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09:07:58
导语:在美术课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营造情感氛围,优化导入艺术
成功的导语是美好的开端,美而生赞生疑,激发学生兴趣。教师经精心设计的导入艺术,就可以将学生轻松诱入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其情感体念,达到“以美育人”的效果。如七年级下册《静物写生》中,绘画构图常识是其重难点。由于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掌握,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狠下功夫,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想办法来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
我是这样设计这一课的导入艺术的。教师首先用多媒体展示《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图片,然后引导:这是同学们在小学四年级学过的一篇课文,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谈谈你对这篇课文的感想是什么?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了,并七嘴八舌地发言,有的说应以五壮士为榜样,刻苦学习,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有的……教师便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思考:画家是怎样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场面布置在画面中的?为什么采用这种构图形式?若改成其它的形式可以吗?为什么?于是,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就会?迅速发现其构图形式像座山,即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更有向上冲引的角,具有永远向上蓬勃发展的生命力,蕴含着中国革命必胜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构图在这幅画面中的准确运用,突出重点,导入新课。让学生自觉地学习这种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和为革命事业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二、探究知识重点,美化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差异,满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注重课内外结合,运用故事、典故以及名人名画引入新课。为了知识重点的探究,教学环境的美化,除运用常规教学法以外,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在轻音乐中欣赏《蒙娜丽莎》这副画时,不仅要从构图、色彩、神态及其蕴含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更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念,然后提出设问:一个不勤奋的人能像邓景润那样摘下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
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要过分放任,也不过分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三、激励知识创新,升华教学思想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新课程对教师的一个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明确的创新取向和创新目标意识,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践,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从而达到思想的升华。
1.在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创新教育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以七年级下册的《面具》为例,通过教师的指导欣赏,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准备一些国外脸谱艺术材料来进行对比观察,以引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八年级上册《电脑美术设计与欣赏》和《策划艺术》、《生活与设计》等造型工艺课中,教师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相结合,撞击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加强审美体验和创造美的能力。
2.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它经流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现风格上,除了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为此,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此外,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无不闪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3.通过对大自然的绘画,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
如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感受锻炼,让学生亲身体会和品尝自然界中内在美和外在美,使他们更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生活!
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明确目标,优化课堂教学环节,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创造各种不同的教育境,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使学不仅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美。
[摘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开展优化教学,在乐中施教、在教中寓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要思想。
[关键词]中学生美术课教学德育渗透
成功的教师都能深刻体会:有效的教学是始终牢固建立在教学双方高度认同基础之上的,这种认同包涵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所学科目的认同,学生对执教老师的认同、教师对学生的认同、教师对科目的认同。当学生不以为所学科目能够给自己带来所希望得到的某种知识或能力的增长与乐趣时,便缺乏对科目的认同,因而会出现不断地讲小话、做其他学科作业、甚至出现一些毫无道理的刁难或藐视等现象。故而,要想达到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应注意掌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应多样化,包括多媒体的应用。
一.课堂教学总体优化,要重视运用多媒体,加强直观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欣赏教学可能在短期内带来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我们所看到的教科书中的范例,包括与之配套的灯片,由于画面太小,或因时间的关系,有些范例太陈旧、落后,没有达到真正的美感和欣赏的效果;如果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如通过扫描仪,把一些与时代接近的图片显示给学生欣赏,教师进行讲解和诱导,使学生视觉上耳目一新,思维上有一个美好的、能够各自发挥的想象空间,那么,美术欣赏教学课的目的就能真正落到实处。
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事先总要做大量的示范作业,有时时间和精力又不允许。有了扫描仪,这个难题就好解决了。如学生在学习国画课时,我们可以找来一些名画让学生欣赏,如六年级的美术课有画梅、兰、竹、菊“四君子”,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图片,通过CAI演示,让学生欣赏。体会、感受,从而再进行临摹、训练。这样的作业才多姿多彩,不拘一格。在低年级教学中,如一些色彩教学,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儿童喜欢的动画画面,增强色感,指导配色学习。在想象画教学中,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想象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动画片来引导。如二年级的想象画吹泡泡,可以播放动画片《小飞象》片断,儿童既高兴又启发了想象,整堂课至始至终都有趣味。这样的课,小朋友自然爱上,而重点、难点又在欣赏中解决了。
创作一件完美的美术作品,总是要经过反复修改,修改就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学生作品中的问题往往具有共性,所以当部分学生初稿出来后,先选取几张具有代表性问题的作品,用投影仪展示出来。这时,可以同时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找出修改的方法,并同时将学生作品中各自的优点都一一予以展示、讲解;学生相互之间也就能取长补短。继而各自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作品完成后,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也可以展示。
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所占比重也很大。以往,我们示范作业时,教师边讲边示教,但终因空间狭窄、视野遮挡、前后不连贯等原因,很多学生无法清楚而完整地看到整个演示过程,因而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做或不想做。但我们如果运用实物投影仪,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学生通过画面,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整个演示过程;同时,优秀学生也可以上台尝试作业或演练,或将作品通过投影仪进行展览,并让学生自己讲解、自我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使手工课真正成为学生自己动手作业的课。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尽可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以期提高和扩大手工课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幻灯,通过直观的视觉形象来感知和认识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人的兴趣首先产生于新奇事物和它独特形式的刺激。我们在大谈现代多媒体手段的同时,幻灯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工具,特别是常规教学中美术教师运用最多;它具有体积小、资金少等特点,一般边远地区的教师也能掌握。而合理地运用,也会相得溢彰。例如,小小的剪纸课教学,教师剪完作品后,平着展示给学生,和放于幻灯机或投影仪上放大,二者的效果就不一样。在上三年级剪纸花边一课中,我把作品通过投影仪,产生的黑白对比效果给学生一种新奇感,放大后的例图格外突出,纹样清晰可见,教师也可以由一个单元至多个单元的组成即花边的形成。教师可根据图形指导学生欣赏,也可用单独例样并由此而设计的花边进行对比讲解,诱导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分析表现形式与手法时,通过投影仪,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外形。在四年级二期的美术教学中,有一节画人物动态的课,教学中第一步骤是先画外形。学生如果站在投影仪前,通过灯光打在屏幕上的影子,并讲解影子亦即外形,学生便可以一目了然,很直观。二年级的《影子现象画》一课也可运用这个方法。如剪、撕动物,先撕外形等示范,我们都可通过幻灯机来达到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提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即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的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从而获得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等创造性成果。而作为教师应提供学生创造动机和外在启示。就要求教师熟练运用各种媒体和物体以及语言,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电化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必须在教学中应用得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不至于牵强附会。把电化教学引入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情感,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多媒体课堂教学学习方式等
提要:在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我们应该很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改革的重要实践活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笔者拟在本文中对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与学方式变革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正文: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去完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而多媒体在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模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值得探讨。
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思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教学方式上,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灵活多样的特点,改变了以前老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在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的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按我的理解,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能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自发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自动投入到学习任务当中(这种投入包括情感投入),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作出相应的调适,并能获得良好的高品质的学习效果和情感上的满足体验。
多媒体能帮助教师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投入到自主积极的学习当中去。尤其是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正确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1、生动形象,激发兴趣
当学生对学习的对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认识到学习任务的意义时,他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活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会影响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则在教学中大展身手,使教学具体、生动、形象,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多媒体信息,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即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因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建筑艺术欣赏》一课,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将各处搜来的图片扫描进电脑,并精心分类。上课时,学生在优美的音乐的伴随下,一边欣赏,一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然后,我点出用电脑制作的对比图,清楚的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再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再也不是坐着听和看了,他们忍不住站起来想看的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跟老师问清楚,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这种学习是高效的、自主的。
2、打破局限,激活创造思维
有的家长跟我反映,说孩子以前的画特别“有意思”,天马行空,想象奇特,可是入了学(或幼儿园)以后,反而越来越胆小,一下笔就是小鸟、房子、太阳,造型都一样。其实这是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的模仿性很强,加上老师示范的影响,他们会产生惰性和惯性。实际上在他的记忆中,他对这些东西的认识并不仅限于此。为了解放他们的思维,在《海底世界》中我设计了这么一个课件:将搜集的海底的录像带剪辑加工,通过控制操作面版,给学生展现出神奇真实的海底世界。有时呈现全景,有时将贝壳定格,有时将有特征的鱼放大,有时又反复播放鱼群游动,还让潜水员、潜艇等来了局部特写,让学生不断地观察讨论。学生心中固有的形象立刻被崭新的视觉概念所替代。画出了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有的学生还画出了海底的龙宫,自己则开着漂亮的潜水艇去探险。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非常兴奋和积极的状态,争着和老师、同学讨论。有个学生刚想出一个情节,特得意,但在跟同桌讨论之后,马上又推翻了,重又进行新的补充和翻新。在上述的状态下的学习就是一种高品质的自主学习了。如果没有多媒体的加入,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3、改变授受局面,增强学生参与性
一般来讲,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参与的活动,才会发展为自主学习。如在《有趣的面部表情》一课中,学生一看书上的漫画人物,都说太难,不会画。如果这时候要他们去创作,那就是一种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学生的热情、灵感都处于沉寂状态。我先用设计了一个贴五官的游戏,把眼睛嘴巴简化成弧形的小段,让学生自己上台来操纵鼠标,变化它们的方向角度就能拼出各种表情。拼出一种表情,我就点出相应的漫画人物,都是他们最喜爱的形象比如柯南、樱桃小丸子,配出笑声哭声等。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画的时候还互相做表情观察,效果很好。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他们对学习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积极的参与进去,又能得到及时的反馈,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必定能事半功倍。
4、降低教学难度,增强自信
多媒体恰如其分的声、形结合,常常能把学生带入美的氛围,多媒体在教学上大大强化了美术教学的视听效果,减少了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创作冲动,激发出创造力。,而且能接省教学时间,实现精讲多练,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如《剪对称纹样》一课,应向学生说清设计时要避免的几个错误,我点击鼠标,出示一种错误的设计法,让学生讨论错在哪,如果这样剪,会怎样。并依次出示用此种设计法剪出来的错误图样,学生看了以后,很快掌握了方法。还有一些常见的方法比如通过“变色”、“闪烁”等手段突出重点,刺激学生注意。多媒体的应用使原来较难讲清的问题变得简单,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激发学生的信心,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效果自然好。
二,明确主体,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1、促使教师改变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客体的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的改
革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引入CAI之后,教师更多的处于协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行使主人的权力,与学生一起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确认。
在实际的教学中,电脑能取代老师的许多工作,比如在欣赏建筑、雕塑作品时,没有实物就只能靠老师口述;上制作扎染时老师只能演示一两种方法或其中的一两步操作,既费时费力,还不能介绍的全面具体。这些问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解决,这样老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考虑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如何进行激发、引导、启迪、组织、交往、评价的环节,而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余地空间更大,从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变为自觉主动学习探究的“主体”,变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变为意义学习、自主学习。老师不得不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来应对新课程新设施下的教学。
2、促使师生关系民主和谐
长久以来,老师都是高高在上的,在学生面前,老师永远都是
管理者、领导者、指挥者,学生是被管的对象,在这种气氛下师生关系紧张,学生置疑都不敢,哪里还能提创造呢。而在运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象一个组织者,引领者和主持人。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引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组织课堂,帮助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
三、改变教学模式,实现因材施教
1、改变传授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使得以讲授为主的传统的班级教学发展为班级教学、小组教学(小组媒体教学法、微型教学法)、个别化教学和网络教学(交互式网络教学、远程教育)并举的局面。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进行一题多解,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一课的作业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等。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量的训练,而且可以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同学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的饱”、“吃的好”。
2、改变作业模式
美术课的作业形式似乎没有什么可置疑的,那就是在纸上画——水彩笔、铅笔、颜料、毛笔墨汁,以及做——剪纸、泥塑、扎染等等。然而学生的智商和对科学技术的灵敏度都在提高,多媒体的出现给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比如我曾看过一节多媒体与美术结合的课,五年级的《绘画日记》。学生从素材库或网上搜集了各种图片甚至声音、配乐,插入自己用软件编辑的“日记”中,用FLASH、PHOTOSHOP绘图,这样一本有声有色的“日记”令人不禁感叹学生的创造力和多媒体的神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形式,不会因为画不好而丧失信心,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可见,充分利用多媒体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最充分的教育。
综上所述,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使美术课堂教学更快地与新课程改革同行,教师要充分、正确地利用多媒体,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画出最美丽最生动的画卷。
关键词:形式分析意蕴解释价值判断
在常人眼里,画画远比看画难,其实不然。著名艺术社会家豪泽指出:“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所以有许多儿童画家,农民画民间艺术家也是文盲;但绝无儿童鉴赏家和文盲艺术家。可见,绘画艺术鉴赏是一种由后天专门训练所获得的一种特殊能力。
绘画艺术鉴赏教育是将受教育者带入绘画这一特殊视觉领域,使他们在大量接受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基础上,特别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训练对视觉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进而育成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理想。
在我们的绘画艺术教育中,我认为应将绘画鉴赏作为其基本内容,单纯靠学校每周一、二节课的课堂教学来训练来练就绘画赋形表现能力,无疑是不自量力的。而培养绘画鉴赏能力无疑是美育的主旨,也是学校教育可以实施见效的。这在西方许多国家都曾达到验证。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这种特殊努力呢?
“观千剑而识其器”,最重要的是大量接触艺术作品。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去“读画”,进而接受。这种接受非观赏接受。象在展览馆看画展,随意遛一遛,大体看一看,有赏心悦目之感即可。我们追求的是鉴赏性接受。在以往的美术鉴赏中,有被戏称为“三段论”的欣赏模式,即时代背景、主题内容、艺术特色的评析。实际上重点放在前两项,后一项是总结、尾声。如欣赏董希文《开国大典》这样的革命历史画,往往把重点放在德育性接受上,就是把绘画当作一种德育媒介和手段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而对艺术特点只略作评判,甚至忽略不计。对绘画这种视觉艺术来说,这样的模式恰恰本末倒置。
现将在教学中总结的培养绘画奖赏能力的“鉴赏四步法”略作论述:
第一步:简单描述
在欣赏的开始,先是抛开含义、价值判断、背景等因素,只让学生指明画面上存在哪些物象,用语言表达直观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对变形较大的作品,指出原型;对抽象作品,可指出画面存在哪些形状、色彩、结构等,使学生注意到应该注意的所有方方面面,这很重要。因为人们在看画时,常看主要形象而忽略其他,或只看自己感兴趣的而忽略其他细节。以法国表现主义画家夏加尔的《散步》为例,开始学生只注意到画面里突出的人物及夸张的动作,房屋,地面较特殊的绿色。经提示,学生会注意到画面里突出人物的面部表情,画面中只有绿、红、紫三色,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等等。在学生叙述的同时,引导学生进入鉴赏情操:面对作品,它给了你什么直观感受,教师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尽可能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以实现审美共享。这阶段不可批评学生所讲的见解,鼓励学生直率地描述直观感受。
第二步:形式分析
形式分析是将感性立即转化为理性分析。我们要解决的不再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而是画家是如何使你产生这样感受的。这就是需要从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形式感来分析,来探讨色彩、形状、线条,肌理、人物描绘的特点,分析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图和底的关系等。这是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如夏加尔的《散步》,学生通常能感受到画面中的快乐气氛,通过教师诱导和提示,学生会发现原来这种氛围是画家刻意营造的,夏加尔所追求的单纯的形、色、人物动态都体现了天真和童趣,欢乐和喜悦的气氛来自人物的表情和动作,红色衬布上的花、酒瓶、酒杯也起了很强的烘托作用。
>形式分析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形式美的规律,体验和品鉴形式美的意味,可以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由形象到风格。分析时切忌繁琐和硬性解剖,破坏作品的整体生命。
第三步:意蕴解释
>意蕴是作品中的一切有形事物的无限延伸因素。意蕴解释是绘画鉴赏的最深层次,从外在层面到内在层面的探讨。对超越画面形象即“象外之象”的刨根问底,当然,我们不能只中循迹而求。
>意蕴解释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使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由于有一些作品是缺少意蕴的,有一些作品其意蕴在可喻不可喻之间,有时教师很难将超越作品的意蕴揭示出来。加之学生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深度体验,如明代沈颢所言:“看画以林泉之心则高,以骄侈之目临之则卑”,要很好地领悟和体会作品意蕴,这就需要教育来长时间循序渐进的浸润和弥散。
>仍以《散步》为例,通过对作品背景的介绍,让学生知道,这幅画表现的是夏加尔自己和他的妻子。他把自己画在中间,举手托起婚后刚刚生了第一个儿子的妻子,让她在空中自由回旋,以庆祝他们生活的幸福和快乐。再通过对个性、思想、艺术观的介绍,学生就能够理解画家为什么会画出这样的人物动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达方式,进而领会画家的意图,分享画家的喜悦之情,欣赏他富有儿童般幻想的艺术魅力。
第四步: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与风味、革新与继承等方面对作品的优劣作出判断,可以参考专家对此的批评与评判。而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而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多元的评判、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夏加尔的作品,我们着重于他的独特性、开创性和丰富的想象力。
>我在评价达.芬奇《梦娜丽莎》时,除了指出它的“优”外,还有意指出它的“劣”,如:人物与背景的处理不自然,似剪贴一般;边缘线的处理过于生硬;受当时材料的限制,色彩单调;现在的色彩也灰暗了等。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明白对绘画作品的判断是多元的,没有固定的结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应尽量收集各种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鉴赏四步法”不仅适用于具象绘画作品,对抽象绘画作品同样适用;同时也适合鉴赏雕塑、建筑、工艺等其他视觉艺术。
我们都知道学校的美术教育并不是为了培养艺术家,作为素质教育的绘画艺术鉴赏教育,也并不是培养专职鉴赏家。我们的目的是通过美育,培养大众对美术文化的理解力,学会欣赏周围生活中的一切视觉形式,进而使审美接受不单是视觉接受,也不只是大脑接受,而是整个身心的接受。
摘要: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力求从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要求相统一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美术课是我国目前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中学生进 行审美教育的主要课程。在普通中学的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承担着不可替代的审美教育作用:即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思想品德,并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通过对学生审美知识的传授和美术技能的训练,对将来参加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也是极为有益的。中学美术教学就应该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认真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选择并运用好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严格遵循美术教学的原则
美术是选型艺术,也叫视觉艺术,它具有视觉艺术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且其形象的表现又是静止的并对物质具有特殊的依赖性,从而决定了美术教学的特点。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思维的自主性、技能教学的实践性、创造性思维的特殊性,以及个体操作与集体教学要求的矛盾性等。中学美术教学就是根据其自身的这些特点而确定了符合其自身规律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在我国古代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的“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等等。现代又提出有科学 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等。他们当然都可以适用于中学美术教育,但美术教学毕尽因其自身的特点和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殊性,而教学上又有其自己的一些原则。中学美术课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方针、教学的目的任务和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美术认识活动的规律提出来的,是美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中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认真贯彻这些美术教学原则,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为矛盾的转化创造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保证。
中学美术教学究竟主要有哪些原则,遵循这些原则有些什么要求,笔者有如下认为:
(一)审美性原则。1989年中央颁布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规定:“中学美术教育的 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并再次要求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美术教学活动的始终。可见,审美教育,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它起着决定本学科教育性质的作用。
(二)直观性原则。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求的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而美学问题、技巧问题,又往往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这就只有借助直观教学的手段引导学生深入地观察、感知客观现象去形象地认识世界。如把握构成美术的基本因素―一形体、比例、结构、空间、明暗、色彩、笔、墨、线条等,才能获得较明确的概念。
(三)启发性原则。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而教是矛盾的主导方面,教师必须启发学生积 极思维,以调动其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填鸭式的满堂灌是起不到美术教学效果的。
(四)精讲善练原则。中学美术教学多属技能性的内容,而且技能的本身就在于多练、苦练,但每课时又只有45分钟,要腾出尽量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不精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精讲”,就是要求教师在作好 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少讲,把所用之道理讲清楚,把重点、难点讲透,把方法、步骤和要求讲准确, 以达到指导“善练”的目的。“善练”,就是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有严格的训练计划、 方法步骤,按质按量地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五)以点带面,面向全体的原则。我国现行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以年龄为基准组建的,由于学生的来源及其生活条件、所处之社会环境的不同,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乃至天赋差别,造成水平的参差不齐是 必然存在的,而教学活动是集体的,要求也是以统编教材为依据即划一的,这便产生了统一要求与水平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然而我们的社会制度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唯一的办法,只有以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在不同基点上去要求、提高。
以上之中学美术教学原则,既有他们间的区别,但又是互相联系的,教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把他们配合起来,灵活地、创造性地遵循和运用。
二、认真研究和选择美术教学的方法
美术教学原则是美术课教学的基本准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用于指导中学美术教学的一般性原理,也是具体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依据。认真贯彻教学原则,有利于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教与学的关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教的方法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方面,这进一步说明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完成预定之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认真研究和正确选择美术教学方法。
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很多,但根据《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精神的要求和笔者长期从事美术教学的经验体会,最常用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讲授法。这是一种由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即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它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一般理论性的讲述、美术常识、欣赏教学以及技法课训练前的讲解,都采用讲授法。用这种方法教学的长处是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强、效率高,照顾面宽。但其缺点是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感性知识,如无法解决怎样画等问题。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作画(或其它美术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这是美术课尤其是技法课教学常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当堂作画要求之全过程演示;按作画步骤要求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的同步性示范;有意识地找准难点作局部演示。
(三)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之目的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练习包括视觉观察练习、造型技法练习、工具材料之操作练习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练习等。按新编教材的要求,它在整个初中的教学活动中要占80%以上份量。
(四)谈话法。谈话法是通过同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启发式谈话法、提问式谈话法和指导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信息的积极反锁。但谈话法的缺点是意见容易分散,不易控制,运用不好还容易使所传授知识支离破碎。
上述教学方法具体怎么选择,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任务,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灵活选择运用;还可依据课型,有时仅用一种方法即可,而有时两种甚至三种联用。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职美术课中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法的意义,并由此延展论述了在中职学校的美术课教学中,无论是导入新课环节,还是在新课教学时,抑或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都能够通过用心设计将美术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理实一体 中职 美术 教学 素描
一、“理实一体”在中职美术课中应用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高校美术专业扩招,许多美术基础比较扎实的,成绩理想的、又对美术有更高追求的学生被高校录取了。而进入到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美术素养稍好一些,但是又无法达到升入大学的就读的标准,需要在中职学校就读得到提升后,还是要坚持选择升到理想的大学去继续深造的学生。另一种情况是美术素养欠缺比较多,自己也知道再如何努力也与大学无缘,便想通过到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活提高实战能力,以便就业的学生。这就决定了中职美术课程的基本定位:不是为了给高考生搭建一个理想的平台,也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美术家;而是要为想升到大学里学习的学生搭建一个的平台,要为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学生寻找出路。因此,中职美术课教学一定要理论与实战相结合。
二、“理实一体”教学在美术课上的应用
“理实一体”教学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户外,甚至可以在任何的一个场所,比如展览馆、画室、教室、家、校园、景区、街头等等地方,都可以成为美术教学的理想场所。只要教师用心组织、设计、安排,都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理实一体”在导入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美术教学因为学科本身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其无法以一种纯理论的教学方法从始至终,无论学习多少理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去亲自实践,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因此,即使是在课堂教学中,身为美术教师也一定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
比如,在进行“人物素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人物素描有一个整体性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导入新课环节花些小心思,让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素描的独特魅力。将偷拍的本班学生的照片(远景、近景、头部特、脸部特写、眼睛特写、鼻子特写)与老师照着这些照片的素描进行对照;学生通过看片子,便会发出阵阵惊叹,学生甚至会叹服于他们的老师不是只会站着讲课的“理论家”,而是可以把美术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干家”。尤其是通过鼻子、眼睛特写认同学环节,当他们准确无误地认出是谁时,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人物素描课,见识了这一表现手法的神奇。虽然仅仅是黑白的单调色彩,却可以描绘出多彩的世界,细致入微。带着这样的热度进入新课教学,边演示边讲解,边带着学生实践,学生的学习热情非旦不减反而高涨,教学效果也显而易见。这样的教学远比通过提问一些与本节美术课有关的美术理论知识导入新课,教学效果要好很好。
(二)“理实一体”在新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美术新课教学环节同,“理实一体”教学的应用就很容易实现。比如,在进行“人物肖像素描”教学时。边示范边讲解,从构思、构图到轮廓再到深入刻画与调整。讲清楚应该怎么做,杜绝怎么做,更要示范给学生看,为什么要这样处理。在讲构思、构图时要让学生注意所画的对象的职业、年龄、气质甚至是爱好,在画面布局时,一定要注意人物位置是否合适,尤其是人物前方的空间要大一些,避免过于饱满,呈现压迫感。而讲到轮廓时,一定注意抓住头部基本形、五官位置、明暗交界线的位置、头与肩的关系。教给学生如何运用辅助线帮助确定位置。在抓外形时要狠抓特征,要画得像。外形初见端倪,形象便自然是呼之欲出。
当轮廓画完之后,要画上五官,这时一定要边画边强调,中轴线要恰到好处地运用,除非是绝对正面的肖像之外,中轴线根据头的动态呈孤线,而不是直线。老师边讲边示范,同时还要适时地到学生中间巡视检查并加以指点。很多同学画稍侧的角度,头总是扭不过去,要告诉学生哪里出了问题。五官位置的比例可以用传统的“三庭五眼”画法,但是一定要注意不同人的不同特征,有个别人五官的比例会有所偏差,而这偏差恰恰是其个人的最突出的特征,要表现这一特征时,就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正,从而画出人与人的千差万别。
(三)“理实一体”在课外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做任何事,都不能停止于“听”、“看”,而是要“践”、“练”。美术教学也是如此。
在学习一段时间的人物肖像素描后,学生的课外实践便要紧锣密鼓地展开,也好趁热打铁。为了使实践课的效果明显一些,实践课的内容范围不亦过于宽泛。可以多实践几次,每一次只侧重于某个方向。
比如,可以戎赜谌宋锏难劬ΑT谌醚生走上闹市区去实践之前,先与学生一起做些准备工作,回顾画好眉毛、眼窝、眼角、眼皮,甚至是上下眼睑的要点是什么。要重点强调:画眉毛要注意眼窝上下凹处的骨点和通过颞骨处凸的转折所呈现的眉深眉淡;画上眼皮和下眼睑一定要注意区别对待,上眼皮较下眼睑要更重,其厚度上也大不相同,并且上眼皮上的眼睫毛相比较而言要更深,阴影投射在眼球上的细节也留意。下眼睑受光相对要好,要表现得稍明亮一些。总之,在画眼睛细节时,从最凸处的主明总开始,带动次明部,还要注意整个眼轮匝肌周围的关系。在强调上面的注意事项后,强调出行安全。便可以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免费为行人画肖像。让学生亲自去观察不同行人的不同眼神,有喜悦、愤怒、悲伤,有忧郁、哀怨、惆怅,一定要抓住眼神里的内容。为了能把不同的眼睛里的内容瞬间抓住并通过素描的手法表达到位,可以先借助手机抓拍下来,然后再参考照片进行创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中职美术课的教学效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实战能力,唯有“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这一条路可选。因为,只有加强理论与实距的结合,才能让学生理论根基扎得牢,才能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动手能力、创作能力。
(作者单位:吉林省双辽市职业中专)
摘 要:灵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美术新课标的要求。随着现代多媒体与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和普及,这类产品和技术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也惠及美术教学,优化传统教学中不足的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教学中的难点,突出教学重点,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有长足的进步。而从学生角度出发,新的课堂体验不但能满足学生对新型教学的渴求,缓解对传统课堂的倦怠,更能激发他们对直观新颖生动的课堂的兴趣,立体的展示模式也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受益终生。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改变课堂状态,也是对基础教育重要性的全新认识。这种革新性的教育模式必将更好地推进教育现代化,对素质教育有更深入地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美术;教学
当前,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多媒体与美术课程的有机整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多媒体的技术优势能突破传统课堂的二维展示和相对三维展示的局限,通过高科技载体将一种更加直观立体的教学体验高效率地传递给学生。这种模式大大提升了教学信息传递的效果,更易被基础教育的受众群体接受。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在基础教育环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利用多媒体创造的课堂氛围、教育质量、学习状态、教育信息传递效率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教师可以简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模式,节约教学资源,减轻教学负担,更重要的是,这种新的模式激发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些改变必将对教学改革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朝着更科学、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因此,在教学活动实践中,笔者尝试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教学探索,合理地把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合在美术教学中,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一、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传统美术课堂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生动性、兴趣性和灵活性。因此,美术课堂对教学模式的生动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风格的时代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多媒体技术的参与能极大满足教师对新模式新体制的需求,更能极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突破物理限制,对美术这个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教师不但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利于其发掘学生潜力,为培养未来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表达出了超出预料的积极反应,当他们看到活灵活现、色彩斑斓的影像时,学生就会萌发出一种强烈的创作欲望,在创作灵感得到激发的兴奋状态下,他们的美术构思和创造能力会被极大地激发,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充满想象力。
例如:在上《画汽车》课时,长春虽有“汽车城”之称,但学生只对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汽车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不太常见的汽车以及汽车的发展史了解不多。在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介绍不同历史时期生产的不同品牌和不同用途的汽车,了解汽车的特征与用途,让学生在整体概念上对汽车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从中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设计出属于自己的汽车。正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更深入地挖掘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创造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二、多媒体美术教学手段,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作梦想是创新的翅膀,更是时代进步的必要条件。美术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学科,多媒体美术教学手段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上《卡通明星总动员》课时,学生会说出很多的卡通形象。传统课堂并不能直观展示出这些虚幻的形象,而多媒体手段的加入,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生动形象地展示这些虚幻的形象。如大家都熟知的卡通明星孙悟空和自然界的猴子,让学生观察、比较卡通形象与自然界形象的区别和特点,从而得出卡通形象运用了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卡通人物的创作过程,让学生对创作不再有太大的距离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激励他们创造出自己喜欢的作品。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运用的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小学美术课更加丰富多彩
多媒体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传统的教育途径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战,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课标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学生对传统模式的倦怠与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也使得这种挑战成为限制教育质量和效率提升的阻碍。当下,美术教学应该主动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运用多媒体等新颖高效的教学手段,直面来自多方的教学挑战,深入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在教学中,如果采用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潜力。
例如:上色彩课《三原色和三间色》一课时,教师首先启发学生说出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颜色,之后,多媒体屏幕展示红、黄、蓝三原色的特点,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其它颜色。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教师提问:色圈中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颜色?色圈中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颜色?色圈中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颜色?量多和量少有什么变化?这种教学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因此,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和多媒体的优越性,能极大地解放和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减少教学活动的困难和局限,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深刻体会到教育活动的愉悦与幸福。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的目的是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而小学美术的目标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实现这一目标。
《春天的色彩》这堂课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语言描述和照片展示,但这种模式很难精准直观地将图画的精髓传递给学生,反而会因为单调乏味的模式让学生对图画的美产生误解。如此,还何谈提升审美,培养素养?而多媒体手段是解决这种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丰富直观的载体,将图画的美尽可能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美有一个朴素而准确的认识,例如:小草钻出来了、桃花开了、燕子飞回来了、柳树发芽了,那么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颜色?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画面生动、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更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美、自然美、艺术美、人物美,为学生营造一种美的教学氛围。
五、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给学生的美术课学习带来传统教学中无法达到的效果。传统美术课的作业形式主要是学生用画笔在画纸上作画以及制作一些手工作品。然而,随着学生思维空间的提升,陈旧的表现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教学体制中的一些困境和挑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多操作机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起到画龙点睛、如虎添翼的作用,使美术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编辑:郑方林]
【摘 要】当今社会,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美术教师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也有重大责任。美术课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美术教师应加强课堂教学,在美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美术课;创新能力;课堂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时代对人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是以人的全面和良好发展为基础。知识经济是依靠知识的创新和创造性应用以及普遍传播为主的经济。创新能力需要专门培养,教育现在这一过程中责任重大。美g课作为各级各类学学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承担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担。
1 美术课创新能力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现如今,科技发展迅猛异常,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各国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国力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劳动者的素质日显重要,它决定着国力的强弱,决定着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需要培养,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依赖于教师。教师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民族如果缺乏创新能力,就不能在民族之林立足。为此,各国都异常重视民众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美术课创新能力培养是时代的要求。
2 在美术课教学中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意义
过往的美术教育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体制和指导思想的制约,经常出现过多的强制性,教学过程容易陷入程式化中,也比较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有必要改变课堂教学。近代以来,社会各门学科发展迅猛,现代科技影响重大,美术学科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各门学科的相互渗透,使美术学科内容体系不断丰富,理论不断完善。美术学科也应该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美术课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美术人才的综合素质,并可以使之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国家社会的建设和个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均具有重要意义。
3 美术课基础教学是创新的基础
教学要为创新服务,对学生而言,所谓的创新成果紧紧具有象征意义,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和建立。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必须创设必要的条件。而在美术课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基础教学常规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继承,不能为创新而丢掉了基础丢掉额传统,必须重视传统理论和观点的传授。不能形式主义,不能为创新而创新,虚假创造,虚假改革。为此,要规范美术课教学,加强基本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
4 利用美术课教材利用学科发展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材是从普通书籍里分化优化进化淘选出来的为教学服务的专门文本,它在文字叙述上详略得当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在概念表达上精准简洁,在形式上规范有序。教材的这些特点为师生教与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较好的文本基础。同时,好的教材还是一门学科的思想发展史,和学科逻辑的发展史。美术史历史悠久,古今中外美术门类众多流派纷呈各具特色,对美术史的梳理,可使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发展具备清晰的人,对美术的历史和未来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也为创新奠定了基础。所以,好的教材本身就是学科创新的优良读本,利用教材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必然。
5 创设良好的美术课堂环境
创新人格和创新思路的形成,取决于长期的综合的影响,是长期课堂教学效果的缓慢积累,而民主自由宽松和谐的精神性氛围,是创新素质养成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才可能有人格的自由放松,才会有思维的灵动,才会有创新潜能发挥的空间。一定程度上,民主精神氛围,不仅是教育的背景,也是创新教育本身。
要尊重学生的创新尝试,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鼓励学生各样创新,对学生的稍具新意的创新行为,都要鼓励表扬。在如此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师生的创新意识才得以自由流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了可能。所以,必须大力提倡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美术课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的环境和物的环境。
6 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全面实行创新性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创新理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能力为特征的教育。创新性教学是以创新基本原理为指导,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开发其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要想实行全面的创新教学,必须坚持创新性教学目标,遵循创新性教学原则,运用创新性教学手段,更要重视PPT授课、专门讲座和专题研讨、社会实践、头脑风暴、慕课教学等方法和手段的应用。只有在全面创新理念指导下,美术课才能将多种多样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有效协调统一,紧紧围绕创新理念进行整合,发挥多方法多手段的整合效应。而全面创新性教学也必须避免形式主义物质主义和表面主义的负面影响,真正从观念层面为创新创造条件。
7 美术老师应大胆借鉴有关学科的方法、观点,为学生在美术学科的创新提供帮助
人类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学科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因此,掌握广博之知识基础,是创新的前提。这也是因科学的本性所规定的。当今社会是科学相互影响的时代,各种学科的结合点往往就是新的科学生长点。在此情况下,没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不仅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很难有发展,而且对别的学科别的领域的创新也很难理解和接受。美术老师应借鉴其他多种学科门类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汲取人类文化的总营养为我所用,大胆借鉴其他学科特别是临近或相关学科的最新方法手段和内容,为学生在美术学科的创新提供帮助。
摘要:在新课标背景下,中职美术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美术课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更加注重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注重中职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中职美术课教学中,手工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本文作者站在客观的角度,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了中职美术课教学中手工课教学途径。
关键词:中职 美术教学 手工课教学 分析
在中职幼师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是一门重要的美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手工、绘画、鉴赏、图案是幼师美术教学的核心内容,而手工课占较大比重,也就是说,手工技艺是美味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这一背景下,中职院校必须结合美术课教学具体情况,多层次采取有效的措施优化完善手工课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一、优化幼师手工课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中职院校必须结合当下幼儿园教学各方面情况,优化幼师手工课教学,调整手工课教学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比如,剪纸、教具设计、板报墙报,针对毕业班学生各方面情况与当下相关岗位具体要求,合理安排手工课程,比如,橡皮泥、教室环境美化,确保其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同时,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其发散思维美,激发他们学习美术手工课程的兴趣,更好地学习美术手工课程知识。以“纸花”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结合课本相关章节内容,充分挖掘自身各方面潜能,自行制作,并探索其中蕴含的规律,特别是“叶、茎、花”的制作。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组织者、引导者等角色,积极引导、适当点拨,多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喜好为中心,大胆想象、创新,制作出别具一格的纸花,无不是一味地模仿。在此过程中,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手工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力、想象力,促进其个性发展。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在中职美术手工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要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要将二者有机融合,而这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手工课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要多角度分析中职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心理特征等,贴近他们生活实际,优化调整手工课程内容,使其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更具针对性、趣味性,也能使其意识到手工课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将所学的手工课程知识灵活利用到生活实例中,提高自身综合实践能力。以“剪纸”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章节内容,将不同地区剪纸文化融入其中,包括剪纸来源、剪纸风俗,特别是多样化的民间剪纸风俗,比如,窗花、贴花,让学生全面、深入认识剪纸文化及其表达的意思,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剪纸文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班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取生活中熟悉而感兴趣的剪纸素材,进行剪纸创作,在实践操作中全面、准确理解课程内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其实践操作技能,提高手工课教学有效性。
三、注重示范教学
在中职美术手工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示范教学的重要性,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全方位认真解手工课教材内容,掌握相关技巧、操作方法,借助相关可视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重要的技法,而不是机械式制作,形成属于自己的技能以及技术。以“泥塑”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班级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造型作品,引导他们自主“观察、思考、分析”,而不是直奔主题,讲解泥塑制作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已有的手工水平,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其相互讨论、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提高其参与课堂的程度。进而,教师可以围绕章节内容,进行示范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深刻体会手工课的乐趣、奥秘,确保手工课教学环节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中职美术手工课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多样化课外活动的开展。在手工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班级学生兴趣爱好等,构建手工兴趣小组,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借助各类传统节假日,比如,中秋、国庆,组织学生制作不同类型的物品,比如,红灯笼、彩球,在国庆节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制作剪纸、彩带等歌颂祖国。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手工课程教学情况,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手工作品展览活动,邀请全校师生参与其中,进行评比,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的同时,提高其实践能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职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意识到手工课教学的重要性,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生本教育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将其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优化手工n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有效开展示范教学等,多角度启发学生创造欲等,促使班级学生更好地学习手工课程知识与技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为日后深造学习或者就业提供有利的保障。
(作者单位:重庆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学)
美术作为一门艺术课,以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影响感染着世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感受其所体现的美学魅力。美术用它特有的方式表述着每幅作品的故事。每一幅美术作品让人看了浮想联翩、精神振奋。美术涵盖了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静态艺术。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尝试着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的绘画潜能得到开发,并促使他们从中受益。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交流,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才能既放松心情,又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使每一节普通的美术课成为表现学生创造力和丰富情感体验的平台。
怎样才能实践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经过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不懈努力,一心摸索,总结出了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方法,这就能有效实现课程的综合学习与运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理解运用的一些经验,从而使学生爱上美术课。
一、给教师自由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解决突发事件能力提高了,不能只按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教学。
近日学校布置听课任务,迎接上面的检查,我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事出有因,并没有听我的美术课,我当时有些庆幸,也有一些失望。庆幸的是,领导没听我的课,我一下子就放松了;失望的是,你已经做好准备却没来听,心中默然产生一种被冷落的感觉。虽然心里这样想,但也不能让学生看出来。于是,我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各项程序,认认真真地上完了这节课。这是一节美术课《中国龙》,我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漂亮的图画,分别是:蛇、鹿、鱼、鹰、牛等,学生观摩后让他们重新组成一种动物,有的学生自然设计成龙的形象,我自然地导入了《中国龙》的教学。在这部分教学中,我恰当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使图片的感染力大为增强,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外,从课的开始我就注入了对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这是新课程理念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在教学《中国龙》的过程中,我加强了美术课与其他学科的恰当整合。
首先是美术课与文学的契合,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带有龙的成语接龙,积累了成语,丰富了文学知识。其次,整合了历史知识。把中国龙的起源、发展,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讲解。第三,整合了品德教育。通过《中国龙》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第四,整合了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一首《龙的传人》,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之魂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能够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分组进行中国龙制作,有的做头、有的做身子、有的做龙尾,互相合作完成任务。最后同学们在成功喜悦中共同来耍中国龙灯,教学轻松、自然、充分表达乐趣。这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令课堂鲜活起来,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开发,真正体现全面发展。
二、给学生自由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多面向学生学习,从学生的思维中去欣赏画,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组织好一堂课,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对每一幅画,我尽量多让学生从欣赏和体验中去发现美、感受美,结果会发现在孩子的视野中,有那么多神奇、美好的东西。
三、给教材自由
美术不像数学题那样,有固定的公式和法则,美术的伸缩性比较强,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绘画,这样既能实现教材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能培养师生感情,进而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更生动、准确地理解美术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也实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定位的转换。
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着对学科的爱好与兴趣,在这其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堂普通的美术课,无论学生的情绪如何,教师都应该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学生会在教师的感染和触动下,产生共鸣。在一次教学大比武中,我作课的内容是二年级的一节美术课,课前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结合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安排了欣赏和技巧训练指导。起初,在二年级做这样的课,感觉压力很大。一是学生小,绘画基本功、技巧都没有形成,所以绘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二是没有信心,没想到的是经过我的训练指导,学生接受得非常好,创作画的布局,线条、色彩都表现得很好,出乎我的意料,虽然延长了几分钟,但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发现他们意犹未尽,孩子的每幅画都展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应相信学生,他们总是有让老师意想不到的一面。
为了更好地上好美术课,发挥美术课教学在学科教学中的艺术魅力,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摸索将美术课教学同课改接轨,与从生活同步。
艺术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九年制义务教学中的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专业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生活、学习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艺术课程教学应该在课程改革中首当其冲,我这里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对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评价这一环节谈一些个人心得。
一、有声评价与无声评价相结合
我们上美术课时,一般都能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评价。比如“你真棒”、“很好”等语言鼓励,但是毕竟我们不能对全班学生都一一用语言表扬。除受表扬的部分学生以外,还有另一部分没有受到老师语言表扬的学生,容易让他们产生被冷落感,从而失去自信和兴趣,所以在课堂上除了有声评价之外,应该运用眼神、手势等无声评价对有声评价进行补充。比如,有一次在设计制作座椅的课程中,有一组学生的进度很慢,但为了鼓励他们,我故意走过去对他们的设计草图伸出大拇指,结果处在积极创作中的他们加快速度及时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穿插赞许的眼神,表扬的手势,对作品表示“惊艳”的表情,可以给多数学生以鼓励,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自信,从而可以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等级评价与实际能力评价相结合
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中,等级的评价方式还扮演重要角色。但是艺术课在普通中小学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的,不是单纯地传授专业技能课。所以我们教学评价方式可以走在其他学科的前面大胆改革。有的学生虽然说画画或手工不错,但是却缺少和他人沟通的能力;有的学生虽然美术技能一般,但是在课堂的一些集体活动中体现出非常强的组织能力,在给这类学生评价时就不能武断地给“中等”、“一般”之类的评价,我们要看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要看到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全方位的,一个专业技能很强、却缺少沟通、合作意识的学生走向社会将很难展现自我。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给专业技能一般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一个恰当的评价,就是给其他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合作精神是现代社会所必备的品质。
三、单向评价与多向评价相结合
“天底下恐怕没有比这更难看的凳子了!”
“有的!”童年的爱因斯坦不慌不忙地说着,从抽屉里拿出两个“小板凳”,“这是我第一次做的,这是我第二次做的,老师您手里拿的是我第三次做的。”
这个爱因斯坦童年的故事大家太熟悉了,但细细品味还是让我们感触尤深:我们既看见了我们熟悉的“武断评价”的身影,同时却又让我们看到那课堂多少还有点民主气氛的存在,因为他允许学生的“自我辩护”。如果这老师平时上课一律“封杀”学生的言语权,相信就不会有爱因斯坦精彩的回答。我们现在的课堂中有多少学生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呢?学生自我评价的勇气都哪儿去了呢?都被多年所谓的“教师权威”阻挡了,传统的教学评价的弊端就是在评价过程的教师总是一言堂,没有民主气氛,学生不接受也要接受。要想从传统评价的阴影里走出来,就必须从评价的形式开始改革,需要我们时时注意,才能让学生从“等着被评价”的惯性里解放出来,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单向评价走向多向评价的关键一步,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模式的影子,我们可以先将单向评价和多向评价结合使用,最终走向多向评价,努力营造平等、民主、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只有在融洽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敞开,他们的个性与情感才能得以充分表现张扬,创造力得以发展,学生的心灵也才能得以陶冶净化,从而用这样的状态加入到其他学科中去。
四、阶段评价和发展评价相结合
学习是个动态的进程,当我们不可避免需要给学生打个等级的时候,往往也就容易让专业技能一般的学生产生一个错觉:“这就是我最好成绩了”或者“我不是这块料”,我反对艺术课那么严格地分出优、良、中、差,只要学生动起手来了,积极参与了,敢于表达自我了,我觉得都可以达到优良,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做得不太好,但是他敢于做,并不断努力提高,虽然他没有成为美术大师但是却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如果我们美术教师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里轻易给学生下了个“差”的结论,恐怕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其他方面的发展。教学评价要从幼儿园开始,让每个教师都慎重对待阶段评价,要带着长远的目光、加上鼓励给与学生一个恰当的发展评价。
五、学科内评价和学科外评价相结合
美术教师应该主动和其他学科教师搞好横向联系,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为支撑,将一些美术课上的优秀学生推荐给其他学科的教师,让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在其他课程里发挥出作用,比如班级布置、黑板报的出刊、帮语文老师画情景插图等方面,创造条件让文化学习上暂时滞后的学生有展现才能的舞台,重获自信,为其他学科的老师表扬、鼓励学生提供素材,多学科教师之间经常合作起来,综合评价学生,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从美术课等艺术课大胆做起来,努力向着那个方向前进,相信在潜移默化中我们的教与学的关系会慢慢改观,教学评价看起来虽然只是教学的一个小部分,但是作用却是很大的。
首先,教学评价具备课堂教学方向的引导作用。由于美术课的特殊性,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不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差异。例如在初二年级美术课泥塑制作活动中,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先做出了作品。我利用这机会邀请大家都来欣赏他们的作品,请他们自己上台讲讲自己的创意,他们的自我评价以及老师的补充为暂时没找到感觉的孩子们提供了参考,引导他们寻找到灵感,产生创作冲动。我想不能让评价成为一个静止的结果,而是要发展的、动态的,要代表教学活动的一种方向,拓宽学生视野,解放学生思维,让教学评价成为课堂教学的促进和补充。
其次,科学的评价是活跃师生双边关系的重要因素。开放式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改善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双边关系,科学的教学评价是联系教与学的桥梁,有利于民主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彼此分享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难以想像学生在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气氛下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更难以想像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下学生能有什么创造性可言。而人性化的教学评价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打破沉闷教学气氛的关键,解开学生的思维顾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三,学生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成长中自主意识的养成,有利于孩子们自我剖析,完善人性。美术课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关注的是人本身的存在发展成长,而非学习的对象内容,美育讲究人生存的具体性、情感性、过程性和生活化,因此也称“个性教育”。美育把培养全面发展、独立完整的人作为根本目的,它重视发展人的感性,保护生命的活泼和原创力。教学评价中容易忽视的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因素导致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知识和评价,长期不敢于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新课改中我们重视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形成主动思维习惯非常重要,将来走向社会才能成长为一个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思维的学习型人才。
其四,科学的教学评价是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学评价几乎串联了教学的全过程,无论是备课,还是教学,或者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里都不可避免地要和教学评价联系在一起,思索怎样准确、恰当地看待学生的美术实践,实实在在给他们提出了好的建议,等等。新课程改革里的许多层面的教育问题和教学评价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经常思考这些就必然促使我们经常学习,教学评价带来的思索涉及教与学,多一份这样的思考就必然在“领悟”中进一步。
新课程改革给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素质教育思想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全面落实也创造了新契机。从艺术教学评价等方面边学习边探索,勤思索、多实践,努力转变美术学科教学模式陈旧等面貌,紧跟新课改步伐,使美术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回归它本来的地位,为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全丽健康发展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1 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里,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愤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2 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3 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4 注重对学生学习评价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与表现中,学生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评价以肯定为主,老师评价和同学及学生自己评价有机结合,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
【摘 要】新课标强调: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合作式学习”很快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推广。本文中,笔者立足美术教学从几个角度论述了开展合作式学习的策略。
【关键词】合作式学习;美术课教学;策略刍议
在当前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小组“合作式学习”以其在教育的广泛性、充分性和个体性等方面的优势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成为美术教学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笔者结合自己在万全区第三小学从事专业美术教学所积累的经验,谈几点个人认识。
一、分组要讲究科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对班级的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可以采用民主集中制方式,由四、五个人为一小组,每小组的成员一般以好、中、差的程度搭配。小组打破日常的坐位制采取几张桌子拼接在一起,小组成员围坐或其它形式进行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间关系的融洽,彼此乐于接受,各组间的整体水平也较平均。教师则是一名“巡视员”,随时加入某小组与学生合作练习。组建好小组后,教师的教育重点是指导小组学生间如何“合作”上。即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倾听别人的想法。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侧面,各自的认识水平上参与讨论,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并且能够在相互探讨、争论中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从而培养他们与人交往、合作共事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指导和培养。在小组中把功课较好的同学先树立为榜样,然后由他带动其他成员。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组长还应采用轮换制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学困的转化
每个教师都会因为班里的“学困生”而发愁,经过实践检验,“合作式”的学习方式是转化学困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1.小组包容:指的是每个合作小组中必须有一至两名学困生加入,而且是让学困生自主选定小组,每个小组热情邀请、主动帮助。教师私下交待各小组长在学习中选定一些较容易的工序,让学困完成,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免得在合作中一下子让学困接触到难度大的工序,产生恐惧感。
2。主动合作:小组成员热忱帮助学困生参与活动,让学困生边看边学,边动手边体会。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使学困生树立起自信心并在合作中享受获得成功的喜悦。又如:记忆画、想象画、命题画,学困生对主体的造型和整体的构图设计能力较弱,就让优、中等生先动手打稿,待主体内容画好后,让学困生添加一些配景或动手上色时让他填填色。这种合作学困生没有发挥出主要作用,但他们确确实实在合作中做出一份贡献,等作品完成后,他们一定会获得一份成就感。同时学困生也在合作中学习到优、中等生的绘画优点,长期的耳濡目染,得到了潜移默化。
3.课后帮扶:指的是为了弥补学困生对知识掌握的缺陷,小组中的优、中等生利用课余时间,为他提供一些学习资料或现场指导、示范等方式进行帮助。优、中等生如果有个别的形象或技法、技巧不懂得如何指导后,也可向教师询问,过后让教师和优、中等生一起帮助学困生学习,同时要求学困生课余自觉地进行复习,不清楚的地方大胆、虚心地请教师友。这种关心帮助的方法增强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巧妙地为学困生起到补缺补漏的作用。
三、及时完善激励机制
不难发现,好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同学们在课堂纪律、语言表达、构图设计、色彩表现、内容安排、形象体现上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为了集体的荣誉,纷纷讨论,献谋献策把各自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小组统一最好的方案,再一起动手完成作业。课前我要求学生去收集一些废弃品,带到课堂上进行制作。那天各组的同学都带了工具和材料。其中,有一组同学带来了泡沫块、胶水、牙签、颜料等,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一个假山泡塑,那假山上怪石磷峋,绝壁苍松栩栩如生。另一组的成员则用废弃的胶卷壳、废纸板、饮料盒等制作了小汽车、货车;有的用易拉罐制成了花篮、摩托车等。真是千奇百怪,件件精美。又如:在教学主题画《冬天的故事》一课时,我启发学生把在冬天里做过的一些游戏,通过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顿时各小组纷纷讨论开来,商定主题后又一起探讨用什么艺术表现形式。最后我收到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优秀作品。有画滑冰堆雪人的,有画篝火晚会的,有画“挤油”取暖游戏的,有画做好事上街扫雪的……这些画还有一个更大的特点就是运用的材料和表现的形式各具特色。学生们有用水彩求朦胧的白皑皑雪景,用油画棒表现冬天树木的粗犷,用版画体现景物的厚重,用线描勾绘人物的精细……总之,件件作品都依照学生的喜好完成,作品充分展现出集体的智慧。那些课程结束前,教师组织作品评比,让全班同学欣赏讨论,发表各小组的意见,然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最后定出各个小组的名次。前三名的小组在设计好的评比栏上加一面小红旗,到学期结束前汇总一次,对前三名小组成员给予奖励教师的书、画作品。这样一来,各小组同学在互帮合作中,注意到手工艺品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独创性。绘画作品注意画面的构图饱满,上色形式的变化,冷暖色彩的搭配,表面装饰的安排等等艺术韵味,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表现性和创造性。
四、注重学生意志的磨练
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式”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内容,巧于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还要指导学生敢于冲出传统美术观念的框框,大胆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要害怕形象画不准确。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提醒学生保留绘画作品的原创作,让学生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从而更好地表达内心感受,从而形成友好、协作的局面。自然而然,同学的绘画、动手及欣赏能力提高了,群体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随之提高。但是“合作式”的教学在长时间的运用中也会失去其新鲜感。为了不断鼓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磨练学生的意志,教师应该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级主办的各种美术竞赛,让学生在取得成绩时树立信心,在没有获得成绩时不断鞭策自己,并从中磨练坚强的意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式学习”方式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启迪、相互补充、相互给予、相互吸收,让他们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既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拔尖人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和完成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 要: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正在逐渐发展,在教育教学中应该重点开发全新的教学模式,让美术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动画短片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丰富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动画短片;中学美术;应用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美术教学也在不断的变化,在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做出了调整和改变,再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改革发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中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功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但是传统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要想让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需要采取全新的教学形式,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动画短片,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学习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利用动画短片,开展教学导入
教学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的开始如果就缺乏趣味性,那么,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不会很高,所以说在美术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格外重视。利用动画短片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美术课堂变得丰富精彩,教师利用动画短片进行课堂导入,给学生展示学习内容,根据教学要求选择课堂导入的内容,这样就能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开启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开始阶段合理使用动画短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将静态的知识转化成动态的形式,让学生感觉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素描人物各种动作的时候,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对某些动作的细节了解得不是很清楚,描绘细节还是不到位,因此在课堂开始阶段可以利用动画展示一些人物的动作动态画面,让学生可以观察到动态的内容,再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就能掌握绘画的技巧,动画展示形象生动,对生活经验比较少的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通过动画展示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发挥能力。
二、创设动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也是如此,美术教学当然少不了理论知识的讲解,但是“黑板+粉笔”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传统课堂形式显得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改变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目前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创设教学情境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从某种角度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采取动画短片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主要是借助短片的直观性,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形象的了解,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定的图形概念,这样才能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更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展。
比如,雕塑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学习《外国雕塑欣赏》的时候,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只是最普通的,在创作风格上也有偏东方化,很少接触西方雕塑,因此对于这一概念并不是很了解。这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西方比较著名的雕塑作品,在视频短片中欣赏西方各国著名的雕塑作品,让学生对这一艺术形式有全面的了解,通过短片呈现出西方文化意境,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西方特色,再加上教师的分析和指导,学生能够对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迅速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动画短片,挖掘艺术元素
传统美术教学中,一般都是通过欣赏教材中的美术作品结合文字进行讲解,学习资源面比较窄,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这使学生不能深入挖掘美术的艺术魅力,美术课堂所用到的教学形式也是有限的,教师讲授完理论知识,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学生自由练习,因此美术课堂显得枯燥乏味。但是信息技术的融入改变了这一教学现状,利用动画短片可以展示不同领域的美术文化,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感受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美术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进行重复播放讲解,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短片,可以根据学生以及教学的要求随时暂停或是重播,能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和难点,拓展美术学习的范围。
比如,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融入一些生活元素,让学生有亲切感,同时也能够启发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美术素材,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在课堂学习中可以利用动画短片播放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画面,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图案或者是具有代表性的图腾,这些在生活中出现的美术元素也可以融入到教学中来,帮助学生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深入挖掘美术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而言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利用动画短片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美术教学资源的同时,帮助学生体会美术的艺术魅力。
美术教学要努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正确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绘画技巧与手工美术工艺品的制作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的美术赏析能力与综合素质亦可得到锻炼,让学生在一个轻松、快乐、高效的学习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
美术学习绘画技巧赏析能力美术课教学最大程度地使学生认识和欣赏美的能力得到加强,努力去探索和创造美,并且教育的过程富有趣味,有着鲜明的特点。美术这一学科的极大魅力,不仅让学生的绘画技巧得到提高,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亦可得到锻炼,学生从被动受教育者向主动的学习者转变,探究和实践成为主要内容,学生可以在轻松的氛围内取得显著的教学成果,并且心灵得到放松和愉悦。
一、美术课教学并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
在实践中,许多老师曾经向我谈到,美术老师的教课非常轻松,不仅课好上,而且还没有压力,学生对美术也很感兴趣。我只好淡然一笑,但是并没有向这些老师说明,美术课远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笔者发现,美术课的教学非常困难,不仅有诸如备课、环节、评价、反思等和其他科目类似的内容,还包括一对一辅导、美学熏陶和情景设计等内容,这都需要耗费极大地精力,去科学、有效的进行。
在课程结束后,笔者都会向自己提问,什么样的美术课才算得上得好的美术课?又怎么样让自己的教学能够符合“好美术课”的标准呢?因此,除了理论学习和吸收其他教师的经验外,笔者试图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到答案,对于自己的教学进行了研究、论证和反思,得出了切身体会。那就是美术课并不是很轻松,反而更需要千方百计的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上好美术课的信心。
二、课堂教学是关键环节
作为无可否认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一直是谈论和研究最为集中地领域。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具有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儿童自身的性格有着本质上的矛盾,而这也恰恰是左右教学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美术课而言,需要学生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甚至是协作完成一作品,这就很容易影响课堂的纪律。此外,一些本意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方式,如讨论、发言、游戏等,也会使得课堂纪律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从本质上分析,这种无纪律性并不一定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国外的课堂中,教师甚至不要求学生正襟危坐,甚至允许学生们在自己的课桌上进行“创作”。对于这点,一位德国纽伦堡的美术教师谢尔曾经说过,学生可以在他工作的丢勒中学进行美术教学时,一边用耳机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一边进行美术创作。如果在国内课堂上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一定会招来教师的训斥,这就无疑会影响孩子的创造性。因此,如何做到纪律性和学生的创造性两者的和谐统一,一直是一件教学中的难题。笔者认为,应当走中间道路,比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走出校门,进行开放式教学,比如,在绘画课中,可以在公园或者村庄进行写生,即充分刺激了学生的创造性,亦可保证教学的秩序。在手工课中,可以进行风筝制作的课程,而后去田野中进行放飞,即保证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手工美术工艺品的制作,并且将其用于教室环境的美化和装饰,亦或者组织“学生画展”,让每位学生发言,对于自己心中最优秀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在体会成就感的同时,初步地锻炼美术的赏析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好美术的信心
由于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美术作品,必然无法达到大人眼中“美丽”的标准,因此,许多大人从自己的观点对于孩子的画作进行否定,这就极大地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因为生理和思维发育的客观性,孩子的画作必然是天真、纯洁的,而且拥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画作也少了许多修饰和技巧。此外,透过画作,还可以表现出每个孩子的个性,如有喜欢用绚丽的色彩,有的喜欢用黑白色,而有的习惯于线条的勾勒。因此,要杜绝单纯的美术评价,而是努力去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并且发现其中的灵光。
在当前课程标准不断修正的情况下,儿童思维中的一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欣赏和思考的,甚至会引起我们的深思。特别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和技能技巧的培养,注重美术素养的提高。特别是在美术技能培养的过程中,要着重训练学生的美术基本功,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会在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首先,要培养兴趣,兴趣是学好任何技艺的动力,有了兴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其次,要讲究训练的方法,一是形式要多种多样,二是要持之以恒,三是改革美术作业的模式。笔者认为,必须抛弃传统的作业评价标准,要坚持以教师的欣赏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促进其对于美术的兴趣,进一步的进行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作为整个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科学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美术一课的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为其未来人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以正确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给予学生以美术技巧和综合素质的双重指导。
此外,不要仅仅局限于对于作品本身创作技巧的评价,而是应该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可以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或者缺陷,但是应当仅仅局限于创作技巧本身,重点应当是对于学生的鼓励,如“很漂亮”“很有个性”“魔幻色彩”等,对于确实存在问题的作品,同样应该进行鼓励,如“加油!”“比起上次进步很大!”等语言,从而最大程度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