼睛观察世界的表象,更要学会闭上眼睛体验世界之本质。只有通过这种观察理解方式,才能将客体重新分解——提炼——表现——再组合,那么其作品给人提供的全新审美形象,便更能感悟和净化人的灵魂,提升人的境界。当今中国动漫艺术设计教育是从工艺美术过渡而来的,还笼罩在技能培养以及职业化教育的阴影之中。作为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我们,更应认真实际地处理好美术与设计的关系,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功用,调整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源自心灵和思考的艺术创作必然会浮出水面,只有这样,动漫艺术设计教育才能够迎来灿烂的阳光。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设计艺术管理论文

当今艺术设计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设计教育,原有的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形态、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体制以及教学管理均在发生一系列变革。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严密的教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艺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电脑美术教学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本人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就如何在设计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教学的方法联系起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教学。

一、现代基本设计课程与传统教学艺术设计教学的区别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其教学内容包括编排设计原则、编排设计原理、编排的视觉流程、编排设计的形式法则、编排的基本类型、文字的编排构成、图形的编排构成及现代编排设计的发展趋势等。通过在版面上对空间层次、主从关系、视觉秩序及彼此间的逻辑条理性的把握与运用,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使版面编排获得良好的诱导力,更好地突出主题,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产生感官上的美感,达成最佳的诉求效果。

1.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编排设计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信息传递媒体单一,教师靠口述和板书及有限的范围在一定时间内,往往只能传授给学生知识的结论,难以让学生直观感知、欣赏国内外众多的优秀设计作品,更无法从多角度、多环境立体而全面地分析其创意形成的过程。学生经自己观察、思考、抽象后形成的知识少,实际上不自觉地扼杀了学生全面探索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无疑为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同样的时间内,课件以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结合的方式运用于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知识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知识的结论,从而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和各个侧面,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深入性。

2.教学内容内在结构的变化

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就是学科知识结构的组织设计。知识结构是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科内含智力因素的信息源。传统的编排设计教材都是以教为主,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学生利用它学习自由度不大,灵活性不强,而且难以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向新知识结构的有效迁移。多媒体是一种以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的,它的信息组织方式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空间,既注重学科的基本内容,又包括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知识的结构,使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完善的结合。这种采用网络化结构来组织的教学内容,把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有层次的构成一种网络系统,系统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教学内容在结构的变化使学习的知识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了多角度、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设计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种知识,灵活地利用它们进行设计,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

二、电脑艺术设计色彩构成教学

在电脑艺术设计色彩学习中,对呈现知识的框面艺术设计尽可能追求新颖独特。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作为美术设计者,更应该自觉地认识色彩、创造色彩,一件设计作品的美感是综合了形态、色彩、质感而产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在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AdobePhotoshop软件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把Photoshop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地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的制作上,可免去学生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便于比较,扩大练习范围。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多的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炼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艺术设计过程的变化

我们曾以客观物质材料来塑模型,召集我们已逐渐步入虚拟实境的时代。计算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同时它又与周围的环境、开发商及使用者构成另一个系统。这样的系统环境下的工作带来设计者的思维及工作方法的一系列变化:传统的设计程序是被化分为几个阶段,即分析—构思—制作—选择—评价—再修改制作—再选择定案的过程,设计者必须亲历每个部分,参与每个过程,自身的角色也随之不断变化,设计者不但要有良好的设计思维,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多种制作方法与手段;而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时,情形就大有改观:设计人员只需作好满意的一个或几个供选择的构思或创意,剩下的工作就是运用适当的软件,通过指尖点击鼠标传递设计人的意旨,就可获得形象色彩俱佳的设计稿来。免去了作者许多亲身制作之苦,也往往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在平面设计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作者可得到多种质感的表现效果。设计者运用计算机材质库中所提供的材料肌理,使它与制作的图形或文字结合,通过视觉产生软硬、粗细、明暗、透明模型等对比的变化效果,来确定并有效地进行形体、模块的重组构造,方便地改变开头色彩等,还可利用计算机内多种摄影特技技巧,造成特有的动感效果,达到精细的设计作品,使其层次感、丰富性移样化更为突出;而在立体的设计中,设计者更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机功能可以将每一条曲线,徒刑模数精确计算出并能虚拟实境表现出来,显示出模型的最终效果。设计者亦可以加入动画设计,使物体处于运动之中,观察设计物体在运动中的各部分关系,及时调整设计构思,这样的设计过程生动而直观。无论是二维设计或是三维设计,图像或图形通过数字化后的高速传递,一切都变得那么轻松自如。在这当中设计者能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也贪图到变化多端的设计手法。新的设计造型语言和思维理念,更能贴近于生活,融入于时代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也给设计者提供了另一种巨大的新鲜设计空间:设计者一方面,既可以取材于身边的或其它地方的现成材料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工具的输入加入设计,又可加入音乐,声响等情景资料丰富设计内容;另一方面,可在虚拟的实境中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多媒体展示等等,按自己意念显示出个性和多样化。此时的设计者已成为设计元素融入设计作品当中,将在传统的以设计作品的静态表述变成了如今动态空间的多维设计表述,形成人机互动的局面。

四、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构想

现代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程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联网,协作讨论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最有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但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而且学生之间实现了交互协作——协作形式有可能是文件、数据、也有可能是语言、图形、图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创造了共同讨论交流的条件。我们把这一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作了一定尝试-针对电脑编排创意设计课程课题的提出,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宣传手册的整体形象设计,要求每个学生拿出整体设计方案一套,通过竞标,点评学生的作品,挑选出最佳设计方案,经集体讨论评估使方案得以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选课题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总的学习问题,而且要引导、帮助学生形象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切忌直接命令学生去如何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去想;教学在教学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洞察他们的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而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设计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使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最终促成对某一主题产生共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的设计思路更明确、更系统。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要逐渐让学生更多地去管理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生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

我们不仅需要设计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兼顾多学科专业的通才。学生只有把握更多的手工实践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才能运用计算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创作思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只有手工与机器的有机互补,民族与时代的结合,才会汲取广博营养,设计出创意形象俱佳的作品来。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设计艺术管理论文

CG动漫设计艺术表现力

当今艺术设计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设计教育,原有的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形态、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体制以及教学管理均在发生一系列变革。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严密的教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艺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电脑美术教学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本人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就如何在设计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教学的方法联系起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教学。

一、现代基本设计课程与传统教学艺术设计教学的区别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其教学内容包括编排设计原则、编排设计原理、编排的视觉流程、编排设计的形式法则、编排的基本类型、文字的编排构成、图形的编排构成及现代编排设计的发展趋势等。通过在版面上对空间层次、主从关系、视觉秩序及彼此间的逻辑条理性的把握与运用,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使版面编排获得良好的诱导力,更好地突出主题,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产生感官上的美感,达成最佳的诉求效果。

1.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编排设计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信息传递媒体单一,教师靠口述和板书及有限的范围在一定时间内,往往只能传授给学生知识的结论,难以让学生直观感知、欣赏国内外众多的优秀设计作品,更无法从多角度、多环境立体而全面地分析其创意形成的过程。学生经自己观察、思考、抽象后形成的知识少,实际上不自觉地扼杀了学生全面探索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无疑为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同样的时间内,课件以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结合的方式运用于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知识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知识的结论,从而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和各个侧面,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深入性。

2.教学内容内在结构的变化

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就是学科知识结构的组织设计。知识结构是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科内含智力因素的信息源。传统的编排设计教材都是以教为主,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学生利用它学习自由度不大,灵活性不强,而且难以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向新知识结构的有效迁移。多媒体是一种以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的,它的信息组织方式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空间,既注重学科的基本内容,又包括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知识的结构,使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完善的结合。这种采用网络化结构来组织的教学内容,把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有层次的构成一种网络系统,系统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教学内容在结构的变化使学习的知识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了多角度、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设计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种知识,灵活地利用它们进行设计,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

二、电脑艺术设计色彩构成教学

在电脑艺术设计色彩学习中,对呈现知识的框面艺术设计尽可能追求新颖独特。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作为美术设计者,更应该自觉地认识色彩、创造色彩,一件设计作品的美感是综合了形态、色彩、质感而产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在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AdobePhotoshop软件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把Photoshop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地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的制作上,可免去学生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便于比较,扩大练习范围。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多的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炼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艺术设计过程的变化

我们曾以客观物质材料来塑模型,召集我们已逐渐步入虚拟实境的时代。计算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同时它又与周围的环境、开发商及使用者构成另一个系统。这样的系统环境下的工作带来设计者的思维及工作方法的一系列变化:传统的设计程序是被化分为几个阶段,即分析—构思—制作—选择—评价—再修改制作—再选择定案的过程,设计者必须亲历每个部分,参与每个过程,自身的角色也随之不断变化,设计者不但要有良好的设计思维,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多种制作方法与手段;而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时,情形就大有改观:设计人员只需作好满意的一个或几个供选择的构思或创意,剩下的工作就是运用适当的软件,通过指尖点击鼠标传递设计人的意旨,就可获得形象色彩俱佳的设计稿来。免去了作者许多亲身制作之苦,也往往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在平面设计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作者可得到多种质感的表现效果。设计者运用计算机材质库中所提供的材料肌理,使它与制作的图形或文字结合,通过视觉产生软硬、粗细、明暗、透明模型等对比的变化效果,来确定并有效地进行形体、模块的重组构造,方便地改变开头色彩等,还可利用计算机内多种摄影特技技巧,造成特有的动感效果,达到精细的设计作品,使其层次感、丰富性移样化更为突出;而在立体的设计中,设计者更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机功能可以将每一条曲线,徒刑模数精确计算出并能虚拟实境表现出来,显示出模型的最终效果。设计者亦可以加入动画设计,使物体处于运动之中,观察设计物体在运动中的各部分关系,及时调整设计构思,这样的设计过程生动而直观。无论是二维设计或是三维设计,图像或图形通过数字化后的高速传递,一切都变得那么轻松自如。在这当中设计者能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也贪图到变化多端的设计手法。新的设计造型语言和思维理念,更能贴近于生活,融入于时代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也给设计者提供了另一种巨大的新鲜设计空间:设计者一方面,既可以取材于身边的或其它地方的现成材料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工具的输入加入设计,又可加入音乐,声响等情景资料丰富设计内容;另一方面,可在虚拟的实境中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多媒体展示等等,按自己意念显示出个性和多样化。此时的设计者已成为设计元素融入设计作品当中,将在传统的以设计作品的静态表述变成了如今动态空间的多维设计表述,形成人机互动的局面。

四、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构想

现代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程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联网,协作讨论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最有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但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而且学生之间实现了交互协作——协作形式有可能是文件、数据、也有可能是语言、图形、图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创造了共同讨论交流的条件。我们把这一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作了一定尝试-针对电脑编排创意设计课程课题的提出,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宣传手册的整体形象设计,要求每个学生拿出整体设计方案一套,通过竞标,点评学生的作品,挑选出最佳设计方案,经集体讨论评估使方案得以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选课题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总的学习问题,而且要引导、帮助学生形象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切忌直接命令学生去如何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去想;教学在教学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洞察他们的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而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设计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使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最终促成对某一主题产生共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的设计思路更明确、更系统。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要逐渐让学生更多地去管理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生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

我们不仅需要设计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兼顾多学科专业的通才。学生只有把握更多的手工实践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才能运用计算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创作思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只有手工与机器的有机互补,民族与时代的结合,才会汲取广博营养,设计出创意形象俱佳的作品来。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世界动漫卡通设计管理论文

卡通的出现与早期发展

卡通,是英语“cartoon”的汉语音译。对于这个词的词源,有两种不同说法:其一是说它来自法语中的“carton”(图画);其二是说它源自意大利语中的“cartone”(纸板)。

从卡通的词源上,我们就能够确切的获知,卡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最早起源于欧洲。而在近代欧洲,有两个促使卡通出现的重要历史条件: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了市民阶层的力量,导致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其次,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由开放的艺术理念开始为社会所接受。这两个条件的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绘画走下了中世纪的神坛,日益接民的审美趋向,给以简御繁的卡通画提供了产生的社会基础。同时,作为市民阶层表达自身要求的手段,卡通画也被赋予了更为广泛的政治内涵。

在十七世纪的荷兰,画家的笔下首次出现了含卡通夸张意味的素描图轴。而以法国人奥诺雷·杜米埃(1808-1879)为代表的讽刺漫画家,更是将政治卡通发展到了艺术的高度。时至今日,政治卡通依然是西方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卡通艺术的发展史上,英国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英国是最早建立现代议会民主政治的国家,同时也是最早进入产业革命的国家之一。民主政治的确立,保证了人民言论和出版的自由,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产业革命的兴起,引发了报刊出版业的繁荣,为卡通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早在17世纪末,英国的报刊上就已经出现了许多类似卡通的幽默插图,但是由于缺乏专职画家和固定的艺术风格,因此还算不上真正的卡通画。随着报刊出版业的繁荣,到了18世纪初,出现了专职卡通画家,英国卡通的风格也逐渐定型。与同时期欧洲大陆的幽默讽刺画相比,英国的卡通画较多的取材于社会风情,以幽默含蓄见长。

这一时期,比较有影响的卡通画家包括威廉姆·霍格斯(1697-1764)、詹姆斯·吉尔雷(1757-1816)和托马斯·罗兰森(1756-1827)。这其中,霍格斯的代表作有《浪子回头》和《哈洛特漫游记》等,罗兰森则主要是创作了《辛塔克斯大夫一生的旅行》。值得一提的是,霍格斯等人的作品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单幅画,而是发展成为了彼此关联的系列画,具备了连环画的雏形。

1841年,著名的《笨拙》(Punch)画报在伦敦创刊。这本著名的谐趣性期刊,在卡通发展史上占据着显著的地位。事实上,正是这个刊物的供稿人、著名画家约翰·里奇和编辑马克·吕蒙首次将幽默讽刺画正式命名为“卡通”。同时,这本刊物也是传统的卡通画向连环画过渡的重要桥梁。在早期的《笨拙》画报上,就已经连载了许多与连环画的概念相近的作品。而约翰·里奇绘制的《布瑞克先生历险记》,更是具备了众多连环画的构成要素。

十九世纪末,彩色印刷术的出现引发了出版业的一场革命。相应的,彩色漫画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1901年,著名出版商哈姆士·沃思,在并购了几家杂志的基础上,成立了联合出版公司(简称“AP”),先后出版了《小精灵》、《水泡》、《微笑》、《彩虹》、《老虎提姆》周刊和《丛林狂欢》等漫画刊物。另一位出版商亨德森,也推出了《乐趣无穷》(1906)、《漫画天地》(1909)、《精思妙语》(1910)和《火花》(1918)等杂志。其它如“特莱普斯和霍姆士”公司出版的《烟火》和皮尔逊出版的《大汇刊》等,都不同程度的介入了彩色漫画的出版与发行。

这一时期,英国漫画期刊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刊物的读者定位由成年人逐渐转向儿童和青少年。而AP公司是这个趋势最大的受益者,他们成功的推出了“老虎提姆”的卡通形象,使其一跃成为孩子们钟爱的卡通明星。它的姊妹作《熊娃娃》也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另外,《老虎提姆》的作者之一福克斯·韦尔还创作了《小虎吉莉》和《河马小姐》等少女漫画作品。

与政治卡通和漫画相比,动画片的发展历程似乎更富有传奇色彩。如前所述,动画艺术是现代影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动画和电影的“史前阶段”,两者却是合而为一的。直到摄影术发明之后,电影和动画才开始分道扬镳。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最先向公众展示了他们的“电影机”,并放映了《火车进站》、《海水苑》等影片。现代电影就此诞生。而第一部动画电影却是在十年后才得以问世。其中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动画片高昂的制作成本。时至今日,动画片依然是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

1906年,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布雷克顿(J.StuartBlackton)制作了《滑稽脸的幽默相》(TheHumorousphasesofFunnyFaces),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动画影片。此后,来自法国的埃米尔·科尔(EmileCohl)进一步发展了动画片的拍摄技巧,并且先后制作了250余部动画短片。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遮幕摄影的方法,将动画和真人表现结合起来的先驱者。正是因为科尔对于动画片发展的杰出贡献,他也被奉为当代动画片之父。

另一位对早期动画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美国人温瑟·麦凯。他出生在美国的密西根州,早年曾经靠给马戏团、通俗剧团画海报为生,后来成为了报社记者和漫画专栏画家。1914年,麦凯推出了一部剧情动画片《恐龙葛蒂》(GertietheDinosaur)。这部动画片的推出,改变了此前在动画作品中的纯艺术倾向,把故事、角色和真人表演等组织成为互动式的情节,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而憨态可掬的恐龙葛蒂,更是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卡通明星。继《恐龙葛蒂》之后,麦凯又制作了《露斯坦尼亚号之沉没》。这是第一部以动画方式制作的纪录片。

温瑟·麦凯的成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他以自己作为漫画家的修养和积累,开创了一种重视角色的塑造、故事结构和通俗趣味的新型动画创作模式。在麦凯之后,美国的动画家们开始走上了一条与他们的欧洲同行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属于新大陆的卡通时代就要到来了。

黄金时代的卡通帝国

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美国卡通艺术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而毋庸置疑的是,这种领先是全方位的。

早在1840年,波士顿的DC约翰斯顿公司就发行了名为《克赖斯帕》的单页画报,这可能是最早出现在美国的卡通作品了。此后,随着欧洲移民的不断涌入,原本流行于欧洲的卡通艺术也开始登陆美国。

1880年,美国报业大亨普利策在他的《纽约世界》报上增设星期日特刊,并在其中增加了卡通专栏。此后不久,另一位报业巨头赫斯特也开始在自己旗下的《纽约杂志》和《美国幽默大师》等刊物上定期发表卡通作品。这意味着卡通作品在增加报刊发行量上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而上述两大报系的强力介入,无疑是给还处在幼年期的美国卡通注射了一针助长剂,自此美国卡通的发展驶进了快车道。

1895年,著名漫画家奥特考特(R.F.Outcault)创作的系列漫画《黄孩子》(YellowKid)开始在普利策创办的《纽约世界》(NewYorkWorld)上发表。但不久之后,奥特考特带着“黄孩子”一起跳槽到了赫斯特旗下的《纽约杂志》(NewYorkJournal)。《黄孩子》系列最初的名称是“Hogan’sAlley”,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年纪在六、七岁,身着脏睡衣大脑袋,名叫“MickeyDugan”的小孩儿。

其实,这件睡衣在开始的时候是蓝色的。到了1896年,由于一项新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能够轻易的将纸染成黄色,Dugan也就此换上了黄衣。后来,奥特考特又在漫画里加上故事主人公的对白,使大家更容易理解故事主题。这也使得《黄孩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连环画。

由于“黄孩子”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精明的商人们便以这个形象为基础,开发了大量有关“黄孩子”的周边产品,其中包括玩具、塑像、广告招贴等。尽管“黄孩子”也经历了许多的波折,但是在它首次面世后的第七年,即1902年,《黄孩子》系列终于出版了单行本。应该指出的是,《黄孩子》的成功不但促进了美国卡通漫画的发展,而且为漫画作品的商业运作提供了经典范式。

在整个二十世纪初,卡通漫画始终在寻找与美国文化的交汇点。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和令人难忘的卡通形象。不过,直到三十年代初,美国卡通漫画的黄金时代才真的来临。

对于“黄金时代”,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描述: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就是超级英雄在廉价画报上横行的时代。众所周知的,诸如超人(SUPERMAN)、蝙蝠侠(BATMAN)、闪电侠(FLASH)、潜水侠(AQUAMAN)等众多的超级英雄形象都产生在这个时期。这些超级英雄的共同特点就是拥有健美运动员般的身材,常人无法具备的超能力,不断打倒邪恶又强悍的敌人,拯救世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持续影响力的,恐怕就要算是超人和蝙蝠侠了。

《超人》的主角是一个来自氪星球、具有超能力的外星人克拉克。在他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便乘坐太空船从氪星来到地球,并被善良的肯特夫妇收养。长大后,他开始发现自己拥有地球人不具备的超能力。为了掩饰身份,克拉克从偏僻的小镇来到了大都市,并在《星球日报》担任编辑,从而结识了年轻貌美的女记者露易斯。从此以后,每当城市的安全和秩序受到恶势力的威胁时,总会有一个披着斗篷、身着紧身衣的飞天英雄及时显身,拯救那些陷入危机中的人们。不过,大多数情况下,超人的主要任务都是英雄救美。

《超人》系列最先在《动作漫画》(ACTIONCOMICS)第一期上发表,并迅速风靡全美。1939年1月16日,《超人》开始在报纸上连载。到1941年,已经有超过三百种报纸每日连载《超人》漫画。而以“超人”为主题的动画片、电影和电视剧,更是在此后的半个世纪中层出不穷。毫不夸张地说,“超人”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几乎是在超人取得成功的同时,“黄金时代”的另一位超级英雄蝙蝠侠也走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

蝙蝠侠原名叫做昆布西,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富豪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被歹徒所杀,因而变成孤儿,由管家抚养长大。长大后,他发誓为铲除罪恶而战。于是,他便成为了身着蝙蝠装的蒙面豪侠。除暴安良,制裁法律的漏网者成了他最重要的使命。

蝙蝠侠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侦探漫画》(DETECTIVECOMICS)的第二十七期上。与超人相比,蝙蝠侠是一个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而蝙蝠侠用于对抗邪恶的主要工具是各式各样的科技发明,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辆万能蝙蝠车。

在黄金时代的众多超级英雄中,神奇女侠(WONDERWOMAN)可以说是一个“另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打破了此前男性对于超级英雄形象的垄断,更为重要的是,她的出现彻底重构卡通世界中两性秩序,使得女性角色不再只是男英雄们的附庸,而真正成为主宰故事的主角。因此,当“神奇女侠”系列于1941年底在《全明星漫画》(ALLSTARCOMICS)上推出后不久,便受到了众多女性读者的热烈欢迎。

漫画英雄的出现绝非偶然。事实上,它是漫画艺术与美国文化碰撞的必然结果。美国文化的核心就是所谓的“个人主义”。这是一种以崇尚个人奋斗和强调优先保护个人利益为要旨的文化。出于这种文化背景,特别是在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和二次大战给美国社会带来剧烈冲击的情况下,人们欣赏和渴望“救世主”式的超级英雄,将他们看作是希望和力量的象征。因为在现实世界中找不到这样的人物,于是人们便转而在杜撰的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社会经济不但没有被战争拖垮,反而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和壮大。由于战争而激发出来的爱国主义成为了当时美国文化的主流。于是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们也纷纷投入了保卫国家、反对纳粹的战斗中。“黄金时代”也迈向了巅峰。

随着卡通漫画在美国社会中的影响力日趋增强,美国漫画的发展也逐步走向了多元化,出现了教育漫画、科学漫画、西部漫画等新题材。与此同时,一味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商业炒作,使得美国漫画中的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激增,有的漫画出版物甚至赫然标明“儿童不宜”。由此,漫画业成为公众和舆论抨击的焦点,并最终导致了“黄金时代”的没落。

1945年春,弗雷德里克·魏斯曼博士的《引诱无辜》一书出版。魏斯曼博士是一位在当时的社会上相当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政界的知名人士。他始终坚信“充斥着暴力和阴暗内容的漫画,是助长青少年犯罪和社会混乱的根源”。虽然事后的调查表明,魏斯曼博士的绝大部分论断都是缺乏事实根据的,但这本书的出版恰恰迎合了当时主流舆论对漫画业的广泛批评,因此立即得到了各界的支持和肯定。一时间,漫画成为了超级禁书,人们时常用谈论的口吻来谈论漫画。

1954年4月,美国联邦参议院青少年犯罪调查委员会针对漫画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举行公开听证会,魏斯曼博士以证人的身份出席。他声称:漫画是玷污儿童纯真,引发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相对于漫画而言希特勒只是小儿科。“孩子们往往从四岁开始,就遭受到漫画的毒害。”他甚至要求马上禁止漫画的出售。

虽然,这次听证会没有能够形成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参议院最终还是要求颁发一个检查标准,杜绝漫画中一切可能毒害青少年和败坏道德的内容。这其实就是在舆论上宣判了“黄金时代”的死刑。在参议院听证会后不久,漫画出版商们在1954年10月26日成立了“美国国内漫画杂志联合会”,并制定了“联合会内部检查标准”,还要求在此后出版的漫画封面上明确标明限制等级。

这无疑是一个对美国漫画业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由于这个多少有些矫枉过正的标准,此前畅销的恐怖、警匪类漫画几乎绝迹;西部漫画中的牛仔们也不得不大幅收敛,肉搏和枪战的场面明显减少;甚至于搞笑动物漫画里的“暴力”举动也变得畏首畏尾。许多出版社和漫画刊物因为发行量的急剧下跌而破产,大多数职业漫画家迫于生计压力也不得不转行。当然,像《美国上尉》的作者乔·西蒙这类少女漫画作家,也因为超级英雄的缺席而一度走红。不过,从整体上看,美国漫画业还是因此而元气大伤,虽然日后有所恢复,但终究还是没能重振昔日雄风。

与美国漫画业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相比,同时期的美国动画业却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而要回顾这段历史,就不能不提到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迪斯尼公司。

事实上,在沃尔特·迪斯尼之前,美国已经拥有了不少杰出的动画家,但是作为后来者的沃尔特却是真正促使美国动画业走向飞跃的人。因此,我们有足够理由认为“沃尔特·迪斯尼是动画史上的第一位大师”。

1923年,年仅22岁的沃尔特·迪斯尼告别了故乡堪萨斯,动身前往好莱坞寻求发展。那时的好莱坞是一片创业的热土,而此时的电影仍处在默片阶段,至于动画片也只不过是摆在电影开演前的助兴节目而已。在那里,他白手起家,以仅有的3200美元注册成立了“迪斯尼兄弟动画制作公司”。在沃尔特来到好莱坞的这一年,他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动画作品——由真人和动画人物合演的无声动画片《爱丽丝在卡通国》。

在好莱坞的最初几年中,迪斯尼和他的公司渐渐的站稳了脚跟,但是在1927年沃尔特遭受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年,他创作的第一个广受欢迎的卡通人物“幸运兔奥斯华”被发行公司用欺骗的手段夺走,公司因此几乎陷入绝境。恼火而无奈的迪斯尼踏上了返回故乡堪萨斯的列车。然而,正是在这次返乡的旅途中,沃尔特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老鼠。后来,沃尔特的夫人给这个崭新的卡通形象取了个响亮的名字“MickeyMouse”!这就是日后享誉世界,为各个国家的儿童所喜爱的卡通明星——米老鼠。

米老鼠的出现,固然为迪斯尼公司提供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然而,要使米奇和他的伙伴们成为人见人爱的超级明星,迪斯尼公司还必须有新颖的制作理念。而新理念的核心就是重视剧情的设计和不断创新。

在迪斯尼之前,动画片作为普通电影放映前的垫场节目,往往只看重视觉效果而不太注意故事情节的安排。迪斯尼的米老鼠系列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制作的初期就对作品的情节进行周密的安排,让短短七八分钟的小片子变得非常引人入胜,再加上制作精良的画面,迪斯尼的动画片一下子就甩掉了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

除了先进的创作理念,对创新的敏感是迪斯尼的另一张王牌。20年代中后期,电影告别了默片时代,有声电影的出现引发了整个电影业的革命。沃尔特敏锐的察觉到了变革的来临,开始尝试制作有声动画片。1928年11月18日,作为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音画同步的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在纽约市的殖民大戏院隆重首映,并取得成功。

到了1932年,迪斯尼又推出了第一部彩色动画片《花与树》(FlowersandTree)。除了预料之中的轰动之外,它也为迪斯尼赢得了奥斯卡动画短片奖。五年后,即1937年,迪斯尼耗费数年时间精心打造的第一部全动画卡通剧情片《白雪公主》(SnowWhiteandtheSevenDwarfs)上映。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动画片,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因为这部作品所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使得迪斯尼的制作计划开始向长片倾斜。

紧接着,在1940年里,迪斯尼公司连续推出了《木偶奇遇记》和《幻想曲》两部动画长片。其中,《幻想曲》更是被视为现代动画片的经典之作,推出伊始便获得了广泛赞誉。在不断推出新作的同时,迪斯尼的卡通明星阵容也不断扩充,除了米老鼠之外,米妮(Minnie)、布鲁托(Pluto)、高菲(Goofy)和唐老鸭(DonaldDuck)等新形象也陆续出现在了迪斯尼的动画片中。伴随着不断涌现的优秀作品和卡通明星,迪斯尼公司终于在40年代初确立了它在卡通帝国中的霸主地位。

对于整个美国动画业而言,迪斯尼的成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由于动画市场的扩展,许多新动画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此时的好莱坞已经是全美、乃至全世界动画业的中心了。凡·伯伦制片厂(VanBeurenStudio)就是这些新动画公司中的一员,在他的旗下同样聚集了一批优秀的青年动画家。

在30年代后期,这家公司推出了著名的系列动画片《汤姆猫和杰瑞老鼠》(TomandJerry),并获得成功。另一家有影响的动画制作机构是华纳制片公司在1934年创立的动画部,主要作品包括:《猪豆子》(PorkyandBeans)、《达菲鸭》(DaffyDuck)、《邦尼兔》(BugsBunny)等系列动画片。与迪斯尼的米老鼠一样,它们也都是尽人皆知的卡通明星。

然而,在迪斯尼辉煌的成功里,危机也在悄然孕育着。成立之初的迪斯尼公司,以艺术和创造为信条网罗了大批一流的动画人才。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迪斯尼的艺术风格也逐渐趋于固定,迎合观众和市场的需求成为了节目制作的基础和前提。更重要的是,迪斯尼的员工越来越感到,公司的繁荣并没有给他们带来预期的收入增长,不满情绪开始在迪斯尼的内部蔓延。

到了四十年代初,迪斯尼公司属下的动画家们开始筹备成立工会,希望以此来与公司高层对抗,争取提高报酬。可是,高层的态度似乎要比想象中的更为强硬,由此也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口水战”。最终,许多公司的业务骨干负气出走,并合伙成立了“美国联合制片公司”(UnitedProductionsofAmerica,简称UPA)。

虽然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是沃尔特·迪斯尼和他的公司依然是那个时代无可辩驳的成功者。今天的迪斯尼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娱乐王国”,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上证明了沃尔特的理想和成功是超越时代的。

总而言之,在这一时期,无论是美国的漫画业还是动画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围绕着卡通产品,美国的娱乐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商业运作体系,实现了卡通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而“美式卡通”也正是以此为基础,才得以实现它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视的文化力量。

新浪潮的勃兴

在二战前后,虽然欧美卡通产品依然占据着世界卡通市场的主流,但是由于经济社会和大众文化的变革,卡通艺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全方位、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无可否认的是,一股卡通业的新浪潮正在兴起,并将席卷全世界。

就在美国卡通走上商业化道路的同时,欧洲的漫画家和动画家们似乎依然在坚守着他们固有的艺术理念。但即使如此,这一时期的欧洲卡通也绝不乏经典之作。

在德国,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卜劳恩的原名叫做埃里西·奥塞尔,出生在德国萨克森州的一个偏僻小镇。后来由于工作变动的缘故,埃里西的父亲携全家移居到福格兰特山区的首府卜劳恩市。而埃里西之所以会用“卜劳恩”作为自己的笔名,也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怀念。

在1921年到1933年期间,埃里西以画家的身份发表了大量的卡通画,还为他的挚友、作家埃里西·卡斯特纳的许多作品画过插图。然而,随着纳粹党的上台,德国的社会政治气候迅速右转。因为不满纳粹党的倒行逆施,埃里西创作了一些以纳粹党为讽刺对象的漫画作品,结果招来了纳粹头子约瑟·戈培等人的忌恨。埃里西的漫画作品一度被查禁。

后来,因为当时的《柏林画报》需要一位能够画连载漫画的画家,负责此事的著名作家、出版家和编辑库尔特·库森贝格博士便找到了埃里西·奥塞尔,希望能够由他来承担这项工作。最终,由于《柏林画报》的积极周旋,纳粹当局解除了对埃里西的禁令,但却附加了一系列苛刻的审查条件,并且绝对禁止他的作品中出现任何与政治有关的内容。

尽管如此,埃里西还是在1934年到1937年期间先后完成了200多套作品,这也就是著名的《父与子》系列漫画。在法西斯横行的岁月里,这套漫画作品宛如人性的绿洲,成为德国人民面对残酷现实生活时最好的心灵慰籍,因而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父与子》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其声望很快就跨出了国界。

1929年,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开始创作《丁丁历险记》系列。从那时起直到1983年3月埃尔热逝世为止,《丁丁历险记》先后完成了二十余卷。1986年,作为埃尔热生前未能完成的最后一部作品《丁丁和阿尔法艺术》出版,丁丁系列就此完结。评论界普遍认为,丁丁系列的成功应该归结为作者对于将故事主线和真实背景有机结合的充分重视,因此埃尔热也被称为是“漫画新闻记者”。不管怎样,由于融合了纪实风格和幽默风趣的创作元素,丁丁系列成为了漫画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埃尔热也因此而步入了漫画大师的行列。

就在美国的动画家们尽情享受“黄金时代”的时候,欧洲的动画家们却依然执著于试验与艺术化的道路。这从两者对于同步声音技术的运用上就可见一斑。在美国,人物声音主要用来展现角色的特征和个性;而在欧洲,声音效果却被用来作为实验的“素材”。

事实上,欧洲的动画家几乎将动画片中的画面和音效之间的配合发挥到了极致。这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极大地丰富了动画片的表现手法,对动画艺术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动画片毕竟是一种需要高投入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完整的产业链条支撑就很难作大作强。随着美国动画片的大举进入,欧洲本土的实验动画也逐渐的凋敝了下去。

也许没有人会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了欧洲动画业一次“中兴”的机会。由于大战的影响,原本连成一片的世界卡通市场被分割成了若干块,客观上刺激了各国卡通业的独立发展。同时,因为许多国家的政府都把动画片作为战争动员和宣传的重要手段,所以开始出现了以政府投资来扶植本国动画业发展的局面。

在战时的英国,新成立的“哈拉斯和巴契乐”动画公司受英国当局的委托,前后共制作了七十多部支援战争的动画宣传短片。这些短片在英国各地的影院和剧场里放映,对鼓舞英国人民的斗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类似的“战争动画”,也曾经出现在美国、日本这样的参战国家里。战后,虽然不必再将动画片作为战争动员的手段,但是它依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介,因而受到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广泛重视。动画片作为一种媒介被运用在公众关系、企业广告、文化教育,乃至政治竞选等方方面面。这使得欧洲的动画业找到了新的支点。

与西欧国家相比,东欧和前苏联的动画业稍显滞后,但却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和体系。亚历山大·巴斯克金、布拉姆帕格姊妹等都是前苏联动画界的杰出代表。其中,布拉姆帕格姊妹在1925年完成《中国烽火》(ChineseonFire),更是为中国观众所熟知。虽然有的西方评论家认为俄国的动画片过于刻板,但是从总体上看,前苏联的动画家还是从本国的丰富文化遗产中发掘了大量优秀的素材,拍摄出了不少优秀的动画作品。

让我们再回到美国。在“黄金时代”末期出现的多元化的风格被新一代的美国漫画家所继承,从而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漫画作品。

1950年10月2日,美国著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Schulz)开始发表他的《花生》系列漫画(PEANUTS)。在那以后的五十年里,花生系列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先后被翻译成21种语言,在75个国家的2600余家报纸上刊登过。漫画的主角小狗“史努比”更是成为了号称拥有“全球三亿五千万忠实读者”的超级漫画明星。《花生》的出现标志着美国漫画业中新势力的崛起。类似的成功范例还包括吉姆·戴维斯和他的《加菲猫》系列。

随着时间的推移,“魏斯曼事件”的影响逐渐淡化,超级英雄的故事也开始回到美国人的生活当中。1956年,在《秀场》杂志的第四期上,新一代“闪电侠”正是登场,从而标志着超级英雄的复归。自此之后,“黄金时代”的英雄们大都重出江湖,而新一代超级英雄更是不断涌现,这其中包括在1962年登场的“蜘蛛人”(SPIDERMAN)、1974年首次亮相的“狼人”(WOLERINE),以及在90年代初出现“鬼面骑士”(GHOSTRIDER)等等。然而,新时代的超级英雄们似乎再也无法找回他们昔日的“雄风”了。毕竟,“黄金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人们对于英雄的渴望也已经逐渐消逝了。

这一时期,美国漫画业发展的另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商业盈利模式的巩固。美国漫画业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已经初步形成了“漫画作者出版商分销网(含专卖店)读者”的商业运作模式。在战后,这个运作模式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变动,所不同的是,销售网络的规模和对读者群的覆盖面有了明显的扩大。而一些原本不大介入漫画销售的普通书店也开始涉足漫画的经销。

如今,美国漫画业年的产值在23亿美元左右,虽然在绝对规模上还相当有限,但利润率相当可观。以美国最大的漫画出版商马威尔漫画出版社(Marvel)为例,该出版社在2000财政年度销售总额为2.31亿元,而净收入总额却高达8890万美元,占销售总额的38.9%。除了漫画期刊和图书出版以外,对于漫画周边产品的开发和知识产权的再开发(形象授权)也正在成为美国漫画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战后的美国动画界,迪斯尼公司的霸主地位仍然无人能敌。在整个五十年代,迪斯尼公司先后推出了《仙履奇缘》、《爱丽丝梦游仙境》、《小飞侠》等童话题材作品,不但延续了迪斯尼动画的口碑,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票房业绩。不过,迪斯尼并没有为成功而陶醉,反而不断摸索创新。

他们先后推出了全真人演出的《金银岛》,以现实社会作为动画场景的《小姐与流氓》,以动物角色为主角的《101忠狗》,还有改编自历史传奇的《石中剑》等等。在1964年,迪斯尼公司推出了真人表演与动画相结合的电影《欢乐满人间》,一举夺得13项奥斯卡年度最佳提名。这一切都表明,迪斯尼仍然是一家拥有良好创新能力的动画企业。

在动画领域取得成功的同时,沃尔特又大胆的率领他的公司进军游乐场业。1955年,沃尔特在位于西海岸的洛杉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主题公园——迪斯尼乐园。时至今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迪斯尼乐园,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热爱卡通的人们心中永远的乐土。

就在像迪斯尼这样的老牌动画企业坚持传统动画理念的同时,以UPA为代表的小型动画企业则开始尝试“有限动画”的制作理念。他们不再追求类似迪斯尼动画片的那种高成本、大制作的华丽场景,转而采用低成本的制作策略,并通过故事情节的精心设计和音响效果来弥补视觉上的不足。

事实证明,这种前卫的理念是有价值的。特别是在电视作为崭新的大众传媒兴起之后,原本在电影院中放映的动画片,和其他类型的影片一样受到了强大的冲击。而凭借着“有限动画”的理念,动画片开始逐渐适应电视节目的播出要求,进而成为各大电视台争夺收视率的王牌节目。随着电视动画片市场的扩大,几乎所有的动画公司都把主要精力转向了电视动画的制作,电视机里的动画世界也因此而变得绚丽多彩。

到了二十世纪末,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兴起,动画片的生产和制作面临新的革命。迪斯尼公司再次充当了新技术的弄潮儿,推出一系列大制作的动画巨片,包括取材于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1990)、根据阿拉伯古典名著改编的《一千零一夜故事》(1992)、根据莎翁名著改编的《狮子王》(1994)、反映早期北美殖民生活的《风中奇缘》(1995),以及第一部全部采用数字技术制作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等等。

这些动画大片的推出不但体现了迪斯尼驾驭新技术的能力,而且还引发了“剧场传统”的回归,人们不再守着家里的电视机而是买票到影院里去观看动画片。这是电视取代电影成为最重要的动画媒体之后从没有过的现象。另一方面,以“梦工厂”为代表的业界新锐也在与迪斯尼的竞争中逐渐崛起,不断为世界各国的卡通迷们奉上精美的“动画大餐”。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非欧美国家的卡通业也正在获得长足的发展,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中、韩、日三国为代表的东亚卡通业的崛起。在中国,“中国学派”的出现,把民族文化与动画艺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部部美轮美奂的动画精品,在世界上为中国卡通界赢得了尊重与赞誉。

韩国的卡通艺术基础相对薄弱,但是通过与日本卡通界的交流与合作,也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和影响。日本卡通业在经历着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之后,不但确立了独具特色的卡通风格,而且还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日本文化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逐步推进,日本卡通也正在以新的姿态走向全世界。

结束语

对现代卡通艺术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有助于我们把握其中的规律性因素。从宏观上看,现代卡通艺术是一个系统的文化产业,它的发展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经济水平与大众文化消费观念。因此,如果一个国家的卡通事业希望取得快速发展——甚至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首先从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开始做起,逐步实现卡通产业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卡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一个世纪。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卡通始终处于产业化的边缘,没有能够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值得欣慰的是,近十年来,中国的卡通业也正在朝着“产业化”和“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这让所有关心中国卡通的人都看到了希望。然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国卡通业也无可避免的要面对众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而如何处理和应对这些新问题和新情况就成为了中国卡通业的当务之急。

在这方面,当代日本卡通(从二战后到二十世纪末)的崛起,为我们提供了鲜活而生动的成功范例。由于中日两国同属东方国家,在历史传统和文化环境上有着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而且中日两国的卡通事业都属于“后发型”,都面临着国外成熟卡通产品的激烈竞争。因此,“日本模式”对于当今中国卡通业的发展有着更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动漫设计毕业论文:动漫艺术设计管理论文

当今艺术设计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应用于设计教育,原有的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材形态、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体制以及教学管理均在发生一系列变革。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以严密的教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艺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电脑美术教学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本人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艺术设计课程中的运用,就如何在设计教学中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教学的方法联系起来,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思考,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艺术设计教学。

一、现代基本设计课程与传统教学艺术设计教学的区别

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其教学内容包括编排设计原则、编排设计原理、编排的视觉流程、编排设计的形式法则、编排的基本类型、文字的编排构成、图形的编排构成及现代编排设计的发展趋势等。通过在版面上对空间层次、主从关系、视觉秩序及彼此间的逻辑条理性的把握与运用,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将理性思维个性化地表现出来,使版面编排获得良好的诱导力,更好地突出主题,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产生感官上的美感,达成最佳的诉求效果。

1.教学内容外在形式的变化

传统的编排设计教学的最大弊病在于信息传递媒体单一,教师靠口述和板书及有限的范围在一定时间内,往往只能传授给学生知识的结论,难以让学生直观感知、欣赏国内外众多的优秀设计作品,更无法从多角度、多环境立体而全面地分析其创意形成的过程。学生经自己观察、思考、抽象后形成的知识少,实际上不自觉地扼杀了学生全面探索以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限制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技术的介入,无疑为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在同样的时间内,课件以文字、图像、声音等有机结合的方式运用于教学,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知识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知识的结论,从而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和各个侧面,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深入性。

2.教学内容内在结构的变化

教学内容的内在结构就是学科知识结构的组织设计。知识结构是学科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是学科内含智力因素的信息源。传统的编排设计教材都是以教为主,以线性结构来组织学科知识结构,学生利用它学习自由度不大,灵活性不强,而且难以促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向新知识结构的有效迁移。多媒体是一种以接近人类认知特点的方式来组织、展示教学内容及构建知识结构的,它的信息组织方式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把信息的组织形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认知空间,既注重学科的基本内容,又包括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既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知识的结构,使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完善的结合。这种采用网络化结构来组织的教学内容,把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有层次的构成一种网络系统,系统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教学内容在结构的变化使学习的知识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了多角度、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设计问题时,能更容易地激活这种知识,灵活地利用它们进行设计,形成解决问题的程序。

二、电脑艺术设计色彩构成教学

在电脑艺术设计色彩学习中,对呈现知识的框面艺术设计尽可能追求新颖独特。色彩对于人们的重要性,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一样必不可少,作为美术设计者,更应该自觉地认识色彩、创造色彩,一件设计作品的美感是综合了形态、色彩、质感而产生的。然而,看到作品的瞬间。首先诉诸于观者眼睛的是色彩的组合效果,也就是色彩美的问题。在设计中,不同的色彩搭配组合会给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形成诸如温暖、寒冷、华丽、朴素、强烈、柔弱、明亮、阴暗等不同的环境气氛,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讲授色彩原理时,教师往往以字代色,两种或多种色彩的对比及调和效果,学生只能通过联想加以比较,尤其对一些色彩感觉较弱,对色彩知识了解也较少的学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在后期的实际应用中,很难把构成中的色彩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创作中,出现了临摹不成问题,创作却难上加难的情况,有的学生甚至要求在重新讲解相关的色彩知识,这些都说明前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AdobePhotoshop软件作为影像处理软件,在色彩的使用及调控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快捷的填充,灵活的色彩更换方式,每一项都简便易学,把Photoshop应用于色彩构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屏幕对色彩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形象地讲解,学生通过真实的色彩表现,轻松掌握色彩搭配规律,在作业的制作上,可免去学生手工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涂色不均等问题,并可衍生出多个方案,便于比较,扩大练习范围。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多的需要借助大量深入而又系统的色彩作业练习去理解色彩原理,磨炼色彩感觉,精纯表现技巧,提高自身的色彩修养,为以后与色彩相关的设计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艺术设计过程的变化

我们曾以客观物质材料来塑模型,召集我们已逐渐步入虚拟实境的时代。计算机自身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同时它又与周围的环境、开发商及使用者构成另一个系统。这样的系统环境下的工作带来设计者的思维及工作方法的一系列变化:传统的设计程序是被化分为几个阶段,即分析—构思—制作—选择—评价—再修改制作—再选择定案的过程,设计者必须亲历每个部分,参与每个过程,自身的角色也随之不断变化,设计者不但要有良好的设计思维,同时也要具备过硬的多种制作方法与手段;而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时,情形就大有改观:设计人员只需作好满意的一个或几个供选择的构思或创意,剩下的工作就是运用适当的软件,通过指尖点击鼠标传递设计人的意旨,就可获得形象色彩俱佳的设计稿来。免去了作者许多亲身制作之苦,也往往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在平面设计中,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作者可得到多种质感的表现效果。设计者运用计算机材质库中所提供的材料肌理,使它与制作的图形或文字结合,通过视觉产生软硬、粗细、明暗、透明模型等对比的变化效果,来确定并有效地进行形体、模块的重组构造,方便地改变开头色彩等,还可利用计算机内多种摄影特技技巧,造成特有的动感效果,达到精细的设计作品,使其层次感、丰富性移样化更为突出;而在立体的设计中,设计者更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地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机功能可以将每一条曲线,徒刑模数精确计算出并能虚拟实境表现出来,显示出模型的最终效果。设计者亦可以加入动画设计,使物体处于运动之中,观察设计物体在运动中的各部分关系,及时调整设计构思,这样的设计过程生动而直观。无论是二维设计或是三维设计,图像或图形通过数字化后的高速传递,一切都变得那么轻松自如。在这当中设计者能体会到无穷的乐趣,也贪图到变化多端的设计手法。新的设计造型语言和思维理念,更能贴近于生活,融入于时代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也给设计者提供了另一种巨大的新鲜设计空间:设计者一方面,既可以取材于身边的或其它地方的现成材料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工具的输入加入设计,又可加入音乐,声响等情景资料丰富设计内容;另一方面,可在虚拟的实境中建立三维模型进行多媒体展示等等,按自己意念显示出个性和多样化。此时的设计者已成为设计元素融入设计作品当中,将在传统的以设计作品的静态表述变成了如今动态空间的多维设计表述,形成人机互动的局面。

四、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构想

现代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程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联网,协作讨论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最有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但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而且学生之间实现了交互协作——协作形式有可能是文件、数据、也有可能是语言、图形、图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创造了共同讨论交流的条件。我们把这一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作了一定尝试-针对电脑编排创意设计课程课题的提出,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宣传手册的整体形象设计,要求每个学生拿出整体设计方案一套,通过竞标,点评学生的作品,挑选出最佳设计方案,经集体讨论评估使方案得以完善,在此基础上进行自选课题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总的学习问题,而且要引导、帮助学生形象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切忌直接命令学生去如何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去想;教学在教学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洞察他们的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而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设计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使学生学会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最终促成对某一主题产生共同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的设计思路更明确、更系统。随着教学的进行,教师要逐渐让学生更多地去管理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生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

我们不仅需要设计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兼顾多学科专业的通才。学生只有把握更多的手工实践和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软件,才能运用计算机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创作思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只有手工与机器的有机互补,民族与时代的结合,才会汲取广博营养,设计出创意形象俱佳的作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