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高级会计论文

时间:2022-05-16 09:36:05

导语:在高级会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高级会计论文

高级会计论文:考探究新时期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几点思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会计改革进程也逐步推进,新时期会计师会计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会计新业务的出现,高级会计师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更高的要求及挑战,所以,在新时期,强化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是我国高级会计师执业水平的提高势在必行。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只有具备国际化素质及现代化能力的高级会计师,方能适应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新时期 高级会计师 继续教学 对策建议

一、强化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意义

何谓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它是指通过提高、拓展、补充、更新技能及知识,完善相关人员会计知识结构,最终实现会计人员创新能力、职业道德水平、相关业务能力的提高。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被认为是建构会计诚信体系及强化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制度,是会计人员提高专业水平、更新财会知识、学习会计准则、熟知财经法规的必要手段。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和完善需要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和完善,我国高级会计师必须把握两个方面的内容: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级会计师;社会对高级会计师综合能力及素养的要求更高,社会急需高级会计师向网络化及管理型方向,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合为一体模式转型。在新时期背景之下,推行高级会计师人员继续教育是上述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和完善的产物。

2.新时期下新规定、新制度、新准则贯彻执行需要高级会计师人员继续教育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我国相继出台了企业会计制度、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等规定,实践证明,上例规定均需立足于会计人员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熟练掌握,但因某些高级会计师在相关方面遭遇众多瓶颈,以至于相关规定在落实过程中遭遇阻碍,或在落实之后无法取得既定成效,所以,新时期下推行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在提高会计人员对相关政策理解力及落实成效方面意义相当重要。

3.高级会计师人员能力自我完善需要继续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及完善,会计经济业务逐渐扩展;随着我国会计业务的扩展,我国相关会计制度亟待完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高级会计师人员必须接受对新会计制度及准则的学习及掌握,并具备对新会计经济业务合理且灵活地判断的能力,方能适应整个社会发展要求。

二、我国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现状

我国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甚至已经初具规模,并建构了具备中国特色继续教育体系,此外,我国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模式创新也以其为依托而实现了继续发展。但是,相对于国外先进的继续教育,我国继续教育相对更落后,造成我国继续教育落后的原因主要体现在:

1.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及人员对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关注度及认识均不够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及技术经济时代,为了迎合新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级会计师有必要不断学习及更新相关会计知识,会计属于专业性相当强的工作,且会计人员知识及技能获取及更新的必要途径便为继续教育。但是,现阶段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均未得到社会对其的足够认识和重视,其具体体现在:

(1)作为继续教育主体,高级会计师对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学习力度不够,对继续教育责任意识及重要性认识不足,且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尚未根植于各高级会计人员内心,所以,其势必会造成高级会计师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不高;

(2)作为继续教育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企业及各中小企业管理人员观念与新时期社会及经济发展出现不协调,其因过度强调高级会计师学历水平,而忽视了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2.确保继续教育持续发展的制度缺失

相关研究及调查结果显示,强化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管理、构建并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是我国高级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的必要保障。截至2010年,就继续教育学习权利而言,我国已经出台了众多继续教育学习权利保障法律法规,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制度相当少,以致于其获得的实际成效很不乐观,例如:未明确规定企事业单位在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方面的保障措施、经费投入、内容、时间、义务、权利等;未明确继续教育办学结构管理办法。此外,财政主管部门在完成年度继续教育人员制约措施方面也缺乏约束力及执行力。

三、新时期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政策及对策

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之下,我国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面临着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管理市场化、培训内容多样化。笔者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继续教育实施措施及相关配套政策,且力求尽快实现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相关政策最大程度完善。

1.强化政府引导,优化监督保障机制

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工作有必要坚持结合单位组织与政府主导,结合自觉学习与个人履行业务的管理运行机制,即个人自觉、单位自主、社会参与、行业指导、政府调控的管理运行机制。

2.加大相关宣传力度,最大程度获取相关部门及单位支持及配合

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社会基础在于安定和谐的社会氛围。会计工作虽属于专业性相当强的工作,但是,其涉及的行业也并不单一,此外,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涉及的社会阶层也并不单一。

(1)应该最大程度获取会计行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并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实现会计教育拥有来自行政主管部门的巨大动力;

(2)应该最大程度获取高级会计师所属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从而实现各单位及部门领导人员对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重视力度的提高,并从各方面为我国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提供支持;

(3)应该最大程度获取相关会计部门就师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获取注册会计师协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学会、财税部门、大专院校等的配合力度,最终实现与其资源共享。

3.借助教学模式创新,实现学习创新

作为高级会计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手段及途径,继续教育传授的会计知识及技能应该有效规避一次性培训的过程,即应该坚持可持续性知识服务系统,树立为所有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学员提供终身学习服务理念。在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模式等的创新,实现学员学习的创新。

4.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实现管理理念的转变

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依法管理,为我国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面对新时期新形势,笔者认为应该立足于完善档案制度、教学管理、师资建设、办学模式等,强化学校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运行:

(1)在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该坚持多渠道、多方位原则,择优聘请经验丰富、理论基础扎实的相关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通过师资资源信息库建立和完善,实现具备开放性的师资网络构建;

(2)建立健全教学日常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从而实现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建立健全高级会计师继续教育档案管理制度,探究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建立并完善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档案。

高级会计论文:试论信息时代下高级会计师的体系建设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适应企业竞争的需要,要求高级会计师来为本企业的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做出正确的企业发展决策,同时建立正常健康的市场经济体系。本文从简介高级会计师开始入手,包括资格评价的条件、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等,进而分析和阐述了信息时代与高级会计师建立之间的关系,最后就信息时代下高级会计师的体系建设给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时代 高级会计师 体系建设 知识

一、高级会计师概述

要想获取高级会计师的资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首先是政治和职业道德条件,也就是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其次是学历和资历条件,要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会计专业(含经济、统计、审计等相近专业)学历,从事会计专业工作,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5年以上。再次是要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条件,具体包括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较强的业务能力、组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能力、外语水平高、精通计算机等等。还要有继续教育条件、业绩成果条件、论文和著作条件等,这些条件都是为了提高升会计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所以我国必须严格的执行这些资格的审核。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步入信息时代后,高级会计师在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激烈的挑战。因为现在的事物都是在不断改变更新的过程中发展成长的,特别是会计行业,如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缺乏新的会计知识,就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所以企业和高级会计师要与时俱进,把握机会与挑战,充分利用当前可用资源,包括网络、会计理论等知识,时刻关注会计前沿动态,让自己的思想与世界的发展接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主动学习新知识,勇于面对新挑战。

二、信息时代与高级会计师体系建立之间的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高级会计师的价值得到迅速的体现。具体表现在高级会计师能够通过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正确的引导企业的发展轨道;能够探索企业的管理与资源配置情况,使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率得到优化和提升;能够对我国的企业和市场经济进行有效地管理等等。换而言之,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能够及时有效的把握会计信息,学习好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等技能。所以在全新的信息时代下,高级会计师与信息是联系紧密,互相影响和促进的。在当今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前提下,高级会计师的财务管理技能是环境与信息时代的产物,为会计行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接下来我们具体来分析和阐述一下信息时代与高级会计师体系建立之间的关系。

首先,信息时代改良和优化了高级会计师体系的管理手段,比如说计算机、办公软件、网络技术、自动编程的账目系统等等,这是会计行业管理手段的改良和创新,使得会计运行体系变得更加便捷、准确、简单,也能够进一步促进会计信息的真实化。其次,是信息时代使得高级会计师体系的工作不再单调,因为竞争的激烈,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企业也需要加快新产品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所以高级会计师体系正好适用这一发展模式,他们可以运用方便快捷的高科技信息了解到新产品、新功能、新竞争,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产品创新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是简单的记录做账。再次,信息时代下,高级会计师体系使得企业的管理中心发生转移,因为高级会计师能够通过对财务的统筹兼顾以及自身的经验,更好地利用资金和资源,使得企业的资金和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最后,信息时代下,高级会计师及其体系成为了企业的重要资源,通过这一体系能够了解企业的财务需求与核算内容的准确性,衡量会计师的知识能力和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三、信息时代下高级会计师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分析

1.高级会计师体系的完善需要运用信息化的战略和实践方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才能够在市场中取得有利地位,而对新信息的更新和获取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首要工作,从而完善高级会计师体系,提高竞争力。在会计领域运用信息化战略和实践方案,是建立高级会计师体系的手段之一,我们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详细的战略和实践方案,让高级会计师体系来完成信息化管理的系统工程建设和管理,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整合信息资源,进一步完善高级会计师体系。

2.要提高信息化的技能和素养,提高会计知识管理的规模和水平,促进高级会计师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要加强对高级会计师的培训,运用现代信息化的知识和手段为高级会计师提供良好的平台和途径,发挥好信息化工具的作用,促进企业的经济增长并寻找管理的漏洞;高级会计师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会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掌握丰富准确的信息接收渠道,构建企业高效的管理模式,体现出高级会计师体系的管理水平与规模。

3.重塑会计流程,运用新的会计体系理论和思路,构建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增加透明度企业要运用新的会计管理理论和方法重塑会计流程,让高级会计师在全新的会计做账、处理账务、完整纳税的整套系列中实现自我体系的完善。并且要运用全新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对高级会计师体系进行透明化和公开化,使其得到社会的监督,加强高级会计师体系的建设。

4.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高级会计师的管理体系。企事业运用构建的全新信息化管理平台对会计进行透明化、公开化,让高级会计师的管理体系得到监督。针对每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的需求进行最适合自身的管理风格与手段的革新,来为高级会计师的新管理目标进行全新的指引。在信息化管理的个性风格中,同过利用信息平台的灵活建设,提高高级会计师应对的反应能力,加强高级会计师体系的建设。

5.提高会计知识管理的规模和水平是高级会计师体系的重要因素。强有力的管理是信息时代下的发展趋势,在会计的领域中,我们因为会计的自身功能与素质、知识,才得以将企业管理的有条不紊,然而会计领域作为较高层次的高级会计师人员,则拥有更丰富的信息接收渠道与知识的扎实运用,通过分析与判断,为管理人与领导者带路,协助企业构建科学高效知识的管理系统。所以,会计知识的管理水平与规模正是企业高级会计师体系的重要表现因素。

四、结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经济的发展成迅猛之态,我国会计正在接受着严格的考验与传统知识的颠覆。作为企业新增长的生活动态,已经远远的超过了旧时的发展水平。信息时代网络的进步,网络的发展都要求我们企业的会计工作方式与解决财务的手段发生根本的变化,不仅要提高工作效率,还要积极应对复杂的信息时代下的新管理课程,在全新信息时代的经济社会所出现的需要改变会计环境的新要求,我们作为企业的高级财会人员―高级会计师,则更应该快速的掌握信息时代的新产物网络、计算机等,利用他们提升自身的知识涵盖量、分析水平,完善这一体系的建设,充实这一体系的发展,将信息时代的高级会计师体系能够完整的、良好的运用到为企事业的经济发展、资金增长提供动力,为中国经济腾飞保驾护航。

高级会计论文:高级会计师考试《高级会计实务》模拟试题

案例分析题一(本题15分)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甲公司组织人员对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并聘用A会计师事务所对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实施审计。2013年3月15日,甲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就内部控制相关事项进行专题研究,有关事项如下:

(1)在组织架构方面。甲公司设立了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由董事会直接领导。由于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的独立董事郑某因公出国培训半年,较长时间无法履行职责,审计委员会主任暂由财务总监李某兼任。

(2)在发展战略方面。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甲公司董事会决定大举进入电子商务。为此,董事会要求战略委员会进行相关可行性研究,重新制定发展战略。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战略委员会提交的方案,在经理层下专门设立电子商务部,迅速投入巨额资金,实现战略转型。

(3)在内部控制评价方案方面。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由内部审计部牵头,从各子公司抽调15位精通业务、年富力强、责任心强的人员成立了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内部审计部主任担任工作组组长。内部审计部分析了企业实际情况后制定了评价方案:一是甲公司于2012年4月从美国新引进了ERP管理信息系统,并于2012年5月1日起在部分子公司试点运行。由于该系统至今未在甲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二是将评价重点确定为重点工程和高风险领域,以提高内部控制评价效率。评价方案经总经理审定批准后,具体工作由评价工作组实施。

(4)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报告方面。评价工作组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要素入手,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工作组在对子公司进行评价时发现,子公司排出的废水污染了当地河流,引起当地农村养殖户不满,子公司已被农村养殖户告上法庭,目前该诉讼尚在进行中。评价工作组认为,子公司的这些纠纷完全是管理不善造成的,并据此认定子公司存在非财务报告一般缺陷。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在编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汇总表时,对内部控制缺陷及其成因、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复核后,认为上述事项属于重大缺陷,出具了评价期末内部控制有效结论的评价报告;该报告上报经理层审核、董事会审批后报出。

(5)在内部控制审计范围方面。董事会同意A会计师事务所仅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但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应及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董事会或经理层,作为甲公司改进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

(6)在内控后续审计方面。为提高审计效率,董事会决定自2013年起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告审计整合进行。董事会建议聘任为甲公司提供2013年财务报告审计的B会计师事务所对本公司2013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与B会计师事务所签订2013年财务报告审计业务约定书时,增加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事项,以备股东大会讨论审议。

要求: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逐项判断上述事项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分别指出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事项(1)的不当之处为:审计委员会主任暂由财务总监李某兼任。

理由:审计委员会负责人及其成员必须具备相应的独立性、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委员会主任应该由独立董事担任。

2.事项(2)的不当之处为:董事会审议并通过了战略委员会提交的方案,迅速投入巨额资金,实现战略转型。

理由:企业的发展战略方案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应报经股东大会批准后实施。

3.第(3)项内容存在不当之处:

①董事会同意不将与该系统有关的内部控制纳入2012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范围。

理由:内部控制评价应当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②评价方案经总经理审定批准后实施。

理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方案,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

4.事项(4)的不当之处有:

①在评价内容上,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要素入手,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进行全面评价。

理由:内部控制评价应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控制活动本身也是评价的内容。

②子公司因排污问题与被养殖户起诉,评价工作组据此认定该公司存在非财务报告一般缺陷。

理由:常见的重大缺陷有:管理者舞弊;企业在财务会计、资产管理、资本运营、信息披露、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重大违法违规事件或责任事故,或者遭受重大行政监管处罚等。从上述事项性质看,应认定为重大缺陷。

5.第(5)项内容存在不当之处: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

理由:A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增加描述段,对重大缺陷的性质及其对实现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进行披露。

6.第(6)项内容存在不当之处:董事会要求经理层在拟与B会计师事务所签订的2013年财务报告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增加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事项。

理由: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实施中相关问题解释第1号》的规定,内部控制审计是有别于财务报告审计的独立业务,企业应就该事项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独立的业务约定书。

(赵耀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二(本题15分)

A公司和B公司合并前为无关联关系的两家国内电脑生产企业。A公司的企业规模较大,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社会知名度,其营销和管理水平也非常先进。B公司则是一家规模较小的企业,资金较为紧张,销售渠道十分不畅。但是B公司拥有的一项电脑生产关键技术,符合产品未来发展方向。

A公司财务状况良好,资金充裕,管理层的目标是发展成行业主导企业,要在市场份额和技术上占优势,2012年12月A公司积极筹备收购B公司,获得了B公司的热烈回应,与并购有关的资料如下:

1.并购方案。A公司准备以现金收购方式获得B公司100%的股权,使B公司成为A公司的全资子公司。A公司的估计价值为120 000万元,B公司的估计价值为56 800万元,并购后新公司价值210 000万元,A公司拟支付的购买价为70 000万元,另还会发生收购交易费用9 000万元。

2.实施并购。2013年6月1日,A公司开始实施并购,以每股7元的价格支付70 000万元收购了B公司100%的股权,并于7月1日办妥了股权转移手续,在收购过程中实际支付交易费用9 000万元。同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假定为56 800万元,净资产的账面价值50 000万元,其中股本10 000万元,资本公积25 000万元,盈余公积5 000万元,未分配利润10 0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是B公司一项10年期土地使用权评估增值所致。

3.并购后交易事项。并购成功后,2013年下半年B公司实现净利润3 000万元,提取盈余公积300万元,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1 000万元,截止12月31日B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应收A公司货款1 000万元,B公司年终计提了100万元的坏账准备,A、B之间产生应收账款的商品交易形成的存货期末已全部实现对外销售。

假定A、B双方的所得税率均为25%,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要求:

1.计算并购净收益并判断A公司的该项并购行为是否可行。

2.计算并购日的商誉,并说明购买日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做哪些会计处理。

3.计算2013年终编制合并报表时A公司在权益法下应确认的投资收益数额。

4.说明2013年12月31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做哪些会计处理。

分析与解释:

1.并购收益=210 000-(120 000+56 800)=33 200(万元)

并购溢价=70 000-56 800=13 200(万元)

并购净收益=33 200-13 200-9 000=11 000(万元)

从财务的角度分析,由于此行并购产生11 000万元的并购净收益,此项收购B公司的方案是可行的。

2.2013年7月1日的并购产生商誉:

70 000-56 800×100%=13 200(万元)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日需要做出的会计处理为:

(1)按照购买日的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对B公司的报表进行调整。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6 800

贷:资本公积 6 800(土地使用权增值)

(2)编制合并资产负债表时要将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抵销。

借:股本 10 000

资本公积 31 800(25 000+6 800)

盈余公积 5 000

未分配利润 10 000

合并商誉 13 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70 000

3.年终编制合并报表时,首先要将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核算调整为权益法核算,需要计算改为权益法时A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1)调整后的B公司净利润=3 000-6 800÷10×2(土地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应在使用期内摊销,这里按半年摊销,摊销会引起B公司净利润的减少)+100(站在集团公司的角度看,B公司的应收账款不应计提坏账准备,编制合并报表时应该冲回,会引起B公司净利润的增加)=2 760(万元)。

(2)按调整后的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2 760×100%=2 760(万元)。

4.2013年终,编制合并报表时要做出的会计处理为:

(1)以购买日确定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B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借:无形资产 6 800

贷:资本公积 6 800

(2)对无形资产增加的公允价值要按期摊销。

借:管理费用 340(6 800÷10×2,按半年摊销)

贷:无形资产―累计摊销 340(调整的是报表项目,这里不使用报表科目的名称)

(3)将A公司对B公司投资核算的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

成本法下A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B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1 000×100%=1 000(万元)

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 760万元。

则A公司需要补充确认1 760万元(2 760-1 000)的投资收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 1 760

贷:投资收益 1 760

(4)抵销内部债权债务及其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借:应付账款 1 000

贷:应收账款 1 0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1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00

借:所得税费用 25(100×25%)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5)抵销A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

长期股权投资的年末余额=70 000+1 760=71 760(万元)

B公司的各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年末余额为:股本10 000万元、资本公积31 800万元(25 000+6 800)、盈余公积5 300万元(5 000+300)、未分配利润11 460万元(10 000+2 760-300-1 000)。

则抵销分录为:

借:股本 10 000

资本公积 31 800

盈余公积 5 300

未分配利润 1 1460

合并商誉 13 2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71 760

(6)将A公司的投资收益与B公司的利润分配抵销。

借:投资收益 2 760

未分配利润―年初 10 000

贷:提取盈余公积 300

向股东分配股利 1 000

未分配利润―年末 11 460

(马荣贵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三(本题10分)

L公司是一家中国A股上市的经营杂交水稻种子培育的龙头企业。以下资料摘自公司的公告:

(1)我国一直把种子行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对种子行业提供了大量扶持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82年至1986年、2004年至2010年共了12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作出了具体部署。2011年4月,国务院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首次明确了农作物种业的地位,即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并提出“支持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进入农作物种业;鼓励种子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大型优势种子企业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充分表明了中央政府大力扶持种子龙头企业、做强中国种业的坚定决心。

(2)面对复杂的行业形势,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聚集种业,逐步淡出延伸产业”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围绕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核心种子产业,构建“多品牌、多主体、宽渠道”的产业布局,着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以内生性增长为主线,实现产业的升级,打造整体竞争优势。并及时变现了增值较大的股权资产;解散与主业发展关系不大的子公司,清算经营状况不佳的子公司,对与主业发展协同效应短期内不明显投资的选择暂时策略性退出。

(3)本公司拟发行不超过8 225万股人民币普通股股份,向A子公司的47名自然人发行不超过5,003万股股份用于支付购买A子公司45%股权的对价;发行不超过2,472万股股份用于支付购买B子公司34.5%股权的对价;发行不超过750万股股份用以支付购买C子公司20%股权的对价(A、B、C 3家子公司均以种子的营销为主,子公司的少数股权股东大部分为本企业的科研人员或高管)。为了进一步巩固本公司对上述核心子公司的控制权,整合并布局种业资源,理顺管理体系,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本公司持续盈利能力,提升股东回报水平。本次重组拟通过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分别向上述子公司的少数股东购买其持有的剩余股权。

(4)公司宣告向投资者分配现金股利每股1元,并承诺每年保持每股股利有一定的增长。

L公司的网站宣传资料中,有以下几个标语性的表述:“做中国种业的领跑者,农业服务的旗帜”;“科技兴农,丰收中国、造福世界”。

要求:

1.请问L公司的网站宣传资料中,愿景、使命应分别如何表述?

2.请问L公司目前实施的是何种公司战略?并说明理由。

3.请问L公司目前实施的是何种经营战略?并说明理由。

4.L公司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的目的是什么?

5.L公司采取的是何种股利分配战略?评价其合理性。

分析与解释:

1.愿景:“做中国种业的领跑者,农业服务的旗帜”;使命:“科技兴农,丰收中国、造福世界”(愿景一般应指出公司想成为什么样的公司。而使命则说明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来实现愿景。而战略目标一般比较具体,常见表述中一般要有数字)。

2.成长型――一体化战略。公司面临较好的外部环境,发展前景较好,在国内种业市场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市场前景广阔。因此,根据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应该选择成长型战略。在成长型战略中,根据资料公司采用的是一体化战略。具体讲是纵向一体化战略,在种子产业链条的上下游进行一体化。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向培育―繁殖―推广一体化种子公司迈进。

3.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主要通过产品、服务、人事和形象差异化四个方面来体现。主要是通过培育新一代杂交水稻新品种实现产品的品种差异化;收购营销类子公司股权,实行销售渠道的差异化;人事差异化主要体现在对种子研发人员的特殊待遇。通过授予股权、委任重要职务等方式留住人才。

4.收购子公司少数股权的目的是为了执行其战略。

5.稳定或持续增加的股利政策。甲公司的股利政策首先应符合法律法规和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在此前提下,公司实行稳定或持续增加的股利政策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持政策的惯性,有利于未来进行权益融资。

(王纪平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四(本题10分)

大样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为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根据相关规定,公司特制订了预算管理制度。现将其中部分摘录如下:

第四条 本制度涵盖财务预算、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公司的全面预算。

第五条 预算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一)确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并组织实施;

(二)明确公司内部各个层次的管理责任和权限;

(三)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控制、监督和分析;

(四)保证公司预算的全面完成。

第八条 公司预算管理主要职责:

1.下达预算编制原则和要求;

2.确定公司经营方针和目标;

3.分解下达控股子公司预算,对控股子公司预算草案提出审查意见;

4.监控公司及控股子公司预算执行情况,定期组织预算分析;

5.审核预算调整因素并提出调整意见。

第九条 公司总经理对公司的预算管理工作负责,各控股子公司的总经理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负责。

公司及各控股子公司的各级财务部门在各自的总经理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本单位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的编制、审查、汇总、上报、下达、报告等具体工作,汇总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形成本单位全面预算,提交全面预算草案;跟踪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与实际执行的差异及原因,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公司及各控股子公司的各级生产、物资、市场营销、投资、人力资源、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本单位总体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考核等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参与预算工作,并对本部门预算执行结果承担责任。

1.预算组织体系不合理。

理由:预算组织体系应由预算决策、预算组织、预算执行单位三部分组成。一般预算决策机构是预算管理委员会,其成员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和其他高管。而该公司由总经理办公会代替,总经理负责。预算组织机构是预算管理办公室,应由主管财务的副总兼任。而该公司的预算组织由财务部门负责。预算应由董事会进行审议,提交股东大会审批。

2.该公司预算结构比较完善。

理由:预算结构一般包括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财务预算包含资本预算。该公司除业务预算、财务预算外,还单独编制筹资预算。

3.预算管理的作用不合理。

理由:预算管理的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规划、沟通协调、监控和绩效评估。预算管理制度不能够“保证公司预算的全面完成”。只能通过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预算目标。

4. 预算存在缺陷。

理由:公司预算调整流程是由预算执行单位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提出预算申请,而该公司是由预算执行单位直接向总经理办公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财务部(预算管理办公室)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王纪平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五(本题10分)

A单位是一家省级科研事业单位,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于2013年4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实施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执行。在专题会议上,单位管理层成员发言要点如下:

院长:内部控制对于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意义重大。在座各位务必高度重视,应运用企业化管理的理念,将实现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唯一目标,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副院长:只要院长重视,我们单位的内部控制就一定能做好。我提两点建议:一是在贯彻落实内部控制中,一定要坚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五个原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为了确保财务各项支出不出纰漏,单位的一切开支实行院长一支笔审批,严把资金支出关。

人事处长:我将全力支持院长做好人事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我有三点想法:一是把好人员入口关,将职业道德修养高、专业能力强作为选拔员工的重要标准。二是关键岗位员工要定期轮岗。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营造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企业文化氛围。

审计部主任:内部控制评价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应当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对单位面临的所有风险和所有业务单位、经济事项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价。内部控制评价只需要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财务部主任:财政部于2012年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我们单位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有以下两个业务的会计处理需要进行调整:

第一,2013年2月1日,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科研检测设备,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价款35万元以及支付运杂费1万元。会计处理应该是:增加固定资产36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36万元。根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该设备按预计使用年限5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不考虑净残值。经计算,从2013年3月起,每月计提折旧6 000元。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应该是增加事业支出6 000元,增加累计折旧6 000元。

第二,2013年3月1日,从中央财政部门取得专项资金500万元,专门用于863支持计划项目,会计处理应该是增加银行存款500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500万元。

要求:

根据财政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逐项分析判断上述成员的发言存在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院长发言不当之处:将实现单位经济效益最大化作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唯一目标。

理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单位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合理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2.副院长发言的不当之处有:

(1)在内部控制中坚持成本效益原则。

理由:因行政事业单位公益性的特点,故不宜采用成本效益原则,而应该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2)为了确保财务各项支出不出纰漏,单位的一切开支实行院长一支笔审批。

理由:按照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办法,单位应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

3.人事处长的发言不存在不当之处。

4.审计部主任发言不当之处:对单位经营面临的所有风险和所有业务单位、经济事项进行全面测试和评价和对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理由:(1)单位应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侧重对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单位、重要经济事项进行评价。(2)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内部控制有效性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

5.财务部主任发言存在不当之处:

(1)购入固定资产和计提折旧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会计处理:购入固定资产时,增加固定资产36万元,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36万元;同时增加事业支出36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36万元。每月计提折旧时,减少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6 000元;增加累计折旧6 000元。

(2)甲单位从中央财政部门取得专项资金计入财政补助收入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会计处理:增加银行存款500万元,增加事业收入500万元。不属于同级财政部门拨入资金不得计入财政补助收入。

(赵耀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六(本题10分)

C公司是一家文具生产企业。过去主要生产产品是蓝色、黑色两种颜色的圆珠笔。其毛利率在20%左右。根据销售部门的建议,公司一年前开始生产红色和紫色两种颜色的新产品。4种产品具有相似的生产过程,而红色的售价为蓝色及黑色的1.03倍,紫色售价为蓝色及黑色的1.1倍。

年末根据传统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得到的损益表如下:

在本年度经营分析会上,销售经理根据上述数据提出应该加大红色和紫色两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财务总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根据上述数据可以看出,4种产品的总体毛利率低于往年20%的水平。生产经理认为,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准备、生产转换方面的工作量加大。仓储部门认为,存货的保管和跟踪变得困难。财务总监根据上述意见,对费用进行了重新梳理,发现以下费用属于圆珠笔生产过程中的辅助费用,尚未进行合理的分摊:

财务总监经过分析发现,间接人工主要因下列三项作业产生:

(1)规划产品生产过程(50%),包括为每批产品规划生产顺序,采购、准备及发放材料,执行转换后第一个项目的检查,并且在每次转换开始后都会有少量的次品产生。

(2)人工转换颜料色彩(40%),黑色墨水需要一小时,其他墨水需要较多的转换时间,而红色墨水由于其质量要求,需时最久。

(3)持产品记录(10%),包括材料进出记录、监控及维持原料的安全存量及制成品存量、增进产品制作效率并针对产品状况作改进。

电脑系统的营运成本中80%与批次生产有关,用来规划生产流程以及订购材料和付款事宜。由于每一批生产都是为了某一个特定的订单顾客,所以用来准备运送文件和发票及收款的计算机时间都包括在上述作业中。20%的资源与产品有关,用来维持产品记录,包括生产流程改变的信息。

成本动因及费用分配表如下:

要求:

1.请指出C公司的有哪些作业项目,以及每个作业项目的成本动因。

2.应如何设置成本库?

3.根据资料分析,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在损益计算结果上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

4.根据资料分析,C企业应如何改进成本管理?

分析与解释:

1.除利用原先的直接人工(加计40%的职工福利金)为作业动因外,有下列四个作业项目:生产处理、机器准备、零件管理、机器支援。

成本动因有:生产处理次数;机器准备时数;零组件、产品管理种类;机器使用时数。

2.成本库有:生产准备费用、机器准备费用、零件管理费用、机器开动费用。

3.在传统成本法下最有利润的红色和紫色圆珠笔其实在作业成本法下亏损严重。

原因:(1)两种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导致公司斥资投资计算机系统及更多的间接和支持性人工,造成制造费用增加。(2)这些增加的制造费用无法从销售红色和紫色两种产品的销售中得到补偿。

4.改进成本管理的对策:

(1)进行产品盈利性分析,可以尝试以较高的销售价格销售红色和紫色产品,以补偿增加产品品种所额外增加的间接费用。

(2)降低新产品对资源的耗用。可以考虑降低生产准备时间,改进工艺流程,促成工程部门设计更容易制造的产品。

(3)放弃红色和紫色笔市场,专注于蓝色和黑色两种老产品的扩大生产和销售。

(王纪平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七(本题10分)

甲公司是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大型上市公司,2012年甲公司财务会计人员金融资产交易的会计处理如下:

1.2012年1月1日,为提高闲置资金的利用效率,从二级市场购入面值1000万元的A公司股票,实际支付的股票价款为1 040万元,其中40万元为A公司已经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购买时另支付了5万元的交易费用。管理层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随时出售A公司股票。购买日甲公司会计人员将购买的A公司购票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并确认其入账价值1 045万元。1月5日收存A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40万元时,会计人员将收到的现金股利40万元计入投资收益。2月10日,出售购入的全部A公司股票,实际收到1 080万元,甲公司确认了投资收益35万元。

2.2012年1月1日,甲公司又从证券市场购入乙公司2011年1月1日发行的5年期债券,由于甲公司资金充裕,管理层有意图将该债券持有到期,于是将购入的乙公司债券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的面值为2 000万元,票面利率5%,实际利率4%,每年支付利息一次,到期后支付最后一期利息和本金,购买时实际支付资金2 17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2.6万元。甲公司会计人员确认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入账价值为2 172.6万元,计算出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是2 055.5万元。

3.2012年12月31日,由于所购丙公司整改完成,加上国家宏观经济面转好,丙公司股票价格上升为每股10元,公司财务人员将股票价格回升总额80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

注:丙公司的股票是2010年5月以每股15元从二级市场购入200万股,占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5%,对丙公司没有重大影响,管理层也没有随时出售丙公司股票的计划,会计将其分类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并确认入账价值为3 000万元,2010年12月31日,丙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下跌为13元,甲公司估计此下跌是暂时性的,于是将股票价格变动4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2011年由于丙公司涉嫌违法经营,被有关部门查处,导致年末股票价格猛跌到每股6元,甲公司财务人员将股票价格变动1 40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

要求:

根据资料1、2、3,分析判断甲公司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会计处理。

分析与解释:

1.资料1:

(1)金融资产的分类不正确,由于管理层可以随时根据市场行情出售所购股票,意味着是要赚取价差收益,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2)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计算不正确。交易性金融资产买价中包含的已宣告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应单独计入应收股利科目核算,不计入初始入账价值,同时购买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应计入当期损益。

正确的会计处理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1 000

应收股利 40

投资收益 5

贷:银行存款 1 045

(3)收到股利时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收到买价中包含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应收股利,而不是确认为投资收益。

正确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40

贷:应收股利 40

(4)出售时计算的投资收益不正确,正确的投资收益=1 080-1 000=80万元。

正确的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 08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1 000

投资收益 80

2.资料2:

(1) 购买债券的分类正确。因为甲公司有充裕的资金,管理层也有意图持有至到期,故应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2)持有至到期投资入账价值的金额不正确。初始投资数额中不应包括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正确的是:计算出买价中包括已到期利息=2 000×5%=100(万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入账价值=2 170+2.6-100=2 072.6(万元)

(3)持有至到期投资年末摊余成本计算错误。期末计算的分期付息债券的票面利息不应计入摊余成本,实际利息和票面利息的差额应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正确的计算过程为:

应收利息=2 000×5%=100(万元)

实际利息=2 072.6×4%=82.9(万元)

利息调整的摊销额=100-82.9=17.1(万元)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年末余额=2 072.6-17.1=2 055.5(万元)

3.资料3:

(1)购买丙公司股票时的分类正确。所购股票对丙公司没有重大影响,管理层也没有随时出售的计划,可以划分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

(2)购买时的入账价值计量正确,应按其公允价值计量。

(3)2010年末,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处理正确,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损失,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4)2011年末的会计处理不正确。由于股票严重下跌,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属于减值,甲公司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还应将原计入所有者权益中公允价值变动转出。

正确的会计处理:

减值损失=200×(15-6)=1 8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1 800

贷:资本公积 400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 400

(5)2012年终的会计处理不正确。当已经确认减值损失的股票价值又回升时,回升金额应当通过权益转回,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200×(10-6)=800(万元)

正确的会计处理: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00

贷:资本公积 800

(马荣贵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八(本题20分。本题为选答题,在案例分析题八、案例分析题九中应选一题作答)

甲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其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挂牌交易。2012年公司收入达到100亿元。截至2012年底,甲公司资产负债率约为70%,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股利支付率为50%。2013年,甲公司发生的相关事项如下:

(1)公司拟投资项目A,该项目预计销售增长额为60亿元,截止目前,资产占销售百分比为50%,负债占销售百分比为35%,销售净利率为5%。

(2)不同资本结构下甲公司大概的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如下表所示:

甲公司认为目前财务风险偏高,建议适当降低资产负债率。甲公司管理层认为建议符合实际,并决定调整公司财务战略。采取措施予以落实。

(3)新项目A所需5亿元从外部筹资。考虑到甲公司目前付息压力较大,经协商,大股东及其他战略配售方承诺增加对甲公司股权投资2亿元,全部用于A项目建设。A项目所缺少的资金,甲公司计划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

(4)2013年6月,甲公司管理层提出了筹集资金的方案:

方案1:于2013年7月1日发行5年期的公司债券,面值每份1 000元 ,票面年利率9%,从发行日起算,债券发行每满一年时,支付该年利息。

根据调查,同期债券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10%。

方案2:于2013年7月1日发行5年期的可转换债券,面值每份1 000元,票面年利率2%,从发行日起算,可转债发行满1年时,支付该年利息。持有者在可转债发行满3年后方可将债券转换为普通股,转换价格为20元,另外,赎回条款还规定了甲公司可在可转债发行满4年后按一定价格赎回可转债,假设风险普通债券的市场利率为10%。

要求:

1.根据上述资料(1),计算甲公司的外部融资需要量。

2.根据上述资料(2),分别计算资产负债率为60%和80%情况下甲公司的税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3.若甲公司按上述资料(4)中方案1发行5年期公司债券,计算甲公司需要发行多少份债券。并计算甲公司需要发行多少份债券才能满足A项目建设的需要?

4.若甲公司按照上述资料(4)中方案2发行可转换债券,且2015年6月30日甲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为26.5元/股,当2015年6月30日投资者选择行使转换权,试计算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值和投资者的投资报酬率。

5.相对于普通股融资和债券融资,可转债融资有哪些优缺点?结合甲公司财务战略,判断应选择上述资料(4)中的哪种方案筹集A项目所需资金?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释:

1.外部融资需要量=(销售增长额×资产占销售百分比)-(销售增长额×负债占销售百分比)-[预计总销售额×销售净利率×(1-现金股利支付率)]=(60×50%)-(60×35%)-[160×5%×(1-50%)]=9-4=5(亿元)

2.资产负债率为60%时,甲公司税后WACC=8%×(1-25%)×60%+[6%+1.1×(14%-6%)]×40%=0.036+0.0592=9.52%

当资产负债率为80%时,WACC=10.38%

3.债券价格=1 000×9%×(P/A,10%,5)+1 000(P/ F10%,5)=962.07(元)

需要发行的份数=300 000 000÷962.072=311 827(份)

4.可转债的转换价值=1 000÷20×26.5=1 325(元)设可转债的投资报酬率为k,则:

1 000=1 000×2%×(P/A,K,3)+1 325×(P/F,K,3),采用插值法计算k值:

当k=11%,=1 017.714

当k=12%,=991.171

K=11%+(1 017.714-1 000/(1 017.714-991.171)×(12%-11%)=11.67%

5.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债的利率较低,可以降低付息压力;可转债为投资者提供了转股机会,当投资者转股时可以避免公司偿付本金的压力。

与普通股相比,可转债使公司取得高于当前股价出售普通股的机会;可转债筹资较灵活,可通过转换或赎回条款的涉及,方便公司调整资本结构,满足公司特定的融资需求。

可转债的缺点,如果转换时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公司只能以较低的固定价格换出股票,会降低公司的股权筹资额;如果股价持续低迷,可转债持有者没有如期转换普通股,公司只能继续承担债务,存在付息和偿债压力;尽管可转债的票面利率比普通债券低,但是加入转股成本之后的总筹资成本比普通债券要高。

(王纪平老师解析)

案例分析题九(本题20分,本题为选答题,在案例分析题八、案例分析题九中应选一题作答)

某科研单位甲(以下简称甲单位)是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规定的职工福利基金提取比例为20%,不存在所得税问题且不存在未弥补经营亏损情形。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处置、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情况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发现如下情况:

(1)2×13年1月,单位资产管理部门提出报废一辆汽车的申请,甲单位的管理层经研究决定予以报废,取得残值收入3万元,甲单位将其计入了其他收入。

(2)2×13年2月,甲单位A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完成结项,剩余财政资金50万元。甲单位鉴于科研任务越来越重,人员经费紧张,经单位管理层研究决定,将项目结余资金50万元用于补助人员经费。

(3)2×13年6月,甲单位未经财政部门及相关机构同意,将160万元的基本建设支出项目预算进行调整,将其中56万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非预算支出。

(4)2×13年7月,办事员李某用公务卡购买业务零星用品7 000元,因工作繁忙超过了发卡行规定的免息期被银行收取罚息、滞纳金共50元。甲单位在办理该事项报销时,增加事业支出7 050元,减少银行存款7 050元。

(5)2×13年8月,甲单位由于承担重大省级课题收到拨款80万元(拨入专款)。甲单位9月份购入专用设备40万元,支付课题费、资料费10万元,10月份支付鉴定费20万元。经财政部门同意,将课题经费结余10万元留归本单位,甲单位增加事业结余10万元。

(6)2×13年12月1日,甲单位当月的授权支付额度40万元到账,与核定用款计划数相符。甲单位会计处理为:增加银行存款40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40万元。

(7)2×13年12月31日,甲单位尚未使用的年终结余用款计划额度为27万元,其中财政直接支付结余16万元,财政授权支付额度结余11万元,被予以注销,会计人员未作处理。

(8)2×13年12月31日,甲单位一辆价值58万元的汽车到期报废,经部门提出处置申请报经财务处;经甲单位办公会研究决定,予以报废。处置该车辆取得残值收入5万元,存入银行。财务部门据此作出会计处理:减少固定基金58万元,减少固定资产58万元;同时,增加银行存款5万元,增加其他收入5万元。

(9)2×13年12月31日,甲单位报经有关部门批准,融资租入一套不需安装的设备,价值600万元。合同约定:甲单位每年12月31日向租赁公司支付租金100万元,分6年支付,租赁期满后,该设备的产权归属甲单位。12月31日,甲单位收到设备,当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第一年租金100万元。甲单位确认固定资产600万元,增加固定基金600万元;同时,确认事业支出100万元,减少银行存款100万元 。

(10)2×13年收入情况:财政补助收入5 O00万元(其中:项目支出补助1 0O0万元),事业收入10 0O0万元(其中:专项事业收入2 0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0万元,附属单位上缴收入100万元,其他收入50万元。年度支出情况:事业支出12 O00万元 [其中:基本支出10 000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支出4 0O0万元);项目支出2 000万元(其中:财政项目补助支出800万元、专项事业资金支出500万元)],上缴上级支出50万元,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100万元,其他支出30万元。

甲单位财务人员结账前的计算如下:(1)该事业单位当年财政补助结转=(4 000-4 000)+(1 000-800)=200(万元);(2)当年事业结余=(2 000-500)+(8 000+100+100+50)-[(6 000+700)+50+100+30]=8 250-6 880=2 870(万元);(3)年末职工福利基金提取额=事业结余×提取比例=2 870×20%=574(万元)。

要求:

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部门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国家有关规定,分析、判断上述各项的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说明正确的处理。

分析与解释:

1.事项(1)中,甲单位报废车辆的做法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甲单位报废车辆,应经主管部门(环保局)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市财政局)审批,甲单位不得自行处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得列入其他收入,而应上缴国库。

2.事项(2)中,甲单位将项目结余资金用于补助人员经费的做法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在统筹用于编制以后年度预算之前,原则上不得动用,因特殊情况需要在预算执行中动用项目支出结余资金安排必需支出的,应报财政部门审批。

3.事项(3)甲单位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1)未经审批,甲单位无权擅自调整基建预算,挪用基建资金;(2)购置空调、办公家具属于当年未安排预算的支出,事业单位不能办理无预算、超预算的支出。甲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将56万元用于购置空调、办公家具等的非预算支出原渠道归还。

4.事项(4)中,乙单位为办事员李某报销公务卡支出的做法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持卡人使用公务卡消费结算的各项公务支出,必须在发卡行规定的免息还款期内到单位报销,因个人报销不及时造成的罚息、滞纳金等相关费用,由持卡人承担,不能列入事业支出。

5.事项(5)甲单位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课题经费结余留归本单位的,应转入事业基金而非事业结余。

6.事项(6)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甲单位应当依据收到的银行盖章的《财政授权支付额度到账通知书》,增加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40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40万元。

7.事项(7)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16万元,增加财政补助收入16万元;同时,增加财政应返还额度11万元,减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11万元。

8.事项(8)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事业单位处置车辆,应当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取得的收入,应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正确的会计处理: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58万元,贷记“固定资产”58万元;同时,借记“银行存款”5万元,贷记“待处置资产损溢”5万元;借记“待处置资产损溢”5万元,贷记“应缴国库款”5万元。

9.事项(9)中甲单位的处理不正确。

正确的处理是:增加“固定资产”600万元,增加“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00万元,增加“长期应付款”500万元;同时,确认“事业支出”100万元,减少“银行存款”100万元。

10.事项(10)中甲单位的处理不正确。

(1)当年财政补助结转=财政基本支出结转+财政项目支出结转

=(4 000-4 000)+(1 000-800)=200(万元)

(2)当年非财政补助结转=专项事业收入-专项事业支出=2 000-500=1 500(万元)

(3)当年事业结余=(非专项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非财政、非专项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其他支出)

=(8 000+100+100+50)-[(6 000+700)+50+100+30]=8 250-6 880=1 370(万元)

(4)年末职工福利基金提取额=1 370×20%=274(万元)。

(赵耀老师解析)

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备考建议

一、2013年大纲变化

2013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大纲与之前相比,变化较大,除了章节数由原来八章调整为九章之外,还对原有的章节进行了改写或合并。调整后的大纲与2012年的相比,变化如下:

二、复习建议

2013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大幅变化,给考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此,笔者结合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与中国会计视野网站联合举办的问卷调查结果①,对2013年考生的复习提出如下建议。

1.要保证复习的时间。对2012年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考生的调查结果表明:

(1)复习时间为61~90天的考生通过率最高,通过国家线的比例为82.73%;复习时间为91~120天的考生通过率与其相当,通过国家线的比例为81.82%。在以往年度中,高级会计师考试大纲及教材出版时间一般为6月底,距离考试约4个月。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以往年度通过率最高的这部分考生基本上在大纲与教材的同时根据新大纲与教材开始复习。据讯,2013年大纲与教材的出版时间将大幅提前,因此建议考生可以在拿到新大纲与教材后,根据新的内容框架开始复习。

(2)就每天的复习时间长短而言,每天复习在6小时以上的考生通过率最高,通过国家线的比例为85.71%;其次是每天复习3.1~4小时的考生,通过国家线的比例为83.33%。鉴于大部分考生因工作等原因,难以保证每天6小时的复习时间,因此笔者建议考生在工作日确保每天2~3小时的复习时间,周末及节假日保证每天6小时左右的复习时间。

2.合理安排复习计划至关重要。根据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远程教育网历届通过考试的考生复习轨迹分析,笔者发现大部分顺利通过考试的考生,其复致可分为基础知识学习、冲刺学习、模拟演练、调整状态这几个阶段。

在基础知识学习阶段,考生主要通过大纲、相关参考书及培训课程,全面复纲要求的知识点。在此阶段,考生需要实现如下目标:第一,理清各章节的知识点脉络,形成知识点框架;第二,通过练习题了解自己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于重要且掌握薄弱的知识点,通过听辅导课程或学习参考书予以强化;第三,通过询问老师或者与同学交流,解决自己的疑难问题。

在冲刺学习阶段,了解当年的考试重点、掌握答题思路是考生最重要的任务。考试重点可以通过培训机构课程听讲获得,因为授课老师丰富的经验、敏锐的视角及对考试的专业研究能够有效地判断何为重点及其重要程度。答题思路则需要考生结合老师授课认真研究历年试题,尤其是历年试题的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在研究过程中,要关注这道题与哪些知识点相关,这些知识点中可能存在着哪些陷阱,命题老师为什么会这么出题。在老师的授课中,还会讲解本年度哪些知识点容易出题或者会以什么形式出题,并结合一定数量的例题来加以说明。

在模拟演练阶段,考生主要通过模拟考试,检测自己的复习情况,发现复习及应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后续补缺、补漏奠定基础。在模拟考试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1)认真审题。审题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题目要求,有几问、每一问的问题是什么。例如,2009年考试中,第二道题的要求为“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分析、判断该公司董事会会议形成的上述决议中有哪些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而在2010年考试中,第一道题的要求为“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逐项判断A公司实施方案中的(一)至(九)项工作安排是否存在不当之处;存在不当之处的,请逐项指出不当之处,并逐项简要说明理由”。这两道题都为内控类题目,考察的知识点也类似,但答题要求各不相同。2009年的只需要指出存在不当之处、并说明理由;而2010年的则需要逐条判断每项工作安排的正误。(2)一定要手写。因为许多考生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已经很少手写,如果未加练习,考试时很可能由于书写速度过慢导致答题时间不足。(3)要注意答题顺序。在对历届考生考试情况的调研中发现,许多考生按照顺序从第一题开始答题,由于在一两道排序靠前、难度较大的题目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排序靠后、但难度值不高的题目没有时间作答。因此笔者建议考生在拿到试卷后,首先浏览所有试题,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答题,可保证得分率。(4)合理分配答题时间,高会考试时间为210分钟,在答题过程中可以根据这道题的分值,计算出这道题的答题时间。(5)关注得分点。高会往年的评分标准采取的是关键词得分法,即“对于用文字表述的答题,考生表述的意思与标准答案或标准答案中的‘关键词’所表述的意思一致的,视为正确答案。对于计算分析题,用其他合理算式得出正确结果的,视为正确答案”。因此,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注重题目的提问方式,并回答出关键词。

在调整状态阶段,考生应调整复习节奏,让自己达到最好的状态。同时,在此阶段需要准备好考试过程中需要用的资料,如公式、计算机、水杯、手表、准考证、身份证。

3.参与分享是复习的捷径。在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的备考过程中,考生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疑问。如果仅依自己的力量去寻找答案,常常事半功倍。然而通过相关培训网站的答疑版面、QQ群,可以获得来自老师、同学的帮助,快速高效地解决你的疑问。同时,你也不妨小试牛刀,帮助他人解答问题,这将有助于你理清思路,更有利于你强化记忆。

(作者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信息与远程教育部高级会计师考试网络辅导项目负责人)

高级会计论文:我国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与考核现状及未来发展

摘要: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会计行业也得到了发展。因此有很多人加入了高级会计师的行业,并为会计行业撰写了新的辉煌。但在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体现了会计发展中的诸多弊端,于是会计师为了使问题得到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把素质能力带到了发展中,为会计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也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经济 会计师 发展 经济

在我国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与考核中采用激励的机制,并采取识别的考察方式,同时加强职业能力框架的要求。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加深实践与素质能力的统一,加深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促进作用,让高级会计师用正确的方式为社会服务。

一、我国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与考核现状分析

(一)采取激励的机制。在现阶段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与考核现状采取激励的机制。企业会在考核前激励会计人员,使会计人员提前投入到考核状态,并用积极的态度面对考核,在考核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同时考核后也会激励会计人员,会对考核成绩突出的人员实行有形奖励,比如对成绩优异的人员提高其工资待遇,并且提高奖金或提高职称。还可以进行无形奖励,比如精神嘉奖或者对他们进行一定天数的培训。企业不仅要在工作技能方面采取激励机制还在职业道德方面采取激励机制,如用微笑政策、心灵谈心等政策以最大的力度去开发会计师的工作热情,让会计师用最严谨的态度、最好的工作能力、最十足的干劲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

(二)采用识别的考察方式。在现阶段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与考核现状加入了识别的考察方式。对会计人员的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会计票据等内容要进行辨别。需要通过对数据、文字和图表的分析来识别这些内容是否为真的凭证,它需要会计人员有高超的技术和分析能力。同时识别票据的真假也可以避免会计人员舞弊现象的发生,有些会计人员篡改账本,把真实数据改写,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但采取的识别考察方式可以提高高级会计师分析能力和目测的能力,抑制了违法现象的发生。企业对工作经验也提出了新要求,高级会计师必须要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因为工作经验丰富可以加深识别能力,所以在一定程度也降低了对高级会计师识别考察的难度。

(三)加强职业能力框架的要求。在现阶段高级会计师业绩评价与考核现状中加深了对职业能力框架的要求。高级会计师不仅要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并且要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要对报表票据进行准确的计算并将数据正确的录入。还要懂会计的相关规范,确保在合法的前提下完成每一天的工作。并且要有好的职业操守,良好的职业素养,用最真实的数据记录最完美的职业生涯。高级会计师在工作过程中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与财务人员和采购人员以及财务方面的领导进行财务方面的沟通,可以做好对财务的统计工作,体现对财务方面的领导能力。同时要使账目符合公司的发展,针对账目情况要与领导交流,针对账目,提出公司发展建设性意见,让财务辅助公司的发展现状。

二、我国高级会计师未来发展方向。

(一)加深实践与素质能力的统一。在高级会计师的未来发展趋势中要加大工作人员的实践性。很多会计人员的理论性很强,专业知识考评成绩很高,但一涉及到操作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实践性是关键,要把理论转化到实践中,加强每一步的动手能力。中职和高校要对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争取在校期间就对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多开设会计实践课,以便在以后取得成效。同时企业也要进行实践培训,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更正。可以组织座谈会,让能力强的会计师说出自己独特的的实践方法。还要加强对工作经验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使工作人员有好的操作能力。同时不能单方面加强实践能力,要加深实践与素质能力的统一。会计师要有好的理论知识,只要理论知识过硬才能更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理论不脱轨。同时也要加深各方面的能力如沟通能力、识别能力、管理财务能力等。通过实践让自己业务加深,使自己更好的与其他部门沟通,更好阐述财务发展状况。实践还可以提高账目分析能力,使自己可以很好的识别账本。同时实践可以加深对财务和公司运营情况的了解,使管理财务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在实践中加深素质能力,让实践和素质能力完美统一。

(二)更加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公司设立会计部门,聘请高级会计师,就是把企业的账目弄清楚,看清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企业哪方面消耗的、哪方面盈利达,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同时好的高级会计师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账目来分析企业的发展状况,以便经济效率高的产业多投入生产。在高级会计师的未来发展中会更加加深对会计师的要求,通过高级会计师提高企业经济效率,让企业在良性的账目下、在良性的输出下、在良性的发展下、在良性的财务分析和良性投资下取得良性的经济效益。高级会计师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要统一。企业聘请会计师的目的就是提高经济效率,而不仅仅向最初就是为了整理账目,而是通向管理和带动企业发展。高级会计师的要求也更复杂,要求高级会计师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和加入到企业经济管理中,用自己的头脑带动企业的发展动脉,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

三、总结

在当今我国高级会计师普遍增多的今天,它的技术含量和要求也在争夺,业绩评价与考核现状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它在遵循着发展的套路,有其发展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这要求国家在未来发展中要加大措施改善问题,让高级会计师在好的政策和环境下更好的为企业和国家经济服务。

高级会计论文:探讨信息时代下高级会计师的体系建设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得到不断扩展,其对高级会计师群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趋激烈市场竞争环境,高级会计师需要建设一个优良的体系,并采用真实、准确、安全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提供服务,使企业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准确、有效的决策。良好的体系建设不经能使投资者做出更准确、更可靠的经济决策,还能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确保企业在市场中占据先机。

关键词:高级会计师;信息时代

在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为高级会计师构建良好新型体系提供了可靠依据。因此,在信息时代环境下高级会计师应掌握利用新型技能以及新型知识理论来帮助提升自身实力,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约束自己,确保能以保持最佳状态投入到会计工作总,促进企业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一、高级会计师分析

作为高级会计师应该具备这几个条件:(1)职业道德以及政治思想条件:自觉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对财经规范严格执行,还要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2)资历与学历:作为高级会计师必须是本科毕业学历,会计相关专业如经济、审计以及统计等,从事会计方面工作并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超过5年者。(3)专业技术条件: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业务能力较强,并且还要拥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等。另外,其还要具备继续教育、著作或是论文出版等条件,通过这些条件的审核从中选择出优秀的高级会计师,为企业、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与此同时,在信息时代的条件下,我国高级会计师们同时面临着新机遇与新挑战。会计行业都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中逐步发展的,因此需要不断更新会计理论以及技能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因此,高级会计师以及企业都需要做到与时俱进,抓住机遇促进企业发展,并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工作,学会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提高自身会计技能水平、理论知识,比如:可以利用网络条件学习会计知识、技能,重视会计行业发展动态,使自身思想能与世界会计行业发展相接轨,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良好配合。

二、高级会计师体系作用与发展

信息时代环境下,高级会计师具备的财务管理方面技能是信息时展与社会环境不断发展的一种产物,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使会计行业也踏入了一个新时代环境[1]。因此,在不断发展的信息环境下,会计行业的发展也充满了生机。

(一)高级会计师体系是信息时代条件下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

处在信息时代下,办公软件、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新型做账系统等均被应用在当今会计管理工作中。传统做账方法是通过手工完成,从记账到算账,最好再到报账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手动完成,而这些新型技术的应用使会计师体系采用了新型的会计信息化、新型技术来进行会计工作核算。从而使会计管理工作变得简单、准确,在进行会计工作中所用的方法比较灵活,进一步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二)高级会计师体系的建立能帮助会计职能实现转型

会计行业中广泛运用了信息技术,从客观角度而言,其促进了国内高级会计师群体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企业、单位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投资相关数据及标准,企业能通过这些会计信息数据以及会计报表来分析投资活动的风险率、可行及可靠性以及利润回报率,从而为企业、单位经济增长以及控制经济风险提供可靠保障。

(三)高级会计师体系以及高级会计师是企业单位的关键资源之一

在知识经济时代环境下,作为全新衡量基础以及衡量标准的是知识这一因素。通过对企业财务相关需求以及企业核算工作的准确性进行全新了解,从而帮助衡量高级会计师具备的理论知识以及会计技能水平。高级会计师以及会计体系能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供更准确、更安全可靠的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做出准确决策提供有利保障。因此,高级会计师以及高级会计师体系是企业、事业单位不断发展中不能缺少的重要资源之一。

三、在信息时代环境下建设高级会计师体系

信息时代条件下,会计领域应该做到不断完善,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构建良好高级会计师体系,是为了更好的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高速发展。学会合理采用信息时代环境下的新型产物来帮助企业解决会计问题,这也是健全、完善高级会计师体系的发展趋势。

(一)采用信息化技术以及实践战略健全高级会计师体系

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价值以及竞争能力条件下,信息化的应用为单位实现未来战略以及落实实践方案提供了可行性,并发挥着一定的指导作用[2]。采用高效的信息化技术资源来帮助建设高级会计师体系,并按照企业实际需求来制定解决方案,使信息化管理系统帮助不断完善并巩固高级会计师体系。然后高级会计师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总结出有效信息来帮助实现会计师体系的合理化。

(二)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及信息化技能来帮助健全高级会计师体系

为了不断加强高级会计师工作人员的素质、会计技能,高级会计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工具帮助完成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并且更好发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与漏洞,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就要求高级会计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会计技、信息化技能以及自身素质,并做好自身会计管理角色的定位,从而提高会计师团队的整体素质。

(三)重塑会计工作流程强化高级会计师管理体系

目前,随着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采用,这些全新方法与知识理论使会计管理步骤以及会计核算工作都进行了不断更新,使高级会计师可以通过新型会计做账方法、账务处理方法以及纳税工作的完整会计流程中实现自我提升与完善,从而不但强化高级会计师管理模式。在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过程中,减少了阻碍会计管理功能发挥自身作用的不良因素,使单位管理者能更好的了解并掌握单位财务信息的发展变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更新环境下,国内会计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以及传统会计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的颠覆。作为企业、单位中的高级会计师,更需要不断更新自身会计理论知识以及会计操作技能,在信息时代下学会利用网络条件、计算机技术等新型技术来帮助解决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构件良好的高级会计师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水平,不断充实自己,完善高级会计师体系,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

高级会计论文:浅谈我国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和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大企业对会计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知识、技能和实战能力的中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大高校、职校以及社会培训机构都在积极培养着会计人才。然而,现实中中高级会计人才仍然处于紧缺状态,能够掌控企业财务全局的战略性国际化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本文分析了我国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高级会计人才 紧缺 国际化 人才培养

目前,会计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型,但并不是一种合理的金字塔。金字塔的底端即初级会计人才占比过大,上端即中高级会计人才严重不足。据笔者调查数据,目前长三角地区城市对高级会计人员的需求在10%左右,对中级会计人员的需求在20%左右。但是目前我国约1 400万会计从业人员中,注册会计师仅占1.1%,中级会计师仅占10.8%,高级会计师仅占0.57%。显然,目前的中高级人才数量对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一、会计人才层次的划分

对于如何划分会计人才层次的问题,很多人持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依据其职能划分层次是比较合理的。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不应仅局限于传统会计的核算和监督技能,更应当具有较高的管理理论水平和能力,应当具有广博的诸如财务、经济、法律、行业相关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认识,以便能高屋建瓴地把握企业财务运行。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由于其掌握的理论知识、实战技能以及认识层次的不同,其承担的职能也是不同的。笔者从这个角度,对会计人才进行了层次划分。

(一)核算型会计,对应于初级会计人才。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任何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这个层次上,会计人员需认真严谨地完成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会计流程。同时,利用核算所形成的会计资料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发挥一定的监督控制作用。这一类会计人才最为重视的是实际操作经验,即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这些事务性工作,掌握较深的会计理论知识等显得并不是十分重要。

(二)管理型会计,对应于中级会计人才。分析和预测是这一层次会计人员所承担的主要职能,也就是对于会计工作和企业经济活动的管理职能。他们需要对企业的各类财务相关信息(不仅包括会计信息也包括其他相关财务信息)进行分析,从中发现对企业至关重要的深层次的经济信号,从而能够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这一类会计人才使得会计部门在企业各部门中成为制衡的枢纽部门,而不再是以旁观者的角度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因而管理会计知识、财经法律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显得愈发重要。

(三)战略型会计,对应于高级会计人才。这一层次的会计人才要能把握企业经济全局,洞察本企业、行业乃至经济整体的运行态势,深刻认识企业资源价值发展过程,从而高瞻远瞩地为企业制定各种财务战略并参与制定企业全局战略。这类人才需要有国际化的视野、战略化的思维、深厚的会计金融等财经理论知识、丰富的实务经验以及对本企业和本行业充分的了解。这类会计人才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上最为需要的,但同时也是最为难得的,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积累,更需要在实践中千锤百炼。

二、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探究

根据以上的分类,我国目前核算型会计数量偏多,而管理型和战略型会计却严重不足。其成因,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国际化。目前我国的会计行业,无论是会计准则还是会计实务都有着与国际趋同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发展经济,必然需要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去。经济全球化,不仅表现为生产全球化、市场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更意味着市场制度的全球化。而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其标准化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为了降低跨国贸易成本并提高其商业合作的效率,会计信息及会计实务处理必然会国际趋同。这也意味着会计行业,不论是理论还是实务,都在不断发展、不断融入大国际背景。我国新会计准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趋势,如其对于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业务的相关规定,既体现出市场经济对会计需求的提高,又体现出国际化的意味。

然而,很显然这些国际化趋势对于现在的会计人员来说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实务的认识、外语能力、全球金融和市场知识等的掌握、了解,都成为提高会计层次的众多“拦路虎”。而中高级会计人才,尤其是掌控全局的高级会计人才,往往是这些能力的综合者,是国际化会计的推动者。可以说,我国会计行业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代。原本在封闭经济体制或在过渡阶段不断摸爬滚打而造就的优秀会计人才,由于理论知识的欠缺和国际视野的狭窄,并不能适应我国经济新时代的国际化中高级人才的要求,而由新市场经济培养出来的新会计人才还正处于不断历练之中。没有积累的发展,当然会使得我国会计行业人才供给捉襟见肘。

(二)会计要求提高增大培养难度。如前所述,企业对中级会计人才的要求是管理级的,对高级人才的要求是战略级的。这意味着,会计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承担核算的账房先生,而是将财务管理和公司发展等事务综合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其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为一个财务负责人,不能只从会计的角度看财务,更要从全局的角度看问题。以企业财务管理中极为重要的成本管理为例,对企业成本的认识不能像一般会计人才一样停留在生产流程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上,而要根据企业供应链、价值链向前端及后端进行延伸,建立面向客户、供应商、设计开发的战略成本观,多角度、多层次、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的生存成本信息。

2.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出现了各种新的会计核算业务,如资产重组中的会计核算、衍生金融工具的核算等。对于这些,中高级会计人才都需要较为深入的认识。

3.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企业也开始由封闭走向开放,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愈加严格。现在的会计信息需要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者等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同时要准确深刻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会计工作者来说,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意味着会计工作难度的提高,也意味着要不断改革和发展会计工作以提供更完备更有效的信息。这些都对中高级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很高,因此,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优秀的会计人才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高校与市场共同造就的。但现实情况是,我国的高校会计教育存在很大问题,培养的专业人才走向社会后还难以承担重任。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教育封闭。很多高校的课堂上,教师只顾传授陈旧的会计知识,而对现实世界经济发展和会计行业的新变化置若罔闻。正如前文所言,目前我国会计行业正处于国际化发展浪潮之中,新标准、新方法、新思想层出不穷,如何引导学生主动认识和理解会计行业的新发展才是一个重大命题。

2.校企脱节。高校的研究成果和教学成果并不是企业所急需的,而企业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却是高校所忽视的。高校和企业的脱节不但造成学生在学校只是学习书本知识,难得有到企业真正实践的机会。更严重的问题是,很多高校教学人员长期与企业脱轨,必不能急企业之所急,也就不能培养出企业真正需要的潜质人才,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走向社会后严重水土不服。

3.会计后续教育流于形式。学生经由学校初步培养进入社会,由市场对其进行实践的历练,但很多时候人们忽略了在实战的过程中仍然需要理论的不断深化,因而会计后续教育是培养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必要保证,但在我国却往往流于形式。

(三)行业人才沉淀导致中高级会计人才流动不畅。优秀会计人才的知识储备不仅是财务方面知识的积累,更是实战经验的积累。一名会计中高级人才,必然是对其企业所在的行业了如指掌,对各方面情况如行业知识和技术、行业融资、行业法律法规、行业发展前景等有着充分而深入的了解。所谓“专”方能“精”。正如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一样,某一行业的会计佼佼者却往往无法胜任另一行业的中高级工作,笔者将其称之为“行业隔阂”。以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例,一方面,相较于在车间封闭连续生产产品的制造业,建筑业对于建筑工程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建筑业会计,尤其是中高级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有丰富的基建相关知识。因而,即使是在制造业身经百战的优秀会计人才很可能也难以胜任建筑业的工作。由此导致的问题就是行业间人才的流动不畅。笔者在调查走访多家企业时发现,如果要引进财务人才,企业普遍倾向于同行业企业中的中高级人才,而对外行业的财务人才往往敬而远之。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现象,如果前文所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是会计中高级人才“数量性紧缺”的问题,这一现象导致的就是“结构性紧缺”。

三、对策研究

根据前文的成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高级会计人才的紧缺主要是由于总量偏少加之行业间流动性不强,即所谓的数量性紧缺和结构性紧缺造成的。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一)加大会计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出能够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并能满足会计信息质量高要求的现代化会计人才。这需要从两方面入手:

1.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高校会计教育应当改变其落后封闭的教学风格,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会计教育体制,培养出适应我国当代经济发展的会计潜质人才。高校应当与时代接轨,将国际化会计实验引入课堂,将当代会计行业新发展引入课堂,将当今世界经济金融的瞬息万变引入课堂。学生在学校应当学会以财务的角度分析经济及企业发展,而不仅仅是学习会计核算的固有知识。另外,加强校企合作,使得企业会计需求和高校会计教育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的机会和时间,更需要为高校教师提供融入企业的机会。高校的初步教育为市场培育中高级会计人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建立和完善会计后续教育体系。中高级会计人才成长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不断磨合的过程。期间,如果有完善的后续教育体制为成长中的人才提供理论指导,会对人才的成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当由政府或者一些会计组织牵头,组织各层次会计人才的后续教育工作,激发潜能,提升思维,全面推动会计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发展。

(二)针对结构性紧缺问题,会计人员本身要注意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宽度,增强自己在相关行业间的流动能力。当然,行业隔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其导致的结构性紧缺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在引进会计人才时其选择面会相对较小,成功获取专业知识精湛实战经验丰富又与本企业非常匹配的中高级会计人才的难度是比较大的。那么,企业应当做的是积极培养属于自己的中高级会计人才,他们对于本企业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会更有利于企业的财务平稳运行和企业战略实现。

四、结语

本文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现象进行了详细探讨,对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此为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根据不同层次会计人才承担的职能对会计人才初中高级层次加以划分;其次,将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的成因归结为三个方面,并对此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从成因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中高级会计人才紧缺现状的相应对策。高质量的会计中高级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和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础。高校、企业、政府以及其他各方应当通力合作,不断推动我国会计行业国际化发展,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培养大量的现代化会计人才。

高级会计论文:提高独立学院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摘要:本文以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导向,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从高级会计学的研究内容和教学现状入手分析,创新高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独立学院 高级会计学 教学质量

一、引言

《高级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与中级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不同的是,高级会计学主要涉及企业特殊的,不常见的会计业务,或是特殊行业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

从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来看,财务会计应包括中级会计学和高级会计学两部分内容。因此,高级会计学应是中级会计学研究内容的补充,是中级会计学内涵和外延范围的拓展。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高级会计学与中级会计学的地位同等重要。

二、高级会计学的研究内容

《高级会计学》课程已在高校会计专业开设多年,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增加了许多新的业务内容。然而目前,关于高级会计学应涵盖的研究内容却没有达成共识,导致高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不同高校,因人才培养目标、教材选择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笔者对国内财经类院校《高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大致包括: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所得税会计、租赁会计、外币交易与外币折算、物价变动会计、合伙与分支机构会计、清算会计、衍生工具与套期保值会计等内容。

三、独立学院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制定教学大纲时没有考虑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独立学院应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为地方经济服务,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都应紧紧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

然而,《高级会计学》课程在教学内容选定和教学大纲设置过程中都没有考虑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制定与公办院校同质化。教学任务重,教学内容难,教学效果差,难以实现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材内容多、难度大,不便于教学使用

目前,关于高级会计学的研究体系尚未形成,涵盖的内容也不统一,导致各种版本的《高级会计学》教材内容编写相差甚大,普遍存在内容多,理论性强,解释抽象、难懂,缺少案例等情况。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定与公办院校同质化,教材选用也与公办院校同质化。使得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式单一

高级会计学研究的是“特殊业务、特殊行业”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学生对于这些特殊的经济业务和行业知之甚少。而教学方式又多是采用针对概念和例题,进行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对《高级会计学》课程的学习感受多是理论性强,专业术语多,解释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为应付考试,学生只能是对例题的死记硬背,失去了学习兴趣,影响了这门课的教学效果。

(四)传统考核方式,弱化了对课程的考核作用

独立学院对《高级会计学》课程的考核,往往采用卷面答题的传统方式。而高级会计学所涉及的部分研究内容具有前沿性和较强的理论性,传统的卷面考查方式,无法起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考核作用,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

(五)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教学需要

师资力量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师资队伍普遍存在职称低、经验少、实践弱的问题。而高级会计学研究的内容理论性强,业务处理难度大,需要代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专业发展。要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问题的根源入手解决。

四、提高独立学院会计专业《高级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依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选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

独立学院应以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人才为办学的立足点。因此,对于理论性强、教学内容多的《高级会计学》课程,独立学院会计专业应依据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地方企业经营的普遍业务类型对研究内容进行筛选,分清主次,合理地制定教学大纲。这样,既能在有限的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依据教学大纲,编写适合独立学院使用的教材

针对目前“高级会计学”教材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编写适合独立学院使用的《高级会计学》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注重对案例的搜集,内容的筛选,例题的整理。应依据教学大纲,整理、筛选高级会计学的研究内容,组织代课教师编写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应注意与《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内容的衔接问题;编写内容应注意结合日常教学的难易程度,概念解释通俗,理论表述易懂,穿插案例帮助理解,例题解答条理清楚;再针对教材各章节的内容,编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习题,作为学生课后的复习资料,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高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将专题讲座引入到日常教学环节中

高级会计学研究的是“特殊业务,特殊行业”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具有前沿性和较强的理论性。独立学院会计专业考虑到人才培养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对高级会计学的研究内容进行删减和调整,这就使得高级会计学研究内容的整个框架体系不完整。

专题讲座,具有占用时间短,信息量大,言语通俗,沟通直接的特点,被作为高校日常教学外,对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研究进展、发展趋势的解读和分析,是课堂教学无法给与的一种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将专题讲座引入到《高级会计学》课程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将难懂的、少见的、前沿的研究内容以专题讲座的方式,采用图片、视频、评论、资讯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既不会占用过多课时,还能体现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拓展学生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级会计论文:有关正高级会计师的评价体系与能力建设探究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会计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下的会计人员已经不可能只是单纯的记簿和对财务信息进行简单的编制,最主要的就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最为主要的决策信息在有关正高级会计师的能力建设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是建立起一套科学、严格的正高级会计师的评价体系,对会计从业者的能力做出最为科学的评测,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正高级会计师;评价体系;能力建设探究;市场环境

一、绪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经济全球化的速度加快,当下的会计人员已经不可能只是单纯的记簿和对财务信息进行简单的编制,最主要的就是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最为主要的决策信息。在这种情势之下,就必须要求会计人员从根本上增强自身的个人专业知识,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能与修养来满足当下不断变化经营环境之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

二、建立高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必要性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在当下建立起高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资格,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一,当下的经济发展对于会计人员的需求已经非常大,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成熟,都是的会计工作变成经济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活动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而相对应的,是会计人员的地位不断的提升,在之前被重视的副高级会计师职称,与当下的经济环境是不适应、不对等的,而且还与会计工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相匹配;其次来看,在会计行业推行正高级的技术资格,对于会计行业与其他行业平等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还可以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第三个方面,正高级的会计资格,不仅是会计师资质与能力的象征,还是他们求职的重要凭据。对于会计人员来讲,评定高级会计师,会使他们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从而可以充分有效的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以此为目标,不断的走向进步,最终推动整个财务会计队伍的良性建设。在当下,正高级会计师的选拔以及评价机制已经成为当下财会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从业经验得出的相关结果来认为,对正高级会计从业者的能力建设,需要关注的方面非常多,不仅仅是对能力的判断和选拔以及对职业技能的界定,还需要在全行业内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更需要不断的创新后续教育的形式。总之,需要通过多种有效的形式来推动正高级会计师的评审机制。

三、使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激励和甄别能力

能力作为一种私人化的信息,绝对不可能通过肉眼观测得到,这也就有可能会造成低能力者冒充高能力者的可能出现,如果这种冒充成为一种普遍化的趋势,那么相关的从业人员的当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所以,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能力进行判断和评价,就成为必然,这其实也是当下我们制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的深层次原因。我国现在已有高级会计评定制度,这个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高级会计的评价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统一,在考试与评价两种手段的互相补充下,全国范围内的高级会计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保持了统一,从而加强了会计高级职务资格的权威性。

四、对职业能力的测定,是我们建立正高级会计评价体系的基础

我国的正高级会计师的职责以及能力需要达到多高的水准,受到会计目标的影响。同样,作为正高级会计师来讲,他们的能力与资格的定位必须也要围绕着会计的目标来定位的,总的来讲,高级会计从业者绝对不只是被动的反应和提供相关的信息,它应该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参与者,必须要及时、正确、科学的反应企业的财务信息。除此之外,正高级别的会计师还需要站在比普通的会计师更为高级的层次,他必须要勇敢的承担起社会责任,将企业实践的过程中的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甚至将方案进行理论化加工,从而也能对其他的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形成一定的借鉴作用,并以此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综合来讲,高级会计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其一是非常好的理论政策水平;其二是要具备科学有效的职业判断能力;其三是要具有对内控制的能力;其四是要具备财务管理的能力;最后是指高级会计师能够很好的运用会计相关知识,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信息。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正高级会计师评价体系

在当下,要想从根本上推动正高级会计师的能力建设,必须要想方设法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在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节包括申报条件的限制、具体考量标准的设定、评审程序的设定以及后期对评审活动的后续管理及其最后的人才利用环节等等。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全社会对于会计师的能力都提出了相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因此,这也是我们推动正高级会计师能力建设的一个良好的契机。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是建立起一套科学、严格的正高级会计师的评价体系,对会计从业者的能力做出最为科学的评测,从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级会计论文:《高级会计学》教学应用研究

摘要:高校《高级会计学》“特”、“难”、“新”的特点,决定了其难以掌握,而案例教学的“情景式”特征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该课程的内容。虽然案例教学已受重视,但是实施现状不容乐观。本文认为,应从思想、目标定位、资源建设以及科学组织等方面完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 高级会计学 职业判断能力

由于《高级会计学》“特”、“难”、“新”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又好又快地吸收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而适时引入案例教学法,对培养、训练学生运用该课程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级会计学》课程特征要求运用案例教学法

《高级会计学》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延伸,同属于“对外报告”会计,决定了其程序的相似性。而《高级会计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对会计人员更高能力的需求,需要以动态经济环境为语境,设计具有实战性的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一 )《高级会计学》的主要特征 (1)属于财务会计范畴。不管高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在业务范围上有何重大分野,高级财务会计仍然属于财务会计系列,这是因为:高级财务会计也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高级财务会计也是以合法的会计凭证为记录经济业务的依据;高级财务会计也是依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依据账簿编制对外缀出的财务报表。从本质上看,高级财务会计也是以记录经济业务为手段而全面介入企业经营的一种管理活动。总之,高级财务会计在计量手段和核算程序上与中级财务会计完全一致,符合财务会计的一般特征,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对外财务报告问题。(2)突出特殊业务。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特殊主体。高级财务会计研究跨越单一会计主体的会计业务是它的特色之一。在中级财务会计学中,一般只论述以一个企业为主体的会计业务,即具有会计主体单一化的特点。在高级会计学中,则注重论述由于会计主体假设松动而产生的多层次、多系列的会计主体及其业务。这样的业务主要表现为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会计,企业集团或跨国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内部转移价格和外币报表折算会计等。另外,高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特殊主体还包括特种组织方式的企业,如股票上市公司,同时也包括合伙经营企业和合资经营企业。股票上市公司在组建和经营期问面临特殊的信息披露和中期财务报告要求,合伙企业会计和合资企业会计在股东权益方面有特殊内容。除此之外也有部分观点将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纳入高级财务会计范畴,其依据是政府及非营利组织是一类特殊组织。当然,从我国的会计实务和会计教育现状来看,也有一部分教材主张将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与营利组织会计(即企业会计)平行的另一大类会计而单独设置。其二,特殊时期。高级财务会计所研究的特殊时期发生的会计业务,是专指诸如企业解散清算、破产清算时,企业合并和企业改组、重组时,或者是社会发生较大的物价变动时产生的会计问题。虽然企业清算只是个别企业的事情,但应将这种业务在会计期间上作特殊处理,即将清算的起止日期专门作为一个特殊的会计期间处理;而物价变动虽涉及的企业多、范围广,但在会计处理上还有“反映价格变动影响的资料”和“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之分,因此也应紧紧抓住其在时期方面的特征,将其归类为特殊时期发生的会计业务。总之,此类业务具有时间性的特点,即只是在企业发展的某个时期内才会发生的会计业务,处理此类业务“间”概念特别重要。这也可以看成是会计环境在时间上的表现。其三,特殊行业。高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特殊行业并不是我国一般提及的工业、商业等,而是指诸如租赁公司、期货公司及与之相类似的经纪人公司等在业务经营上有独特之处的行业。对于这些行业,其业务处理较为复杂,部分业务在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中尚未深入涉及,将它们纳入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围,体现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意义。其四,特殊业务。高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是在某些特殊组织中需要进行核算和反映的特殊经济业务,并非在每类组织中都会发生的常规经济业务,如遗产与信托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等,它们仅在某些企业中发生,不具有普遍性。因此,按照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分工的原则,将此类超越一般财务会计内容的特殊业务归为高级财务会计是顺理成章的。(3)容纳新兴业务。高级财务会计在层次上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延伸,与中级财务会计的分野标准之一是新兴业务与常规业务的关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新会计问题属于高级财务会计的研究范畴,如财务报告的改进、现值与公允价值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社会责任会计等,集中体现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前沿领域。(4)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我国著名会计学家常勋教授1999年出版专著《财务会计三大难题》,把合并会计、外币报表折算与合并、物价变动会计列为会计的三大难题,2002年又出版一本名为《财务会计四大难题》的专著,除了前述三大难题外,又将衍生工具会计列为高级财务会计的新难点。会计难题在理解要求上高于中级财务会计,在解决方案上存在较多争议和选择空间。

( 二 )案例教学契合了该课程特征内含的人才能力需求 案例教学法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使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受益的目的,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该方法改变了传统“填鸭式”说教的单向传输让学生产生的厌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深入思考问题,从而挖掘学生潜力,发挥创造性,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能力。就《高级财务会计》而言,其上述特征决定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这就要运用案例将鲜活的交易或事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身临其境,了解处理对象的本质,自主寻求能刻画经济现实的会计方法,快速实现从会计课堂向社会现实的转变。(1)案例选择的现实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信息化时代,案例的选择渠道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案例均来自于现实经济生活中新近的、有争议性的、切合理论内容的素材。因此,案例教学是以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启示下,使学生自觉地进入经济生活现实,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的实践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其中重要的是,通过现实案例的全面解读,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企业现实经营的整体性、全面性,将分散在同一教材不同章节甚至不同教材中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化,并具有灵活性,以应对变化不定的经济活动。(2)案例教学的系统性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计处理过程的系统性,决定了只有具备严谨逻辑能力才能做好会计工作,而案例教学有助于该能力的培养。案例取自于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均有相应的客观依据,其是对现实经济活动的仿真与模拟,能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和具体真实的感性材料。因此,案例教学法通过利用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促进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特别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从材料阅读、问题讨论与分析到文字总结,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的从表面现象到本质内容过程,通过案例系统分析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严谨逻辑思维的形成,实现同理论知识向实践转换“质”的飞跃,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量”的积累。需要说明的是,来自资本市场中的反面案例在教学中具有更大的震撼力,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启迪其深入分析有关问题。 (3)案例教学的研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专业的魔力在于职业判断能力的运用,整个会计教育过程,基本围绕职业判断能力培养展开,具有开放性体系的《高级财务会计》更需要“实质重于形式”的职业判断。案例教学法能利用剖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改变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条块式的分割状态,使相关课程的内容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全面、战略高度思考会计问题。案例教学中,问题驱动的学生主动参与、启动发散思维、头脑风暴式的自由讨论,能及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全面、深入剖析案例所涉经济与交易实质,据此提出备选处理方法,并结合实际进行职业判断,通过案例提供的“情景模拟”来体验企业在做出会计政策选择过程中的全面权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深入理解会计行为真谛。

二、《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执业能力中作用已受到重视,并在财务会计类课程教学中逐步推广运用,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 一 )案例教学是会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从表(1)可以看出,由于会计专业对实务操作能力要求较高,用人单位对“加强会计实践课程”的呼声最高,这表明实践教学(包括案例教学的运用)是会计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一、会计类课程内容庞杂,而专业课课时非常有限;二是比较落后的教学手段降低了单位课时的效率,虽然多媒体的运用能够加大课堂信息量,但是单向灌输的手段难以挤出课时进行综合性的案例分析;三是专业教师能力和精力的有限,难以进行恰当案例的搜集与整理,为案例教学提供素材。

( 二 )国内现有《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 根据案例教学的基本规律,通常要求按照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根据会计案例反映会计与理财实际活动的复杂程度,结合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合理确定会计案例教学的内容和学时,安排的会计案例教学进度与课堂理论教学进度,从时间和内容上应该是一致的。但近二十多年来,我国会计理论界与教育界尽管在认识本科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上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但也出现各大中专院校在会计教育总体目标定位上的纷争。由此,引发在大多数高校会计教育中是否引入案例教学以及实行案例教学的目标定位莫衷一是,从而影响到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效果。另外,现有的《高级会计学》案例设计开发落后,资源缺乏。因此,由于受到专业课课时的限制、教师的精力限制等原因,使得目前会计学案例教学随意性较强,突出表现在没有系统、全面、及时更新的案例库资源。现实教学中缺乏问题导向型案例,使用的案例大多是随意选取,并没有与整体课程目标、进度结合,资料陈旧、匮乏,不能反映会计实际工作的现状。

( 三 )《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组织实施不够合理、科学 会计案例教学旨在配合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会计与理财的理论知识和组织会计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会计案例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但现实的状况是,无论在案例的准备、讨论与分析、引导以及案例报告撰写等环节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有些甚至并没有按照案例教学的必要程序进行合理组织。

三、《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完善的对策建议

案例教学是对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意味着更高的要求,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 一 )思想、理念上重视案例教学 如上文所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已被认识到,但是还限于泛泛而谈,未能从全过程视野重视。鉴于此,(1)高层应重视案例教学,特别是学院甚至学校应提倡创新案例教学,鼓励教师积极建立案例资源库,而案例收集、整理与更新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汗水,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案例教学方面研究的资助立项力度,并适当减轻从事该项改革教师的工作量。(2)作为授课教师一定要从科学角度重视案例教学,将其作为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恰当嵌入案例,使案例起到容知识性与实践性一体的效果,而不应为了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更不能应以案例作噱头,结果是课堂很热闹,课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一无所知。(3)引导学生重视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师的指导者与组织者的定位,一方面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案例讨论,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在案例讨论时,教师应是组织者,为学生搭建好交流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二 )《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目标定位 以“安然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资本市场公司财务丑闻,引发全球对会计准则“规则基础”(Rule-based)与“原则基础” (Qrinciple-based)之争,逐渐转向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为典型代表的“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模式。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的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的趋同,意味着我国会计也已转向“原则导向”。 原则基础的会计准则决定了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职业判断空间,即,针对许多交易或事项而言,并不存在唯一正确的答案,而需要在差异很大的多种答案中选定最能如实刻画交易实质的结果,这一能力的塑造需要长期训练,而案例教学是有效的方法。具体《高级会计学》而言,对特殊交易或事项进行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和报表金额的确定是以一定的假设为基础的,假设的改变必将引起判断的变更,通过典型披露案例分析要求披露的与会计政策选择和与对资产或负债金额估计风险有关的重要假设,将有助于学生理解在财务报告编制中如何进行职业判断,从而提升其职业判断能力。

( 三 )《高级会计学》案例资源建设原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散乱的实例以及支离破碎的事件说明难以实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而经过合理加工的系统、全面的案例资源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良好素材。我们在案例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密切结合《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高级会计学》是为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理论分析和解决复杂会计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进行案例取舍时,应结合课程专题需要,选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的案例,如结合《企业合并》一章,可以从我国证券市场中选择不同合并方式的案例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对所学的相关书本知识,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有关问题。反之,如果设计的案例完全偏离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就难以实现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功能。当然,综合性案例具有的跨章节内容不是脱离课程,而是系统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所必须的。(2)要能营造活生生的情景。目前,教学中用到的很多案例是案例编写者杜撰的,像是故事,虽然可能动听,但是很难给学生鲜活的场景,对现实的理解帮助有限。近几年连,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与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媒体的多元化,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现实案例素材,案例教学中应可能使用真实的上市公司案例,这样学生才能感到真实可信,从而不仅会认真阅读和深入理解该案例本身,而且还会有兴趣进一步查找与该案例相关的资料。另外,案例撰写中,除对案例本身提供的做法进行分析外,还应提出相关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背后的力量。(3)应具有前瞻性。《高级会计学》的部分内容的具有争议性,如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遵循的理论有:母公司理论、所有权理论与经济实体理论,这就要求在选择相关案例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从目前来看,经济实体理论是大势所趋,应运用这一理论来设计案例问题;同时,在我国会计准则变革的年代,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案例素材的时间效应,保持案例所隐含的问题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动态,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会计处理方法在现有的经济形势下是否仍有借鉴作用。

( 四 )《高级会计学》案例教学过程 准备好了案例资料,下一步的关键是按以下要求科学组织案例教学过程。(1)安排小组讨论。老师提供主要案例线索以及学生难以获得的文献资料;学生则根据教师指导阅读教材及参考文献、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仔细研究案例情节,经充分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及结论,并准备好课堂的发言讨论讲稿。(2) 课堂展示。从组织形式来看, 课堂展示是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展开的全班讨论,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并对其他小组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方式能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起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在该阶段, 老师应让学生成为主角,把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拓展思路, 深化对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3) 教师点评。在学生对某专题案例进行讨论后,老师应进行归纳总结、作出恰当的点评,明确学生分析的优缺点,并指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理解案例背后的因果关系。(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是讨论成果的书面表达,经过上述环节的实施,学生对相关案例的分析结论一般会有一定的深度,应进一步通过文字整理,完善相关结论,使案例分析系统化,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高级会计论文:解析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摘 要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以及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促进了高级会计理论的改革和发展。由于高级会计理论是建立在初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专业性较高的财务会计,并且突破了会计假设的限制,涉及到企业特殊经营领域方面,所以加强对高级会计理论的研究,对于完善我国财务会计理论体系,指导企业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点,本文从介绍高级会计理论内涵和理论基础入手,对其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进行解析。

关键词 高级会计理论 生产经营 合并会计报表

一、高级会计理论的内涵

高级会计理论具体是指在对原有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对企业出现的特殊交易和突发事项进行会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的总称。由于高级会计非常专业,因而,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要求较高。高级会计理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其一,高级会计理论归属于财务会计的范畴。虽然高级会计的工作对象并不包括具体的货币,但它的工作目标却仍未脱离对企业资金的管理,通过高级会计对企业资金的有效管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益。由此可见,高级会计的工作范围仍在财务会计的范畴以内;其二,高级会计理论主要是将财务会计当中的一些特殊领域作为研究对象。初级和中级会计主要的研究对象是财务中的报表及票据,具体工作内容是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资金的收、支情况进行审查与核算,由此不难看出,初级和中级会计的工作核心在于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整理和统计。而高级会计与之存在较大的不同之处,其工作内容的核心是对企业资金的流动进行管理和资金的具体配置,虽然这两个方面在企业资金管理当中仅占据较小的比例,但对它们进行管理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有利于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其三,高级会计理论是对财务会计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和修正。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会计而言,高级会计的职能远远超出了它的实际工作范围。在高级会计管理中,要求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对各种数字和数据的敏感性及专业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经营。为此,高级会计现已成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它的管理理论也是在传统会计理论中发展而来的。

二、高级会计的理论基础

(一)高级会计不再受会计假定的限制

所谓的会计假定具体是指在对企业进行评估以及企业生产过程财务状况的预计中,以假设的方式确定出来的会计职能范围,即会计工作的权限和界限。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计划以外的情况,导致这些情况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资金管理活动过于复杂,并且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之多,这使得财务计算的过程中会遇到企业破产或是企业合并的现象,从而增大了财务的核算难度,这充分体现出了会计工作的复杂性。

(二)高级会计的会计原则

财务会计原则主要是按照会计假定来进行制定的,即以假定中的任务为依据制定会计在处理相关事项时的行为准则,为此,财务会计原则对会计日常工作及行为方式都具有严格的规范作用和指导意义。但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突发事项财务会计的行为准确却并不能涵盖全部内容,此时便需要灵活掌握。需要阐明的是对于一些广泛适用于财务会计行业特征的纲领性原则,是坚决不允许违反的。会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可靠性。该原则既是财务活动的基础,也是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底线,原则要求必须确保所得数据的真实准确,决不允许存在虚假成分在内,否则所有财务行为均不成立;其二,相关性。财务工作中常常会涉及大量的资料和信息,而财务人员则需要按照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重点对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选择,并从中排除一些与工作不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其三,时效性。信息的时效性是其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要求信息的搜集和整理都必须及时,并在第一时间内将统计出来的结果呈报给相关部门,以作为该部门开展工作的参考依据。

三、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高级会计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衍生工具会计、套期会计、合伙会计、企业破产清算会计等内容。以下仅对高级会计理论中合并会计报表、外币报表折算、分支机构会计、套期会计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一)合并会计报表的应用

合并会计报表是指综合反映以产权纽带关系而构成的企业集团在某一期间或地点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流转情况的会计报表体系。合并会计报表主要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利润分配表、合并现金流量表。

合并报表由控股母公司在会计年度终了时编制,该报表主要为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提供会计信息。在公司经营管理中,母公司应当与各子公司共同使用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会计决算日和记账本位币,对于以外币表示的境外子公司会计报表应当按照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表示的会计报表。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权益性资本会计处理方法应采取权益法。

(二)外币报表折算的应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跨国经营日益增多,在此情况下跨国公司得到迅猛发展。外币报表折算就是将国际企业境外营业的财务报表转化为母国通货计量的报表,以保证报表信息具备可比性。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折算境外经营的财务报表时,应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折算资产和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除“未分配利润”外,其他项目均采用发生时的即期汇率折算,产生的折算差额单独列示于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既可以采用交易发生日的即期汇率折算,也可以采取与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近似的汇率折算。

(三)分支机构会计的应用

分支机构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生产经营、业务发展等方面均受到总公司不同程度的制约和控制。设立分支机构是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公司经营中,总公司与分支机构应当分别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定期编制财务报表,总公司可将分支机构的财务报表作为内部管理的重要信息依据,不对外披露。总公司作为对外披露财务报表的独立会计主体,披露的财务报表中必须涉及分支机构的会计信息,使两者的报表联合起来,调整和抵消总公司与分支机构的会计事项,统筹编制能够全面反映整个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也就是联合会计报表,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四)套期会计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和一些大型企业不断运用看涨或看跌期权、利率上限或下限、远期外汇合同等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其目的在于利用衍生工具来消除因信用、价格的变动给企业资产或负债造成的负面价值影响。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运用套期会计理论建立衍生工具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衍生工具内部控制系统健全的情况下,才能根据企业经营战略和风险管理目标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衍生工具操作策略,合理、科学地选择交易品种。当企业完善自身内控体系后,便可以对套期会计处理方法做出选择,确保该方法能够降低运用套期会计的成本,提高套期会计的成功率,并根据会计准则规定,披露套期会计信息。

高级会计论文:探索加快陆良县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途径

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中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遵循会计人才发展规律,明确会计人才建设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陆良县会计人才规划已为我县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绘就了宏伟蓝图、指明了方向、制定了目标,使我县的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搭上了快速直通车。

一、陆良县会计队伍人员构成基本情况

陆良县辖8镇2乡1个华侨管理区,共有企事业单位609个,其中国有企业15个,非公企业409个,规模以上企业46个(年产值在2000万以上),事业单位139个。企事业单位共有会计师558名,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00名,初级职称456名。高级会计师具有本科学历1名;中级会计师具有本科学历28名,专科及以下72名。

多年来,我县的会计师人才队伍培养一直采用以财政局为主,各单位为辅的培训模式,以日常业务培训为主要内容,大多数都为被动培训。会计职称晋升主要采用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为主线,各单位组织人事科为支线的晋升机制,使全县的晋升机制为一个模式和一种途径,与各行各业的实际情况不配套和不协调。近几年,虽然我县的培养机制、体制,考核机制、体制和职称晋升途径有所改变和加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全县会计队伍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二、加快陆良县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

财政部王军副部长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成为企业资本运营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行家里手,会计行业成为受人尊重、为人信赖、被人重视的行业之一,中国的会计行业在国际舞台更有创造力、更有影响力、更有话语权”。为如何确定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做了很好的诠释,即从实际出发,着眼未来,进行战略性思考,定位于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复合型中高级会计人才就是培养中高级会计人才多学科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素质,不仅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出类拔萃,还必须了解相关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形成融合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能力,树立既有益于个人发展也奉献于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中高级会计人才必须要有国际眼光,成为国际化人才。具体从陆良县的实际来看,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

(一)合理定位,找准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途径的支撑点

1、政策定位。2012年,是我党新老干部交替的关键时期,也是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的重要时期。全县各级会计人才要紧紧围绕全县工作重心,服从和服务于工作大局,紧扣会计工作的主体责任,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全面作好会计工作。会计主管部门一是要全面分析,正确把握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思想稳定、工作稳定、生活稳定;二是要及时配合党政解决好、处理好会计工作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迎接“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三是建议将目前我县企业、事业单位的中高级会计人才纳入县“十二五”人才培养发展规划,完善我县会计人才政策,实施会计人才工程,为我县会计人员搭建创业平台,全面提高会计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

3、机构定位。要实现我县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设置科学的知识能力培养框架,全县10个乡镇和1个乡侨农场管理区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成立组织机构,形成“县—乡(镇)”两级培训网络,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分级分类培训,采取领导干部培训班、综合性培训班、适应性岗位培训班、业务骨干培训班和集中办班、异地办班、联合办班等形式,注重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培养的效用性,缩短人才成长周期,切实提高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贡献,充分发挥榜样、导向作用,带动全县会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监督定位。会计是现代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通过一系列会计程序,提供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决策、管理,提高现代化经济效益,服务与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此迫切需要各行各业的会计人员能更好的肩负起核算、监督的职能。会计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增加量化指标、增加评比考核机制、增加横向交流、增加工作奖惩等方法,切实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会计人才,完善会计人才的评价和使用机制,促进拔尖会计人才脱颖而出。

(二)完善机制,不断优化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架构

1、进一步完善规范建设。近年来,随着全县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数量的增加、结构的变化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动,陆良县财政局需按照加强管理、方便办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细化管理措施,加大管理力度。把“明确职责,规范运作”作为关键、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会计人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会计及相关学科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不断发展和变化,客观上需要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并通过这项制度不断地对会计人员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和创造能力。

2、进一步完善培训模式。培训模式是培养定位、实施培养目标的核心机制,多年来,由于各种历史和客观原因,导致我县会计从业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的组织件、教育件、硬件和软件缺失,体制不顺、机制不畅,应要求的文件中没有写到,文件中写到的没有做到,做到的没有总结到,使培训流于形式,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近年来作为主管部门的县财政局改变观点、创新思路、完善培训形式,采取就近、就地、短期、送教上门、网络学习、远程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外出培训要采取“带着问题学习、带着课题研究、带着成果汇报”的培训模式。积极推行互动式、案例式、研讨式、模拟式等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考察学习与工作交流结合起来,提高培训效果。通过建立学习、研究、实践、交流平台,系统学习知识,强化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学员知识结构,全面培养和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3、进一步完善依托载体。未来人才应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均衡发展,科技本领和人文素养的相互渗透与有机结合,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全新的结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辩证统一。县财政局探索开展跨地区、跨部门、跨学校的合作培训,广泛运用网络培训快捷、方便的特殊优势,拓宽干部培训渠道,建成更加科学开放、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教育培训体系。精心实施,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全面培训。

(三)强化服务,为加快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坚强保障

1、机制服务。县委、政府要将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作为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列入对各单位的年度综合考核之中,与其它经济社会指标同步考核、同时公布,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和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县财政局应致力于会计人才培养途径的长效机制,保障各项工作的持续开展,在评先、选优等方面,优先考虑达标的单位。同时,每年对有关单位进行一次检查和考评,确保各单位中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

2、指导服务。县财政局要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着力培养造就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具有国际业务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为主要目的;同时应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健全机制,针对各单位实际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努力建设一支符合陆良实际的高水平会计人才队伍,为促进陆良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扎实的会计人才保障。坚持和完善以组织培训为主,自主选学为辅的参训机制。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统筹协调,解决多头培训、重复培训、多年不训的问题。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培训地点。形成重要班次重点调训、主要领导点名培训、自主选学灵活培训的参训机制。建立完善培训情况反馈和通报制度。

3、作用服务。由于主、客观原因多年来,许多单位没有专岗专设,使在职会计人员不能正常聘任和考核,有的单位虽然设有专岗,但由于领导的认识偏差,专岗被挤占,使从业人员迷失目标,动力不足。近年来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多渠道、多措施、全方位地切实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工作,扎实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会计队伍。同时根据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6号)、《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06〕19号)、《云南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云财会〔2007〕22号)和《云南省2011年和2012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不断建立完善与有关人才使用部门的沟通合作机制,加强与人才所在单位的沟通,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形成推动培训机构联系实际办学、学员联系实际真学的机制,提升全县会计从业人员解决实际工作难题的能力。积极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使用模式。

谁拥有人才,就拥有发展的先机,就拥有光辉的未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企业生存环境面临空前压力,市场对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会计人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传统的会计教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从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突出应用能力,提升创新能力,培养适销对路的会计人才,是会计人才的根本出路,也是会计专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仍面临更加繁重的任务和挑战,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相关部门要各尽其责,齐心协力,形成合力,扎实推进会计人才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要把会计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用人单位要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使用。要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继续着力推进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着力培养提升中高级会计人才的能力和水平,着力抓好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及能力框架建设工作,切实提升全县会计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为陆良经济的又快又好发展贡献力量。

高级会计论文: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

摘 要:了解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分析高级会计理论在应用中需要遵循的相关原则和对策,以便更好地把高级会计理论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去,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企业在运转过程中处于良性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级会计理论; 企业;生产经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出现了以往没有的上市公司业务、房地产开发业务、企业破产清算业务、集团公司业务、跨国经营业务等新的经济业务,原有制造业也面临市场疲软、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的压力,这些都要求会计理论体系由传统单一向高级会计理论发展。相对于传统的会计事务,高级会计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其实用性和应用性,把培养从业人员学会利用会计理论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作为重点。并且高级会计理论也会加强对经济发展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和会计业务进行分析和判断,制定出可行的方案,为领导的决策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服务。

一、 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

1.高级会计理论从属于财务会计,能正确反映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

企业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种方式 ,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以编制对外报告,管理会计是从内部管理控制和预算两个方面为内部管理提供会计信息。高级会计是以解决特殊经济事项的对外报告以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较为复杂的会计实务等问题。比如,物价的变动、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破产、资本清算、企业上市、股票的升降、分部报告等等。它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和财务会计理论,把企业作为会计主体,进行研究如何在以少数报表为基础,编制出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所需要的企业经营情况、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详细信息,以满足财务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以及管理者对企业经营的知悉权。为企业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策略,提供直观、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2.高级会计理论是对企业面临特殊事项的处理的有效理论基础。

传统的财务会计所处理的经济事项具有经常性发生,结构单一,处理模式单纯等特点,比如,对存款和投资、固定资产等的核算都只是利用原有的理论来计算和预测,缺乏全局性和远瞻性。高级会计所处理的是特殊事项以及危机事件,是企业经营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或特定的环境下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在危机中制定危机防范计划等会计实务,比如企业在面临着破产的情况下做出的重组时间和清算会计项目等等。企业处于非持续经营等特殊情况下的会计问题。又如企业破产、解散和清算,以及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资产评估,分部报告等。高级会计理论的出现和应用使得经营者在面临各种突发状况时,不会盲目的采用传统的会计理论去处理,导致更严重的后果,而是利用高级会计理论去分析,制定出应对特殊事项的方法和策划。

3.高级会计理论为企业管理者在实际决策中提供有力依据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大量的市场信息以及同行业竞争状况等,不仅需要财务会计提供的成本、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而且需要能适应与企业内外部管理的各种管理信息和经营规划。这些信息包括经过进一步加工后的财务信息,也包括大量具有特定形式和内容的非财务信息,如实际的和预期的、历史的和未来的、局部的和全局的、技术的和成本的信息等。只有根据这些全面、详细的会计材料,企业管理者才能够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达到预期的目标,认清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市场的趋向。高级会计理论不受传统会计法规和固定会计程式的制约,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技术方法,它有可以对从各种不同渠道取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改制,使之成为符合企业内外部管理需要的数据,成为满足企业管理者进行预测、决策、计划等工作需要的信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决策过程是管理人员选择和决定未来经营活动方案的过程。正确地进行各种决策,企业才能实现未来生产经营的最优化运转和最健全的规划。但是要制定正确的决策,不仅需要及时获取和提供会计信息,而且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地加工和有效地利用。高级会计理论需要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正确地表现和评价决策方案,帮助企业各级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

二、 加强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相关对策

目前,高级会计理论已经被广大企业经营者引用,并取得有效成果,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受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会计理论自身的缺陷、会计人员的理论素质缺乏,会计手段单一落后等直接影响高级会计理论的作用和效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实际使用中面临着种种阻碍和困难。下面,就加强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一些相关对策。

1.深化企业经营改革,创造良好的会计管理应用环境

不断深化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体制,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财务公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高级会计理论的应用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环境,使得高级会计理论能够牢固的建立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中,与生产经营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套适合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体制。

2.正确理解高级会计理论的含义和架构,恰当运用会计方法

高级会计理论很大部分是从实际应用中总结出来的,是从劳动中提取的精华,但有部分理论是从其他学科中提练出来的。比如回归分析、边际成本、经济批量、机会成本等。在实际运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正确找到适合辅助其工作和统计的方式方法。要与实际生产相吻合。切勿出现理论高于实际,脱离生产谈理论的情况。因此,需要正确研究和理解高级会计理论的含义和架构。归纳、总结、整理、分析国内外企业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管理方法,并从中找到高级会计理论的客观规律,是该会计理论能够真正的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经营的高效运作。

3.进一步重视高级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专业素质

近年来,会计事业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且也涌现出一大批会计人才,但是要想把高级会计理论在实践中加以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出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这要求在高等院校中重视高级会计教育,改革现有的会计教学模式,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知识的应用性,做到“学以致用”。此外,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缺乏继续教育,专业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业务水平落后。所以,要建立有效的会计资格考试机制,促进高级会计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资格认证。

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的应用和充分发挥其作用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形象工程。不仅需要国家和企业以及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还需要人力、物力等的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会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内在的要求。做好高级会计理论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需要持之以恒,改革创新。

高级会计论文: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框架构建的结构分析

【文章摘要】

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研究,而我国是从21世纪初开始的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研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会计行业的繁荣,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而高级会计人才却非常稀缺。构建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框架有利于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企业培养出更多会计人才,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真实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

1 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根据我国会计资格证的考核标准可以将会计人员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高级会计人才既是会计人才,同时也是管理人才,一般在企事业单位中担任财务总监、会计部门负责人等职位。而高级会计人才有五项必备的职业能力,即:职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技能、职业视野和职业能力。

1.1 职业知识

职业知识是高级会计人才所有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职业知识,高级会计人才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和业务,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创优创先。而职业知识包括了会计专业学科知识、会计专业管理知识、会计专业技能知识和其他必备的基础知识。职业知识是非常基础的知识,只有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高级会计人才才能不断在工作中提升自我。

1.2 职业素质

会计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行业,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这也就是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而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高,它不仅仅指的是道德情操方面的素质修养,还包括了随机应变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也就是说:高级会计人才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要能时时关注政治,及时了解政策理论,提高法律意识;在突发事件面前能迅速组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要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寻找到新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能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技术,丰富自身修养,提高职业素质。

1.3 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简单来说,职业技能就是运用专业知识快速完成工作任务的技能和技巧。而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技能主要有:

第一,沟通能力。会计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高级会计人才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这里的沟通能力既指口头沟通,也指书面文字的沟通。

第二,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高级会计人才能与时俱进,能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提升自我,不断适应社会变化。

第三,判断能力。高级会计人才常常面临着纷繁复杂的会计问题,这个时候,就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要能够迅速理清关系,处理问题。

第四,领导能力。高级会计人才往往担任的是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的重要职位,除了开展好财务会计工作之外,还要领导好整个财务部门。所以说,高级财务会计人员要有领导能力,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1.4 职业视野

职业视野就是指高级会计人才要能够从整个行业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首先,熟悉本企业的生产特点,以及正确预测本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其次,政策理论水平高。时时关注国家会计政策理论,要能够深入解读政策理论,提高法律意识和修养,并在实际工作中杜绝出现违法犯罪的现象。再次,关注市场发展形势,并积极与客户联系,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和联系,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1.5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就是前文所阐述的四种能力综合下来的结果。高级会计人员要能够运用财会计信息,为企业决策层提出合理化建议。要能运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财务会计的工作效率。要能运用管理知识管好财务部门。要能运用政策理论知识降低违法风险。要能在企业内部实行全面的内部控制,促进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2 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框架结构

前文所阐述的高级会计职业能力的五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不足都有可能影响到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提高,影响到企业财务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2.1 不同的职业能力分析方法不同

在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框架结构中,职业知识是基础。有了职业知识之后,可以形成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视野和视野素质。而职业素质又是这思想能力的核心,有了职业素质,其他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这四项能力的组合又形成了职业能力,它是一种业绩和能力的体现,因此是动态的。所以说,分析这五种能力时,职业能力应采用动态分析法,其他四个可以采用静态分析法。

2.2 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评价

高级会计人才的五个必备能力中,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视野都是可以量化的,可以按照前文所阐述的这几种能力的要求量化指标,从而客观公正的评价高级会计人才的水平。而职业能力则是这四种能力综合的结果,因此应综合各个方面的结果,动态的评价其职业能力。另外,高级会计人才能力获得的方式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其职业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着的,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

当然,高级会计人才的职业能力评价还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行业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多元化的方法全方位的探讨其能力,从而促进其不断前进。

3 结束语

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会计行业的革新,会计从业人员越来越多,而高级会计人才是会计从业人员中的领导者,他们站在象牙塔的塔尖,带动了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他们也要紧跟时展,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多方面的丰富自身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视野,从而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