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10:32:14
导语:在农业传播技术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植保工程中农业传播与沟通尤为重要,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传播技术;植保工程;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有害生物突变频率和危害趋势不断加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绿色农业转型,突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情报,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工作;实施“绿色植保”战略,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强化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农药监管,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保公益职能,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需要掌握和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农业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就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中国,也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可能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但是,这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这就对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化起动阶段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加入WTO后,已经不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而增加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在WT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以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2.1报纸、杂志
优点: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被读者奉为权威。
缺点: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较高,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太原市植保植检站每年的“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均在《太原日报》和《太原市农业信息》上,向读者及时介绍当时病虫发生情况、发生原因、防治方法。但由于“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主要针对粮、菜、果农,实际《太原日报》在农区个体农户中的普及率不高,报纸由乡镇村级传递到农户手中,造成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2.2书籍、小册子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信息的材料。
优点: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面向广大农民,符合受众需要,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
缺点: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近年来,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印制《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利用手册》、《中国植保手册》系列(苹果、水稻、玉米病虫防治分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等,山西省印制《植物保护实用指南》、《植物检疫技术手册》、《农药监督管理手册》、《山西蝗虫》、《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技术手册》、《无农药残毒放心果生产技术手册》等实用农业技术书籍,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考。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印制《农业行政许可法疑难问题解答》、《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材料》、《农药使用注意》、《购买农药技术》、《溴敌隆使用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宣传单,内容精炼、方便实用,印刷成本低,但发放效果快。
2.3广播
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广播失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传播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广播信息依时间线性传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应用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种子、化肥、农药、药械)在广播中的介绍以宣传为主。
2.4电视
优点: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阐述,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实质。
缺点: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则导致中国农业电视从业人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中国庞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情况: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每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固定模式、固定结构在山西省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试开播,节目针对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每日播放5次,首播在当日18时54分,重播在当日22时47分,次日6时48分、7时59分、12时29分,每次播出时间30s。据统计,2007年7月23日至年底成功播放161天、46期、805次。内容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高粱蚜、红蜘蛛、茄子黄萎病、小菜蛾、白粉病、大白菜病虫(趋势预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病毒病、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秋播病虫防治、秋季温室病虫(趋势预报、绿叶蔬菜根结线虫病、软腐病、芹菜斑枯病、叶菜类霜霉病、野蛞蝓),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农林害虫、捕虫板诱杀微小害虫、性诱剂诱杀害虫、防虫网阻止外界成虫进入温室大棚)等。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固定栏目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其播出提升了太原市植保植检站的影响力,生动有效地向群众传播了植保信息。
2.5多媒体
优点: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其信息存储量大、读取简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缺点:要求播放硬件高,成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应用情况:在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授课时应用较多,能够全面生动的介绍培训内容。
2.6互联网
优点:互联网集中影像、声音、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时效性强、速度快、具互动性,实现信息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缺点:硬件要求高。
应用情况
:各级农业网站第一时间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植保信息交流。
2.7人际传播
优点: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经过亲自解说、示范传播所掌握的植保信息,但农户对此种传播手段较为信任。
缺点:传播速度慢、扩散效率较低。
应用情况: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晋源植物医院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农民对其中的农技员极为信任。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清徐大常村、小武村、晋源五府营村、小店示范区等)的示范作用非常突出,其带动周围村镇,植物技术应用辐射范围广。
2.8现场活动
主要包括新闻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动。
优点: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性、参与感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
缺点:组织耗时,投入大。
应用情况:每年参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宫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植保工程内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召开“山西省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太原)现场会”。
2.9村喇叭
优点:村委会组织,负责播送各种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报纸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入户。
缺点:应用范围仅限村级类小单位。
3结束语
农业植保信息化发展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植保信息建设应以网络为主,着重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植保信息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植保信息,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关键词:农业传播技术;植保工程;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有害生物突变频率和危害趋势不断加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绿色农业转型,突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情报,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工作;实施“绿色植保”战略,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强化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农药监管,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保公益职能,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需要掌握和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农业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就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中国,也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可能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但是,这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这就对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化起动阶段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加入WTO后,已经不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而增加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在WT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以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2.1报纸、杂志
优点: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被读者奉为权威。
缺点: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较高,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太原市植保植检站每年的“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均在《太原日报》和《太原市农业信息》上,向读者及时介绍当时病虫发生情况、发生原因、防治方法。但由于“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主要针对粮、菜、果农,实际《太原日报》在农区个体农户中的普及率不高,报纸由乡镇村级传递到农户手中,造成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2.2书籍、小册子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信息的材料。
优点: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面向广大农民,符合受众需要,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
缺点: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近年来,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印制《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利用手册》、《中国植保手册》系列(苹果、水稻、玉米病虫防治分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等,山西省印制《植物保护实用指南》、《植物检疫技术手册》、《农药监督管理手册》、《山西蝗虫》、《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技术手册》、《无农药残毒放心果生产技术手册》等实用农业技术书籍,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考。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印制《农业行政许可法疑难问题解答》、《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材料》、《农药使用注意》、《购买农药技术》、《溴敌隆使用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宣传单,内容精炼、方便实用,印刷成本低,但发放效果快。
2.3广播
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广播失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传播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广播信息依时间线性传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应用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种子、化肥、农药、药械)在广播中的介绍以宣传为主。
2.4电视
优点: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阐述,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实质。
缺点: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则导致中国农业电视从业人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中国庞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情况: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每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固定模式、固定结构在山西省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试开播,节目针对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每日播放5次,首播在当日18时54分,重播在当日22时47分,次日6时48分、7时59分、12时29分,每次播出时间30s。据统计,2007年7月23日至年底成功播放161天、46期、805次。内容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高粱蚜、红蜘蛛、茄子黄萎病、小菜蛾、白粉病、大白菜病虫(趋势预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病毒病、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秋播病虫防治、秋季温室病虫(趋势预报、绿叶蔬菜根结线虫病、软腐病、芹菜斑枯病、叶菜类霜霉病、野蛞蝓),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农林害虫、捕虫板诱杀微小害虫、性诱剂诱杀害虫、防虫网阻止外界成虫进入温室大棚)等。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固定栏目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其播出提升了太原市植保植检站的影响力,生动有效地向群众传播了植保信息。
2.5多媒体
优点: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其信息存储量大、读取简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缺点:要求播放硬件高,成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应用情况:在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授课时应用较多,能够全面生动的介绍培训内容。
2.6互联网
优点:互联网集中影像、声音、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时效性强、速度快、具互动性,实现信息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缺点:硬件要求高。
应用情况:各级农业网站第一时间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植保信息交流。
2.7人际传播
优点: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经过亲自解说、示范传播所掌握的植保信息,但农户对此种传播手段较为信任。
缺点:传播速度慢、扩散效率较低。
应用情况: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晋源植物医院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农民对其中的农技员极为信任。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清徐大常村、小武村、晋源五府营村、小店示范区等)的示范作用非常突出,其带动周围村镇,植物技术应用辐射范围广。
2.8现场活动
主要包括新闻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动。
优点: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性、参与感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
缺点:组织耗时,投入大。
应用情况:每年参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宫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植保工程内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召开“山西省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太原)现场会”。
2.9村喇叭
优点:村委会组织,负责播送各种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报纸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入户。
缺点:应用范围仅限村级类小单位。
3结束语
农业植保信息化发展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植保信息建设应以网络为主,着重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植保信息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植保信息,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有害生物突变频率和危害趋势不断加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绿色农业转型,突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情报,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工作;实施“绿色植保”战略,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强化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农药监管,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保公益职能,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需要掌握和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农业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就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中国,也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可能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但是,这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这就对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化起动阶段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加入WTO后,已经不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而增加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在WT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以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2、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2.1报纸、杂志
优点: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被读者奉为权威。
缺点: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较高,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太原市植保植检站每年的“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均在《太原日报》和《太原市农业信息》上,向读者及时介绍当时病虫发生情况、发生原因、防治方法。但由于“粮菜果重大病虫情报”主要针对粮、菜、果农,实际《太原日报》在农区个体农户中的普及率不高,报纸由乡镇村级传递到农户手中,造成信息的时效性较差。
2.2书籍、小册子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信息的材料。
优点: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面向广大农民,符合受众需要,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
缺点:时效性差。
应用情况:近年来,国家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印制《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利用手册》、《中国植保手册》系列(苹果、水稻、玉米病虫防治分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等,山西省印制《植物保护实用指南》、《植物检疫技术手册》、《农药监督管理手册》、《山西蝗虫》、《无农药残毒放心菜生产技术手册》、《无农药残毒放心果生产技术手册》等实用农业技术书籍,供广大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考。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印制《农业行政许可法疑难问题解答》、《毒鼠强专项整治工作宣传材料》、《农药使用注意》、《购买农药技术》、《溴敌隆使用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宣传单,内容精炼、方便实用,印刷成本低,但发放效果快。
2.3广播
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广播失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传播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广播信息依时间线性传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应用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种子、化肥、农药、药械)在广播中的介绍以宣传为主。
2.4电视
优点: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阐述,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实质。
缺点: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则导致中国农业电视从业人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中国庞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应用情况: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每日固定栏目、固定时间、固定模式、固定结构在山西省太原市电视台新闻频道试开播,节目针对当前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每日播放5次,首播在当日18时54分,重播在当日22时47分,次日6时48分、7时59分、12时29分,每次播出时间30 s。据统计,2007年7月23日至年底成功播放161天、46期、805次。内容包括:番茄病毒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高粱蚜、红蜘蛛、茄子黄萎病、小菜蛾、白粉病、大白菜病虫(趋势预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黑腐病、病毒病、蚜虫、小菜蛾、菜青虫、甘蓝夜蛾)、小麦秋播病虫防治、秋季温室病虫(趋势预报、绿叶蔬菜根结线虫病、软腐病、芹菜斑枯病、叶菜类霜霉病、野蛞蝓),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治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农林害虫、捕虫板诱杀微小害虫、性诱剂诱杀害虫、防虫网阻止外界成虫进入温室大棚)等。此项工作的开展,标志着山西省太原市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固定栏目信息传播快、覆盖广、容量大,其播出提升了太原市植保植检站的影响力,生动有效地向群众传播了植保信息。
2.5多媒体
优点: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其信息存储量大、读取简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缺点:要求播放硬件高,成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应用情况:在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授课时应用较多,能够全面生动的介绍培训内容。
2.6互联网 优点:互联网集中影像、声音、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时效性强、速度快、具互动性,实现信息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缺点:硬件要求高。
应用情况:各级农业网站第一时间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植保信息交流。
3、结束语
农业植保信息化发展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植保信息建设应以网络为主,着重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植保信息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植保信息,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摘要:时至今日,3G技术已经成为全球每个角落都为之熟悉的技术,作为信息革命中一个重要角色,它不仅仅是发展了的通讯技术,它还促进了各种媒介的融合,这一趋势对传播过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而农业网络传播作为农业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在3G技术的催化下,必将为农业网络传播增添更多的生命活力,解决目前农业网络传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然而,实现这一目标仍需众多条件的相互配合,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3G技术;传播媒介;信息革命;影响
传播媒介的不断演变,为人类传播信息带来便捷,也体现出媒介与技术飞快的更新速度。“第四媒体”网络与 “第五媒体”手机,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联合,诞生了3G技术,这一技术的产生为农业网络传播也迎来3G时代。
1 3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时代特点
“3G”(英语 3rd-generation)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我国3G牌照的发放的时间是在2008年末。至此,我国3G技术正式被广泛的推广与应用。2009年,我国三大运营商都推出了3G网络服务,我国步入了3G时代。可以说,具有以下特点:
1.1 传播速度快
3G技术通过手机来实现,手机与电脑相比,具有方便携带、体积小的特点。而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的结合,都更方便传播信息。不需要再回到家里,面对着电脑,只需要拿出手机动一动手指,随时都能将信息传播出去。
1.2 互动性强
3G移动通讯技术使“网络媒介”的“交互性”,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现在只要随意的打开一些网页,都可见手机版本的加入。无论是类似于淘宝的服务类网站或是游戏下载类,都看得到手机版本。你可以将自己的微薄与手机绑定,随时个人信息、照片,更能及时的受到朋友的反馈,3G技术传播的互动性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1.2.1 传者身份模糊 在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新闻传播者传播给他们的信息内容,受众处于被动的传播位置。在3G技术加入的网络传播中,互动性增强,就产生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传者与受者身份模糊。2010年3月29日,在莫斯科卢比扬卡地铁站,许多乘客都用手机在第一时间拍摄下了大爆炸现场的恐怖画面:弥漫的浓烟,血迹斑斑的展台,列车因爆炸撕裂开一个大洞,手机成为获得第一手视频的重要工具。
3G技术是手机媒介与网络媒介融合的产物,它便捷度高、携带方便、数据高速传输等特性,使承载3G技术的媒介――手机融合相机、摄像机,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手机被称为“第五媒体”,比网络媒介拥有更广泛的受众,也就意味着,它拥有更广泛的信息者,从而使传者身份模糊。
2 我国农业网络传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业信息网络自1993年开始投入建设,1994年建立了“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学院建立的“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在1997年10月开始运行,在2006年就已经能够与全球的农业科技信息网联网,并且能够实现国内各地农业网络联网。可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无论是在农业信息传播还是在农业信息传播人才培养方面,都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这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农业信息网络传播系统的日趋成熟。解决了长久以来,我国农业信息时效性差、覆盖面窄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网络传播缓解了我国农民知识匮乏的局面,却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网络传播需要对使用者的文化水平又有一定的要求。矛盾就此产生:有了网络传播还需要有人才辅助才能使农业信息顺利传播。其次,网络传播多数要依靠计算机,计算机在农民朋友的家庭中,并有广泛普及。所以,我国农业网络传播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
3G技术的出现,带给传媒领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为农业网络传播开拓了新思路。
3 试想3G技术将对农业网络传播产生的影响
随着农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媒介的变化带给农业传播更多惊喜。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手机和电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媒介工具,然而,在3G时代,手机和电脑完全融合,“手机”不仅仅是单一的通讯工具,实际上是一个移动通信终端,3G技术正在催生传播领域一场新变革。
3G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它的出现吸引众多领域的融合。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介的融合。过去人们经常畅想着“3网融合”,在3G技术出现后,真正的实现了这一目标。人们或许曾经猜测什么将成为它的终端,也许谁都没有想到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手机,成为实现这一技术的终端。3G技术的本质特点就是随时随地在线。具体来说,不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都可以通过3G的基站进行处理,并通过不同的传输平台传播出去,而受众亦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不同的终端来进行接收。这样的传播方式极大的方便了受众。在上文中,提到了3G时代的三个典型特点: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传者身份模糊。这三个特点恰巧可以解决我国目前农业网络传播所面临的问题。
在农业网络传播的过程中,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就是农民,然而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实现普及农业网络传播有难度。3G技术得以推广后,可以极大程度的改善这种情况。手机是实现3G技术的媒介之一,作为可以成为实现3G技术的手机,目前价格并不昂贵,可以说能够达到人手一只。另外,它方便携带,体积小巧,能够随时随地的查看信息、视频等相关信息。众多媒介的融合也使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涉及的范围广,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灵活。因此,3G技术的广泛普及,将带给农业网络传播一个崭新的开始。针对在农业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说:病虫害的防治、气候骤变时农业生产的紧急应对措施、农耕技巧等都可以透过这一技术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尽管在目前来说,要真正做到农业网络宣传与3G技术的完全结合还需要时间,但3G技术在农业网络传播中的广泛应用势在必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政府政策的配合,如何统一的、有组织的透过3G手机传播有价值的农业信息;如何收取费用;如何让专家与农民在3G网络下实现互动,都将是未来共同思考的课题,相信不久的将来,3G技术必将为农业网络传播注入新的血液。
作者简介:袁媛(1982-),女,硕士研究生,从事农业信息宣传工作。
摘 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 发展 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植保工程中农业传播与沟通尤为重要,已成为发展 现代 农业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传播技术;植保工程;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有害生物突变频率和危害趋势不断加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绿色农业转型,突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情报,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工作;实施“绿色植保”战略,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强化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农药监管,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保公益职能,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需要掌握和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农业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就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
缺点:传播速度慢、扩散效率较低。
应用情况:山西省太原市植保站晋源植物 医院 在当地有较高的声望,农民对其中的农技员极为信任。太原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清徐大常村、小武村、晋源五府营村、小店示范区等)的示范作用非常突出,其带动周围村镇,植物技术应用辐射范围广。
2.8现场活动
主要包括新闻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动。
优点: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性、参与感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
缺点:组织耗时,投入大。
应用情况:每年参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宫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植保工程内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召开“山西省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太原)现场会”。
2.9村喇叭
优点:村委会组织,负责播送各种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 教育 培训信息,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报纸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入户。
缺点:应用范围仅限村级类小单位。
3结束语
农业植保信息化 发展 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 经济 发达地区, 农村 植保信息建设应以 网络 为主,着重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植保信息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植保信息,促进 现代 农业 科学 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普及。
摘要:本文以农业天桥网为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通过分析其所构建的农业技术传播渠道,得出“互联网+”可以缩短农业技术传播的时间、空间距离,进而降低农业技术传播的成本,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现代化
1研究背景
农业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要求我国农业生产不但要保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还要保证农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即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来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节约增收。农业科技成果的利用的关键环节是农业技术的传播。而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农业科技组织与农民之间的技术传播,自上而下的传播体系信息传播环节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时间长,成本高,阻碍了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而“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兴起则较好的缓解了上述问题。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突破了技术传播的时间空间限制,降低了技术传播成本。本文以农业天桥网为代表案例,探究“互联网+”农业企业所搭建的农业技术传播网络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以及对我国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进而探究其在技术传播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以农业天桥网为例浅谈互联网+农业技术传播的发展
农业天桥网是一家农业互联网信息平台,隶属于许昌县来发农业合作社,其主要功能是整合农业资源,为种植户提供精确的信息服务、农产品销售平台以及专业的技术指导。农业天桥网的经营板块分为农资企业、农业百科、农业资讯、行情资讯和农友之声等。其中,农业百科、农友之声是农业技术信息。因为本文主要探究的是技术传播方面的内容,因而主要讨论的是农业百科、农友之声、农资销售平台的内容。
2.1农业天桥网提供了农户与专家之间的农业技术交流平台
首先,农业天桥网建立了农业百科这一农业生产技术科普板块,通过在上面有关农业种植、预防病虫害等知识来传播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户生产技能,并提高当地农业产量和农产品质量。因为农业天桥网的建立是基于当地的农业合作社,因而主要针对的是当地的主要农业作物,尤其是经济作物。农业百科不仅包含了作物的种植的内容,而且包括病虫害防治、作物收割等一系列农业生产知识,内容丰富,详实具体,可操作性高。农业百科这一科普板块的设置,方便了农户随时随地查看有关农业种植方面的知识,弥补了部分农户生产知识方面的不足,并且方便了初进入农业生产的农户快速了解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深入发展,农户们基本上可以随时使用互联网技术,因而可以方便的登录农业天桥网查看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天桥网的成立扩大了农业技术传播的范围,相比于之前一对一的人际技术传播,网络媒体的技术传播可以实现一对多的大范围技术传播,提高了技术传播的效率,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降低了传播成本。其次,由于农业百科板块囊括的内容有限,无法满足现实中其他农业生产知识的需求,例如新种植技术的运用、新品种的引入、新农业机械的应用等等,农业天桥网还建立了专家咨询这一内容,用于解决农户自己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专家咨询这一板块的加入,缩短了专家与农户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农户自行盲目生产的可能性,而且方便了农户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生产技术,并适时投入生产,有利于降低农户的生产风险,提高农业收益。与此同时,专家咨询这一内容方便了农户对专家进行生产指导上的反馈,有利于专家掌握农业技术的传播效果,并且提高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使得农业技术传播不再是专家-农户的单向传播机制,而是专家-农户-专家的双向传播机制。
2.2农业天桥网提供了农户与农户之间技术交流的平台
农业天桥网建立了农户之间生产经验交流的信息平台——农友之声。农友之声是农户生产经验交流的论坛,有着成功生产经验的农户在平台上发帖分享自己在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方面的小妙招,以及在农业新产品、新技术使用方面的心得体会。在没有网络平台之前,农户之间生产经验的交流是人际传播,传播范围过于狭窄,而且传播动力有限,想要提高农业生产的农户跑到有先进生产经验的农户那里去咨询,学到后自己运用,但是传播链条也就自此终止,得到经验的农户没有将生产经验继续推广的动力。而农友之声是在网络平台上分享生产经验,登陆到平台上的农户都可以看到成功农户的生产经验,进而借鉴用于自身的农业生产来提高自身农业生产效率。论坛形式的经验交流不仅拉近了成功农户和普通农户的距离,而且使得农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生产经验,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进而推动了农业技术的传播。
2.3农业天桥网提供了农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技术交流平台
另外,农业天桥网还建立了农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农资企业通过农业天桥网这个平台将企业信息、产品信息等到网站上,农户可以自由查询,根据自身需要来咨询、购买。依托于农业天桥网而且公布了具体详实的企业信息,因而产品具有很高的信任度,方便了农户购买。农资企业不仅会在天桥网上农户经常使用的化肥、农药、农机等产品信息,还会增加一些新产品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新技术的传播。相比于以往的农户前往种子站、化肥站、农机站等实地购买农资产品,农业天桥网降低了农户购买农资的时间成本和距离成本,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速度。实地购买方式中,农户需要前往实体店查看商品情况,走访多家比较商品价格,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由于实体店本身限制,可能产品的种类也不齐全,也缺乏更加实用的新产品,阻碍了新技术的传播,影响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天桥网利用互联网渠道,在网站上公布产品信息,产品种类齐全,并且有最新的价格信息公示,方便农户货比三家,也方便农户使用新产品、新技术。农户在网站上购买农资产品,实体企业送货上门,进行产品使用的技术指导,买卖双方都有技术传播的动力,因而技术传播的效率会大幅度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
3以农业天桥网为例分析“互联网+”农业企业对于农业技术传播的影响
“互联网+”农业企业农业天桥网通过建立农户与专家、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农资企业的信息交流渠道,提高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降低了技术传播的成本,推动了农业生产的高效发展。
3.1传播链条缩短使得信息传播的时间缩短、成本降低
农业天桥网建立的农户与专家、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农资企业信息交流渠道是建立在互联网平台基础上的,互联网技术缩短了时间、空间距离,使得技术传播双方不需要直接接触就可以实现农业技术的传播,降低了技术传播的成本。以往的农业技术传播渠道是农业科技组织安排专家定期下农村,实地指导农民生产经营,由优秀的农户先学习到先进的生产经验,然后再由成功农户将技术进行进一步推广,技术传播环节较多、时间较长、成本较高。而“互联网+”农业企业所提供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普通农户与专家之间的直接信息交流,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直接由专家传播给农户,而且不再是一对一的技术传播,而是一对多的同时传播,普通农户如若一时无法掌握技术,还可以通过农户之间的交流论坛来交流心得、相互学习,缩短了技术传播的时间,降低了技术传播的成本。
3.2移动互联网的加入使得农业技术传播的范围扩大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互联网+”农业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契机,农村硬件设备的欠缺可能会影响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传播,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农户家里可能没有电脑,但是基本上都会有手机,手机作为移动通讯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技术的即时低成本传播,并扩大了技术传播的覆盖范围。以往的技术传播是人际或组织传播,传播范围有限,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传播则属于大众传播,只要登录互联网平台就可以接触到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因而基本上每个农户都可以接收到技术的传播,进而运用到日常的农业生产当中。
3.3技术反馈机制的增加使得技术传播的效率提高
“互联网+”农业企业在技术传播方面增加了信息反馈的途径,使得技术传播不再是专家-农户的单向技术传播,而变成了专家-农户-专家的技术传播和信息反馈途径。以往的技术传播只有单向的专家生产指导,专家把技术传授给了农户,但农户理解了没有、掌握了多少,专家并不清楚,因而也就无法评估技术传播的效率。随着互联网交互平台的出现,专家和农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流,有什么问题农户也可以直接提出来,刚开始理解操作后又出现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反馈给专家,专家可以及时掌握技术传播的效果,农户也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农业技术。因而,“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效果,提高了农业技术传播的效率。
4以农业天桥网为例谈我国“互联网+”农业企业在技术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建议
4.1技术传播的方式不够系统化、直观化
首先,以农业天桥网为例,“互联网+”农业企业虽然在网络平台上以浅显易懂了农业生产方面的经验和技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农户普遍存在知识理解能力较弱,文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对于互联网上的生产技术,农户因为不识字或理解不了文字所要传达出来的内容而无法掌握,因而可能阻碍技术传播的效果。笔者认为,不妨在文字注解的基础上加入视频讲解,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模仿,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传播效果。
4.2农业技术传播的内容集中于较为常用的生产经验,缺乏最新研究成果的
其次,在技术传播的内容方面,“互联网+”农业企业一般的是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农资、农机产品信息,但是相比于当前的农业科研发展来说,还是落后于农业科研的发展步伐的,这与“互联网+”农业企业信息平台的运营人员素质密切相关。笔者认为,“互联网+”农业企业的技术传播应该稍微追赶一下当前农业科研的发展,操作性强、成本低、农户易接受的更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率,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农业的转型发展。
4.3在发展侧重点上偏重于农资电商平台、农产品电商平台
最后,虽然“互联网+”农业企业在农业技术传播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互联网+”农业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是更侧重于打造成农资销售电商平台和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一窝蜂地涌入电商这个行列,不仅竞争压力大,而且由于经营内容过宽,会出现发展高不成低不就,各有涉猎,但都不突出的情形。笔者建议,各“互联网+”农业企业应该有所侧重,或全力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集中全力将农产品销售、物流、售后各个环节做好;或只经营农资产品,经营环节集中于农业生产,在农资销售的基础上通过传播相应生产技术提高农资产品销售的潜力。
作者:匡晓琳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一直不遗余力的对农业技术进行推广,并且发展科学技术,使农业推广紧随时代,拓宽传播渠道。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步,在农业推广上,我国也不断加强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使农业推广更加便捷,信息交流更加广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农业推广的信息传播技术仍存在信息杂乱、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影响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制约因素,探究其解决措施的良好开展。
关键词:农业推广;信息传播;制约因素;解决措施
农业推广是将农业信息的发展状况、技术改进、适应性等情况适时传达给农民的服务性活动,使农业推广能够更好的展开。影响信息传播的因素主要有技术人员、基础设施、传播内容等方面,通过对于各方面的了解情况,可以使农业推广更贴近农民需求,做好便民服务。
1影响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制约因素
1.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达不到信息传播的效果
信息传播离不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虽然现有农村经济已经得到大力发展,但是农村家庭网络并未普及,农民对于农业推广的信息来源还是电视、广播、报纸等,由于电视、广播是直播性方式,不能重复查看,所以,农业推广备受限制。并且这些局限还使农业信息缺乏交流,我国地大物博,各省市各地区经济、交通、水土等资源都不尽相同,所以农业发展状况也不一样,由于原有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封闭性,使各地的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区域面积等无法适时交流经验,也是阻碍农业推广信息交流的一大因素,可见,网络化时代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作用。
1.2信息传播内容与农民素质相悖
我国一直坚持科教兴国的理念,所以经过多年发展,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培训都得到很大提升,但是农业推广信息传播是与时俱进,实时更新的,农民的科技思想和理解程度仍然无法跟随科技进步的脚步。并且由于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不完善性,农民对于农业推广信息的了解仍存在滞后性,加上农业推广的部门繁多,各部门间缺乏联接沟通,所以都是各自进行农业推广,导致农民接收到的农业信息多样化,不知道如何区分信息的优劣。
1.3信息传播内容冗杂,条目不清
现有农业生产仅有技术是不够的,更要求农业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农民对于农业推广信息更关注的是实际效益,但是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网站过多,各网站的信息内容异同点的区分并不明显,使得信息杂乱无章,以致信息传播时条目不清。并且农业推广分为商品化、培训项目、普通推广、开发性等8个方面内容,整合起来比较困难,并且过于分散不利于农业推广信息的有效传播,所以现有农业推广信息传播就陷入这种困境,阻碍农民对农业信息的了解。
2农业推广信息传播制约因素的解决措施
2.1加强农民学习意识,提升科技应用程度
加强农民对于科学技术的学习认知,政府应该设立农业推广机构,机构内设立专业培训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使农民对现今农业技术、农业发展、地区适合作物改进等内容都有一定了解。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不断宣传信息传播的重要性,让农民了解各地区农业发展的异同点,使农民不局限于对农业推广本土化的了解,可以总结多方面经验,更好地提升农业产量和利用率。并且提升农民对高新科技的运用,对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如何查找农业推广信息、提升信息传播的科技化发展有一定了解,完善信息交流。
2.2完善农业推广机制
农业推广信息传播需要对推广内容进行整合,这就离不开推广机制的完善,农业推广信息的8大部分,每一个过程都是独立的,但是独立模块的信息交流使农民对农业信息了解不完整。所以,应该在信息传播时,设立一个整合性的网站,保证各方面内容的相关链接性,使农业产-学-研-推实现系统循环化,将信息传播实现科学化管理,以此提升农业推广效果。
2.3公共地区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信息传播依托于基础设施,农村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所以农业推广效果差,但是每家安装设施过于耗费财力,也难以达成,所以,可以在公共地区,比如集体村委会建设基础设施,定期让农民集体前来学习。这样的方式既节约了时间财力,也可以让农民时刻关注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内容变更,重点是电子信息的运用可以满足农民实时查找搜索自己需要的内容,从而达到信息的广泛传播,以此推进农业推广。
3结语
农业推广对于农业的发展走向具有重要意义,促进农民与时俱进,使农业向科学化、技术化、信息化发展,是以农促进经济的良好方式。做好农业推广的信息传播,是将农业推广到更大平台的体现,将小农经济变成交流经济,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创新农业机制、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等手段不断发展农业推广信息传播,传播最新农业技术,才能更加促进农业增收和农业本土化发展。
作者:张丛林 勇进才 刘连新 单位:吉林省临江市六道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吉林省临江市四道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1农业技术传播的探究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对于农业技术的传播来说,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制度作为保障。通过制定并实行市场机制,用这项机制去检验农业技术的成果是否具有可行性。更好的实现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机制,让具有高成熟度的农业技术得到更快的有效率的发展和传播。同时还应该设定评价制度,将传播的效果与科研的成果进行系统的分析,最后统一的进行综合效益的评估,减小农业技术在传播时候带来的风险。
2推广农业技术的意义和理论基础
2.1农业技术传播的意义
农业技术的传播具有直观的效应。农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其发展的程度和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阶段。如果将农业中注入进现代的科技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手段方法发展农业,就会将农业产量大幅增长,增加农民的收入,推动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产业发展,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农业技术的传播理论
从现代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来看,应该注重其对于世界农业技术方面的影响力。在不同的时期传播和交流农业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的意义,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政府无疑是这项工作的最大的推动者,起到的作用也是有影响力的。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能够促使我国的政府提高了对农业知识理论的认识,而且还能够更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传播农业技术的体系,加快了中国农业技术在世界领域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3农业技术的传播措施
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是,用现代技术的发展水平改进农业技术,以现有的物质条件对农业进行装备,提高农业的综合能力。以江苏省大丰市为例,作为中国经济百强县的地区,大丰市的农业发展水平和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程度,对于大丰市的农业传播技术进行分析,有利于我国农业技术推进新模式和进一步的预测。
3.1大丰市的农业推广分析
现在我国农业的推广形式主要是政府直接领导的形式,以国家的农业推广机构为主,下属各相关部门进行配合推广工作。在组织管理上面,农业推广机构既受到领导于同级的部门,又受上级部门的业务指导,能够有效率的进行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现在以政府领导为主,各大农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农业推广传播体系成为一种新的推广技术的方式和力量。例如,大丰职教中心成立了一个具有高素质的农业技术管理和推广的队伍,以农林的实践基地为主,教师作为辅助的力量,构成了充满活力的积极向上的多方位的农业技术的传播体系。学校还建立了农业推广顾问,农业讲师以及推广副教授等职务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把推广工作落实到实处,且有质量的建设推广队伍。建立管理机构,对科研成果、信息技术的培训和项目的管理进行合理的规划实施。并定期的进行技术培训工作,加强人才的储备。
3.2大丰市的农业传播技术的人员素质水平
大丰市的农业设施条件,以及经济条件都处于国内的先进水平地位,尤其是在从事农业的生产人员来看,也是具有高素质、知识广阔的人员。对于传统的农业推广认为农业推广技术主要是农民的作用,但对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言,这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技术的传播与推广,必须加入具有先进管理思想和经验的优秀人员,利用他们的知识储备进入农业推广的工作。大丰市能够与时俱进的发展农业技术,并在国内能达到一定的先进水平,与农业技术推广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3.3大丰市农业技术的传播模式
首先,以原固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为主,在发展产业园和农业技术中心模式的先进性。获得农业技术的推广,要由政府部门的参与工作。发展产业园和农业技术中心模式通常是有农村推广中心先申请技术项目,然后再对农户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工作。建立起信息咨询站,形成通畅的信息服务网络,把开发出来的新技术成果大规模的推广下去。在大丰市,各乡镇都设有技术推广中心,例如蔬菜水产推广站等,可以进行优质的服务工作。对于这些推广站,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广培植农作物技术,防治病虫害技术,对农田环境检测技术。在做好相关的服务工作的同时,再实施具体的技术试验。
3.4推广主体多元化
实施推广主体多元化,组建非政府形式领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在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进程下,大丰市普遍的农业推广主体已由纯粹的政府机构迈向农业高校和企业,以及涉及到的农户。其中,成为被广泛运用的推广模式是农村合作社与专业协会的模式。研究实践表明,私营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能够对农业技术的科技创新水平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创新水平高,能够带动科研成果的进步与提高。
4结语
加快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是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的生产力的保障和前提。同时也是增加农户的收入,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的要求。在这一进程中,研究出一条适合我国农业技术的推广模式是关键所在。通过大丰市的农业推广措施的实践分析,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的方向,并不断的总结出新的值得推广的农业技术传播模式。
作者:顾玲 单位:大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是使农民接受新技术,改变长期形成的传统生产习惯。关于习惯的问题可以凭借路径依赖来解决。
一、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依赖阐述
运用路径依赖方法来研究技术变迁的阿瑟对路径依赖解释是“用来描述技术变迁过程中的自我强化、自我积累性质的”。他认为,路径依赖这种自我强化、自我积累性质会产生两种效果,一种是良性的路径依赖。由于某种原因先发展起来的技术通常可以凭借先占的优势,利用巨大规模促成的单位成本降低而产生流行,而流行导致学习效应提高、引发更多的效仿与遵从,技术更加流行,越是流行就越促使人们产生相信技术会进一步流行的预期,从而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另一种是恶性的路径依赖。一种具有较之其他技术更优良的技术却可能由于晚人一步,没能获得足够的追随者而陷入困境,难以传播。简言之,路径依赖指一旦人们做出了某种选择,就会在惯性下不断强化它,不会轻易改变。
农业科技传播中引入路径依赖概念,是分析农业科技有效传播的重要途径。由路径依赖产生效果的农业科技传播起到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良性的路径依赖加速农业科技的传播,而恶性路径依赖使具有现实优势的技术可能落选,成为农业科技传播的阻力。具体表现为初始选择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和制约力。无论传播者或接受者一旦作出某一选择,就可能对这种选择产生依赖。而且,这种选择本身也具有发展的惯性,即使未来出现更高效、更先进的方法,也会遭到排斥。因此,农业科技传播凭借路径依赖试图解决这样两个问题:第一,哪些不良的初始选择造成恶性的路径依赖;第二,如何抑制那些恶性的路径依赖,创造良性的路径依赖。
二、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依赖分析
根据路径依赖原理,一些初始选择使农业科技传播陷入路径困境,对这些初始选择的分析可以从内部路径依赖和外部路径依赖两个方面展开,内部路径依赖从接受的角度进行分析,外部路径依赖的分析侧重传播的角度。
内部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理论认为初始条件决定以后的选择。农民自身的有限认知能力和保守文化这些初始条件设定了农业科技传播中的内部路径依赖轨道。
认知路径依赖。农业科技本质上是属于认识论。苏珊·菲斯克和谢利·泰勒的研究阐明了人类认知的基本原则:“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也就是说,人总是竭力节省认知能量”,有着规避复杂的天性,而科技的接受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需要费心费力,这与认知的原则有冲突,回避科技是农民认知天性使然。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认为,人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目前,我国文盲和半文盲人群主要集中在农民中,其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关于科技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在接受农业科技信息时,很难据此进行积极的思考、并作出理性的处理。这种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使农民科技摄入量长期存在严重的不足,产生隐性的科技饥饿,在这种隐性的科技饥饿状态下,农民对农业科技传播变得吸收无力。认知上这种僵化的路径依赖,造成农民科技的贫困和营养不良,成为农业科技传播的桎梏。
文化路径依赖。对于路径依赖的产生,诺斯认为历史是起作用的。追溯文化历史,农民受儒家文化浸润。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中庸文化,中庸的文化造就中庸的农民。在中庸文化的熏染下,农民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方式,缺乏竞争意识,害怕变革现状,因循守旧,安贫乐道。农民的求稳、不求变,求同、不求异的保守心理扼杀了科技接受所需要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当保守观念渗入到人的骨髓,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排异心理,对新生事物、新观念、新技术采取排斥态度。显然,传统的中庸文化对科学技术的接受有着严重的不足,这种文化的路径依赖使得农民对科技的作用认识不够,需求并不强烈,增加了农业科技传播抵达农民的难度。
外部路径依赖。农业科技有多种传播工具、方法,不同的工具、方法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和限定。路径依赖认为农业科技传播一旦选择某种工具、方法,就会不管这种工具、方法的局限性和适应性,对这种工具、方法产生依赖,而且愈陷愈深,当这种工具、方法适用条件发生变化后,容易使农业科技传播进入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陷入外部路径依赖的陷阱。
收视率路径依赖。电视以其独特的优势长期占据农村媒介第一位,传统上农业科技传播选择电视为其传播的主要工具,但目前农业科技传播并不受电视的青睐。原因在于电视台的操作与经营已经是市场化,观众不喜欢看的节目就没有收视率,没有收视率就没有广告赞助商,没有广告赞助栏目就没有收入。因此,电视台把收视率视为其生存的砝码,由此便形成了维护收视率惯性力量。农业科技在电视传播也遵循收视率的规则。由于农业科技节目收视率较低,农民消费能力又不足,广告收入就低,电视台收入也有限,导致电视台对农业科技传播缺少兴趣。尽管农业科技传播具有重要性,实际上其在电视上生存空间是在缩小,电视对农业科技传播的弱化表现为:一是电视传播容量不够,农业科技节目少,播出时间短,科技传播的专业机构缺乏,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为人口最多的农民设立一个专业频道;二是电视传播能力不够,农业科技节目制作力量异常薄弱,节目质量很难提升。目前,电视传播大多沿袭了过去科教传播的单一样式,仅仅是简单地讲述科技知识,讨论科技话题,节目常常与市场脱节,与农民需求脱节,表现技巧空洞,手法不对路,这些现象更加速收视率下滑,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农业科技传播“闭锁”在无效状态,陷入收视率路径依赖的陷阱。
政府供给路径依赖。一直以来,农业科技传播主体是各级政府的技术推广部门,无论是资金供给还是人员配给都是依赖政府供给,农业科技传播养成了等、靠政府的习惯。但单一地以政府各级技术推广部门作为主要的传播者既显得力量单薄,也不合理。由于政府受资金供给能力的约束,农业科技传播投入长期处于供给不足状态。据统计,发达国家农技推广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0%,发展中国家也在0.5%左右,但我国不足0.2%。无法保证农业科技传播的力度,不充分的农业科技信息成为农民排斥科技的理由。尤其是在后农业税时代基层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面对农业科技较大投入,短期内产出甚微,一些地方政府在非农投入获利机会远大于农业投入获利机会的诱惑下,对农业科技传播供给的意愿并不高,缩减基层的农技员编制,迫使农技员身兼数职,使得基层农业科技传播者缺乏足够时间和精力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农民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对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农业科技传播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一种任务,这种被动应付传播使科技缺乏活力,再有效的农业新技术也难以有效传播。
三、农业科技传播中的路径突破探讨
农业科技传播如果安于上述路径依赖,鲜于突破路径,最终只能使其发展陷入困境,被路径“锁死”。打破路径依赖的制约,培养适宜的新传播路径,是农业科技有效传播的当务之急。针对这些僵化的路径依赖,可实施以下四种路径突破。
快乐路径。快乐路径是对认知路径依赖的突破。趋乐避苦是人的本性,人总是在认知上追求最少化,在快乐上追求最大化。因此,认知路径依赖的突破在于快乐的凸现,而快乐就是效用,只要达到了效用的最大化,快乐也就随之而来。快乐效用公式是U=f(A,B),即快乐效用(U)是货币因素(A)与非货币因素(B)的函数。根据公式分析农业科技传播,其先天具有快乐效用。首先,农业科技帮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加货币因素的优势。其次,农业新技术上遵循省时、方便的逻辑,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同时,通过新技术的掌握,农民在社会群体中上得到身份和地位上的尊重,这种个人轻松与社会尊重都提高了非货币因素。因此,农业科技传播理应体现出快乐。事实上,快乐不仅是个心理指标,也是个数量指标,快乐哲学大师边沁提出测算快乐的指标,揭示快乐本身具有的特性,也为农业科技提供了传播的方向:一是农业科技加强强度传播。强度是指农民使用新技术实现报酬满足时产生的快乐强烈度。强烈的差异主要是由欲望差异造成的,塞托夫斯基把人的欲望依次分成个人舒适、刺激和社会舒适三种。不同欲望本身带来的快乐强度也不同,社会舒适的满足比个人舒适和刺激的满足强度要高。为此,农业科技传播不仅强调技术优势给予个人的舒适,通过奖励等刺激手段,使农业科技从枯燥转换为兴奋、挑战,更通过授予职称等形式强调技术掌握给予个人的社会舒适;二是加强纯度传播。纯度指农民获得快乐的代价最小化,也是指快乐实现时的满意程度。如果农民得到科技快乐以增加经济上付出为代价,快乐的满意程度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农业科技传播需要考虑寓传于省,突出新技术的成本优势。强调材料再利用能减少农民经济上投入;三是加强传播的持久性。持久性即农业科技实施给农民带来快乐的持续时间。新技术给农民带来增产增收的快乐,但在实施中存在科技风险,尤其是增产带来市场的波动,产生谷贱伤农的减收现象,使得科技快乐是短暂的。因此,农业科技传播需要拓宽传播的宽度,不仅是前期的技术,也包括后期的保障,如关注农业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并进行积极传播,以保证农民获利;四是加强传播的远近性。指农民获得科技快乐需要的期待时间。科技快乐满足并非即期可实现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努力与等待,而这种长的期待得到的快乐更具持久性。农业科技传播注重寓传于教,农业科技传播既是技术的传播过程,也是农民人才的培养过程,通过提高文化水平,增长知识才干,帮助农民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五是加强传播的确定性。意味着农业科技实施给农民带来快乐的真切可感的程度。不可感受的快乐是无意义的,农业科技传播重视寓传于观,组织参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是增加科技快乐可感受性的有效途径。
时尚路径。时尚路径既是快乐路径的提升,也是对文化路径的突破,目的使农民学习科技成为一种时尚。农业科技契合时尚所需要的条件:一是适当的难度。农业科技掌握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要求,如果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没有了追求,也就不能称其为时尚。但难度过大,也阻挡时尚追求。二是非垄断。农业科技传播的终极目标就是打破技术垄断,惠及农民,这与时尚的要求不谋而合。时尚的形成和充分发育仰仗于传播,农业科技传播对时尚的塑造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首先,加强喜新观念传播。哈耶克认为观念对行为的引导将居于优先地位。因此,农民接受和采纳科技始于其观念从保守向喜新转变。喜新崇尚进步和创新,即可以成为支持时尚的追求,也符合科技所需要的精神。加强喜新观念传播,为农业科技成为一种时尚而摆脱因循守旧、排外的思想束缚。
其次,降低时尚成本。当科技时尚成本的门槛过高时,科技时尚的追求受到极大的限制。而成本大是农业科技推广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就是降低门槛,努力消除科技中一切不利于农民接受的因素,包括费用、风险等,回答和解决农民的疑虑,为农业科技成为时尚扫清障碍。
最后,建立开放的传播模式。开放是培育时尚的沃土。目前,行政命令仍是农业科技传播的主要形式,这种把技术“推”给农民的传播方式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农民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与时尚的开放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建立开放的、互动的传播模式,为农业科技成为一种时尚提供了发育的沃土。
媒介路径。媒介的政府喉舌、市场主体和社会公器三重身份,决定了其应该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做到平衡。惟收视率是举的规则反映出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理念,容易产生媒介歧视。事实上,农业科技是一种公共技术,既有巨大的社会效益,也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只是直接受益者主要是农民,媒介是间接受益者。因此,媒介应该破除收视率的误区,发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为农业科技传播承担更多的责任。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中:首先,增加专业的农业传播机构及固定栏目,如建立农民的专业频道,以获利频道的收入对农民频道进行补贴,为农业科技传播提供良好的平台;其次,真正了解农民的需要,精心制作农业科技节目,不能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简单交差;再次,媒介在农业科技传播上要表现出应有的耐心和恒心。由于农业科技传播的效果具有滞后性,不能盲目以收视率高低决定节目的改、停;最后,挖掘传统媒介优势,积极运用新的媒介,提高媒介的科技传播能力。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网络,利用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展示农业科技传播的优势,丰富农业科技传播的内容。积极运用新的媒介,信息传播手段已经发展到网络和移动通信阶段,但这些新媒介优势并未在农业科技传播中得以体现,网络和移动通信的农业科技传播能力较差。
多元供给路径。农业科技传播需开阔视野、拓宽供给渠道。最有效的传播机制仍然坚持政府为主导,国家拨款为主渠道。
首先,积极引进资金,设立科技传播基金。鼓励民间、私人投资于农业科技传播事业。包括:一是引进涉农企业资金。企业参与农业科技传播表现为:产前提供种子、化肥等物质资料,产中的技术指导,产后收购,解决农民资金、技术和风险问题,达到产销有机结合。同时,也扩大了产业规模,实现产销“双赢”。二是发展各种民间技术传播组织。最有活力的传播体系是私人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合和协作,政府应加以帮助和扶持这些民间组织。其中农民专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传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是把科技成果直接拥有者引入传播领域,适时采用科技家教这种不拘一格的传播模式。即根据生产需要,农民主动自掏腰包“开小灶”,聘请农业科技成果的拥有者等到自己家中担任“科技家教”,面对面地接受指导。其次,鼓励农业科技传播部门兴办经济实体。第三,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农业技术传播项目。逐步探索建立县域担保基金,创新担保基金、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放大对技术传播项目贷款的信用额度,解决农业技术传播人员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1农技推广的特性
在探讨农技推广的涵义时,离不开对农技推广自身内涵特性的认识。农技推广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性。
1.1相依性
就是与农业生产相依相存,相辅相成。没有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没有农技推广,农技推广的进步,促进生产的发展。
1.2中介性
农技推广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是衔接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沟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环节,是联结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纽带。没有农技推广这个“中转站”、“关节点”,科学技术就不能由生产的精神潜力或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1.3实践性
农技推广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实践,是长期的科研实践、推广实践、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回到实践中,受到实践的检验,为社会实践服务,离开实践就谈不上农技推广。
1.4动态性
农技推广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成果研究阶段、传播普及阶段、应用生产阶段所组成,两个阶段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时刻运动着、变化着。这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处于永恒的生产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当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农技推广的内涵时,考察农技推广普遍联系的动态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1.5继承性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一代一代相传,连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6创造性
农业生产是在广阔的土地上从事的生产实践,分布面广,地域差异大,而科技成果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试验成功的。这种成果的局限性与地域的广阔性的矛盾,说明在另一种时间、地点的条件下应用科技成果是一种再创造。另外,科技成果在研究时,要求攻关突破,重点放在某一单项技术上,而推广应用,则是组装配套的综合技术。
1.7重复性
农业科技成果和一般科技成果不同,一般科技成果虽能重复,但在重复之后,实用价值逐渐降低。农业技术的连续性、积累性和稳定性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成果在重复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反而还得到完善、提高和发展。当一些更好的新成果出现之后,旧的科技成果逐步让位于新成果,新成果仍然是可以重复的。
1.8群众性
农业生产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众多,这可以说,农业生产是亿万农民群众从事的生产实践活动。因此,农民群众在掌握科学技术之后,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传播。这说明农技推广有广泛的群众性。
2农技推广中的传播模式
根据农业技术所固有的存在形态和方式,农业技术可划分为操作型技术、知识型技术、物化型技术。其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4类。
2.1传习式主要采取口授身教、家传户习的方式,由父传子,由子传孙,子子孙孙,一代一代的连续不断地传下去,逐步发展到一个家族,几个山寨,一群村落。这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科技文化落后,大都采取这种方式,这种传播模式只能引起“微变”。
2.2接力式在技术保密或技术封锁的条件下,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有严格控制的选择。这在传统农业阶段,一些技术秘方,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往下传,如接力赛一样。师父所带的徒弟,是由师父挑选的。这种传播方式,虽也是一代一代下传,但呈单线状,不呈辐射状,局限性较大,这种传播只能引起技术上的“弱变”。
2.3波浪式这种传播模式,由科技成果中心将成果呈波浪式向周围辐射、扩散。这种状况可由“一石激起千层浪”来描绘。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辐射式”,在当代被普遍采用,它能促进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称之为“渐变”。
作者:李秀华单位:(吉林省通榆县乌兰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摘 要:本文首先简要概述了相关的概念定义及增强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阐释了提升农业传播技术的同时还要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农业传播技术;植保工程;应用;探究分析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传播媒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结合多样农业发展地区经济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农业信息普及,更好的推动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的应用。
一、农业传播技术与植保工程的概念定义
首先,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所谓的植保工程指的就是为全面提升农作物有害生物与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综合治理与应急控制能力,提高农药与机械管理以及相应的安全使用能力,做到把病、虫、杂草、鼠等各种有害生物的危险降低到最低程度而实施的建设项目。换言之,植保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否直接关乎着我国农业的整体发展前景与经济效益的实现,它为农业更进一步深层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农业传播技术指的就是针对当前我国农业植保信息化发展的概念来说的,农业传播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而不再是简单的一刀切这种单一的模式。农业传播技术主要依托的就是互联网,旨在提高广大农业户的农业种植理念,使其能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抛弃陈腐老旧的r业传播技术,实现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化解农业发展当今面临的严重威胁与挑战。
二、增强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增强农业传播技术在我国当今的植保工程应用中非常具有必要性,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农业传播技术是牢固建立在多种多样传播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它有利于迅速传播农业发展中的先进理念与创新性的新颖知识,相对于我国当前地域上较为偏远与经济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来说,这极大的有利于推进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摒除不合时宜的、因循守旧的、墨守成规的农业发展理念,减少植保工程的成本投入,充分挖掘出潜在的优势。
第二,之所以说增强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还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与影响,最为典型的就是农业经济效益与技术手段相挂钩,过去的农业传播技术并不能有效的控制细菌的繁殖,再者,全球的气候环境也危机植物的生长状况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通过增强农业传播技术的层次与水平,实现植保工程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有助于实现绿色农业的转型,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贯彻落实好国家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观,这明显的有助于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取得较为广阔的渗透空间。此外,新型农业更能抢先掌握与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将农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与规划,再辅助以必要的严格监管与植物检疫,确保植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提升农业传播技术的同时还要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所谓的农业市场信息主体主要指的就是能够为保持农产品市场的安全运营给予良好高效的保障,建立农业市场信息主体是为了填补市场信息虚假或者决策的盲目性与自发性而提出来的,如果要想建立健全准确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必须要依托于政府来实现应有的职能。建立农业市场信息主体一方面有益于抓农业监测预警,促进科学的决策与进一步指导生产,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推动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促进信息进村入户、服务纵向延伸,向农业服务体系进行不断持续的渗透,牢牢抓住植保工程,促进产业发展能力的提升。简而言之,国家如果想要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与技术支持,就要严格管控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范围内,还要同时兼顾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公益性的投入比。
四、注重农业传播媒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植物保护事业是农业生产基础的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受到各种各样客观因素的制约使其发展也达到了瓶颈期,最为显著的就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球气温与季节气候的反复无常以及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等因素,所以,决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正确高效的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是重中之重,有助于增强我国的农业发展水平与综合的经济实力。
1.村喇叭与人际传播。村喇叭与人际传播主要针对的是农村区域,村喇叭的显著优点就是充分发挥村委会组织的力量,向农民灌输各种农业政策信息,这能极大地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与注意力,弥补了某些农民群体文化水平不高的缺陷,但是它的不足之处就是应用范围仅仅局限于村级之类的小单位,有待改善。人际传播是高效的实现农民(例如亲戚朋友、邻里街坊等)面对面的植保信息交流,这极大地保障了农业信息的可信度,最大的不足之处就在于它的传播速度比较的缓慢且扩散的效率不是特别的高。
2.电视与广播。注重农业传播媒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主要指的就是打破一成不变的农业传播方式,创新传播媒介,使得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得到广泛的普及与应用,这还显著的体现在电视与广播上。电视能及时的扩宽农业知识的覆盖面积,更加深刻的引导着广大农民去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社会性质与潜在的意义,缺点就是农业节目的收视群体与电视传播者两者之间的数量差异较为的悬殊。广播主要应用于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的宣传推广中,它的针对性与目标性都非常的明确,传播方式灵活多变且简洁快速,还能提高与听众之间的交流沟通,但是广播没有重复性,很容易致使听众对其快速以往,难以保证农业信息的质量。
3.书籍、小册子与多媒体、互联网。书籍、小册子与多媒体、互联网也是一种农业信息传播媒介。首先,书籍与小册子的时效性落后于当下,但是有利于农户反复研读与使用,成本低廉,最大化的符合受众需要,传阅的概率相比其他媒介要高。再者,多媒体与互联网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传播农业信息在植保工程中的应用,它的信息存储量非常庞大,形式多样且生动有趣,如图片、视频、音频等等,利于解读。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当前的农业发展进步与农业传播信息技术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经过实践证明:农业的发展是无法摆脱技术的改革创新与研发信息共享的支持,因此,本文探究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摘要:种植业仍为我国农业主要成分。加强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可有效推进种植业发展,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完善的农业技术体系建立,能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催化剂”作用,能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但我国东中西部、平原与山区、沿海与内地农业科技水平普及程度不一,农民的文化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要以农业技术推进种植业的发展,必须得结合各地实际,讲究策略,稳步推广。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策略;种植业;发展
一、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在诸多层面还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推广农业技术时“一刀切”,和各地实际情况、山川水文、气候物产结合的紧密度不够,在进行定位方面精确度不够等。农业技术的推广没有严格的按照专业进行设置,这就对农业生产以及综合服务的提供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
再者,农业技术推广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重视科研而轻视推广的一些思想问题,在传播推广的效率上就得不到有效提升。还有是在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和技术的推广没有得到紧密结合,在研究的目标方面比较单一化,研究的领域比较狭窄等。
二、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化策略探究
优化农业技术的传播推广,要从多方面进行探索,首先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原则,这样才能将技术推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坚持遵循效果导向的原则,紧密和实际的利益需求相结合以推广农业技术,坚持因地制宜,将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充分重视。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还要注重职能细化,在这些层面统筹协调考虑整合,才能真正的保障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得以有效提升。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要充分重视农民为本的理念。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结果运用的对象就是广大农民朋友,所以在技术的推广中要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要能充分尊重农民的参与权以及经验,尊重农民的选择,进一步的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对农业科技的实际需求。具体的技术传播推广过程中,就要高度重视项目选择,提高技术选择的准确性和适应性。
再者,要想将农业技术传播推广的效率得以提升,就要能对农业技术传播的特殊性研究上进行强化。农业技术的传播以及技术自身的特殊环境下,在周期性以及风险性方面都比较大,要能将农业技术传播推广的整体队伍能够加强壮大。并要能够对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建设要能完善化,将主渠道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还要对农科单位以及社会团体的参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方面进行加强。
三、加强农业技术传播,推动种植业稳步发展
现代化的农村发展和农业种植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农业技术的推广既是其中的重要结构,也是推动以教育为最终目的的农村发展的核心主导力量。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种植业和农村发展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社会经济良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影响意义极为重大。
例如,在小麦或水稻的培育过程中,进行一些人为的干预措施,如统一管理、统一品种、统一栽植密度及多培育壮秧等方式来提高产量。而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可以使农业技术手段规范化,管理统一化。能有效的节约人工和资源,既提高了产量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一)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
农业种植业要以现代化农业作为目标,立足于农业种植业本身,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有效的变革。发展方向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在种植总量均衡的前提之下,要坚持多元化经营的理念方针,保障我国粮食的自给率和综合生产能力。由于我国纬度跨度大,就必须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来进行种植业生产。例如,在南方地区可以种植水稻等,在东北地区适宜种植大豆、玉米和水稻等,在冀鲁豫地区应着重发展优质小麦的种植。此外,还需要加大力度发展蔬菜、油料、花卉和棉花等经济作物。
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优质配套的栽培技术是必不可少的,采用优胜劣汰来选取农作物品种。选取优质、专用、适销的农作物品种。现今的市场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日常需求也在朝着绿色健康多远化发展,这就必须使农业种植业产品多元化、优质化和层次化加深。还需重点关注进出口农作物的培育种植,培养现在紧俏的名贵中药、名贵花卉、特色蔬菜等。粮食种植要淘汰南方早抛稻、江南冬小麦、东北春小麦中的劣质品种,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和大豆等。油料种植要大力拓展长江流域油菜籽生产面积,提高“双低”油菜的生产比值,保证国内食用油的供给。水果种植要限制苹果、柑桔、梨等大水果,大力推广优质小水果种植,并优化树种结构,增大加工型水果生产。
(二)农业技术推广有利于推进新型农村发展
农村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通过科学有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可以更好的建设新型农村产业,更好地培育新型农民。农业技术推广到位了,就能推进农村社会繁荣兴旺。在现如今的农业种植业发展问题上,需进行农村综合发展,达到实现普遍福利这一最终目标。全面提高整个农村人口的认知能力及农业技术水平,能为农业改革带来更多红利。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后,农民对现阶段农业发展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了解了当地的发展出路,这样才能大大提高农民们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发展的普遍的社会福利。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如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忙闲各半年”的情况,让农民在劳动强度降低的情况下,一年都有收益。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农村发展及农业种植业发展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全面改革,农业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推进。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农业生产率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农业技术的传播对于农业技术的改革推广也有十分积极且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农业当前的现状以及农业推广的重要性,从而阐述了农业技术的传播对于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关键词]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传播 作用
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不容乐观,依然存在着诸多层面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建设未能达到足够的合理化,其未能准确地对推广进行定位;农业技术推广的机构没有达到足够的专业化,在提供一些农业生产方面的综合服务上存在局限性,同时推广机构中存在的多重职能重叠的情况也将阻碍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在实际推广中,甚至还存在重科研轻推广的策略问题;由于农业技术传播达不到密切联系实际生活、满足实际情况,也影响了技术推广的效率;技术推广同理论研究也未能够理想的糅合在一起,目前理论研究的目标和领域都过于单一和狭隘。以上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
2 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农业技术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在:提升巩固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生产有积极作用,它可以加强在科研单位和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使得科研技术的研究更加合理化,且更具有实用性,使科研成果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机构体系使得农业技术充分发挥对农业生产的推动影响,而在农业技术的推广过程中,也可以帮助普及科技影响力,加强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从而为今后更好的农业发展奠定基石;农村的社会服务模式也会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得到推进和激发,通过先进的技术推导可以更好的克服社会化服务内容层面过多的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率。
3 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3.1 传播源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根据传播学的研究,传播源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具有强而有力的权威性、亲和力、吸引力并且具有能动性,传播源具有真实性、可靠性。根据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经验来看,农业技术推广中传播源也具有以上特点。基于我国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状可以得出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推广工作人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作为农业技术传播的政府执行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自身具备的文化知识、信息沟通能力和社会形象地位都对农业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杂交水稻的推广中,国家将推广杂交水稻列入到粮食生产发展的策略中,从各级政府在推广杂交水稻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可以看出政府不仅仅是推广政策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推广的传播源的重要成员。政府作为传播源,真实体现了传播源的强而有力的权威性及可靠性的特点,而政府作为传播源也是我国能够成功推动杂交水稻的重要因素。当时推动计划中大量技术推广人员下乡蹲点各大试验田和示范田的带动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代表了各级政府,且作为推广的传播源通过各种方式拉近传播接受者的距离,从而保证信息的可获得性,这样的方式也具有上述过程中传播源所具有的特点。与此同时,政府的官方网站和平台也在某种程度上扮演者杂交水稻推广的传播渠道,这一系列的政策实施使得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很快的发展和传播。在对一些对农户的调查问卷中可以分析得出,大多数农户的对新技术的获得来源、信息判断及技术培训等一些相关传播过程中,对村干部和政府机构的农业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和信任性,这一调查结果也直接说明了传播源对于相关农业技术推广过程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3.2 传播信息研究主要结果对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传播过程中,通过研究传播信息可以得出传播信息需要具备一下特点:传播的信息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论,并且前后一致的信息可以让接受者更容易理解,而让人愉悦的信息内容同样使接受者易于接受,传播内容中前段和末尾的信息更容易被记住,重复出现的信息可以增加传播需要的效果,然而过于频繁的相同信息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降低传播效果,而信息通过不同五官接受可增加记忆性。通过上述对技术传播信息的研究分析结果,可以对我们如何更合理的设计农业技术推广方法提供理论支持从而提高技术推广的有效性,使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理论知识更易被受众接受获得。
3.3 对传播接受者的研究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启发性
通过农业技术传播明朗传播的接受者,只有了解受众才能够进行有效传播,从而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分析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和记忆、受众的个人差异,因为受众的自身文化素质、接受态度和对信息的理解能力,甚至是受众的社会背景对他们如何获取和理解信息都有影响,从而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在农业技术传播的过程中收集受众的信息,有针对性地选择客观的、熟悉的传播源,合理地建设与传播接受者之间良好且积极的关系,制作设计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的信息传递内容,从而将制定出可靠有效的推广机构以及推广方式,使得农业技术的推广被受众更轻松愉快的接受,从而加大推广效果。
4 结语
伴随着我国逐渐步入市场经济模式,农业技术推广方面也随之出现了新的态势和问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去完善。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该是基于合理的科学理论基础上的,我们应当足够的重视并致力于农业技术的传播,并且理解遵循农业技术传播的特点和传播规律,从而及时且有效地制定出合理的农业技术推广策略,并且明白只有坚持以科学研究理论为依托根本,我们才能够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避免短期行为的错误引导,从而制定科学的技术推广策略,摆脱农业技术推广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
作者简介:叶剑峰,(1987-)男,汉族,广东省封开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员。
摘要 以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为例,从农业科技传播的不同方式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了如何将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教授农村、企业、合作社等实体乃至农民,为农民致富提供技术支持,为农业、农村进行技术服务。
关键词 农业科技传播;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试验示范;汾阳综合试验站
随着国家对农业研究新模式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建立,各种农产品启动了种质创新与育种、作物栽培与管理、病虫害防控、土肥、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与贮藏、产业经济等各个环节的研究,并需要对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在示范过程中,农业科技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关键。现就农业科技传播技术在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 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应用农业科技传播总体概况
农业科技传播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科技传播最早的起源之一[1]。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是将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受众,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将“私有知识”转化为“社会共享知识”的方法,最终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2]。农业科技传播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农业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农业科技需要。因此,要从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可行地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4]。
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覆盖了60多种农作物,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自2008年加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承担了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丘陵旱薄区谷子糜子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谷子糜子大众化食品加工技术研发、谷子糜子特异资源创新和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谷子糜子主要病虫害动态及防控技术研发示范、谷子糜子抗旱耐瘠薄栽培生理研究、谷子糜子产业信息与政策研究等多项任务。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骨干,结合各示范县农业局的培训活动,根据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集中会议培训、田间现场观摩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田间巡回指导、现场指导、入户培训、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出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网络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共同对试验站的服务区内对象进行培训活动。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法律法规、谷子糜子新品种介绍、轻简化栽培、抗旱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加工贮藏等。农业科技传播的对象主要是农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负责人、技术骨干、乡村干部、部分农业主管部门。
2 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应用农业科技传播的机制创新
农业科技推广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运行正常、能够基本满足需求的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另外,全国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也进行了很多探索与实践,创新了农业科技推广的方式和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南平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宝鸡的“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河北的“农业科技传播站”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传播模式。在适应当前形势、满足农民需求、促进农业发展的前提下,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尤其是在农、科、教统筹,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培育了一批典型,如各种类型的技术经济服务组织建设、行业学会(协会)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等。总之,这些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不但满足农民的需要,促进了农业发展,也丰富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农业科技传播学科建设奠定了实践基础[5]。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非公益性的农业科技传播方式也逐渐出现,并发展壮大。先后涌现出了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模式等成功事例,对国家公益性农业科技传播体系进行了很好的补充[6]。
近几年,吕梁市着手绿色谷子生产基地建设,进行绿色认证,提升吕梁以谷子为首的绿色杂粮产业,汾阳试验站本着为地方谷子产业提供技术支持的思路,以市政府和各县农委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搭建的基地建设和农技推广平台,做一些具体的农业科技传播指导工作,重点在基地内示范推广“谷子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负责技术培训和谷子生长阶段的跟踪技术指导。
借助各示范县农委的行政优势,布置“绿色谷子”及“谷子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配合试验站的品种和技术优势,完成农业科技传播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汾阳试验站在各县的绿色谷子基地集中搞26.7 hm2的“谷子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通过技术培训,向全部基地辐射推广。各县通过行政指导基地农户与当地的合作社和杂粮加工企业签订优质优价收购协议,吕梁市政府和各县政府给予谷地1 500元/hm2的种植补贴,鼓励农户参与绿色谷子的种植;构建质量追踪体系,使“绿色谷子”从生产、运输、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实现质量安全。在推广过程中,其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汾阳试验站各示范县的技术骨干都是各县农业局局长和农业技术推广站、土肥站或植保站人员,技术示范与当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以及农民需求紧密结合,与各示范县农委协作,按当地需求规划基地,具体落实到进村入户,适当集中连片。二是以试验站站长为技术总指导,以团队成员、示范县技术骨干为主成立技术指导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优良品种引进、配方肥配置、耕种机具选型及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全过程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将整地播种、肥水管理、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统一,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情况
3.1 现场传播方式
主要包括技术培训会、现场观摩会、新闻会、广场宣传与咨询、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现场活动等方式。现场传播的方式最突出的特点是能够获得较好的现场展示效果,直观生动,辐射和带动能力非常强。但现场传播的方式对资金、技术、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多用于重大技术的推广。汾阳综合试验站将谷子新品种、轻简化栽培技术、无公害、绿色谷子种植技术传授于示范点、示范村,然后辐射到其他村,周边人群十分羡慕并学习项目示范村农民的种植技术,周边村民反应项目村村民的种植技术和收益要比其他村子高的多。媒体的报道在当地周边起到了很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7]。
3.1.1 集中会议传播。在专业合作社、涉农公司、家庭农场、企业、基地负责人、技术骨干、乡村干部、部分农业主管部门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农民等群体内开展农业科技传播工作。汾阳综合试验站每年冬、春农闲季节协同吕梁市、汾阳市、孝义市、交口县、柳林县、石楼县、临县、兴县等地方农业委员会组织大型培训、专题讲座、座谈会等,传播内容涉及谷子无公害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轻简化栽培技术及加工储运等,这种依托当地农业生产单位合作组织的农业科技传播能最大限度地组织种植户,使原本分散、不易组织的农民坐到一起,在这种规模较大的培训会上,能把农业科技知识更广泛地普及,并能接收整合大量来自基层农户的信息,有利于农业科研工作者和广大一线种植户间进行面对面交流,使科技直接落实到田间、农户,也使农业科学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直接反馈给科研人员。这种大信息量、集中式的交流互动,为农业科技的实际推广应用提供了一条有利的途径。
3.1.2 现场指导传播。在春种、夏管、秋收季节,根据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等需求对除草剂的应用、播种机的调试、免间苗栽培技术、绿色谷子栽培技术、小米加工贮藏等科技,直接到现场指导,并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等方式进行技术跟踪服务,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3.1.3 针对特性问题传播。在生育期发现有病害、虫害、倒伏等实际问题,利用岗位人员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针对性传播。
3.1.4 针对特殊阶段传播。遇特殊阶段或极端气候条件,如苗期干旱谷子不扎根,后期雨水多、低温等,及时指导农户采取有效措施,将损失降到最低。
3.2 媒体传播方式
主要包括广播、电视、多媒体、电话、网络、邮件等多种媒体传播方式,为确保农业科技能快速进村、入户、到田,汾阳综合试验站人员多次利用媒体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传授给当地农技人员及广大农民,有针对性地展示新品种与先进农业技术,处理解决眼前的切实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一些地区村委会采用喇叭传播、逐户通知的方式,解决好农业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保证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农户[8]。
自体系成立以来,在吕梁市举办集中会议培训和现场观摩等传播活动时,应用了广播、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媒体传播,主要有吕梁市各示范点轻简化栽培技术、绿色谷子栽培技术等技术培训会;汾阳坡头示范点农民素质培训会;柳林西垣示范点技术培训会;汾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日培训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日观摩活动;院推广处及吕梁市种子现场观摩会;柳林西垣示范基地现场观摩会;吕梁市各示范点组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加工企业等现场观摩会[9]。
3.3 书面传播方式
书面传播方式主要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印发的小册子和宣传资料,是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等信息的材料。成本低廉,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传播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如山西省谷子区划及新品种介绍、谷子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谷子的营养与食品、糜米苦荞黄酒、谷子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谷子杂交种及栽培技术要点等宣传资料,内容精炼,方便实用,印刷成本低,发放效果快。还有针对特殊阶段、特殊问题编发的应对措施与方案,如:抗旱播种应急方案、谷子病虫害防治方案、汾阳市示范基地大风冰雹灾害调查和应急补救方案、秋旱的预防及田间管理指导等,都及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与发展,以及传播新技术、新方法、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农业科技传播学科得以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
实践证明,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按照以需求为目标、市场为导向的科技传播原则,建立起上下联动、协调运作的传播机制,既能冲破传统农技推广观念和体制的束缚,形成大农业、大科技工作格局,也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现代农业科技传播规律,有利于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10]。
试验站团队成员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途径主要是同农民加深理解,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与农民打交道中尽量学会用农民的语言,运用清楚、简练的语言表达,在表达和理解上找到共同点。主动地向农民敞开思想,充分认识到农业推广活动必须有农民参与,是一种每个参与者都对结果的取得有影响的互动过程。因此,在工作中需要注意,团队成员与农民之间不是劝服与被劝服的关系,不是控制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彼此信任的关系。应努力避免出现控制型沟通的问题,提倡理解型沟通[11]。
农业科技传播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应用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应以网络为主,着重拓宽科技提供的范围与提高科技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科技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科技,真正做到“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进一步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发展。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要素,也是科技转化成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制约,农业技术传播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文章列举了农业技术传播推广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农业技术本身因素、农业技术传播渠道因素、农业技术需求方制约因素、农业技术传播方式因素、来自政府政策方面的因素,重点强调农业技术人员素质和技术需求方农民接受农业技术意识方面的因素。
关键词:农业技术;传播;因素;分析
引言
农业技术传播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因素影响,弄清楚这些制约因素的形成和特点,才能针对性制定相关防制约策略。农业技术本身方面,关键是技术本身的可操作性问题;农业技术传播渠道方面,主要是农业技术人员素质提高的问题;农业技术需求方制约方面,主要是农民接受新技术的意识问题;农业技术传播方式方面,关键是处理好适合农民接受的方式问题;政府方面因素,要体现政策的适应性和倾斜度的问题。无论来自哪些方面的制约,都给农业技术传播造成一定影响。针对性采取反制约措施,已经成为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任务,也给农业科技人员带来严峻挑战。
1 农业技术本身因素影响
鹿寨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夏热冬凉,无霜期可以达到330d以上,适合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大豆、红薯等,是“八五”国家商品粮基地县。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鹿寨县农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方面,已经取得重要突破。但是,在农业技术传播推广过程中,由于这些农业技术本身还不够完善,在具体实施时,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1.1 技术适用性、可操作性因素制约
农业技术在传播推广时,涉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也就是这些农业技术能不能大面积实用?在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有没有条件进行相关操作?农民朋友能不能独立操作相关技术措施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样的农业技术就没有推广价值。不管技术本身的科学性有多高,也不管技术实施之后的效果有多棒,不能让农民顺利使用,这样的农业技术就是标准的花瓶,没有一点实际价值。
在农业种植时,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该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技术。由于鹿寨县地形多样地质条件也呈现复杂化,对土壤进行监测,其难度就非常大。所以,像这样的农业技术由于自身制约因素太多,不能具有全覆盖性,农民根本就不可能随意操作,而要科技人员每一小区域都进行土壤测试配方,工作量是巨大的,也是现有科技条件所不允许的。这样的农业技术自身就存在传播短板,无法得以广泛传播和使用。
1.2 技术效益显著性因素制约
鹿寨县是农业大县,特别是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生产天然无公害农业产品,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有很多发展空间和发展优势。例如,大力发展黄栀子种植,实现黄栀子基地化管理,就有比较好的发展前景。农业生产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不仅提高了经营效益,还把一部分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这对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收入,都有重要积极推动作用。推广黄栀子基地种植技术,其效益显著性就非常明显,也能够获得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同。
鹿寨县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而且也靠近著名旅游区桂林,发展农业旅游想必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农业技术项目。但是,由于地缘问题和交通、环境、宣传等因素的共同制约,如果在鹿寨县大面积推行农业旅游,大搞“农家乐”经营,恐怕就难以取得预先效果。像这种农业技术没有显著的经营效益做基础,就不能获得推广空间。每一项农业技术都有特定的时空限制,在推广传播时当然要遵循这个限制,不然就是盲目,不仅不能收到经营效益,还可能会造成亏本损益。
2 农业技术传播组织因素影响
农业技术传播推广需要有完善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管理,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则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主力军。在实施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工作时,由于农业主管部门组织不力,或者是农业技术人员素质不高,都可能导致农业技术传播出现组织管理漏洞,使得农业技术难以与农民经营实现自然接轨。农业技术依然得不到有效落实,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受阻。
2.1 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受限
2002年~2013年9月,鹿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其他站合并为农业服务中心,但单位属性并没有发生改变。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人、财、物管理权在乡镇政府,人员配备、设备管理都属于乡镇,县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管理只限于业务指导。像这样“管事不管人,管事不管钱”的现实,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时,必然要遭遇到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乡镇随时都可以抽调农业服务中心的人员到乡镇政府帮忙,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搞农业技术推广传播,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农业技术推广力量,农业技术当然就难以被农民实际应用。
2.2 基层技术人员素质低下
鹿寨县自从农业技术推广站合并之后,由于乡镇常常抽调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去做计生、林改、征地、维稳等政府工作,农业技术推广就显得力量过于薄弱。本来专业技术人员就不足,加上政府借人,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短缺,而且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已经严重老化,10多年没有做农业方面的工作以及相关知识更新,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可想而知,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归口管理,不同专业的人员不断混杂进来,在职在编属于农口人员已经不到1/2。推广农业技术这样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只靠这样的技术队伍又怎么能够顺利实现呢?
为提升农业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质素,鹿寨县乡目前采取的解决措施:县农业局管理为主,充分利用2013年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加强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和知识更新。这项措施可谓是雪中送炭,很多农业技术人员有了学习提高的机会,但农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太低,要想扭转这个局面,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3 农业技术需求方制约因素影响
3.1 农业企业制约因素
鹿寨县虽然引进了一些农业企业介入到农业生产之中,但由于覆盖面还较窄,不能给农业技术推广创造更多经营优势。特别是农业特色种植,如果没有大型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介入,农民生产就难以形成产业化链条。农业产品销路出现问题,农民种植积极性就要大打折扣。因此,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还需要加强,农业走产业化之路才能成为现实。但是近些年,鹿寨县的桑蚕产业化是比较成功的,成功的引进了三协、贵盛、洛江等缫丝厂。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很好的起步。
3.2 农民素质制约因素
农村劳动力资源不少,但大多都外出去谋取职业。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基本都会走出去,留守的自然是老弱妇女儿童。这个群体文化程度很低,又没有求知的欲望,学习技术的热情自然不会很高。这也为农业技术传播推广造成障碍。
3.3 传统意识制约因素
由于长期种植习惯所致,很多农民受限于传统种植的约束,不敢随便改变经营方式;对新技术新工艺存在疑虑,特别是害怕出现经营风险,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传统种植意识已经严重制约一些农民的思想,对新技术常常持排斥态势,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3.4 组织体系制约因素
农业技术传播需要一定的媒介,农民在接受这些新技术的时候,常常是本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原则,不亲眼看到结果是不会轻易相信的。如果农民能够看到邻居亲朋好友使用一些农业技术获得成效时,这样的传播就会非常有效。像这样的传播要比农业技术人员劝说更有成效,这说明组织化发展对农业技术传播推广更为有利。鹿寨县农业合作社还没有形成规模,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很多农民还在自己探索市场进行相应产业调整,当然存在一些盲从性。因此,加大组织化管理,已经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内容。
4 农业技术传播方式因素影响
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当然离不开有效的传播方式。传统的选择方式大多是采用广告、传单、广播、电视等媒介,开展农业技术的宣传推介。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传播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这给农业技术传播推广带来麻烦。
4.1 推广方式不合理
农业技术传播推广,要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做示范做讲解,但现实是,很多农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现场实地操作,而是喜欢在教室里讲道理,即使有到田间地头的,也不能深入。因为有些农业技术需要实地观察和跟踪指导,如果技术人员不能深度介入,只是纸上谈兵,这传播效果自然就打折扣。有些地方为搞宣传,甚至花钱请农民参加培训,替相关单位造势当“托”。这当然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正常传播和推广。
4.2 信息技术不完善
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较为完善的信息推介平台,像基本的设施、图书等,但很多乡镇没有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办公场所,更没有租借图书资料等业务设置。农民难以从乡镇农业机构中获得想要的技术资料,即使是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也不能快速获得相关技术支持。这也为农业技术传播带来一定困难。但是从2013年后,农业局归管后,各乡镇的农业推广站都配备了较为齐全的办公设备,如打印机、投影仪、相机、桌子、板凳等。这使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得到很大的提升。
5 农业技术传播政府政策因素影响
政府在农业技术传播推广中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农业技术传播组织管理方面,如果政府给予有力支持,特别是农业技术人员配置都能够得到有效加强,开展农业技术传播自然就有物质保障。政策支撑方面,农业技术推广是一个周期较长的工作,如果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开发推广,就可以大大促进农业技术的发展潜力,为实现农业技术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导。如果政府能够重视农业技术传播工作,加大农业企业招商力度,为农民牵线搭桥,推广相关农业技术就会更有成效。反之,政府在农业技术传播中的推动力不足,自然就会对农业技术传播带来副作用反效果。
6结语
农业技术传播不仅给鹿寨县农业经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虽然农业技术推广好处多多,但在具体操作中还是要遇到一些制约,有些是意识问题,有些是技术问题,有些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困难。要找到解决这些制约因素的方法,首先要弄清这些因素产生的根源,针对性制定解决方案,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农业技术的大力推进,为实现农业大发展创造优良环境。
摘要:在商品经济日趋发达的今天,广大农民群众强烈地呼唤技术,促使农技推广事业也在日益发展,本文就农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涵义及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业技术;农技推广;涵义;特性;模式
农业技术推广事业是使农业翻番、农民致富、国家兴旺的一项事业,为了做好这项事业,我们从农技推广的基本涵义、农技推广的特性、农技推广的模式3个方面进行论述。
1农技推广的基本涵义
农技推广,就是农业科技工作者,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将科技成果迅速地传播到农民群众中去,最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上,能动地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创造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达到高产、优质、低耗、少污染的目的,促使农业不断进化和发展。农技推广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流程式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从内涵看,包括推广来源、推广主体、推广形式、推广手段、推广对象、推广目的、推广效果。从阶段看,可划分为三大系统,即科技成果系统、科技传播系统和农业生产系统。
科技成果系统,包括科技传播的主体——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传播的对象——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群众,还包括推广形式、推广手段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农业生产系统,包括自然环境、农业生物、人类社会劳动。由于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上述三大系统在相互作用时,又涉及到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管理因素。三大系统与三大因素,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组成了纵横交织、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这种无限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形成了农技推广的系统结构,构成了农技推广的整体,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由此可见,农技推广不仅涉及农业系统内部的各个学科、各个专业,还涉及到其他自然科学;不仅涉及到自然科学,还涉及到社会科学、经济科学、思维科学。农技推广的发展,必然要依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效应”和“边缘优势”。由于邻近学科的不断相互渗透和影响,现代农技推广的交叉化、边缘化、复合化、多元化的特征更显得十分突出。这就决定了农技推广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科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必将逐步形成内容浩瀚广袤深宏的知识体系。
2农技推广的特性
在探讨农技推广的涵义时,离不开对农技推广自身内涵特性的认识。农技推广作为一门科学,具有以下特性。
2.1相依性
就是与农业生产相依相存,相辅相成。没有农业生产,自然也就没有农技推广,农技推广的进步,促进生产的发展。
2.2中介性
农技推广处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边缘”,是衔接科技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桥梁,是沟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环节,是联结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纽带。没有农技推广这个“中转站”、“关节点”,科学技术就不能由生产的精神潜力或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2.3实践性
农技推广本身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都来源于实践,是长期的科研实践、推广实践、生产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回到实践中,受到实践的检验,为社会实践服务,离开实践就谈不上农技推广。
2.4动态性
农技推广是一个不断运动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成果研究阶段、传播普及阶段、应用生产阶段所组成,两个阶段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时刻运动着、变化着。这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处于永恒的生产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当我们要了解和认识农技推广的内涵时,考察农技推广普遍联系的动态特性是十分重要的。
2.5继承性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一代一代相传,连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6创造性
农业生产是在广阔的土地上从事的生产实践,分布面广,地域差异大,而科技成果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试验成功的。这种成果的局限性与地域的广阔性的矛盾,说明在另一种时间、地点的条件下应用科技成果是一种再创造。另外,科技成果在研究时,要求攻关突破,重点放在某一单项技术上,而推广应用,则是组装配套的综合技术。
2.7重复性
农业科技成果和一般科技成果不同,一般科技成果虽能重复,但在重复之后,实用价值逐渐降低。农业技术的连续性、积累性和稳定性比较突出,农业科技成果在重复之后,在一定时期内,反而还得到完善、提高和发展。当一些更好的新成果出现之后,旧的科技成果逐步让位于新成果,新成果仍然是可以重复的。
2.8群众性
农业生产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人数众多,这可以说,农业生产是亿万农民群众从事的生产实践活动。因此,农民群众在掌握科学技术之后,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促进了农业科技的传播。这说明农技推广有广泛的群众性。
3农技推广中的传播模式
根据农业技术所固有的存在形态和方式,农业技术可划分为操作型技术、知识型技术、物化型技术。其传播模式主要有以下4类。
3.1传习式
主要采取口授身教、家传户习的方式,由父传子,由子传孙,子子孙孙,一代一代的连续不断地传下去,逐步发展到一个家族,几个山寨,一群村落。这在原始农业阶段,由于科技文化落后,大都采取这种方式,这种传播模式只能引起“微变”。
3.2接力式
在技术保密或技术封锁的条件下,技术的转移与扩散,有严格控制的选择。这在传统农业阶段,一些技术秘方,以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往下传,如接力赛一样。师父所带的徒弟,是由师父挑选的。这种传播方式,虽也是一代一代下传,但呈单线状,不呈辐射状,局限性较大,这种传播只能引起技术上的“弱变”。
3.3波浪式
这种传播模式,由科技成果中心将成果呈波浪式向周围辐射、扩散。这种状况可由“一石激起千层浪”来描绘。这种方式,可以称之为“辐射式”,在当代被普遍采用,它能促进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称之为“渐变”。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植保工程中农业传播与沟通尤为重要,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传播技术 植保工程 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气候变暖带来的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农业有害生物突变频率和危害趋势不断加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危害的风险增大,作为农业生产基础保障的植物保护事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绿色农业转型,突出农业生产安全、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题,及时准确农作物病虫情报,积极开展电视预报工作;实施“绿色植保”战略,推广病虫绿色防治技术,经济有效地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灾害;强化植物检疫,严防外来有害生物的传播蔓延,加强农药监管,严格限制高毒农药的使用;充分发挥植保公益职能,努力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新型农业需要掌握和应用最新的信息资源,发挥它的最大优势,农业传播与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认识并利用好农业传播信息与技术,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就结合贵德县农牧业实际,农业传播技术在植保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一、建设农业市场信息主体
市场信息的匮乏或失真,往往会给生产者带来决策的盲目性。在中国,也只有依靠政府发挥职能,才可能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统计、分析与报告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精确的市场信息和参考资料,成为农业市场信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但是,这些手段和相关的专业人员往往被分割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不能形成合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这就对体制改革提出要求,改变职能与行为。
在农业信息化起动阶段初期,政府必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基础投入,特别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投入方面,给予应有的扶持和帮助。加入WTO后,已经不能依靠农产品的价格补贴来保护中国农业的发展了,而增加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应在WTO的规则范围内。国家加大对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直接投资,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间接补贴,以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农业传播媒介实现多样化
1.报纸、杂志
优点:具有非强制性传播的特点,读者有较大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因而读者会愿意自觉了解所关心的信息,可信度高,特别是国内与党政机关有联系的报纸杂志种类,被读者奉为权威。
缺点:对读者文化、社会层次要求较高,时效性差。
2.书籍、小册子
指各农技部门印制的在乡镇农民中传播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信息的材料。
优点:成本低廉,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覆盖面相对较小,但面向广大农民,符合受众需要,传播的信息针对性强,适应性、可操作性强能进行深度介绍讲解,效果显著。相比其他媒体,此种的重复阅读率及传阅率最高,能反复传播。
缺点:时效性差。
3.广播
优点: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能伴随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被人抵触。广播失效性强,内容分时段分栏目、机动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在传播过程中能与听众实时互动交流,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缺点:广播信息依时间线性传播、稍瞬即逝、保持性差、听众难以重复认知。
应用情况:现阶段,主要是农业生产资料产品(种子、化肥、农药、药械)在广播中的介绍以宣传为主。
4.电视
优点:电视媒体能够对农业的新形式、新内容进行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报道、阐述,引导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现代都市农业的科学内涵和社会实质。
缺点:在中国农业电视节目传播过程中,电视的传播者与农村的收视群体,存在着巨大的不对等,而这种不对等的现状,则导致中国农业电视从业人员所制作的农业电视节目无法找到它的受众群体,同时,中国庞大的农民收视群体也无法在电视这个公共的媒体上,看到他们喜欢的节目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5.多媒体
优点: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合成处理并组成的交互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其信息存储量大、读取简便、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缺点:要求播放硬件高,成为其传播的制约因素。
应用情况:在各类植保技术培训班授课时应用较多,能够全面生动的介绍培训内容。
6.互联网
优点:互联网集中影像、声音、文本等媒体优势,传播速度快,复制容易。时效性强、速度快、具互动性,实现信息者与受众实时交互沟通。
缺点:硬件要求高。
应用情况:各级农业网站第一时间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农业专家系统实现专家与农民的面对面植保信息交流。
7.人际传播
优点:农技员、亲友邻居和示范户经过亲自解说、示范传播所掌握的植保信息,但农户对此种传播手段较为信任。
缺点:传播速度慢、扩散效率较低。
8.现场活动
主要包括新闻广场宣传与咨询以及各种农业节庆、农业成就展示等大型活动。
优点:具有现场活动独具的互动性、参与感和亲历感,具有较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进行重大题材宣传的好方法。
缺点:组织耗时,投入大。
应用情况:每年参加山西省太原市3·15南宫大型宣传活动,向广大市民介绍植保工程内容。2008年4月2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召开“山西省春季农区统一灭鼠(太原)现场会”。
9.村喇叭
优点:村委会组织,负责播送各种农业政策信息、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教育培训信息,弥补电视、报纸等信息传播不到位的不足,报纸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及时入户。
缺点:应用范围仅限村级类小单位。
农业植保信息化发展应当是多元化,不能是一个模式、一刀切,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传播手段,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植保信息建设应以网络为主,着重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等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以有线广播、小册子、村喇叭等渠道将植保信息送到农户,应用不同方式传播植保信息,促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成果的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