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时间:2022-05-15 03:34:26

导语: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知识管理论文

1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

1.1学生计算机基础与学习目的的矛盾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学生只满足于学会WINDOWS和OFFICE等简单的操作。然而,近几年来,根据教学观察与问卷调查,大多数高校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最大动力来自于计算机一级考证。高校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多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不能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太大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高校使用教材与现实教学环境不适应

高校使用的教材大约是5年左右才更新一次,教材的编写更新频率也差不多是5年一次,教材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这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不再单纯满足于学会WINDOWS和OFFICE等简单的操作,而是转为以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为最终学习目的,因此高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目的,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使用教材进行授课。

1.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2知识管理

我国邱均平教授认为,知识管理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管理概念指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包含对知识进行创新、对知识进行获取、对知识进行加工、对知识进行存储、对知识进行传播以及对知识应用进行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概念不仅包含对知识自身的管理,还包括对和知识有关的无形资产和各种资源的管理,比如知识组织、知识资产、知识设施、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内容。

3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改善目前课堂教学状态的新路径。

3.1提供专业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里,教师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有限的课程内容进行描述。这种授课模式会造成知识匮乏的局面,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化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学习资源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的教学资源集合起来,而是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类管理使学生较好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和消化。

3.2满足学生个性化知识管理需求

课堂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爱好是个性化的,因此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是加强学生知识管理的关键。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为了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注意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计算机一级的考试内容。

3.3注重师生之间的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应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的共享。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知识共享环境,让学生与教师能够无障碍地相互分享个人的学习看法、个人的学习经历以及个人的学习经验。

4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知识管理最基本的要素包含人、知识、技术以及共享文化,所以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应当建立四维的知识管理策略。

4.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中,学生在知识交流部分表现越活跃,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就越较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授时应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交流情况实施具体的策略。

4.2以知识为重点的知识管理客体

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的客体,是知识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很好地实现知识共享、实现知识的创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以知识的教授做为教学重点。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4.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程知识管理质量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后,教与学效果测评的研究,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测评的研究,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测评的研究。

4.4以知识共享水平作为教学改革的衡量指标

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注重对知识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学生快速方便获取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积累、共享、交流和创造。对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力求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于课堂的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5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提高全国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环节,许多专家学者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作者:关雪敏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中心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

1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增加知识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去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凭粉笔和黑板很难讲解清楚计算机硬件内部的结构,学生无法清楚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再配上简明的解说,可以将计算机内部结构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视觉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1.2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图片、音频、文字、板书、动画等各种元素结合起来,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比如在讲解《大学计算机基础》Excel电子表格的填充功能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时,可能会使学生一头雾水,只停留在理解概念的层次上,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四种填充的功能和不同之处。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方法,可以将填充的过程以及这四种填充得到的不同结果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进行对比,同时再结合教师的现场操作和讲解,可以将相关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系统以及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之外,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对于一些文字理论的讲解,不仅是教师难以表述清楚,学生更是难以理解掌握。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可以模拟教学所需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的教学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教师处于主导位置,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1.4重点、难点突出,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讲解计算机如何实现运算过程中,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语言描述讲解运算过程。如果利用多媒体,可以制作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可以制作一个动态的运算效果图。这样就可以把运算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具体和抽象、形式与逻辑之间的矛盾,可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层次教学。

2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不足

2.1多媒体制作过程花费时间过长,消耗精力过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固然能够将需要展示的效果动态展现出来,但目前用于多媒体制作的软件很多,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仅要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还得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并且还要收集与上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制作出图文并茂的课件。在这过程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需要教师花费比传统备课方式多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年纪的教师,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和精力,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即使把多媒体课件制作出来了,可能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2.2教师授课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作用

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工具,但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作用,过多地追求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功能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处于主导作用,整个课堂仍旧由教师来掌控。必要时,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表情言语、肢体动作以及进行现场演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师仅是面对着电脑屏幕按照课件的内容从头念到尾,从开始播放到最后,平铺直叙,没有抑扬顿挫,没有任何言语情感,那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扬声器的作用,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适当时可要求学生到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2.3容易改变教师的主导位置,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应该清楚,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应该教会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工具,完全依靠多媒体教学,师生之间将会缺少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被多媒体所取代,教师应该通过必要的言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存在交流时,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师生间的互动关系能够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

3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生动、灵活、明了地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把握好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尺度,必要时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并融入到整个教学当中,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彭小英 单位: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

1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不合理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更新快速增长,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然而在现在的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导致教学内容比较稳定、知识陈旧,教材和教学相关的软硬件环境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尤其是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紧密结合,未能达到课程内容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1.2课程体系与专业脱节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第一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第二个学期理工类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文史类专业开设《VFP程序设计》,同一课程采取同样的教学大纲,统一学时。导致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切实解决专业的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未能达到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

1.3教学方法简单

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模式上,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没有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模式,不能满足实现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目标。

2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依据“互联网+行动计划”,对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如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讨。

2.1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别性,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学分依据理工、经管、文法、艺术、师范等类别进行了区分设置。坚持从“工具论”上升到“方法论”,从单纯的“实用技能”转变为“思维训练”与“能力训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互联网思维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

2.2构建课程体系

由于“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行动的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将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所有的专业共同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依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课程。理工类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财经管理类专业和文法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艺术类和师范类开设《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根据专业的目标,后继将要开设1—3门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师范类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学专业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有关算法的课程、自动化专业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课程、制造类专业开设有关物联网技术方面的课程、财经管理类开设有关电子商务网站的课程。通过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的应用能力。

2.3教学内容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理工类专业课程内容侧重信息检索技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跟踪学科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经管类专业课程内容侧重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文法类课程内容侧重Internet基础与应用,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能力;艺术类课程内容侧重多媒体技术,培养音频、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开设的第二门课程应依据专业类设置不同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尤其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有关的专业,探索与互联网+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算法实现和设计满足专业需求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求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

2.4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案例来组织课程讲授知识点,以应用为主线加强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坚持理论够用和注重算法实现的原则;采取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互动教学,边讲边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巩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通过精彩教学案例带动知识点,讲、学、练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物联网等有关最新技术发展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最新应用技术,开阔了视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讲”。针对专业不同开设的实验项目,如In-ternet实验、高级排版实验、PPT多媒体作品实验、电子表格实验、多媒体应用实验、迭代递归算法实验、二分查找实验、计算积分算法实验、数据库应用实验等项目。通过实验项目完成相应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方式,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结束语

本文总结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思想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必能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进行紧密结合,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当前经济的需求。在未来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仍然需要对教学改革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和研究。

作者:王振福 郑志秀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论文

1国内外课程设置现状

如何训练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灵活运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是国外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开设有计算机科学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运用示例解释抽象概念。主要采用学分制和小班制的形式,开设各类计算机进阶或个性化课程,允许课程内容由学生与老师商定。国内高校存在学生数量多、教学资源有限等客观原因,采取小班制教学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级方式较简单。目前,国内各高校主要针对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按照教育部教指委关于“分类、分层次指导教学”的要求,在认真做好通识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满足差异教学的需求。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根据教指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广泛开展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的分级改革,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的课程体系为“1+X”,部分发达地区的个别高校采用“2+X”的课程体系。通过“X”门应用课程满足大学生计算思维的高层次教学要求,培养各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他们本专业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2我校分级改革实践

随着塔里木大学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主,农、理、工、文、管、法、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因此生源较复杂,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少部分学生来自城区,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少数民族学生占比30%左右,其中部分民族学生为民考汉学生,穿插在各汉族班进行专业学习。因此,各教学班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自2008年以来,我校每年组织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军训结束后的第一周周末进行。采用我院教师开发的考试系统,由考试系统自动判卷,在摸底考试前,不对学生做任何辅导,以便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通过连续多年来的摸底测试,获取了大量客观数据,为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以2008年的测试数据为例,全校随机抽取了16个汉族本科新生班级参加摸底考试,合计494人。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平均测评成绩为37.47分,满足学校合格线的学生仅占9.1%,这充分反映出我校全体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整体偏低。根据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的新生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结果,我校从2010年开始,逐步开展了一系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经过2010年至今的分类、分层和分级相结合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我校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满足我校学生计算机教学要求的课程教材。2009年以来,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教考分离,从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改革为机试。我校民族班学生,特别是民考民的学生,汉语交流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强行与汉族班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学班学习,将出现一系列的学习困难问题。因此,我校首先对民族班和汉族班分开教学,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地讲授相同各部分内容,并采用不同的考核和评价体制。然后,根据学校各学院的专业要求,按三个层次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其中,第一层次开设的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层次开设的课程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目前主要有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应用技术这两门课程,分别面向理工科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开设;第三层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主要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以各学院自行设置为主。然后,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开展分级教学模式,在新生军训完的第一周进行分级测试,对大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并将理论授课与实验授课分离,实验课除要求上课的学生外,其他学生也可随时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对分级测试中获得较高成绩的同学,另开设四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其一进行学习,包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和flash动画设计。

3我校分级改革效果

我校从2008年开始逐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级改革以来,认真听取师生反馈意见,调整教改方案,不断探索适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形成现有的分类、分层和分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3.1学生成绩提高分级教学

改革以来,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新疆自治区高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考试中达到了97%的通过率,且优秀率非常高。

3.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入学时已有较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通过分级测试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提高班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学生计算机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同学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了提高,能够积极主动拓宽学习范围,逐步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形式。

3.3教师的授课针对性更强分级

改革后,同班次的学生水平相差不大,各层次教学的授课教师所面向的教学对象的差异度相比原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能较容易实现一致的教学目标。原先“前推后拽、力不从心”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教师评价的优秀率也逐年提高。

4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虽然我校现有的分级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在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是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下一目标。我校将通过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来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施明登单位:新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1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该校在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统一参加学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免修和必修两个层次(分数介于80至100分之间为免修,80分以下为必修)。其中,必修的学生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正常学习。免修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教学体系中第二层次课程即计算机公选课阶段的学习,通过选修一门或以上其他计算机类课程来保证计算机学习的连续性。但是,免修的学生不能免考,期末要和必修学生一同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核,通过考核才能修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目的是督促这部分学生能够对基础课程中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自主学习。为了保证免修学生的自学效果,为这部分学生配备了一名指导教师,制定了一套自主学习指导方案,并依托于网络教学平台,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为学生构建了集教学资源管理、网络教学、教学资料库等多种服务的开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的、有目的学习,同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更新和拓展学习内容。

2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科学、客观、公正地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制定出更加符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规律、迎合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考试形式与内容,该校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水平测试(吉林省考区)”与该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统一、科学、准确的评价标准,搭建一个通用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检验的平台。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评成绩=期末考核成绩50%+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水平测试(吉林省考区)成绩50%。

(2)所有学生将统一参加学期末学校组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考核”,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3)所有学生将统一参加本学年教育厅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水平测试(吉林省考区)”,成绩按实际得分计算。

(4)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评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且两项单科成绩同时“大于或等于60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5)两项或其中一项单科成绩不合格者(保留已经合格的单科成绩),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补考或重修。

3结语

该校的计算机教学始终把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将系列教学改革创新成果融入教学中,突出“实践性、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现代化办公设备辅助他们的工作,处理面临的各种问题,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市场需求,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格职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将教学改革成果推广至省内、外其他院校,为兄弟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共同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梁燕 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改革论文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学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用学生参加国家级计算机考试过关率来衡量,这样将导致教师的授课重点单纯集中在考试内容上,学习这门课程的精力集中在考试的相关内容上,导致学生追求考试合格率。造成与实际应用脱节,如部分学生在写论文,或者社团活动中连简单的排版都不会应用。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1)案例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在课堂一问一答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轻松掌握基本知识点、概念,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能自主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思考、表达、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信息安全这一章时,采用案例讲解分析、概念分析、课堂问答、幻灯片演示、图表讲解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整个单元的讲课以案例“不翼而飞的存款”为例引入信息加密的概念,从而培养起学生对信息安全的正确概念和对整个课程的兴趣。由每个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整理企业案例,让学生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同时,访问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站,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最后完成给定实验题目,并写出实验报告,帮助学生消化课堂上所讲授的基本知识点。

2)开设第二课堂教学,注重课外实践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喜欢实用性的技术,对于理论等不是很感兴趣,喜欢能够看得见、能够动手试一试的学习方式,而且更加关心这些知识或者技术能否在今后有用。学生们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大学教育阶段除了知识教授之外,还需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设第二课堂教学。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需求,尤其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学习,培养他们的计算机信息素养,正确引导他们的兴趣。为此,我们每年举办全院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赛。如多媒体设计大赛、计算机基本技能大赛、编程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设立计算机协会、网络协会,组织学生参与课题小组。丰富了校园文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我院参加河南省ACM大赛,荣获三等奖。

3)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全面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将会使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阶段就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习中的具体技能,如复杂的文字处理工作等,这些技能经过亲历亲为的锻炼将会更好的掌握。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式要更加注重,本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什么样的用途,以及如何在灵活的应用本门课程的知识。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在保证所讲述课程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需要注意尽量阐述课程知识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所学知识的被理解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基础课要系统、透彻,专业课程要覆盖全面

基础课程属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盘,是学生基础知识向专业知识延伸的过渡。掌握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不断扩展自身知识面。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把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关系讲述明确,尽量建立起概念和理念,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理性的认识水平。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各种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断涌现。因此其课程内容可能具有很快的更新速度。课程教学要能够准确地反正这种变化。但是由于其变化的迅速,我们很难在课堂上将每一个变化都讲解透彻。所以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讲好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尽可能使专业课程的覆盖面广,让同学们对该部分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具体理性的理解则可以让其在后期的具体工作中继续锻炼提高,升华为理性认识。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全面性可以包括为两类:一是要覆盖本专业课程所涉及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第二是要尽量把本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发展历程描述清楚,阐述清楚不同历史进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一些比较新的领域,可以对其近似的知识体系进行综合的阐述。

5)要重视提升理论水平高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同学们理论水平的提升。理论水评的提升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二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以及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科学问题等,提高学生对总结和发现问题的感觉。课程学习阶段虽然很难让同学们熟练掌握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至少可以提升大家对理论水平提升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打下一定的基础。

6)当好导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老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设计、总结和报告,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导向性的专题研究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亲身实践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知识教授很重要,兴趣教学也很重要。因此,我们还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大量的知识灌输,学生可能兴趣不大。应多举实例,多联系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同时,把知识教授转化为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启发大家共同思考,共同学习。

7)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前人创新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分析前人如何在当时的知识框架和一般看法之上,独辟蹊径,取得自己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实例,学生就会了解前人的创新方法和思路,为我所用。鼓励学生在自己想法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做出成绩。对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师,最好能够进行鼓励;如果学生思考方向有更深的内容可做,并且符合学生的研究方向,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做下去。平时作业中,设置一些开放问题,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业中的一部分当然应该是锻炼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的问题,但除此之外,可以设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出自己的答案。

3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实现“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适用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作者:张韧志 田进华 单位:黄淮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教学改革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1.计算思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计算机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大学生不单单要拥有基本计算机操作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在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思维逻辑能力。这种必备逻辑能力就是计算思维。计算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将使用计算思维联合计算机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变为习惯,从而成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2.1课程内容之间联系不紧密

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对计算机毫无基本认识。并且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繁杂,章节之间没有联系性,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有没有掌握好计算机的操作,根本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致使计算思维没有起到引导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作用,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成为了简单的工具学习。

2.2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在理论教学中课堂讲解传授的模式枯燥单一;在计算机实际应用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是否完成了实验任务,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毫不关心。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只会被动消极的学习,从而导致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计算思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3.计算机基础课程目标定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秉持着计算机思维的原则,主要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与思维扩散的能力,在处理计算机问题时使用科学的思维、表述与行为方式。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得学生获得计算机的认知与实践运用能力,并且能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这一目标与计算思维的主要内容不谋而合,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不单单要帮助学生认知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能力。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着重注意提高学生计算机认知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及实践应用培训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改变计算机基础教学仅仅只作为工具培训的现状,更加完善的实现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目标。

4.计算思维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4.1计算思维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主要是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展开,而不是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放在首位。将教学内容的重点转移至计算环境与应用计算机解决抽象问题的手段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时刻秉持着计算思维,在讲解操作系统部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实用功能例如处理器管理、文件管理等。在学生掌握计算机环境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以总体教学目标为基础,根据不同专业进修教学内容分类设置,合理定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实践能力。

4.2计算思维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

4.2.1构建多元化教学资源

多元化教学资源可以包括课程教学、技能训练、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计划进行课程教授,让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的同时提高计算思维。对于计算机基础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技能训练平台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4.2.2案例教学渗透计算思维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联系实例,通过分析案例进行教学,并对所教知识进行强化训练,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通过案例导入来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2.3创立灵活考核方式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考核方式满足不了当前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审查。因此可以在考核中适当增加“大作业”。“大作业”主要是指教师针对关键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的综合任务。

5.结束语

作为人类三大科学思维方式之一,计算思维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受大学计算思维的影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模式也正随之改变。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大学计算机教师应该从计算思维的角度出发,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边静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分级教学改革

一、分级准备与组织

1、教师、学生的思想动员和前期准备工作

分级教学最容易让学生产生个体歧视的错觉。由于分级教学的等级或层次是根据入校后进行的分级测试成绩来确定的,有一部分学生可能会因此觉得比别人略低一层次,这无疑会让一些学生从心理上产生被“歧视”的感觉。致使教学两极分化,即优秀者更优秀,差者则“破罐子破摔”,达不到分级教学的目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动员很重要。我们主要是采用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通过多次讲座形式对学生在计算机分级教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认真对待分级教学这件事情,彻底打消被“歧视”的想法。分级教学给教学管理工作难度加大。分级教学打乱了以往院(系)、专业、班级的界限,在课程安排、成绩登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给教学管理人员、任课教师增加了难度,且学生的班级是呈动态变化的,极易造成部分学生成绩的“丢失”;因此,对教务管理系统和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分级测试准备

每年新生刚入校,对所有大一新生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测试采用我校成熟的测试软件———万维全自动网络考试系统在计算机上进行,考试形式为闭卷,测试大纲由信息工程学院结合现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确定。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入门、信息表示、微机硬件系统、办公软件、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网页制作。

3、测试成绩认定及分班

根据入学测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三类,测试成绩在前20%的学生,可以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直接获取这门课程的学分(即不必上《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并且,其测试成绩将按照映射方式换算为百分制分数的免修成绩录入教务管理系统,映射起始分为70分。将剩余学生按成绩排序一分为二分别编班A班和B班。此外,获免修资格的学生,可以在免修成绩正式公布两周内向所在院系申请放弃免修资格。经批准后,其免修成绩失效,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正常课堂学习。对于测试成绩为“未通过”的学生,必须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正常课堂学习。分级测试成绩不影响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正常课堂学习中的考核成绩。

二、教学内容确定、教材选定与编写

A班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在授课内容上主要以“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的考试大纲内容为主,精讲多练,加大学习内容的辅导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熟练使用应用软件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使用经典案例驱动教学,对有代表性的案例详细讲解、多次示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实验课要“多练”,组织教师编制学生实验指导书,每次实验课前,学生对实验任务明确,实验过程中有专门教师指导。在本课程教学结束后,能让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班适当加宽知识范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科目中的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为主,主要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网络的高级应用、多媒体素材、获取、编辑、转换等内容。加大教学计划中上机课的课时比例,以任务驱动式教学为主,多为学生提供经典例题和教学实例,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努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方式获取学习资料来自主学习,学习的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己完成。教学的主要任务转变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的重点转变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教学内容和重难点不同,A班和B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不同,我们应组织一线教师编写适合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A》和《大学计算机基础B》教材,且不断的修订和完善教学内容。

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分级教学实施

1、采用“3+X+Y”的分级教学方案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改变为“3+X+Y”模式,(“3+X+Y”教学模式是:大一新生刚进校进行分级测试,成绩合格的学生直接拿到学分,选修其他自己感兴趣的课程,A班和B班学生分别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A》和《大学计算机基础B》这门课,而第二学期根据所学专业,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不同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即“X”,在第四学期,根据专业的特点再学习一门专业计算机课,就是“Y”)。我们的着手点是:对“1”进行分级教学,将“1”变为“3”,不再“齐步走”、一刀切。

2、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的分级手段

分别使用《大学计算机基础A》和《大学计算机基础B》教材进行教学。这种分班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专业分班方式的教学。很好的改善了目前部分学生“吃不饱”和部分学生“消化不了”的现象。

3、教学过程中与所学专业的结合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目的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解决其专业领域内行业软件具体应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同一教材,要针对具体专业,有所侧重,讲授一些计算机与其专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并鼓励学生在网上检索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典型案例进行学习,进一步搜寻一些行业软件,为今后的模拟实验和参加工作打基础。比如会计专业,可以在Excel教学中加大力度,学习一些数据处理的高级应用。音乐专业的学生,专业打谱软件Overture软件的介绍与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四、分级教学成绩评定

成绩的评定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目前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总评成绩等于平时成绩*0.3+期末成绩*0.7,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来确定;期末考试成绩由上机考试的成绩确定,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并提交试卷,由计算机自动阅卷。A、B班期末考试试题有所区别,考试范围由授课教学大纲决定,简言之考试的内容就是平时上课所讲授的内容。

五、结语

在整个分级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校首先应重视分级教学的宣传工作,让每位学生了解到分级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为了不同起点的学生选择合适的课程,保证每位学生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表现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另外,分级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意愿,不搞一刀切,允许分级点附近的学生自由选择层次。

作者:曹课兴 思广禄 单位:榆林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榆林市第一中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

1、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能够增加课程密度,提高课堂容量

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因此不论从理解还是记忆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能使课堂容量达到饱和的程度,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此外,计算机教学还可以使得学生和教师自由地调整和掌握学习进度。

2、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2.1改革的特点与目标

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课程改革来促使计算机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真正实现现代化。总体来说,应具有以下特点:(1)转变计算机教学的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计算机课程标准之中。(2)突破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3)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增加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拓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2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计算机的教学改革也是不断的进行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实用。所以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计算机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大学的重要的课程之一,我们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应该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的去调动我们的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的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应该改变学生们的被动学习的局面。在计算机课堂之上,应该让老师成为计算机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引导者。老师也要努力的去营造良好的计算机的学习气氛。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来给学生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的引导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小组来给我们的学生们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们有自己去学习和查找计算机学习资料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很多的计算机兴趣课外活动来调动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通过计算机的各种比赛和讲座来进行都是很好的教学和引导方式。随着高校对计算机的重视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学校已经把计算机能力培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计算机的老师们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和责任心,学生们也应该来好好的养成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我们为社会培养符合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应具有的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而努力。

3、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课程程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全面改革,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作为高校教师,我深信,在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大力提倡、推广,课程改革之花将会遍地盛开,计算机教学改革将拥有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作者:李昂 王燕玲 李洁 单位:郑州华信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综述

1、大学计算机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1.1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能有效地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过程,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上的画面进行“提示”,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全部操作过程,使其在操作中发现规律,理解掌握知识。它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对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当前,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机遇: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国家的各个产业都需要大量的能够熟练掌握IT技术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社会、高校和各方面的工作就要逐渐与国际接轨并展开激烈的竞争,因而也加大了对那些既掌握本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需求;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早已由单机使用为主过渡到以网络互联为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已经成为现代人一项最基本的技能;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再是“零起点”,而应该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

1.2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能够增加课程密度,提高课堂容量

通过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使讲解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因此不论从理解还是记忆的角度来看,计算机教学都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它能使课堂容量达到饱和的程度,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此外,计算机教学还可以使得学生和教师自由地调整和掌握学习进度。

2、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思路探讨

2.1改革的特点与目标

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课程改革来促使计算机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真正实现现代化。总体来说,应具有以下特点:(1)转变计算机教学的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计算机课程标准之中。(2)突破以学科建设为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3)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增加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拓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2改革的思路与方案

计算机的教学改革也是不断的进行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实用。所以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很重要的计算机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大学的重要的课程之一,我们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应该关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的去调动我们的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让我们的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应该改变学生们的被动学习的局面。在计算机课堂之上,应该让老师成为计算机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引导者。老师也要努力的去营造良好的计算机的学习气氛。应该从不同的方面来给学生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的引导学生们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计算机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小组来给我们的学生们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们有自己去学习和查找计算机学习资料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很多的计算机兴趣课外活动来调动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通过计算机的各种比赛和讲座来进行都是很好的教学和引导方式。随着高校对计算机的重视和社会对人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学校已经把计算机能力培养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计算机的老师们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教学水平和责任心,学生们也应该来好好的养成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我们为社会培养符合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应具有的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而努力。3结束语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的有利条件;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推进课程程改革的重要手段。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全面改革,积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能力,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作为高校教师,我深信,在各级教育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大力提倡、推广,课程改革之花将会遍地盛开,计算机教学改革将拥有更加辉煌和灿烂的明天!

作者:李昂 王燕玲 李洁 单位:郑州华信学院

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浅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体会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 精讲多练 应用能力 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顺应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教师在课教学中,应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实践操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知”,更加能“行”。

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兼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教学方面采用的是课堂上案例教学、指定学生担任小老师、注重上机实践操作练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针对这方面教学谈谈体会。

1 模块教学,以案例为主

模块教学是通过学习计算机一级(机试与笔试)考点模块,引导学生掌握操作的基本技巧,诱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模块教学中,多以案例为主,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案例,就掌握一个知识模块。模块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上机的内容和操作的具体步骤,而是将模块中的知识点融合在案例中,学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学习,不断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从而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模块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 案例的选择要循序渐进

案例的选择要能够充分映射授课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中,对案例的设置不同。在模块教学的初期,应选用操作简单、内容贴近知识点的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尽快掌握本模块知识点的操作。在每个模块教学的末期,则需设计一些知识点能覆盖整个模块的知识点或添加前面几个模块内容的典型案例,目的在于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并能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在模块教学结束之时,便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案例,让学生在完全熟悉模块所有知识点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excel模块,教学前期可设计一些简单的学生成绩、工资等的计算;教学中期则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出本班家庭联系表及学生成绩汇总排名及筛选成绩等操作。教学末期则要求设计出学校各系部男、女人数统计及所占比列的饼图或统计近3年各专业的就业率统计并用数据点折线图表示出来。

1.2 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用性

案例的选择既要有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生活所需。只有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轻松掌握学习的要点。例如word模块,可以把毕业简历、论文排版、邀请函等纳入练习的范围;而excel课程应用最广,除可以设计基本的表格和统计外,还可以设计客户资料管理、财务预算及仓库管理等跟专业比较贴近的实例。

1.3 案例的设计要有可创造性

在使用案例时,教师不能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讲、学生听;而应以学生为主体,要让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利用学生创新能力才能完成。这无形中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

例:word格式化操作中,格式化的样式很多,不可能每样都让学生清楚记得操作步骤。在案例分析中,点出针对文字的格式化的操作为“格式字体”,将字体对话框呈现给同学们,让同学们有个直观印象,在设计上机作业时,针对各式各样字体格式化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去找出相应的操作命令。这样即使计算机一级考试再次变化,学生也可以顺利完成。今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设计不同的样式。

2 指定课堂小老师协助教学

在这所谓的“课堂”主要是针对上机实践课堂。我们学院上计算机基础课绝大多数是大班教学,一个大班由两到三个小班合成,普遍都是70人以上。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层次又多,操作较差的占绝大部分。面对这么多需要指导帮助的学生,8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就算指导一分钟都不够用。因此,在课堂上,指定三四个操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作为“小老师”协助我辅导学生操作练习,这样不但能减轻老师的任务,而且能够让更多的同学获得指导帮助。在这两年的教学过程中,均采用小老师协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 理论实践相结合,加强上机练习

全国高等院校均有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了考核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制定了全国高校计算机考试,广西还专门开设了全国高校计算机联合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其目的在于检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的能力,为评价考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学习后继课程的基础提供依据。考试内容分为笔试考试和上机考试,两者必须均通过60分才可以取得合格证书。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将课程目标定位于学生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更重要的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动手操作能力,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加强上机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上机作业根据考试大纲设计,将每步操作得分情况标明清楚。学生能按照练习题目的步骤一步步完成。如access利用生成器生成公式,目的在于巩固所学所考的操作知识点,提高学生对软件的熟练使用能力。

设计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过程,建立在对应用软件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做设计作业,可以很快提高应用软件的使用水平。如powerpoint模块教学时,给出一个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采用一些动画效果来丰富自己的作品。学生推荐上来的好的作品,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软件,大家共同学习。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学生在展示中增强信心,又能使其他同学从中学到东西。

课后作业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过程,课后作业要多布置一些需要记忆、理解和思考的东西,如概念的理解、程序的流程图等,而不能为了增加作业的次数让学生抄写操作步骤。

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两不误,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便于提高巩固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了操作也便于理解理论知识。

最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是需要不断地探索和改革,教学过程中的实例也在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改进和应用。实例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堂课程完成质量的高低,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更加注重实例的制作和修改,不断地进行教学分析,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文秘咨询 加急见刊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