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时间:2022-05-08 11:03:17

导语:在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案例分析班级管理论文

一、班级管理案例与分析

[案例一]在一次在班会时,我让同学们给我提意见,以便更好地改进工作。同学们最初不敢说,生怕得罪了我,在我的鼓励下,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竟然提出了不少。其中一位学生提到“:老师,您能不能不要在作业本上打那么大的红叉,能不能不撕作业本,这样会浪费很多的纸张。”短短的几句话,让我顿时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当即表态会按学生们的意见改正。案例分析:身教胜于言教。教师,是学生的模范,为人师表,老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引导和伤害作用都是十分巨大的。老师的善举,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老师的失范,也可以丧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地位。

[案例二]记得在我刚当班主任时,很多家长为了锻炼孩子,托熟人拉关系,让孩子当班级干部,在朋友和家长的“重托”下,我同意了,但一学期下来,发现这样的管理极不科学,那些托关系当班干部的学生得不到其他学生的认可,其他学生家长也对我另眼相看。于是我改变了管理方法:除了一名负责的同学当班长,其他的班级干部由同学轮流担任,班里所有的事都有专人负责,人人有事做,人人需尽责。一学期下来,学生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人翁作用,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勇于承担责任。每当开学初,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等着“换届选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案例分析: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充分地信任每一个学生,放手让他们去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放弃偏见,相信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障。

[案例三]每个班级中都有那么一两个活跃、多动的学生,最主要的表现是课堂中爱插嘴、抢老师的话,以争得老师的注意和同学们的哄笑,很多科任老师向我反映,这样的行为打扰了其他学生听课,又打断了老师讲课的思路。为此,我在批改完作业后,专门在他们的作业本里夹上一封信,里面针对老师反映的情况给他们写了几句话:老师知道你思维敏捷,言语表达也很贴切流利,但是也要照顾到其他同学,你的“抢答”心情老师理解,但是打扰其他同学听讲和老师讲课思路就不好了,老师知道你只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而已,老师期待你的改变!的确,过了几日科任老师都反映情况大有改观。这个案例给我带来的思考是:老师应注意分析学生的优缺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有利因素,通过爱和关心拉进和学生的距离,和他们做朋友,用亲切平等的口吻,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为他们提出可行性意见,让他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的注意和表扬。

[案例四]记得那是我带的二年级班级,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班级设置了“好人好事争五星”活动,起初的确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一时间各种拾金不昧、帮助同学、为班级捐书等好人好事涌现。但是一段时间后发现,一位同学基本上每周都会“捡”到钱,在好人好事记录上也排在前面。很显然,这里面一定有情况。为此,我课下找到了他,先是鼓励了他拾金不昧的精神,然后随便问了捡钱的经历,最终他说,是为了争得荣誉,用自己的钱交了上去。鉴于此,我对他耐心地说:“老师知道你是想用自己的钱为班级做贡献,但是帮助他人也是好人好事,不能为了上光荣榜交自己的钱,比起拾金不昧,老师更希望看到真实的你。”案例分析:用信任代替批评,用引导代替说教,既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对班级管理的反思与建议

(一)学规范

制定班规班约利用班会学习班规纪律,根据班级存在的问题集中讨论、改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不足。班规的制定与修改不仅仅是为了约束学生,还包括约束自身,班主任要做到言传身教。

(二)抓典型

培养班级带头人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小学生还处在模仿、学习阶段,好的榜样能够促进他们进步,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等的选择都应具有代表性。

(三)创情景

促学风,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通过课外书籍中的名人案例,让学生认识要知识的重要性、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心。适时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学习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对后进生提倡分层教学,分层评价。

(四)创设平台

增强班级凝聚力实验表明,班级的凝聚力有助于成员自觉的遵守集体的规范,朝着班级的目标前进。班主任为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必要创设一些平台,通过组织一些特色的主题活动是增进学生凝聚力的。例如体育比赛、庆六一等。

(五)用爱的教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社会、家庭等综合方面的原因,一些孩子过于叛逆、敏感,对于教师有敌对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该主动与他们谈心、交朋友,用爱心去塑造他们的心灵,言谈中加强心理疏导。

三、结论

教育工作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深远的影响,教师用心去热爱学生,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馈,这种爱的前提是首先要理解、信任与尊重学生。对于这些低年级同学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校,班主任就是他们的父母,是每天陪他们时间最多的,一个信任的眼神、一段鼓舞的话语,一个温柔的微笑,或许就是他们成长的动力、学习的信心,有付出就会有回报,用爱浇灌的教育必然收获爱的果实。

作者:李凤君单位: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迎宾街小学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语文案例分析管理论文

“一石击起千层浪”(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一则)

笔者在前不久执教〈〈熟能生巧〉〉最后一课时时,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B生说:“我知道武士有‘百步穿杨’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钱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的本领。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很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老翁。”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买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能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炫耀。”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厉害了;武士和老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请同学在课后再好好研究和讨论。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还有的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与插图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物流公司仓储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仓储管理实务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是为了使仓库空间的利用与库存货品的处置成本之间实现平衡。它是降低仓储物流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高效率的仓储活动,可使商品仓储在最有效的时间段发挥作用,创造商品仓储的“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通过实例对其进行分析,以发现公司仓储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我们对仓储管理质量的认识,在降低仓储物流费用的同时提高我们的物流服务水平。

关键词:仓储;空间;货位;管理

从现代物流系统观点来看,仓储是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物流系统的调运中心,希望在仓储这里对物流进行有效、科学地管理与控制,使物流系统更顺畅、更合理地运行。本文主要从仓储的重要性出发,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对一个企业物流公司仓储活动中的“空间”和“货位”进行分析,如何在仓储活动中通过“空间”和“货位”的管理达到提高仓储效率、降低仓储成本的目的。

案例背景: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储管理。

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广东惠州金源工业区,它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业照明器与电气装置产品制造商,它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凭借优异的产品品质、卓越的服务精神,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与赞誉。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战略发展需要,公司对现有的客户关系网络进行了整合,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5个运营中心,完善了公司供应链系统、物流仓储与配送系统以及客户服务系统。

该公司总部共有成品仓库3个,分别是成品一组仓库、成品二组仓库和成品三组仓库。他们是按产品的型号不同而将产品分放在不同的仓库:其中成品一组仓库位于一楼,目的是方便进出货,所以它那里存放的货物相对种类比较多一点,如筒灯、灯盘等。并且所有的外销品也存放在一组。成品二组仓库储存的主要是路轨灯、金卤灯、t4灯、t5灯以及光源。公司的几大光源都存放在成品二组仓库。成品三组仓库主要存放特定的格栅灯、吸顶灯、导轨灯以及别的公司的一些产品。

1 仓库储存空间分析

仓库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储存空间、货品、人员及设备等要素。储存是仓库的核心功能和关键环节,储存区域规划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因此,储存空间的有效利用成为仓库管理好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该公司的产品销量很好。仓库的出入库频率大,货品流量也就很大。该公司的仓库空间布局是上货架存放货物,立体的空间利用率不高,所以他的仓库机械化程度也不是很高,仓库内只有叉车,包括手动叉车和电动叉车。仓库的作业方法,一般都用叉车,很少用人力的,对于货物的收发,它们用的是物资收发卡,每一次的收发货都会在物资收发卡上做登记,这样就很方便我们平时查货等的一些后续工作,从目前的工作结果看来效率还是比较高,作业还是比较方便的。所以整体上看该公司仓库的作业方法还是比较合理的。而仓库平时经常会因为储存空间不够用而将货物存放在作业空间的位置上。特别是在产品的销售旺季时,仓库产品存放特别拥挤,在里面工作起来让人觉得有一点压抑的感觉。所以仓库的作业环境不怎么合理。该公司仓库的储存成本具统计的数据来看还算合理的,因为它的设备费用很少,固定保管费用也不是很高,而储存成本就是由该类费用构成,所以储存成本也就不是很高了。

储存空间即仓库中以保管商品为功能的空间。

储存空间=物理空间+潜在利用空间+作业空间+无用空间。

物理空间即是指货品实际上占有的空间。该公司仓库中,它的物理空间占了整个仓库的75%以上;潜在利用空间占10%左右;作业空间占10%左右,因为该公司的仓库机械化并不高,所以作业空间小点并没有什么影响,它的安全间歇还基本符合要求;他的无用空间占5%左右。从整体上看该仓库的空间利用率很高,还有一点拥挤的现象。分析认为:应该相对的减少一些物理空间的使用,增加一些作业空间中安全间歇等空间的使用。另外,从平面空间和垂直空间看,水平空间有了很好的利用,但垂直空间的利用不高,因此可考虑采用高层货架或高层自动立体货架,以更好的利用垂直空间。

2 货位管理的分析

货位管理就是指货品进入仓库之后,对货品如何处理、如何放置、放置在何处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和管理。而货品如何处置,如何放置,主要由所采取的储存策略决定,货品的具体的存放位置,则要结合相关的货位分配原则来决定。该公司的仓库货位管理的储存方式是采用的定位储存原则。定位储存是指每一类或每一个储存货品都有固定货位,货品不能互用货位。所以,在规划货位时,每一项货品的货位容量不得小于其可能的最大在库量。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定位储存一般会按照情况不同而做适当的调整,它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做改变。在该仓库的货位管理中,经该公司有关工作人员研究,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行了定位、定点、定量管理的原则,因此,它的货位容量不是全部按照最大在库量进行定位的,因为该公司的产品是属于季节性差异比较大的产品,如果按照最大在库量设定就会使仓库的空间利用率下降,从而出现浪费资源的情况。

由于该公司仓库的所有库位都是用的定位储存原则,按照该公司的仓库现状来看,全部使用定位储存原则是不太合理的,应该按照产品不同特点与存储要求,将产品进行分类,对于重要的产品、数量少品种多的产品的使用定位储存。而由于公司的产品特性几乎都一样,它们的特性是不会相互排斥的,这从产品特性上看是可以把它们随机放在一起的。

另外,该公司在仓储管理的货位分配上也有一些原则:(1)先进先出原则,即是先人库的货品先出库的原则,该原则一般适用于寿命周期短的货品。(2)面对通道原则,即指将货品的标志、名称面对通道摆放,以便让作业员容易简单地辩识,这样可以使货品的存、取能够容易且有效率地进行,这也是使仓库内能流畅作业的基本原则。(3)重量特性原则,即指按照货品重量的不同来决定货品在保管场所的高低位置。一般而言,重物应该保管于地面上或货架的下层位置,轻的货品则保管于货架的上层位置。如果是以人工进行搬运作业的时候,人的腰部以下的高度用于保管重物或大型货品,而腰部以上的高度则用来保管轻的货物或小型货品。这个原则,对于采用货架的安全性及人工搬运的作业有很大的意义。根据这个原则,该公司的仓库备货就采用了摘果式。这种方式,对于该公司对仓储要求的现状来说,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也是很方便的。

在具体的货位管理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介绍看出:他们还是使用了较多的现代管理方法和原则。而这些方法和原则。对于大多数较为传统的仓储业务管理来说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当然,在管理的过程中也会有问题,比如在实际的操作中,有些操作人员的不注意、不仔细、不小心也使得我们的一些原则执行的不够好。在公司产品的销售旺季,仓库的货位管理会出现混乱局面,有些产品还会存放在作业通道和安全通道上,这样不利于我们作业,特别影响仓库作业人员的安全,存在安全隐患。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在销售旺季的时候特别突出,所以,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将一些货物存放在露天货场,但在存放的时候要做好保护措施。

3 建议应用产品abc分类管理法

要想对库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首先就要对存货进行分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货物进行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因此,笔者分析后认为,在原仓储设施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对货品进行abc分类而实施管理。这样可有效的利用原仓库的空间和货位。即通过对货品的分析,找出主次,分类排队。根据巴雷特曲线所揭示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规律在管理中加以应用。因此,可按照产品价值、销售量、缺货成本或订购提前期等指标来将产品进行分类。其中a类产品是属于价值最高的库存产品,一般它的库存占总库存的15%,而它的价值却是占总数的70%~80%;b类产品是属于价值中等的库存,这些品种占全部库存的30%,价值占总价值的15%~25%;而c类产品是价值最底的库存产品,它的价值只占总价值的5%,但它的库存却占了总库存的55%。仓库就可以通过货品分类并针对每一类不同的产品制订不同的管理策略,从而实施不同的控制措施。

在管理过程中,对于a类产品,要求仓管员每天都对产品进行检查和盘点,操作时应仔细,可明显的体现出此类产品其它产品的不同之处,进行了重点管理;对b类产品,采用次重点方式管理,可2~3天进行检查和盘点。与此同时,并不忽视对c类产品的管理,每周都对c类产品进行一次检查和盘点。

从上分析我们知道,仓储作业中“空间”、“货位”及其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是仓储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影响仓储成本、费用的重要因素。通过实际例子对仓储管理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让我们对仓储管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仓储有它自己管理的一些原则,我们应该遵守并认真执行这些原则。在运用的时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我们的仓储理论知识更适应与我们的实际操作。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将我们的知识发挥到极致。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大亚湾核电站预算管理案例分析

大亚湾核电站作为国家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从开工建设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预算管理的运用。基建期设立投资预算管理机构进行专门预算管理,1994年进入商业运营期以后在电站推行预算管理,从1997年开始在全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至今已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以成本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推行预算管理在电站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从1997年至2002年年平均节省资金9232万元人民币。

一、核电站采用的预算管理方法

针对核电站运行管理的特点,大亚湾核电站采用了“零基预算”的管理方法。这样做的优点是成本中心每年在预算申报时都需对以往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讨论,同时亦可有效消除、减少“今年存在或开支的费用支出在下一年度就一定存在”的成本费用开支习惯性心理,所有项目均需重新审视其开支的合理性。采用零基预算管理方法的难点是所有项目均需重新审视,工作量极大,而且效率低,时效性差,投入成本巨大。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公司预算计划的作用,我们在设计公司预算运作模式的时候,采取“折中”模式,即对新的项目、重要的项目(5万美元以上)全部采用“零基预算”管理,对其他项目采用滚动预算进行管理,同时采取年度预算编制、年中预算调整、预算变更等具体的工作方式来使预算与实际工作相匹配,真正达到通过工作计划来编制预算,又通过预算来衡量指导工作计划的作用。

二、预算管理的组织建设

预算管理功能通过设立各级成本中心组织来实现。成本中心责任管理体系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并根据技术上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而设置的。目前,在公司机构划分为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又将执行层划分为三级成本中心,即部级成本中心、处级成本中心和科级成本中心。各级成本中心负责人分别是部长、处长和科长,对各自成本中心的预算、成本及其他资源进行规划、申报、执行、控制和考核。成本中心基本单位一般以处为单位划分,但业务较多的处可以以科为单位设置;对于临时性的较大项目或跨处的工程项目,可设置单独的、临时的成本中心,项目经理为该成本中心的负责人。每个成本中心应指定一个专人为兼职预算员,协助成本中心负责人的日常预算管理或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以预算管理为例的公司各级成本中心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预算管理的决策层是董事会、执委会,管理层是总经理部,执行层是各级职能部门。总经理部委托财务部实施公司预算归口管理。

公司成本中心组织机构图

三、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

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公司制定了各种程序、制度,从各方面对预算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按照经济业务不同,分别制定了《生产预算编制与执行程序》、《资本性预算编制与执行程序》、《材料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程序》等专门规定来执行具体的预算管理,同时还颁布了《成本中心运作管理规定》来规范成本中心的职责、权力。

四、预算管理循环

核电站的预算管理遵循“工作计划一预算编制一立项一承诺—支付一反馈一工作计划”的管理循环。

工作计划。这是一切预算形成的基础,离开工作计划编制出来的预算不是真正的预算,是无法执行的预算。

预算编制。每年8月,财务部向公司各级成本中心负责人下达下年度《预算编制计划大纲》并开展相关的在岗业务培训,各级成本中心负责人及预算协调员在接受在岗业务培训和阅读理解该大纲的基础上,开展年度预算的编制与申报工作;整个公司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是以各级预算成本中心为单位开展实施的,科级成本中心负责向处级成本中心申报,处级成本中心负责向部级成本中心或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申报;各部级成本中心负责对所属下级成本中心所报预算进行综合审议后正式报送财务部;凡有归口管理部门的项目,应首先报送归口管理部门所在的科或处级预算成本中心,然后由归口管理部门所在的部级预算成本中心统一向财务部申报;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成本处及各部预算归口单位预算人员将按预算大纲中的协调计划进行预算编制协调工作,而各级成本中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也可与财务部成本处随时保持联络与沟通,以便财务部成本处能够掌握充足的信息,随时进行必要的协助。立项。所有项目实施前均应按《合同采购手册》等公司章程中的规定进行立项申请。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成本中心的工作内容是:各级成本中心在填制立项申请单前首先应经过本成本中心预算协调员运用财务系统中的预算管理系统对其预算与立项情况进行检查,在保证确有预算后,对立项单进行编码并签字认可,然后送有关授权成本中心负责人批准。有归口管理的项目还需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批,无归口管理成本中心的批准任何部门不得动用属于归口管理资源的预算。对于无预算的项目,各级成本中心预算协调员应先进行“预算变更申请单”的填制报批工作。各级成本中心预算协调员应对有关立项予以记录,并定期与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或与财务部成本处核对分析。

承诺。在立项申请获得批准之后,公司商务部门将组织对外询价、签订合同的活动。商务部门申请的合同推荐除按程序逐步审批外,还须经过原申请立项的各部预算归口管理单位在“签订合同/订单推荐书”的预算控制栏签字认可。各部预算归口管理单位应对有关合同推荐予以记录并定期与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或与财务部成本处核对分析。

支付。商务部门申请的合同支付除按程序逐步审批外,还须经过原申请立项的各部预算归口管理单位在“支付申请单”的预算控制栏签字认可。各部预算归口管理单位应对有关合同支付资料予以记录并定期与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或与财务部成本处核对分析。

反馈。预算反馈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实行定期分析、报告与考核。财务部成本处每月汇总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及成本分析月报》,分析预算及成本的执行情况,揭示发展趋势及重大异常现象,汇总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及各成本中心的运作状况,报财务部经理、总经理部审核批示。每年年终财务部成本处根据预算年度成本执行状况编制《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和《预算年度成本与往年同期成本费用对比分析表》,对年度内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揭示成本控制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并编制《年度预算控制回顾》报告,报财务部经理、总经理部审核批示。财务部成本处每月按成本中心提供预算监控报告,发送各级成本中心,以便各级成本中心掌握预算开支情况;了解各申请项目的具体执行情况,促使各项目按原计划日期及时完成并办理支付。

公司制度规定,公司采购执行“没有预算不能立项,没有立项不能承诺,没有承诺不能支付”这一不可逆过程,同时通过预算系统的在线监控,保证公司业务按计划开展,促进公司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

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公司将预算管理系统作为财务系统的一个管理子模块,将预算系统与财务系统紧密结合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预算系统能随时接受财务系统内的数据支持。通过分级授权控制技术和独立的数据库结构来保证会计数据与预算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目前预算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生产预算系统、更新改造预算系统和材料采购预算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括预算书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报告四大模块。财务部于2003-2005年整合现有的预算系统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内容包括生产预算系统(obs)、更新改造预算系统(pbs)、材料采购预算系统(mbs)、财务预算系统(fbs)、人力资源预算系统(hbs)和管理信息系统。所有成本中心负责人及预算协调员可以通过网络,按财务部成本处预先授予的id和密码,随时从预算管理系统中进行本成本中心相关信息的查询与维护。通过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各级成本中心都能随时了解成本中心的预算、立项、承诺、支付数据、加强预算控制管理。

六、预算管理发展方向

随着电价上网改革的实行以及西电东送工程的加快,三峡电力机组的投产,燃油、燃气发电机组的强势竞争,要保持核电的长远发展,体现核电的相对竞争优势,必须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优化现有核电成本,降低发电成本。而随着近十年的强势成本控制以及大力宣传,利用一般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经很难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所突破,为此需要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电站的预算管理模式,公司决定引入作业预算(abb)的预算管理方法,即将预算着眼于业务活动上,通过对活动链的控制、分析来加强公司成本控制,实现作业预算管理(abbm),为公司最终实现作业管理(abm)奠定基础。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大亚湾核电站预算管理的案例分析

大亚湾核电站作为国家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从开工建设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预算管理的运用。基建期设立投资预算管理机构进行专门预算管理,1994年进入商业运营期以后在电站推行预算管理,从1997年开始在全公司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至今已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以成本为中心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推行预算管理在电站的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从1997年至2002年年平均节省资金9232万元人民币。

一、核电站采用的预算管理方法

针对核电站运行管理的特点,大亚湾核电站采用了“零基预算”的管理方法。这样做的优点是成本中心每年在预算申报时都需对以往的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检查、讨论,同时亦可有效消除、减少“今年存在或开支的费用支出在下一年度就一定存在”的成本费用开支习惯性心理,所有项目均需重新审视其开支的合理性。采用零基预算管理方法的难点是所有项目均需重新审视,工作量极大,而且效率低,时效性差,投入成本巨大。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公司预算计划的作用,我们在设计公司预算运作模式的时候,采取“折中”模式,即对新的项目、重要的项目(5万美元以上)全部采用“零基预算”管理,对其他项目采用滚动预算进行管理,同时采取年度预算编制、年中预算调整、预算变更等具体的工作方式来使预算与实际工作相匹配,真正达到通过工作计划来编制预算,又通过预算来衡量指导工作计划的作用。

二、预算管理的组织建设

预算管理功能通过设立各级成本中心组织来实现。成本中心责任管理体系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并根据技术上的特点和管理上的要求而设置的。目前,在公司机构划分为决策、管理和执行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又将执行层划分为三级成本中心,即部级成本中心、处级成本中心和科级成本中心。各级成本中心负责人分别是部长、处长和科长,对各自成本中心的预算、成本及其他资源进行规划、申报、执行、控制和考核。成本中心基本单位一般以处为单位划分,但业务较多的处可以以科为单位设置;对于临时性的较大项目或跨处的工程项目,可设置单独的、临时的成本中心,项目经理为该成本中心的负责人。每个成本中心应指定一个专人为兼职预算员,协助成本中心负责人的日常预算管理或其他经济管理工作。以预算管理为例的公司各级成本中心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

预算管理的决策层是董事会、执委会,管理层是总经理部,执行层是各级职能部门。总经理部委托财务部实施公司预算归口管理。

公司成本中心组织机构图

三、预算管理的制度建设

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公司制定了各种程序、制度,从各方面对预算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按照经济业务不同,分别制定了《生产预算编制与执行程序》、《资本性预算编制与执行程序》、《材料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程序》等专门规定来执行具体的预算管理,同时还颁布了《成本中心运作管理规定》来规范成本中心的职责、权力。

四、预算管理循环

核电站的预算管理遵循“工作计划一预算编制一立项一承诺—支付一反馈一工作计划”的管理循环。

工作计划。这是一切预算形成的基础,离开工作计划编制出来的预算不是真正的预算,是无法执行的预算。

预算编制。每年8月,财务部向公司各级成本中心负责人下达下年度《预算编制计划大纲》并开展相关的在岗业务培训,各级成本中心负责人及预算协调员在接受在岗业务培训和阅读理解该大纲的基础上,开展年度预算的编制与申报工作;整个公司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是以各级预算成本中心为单位开展实施的,科级成本中心负责向处级成本中心申报,处级成本中心负责向部级成本中心或预算归口管理部门申报;各部级成本中心负责对所属下级成本中心所报预算进行综合审议后正式报送财务部;凡有归口管理部门的项目,应首先报送归口管理部门所在的科或处级预算成本中心,然后由归口管理部门所在的部级预算成本中心统一向财务部申报;预算编制过程中,财务部成本处及各部预算归口单位预算人员将按预算大纲中的协调计划进行预算编制协调工作,而各级成本中心在预算编制过程中也可与财务部成本处随时保持联络与沟通,以便财务部成本处能够掌握充足的信息,随时进行必要的协助。立项。所有项目实施前均应按《合同采购手册》等公司章程中的规定进行立项申请。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成本中心的工作内容是:各级成本中心在填制立项申请单前首先应经过本成本中心预算协调员运用财务系统中的预算管理系统对其预算与立项情况进行检查,在保证确有预算后,对立项单进行编码并签字认可,然后送有关授权成本中心负责人批准。有归口管理的项目还需经归口管理部门审批,无归口管理成本中心的批准任何部门不得动用属于归口管理资源的预算。对于无预算的项目,各级成本中心预算协调员应先进行“预算变更申请单”的填制报批工作。各级成本中心预算协调员应对有关立项予以记录,并定期与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或与财务部成本处核对分析。

承诺。在立项申请获得批准之后,公司商务部门将组织对外询价、签订合同的活动。商务部门申请的合同推荐除按程序逐步审批外,还须经过原申请立项的各部预算归口管理单位在“签订合同/订单推荐书”的预算控制栏签字认可。各部预算归口管理单位应对有关合同推荐予以记录并定期与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或与财务部成本处核对分析。

支付。商务部门申请的合同支付除按程序逐步审批外,还须经过原申请立项的各部预算归口管理单位在“支付申请单”的预算控制栏签字认可。各部预算归口管理单位应对有关合同支付资料予以记录并定期与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数据或与财务部成本处核对分析。

反馈。预算反馈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实行定期分析、报告与考核。财务部成本处每月汇总编制《预算执行情况及成本分析月报》,分析预算及成本的执行情况,揭示发展趋势及重大异常现象,汇总公司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的重要信息及各成本中心的运作状况,报财务部经理、总经理部审核批示。每年年终财务部成本处根据预算年度成本执行状况编制《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和《预算年度成本与往年同期成本费用对比分析表》,对年度内预算管理工作进行考核,揭示成本控制工作的成绩与不足,并编制《年度预算控制回顾》报告,报财务部经理、总经理部审核批示。财务部成本处每月按成本中心提供预算监控报告,发送各级成本中心,以便各级成本中心掌握预算开支情况;了解各申请项目的具体执行情况,促使各项目按原计划日期及时完成并办理支付。

公司制度规定,公司采购执行“没有预算不能立项,没有立项不能承诺,没有承诺不能支付”这一不可逆过程,同时通过预算系统的在线监控,保证公司业务按计划开展,促进公司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

为了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公司将预算管理系统作为财务系统的一个管理子模块,将预算系统与财务系统紧密结合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预算系统能随时接受财务系统内的数据支持。通过分级授权控制技术和独立的数据库结构来保证会计数据与预算数据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目前预算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生产预算系统、更新改造预算系统和材料采购预算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包括预算书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报告四大模块。财务部于2003-2005年整合现有的预算系统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内容包括生产预算系统(obs)、更新改造预算系统(pbs)、材料采购预算系统(mbs)、财务预算系统(fbs)、人力资源预算系统(hbs)和管理信息系统。所有成本中心负责人及预算协调员可以通过网络,按财务部成本处预先授予的id和密码,随时从预算管理系统中进行本成本中心相关信息的查询与维护。通过预算管理计算机系统,各级成本中心都能随时了解成本中心的预算、立项、承诺、支付数据、加强预算控制管理。

六、预算管理发展方向

随着电价上网改革的实行以及西电东送工程的加快,三峡电力机组的投产,燃油、燃气发电机组的强势竞争,要保持核电的长远发展,体现核电的相对竞争优势,必须加大成本控制力度,优化现有核电成本,降低发电成本。而随着近十年的强势成本控制以及大力宣传,利用一般意义上的成本控制方法已经很难在成本控制方面有所突破,为此需要引进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

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电站的预算管理模式,公司决定引入作业预算(abb)的预算管理方法,即将预算着眼于业务活动上,通过对活动链的控制、分析来加强公司成本控制,实现作业预算管理(abbm),为公司最终实现作业管理(abm)奠定基础。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银行竞争性客户管理案例分析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在面对市场竞争、面对银行追求经济效益、面对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矛盾情况下,一个竞争客户从营销到退出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分析a支行的营销与管理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对银行的客户风险管理具有深远借鉴意义。

关键词:客户营销 信贷风险管理 客户退出 案例分析

一、案例基本背景

石家庄市某支行(以下简称a支行)为国际业务特色支行,但国际业务客户结构单一,进出口规模小,缺少高端客户。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国际业务大客户为工作重点。

河北金达进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达公司)年国际结算量3000多万美元,在石家庄市属国际业务大户。a支行将其作为重点营销客户,为金达公司量身定做了一份包括融资、理财、规避汇率风险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方案。a行在没有充分调查情况下为其核定了国际贸易融资额度授信,将金达公司通过某外贸公司开证业务转到a行(融资性进口手续费高),可以提高金达公司手续费收入近400万元,并以此为契机将该公司其他低风险国际结算吸引到a行。

金达公司到a支行办理业务后,管户客户经理王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为客户提供了高效、超值的金融服务:

1、根据客户业务特点,进行国际贸易融资品种组合,提供最佳融资服务方案;2、进行帐户资金管理、汇率风险规避管理使客户在规避风险同时提高资金运用效率;3、进行金融知识、财务管理、国际结算、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等方面培训;4、提供全面、专业的国际业务咨询;5、适时参与客户业务谈判,当好金融参谋。通过多方面努力,金达公司对a支行的金融服务充分肯定同时给该行带来了可观的综合收益。

连续两年,金达公司为该行aaa级信用客户,国际结算维持在2000万美元,对公存款最高余额达7000万元,用信余额最高达6000万元,每年为行创效300多万元,金达公司成为了a支行的国际业务大户。实现了银企双赢。

二、银行的贷后管理

随着银企合作逐步深入,王某对该公司的贷后检查也全面深入,风险点陆续暴露:1、财务管理不规范,只有一名出纳员和一名兼职会计,会计科目入帐不合理,对银行提供的报表存在虚假成分。2、担保单位为一关联公司,实力较弱,第二还款来源保障差。3、对资金管理不严格,有挪用被公司资金现象。4、增加了减免保证金开证业务,低风险国际结算业务逐步减少。5、业务品种单一,低端设备进口占用比例大,盈利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

针对以上风险点,银行采取的管理措施:1、要求必须聘任专职会计,加强财务管理;2、将减免保证金开证业务被公司增加为相应业务的担保单位,降低担保风险;3、加强资金监管,不准挪用被公司资金,要求被公司资金直接汇到a支行的金达公司帐户,并由王某审核结算凭证,控制金达公司的结算资金回行率。4、建议金达公司拓展新客户,发展自营业务,提高盈利能力。5、合理控制金达公司的融资品种,以进口押汇业务代替了流动资金贷款业务,解决了客户的资金困难。

由于贷后管理到位,掌握公司详细经营情况,做到营销创效与控制风险有机结合。

三、风险预警、主动退出

2005年度,因国家进出口政策变化,金达公司出现了行业性风险:1、国家对进出口资格放开,同业竞争加剧,手续费大幅下降;2、国家取消了大部分进口机械产品的免税政策,仅此一项用户在购买进口设备需增加成本约为30%;3、国家禁止部分低端产品的进口。由于上述原因,金达公司进口业务受到较大影响,新定单签订缓慢,业务量出现大幅下滑同时盈利水平下降。

金达公司在a支行情况:1、金达公司进出口业务转型进展缓慢;2、开展新的自营进口原木业务,占用大量自有资金,还没有形成收益,资金出现困难;3、年国际结算量由最高3000多万美元下降到400多万美元,并继续是下降趋势;4、在a支行的减免保证金开证业务占其结算量的95%,其他低风险国际结算已基本没有,已无行业竞争力。金达公司发展进入衰退期。a支行的综合收益明显下降,相应的信贷风险加大管理成本增加。

此时,对金达公司银行是退是进左右为难:退出该客户,对目前银行经营业绩有影响,同时影响效益工资;继续支持,公司本身经营已存在较大风险,出现行业性衰退,业务发展无起色,风险与收益不成比例,对银行的安全经营不利。

在此情况下,金达公司资金回笼不畅,通过拆借资金兑付了一笔减免保证金开证业务。王某敏锐的察觉了风险,果断确定金达公司为退出客户。

但当时该公司在a支行存量用信余额近1000万元人民币,包括进口押汇、远期信用证、即期信用证等多笔业务,信用到期日分散。如直接一次性退出会造成信贷资金损失,只能采取逐步退出,为此制定了科学退出计划:

(一)调整业务结构。压缩金达公司的自营业务,控制其业务的种类,只办理稳定熟知业务。

(二)改变业务品种。停止办理进口押汇业务,逐步调整结算方式,压缩远期信用证,办理即期信用证及100%保证金开证。

(三)采取有效措施

1、逐步提高减免保证金开证业务的保证金比例,并逐步只办理100%保证金开证业务;2、调整其减免保证金开证业务的付款期限,并改变保证金存入协议,提前存足保证金。3、在原担保单位不变的情况下(已增加被单位为担保单位)增加法人代表保证担保。4、积极与被单位联系,将应收帐款直接汇入a支行,有效控制其现金流,保证货款回行率。

通过以上措施,金达公司在a支行的用信逐步压缩,压缩过程为:1、将自营业务压缩;2、业务只办理稳定成熟业务。3、压缩进口押汇,只办理减免保证金开证4、将远期证压缩,只办理即期证。最后无风险退出。

事实证明,王某的对金达公司的退出是及时正确的,金达公司目前国际结算已下降到100万美元以下。行业的衰退是不可逆转的,昔日的辉煌已不会再来。

四、案例分析

(一)a支行对金达公司的营销策略及手段是成功的,及时、准确的抓到了营销切入点,并作出了让客户满意的金融服务方案是成功营销的关键。

成功营销是以精通的业务知识、优秀的综合素质、高效的金融服务为后盾的。能够根据客户的经营特点,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只有“有利”才能“可图”,才能吸引客户。

因金达公司是竞争客户,它笼罩着国际结算量的光环,王某没有充分调查情况下为其授信。只注重了其结算量,对业务结构、内部管理和财务真实性调查欠缺。为以后的信贷业务埋下了风险隐患。

在发展业务的压力下,银行对竞争性黄金客户的准入调查,存在风险隐患。将优良客户营销成功,肯定是将其优势与劣势一并引入,取得收益的同时也投资了风险,收益与风险共存。在营销初期,银行被大客户的光环笼罩,往往忽视其经营风险,应将营销与防范风险相结合,提高风险意识。

(二)在案例中客户经理王某的竞争客户管理是非常到位的。营销时,为发展业务,整体接受了客户,对客户的调查不全面。在以后管理中,王某凭借丰富的管理经验、高效的金融服务主动管理客户,没有因金达公司是竞争客户,业务量大,收益可观,而放松贷后管理,忽视风险控制,对金达公司的管理到位,对其业务经营全面掌握,为以后无风险退出的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优良客户左右银行,银行为维持业务量,被动迁就,管理缺失,不能了解客户真实全面的经营现状,不能发现真正风险隐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只有在全面掌握客户经营情况下,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才能有效控制风险。

(三)客户经理王某对金达公司经营形势判断是及时、科学、准确的,能敏锐觉察到客户的衰退期,是把握无风险退出的关键。在客户发展的黄金期介入,在衰退期适时退出是信贷管理的重点。

a支行的营销与管理总体是成功的,虽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但能做到管理到位,放弃即得利益,适时退出,对银行的借鉴意义亦相当深远。

五、案例启示及结论

(一)a支行的基本情况折射了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现状。在加快业务发展形势下,同业竞争激烈,如何解决竞争客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何确保竞争客户准入、授信、用信的调查质量?是我行如何深入探索解决的问题。

(二)对优良客户“提供高效、超值的金融服务创造效益”与“加强贷后管理、有效控制风险”两手都到硬,发展与管理并重。主动高效管理是安全经营的关键。以管理要效益,以控制风险为保障,以安全经营为核心,全面掌握经营的真实情况,敏锐发现风险,化解风险,达到资产业务的健康、高效发展。

(三)目前,支行退出客户存在两方面问题:1、支行在利益的驱动下,追求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发展,考虑到营销新客户难度大,又存在以新补旧无效益状况(目前业务考核重点为业务增量)。所以对客户的管理形成只要有短期效益就推着走的势态。2、对客户被动管理,拟退出客户信用余额较大,到期日分散,按下葫芦起了瓢,规避责任追究,让客户牵着走,被动退出。所以,管理客户象跑接力,一个一个向下传,导致风险隐患成为现实风险。

企业经营的必然规律为“起步-发展-成熟-衰退”,根据客户的经营周期,实行阶段性区分管理,化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建立有效的主动退出机制是安全经营的保障。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对东芝公司目标管理的案例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对“独具特色的目标管理——东芝公司”这一案例进行分析,来具体说明目标管理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从案例中对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目标管理;自我控制;提高能力;权限下放;评价成果;信任下级

1 案例简介

谈到土光敏夫的时代,不能不涉及东芝公司独具特色的目标管理方式。目标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并非由日本人首创,但是东芝公司接受和借鉴了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的管理理念,并应用到实践,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绩效。本案例中对东芝公司目标管理介绍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制定目标。在目标管理实施中,东芝公司首先把目标的制定放在首位。在制定目标时要求两点:员工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每个人都要制定切实的目标。另外在制定目标时还遵守了以下原则:如目标数量不宜过多,目标的内容具体明确、目标难度以略高于本人能力为准、不能失去长远的观点等。

(2)东芝目标管理的特征。东芝目标管理的特征主要包括两点:直接结合经营需要的一贯性,即目标管理必须从企业的整个经营体制出发,保持完整的一贯性;以个人为中心提高能力,具体来说,每个人的目标,是按照本人的能力、适应性和性格等特点个别确定的。

(3)目标管理的结构。东芝公司的目标管理,重要的前提就是相信每个人的能力和积极性,恰如其分地明确每个人的工作和任务,然后通过权力下放和自我控制,确立好整体的目标体系以及每个人的目标体系。在目标管理的最后阶段,实施成果评价,并与绩效考核挂钩,给予相应的奖惩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4)目标管理的实施。在东芝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坚持少而精主义和能力主义。此外在实施过程中还坚持“信任下级”原则,适当下放权限,上下级之间建立信任;最后,依据达到程度、困难程度、努力程度三个要素进行成果评价,进行相应的奖励,保证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以上就是对东芝公司目标管理案例的简介,接下来,本文将从员工激励和目标管理的角度,主要分析东芝的目标管理的成功之处。

2 成功之处

(1)具备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东芝公司的目标管理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与之相匹配的一整套管理流程。首先高层管理人员确定公司未来的战略和目标。其次由上至下,逐级确立各级的任务和目标。其中下级的目标也是多次和上级进行沟通,双方一致商定之后,最终确立下来,保证了最终目标的制定是下级员工接受和认可的。在执行过程中,东芝组织的高层领导密切关注和参与,同时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到目标管理体系中,达到了全员认可,全员参与的效果。最后将绩效与目标管理的成果评价结合起来,确保员工能从中受到激励,让员工更有积极性。

(2)对细节的注意。东芝公司严格遵循了目标管理的四个要素,设置的目标要明确,让员工参与决策,规定了目标管理的一定时限,通常是半年或者一年,最后将成果评价与人事安排结合起来。此外,东芝还特别注意营造平等的氛围,让上下级之间多沟通,建立深厚的信任。通过实行目标卡片制,并以此作为直属上下级之间订立的合同,让员工做出承诺,提高员工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3)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共同参与。东芝公司的目标管理,就是高层人员亲自关注和参与,从而提高了目标管理被重视的程度,扫清了一些不必要的障碍。让员工参与决策,让他们产生了主人翁意识。日本东芝公司编写的《目标管理实践》中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亲自参加制度目标,无疑会感到自己为达到目标负有责任,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

(4)基于y理论,充分信任员工。东芝公司的目标管理基于y理论,认为“人,就其本性而言,有劳动的欲望、自我提高的欲望和承担责任的能力”。本着这种思想,东芝公司形成了信任员工的氛围,对他们抱有积极的期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同时上级下放权力,无权过分干涉员工达到目标的具体措施。甚至一定程度上为这种员工自主承担风险,允许员工失败,认为这是对员工的教育投资。

(5)以员工为中心,提高员工能力。东芝公司的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员工为核心,提高员工能力。东芝公司把重点放在“提高能力”上,就是要使目标连锁体系中不能充分展开的下级也能实行目标管理。东芝让员工制定略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保证了员工能力的提高,从目标管理的心理功能解析来看,目标管理对人的心理具有定向、控制、激励、凝聚、反馈五个功能,一旦成功完成目标,还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自信心,使员工获得成长。另外,为了保证每个人的努力方向与企业的总目标相一致,又采取了“自上而下有组织地展开”和“以联合讨论为中心展开”这两项措施。组织中常常出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冲突的情况,这时员工就不得不同时牺牲个人兴趣和利益,来被迫服务组织目标。要想使员工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就必须借助目标管理这种管理原则。东芝公司通过让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一致性,就会让员工自觉自愿的为了集体目标而努力。

(6)与人事管理结合,评价成果并适当奖惩。东芝公司的目标管理,最后的一个环节就是与人事考评、晋升、继任者培养等相结合,依照制定的标准对成果进行评价。有了激励制度,才能保证员工有动力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目标。最后的成果评价,保证了员工的努力有一个被认可的流程,对员工的奖励可以成为下一阶段员工实现目标的巨大动力,从制度上构成了良性的循环。

3 不足之处

东芝公司目标管理尽管取得了巨大成效,在很多方面值得发扬其优点,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提高。有些可能是东芝目标管理过程中所固有的不足,还有些可能是目标管理本身的缺陷,如某些职位的人员目标难以设定、目标设定效率低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目标管理与人事管理的联系不适度等。

4 结 论

本文首先对目标管理相关理论进行回顾,然后对东芝公司目标管理的经典案例做了简要介绍。基于此,对整个案例进行了较为详细分析,总结出了东芝目标管理的成功原因和有待改进的方面。激励一直是组织行为学理论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目标管理也是将目标设置的激励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有效方法。自从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提出之后,已经广泛被欧美、日本等企业所采纳,成为一种常用的企业管理方法。本文通过对东芝公司目标管理案例的分析,明确了目标管理的四个重要要素,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希望对此案例的分析,能对相关的学术界和企业界研究有所启发。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 会计 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 企业 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

一、利用减值准备调节盈余

近年来,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备受上市公司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计提的比例和数额关系到企业当年的盈利状况,甚至有可能直接扭转其趋势。通常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在业绩较差时少提准备可以“润色”业绩,有的则在经营较好时多提准备,以便为随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致使八项计提以其“灵活性”和“随意性”成为许多上市公司随心所欲的盈余管理手段。当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可以转回的资产仅仅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等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未探明矿区权益。通过计提巨额资产减值使本年度一次亏足,为今后年度的巨额冲回打下基础,以达到保牌、摘帽、实现盈利的目的。据统计,截至2006年2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13家st、*st公司披露了2005年年报,其中包括个别已经摘帽的公司和目前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13家公司中,9家2005年实现扭亏为盈,1家继续盈利,3家出现亏损。年报显示,尽管多数此类公司实现盈利,但主要业务和财务状况出现根本好转的为数不多,大多数公司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操纵利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案例,大唐电信(600198)业绩“变脸”,2007年4月5日,了一则公告,称2006年度其业绩报告将亏损。由于2004年度和2005年度业绩已经连续出现亏损,按照相关规定,大唐电信即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即冠以*st)。对此,大唐电信4月5日的公告如此解释,“公司尽管2006年度主营业务规模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但鉴于无线、光通信等传统通信设备产业历年经营留存大量资产带来预期的收益能力有限,仍需对整合后的无线、光通信资产大幅计提减值准备,由此将造成2006年度业绩亏损。”知情人士指出,大唐电信的减值计提原本是要分摊到未来数年里的,但是现在管理层希望一次性地将其摊掉。此前大唐电信2006年公布的三份业绩报告无不显示为盈利:一季报、半年报和三季报显示的净利润分别为817万元、2 208万元和2 761万元。有论者认为,是为了促使有关方面加速对大唐电信集团的重组;也有论者认为是大唐电信集团故意“示弱”,借以对国家有关部门施加压力,以获更大的照顾和扶持。

二、利用资产重组进行调节

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产结构,完成产业调整,实施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或股权转让等行为。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主要有:股份转让、资产置换、对外转让资产、对外收购兼并等。资产的转让和处置,包括转让和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短期投资、股权投资、在建工程等流动资产。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的转让和处置,可以将不良资产转让给控股子公司;或者,上市公司将母公司的优质资产低价购入,而且不计财务费用。通过这种形式,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的获得母公司优质资产的使用权;一方面,还可以避免经营不良资产产生的损失或亏损。2007年有48家企业进行了资产重组,又有48家被撤销*st,其中21家是通过在2007年的资产重组各种方式来实现“摘星”“摘帽”的。

案例,浙江东方(600120)2004年实现利润19 143.6万元,净利润10 201万元,正常经营利润5 339万元,其中,处置资产产生收益3 236.87万元,占公司当年净利润的31.7%。公司2002、2003、2004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59%、10.29%、10.34%,连续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2004年顺利配股。

案例,st寰岛(000691)是通过与关联方的资产置换和股权转让实现“摘星”在2007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兼并、资产剥离、资产出售、和股权转让等各种资产重组方法优化资产、提高利润,在2007年中报上果然出现了净利润3 725.05万元的大跨度转亏,无疑是资产重组的贡献。

案例,东方银星(600753)是通过资产置换在2006年就将净利润改写为正值的225.31万元,而后又通过资产剥离的资产重组方式在2007年上半年成功地实现净利润635.99万元,顺利“摘帽”。

三、利用债务重组进行调节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债务重组作为解决债务纠纷的一个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为 企业 所采用。债务重组对于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资本结构,重新激发企业活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债务重组收益,于是一些业绩欠佳的上市公司就会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2007年年报中,即有115家上市公司取得了债务重组收益,平均增加当期利润135万元人民币。实际上这些上市公司平均有23.9%的当期税前利润来自债务重组收益。而st公司,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据统计获得债务重组收益的115家上市公司中,st公司有43家;有66家上市公司的债务重组收益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其中st公司有33家;债务重组收益前二十大公司中st公司有14家;债务重组收益过亿的三家公司均是st公司。这表明st公司普遍采用债务重组作为改善当期业绩的手段。

案例,st玉源(000408)通过债务重组已经将2005年的净亏损9 715.67万元改写为2006年度的净利润2 069.89万元,进而在2007年上半年报表中的净利润虽然没有刚刚重组过后利润增长的那样明显,但也有595.83万元之多的喜人形势,这些都为2007年底实现摘帽打下基础。

案例,s*st朝华(000655),该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亏损,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规定,于2007年5月23日被暂停上市由于面临严重债务危机,2007年12月21日朝华集团公司管理人自此开始实施《重整计划草案》。2007年底前完成债务重组,2008年4月25日该公司公布2007年报,仅债务重组就给该公司带来债务重组损益9.92亿元,成功扭亏为盈,该公司已于2008年5月5日向深交所递交了恢复上市的申请,避免了退市的厄运。2007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69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1.44亿元。可见,正是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挽救了该上市公司的命运。

四、利用变更 会计 政策与会计估计手段进行调节

由于外部信息使用者很难判断哪种会计政策和估计是恰当的,公司管理当局往往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变更会计政策和估计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常用的手段有:变更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坏账准备计提方法和变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等手段。

案例,研究发现,从2003年开始,陆家嘴一直在通过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隐藏其真实利润,由于真实利润远远超出账面利润,陆家嘴手中持有大量的现金。200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5.70亿元,与2002年相比只增长了11.27%。与之相反的是,陆家嘴的货币资金却与日俱增,2005年末达到42.39亿元,比2002年底增长了1.54倍。2006年9月30日,公司的货币资金达到54.93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44.15%。陆家嘴在2005年年报中披露了一项会计估计变更称:公司办公所在地上海市浦东大道981号办公楼属临时建筑。公司曾向有关政府部门申请延长建筑的有效使用期。政府部门答复建筑的有效使用期不能延长,如遇规划实施时,此建筑应立即无条件拆除。变更前公司对此房产按30年直线法折旧,考虑到浦东新区新一轮开发建设的快速启动与滨江两岸规划的实施进度,从谨慎性原则出发,公司拟变更此项资产的折旧年限,在2005—2009年五年间,将资产净值扣除必要残值后全部折旧完毕。如将来有证据表明此资产的实际可使用年限低于五年,则根据实际情况再行相应缩短折旧年限。这一会计估计的变更减少本年度合并报表净利润910.94万元。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应用案例分析

管理会计在19世纪早期从成本会计核算制度起步,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会计实务体系,既有本量利分析、全面预算、绩效考核等基础管理工具,又有谋划企业发展全局的价值链分析、战略管理会计等高级管理理念。

从管理会计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来说,主要有六大功能:全局谋划、财务预测、财务决策、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和财务分析。目前商业银行的热点是绩效管理,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在平衡风险与收益、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增强盈利能力方面监管要求在不断提高,将于明年施行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储备资本、逆周期资本、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的要求,进一步增加了银行的资本压力,同时,也是商业银行积极参与行业竞争、不断提高综合运营能力、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银行管理体系的内在要求。

一、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具

绩效管理工具主要应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传导和绩效考评,包括责任会计、内部资产转移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ftp)、资本管理、平衡记分卡、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eva)与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raroc)等。

(一)目前商业银行考核体系多数都使用了平衡记分卡管理理念,平衡记分卡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评价二大块内容,而eva和raroc是财务指标中的主要评价指标,非财务指标包括客户、学习与成长和内部流程等。

(二)责任会计、ftp和资本管理的结合运用,准确计量了eva和raroc这两个绩效考核中的关键财务指标,同时eva和raroc也成为评价ftp和资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2.1责任会计涉及银行的资产、负债、损益、成本和费用,并通过即定的规划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产品和客户,从而建立起完善的银行全成本管理体系,同时明确了绩效考核的关键要素——考核的主体。

2.2 ftp是指商业银行内部向资金提供的单元确定提供资金的收购价格、向资金使用单元确定使用资金的成本价格的一种定价机制,这里所指的单元可以是经营结构和业务条线等责任中心,也可以是产品、客户等,明确了考核主体的收购价格或成本要求(廖继全,2009)。

3.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优化资本结构,将有限的资本合理地配置到各项业务中,建立合适的资本管理操作平台和政策目标传导机制,运用限额管理、组合管理、绩效指标目标管理等手段,将资本在各个责任中心、产品、客户等各个层面进行配置(陈小宪,2004)。明确了考核主体的资本占用情况。

三、管理会计绩效管理对银行经营的重要意义

本文从单个产品和客户层面的二个案例入手,用来说明绩效管理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单个产品和客户分析好了,我们就可以接着分机构、产品线、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进行更完整的绩效评价。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商业银行是怎么通过这些绩效管理工具实现多层面的提升。

(一)通过细分客户,对客户贡献度提升提出更高的要求

根据客户的raroc值,我们可以将客户分成四类,分别是退出客户、提高客户、潜力客户和支持客户,对于退出客户可以选择积极退出,把有限的资本运用到能带来更大回报的客户;对于提高客户,在一段时间内,可通过创新和丰富产品等方式,引导这类客户向潜力或支持客户转变;对于潜力客户,已经为银行带来了经风险调整后的正收益,但raroc还未达到理想目标,这部分是银行需要积极予以支持的客户;对于支持客户,也是银行的黄金客户,是银行须全力做好维护工作并可积极拓宽业务范围的客户,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以上仅是一个管理会计应用的简单例子,商业银行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客户进行细分。

(二)对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分析劣势和优势从而进行策略跟进

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城市和区域,各有不同的经济和业务优势,对分产品进行区域内的比较,能够看到哪些产品在竞争中拥有优势,哪些产品未被完全开发,哪些产品不适合在区域内发展等。

如表五所示,与区域比较来看,某分行的产品优势:对公贷款raroc、金融机构存款日均和收益高于区域平均;主要劣势:存贷款规模不及区域平均,中间业务收入还待拓展,分行整体raroc低于区域平均。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若能在上述产品中再进行分类,如中间业务收入中再细分为委托、投资、保险、基金及理财等业务手续费收入,进行区域比较后,就能知道业务潜力或赢利点所在。

(三)对各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各机构的竞争力进行区分,通过绩效目标的设定促进经营目标的完成

商业银行经营目标完成有赖于每个业务单元的逐级完成,业务单元可以是各机构,也可以是各业务条线或经营中心,它们又可以对层层分解到客户经理、管理人员。本文前面已经提到使用平衡记分卡进行考核体系的构建,其中涉及的财务指标可以是经营目标中规模、效益、成本控制等指标的分解,也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单元提出不同的目标方案,如对客户经理提出单位产能要求(包括eva、业务规模增量),对机构提出效益、风险控制和成本控制类指标,对经营中心(如票据中心、投资银行部等)提出总量及效益指标(如票据或债券交易量、eva和raroc等)。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现代企业管理自我案例分析

摘要:市场竞争趋向多样化,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亦寻求差别化。本文从某文化企业的案例分析自省管理出发,探讨由下至上总结经验、对症下药的管理方式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案例分析 企业管理 文化企业

案例:某文化企业在企业员工管理过程中推陈出新,年初发出公告要求员工在中期总结和年终总结前,根据自我经历的一项选题进行自我案例分析,并撰写报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出规律,通过案例分析会的形式让员工之间交流,总结普遍意义上的问题,上升至企业管理层面,从而防微杜渐,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年度总结时,该企业自我案例分析报告上交率98.8%,通过案例分析交流会解决了突出问题,汇总建议20条,涉及企业生产、营销,并切实解决了员工关注的问题和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探究

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方式的创新和多样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单一的管理模式逐渐滋生惰性,起不到激励和促进的效用。目前较多采用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不外乎以下几种:

1.亲情化管理模式。

利用家族血缘关系的内聚功能,实现对企业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中,企业的重要岗位一般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人员担任。对于初创的企业,亲情化管理模式可资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有许多这种模式的变形,最常见的是企业宣传的“以企业为家”的理念。

2.友情化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多出现在以合伙建立的企业中,以朋友感情维系企业并处理企业各种关系。诸如新东方成长之初,是对这种管理模式的实践,但问题也接踵而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尤其是企业利润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在权力、利益纠葛下,哥们儿的友情就淡化了,企业管理效率也就大幅度下降,制度的力量方能显现。

3.温情化管理模式。

顾名思义,温情化管理模式通过调动人性柔软情感的作用,将企业作为大家共有的企业,常见的是分配给员工股份,一荣则荣一损俱损。创业的时代,这种温情化的管理模式随处可见。“叛卖情怀”可见一斑,将众多怀有共同理想信念或爱好的人发展为员工或者使用者。在企业中充分重视员工和客户的人性,调动其工作及消费的积极性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把人情味作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最主要原则就偏离了管理的本质,一味地强调人情味会使得企业目标的模糊化,也可能会导致制度纪律的松弛,效率下降。人情味原则与企业管理原则是不同范畴的原则。

4.制度管理模式。

制度管理主要是依赖于制度,在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比较常见,制度管理模式成为必然选择。不论是亲情、友情,企业壮大就会有更多利益,各方认可的制度、标准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这些准则成为权利与义务的判定依据。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地吸收和利用其他几种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制度管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制度的僵硬性会阻滞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丧失效率,错失诸多发展机遇。因此,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汲取各种管理模式中的积极因素,方可实现企业管理的高效化、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

二、案例分析管理模式

文章上述“自我案例分析”的方式可谓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应用,企业管理的根本是管理“人”,而每名员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分析,由下至上传达管理经验,将企业的问题逐步化解,最终推进企业的稳健发展。

1.案例是什么?

最初起用"案例"一词,是医学界对医案及个别病例的统称。具体讲,就是对病情诊断、处理方法的记录,以便有据可查。在不同专业内,对于案例的认识也不同。有观点认为,案例是带有典型性的情景的再现;也有观点认为,案例是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综合表现。另有人认为它是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挖掘,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份的活动,它是应用性学科最快捷、准确的研究手段及方法之一。对这些观点进行综合,案例是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及生活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研究、思考、指导、说服、引领、教育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简要的说,它是我们企业和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及生活中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

2.案例分析的意义。

2.1案例是对实践的反思

是生产经营管理情境的故事,通过撰写案例再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情景,能够将问题产生的原因条分缕析,并在事后理智地反思,总结出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式,从而在以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少走弯路,达到少犯错、不犯同类错、不犯错、不犯大错的效果。

2.2案例是解决问题的源泉。

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学习,可以分享他人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自觉守纪律讲规矩,自觉调整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效能。

2.3案例是员工专业成长的阶梯。

研究分析学习运用案例,可以增强员工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辩证思维,提高员工参与和驾驭市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2.4案例是员工梳理记录自己成长的好的形式。

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有许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身在事中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事后记录不仅能够反思问题,同时也是对工作的总结,在每一个案例分析后可以记录个人的成长。综上,案例及撰写案例和组织开展案例分析研究交流活动,对于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员工们的分析能力、业务水平有着非常有益的意义。

三、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从案例分析研究报告的内容来看,大多数诊断了企业在发展中的一些“病疾”,同时推导了“病疾”的病机,开出了一些“解疼”良方。但从单病因说来看,对“宿主”和环境病因珍判不够;从流行病学观点来看,对易患、诱发、速发、加强因素分析还不透。其主要原因是企业较喜欢求安、乐安、行安,对诊判“病疾”、病机的认识及态度有些偏颇、主观因素大,员工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能力需要提升。

2.实践案例分析管理的途径。

如何撰写好案例是实现案例的价值和组织开展案例分析研究交流活动、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从而达到企业管理的首要环节。案例与论文相比,案例更适合员工的需要,更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因为案例来源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一个个鲜活的实际,素材广泛丰富具体,写作形式自由,内容集中反映企业和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

2.1注意把握案例的特点。

作为一种叙事的表达方式,又是对典型事件的追述。一个好的案例应该有两大特点:一是故事性。大部分人都反感冗长的理论分析,而案例正打破了理论的枯燥。通过叙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将员工处理某一问题的情景再现,赋予了案例可读性,从而吸引同事、领导一起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是意义未尽性。这一个特点决定了案例撰写并不是生产工作中的琐碎事宜,而是具有典型性的案例。每个案例都包含有多种可能性,带给不同人不同思考。具有普遍性问题的案例在生产经营管理的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2.2注意掌握案例的构成要素。

撰写案例要注意案例的构成要素,诸如文章提到的某文化企业在发出“案例分析”通知的同时也对撰写案例提出要求,包括叙述事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因此,案例的构成主要包括:一是真实的情景,即案例发生的过程;二是事件的起因,即问题产生的导火索及原因分析,这里包括背景描写;三是问题的呈现,将案例的焦点列出;四是解决方法,这也是撰写案例进行案例分析的重要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员工个人问题并总结出普遍规律从而解决一类问题,每一名员工都解决了问题,自然带动了企业的整个发展。

2.3注意体现案例的基本要求。

一是案例展示与反映的问题是一个现实的有代表性的有教育启发意义的事例。选择实例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1)案例中存在疑难问题,不是现有规则可以解决的,并能够通过分析得出解决方法或者好的建议;(2)案例具有典型性,并不是罕见的案例,不会在生产过程中再发生的。二是案例的描写和分析能清楚地针对一个问题,表达企业的一种文化或者符合企业的整体发展方向,不是空谈,而是切实的问题。三是把握撰写案例的关键。(1)要有一个主题。首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可从选择最有收获、最具启发性的角度切入。(2)在选择情境和材料时要有针对性,要符合企业实践的需要,提出企业所关心的事情和问题。(3)在撰写案例评析时要对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撰写好案例是进行自我案例分析的重要源泉,通过自我案例分析解决企业员工自身问题,并能寻找到普遍问题所在,将企业的细致末梢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仅实现了企业的自我管理,同样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化、节约化的展现。

作者:黄野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开放存取资源元数据管理案例分析

1OAPS概述

OAPS是由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逢甲大学三校图书馆于2Oo4年7月共同发起的一个联合式机构仓储计划,即学生优秀作品仓储计划。目前已经加盟的成员有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逢甲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并建立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_1]。该联合机构仓储的目的在于更广泛地传播和利用各个成员机构的优秀作品资源,实现优秀作品快速、有效地交流和共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是以开源软件DSpace系统为基础。通过应用OAIHarvester2.0元数据收割软件和本地开发XMLParser软件,收割各成员机构利用DSpace系统建立的本地机构仓储元数据(及数字对象)的方式建立并提供服务的仓储网站。OAPS面向全球提供免费元数据检索。并通过OpenURL技术链接至各成员机构的全文资源。

2OAPS元数据标准的选择

建立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其元数据标准.由于OAPS采用了DSpace系统,而DSpaee默认的元数据标准就是DC元数据,因此DC元数据自然而然地成为OAPS的首选标准。虽然OAPS的成员机构仓储都采用了DC元数据标准,但各成员机构在应用时的元数据结构又有所不同,因此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采用取合集的原则,尽量保留各成员机构仓储的所有元数据字段。另外,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充分利用了DC元数据的特性,根据自身情况采用了DC元数据的14个基本元素,并增加了Degree和Course元素。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的元数据方案如表1的DSpace-DC列所示。表1也给出DC元数据与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DSpace—DC的对应关系。

3OAPS元数据的生成

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的各成员机构的元数据主要通过表单提交元数据的方式生成。当然.OAPS各成员机构都规定了只有获得授权的用户才能提交元数据表单。用户只需参照各成员机构DSpace帮助项中的“submit”指示提交元数据,“sub—mit”中对每个元数据元素的填写进行了明确的说明。虽然DSpace系统利用元数据提交表单生成元数据很方便快捷,但是在提交的过程中,缺乏自动纠错功能。如填写Tide元素时,出现词汇错误,DSpace系统的提交程序无法自动检测,只有通过管理员的审核工作才能发现。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的元数据生成主要有2种途径:一种是收割成员机构仓储中的元数据;一种是远程直接提交元数据。收割生成方式将在下节阐述。远程直接提交元数据方式与各成员机构的元数据提交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4OAPS元数据的

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以及各成员机构仓储都采用了DSpace系统,DSpace系统通过OAICat作为一个数据提供者向外元数据资源。OAICat是OCLC开发的一个开放源代码软件,遵循OAI—PMH协议。因此,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以及各成员机构仓储的元数据能够被诸如GoogleScholar、Scirus、OAIster之类的网络搜索引擎检索。

5OAPS元数据的收割与解析

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的元数据收割主要通过遵循OAI—PMH协议的OAI.Harvester2.0软件实现。0AIHarvester2.0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一个服务提供者(ServiceProvider)从遵循OAI—PMH协议的仓储中收割元数据。OAIHarvester2.0遵循OAI—PMH协议的技术框架,它通过HrrP协议向数据提供者发送请求,数据提供者根据相应的请求返回一个XML文档,发送的H11、P请求不同,返回的XML文档内容就不同。OAIHarvester2.0主要通过请求动词和时间戳控制其收割的元数据范围。截止到2011年5月13日。OAPS联合仓储网站已经收割到1614条元数据记录。OAIHarvester2.0将收割到的元数据存储至本地服务器。为了将收割到的XML文件解析为DSpace系统能够导人的格式。需要利用元数据解析技术对XML进行解析。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自行设计开发了一个XMLParser软件。设计者在开发时。考虑到不同数据提供者在提供的xML文档数据格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因而在XML—Parser开发过程中,采用了通用性和适应性原则。由于OAIHarvester2.0收割到的是DC元数据元素名称,但DSpace系统可接受的DSpace—DC元数据既有元素名称又有修饰词,XMLParser在解析数据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映射处理。另外,考虑到各成员机构仓储提供的元数据有所差别.XMLParser为针对每个仓储建立了专门的映射文档,以便准确地解析出元数据。

6OAPS元数据的增值

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将收割到的DC元数据转换为本地统一的DSpace—DC元数据,通过统一的界面对元数据进行了索引。从而解决了由于不同成员机构仓储元数据结构和索引方法的不同.给用户带来的资源难发现、难检索的问题。OAPS以用户服务为中心。对收割来的元数据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聚类,如从主题、题名、作者、日期等角度对元数据进行聚类。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检索浏览方式。

7对OAPS元数据管理的评价

0APS联合机构仓储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各成员机构的大力支持和重视,自成立以来,成员机构每年都会组织召开相关会议。讨论OAPS的发展事项.积极探讨有关OAPS的相关技术问题,如元数据标准及共享方案等技术问题。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采用DSpace系统作为资源组织的基础,遵循了OAI—PMH协议,统一了元数据标准,实现了仓储之间的互操作,并对元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增值处理。虽然OAPS联合机构仓储网站在元数据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同样利用DSpace软件开发的香港科技大学机构仓储相比,首先。OAPS联合机构仓储缺乏明确的相关元数据政策说明,不便于用户对其元数据细节的相关了解和使用。而香港科技大学机构仓储中有明确的元数据使用政策说明、元数据提交政策说明,比如其在元数据使用政策中规定任何人可以免费获得元数据,同时规定在非商业应用的情况下,只要提供其OAI标识符或原始元数据记录链接,就可以在没有获得事先许可的条件下以任何方式使用其元数据『3_。其次,OAPS联合机构仓储缺乏相关元数据技术说明,而香港科技大学机构仓储在其系统特征中明确说明其采用的是OAI—PMH协议和SRW协议。便于用户对其元数据互操作技术的了解。最后,OAPS联合机构仓储缺乏对DSpace已有元数据提交界面的修改.而香港科技大学机构仓储针对DSpace本身提交界面太复杂的特性,在其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得元数据提交更便捷,也更符合用户习惯。由于DSpace系统本身存在一些元数据处理方面的缺陷,比如DSpace在元数据扩展问题上,只能完成对新元素的注册,并不能在资源提交过程中自动添加新注册元素的属性描述项_4]。这就造成采用DSpaee系统的仓储在元数据管理上难免有些不足,因此.需要对DSpace系统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以增强其元数据管理功能。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物业管理案例分析6则

一、某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原由小区开发商聘请,业主入住后对该物业管理公司不满意,双方矛盾很大,小区业主委员会决定解聘该公司,但该公司称:其与开发商有委托管理合同,且业主购楼时与开发商的契约中已订明:“同意开发商委托的管理公司管理”,因此,业主现在无权解聘管理公司,业主称服务质量不好,无法举证,且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没有统一标准,所以物业管理公司不存在违约,如果业主坚持解聘,就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为此,业主与物业管理公司争执不下,诉诸于法院。

1、试析本案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2、对此类纠纷应如何解决。

二、两年前王先生在某小区购买了一套三房二厅的住宅,但一直没有入住。最近物业管理公司多次发出通知,催他补交一年的物业管理费。王先生以未居住为由拒交。

试析:王先生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三、张先生在某一住宅小区购买了一套高级住宅。因为他是位生意人,所以将住宅作抵押向某银行进行了贷款。银行为了确保贷款回收,将该套房进行了诉讼保全措施。张先生由于生意上的不成功,停止了向物业公司交付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公司认为张先生的房子在,暂时不交物业管理费也没什么大的关系,只要房子在,不怕业主不交费。

由于张先生没有及时返还银行的贷款,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长时间的诉讼,法院判决将张先生的房子进行拍卖,拍卖结果银行竟买成功。于是,该套房子易主。该银行又将该套房通过房地产中介机构转让给了胡女士。

这时,物业管理公司决定正式追讨该房所欠的物业管理费。结果,银行拒付,胡女士也拒付过户前的物业管理费,张先生又不知去向,致使该房所欠的物业管理费一直没能收缴。

分析:1、物业管理公司该向谁追讨该房的物业管理费?

2、物业管理公司的做法有什么缺陷?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四、某物业管理公司为了弥补经营的亏损,多次擅自提高“宇宙花园”住宅小区业主的水电费,对此,部分业主表示不满,并拒交水电费。为了加强管理,物业管理公司采购了一批新的IC卡水、电表,要求小区业主每户出资500元将原来的水、电表替换掉,此举遭到大部分业主的反对。于是物业管理公司对拒不交钱换表的业主停止送水、送电,并对拒交水电费的业主给予罚款处理。小区业主对物业管理公司的做法义愤填膺,强烈要求更换物业管理公司。部分业主通过联名签字同意,请了另外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来到小区,但原物业管理公司以其与开发商有委托管理合同为由拒绝交出管理权。双方争执不下,诉诸法院。

试析: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的做法各有什么不对之处?为什么?

答案(一)答:(要点)

1、本案涉及的是物业管理法律关系问题;

2、物业管理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的基础是协议委托。在物业管理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权来自于产权人的委托授权。在物业开发阶段,产权是开发商的,因而这时只有开发商有权决定请哪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开发和日后过渡期的管理;在业主入主后,由于产权的转移,物业管理的决定权也随之转移了,由业主的所有权派生出来的管理权或委托管理权自然也属于业主,因此,开发商委托的物业管理公司在完成了过渡期的管理后,物业管理的决定权就随即从开发商手上转移到了业主手上,业主委员会可以根据对原开发商聘用的物业管理公司的考察来决定是续聘还是改聘别的更好的物业管理公司。

3、本案中,物业管理公司拒绝交出管理权的理由不能成立,业主委员会在与物业管理公司自行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请求政府主管部门行政调处或提起司法诉讼。

(二)答:(要点)

1、王先生的做法不正确。

2、日常所说的物业管理费严格意义上大多属于公共部位及公共服务的收费,像保安、清洁、绿化和公用维修等,是为整个楼宇、整个小区的服务,不管你是否居住,你的房产都已享受到了,并因这些服务而得以保值和增值。还有,公共服务的收费不便以住户多少来划分,物业管理人员并不会因为个别住户离开而减少工作量,何况这对其他业主也是不公平的。

因此,只要业主购买了住房,开发商又及时有效地发出了入住通知书,就不管房子是否有人居住(或居住频率如何),原则上都应支付物业管理费,但因居住才会发生的费用是不用缴的,至于公共费用收取多少则可以与物业管理公司协商。

(三)答:(要点)

1、物业管理公司应该向原业主张先生追讨物业管理费。

2、在本案例中,物业管理公司混淆了物业管理法律关系。

3、物业管理公司在发现张先生未支付物业管理费时,首先应当直接要求张先生履行其义务,而不是去消极等待。因为房产是不会也不可能承担应当由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承担的义务的;其次,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根据其与张先生所签订的物业管理协议去诉诸法律,以法律的强制力去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不采取上述两个措施,物业管理公司就会坐失良机。因为当张先生的房产随着主体的变更而易主,新的主体尚未与物业管理公司签订任何协议,所以在法律上新业主不会也不可能继续履行张先生(原业主)的义务,虽然房产还是原来的房产,但房产的主人已经变更,即原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已变更,而房产本身已变成新的法律关系的客体,这一新的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不可能为老的物业管理法律关系承担任何义务的。所以,本案例中的物业管理公司这种收管理费跟着房产走的观点和做法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四)答(要点):

1、物业管理公司的不对之处及分析

①擅自提高水、电费不对。水、电费是由政府有关部门定价,由水、电管理部门

收取的费用,物业管理公司只是代收,不能擅自提价;

②向业主收取500元的水、电表设备费不对。按规定,开发商必须将每户业主的

水、电表设备的费用打入房价中。物业管理公司要更换水、电表应与开发公司协商,而不能强行向业主收取费用;

③对业主停水、停电的做法不对。只有水、电管理部门才有权对用户进行停水、停电的处理权。

④给业主给予罚款处理的做法不对。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只有国家司法机关和有关行政机关才有处罚的决定权或执行权。

⑤以其与开发商有委托管理合同为由拒绝交出管理权的做法,理由不成立。在小区成立了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后,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委托权就属于业主大会及其委员会,业主委员会有权续聘或解聘由开发商聘请的物业管理公司。

2、业主的不对之处及分析:

①部分业主拒交水电费的做法不对。业主对物业管理公司的收费标准有意见,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甚至诉讼等形式解决,在问题未解决之前,不能拒交水电费。

②部分业主通过联合签名去聘请新的物业管理公司的做法不对。业主有权对原物业管理公司的工作进行监督、审查、批评,如果对该物业公司的服务不满意,可以通过业主委员会按照特定程序选聘、解聘,但是这种权利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通过业主委员会来行使。业主委员会是全体业主的代表,代表全体业主的利益,部分业主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解聘或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在没有业主委员会或经过业主委员会的情形下所做出的决定是无效的。

(五)答(要点):

1、首先,当廖先生上月费用拖欠后,物业管理公司在第二个月即应向其发催款通知书,此单将上月费用连同滞纳金以及本月费用一起通知廖先生;

2、如果第二个月依然拖欠,物业管理公司应在第三个月再次发催款通知书,将前两个月的费用、滞纳金和当月的费用一并通知,并限期缴清;

3、业主廖先生长期拖欠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人员以及经理需亲自登门进行劝导和解释,争取廖先生的理解和支持;

4、如果廖先生确有苦难,费用方面可以考虑适当给予优惠;

5、如果廖先生没有特殊困难,当收费员上门催款时依然拒付,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根据物业管理公约停止对其提供服务;

6、如果依然没有成效,物业管理公司可以根据相应的法律程序提起诉讼。此时,应当注意催款工作的书面记录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按照法律程序到法庭解决问题所必需的物证。

(六)答(要点):

1、本案属于物业管理侵权纠纷;

2、本案中物业管理公司应承担严格责任即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是指当事人承担责任的要件并不以过错为前提,只要不能证明是被侵权人的过错,法律规定的责任主体就要承担责任。

3、在物业管理关系的当事人中,对管理商或开发商将更多地适用严格责任。物业管理是一种服务,严格地讲也是一种产品,因服务质量的瑕疵引起的后果,即使不存在故意或过失,物业管理商或开发商也要承担相应责任。因此,本案中的管理公司和开发商均不能免责,他们应首先对业主谢先生承担责任,然后再通过有关途径明确他们各自的责任(有无责任或责任大小)。

五、某物业管理公司所管某公寓大厦的业主欧阳先生长期拖欠物业管理费,物业管理公司应如何处理此事?

六、某住宅小区一楼业主谢先生度假回来后,发现家中积满了污水,经查是因为该门栋下水管道倒灌所致,谢先生以物业管理公司没有履行管理职责为由,要求物业管理公司给予损失赔偿,但物业管理公司称下水管道是通畅的,不应该负管理责任,因此拒绝赔偿。

试析:1、本案属于哪一种类的物业管理纠纷?

2、本案中物业管理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为什么?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案例分析法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近年来,面对高效课堂的呼声和实践,大学专业教育越来越以此为追求目标和践行方式,案例教学的运用成为普遍和关注的焦点。公共管理教育属于专业教育的一种(professionalschools),兴起于全球化公共管理运动,21世纪之后进入了发展的蓬勃期,公共管理教育的相关研究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而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我国尽管在公共管理教育的发展上起步较晚,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但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却为数不少。然而,现状是基于本国现状和实践的、能因地制宜的的本土经验却不足。因而,案例分析法成为了中国公共管理教育发展的焦点和途径。

一、案例分析法及其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陈述和分析某个特定情境中的冲突或决策问题,将学生置于实际决策者的角色之中,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今后的自身决策做准备。”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固定、系统地将知识体系完整、全面、有序的传递给学生,课题教学的劣势在于无法使得学生以主体角色进入知识情境,从而体验式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因而,对于具体情境的模拟就依赖于案例分析法了。案例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带领学生迅速转变角色进入情境,从而将理论与现实实践相联系,巩固并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当中对类似情境做出正确判断、产生正确行为。案例教学始于1870年的哈佛大学,“案例”的说法来自于法律条文的判断,进入20世纪,案例教学在教育中普遍运用起来。一般而言,公共管理中对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包括两种基本模式,“简单案例如芝加哥式(芝加哥大学首先开发使用),即案例研究。复杂案例如哈佛式(哈佛大学首先开发使用),即案例分析。”前者是将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老师与学生共同站在案例之外进行讨论和分析,后者则是参与到案例当中去,以主观当事人的身份来分析,转变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探讨和分析。公共管理源于20世纪西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后来逐步综合各种学科,成为了融合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政治学、经济学、公共政策等多种学科方向的综合学科门类。同时,鉴于其实用效益和经济价值,也逐步成为了一名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以为还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卓越的执行力等。我国的公共管理教育和教学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对案例分析的关注日渐深入,尤其是近年来为解决本国自身案例教学的匮乏,很多学者展开了积极的研发工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2004年成立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以来,10年间共开发出150余个案例,其发展速度还是较快的,但案例与国际的接轨和交流还是目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法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管理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案例的设置和引入是因为其所呈现的情景具有典型意义,通过重复和再现使得某种真实的具体情境得以身临其境进而掌握处理该问题的基本方法。公共管理课程属于社会科学类,社会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在于不断的接近真理,然而,完全一致的情境是不会在社会科学当中发生的,这与实验室中自然科学的反复证明不同。公共管理课程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习得,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力的开发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其课程内容需要密切联系现实,脚踏实地的服务社会实践,避免空谈理论,使得学生能在进入社会的同时就迅速、直接的适应和融入社会。因而,公共管理课程要求课堂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寓教于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热情。鉴于多元功能的公共管理课程本身的性质,及其大容量、较灵活、立足应用的学科特点,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很难实现课程目标,案例分析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优秀且恰切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我和联想式的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优秀的案例能够将空洞的理论说教在情境中迅速转化为现实的操作,便于学生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案例分析法还能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即便案例是固定的,但面对不同的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其在问答间碰撞出的火花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案例分析法不仅是公共管理教学实现课程目标、提供课堂效率、营造轻松氛围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创新的重要举措。

三、案例分析法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运用的原则

尽管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主体的素养与能力息息相关,与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都具有直接联系,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确实在规律的共通性上有章可循。下面将从例案例选择的典型性与针对性、问题设置的集中性与预设性、教学相长的互动性与合作性等原则具体分析。

1.案例选择要源于生活,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现实生活是案例选取的直接源泉,案例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主要的主要职责就是慧眼识材。教师应当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嗅觉,卓越的概括攫取能力,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案例进行选择,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抽象出最适合专业理论教学的部分,并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在形成案例文本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所选材料的甄别,选取最具有典型性的材料、最具有适用性的事件、最具有吸引力的焦点,主动加工并形成专题,同时需要兼顾案例本身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案例的分析还应注意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进行案例分析。不要将案例分析的过于复杂和理论化,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案例过程当中。其二,要针对专业理论教学的需要拓展案例本身的延伸性教育价值。一个案例通过不同视角的分析是可以形成多种教育价值、实现多个教学目标的,案例本身的延伸性和创造性为案例分析制造了较为充分的发挥空间。但是,不同阶段的学习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侧重,要针对案例服务于理论教学需要的原则,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案例,避免无限延伸和随意拓展。

2.案例问题的设置要具备集中性和预设性。

由于一则案例包含的信息多元庞杂,因而案例的讨论经常因为中心的缺乏和重点的游移而效率低下,因此,焦点问题的确立成为案例分析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所谓焦点,就是将问题集中起来,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目的进行设置,从而在讨论中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从而有效提高案例教学的功效。案例的问题设置应是提前预设的,所谓案例预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案例特点,预先计划设置一些问题,问题的中心和答案应在教师的预想和计划之内,效果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预设问题可以将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可以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时刻把握主题,避免跑题和低效教学。预设性是案例教学准备环节的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即便案例再恰切,没有预设的问题和预设的引导及点评都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最后,公共管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的运用还要关注一般教学过程中重要环节是实施,如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教学相长的互动性与合作性原则,因为案例分析中师生的互答和质疑都是教学深入的必要环节,因而互动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不容忽视;教师要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和总结,及时总结经验,便于进一步案例教学的顺利进行和积极发展。在日常教学中,案例的运用和分析看似普遍,但真正将案例分析法恰当、科学、有效、自觉的运用,发挥其最高效应的理念和教学行为尚待完善。应当说,当代案例分析教学还尚待于系统科学的完整理论的形成,但公共管理教学中对其的普遍应用无疑是案例分析法的重要重要探索。

作者:吴婷婷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采购资金管理案例分析

一、加强采购流程风险控制,降低采购成本

B公司是一家生产大型程控交换机的企业,因当时生产急缺其中的重要部件时钟,四处寻找供应商。采购经理经朋友介绍联系到广州的供应商甲公司,在没有了解对方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资信状况的情况下,仅凭对朋友的信任便同对方签订了供货合同,并随即预付了50%货款600万元。结果,甲公司迟迟不发货。后来B公司发现甲公司根本不是时钟的生产厂家,该公司在收到B的预付款后就将投入了其期货账户,希望赚到一笔后再将预付款退回B公司。B公司几经交涉,并通过当地工商管理部门追讨货款。才追回了400万元的预付款。B公司不仅资金遭受损失,并且因此错失销售良机,给企业经营带来沉重的打击。问题分析在本案例中,B公司因生产物资急缺,从联系供应商、询价、到签订合同、预付货款等均由采购经理一人拍板。由于B公司对采购风险的零控制造成了企业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解决方案采购的任何一个环节失控都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对采购过程的风险控制,降低采购成本:

(1)采购审批权集中管理。将大额采购审批权集中在高层职位管理,层级把关,避免职能部门营私舞弊。

(2)分散采购职权。避免同一人从询价、确定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以及付款审批等一手包办。

(3)慎重选择供应商。必要时到供应商处实地调查;审核供应商的供货条件;评估供应商的信誉等。

(4)签订合理的采购合同。建立合同审批制度,对价格及结算方式进行严格把关。在本案例中,如果B公司的任何一个合同会签部门对供应商的资质提出质疑或是对结算条件提出反对意见的话,B公司的损失都是可以避免或者减小的。

(5)谨慎验收货物。由独立的验收部门进行产品验收,并建立严格的退换货制度,杜绝漏洞。

二、规范结算和付款流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C公司是一家中型生产企业,其董事长将公司内部管理交给自家的几个亲戚负责。最近有传言称,主管采购和生产的王副总生活异常奢侈,消费与其收入极不相当。最后经过审计发现:采购结算发票有数月连号的情况,不符合正常的发票使用规律;部分结算发票随意以房产发票等抵冲,与采购项目不符,王副总理由是:为了获得折扣而不需要供应商开具发票;付款签字审批时间为发票开票日期的当天或者早于发票日期;其中个别供应商有频繁的退货情况。再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因董事长赋予王副总的权限过大,董事长不在公司时,王副总即是其人。因此凡王副总签过字的单据,财务等其他部门根本不敢提出异议,全部照办。王副总不仅收受供应商回扣,而且勾结车间主任联合舞弊:随意增开领料数量,再将未耗用材料偷运回供应商处,随后由供应商开具发票,王副总再正常签字付款。问题分析:在本案例中,采购主管王副总不仅与供应商勾结收受回扣,并且伙同车间主任联合舞弊,其手法虽隐蔽但也不是难以发现的。C公司的问题关键在于没有一个健全的采购付款制度和流程作为约束,采购过程中所涉及的多个部门,验收仓储、生产、财务等都因惧怕王军手中的权力,没有一个部门起到监督的作用。解决方案:建立、健全有效的付款制度,具体可参考以下业务流程:

(1)计划部门根据生产需要发出采购通知单,并报送财务部做为日后付款的审核资料。

(2)采购部门根据采购通知单,向供应商下订单,合同副本送财务部备案。

(3)仓储部门办理验收入库后,验收单送财务部门做为原始单据记账。

(4)财务部门审核采购付款时,根据采购通知单、采购合同、验收单、发票(预付款除外)等有效的付款文件,核对相符后确认付款。如果C公司能够严格按照上述采购付款流程操作的话,那么王副总的舞弊行为就可以被重重的关卡所限制,仅仅靠伙同车间主任的勾结,恐怕是难以得逞的。在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除了严格遵循上述采购付款流程,还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预付款审批制度,尽量减少预付货款;在企业被允许的信用期限内,尽可能地延迟付款;除不足转帐起点的零星现金付款外均采用银行结算;及时与供应商对账避免错付款;监督采购价格,必要时经上级领导核准后方可付款等。

作者:康梅红 单位:河南省信美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社区管理中的网络参与案例分析

一、实践与探索:网络参与的个案分析

(一)个案概况

X社区位于上海东北部,于2003年经上海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行政面积为9.45平方公里,下辖成建制居委会7个,常住人口3万多人,流动人员1万余人。该社区的居民以受教育程度高、收入高、民主意识强、维权意识强的中青年上班族、白领以及新兴社会阶层等群体为主,其中,21—60岁的人口占71.5%,高中及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占79.1%。这些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方式,主要借助于小区业主网络论坛表达意见诉求,社区18个小区业主论坛,平均日在线人数超过3000人次,累计发帖近60万帖,从最初的仅服务于居民购房、业主装修等简单交流平台,发展到后来作为社区居民重要的“网络生活空间”,内容涉及社区生活各方面,并形成“线上”与“线下”快速互动。网络参与对社区治理影响愈加突出,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加强对社区居民网络参与的引导管理,将零星地、自发地的参与转变为有组织地、自觉地参与,成为基层创新社会管理一项新的重要课题。2008年以来,X社区探索网络参与社区治理,这种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互联网舆论宣传工作模式,接受培训后的居委干部,在业主论坛以居委会的名义注册并担任论坛版主,与原有业主版主共同管理小区业主论坛,从而主动将居委会的工作拓展进入社区网络平台;原有自发形成的业主版主也通过居委干部版主,架起了业主网民与居委会之间沟通互动的桥梁,从而让包括版主在内的更多业主网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为确保网络参与社区治理模式顺利推进,X社区从体制上构建三级组织架构,一是在社区(街道)层面,建立由社区(街道)党工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的社区网络党建工作指导小组,通过社区网络党建推动网络参与社区治理。二是成立由党工委副书记、街道综治、市政分管领导、街道科室负责人、区政府驻地的派出机构负责人、居委会负责人等组成的社区网络舆情分析和研判联席会议,负责应对网络重大、焦点舆情,提出对策措施。三是社区(街道)相关科室和辖区内所院办、学校等在论坛中设立了服务版块或注册实名用户(形式不再局限于充当版主),其中,包括党员服务中心、派出所、地区工会、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基层服务部门将工作拓展到网络业主论坛中。各主体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性质,各自承担“网上”回应和“网下”落实措施工作。这样,为社区居民通过网络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路径创新

与以往政府网站建设、党政领导网上信箱和网上博客等网络活动不同,X社区网络参与社区治理模式是一种基层政府管理部门主动融入社区居民广泛使用的网站、主动通过网络引导社区居民的行为,换言之,在时间上先有网络论坛,后有基层政府的融入行为。一是在方式上以基层组织作为首要主体,形成了论坛的“双版主”。即除了原来论坛中的版主以外,另一个版主就是居委会版主。传统“串百家门”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受到限制,社区(街道)指导居委会以业主论坛为平台,与居民进行交流,更易被居民接受。在居委会版主运作取得成功后,社区相关职能部门逐渐进入论坛,形成基层政府与居民之间融洽的关系。二是在角色上以普通论坛用户身份参与网络活动。社区在进入业主论坛的过程中,改变以往政府强势介入网络的方式,充分遵循论坛发展规律和特点,以一种平等一致的网民身份成为论坛用户。三是“网上”、“网下”联动,以服务树威信引导居民的公共行为。居委会需要在论坛中发挥与原业主版主所不同的作用,包括提供业主版主不能提供的各类生活信息、社会服务,协调生活中的矛盾纠纷等等,用无微不至的服务树立威信、凝聚居民;引导原业主版主及用户参与到小区事务中,实现双向进入。

(三)注重实效

网络参与社区治理模式是通过网络加强社会管理的一项全新尝试,同时也为社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形成了良好的自治秩序。在对“网上”焦点议题分析的基础上,居委会将涉及社区治理难题转化为社区治理公共议题,通过“网下”召开评议会、协调会等组织力量开展协调工作,有效化解难题的同时提升了居民自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居委会、基层政府在引导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居民能以更加合作的方式,参与到社区共治中来。二是营造了良好的社区舆论氛围。特别是面对一些社区治理问题时,舆论不再简单地将矛头对准基层政府,论坛中的意见领袖和比较有威信的论坛用户都会以客观和积极的态度发表不同的意见,从而使论坛活动向更理性化的方向发展。

二、借鉴与思考:网络参与的有益启示

上海X社区运用网络平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探索,为网络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提供诸多借鉴之处。

第一,转变理念,把握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美国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未来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核心是网络,谁控制了网络,控制了网上资源,谁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心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月,中国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网民数量达到5.6亿,其中城市居民网民数量4亿。网络社会的发展带动城市社区居民的日益广泛参与社区治理是发展趋势,自上而下的治理方式已经很难满足中国现代社会。按照这一趋势,对于社区治理者而言,首先要解决的是理念问题,要从“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建设”,真正认识到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更是一个重要的话语平台、一种社会管理的手段,将其真正视为社区居民舆情、居民利益诉求的集散地,积极参与其间,将互联网当成社区治理的新平台,从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形成符合网络时代特点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模式。此外,还要改变以往的政府强势介入网络的方式,充分遵循网络发展规律的特点,要学会用网络语言加强政府与社区居民的对话,为及时捕捉社区舆情动态、了解居民诉求提供有效途径。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网上管理与网下管理的有机结合。网络世界虽然是一个虚拟世界,但通过网络平台管理的社区却真实存在。通过网络平台汇集的社区公共事务需要在现实中加以解决,这也是促进网络时代社区治理不断完善和发展、增强社区共同体凝聚力的关键所在。社区管理者用鼠标和键盘走进虚拟社区,必须要以实际生活中不断解决居民自治面临的共同难题来支撑自己在网络上的工作,才能形成社区治理的合力,推动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虚拟”网上居民反映社区发展中问题和“现实”网下基层服务部门联动解决问题的互动的过程,也是促进基层政府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的过程,有利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从而在网络平台的互动中形成科学决策、为民办事的强大合力。

第三,培养社区意识,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新的动力。社区意识是衡量社区发育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精神支撑。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社区意识就是居民对自己所在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当前在一个日益强调个体利益、个体权利和私人空间的社会中,社区意识的培育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同时也是城市社区治理中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对一个传统地缘关系、邻里关系逐渐弱化的社区而言,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很难找到一个稳定的居民共同交往平台,换句话说,现在的社区不同于以往的“熟人社会”。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互动和信息功能,它能比较轻易把不同的人都吸引到一起,进行围观或交往。这种社区论坛与现实生活中的社区相对应,论坛中的信息或话题也多与他们生活的社区相关。这构筑了网络论坛和现实生活的天然连接,尽管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保留了一定的隐密性,但也突破了原先完全陌生化的状况。它可以引导居民从“熟人共同体”向“情感共同体”和“自治共同体”依次递进发展,实现从陌生人到熟人、从熟人到家人、从家人到主人的转变过程。这恰如亨利•泰弗尔、约翰•特纳等西方著名心理学家所提出的社会认同理论,强调个体通过社会分类,对自己的群体产生认同,并产生内群体偏好。⑤实际上,这种内群体偏好主要体现在居民对社区愈来愈强烈的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使居民更加积极的投身到社区治理,为和谐社区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四,引导居民参与,将培育现代公民意识贯穿城市社区治理全程。现代公民是以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基本标志,没有现代公民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居民自组织参与,社区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共同体”。在人们的印象中,社区的概念大多还是指房屋、安全、卫生、绿化以及必要的水、电、气供应等生活设施的完备和管理上,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物化”的东西。实际上还有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公民道德等精神产品的“生产”也需要在社区内完成。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充分开放、平等表达的平台,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展现各自的智慧,在此过程中,居民的公民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育。在充分肯定居民通过网络参与社区治理的前提下,我们也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有序和高质量的公民参与是需要引导和管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有序的公民参与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社区治理参与中,居民才会受到成为现代公民的教育和训练,从而逐渐培育出现代公民的权利意识。

可以说,城市社区居民基于网络参与社区治理,为网络时代社区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源泉;而实践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善于在具体运作层面进行多维度的建设,着力形成网络参与社区治理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社区建设的和谐与稳定。

作者:李潇 王道勇 单位:中共上海杨浦区委党校 复旦大学社科部

管理案例分析论文: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会计核算案例分析

摘要:着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支柱产业,节能服务公司逐步受到资本市场青睐并纷纷登陆资本市场,该类企业大量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尚无统一、明确的会计准则指引前提下,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受到极大挑战,不利于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并保证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本文结合一家拟在新三板挂牌公司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典型案例,在剖析和对比不同会计核算方法后提出较为可行的处理方案,以便为类似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会计处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会计处理;可比性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PerformanceContracting),简称EPC)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新机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合同能源管理定义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相关政府部门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内节能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众多节能服务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会计核算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广泛关注。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较为特殊,具有多种运营模式,包括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融资租赁型、混合型等不同类型。目前,《企业会计准则》及其指南、讲解、解释等尚未就其会计处理进行明确规范,会计实务中存在多种核算模式,各种会计处理方法差异较大、对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给会计信息可比性和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带来较大挑战。本文将以一家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作为典型案例,针对其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案例背景

某节能服务公司(乙方)拟在新三板挂牌,其于2014年9月与某钢铁公司(甲方)签订“烧结厂烧结余热利用工程项目合同”,合同约定:1.甲方提供项目建设场地、余热资源及各类接入点,乙方负责余热发电项目投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服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三台烧结环冷机各设一套余热锅炉装置、一套汽轮发电机组(即“三炉一机”),并设置一个主厂房。2.该项目在建造、运行和转让(BOT)的基础上实施,项目建设及投资风险由乙方承担,余热发电收益归乙方所有,甲方以收益分享的方式实现收益。3.新建余热电厂建设期1年,运行期8年。合作期内乙方拥有该项目形成的动产、不动产的一切权益(不含土地);合作期满项目相关资产的所有权无偿转让给甲方。4.项目运行期内,双方按协议价格就共同确认的当期实际产出的电量计算本期款项,由乙方提供电费增值税发票,甲方支付相应款项。

二、案例解析

1.观点一:认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之混合销售业务进行核算。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向用能企业提供节能设备、负责安装并提供售后服务,其实质类似于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节能设备并提供后续节能服务的混合销售;由于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能够区分且能够单独计量,因此销售节能设备应作为销售商品核算,提供节能服务按照提供劳务核算。2.观点二:认为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参照BOT项目处理方式进行会计处理,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及《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核算。项目合同明确规定“该项目在建造、运行和转让(BOT)的基础上实施”,节能服务公司需要履行“建造—经营—转移”的完整过程,具有明显的BOT特征,类似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规定的企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交易合同对节能服务公司的经济影响也与典型的BOT合同一致,二者仅存在法律形式差异。因此在建造期间,节能服务公司应当就其提供的建造服务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确认相关收入和成本;在运营期内,节能服务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确认与后续经营服务相关的收入。3.观点三:认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进行核算。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模式分析,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经营活动包括建造活动和发电运营。由于乙方本身并非一家发电企业,实质为一家专门从事节能环保和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司,余热发电项目的主要利润来源于公司在节能技术和能源管理领域的专长和经验;公司实际主要为客户建造余热发电装置,并以与余热发电量挂钩的变动对价作为建造合同对价。因此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相关规定进行核算。本案例中,合同总价款取决于未来8年运营期的实际发电量,由于时间跨度较长,预期经济利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项目建设阶段建造合同的结果无法可靠估计。因此不能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需要根据《建造合同》准则第25条的规定判断成本是否可以收回,分别作出相应会计处理:合同成本能够收回的,合同收入根据能够收回的实际合同成本予以确认,合同成本在其发生的当期确认为合同费用;合同成本不可能收回的,在发生时立即确认为合同费用,不确认合同收入。4.认为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的融资租赁进行核算。根据合同安排,该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系节能服务公司按用能企业的要求建造一项特定的固定资产,建设的资产及设施具有专用性,仅供用能企业使用,履行该协议依赖于上述特定资产;该项目合同期为9年,合同期内资产所有权仍归节能服务公司,用能企业拥有使用权,且未来收益不能合理确定。因此可以确定该项协议包含租赁业务。运营期满后项目资产无偿转让给甲方,可以合理推测乙方在运营期内按照合同约定收取的价款实质已经相当于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租赁资产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经转移给承租人(用能企业)”关于融资租赁的确认标准。因此,该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本质上属于融资租赁,与租赁资产相关的风险报酬已经全部转移给承租人(甲方),而乙方通过收取节能经济利益作为租金以回收相关投资价款,应当按照租赁准则中融资租赁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一)讨论与分析

对比上述不同会计处理,均能将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商业实质与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相结合进行分析,都具有事实依据和一定的合理性。由于节能服务公司从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是提供节能服务解决方案,具有多元化、综合性,与一般混合销售业务、建造合同业务、BOT业务以及融资租赁业务存在显著区别,需要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从而得出较为合理、公允的会计处理结果。1.关于“观点一”,根据项目合同规定,节能工程项目在建设结束、完成安装、试运行成功且验收合格后,项目资产的所有权仍归属节能服务公司(乙方),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并未实质发生转移。节能服务公司是否能够收回投资并取得合理利润取决于节能项目未来能否创造节能效益,而且节能效益的具体金额取决于项目资产未来实际的发电量,未来实际的发电量具有不确定性,导致收入金额不能可靠计量。因此上述交易不符合混合销售的收入确认条件,不能按“观点一”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进行会计处理。2.关于“观点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通知》(财会[2008]11号)规定,企业采用建设经营移交方式(BOT)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涉及的BOT业务应当同时满足三项条件:(1)合同授予方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政府授权进行招标的企业。(2)合同投资方为按照有关程序取得该特许经营权合同的企业。合同投资方按照规定设立项目公司进行项目建设和运营。项目公司除取得建造有关基础设施的权利以外,在基础设施建造完成以后的一定期间内负责提供后续经营服务。(3)特许经营权合同中对所建造基础设施的质量标准、工期、开始经营后提供服务的对象、收费标准及后续调整作出约定,同时在合同期满,合同投资方负有将有关基础设施移交给合同授予方的义务,并对基础设施在移交时的性能、状态等作出明确规定。前述项目合同确有规定“该项目在建造、运行和转让(BOT)的基础上实施”,但BOT业务的合同授予方必须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政府授权进行招标的企业,本案例中交易双方皆非“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政府授权进行招标的企业”,也未设立单独的项目公司,建造的标的资产也非公共基础设施;BOT项目建成后项目公司仅取得特许经营权,并不拥有标的资产的所有权,而本合同管理业务中不存在上述特许权。因此,根据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原则,上述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不能按照“观点二”参照BOT业务进行会计处理。3.关于“观点三”,由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具有多种运营模式,节能服务企业分享的节能效益可以是变动对价,以运营期内的实际产出为基础进行确定,如本案例所示;也可以是固定对价,比如根据资产建设完成后甲乙双方共同进行一个月测试确定月度节能收益且在运行期内月度节能收益保持不变。因此,合同能源管理核算的争议主要集中于节能服务企业是“自建资产并提供给客户使用”还是“为客户建造资产并提供后续运营服务”,根据前述分析,后者缺乏充足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行性,因为在建设阶段很难对建造合同的结果做出合理估计,甚至难以确保可以收回成本,而且这种处理模式涉及大量的会计估计和职业判断,将为相关会计核算和审计鉴证带来极大挑战,难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此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建造合同是指为建造一项或数项在设计、技术、功能、最终用途等方面密切相关的资产而订立的合同。一般来说,判断企业的一项交易是否适用《建造合同》的主要标准为:当买方可以在相关业务开始前指定专业结构元素的设计和/或在建设过程中可以指定重大的结构性变化,则该类业务合同通常情况下应当适用《建造合同》准则,如房地产建造合同。本案例中,用能单位(甲方)只能选择节能服务公司(乙方)所指定的设计选项,仅有有限的能力影响所建造资产的设计,且指定设计相对基本设计仅有轻微变化,因此该类业务合同也不应适用《建造合同》准则。4.关于“观点四”,该合同能源管理交易依赖于特定资产(即主厂房、三炉一机等节能设备以及依附于该设备的专有技术等),且节能服务公司授予用能企业对建造的节能资产使用的控制权,符合IFRS体系下的IFRIC4关于《确定一项交易安排中是否包含租赁》所规定的判断一项交易安排中是否包含租赁成份的判断指引,因此该交易可以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在该交易中,所有的租金都是根据各租赁期的实际发电量计算的或有租金,且租赁结束后资产无偿转让给甲方,因此乙方能否获取报酬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即与租赁资产相关的风险仍由乙方承担,并未实质上转移给承租人(甲方),而且乙方无法对合同期间可获得的节能收益作出合理估计,不能将上述交易认定为融资租赁。因此不能依照“观点四”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中的融资租赁进行会计处理。

(二)会计处理建议

综上,本文建议将案例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视为节能服务公司自行建造长期资产并为客户提供后续劳务进行会计处理。在合同期内,项目资产的所有权归属于节能服务公司(乙方),且由乙方负责余热发电项目投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活动,乙方视为自行建设项目资产,确认为自身的固定资产,并提供给甲方使用;项目在运营期内,根据双方事先确定的协议价格就共同确认的当期实际产出电量计算各期节能收益,按照《收入》准则确认电费收入;项目合同期满,节能服务公司向用能企业无偿转让项目资产,视同节能服务公司处置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具体会计处理如下:(1)项目资产的会计处理建设期内,节能服务公司按照建造成本确认在建工程成本。在项目资产经验收合格后,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在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结转为固定资产并开始计提折旧。(2)节能收益的会计处理运营期内,节能服务公司根据双方事先确定的协议价格就共同确认的当期实际产出电量计算各期节能收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确认当期电费收入。(3)项目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项目合同期满,节能服务公司向用能企业无偿转让项目资产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视同节能服务公司处置固定资产进行会计处理。

三、小结

总之,节能服务企业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具有多元化特征,尤其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在会计实务中需要全面分析业务合同,对合同涵盖的业务实质进行合理判断,选用恰当的会计准则;一旦选定会计处理模式,应当将其作为一项会计政策,一贯地运用于企业所有相同或类似交易,不得随意变更,以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公允。

作者:程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