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9 05:06:12
导语:在幼儿教学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立足幼儿特点,巧用方法,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偏向技能目标,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为了让幼儿掌握规范的舞蹈动作,教师开展强制性、重复式的枯燥训练,致使学生学得辛苦、无趣。其实,幼儿舞蹈启蒙教育的目标并非单纯地训练幼儿的舞蹈技能,而是促使其体会到舞蹈学习的乐趣,逐步培养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在创编舞蹈时,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特点,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心理特点,通过幼儿视角感受各种形象与角色,将故事情节或小品巧妙地融入舞蹈中,使舞蹈教学游戏化,并运用肢体动作灵活展示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使之更具故事性、灵活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促使幼儿主动参与,自觉、自愿地舞动起来,感受到舞蹈的乐趣,避免了单纯灌输与操练带来的厌烦情绪。如在教学“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时,笔者让幼儿把一条腿当成“树”,另一条腿当成“小猴子”,玩“猴子爬树”的游戏,比一比哪位幼儿的“猴子”爬得又快又高,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表现欲。
二、遵循幼儿规律,科学训练,发展幼儿的协调能力
幼儿的肌肉、骨骼都十分稚嫩,所以教师应重视幼儿的身心特点,立足启蒙教育视角,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展开科学的训练,增强幼儿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趣味,培养幼儿的舞蹈感知力,发展幼儿的身体运动技能,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由形象入手。不管是理解能力,还是身体协调性,幼儿都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启蒙教育,从身体认知与形象入手,增强幼儿身体感知能力与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借助儿歌的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认识头、腰、肩、腕等身体部位;其次,由日常生活入手。如在教学舞蹈“小鸭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想一想鸭子的嘴是什么形状的,鸭子是怎么走路、吃东西的,然后让幼儿试着模仿鸭子的动作,比一比谁的动作更标准,以提高幼儿观察与辨别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还可以逐步增强幼儿的身体协调性,使他们的舞蹈动作更准确、更熟练、更优美。
三、尊重幼儿差异,鼓励创造,发挥幼儿的舞蹈个性
舞蹈不单只是动作模仿,还是创造性的艺术,需要学生自由发挥、自我表现,进行想象升华。但是,在舞蹈教学中,有的教师忽略了幼儿的主动性与差异性,采取统一标准,缺乏创造意识与个性,所以导致部分幼儿因动作难度大、性格内向等原因,不敢表现,失去学习兴趣。在启蒙教育视角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搭建宽松自由、自主表演的舞台,给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解放幼儿的头脑与手脚,让幼儿能主动参与舞蹈活动,最大限度地释放幼儿的创新思维与个性潜能,提高他们的舞蹈能力。如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舞蹈材料或道具,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舞蹈激情,然后要求幼儿伴着音乐节奏即兴舞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幼儿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舞动起来,感受舞蹈的快乐,提高学习舞蹈的信心。如女生可以用“披风”绑头,表演新疆舞;男生可以选择“手环”当“手鼓”,配合女生做“转圈”“踮步”等动作。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进行幼儿舞蹈教学时,教师要立足启蒙教育视角,尊重幼儿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方式,使舞蹈学习游戏化、趣味化,让幼儿爱上舞蹈,更好地发展身心,培养协调活动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个性。
作者:黄芳 单位:江西省会昌县幼儿园
一、教学模式从“被动接受的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向“主动的参与式(以学员为中心)”转变
以人为本,尊重中职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来看看现代的职业教学中学,仍然发现许多教师还是利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学生的知识获取,主要是教师抛给的,而不是学生通过自己自主地学习得到的。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无法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创造的幸福。久而久之,他也就丧失了学习的愿望。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地体现。中等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是清一色的15—19岁的女孩子。她们活泼、开朗、热情、朝气蓬勃,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自我意识。并且由于专业特点,她们经常需要参加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的文体活动,因此她们有更强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组织意识等等。参与式教学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设计和实施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上课、课后,整个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兼顾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体验。如把参与式教学运用于幼儿心理学课堂教学中,每上一个知识模块,我都让学生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你读懂了什么?二是你没读懂了什么?三是你读懂的知识可以怎样运用在实践中?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来读书。
二、教学方式从“知识传递”向“知识处理和转换”转变
在中职学生学习幼儿体育教学法利用了一段视频教学,观看后要学生谈谈她们的看法,一位学生谈到“我看到那个小朋友抬得那个花轿,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大肌肉和小肌肉,还体现出了,团结精神,学会社会交往。可以让小朋友学中玩,玩中学。”听完这位她的描述后,其实这位学生正是幼儿教育目标,这也是我们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课程教学内容之一的幼儿教育活动目标设置就是“布鲁姆教学目标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从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出发,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目标:“认知学习领域”目标、“情感态度领域”目标和“动作技能领域”目标。”,知识都在学生的头脑中只是看学生有没有认真的去梳理过,把它转化成为自己真正的知识,老师不要总是认为学生不学或不懂,而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懂的,我来听老师的课是将我的知识更为系统化,更为专业化。
三、教学组织形式从“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教学实训室”转变
教学实训室是帮助幼师生将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联系在一起,在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结构的个性特征。在中职学校里建立”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幼儿卫生保健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实训室”等等的教学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请进实训室会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因为例如幼儿园游戏与教学实训室可以看作是幼儿园活动室的一个缩影,专业特色显著。学生可以在这个拟真的幼儿园教育情境———模拟教室里面最大程度地去参与真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操作丰富多样的玩教具,开展幼儿园游戏及各领域教育活动的说课、试教等活动。同时还安排一定的时间将幼儿园的小朋友带到实训室,让学生与幼儿零距离接触,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认知与个性发展特点。实训室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学生充分感受与体验幼儿教师的工作和乐趣。又例如儿童行为观察实训室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场所,在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书本知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既有利于幼师生对幼儿心理特点的把握,又能提高学生观察和科研能力,这也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的良好方式。借助这样的教学实训室,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给学生充分提供学习展示的舞台,使学生能够更快的走入工作岗位上,更快的适应,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并在师资培训上给以支持,培养更多的专业师资。
四、教学手段的“理论教学、黑板”“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变化
首要,我们知道技校生本来的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较差,文化水平较低,如采用传统教学的教学方法,则教师理论授课很难吸引学生。和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传统教学陈旧的教学方法和简单教学技术在当今世界的多层次教学、示范教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现代化已经捉襟见肘。。如果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则可使学员按其自身水平及需求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热情,和容易掌握知识。五、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和关键,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已经成为社会的共同声音和教育。以往的老师只在乎自己站在讲台的40分钟学生有没有认真听,却忽略了所讲的内容是否跟上这个信息万变的社会步伐,应提到的“双师型”幼儿园教师应该根据市场研究、市场分析、行业分析、专业和专业职位集团分析,调整和完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职业发展和革新等。“双师型”教师则应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对应行业的动态的应用技术,通过专业的教学与实践,实践中,应用使学生掌握工作所需的技术和专业技能;肯开始工作,经常开始,将开始操作习惯和实践训练,引导学生去“从书籍到实践,从实践到这本书”的技能提升的路径,可以教育学生,形成相关产业的专业素质,如幼儿园环境设计与指导课程中,不是简单的教会学生会画画,剪图案,而应该知道根据目前幼儿园的需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更能适合幼儿、家长、幼儿园需求的教玩具,如制作出来的教玩具可以一物多用。总的来说,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将理论和实践重叠在一起,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首先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然后是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同时还要营造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良好氛围实施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控制等等,教学者要充分的认识这点,能站在跟高处去建设和管理一体化教学。
作者:钟丽 单位:广东省电子信息技工学校
一、在日常教学中要以活动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单一目标的教育,幼儿的素质教育应是一种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是一种单一内容的教育,具体到教学上,不应指望通过一门课或几门课就能搞好素质教育。体现幼儿素质教育的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学习为途径,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细化到日常教学的具体活动中,通过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幼儿们在活动的参与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如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幼儿个性才能与兴趣爱好的不同,安排差异化的活动,像在合唱活动中,教师可以让爱唱歌、有唱歌特长的担任领唱,给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二、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整体功能,促进幼儿素质的整体发展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不只是单一方面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活动整体性功能的发挥,教学的具体实施要充分体现整体意识,使幼儿在思维、德育、理解力、动手实践能力、情感体验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素质的整体提升,发挥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如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儿童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可围绕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幼儿道德素质的提升,也可以在活动中穿插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艺术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在活动中加进一些动手的活动环节,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三、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在不同的教育环节中,都要做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地关注幼儿的自身特点,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大胆地取舍,以幼儿的意愿为出发点,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安排与幼儿需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力求让幼儿活泼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互动内容,促进幼儿基本能力素质发展的同时,也发展幼儿的个性化的能力素质。
四、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家长的配合作用,促进幼儿的素质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能力的发展都与家长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幼儿园的基本表现,需要家长及时配合的方面要及时地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要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教育的相关问题,让家长在沟通和讨论中,也懂得素质教育的内涵,并且了解自己在日常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让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五、结束语
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幼儿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现阶段幼儿素质教育发展中依然存在着许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本文以日常教学为视角,深入地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并提出实效性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冉玉平 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幼儿园
一、采用多样化的方法,发展幼儿创新精神
教育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作为幼儿教师,也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不应采用单一乏味的教学手段,以免让教学方法变为僵硬的教条。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对于艺术教育的解释比较宽泛,给广大幼儿教师留出了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应保证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和幼儿在教学中属于互动和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师所组织的音乐活动应创设相应的艺术氛围,要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和游戏性,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让幼儿真实感受这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如果活动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感,使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那么难以说服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过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而作为教学领导人员,则不能过于强调固定的教学模式或教学程序,而是在教师知识范围内,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注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例如,在音乐活动中,很多幼儿都能自己敲击或鸣奏各种乐器,尤其是对于自己熟悉的乐器,更是争相参与。此时,教师在幼儿操作之前,不要自己示范或给出指导性意见,而是鼓励幼儿自主表达自己的意见,抒发自己的情感,充分突出幼儿的主体作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比如,在组织幼儿参与“自己的歌”“节奏火车”等敲奏类游戏活动时,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通过无数次的自主敲击,形成自己的乐感和节奏感。如果教师提前加以示范,那么只能让幼儿获得知识,而不能形成幼儿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为此,教师要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才能让幼儿创造性地学习,从而深入挖掘幼儿的内在潜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比如:创编歌词、舞蹈、乐曲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创性,能够促使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整体性的评价,保护幼儿的自信心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挖掘者,给予幼儿正确的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形成幼儿对自我的正确认知。现代音乐教学活动比较注重整体性评价,所以教师要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讲评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幼儿和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良好互动,激励每一位幼儿都活动起来、思考起来,鼓励幼儿自编自演,至于幼儿编得怎么样、演得怎么样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珍惜幼儿的创新精神,促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之,音乐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教师加以重视,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从这里出发,用真心灌溉幼儿心灵,用音乐陶冶幼儿情操,让艺术照亮幼儿生命。
作者:赵小梅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
1幼儿园教学游戏案例介绍——飞行棋游戏
飞行棋游戏是幼儿园常规的教学游戏之一。它由棋盘、棋子、骰子这三部分组成。游戏供2~4名儿童玩,每个儿童最多可控制4枚颜色相同的小飞机棋子,4架飞机全部到达终点才算结束,棋子要刚好走到终点处才算到达,如果有多出来点数,就需要往后退。飞行棋游戏从设计的角度出发,主要的目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及逻辑能力训练,增强注意力与观察力。二是社会性的发展。包括规则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对待输赢的关系。三是数学逻辑训练,包括:
①分类。不同颜色的小飞机,幼儿要根据颜色分类,挑选出相同颜色的小飞机作为自己的棋子。在下棋的过程中,飞机飞到相同的格子中,可以快捷到前面一个相同颜色的格子内。
②顺序。根据谁先掷到6来确定谁先走、谁其次、谁最后。根据所有飞机到达终点的先后顺序确定谁胜出、谁其次、谁最后。
③数量关系。根据所掷的数字行棋。幼儿园小朋友在玩飞行棋时经常会发生各种争执,有一次笔者负责的班中有两个孩子(暂时称为欢欢与鹏鹏)。欢欢说:“我还没有走完格子,你怎么就开始掷骰子了?”但鹏鹏不予理睬。争了一会儿,没什么效果,而且开始有肢体动作的苗头要产生。这时笔者便走过去蹲下身询问事由,然后说:“老师也来参加游戏,我们一起来玩,好不好?”在做游戏的过程中,笔者跟他们讲了下棋的规则,并趁他们高兴的时候,跟他们说:“下棋要遵守规则,否则大家就玩不成了,我们做别的事情,是不是也要讲规则啊?”欢欢与鹏鹏都点头表示同意。事实上,我们很难要求孩子们玩游戏中能达到所有的游戏目的,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时间,游戏中的孩子都会表现得不一样。比如上面的案例,事实上此时老师要把握的是关于规则意识的建立。孩子争吵,产生了冲突,这种冲突是因为幼儿对规则意识的模糊,所以老师要注意介入的内容和时间。如果孩子通过自己协商可以取得一致,老师就不需要介入,这是在培养孩子的谈判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如果孩子冲突升级,产生了情绪性因素,老师就需要介入。介入的方式不能直接以命令的方式,因为灌输式的服从和幼儿本体意识的觉醒是完全不一样的。同样的,笔者也经常听见孩子说“这个太难了”、“我们选个简单的吧”之类的话。棋类主要的价值之一是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因为孩子不愿意继续尝试,就听之任之,那么抗挫能力的培养事实上便放弃了。但笔者也不能严历训斥,强迫要求孩子参与游戏,这就违背了了弗洛依德认为儿童游戏应遵循的“唯乐原则”。笔者要做的是让孩子喜欢上这个游戏。所以,笔者的方法是和孩子们动手画一个大的棋盘,颜色由孩子们自己填,还请孩子们自己设计了一些关节点,如邮局之类的。同时,极大的简化了规则,让所有的孩子基本一听就会,诸如一开始必须要投6点才能开始、最后要倒退等等较复杂的全部取消。结果孩子们抢着来玩,很有兴趣。笔者于是趁热打铁地说:“怎么样,一点都不难。你们做任何事都行的!”
2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儿童的游戏是自由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儿童自发的想进行某种活动且从中得到满足就是游戏,当儿童预见一种活动的未来且具有一定特定的结果,并为达到这个果而付出持久的努力,游戏才变成了工作。儿童游戏的结果是会让儿童进行更多的同类活动,而不是按某种目的继续进行规定的行为,工作则是要将所有的活动归结于最后的目的。”杜威的理论引导我们思考和设计教学游戏的框架。从设计的角度而言,飞行棋游戏是个很好的教学游戏,但事实上在很多幼儿园,它只被放在活动区的一角,很少或几乎不予以关注。材料一般,缺乏童趣;规则复杂,不利于幼儿理解。下飞行棋,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下棋,而是学会了这种棋的规则,从中学会如何走相同类型的其他的棋(游戏对儿童发展的贡献不在于游戏的内容,游戏的贡献是学会学习——贝森特),笔者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提高和改进:
2.1让孩子参与游戏的设计,从“做中学”
杜威认为在游戏过程中,需要为儿童提供最简单的物质材料,而非像恩物那样是被教育者设计好的直接用于游戏的辅助性工具。直接为儿童提供想要制作的物体的原始材料能让儿童更早接触更多的生活概念。儿童可以从观察材料的构成开始,获得一些直观的感受,再根据自己的想象实际操作,获得想要的成果,同时收获快乐和知识,在此过程中,老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绝不能直接干预儿童的行动。飞行棋,事实上包括棋盘、飞机、规则等,都可以尊重幼儿的选择,让孩子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比如在游戏过程中,不是掷骰子,而是采取抽木头数字的方式。同时,不仅配有各种颜色的飞机,还配有玩偶、小动物等品种。另外,规则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提出来,只要能取得一致意见,就是可行的。这种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远远比机械性地下飞行棋有价值得多。
2.2让游戏尽可能多地采用表演形式
儿童天生就有演戏的本能,教学游戏也可可尽量采用表演的方式让儿童领悟新的知识。表演能帮助儿童把握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儿童从不完全知道他到底是懂还是不懂,让他把这种观念表演出来,这种观念对他就曾为真实的”。也就是说表演是儿童将外部的东西内化为本身经验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可以和其他形式的活动一起作为帮助年龄较小的儿童理解复杂和抽象课程的一种辅助性工具。这也是“游戏生态学”理论的一个观点,即“游戏材料、活动类型都会影响儿童注意的广度、相互交往及谈话的数量和形式”。飞行棋中较难的一点是各种规则,尤其是在行走过程中,有暂停、回退等各种细则。它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但仅通过下棋,其实孩子没有切身感受,如果身临其境地表演,就会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笔者曾尝试将孩子带上不同的头套,代表不同的交通工具,在操场上确定一块地方,开展真人走飞行棋,结果取得了意向不到的效果。孩子们对了规则意识有了明显的体验。
作者:赵海蓉
一、挖掘教学活动中的养成教育元素,育养成于无形
(一)恰当运用材料,在潜移默化中养成
材料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特点和教学内容,为孩子准备一些容易从直觉和感官入手的材料和情景,并恰当地运用材料进行教学活动。如,中班数学活动“学习9的形成和数数”,我们将其安排为两个活动:拔箩卜和拼小兔。在活动过程中,注意提供给幼儿相互合作的机会。拔箩卜时,要求幼儿做到不拥挤、不抢先;拼小兔图形时,提醒幼儿相互纠正贴错的数字,互相商量,合作完成,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幼儿互相团结,谦让合作的习惯。再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左右”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我是一个兵”系列活动:活动一:听口令,做动作——复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左右。活动二:戴肩章——复习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活动三:观看升国旗仪式——巩固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通过系列活动,加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他们学习解放军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二)挖掘教育因素,在逐步渗透中养成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在写小结时加入养成教育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布置幼儿课后去做一些有关的事情,把养成教育延伸到课后或日常生活之中。如:在理解数字“1”的概念时,在活动的结束部分可以启发幼儿学习雷锋叔叔做好事,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每天做一件好事,养成节约一分钱、一滴水、一粒米的好习惯。把孩子的视野、心灵带到广阔的社会、大自然中,去寻找“1”,去练习做一件好事,将数字“1”与“爱”的萌发、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融合在一起。
二、渗透养成教育,有助于对幼儿多方面品质的培养
(一)有助于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从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幼儿逐步转变观念“老师要我做”为“我要这样做”,逐步成为自己行动的主人,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更加尊重别人,对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遇见老师要问好;借别人的东西,用完要说谢谢;得到别人帮助后,也要说谢谢;不小心犯了错,要学会说对不起,等等。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用语的使用,但小语言有大作用,幼儿渐渐学会合理地使用文明用语,这些细节小事也在很大程度上给予幼儿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
(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是多维度、多领域的,情感在其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在“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活动中,幼儿感受了亲自喂养刚出壳小鸡的过程,在尝试学习照顾动物的同时,让幼儿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和父母的无私奉献、关怀分不开的,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此外,社会活动“龙的传人”可以让幼儿深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语言活动“我是合格小公民”可以让幼儿了解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规范与文明礼貌;艺术活动学唱歌曲《泼水歌》可以让幼儿懂得不小心做了错事,要说“对不起”,请求别人的原谅等。以上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
作者:戴美芳 单位:昆山市开发区蓬朗幼儿园
1幼儿教育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我国不少幼儿园采取的教学活动方法都是讲解演示法,有时还会辅之以提问法。在这样的教学方法模式下,教师对于幼儿的教学评价往往就是通过对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的回答来进行判断。这样的教学评价实际上就是一种结果式评价方式,并没有重视对幼儿的学习过程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而无法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无法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
2当前切实提高幼儿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鉴于以上各种教学问题,我们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的因素导致的:即幼儿教师综合素养普遍不高;幼儿教师除掉教学工作以外,还有很多幼儿园的繁琐事务要处理;班级专任教师和幼儿人数比例失调等。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切实提升幼儿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第一,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我国幼儿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过程中,其中一个较为关键和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一线的幼儿教师。他们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课堂有效性的提升。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具备自觉的自我提升意识,并充实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投入到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中去,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从而有利于他们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目标与规划,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好奇心与求知欲,真正成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第二,尽量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能力提升过程中,其教学工作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当前,由于我国幼儿教师的工作量偏大,从而严重制约了他们工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幼儿园应该切实减轻他们的教学负担,让他们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等投入到对幼儿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方面去,要鼓励幼儿教师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并与结果式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幼儿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全面的、科学的。第三,政府加大幼儿园经费的投资力度。我国幼儿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过程中,幼儿园的各种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教学硬件和软件设施是否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鉴于当前我国幼儿园的经费投资力度还显得较为不足,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加大对于幼儿园的经费投入力度,让幼儿园的师幼人数比例回归正常,不仅要多建幼儿园,更应该多建优质的幼儿园,要努力平衡各个幼儿园的教学资源,做好资源合理均衡的配置,尤其是要解决师幼比例失调的问题,从而让幼儿教师能够切实地组织各种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第四,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幼儿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中,还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认为,幼儿教师除了要自觉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以外,还应该多学习各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指导自己组织一些科学的教学活动,比如说采取探究式的教学活动方法,进而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当然,这种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应该配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对幼儿活动的结果与过程的综合性评价,注重语言评价和非语言的评价,还应该鼓励幼儿发挥出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不一定要让幼儿的答案与教师的预设答案是一致的。
3结语
总之,幼儿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必须依靠教学一线的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综合能力来实现,还应该通过幼儿园有意识地减少幼儿教师教学负担来实现,并要让政府能够切实加大对幼儿园的办学经费投入力度,从而为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软硬件设施保障,让教师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与综合性评价方法,真正在幼儿园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与体系,切实提升幼儿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卢卉茹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幼儿园副园长
1.动静结合,感受民族文化的意境
幼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这是幼儿年龄特征的充分体现。一些静态的、比较抽象的、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的民族绘本可以采取动态的教学形式,将幼儿真正地带入民族文化的世界中来。课例:绘本《元宵节的故事》讲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由来,以及一些流传下来的习俗,绘本中图文并茂地描绘了舞龙灯、踩高跷、猜灯谜等节日里热闹的场景,但仅凭幼儿的想象力或借一幅静态的画面,很难对这个传统的节日有深刻的感受,从而达不到最佳的效果。在元宵节到来之际,在家长互动中带他们真正地到生活中去体验,去赏灯、猜灯谜、做元宵,幼儿倍感新奇与兴奋,幼儿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幼儿的兴趣也被调动起来了,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中,感受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这种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活动形式不仅使幼儿直接地感受到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同时也使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绘本中所表达出的传统文化的意境,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2.声情演绎,理解民族文化的艺术
绘本中的语言生动、优美又富有童趣,教师在演绎之前要用心去感受作品的情绪情感,是明快开朗、活泼有趣,是娓娓道来、令人回味,还是轻松愉快、诙谐风趣。教师对绘本的演绎是对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状态,这种真实的投入,是帮助幼儿有效接受、理解作品的一种重要方法。课例:《团圆》讲的是过年时发生的故事。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要过年了,爸爸从远方回家来,他为家人带来了快乐和温暖,可是,很快爸爸就要离开了,短暂的团聚之后又是长长的离别,期盼着下一次的团圆。温情而朴实的语言洋溢着幸福的气息。当我们被各种缤纷的词汇环绕着,争先把最华丽的语言倾诉出来的时候,这一种发自内心的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最能打动人。故事中小女孩的情绪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在教学中抓住这根情感主线,把过年时与爸爸幸福的团聚和离别后想念与期盼的心情用内心情感的语言传递给幼儿,使幼儿深刻地理解年对中国人的深远意义。
3.创设空间,体验民族文化的乐趣
角色扮演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扮演文学作品的角色,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表现故事情节,发挥想象,从而再现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课例:《老鼠娶新娘》故事中村长女儿抛绣球选新郎与勇敢的小老鼠阿强娶亲的画面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他们对这种中国传统的民俗十分好奇与兴奋。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开放的空间,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望,与幼儿一起玩抛绣球的游戏,幼儿扮演老鼠新娘与新郎,再现作品画面中娶亲的场景,幼儿在角色的演绎中、吹吹打打的音乐声中体验着这种民间传统婚礼的喜庆。此情此景,每位幼儿都兴奋不已,如同身临其境。幼儿在扮演角色中充分体验故事中情绪、情感的变化,体验着这种传统文化所带来的乐趣。总之,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悠久的民族文化保存、发扬和传承下去,帮助幼儿了解中国文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课题,在绘本教学中实施民族文化启蒙教育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总结、积累出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作者:姜海君 单位:上海嘉定区新源幼儿园
在教学诊断中,“学”是诊断的标杆,学生学得好才是一节好课;“教”是诊断的对象,诊断要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治,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幼儿园的教学诊断要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通过观察幼儿的“做”来评价幼儿的“学”,通过幼儿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以提高课堂质量。本文以中班语言课——《认识反义词》为例,对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建议性策略。《认识反义词》是一节大多数老师都熟悉的课题,通过对这节课的诊断,可以更为清晰地发现教学理念与方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尴尬的提问——“老师:什么是反义词?”
1.课堂实录
上课铃声响,老师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摆上很多教具:“小朋友们,老师今天和大家做一个游戏,让大家从这些玩具中找出意思相反的东西并说出来。看看谁找得好、找得快!”于是,幼儿一起拥上去,七手八脚地寻找。
一分钟后,有的幼儿拿一个玩具;有的拿出两个无关的东西;有的幼儿在玩具面前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下手……看到小朋友们没有顺利地找出两个相反的东西,老师有点着急了。
老师又说:“下面说说手中有什么相反的东西?”幼儿七嘴八舌叫起来:“我有两本书,一本大的、一本小的。”老师似乎找到了安慰,微笑着夸奖了这个幼儿一下。
“老师,我有一个积木,它……”“老师,她那个不是相反的!”……老师显得有些慌乱,又加上一句:“大家想想:这些玩具中有哪些反义词呢?”幼儿面面相觑,“老师,什么叫做反义词啊?”老师的脸一下子红了,说:“反义词呢?就是指两个意思相反的词,例如黑与白、大与小、高与矮……。现在,大家再重新找一遍,看谁能够找到反义词!”……
2.教学诊断
从这个片断中可以看出,老师显得有些慌乱,因为幼儿的反应没有如她预想的那样“顺利地找出意义相反的玩具,并顺利地说出‘意义相反的词’”。那么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
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老师没有按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办事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没有认清中班幼儿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是没有按照思维规律来教学。在课堂的引入阶段,老师直接让幼儿从教具中寻找“意义相反”的东西,什么叫做“意义相反的东西”呢?这对于中班幼儿来讲有点难了。另外,老师在幼儿还没有搞清楚什么叫做“反义词”的时候就让幼儿找“反义词”,这无疑不符合逻辑。
3.教学矫治
如果这样开始教学,效果一定要好得多:
老师先拿出一对玩具——大球与小球,问:“小朋友们,这两个球有什么区别?”幼儿一定能答出:“一个大,一个小。”
接着老师说:“大和小,它们叫做反义词。还有:高和矮、胖和瘦等,都叫做反义词。”然后,让幼儿再到桌子上的一对教具中,寻找反义词。
这样的教学一方面符合中班幼儿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按照“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规律,幼儿就能够顺利地开始反义词的“寻找”了。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处于初级阶段,在学习新语言的过程中能调用的经验很少,与教师的经验与理解力的差距极其巨大。所以,教师一定要认清楚中班教学的起点与目标,把握好教学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要精挑细选一些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及语言,同幼儿进行交流互动,才能形成良好教学关系。同时,教师要精通幼儿的学习规律,遵照思维规律办事,坚持从具体走向抽象的思维逻辑,才能够打通幼儿思维的通道。
可见,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的不足,看似简单,实质上隐含着教师对教学对象与教学规律把握的缺陷,只有认真理解这些基本规律,才能够得心应手,否则再多的课堂教学阅历也未必能够取得大的进步。为此,建议老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后,重新阅读《幼儿心理学》等书籍,一定有别样的收获。
二、失落的主体——“别讲话,听老师说!”
1.课堂实录
经过刚才的“不顺利”以后,课堂秩序有段混乱,教师也明显不自信了,调动幼儿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意志受到了打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加强了对课堂的控制”。“控制”从点名发言开始:“小朋友们坐到位置上不要讲话,下面听老师说。”
“王淼,你说你找到了什么反义词?”王淼“啊”了半天,说不清楚。“张一丹,你呢?”张一丹说:“我……我手里的是大本子和小球!”老师点点头,说:“大本子的‘大’和小球中的‘小’是一对反义词,很好!你们还发现什么反义词?”有几个小朋友陆续说出了几个,但不是非常准确。
于是,老师将教具重新摆放一遍,大声地说:“黑与白是不是反义词!大与小是不是反义词!就像这样找!”“这两个铅笔一个长一个短,这里面的反义词是‘长和短’;这两长纸一张是白的一张是黑的,里面的反义词是……”幼儿才开始作出正确法反应:“白与黑!”接着,“直与弯”“哭与笑”“胖与瘦”……课堂的气氛终于缓和了。
2.教学诊断
在课堂的开始,老师就一直试图让幼儿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课堂充满着“幼儿的身影,幼儿的声音,答案让幼儿说出来。”但由于没有把握好课堂的起点与思维的规律,老师的引导不到位,幼儿的表现不如人意。在这个“教师加强控制”的环节中,老师充分发挥了引导的作用,幼儿得以逐步领悟“反义词”的规律,说出了很多反义词,教学的效果开始显现。这反映了教师的引导对于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幼儿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成为课堂的“配角”,但是过于强调教师的“配角”地位,使得课堂失去了教师的科学引导,这样的课堂根本无法发掘幼儿主体的潜力。上面这个片段中的师生互动过程,二者都兼顾到了,但是幼儿的主体性潜力并未得到足够的发掘。
3.教学矫治
我们先看看另外一位老师是怎样上的:
老师在幼儿基本把握反义词的规律,并能够正确找出几个反义词之后,让幼儿再到桌子上给教具们配对,并说出自己发现的反义词,“看哪位小朋友说的多!”老师对找出反义词的幼儿进行激励表扬,并对没有找出来的幼儿进行帮助:“你请一位小朋友帮帮你找一个,并谢谢她!”于是有很多同学帮他出主意,找反义词。
老师接着让幼儿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小朋友们发现有哪些反义词呢?”于是,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很多反义词。
在这个老师的教学中,教师用激励的方式引导幼儿的积极性,这是对主体性的第一次激发;然后,让幼儿去帮助没有找到反义词的幼儿,既让幼儿学会了寻求帮助与帮助别人,也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是对主体性的一次升华;最后,老师让幼儿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反义词,把教学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从生活体验中发掘教学的素材,这是对幼儿主体的全面落实。这种基于主体情感、经验以及兴趣的教学思维,能够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的“学”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教师“教”的重要标杆。只有良好的学依赖于教师对幼儿主体性的全面激发与保护,也依赖于教师科学的引导。有一些教师认为主体性教学就是让幼儿活动最大化,这是一种误解。没有教师科学引导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是表面化的,内在的东西不会被发掘出来,而没有内在思维、情感激发的课堂是没有深度的。激发主体积极性与体验性的最好方法就是结合“实践”,实践是知识的源泉,学习从实践开始符合教学的思维规律,“做中学”是幼儿园教学中值得推广的教学切入口。
三、苦涩的讲解——“记住,‘红与绿’不是反义词!”
1.课堂实录
老师接下来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在磁性黑板上贴上了很多的图片,分列成为两列,教师指定幼儿到上面去用粉笔将这些想法一次的图片连起来,同时说出:“我找到的反义词是什么!”游戏内容与前面通过实物找反义词的难度查不到,幼儿的积极性及其高涨,效果也不错。但是,在幼儿连起来图片并说出来的过程中,出现了几个小的插曲,很值得回味:
有一个幼儿把两个笔筒连起来,说:“高和矮!”这时候,下面一个幼儿喊起来:“是深和浅!”老师笑了笑,点点头,没有说话。
有一个幼儿把一个红色的毛巾与绿色的手帕连起来,说:“红与绿!”
有一个幼儿把一个方形的积木与圆球连起来,说:“圆和不圆!”
有一个幼儿把两本薄厚不同的书连起来,说:“大与小!”……
老师对于“红与绿”“圆和不圆”“大与小”这几个问题明显觉得不对头,听课的人明显也感到了不对劲。于是老师本能地对“红与绿”进行解释:“黑与白是相反的,红与绿也是相反的吗?”幼儿无语……
老师的脸又红了:“小朋友们……红与绿不是反义词,记住哦!”
2.教学诊断
这几个问题非常考验老师的教学智慧,第一个学生提到的“深与浅”是一个非常智慧的答案,老师完全应该对这个幼儿进行极高评价,并由此激发其它幼儿开展“就同一对物品”寻找两个以上反义词的活动,如:两个人之间的“老和少、胖和瘦、高和矮”等,进一步发掘幼儿的思维,培养扩散性思维的能力。
对于“红与绿”“圆和不圆”“大与小”这样的问题,作为幼儿园的老师不一定都要去当时就解决,因为根据幼儿的年龄经验以及语言局限性,向他们解释这些问题不一定适合。“实录”中老师的一句“小朋友们……红与绿不是反义词,记住哦!”显得无力而又苦涩,其实不如放下这个问题,这反而是合理的。
当然,我们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让幼儿多想一想,例如:两本薄厚不同的书,老师可以让幼儿想一想“有没有新的反义词?”如果幼儿说不出来,老师可以代劳一下,这样至少可以扩展幼儿的词汇量。
3.教学矫治
课堂的核心是思维,幼儿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依托,教师要善于从形象思维开始,通过各种图片、实物、生活实例等作为思维的载体,促进幼儿去想象、回忆、总结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不失时机地让幼儿多“想一想”。只要在课堂上幼儿能够去“想”,无论结果怎么样都是宝贵的,无论幼儿想的对不对,教学都是成功的。
在这节课的课后,有一位听课的老师一直与上课的青年教师纠缠“红与绿、圆和不圆、大与小”作为反义词的对错问题。课后单纯去探讨反义词的知识时可以的,但是如果这位听课人把这几个词的不到位作为课堂的科学性缺陷来指出,这其实是另一种对幼儿教育的无知。幼儿的学习过程最主要的不是知识学习过程,而是思维方式与情感经验的启蒙过程,幼儿主动的思维、积极的情况与良好的兴趣,远远比知识的深浅与严谨性重要。
从以上课堂教学的过程来看,年轻教师的教学基本理念是科学的,能够主动激发思维,以生活基础为原点开展各种活动。但是课堂的节奏以及逻辑性上存在不足,这反映教师对教学规律以及幼儿思维的把握需要进一步强化。建议通过学习类似,开展“具体-抽象-具体”的微格教学训练,把握幼儿的思维规律与能力,能够让她的课堂得到较快的提升。
一、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无论是在小班教学的导入环节还是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环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正视这些问题,并找出改善策略才是硬道理。
1.体育教学的导入环节被忽略
在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导入这个环节。部分教师在上课时,开门见山,直接让小伙伴们做游戏或者自行玩耍。笔者认为,这种教学的方法对于刚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十分科学的。因为幼儿此时的年龄尚小,很多东西我们应当循序渐进地去引导,让他们慢慢地对体育运动有一个初步的认知,而不是让他们误以为体育课就是游戏课。
2.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不恰当
幼儿的体育训练要掌握好“度”,这是由幼儿的身体条件决定的。同样,体育教学活动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组织和计划。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幼儿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组织不恰当,导致幼儿既达不到训练体能的目的,又不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比如,有的幼儿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进度,不考虑幼儿接受能力和身体承受能力,一味地只知道让幼儿不停地反复练习,中途也不注意让幼儿适时进行休息或保留恢复体力的间隙,频率和次数让幼儿根本无法接受,更有甚者,站在成人角度来组织开展相关体育活动,其强度远远超出幼儿身体所能承受范围。如此这般,只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组织策略的好坏决定了一堂课的质量和效率。在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够紧密结合幼儿的身心特征,适时地设置教学各个环节,巧妙地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导入教学活动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的,这是教学活动组织中的第一步,也是相当关键的一步,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里的导入就是体育活动的开头,笔者认为,以下三种方法还是较适合小班幼儿的:
(1)游戏导入法
小班幼儿的体育课堂很大部分是游戏组成的,这使得体育课堂的游戏导入更具优势。教师可先在课前组织幼儿玩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首先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这样既能引导他们上好整堂体育课,又能提升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1)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就是以幼儿教师所提出的具有引导意义的问题为中心,以使幼儿产生疑虑并积极思考为目的的课堂导入方法。这种方法在小班体育教学中同样适用。比如在开展《小白兔拔萝卜》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问:“小白兔去拔萝卜时要经过小河,还要经过什么地方呢?”通过这样简单的提问,从而激发幼儿想像,又引出体育活动的下一个环节,使幼儿对体育活动更加有兴趣。
(3)表演导入法
事实上,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中也含有一定的表演成分,如果能够通过直观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方式来导入课堂的话,就可以刺激幼儿的神经,使幼儿的注意力得到高度的集中,还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参与度。如《小鸡捉虫》体育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模仿表演小鸡怎样从蛋壳中钻出来,吸引幼儿兴趣,然后通过出壳的小鸡捉虫此本领进行体育活动,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在这样有兴趣的活动中,就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活动当中。
2.有的放矢地指导教学活动
在小班幼儿体育课堂上,教师应当做到有的放矢。一是当幼儿在自由练习时,教师可以多鼓励一些做得好的,借助榜样的力量,激发幼儿之间互相学习的欲望。比如,在幼儿学习双脚行进跳的时候,随时提醒幼儿观察同伴的动作是否正确?如有错误的,就及时指出,互相纠正。二是教师要注重对幼儿细节的观察和引导。在观察幼儿动作的过程中,还不能忽视了对所有幼儿的全面观察,不然会造成良莠不齐的效果。三是要特别注意训练的密度和强度的分配,避免幼儿肢体疲劳,影响身体发育。例如,在教幼儿学习蛙跳动作时,教师就应当及时地考虑幼儿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和总体强度。
3.及时开展课后的评价工作
教学活动的组织除了课前和课中,还包括课后。课后的评价工作是收获效果反馈信息的关键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不容忽视。一堂体育课下来,幼儿教师应当主动地与幼儿倾心交谈,问幼儿在活动中你学会了什么,玩得开不开心,等等,当幼儿作出回答后,教师应当及时回应,同时,教师还要多鼓励幼儿,让幼儿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及不足的地方,教师的语言要温婉,以表扬激励为主,如此才能激发他们下次上体育课的浓厚兴趣。
三、结语
总之,幼儿园小班体育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与组织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的幼儿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与时俱进,积极创新,这样我们的小班幼儿体育教学质量才会显著提高。
作者:邹志红 单位:浙江省奉化市宁波求真幼儿园
一、游戏教学在幼儿英语教育中的作用
1.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英语的动机
对于幼儿来说,其性格和学习方式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结合幼儿的特性来进行。幼儿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所以,教师应该保持整个课程气氛的自由,提升课程的趣味性,让幼儿对英语差生浓厚的情趣,这样才可从根本上调动幼儿的学习动机,提升教学的水平。
2.有利于形成和谐的教学关系
从幼儿英语教学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对比较基础的关系类型之一,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地进行课程的设置,同时还应该在学生们面前树立相对比较良好的形象。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潜能。这些学习目标的实现都以建立科学融洽的教学气氛为基础和前提。要让幼儿学生们感受到人格的平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通过合作来提升幼儿的交往能力
从现如今的幼儿英语教学工作中可以看出,主要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这也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通过幼儿之间的合作,可以提升学生们之间的交往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将幼儿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来进行学习和讨论,这本身就是游戏教学的一种模式,在实际的应用中,幼儿之间必须要进行合作才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可见这种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差异。长此以往,幼儿的交往能力必然会得到较大的提升,幼儿在掌握更多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自身的交往能力。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还能够加强和别人的沟通,可见,采用游戏教学法的作用比较明显。
4.有利于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在采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幼儿一直都处于相对比较轻松和自由的氛围内,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可以在学中玩,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游戏教学法的实施具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可以在教学中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实现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的高效结合,进而推动幼儿英语教学的高效发展。
二、常见的英语游戏的形式
1.英语角色表演游戏
现代幼儿学习英语一般只停留在听与说上。而英语口语有时看似简单的几句话,但翻来覆去地念肯定会让幼儿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利用游戏教学会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使他们在自然状态下习得英语。这样的教学形式幼儿十分喜欢,也容易掌握和操作,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幼儿对这样的游戏十分感兴趣,通过动口、动手体验成功,满足幼儿的心理好奇,在快乐中得到发展。
2.英语智力性游戏
它以新颖、有趣的形式深深吸引幼儿。内容包括感知游戏,听力游戏,记忆游戏,猜谜游戏及计算机游戏等。它能帮助幼儿获得成功而建立自信和产生依靠的情绪,从而更增添了学英语的兴趣。例如:在开展《水果》这个主题活动时,我以各种水果为道具,开了一个水果店。我准备了各种水果,然后我报一样,让他们拿一样,接着问“What’smissing?”让幼儿用英语说出什么东西不见了。此外,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英语智力游戏中也启到了很大作用。因为它能是幼儿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一幅视听立体的英语画面,营造出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幼儿从中感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英语音乐游戏
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音乐的敏感程度,接受能力,领悟能力都比较强。因此,把音乐和英语活动融合起来,借助歌曲和节奏作为英语的载体,就能使幼儿在唱唱、念念、动作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英语,从而培养对英语活动的兴趣。如:music chair,chant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应用游戏教学的方式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主要是将游戏作为教学的主线,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感受到上英语课是一件趣味性很强的事情。然后在游戏中掌握英语知识。不仅如此,还可以提升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在完成英语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张静 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一、幼儿园实施集体教学的必要性
有关幼儿园幼儿教育的指导方针已经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应该是游戏,这点可以看出幼儿园在教育方面很重视游戏的作用。实践证明,集体教学活动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热情。通过幼儿园的课程安排,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幼儿园也都将集体教学活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这是因为通过集体活动教学能够让幼儿更贴切地理解教育的内容,通过各种活动让幼儿充分地认识这个社会,这个是让幼儿熟悉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因而笔者认为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非常必要的。通常幼儿园会采用集体教学和小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有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
(一)集体教学活动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学中一种有效的组织方式是集体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借助有限的教育资源对幼儿们展开基础性教育,这对幼师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通常幼儿们还没有形成自我控制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他们不受束缚,对待任何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要引导他们学习需要非常的手段来吸引他们的兴趣。集体教学活动对幼儿来说,能够使他们针对同一个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的学习气氛下,幼儿们能够彼此获得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集体教学活动还能给幼师一个评价学生的平台,让教师经过横向的比较评价幼儿的各项能力。还能充分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二)目前幼儿园的现状
首先,我国的国情决定了集体教学活动这一教学模式,这是我国特有的,是社会文化导致的,不能因为外部环境改变的。中国由于人口众多,我们不能像西方国家一样,因为我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人文背景都不同,虽然我国的幼师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水平,但是集体教学活动是最适合我国幼儿园教学的一种模式。其次,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员短缺,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幼儿园的发展,如今我国幼儿园的规模多数是较小规模的,大规模的幼儿较少,而且幼师短缺才是幼儿园不能得到很好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集体是一种非常适合幼儿较多的幼儿园而提出的。最后,我国幼儿园中缺乏有经验的幼师,多数幼儿教师都有教育过幼儿学习,但是他们并没有经过专业性的培训。
二、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一)幼儿的发展情况
幼儿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目标和成果,而其中的过程是以经验作为前提来进行顺应和同化。所以,只有以幼儿原有的发展,合适的教学活动才能进行下去,在教师的周密设计下,支持和引导幼儿的经验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和丰富。但是,如今很多幼儿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是往往会没有对其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思考和分析。很多教师通常将注意力放在活动的内容本身的特别,流畅的环节等活动的本身设计,却将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提升幼儿原有的经验和发展上的元素撇在一边。例如,在识别数字的活动中,教师在操作的材料上做了精心的准备,还设计了许多精彩的游戏。但是,在其难度上却对幼儿来说没有任何挑战,非常轻松的达到了教师所要达到的要求,这说明了教师仅仅将目光放在了课程的完成流畅性,而完全没有考虑幼儿本身水平是否符合教学活动的真正的目的,这也就没有达到锻炼和提升幼儿的教学目的,对于幼儿的作用并不大。这样的教学,就算如何的新颖,如何的有趣,逻辑在如何的严谨,但是对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多少的帮助。此外,很多教师为走捷径而去从杂志上或者其他地方抄袭现成的教案来进行组织教学,他们觉得这些教学活动达到了标砖,也是完美,可是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这些教案只是适合一般的发展情况,或者针对某个班级而进行设计的,不适合多有的幼儿。所谓的集体教学要针对性的对本班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详细的思考。
(二)教学中的环节的目标
每一项集体教学活动,都具有相当的计划性和目的性。虽然可以不排除其生成的成分,但是教师需要掌握整个过程中的其所要达到的策略和目的。如今,教学目标的罗列在教师的活动设计里都能够达到,但是这些环节却没有说明的具体性,就是单纯的粗略的笼统的罗列出来,如:第一步,导入环节第二步,进行探索第三步,总结评价,等等,非常的套路化,模式化。这就让教师无法清晰的看清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关系,无法体现出各个环节的实效性。如,游戏是教师在活动所使用的一个常用方式,但是使用这个游戏是为了体现什么呢,这个游戏能给幼儿们带来什么,心中没有清晰的谱,这也就让活动出现一个表面上很成功,但是却没有任何实际性意义的状况。同时,这样的模式,罗列方式的简单就会把教师是思维固定下来,失去了创新,失去了根据实际情况改变模式的机动性。被现成的教案牵着鼻子走,不能以教学活动针对性的处理存在的相应的问题。例如,某个数学活动对9的组成和分解中,其实幼儿早已了解其中的道理和奥妙所在,但是因为教师的定性思维,走规定的老路线,坚持原有的设计进行一项又一项有趣的活动,去却是整个教学活动变成一个毫无意义的教学,所以,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活动中设计每个环节是要让自己知道每个环节的目的作用所在,发挥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的作用。
三、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
(一)用心体会,创造良好环境
幼儿的基础学习方式就是去探索。所以,引发幼儿的探索活动,创设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支持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总会在教学活动中强调把教育过程弄精,弄好,就是所谓的操作材料、游戏玩具、演示教具在教学中齐全,从而达到其教学的目的性,但是幼儿在身心发展中所谓质量变化却被完全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没有得到支持,就像”做礼物”的活动,教师无需只把目光放在制作教具上,也可以记住一些教室内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导入,在省略一些复杂过程的同时,也减少了一些重复的过程,让幼儿在自己的熟悉环境和材料,提高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行,自己去开发和探索,找出其中的奥妙和规律,并亲自设计出来,让幼儿亲身的体会其中的道理,把整个教室布置成引发、支持幼儿思考的活动环境,让幼儿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把幼儿对知识的认知有了向往,从而达到了教育效果。
1.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材料备足
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他们对某物好奇时,眼睛是最好的正面,抓住他们的目光,找出吸引他们目光的根源,主动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材料。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孩子在盥洗室里嬉戏,就留下来静静的看着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原来孩子正在看从水龙头内流出的水柱正随着一只小手的转动而不断的变细变粗,好奇的脸庞洋溢着欢欣和喜悦,丝毫没有意识到身上的湿漉漉的衣服,墙上也充满了水珠,这让我有了一个想法,我在活动室一角的桌子上放上了几盆水,还准备了一些小瓶$小碗$杯盖$小船$积木$海锦等各种材料,孩子们马上围到这张桌子周围,开心的玩起水来。在玩水过程中,幼儿认识了水的特性,获得了许多有关水的知识。
2.为幼儿所需提供氛围
每个孩子都需要爱,充分的爱是孩子们的基本需求,更是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教师的一句鼓励,一丝微笑,一声赞美,一次抚摸都能为孩子带来莫大的动力,激发出孩子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活动中,对孩子微笑着说声:真不错,好极了,加油哦。诸如此类的激励话语都能够让幼儿积极的参与活动,如果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想法的见解是,要去认真的听,尊重他们的想法,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愉快的,自由的氛围。
(二)兴趣是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突破口
因为幼儿的年龄小,这是他们的特性,所以对某些事物的兴趣新鲜度不会保持很久,这就需要教师犀利的洞察能力,找到幼儿的兴趣,并将此作为突破口,通过引导,让孩子们能够在一个轻松的气氛下,在愉快情绪的触动之下,自主的积极的投入进去,教师开展的主题活动就是在幼儿的兴趣点上不断产生和蔓延的。
在参观商店活动中,孩子在路上看到了许多汽车,商店的柜台中也陈列着各种玩具汽车,在回来的路上,孩子们不停地讲着汽车。金金说:那个前面有只手的汽车是吊车。不是,是挖土机,我家里就有,任巍杰马上反驳。丁丁说:我家有小汽车,还有大卡车呢。我家也有,我还有警车呢。看着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谈论着汽车。汽车这个主题活动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活动中,每个孩子对汽车的兴趣也不尽相同,在讨论轿车时,夏正阳最感兴趣的是刹车和排档,他不厌其烦地问司机:这叫什么名字!怎么用它!你能用给我看看吗!(童俊心感兴趣的是车轮,他整个身子都钻到了车底下,把衣服都弄脏了,终于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我看见这辆汽车有四个轮子。(他的话引起了几个孩子的兴趣,在参观停车场的时候,他们还专门对每辆汽车的轮子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三)游戏是学习的催化剂
游戏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工作,不是负担,不完全是生活,是学习的一个途径,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和追寻,它是自发的,是主动的,是愉快的行为活动,知识技能往往都是通过愉快的游戏中掌握到的。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设计了以下游戏,找椅子,请幼儿找一个椅子坐下来,比一比人多还是椅子多,戴帽子,请幼儿给瓶子盖上盖子,比一比瓶子多还是盖子多,开锁,请幼儿找钥匙开锁,一个钥匙开一把锁,比一比钥匙多还是锁多,喂鸡,请幼儿把虫子喂给小鸡吃,比一比虫子多还是鸡多。游戏是在幼儿快乐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许多的本领,将玩中带学,学中有玩的教学理念体现出来,提高幼儿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在其中得到了主动性的培养,为幼儿在将来学习的兴趣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将为此受用终身。
(四)生活中的节奏,刺激学习主动性
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的节奏通常包括“节奏乐”“认识节奏”活动。这也是教师训练幼儿节奏的主要方式。在生活中,我们周围的节奏音律随处可见,就如动物的叫声,音乐的节奏,教师可以让幼儿在自然的条件下找到节奏的所在,也可以在自己的设计的有固定节奏环境下,让幼儿们充分体会,找出节奏的奥妙,让节奏乐陪伴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去。
1.语言活动伴随着节奏。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教师可以以诗歌的朗诵特点,围绕教学发展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利用外物只管的将诗歌内容展现在幼儿面前,然后让幼儿随着节奏,拍手,点头等,找到节奏的规律,最后和乐器伴奏一起配合起来。
2.音乐里找到节奏。学习节奏,这和舞蹈,歌曲、律动、欣赏等活动是分不开的。在让幼儿学新的歌曲之前,要让孩子们先练习歌曲的节奏,在拍子的配合下,让幼儿们找出歌曲中的特点和奥妙,再在这基础上把歌曲的歌词记下来,在手脑并用之下,即学会了新的歌曲,也掌握了节奏。
3.节奏练习应该成为幼儿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在幼儿练习拍球的时候就可以找到节奏,这既让孩子们增强了趣味性,也能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五)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面向21的幼儿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新一代儿童。使我们的幼儿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善于向探索实践学习,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自己的才干,掌握必要的技能,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幼儿园教育必须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每一名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学习和活动游戏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其次,在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幼儿和教师的角色也自然而然的改变了,以前是“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现在变成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每名幼儿,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老师为辅。再次,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必须承担起为培养幼儿“学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重任。我们的幼儿是有能力的主动学习者,就是要我们老师教会他们怎样学。引导幼儿正确的学习方法,参与到各科教学活动中,那么他们将会主动的学习,而无需老师和家长的督促。
1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
观察是孩子认识大千世界的主要途径,孩子们在观察中越认真,越仔细,在孩子们的大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丰富和清晰。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指导孩子观察周围事物,不要只停留在单一的口头指导。如在教学观察“秋天”并画画时:笔者通过多媒体课件首先播放了秋天的一些画面,有农民伯伯丰收的场面,有秋风扫落叶的场面,有果园里成熟的大苹果等等,然后让孩子认真观察它们的颜色,观察景物是静还是动,是近还是远,最后笔者加以指导,让孩子把心中的秋天画出来。这节课,孩子们画出了观察到的秋天,画得非常的成功。因此,应用多媒体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而且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视野。
2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接受知识,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地使孩子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幼儿获得直观鲜明、容易理解的知识。笔者在常识活动“认识小鸭”中,先用计算机播放小鸭的叫声,让孩子辨别“是什么叫声”引出课题,然后,为了让幼儿掌握小鸭的外形、颜色、生长变化、生活习性等科学知识,笔者精心制作了flash动画,幼儿在兴趣昂然中看到小鸭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学,幼儿的注意力、理解力明显高于以往,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与质量。
3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在语言教学中,学习优美的儿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平常都是通过朗诵,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但由于幼儿还小,受到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儿歌内在的含义不理解。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把文字和文字表达的意境结合起来,促使幼儿感知的更深刻。如中班有一篇散文《秋天的颜色》,由于中班幼儿对散文诗语言不甚理解,而“颜色”对幼儿来说范围太大,如果仅只靠教师单纯说教,幼儿理解不了,只能对词语死记硬背,达不到充分理解和简单仿编的程度,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刺激幼儿感官,为幼儿提供多种信息。屏幕上的秋姑娘、美丽盛开的白菊花、傲然挺立的松树、火红的枫叶和优美的音乐,让幼儿理解了文中“轻轻”、“沙沙”、“骄傲”等词语的含义。由此可见,在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中,幼儿能够很好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丰富了幼儿的想象,活跃了幼儿的思维。
4运用多媒体教学,萌发幼儿的想象意识
人类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想象不受规则制度、自然知识、传统观念等的限制,因此老师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比如像孩子们画下的美术作品,它里面想象成分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评价。如:小班《月亮》绘画活动中,教师可提出疑问:“月亮婆婆的形状是圆的吗?”然后笔者播放已经做好的多媒体课件,画面上展示:月亮有时候像弯弯的镰刀,有时候像半圆,有时候像盘子,形状各不一样。又问:“月亮婆婆的发型是怎样的?”笔者又展示了卷头发、短头发、长头发的月亮婆婆。通过教师给幼儿的图片展示,幼儿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画出了自己脑海中独一无二的月亮,而且画得都非常成功。可见,幼儿的想象潜力是巨大的,对于他们天真的童趣、独特的想法,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去开发它,挖掘它。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当然,多媒体教学也不是万能的,因此,老师们也不能过分的依赖于它,要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完善它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作者:陈治军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实验幼儿园
一、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可行性
由于幼儿园的学生们的年龄大多数为3—6岁,他们的社会阅历以及认知水平较低,因此,有着良好的可塑性,如果对这些学生们开展礼仪教育,则他们能够有效掌握礼仪教育内容,并且在其未来发展过程中会正确应用礼仪来对生活上、工作上的事情进行处理,由此可见,礼仪教育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故礼仪教育值得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
(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加强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礼仪教育则能够很好的结合幼儿学生们的成长特点而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们健康、乐观、和谐成长。另外,幼儿园教育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领域,其能够将语言教育、健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艺术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而这些方面的教育如果有了礼仪教育的渗透,那么就会促进幼儿学生们全面发展,从而为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新型、高素质的人才。
二、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相关对策以及建议
(一)有效的将礼仪教育生活化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来将礼仪教育渗透其中,例如:在学生们睡觉、进餐、洗刷等活动中,教学教师可以正确指导学生们进行基本的礼仪行为,问好、道歉、体谅等,这些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仪,此时礼仪教育的渗透不仅使得学生们懂得如何和他人和谐相处,而且还有效培养了学生们与人沟通的技巧、能力,从而促进幼儿人格的发展,由此为其终生如何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康佳幼儿园吴玲玲良好的发展做好了基础性准备。
(二)在幼儿园教学课程中融合礼仪习惯
为了使得幼儿学生们的人格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则幼儿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以及其个性特点将相关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学课程活动当中,例如:在指导学生们练习弹钢琴的时候,教学教师需要告诉学生们首先学会聆听别人的演奏,当某位学生们弹完初次学会的钢琴演奏后,教学教师需要指导其他学生们给予掌声鼓励,并且问学生们“弹得好不好”来诱导学生们说“好”,从而以鼓励初次弹奏钢琴的学生,由此长期下去,幼儿学生们会逐渐形成日常行为规范以及道德要求。
(三)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克服各种困难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们与其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游戏活动当中,则有助于学生们与他人和谐、团结、友好相处下去。例如:在“警察抓小偷”游戏当中,教学教师通过角色分配后,表演“警察”与“普通民众”的幼儿会通过沟通、交流而提升自身的礼仪水平,同时,教学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告知幼儿与他人相处的正确方法,使得学生们能够深刻体会到如何与人相处才会获得和谐、友好的发展关系,从而使得幼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介绍,同时,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相关对策以及建议进行了综合阐述,从而使得礼仪教育很好的渗透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由此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使得礼仪能够对学生们的未来发展以及行为处事方面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而使其将来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标准,继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另外,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叙述,能够为相关研究学者以及教育同事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使得幼儿礼仪教育很好的实施于教学活动中,从而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使其能够成为高素质、有教养的社会人才。
作者:吴玲玲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康佳幼儿园
一、德育教学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儿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作为一项以思想意识教育为重点的学科,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德育教学有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幼儿阶段,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就容易使儿童误入歧途,德育教学能够运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幼儿进行指导。其次,德育教学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样,幼儿的个性品质这一时期也尚未形成,德育能够运用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品质对幼儿进行感染,培养幼儿诚实、守信、认真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最后,德育教学符合幼儿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幼儿阶段处在前运算水平,对符号信息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过强化能够掌握一定的德育知识。
二、当前幼儿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学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时间,其成果也比较理想,但是关于幼儿的德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从当前幼儿教育的形势看,许多家长送孩子去参加兴趣班、特长班,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然而在德育方面比较欠缺,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个性品质。同时幼儿园在这一方面做得也不够。二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德育主要是培养幼儿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而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之中,这一点体现得不明显。三是教学方法不恰当。与一般的教育方法不同,德育教学有其特殊性,针对幼儿阶段的德育教学就更有其特殊性了。幼儿的德育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水平,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重强化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幼儿德育教学的策略
针对幼儿教学的特点,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接受水平等因素,结合我的教育经验,认为,做好幼儿的德育教学需要从家庭、学校、教师等方面着手:
1.创建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幼儿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更加利于幼儿的学习。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家庭的氛围至关重要。幼儿阶段,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重,父母在幼儿心中有着较高的权威,幼儿的行为是对家长的一种模仿和学习。在家庭中,父母要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做好表率,让幼儿接受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的熏陶。同时,父母也要做好生活中的德育的渗透,通过一件小事让幼儿明白一个道理,如在吃饭过程中将饭菜吃干净,教导儿童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习惯。
2.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学有其特殊性,对幼儿的德育教学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幼儿感兴趣并且喜欢的。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如在一次教学中,德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幼儿尊敬师长的品质,通过设计一个游戏来完成教学。教师先将游戏规则宣布出来,规定谁先完成相应的任务,谁就可以领到最多的糖果和玩具,通过游戏内容,幼儿懂得了尊重师长的重要性,在加上奖励的刺激和强化,这一品质逐渐在幼儿思想中成型。
3.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联合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责任。鉴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可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果通过家庭教育来强化。因此,就要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如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教导幼儿要热爱小动物,在放学时将这一内容告知家长,通过家长来观察教学的效果,如果幼儿在家中做到了关爱小动物(如关爱小狗),那么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奖励;如没有做到,家长要进行指导。双方联合,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作者:刘艳艳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直属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