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02:38:56
导语:在园林技术专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数字地球”与3S技术
“数字地球”是空间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概念。“数字地球”的构想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的,其实质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与计算机构成的数字化地理虚拟系统,目的是使人们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自由地链接、调用地理信息。“数字地球”的核心是3S集成技术。3S包括GPS、RS和GIS。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可通过坐标系统进行全天候精确定位、定性和定时,在导航、测绘、军事、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RS即遥感技术,各类卫星遥感能够全天候对地表实时监测,深入、准确地监测地表景观的状态。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各类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数据库平台,能够进行各类空间分析、演变分析与三维成像。GIS、RS与GPS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具有共通性,能够达到无缝连接,极大地拓展了风景园林中分析、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能力。
二、空间信息技术促进风景园林专业技能变革
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大幅促进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技能的变革。主要的变化包括空间数据、景观的监测与分析、工作效率化方面。风景园林研究、规划和设计均涉及各类空间数据。对于规划设计人员来说,获取、处理有效的数据是重要的专业技能。针对基础数据内容庞杂、种类繁多且尺度不一的特点,我国已经着手建设地图数据库、测绘档案等数据基础设施。各类商业遥感影像也是重要的数据源,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有针对性的调取。规划设计人员能够在GIS平台上,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掌握基地的地表状况,提高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貌景观进行广域、实时、高精度的监测,并通过GIS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RS和GIS技术,规划师可以定量地掌握绿地植被分布状态,在GIS中可以进行时间序列演变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热岛分析、空间分析(包括网络分析、可达性分析、叠加分析等)、景观指数分析等,为绿地规划、城乡与区域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引入数字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空间数字信息技术,尤其是3S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数据与软件的无缝兼容,推动了园林设计的自动化进程。设计自动化包括办公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输入输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办公电子设备与软件集成化发展提高了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效率,国家大力推动的数据标准化与共享化也有力提升了规划设计人员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加强对空间数据的理解
风景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课程涉及到空间数据的处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上是围绕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而展开的。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对空间数据的理解,对于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数据的格式与转换、数据的来源缺少科学的认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各类空间数据的特征、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表达、了解数据的来源途径和获取方法,熟练运用不同的空间数据格式转换技能,为识别有效数据、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二)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能力
空间数据来源广泛、质量混杂,初学者往往难以理清数据的来源渠道。比如有学生在课题中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绿化地解析,所采用的数据为网络下载的栅格数据,这类数据失真性较大,并不能用于绿地定量研究。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有效数据的获取途径。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家和省市等相关机构和商业公司的各类空间数据范围及其特性,以及这些数据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用途,使学生具有识别有效数据,掌握有效数据获取途径的能力。
(三)掌握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
深入、正确的空间分析是获得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的前提,也是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的基础。因此,应使园林专业学生了解、掌握利用GIS软件处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表面分析、计量统计等功能,可进行时间序列演变与空间格局的量化分析,也可以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各类景观指数的演算,并制作相应的主题图,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四)掌握数据库能力
数据库是对各类工作数据的管理平台。对于景观规划、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方向的学生来说,需要收集、管理各类园林资源、植物和地理空间数据。而现实状况中,这些数据往往数量庞大、来源复杂、格式多样,如何管理好这些数据成为影响工作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应使学生获得数据库构建技能,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数据、使用数据的能力与效率,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紧密。而空间信息技术本身是系统性的科学,因此需要以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中心进行知识点提炼,建立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体系。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包括理论与设计两大类型,成系列的规划设计课程为教学体系的中心,相关理论知识点是围绕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这个目标来设置的。因此,空间信息技术课程也应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中心,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空间数据处理技能达到提高规划设计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高校园林专业所设置的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园林设计与园林规划两大内容。园林设计是针对中小尺度的场地,包括庭园设计、专类公园设计、综合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街旁绿地设计、带状公园设计等课程,园林规划是在大尺度的场地上实施的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度假区景观规划、滨水区景观规划等。设计的尺度越大,与城市、社区以及自然环境的关系越复杂,就越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并能够掌握、应用一定的空间分析方法。笔者认为,针对园林专业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可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的,且与相应的园林教学课程相对应。三个模块包括基础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基础模块是理论教学,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是实践教学。基础模块以学生认知空间数据为基本目的,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格式与分类、空间数据的作用与意义、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图学基本知识、3S技术原理、数据库基础、数据基础设施与常用空间数据源等教学内容。数据处理模块与园林设计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正确获取、处理基地环境数据为目的,教学内容包括DEM高程数据处理、GPS数据获取与转换、CAD文件格式转换、RS地物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块与园林规划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规划过程中能够进行科学地空间分析为根本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等,并使学生能够制作主题图,作为规划的依据。基础模块、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应依次进行,只有掌握前一个模块内容,方能进行下一个模块的教学。基础模块必须开设独立的课程,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既可以是独立的课程,也可以作为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组成单元,或者采用连续性的讲座形式。
五、难点与展望
在风景园林专业引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面临基础薄弱、师资和设备场地不足等问题。当前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开设空间信息技术课程极少,个别院校即便开设有GIS课程,多以理论为主,上机实践操作较少,难以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产生实质的影响。尽管在科学研究和实际规划项目中,运用遥感与GIS分析方法越来越多,但是对于风景园林专业来说,空间信息技术教学毕竟是新事物,目前缺少这方面的教学实践积累和相应的教学研究,只能是边尝试、边总结、边推进。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引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要求主讲教师不仅是园林规划设计和研究的专家,还要熟悉3S等空间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技能。目前这方面的师资严重缺乏.虽然高校中不乏GIS、RS等专业的教师,但这些老师不了解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所开设课程难以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衔接,常导致学生听课后不知道如何运用。因此,高校风景园林学科应大力引入擅长GIS、RS操作,并有实际园林规划设计项目经验的专业老师,解决这方面师资不足的问题。教学空间信息技术中的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内容,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因此,该部分教学需要专业实验室和上机设备,还需购置相应的教学用软件。只有通过增加这方面的教学投入,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和设备使用效率才能解决目前高校存在的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深,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风景园林学科将承担越来越重的社会责任,必须根据社会情势调整现有的教学内容。随着社会对高校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大量的复合型人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笔者相信,师资问题和硬件问题都将获得解决,通过不断的探索,必然能够完善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的空间信息技术教学体系。
作者:许浩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国内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80年展至今,已走过三十余载,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的研究始终进行着。国内著名专家姜大源教授提出“行动导向”的高职教育模式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而“情景教学”模式对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和学生的业务能力、专业知识、人格素质的培养具有建设性意义。下面就高职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思考,简析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情景教学的开展意义。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是造就新时期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面向现代园林企业的岗位群,需具备园林植物繁育生产、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制图识图、园林工程现场施工、园林绿化工程养护五方面的专项能力。这些专业能力培养与塑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以职业基础课教学与实训培养出“基本技能”;以职业技术课教学与实训培养出“单项技能”;以综合教学实习培养出“综合职业技能”;以毕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培养出“岗位职业技能”的整套项目化教学过程。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听、看、思、做”培养各种能力,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是必备的环节。
1.课堂内教学实施情境教学
课堂内教学是传授学生园林艺术理论知识和园林技术基本技能的手段之一,语言表达和文字描述是不够明确的,园林艺术理论的消化理解需园林工程案例佐证方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领悟,要给学生创造大量“听”、“看”、“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CAI教学提供给学生大量信息,使学生容易领会园林专业技能知识的精髓。现场教学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合理平台,利用学院内已建成的园林景观工程,同时要积极联系学院外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让师生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可提高教学效率。
2.实践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
2.1现场考察实训
园林景观设计,对学生提出能熟练运用园林艺术、美学等原则,利用园林构成几大要素进行模拟或真实造景,形成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园林景观,但这些能力的塑成需揣摩和学习众多行业内前辈们设计的经典案例。通过专业教师现场指导教学,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剖析、领悟、沉淀,把体会变成自己创意理念并运用到设计之中。园林美术、园林规划设计两门课程需实地考察,方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若具备园林从业者基本技能,可到生产实践中锻炼,可尝试将园林美术和园林规划设计结合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旨在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2.2参与学院园林建设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境教学还可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既可让学生参与完整的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又能学习技术,并节约工程成本费用和学生实习经费。校园内各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学生自然会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规范施工。整个过程中老师担当监理角色,学生充当设计方和施工方的技术员,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改革的实行需要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并做工作方能取得成效。若能顺利开展实施,学院收获的是提升校园建设水平和降低相关建设成本,而学生获得是技能培养、技术学习和素质提高。
2.3模拟现场教学
学生有想获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迫切需求,不过学生能参与园林建设项目的机会的确有限,这是个亟待解决的瓶颈。我们可采用模拟现场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学院或系部在实训基地里指定一定面积的场地作为园林工程项目建设模拟场地,同时在实习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让学生在模拟场地内进行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仿真实训,则这种方法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执行中可能有困难,因为模拟现场需反复使用,已建造好的设施和景观会被拆除,那样就会造成经费浪费。需要相关部门在观念上提高认识,在更高层面对待这个问题,确保改革实施。
2.4模型教学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是现代园林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技能培养与实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尤为重要。园林仿古建筑的种类繁多,结构变化众多,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也非样样可见,学生无法逐一见识到。解决办法之一是模型教学,将中国古今建筑的经典结构类型和经典建筑,用轻型材料按一定比例做成可拆卸式的模型用于教学。园林建筑小品可做成教学模型。学生通过拆卸和安装模型了解园林古建筑的结构,为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模型制作技术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园林工程技术之一,因此实训室应该配备相关模型制作工具,为师生自制园林模型提供便利。
3.校外实训基地中的情境教学
各园林公司的经营活动范围是最好的高职教育情境教学场所,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因此密切联系园林公司是开展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我国北方园林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因此接纳学生实习的人数有限,但小公司是集设计、施工、养护及苗木繁育于一体的综合业务体,或是仅从事其中部分业务,不过与从事互补业务的其他公司有密切业务联系。因此应该拓宽各种渠道,多方联系中小园林公司,同时不放弃大型园林企业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岗位实习创造条件。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教学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园林行业发展提供更充沛的动力。我国园林行业已达到“甩开图板、电脑设计”的水平。园林工程行业领域内已出现专业电脑制图设计公司,专为各园林企业制作平面图和三维立体效果图。现代园林设计方案已不是一个人能实现的,需要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才能实现,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园林工作者必备技术。园林专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实现情景教学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远程交流和沟通能力;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进行远程交互式设计能力,如AutoCAD软件可实现远程交互设计,设计者可利用网络相互之间对同一个设计进行交互式设计;三是培养学生情景设计能力,许多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已实现情景式设计,即设计者在进行平面设计的同时,输入关联参数自动生成三维实景模型,这种模型在人为控制下产生实时移动(即四维实时模型),犹如观赏者置身于园林内游览一样,让观赏者随时感受设计的效果,便于设计者及时进行设计方案修改。前两种模式已实施,后一种因这类软件价格较高,短时间内无法实现,需多种渠道逐步完善。总之,高职教学中情境教学的运用,一定要充分考虑是否贴近职业实践、易于实现和具有发展前景,若存在异议则需要我们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并逐步解决。
作者:张健 王玉霞 李井会 姜国立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类专业围绕课堂教学,学生专业社团和校内外实训中心,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引入教学项目、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多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关键词:专业社团;园林园艺;人才;创新;实践
1 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不能满足园林园艺类专业的岗位需求 园林园艺类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绝大部分为植物养护、园林绿化、观赏园艺等以园林种植与养护为主的课程,使得学生就业面较窄,不能满足园林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实际上园林行业需要大量从事园林设计、生产、养护管理方面的人才,园林设计包括园林景观的设计、园林花艺及植物造景设计;养护管理包括植物的培育、配置、修型、植物保护等。
1.2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偏低,不能适应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 职业教育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约束,往往难以落到实处,课程体系也总还是像老师本身读的本科大学一样,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等,即使是专业技能课,也首先是一堆的理论讲授,再按照实验步聚按部就班完成就算合格,各课程或课程的各部分都是相互割裂的,学生到了毕业还不知什么是综合的项目,也就无法完成园林生产的完整过程,不能适应岗位职业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1.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够规范 园林园艺类专业从开办之初,就定位于培养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从推广“案例”教学、研究性教学到项目教学,教育教学改革起得了一定成效。但校企合作层面仅停留在校外实训基地方面,没有形成有效“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机制和自我完善的制度,在项目、环境、师资、标准等方面的深度融入仍有待于不断推进,校企合作之间存在“一头冷一头热”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工学结合的正常开展。
2 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
2.1 基于“专业社团”三课堂联动培养人才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类专业围绕课堂教学,学生专业社团和校内外实训中心,形成了“三课堂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课堂”是指传统的课堂。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将一个完整项目其分解为若干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利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职业技能课程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技能的能力。
第二课堂主要是通过学生专业社团培养学生。学生在专业社团中参加讲座、校内比赛,完成教学项目,参与竞赛项目和企业真实项目。
第三课堂主要包括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在第三课堂上⒂肫笠嫡媸迪钅炕蜃灾鞔匆担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企业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技能能力。
园林园艺类专业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于2013年成立了组培协会、花艺与盆景协会、植物标本协会和水族协会,这些专业社团一方面活跃了校园生活、繁荣了校园文化,以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专业活动吸引了广大同学参与;专业社团通过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开展各类学术讲座;组织组培大赛、景观设计大赛和插花大赛等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以及挑战杯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身的实践体验中获得经验,主动发现和获取专业知识。
2.2 建立“三项融汇”专业教学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引入教学项目、竞赛项目、企业真实项目,多层次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课堂教学完成教学项目,专业社团活动瞄准竞赛项目,校内外实训承接真实项目。将教学项目、竞赛项目、真实项目分阶段循序渐进融入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和校内外实训中。使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有效提升其专业核心能力,逐步积累各类项目实战经验,提高职业素养。建立了层次递进的学生技能培训和创业孵化的组织框架。
“三项融汇”专业教学体系提高了实训与生产环境的一致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技能竞赛是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延展,在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通过技能竞赛把基础理论、综合实训融入在课程建设中,开设与全国性专业竞赛相关课程,如《植物组织培养》《花艺与盆景技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不断优化专业相关课程的建设,把专业教学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匹配,使学生在专业教学中提高实践操作和专业科研能力。
2.3 依托平台,注重特色,孵化创新创业人才 “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水平为目标”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依托学生专业社团,三课堂配合教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学生活动收效显著、学生参与各类比赛成果斐然。
单纯的课堂教学、书本学习,难以很好地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的特点是重实践学习而轻理论学习,因此,与专业联系紧密的专业社团能够很好地起到课堂教学延伸的作用,营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发挥学生创造潜能的氛围,加强实践能力的锻炼,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这对解决现代大学生对书本知识很熟悉,但却缺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局面很有帮助。
3 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成果
3.1 提出以“专业社团”为载体的产学结合模式 课堂学习能让学生了解职业岗位必须的各种技术技能;学生专业社团活动能让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须的各种技术技能;校内外实训参与的真实项目开发确保学生熟练掌握职业岗位必须的各种技术技能。
3.2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双重导师指导体制,确保专业社团成效 园林园艺系坚持以学生为专业社团主体,专业社团覆盖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景观设计以及中草药栽培技术5个专业。目前专业社团包含:盆景社团、花艺社团、艺彩社团、组织培养社团、植物标本社团共计6个。针对现有社团,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实行实训室开放模式,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及协调能力。聘请专业教师为社团指导老师,解决专业指导问题,如论文,写作,实验,开展调查和社会服务;把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到专业指导中,在提高社团成员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两类导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社团成员专业技能比赛成绩显著,不同年级社团成员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阶梯模式,由社团日常活动、院系技能比赛、省赛直至国赛,屡获佳绩,成效显著。
3.3 实施校企结合,项目推动的专业社团运行模式,实现专业成果转化 园林园艺系坚持以专业社团发展和企业实践相结合,通过专业社团的作用发挥,把专业理论的运用和企业的创新实践结合起来,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为企业生产做研发,社团成员开拓思路,大胆创新,提升社团的创新和应用价值;社团成员参与专业教师及企业的项目中去,通过社会资源的引入开阔社团成员的视野,同时给予社团成员创新能力平台,推动专业社团发展,有效锻炼了专业社团以及指导老师的综合能力,如:,专利申报,园艺产品生产,景观设计规划等,从而真正实现产学研的成果转化。
3.4 精益求精,打造特色社团,学术型和社会服务型专业社团齐头并进 园林园艺系注重培育精品社团,积极打造特色社团,每年举行大学生专业社团成果展,倡导社团成员运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实践中的问题。通过社团成果一方面由传统的学术型拓展到创业类服务,可以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提高自身职业意识和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媒体报道加大专业社团的号召力,更有效的为社会服务,这种将大大提高专业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实现学术型和社会服务型专业社团齐头并进。
4 园林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成果的推广应用
(1)园林园艺专业社团指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将专业学习与服务社会紧密联系,多次参加由泰州市科协主办的泰州市“科普广场”活动。活动以室内观赏植物的鉴赏和栽培养护科普为主要内容,就室内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方面的问题向广大市民现场讲解,并发放家庭养花小知识宣传单。活动得到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和认可。社会服务使学生不畏艰辛,勇于挑战,大大提高了学生责任心和就业信心。
(2)园林园艺系专业社团指导教师带领20多名社团成员和泰州市特殊学校的小朋友们开展了“艺术抒写人生,童心与我同画”爱心志愿服务活动;花艺协会成员携手凤凰小学的小学生开展皱纹纸花的制作活动等。通过活动的组织,社团成员始终充满热情的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对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耐心与关爱,并且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现场制作特色作品,深受小朋友们的喜欢。
(3)社团举行了实验室技能我是小小科学家、盆景养护活动、温室园艺带我走进生活、押花画作品创作、新生花材识别活动、药品称量比赛、“校园一景”明信片成果展示、植物水培营养液配制比赛、叶脉书签制作、环保生活之植物标本创意DIY活动、水族箱造景体验活动、“手绘牧院,筑梦青春”为主题的手绘校@大赛、“以花传情,品质生活”多肉拼盘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成果展示,锻炼了同学们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激发了同学们的求异思维、创新精神。
(4)在专业社团导师的指导下,从社团活动中选拔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的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的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优异成绩。其中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泰州市技能大赛二等奖2项。
(5)2015年12月由泰州市文明办、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泰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台)新媒体发展中心・凤城泰州网主办的“交通文明之美”泰州高校墙体绘画比赛在泰州老街拉开帷幕,为迎接“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的到来以及深化其精神,园林园艺专业社团的学子积极响应号召代表学院投身到此次长达2个月的创作比赛中去。在比赛中,社团的学子们利用自己专业的手绘功底,结合老街的文化底蕴,在20m的白体墙面上以泰州古城今韵的设计概念为出发点,由泰州特色京剧脸谱展开故事,用红色绸缎将泰州凤城的古韵和交通文明主题充分融合,为泰州老街增添了一分创意灵动。经过前期的线上投票,以及决赛当天的线下现场专家评委和市民评审打分,我专业社团作品的综合得分情况远超他校,夺得“泰州首届高校墙体绘画比赛”冠军。
(6)园林园艺专业社团的不断壮大,社团活动质量与层次的不断提高,扩大了专业类社团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同学们踊跃主持并参与各类教科研项目。近年来我系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10项;创新创业基地3个,2014年张成霞老师指导学生“创意生活馆”在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交流展示会上进行了展示。我系老师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如对海陵区有害生物进行普查、麒麟湾生态果园进行葡萄搭架等。
(7)园林园艺专业社团的发展,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和社团品牌的打造。专业社团的建设使社团管理和相关人才培养机制逐渐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促进我校社团品牌建设。在社团活动的推动下,学生积极参与老师的科研(或设计)项目,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顺利完成打下来基础。其中,张进达、吴梦影两位同学分别在2013年度、2014年度获得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摘 要:该文介绍了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论述了在行业、专业特点背景下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总结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情况。实践表明,实训基地与校园绿化养护的有效结合,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提高了校园绿化养护水平,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P键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校园绿化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精湛、娴熟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教学[1]。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它是一种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型的高等教育,其培养的是与企业需求“零距离”的人才,培养的是一线技术员,所以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环节的训练。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等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关键[2-3]。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职业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校内实训基地是实验室、实训场所、实训设备、教学导师、实训教学计划、实训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实训要素构成的统一体,涵盖了实验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教学竞赛承办、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技能培训、双师队伍培养、高新技术推广、对外增值服务等诸多服务功能[4-5]。
1 建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三段式,两联动”,它是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发展改革过程中获取的重要成果。它是由园林工程技术的行业背景和要求所决定的,是综合行业工作程序,以园林工程项目工作内容为载体,结合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的能力培养规律形成的。其中技术技能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其合计约占总课时量的50%。技术技能的学习必须通过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的训练来实现。校外实训基地由于距离学校远、教学管理配套设施不完善、教学成本高等原因,不能满足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因此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制约本专业发展及人才输出质量的瓶颈。
经过多次调研总结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景观设计与制图,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养护,花木生产技术员等3个工作岗位培养景观设计,施工、管理养护,园林花木生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根据这3个岗位群的技能、知识、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来建设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
2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
2.1 实验室 本专业目前拥有植物生理、种子检测、园林植物病虫害、土壤4个实验室,可以完成《园林植物》《园林苗圃》《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的实验项目。另有一个植物标本馆正在建设中,为《园林植物》《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技术》等课程项目中园林植物识别与考核提供了实训平台。
2.2 实训室 2008年园林工程技术技术专业作为示范重点建设专业的辐射专业建设了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插花与花艺装饰3个实训室。2014―2016年通过国家师资专业点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对这3个实训室进行了升级改造。可以完成相关课程园林总平面图绘制、园林总平面图识图、小游园种植平面图绘制、居住区绿地设计平面图、花篮的制作、花束的制作等共46个实训项目的学习与训练。
2.3 实训场 2008年学校在示范建设中,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园艺技术专业辐射专业,建成了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和园林工程实训场,由于投资所限,实训场设备不足,特别是园林工程实训场只进行了场地规整,园林工程设备及作为实训的园林工程施工要素未进行建设。
2.3.1 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 园林植物养护实训场主要结合《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和《草坪建植与养护》等课程进行园林树木、草坪、花卉的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越冬防寒等实训项目。有草坪修剪车、草坪修剪机、打草机、打孔机、修枝剪、绿篱剪、高枝剪、油锯、打药机、打坑机等仪器设备。
2.3.2 园林工程实训场 园林工程实训场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重点。该实训场包括设备维修保养实训室、沙盘工程施工实训室、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灌溉系统施工安装演练区、植物造景实训区。服务《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
2.3.2.1 设备维修保养实训室 主要是存放和陈列存放、陈列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必需的园林养护机械;园林机械的保养、维修、示范及练习;操作示范园林施工器械的现场教学;园林专业学生设计、施工作品展示。
2.3.2.2 工程施工沙盘模拟演练实训室 内有1个主沙盘和7个子沙盘。主沙P供学生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作为经典园林作品的示教道具和教研、教学活动中已完成的园林工程项目的展示。子沙盘主要是学生模拟操作演练区,可进行道路、广场、水池、坐凳、花坛、微地形、亭台、廊架、假山、雕塑的施工演练,所需材料由缩小规格的真实材料或仿真预制品代替。子沙盘均可进行安装拆卸,对学生通过模拟施工形成现代设计理念,积累竖向设计体验,对提供潜育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子沙盘针对园林施工的7项核心施工内容,供学生进行园林工程各施工要素的施工流程学习,施工方法学习,施工管理规范学习。
2.3.2.3 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 学校南区划定2 000m2范围作为园林施工放线演练区,所用仪器及工具都已具备,不需要另行购置。该区主要用于园林测量教学、园林施工放线演练。
2.3.2.4 灌溉系统施工演练区 在学校南区划定在2 000m2范围作为灌溉系统施工演练区,主要为学生提供园林绿化灌溉管线安装的练习,在该区域学生可以进行管材识别、各种绿化管网安装布置的演练。
2.3.2.5 植物造景实训区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本地常见园林植物的造景方法和造景流程,通过实际动手训练提升专业技能,可以完成植物造景、立体花坛、绿雕的施工展示。通过展示植物造景的作品来体现高职园林工程技术学生的实践成果,同时可以锻炼和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
3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校园绿化养护
园林专业的在校学生按照班级划分片区,负责校园的绿化养护工作。后勤派出1名技术工人进行统筹协调,每个班级指定专任教师进行技术指导和技能考核,同时结合《园林树木分类与栽培技术》《园林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等课程的实训项目和教学实习完成树木、草坪、花卉的修剪、病虫害防治、移栽、浇水、施肥、越冬防寒等项目,保证校园干净整洁、生气盎然,体现农业职业院校的特点和职业氛围。
2016年5月,园林工程技术专业2014级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个时钟花坛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完成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课程项目的实训,同时将学生的作品以实物的形式展现出来,体现了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的专业水平。
4 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成效
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完全由专业教师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与养护工作等都是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同时是开展对外服务的窗口,每年开展对外服务项目20余个;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平台,开展了8项校级课题,2项地厅级课题;满足每年的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和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的需要;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已经承办了4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景观设计项目”技能大赛,这与本专业校内实训及的的建设和完善是密不可分的。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地基地充分体现了先进性、开放性、共享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运行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职业素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本专业在行业和高职院校同类专业的影响力稳步提升。
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成后,《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制图》《园林工程》《园林测量》《园林工程项目管理》《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制图》等课程可以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整体上提高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5 结语
高度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特点,是高职学生的立身之本。高职院校发展的好坏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是息息相关的。我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质量,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水平、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教师的培养水平。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与校园景观绿化养护的结合,对专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 要: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该文对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增设实训场所、优化实践教学模式、与校园景观设计和绿化养护结合、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资金运转制度、深化校企合作、打造创业平台等建设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园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理念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园林技术专业是实践性要求较高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还要有较强的职业技能。因此,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高职院校突出专业特色、提升教学水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训练场所,也是教师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
1 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概况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于2005年成立园林技术专业,经过十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园林技术专业分为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植物生产、园林绿化养护4个模块教学,每个模块均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学院先后建成了园林测绘实训室、花艺实训室、电脑辅助设计室。2010年学院启动新校区后加大了园林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又建成了景观模型实训室、校内苗圃、花艺大师工作室等,另外还有温室大棚、园林工程实训室等正在积极筹建中。目前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用于开展课程实践教学,进行园林技能比赛培训和提供园林技能鉴定场所。
2 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现有实训场所不足 从学院现有的实训条件来看,花艺实训室、电脑辅助设计室、景观模型实训室都是室内实训场所,园林测绘实训室和校内苗圃虽然是室外实训场所,但是只能用于园林测绘、植物辨识、苗木养护管理等部分课程实训。而植物生产类、园林工程类课程实训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并且缺乏相应生产设施和仪器设备,不利于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比如园林工程课程的相关实训多是教师带学生到园林施工工地进行,实训内容受工程工期、工序等因素限制较大,学生参与度低。而且现有的实训场所不能满足园林类技能竞赛培训的需要,另外,像花卉工、绿化工等技能鉴定场所较小,不足以满足社会和企业技能培训的需要。
2.2 实践教学模式有待改善 虽然教研室每年都会根据行业发展和课程需要对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但是总有些课程开展实训时与教学计划存在一定的冲突。特别是生产实训类课程往往会受到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物候期的影响,致使实际开展的实训内容与教材、教学计划较难吻合。比如花卉生产、树木栽培养护、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大多按学期开设,但实际上除非进行周年化生产和养护管理的实训,否则学生很难系统掌握生产养护等的职业技能。
2.3 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资金支持 现有的实训室和实训场所由教研室各专业教师分别负责,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机制。部分实训场所尚在筹划建设中,还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利于实训基地的持续发展。此外,校内的实训基地主要是用于消耗的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一方面实训室建设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现有实训室仪器设备的维护费用以及生产实践的运转费用也需要有所保障,这样才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4 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浮于表面。园林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不能工厂化培养技术人才,目前校企合作的一些园林企业,由于距离较远、没有住宿条件或者规模较小无法容纳整个班级实习等,致使一些要求掌握的实习实践内容成为了参观学习,学生动手操作较少,达不到实习实训目的。而且企业追求的是利益,对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较差,一些实训教学难以深入开展。另外顶岗实习时学生大多分散于多个企业,不便于教师监管,且实习工资偏低,生产季节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较差,导致学生实习流动性大,很难获得相应的岗位操作技能。
3 园林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措施
3.1 增设实训场所 为了园林技术专业的良好发展,全面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学院将继续增设校内训场所,拟建园林工程实训场地、塑料大棚、温室、组培室等。园林工程实训场地主要用于模拟完成园路施工、景墙和广场铺装、喷泉和水池等水景施工、草坪铺设等实训,并作为园林工程类技能竞赛培训和开展的场所。温室和塑料大棚作为花卉生产的设施栽培场所,一方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种苗培育、盆花、鲜切花生产等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商品花卉生产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中高级花卉工职业资格鉴定的场所,为在校学生及企业人员提供培训和鉴定的场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园林专业要学习的重要技能,学院拟建组培室,不仅有利于学院教师开展科研课题,提升科研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2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增加实训室和实训场所能大大缓解目前存在的实训问题,但是想要达到较好的实训效果,就需要从行业、专业发展和社会需要出发改革实践教学模式。要想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模式,首先要加强师资培养。要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每年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同时专业教师都要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建设中来,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水平。聘请园林企业的工程师、技术骨干作为外聘教师开展教学,以及参与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教师一同编写园林实践教学的实训教材,使学生通过实践更好地掌握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行业前沿技术。其次,可以结合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学习借鉴其他院校较成熟的实践教学模式,打破现有的按学期和课程开展实践实训教学的形式,按照模块不同的实训要求设置相应的集中实训和分散实训,使学生能够完整掌握各模块的职业技能。
3.3 与校园景观设计和绿化养护结合 学院新校区仍在逐步建设中,可以将实训基地建设同校园景观设计、绿化养护管理结合起来[2,3]。如在校园局部景观设计阶段,开展校内景观设计技能比赛,既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地的工程建设和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中,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关键的技术操作。教师可以按照季节和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来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实训、园林植物整形修剪实训、园林树木防寒越冬实训等周年化管理实训。而且学生参与到校园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中来,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另一方面能够丰富校园景观,如学生栽培花卉美化校园景观、为校园植物挂识别牌等,使校园文化得以提升。
3.4 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和资金运转制度 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校内实训基地的有序发展,应该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操作规范和包括日常管理制度、生产安全管理制度等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使用管理由教研室实施,仪器设备的采购、维修、报损等也应制定严格的制度和程序,安排专门的基地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配合专业教师开展实训教学工作。同时校内实训基地要建立健全资金运转制度,除了利用学院投入的经费外,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生产性实践,将学习技能和科研成果转化为流动资金,引入企业资本,使实训基地能够长效持续运转,真正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3.5 深化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推动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增强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1]。尝试深化校企合作,针对目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引进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立校企合作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并进行管理,企业提供仪器设备和技术指导等,教师带领学生参与整个的生产实训过程。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进入园林企业后可以为其带来直接利益。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进而吸引更多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和顶岗实习。这也是我们致力于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原因。
3.6 打造创业平台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还可以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学院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并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两年,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利用现有的实训条件开展实践创新,并参加多种形式的创业大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已经转化成实体经营。如学生在校内创业一条街经营花店;成立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室,对外承接设计业务;经营室内景观墙施工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活动中,帮助学生转化、孵化创新项目成果,使实训基地成为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创新创业的重要平台。
摘要: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现实问题和社会对园林方面专业人才的急需,作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现实需求进行课程建设,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反思和改进意见。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为市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的培养理念,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日益满足实际岗位能力的要求,从而呈现出居高而稳定的就业率。21世纪,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对这一难题的解决,风景园林将起着特殊的作用。我国未来对具有综合素质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很大的,专业前景十分广阔。园林行业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高专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结合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及学生兴趣构建合理的、有特色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制度和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高职高专类教育体制,而在现行的招生制度指导下,筛选出的进入职业技术院校学习的学生大多是文化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往往在开学之前根本不知道园林是什么, 将来干什么,更不了解自己有没有园林方面的特长。
(二)教学内容急需调整
尽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已大量普及,但仍有一部分课程没有面对职业教育的教材, 只能采用本科院校具有较高理论性的教材代替, 这显然不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求。因此,真正高质量的高职高专类规划教材亟待出现。
(三)教师队伍实践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现有的职教结构普遍是一个“金字塔”式的, 一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教师在高职院校里为数不多,而那些忙于校外工程,没有时间备课、提高自我及教学认真而无现场实践经验的教师相对较多,这种教师结构亟待调整。
(四)学生观念落后
长期接受应试教育的学生人文素质较差, 知识面较窄, 对事物的理解也较狭隘,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创造性。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普遍认为专业学习偏重于园林设计, 而忽视园林工程与施工技能, 以及相关的标准及规范、园林经济知识和现行法规等多项内容。当今园林市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流的设计人员, 更需要懂技术、懂工程管理的园林专业技能人才。此外,高职院校的学生竞争意识不强,不能正确评估自己,总感觉自己不如本科生。这便迫切要求职业院校的教育尽快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
二、课程体系建设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科学,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和边缘性,这就要求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和完整性。要培养园林专业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就必须根据现代园林特点和当今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应用能力为中心,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即公共课、专业理论课、技能实训课和选修课四大模块。
(一)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
公共课和专业理论课应立足于为技能教学服务,以实际应用为目的,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些课程可以进行适当的取舍和整合。比如: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学》等课程整合成《植物生长环境》。把《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园林工程》和《园林施工组织管理》等课程进行适当的加强。
(二)技能实训课
把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并建立实训课课程体系,且要求实训教学占到教学总学时数的60%左右。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分学期分环节明确技能实训教学项目,学生由易到难地接受技能训练,训练内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可自编和选编专门的实训教材。
(三)选修课
设置选修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可以开设《摄影技术》《园林美学》《盆景制作》《演讲与口才》《市场营销》等课程供学生选修。
三、教学反思与改进
(一)转变教学思路
园林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专业口径, 培养多层次的人才将成为我们教学目标的一部分。除专业能力外, 计算机应用能力、公关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等也成为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标准。教学思路应从以前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强调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觉去思考,去认识事物,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应突出技能性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让学生接触实际,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植物学》、《园林树木》等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现场进行观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在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实训指导与管理, 注重检查与验收。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体现现代化
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不仅让学生获取最新的知识,还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信息量大而且具体生动的教学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给学生呈现大量的园林工程建设图片,可将空间移位,将丰富多彩的园林工程案例搬到屏幕上,使学生感受到情景教学。
(四)改革考核内容与考核方法
以前,很多课程理论考试全部以笔试考核为主,学生机械记忆一些知识点,往往可以考出较高的成绩,很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体现和得到提高,以学生能力目标为核心的教育模式,应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中心内容。
摘 要: 要培养合格的高职园林人才,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注意确立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改变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网络资源;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等,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园林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是我们面对的难题。解决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环境的矛盾,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平衡问题,是时代赋予我们园林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因此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我国对园林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职院校开办了园林专业。然而由于经验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是参照本科的教学模式,仅仅是缩短了教学时间;或者延续中专的教学模式,仅仅做了一些简单的延伸。其实高职高专是一种有别于本科、中专的办学层次,与本科相比,具有强烈的实践教学特征;与中专相比,具有更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实践手段和技能更为先进、雄厚。那么如何培养合格的高职园林人才,以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行业的发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一、确立培养目标,因材施教,适应就业需求
近几年来大学的扩招、招生模式的改革,对高职院校招生带来很大影响,许多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异很大,给教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致使一些学生听不懂、一些学生学不够。尤其是园林技术专业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是文理兼招,而园林技术专业的许多课程和高中的数学、化学有很大的关联性,这就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师讲得深入一些文科的学生听不懂,讲得浅显一点理科的学生不满意。针对这种情况应在入学之初就为学生做好专业教育、就业指导,使学生对专业有所了解,对课程设置有所了解,对招生状况有所了解,教师针对个体的差异帮助每个学生做好个人定位,设立目标,但是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学生今后的学习情况可以做相应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1)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分层,对于一些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应加强岗位的培训,也就是为这部分学生做好职业定位,针对某一岗位进行重点培养,使得毕业后学生会有一技之长;对于一些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有目标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打好基础,拓宽知识面,甚至为他们搭建一个可以再深造的桥梁。(2)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层,有的学生对植物感兴趣,应当鼓励他向植物的栽培养护管理方向发展,有的学生对设计感兴趣则鼓励他向设计施工管理方向发展,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就鼓励他向绘图设计方向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一是升学,一是就业,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找到了出路,使学习的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做到因材施教,为学生发展打下基础。分层教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要求教师能够成为伯乐,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既不能让学生产生优越感又不能让学生产生自卑感,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本。在考虑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学生的情感因素,加强伦理道德、健康、人际关系和协作能力教育,实现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
二、改善教育环境,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实训基地、网络资源
一些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还是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从理论到理论,学生习惯于记笔记背课本,结果造成毕业后不能认识植物品种,不能看懂图纸,不能进行实践操作,一些学校没有可供学生实践的场所,这些都对学生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性。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园林技术专业应该下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1)改变单纯教室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从教室走出去,上课地点可以是在校园、公园、居住区等,加强学院实验室、实习场所的开发,校内实习场所专业技术性氛围强,环境学生熟悉更加具有亲和力而且可以反复利用,比如可以开辟出一块地让学生种植养护、设计施工、测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2)教学方法的改进,合理安排教学学时,第一年内完成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学年完成单项实践训练,第三学年完成综合训练,形成一个递进的过程,针对每一门课程设计不同的任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①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课后进行查找调研,可以分组合作完成,结果以PPT或图片形式进行汇报,在汇报过程中既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又给其他同学带来不同的思路;②案例教学法,教师以具有代表性的园林作为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可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完成,通过案例引入教学的重点与难点;③现场教学法,带领学生深入场景,让学生亲身体会园林的魅力和舒适性,在游览过后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能够对景观作出准确合理的后评价;④成果展示法,每一门课程结束后要产生训练结果,比如植物类课程可以让学生做插花、做配置,设计类课程可以让学生出沙盘、出作品,对于理论课可以让学生写体会等。教无定法,只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好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力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的本质就是求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一方面,学生经常到企业了解园林专业发展现状、社会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这样可以在学习和教学中更有针对性,能够更加准确地培养学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企业能够为学校提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支持,并安排、接收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不仅使学生在校内进行实践操作,而且可以亲临企业进行现场的参观和实习,这样就可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日后的就业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校企合作是新时代下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是半工半学形式,学完某段内容阶段性的去企业实习,也可以是采用2+1的模式,前两年在学校里学习专业知识,最后一年到企业锻炼,具体实施哪种模式还要看学校、学生和企业的情况。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提高能力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教师是推动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专职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走进学校,让教师走入社会、走进企业补充实践知识提高实践水平是尤为重要的。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比如对于新进教师采取“老带新”的方式,让职称高的、经验足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帮培,从教学的方式、方法、手段等基本功着手进行培训,帮助新教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发展方向;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老师安排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别的竞赛从中找出差距,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鼓励带领其他教师和学生进行项目的开发和设计,成立工作室等,形成教学实践成果一条龙。在提高教师个人素质和整体素质的同时注重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建设“双师型”队伍,组织教师到企业中实习、挂职、开展调研、参与生产等。在对专职教师进行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兼职教师队伍的开发和利用,从企业中聘请一些资深的专业人员,从其它院校聘请优秀教师,从园林行业中聘请一些领导,充分利用他们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信息渠道广的优势,聘请他们指导实践、讲一门课、开办讲座等,使他们在学生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是随着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加强而不断提高的,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有潜力的高职学生是我们园林专业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要不断探索与实践,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
【摘 要】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围绕课程教学建设构建“一站式”校内实训教学平台、依据专业岗位需求办好学院附属园林企业、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夯实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对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教育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 产学研结合 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更多强调应用与实践。实训教学是保障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而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载体和平台,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就业质量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满意度。如何规划和建设实训基地,一直是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于1994年开办中职教育园林专业,2000年经广西教育厅批准开办高职教育园林绿化专业,2005年按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目录改称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学院办学时间较长、比较成熟的专业,已成长为学院主体专业。一直以来,该学院坚持走“以专业为依托,以科研为纽带,以产业为平台,以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针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具有较强实践性的特点,采取“项目引领,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教学,即以真实或模拟的园林工程项目引领教学过程,并作为纽带把生产、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这一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取得较显著成果,对同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本文试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对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做一探索。具体而言,加强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围绕课程教学建设,构建“一站式”校内实训教学平台
在校内建设高标准、多功能的实训基地,是实现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学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按照园林行业生产过程及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理实兼容、工学对接、学做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一站式”校内实训教学平台,覆盖园林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植物繁育等园林工程建设全过程,实现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一)完善学做一体的园林工程实训中心。学院原有园林工程、植物栽培养护、工程测量、园林CAD、画室、花艺、植物生理、工程造价、植物标本室等9间实训室。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求,将这些实验室进行整合完善,新建和扩建园林工程制图、园林盆景制作、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园林景观设计、工程招投标模拟、园林景观多媒体动感沙盘观摩室、大师工作室等实训室,建成体现园林行业企业生产及管理工作特点的园林工程实训中心,能同时满足200-300名学生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需要,体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特点,凸显人才培养的功能与特色。比如由大师工作室、景观设计实训室、CAD实训室、园林工程制图室、园林景观多媒体动感沙盘观摩室等组建的园林设计实训中心,按设计公司的真实场景设置,与广西艺景园林工程公司、钢星园林公司等紧密合作,以设计公司方式运作,对外可以承接真实的园林景观设计和旅游规划项目,做到教、学、做一体化,职业氛围浓郁,满足学生实训和企业培训的要求。系主任既是主任又是设计中心负责人,教师既是教师又是设计中心的设计师,学生既是学生又是设计中心的学徒或助理设计师。可以根据园林设计流程完成园林平面图设计、效果图绘制、施工图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设计文本编制及设计方案汇报等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的学习任务尽量与行业设计任务紧密相联,有利于培养园林设计精英。
(二)充实校园花木识别养护实训基地。以校园绿地建设及养护管理等生产任务为载体,与学院后勤处共建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共育平台。学院校园面积1000多亩,其中校园绿地150亩,有园林植物257种93科183属。植物标本园60亩,拥有从广西各地引种栽培的植物98科312属600余种2000多株。学院下属的君武森林公园800多亩,有园林植物160科400属720种。校园绿地成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花木树种识别的实训场所,同时承担树木绿篱整形修剪、打孔、梳草、施肥等园林植物栽培养护项目的实训,也是绿化工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和农民工进行花卉知识培训的重要场所,可同时容纳800多人进行学习和考核。前些年,学院投入经费在校园绿地中引进各种花卉苗木300多种2500多株,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实训基地的内涵。
(三)扩建园林工程实景仿真施工训练场。2011年学院在原有基础上扩建面积6000平方米实景仿真施工训练场,集建筑小品材料、施工机械和工具、施工平台为一体,贴近生产、工艺及技术,突出教学做一体的特点,能同时满足2-3个班的学生按工艺流程和技术标准开展地形设计、土方施工、园路放样、水景创作、假山堆砌、地面铺装工程、建筑小品工程、栽植工程等项目仿真施工训练,同时开展园林工程施工员、测量放线工、假山工等技能培训及鉴定。这种仿真施工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四)新增园林教学苗圃和大棚。学院与柳州市南方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产学结合的形式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即30000平方米园林教学苗圃和2880平方米标准大棚。学校提供苗圃用地,并基本完善三通一平基础设施,企业负责苗圃生产所需种苗及栽培耗材的费用投入,主要培育中大规格绿化苗,兼顾小规格绿化苗生产,实行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经营模式。由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结合教学及实训进行花卉苗木播种、扦插、嫁接繁殖和盆花生产技术实训,产品销售主要由企业负责。一方面,实训内容直接与生产接轨,实训成果直接进入市场,使人才培养与工作任务、工作流程、生产技术及管理等得以实现“零距离”对接,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可按企业订单承担更多的生产任务,获取劳务报酬或利润分成,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市场意识,有助于增强其求职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依据专业岗位需求,办好学院附属园林企业
学院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紧扣专业特点,按照“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指导思想建设产学研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下设广西艺景园林工程公司、生物技术中心和广西森态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3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办园林企业。通过积极承担社会生产任务开展“项目教学”,以工程项目为纽带,以校办产业实体为平台,将工程建设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有效地促进专业建设发展和产学研结合工作。
广西艺景园林工程公司是学院注册的城市园林绿化施工二级资质企业,下设工程施工管理部、工程资料管理室、苗圃管理部等部门,可以对外承接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养护、苗木花卉生产等业务。以园林工程项目建设为载体,带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积极参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掌握项目谈判、勘察、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技巧和技术。每年有教师10多人次、学生50多人次承担园林工程的施工任务,该公司已成为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训的重要平台,真正实现工学任务对接,学研互动,产学一体,有利于培养园林行业骨干和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下属的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由学院投资建设,拥有组培苗生产厂房和生物技术实验室3000平方米,花卉生产基地250亩,示范林基地1500亩,形成职业氛围浓厚、设备先进、设施配套的生产性实训环境,可以承担速丰桉组培苗、国兰和蝴蝶兰等高档名贵花卉、阴生植物的研发和生产。中心承担各级科研项目20多项,年产优质花卉等组培苗3000万株,成品花800万盆以上,每次能承担4个班160名学生的教学实习,每年安排600名以上学生开展园林植物组织培养的试验操作与技能训练,真正成为集生产、教学、科研、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综合研发机构,凸显实训教学、技术培训、生产科研及技术服务等功能,彰显了“校中有产,产中有校,校产一体”的办学特色。
广西森态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拥有乙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以真实的企业环境氛围及职业资格为标准打造新型人才培养平台,融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于一体。拥有先进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设备,多种GIS、遥感数据处理应用软件,ACCESS、FoxPro等数据库管理开发软件平台,AutoCAD、PhotoShop等工程设计软件,可以对外承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森林资源监测、工程测量及园林资源普查等业务,是学院组织师生参加林业、园林调查的重要基地,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快速发展。
三、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夯实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高校连接社会的桥梁和合作办学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为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服务教学,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校企合作、互利共赢”为原则,学院近年来与部分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目前实施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有花木经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工程测绘四种类型:
(一)花木经营类型校外基地。花木经营类型校外基地主要以柳州青茅花卉基地为合作共建平台,还包括柳州园林科研所、柳州龙潭公园、桂林园林植物园等单位。柳州青茅花卉基地是柳州市重点工程、自治区重大项目,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3000亩,总投资5.25亿元,毗邻广西生态学院,是政府搭台,企业出资,学校出技术,农民出让土地的方式共同建设的校外产学研结合生产性实训基地。自2010年起,学院重点与柳州青茅花卉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学院下属的生物技术中心是柳州市青茅花卉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东,中心主任出任公司总经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带头人兼任公司设计总监。校方主要通过师生承担企业委托项目,提供技术开发和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场地设施及部分生产任务,供学生课程实习、顶岗实习,同时提供一定就业岗位。比如项目开工建设以来,专业带头人以设计总监身份,组织多名教师带领学生在子项目申报、工程设计、设施建设、技术指导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提升了教师社会技术服务能力,部分教师得到了行业企业的认可,被企业聘为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等。通过与柳州青茅花卉基地开展深层次的合作,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与基地建设、经营密切结合起来,发挥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成为学院特色鲜明的“政校企社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二)规划设计类型校外基地。规划设计类型校外基地主要与柳州市园林规划建筑设计院合作。一是教师直接参与或承担完成设计任务,二是教师带领学生承担完成设计任务。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参与接触到较大型的园林规划设计项目,比如广西园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等。
(三)施工管理类型校外基地。施工管理类型校外基地主要是与柳州市南方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柳州新科园林发展公司、柳州市神秀园林工程公司、桂林市锦秀园林工程公司、广西景和园林工程公司等单位合作,一是利用寒暑假安排青年教师到公司挂职锻炼,帮助其提高业务能力及职业素质;二是根据公司业务需要,派出实践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较强的骨干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或施工建设。
(四)工程测绘类型校外基地。工程测绘类型校外基地主要是与柳州市蓝宝工程测绘有限公司合作。该公司承揽的工程测绘任务较多且无法按时完成时,将部分工作任务交给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师生、或由公司技术员与专任教师共同带领学生完成,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使用公司的技术平台、学到更新的专业技术方法,教师也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提高。
此外,积极探索校企共建使用实训基地的合作机制及运行方式,不断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规范实习质量评价标准,保证校外实习质量。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对学生顶岗实习起到了强大的保障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总之,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的载体和平台,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及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是实现高职教育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为此,应积极探索研究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路及具体举措,以促进高职院校园林类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陈尚玲(1975― ),女,广西陆川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园林规划设计与旅游景区规划。
摘要 分析了影响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的制约因素,从课程教学改革、人才模式培养及教学团队组建等方面分析,提出了工学结合的对策,旨在为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制约因素;构建方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处于跨越式阶段。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主要模式之一,在缓解国内日益凸显的“技工荒”,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环境和资源,实现学生时代的半社会化,利于学校和社会之间人才的衔接,也是国内高职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部曾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园林技术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学科。近年来随着园林专业学校的增多及生源的扩招,致使就业压力加剧。一方面企业高级技能型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就业压力加大。如何培养大批合格的园林专业人员迫在眉睫。本文从工学结合的制约因素入手,深入分析了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业能力培养等,以期为其他院校园林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1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制约因素
1.1 理念转变不足,认知窄化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如何领悟其内涵和本质,往往把握不够,导致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跟风而上。企业重视利益,难以形成高投入长产出的利益观;高职院校重视教学,难以转变理论观与实践观;政府重视政策,尚缺畅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渠道观,造成推行效果不佳,甚者教学成果下降,其次是过于强调实践化,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专业理论薄弱,但有些院校提出“够用”原则,进一步弱化了理论知识,不平衡的教育导致高技能型人才转为只有实践没有理论的技术型人才,不利于企业创新发展,也不利于学校长效发展;再者高职院校学生观念定位不佳,造成理论不足、实践不强的局面。
1.2 企业与学校平台尚不完善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较少主动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而投入;院校主要任务是教学,如何实践工学结合,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是教学转变,另一方面是资金投入。实现二者的衔接需要搭建人才培养、输送平台,政府应该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政府往往将这个平台的构建任务交给了社会,由企业寻找学校或者学校对接企业,很多院校也采取订单式或者是办班式工学结合模式,但发展空间有限,如何实现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互通缺乏有效的机制。
2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构建方法
2.1 园林技术专业教改模式下的工学结合
2.1.1 教学内容转变。园林技术专业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一般实践课主要是各科目采取实践周方式进行[2]。为了使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的平稳对接,采取教材订购或者编写引入企业参与的形式,编入企业案例进行教学和分析,综合评价对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内容,增加理论知识的实践性,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合理分配理论学时、基础和核心课程;实践课重在目的性,通过校内实践、企业订单实践,获得第一手的市场情报,通过园林企业真实案例,促使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此外变革课程评价体系,为社会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高技能型人才。
2.1.2 教学方式转变。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变革现有的教学方式[3]。一是教学理论、实践及项目结合。通融贯通,引入其他学科知识,构建园林技术专业的知识框架,通过实践扎实理论知识,通过理论充实武装实践。围绕理论与实践开展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打破理论与实践的分割教学方式。此外,学校和企业可以联合组建教学平台,教师通过这个平台指导学生以团队或者个体参与企业的项目,或者指导参与企业或者校企的各类竞赛,提升教学成果。三是教学传授与研讨参与结合。教学不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应引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在学习中加强互动,通过案例分析、成果探讨、任务驱动、学生主讲等,做到教学相长。
2.2 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工学结合
人才需求存在企业的需求与高职教育现实的差异,教学内容完善、方式转变是人才培养模式下工学结合的基础。此外,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制订等。学校以企业需求为起点,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4-5]。目前主要的培养模式有“1+1+1”模式、“半工半读”模式、“411”模式和“三位一体”模式等,不管采取哪种模式,主要是学校、学生、企业之间的衔接[6-8]。
近年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通过转变思路,引入了订单培养、联合办学、企业班等形式,直接对接企业的模式,减少了学校和企业等各环节的繁琐事宜,通过企业需求直接订单培养人才或者企业直接来学校冠名班,毕业直接入企形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解决了企业人才需求的难题,这种模式成为“一体化”模式。这种模式减轻了专业教师到处碰壁的难题,为教学解除了后顾之忧,提升了院校教学成效,提高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和产值效益。
2.3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模式下的工学结合
教师团队建设是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和根本所在,起到工学结合节点的作用。教师是工学结合的基础。目前,很多院校为了促进工学结合的加速进展,纷纷组建一支素质良好、业务精干、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团队,一方面加强核心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培养,另一方面引进先进的职教理念,争取把园林技术专业发展成国家级、省级以上特色专业。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通过这些年与企业合作、团队建设,已经组建由7人构成的双师型队伍;此外培养专业带头人的科研业务能力,保证其能够主持或参与完成专业建设科研课题,通过科研任务,引领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再者在现有师资基础上,加大对兼职教师的吸纳和管理,充分发挥由企业单位领导,技术专家、科研院所教授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进一步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客座教授和兼职教师的作用,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互补的教师队伍。
3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模式发展展望
工学结合可有效解决当前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校企合作不够深入、师资队伍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使高职教育更贴近社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近些年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绿色、生态、环保等生态理念深入人心,这就要求学院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实践证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我国高职园林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摘 要:基于对高职院校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培养措施,主要包括:以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探索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方式、举办园林景观设计大赛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随着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近3a来,我院园林技术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始终为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8%以上。
关键词:园林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措施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各个城市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战略的实施,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从事园林行业的人才缺口很大,园林行业被誉为当今的朝阳产业[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近些年来,全国的高等职业院校陆续设置了园林技术或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为培养园林行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缓解园林人才需求的压力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园林技术专业在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与此同时,用人单位对园林技术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的园林专业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因此,探索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以加强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题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办学思路及目标
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园林建设主战场,以培养能在城乡建设、园林、房地产、现代观光农业、花卉及苗木生产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一线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理论知识讲授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通过“一线三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 主要措施
2.1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是课程体系的主要内涵,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3]。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对园林人才能力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课程体系设置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学分制的实施和学生多元化培养的需要,需要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结合我院学分制的实施,通过走访及网上查阅区内外相关院校,分别召开由专业教师、学生、企业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征求关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对园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改革。
2.1.1 修订教学计划及课程大纲,更新教学内容 从对新形势下学生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对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新版教学计划更加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了专业综合实训项目。根据市场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一是增开了园林工程概预算、把以前单独开设的AutoCAD、SketchUp、Photoshop3门课程按任务驱动教学法整合为1门“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用“理实一体化”授课方式;二是按照多元化培养原则,专业拓展课采用模块形式设置,把课程之间关系紧密的几门课程设置成一个模块,共设置了“园林设计”、“园林植物培育”、“园林植物应用”、“园林工程”及“园林人文知识”等5个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求职意向任选其中的2个模块进行学习;三是减少理论教学时间,鼓励教师采取理实一体化方式授课,增加实验和实训课内容及时间,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时,注重每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衔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漏,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将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及时添加到专业课的教学中。
2.1.2 注重教材编写 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编写,承担实验、实训课的教师必须编写配套教材,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和针对性。近3a来共有6名教师副主编及参编了《AutoCAD》、《园林苗木繁育技术》、《园林绿地养护技术》、《园林艺术》等8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及多部校内实训教材,专业课程教学中100%使用了高职高专教材。
2.1.3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我院非常重视精品课程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此项工作,按照成熟1门,申报1门的原则,迄今为止,园林技术专业共建成《园林制图》、《园林工程》、《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草坪建植与养护》、《园林工程概预算》等6门院级精品课,其中《园林制图》与《园林工程》被批准为内蒙古农业大学精品课程。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园林工程》自治区级精品课的申报工作。
2.2 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园林人才,必须有一支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由于我院园林技术专业设置时间较短,师资队伍年龄比较年轻,高水平的师资数量较少。针对高水平的教师较难引进这一现状,我们制定了“培养引进并举”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选派专业骨干课教师前往国内重点大学及国外进修学习。近年来,有3名教师到北京林业大学、2名教师到中国农业大学、1名教师到美国、1名教师到荷兰进修学习。第二,积极鼓励教师攻读学位。有1名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名教师考取了硕士研究生。第三,采取多种途径引进人才。近年来先后引进日本回国博士1人、北京林业大学硕士2人。第四,采取挂职、兼职等多种方式让教师到园林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园林教研室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5人,助教3人、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0人、学士学位1人。现已初步形成了整体结构较为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动手能力的高低是衡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指标,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又是保证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为此,我院十分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了通过学生入学之初的园林认知综合实训,到各门课程的独立模块实训,再到毕业设计的专业综合实训“一线三训”的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3.1 加强实训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园林技术专业现有园林植物标本实训室、园林规划设计实训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园林工程及模型制作等4个专业实训室。2015年学院投入30余万元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的40台电脑进行了更新,以满足最新版本实训软件的需要。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在没有课程安排时,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实训室,有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和管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电脑软件操作水平。学院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建成了20多栋日光温室和1栋占地1 000m2的多功能自控温室,以满足学生园林植物繁育、栽培等方面的实训需要。学院还建有专门的场地让学生进行测量、放线、园林施工等实训。另外,学院占地20hm2左右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均让学生参与管理,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
2.3.2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在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也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以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技能的培养。我们根据自身的科研和师资优势,与园林企业紧密联合,有针对性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目前有内蒙古荣大园林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新神农园林有限公司、内蒙古绿之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呼和浩特市方德景观园林工程有限责任公司4个校外实训基地。针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每年选派几名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从事科学研究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同时还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教师一起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训。通过在企业的综合实训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园林生产实践的机会,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好园林技术专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2.4 探索科学合理的实训考核方式 考试和分数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就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挥棒[4]。为了加强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的掌握,我们采用了态度考核、过程考核、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实训项目的具体情况,给实训态度、过程、结果分配不同的权重,再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及分值。根据实训内容的不同,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实际操作,撰写实训报告,答辩,出展板等多种形式进行。避免学生重结果,轻过程,蒙混过关现象的发生。
2.5 举办园林景观设计大赛 自从2010年开始,结合我系“园林文化艺术节”学生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每年举办一次“园林景观设计”大赛。比赛以团队方式进行,每组参赛学生2人。2名选手须在规定时间内,分工合作,选用提供的AutoCAD、Photoshop、3Dmax或SketchUp,以及Office等计算机应用软件,根据比赛指定设计环境,完成一套园林景观设计方案,并最终以图片格式的展板形式提交比赛作品。由来自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裁判组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状及给予物质奖励。通过技能竞赛有效促进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强化核心技能的训练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 实施效果
随着上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措施的实施,园林技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在2014和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园林景观设计”赛项中,分获自治区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内蒙古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多人获得金、银、铜奖。近3a来,该专业学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始终保持在10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8%以上。
摘要:从培养高职园林技术人才角度出发,探讨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特点和意义,根据不足的地方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园林高职;模式
1高职园林技术院校校企合作的目的和意义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模式培养人才,学校应建立相关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机制。校企合作对人才的职业技能、素质等培养起着重要作用,这也赢得了教育行业的一致认可。校企合作将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利用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共赢的局面。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结合可以为自己求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企业结合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同样区域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做后盾。
2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模式和存在的问题
2.1校企合作常见的模式
2.1.1校内建立实训基地。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的基础上,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参与,相关人士指导,包括园林建设材料展示,园林建设施工实习地,园林植物栽培与管理中心等场所,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设备和项目,方便学生进行实训。
2.1.2校企合作识别指导模式。在学习园林业专业基础课上(如植物的识别、植物的栽培养殖),可以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的种植园区等场所去识别植物,学习相关管理护理知识。
2.1.3校企合作创办助学机制。企业出资奖励学院园林专业优秀学生,获得该奖项学生需要接受企业的封闭式培训,这种模式提高了同学的积极性,也挖掘了同学们的潜力。
2.1.4校企合作共同研发课程。由企业提供施工场地,学院组织学生根据课程去实地考察。
2.1.5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这种培养方式目前普遍运用,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与学校签订协议,学生在校学习阶段有重点、有目标,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
2.2校企合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2.1企业对学生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操作要领掌握不够。企业在提供给学生培训机会时,对学生的培训缺乏监督,对培训的效果要求不高,导致学生实习效果较差。
2.2.2政府等相关政策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数为学校和企业合作,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工作内容松散,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企业并不看重。
2.2.3缺乏安全保障。单个园林企业提供的机会少,无法满足大量学生的需求,据调查分析,我国园林专业毕业生每年都很难从事园林相关工作,目前,园林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和园林院校参加实习的学生呈现出供小于求的局面,这造成实习人员过于分散,而企业对非正式员工的安全管理方面显得薄弱,学生的安全风险高。
3校企合作的改善对策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足够量的实习单位,同时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定期邀请技术人才到学校授课和指导,学校制定一些渠道,鼓励加强老师和学生与企业合作。实习时间可以安排在假期或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提前预留一段时间供学生实习,还可以让一些自学能力强的同学去企业实习。
3.2校企合作深入发展,制定教学方案
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上,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培养方案,组织园林行业专家、教师和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在课程的安排上,选用合作企业的园林企业项目开展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密切关注园林行业的发展,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优化课程结构,另外,教学安排上配合企业生产,避免脱节。
3.3企业与学校互补互助
企业需要转变自身观念,不要过分重视短期的经济利益,企业与学校合作要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指导,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培养学生。学校一方面派学生去企业实习,另一方面也需要派老师到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与企业制定技能评价标准,定期监督检查学生的实习工作。
3.4政府等部门完善机制
校企合作需要长期合作,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企业、学校、政府部门等要加强合作,政府部门制定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发展,对于校企合作成功案例,政府可以给予支持和奖励。
摘要 校企深度合作是保证校企培养目标相统一、大力提高育人质量的有效途径。校、企“双元”共同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主体,促进校企培养目标、校内外实训场所、校企文化教育环境的“三重融合”,通过共同构建“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外引内培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探索订单式联合班等方面的“四共建”,实现了学生学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校、企、生三方共同获益。
关键词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园林工程;校企深度合作;实践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工程方向的毕业生在园林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园林植物栽培和工程养护等工作,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践技能。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谋求发展、大力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举措[1]。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学校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培养出能满足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双方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协调发展。
2013年浙江省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园林工程方向‘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立项,课题组结合学院特色,开展“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双元”是指校、企双元,即改变以往人才培养以学校为主、企业少量参与的合作形式,坚持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三融”是指“企业需求与学院培养目标相融合”“企业生产现场与实训基地相融合”“企业生产文化与学院育人环境相融合”的三重融合理念。“四共建”是指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教师队伍、校企共建联合班等4个方面内容(图1)。经过1年以上的探索和实践,深化了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实践教学体系
1.1 校企共同构建“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校企共同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学生为本、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2]。“双轮驱动”即深化校企合作的“第一轮驱动”和加强教研结合的“第二轮驱动”。“训研创一体”即通过对院内“理实一体”实训场所的充分利用,开展教学单项实习和仿真实习,同时利用“校中厂”进行综合实习和生产实训,利用“厂中校”开展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利用院内研究所平台以及“导师+项目+团队”模式开展科研工作,多种方式层层推进,全面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按照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要求设置实训项目,与认知实习、单项实训、综合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形成完整的实训体系[2]。
1.2 校企共同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
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主要包括课程实训环节、综合实习环节及毕业顶岗实习环节。由企业全面参与课程实训环节的组织,开展园林工程方向课程标准建设,实践教学内容比以往更多地加入了企业的建议,尽量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并通过调研活动、邀请企业专家等方式全面修订,以仿真或真实园林工程项目为任务的项目驱动法应用于实践教学各环节。例如,由企业技术能手全面参与园林工程实训周,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绘制的施工图,实地施工完成园林工程项目,达到了以往单项实践教学、单纯由学校专任教师指导所无法达到的效果;园林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模拟招投标流程由学生组建虚拟公司,制作标书,开展招投标工作,使学生真实体会到了园林招投标工作的全过程,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将行业企业标准规范融入实践项目考核过程中,校企共同制定了园林工程等主干课程的实训项目考核标准,使实训项目的考核和评价更接近于企业的岗位要求。对综合实习的组织安排进行了调整,从园林技术11级以校内为主的综合项目实习,到园林技术12级以企业为主的顶岗综合实习,更注重学生在企业环境中的锻炼,为毕业顶岗实习奠定了基础[3-4]。
2 实训基地
2.1 校企“共建”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企业专家深入参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的制定,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实施的全过程。学校在充分考察企业工作现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指导意见,建设和完善仿真型校内实训基地和实训室,融入企业文化和职业要素,把实训场所布置成企业工作现场,营造出真实的职场氛围,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针对以往学校参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的问题,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加强校方的参与度,主要通过专业教师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对接为企业进行指导,充分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对企业工作现场进行“教学化”改造和调整,建成为校外实训基地,以确保教学功能的充分发挥。已建成校内园林工程方向实训基地4个(园林机械与工程、盆景实训基地,园林工程实训基地,园林测量实训基地,园林植物实训基地),建成实训室3个(园林工程预决算实训室、园林工程实训室、园林仿真设计实训室)。2014年在已有5个园林工程方向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增2个实训基地,这些校外实训基地2014年共接纳顶岗实习和教学综合实习学生30余人。
2.2 校企“共管”促成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深度融合
在已有制度的基础上,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完善一系列基地建设和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实训基地的运行,增强实训基地在实训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日常维护,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双方师徒结对等途径,广泛征求企业专家、一线技术能手的意见,加强企业对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指导。通过专业教师与指定合作企业的对接、教师下企业实践等途径,加强校方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指导。定期开展企业调研,及时获取行业最新信息,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对实训基地的仪器设备、材料等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不断完善基地建设,增强实训基地的功能。
2.3 校企“共享”达到校企生三方受益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一致,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化”,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无缝对接。据调研数据反映,随着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深入,企业对园林工程方向绝大部分实习生的表现均较为满意。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设和管理实训基地,专业教师与企业取得了更为密切的联系,获得更多合作与交流的机会,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对行业动态以及最新专业技能的把握,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我院园林水利工程系近年来结合实训基地建设,面向社会开展绿化工、花卉园艺工等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以及园林专业函授、专升本课程,可为企业员工的专业提升提供服务。
3 教师队伍
3.1 校企师徒结对提升双方能力
引导和鼓励专业骨干教师下企业锻炼,积累企业工作经历,提升行业影响力。每年安排至少1名骨干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顶岗实践,并鼓励园林工程方向的教师每学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到结对企业的工作现场学习交流。创新校企师徒结对模式,专任教师和企业人员兼有指导老师和学徒的身份,在实践技能方面,企业人员担任指导老师,专任教师是学徒,专任教师通过企业顶岗,以及与企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实践的途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水平;在教学、科研方面,专任教师担任指导老师,企业人员是学徒,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进行教学技巧、科研等方面的交流,通过共同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合作课题等途径,提高企业人员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最终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科研水平的共同提高。目前,共有3名园林工程方向教师与企业专家能手形成结对关系,合作市级科研项目2项。
3.2 外引内培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培育和提升工程”,安排专任教师参加园林工程方向的培训学习,鼓励专业骨干教师转评工程师,考取园林工程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2014年有3名教师成功兼评工程师,园林工程方向的教师全部具有“双师”资格。安排所有的专任教师参与到专业实训基地、实训室建设,建设过程中教师与企业充分沟通、商讨,并通过各种其他途径的学习,加强锻炼。积极从企业引进专业兼职教师,完善专业教师结构,从企业聘请2位高工担任园林测量、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课程的教学任务,聘请2位富有经验的师傅连续多年担任园林教学综合实习、园林工程实训周的指导,并从企业引入2名高工成为园林工程方向的专任教师。
4 “订单式”联合班
4.1 校企联合量身定制教学计划
联系温州最大的2家花木公司温州协春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和温州市瓯海丽岙永成花木场,达成了2家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办“协成卉景班”的意向。校企双方经过多次交流、探索,根据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量身定制了岗位化培养人才教学计划。在符合高职教学体系规律的前提下,把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结合,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教学内容与生产技术、实践创新与行业技术发展的贴近。“协成卉景班”的课程设置尽量体现“企业化”“岗位化”,做到与市场、行业接轨,保证所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企业需要,以企业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岗位课程设置。教学采用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的形式,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进行素质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二阶段进行岗位方向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第三阶段进行教学综合实习,第四阶段进行毕业顶岗实习。
4.2 校企联合共同参与教学实施
联合班具体教学任务的实施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理论授课以学校为主导,企业指派相关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实践教学以企业为主,学校指定相关教师进行指导。校企双方共同安排课程的各个环节,共同备课,确保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满足企业和学校双方的要求,保证教学质量;教学场所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在校内或企业进行,双方各自提供场地、设备以及实训工具、材料等,用于教学。注重实践环节的实施以及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课程尽量采用任务驱动、现场教学,引入仿真或真实项目,授课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实践教学结合岗位工作开展,实行师徒结对,学生与企业一线能手结对,提高实训效果。
4.3 校企联合强化双重管理及考核
校企双方对联合班的学生实行“准员工制”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做好学生培养工作,按企业发展需要,融入对学生的企业文化教育。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教师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就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进行多方沟通;企业对学生表现及时进行评估并反馈给学校,以便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式,保证人才培养按照企业实际需求进行。为了保证学生学以致用,联合班实行“企业化”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标准与企业的录用提拔条件相结合,基本上取消了传统的书面理论考试,更注重过程。学生在理论授课与实践教学阶段的成绩评定以企业为主,企业根据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果、团队精神,以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等进行成绩的评定。第三、第四阶段即教学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每个学生均与1个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结对,成绩以企业评价为主、学校评价为辅,企业评价成绩占60%,学校评价成绩占40%。联合班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取得相应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若学生有留下工作的意愿,由企业接收就业。
5 结语
开展园林工程方向的“双元三融四共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真正让企业走进学校,让学生深入企业,对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均有所促进,校企联合班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使校企双方培养目标进一步统一,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企业需求,校、企、生三方共同获益。
摘 要: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以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框架。旨在使专业培养和企业需求对接,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园林工程技术;实践教学
随着国内园林景观行业的快速发展,园林企业在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对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实践性要求,而产教融合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一、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不完全匹配
尽管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开发、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紧密联系,但学生的实用技能与企业的实战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出现的现实问题是:学生的同质化程度高,专业化程度低。
2.实践教学资源与企业信息平台不相通
信息化作为一种技术,已深深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转化及教育领域。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缺乏与企业的信息化沟通平台,实践教学不能及时获得企业动态,教学资源的更新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求。
3.“产学研”合作平台不完善
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在项目实施、技术咨询、课堂进企业、实习实训方面与企业取得合作,但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科研攻关等方面合作尚有欠缺。
二、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向
1.人才定向培养
从专业对接产业,实现校企双赢出发,整合专业设置。例如: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可每届定向培养部分大二优秀学生,设置半工半读模式,完成后两年的实践教学。
2.校企深度融合
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已与区内外园林公司就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学生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合作。而深层次地共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实施校企技术人才的交流互动,对建设综合型师资队伍、缩短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周期、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3.创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例如,为将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教学过程与行业企业运行过程深度对接,拟创建融实践教学、生产实践、社会培训、技术研发于一体的节水抗旱植物栽培繁育实训室,将进一步提升我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
摘要: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我国必须重视起生态保护工作,应该建设一批具有生态功能的园林工程。想要更好地建设生态园林,就必须拥有专业的生态园林建设人才。我国高等院校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育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植物栽培能力、园林规划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市场需求。本文具体研究了生态学建设的专业技术,对该专业在我国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园林工程;专业建设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之下,园林建设技术人才对社会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自然、社会、和教育系统都遵循着相同的生态学规律,很多教育系统、科研系统中的方法都可以用在生态园林建设工程中。根据生态学的科技研究理论,应该从环境分析、生态结构、园林规划等方面研究园林工程专业建设。生态学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建设生态园林,提高城市绿化程度的有效教育措施。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环境简介
我国很多地方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园林工程施工和植物培育等方面的人才,是建设生态园林的必不可少的专业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省份的经济状况、地理位置,会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构成不同的外部环境。以我国四川省为例,该省的园林工程企业主要经营植物栽培、园林施工、园林设计、园林工程管理等业务。对四川省2010年至2013年的园林工程企业进行调查,最后可以得出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自从2010年以来,四川省园林企业的数量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园林工程施工类的企业数目增加,说明了园林工程建设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园林工程管理类企业数目却不断减少,这说明园林分工管理不断细化,园林结构在不断优化完善;园林栽培公司数量在不断增加,这说明园林植物种类将会越来越多;园林工程设计企业数目增幅不大,说明园林设计规划的变化不是很大。
二、园林工程建设的专业生态位
专业生态位是指某专业在生存、发展条件中占有因素的集合,是用来表示专业和环境、资源的概念。和自然选择的自然生态位不同,专业生态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专业生态位与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只有通过人为作用,专业生态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才会协调。
专业的共生性会使教育主题采用共同的协调方式,来处理环境变化中的问题。由于专业教育主题的禀赋特征,不同教育主题会在专业建设上表现出资源发展上的差异。由于园林工程涵盖了各种植物栽培、种植经营、制作设计、施工建造等各专业的内容,根据四川省8所高等院校开展的园林工程技术的专业内容,可以将上述知识结构分为3大模块,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在园林工程专业中,园林植物栽培、园林制作与设计占的学时比较多,是园林专业教学的重点,而园林施工占得学时较少,这可能和园林建设的发展状况有关。对照表1中各园林经营企业的数量变化规律,在园林企业分工逐渐细化的情况下,应该对园林工程的专业生态位进行调整,要通过生态位压缩、生态位扩张、生态位转移等办法,来增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求职竞争能力,使毕业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园林经营企业的招聘需求。
三、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发展趋势
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知识的运用,来培养学生内在知识的运用能力。应该加强知识本位的教育,让学生按照知识内在逻辑关系来展开学习,使学生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还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本位,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更好地适应于社会市场。学生也应该多关注外界市场需求,要多根据市场动态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这样将会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应该以学生为主,要多照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应该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园林栽培技术。园林工程包括了植物栽培与经营、园林设计、园林建筑施工等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知识比较独立,不能以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来教育学生。教师应该根据各部门知识的特点,分别对学生展开教育,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园林工程专业知识。
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态园林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园林工程将会具有很高科学研究价值,具有生态学和教育学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近年来栽培类、施工类、设计类、管理类园林企业的数量进行研究,能够具体分析出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就业环境。该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知识运用能力,要多关注社会市场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教师也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要让学生分别掌握植物栽培、园林设计、园林施工等知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