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7 02:38:46

导语:在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电子商务计算机教育革新

本文作者:王美艳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经济贸易分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中新名词、新技术大量涌现,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内容要求高,使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变得特别困难。特别是电子商务专业,由于它的教学目标以及针对的学生不同等特点都和计算机专业有所区别,而教师在开展专业教学时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些区别,教材和教学模式都照搬计算机专业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办法进行了探讨。

1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应区别于计算机本专业或其他信息类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强调的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实现商务活动。对于网络知识的要求更加要求其实用性。而一部分学校,在课时分配上并没有强调这一点,实践课时分配过少或者没有实践课时。使学生很难在学习了理论之后有实践动手操作的机会。没有达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1.2教学内容不适于本专业

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大部分是为计算机专业而编写的,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数据通信技术、网络体系机构、网络互联、局域网、广域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教学伊始,学生由于对网络神秘感而感兴趣,但随着课程的深入,理论性的内容过多,逐渐失去兴趣、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1.3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很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任课教师,大多采用计算机系的网络课程教师,这部分教师对于网络课程熟悉,但是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没有深刻的认识,不清楚电子商务专业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需求及电子商务专业网络知识的教学目标。造成讲授内容和计算机专业雷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并不适合本专业的需要。教师动手能力差,实际工作经验缺乏。很多高校的教师并没有实际的组建网络的经验,在理论课程的讲授时,只是书本知识的传递,并没有很好地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造成学生在学习了知识之后,不知如何去应用。

1.4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

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动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但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实验课和实训课无法开设。尤其是对电子商务专业来说,现有的网络设备和实验室很难满足专业的需求。理论教学的部分和实践教学部分经常相脱离,使学生很难对理论学习的知识有现实的认识,动手能力也很难得到全面的锻炼。

1.5考试环节不合理

很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的考试,都是以期末的一张答卷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其中存在很多弊端,考卷只是理论知识范畴的检验并不能,检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造成很多动手能力强而理论稍差同学,并不能在这门课上获得优异的成绩,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电子商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对策

2.1教学目标的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一般将计算机网络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课,大三的时候开设,虽然学生大多数已经接触过网络,但仅限于一些简单的应用。由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特性,本课程培养目标应该以理论学习为根本,为实际的网络应用打下基础。网络应用包括电子商务网站管理,网页与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网站后台的维护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商务行业提供有力的保障。

2.2教学内容应适合本专业的需求

首先,应明确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需要掌握的内容的什么。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应该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理论学习为辅助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网站建设与网站管理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讲授一部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不大的内容可以不讲或略讲。比如,一些底层协议的具体定义规则,对于实际应用关系不大,那在讲授过程中,只讲它的基本功能即可,不需要展开讲协议格式等。其次,应有效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教材大多数都是按照OSI参考模型自底向上的各层编排章节。这种编排方法,并不适合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比如,会话层,表示层的一些知识,和实际应用关系不大,就没有必要加入到教学内容中。比如,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内容对于本专业属于重点学习的范畴。参考模型中的最上层——应用层用到的一些协议,对于电子商务专业非常重要,需要详细讲他们的工作原理与工作方法。所以在选择教材和参考资料时,也要注意专业的需要。

2.3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中,应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的思考,网络课程理论讲授部分很枯燥。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创造机会,带动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网络协议内容讲解的时候,可以将其和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相比较,通过实际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容易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再者,在局域网内容讲授的时候,可以采用简单的案例式教学方法,将机房或者学生寝室多台机器一同上网为例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于知识能达到学以致用。又如,问题启发式教学,在上课之前,给学生留出若干思考题,在讲授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做到有的放矢,大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多媒体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就能更直观的明白其工作方式,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2.4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实践环节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必须要配备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学生用机应该安装网络操作系统。使学生熟练使用对于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管理,各种网络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IIS的应用与管理。尤其是应增加对于局域网的连接和设计,双绞线的制作,交换机与路由器的配置和管理。

2.5考试环节的改革

摒弃传统的一张考卷决定分数的做法,将平时的实践部分算入期末总评成绩中,要求教师对学生每次的上机实践课都有分数的记录,上机实训课也加入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环节并记录分数。按照一定的比例算入到期末总成绩中,这样可以更好的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课,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电子商务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本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不断的完善和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区别于计算机专业的网络课程教学。使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能真正的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学到适合本专业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幼儿计算机教学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计算机的作用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它能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能够被吸引到教师根据教育内容所渲染的情境中去。教学古诗《看日出》,因为很多幼儿没有经历过危险的体验,很难感知面临悬崖时的那种恐惧心理,所以幼儿的朗读是没有激情的。当教师使用计算机放映了一断爬山运动员在险峻的高山上攀爬的录像时,看到山的高险,爬山运动员的勇敢,幼儿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幼儿对文本的理解更深刻,朗读变得有滋有味。同样,在让幼儿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时,给幼儿配上一段合适的背景音乐,也能使幼儿的朗读效果变得极佳。

二、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幼儿自主学习

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育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所以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幼儿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幼儿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教学古诗《早春》时,可以用一组“动画”导入新课:“诗人韩愈站在柳树旁,观赏春季的景色。娇嫩的小草,随风舞动的柳枝……”此情此景,幼儿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幼儿思维的层层涟漪。

三、运用课件演示,有效地突出教育重点和难点

传统的教育往往在突出教育重点、突破教育难点问题上所用的时间和精力很多。即便如此,幼儿仍然感触不深,还容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由于计算机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在教育中恰当地加以运用,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同时能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幼儿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育方法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

四、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育效率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在德育活动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向幼儿演示颂扬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多媒体教育软件,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这样品德教育就从原先枯燥的说教变成幼儿的自主自觉,同样促进教育效果的最优化。科学实验纷繁多样。微观的、宏观的,活动的范围很广。传统教育中的演示实验较多,幼儿的实际操作相对较少。同时,在一类危险性实验中,往往只是老师给幼儿一种理性上的认识,而幼儿对丰富的感性认识往往会印象深刻。这样,教师就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来实现此类危险实验。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音频、视频、动画等的合成,使幼儿如同身临其境,这样就大大增强了幼儿的感性认识,减少了实际操作危险实验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危险伤害,而且提高了幼儿的实验效率,节省了自然资源。

五、加大训练力度,提高教育效果

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育,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幼儿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点难点。时代在进步,有时教师捧着一本书,捏着一枝笔进教室,的确让幼儿感到兴味索然。没有强烈的感官刺激,调动不起幼儿的情绪;没有情境的创设,学习就不能深入浅出。随着多媒体技术逐渐引入幼儿教育中,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必然随之改变。多媒体技术与各学科特点充分结合、巧妙运用,可优化幼儿教育结构,优化教育信息的传递途径,能够有效地增加教育的密度和扩大信息量,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计算机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技校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该课程涉及面较广,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软、硬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应用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特点 1.实践性 过多地注重课程教学和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同学课堂听课很认真,上机时间也能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不能解决。而有的同学却仅仅因为要用计算机完成某项任务(如:游戏),却能很快的掌握相关操作技巧。 2.应用性 由于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学校各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 3.内容日新月异 信息技术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处于一个非稳定的状态。新的技术、新的应用系统、应用方式层出不穷。 二、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 1.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使之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使每一次教学都成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素质培养“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通常是按照章节的先后顺序进行的,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在教学过程中将Windows操作系统这一章调整到Word文字处理之后讲解,实践课从文字处理开始,从最通常的文本编辑与排版问题讲起,这样的安排不仅更易提高初学者的兴趣,而且可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与应用软件之间的依赖关系,也有利于学生对Windows中文件和文件夹等概念的理解。其次,还应尽量突出内容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动力。如数据库应用基础是学生学习感觉比较困难的一章,对于这一章的教学可先演示一个较为实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对它进行简单分析,然后在教学中把这个较为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分解为学生易于理解的各个知识点,穿插到实践单元中。并通过最后一个单元对前面各实践单元的总体程序调用及过程整合,来总结和完成这一章的全部教学,使学生亲身体验系统开发的一些过程,初步掌握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方法,提高计算机技能。另外,教学内容还应注意先进性和超前性,计算机科学是现展最迅速、知识和技术更新更快的学科,公共课教学应紧跟形势,适时地讲授当前最流行的设备和软件,对已退出主流和即将淘汰的软件可以略讲或者不讲,因此教学内容也应当不断充实和更新。 2.优选恰当的教学方法 目前,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基本只对教材负责,学生疲倦地听,课堂气氛较沉闷,要改变这一状况,寓教于乐,就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动点脑筋。例如,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大部分学生只看到过计算机的外形,而对计算机内部构成及维护等知识知之甚少,存有神秘感,并且许多学生都本能地感到自己需要尽快地补充实用硬件知识,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计算机应用环境和产品现实。在学习这部分相关知识时可先使用幻灯片,克服以前单靠说教的方法,在课堂上将计算机“实体解剖”,在屏幕上逐一讲述各部分组件的功能,接着再将学生分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拆卸机器或组装机器,只需短短15分钟就可让学生清楚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另外,再精选一些教学光盘,利用其讲解常见计算机故障的排除办法。学生懂得电脑是工具,增强使用工具的信心与技能,为以后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与再发展奠定了基础。 3.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 当今社会,需要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应注重这方面精神的培养。如:由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反应快慢的不同,致使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的快,有的慢)。教师可根据情况将完成任务快与慢的学生搭配起来进行一种协作学习。这样不仅能使完成任务快的学生对此内容更熟练,并且还培养了表达信息等的能力,也能使完成任务慢的学生由于有了兴趣,他就会更积极地学习,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精讲多练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 计算机基础的教育实际上是计算机应用的教育,但应用、使用和操作不是同一概念,应用不等同于简单的操作,技校生不应等同于操作员,不能满足于简单地会使用某个软件。教师在介绍软件的使用时,应当讲清基本的概念、方法或规律性的东西,而不是就事论事,学生在学会一个软件的使用后,应该能够举一反三,很快掌握同类或类似软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具有发展自己知识的能力,教师的作用在于贯通、启发、点拨,给学生启发式的教育,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出错的地方,引发学生思考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学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在讲解PowerPoint这一章时,笔者先播放一个由教师做好的较生动有趣的演示文稿案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以案例的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重点讲解一些难懂的知识,如超级链接、动画效果的设计,这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计算机应用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听懂教师讲授的同时掌握实际操作的技能。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一般的计算机教学与上机实践的比例为3∶1、2∶1,最多也不过1∶1,这样的比例不利于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因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和反应快慢等的不同,在上机实践环节中并非全部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并且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很快,教学中所讲的内容也并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因为,技工院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开放计算机机房,除上课时间以外,晚上和双休日都应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p#分页标题#e##p#分页标题#e# 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教师不管什么问题都会马上给予解答,这只会造成学生依赖于教师辅导,养成学生的惰性。因此,在上机过程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及时在课堂上做详细的点评,并指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为他们今后独立操作计算机打下扎实基础。 四、学习效果与计算机办公软件中级技能鉴定挂钩 实践课考核是检查学生实践水平,巩固所学知识、技能的有效手段。实践课的考试,应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应该向实践技能考试和无纸化考试等方向发展。教师在每一章结束后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本章综合性知识的阶段性考试,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结束后,让学生参加全省计算机办公软件中级技能鉴定考试,以检验教学效果。当然,也可以使用一些水平测试软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检验。严格的考核制度,既增加了学生学习时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也会给计算机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动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单靠计算机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大量的计算机应用教育内容,还要依靠各专业课教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来完成。只有将专业课教学与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做到软件应用能力、硬件知识技能以及与本专业知识有机融合、齐头并进,才是衡量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指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技术改变油画创作方式

一个时代的科技、政治、经济及文化的进步必然会引起新的审美观的确立,在艺术上也会出现新的艺术形式,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基础存在很大差异,政治制度的改变,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及内容的变化,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认识观,建立不同的审美情感,艺术风格将得到不断地更新和不断地发展,从而产生能够体现这个时代特征的新的艺术形式。今天的人们在科技进步的冲击和大众传媒信息的不断影响下,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关注自我和认识自我。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已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而不断求新、求变、求独特。与以往任何时代相比,在新时期新的技术条件下的艺术创作更加追求作品的个性化、独创性与求异性。作为绘画艺术的一种——油画,当然也不例外地面临着新时期、新科技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这不仅仅是出于观念上对传统的反叛和革新的需要,而更多的是其技术能够带来艺术的革新,推动人们的思变。 一、改变了油画创作的方式方法 传统的油画创作,通常是艺术家有了比较成熟的创造思维后,要搜集大量的创作素材,一般会深入生活、深入自然进行写生,通过大量的写生后,再根据写生得来的一手材料进行油画草稿的制作,最终绘制成油画作品。其中的人物、动物、风景还有其他的视觉符号都是通过写生得来的,油画创作是一个从自然到艺术的过程。现代的数码摄影摄像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包括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艺术家创作油画的前期方式。当代艺术家在搜集整理创作素材时,通常会利用数码相机对所需素材进行拍摄,甚至是有目的地摆拍,然后把获得的图像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访问专业的网站,下载所需资源。直接利用计算机调用这些图像素材进行油画草稿的制作,艺术家可以更加自由地掌控画面,图像的位置、大小、色彩可以自由地调整,甚至是不同的风格表现都可以在计算机中完成。制作完成的草稿可以通过打印机打印出来,也可以通过专业的绘图仪放大后打印在画布上,画家可以直接在画布上进行油画绘制。计算机辅助油画创作,在前期草稿绘制过程中,不需要纸张和颜料,只需画家轻轻动一下鼠标就可以了。这种方式轻松自由而且节省时间和材料,画家能够从繁琐复杂的草稿制作中解放出来,拿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艺术构思。 (一)对创作构图带来便利 “构图是艺术家为了表现一定的思想、意境、情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用审美的原则安排和处理形象、符号的位置关系,使其组成有说服力的艺术整体。”(引自百度文库)在传统的油画创作构图时,画家经过深思熟虑后,会在油画小稿上安排构图,设计各视觉元素在空间画面上的位置、大小、透视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画家需要反复地绘制修改草稿,调整图像之间的各种关系,甚至是绘制多幅油画草稿进行比较,挑选出最终满意的一幅进行油画制作,这样在前期就占用画家大量的时间,从而延长了油画创作的整个过程。计算机辅助油画创作时,画家可以运用计算机提供的绘图软件,如photoshop进行前期草稿的设计制作,在photoshop中提供了多种方便易用的工具和命令,如变形工具,可以对图像大小、角度的调整,还可以对图像进行倾斜、扭曲、透视、变形等处理。图像的复制与粘贴也是计算机美术创作的重要特点,画家在软件中可以对图像进行无数次的复制并粘贴到需要的位置。软件还提供了对整幅构图进行裁切、垂直和水平翻转的工具,使得构图非常方便快捷。 (二)对色彩方案制作带来便利 油画的色彩不单是客体的自然呈现,它是艺术家对色彩形象独特的感受和艺术表现,是自我感情的形象表达。油画是用色彩来塑造形体的,色彩是油画的重要艺术语言之一。色彩是油画表现的主要手段,具有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体现,色彩运用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着作品成败,发挥色彩在油画中的表现力是作品具有个性及时代精神的主要因素,画家在绘画创作时都非常重视画面色彩和色调的把握。有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画家不但能够轻松准确地制作出色稿,而且在调整色彩方案时也能做到轻松自如,如photoshop图像调整命令中有二十余种方法对图像的色相、明度、彩度、色阶与对比度以及冷暖色调进行调整,特别是对画面色调的归纳与转换非常便利。 (三)能够表现各种绘画风格 绘画风格,主要是指“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体现出来的整体特征”,它是艺术品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外部形式、是艺术家个人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等内在特性的外在体现。在油画创作的道路上,探索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是年轻艺术家们努力的终极目标。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油画创作中,可以轻松地制作出如西班牙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的作品效果,计算机的图像挪用和拼贴技术是人工手绘无法超越的,在制作泼普艺术风格作品时易如反掌。计算机技术所到达的真实,是超级写实主义画家无法企及的。 (四)能够模拟各种绘画效果 传统绘画中出现的各种艺术形式,计算机都可以模拟出来,如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素描、甚至是雕塑。计算机绘图软件photoshop中,有一个庞大的滤镜库,利用滤镜库中不同的滤镜效果能够模拟出不同的绘画效果。也可以运用Painter软件提供的画笔工具直接绘制,在画笔工具中画家可以挑选出如国画毛笔笔触来绘制出国画效果,还可以选择油画、水彩等多种笔触,模拟出不同的绘画效果。 (五)能够启发创作思路 计算机不仅可以帮助画家实现自己的设想,在图像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偶然效果,往往是人们难以预料的,这种随机产生的效果,可以启发画家的创作思维,激发其创作的灵感。另外,当画家在创作中陷入困境,对当前的创作设想产生怀疑时,画家可以用数码相机把当前的创作效果拍摄下来,输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上推演,以确定继续创作的思路与方法。当画家需要为创作作品重新添加视觉元素,而又不能确定添加后的效果是否满意时,同样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演示。#p#分页标题#e# (六)具有储存和备份功能 计算机强大的储存与备份功能,为油画创作提供了超强的记忆保障,画家的许多创作设想都可以快速实现并保存到计算机中,可以随时调用出来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屏中,进行筛选和比对。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画家会面对许多选择,要实现某一想法,必须割舍掉其他的方案,因为画家没有时间和精力把所有的想法都一一绘制到画布上。所以说传统的绘画过程及是想象力得到实现的过程,也是想象力被扼杀的过程。利用计算机进行油画创作,就可以避免上述遗憾,计算机能够实现画家所有的想法并保存起来,最后挑选一个满意的方案进行实施。真正达到了“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高度,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施展。我们在过去的绘画创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绘画达到了一个相对满意的效果时,往往再向下深入时,却不如以前的效果好,这时,如果要完全恢复到以前,已是不可能了。这是令艺术家感到非常遗憾的事情。但利用计算机进行油画创作,就不同了,在计算机中可以把目前比较满意的效果储存起来做一备份,在副本上继续尝试画家的不同想法,即使失败,也不会影响原创作方案。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油画创作中,推动了油画艺术的发展,创造出新的油画艺术风格,减轻艺术家重复劳动的工作负担,节省了油画创作的整体时间,使得艺术家能够集中精力进行艺术创新。 二、对年轻一代艺术家的创作影响 策展人杨维民在“非常向上”中国后生代画家十二人展前言中讲到:“艺术总是不断发展的,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就发生了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转变。我们可以感受到:绘画题材由英雄、偶像转向了寻常人物、转向自身、转向当下,‘政治波普’‘新生代’‘艳俗艺术’‘卡通一代’‘后生代’等艺术词语层出不穷,它背后代表的是几代人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在这些众多风格、名词中,‘新生代’和‘后生代’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当下两代正在进行时的最引人关注的当代艺术有生力量。”在当代艺术中,“后生代”是指继“新生代”之后在美术界迅速崛起而倍受关注的出生于70后、80后的新一代艺术家。作为“新新人类”画家,他们的世界观基本上是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他们生活在经济快速发展、政治时局稳定、生活富足的年代。他们对西方文化、当代都市文化、现代电子与传媒文化感受至深,他们驾驶着“网络”这辆快车奔跑在信息高速路上。在今天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思维方式、社会关注点、艺术表达方式都与前辈们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年轻艺术家们不再局限在对图像的挪用与转借上,而是通过“虚拟”的手法来表现一种特殊的画面效果,使广大艺术受众感受画家不同于大众的思想观念。这一特征在“卡通一代”与“后生代”艺术家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是他们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一步,是他们用来探索新绘画表现形式的重要技术条件。 计算机技术与当代油画创作的结合,使得当代中国油画无论从视觉效果还是表现手法上都显得非常丰富多样。年轻一代画家大都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受过正规的高等美术教育,但在绘画创作上,他们并没有受到传统绘画观念的约束,他们敢于突破,敢于创新,在其作品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画面的纵深感被压缩了,现实的色彩被剥离,更多的是画家自身感受的情感宣泄;大面积颜色的平铺、夸张变形的人物、独特的视角、毫不相干的视觉元素被巧妙地组合到一起,构成荒诞、神秘、虚拟的画面效果。如画家谭永石的作品充满了神秘和魔幻感,是对“异常变化”下人类生存与生活的关注。80后“卡通一代”的代表画家杨纳,其作品中,那被石油、珠宝包裹的浓妆小魔女,表达了画家对现实的巧妙反讽、质疑和反省。可以看出,他们已经不再把传统绘画风格作为自己艺术表现的标准,他们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是对当前时代的个体感受。 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相互依存的关系,科学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艺术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科学的进步与提高。科学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催生出新的艺术门类与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但艺术发展的最根本动力还是依靠人的艺术思维和创新,技术的进步只是改进了艺术创造的工具,艺术家是艺术创造活动的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在艺术创新中只有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探索发现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才能最终推动艺术发展。尽管,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给油画创作带来诸多便利,但最终只是用来表达艺术构思和帮助艺术家完成创作的工具和手段。艺术家在利用计算机进行油画创作时,只有投入真情实感,才能使科学与艺术达到完美的融合。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实现途径

当前,互联网已遍及世界上180多个国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金融、交通、政治、文教、军事、电信等各个相关领域的作用也日益扩大。网络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已成为了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程度的不断扩大,也相应对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计算机网络管理概述 随着当前网络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尤其在政府机关、商务、金融、军事等方面的应用,支持各种信息系统的网络的地位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伴随着用户对网络应用的需求度的不断提高,网络结构的日益复杂,企业的管理者和日常用户对网络的运行状况、性能和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因此,网络管理已成为了现代网络技术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一个实用而且有效的网络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良好的网络管理。网络管理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的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应用系统的管理,而狭义的网络管理则仅仅是网络通信量等网络参考性能的管理。通常我们探讨的网络管理都是广义上的网络管理,具体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1)网络维护(networkmaintenance):包括了网络性能的监控、故障诊断、故障报警、故障隔离和恢复等方面内容。2)网络服务的提供(networkserviceprovisioning):是指向用户提供新的服务类型、提高当前网络性能、增加网络设备等方面内容。3)网络处理(networkadministration):主要包括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网络线路故障处理,设备利用率处理,控制网络利用率等方面的内容。 2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和计算机网络安全 2.1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 1)物理威胁:物理威胁主要包括了偷窃和间谍行为。偷窃包括了偷窃信息、偷窃设备和偷窃服务等内容;间谍行为则是指为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而进行的不道德行为,通常用于商业目的,并已成为了当前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2)系统漏洞所造成的威胁:主要是由于不安全服务、服务器自身漏洞、安全系统没有被正确初始化等方面原因所引起的。3)身份鉴别威胁:主要是由口令圈套、口令被破解、口令算法考虑不周全、口令编辑存在漏洞等方面所造成的网络安全威胁。4)有害程序威胁:有害程序威胁包括了病毒、木马、代码炸弹、非法更新和下载等方面的威胁。 2.2计算机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总共包含了三个层次,即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1)网络安全立法:是通过相关网络活动的法令或禁令,明确网络系统人员和用户应履行的义务和权力,主要包括了宪法、数据保护法、保密法、计算机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犯罪法等等。2)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是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管理对象的安全为目标和任务所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网络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了硬件资源的安全管理、信息资源的安全管理以及其它如鉴别管理、密钥管理和访问控制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内容。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是设备、方法、工具以及环境、需求的综合,也是整个系统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它通过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以确保网络资源的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可控制性和抗抵赖性,不会因为网络设备、网络服务、网络管理手段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危害,而导致网络中断、信息破坏或泄露。 3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实现 3.1防火墙技术 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角度来看,防火墙是指强加于两个网络之间边界处,以保护内部网络免遭遇来自外部网络的威胁的系统或者系统组合。防火墙技术作为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常用技术之一,当前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计算机是处于防火墙的保护之下。防火墙在不危及到内部网络数据和其它资源的前提下,允许本地用户使用外部网络资源,并将外部未被授权的用户屏蔽在内部网络之外,从而解决了因连接外部网络所带来的安全问题。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了包过滤型防火墙、多宿主机防火墙等结构型式。1)包过滤型防火墙一般用于网络层,因此也被成为IP过滤器或网络层防火墙,它往往通过一台过滤路由器来实现对每个接收数据包的拒绝或允许的决定。包过滤型防火墙的优点是:处理数据包的速度较快、实现包过滤几乎不需要任何附加费用、对用户的应用方面是透明公开的等等;而它的缺点则是:包过滤防火墙的维护较为困难、往往只能阻止一种类型的IP欺骗、随着过滤器数目的增加路由器的吞吐量会随之下降。2)多宿主机防火墙使用了多个网络接口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连接多个网络,实现了多个网络之间的访问。多宿主机防火墙的优点是:可以将被保护的网络内部结构屏蔽,从而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可用于实施较强的数据流监控、记录、报告和过滤等;它的缺点是:会导致访问的速度减慢,而且提供服务相对滞后,有些服务甚至无法提供。 3.2数据加密技术 随着当前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信息的安全处理、安全存储、安全传输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并受到了广泛关注。信息在网络传输的安全威胁是由于TCP/IP协议所固有的,因此数据加密技术成为了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必然选择。网络信息数据加密的方式主要包括了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到端加密这三个方面。1)链路加密:在链路加密的方式中,所有网络信息在被传输之前就进行加密,包括了控制信息和数据正文等都加密,在每个节点接收到报文后,需先进行解密以获得校验和与路由信息,然后再通过差错检测、路由选择,并加密后传输到下一节点。链路加密在每一个网络的节点中,网络信息都是以明文形式存在。2)节点加密:信息只需在节点处进行解密和加密,链路仍以明文形式传输。在节点处的加密和解密是在节点中的一个安全模块上进行,均是以密文形式呈现。节点加密的方式要求路由和报头的信息都是以明文形式传输,因此不能够有效的房子攻击者分析通信类业务。3)端到端加密:这种方式允许数据从源点到终点的传输过程中始终以密文形式存在。采用端到端加密,消息在被传输时到达终点之前不能进行解密。这种方式通常不允许对目的IP地址进行加密,以便于确定节点如何传输信息,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脆弱性。按照加密密码的不同将现代密码技术分为两类,即对称加密算法(私钥密码体系)和非对称加密算法(公钥密码体系)。随着当前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数据加密技术成为了实现网络安全所采用了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数据加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并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还同时提供了用户的身份验证。#p#分页标题#e# 3.3杀毒软件 病毒是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破坏性的计算机有害程序,能通过自我复制和迅速传播,来破坏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指令,从而改变、扰乱或者销毁用户存储的信息,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当前世界各国遭受计算机病毒攻击和感染的事件屡屡发生,给网络安全带来的巨大的潜在威胁和破坏。杀毒软件是一种可以对当前已知的病毒、木马等对计算机有危害的程序代码进行清除的有效程序工具,对当前网络安全的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常用的杀毒软件有360杀毒、瑞星杀毒、金山毒霸和卡巴斯基等等。杀毒软件的主要功能与作用包括了查毒、杀毒、防毒和数据信息的恢复。然而杀毒软件的病毒防治程序往往是在病毒出现以后才进行研制开发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因此为了实现网络安全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还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结合其它相应安全技术。 3.4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也被称为网络实时监控技术,它通过对计算机网络中的若干关键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网络中是否存在着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技术是网络防护墙的有力补充,并扩展了网络安全管理的能力,提供了安全监控、攻击识别、审计和相应等方面的作用。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功能有:监控和分析网络系统和用户的活动、评估关键数据文件和系统的完整性、统计分析异常活动模式和识别违反网络安全策略的用户活动等等。 3.5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是为了方便系统管理员通过目标探测和网络扫描,能及时了解到系统中所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以降低系统安全风险而发展起来的安全技术。安全扫描技术能够对主机操作系统、局域网、防火墙系统、系统服务等方面的安全漏洞进行扫描,也是当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4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起到了很大的改变,并推动了整体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随着当前信息化在各个相关领域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已成为了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制约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并加速相关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以此保障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已成为了当前必须而且紧要的工作。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的运用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 (1)网络管理软件概念及应用的简单介绍。网络管理软件属于网络软件(包括网络协议和协议软件、网络通信软件、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应用软件)的一种,即通过此种软件来支持行为,提高工作效率。网管软件是专门为网络管理人员设计的,帮助网络管理人员进行自动化的网络监测和管理,最终目的是减少故障,从而提高IT效率。从实际应用来看,网络管理软件应用于电信、银行、金融、石油石化等各个行业。按照网络管理软件管理的对象,它可以分为系统管理软件和设备管理软件。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系统管理软件。 (2)网络管理软件的应用范围。从广义上讲,凡是网络存在的地方都需要网络管理,网管软件就是应用在这些领域。从实际运用来看,网管软件应用于电信、银行、金融等诸多行业。从狭义上来讲,网管软件根据角度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方式。按照网络管理软件管理的对象,它可以分为系统管理软件和设备管理软件。系统管理软件是对整个网络进行全面、深入监测管理的软件(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应用系统);设备管理软件主要是各网络设备厂商推出的,可以很好地对其网络设备进行管理(如华为推出的一些设备管理软件)。 二、具体对两款网络管理软件进行介绍 (1)聚生网管。 第一,聚生网管特点。一是真正不需要调整任何网络结构,不需要端口镜像、服务器或HUB,局域网任意一台电脑安装就可以控制整个局域网。二是真正可以有效地控制各种P2P工具(P2P下载控制、P2P视频工具),封堵P2P工具为国内网管软件之最。三是真正实现对带宽的动态、精确、智能控制,便于管理员实时掌控局域网的网络资源使用状况。四是可以对网址浏览、各种聊天、HTTP、FTP链接、黑客工具、恶意病毒等等妨害局域网的一切网络行为进行一站式、立体式管理。 第二,聚生网管技术优势。聚生网管系统是聚生科技在深入分析了主流局域网监控软件技术的基础上,经过自主创新和不断测试,最终研发成功的一套优秀的网络监控软件。聚生网管采用了一机安装,管理全网的透明安装模式,极大地降低了网管人员的维护工作,使得网管人员可以在一台控制机上即可以控制任意一台局域网主机,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主流监控软件必须通过服务器、智能交换机或者加装HUB进行旁路设置才能保证软件的正常运行。而聚生网管软件对网络环境没有任何要求,安装部署软件时不需要对原有环境做任何改动,极大降低了进行网络结构改动的不确定性和花费。 第三,聚生网管适合的客户类型。聚生网管这款网络管理软件比较适合大型的网络使用。当用户所处的网络环境是这样的一个环境即:客户机数量较多(一般200台以上)、网络结构复杂、需要对客户端进行区分管理、网络的连通性、可靠性、安全性、管理性要求较高、需要不间断的对网络进行监控。在这样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聚生网管,该软件的数据库管理、日志管理、跨网段管理等方面明显优于其它同类软件。当然,大型的网络在网络管理方面要求的人员能了也是很强的。聚生网管对P2P的拦截采用的是立体交叉拦截技术,对危险主机主动隔离,对ACL规则、股票等进行封堵时采用新型算法提高过滤效率以及ip-mac绑定等方法都保证了该款软件适合大型公司的安全性。 (2)网路岗。 一是网路岗特点。通过旁路对网络数据流进行采集、分析和识别,实时监视网络系统的运行状态,记录网络事件、发现安全隐患,并对网络活动的相关信息进行存储、分析和协议还原;该产品可监视企业内部员工是否将公司机密资料通过因特网外传到竞争对手的手中。网路岗t界面直观,简单易用,是面向企业投资人、经理人的管理软件。二是产品技术架构。网路岗采用实时处理方式,对网络中的会话流,按通信的收发关系进行检测和审计,提供IP地址、邮件地址、URL和关键词等多种检测审计规则的会话和内容实时监测,对原始传输内容尽心解密、转换编码、多种文档内容的还原、压缩内容进行提取等。三是网路岗适合的网络类型。网路岗这款软件比较适合中型的网络结构。 当客户的网络基本属于这样的情况即:规模适中(例如:中型的企事业单位,客户机在100台左右)、只对客户机进行一般的管理(例如:禁止运行聊天软件、规定时间下载的限制、规定时间内收发的邮件、浏览的网站内容限制等)、不需要不间断运行、网络管理相对简单不需要大型数据库、网络维护费用低廉。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使用网路岗网络管理软件。根据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目前市场上的网络管理软件很多,可以说能够基本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用户可根据各种软件的特点及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网络管理状况及解决途径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网络,很多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方便。但很多单位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方面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值得我们关注。 1计算机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由于网络本身的不足以及我们的操作、管理不当,使计算机网络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1网络本身的不足 计算机网络的显著优点是可以共享软硬件,通常包括很多计算机用户。从安全性上看,所依赖的TCP/IP协议本身就存在安全隐患,经常出现欺骗攻击、拒绝服务、数据截取和数据篡改等风险。(1)开放性的风险。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众多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传递,众多因素使得网络面临被攻击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来自物理传输线路,可能来自对网络通信协议的攻击,或来自于对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漏洞实施的攻击。(2)自由性的风险。很多局域网络对用户的使用缺乏有效的技术约束,用户可以自由地在网上和获取各类信息,这就给网络安全留下了隐患,而且这种自由性风险所留下的隐患具有不易发现、能够长期存在等特点。(3)无界性的风险。很多计算机相互连接形成计算机网络后,计算机在使用相关数据、信息时具有无界性,很远地方计算机的数据、信息也可以被利用。这就意味着对网络的攻击不仅是来自于本地网络的用户,也可能是互联网上其他国家的黑客。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面临着无界化的威胁。 1.2人为影响产生的安全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系统用户安全意识不强,进行口令设置时将口令设置得过于简单,非法用户极易破解密码;日常工作中,由于系统安全意识不强,用户将自己的账号在不经意间泄露了出去,这都会对网络安全带来极大的风险。(2)非法的恶意攻击。很多非法用户总是通过恶意攻击去获取一些不合法的数据与信息,这是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最大威胁。恶意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种。主动攻击是有目的地破坏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被动攻击是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利用系统的一些安全隐患进行窃取、破译相关机密数据资料。这两种攻击都能使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重要数据外流。(3)管理松懈。很多人认为计算机网络系统代替了人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智能行为、智能管理能力,在日常管理中很多有效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不再引起重视,把系统的安全都寄托在计算机网络的自动化、程序化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的程序化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但系统软件的设计者、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等都可能会利用系统管理的不足、系统本身的缺陷对系统进行破坏,使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损失。 2解决计算机网络问题对策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于其本身的缺陷、人为的影响等,系统中常常存在很多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实际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强化管理、完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来进行解决。 2.1强化管理的对策 只要我们一如既往地从思想上重视管理、从行动上加强管理,很多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风险损失是可以降低的。(1)不断完善系统安全管理制度。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特点,制定一些实用、有效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认真执行。通过一些人员培训管理制度的执行,提高系统管理员、程序员、用户等人员的技术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保证其思想上重视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行动上时刻维护系统安全。对一些重要部门和信息,严格制定科学、合理的业务操作流程,及时备份重要数据,对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权限的管理要严密控制,以防不正确的系统维护对系统造成损失。(2)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环境的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硬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振动和冲击、电气干扰等方面,为保证这些硬环境的良好状态,条件允许时,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配备空调、加湿器、吸尘器、稳压电源等相关设备,特别重要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还要适当考虑进行必要的物理屏蔽。在选择计算机房场地位置时,要注意其外部环境的安全性、场地抗电磁干扰性,尽可能避开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尽可能避开建筑物高层和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这些地方极易给计算机设备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2.2完善技术能力的对策 严密的管理制度还要辅以科学的技术防范措施,这样的系统才会更安全、更可靠、更稳定。(1)运用防火墙技术。在网络系统中通过安装病毒防火墙,进行实时过滤。防火墙是指一种网络群体计算机与外界通道之间由软件或和硬件设备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访问及管理内部用户访问外界网络权限的技术手段。常用的防火墙技术主要涉及包过滤技术、状态检测技术、应用网关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可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以及包所使用的端口确定是否允许该类数据包通过,使系统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可以保护网络的具体细节,保护其中的主机及其数据尽可能地不被破坏。(2)运用数据加密技术。对动态数据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于被动攻击,虽无法有效检测,但却可以尽可能降低其损失,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实质上是对以符号为基础的数据进行移位和置换的变换算法,这种变换是受“密钥”控制的。“对称密钥算法”的密钥必须秘密保管,只能为授权用户所知,授权用户既可以用该密钥加密信息,也可以用该密钥解密信息。 综上所述,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所存在的各种主客观的问题,通过完善技术环境、强化系统管理,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网络管理状况及功能

1、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知识 1.1计算机网络管理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就是应用到网络管理中的一种软件系统,它将网络中各部分的动态和静态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处理,充分保证网络运营的高效性和较高的安全性。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够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网络性能的效果,对网络的正常运行起到关键性作用。 1.2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制定对网络设备的生产开发起到有效规范的作用。网络管理协议是一种应用层次较低的协议,它定义了网络管理的各种信息类别和格式,意在促进网络管理各节点间的通讯标准得到更高水平的提升。在由管理者和者组成的网络管理体系中,系统管理者负责对相关信息进行采集和处理,为网络管理服务。 1.3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主要组成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主要组成通常包括网络工作平台、软件平台、支撑平台和相应的支撑网管协议。大部分的网络软件都是由WINDOWS来实现的。 2、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现状分析 网络管理的兴起和发展已经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了,网络设计和管理的协议在国际范围内被逐步开发利用,虽然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趋于国际化和科学化,但目前还未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因此在计算机被广泛应用的现今社会,经常会出现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侵入和非法访问的情况,这就要求防病毒、数据加密、设置防火墙和其他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安全防护措施没有得到统一的管理,使得产品的安全性和效用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和发挥。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具体操作具有很大的难度和风险,目前用于网络的设备和各系统数目和种类日益增多,网络结构和管理工作不断复杂化,差异性逐渐明显,需要网络管理人员能够不断学习进步,引进新的技术手段,熟练应用网络平台的管理方法对平台中的设备和系统等实施有效管理。在科技逐渐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的安全性能易出现问题,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和控制,同时应勇于研发新技术,切实保证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科学和有效。 3、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目前网络应用的设备和系统种类繁多,结构都较为复杂,并且存在一定差异性和异构性,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要开发出适合网络的控制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对网络对象实施控制管理,所以管理的难度很大。网络管理人员在不相同的系统中不容易保持用户权限和管理人员控制的平衡性和一致性。针对大型网络的管理,安全问题一直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要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将网络设备和系统产生的各事件信息进行全面分析,发现深层次的本质问题。 4、计算机网络的技术主要功能 4.1实施有效地网络安全管理 计算机网络管理是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资源进行保护,使其不受非法的使用,从而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网络的安全管理功能主要是对网络资源中的信息访问进行控制管理,表现为对网络设备和系统等方面的访问控制。 4.2实施网络计费的管理 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有的是有偿使用的,有的是无偿使用的,对有偿使用的部分要根据使用记录和网络使用标准实施收费。网络计费的主要内容是对网络信息的使用进行统计和记录,确定计量单位并收费。 4.3实施网络性能和配置的管理 网络管理人员主要职责在于对整个网络的运行实施合理的控制,促进网络资源最优化,保证用户获得持续优良的服务。网络性能的控制管理主要有检测设备的状态,对网络设备性能进行统计,促使网络络结构和配置的自动生成。管理人员还应从网络中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根据信息管理设备的配置。网络配置的管理需要在网络配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优化,主要组成方面有网络节点系统软件的配置和网络节点设备的各部件极端口的配置等。 4.4对网络故障进行管理 管理人员应对网络的故障进行及时检测,查找故障出现的原因,并作出纠正,使网络恢复正常。在进行具体工作时需要一套有效的故障管理系统,利用检测系统对故障进行全面检测,找到故障发生的根源,消除故障,保证网络运行的持续可靠。网络故障的主要功能有对故障进行统计,对网络故障进行检查维护,对接受的错误报告进行反应,实施故障诊断。 5、结语 计算机网络是科技和通讯迅速发展的结果,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网络变得更加复杂化,使得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变得更加重要。计算机网络管理者能否充分保证网络安全和正常状态,是关系到网络是否良好运行的关键环节。因此,应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管理水平,认真做好网络管理的各方面,确保网络安全、高效的运行。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教育创造力的培育

1引言 当今世界,科技发达,经济竞争激烈。国家的发展,有赖于国民的创造力,跨世纪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充分利用影响创造力的教育因素,探索创造教育的内容与模式,研究开发创造力的途径与方法?笔者结合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2教学实践中的培养方法 2.1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大学学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只有把握这一特征,才能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在课堂教学中,变灌输式为启发、引导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把他们推向认识主体的地位。 2.1.1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所谓独立性,即教育学生有独创见解,不盲从,不依赖于他人的结论[2]。对于那些敢于标新立异、在课堂上发表不同观点的学生,要积极对待,发现并肯定其创新因素,同时引导他们尽快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所谓批判性,是要鼓励学生具有大胆而又有科学根据的怀疑精神,防止因循守旧、墨守陈规的保守思维。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新旧知识共存,大量的文献资料中不乏粗制滥造、相互矛盾之处。鼓励学生勤于思考,通过实践去伪存真。 2.1.2深刻的分析与辩证的综合能力 计算机是由硬件、软件构成的体系。引入系统论的观点,教育学生既要深刻分析每个基本部分的组成细节,又要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认识上的微观与宏观的辩证统一。在“微机应用基础”以及“C程序设计”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等章节的教学中,着重强调了上述观点。 2.1.3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2.1.3.1抽象概念形象化 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许多概念比如“文件”、“目录”、“管道”、“构造数据类型”、“链表”等,均是抽象的逻辑实体,可以用较为形象的方式加以描述。比如,将目录结构描述成一棵倒立的树形,而将文件比作树叶;将一维数组描述成元素的线性序列,将记录描述成一张由若干数据项组成的卡片。 2.1.3.2处理过程流程化 采用流程图描述程序设计中的算法,可将处理的逻辑和时序形象化。在讲授“递归程序执行过程分析”时,采用调用树和调用堆栈作图示,学生能很快地接受并掌握此方法。运用形象思维,既有助于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又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为“软件应用基础”、“数据结构”等后续课程提供思维基础。 2.1.4创造性构思方法 创造活动含有许多偶然性的因素[3][4]。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掌握了科学的创造思维方法,无疑会给创造性活动增加有益的启示和成功的机会。 2.1.4.1项目列举法 如果把创造活动看成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列举现存事物的缺点,可以激发创新的动机;列举可行的途径,可指明创造努力的方向。比如,采用数组存储总数不定的大量数据,其缺点列举如下:①需要预先进行存储分配;②内存地址必须固定且连续;③空间占用量大,且利用率低;④有序数组元素的插入和删除需要搬移操作,费时。列举上述缺点,启发学生对存储结构产生新的设想,有利于培养其发散性思维,也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入动态数据类型的概念。 2.1.4.2归纳法 从个性中寻找共性、从经验事实找出普遍规律的思维方法。在高级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大量程序实例分析与设计的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的使用规范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模式,有助于养成学生清晰的逻辑思路、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习惯;对诸如循环边界情况的处理等问题,建议他们采用先枚举各种极端可能、然后归纳加以综合处理的方法,既减少了编程中的错误,又使得程序简练易读。 2.1.4.3逐步逼近法 在对某一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可能一次得出完善的结果,而是要经过多次补充和修正,逐步达到目的。这种方法称为逐步逼近法。在程序设计的开始快速地构造一个能基本满足要求的可运行的程序原型,然后不断地提高要求,同时完善和优化程序原型,保证每一步的正确性,最终得到满意的代码。该方法有利于缩减问题空间的复杂度,培养学生由简到繁、逐步求精的工作习惯。 2.1.4.4移植法 将一个领域中的原理、方法应用到其它领域中,以促进问题的解决,称为移植。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数学问的紧密联系,使得许多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比如:以往许多学生对C语言中复合语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常常混淆不清,借助数学上sinx与sin(x)含义相同,而sinxy与sin(xy)含义不同的例子可以很好地理解语句括号的作用;引用数学上阶乘n!的定义和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可以实例化和验证递归程序设计方法。引入移植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联结、转移和侧向思维能力。 2.1.4.5类比法这种方法根据事物现象间内在的统一性,通过已知的类似属性和特征,为未知事物现象提供新的说明方式和解释方法。在学习“函数”概念时,许多学生容易出现前后概念串扰、知识运用脱节的现象,这是从简单程序结构向层次化、模块化过渡带来的必然结果。可以帮助他们使用类比方法,将前面学过的主程序知识从结构、定义、执行过程等方面与正在学习的函数进行比照,并将两者间这种联系统一为“不同级别分程序”的概念,促成了认知的迁移,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p#分页标题#e# 2.2在实践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高水平的实验操作能力 计算机课的实践性很强,要加强上机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做到: 2.2.1充分利用硬件条件,创造良好的上机实验环境 CAI以其形象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其学习主动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我们在“C程序设计”实验中,利用计算中心由多媒体计算机联网组建的教学网络,为学生示范讲解VisualC++6.0IDE的使用及程序调试的基本技巧,效果良好。 2.2.2培养集中的注意力、敏锐的观察力 目前的实验课,大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学生做好预习,预先判断可能的实验结果,做实验时才能心中有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并与事前预测进行比较分析。对于程序调试中发现的错误,建议他们分门别类地作“错误历史”记录,积累上机经验。 2.3在课内外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更新换代很快,学生如果仅仅依靠大学时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很难保证在今后工作中的自如运用。我们不仅教给他们新的信息,还要教会其掌握获取更新信息的方法[5]。比如,目前大多数商业软件均附有安装程序和帮助信息,建议学生每人备一本《英汉计算机词汇》,利用课外自由上机时间,了解常用系统、工具软件的安装、使用,这对养成独立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自学能力大有裨益。在课堂内外营造自由、平等、开放的学术气氛,鼓励不同观点间的争论,提倡交流经验、互通有无。培养同学间的团结协作精神。把学有余力的学生向深层次引导。 2.4教学评价注重能力考察 为了改变过去评价学生发展重知识轻能力的偏向,从2010级开始,我们先后在“微机应用基础”、“C程序设计”课程考核中增加了“上机操作考核”,力求对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软件初步应用能力进行全面评价。在课程开始就公布上机考核内容,并规定了它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 3教学效果统计 表1是2009~2012级学生对教师教学自主综合测评与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的结果对比。图1是表1的形象化描述。实践证明,正确运用这一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平时注重自身能力的锻炼,从而在宏观上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起了长期的促进作用。表1教学效果评估 4结束语 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教学实践的摸索、总结,才能形成卓有成效的手段。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艺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方式探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就是教育的竞争,学校肩负着教育的重任,而作为信息时代标志的网络,已不可避免地进入学校,并带来了教育思想、模式和方法的一场革命。因此,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具有比较丰富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有许多学生更在期盼一种更有挑战性的计算机学习内容。为推动学校信息学教育深入开展,丰富学生的课余科技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掌握现在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创造才能,从而促进教学活动,成为每一位计算机教师应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从社会的需求和可预见的未来,现代艺术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应具备: 1.能力要求: (1)掌握一种作业系统的使用; (2)能用一种字表处理系统进行中英文字表处理,幻灯片制作; (3)能在互联网上浏览、检索资料,编制个人网页,下载收发E-mail和传真; (4)能利用常用的工具软体检查和清除常见的计算机病毒; (5)能组织计算机局部联网和小区域资源分享; (6)多媒体演示作品制作; (7)能对先进软体(包括系统软体、应用软体及其升级版本)进行安装、调试和使用; 2.知识要求: (1)了解计算机文化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2)掌握以多媒体微机为代表的软、硬件基础知识; (3)了解计算机的主要应用模式(含个人计算机模式和网路计算机模式); (4)了解资讯产业、资讯经费、资讯社会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如电子商务内容。 从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可将计算机基础教育分三个层次: (1)计算机文化基础:内容为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基础操作,也包括计算机文化的发展与计算机文化的特征;重点在于人才的素质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牢固的“计算机意识”,提高他们对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紧迫感。 (2)计算机技术基础:内容包括高级语言程式设计、软体设计基础和硬体技术基础;目的是为学生进行本专业的软、硬体应用开发奠定所需的技术知识、能力基础。 (3)计算机应用基础: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开设相关的计算机应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初步掌握本专业常用软、硬体系统的应用,并能进行简单的二次开发。学生应具备的技能素质与计算机教学模式相结合起来,从以下方面探讨搞好艺术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个因素。 (a)重视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建设,创设浓郁的学习气氛。计算机技术是现代停息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现代信息社会的主要技术之一,它正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艺术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旨在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中能力,所以学校应重视计算机硬软件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和实践计算机知识及技能优良环境和培训基地。 (b)授之以渔,培养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走出校门更能适应职业的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知识迁移指导法。所谓知识迁移指导法是指指导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的学习,把学到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自学应用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发展自身能力。这种知识迁移指导法能够使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规律性。它又可分为:目标定向迁移指导法、规律迁移指导法、形象思维迁移指导法、数学思想迁移指导法。 (c)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行“精讲多练”。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CAD),积极研制和使用CAI课件,在部分课程中力争尽快实现以CAI为主的教学方式。努力创造条件,尽快改善以黑板加粉笔为主的教学方式,尽快将那些必要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转入多功能的计算机教育,特别是利用联机大荧幕投影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建立网路教学系统,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活动逐步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充分利有Internet上的教学资源,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散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并逐步采用电子教材和无纸化为主的考试。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大力提供“精讲多练”。“精讲”要求教师讲出内容的精髓和基本知识点:“多练”要使生有时机、有目标、有实效。要突出基本知识的掌握,强调计算机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培养。艺术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能举一反三,学习了某种典型软件之后,应该掌握类似软件的共同规律,不必要事事都需要听教师讲了才会用。对学生讲课不应只讲具体步骤,而应反指出其规律性的东西(例如,WINDOWS的视窗、滑鼠、功能表和对话方块:VB的物件、属性、事件和方法等)。多给出学生留出一些自学的时间,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些课程可以尝试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精神,并且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总之,艺术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教师对于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对于书本知识更应该去拓展,教学模式还需进一步改善、创新,这些需要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去发现并加以实践,为推进职业化教育事业的进程做出努力。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医学类计算机基础教育创新及实施

现代医疗的实践和卫生系统的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和信息的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使用计算机系统有助于从文献中寻找信息,分析和联系病人的资料,因此,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能已成为当代医学生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1]。作为医药类院校各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为医学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培养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意识与能力[2]。 一、采取“1+X”的课程结构体系 根据《医药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医学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大学计算机基础(医药类)、程序设计基础两门必修课和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医学成像及处理技术、医学信息分析与决策等四门选修课(即“2+X”)。实践证明,这些课程的开设对于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及信息应用等方面综合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但由于学生专业需求的不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往往有学生表现出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积极性等问题。此外,由于不同地区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的计算机教育程度不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经常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跟不上的尴尬局面。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和医学院校的实际,我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结构体系进行调整,即将计算机基础的两门核心必修课程合二为一,确定为“1+X”的课程结构体系。“1”即“计算机基础与应用”,是所有学生都必修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X”是根据医学专业发展需要设计的若干门计算机应用技术选修课:包括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信息学、SPSS医学统计、多媒体制作、摄影技术、JAVA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等。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完成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必修课学习后,即可根据专业需要或个人兴趣选修其中的若干门课程。 “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分两个学期教学,合并计算成绩。第一学期教学内容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该部分比较全面、概括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重要概念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目的是拓展学生视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将计算机技术和方法引入专业领域,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医学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3]。第二学期选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所涉及的高级语言或软件开发工具进行讲授,根据课程特点及专业需求,信息系统专业选用SQLSERVER、管理类专业选用VisualBasic、其余专业选用VisualFoxPro进行教学。本学期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及程序设计的操作技能和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具有利用软件开发环境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计算机知识及今后使用或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奠定基础。选修课分专业限选课和公共选修课两部分。专业限选课针对具体专业开设,如信息系统专业开设医学图像处理、医学信息学、JAVA程序设计、网页设计等课程;生物科学专业开设多媒体制作、摄影技术、网页设计等课程;统计专业开设SPSS医学统计课程。公共选修课面向所有大学二年级学生开设,包括图像处理、多媒体技术、网页设计等三门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修。 二、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而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引导或指导的作用,实现教学方式从教师为主体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方式从“填鸭式”的被动学习转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构建数字化学习环境,是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转变的基本条件。所谓数字化学习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学校信息资源、信息管理和沟通传播的数字化,从而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基本组成包括:①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等;②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③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④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⑤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构建、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4]。数字化学习环境不仅解决了学校内学生和教师之间知识传授的关系,也为校内资源共享和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当然也包括更加便捷的获取来自Internet的全球共享知识资源提供重要的平台。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撇弃陈旧的学习方式,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自主的获取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并通过选择性的自主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海南医学院一直很重视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建设。自1996年校园网络开始建设以来,目前已实现办公自动化、教学区全面无线网接入、实现网络教学和网络会议功能、实现学生公寓区全面接入校园网和Internet。建成6个现代化的网络数字化语言实验室,10个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可以为学生提供近700余台教学用计算机。实现数字化语言教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电子阅览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功能。实现全部教学课室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此外,还包括Blackboard网络课程、全文数据库、文摘数据库、电子图书、数字学习资源、视音频点播等多种资源平台。利用学校良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校园内随时随地、有选择性的自主学习,从而形成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 三、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采用大班制、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分开进行的方式。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的教学效果较差,无法达到预期教学要求。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借助于学校良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我校自2000年开始实行小班制教学,即按每机房40人、一人一机、理论和实验教学在机房中交叉进行的方式。小班制教学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听讲,教师与学生之间能更好地互动,利于单位课时发挥最大的效率[5]。此外,利用学校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优势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灵活使用诸如任务驱动式、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学生互助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p#分页标题#e# 2.强化技能训练 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基本要求中所涉及的一些内容可能已经被许多大学新生所掌握[3]。因此,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的第一学期教学中,将原有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全部讲授+学生上机验证”转变为“教师导学+学生依托‘教材、数字化学习环境’自主学习”,同时在教学大纲中将该部分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学时比率由1:1调整为1:3,使学生能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技能训练。此外,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原有15个基本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增加1个综合设计型实验或自主设计型实验,由教师给出某些生活或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但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法,学生自行选择相关软件完成题目要求,最后再由教师打分并进行点评。 3.改革考核方式 由于“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相对独立,同时基于督促学生按时完成教学内容的考虑,该部分采用阶段考核形式,即按知识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基础知识”、“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和“多媒体和网络基础”,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每完成一部分的学习就进行一次课堂上机考核。 教师课后问卷调查、学生课后问卷调查及学生课程成绩等方面均表明,教学改革中的各种举措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教学实践基本取得预期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培养医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项目组将继续分析总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经验,以便根据新的教学现状进行下一轮的教学改革。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教育运用项目教学法

1.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当今处于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作为信息时代主要标志的计算机的应用无处不在。信息时代对人才信息素质[1]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1)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2)能够成功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够合法地利用、传播、创造信息,并且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操作使用计算机和常用的应用软件,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计算机基础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应用领域;掌握最基本最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掌握网络搜索文献资料的方法,为在工作中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目前,全国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2]把它作为全校的公共基础课,可见其重要性。个人电脑已成为广大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学习必需品,大部分学生很早就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有一些了解。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系统地、完整地、较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更不熟悉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如Word、Ex-cel)。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和使用,大部分还停留在玩游戏、上网、娱乐等方面。综合来看,现阶段各高校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硬件条件都基本具备,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校方和学生自己重视不够。大部分高校认为个人计算机已经普及,学校在教学硬件条件上也很完备,对信息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同时,大部分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相关知识支离破碎,不系统、不完整。(2)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师对新知识新发展介绍不多。计算机产业中,著名的摩尔定律揭示了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教材内容不能和计算机技术发展保持同步是正常现象。尽管如此,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应该尽可能地介绍一些贴近生活、体现技术发展趋势的新知识,尽可能地在教学中使用较新的系统。(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操性,是一门带有体验性的课程,教学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熟练使用办公等常用软件,特别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亲自操作。但是,传统课堂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和灌输方式,不能够体现本课程的性质,往往事倍功半。学生看老师演示操作,如果自己不动手,很容易课后就忘记。所以,只听和看不能解决问题,看老师做十遍,不如自己亲自做一遍。(4)重知识,轻技能。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中,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忽视学以致用原则。学生通常处于被动的位置。造成一些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项目教学法简介 (1)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能提高学习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项目要将课程的内容融入其中,主要体现项目的可操作性,应用知识高效地解决问题。项目可以是开发一个小型的应用系统,也可以是完成对指定资料文档的编辑、排版、修饰美化,进而形成符合要求电子作品。总之,所有具有整体特性并有可见成果的工作也都可以作为项目,如商品展示、产品广告设计、营销策划等。[5](2)项目教学法的特点。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个人体验为中心。项目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①项目具有实践性。项目“源”于具体工作,项目的主题与真实世界密切联系,由浅入深,选择的项目具有典型性、实用性。②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共同承担不同的角色,在互相使用的过程中问题最终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是学生们学会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获得经验的过程。③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愿望。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会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一方面是内在的,好奇,求知欲,兴趣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外在的,教师的鼓励,学生的配合,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等等。④教师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咨询者、指导者和主持人,从教学过程的主要讲授者淡出,但这并不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只控制过程,不控制内容;只控制主题,不控制答案。⑤评价特殊性。项目型教学的评价注重学生在项目活动中能力发展的过程,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环节的表现及作业质量,避免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测评可以采用自评、小组评、教师综合评等方法。只有明确并抓住项目化教学特点,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项目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中的实施 (1)做好教学准备。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顺利地实施和完成教学项目,必须在项目实施前做好充分准备。准备分为老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一方面,老师要认真制定项目的内容、要求,实施过程,以及项目评价方法,不仅只限于教材,而且要结合与项目内容相关的背景和最新技术等资料,充实项目。另一方面,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总结出学生在具体实施项目中一般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对完成项目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不清楚或不熟悉。对此,针对学生在这些知识点上的掌握程度,在项目实施前,将项目的具体要求事先告诉学生,要求他们做好准备。第二,通过分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完成项目,通常可能有个别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充当看客,而不能参与到项目当中。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给各组中的每位学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担当各自的角色,完成属于自己的任务。在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随时掌握各个组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地穿插讲解,辅以点评,并针对学生发生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直到学生弄懂为止。(2)明确教学要求。为了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在项目实施前做好知识技能上的准备,在项目实施中做好记录,积极参与,项目结束时认真归纳总结。第二,要写好实验报告。每个学生都要做课程实验报告。第三,学生应自律,自觉遵守项目实施有关规则,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学生应自尊,尊重知识、尊重学习规律、尊重教师;学生应自信,相信自己能够按时、按量、按质完成项目内容;遇到困难时,沉着、冷静,理性地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也要求教师做好相应的工作,如做好项目整体规划、精心准备、努力激发学生参与行为、为人师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多分析、精点评等。[3](3)确定项目分工,制订项目计划。在确定了项目以后,就要求各项目组的组员召开一次会议。会议的内容有两点。第一点,建立组织,明确各自职责。推选一位组长和一位秘书。明确组长是本项目的直接负责人,全面负责项目各项工作,有权安排和调配项目组成员;明确秘书组织编写和完善除课程实验报告以外的所有项目文档。第二点,各项目组组长组织组员对项目的内容再进行一次深刻的阅读,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4)实施项目“三部曲”。确定项目的分工和计划之后,实施项目是项目教学中的重点。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项目教学法实施进程表的要求,将项目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项目准备阶段。主要从学生的知识储备上出发,参与教师建立项目的过程中,使学生建立对项目的感性认识,了解和熟悉与项目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建立项目组织机构,分工并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第二阶段即项目实施阶段。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为了保证各项目组能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项目,教师在做好引导角色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学生的技术支持,尽快解决项目实施中所出现的问题。第三阶段即项目验收评价阶段。主要做两项工作:检查各项目组的整个项目过程是否完成;协助并指导各项目组完成实验报告;指导并修改实验报告;做好学生成绩评定工作;做好文档归档工作。(5)评估项目过程,展示项目成果。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由完成工程项目的情况衡量,包括教师评价、学习小组评价和自评部分。分三级考核:第一级是由教师对小组完成项目情况进行评定,主要考查是否根据项目要求完成项目,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第二级由各小组成员根据各组员对本小组贡献的情况进行互评,评价组员的参与意识;第三级由学生本人进行自评,是否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综合三级评定情况确定学生的成绩。实施步骤如下:各项目组组长向全班汇报、展示、交流本组设计的最终成果,并列举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其他组的学生也可提出问题,让设计者解释设计所用的相关知识及特点。最后各组之间进行互评,互相学习。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修改各自的设计,最后教师点评。#p#分页标题#e# 5.项目教学法实施注意事项 (1)精心选取项目,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可通过以下三个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一是要精心选取项目,以此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二是由小组自己选定小项目或者某个大项目中的一个模块,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三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介绍给大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成就感。(2)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编剧和导演。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设计和成果,要不断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需求。项目小组的各个成员要求分工明确,任务量相当,并定期进行角色互换。项目的完成要通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体现团队协作精神。(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实施,在团队合作的同时,每名成员还要独立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通过独立思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疑惑和问题,教师在给予帮助的同时要做好问题的引导,不是靠单纯地给出答案,而是要通过举一反三、授人以渔的方式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在布置项目任务时,教师应不限定项目实施的方法和实现项目任务的形式,仅提供项目所必需的信息和材料,为学生发挥自主创作才能留出充足的余地。这样,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形式十分丰富,没有雷同,大大提高了创新能力。 6.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应真正成为导师和顾问,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前进。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能培养合作精神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既能开阔视野,又能提高专业水平。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好教学方法。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课程五星教学方式的运用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课。在当前计算机广泛普及的情况下,学生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又普遍不够端正。所以,如何上好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让学生顺利完成计算机中级工考试目标,是很多中职计算机老师面临的难题。五星教学模式课题的研究,给笔者带来了很多启示,让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一、五星教学模式的课题背景 1.课题来源 笔者最初接触五星教学模式,是从参与同教研组刘晓才老师的《五星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网络营销>课程中的实践研究》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中了解到的。通过对五星教学模式的不断学习与教学尝试,笔者深刻认识到,五星教学模式不仅关注教师教学的过程,同时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五星教学模式理论指导下,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提高教学效果很有成效。 2.五星教学模式简介 五星教学模式,又叫“五星教学原理”或“首要教学原理”,是由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教育心理学家梅里尔(M.DavidMerrill)博士近年来一直大力倡导的。梅里尔博士在考察各种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处方性教学原理,他通过几种代表性的教学设计理论,如建构主义、“做”中“学”、学习四组件等的观点,说明了这些理论是如何体现首要原理的。首要教学原理的五个主要含义是:第一,当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第二,当激活已有知识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基础时,才能够促进学习;第三,当新知识展示给学习者时,才能够促进学习;第四,当学习者应用新知识时,才能够促进学习;第五,当新知识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融于一体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梅里尔博士认为实施“首要教学原理”有助于确保教学产品的教学效能。 二、五星教学模式的应用 在课题组对五星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课堂教学尝试与探讨中,笔者又认真阅读了介绍梅里尔教授五星教学模式的文章,在“聚集解决问题”的宗旨下,围绕着“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等环节尝试教学,并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工作表数据的分类汇总》这一节教学内容为例,谈谈五星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联系现实解决问题 首要教学原理之一:当教学内容在联系现实世界问题情境中加以呈现,学习者介入到解决实际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学的是会计专业,那么,就假设我们是保险公司的一名会计。现在,有一张保险业务情况表,见表1。现在,学生的任务就是,按财务经理的要求,完成保险业务情况表的分类汇总工作。 2.激活原有知识 首要教学原理之二:当教学中激活了相关的旧经验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当学生已经明确要完成的任务时,就开始根据已有的知识对工作表的处理进行讨论。有学生说,从汇总结果的图表上看,肯定是要按险种进行排序,然后在各排序的险种下插入一行,进行求和计算;按照学生的想法,根据已有知识,对工作表进行了排序和计算处理,结果见表3。有的学生看得很仔细,说如果这样做的话,结果是对的,可是工作表左侧的分级线怎么显示出来呢? 3.展示论证新知识 首要教学原理之三:当教学展示论证了要学习的东西而不是仅仅告知相关信息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在学生渴望寻找新的求解方法的任务驱动下,向学生说明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见下图。这时,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操作的。”通过演示操作,将新知识与旧经验进行比较,在本事例中,排序及求和都是通过分类汇总的对话框完成的,并不需要在原数据工作表上进行操作。但是在选择项目时,一定要按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比如,分类字段是什么?汇总方式是什么?汇总项是哪项或哪几项?这些都要按要求选择,考试时,不符合题意,就会出错。 4.尝试应用练习 首要教学原理之四:当教学中要求学习者尝试应用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解决问题时,才能够促进学习。在笔者操作之后,由学生自行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练习。很多学生很快完成了操作练习。但也有的学生出现了问题,有的学生选择了全部数据区域,由于工作表标题行不包含汇总数据,所以,选择“分类汇总”命令后,出现了“无法确定当前列表……”的错误警示窗口;有的同学在操作时,不小心将选定单元格确定在工作表数据区域外,当选择“分类汇总”命令后,就会出现“使用指定的区域无法完成该命令”的错误警示窗口。对出现的问题,学生一方面很惊讶,“咦,我的怎么不行?”一方面又搬救兵,向其他同学请教,互相比较操作过程,最终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应用练习,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解决问题,又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协同合作能力。 5.融会贯通掌握新知识 首要教学原理之五:当教学中学习者受到鼓励将新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时,才能够促进学习。最后,通过对学生操作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让同学们认识到操作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遇到同样问题时的处理方法。接下来,利用所学新知识,完成课本自主练习中对“学生成绩表”的分类汇总操作。 通过具体实践,在五星教学模式理论指导下,教学的过程更清晰,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生将所学与实际应用更紧密联系起来,真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教师要充分掌握五星教学模式的内涵,更好应用于教学过程,还需要更多的实践与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实践与运用,让五星教学模式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发挥作用。#p#分页标题#e#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计算机教育中信息安全教育途径

一、计算机教学中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技术明显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学习方式。一方面,互联网是一个大的信息库,为人们提供诸多信息便利,但另一方面,互联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也充斥着很多不安全因素,如:个人信息的泄露、黑客的攻击及计算机病毒等。基于这个角度,对于非机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普及,网络安全知识普及甚至比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应用更重要,可是很多在校学生甚至还缺乏起码的安全认识。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融入信息安全知识非常必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可以提高学生们自我保护的能力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 二、信息安全教学的主要内容 具体而言,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与安全技术,而实用技术则是指上述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比如账户安全、系统还原、安全中心、PGP加密、恶意软件的防范、常见网络诈骗的防范等等;对于非计算机专业来说,基本知识部分只需讲清楚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即可,不要涉及太深入的专业知识。这一部分是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培养学生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第二,法律层面,互联网络同样要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适当的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介绍,可以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加强其网络行为的自律性,并学会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第三,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制性的法律条文以及相关的技术手段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滞后性,所以要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从道德层面加以约束。当然,现行的中职教材中上述内容介绍的很少,而这些确实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中不可缺失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因此老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增补。 三、常用的计算机安全软件 目前为止,常用的计算机安全软件有以下几种:第一,金山密保,这是一款启动很快的防护软件,安装后可以自动添加,在启动过程中不显示扫描程序,无延迟,支持手动与拖动添加功能;软件中包括安全桌面功能、木马速杀功能等,能够将常见木马及时清除;可以设置查杀时间频率,有隔离区功能。第二,江民密保,这是一款收费软件,提供网游、聊天、网银以及股票证券四个类别的保护;支持手动添加、自动识别;具有密码保存以及密码安全输入功能;自定义规则,指定监控或者扫描的模块;支持黑白名单,不过该软件需要收费。第三,360保险箱,该软件有较好的易用性,支持较多的保护工具,提供向导添加模式以及安装桌面选项,保护对象的修改或者添加比较方便;可以通过正在保护、保护历史功能查看软件的保护效果;提供云查杀引擎,对安全级别进行调整;包括硬盘还原保护器还原软件;如果提交的游戏无法识别,会默认添加360手机支付;第四,巨盾,一款多功能的防盗号软件,其功能包括五大项,即体检、查杀、密保、监控以及安全桌面等;默认密码保护功有几款网页游戏,可以手动添加;对保护对象设定单独保护策略,不支持自动添加;具备密保卡功能,选项中还包括文件粉碎、进程管理、文件修复以及一键清理等功能。第五,超级巡警保险箱,一款绿色软件,自动搜索功能将需要保护的软件添加进去,支持拖动添加,简洁的软件界面,对防护级别、交互模式可以设定,支持黑、白名单。 四、计算机教学中融入信息安全教育的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预先设定好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求达到的标准,可以说选择教学行为与教学内容均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可以参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实践以及情感三个领域。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活动中,老师可以按照实际的课程特点以及非计算机专业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来设计教学目标,在相关课程中融合信息安全教育。学生通过信息安全课程的学习,可以在认知领域了解、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而在实践方面,则可以熟练的应用一些安全防范措施或者保护工具等;在情感领域则树立起较强的信息安全意识,遵守信息技术的使用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信息安全习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将信息安全教育融入教学内容 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即是课堂教学内容,老师正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完成教学活动。对于信息安全来说,其包括两个层面,即技术知识以及道德法规。上文中也提到,信息安全技术涉及到非常广泛的知识面,而要求学生掌握所有的知识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与所讲授的计算机课程内容相结合,将信息安全知识、信息安全防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有机的融入其中。比如在讲解操作系统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介绍系统漏洞、计算机病毒等基础知识,然后介绍如何下载、安装补丁程序,如何使用防毒软件与杀毒软件;在学习数据库时则将数据的备份与加密等知识点穿插在内;可以在网络课程中插入安全口令的设置方法、如何防止垃圾邮件、防火墙的基础知识与安装应用方法等,利用这些安全防范措施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此外,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中职学生来说,还要注意对信息安全知识的优化处理,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注意与计算机课程的衔接性,保证二者联系紧密,实现信息安全知识与计算机教学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第二,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实效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益,相应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也要与时俱进,而教材是几年才换一次,因此老师要选择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最新类型安全事件,结合实用性强的信息安全知识开展教学活动。比如介绍最新公布的病毒特征,讲解这些病毒的防范措施及查杀方法等,使学生可以感受到信息安全知识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第三,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以及接受能力等因素,对学生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实际的接受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再以此为基础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第四,计算机信息安全课程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比如教学设备以及机房实验设备等,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p#分页标题#e# (三)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选择合理、适用的教学方法才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将信息安全教育内容融入到计算机教学中去,可以利用引导式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设信息安全相关知识的问题情境,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其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例如在讲解文字处理软件时,讲解文件的保存方法,就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假如所保存的文件带有一定的机密性,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只有作者本人、相关授权用户才能打开文件呢?学生立刻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知识点,所以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此时再引入利用密码保护的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接受,甚至会举一反三,提出“如何为文件夹加密”的问题。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将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以任务的形式向学生提出来,让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讲解信息安全知识时要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主要的目标重心仍是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不可主次不分;在课时安排方面,则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掌握,以原教学内容课时为基础,将信息安全教育的内容穿插其中。也可以分层次教学,或开设选修课程,对于有兴趣或有知识需求的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 (四)法律道德教育 在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课程中,相关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往往都是被忽略的内容,很多人都存在信息安全单纯属于技术层面的错误认识。其实这种认识带有强烈的片面性,信息安全最大的威胁因素就是人的行为,人们缺乏对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认识,网络道德行为存在严重缺失。现在我国已经制订了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在要信息安全课程中融入这些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犯罪需要承担的责任,做到自觉守法。此外,信息安全课程中还要融入法律的道德教育,构建一道有效的法律道德屏障。 总之,信息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目前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它又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信息安全内容的与时俱进、融会贯通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研究。

最新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育方式

1、前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分为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而实验课程是学生的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着眼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因此,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 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比较研究 2.1《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特点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理论课上,学生学习了计算机操作的理论知识,但是,还没转化为现实的操作能力。而实验课程正是对理论课的实践,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操作能力。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的首要特点是实践性。其次,实验内容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计算机基本操作、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应用;PowerPoint多媒体软件及网络技术应用等。内容之间逻辑性不强、易于分割,便于学生学习。 2.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比较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师都已经明确《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为了提高实验课程的效率,教师们采用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采用“模仿”的方式,即教师首先把实验操作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有的采用“按要求操作”的方式,即给出操作要求,让学生根据操作要求按步骤完成实验操作。这些方式的优点在于强调了实验操作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但是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3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总学时为18个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按要求操作”的方式为主。上课时,学生运行实验软件,打开实验题目,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操作,老师在机房里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学期末进行上机考试检测,通过率一般都在97.6%左右。虽然通过率很高,但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始终都是被动的学习。所以,《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急需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包括确定任务、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效果评价等环节。“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4、任务驱动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顾名思义,“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者的有机统一体。那么,在任务驱动模式下,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和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指导者;而学生则是任务的接受者和执行者。所以,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就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分别设计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然后,再通过任务把两个模式联系起来。 (一).教师教学模式设计 教师教学模式设计为六个步骤,包括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引出任务、帮助指导、引导知识建构和效果评价。它们之间的流程关系如图1所示。下面以Word2003中用表格制作课程表为例,详细讲解教师教学模式过程。 (1)设计任务 课程表包括星期、午别、节次、课程等信息。任务就是让学生制作如图2所示的课程表。在此任务中,运用到的知识包括表格的插入、单元格的合并,表头的制作,底纹的设置行高和列宽的设置等。 (2)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课程表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很熟悉,假如,我们同学将来成为了一名教师,那么,我们该怎样制作课程表呢?教师通过一个假设来创设情境,再通过一个反问来引出任务。 (3)帮助指导、引导知识建构 学生在制作课程表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这时老师要及时的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根据问题引导出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 (4)效果评价 在学生完成课程表的制作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根据评价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二).学生学习模式设计 学生学习模式设计为四个步骤,包括得到任务、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知识建构、知识应用。它们之间的流程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后三个步骤都需要教师全程参与答疑和指导。同样,我以Word2003中用表格制作课程表为例,详细讲解学生学习模式的过程。 (1)得到任务 在教师引出任务后,学生也就得到了任务,即:用Word制作如图2所示的课程表。学生首先要对任务进行分析,归纳操作要点,确定具体的任务细节。#p#分页标题#e# (2)知识回顾、再学习 因为,学生在理论课上已经学过了Word操作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根据任务回顾理论课堂上学到的Word中的表格知识,由于理论课时间有限,学生有可能没有把所有的知识都搞明白,这时就需要学生带着任务去继续学习,学习的方式包括自学、请教别的同学或者请教老师。 (3)知识应用 学生掌握了课程表的制作方法后,开始上机实践。 (4)知识建构 在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表格的操作方法,这时还需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5、结束语 基于任务驱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任务设计阶段,所设计的任务多样性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每个环节进行周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