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质量管理类论文

时间:2022-05-07 11:15:42

导语:在质量管理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质量管理类论文

质量管理类论文:济南大学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以济南大学为研究对象,总结现有管理措施下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在质量管理环节取得的成绩及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对应的改进质量管理的措施,最后指出未来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新动向。

关键词:管理类本科 毕业论文 质量管理

经过多年研究,我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环节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论文质量的监控与管理,论文质量得以提升,同时也有一系列新问题出现。

一、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以往普遍存在的题目大而全、抄袭严重、撰写论文时间分配不合理、部分学生态度不端正等现象,济南大学采取了题目提前上报预审、中期检查、论文正文、一辩不合格者二辩等一系列机制。从实施效果看,上述现象得到良好的遏制,然而同时也涌现出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对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论文选题。从这几年的选题情况看,以往存在的题目大而全,动辄出现“我国XX”、“金融业XX”的情况逐渐消失,选题多向小而精的方向发展,这与我校开展的题目预先审查机制不无关系。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论文选题陈旧、不能紧跟管理理论及应用前沿,题目更新率低、同一选题连续几年出现的现象越发明显。统计显示,我校近三年管理类论文题目,年更新率为45.7%;论文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问题,65.3%为本领域5年前的研究热点。

2.论文内容。目前,济南大学针对本科毕业论文所进行的监管,更注重论文的外在形式,即撰写是否符合学校规范,从目录看结构是否合理,率是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反而忽略了对毕业论文内容是否具备创新性、能否紧扣题目且论述合理等本质质量的审查。导致教师与学生都将过多精力投入对文章结构的调整和撰写格式的修改上,对每部分实际撰写内容、语言表述等核心问题并不十分关心。所以,很多学生的论文内容空洞、缺乏创新,甚至文不符题。更有学生为避开软件,不顾论文引用规范,刻意改变抄袭内容顺序与用词,致使文章语句不通顺、逻辑混乱、表述风格不统一,严重降低了论文的学术性、可读性,最终影响了论文的整体质量。

3.成绩评定。济南大学毕业论文的成绩采用百分制,由三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占 40%,评阅教师占 20%,答辩组 40%,评阅教师为1人,答辩组通常有3-4名成员。在现有的毕业论文管理规定中,对于论文并没有具体的评判标准,这就可能造成每个环节评定成绩的随意性。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组成员受自身科研背景、对论文要求和自身打分偏好等因素影响,对同一篇论文往往评判差别较大。这就造成最后的成绩有失客观、公允,存在运气成分,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论文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创新实践体系,引入校企联合指导模式。毕业论文环节是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也是初步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研究的重要时期。第一,鼓励教师将正在从事的科学研究课题公开,并着力扶助学生参与研究,从中找到子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促使学生了解业界新研究动态,培养其创新、合作精神。第二,引入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的新模式,联合对口企业,根据生产管理实际提出面向应用的课题,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实地调研,通过企业指导内容、学校把关外在形式的“双导师”制全面保证论文内容及表面质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制定毕业论文评判标准,采用百分制与对比制相结合的评判制度。依据管理类毕业论文的特点,从选题、结构、内容及撰写规范等各方面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评判标准,使得各环节成绩评定有据可循。在论文评判初期采用百分制,针对优秀论文的遴选,就候选论文,由多名专家采用对比打分制,依据层次分析法评出一致认可的优秀论文,消除因个人量化标准不同带来的偏颇,保证论文评阅过程的公平、公正。

三、毕业论文改革的新动向

传统的毕业环节学生以两种方式提交成果:毕业设计或者毕业论文。而从近三年的统计结果看,选择设计类题目的学生越来越少,更多学生受自身编程能力及其它因素限制,只能选择毕业论文。如此单一化的成果呈现形式,不足以全面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局限了管理类成果的多样性。因此,有必要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本科毕业环节成果形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论文和设计以外,学生也可以提交反映其创新能力、与管理专业相关的调研报告、设计方案、竞赛成果和“创新性实验”取得的成果等。这更符合市场对管理类本科学生的能力要求,为其步入社会提供了前期准备。

(张莹,1981―,女,山东济南人,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专业课程教学。)

质量管理类论文: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论文

1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1.1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当前我国公路桥梁工程建设项目众多,人力资源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对施工人员的要求自然不会过高,有些企业在选择施工单位时,由于工期时间紧张等原因,其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往往没有严格审核其施工资质,在工程的招标及投标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这导致工程施工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不高,从而极大的影响工程质量,甚至引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如在某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的年龄在22~40岁之间的占总施工人员的70%,40~55岁年龄段的施工人员其所占比例为20%,从年龄来看似乎施工队伍很年轻,年龄结构很合理,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其也存在经验不足及专业技能不高的问题,从而极大的影响工程质量,同时由于缺乏经验在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时,也就缺乏有效的应对能力,从而导致重大安全隐患,而作为工程项目来说,质量和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公路桥梁施工质量管理中,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的问题时期质量管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1.2施工质量管理水平低下

以某公路桥梁工程施工情况为例,其在施工质量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技术交底过程形式化,其在工程工艺流程的设计上十分随意,质量不高,对施工人员缺乏有效的指导作用,同时技术交底文件中部分重要内容缺失或是不够详细,如施工安全应对措施及事故预案等,在文件中不够详细具体,缺乏指导性。相关会议也只是走过场而已;二是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质量管理观念缺失,对质量管理工作趋于敷衍,不能够严格按照有关质量检测制度对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相关的报检制度形同虚设,纸上谈兵。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些管理人员视而不见,不督促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反而是去相关监管部门找关系,以回避监督;三是对于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及次要工作缺乏足够认识,对于出现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管理工作不是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严格实施,而是自主决断,导致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情况,严重的影响到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四是对于施工材料及设备质量检测工作,缺乏重视,不根据材料及设备的有关参数对其性能进行评价,而是由人情关系等来决定其质量优劣。此外,缺乏对工程质量的实时监督及记录工作,因为对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不重视,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实时掌控工程质量问题,而一旦工程质量出现问题,由于缺少心理准备,同时又缺乏相应应对措施,从而引发严重的工程质量及安全问题。

1.3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工程的选址上,其往往选址农村地区,而相关管理人员由于专业素养不高,加之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其在施工质量管理中,执法过于随意,管理不严格规范,甚至出现收取贿赂等情况;二是相关领导及单位只重视工期及工程的成本及经济效益等,而忽略工程的质量及安全,从而导致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而忽略工程建设质量及施工安全,进而引发质量及安全事故;三是施工质量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不明确的情况,在责任的划分上也不够具体,导致出现问题后,无人担责。此外,还缺乏完善的考核制度,对于管理不力的人员缺乏有效的处理措施,导致其缺乏工作热情及责任心,从而阻碍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2结语

综上可知,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及其安全,高质量的质量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有效的保障施工安全及工程的顺利进行,还能使公路桥梁工程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推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大对公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研究,有着深远意义。

作者:万鑫宇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质量管理类论文:骨科外来器械质量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骨科共有医师8名,其中男6名,女2名。护理人员有20名,均为女性。护士长1名,护士19名。护士年龄22~39岁,平均(31.51±3.74)岁。工作年限3~18年,平均(8.32±4.11)年。学历:中专2名,大专15名,本科3名。职称:护士10名,护师9名,主管护师1名。2012年1月~12月(对照组)接收外来器械5886件,2013年1~12月(试验组)接收外来器械8653件。两组器械大小、包装方法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骨科外来器械采取常规管理模式,即每次手术前,由护理人员根据手术需要对相关器械进行领取,然后再送至消毒室进行消毒,手术结束后,进行归还;试验组,由消毒中心统一对外来器械进行全程管理,具体过程如下:

1.2.1明确岗位制度,规范接收所有外来医疗器械均应手术前1d送至消毒供应中心,由供应中心清洗、包装、灭菌,供应中心由专人负责,在此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应确保外来器械的灭菌质量,不允许器械商参与手术器械的清洗、打包、消毒、灭菌等操作;其次,建立明确的职责体系,消毒供应中心负责对外来器械的清洗、包装、灭菌、监测工作,至于外来器械在临床使用的规格、类别等工作均由器械商和使用科室确认。1.2.2建立器械交接制度,规范使用建立外来器械使用签以此登记供应的医疗器械名称,在档案中详细记录器械名称、手术名称、病人姓名、床号、灭菌时间、锅号批次号、失效时间、检查打包人姓名编号、发放时间、是否急诊、生物监测结果、第5类化学指示物监测结果、领取人签字、发放人签字。

1.2.3灭菌合格后,方能发放按照外来器械的类型进行归类,初步分为特殊器械、动力工具和植入物3类,每类由专人负责清洗保存,灭菌方式采用压力蒸汽灭菌和低温灭菌并行的方式,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能高温的可选用低温灭菌方式,当灭菌结束后,检查每包器械包外化学指示胶带,确认合格后,给予发放。植入物需每包做生物监测,待生物监测结果阴性后才能发放。如为急诊手术,可根据生物监测包的5类测试卡变色情况提前放行,待快速生物监测结果阴性后通知手术医师。如监测结果为阳性立即通知医师密切观察病人情况。

1.3观察指标

在消毒效果方面,在器械使用前,以光源放大镜对每一件外来器械进行检查,若发现器械干净、无污迹、无异物则视为合格;统计实验期间器械出现丢失、损坏的状况,并详细记录,统计器械出现污染、丢失、损坏的比例;自制外来器械使用满意程度调查表,在两个实验段结束后,分别对骨科医师和护理人员进行外来器械满意程度调查,初步分为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3个维度,以此作为衡量两种管理模式下骨科医护人员对外来器械的使用效果。2012年1~12月发放问卷102份,收回102份,2013年1~12月发放104份,收回104份,收回率均为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外来器械作为一般性普通医院常见的配备器械,大量使用于医院对患者的常规治疗中,尤其对于骨科的患者,由于骨科相关器械价格较为昂贵,且精密度较高、更新快,因此外来器械在骨科中的应用更为常见。但由于外来器械流动性较大,消毒、保存不能得到较好的保证,因此如何对外来器械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器械的安全使用率,减少丢失率和损坏率越来越成为普通医院面临的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我院尝试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对外来器械进行管理,其过程从商家接受开始,到医院器械的供应,再到回收之后的消毒保存,形成了一个循环的、全程的供应管理体系,其临床使用效果明显提升。2013年1~12月,我院开始尝试由统一管理模式对外来器械进行管理,共接受外来器械8653件,在此期间仅出现污染状况5件、损坏1件、丢失1件,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统一对外来器械进行管理模式较常规模式管理,医护人员满意率明显提高,也保证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质量。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每次手术前,护理人员根据手术需要对相关器械进行领取,然后再送至消毒室进行消毒,手术结束后进行归还,甚至有时为了节约时间,由骨科护理人员直接对外来器械进行接收,没有一个明确标准的管理使用模式,在此过程中出现丢失、损坏的状况较为常见,而在新模式下,明确了消毒供应中心的相关职责,专门负责外来器械的接收以及对医院的供应、保存,整个过程责任明确到人,统一对外来器械进行供应,并定期进行无菌检查,较好地保证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由于每个过程都有相关责任人进行签字,使整个使用过程中的个人责任感大大增强,有效地减少了器械发生损坏和丢失的概率,有效地推进着医疗器械管理的不断完善,为我院今后的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作者:殷玮玮 徐亚金 施仲芬

质量管理类论文:工程抗震质量管理论文

1目前村镇校舍、民宅工程的抗震设防质量管理状况

1.1纳入国家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的村镇校舍、民宅工程实施了有效管理

对限额以上的村镇校舍及部分工程,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对其实施监督管理。目前,云南全省各乡镇建设工程投资额和工程面积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范畴的校舍、民宅工程基本纳入了各县级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监督范围,处在受控状态。绝大多数工程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要求,纳入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得到了有效监管,抗震设防能力达到了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同时针对学校、民宅工程的特殊情况,重点抓好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环节的监管。

1.2未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监督管理的项目存在较多问题

限额以下村镇校舍和绝大多数民宅工程,未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监督管理。未纳入建设工程管理程序,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施工图未经审查批准、无质量安全监督、无施工许可。广大乡镇因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力量薄弱,无正规勘察、设计、施工,致使质量安全存在严重隐患。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民宅建筑的体量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高,地理位置越来越重要,对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影响越来越大。抗震设防的重要性与监管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这些矛盾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要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校舍、民宅工程管理全局,深化改革,实现政府监管职能转变,向社会提供社会急需的有差异的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就是抗震设防管理。

2提高村镇校舍、民宅工程抗震设防质量的建议

2.1进一步加强纳入国家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的工程的管理

对可以纳入国家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的工程,建议将以下四类工程纳入现行的建管体系:

﹙1﹚校舍工程、

﹙2﹚四层以上(15m2以上)建筑、

﹙3﹚临城市主干道建筑、

﹙4﹚单体建筑面积超1000m2的房屋工程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对上述四类工程,纳入国家建设工程管理体系,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办理规划选址意见书,建制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还应办理县建设局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由投资者向乡镇工程管理机构申请报建手续,乡镇工程管理机构负责审批、跟踪管理、竣工验收。村镇范围内所有上述四类工程必须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并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承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建设项目或者擅自简化基本建设程序。竣工验收前要确认已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建设内容,工程应具备完整的技术档案、建筑材料合格证明和施工管理资料,以及施工队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或业主要组织验收,建设工程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

2.2完善不能纳入国家建设工程管理体系工程项目的管理和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积极探索不能纳入国家建设工程管理体系的校舍、民宅工程的项目抗震设防管理体制,建议如下:

1)制定地方性管理办法,将技术指南中重要部分作为地方性强制性标准条文要求严格执行,其他条文作为推荐性条文建议执行。制定地方性管理办法,今后新建、扩建、改建的村镇校舍、民宅工程必须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符合技术指南中作为地方性的强制性标准。对新标准和新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提高校舍等重要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参照国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定,按照重要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1度的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提高上述公共服务设施的抗震设防能力。

2)明确乡、镇一级政府为村镇校舍、民宅工程的监管主体,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培训工作。各级政府要强化认识,加强领导,统筹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改变过去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做到"两个坚持"结合:一是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强化乡镇一级政府在村镇校舍、民宅工程抗震设防安全质量方面监管职责;二是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落实市、县(区)政府相关审批部门的监管责任[2]。按照突出重点、管理下放的原则,委托乡镇政府对村镇校舍、民宅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管理。限额以下工程的建设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和施工企业进行设计和施工,各乡镇要加强设计、施工的资质管理、“村镇建设工程承包责任书”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工程的施工许可、地基验槽、基础验收、砌筑墙体、安装预制板、拌制混凝土、防水层施工、搭拆脚手架、竣工验收备案等重要工序方面的管理和技术服务。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服务。为保证村镇校舍、民宅工程抗震设防质量,应加大培训力度。一是组织力量编制符合村镇校舍、民宅工程建设管理要求的培训教材,教材应涵盖村镇校舍、民宅工程中与规划管理、国家和省有关建设技术标准、村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地震抗震设防等方面相关的内容,为做好培训奠定基础。二是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情况分层次进行培训。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师资力量的培训,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镇、村一级干部、村镇建设管理员的培训,县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农村工匠的培训。各地应根据农村工匠人数多、集中培训难度大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乡镇为单位分期分批培训的方式,抽调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组织培训,通过手把手的培训方式使广大农村工匠系统全面地掌握建筑方面的知识。

3)建立完善管理手段,将民宅抗震设防的强制性地方标准执行情况与土地的转让、建筑规划、房地产产权手续及工商管理等作有机联系,实行系统化管理。要建立完善管理手段,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村镇校舍、民宅工程的抗震设防地震安全性等级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相关管理服务工作;相关涉及到的发改、国土、住建、规划、房地产产权手续及工商管理等负责项目审批、验收及管理的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将村镇校舍、民宅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等级评价作为对工程项目审批、验收的重要内容。对不按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等级评价或者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项目,坚决不予立项或办理相关的审批、验收及房地产产权手续。各级政府不得以任何理由简化或限制村镇校舍、民宅工程抗震设防工程的审批、验收。

4)大力宣传村镇校舍、民宅工程防震抗震知识,做好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农村民宅建设要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和科普知识的普及力度,把地震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到农户,组织引导农民建造安全的住房。要高度重视并尽快改变农村、小集镇房屋建设抗震设防等级低,安全性差的状况,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抗震安全、经济实用、统筹安排、协调发展”的原则,制定农村民居工程地震安全建设规划,加强对村镇建设规划和农村自建房抗震管理,积极引导农民建设抗震、环保的住房。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加快实施“地震安全民居示范工程”。

2.3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探索既有校舍、民宅在使用中的抗震设防管理模式,实行动态管理,确保使用中的质量安全。按照相关要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政府要组织完成既有村镇校舍、民宅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对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抗震设防达不到要求的,要做好抗震加固和改造工作。对易产生次生灾害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相关鉴定和除险加固工作。及时改造和加固村镇各类危、旧校舍、民居。地震、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抗震性能普查和查险加固工作,积极推广建设工程中抗震设防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

3结语

防震抗震质量的管理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村镇校舍、民宅工程抗震设防的质量管理涉及到广大农村基层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尤其是在城镇化高速发展时期,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管理,加强技术指导,示范引导,发挥各方能动性,做好建设工程防震抗震,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

作者:王权博 卢焰祥 单位:大理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质量管理类论文:护理质量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持续质量改进方法

1.1.1规范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在以往的评价标准上结合本院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进一步规范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使其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简单易行。具体的评价标准为:

①基础护理质量评价,详细记录护理人员每天的基础护理情况,交接班时的详细程度,患者的舒适状态和满意度。

②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评价,对于重症患者的护理是否及时适当,对家属的态度是否温和,对患者的需要是否及时满足等。

③急救物品的管理质量评价,检查急救物品的更新情况,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是否有专门的人员管理,是否有专门的放置地点,对于更换下来的物品按照一定的原则给予处理等。

④消毒隔离质量评价,检查护理人员的消毒和灭菌方法是否标准,方式是否正确,药品浓度是否适当。对于传染病的处理是否正确,有没有给予及时上报,有没有医源性感染的防护意识等。

⑤护理文件书写评价,详细评价护理人员的文件书写情况,文件记录是否属实,记录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能不能清晰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等。

⑥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不定期进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

⑦护理操作质量评价,抽查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适时监督护理人员操作,看其是否符合标准,有没有给患者或自身带来伤害等。

⑧病房管理质量评价,定期检查病房,排除病房危险物的放置,强调病房环境的保持,注意特殊病人的标识等。⑨健康教育质量评价,监督医护人员是否择期进行健康宣教,调整患者和家属的心态,增加疾病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等。以上9项内容评价分别为100分,其中各个项目的合格分数是:基础护理质量为90分,一级护理质量为80分,护理服务质量为90分,病区管理为90分,急救药品为95分,消毒隔离为95分,护理文书为80分,护理技术操作为90分,健康教育为90分。

1.1.2评价方式为了达到对护理质量的连续、动态监控,我院采用了现阶段公认系统评价方式,即结合集中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各自的优点,扬长补短,相互结合。集中检查是每季度一次的全员范围内的针对9项护理质量评价的系统评分;专项检查是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和各科室的特点对某一项护理质量评价进行打分;突击检查是医院随机组织人员不定期对不同科室进行的任意护理项目进行检查并给予打分。记录每次护理质量评价得分,并汇总取平均值,即为最终评价得分。

1.1.3过程监控过程监控的重点在于护理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应将监控程序渗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并注重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将患者的舒适和安全的需求程度作为护理质量最后的评价指标。该院护理部特别申明,所有护理人员应重视每项护理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从根本上满足每个患者的实际需求,共同提高全院的护理质量。

1.1.4反馈与改进只有质控人员严格监控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该院二级质控人员,对每季度检查存在的问题均以书面形式记录,经讨论后将改进措施反馈到相应科室,并派专门人员到科室监督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如在执行中出现新的问题,再重新汇总问题,并再次讨论、分析、提出新的解决方法、再次执行,以此循环渐进,最终达到护理质量改进的全面落实。

1.1.5安全保证护理安全作为护理管理的重点之一,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该院将护理安全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每季度都定期实施护理安全隐患的排查,将所有科室的隐患均一一提出,并动员全院医务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1.2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均数±标准差(x±s),检验方式: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百分率,检验方式: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改进前后各项护理指标的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各项护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随机抽查100例患者,调查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改进前、改进后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1.0%(87/100)、97.0%(97/100),改进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75,P=0.000)。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更加安全的护理,医疗机构也将护理质量作为衡量其自身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护理质量是组成护理管理的重要部分,它通过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基础护理质量两个方面进行一个综合性评价。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提供病人一个安全的、高效的、具有人性化方面的服务。护理质量管理的目标也逐渐转变为致力于患者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双重提高,护理人员都在寻求更加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要。持续质量改进是近年提出的一个新的管理理念,改变过往传统管理所采取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法,而采取一种持续性地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一种质量评估法,该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持续质量改进后,在基础护理质量评价、一级护理质量评价等8个方面得分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且护理满意度显著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所以其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和提高护理满意度,很可能是由于:

①持续质量改进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没有终点,也是质量管理永恒的一个目标,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医疗质量;

②持续质量改进渗透每一个管理环节,保证每个环节的高质量运行,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后,使护理质量的每项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基础护理质量评分、一级护理质量评分、急救物品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护理文书书写评分、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护理操作质量评分、病房管理质量评分、健康教育质量评分等明显比改进前高;

③持续质量改进使医护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间接上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从81.0%提高到97.0%。综上,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显著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提高医院护理的整体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而能够提高病人的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地推广应用。

作者:梁筱兰 单位: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卫生院

质量管理类论文:有效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1从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管措施与手段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1.1更新质量监管工作模式

2011年以来,针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设中部分施工企业、监理单位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参建单位施工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以“三查一举”的工作方式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特别是成立了由40多人组成的质量飞检队伍,要求采取不通知、不定点的工作模式对工程建设进行突击检查,并开展重要建筑物混凝土工程、桥梁、高填方等重点工程质量排查,这样通过多项举措并存强化检查的方法,有效规范了南水北调工程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质量缺陷发生率,工程质量总体向好。可见“飞检”这种全新的工作模式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措施。“飞检”工作。目前,国内建筑工程企业质量监管模式较为落后,无法满足施工质量管理要求。如上文分析那样,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飞检”这种全新质量监管模式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从侧面反映了质量监管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其取得的成就也揭示了只有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根据施工对象特点采取更具有先进理念的质量监管模式,进行质量需求控制和管理,明确质量监管主体,才能更容易抓住管理上的漏洞和工程质量上的缺陷,才能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有效性。

1.2开展质量体系建设检查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而要保证工程质量,需要参建方实施切实有效的质量管理,这就要求健全、运行有效的质量体系,开展质量体系建设检查,以强化质量监管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效用。结合工程施工和监督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南水北调工程质监中心历来将质量体系核查作为加强质量监管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检查监理单位资质、人员资格、人员到岗情况等与投标是否一致,相关规章制度有未落实;检查建设单位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和落实情况,质量管理机构和配备的管理人员是否能满足工程质量管理需求;检查设计单位设计人员是否持有相关证书、是否具备设计资格,专业配备是否能满足施工需求,技术交底、设计变更制度以及相关审核制度是否健全;检查施工单位重要工作岗位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现场试验人员、试验所用设备仪器是否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和要求。以上都进一步完善了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之后质量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加强质量监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进而使所有项目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所以各个单位均应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有效的质量检验部门,安排优秀的质监、质检人员对项目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确保工程质量。

1.3做好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质量控制

输水管道是于南水北调工程施工最为关键的材料,对工程效益的发挥有直接影响,为此,工程项目质监人员多次到管道生产厂家对管道的生产、试验情况进行监督,并加强与现场生产技术人员沟通,还对比了不同厂家以及同一厂家在不同生产阶段生产出的管道的质量差异,从生产工艺、原料等方面做了交流,使输水管道质量达到了最优标准;材料进场后,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报验,由质监人员对相应材料、手续、合同要求进行检查,对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场;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搭设遮雨棚、硬化材料堆放场地等措施确保材料质量连续性。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防水材料等的应用比较广泛,需求量也很大,需要采取有效的试验和抽检手段控制材料质量,结合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管经验,建筑工程原材料必须严格验收,达到有相关检验报告、有出厂合格证、有质保书;对施工单位原材料采购、使用计划进行严格审核,选择信誉好、有资质的厂家;协调好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供需矛盾,从源头上保证施工质量。

2结语

笔者认为,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监管力度一方面能够确保施工技术的合理实施,提高整体工程质量水平和安全系数,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施工资源的合理配置,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其有效性不言而喻。工程质量监管人员必须以“质量至上”、“交付高质量工程,满足人们工作、生活需要”的标准和责任心来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处细节,把握质量监督管理重点,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

作者:杨宏伟 单位:南水北调中线建设管理局河北直管建管部

质量管理类论文:森林抚育质量管理论文

1实施营林科学化的途径

如果后备资源的相关培育工作得到了保证,其森林抚育的成效以及工作质量则可以相应提高。所以,林业主管部门应从对调查研究设计审批环节着手,采取有效措施来对森林抚育工作质量进行管理,一旦设计不合格,则应该立刻返工。如果地段不合格,则退回后不可以再次上报,从而为抚育工作执行以及抚育设计等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此外,还应坚持立体开发,并根据森林经营的技术基本规程以及基本方案等执行,使森林生态效益得到更好地发挥。而就限伐区而言,应实施抚育,并且积极主动实施更新性砍伐,并使野生植物采集工作得到更新。就商品性质林木而言,则应坚持宜造则造与宜抚则抚的相关原则,并使森林本身所具备的生态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立体化开发得以实现。

2加强林业建设

如果想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最关键的则为应用科技,即对经济的再发展能力以及资源环境等进行保护。就营林工作而言,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推动资源和环境的共同发展,凭借科技使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并改变以往传统的牺牲环境与自然资源为代价的比较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使营林工作变成更加有效的手段和途径。所以,在发展营林工作的过程中,应该通过先进技术来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苗圃运营机制

森工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使苗圃不断的向市场化进程发展,并使苗圃采取竞争机制或者是经营机制,还可以通过私人经营模式以及适宜的承包形式等使苗圃得到更好地发展。为了确保造林用苗,相关企业可通过鉴定回收合同等方式且制定奖惩手段,并根据苗木等级来制定相应的苗木单价,从而实现以质论价。此外,为了确保造林质量与苗木质量,使造林成本与育苗成本得到降低,并有效使苗圃竞争机制得到激活,则可以把苗圃当作种苗市场,从而在确保造林质量的基础上使林场根据造林设计需求在苗圃中选择所需要的苗木。同时,苗圃在为本单位提供充足用苗的基础上,企业应该同意苗圃寻求企业以外的其它单位作为客户,并通过订单育苗方式使育苗市场得以拓宽。此外,苗圃不应该局限在抚育造林苗上,还需要培育经济植物、花卉与绿化苗、驯化野生植物等。对于闲置的苗圃,则可以通过对内承包的方式来发展种植业,这样的话,不仅增加了职工经济收入,还有效减少了育苗生产投入。

4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应长期坚持增收林农,增长森林资源以及提高森林质量的目标,且把深化森林改革以及调整林业政策作为前提,并把加强科技服务以及创新林业科技作为支撑,有机地把产业开发、科学营林以及资源保护结合在一起,并使其应用在在林业建设中,从而充分调动农民科学营林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对森林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进行保证。因此,本文就针对加强营林科学化的实施与森林抚育质量管理做了简要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给相关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尹碧静 单位:宣威市西宁街道林业站

质量管理类论文: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质量管理论文

1、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的意义重大,具体来看,这一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本身来说,做好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管理的一部分,它和水利水电工程的进度控制、安全管理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做好了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才能真正做好整个工程的管理控制工作;其次,做好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也是施工建设企业对于自身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好了质量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今后更好地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最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对于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来说意义重大,如果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任何的质量问题,那么损失必然是极为严重的,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兴建过程中我们就应该格外关注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工作,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2、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因其自身的特点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些麻烦的存在对于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来说影响重大,就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来说是最大的麻烦,也是造成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所在。

2.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深度不够

目前,我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模式是:国家投资、政府规划、基层水利局组织实施。长期以来,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受国家资金预算、行政干预和实施单位诸多要求等影响,多数项目不到一年甚至半年内匆匆上马,大力建设。留给设计查勘、分析论证的时间非常有限,致使多数项目的设计方案与施工现场的实际自然地理环境不相适应,施工中经常发生重大设计变更,包括布置方案改变、结构体型发生较大变化、单项工程量超过设计几倍、施工工艺变化等。此类重大设计变更对工程质量管理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施工现场管理难度也会大大增加,也是现场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材料不合格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施工材料不合格问题,我们都知道施工材料对于整个的建筑项目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影响施工质量的最为基本的一个因素,一旦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那么整个的水利水电工程必然会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就当前的施工材料问题来看,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还是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混凝土因为配置比例不合格或者是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质量下降都会影响到混凝土的使用,最终造成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把好材料施工的质量关主要是指确保材料规格、数量、性能等全部符合施工要求,符合工程质量标准。在材料的选择上,要首先确保采购人员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购买质量上等的材料,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允许劣质材料走进工程;在材料存储阶段,要做好材料的存放以及登记工作,避免材料受到影响;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第二次检验,工程技术人员要对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和试验,确保材料的合格性。

2.3人的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两大部分,他们都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直接参与者,因此,他们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业务素质等都与工程的质量紧密相关。如果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烈,会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在施工过程中,管理者要首先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并且将它贯穿于整个工程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施工管理人员要对施工进度与施工工序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对施工材料、施工工具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按照施工要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施工人员能够对施工工序熟练的掌握,以提高施工工艺的可靠性。此外,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监督,可以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来明确岗位责任,现场监理人员要严肃工作纪律,堵塞管理漏洞,及时的发现并改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障水利水保工程的施工质量。

3、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

基于以上当前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抓好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各个方面,最终提高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具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3.1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意识,实现项目质量管理责任制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关乎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最直接的因素我们需要严把质量关,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一方面,加强工程施工现场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只有全部的现场施工人员都意识到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的从自身做起,把和自身工作相关的质量控制内容落实到实处,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影响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在施工现场加强质量管理责任制,把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人员身上,切切实实做到每一处工程项目都有专人负责,这样任何一处工程项目出现问题都能够找到直接的质量负责人,进而加强质量管理人员的责任感,避免质量问题的出现。

3.2加强施工单位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加强内部质量监督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因此也就会牵扯到很多不同的建筑施工部门,这些部门之间只有进行协调的配合才能够真正提高整体的工程质量,一旦各个部门之间出现了配合失误,那么不仅仅会影响到施工的工程进度,还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质量,为了做好这一步,我们还应该加强必要的监督,在整个的项目内部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内部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高质量的有序进行。

4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进步,不管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质量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际的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仍然存在有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单位积极完善自身内部管理,提升自身的专业性,继续推动水利水电建筑行业的发展。

作者:达瓦 单位:西藏自治区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质量管理类论文:污水检测中质量管理论文

一、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质量作为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具有静态性和动态性的双面含义,静态性只强调了质量形成的结果,动态性强调了质量形成的控制过程。质量控制是在质量检测基础上形成的全面性、全过程的控制体系。质量检测只强调了产品事后的一种评估,没有发挥生产资源的最大价值,所以基于这种不足,产生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的科学理念,做到在产品形成中就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所以质量控制的科学内涵又上升了一个层次。现阶段下,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在许多生产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概念上的延伸,认为污水检测与污水处理也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为了保证污水处理的质量,我们可以在生产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提高污水处理的合格率,加强污水厂的质量管理水平,所以质量控制也是保护水资源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二、质量管理在污水检测中的应用

传统的污水检测方法是人工进行污水的采样和处理分析,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分析的速度慢、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导致较大的误差,产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质的产生和分布有一定的动态性。在污水检测中引入质量管理的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污水检测质量。质量管理是一种能够有效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技术手段,在污水检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制定质量管理的计划,确定合理的检测指标和数据的质量标准,使用科学统一的检测流程和方法,做到人员统一、方法统一、标准统一。由于污水检测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形成过程,比如:水的技术指标不清晰、水的检测过程不一定完善等,所以质量控制必须合理运用。我们可以根据污水检测的流程和具体环节,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检测阶段,采用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比如:在实验室检测阶段,我们可以利用质量控制图,控制污水检测的质量,充分反映质量检测的稳定性,保证检测指标的精度在要求的范围之内。实践证明,质量管理在污水检测中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从全局出发,覆盖到污水检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同时质量管理能够将质量控制和污水检测结合起来,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三、加强污水检测中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污水检测是一个比较复杂、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庞大系统,不仅包含了实验室的监测分析,也包含了现场水质的抽样、污水量和污水排放的调查工作、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检测结果的数据统计和分析等,所以在整个污水检测的过程中,人的主观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污水检测中质量管理的应用水平,必须加强污水检测自动化、连续化、准确化的研究。目前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整个的自动检测系统是以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综合运用了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弥补了传统的污水检测方法的不足,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污染物的动态信息,准确评价污染程度、为污水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资料。这个系统也利用了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实现检测过程的自动校正,保证处理后污水的合格排放。

四、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积极引导,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污水检测的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污水处理和污水检测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也是建设绿色社会、实现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污水处理工作中的质量管理是实现污水检测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前提,质量管理渗透在污水检测的的全过程中。只有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标准实施污水检验工作才能杜绝水质事故的发生,才能进一步提高生活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的质量。

作者:黄汉中 高月 单位: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质量管理类论文: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论文

一、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1.工程材料设备质量管理

管理好材料设备质量是提高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对工程材料进行管理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在采购工程材料设备时应注重优先考虑性价比较高的产品,确保材料质量满足地面工程的建设要求。对于油气田土建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材料,如砌石、水泥、钢筋等应注意加强质量检测工作,尤其需要注意检测钢筋的柔性及韧性。对于检测报告达不到标准的材料,则不得用于建设地面工程,从而有效预防土建工程及管道工程中出现质量通病。

(2)应注重严防存在质量缺陷的材料或物资进入工程建设现场。除了做好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之外,同时还应把关验收材料设备的质检证明、编号、产地等内容。对于油气田当中所使用的特种材料及设备,如油气计量装置等应做好现场验收工作,如验收发现质量不合格,则及时要求退换。鉴于油气田地面工程中的材料多以规模化的方式购进,一旦在采购环节、运输环节或质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2.工程施工工艺技术质量管理

在管理油气田地面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做好工程设计工作。施工技术多由工程设计方案决定,因此要注重优化工程的设计质量,对于工程设计方案应严格选择及审核。设计单位应与建设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地面工程建设目标,确保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在设计施工方案时注重对各专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避免遗漏重要信息。此外,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单位了解设计意图及熟悉施工技术;在设计发生变更时及时将变更手续办理好,避免下一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受到影响。

(2)应注意提升施工作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应严格筛选技能合格的施工人员,避免出现互换特殊工种与普通工种的现象。其次,应规范施工人员的作业流程,尤其是焊接施工的工艺流程,定期考核焊工的操作技术与专业水平,如没有通过考核,则不予续用,以便能够有效控制焊接质量及改善油气运输管线的运行工况及延长使用寿命。

3.优化质量管理制度

对油气田中地面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制度进行优化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优化质量管理制度时可以采用下列措施:

(1)建设单位应注意对地面工程的建设质量进行超前控制,将质量事故的预防作为管理的主要手段,尽量减少与控制地面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同时还要建立起三阶段质量管理制度,强化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及事后管理,事前管理主要指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质量问题发生,事中管理指的是注意严格监测建设过程,避免质量问题扩大化。事后质量管理指的是对比分析工程建设的计划目标与当期工程的施工结果,找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有效的质量管理对策,从而为下一轮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在建设油气田地面工程时实施质量三检管理制度及质量管理责任制。三检指的是作业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自查、互相检查,质量管理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三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控制每一道工序的质量,保证工程整体的质量得到有效管理。实施质量管理责任制,明晰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在地面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具体权责,从而保障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油气田生产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地面建设工程。为了提高地面工程的建设质量及运行能力,则应注意采用科学的对策管理地面工程的材料质量、施工技术质量,并同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作者:王博 单位:长庆油田第五采气厂作业二区

质量管理类论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论文

1环境监测质量的因素

1.1现场采样

多年来,质量管理工作大多注重实验室分析环节,对现场采样重视不够。事实上,现场采样环节比实验分析出现的偏差更大,因此,必须加强现场采样的质量保证。现场样品的采集包括:水样的采样容器选择、水样及待测物的处理、样品的运输及保存等内容。现场采样要求两名以上人员参加,采样人员必须是持有环境监测上岗证的人员。采样方法要严格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及规范进行。采样量要满足分析项目的要求,采样设备必须经过检定或校准,使其技术状态满足监测要求,采样过程中使用的固定剂、采样容器必须满足相关要求,做好采样记录,当环境条件有偏离时,应按标准或规范要求对采样结果进行校准或停止采样。

1.2测试过程

由于分析方法不正确、所用仪器未经检定或校准、所用试剂纯度不够、测试时的环境条件、操作人员分析水平的差异及固有的习惯均会产生系统误差。

1.3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是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的重要依据,要尽可能使用国家、行业的标准方法,但这些标准方法对于在仪器操作使用、样品的制备和处置、检测工作程序等方面的说明尚不能准确指导检测工作时,应编制作业指导书来规范检测工作。检测工作所需的指导性文件、标准、手册等应随时更新,必须保证现场所采用的标准、方法和作业指导书等为现行有效版本。

1.4人员素质方面

监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测人员责任心、工作态度等都会主观地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监测人员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差异,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监测任务,也会影响环境监测质量。

2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第一,以能力建设为基础,逐渐提升基础能力建设,确保环境监测质量。不断加强使用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做好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国内外监测技术的动态,不断加强人员运用和掌握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以提高科学的监测水平。第二,建立适应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使之持续改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积极开展各种质量保证活动,加强监测站质控考核工作,创造良好监测环境,加强各监测站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监测队伍素质建设,加大培训力度,让质量意识贯穿到监测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确保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第三,加强质控工作力度。为保证全程序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质量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体系文件的要求开展质控工作。制定质控计划,在监测工作中采取平行样、空白样、质控样、加标回收等质控措施,对监测工作实施全程序的质量控制。同时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间比对等外部质控活动,发现并及时改正监测分析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对有关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等要进行受控确保现行有效。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检定或校准、期间核查、定期维护。加强人员的质量监督、新方法的确认、服务和供应商的资质确认等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原始记录、监测报告等内容准确性、完整性及有效性进行审核。强化质量监督管理,通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资质认证、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人员培训与交流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开展全程序质量管理的需要。第四,提高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管理工作往往只局限于质量管理人员及分析人员,其他岗位人员的质量意识比较薄弱,这种观念如不改变,很难实现环境监测全面的质量管理。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的宣传及培训,把质量管理工作渗透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并制定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强化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

3结语

我们一定要认清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对环境监测的全程序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提高人员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工作意识,加强质量管理规章制度、监测过程中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强化环境监测工作质量,确保监测数据准确、可靠,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蕊 冯磊 王佳龙 单位:黑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质量管理类论文:信息化单病种质量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信息化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植入了《单病种原发性肺癌患者信息统计表》(以下简称统计表),每份符合要求的病例均需逐份填写、每月信息系统自动汇总《原发性肺癌单病种质控指标汇总表》,科室质控小组及医务部质控科对每个病种进行分析总结,查找问题,持续改进。《统计表》共包括13项内容,25处信息节点,包括了过程质控和指标质控的所有内容。《统计表》中的部分节点与结构化病历节点数据共享,既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又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准确,此项工作还在持续完善中。各相关病种病区每月对各质控病种完成情况分析评价一次,质管科每季对全院质控病种达标情况定期分析评价总结,对存在的问题改进办法提出商讨等。

1.2指标选取按照科学、实用原则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以反映单病种诊疗规范性及单病种医疗质量、安全、效率、费用指标变化情况为目标来选取分析指标,对比单病种质量管理前后规范诊疗过程情况并对效率指标、工作量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单病种质量管理前后规范诊疗过程情况2012年和2013年1~6月“据术后病理分期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执行率”和“术前、术后、出院前健康教育执行率”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医疗安全指标2012年和2013年1~6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台手术平均输血量从2012年的90ml下降到2013年1~6月的10ml。

2.3医疗服务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下降。原发性肺癌的平均住院日由28.32d降至26.49d,但较临床路径要求天数仍偏长,仍需重点控制。

2.4卫生经济学指标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前后病例次均住院总费用和次均西药费用下降。原发性肺癌次均住院总费用由62354.42元降到49104.28元,次均西药费用由19233.59元降到13744.29元,西药占比由30.85%下降到27.99%。

2.5患者满意度指标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得到了患者的肯定和好评,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有所提高。第三方评估数据显示,2013年上半年原发性肺癌单病种管理患者满意度为99.46%,高于2012年医院满意度(98.17%)。

3讨论

3.1实施信息化单病种质量管理保障了医疗质量与安全通过原发性肺癌的信息化单病种质量管理显示,医院根据术后病理分期制定规范化治疗方案执行率,术前、术后、出院前健康教育执行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信息化单病种质量管理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规范了整个诊疗过程,医师必须按要求完成整个诊疗过程的关键点,保证了必要的医疗质量;二是加强了信息化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可操作性,医疗安全指标中病死率、切口甲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能够顺利提取,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医院通过实行信息化单病种质量管理,将医疗服务的基础控制、环节管理和质量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

3.2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效率原发性肺癌单病种病例平均住院日由28.32d下降到26.49d。医院和相关科室对住院时间长的病例均进行原因分析。除去患者自身特殊情况,医院及科室均从诊疗规范方面采取措施消除可能延长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因素。例如:医院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理顺了医疗服务流程,缩短了检查、手术等候时间等;科室通过规范诊疗行为,提高个人技能水平,加强培训学习等措施达到了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目的。

3.3实施单病种管理控制了不合理医疗费用实施单病种管理,原发性肺癌患者次均总费用、次均西药费均明显下降,在费用控制领域显现出有效作用。其主要原因为:一是医院通过对原发性肺癌临床路径的管理,基本测定出单病种费用标准的基数,明确单病种诊疗费用底数;二是规范了诊疗行为,引导适宜技术的临床应用,既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又降低了医疗费用;三是医疗费用构成更趋合理,药品构成所占比例下降,而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的收费所占比例相对上升,如胸腔镜的广泛使用,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引导医疗向提高技术价值方向改变。

3.4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将患者满意度作为单病种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钢性考核指标,从而增强了科室及医务人员的重视程度;同时,医疗服务趋向透明,促进了医患沟通,增进了医患信任,使患者和家属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不断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3.5信息化平台与结构化病历节点共享有效监督单病种执行情况依靠单病种上报信息化平台建立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部分信息节点与结构化病历节点共享。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在结构化病历中要求所有病例必须进行术前规范分期;依据术后病理分期制定后续规范化治疗方案;术前、术后、出院前制定专用表单进行健康教育,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病历书写要求,提示医师按要求按步骤规范治疗,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执行的过程,所有单病种过程指标基本上能100%完成,取得了很好效果。

3.6单病种质量控制在实际操作中更易实施在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实施过程中还发现,单病种质量控制较临床路径管理更容易被临床医师接受,实施过程中更顺利、有效。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较良性疾病复杂,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变异及退出路径的情况较良性疾病多,造成了为数不少的病例未得到有效的监控,且对这些变异的处置会大大增加工作量,产生的成本效益可能反而会降低,还部分丧失了临床路径管理的意义。单病种质量控制是以过程控制为主,每个病例的日程要求没有临床路径那么严格,通过最终数据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病例进行总结及改进,纳入的单病种病例数较全面,能够反映医院此病种的质量控制情况,亦更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同时,培养了科室的质控人员,并使科室全体医师都积极参与并提高,从而起到品管圈的作用。实施单病种管理前后诊疗过程情况的比较(%)

3.7单病种质量管理中抗生素合理使用问题通过对平台中超时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使用目的变化病例进行追踪,逐个评价,对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病例进行点评并反馈给科室进行科内分析总结。此项工作正在逐步开展中,是亟待完善的质控内容。

4小结

质量是医院存在的基础,是医院延续的生命,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是医院永恒的主题。肿瘤专科医院信息化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的单病种质量管理是提高医院整体医疗质量水平的有效手段。肿瘤专科医院信息化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是体现医院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规范医疗行为和诊疗技术、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有效手段。分病种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统计分析,能够比较确切地反映医疗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克服或减少医疗统计评价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有利于进行临床医疗管理质量反馈。我院通过实行单病种质量控制,规范了各单病种的诊疗过程、效率指标、工作量指标、卫生经济学指标,取得了良好成效,基本达到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的目的。完善信息化平台,丰富、导入更加符合医院实际的工作效率指标,将是我们提高单病种质量管理体系科学化的任务。

作者:张晓洁 王莹 贾慧民 李娜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务部

质量管理类论文: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管理论文

一、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一)施工准备阶段沥青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1、严格控制配合比

沥青混凝土除了在搅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施工以外,还需在沥青混合料出料之后严格控制其配合比。如果在沥青混合料中,粗料周围没有一定比例的细集料,会造成离析部位路面孔隙率大,容易渗水,经过不断产生的荷载作用之后,造成路面快速损坏。因此必须尽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离析产生:第一,在混凝土进行装车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混合料的下料高度;第二,在通常情况下,摊铺机受料斗的两侧会有许多大碎石,因此在卸料车交接时要及时链板,把大碎石混合料送入分料室,避免摊铺后的离析现象;第三,摊铺机的螺旋分料器和平板之间要安装协调,避免出现不均匀抖动现象;第四,在双机并铺时,搭接重叠应在6-10cm之间,能避免纵向接缝处出现离析现象。

2、做好技术交底和现场检测

为了保证施工方案能够正确实施,在每一个方案进行实施之前,都要集中相关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使每一个员工对于自己的工作和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有一个相当明晰的概念。在考虑到施工过程中水泥剂量的损失情况后,实用剂量要比试验结果提供的比例稍大,约为0.5%,含水量也需略大于最佳值,并且根据实际施工的天气情况和机械配置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此外,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到施工现场检查施工方案的实施情况及工程质量是否达到标准,并分析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问题。

(二)路面施工阶段沥青混凝土质量控制

1、沥青混凝土的运输

运输沥青混凝土时要采用自卸汽车进行运输。在运输当中要用篷布遮盖混合料,防止混合料温度损失或在运输途中受到污染。为了保证摊铺机能够不间断的进行摊铺工作,运输车辆数量要能够满足摊铺速度。在卸料时,运输车辆的后轮要保证与摊铺机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不仅能防止混合料倒在摊铺机外侧,还能防止车辆轮胎碰撞摊铺机,导致摊铺不均匀,造成路面质量问题。

2、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工作

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前,要对基层进行全面清扫工作,按照规定撒布透层油。在摊铺混合料时,要保持摊铺机速度平稳,行驶不能间断,确保路面的铺筑质量,减少路面波浪和缝隙。路面铺筑过程中容易造成质量缺陷的主要表现为:厚度不均匀、平整度较低、混合料离析、拉钩、裂缝等。沥青混凝土的矿粉含量不足、油石比例控制不当、骨料尺寸过大等因素会造成路面的摊铺厚度不均匀;供料速度不一致、摊铺速度不一致、摊铺机在起步或刹车时过猛、熨平板调整不当、摊铺机驱动链条松紧度不合适等因素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振捣梁和熨平板的调整不到位、刮料护板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安装、熨平板接缝处理不当等因素会引起路面拉钩;沥青混凝土的粉料过多、温度不恰当、砂石没有完全烘干、摊铺机起步猛烈或紧急刹车等因素会造成路面出现裂缝。

3、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工作

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阶段做好质量管理,是保证路面达到设计密实度和良好平整度的重要环节。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完成之后,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碾压。由于实践证明在初压温度较低时,路面容易发生推移现象,所以初压工作要在规定温度范围内较快速度完成,确保压实质量。当路面的碾压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所产生的缺陷一般都很难处理,对于厚度不足、平整度太差、泛油等缺陷都要及时返工修正。因此在压实过程当中的质量检查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努力将缺陷降到最低,尽量减少返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

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是提高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例如在某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施工企业大胆引进了Parker3000型沥青砼拌和站、宝马BW202AD双驱双振压路机等,这些新设备中有一部分是第一次在国内使用。该工程从路槽整修工作开始就严格进行质量管理,底基层和下基层都采用了卡特比勒-120平地机进行施工,上基层则采用ABG423摊铺机进行整幅摊铺工作,为路面的上面层平整度打下牢固基础。而Parker3000型拌和站提供的热拌混合料完全能满足ABG423摊铺机的连续摊铺工作需要。宝马BW202AD双驱双振压路机结合山东德州YL20型重型轮胎式压路机进行压实成型工作,保证了路面的压实度与平整度。结果表明这些新设备的可操作性极强,为工程的顺利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保证了工程质量,路面的平整度完全达到要求。

三、结语

综述,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管理是现代公路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于公路施工企业及公路使用功能有重要意义。公路施工企业应加强自身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公路施工质量的管理水平,促进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发展,工程质量也会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前进。只有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促进高速公路路面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并促进企业发展。

作者:孙建龙 单位:山西晋城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类论文:中小型食品企业质量管理论文

1中小型食品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1.1策划质量管理体系

1.1.1策划质量方针及目标组织最高管理者应该企业的总体质量方针,其实也即是指总的质量控制方向及宗旨,中小型食品企业的质量方针应该是尽可能提高顾客的满意度,确保产品及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诚信,打造知名可靠品牌。质量目标可以视为质量方针的细化,是组织近期应该努力的方向,质量目标是否实现其实也是考验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能力。质量目标具体内容应该是使顾客满意度在90%以上,合同履约率为100%,产品出厂合格率为100%。

1.1.2策划组织机构根据ISO9000标准,企业应该设立管理者代表、办公室、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质量检验部门、销售部门等。同时应明确规定每一个部门的职责、权限,规定各部门应该在每周一、周三、周五上午开展的固定例会上进行交流、沟通。

1.1.3策划、设计产品产品的策划、开发、生产都应该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首先应根据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和市场要求确定产品的质量要求以及目标。同时应准备好产品生产、控制中需要的相关文件以及材料,明确产品生产、检测、测量等相关准则。在产品销售过程中,应制定销售过程的准则及方法,全面收集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以及资源,并且应监视、分析整个销售过程中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产品及服务业绩、顾客的市场反应等。

1.2实施、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

在质量管理体系正式实施前,中小企业应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使相关人员能够全面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本质及核心内容。具体实施如下。

1.2.1采购过程原材料在中小型食品企业生产运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原材料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生产的合格率。因此,在原材料采购环节,相关人员应严格把好质量关卡,确保原材料的质量,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一律都不能使用。

1.2.2生产过程、产品生产又是食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过程中,应全面控制产品质量影响的各个因素。应加强原材料的管理,定期评价材料供应方的原材料质量。同时应重视生产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使生产设备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也需要高度重视卫生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日常清洗、消毒的工作,产品接触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1.2.3检验过程企业应建立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安排专职人员负责产品检验工作,确保每一批产品出厂检验合格。同时,应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制定明确的原材料、产品检验制度。如果是检验关键控制点,应详细记录监控过程,相关责任人应签字。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抽样检验,避免不合格产品继续进入下一道生产工序中。

1.2.4监视、测量和改进企业可以通过产品、过程的监视及测量、内部审核、顾客满意、定期抽查等措施进行持续、动态监视、测量。应该全面分析各种监视及测量结果,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如果发现不合格产品,应严格根据相关要求处理。

1.3审核、管理评审质量管理体系

新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需要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方针及目标,以及体系程序,管理体系中各文件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根据环境变化、自身要求、相关规定要求制定的改进措施执行结果等。组织管理者应定期进行评审,从整体角度分析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并且组织相关人员共同提出纠正对策,确保管理体系的合理性、有效性。

2结语

综上所述,IS09000标准是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中小型食品企业结合该标准的运行理论构建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质量管理更贴近顾客及市场需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崔宏秀 张微 单位:长春科技学院

质量管理类论文:建筑工程中的质量管理论文

1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作为建筑工程中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建筑工程基础如果不够牢靠,或是主体设计施工质量出现问题,那么这样的工程建造结束后也没有任何价值,所谓豆腐渣工程,失败的工程,人们也不会去选择这样的建筑。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不够坚硬、表层基底没有做好、混凝土的混凝速度过慢、基板与基柱在搭配上的不够协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一旦投入使用后,存在的安全隐患会造成经济以及人身财产的损失。

2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2.1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重视工程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全面的、上下一致的管理模式。全球质量管理权威专家克劳斯辟指出了,质量管理的四项原则,即:客户的要求是确定业务质量的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的目的在于预防;工作的最高标准就是“零缺陷”;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是用返工而发生的额外成本衡量的。

2.2完善健全法律体系和监管力度

已经出台的《建筑法》到至今,由于规范过于原则化、操作性不强、适应性不强的弱点,使得工程管理工程缺乏一个实践性强、操作性强的法律规范,国家对此从长远的发展出发,在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的经验后,筹备一部《建筑工程质量法》,同时相关配套的法规细则的也会相继颁发,这为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根本上的法律基础,也为建筑工程管理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条件。

2.3加强施工项目的过程控制

第一,项目经理会对施工人员进行统一的指挥,合理的分配施工设置,作为工程部,要对施工人员的状态进行考察记录,考核依据职位性质划分,考察的结果要放到工程档案中去,也是工程部对管理人员进行评定的重要依据,按照评定的结果对管理人员要赏罚分明。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操作实施质量对于建筑工程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技术的施工团队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施工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管理,做好施工监理工作,保障建筑工程质量。第二,作为建筑工程造价很大一部分的支出,建筑施工材料的控制很重要。建筑材料市场档次参差不齐,施工单位在选择材料之前,要对材料市场调研考察,选择符合施工要求且价格适中最宜,采购也要按照材料检查验收手续程序进行。在建筑材料进场之前,要检查材料的质量检测合格证以及相关检测报告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确保材料质量。第三,对于施工机具的管理控制要求库管员要分类进行保管、存放,存放保管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条例以及保管条件进行,实行机具领用登记制度,做好相关记录工作,施工人员在领用工具要说明用途,做好相关记录后发放,这也是为了提高机具的使用寿命。第四,施工工艺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产生决定的作用。高水准的施工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会使建筑施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确保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单位对于一些施工工艺水平不高、技艺不数量的人员要慎重的安排,合理科学的安排施工技术人员,成熟的工艺编制文件发放给施工管理人员,这是作为工人进行交底的依据。

2.4加强技术质量控制

做好施工技术质量的控制,要在施工方案确定后,对于施工工序安排、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技术的实施、施工进度的安排要进行全面的制定,施工技术报表与施工计划相符合,这是其一。其二对于单项工程的安排,在结合分部和单体工程的施工要求后,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工程整体性的质量统一。建设工程强化对技术的攻关,要求监理与建设单位对建筑施工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组织专项研究,整理出解决对策,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2.5整顿建材市场

建材生产许可证的证明,生产厂家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工艺要求,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厂家一律不准生产。二是要建立市场准售认可制,有关部门在充分掌握市场销售建材的来源和供应渠道的基础上,应对建材的质量等级进行评定,合格的方可发给准售证。三是要建立经常性的质量检测信息机制。职能部门应当采取检测和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本地建材市场销售的产品进行质量跟踪,及时通过当地新闻媒体,对不合格产品的型(批)号、生产厂家、经销商等重要信息进行公开、曝光,以引起用户警惕。

3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因此,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按照质量规范体系进行管理工作,这是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才能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不断进步。

作者:黄美翠 李庆祯 单位:大连辽贸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类论文:质量管理类论文:EPC总承包项目质量管理论文

一、全方位确保EPC总承包项目的高效运作

1.把工作重心前移

所谓把总承包项目工作的重心前移就是重视设计阶段的工作。提供优质的设计是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只有将设计、采购、施工结合在一起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运作模式才能与工程建设的高效率要求相适应。要使设计人员自觉的融入到总承包项目中,尽可能的做到优化设计并提前交付图纸,为减少设计变更和修改以及超前采购、超前施工创造条件。确保整个项目降低成本费用和进度不拖期。

2.加强调度和交流

加强各个总承包项目之间的调度和经验交流,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是提高总承包项目总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对总承包项目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协调,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矛盾,依靠各项目经理之间协调比较困难。总承包单位本部要加大解决和协调这些矛盾的力度,本部要组织好总承包项目调度会,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而不必把各个项目的人员都集中到一起就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协调解决问题。

3.高度重视合同

总承包项目一定要重视和研究合同,重视合同对协调和业主的关系以及协调同上级部门的关系都非常重要。项目经理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研究合同、执行合同。比如业主提出某项要求,总承包项目部觉得完成起来问题不大,就可以答应为他作额外的工作,从而赢得业主的信任,为运作好当前项目和承接今后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4.发扬团队精神

总承包项目部人员一般是由各个层次和不同专业分工的的人员组成,因此必须人人都增强团队意识。这是搞好项目管理特别是现场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点。总承包项目部的全体人员每个人都要顾全大局,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讲配合、讲奉献,积极处理好各种问题,不推诿、不扯皮,不当“二传手”,尽到自己的职责。

二、EPC总承包项目模式控制和避免风险的策略

1.EPC总承包项目注重市场调查和现场考察

市场调查除了要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自然环境以及各种政策和法律规定外,还应充分了解劳动力、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市场的潜力和前景。现场考察应与业主提供的工程资料和设计要求结合起来分析,以便及早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反映在报价中。

2.EPC总承包项目重视投标报价和编标决策

充分考虑前期资料不确切、不可预见的情况、工程变更、物价上涨、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工期过短等不利因素,分析合同中的责权利条款,充分理解总承包的工作范围,审核业主对承包商的设计要求、施工要求,以及任务量与工期的吻合性,提出合理报价。

3.EPC总承包项目综合考虑措施,努力降低成本

在投标阶段总包商的技术标部分一定要为实施阶段的设计、施工以及设备、材料采购留有余地。设计阶段要充分利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在满足业主要求工程功能的前提下,革新挖潜,努力降低成本。使功能和成本达到科学配置,选择可靠、信誉较好的供应商,以缩短、简化采购过程,有利于控制工期。同时做好供应商之间的协调工作,设备最好从供应商直接运到施工现场。在施工中尽可能减少设计变更、减少工程变更费用,合理组织施工,加强成本、质量、进度控制。

作者:吕军 单位:兰州寰球工程公司总承包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