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0 06:04:55
导语:在幼儿教师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善待与众不同的幼儿
幼儿园是他们进入社会的第一个群体,在脾气个性、行为习惯等方面还未经过社会化的规范培养,因此更容易养成以自我喜好为标准的黑白分明的世界观、价值观,在很多事情的看法上太有个性而容易和小伙伴之间发生冲突。教师要尊重孩子的独特个性,不可以用简单的好坏标准尽兴粗暴评价。教师必须持宽容、温和的态度,善于发现儿童身上的个性优势并进行优化,及时纠正儿童的错误观念或行为习惯等;根据儿童独特的优势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和认知,锻炼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为在尊重儿童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特长,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比如,在室外活动环境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提供儿童的选择权利,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在幼儿园举行的家长开放日要及时和家长了解儿童的信息,为更好地和儿童相处做好准备,并及时向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内的表现,交流教育理念,以确保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贯性、连续性。
二、正确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
儿童由于年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并未经过社会功利观念的熏染,因而极为简单纯洁;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是非观不明确、自我控制力差等缺点,需要教师、家长及时的监督和教育,才能保障健康人格的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幼儿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要充分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简单和纯真,努力站在儿童内心真善美的角度进行教育。这样会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我是被爱,被信任的,在他人的眼中我是很棒的孩子。”这样对儿童无形中产生正面的感染力,使儿童在被他人信任的同时更加懂得自尊和自爱。此外,教师在处理学生犯错误的行为时,不要只看表面现象就对学生妄加论断,要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立场,而不是以教师的身份训斥儿童的立场,努力了解学生犯错误的背后原因,对学生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纠正儿童错误的认知观念,帮助儿童深刻反省自身的不足,促进儿童的转化。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幼儿教师在面对顽劣异常,屡教不改的儿童时,不要认为是孩子的原因而对他们大肆批评,要探究学生的内心认知问题,找出儿童情绪出发的关键点,及时解开儿童的心结,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教师还要善于进行工作总结,时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结合儿童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
三、耐心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阶段性、顺序性等特点,幼儿也存在着发展的差别,具体表现为同一班级的儿童其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待儿童时要充分了解发展的差异性,根据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有区别地对待。尤其是一些学习不好、领悟能力差的儿童,容易因为自己在班级体中的落后产生焦虑情绪,因此他们心理更加敏感,渴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尊重和小伙伴的友谊。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态度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切不可粗暴地批评他们,应该用爱心和耐心去积极引导儿童,逐步发展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有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和耐心,才能使孩子在情感依赖的基础上对教师充满信任和安全感,从而使他们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教师在对待学习困难的儿童时,还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发现他们自身的优点。教师在审视学生时应具备多元标准观,切不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尤其使幼儿教育,强调的是儿童身体各项技能的锻炼、社会性人格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非功利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好“家长来访日”的接待工作,及时总结儿童在幼儿园内的近期表现,和家长交流儿童的信息,加强对儿童的理解;善于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提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事项,努力使幼儿园教育能和家庭教育保持统一性和连续性;对于儿童的犯错误行为,教师要深入探究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教育等深层原因,对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要及时、耐心地沟通和更正,以确保幼儿在更加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四、结语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幼儿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用爱心和耐心照亮学生的心灵;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充电以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从而为儿童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艳 单位:山东省金乡县金色阳光幼儿园
文章标题: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和孩子一起成长
我是今年新工作的幼儿教师,在师范学习了五年,学到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学得了一定的技能技巧,自以为对幼教有了相当的了解。当我满怀自信,踏入幼儿园的大门时,才发现,自己懂得的仅是一些皮毛。幼儿园是那么的生动活泼,而我在校所学的是一些文本化的基本理论。一下子我迷失了方向,不知怎样才能找到理论和实践的交点。
在我面前的是一群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对幼儿园有着好奇和陌生,正如我一样。我们彼此迎接着对方的到来。新学期的前几天,孩子们对幼儿园有着诸多的不适应,他们用哭来宣泄他们的情感。我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孩子们玩,吸引他们的注意;用双臂来拥抱他们,擦去他们腮边的泪水;不断的点头回答他们:宝宝吃完午饭睡一觉,醒了以后玩一会爸爸妈妈就来接了。“用话语给他们安慰。当傍晚孩子一个一个接走,关上教室门才发觉,手臂有酸胀的感觉,喉咙不太舒服,一股疲惫感涌了上了。不禁反问自己,为什么和孩子一整天我不觉得累,孩子走了反而觉得累呢?一段时间以后,我找到了答案:孩子们是一群幼苗,在我的注视和影响下成长;我的教育生涯也像一棵幼苗,伴随着孩子一起成长。
听音乐。孩子们很喜欢听着钢琴声一起唱歌,听着音乐一起做动作。看着他们点头拍手若有其事的唱歌;伸胳膊伸腿跳着自己的舞蹈,才知道他们是这么喜欢音乐,音乐让他们自由的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才知道音乐是他们的摇篮。出于孩子们的热爱和自己的喜好,我和孩子们一起做着和音乐有关的事:晨间活动时在教室放着世界名曲,一起欣赏美妙的音乐;游戏中一起拍手打节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饭前饭后放着悠扬的音乐,用耳朵仔细聆听;活动时随着音乐一起快乐的舞蹈或进行表演……虽然知道这些事情我做的是对的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但我还不能将这些事情系统的组织起来,希望孩子们能够支持我的探索。
数学活动中的闲暇。数学活动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是严谨的。尽量让每个孩子有一份学具,给他们平等的机会锻炼。当孩子们一起体验或评价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这边的小朋友在操作那边的小朋友在说话,那边的小朋友在操作时这边的小朋友又在说话,显得整个活动有些杂乱。分析原因:孩子没有错!不是他们不想听老师说话,而是老师不和他们说话,让他们有了一段无事可干的时间。问题出在活动结构上,有必要调整整个活动的设计,尽量的面向全体孩子,让每个孩子看待老师的眼睛听到老师说话。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学习体、智、德、美、劳,学习成长;我也在活动中成长,学习如何设计活动、组织活动,如何对活动进行反思。
家园联系本。星期五要让坐接送车的孩子将家园联系本带回家,在写联系本是发觉有两个孩子的情况我不了解,脑子里浮现出他们的形象却不知道写什么。原来在无形中我忽略了某些孩子。这些孩子属于懂事、平凡的一类,不会以调皮来吸引你的注意,也不会以机智来吸引你的目光。平时自己玩耍或和小朋友一起玩,很少和小朋友打架。在你批评的对象中很少有他们的名字,在你表扬的对象中他们也不会频繁的出现。这是一类差点被我忽视的孩子,但是他们在班级中却占了很大的比例。在开学初的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了自己的失误,很庆幸!我可以及时纠正!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关心孩子的每一天,积极的和家长沟通,更深入的了解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听故事入睡。孩子们在家习惯了有大人陪,有玩具有依恋物,在幼儿园午睡有着诸多的不习惯,没大人陪,没依恋物,因此在睡觉时有的孩子哭闹着要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偶尔给他们讲了个故事,发现孩子们马上就没有声音了,注意力很集中的听我讲故事,吵闹的房间一下子安静下来。听完故事孩子么南京了许多,不一会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第一次给孩子们讲故事效果就这么明显,可见这是个让孩子安静入睡得好办法,逼近能使他们的心情平静下来,还能够丰富孩子的经验和语言表达。这个小小的发现引起了我的思考:孩子是自然人,在幼儿园阶段慢慢学习作社会人,慢慢学习懂规矩遵守规则。我是孩子的引路人,应哟你记得方式引导他们,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游戏化的方式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在游戏和故事中成长。而不是用消极的方式呵斥孩子,如,午睡时摆放鞋子跟孩子说:鞋子也要睡觉了,赶快把他们藏到床底下,让他和你一起睡觉;排队时和孩子一起开火车……
犯错。在自由游戏时,小远跑过来跟我说他没有玩具。小远是个月份很小的孩子,很天真也很调皮。我让他自己去找玩具,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当我再注意到小远时,他在和小朋友抢玩具我没有立刻阻止他们,适当的争吵有利于孩子提高解决 问题的能力。只见小远生气地把玩具扔远了。过了不久又见小远在抢小朋友玩具了,心里顿时有些生气:老师的话到底有没有听,怎么三番五次和小朋友抢玩具。走过去教导了一番,把玩具给了另一个小朋友,小远一声不响的站在那里,脸红红的。转身的刹那我忽然意识到小远抢玩具是因为她找不到玩具,是材料投放不够不是故意要抢。认真的解读了这份错误,我不再埋怨小
远的调皮。小远从中学到如何正确地得到玩具,我从中学到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他们犯的错,以一种宽容信任的态度来对待孩子。
拿球。在一次分辨红绿颜色的游戏中,我让拿绿球的小朋友来排队,拿绿球的小朋友都过来了,峰峰拿的是红球,他偷偷地来到我身后,从篮子里换了个绿球来到队伍中;当我让拿红球的小朋友来排队时,他又偷偷的把手中的绿球换成了红球,两次都成功时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只当没看见,试问有几个孩子能有他这样聪明的狡颉呢!这正是孩子的机智呀!这样的孩子很聪明也很让人头疼,因为他们往往很调皮。不过只要他们的举动不影响活动的进行,就让他们的小机智尽量发挥吧。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如果画上了相同的画,那么再漂亮的画也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尽量的让他们呈现出不同的图案不同的色彩。因此,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会变得活泼有朝气,为今后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现在的我还不能及时地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但在我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会将你们的闪光点逐一地挖掘。
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和孩子们都在适应和探索,孩子们能够愉快的来上幼儿园,在幼儿园快乐的游戏;我似乎明白了理论和实践的交点在哪儿。我的又一个学习生涯开始了,第一个目标:和孩子一起成长,把我在校所学的知识和这些可爱的孩子结合在一起。
各市区教育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工业新区社会事业局:
近几年,市委、市政府对学前教育特别是农村学前教育高度重视,2011年3月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意见》,在理顺管理体制、布局规划、财政投入、提高教师待遇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这些政策在全省具有领先性、创新性,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村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基础设施水平和设备配置档次大幅度提升,一批高档次的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建成。但目前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与幼儿园基础设施水平还不匹配,与优质教育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幼儿教师资格证持有率仅为41.5%。因此,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尽快实现幼儿园工作硬件、软件配置的两提升,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显得非常重要和急迫。现就如何进一步加快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通知如下:
一、目标任务
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以促进幼儿园内涵发展、质量提高为重点,以提升幼儿教师素质为主要载体,采取集中与分散,引领、互助与个体研修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至2013年全市幼儿教师全员培训率、幼儿园园长上岗率达到100%,教师任职资格持证率达到65%以上,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二、工作要求
1.加强幼儿园师资储备。自2012年起凡进入幼儿园任教的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并把此项要求作为幼儿园升类、考核、评优的必要条件,现在职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幼儿教师逐步退出教师岗位。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好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师学历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把教师入口关。师范学校作为我市唯一一所由省教育厅确定的培养中师学历幼儿园教师资格的8所学校之一,省教育厅统一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方案》,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统一管理学生学籍,凡经考试录取,取得正式学籍,经学校培养合格,获得毕业证书者将按规定核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和鼓励初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师范学校,根据当地幼儿教师需求量和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与师范学校的沟通与联系,做好幼儿教师培养规划,抓好幼儿园师资人才储备,逐步解决学前教育师资总量不足和层次不高等问题,加快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2.加大对在岗幼儿教师素质提升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把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加强组织管理和指导评估。要将加强幼儿教师素质提升工作作为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制定具体措施和规划,采取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加以实施。要认真组织对在岗幼儿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培训工作,提高资格考试合格率。
3.做好公办教师调配及培训工作。积极做好公办幼儿教师调配工作,从中小学超编公办教师中挑选年龄适宜、学历合格、业务熟练、热爱幼教的人员充实到镇中心幼儿园任教。针对中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不同要求,要抓紧对转岗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前教育先进理念、教学方法、技能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训。所有幼儿教师都要持有幼儿教师八项基本功达标证书。
爱,播撒在眷恋的教育事业里
——无锡市五爱实验幼儿园 朱志萍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虽然只有一年的教龄,但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份神圣的职业。
“爱”是孩子的最佳滋养,为了让孩子懂得爱的真谛,我全身心的用眼、
用耳、用口、用手、用心去表达,让孩子去体会和了解,由被爱而知爱人。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才可以教育孩子。于是我就从爱开始,用我的心去爱他们。世界上没有一朵不美的花,也没有一个不可爱的孩子。我喜爱小孩子,无论是母亲怀抱里的,老师领着在路上走的,银幕上的,图画里的,我都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这个世界应该用爱去搭建。我对小孩子好像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见到不认识的小朋友总要去逗逗它,路上骑车若遇见小孩子在前面也总是会不由自主地下车推过去。有人说“爱孩子,首先要爱这份事业,要把这份事业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爱,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懂得爱孩子”。
我曾读过这样的一篇文章。
李芬,山西省太原市南郊区新星幼儿园园长。当这行文字出现时,往往会使人产生一些误会。其实,他实实在在是一位男性公民,一位在幼教战线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辛勤园丁。
李芬一开始并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1953年,年仅17岁的李芬从师范毕业,怀着满腔热情,一头扎到太原市郊,从事农村教育工作,一干就是20年。他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以才华和爱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受到了人民广泛的好评。他当过教师,任过教导主任,校长,50年代便以优异的成绩评为太原市优秀辅导员,并带着他的教育成果进京汇报,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79年,组织上调李芬到太原市南郊区教育局负责全区的幼教工作。当时,有不少的冷言冷语扑面而来,同事、朋友、亲戚都觉得不可思议。然而,那爱孩子的“职业病”搅得他坐卧不安,他看到农村幼教事业落后,决心要使全区数以万计的幼儿受到正视的早期教育。那时,全区230多个村庄没有一所像样的幼儿园,少得可怜的几所幼儿园,也都设在古庙、库房或废弃
的戏台上;基本设施严重短缺,根本谈不上什么教育质量。面对这种状况,年已40多岁的李芬没有退缩,他放弃了已是轻车熟路的工作,挑起了这副重担,决心把南郊的幼教工作搞上去。从此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不知疲倦的中年人,凭着一双脚和一辆自行车走乡串村,在崎岖的中间小路上奔波,常常是早上摸黑上路,晚上顶着星星回家。有时候一天骑车200多里,步行10多里山路。就这样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在不长的时间里,他跑遍了全区13个乡镇三分之二的村庄,宣传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孟家井沟北村是一个只有2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村里准备为十几个娃娃办个幼儿园,可是,握惯了锄把的农民不知该从何下手。正在病中的李芬闻知后,强忍着胃痛,赶到60里外的小山村。村长见到大汗淋漓,脸色苍白的李芬,一下子惊呆了,他感激的握住李芬的手,心疼的说:“老李,为了我们几个山里娃娃,还值得你抱病跑来,这叫我们说啥好呢?”李芬动情的说:“山里娃娃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嘛,咱不能图个人一时之安误人子弟呀!”
为了南郊区的幼教事业,李芬可谓是耗尽了心血,1980年,在李芬的悉心指导下,年轻教师李继英开始了“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的试验。熟悉儿童音乐教育的李芬每天蹬车几十里,对李继英进行指导。在孩子面前,他像个“大朋友”,在充满童趣的艺术天地里,他不断探索幼儿音乐教育的方法。正当他们准备全市性的观摩教学时,他从事幼教工作的妻子突然吐血不止,休克在工作岗位上。他得知爱人病重的消息后,仍然没有放下工作,直到深夜,才赶到医院。连医生也没好气的向他吼叫:“没有见过你这样狠心的丈夫!”听着这样的话,望着妻子苍白的面孔,他好难受,泪,只得往心里流。他组织的观摩活动获得了成功,当李芬带着成功的喜悦奔到医院,把这成功的喜悦带给妻子时,妻子理解他,欣慰的笑了。1983年冬,外地幼教同行要到南郊参观。不巧,参观的前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他不顾雪大路滑,顶着刺骨的寒风,行程100多里,骑车跑了5个乡镇指导工作。回到家里,耳朵冻僵了,手脚也冻麻木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南郊的幼教工作打开了局面。在李芬的指导下,南郊各乡镇都建起了幼教机构,村村办起了高标准的幼儿园,全区3—6岁幼儿入园率大91%以上,5岁以上的幼儿全部入园。
1985年,南郊区投资100余万元,建起了规模大,式样新的新星幼儿园。当时已任区教育局副局长的李芬,主动辞去了局长的职务,要求到幼儿园工作,出任幼儿园园长兼书记,并兼任托幼办主任。他带着尚未擦干的汗水和满身泥浆,走马上任了。开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是在日夜兼程中进行的,无疑,这对于年已50的李芬来说,又是一个高起点的追求。新园、新人、新工作,师资的选拔培训、教育设施的配备、环境的美化绿化……万事开头难,李芬干脆吃住在幼儿园,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紧迫的使命感,积极的工作,顽强的拼搏。事业、工作已占据了他的全部生活。白天,他到班上和老师一起照料孩子、听课、看活动,和老师们一起探讨教育方案,总结成功的经验,吸取失败的教训;晚上,他又挑灯夜战,制定办园远景规划,攥写培训讲义……“新星”是孩子们的乐园,是李芬的爱熔铸而成。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话,已成为了李芬的座右铭。数十年来,他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播撒爱、奉献爱,将全部的心血给了桃李芬芳的事业。他多次被评为市劳模,还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模,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荣获人民教师奖章。在诸多的荣誉面前,他不骄傲、不满足。他说,成绩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更重要的是面向未来,他追求的是阳光下的事业,他要向陶行知那样,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化为涓涓溪流,一点一滴注入孩子的心里,结出爱的花果。
和我一起分享到这里,我想你应该能够理解一个老师是怎样爱他的事业的。虽然我不是一个老教师,没有经验,没有资力,但我知道我是用心去教我的孩子的,真心去爱他们的。每天早晨我都早早地来到教室,开窗、扫地、擦桌椅,以清新的环境来欢迎孩子们;课上耐心地教他们学知识;课下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天冷了,帮他们穿上外衣;天热了,给他们擦去汗水;指甲、头发长了,给他们剪;脸、手脏了,给他们洗。没有埋怨,没有责怪,更没有呵斥。我用博大的宽容和无微不至的关爱,滋润着这些孩子们干涸的心田。
教书育人是教师
的神圣职责。这个职责之所以神圣就在于,教育者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也要教育孩子学做人,而爱是人生至高至妙的道理。
我爱这些孩子,我愿把我的爱,播撒在眷恋的教育事业里。
论文摘要: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其专业课程设置在不同的机构中呈现不同特点。对20个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计划的调查发现:普遍重视专业理论课程,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各科教法、活动设计类课程及专业实习受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必须扭转课程设置中的艺术化倾向,加强实践环节,增进教师的教育能力。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技能课程;专业实习
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就幼师层面来看,我国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允许各校自主设置课程,自此,不同的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
近年来,大专层次的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笔者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获得了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计划与招生简章2o份,对当前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尽管由于从网络中获得的课程计划或招生简章写作格式和内容不完全一致,有的包含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分类和全部课程,且有完整的计划表,有的则只列出了课程名称不能完全反映课程设置的准确情况。但是,课程的出现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1调查分析
本研究按照网络文本中课程的出现率来确定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
很重视——出现率80%以上;
较重视——出现率60%一79%;
一般——出现率35%一59%;
不太重视——出现率10%一34%;
很不重视——出现率低于9%。
按照这个标准,将调查所获得的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各门课程的重视程度的调查结果总结如下:(见表1)
从表中分析可见,大专机构课程设置存在以下的特点:
1.1专业基础理论课受到普遍重视
值得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传统“三学”被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门课程在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幼师课程计划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计划中就出现了,而且多次的课程计划变革并未对这三门课程做大的变动。因此,这三门课程一直延续得很好,只是“幼儿卫生学”的名称有一些改变,在95教学计划中改成了“幼儿园卫生保育”。
此外,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方法和儿童文学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前者出现率高与培养目标有关,正如第一章所述,“培养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陈述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以相应的课程来配合;幼教科研方法出现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也反映了对教师通过研究进行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映,而且,这门课程有普通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在教学中也容易把握;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儿童文学也是必然的。
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是与当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原因之一是这两门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重合。幼儿游戏已经被包含在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则是在近年来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出现的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而且,其体系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都有重合之处,因此,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只好舍弃;原因之二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有关文件中早已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将一日生活游戏化,因而,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的关于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和游戏问题虽事关重大,但重视程度仍不够。
其他的一些课程没有广泛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出现,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第二种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如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法规,或学科内容不稳定,如学前比较教育学,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合,如学前教育评价等等,因而导致施教中的困难。
1.2各科教法和活动设计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
从调查结果看,对这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都在一般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两个不同教学计划的产物,前者是从5o年代延续下来的,后者是从95计划开始的。由于单纯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幼儿教师掌握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的需要,因此,目前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存在?昆乱现象,有的是按照原有的六科教学法开设,有的是将其合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门科目,有的是选择某些教学法再加上活动设计。另外,《纲要》又提出了五大领域,与原有的“六科”不一致,因此,有的学校又按照五大领域开设五大领域教育,但由于五大领域中将科学与数学合并,美术与音乐合并,而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的学校又将五大领域与原来的六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这样,导致大家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上差异较大。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处于偏低状态,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教育。这三门课程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它们受重视程度偏低?笔者分析认为,一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的。其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重要,但构成一门学科又显得单薄,因此,目前较难构成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被忽视;二是受传统定势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属于六科教学法,同时,教育者还没有把创设环境的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美术技能就会创设环境,而没有意识到在环境创设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缺乏对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技能和能力的重视。
1.3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
美术和舞蹈是这类课程中达到“受重视程度最高和较高”的两门课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幼师教育中重视艺术技能课的传统是相一致的。在调查结果的显示中,音乐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一般,但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真正的不重视造成的,而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分科过细造成的。本来在教学计划中只是一门音乐,却被分成了音乐、乐理与视唱、键盘、声乐、幼儿音乐、音乐欣赏等不同科目,有的还分出了器乐、管乐,甚至有的还将视唱与练耳分开,这种分割导致了出现率的下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们的真实重视程度,一门学科被划分得如此之细,已经可以对其重视程度窥见一斑了。
有的学校注意到了幼儿的特点,因此,在学科中意图突出这方面,表现在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学科设置的提法上,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也可以看出,出现率是不高的。此外,对幼儿音乐和舞蹈的创编提得也很少。可见,在艺术技能课的教学中,仍然是突出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这些技能怎样转化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或其他教育的策略。
1.4专业实习课程出现率最低
在有关课程计划和招生简章中,只有20%的大专机构提到专业实习,这个比例还是所有层次中最高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很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并没有把专业实践看作真正的课程,并未认识到专业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忽视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扭转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
多年来,在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这与过去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同有关,因为幼儿园用人标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了各个幼师教育机构对艺术技能课的绝对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教师之问的能力结构具有个体差异,有技艺突出的技能型教师,有偏爱思考的科研型教师,有长于上课的教学型教师,有擅于组织的管理型教师……同是技能型教师,有的突出音乐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舞蹈教学等,这也构成幼儿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因此,不能在课程设置上强求一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一般要求有前期的基础,否则,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夫,如果学生把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上,往往造成不仅难以补短,而且更难扬长。
当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实现更需要教育活动能力强的教师。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力,而现代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及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能力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幼儿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但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除了唱、弹、跳、画之外,还包括说、写、操、编、做等,涉及到语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既要发扬原幼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传统优势,又要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技工型”培养模式,避免艺术技能课程的过分细化,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发展他们的某种艺术特长,使得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造、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其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准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拓展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建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将实习的课时数加大到至少16周,以发挥实习环节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要拓展实践的空问范围。通过组织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演练和比赛、短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变传统的将实践局限于幼儿园的状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幼教场所和社区机构,接触家庭,注重对过程的控制,开拓实践的空间;也要改变将学生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室的状况,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幼儿园的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心理场中获得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
要树立“全实践”理念,将分散实习贯穿在理论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各门教法课、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活动设计、幼儿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管理等课程与幼儿园见习、实习的结合,将分散实习的时间用于这些科目的分散的教学实践,避免无目的的分散见习和实习。各门课程不仅应有理论教学的计划,还应有实践教学计划,并将这些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进行统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不间断地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断地经验积累中感悟、体会,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对教育方法、策略的运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能力。
要组织建立实践共同体“幼儿教师发展学校”,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准教师中的作用。“学校”成员由大学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准教师组成,一个幼儿园和一组学生及几名大学教师组成一个实践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组内互动或组间互动,大学教师和实验园教师共同担负起培养准教师的责任,包括:对实习生进行教学经验的解释、计划的制定、提供反馈意见、完成对实习生的观察,另外,指导教师还应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实习生了解单元计划、观察评价和指导幼儿的策略、幼儿园组织结构、幼儿的不同需要等。这些教导可以在多种时间,以多种形式进行,如课前课后、指导教师——实习生对话时间、各种会议、会谈等。在整个实习时间中,幼儿园指导教师应有足够的活动组织时间与实习生分享。大学教师的责任是为实习生和指导教师的职业发展和面临的挑战提供支持,他应该每天去学校,与幼儿园指导教师、实习生以及幼儿交谈,作为“幼儿教师发展学校”共同体成员的共有资源为大家服务。
[论文摘要]入职教育是教育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任教师作为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入职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更是一个充满困难和考验的过渡时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入职教育,为初任教师提供有计划、有系统、适时而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可以促进他们尽快适应教师角色,成为有能力的专业教师。文章即对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设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职教育 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1)园所文化宣讲;(2)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3)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4)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5)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6)安全教育;(7)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8)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9)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10)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11)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7.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8.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1.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2.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3.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4.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5.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1.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2.教练团队建设是影响入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师徒制”的培训方式是目前培养新教师的基本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选拔“师傅”的标准仅限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忽视了“带教的经验”,加之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所以,在实施有效的入职教育前,一定要培养一支能够领会教练课程,善于施教的教练团队。
3.把握新教师的心理是“开锁”的钥匙。入职教育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外在输入过程,而是新教师积极主动的养成过程。新教师行为的变化,必须有新教师心理自身的“动力系统”“保障系统”“调控系统”的密切参与,由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新教师的“学生—教师”角色变化规律;研究新教师形成技能、知识结构的规律;研究新教师不断变化的态度和需要;研究不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办法等。顺应新教师心理的教育,才是入职教育质量的保证。
4.“坚持不懈,一以贯之”是成功的关键。新教师入职的第一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适应期。从一开始就对新教师进行入职教育,可以大大缩短其适应过程,从而奠定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必须把入职教育看成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环节,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进行,保证教师队伍稳健地持续发展。
【论文关 键 词】混龄教育 混龄班级 幼儿教师
【论文摘要】当今独生子女社会现实背景下,在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对幼儿及教师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混龄教育模式也使幼儿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来自家长的压力、缺少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环境和材料要求对教师要求高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幼儿教育管理者为幼儿教师提供心理和技能的支持等将有利于帮助教师克服所面临的困难,推动混龄教育的推广与开展。
混龄教育是将年龄在3到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1]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混龄教育。在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符合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理念,不仅能为儿童创设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儿童认知能力与社会性品质的发展,而且又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我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实施的可能性。[2]然而在现实中,混龄教育在并没有像其他理论一样大规模地实践。实施新型教育的关键环节在于广大教师。[3]教师在带混龄班级的过程中究竟遇到了什么样的困惑和困难?又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和策略来面对混龄模式给教师提出的要求呢?笔者根据自己的了解和体会,结合查阅相关文献,就混龄教育下教师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探讨。
一、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面临的困难
(一)来自家长的压力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4]幼儿教师来说,家长的支持与肯定,不仅关系到其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在采用混龄编班的教育模式下,来自家长的压力是幼儿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主要问题。
许多幼儿家长这一有别于我国传统班级形式的新形式难以认同。许多低龄幼儿家长担心:小孩子思维不如大孩子活跃,老师提问年长幼儿先回答是否会约束年幼幼儿的创造性;小孩子模仿大孩子,是否会对其思维发展带来局限性;小孩子是否会受大孩子的欺负等等。大班幼儿的家长也有种种顾虑:教师上课的教学内容是否会迁就低龄幼儿,而让大孩子在原来基础上没有更大的收获和进步;大孩子由于能力等方面原因,是否会过分自信;大孩子是否会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等。
(二)教学中缺少一套独立的课程
由于混龄班创设时间短,没有可以参考的现成的课程。因此,混龄班级教师在课程及其安排方面感到压力巨大。已有的研究表明,很多研究者对混龄课程持“回避”态度,要么撇开不谈,要么点到为止,笼统简要的谈几句。有关我国混龄教育实践的素材微乎其微,很多教师想要开展混龄教育,也很难找到相关的案例和指导材料。[5]即使是在国外,混龄班级课程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国已有不少的幼儿园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理论结合实践进行混龄班级课程的摸索。教师在课程中挖掘生成课程,采用主题活动、区域活动、分科教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实践探索。然而,什么样的课程适合混龄班级,怎样安排课程,使其可以兼顾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差异,使不同年龄层次的孩子以及同一年龄段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仍是混龄班级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三)在材料的提供以及环境的创设方面感到棘手
混龄班级幼儿的学习方式有别于同龄班级幼儿。混龄教育以皮亚杰的认知冲突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等为基础,认为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强调社会互动,包括幼儿与幼儿、尤其是异龄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意义。混龄班级的环境与材料的提供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互动的发生,在互动中实现教育目标。混龄班级幼儿学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提供的材料的数量和质量。
混龄班级教师面对的是发展水平不同的有一定年龄跨度的、能力各异的孩子,教师缺少一个统一的教育目标来提供丰富的材料,这对教师把握多元目标能力、观察和指导能力以及对个体差异的了解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幼儿提供有层次区分以及相关延展性操作材料,如何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准备性的环境,通过环境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者幼儿之间的愉悦关系,发挥环境的潜在功能,很多教师仍感觉到困难重重。
二、对混龄班级幼儿教师所面临困难的一些建议
(一)教师要坚定专业意识,积极与家长沟通
面对家长的质疑与干涉,首先,教师要以尊重、真诚的态度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以积极的姿态同家长沟通交流。例如在幼儿入园前,教师应向家长详细了解幼儿的情况,并向家长介绍混龄编班的益处,征求家长的意见,解答家长的一些困惑和难题。通过建立班级qq群、家长开放日、宣传混龄教育相关理念、邀请家长参与混龄活动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有效沟通,获得家长的理解,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另一方面,面对家长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和干涉,教师应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捍卫幼儿的权利,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目标,而不能被动地受家长以及社会上的一些错误观点的影响,或出于其他一些利益的诱惑而迷失了教育的方向。
(二)幼儿教师要不断提升理论素养与实践智慧
无疑,混龄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教师的观察、指导能力、材料的提供以及环境的设置能力等等。作为教师,要努力学习混龄相关的理论知识,如了解混龄班级幼儿学习的方式,混龄班级管理经验、相关的课程等,如瑞吉欧的项目课程。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倾听幼儿,观察记录混龄班级幼儿的互动形态,增强敏感度。不仅要细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还要即时判断和分析行为的发展意义,适时的介入,采取有效的应答和指导策略。[6]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提供有层次区分的丰富的材料,以材料为中介,刺激幼儿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另外,为幼儿创设一个有弹性的环境。“环境有能力去组织、提升不同年龄者之间的愉悦关系,创造出美好的环境,让选择和活动更臻完善,而且环境的潜能可以激发社会、情感和认知方面的种种学习…”。[7]教师应将一个弹性化的环境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及能力体现。
(三)幼儿园管理者应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从一个同龄带班老师向混龄班级教师的过渡,从一名新的混龄班教师到成长为一名有丰富经验的混龄班教师,离不开幼儿园管理者的支持与帮助。首先,幼儿园的管理者应为幼儿教师提供心理上的支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混龄带班的尝试,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肯定。营造一种互相支持的宽松和谐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沟通和交流,并提供相应沟通机制及交流平台,让教师感受到支持的力量及团队感。考虑幼儿教师的时间和精力的分配给幼儿教师一定的自由,允许教师在“试误”中探索、摸索。其次,要为幼儿教师提供技能上的支持。在幼儿教师接手混龄班级之前,给教师一定的时间保障学习相关的理论以及实践技能。互相观摩,交流反思,征求专家等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对相关的策略及技能进行深入的讨论分析;另外,为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外出学习先进的混龄班级教育及管理经验,如瑞吉欧混龄团体的实施等,通过邀请专家及研究工作者进行师资培训、在职训练等方式,为幼儿教师提供技能上的支持。
(四)研究者应加强混龄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从已有的对混龄教育的研究来看,大部分研究为幼教一线工作者的经验介绍或总结;实验(实证)研究较少(王滨,2004)。混龄教育的发展实施需要研究者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混龄班级的实证研究。从而为混龄班级教师提供相应的支持。
混龄班级的课程问题一直都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正是由于其难度之大,因此,很多研究者对其也是望而却步。很多幼儿园采取了一些过渡措施,如从部分混龄编班逐步到完全混龄编班,混龄生活,分龄教学等。[8]正是混龄课程,尤其是混龄教学的难度之大如此,就越需要研究者去面对这个问题,深入到幼儿园中,配合幼儿教师,帮助教师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设计混龄教育活动方案,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等,并指导教师重视搜集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大胆尝试。通过不断地修正研究方案,持续进行相关研究试验,探索一套适合混龄班级的课程。从而为混龄班级教师提高有力的支持,推进混龄教育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教育博客 专业成长
论文摘要: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当前学前教育研究的前沿课题。在近年的研究与探索中,专家学者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方法和途径。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博客”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个性、成长的平台,它在幼儿教师知识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教育、教学以及家校交流等方面呈现出有效的整合,成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
一、“教育博客”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界定
教育博客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职业生活中,利用互联网新兴的“零壁垒”技术所撰写的体现教师职业特点的网络日记。教师博客不仅是教师知识建构、学习、反思以及交流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一种简便、实用、有效的数字化教师成长档案袋。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
1.专业自觉的发展。教师专业自觉就是教师必须了解自身的现状,包括对自身职业特点的充分了解。
2.专业能力的发展。它主要指教师专业思维的发展。教师在从事专业活动的过程中要拥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经验转化为理论的能力,还要具备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之后,通过实践、思考转化为经验的能力。
3.专业知识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在提倡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看到博客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并将这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从而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二、教育博客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凸显专业特长,尽情展示自我
通过博客,教师可以尽情展示专业特长,畅谈为师之道,总结教学得失,使得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显性化,能够被保存和传播,这样年轻的教师就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经验,使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比如,年轻教师将自己的工作体会发表在博客,与大家一起分享工作的喜悦。爱好美术的教师在博客里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交流制作的技巧;爱读书的教师在博客中畅谈阅读写作的收获……从一个个教育博客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个性鲜明的幼教工作者,及其丰富多彩的专业成长的历程。
(二)丰富教育资源,促进学习交流
教育博客的一大特点就是它是提供资源的平台,供人们随时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它成为教师个人资源、知识的仓储地。如:优秀的课件、好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教育博客,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使同行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比如:在教幼儿“奇妙的世界”这个主题时讲到水的三态,我在网上找到了《小水滴旅行记》的科学童话,并把它转载到我的教育博客上,得到了家长和同行的多次点击,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让我体会到教育资源共享的强大功能。除此以外,博客的功能还在于能够提高教师的交流表达能力。在博客中,大家通过评论的形式去交流,这时阅读、思考、语言组织需要同时进行。首先,浏览者需要阅读对方的文章,了解其表达的观点;其次,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和教育思想,考虑对这些观点的取舍,怎样评价这些观点,自己又想要表达些什么;最后,用文字的形式将自己的意思进行整理后发表出来。为了使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就更需要考虑论点的设计和论据的引用。在一次次交流评论中,不仅提高了写作所需要的技能,又锻炼了专业能力,这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沉淀教育思想,促进自我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时常会出现一些精彩的教育片断,或在脑海中闪过一些想法和观点,但是很多教师由于找不到适合表达的途径,或者认为“这些只不过是一些小事”而缺乏写作的热情和信心。这些因素使得教师不能很好地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育思想的积淀和升华就更无从谈起了。教育博客的出现,为教师提供了反思的机会,提高了其探究能力,使得教师有了记录专业成长过程的空间,是将教师原本的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
博客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更深入的反思。比如通过网络浏览别人的教育博客,参与别人提出来的问题讨论,也可以从别人的问题上想一想自己的,由此能够提供另外一个反思途径。
(四)与家长真诚交流,构建家校交流新平台
只要把博客的地址告诉家长,家长就可以随时访问,对于一些希望知道的事情可以留言,对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进行评论。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回复。这样交流会话可以不在同时进行,因为大多采用留言形式,减少了时间上的冲突,并且,这样的交流会话使家长能畅所欲言,减少了当面谈话或电话谈话的压力。
(五)多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成长档案
童年生活是人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家长都希望能给孩子留下珍贵的成长记录。而孩子们一天在园的时间很多,所以幼儿教师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来记录孩子们的成长状况。我利用博客记录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学习的情况,有孩子童趣盎然的涂鸦画作;有游戏生活场景的文字记录;有孩子参加班级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生活中精彩的视频……家长们纷纷下载保存,说要给孩子做个终身纪念。通过教育博客这个平台提升了我的专业自觉性,使我把细致、认真、有特色的工作作风变成了一种常态工作。
教育博客以其特有的功能,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构建了新的学习交流平台。因此,当我们呼吁教师要提高反思能力、探究意识和学习团队意识时,“教育博客”以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应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当然,笔者也还处在尝试、摸索的阶段。要更好地利用博客这一模式,需要进行更多的探索。愿教育博客能成为一双隐形的翅膀,帮助广大幼儿教师在专业成长的广阔天地越飞越高。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 幼儿教师专业化 专业化标准
[论文摘要] 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本文从国家投入、制定专业化标准及教师的自我追求等方面,提出幼儿教师教育的应对策略。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而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的一个部分,显然也必将向专业化方面发展。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化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对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是不利的。为此,笔者提出幼儿教师教育应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几点思考,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一、国家应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的投入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由于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基础性、公益性的事业,这决定了从培养教师的机构——幼儿师范院校到幼儿园及教师的工作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为此,需要国家政府在关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都必须给以政策上的倾斜与资金上加大投入。只有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工资提高了,幼儿教师职业对人的引力增大时,以及幼儿教师筛选、竞争机制的完善实施,那么一个求职时业择人,任职时人敬业的良性循环就有可能出现。在目前幼儿教师地位不高的情况下,提升幼儿教师地位的最为直接的手段,莫过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使幼儿教师成为收入可观、令人羡慕的职业。
二、制定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从国际背景考察,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例如,全美幼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量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儿童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予以认同。在国内,有学者提出“研究型标准”,认为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创新性课堂的建设者、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探索者。有学者则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认为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总体要求标准。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则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当然,可操作执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讨论,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与完善。
三、幼儿教师自我对专业发展的追求
至今,从事幼儿教育的幼儿园年轻的幼师,大多数是幼儿师范专业毕业生,一般属于大、中专学历,而大中专学历相对于当今的日益发展知识社会来说,很显然是较难适应幼师专业化不断发展要求的。在一些比较规范的幼儿教育机构,各级幼师的压力事实上都不轻。当然,这一方面,来自于幼儿园岗位竞争等外部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来自幼儿教师自身的因素。现实中,一些已获得中高级教师职称的幼儿教师,也是幼儿园的骨干力量,但在她们看来,她们的专业化水平并不高,还有待于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也有很多年轻教师渴望进一步学习、进修,获取更高一级资格、职称。从这个角度上说,幼儿园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思,对隐含于自己日常专业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和关于自己学会教学过程的观念予以价值澄清,加强与幼儿交往、同事的合作,以及对自己过去的教学经历进行积极的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分析自己的工作成效,悟出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幼儿学习成败的相关性,从而负起对儿童的责任,也就是使自己经验性的教学行为上升为有理论指导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变化和进步情况,事实上也是幼儿教师教育发展自身的内在要求。
四、实施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
应该说,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教师的专业能力,均为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而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的目标偏重于培养学科专家型的教师,课程体系呈现单一学科纵深发展型,没有体现出教学工作的专业特点;在课程结构上,教育专业课比重明显偏低,课程设置过于单一;而且往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对学生从教技能的锻炼起关键作用的教育见习和实习也存在时间短、次数少、实习基地少、指导教师少、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另外,当前的师范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专一性与基础性比较突出,缺乏新型的、应用的、边缘的和交叉性的学科与专业,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学科基础和知识面,也限制了学生的视野,难以适应现代教师应具有宽厚与综合性的知识与理论结构的要求。因此,教师教育的学科专业与课程,应该进行具有全程规划性的调整与改革。
结合当前我们幼儿教师现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应在“深”与“广”两个方面进行调整。“深”即幼儿教育专业理论深度,开展相应的专业学习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深度。“广”即幼儿教育的综合知识的宽度。努力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为引导参与为主的模式,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一些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并培养科学兴趣,由“谈科学”到“做科学”。拓宽和加深幼师课程,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板块有机整合,构筑多元化、综合型、有时代性的幼师课程;在专业理论课程中,除了原有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四门专业理论必修课外,增设普通心理学、普通教育学、中外幼儿教育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统计学、幼儿园管理等课程;在选修课与讲座中开设玩具制作、幼儿环境创设、幼儿文学创编、幼儿歌曲创编、电脑设计与制作、美学原理、合唱指挥等;实践活动中,实习由过去的完全集中和目标较单一,改为见习实习结合、保育教育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保教实习与科研实习、管理实习结合等。为此,只有进行科学的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弥补了过去的空缺,优化了课程结构,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才能持续得到不断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化才能最终实现。
五、改革培养模式,完善培训制度,健全发展机制
笔者赞成国内一些学者提出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改革思路,把职前、入职与职后教师教育连接成一个整体,为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促进其专业发展提供了制度条件与物质条件。要实现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目标,要求建立“开放型”教师培养模式。事实上,这一思路在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中得以实践。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工作”;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又提出,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以来,我国教师教育已经开始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单一走向多元的进程。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培养,师范院校增设非师范专业,增强综合办学实力;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行,更为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开辟了进入基础教育领域的渠道。
在开放式教师教育体系模式下,要求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继续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终身学习的理念来看,任何职业水平的提高都存在“高原现象”。研究表明,教师在其从事教师职业五六年后已基本定型,如果不实施强有力的继续教育,使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技术等全方位更新,其职业水平将在垂直层上出现停顿。解决的办法就是落实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对于我们在职的幼儿教师来说,就必须变学历教育为资格教育,即教师培养必须跳出学历教育培养的模式,转变为一种在学历教育基础上的资格证书教育,同时使师范院校从以往单纯学历教育的机构,转变为学历教育和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培训机构。这种相互结合,将更加充分体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的统一。事实上,教师专业化必须变学历教育为资格教育,这就如同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过去总是在计划经济框架之下进行,不断地改革,但改来改去还是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一旦把计划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新的框架,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我们目前教师培养和教师专业化的许多问题,不跳出学历教育的框架是难以解决的。
要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一是要更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认识到教师教育是涵盖了职前、入职、职后教育在内的一体化、专业化的教育,进而摆正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地位;二是要明确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要把幼儿教师专业化看作是教师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运用灵活多样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切实发展幼儿教师的实践性反思能力,提高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三是把握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趋势,强调坚持“教师为本”的继续教育,以幼儿教师发展为本,切实把握幼儿教师现状,根据幼儿教师自身需要和发展需要改进幼儿教师培训工作,重视“园本培训”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地位。
【论文关键词】研究型幼儿教师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 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把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研究型幼儿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型幼儿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不断反思实践的态度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对于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实践环节,通过改革教育教学工作,更新课程设置等,为幼教机构培养出合格的研究型幼儿教师。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为研究型幼儿教师
1952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其中强调高师教育系得分设学前教育组,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该年,教育部集中力量组建了南京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1955年,教育部颁布了《师范院校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计划及其说明》,在幼儿教育专业科目设置中,专设“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课程,以培养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师资。1978年10月,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再次强调“原有学前教育的师范院校,应积极办好这个专业,扩大招生名额,为各地幼师培养师资”。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区)至少有一所高等师范院校设置了学前教育专业。
基于以上惯性,一直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定位于培养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包括职业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幼教管理人员及理论科研人员。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中也逐渐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重观念、轻技巧,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然而,这种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一是随着近年来的改革与发展,我国教师教育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原来处于三级师范的幼儿师范学校纷纷撤并。二是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数猛增,幼儿教师岗位以外的其他所谓儿童工作岗位无法容纳已有一定规模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而且近几年的幼儿园处于一个课程改革、;}.}3念更新时期,对教师的知识、学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以上变化,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纷纷调整培养目标,如“培养达到高等师范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历水平的幼儿园骨干教师,幼儿教育管理和
教研科研人员及其他幼儿教育上作者。”“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幼儿园从事管理、科研、教学的专业化教师,也培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幼儿教育专业课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幼教管理人员,科研部门的幼儿教育研究人员,同时培养社区服务机构和计划生育部门及妇女儿童工作的相关人才”。
尽管以上院校对学前教育本科培养目标的提法不尽一致,但都强调一个很重要的培养方向,即培养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
达成以培养研究型的幼儿园教师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原有的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与目前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错位。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社会各领域提高了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作为培养人才奠基工程的学前教育。放眼世界,我们会发现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的幼儿园,高学历者(硕士、博士)担任幼儿园教师的越来越多。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本科学前教育毕业生走向幼儿教育机构必将成为一种大趋势。
第二,原有的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生源状况不协调。一般情况是,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大多办在二批本科录取线以上的大学,这些学校往往按高考分数录取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生。这样的生源文化素质比较好。但进人大学后,由于年龄原因,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技能技巧课程,如形体训练、钢琴、舞蹈、美术等课程,有一定的难度,且大多数学生达不到比较理想的水平。因此,把本科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大技能型教师,恰恰是生源的弱项,而墙养蜂们的科研能力,才是扬长避短。
2.幼儿园观摩模式犷
这种模式有下列几种做法。
现场观摩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竞赛活动,优质课活动,新观念、新方法展示活动,教学改革活动等。观摩前,先由主持者介绍自己的活动设计理念及具体方法步骤,观摩后,通过座谈方式由主持者向学生释难答疑,之后每个学生提交观摩总结。这能使学生获得意想不到的科研收获。
教育理论课程尤其是教学法课程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有关内容让学生到幼儿园现场观摩幼儿活动,必要时直接参与幼儿活动,现场学习、现场消化、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学生将自己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科研设计作业带到幼儿园实施研究。学生在研究、观察与反思中,、获得科研素养的提高。
3.创新的“师傅带徒弟”模式
即在一段时间内,到幼儿园实习科研基地请那些已经毕业且有较高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师傅,具体而又详细地指导学生进行科研性质的见习和实习工作。这种做法可以有针对性地使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积累科学研究的实践知识,从而能大大缩短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研究的距离,能更快地适应作为纯儿园研究型教师的工作要求。
(三)加强实践环节,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科研的源头在于实践,只有在教育实践中,科研的灵感才能迸发出来。教学中必须切实加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训练,使学生获得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采取集体与分散结合的形式,根据课程内容适时安排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带着有关课程内容同题进行幼儿教育的调查、测查、咨询等科研实践。
(四)改革考试评价方法,凸现科研素养考核
可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考试内容增加分析向题和解决问题的主题形式,降低死记硬背题目的比重,把平时课程的见习报告、教育活动设计、活动评新,特别是科研小论文、研究报告,甚至与课堂中提出薪问题、新观点和闭卷考试等结合起来评定成绩,明确科研素养考核的地位。
(五)教学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论文“三位一体”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科研实习是指学生深人到有一定教科研基础和指导能力的幼儿园等实习单位,全面参与幼教一线的科研活动,运用课堂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通过对幼儿园工作的诊断,提出问题,进行活动记录与分析、调查访谈等各项教育研究工作,并尽可能完成相关的科研任务。
目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已引起重视,学生在校接受理论学习时间长,而实践时间过短的现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一般情况下,学生在校学习四年中,有2个月左右的实习时间,另外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中还安排有必要的见习、观摩、观察和短暂实习。但是,作为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的重要一环—科研实习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事实上,鉴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四年学程有比较繁重的课程学习任务,不可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进行科研实习。因此,教学实习、科研实习一体化,一方面能改变以往教学实习因时间不够而浅尝辄止的困境;另一方面,学生科研工作能够立足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要而避免常见的纸上谈兵。
本科生论文写作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理论研究水平的重要手段。把毕业论文布置在教学实习阶段进行,便于学生能够找到针对性的课题,容易获得一些研究所需要的资料和支持。同时,也使科研实习有的放矢,教学实习赢得更多的时间,学生将能更深人、全面地熟悉幼儿园。
因此,把教学实习、科研实习、毕业论文培养研究型幼儿教师三项重要环节合而为一,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论文关键词:蒙台梭利教育法 幼儿教师 启示
论文摘要:蒙台梭利教育法强调教师要在儿童的主动学习中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在蒙台梭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观察儿童的活动状况,了解儿童的发展需要,诱发儿童的活动欲望,引导儿童专心活动,同时还要支持儿童的独立活动,消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以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这些对现代幼儿教师来说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1994年,蒙台梭利教育法开始在我国流行,至今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仍在自发学习和实践蒙台梭利教育法。这不仅说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无穷魅力吸引着我国幼教工作者,而且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幼儿教育模式,它对于推动我国幼儿教育实践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不能再把教师的角色视为“已经定型了的东西的传声筒”、“既定思想与既定材料的供应商”、“照章行事而毫无创见的盲从者”,而应把教师视为“先知”、“导师”、“学科设计者”、“文化诠释者”和“课程创造者”。早在100多年前,蒙台梭利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儿童的“导师”,应该采取支持性干预的方式为儿童提供适宜的主动学习环境,还应该是引导、陪伴儿童在适宜环境中体验主动学习乐趣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蒙台梭利关于教师角色的论述可为当今幼儿教师更好地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支持。
一、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幼儿教师的要求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教育是成人通过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协助儿童的“潜在生命力”主动发展的过程。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蒙台梭利教育法认为教师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被称为“导师”。在蒙台梭利看来,“导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尊重、热爱儿童,观察、了解儿童。“导师”的主要任务有三:
第一,为儿童精心设计活动环境,使之服务于儿童的发展,激发儿童的探索欲望。也就是说,“导师”不能把教育内容停留在“口头上和书本上”,而应该把教育内容“物化”为操作材料,并且要给幼儿留出创造的空间,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操作材料引发儿童的兴趣。
第二,在为儿童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探索,而且要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儿童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导师”的角色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引导者。
第三,正确评价儿童的活动,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更适合其年龄特征与兴趣特点的环境和活动材料,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促使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导师”的工作应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继续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儿童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知,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充分挖掘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成长就是儿童“内在生命力”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任务正是为了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展。教育儿童就是要对儿童进行认真研究、观察,解读其内心世界,使之在自主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蒙台梭利教育法对幼儿教师的启示
发现和解放儿童是教育的基本目的。从这个基本目的出发,教师首先必须发现儿童的存在;其次,当他日趋成熟时,还必须为他提供一个能够自由发展的环境。
教师要克服内心的傲慢和怒火,学会谦恭和慈爱,时刻不能忘记自己的身份和使命。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启发下,幼儿教师需要以沉默取代表达,以观察取代灌输,以卑微取代自命不凡。
1.幼儿教师需时刻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观察者,要耐心地等待,使儿童能够自由地展示自己的内在需求。蒙台梭利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观察儿童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要观察儿童在活动中的精神状况。教师只有在全面观察儿童,真正了解儿童之后,才能给予儿童适时、适量的帮助。
根据蒙台梭利教育法,教师的观察能力需要培养。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重视观察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只有通过观察,才能真正了解每个儿童的不同水平,从而给予其发展所需的支持。其次,教师必须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观察能力。最后,由于不同教师对儿童观察的侧重点或角度不同,教师之间应互相交流,全面了解儿童的身心状况,同时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
2.幼儿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有关儿童身心发展的知识。观察的内容不应把儿童的生理方面排除在外,因此,教师的各项准备工作应该包括学习儿童身体发育方面的知识。换句话说,教师应按照生物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准备,他应该像学习自然科学或医学的学生那样,在更深入地进行特别研究的课题之前,就以直率与客观的态度步入自然科学和医学的研究领域。
此外,自然应是教师的教材,这种基础读物将唤醒并吸引他对生命之谜抱有的强烈情感,帮助他完成指导幼儿生活的使命。
3.幼儿教师要做环境的保护者和管理者。外部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很重要,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无疑,环境是生命现象的第二因素,它可以促进和阻碍生命的发展。”“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这种有准备的环境必须由了解儿童内在需要的教师来准备。教师作为环境的准备者,其任务有二:
(1)提供适合主动学习的物质环境。环境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一个好的物质环境会引导儿童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并为其发展提供支持。物质环境的创设应为幼儿进行活动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教师“有必要根据蒙台梭利女士的设计原理——而不是单纯地根据流行趋势与习惯——在自己的世界观基础上设计出更多的教具”。
(2)营造适合主动学习的人文环境。教师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关注物质环境,更应重视精神环境;教师应创设一个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教师、保育员、家长、同伴等都是儿童所处人文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教师的言行很可能影响儿童人格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言行、仪表等方面对儿童起示范作用;教师与儿童之间应建立关爱、尊重、相互信赖的关系,让儿童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主动学习;教师之间通过沟通交流,对儿童的行为要求达成一致,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对儿童的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还要加强与儿童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适宜主动学习的人文环境。
4.幼儿教师也要干涉儿童的一些行动。对那些不守秩序的甚至变化无常的幼小心灵,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之正常呢?由于幼儿此时注意力尚不能集中,各种重要的心理过程还未开始,所以教师可以适当地采取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措施。在幼儿活动的时候,如果有儿童不断地打扰别人,那教师就可以进行干预。
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幼儿教育方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至今仍然对世界幼儿教育存在巨大的影响。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对于教师的理论阐述与要求对现代幼儿教师来说仍然具有极大的启发,对解决现代幼儿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幼儿教师的培养锻炼过程中,我们要多多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从而使幼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继续教育 对策
论文摘要:通过对湖南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抽样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中普遍存在经费投入不到位,相关措施执行不力,教育实效性差,地区、园所之间差距大,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借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师资保证及质量评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对策,以加强和完善湖南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推动幼儿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
教育振兴,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高低,系于继续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幼儿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启蒙教育任务,而培养幼儿教师是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大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幼儿教育不能缺失,幼儿教师不能成为边缘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教育应该是各级政府的职责。
幼儿园的孩子正是处于可塑性最强的3一6岁阶段,幼儿教育的作用虽然不像其他阶段教育那样显性,但对人终身发展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在2008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学前教育系主任刘众提议要把学前教育列人义务教育范畴,这既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开端,说明幼儿教育已经引起了许多高层人士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j决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义务教育取成果后,人们更多地把关注点投向了高中和学前教育,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呈现持续高涨的势头,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人托排队摇号的现象。优质幼儿教育的关键在优质的幼儿园,优质幼儿园的核心在于名优教师。实质上,人民群众选择优质幼儿园主要还是看重其优秀的师资队伍和较高的保教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要尽可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幼儿教育需求,大面积地提升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我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根据2007年7月在湖南全省范围内的一项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湖南省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
1.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存在“两高两低”的特点。即:城市高,农村低;城市中公办园高,民办园低。近8年中,有24%的幼儿教师(主要是民办园)从未参加过继续教育的学习,67.1%的幼儿教师很少到其他幼儿园参观学习,有42.5%的老师从不或只是偶尔上网查找相关资料,这一结果说明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任重而道远。具体见表1。
2.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往往是有规划而很少有费用支持。有调查表明,在幼儿教师的学历教育费用上,教师全部或部分自费的比例是83,幼儿园支付的比例较小,上级部门基本不负担教师学历教育的费用。在幼儿教师的非学历教育费用上,幼儿园负担的较多,上级部门全部负担的比例是6%,负担1 /3的比例是9%。可见,上级部门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投人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这与国家的要求相距甚远。
如果让幼儿教师自己拿钱出来进修学习,无疑会加重幼儿教师的经济负担。湖南省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普遍偏低,月工资收人在2000元以上只有2.4% ,1500一2000元的约占10.3% >900一1500的约占32.7%,其余的54.6%都在900元以下。即便如此,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幼儿教师没有缺位,仍有80%以上的幼儿教师自己拿钱完成了学历的提升,参加各种新思想、新课程的培训。这些数据表明幼儿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职业奉献精神非常值得敬佩。
3.幼儿教师的结构近年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量民办园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民办幼儿教师已成为最大的幼儿教师群体,公办园新引进的教师也没有了过去那种事业编制和固定身份,不再享受财政工资拨款。新农村建设带动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拓展了新领域,提出了新课题。
当前湖南省民办、集体办园数占到全省幼儿园总数的71.7%,而公办园只有28.3(见表2)。而当前绝大多数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内容主要是站在城市的视角设置的,针对民办和农村幼儿教师实际情况的少,广大农村、民办园对新的政策法规知晓率比较低,许多新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也很难在农村和民办园推行开来,广大农村幼儿教师和民办幼儿教师急需得到法律知识、理念更新、课程开发以及技能提升等方面的培训。
4.地区与地区之间、园所与园所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的继续教育政策、继续教育体系等也存在差别。比如在继续教育组织体制上,就出现了各地各自为政的现象:有以区县教育局为主体,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会和培训(安化县、桃源县、岳阳楼区);有以市局或幼教协会为依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长沙、株洲市幼教协会,省学前教育研究会);也有以幼儿园为主体进行园本教研与园本培训。还有各种社会机构打着继续教育的旗号进行营利性质的培训,更是鱼龙混杂,参差不齐。
幼儿园和教师本人愿意投人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尤其热衷于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但由于学习不系统,低水平重复的培训较多,令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非常苦恼,有时为了与时俱进,保持幼儿园和自身的先进性,常常又不得不为之。
5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措施执行不力。湖南省虽然出台了《省教育厅等单位关于加快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的通知》(湘政发[2005]43号),但由于没有配套文件和合乎湖南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现代继续教育督导和质量评估体系,这些政策都无法得到真正的贯彻和落实。
此外,在培训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方面更是有待加强;培训形式,特别是教师的参与性急待改进;在培训时间上,工学矛盾突出。湖南省现行的继续教育培训主要安排在周末进行,而幼儿教师多为女性,身兼家庭和工作的双重责任,紧张工作了一周后身心疲惫,渴望放松,也希望弥补对家人、子女的照顾,无暇参加继续教育,即使参加了也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三、改革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对策
(一)政府应出台配套政策
各级政府应从教育发展大局出发,配套出台一系列与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相关的保障性政策。如《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与考核实施意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督导与质量评估制度》等;在全省幼儿教师中实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把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情况与职称评聘、职务升迁联系起来,同等条件下,接受过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合格成绩者予以优先考虑。配套制定《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认可(证)制度》、《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机构教师任职资格规定》、《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与审定制度》、《幼儿教师非学历远程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等,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普通师范院校和普通高校及各级教研、电教等部门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将幼儿教师教育列人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名师工程、骨干教师工程,出台有关激励性政策。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奖励办法》、《幼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量化考核实施办法》等。将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作为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幼教机构进行考核的一项硬指标,及时了解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充分调动举办者、受训教师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推动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投入
《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建立投资于教师教育就是投资于基础教育和投资于未来的观念。各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拨款中,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师教育的拨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任职学校和教师个人合理分担培训成本。”国家文件中所谈到的中小学教师包括幼儿教师。但是,这些要求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
各地应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方针,建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加大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投人。一是对继续教育培训点的经费投人、二是对受训教师的学费分担、一个培训周期(五年)教师人均应不低于800-1000元,并坚持以政府投人为主,幼儿园和教师个人共同分担,社会捐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要加大对民办园、薄弱园和农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经费的支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督促这些幼儿园设立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专用帐户等,确保培训经费落实到区(或园)、培训教师到人,确保农村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也能平等享受到继续教育机会。
还可借鉴我国发达地区政府通过发行“教师教育券”来推进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走向市场的做法。即政府发放给幼儿教师“教师教育券”,教师根据自己需要的培训内容凭券自主选择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凭收到的教育券到地区教育局兑换相应经费。这种“按需确定培训内容,有偿参加培训活动,自主选择培训项目”的管理模式能极大地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率和受训教师、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以及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规范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管理
政府应对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统一管理,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等规定相关部门的职责,理顺相关部门的协作关系,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幼儿教师培养、培训、管理一体化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制度,保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把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纳人整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中去,形成一个从中央到地方到幼教机构的多层次、完备的继续教育保障体系;建立幼儿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学分管理档案,确保每一位幼儿教师都能按照要求,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接受继续教育,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适度给予幼儿教师对非学历培训的选择权,为基层教师提供菜单式的服务。
1.建立有效的督导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
研究建立一套符合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继续教育督导、评价理论和督导、评估机制,规范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及其各类培训工作,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证明,推进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督导机制和质量评估体系。既督促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从教师专业以及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幼儿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性;也督导各级行政、财政和教育管理部门的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还要督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师培训工作中的实际进展,找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下一步改进和完善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具体建议和措施,以督导促管理,以评估带指导,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不断促进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全面深人地实施。
2.构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
各地教育部门应根据受训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继续教育课程内容。首先需要针对不同培训对象设立不同培训目标项目与水平层次要求,即遵循幼儿教师成长规律,以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水平为主要依据,以新教师上岗为起点,划分培训对象层次(如适岗新手型、熟练技能型、骨干创造型、名师专家型),并依对象层次确定前后衔接的目标层次序列。每周期完成一级(层次)内容培训任务,逐步由新手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唯有如此,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教师才会有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另外,每一水平层次培训目标与课程设计应趋向多元化,课程开发必须遵循从单一的课程领域与职务能力培训向多元的教师整体素质培训扩展,包括思想政治、师德修养、基础项目课程、技能技巧提升培训、学历提升培训、教改创新以及课题研究和高级研修课程等,让广大教师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交流共享教改的成果,使每期培训对受训的教师来说是一次理念更新、知识补充、技能提高、思想充电的过程。
同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利于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近年来,运用较多的培训方法如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案例教学、头脑风暴、叙事式研究、微格教学等都可以善加利用,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教师的成长潜能,利于他们主动整合自身的经验,全方位地利用周围和自身的教育资源,既持续地寻求自我发展,又不断增强与他人共处和合作的能力,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
3.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
当代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应该立足于高水平、高起点,对师资也应该高要求。随着继续教育进程的推进,以往封闭单一的培训模式、传统的知识性学习形式已被打破,它要求培训者是“超前发展者,学习参与者,成长促进者,问题诊断者,教育研究者,共同发展者”,能够设立灵活多样的专题性课程、研究性课程,引领专题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反思性学习。
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素质全面的师资队伍单靠某所学校是很难完全做到的,应得到政府,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长期一贯的重视与支持。首先,在大中城市群要有专门研究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机构,以便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提供政策、理论与技术支持。其次,要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一方面鼓励担任继续教育的大专院校老师多到幼儿园去应用和检验自己所掌握的理论,寻找理论与实践最好的结合点;另一方面,各大专院校要积极吸纳一批有思想、有经验、爱学习、肯钻研的一线园长和教师去深造,精心打造一支既对幼儿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际有深人的了解,又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同时热爱从事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教师队伍。
(四)拓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渠道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开放的多元化教师继续教育体系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认为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师范院校、具备条件的综合性大学和专业的教师培训机构为主体,群众团体、社会各方力量作为培训机构的重要辅助和补充途径,允许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参加继续教育,并探索学历教育的部分课程与继续教育相应课程上相互沟通与认同,朝着真正意义上的职前职后一体化迈进。
1.教育部门办学。主要由各地、州、市教育部门下属的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中心)以及教研会等担当培训主体。
2.依托师范院校。将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高等师范院校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纳人学校的正常计划,与职前培养一起成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职前职后相结合的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模式。
3.幼儿园园本培训。幼儿园是幼儿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园所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规划,制订一套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实施园本培训,也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4.专门针对农村和民办幼儿教师的培训。应该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设置专门的培训内容,组建专门的培训队伍,抽出专门的时间,拿出专门的经费来确保培训的实效。但鉴于农村、民办园的实际情况,完全靠“送出去”接受继续教育不太现实。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抓住城乡幼儿园之间教师轮岗交流和民办园公办园手拉手的契机,实行“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带动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组织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送教下乡、送训上门,实行传、帮、带;积极采用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手段,以及光盘、录像带等多媒体手段开展农村和民办园教师培训;加大对农村和民办园教师的跟踪培训与服务。可以这样说,广大农村地区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和继续教育水平将决定着幼儿教育是否能健康发展,决定着教育公平的最终实现。
5.远程培训(网络教学)。现代的网络技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它使得教师参与学习活动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内容选择、互动交流更加方便、灵活,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广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成为当前继续教育的趋势,不失为一种高效低费的培训方式。积极参与“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充分发挥和有效运用卫星电视、计算机网络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集“天网、地网、人网”于一体。充分利用国家丰富的网上资源,积极利用互联网拓展培训空间,提高培训效率。同时利用“博客”等网络技术为广大教师构筑起教育交流的平台,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推动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6.自培模式。帮助教师针对自己每天面对的真实教育工作问题制定不断进行“自我反省”的自培模式。让教师带着课题在工作岗位上进行持续性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培养教师探索未知问题的热情,发展职业实践的自主能力,造就反思型专家型教师。
总之,我们必须本着统领全局、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不同教育阶段的理念,办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在保障人民享有良好早期教育服务的同时,保障广大幼儿教师也能接受到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尽快研究和更新湖南省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与法规,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为湖南省幼儿教育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为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升创造条件。
新理念下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
幼儿时期的艺术教育能够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不能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多的培养幼儿的情感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让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并且成长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
一、为什么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
文化艺术类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能够为孩子一生的艺术修养及情感、价值观奠定基础。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艺术素养较高,那么就能够通过唱歌和跳舞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且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相反,如果幼儿教师的素质达不到要求,或者本身的能力不够,就会导致教学气氛变得很沉闷,不能够引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甚至会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切实提高自己的艺术教育素质。
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了知识素养、教学技巧、能力等,也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情感、价值观等等。教师只有切实的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教育素质,并且把艺术教育落到了实处,才能够胜任幼儿教师这个重要的责任,并且真正的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目前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现状
(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很低
很多的幼儿教师基础知识很差,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引导,还有的幼儿园聘请来的幼儿教师根本没有任何的艺术特长,甚至还有幼儿教师是根本不是专业出身,缺乏一定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影响了当前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整体水平。
(二)教师的经验不够
如今,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和目标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甚至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素质、能力和经验,但很多幼儿教师都很年轻,显得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艺术教育环境,甚至不知道幼儿艺术教育该怎样进行。
(三)教学方法模式化
一些幼儿教师没有全面的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不但艺术综合素质偏低,教学的方法也是模式化,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很多幼儿教师都把艺术教育当成了机械式的技能训练,忽略了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积极体验和基本的艺术鉴赏力。作为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课程发展和实施的多元化与自主性。
三、幼儿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的艺术教育素质
(一)练好基本功
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了唱、奏、跳等几项,只有掌握了这几项基本功,才能够提升教育的效果,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孩子唱歌、跳舞,所以唱歌时要自然、朴实、优美,跳舞时动作要准确,要能把握住音乐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演奏乐器时要熟练,富有感染力。另外,教师还要多多注重伴奏能力的训练,写好一手粉笔字,讲好一口普通话、做好教学前的准备,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孩子的身心特点,这样才能够更好进行教学。
(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它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文化修养,幼儿教师既需要了解美术和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背景等,又需要把握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另外,幼儿教师还必须对音乐和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赏析和鉴别能力,对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儿童选择合适的艺术作品,再利用艺术作品来教育儿童,以便感染孩子,并且对他们进行熏陶和培养。也因此,幼儿教师要随时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三)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不单要有唱、跳、弹的能力,还有有真挚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感染孩子。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因为这会直接的影响到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比如在音乐鉴赏这方面,教师如果具备比较良好的音乐素养及艺术鉴别能力,就能够将艺术作品里的教育潜力转化为孩子发展的动力,让孩子在好的音乐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幼儿教师如果不及时的充电学习,就不能够跟上教育的步伐。因此,教师要参加培训和学习,积极的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还要多与其它的教师交流、探讨、互相学习。另外,教师个人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五)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应当树立起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的目的及意义。幼儿艺术教育不是传递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并且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幼儿艺术教育也应该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他们对艺术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兴趣,教师应该加以培养,让孩子们勇于展现自己。
四、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是影响幼儿艺术基础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新理念下,幼儿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不但要注重自己的专业技能,更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教育素质。这样才能构建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艺术教育环境,并且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新理念下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
幼儿时期的艺术教育能够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不能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多的培养幼儿的情感以及自我表达的能力,让他们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并且成长为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人。
一、为什么要提高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
文化艺术类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能够为孩子一生的艺术修养及情感、价值观奠定基础。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素质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的艺术素养较高,那么就能够通过唱歌和跳舞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并且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相反,如果幼儿教师的素质达不到要求,或者本身的能力不够,就会导致教学气氛变得很沉闷,不能够引起孩子对艺术的兴趣,甚至会打击到孩子的积极性,所以幼儿教师需要切实提高自己的艺术教育素质。
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涵盖了很多方面,包括了知识素养、教学技巧、能力等,也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理念、情感、价值观等等。教师只有切实的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教育素质,并且把艺术教育落到了实处,才能够胜任幼儿教师这个重要的责任,并且真正的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二、目前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现状
(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很低
很多的幼儿教师基础知识很差,综合素质达不到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对孩子进行引导,还有的幼儿园聘请来的幼儿教师根本没有任何的艺术特长,甚至还有幼儿教师是根本不是专业出身,缺乏一定的艺术素养和专业水平,影响了当前幼儿教师艺术素养的整体水平。
(二)教师的经验不够
如今,新的艺术教育理念和目标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甚至对幼儿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有一定的素质、能力和经验,但很多幼儿教师都很年轻,显得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艺术教育环境,甚至不知道幼儿艺术教育该怎样进行。
(三)教学方法模式化
一些幼儿教师没有全面的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不但艺术综合素质偏低,教学的方法也是模式化,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很多幼儿教师都把艺术教育当成了机械式的技能训练,忽略了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积极体验和基本的艺术鉴赏力。作为教师,应当更加注重课程发展和实施的多元化与自主性。
三、幼儿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的艺术教育素质
(一)练好基本功
幼儿教师的基本功包括了唱、奏、跳等几项,只有掌握了这几项基本功,才能够提升教育的效果,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孩子唱歌、跳舞,所以唱歌时要自然、朴实、优美,跳舞时动作要准确,要能把握住音乐的主要特征和结构,演奏乐器时要熟练,富有感染力。另外,教师还要多多注重伴奏能力的训练,写好一手粉笔字,讲好一口普通话、做好教学前的准备,等等。最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孩子的身心特点,这样才能够更好进行教学。
(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良好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它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文化修养,幼儿教师既需要了解美术和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背景等,又需要把握艺术作品的内在结构。另外,幼儿教师还必须对音乐和美术作品有一定的赏析和鉴别能力,对艺术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儿童选择合适的艺术作品,再利用艺术作品来教育儿童,以便感染孩子,并且对他们进行熏陶和培养。也因此,幼儿教师要随时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三)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
幼儿教师不单要有唱、跳、弹的能力,还有有真挚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这样才能够感染孩子。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音乐教学能力,因为这会直接的影响到幼儿音乐教育的质量,比如在音乐鉴赏这方面,教师如果具备比较良好的音乐素养及艺术鉴别能力,就能够将艺术作品里的教育潜力转化为孩子发展的动力,让孩子在好的音乐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幼儿教师如果不及时的充电学习,就不能够跟上教育的步伐。因此,教师要参加培训和学习,积极的拓展音乐教学渠道,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还要多与其它的教师交流、探讨、互相学习。另外,教师个人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从而不断的完善自己、充实自己。
(五)树立正确的幼儿艺术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应当树立起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的目的及意义。幼儿艺术教育不是传递知识和技能,而是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并且为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幼儿艺术教育也应该符合孩子的身心特点,他们对艺术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兴趣,教师应该加以培养,让孩子们勇于展现自己。
四、总结与体会
综上所述,幼儿教师的艺术教育素质是影响幼儿艺术基础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新理念下,幼儿教师在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不但要注重自己的专业技能,更要提高自己的艺术教育素质。这样才能构建有利于儿童发展的艺术教育环境,并且实现幼儿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摘要:
我国幼儿教师教育发展现状相对落后,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幼儿教师教育的培养培训实行职前职后一体化。设置一体化的课程,必须充分整合幼儿教师职前与职后培训的优势,扬长避短。幼儿教师教育培养一体化要遵循连续性、开放性、活泼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应构建一体化的职前职后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体化的“产教”结合师资队伍,搭建一体化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平台,同时校、园、政共育,资源共享、终身学习。
关键词:
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
一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养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幼儿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需以课程设置与实施作基础保证。我国目前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任务主要有中职学校、高职学校和本科院校的师范专业承担。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主要采用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一般包括“三学五大领域”,即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为“三学”、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五大领域”的设计;专业技能课程一般包括钢琴、舞蹈、美工、声乐等课程。除此之外还包括实践课程,即保育员和教养员见习、顶岗实习[1]。从走访多个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条件的院校来看,多数院校的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出现两级分化、缺乏联系、脱节的状况,这势必造成幼儿教师在任职后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
(二)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幼儿教师在职教育一般包含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这里主要说的是幼儿教师任职后培训的非学历教育。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在形式上有幼儿园公开课、观摩课、研讨会等,在内容上有岗位培训、教学技能培训、幼儿园主题活动教育培训等,在层次上有教育行政部门的同于培训与校本培训,近年来还增加了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国培项目和省培项目,获到了较好的效果。纵然有多种形式进行幼儿教师职后培训,但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机会获得高级、专业的培训,这必然会造成幼儿园教育资源不共享的局面,导致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良莠不齐。故,幼儿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建构成为培养高层次幼儿教师的发展趋势。
二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建构的原则
建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要充分利用学前教育专业院校与幼儿园对教师的培训等优势资源,取长补短,优化融合,达到高效培养、培训幼儿教师的目的。因此,幼儿教师教育培养一体化的建构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连续性
幼儿教师职前在学校的培养和职后在园所等其他地方的培训应相互联系,更体现幼儿教师职业生涯的连续性。往往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前接受的教育大都以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主,缺少实践的验证,而入职后接受的培训则大多数围绕所在园的实际需求进行的主题培训,缺少理论的指导,因此,幼儿教师职前职后的培养更应具有连续性和融合性。
(二)开放性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不少家庭跟随政策的脚步,家庭中再添一新成员,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教育的课程走出原来保守、固有的课程体系,融入与时俱进的社会生活[2]。只有开放性的幼儿教师课程理念才能培养出开放型的幼儿教师,才能培养与时俱进的祖国的花朵——小朋友。
(三)活泼性
学前教育要求在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过程中符合幼儿生长特点及规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职前职后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专业的活泼性,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技能课,不论是校本培训还是国培、省培,都应围绕幼儿所需、幼儿所求,给接受培训的幼儿教师提供活泼的教育、活泼的课程以及活泼的观念,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幼儿服务。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师范院校接受的教育通常是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却不知幼儿园小朋友的真实需求以及幼儿园的发展走向,徒有理论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而入职后的幼儿教师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却无暇认认真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这就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所以,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权衡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重,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
三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建构的策略分析
(一)构建一体化的职前职后人才培养方案
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在不同场所由不同的教学人员在师范院校、幼儿园或教育行政部门等地方进行的不同内容的培训。它们各自有其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制订出各自的阶段目标、培养方案,及时沟通,使其相互衔接、相互补充[3]。目前,中职院校、高职院校及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授,学历层次越高越侧重于理论学习,而上岗培训则将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尽可能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入职后的教育则是使幼儿教师对自己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提升能力[4]。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职后培训方案应一体化,要求大中专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要和幼儿园在职教师培养方案结合起来,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师范学校根据幼儿园需求更新人才培养方案,而幼儿园要根据时展和幼儿需求改变育人理念,职前职后培养培训方案要相辅相成,忌断层。
(二)打造一体化的“产教结合”师资队伍
所谓“产教结合”一体化就是既能“生产”出具有理论知识与能力职前幼儿教师,又能教这些职前幼儿教师快速融入实践,能够对他们进行职后培训。所以建立一支既能胜任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又能承接在职培训任务的一体化教师队伍,是实施产教结合一体化的重要保证。在一体化幼儿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上,要求教师既具备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所需知识、较高的学术水平,又要具有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所需的技能,熟悉学前教育,具有指导幼儿园教师进行改革及研究的能力。优质的教育资源能为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创设便利的条件。如在近些年的“国培项目”、“省培项目”中,一批幼儿教师回到自己所在幼儿园后便开设了对园内教师的一系列“传-帮-带”培训,不仅提升了园里教师的能力,更新了理念,也为培养一批优秀的幼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搭建一体化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平台
随着经济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也越多的在教学中使用,幼儿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院校的“产品”,质量是否过关需要一系列指标的评估,搭建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的平台是评估“教育产品”——幼儿教师是否合格的桥梁[5]。一般来说,学前教育学生都要经历3-12个月的顶岗实习,其实,往往顶岗实习也意味着他们进入了幼儿园教师的行列,在顶岗实习期间由幼儿园组织的一系列培训也就相当于职后培训。一体化平台的使用既满足了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对职前幼儿教师的评估,也利于幼儿园对入职后的幼儿教师的评估,从而使学前教育师范院校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反思教育的不足,改进教学,幼儿园也可根据评估结果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更有效的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同时,教育学校和幼儿园也运用平台进行长久、一致、系统的合作,为建设幼儿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做好了铺垫。平台的开发还有待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校和幼儿园进行沟通和商榷。
(四)校、园、政共育,资源共享、终身学习
为促进幼儿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达到终身学习,由学校、幼儿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培养幼儿教师,构建幼儿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育新模式是必需的。教育模式一体化包括教育目标、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技术与手段、教育评价等一体化[6]。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也实现了学前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合作沟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教育模式一体化也可以通过网络电子平台实现。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促进了幼儿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成为一个有机的、融洽的、连续的过程,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可以做到校、园、政共育,资源共享,幼儿教师也真正能做到终身学习,打造了一批优秀的幼儿教师。总之,幼儿教师职前职后培养需要各部门的协调联合,单一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也是徒劳的,幼儿园小朋友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建设需要他们,幼儿教师的培养更是任重而道远。
作者:姜海林 单位:石家庄工程技术学校
摘要:
从农村幼儿教师培养的角度来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是当前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课题。着眼于农村幼儿教师的培养,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必须要明确农村幼儿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课程改革以实践性、农村性、地方性和现代性为主要特点,以增强课程的应用性,强化学生自主意识,彰显课程乡土特色,培训教师现代乡村意识等为主要路径来开展。
关键词: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农村幼儿教师
近年来,随着农村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升受到了高度重视。地方高校作为农村幼儿教师培养的主要机构,其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衔接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社会契合性。因而,从农村幼儿教师培养的角度来探索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以使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能不断适应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已成为当前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改革的着眼点
要使课程设置能满足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必须摸清农村幼儿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
从专业理念来看,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保教观较好,教师观其次,儿童观较差[1]。于爱江、冯夏婷、李雪晗等人指出,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存在科学性薄弱、民主性不足等缺点。理念是动态发展的。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探讨和交流,逐步形成了比较先进的教育理念,并在教育实践中,通过教学反思,调整改进教学行为,不断反思调整,也是累积发展自身教育理念的过程。农村幼儿园工作环境较差、发展机会较少,教师的教育理念不能得到及时更新,也进一步影响着教师的职业认同和专业信念,导致很多教师的责任感和进取心不足[2],教师专业发展意识淡薄,缺乏理想追求,不会主动挖掘自身专业发展潜能,进而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二)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和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从专业培养知识来看,地方高校实行“平台+模块”的“2+1+1”课程模式,前2年主要学习综合素质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第3年以学习专业课程为主,第4年主要学习教育实践课程和方向模块课程,基本形成“素质+专业+职业”的知识体系,以期培养学生较高的专业素养。但尽管如此,由于所学的专业知识缺乏对于农村幼教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毕业生到农村幼儿园上岗后,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接触对象的不同,所学专业知识与岗位有偏差,一时难以适应工作;再加上农村幼儿园培训机会不多,园内学习氛围不浓,所需专业知识不能得到及时补充、改进和提高,致使教师素质总体偏低。因此,高校在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必须突出专业知识的针对性,以缩短毕业生的入职适应期[3]。
(三)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教师需要有多方面的专业能力。受社会评价的影响,农村幼儿教师更关注显性教学技能的掌握和发展,因而,弹、唱、跳、画等技能的提升是教师所迫切需要的。教师环境创设能力较为薄弱,这与幼儿园现有条件有关。农村幼儿园以民办园为主,规模小,投入少,能用于环境布置的材料少,限制了教师环境创设能力的发展[1]。对于教学反思能力,由于工作繁杂,教师难以有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有的只是在脑子里一“想”而过,而并没有通过“写”来整理思维、内化知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4],但这却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学习过程。另外,在农村,学习和掌握知识是大多数家长送孩子进幼儿园的主要目的,家长每天最关心的是孩子认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这样的功利教育需求,如果教师迎合,则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而如若教师不迎合,则会影响幼儿园的生源甚至生存问题。因而,有必要加强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能力,宣传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二、课程改革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综合性、应用性强,着眼于培养农村幼儿教师,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要突出实践性、农村性、地方性和现代性等特点。
(一)实践性
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是其在情境中的实践智慧,因此,地方高校在优化整合原有课程体系时,需要立足于当下学前教育的实际,以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依据,关注现实教育情境中存在的困难,突出实践性。实践强调“做”,但又不只是简单地“做”,还需勤于反思,以知识、智慧为支持,培养反思性实践家型幼儿教师。为此,地方高校构建“理论+实践”的“2+2”培养模式,即前2年以校内培养为主,后2年校地合作实行校外导师制,每个学生结对一个校外导师,开展实践性知识指导与训练。实践知识与实践智慧是动态发展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的不断循环发展,幼师生历经“学中做”“做中思”“思中改”,有效获取实践知识,累积实践智慧,发展实践能力。
(二)农村性
以往的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化倾向,再加上授课教师对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了解不多,缺乏来自农村幼儿园的实践经验,课堂教学很少能带给学生关于农村幼儿园所需的教育理念、知识和技能。教学难以反映农村社会实际与农村学前教育现状,致使幼师生缺乏乡村教育情怀[5]。待他们毕业上岗后,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与农村幼儿园教师岗位需要之间脱节明显,不利于入职适应和之后的专业发展,这些都促使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加紧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关注农村教育环境,依托其特有的人文自然资源,立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状况,以农村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切入点,突出“农村”特色,提高幼师生入职后对于农村教育教学的适应性。
(三)地方性
地方高校的发展要立足地方,同样其课程改革也应立足“地方”。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将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引进校园、融入课程,或是在相关课程中作渗透,或是开设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方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开课的形式相对灵活,可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呈现。同时,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校园里寻找当地文化的印迹,畅谈地方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走进乡土,实地考察当地历史文化保护和开发情况,了解地方的历史变迁和民俗文化,感受地方文化、人文思想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在将民间工艺美术、地方戏曲、民间舞蹈等地方文化艺术融入课程时,应注重与当地的农村生态、农耕文化相结合。
(四)现代性
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因而,课程改革要引向何处?一是要体现现代视野,要着眼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规划和发展[6],且要符合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二是课程设置要遵循“教师既要汲取历史上的科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文化传统,又要适当反映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成果”[7]的原则,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根据学科发展变化而不断修订调整,并且要注重多学科交叉发展,以培养出现代型的优秀的幼教人才。三是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改变农村学前教育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短板”中的“短板”之现状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区域传媒平台的优势,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大力推进电子白板、教育云共享平台等的广泛使用。
三、课程改革的路径
课程改革是地方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落脚点。围绕农村幼儿园发展的需求开展相关改革,既可促成高校与农村幼儿园的有效对接,也能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契合性。
(一)调整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应用性
课程内容的调整,应与农村幼儿园的需求相衔接,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要强调实践性。专业课程除了讲述系统的学科知识外,应突出与幼儿园紧密相关的知识。如,卫生学方面应多讲些幼儿园常见的手足口病、感冒等疾病的预防措施;美术课程,鉴于农村幼儿园除绘本、大型玩具外,一般都由教师自制教玩具、布置主题墙等,因而,要增加手工制作的课时量,增加创意美术的内容,重视线条画等。二是要作农村化设计处理。根据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农村化的设计,增设“农村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农村课程资源开发”“电子白板使用”等课程。三是要与入职相关培训衔接,如,乡镇幼儿园保健教师和营养师一般由同一教师兼任。为此,在相关课程中要增设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保健教师和营养师的相关职责,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二)改革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自主意识
课程改革的核心在于儿童观、教育观的问题,反思目前的教育教学实践,应关注幼儿“怎样学”,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尊重个体差异,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鼓励幼儿表述自己的感受和经验,教师要以关怀、接纳的态度认真倾听。”[7]教师的专业发展强调重视教师的自主意识,提高自主发展的程度和水平。然而,在农村幼儿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教师专业发展机会较少,“就这样了”,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路上较常见的心态。为此,必须在职前强化幼师生专业发展意识,正所谓“没有被温柔待过,何来温柔待人?”教师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放权”意识,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主导课堂[8],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发课程资源,彰显课程乡土特色
“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7]。教师应有课程开发的意识,善于利用和开发幼儿园环境、设施设备、活动材料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以支持幼儿的学习活动[7]。乡村教育离不开与乡村生活、乡村经验之间的有机联系。[9]要看到乡村中所蕴含的丰富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因而,必须重视对农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扩大学校教育内容与乡村生活经验之间的融合[7]。为此,邀请具有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经验的教研员和优秀教师担任农村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外聘教师,以期更好地将四季的变化、农作物的生长、当地特产、传统的民俗文化等融入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之中。此外,鼓励幼师生参与农村课程资源开发,在亲近自然中感受自然和人文之美,培育乡土情怀,同时也锻炼了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当然,也可构建农村幼儿园实践基地,让幼师生在实习锻炼中进一步增强其情怀和能力,为入职后的课程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四)注重教师培训,增强现代乡村意识
现代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上的特质主要有二:一是要具有现代性,二是要具有农村性,也即要兼具现代教师的共性和农村教师的特性。要使学生有这两方面的特质,教师必须要先具有,为此教师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体验式的培训,深入农村幼儿园,真切感知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真实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现状以及农村幼儿的生活,增强培养好农村幼儿教师的信念,并善于根据幼儿园及当地的特点,充分挖掘农村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与农村幼儿园需求的契合度。培训还要紧跟现代学前教育发展的前沿,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突出农村的“儿童观”。如,注重区域活动,突出自主活动的同时,也需要保留部分集体性教学活动,一些活动铃声的设置还需要教师作适时的提醒。另外,重视对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农村幼儿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师资。
作者:徐莉莉 单位: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