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

时间:2022-05-04 10:57:42

导语: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介绍了BIM的概念与推进BIM的相关政策,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专职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阐述了BIM视角下,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考核评价机制,职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化技术在各个领域飞速发展,建筑业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提质增效、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BIM技术作为新常态下一种新兴技术正在悄然改变着建筑业的发展模式,由BIM技术引发的建筑业新变革正在显现。高职院校如何将BIM技术融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是顺应当前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具体表现,是推动我国建筑行业蓬勃有序、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1BIM的概念BIM

(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它是指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包括项目决策、实施、使用阶段全部应用或其中某个阶段应用5D(三维实体+时间+造价)信息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协同施工、虚拟建造、工程量计算、造价管理、设施运行维护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运用BIM技术,可提前预知可能延误的工期和造价浪费的设计隐患,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造价浪费和避免工期延误,应用BIM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精细信息化管理,可为建筑业提质增效、节能减排创造有利条件,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可大幅度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效益。

2推进BIM的相关政策

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将BIM技术列为“十二五”重点推广技术;2015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分别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工程承包、运营维护单位方面推进BIM技术,并制定了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年末,建筑行业甲级资质、一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技术、企业管理系统及其他信息技术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新立项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新立项公共建筑和新立项绿色生态示范小区,其中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方面,集成应用BIM技术的项目比率必须达到90%。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结合实际,积极制定出关于BIM技术应用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2014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在上海市推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随后,北京、天津、陕西、辽宁、黑龙江、山东、重庆、浙江、福建、深圳、广东也相继出台了BIM技术应用推广政策与标准。BIM将继建筑行业甩图板应用CAD制图后又一次革命性生产力技术改革,将成为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将成为建筑业企业项目精细化、集约化、信息化管理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3实现BIM应用人才培养的模式

3.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建筑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高职建筑类院校原有的课程体系、教材已不能适应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为了培养出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BIM应用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应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并进行分析,重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对课程进行合理优化,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将BIM技术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3.2建立健全BIM考核评价机制

为培养出与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相结合的BIM应用人才,可积极探索出并制定BIM技术考核评价机制,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上课教师便于采取相关措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3加强BIM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习实训作为高职院校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主要用于突出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加强BIM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对BIM人才的培养。

3.4提高专职教师的职业能力

教育教学的改革构想,须有好的专业教师来实现。高职院校须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BIM技术相关知识培训、讲座等,同时也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3.5将BIM技术应用融合到课程、毕业设计

课程、毕业设计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课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课程要素,而毕业设计又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最后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以及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升,那么可以将BIM技术与课程、毕业设计相融合,通过BIM技术,使学生不仅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本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结语

目前,高职院校将BIM技术运用于人才培养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系统性地阐述了BIM的概念、BIM技术的相关政策及高职院校BIM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BIM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任 宁 徐龙辉 单位: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平台的构建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

1.就业岗位群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相关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资料员、预算员、监理、项目经理、质检员等。

2.职业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1)建筑施工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施工图的识读和施工测量放线,掌握施工技术,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了解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组织与管理。

(2)工程技术资料编制能力能够熟练的进行施工识读,掌握土建工程预算、技术标的编制方法,熟练运用相关造价软件。

(3)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掌握施工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现场管理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合同管理和工程监理的能力。

(4)工程设计和检测能力熟练掌握工程制图软件,了解结构设计软件,具备初步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能力,掌握一些材料检测的方法,具备一定工程质量检测和加固的能力。

二、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突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成集学、研、培于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基地实现功能系列化、环境真实化、人员职业化、设备生产化、管理企业化,为专业教学实训、教学改革、师资培养、技能培训、技术服务与研发的开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2.具体目标

(1)硬件方面达到以下目标:建成土工与地基基础实训中心、工程测量实训中心、建筑材料实训中心、建筑工程专业机房、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实训中心、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研发中心。

(2)软件方面达到以下目标:①有效的利用实训基地这一平台,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提升日常教学实训的质量,进行项目教学改革,开发实训教材,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②面向社会开展行业企业技能培训,考核鉴定,以及新标准、新规范的推广和示范。③借助实训基地的场地、设备和师资,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品推广和技术研发工作。

三、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按照“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新建与挖潜相结合、特色与共享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理论与实训相结合、近期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建设,其实训分区、项目设置与仪器设备的配置按以下思路实施:

(1)整个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配置既涵盖当前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常规技术、主流技术的相关内容(如建筑施工工艺与方法、基本工种的操作工艺、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检测等);又要展示现代建筑施工先进技术水平内容(如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建筑节能与环境监测等)。

(2)实训分区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及核心技术课程内容为构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主要反映《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钢结构》、《工程制图与CAD》、《工程测量》、《钢筋混凝土平法识图》、《建筑力学》、《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中核心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的要求。

(3)实训项目设置融合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一线相关职业岗位当前及未来五~十年内的能力培养要求,既能适应建筑工程相关职业岗位当前工作的实际需要,又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能力培养主要包含施工技术应用能力、建筑材料、工程质量的检测与监控能力(含现场检测及室内测试)、建筑施工机械操作能力等,同时又为培养学生具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及工程造价、建筑工程识图与制图、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以及建筑施工创新思维等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学生毕业后即能从事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资料员、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等职业岗位工作。

(4)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所应具备的技术应用与现场管理能力的要求,整合出所应包含的能力与技能模块,分解出各能力与技能模块的要素内容,落实相应的实训项目,再根据实训项目内容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及硬软件等,从而确保实训仪器设备的实用性、系统性、完整性与先进性。

(5)依据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检测与试验的有关最新文件、标准及规范等要求,在今后的发展中,结合校内现有的建筑工程方面的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对原有的实验实训仪器设备作进一步的配套、更新与添置,并对其中使用年代较久、技术标准已落后的仪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通过该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为本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并能够面向建筑市场为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行业企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应用服务等,形成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

四、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1.土工与地基基础实训中心

(1)土工实训室主要进行土的含水量、剪切、液塑限、压缩、渗透、击实、地基承载力及抗剪强度等实训。主要仪器有:三轴仪、电热恒温干燥箱、固结仪、击实仪、十字板剪力仪、静力触探仪、地基承载力检测仪。

(2)桩基工程检测实训室主要进行桩基低应变、高应变、超声波测试及静载荷实验;灌注桩钻孔质量监控与检测;基坑支护检测;锚杆抗拔力实验等实训。主要仪器有:灌注桩钻孔测井系统、桩基超声波检测仪、桩基低应变动测仪、桩基高应变动测仪、静载自动记录系统、液压千斤顶、反力梁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对外营业,承接一些土工、地基基础的检测任务。

2.工程测量中心

(1)工程测量实训室主要进行高程、角度、水平距离、导线、点的测量仪器的认知实训。主要仪器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红外线测距仪、GPS等。

(2)地形测绘及工程放样实训区主要进行平面图测绘、地形测绘、工程放样实训等。主要仪器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红外线测距仪、GPS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对外营业,承接一些工程测量和地形测绘的任务。

3.建筑材料实训中心

(1)建筑材料实训室主要进行水泥、混凝土、砂浆等物理力学性能实验;建筑用砂、石性能试验;砂浆的抗冻性能、收缩性能、抗渗性能试验;沥青的针入度、延伸度、软化点及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等实训。主要仪器有:混凝土渗透仪、水泥流动度测定仪、混凝土贯入阻力仪、沥青针入度仪、马歇尔稳定度试验仪、沥青延伸仪、薄膜加热烘箱、砼搅拌机、水泥负压筛析仪等。

(2)建筑材料检测室主要进行钢筋力学性能、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及水泥胶砂强度等测试实训。主要仪器有:液压万能试验机、钢筋弯曲试验机、水泥胶砂抗折抗压试验机、混凝土压力机等。

(3)材料试配实训室主要进行混凝土、砂浆配合比实验。主要仪器有:混凝土搅拌机、振动台、塌落度筒、容积升、电子秤、电子天平、量筒、试模、导棒等。

(4)材料养护室主要进行试块的养护。主要仪器设备有:空调、货架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校企合作,进行对外营业,承接一些建筑材料检测的任务。

4.建筑工程专业机房

(1)工程制图与CAD实训室主要进行工程制图实训。主要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绘图仪、天正CAD软件、CAD软件、PKPM结构设计软件。

(2)工程造价实训室主要进行工程算量与计价实训。主要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打印机、广联达软件、鲁班工程算量软件、PKPM造价软件、BIM、招投标实验教学模拟仿真系统等。

(3)工程项目管理与施工方案编制实训室主要进行项目管理实训和施工方案编制实训。主要设备有: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打印机、PKPM施工管理与方案编制软件。

5.建筑结构与施工技术实训中心

(1)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实训室主要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认知。主要设备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实体模型和仿真模型。

(2)钢结构实训室主要进行钢结构认知、钢结构加工制作与安装实训、钢结构工程质量检测以及主体结构工程测试等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钢结构实体与仿真模型、全自动摆锤冲击试验机、高精度裂纹测探仪、高级数字超声波探伤仪、便携式X射线探伤机、高强螺栓检测仪、数据采集装置、超声波测厚仪、自动埋弧焊机、等离子弧切割机、原位压力机、钢筋定位仪、保护层厚度测定仪等。

(3)基本技能实训区主要进行木工、钢筋工、瓦工施工操作技能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钢筋弯曲机、钢筋调直机、对焊机、电焊机、电圆锯、电刨、抹光机及各类小型工具等。

(4)常规施工技术实训区主要进行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支架工程的加工制作与安装以及砖墙砌筑施工等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梯、雨棚、基础、砌体、钢管脚手架、模板等常规施工实物。

(5)预应力混凝土及高层施工技术实训区主要进行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梁施工技术及操作技能实训,高层建筑滑模、爬模与桁架组合系统施工技术实训。主要仪器设备有:穿心式液压千斤顶、高压油泵、压浆机、搅拌机、后张试验梁、群锚、波纹管、钢绞线、高层建筑滑模、爬模与桁架组合系统成套设备,含液压系统、滑升千斤顶、爬升千斤顶、控制台、操作平台、桁架模板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开展一些面向社会和企业的岗位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

6.绿色低碳建筑材料研发中心

(1)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展示研发室主要进行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的认知和研发。主要设备有:展示柜、材料样品、建筑模型、电脑。

(2)建筑节能与环境检测室主要进行建筑节能和环境检测。主要仪器设备有:建筑热能能耗监测系统、建筑日照强度模拟系统、氧气检测仪、甲醛测试仪、平板导热系统测定仪、中空玻璃露点仪、室内空气中苯及TVOC专用检测包、石材r辐射仪、石材放射性检测仪、建筑涂料耐洗刷仪等。该实训中心经过发展,可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流、共同进行培训和研发工作,同时还可作为企业对外展示的平台。

五、建设举措

(1)成立实训基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制订规章,督促、检查本基地的正常运行,做到“凡事有章程,凡事有人管,凡事有记录”。

(2)找到行业、企业和教学领域的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充分的论证,提出建设意见和建议。随着建设的推进,还分阶段对建设内容进行审查,提出修改意见。

(3)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

(4)建设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和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建成后的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能兼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师资培训、产品研发等多重功能,使建筑工程技术校内实践基地在提高学生综合职业技能、促进教学科研、提升行业人员素质、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饶晓文 单位: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平台的构建

1建立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需要侧重的几个方面

1.1要有高度符合实际的产、学、研环境

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要实现多种功能和需要的统一,就需要结合多种功能共同构建符合需要的环境。生产环境,就是要在设备、管理、工艺、规格、制度、体系甚至薪资待遇、职能部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安置等方面都做好工作,以最贴合实际生产活动的架构为学生创造一个接触生产一线的环境。学习环境,就是要在实践基地中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要有学校导师、生产负责人、技师等组成一个辅导教学队伍,为学生提供解答、参考和指导。研究,这是嫁接在生产和学习的基础之上的。高职院校在研究方面进行投入,需要考虑自身的科研实力、科研指导力量、科技创新力量是否足够。从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特点来说,需要建立专门的实验室,由学校和产学研基地的合作方共同提供设备、人力资源等来满足学生的研究需要。

1.2要能够为学生的实践素养和就业提供更好的指导和保障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提高学习成果和水平的一种途径。其最终服务对象是学生的就业前景和能力。对此,在产学研基地的建设中,必须强化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要以当前行业内实际需要的设备、工艺来带动学生真切的体验就业环境、体验就业氛围。除了在技术上提供最接近实际工作的环境和指导之外,在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念、就业观念、就业心态和就业经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方面也要灌输符合用人单位和行业需要的理念,经验,确保学生有更充分的准备去迎接就业。

2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基于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进行基地建设规划很有必要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是一个耗资巨大、牵涉面广、影响范围大的大工程,大动作。它不允许随便的尝试效果,需要以最符合实际需要的设计,以承担最小的风险为前提,才能进行实际合作方面的举动。学校要充分的了解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现状,了解该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的心理预期,结合当前以及今后国家在高职院校改革方面的政策等内容进行可行性的分析。鉴于产学研基地的建设是一个大项目,学校在制定规划之后,需要反复协商方案的可行性,找各方面的人才对方案进行审定,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如果有什么问题是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那就可能会成为制约产学研基地成果的重大问题,需要学校提起足够的重视。

2.2经费问题要重点考虑

产学研基地的建设,经费问题需要特别引起重视。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规模太小的话无法发挥效果,也无法适应教学需要。如果太大,那就不是高职院校自身能够承担得起的。而作为产学研基地的合作方,高职院校所找的企事业单位也不可能把主要的经费投入在这方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找到一个能够为经费周转提供大力支持的方面,也就是政府和相关部门。当前我国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明显和有力,国家和地区也划拨了很多专项资金,出台了很多政策来鼓励高新技术的研发。这为高职院校寻求经费支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出路。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将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的经济价值、人才价值、互利合作价值凸显出来,递交国家有关部门或地方政府、高新产业园区以及合作方来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如果能够吸纳政府的鼓励性经费支持,或者争取部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研究经费支持,那就可以确保产学研基地的建设能够稳步推进,不至于发生因经费问题而废弃的现象。

2.3学生的兴趣、心理、认知、情绪等方面的考虑

产学研基地建设中,对学生的反应、学生群体的性格特点等内容也要进行关注。由于产学研基地是生产、学习、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活动,它涉及到的内容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以90后为主,他们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生产任务的时候,是否能够有积极心态去应对,是否能够适应高度贴近实际工作生活的环境和氛围,是否能够专心于生产或者如果在生产过程中遭遇挫折,是否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走出来,这些问题都会对产学研基地的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影响。所以,学校在以各种条件为学生构建良好的产学研教学环境的同时,必须对学生群体在这种教学方式中的反应有足够的关注。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与开解,避免产生负面的作用。

3总结

在高职院校为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建立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的构想,距离实际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因为是涉及到多个方面一起参与进来,要求一定要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进行规划设计,在正式建立并投入实际运用之后,也要关注产学研合作实践基地本身的特色,关注学生群体的反应,做好调整,确保产学研基地的效果发挥到理想的水平。

作者:叶晓霞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立农业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训练基地

1.引言

伴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大量增加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出现了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很多农业类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然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必须有强大的实训基地为支撑,而工程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一直是农业类高职院校的软肋。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详细探讨如何在农业类高职院校中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创建高效实用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问题。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招生数不足,人均投入大。

农业类高职院校通常以农业、园艺、园林等农林类专业为重点专业,招生亦以上述专业为主,因此土建专业招生数量通常不多,一般是每届招收一到三个班级,招生数在一百人左右。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每届招收两个班级,约110人。由于专业招生人数相对少,实训基地的受益面也比较小,人均投入大。

2.2实训基地建设场地不足。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需要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功能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每个模块由数个功能室组成,因此建设完整的实训基地需近千平方米的场地面积。农业类职业技术学院出于专业性质考虑,往往需要大量的蔬菜基地、温室大棚、果园、苗圃等设施。而这些设施均无法立体建设,占地面积大,但在校园的建设和管理上,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实际留给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面积非常有限。

2.3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低和实践脱节。

近年来,建筑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技术革新更是日新月异,而院校实训设施因资金投入有限,更新速度迟缓,许多社会实践已经淘汰的设备在实训室中仍大量存在和使用。例如在建筑工程测量中的经纬仪,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大量被全站仪代替,但在大部分的工程测量实训基地中经纬仪仍是主要的实训设备。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3.1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合理规划实训基地。

按照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训基地必须对应学生工作的岗位进行规划和建设,能模拟生产主要过程,创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还应能配合课程的教学,将复杂变简单,抽象变具体,将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应由认知实训模块、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四部分组成。其中,认知模块包含建筑工程成果陈列室、典型施工工艺流程展示室、材料展示室、建筑构造展示室、结构模型展示室等;单项工程实操实训模块包括以砌筑、抹灰、钢筋模板、脚手架测量、管道电焊等为代表的工种实训室,绘制与识读施工图实训室,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造价实训室等;产品质量验收实训模块有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室、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等;专业综合实训模块可以结合学生工作环境成立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材料管理室等。

3.2科学设计,建多用途实训基地。

建多用途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必由之路。单一功能的实训基地利用率低,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但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必须建立在科学设计的前提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成本核算部等综合实训室可以按照企业布局合并建立;工种相关的实训项目可以就近设置;施工组织实训室、工程造价实训室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室都需要电脑,只是需要的软件系统不同也可以合并设置。

3.3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

联合相近专业共建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快速通道。单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受益面小,使用效率低,很难争取到足够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因此联合相近专业组建专业群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是解决资金问题和节约场地的重要方法,如果结合得好还能相互促进。比如在建筑施工实训场建设中,在设计中加入园林元素,不但有一场多用的效果,还能美化实训场的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建筑工程测量、室内设计和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存在的很多相同或者相近的实训项目可以进行实训基地的共同建设,比如工程测量实训室、建筑构造实训室、建筑材料实训室、工程制图室等。学生在多专业融合的实训基地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相关专业的内容。这些内容也能起到拓展学生专业视野,丰富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3.4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

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功能,也是高职实训基地的三大功能。走出校园建服务企业型实训基地既是使命所定,又是发展的必然。所谓企业型实训基地就是作为企业主体参与到真实的社会生产中去,接受社会实践考验的实训基地。高职实训基地中有一定的技术设备,也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因此要进入社会并不是不可能。实训基地可以是承接社会培训,如工种考核、职业培训等,也可以是承接工程业务,如材料检测、质量检验、工程设计等。近年来,我校通过企业型的实训基地建设承接了建筑工程岗位证书的培训工作,承担了数个工程的工程检验工作和大量的农村规划设计工作。

3.5引入企业,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高职实训基地作为实训教学的工具仅在实训课上开放。这就造成了大量昂贵的实训设备利用率低,长期处于闲置,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设备的正常运转。同时,大量中小工程企业或者缺少资金无力独立组建实验室,或者出于节约成本需要寻找合作伙伴。这就为引入企业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例如本校工程造价实训室引入浙江瓯泰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建立工作室为企业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学生在实训基地中摆脱纸上谈兵,零距离接触实际工程,实训过程就是社会生产过程,实训成果能直接应用于社会。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实训的质量,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可为学生提供宝贵的实训经验,办活实训基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6走进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校外实训基地不仅可以排除校内基地的场地和资金限制要求,而且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无法模拟的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和企业建立密切联系,签订相应的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学校能结合企业需要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对口的人才;企业能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良好平台,对人才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则能获得最直接的体验经历和就业机会,最终形成一种三方共赢的局面。

4.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农业类高职院校中的有专业地位并不突出,办学规模不大,资金投入不多等先天不足,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从教学理念出发,从长远规划入手,科学合理安排,杜绝重复建设,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实训基地建设也要不拘一格,开拓思路,建一专多用多功能实用型实训基地;建服务社会的企业型实训基地;建校企合作的互利型实训基地;建紧密联系相互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只有这样农业类高职院校才能办出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企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报告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顶岗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面向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在这次顶岗实习中,我并没选择建筑这个专业而是选择了园林这个专业去实习;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进行讲述。其中包括: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园林绿化工程实际工作中,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培养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等,具体材料详见:

顶岗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面向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是我系教学、生产与企业三结合的办学思路的重要内容。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园林绿化工程实际工作中,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培养技能,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实践中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增强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贡献。使学生有一段较长时间接触社会,熟悉建筑行业,通过亲身参与,实际动手操作,掌握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

在这次顶岗实习中,我并没选择建筑这个专业而是选择了园林这个专业去实习。虽然不是自己的专业,但从这次非专业的实习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1、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园林绿化的专业知识,能识别常见园林花卉,基本掌握其生长习性、园林用途以及栽培养护技术。

2、增强学生对园林绿化工作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进行园林技术工作技能训练。

3、了解供地、供水、供气、照明、排水、排污、消防等公用设施进行维护和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浅析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现状,提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思路,并介绍了开发实训课程的详细内容,旨在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实践技能;职业能力

建筑行业产值保持快速的发展,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依然会延续这一趋势,随着国内城市化的加速,建筑行业有着从未有过的良好机遇,据统计建筑业在今后10年还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显然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各相关高职院校建筑人才的培养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企业对建筑人才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实训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现状

1.1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高职院校教学理念是把高职生培养成为知识面广、体系完善、理论扎实的技术型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种理念的实践效果不佳,教育培养活动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此将使这样的传统优势专业,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教学质量层次上。

1.2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创新能力教育

依据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调查研究,该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占培养计划总课时的40%以上,专业基础课课时占比为35%,专业课课时比例仅为25%左右,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实训课程低于40%,即实训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低于25%。因此导致专业培养计划是以完成理论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训教学课程为辅助。

1.3实训设施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缺少必要的现代教学手段

不确定、不固定的实训基地、落后的实训环境、实验设备硬件短缺或老旧、实训设备的利用得不到最佳,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障碍,专业教学及学生培养与生产建设实践脱离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关教师配备不足,加上学校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人才流向企业等其他部门。建筑工程中的相关管理工作、工程绘图、工程概预算等方面需要引入计算机系统,而学校在使用计算机教学等方面相对滞后。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应课程体系

2.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并细化校企合作,开拓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而改善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包含构建基于建筑的设计和建筑的施工过程,满足不同专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具备教学能力高、实践能力强、师资结构好的实训教学团队;构建结合专业教学、岗位培训、职业能力评定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

2.2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必须更好地抓住教学环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进行针对性改革并基于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实践。使学生达到并具备优秀的设计能力、合理选择工程材料的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熟练使用相关工程软件的能力、团队协作以及方案招投标等方面的能力。以此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能力逐一对应,不断改革进取,吸取新思路新方法,持续改进,加强改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随着科技发展和行业变化,要紧跟时代变化,依据建筑业发展和人才岗位培养需求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培养方案。在注重基础素养的培养上,根据不同的岗位能力需求的不同,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和方案。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理论技能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其关键点是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方向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

依据市场调查和跟踪毕业生从事建筑工作岗位的情况,看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很多不同的工作岗位。结合不同工作岗位的专业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比如首先确定该专业的必修核心专业课程,随后根据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其中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绘制建筑施工图、建筑招投标及建筑施工与组织管理等能力为目标,准确安排各门课程,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力争将该课程体系建设成为校级乃至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体系。

3.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特色

专业教师需要了解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和技能要求,结合实际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对现行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进行创新。理论课程教学中重视专业基本理论、专业名词基本概念和建筑基本方法的描述,注重实用知识的传授,避免填鸭式教学,重视实践教学。

3.2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职业技能性原则确定课程项目,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3根据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确定授课内容

关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岗位要求为导向设计相关课程,构建以证书为引领、项目为带动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首先指导训练学生自主设计建筑构造各个细节让学生逐渐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课程开发,使得课程体系更加接近岗位工作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关于授课内容的选取,首先是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要求确定课程重点,挑选了与学生建筑实用设计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相关的建筑专业内容;其次是根据实际工程中的最新做法及时调整相应课程内容,删除实际工程中已被淘汰或者禁止的内容;同时增加实际工程中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应的课程内容。

3.4加强与企业合作,结合实际开发课程,确立实训教学目标

建设课程的过程中,相关课程组教师通过调研各地建筑行业以及与建筑企业合作,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单位的岗位需求,开发设计了具备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专业教材以及实训指导教材进行教学活动。通过积极与建筑相关企业合作,我们能及时掌握建筑行业的动向,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开发与建筑实际紧密联系的具备针对性、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和了解最新的建筑行业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练习完成不同的典型建筑相关工作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完整的、接近实际的职业过程,同时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结合工作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训课程包含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和顶岗实习。其中,建筑材料、测绘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力学、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课程;设计课程需要根据当前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创新发展,增加必要的新的建筑工程相关课程,可以将毕业设计改革成为项目实训形式,删除不必要的环节,使得实训课程更加接近建筑生产实际;增加实训课程的学时,利用假期或者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实训项目。

3.5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基本规律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在设计方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及绘制细部节点大样图的能力。在施工方向,学生必须具备施工组织能力以及施工技术能力。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从实际出发,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模式,适当扩大培养规模,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嵇庆 单位: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

摘要:在专业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和岗位需求,为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调整找到依据。

关键词:人才需求;专业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1专业改革的背景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1],要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2]近年来,大家对于传统的基于传播知识的教学体系一直在试图改变,也做了大量的调研。目前高职教育体系正处于从传统的大专教育向现代高职教育转变的关键几年,更细致的调研和探讨显得尤为重要。[3]

2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通过调研发现,根据初次就业岗位的不同,建筑行业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建筑企业的初级管理岗位包括施工员、材料员、测量员、监理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预算员等,所需具备的能力有所侧重,分别简述如下:

2.1对施工员的能力要求

施工员首先要要能看懂图纸,看懂施工图是施工员必备的能力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具备建筑识图的基本能力。其次应具备建筑施工组织的能力,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能合理控制工期、准确地调动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使企业所获得利润最大化。此外还需了解一些诸如资料整编、简单工程图的绘制、常用工程软件的使用等。

2.2对材料员的能力要求

材料员须具备建筑材料采购验收能力,建筑材料存储方案的制定,建筑材料的运输方案制定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管理等。

2.3对测量员的能力要求

测量员需能够测绘地形图,能进行施工测量以及竣工测量,能按照监测方案进行安全监测,变形观测,能进行建筑施工放样等。

2.4对监理员的能力要求

监理员要熟悉建设监理的政策、法规,熟悉所监理的工程项目的合同条款、规范、设计图纸,熟悉工程施工的承包单位所投入工程项目的人力、材料、主要,对施工过程产生的工程质量、造价、安全等问题进行全面的督促。

2.5对质量员的能力要求

质量员应能进行工程图识读,能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测,能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能够参与建立各级质量监督体系,具备进场材料的质量、规格、型号的检查能力,能够对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质量和施工技术进行检查和验收。

2.6对安全员的能力要求

安全员须熟悉国家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政策法规,能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能进行日常的安全检查,撰写安全检查记录,能根据现场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技术方案,能对安全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2.7对资料员的能力要求

资料员须熟悉资料体系的编制,熟悉工程资料的审核和收集,能够对工程资料保管得当,熟悉工程资料的归档要求,能够按照目录编制合适的完整全面的审查资料,熟悉档案移交的手续等。

2.8对预算员的基本要求

预算员须掌握市场价格信息,具备建筑工程预决算的能力,准确计算工程量,能根据施工方案进行工程预算,能根据合同进行工程量的计算,熟练使用相关软件。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岗位需求分析

通过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发现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岗位供需有一定的规律性,总结如下:

3.1施工员仍然是建筑企业需求人数最多

施工员是企业需求人数较多的岗位,也是毕业生喜欢的初次就业岗位。因为相对来讲,施工员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工作环境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多不可预见性,在企业中成长较快。

3.2短期内安全员需求数量急剧增加

由于广西更加重视安全生产,要求安全员不得同时服务于两个项目,存在“锁证”问题,所以需求数量急剧增加。但是很多毕业生传统地认为安全员没什么知识含量,学不到东西,不情愿从事安全员的工作,导致供需存在很大缺口,有的企业甚至在探讨在学校对口开办安全员订单班的可能性。

3.3预算员需求较大

由于目前专业的工程造价的毕业生比较多,导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在预算员的竞争上处于比较劣势。3.4测量员存在一定的短缺主要是专业的测量员一般不想去比较小的建筑企业,更愿意去专业的测量公司或者市政企业。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由于课程设置,学校仪器等的限制不胜任测量员的工作,需要学校在测量员的培养上加大投入。

3.5其他初次就业岗位需求暂无明显变化

材料员、资料员、监理员、质量员岗位供需比较稳定,没有趋势性的变化。另外比如机械员、劳务员、标准员等需求数量较少,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没太大拉动作用。但是要成为称职的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多工种的工作经验,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每个岗位的重要性。企业一般采用合理轮换岗位制度,以使每个人才得到综合锻炼,成长为复合型的高端技能人才。

4结论

本文探讨了建筑企业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分析了建筑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为高职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调整找到依据。

作者:张小礼 凌卫宁 杨伟 单位: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微课的起源,并基于微课在现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微课被引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之后对教学产生的较大改进,促进了教学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微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辅助作用

0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逐渐走进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工具,出现了微信、微博等信息化工具,步入微时代,在教育界也开启了微时代的大门。伴随着“可汗学院”走进生活,微课便成了潮流。本文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积累,将微课运用到实际的专业课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使得微课越来越成熟。

1微课的含义与兴起

1.1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基于独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得教师在一个短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一般以教学视频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并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是一个教学环节来设计一种在线的网络精短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微课所呈现的是一种碎片式的教学内容,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是对教材的精细解读,也可以是题型的精细讲解,还可以是对考点的一般总结。所以,有部分专家学者对微课给予了这样的定义,微课就是一种微型课程,一般在10分钟时间范围内,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虽然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小,但是可以集中的讲解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2微课的兴起

微课的兴起主要包含7个主要因素:(1)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一节课一般是对课件的全部传授,根本没有任何的重点、难点区分,这样无法吸引新时代的学生的眼球,这种教学模式也很难同时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2)微课一般需要网络的连接,但是现阶段有部分学校的网络并不是很顺畅,这样就造成了微课不能广泛地使用,致使教学资源利用率达不到预期效果。(3)在推进这种混合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会面临两个很严重的问题:平台和资源。平台可以通过购买或是自主创新来获得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平台;最合适的就是有特色且精短的小视频形式。(4)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遍及生活各处,微时代的趋势越加明显,这为微课的实施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5)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新闻以及看视频等形式作为微课的主要表达方式,因为这些流行的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年轻人每天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6)微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人们可以在校园里、公交车上、家里、高铁上时时刻刻学习。(7)微课一般有这样的特点:内容的碎片化以及时间短。这样的特点正好可以满足大众利用零星的时间就可以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充分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宗旨。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论难以结合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不仅很多,并且注重实践。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先去实验室认识基本构件,在理论课上加以讲解吸收。看似比较符合教学逻辑规律,但是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去观察实验室的基本构件就是走马观花。把理论的知识讲完,再去实践。利用这样的方式去实验和观察,容易记住、印象深刻。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没有重点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很容易忘记知识点,致使现场观察的教学效果很差。

2.2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

一般的课程时间是45分钟,教师都在进行课件的讲解。有专家作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真正可以在课程上集中的时间只有10~15分钟。如何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既可以达到学习的任务效果,又符合学生的实际状态,是授课老师一直在探索追求的问题。

3引入微课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有效改变

3.1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进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的实施,微课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大部分的不足。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可以将小段微课穿插其中,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该部分的知识点。同样在实验室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播放微课的形式来让学生回忆一些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微课一般有简单的主题,会在15分钟时间内完成微课的所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自己不了解的那部分内容,随时可以调取想看的微视频,开展移动终端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以往学习墙身防潮层的设置时,学生对防潮层的具体设置并不是很清楚,而这又是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微课把“墙身防潮层的设置”做成一个简单的微视频之后,学生在学习到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去反复查看微视频来更形象地学习不懂的地方。

3.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通过对学习的活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思考与规划,就可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如果采取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先在课堂上筛取知识点,去学习相关的知识,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调取微视频进行观看,直至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此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想了解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屋面的细部构造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对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讲解,让学生细致地了解细部构造的表达方法,而学生在后面的消化过程中就需要掌握各个细节部分的构造,最后整合综合做图。这样的微视频可以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每一个细节在构造中的具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4微课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4.1加大微课硬件设备的投入

一套完整的硬件设备是在制作微课过程中十分有效的保障。部分学校对于微课的硬件已经做了投入,一些硬件设施(如机房)除了可以提供给教师去录制微视频,同时可以让相关软件课堂(如计算机)的教学在此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录制时间上也可以合理统筹安排。

4.2提高微课的制作水平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微课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微课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施样本还很少,制作的设计模式和要求也不够规范。如何制作出一套吸引所有学生,且可以达到教学任务的微课,需要现代的教师不断去探索。

4.3利用互联网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QQ群等平台来加强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真正学习水平,制作微课时就可以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微视频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这种教学模式中来,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点,动态的微课作业会比静态的作业更有效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会存在任何抄袭情况。

4.4加强微课的实施效果评价

学生在学习完微课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评价以及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实施微课的评价,通过学生的相关反馈信息,就可以及时地对微课资源库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与补充。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将微课引入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虽然目前的微课设计与开发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广大教师工作者的探索之下,微课教学会探索出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内容的综合最佳途径,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任鲁宁 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任务驱动法分析

摘要: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本文通过对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教学过程的阐述,根据课程内容,构设任务,让学生融入角色,完成主动学习。本文主要针对高职教育学生特点、学习内容、任务设置,制订实施方案,以期通过方案的实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高职教育,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中,高职院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满足社会对一线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层面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有效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在三年学习过程中使其能够对未来工作岗位有一定的定位和认识,毕业以后能够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自然转换。为了达到这样的教育目标,对高校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1]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是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授课的形式主要是借助多媒体,教师通过课件讲授课程内容,将涉及的知识逐条讲解,借助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应用。由于课程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琐碎,讲授时间过长,学生通过课堂只能懂得规则和概念;另外,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较少,往往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情况,学生被动学习,没有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感到吃力,结果只能是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学不到知识,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设定教学任务,让学生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参与其中;教师能够将书本上刻板的条目转化为实际的应用,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技能型人才定位的高职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学习方法。

二、任务驱动法对任务设计的要求

1.知识性与兴趣性

教学任务的设计首先要将教学知识设计进去,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教学的进行需要学生的配合,任务的设计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让学生愿意参与进去。编制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要求,任务开展的形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便于大多数人参与,团队合作,共同完成。

2.完全感和探究性

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不应将学生局限于思维定势里,要让学生摆脱一贯完成作业的模式,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通过各种途径搜索相关知识,寻求任务答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稍加指导,但不应干预学生的思路,并鼓励学生多做尝试,大胆去完成任务,不要怕失败,出现问题时教师适当引导,鼓励学生继续进行,不要沮丧。

3.灵活性与具体性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任务,任务的设计不可能包含整个课本知识,对于不适合单独设立教学任务的内容,可以并入其他体系。对于重点知识,可以细分为多个教学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关键工作必须要完成,一些细节的知识问题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时,可以在后续的总结工作中进行交代。

三、任务驱动法在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堂组织步骤

本课程内容比较琐碎,知识点复杂,可以通过给学生设置相应项目的任务,分配不同的任务,承担相应的工程角色,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代入角色中完成相应的任务。

1.创设情境,调动积极性,激发联想

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教学任务项目,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将课本中理论性的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充分进行加工和利用,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知识应用于解决项目任务中,强化学习,增加经验。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根据学生毕业后有可能从事的技术工作类型,分配出资料员、施工员、监理员等岗位,在工作任务设计中,给学生分组,分别代入不同的工作角色,在创设的工作任务中,各司其职,进行角色定位。

2.提出任务,编制教学项目,明确要求

教学任务的编制应该结合课本知识和实践条件,明确指出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重点专注于一个领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实践内能够完成任务,不至于摸不着头绪。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不同,可以安排几个不同的任务,分期进行。例如,其中一项教学任务:施工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质量控制。此任务中,会给定一个施工项目案例,这个施工案例可以是前面教学任务的案例,这样也具有教学活动的连续性。在这一环节的任务分析里,根据背景资料模拟控制质量控制点、作业技术交底、进场材料构配件的质量、环境状态、进场施工机械设备性能及工作状态等。通过此项任务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对作业技术准备状态进行质量控制,能够收集、整理、编写作业技术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相关资料,对于存在的问题能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

3.分析任务,分析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在完成整个任务过程中,要结合教学时间安排,在教学任务设计中,考虑到学生,可能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会遇到困难的情况;所以在分配任务和执行任务之前,先带领学生一起对任务进行分析,对重点、难点予以指出,提供一些执行思路,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带领学生分析现场施工作业技术准备阶段质量控制的案例,分析背景材料,掌握准备阶段工作具体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分两队,相互扮演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相关技术人员,施工单位提交现场作业技术准备状态情况的相关资料,监理单位进行审核,并提出整改意见。

4.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各种方式

获取解决任务的方法,教师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课本知识进行任务分析和学习,这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不同的方式,可以查阅图书,查询网页。这些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让学生能够自由自主地完成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在这一阶段,学生会有迷茫的时候,教师需要把握好指导尺度,适时为学生提供建议。

5.交流总结

交流是为了激发创作意识,互相取长补短;总结是为明确要学习的操作技能,达到知识积累的目标。为了达到学习的目的,交流和总结是必要的。在完成课程任务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角色不同,工作任务的侧重点不同,并且能够从旁观者角度提出意见。在任务完成后,让大家在一起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不足,积累经验。这一过程,不但带领学生梳理知识,还可以锻炼大家的分析能力,积累经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采用一切可用的方式主动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仅起到引导与辅助作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来说,如果以传统教学模式教授,学生听课枯燥,教师上课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主动完成任务,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能更好地将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作者:王春彩 单位:开封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案例教学实践

摘要:面对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积极性不高的现实,在分析高职学生认知特点、厘清“动手能力”真正内涵的基础上,以《建筑工程技术》相关内容为例来介绍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课案例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案例教学;实践;动手能力;理论教学

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多,招生人数日益增加,近年来一些省市的高考录取率已接近80%,高职院校录取的人数大概占到了50%。学生升学的机会增加了,但随之而来的是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如安徽省高职的建档线近年都在150分左右。分数的下降,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中学阶段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不高。在此背景下,高职的课程如何设置?课该怎么上?如何实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怎样才能把这些曾经被判定为“考不上大学”的孩子培养成受过高等教育的“能工巧匠”?是每一位高职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这是不争的事实,通过对近几年入学成绩的分析,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尽管总分不低,但各科成绩很不均衡,特别是文理科兼收专业的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不好。教学中发现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在智力类型上也存在客观差异,他们更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对纯理论方面抽象内容缺乏学习兴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典型的理工科,其理论是建立在逻辑推导和严谨的力学计算等基础之上的,要求专业课老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思维和教学模式,教学中构建形象的情景,让学生首先建立感性认识,然后再在具体的工作情景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果不了解学生认知特点、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可能会出现学生学习无兴趣、老师教学无激情等问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根本谈不上实现教学目的,更不可能完成培养目标。

二、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理解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对“动手能力”的理解涉及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只有定位明确了,围绕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课程体系、组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但在实际教学中,即使一些规划教材在教学目标设置上也存在模糊认识,有些甚至就是错误的。如有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在技能目标中列出:学生应具有绑扎钢筋、支立模板、砌筑砖墙、搭拆脚手架……的能力,并要求安排相应课时进行这些技能方面的实训,这是对高职教育“动手能力”要求的误解。这些技能当然属于动手能力的范畴,但这是对操作工人的要求,如果对高职学生也作同样的要求,那国家就没有必要投入这么多发展高职教育,把学生送进课堂进行学习了。就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完全可以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完成相应操作技能的培养。不夸张地说,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远比高职院校老师教的效果好,学生学的也更快。试想老师都不具备这种操作能力,怎么能教会学生操作呢。再者,操作技能是需要不断重复训练和实际操作才能逐步熟练掌握的,上述操作技能涉及到了多个工种,就是在专门培养技工的学校,短时间内也难以做到,更别说还有理论教学任务的高职院校了。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的理解,应当是指那些适合高职学生就业的技术管理岗位所必需的动手能力。住建部对施工现场关键岗位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测量员、标准员、材料员、劳务员和机械员等“八大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应围绕“八大员”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展开,“动手能力”也应围绕“八大员”的实务进行训练。正是基于对高职生源的现状和对“八大员”所需理论、操作技能的分析和思考,我们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进行了案例教学的尝试。

三、案例教学实践

下面以《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毛石基础和屋面防水施工为例,介绍案例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这里所说的案例教学不是老师搜集工程实例素材把它转化为文字,再在课堂上介绍和讲授,而是每讲一章内容之前都要先带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教学,以此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之前建立感性认识。案例教学对老师要求很高,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备现场,有时还要承担一定的安全风险。

1.毛石基础现场教学

(1)寻找合适的案例教学现场

受学校实训条件限制,案例教学不可能都在校内进行,最困难的是寻找适合教学的施工现场,这样的现场不仅形象进度要与教学内容吻合,安全隐患也要尽可能少,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同意。由于目前建筑市场无序竞争严重,挂靠施工普遍,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造价偏低,几乎所有的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都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安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因此在选择施工现场时,老师颇费周折,施工企业也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生怕出安全事故。现场不同于校内教学,组织难度大,一方面是学生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学生进现场后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又不能很好地辨别危险源,没有自我防范能力,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因此,带学生去现场前,老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这也是施工课程教学内容之一)。

(2)问题设置

备课时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事先让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到现场。如毛石基础施工现场教学前,介绍项目背景后老师提出了①第一批毛石是直接砌筑在基底土上还是先铺砂浆再砌筑?②毛石砌筑时大面是向下还是向外?③农村的一些房屋毛石基础露在地面以上,并且露在外面石头又平又大是否合适?④为什么这些房屋的外墙总是开裂?

(3)现场要解决的问题

进入施工现场后,学生面对工人师傅的实际操作,在老师和现场人员的帮助下具体了解了坐浆砌筑,拉结石及其设置原则,毛石上的黄皮的危害及其处理,毛石基础的灰缝厚度,怎样找平,如何避免包芯砌法等内容,并实地观察了毛石基础砌筑时的质量控制要点、质量检查工具和方法等。

2.建筑屋面防水工程的案例教学

屋面渗漏问题是长期存在的质量通病,不仅影响使用功能,还会降低房屋建筑的耐久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规定的最短保修期限中屋面是除主体结构外保修最长的,为5年。《建筑施工技术》中屋面防水的教学内容包括:卷材防水、涂膜防水、刚性防水屋面的施工,常见渗漏原因及防治等。为此选择了正在施工卷材防水层和维修渗漏屋面的两个项目作为案例教学的现场。现场教学前老师也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们事先思考:①外面下雨顶层住户家里的开关盒等处不停渗水你见过吗;②屋面已经使用很长时间,室内出现渗漏现象,屋面防水层会是什么样;③出屋面的管道周围渗水是什么原因;④卷材防水层铺贴是垂直于屋脊还是平行于屋脊;⑤卷材施工的顺序是沿屋面坡度从下向上贴还是从上向下贴;⑥屋面泛水、变形缝、出屋面的管道周边该如何处理?

(1)在卷材防水层施工现场,学生们不仅了解到了屋面防水层铺贴对基层的要求,还知道了基层不平整、返水坡度过小就不能保证雨水顺畅流到出水口位置;基层砂浆强度低、养护不好、开裂,防水层就贴不住,影响防水效果;防水层下面的保温层不干燥、排气道不通,太阳一晒水蒸气就会拉裂防水层导致屋面渗漏等。学生近距离观察了工人的实际操作,发现卷材是平行于屋脊沿坡度从下向上铺贴,保证卷材沿流水方向搭接,他们还动手测量了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搭接长度;目睹了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热熔法的施工工艺;观察了女儿墙泛水、变形缝等处的细部处理等。这样直观的实地观摩解决了课堂上两节课都难以讲清的问题。

(2)在旧屋面维修现场要求学生自己寻找渗漏部位,在老师引导下进行讨论、初步分析原因,如卷材年久老化开裂、粘结力下降,接缝和收口处卷起而渗漏;卷材未按压入墙体凹槽边口开胶渗水;屋面返水坡度不足、落水口处垃圾堵塞屋面积水加速卷材老化渗水,屋面后装设备如膨胀螺栓破坏防水层渗漏;刚性屋面分隔缝间距过大(超过规范≤6m的要求),温度应力拉裂混凝土层而渗水;分隔缝处防水油膏老化开裂而渗水等。

3.理论教学

学生对现场施工和存在的质量缺陷虽然进行了初步分析,但受具体工程、现有知识等局限,仅仅是直观的、肤浅的,心里还有很多疑问,需要老师从理论的高度作深层次分析。由于带着问题听课,理论课上学生与老师积极互动,活跃了原本枯燥的理论课气氛。同时理论课再一次重复相应的知识点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有了直接的感性认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甚至能初步找到工程存在问题的症结,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日常教学管理,迟到、早退、旷课的现象明显减少了。但校外的现场教学毕竟受到如交通、时间安排、现场和安全等方面的制约,只宜作为辅助手段,根本的解决途径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根据教学需要建设接近施工现场真实情景的校内实训场所,这样才能在不打乱日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提高教学效果,完成高职培养目标。

作者:吴春光 刘勇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职业标准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

[摘要]职业标准作为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统一标准,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要与建设行业的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才能为建设行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以《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为导向,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订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几方面,提出现实性建议。

[关键词]职业标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

在我国,建设行业实行执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十几年了,建设行业从业人员必须通过培训及考试获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职业标准作为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统一标准,是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必须参考的重要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要与建设行业的职业标准进行对接,才能为建设行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一、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原则

建设行业岗位职业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T250-2011(以下简称《职业标准》),于2012年1月开始实施,该标准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施工员、质量员、材料员、资料员、安全员、机械员、标准员、劳务员做了职业能力标准的规定。实际上建筑项目的人员分类不只“八大员”,职业标准设置分类主要是根据量大面广、技术性强、通用要求高的原则来设定,同时也考虑前瞻性的因素,如劳务员和标准员目前各地普遍未设置,但管理上需要加强,希望通过《职业标准》引导设置岗位。监理员、测量员和造价员也属于施工现场专业人员中的重要的岗位,但是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因此未将其纳入《职业标准》的编制中,其培训、考核、发证仍沿用现行做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培养方案)制订的原则是通过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调研,确定专业定位,从而明确就业核心岗位及岗位群,参照建设行业专业岗位职业标准中的岗位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要求,并兼顾学生的人文素养、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制订出紧跟建设行业一线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教学标准(培养方案)。

二、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标准》为参照

经调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初始就业核心岗位是建筑施工生产一线的施工员岗位,就业的岗位群及晋升岗位见表1。从初始岗位到晋升岗位需要3-5年的工程现场实际工作经验及考取相对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人才初始岗位与《职业标准》中的岗位相吻合,因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职业标准》为参照并考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面向建筑工程领域生产一线,具有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从事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如图1)。其中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严谨务实;2.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具有良好的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人文素质好;4.具有正确的安全质量观,坚持“安全至上、质量第一”;5.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创新能力和持续学习的理念。

三、构建与《职业标准》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在《职业标准》“八大员”岗位中,施工员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要求相对比较全面,所以以施工员岗位为核心岗位,兼顾其他岗位要求为切入点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逻辑路线是:施工员岗位岗位职责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基于工作过程整合、梳理、延展专业课程体系。《职业标准》中对施工员的岗位职责划分了5大类:施工组织策划、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进度成本控制、质量安全环境管理和施工信息资料管理。根据这5大类职责又细分为14条具体职责,对履行这14条职责需要的专业技能归纳为13项,掌握13项专业技能需要的专业知识归纳为17条。将《职业标准》中施工员岗位所罗列的13项专业技能和17条专业知识进行细化、梳理、整合并兼顾其他延展岗位的职业能力及可持续学习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分析表。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主要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即以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按照建筑企业施工工作过程和职业人才成长规律,认真细化施工员的职业能力要求,找出能形成职业能力的支撑课程,从而构建出能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体系。

四、课程标准有效衔接《职业标准》

课程标准有效衔接《职业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课程定位及目标的确立应以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为准绳,并应与《职业标准》中岗位规定具备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契合,特别是与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与职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相对应。

2.教学内容的选取可围绕职业功能展开,根据施工员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按职业活动顺序,以项目为载体选取并重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也要正确处理职业教育“必需、够用”原则和学科教育知识体系形成及继续深造学习的问题。

3.教学组织可依据典型工作流程,通过任务驱动方式,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取相关的技术知识,能完成操作技能训练,使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有机整合,实现理实一体化。

4.课程的考核评价,要参照《职业标准》相配套的“八大员”考核评价大纲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要涵盖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根据课程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素质等进行多方面的考核,采取注重知识和能力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如图2);双证书课程的考核直接采用其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考核方式和内容,通过考核即可获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业基础课程侧重对知识的考核,采用传统的笔试闭卷的形式。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以上几点,仔细梳理选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典型的工程项目作为专业实训课的载体,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施工技术实训、施工组织实训、建筑设备等课程围绕同一工程项目展开教学,学生通过对同一工程项目整套图纸的反复训练,能够很好地达到“擅识图”,“懂技术”的人才标准。

五、建设符合职业标准要求的实训基地

《职业标准》中专业技能的形成,主要依赖实践教学,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按照校内模拟实验实训群和专项技能实训群中的实训项目来进行规划建设

(1)专项技能实训室,以课程本身基础训练为目的设立。如:建筑力学实验室、建筑材料与检测实验室、土工基础实验室、建筑测量实训室等。(2)仿真模拟实训室,通过仿真模拟软件,真实再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以施工工艺和管理流程为主线,构建典型专项实训功能模块。如:建筑施工工艺仿真、BIM仿真综合系统、施工管理实训系统等。(3)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建造真实的构件实体和施工工艺展示模型实训室,使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如:各类基础实体模型、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体模型、砖混结构实体模型等。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主要按照职业技能岗位

实训群和毕业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情况,遴选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1)加强和地区政府部门、建筑行业企业主管部门的密切联系和合作。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特点,使到工地现场教学存在高危险、高成本、难观察、难操作等问题,因此,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2012年1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教育部共同颁发了《关于加强建设类专业学生企业实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学校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组织管理,加强企业对实习学生的教育培养,充分发挥政府推进学生企业实习的作用”三个部分内容,该指导意见的出台为建设类学生的校外实践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2)创新合作模式,遴选稳定的校企合作企业。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模式,专业核心课程都要对口建立校企紧密合作、具有较好实践教学功能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此建立“共享”、“共建”、“双赢”的长期互动机制。

六、结语

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人才需求,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唯有紧贴建设行业一线岗位要求,根据职业标准要求合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对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深化,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才能够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作者:吴晓斌 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模型制作实践探索

在我国汉代古墓的考古过程中,曾发掘出一些典雅、简洁的建筑类陶制模型,它主要用作以祭祀和陪葬。现在建筑模型制作主要应用于建筑设计,在方案设计完成以后制作展示模型,用于项目申报、展示、陈列等,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及建筑装饰设计的表现手段之一,在当今飞速发展的建筑业中,建筑模型日益被业内人士所重视,它将建筑物的形式与内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其独特的形式向人们展示设计方案的立体的视觉形象。近年随着房地产的飞速发展,建筑模型制作甚至发展成一门产业。在一些院校的建筑规划类专业中都有开设模型制作相关课程,本人所在的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一所地方性的综合类高职院校,开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装潢艺术设计等专业,之前并未开设建筑模型制作相关课程。

一、能力培养存在不足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工程现场施工与管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核心就业岗位是施工员。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构建了“模型化展示、项目化教学、视频化助学、个性化实训”的四化教学体系,以培养“操作能力与设计能力并重”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并构建了与专业技能培养相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图纸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建筑设计人员所有的思想、意图都通过图纸来传达给建筑施工人员,建筑施工人员也要通过图纸来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凡是从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都离不开施工图纸,图纸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的主要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在施工图识图过程中,从平面施工图建立三维立体感的认识过程中比较困难,学生的识图能力不足。

二、专业人才培养操作实践

鉴于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课程,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作用。我们在学生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增加模型制作项目,学生通过模型设计与制作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设计创作能力。在培养过程中,以项目引导学生进行模型制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项目式教学是近多年国内高职院校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于喜欢动手实践的高职类学生教育。

1.理论课程教学。

我们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建筑细部构造模型制作。在学习三面投影的知识时,让学生利用纸板制作各种形体,辅助学生对点、线、面的空间感知;在学习建筑构造时,让学生利用塑料板等制作楼梯、墙身等大样构件,以更好理解并掌握所学构造知识。学生通过制作细部的结构或者形体的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施工图识图教学的内容,同时更好地理解建筑构件的具体施工工艺过程,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原本模型展示的理论教学,学生理解困难,效果一般,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训课程教学。

在《房屋建筑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设计并绘制满足教学要求的建筑施工图后,让其利用塑料板材、泡沫塑料、胶合板、涂料等材料按一定比例制作其所设计的小型建筑模型。模型的制作过程正好是由二维图纸转换为三维立体的过程,与施工图识图理解的过程不谋而合。在实训教学中引入模型,将施工图中的实际尺寸按比例缩小,从而实现将二维施工图中需要对照识图的第三个尺寸在实体模型中展示,实现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及模拟应用过程。本法作为提高施工图识图能力的辅助手段,发挥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兴趣,寓学于乐、融学于做中,尤其是在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上,省去了烦琐的空间想象思维引导过程。

3.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

“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项目”是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一项有经费资助人才培养特色项目。项目的实施唤醒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自主意识,提升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了大学生的领导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每年均组织学生申请项目,如2012—2013年度“校园建筑模型的设计与制作”,2013—2014年度“建筑构造教学模型制作”,2014—2015年度“绍兴桥梁文化的探寻与模型制作”和“学院二期工程实训比例建筑教学小模型制作”,通过项目引导学生进行各类模型制作,增强动手能力,扩宽知识面。通过建筑模型制作,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在各种模型材料的选取与制作过程中,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比于建筑模型制作本身,学生在设计方法上的收获更大,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4.新苗人才计划。

为鼓励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浙江省科技厅、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育厅组织实施了“新苗人才计划”,每年在省内高等院校中择优选择约300个项目进行资助。我们通过发掘模型制作方面优秀的学生,指导其申请项目,其中“新农村住宅模型设计与制作”(2013R458002)项目组织实施较好,团队学生设计并制作多套符合新农村需求的住宅建筑模型。

5.学生社团。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织,活跃学校学习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的活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引导下,成立专业学生社团“建筑模型社”,社团组织兴趣相投的同学,制作了众多经典的建筑模型及建筑小品,“建筑模型社”在2014年度被学校评为三星级社团。社团活动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课程的授课同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制作好模型,大部分学生都能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形成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更扎实。通过以上的手段,我们将建筑模型制作慢慢糅合进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去,通过统计《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11级至14级年学生的平均成绩,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显著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明显感到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结语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开展建筑模型制作,学生不仅学习兴趣浓厚,在学生绘制建筑施工图后,让其动手制作模型,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建筑设计与建筑施工的过程,同时当学生把设计的作品做成立体的比例模型之后,学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同时也增强了专业自豪感。通过建筑模型制作,部分空间想象能力匮乏的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面施工图,经过多次模型的制作训练之后,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均有大幅度提高。同时对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提高很大,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寓教于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非常认可!

作者:孙秋砚 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高等数学是国内外高校理工科各个专业的最重要基础课之一,是各理工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是理工科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相关专业技术的有效知识储备,更是有效培养理工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职业教育院校的建筑类专业更是如此。但是,各高校对高等数学的教学问题颇多,比较常见的问题有高等数学课程教学面临压缩课程课时数,而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对高等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类的专业老师对高等数学的教学不够重视,认为不具备专业性质,学生今后毕业不靠这个谋生,导致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可见,目前在各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对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专业造成一定的阻碍,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院校更是如此。该文针对高等数学教学的这些状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通过设计相关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职业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相应改革建议。

1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数学

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是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适应建筑施工第一线需要,具有建筑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高等数学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高等数学课程更是其学习专业课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高等数学的教学能培养学生科学的工程思维方法,为学生分析、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提供理论方法保障;而工程技术专业课能扩展学生的专业技能,是理论方法的延展,二者相互补充,必不可缺。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大多数仍然是以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侧重数学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以及习题的演算,而忽视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忽略数学是源于生活的,数学中的很多公式、定理、模型在实际生活中都是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学生们不理解数学课程学习的作用,更不知道数学和专业课程、数学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所在。加之数学课程基本概念较多、计算量大、内容抽象,高职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就比较薄弱,学习起数学来感到吃力与困难。可以说,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没有让数学与所学专业挂钩,不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如何“生活化”的变革高等数学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建筑工程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服务;在人才培养中做到有的放矢,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级建筑工程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高等数学教学方法中的问题。

2问题存在的原因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教学为何会出现与专业课教学脱节的现象呢?有必要去深究其问题存在的主客观原因,用科学发展的观点去指导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我们从学校、教师、学生这三个层面去分析与了解高职数学的教学问题,通过与建筑系的管理人员、教职人员、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深层次、多角度分析了解,以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老师与学生为调查对象,设计相应的问卷调查表,得出了以下的问题存在如下原因。(1)通过与建筑系的领导进行交流探讨,发现领导本身是认可高等数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上的作用的,但是他们并不了解数学这门课程作为工具与专业课程、实际问题之间的关联,也就无法对数学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还有些领导希望削减高等数学的课时量,觉得占用了专业课程的时间,而完全忽略了高等数学对学生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促进作用。(2)通过与建筑系的专业课老师进行交流探讨,得出对于专业课老师而言,是希望学生能把高等数学课程学好学透,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思考问题的逻辑性,还能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中,水准、角度测量、经纬仪、全站仪的使用都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此外,《建筑工程造价》、《概预算》、《审计》等课程的教学更是与数学息息相关,一些操作软件也是需要有良好的数学基础。通过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200名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并设计了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得出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都能理性的看待高等数学课程的设置,并且认同这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设计的调查问卷表的主要内容包括:你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你希望高等数学的学习给你带来哪方面的帮助或者提升、你希望如下那种方式的教学方式会更好等等。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主要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所选取的教师和学生的比例是1:9。其调查结果表明:

(1)在高职院校85%的师生均认为高等数学很重要;

(2)高职院校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不一;

(3)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的对专业课程学习的帮助认识还不到位,甚至有部分认为学习高等数学毫无意义;

(4)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学习对理解高等数学抽象问题有帮助,甚至有学生认为没有;

(5)部分学生对学习高等数学对他们能力的培养,选择无所谓;

(6)建筑类的学生普遍学习高等数学的方法还是来自于老师的讲授;

(7)学生喜欢的高等数学的授课方式,普遍喜欢从工程技术、应用的角度讲授。总体来说,由对这些调查问卷的分析可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良好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对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教学是非常重要;认为高等数学课程是后续建筑工程类专业课学习的必要课程,并有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的学习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高等数学的某些理论知识。

3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鉴于以上对该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可以从学校、教师到学生三个方面来对高等数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建议如下。

3.1学校方面

(1)在领导层面就应重视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理解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与抽象思维能力,还能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相互促进。

(2)在设定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的时候,应相应的配置相关的数学建模、数学软件的学习,以现代更便捷的方式去解决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比如开设《大学数学实验》、《数学模型》等课程,并配合相关软件的学习。

(3)由于高等数学课程是由基础部统一排课,可以考虑针对不同的专业,安排固定的老师进行授课。并针对不同专业,对授课的数学老师进行一系列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让这些老师更深入的了解所教授学生的专业知识,以便能更好的把专业知识与数学教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清楚的理解数学在专业和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4)成立数学建模团队,积极的参与国家级或者省级的数学建模比赛。该院没有参与任何数学建模的培训和比赛,而开展数学建模是培养运用型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学校需要尽快的成立数学建模团队,报名参加各种数学建模比赛,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来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

3.2教师方面

(1)加强数学老师自身专业知识的素养,“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所以,只有当数学老师自身的知识足够全面和丰富的时候,才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导学生,让学生系统的、全面的去学习数学知识。

(2)数学老师可积极的参与各专业的教学研讨会,共同讨论不同专业对数学各知识点的需求。数学老师要以成为理论型和实践型相结合的“双师型”人才为目标来要求自己,不仅要有良好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懂得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

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配合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分组讨论重点、难点。高等数学课程作为文化基础课,大部分的学生都不够重视,学习态度欠佳,因此把课堂还给他们,让他们来做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来让学生积极的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学懂数学。

⑷在对专业基础知识稍做了解的基础上,把数学课程分为基础模块和实用模块两部分。基础课程主要讲授数学的概念、定理及基本的解题方法;实用模块就需要把数学知识运用于专业课上,做到学以致用。

3.3学生方面

(1)积极参与数学建模比赛,增加自身见闻。数学建模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计算的能力。参与数学建模是最有效、最快捷的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途径,能让学生的能力、素质、心智在比赛过程中得到较强的提高。

(2)重视每一次数学课程的教学,积极配合老师,做课堂的主人。

(3)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当中,把数学当作一项工具,用以更好、更透彻的去理解专业课程。

(4)熟悉掌握基本数学软件,了解数学计算仿真工具,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会实践看得见也摸得着。

4结语

该文研究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改革问题。首先分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类专业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其次,统计调查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最后给出相应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建议,为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王雪梅 田有亮 单位: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大学理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人才培养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浅析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中,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五对接,十衔接”。尽管多年来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办学中,与企业和行业协会开展了深度合作,建立了专业教学理事会、行业奖学助教金和“厂中校”模式的校外实训顶岗基地、横向合作项目研究等,但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在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的“对接”或“衔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对接”或“衔接”的体制与机制。现以江苏德丰建设集团与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合作开办的“德丰”订单班为例,探讨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1“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决定性因素。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史,最著名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德国的“双元制”、日本的“三明治”式等,但无论是哪一种模式,核心都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与江苏德丰建设集团合作建立“德丰”订单班,形成了“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两主体”即学生由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共同培养;“三共享”是指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对共育企业员工培训共享,企业培训实训基地对学校学生学习共享,学校与企业培训师资共享;“四对接”是指:培养目标规格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对接,课程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素质教育与区域文化相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对接。“校企联合、两主体、三共享、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鲜明:

1)岗位针对性强。

通过对建筑市场的广泛调研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充分论证,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将本专业培养人才的岗位定为:建筑工程和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员、造价员、监理员、质验员等岗位群,并根据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技术应用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制定相应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体系。

2)协调了教学与职业的关系。

此种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了教学与职业的关系,强调对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迁移能力的培养。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与中国经济新常态模式相对应,即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体现人本观念,重视对高职学生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的培养,为其在未来的职业和工作中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现了理实一体化论教学,并突出了素质教育,强调了职业精神培养。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为依存,理论教学是基础,是高职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提升,通过实践教学,可以更好的训练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适应企业的需求。重视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现了与中国经济新常态模式的呼应。4)与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相接轨。此种人才培养模式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即双证毕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也是学生加深对行业企业了解的过程,可以为将来的就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5)融入企业文化教育,培养职业素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可以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同时专业调研中,企业对学校提出要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从进校开始,通过校企联合把企业优秀文化教育融入到入学的专业介绍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置《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课程中专门设置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等内容,同时在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中也融入了企业文化教育的内容。

1.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设置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得以落实的关键,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系打破沿袭多年的学科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构建了以建筑工程施工工作过程为导向、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的适合开展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基于行业企业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任务开发课程,基于职业岗位能力需要设计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设计,基于职业岗位的综合知识、技能、态度要求进行综合素质教育内容设计。沙洲职业工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现代建筑行业对建筑施工员岗位能力标准的要求,按建筑施工员岗位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按建筑施工过程中主要分项工程的工作任务的完成所需要的知识点来设置课程,并在确保基本培养规格的提前下做到因材施教,依托实践和实训,紧扣应用,并且应用应面向一线的原则,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技术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根据施工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把实践项目融入教学过程。实践体系主要包含七个层次:工程任务承接招标投标与合同模拟实训,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建筑与结构施工图识图技能,建筑施工技术技能与签证计量技能,建筑施工综合技能,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2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受到企业的欢迎,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作者:何海荣 张兴才 张洪尧 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德育教育思考

一、加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德育的思考

1.重视班干部的选用和培养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作为班级学习和活动的核心,班干部是开展德育活动及实施班级管理的中坚力量,为增强学生的自制能力和工作能力,需要选拔思想品质过硬的班干部,让其为班主任分担一些工作。在具体的选举方面,应讲求共同参与和民主测评,鼓励学生去选出自己认为更好的“带头人”,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培养、教育和引导,在班级中树立起榜样,形成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班级德育的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以班级为单位的德育教学实施中,班主任应当借助正面教育及大量实例等,通过举办相应的集体活动,真正意义上协调好学生个人行为及班级集体行为,使得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得到增强,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观念,使学生从自身的成长出发,结合在集体中的定位,设立相应的奋斗目标,此外,班主任应引导并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使其既符合集体期望,又满足自己的期望,更需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使其真正融入集体,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并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增强自我意识,摆正其与教师和集体的关系,在活动中发现自我,对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以此来激发他们新的追求,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3.组织有效实践活动,构建学生的良好品德

在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实施德育教学中,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是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旨在教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方面的各个工种、工艺等等,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基于此,应当多与施工实践相联系,并使学生在其中领悟德育和接受德育教育。如,对于“抹灰工程”这部分内容的学习,班主任可以将学生带领到建筑工地,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对此章节理论知识的学习,鼓励他们其亲自动手完成抹灰工程,并让他们学会在施工做到对施工中材料的合理运用,不乱丢弃,不浪费,这种施工位置的变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体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此外,还能推动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将来此专业学生毕业后,对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也更易于上手,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有效提高,这样德育教育的成果也显现了出来。

4.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德育教育实施

对于学生的情绪及思想而言,班主任管理方式的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不应以威严镇服学生,应当从学生的心理出发,与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彼此信任,这是加强德育教育实施的前提,应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使学生将班主任看成他们中的一员,架起师生们心灵相通的桥梁,在点滴事务中将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学相结合

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实施来看,德育活动应有明确的中心目标,切忌盲目开展活动,应当使整个德育活动过程体现出趣味性、教育性及科学性,并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此外,要关注那些没有突出才能和爱好的学生,尽力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帮助其树立起自信。最后,班主任要涉猎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内容及方法,将其运用于德育教育中,提高自身素质和掌握工作艺术,促进学生的更完善发展。

二、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与否与其德育教育的实施成效关系重大,应当结合此专业学生的实际特点及现状,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借助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组织有效实践活动,构建学生良好品德等方式,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张翠翠 单位:阜宁高等师范学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论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伴随当前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这些年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教师发生了严重短缺的情况。各个学校努力探索,但是仍然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我院在建筑工程类教师的选择和培养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本文对其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一、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当前我国进行高职高专教育过程中,土建大类专业目录当中非常骨干的一些专业,是培养建设工程一线技术管理人才的一些非常核心的专业,其主要特征在于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因为整个专业是对建筑业发展进行支撑的专业,所以在高职院校招生的时候,始终是热门专业之一,在教育部门当中也是需要进行重点扶持的一个专业。这些年以来,在国家建设过程的积极带动之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方面还有进行课程开发等诸多方面获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也进行了很多丰富和成熟的经验的积累,具有非常强的引领效果。从全国总体办学的条件分析,常见一些问题:首先,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方案没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很好地对岗位的需求进行体现。其次,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出现很大的经验化、雷同化情况,一些院校仍具有非常强的本科教育的影子,对知识结构的系统化非常重视,而对实验的能力非常忽视。其次,在课程标准方面无法真正体现出情境式、模块化,另外课程在一定的范围内出现衔接问题。再次,在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不能符合学生参与的具体需求。最后,没有进行很好的双证融合,企业对毕业生没有出现非常高的认同度。

二、提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

1.构建合理师资队伍结构

依照当前不同教师所具备的不同的知识背景情况、综合素质情况和相关的能力结构要求,学校对教师积极开展具有相关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或者是直接在企业当中进行一批专业技能人才的引进,这是在进行双师结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最根本的一个途径。学院需要积极制定保证措施,积极建立健全“送出去,引进来”培养模式,同时需要注意进行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的强化,在每年都需要进行针对性比较强、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建筑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十分强,一些教师是从“校门走出后又进入校门”,所以在现场实际工作经验方面非常缺乏,这样便无法很好地将精髓的专业技能带给学生,因此必须给教师进行安排授课任务的安排。

2.按定位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相关科目的专业带头人需要有比较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需要有比较强的组织水平。这样能带领教师做好专业建设的工作,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逐步起到示范以及带头作用。专业带头人是师资队伍建设中重要的部分。学校要精心培养骨干教师,从企业当中引进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经验的工程师,培养他们的教育技术能力。(2)骨干教师学院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能从制度上保证做好骨干教师选拔的工作。骨干教师需要具备非常强的业务能力,在有工作热情之外,还需要有充足的精力。这样骨干教师可以承担常规教学过程中的任务,还可以带队进行学生技能竞赛的培养。(3)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是在学校教学的主力军,但是其在教学方面出现经验与实践不足的情况,需利用“传帮带”等方式进行培养。这样能使其逐步成长变成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需要具有虚心好学的品质,树立能者为师的树立。与此同时,学校利用技能考核积极进行督促和加强,保障青年教师的培养质量。(4)兼职教师为保障每一个课程都可以有序地进行,使教学团队多样化,学校需要聘请比较好的兼职教师。一般情况下,需要聘请一些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而有较强专业能力的老师,以此满足正常教学与专业发展的基本需要。

3.通过企业资源打造教师队伍

服务地方经济,给行业输送优秀人才是专业培养非常重要的目标。高职院校应逐步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提高校企之间的合作水平,能够让企业承担更多的培训、科研等任务,逐步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

三、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要一支具备优秀能力的师资队伍,以此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成为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的一线人才。学校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构建岗位引领式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作者:朱立军 穆新盈 单位: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