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04 09:30:55

导语:在物流企业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我国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1我国物流企业管理概述

1.1我国定义我国是在我国海关的监管下设置的,并经由海关批准允许进行存放货物,实现进出口贸易的场所。保护区的目的在于提供便捷的货物装卸与存储空间,并方便相应的工作人员办理海关入关或出关手续,从而增加我国产品的竞争力,推动我国转口贸易。此外,在我国内,当国外货物进入后,在海关的监管下可以暂时不用缴纳进出口关税,并实现对进口商品的简单加工,包括装卸、存储等,不同的国家根据其不同的政策与对外贸易手段,所享受的我国优惠并不相同。

1.2我国特征从我国我国的建立来看,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主义特点,包括如下几点:首先,实现了高度统一有效的体制优势化管理,并有效的推动了国际物流业务的快速发展,因我国我国具有高度统一且有效的体制化优势,因此,其管理手段严格,符合国际相应的标准,并建立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第二,在我国内部,对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发展已经建立较为优越的基础条件。从硬件设施与基础条件来看,我国的我国内已经建构起了一整套包含海、陆、空为一体的物流管理体系。第三,我国内部借鉴先进的国外技术,建立具有初步规模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目前,我国我国内部的企业进出口贸易占据我国主要对外贸易市场。

2我国物流管理企业系统设计分析

为了推动我国内我国的物流管理企业先进程度,在原有技术水平上创立新型的管理系统势在必行。

2.1系统框架设计,该系统主要包含四个重要部分,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系系统、物流监控系统、物流网站以及数据交换平台。在此基础上利用WebServices技术,对所有物流数据进行汇编与技术化处理,从而实现终端数据的贡献,并实现不同用户数据之间的交换,实现跨平台数据传输服务。

2.2系统结构分析

2.2.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在C/S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其主要对象是物流总部与各分支部分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实现信息交互。它是物流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是系统结构的指挥中心。该系统的目的在于是将不同结构部分内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技术化处理,包括数据信息进行初步的采集,利用不同的传输渠道实现信息流转,最终完成数据的变更,从而将有效数据公布出来,它是物流公司给管理层进行整体性统计与指挥的系统结构。该信息系统内部包含下设的子系统,是在总系统下对不同物流信息进行管理的系统。可以完成对物流信息的初步的统计,并针对不同的物流信息进行规划与收集,从而完成数据的入库、出库等,根据不同的物流信息安排车辆运输,实现对车辆的调度与派送,同时,在此系统结构内部还配置了相应的客户跟踪系统,实现对货物的跟踪,为财务部提供可供就算的业务量。

2.2.2物流网站物流网站是建立在B/S模式基础基础之上的,它是整体物流公司的门户,主要功能在你与实现对外宣传,承载了交流信息,并利用浏览器实现在数据平台上将相关数据进行交互处理,从而保证个人、企业与客户之间信息交互与透明。物理网站可以建立在Web服务器之上,并利用互联网与局域网,将不同客户的信息与物流信息传输到中央数据处理中心上,这样就可以完成对物流信息的贡献,从而为客户提供在线提交功能。同时,利用互联网门户为个人提供相应的功能,并对实时更新物流新闻。

2.2.3物流监控系统物流监控系统是借助C/S模式建立的,它配置GPS卫星系统,将物流数据信息传输到卫星设备上,在通过专用数据传输渠道数据发射到车载GPS独立设备上,从而实现对物流的追踪,并配合物流监控调度中心对物流信息进行现实性监控,调度中心是建立在GPS服务器以及Map服务器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系统。在运载车辆上配置GPS移动设备,将物流信息间断性传输到GPS服务器上,并通过代码分析,实现车辆的定位,在利用专业的信息传输渠道,将实际信息传输到MAP服务器上,借助GIS空间分析系统,制定最合理的配送线路。物流中央信息处理中心根据物流信息与实际运载路线状况分析最合理的运输路线,设计最佳合理配置方案。

2.2.4数据交换平台根据物流空间的本身体质,与不同物流业务的需求,建立Web环境下的物流空间信息系统多层体系框架结构,是一种整体性的数据交换平台与数据交换模式,最终实现不同物流信息在数据系统内部,利用不同的物流信息传输渠道来完成数据交互,它是一种规范性的XML文档。数据交换平台是建立在总系统之下的单独运行系统部件,它嵌入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数据服务器之间,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完成对不同物流单号的确认与委托。信息被搜集进入数据库后上传至数据服务其中,可以利用数据交换平台与Web服务器进行简单的数据交换,主要表现在用户在线信息的传输与浏览。该系统主要利用C/S以及B/S模式,并实现二者的相互结合建构起信息交流框架,其设计是通过WebService技术实现的,通过对不同数据进行处理与收集,完成数据的传输,并在信息凭条内部将不同的信息进行内部与外部的相互传输,在信息平台内,完成不同的数据的传输,相比利用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其效率更高,准确性更好,并具有内部保密性。在该系统内部,不同的数据之间的交换都需要建立在不同的网点之上,即利用不同网点对区域内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并配合使用外部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因此,网点主要功能在在于将不同的物流信息进行汇编,其处理的数据资料庞大,因此,目前内部有一定程度的因访问量巨大而造成数据传输缓慢的问题。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内部的建立新型的物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是推动我国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必经之路,因此,应该借助相应的信息化手段来进行合理有效的发展,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方向。

作者:林鑫单位: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1从中小型物流企业管理看高职物流教学的问题

1.1教材教学定位不准确。目前高职物流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由于各学校、系部、教师的理解不一,导致有的教学定位不很准确。不少高职的物流教育教学以大型物流企业为着眼点,有的偏重于企业管理,有的偏重于物流管理,有的甚至连物流企业管理与企业物流管理两个关键概念都不作严格区分。以其昏昏又焉能使人昭昭!高职物流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定位,出发点和落实点都应该是为学生去中小型物流企业,在操作和初级管理等岗位作的知识技能准备!要把这样的定位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全过程。

1.2课程结构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全面性。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如《物流企业管理》所采用的教材,其结构应该说都比较严谨全面。很显然,这种知识结构倾向于强调物流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其用意不错,是希望学生熟练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的全部流程和方法,还希望学生能运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由此不难看出,高职物流企业管理教科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全面系统的物流企业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的恰恰就是差别性和针对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舍取发挥,大力改革和创新。

1.3部分教学内容脱离小型物流企业管理实际。正因为目前高职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物流企业管理等所采用的教材,都倾向于强调物流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使得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照本宣科,面面俱到。而对高职学生日后就业的主战场,即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管理实际距离较大;对学生的就业、创业和专业发展轨迹缺乏针对性实用性的帮助。

2适应小型物流企业管理需求是高职物流教学改革的方向

2.1确定为中小型物流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教学定位。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它与本专业其他专业课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了解物流发展现状以及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要素。按照高职物流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来看,他们极少会进入物流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领域,有的人随着职业的发展变迁,会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其时需要用到物流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如果说,物流企业管理基本知识是“必需”的话,那么,物流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就应该以“够用”为度。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照本宣科,只求掌握物流企业运作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业务,注重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管理实际问题,适应今后到中小型物流企业中工作方为要旨。

2.2确定为学生就业去向及职业生涯服务的教改思路。对于高职物流专业教育来说,就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标,他们的职业发展轨迹就是学校教学的服务主题。一般说来,高职物流专业学生毕业就业后会有这么几个发展阶段:先是第一线的操作人员;经历几年发展后,可能成为执行层面的中层管理人员;再后来,有少数人可能成为决策层面的高层管理人员[3]。明天几个不同阶段所需要的物流企业管理知识,或者说物流岗位群所需的物流管理技能,就是今天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整体设置的依据。这些知识技能大体可以分为三大部分:技术能力、经济管理、信息管理。首先,操作人员的技能是所有学生的共同基础:采购、供应、运输、仓储、装卸、配送等知识技能,是物流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应该加以强化。其次,初、中级管理人员必须增加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成本控制、信息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知识能力的实践学习。再次,为高层管理者准备的知识能力可作为选学内容,如企业宏观管理、市场分析、计划决策、组织机构、企业文化、经营评价等。

2.3确定为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课程教学设置。专科层次的物流管理专业办学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服务的,因此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找准毕业生就业的市场定位,要结合行业或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定位来设置专业课程。如商贸业较为发达的地区,物流专业课程可以侧重于配送、采购等。将配送、采购相关的知识细化,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物流职业人才,如理货员、采购员等。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布置当地物流企业实际的模拟业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要求学生实践相关业务,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运作管理的动手能力。实践课尽可能真刀真枪,让学生进入角色,以实战的形式参与到实践课的教学中来,感受到真实的岗位职责与特点,提高物流作业操作能力。要增加当地物流企业实践教学的比重,要利用校外当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切体会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处境、生存、发展的现实,为自己的就业、创业作一次次彩排。

2.4确定以学生职业发展阶段为依据的教学考核方式。高职物流企业管理既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课程,那么,除了它的教学要十分强调实践性操作性之外,围绕它的教学考核也必须强调实践性操作性。教学考核应当分为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考核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考核知识掌握、能力提高、技术熟练和业务成绩。可以对应于学生就业后的职业发展若干阶段设计相应的考核内容和形式,甚至可以采用累进式计算学分和成绩,只要能完成操作人员和初级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学生,就应准许合格。不一定非得要掌握高级管理人员所需知识技能。对教师的考核也可以照此办理。

作者:潘冬青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管理系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论文

1物流诚信的重要性

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和发展。物流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不只是在车辆、仓库等硬件方面的竞争,还有诚信等软件竞争。物流诚信是物流企业对社会和客户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公平、公正、高效、守约地把商流活动的物质成果传递给最终消费者,并忠实地为物流信息使用者们提供优质服务的品质。通过加强对物流企业的诚信管理,可以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客户满意度。

2007年5月,江苏省交通运输协会组织开展了“江苏省汽车运输行业质量管理办法、诚信服务百家优秀企业”推荐评选活动。2007年8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北京举行首批物流企业信用评价A级信用企业新闻会,并向社会了首批20多家A级信用物流企业的名单。有关协会组织评选活动并把企业的信用状况公示出来,正是说明了诚信对于物流服务业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宣传报道诚信经营的典型,引导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增强诚信意识,加强信用自律,树立以“诚信为荣、失信为耻”的观念,形成“知法守法、诚实守信、兑现承诺、失信必惩”的行业氛围,创建健康有序的物流市场竞争环境。

2、物流行业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现阶段,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缺失现象较为普遍,分析原因,导致我国物流市场诚信危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投入不足导致的诚信危机。由于物流业准入门槛低而利润高,物流成为近年较热门行业而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部分企业实力差,设施、设备条件非常有限,也纷纷加入到物流行业。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于是采取非正常手段拿到客户订单,但最终因为资源不足、服务能力限制不能完成合同条款而造成违约,在利益与金钱的驱使下把诚信丢失,从而失信于客户企业。

2.企业管理不完善导致的诚信危机。部分物流企业管理水平差,个别员工的操作失误导致企业失信于客户:比如广州某物流企业把客户特地从国外买回来寄回老家给妻子的结婚周年纪念礼物弄丢;本该发送到深圳的货物被运到了上海;因为送货员的粗心而把当天要发送出去的货物落下,导致送货时间延误,货主无法准时收到货物;有的货物就算准时到达,运到的货物却不正常破损;某物流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欠了货主一大笔货款无法偿还,最终选择卷款逃跑,等等。类似这样的事件,在我国物流服务市场时有发生。

3.物流企业缺乏职业道德导致的诚信危机。某物流运输企业明明知道客户要求承运的禁运品,但是还向客户承诺可以进行承运只是运费很贵,最终赚了小钱却丢失了宝贵的企业信誉;有的物流公司对不了解物流运作的客户漫天要价;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存在着实际服务水平和承诺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这些物流服务失信的现象在实际的操作中更是屡见不鲜。

4.物流企业与客户双方不信任导致的诚信危机。

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双方在合作的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进行合作,在另一方面又为保护核心能力和商业秘密而设置壁垒,这必然会引发伙伴间的不信任,甚至引起战略伙伴间的不合作,也导致合作双方的成本增加和服务质量降低。另外,部分客户企业担心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后,自己对物流失去直接的控制力,一旦双方的协作中出现问题,比如第三方物流企业不能完全理解并按照客户企业的要求来完成物流业务,就可能会出现物流失控的现象。

3、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管理的建议

物流企业想尽快摆脱陷入“诚信危机”处境,必须重视物流诚信管理的重要性,正确认识物流企业在诚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1.政府、行业协会加强管理。

制定规范的行业准则,建立严格的物流市场准入制度。政府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并对能够诚信经营的物流企业,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激励。通过制定行业准则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经营,使从业人员形成共同的道德价值观。比如物流采购联合会推出的A级诚信物流企业的评选,无疑将为物流行业营造诚信守法的市场竞争环境。

2.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有一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相关的法规、制度中存在漏洞来进行违法经营,谋取小利,而危害客户企业利益和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立法部门加快速度完善相应的物流法律、法规,使双方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有法可依,出现问题时也可找到解决的办法。《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将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我国快递服务的发展。

3.开展培训教育,树立诚信观念。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要将物流诚信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使诚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管理层倡导并大力推动合法经营诚信待客,通过经常的培训教育和潜移默化,努力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和谐、讲诚信的企业文化气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诚信观念的树立也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开展互信合作。

4.大力发展和完善物流保险业。大力发展和完善物流保险,推动我国物流责任赔偿制度的完善。物流保险制度可以看作是对物流业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为经营者分担行业风险。但是物流保险的发展在我国现行的市场环境下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在于市场环境不完善、市场主体的特殊性、物流保险产品不完善,以及物流业和保险业之间缺乏信任等方面。物流公司和保险公司之间要不断加强对话,争取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推动物流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物流企业要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和服务能力。物流企业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整体实力,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以满足日益发展的物流市场的需要。完善企业的物流设施设备,积极学习先进的物流技术、经营理念和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学习国外物流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企业本身的竞争力。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不同要求,并在客户心目中留下“诚信经营企业”的印象,增加客户企业对本企业的信任感。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要建立良好的诚信体系,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不断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相关管理机构和权威部门则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指导、舆论监督引导,努力创造良好的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和行业氛围,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经营,以利于我国物流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物流企业管理研究

摘要:物流企业管理是现代流通企业发展的必要方式。为此,对该方式进行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分析,即SWOT分析,据此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能够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扩大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对比方法,论述了我国物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既有许多机遇,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与挑战;存在发展优势,也有较大的不利形势。因此,需要采取对应策略,优化物流企业管理方式,利用自身区域与资源优势,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与克服不利形势。由此,可不断创新我国物流企业物流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优势;劣势;物流企业;管理方式;策略研究

一、引言

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使得物流企业尽早的进入了微利时代。在此情形下,企业成本与利润空间的缩小及不断透明。那么,及早分析物流企业的管理模式,对扩大企业规模,提升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2016年是物流企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如申通、圆通、韵达已陆续登陆资本市场,京东开启物流社会化进程,物流企业由快速野蛮式奔跑的规模阶段,进入了重资产化精细运营阶段。然而,物流业发展还面临一部分的两极分化,要想让整个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很好的管理该行业的秩序,尤其是需要政策的扶持。于是,2016年2月8日,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商贸物流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将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地方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冷链物流、城乡配送网络、公共信息平台等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探索设立商贸物流产业基金。扩大融资渠道,推广供应链金融。鼓励商贸物流企业通过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等方式直接融资。政策的扶持,有利于提升物流企业管理技术水平,推动经济效益的不断上升。

二、物流企业管理理论概述

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与物流活动相结合的一种经济行为,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兴起。物流管理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管理学原理基础上根据物质资料实体运动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物流活动的实施、开展、协调、调配、控制进行行之有效的信息记录和管控,进而使各项活动达到最优配置,以降低物流活动的成本,提高经济物流效益。而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基础上的一门专业学科。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进行有关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表明物流即是产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根据实时需要,进行仓储、装载、运输、物品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管理也大致分为:产品流动过程包括仓储、运输、配送及信息处理等环节的管理;产品物流系统过程中人、财、物、设备、方法和信息等六大要素的管理;以及对产品物流活动中质量、技术等环节经济职能的管理三方面。因此,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产品服务过程的环节,诸如仓储、装载、运输、物品加工、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领域。各物流企业开始着重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进行产品成本的控制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创造更多渠道的利润源泉。因此物流管理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范围。而物流管理的目的在于尽可能以最低的产品成本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态平衡,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通过实现既定服务水平,物流管理就是要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通过物流各个环节的活动在成本最小化和服务质量最优化的情况下提供给目标客户。物流管理科学研究的而不断深入使得原来在经济活动中处于潜隐状态的物流系统显现出来,展示产品在物流中每个环节的内在关联性,使其发展不断完善,从而成为各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制胜法宝。

三、我国物流企业管理的SWOT分析

于20世纪80年代,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初提出SWOT分析法,它能准确并客观分析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SWOT是一种缩写,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而从整体上看,SWOT可分为SW与OT,分别用来分析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值得发扬因素,以及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同理,将SWOT分析法用来分析物流企业管理方面,能够实现该工具的功能,提升企业经营效益。

1.优势分析(S)

目前,一般大型的物流企业拥有下属运输公司,有着较大资源优势。一方面,该物流企业原先所拥有的运输工具及辅助设施,能够大量节省资金的投入,加上另外的一些较大运输企业开始斥巨资建设码头、陆运车队等,在物质方面提供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在沿海城市、重要的枢纽城市,物流企业都设置了相应的机构,经过长期资金积累与经营,这些下设公司构建了业务分支机构及运输网络。这也为适应全球制造环境、管理物流企业的日常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物流企业能够与供应链中的其他主体,如供应商、零售商、批发商等建立链条关系,在运输网络过程中,减少对物流管理活动的成本,增加附加服务进行增值。同时,国内物流企业还具备人才、顾客优势。在长期的运作过程中,形成了国际化管理经验,并配备相应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由此形成大规模的客户群体。这些都是物流企业进行管理的优势条件,为提升经营活动增加了更好的便利条件。

2.劣势分析(W)

国内大型物流企业主营业务较为单一,在经营运输活动或航线的过程中,还未形成多元化的市场条件,在市场规模和人才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方面,物流企业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尚未突破货物运载设备的局限性,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难以形成有效手段进行规避市场价格风险。现有物流运输网络还是限制在单一方面,缺乏综合性的配套服务,如仓储、多式联运,缺乏物流网络管理经验,这都限制着物流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对市场运输航线了解不够充分,对运输设备管理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以及在业务办理层面了解不足,都是引起物流企业管理不够灵活、协调性不足等问题。同时,物流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层面有较大缺陷。主要原因在于,还未形成一套具有实用性的评价体系,并加上管理层面认知不足,绩效评价指标的不足,降低了企业的约束力。此外,从国际物流企业发展的成功模式来看,物流企业想要管理好本地经营活动,需要培养、引进更高层次的物流知识水平与经验的人才。国外物流企业为此形成了专业的物流培训体系,从而形成大量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反观国内物流企业,仅仅是引进,尚未充分培养起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才,在实际应用中捉襟见肘。加上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通常导致物流企业管理活动难以顺畅进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3.机会分析(O)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动了物流运输企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入世以后,扫除了大量贸易壁垒,为中国物流企业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相应的,其他部分关联产业也有了较大的收益。2013年日本企业物流费用率仅为7.7%,而中国钢物流企业高出3个百分点。由此表明中国物流企业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但也显示出中国降低物流成本的巨大潜力。2013年中国物流费用有较大的降低,实现利润2588亿元。因此,中国物流企业管理方面,还有着极大的机会去完善,提供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当下,中国物流市场处于全面竞争的状态,还有更新的市场机会在出现。这种现象的产生,对基础较强的物流运输企业而言,有利于推动自身规模的扩大发展,只要狠抓机遇,能够在现有的物流市场中大展身手的。

4.威胁分析(T)

近年来,物流企业竞争环境愈来愈激烈,国内许多行业通过扩张业务的手段,延伸到物流行业,出现了更多的新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原有的大型相关企业也开始向物流行业转变,提供了更多物流服务,这对于物流企业管理活动既是机遇,也是一种较大的威胁存在。同时,国外知名物流企业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这些公司管理人才经验丰富,物流化程度较高,对国内同行业的物流企业产生了较大威胁。在客户方面,客户讨价议价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使得物流企业在价格制定方面,产生了较大威胁,难以适应这种现象就要被淘汰。这种原因在于,中国物流行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各类竞争也在不断扩张。各类仓储、货运等流通企业逐步增多,再加上国外物流企业的参与,使得市场竞争难以形成规范化的准则,进而导致无序竞争。对于刚转型的物流运输企业来说,想要在这片竞争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检验。

四、优化物流企业管理的新思路

1.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物流管理网络系统

物流企业现代物流管理是以网上交易平台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率为基本条件的,进而达到信息平台的共享。因此现代物流企业须改变封闭式的物流信息管理,依据信息平台建设展开物流工作,以进行生产成本信息、存储信息以及销售、利益往来等信息的交流,进而提高物流系统效率。同时在促进规模化和网络化经济经营的基础上,也要不断投入信息系统、增值服务设施等软件和硬件的设施,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客户服务评价等各种服务的完善。不断进行陈旧物流设施的改造工作,善于利用新型高科技物流设备,以提高物流效率,适应现代物流的需求,继而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

2.建立健全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选取较好的绩效评价指标,是促进物流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方式。物流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在财务、企业内部或外部方面、人才培养,以及客户忠诚度的细节问题。为了全方面的评价具有客观性,从客户、运营方式、学习手段等层次综合考量绩效评价体系。在获得客观数据时,选择适当打分方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限时,考量各自优缺点,应采用组合赋权方法。这样,既考虑到实际情况,也反映了所体现的指标属性对评价的重要度。如,使得物流企业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更加真实、客观、可信。

3.参与市场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现代物流企业应不断加深物流联盟策略理念的实施和进行,减少物流自我服务的比重,不断进行各大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通过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物流联盟,各企业进行相互信任、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集约化物流伙伴契约关系,从而使分散物流获得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单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被“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观念束缚,各物流企业经营范围较为封闭,自办物流现象普遍。而物流联盟的实现则有利于企业讲精力重点放到企业核心业务上,达到去除物流运输库存的目的,以实现物流成本的而降低,提高各物流企业的市场实时反应能力,发挥产品物流信息资源联动效应,提高企业子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能力。

4.采取适应的个性化物流管理经营模式

物流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就需要正确分析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在不失个性的基础上,不断高物流管理水平,发挥物流管理的应有作用。当前,自营、写作与外包物流是现代物流企业的重要模式。企业对其方式进行决策时,综合考量企业成功的影响度及管理能力。对物流模式的考量应慎重综合企业自身发展情况,使得企业能够充分发挥专业运输能力及优势。在实行专业订制功能时,要引用先进理念,如“长期合作、维护老客户、拓展新客户”的策略,优先为大客户提供全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实现整体模式的转变。整体上完成大客户最优化的生产设计和运营,稳定大宗货源,并将相关服务渠道深入到大客户内部,继而不断完善完善大客户服务模式。

五、结论

市场经济的不断运行发展,使得物流企业已步入微利时代。现代物流企业利润空间的不断缩减,促使物流企业管理方式也逐步适应市场需要,正在发生变革。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物流企业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丰富人们生活方式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大助力的现代物流,也不断受到国家和企业的重视。本文对物流企业管理理论进行简要概述,并基于SWOT分析法的对我国物流企业管理进行研究,提出了优化物流企业管理的新思路,以期能够为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更好发展提供更多见解,进而提高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不断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的发展。

作者:卜苏华 单位:江苏徐州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物流企业管理成本探讨

摘要: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现代企业又是一个复杂的肌体,需要管理者深入企业内部各职能、各环节,分析产生无效管理成本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办法,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关键词:物流企业;管理成本;降低成本

如果说企业陷入困境需要管控成本,直接的方式是减人和缩编。前段时间某一钢厂悲凉的“告员工书”,动情地陈述企业为什么要减人以渡过难关,望员工以离厂的方式与企业同舟共济。企业界有句名言叫“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为什么会死呢?除掉产品迭代等外部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是企业成本差异化不够,产品没有价格竞争力。而企业成本有生产成本、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之区分,对一个大中型物流企业来讲,管理成本的管控弹性较大,是决定一个企业产品成败的关键。现代化企业是一个复杂的肌体,管理成本如细胞般渗透在肌体之中,一般管理者很难发现管理成本高在哪、低在哪,哪些管理成本是无效成本,哪些成本不但无效还有腐蚀作用且不停地侵蚀企业这个大肌体。小型物流企业(同城类)体量小,结构相对简单,管理成本往往能一眼洞穿,但大中型物流企业,特别是组织架构复杂的集团公司,管理成本不但难以计算和分析,而且还难以辩认,让管理者看不见摸不着。从成本差异竞争角度来看,管理成本管控对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一、物流企业特点

物流企业一般都是跨地域经营,具有以下特性:经营网点多,员工多,内部流程多,公司IT系统多,组织架构复杂,劳动密集性和技术密集性兼容等。由于物流企业上述特点,导致企业管理成本巨大,对一个较完整规范的大中型物流企业来讲,管理成本要占总收入的15%之多。从财务账面上看,物流企业管理成本包括:人资成本、电话费、办公场地费、行政办公费、IT系统费、出差费、会务费、招待费、培训费、员工招聘费、车辆费用、资产折旧、低值易耗品等等。从企业实际运营来看,以上财务记录的管理成本都是由各项物流行为引发的,渗透到企业各个组织之中。所谓无效管理成本就是由多余(重复)物流行为产生的财务支出,它对企业总收入不产生正影响。

二、物流企业无效管理成本的表现形式

(一)授权不清、流程僵化成本

无论是国营、股份制,还是私人物流企业,由于是跨地域、多渠道运作,即一件物流产品需要经层层流转,才能完成“生产”,这样在每个环节均有人、财、物的支出和消耗,如果授权不清,流程不畅,就会产生很大的管理成本。如某物流公司规定,运输车加油需通过公司购买的中石化油卡方可报销,有的当班司机忘记带油卡,导致不能及时加油,最终该车装载的货物不能及时参加中转而贻误了送货,导致客户投诉要求赔偿。这就是因授权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理赔成本。有位知名的企业家说过,公司流程要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流程在僵化阶段公司是要负担一定管理成本的,如某物流快递公司财务部要求,所有公司采购均要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实际中,该企业有一种特殊包装材料,小规模纳税人报价只有一般纳税人报价的60%,但两者产品质量完全一样。这种财务规定,其实是加大公司整体成本的。

(二)管理者不作为、乱作为成本

物流企业由于网点较多,层级也多,每个网点、每个层级均有管理者。近几年,物流业务发展很快,专业性越来越强,行业人才沉淀不够,从现状来看,我国大中专院校物流专业不是很强,培养的人才与企业实际也有一定的差距,物流企业管理层,特别是基层管理者既缺少专业知识,又缺少行业经验,导致专业能力、经验积累与物流企业发展不能匹配,管理者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较普遍,产生很大的无效成本。因为人才不专业或缺少实际工作经验积累,必然会出现乱指挥或者对公司高层的指令理解不透出现偏差,都会产生管理成本。举例,有知名的物流快递企业,某位中层部门负责人不停地要下属上报各类业务、财务数据,而上报业务、财务数据时,出现重复上报,上报无效,导致经办员工经常性地加班,产生无谓的管理成本。

(三)离职员工招聘、培训成本

物流企业劳动密集性强,基层员工占比在50%以上,由于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不高,基层员工流失率较高,物流企业总体员工流失率超过20%,这样产生大量的企业招聘成本和新员工培训成本。有一知名的零担物流公司,由于它的内部培训机构在总部,每月需要将全国各地新员工招到上海集团总部进行面训,该公司每月培训费用增长超过业务收入增长。如果全国各地新员工就地内训,又面临培训机构下沉的问题。该集团公司员工离职率在20%以上,每月产生无效管理培训成本惊人。

(四)沟通无效的会务成本

物流企业为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通常需将各地管理者集中到某地,现场开会解决,产生很大的会务费和出差费,据不完全统计,一个中型的跨地经营的物流企业,每年这部分成本要占总收入的0.2%,而会务成本带来的效果很难评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物流企业各地网点(或机构)利益交错纠缠,如果没有很好的有效的考核分成制衡机制,各利益团体平时沟通不下来的问题,靠几次面对面沟通是解决不了的,由此产生一定的无效会务成本。

(五)无效的管理办公成本

从现代服务业角度看,物流企业属于线下企业,它需要实体门面和营业网点,这样各个网点的管理类房租、水电、物业和办公费占比也较高,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管理类办公成本占比更大。物流企业网点设置与业务分布高度关联,如果管理机构布置得当,科学合理,就能节约管理成本;如果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就会产生无效的办公成本。国有物流企业无效办公成本较民营物流企业多,主要是国有物流企业网点布置不合理,这和国有物流企业可能考虑了社会效益有关。

(六)跨地、跨部门沟通成本

物流企业跨地域,多网点交差联系、沟通,有时一个指令还需要层层下达,一件事项的处理需要多点横向沟通,沟通而产生的电话费、人工费等占比居高不下,无效沟通成本也因此而生,影响企业整体毛利率。

(七)员工加班成本

物流企业不能实行朝9晚5的工作模式,有的事件处理(如运营车辆交通事故、客户物品跟进等)需要员工加班管理,很多物流企业每年为此承担较大的加班工资成本。从科学管理角度来看,有相当一部加班成本可以通过前端管理来消除,如财务部门数据上报加班,如果财务系统符合企业运营实际,并有一定的上报流程,可以降低财务人员加班成本。

(八)IT系统运营成本

物流企业客户群体多,业务数据量大,管理者需要借助IT系统管理、跟进和分析数据,特别对点较多的物流企业,各模块、各点数据没有整合,形成孤岛数据,数据整合成本很大。出现孤岛数据的根本原因是企业各自为政,资源没有共享所致。如某一物流仓储企业,财务部门是SAP系统,资产部门是ORACLE系统,仓储部门是自主开发的IT管理系统,销售部门有自己的定价管理系统,这些数据没有共享利用,产生大量的无效成本。

三、如何降低物流企业无效管理成本

(一)组织架构管理——扁平化管理

物流企业跨地域经营,如果按传统的管理方式,就会出现管理层次很多,管理成本就会很大。如某一国际性的物流企业,总部在深圳,它在中国分设了大区管理层(如华东大区),归属集团总部直接领导,大区下面又设省级管理层,如江苏省管理层级,省级下面又设地级市管理,一直设到乡镇层级。总部一个指令要层层传达、沟通,管理成本高得惊人。随着科技发展和应用,使得物流企业扁平化管理成为可能,如物流企业总部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直接管理到地市层级,甚至乡镇层级,这样不但提高了管理效率,还大大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和沟通成本。扁平化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但扁平化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高效完善的管理流程作保障。扁平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管理架构,特别对于大型物流企业,地域跨国、跨省经营,各地文化背景、人员素质和法律环境不一样,如果实施不周全,或集团领导力不够,会出现整个组织失控风险。扁平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企业授权体系再造,就是物流企业可以将财务、客服管理、大宗物料采购、重点客户维护等集中到集团总部,对于地方特色差异的事项,如基层员工招聘、小量办公品采购可以就地管理,这种授权体系可以减少重复管理性劳动。

(二)建立正确的企业文化观

企业文化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特别对物流企业这个劳动密集性行业,没有正向的企业文化为导向,员工就会离心离德,没有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这样员工工作效率就不高。综观我国物流企业,如德邦、顺丰等物流行业标杆,企业文化都做得很好,员工都认可本企业文化,从而产生很大的动力。管理成本与企业工作效率是直接相关的,一个有正能量的企业,管理必然高效,管理成本就会降低。企业文化要与本企业实际发展阶段相适应,不能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企业文化要能在本企业落地生根,并得到员工高度认可。

(三)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物流企业管理环节很多,岗位也很多,员工素质和职业素养良莠不齐,而且各岗位之间关联度很高,如果某岗位工作不到位,在下一环节会产生极大的管理被动和高昂的修复成本。因此,现代物流企业需要对各管理岗位进行目标考核,以强化责任心和领导力。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考核管理一般有全面预算管理、KPI目标管理以及平衡积分卡管理等模式。通过考核体系的建立,各层次管理者均有目标,能者上庸者下,形成竞争机制,企业管理效率会提高。考核指标的设置要能反映员工工作业绩和创造的价值,不能流于形式,如某物流公司人力资源部,它把员工加班时间作为评估员工业绩的一个量化指标,产生大量的无效管理成本。

(四)引进、研发信息化管理体系

物流企业特别是点到点服务的快递企业,人工成本(管理者)占比较大,企业引进信息化管理体系会减少管理成本,如ERP系统引进。由于物流企业有自身的运作特点,从效率出发,物流企业可以量身定做自已的管理系统,这样既方便管理者,又较大地提高企业管理效能。对集团性物流企业来讲,无论部门、组织怎么开发系统,本着一个原则就是:数出一处、利出一孔,形成资源共享,避免数据孤岛,这样就大大减少无效管理成本。

(五)用工模式创新

正如上述分析的情况,物流企业用工规模较大,一个30亿以上的规模性物流企业,一般用工都在1万人以上,其中基层员工要占50%,而基层员工主要是司机、收送货员、客服人员、装卸工等。这些工种劳动强度大,重复作业性高,入职门槛低,企业可以通过劳务外包的形式管理。如企业可以与劳务外包公司洽谈合作,将客户处理业务(如客服人员)外包给专业的劳务公司,这样可减少物流企业基层人事管理、招聘成本。自从物流业“营改增”以来,由于用工成本占比很大,有的企业“营改增”后增值税税负率较高,影响企业毛利率,而用工模式创新是物流企业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抓手。

(六)干部用人、选拔机制创新,增加管理层专业度和经验积累

人才管理已是我国物流企业的瓶颈,从本行业外招聘管理人员又出现水土不服或对本行业不了解,使外聘的“和尚”不好念经。从内部培养管理人才,一种情况是内部人才培养节奏跟不上企业的需求,另一种情况是内部人才基础、视野跟不上企业发展要求。在解决物流企业人才储备上,某物流公司的办法是从在校大学生中招聘优秀学生,到本企业最基层岗位做起,然后择优选用,这种方法为本企业输送了大批应急之管理人员。还有一知名快递物流企业,它从本行业内招聘优秀人员,先放到本企业某岗位中去挂职锻炼,条件具备时,适才而用。人力资源管理所产生的无效管理成本,是最难以识别和消减的,需要用人部门和招聘部门通力合作方可消除。

(七)物流企业引用作业成本法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是把企业成本分为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通过“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分析,将企业各管理环节中的非增值成本予以辩认,为管理无效成本提供了“对象”。作业成本法是管理物流企业环节成本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物流企业还没有成功引入“作业成本法”的案例。

作者:吴晨光 单位:顺丰速运有限公司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目标与措施

摘要: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追求的是最终物流活动的结果和整体效果的最优化,而非局部的某个环节、某一项具体的物流活动的最优化,为实现物流整体效果的最优化,现代物流企业有必要对在整个物流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就是专门为企业提供物流系统管理的组织活动。企业的物流活动从被动从事的职能活动上升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要把物流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系统管理。现代物流企业只有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方法来加强管理,才能实现现代物流企业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

1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原则

现代物流企业在开展日常的物流活动时,要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才能保证物流活动有序进行,提高物流活动效益和效率。其管理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管理原则。现代物流企业的总目标包括现代物流企业的愿景、任务使命、整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现代物流企业的分目标涉及到运输、仓储保管、配送、客户服务等各个部门的考核指标,用这些分目标指标来考核和评价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有利于现代物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2)系统管理原则。现代物流企业是一个组织,它由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开放的子系统构成。现代物流企业的子系统有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等。各个子系统要接受和处理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资源,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交互性、适应性和控制性的一个有机系统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现代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益和效果。(3)制度管理原则。现代物流企业要根据制度来对物流活动进行管理。管理制度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各个方面,它是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的“法律”,是保证现代物流企业正常工作秩序、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手段。离开了制度,现代物流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就会出现随意性,给现代物流企业带来损失。现代物流企业要遵循按制度来管理物流活动的原则。(4)能级管理原则。现代物流企业应在考虑实现管理效益和效率最优化的前提下,合理划分管理层级,并赋予各级部门和员工为完成物流工作任务相一致的责权利,让各部门、各岗位员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所能。现代物流企业组织机构的管理层次,一般划分为三个层次,组成正三角形的层次结构。在高层统一指挥物流活动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层和基层的主动性,增强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的向心力和创造力,达到经营管理的最佳效益和效率。(5)人本管理原则。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对象是人、财、物,但管理的重点是人。把人管理好了,那么现代物流企业对财物的管理就容易多了。现代物流企业要实行人本管理,就是要尊重员工的人格,遵守共同认可的契约规则,对员工实行柔性化管理,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关心其未来的发展等,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6)动态管理原则。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及其组织和员工的行为是复杂的,加上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市场环境也是不断地变化的,这使得原先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与变化后的环境不相适应。没有一种管理方法及其理论适用于所有的物流活动情况,现代物流企业就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情况来选用合适的管理方法,以实现现代物流企业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

2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措施

现代物流企业要实现物流经营和作业活动的有效管理,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对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计划。制定计划是指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者确定物流企业目标、预测物流活动的未来、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经营方针的过程。现代物流企业制定计划实际上就是在对物流经营和作业活动过程中对人、财、物、时间等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计划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者开展物流作业活动的依据,也是现代物流企业降低物流经营风险,减少浪费,提高物流经营活动效率的方法。(2)合理组织。现代物流企业在考虑物流市场环境、物流经营战略、物流管理和作业技术、物流经营规模、物流企业员工的基础上,要科学有效的设计物流组织机构,明确各机构的职责权限,并根据物流活动的需要分配相应的资源。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组织是实现现代物流企业计划的重要环节。(3)有效指挥。有效指挥是指现代物流企业采用物流活动的指示、命令等手段,指导下属机构和物流企业员工履行职责,实现现代物流企业的计划和目标的活动。现代物流企业如果向下级发出的是科学、合理的物流活动指示、命令,那么现代物流企业员工在接受、服从和执行这些指示和命令后,才能产生物流活动效率和效益。反之,就是无效指挥。特别是多重指挥,就会使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出现混乱。(4)科学决策。科学决策是指现代物流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要尽量为客户降低物流成本,这就要求现代物流企业在为客户设计物流活动方案时,要做出科学的决策。科学的决策不是简单的“拍板”,它包括决策前提出问题、收集资料,预测未来、确定目标、拟订方案、分析估计和优选,以及决策实施中的追踪等内在的完整过程。现代物流企业必须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依靠管理和技术专家,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先进科技手段,并进行正确的决策。(5)实施控制。实施控制是指现代物流企业要根据事先规定的标准,保证物流活动计划与实际运行状况动态适应,监督检查物流活动执行情况,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并根据已变化的情况调整物流活动及其计划,使两者相吻合。否则,物流活动的控制工作就无法进行。

3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目标

3.1提供完美服务,实现客户满意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要把以客户为本,竭诚为客户提供完美的服务作为其管理的首要目标。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应优于其它各项管理活动。台湾东源储运公司就把为客户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作为管理目标,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效益。现代物流企业在关注物流实际运作的同时,还要为客户提供准确、快速、周到、完美的服务,这样才能实现客户的满意。

3.2降低客户经营成本,实现客户整体利益最优

为实现客户满意,现代物流企业必须加强对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作业系统和组织构成等条件的建立与完善。在积极扩大物流客户服务市场范围的同时,强调实现与竞争企业在客户服务方面的差别化,在物流的重要资源、时间、物流品质、设备、信息等方面要超越竞争对手。现代物流企业的一切活动最终是围绕着企业物流的整体优化而言的。所以,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要以降低客户经营成本,实现客户整体利益最优为目标,如果只为客户提供“部分最优”的物流活动,无法在日益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取胜。

3.3实现物流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现代物流企业要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式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改变过去用手工、体力劳动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方式,这有助于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效率。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应从原来的作业层转向管理层,进而向经营层发展,才能确保运力、降低成本、满足物流服务市场的需要。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只有实现了效率的最大化,最终才能实现现代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满足市场需要,实现物流一体化管理

现代物流企业要从市场需要出发,为客户缩短物流时间,实际上就在为客户降低流通过程中的商品成本。要实现供方到需方的物流时间,显然,这要求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应超越部门和局部的层次,实现高度的统一管理,现代物流企业所强调的就是有效地为客户实现一体化的管理服务。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追求的是最终的物流活动的结果和整体效果的优化,而非局部的某个环节、某一项具体的物流活动的最优化,为实现物流整体效果的最优化,现代物流企业有必要对在整个物流活动过程中,涉及到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在遵循物流管理原则,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实现现代物流企业实现的目标。

作者:尹正年 单位: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的作用

一、物理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管理的作用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成分的企业文化,属于精神层面的一种价值观念,对物流企业的生存和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物流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展开的活动进行约束和规范,对企业的运行有积极的引领作用,它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状况。

(一)物流企业文化体现物流企业的内涵。企业文化影响物流企业管理实施的顺利性、企业各部门工作的运行以及内部各个机制协调运作。可以说企业员工的行为标准、价值观念和职业操守离不开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使企业员工价值取向趋于一致,提高物流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满足感和认同感,促进企业员工积极配合物流企业的各项管理,自觉遵守企业管理条例,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企业文化对于物流企业的重大决策、公司的年计划活动、长远发展战略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

(二)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的精神和形象的体现。物流企业文化对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有支撑作用。现代的物流企业文化融合在企业的各个环节及生产层面,从领导人员的管理水平到员工的基本素质,从产品的生产质量的控制到设备的安全管理,从企业环境的建设和发展到产品研发生产以及服务的质量,都是物流企业精神面貌和形象气质的直接体现。然而,良好的物流企业的形象和精神面貌,是一种内在的财富和资本,有极大的隐形价值。就现代管理理论观点而言,企业精神是物流企业员工集体的理想追求,也是物流企业的经营宗旨和发展方向的体现,预示着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趋势。物流企业的员工要自觉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自己的智慧付诸于实际行动中,贡献力量,从而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完成其制定的发展目标,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稳步发展。

(三)企业文化成为物流企业员工共有的价值追求。建设和塑造好的企业文化是现代物流企业实施管理的重要条件。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管理手段,是与企业内部的硬性规则条例不同的管理方式,它以非计划、非理性的情感因素来控制和协调人的行为,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和创造力,是个体行为逐渐向集体靠拢,突出表现集体精神,构成一个整体协作的团队,为达到物流企业的目标努力,实现价值观的统一。

二、物流企业文化与物流企业管理的关系

物流企业文化作为物流企业的中心竞争力,对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大力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管理走向成功。然而,企业经营绩效的情况也关系到企业文化的建设状况,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既相互影响,又相互限制。物流企业文化发展的好坏与物流企业管理关系相当密切,我们可以通过企业文化的发展水平来促进经营绩效和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可以通过优秀的物流企业文化塑造出物流企业独有的品牌,突出品牌效应。用品牌的广泛性和辐射力,加大对内部资源的整理,使企业实现滚动式发展模式,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从而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

(二)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推进管理手段和方式的发展,是优质的管理水平的体现。可以表现为物流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领导人的高质管理理念以及员工的科学工作方式,从而达到企业运营的高效率形式,从各部门各环节减少企业的支出成本,确保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竞争日益强烈,综合国力越来越重要。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发展既面临机遇,又存在跨国公司激烈竞争的挑战。这一状况要求我们要加强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物流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有利于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念的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推进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的升级和树立品牌形象。物流企业的源泉是物流企业的文化,只有重视建设企业文化,才能促进物流企业更流畅更顺利地发展。

作者:吴日德 单位:广东广垦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物流企业管理创新战略措施

管理创新究竟需要通过什么路径才能实现?现有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并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主要是对现有经验和内容的总结。在诸多影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滞后的因素中,信息化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但我国绝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造成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等诸多问题。Melville(2004)等发现,信息系统不仅对企业过程绩效有着积极影响,而且对企业结果绩效也有着积极影响[4]。目前,大量研究表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地位正向支持企业战略的选择[5],甚至塑造企业战略的“战略性”地位转变。但信息战略在企业中能推行成功的却很少。已有研究表明,企业中推行的ERP活动,最终大部分都失败了[6]。针对中国物流企业当前管理创新的现实状况,本文认为,从IT战略切入,研究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机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Henderson与Venkatraman(1992,1993)在规范战略适配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战略适配理论模型[7],并进一步提出了SAM(战略一致性)战略适配模型[8]。我国学者也展开了大量研究,如俞东慧等(2005)通过案例对比研究并验证了SAM模型[9]。迄今为止,国内外研究虽涉及到管理创新的路径及选择机理的研究,但呈现以下特点:其一,在研究主题上,未曾聚焦企业家驱动下的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的选择机理,如企业家驱动型管理创新在企业内部的适配路径等研究问题;其二,在理论使用上,未曾从适配理论的视角讨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揭示企业内部管理创新的发生路径和过程选择;其三,在研究方法上,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理论分析或统计调查法,缺乏使用多案例研究法。基于现有理论的缺口,本文认为,企业家驱动视角下,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机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充实管理创新路径理论。本文在实践和理论两层面分析的基础上,借助适配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法探讨企业家驱动型管理创新方案的选择机理。首先,对采取的研究设计进行描述;其次,运用适配理论,构建了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环境—战略—资源—绩效”(E-S-R-P)适配路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四种适配途径,并对适配路径选择机理进行了阐释;最后,通过多案例的研究方法,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进行了研究和验证,进而揭示其适配路径的选择依据,阐释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的选择机理。

1研究设计

本文采用多案例的研究手法,不仅是由于多案例研究更有利于构建和论证新的理论[10],也是由于管理创新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及其内在属性的差异和新奇,故采用适宜理论构建的研究方法[11]。为了确保研究结论能科学地揭示出物流企业管理创新的一般规律,按以下三个步骤顺序开展研究:(1)典型样本案例的选取。为了使研究更具行业代表性并在论证上具备较强的说服力,本研究选取了中远(COSCO),宝供以及A物流等三家物流公司作为案例样本,研究所采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案例样本,从资产类型上涵盖了所有类型的企业。中远作为大型的跨国企业,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属于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宝供物流企业集团和辽宁A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都属于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案例样本的共同特征:第一,案例的样本企业行业属性相同,均属第三方物流;第二,尽管案例样本的资产类型不同,但案例样本企业所遇到的信息化问题是相同的。因此,本文所提出的适配路径模型的细分战略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IT战略。(2)案例数据的收集。多案例研究要增加案例的信度和效度就需通过不同证据源进行三角测量[12]。Patton提出的证据三角形,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是不同的证据来源、研究者的构成、资料的维度以及方法等[13]。本文收集的证据符合第一类,不同的证据来源,以企业家作为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机制的线索与主轴,重点关注企业的官方网站,年度报告以及企业高层管理者的演说陈述等相关记录,并从外界的报道、网络资料、论述专著以及各种媒体文章、采访及各种期刊数据库(如龙源数据库、CNKI等)中获得企业的情况。(3)案例分析与研究结论提炼。本文在单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将单案例所得到的研究结论相互比较,进行跨案例的比较分析,最终实现对理论框架的论证,并得出研究的结论。

2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研究

2.1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研究框架构建

从文献回顾可以看出,与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相关的研究领域存在局限,由于创新自身所独有的复杂性,造成管理创新适配路径对资源的依赖关系不同。因此,相关的研究还需要对适配所需资源开展细化研究[14],在创新取代了古老的比较优势,成为世界经济竞争的基础条件下,熊彼特、德鲁克以及陈伟等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家精神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目前相关研究中对企业家在适配中的特殊作用以及外部环境对企业影响的考虑还不够。整个适配路径始于企业家的适配感知,但感知不能脱离创新的外部情境而存在。管理创新需要同市场互动,在与市场的互动过程中,对重要的市场机会进行认知、选择及决策等,这些机会代表着非均衡市场上存在着的可以给企业带来盈利的市场潜在价值[15]。而企业家感知的异质性,导致企业家所发现的问题有差异,在企业外部环境影响和企业内部资源约束下,产生不同的管理创新行为(战略),从而产生不同的适配路径。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通过专家访谈及调研实际情况,构建了“环境—战略—资源—绩效”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模型,以探究不同资源、环境约束下,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该机理框架可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管理创新适配路径的选择除了受企业家的行为和特质影响外,还会受到组织内、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2)企业家对E、S、R、P的“适配”行为,驱动着管理适配路径的选择,即企业家“适配感知”行为与组织外部环境、企业战略及组织内部环境适配的考察,此种“适配”行为是一种非线性的,复杂的创新行为。(3)适配路径的选择行为,是一种区别于企业惯例性行为的创新行为。企业家处于支配性的地位,在其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组合的过程通过企业家来完成。德鲁克进一步认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创新行为[16]。适配路径的选择是涉及企业战略的内部资源配置,因此,不属于企业惯例行为。

2.2物流企业管理创新适配路径框架的进一步阐释

2.2.1适配路径的框架模型

适配路径框架模型主要由企业家、组织战略、组织资源以及组织绩效等部分构成,各部分详细构成如下:(1)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是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直接或间接影响组织绩效的事务。根据Dess、Lumpkin和Covin(1997)及其后续研究[17],将环境分为复杂性、动态性和敌对性三个维度。复杂性指在决策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与问题的增长与多样性(异质性)以及环境因素的可预测性[18];动态性即环境因素的变化或改变程度[19];敌对性主要从环境因素及其变化反映对企业的稀缺程度;从约束程度、造成危害的程度等不利影响的方面对环境变量进行衡量。(2)企业家。处于支配地位,起到核心作用,适配创新路径的实现过程在企业家直接或间接的控制之下,并在不同的资源、环境约束下,做出不同的创新行为与过程。主要包括:机会的识别、资源需求的评价与获取等行为。(3)组织战略(组织目标)。组织战略分为两类,分别是组织总战略与分战略。组织的总战略是指组织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以及纲领性目标的规划。总战略作为企业的整体战略,是指导和控制组织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组织的分战略是组织实现总战略的一种定位选择,分战略作为组织局部的战略,是指导和控制组织该局部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4)组织的资源与流程。组织的资源及流程根据支撑的战略分类不同,被分为两类,分别是支撑组织总战略和支撑组织分战略的资源(包括基础硬件设施等有形资源与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以及关系资源等无形资源)与流程。(5)组织绩效。是管理创新取得成功的标志性成果。

2.2.2达成适配路径分析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希普提出,用户、制造商以及供应商常常能提供有价值的创新概念。企业家作为创新主体的“统帅”,为达成新的适配,从对组织外部环境的考察出发,包括市场变化、技术变化、对需求的认识以及竞争对手的举动等,感知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后,依据组织战略、资源约束(组织本身的资源,决定了组织利用潜在创新机会的能力),形成四条达成适配并取得管理创新标志性成果(组织绩效)的适配路径。(1)第一条适配路径,始于组织外部环境(一般来说,组织外部市场因素是引发创新的主要因素,此外,新的科学技术进步和机会等也可引发创新),企业家对环境考察后,从组织分战略到支撑组织分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再到支撑组织总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最终实现组织绩效,该路径立足于组织的分战略为组织的总战略提供战略支撑。(2)第二条适配路径,始于组织外部环境,企业家对环境考察后,从组织的分战略出发到组织的总战略,再到支撑组织总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主要考虑通过新的企业战略,获得新的战略优势(创新过程就是形成战略优势的过程),进而确定支撑组织总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等,最终实现组织绩效。组织总战略作为轴心,围绕组织总战略展开活动,并对支撑组织总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做出调整。(3)第三条适配路径,始于组织外部环境,企业家对环境考察后,从组织占据主导地位的既定总战略出发,设计出适合组织的人力、组织、技术、关系等资源及流程等,然后把新的内部资源整合到组织中,最终实现组织绩效,该路径中组织的分战略不占主要地位,不是轴心,主要是对组织原有战略的贯彻执行。(4)第四条适配路径,始于组织外部环境,企业家对环境考察后,从组织的总战略到组织的分战略,再到支撑组织分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最终实现组织绩效,完成战略的转型。在该路径中,组织的分战略占据主要位置,主要是通过战略的转换,完成适配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

3多案例分析

案例研究的类型有很多划分标准,最常见的是单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通常,在需要系统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时大多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而在多案例研究中,可以依托于同一研究主旨,先在单案例内分析基础上,进行跨案例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以KathleenM.Eisenhardt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在多案例结论趋同时,将显著提高。因此,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研究框架及相关研究问题展开研究。

3.1适配路径的多案例验证

3.1.1大型TPL(第三方物流模拟实验)企业适配路径:中远公司

大型TPL企业,中远集团主要是采取第四条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完成企业的管理创新,即立足于通过战略的转换,完成适配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1)组织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随着业务量增加、经济形势恶化以及竞争加剧,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及敌对性不断增加,原有的信息系统已不能适应公司业务拓展的需要,造成业务处理效率下降,从1996年开始公司经营状况连续4年陷入低谷,亏损严重。在组织与市场互动的过程中,中远公司总经理觉察到集团发展的瓶颈是管理信息系统。(2)企业家对环境考察后,在企业总战略的驱动下,对组织分战略进行定位,进而识别支撑组织分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完成组织战略的转型,借以实现组织战略优势的确立。中远总经理首先停止了TWC系统的研发,其次,通过引进、二次开发、研发以及购买等一系列的探索,最终引进了IRIS-2这个全球航运管理信息集成系统,组织的信息化问题最终得以解决。(3)通过支撑组织IT战略实现的资源及流程整合实现企业IT战略,通过战略的转换,完成适配创新,提升组织竞争力。2000年11月,公司与东方海外公司签订了IRIS-2系统的购买协议,最终以10亿元人民币引进了这套系统,并在中远总经理的支持下,从2001年开始实施IRIS-2系统。但在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为了让集团的业务顺利地规范到IRIS-2系统中去,中远总经理制定了严格的“系统不变”原则。中远总经理提出,以系统为中心,改造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以及公司员工并在货运和体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4)实现组织绩效,完成战略的转型,适配达到成功。2003年12月IRIS-2全球航运管理系统布网的实施工作基本完成。系统的成功实施,使企业获得了高度集中、即时共享的数据信息。不仅使企业业务处理的集中与优化成为可能,而且理顺了中远业务的处理体制,提高了业务的处理效率和监控力度,极大地提高了组织绩效。

3.1.2中小型TPL企业适配路径:宝供物流集团

第一,宝供信息化初始阶段的适配路径研究。宝供在信息化初期对管理创新的探索,主要采用了第三条适配路径,从组织占据主导地位的既定总战略出发,主要是通过对组织原定战略的贯彻执行,完成管理创新。(1)宝供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宝供立足于“发展专业第三方物流”的战略,不断延伸业务。随着业务量的逐年增加、经济形势恶化、跨国企业进入等原因,导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使原有信息系统不能满足业务的发展需求。宝供和竞争对手以及客户企业都拥有各自的内部业务处理信息系统,系统之间的互通与兼容问题成为企业需要克服的障碍。宝供总经理意识到与客户在数据对接上的重要性。(2)在宝供总战略驱动下,公司进行了内部资源的重新组合,力图成为专业的TPL企业。面对与客户数据对接的问题,宝供总经理通过建立跨企业数据交换平台来解决这个问题。(3)宝供在2000年建起VPN平台并采用了XML技术,实现了数据的无缝交换与连接,摆脱了传统的人工操作,实现了信息化。基于先进的信息平台,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物流服务。(4)实现组织绩效,完成原定战略的贯彻执行,适配成功。对接工作完成,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和一体化运作,极大地提高了宝供客户的满意度。宝供的阶段性电子商务目标得到实现并极大地简化了组织业务处理流程,提高了业务处理效率。第二,宝供信息化高级阶段的适配路径研究。宝供在信息化高级阶段管理创新的完成主要采用了第二条适配路径,它立足于考虑通过新的企业IT战略,获得新的战略优势。(1)宝供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随着外资企业进入、本土企业成熟,市场环境的敌对性、复杂性及动态性不断增加。而公司业务的递增使公司信息化问题,再次凸显出来。宝供已有系统是围绕组织部门的业务需求出发的,由于各个部门处理流程各异、部门利益冲突等原因,造成组织内部信息不能共享,致使业务处理效率低。(2)IT战略的制定,通过新的企业IT战略,获得战略优势,进而确定组织的资源和架构等。面对企业环境的变化,宝供总经理决定建立一套真正适用、有效,并能够起到统筹和支撑作用的物流信息系统,从新的IT战略中获取竞争优势。最初,技术部门试图采取全部外购的方式,但市场上成熟的ERP系统主要是针对制造企业开发的。因此,在软件市场上并不存在适用于中国TPL企业具体国情的现成系统。于是,宝供自主开发建设了以TOM(全面订单管理)为核心平台的ERP系统。该系统以订单为中心,借助技术变革、流程变革以及组织变革,实现了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跨越,从而使信息系统更符合企业业务处理需求,企业从新的IT战略上获得了新的竞争优势。(3)在具体IT战略的决定下,企业组织结构进行相应地调整。为推动TOM系统实施,在宝供总经理的推动下,公司打破了传统组织结构的部门边界,围绕重组的业务流程建立组织机构,实现了企业组织结构从金字塔向网络化、扁平化的转变。(4)实现组织绩效,获得新的战略优势,适配成功。TOM系统成功上线后,宝供运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在财务结算上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大大简化了原有的业务处理流程,实现了公司业务状况信息的实时共享,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3.1.3中小型TPL企业适配路径:辽宁A国际货运有限公司

辽宁A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物流管理创新获得成功主要是采用了第一条适配路径,该路径立足于组织的分战略为组织的总战略提供战略支撑,进而完成管理创新。(1)A公司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带来经济形势的恶化,企业间业务同质化造成的竞争加剧以及跨国竞争者对本土市场的不断侵蚀,对企业都产生了不利影响。特别是随着企业业务量的增加,导致管理复杂程度不断增加。A公司总经理认识到,阻碍企业业务发展和日常管理的是管理信息系统。(2)制定IT战略,识别实现IT战略所需的资源及流程等。为解决企业的IT问题,A公司总经理经过了长时间的探索、搜寻、评估及选择。首先,与东软金石开展初步的前期合作,但由于系统不能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需求,导致合作失败;接着,又与国内多家著名公司进行了商谈,但均不能达到公司要求;A公司总经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E-FREIGHT系统的强大功能,该系统不仅集成了全部物流业务管理系统,还可以通过对业务依存关系的分析,协同部门间的业务关联,消除信息屏障,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增强客户满意度。该系统包括了各种企业所需的强大功能,A公司总经理发现该系统可以实时地掌控业务信息并能解决相关问题,而OA系统可消除部门间屏障、强化组织内部沟通并实现对企业的精确管理。A公司总经理开始组织人员收集相关信息,在比较分析后选定了金和OA的C6系统。(3)通过适当的IT战略支持资源及流程整合实现组织的IT战略,立足组织的分战略为组织的总战略提供战略支撑。A公司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引进了EFT和OA信息系统,并先后在公司内部应用。EFT系统唯一遇到的问题就是员工对系统使用不够熟练,但经过培训后,该问题被顺利解决;OA系统的应用遇到了障碍,由于公司早已习惯纸质单据处理流程与EFT系统设计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系统流程无法整合到企业中。面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A公司立即撤换了IT负责人,并对组织业务流程的合理性进行了会议讨论,对业务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随着IT系统在A公司内部的全面应用,公司的流程和组织结构也作了相应地组合与修改,如在管理部下新增了IT部。由于新OA系统的应用,使公司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4)实现组织绩效,为组织的总战略提供战略支撑,适配成功。OA和EFT信息系统成功实施后,A公司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简化了复杂的管理程序,理顺了组织结构配置,提高了公司内部管理效率与客户满意度,给A公司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3.2跨案例分析与结果讨论

本文所构建的E-S-R-P框架模型,不仅揭示了各种类型TPL企业实现适配创新的路径,而且阐释了TPL企业采取不同适配路径完成管理创新的选择依据与机理。对于大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日趋激烈的组织外部竞争环境,建立IT战略,要从企业总体战略出发并结合组织内部资源做出反应。此外,中远管理创新适配途径,对于国有企业及采取集权管理的非国有企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该种方式物流管理创新主要适用于采取官僚式组织结构的企业,由于组织结构上的权威性,使其管理创新战略得以顺利推广。而对于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通过不同类型战略的管理创新,可以实现组织的分战略为总战略提供支撑,并力图从组织的分战略中获取中小型TPL企业的竞争优势,进而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中小型TPL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是在企业家驱动下完成的,但是,在适配创新路径的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家的考察效果是不同的,在企业家主导作用的驱动下,所走的适配路径也是不同的,这不仅取决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及敌对性的适应,也取决于组织内部在管理创新不同阶段具体资源配置及战略的情况。

4结论

本文建立了以企业家为核心的“环境—战略—资源—绩效”适配路径模型,讨论了TPL企业适配路径的选择机理、适配路径的选择依据及企业家的主导作用。并通过中远公司、宝供公司及辽宁A国际货运有限公司的跨案例分析,初步验证了该模型,得出初步结论如下:对于大型或重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中小型或轻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尽管不同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不同,但企业家在实现适配的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相同的,当组织在环境约束和资源支撑的交互作用影响下,企业家或组织的不满程度和其所获得机会可能达到一定的限度时,就会发生适配创新。企业家从某个点出发,可能是信息,也可能是战略等,开始创新的适配过程,该过程呈现出扩散状态,并从该点扩散到企业内所持有的其他资源、战略及其他环节等。企业家或组织在开始适配创新后,为其推动、检验了适配过程,并通过内部努力行为(如内部资源的重新配置、内部能力的提高努力等)改善了企业创新的适配过程。围绕创新的组织变革(如企业新增机构等),通常是由于外部干预(如技术变革,新技术应用等)引起。尽管,有研究者认为,在根本的创新过程中是存在次序性的,但创新的过程演变呈现出复杂的方式。凡德范曾将创新的基本结构比作“创新旅程”,在这一过程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发生作用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适配创新路径模式。在管理创新的不同阶段,企业家对企业组织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考察的效果不同,在企业家主导作用的驱动下,所走的适配路径是不同的,这不仅取决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及敌对性的适应,也取决于组织内部在管理创新不同阶段具体资源配置及战略的情况。研究结论在某些方面体现出适配路径模型的参考价值,但未来研究工作的案例样本还应当扩大,并可采取质分析工具,结合组织的生命周期理论对TPL企业管理创新的适配路径进一步开展验证性研究,对概念模型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以增强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与说服力。

作者:王鹤春苏敬勤曹慧玲工作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浅析汽车物流企业管理

内容摘要:本文从汽车物流基本概念入手,全面分析了汽车物流行业的特点,结合中国汽车物流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SuccessFactor),从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两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的关键成功因素对于汽车物流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将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汽车物流供应链关键成功因素

汽车物流行业的特点

汽车物流是指汽车供应链上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在各个环节之间的实体流动过程。广义的汽车物流还包括废旧汽车的回收环节。汽车物流在汽车产业链中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汽车物流是实现汽车产业价值流顺畅流动的根本保障。汽车物流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技术复杂性

保证汽车生产所需零部件按时按量到达指定工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汽车的高度集中生产带来成品的远距离运输以及大量的售后配件物流,这些都使汽车物流的技术复杂性高居各行业物流之首。

服务专业性

汽车生产的技术复杂性决定了为其提供保障的物流服务必须具有高度专业性:供应物流需要专用的运输工具和工位器具,生产物流需要专业的零部件分类方法,销售物流和售后物流也需要服务人员具备相应的汽车保管、维修专业知识。

高度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性

汽车物流需要大量专用的运输和装卸设备,需要实现“准时生产”和“零库存”,需要实现整车的“零公里销售”,这些特殊性需求决定了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行业。

国内汽车物流行业需求分析

2003年至2004年,汽车业竞争日益加剧,价格多次进行下调。仅2004年上半年,国内轿车即降价30余次,平均降幅10%-15%。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汽车制造商日益迫切的要求,汽车物流行业在国内汽车工业中的地位将会日趋重要。从目前情况来看,汽车物流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整车物流:国内汽车整车、尤其是越来越流行的轿车“零公里”物流服务必将随着我国整车产量(尤其是轿车)的一路攀升水涨船高,其增长速度在一段时期内与国内汽车总需求的增长速度基本一致。

零配件物流:包括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入厂物流、中游的厂内物流和下游的售后服务配件物流。由于汽车零配件物流相当复杂,是整个物流业的高端问题,因而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物流。

CKD配套物流:由于我国特有的汽车产业政策,CKD(进口散件组装)生产方式在目前的轿车市场大行其道,对汽车物流供应商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另外,国外汽车制造企业已在中国设立生产线制造部件,然后配送到国外的厂房,汽车配件出口市场对汽车物流商无疑又是一块大蛋糕。

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关键成功因素CSF(CriticalSuccessFactor)是指企业为获得较高绩效,必须给予特殊和持续关注的管理问题和组织领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关键成功因素也是企业有限资源在一段时间内应该投入的重点领域,是企业应该着重培育的能力。

本文将汽车物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分为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在企业进入汽车物流业的早期起决定作用,影响企业的进入战略,决定企业能否生存下来的问题;而长期关键成功因素则在汽车物流企业的发展阶段起关键作用,它解决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或者说企业在汽车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短期关键成功因素

战略客户资源汽车行业条块分割、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及“肥水不外流”的观念,使我国汽车物流企业从出生的第一天就有对汽车制造企业的非常强的依赖关系。另外,国内早期汽车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主要集中在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领域,无法实现第三方物流的巨大优势,名为第三方物流,实为第一方、第二方物流向第三方物流的过渡形式。以上这些因素使战略性客户资源(合作伙伴)——主要汽车制造商成为国内汽车物流业进入初期及随后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关键成功因素。

资产规模汽车物流是一种高度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汽车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专用设备数量、仓储面积、信息处理系统等参数直接与企业能提供的物流吞吐量相关。汽车物流行业在进入初期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投资用于建立控制系统和呼叫中心等软件设施。

运输网络汽车产业是一种典型的全球化产业,拥有很长的供应链,同时其市场又分布非常广,再加上竞争的白热化,因此汽车制造商迫切需要把自己的产品快速渗透到目标市场的每一个角落,这对第三方汽车物流商的分拨能力提出很大挑战,需要汽车物流供应商有一个周密、完善的运输、仓储网络。汽车物流商的运输网络分布情况是企业能否拿下订单的关键。

长期关键成功因素

专业技术资源对国内汽车物流企业来说,如果只向汽车制造商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服务,而不考虑角色向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必将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企业难以融入世界汽车供应链体系。从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有实力的汽车制造商绝大多数有外资背景,国外的汽车制造商在其本国享有优质的物流服务,他们必然希望在中国能够享受同样的服务。因此,中国物流企业与世界优秀物流企业形成战略联盟,获取并吸收优秀的物流运作经验成为影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成功因素。目前,荷兰TNT加盟安吉天地物流,美国总统物流间接加盟重庆长安民生物流、以及全球最大的汽车船物流公司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加盟中远日邮汽车运输有限公司等事件都必将对我国汽车物流业长远发展带来深远影响。这种战略合作关系直接为国内企业带来了优秀的运营经验、专业的物流规划技术,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建立我国汽车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极具重要意义。IT设施汽车物流的本质在于“流动”,准时地、不间断地将物品运送到所需要的地方,而这取决于对每一客户需求、每一供应商供应能力的准确把握,取决于对运输能力的调配与实时控制能力,这些实际上都是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和处理能力。因此,IT设施对汽车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市场营销、客户关系管理、内部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TNT的CAPS/Baan供应链优化软件的应用不仅直接降低客户总物流成本33%,而且大大缩短了订单执行周期;安吉天地的奥迪坚呼叫系统身兼客户关系管理(CRM)之职,同时通过与其他应用系统(财务系统、库存系统)的集成,实现前、后台的数据共享,实现了公司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

品牌声誉信誉、声望和品牌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重要的无形资产。对于第三方物流公司,由于其服务需要深入到其他企业的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将自己的商业秘密提供给一个没有良好声誉的物流公司。国内汽车物流企业的品牌建设可以说才刚刚开始。目前我国汽车物流企业在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成本、服务效率、服务信誉、服务品牌和信息传输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不能满足客户对汽车物流全球化的发展需求,如果对此不予重视,必将影响企业长期的发展。

国内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向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汽车物流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成立了很多专业的汽车物流公司,逐渐打破了汽车制造企业自营物流业务的落后模式。目前,活跃在我国汽车物流市场上的知名企业主要有:安吉天地、长安民生、吉林长久、福田物流、武汉中原、中远日邮、中铁伊通等。

这些汽车物流公司,是当前中国汽车物流行业的一个真实写照。这几家公司均有强大战略合作伙伴,例如,安吉天地是上汽集团的子公司;长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长安民生的股东;吉林长久的股东为深圳长航实业,是一汽大众的子公司;福田物流的主要股东是福田公司;武汉中原,其主要合作伙伴为神龙公司。在资产规模方面,这些汽车物流公司的资产全部在千万级别以上,有几家达到了亿级的资产量。各个公司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立的配送网络,有自己的配送中心,运营自己的仓库和运输车辆,在全国的各个枢纽城市布有中转库。可见,这些公司能够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物流市场立足并逐步壮大,这些关键成功因素缺一不可。

对于整个中国汽车物流行业来说,由于其发展时间短,与国际汽车物流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意识的采取以下措施,来整体提高中国汽车物流业的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模式

当前的汽车物流公司名义上是第三方物流,但实际上所从事的还是最基础的储运物流,作为第三方物流价值增值环节的供应链的优化环节却缺乏发展和完善。真正的第三方专业汽车物流企业有其自身的专业化物流运作经验与技术,有专业的物流网络及设施、专业化的物流运作管理人才和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系统,有利于促进汽车产品总体物流效率的提高和物流合理化。

供应链的纵向整合

供应链管理通过汽车物流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联合起来,改变了交易双方利益对立的传统观念,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建立起共同利益的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联合、规划和运作,优化企业内部资源和社会资源,形成高度整合的供应链物流网络体系,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供应链的横向整合

要想优化整个汽车物流的供应链,必须打破目前汽车物流市场的区域保护和条块分割,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运输的空驶率和仓库的空置率,提高效率。横向整合,淘汰那些落后的汽车物流企业,使得资源和能力进一步集中调配。对于单个的汽车物流企业,仅仅拥有中、短期的关键成功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拥有中远期的关键成功因素——与世界优秀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IT设施和品牌声誉这些关键因素,不断的完善自我,抓住关键,构筑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将来横向整合的阶段中生存和发展。

我们利用中国汽车物流企业的关键成功因素模型,可以尽早的发现公司的不足,从而利用现有资源,有意识的构筑这些成功因素,使得汽车物流企业能够在未来更为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同时,这些关键成功因素还可以为国内其它汽车物流供应商(或潜在进入者)在制定进入战略和发展战略时提供一定的参考。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高职高专《物流企业管理》课程考试改革探索

摘要:考试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提出适合本校高职高专学生以及《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有效的考试改革方式,从而使本校《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考核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物流企业管理 考试 改革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l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向全社会颁布实施,《纲要》在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人才评价标准”。教育部于2012年3月16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针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要“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是以现代经营管理思想和管理原理为主要理论框架,在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介绍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物流企业管理实践,注意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强调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物流企业管理》课程具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特点,是一门边缘科学。高职高专学生在学习《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过程中,不仅应该掌握物流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还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考试就像是指挥棒一样影响着教学工作,如果不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即使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也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考试环节作为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衡量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的手段,《物流企业管理》课程却一直都没有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所以,对《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物流企业管理》课程考试现状

目前《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考试采用的是传统的考试方式,即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然而《物流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现有的考试方式存在很多弊端,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1.重理论轻实践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前的考试成绩主要由期末的闭卷考试来决定,而期末闭卷考试主要考查的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评,考核方式重理论轻实践。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出现“死读书、读死书”的现象,很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但是其实并没有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刻理解,考核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2.平时考核比重低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只占总成绩的30%,这个比重比较低,导致学生的出勤率比较低,即使出勤了,课堂上回答问题、与教师互动等表现也不积极,影响教学效果。

3.容易出现作弊现象

《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强调以机械记忆为主,这就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70%,比重比较大,这就使有些学生为了能够及格,或者为了拿到高分不惜铤而走险,考试之前制作小抄,容易出现作弊现象。

二、《物流企业管理》考试改革方案设计

改革后《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考试过程贯穿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当中更扎实地掌握理论知识且能够更灵活地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提高平时各种考核方式所占比重,充分发挥平时考核在学生学习本门课程中的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效果。

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考核方式。理论和实践并抓,以百分制计。即是将学生的学业成绩分为平时考核、阶段测试和实训考核相结合来综合考评,以综合总评成绩作为判断学生是否通过该课程的考核。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30%,阶段测试占30%,实训考核占40%,如图1所示。

1.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即30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情况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其中平时课堂学习情况的评价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上课纪律、出勤、平时课堂积极性、回答问题情况等,此部分占平时考核成绩的三分之一,即10分。在《物流企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学习内容设计相应的作业题目,用来考核学生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而学生上交作业的次数、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是否准时上交就构成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这一部分的成绩,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占平时考核成绩的三分之二,即20分。

2.阶段测试

在《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安排三次阶段测试,从而分阶段来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尽可能地避免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每次阶段测试占总成绩的10%,即10分,三次阶段测试共占30%,即学生的阶段测试成绩一共是30分。其中,第一次阶段测试的内容为:认知现代物流企业、认知企业管理的性质、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第二次阶段测试的内容为:现代企业制度、经营决策与计划管理、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第三次阶段测试的内容为:物流企业质量管理、物流企业的设施设备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题型涵盖单项选择、判断、不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计算等。

3.实训考核

《物流企业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所以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从而通过实训来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共设计五个实训项目,分别为:

模拟物流公司组建、头脑风暴法、物流企业形象(CI)设计、因果图方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模拟物流企业招聘。每个实训项目占总成绩的8%,即8分,实训考核共占总成绩的40%,即40分。

三、结语

通过对《物流企业管理》课程进行考试改革,能够使学生的出勤率得到提高,还能够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对《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考试改革思路也可以为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考试改革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临沂市物流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对临沂物流企业的目前状况进行调研和分析,指出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从营销队伍建设、服务营销、品牌建设、营销原则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倡议。

【关键词】临沂市 物流企业 营销策略

临沂作为我国新型的商业贸易批发城市,目前拥有各类批发市场1000多个,已经成为辐射范围广,产品种类繁多,服务功能齐全的中国最大的批发商城之一,这也为临沂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临沂市的物流企业普遍偏小,服务层次也不高,使得营销能力也有限,阻碍了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如何寻找适合本地区物流企业营销发展的方式,提升市场营销水平,是我作为物流专业学生所感兴趣的一个研究课题。

一、关系营销的基本概念

在关系营销中,各关系方都应主动与其他关系方接触和联系,相互沟通信息,了解情况,形成制度或以合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碰头,相互交流各关系方需求变化情况,主动为关系方服务或为关系方解决困难和问题,增强伙伴合作关系。关系营销主张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并通过有效沟通和反馈,及时改善产品和服务,满足市场需求。在很多情况下,公司并不能寻求即时的交易,所以他们会与长期供应商建立顾客关系。实现企业营销目标。

二、临沂物流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宣传促销、主动服务的意识淡薄

临沂市的中小物流企业有不少习惯在物流园区成立一个营业点,等待顾客们主动上门寻找服务。很少有物流企业主主动去寻找客户,也不去主动和客户互相沟通信息,了解情况。少数物流企业虽然也通过媒体一些服务信息,但宣传渠道少,形式不多,影响了物流企业的业务拓展。

2.同质化竞争现象存在

产品同质化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大类中不同品牌的商品在性能、外观甚至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逐渐趋同的现象。 在这种情形下,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可以被其它同类厂商的产品替代。临沂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受到资金规模的影响,现代物流设备设施较少,工作效率不高,综合管理水平低,造成服务水平偏低,使得低价竞争成为多数物流企业采取的主要竞争策略,造成企业利润水平不理想,制约了企业发展。

3.市场定位不清

企业品牌缺乏创新、定位不清晰、差异化特色不明显才是企业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网店的冲击对于实体店的影响也非常明显。相对于网店而言,实体店在人工、租金等方面要投入大量的成本,而且现在很多顾客到服装店并不买衣服,而是看好了哪款衣服先进行试穿,看准了颜色和尺码然后回家到网上进行购买,如此一来,实体店俨然成了网店的试衣店。临沂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营销人员,无法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研和分析,无法掌握客户的真正需求,所以难以有效地对市场进行细分,进而为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

4.品牌意识缺失

品牌就是能被大多数消费者认可,不断、持续的购买,能给经营者源源不断的带来财富的产品。由于专业营销人员力量的不足,临沂中小物流企业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固守在传统的营销策略上,忽视品牌形象的建立和品牌营销的思维。

三、改善临沂物流企业营销管理的策略建议

1.组建专业的营销队伍,积极主动的开展营销工作

要想转变目前被动营销的局面,必须依靠专业的营销人员,通过各种渠道的广告、人员促销等活动,加大企业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变被动营销为主动营销。

2.提升服务质量替代价格竞争

客户在选择物流服务的时候会考虑到价格因素,但价格绝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物流企业只有依靠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才能与客户建立L期稳定的客户关系,才能最终赢得市场。因此中小物流企业要遵循服务营销的基本规律,从企业外在形象展示、人员素质提升和服务流程规范等角度,提升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

3.寻找合适的市场定位,打造品牌形象

临沂中小物流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客户需求,对临沂物流市场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内部经营条件,进行企业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品牌营销的基本策略,综合运用多种品牌传播工具,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形象,赢得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4 .临沂物流营销要坚持的原则

注中规模原则,物流业产生效益取决于它的规模,所以进行市场营销时,首先要确定某个客户或某几个客户的物流需求具有一定的规模,才去为他们设计有特色的物流服务;?注重合作原则。现代物流的特点要求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物流企业本身并不一定必须拥有完成物流业的所有功能。物流企业只有做好自身的核心物流业务,而将其他业务交给别的物流企业完成,才能取得更大的物流效益。所以,物流营销还应该包括与其他物流企业进行联合的工作;?注重回报原则,对企业来说,市场营销的真正价值在于其为企业带来短期或长期的收入和利润的能力。一方面,追求是营销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回报是维持市场关系的必要条件。

5.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发展第三方物流需要立足市场需求和市场运作,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改变传统运输、仓储、装卸、配送各个环节分割运作的观念,促进现有运输、仓储、外贸、邮政、批发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推动有条件的运输、仓储和等企业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逐步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现代专业物流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制造业企业也应改变经营管理理念,打破以往自设物流和小而全的运作模式,将一部分物流活动从生产和营销过程中分离出来,交给特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进行。

作者简介:丁泓斌,1996年2月,男,汉族,籍贯山东省临沂市,青岛工学院,2014级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计划体制下,管理会计对物流企业管理作用探讨

摘要: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得益彰;物流管理应用管理会计是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

1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是从传统会计体系中分离出来的一门边缘学科,吸收了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内容,与传统的财务会计相宜德彰。管理会计涵盖成本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价值管理等内容,包括决策分析、预算编制、成本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目前快运公司进行的运输总支出预算、月度经济活动分析、收入和成本考核等都属于管理会计范畴。

2管理会计在物流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 利用边际成本,合理组织生产,使公司效益最大化边际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的一种方法。

2.1.1 引入固定成本的概念。固定成本就是不随工作量的变动而变化的成本,即每月无论运量多少都固定发生、保持不变的成本和费用。以中铁快运的行李车为例,行李车的挂运费也可以算做是固定成本;还有行李员的工资等人工费用,并不随发送件数的增减而变化,因此也算作固定成本。

2.1.2 计划体制下的快运产品运价体系。在竞争激烈的物流市场上,只有靠优质的服务、优惠的价格才能争取更多的客户,在各个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价格必然成为竞争的焦点。因此计划体制下的固定价格和市场的自由价格是一对矛盾体,也是摆在所有铁路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1.3 从管理会计角度出发,充分利用铁路资源,使边际利润最大化。通过笔者日常了解,局管内的行李车大部份仓位都处于闲置状态,有的行李车只装几件货物,甚至有的常年全程空车跑,直通列车也不是趟趟满载。那么我们就可以下浮运价,以稍低(接近或低于公路运输)的价格开拓市场,增加快运公司的营业收入,弥补固定成本支出,这样可以增加边际利润,从而扩大了市场份额,使公司的利润最大化。

2.1.4 采用下浮运价方式,应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笔者认为,上述采取下浮运价的方式,只适用于局管内冷线车或经济欠发达地区,不适用于全部行李车;运价下浮可在个别地区或个别行李车先做试点,总结经验和做法,然后在大面积推广,防止给行包整体运价造成冲击。

2.2 进行经济活动分析(1)财务部重点分析分公司总体经济运行情况,预算执行情况,主要包括成本预算执行情况,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增收情况及成本控制效果和其他事项等。(2)运输部重点分析包括铁路运输收入(普包运费、保价)、运单收入完成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案,运力资源配置及利用情况,发送量指标完成情况,公路干支线开行情况及各线路利用情况,配送业务、公路运输外包情况,各种事故理赔情况(含保价和未保价),行李车保洁情况,添乘情况和其他事项等。(3)快运专列部重点分析行包专列运费收入完成情况及与计划差异情况,分析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及建议;行包专列车辆运行情况,包括加(减)挂车辆影响情况分析和其他事项等。(4)车辆设备部重点分析各类车辆包括行李车段修计划执行情况;汽车、装卸机具、机器设备修理费情况、运用效率情况、配属、封存情况;工程进展情况,包装材料的采购及领用情况和其他事项等。(5)人力资源部重点分析人力成本,包括工资、工资附加费、外购劳务、劳务输入等成本费用支出情况(含装卸业务),分析公司职工人数、构成及变化情况和其他事项等。(6)市场营销部重点分析市场运行情况,各类客户构成变化以及对分公司收入贡献情况,各类运输运价水平分析,“5100”矿泉水配餐、送货情况,营销费用使用情况和其他事项等。(7)生产调度(统计)部重点分析货车使用效率、行李车摘挂情况,根据调度命令临时开行公路干支线情况,分公司调度命令的及执行情况等。(8)综合部重点分析办公费、业务招待费、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支出情况。(9)收入室重点分析月结客户及大客户欠款的发生、签认、追缴情况,堵漏保收情况等等。(10)安全监督部重点分析大型安检仪、各种安检设备的使用维修情况,劳保用品、防暑降温费的采购情况及成本支出情况。(11)信息部重点分析信息设备运用维护、电话费、电报费、网络系统的维护情况及成本支出情况。(12)客服中心重点分析路风监察、服务质量、客户满意率情况等。

3推行管理会计,完善企业管理

现代管理会计是会计职能变化引出的。其主要职能已由信息支持向管理决策转移,财务部门被赋予决策建议权,而且对工作结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相应地,财会人员由管理系统中的专业信息支持人员转变为决策者与合作伙伴,新的职责与角色要求财会人员更多地了解企业各个方面,如运输生产流程、市场营销、竞争对手以及供应链等,以制定正确的战略计划,为内部顾客提供有关他们应该做什么及将会怎样的服务,而不能只反映是什么或过去怎样。工作精力将更少地用于信息报告,更多地用于计划与分析,并且将更加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管理决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各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成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管理难度也逐步提升,充分利用互联网+成为其强化管理的重要契机。然而,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利用互联网+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在对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以切实提升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促进其健康长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对策建议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流行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行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产生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互联网+产生和发展以来,其影响能力不断提升,也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但是,现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有限,不注重与相关企业的合作,缺乏专业化人才的保障,缺乏相关制度的支持等都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强化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

2.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的必要性

2.1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适应新形势的必然选择

物流企业的发展对于加速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物流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多,其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大型物流企业的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如何从内部出发通过提升管理能力加速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成为各企业的发展重点。在现代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逐渐产生,并深刻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通过充分应用互联网+来强化管理是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必然选择,是其适应新发展形势的必然要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的需求,其管理效率低下,难以跟的上行整个经济形势和行业的发展,会导致企业被淘汰,借助于互联网+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管理方式,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紧跟市场变化的需求,在行业的竞争和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

2.2有助于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

企业管理涉及企业发展的多个方面,是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虽然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但其规模较小,管理问题也较多,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能够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采用新的管理模式。以互联网+为契机,能够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又能够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最大程度上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能力,使其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业务管理等方面都能够实现创新,充分带动整合企业的发展活力,进而提升企业发展的整体速度和成效。

2.3有助于实现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的管理能力与整体竞争力是密切相关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能力相对落后,使得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行业竞争中难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一直处于支配地位,甚至随时面临被淘汰的风险。而在企业管理中强化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力, 可以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从各项管理措施出发,使得企业能够从多个方面出发,实施现代化的管理,也可以充分借鉴各方面的经验,不断提升管理效率和效果。避免出现管理失效问题,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的动力。进而在管理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3.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有限

互联网+是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而产生的,其发展的时间较晚,但是十分迅速,颠覆了各行业的发展模式,引领者企业的变革。但是在这一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有限。一方面,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压力大,利润率较低,其大部分精力都用于业务层面,在管理上不重视互联网+的应用,认为其与管理无关,领导层也难以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起到应用互联网+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守旧现象,不愿意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和同行业企业的经验,这使其在管理中应用互联网+存在浅尝辄止的问题,难以借助互联网+提升管理水平。

3.2不注重与相关企业的合作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我国产生了一大批专业化的大数据及互联网企业,其具有先进的技术与理念,而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并没有强化与相关企业的深入合作,使其管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缺乏与专业化的互联网企业之间的合作,从传统意义上讲,第三方物流企业与互联网企业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在互联网+不断发展下,各行业都被链接到一起,其发展的关联性不断增强。而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并没有通过相关的机制实现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难以在互联网+管理的过程中获得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支持,因此其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另一方面,缺乏与同行业企业的合作,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发展成本较大,其管理在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难以实现规模效益。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又存在孤立现象,没能通过强化合作的形式与同行业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因此其应用互联网+的能力相对有限。

3.3缺乏互联网+专业化的人才团队

不管是互联网+的应用还是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作为保障。21世纪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而当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中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还缺乏专业化的人员团队,使其管理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一方面,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管理者整体素质较低,对互联网+的应用技能十分有限,而企业又不注重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培训,使得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无人可用,没有人才的保障。另一方面,由于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利润率较低,使得很多企业没能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薪酬机制等,因此很难从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中引进专业化的人才,使得外部力量难以补充到企业中。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

3.4缺乏相关制度的支持和引导

任何企业的管理与发展必须要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障,互联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更需要相关制度的引导。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应用互联网+管理的过程中还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一方面,政府部门关于互联网+应用的相关政策减少,其各项政策的制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第三方物流企业互联网+管理的指导作用相对有限。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在企业管理制度制定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其政策制定的积极性较低,也难以根据互联网+的发展及时进行各项制度的更新。同时,对各项制度政策的执行力度有限,难以对互联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4.互联网+背景下提升第三代物流企业管理的对策建议

4.1全面提升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

在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提升管理能力必须提升对互联网+的认知程度,以此指导其实施更为有效地管理。一方面,要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应用互联网+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在实际的管理中不断强调对互联网+的应用,在企业内部营造出互联网+管理的氛围。同时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转变思维模式,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加强对大数据和互联网+的研究力度,不断提升现代化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督促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积极借鉴互联网+在其他行业应用中的经验,并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对其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的互联网+管理模式,并逐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管理保障。

4.2切实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在此基础上节约发展成本,提升发展效率。一方面,要加强与大数据及互联网+相关企业的合作能力,使其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从互联网企业中获得必要的人才支持,理念支持,技术支持等,并逐步提升互联网+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能力,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全面优化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等来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同行业企业的合作,通过相互合作的形式逐渐形成战略联盟合作关系,进而在互联网+管理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形成规模效益,进而能够降低应用互联网+的成本。同时,要通过签订合同协议与合作制度的形式来保证企业合作关系,以此来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4.3培训和引进专业化的互联网+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竞争逐渐成为人才的竞争,因此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互联+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培训和引进的形式建立强大的人才保障库。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对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进行关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互联网+管理的理念技能,使其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互联网+管理技能,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互联网+管理的人才推动力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制度,从外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中引进一批专业化的互联网+人才,使其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现有的管理团队注入新鲜的血液,以此建立完善的人才库。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互联网+管理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4.4完善互联网+应用的相关制度和措施

企业的管理与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时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措施,充分支持和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有效地应用互联网+模式,以充分提升其管理水平。一方面,政府部门审时度势,对当前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有效地预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详细的发展规划,针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态势,制定出能够辅助其发展的政策,使得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互联网+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应用相关政策,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加强对各项政策的实施力度,同时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政策措施,以细化互联网+管理的实施,落实相关责任,逐步提升其管理水平。

总结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想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应用互联网+来实施有效的企业管理。从研究中可以发现,其在管理中应用互联网+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必须要从提升对互联网+的认识程度,培养和引进专业化的人才,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完善互联网+应用的相关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出发,来积极应用和落实互联网+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水平。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关于多元化经营的西安市物流企业管理分析

摘要:如今,企业经营已经趋向于多元化,西安市场就是多元化经营。物流企业的管理是西安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心骨和核心产业,是衡量西安市场综合发展能力的标志之一。本文就是通过研究多元化经营的西安市场,来对它的物流企业管理进行分析,以及在多元化经营的物流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所在,以此找出对应的决策。

关键词:多元化经营;西安市场;物流管理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经营并不只是局限于一种产品或者是一个产业,而是跨行经营。既然涉及了跨行经营,那么该企业的物流管理肯定至关重要了,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西安市场的经营成果与发展。在现在这个处处都是竞争的时代,企业与企业,市场与市场之间就是从各个方面来竞争的,物流就是一个重要的竞争点。西安市场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也是一种战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的物流企业管理也就相应复杂些了,所以对物流管理方面一定要格外重视,最好能做到花最短的时间,准确、安全的将产品送到目的地。同样,一家企业物流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市场的发展,西安市场各个企业应采取适合自己的物流模式来进行管理经营。

1.西安市场的多元化经营特点

多元化经营属于开拓发展型战略,就是大大开拓市场,增加产品种类,跨行经营多种产品或者业务,同时也扩大企业的发展。善于发现本企业的特长,学习其他企业的优势,扬长避短。对于企业本身的资源,就充分利用不随便浪费,不仅大大节省企业的资源,又提高了运营效率。西安市场的多元化经营主要有两个特点:多元化经营就是企业的一种成长模式和战略模式,同样也是企业能力与西安市场机会的组合。从另一方面来讲,多元化经营是西安市场成长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企业按照多元化经营模式来经营,能让企业在市场中立稳脚跟,企业发展好了,西安市场经营规模也就会更大,发展更好更开阔,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物流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下的优点

物流企业在多元化经营模式下是有很多优势的(1)扬长避短,降低市场风险。多元化经营的西安市场,其物流企业管理也会多元化,通过和其他企业进行对比、交流和合作,增强了自己的优势,改掉了自己本身存在的缺点,弥补不足,将在市场中运营的风险降到最低。所以说,在多元化经营下的西安市场,物流企业管理更加优秀,在市场上运行得更加顺畅,风险也会更小。(2)多元化经营的物流企业管理对资源的利用更加彻底。物流企业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对本企业的资源利用更加全面,比如说充分利用机器设备、厂房、原材料等资源,让它们的效益到达最大,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有些企业不会合理利用空闲资源,这样不仅企业获得的利益大幅度减少,资源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3)实行多元化经营模式,更有助于资源的共享,信息的传递。多元化经营就是扩大了生产规模,把许多企业、行业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多元化加强了各企业各市场间的交流,比如物流企业的购销渠道、品牌、客户资源、研究成果等,多元化经营都可以使这些资源和信息实现共享,资源信息都在市场上可以相互沟通了,西安市场的发展自然就加快了,市场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以至于整个西安济也就会快速发展。(4)多元化经营的物流企业管理会更趋向多元化,规避市场经营风险。现在市场上有很多物流企业就采用了多元化经营模式,比如扩张物流服务范围、快递向第三方物流转型;扁平式的扩张,实现陆地运输到水上运输再到航空运输,运输的范围更加全面;不相关行业的扩张,俗话“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物流企业可以不只是单单发展物流行业,在酒店、房地产上也可以下功夫,也就是在发展物流企业的同时发展那些相关联企业。所以,物流企业管理在多元化经营的模式下运行,可以更好地规避风险、加快业务发展,从而带动西安市场经济的发展。

3.多元化经营模式下的物流企业管理方向

(1)物流的一般特征就是运输,它提供的基本服务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处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企业也不单单满足于发展这些服务,因为人们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所以物流企业就大力发展新的服务,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的利润,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自己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加大物流企业服务范围。因为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需求,物流企业可以在不同的市场上获得不同信息,以此来改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让自己的企业做到全面发展,为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了解市场发展状况,给自己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市场上的竞争是越来越大,很多企业为了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专注加强发展自己的核心产业,对于那些非核心产业就选择外包,以此来降低成本,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发展核心产业了。这些外包业务扩展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市场,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大大增长之后,市场对物流的需求也就更多更广,这完全就是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结束语

多元化经营下的西安市场物流企业有着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它维持着整个西安市场的运营,一旦在物流企业管理方面得心应手了,它能为整个西安带来的效益是无比巨大的。通过本文对物流企业管理的分析,让我们也明白了要想发展好物流企业,就应该认清市场所用到的经营模式,跟着市场的发展脚步来管理。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中小物流企业管理SWOT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淄博市物流企业发展进行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淄博市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SWOT分析;淄博市物流企业;现代物流;策略优化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受到了当前各级政府广泛的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淄博市物流行业的发展,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与山东省其他先进地区相比,淄博市物流企业的经营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尤其是现有的大部分物流企业,仍处于传统物流管理模式。如何进一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摆在淄博市物流企业的一个课题。

一、淄博市物流企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分析

一是新观念易于接受。当前,淄博市运输仓储类物流注册企业皆为中小型,组织规模普遍较小,管理层次不多,组织类型属于直线型,企业领导人有绝对的控制权,其管理方式、管理策略相对灵活、不僵化,一些新的管理理念、方法,相比大企业更容易接受,一般只需得到领导人的支持即可进行实施。二是业务流程易于改造。据实地考察,当前淄博市绝大部分企业物流操作流程比较单一,现代物流基本框架还没有形成一体化,因此,改进现有业务流程或者建立新的流程相对比较容易,效果比较理想。三是管理模式易于优化。多年以来,淄博市物流企业一直处于“多头管理”的状态,各职能部门对物流企业的管理形同“游击”,效率较低;淄博市物流行业协会的成立,为物流企业进行规范管理提供了保障。四是物流技术易于信息化。淄博市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低,这在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引进新的物流信息系统的问题上是带有明显的优势。五是区位优势明显。淄博地处鲁中地区,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有全省密度最高的67条铁路专用线。

二、淄博市物流企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分析

一是企业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比较混乱。从整体上说,全市物流企业管理比较混乱,管理层次比较低,规章制度不健全,以致于出现个别跑单现象。二是对物流服务水平的认识肤浅。淄博市物流企业多是从传统的仓储、运输行业转行来的。许多的物流企业低估了物流工作的复杂性,经营上过于简单化,物流服务水平基本上集中于提供仓储、干线运输、配送等低层次上,不愿在物流管理优化方面投入很大的财力和精力,没有认识到现代物流功能进行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这种思想认识下,难以发挥物流企业提高服务水平的积极性。三是规模效益难以实现。淄博市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规模普遍较小,由于受对物流服务认识肤浅所限,服务层次较低,物流规模效应难以发挥。四是缺乏高层物流专业人才。淄博市物流企业管理一直处于“小、散、乱”的状态,对物流专业人才特别是懂得现代设备操作和信息系统处理的高级物流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高层次物流人才的严重缺失已成为制约淄博市物流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五是缺乏物流经营的诚信度。淄博市物流业因入行门槛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为了生存,骗取客户信任进行无序竞争,导致社会经营诚信度普遍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有实力的大企业与之合作的愿望。最后,技术设备薄弱,信息化程度极低。淄博市物流企业普遍存在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和设备尚没有广泛运用于物流作业过程,对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的技术手段也相当落后,不能提供报价、在途货运查询、运费支付等功能。这无疑成为淄博市物流企业应用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的障碍。

三、淄博市物流企业发展的机遇(oppotunity)分析

一是市政府对物流企业的政策支持。“十二五”期间,为了鼓励现代物流业发展,淄博市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从资金、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对集群的物流园区大力扶持,为淄博市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二是集群式物流布局初步形成。“十二五”期间,淄博市加快了转方式调结构,“一个核心、两条轴线、四个组团”的集群式物流布局初步形成。三是物流专业人才越来越多。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物流专业人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进入多元化阶段,为淄博市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四是交通和信息设施日趋完善。随着国家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公路、铁路、航空等各种交通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同时随着国内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费用越来越低,为淄博市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客观条件。

四、淄博市物流企业发展的威胁(threat)分析

一是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十二五”期间,淄博物流业将更加开放,部分国内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强势进入,淄博的物流企业必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二是同行业的恶性竞争。淄博市物流企业面临的威胁除来自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外,还有来自本土的同行业的恶性竞争。三是物流服务要求越来越高。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物流向买方市场转变,客户对物流服务在深度与广度上的要求将更高。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我国面临的物流人才短缺问题非常突出。但是,我国的物流教育仍十分滞后,造成高级物流人才严重匮乏,阻碍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要培养满足物流企业需要的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就要构建全新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体系

一、《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简介

《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实用性和应用性。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企业组织管理能力、计划管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物流企业客户服务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发展空间。

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清。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有些定位为物流管理的课程,有些定位为企业管理的课程,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理解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课程定位与教学。

(二)课程内容混杂,缺乏实用性。《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的内容是物流管理的内容,有些是采用企业管理的内容,根据教师理解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混杂。而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综合性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企业管理共性的教学内容比较缺乏;同时,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涉及的概念、原则等相关的知识非常多,因此许多院校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容易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教材缺乏。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大部分是《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类的教材,适合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非常少,只有寥寥几本,而且都是2008年之前出版的。高职专业教材的内容应当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必须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选编,既不能太深入,又不能太肤浅,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流企业管理技能。

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一)课程目标。职业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就业教育,它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直接为企业输送实用性技术人才。从这一角度上说,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企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应按企业需求的模式来办学教学。高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要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应该围绕毕业生的就业来展开。根据中南部区域经济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点,应结合物流学生和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开展课程社会实践,努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许多学生没接触过企业,对物流企业管理没有具体认识。在教学中就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到教学实践基地实习、与企业主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管理物流企业的认识。通过组织课程社会实践、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

(三)教学方法。(1)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积极性,在“做”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2)角色扮演法。指根据学生就业可能担任的职务,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3)分组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4)案例分析法。以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

(四)课程评价。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整个评价体系由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组成,过程评价主要考核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课堂表现、课中测验、考勤、实训成绩等组成,重点在于培养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结果评价以期末考评为主,注重考核学生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整个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学生物流企业管理的综合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物流企业管理论文:对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的思考

【摘要】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构建好现代物流企业的行为准则、物流活动、物流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

一、什么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物流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依据现代物流企业内部各种环节、各项工作的特点,从各个侧面规定在物流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它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物流活动的基本制度。它相当于现代物流企业内部的“法律”,它是保证现代物流企业物流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手段。

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

现代物流企业的一切管理规章制度,都是依据现代物流企业运输、仓储、配送等方面的内容而定。现代物流企业的物流活动,决定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不仅要加强对经营过程的全面管理,而且还要加强对经营要素的管理。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内容如下。

(一)实现全面计划管理的规章制度

编制计划应作为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一项主要规章制度,应当以“立法”的方式,让全体员工遵守,发挥计划职能的作用。首先,它要求现代物流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物流活动都要实行计划化。实行计划化就是要使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和经营活动所涉及的一切方面都必须根据经营决策做出相应的计划安排。其次,要使计划管理贯穿于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最后,要使计划管理层层落实,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全员性的计划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人力资源是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的最主要因素,加强这方面的管理特别重要。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和劳动管理规章制度两个部分。人事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大致有:各类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考核、晋升、奖惩的原则和方法的具体条文。劳动管理制度主要有劳动定额、劳动定员、劳动力组织的管理制度、劳动纪律、劳动保护制度、劳动操作规程,安全守则、劳动竞赛奖励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三)物流作业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管理方面的制度包括物流作业操作管理制度和物流作业工具管理制度。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操作方面的管理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运输管理制度、储存保管管理制度、装卸搬运管理制度、流通加工管理制度、配送管理制度、物流信息管理制度等内容。

现代物流企业物流作业工具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有:各种机器设备的使用规程、维护、保养、修理以及领用发放制度等。它主要根据机器设备使用说明的技术文件要求,规定员工操作驾驶的正确方法,维护和修理的周期和方法等。这些制度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劳动手段的效用,保持机器设备的完好程度,避免人为破坏,有利于现代物流企业物流活动的开展。

(四)营运物资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

营运物资主要是现代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活动的各种物资。这些物资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有:物资验收入库制度、保管的原则和方法、维护保养质量规程、物资的盘点制度、储备量控制等方面的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作用在于,保证经营过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各种物资的质量完好、数量准确。

(五)财务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现代物流企业按照国家有关物流财务方面的方针、政策制定的,适合本企业物流财务活动的一项管理制度。物流财务管理制度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现代物流企业的全体员工都必须遵守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它具体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报销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制度和审计管理制度等内容。

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表明,1970年《财富》杂志中评出的500强企业,近1/3在1990年的名单中消失。这些企业“消失”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对环境做出认真、准确、及时的分析和判断,或者讲环境已经变化了,但管理企业的方式和制度仍然没有作相应的调整而引起的。现代物流企业也应该吸取这些企业“消失”的教训,随时要根据物流环境的急剧变化而做出适当的改变。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具备的特点有:

(一)先导性

现代物流企业要从市场环境出发,及时调整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修改和重新制定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现代物流企业的创新活动,这就是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先导性。 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了创新性的管理制度,才能形成现代物流企业的一种主动创新和持续创新的动力。

(二)协调性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应与外部制度创新相互协调,形成内外统一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比如,美国的3M公司,成立于1902年,它是一家涉及办公用品、通讯运输、航空航天的综合性公司,它的全称为明尼苏达矿业公司。它以创新为公司价值观的核心,公司形成了一套多层次的“利于创新、勇于创新”的制度体系。它把公司的管理制度分为公司整体层次的管理制度、小组层次的管理制度和个人层次的管理制度。特别是它保证“员工有15%的创新时间的规定”激发了员工的创新意愿。3M公司的制度创新与外部环境相互协调。

(三)动态性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要随着环境的变化作相应的改变才能创新。影响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两大类。外部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政治制度、市场规模、产业结构、资本市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文化等;内部环境因素包括现代物流企业的文化、组织架构、激励制度、学习氛围、人力资源开发、领导风格等。此外,打破现代物流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习惯性思维方式也有利于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企业管理制度是现代物流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构建好现代物流企业的行为准则、物流活动、物流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现代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