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

时间:2022-05-04 09:35:33

导语: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分析

摘要: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进行分析和探索,目的是为了使得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法;探索

随着高职院校中教学体制的改革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加强,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填鸭式的教学,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倾向于案例教学法。在企业战略管理学的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仿真的实景,从而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所以高职院校中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认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工商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通过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有很强的实践应用性。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注重于对理论知识的教学,希望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核心的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接受知识的模式太单调,学生也只是一味的以掌握理论知识为主,而不能够去实际运用,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轨[2]。所以目前的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启动教学模式的转变。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

管理学课程中的作用美国的哈弗大学最先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要求在运用该模式教学时,教师与学生要进行互动,一方面是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接收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教学法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只是单方面的传授理论知识,而学生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状态,并且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可以理解到理论知识实际运用的情景中,反过来可以更好的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

2.案例教学法

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的分析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所涉及到的案例,一般都会有很明显的特点。案例一般会覆盖到课本中的多个知识点,通过课堂上教师讲解案例,学生来分析案例可以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贯通,从而掌握到一些重点知识。学生在分析案例的时候还可以运用理论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所以通过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

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相长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避免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些弊端,使得教师的角色得以转变,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而学生则是案例讨论的主角。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教学中与学生互相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企业战略

管理学课程中的探索和运用在90年代末我国逐渐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学的课程教学中,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案例来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然后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来加深对案例的理解。一般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在案例教学实施之前,教师首先应该要对学生讲授必要的一些理论知识,因为只有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案例进行理解和分析,才能对案例进行讨论。例如在学生针对企业如何进行战略评价这样的案例时,就应该已经掌握了GE矩阵模型分析和生命周期等基本战略理论知识。

2.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准备

在学生有了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储备后,教师就要开始选择案例教学的合适案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案例教学,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巩固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可以展开讨论和思考。比如当学到企业多元化战略的知识点时,可以选择海尔多元化的战略这样的案例来进行案例教学。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寻找案例的关键因素,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3.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向学生讲解案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案例讨论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比如选择一个家电行业内部竞争结构的案例时,可以选择苏宁电器在内部竞争过程中是如何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成熟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案例中所体现的问题。

四、小结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是一门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在企业战略管理学课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作者:金敏麒 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实践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运用

《企业战略管理》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许多专业都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来开设。在很多学校的教学中,大多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也就是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实践教学较少。有些教学中也引进了案例教学,但大多只是单纯的介绍了案例内容,教学方法简单,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本文试图对实践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必要性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力求能够更好的促进实践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

1实践教学引入《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活动的必要性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立足于管理学基本理论基础上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该课程系统的介绍了战略制定前、制定中和制定后的企业行为,主体部分基本划分为战略制定前的环境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环境分析)、战略的制定(包括战略制定的过程和战略的类型)、战略的评价与选择及战略实施。由于战略的制定涉及到企业的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问题,因此比较强调思维模式和理念的培养。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掌握战略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系统的、灵活的运用其基本理论进行企业管理。想要学生达到这种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介绍课程内容,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多种实践教学方法。

2《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方式

2.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创立的,该方法通过模拟现实场景,让学习者把自己作为案例场景中的一员,通过讨论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如果运用得好,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上基本理论的现实意义,加深对课本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如果想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选择适当的案例。案例要和所讲的知识点有关联,案例中要有能够进行思考和深入讨论的典型问题。战略管理相关的案例非常多,如果想要找到能够和相关内容比较切合的案例,就需要授课老师进行大量的案例查找、总结和思考。同时,案例要与时俱进,在讲课中选择的案例企业要注意其现实发展动向。有很多教师采用多年前的老企业作为案例,甚至有些企业在现实中已经倒闭或者被购并,如果仍然选择该企业的战略方法作为战略类型的介绍,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案例的选取最好选择当前学生较为关注的,或者学生较为熟悉的企业,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案例教学中要教学互动。案例教学并不等同于案例举例,很多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只是简单的进行案例介绍,同时发表一下自己对该案例的看法,案例教学就结束了。这仅仅是案例介绍,并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在选好案例的基础上,文字案例和视频案例交互使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案例中有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深入讨论的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2模拟实验法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现实企业的经营中需要大量运用战略管理的内容。然而由于现实环境的不同,不同的企业对战略管理的运用千变万化,课本中知识的介绍只是概括性的、理论性较强的介绍。没有一种理论可以适用于现实中的任何企业,也没有一个企业可以完全用一种理论去运作。因此,在课程的学习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念,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去灵活的、创新性的运用,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后能够进行现实的模拟,例如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企业经营群模拟,引进一些实习软件,如啤酒游戏的软件,让部分同学作为生产商、部分同学作为中间商、部分同学作为销售商和顾客,进行现实经营决策的模拟。还可以开展企业战略制定大赛,将学生分组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关注的企业,并对其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就其目前的经营制定相应的经营战略等等。

2.3实践训练法

案例教学法和模拟实验法能够较好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的基本知识,但在现实工作中仅仅掌握基本理论是不够的,特别是现代企业在人才招聘时大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工作和实践经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更加灵活多样的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最常用的实践方式是学生课外寻找公司进行实践,这种实践方式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或者在毕业前,通过自己寻找实习公司或者学校建立的实习基地,在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的过程。但这种方式是在非上课时间完成,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作用不大。授课老师应该积极创新授课方式,更多的在课堂上或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如为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企业战略制定的能力,可以在将学生分组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大赛。该创业大赛是属于实质性质的创业大赛,如组织学生思考怎样在两个小时内用10元钱赚到100元钱(启动资金或者目标资金可自行设定)。该实践教学组织过程要注意几点:第一,给学生设定一定的启动资金,金额不能太大,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内;第二,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方法,如四天或者一周;第三,实际赚钱时间要有所限定,如2个小时内,2天内等,所有小组要在同一时间启动,赚钱的过程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过程,并不只是限定在策划书上;第四,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赚钱方法整理成文档,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做报告;第五,及时对报告内容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课堂内容和实践训练充分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企业战略管理》实践教学运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3.1注意案例库的建设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对于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众多老师在案例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案例选择,比较负责任的老师通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案例,因此建立一套和各部分专业原理相配套的案例库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建立案例库需要大量的工作,通常并不是单个老师能够做到的。因此,一是需要相关的教学部门成立案例采集团队,进行专门的案例采集和研究,并归入案例库中,相关老师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共享案例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确保案例是本地典型的,真实企业的案例,以确保案例的保存价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注重学校相关配套建设

模拟实验训练要求学校能够提供一定的训练场地和计算机软硬件,因此需要学校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需要的电脑和相关软件。校外实习要求学校最好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基地,如一些固定的、长期合作的实习企业,在学生得到锻炼的同时,企业也能够得到相对低廉的劳动力。而课堂实践训练,则要求学校在提供硬件支持的同时,学校制度管理也能够灵活,如上课时间和地点适度调整等。让学生在毕业前除了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能够提高其实践工作能力。

3.3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至关重要。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首先要加强教师的责任心,提高教师的教学激情。很多教师仅仅把上课当作一种任务,在长期教授同一门课程的过程中,消磨了其教学激情。其次是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创新思想。案例教学法、模拟实验法和实践训练法的成功实施,无不需要教师通过与时俱进,通过知识结构的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其创新能力去完成。因此,需要学校和相关教学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

作者:席利卿 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翻转课堂视角下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分析翻转课堂模式的优劣势,探索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设计了学习路径和学习方法,为进一步突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特点、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及翻转课堂模式在教学中的设计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设计 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企业战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在内容上有着逻辑的严密性以及体系的完整性,但也存在着不注重理论应用的缺点,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式的讲授方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学模式的革新一直是近年来高校关注的问题,教学重点由“教”转化为“学”是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出现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性和能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传统教学设计

国内众多学者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鲁银梭(2013)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内容和体系,重点分析了问题导向型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和教师的角色扮演,认为要想促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互动性和学生参与度,还需要对该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设计;刘秋民(2011)认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需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体验式”教学,按照工作过程的流程,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自主探索、解决企业诸如战略发展、团队合作、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尹磊(2010)通过沙盘分组对抗的形式模拟了战略决策实践,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张丽琨(2014)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知识与沙盘实训对抗有效地结合起来,创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耦合机制;张颖(2014)以应用为导向,对战略管理课程进行了全新教学模式的设计,将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环节分为四个部分,明确了四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实施手段;杨娜(2014)对国内外有关模块化教学和企业战略管理教学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阐释了目前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结合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原理将其应用到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对企业战略管理模块化教学进行了设计;卢启程(2010)通过对本科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实践进行的初步验证提出了“读、写、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从设计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情景和体验环节、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管理与帮助机制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姜桂娟(2010)从专业学生应职岗位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培养出发,有针对性地按照“任务驱动、典型案例、关键技能、素质拓展、真实体验”的理念,进行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设计。

上述教学设计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使学生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促使问题的解决,进而培养了学生综合管理的技能与素质。同时,教师能够按照与学生的互动情况进行课程教学,学生方便了解课程进度、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但是,上述教学设计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升接受能力略差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也没有完全从书本的知识框架中脱离出来,不能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学科素养完全显现,教学质量提高的效果并不显著。

二、翻转课堂的特征及其与传统课堂的对比

当前,翻转课堂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翻转课堂是知识多次内化的一个过程,其实质为使最稀缺的学习资源――“时间”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翻转课堂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师与学生教学角色的“翻转”。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主动地通过PPT形式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内容,没有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及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而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观看微视频及QQ分享的文件时,能够根据自己的水平及需要来不断调整学习进度,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不同途径随时咨询老师或向同学请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学习方式的“翻转”。传统课堂上,老师在课堂上经过讲解来完成知识的传授,知识的进一步吸收由学生在课后通过练习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和鼓励,学生在遇到疑难问}时往往会感到迷茫甚至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而翻转课堂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能得到关注,学生可以针对某个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小组讨论并得到老师的个性化指导,最终完成知识的进一步吸收。

第三,教学环境的“翻转”。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教学模式的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在传统课堂上,老师常常会把要讲的内容全部展示在黑板或者PPT上。而翻转课堂通过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了网络媒体资源,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教学网络媒体资源,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学生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完成学习任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支持各种情景式学习,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学生课前主动发现问题,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或咨询老师并解决问题。通过制作核心知识教学微视频等途径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教学内容,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进而主动探求知识的意义。表1为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对比。

三、翻转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劣势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3.协作探究,针对性辅导。每一小组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分歧。此时,教师需要在企业战略管理课堂上进行巡视并及时关注各个小组的动态,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引导,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对各组成员讨论后还存在的企业战略管理疑难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4.展现成果,总结梳理。小组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成员及时形成总结性成果,并采取上台演讲、模拟情景再现、课程论文提交等形式来报告总结性成果。在小组成员报告成果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可以通过跨组进行讨论,交流本次课程学习中自己的收获及心得体会等。总结性成果报告完毕后,由教师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强调注意事项,促进学生课程知识体系的构建。期末,教师可以加大在线学习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考试分数所占的比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后评价设计

如果进行教学设计之后不注意分析总结,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后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本次翻转课堂进行反思:教师要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中还存在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以便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帮助;学生要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如对某公司进行战略规划后,学生应该反思经过小组讨论后对本次规划有哪些收获?针对本次规划,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制定一份优秀的战略规划应注意哪些问题,等等。反思评价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实现了共同进步。

五、结语

翻转课堂模式给学习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思路,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教育中教学内容的强制性和思维过程的依赖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受到了师生的青睐。这种模式对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开展问题探究、完成知识的内化,使学习变得更高效。同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不需要把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再复述一遍,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以便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实现知识内化的分步完成。翻转课堂模式使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也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教学做合一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

摘要:《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通过全程互动型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及能力三阶段训练法,达到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企业战略管理》;战略思维

0.引言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进行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作为管理科学的分支,它集中研究一个组织如何制定和实施科学的发展战略,以保证自身的生存与持续发展。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知识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经营战略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战略性思维,开发战略管理的能力。战略管理必须要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熟练使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和工具。要做到消化吸收,关键在于“做”或“练”。所以《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是:教学做合一,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

1.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常规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设计思想和模式是以知识体系为中心,而不是以能力体系为中心。授课中按教材编写的逻辑知识体系顺序,采用课堂知识灌输方式,“做”或“练”的实践操作较少,对知识的运用与转化不利,达不到能力提升的最佳效果。

(2)常规的教学方法以传统授课模式为主,教师为主导,进行系统授课,通过传授一理解一巩固一运用一检查的模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果停留在被动地接受记忆与理解知识的水平上。

(3)学生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不强。制定战略时要系统地思考很多问题,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缺少引导环节,学生很少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自学,导致无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2.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是以问题系统为导向,能力系统为目标,以知识和工具系统为手段,展开课程活动的设计。将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紧密结合,通过“做与练”,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2.1全程互动型的教学模式

整个教学过程强调教师与学生全程互动,让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讨论,学生与教师的角色并重,学生参与时间接近60%以上。授课前教师以网络课程平台为依托,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课件,精心选择的案例,习题集以及需要阅读的文献等大量有关该课程的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同时,教师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学生去查阅相关理论。必须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接收到相关信息。学生们接收到任务后,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预习,了解相关背景,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并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平台教师进行询问,实现课前的教学互动,避免把疑惑带到课堂上。另外,为了保证每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教师要求每位学生对指定问题进行预回答

授课中主要采取问题导向与启发式教学手段:授课内容开始之初,创设情境,一般是案例或案例对比,然后确定问题,引导学生或者学习小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后,由教师总结点评,并引导出课程主要内容。目的是由教师的单向思维转换为师生的双向思维,增强学习效果,让学生由被动听到主动想,培养学生的学生知识思考力与整合、探索能力。

授课结束后要给学生布置文献阅读与案例调查任务,教师以网络课程平台为依托,将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授课课件,案例,习题集以及需要阅读的文献等大量有关该课程的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直接在线审阅批改。同时,对课程内容或者布置任务有疑问的同学,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与老师在线交流学习,实现课下的师生互动。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把案例研究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来。首先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4-6人案例研讨小组,所有课堂任务和课后任务都由小组合作完成。将学生的互助W习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然后要求研讨小组任选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撰写企业发展战略策划书。案例研究对象或者是教师提供企业实际的背景,或者组织学生到实际企业调研。发展战略策划书由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战略制定与选择、战略实施四个部分组成,要求学生必须运用PEST工具、五力模型、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模型对外部环境分析进行分析,运用价值链模型对企业内部环境分析,通过SWOT量化分析,制定SW,ST,WO,WT战略,并对公司层,业务层和职能层战略的具体实施进行阐述。教师提前规定各阶段任务完成的时间期限,一般是相关理论讲解完一周后完成相关任务,每部分任务完成后就安排小组间成果分享与经验交流,然后进行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这样的案例研讨小组模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战略管理工具的实践应用,掌握战略制定的流程,同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团队学习氛围,提高团队战略思维,提高沟通能力。

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要安排6-8学时的综合模拟训练,模拟训练主要通过ERP沙盘演练来完成。沙盘演练即模拟运营一个企业,教师事先对企业的运营资金、内外部环境做好界定,学生分组形成相互竞争的模拟企业,模拟企业3-6年的经营,公司运营中学生必须要完成市场分析、战略规划、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运作、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同时组间进行竞赛,以最后的总分来进行评比,得分最高的组将被评为“创新创业之星”。综合模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和理解战略管理的真实商业情景,把学生的战略决策思维真正地调动起来。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案例研讨小组、综合模拟训练、小组竞赛的形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将所学战略管理知识进行全面的应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2.3能力三阶段训练法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工具训练三阶段原则来实现“知识+能力”的目标。知识工具训练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启发性学习训练,通过课堂讲授,老师演示并讲解战略管理工具的含义、使用方法、适用情景以及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初步理解该工具。第二阶段是熟练体验式训练,教师布置文献或者研究案例,学习小组运用课堂学习的战略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讲解完价值链模型后,以“S出版集团的价值链分析”为研究案例,学生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三个任务:制作出版集团的一般价值链;制作S出版集团的价值链和价值分布;分析S出版集团的价值链,提出提高价值的策略。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自动手动脑使用工具,可以发现很多应用中需要注意的点,及时发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不足之处,通过这种熟练体验式训练真正的学会了如何使用工具。第三阶段是独立思考式主动训练:教师要求每位学生以自己曾经实习过或熟悉的企业为研究对象,制作该企业的价值链,分析其价值链中的正价值和负价值活动,提出改进措施。此阶段训练的案例不再是教师指定案例,都是原创型案例,由学生主动搜集资料,独立思考工具的运用,更加了解工具的适用性提高。

3.教学做合一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效果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大力进行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学生普遍反映教学做合一的战略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对他们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培养解决实际战略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战略管理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更为深入和透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小组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都为硕士以上学位,都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授课时对内容把握得准确,重点突出,并能够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任课教师采用了课件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师讲授方法外,还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模拟、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使传统单调、枯燥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学生反应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实用,案例研讨小组提交的企业发展战略策划书达到了预期效果,策划书质量逐年提高,考试成绩平均逐年提高2.7%,说明通过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改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使用越来越好。

4.结语

教学做合一的企业战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使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逐步树立起系统观念、权变观念、创新意识和人本意识,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使学生在实践中能预见到内外环境未来的发展变化,适时地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并能科学的组织实施,开创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基于建构主义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

在阐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及其对高职课程改革的指导意义后,以高等职业教育中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为对象,分析当前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对应改革探索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建构主义;职业教育;情景式教学

1引言

2014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我国高职教育已走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程,近年来更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规模也随着社会需求量的增大实现了快速提升。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发展必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仅停留在表面,多门课程内容重叠,造成很多学生不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许多学生没有意识也不愿去做普通的一线工作,旨在办公室、写字楼从事业务、文秘等工作。从而造成职场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学生毕业去向的困境:企业存在用工荒,学生抱怨找工难。

国务院印发的《决定》指出,为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必须推进职业教育与终生学习相对接;必须推进教学工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必须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必须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必须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这个文件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职业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的,其中课程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升工作技能的重要阵地。本文首先通过引入支撑高职教育理念的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以“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全面剖析高职教育课程教学的新规律、新视点,为解决高职学生“厌学”、缺乏主动学习精神的问题,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2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哲学,指的是扎根于对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追溯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其中,做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主要有杜威、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等人。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建构主义基于他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他发展了发生认识论,区分出一个孩子在建构一种世界模式时,必须经过不同的认识阶段。他确信,学习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发现。他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而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方面,新经验要获得意义需要以原来的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新经验的进入又会使原有的经验发生一定的改变,使它得到丰富、调整或改造,这就是双向的建构过程。

如何减少学校学习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差距,这是建构主义者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首先建构服务是自身的目的,主体希望能控制其所感觉到的东西,以便从其首选的目标状态中排除一切与之相背离和产生干扰的东西,控制自身需要的并可以加以控制的事物模式。作为教育界的一种新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对传统教学观念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对学习和教学做作出了新的解释,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研究者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设想,这对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李朝军认为职业教育应该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模式,应用情景建构主义理论将实践和理论有机地融为一体,提出将学生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作为职业教育教学的首要理念;职业教育教学应尽可能接近真实的职业环境;职业教育教学应该坚持以实践为先导。杨仲夏指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实践对于物流学科的教学,特别是高职物流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综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理念核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要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并对所学知识的意义要主动建构。而《决定》指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我们依据建构主义的指导,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新的探索。

3目前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分析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继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所取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由于受发展理念、社会重视程度、办学模式、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仍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学校甚至偏离了正常的发展轨道,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尤其在课程建设方面,存在比较典型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教材内容与形式比较陈旧。尽管在高职高专的教材编写方面,大量学者所做工作是有目共睹的。从过去选用本科教材来取代高职专业课程教材的紧张情形得到了很好的缓解。但是各专业课程教材的内容编写存在有大量的重复,例如“企业战略管理”中出现的SWOT分析的内容,在“管理学基础”和“市场营销管理”等课程中均会呈现,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厌学情绪、任课教师对待教材也无所适从,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第二,“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很多的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是直接从高校的应届硕士生转过来的,这种从学校走向学校的师资,对于企业实践一线的操作运营流程没有直接的感受经历,使得教学过程中讲解操作技能知识缺乏信心和底气,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欠缺支撑开展课堂实践教学课时的实验实训设施。很多学校由于经费投入和课程设计建设的“不给力”,很多专业课程的实践实训课时难于达到要求的。像“企业战略管理”偏理论类的课程更是如此。这也是影响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4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改革建议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习就是围绕学习目标展开的一系列有关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从中不断获得意义并进一步完善其知识结构。为了培养学习者的探究能力,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独立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企业战略管理是为工商管理类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其它相关专业如市场营销和旅游管理等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跨越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整个范畴,为了使学生在一个学期时间内系统掌握战略管理基本理论,在专业学年课程设置中,一般都安排在大学学习期间的最后一学年。此阶段学生经过宏观、微观经济学以及企业各职能管理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了宏观经济管理、企业财务、生产、物流、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这种课程设置为该课程的顺利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4.1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旨在培养学生在能够运用战略管理理论和方法诊断企业一般性战略及战术问题,具有初步解决职能层、事业层及公司层战略问题的思维和能力,重点培养适应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及外向型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要求的,具有国际化视野并熟悉国际规范,有较好的战略思维、战略决策及运作能力的工商管理高级人才。

4.2课程目的

(1)理解战略管理是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为实现其战略目标,实施跨职能决策的一门艺术与科学。提高学生对学习本课程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2)掌握本课程的体系、结构及各章内容间的内在联系,知晓国内外企业战略管理的理论与最新发展动态及趋势。能运用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解决中国企业战略的一般性实际问题。

4.3课程教学进度安排

通过设计目的明确的教学情景,在学生的角色体验之中,激发潜在的学习智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心理认知规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教学的定位上,情景体验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景为基础,以教学目的为导向,针对教学知识点通过特定的游戏和角色扮演,塑造教学场景,再通过师生协作探讨的方式开展引导分析,让学生自己感受和领悟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主体,教师则承担起教学辅导者、问题引导者和场景设计者的角色。这种方式可有效克服高职高专学生厌学、逆反的学习情绪,从而确保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5结论

教学改革需要系统的基础研究和更广泛的实践探索,要引导学习者主动构建知识,就必须对知识建构的机制、途径、策略等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建构主义为此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随着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学将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开发出能有效支持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加强理论与真实生活实践的联系,促进知识的情境中迁移的教学软件和运用于课堂情境的教学方案。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浅论案例教学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工商管理专业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企业战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一门科学与艺术并重的系统思考课程,案例教学在该课程中的灵活运用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可培养其实践能力。本文从案例选择、讨论、总结等案例教学过程出发探讨了战略管理课程中如何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案例选择案例讨论案例总结案例教学是一种以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为主旨,以来源于现实的真实案例为教材,通过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将学生引入案例设定的特定情境中,以此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赵华平,2010)。该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讲授方法在灵活性、实践性和互动性方面的缺陷,以促进本科生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的提升。

企业战略管理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整合管理学知识,综合分析各职能战略与企业总体战略,从长远发展高度概括、总结,提出可操作性思路,系统规划持续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的学科。其教学目标是既能掌握有关战略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能具备一定的运用战略思维思考、处理现实管理问题的实践能力。该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都决定了企业战略课程应尽量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说教讲授,宜采用更切合实际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剖析、双向互动,使教学对象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以提升其实际综合素质。本文将从案例教学的过程出发,分别探讨案例选择、案例讨论、案例总结等主要环节的设计原则和注意点。

一、案例选择

在不同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成功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探讨了案例选择的总原则,并根据案例运用的不同作用将案例分为导入式和总结式两类。

(一)案例选择原则

案例是为特定教学目的服务的,有的是为探索现实、提出假设,有的是为联系实际、验证理论,有的是为过程分析、融会贯通,教师需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具有不同侧重点和着眼点的案例,但案例选择总体具有典型性、趣味性、层次性的原则。

1.典型性。并非每个案例都对所要分析的知识点均是贴切的,作为教学的案例应该是能够生动展示战略管理规律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案例,能够为具体展示知识点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例如,在企业多元化战略这一知识点的传授中,许多企业都有多元化的经历,但很多案例的多元化路径规律性不明显,或者只侧重于多元化的某种类型,难以全面涵盖多元化战略特征。相对而言,海尔集团的多元化战略路径清晰、内容全面,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典型性。

2.趣味性。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重要区分点之一在于案例教学需要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思考、创造的综合能力。为此,案例选择在保证典型性、针对性的同时应尽量选择具有时代性、趣味性的案例,从而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的兴趣。

3.层次性。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现实案例相结合,由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探索两者之间存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从中抽象出战略管理的一般性原理与结论,这一过程应是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例如,笔者在以海尔集团为案例对象分析其多元化战略时,会由浅入深,先分析多元化战略的类型(无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探讨两类多元化战略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接着再深入剖析海尔集团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中进入新行业所采用的途径(自创、并购、合资),并根据现实情况分析三种途径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通过不断加入假设、提出新问题的方法,推动案例分析的深入。

(二)案例类型

1.导入式案例。导入式案例一般在重点知识点正式讲授之前采用。在一些重要知识点讲授之前可以先介绍一个具有趣味性的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共同分析该案例蕴含的理论知识,其目的是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理论假设。例如,企业战略管理中有一个重要知识点是内外部环境分析,在该部分正式开始讲授之前,笔者选择“隆中对”作为导入案例,通过讨论诸葛亮对汉末形势的分析以及据此所提出的战略思路,引出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知识要点――内外部环境分析及其分析方法(SWOT分析)。

2.总结式案例。总结式案例一般在知识点讲授完毕之后采用。教师在深度讲授重要知识点之后,可以选择能够深度反映该知识点的案例,通过学生讨论、师生互动、案例总结等方式使理论、现实相互印证、融会贯通,其目的是将理论运用于现实,用现实验证理论。例如,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有一章是多元化经营,在讲授完多元化经营的内涵、特点、进入方式等知识点后,笔者选择海尔集团20余年发展的纵向案例,与同学互动讨论海尔集团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段所采取的公司层战略、多元化特点、进入方式选择等,使理论、实践融会贯通。

二、案例讨论

在选择好合适的案例之后便是如何组织案例讨论,在此过程需要有注意几点:

1.师生角色合理定位。传统教育中,教师主要通过讲授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过程较为枯燥、知识难以灵活运用等缺陷,案例教学正是为弥补上述缺陷而产生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在讨论过程中担任案例组织、推动、归纳总结等职责,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学习进程的节奏;学生应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中担任案例分析、讨论、辩论等职责,积极主动地搜寻知识;两者之间应是共同探讨、积极互动、教学相长的关系。

2.合理掌控案例讨论进程。一般而言,案例讨论分为案例展示、问题设置、案例讨论等几个环节。(1)案例展示。在该环节,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工具全方位展现案例全貌,使学生能够对案例有整体的感性认识;在案例展示时应注意尽量运用活泼生动、富有趣味性的语言进行表述,从而引发学生阅读、思考的兴趣(郑绮萍,包昆荣,陈志铭,2006)。如果案例的信息量较大或需要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搜索时,应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布置作业。(2)问题设置。案例教学的目标是为了更生动具体地展现知识点并真正掌握,为此问题设置应紧紧围绕需要传授的知识点。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应是理论难点,通过问题提出、讨论、解答可有助于学生掌握该知识点;二是问题设置应有助于引发学生思考,将复杂、难懂的知识以设置问题的方式理清思路,通过追问、反问等方式推动讨论层层深入。(3)案例讨论。教师作为讨论的引导者和推动者,通过提问、反问等方式推动小组间的讨论和辩论,分享众多思想,实现过程方法目标;通过热烈的讨论、辩驳,加深知识点理解,实现知识技能目标。这一环节要注意几点: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站在中立的角度,不带倾向性的引导,否则有可能将学生引向既定的结果,难以使个人、各组各抒己见;二是应把握提问、引导的关键时机。当一个问题讨论接近尾声时,教师可以抛出下一个问题或是在已有讨论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更进一步的限定或假设,从而引导讨论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案例总结

当学生讨论案例结束后,教师有必要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并将案例与理论结合起来进行归纳概况,将现实状况升华到理论知识。此环节需要注意几点:一是对学生讨论情况的总结。概括讨论环节存在的几种主要观点,并对上述观点进行点评,既要肯定学生讨论中的积极观点,同时也要提出思考该类问题应有的战略思路;二是对案例结论的归纳。这部分并非对理论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通过案例对理论的验证,是将现实与案例结合并从现实归纳理论的升华,也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与拓展;三是在已有结论基础上提出深入思考的思路。仍以海尔集团多元化战略为例,在充分讨论基础上重点总结三点结论:(1)根据企业能力控制多元化的节奏,能力与多元化节奏相配合;(2)根据行业相关程度进入新行业,海尔根据行业相关程度,从高相关到中相关,再到低相关发展;(3)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进入方式。

四、结束语

企业战略管理既需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需要结合现实切实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推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应是当前深化教学创新一项急迫的任务。这既是提升教学方法的新机遇,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如何发现讨论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心理、掌握讨论节奏等均是案例教学中面临的难题。为此,本文探讨了案例选择、案例讨论、案例总结等案例教学主要环节的注意点,以期为提升案例教学效果探索途径、积累经验。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论民办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 目前民办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整体水平还比较低,亟需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明确教学目的,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训教学,完善教学考评,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 企业战略管理 教学改革

民办高职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仅需要量的发展,更需要质的飞跃。当前,民办高职院校要提升教学品位和社会形象,关键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根本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从民办高职院校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存在教学目的比较模糊、教学理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比较简单、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实训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考评比较乏力、教学效果尚不能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要等问题,亟需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升教学质量。

一、明确教学目的

基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复合性和实践应用性,立足于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和教学条件等教育资源都相对薄弱的现实,不能盲目地把教学要求定得太高,试图不切实际地进行精英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厘定课程性质,进行区分教育:对于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在校学生,适宜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进行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主要讲述企业战略管理现象和原理,重在培养企业战略管理的感性认识和观念。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本专科学生,应在讲述完管理学原理、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主干课程,已经具备相关基础学科知识后,在高年级以必修课的形式安排,重在夯实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基本通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培养思维方式和话语体系,为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初步的基础;有条件的还可结合专业方向,侧重于某一方面做进一步学习,引导学生得出分析实际问题的思维路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方法,培养实践运用中的专业能力。

二、转变教学理念

基于内因与外因关系的基本哲学逻辑,即使外在的知识系统再完备,若没有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系统,它仍不能发挥任何作用。而每个学生既有知识结构是不同的,所以即使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每个学生所建构的内部知识系统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必须以作为现代主流教学理念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摒弃单向的填鸭式灌输,推行双向的启发式导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教师为主导,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

具体而言,更新教学理念就是要: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为“师生共同研讨”,知识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而非被动地接受或吸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启发思路、讲解要领,解释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思索,自主学习,相互研讨和学术争鸣。变“以教材为中心”为“教材和课外读物并重”,让学生从教材上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后,广泛地阅读课外材料,收集和甄别有关信息,加深理解。变“以课堂为中心”为“课堂与课外并重”,一方面利用网络等方式,增加师生的课外互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把它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变“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在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时,特别注意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变“以学会为中心”为“以会学为中心”,强调方法论的传授,使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更新和应用新知识。

三、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不仅仅是利用多媒体或使用双语等器物层面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还在于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流程的科学化。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推行双向的启发式导学,就应当以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为基础,积极引进和综合运用案例教学(Case study)、概念图形成(Concept mapping)、团队工作(Teamwork)及网络学习(e-learning)等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事物规则,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增长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一般流程是:组织学习小组,形成无偏见的合作氛围――教师围绕拟讲授的知识点,课前布置相关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或学生初步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和争论问题――教师归纳和总结问题――教师提出扩展性或前瞻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和作用就是科学合理地设计基础性问题,构建良好的小组内部合作机制,通过及时的肯定和追问,引导和促进教学互动的开展,以及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案例教学法强调利用真实或虚拟的生动案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导其利用基础知识参与案件解决的推理过程。概念图形成法强调在进行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时,以绘制逻辑关系图的形式,使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条理化和直观化,便于学生形成整个课程的结构体系。团队工作法强调通过互动讨论、分组学习、集体求解等方式,融合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割裂状态,培养教学气氛和沟通、协作能力。网络学习法强调利用网络上传和下载课件等各种声音、文字、影像教学资源,并开展网上信息检索和网上学习交流。

四、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理论部分内容相对稳定,具体制度规定和实践案例变动较大较快的现实,应当在国家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形成“主线相对稳定,框架基本成型,内容动态发展”的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包括三部分:核心层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采用概念形成图的形式进行表述,基本保持稳定,并可以讲义形式印发学生,便于识记、理解;衍生层的具体制度规定,可以提供网络目录索引,结合国家法规政策的变动,及时调整更新,并对更新部分做着重提示;扩展层的实践案例,可以收集整理成动态的网络案例库,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加工萃取,开放给学生阅读。条件成熟时,还可以相应结集出版该课程的核心原理、衍生制度、扩展案例和辅导习题等系列教材。

五、强化实训教学环节

第一,要高度重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实训教学,改变轻技能实训,重传统的理论教学的观念与做法。第二,要合理地设定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授课的总课时,科学确定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以及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和实训技能考试的成绩比例。第三,加大校内模拟实训场地和企业实习场地的建设力度,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管为兼职实训教师,实行教师定期和不定期进企业兼职或实习的制度,以丰富教师阅历,提高实训教学的技能。第四,及时更新过时的实训教材和实训软件,体现“真、新、精”。第五,改变学生在企业实践、观摩、调研“自由”、“放养”的状况,精心组织,严格考核,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企业适应力与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六、完善教学考评

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多元评价、综合考核”的课程考评,将日常测试和期末测试相结合、口头测试与书面测试相结合。日常测试主要是综合评定学生在学习全程的出勤、课堂讨论、课堂发言、课后作业、实训、调研活动等表现,重在考核其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约占总成绩的50%;期末测试主要以笔试和口试为主,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把握和运用,约占总成绩的50%。对教师构建“教学研究、团队推进、考评激励”三位一体的授课质量保证体系。落实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随堂听课和业务指导,严格教学督导团的教学检查,加强教研室的教改研讨和集体攻关,突出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匿名评价。特别是对于绝大多数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一般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在鼓励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同时,还是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扎扎实实地把教师业绩考核的重心定位在教学质量上,以认认真真地教书育人为本,切勿不切实际地赶超或向研究型大学浮夸跃进。

(作者: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会计理论、资本市场)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案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案例教学是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从案例选择、学生分组、案例讨论、归纳总结和成绩考核方面构建案例教学体系,以期为更好培养实践创新型旅游人才服务。

[关键词]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体系构建

1引言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是指教师将现实中的案例提供给学生,以团体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互相学习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1]。由于案例本身具有真实性和实践性,通过让学生接触和讨论大量的实际案例,熟悉并掌握众多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其适应能力、处理和解决问题能力。而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主要是从旅游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全局认识和解决旅游企业在环境变化中面临的战略问题。而高等院校学生恰恰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开展案例教学有一定必要性。目前国内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方面。邵一明(2008)提到提高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效果应注意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案例讨论,案例选择等问题[2]。杨国斌(2008)认为通过案例教学研究和讨论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理念和思想的理解,提高创新性思维的能力[3]。严雅丽(2008)针对旅游管理课程改革的实际,结合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实际情况,对案例教学法提出自己的观点[4]。丁钊(2010)认为通过明确案例教学目的、加强案例库建设、强化过程互动等改进该课程的案例教学[5]。王安琪(2013)认为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必需的[6]。案例教学方式多样,不同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也有差异。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和研究。

2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体系构建

2.1案例选择

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案例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需要。同时把握好案例难易程度。案例过难或过易都会降低学生参与兴趣。一般管理案例认为至少两种类型:一是详细冗长型,二是精练短小型。在课程初期,可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选择精练短小案例;在授课后期或复习阶段,可采用详细冗长案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随着电视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提供了大量动态信息资料,如东方卫视波士堂栏目,包含对携程、汉庭、如家、开元旅业、驴妈妈、洲际、雅高、皇家加勒比等众多旅游企业董事长或CEO访谈,可作为案例教学原始素材。

2.2学生分组

分组是案例教学重要环节,是进行案例讨论前提条件。可随机进行分组,也可让学生自愿组合,还可由教师直接指定。一般可考虑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小组学生数过少不利于集思广益和思想交流;小组学生数过多会出现“搭便车”现象。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多样性,将不同性格和技能以及背景学生分在一组,发挥优势互补效果。每组推选组长,负责案例讨论,组织汇报提纲,并指派成员做好全班交流发言准备。

2.3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一般分为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一是小组内部讨论,组长负责组织讨论,每位组员都要发言。二是课堂讨论。在课堂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先介绍情景案例和背景材料,每个小组推荐一个学生对本组讨论结果进行10分钟总结发言,每次案例应由不同的成员进行总结。被选小组汇报完案例分析之后,让其他学生自愿举手发言参与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把握整个讨论方向和节奏,引导学生按照主题讨论。

2.4归纳总结

当所有小组的代表就课堂案例阐述、回答完毕后,任课教师当场评价各组的表现,指出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要求。每个组在课后应组织小组成员,对本案例的问题结合教师和学生建议再讨论。每个小组在讨论基础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每次由不同的学生主笔完成该报告。教师布置下次讨论案例,要求学生广泛收集相关信息,为讨论作充分准备。

2.5成绩考核

案例教学重视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思考过程以及解决问题方法。案例教学的成绩可分为三部分:个人准备、案例讨论和案例分析报告。第一,个人准备,学生写出书面分析提纲以供小组讨论时用。其分值应占案例分析总分的20%(A)。第二,案例讨论,包括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这部分比例为40%(B)。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发言表;课堂讨论主要是部分学生发言,未发言学生此项为基本分,发言学生根据发言情况给予评分。第三,案例分析报告,占总分的40%(C)。最终每位学生每次案例的最终成绩得分Z=A×20%+B×40%+C×40% 。

3关于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体系构建的一些思考

3.1重视案例编写工作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不仅仅是拿来主义,对于原始的资料进行编写加工后的案例,才能将案例教学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如哈佛大学商学院使用的案例全部经过认真编写。把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参与案例研究工作。

3.2案例与理论教学结合

案例教学在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有优势,但不能完全取论教学。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哈佛商学院,虽然案例教学时间占80%,但其培养对象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对于普通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本专科学生大多无此经历,案例教学占总课时30%~40%为宜。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旅游企业战略管理的案例教学及要求教师既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旅游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对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了解旅游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丰富旅游企业管理实践经验,并加强与同行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交流。

3.4学生观念亟须转变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案例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收获主要来自于自己研究、讨论以及倾听别人观点。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学生在分析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时,可把自己定位为决策者,练习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结论

虽然旅游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但通过案例选择、学生分组、案例讨论、归纳总结和成绩考核构建起的旅游企业战略管理案例教学体系,可以使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整体素质,为成为旅游实践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基于能力塑造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训教学探索

摘 要: 以能力塑造为核心的实训教学改变了传统模式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体现了知识学以致用的特点。它强调明确课程实训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化教学互动,注重成果展示与同学共享。

关键词: 能力塑造 企业战略管理 课程实训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质是以战略目标为核心,以企业环境为依据,以资源运用和价值创造为手段,以企业发展为目的的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它是回答企业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的专业课程,其实践应用性很强。当前以知识传播为主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板,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育,以笔试为主的评估手段的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的战略管理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不高。石河子大学积极推进以能力塑造为核心的研究性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企业战略管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要结合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然而,现有的许多高职院校是简单照搬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目标模糊,忽略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相脱节

从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实践来看,很多教师在选择和设置教学内容时,过于强调理论基础教学,而真正走出校门、走入企业的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学生综合管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

3.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受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多媒体课程的开设不够精彩,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师生互动性不强,教师主要还是采取单向、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不注意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相对“被动”,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二、基于能力塑造的研究性学习的适应性分析

著名教育学家施瓦布提出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发现法相似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以类似或模拟科学研究方式进行学习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听讲、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地位,转为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师生互动学习状况。建构主义理论流派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把它融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过程。在建构主义教学中,师生及生生是合作的关系。教师不仅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还要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促使学生与同伴共同参与活动,进行合作学习。

在强调创新与实践的当下,将研究学习方法引入《企业战略管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尝试。研究性学习方法多用于小组企业调查分析、案例讨论、学习交流、成果展示。具体实施程序是根据研究的内容将学生分组,承担不同的思考题或者担任不同的角色;各组分别准备所负责问题的观点发言与对于其他思考题或者角色的疑问;而后集体讨论总结出所有问题的答案。使学生在研究讨论中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从企业发展的现实角度考察企业的战略管理,提高学生处理综合分析问题和决策能力,第一,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大量案例启发,融入学生的小组讨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又有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第二,企业战略管理实地调研。让学生跟踪选择自己熟悉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对企业战略的重要性、战略的制定、战略的实施等进行全面了解,并依据企业采用的战略(如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进行分析,写出调研分析报告,在班级进行交流,起到实用专业知识共享的作用。第三,开展班级内的成果展示。把学生分组,小组内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如利用波特的“五力模型”进行行业竞争力分析研究,并且把研究的成果在班级内展示,强化收获成功的满足感。第四,开展考试环节的改革,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变期末一次考核为动态实时的多次考核,有效扭转被动学习的风气。

三、《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实训的组织

1.明确课程实训目标

(1)团队合作协同训练:以3人为1个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小组成员到本土具体企业调研,完成实训作业的分工与组合工作。(2)分析能力训练:结合研究性课程预先设计的实训作业要求,运用课堂所学分析工具方法,分阶段对跟踪企业进行专业分析,并提交分析报告。(3)表达能力训练:一学期分三次完成,第一次由教师随机抽取的小组准备课程相关章节内容的试讲;第二次组织公开的实训成果展示。任务提前安排,用1—2周时间准备,课上成员合作陈述及回答问题。第三次将一学期跟踪调查的企业,按战略规划方案要求,在课程结束前由小组提交,教师组织仿真性企业中层干部会议,评选出全面、系统、可操作的方案,再由被选出的小组进行班级汇报。(4)研究能力训练:以企业战略管理规划方案设计为目标,将实训作业体系化,依据课程的逻辑关系,设计四个分项报告,按企业使命与目标分析、战略分析、战略评价与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四个层次相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优化方案。

2.课程实训教学过程组织

第一步:小组研究性教学重要性动员。第一次课明确阐述本学期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性质及学习目标,提出团队、分析能力、研究设计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表明研究性教学在考试形式上变化,提醒学生关注研究性教学过程组织。

第二步:精心设计研究性教学内容。企业战略管理涉及企业的发展方向,强调实战应用能力的培养,选择跟踪本土企业实训作业方式比较适合,为此,依据研究性课程论证方案精心设计了5次实训作业内容。分别是:企业使命与战略目标;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企业业务单位战略评价与选择;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并提出实训报告重点与要求,具体形式如下:

课程实训三: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并获取有关资料,应用SWOT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方面进行分析。运用价值链分析企业的关键活动。报告要求语言简洁、准确,调查的资料翔实可靠。报告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企业主要业务活动(简要介绍)。

(2)企业所面临的内部环境(销售、财务、研发、人力资源)可能有什么变化,对企业会产生什么影响,该企业的优势、劣势是什么,来自市场的机会和威胁有哪些?(重点写)

(3)描述企业价值形成过程,并分析判断企业业务运营的关键活动。(详写)

(4)对该企业进行中观产业环境分析。(简要分析)

(5)实训管理方面的要求:①任课教师按照课程实训方案的要求及时进行实训的安排,并在实训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认真批改课程实训计划,给出学生实训成绩,按优、良、及格与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分。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一份2000字左右的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报告。

第三步:实训报告的撰写与提交。利用学院教学网络平台的课程作业,按时间规定提交报告。对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在答疑区进行交流讨论。

第四步:成果展示。课程进行到一半,实训作业完成了三次,组织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公开展示,选择9—10个组进行PPT成果展示,通过提前设计好的评价标准,由学生相互打分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第五步:系统设计战略规划方案。利用五次实训报告获得的成果,按照战略管理规划方案的四大要件形成完整的优化方案报告,实现由局部专项训练向系统规划方案过渡。

四、课程实训取得的成效

1.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课程实训,增强了企业战略管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奠定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是起引导作用,改变了教师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通常情况下,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的方式主要有引导学生课内发言、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讨论和师生双向提问等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根据教学需要灵活选择互动方式。伴随着学生对企业调研的深入,各类企业战略管理的现实问题呈现在课堂上,教师可结合经典理论启发学生,学生之间在争论、讨论中形成可操作性的解决思路或方案。如此,课堂教学氛围会比较活跃与和谐,学生能够在良性的互动中积累知识。

2.创新教学与课程评价方式

在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师借助各种途径帮助学生联系校外实习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相关部门,全方位地感知和实践企业战略管理的实务。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将实践教学纳入课程评价内容,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的有效结合,改革了期末考试一锤定音方式。如评价方式由三个方面组成:平时课堂表现20%+实训报告30%+期末考试50%。其效果是学生更加重视课堂表现及实训调查,形成了高质量的分析报告及生动的成果展示环节,扭转了被动学习的局面。

3.丰富了一批本土案例

通过学生对跟踪企业的调查,教师不出校门就可获得所在城市大量的企业案例素材,按照案例规范编撰要求进行整理,形成了鲜活的本土案例集,教师由此掌握了第一手企业情况,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主动联系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因对案例对象有着十分充分细致的了解,在案例分析时容易驾驭,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同时,完善后的案例集还可出版成书,可将优秀实训作品装订成册,用于教学成果申报。

4.学生收获了自信

学生反馈:实训报告接近实战应用,很受用,自己也能完成近万字的方案,很有成就感。如有的同学在教学网络平台上写道:企业战略管理这门课是我进入大学以来听得最舒心的一门课,这门课上老师讲的东西具体形象,能学到很多实实在在将来有用的东西,是最大的收获。有些同学谈道:老师通过一些实例讲解印证,这对我们以后走上工作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学理论,更要重实践,特别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的企业战略规划方案设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自己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规划方案作品,有些激动。

在肯定课程实训成效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实训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师需要克服困难,及时批阅学生的实训报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对实训报告的形式与格式做明确的规定,防止不同字号、不同版式带来的批阅困难,有助于学生养成学术研究规范的良好习惯。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问题导向教学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

摘要:受课程内容的抽象性和学生对战略管理实践感性认识的缺乏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本科生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知识获取都提出了挑战。从问题导向教学的角度,思考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应是一种有益尝试。本文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重点分析了问题导向教学设计的注意事项和教师的角色扮演。

关键词:问题导向教学企业战略管理教学设计

企业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核心专业课程,也是其他管理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与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仅涉及企业某种职能的具体管理类课程相比较,企业战略管理重点研究和解决企业长远性、全局性的战略发展与定位问题。因此,这门课程更具有综合性,且注重学生战略思维和战略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缺乏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的本科生而言,战略管理课程显得过于抽象,他们缺少对这门课程的感性认识。尽管绝大多数教师都尽力丰富教学案例,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加深本科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和理解。然而,案例教学的效果也未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些学生,把案例当故事来听,更多地关注故事的趣味性,而较少关注故事背后的战略问题的思考。一些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仍然以介绍案例、讲解案例为主,缺少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要加强战略管理课程的互动教学,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还需对课程进行进一步的设计,问题导向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1.问题导向教学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促进

问题导向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模式由来已久,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孔子的“启发诱导法”以及杜威的“五步情境教学法”都强调问答式教学。其在大学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追溯到1969年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麦柯玛斯特大学医学院的尝试。目前国内外很多课程的教学都尝试采用问题导向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的目的是让学习者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增强学习能力。在问题导向教学中,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采用此种教学方法,将有助于改善企业战略管理的课堂教学效果。首先,课堂上穿插若干相关的问题,有助于在适当的时候将学生游走到课堂之外的思维收拢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问题导向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消化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再次,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明确学生的知识盲点,从而可以更好地决定讲解的主次;最后,通过问题设置,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根据学习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和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领。 2.问题导向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导向教学不只是简单要求教师在课程讲解中设置若干问题,它需要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结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作者认为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问题应有明确的指向性。课程中设置的问题应指向教学目的,切不可随意处之。在设置具体问题时,教师本人应明确该问题的目的和意义何在,提出的问题拟解决什么问题。如果盲目将问题抛给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具体的内容和具体解决的问题,或者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规律,则教学效果将降低。如在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第二章企业外部环境分析进行讲解前,设置如下问题“检索近一年社会、经济、政策、技术等宏观环境方面的新动向,列举宏观环境的关键词,思考其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该问题设置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影响企业战略制定的外部宏观环境因素,这些宏观环境对不同企业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或积极、或消极?对企业可能产生或短期,或长期的影响;强化学生在战略制定过程中的环境扫描、环境监测意识。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会使得学生的思考与课程的教学内容更紧密的结合。

其二,问题应注意难度的适当控制。浅显的问题,学生不屑回答;深奥的问题,学生难以回答。太直白或太深奥的问题,或者比较机械、枯燥的问题,都不是有效的问题,对课堂的教学指导意义并不大,还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延展性和引导性,难易程度应呈现阶梯状。导入的问题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一开始导入的问题过难而造成教学的被动。如在讲解企业国际化的含义和国际化动因时,先从相对简单、同学们有所了解的问题着手,让同学们“列举国际化企业的例子”,围绕这些例子,让他们解释“为什么你认为这些企业是国际化企业”,从而展开对国际化含义的分析;之后再让他们尝试分析“所列举的这些企业,它们为什么要国际化”,从而展开国际化的动因分析。从相对简单的问题着手,层层递推、步步引导,有助于逐步推动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其三,问题应注意经典与热点的结合。经典的问题,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和众多学者的研究和思考,多数能给学生以成熟的思考框架。热点的问题,由于其时间的新近性,往往学生的熟悉度和关注度较高,也更受吸引,且可能会激发新的思考。如战略管理中讲解并购时,既让同学们结合2004年12月8日联想并购IBM PC部的案例分析企业的并购行为、并购风险等;也让同学们思考2012年3月12日优酷对土豆的并购案例。既让同学们分析那些“大鱼吃小鱼”、“蛇吞象”的并购案例,也让同学们思考近些年互联网领域大佬对那些处于萌芽阶段的新创企业’的收购问题,如奇虎360对上线仅7个月的日志宝的收购。

其四,问题导入方式应多样化。问题的提出可采取多种形式,如启发式、设问式、提问式、自问自答式等。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浅显的问题,可以课堂上当场提问、当场思考、当场作答。如在进行资源分析时,让大家思考“企业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资源?”、“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而言,哪类资源更重要?”。对于学生不熟悉的问题,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思考,有所感知。如讲解竞争战略内容之前,请同学们课前思考如下问题“京东商城如何实现低成本战略?”、“海底捞如何实现差异化战略?”

3.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相比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或案例讲述式的教学,问题导向型教学埘教师的课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问题导向教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思考问题的过程。适当的问题,适时的抛出问题,这都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对教学思路保持清晰。教师需很好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不仅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地叙述或描述,更要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手段对问题进行深入挖掘。

其次,教师要有较强的知识更新意识。教师对战略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实践都应保持持续的关注,对于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新动向应有积极的思考。教师的关注和思考,有助于将合适的问题带进课堂,有助于将战略管理领域的新问题带给学生,最终有利于问题导向教学的开展和实施。

再次,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有较为清晰的认知。不同专业的学生、其知识结构不尽相同,教师设计问题时,也应有所权衡。如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和工商管理专业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同,进行战略管理课程设计时,也应略有不同。如市场营销专业和工商管理专业在其他专业课中对波士顿矩阵已有所介绍,因此本课程讲授时,该知识点的设置可以适当简化,问题的设置更多是激起同学们对之前知识的回顾和对不同课程对同一问题的分析角度的差异的思考。而财务管理专业之前的课程中不曾涉及波士顿矩阵,因此问题的设置应从基本的知识点着手,目的是详细分析该分析工具的原理和应用。教师只有摸清了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更为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并组织课堂讨论。

4.总结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战略管理的课程教学同样需要兼顾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让学生在参与、分享中完成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尝试,当然最终的教学效果还要受到教师知识结构、工作经验、教学艺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浅谈讲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新模式

摘要:讨论了企业战略课程的教学困境来自于其实践性及可操作性较弱,内在的智慧性太抽象。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并不适用于讲授企业战略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分组讨论形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并对新模式的组织形式、讨论内容与组织程序做了阐述,最后指出现阶段实施这一模式的困难所在。

关键词:战略管理;教学模式;分组讨论

企业战略管理对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许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长青企业都具有卓越的战略管理能力。任何一名经济与管理类学生或其他专业的学生都应重视本课程的学习,从中汲取知识,不仅以优异的成绩通过考试,也可以通过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为未来的职业成功打好基础。但从目前的教学效果上看,学生的记忆性知识掌握得较好,也能对相关企业管理案例进行简短的评论,但是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真正超越书本知识、深刻理解其中隐藏的管理与人生智慧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是因为现有的大学教育基本上仍停留在中小学阶段的模式上,停留在单纯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新的教学模式将要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而是“促进”学习者自我实现的潜能。本文将讨论一种师生以分组自主讨论为特征的,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运行,它用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将会更有效。

一、企业战略课的教学困境

1.实践性要求强但可操作性弱

虽然与管理学、企业管理学同属于一种性质的课程,但同管理学相比,企业战略管理课比较高级。管理学涉及的是一般性的管理基本职能与工作,是一种普遍适用的管理知识,学生既使不去公司或其他机构去实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学习,在生活学习中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同企业管理课相比,企业管理是对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与任务进行具体的说明与阐述,内容比较具体,可操作性强。学生可通过对学校、实习单位的观察,也可通过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动获得。比如,作临时性的促销工作,做一些营销策划等来提高对所学企业管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但是企业战略管理所涉及的是高层管理工作,是统领基本管理工作的,处理的是事关企业发展全局、未来事业发展、竞争能力的构建等比较抽象和综合的任务与工作,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高度概括与规划,对管理者思维的创新力与洞察力要求极高,很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实践。相对于理工科的课程,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不可以反复的实验、演算。

2.更加强调内在的智慧性

企业战略管理课的内容编写一般没有过多的计算公式,没有哲学课上深奥难懂的语句,也没有虚空的假说,它表述简洁、易懂,内容上也会安排一些饶有兴趣的企业案例或相关例子来对相应知识点进行说明。这样,一方面可方便学生自己学习,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正因为这些知识易于读懂,所以才会显得难以深刻理解、领会,有些道理更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这就更加要求学生要要有一定的学习思考能力才能领会其中的智慧。因为常见采取同一战略的不同企业其实施效果却若云泥之别,要实现

同一战略目标却可有不同的路径,所采取的战略方案千变万化,

多种多样。可见,做好企业战略工作不仅需要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相当高的管理智慧。此外,此课程所体现的理论智慧也可用于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生活学习,特别是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种战略性思考能力与习惯,有助于学生从人生智慧哲学的高度上处理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生的事情。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变化

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有了新的变化:课堂上大部分老师已用幻灯片、视频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有条件的还可采用视频授课。但这只是教学手段的提高,其教学模式并没有做出实质的改变,只不过讲授的信息量更大一些,授课更生动一些。但是学生也有可能因淹没于大量的信息之中,或注意力被幻灯片、视频的精美画面所吸引而忽视了老师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当然,这些内容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这些辅助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深刻理解知识,其作用是有限的。对于具有实践性要求强但可操作性差,更强调理论内在的智慧性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来讲,就更需要新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三、学生主导的分组讨论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要最充分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主动性,综合传统教学的一些手段与形式,最终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模式具有鼓励主动参与,培育快乐课堂倡导探究合作,促进全面发展等主动型教学所应有的特色。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组织形式

组织形式可以小组形式展开。组员可自由结合,也可由老师自主安排。一般不要自由结合,以防止关系好、习相近的同学组成一组而排斥组内其他成员的发言或排斥其他人加入,或者发言偏离

主题。不愿意加入某一小组与其他人讨论的也可单独与老师交流。小组成员不应少于3个学生,也不应多于10个学生,应视一个班的学生数量而定。组内成员要有分工,要指定一个记录人,或协调人以维持本小组的讨论秩序并记录一些重要的结果。

2.讨论内容

讨论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类:当下比较热的理论沿问题;一些常见的或者重大的企业管理实践问题或典型的案例;企业战略管理的习题讨论;谈谈自己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感悟或存在困难的地方,但最终要围绕着课本上的知识点展开。

3.组织程序

进行这种类型的讨论,一般要遵守以下步骤。

(1)老师要提前一次课提示学生下次课所要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阅读相关书刊报纸,搜集相关的资料。(2)上课时,先概括一下所要教学的内容框架,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要求学生讨论完后回答。(3)发放资料,也可以看幻灯片或视频的形式提供所讨论所需要的教学资料。(4)展开讨论。(5)小组代表发言,各自表达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学生代表也可上讲台讲解,要向老师提交记录。

(6)老师要做总结,再集中回答学生讨论中所提出的问题,指出学生有创意的地方。

4.注意事项

不允许学生太过于偏离主题,老师要及时进行控制。老师要担当主持人的角色,不要让一些小组讨论冷场,同时也要不时的走动,与各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不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工具,老师要对讨论活动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整理记录,以备下次课使用。老师要以鼓励的方式同学生讨论,不要轻易判断对与错。重要的是完成这一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育其团队精神,拓展其思维空间。

四、实施这一模式的困境

实施这一模式并不是简单的一件任务。首先,改变传统思维是很困难的。多少年以来,学生包括老师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受教育的,这种模式对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要求很高,学生在短时期内难以适应新的模式。其次,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定时间,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与自控能力,当老师不再灌输知识时,要敢于自学。同时它也对老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能力要求,老师不仅要有较渊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比较高的组织能力。这对老师来讲是一个挑战。最后,来自于学校层次的阻碍。这体现在采取这种模式应取得学校各层次的支持。

总之,讲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需要考虑到其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差异性,只通过教学手段的增加与改变并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其中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作者单位 安徽省淮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论文: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 阐述了企业战略管理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提炼整合,并对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与实践性教学改革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洞察企业战略本质、焦点和特征的概念技能,使学生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挑战性、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和基本原理等获得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针对企业这种特定的组织,如何建立和发现作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关键性约束条件,详细地了解相关原理、主要路径、常用方法和工具,既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与分析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战略管理操作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共享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大趋势和超竞争环境下,需要不断创新企业经营方式。其中,战略性经营主要关注企业长期的整体发展方向,如构建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特色、增强顾客忠诚度等,战略管理探讨的主题就是战略性经营,本质上就是研究如何不断地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企业高层管理工作的能力。尽管企业家的才能很难通过学校培养来获得,战略管理才能还是可以通过学习、通过有效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关键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实践的企业环境与锻炼机会,并辅之以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目前,各本科院校都已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列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我校还对非管理类专业开设了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组织)的重要性,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体系整合概要

(1)企业战略管理概论。具体内容包括:战略管理本质、理论演进,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系统和战略管理概念、特点及作用等;(2)企业战略分析。具体内容有: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企业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3)企业战略选择与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公司战略选择、国际化战略、竞争战略选择、战略评价方法及战略选择过程;(4)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具体内容有:资源规划与配置、战略与组织结构、领导与战略、战略控制、管理战略变革等;(5)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具体内容包括:案例分析讨论、实践内容、实践要求、实践组织方法、实践时间安排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与实践性教学方法探讨

对于非经管类专业,由于课时较少,教学侧重点主要在1、2、3、4部分,适量且适当选择第5部分中的实践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对于经管类专业,在改进1、2、3、4部分的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第5部分的实践教学,可以结合实践案例展开理论教学,将实践环节和理论教学有机地进行结合,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1.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性教学设计的思想应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以深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2.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对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将选择少量(2~3个)案例在课堂内进行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环节可分三步展开:(1)课堂内实践环节。有的案例分析讨论、模拟决策可安排在教学课堂内进行,但事前给学生分好组,选定小组负责人,预习好实践内容,以便在正式教学课堂内取得实效。(2)实验室实践环节。有的实践内容,如竞争战略沙盘模拟等,可安排在实验室内进行,要求学生事前分好组,选定小组负责人,预习好实践内容。在实验室模拟更有一种亲身感受的体验,效果更好。(3)课程外实践环节。利用短学期(6周)内的实习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可分组)自选(或由教师指定)一个熟悉的企业,对之进行战略管理调研。以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充实教学内容和改善实践教学环境。(1)利用扩充性资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充性资料分为纸张型和非纸张型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教师指定阅读的书籍,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非纸张型主要是指课件和网上阅读材料。从使用情况看,课件资料的使用情况较好,其次是相关的带有实践案例的参考书。(2)改善网络教学环境。基于学校课程中心平台,我们应加强网络教学环境建设与改善,拟开设课程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分析、案例分析、作业点评、教学讨论、网上课程答疑等栏目,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对有关内容及时进行充实、调整并得到课程中心的网上。任课教师向学生公布个人电子信箱,通过电子邮件和课程中心进行师生教学交流,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