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初中地理小论文

时间:2022-05-07 04:51:26

导语:在初中地理小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初中地理小论文

初中地理小论文:情境教学法初中地理论文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意义

情境教学意在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场景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以利于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为目标的情感教学方式。课堂情境教学的成功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热情的激发,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和提升,课堂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彰显和激发。初中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体系较为广泛,其时间、空间的跨越幅度教其他学科而言较大。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将这些抽象的且距离感较强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成为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所应重点考虑的一大问题。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成为弥补和解决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缺陷的主要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诱导学生置身于栩栩如生的学习场景中。学生对新知识、新现象所产生的好奇心理被无限的激发出来,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1)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如知识竞答、小组竞赛、游戏等。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利于轻松、和谐、激烈而又紧张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被无限的激发出来,其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吸收速度在原有程度上实现提升。与此同时,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如在讲授“世界盆地和沙漠分布区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出红黄两组卡片,红色代表盆地,黄色表示沙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取小组急速抢答的方式在世界地图的简图中标注出盆地和沙漠的具体位置。采用计分制,最终评出优秀小组,并予以奖励。

(2)将地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创设活动情境通过生活实践深化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头脑中新的地理图式知识的创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等。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和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需重点强调其针对性。教师可以开展户外教学活动,在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观察自然现象。比如观测一周内天气的变化情况,总结其变化规律;记录每天气温变化的数值,制作出气温变化趋势的折线图;观测地方河流的分布情况和水文特征等。户外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整体性提升。另一方面,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生活、自然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这一科学学科的热爱,学生的科技素养将实现大幅提高。除此之外,教师教师也可组织并带领学生参观、走访当地的人口调查机构、水文观察检测局、环保局等政府部门。鼓励学生踊跃参与社会调查实践,为学生设置专业课题,如“我市人口基数变化”、“城市绿化建设概况”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在扩大学生知识面,增长其专业地理知识的同时,有助于学生社交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应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得以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因地理课程所囊括的知识范围较为广泛,许多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领悟能力和吸收能力都较为薄弱。而多媒体技术恰好能弥补这一课堂教学缺陷。多媒体可以将抽象宏观的知识体系具体化、形象化,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的完美结合为学生展现了遥不可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学生置身于多媒体所营造出的浓烈的场景氛围中,情感效应随之产生。例如在讲授长江水文特征一课时,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赞颂长江的歌谣。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会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长江雄伟壮阔的特征伴随着音符进驻学生的脑海中。在陶冶其情操,升华其情感的同时,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动机的建立和探索欲的激发。

三、结语

情境创建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吸纳的完整性和高效性。因此,教育者在情境创建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和加强情境层次的建设,增强其梯度性,处理好每个细节的衔接和过度,避免因情境肤浅而导致的不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的产生。

作者:孙景宏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新海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地图教学法初中地理论文

一、直观教学法

初中地理教程的编排体系是先难后易,先世界后中国,把世界地下学好了,中国地理就很容易过关了。地图也是一样。例如七年级叙述首先接触的地区经纬网地图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考验。针对学生在这个年龄段空间感差、抽象思维弱的特征,在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学法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首先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地图,看不懂的地方必须标示出来,以备在课堂中听老师重点讲解或者向老师、通讯提问请教。教师准备好教具,条件好的应准备电子课件,如地球的转动动画、地球的形状图、经纬网地图。大多乡镇学校因条件有限,不能做到这一步,但至少要有地球仪与经纬网地图,在课堂中,教师简介地球的相关知识后,就要拿出地球仪,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线,了解它们不同的形状及特征。同时,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经纬线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它在我们的生活、交通、军事、勘察等方面具有很中意的作用,从而引出经纬网地图。学生通过地球仪与黑板上悬挂的经纬网地图,就会很容易看懂经纬网线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和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很快确定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位置。通过看地球仪及教学挂图,学生脑海中抽象的形象就会逐渐清晰,对经纬网地图、经线、纬线就会有全新的认识,对后面的地球运动及气候方面的地图学习有很深的影响。

二、兴趣法

气候图对学生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各种等值线、数字、众多的颜色及符号让学生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很难理清学习的思路。但气候图蕴含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且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必须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天气预报入手,布置学生完成一个课外活动:回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气象节目。通过气象讲解员的详细介绍及气候图动画的演示,学生就能了解气象云图各种符号及颜色代表的含义。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雨区、黄色表示沙尘暴等。学生对天气情况发生兴趣后就可适时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上的气候图。如观看我国七月份气温分布图,首先让学生找出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级最低的地区。学生会很快回答出最热是新疆吐鲁番盆地、最凉爽是青藏高原。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者两处的等温线是封闭的,说明这两根地方的气温是与众不同的。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出席这种情况呢?学生看图经过分析就会得出答案:吐鲁番盆地地势极低,是我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区,夏天热量沉积盆地内无法散热,故气温高。而青藏高原因“世界屋脊”而闻名,地势最高故气温在夏季很低。这样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知识机感兴趣的地方引入地图,学生会很快进入角色,克服畏难及索然无味的心理,顺利理解地图上个元素及符号带来的大量信息,从而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气候问题。

三、现场演示法

利用直观教具和教学挂图进行教学当然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自己能对立制图、绘图能力的提高却没有太大的作用。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能在黑板上以较快速度,熟练的画出地图,当从教师手中出现流畅的线条时,给学生是绝对的震撼力,也会激发学生跃跃欲试学习的冲动。当然能做到这一步对教师制图能力及对教材的理解要求很高,教师自己必须勤学苦练。以“中国的铁路干线图”为例,中国的铁路干线非常多,南北纵横,东西交错。学生在看图时总是晕晕乎乎的,容易混淆不同的铁路干线,这就要求教师能及时出手,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画出国内主要的铁路干线,并且要求学生拿出草稿纸跟着教师画,使课堂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的效果。通过这个课堂活动,如蜘蛛网般的铁路干线就会深深的刻画在学生的脑海里,且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及绘图的能力。

四、练习法

俗话说熟能生巧,通过课堂练习,学生虽然对地图有了些感性认识,但学生的课程较多,所涉及到知识面广,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地图远远还没达到熟悉的程度。这就要求教师课后及时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地图知识的掌握。对学生地图进行强化训练有很多方式,其中利用“初中地理地图填充册”是最简便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填充册学生人手一册,覆盖初中地理教材所要求的各种地图,图型齐全,知识信息极大,能对地图系统的学习。由于初中的学生负担日益加重,教师在利用地图册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时要注意选择经典图型,有针对性的学习,减少题量和难度。这样既符合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的目的,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使学生能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五、总结

地图不仅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有效工具,而且是可能使学生受益终生的技能。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认真钻研教法、积极实践、尊重学生的感受,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总结对学生学习地图有效的新方法。只要持之以恒,以言行感化学生,学生受其影响就会真正喜欢地理学科、喜欢地图,从而真正掌握地图这一有效的工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各类地图难度的大小,学生的接受程度等情况把以上的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会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吴玉华单位:湖南省道县濂溪学校

初中地理小论文:新课标教学实践初中地理论文

一、初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及特点

在以往教学实践过程中,传统的理论知识教学占据了主要课堂时间,很大程度上压缩了能力训练的时间,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覆盖了大多数课堂,导致地理成为了一门只考验学生记忆力的乏味学科,忽略了地理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地理是一门具有很强空间性的学科,缺乏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无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枯燥难懂的课本讲授,显然不符合地理教育的初衷。新课标的革新措施,强调了地理应用技能的培养及思维模式的引导。具体的说,其独特之处有:第一,发展性;就是以学生对地理的探究意识、实践能力为课程目标,以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学科使命,借助地理的实用技能服务学生的日常生活。第二,换位性;新课标下的师生角色发生了本质的转换,教师不再是课堂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教学过程中只有引导者与参与者,促进者与合作者,两者互教互学,教学成为了双向互动、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第三,主动性;学生在教师创设的良好地理学习气氛下,实现自主分析学习,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再从中引导学生领会到掌握地理知识对其日后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激励手段,促进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新课标下地理教学的目标设置

(一)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新课标地理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在引导学生重视身边的地理问题,鼓励学生对生活中的亲身经历、体验通过地理学习而得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且对各类繁杂的地理问题能够通过自主检索,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运用,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者。例如,在学习自然灾害“地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行查阅与地震相关的紧急避险措施学习如何避震,并组织学生模拟灾害来临时的逃生技能,再就各地发生的地震灾害事件展开讨论,让学生体会地理知识其实离现实生活很近,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生命又是那么的渺小与脆弱。

(二)引导学生关心地理环境当今社会资讯发达,为人们获取各类信息提供了多种快速便捷的渠道。初中学生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年龄段,对新鲜事物、潮流资讯等十分敏感,却很少关心日常生活与环境资源之间的联系,比如说,现在全球关注的人口问题、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问题、贫困问题、饥饿问题等,或是更细一层的大气污染、臭氧破坏、土壤退化、酸雨肆虐、濒临物种、植被沙化、全球变暖等制约人类发展的环境问题,但这些都是地理学科涉及的重要领域。现在的学生就是未来的社会决策者,地理的教育将会对他们决策思维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能力。地理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关注上述问题的严重性,明白这些是需要从自身做起,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够解决的,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迫切问题。同时,具备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观也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三、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模式及方法的研究

(一)基本读图能力的训练方法读图,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基础技能,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一幅地图,从中获取地理知识,是一种对地图的判读能力,需要考验学生方位感、形象思维、图形识记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培养学生对表层信息的获取能力;即获取一般分布知识,比如说方位、地名、各个标记的数字等,属于地图的初读阶段。第二,培养学生对深层信息的挖掘能力;即透过一般分布知识,找寻其中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并加以解释,比如水土流失分布图的读取,表层信息是指具体有哪些区域的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而深层信息则是指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位于我国地理地势中的第二、三阶梯转换地带,属于大江大河的中游地段。可见,学生对地图表层信息量的积累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思维能力越强,获取深层信息量就越丰富,读图能力就越强。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证明,采用情境模拟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影响农业种植因素时,设置自然环境为新疆沙漠地带,让学生以此为背景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基础地理知识展开种植规划,这样一来,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开阔视野,提出各类课本上并未教授的作物的种植建议。

四、提高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方案

(一)培养兴趣爱好,点燃学习热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教师成功经验分享中都有相同的一条,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开展游戏、模拟真实情境、讲故事等。比如学习地理地貌——青藏高原地区的时候,可结合明信片或纪念邮票的展示,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虽然属于高原地貌,但并非荒芜之地,当地兴建的青藏铁路更是世界上线路最长、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对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也相当到位。这样的知识拓展,不仅能让枯燥的理论生活化,更能激发学生对地理的热爱。

(二)指导学习方法,强化自习能力笔者认为,关于教学的实质,就是悟性的启发,是智慧的引导。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精神、探究精神的培养与坚强意志的锻造,才是教师的根本目的。例如,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或讨论的形式共同研究某项课题,再以小组报告作为合作学习成果的归纳总结。采用此类学习模式可令学生从被动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亦可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总之,初中地理新课标下的教学任务,就是在以学生为主,从学生出发,摒弃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模式,以辅助指导为教学要务,引导学生自主寻获开启地理学科知识大门的突破点,让他们充分感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先人智慧。

作者:成介林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第六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生命教育法初中地理论文

一、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和技能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生命,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保护生命的技能。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时,联系中国实际,引导学生想象:发生地震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首先,学生分组讨论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的措施;其次,各组交流讨论的结果;最后,我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想到的措施,使学生明白哪些措施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同时也使学生深刻理解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措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如学习《中国的水资源》时,我是这样小结的:水是生命之源,但水又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无数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因此,同学们尽量不要去河流、湖泊中游泳;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美好未来!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培养了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和观念,也培养了学生保护生命的技能和方法。

二、抓住有利时机,高度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一个人的事业、生活一帆风顺,芝麻开花——节节高。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上第一节课时,我就宣读了地理课的要求。在此后的地理课上,我不仅重视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地理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的培养,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表扬表现良好的同学,而对表现比较差的同学进行惩戒教育,树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表扬或惩戒,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抓住有利时机,引导学生逐步树立崇高理想

理想是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前进的方向。培养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用崇高的理想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地理教师责无旁贷。在地理课上,我经常用张海迪等人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逐步形成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奉献社会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同时引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迈,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奉献社会、报效祖国。课堂教学中,名人的先进事迹和名人名言,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学生的未来保驾护航。

四、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

生命教育的手段是教育,实质还是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实现其教育目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学生先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概况:位于西北内陆,山脉众多;我见机提出问题“这样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位于西北内陆,又有山脉阻挡,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比较干旱;”接着我又提出问题“这样的气候对河流、植被有哪些影响?”学生回答:“由于降水少,河流、湖泊数量少、水量小;自东向西随着降水的减少,植被由草原演变为荒漠草原、荒漠;”最后我又提出问题:“这样的气候和河流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呢?”学生回答“由于降水少,农业多分布在地表水相对丰富的地方,如山麓、塔里木河沿岸,发展绿洲农业”。

又如:在学习《青藏地区》时,引导学生按照上节课的学习,分析青藏地区海拔高对本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高,可推出很多:一、可推出本地区气温低、多冰川,是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二可推出本地区冬寒夏凉,无霜期短,所以热量条件差,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主要种植青稞,饲养牦牛等;三可推出本地区空气稀薄,日照充足,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四可推出本地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由三、四可推出本地区种植的青稞、小麦等农作物穗大粒饱,单位面积产量高。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层层推进的分析问题,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真正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生命教育的手段是教育,实质还是教育,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实现其教育目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学生懂得了礼貌待人的重要性,逐步学会了与人交往,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六、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性是地理课程的性质之一,因此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建议:一方面,立足校园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另一方面,提倡开展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开放的地理课堂,不仅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究地理知识的乐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命教育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挖掘、去实践。只有这样,生命教育之树才会长青,中国才会不断进步。

作者:程玉昌单位:河南省鹤壁市兰苑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情境教学初中地理论文

一、还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关于中东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的小故事,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授,那里的人们喜欢白色,为什么喜欢白色,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节,自己总结回答,更进一步的对当地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有了更好地理解,更加明白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加懂得每个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同时激发学生的旅游愿望,告诫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走出去看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注重培养后进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1.加强教学直观性。地理在字词的学习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对一些字词的记忆,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或者成语的含义。

2.运用教学情境,让教学生动、有趣。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地理的教学的时候,这种兴趣就显得更加地重要了。如何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这是每一个老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一位成功的教师往往就是在上课前多想了一下,才能收到意外的收获。教师要在课堂中,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情、动作,在关注他们时,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得到集中。

3.注重情感交流。学习差的学生,在班里总是被学生们排斥,在心理上都不同于其他学生,所以,老师要对这部分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怀,让他们从心理上认为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而是非常关心他们,这样,他们将会在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下,不断成长起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自己的形象外,还要注意后进生的实际情感。

4.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所谓第二课堂教学,就是对这些学生进行第二次的讲课,在教学开始的时候,奥让学生进行热身,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达到一个预习的效果,这样,在上课的时候,能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掌握的差不多,更加容易理解教学知识,在讲课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利用故事、情境,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老师也能够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兴趣爱好进行分组,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激发学生合作意识下,调动列他们的积极性。

5.地图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地理课中的地图是一个主要的信息媒体,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地图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唯一一个可以塑造立体空间的手段,因此,学好地图,是至关重要的。

三、合理地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要想实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改革,就要改革作业制度,以前的地理知识,教师都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现在则不是,通过行之有效的作业制度,将学生被动写作业改为主动探究作业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评价的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主要是以60分为界限,不进行比较分数的高低,只是划分及格和不及格。在对学生进行地理结业考试的试题的选择上,多选择一些基础知识,或者是与日常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考试,设计一些情境试题,对方位、距离、气温等进行自行查找,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探查能力。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在实际的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地理知识,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会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的旅游问题。

作者:郭万莲单位:河省张家口市沽源县第四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经纬网教学初中地理论文

一、经纬网教学的困难分析

1.居住环境较为封闭傈僳族学生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上,没见过平原、坝子等,山高谷深,与外界环境隔绝,相对封闭,信息不畅,导致思维也不太开阔;再加上大部分学生是傈僳族,从小只会讲傈僳话,很多都听不懂普通话,师生之间交流相对比较困难,这给教师的教学又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2.校本资源开发难度大农村中学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缓慢,交通只有沿江而建的公路,很多学习资源材料无法提供。师生的教和学只有靠课本和地图册,很多东西学生根本没见过,无法对相应的地理事象进行体会和体验。学生基础又比较差,连左右都分不清,更别提东南西北,两边被大山挡住视线,空间思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只能借助课本和地图册进行学习。但是看见了就忘记了,只有动手做过才会永远记住,没有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实践,学生终究难以感同身受,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经纬网教学的有效方法

1.利用座位模拟经纬网定坐标。引导学生认识经纬网。横的是纬线,竖的是经线,两手围起来,展开为纬(围)线,对应数值为纬度,南北树茎为经线,对应数值为经度。对着讲桌的那一列为0度经线,中间那一行为0度纬线,每条纬度和经度分别相差20度,请学生记录自己的纬度、经度。设计活动并引导回答:①抽学生说出自己的坐标。②北半球、南半球、东半球、两半球的学生分别应答;北寒带、南温带、中纬度、东经度、西经度的学生分别应答。③离赤道最近、离北回归线最近、离南极圈最近、南极、北极、离0度经线最近、180度经线的学生分别应答。定方向。面对黑板是北,背后是南,左手是西,右手是东。设计活动:XXX同学在XXX同学的什么方向,在XXX同学正北、正东、西南、东北方向的学生分别应答。

2.运用地球仪学习经纬网现在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地球仪和经纬仪,教师可在地球仪上给出几个地名,让学生分组设计经纬网,并标出重要的经纬线,如0度经线、0度纬线等,再将地球仪上的各点标注在自绘的经纬网中,说出各点的半球位置及其方向。地球仪比较形象,通过这样的练习,可建立学生空间观念并突破经纬网教学的重难点,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3.动手绘制手上经纬网学生都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那么,可将左手为西右手为东,在左手写上西,右手写上东,然后两手做出一个球体,十个手指为经线,手指的各关节连成纬线,大拇指为0度经线,小拇指为180度经线,食指为20度经线,左手食指是20°W,右手食指为20°E,无名指为160度经线,左手无名指是160°W,右手无名指160°E,手掌和手指之间的关节连成的线为0度纬线。把手展开就是手上的经纬网,然后看着自己的手回答问题,答案一目了然。

4.巧用橘子创设经纬网农村乡土资源比较丰富,利用这些随手可得的资源辅助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既节约成本,又因为贴近农村生活实际,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共鸣。傈僳族学生家中大多种有橘子树,橘子在乡里随处可见,可让学生将橘子看成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在橘子上画出重要的经纬线及南、北极点并观察分析。

以上各方法都是通过身边的地理事物形象巧妙地教学经纬网。要想更有效地突破地理教学重难点,还应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多提供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多组织山里的地理教师看看外面世界的变化,体验考察外面的地理环境,亲身体会地理事物和现象,才会有相应的感触和体会,才能上出精彩有趣的地理课。也希望学校和国家多注重乡村地理教学,对地理教师多一份肯定,让教师能安安心心、精神愉快地施教,使学生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总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经纬网的一些特殊性质,既能帮助教师在地图教学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还能促进教师提高运用地图能力和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作者:杨秀梅单位: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第一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三维初中地理论文

一、“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新知识、授课内容、思维方式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学内容设计及授课模式都是紧紧贴合学生实际[4],围绕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所展开[5]。最后在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之上,教师要合理跟随学生的思维主线,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这种“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二、“主导—主体—主线”三维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分析

1.体现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及考核标准一定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展开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让学生讨论、相互分享生活中能量的传递,生态链的循环,各个家庭空调装置的方向及位置等。并互相分享自我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适当引导[6],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设施,如FLASH、多媒体、影视片段等,将抽象的教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从根本上发现及认识地球面貌的形成过程。并在学生逐渐建立的认知能力上,及时提问,深化知识结构,反馈教学效果。从而逐渐优化教学模式。

3.遵循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主线地位在习题讲解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并围绕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助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将学生进行分组负责此题目中的某一个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那么,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必然会投入讨论,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那么教师就要遵循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助性的指导,并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三、总结

笔者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化认识,结合一线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主导—主体—主线”三维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自此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新的突破,值得推广。

作者:严东平单位: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李棋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能力培养的初中地理论文

一、初中地理实验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1.增加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实验其实就是对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的回顾,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会自发的要求我们把课本理解透,再去操作实验,在试验工程中,我们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能够在更深层次上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比如在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还要自传,这种情景光凭学生的想象能力很难理解清楚,如果通过地理实验模拟,学生就会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拓展到对日食和月食现象的理解,这比老师在课堂上重复的讲授要高效得多,而且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增强动手能力我把实验分成两类,一类是自己动手模拟运行,另一类是运用软件模拟运行。无论是那种试验方法,都要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就无意间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板块运动知识中,我们要运用软件的方法来模拟运行,那个把那块运动会带动那几个板块的运动,那些地带是地震的高发地带,都需要学生自己去一一验证。如果我们真实在实验中发现也没那么轻松,因为我们要学会去运用软件,在学去运用这些软件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软件的各种操作,甚至是指令。这在培养学生自己操作能力上有重要作用,把学生培养成适合时的科技型人才。

3.培养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要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想象,凭空想象没有多大实际作用。例如在大气运动的学习中,学生对气压与气流的运动,温度与气流的运动理解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通过地理实验模拟的方法给学生解释这一现象,知道气压升高大气将会下沉,温度升高大气将会上升,反之结果相反。那么学生记住这些模拟过程的时候对情景的在线将会简单的多,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想象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实现复杂情景综合想象的效果。这样就慢慢地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是当代学生必不可缺少的能力,也是适应社会的一项重要能力。所谓团队精神,是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一种协同工作精神,而思想政治类理论课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授课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对大学生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做人,学做事。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往往都需要一个或多个队友共同搭档完成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无疑需要他们的默契与沟通。例如,在模拟地球自传公转的实验中,一个要模拟地球的运动状态,一个同学要在旁边观察记录数据,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配合。

二、小结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地理实验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意志等,这些无疑是素质教育要意之一。

作者:陈长青单位:山东省费县费城街道城北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诗歌视域下初中地理论文

一、利用诗歌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陈述性知识的诗歌案例教学陈述性知识的诗歌案例一般都比较浅显易懂,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记住地理名称、地理景观特色、地理分布等常识性知识,虽然这些知识难度不大,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这类地理知识多而杂,因此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通过诗歌、谚语、顺口溜等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学习,采用比较简单易懂的案例,将需要记忆的知识用诗歌等形式表达出来,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轻松,而且不易忘记。例如学生在学习我国南北方物产时,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我国南方作物时可以利用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来帮助学生记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来体现我国南北方的差异。除了诗歌外,教师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二)程序性知识的诗歌案例教学程序性知识是一种无法直接获取线索的知识,它只能靠某种方法或形式间接推论其存在,程序性知识要通过过程性知识的不断学习才能最终获得,学习过程性知识首先要习得其陈述性形式,在习得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知识,并与原有知识相互融合,然后通过各种变式联系,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性知识,最后依据线索提取出过程性知识,最终解决问题。在地理学中,程序性知识主要说明地理现象的概念、特征、成因或规律,因此探究性诗歌适合用于此类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例如在介绍地球时,可以引入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似珍珠月似弓”一句描述了月亮形状的的变化。这些古代的诗歌文章都描述了地球是一个球形。学生通过这些古代诗歌总结出地球的形状。

(三)策略性知识的诗歌案例教学策略性知识指的是利用一些有效的方法策略帮助学生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即教会学生如何记忆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如何做到有效的自我监控。地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重点在于掌握方法技巧,其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地图运用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等。老师在进行诗歌选材时一定要注意材料的难以程度,不易过难,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例如在学习“等高线地形图”时,因为该课程是初学地理学生的一个学习难点和重点,以海拔为基础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初次学习等高线的学生通常感觉比较困难,很难精确把握等高线的画法。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谚语诗歌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将等高线的特征及其所对应的地形概括为简单的短句,有助于学生对等高线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用诗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诗歌内容选择要恰当老师在进行诗歌材料选取时,一定要结合书本的教学内容,诗歌需能比较直观地体现地理知识和规律,不能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不太相关的诗歌。在教授一些比较繁杂的地理知识时,老师可以采用谚语和顺口溜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二)诗歌选用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对于诗歌的选取要少而精,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必须得有合理的时间安排,因此诗歌选取要适量,并且尽量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一两句就能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

(三)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诗歌在进行诗歌选择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初中生的诗歌理解能力相对不高,对于一些比较偏的诗词或者谚语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老师在选材时最好选择学生学过或能够理解的诗歌,这样比较能够引起共鸣,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

三、结语

诗歌教学的引用对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通过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辅导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情趣,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老师应该充分合理的运用诗歌教学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作者:刘卫东单位:德州市第九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课堂教学的初中地理论文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学生上课只能完全服从于老师,课堂上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在新课改以后,为了改变师生关系紧张的状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背硬记、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班级授课制中最广泛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发表个人见解,若小组内成员对问题解答达成一致,可提交答案,其他小组补充,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这样既强化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备教法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内容,就是要求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难于理解的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地理模型,对于简单的内容,则由学生独立来完成,有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则由组长负责制来帮助完成,有时在同一堂课,有时要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效率。“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在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减负,但是有些知识还是需要学生记忆、背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难重点,整理好知识线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真正掌握地理知识。

4结论

综上所述是作为一个从事多年地理教学的老师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粗浅看法。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备学生、备教材等根据初中生的自身特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除此之外,方法还有很多。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究,寻找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刘丽萍单位:辽宁省大石桥市金桥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互助合作学习初中地理论文

一、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推动合作学习的开展

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开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初中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初中地理的学习离不开问题情境的支撑,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展开关于知识的学习。合作学习导学问题的设计,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思维发展水平为基础,使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搜集信息的积极性,促进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保证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度。例如,《印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关于一个国家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的知识很多,但是这些知识基本属于常识性的知识,没有理解的难点,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不仅会造成知识的枯燥记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个人所查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师设计两个需要搜集信息的问题展开互助合作学习。一是,印度基本状况了解,包括面积、人口、国旗、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文化等;二是,从以上维度比较印度和中国。教师以比赛的方式展开竞赛活动,开展小组学习。

规则是,各小组由抽签的方式决定发言顺序,发言小组每提供一个信息增加1分,该小组发言结束后,由其他小组补充,补充小组每提供一个信息加2分,得分高的小组为优胜小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围绕教师的设计的问题,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着彼此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着全面,借助小组甚至全班集体的智慧,促进学生个体对印度更加广泛的了解,并在小组讨论中明确中国和印度相比的不同。

二、发挥教师在互助合作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互助合作学习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组织完成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新课程内容化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导学问题,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方向,其次合作学习的过程是需要教师监控的,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内容学习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偏离合作主题的行为也需要教师提醒及时纠正。例如,在《祖国的神圣土地——台湾省》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一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导学生走进台湾省,然后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关于台湾省你想了解哪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归类,有包括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气候、人口等基本状况;台湾省的文化、风俗习惯、服装的;台湾的历史发展,为什么会产生台湾领土的争端;台湾的经济发展,其经济发展的特色是什么等,这就将所要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教师指导作用一方面的表现。

同时,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是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逐层展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逐层分配合作学习的任务,首先将导学问题分配给不同的小组,小组在自主学习后展开交流互动;其次,是各小组对本小组搜集信息的展示,以促进组间的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小组地疑难和理解误差的地方进行点拨;再次,要促进组间相互提问,内容的相互补充,以真正实现互助合作学习。

综上所述,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矛盾冲突的重要工具,互助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的小组学生互助学习。合作学习以导学问题促进小组学生的交流和学习,促进学生地理知识和地理学习能力的发展。

作者:王昌达单位:新沂市第五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多媒体初中地理论文

一、以“启发式”为主线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思考教学内涵、方式、媒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设法端正学生的态度,让他们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还应当根据教学时学生反馈的信息,适当微调教学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变动,让教师、学生、知识、媒体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独立自主性,又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结构,这样教学的结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如果学而“无用”那就失去了学习的价值。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和风向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用、空洞,那么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房屋的朝向、窗户的大小等,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书本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即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采用数字化教学

地理信息化教学,主要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能够将文字、图像以及动画等运用起来,给学生呈现出优美的文字、生动的画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的积极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地理的信息化教学具有很多的优点,可是在实际的地理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也会遇到相应的问题。有的教师过于重视地理信息化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实质性。有的教师认为有了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以前的教学模式抛弃,整堂课下来教师都在通过多媒体对教学内容、教学的练习题进行展示,这和我们的地理信息化教学的目标是相违背的。另外,还有些教师虽然表面上运用的是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可是实际上还是运用的传统的授课模式,有点“换汤不换药”的感觉。这部分教师没有改变陈旧的教学设计方式,在教学实际中也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难得到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让教师减少在黑板上的板书,可是如果教师过多地把精力放在课件的制作上,这也是违背地理教学的实际目标的。另外,由于多媒体的课堂承载量比较大,学生在接受的时候就比较困难,整个课堂变成教师一个人的教学,学生没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总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案,注重课堂的效率,注重课堂的实效性,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掌握的能力。

作者:廖兴文单位: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小组合作学习的初中地理论文

1.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存在的问题

1.1.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安排的不科学。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明确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就开始让学生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导致学生不知从何着手,不知所措,几名同学围在一起展开漫无目的的讨论。再有就是一些简单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进行交流,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学习热情下降。

1.2.合作的时机把握不当。合作学习是教学的一种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在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普遍认为,只要是问题就让学生讨论,不管学生在讨论之前是否有自己的想法,结果是:反应快的或是尖子生说出来答案,反应慢的或是后进生听着答案。就是从老师讲给学生听变成了学生讲给学生听,虽然效果好了一点点,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

1.3.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分工不明确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即在每次的合作中,根据每位成员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分工,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自己要做的事情。这样就不会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而有的却无所事事,迷失自己。

2.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

2.1.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意识决定物质,只有在学生有了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在小组学习中,充分合作,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制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某些教学活动,力求增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与集体意识。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可以引导小组合作制作地球仪,引发学生的兴趣,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等。例如:在学习中国的交通运输业时,让学生到图书室、百度等搜集当地不同时期的交通图,对比不同时期的交通状况,进而更直观的了解当地交通条件的变化。以点带面,可以说明全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3.小组合作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3.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所以,我们教师作为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引路人,应该不断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并结合自身所处学校、班级同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适合本班级学生学习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作者:崔兆囡单位:辽宁省桓仁县东山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体验学习的初中地理论文

1.体验式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要点

1.1营造体验教学的同时应注重与学习环境相结合在教师设计体验学习的教学情景时应注重对教材大纲需研究的问题的结合。在地里课程学习中,学生学习兴趣主要取决于对学习情景的探究和学习氛围的导向,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激发出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欲望,如果能够切合实际的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那么就会让他们对地理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是传统学习转变到体验学习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理的用处,让他们自己阐述出自己学习地理有什么好处,让他们通过各种实际能力来掌握地理知识,并且丰富了他们其他的动手动脑能力,就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而不能够通过死板的教材约束了学生能力的发挥,从而不能够发挥出体验学习真正的效果。

1.2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地理课程在体验式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体验性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体验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体验的积极性,教师的指导不是给学生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在体验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有效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控,要指导学生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的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校外活动前要特别做好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既能大胆进行探究活动,进行人际交往,又能很好地自我保护。

1.3结合教材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教师在选择体验性学习的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体验学习的内容,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参与的热情,也能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知识水平来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选择体验学习的内容时,要选择在地理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地理人物,地理事件和地理现象,以及重要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发展的基本线索,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地理发展的基本过程,为进一步理解人类地理发展的规律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此外,教师还要注意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内容以及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容。

2.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体验学习的研究并非一朝一夕,时代在发展进步,学生的身心也会随着社会和家庭的变化而变化,对于社会上早出现的新鲜事物很多可能对初中学生来讲谈及不上“体验”,这样一来在学生初中的地理课程中就失去了体验学习的意义。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如果想将体验学习一直发展下去就必须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阅历和教学经验,多参加体验学习的教学研讨会,发挥新思路,将好的体验教学方法不断总结并贡献出来,以期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闫文兰单位:辽宁省鞍山市第二中学

初中地理小论文:教师教学初中地理论文

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各学校对地理教学并不十分重视,没有放在一定的位置,在教师配备、课时安排、评优选先、教研活动开展方面与其他学科相差较远。全区各学校都是初一年级第一学期设三课时的地理课,第二学期两课时;整个初二年级都是两课时。初三中考前象征性地安排点课时,课时不充裕,导致教学不能深入展开,实践活动不能经常组织,只是简单地、粗浅地过一遍课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学效率难以提高。全区各学校有33名地理教师,其中专业对口的只有14名,另外的19名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教,而这些非专业的地理教师也有一些人不能安心地理教学,还在想着自己的本专业,再加上这些教师没有受到过专门的地理教育,在专业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很欠缺,凭着半桶水,教学肯定只是水过地皮湿,能将课本讲完,完成教学任务,已实属不易。在这些教师中,下功夫一些的,课堂还能说出个子丑寅卯,而不下功夫的全都是照本宣科。每年各学校年终考核的评优秀、选先进着重考虑的是班主任、大科目的教师,对地理教师考虑的很少,甚至不考虑,这也极大地损伤了地理教师的积极性。各学校都成立有教科研处,组织的活动、竞赛大多是语数外、物生化方面的,地理方面的极其少,至于走出去、请进来的学习活动,地理几乎没有,最多只是区教研室组织的一些。课时设置、教师配备、评优选先、教研活动的基础性教学工作方面来看,基础性工作不够扎实,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效果的显现就成了很困难的事。

二、地理教师的业务素质普遍不高

教学活动是一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活动,现在特别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可有可无,教师谁都能胜任,特别是新课标、新教材对教师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多样的教学方法、高超的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目前全区33名地理教师中,大学本科21名、专科12名,但毕业于正规国民教育院校的并不多,而且有19名是非地理专业毕业。且不说那14名教师的毕业院校,就这19名转行的教师而言,纯粹属现学现卖,只不过有的卖了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的是现卖。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各学科的教学方法也有相同之处,但各科的本质是根本不同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这33名教师的课都听过,从听课的过程发现,一些教师的教学实在不敢恭维,有的连最基本的知识都能讲错,而对于那些较难的知识点,自己都没有弄明白,所以讲起来是一锅粥,学生听得稀里糊涂。由于学校对地理教学的重视不够,地理教师对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不像大科目教师那样更加迫切地关注教学的新内容、新动态、新方法,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地理教学方法落后

由于教学理念的落后,再加上教师素质的因素以及相互交流的欠缺,导致了地理教学方法的普遍落后。在全区各学校中,只有少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多样,能够跟上时代的最新潮流,大部分教师还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徘徊,主要表现为:照本宣科式,照着书本讲课,生怕离开书本就会出错,没有课外知识的补充,结果是教师念念有词,学生昏昏欲睡。填鸭式,满堂灌,没有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学生理解了要听,不理解也得听。与生活实际联系少,一方面没有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使知识成为空中楼阁。实践活动少,没有给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使知识只是留在了脑子里。不注重读图能力的培养,好多学生学习了地理不会看地图。不注重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运用地理知识对一些现实问题进行解释说明、阐述论证。课讲得不深,只讲知识,不进行分析探究。轻重不分,抓不住知识的关键,抓不住重点、难点,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让学生装了一袋子东西,学生却不知道轻重。多媒体运用不科学,有的觉得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设备,所以不管讲什么内容都用多媒体,该用的用,不该用的也用,用得太乱太滥;有的以为多媒体是万能的,在课堂自己不讲课只当放映员。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会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不会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等互动活动,一味地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

教学方法的落后,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率。地理课作为一门学科,在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开始便被列入教学课程,即使在应试教育最严重的年代,虽然遭遇冷落,但仍与数理化一起坚持在学校教育的课程中,这说明地理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而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逐渐地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教育中地理课的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其对实现科学发展有着极其积极的作用。所以,加强学校教育中的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的水平,势在必行。

首先,学校应站在现代教育的高度、站在大局的高度、站在未来的高度认识地理课的重要意义,从素质教育的实际出发,对地理课的课时设置,对地理教师的引进、任用和培养,对教学设施和仪器的配备,对教科研活动的开展,都应做出相应调整,改变过去陈旧的想法和做法,在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上做文章,促进地理教学开创新的局面。其次,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作用无可替代。而作为地理教师,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教好学,才能培养出符合时展需要的优秀学生。

1.转变观念。要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实质,用其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武装头脑,同时,要学习地理学科前沿性、前瞻性的知识,使自己紧握时代的脉搏、紧跟时代的步伐。2.夯实基础。要深入钻研教材,吃透重点、难点,理清知识的脉络,将教材的点点滴滴都烂熟于心,做到渊;要丰富文化底蕴,学习方方面面的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无所不包,做到博。3.参与教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外地的经验,学习其他教师的方法,开阔眼界,取长补短,逐渐形成自己具有鲜明特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4.勇于创新。不畏权威、不囿陈规,大胆探索教学的新方法,并敢于运用到教学中,力求出新、出彩。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许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必须在扬弃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要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单纯的“教”向“教与学”转变,从单项传递向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并重转变。要明确目标,产生主动性,解决学生“要学”的问题;要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解决学生“爱学”的问题;要培养习惯,养成自学性,解决学生“想学”的问题;要教会方法,形成独立性,解决学生“会学”的问题。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提供思维线索,着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不仅会学,而且要会想。教会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加工,如梳理系统、整理结构、总结规律、分析联系、列表比较及列关系式说明等。要让学生学会提取信息的本领,更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过去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现在应是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下一步的目标是让学生带着教材上的问题走向教师。

作者:李传英单位: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