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5 05:32:00

导语:在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学生英语毕业论文写作

指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撰写英语毕业论文,体现出在英语教育方面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论文不仅要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要反映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较为正确的论述,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一、毕业论文撰写的要求

1 毕业论文要求科学性

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规律,必须根据科学研究这个总的任务,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探讨,揭示规律。是科学的,经得起推敲的,独到见解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不得带有个人的好恶和偏见。在论据上作者必须经过周密的观察、实验或者阅读、思考。

2 毕业论文要求创见性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新的知识的探求,在综合别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科学研究的任务本身就决定了它必须去探索规律,必须实事求是。科学研究本身又蕴涵了创见性,就是在综合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或者没有涉及过的问题。要有独到的见解,要发现一个新的创见。

3 毕业论文要求专业性

我们不同专业领域里的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爱好选择题目,基本上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不要离开自己的专业去写别的跨专业的。

4 毕业论文要求通俗性

尽管我们要求论文的专业性,但语言要求通俗,这样便于传播和交流。

二、毕业论文的选题原则

1 要选择有科学价值的问题,要选择亟待解决的课题,减少选题的盲目性。

2 利用灵感来选题

看别人的评论过程中打开自己的思路,进行选题。在你看书、观察或思考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我可以深入下去。考虑选题的大小、难易度和利用自己的灵感思维来选题。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

1 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

首先要进行写作前的准备工作。先要围绕着论题去占有和选择材料。也就是说,当你的论题已经确定以后,围绕着立论去占有材料,多多益善的去看。积累材料,再有论点。要对研究对象的外延材料占有。在有材料的基础上要选择材料。材料多的情况下,你就选更好的材料。

2 选择论文的类型

毕业论文的类型一是学术性论文,二是报告性论文。应用性比较少的科目来说比较容易做成学术型论文,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论文一般写成调查性的或总结性的报告型论文。论文类型的选择,主要是看论文的对象。如果是宏观的,我们就用综述性的描述:如果是微观的,涉及到某一个具体作家作品或某一个问题,我们就选择论述性的。

3 要拟订论文的写作提纲

如果没有完整的写作提纲的话,逻辑思维就会出现偏差。把一个个提纲罗列出来,罗列出来以后看一下,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围绕着总论点有几个分论点,分论点列出来了以后,一定要注意以纲带目。提纲、材料等出来以后,就可以进行论文写作了。

4 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注意标题拟制

论文的标题拟制,一般是两个标题。如果是一个标题不太容易驾驭。一个标题往往是比较宏观一些。当然也可以用正标题来表示论题的观点,副标题表示研究的对象。题目拟制好了以后,论文还要注意要写摘要,把整个论文的主要内容说一下。在论文的扉页上,先是题目,题目下面是摘要。论文提要主要交代清楚选题的背景、理由,论文的观点和价值,简明扼要的揭示出来,便于读者(主要是导师、评委、编辑等)即使不阅读全文就可以获得最重要的信息。一般宇数不超过全文的5%.在摘要下面要有关键词。关键词把论文的主要观点用3到5个词提取出来。

5 论文的格式

论文的规格:正文长度800-2,000单词。使用的语言:英语论文正文部分:

(1)题目大写,三号字,新时代罗马宇,大写下面可写一个附标题,4号字;

(2)作者名,5号字,班级,学号

(3)指导教师名,5号字,职称

(4)摘要:300字左右,5号字,英文一页,中文一页

(5)关键词:不能用专有名词,词与词之间空四格,不加标点符号

(6)正文:用5号字,大部分标题用5号字黑体、小部分、小小部分。大部分用罗马字,小不分用一般数字符号。

(7)参考文献(Bibliog raphy):先英文,后中文,作者名,文章名,书刊名,出版社,地点,出版年月,

6 毕业论文质量标准

(1)选题恰当、与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与认识能力相当:

(2)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论证充分有力.

(3)叙述清楚、层次清晰而丰富,

(四)语言表达正确,无拼写错误、语言错误控制在20-25%

学生有选择的论文内容的自由,指导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能代替学生做出决定。论文内容要能反映社会和时代特征,具有理论价值或实践意义,有新颖性。论文可以对某个理论问题的探讨,也可以是实践问题的解决。论文必须做到主题明确、论据清晰、内容具体而充实,切忌空谈。

学前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课,还要学习艺术技能课,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学生有其特定的学习群体特点,在毕业论文质量标准评定和要求方面有所降低,学生要会写英语毕业论文,要掌握撰写方法和程序。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论文不是考核申请者能否被授予毕业证的重要条件。学前教育学生如果能通过规定的课程考试,就可以顺利毕业,而论文的审查和答辩合格,将仅作为英语学习情况的考察。笔者希望学前教育学生英语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考试与考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研究

摘要:随着现阶段学前教育受到广泛的关注,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进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学前教育师资的短缺则是当前阻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强、师德高、下得去、留得住的学前教育工作者,本文以某专业学校2015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毕业生就业意见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研究

1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通过学前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轻学生家长的压力。通过分析发现,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一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方面的发展。

2调查概况

2.1调查对象以及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选为某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2015届毕业生。其中,男生23人,女生145人,一共168人。本次调查所采用的方法为问卷调查,并进行个别的访谈活动。这次调查主要由笔者进行完成。

2.2调查内容以及发放

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心态、准备、能力以及区域方面进行开展,一共设计了35道选择题。调查问卷发放的时间为2016年1月1日,回收的时间为2016年2月1日。一共回收了160份,回收率为95.24%。

3调查结果以及分析

3.1就业心态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11.25%毕业生对于毕业后就业问题充满信心,24.38%的毕业生有信心,28.13%的毕业生虽然信心并不十分足,但是,表示会积极进行岗位的争取;剩下的学生表示对于找工作并没有信心。从总体上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现阶段这一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对于就业方面心态还是比较好的,大部分学生信心较强,并对未来的就业持有乐观的态度。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有部分学生对于找工作并没有信心。

3.2就业能力分析

从就业能力这一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有32.55%的学生认为只有学好专业知识才能胜任这一工作;27.34%的学生认为职业资格的获取比较重要;22.37%的学生认为比较重要的是学习成绩;剩下的学生则认为实习经历比较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自身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3.3就业区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有50.54%的学生选择本省市进行就业;27.34%的学生想去东部教育发达地区进行就业;只有4.37%的学生想去农村的幼儿园进行就业。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还是希望去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进行就业,对于农村岗位兴趣并不是十分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难度,同时,农村的相关岗位较为空闲,这十分不利于教育公平的推广。

4对策

4.1加强对于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进行这一专业就业的过程中,毕业生要如何进行岗位的选择,这是大部分毕业生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这一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性较强,因此,就业的范围相对来说较窄,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第三年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这一方面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可以邀请一些具有较强能力的讲师举办讲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这一方面的课程,从而让学生进行自由选择。全方面进行学生就业观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想保障学生就业活动的开展,我们要积极进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毕业生在毕业之后,若是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即使找到工作也干不长久。因此,在大学阶段,要积极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以及评价系统,通过这样的方法,间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及比赛,通过实践技能的比拼,让学生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进而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3提供更多见习机会

在进行学校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进行见习活动的开展。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积极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结合,进而不断提高工作经验。除此之外,当学生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之后,要积极进行授课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的丰富。

5总结

综上所述,进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前教育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轻学生家长的压力。因此,相关教育部门以及学校要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在此,以某专业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值得我们进行分析以及解决,并根据其实际情况提出建议,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张梦茹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在全实践教学改革的引领下,针对毕业设计的改革和创新,我校以校级课题的形式组织专门的教研团队进行研讨和论证。本文的从“理”到“实”,亦指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摒弃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导向,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指引下进行毕业设计,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必不可缺。

一、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

从1999年到2013年,我校的毕业生以五年制初专为主,五年制初专生普通存在的问题是学习能力较弱、专业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理论基础薄弱、问题意识不强、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以单一撰写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教师指导费时费力,不见成效。摒除学生自身的问题外,无疑以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也存在颇多不足。

(一)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

以往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撰写论文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唯一形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学生具备问题意识,并需要一定的专业理论积淀为支撑,才能驾驭毕业论文的撰写。对于我校学生而言,专业理论学习的水平不一,能够胜任毕业论文撰写的学生毕竟不多。而问题意识不强、专业理论学习薄弱恰是我校大多数学生的命穴,以至于出现胡乱选题,东拼西凑,粘粘贴贴,拼凑毕业论文的现象。从2014年开始推行新的毕业设计改革方案以来,10级初专和12级高专的毕业设计评审中不及格的同学共有72人,其中因为论文不合格共61人,占85%,而不及格同学的论文评审意见中,有70%的同学是因为复制比例超标。可见,毕业论文的撰写对我校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挑战,并且因为单一的撰写毕业论文的形式,学生们不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学业水平来选择适合并能展示自己的毕业设计方式。而如果仅以单一形式的毕业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学业水平,显然有失偏颇,同时也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不可否认撰写论文可以让学生通过文献的搜集和整理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的素养,但鉴于闭门造车、粘贴拼凑是以往学生撰写论文的通病,如此势必会让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脱节,无法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的锻炼相融合。针对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以至于学校在毕业设计评审过程不断降低要求,而一味降低要求势必会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学生既没有达到真正通过毕业论文撰写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的目的,也因闭门造车导致其理论与实践脱节,专业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我系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调研中,有部分园长也反馈我校毕业生专业技能优势突出但科研能力偏弱,这远不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能力为重”的培养理念。显然,如何才能既保障学生毕业设计水平,又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同类高职院校都面临的困惑。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创新的举措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明确规定对教师应具有观摩、参与和研究教育实践的经历与体验。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这个环节将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现状和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文件对于幼儿园教师培养的相关规定,本研究做了以下的尝试和创新。

(一)理念创新———从“理”到“实”,注重实践引领

课题组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式、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同类院校毕业设计改革的经验等,将毕业论文改革的思路定位如下:在保证学生的理论知识“必须、够用”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引领下进行毕业设计,摒弃“重理轻实”的传统导向。在学校课改中增加实践课时的有利前提下,鼓励学生在教育见实习及各种实践活动中观察———发现问题、思考———形成思路,在此基础上选择毕业设计的形式和主题。在最后一学期的教育见实习中,学生在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进行科研的能力,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形式创新———多元化的形式,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在全实践理念的引导下,针对我校学生专业水准不同层次的现状,为满足学生多元优势的呈现,课题组设计了多元的毕业设计形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活动设计。幼儿园教师核心的专业能力即幼儿园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因此,课题组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应以活动设计为主,活动设计对学生而言更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之后的从教能力对接。活动设计包括主题教学活动设计、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家长开放日活动设计、区角游戏活动设计、户外活动设计、家园联系活动设计、幼小衔接活动设计以及节日活动设计等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进行毕业设计。在幼儿园的活动设计中,除了正规的格式要求外,还要求学生在活动设计中增加教学活动实录,以及插入能体现其活动过程的照片,既使活动设计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又避免学生抄袭。2.论文。延续之前的传统,论文成为毕业设计的形式之一,而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学生根据专业的特点,以理论或实践中的问题为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社会调查及数据分析、观察分析等,撰写毕业论文。3.能代表学生水平的作品。为提升学生的教科研素养和水平,鼓励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专业期刊或正式公开刊物上发表单篇字数达3000字以上的独撰专业论文,或者是为幼儿园提供有价值的且已被采纳的不低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对策建议。以上两种形式皆可以作为毕业设计进行成绩认定,以此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总而言之,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素养较高的学生可选择论文或调查报告;实践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选择活动设计;专业水平突出的学生可选择发表作品或研究幼儿园问题的对策建议的形式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

三、多元化的毕业设计在实施中的不足和应对策略

为了解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实施的情况,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在10级初专的学生毕业设计评审结束后对他们进行了网上调查。共有187名学生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皆为有效问卷。在问卷的梳理中发现新的毕业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有一些不足仍需完善。

(一)学生论文的不及格率高

在毕业设计评审中,10级共有421人参与评审,203人选择撰写论文,不及格36人,不及格率是18%;218人选择活动设计,6人不及格,不及格率是3%。也就是说42人第一次毕业设计评审不及格,其中36人是论文不合格,占87%。可见,学生撰写论文的达标率偏低,不及格率高。针对此,课题组在11级初专和12级高专毕业设计活动的组织中,强化了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选择方向的引导和论文指导过程的量化。毕业设计方向引导的具体做法表现为:在学生选题时,对于专业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引导其选择活动设计,不是因为活动设计简单,而是因为活动设计有五大领域教学法课程为理论依托,结合自身多次的教育见实习的实践体会,再加上最后一个学期的教育实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设计和检验自己的活动设计。对于教师指导过程的量化主要是规定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论文过程不少于四次的指导反馈,学生的选题、提纲、初稿、定稿每个程序须得到教师指导反馈认可,方能进行和提交。通过教师的层层把关,以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水平,第一次评审不能通过者,还可参加二次评审、三次评审、甚至四次评审,直至学生的毕业论文达到学校的评审标准,以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学生选择活动设计的形式单一

在对学生选择的活动设计类型的调研中,68%的学生选择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类型活动只占32%。而实际的毕业设计评审中,学生主要是选择领域教学活动设计和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家园共育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区角游戏活动等没有学生选择。究其原因是教学活动较为常见和普遍,其他活动学生在实习中少有机会参与,导致学生不敢尝试。对此,课题组认为学校在和幼儿园针对学生的实习内容的沟通中,应强调学生实习内容的规定,让幼儿园能给学生创造更多参与幼儿园活动组织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方案的设计和撰写,以及幼儿园的各项教研活动,既丰富了学生教育实习的经验,也能使学生各种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同时也丰富了学生活动设计的撰写经验。

(三)学生认为活动设计格式较难

在对活动设计难点的调研中,56%的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内容的格式要求较难,14%的学生认为电子文档名称设置较难,17%的学生认为字数要求(至少3000字)难以达到,字体格式难的占9%。对此课题组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了解到学生觉得格式难的原因主要是word文档操作不熟练。字数达不到要求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活动设计就是教案的编写,而且多数学生在实习中跟着幼儿园指导老师学写的是简案,自然不能达到学校的规定撰写要求。针对上述情况,课题组认为应打通课程的链接通道,让课程之间相互衔接和融合来解决以上问题。比如五大领域教学法的课程,可通过微格教室的实训及教育见实习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程教学、幼儿园的实习指导和毕业设计指导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强化学生的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时,其要求和规范应与毕业设计的要求一致,要求学生写详案。计算机信息课程的教学应强化学生对word文档的使用,这样学生对毕业设计规范的格式要求自然不会感觉陌生。总言之,现有的毕业设计方案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它的多元化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呈现,既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又能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幼教人才。

作者:张敏 陈琪 张亚军 单位: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系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焦虑状态思考

一、前言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从“统包统分”向“双向选择”转变。自1999年起,高等院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大学生就业出现了新的情况。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4年为280万,2006年为413万,2009年达到了611万。[1]而社会劳动力需求缺口年增长幅度并不高,相反因为美国次贷危机、全球经济危机、国内经济衰退的影响,整个就业市场需求状况相对趋紧。昔日贵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常陷于苦恼和焦虑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学前教育专职教师,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对口性,就业面较窄。目前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存在一定偏见,认为幼儿教师就是保姆,是“看孩子”的,甚至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己也不认同本专业。

再加上幼儿教师职业待遇的不如意、地位的不认可和职业前途的不理想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处境十分尴尬,面临就业时的焦虑情绪也显得尤为突出。本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的焦虑水平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其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和实践指导。考虑到取样的代表性和时效性,本研究选取长沙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五年一贯制(初招)五年级学生和三年制(高招)三年级学生。

二、研究设计

(一)概念界定

焦虑。指人在面临当前的和可能出现的某种威胁、危险时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痛苦的情绪体验。[2]状态焦虑。主要指即刻的或最近某一特定时间或情景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本研究中主要反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在面临就业时产生的情绪体验以及相应的生理和行为改变。表现为:十分担心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好工作,在择业过程中有某些身体反应(比如睡眠质量下降、心跳加快、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较平时混乱等),对学习、工作、生活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特质焦虑。指人们一贯或平时的恐惧、紧张、忧虑和神经质的体验或感受。本研究中主要反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经常性表现出来的情绪体验。

(二)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学制从长沙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中随机抽取被试352名,取样时间为2010年11月。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时间,是因为这时学生即将离校,所得结果更能反映被试在面临就业时的心态。具体情况见表1。

(三)工具

本研究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1988年中译版。[3]该问卷由Spielberger等人编制,分为两个独立的自我评价问卷:状态焦虑问卷(S-AI)和特质焦虑问卷(T-AI),各20个题目,旨在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为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临床实践服务。(四)方法以班为单位发放问卷。施测前由主试制定统一指导语,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施测者能正确解答研究对象的疑问,答完后当场收回。原始数据严格按统一格式录入,最后由研究者进行数据汇总并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项目区分度

项目区分度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各个项目得分与相应分量表得分的相关系数表示。具体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中的所有40个项目与相应量表总分的相关均达到了0.01显著水平,且都高于与其他量表总分的相关值,说明该问卷的项目区分度较好。

(二)信度检验

根据被试的得分,对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进行了信度分析,得出其Cronbach的同质性信度α系数为0.7437,Spearman-Brown的分半信度s为0.7405,虽不是很高,但还是处于可接受的范围,说明该问卷是可信的。

(三)效度检验

通过计算各分量表间的相关系数、各分量表与总测验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指标来检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的结构效度。具体结果如表3。各分量表之间及与总测验的相关提供了测验结构的效度指标。心理测量学的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各分量表与整个测验总分数间的相关系数较高且均明显高出各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测验的结构效度良好。[4]从表3可以看出,状态焦虑问卷(S-AI)、特质焦虑问卷(T-AI)与总测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和0.886,明显高于两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0.588,说明该问卷的结构效度很好。另外,中国科学院院心理所的付建斌(1997)通过对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状态焦虑问卷(S-AI)与特质焦虑问卷(T-AI)的构想效度。[5]

(四)与常模的比较

通过与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和长春第一汽车公司职工医院精神科对长春和北京正常人群进行的STAI中译版测试结果进行比较,[6]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班学生无论是当前的状态焦虑还是一贯的特质焦虑都远远高于正常人群。这一结果与我们2008年所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焦虑因子的结果完全吻合,[7]说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光是面临就业时表现出较高的焦虑水平,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焦虑问题就已经比较突出了。具体结果见表4。(五)是否独生子女在焦虑水平上的比较研究通过比较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水平上的差异,可以看出,是否独生子女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的得分差异均不显著。只是独生子女的得分要略高于非独生子女,也许和独生子女所感受到的来自于父母的期望值更高有一定的关系。具体结果见表5。

(六)不同户口被试在焦虑水平上的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被试在焦虑水平上的差异,可以看出,不同户口被试在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上的得分差异均十分显著。农村户口被试的焦虑程度要显著地高于城镇户口的被试。这也许和农村学生更渴望通过大学学习改善自己现有的生活状况有关,因此,他们需要比城镇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同时在学习期间和面临毕业时所体验到的焦虑情绪也就显得更为强烈。具体结果见表6。

(七)不同学制被试在焦虑水平上的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高招三年级和初招五年级被试在焦虑水平上的差异,可以看出,不同学制被试在焦虑水平上的得分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却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一贯的特质焦虑上,高招三年级得分比初招五年级得分低;而在当前的状态焦虑上,高招三年级得分则比初招五年级得分高。可能是因为五年制初招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且没有经历过类似于高考这样的大考,调节自身焦虑情绪的经验相对缺乏,所以一直以来感受到的焦虑体验也更明显;而三年制高招生正因为在校时间相对较短,觉得专业技能不如初招生扎实,所以面临就业时的焦虑体验也就相对更强烈。具体结果见表7。

(八)不同家庭月收入被试在焦虑水平上的比较研究

通过比较不同家庭月收入被试在焦虑水平上的差异,可以看出,不同家庭月收入被试在焦虑水平上的得分差异非常显著,且进一步分析发现,不论是状态焦虑还是特质焦虑,家庭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被试得分都要显著低于其他被试的得分,说明家庭经济条件确实会影响到学生的焦虑体验。具体结果见表8。

四、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焦虑状况解决策略的讨论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无论是当前的状态焦虑还是一贯的特质焦虑都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其外部原因:学前教育专业专业性较强、就业面临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普遍不认可;学校过于浓厚的文娱活动氛围与可供学生自由支配的充足的课余时间以及学生专业技能基础薄弱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内部原因在于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以致于未能形成良好的专业意识,从而表现为对未来人生的迷茫和困惑,进而感到焦虑。

要想缓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焦虑情绪,当务之急不是抓常规、抓技能,而应该把学生专业意识养成教育放到第一位来抓,且必须从刚进校时就开始抓。只有专业意识形成了,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目的、把握专业动态、产生专业兴趣、树立专业信念;才能真正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才能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才能在学习期间和面临毕业时得心应手。如此一来,不但焦虑的情绪能得到缓解,学生的常规以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也都不再是问题。具体来说,可以尝试从专业认同(从内心认为学前教育有价值、有意义,能从中找到乐趣并立志投身于学前教育)、专业理念(拥有较为科学、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自我发展理念)、专业情感(热爱儿童和所从事的学前教育事业)以及最高层次的专业敏感性(对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和现象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四个方面寻找切入点,充分利用设立学前教育专业形势宣传栏、开展专业发展黑板报评比和专业动态手抄报比赛、参观托幼机构和早教中心、组织专业主题辩论赛、举办学前教育主题沙龙、实施班级小组主题探究等贯穿于全学程的专业实践活动,逐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意识的全方位提升。

当然,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意识养成教育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尤其是在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今天,更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为我国的幼教事业输送更多专业意识清晰、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毕业生就业的学前教育论文

1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首先,高职毕业生的个人能力有所欠缺。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知识面不宽,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主要是从事学前教育的技能培训和理论学习,很少有机会涉及到一些较为先进的教学方式;二是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不足,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很少有机会能够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一些大型场合下便显得较为胆怯。其次,择业观念存在着偏差。高职毕业生的择业观念偏差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身对于社会的期望过高,而一旦社会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之后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二是生活中经常会接收到家庭成员的影响,背负着家人的期望。再次,高职毕业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所做的自我规划,能够对大学生的就业形成更好的指导,高职毕业生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的资源少,相较于高校在这一方面有所欠缺。

2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

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之所以会产生上述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当前的就业压力所导致的,来自社会、自身、家庭的压力使得这些本身就业面就不宽的高职学生在毕业后找工作成了困难,因此,针对其心理调适也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2.1社会上加大对高职学生的重视高职毕业生不仅是个人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在当前环境下,我国的就业政策还不够完善,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缺乏必要的指导。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社会要完善相关方面的基础设施,构建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引导机制,使大学生就业有制度上的保障。同时,树立正确的、公平的用人机制,摒弃落后的用人理念,要看到高职毕业生优秀的一面,为高职毕业生提供机会,解决就业的问题,从而解决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压力。

2.2加大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力度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校企之间的合作,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和实习问题,还解决了企业的人才供应问题,可谓是双赢。在学前教育专业这一领域,我国允许私人办学,这就使得私人的教育机构可能存在。因此,作为教育人才培养机构的校方应当主动与学前教育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使得高职毕业生能够通过这一途径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消除其就业心理压力。

2.3转变就业观念许多高职学生存在着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自己受到了高等教育,找工作应该以体面的工作为主,学前教育工作是教师中特殊的一块,感觉不及一般的中小学教师,因此在就业方面对学前教育的意愿不强烈,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期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因此,要解决其就业心理问题,就要转变这一观念,树立工作无高低之分,本质是一样的观念,使得高职毕业生形成爱岗敬业的品质,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3结语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是一项重大的问题,涉及到教育与社会等方面,在解决其心理问题上,一定要从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出发,即从就业问题出发,解决了就业问题,其心理问题就得以解决。本文认为,从社会重视、校企合作和就业观念三个方面进行,可以改善教育专业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解决其心理问题。

作者:吕楠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探索

一、课程结构特点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设置有以绘画基础为着眼点的素描、色彩和简笔画培训,以美工技巧为学科应用的综合材料和手工制作,以美学素养和现代教学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油画、国画和电脑美术等,全面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毕业设计现状与问题

其一,美术技能展示形式单一化。美术毕业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呈现较为单一化,没有多维度展示本专业学生的能力。因为美术毕业设计的评价标准偏向于学生对视觉审美规律的掌握程度,所以学生较少进行美术知识如何在幼儿教学层面转化的实践探索,忽略了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跨学科应用,未能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其二,活动组织能力不足。毕业设计展示仅呈现学生的美术学识远远不够,也应注重彰显学生的组织能力。幼儿园教学不仅包含课堂教育部分,还涉及室内外环境创设、游戏、文艺表演、校内外展览等组织活动。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对色彩、造型与空间关系的协调能力、人员工作的分配能力和活动现场的驾驭能力。其三,学业任务与毕业创作衔接不充分。学前教育专业学业任务中安排了半年的幼儿教学实习,通常未考虑其与毕业设计实践充分衔接。这导致一方面学生没有将毕业设计中的创作方法和思路进行幼儿教学转换,理论与实践未能及时得到相互修正;另一方面,学生因工作压力而无暇顾及创作探索,被迫中断相应研究。其四,交流氛围不浓。毕业设计作品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美术技能和知识的结果,而最终验收者只有少数几位评委教师,验收场地也仅限于答辩教室等封闭性室内空间,交流氛围偏弱,不能促进全校师生的交流、学生就业或展开现代幼儿美育的学术讨论。其五,就业应用延续性弱。因幼儿的身心结构特点,有些美术创作形式在幼儿园中无法有效开展。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经过将复杂的美术创作方式进行创新改变以适合幼儿年龄结构特征方面的实践,所以难以将学校所学知识予以应用。

三、改革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方案的重心应围绕如何整合四年所学知识,平衡美术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综合制订成套的毕业设计方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毕业设计指导不能完全照搬专业美术院系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脱离实践技能而撰写美术教育研究方面的论文。因此,学生的美术教育理念和方法与美术基本功一样举足轻重,在毕业设计中均应得到体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应结合“套餐”与“自助餐”设置,自主选择个性化创作方式。毕业设计“套餐”,即毕业设计创作+幼儿教学实践+展览组织策划+毕业设计答辩。美术毕业设计创作“自助餐”,即学生在毕业设计创作中可选择平时最擅长的创作门类,如绘画创作(手绘本、油画、水彩、国画、景泰蓝、综合材料或彩铅画等)或设计创作(定格动画和手工装置等);幼儿教学实践要求运用与所选毕业设计门类相对应的创作材料和方法实施于幼儿美术实习教学课堂中,并拍摄现场教学录像,整体展示幼儿美术教学情况;展览组织策划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视觉展示效果的思考和操作;毕业设计答辩邀请在校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教师一起对该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幼儿教学进行提问,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综合讨论。此套毕业设计改革方案系统地实现了以绘画与手工并置为主体、教学实践为载体、多样化展示为体现、理论总结为补充。学生可在硬性规定下和自主选择范围中,以最适合自己的创作方式进行毕业设计,将四年所学的美术教育知识和创作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毕业设计增设多层面的考核内容,实现立体化展览效应,使美术类毕业设计形式和内容更具开放性与多元化。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毕业设计改革,可大力推进该专业美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调整,综合展示该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和教学能力,并为现代幼儿美育研究进行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促进学生整合多元化的跨学科教育学知识结构,为其成为未来合格的幼儿美术教育者提供了前提,有利于更多人接受个性化表达的幼儿美术创作,有助于形成创新的美术教学氛围。

作者:袁菁嶷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

一、问题提出

对学前教育的重视首先应该是对师资力量的重视,对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技能素养的重视。但是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区域不平衡、就业岗位不稳定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毕业生个人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本研究通过对成都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近三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找出突出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期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特别是为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有效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150名在四川省各地、市幼儿园工作的成都师范学院2009至2011届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对他们就业地点、单位性质、劳动关系、劳动时间、工资、“五险一金”购买、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稳定等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34份,其中废卷13份,有效率为90%,任意选取了其中100份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男生0名,女生100名,入校前农村户口学生39人,城镇户口学生61人。(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成都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从事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管理的学生比例达到83%,充分体现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但绝大部分都选择在城镇工作,下到乡镇的很少。并且月收入普遍在2000元及以下,比例还较高,在现实中,四川地区绝大多数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对刚就业的毕业生所开出的工资在1000~2000元之间,这与大多数学生的期望值相距甚远。同时每日工作时间长,“五险一金”购买不完全到位,“铁饭碗”的比例也不高,这些是造成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二)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稳定情况总的来说,虽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愿意从事幼儿教师职业,喜欢这一职业并且愿意为之奋斗终身,同时又因为待遇、社会地位、管理制度和自己的工作能力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职业稳定情况不好,跳槽情况时有发生。

三、就业现状的原因

从以上调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区域不平衡(以城镇为主)、就业单位和岗位不稳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首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长期以来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尤其是大城市的经济条件明显优于中小城市和乡镇,而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与乡镇比较,不管是地域环境、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就业机会,还是培训晋升、各种福利、保障措施等方面都肯定要完善得多。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毕业生即便是在大中城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岗位也不愿意到乡镇或边远地区就业。第二,办园体制的差别。公办幼儿园和社会力量兴办的幼儿园比较,毕业生初次就业都愿意选择更有保障的公办幼儿园,即便是不得已工作之后,也会从条件差的地区向条件好的地区流动,不断从民办幼儿园向公办幼儿园流动、从差幼儿园向优质的幼儿园流动,从而影响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问题。第三,幼儿教师待遇、地位不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工作量超负荷,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情况更甚,民办幼儿教师还存在公办编制不能确定等因素。[1]128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处于较低的位置,[1]128导致一些学前专业毕业生不愿呆在行业内而选择转向其他行业,形成行业间的流动,因此幼儿教师福利待遇不高、社会地位低微的问题,势必会造成幼儿教师流动加剧的现象。这不利于稳定学前教育教师队伍,也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第四,党和国家重视下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师资需求量过大。2010年国务院国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尤其是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政府大力兴办幼儿园,学前教育师资缺口大,需求比较旺盛,在当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却成为人才市场的“香饽饽”。即使他们频繁跳槽,也很容易找到工作甚至是比较好的工作。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其一,课程设置有缺陷。高校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在课时方面,理论课时多于实践课时;在课程方面:专业理论课程多于教师技能类课程,必修课程多于选修课程;在学习时间方面,理论学习时间多于见习、实习时间。高校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学生会因为实践能力不强、自信心不够而频繁跳槽,从而造成就业不稳定的现状。因此不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因素之一。其二,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与专业紧密结合不够。学校虽然开设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结合专业方面不够紧密,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如何实用,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思想特别明显,对学前教育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的缺乏了解、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及教师对幼儿一生发展的影响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没有把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看成一份神圣和伟大的事业。[1]128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缺乏正确的就业观。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加上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使得眼高手低、拈轻怕重成了许多大学生的通病。学生总是期望找到的工作单位性质和工作地点要好,薪酬福利要高,这就使得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很少愿意去效益不太好的民办幼儿园,也不想去落后地区等等。这当然免不了在择业区域上的“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大学毕业生只有改变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才有利无害。其次,自身能力素质和社会经验缺乏。现在幼儿园对新进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他们热爱幼儿教育、学历较高、有一定教改科研能力、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学生如果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不强、社会经验不足,不能很好胜任教师角色。这也难免会成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再次,缺乏认真、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只是把当幼儿教师当成谋生的手段,一旦有机会获得条件更好待遇更高的工作,就会毫不犹豫地跳槽。最后,独生子女情结的影响。由于现在的毕业生大都是90后,是家里的独苗苗,并且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来自城镇,自己从小没受过苦,不愿到条件差的地方就业,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或者到条件好的大城市,就是很多来自较落后地区的学生也因为受“念了大学还回农村没出息”的传统思想影响不愿回家乡,这就导致了毕业生都希望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大中城市就业。就业扎堆现象和频繁跳槽现象的发生就难免。

四、对策和建议

(一)政府主导,进一步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提升幼儿教师社会地位。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各省市进一步重视幼教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及性。但由于办园体制的多样化,幼儿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不同性质幼儿园的教师间的收入差距大的现象仍然是造成教师跳槽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在解决“入园难”的问题的同时,更要承担起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合理规划、布局、投入和管理,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从立法和行政规章上采取措施,确保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使幼儿教师得到应有的尊重,在工资待遇、社会保障、能力提升等方面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另外,政府应加大对幼儿园的财政投入,尤其是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学前教育,并通过各种途径减少幼儿园支出成本,缓解因待遇问题而引发的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区域不平衡和幼儿教师队伍不稳定现象。

(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学前教育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设置课程时应符合社会的需求,始终把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将就业的需求和课程的教学紧紧结合起来,按照学前教育人才市场的需求优化和调整该专业课程,逐渐摸索出一套基础厚、口径宽,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应用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不断增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课程设置既要兼顾国家标准又要紧密结合不同幼儿园的需求。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是紧跟着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进行课程改革,设置各种新课程,增设各式各样兴趣班,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既要遵循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幼儿园职前教师教育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又要将课程教学的内容和一线幼儿园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设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时应该和当下的幼儿教师职业的要求紧密结合,紧跟一线的课改要求,尤其是教学实施、课程组织和职业要求之间的联系。以培养既有较扎实、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又具有“双语型”“艺术型”“双师型”或“现代型”等特点的“一专多能”型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2.课程教学应注重理论知识基础与职业实践需要的结合。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与总体的课程改革配套、同步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紧扣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在抓好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实践和创造机会,在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基本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整合现有的资源。针对学生的角色训练、专业能力的形成、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心理的训练等方面设立专业的实训中心,更加科学、有效地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并利用和挖掘校外的资源,院园之间开展交流,利用实习实训基地,资源共享,进行教学创新与课程建设。4.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在调查中,学生因为见习和实习时间短而缺少实践经验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应增加实践类课程的比例,并将见习或实习的时间分散到更多的学期,通过更多的到幼儿园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她们未来将要面对的教育对象的特点、职位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等,这样更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当前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适应就业的需要。

(三)强化师德教育,培养热爱儿童和敬业奉献的良好品质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师德教育作为重点教育。在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淡理想,求享受、畏艰苦等社会风气冲来时,师德建设至关重要。鉴于岗位的实际要求,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要把“爱”的教育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主旋律,把“爱生”作为教师素养的首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对儿童的热爱,只有一个真正“爱生”的教师,才能让他的学生“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才能实现其根本的功能。把“敬业”放在第二位,注重培养学生对幼教事业的坚定信仰,只有热爱事业的老师,才会主动钻研,积极进取,才会为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而不懈努力。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要将目标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予以贯彻落实。再有,要教导学生在择业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待遇高、条件好的物质享受,奉献精神仍然是教师职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四)重视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就业稳定性1.系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应作为必修课,大学三年每年都要开设课程。一年级主要介绍专业的发展前景和专业课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二年级要帮助学生进行正面的自我评价,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大三要传授学生就业政策法规、求职技能和安全,调整学生就业的心态,使学生的具有正确的择业观,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相对来说实践性和理论性比较强,要不断地对指导模式进行创新。如不定期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回校交流、邀请相关专家、一线的优秀幼儿园园长和幼儿教师来校做专题讲座等。[1]1292.配备专业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起步晚,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师基本上是由系(院)书记、辅导员兼任的,缺乏专业的专职教师,因此应安排相关的老师学习进修,接受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尽快成为专业人才。3.选用和编写符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的特色教材。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殊性,教材应该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色和需要。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围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用或编写最科学、最合适的特色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大学阶段是学生实现社会化最关键的时期,就业指导课要积极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念、理想和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克服自卑或自负的心理,着眼于现实,克服贪图享受、眼高手低的错误心理,理清事业与职业、奉献与索取、发展与眼前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和就业观念。[3]使之既有远大理想抱负,又有为国家、民族、社会、集体作奉献的精神;既有正确的职业理想,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使其价值观、人生观、择业观在职场中融会贯通。通过对国家政策的宣传,教导学生在择业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待遇丰厚和工作环境的安逸舒适,鼓励学生服务基层,在基层艰苦的环境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更容易出成果,更容易有所作为。总之,要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水平和就业稳定性,既要依赖党和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在政策法规、财政经费上的大力扶持,也需要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高度认可,更需要开办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等才能最终实现。

作者:刘文英郁瑛简云超刘娟朱玲工作单位:成都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的调查分析

摘要: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宽阔的就业前景。但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而该专业的本科生和大专毕业生在就业期望与就业准备上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本文笔者以保山学院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不同学历水平的学生进行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的比较研究,揭示目前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的现状。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 就业准备; 就业期望

一、引言

《云南省事业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云南省将重点发展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到2020年,每县至少创建一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设立一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人口较多村社设立农村幼儿园,偏远、人口分散地区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①。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都想进入公立幼儿园,而民办幼儿园的老师考不上公立幼儿园,暂时留在民办幼儿园,所以民办幼儿园招不到优秀老师,或者是来了也留不住,这些情况使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

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设有本科和专科,而无论是哪个班级都只有少数的几个男生,可是现在保山地区的幼儿园却希望能聘用到男的幼儿教师,所以男生进入幼儿园的机会明显高于女生,但受到自身各种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眼高手低的情况,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条件相差甚远,这也导致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选择其他行业,有甚者则在家待业。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调查研究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等进行分析研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的现状。首先选取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7级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期望与就业准备调查表”,并将问卷分发给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问卷80份,其中包括大专毕业生有效问卷38份,本科毕业生有效问卷42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的认识;第二部分是了解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准备,包括专业技能的认识与准备;第三部分主要调查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其中包括对工作地区和薪水的期望等;第四部分是开放性问题,了解一下学生们觉得在大学生活中,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期望。在被调查的2017届毕业生中,女生所占比例达到95.3%,远远超出男生比例,大部分同学家庭经济处于一般或以上水平,觉得自身综合素质一般或较强。

(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了解与态度分析。

就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对学前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从一定程度上肯定自己所学专业,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前提。当今社会发展的今天,学前教育得到广大关注,国家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也比较高,投入力度大,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的选择及发展道路。只有对学前教育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才能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选择就业。

1.升学与就业选择。

面临毕业,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选择就业还是继续升学上有不一样的见解,且大专学生与本科学生选择也不一样。调查结果显示,50%的专科毕业生选择升学,认为专科的知识不能满足自己,自己应该学到更多知识,想要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会觉得学历的不一样会影响到他们的就业,所以他们选择读专升本,考一个自己喜欢的本科级院校,继续深造;49%的专科毕业生选择就业;1%的是不确定,没想好自己是要选择就业还是升学。而本科班的毕业生们,只有12%的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87%的本科毕业生觉得,只要找一个工作就可以了,自己没必要浪费三年的时间,也没必要浪费钱;也有1%的不确定自己要干什么。

2.对当前就业总趋势的认识。

调查表明,学前教育专业大专生与本科生对就业前景的认识也不一样的。

由于毕业生们关注的点不一样,所以对就业总趋势的认识也就不一樱但总体来说,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大多数认为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还是可观的,43%的专科毕业生认为该专业就业前景很好,67%的本科生毕业生也觉得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很好,现在在云南,幼儿园越来越多,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这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看到了就业的希望;而随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不断增多,很多幼儿园教师又是饱和的状态,这也使32%的专科毕业生和26%的本科毕业生觉得其实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觉得就业前景不好和不清楚,自己不关注本专业就业前景的毕业生也有一定的比例。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准备。

1.就业信息准备情况分析。

对就业信息的关注,决定了对就业的准备,在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更注重理论知识,而专科则专业知识技能扎实,而对就业信息的关注是自己对就业的一个认识,少数学生在自己高中毕业步入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就能知道自己以后要什么,就会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努力,为就业做好准备;但是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是盲目的,对将来感到迷茫,没有一个好的认识,当真的该毕业了,却又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

2.就业准备的态度与知识技能的准备。

“态度决定成败”,有良好的就业态度是很重要的,大多数毕业生对就业准备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专科毕业生中,100%的毕业生都有着积极主动的态度,本科毕业生中,88%的毕业生也有着积极主动的就业准备态度,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没有同学是消极对待的,说明大家都对就业有着好的期望,而部分本科毕业生,没认清自己,7%的毕业生选择了从众的心态,有5%的则觉得无所谓。

由于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在就业中侧重点也就不一样,在就业中知识技能的准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由于幼儿教师面对的主要对象师幼儿,这一主体的特殊性要求幼儿教师全面发展,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专科中61%的毕业生认为专业知识技能强是就业的关键,53%的本科毕业生也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决定就业的是专业知识技能;23%的专科毕业生和21%的本科生则认为成绩好证书多才是王道。

(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

1.对工作地区的期望。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一线发达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都出现了许多公立、私立的幼儿园,一些早教机构也驻扎在云南的各个地方,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们也有了不一样的期望。由于本次调查的毕业生们大多数为云南省内学生,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毕业生,他们期望就业的地区相对集中在家乡所在地与二三线城市,且公立幼儿园居多。

2.就业薪水的期望。

薪酬是现在毕业生们就业的关键,但目前学前教育仍然处在教育事业的薄弱阶段,相比较其他教师来说,薪酬相对较低,专科毕业生们受到学历的限制,75%的毕业生期望薪金为2001-3000;3001-4000的占18%;4000以上的占7%;本科毕业生中,期望薪金在2001-3000的占51%;3001-4000的占46%,4000以上的仅占3%;2000元薪金的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都没有。

保山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们对自己工作的期望还是比较高,都有自己的标准。在调查中还显示,对于毕业生来说,他们对第一份工作的认识,无论是大专还是本科百分之九十几的毕业生都认为第一份工作均是他们先就业后择业的基础。其他同学则认为第一份工作,应该积累经验为以后创业做准备或者一直待在这个工作单位,对自己没其他影响。总的来说,大部分毕业生们对自己就业还是有很大的信心。

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保山学院2017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的调查分析,再结合社会就业实际不难看出,保山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比实际情况过高,而造成就业期望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经济情况与观念的影响。

本次的调查对象均为90后,且家庭经济情况都处于一般及以上水平,大家也觉得自己的经济情况还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家在选择就业时对薪水的要求。在调查中大多数毕业生觉得自己应该获得2000元以上的工资待遇,而且还希望幼儿园能包食宿。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目前普遍偏低,基本不能为教师提供教职工宿舍,饭的话由于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三餐,所以教师的三餐基本可以在幼儿园解决。幼儿园教师目前在人们的心中地位还是比较低,而且好多毕业生家长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公立幼儿园,觉得稳定有保障;而民办幼儿园就出现了招不到优秀教师或者有教师也留不住。因为这些原因,许多毕业生就出现找不到工作或者在家待业的情况。

(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通过调查,学生觉得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能力培养不够,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各专业技能虽然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但很少有机会运用在幼儿园中,这些与幼儿园的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对就业指导而言,学校虽然安排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但这类课程是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涵盖面太广,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这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

(三)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首先,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自身能力与就业期望不成比,不能从实际出发,对自己过于自信,觉得自己知识技能储备量已经足够在幼儿园中使用。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知识面必须广,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总是一成不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次,幼儿园是一个责任大,工作量也大的单位,面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必须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来对待幼儿。许多毕业生给自己定位太高,责任心太弱,缺乏耐心,认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强度与工资水平不成正比,一些保育的工作不愿意去做,觉得小孩子只要在幼儿园吃好、睡好、玩好,学不学得知识无所谓。因为有这些思想,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又过高,导致他们找不到一份自己满意合适的工作。所以,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树立与自己实际情况相符的就业期望,才能让自己顺利就业。

四、建议与对策

(一)学生方面。

首先,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能正确认识自己,能在大学期间积极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发展趋势,通过正确认识专业发展,在知识技能方面做好储备,加强专业基本功训练;其次,不和同学在专业技能上攀比,即使拥有比别人强的技能也不骄傲,踏踏实实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只有拥有比别人更强的能力,才能更好的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家长方面。

转变传统观念,支持孩子创业,能接受孩子先就业后择业,改变只有进公立幼儿园才是最好的,改变“铁饭碗”这些观念。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许多毕业生都特别在意家长的看法,会听从家长的安排,忽视自己内心正真的想法,在家长的影响下,他们就形成了和自身实际相脱离的就业期望②。所以,家长也应该尊重孩子,支持他们的想法,别总是让自己的孩子根据自己设定的路线走下去,不管孩子的想法。

(三)学校方面。

1.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大一新生时就能与老师和有过实习经验的学长学姐们进行交流,知道更多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信息。

2.学校应该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加强实践,突出特长,能让学生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更好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在践中学习进步。

3.应根据学生基本情况开设课程,从学生实际出发。可以在每个学期期末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信息统计,了解学生需要,增加一些课程,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4.技能方面,应该加强,可以相应增加钢琴、舞蹈、声乐课程,一星期两节课,不能让学生很好的把握;虽然大一大二学习了钢琴、舞蹈技能,但是到大学后期,学校不能很好的提供硬件设施,使得学生部分技能得不到很好的巩固。

(四)政府方面。

保山学院位于云南省西部,属于滇西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对该地区的教育投入相对较低,发展不完善。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在国家虽然颁布许多文件支持学前教育,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国家应该完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给予大量支持,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好更多的平台。

五、结语

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对师资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③。无论是大专生还是本科生其最终目的就是就业,就业准备与就业期望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有符合自己的就业期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在校园生活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积极为就业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让自己脱颖而出。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期望调查研究

一、学前教育专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分析

1.对薪金水平的期望

调查研究显示,67.8%毕业生所期望的月薪水平在3000~4000元之间,其次是2000~3000元,2000元以下的和5000元以上的较少。而在现实中, 重庆市大部幼儿园给毕业生开出的工资基本在2000元左右,这就与大多数学生的工资期望值相差比较大。

2.对就业单位的期望

在对就业单位的期望中,大多数学生希望职业能与专业对口,53.8%的学生希望能在事业单位(如公办幼儿园)和政府单位工作,28.7%的学生期望去有企业等比较稳定和高薪的单位工作,愿意在民办幼儿园工作或自主创业或者成为自由职业者的学生仅占13%的比例。

3.对就业地区的期望

在就业地区的期望中,48.3%的学生倾向于前往重庆市主城区工作,37.1%的毕业生想要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工资较高的大城市工作,仅14.6%的学生愿意回到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或者乡镇、农村工作。

4.对就业其余综合因素的期望

在就业外在价值的期望中,就业期望受人际关系影响最大,其次是获得深造机会和社会尊重。在声望地位以及工作稳定等各项因素中,毕业生尤为重视有无养老保险以及住房的提供。

二、学前教育专科毕业生就业期望高的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以及结合就业的实际情况发现,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

第一,家庭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学校大部分毕业生来自农村或城镇普通家庭,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一般,这就导致毕业生对自己的薪金期待要求高,而实际情况是除一线城市之外,幼儿教师的月薪普遍偏低。也有的大学生因为父母的从业境况或能力欠缺等原因,通过较有影响的亲友做主或征求其意见,根据其意见来决定自己的择业去向。再者,很多家长由于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稳定等因素的考虑不希望子女去北上广等薪资待遇较高的城市工作,更希望子女留在身边,进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公办幼儿园等。

第二,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是为了求职,对自己的前途并没有太大的信心;有些学生对事业单位并不了解,看重薪酬福利,认为它是影响自己就业的第一要素;有些学生认为读了大学就应该有一份待遇丰厚的固定工作,就可以理所当然地当国家干部。这些人片面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重地位、重名利、轻事业、轻奉献,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这些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取向和就业观念,导致大学生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

第三,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导致对学前教育发展态势缺乏客观认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各地发展水平的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非健康或带有偏见的社会舆论,会造成人们思想意识的偏狭和行为取向的偏差,使大学生就业时易形成从众、攀比等心理倾向。

第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专业课程设置对就业期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平衡、缺少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缺少对学生专业信仰的塑造等几个方面。高校侧重艺术技能训练,增加了这个专业的学习成本,从而致使就业期望过高;缺少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教师师德信仰的塑造致使学生只看到幼儿教育这份工作的辛劳和烦琐,而没有看到这份职业的神圣和伟大,从而使学生遇到更高薪的工作机会时会选择跳槽和改行。

三、建议与对策

这次的调查研究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笔者就这次调查研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1)加强就业指导。高校要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开设专业的就业创业指导课是引导毕业生找准就业定位的关键。高校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要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将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教师补充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从大一开始,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一线的幼儿教师以及就业创业的专家学者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该专业就业前景、就业要求和就业范围的知识普及。在将要毕业的这一学年,高校可再开设固定的就业创业课程,加大就业创业的指导力度。

(2)增加实践机会。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对理论与实践的课时进行合理的安排,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专业信仰的培养,设置结合幼儿园保教并重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大力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不断提高学校和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3)制订科学合理的人生规划。当前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大学生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正确的就业观,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学生应当给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自我评价要全面、客观,既要看到长处,又要看到短处;既要对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质进行具体的评价,又要对其他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要考虑整体因素,又要考虑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点因素。这样,才能使自己在择业过程中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转变到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动态就业上来,转变到行行出状元、“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敬业观念上来。

(4)家庭成员要发挥积极的鼓励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应该主动承担教育学生的责任。家长自身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当孩子求职遇到困难的时候多引导和鼓励,以朋友的角色与孩子多沟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正确看待上大学和找工作的关系,正确认识第一份工作和终身职业的关系。同时,要配合学校,发挥自己在激励学生成才、确立价值取向、设计职业生涯、转变就业观点、开辟就业渠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毕业生高就业期望值的形成,并不完全是学生自己的原因,而是整个社会大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家长的期望、社会的评价、国家就业政策、各地工作环境的差异、收入不平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应切实担负起帮助学生就业的责任。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条件下,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培养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的择业观,并将其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校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前途。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调查与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随着国国家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视及政策的A斜,各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进行扩招。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办学质量较高的独立学院之一,从2008年建校以来,学前教育招生人数从53人扩招到每届300多人的数量,到目前为止在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数达1264人。作为一所独立院校,学生的就业关系着学院的口碑,学前专业连续几年大数量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一、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情况说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自成立以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总计421人。其中2008级毕业生为53人,2009级毕业生为98人,2010级毕业生为129人,就这三届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做如下介绍。

1.2012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2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53人,公立幼儿园(已经考取事业编)就业37人,占69.8%;特岗教师满三年转入事业编单位(以学校为主)5人,占9.4%;银行1人,占1.9%;民办幼儿园就业10人,占18.9%。

2.2013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3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98人,至2014年9月份,已有73人在编,占74.5%(其中,幼儿园55人;社区民生6人;小学4人;职业高中4人;企事业单位4人。);民办幼儿园23人,占23.5%;考研1人,占1.0%;出国1人,占1.0%;

3.2014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4届学前教育毕业生总人数为129人,至2014年9月份,已有86人在编,占66.7%(公立幼儿园就业82人,占63.6%;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4人,占3.1%);民办幼儿园就业43人,占33.3%。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编率达80%以上,就业态势良好连续几年实现就业丰收。

(二)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之所以取得了优异的就业成效,与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改革有直接的关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后,将学前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普及学前教育是今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题。今后一个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大瓶颈是合格师资严重不足。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变化,培养符合社会所需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认真调研,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推进课程创新,引入“实训”理念,增设实训课程,重视学生实践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理念从2009年提出,教师进行了理论分析及大量资料收集后,选取了八门实践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核心课程,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故事教学实训》、《幼儿英文故事讲解》、《幼儿游戏指导》、《幼儿歌曲演唱》、《幼儿钢琴、手风琴演奏与伴奏》、《幼儿舞蹈表演》、《幼儿手工制作》,并将每门课程以三十个量化标准为考核要求,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简称为学前教育“八个三十”实训课程。此方案于2010年确定后,在2008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初步的尝试。在实施过程中,为了配合实践的效果,教师们不断与多家幼儿园确立合作关系,建立实训基地。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建立幼儿游戏实验室,出资购买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教育供学生实践学习,建立幼儿教育活动实验室训练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运用这些方式巩固加强实训的效果。“八个三十”实训课程实施以来,教师边实践边改革,将几年的实训材料修改后编写了《学前教育实训教程》,并于2014年公开出版发行。学生优秀的就业率突显了课程改革的效果。据毕业学生反映,学生参加招聘考试时遇到了很多学校实训时的内容,为学生争取就业机会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这充分的说明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及时有效。

二、对独立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建议

学前教育专业良好的就业成绩和形势,既给学院带来了欣喜,同时也给本专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015年教师资格证国考的开始,为学院的就业带来了压力,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与国考挂钩。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无论是理论考试还是面试,都更加的强调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理论课程和专业技能的考核。由过去单纯的考核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变为现在的综合素质考核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对进入学前教育行业的职业准入提高了门槛,更加强调个人的基本素养、综合能力。

为了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就业态势,学前教育专业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教学

过去的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是强调理论知识的考核,学生只要复习好书本上的知识点,强化记忆,就能顺利的通过考试。目前,从国考和招考的考试试题上可以看出,出题的形式多样灵活,考核的内容紧紧围绕幼儿园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此现象,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应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实际应用能力训练和实战演练。实训课程需要学院教学在课时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建立更多符合专业要求的实验室,真正落实实训理论,取得实效。

(二)加强团队合力、助推专业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面临未来的国考和就业的压力,急待组建一支有团队合力的教师队伍,助推专业的发展。精干高效的高质量师资队伍是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能够打造一支稳定优秀的骨干教师,既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又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继续为培养一批合格的幼儿教师,促进本专业良好就业奠定基础。

(三)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支持实践教学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已经有了许多的实习基地,但仅仅局限在实习环节,真正对教学的返哺作用不是很明显。为了应对今后的国考、招考,保持就业的持续优势,学院应当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深入联系,遵循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希望幼儿园教师能够把一线的教学经验带到大学的课堂,支持实践教学。另外,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的走进幼儿园,接地气。幼儿园可以为学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学院教师的参与也会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动力支持,达到双赢的效果。

总之,为了促进学前教育有更好的发展,独立学院还有很多急需努力的方面。在面对大好就业形势的背景下,学院不仅要有就业的数量,还应注意提高就业的品质,加强实践教学,拓宽就业渠道,真正实现就业的持续丰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

摘要:学前教育这一行业的逐渐兴起影响了许多高校开始设立学前教育这一专业,从而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面临着就业期望与其实际就业不相符等尴尬,不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即转业。本文研究了影响学前教育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因素,并对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学前教育 毕业生 就业期望

2010年我国高等院校应届的毕业生就已经达到了600万人之多。当代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特点,希望自己的就业环境可以舒适,可以有比较高的薪资,不希望从事劳动强度太大的工作,这些想法与现实就业环境并不相符。学前教育专业就业不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方面的因素

(一)地域之间发展的差异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优先发展东南沿海地区,随后建立京津冀、苏沪浙、珠三角等工业基地,进而发展地域向内陆偏移,造成经济发展在地域上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差距也比较大,城市与农村之间不仅是经济发展速度的差距,更是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福利等多方面的问题。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使各大高校的毕业生普遍向往城市。

(二)公立园与私立园条件差异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幼儿园的办学热潮,但其规模大小、学校环境、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又存在着差距。相对于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二者来说,毕业生更愿意选公立幼儿园,因为最起码的工作环境和工资有保证。有些在条件限制下选择了私立幼儿园的大学生也会在以后的发展中慢慢转向公办,转向条件好的地区,在这种状态下园里的教师状况会一直处在一个不稳定状态当中,给幼儿教师的工作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社会认知度

幼师待遇、地位不高。幼师薪资待遇低下,工作任务量较大,尤其是私立幼儿园情况更甚,私立园幼师还存在与公立园编制体制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在过去的传统观念里,幼师这一行业一直不被社会所认可,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幼师的偏见,觉得就是哄孩子的职业。

(四)国家的重视程度

只有发展好教育事业才会使我国的综合国力有所提升,才会提高我国在国际的地位。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教师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师资源的稀缺。2010年国务院国发《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表明:“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这一行业的发展,一方面使幼儿园的办学数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另一方面当下这个社会上对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师范生的需求量急剧增多,在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大背景下,W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却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相反却成为众多用人单位争抢的对象,从而使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较为轻易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即使换工作也能够很轻易找到条件更为优越的岗位。

二、学校方面的因素

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各高校普遍存在过分注重理论因而轻实践的心理,对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做的不够全面给专业课安排的理论课时比实践课要多,并且大多理论课为必修课。实践课程多为选修课,大多数学校的实践课的上课时间多为学期结束前的一两个星期,见习时间较短。这样的课程设计往往使学生对教学实践不够重视,在临场教学能力不够充足,从而失去对教学的自信心,毕业后选择其他领域的工作。另外,众多院校的老师们在给学生们上就业指导这一课的时候都是在应付课时,使学生对幼师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对这一职业没有保持积极的态度与持之以恒的决心,只是把幼师当做一种职业,当出现更好的选择时就会转向更好的工作。

三、学生自身的因素

(一)没有产生科学而正确的就业观念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特点,想要找到工作条件较好待遇好的岗位,不愿意去工作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或偏远山区。从而在就业地域上出现集聚现象。只有树立科学而又正确的就业观念,才会对自己的就业规划与进展前景提供准确无误的价值观指导。

(二)所学知识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现在很多学前教育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方面的技能和微小的教学经验根本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大环境。由于社会越来越在进步中,社会上对又是这一行业的认知度的提高,进而使学前教育专业生更加的关注自身的技能学习和教学经验的增长。幼师需要关爱孩子,能够接受并在教学中实行最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创新教学内容,在艺术方面希望唱歌、跳舞、绘画等多方面均有涉猎;能够坚持在幼儿园长期工作等。学生在专业方面的能力不够必然导致跳槽转业。

(三)受到家庭环境与独生子女情况的影响

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正在就业或即将面临就业的人大多是90后,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受到父母的疼爱,没有吃过苦也不愿意吃苦。农村孩子渴望大学毕业后能够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找工作改变自己的命运,不愿意回到家乡或选择条件较差的地方工作,那么就会造成某些城市幼师出现饱和情况,而有些地区教师资源严重稀缺。

(本文系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软环境创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13744050)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研究项目《实践教学对学前专业学生教学胜任力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6Q203)的研究成果;作者单位:黑河学院。)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

摘 要 本文调查了保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对毕业生的行为特征和就业意向进行了总结:毕业生首要的选择就是直接求职,主要原因就是他们需要谋生,需要为自己的生计考虑,他们一般会选择如北京等一线城市和毕业学校地作为就业地点。就业地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毕业生之后的就业环境,很多学前教育毕业生都会选择公立幼儿园,他们希望自己的月薪能够达到2001至3000,然而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毕业生有很多的选择就业的机会,他们的自身经验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就业,如果自身缺乏经验,那么就会使择业大打折扣。

关键词 就业意向 择业行为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生

2010年,国家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了,在未来的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将大力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对于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立足于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这篇文章对学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了调查,更加了解了这些学生的择业行为和就业意向,找出了他们在就业时存在的诸多问题。

1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1.1毕业后的首选出路

根据调查显示,毕业后直接求职是毕业生的首要的选择,其中将近80%的学生会选择毕业之后就立刻就业,有6%的学生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生活比较殷实的,家长支持并鼓励自己自主创业,而决定升本或者继续深造的学生只占到4%。

1.2毕业生的就业地区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毕业生都会选择毕业学校所在市作为自己的就业地点,这部分学生竟然占到全部学生的54%,还有34%的学生选择在如北京等一线城市就业,只有非常少数的毕业生会选择其他中小型城市就业,甚至没有学生愿意去偏远地区教学。因为这些学生认为,相比较中小型城市和偏远地区,在一线城市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提升自己的空间,除此之外,薪酬待遇也会比较好。

1.3毕业生的就业单位

90%毕业生会选择公立幼儿园就业,2%的学生愿意在私立幼儿园,8%的学生选择的其他。这些学生表示,无论是社会保障,还是社会地位,公立幼儿园都比私立幼儿园更胜一筹甚至几筹,因此,这些学生更加愿意去公立幼儿园教学。然而,事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我们对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有80%的毕业生在私立幼儿园教学,只有10%的学生会任教于公立幼儿园,还有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其他的行业。

1.4毕业生期望月薪

30%的学生期望自己的工资在1000到2000之间,70%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工资在2000―3000之间。根据我们对2015届毕业生的薪酬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平均薪酬是1000―2000之间,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薪酬期望与实际薪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择业行为调查分析

2.1个人就业的目的

根据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目的的调查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为了生计,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或者为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其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生计,这主要与学生的经济状况有关。我们随机抽取了100个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其中有74个学生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家里还有弟弟妹妹需要读书上学,有的学生家里还有伤残的老人,所以,这些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谋生,为家里减轻负担。还有一部分学生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或者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毕业生在寻求利益的同时,比较注重自身的发展。在所有的就业因素中,排名最低的是为社会发展做贡献,从这里可以看出毕业生在择业的时候功利心比较强。

2.2影响择业的首要因素

在影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择业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地理位置的好坏,其次是薪酬,还有就是行业保障。学前专业的毕业生表示,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比较大,经济发达的地区,会为教育投入很多的经费,而且更加注重幼儿的教育,无论是行业保障还是薪酬都会更加好一些。只有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可以获得高薪水,也会得到好的保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

2.3影响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

促进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工作经验和实习经验、社会关系以及应聘技巧。其中,工作和实习经验是影响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用人单位的理念,他们更愿意聘用一些具有工作经验的教师,这样可以为单位节约很多成本,除此之外,可以反映出学生更加渴望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实习机会。

2.4择业不顺利的因素

毕业生就业不顺的主要因素就是自身条件欠佳。很多毕业生认为,自己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差距真的非常大,各种技能都欠佳,组织能力也不强。与此同时,社会经验不足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关系对于就业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信息量不足也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与市场的交流都比较少,不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来自市场的就业信息。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现状调查

摘 要: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从而使其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进行调查,试图了解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从而引导学前教育应届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价值观,实现理性择业和就业。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本科毕业生 就业期望

所谓就业期望是指毕业生在择业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结合就业市场对供求关系的变化,对就业岗位、就业地区及薪水、福利、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工作特征预先设定的最低期望标准,反映的是就业对自己物质、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如果低于此标准就不会接受这一工作[1]。本研究旨在发现我国高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理性思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大学生就业期望的结构理论和研究成果,同时对高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价值观教育等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衡水学院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和2012级学前教育专接本毕业生。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总发放问卷99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有效回收率为88.9%,符合统计学要求。运用此问卷对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可以直接收集毕业生就业期望的现实数据,为撰写论文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基础。

二、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共涉及就业目标期望、就业行业期望、就业单位期望和就业职位期望四个维度。

1.就业目标期望。

调查发现,普本和专接本毕业生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一项的人数最多,占66.00%左右。这表明,多数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比较现实。与此同时,16.25%的毕业生选择“一次性就业”和15.00% 的毕业生选择“先择业后就业”。这表明,部分大学生在就业目标的选择上依然受到所谓“铁饭碗”的影响。此外,有极少数的专接本毕业生选择“不想就业”,可以看出他们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态度略显消极。没有大学生选择“直接创业”,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和观念还是比较保守的,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魄力。

2.就业行业期望。

多数普本和专接本大学生毕业后最想从事的行业是事业单位,占总人数的80.00%左右,选择其他行业的人数则相对较少,可以看出多数毕业生的选择还是比较保守,选择范围狭小,就业面窄。通过访谈了解到,他们之所以会选择事业单位作为自己理想的就业行业,主要是因为事业单位工作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压力,竞争力较小,薪水、福利和工作环境较好。因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女生为主,男生很少,所以他们在就业行业的选择上呈现出“非风险化”趋势,主要表现在就业过程中,一般都想找一个工作相对稳定、待遇较好的行业。但这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大学生面对社会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心理素质低,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竞争激情。

3.就业单位期望。

首先,在就业去向方面有52.50%的毕业生首选去公立幼儿园,而由于部分专接本毕业生接本之前所学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因此他们的就业去向与普本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略有不同:前者选择去中小学当老师和改行的人数比普本学生多。此外,有部分学生不知道毕业后的去向,比较迷茫,对自己的就业还没有进行规划,态度消极。其次,有77.50%和73.75%的毕业生选择“每周工作5天”和“每天工作4―8小时”。由此可见,多数当代大学毕业生比较倾向于8小时工作日,并要求每周有两天休息日,可以劳逸结合,反映出他们对个人自由和时间的要求,不希望有额外的工作负担。此外,对薪水的期望状况方面,多数专接本毕业生选择初始月薪在“1000―2000元”,这表明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严峻就业形势下他们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还是比较理性和务实的;而普本毕业生对初始月薪的期望值为2000―3000元则稍稍偏高。工作一段时间后,近一半的专接本毕业生期望薪水能达到“2000―4000”元,还是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而普本毕业生中选择“4000―6000元”的人数占63.33%,他们对工作一段时间后薪水的期望值偏高,与目前的现实状况不太相符。最后在就业城市的选择上,毕业生选择的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城市、中小城市、小城市,没有人选择去农村。

4.就业职位期望。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去幼儿园后,63.33%的普本毕业生选择一线教师的职位,而专接本毕业生中则有58.00%的人选择管理者的职位。不管是普本还是专接本的学生,都没有人选择保育员的职位,从中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对未来就业的期许向往和壮志豪情,但对于管理者有如此高的职位期望,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衡水学院学前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结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研究者认为应从个人、学校和政府三个方面进行干预,促使毕业生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

1.正确认识自我,树立科学就业观。

毕业生自身内在的因素,是解决其就业期望问题的关键。在目前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大学毕业生应当树立科学合理的择业观,不能只考虑用人单位能提供什么条件,还要权衡自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正确认识自己,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气质、能力特长等个性因素,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避免盲目自信或过于自卑等就业心态问题的产生,造成就业期望偏高或偏低。此外,大学毕业生应树立“从基层做起”的观念,适当放低自身的期望值,做好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最后,平时要多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更新就业信息,了解就业形势,做好职业规划。

2.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增加实践机会。

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引导大学生合理定位自身的基础和关键。从大一课程开始,学校就应该不定期地邀请一些相关学者和幼儿园一线教师、园长结合实际给学生做本专业的职业规划讲座。临近毕业学年,除开设固定的就业指导课程外,还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宣传工作,及时向毕业生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使毕业生切实了解就业的实际情况,从而准确、合理地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除此之外,高校应尽可能地与用人单位建立积极联系,提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招聘会,积累就业经验。

3.改革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政府应提高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改革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把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其成为其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不是把它当做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其次,应积极规范和扶持地方私立幼教机构,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幼儿教师队伍。最后,应在政策上扶持农村学前教育,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并为其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物质保障。此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并为其提供免费指导和相应资金援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