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11:12:13
导语:在城市规划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单元产生的背景
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近年来,长沙中心城区、新城区各个区域的城市建设容量均寻求突破控规中规定的容积率,尤其是中心城区,新开发项目不断突破原有容积率与建筑高度,导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不断增长而带来各种城市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缘于城市规划建设面临各类不确定因素,既有城市土地经济价值增长引领容量增长的内在因素,又有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实施、农民安置和国企改制引发的社会稳定等各种政策因素,更有现行控规编制技术不成熟、控制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性的技术因素。如何在未来纷繁芜杂的不确定因素中寻求相对适度的框架减少不确定因素对规划造成的冲击与影响,规划管理单元的概念应运而生,其核心目的是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提出的影响评价范围,在适度的范围内调控城市建设容量的增长,应对相对迅速、同时又呈现相对分散的城市开发建设行为不断寻求突破规定容量的诉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合理的研究范围。
1.1基于城市规划管理的角度
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城市建设,越来越多的规划编制完成,但是对于某一地块而言,可能在不同的规划中提出了不同的控制要求,这些不同的控制要求,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而对于具体的规划管理经办人员来说,缺乏一个明确清晰的管理依据。因此,一方面,为了实现高效的规划管理,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规划管理平台,将各类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归类,对需要进行控制的内容一一明确,以便规划管理有据可依。
第二方面,划定规划综合管理单元,有利于规范规划调整行为,以管理单元的控制要素为规划管理的执行依据,确保城市各类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的承载力在正常范围之内,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城市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
1.2基于城市规划编制的角度
基于城市规划编制角度的指导意义,在于可以为详细规划提供较为详细和系统的控制要求。在以往的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由于缺乏“区域”控制的指导,导致各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之间缺乏衔接,区域范围内控制失调。而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划定,则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2国内外相关概念解析
2.1国内外相关概念介绍(表1)
2.2借鉴与启示(表2)
由上可见,国外以及国内各地的正在研究或已经实施的单元概念主要是体现了规划单元作为城市管理基本单位的方面,再结合各地的现实情况,形成适合于当地的规划管理体系。在单元的划定方面大多结合当地的情况,根据一定的界线划定原则(如:行政界线、行政街道、上层次规划指导、自然界线、控规单元界线等),划出一定的区域作为基本单元,再针对各个不同的单元制定相应的规划控制要求,以对下一层次的规划作为指导并便于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
综上所述,将城市划分为规模适度、界限明确的单元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的重要经验。
3长沙市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解读
3.1长沙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概念界定
为了便于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在长沙市行政区范围内,以已编控规界限为基础,划分若干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规模适度,主导功能相对突出,具有稳定可延续的边界,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用地范围――以便规划管理部门进行对应管理。
3.2长沙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界线划分
3.2.1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界线的确定方法
(1)具有主导发展方向,同时具有合适的辐射范围;
(2)主导功能相对突出,配套设施相对完善;
(3)地价相对接近,土地开发相对均质;
(4)被城市快速交通系统或主要干道围合;
(5)被山体、河流等自然界线围合;
(6)区、镇、乡、街道办等行政界线;
(7)学区、交通小区、停车、公共绿地等其他界线。
3.2.2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界线划分的影响因素
(1)与已有规划及新编规划的衔接。已有的上层次规划中的相关规划要求是基于更为宏观层面的全局考虑,为了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划分的合理性,应对其相关的规划要求予以落实。
(2)行政界线。行政界线是划分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重要依据,考虑到城市规划管理实施中的可行性,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界线一般不跨越行政界线。
(3)学区界线。学区是教育设施布点的专项划分界线,是落实与评价教育设施配套体系的依据,也是本次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界线之一,尤其是居住用地调整频繁的情况下,教育设施影响评价范围是制定规划管理单元的主要依据之一。
(4)街道办、居委会界线。社区与街道办界线具有历史遗留多种问题,许多界线依据原有自然界线进行划分,但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界线很难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有必要进行调整,社区规划将是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5)交通小区界线。交通小区界线是针对交通分析和交通影响评价的专项界线,交通小区划分也相对较小,相对控规分规而言,交通小区界线难以与控规、分规界线吻合,但作为完整的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应处于多个交通小区覆盖范围中,不应出现管理单元跨越交通小区的现象,也就是说,同一交通小区只能出现在一个规划管理单元当中。
(6)地价分区界线。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划分其目的之一是为规划编制与调整提供论证范围,地价同类区具有大致相同的土地价值潜力,对于密度分区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次规划管理单元分界线应与地价分区界线相吻合。
(7)主导功能属性的考虑。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划定应考虑主导功能属性的独立性和相对完整性,将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城市区域,如武广高铁客运站及其周边地区、大学城地区划分为独立的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并应考虑其主导功能未来的发展态势,将其周边一定的区域也纳入其规划综合管理单元范围内,保证其主导功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4长沙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划分的作用及意义
4.1规范规划调整,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贯彻实施
对规划调整中调整较多的内容进行强制性控制,例如容积率、绿地等,避免因为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导致区域范围内的功能失调。
4.2提高编制成果的科学性,真正实现其法定功能
建立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在管理单元内将以后在总体规划指导下陆续编制的各类规划进行整合,服务规划管理。
4.3实现城市规划的动态维护,为规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建立规划动态评估的基础平台,定期对管理单元内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配套情况进行总结,研究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规划政策的出台提供科学依据。
4.4成为上层次规划与控规间的有效衔接,完善规划管理体系
4.5建立稳定延续性的边界范围,作为控规编制的工作框架,避免出现各个片区的疏漏和重叠。
5长沙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具体内容
5.1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界线的划定
长沙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具体范围为03版总规确定的长沙市规划区范围加上已纳入大河西先导区范围内的宁乡县部分,总面积约为1621km2。综合各项因素,共将其划分为39个规划综合管理单元,根据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各自相对主导的功能,分别将其确定为:商业商务区、综合发展区、综合居住区、文教发展区、传媒娱乐产业区、对外交通发展区、工业发展区、生态协调区、综合产业发展区、创意产业与科技研发区、城市功能拓展区等几种主导属性;规模从10.6km2到133.8km2不等。
5.2规划综合管理单元控制要素
5.2.1控制内容选取的基本原则
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产生是基于城市快速发展和扩张下的一系列城市问题的产生,因此,我们选取要素的出发点即是缓解这些城市问题,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1)城市建设用地总体平衡原则。
主要体现在控制城市各类用地性质的调整方面――具体通过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来实现――严格控制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实际上控制了城市居住用地的规模,防止大量的其他城市建设用地转变为居住用地,而使片区实际功能未能按规划意图实现,属强制性指标。
(2)确保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的有效落实原则。
主要是通过对规划综合管理单元主导属性的控制来实现――主导属性是对规划综合管理单元主导性质的概况与描述。具体指:综合发展区、商业商务区、综合居住区、传媒娱乐产业区、文教发展区、工业发展区、生态协调区、对外交通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创意产业与科技研发区等,属强制性内容。
(3)确保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承载力的基本原则。
主要是通过对各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内居住建筑总面积和对一般容积率的控制来达到。
居住建筑总面积――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内居住用地的建筑开发总量,属强制性指标。严格控制居住总建筑面积,实际上控制了综合容积率。规划管理单元内部分居住地块适当提高容积率是可行的,但其他居住地块必须相应降低容积率,这是一个综合协调的过程,最终保证总建筑面积不突破强制性指标。
一般容积率――本着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在符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前提下,划定密度分区,给定各密度分区内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一般容积率,属指导性指标。给定各规划综合管理单元容积率,其目的是适当提高土地开发强度,规范控规调整行为。单个地块容积率在给定的一般容积率范围内进行的调整属于正常行为,可使局部地块的土地价值得到充分利用。
(4)对现有公共配套设施用地的保护原则
主要针对城市中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开放空间的公共绿地而言――公共绿地的数量和用地规模属强制性指标,公共绿地的位置属指导性指标。严格控制公共绿地的数量与规模,实际上有效保证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这些公共绿地在城市建设中最容易被侵占,但又是和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政府部门有责任予以保障的。
5.2.2具体控制内容
控制要素包括主导属性、用地规模、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居住用地面积控制上下限、单元内人口容量、单元内居住建筑容量、一般容积率控制、密度分区、绿地控制等九个控制内容。
以长沙市密度分区一区为例。(表3)
6结语
长沙市城市规划综合管理单元的提出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宏观经济背景中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目的是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执行依据,但是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一方面规划管理单元本身的信息以及数据需要进行动态的维护,另一方面规划综合管理单元本身的各项控制内容及标准也需要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
一、城市的形成
在古代城市首先是交易的需要,然后为了维护这种交易,增强防御而修建了城,这就是城市的起源。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有交易的市场。第二个就是用于防御的城墙。有了交易就证明有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制过度时期出现了。同时城市形成的地方一般都是交通位置和物产比较丰富的地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城市规划的思想渊源
1、社会意识对城市格局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长期受到儒家思想主导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除了具备了交易和防御要求的城墙外,在布局中充分体现了上下尊卑的儒家思想。在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以宫廷区为中心,这也体现了中国城市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体现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分区明确,体现了人们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等级制,这种中轴的运用一直延续到今。并产生了古代的城市布局理论。如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把礼制的内容也纳如了规划当中,强调皇权,君权神授而西方是以神权至上,即教堂往往成为城市的中心。直到后来运用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形式,把儒家的这一思想推到了及至。如明北京城的建设。
2、天文学、水利学和民居建设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由于科技的进步,城市的布局就不得不考虑与自然、与环境的关系。于是相地学,风水学等相关的有关城市布局和选址的学说蜂拥而起。虽然这些学说有欠科学的地方但也不难看出中国的“天人和一”的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观念。于是城墙不一定是方的,轴线也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自由的外在形式下面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也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而在西方古代城市的规划上就大不一样了。多以方格网的道路为骨架,以城市广场、或教堂、圣庙为为中心放映了古代西方时期的市民文化。
3、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在交通和地理条件都比较好的地方首先得到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大工业生产,同时经济的发展又推动着城市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城市带来许多问。如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等。因此在新的形式下城市的规划就不得不考虑这些因素。于是又出现了新的规划理论。如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的理论。以及卫星城理论以及1925年的《雅典宪章》关于城市规划设计思想,进行城市分区的市中心、商业区及行政中心区等。赖特的《广亩城市》,以及1978年的《马丘比宪章》。都是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系列理论。
这些理论的提出充分的说明了城市规划理论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是和社会进步密切联系着的。从古希腊时期的以广场为中心的方格网布局到《雅典宪章》的功能布局,向高层发展再到《马丘比宪章》提出的与环境的协调,批判过分的功能分区,提出城市的规划与发展的战略关系。
4、交通及交通工具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由于过去的交通主要是马车和步行,所以街道较为狭窄而短,人们的活动范围相对较窄。随着交通的发展,交通工具的更新换代,城市道路对城市的规划形成了新的格局。城市外向发展。特大城市的形成,无不体现了交通的发展过程。
因此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做城市规划,与环境的关系出发,取得人与自然的和谐,要有利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
不论规划理论有多大变化,但总的是一个和人类意识、经济、科技的发展相一致的,最终要有利于人的发展。
1当前城市规划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城市规划管理自身也有着一些问题。改革开放无疑是我国经济腾飞的一个起点,而在进入新世纪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也越来越惹人瞩目。而就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掀起了一股城市规划的热潮,这在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确实刺激了经济的每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不过也有着过分的、盲目的开发城市资源土地等的表现,部分领导好大喜功,想要得到提拔就需要在任期间对城市的发展做出好的成绩。因此,在他们的任期内往往会加速城市规划的建设,开发各种城市建设工程,使得原本城市十年或更长时间的规划在他们任期的三五年之内就得到完成,这样的高速建设城市,虽在一定角度来说加速了城市化的建设,在宏观目标上与国家的政策保持一致,不过一任接着一任的领导都持续这种做法不但使得城市的建设趋于饱和,也在宏观调控上使得城市规划失去了其原本的调控以及建设的内涵。盲目的开发、过分的开发也会使得一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混乱。规划的不善,会使得城市不但没有发展起来,反而由于这些弊端带来的种种问题而限制城市的发展,导致很多问题。例如,过分关注城市化进程,加快棚户区改造,加速新建筑的建设,消除古旧建筑会导致一些强拆问题以及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遭到破坏,有损于城市的风貌;规划与建设的混乱还体现在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城市环境的污染等种种问题,反而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关于城市规划管理运行的探究
2.1统一协调,树立规划意识
在市场经济下,有关的城市规划资源与土地使用权主要是通过有偿出让和转让的形式来实现。而在选定投资人进行资源或土地有偿转让都是以城市预先的规划建设为蓝图。城市规划建设要做到合理布局,但也要做到特色鲜明。放眼全国,每一座城市都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在一座城市的建设并不一定适用于另一座城市,因此需要相关责任人充分了解自己所在城市的优缺点,要做到从市场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来考虑自己的城市到底需要如何地规划建设才能达到更好的建设目的。对于建设不能盲目,也不要过分追求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化。要统筹兼备,树立规划意识,树立大局观,在规划计划完整的前提下,逐步稳定地追求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的发展。
2.2关于引入市场经济进行管理的分析
新时期的市场经济模式下,实现了按照价值规律来进行资源配置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的经济活动都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可不能小觑了这一市场运行机制,城市规划只有进行有效的市场调节才能实现对城市建设实施的有效调控。从本质上来看,城市规划工作是种政府行为,是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的形式来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力量,在市场经济下由于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使得价格会呈现上涨的趋势,所以单纯的依靠市场调节只会使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但这样单一的城市建设并不是合理健康的,要想使得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公益事业吸引到足够的投资,就必须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来实现。
2.3建立相应完善的法律法规
正是由于从本质上来看,城市规划建设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律法规的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十八大四中全会指出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治国战略,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约束相应的责任人不能做出违背法律法规的事情,因此我国的行政法制力度也在不断增大,在各方面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也理应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制体系,为城市规划的建设提供法律依靠以及法律保障,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良性的发展。此外,加强信息的透明化,使得公众能够参与监督,提高民主性,也有利于城市规划建设在百姓中得以开展。
3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石,也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福祉,就目前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开始趋于稳定,目前正处在转型的关键阶段。这对于城市的发展既是一种挑战,也能在这种挑战中看到机遇。把握好城市规划的建设,这也是今后社会的主要发展方向,良好的城市规划建设,可保障城市功能的实现,为城市建设提供指导,也影响着城市的运行与管理,会通过管理确保规划设计合理有序的逐步实现。
作者:李婧 单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现如今,如果想要让城市建设和发展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首要重视的工作就是城市规划工作是否能够做好,这是因为它是城市未来建设和发展的蓝图,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建设中的有效依据。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不仅影响着城市基本功能的正常运作,还关系到了这个城市未来经济、社会环境的健康发展。凡是能够快速发展的城市,必然有其自己的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所以不管从哪个方向来分析,城市建设发展尤其需要做好规划工作。
一、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包含了很多内容,比如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策略、道路交通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等等,虽然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在城市建设中有了不小的成就,但是总的来说,在某些方面相对提高的同时,仍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旦对问题处理不当,很容易使得未来城市建设管理和规划出现更加难以解决的困难。现如今城市建设规划中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种:1.城市规划的随意盲目性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在城市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规划时需要保持它的合理性、科学性。但是实际的建设规划中就显得更加随意盲目了,比如说热衷于发展的泡沫现象,兴建各种旅游城市、商贸中心,或者说街道的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的布局不规范等等,这些问题都会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后期带来不可预估的损失。2.城市规划往往是短期行为,对资源造成了浪费有一些城市往往专注于眼前利益,缺乏必要的前瞻性,对于城市的建设缺少科学的实际规划,可能造成城市建设频繁拆建。再比如说,城市拥挤是当前大多数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尤其以汽车行业的发展为主要因素。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其中与城市建设和规划缺少必要的前瞻性有着很大的关联。如果当初能够大概调查一下城市总体车辆,然后设置相应的停车位,可能就会适当的减少这种压力。还有,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一些公共设施也没有达到预期要求,影响到了多数人的正常活动,难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所以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就应该在城市规划之处拥有良好的前瞻性,切实了解到城市的未来发展方向。3.城市规划容易急功近利城市规划要求的结果是得到一个更好的关于城市未来良好发展的整体利益,而不是眼前短暂的经济效益。我国现阶段这种急功近利的现象还是存在着并且不在少数,某些城市只顾着追求外在的良好形象,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擅长搞面子工程,难以实现发展整体的目标,造成更多的人力资源的浪费。4.用地结构不合理,环境不断恶化更多的城市会将重心放在经济发展上面,很容易忽视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比如说会提高工业用地的比例,减少绿化用地、公共用地数量,出现严重的用地结构不合理现象。再加之城乡体制的不用,使得土地长期处于无序的状态,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浪费严重。还有一些地方违法私自占用耕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消失,甚至有一些城市规划中要求过度采用地下水,可能会因此污染浪费水资源。
二、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建设管理机制的不完善现阶段我国城市建设管理机制还不成熟,许多城市在处理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问题时都会把它当做是政府的职责所在,难以发挥出公众的力量,同时在城市规划建设形成的社会效益的评价中也没有完善的表达机制。这些问题就使得城市建设管理中也是漏洞百出,有的政府为了追求政绩,甚至只强调社会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整体利益的存在。由于很多城市仍然需要公众的力量,所以必要的公众参与机构和相关程序的制定还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城市建设管理手段的生疏首先,城市规划建设中相关的审批管理不到位,规定中要求城市规划建设需要由政府进行审批,审批过程如果规划管理没有相关依据,决策就会出现错误,建设可能就会违规;其次,不健全的管理职能也影响着规划标准的统一制定,实际城市规划管理中许多执法的管理主体总的来说都是比较分散的;再者,由于管理经费的缺乏,尤其是城市规划管理中,肯定会涉及到大量的资金管理,可是由于资金的缺乏导致实际规划管理中并没有纳入到财政与预算中,使得资金的来源不稳定;最后还有一点,执法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都达不到要求,执法水平不能和城市规划建设中要求的相适应。
三、关于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需要我们总结学习发达国家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经验,然后合理运用到我国的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借以解决中小城市在规划建设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下面是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将以人为本作为核心重点城市规划建设的最终目的其实就是为了服务于大众群体,因此在规划管理中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考虑人们关心的问题并且加以解决。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保证要制定出统一的规划与管理的指标,量力而行,不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总的来说,城市规划和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管理中体现人们的利益,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2.树立环保意识,改善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还应该维护地区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坚持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相对来说却变得越来越严重,城市生态问题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影响着城市社会的经济发展,虽然城市化带来了社会的繁荣进步,但同时也让我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出现更多的问题,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布置要从居住区、道路、工业用区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尽量使得园林分布均匀合理,构成一个完整的绿地系统,街道绿化布置时可以选取合适的植物,达到降低噪音的效果。3.重视规划原则各地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都需要重视规划原则,做到坚持先规划,然后再建设的原则,为了实现城市主要功能的合理布局而发挥其主要作用。在规划过程中,要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还应该凸显出它的整体效益,禁止追求片面经济效益,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各方发展,减少实际管理中的问题。4.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一定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循序渐进,制定出符合现阶段的合理的发展规划要求,关注居民关心的问题,探索出适合本地区实际发展需要的模式。面对重大决策时切勿盲目草率决定,要经过多方讨论谨慎论证,得出结果。
四、结语
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而且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正处于崛起时期,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建筑也面临着一个新的跨越,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必将对其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城市发展道路中,我们需要抓住这一变革,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城市展现出现代化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作者:许淞
1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法律法规的保障体系不健全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例如城市规划的行政处罚和违法行为相互不协调,城市规划缺乏权威性和对违法行为处罚缺乏力度等。同时,城市规划的行政处罚权责不明,很多城市的城市规划都受到政府与规划部门的双重领导,这使得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利益冲突不断,不仅影响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也不利于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
1.2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不合理很多城市规划管理没有依法进行审批,其合理性和权威性无法得到保证,容易对政府的决策产生不利影响,使得很多城市项目违规建设,出现超建与违建等情况。同时,城市规划的管理职能模糊,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管理,使得城市规划建设无法贯彻落实,而城市规划管理所需的投入经费不足,使得这种问题更为凸显。
1.3城市规划管理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很多城市规划的决策权集中于政府领导在手中,而政府领导的决策主要听取规划专家的建议,对实际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不够全面与翔实,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缺乏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其合理性有时难免受到公众的质疑。
2城市规划管理问题的改进与完善措施
2.1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城市规划制定过程中,规划实施管理工作需要逐步地规范化和体系化,行政决定依据要明确合理,自由裁量权需要进行充分的节制,使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城市规划和设计规范。城市规划的编制者在工作中需要坚持“合理性”的原则,逐步完善与创新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充实城市规划的技术性标准与规范,使城市规划的编制与审批和规划技术标准趋向法制化。在城市规划立法中,政府要建立其城市规划审批和法定规划及法定通则之间的制约性关系,使城市规划及其管理、规划的技术标准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之间相互衔接,形成结构严谨的管理体系,从而保障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与法制化。同时,政府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许可的审批程序,依据城市发展和规划建设管理的客观规律,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审批,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相关规定,以规划申请、资格审查、部门报批、凭证核发与批后管理等环节的流程进行,以加强城市规划的法制化管理,杜绝审批工作中的随意性与滥用职权情况的出现。
2.2创新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权限传统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主要集中于协调纠纷和项目审批等繁琐任务中,忽视了城市规划的战略研究和宏观决策能力,使得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因此,管理部门要创新城市规划的管理机制,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开展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其政府参谋的作用,提高其在政府中的行政地位。同时,管理部门要科学合理的设置管理机构,明确管理权限,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要以城市发展的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消除既得利益的不良影响,坚持以条为主的条块结合策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实现城市建设规划的统一性,严格按照法律赋予权限开展管理工作,既要明确政府在城市规划中的执法主体地位,保证规划权的集中,又要将强制执行权下放给各行政执法部门,消灭城市违规违章建筑,体现城市规划权威性与法律严肃性。
2.3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确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与严肃认真的行政执法是城市规划政策可以顺利贯彻实施的根本保障。因此,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鼓励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更多合法合理的规划意见,而且要保证城市规划决策过程的透明度,确保公众对城市规划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使得城市规划的决策更顺应民意,满足社会公众的实际生活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求。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可以实行社会公众的听证制度,使每一项城市规划决策都充分的参考了社会公众的建议,从多方面对城市规划建设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有效避免城市规划决策的片面性,提高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2.4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城市规划的管理部门不仅要重视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而且要重视城市规划管理队伍的建设,培养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例如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城市规划人员培训”和“城市规划工作交流”等方式,为城市规划管理人员提供完善知识结构和增强专业技能的机会,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主导作用,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管理部门还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鼓励管理人员参与第二学历培养,为管理人员提供出国交流的机会,这样既可以拓宽管理人员的眼界,帮助其更新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又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其在工作中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3结束语
总之,城市规划为城市发展和建设构建了蓝图,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城市规划建设能否顺利实施,而且对城市发展中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政府管理部门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做好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保证城市规划决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为社会公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工作环境。
作者:洪文心单位:南京市栖霞区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
一、专家论证咨询制度
在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领导下成立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各类规划编制方案以及重大项目的方案选址提供论证咨询意见并形成书面意见,为规划管理提供决策审批依据。具体项目范围为:
(一)各类规划编制成果体系。包括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概念性规划方案。
(二)列入近期建设重要地段的重大项目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城市重要节点及重要轴线的公共建筑单体方案。
(三)重要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市绿地、重要管线走廊规划方案。
(四)省级以上立项项目及跨行政区域的重大项目的规划选址论证。
二、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决策制度
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至二次委员会会议,采用两种会议方式,一是由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主持;二是受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托由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或分管规划的市领导主持。对市区三条高速范围内及市区产业园区内重要规划项目进行讨论,并形成会议纪要,市规划局按照会议纪要实施管理。以下范围项目须经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会议研定:
(一)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主持会议决策的范围
1.对已经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咨询过的各类规划编制成果进行审核,包括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重要节点及重要轴线城市设计、
概念性规划方案;
2.主城区内产业园区选址、年度城建重点实事工程和社会公用事业项目选址及其规划方案;
3.经营性用地项目及社会事业项目的选址及其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
4.主城区内(含各类产业园区)规划主次道路两侧临街所有建筑单体方案;
5.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和110KV以上高压管线走廊规划方案;
6.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地方性规定、实施办法、市区规划编制计划以及规定外项目的规费减免;
7.因公共利益对已批规划进行调整的项目;
8.临城市主干道两侧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的违法建设及确需变更规定处罚幅度的违建项目的处罚;产业园区内3000平方米以上工业项目的违法建设及确需变更规定处罚幅度的处罚。
(二)由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或分管规划的市领导主持会议决策的范围
1.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委托负责决策的范围项目;
2.规划区内的集镇总体规划及城乡统筹规划方案;
3.主城区外的城建重点工程和社会公用事业项目的选址;
4.主城区外国道、省道两侧临街建筑单体方案;
5.主城区外的其他市级重点工程和实事工程规划方案及单体方案;
6.决策项目,报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审签。
三、市规划局局务会会议决策制度
市规划局局长主持局务会,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对上报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的项目会办讨论,按控制性要求进行审核并拟定初步意见,确定提请研定内容;对市规划局自身负责管理的项目作出会办决策,实施管理。具体项目范围为:
1.上报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分管市长的项目初审;
2.已经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研究明确由市规划局把关的项目;
3.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范围以外的项目选址、经营性用地项目以及公益性项目的设计要点和规划方案(以上不包括工业项目选址及总平面规划方案和高速圈外乡镇用地规模在200亩以下项目);
4.市区规划区内、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审批范围之外的建筑单体方案以及道路、桥梁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方案;
5.城市主干道以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中的违法建设及确需变更规定处罚幅度的违建项目的处罚;
6.市规划局直管区域内的项目一书二证的核发、建设项目竣工验收。
四、规划分局会议决策制度
各规划分局每周由市规划局分管局长牵头会办,形成分局会办决策意见,除需上报的项目外,各分局可根据会办意见直接办理规划决策审批并实施管理。具体项目范围为:
1.所有按规定需上报项目的预审工作;
2.负责分局管理分工范围内的建设项目一书三证的核发和竣工验收;
3.高速圈内乡镇项目的预审、上报,高速圈外乡镇用地规模在200亩以下项目的选址、规划和单体方案的审批;
4.负责分局管理分工范围内的民房管理和各类违建项目的监督检查;
5.依据已经市区城市规划委员会和市规划局审批审定的各类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方案、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直接对具体工业项目的选址、规划方案进行审批和管理(规划道路红线宽40米及以上的临路建筑单体方案按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摘要: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集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中心。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种建设的综合部署。而城乡规划管理就是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及经批准的城乡规划,按照法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式使城市在空间上统筹各项建设,协调城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乡规划管理对于保证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规划是龙头,但如果没有好的规划管理,即使规划得再合理、再科学,也不会顺利地实现。那么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让城市的建设有地方特色、让规划管理有序进行,是值得我们当前高度重视和反思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思考
一、当前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规划管理中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垂直监督力度不够。由于上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下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规划管理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首先需要服从政府领导做出的决策,就会致使某些情况下出现一些违规变更规划的现象。某些形象工程、配套设施的随意改变就是在部门屈从于政府领导个人意志的情况下出现的,造成的重复建设屡见不鲜,造成的损失也往往无法弥补。(二)规划决策缺乏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是规划管理者,也是规划的决策者,因此很多时候,规划仅限于政府和规划专家之间的交流,普通大众对规划缺乏应有的了解,也缺少对规划的支持和2参与,致使随意更改规划、规划服从项目的情况时有发生。(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先期建设成本投入不够,对规划确定的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一些较大功能性的配套项目建设(如公共停车场等)没能跟上整体建设步伐,导致很多居民就近没有学校上学,没有医院看病等,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的需求。(四)盲目的进行道路建设道路建设缺少综合性论证,道路取消和移位时常发生,不严格执行相应规划,导致周边地块关系不协调,在竖向、管线布设及交通组织等方面都留下了不少隐患,并且重复建设比较突出。(五)规划管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1、大部分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城乡规划设计行业,而从事规划管理人员因受到待遇、社会关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吸引一批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2、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构成不完善。一支高效率的规划管理队伍不仅要具备规划管理业务的知识,同时也应当具备其他专业的知识,而目前我们城乡规划管理队伍中缺少了相关配套专业的配置,如缺乏市政类等以及档案管理专业等辅助专业。3、规划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不够完善,知识更新缓慢。我们的规划管理人员过于注重实际工作的开展,而往往忽略了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培训、技术业务的培训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六)规划批后监管不到位。加强规划批后监管关系着规划的能否顺利实施,但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往往重前期技术把关而轻批后监管,从而给违法建设者可乘之机。主要表现在:1、规划监督检查中未做到定期和不定期的巡查,致使一些违法违章建设不能初始状态被发现;2、规划监督检查往往是注重表面,没有仔细检查或检查深度不够,致使一些隐蔽性违法建设未能3及时发现;3、执法程序不完善,导致偏重事后的处罚。一起违法建设从发现到制止,程序时间太长,至此已形成违法建设,而相应的惩罚措施与力度不够也使得违法建设难以受到有效的遏制。(七)规划管理定位认识不准确,职能分工不明确,奖罚机制不完善。1、对规划管理职能的定位认识不准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强调的是管理,而不是设计。目前很多地方的规划管理部门既成了管理单位,也成了设计单位,这就往往导致几个方面的弊端出现:一是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了项目设计、面积计算等方面,缺少了对项目管理的跟踪关注,不利于规划的较好实施;二是让自己既成了运动员又成了裁判,缺少对项目的全方面客观论证,也缺少了相应的监管。2、目前很多三四线城市的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没有非常明确的职能分工,常常是领导吩咐谁就谁负责,加之人员的不足等,往往导致“一人多职,一人专政”的现象出现。项目管理也是每个阶段从头到尾一人把关﹑一人说了算,缺少分阶段工作的监管体制,容易滋生腐败。而奖罚机制的缺陷使得很多部门人员以“我不懂,我前期未参与,我不清楚…”等为由推脱应该由自己办理的职能分工,最终出现低下的工作效率。
二、加强城乡规划实施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适宜的法规体系,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我们应结合本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规体系,加大对规划实施的监督,实现法治,杜绝单纯的人治,实现公平公正化。一方面可以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规划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也是对建设方正当利益的保护,也是优化投资环境的体现。(二)完善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规划决策机制。为了实现科学有效的城乡规划管理,应建立高效的规划委员会制度,建议由政府部门、社会代表、专家等共同组成的规划委员会共同决策或参与决策重大规划事项,实现4对城市建设的科学管理,强化城乡规划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三)坚持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开发地块在出让前,对于周边主干道、管网等一定要先期建设,既可以提升土地价值,还能加快项目实施建设,同样能避免很多后遗症(如:管网不到位交不了房,由此产生信访事件等)的出现。医院、学校等配套也应与开发片区同步建设,以满足住户的就近上学、就近看病等需求。(四)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城乡规划涉及了政府、百姓、开发商等多方主体,各方在利益上有所不同,在观念上有着较大的分歧。因此,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多路径推进规划的公众参与。通过公众参与来实现规划成果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主体的意愿,减少实施过程中矛盾的出现。在规划过程中,要及时告知相关利害关系人,不简化程序,严格实行规划公示制度。同时,要让群众了解并监督规划的实施,减少规划实施时的阻力。(五)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1、加强管理人员培训。随着新技术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广泛应用、相关法律规范的不断更新,对规划管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同时规划管理者对规划意图的理解,直接影响到规划的实施,所以规划管理者不但要具有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理论水平,还应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为此,必须要有计划地进行职业思想、道德教育和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优良作风,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快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规划管理水平。2、构建多学科专业化人才的管理队伍。规划管理是个综合性的管理,涉及到规划、景观、水、电等多方面内容,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要有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并有综合运用的能力。在人员选择上,要求一专多能,在队伍的人员配备上,要配置城市规划、建筑、景观、土木工程、5给排水、水利水电等专业人员。(六)加强规划批后跟踪管理规划批后管理不到位将无法保障建设项目完全按规划实施,不按规划实施的项目,将会影响城市建设的品质。要加强批后管理:1、建立完善的批后管理制度并落实责任制。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切实规范规划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并落实监管措施,责任到人,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管理。2、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巡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争取主动权,将违法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建立规划监管档案,记录每一个项目的建设过程规划实施情况,为最后规划核实提供依据。3、建立联动机制。对存在违规建设的项目要及时与相关执法部门做好衔接,联合制止,及时处置。对违法建设行为,要坚决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严肃处理。(七)正确认识规划管理,明确严格的职能分工,完善严格的奖罚机制。在规划管理的日常工作中,规划管理部门要把重点放在管理上,在实施管理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全面跟进规划实施过程,并要建立明确的职能分工,落实到科室,明确到人,全面监督规划的顺利实施。对于只想推脱责任,对工作不负责任的人员要予以严肃处理;对工作积极,努力付出的人员应予以奖励,以此来激励大家的工作热忱,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3结束语做为一个城乡规划的管理人员,我们要从规划能够顺利实施的角度来思考规划的可操作性,不能是简单的“纸上画画,墙上挂挂”,而是要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寻找具有实效的操作措施,这样才能促进规划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邱军 单位:梁平区城市规划管理办公室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关系密切,并且城市规划管理对规划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对规范设计目标和方案、城市园林、建筑产生影响,决定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原则、指明城市的规划以及设计方向等。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规划设计;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划设计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一定的经验以及成绩,但是有的城市规划设计依旧缺乏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为了促进我国城市的发展,以后的城市规划设计应当符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以及心理特点,更加注重环保以及未来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关系密切,本文主要探讨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1城市的规划管理和城市的规划设计内涵分析
1.1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的规划管理对于城市的发展以及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规划管理可以对城市的建筑工程以及城市设施等实现管理,并且切实保障城市的规划管理结果。城市的规划管理可以合理使用城市的土地、空间,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当地的环境,可以促使城市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及优化。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有专门机构以及部门对城市进行管理规划,例如,城市的某些建筑需要进行重建,这就需要去城市规划管理的部门进行重建申请,在得到许可并且办理各种手续之后才能开展重建的工作。
1.2城市规划设计
通俗地讲,城市规划设计就是根据城市的布局情况以及对于该城市以后发展的预测,对于城市的每个项目实现具体的部署,在规划设计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个任务就是确定这个城市的性质以及合理使用这个城市的资源,促使城市可以稳定、协调发展,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住城市部署的方向,以及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和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2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
2.1对城市的规范设计目标和方案产生影响
城市的规划工作应当处于一定的高度上才能得到顺利的开展,在开展规划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但应当关注整体性,而且应当关注其中的细节因素。相关城市规划的管理人员应当发挥自身权力,并且调动可以利用的资源找到城市发展的潜力。此外,应当注意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保障规划的内容和时代的发展相符合,在规划当中融合当前流行、时尚以及有价值的元素,切实保障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相互协调统一。由于城市的规划管理对于城市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做到实现城市的管理为前提,并且需要站到管理的层面进行设计活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城市的规划管理将对城市的设计方案以及目标制定造成一些影响,相关管理人员不但应当对城市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应当对其中的方案进行修正,切实保障方案的可操作性以及合理性。
2.2对城市建筑、园林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层建筑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主要是经济繁荣导致城市的土地越来越紧缺,因此,城市的土地价格随之持续增长。为了节约城市建筑的成本以及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高层建筑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不言而喻。最近几年,高层建筑在一二线城市快速发展,虽然可以将其看作是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指标,但是,城市高层建筑造成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在高层建筑下居住的人们,经常会感觉到十分压抑,尤其是城市人多地少以及高层建筑密切在一起,让每个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都感到空虚、压抑以及焦虑。这种城市带来的压抑如果持续下去,对于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为了缓解城市居民压抑感,很多城市开始建造园林,各种园林有助于城市的居民放松心情,以及缓解城市焦虑感。园林是当前城市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当中,必然应当考虑园林建筑,促使城市可以更加和谐以及提升城市美感。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的人员应当加强和园林建设人员的沟通以及交流,促使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案更为科学合理。
2.3决定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原则
城市设计的工作并不是可以随着开展,其中必须按照相关的原则才能开展,由于城市规划设计的时间以及区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城市发展的能力以及要求并不相同,所以,城市规划设计就应当对管理工作提出更多更新以及更加严格的要求。城市的规划以及设计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应当以管理要求为根本的依据,在对建筑空间进行安排的过程中,特别应当注意的是促使建筑具有时代感,并且结合城市实际的发展状况,对于城市中心进行管理以及规划。从某种程度上讲,城市的实际设计水平是由当地的规划水平得体现的。一般来讲,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对城市中心的规划,并且设计者应当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以及规划,不但促使城市规划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而且保障城市具备其应当具有的功能。此外,相关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掌握社会学、地理学、生态学以及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只有学好这些知识,才能切实做好城市的设计以及规划管理的工作。
2.4指明城市的规划以及设计方向
城市的设计以及规划并不是一直保持不变,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城市设计以及规划应当跟随时代的脚步不断调整。其中,城市的规划以及管理和时展相互之间关系密切,应当将最新的、和城市发展相关的要求融合到城市管理当中,从而有效避免城市盲目规划设计以及指明了城市发展的方向。相关设计人员应当设计多个规划方案并且择优采用,促使城市现代化的面貌可以最大程度得以彰显。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需要根据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原则以及要求进行制定,比如,当地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城市规划以及管理要求对当地的城市工业污染进行控制,在设计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到工业污染的相关因素,将重点污染企业以及高耗能的企业移除或者禁止入内。在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城市的规划管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及影响城市管理质量。在面对城市出现的各种问题时,相关规划设计人员应当利用好设计经验,辅助规划管理人员的工作,从而促使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以及走向正途。
3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的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之间关系密切,并且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包括多个方面,对城市对城市的规范设计目标和方案、城市建筑园林产生影响,决定城市规划设计的相关原则、指明城市的规划以及设计方向等。因此,应当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推动城市规划设计发展,从而促使城市规划设计,提升人们生活品质。
作者:梁富保 单位:赣州市赣县区城乡规划建设局
摘要:分析了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现阶段城市规划落实情况做出总结。重点介绍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作用,帮助读者明确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与开展形式,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更好的控制成本支出。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发展
1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及发展前景
1.1城市规划管理的含义。城市发展需要完善的方案规划,建立不同时期需要实现的目标。从宏观意义上分析,城市规划管理是提升地方发展效率的有效途径,陈旧的建筑物长期使用存在安全隐患,在规划期间这些建筑物会被拆除重新建设,城市外观有很大的改进。城市内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有效,却要解决众多人口的居中问题,同时还需要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如果不经过规划管理直接开展建设,很难保障建项目科学性,甚至在建筑物之间会产生大面空地,无法继续利用使用。只有不断学习进步,通过借鉴外部经验,对城市未来有一个良性的规划,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对未来负责,对现在负责,立足目前,展望未来,充分预测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才能在城市规划管理活动中,少走弯路、积累经验、丰富内涵,全面促进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可以说,城市规划管理就是为了实现城市资源合理分配,统筹城市规划活动的统筹行为,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未来走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阶段、分层次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和重组,为市民创建优质生活环境,合力推进经济发展。
1.2规划管理的发展趋势。城市发展离不开管理体系的支持,需要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规划管理前可以对地区原建设形势进行调查,整理出影响城市规模提升的弊端问题,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规划后如果发现建设任务与实际情况存在冲入,要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以保障落实程度为前提,也要考虑管理体系的科学性,随着落实应用不断的完善。对生活区域与公共服务区域也要进行科学规划,土地资源才能够得到高效利用。市政管理以城市规划管理为手段,不断加大城市发展进程,其根本目的就是合理调配城市现有资源,发挥资源作用,通过实现城市资源最大化保证市民利益最优化,给城市一个良好的环境、给市民一个生活空间。通过实践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有以下发展趋势。一是通过管理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控城市所有资源分配,在宏观层次加以配备,在管理中不断实现城市资源统一利用、统一效能;二是可以通过旧城改造的方式,进一步改良城市面貌,在原有城市规划范围上进行更新拓宽,利用并引进科技含量更高的技术、设备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三是让城市与城镇结合部得到了有效统一协调管理,推动了城市中心与周边协同进步与发展计划实现。四是能够快速跳出传统城市规划技术框架,通过依靠公共政策功能类型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五是能够在建设中积极吸引外来投资,进一步让城市项目增效,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推进城市健康良性发展。
2城市规划设计含义
确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是城市规划设计最主要的任务,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实际情况,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令,根据不同需求,规划设计城市方向。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是长期、持续的发展活动,不能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后果和不良影响。根据城市不同的需求,规划设计时限的长短,划分为短期与长期规划两种时间模式;根据规划设计范围,划定区域设定指标,可设计成区域规划和全局规划两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握好城市发展重点,不能为规划而规划,也不能不按规划进行发展,不能在总方针上偏离方向,在规划中,一定要守法合法,结合政策进行合理科学的综合谋划,全面设计出符合城市自身发展,最快、最好、最有效的城市规划方案,以此进一步协调城市各方面资源,统筹带动经济发展,树立城市良好形象。
3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影响
3.1城市规划管理在宏观目标上影响城市规划设计。规划与管理是两项工作任务,但是同时进行的。开展前期准备时,可以先对框架进行建设,再逐步完善内容,城市管理期间发现问题要从根源来解决,局限于问题的表面并不利于城市发展,类似问题还会再次发生。因此规划以及管理都要有长远的工作目标,并对目标实现周期进行计算,这样城市规划建设才能够条理清晰的进行。所制定的目标要具有理论依据,过于远大的目标在落实期间会遇到阻碍,甚至降低来执行阶段的自信心。虽然所制定的管理计划考虑长远因素,但扔需要从基层做出,重点解决落实期间遇到的问题。城市规划期间群众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此要重点考虑规划项目在群众中的接受程度。不同地区、不同城市有着不一样的管理宏观目标,而不同时期也是有一定差异性的,所以城市规划管理需要联系实际发展情况,并结合现阶段的短期城市发展特点,渐进式的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时展上,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向合理性完善发展。
3.2城市与城乡结合部的协调规划与共同发展。城市中心规划是最先进行的,逐渐向周围区域扩散,实现建设区域内的和谐稳定发展。城乡结合区域在管理与规划上存在一定难度,该部分经济发展也十分重要,通过加强管理内容的完善速率,并深入基层对结合区域发展情况做出了解,来促进规划项目落实程度。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以市民发展意识为导向,提出城市与城乡结合部规划设计思路,社会公众群体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城市建设中来,号召全员行为建设美好家乡,为城市规划与城乡结合部的建设健康发展,积聚能量和人气。
3.3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管理载体。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在某些情况下是交叉的,都是要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设计。城市布局设计不是随意的,是在根据现代化技术手段、技术工艺创新、科学规划布局、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城市建筑工程形体设计,通过现代元素、色彩渲染、格局搭配,形成浑然一体的城市整体风格形象。城市规划管理是从宏观上对城市整体建设、发展进行控制。
3.4体现城市社会功能。城市规划设计不能空想,要根据当地日常工作生活、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地域风情等多项元素进行考量。城市规划设计不但考虑建筑物使用功能,更多的考虑到城市建筑物的社会作用。只有城市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满足了城市整体空间结构规划,才能实现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打造优质生活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城市审美需求,进一步满足了城市布局需要,从功能上达到预期空间,也展现了城市独特魅力。城市规划管理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合理性的监管,用合理的城市规划设计,推动城市建设稳定繁荣发展。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不可分割,紧密结合,只有二者协调统一,以符合城市需要和符合大众需求为目标,更好的服务群众、服务生活、服务社会,从根本推进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
作者:张利平 单位:大庆市让胡路区城市管理局监察大队
1制度背景
在美国,作为政府城市治理责任的重要内容,规划管理的行政行为和权限首先受到议会和司法机构的监督和制约。在地方自治的制度框架下,以州为单位的地方政府拥有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权利,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各地方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方式、标准也根据地方各自的条件而决定,联邦政府对城市规划管理的指导和干预十分有限和间接。在地方财政制度方面,美国实行中央和地方对等的分税制,地方税以固定资产税为主要税源,由于城市规划管理极大的影响着固定资产价值,因此成为城市政府保证财政收入的重要工具之一(Norman,John,1995:211-214)。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土地利用的形态不仅对城市的发展及其所需的公共服务的成本费用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且通过其对土地经济价值的影响和固定资产税的涨落左右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多少。因此,在制定总体规划以及审查开发项目时,一个新开发项目可能带来的税收是否能够与该项目相关的道路交通、公园、警察、消防等公共服务的管理运营成本相平衡,往往成为地方政府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另一方面,由于对个体自由的崇尚和对强权政治的抵制,美国社会和公众舆论对政府干预社会事务的接受度较低,因此,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对私有财产的干预和约束程度的合理性的争议较多,经济社会环境对规划行政活动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1920年代开始,作为美国城市规划核心内容的区划制(Zoning)之所以能在美国各地得以广泛推广,除了当时住房制度改革、城市美化运动的推动,使得城市规划作为一项地方政府的公共职能开始被社会广泛接受等因素外,区划制在维持和提高住宅与土地等私有财产价值方面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原因,这使得区划制实际上成为私有财产、尤其是中产阶级私有财产保护的重要政策工具。英国作为地方自治的起源国家,地方自治的传统根植于其多元化的社会结构和人文环境之中。虽然地方政府在对地方事务的治理中拥有较多的裁量权,有权根据地方的特点和条件进行独立的决策和管理,但同时往往也会受到中央政府的强力干预。自从传统的以固定资产为征收标准的地方税,改革为以家庭人数和住宅资产价值为综合标准的地方税之后,地方政府的权限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地方自治制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Thornley,1991:95-98)。与崇尚个人自由的美国不同,作为英国社会的传统之一,社会对于政府干预市场行为和社会事务的接受度较高,这一因素对战后英国福利型资本主义国家政策的形成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建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尤其体现在政府通过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建立而对个人财产权进行的高度控制,以及在长期的经济衰退时期政府通过规划管理制度的调整而对城市开发的大规模的直接干预(Gordon,1996,78-79)。在较为成熟的地方自治的基础之上,1970年代以来广泛开展的公众参与对政府管理模式和制度变革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基础条件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2规划管理法律体系
规划管理法律体系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框架结构特点、功能作用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美国地方分权的体制下没有城市规划的国家法律,城市规划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州以下的地方自治体层面的法律构成,包括州的标准授权法和地方的立法。州的标准授权法中仅对规划行政提出最低限度的要求,且不具有法律约束效力,规划的内容、形式乃至是否制定城市规划等问题均由地方立法自行决定,因此,地方立法在规划的法律体系中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同时,规划诉讼案件的司法判例对规划管理的执行以及立法也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往往成为对规划管理中原则性和合法性问题的最终判断,而在很长时期内都将影响着地方规划行政和管理实践的基本方向,司法能动主义和法院的主动行为成为行政监督和为权利人提供事实上的司法保护的重要因素。在这样的体制下,司法机构所拥有的权力对地方政府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任意性和自由裁量权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Daniel,1996:201-203)。由于美国城市规划的实施主要依靠区划制,而没有独立的开发许可制度,所以其规划法律的功能和内容就更集中于规划本身,而不具备解决规划实施问题的作用,这与英国有着明显的差异。从框架特点和内容来看,以实用性为主、缺乏专业法律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重视程序性规定、缺少规划内容的规范性规定、各地方的规划法律各具特色是美国规划管理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而这些特点正是反映了美国高度地方自治的背景下作为地方事务的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模式。与美国完全不同,英国以《城乡规划法》为法律体系的核心,以大量的法律性文件、行政指导性文件和地方法规为基础,城市开发、住宅等相关法律为补充和衔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性法律体系。从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构特点来看,从国家法律、大量的专业部门法规、详细具体的行政政策文件到地方法规以及相关领域法律,构成法律体系的四个层次,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和完整性(Moore,1990:77-80)。从法律法规的功能、作用来看,《城乡规划法》作为专业领域的国家法律,其纲领性和权威性十分突出,而专业部门法规和法律文件则是对法律中具体的条款内容和执行细则进行规定、解释,政策性文件则是对具体的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指导性说明和解释,地方法规是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进一步对规划管理的执行和规则作出进一步的具体规定,相关领域的法律则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对规划编制和管理所涉及的各种权利、义务和规则作出相关的规定,从而形成对规划管理法律法规的必要补充,因此,各类法律法规各自的功能十分明确,又相互衔接、互为补充。从法律法规的内容来看,有关规划管理中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划编制的程序性规定,以及规划内容、控制标准、执行手段等技术性规定十分详细、具体、明确,而且不仅包括了规划体系内容的规定,也包括了规划实施的开发许可制度和规划实施手段等的规定。
3规划管理行政体系
城市规划行政体系的特征主要可以通过对政府间关系、部门职责划分、决策程序与公众参与、检查、救济与协议机制等方面的分析进行把握。美国规划行政体系的特点,首先是在地方自治的前提下,城市政府在规划决策和执行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中央政府、州政府对于城市规划事务的干预和指导极为有限,主要通过资金扶持或金融税收等方式进行间接、灵活的引导。第二是在地方层面,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司法部门三权分立,职责明确,形成了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从职责分工来看,地方议会具有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开发控制的原则性决定等立法权,规划委员会①及规划局等规划行政部门通过规划审查对开发活动进行控制和引导,各级地方法院依据司法程序主要对规划管理中公私双方行为的合法性②进行审查。从主体间关系来看,规划委员会的独立运行机制和最终决策权最大程度的避免了政治对规划决策的影响,但获得议会半数以上支持的条件下也可推翻规划委员会的决定,而且规划委员会的最终决策仍受到地方议会预算决策的制约(Norman,John,1995:79-81)。另一方面,通过法律内容和规划指标的规范化,减少概念性标准和原则的设定,使得规划管理过程中行政部门的裁量权受到明确的约束。第三,通过法律的参与权利保障和制度化的决策参与程序设计,以规划公示、听证会、市民投票表决等多样化的公众参与形式,使得城市规划行政部门拥有的有限裁量权受到严密监督。在对规划决定和相关行政行为有异议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以行政委员会和议会为平台的行政救济制度来对异议和申诉进行调解和裁决。在英国,一方面城市政府在规划行政方面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中央主管部门也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政策、执行标准等形式对城市规划行政进行强力干预、直接指导和严密监督。在城市层面,议会在规划决策和实施管理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规划管理的主要决策都由议会作出,行政部门以为议会服务的形式开展行政活动。但规划行政部门在实施管理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可以根据地方特点和实际条件决定规划控制的具体标准和形式,这一点与美国差别较大。同时,通过行政体系内部较完善的监察监督制度,规划行政部门也受到自上而下的严密监督,这也是其另一大特点,以监察厅和巡视员制度为中心的监督制度和以主管大臣审查为中心的行政救济制度在规划行政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而司法审查却因为其重视私权的立场,在规划行政中的作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PrestwichandTaylor,1990:162-165)。在规划决策程序设计中,方案协商、规划公示、公开审查作为公众参与的三大重要环节,不仅使公众能够充分的参与到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发挥了在规划决策之前最大限度解决争议的协议协商机制的作用。
4规划技术体系
城市规划技术体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框架结构特点、规划的法律效力、规划灵活性和规划的功能定位等方面。美国自1920年代后期,联邦政府分别制定了标准城市规划授权法和标准区划授权法,总体规划和区划作为城市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得到了正式的承认。总体规划的功能主要有协调各种公共项目,作为各种规划管理手段的依据,明确未来土地利用的蓝图,对于各种土地开发活动和土地市场行为进行引导。总体规划的内容往往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设施、各种公共设施及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方案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历史城市保护等,主要以概念性的政策说明为主。区划的功能主要是作为实施总体规划有效的、但非唯一的手段,内容主要包括土地使用类型、开发强度和周边影响限制等三个方面。因法律体系的影响,美国的规划体系具有层次结构单一、但功能内容明确的特点。从规划制度的层次结构来看,不仅缺乏区域性的宏观规划,而且总体规划的制定在很多城市也未普及,已完成的总体规划对城市开发的引导作用仍十分有限,真正发挥规划控制、引导作用的主要是区划制(Zoning),因此区划制在开发控制中的实用性功能十分明确。由于美国区划的内容、形式和标准完全由地方议会决定,可根据当地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种类、控制标准、用途控制和体量控制的对应关系等。区划的内容、尤其是指标体系和控制标准的规定十分详细,通过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指标系统,来完成对开发活动的控制和引导,保证政策目标的有效实施,是美国区划制的主要特点(Cullingworth,BarryJ.,1993:28-30)。这一特点也同时反映出美国城市规划管理制度设计的一大原则,即通过规范、系统的管理工具的运用,限制行政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以避免行政执行中的随意性,防止权力的滥用。英国规划体系的结构层次主要包括了宏观的结构性规划(structuralplan)和地区性规划(localplan)这两个层次,分别与郡—地区的规划行政体制相对应。从功能划分来看,结构性规划的作用在于明确相对宏观的区域范围内城市开发和土地利用的基本政策和开发控制的方针,为地区性规划提供依据和框架,而地区性规划则更多地着眼于为本地区内的开发提供土地利用规划等政策性指导。规划指标主要包括位置,用途与密度三大基本要素,以及地区所需公共设施的种类及水平指标、建筑形态设计、特殊地区的高度控制指标等,但这些规划指标并不是强制性指标,而是作为规划审查中规划人员与开发商交涉时的起点,在制定时已经留有余地,也允许在实际执行中有所变动。此外,规划人员与开发商协商时,为争取更多的社会公益也会提出的一些非统一性的机动性规划要求作为附加条件,如公共开放空间、交通类设施、福利性设施等(Thornley,1991:156-158)。与美国的区划相比,从内容、形式来看,英国城市规划的政策性特点十分突出,而并不强调规划指标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在规划指标的体系化和标准化方面并没有规范系统的要求,但这一特点正是以具有较高自由裁量权的规划行政体制为核心而运行的。可以说,以规划行政的自由裁量权为基础,来推进城市政策和城市规划的灵活、有效的实施,正是英国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核心特征之一。
5规划管理实施机制
城市规划实施机制的核心是以各类城市规划为主要依据对开发项目进行规划审查的开发许可制度,其中主要包含了对于行政部门自由裁量权和开发利益公共还原等问题的探讨。美国城市规划的实施主要通过以区划制为依据的开发许可制,以达到对各类开发活动的控制和引导。由于区划中控制指标的规范性、系统性和规划内容的明确性,开发审查实质上更类似于执行与审核,反映出制约行政部门裁量权、以免权力滥用、保护个人权利的基本制度导向。但是1970年代之后,随着限制城市无序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和城市成长管理政策的兴起,出于解决规划实施的资金问题以及市中心与郊区之间的社会经济矛盾等现实需要,通过收取开发费和捆绑式开发等多样化手段,实现项目内或项目间、区域间的开发利益转移,使得开发主体在享受由政府基础设施投入而带来的土地开发利益的同时对社会有所回报,开发利益的公共还原成为规划实施中重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地方规划行政部门在开发审查中通过灵活运用开发协定(developmentagreement)、特例许可(variance)、任意审查(discretionaryreview)等方式③,对控制标准和控制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提高了规划实施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也使得规划行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得到了实质性的扩大(Robert&Danforth,1994:170-173)。英国开发许可制的核心特征是以规划行政的自由裁量权为基础,来推进城市规划灵活有效的实施,与美国明显不同。在规划行政人员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严格的行政监督和行政救济制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基础之上,规划行政部门自由裁量权的发挥,使规划目标的实施更适应于地方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避免管理的僵硬和教条,也有效避免了权力的不当使用和官僚体系对政策实施的过度控制。作为开发控制的另一个目标,开发利益公共还原的理念很早就已经出现在英国的规划政策和法律中,从早期1950年代建立在开发权国有化理念之上的土地征收制度,以及其后逐步建立的相关税收制度,这一理念的实践操作手段有过较多的变化。近年来这一目标的实现则越来越倾向于通过规划增益制度(PlanningGain)④,在开发审查中增加机动性规划要求等附加条件,从而实现规划外部效益的社会化和公共还原(Atkinson&Moon,1994:56-57)。英美的实践结果表明,在城市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多元化的背景下,为提高政策实施和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适当扩大自由裁量权已成为普遍的趋势。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目标之一,开发利益的公共还原也需要通过规划行政部门对裁量权的运用才更易于在项目中得以灵活实现。但是,随着规划管理中自由裁量权的扩大,对于其合理合法性的争议和对其经济社会影响的社会公众质疑也在增加。某些规划行政行为跨出了现有权力约束框架之外,规避了法律和公开行政程序等的制约和监督,从而使得行政行为的公平性、公开性受到严重质疑;过度管制还可能造成开发成本过高,进而影响城市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因此,在适当放宽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如何进一步合理规范这类行政行为也成为制度建设的新课题。
6经验与启示
美英两国城市规划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美国的特点主要是在地方自治的基础上地方主导型的规划管理,通过三权分立的监督体制、实用规范的法律体系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规划,对地方规划行政的自由裁量权进行严格制约,规划管理的实用性强,规划实施主要建立在以区划为依据的开发许可基础上,以司法为主的行政监督和救济机制较为完善。英国的特点主要是在地方自治基础上的平衡型的规划管理,中央政府在基本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方面对于地方政府具有较强的直接影响力,但也在具体的规划行政方面为地方政府留出了极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规划管理的政策性较强,在以规划实施为目的的开发许可中,行政体系内行政监督和救济机制较为完善。与英国相比,美国规划管理制度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地方分权和地方自由主义造成区域性问题难以解决,而且由于以区划制为主要实施手段的城市规划实质上成为地方自治体确保财源的主要手段之一,难以发挥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宏观引导作用。但英国模式的缺陷则在于过于严格的规划控制不仅会带来较高的管制成本,也可能不利于持续的经济发展,而且这种制度模式对地方自治能力和社会环境的依赖性较强,适用性较为有限。从美英两国规划管理制度模式的形成来看,规划管理技术、体制、法律等制度手段的形成和技术工具的选择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基本的社会治理形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人文背景的制约和影响;作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管理的目标、理念和制度工具的形成都是这一基本的前提基础之上的。另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模式的形成、建立和发展,往往是发生在各个国家特定的社会人文环境中的一种社会选择的过程,这同样也意味着一个国家基本的社会治理形态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充分有效的利益博弈的基础之上;唯有如此,社会治理才能拥有最广泛和充分的社会共识和利益协同的支撑。美英两国各具代表性的规划管理制度模式形成与发展的经验,对于建立并完善适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划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法律体系:从1980年代我国颁布实施《城市规划法》以来,城市规划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经历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以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的五层结构为主的、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的规划法律体系与英国较为相似,但从其功能作用和内容来看,还有较多的欠缺;尤其在程序性规定、行政主体职责权利关系的界定、规划指标的规范性内容等方面还有待充实,土地法、建筑法等相关法律也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当然,城市规划管理法律制度的建立还必须建立在完善的国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基础之上,如物权法对个人财产权与公共利益关系的界定、行政法等对行政权和行政行为的规范等,都将对城市规划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规划管理中程序性规定和相关行政主体权责关系的界定等方面的法律制度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仍有赖于相关行政制度和法制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2)行政体系:由于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和美、英两国都有较大的区别,财政、立法、政策实施等方面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与地方自治的美英两国有所不同。在城市规划管理领域,地方政府在财政、地方立法等方面实质上拥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权,在政策实施中具有较大的裁量权,但另一方面,从部门间关系来看,立法、行政、司法的独立运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治理结构还未得到有效的建立,特别是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无论是从行政体系内部或行政体系外部来看,都仍有待健全和完善。首先是作为立法机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司法机构对规划行政的监督、制约机制急需加强,规划的决策机制和决策程序的完善、补充和调整需要在健全法制的基础之上逐步实施和开展;其次,迫切需要在规划行政体系内部推进行政监督机制和行政救济制度的建设,加强对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的监督和规范;在这方面,英国的相关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第三,在目前的行政主导型制度环境中,规划决策程序的民主化建设需要在逐步推进广泛的公众参与的同时,尽快建立相应的协议协商机制,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公众的互动和交流,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民主性和有效性。
(3)技术体系:我国的城市规划技术体系以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作为结构性划分,各类规划的功能作用明确,内容要求和形式较为系统,规划间相互衔接保持了较强的一致性。目前规划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方面在于如何加强总体规划的政策性和宏观引导性,使得总体规划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城市发展环境快速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于如何提高详细规划内容和控制指标的标准性、规范性和体系化,使得详细规划能够适应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更好的发挥开发控制的作用,真正成为开发审查的有力依据。在总体规划的调整方面,可以借鉴英国的结构性规划改革的经验,在总体规划的内容中增加经济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的相关政策性要求,提高总体规划的综合性政策导向作用。在详细规划的调整方面,则需要根据我国城市发展和规划行政的现实条件,适当借鉴美国的区划制和英国的机动性规划要求,在提高规划控制指标的系统性、规范性和体系化的同时,通过机动性规划要求建立具有一定灵活性的、能够适应实际需要、又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规划控制标准。
(4)实施机制:我国的规划管理实施保障机制以“一书两证”为核心,通过对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审查,以保证城市规划的政策性引导作用和开发控制作用的有效发挥。由于规划管理中规划指标的不规范、规划政策导向的不明确等一系列因素,使得规划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和不透明性有所增加,规划的权威性受到影响,而开发审查中自由裁量权的问题也会使得规划管理的效率和合理性、科学性受到一定影响。可以看出,规划实施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本质仍然是规划法律体系、规划行政和规划体系不完善所造成的,规划实施问题的解决也有赖于规划法律的不断完善、规划行政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规划指标规范性和系统性的提高,才能得以根本解决。另一方面,虽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城市开发机制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开发利益公共还原问题日益成为一项政府与社会共同关注的政策性问题。虽然在轨道交通等大型公共项目中,以各种形式向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收取开发费用、以解决项目资金问题的手段已经在实践中不断被运用,但由于征费行为合法性(虽然是合理的)、征费方式、途径和费用使用等的不规范性,往往会导致其最终结果与目标的偏离,因此,在城市改造和城市公共项目快速推进的时期,尤其迫切需要借鉴美国和英国的实践经验,在各级规划管理法律法规中明确开发利益公共还原的基本理念,并配合规划体系的改革,建立制度化的开发利益公共还原的规划管理手段。
作者:王郁工作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就需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进行综合的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影响
1.城市规划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规划管理对我国城市建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就如一只无形的手可以为城市建筑提供诸多与建筑工程有关的信息,例如政府效率以及国家政策等等。之所以说城市规划管理是一只无形的手,原因是:在城市规划管理进入建筑市场时,所运用的方式是组织公平竞赛投标、严格把关建筑设计的质量等。这些手段并没有进行直接的控制,但是却能够对城市建筑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通过这种手段可以为展开城市建筑工程提供较为良好的环境。要想对城市建筑行为进行规范一定要进行相应的城市规划管理。所谓的城市规划管理就是指:主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建筑设计市场管理方法、审核建筑的设计方案以及提供规划设计的条件等措施以及途径等对城市建筑行为进行规范。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一般是被建筑商直接进行支配的,因此他们一般会为了使建筑商相应的设计要求得到满足,而不顾其建筑设计所带来的众多不利影响。
2.当前形势下城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2.1由于经济社会的到来,城镇化的转变越来越快,城乡的互动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一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当中,城市与乡村的发展逐渐的融为一体,相互作用,但是以往的规划管理体系中,比较注重城乡二元结构建设,主要体现在城市经济以大工业为主,乡村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此种规划制定与实际实施形式和城乡统筹的需要完全不符,制约了城乡和谐发展,也引发了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2.2对于城市的规模没有计划性的扩展,乱占土地,乱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于资源不知道合理的保护;对于规划的制定与实际操作中没有足够的社会参与以及专家论证,乱用行政权力,个别地方政府对于规划随便的更改,即便是这个规划正在实施建设活动也全然不顾,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城乡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合理。
2.3不注重乡与村庄规划管理,村庄建造散而乱,极大的浪费了土地资源,也使得人居住的环境受到破坏,有的村庄根本就没有具体的规划,有的乡、村庄规划只是一味的模仿其他城市规划,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农村的特点一点也没有体现出来,对于农民生活以及农村发展的需要一点也满足不了,即便是实施起来也毫无意义。
2.4旧的《城市规划法》与《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当中的规划运行机制与土地利用制度变革以及国家投资体制变革的需要不相符,这一点需要马上进行调改。例如,由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取得方式的变化,由以前的划拨方式取得逐渐向出让方式取得的变化,对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发放过程和程序也应马上的随之改变。
3.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3.1城市规划管理有利于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部门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来执行。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对规划项目进行选择和研究,然后根据项目实际制定出具体的项目方案,包括政策方案、决策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等。
3.2城市规划管理有利于城市设计队伍素质的提高。在城市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相关规划设计人员的配备,包括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人员以及规划任务委托机构等。通过相关规划设计人员以及规划管理机构的配置,城市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的科学化、规划化、合理化,设计人员注重自身工作能力提高,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城市的发展会带动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这样的发展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而良好的城市的规划设计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当然,这样的改变绝对是积极性的。但是,有机遇就会有挑战,现在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并不是十分完善,常常会因为一些旧的生活观念而无法顺利的完成,所以,这就需要包括在居民、相关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人改变旧的思想传统观念,将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充分的运用到城市管理当中去,建立一个科学化的现代城市。同时,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还有利于解决在设计中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不断地提高城市的整体水平,促进城市建设的目标能够充分的实现。
4.促进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设计发展的措施
4.1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建筑信息系统
众所周知,信息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进入信息化时代的现在,信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中小城市中是一个综合的管理部门,其可以宏观调控整个城市社会经济中的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以及土地资源。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顺利进行城市规划建筑与众多信息的支持是不可分割的。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为了给规划建设决策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决策者,城市政府部门不仅要以监督者的身份对规划建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责惩,更重要的是努力建立一个较为可靠的信息网络系统为规划建筑部门提供相应的保证。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将其助手以及参谋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并且尽自己的努力的劝说政府领导对城市规划建设各方面进行相应的协调。
4.2进行多学科融合协作,增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调控能力
在规划建筑设计中要想取得进步,就需要规划师,因为其是规划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人才,这些规划师很多是建筑行业出身,因为具有相应的专业性的制约,目前我国众多中小城市规划师大多知识面较为狭窄,在一定程度上这对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在部分重大社会经济决策中的权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使得规划建筑行业从业工作者的相应知识面不断的进行扩展与提高。并且还要与经济计划部门加强相应的协作,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相同的经济计划部门也是研究以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只不过经济计划部门更加侧重于研究经济社会的内涵。使两者之间的协作不断加强,将会使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做出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不断增强。
4.3对于城市规划管理和设计的开展要依法进行
目前我国出台的《城市规划法》以及一系列的法规、技术规范以及管理制度,为城市规划设计的开展提供了许多法律保障,也为依法办事创造了条件。要想实现城市规划的顺利开展,一定要把握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强化管理部门建设,提升管理人员思想政治以及业务水平,制定明确的责任制度以及具体操作制度,严把工作流程以及办事手续,强化对其的监管体制,有效的弥补所有的不足,增进城市规划的开展和管理朝着有序、有力、有效的方向发展。进而确保城市的所有用地以及建造符合城市规划,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的实现依法办事、高效服务、行政为民、积极提升城市规划工作能力以及管理水平,增进城市全面协调发展,有效的实现城市规划的功效。
结束语:
在我国城市的发展中,由于其涉及的内容较多,因此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对于城市规划的管理势在必行。事实上,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利于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为人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因此,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从而为城市化的建设提供目标和动力。
【摘 要】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是按照城市建设的目标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营造良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是紧密联系的,城市的规划设计实施是建立在科学有效地管理基础上的。因此,经过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景观建设、人文建设、经济活动等进行总体上的协调。本文概述了城市规划管理及规划设计,对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以及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规划设计;问题;措施
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规划管理的手段也不断的改善发展。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只有高标准的设计、高标准的建设技术以及严格的管理,才能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高整个城市的活力,塑造健康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城市规划管理及规划设计的概述
1、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以及系统性的特征。城市的有效规划管理是是一个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所以,要建设好一个城市,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统一适宜的布局管理,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管理还存在诸多较严重的问题。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规划管理工 作,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2、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要坚持适用、经济性原则。通过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中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对城市基础、产业结构等进行规划调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规划设计的认识有所提高,对规划设计的研究也不再只是土地的利用及空间的布局上,还对城市的空间、时间、经济以及发展方面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管理与规划设计是密切相关的,一般城市规划的正常的实施和设计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必须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而成的,然而这个过程就是规划管理的发挥作用的过程。城市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经济控制进行综合的部署及具体实施。城市规划管理则是在规划设计的基础之上,根据规划的目标利用各种手段安排建设各项活动的措施,是把设计落实到实践的方式。要想城市规划管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规划设计,就必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及规划方法。
二、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1)规划设计管理的方式较为匮乏。由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起步较晚,规划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在现今的城市规划管理的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2)城市规划是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的,部分房地产公司改变规划,出现违法超标的现象,将造成规划管理决策上的失误。(3)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一直较为分散。由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利体系的构建和分解,这种分权体制不仅影响了行政机构间权利的不集中,还使管理权限的力度不断的消弱。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内外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政府的行政事权体系也发生着变动、重组。(4)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工作人员素质问题。在目前我国规划管理人才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劣势。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较为薄弱、技术手段较为落后、素质水平偏低,知识结构的不合理,都将会严重的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整体水平。(5)忽视公众的参与权。城市的主体是人,很多城市规划管理主要针对规划设计,而忽视了公众的参与权利。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是政府进行单方面的决策与实施,缺乏公众参与制度。将导致城市规划脱离群众,忽视了规划的现实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城市管理主要是社会整体多元化意识的统一和共识,是一种在矛盾交织的环境中形成的以我国公共性、协商性机制。
三、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较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全面的系统管理机制。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城市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建立规划管理体制。在机制建立前,要对城市的目标、城市功能以及城市的特色进行分析定位,同时,对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制定好相应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城市管理体系的总原则是“先规划,后建设”,把所有因素都进行仔细考虑,最大力度做好各因素之间和合理布局,既要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又要考虑某区域的个性规划。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文本的原则进行控制和管理,创造经济合理、人文发展的和谐城市。
2、加强用地的管理。使用土地的管理是对城市中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通常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性措施来安排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用地管理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规划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功能的布局、环境的质量、城市的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加强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现代的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加强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已是势在必行的。信息是规划管理中的重要资源,规划管理的整个过程是将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以及反馈情况的总过程。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加工、处理以及储存,并且能够将资料形成数字化信息,形成信息资料的网络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统一化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出现组群式形态的时候,建立信息化的通信渠道,能够实现网上规划审批,也可以为城区和城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传达提供高速的沟通平台。目前我国的建筑规划管理中的管理系统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网络通信系统(MS),是可以依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共同进行的。
4、兼顾环境效益。城市规划管理除了要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之外,还要兼顾环境效益。现代城市发展常常忽视环境和生态,城市规划不合理,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作为发展的基石。城市规划管理就要协调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意见的关系,建设生态性城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同时保护城市传统面貌,保护地方主义特色。
5、加大公众参与程度。城市规划管理要充分吸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现行城市管理发展中明确规定群众参与机制,树立公众参与的观念。特别是对于重大工程,让公众多了解、多参与,进行监督,还可以减少规划实施的阻力。
结束结:
随着城市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如何做好城市的规划管理设计,将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城市规划管理设计中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城市的建筑形态、空间结构、园林景观、文化传承、经济活动等,是城市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现代化建设形成的基础。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设计形成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规划设计的顺利实现。
摘要: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构建的重要性进行了叙述,分析了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构建
城市规化管理体制对现阶段城市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城市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特点,城市规划管理堆土资源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城市发展的综合统筹,为城市建设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因此,城市规划管理开始被重视起来,由此可见,加强对城市规划的有效管理对城市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需要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促进城市规划管理的顺利实施,并保证城市可从各方面协调发展。
一、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重要性
1、确保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要想提高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整体效益,离不开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它是优化城市构建结构和保证城市建设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城市管理体制需要在改革中堆管体制进行规划,对城市规划的管理方式不断深化和完善,以此来发挥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是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需要
只有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才可以贯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道路[1]。加强管理机制的设置方案,落实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的发展的目标。
3、控制城市的盲目扩张
目前,有些城市的建筑单位因经不起利益的诱惑,而对城市进行盲目扩张,这违背了城市规划的相关内容。所以,需要对城市规划管理体制进行深化与加强,并完善各个阶层管理机构的控制项目,控制对城市盲目扩张,制约对土地的浪费,保证城市建设的顺利发展。
4、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现阶段,有很多城市在建设发展中存在着水和环境的污染以及资源浪费的现象,虽然环境部等相关部门提出了整改措施,但由于目标不统一,各自为政,所以很难实现有效地整改。如果把规划、环保、土地和建设等这些相关部门合成一个机构而进行统一组织并实施,就容易实现城市规划、环境质量、土地资源和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综合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
二、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的监督力不不够
对于违背相关法律进行建设的项目,出现问题时各个阶层的管理人员相互推卸责任,使其之间的关系牵扯不清,这给城市管理体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影响了正常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政府的监督力不还不够。
2、缺乏公众参与和监督
在城市建设的长期发展中,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施的进步不一致,尤其是一些发展迅速的城市,在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尤为突出。这一问题的出现,导致一些社会公众认为城市规划内容不合理,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而进行实施,只顾外观而忽略内在作用,而规划人员则认为是社会公众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导致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公众没有切身到城市规划当中去,缺乏监督。
3、缺乏规划管理的方式
在城市发展的现阶段,有些城市在规划管理中投入的经历不够。甚至在规划管理的部门中设置了一些虚职,而不存在担任相应职位的人员,这违背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实质性,造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确目标和相应的规划,即使有明确目标,但如果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意见不一致等原因,这些目标也得不到实施,从而导致城市规划管理不能顺利进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规划管理的方式单一。
4、面向公众的机制不够
现今,城市规划管理是由政府部门统一制定的,而社会公众难以接触到这一层面,这样容易使很多社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在城市规划管理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规划编制和管理实施的进步不一致,促使一些民众对其规划管理不满意,导致城市规划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城市规划管理面向公众的机制还不够。
三、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措施
1、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
国务院应该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的监督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个城市的规划管理进行就地监督。在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建立相关内部监督体制并加强监督制度的管理,对城市规划监督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在完善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实现政府监督一体化形式,有效保证城市规划管理体制顺利实施。
2、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随着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进而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要抓好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要求管理人员不但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3]。所以,需要有计划地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增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使其树立密切联系公众与廉洁奉公的良好作风,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水平。
3、加强公众的参与
对于城市规划管理来讲,譬如环境质量、土地资源和基础建设等相关要素已经在市场领域快速的发展起来,然而在这种发展的形势下,规划管理人员通常以独断式的决策方式进行实施,却没有结合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4]。因此,规划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应及时并合理的调整规划方案,从社会公众的角度着想,并使社会公众积极的参与其中,积极地与公众进行沟通,在意见达成一致的基础上改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促进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化。
4、建立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制度
土地利用是城市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利用率直接影响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但由于管理体制等相关原因,对城市的土地利用的效率并不高。现阶段的城市发展,对土地的利用已经从单纯满足逐渐转向土地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所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土里利用效率指标对调整土地利用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促进城市建设的合理开发[5]。
5、构建灵活多样的规划管理体制
在城市规划的实施中,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对投资环境进行改善,吸引城市建设投资。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不同地区之间与不同城市之间对投资的争取以成为当地政府的当务之急,而我国的资金投入通常是回报率高的区域。投资环境因此成为了政府与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投资环境的形成与城市规划管理密切相关,并在改善中发挥了城市规划管理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城市规划管理中,需要构建灵活多样的规划管理体制,从各方面吸引城市建设资金,促进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要想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深入改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大财政部门的投入,合理进行规划,加强宣传教育,不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另外,还需提高人们对城市规划管理的认识,全面实现对城市的良好管理体制,为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而共同努力。
摘要: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管理设计。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是城市健康发展的保障,探讨分析了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措施以及未来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的发展方向,以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城市规划 管理和建设 发展方向
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保证城市的发展与人、自然的共同发展极为重要。同时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是城市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① 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②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③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低碳的。城市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才能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措施
1、引导公众参与。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2、完善法制建设。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3、统一协调发展。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4、坚持量力而行。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5.在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中加强环境保护的整治措施。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要求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三、未来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的发展方向
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1.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3.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4.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四、结束语
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合理发展的一门科学,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是进一步研究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因此,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
【摘要】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生态城市规划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就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现状、要遵循的原则和保障机制进行了阐述,为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城市规划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原则
1 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不断深入及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增强,使得生态城市的研究广泛受到学者们的关注。马世骏、王如松、黄光宇、欧阳志云、王祥荣、沈清基、饶戎等国内学者对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1)生态城市规划缺少恰当的功能定位
生态城市规划作为指导生态城市发展的综合规划,缺少恰当的功能定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态城市”的理解和定位不够准确,使得整个规划过程和结果缺少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二是不同区域、城市的规划编制部门、实施部门、管理部门不同,建设和管理中涉及许多相关部门(如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林业部、水利部等职能部门)责任不明确,也使得生态城市规划无法与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和管理制度有效衔接。
(2)生态城市规划缺少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规划对象是区域或城市生态系统这样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既包含区域内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子系统的方方面面。又包括大、中、小型城市以及生态县、生态省、生态市等不同的区域。编制规划最终的目的是执行,而执行的效果如何,则需要统一的评价指标来衡量。因此,生态城市规划需要设计“过程与结果并重”的生态规划实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同时,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具有动态性,才能实现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作用。
(3)生态城市规划缺少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
由于对新思想观念、新政策认识不足,理解不深,生态城市规划一般都缺少实质性的公众参与,使得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有些虽然有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但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此外,由于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较新的规划类别和概念,广大公众更是比较陌生,因而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使得生态城市规划从一开始就缺少了规划主体的参与,一方面造成规划过程和结果缺少公众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造成生态城市规划由于缺乏广泛的民众基础而在具体实施中困难重重。
2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需要遵循的原则
2.1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原则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过程当中应该要结合城市的具体情况,所处的区域特征,运用宏观系统性的观点进行科学的部署和规划,最终后果让城市人口规模与城市的用地面积相适应发展,与此同时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和帮助下最大限度的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不能片面的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一个优秀的城市建设规划和决策人员,应该具备“德艺双馨”的素质,也就是说能够将城市的软环境与硬环境都列入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工作过程当中,最终达到标本兼治的目标。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建设缺少的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也不是资金,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意识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缺乏对大自然的爱惜和尊重。
2.2合理布局城市规划体系原则
对于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工作而言,要立足于本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采用以中心城市辐射向周边城市的布局方式,确保各个城镇是分工明确,层次分明的。在借助中心城市繁荣发展的作用下,最大化的将这种经济发展效应辐射到各个城镇和农村地区,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最大化的确保整个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尽可能多的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发展目标。
2.3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原则
实施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就必须保证区域城市内的主导产业是能够最大化的代表现代文明的发展潮流、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发展方向的新型生态产业。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前期,规划人员和决策者必须要清晰的认识当前区域内城市的发展实际,寻找到影响生态环境发展的关键所在,并运用科学系统性的观点来对存在问题的产业结构进行整改和调整,将生态建设的理念灌输到企业和居民的意识里,加大力度发展好生态产业,最终组建成为一个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高度统一和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发现,唯有加大力度发展好循环经济产业,才能够从本质上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根本矛盾。
3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保障机制
3.1思想观念保障
生态城市规划是生态系统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先进思想理论的集中体现,要使之成为规划范围内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为规范,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障。生态城市规划的实施,要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城市规划的规划理念,要将单纯的经济增长观,转变为速度与质量并重的发展观;要将注重追求物质财富观,转变为追求生态财富观;要将高耗能、低产出的生产消费观转变为高科技、高产出的具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生产消费观:要从过去注重城市静态的形象美,转变为追求动态的生态美。同时,要努力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让人们形成“无限索取自然资源是有代价的,会殃及子孙”的观念,提高人们思想文化素质,规范那些伤害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3.2制度体制保障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不仅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体制创新和变革,因此,需要政府制定和颁布有关财政、金融、税收、产业及消费等各方面的制度,比如给予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再循环企业减免税收、贷款优惠等政策,给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的技术创新企业以税收优惠、贷款优惠和财政奖励等政策,以此鼓励节约资源、引导绿色消费、调节利益分配、抑制生态破坏、激励创新改革、弘扬生态文化、规范和谐共生。同时还要实施有利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经济政策,建立健全资源与环境补偿机制,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3 科技人才保障
生态城市规划的目标,最显著的标志是先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先进生产力水平是建立在先进科学技术的进步上的。而且,城市生态效率的提高,更是有赖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因此,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既要注重科技创新,又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围绕生态城市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快人才培养、科技基地建设、科技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清洁工艺技术、清洁能源开发、清洁产品开发、生态工业、生态工程与技术、循环经济等领域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链接关键技术、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废物资源化、生态安全建设,开展专项研究,组织科技示范,强化相关技术推广。
3.4 资金政策保障
资金政策保障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有效实施的关键。要加大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建立生态城市建设财政专项资金:要统筹运用预算内资金,将环保专项资金和补助资金、城市建设、水利、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公益林补助等专项资金的使用与生态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对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实行倾斜,统筹安排;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摘要】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以及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措施,期望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城市规划设计,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社会综合效益的提升。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城市规划设计;管理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的任务和责任也越来越重。城市发展“三分靠规划,七分靠管理”,现代城市的发展尤其离不开系统而又良好的整体规划与管理。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把城市规划好、管理好、建设好,就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科学的解决办法。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城市规划管理概念
“资源”一词在当今现代化社会是及其珍贵的,而对于城市化的良好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一点来对城市规划管理进行一下简单的概括,可以说,城市规划管理就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以此达到城市持久、健康发展的。城市是人群聚居的地方,而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性格,所以,要想将这些性格不一的人群合理的聚集在一个地方,就需要有良好的规范来约束人们,这并不是说人都是需要约束才能够发展的,而是说,有这样的一个约束是为在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产生冲突的时候,可以有一个规范来达到制止和调节的作用。
(二)城市规划管理目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迅速发展。不仅是为了社会, 同样是为了世界,甚至是为了满足绿色生态、文明社会的需求,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城市的规划与管理,以此来促进城市化高质量的进程。那么, 需要从几点入手呢?一共可分为两点:一是硬件设施要跟上脚步,例如: 交通、住房和工厂布局等等。二是软件文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区域性公共服务、社区文化等等,这样,可以使各项设施有一个合理布局。再者,还要明确城市化发展目标,有条不紊的发展城市以及城市的经济, 不断的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当然,城市规划的管理不仅仅是为了上述的问题,同时, 对城市进行有效的规划管理,可以将城市的使用空间实现最大化,充分的利用每一片土地,也是对土地资源的合理的利用,为我国节省能源资源做出突出的贡献。
二、城市规划管理
(一)城市规划的意义
以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为目的的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良好城市环境的营造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本文就从城市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即建设管理和用地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和探讨城市规划管理活动的意义。1. 建设管理。对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各种城市建设活动进行的管理就是建设管理,其中包括城市各原有项目的扩建,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建与新建等,建设管理对于城市规划有重要影响。2. 用地管理。用地管理指的是管理和规划城市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合理的布局城市的空间。其它管理活动的展开都是以城市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城市用地管理为前提和基础。能否强化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对城市形态有着直接关系,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布局的好坏。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
按照当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的趋势和进程来看,在城市发展中我们国家的城市规划逐渐的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是整合城市资源,使得城市居民利益得到实现的重要途径,而且同时也是政府进行市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方式,同时也为社会各界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提供了一个重要手段,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渐的加快,实施路径与城市规划体系一定会越来越完善。
三、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设计的影响
(一)城市规划管理有利于城市设计目标的实现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设计部门与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来执行。规划设计和管理部门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对规划项目进行选择和研究,然后根据项目实际制定出具体的项目方案,包括政策方案、决策方案以及实施方案等。
(二) 城市规划管理有利于城市设计队伍素质的提高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需要进行相关规划设计人员的配备,包括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人员以及规划任务委托机构等。通过相关规划设计人员以及规划管理机构的配置,城市设计工作变得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设计人员注重自身工作能力提高,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城市的发展会带动城市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共同发展,这样的发展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不断的提高,而良好的城市的规划设计也会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 当然,这样的改变绝对是积极性的。但是,有机遇就会有挑战,现在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并不是很完善,常常会因为一些旧的生活观念而无法顺利的完成,所以,这就需要包括在居民、相关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人改变旧的思想传统观念,将现代化的科学设备充分的运用到城市管理当中去,建立一个科学化的现代城市。同时,城市的规划管理工作还有利于解决在设计中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不断地提高城市的整体水平,促进城市建设的目标能够充分的实现。
四、 城市规划管理的措施
(一)规划理论
新时代的规划理论指导新时代下的城市规划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人性化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人性化的规划理念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因此,为了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元素,我们在城市规划工作实施之前就应该树立服务于人民的理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便拥有最先进的规划技术,最完美的规划模型,最雄厚的资金支持也都无法弥补缺少人文关怀所带来的缺陷,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流便是可持续发展。现阶段的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原因虽会对环境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坏,但是也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将这种破坏降到最低,使得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各方各面。
(二)进行多学科融合协作,增强城市规划管理的调控能力
在规划建筑设计中要想取得进步,就需要规划师,因为其是规划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人才,这些规划师很多是建筑行业出身,因为具有相应的专业性的制约,目前我国众多中小城市规划师大多知识面较为狭窄,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规划建筑部门在部分重大社会经济决策中的权威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使得规划建筑行业从业工作者的相应知识面不断的进行扩展与提高。并且还要与经济计划部门加强相应的协作,与城市规划建筑部门相同经济计划部门也是研究以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 只不过经济计划部门更加侧重于研究经济社会的内涵。使得经济计划部门以及城市规划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不断加强,将会使得相关的政府部门对城市规划做出决策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不断增强。
(三)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管理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它的运用已经渗透在现代城市规划管理当中。特别是计算机储存技术、网络技术和技术的迅猛发展, 使城市规划管理手段更多、速度更快。信息是规划管理中的重要资源, 规划管理的整个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反馈的过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作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管理活动,对于其他市政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作用,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从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设计、管理设计具体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城市规划管理同城市规划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浅析,希望以此为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尽绵薄之力,诸多不足,还望批评指正。
【摘要】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有效控制和引导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保证城市与人、自然的共同发展极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对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最后论述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发展;重要性;问题;措施;发展趋势;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规划管理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1)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2)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3)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低碳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发展才能步入协调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划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1)城市规划是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进行审批的,部分房地产公司改变规划,出现违法超标的现象,将造成规划管理决策上的失误。(2)城市规划管理的权限一直较为分散。由于我国城市规划管理的权利体系的构建和分解,这种分权体制不仅影响了行政机构间权利的不集中,还使管理权限的力度不断的消弱。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国内外经济也在不断发展,政府的行政事权体系也发生着变动、重组。(3)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在目前我国规划管理人才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劣势。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知识较为薄弱、技术手段较为落后、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等都将会严重的影响城市规划管理的整体水平。(4)忽视公众的参与权。城市的主体是人,很多城市规划管理主要针对规划设计,而忽视了公众的参与权利。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主要是政府进行单方面的决策与实施,缺乏公众参与制度。将导致城市规划脱离群众,忽视了规划的现实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三、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较大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建立全面的系统管理机制。必须要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城市的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建立规划管理体制。在机制建立前,要对城市的目标、城市功能以及城市的特色进行分析定位,同时,对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制定好相应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措施。城市管理体系的总原则是“先规划,后建设”,把所有因素都进行仔细考虑,最大力度做好各因素之间和合理布局,既要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又要考虑某区域的个性规划。城市规划管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体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文本的原则进行控制和管理,创造经济合理、人文发展的和谐城市。
2、加强用地的管理。使用土地的管理是对城市中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规划管理,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通常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综合性措施来安排土地资源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用地管理是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规划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功能的布局、环境的质量、城市的形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加强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随着现代的信息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加强规划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已是势在必行的。信息是规划管理中的重要资源,规划管理的整个过程是将信息的输入、输出、储存以及反馈情况的总过程。信息管理技术能够对信息进行系统的收集、加工、处理以及储存,并且能够将资料形成数字化信息,形成信息资料的网络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的统一化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出现组群式形态的时候,建立信息化的通信渠道,能够实现网上规划审批,也可以为城区和城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传达提供高速的沟通平台。目前我国的建筑规划管理中的管理系统有:基础地理信息系统(G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网络通信系统(MS),是可以依赖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共同进行的。
4、兼顾环境效益。城市规划管理除了要达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文效益之外,还要兼顾环境效益。现代城市发展常常忽视环境和生态,城市规划不合理,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作为发展的基石。城市规划管理就要协调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意见的关系,建设生态性城市,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同时保护城市传统面貌,保护地方主义特色。
5、加大公众参与程度。城市规划管理要充分吸纳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现行城市管理发展中明确规定群众参与机制,树立公众参与的观念。特别是对于重大工程,让公众多了解、多参与,进行监督,还可以减少规划实施的阻力。
四、城市规划管理的发展趋势
城市规划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3、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城市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合理发展的一门科学,对城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是进一步研究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