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4 09:38:27

导语:在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对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分析与思考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指出目前这一教学环节与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及教学目标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实质上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思路与设想,期望能使高师音乐教育的自身发展更完善、更快捷、更符合实际。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现状分析 改革设想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师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其教学与培养目标是对学生大学四年在专业、文化、技能、理论等学习方面的综合评价、检验与考核,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检测与评估的重要依据。这一教学环节本应是一种非常合理、有效的形式与手段,但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亲身感受,结合国家对高等师范教育“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的教学目标,从现状出发,对高师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提出质疑: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是否科学、合理、有效?作为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笔者对这一问题的现状分析、思考及建设性意见浅谈如下,以求和各位同仁商榷:

一、对毕业论文(设计)现状的分析

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在招生方面对专业的特殊要求以及文化录取分数线的低“门槛”,相当一部分学生或艺术天赋不足、或专业素质低下、或文化基础不实、或学习能力欠缺。这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水平低。由于学生入学时的文化录取分数较低,在大学四年中又不太注重在文化素养方面的全面提高,在论文写作中,文不对题、中心思想不明确、框架结构混乱、语法逻辑、遣词造句、标点符号等文理性错误肆处可见,论文质量无从谈起,给指导老师从精神、时间、精力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

(2)专业基础差。由于入学时的基础问题,在四年的学习中专业理论和技能都很一般。论文选题很茫然,不知自己该写什么,能写什么,在选题上让指导老师也很为难。

(3)创新意识薄弱。科研论文本身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对事、对人、对物必须要具有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然而我们的学生恰巧在这一点上是最薄弱的。一篇文章中大多是采用别人的东西,很少有自己的真知灼见。

(4)缺乏写作常识。学生平时除练琴、上课、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很少有意识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对论文写作常识既不了解,又不学习,更不实践,“平时不磨刀,战时刀不快”。

(5)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能力有限,加之惰性思想,不想独立完成写作,只好走捷径,采取写一点,抄一点,拼拼凑凑,粘粘贴贴的办法,完成任务,蒙混过关。

(6)学术思想有偏差。更有甚者,索性采用“拿来主义”,抄袭、下载、剽窃,把别人已发表过的文章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换成自己的名字,无论是主题、观点、结构,还是文字都无可挑剔,非常成熟,一看就不是学生自己写的东西。虽然校方三令五申,论文指导老师一再提醒,严禁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下载、粘贴等行为,但学生在写不出、“造”不出、“憋”不出一篇论文时,非常规行为还是屡禁不止。

2.指导老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由于主观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态度不端正,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能力低下等。指导老师虽然很尽心、很负责,但总不能由老师代替学生写作。只能督促其完成任务即可,哪里还有质量可言。

(2)从客观方面看,院系师资力量不够,指导学生过多,指导老师时间、精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论文写作中的抄抄写写、拼拼凑凑、粘粘贴贴也只能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3)个别指导老师职业道德不够规范,对工作不认真,对学生不负责,不愿在该项工作上花费自己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学生水平能力为由,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抄袭、剽窃、下载等学术不端行为开绿灯,放任自流。

3.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在学生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教学管理部门与教学院系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重视不够,不开有关方面的课程,平时也不对学生进行论文写作方面的计划培训与有效指导。由于从宏观方面忽视了学生专业技能、理论、文化等人文素养的平衡发展与全面要求,导致了学生重专业、重技能、轻理论、轻文化的片面思想与行为。因此,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的不良现象与非常规行为也就不足为怪了。

(2)教学院系在组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由于整个流程不够规范,各项制度尚未健全,特别是在制度的监督、监控等管理方面要求不够严格,造成了个别论文指导老师对教学的不认真,对学生的不负责;学生对论文写作态度的不端正、不严肃。因此低水平、低质量的毕业论文,抄袭、剽窃、下载、粘贴、拼凑的毕业论文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对毕业论文(设计)现状的思考

从上述对学生、指导教师、教学管理三个方面在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现状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从实质上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目标。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与最后的答辩,并没有对学生文化基础、专业能力、教育技术等方面有多少帮助和提高,至少对绝大部分学生是这样的。从种种现状和迹象中我们已经感受到,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已经被我们很习惯的流于形式了。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地重复着过去的行为――抄袭、剽窃、下载、粘贴、拼凑。到底有几篇论文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刻苦钻研和辛勤劳动撰写出来的?又有几篇文章是高水平、高质量,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呢?大部分学生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术造假,大部分指导老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昧着良心“秉公办事”,大部分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院系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只管形式,不顾实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进一步深思: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专业、文化、教育及艺术实践能力的提高到底有多少好处?学生所“撰写”的论文到底有多少实际意义和用处?这一教学环节的现状与我们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是否相符?这一教学环节在社会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新标准、新要求是否适用?

笔者对上述这一系列质疑是持否定态度的。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其实效应该最大限度的为实现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发挥作用。假如这一环节、方法和手段是在务虚,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早已流于形式,从实质上已不能为实现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发挥作用,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那我们就应该对其环节、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或完全取缔,用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环节、方法和手段取而代之。

笔者认为,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从对学生的考核、检测、评价以及对教育主管部门的验收、评估等各方面都已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试想,这样务虚的东西、流于形式的东西、学术造假的东西,既耽误了学生的学业;花费了学校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又欺骗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吗?因此,对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改革思路与设想

目前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对高师音乐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最起码具有五个方面的要求,即:①专业技能强(包括唱歌、跳舞、弹琴或其他乐器的熟练演奏等);②专业理论好(应具备一定的作曲、编配、电脑音乐制作、键盘即兴伴奏能力以及对古今中外音乐史的深入了解和较高的音乐鉴赏能力);③文化素养高(应具备较好地朗读、写作、书法、口才等文学功力及一定的文化修养);④教育技术精湛(应具备教育理论扎实、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手段先进,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力等);⑤实践能力全面(应具备组织策划文艺演出、排练指挥合唱及小型乐队、创编节目和舞蹈的能力等)。

要想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全面的达到上述五项要求和目标,绝非易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特别是对学生的毕业考核与评价机制等方面紧密结合教学与培养目标来进行。

笔者设想:根据上述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目标,是否可以采用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养、教育技术、艺术实践能力等进行最终毕业考核与评价的机制替代现有的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如:

(1)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毕业考核与测评,可以放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为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工作效率,可用毕业考试替代期末考试。届时院系可组织相关专业的老师与专家对学生唱歌、跳舞、弹琴或器乐演奏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2)对学生专业理论的毕业考核与测评,也可在第七学期期末进行。可采用笔试方式,从歌曲写作、小乐队及鼓号队编配、曲式与作品分析等内容进行,届时可组织相关专业的老师与专家对其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3)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毕业考核与测评,可放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除采用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中合理的部分,让学生用小论文的形式写出对中外古今音乐史及对音乐鉴赏、音乐美学方面的感想、体会外,还要对学生朗读、书法、口头表达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4)对学生教育技术的毕业考核与测评,可放在第七学期期末,结合教育实习,让学生采用讲课的方式进行。届时院系可组织相关教师,特别是来自一线的中小学老师听课,对学生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5)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毕业考核与测评,可放在第八学期期中进行。可采用毕业文艺晚会形式,组织相关专业的老师与专家,对其参与态度、组织策划能力、排练指挥合唱及小型乐队、创编节目和舞蹈的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

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文化素养、教育技术以及艺术实践能力方面的毕业考核与评价,可以最大限度的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十分明确我们的“主攻”方向是什么,在教学中可围绕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从各方面做出不懈地努力和奋斗。而最大的好处是避免了目前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的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避免了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的资源性浪费,提高了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对学生实用、对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实用、对社会实用。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对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及改革的思路与设想。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提出的观点、思路与设想唯恐不妥,望各位同仁展开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本人提出的观点和改革设想不能成立,目前的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还不能完全取缔,那也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对其高度重视,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措施与方法进行完善,使之能够真正为实现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产生实质性的巨大作用。

总之,高师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造假、务虚、欺骗、形式主义等现象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与就业

摘 要:针对音乐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要以社会需要为根本,把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放在首位,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促进就业。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

由于毕业生实习是就业工作的前奏,是检验音乐理论与技能以及个人综合教学能力的试金石,所以,指导好实习教学,是学校把毕业生推向市场、提高就业率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情况

1.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习现状

(1)实习缺乏足够的时间;(2)实习缺乏全局性、系统性安排;(3)实习缺乏实质性的管理与指导。

2.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实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毕业生文化素质较低,艺术素养不高;(2)部分毕业生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呆板,模式单一;(3)部分毕业生教学视角狭窄,缺乏音乐基础教育的观念;(4)部分毕业生的心理状态没有及时调整到位;(5)部分毕业生容易忽略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目前,艺术课程改革使高师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一方面遭遇中小学师资紧缺的困境,另一方面却是高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无法顺利就业。这一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扩招对就业形势影响较大;(2)就业率较高,但专业对口的较少;(3)择业观所造成不平衡性对就业造成较大影响。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对策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客观评价自我

(1)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

首先,高师毕业生应树立“有奋斗,有贡献,才有发展”的观念。其次,学校应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毕业培养全过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是实施就业引导工作的灵魂工程。

(2)珍惜眼前的就业机会,才能找到“适合”的工作

首先,毕业生要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势,珍惜每个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其次,毕业生要在普通的工作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

2.加强音乐基础知识与艺术素养的学习和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的素质,成为一专多能的“多面手”

3.增强职业责任感与角色认同感

综上所述,高师音乐教育应进一步明确自身所担当的社会任务,以社会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需求为杠杆,在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面前及时调整自己,这样才能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明确自身定位,注重知识的全面性、实用性,有效缩短师范生与中小学音乐教师两种角色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西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历届毕业生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本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求以及适应时展人才,以便学生利用并学到全面、扎实、实用的专业基础知识。我院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毕业生的跟踪调查),获得很多重要的信息,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工作情况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将其调查结果进行编辑、整理、汇总后上报学校和学院,供学校和学院的决策参考,也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及手段。

关键词:音乐教育;调查;分析;对策

现代教育事业是国家发展的根本,教师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高等院校的师范专业是优秀教师诞生的摇篮,而其中教育的发展,也相对的决定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如何更好地教学、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当地需求的优秀人才?除了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不断地深入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并将其内容不断地进行充实和修订,使其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内容与中小学的实际教学不脱节。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是西藏唯一一所培养音乐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院校。而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自197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几百名学生,毕业生遍布在西藏的各个地区、各个岗位。包括西藏的各大专院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全区各大艺术团体、各级宣传部门等等。并成为西藏艺术战线上的骨干力量,为西藏的艺术教育事业和文艺宣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西藏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机会对本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做一个全面的调研,通过此次的调研从中发现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以便今后的毕业生能够更好地胜任自身的本职工作,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

一、历届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调查

本次调查我们分别以地区、毕业届等方式进行排查。通过个人访谈、发放调查表、电话咨询等手段,收集调查结果,将其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供学校、学院的决策服务。

(一)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对象)

首先,西藏大学自1975年建校以来共毕业21个音乐教育专业班级,人数达300人左右。但由于建校时间长,之前又一直没有建立毕业生档案,一些过世人士、工作偏远的资料我们无从得知,这样以来无形中加大了调查难度。其次,由于此项目时间在大二至大三之间申报并需完成,而这一期间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是课业最多的时间,很多调查都只能在寒暑假和节假日时间完成。因此,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电话咨询等调查资料我们一共调查到16届267人次,通过排查、整理,其有效资料199人。

(二)毕业生目前分布的情况

根据有效资料的调查、分析、整理得出毕业生就业情况:自建校以来就业率为100%。毕业生遍布在西藏的各地区、各县。毕业后仍在学校从事教学工总的占调查人数的81.4%、在文艺团体从事表演专业的占0.4%、在各地宣传岗位的占3.7%、改行到其他部门占14.5%。

毕业生在西藏各地区比例分别为:拉萨32%;日喀则15%;山南13%;林芝13%;那曲12%;昌都9%;阿里6%

(三)改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现在各中小学都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音乐课变得可有可无,即使学校有安排音乐课,音乐课时间也时常会被其他课程所占用。国家虽然三令五申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的课程表上也可以看到音乐、美术等课程的踪影。但凡到升学的时间,如六年级、初三、高三,学生基本上就没有音乐课了。因其不是被哪个主科老师占用,就是被班主任占用等等。长此以往,音乐课程不管是在学生的心目中还是在学校的安排里慢慢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

2.任课教师缺乏

例如偏远的学校缺乏主科或副科老师,学校往往会根据情况,让音乐老师同时担任其他课程的老师。据了解,许多小学音乐老师除了带音乐课程之外,有时还会兼带语文、数学、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初中音乐老师除了带音乐课之外还有带政治、历史等课程的。久而久之,音乐专业毕业的学生,有的现已成为了专职的藏文老师、历史老师,而音乐课哪个老师有空随便带一带、唱唱歌就可以了。这样一来音乐课永远无法达到课程内容的要求。

3.专业知识不扎实

要组织艺术特长班、学校的校庆、艺术节等各种大型节目。从一台晚会到每个节目的编排,从演唱、演奏、舞蹈等节目的亲身参与到最后的决策,你必须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才能把这些活动举办的有声有色。有些学生由于在校学习时既没有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又不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导致到单位以后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从而改行。

4.有条件到更适合自己的单位或更好的单位

一些毕业生除了有教学能力之外,还有非常强的表演能力,通过长期的实践有机会调到文艺团体从事表演工作,因此,改行选择从事表演工作;一些同学由于个人关系能调到条件更好、待遇更好的单位,因此选择改行。

通过调查改行的原因无非以上几种,那么如何预防其出现上述问题,这还需要依靠学校、学生、单位和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二、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方面:

1.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除了努力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乐理、视唱练耳外,还需加强钢琴和即兴伴奏课的力度,提高合唱排练、舞蹈编排的能力。

2.必须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只要将自己的专业学好,还要有过硬的文化素养。

3.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声乐知识的内容:目前本院的教学大纲上虽然增设了合唱课,但由于声乐这一专业在毕业后的教学、比赛、艺术活动的比重很大,单靠合唱课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声乐技法和歌曲处理的内容,因此,要求加强声乐课程的知识内容。

4.加大实践课的力度:(1)除了学校组织的学期实践课程、实践活动之外,学生们还应该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早地接触社会、参与社会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2)适当地延长实习时间,本院的实习时间只有45天,这样导致学生听课(老教师讲课)花去一半时间,待实习结束了。经调查内地一些专业院校的实习时间安排为一个学期,这样以来可以充分运用实习机会,更早、更好地适应这一角色,以便今后更快更好地从事本职工作。

(二)教师方面:

1.应该聘请有新思想以及专业知识扎实的老师,充分利用好对口支援这一政策,也可选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各种方式多与内地专业院校交流,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

2.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和老师的专业素养。可聘请区内外专家教授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会、讲座。

(三)教学内容方面:

西藏大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自2010年开始在培养方案上进行了调整,以主修和必修的方式,让学生能学到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又增加了扎年琴、即兴伴奏、合唱、舞蹈编导等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更多更实用的知识,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不受制约。

(四)校生认知方面:

在校期间学生应该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提高课堂气氛的能力。此外,应根据地域特殊性积极了解并掌握适合藏族地区儿童的藏族音乐教育法。

三、 针对意见建议的对策与思考

(一)手风琴课程的取消

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开设手风琴课。随着社会的进步,各学校的教学设备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购买了钢琴、电钢、电子琴等电声乐器。因此,手风琴这一乐器在很多学校几乎都看不见了,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利用这一时间去学习更多有用的东西。

(二)和声课程内容的缩减

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和声内容不宜讲授的太深。由于我们毕业后所面对的是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专业性并不强,和声在实际工作的应用不多,久而久之就忘掉了。如果能与钢琴伴奏相结合讲解键盘和声,这样可能用的更多。

(三)特色课程的增加

西藏是一个少数民族文化非常繁荣的地区,而藏大与内地高校相比更具有民族特色,因此,要凸显自己的优势就要增加民族特色课程。那么如何突出其特色性?

首先努力学先留下来的优秀文化知识,并将本民族的音乐、器乐、舞蹈等等优秀文化进行收集、整理,编辑成各种优秀的民族特色教材,如民族声乐教材、民族器乐教材、民族舞蹈教材等等。其次可将此类课程设置到本院的培养方案中,供学生们学习,这样才能突出我校音乐专业自身的特点,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

(四)提高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文化素质又包括知识、能力与修养三个方面,所以应该注意加强舞蹈动作的实践、基础理论和合唱排练的学习,培养提高课堂气氛的能力,精炼上课的语言艺术、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艺术修养。

四、结语

通过此次调研反映出的相关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经过探讨及时地调整了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从而不断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出适应时展和要求的人才,以便学生在短暂的大学四年期间学到扎实、全面、实用的专业知识是此次调查的核心。

希望通过此次的调研及反馈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大家共同努力对现存的问题逐一解决并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教师。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影响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及对策

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后,毕业生待就业人数每年都在增加。音乐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艺术学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们只有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调整与就业市场不相适应的课程;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人才;转变就业观念,寻找新的就业领域;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指导,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机构与就业信息网络才能拓宽普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一、目前地方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从1999年开始,全国各高校开始连年大规模扩招,使我国的高校教育方式从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截止到2003年年底,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万。音乐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专业,由于招生政策因素,报考人数、录取人数增加更是迅速。导致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时候面临着比其他专业更大的就业难度,就业渠道较其它专业更加狭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近年来,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很低,就业质量也不高。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中,除少数音乐学专业毕业生能够考取教师、研究生外,其余的毕业生就业都不稳定,甚至有一半的毕业生在干着与音乐毫无关系的其他工作。

二、影响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因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地方音乐类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从高校扩招后到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普通高校开办音乐类专业如潮水般兴起。从1999年高等普通院校开始扩大招生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普通高校开办音乐类专业如潮水般兴起。2002年全国艺术类院校只有597所,2012年增至1679所。除传统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外,许多综合性大学也设立了艺术学院,民办高校设立艺术类高职专业则更多。

2.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强地方高校在师资力量方面基础比较差、底子薄,特别是新成立的系院和新组建的音乐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和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沟通以及专业上的探讨。另外地方高校在引进新的高水平人才时,和其他部署院校、省会城市的高校相比,自身的吸引力较低,也很难吸引特别优秀的人才。

3.学校专业结构不合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观念落后,缺乏创新,通常这些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延续的全国知名音乐院校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结构模式。按照这种专业设置模式培养出来的全国知名音乐院校毕业生,由于专业突出,在找工作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按照这种专业设置模式培养出来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优势不是很明显,导致往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太适应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专业需要,找工作的局限很大,就业质量不高。

(二)学生个人因素

1.学生进校前基础差、起点低。音乐教育专业强调考生专业技能、技巧,是一种特别要求考生的音乐素质的专业。

2.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标不明确,缺少大学学习规划。 进校后部分学生有的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因为专业基础差,导致在就业时竞争力低。

3.就业期望值过高。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中存在部分毕业生存在好高骛远、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的就业心态。个人的愿望和社会需求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出入,导致人才分配不均就业难。

4.就业时注重专业对口。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希望能够找到专业对口或与专业有关的工作。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宁可不就业也不选择转行。

三、提高就业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和实践者,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次,学校应该在培养人才层次上有所区别。因为随着社会对音乐人才需求的标准不断提高,社会对音乐教学专业毕业生要求也不在是一个标准。最后,也鼓励学生在能够完成本专业血液基础上,积极修读第二学位。比如修读法律、文学、管理等等第二学位,为以后就业或者转化提前做好准备。所以,只要学校能够多元化培养学生,使学生多一些就业选择,才能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

(三)加强学生就业前的培训指导工作

对于一名毕业生来说,积极了解就业政策,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针对这些现象,学校有关部门应以正确引导,拓展学生的思路。

(四)多方面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

目前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2.社会关系网;3.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与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4.供需见面会及人才市场;5.互联网;6.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7.实习、社会实践、社交等活动;8.主动登门拜访等相关途径。

(五)毕业后创业

这是目前国家政策积极提倡的创业形式。它相当于一种特殊的就业方式,即自己创立企业为自己打工。由于现在我国高校招生规模扩大,社会所创造的就业岗位又相对减少,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通过创业这种特殊的就业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而且对于优化我国经济结构,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加快我国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国民财富等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特别音乐类学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音乐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很多音乐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这些都为音乐类毕业生创业提供了很多的机会。而且,国家已经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以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的创业活动。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电脑音乐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之我见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发展,电脑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音乐教育领域。目前电脑音乐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在音乐教育中得到了普及,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从和声课、配器课、视唱练耳课、舞蹈音乐、复调课等几方面对电脑音乐技术的应用进行介绍,以更好的推动该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 电脑音乐技术 应用效果

如今的音乐教学,已经逐渐与新技术结合在一起,而电脑音乐技术正是其发展的产物,其主要以声音、图像、文字等方法将课堂音乐教学更好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达到一个全新的艺术高度。通过电脑音乐技术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去掌握课堂知识,而且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对音乐教学和未来的发展有个全新的认识,进而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电脑音乐技术在和声课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和声课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在对其进行课堂学习的同时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来对课堂知识有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将电脑音乐技术应用到和声课教学之中,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的生动直观,有效的弥补了传统音乐教学的缺陷和不足。在传统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可能会受到自身钢琴水平和和声四个声部音域的限制,从而无法将其真实的效果呈现给同学,导致学生对和声只能死记硬背,无法达到想要的课堂效果。而自从引入电脑音乐技术以来,可以将传统教学中的难点生动地呈现给同学,并且在课后可以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复习和掌握。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最好将谱例与电脑音乐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谱例的讲解难度,而且还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电脑音乐技术在配器课中的应用

在配器课上,经常会受到课程本身难点和教学设备缺乏的限制,导致大部分教学内容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在音乐老师的指引下,学生只能对音乐作品产生肤浅的了解和认识,却无法对音乐作品产生深度理解和引起共鸣。在音乐教学中,配器课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从而导致传统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无法让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个透彻的了解。通过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可以将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输入电脑,然后借助相关软件将其分解成想要的任何一种乐器或任何一个声部,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作曲手法和配器使用情况进行掌握。此外,学生还能够听到各种乐器配器后的实际效果,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电脑音乐技术在视唱练耳课中的应用

在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主要是加强学生对音准和节奏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将和弦、旋律、音程、听写单音以及节奏的教学都是独立进行的,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由于课程过于乏味枯燥而降低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通过电脑音乐技术的运用,能够将单一音色的曲调借助不同的乐器演奏出不同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曲调的印象,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此外,在视唱练耳课中引入电脑音乐技术,借助软件演奏,可以将比较复杂的音乐,准确的呈现给同学,有效的避免了演奏中教师可能出现的错误,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电脑音乐技术在舞蹈音乐中的应用

在进行舞蹈训练时,通常需要音乐的陪伴,但是有些舞蹈教师对钢琴知识的掌握有限,平常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搜集与舞蹈训练相符的音乐,大多数舞蹈演出,都是使用别人选好的音乐。而电脑音乐技术发明以来,该问题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教师可以根据舞蹈需要而自己编写一些音乐片段,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学生训练的效率,而且还能使音乐与舞蹈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五、电脑音乐技术在复调课中的应用

在进行复调课教学时,教师为了能够让每一位学生掌握更多的手法、谱例,需要将大量的谱例抄写在黑板上,这样不仅会花费教师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还不能为学生提供真实音效的谱例,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通过电脑音乐技术的使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提前制作好需要的谱例,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控制播放速度和播放时间,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借助电脑音乐技术,教师还可以对音色进行有效的变换,即使是同一个谱例,可以将其转变成不同的复调音响效果。通过一系列多形式、多途径的课堂谱例讲解,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接触更多的谱例,而且还能对相关谱例有个全新的认识和掌握,从中体会到复调音乐的魅力。

六、在音乐专业教学时电脑音乐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教学理念更好的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并体会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重要性。在现有的教学中,教师仅在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作用。因为传统的音乐教学,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其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需求。而将电脑音乐技术引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能模拟乐曲的演奏,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有个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以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七、结语

借助电脑音乐技术来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更好的推动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同时,电脑音乐技术还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的音乐素质和对音乐的兴趣,使传统音乐教学得到质的飞跃。通过电脑音乐技术,可以更好的丰富课堂音乐教学的内容和相关技巧,使学生对音乐有个全新的认识,这对其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尤为重要。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音乐教育中沂蒙民歌教学的嵌入路径与对策

摘要:针对音乐教育中沂蒙民歌教学薄弱的现状,通过对音乐教育嵌入沂蒙民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探索通过嵌入沂蒙民歌提升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路径和对策,为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服务。

关键词:沂蒙民歌 教学 对策 路径

近几年学界越来越重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本土化问题,已经有研究者开始对学校音乐教育中特定区域或民族的民歌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早在20世纪初,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就提出并建立了以本民族的本土音乐语言作为音乐教学内容的教育哲学和教学体系,而在我国本土音乐教学现今还处于倡导萌芽阶段。

沂蒙民歌作为山东省本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戏曲、说唱、歌舞、器乐等更适合于学校音乐教育。在国家倡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对本土音乐在保护与传承意识上已经得到重视,但是对本土民歌的传承意识却略显单薄,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在传统文化发方面临沂市的文化主管部门主要在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民俗活动展演、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这一最广泛、最直接的传承基地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更多的民歌教学内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沂蒙民歌的渊源及演变

沂蒙民歌是沂蒙人民在生活的各个时期生活的真实反映,体现了沂蒙人民淳朴、善良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的沂蒙精神,体现了沂蒙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是凝聚和激励一代代沂蒙子女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昂扬奋进、不断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沂蒙民歌是沂蒙优秀文化的凝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沂蒙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沂蒙民歌也是沂蒙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沂蒙人民世代积累的宝贵财富。

沂蒙民歌,源远流长。沂蒙民歌的歌风刚健,风格纯朴、明快,表现出沂蒙劳动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以小调最为突出。南宋时期的《琅琊王歌》就被认为是当时北方民歌的代表。明清以来,小调迅速发展,对沂蒙音乐艺术的整体发展、流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如《沂蒙山小调》《跟着共产党走》等影响着几代人,至今仍在全国传唱。新中国成立后,沂蒙民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沂蒙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沂蒙精神的同时,深入生活,赋予沂蒙民歌新的内容和形式,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新时期沂蒙人民的新思想、新风貌的优秀音乐作品,如《我的家乡沂蒙山》《谁不说俺家乡好》等名闻四海。此外,边歌边舞的秧歌,旋律起伏跌宕的花鼓调,内容丰富的“郯马五大调”等,都给沂蒙民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沂蒙民歌教学的意义

沂蒙山区有着悠久的古代文明,同时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沂蒙人民性格率真、乐观,民歌中充溢着快乐、简练、纯朴、诙谐幽默的情趣,歌风刚健,风格纯朴、明快,呈现出一种粗放豪迈与细腻婉转兼并的特色。劳动号子、小调、大调套曲、花鼓儿歌等等体裁丰富的原生态民歌流传至今,其中小调歌曲是沂蒙山区流传最广、蕴藏量最大的一种民歌。如个性鲜明艺术感染力强烈的《沂蒙山小调》《谁不说俺家乡好》等。沂蒙民歌教学是临沂大学和临沂市各中小学,乃至临沂市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民歌教学对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开展沂蒙民歌教学,有力地促进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结构的改革,使课堂教学内容向“综合型”、“多样化”等方面发展,对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具有显著的作用。把沂蒙民歌教学同其它音乐教学内容相融合,使之相得益彰,成为学校音乐教育教学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从而教学质量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三、沂蒙民歌教学的嵌入路径与对策

为使教师能更好地在音乐教育中进行沂蒙民歌教学,弘扬沂蒙精神,传播沂蒙文化,我们应提炼沂蒙民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进一步研究沂蒙民歌在当今音乐教育教学中的教法以及对策。

(一)路径选择

当今流行音乐文化盛行,民歌距离学生的学习生活越来越远,沂蒙民歌也不例外,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沂蒙民歌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民歌的兴趣。学生对沂蒙民歌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沂蒙民歌的效果。因此,在音乐教育教学中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通过激发,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沂蒙民歌学习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风格最为明显的民歌

临沂市民歌种类繁多,数量丰富,风格多样,浓郁的风格性特色浓厚。当今学生接触较多的是流行音乐文化,只有让他们感受民族意味强烈的沂蒙民歌,才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的学习欲望。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歌曲的选择上,应选择地方风格性强且适宜学生学习及其演唱的沂蒙民歌。因此,建议教师在具体的音乐教育实践中选择能够代表沂蒙山区音乐风格,地域特色明显的民歌作为音乐教育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选择根据沂蒙民歌改编的作品以及以沂蒙民歌风格为基础创作的原创作品。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民族文化的精髓,更好的体现出民歌所蕴含的一种不屈、乐观和奋发自信的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民歌

沂蒙民歌是沂蒙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锤炼而形成的,历史传统悠久深厚,文化背景博大精深,是沂蒙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沂蒙精神、民风民俗、沂蒙文化的形成,以及沂蒙地区许多民俗内容、文化内容和历史内容的形成与发展都经历了长期的文化积淀,都充分展现了沂蒙文化的丰富多彩。因此,在选择适宜的沂蒙民歌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势必要注重民歌内容的选择。使学生们在学习沂蒙民歌的同时,了解身边的人、事,了解多样文化、地理人情、风俗习惯,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老师加以介绍和引导,通过学习这些歌曲,让歌声和旋律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着的这片土地,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劳动人民以及热爱劳动人民创造的古老而厚重灿烂的文化,增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探寻和认识,体现沂蒙地区的文化风采,从感性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谈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改革

【摘要】目前我国正大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高职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媒介,是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高职教育存在一些忽视和轻视音乐教育的现象,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性的实现。本文从多个方面, 对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论述,探讨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育 重要性 改革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品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音乐知识和感受、分析 、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音乐素质和观念。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一再重申,音乐素质是学生必备的全面素质之一,在发展直觉、听力、想象、推理、思维、技巧、表达和交流中,以独特的形式感染人心。因此,将音乐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是一项切实可行且应该倡导的举措。

1.音乐教育的内涵与功能

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媒介,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和载体,音乐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音乐的教育实践,揭示美的规律、探索美的本质,并以审美感受的特殊方式,实现人类的自身塑造,并最终推动着整个社会进入和谐的理想境界。

音乐教育以审美感受的特殊方式,实现人类的自身塑造,并最终推动着整个社会进入和谐的理想境界。马克思认为,人类最终追求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的必然阶段。现代化的人对于个体而言是指,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具有较完善的独立人格;有正确的思想方式和较强的能力等。高职教育中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这样现代化的人才。

2.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高职学生心理、生理的一味“心灵鸡汤”,能够带给人抚慰、启迪和震撼作用,对于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节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德育的重要补充。音乐是人思想和情感的产物,因而音乐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可以抵制腐朽文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除此之外,音乐教育还与专业技能教育相辅相成,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萧友梅先生曾经说:“音乐是用声音来描写人类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美术。”因此,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透过艺术的眼光表达情感,能够使学生在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感受到积极的情感和艺术的完美结合。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用积极的态度体验人生,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兴趣的指引下,能够更好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探索未知的领域。音乐具有交往的作用,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增强了团结合作和友谊交往能力,在与人交流之中促进了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

3.音乐教育改革的探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音乐教育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产生了新的转型,尤其是在与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了新型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方法。在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很多教育者认识到音乐基础课在高职共同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高职教育中的音乐教育如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仍然会被轻视。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共同探索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之路!

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拓展,数字化教学技术应大量引入教学之中。数字化教学可使教学过程直观化,并且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使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拓宽教学领域。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具有鲜明的特色,探索适合音乐教育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高职音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往往照搬音乐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在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音乐表演技能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即教师只在演唱和演奏技能方面严格要求,而不能将实践能力贯穿于教学之中,致使学生只学到一般的演唱、演奏技能与技巧,但却不能真正应用到舞台实践之中。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构建以舞台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用性和技能型教学建设,加快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与技能教学的改革,是高职音乐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怎样把音乐表演专业技能教学与实践教学交融起来,是目前高职音乐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专业技能好、综合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受到社会的青睐。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并且能够积极投身到为群众文化服务的大潮中去,找到广阔的市场和舞台来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必须重视音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努力探索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之路,谋求中国音乐教育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的转型,以此适应目前市场对于人才更多元化和更具创新性的要求。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批判性思维与音乐教育的平行性

【摘 要】在本研究中,对批判性思维与音乐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调查音乐教育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此外,文中还讨论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批判性思维以及对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教育中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关注。

【关键词】音乐教育 批判性思维 音乐课程

Erdo du认为,在新形势下,需要受过教育的个人可以自我延续并且创造性地工作。教师的责任是建立创新的环境,以及发现自我。Halpern指出,当前科技和工作环境的改进对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形成比以往更重要,课程的设计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将批判性思维的重点放在能力上,这种能力广泛应用于跨领域学科之间。在教育、商业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具备一些素质、知识和技能。素质和能力是思考的关键。批判性思维这个概念来自大量的教育研究文献中,定义批判性思维的过程是具有挑战性的。

批判性思维定义

批判性思维,通常用于解决问题,高阶的思维能力,推理,是指一定的方法技巧。然而,有些人认为个人必须要有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而另一些人认为它是一个心理过程,人们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必须将批判性的意向放在首位。根据Y?Dld?Dr?Dm和Sensoy的研究,能在生活中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倾向。然而,要先了解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必须有一个简短的定义。有许多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文献中,都有类似的定义,但是彼此之间存在细微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批判性思维定义有广义或狭义的区别,一些文献中对批判性思维的定义如下。

在默特斯的研究中指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意识的思维过程,用于解释或评价信息和经验的一组反射的态度和能力,指导思想信念和行动。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理性的和目标导向的。这种思维过程包括解决问题、制定推论、计算可能性、决策。在麦克派克的研究中,他将批判性的思维定义为从事怀疑论工作的倾向和能力。Chance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分析事实,生成和组织观念,辩护意见,作出比较,举一反三,评估参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批判性思维的传统工作中,几乎每个人产生了一系列的思维能力,他们看到了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例如,格拉泽罗列出的能力:⑴识别问题的能力,⑵解决办法的能力,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信息,⑷承认未阐明的假设和价值观,⑸理解和使用语言的准确性,清晰度和区别,⑹解释数据,⑺评估报告,⑻承认命题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⑼得出必要的结论和概括,⑽把测试的预期值和结论进行对比,⑾将个人的信仰重新建立在更广泛的基础上,⑿提供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和质量准确的判断。

Halpern指出,当我们批判性思考,同时我们也在评估我们的思维结果。一个人的思维过程的进化已经被看作是认知过程的指导,目的是要研究知识,认知过程与机制等一些因素如何可以提高人们的思考方法。对教师和研究人员来说,如何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如何发展这个能力,是最重要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与音乐教育

批判性思维有两个方面,即广义和狭义的。例如,杜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反思,是在广义基础上的思维能力。相反,杜威用反思的术语和描述批判性思维,是积极和仔细的思考。他认为,人在不成熟状态中的好奇心和对世界秩序的内在感觉会有不自然的倾向。从这一点看,批判性思维使他/她所有问题的方法可以看作是个人的思维特征。

音乐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音乐教育指凡是通过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增进知识技能的一切教育主要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进行的学校音乐教育。音乐教育包括视听,音乐制作和认知音乐。一些教育家认为,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音乐技能和个人的社交技巧,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知能力。Serafine认为,音乐的理解和学习音乐都是通过听辨解决行为问题的。

费斯克认为,音乐教育是一种自我表达,促进学生和他人的更有效的沟通,通过艺术融合变换学习的环境,结合学习经验,在学生的生活中提供学习的机会,在实际工作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新挑战。在Priest的研究中,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受到社会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学生的社会交往的音乐教育,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一个合适的环境。

音乐课程需要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阅读和记忆乐谱。学习音乐,包括节奏、音阶、和弦、和声等,以及在表演中培养娴熟的演奏技能和表现情感。此外,听音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风格的思想,模式和意义。听力是主动的,是听者对音乐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的过程。根据Zellner 艺术的整体性质允许演奏者成为一个积极的问题解决者,因此,提供了对整体结果的直接影响。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育成为教学的一个方面,由于课程的说教性质,包括多感官体验的认知反应,唤起教育和审美经验。Pogonowski建议在音乐背景下,运用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以及情感思维过程。她的观点是,“批判性思维是体验式学习的结果包含了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域”。而音乐教学包括执行和阅读技巧,Pogonowski提倡将音乐表达的经验纳入音乐制作的过程中。

教师引导学生实现批判性思维

受传统教育的学生,纯粹的通过理论方法解决音乐的问题,错过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机会。因此,不是所有的音乐课都能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基于这个原因,制定一些合理的方案才能为学习创造适宜的环境。音乐教师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技巧,帮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Small已经提出几个关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案,可以应用于课堂。这些方案包括:⑴确定音乐的问题,是我们需要知道什么?⑵确定的“点”,指的是必要的决策知识的收集。⑶识别,是指识别的基本假设。⑷检测不一致,指的是认识不一致的假设。

教师在音乐课堂里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创造合适的气氛便于学生批判性的思考。Pogonowski强调教师的角色应该作为催化剂,提供了学习的动机。在课堂环境中设置认知的挑战阶段,构造事件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激发和高层次的思维过程是极其重要的。一首优秀的曲目引发的思考可以激活学生的推理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借助他们的思考更好的参与音乐,这是教师的责任。计划一节音乐课,让学生利用他们在不同学科的知识创造性的设计问题,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根据Pogonowski,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就能帮助他们在听音乐,研习音乐,以及发现来自音乐背后的意义。这些能力将帮助学生整合音乐的理解,将会为他们提供全面的音乐家和思想家的批判成为可能。

结论

在音乐课中,发展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课程本身必须计划教师的引导和个人思考,让学生从不同的音乐环境中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思想。教师必须围绕这个目的设计音乐课程,音乐课程这一教育方式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可以表现得更好。

作者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陕西咸阳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中学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的素质要求探讨

摘 要:中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分析,详细探讨了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对教师素质要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中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音乐综合知识与音乐技能、进行交叉教学、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工具以及较强组织能力几种技能。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师;素质;音乐教育

一、中学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素质要求概述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鼓励学能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发挥创造才能。中学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是为了使得每一位学生的音乐天赋能够得到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并通过欣赏艺术而有所收获。中学音乐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就是无论学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才能或者音乐天赋,只要学生能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就可以从中受益。所以,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和少数的艺术特长生,它主要是以审美和兴趣的培养为主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上音乐课不仅仅是要学会演唱一首歌曲,学会相关的音乐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也不全是音乐的魅力和特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听赏音乐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并且使得自己的心灵与情感受到陶冶与启迪,使得自己对音乐产生新的看法。因此,在中学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听赏音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音乐教育中展现自己的才能,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表演才能与创造才能,不仅让学生的情商得到提高,而且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古代,六艺之中就包括了对音乐的学习,可以说在古代文人所要掌握的技能之中就包括了对音乐演奏与演唱技能的掌握。而时至今日,虽然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尤其在国家制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政策之后,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清末民初时期,只要开办学堂就会有学堂乐歌,可以说当时国家对音乐教育非常的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将音乐教育纳入了基础教育体系之中,其中初中一二三年级都有音乐课,每周为一个课时,高中一二年级也开设了每周一课时的音乐课,并且已经被写入国家的正式文件中,这说明音乐课在中学教育中有了一席之地。随着音乐教育地位的确立,中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和扩展延伸,尤其是当前采取的演唱、欣赏、演奏、理论学习为一体的单元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综合知识的掌握。同时,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国外音乐教学经验的情况下,我国中学音乐教育采取多媒体和音乐教室结合的方法,将音乐知识分解成细小的音乐内容,以便学生掌握。

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音乐教育也在受到新的考验,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总而言之,当前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当前的中学音乐课程仍然将传授音乐技能与音乐理论知识放在首要的位置,而忽视了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音乐审美教育是中学音乐教育的核心,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角度出发设计教学,而不应该是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只讲究学会唱歌,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这也是中学音乐教师对中学音乐教育目标认识不全面的表现,误将学会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目的,而是要将培养学生会学音乐和要学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目标。

其次,对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基础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当前中学教育的教学现状,迫于升学的压力,使得音乐教育的普及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也没有落实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之中,升学率和成绩是中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因此,当前一些中学的所谓“主课教师”经常占用音乐课的时间,甚至学生也认为上音乐课就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备战考试。这种现状到目前也没有得到完全改善,致使我国基础教育中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非常差。

最后,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地区发展不协调。在一些大中型的城市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较高,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教师的素质,都基本上达到了国家的要求,可以按照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而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他们缺乏多媒体设施,也没有钢琴等音乐教学用具,甚至音乐教师也是由其他“语数外”教师临时担任的,这种不协调和不平衡的教学条件差距,从整体上影响了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普及进程。

三、中学音乐教育中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第一,中学音乐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音乐综合知识与音乐技能。音乐综合知识包括音乐的理论知识和演奏与演唱的技能。音乐教师必须具备全面的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教学相关的技能,比如,应该懂得钢琴演奏、即兴伴奏、视唱练耳、乐理知识、中外音乐史等基本的音乐知识。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了解基本的合唱排练知识,具备指挥的技能以及懂得歌唱的基本要求等。比如,在教授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合唱交响曲》的时候,可以拓展知识,让学生了解词作者席勒,并且朗读席勒的其他歌词作品。音乐教师除了要具备音乐方面的知识之外,还要不断加强对其他文化素质的修养,比如文学修养,延伸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第二,应该具备综合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教学的能力。当今社会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和复合型的人才,而教育工作者也不例外,音乐教师不仅要能够教授音乐知识,还应该将音乐知识拓展到其他学科中去,比如,在七年级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这首歌曲教学中,虽然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演唱该歌曲,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地理知识,用音乐给学生展现一副祖国山川大和的画面,这种形式会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和学习效果。

第三,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中学音乐教育根据教学单元的不同要求,音乐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综合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制作课件、播放视频、弹奏钢琴等,在此基础上,音乐教师还应该熟练教材,能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因材施教。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由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而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实际教学为实例,对中学音乐多媒体教学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音乐教学;研究

一、加强各级教育机构的领导与管理

各级农村教育机构的相当一部分领导根本不重视音乐教学,他们对音乐教育缺乏应有的认识,“音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很多。绝大多数的校长在教学管理上依旧是智育为主,根本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更不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

“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与体制的同步变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先进的理念。”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校之长应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强化先进的教学理念,既要是先进理念的倡导者,也要是教育的行家里手、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新课程改革中,校级领导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勇敢地当一个教育实践的领头羊。既是素质教育的参与者也是素质教育的体验者。

作为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政府部门必须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改善音乐教师的待遇,稳定音乐教师队伍

农村广大的音乐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这使得许多农村音乐教师工作倦怠,近93%的音乐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由于农村学校教学环境对音乐教育的轻视,76.9%的教师改弦易辙,脱离了音乐教学的课堂。

各级领导要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统一思想,真正从内心重视音乐教育,给音乐教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教师的音乐教学工作。

三、加大对改善音乐教学条件的投资

音乐教学的辅助手段尤为重要,课堂中的“唱”起码需要乐器的辅助定调;欣赏中的“创造表现”需要乐器;器乐专业学习中门类繁多的乐器更是奇缺。

四、广大农村音乐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修养

农村荒漠的音乐文化生活、尴尬的学校教学资料设备、绝多是乐盲的中小学生……这些都给专业的音乐教师出了难题,他们既是一门普通学科的教学者,也是音乐的普及、扫盲者。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音乐教师也是新课标的倡导者、实践者。同时新的教学理念在音乐课标中特性彰显突出,音乐教师也是其他学科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示范者。

由上述可见,农村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之艰巨。但鉴于工作环境不够理想,许多教师采取了“绥靖”政策――拖拉教学任务。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正确的做法是:1、转变消极等待的观念,立足现有教学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条件。2、从自身找突破。音乐教学氛围的浓厚与否,相当一部分在于音乐教师本身的着力营造。

农村中学音乐教育的改观,新课改能否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离不开教育者的辛勤劳动和每个社会成员的支持,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若能从战略的高度对待艺术教育,把它看作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事来抓,那么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浅析现阶段我国音乐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摘 要: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虽然经历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历程,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功经验,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阻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如音乐教育观念、对待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教师的教学及教材的应用等都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推动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更新音乐教育的理念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 教育理念 传统教育

中国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同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音乐教育的理念及思想受到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影响,展现出保守、僵化、甚至违背学科教学规律等现象。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西方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不断的涌入,使得我国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思想不断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相当多的落后的观念、陈旧的思想、僵化的方式等严重制约并阻碍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前进与发展,对这些因素的深入分析,对于推动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音乐教育理念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的音乐教育的发展较为迅速,但伴随着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两种错误的思想理念始终在音乐教育领域里发挥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音乐教育的发展。一种理念认为,只有中国的才是世界的,只要是中国传统的,只要是中华民族的都要强于西方,都要优于西方。这样的教育理念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逐渐产生一种排外的错误倾向,僵化、保守的思维贯穿教育始终,不利于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另一种理念认为,西方的音乐,西方的文化是优秀的,欧洲的古典音乐,西方的流行音乐都是世界最先进和最文明的,是世界音乐发展的顶级之作,而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是极为落后的,无法和西方的音乐文化相提并论。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受教育者无形中会产生某些自卑的情绪,对中国古典音乐文化甚至是当前中国的音乐文化都会盲目的悲观失望,对受教育者自身成长更是极为不利的。由于受这两方面错误思想理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们对西方先进的音乐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也阻碍了我们对中国本土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和理解,致使我们在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差和失衡。

2 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萎缩甚至停滞的状态。在某些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少之又少,在理论学习或实践参考方面,都是以西方音乐文化为主体,即使有一些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也是相对凌乱和不完整不系统的,这样的具有很大倾向性的音乐教育是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目标任务更是无从谈起。在外国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有的院校开设了世界音乐等相关课程,但更多的课程教育教学内容不够深入,流于形式,长期停留在起步阶段,例如,在音乐史、音乐欣赏、基本乐理等方面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内容,并没有完整的融入世界音乐体系的框架之内,缺乏历史文化和音乐研究等相关内容,这样,使得学生们对西方的音乐缺乏必要的理解和把握,对相关内容更是一知半解,一头雾水,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3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在国外,音乐教育十分注重学科体系建设,各类艺术院校和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他们的教学大纲的设计、各类教材的选用、各等级师资的选配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展现的是各院校自己独有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各具特色,所以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市场当中比较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在我国,教学内容较为僵化,课程、教材的设置及选用相对单一甚至趋同,教学大纲的设计和相关教材的编写不是十分严谨和科学,所以导致了教材内容较为粗糙,教学质量不高,各院校特色不鲜明,出现了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都呈现出统一的模式、统一的方向、统一的特点等景象,这对于教学的深入开展和科研的深入研究是非常不利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多是无差别、无特色,就业问题较为严重”。此外,我们在音乐教育的教法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问题,例如,更多的时候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单纯讲授为主,采取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照抄照搬国外或其他院校的教学模式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对教师自身所处教学条件、学生状况等各个方面的深入思考,使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4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在师资队伍方面问题也较为突出,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艺术院校和各个普通高校的音乐专业趁着这样的机遇,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也出现了疯狂扩招的问题,有的甚至达到了盲目扩招的程度,音乐专业下设诸多小的专业方向,每个小的专业方向也是人满为患,“这样的学生数量和寥寥无几的教师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教与学的矛盾较为突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对于学校而言,学生数量井喷似的发展,必然要求引进大量的优秀音乐教育教师,可是要在短时期内获得大量高水平、高学历、高素质的音乐教育方面的专职教师是不现实的,所以,出现了很多从事音乐教育的教师较为年轻、学历和水平不高、理论深度不够等问题,难以应付音乐教育深入、快速发展的需要,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要切实有效的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分析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认清我国目前和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和理论存在的差距,坚持系统、全面、认真的理解和把握音乐教育发展规律,不断地学习和掌握音乐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健康的发展。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探究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使受教育者能符合中小学声乐所需的人才要求。本文从声乐教学总体设计的角度出发,总结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主要规律,以促进声乐教学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师 音乐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设计

声乐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科目,其不但具备声乐表演功能等一般属性,而且具备“师范”专业的鲜明特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一流的音乐教育人才,并肩负起美育、德育和素质教育的重任。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中,需转变传统声乐教学的理念和模式,通过新思维不断发扬和传承“师范”的音乐教育精神。因此,本文认为要实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设计的科学性,需从其以下几点出发。

一、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总体设计的针对性

目前高师声乐教育的教师存在声乐教学认知能力较差的现象,对受教育者并未做到真正的声乐教育,而且高师声乐教育专业中,受实施素质教育的时间较短、传统声乐教育模式的固定化等因素影响,导致声乐教育和现实需求之间断裂。现实需求属于外因,而声乐教学的理念及模式是内因,内因无法彻底转变,则外因难以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需设计一套专业性强、针对性的声乐教学总体教学设计。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需了解各中小学所需的声乐人才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以迎合社会的需求。中小学生获取人文知识和素养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音乐教学,学生在解读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更青睐于配有歌词且语义清晰的声乐作品。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解读出不同民族、风格和地区的音乐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对不同背景下的音乐文化多元性有一定了解,以开阔学生视野。在获取实践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课堂表演、课外演出和校内比赛等方式,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不但能将审美体验直接渗入人文知识和实践知识中,而且能将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和美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在三者的互动中取得平衡,使抽象的音乐教育更加生动化、具体化。因此,在高师教育阶段需具备相关的知识,并接受音乐美的训练,同时高师阶段声乐教学需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对学生实施针对性、实践性和开放式的音乐教育和素质培养。

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属于声乐学习的主要方式,其中包含技术训练、音乐作品理解、人文知识普及、艺术家演唱观摩、曲目选择及检验教学成果等内容,故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中,需注重所有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一)人文知识普及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需加大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普及,从声乐作品中获取人文知识。但声乐作品内的人文知识比较复杂多样,仅靠声乐教师传授,学生无法领略到人文知识的全部内涵,因此,可通过中西音乐史、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等与声乐教学相关的教学科目,帮助学生全面、透彻地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人文知识。同时音乐教师需减少音乐技术类训练,增加音乐的综合素养知识教学,以提高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曲目选择

对于声乐教学的教学曲目选择,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母语作品的主导性: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曲目需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宗旨,发挥出“母语”传承我国文化的载体作用。中国作品曲目的体裁需突出戏曲和中国民族歌剧等,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从而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二是小组课曲目选择的可行性:小组课是高师声乐教学中比较灵活的上课形式,在小组课上,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曲目,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培养学生独立演唱或小合唱的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成果的检验需在不限曲目、不限演唱方式的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发挥,使其能展现阶段性声乐学习优势。声乐教学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如采取独唱、二人合唱和多人分声部演唱等,调动学生多元化考核的思维,将考核当作个人才艺的展示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

三、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锻炼的多元性

(一)舞台实践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才能在毕业后胜任中小学音乐教师这一角色。因此,高师院校需为学生提供舞台实践的机会,除了校园演唱外,还可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自己。如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声乐大赛、电台传媒、节目录制、重大节日演出等,让学生积累演出经验,并培养学生的舞台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教学基地实践

教学基地实践是考验和锻炼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表演功底、综合声乐素养、歌唱技能等的场地。在直接参加课堂互动教学和组织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声乐教学模式、课外舞台实践经验等进行有序整合,还可在音乐世界中尽情表现自己,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自身才华。同时在教学基地实践课程中,带队教师需不间断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通过听课、课外指导等方式,全面观摩每位学生的实践状况,发现学生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帮助其克服困难,不断取得进步。

四、结语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一定要符合目前中小学对外招聘的音乐教育人才要求,并在对口培养中凸显出“师范”特征。在声乐课堂中,高师教师不但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知识的传授、曲目的选择及组织教学的多样化等培养,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具备丰富的声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面对各类舞台或社会实践的检验,从而在声乐教学设计中实现美育和德育目的。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流行音乐在特殊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摘要:流行音乐的迅速发展与其自身的大众性、娱乐性不可分割,而另外所具备的音乐特征和教育功能在特殊音乐教育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对特殊受教学生情感上的干预和影响将会对特殊音乐教育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流行音乐 特殊音乐 教育

我国的特殊音乐教育虽然在奴隶社会开始便有所涉及,但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活动与研究是近几十年来才开始的。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特殊音乐教育的课程论研究、特殊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研究、特殊音乐教育中的音乐治疗研究。音乐治疗研究在我国已经有将近20年的时间,这期间的发展很快,但是与国外的特殊音乐治疗相比还有很多的不足。目前对特殊音乐教育中音乐治疗的研究也多数是尝试性的把音乐治疗纳入特殊音乐教育当中。

而特殊教育的培养对象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即将成为施教的学生(即将成为特殊学校的特教教师),另一种是一般的受教学生(本身为特殊学生)。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对于一般受教学生的音乐教育。这类学生又可分为五种: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语言障碍学生、智力超常学生和智力低常学生。针对这样的特殊群体,所使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就是要因材施教,目前这一领域逐渐的受到学者们的关注,但由于其特殊性质的存在,使教育教学活动和方法的研究进行都非常的缓慢。特别是在此当中的音乐教育,其发展与普通音乐教育相比更是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还是在于受教对象的特殊性,一篇经过调查的报告中指出,视觉障碍学生的不信任感极强,导致经常性的暴躁、愤怒,对社会的适应性相对较差,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和认识较慢,对事物的学习能力就很慢。如此导致心理上的问题很难解决。

通过音乐特有的生理、心理效应,运用专门设计的音乐行为、经历音乐体验,达到消除心理障碍,从而恢复或增进特殊的受教学生的身心健康。流行音乐(Popular music),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流行音乐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更容易与大众产生共鸣,近些年随着音乐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曲家的意识的逐渐加强,一些优秀的流行音乐逐渐的被人认可,并且也有把流行音乐引进课堂的呼声,同样在特殊音乐教育中运用优秀的流行音乐的介入,对受教学生来说会使其身心大受裨益,同时对特殊音乐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孤独症研究院院长里姆兰(Berhard Rimland)博士认为:“孤独症认识音乐的能力几乎是宇宙性的,尽管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有的甚至没有语言,但他们对音乐大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有超凡的音乐感和超强的变音能力。”

一、流行音乐的特征

(一)流行音乐的题材特征

流行音乐的取材多来源于日常生活,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部分流行音乐有轻快优美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通俗易懂、生活化、大众化的语言,适中的音域,简单易学、不需过多专业训练的唱法,它的内容往往生动地体现着时代精神,贴近社会心理情状,展示丰富的人情人性,较易引起内心的共鸣和演唱的欲望。流行音乐中有对爱情、对友情的描写,对生活的认识,对亲人的思念,对社会黑暗面的直面抨击及批判等等,当然还包括一些鼓舞人心、勇于直面现实生活的歌曲,如:《水手》、《隐形的翅膀》表现出坚强,努力向上,BEYOND的《海阔天空》、《不再犹豫》,赵传的《勇敢一点》等等,风靡一时也经典流传,对人们精神上有很大的鼓舞。

(二)流行音乐的音乐特征

流行音乐的结构形式一般都比较短小简练,有时做反复或简单的变奏,在旋律上容易演唱,其音域不宽,节奏简单明朗,清晰单纯但多有变化。并没有像古典音乐那样,学习起来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支撑,形式没有那么的繁杂和庞大。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与多媒体的发展,流行音乐也更多的借助于电子手段来丰富其内容从而表现出更受人欢迎的形态特征。音乐上的丰富多彩富于变化的特点,很快能够引起学生一代的共鸣。

二、流行音乐的教育功能

流行音乐具有一般艺术种类都有的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等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创作流行音乐的主体对现实社会的评价,包括对社会的政治生活、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认识,通过作品表现出来,流行音乐的大众性与快速的传播性使听众很快的认识和接受,在这同时就能教育和影响受众群体。目前我国的特殊音乐教育不发达,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也与教学设施不完善息息相关,这种现状也是由社会、学校等部门的多种客观原因造成的,并不能快速根本的给予解决。而流行音乐的教育功能的成本较低,根据笔者所做的调查显示:多数被调查的视障学生表示,通过接触流行音乐,使自己能够心情愉悦,并且能从中得到情感的寄托与共鸣。重要的是可以从中获得更多的音乐专业的知识。对这样易于接受、成本较低的流行音乐在特殊音乐教育中能够合理的把握与运用,将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并且也很容易拉近师生距离,让教师能更好的把握学生的思想,通过流行音乐这样一个媒介,更好的解决受教学生的心理障碍等问题。

三、在受教过程中应把握适度原则

流行音乐和古典传统音乐不同:古典音乐大多是前人所做,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被保留下来,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都是较为完美的精华,因而有相对的稳定性;流行音乐则大多是此时此地创造出来的音乐,多数是未得到公认的传世之作,因而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具存,有待于历史与人民的检验。流行音乐的多功能性也是本身所具有的多重社会属性而决定的。其正反功能并存,因此在运用过程中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流行音乐的选择,在数量上要有所把握,不能因为流行音乐是学生易于接受并非常喜爱的类型,而忽视了传统音乐的教学。另外,更重要的是在选择流行音乐的曲目上,此时对于教师来说更是责任重大。要在教学中做正确的引导,培养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正确的认识流行音乐的思想情感和音乐艺术的风格特征。通过流行音乐的介入,达到开发、引导、解决特殊受教学生的心理存在问题的目的。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特殊音乐教育在最近二十年发展很快,但是就所检索的文章来看,对于特殊音乐教育的研究不多,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不够。多数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现状的调查和教学课程的研究上,而具体的针对特殊受教群体的有效实施方法要通过长期的个案研究,大量的经验积累才能达到一定的理论程度,所以在这方面无论在客观和主观上都要务实工作。而流行音乐也是在近二十年当中发展迅速的音乐形式,能够如此的被大众接受是有其自身的特点的,能够有效的把流行音乐运用到特殊音乐教育当中,为广大的特殊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加广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又因流行音乐自身的复杂性,给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唐朝音乐教育职能考论

摘要:说到唐朝音乐笔者不禁想到了白居易的《琵琶行》这篇文章,里面所描述的那个弹琵琶的女孩她所弹奏出的音乐是如此精妙,不禁使人感叹。唐朝是我国最为鼎盛的一个时期,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都是超前的,在音乐方面自然也不会落后于同一时期的其它国家。文章围绕着唐朝音乐是否具有了相应的教育职能等问题展开。

关键词:唐朝 音乐教育职能

最能体现唐朝音乐发展成就的莫过于唐朝宫廷音乐了。因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唐朝宫廷音乐机构是否作为音乐教育机构存在以及唐朝宫廷音乐机构是否具有教育行为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写作了这篇文章。

一、唐朝宫廷音乐机构是否是作为音乐教育机构存在

唐朝作为我国国力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唐朝的发展建设和唐朝重视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在唐朝时所设立的教育机构可以说是较为系统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唐朝音乐机构是否真的隶属于唐朝的教育机构,唐朝音乐机构是否作为唐朝的教育机构而存在。在唐代文教得到极大重视,并且举世闻名的科举制度也是在唐朝得以发展起来的,既说到唐朝的教育机构就不可避免地要说一说唐朝中央官学的设置。唐朝在中央官学的设置上分为正系和旁系两类。其中正系的学校主要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广文馆、律学、书学、算学,时称七学。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唐朝的律学并不研究音律而是主要研究当时的律法。旁系的学校主要有崇文馆、弘文馆、医学、崇玄学、小学。由此可以看出唐朝音乐机构并不是作为音乐教育机构存在的。除此之外,在唐朝,科举制得以大力发展起来,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唐朝的科举考试都有哪些考试内容。由于在唐朝文教得到极大重视,因此在唐朝时儒学得到了大力推崇,儒家经典也就成为了各大学校的必修课,成为了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之一。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唐朝在设立教育机构时并没有将音乐机构考虑在内,音乐机构也就自然不会作为教育机构而存在了。唐朝的音乐机构既然没能作为音乐教育机构而存在,那它存在的意义又会是什么呢?虽然唐朝是中国古代王朝中较为开明的一个,但等级的观念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即便在较为开明的唐朝乐工也仍然不会有太高的地位,这也使得音乐机够不能够作为音乐教育机构而存在。唐朝音乐机构存在的目的主要在于满足各种礼乐场合以及唐朝统治者对音乐艺术的实际需要。

二、唐朝宫廷音乐机构中是否存在着教育行为

笔者在查阅了相关资料后发现,虽然在唐朝音乐机构没能作为教育机构存在,但在唐朝的音乐机构中却存在着一些音乐教育行为,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在唐朝的音乐机构中都存在着哪些教育行为。原来,在当时的音乐机构中总会开展一些音乐传习活动。要是说道广义的教育概念,这一传习活动便具有了教育的性质。在广义上,教育的概念可以理解为使人们得到培养的一种社会活动,使得社会文化得以传承、使得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得以传递下去的基本途径,又或是通过培训使得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发生改变,使得人们掌握了一项技能又或是具备了某种能力的社会活动。唐朝的音乐机构虽然不能算作正规的学校,但在这一机构中所开展的音乐传习活动却能够达到使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发生改变,具有了某项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是从这点上来看唐朝的音乐传习活动因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属于教育行为。在唐朝的音乐机构中所开展的音乐传习活动意在使受到培训的人们掌握相应的音乐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发生改变,因此,在唐朝的音乐机构中所开展的音乐传习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教育的性质。

三、唐朝宫廷音乐教育机构是否具有教育的职能

在唐朝音乐机构主要有太常寺下属的太乐署和鼓吹署以及在太常寺之外新设置的教育机构教坊和梨园。笔者在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后发现:在太乐署中有着严格的教学进度和考核要求,甚至对教师都有考核,这说明在太乐署中有着明确的教学关系和教学制度。其次,太乐署所传授的音乐教育内容还具有着一定难度,具有着一定的含金量,对习乐者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此外,太乐署中还建立了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此来激发习乐者对音乐技艺的学习。说完了太乐署中存在的一些音乐传习活动,接下来便要说说教坊和梨园了。教坊和梨园作为新设置的音乐机构其主要负责俗乐的掌管。但根据相关资料可发现在教坊中也还存在着一定的音乐传承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教坊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音乐教育职能。梨园的诞生据说是因为玄宗对音乐的特别喜爱,每当梨园中有活动时,玄宗都会亲自进行指导,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进行纠正,由此可以看出玄宗对音乐演奏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对于一些少年乐工,梨园中相关人员对其进行教习。因此,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梨园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音乐教育的职能。综上所述:虽然在唐朝宫廷音乐机构没能被正式列入官方教育系统之中,也不以音乐教育机构的姿态存在,主要负责掌管各种礼仪、音乐、满足各种礼仪场合以及统治者对音乐的需求,但在其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音乐教育行为,因此,从这点可以看出唐代宫廷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传承是以宫廷音乐机构对音乐的教习为重要载体,在这方面,唐代宫廷音乐机构具有着突出的贡献。

四、结语

虽然那个曾经繁盛的唐朝早已远去,但唐朝所创造的悠久的文化却仍然使后人惊叹不已。那些浩瀚的历史典籍便是对唐朝文化最好的见证。那些浩瀚的历史典籍仿佛使人看到了一幅优美的历史画卷。音乐是代表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透过音乐的发展便可以看出唐朝人们生活的足迹。在对唐朝音乐机构是否具有了教育职能这一命题进行论证的过程中,笔者获益匪浅,不由感叹对唐朝音乐机构是否具有教育职能进行研究这是一次多么有益的尝试。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整合研究

摘 要:随着对学前儿童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学前儿童教育事业。世界顶尖级学府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教授通过对教育事业的多年研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种理论融合了教育心理学、艺术教育等理论知识,并且是从诸多教学实践中提取出来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一定要将两者进行整合,达到最优质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音乐教育;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学前儿童教育事业也在发生着变革,特别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学前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霍华德・加德纳教授认为人类天生就具备八种智能,分别为语言智能、逻辑思维智能、视觉智能、身体实践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检查智能以及观察事物智能。通常来说它们之间都是独立的、等同的,每个独立的人身上所具备的智能元素都是多元化的,但由于人体的不同,每个人都具备不同的优势与劣势。当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教育中发现,它对教学的影响十分深远,无论是在教学理念上,还是教学评定上。

一、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必要性

学前儿童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正式教育的最初阶段,这时期的教育是为日后进行更好的教育打基础,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开放与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要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注意与游戏相结合,实现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多元智能理论就是这样一种教学理论,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将音乐智能作为人类诸多智能中的一种,对人类进行音乐的构建和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幼儿是人类开始认知世界、发现世界、探知世界的第一步,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是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通过研究发现,音乐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极大的,它可以促进儿童的大脑健康发展,提升儿童对语言的使用能力,使儿童的记忆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具体措施

教学实践通常是指在教学中已经使用过的教学方法,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学经验。在对这种教学经验进行整理,就会成为较为完整的、带有一定科学价值的实践模式。在多元智能理论中,将每个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并认为每个人的优劣智能组成形式都是不同的,所以就会出现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与喜好不同的情况。因此,教师要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要注意每个孩子的特点。经过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了解到,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应用多远智能理论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

互动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以后在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模式,也是取得效果最显著的教学模式。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辅助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处于学前阶段的幼儿,对于周围事物好奇心较强、探索性较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性教学,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善于发现的能力,并取得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互动的教学模式,在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的同时,还能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时,要引导幼儿进行实际操作,在实际操作中让幼儿对音乐的各个要素进行感知,在此基础上让幼儿通过身体动作将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展示出来。

2.创设音乐情境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进行音乐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并且这种音乐情境的创设对于幼儿各方面智能的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进行音乐情境的创设主要是使用语言、音乐等进行实景的创建,通过情与景相融合的形式增加对学生情感的教育,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是通过声音来感染人的艺术形式,对幼儿进行音乐情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歌词将情感传达给幼儿,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播放适宜幼儿听的、幼儿能听懂的、愉悦幼儿身心的歌曲,并反复教幼儿演唱。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形式感染幼儿,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音乐中,感受来自音乐的力量。

3.音乐与舞蹈相结合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也是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种方式。幼儿天生都喜欢玩,喜欢跳,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也是符合幼儿天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进行舞蹈教学,可以帮助幼儿与别人进行交流与沟通,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这也是符合多元智能理论中人际交往智能的要求的。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可以通过合唱的形式使幼儿知道团结的重要性;在舞蹈中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性;进行乐器演奏时,使幼儿知道声部之间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音乐表演中,使幼儿知道音乐与舞蹈正确结合后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以上的具体实施措施都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学前儿童的音乐教育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并不是将其固定在一个模式中,多元智能理论只是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用来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要更好地教学,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研究与发现,实现对幼儿更优质的培养。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双师型”音乐教师既具备一定的音乐技能和技巧,也有着较强的培训教学能力,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提升高职音乐教育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具体意义与作用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期望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高职;音乐教育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与普通本科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区别,高职音乐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更期望引进那些既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育人才,因而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一、高职音乐“双师型”教师概述

音乐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具备音乐专业教师的岗位资格及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较高的音乐教育素养和技能,且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2)没有取得音乐专业教师技术职称或岗位资格证书,但具备良好的音乐专业理论功底和扎实的音乐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音乐人才;已具有实际工作领域中等以上音乐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到大学任教并获得教师资格。以上三种情况均属于“双师型”音乐教师,“双师型”音乐教师与普通音乐教师的不同在于,他们是将其自身内在音乐素质、教育素养、理论知识、实践演奏技能等进行有机融合并能够通过教学过程传达给学生的理论素质与实践能力兼备的音乐教师。

近年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双师型”音乐教书队伍不断壮大,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音乐教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工作关系在高职院校的教师,具备音乐专业任职资格和相应技能,工作重心在于参与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活动及参与一定的行业实践;(2)从其他相关行业中招聘的,具有音乐教育资格和技能的兼职音乐教师,这类教师的工作关系不在高职院校。

二、高职音乐“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性

(一)“双师型”教师符合高职音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以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为主要目标。“双师型”教师不但具备较强的声乐表演能力和器乐演奏能力,同时也具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与鉴赏能力;此外,这类音乐教师往往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因而在教学研究和作品创编方面也往往十分出色。

此外,舞台演员是高职院校音乐专业人才未来的就业的重要热点之一,许多“双师型”教师本身就是优秀的舞台演员,在乐器演奏、声乐表演等方面经验丰富,加之他们具备一定的教育素质和能力,能够将自身经验有效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实践表演机会有限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经验,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双师型”教师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双师型”体现了对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行动目标,教师不仅要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还要树立良好职业道德,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较长时间的企业或行业工作经历,通常适应能力强、善于学习和协调合作,且具备一定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有着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素质。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育模式、课程内容与教育重心是随着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发展需要而不断调整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就业竞争加剧,不断创新和优化音乐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双师型”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则是推动高职院发展过程中十分需要的。

(三)“双师型”教师有助于促进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只有兼具扎实的理论基础和高超的音乐演奏实践能力,才能适应市场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因而在高职音乐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对演奏实践环节的重视,一方面对理论教学成果和实践训练成果进行检验和反思,另一方面也是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艺术素养与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双师型”教师教师本身就具备演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舞台表演是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素质与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他们一方面重视理论知识在演奏实践中的践行,另一方面也善于从演奏经验中创造新理论。

三、总结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无论在理论功底还是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更为出色,更符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对于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推进音乐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音乐教育在市郊、农村学校的实效性

音乐教育是普及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启蒙教育,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音乐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音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对音乐十分重视,在美国,没有取得音乐专业学校文凭的人,连幼儿园的音乐教师也当不上。我国的孔子早在《乐记》中就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之说,说明音乐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在苦学音乐的基础上启发得来的。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能可有可无,等闲视之。”而多年的音乐教育实践表明,音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帮助发展情感和提高语言技巧,都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因此,重视音乐教育,尤其是市郊、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开发和普及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更是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校有个分校,在市郊,那里农村孩子很多,还有很多住宿生,他们很少参加过音乐方面的培训,这让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市内学校的学生有了很大的差别。课上课下我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实践,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这些孩子终于能一道轻松地视谱、和谐地歌唱了。

一、音乐教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即课上和课下。在音乐课堂上,我摒弃了城市学校的音乐教学法,更加详尽地把一些初级的乐理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从最浅显、最基础的开始学起。比如他们不识谱,可以把歌曲先听会,然后再练唱曲谱,一句一句地“套用”,一段一段地模唱,直到唱熟为止。这种方法很管用,尤其适用他们熟悉的歌曲。在课下,我随时随地向他们讲解音乐理论,灌输音乐知识。我把录音机、音响设备遍布食堂、宿舍,弄得到处都是音乐声,吃饭听音乐,睡前听音乐,音乐游戏中的获胜者还可以得到我个人奖励的磁带,CD,U盘和MP3……这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明显增强,自主学习的习惯全面建立。

二、音乐教育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进入孩子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的教育,而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科学发展观的实施,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他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可见,良好的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是多么重要。“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辨识善恶真伪,并使人倾向于真与善,排斥恶与伪。”(塞缪尔・约翰逊),音乐教育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音乐教师,应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使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

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我的音乐教学和音乐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以前总听学生说“过关、升级”等游戏内容,而现在则更多地看到了他们如醉如痴地倾听着音乐,身心都在其中。人的各种情绪需要宣泄,唱歌即正常的宣泄,唱歌是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侗族有句谚语“饭养身,歌养心。”由此可见,多唱歌是纯净心灵、优化人生的佳法。

四、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好胜心理是中学生的鲜明特点,音乐大赛、歌咏比赛、各种测试及评分等,都为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造了大量的机会和良好的条件。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实践的舞台,充分展示他们的才华,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艺术节、合唱节比赛中,同学们不但在艺术水平上有所提高,而且也体验到了成功要付出心血,不具备优秀的意志品质、竞争意识是无法取得好成绩的。

五、音乐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个性

上音乐课和参加音乐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不仅仅是音乐能力,还包括自我认识能力、协调配合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如合唱中的互相配合,声音均衡协调等,不仅音乐的多功能作用在这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性格是人对客观事物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惯常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音乐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尤其对那些内向、孤僻、软弱、优柔寡断的学生,可克服其性格弱点,逐步形成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

以上是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摸索总结出来的,虽不是制胜法宝,但总算第一手材料,在农村、市郊小学很实用。我将进一步探索和总结,为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的一种心理学分析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幼儿音乐教育效果不佳的现状,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对学前幼儿音乐教育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当根据信号检测理论做好音乐课前准备,根据注意选择理论组织音乐教学,根据认知记忆理论选择恰当的音乐教学方式。

【关键词】音乐教育 认知心理 信号检测理论 注意选择理论

一、引言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幼儿园艺术教育目标,幼儿园应通过适当的艺术教育,使幼儿初步学会感受美、喜爱美,并敢于用自己喜爱的艺术方式表达情感与体验。适当的音乐教育有利于幼儿爱的情感的培养及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但从幼儿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这实际是要求幼儿教育活动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心理。为此,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若干关键环节进行简要探讨。

二、信号检测理论与音乐课前准备

根据认知心理学,外界事物进入个体大脑形成一种知识,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刺激换能感觉感知记忆,即:首先是个体感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其次是感觉器官对刺激进行换能,将接受的刺激转变成大脑能读懂的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皮层;再次,大脑皮层从感觉器官传送来的神经信号中提取有关刺激的基本性质的信号;第四,大脑对提取的信号进行解释,赋予其具体含义;第五,大脑将感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与读取。

上述环节中,个体探测到有关刺激,这是形成知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根据认知心理学的信号检测理论,个体能否探测到某种刺激,取决于刺激的种类、探测刺激时其他的干扰因素与感觉器官的敏锐性。一般来说,感觉器官对刺激均有一个绝对阈限,阈限之下的刺激不能被感觉器官探测到;阈限之上的刺激可被探测到。但此阈限不是绝对而是因人而异的。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其体验主要是靠听觉器官获得。幼儿的听觉器官一般不存在问题,课堂音乐一般也是特定的,故影响其获得声音刺激的因素主要是上课的情绪与背景噪声。在组织幼儿园儿童上音乐课时,应当通过一些游戏之类的活动,调整幼儿心情,至少在上课前听音乐时,应使用适当方法让其保持安静,以便其听觉器官都能接受音符的刺激。

三、注意选择理论与音乐教学组织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注意选择理论,只有被注意,刺激才可能被加工而通过工作记忆进入大脑成为一种知识,那些没被注意的刺激往往未被加工或被衰减加工,从而不能通过工作记忆成为一种知识。引导个体注意某个物体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目的指向选择,二是刺激驱动捕获。个体的注意可通过一定方式进行干涉,要求个体集中注意即同时向个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但只要求对其中一个做出反应时,个体往往会选择注意被要求的刺激,其他刺激则很少被加工成知识;要求个体分散注意即同时向个体呈现两个刺激,并要求其均做出反应时,这些刺激能否均被加工成为知识,取决于任务的相似性。个体注意的选择还存在注意偏向,不同情绪的个体往往会对情绪具有一致性的刺激表现出注意倾向。

在幼儿园上音乐课时,很多老师都面临着幼儿注意力不集中的难题。这涉及上述注意选择理论问题,应当根据该理论选择适当方式进行解决:一是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由于他们并无明确目标需求,其注意种类属于一种刺激驱动捕获,但是,这可通过教师的课前激趣,将部分活动内容转化为目的指向选择,从而引导幼儿主动地将注意力转向音乐活动的内容;二是音乐对于幼儿来说是难度比较高的任务,而且他们以前未受过训练,在音乐刺激与其他刺激相竞争时,很可能导致他们注意其他刺激而不注意音乐刺激,因此教师应当以集中注意的方式进行干涉,同时采取如调低教室光线等措施,避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三是幼儿音乐一般是比较欢快、活泼的内容,为避免幼儿的注意偏向,应当在课前采取一些措施,调整他们的情绪,使其与音乐内容相一致。

四、认知记忆理论与音乐教学方式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记忆理论,人类记忆是一个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读取的信息处理过程。信息要在大脑中较长时间地存储,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处理: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比较多,远比个体所能感觉的要多,但其在相应感觉寄存器的保留时间很短,一般只有1/4秒。工作记忆也叫短期记忆,是一种从感觉记忆中提取信息的机制,信息就是通过工作记忆进行归类与编码,然后存入长期记忆。工作记忆能保留的信息模块只有7项,但保留时间可达20秒左右。长期记忆是对信息的意义进行编码,并予以存储。个体长期记忆的容量是无限的,时间也比较久,有的可长达一生。在幼儿园实施音乐教育,不仅仅在于让幼儿当场欣赏音乐的美,还在于让他们初步学会以音乐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与体验,因而也涉及一个记忆的问题。但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不同,不可能组织专门的复习环节,一般也不存在家庭复习,因而只能充分利用上述记忆理论,通过合理教学方式达到教育目的。一是根据保持性复述原理,在音乐教学时,应当尽量选择那些不是很长的音乐,并予以适当次数的重复播放。二是根据心理学加工水平理论,在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适当将音乐内容与孩子们所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以便引导他们赋予音乐相应的意义,从而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三是根据心理学干扰理论,在同一次音乐教学时,最好不要连续学习两首音乐,如果确有必要,也应当是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应当让幼儿保持一种愉快情绪,避免不愉快的情绪干扰他们的音乐学习。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如何在蒙古音乐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摘要:主体性教学是现代教育理念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主体型人才。在蒙古音乐教学中,想要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就需使得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蒙古音乐学习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作为连接主体性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运用。

关键词:蒙古音乐 主体地位 学生

随着我国社会科学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培育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新时代就要求社会学校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培育创新型人才。本文就针对如何体现在蒙古音乐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目的,研究学生主体性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课堂教学手段进行研究。

一、蒙古音乐学习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内涵

主体性教学模式是随着时代进步的要求而发展出来的,其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生主体性参与教学活动为核心的蒙古音乐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蒙古音乐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使得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蒙古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达到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就必须在教学设计评价中的各个环节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得学生更有代入型的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蒙古音乐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状况、学习需求灵活调整教学方案,真正的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对于蒙古音乐的学习来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蒙古音乐的学习兴趣,而蒙古音乐的学习关键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其的学习热情,所以在蒙古音乐学习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

二、要在蒙古音乐教学过程中建立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

在现代教育理念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相结合的背景下,蒙古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来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并且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根据学生反映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进行授课进度的调整,促进学生自身主体性的发展。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美学教育的一部分,而美学教育又是社会注意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蒙古音乐的学习过程中积极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于美学教育的认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美学水平,所以在蒙古音乐的学习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的因材施教,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这种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蒙古音乐教学模式对于整个社会文明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根据蒙古音乐课本的教学安排,结合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特点,积极地听取学生的意见,真正地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根据学生对于蒙古音乐的学习进度来安排学习内容,只有建立以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才可以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蒙古音乐教学中建设以学生为主体性的教学模式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从学生的内心开始,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蒙古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自主地开展对蒙古音乐的学习,教师积极地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保证学生在蒙古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起到对于物理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蒙古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对于音乐的独立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离开老师自己去欣赏,而不全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美。

3.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蒙古音乐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多在课下唱一唱、学一学,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使学生对于蒙古音乐的学习更加轻松。根据学生所反映的学习情况和对于音乐中的不懂之处,教师要重点的进行讲解,真正让学生成为授课的主体。

三、要注重蒙古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授课方式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普及,我国教育事业也迎来崭新的一页,在蒙古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授课方式更要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尤其是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多媒体的应用无际是音乐教育的一个重大进步,在蒙古音乐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求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熟练掌握。因为与传统的授课模式相比,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反映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改变,真正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无疑是对教师的一次考验。

在学生主体性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授课内容的学案准备是非常重要的。预案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当前所反映的学习进度、学习情况为前提,有预见的加入下一个音乐歌曲的简单内容,使得学生在进行不同音乐歌曲学习的时候有代入感,不会对于将要学习的音乐旋律感到很陌生。教师在每一次上课时都要用生动的语言将这节课要教授的蒙古歌曲的由来、创作过程等讲述给同学们听,让同学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学习这节课要教授的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生的课堂问题也会逐渐增多,学生在蒙古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可以更好地体现出来。教师设置蒙古音乐学习预案的内容更要符合当前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和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进行沟通,在和学生沟通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预案,不但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蒙古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保障了学生主体地位在蒙古音乐教育中的体现。

四、结束语

总之,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事业进步,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其中主体性教学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在蒙古音乐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蒙古音乐教育中使用主体性教学无疑是一个进步,只有从刚接触蒙古音乐开始,就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可以使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对于如何在蒙古音乐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会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