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中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04 05:42:26

导语:在高中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中教学论文

高中教学论文:迁移理论下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一、迁移理论的特点和内容

迁移学习包括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横向迁移指的是利用他学科的知识学习政治课程,包括文史地知识和政治知识的迁移,数理化知识和政治知识的迁移,同时也包括与此相关的思想和能力的迁移;纵向迁移包括新旧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政治课堂中已经学习的知识促进新知识的掌握和学习。

(一)迁移理论之知识迁移

高中政治学科的设置是螺旋式上升的,政治教学强调的是在基础知识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社会现象。政治理论的教育是由政治学科主要承担的,但是却不是唯一的方式,在文史地,甚至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中,都会出现政治理论的相关知识。例如,在高中历史中出现的关于美国选举制度的,涉及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历史呈现,这些都是高中政治教学中可以利用的相互知识。同时政治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政治现象反映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因此,政治教学可以利用学生的日常所见所闻,如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教学中,结合生活中乡镇以下的直接选举以及县以上的直接选举,引导学生回忆在村长、市长选举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来促进知识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政治学习不是对一个毫无经验的陌生理论的探索,而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一个“温故知新”的过程,抓住新旧知识的纽带,促进学生的迁移学习。

(二)迁移理论之能力迁移

高中政治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先前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是同时需要学生具备联系知识、使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迁移能力的培养不是政治一门学科所能够塑造的。迁移能力是学生在所有学科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渐培养出来的,包括阅读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分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文科知识的学习方法的积累等,这些能力在迁移学习的过程中促进着新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解决新知识疑难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高中政治的学习不单是一种知识的学习,而是知识和能力并重的学习,通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学生展开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自主阅读新知识、自主分析教师的导学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进而自主建构知识,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政治课堂。

二、迁移理论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形象化的情境促进知识的迁移

高中政治理论的抽象性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借助形象化的情境塑造形象具体的政治现象,将政治理论的学习建立在丰富案例的感知上,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是高中政治教学的有效办法。例如,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在班级模拟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班级组织为期一周的“二手书籍出售”活动,学生把自己已经看过的图书拿到学校,投资图书者可以收到原价20%的投资费。在出售图书的过程中,设计三种工作人员,第一种是选择图书地点,设计图书出售宣传和价格制定;第二种是负责出售书籍;第三种是收入统计和发配人员,三种工作人员的薪资由班级学生共同商定,同时班主任作为举办方,要获得收入的20%,这个收入作为班费。班级学生分成三大组开始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逐渐理解按劳分配的内涵以及其他分配方式存在的必要性,理解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采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平衡了社会主义在发展中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矛盾。

(二)运用政治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政治学科要促进学生政治理论的感知,培养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分析能力,这个原则是政治学科必须要坚持的,但是政治学科中几乎囊括了所用学科的知识,一堂政治课的顺利开展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因此要利用政治学科和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来促进学习能力的正迁移。例如,《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解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这个内容的理论基础是比较抽象的,但是这个内容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多次涉及,苏联的经济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而西欧的改革由自由方式的经济发展向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同时在中国的经济史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发展历程。这些内容都是学习本节课重要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知识迁移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就会简单很多。

(三)通过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迁移

知识的迁移是建立在学生知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只有在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关于政治知识的讨论才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也就是说,政治学科中迁移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敢说敢想的能力。例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学习,通过头脑风暴法来陈述自己认为的正确消费观是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己的陈述,在相近或者观点对立的消费观的陈述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间的辩论,例如一组学生说勤俭节约是一个正确的消费观,而另一组学生认为勤俭节约不是一种正确的消费观,两个小组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展开自己的观点陈述和辩论,在辩论中学生逐渐明确正确的消费观是什么,并论社会生活中的“奢侈婚礼”“农民伯伯的攒钱观”进评析,促进了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树立。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迁移理论在促进高中学生主体性学习方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通过横向纵向的知识迁移和能力迁移,不断地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自主建构知识。在迁移理论的运用过程中,一方面要联系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要树立综合课程观,促进政治和他学科知识的迁移。

作者:岳海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第一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智性语文理论视野下高中作文教学论文

一、智性语文的内涵及价值

根据现有的资料,笔者认为,智性语文是一种开发教学主体能力的,具有启发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其引导者是教师以及外部环境,其主体是学生,而教学目的则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的感悟能力。从词源学角度来看,智是指智慧、学识、见识;性是指人或者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能力、本性。而智性一词多为佛语所用,指真性,也就是个体与生俱来的性情。智性语文,对于传递传统文化和汉语言有着先天的优越性。首先,从个体的发展来看,始终处在汉语言的包围之中,虽然有先天的语言文字环境,但是只有领悟了语文的精神,才可以很好的理解语文,学好语文,智性语文就是用提问、测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领悟力;其次,智性语文让语文的教学重点回归到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这一点符合中国传统对知识的学习方式;再次,智性语文不仅是在语文层面上对学生造成影响,如果学生的真性情被激发,其内在的潜能有助于学习其他学科,有助于个体综合能力的额提高。最后,语文的教学不是让学生成为只会背诵课文的机器,而是要让学生具有修养,在这一点上,智性语文的作用由于其他教学方法。

二、开发智性以自能作文为目标

虽然智性语文有如上所说的价值,但是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如何发挥这一理论的作用,则是至关重要的。而通过以下的策略,笔者希望智性语文视野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最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

(一)优化课堂让思考成为常态

高中作文教学可能是语文教学中最难的一个环节。那么,如何把智性语文的理念融入作文教学,同时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呢?笔者认为,必须从优化课堂做起。高中的作文课大多被教师用来讲习题,多数情况下学生是在课后完成作文写作的。而智性语文强调对学生潜能的开发,就必须有引导者在场,因此,作文课必须认真对待。比如,某节作文课要求学生写议论文,教师不必过多规定内容,其重要的在于,教师要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思考。以评论曹操这个历史人物为例,首先教师可以收集学生的观点,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最后可以以任务评鉴的方式结束。历史学家对于曹操早有定论,但是,如果每位学生的作文都和历史课本的结果一样,这样的教学就失败了,关键是要开启学生个体对于人或事的评价,只要自圆其说就可。把思考带作文课,看起来增加了作文课的负担,但是其目的是开发学生自我认知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话题的敏感性和辨别力。

(二)评价体系智性保卫者

对于多人参与而且又要求有后期结果的实践,其评价体系的建立就至关重要。高中作文教学不仅包括作文课还包括讲评课,而在智性语文理念下,后期的评价是作文教学中更为重要的一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一般会根据高考的评分标准来评判学生的作文优秀与否,这就使得很多没有遵照规则的学生,即使作文很优秀也得不到认可。而智性语文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对语文学习的领悟力,以提高自能作文的能力,因此,在作文讲评课或者说在教师评阅学生作文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是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没有个体性为原则,当然其作文必须是健康的。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来讲评作文,发现个体的闪光点,从而刺激其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经过潜移默化,学生对作文有了自己的领悟力,其作文能力也会提高。智性语文不要求统一的评价体系,它只对个体的创新性、闪光点负责。

三、作文在课外

在课堂上,作文的写作和评价是强制性的,学生和教师必须参加,在互动中提高学生对于作文的敏感性。然而,一篇作文的成败不只与课堂有关,更多的是课外的积累。大自然或者说社会才是快速提高学生智性的关键场所,课内教师是引导者,课外学生必须自己去寻找对自己有益能开拓自我潜能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能从书籍、新闻、个体检验获得必要的养分,然后在作文中表达出来。每一次作文都是对其智性能力的检验。总的来说,在智性语文理念之下开展作文教学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尝试发挥学生内在潜力,不断开拓学生对于世界、作文的理解,教师也应该教会学生通过自身从课外汲取养分,不能只把作文的教学局限于课堂之内。

作者:赵丽

高中教学论文:时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时事板报

首先,教师应该对高中生进行组织和分配,利用班级黑板进行时事政治板报设计。设计的主要年内容包括近期国内外大型事件,例如:全国政协第十二届三次会议的举行、朝核问题、MH370失联问题等等。通过这一方法和手段能有效让学生把握所学的时事政治内容,并较好的就教材展开系统全面的分析。另外,还可以通过举行时事政治竞赛和演讲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时事政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导入时事新闻加深学习印象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可知,课堂中对时事政治的引入能积极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在主题教育中提高感情基础,这也在时效性上给予政治课充分的肯定。在针对时事政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首要做到的是导入国内、国际大型事件,继而引入课堂内容,比如: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问题,使同学们利用政治、经济以及哲学等眼光和思路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由此,可以让同学们了解最新社会动态,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材滞后、枯燥的缺点。

(三)作业与练习中引用时政材料

政治课堂作业或练习能够有效辅助学生巩固知识,但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在教中深入练习,合理带领学生在政治理论的基本前提下,进行对知识的分析和理解并充分挖掘政治内涵。由此,不但能巩固政治的基础性知识理论,而且还能引起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准确把握时代规律和特征。充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统一,更可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高中生政治知识的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吸引学生的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激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实现极佳的教学氛围和效果,一般而言,现今的会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以及好感,可以把新颖、新鲜的事物引入课堂,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够让学生会作出自己的分析,还能使学生相互间实现评论,进而准确、全面、系统的进行讨论和分析,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效果,这也对学会生的总结和归纳知识点最为有力。

(二)有助于转变高中传统政治教学观念

一般而言,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能对有效转变传统政治教学课堂模式,实现全新的政治教学极佳效果。新课改下的高中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传递的主要对象,而已经演变为课堂教学的新主体,由此以来,就要教师在公平、平等、开放的政治教学环境下,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学习兴趣并予以激发,系统合理的引导学生体验和观察社会生活,从而不断提高中生在面对各项问题中的判断能力,积极把改变高中传统政治教学观念引向深入。

(三)有助于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合理的引入时事政治能完善教材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在利用教材内容和方法解决对时事政治的基本问题,并使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抽象化,更加便于学生理解。第二,将时事政治引入到实际教学课堂中,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作出思考和判断,能延伸课堂、丰富知识以及提高学生爱国情怀。第三,时事政治的引入和运用,能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事件进行关注,有效防止学脱离时代轨道。

三、结语

时事政治作为高中阶段教学方面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作用更是举足轻重的。实施新课改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以及政治觉悟非常有利。本文就高中政治教育存在的现状、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与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层面,进一步阐明了观点。基于此文,旨在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林楠 单位:庄河市高级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借助图形、图表把相关联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知识脉络和体系,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人脑扩散思维的展开,使人类更清晰地思维,让大脑最佳表现,从而发掘人的各项潜能。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积极地、有意识地建构知识体系,有利于关注全体学生,并注重学生知识的形成性过程,有利于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等。

1.思维导图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

(1)在备课中应用。

许多教师因为对教材的研究不够深入,对教材陌生,又由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新一轮改革下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新的教学模式等的要求,对“老教材”、“老教法”都有很大的冲击力,难以产生教学思路。所以,对于新教材,教师们应弄清编写意图,理清知识脉络。而思维导图恰可以解决这方面的难题,通过高度整合知识结构、梳理知识体系,使人记忆深刻,它能促进高效备课,快速理清教学思路,缩短备课时间。如果教师在课前,对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且把握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突破和解决,使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明晰、疑点清楚、考点明确,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

(2)在新授课中的运用。

地理知识的特点是多、杂、散,教学中为了把这些碎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具有更清晰的思路,思维导图可以助一臂之力,帮助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地理新课程几乎每单元中都有问题情境还有探究式活动,并且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条理化记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建立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及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3)在复习课中应用。

思维导图因其有类、有序而被推崇,尤其是在复习课的教学和学习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宏观上抓住关键点,掌握重难点。学生在绘画自己的思维导图中,如果遇到困难,说明知识存在缺陷和不足,看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更好地查漏补缺。通过构图、梳理知识结构,和学生比较、交流各自思维导图,可以取长补短,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2.在学生中的应用

(1)做地理笔记时使用。

大众化的学生记笔记多是一二三的“点”式方法,往往是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对老师每一句话的板书、每一个要点的解释都毫无遗漏地记下来,通常情况是顾着记笔记、根本无暇思考。久而久之,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把记笔记当做形式,这样的笔记法益处不大。而思维导图在记笔记时使用,记下关键词,注重知识间的联系,节省时间而且有助于思考。

(2)有利于组织小组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形势下的有效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开展主要是对重难点问题的讨论,通过谈论、活动等培养学生会学、乐学、乐于合作、乐于探究的精神。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明晰重难点和疑点,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分析,有利于学生轻松创作并激发思考,便于激发兴趣和求知欲,特别在地理实验教学中会产生奇效。如上文的《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分别是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的迁移等,对于这三个方面,可以让几个小组分别选择其中之一进行讨论,并自主构建知识、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活动,避免小组合作的无效性和低效性。

3.复习归纳

学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上课都能听懂,但考试考不出来”,主要原因是课后复习没有真正到位,考试之前随便翻翻书、看看笔记,不能灵活应用知识,所以自然考不好。地理学科本身就是文理兼备,既要进行一定的理解又要记忆深刻、记忆牢固,这让很多学生头疼。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上面在复习课中的应用已经简单论述过,无需一一赘述。思维导图因其图文并茂、图文结合、形式简单、易于操作等特点,有利于教师备课、上课时使用,有利于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中,包括记笔记时使用,不仅能帮助师生梳理地理知识,更能理清来龙去脉。并且通过思维导图,学生有效构建知识框架架构,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朱志军 单位: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反思性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一、反思性政治学习的特征

1.自主性。

反思性政治学习是一个主动自我反省的过程,只有通过学生自我反省和自学两种主要途径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批判性。

反思性政治学习需要学生以批判性的眼光分析和探索问题,从而使问题能够更加的完整和深刻,学生的思路也会变得更加开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3.层次性。

反思性政治学习是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刚开始可能反思的层次较低,但是随着新知识的增加,反思的层次会提高,学生看待问题也会更加深刻。

4.探索性。

反思性政治学习同时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在反思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进而使自己思维变得更加成熟和深刻。

5.迁移性。

反思性政治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对学习过程和思路的简单回顾,更是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并且形成新的知识迁移的过程。

二、开展反思性政治学习的途径和方法

1.引导学生对高中政治概念进行反思性的学习。

高中政治概念语言一般都比较准确、精炼和高度抽象,学生普遍反映记忆起来很困难,为此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反思性的学习方法学习和记忆高中政治概念。比如在学习税收这一小节时,可以首先列出记忆提纲:第一,税收的主体是?第二,税收的目的是?第三,税收的手段是?第四,税收的主要内容是?第五,税收在整个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据怎样的地位?通过反思性的记忆方式能够较为准确地记忆税收的概念,然后再根据税收的定义向它的外延进行延伸,进而了解了税收的特征和作用以及纳税人的相关知识点。高中政治概念之间其实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对相似的概念同时记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在解题教学中进行反思性学习。

解答政治题目之后的回顾也就是反思的过程,通过回顾和反思能够让自己的思维得到深化和提高,从而构建出更深层次的知识点。首先,完成一道政治题目之后不要仅在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清整道题目的解题思路,学会通过分析题目的特征和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寻找思维的突破口。其次,完成一道题目之后,通过改变题目的条件或者是前提,创设出相似或者完全不同的新命题,能够培养学生用政治的思维模式去解答题目。最后,引导学生将题目从头到尾进行解析,将所有相关的知识点都剖析出来,这样不仅能够防止出现解题的漏答,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分析和再创造的能力。以“环境”问题为例,近几年来环境一直是热门话题,所以在经济常识中经常会涉及环境的题目。想到环境问题不可避免地就会与经济相挂钩,然后联想到自然规律和发展的问题。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尽快发展经济,前期主张快速发展经济,反而忽视了环境的问题。等到经济发展速度降下来之后环境问题则成为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而从哲学的角度可以联想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是运动发展的过程以及唯物辩证法的知识点。综上依托环境问题展开,将所学的知识点通过横向的或者纵向的联系,就能够完整地解答出题目了。

3.善于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反思。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类问题“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的价值量之间成反比的关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可以举出一些反例。比如粮食的价格,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粮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但是我国的粮食价格却一直没有降下去,反而提高了好几倍。还有“天价月饼”等现象好像都违背了教材中所学的价格规律内容。那到底是教材有问题呢,还是二者受其他方面的影响造成的呢?带着这类问题,学生进行反思性的学习,收集和整理资料。比如粮食涨价的问题: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耕面积在锐减,加上城市人口的大量涌入,农民的数量在减少,饲养业以及食品加工业等快速发展,农民种植粮食的成本增加等都导致了粮食的价格“居高不下”的局面。所以虽然粮食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但是价格却没有降下来,这本身是由于其他各种因素导致的,而不能说教材中的结论是错误的。

4.引导学生对政治课堂内容进行反思性学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要想完整地将知识点掌握到位,进行反思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课堂笔记是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基础,为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然后利用课下时间再仔细地整理和反思,认真将课堂中教师讲解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理解。高中政治教学中引进反思性学习方法,能够为学生学习枯燥的高中政治注入新的活力,缓解短期内学习的压力,培养和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和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作者:丁恒文 单位:江苏省丹阳市第五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兴趣主导语文课堂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通过使用多媒体,多维的向学生展示知识点,更加清晰全面的使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例如,教师在讲《岳阳楼记》之前,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岳阳楼的景色,江天一色,浩浩荡荡,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样能够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岳阳楼的相关知识,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岳阳楼记》的主动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兴趣,才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从长远看来,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

2.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了解和记忆语文知识

通过使用多媒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教师通过整理,能够通过PPT,直观的向学生展示本学期的学习任务,能够使学生做好心理准备,与此同时,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知识点,便于学生自我学习,主动记忆。与此同时,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之中的广泛应用,能够以科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历史片段,文史不分家,通过了解历史,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在讲到《论语》之时,要为学生讲述传统的儒家文化,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是十分重要的代表人物。因此,教师为了学生更加高效地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文化,可以通过网络,下载一些视频,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放映,通过视频放映,向学生直观地展示春秋战国之时,烽烟四起的时代背景,在此时代背景之下,孔子悲天悯人,开始了漫长的圣人之路,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成为我国的万世师表。通过多媒体教学,极大地促进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更十分有利于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这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起到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针对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1.将所选的多媒体材料与课堂知识相结合

在高中阶段,学生所获得的语文知识,大多来源于高中课本。我国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高考仍然作为高中学生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教学材料之时,应该充分考虑高中语文教材,坚持多媒体教学材料与教材知识相结合,二者互补,共同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例如,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讲到岳飞的《满江红》时,可以通过网络途径下载关于岳飞的简短视频,在课堂中进行放映,这样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岳飞的生平事迹,少年时,岳母刻字,青年时奋战沙场,中年时身死风波亭。岳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将领,在我国人民心中,岳飞是一面爱国旗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岳飞的精忠报国,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爱国这一元素,深深嵌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通过视频以及配乐,能够极大地渲染一种情境,使学生更加了解岳飞,并被岳飞伟大的品格所折服,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不可过分依赖多媒体,把握尺度

尽管多媒体已经成为语文课堂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但作为一种教学方式而言,并不是仅存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途径是多样的,因此,教师在展开教学工作之时,不可过分依赖多媒体,在有限使用多媒体的情况下,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教学。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强调实践出真知,教师言传身教等,即主张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生活实践,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不可过分注重多媒体的使用,应该在课堂中,通过情境创设等方式,更加高效地教学,所谓情境创设,就是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为学生渲染一种气氛,使学生沉醉其中,进而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凡事过犹不及,多媒体教学方法亦如是,如果教师过分以来多媒体,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授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多媒体,只是一种方式,教师才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针对多媒体教学,应该把握好尺度。

三、结束语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完善,在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之下,涌现了许多科学的教学方法,其中多媒体教学方法就是十分有效的一种。通过多媒体,不仅极大的促进了教育工作者教学工作的展开,更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多媒体教学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鞠永学 单位:江苏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环境意识下高中地理教学论文

1.我国中学环境教育的发展趋势

纵观我国中学环境教育模式可发现,其大体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专门开设的环境教育课程,属于正常的教学计划;二是分散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其中以地理、生物、语文等学科为主,这样是目前我国中学环境教育常见的模式;三是开设环境教育的选修课程或者与环境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但受限于课时安排不足及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效果并不明显,因此普遍实用性不高;四是利用课外活动开展的环境教育,这种方式具有灵活、直观的特点,在实际环境中让学生切身体会环境意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我国高中教学模式特点,以及我国教育发展趋势,我国的环境教育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环境教育融入教育改革,成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更系统、统一的环境教育知识体系和方法、目标;三是环境教育的主体将更加多样化;四是环境教育向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转化,成为中国可持续教育的重要力量。

2.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可行性

(1)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学科关联

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纵观所有学科的内容及性质,地理学科是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关联度与内容重合率最高,二者的研究对象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并且都是以人与环境为主线,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需求人类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因此地理学科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最合适不过。首先,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课程性质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同样是从环境问题的空间差异和联系来揭示他们的空间运动变化规律,然后加以阐述和解决,二者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学科;其次,高中地理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学科发展具有共向性特点,二者都强调建立在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观;再次,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教学内容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地理学科的环境真实现状促使学生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最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都是提供给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环境意识,在未来可持续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2)高中地理课程改革与环境教育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是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在素质教育体系下的高中地理学科教学课程改革必定是面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其中就包括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首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明确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导向意图,确立了环境教育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次,进行环境教育是地理学科教学改革深入的体现;再次,素质教育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助于环境道德观的形成;第四,新课改之后的开放式地理教学有利于环境教育内容的渗透;最后,高中地理学科教学的教学内容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实施。

3.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渗透入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的调整和运用,通常来说,语言形式、直观形式、实际训练形式是最主要的三种模式。语言形式是指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活动的沟通来获得环境知识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等;直观形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实物的直观展示或演示,以及教学性的参观等形式让学生获得直观性的认知,比如演示法、野外观察法、参观法等;实际训练形式是指通过指导性或引导性的实际接触性训练来锻炼学生形成技能、习惯或能力的方法,比如实验法、练习法、实习作业法等。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模拟法、快速联想法、材料阅读法、图表分析法等课联合运用。

(2)在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考带来的压力导致他们课外活动的机会较少,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更应该抓住有限的课外活动机会,渗透环境教育。通常的教学方法或策略有环保宣传活动(比如主题宣传活动、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实践活动等)、环境竞赛活动、环境保护小组的社会活动等。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需要考虑到教学目的与目标、学生特点、学校与周边提供的物质条件等因素。此外,课外活动还需遵循个性原则、自主原则、时代原则与安全性原则。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渗透环境教育

校园文化及氛围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够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操,传递教育意蕴。优美的校园环境是环境教育的隐形课程,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强化环保意识和行为,设立环保宣传阵地,营造校园绿色氛围。除此之外,还可在重大节日积极开展环境宣传教育等活动。

作者:徐赞 单位:安徽省巢湖市第一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人文精神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文教学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广义上来说,人文精神教学的基本要义就是以人为本,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方面更加重视,同时也对人本身的自由、尊严和价值提出了要求。学校作为学生们塑造人生观、学习知识的重要场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们应当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净化心灵,进而实现对自身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提升。随着越来越方便的国际交流,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网络科技和高科技数字技术正通过各种方式涌入学生的视野,其中一些糟粕的思想文化知识便利用学生较为单薄的防范意识和辨识能力对学生的心灵进行逐步地腐蚀。例如,很多学生宁愿花很多时间去追星,去过洋节,但是对我国自身的一些传统文明与文化却毫不关心,这样的现状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知识观是非常不利的。高中阶段正式学生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必须在这个阶段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高中语文教学也承担着帮助学生洗涤心灵,推进文明建设的重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与教学,对从根本上提升全民族的人文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

1.重视教师在推广与实践人文教学的重要地位

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对教学的实际效果具有直接影响,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对自身的职责有个明确认识,即“传道授业解惑”。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时刻重视帮助培养学生人文价值观的教学理念,通过各种综合方式的利用,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人文教学目标。首先,教师要从自身思想上突破高考的局限,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由考试成绩提升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通过优化改革教育方式,帮助进行人文教学意识的进行。其次,学校要始终关注教师实际教学能力的增长,可以通过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或者人文教学讲座等,为教师们创造一个实现自我能力提升的机会,进而推进人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发展。

2.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教学的人文美

注重对学生正确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充实学生情感建设,帮助学生在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教学中收获学习的乐趣是人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文《劝学》对学习的重要性进行了相关论述,用“学不可以已”开篇指出了学习的方法与态度,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比喻句,去体会这篇文章的写作激情和写作技巧,进而品味出中国古典文学的美丽。再如,作为高中语文重点教学项目,作文也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教师可以根据人文教学目标,结合社会热点,如“马航事件”或者“复旦投毒事件”等,引导学生了解事件发展的动态,端正自身的行为规范和思想,进而实现高中语文人文教学目标。

3.实施人文精神渗透学习成果评价

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能力的提升情况,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方法进行反思的途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有很多,选择方式时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考虑,保持对高中生心理活动变化的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因材施教。对于学生们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肯定学生做的对的部分,通过表扬和鼓励学生,加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不需要统一的标准,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去引导他们,进而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三、结语

人文教育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教会他们关于人生存目的,帮助他们正确地理解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解决自身的道德、理想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学,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过程,对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在高中语文人文教学中必须关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学内容,凸显人文教学的人文性精神内涵,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文精神价值体系,这也是我们高中语文的教学目的。

作者:张怡 单位:江苏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物理概念有效教学论文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概念是思维形式,故而具有抽象性,同时,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特点的概括,高度凝练.高中学生虽然在初中阶段接触了大量的物理概念,但在认知新概念时,还是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知,然后再分析概念的内涵,促进其对概念的理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都容易走入这样的极端,即担心创设情境耽误课堂时间,从而省去了情境,而以教师的讲解来引入概念.其实,这种教学只能让学生机械地记忆概念,而不利于学生理解概念.在物理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出概念,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对概念形成直观认知,然后再深入到概念内涵中探究.以“反冲运动”的引导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玩吹气球游戏,然后放开气球,观察其现象.接着演示细管反冲、容器旋转实验.设问“气球、细管为什么会向后退?细管为何会旋转起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自然会思考其中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从而引入了反冲运动的概念.

二、学生自主,尝试定义

在以往的教学中,概念多是由教师给出,然后教师再针对概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解释,然后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没有经历概念的获得过程,而是以背诵、记忆的方式来记住概念,没有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应用起来也就容易出现错误.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情境引入概念,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分析而自主概括概念,尝试对概念下定义,然后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完善,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记住概念,为应用概念奠定基础.

三、合作交流,辨析概念

经过上述步骤,学生只是得出了概念,而对概念的内涵还需进一步理解.在该环节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类比等方法来辨析概念,另一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据概念中的关键词对学生进行讲解.需要注意的是,在新课改下,一些教师认为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是多余的,其实不然,在学生理解遇到困难时,往往需要以教师的讲解来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首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概念进行分析对比.例如,在讲“位移”和“路程”时,为让学生更多地辨析这两个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间展开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很快掌握了位移是一条有向线段,用来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理解了两者的联系则是单位相同,在单向指向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在引导学生辨析时可先在小组内辨析,然后再拓展到组和组之间进行论辩.其次,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对概念进行必要的解释.例如,在讲“力”的概念时,定义中为何要加“相互”两个字?力的作用是否有先有后?平时我们所说的脑力、生产力和体力是否就是物理中的力?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力的概念.

四、科学记忆,应用巩固

在以往的物理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概念的记忆方式较为简单,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只能让学生从字面意义上记住概念,而不能较好地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从巩固方式上看,教师也多采用书面练习来引导学生熟悉概念,方式较为单一.在物理教学中提倡利用科学方法来记忆概念,就是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物理概念出发而综合应用形象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图标法等多种方法来记忆概念,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由此来巩固概念.首先,在对概念的记忆上,要提倡不拘一格的记忆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记忆概念,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记忆方法,给同伴以启发.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概念来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如对比记忆法的应用,在加速度的教学中对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的概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对三者在含义、方向和大小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然后再进行记忆.其次,在应用上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以针对性的练习进行.

五、结语

总之,概念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概念教学,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引导学生认知、理解、掌握并应用概念,从而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

作者:宣巧金 单位:江苏句容市第三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物理启发式教学论文

一、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对应的生动有趣的实验,或在课堂传授中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抓住其与课本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承上启下的教学方式,创造新颖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参与到与老师的互动及自主思考当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空气阻力”这一章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物体在空中下落速度的快慢是否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不是.此时老师可以将两块大小不一的铁片从同一高度落下,实验结果与学生的猜想一致.正当学生得意时,老师话锋一转: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质量无关,但是日常生活中真的一直都是这样吗?接着老师可以将一片纸片和一块铁片从同一高度落下,发现铁片先落地.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上述问题,并促使其将已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于此时老师可再次发问并引出空气阻力的概念.比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弹力这一节的时候,可以先拿一个乒乓球在地上弹几下,并提问学生这种力是怎么产生的也就是弹力产生的条件,并分几次使用不同力弹起乒乓球,由此来引出弹力的大小,并设问学生弹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这样生动的例子就会使得课堂显得生动,激发学生的解决疑问的兴趣,同时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也发散了自己的思维锻炼了思考能力.这样,通过设置两组不同的实验将学生带入课堂情景中,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并在这种兴趣的带动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二、诱导给解题创造思维条件

诱导可以给解题创造一定的条件,适当的诱导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解题.例如在讲授“内能”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并自主思考推导问题,老师可以在演示了地面运动的排球后问学生:排球具有什么能量?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会答:动能.老师再问:那从微观角度来看,分子是否会运动?分子又是否具有动能呢?学生会回答:分子在不停运动,应该也是具有动能的.然后老师可以将排球举起,问学生:排球和地球相互吸引时,排球具有什么能量?学生:势能.老师再问:那分子间有没有相互间的引力作用呢?学生答:分子间互相吸引,也有引力作用.老师:那分子是否和排球一样具有势能呢?学生答:相互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然后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弹簧实验,将弹簧压缩后问学生:被压缩的弹簧之间存在什么力?弹簧各部分具有什么样的能量?学生根据已有知识会回答:弹簧各部分有斥力作用,弹簧具有势能.老师再将话题引到微观层面:分子间是否有相互间的排斥力?学生答:分子间有相互的斥力作用.老师:那相互排斥的分子是否具有势能呢?学生:相互排斥的分子具有势能.老师最后再总结: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在这一案例中,老师通过逐步推进,由宏观讲述到微观,用排球和弹簧作为宏观层面的对照物,通过设置问题,诱导学生自主思考,并一直到微观层面,从而引出物体内能的概念.通过这样的诱导,使得学生有了自主思考的意识,主动参与到问题的思考阶段,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为透彻.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并没有生硬地将物理学的概念塞给学生,而是诱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让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全面,对知识的记忆也更深.通过诱导,也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平时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生活中的点滴变化之后一般仅仅具有感性的认识,启发式教育便是要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透过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使得学生透过感性的思维,利用推理能力,使思维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这一过程需要的就是老师通过设疑、诱导为基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给学生一个争辩、推理、解惑的过程.如在讲述摩擦力的问题时.老师可以分别演示将一张纸夹在一本书中的情景以及将两本书每页互相交错夹在一起的情景,然后问学生:将它们分开所需要的力是否一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回答:两本书夹在一起的情况更难分开.老师此时可以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同时发动同学们自发讨论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两本书每页互相夹在一起更难拔开.此时通过鼓励学生们参与讨论,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对于摩擦力的印象更为深刻.之后,老师还可以再次发问:自行车的车轮是否受摩擦力的作用呢?再次鼓励学生参与到讨论当中,同时引发出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的概念.同时,通过对自行车车轮的受力分析,指导学生学习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对于受力分析图更为得心应手,将知识掌握地更为牢靠.学生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后,便会互相研究这一课题,并开展相互间的讨论,各抒己见.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充分的发挥,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和高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尽力在课堂中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尽力为学生营造发散性思维的氛围,让学生在对课堂的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愿我们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21世纪培育出更多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同时也为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作者:於雷 单位: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语文启发式教学论文

一、认真钻研教材,做好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不要打无准备之仗,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为他们树立好榜样。比如,在进行文言文教学《失街亭》的时候,我们要先于学生通读一遍教材,把所有可能影响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做好释义答疑的准备。由于这种文章的历史性、故事性较强,学生一般都较有兴趣,学习的主动性也比较高,我们可以提问学生,对于马谡失街亭的错误归责和原因分析是怎么样的,从他们的思考和回答中,我们也可以考察他们对于文章的理解程度。

在进行散文教学,如《荷塘月色》等文章的教学时,我们课前准备的重点工作就是如何让学生领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如何声情并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如何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作者和读者产生情感共鸣。再比如,我们进行议论文教学时,课前准备的重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分清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它属于立论文还是驳论文等,这些都是课前准备工作的重点。

二、精心构思,做好课中的讲解工作

做好了充分的课前准备,为的是顺利地进行好课中的讲解工作。当然,我们可以按照备课计划和课前准备工作的思路进行文章的讲解,但是也不能全按此思路。毕竟课堂是动态的,学生的想法、学生的提问、学生的思路走向都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根据这些变化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精心构思,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班级、年龄,设置恰到好处的问题,并采用适当的提问方式。设计的问题应是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统一。

比如,我们在进行朱自清《背影》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得到那份来自父亲的深沉而伟大的爱,可以适当地提问学生,父亲做了哪件事让你非常感动等,也许这些问题跟课文的内容关系不是很大,但是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可以考察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父亲,尊重自己的父亲。所谓提示性,是教师的提问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观的特点;问题的隐蔽性,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答案;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可创造性,能启迪创造思维,使学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新的视点。

三、开拓思路,做好课后的总结工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中语文教学既是一种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教师学习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反思自己教学工作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做到思学结合,作为教师更应该率先垂范。因此,在教学结束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及时做好总结工作。

启发式教学的难点就在于如何设置恰当的问题,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思路,引导学生跟着教学的步伐走,这些就是我们教学之余应该总结和把握的。启发式教学的过程是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有如抽茧剥丝般将文章的内涵、事物蕴含的道理呈现在学生面前。它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掌握了这种从现象剖析本质的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实现有效自学,尤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自读篇目,这是学生运用启发式学习方法进行自学的“富矿区”。

四、总结

高中语文的教学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实际,进行恰当地选择,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在工作之余,也可以多多参与教学经验方法的讨论和交流,让自己的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作者:吴建江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论文

一、高中语文名师也应是出色的心理学家,他懂得如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吝惜对学生的肯定与欣赏

初到一个陌生的班级,面对几十张陌生的面孔,马上要开展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如何在短时间内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考察了教师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是出色的心理学家,有很强的亲和力。他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卸下所有的戒备心理,没有敌对,没有不信任,有的只是只是师生的彼此欣赏,和谐的教学课堂。高中不再是人云亦云的时代,高中生常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很多老师对学生乍听不成熟的见解嗤之以鼻,殊不知,细细思考,学生的见解很值得玩味。听名家的课,我深深感受到他们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也从不吝惜对学生的肯定。

在他们的课堂,学生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学生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出更绚丽的色彩,教师的课堂智慧在学生的不凡表现中展露无遗。课堂上形成了学生敢于表达,老师善于引导,师生互动更为积极和有效的良性循环。名师,他知道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不端架子,不摆谱子,最重要的是,他善于倾听,他不是高高在上,他能俯身倾听并且面带微笑,他是课堂上最忠实的听众,无论话语者是聪慧还是迟钝,表达是流畅还是结巴,他都能找到你的闪光点,让你明白前进的方向。因此,他是优秀的园丁,他在学生心里种下了信赖的种子,让学生勇敢而自信的面对课堂。老师的戏谑之词也充斥了善意,学生会回报以最自然的哄堂大笑。

二、高中语文名师是出色的导演,他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演员”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色生香”

学生有思想,但很多时候需要外界的诱因激发,教师要在合适时候循循善诱,让他们思维活跃又能步入正轨。讨论时热烈而不走题,思考时静谧而不沉闷。记得在《记念刘和珍君》,一句从主人公入手,就让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体部分,前后一切分,文章的层次轻而易举地划分了出来,在《荷塘月色》中,学生如此套用,散文的思路也非常明晰。在课堂讨论环节,各小组分别讨论,选出代表发言,代表之间再决雌雄,教师适当点评,甚至可以让他们互相挑刺,真理是越辩越明。一步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课上的风光需要课下的踏实努力。学生也能从中收获友谊、知识,感受到学习成就,在课堂上能展现更好地自己。

三、高中语文名师的课堂一定是有趣而真实的,热闹过后,沉淀的是最丰富的情感体验

朱自清先生曾说过:“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一堂看似热闹的课后,学生只记住了插曲,忘了主旋律,肯定是失败的课堂。热闹的课堂背后,从来只有那么几个主角,有人从未登场,有人自始至终都是群众演员,这样的课堂长此以往也终究是失败的。名师的课堂是真实的,它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真实的课堂是真正的回归,回归到最朴实的、浓厚的“语文味”。新课改以来,语文教学也被人为改造地五花八门,有的变得过于理性,语文味淡化了,变成了政治课了。其实语文课讲究的就是一种文学氛围,我们要用语文的方式,从语文的角度,来表达课文的情感。

教师要做的是努力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逐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感悟语言文字,去关照语言文字,再三品味,用简单的词语构建一个使心灵共鸣震颤的快乐过程。这种语文课堂,才会让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这样的课堂,才能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提升道德境界,丰富文化底蕴,启迪人生智慧。名师的语文课堂是有趣的,这种快乐是一种自然生成的感受。“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不再只是一种愿景而是一种现实。在名师极富感染性的语言中,在同学高潮迭起的笑声中,在知识不断被明晰,情感不断被渗透的过程中,一堂课就这样悄然而逝,教师和学生都有意犹未尽之感。

四、总结

总而言之,名师不常有,名师课堂也难得,一堂课上得如何,它体现的是一个老师长久积淀的文化韵味,考察的是一个老师多年历练的综合素质。在从教这条道路上,我听我有得,我得故有思。有思更激发我创造无限的可能。我想,只要我一步一步踏实的走下去,不管能走多远,也会有自己独特的风景。

作者:方银莲 单位: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个性化的教,优化教学过程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结合学情,创造性优化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传统滞后思想影响,教师往往由教的角度思考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比较模式化,学生很难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同时,师生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处处约束学生,抑制了学生主体性与个性的发展,学生缺乏主见,学习热情也有所下降。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学习角度,根据学生所需来授予,个性化地“教”,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如根据学生的偏向爱好、个性特点、认知能力等差异,设计不一样的教学活动,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使其个性化地学习。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整合运用多媒体演示、讲授、自学与交流讨论等教学方法,给学生充足的自学自悟空间与时间。

比如讨论问题:如果火车匀速行驶于直的轨道上,里面的人在某个地方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会在哪里?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个性化见解。于是,学生既积极发言,也对他人观点进行质疑辩驳,充分发挥各自创造思维,在多向交流讨论中,获得了清晰的认知。另外,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通过个性化的提问、协调材料等方式,予以不同引导与指导,让同学们更好的适应教学步调,形成独特的学习风格与能力。这样,以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满足同学们个性化学习需求,迈向个性化、全面发展。

二、个性化作业,创新练习形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将作业看成巩固知识的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练习要求统一,缺乏弹性与个性,学生只是被动完成,久而久之,厌烦作业。实际上,在练习中,学生也表现了明显的个性差异,教师要考虑学习者的不同智能,精心设计层次各异的作业,增加选择性,让学生个性化需求得以满足,促使其充分发挥潜能,在原有基础上上升到另一个层次,强化综合能力。

正如教育家昆体良所说的:“教学要培植个人的天赋特长,要沿着学生的自然倾向最有效发展他的能力。”所以,在高中物理个性化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作业与练习的个性化,变革作业内容与形式,更充满趣味、更多样化、多元化,让学生充满兴趣,有自由发挥、个性施展的空间。如设计分层作业,包括难度不同的必做题与选做题,或者收集与整理有关素材,自编题目或试卷,交换自测与批改,布置开放性、实践性作业,延伸拓展教材内容,让学生发挥个人才智,形成个性化学习成果。

如自选器材进行物理小实验,完成物理科技小制作,譬如制作向心力多媒体表示器、简易电动机等。让学生完成独具特色的演示文稿、角色表演等,如教学“电磁感应”知识点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参阅相关素材,编排《法拉第》的历史剧,通过表演形式分别展示这位物理学家有关生平、实验研究过程等。这样,通过个性化作业,既巩固所学知识,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总结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个性特点与差异为教学依据,实施个性化教学,创新教学内容,变换教学方式,优化作业设置,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发展需求,使其潜能得以释放,个性得以张扬,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形成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以及健康的人格,不再是统一的“标准件”。

作者:刘彬 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论文

1.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得极为广泛,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辅助教学工具,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过度地渲染,存在将重点内容一带而过等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在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将多媒体教学视频、图片等渲染得非常时髦,能吸引学生的多为外表的花哨,而非内在的实质,严重影响高中历史教学质量,造成大量教学资源浪费。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尽量避其弊、取其利,这样才能增强高中历史教学效果。

1.1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合理运用其图、形、声、色、像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悦耳、悦目、悦心的历史真实情景,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有效让学生接受历史思想教育。如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一课时设计各班古代希腊考察团行程安排表。分为行程一:惊鸿一瞥,鸟瞰古希腊;行程二:身临其境考察古城邦;行程三:入乡随俗接触古公民。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讨论研究,同时提供大量资料图片及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

1.2运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重点突出,巧妙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优化组合,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产生多元效应,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并用。因此,教师如果能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运用电教媒体配合教学,并以此为默契,引导学生自觉对重难点进行思维,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1.3把趣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融为一体

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应用起辅助教学作用,在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中,通常以课堂演示模式为主,即边讲解边演示。如讨论采用动态视频、动画、图片和声音等方式再现课堂教学需要的历史资料,特别是展示现实世界难以实现或不清楚的内容,如讲《美苏争霸》中关于“冷战”政策的概念及表现时。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冷战”这一连成人都感到陌生的概念,我巧妙使用电教媒体演示了古代战争与现代战争的两组录像,引导学生思维:在武器方面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思维中互相启发和讨论这一难题,以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找出二者区别的关键点,从而真正认识到冷战的含义。至于冷战的表现,采取总分总的办法,出示幻灯片《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同时边演边讲,声情并茂,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突破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堂教学的主板书可以通过屏幕按教学要求与顺序逐步呈现给学生,把教学活动的动、声、色、形展示得淋漓尽致,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1.4熟悉掌握多媒体操作,不断解放学生思维

如果高中历史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不够熟练,缺乏多媒体教学驾驭能力,就会在讲课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致使课堂断断续续。为了节约宝贵的授课时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历史教学有序进行,教师要尽快熟知多媒体的使用技巧,成为一名多媒体教学高手。解放学生思维和开阔学生视野,是开展高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重要目的。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不仅可以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一些不足,还可以激发学生自我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2结语

综上所述,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仅对学生而言,还会让教师对多媒体产生依赖性,因此要正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作者:王永星 单位:迭部县高级中学

高中教学论文:多媒体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概述

所谓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声音、文本、动画、图像等方面的优势,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处理,把抽象的定理、概念、画图以及实验等内容以生动的图像和视频、优美的声音和具体的文字等形式形象地展现给学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高中物理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节省课堂时间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设计出包括声音、文字、视频以及图片等不同形式的课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在课堂教学中板书、实验以及画图时间,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二)形象地模拟实验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学校缺乏必要的物理实验设备,为了使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模拟演示实验的操作步骤,如此不仅可以直观地演示实验的详细过程,而且图片、声音、文字俱全,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实验变得生动、形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范围

(一)整合教学资源

多媒体技术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教材内容、课件和习题等有效整合在一起,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如在讲解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产生活或人文科学等方面的资料,这样不仅能够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增加课容量,对提高物理教学效率非常有利。如在学习电学知识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直观,以此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实验效果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和讲解实验过程,还能使学生直观地观看物理实验过程,便于学生对实验过程的理解。如在学习“波的干涉”章节时,如果只是教师单纯地进行讲解,学生很难想象波干涉的具体过程,而通过多媒体进行实物投影,并不断调节光的明暗程度,学生能够很明显地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样会提高物理实验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教学效率。

四、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不能过分注重多媒体的作用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过分注重多媒体的作用,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却忽略了教学内容,有时整堂课都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出现本末倒置现象。因此,物理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明白多媒体技术只是起着辅助作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不能用“人机交流”所代替,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尽量避免因不熟练应用多媒体而出现卡壳现象

有些教师不能熟练操作电脑,对多媒体应用不娴熟,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音频和视频不能合理配合、实验步骤混乱等,致使在播放课件时经常出现错误。长此以往,不但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和优势,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有甚者因为担心不能把教学内容全部展示在课件中,便把大量相关的资料全部罗列在课件中,虽然学生表面上接触了很多知识,但无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接受大量的内容,反而影响了教学进度。

(三)注意虚拟和真实之间的区别

利用多媒体课件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真正把教学内容体现在课件中,并做到内容的实用性,不能为了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而滥用多媒体技术。尤其实验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和核心内容,通过实验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和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操作,虽然多媒体模拟实验比较生动形象,但不能代替所有具体的实验操作,那样只会导致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下降。

五、结语

总之,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以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作者:王平锁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