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08 04:29:07

导语:在幼儿启蒙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国内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论文

一、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由于现在的幼儿均为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平日里对其关爱有加,而爷爷奶奶更是对其溺爱,以至于舞蹈启蒙教育教师不敢采用严格的态度对待幼儿,这种有意迎合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导致舞蹈启蒙教育效果不佳。另外,有些舞蹈启蒙教育教师过分配合家长的要求来开展舞蹈教学,为了能让幼儿展现一段完整的舞蹈,不顾幼儿的舞蹈兴趣、年龄特征和认知行为,一味将舞蹈动作强加于幼儿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过分注重经济效益与眼前利益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内外不良思想理念改变了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人们逐渐重视眼前利益以及个人利益,加上许多不懂得舞蹈教育的家长拔苗助长、急功近利的思想,以至于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机构也纷纷将经济效益与眼前利益放在了教育核心地位,只注重培养幼儿的舞蹈专业技能,而对幼儿的未来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完全置之不理,例如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让幼儿参加相关的舞蹈比赛,进而专门训练相关的舞蹈,为了比赛一味机械地模仿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动作,也偏离了《指南》的轨道。

(三)缺乏一支高素质舞蹈启蒙教育师资队伍

当前的舞蹈启蒙教育教师大多数比较年轻,其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并且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理念缺乏一定的认识,以至于其开展舞蹈教育活动的时候,只是依据自身喜好来选择舞蹈教育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不利于其舞蹈技能水平的提高。另外,任教于幼儿园以及一些艺术培训机构的舞蹈教师,平时舞蹈教学中缺少教学研讨,且很少有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缺少正确的导向,以至于舞蹈启蒙教育走向不良发展道路。

二、开展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相关措施以及建议

(一)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当前幼儿舞蹈教育教师需要明确素质教育的实质目的,并且了解《指南》的精神要领,既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舞蹈专业技能,又要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使其将来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人才标准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应用长远的目光启发幼儿的智力、人格、技能等,从而促使其综合素质能力得以提升,使其将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有用人才。

(二)明确教材选择核心

在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教材进行选择的时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具体情况,幼儿园的教师要多选用充满艺术性和兴趣感的舞蹈,充分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的骨骼相对娇弱但具有可塑的柔韧性特质,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应以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教材选择的核心思想。

(三)音乐启迪作为源泉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之前,可以反复播放音乐,让幼儿感知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幼儿园教学的音乐选择一定要适合幼儿年龄特征,这样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随着音乐旋律学习小兔子、小鸟翩翩起舞,教师很自然地过渡到舞蹈教学中。这些都为幼儿塑造音乐感知能力和舞蹈能力奠定启蒙基础,也与《指南》相得益彰。综上所述,笔者简单地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实质目的以及重要性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且将当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现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介绍,同时,本文最后针对上述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及建议,但是推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广大幼儿教育从业者的共同努力。

作者:潘小余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道德启蒙教育论文

一、优化网络资源,提高幼儿德育启蒙教育成效

1.整合网络资源,优化幼儿道德启蒙教育环境

互联网信息资源具有良莠不齐、丰富多样的特征,其中蕴含丰富的教学资源,但与此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良信息。作为幼儿德育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整合资源。首先,要关注网络资源的适宜性。教师在筛选网络资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资源对幼儿是否适宜,是否与德育教育理念相符,基于适宜性原则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筛选,才能促使网络资源能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正面作用。其次,要关注网络资源的整合性。教师不能盲目筛选搜集到的资源,而是要按照主次原则,对资源进行分类整合,有针对性地使用网络资源。例如,大班幼儿教师在讲授《首都北京》相关内容的时候,需要适当筛选网上与北京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在课堂上向幼儿展示,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2.开发德育学习网页,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幼师在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德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征,确定德育教育主题,运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内容的可操作性,同时制作与幼儿德育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网页,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网页多元化、综合性等特点,引导幼儿大胆学习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对此,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浏览网页信息资源的方法,帮助他们通过网络图片、书籍等资料,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给幼儿展示大量形象直观的图片,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授“我的家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将有关家乡的图片放到网页中,让幼儿通过网页欣赏家乡的美景,引导他们展开联想。

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幼儿德育启蒙教育方式

1.运用设备记录幼儿的日常行为,增强幼儿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在开展“好朋友”社会活动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日常拍摄,将幼儿一起玩耍、互相关心的画面制作成视频,并在德育课堂上播放给幼儿观看,借助影像培养幼儿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品质。

2.借助校园电视台,展示德育教育成果

校园电视台具备音频、视频、文本等多文本传输功能,幼儿园德育教师可以将其当做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将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通过校园电视台展示出来,还可以将之应用于幼儿园德育成果的宣传活动中。例如,幼儿园在开展德育诗歌诵读比赛的时候,可以借助校园电视台进行直播,让幼儿园全体成员都能够观看到比赛现场的情况,对幼儿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构建学习互动平台,拓展家园共育空间

幼儿家庭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幼儿德育启蒙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积极与家长取得联系,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展开沟通与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并帮助他们增强教育儿童的能力。对此,幼儿德育教师要努力构建起家园互动合作交流空间,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沟通平台,构建德育专栏,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幼儿园的德育教学现状。具体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其一,开通德育博客,将德育经验通过博客展示出来,还可以就某个德育话题展开互动交流。其二,建立QQ群,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幼儿的成长拍摄下来,制作小片段,借助QQ群的传送或共享功能,让家长通过视频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其三,建立“留言板”,与家长展开即时互动。家长可以将自己对幼儿德育教育相关经验或者遇到的困难,写在留言板上,然后由教师及时地给予信息反馈,给家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作为幼儿德育教师,应该将信息技术积极引入课堂,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道德启蒙教育活动,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为他们未来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张茹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机关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论文

一、关注操作中的记录

科学要有系统的观察与实验,幼儿的科学活动也同样如此。教师应注重幼儿科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和记录,引导幼儿随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可以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或就某些问题展开交流讨论等。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感知科学的严谨性,也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比如科学活动《纸是大力士》,重点让幼儿探索让纸张站立起来的各种方法和通过操作实验初步感受了解纸的承载力。教师首先请幼儿操作,一张夹在木块之间的纸能承受多重的东西,幼儿操作并记录。接着,激发幼儿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起一只橘子的重量?请幼儿先写设想再实验。幼儿开始了各种探索、操作、体验和发现,激发出了思维的火花。通过记录,幼儿还发现有的方法甚至能承受一本书的重量,于是又引发了对各种方法的探索和讨论。“记录”让科学活动不再单一、枯燥,更多地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现问题并且做出总结,从而加深幼儿的理解和认识,突破活动的重点,也拓宽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更深的科学思考。

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体验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发现的,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他的真世界。”这一观点清晰地阐述了科学活动中探索的重要性。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也强调了科学启蒙教育应生活化的教育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生活在这斑斓的世界里,随处都有让他们好奇的事物和现象。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抓住身边丰富的科学契机。比如,到了冬天,孩子总会有这样的问题:“冬天为什么我们的嘴里会冒白气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可以生成让幼儿做《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的科学活动。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其观察的兴趣,又可以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学习科学知识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探究的欲望会更浓。同时,教师的目光不仅仅局限于一次科学活动,应放眼于日常生活,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引导幼儿自主地从生活中发现,从探索中思考。

三、结语

总之,科学启蒙教育要以探讨幼儿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问题为科学教学的起点,感受科学、理解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联系以及它们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过科学启蒙教育,幼儿不仅能获得最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注重动手操作,鼓励幼儿的想象和创造,使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好的开发,培养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为幼儿的终生学习,为今后适应时代的需求,积累更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形成较规范、严谨的科学理论而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钟斌贝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舞蹈教学启蒙教育论文

一、立足幼儿特点,巧用方法,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技能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为了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开展强制性、重复式的枯燥训练,致使学生学得辛苦、无趣。其实,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训练幼儿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在创编舞蹈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视角感受各种形象与角色,将故事情节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学游戏化,并运用肢体动作灵活展示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舞动起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避免了单纯灌输与操练带来的厌烦情绪。如在教学“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把一条腿当成“树”,另一条腿当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树”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幼儿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表现欲。

二、遵循幼儿规律,科学训练,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幼儿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立足启蒙教育视角,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的训练,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趣味,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力,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身体协调性,幼儿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育,从身体认知与形象入手,增强幼儿身体感知能力与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头、腰、肩、腕等身体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舞蹈“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鸭子的嘴是什么形状的,鸭子是怎么走路、吃东西的,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鸭子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标准,以提高幼儿观察与辨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还可以逐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准确、更熟练、更优美。

三、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创造,发挥幼儿的舞蹈个性

舞蹈不单只是动作模仿,还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进行想象升华。但是,在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差异性,采取统一标准,缺乏创造意识与个性,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动作难度大、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表现,失去学习兴趣。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搭建宽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台,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头脑与手脚,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创新思维与个性潜能,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舞蹈材料或道具,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舞动起来,感受舞蹈的快乐,提高学习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风”绑头,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选择“手环”当“手鼓”,配合女生做“转圈”“踮步”等动作。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启蒙教育视角,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方式,使舞蹈学习游戏化、趣味化,让幼儿爱上舞蹈,更好地发展身心,培养协调活动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个性。

作者:黄芳 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钢琴启蒙教育论文

一、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关于幼儿钢琴学习的兴趣培养方法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和家长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幼儿的钢琴启蒙教育中,老师和家长是非常重要的两个角色。在培养孩子钢琴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相对自由的空间,不要一味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使孩子觉得钢琴学习枯燥无味,有的甚至产生恐惧心理,使钢琴学习成为孩子的压力。有的家长看到比自己孩子后学的孩子都已赶在前面,非常着急,不时训斥自己的孩子,甚至打骂和强制他们练琴。有些教师也往往缺乏耐心,动辄对孩子严加训斥,甚至在学生出错的时候,拍打孩子的手背。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不仅产生了逆反心理,厌恶学琴,更有甚者一听要上钢琴课,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样的心理状态怎么能学好钢琴呢?在日常练习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孩子学习时的心情,及时鼓励孩子,做孩子坚强的后盾。对孩子实行鼓励是非常有用的一种教学手法,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的一种爱的传递,能够有效的促进孩子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的动力。对孩子只有耐心地启发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上好每一堂课,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布置的练习任务,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老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在学琴的过程中,遇到一个好老师,对孩子来说尤为重要,而培养幼儿的学琴兴趣,教师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接触陌生人时,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这个适应过程里,最关键的一点是使幼儿和教师建立感情。孩子一旦感觉老师像妈妈一样亲切,就会适应这种学习环境,钢琴学习也就变得有吸引力了。对于钢琴教师来说,首先应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持续的知识更新,并且不断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具备钢琴教学的必备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思想方面,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角色,由教师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交流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态度,尽量使用亲切的语气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幼儿学琴的兴趣。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绩的时候,要及时的予以赞美和夸奖,这样有助于孩子树立学琴的自信心。学生只有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才能有兴趣一直学下去。由于每个幼儿在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征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一个优秀的钢琴教师,要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从学生的个体情况出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接受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多教授一些学习内容,对于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要放慢教学进度,并且有耐心的进行教学。人有一种基本的行为倾向: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激励和惩罚都能够在一定程度起到约束和控制儿童行为的作用,受奖励的愉快体验会激发他们的获奖行为。教师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的安排学习内容的难度,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可以给孩子布置难度适中的钢琴作业,让孩子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及时的检查作业。当学生完成的好时要给予肯定和赞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师生之间要及时的进行情感交流,注意孩子的情感需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二)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

一个人在幼儿时期,有意注意还处在一个萌芽的阶段,占主导的为无意注意,自制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在对孩子进行钢琴启蒙教育时,要充分的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注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幼儿的注意力,稳定性和持久性都很差,对于枯燥而没有变化的注意对象更是如此。所以在钢琴教学过程中,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避免孩子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并且尽量设计生动有趣的注意对象,来引起幼儿的注意,培养他们对于钢琴学习的兴趣。在进行钢琴学习之前,最好不要安排孩子很感兴趣,但是却与钢琴学习没有任何关联的活动,这样幼儿在学习时,就很难将注意力转移到钢琴上,极其容易分心,这样就不利于孩子学习钢琴。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因为生理发展和知识认识的局限性,所以注意的广度相对较小,不要让孩子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同时注意较多知识点,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吃力,不利于兴趣的培养。在幼儿钢琴的启蒙教育中,理论知识是个重难点,在选择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幼儿的特点,挑选有插图的教材,这样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曲目的选择方面,应该适当选择幼儿熟悉的又朗朗上口的小儿歌作为练习的曲目,这样可以让孩子边唱边弹奏,训练乐感的同时又避免了练琴时的枯燥。乐理知识的学习也要做到循序渐进,一定要难度适中,如果过于困难就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教孩子认五线谱的时候,可以编创一些生动活泼的小歌谣,帮助孩子记忆。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为学生编写适合的教材。

(三)合理的安排游戏时间

幼儿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合理的安排游戏和户外活动,是一件让孩子非常快乐的事情。如果长时间让他们呆在室内,一直进行较为安静的活动,他们就会暴躁不安,并且会很快感到疲惫。要注意适当的进行动静活动的交替。幼儿的注意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所以学习钢琴和练习的时间都不宜过长,否则孩子就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并且产生厌倦的情绪。每天都重复一样的学习模式,是孩子缺乏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父母和老师要在孩子的学习之外适当地增加一些新鲜的活动内容,让孩子对学习充满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游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儿童特别喜欢。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对于游戏的巨大兴趣,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愉快的学习,这样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也让孩子对钢琴学习保持了兴趣。

(四)幼儿的思维具体、直接

人的抽象逻辑思维要在5-6岁才开始萌芽,所以幼儿的思维很具体,很直接。他们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从表象来理解事物。思维过程需要具体的事物做支撑,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教学。幼儿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具体生活经验来理解成人的语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正面教育。因为孩子的认识有限,所以教师在和孩子交流时,应该注意使用符合幼儿知识水平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抽象的语言。在教授新的钢琴作品和理论知识时,可以用孩子熟悉的事物进行合理的比喻,尽量使用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幼儿理解新的知识内容。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因为逻辑思维还没有开始发展,大脑的思维又很活跃,学习钢琴作品主要是靠模仿,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的示范要规范又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学的方法和语言要贴近幼儿的心理和语言特点,只有运用简单易懂而又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五)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理

好奇是幼儿的一大特点。什么事情都想弄个明白,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出现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有耐心的解答孩子的疑问。同时也要抓住孩子好奇和喜欢尝试的心理,给孩子增加有新鲜感的学习内容,适时扩大孩子的视野,这也是有效地激起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二、结语

学习钢琴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只有在钢琴启蒙阶段使用正确合理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他们对于钢琴的浓厚兴趣,才能让他们在钢琴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作者:刘笑笑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舞蹈教育启蒙教育论文

一、3至6岁幼儿舞蹈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当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制约着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开展。从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上看,这些问题分别是幼儿舞蹈教育过分迎合家长意愿、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幼儿舞蹈教学教材内容鱼龙混杂,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幼儿舞蹈教育过分迎合家长意愿

幼儿舞蹈教育过分迎合家长意愿,是当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当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很多幼儿家长的主观意愿误导着幼儿舞蹈教师的教学,与此同时,追求经济利润,教育观功利化严重,也使得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难以有序进行。如有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口味,不注重幼儿自身舞蹈素质的培养,而是一味迎合家长意愿,这种常规性的舞蹈教育活动模式,有违舞蹈教育的目的,不值得提倡。

(二)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教育结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开展。就目前而言,我国幼儿舞蹈教师的供给存在着严重不足,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舞蹈教学方法并不系统和正规,缺乏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教育机构过多追求专业化技能技巧训练,不尊重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客观规律,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与此同时,轻视幼儿身心发展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正确看待孩子的年龄与心态以及舞蹈情趣等,不顾及幼儿的身心健康,使得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现状不太乐观,严重影响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幼儿舞蹈教学教材内容鱼龙混杂

幼儿舞蹈教学教材内容鱼龙混杂,也使得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面临困境。目前,幼儿舞蹈教学的教材内容没有得到统一,幼儿舞蹈教学机构教材内容与幼儿的年龄特点不符,各类教材的出版者和编写者观点不一,有的教材把基本功的训练方法讲得很细,但缺乏实际应用价值,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较好地引导幼儿启蒙教育。而有的幼儿舞蹈教学教材是空讲理论,泛泛而谈,没有实际意义。社会上各类教材鱼目混杂,非常不利于幼儿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探索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势在必行。

二、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在了解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内涵,以及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存在问题的基础上,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身体的感知,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

身体的感知,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是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关键。舞蹈时孩子们的身体各个器官都在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肢体语言在舞蹈学习中的作用,使身体灵活和协调,有助于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从幼儿的成长发育上看,幼儿的脊椎在3岁时刚定型,在开展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必须尊重3至6岁幼儿身体生长的规律,让幼儿首先认识身体的每个部位,感知身体的头、胸、腰、脚等各个部位,在了解自己身体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身体语言。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合着音乐的节奏,适时加入舞蹈动作,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各个部位,使幼儿意识到身体各部分的作用,身体的各个部位能动起来,继而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主观参与到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来。在具体做法上,应让幼儿在感知自己身体的基础上建立“直”的意识,即身体直、手臂直和腿直。幼儿由于身体刚定型,因此对各部位的敏感度不高,为帮助幼儿在舞蹈训练初期即建立起身体直立意识,教师应善于利用生活中幼儿熟悉的形象引导幼儿进行感知和模仿,如大树的直立、冰棍的直立、衣架的直立、楼梯的直立等,通过引导幼儿的模仿能力,依靠身体的肢体运动来表现生活,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

(二)身体的表达,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

身体的表达,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是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身心特点,有的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未知的好奇,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模仿等,加上幼儿身体柔软,可塑性强,根据这些特点,教师就能在对幼儿进行舞蹈启蒙教育时,尽量多以生活中常见的人和事为参照,指引幼儿以身体动作表达出来,比如情绪变化时的喜怒哀乐、遇到阻碍或困难时的一种渴望,抑或是孩子自身的顽皮等天性,都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出来,让幼儿学会思行合一。教师在带领孩子编排肢体动作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审美引导,教会幼儿分辨美与丑、好与坏,让幼儿从身体的自然表达逐渐过渡到对美的自觉追求。一是动态。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3至6岁幼儿喜欢玩游戏,喜欢模仿小动物们的爬、飞等。这些动态的物象具有外在和可视的特点,总是能够激发幼儿模仿的兴趣。因此说,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应是动态的,激发幼儿用身体表达他们的好奇心的欲望。二是情趣。幼儿的生活是极富天真的童趣的。选择适合以舞蹈形式来表现的素材,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如在洗手的过程中,不断地用双手拍水,并往同伴身上洒水;在雨中用双脚不停地踩水;洗澡时接水往外洒等。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教师可设置情景小剧场,让幼儿在有情景的舞蹈环境中教学,能更好地提升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三是情感。舞蹈具有感情和灵魂,而幼儿的内心情感是极其丰富的,只是往往幼儿内心的情感不会那么直观地显现出来,他们的喜怒哀乐等情绪还具有内在性和隐蔽性,需要教师细心地观察和揣摩才能发现。在教育幼儿舞蹈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出来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取向,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幼儿将其用舞蹈形式表达出来。幼儿舞蹈形式简单优美,动作形象有趣,如表达“我爱你”“不上你的当”“我爱妈妈”等幼儿身上通常都会有的强烈情感。四是空间。舞蹈需要在一定空间的变化中完成,特别是即兴舞蹈,舞者要能在不同的空间变化中随心所欲地转换移动,所以在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中,幼儿需要形成一定的空间意识,比如能准确判断出上下左右、前后各方位,在实践中体会站、蹲、跳等空间转换。

(三)身体的创造,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

身体的创造,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是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3至6岁的幼儿通常充满好奇和幻想,在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和创造的自由,从幼儿身体的创造入手,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幼儿身上潜存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敏感的思维创造力,对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而言,即兴舞蹈是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最好的形式之一,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及知识技能水平进行引导,帮助幼儿建立舞蹈创作的自信心,推动幼儿勇于尝试和努力。具体说来,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即兴舞蹈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音乐即兴,二是命题即兴。其中,音乐即兴即随音乐有感而动,教师要为幼儿设计创造的环境,由教师提供一段乐曲,让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节奏、风格等,即兴演绎一段舞蹈,让幼儿用掌握的知识技能进行创新。二是命题即兴,即教师指定一个形象、情景或事件,然后借助音乐,要求幼儿瞬间释放身体的动作,以表现特定的形象和内容。对于命题即兴,幼儿舞蹈启蒙教师应认真备课,考虑好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即兴创作,使幼儿产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进而积极投入到舞蹈学习创作中来,以此提升身体表达的艺术性。

三、结语

总之,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不容忽视。3至6岁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开展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遵从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点,针对3至6岁的身体和心理特点,通过唤醒幼儿身体的能动性,引导幼儿主动模仿动作,激励幼儿合理展开想象,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进而促进3至6岁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活动又好又快地发展。

作者:李韵葳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读物启蒙教育论文

一、基于启蒙教育的幼儿读物选择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是否需要进行幼儿读物启蒙。幼儿启蒙教育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关于幼儿教师是否同样需要进行幼儿读物启蒙的问题却达不成统一意见。在过去很长时间的传统幼儿启蒙教育工作中,大多数幼儿教师坚持“榜样效应”,选择读物往往以是否具有榜样教育意义为中心,经常忽视情节是否生动有趣、孩子是否有兴趣等问题。现如今,虽然幼儿教师对幼儿启蒙读物的看法和选择已经基本突破了以前传统幼儿教育的局限,但还有不少幼儿教师没有真正考虑过我们的幼儿到底最需要什么,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只停留在“教育就是给幼儿一个道理”的层面上。

二、对于基于启蒙教育的幼儿读物选择的思考和建议

(1)根据幼儿的年龄、阅读水平、学习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分类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智力水平和学习认知水平方面不尽相同,选择启蒙幼儿读物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择与幼儿阅读水平、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相一致的读物。这样选择出来的读物更能发挥读物的启蒙作用[2]。

(2)幼儿读物的选择应当具有一定的“深度”

幼儿家长和幼儿教师都应当明白,幼儿的心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幼儿读物也许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幼儿目前的认知水平,但只要孩子不排斥,就可以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阅读,这对幼儿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幼儿教师和幼儿都需要进行幼儿读物启蒙

幼儿教师是连接幼儿和幼儿启蒙读物的桥梁,幼儿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必然会对幼儿启蒙教育的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儿童文学应以儿童为中心,幼儿教师必须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一理念,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把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好,使幼儿文学读物真正促进幼儿的智力和思考水平,成为幼儿的精神食粮,使幼儿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提高智力水平。

(4)优秀的幼儿启蒙读物应该图文并茂

幼儿由于年纪尚小,阅读和认知能力都很有限,所以对文字的敏感性不够,但他们却对颜色鲜艳靓丽的图画充满兴趣,图片往往生动形象,容易被儿童接受,因此,真正优秀的幼儿启蒙读物应当尽可能地做到图文并茂,在图片的选择上努力做到抓住孩子的眼球,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在生动形象的基础上,传递给幼儿有关的内涵和道理。

三、总结

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年龄人群,理应受到更多更有效的关注和帮助。幼儿的智力水平、阅读水平、认知和判断能力都相对较低,受外界事物、人物的影响很多,优秀的适合幼儿的读物可以帮助幼儿增强阅读水平、提高认知判断和学习能力,不适合的读物将会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极大的不利影响。幼儿时的启蒙教育将会对孩子以后很长时间有极大影响。把握好幼儿启蒙读物的选择,将会更加事半功倍。

作者:彭成芳 单位:庆市城口县示范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舞蹈与启蒙教育论文

一、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过程

1.感悟过程

在启蒙教育的视角下,对儿童舞蹈教育应从身体感悟开始,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应该首先令学生们认识身体到各个关节。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配合节奏鲜明的音乐,通过儿歌或童谣,加以生动的形象将自身各个部位进行协调与配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们要向学生灌输“直”的概念。即在进行舞蹈表演过程中,令身体和四肢一直保持在“直”的状态。身体在这种原始状态下,依照表演的需求,做出符合标准的动作。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幼儿在真正意义上将身体关节发力方式加以全面掌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儿童对自己身体的感悟。

2.体现过程

3到7岁的儿童有着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高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舞蹈创作与编排的时候,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们模仿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并引导他们将看到、听到以及感悟到的事物利用自己的身体表达出来,促进少年儿童将自己的身体和思想融为一体,再对其进行身体训练的时候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该项工作。

3.再创造过程

上文说道3到7岁儿童有着想象力创造力强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可以结合儿童的自身特点来进行具体工作。即兴舞蹈是一种激发少年儿童对舞蹈再创作的有效方式。儿童通过即兴舞蹈的方式,可以将对音乐的理解用肢体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即兴舞蹈表演中,儿童可以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下,对舞蹈进行自我创作,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可以在优美的旋律中表演出自己对舞蹈的认识。

二、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教学方式

1.教学中加入故事情节

儿童对于情节丰富的故事是比较感兴趣的,教师们在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个特点,将舞蹈教学中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对学生们展开具体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丰富舞蹈本身的趣味性,还能够在根本上增加学生们对舞蹈的兴趣。在创作和编排幼儿舞蹈作品的时候,舞蹈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去重新审度自己的作品,如果将一套舞蹈动作机械的教授给幼儿,是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行为,同时还会令儿童对舞蹈学习产生强烈的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创作与编排的时候,要暂时忘记自己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通过舞蹈语言的方式,将故事情节加以生动的展现,而不能将其看成一个机械的动作叠加。

2.游戏和教学的完美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游戏和舞蹈教学内容进行完美结合,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令原本枯燥的教学变得趣味横生。内容变得有趣,自然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渴望在游戏中学习到舞蹈动作。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动作等方式,增强学生们的表现能力,利用该种方式对儿童进行教学,在满足了儿童表演欲望的同时,还能够增强教学效果,可谓一举两得。另外,当教学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们一些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们尝试着自我编排舞蹈,在根本上提高学生们对舞蹈的激情。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相关教育专家和教师对幼儿舞蹈创作和编排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一线教师们要想在根本上将幼儿舞蹈表现能力加以提高,就要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并将现有教学观“纯净化”重视对幼儿心理培养。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增强幼儿对舞蹈的兴趣,令他们喜欢上舞蹈。

作者:唐为萍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实验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论文

一、由于幼儿时期各方面都处在萌芽时期

我们应该应根据幼儿的趣味和能力加以自然的引导,我们只需要多关心他们身体是否发展的健全,更重要的是不要强迫他去做自己不愿做的活动,而是要在身心两方面对他引导,他的身体就会变得像精神一样,能以动作表达思想感情,她年幼的心灵花朵会向着光明,向着美和永恒的爱而纵情开放。但由于幼儿时期身心特点的限制,很难达到很高的教育目的。幼儿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展,提高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发展其他诸素质的物质基础。对于正处于身体慢慢发育的幼儿来说,身体素质的培养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认知过程也是一种产生兴趣的过程,在对舞蹈的认识中要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幼儿舞蹈教育中,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

二、民族民间舞蕴含着民族文化,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民族精神等丰富的内涵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幼儿的启蒙教育中就应该加入民族舞的元素,增强家乡的情感在幼儿启蒙教育中,舞蹈是最让幼儿接受的活动。要是传统民族民间舞给予儿童一种文化认同感,就必须培养幼儿对民族民间舞的兴趣,让幼儿逐步感受到舞蹈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比如民族民间舞教材一级组合中《小小手》中,舞蹈动作采用东北秧歌绕手绢花的手腕动作,训练的是手腕的灵活性,也为今后东北秧歌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音乐节奏欢快,清晰,富有趣味性。最后有鼓励孩子自己发挥想象做出不同的造型,特别注意舞蹈动作中做手腕动作时手腕放松手指自然伸直,眼随手动,这也是民间舞的特色。主要是夸张的表现事物的特点。在学习民间舞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尽管孩子们的手刚开始不够灵活,自己也还是做出美的充满童稚气的手型动作。

三、伟大的现代舞之母邓肯在她的自传中谈到

教孩子把自己的身体置身与理智的严格控制之下也就是在扼杀他们的热情和灵感,这无疑是一种罪行!这也说明了在舞蹈教育工作中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地位,能成功地保障孩子身体健康发展的唯一力量就是生机勃勃的灵魂,决不能教孩子硬做动作,而是要靠他的心灵,当心灵趋于成熟时,那才给予指导和引导,换句话说,必须教会他们用合乎他们身体特点的动作,除非她自己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一动作,这样,孩子才会熟练地运用姿势这一单纯的表达方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多鼓励启发孩子。

1、应改革教学方法

多鼓励孩子自我创作。幼儿的世界是充满天真无邪的世界,赵国纬老师的《舞蹈心理学》中提到在舞蹈创造思维的培养问题研究,舞蹈学习离不开模仿,但不是单纯的模仿,必须在模仿过程中启发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同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技能的积累,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占重要地位,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问题,而是教育思想观点的重大变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孩子多模仿,而模仿的前提是多观察,比如让孩子观察猴子戏耍,大象走路,兔子跳跃,长颈鹿吃树叶等动态比较明显的情景,从而锻炼学生视知觉和自由运用身体传情达意的基本手段。

2、音乐从刻板的芭蕾钢琴曲到悦耳的儿歌童谣

3、4岁的幼童对优美动听的音乐有着敏锐的反应能力,要注意她们的年龄特征和可接受水平,针对幼儿对欢快,节奏感强的音乐比较敏感的特点进行舞蹈教学。

3、力避成人化倾向

幼儿教育要结合其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比如在做跳跃的动作是,3岁左右的孩子只需要她们感受跳跃的感觉即可,不要求做很标准的跳踢步,而5到6岁的孩子则可以完成小跳中跳之类的简单跳跃练习。要让孩子在舞蹈中保持童趣,童真,童稚童幻,童乐的协调发展。

4、增强孩子自我表现

多注重兴趣的培养,只有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收效,教学过程中要富有趣味性,激发她们的兴趣,多鼓励赞扬,同时把握孩子的个别差异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幼儿的注意力程度较分散,因此要关注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结合,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李卓翰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绘本教学中幼儿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论文

1.动静结合,感受民族文化的意境

幼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幼儿年龄特征的充分体现。一些静态的、比较抽象的、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民族绘本可以采取动态的教学形式,将幼儿真正地带入民族文化的世界中来。课例:绘本《元宵节的故事》讲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由来,以及一些流传下来的习俗,绘本中图文并茂地描绘了舞龙灯、踩高跷、猜灯谜等节日里热闹的场景,但仅凭幼儿的想象力或借一幅静态的画面,很难对这个传统的节日有深刻的感受,从而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在元宵节到来之际,在家长互动中带他们真正地到生活中去体验,去赏灯、猜灯谜、做元宵,幼儿倍感新奇与兴奋,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这种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活动形式不仅使幼儿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同时也使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绘本中所表达出的传统文化的意境,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2.声情演绎,理解民族文化的艺术

绘本中的语言生动、优美又富有童趣,教师在演绎之前要用心去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是娓娓道来、令人回味,还是轻松愉快、诙谐风趣。教师对绘本的演绎是对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这种真实的投入,是帮助幼儿有效接受、理解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课例:《团圆》讲的是过年时发生的故事。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要过年了,爸爸从远方回家来,他为家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可是,很快爸爸就要离开了,短暂的团聚之后又是长长的离别,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温情而朴实的语言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当我们被各种缤纷的词汇环绕着,争先把最华丽的语言倾诉出来的时候,这一种发自内心的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最能打动人。故事中小女孩的情绪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在教学中抓住这根情感主线,把过年时与爸爸幸福的团聚和离别后想念与期盼的心情用内心情感的语言传递给幼儿,使幼儿深刻地理解年对中国人的深远意义。

3.创设空间,体验民族文化的乐趣

角色扮演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文学作品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表现故事情节,发挥想象,从而再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课例:《老鼠娶新娘》故事中村长女儿抛绣球选新郎与勇敢的小老鼠阿强娶亲的画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对这种中国传统的民俗十分好奇与兴奋。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空间,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与幼儿一起玩抛绣球的游戏,幼儿扮演老鼠新娘与新郎,再现作品画面中娶亲的场景,幼儿在角色的演绎中、吹吹打打的音乐声中体验着这种民间传统婚礼的喜庆。此情此景,每位幼儿都兴奋不已,如同身临其境。幼儿在扮演角色中充分体验故事中情绪、情感的变化,体验着这种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乐趣。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悠久的民族文化保存、发扬和传承下去,帮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课题,在绘本教学中实施民族文化启蒙教育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总结、积累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作者:姜海君 单位:上海嘉定区新源幼儿园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语言启蒙教育论文

一、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学前儿童语言观、语言发展观、语言教育观,把发展幼儿的言语态度、言语能力放在首位,总体上提高幼儿的语言素质,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为日后学会学习打下基础。在进行幼儿语言教育时,要注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人到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语言教育既要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又要专门组织相应活动使之落实到所有的幼儿身上,从而提高语言教育效益。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使幼儿不仅从中获得愉快体验,而且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

二、将语言教育渗透到各个教育领城中

(一)在音乐活动中渗透

音乐是陶冶人的情操的一种艺术,幼儿普遍对音乐有浓厚兴趣,可在大班开展听音乐、学语言的活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更能使幼儿根据不同音乐性质用相应的语言来表达。幼儿歌曲中优美的歌词,动听的旋律,能使幼儿积累许多精练、优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汇,产生自编自唱的冲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使幼儿体会到运用语言(创编)的快乐,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粉积极的推动作用。总的来说,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的语言既丰富又牢固,是单纯的语言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二)在观察活动中,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语言是以词汇为建筑材料的,幼儿容易掌握的是那些熟悉、经常接触的词汇,而幼儿周围的生活及环境恰恰是他们最了解、最热爱的,因此要指导幼儿细心观察,以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让幼儿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组织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让幼儿在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前提下掌握语言、理解词意、积累词汇。外出郊游、日常散步、科学观察等都是发展口语的良好活动。教师应注意发现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对事物的最感兴趣的时机,用富有诱发力的语言启发孩子去探索、思考、交流,为他们多多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使得口语能力不断提高。

三、丰富的教学手段,开展语言教育活动

正规、专门的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要精心创设语言学习情景,根据语言发展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科学有序的教学计划,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一)通过儿歌,训练幼儿的语音

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是发展幼儿口语的第一步,儿歌教学是练习幼儿语音的较好方式,它具有优美的节奏和韵律,幼儿容易接受,学习积极性高,经常性地朗诵儿歌,对于纠正幼儿的语音见效较快。朗诵诗歌、念绕口令、猜谜语等都能较好地训练幼儿准确地发出一些困难的较容易发错的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述”活动

讲述活动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新的教育观念中,讲述活动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述行为的发展为主,注意幼儿参与进述实践,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表述的语言经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在幼儿园语言教学讲述活动中,较常用的方法有看图讲述、生活经验讲述、情景讲述、图画书讲述等观察讲述。此外,还应该注意听声音讲述,即听各种声音后的讲述,听任务对话后的讲述、听音乐讲述等,以及操作讲述,即操作玩具、用具等所进行的讲述如排图讲述、拼图讲述等。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讲述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将以前过多的注重幼儿的语言知识转变到当今的注重技能教育上来。四、开展区域活动,为幼儿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在区域创设中,注意材料的多样性、操作性及丰富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的展开,既训练了口语,又发展了想像力、创造力;“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通过丰富的词汇、连贯的语言对自己的活动作简单评价;“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玩什么、怎样玩,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同时幼儿在游戏中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学习运用简单的交流语言。区域材料的不断增加,幼儿的游戏内容会由浅人深,情节不断变化,角色不断复杂,幼儿置身于这样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情景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游戏启蒙教育论文

1、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的必要性

在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活动预设还是十分必要的,活动预设对促动教学的意义也是很大的。

1.1确保教学环节紧密连接

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可以提前预想和预设游戏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游戏教育活动能否一以贯之、能否高效衔接和是否会出现纰漏等情况,都可以通过预设而实现,真正起到了防患于未然的效用。

1.2切实增强游戏教育效果

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增强了有效活动的紧密性,还能通过预设增加活动的游戏教育活动的精彩程度,这种紧密性和精彩设计,都将无形中强化游戏的教育教学效果,更利于今后游戏活动的开展。活动要点预设手段的融入,给游戏教育活动作出了一个效果保障,确保了教育活动的生动有趣。

1.3实现学前教育快乐教学

“快乐”二字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应该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快乐”也是幼儿教学的主旋律。在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工作中,本身就是为了让学前幼儿教育在快乐、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而通过活动预设更能细致周密地做好教育活动的安排,更能确保教育活动的有效推进,从而实现快乐教学。

2、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的要点

在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安排中,科学把握其中的要点是至关重要的,共总结归纳出以下把握教学节点、把握游戏内容、把握游戏环节、把握游戏对象和把握教学宗旨等五个要点。

2.1把握教学节点

教学节点体现的就是游戏活动项目的安排,什么活动安排在什么时间,比如是上午还是下午,还是星期几等,其中也包括游戏的时间、内容、节奏和面对的对象等,都是要在把握教学节点中予以科学把握、统筹安排的,总之要针对游戏安排出一个流畅可行的流程。

2.2把握游戏内容

在游戏内容的把握上,还是需要下一番心思的,因为每一个时期的游戏活动,都要根据孩子们近期教育、最近教学的境况,来做以分析安排,还有孩子们近期的兴趣所在和时下的气候因素等,比如春天开展春游或者小燕子飞回来的游戏,而不能把这一类该游戏放在寒冷、白雪皑皑的冬季,一个是不适合教育;第二个是不合时宜。

2.3把握游戏环节

每一个幼儿游戏都是一件复合组成的作品,该作品由众多的元素和情节组成,也就是常说的游戏环节。不能否认,游戏环节是推动幼儿游戏教育活动的关键,决定着游戏活动能否顺利推进,这就需要施教者在要点预设的时候做好统筹的安排。

2.4把握游戏对象

每一个游戏教育活动都要针对不同教学阶段的小朋友,或大班、或中班、或小班,所以在预设游戏教育活动的时候,明确游戏对象还是十分重要的,从而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安排不同的游戏内容。

2.5把握教学宗旨

每一项游戏都有着游戏之外和游戏之上的内容,也就是超出游戏本身的意义,即教学宗旨,除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度过一段欢快愉悦的时光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增长能力、增长阅历、增长知识。

3、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预设的要点使用

不但要进行活动预设和要点分析,而且还要成功地把握使用要点,让活动预设的工作成果转化到幼儿游戏教育教学活动中去,笔者认为应该从强化节点把握、强化游戏掌控、强化教学宗旨三个方面入手。

3.1强化节点把握,让活动适时而用

前面已经提到过节点把握的意义和重要性,就是要把游戏的时间、游戏的内容、游戏的节奏和游戏面对的对象等都一一列举出来,并详实细致地加以安排,从而确保每一项游戏活动都能恰到好处地、适时适地、适合对象地安排好相应的游戏内容,也就是节点的科学把握。同时,在游戏启动之前,要有一些物质准备,即小熊家的家具、餐具、相关用品及各个活动角色的头饰和服装等,都要一应俱全。游戏的时间选择上,应该选择上午,而且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里,让孩子们在相对宽松、愉悦的心情里去完成这一游戏活动,面对的对象应该选择中班的小朋友,因为5-6岁的孩子正是对世事懵懂、好奇的时候,对《小熊请客》游戏的兴致更浓,更利于游戏活动的推进。本次游戏活动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幼儿接人待物和到别人家做客的一些生活经验,让他们健康地成长。

3.2强化游戏掌控,让活动恰如其分

在游戏掌控中,主要包括游戏内容、游戏环节和游戏对象等方面的掌控,一个原则就是:让游戏教育活动顺利推进,让游戏活动恰如其分,预设要点就是要成功地掌控游戏。例如,在举行《麦当劳》和《娃娃家》两项游戏教育活动时,目的要通过游戏来有效培养孩子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良好德操,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让孩子们明白一些粗浅的社会关系,让孩子们稚嫩的肩膀虚拟地担起一些责任。这次活动是将两个游戏串联起来,在《麦当劳》游戏中要正确引导幼儿主动、自如、大方地使用礼貌用语;在《娃娃家》游戏中要启发孩子们对角色的认识,角色的担当意识。幼儿教师则要在活动的过程中,肯定和鼓励幼儿的表现。

3.3强化教学宗旨,让活动有声有色

应该高度清醒地认识到,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不单单是游戏而且还是教育活动,所以,在预设要点的时候,一定要有教育意义,让孩子们既锻炼了能力、又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本领,这是至关重要的,说白了就是要有教学宗旨,每一项活动、某一项游戏,能让孩子们学到了什么,在有意义的前提下让游戏教育活动有声有色。例如,在举行《小白兔活动》游戏时,也要做一些活动前的准备活动,比如小白兔、大灰狼的头饰和服装;另外还要对场景、场地作以一定程度的修饰和准备。需要做重点练习的有:兔宝宝随着有韵律的音乐练习做早操,小白兔的行走姿势——兔蹦的练习,勇于面对大灰狼的对话和勇气,同时还要有一项附属性的游戏活动——《收获胡萝卜》活动,让孩子们懂得播种与收获的重要,明白物力维艰、劳动光荣的道理,这两个道理再加上“不怕邪恶、战胜邪恶”的道理,就是此次游戏活动的教学宗旨。

4、总结

在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把握游戏要点,强化活动预设,依然是今后学前幼儿游戏教育活动中需要认真把握、科学掌控的。诚然,幼儿教育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众多的专家、学者和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去积极努力,鼓励和推动学前幼儿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推进。

作者:李章琼 单位:贵州省遵义师范学院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数学启蒙教育论文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含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通过直观教具,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游戏活动中进行抽象,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并用语言促进思维,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的教学活动。数学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二、把要教授的知识编成小故事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二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最后,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三、请幼儿担任故事中某个角色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

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四、幼儿担任的角色有操作机会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我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五、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六、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游戏,老师拌演故事中的鱼妈妈,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游戏时,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征,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在快乐的游戏中,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再如认识白天、黑夜的活动,老师拌演兔妈妈,幼儿当小兔,兔妈妈和小兔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给认真动脑筋的小兔戴上小体头饰,于是,在游戏中,努力想戴上头饰的幼儿积极地跟着兔妈妈一起玩,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兔子们”也逐渐认识了白天和黑夜。

以上就是我在小班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尝试采用的一些方法,通过将故事与数学活动的巧妙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的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并学好数学。

摘要:幼儿数学启蒙教育决不能单纯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或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关键词:幼儿数学启蒙教育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的音乐素养

【摘要】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音乐素养是我国各类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系各专业的入学必考科目和入校后的必修科目。并且,音乐理论是培养学生的全面音乐素质得到加强的一门必要学科。在本论文中所指的音乐素养主要是针对幼儿的层次较为浅薄的基本音乐理论,需要钢琴老师运用浅显易懂并且诙谐有趣的方式讲解给幼儿以及青少年儿童。

【关键词】幼儿钢琴;启蒙教育;音乐素养

一、音乐素养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音乐素养是钢琴学习的调味品。

在钢琴教学中加入音乐素养能够使枯燥的教学和学习充满趣味。过分强调技能的掌握,缺乏音乐素养的润色,容易造成学生学习钢琴过程中的反抗情绪和疲劳心理。在《音乐生活》2010年10期的“谈音乐素养对钢琴启蒙教育的影作用”一文中谈到,“缺乏正确的音乐素养教学的支撑,钢琴启蒙学习就成了枯燥的反复的机械的动作练习。”确实,一些孩子学习钢琴,往往只是为了每年夏天的考级而练习,一年内下来能完整谈完的曲子不超过十个,除了一纸证书,几乎没有关于音乐本身的收获。在功利的动机和目的下,钢琴启蒙教育只能是无奈了。常年累月的手指基本功训练,老师强调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数量,家长们对学习进度的关心,这些都促成了音乐素养在钢琴启蒙教育中的缺失。掌握技巧确实需要反复无常的练习,但是人,特别的小孩子的注意力和耐力是有限的,过分强调训练的时间和数量上的强度,非常容易使人产生一种大脑的疲劳从而使钢琴的学习变成一种机械的手指跑动,在这种情况下钢琴学习不但不能提高人的音乐才能,还可能让孩子产生对钢琴学习的厌学心理并且迁移到其他的学科上去,这样的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二)音乐素养可以提高钢琴学习的效率。

在钢琴教学中加入音乐素养的学习能够提高钢琴启蒙学习的效率。在学习一首乐曲时,在还没有了解乐曲创作背景,作品风格,音色的处理,甚至都不知道这个曲子的调号的前提之前,学生就开始视奏,这样一来,一是毫无美感而言,往往也出现一大堆识谱和节奏上的错误。甚至在弹错了之后,学生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继续错误的练习,这一点是着实可怕的。在教育家应诗真的钢琴教学法一书中提到“学生对谱的效率很低的原因是在视奏阶段只是照本宣科,对于乐谱当中的调性、和声以及曲式等一些基本乐理知识模糊不清。”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讨论的是幼儿钢琴教育,不能把音乐素养等同于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音乐素养,但是教育从娃娃抓起,在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就应该注重音乐素养的导入,让学生有理论的概念,学习钢琴不仅仅是乐谱上的那一点音符,不然就会出现上文中讲到的教学误区和学生的练琴瓶颈情况。

(三)在钢琴教学中加入音乐素养的学习可以增强音乐表现力。

在廖乃雄的《音乐教学法》一书中提出“音乐应该有起伏,有强弱。”一方面,音乐力度上的变化需要通过手指的控制力来体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就是学生需要了解乐曲的结构,乐谱中出现的强弱记号以及背后所代表的音乐感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弹奏一首乐曲的最终目的是要感受音乐,向观众表达这种音乐中的情感并且能让观众也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可悲的是,学生往往没有音乐审美能力,对于古典乐曲没有模仿能力,这是我们钢琴教学的一种失误。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能看到,弹奏的非常流利的学生,手指基本功已经超过了同龄人的水平,甚至可以演奏古典名曲,但是在他们弹奏的乐曲中却不能感受音乐本身的美感和音乐所要表达出来的艺术意境。

二、我国钢琴启蒙教育中的音乐素养的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作为音乐的入门级学科,音乐素养反倒成了钢琴启蒙教学的边角余料这样一种角色。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大城市里的孩子大都拥有较好的生活条件和受教育资源,深谙世事的父母知道,让孩子专业知识好只是孩子发展道路上的一个标准,但是并非唯一标准,要想在大城市里安家立命,出了优秀的文化知识,还得多才多艺,因此,学习一门乐器,尤其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成为大家的首选。但是本身学琴的动机已经功利性了,开始学习的时候才发现学习钢琴原来是一个系统而繁琐的工作,包括要家长陪着上课,认真做笔记,下了课之后,还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陪着孩子练琴,对大多数家长而言确实有吃不消的现象,所以,就总会听到家长们托词说孩子不作专业的学习,只是业余练练琴陶冶情操,随之而来的便是松懈和敷衍,这种情况下的钢琴教学从老师的角度看上去就往往有心无力了,音乐素养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没有一定的时间人力财力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久而久之,老师的教学热情也慢慢褪去了。

(二)教学模式的不合理。

社会钢琴启蒙教学进行的场所一大部分是在有私人承包的钢琴艺术培训班开展的,本身就有盈利性,老板只在乎老师手上的学生出勤率和流失情况,并且,四十万分钟一节课,一个学生接着一个学生,要联系好钢琴,不但要给孩子学习乐曲,还有音阶联系,《哈农》《拜厄》《车尔尼》练习曲系列,一节课就像是打仗似地,根本没有时间可以腾出来系统的讲解乐理知识。目前,我国有专门的音乐素养考级,一级和三级只有面试,考核学生基本的视唱练耳,考验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的掌握。四级有面试和笔试,不但要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技巧,还要熟悉世界各种音乐风格的音乐类型,并且进行正确的选择。这一现象代表着我国音乐素养也开始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并且已经开展了考核工作,激励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下去。

作者:陈顺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舞蹈启蒙教育舞考级的影响

为了使中国舞考级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等对北京市部分地区幼儿中国舞考级培训机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客观地分析了中国舞考级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影响,使大众正确地看待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舞蹈教师和幼儿家长正确认识幼儿舞蹈教育的目的,走出幼儿舞蹈教育误区,使其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舞考级发展的合理化建议,以促进中国舞考级更好地开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中国舞考级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影响为研究对象,以参加中国舞考级培训班的50名学生、100名学生家长、100名中国舞考级教师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询关于中国舞考级和启蒙教育有关书籍、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整理,分析前人研究成果。

1.2.2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中国舞考级培训班的学生家长、教师分别进行了“关于中国舞考级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家长卷和教师卷的问卷调查,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所得答案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放问卷教师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7份,有效率达97%。发放问卷家长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93%。

1.2.3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录入,对所得数据使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1.2.4现场观察法

对参加中国舞考级班的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家长对中国舞考级的态度,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现场观察。

2结果与分析

2.1中国舞考级的开展现状

2.1.1中国舞考级简介

本文所提到的中国舞考级是指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考级教材。中国舞考级教材由著名舞蹈理论家、博士生导师冯双白先生亲自担任教材主编,集中全国优秀的舞蹈编导和教育专家精心编制。注重舞蹈素质教育,倡导“快乐、健康、科学”的舞蹈教育理念,把枯燥、紧张的考级变为孩子们热衷参与的娱乐性表演活动,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材共分10级,适用于4~17岁的少年儿童。

2.1.2北京市部分地区中国舞考级的开展现状

截至2015年4月2日,全国经中国舞蹈家协会公布教学会员单位约214个,注册舞蹈教师约26075名。经实地考察,目前北京市部分地区中国舞考级培训机构分布的比较广泛,各区县都有相应的培训机构。师资方面比较成熟,教学场地、器材方面也比较规范,有专业的把杆、地板、音响等。教学内容方面也是按照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舞考级的相关规定,按照指定教材进行教学。

2.2影响因素分析

2.2.1幼儿启蒙教育时期的特点

所谓幼儿,是指年龄在4~6岁的孩子,也就是学龄前儿童。中国舞考级一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四岁左右,属于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时期,在此年龄阶段幼儿的生理特点具有特殊性,生长发育是连续的、阶段性的、呈波浪式的发展。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是不平衡的,各系统发育的时间和速度也不同。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是由客观现实引起的,是通过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活动而实现的,并且表现在动作和活动中。幼儿在4~6岁性格活泼开朗、好奇心强、爱想象,行为上喜欢模仿、好动等特点。幼儿的身高体重在四岁的时候发展较快,但是由于幼儿头部发育尚不成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自觉性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

2.2.2中国舞考级教师的基本情况

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重要启蒙者。通过调查得知教师的性别分布存在男女比例不均衡的情况,以女教师为主(89%),男教师人数较少(11%)。中国舞考级教师所学专业主要以舞蹈教育、舞蹈表演为主,中国舞考级教师中非舞蹈专业教师占19.6﹪,根据进一步调查非舞蹈专业主要指幼儿教育专业。94.8%的中国舞考级教师具有中国舞考级教师资格证,但部分中国舞考级教师正在考取甚至没有中国舞考级教师资格证。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认为中国舞考级的动作更适合幼儿学习,在教学质量方面也比没有中国舞考级教学内容的班级更好。

2.2.3家长对中国舞考级的态度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对幼儿成长影响最大的人。家长对于中国舞考级的了解程度存在性别差异,男家长对中国舞考级不太了解,女家长对中国舞考级比较了解。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主要是希望孩子培养兴趣爱好、锻炼身体。但是仍有少部分家长让孩子学习舞蹈是为了孩子往专业方向发展。中国舞考级属于素质教育、教材内容的丰富性、孩子自身兴趣是家长选择中国舞考级的主要原因。家长表示孩子在课余时间也会主动练习中国舞考级的动作。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目前北京市部分地区中国舞考级培训机构开展的情况已比较成熟,并得到了家长的广泛认可与支持。中国舞考级可以促进幼儿在启蒙教育时期的成长发展,推进幼儿舞蹈启蒙教育时期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提高家长对幼儿在启蒙教育时期学习舞蹈的支持,促进我国幼儿舞蹈启蒙教育事业的发展。但中国舞考级教师以及家长忽视了幼儿在舞蹈启蒙教育时期学习中国舞考级的真正教育目的,缺乏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相关理论支撑、中国舞考级师资培训班尚存漏洞、中国舞考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问题,将对幼儿在舞蹈启蒙教育时期以及今后产生不良的影响。

3.2建议

应尽快建立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相关理论体系,中国舞考级师资培训班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和管理,严格考试制度。在教学中,中国舞考级教师应正视中国舞考级对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真正目的,认真负责地进行教学。家长应增加对中国舞考级的了解程度,选择让孩子参加中国舞考级班不应只局限在考级升学这一点上,幼儿在启蒙教育时期,学习舞蹈应以培养兴趣、锻炼身体为主。

作者:刘爽 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节奏感的作用

摘要:在现在的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中,节奏感就像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向幼儿教授节奏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而节奏感就像是一栋房子的根基,只有根基稳固扎实才能使建筑物不会倒塌。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家的骨架。这种节奏感的培养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获得更好的音乐造诣,使自身在受到音乐熏陶后通体舒畅、身心健康。在研究了大量海内外参考研究资料之后,结合大量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分析节奏感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音乐;节奏感;启蒙

在幼儿阶段重视儿童的音乐素养培养,这对全民的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相当于整个民族教育的基础,只有在幼儿教育基础上把好关,才能提高国家素质教育的水平。音乐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的能力,而节奏感又是音乐艺术教育的重要基础。节奏感的培养,是教师指导教学的切口。

一、对于节奏感的认识

节奏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生活中出现。它有时候是有规律性的,有时候又是没有规律性的。这种节奏是在走路、吃饭、睡觉、聊天或者是更明显的音乐中体现的。节奏是音乐美感传达的重要手段。节奏感在音乐的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时而长、时而短、时而急促、时而欢快、时而忧郁。通过节奏感这个重要的联结纽带,使得我们能够欣赏音乐、领悟音乐,发现音乐的灵魂所在。节奏是来源于生命的主体和非生命的客体,是在两者相互或者各自的活动中,大自然的风雨雷电,人类情绪的喜怒哀乐,以及人与大自然的互相交融无不是节奏感的体现。节奏感在幼儿音乐启蒙中的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教师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来开发幼儿学习者的潜力,建立初学者对音乐节奏感的敏感度。例如,教师在教一段音乐旋律时,会要求幼儿拍打着节奏,doremido,doremido唱两次打一个节拍,经过多次练习后,幼儿就能掌握。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中,树立幼儿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音乐带给自身的感染力以及美好。心理上受到音乐的慰藉,在音乐的海洋当中寻找到节奏感带来的快乐。

二、对于节奏感的教学

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学家奥尔夫提出并建立了奥尔夫教育体系。在这个教学体系中,奥尔夫认为节奏感的训练是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基础。而这种训练应该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始末,时时刻刻为音乐学习服务。音乐学习包括歌唱、朗读、舞蹈、乐器等,在这些学习项目中,节奏感的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这样的艺术活动中,幼儿学习者调动了音乐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无形中激发出来,在对音乐的深入学习中有更深层次的体悟。对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的教学不能停留在表面,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应当是多变的。随着幼儿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对教学方式作出相应的调整,结合实际的情况选择教学方法来进行对幼儿学习者节奏感的培养。教师的教学模式应当是与学生的主体学习积极性以及主体配合度来开展教学实践。在针对幼儿学习者的教学活动中,会有不同的年龄层次,比如说小班幼儿、中班幼儿以及大班幼儿,在这三个层次当中教师要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不能够用一种学习节奏的模式套用到三个不同阶层的学习者身上。

三、节奏感在音乐学习当中的作用

幼儿学习者通过对节奏感的学习,激发了隐藏在大脑潜意识当中的兴趣是首要的,节奏感的学习也调动了身体各种感官机能。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的节奏感较差,为了让学生跟上上课的内容,教师可以让他拿着笔在桌子上敲击,寻找节奏感。节奏是从哪里来的呢?比如说在听见声音的耳朵,把音乐的节奏感唱出来的嘴巴、身体的扭动、思维的活跃等各个身体上能参与的部分都在其中。节奏感的学习有利于左右脑的开发,这种学习对自身的协调性,对自身各方面修养的提高和帮助是显而易见的。在对节奏感的学习当中,幼儿的学习潜能被激发出来。教师通过教授一段音乐旋律,幼儿再把它模仿出来,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幼儿会迸发属于自己的灵感体验,然后有了自己初具模型的音乐创作。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要让学生感到学习是被动的,让他们参与到教学中来。节奏感的学习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节奏感,改变粗糙的教学模式,陶冶幼儿的音乐情操,使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得到升华。总之,节奏感的培养在音乐教学启蒙阶段的作用是很大的。幼儿在节奏感的学习当中各方面的素养都会有很大的提高,对未来深入的音乐涵养的塑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王琳 单位:江西省上饶县第二保育院

幼儿启蒙教育论文:关于幼儿钢琴启蒙教育的思考

[摘要]钢琴学习作为当今社会音乐教育最主流的选择之一,需求越来越大,而与之相应的师资、教材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作者以在工作中积累的点滴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希望能和专家、同行们共同思考,为钢琴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钢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也不断增加,而教育就成了每个家庭的重中之重。为了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学习钢琴已经成了大部分幼儿的首选。而我国的幼儿钢琴教育,发展得还不是十分成熟,本文作者就在这一领域中的积累和思考,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与专家、同行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一、音乐教育的作用

人的基本素质包括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意识能力这三个部分。其中,除了意识能力之外,音乐教育可以对生理、心理素质培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音乐教育对幼儿听辨声音的能力、双手的协调运动,以及对生活中事物如温度、味道、颜色、触感等方面的感知能力培养,都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音乐教育还能够影响心理状态的变化。接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幼儿,能够做到心理的控制、体会和理解。

二、钢琴教育的作用

很多的家庭都把器乐的学习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而钢琴学习就成了大多数家庭的选择。钢琴学习的益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开发智力

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方面都获得了长久的训练。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佩斯利认为,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半球负责计算、语言、抽象思维等方面的运转,也被称为“语言脑”;而右半球则负责情感、音乐、审美等部分,所以也被称为“音乐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右手使用得较多,左手使用得较少,这就决定了左右脑发展的不平衡。要想使左右脑都获得较为充分的运用,就少不了科学的训练,而钢琴的学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2.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钢琴的演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运用眼、耳、手、脑、脚同步协调运动。在训练的过程中,难度大、困难多,绝不是能够轻轻松松完成的,这就需要幼儿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数年如一日地刻苦练习,没有捷径可走。同时,在学琴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拒绝种种诱惑,不断对自己进行约束。在这种训练下,幼儿会逐渐建立起不怕苦、不怕难、不怕累,专心钻研、练习的优良品质,这也为以后人生中的每一次努力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可以丰富精神世界

一个人想拥有充实的人生,除了智力上的成长,还要有感知这个世界的能力。一个完整的人格、细腻地感知世界的能力,能够让一个人时刻生活在一个鲜活的、充满着各种惊喜与感动的世界里。

三、钢琴教育行业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有了极大提高,“乐器之王”钢琴也走进了更多的家庭,琴童的数量增长极快,数量极为可观。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了钢琴教学的行业中来,但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1.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

参与到钢琴学习的幼儿越来越多,但是师资的增长速度和质量还不能在短时间内与之匹配。我们都知道,一个钢琴专业学生的成长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而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想要胜任钢琴教师的工作,还需要很长时间的经验的积累,而大量的合格甚至优秀的钢琴教师,更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的。

2.教材五花八门,缺乏规范的指导

市场大了,教师多了,教学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从教材方面来看,国内的、国外的、传统的、速成的,还有远程教学的……看起来选择越来越多,其实,教师们在使用时,如不能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也难以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学。而且,钢琴作为一种舶来品,音乐作品也是外国作品居多,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相应知识背景,也难以进行正确的指导。

3.社会比赛、考级多,家长难以平和对待

社会比赛、考级本是为了激励学生们更好进行学习,而随着社会攀比的风气越来越重,家长对于琴童们学琴的初衷也发生了变化,有不少变成了“学没学会、学了多少,必须要有一张证书证明”,使得钢琴教育也越来越像“应试教育”,失去了本该有的那一份平和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开始忽视基本功的训练,只用几首曲目来进行教学,有的学生甚至在演奏自身能力驾驭不了的作品。这种揠苗助长的行为不仅妨碍了学生的成长,甚至让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偏离了最初学琴的目的。

四、幼儿钢琴教育分析

1.幼儿的生理特点

幼儿骨骼中胶质成分较多,钙质比较少,有弹性但不像成人那样坚固。同时,韧性大不宜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损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上问题,首先,应让幼儿以科学的姿态进行演奏,琴凳的高度一定要适合幼儿自身身高,同时,脚下也不要悬空,要摆放适合他们的脚蹬,以保持弹奏时重心的稳定。此外,还要注意上身自然松弛的状态,大臂须向前弯曲,肘关节以下要尽量放松。这样才能保证幼儿以最科学自然的状态进行演奏。幼儿的大肌肉群已经开始发育,肌肉中的水分含量也比较高,多数肌肉呈现细长而柔软的状态,可以进行跑、跳等动作,但是缺乏耐力,较容易产生疲惫感。因此,在学琴及练琴的过程中,要注意时间及体力的分配及控制,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肌肉因过于疲劳而产生劳损的情况。

2.幼儿的心理特点

在最初的学习阶段,幼儿会被清脆的琴声、简单的动作所吸引,而进行主动学习,但是,由于受到能力的限制,所弹内容音乐性不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部分幼儿会因为内容的枯燥、缺乏吸引力而放弃,另一部分幼儿则意志坚定,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之后,能够长远地走下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态度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幼儿的思考和判断能力有限,所以,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行为以及心理上是受到家长的影响和支配的。有些幼儿对于钢琴的兴趣和动力也是靠家长帮助积极引发出来的,有些家长看到周围的同事、朋友家的孩子学琴,也不想被落下,所以就命令式地把孩子拉进了学琴的大军中来。孩子的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属于被动的。所以,其中也会有装病逃课、逆反心理增加等问题出现。

五、幼儿钢琴教学分析

(一)幼儿钢琴启蒙教材的选择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五花八门,看起来丰富齐全,其实,不经过分析研究,难以做出科学的选择。

1.《拜厄初级钢琴教程》拜厄的这一本教材曾在19世纪风靡整个欧洲。这本书的优点在于:从浅显的单手识谱练习入手,再进入双手齐奏的训练,这些过程并不需要有音乐的天赋,只需要动作协调、反应及时,一般的学习者都能在短时间完成学习内容,它的前半部分安排得较为科学易行。不过,这本书受到那个时期音乐创作特点的束缚,几乎都是右手旋律、左手伴奏的基本模式,几乎没有涉及复调音乐。此外,后半部分对于幼儿来说,还不太能够驾驭。

2.巴托克的《小宇宙》巴托克在传作体裁方面涉及很广,他的交响乐及室内乐中很大一部分已经被公认是20世纪音乐的经典,他为幼儿钢琴入门所创作的钢琴曲集《小宇宙》得到了各国专家的高度认可。本书共有6册,充分体现了20世纪的音乐风格。这套教材非常科学、系统,每条曲目短小精练又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这套教材与之前提到的《拜厄》呈现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3.《巴斯蒂安钢琴基础教程》这套教材共有6种程度,总计24册,每一种程度基本都有《基础》《乐理》《演奏》《技巧》《视奏》几项内容。通过这套教材的学习,幼儿能获得较为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4.《幼儿钢琴教程》李斐岚著。这是一本国内的优秀幼儿启蒙钢琴教材,中间有插图,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也有旋律简单上口的儿歌,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也容易上手。在了解了常用的启蒙教材之后,教师须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合理搭配,以期在幼儿学琴的路上能够少走弯路,获得更实在的进步。以上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点小小的积累与思考,希望能与更多的专家及同行们交流,共同提高。

作者: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