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7 04:08:28
导语:在学生自我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论文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管理 成长与发展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的价值偏失、管理的形式主义、管理的封闭性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议题。大学生管理要以生为本,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引导并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1.问题的提出
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管理模式延伸到高校基层的大学生管理中,主要表现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面临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及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有必要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
2.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2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2.2.1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2.2.2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2.2.3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2.3管理的封闭性
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3.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严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了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校还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避免管理制度成一纸空文。
3.2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2.1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要公开、公平、公正,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杜绝一些学生走后门等不良行为,克服学生的功利化思想,将那些有热情为广大同学服务且责任心强、思想品德好的优秀同学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对于学生骨干人员,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的磨练,增长其才干,培养其能力,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端正动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2.2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如早操、寝室、晚自习、上课考勤、教室、班级等方面的管理,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问题中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3.2.3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难尽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竞争与育人环境,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度,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心,扩大学生干部群体,给全体大学生以充分展示自身才华能力的机会。高校应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力争以心交心,以理服人。
管理活动首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在交流中忽视平等性与理解性,管理必然失灵。行政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管理者们应当考虑的首要关系,学生管理层要简政放权,在学生的宿舍、伙食及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发挥学生自身作用的同时给予恰当的行政指导及引导,以平等对话代替行政命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对话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关注正在发展、成长的学生,既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志趣,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大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对话中即管理实践中,体验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进而张扬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摘要:学生管理是职业技术院校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机构,职业技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更加明确,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技术院校应当在坚持人本原则、实践原则、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构建起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习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出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 学生自我管理 模式构建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在不断扩大。作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构成,职业技术院校迎来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并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为了切实提高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术院校应当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激发、鼓励、引导学生在这一模式下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最终成长、成熟起来。
一、职业技术院校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意义
自我管理,是指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和学习、自我控制和调节、自我评价和改进,构建自我人格体系,形成发展并完善自我的能力的重要过程。职业技术院校所招收的学生以及培养目标与其他类型院校都有所区别,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及开展学生自我管理这项工作更具有紧迫性。职业技术院校是学生人生中十分重要的时期,也是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职场的过渡阶段,学生在完成对学科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学习的同时,还应当架构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行程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使自己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有持续提升的可能。而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普遍表现为自信心不足,自我意识较强,文化底蕴薄弱,价值观复杂,心理较脆弱,畏难意识较重等特点,这些都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职业技术院校应当在坚持人本原则、实践原则、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自我管理的发展环境,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框架结构
职业技术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推行自我管理模式,应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包括自我管理组织体系、自我管理制度体系,自我管理评价体系在内的自我管理系统,使学生在这一系统之内完成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这一重要过程。
1.自我管理组织体系
自我管理组织体系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支撑。职业技术院校应当充分发挥班级基层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以基层党团组织为组织的主干,以党支部书记、优秀党团员为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体系中的负责人及骨干,迅速构建起组织层级清晰、组织内部责任明确的自我管理组织体系,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实现自我管理。
2.自我管理制度体系
自我管理制度体系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制度依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体系在职业技术院校自我管理系统的构建及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发挥着重要的规范作用。要依据自我管理组织体系的构成、学生自我管理的具体内容来制定相应的规则,如选课制度、出勤制度、基层党组织学习制度、团组织活动制度,等等,对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细致而具有一定执行性、操作性的规范制度。
3.自我管理评价体系
自我管理评价体系是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的评价凭借。评价既是学生自我管理成果的衡量,也是学生自我管理经验的总结。通过科学、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进行监控与指导,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成果加以巩固和发扬,对学生自我管理的不足加以调整和完善,最终使学生自我管理系统更加完备、更具实效性。
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要认真研究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以优秀党员事迹感染学生
学生党员本身就是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中积极上进、力争上游的的突出者,再经过党组织内部有目的、系统化的培养,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将得到全面提高。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职业技术院校全体学生中的榜样示范作用,用优秀学生党员严格律己、完善自我的精神感染广大学生,用他们的成功事例和经验引导学生,促使广大学生更快地投入到自我管理进程中。
2.以丰富校园活动
动学生
参与校园活动,是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步骤。学校应当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环保活动,等等。在具体的活动中,应将活动的主办权、管理权、参与权交还给学生,由学生组织成立专门的活动主办委员会、由学生担任活动的主要负责人,组织广大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自身的不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使学生尽快地进步。
3.以优质就业事实激励学生
职业技术院校的就业问题是广大师生所关注的焦点,既是对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检验,也是学校抢占发展先机的重要前提。职业技术院校通过推进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各方面能力,缩短了学生由校园步入职场之间的适应时间,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使学生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并获得较好的人生发展。这些就业事实也进一步激励了广大学生,使他们更加热衷地参与到学生自我管理系统中,更加配合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
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管理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职业技术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培养难度加大等问题,在这一形势下,必须转变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构建自我管理组织体系、自我管理制度体系、自我管理评价体系完善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系统,并采取以优秀党员事迹感染学生、以丰富校园活动带动学生、以优质就业事实激励学生等有效策略切实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实效性,为社会发展培养更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一、云社团项目管理实施流程
云社团项目管理实施流程分为活动项目化、项目评定、项目执行、项目后评价4个阶段。
1.活动项目化阶段
在活动项目化阶段,需确定活动时间、活动人员、活动预算、制定项目目标、明确项目期望。每学期初,云社团管理成员会根据淘宝公司云客服用人计划和院团委与社团联合会相关要求,制定活动相关计划。依据项目计划选拔项目团队,项目团队可以是云社团中的1个管理部门,例如讲师部;也可以是对项目感兴趣、有能力完成项目的云服务成员。项目团队根据活动相关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计划,并上报淘宝公司和院团委社团联合会。
2.项目评定阶段
云社团项目评定阶段过程:云社团项目执行计划需经过院团委社团联合会审核,在完成审核之后才能够协调场地等资源开展相关项目。在将项目执行计划上报院团委社团联合会审核的同时,云社团团队需要将该计划上报淘宝公司审核,执行计划需要得到淘宝公司的批复,才能协调经费、讲师、云客服名额等资源开展工作。
3.项目执行阶段
项目执行阶段主要是项目团队依照事先制定的操作计划开展活动。在该阶段,项目团队应加强与各方面的沟通与协调,适时检查工作进度,及时评估项目效果。项目负责人需及时向项目管理部门(院团委社团联合会和淘宝公司)汇报工作情况。
4.项目后评价阶段
该阶段是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的执行过程及目标进行评价与总结。通常包括项目是否完成预期目标、达到预期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二、云社团创新自我管理模式的意义
文章在对高职学生社团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的过程中,对云社团管理模式的尝试,通过引入项目管理模式,在一年多的运行过程中,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1.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通过项目团队申报项目,使学生的责任感大大加强。云社团成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活动:先后发起云客服培训20余次,涉及到在宁的十余所高校,组织培训近5000人次,至今,仍有1000余名学生通过云社团参与云客服工作。社团活动从数量及质量上都得到显著提升,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2.学生社团与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增强了专业认知
为校企合作拓宽道路,让社会行业参与项目的申报与合作,既可充分挖掘社团丰富的社会资源,同时又会得到行业专家的悉心指导,迅速提升社团的整体实力。云社团成立之初就与淘宝公司进行深入合作,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云客服工作。在社团工作过程中,除了丰富社团经历之外,在培训过程中又获得淘宝公司客服满意中心企业讲师的悉心指导。在2011年11月份,云社团成功举办了“参加淘宝云客服周年庆”活动,项目全程得到淘宝客服满意中心的接待与指导,加强了与企业的交流,增强了专业认知。
3.通过项目化管理方式,提高了社团成员的职业素质,增加了就业砝码
高职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在引入项目化管理方式后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人才培养机制合理化。项目化管理方式能够锻炼项目团队成员的执行力,并使其获得参与感与归属感。在云社团发展的过程中,参与社团建设的骨干成员既提高自己对专业的认知,又培养了职业素质,获得了职业认同,为自身发展明确定位。云社团成立以来,共有200余名学生获得进入淘宝杭州总部实习的机会,个别优秀学生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崭露头角,云社团项目化管理方式无疑增加了其就业砝码。
三、结束语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抓手。对学生社团进行项目化管理,创新学生社团自我管理模式,完善项目化管理的运用,一定会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提升中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陈尔波 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服务学院
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文明成人、健康成才、事业成功的基础。自我管理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设置的增加,艺术类专业生源的不断增多,导致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思想道德品质等参差不齐。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以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为例,分析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特性,以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学生为根本,探讨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促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性
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个性张扬、思想活跃、乐于表现、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难以管理。艺术类大学生生源一部分主要来自中学阶段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同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来自对文、理科高考无望而被迫加入艺术大军的同学。由于艺术类高考录取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加之每年扩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艺术类学生不仅在文化基础上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遍较差,同时也造成部分艺术类学生“专业不专”“特长不长”的客观现实。
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自我控制力、自我约束力、自我适应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决定了大学期间主动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多少与掌握的专业技能的高低,并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大学期间,自我管理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自我管理能力缺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大学四年应学的知识没有掌握,应具备的能力没有具备,较难适应大学生活,毕业后,难以就业,难以适应社会。只有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利用大学里充足的课余时间,广阔的发展平台,宽松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围绕培养自我控制力、自我约束力、自我适应力,规划大学生涯,实现自我管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合理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探析。
(一)加强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控制力
1.规划目标、制定计划。
根据艺术类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就业方向、实际情况等科学合理地制定好学习目标。查士德斐尔爵士说:“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共同提升,因此,制定一个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和长期性目标的计划,努力朝着既定目标前行,“远粗近细”地将长期性目标进行宏观化设定,阶段性目标进行微观化细致化制定。“两手抓”即将长期性与阶段性目标共同抓;在学生出现困难懈怠时,教育管理者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坚持不懈,确保目标实现。
2.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艺术类大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学习,应引导学生以提高效率和提高自我控制力为出发点,通过合理规划,合理安排时间,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将文化知识与艺术专业实践活动的时间错开,采用搭框架、重内容的学习方法,保证文化基础知识与艺术专业实践知识学习互不耽误。充分利用学校学院各种教育学习资源,主次分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弥补学习时间的不足。
3.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为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时要将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相结合,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得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约束力
自我约束力包括自控力、自制力和自律力。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许多同学无法正确地把握。在新环境变迁和角色转换中,必须尽快调整心态,提升自我约束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包括金钱管理、健康管理、情感管理。
1.金钱管理。
金钱管理与自我约束力中的自控力紧密相连。艺术类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更要学会控制管理好金钱。可借用“账本法”,即确定每个月应该花多少钱,然后平均到每天,学会记账,学会理财,学会节俭,树立金钱管理意识,明确金钱的去向和投资方向,尽可能地把金钱用于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高上。
2.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与自我约束力中的自制力紧密相连。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处于平衡状态。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条件,也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良好的身体和心态,更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有益于终身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不仅应学会保养身体,坚持锻炼,有强健的体魄,而且应学会心理调适。正确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和大学生成长辅导室,只有将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相结合,才能造就出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3.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与自我约束力中的自律力紧密相连。人的智商和情商,与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智商和情商的研究中,得到两个数字: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完美的人生必不可少三种“情”,即亲情、友情和爱情。管理好这三种“情”,就会把人生点缀得鲜花灿烂。亲情是互相的、立体的,“亲情”重在“情”字,所有的情升华后都会变为亲情,它是人间最美的一种情感。至于友情,大学是交往的最佳时机,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遇事学会宽容,经常帮助别人,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朋友。关于爱情,在大学里恋爱应该彼此鼓励、共同进步,为前途而奋斗,避免因恋爱而荒废学业。大学生基本上都已成年,懂得人间的种种感情,管理好感情非常重要。
(三)加强思想方面的自我管理,提高自我适应力
大学生思想日渐成熟,自我适应力应不断提高。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管理成为日常工作的重头戏。思想是指清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对学生的将来会产生重要影响。积极负责的工作作风、端正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些良好的思想品质有助于学生在工作和事业中创造辉煌的成绩。学校开设思想政治培训课程,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主动加强思想管理,以自我适应、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为主体,采用“对镜自照”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结语
总之,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效果,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过程,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基本要求,需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上共同管理,更要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性,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建设力度,促使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历练出自我控制力、自我约束力、自我适应力,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奕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艺术表演与传媒学院
自我管理是大学生文明成人、健康成才、事业成功的基础。自我管理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我国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随着地方高校艺术类专业设置的增加,艺术类专业生源的不断增多,导致艺术类大学生文化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思想道德品质等参差不齐。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本文以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为例,分析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特性,以及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以学生为根本,探讨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促使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性
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个性张扬、思想活跃、乐于表现、自我约束能力不强,难以管理。艺术类大学生生源一部分主要来自中学阶段在艺术方面有一定特长的同学,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来自对文、理科高考无望而被迫加入艺术大军的同学。由于艺术类高考录取的文化成绩相对较低,加之每年扩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艺术类学生不仅在文化基础上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来说普遍较差,同时也造成部分艺术类学生“专业不专”“特长不长”的客观现实。
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性
提高自我控制力、自我约束力、自我适应力是大学生成长成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决定了大学期间主动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多少与掌握的专业技能的高低,并影响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大学期间,自我管理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自我管理能力缺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大学四年应学的知识没有掌握,应具备的能力没有具备,较难适应大学生活,毕业后,难以就业,难以适应社会。只有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利用大学里充足的课余时间,广阔的发展平台,宽松的教育模式,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方法
围绕培养自我控制力、自我约束力、自我适应力,规划大学生涯,实现自我管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合理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探析。
(一)加强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控制力
1.规划目标、制定计划。
根据艺术类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就业方向、实际情况等科学合理地制定好学习目标。查士德斐尔爵士说:“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学习目标的实现需要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的共同提升,因此,制定一个行之有效、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和长期性目标的计划,努力朝着既定目标前行,“远粗近细”地将长期性目标进行宏观化设定,阶段性目标进行微观化细致化制定。“两手抓”即将长期性与阶段性目标共同抓;在学生出现困难懈怠时,教育管理者适当引导,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坚持不懈,确保目标实现。
2.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艺术类大学生参加各种文化艺术活动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学习,应引导学生以提高效率和提高自我控制力为出发点,通过合理规划,合理安排时间,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将文化知识与艺术专业实践活动的时间错开,采用搭框架、重内容的学习方法,保证文化基础知识与艺术专业实践知识学习互不耽误。充分利用学校学院各种教育学习资源,主次分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弥补学习时间的不足。
3.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相结合、理论联系实践。
为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时要将专业知识与文化知识相结合,以实践教学基地为平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得到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约束力
自我约束力包括自控力、自制力和自律力。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许多同学无法正确地把握。在新环境变迁和角色转换中,必须尽快调整心态,提升自我约束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包括金钱管理、健康管理、情感管理。
1.金钱管理。
金钱管理与自我约束力中的自控力紧密相连。艺术类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更要学会控制管理好金钱。可借用“账本法”,即确定每个月应该花多少钱,然后平均到每天,学会记账,学会理财,学会节俭,树立金钱管理意识,明确金钱的去向和投资方向,尽可能地把金钱用于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高上。
2.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与自我约束力中的自制力紧密相连。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处于平衡状态。身心健康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条件,也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良好的身体和心态,更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有益于终身的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不仅应学会保养身体,坚持锻炼,有强健的体魄,而且应学会心理调适。正确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和大学生成长辅导室,只有将健康的心理和强壮的体魄相结合,才能造就出一批批对社会有用的艺术类专业人才。
3.情感管理。
情感管理与自我约束力中的自律力紧密相连。人的智商和情商,与成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智商和情商的研究中,得到两个数字: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0%,情商占80%。完美的人生必不可少三种“情”,即亲情、友情和爱情。管理好这三种“情”,就会把人生点缀得鲜花灿烂。亲情是互相的、立体的,“亲情”重在“情”字,所有的情升华后都会变为亲情,它是人间最美的一种情感。至于友情,大学是交往的最佳时机,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处理好人际关系,遇事学会宽容,经常帮助别人,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朋友。关于爱情,在大学里恋爱应该彼此鼓励、共同进步,为前途而奋斗,避免因恋爱而荒废学业。大学生基本上都已成年,懂得人间的种种感情,管理好感情非常重要。
(三)加强思想方面的自我管理,提高自我适应力
大学生思想日渐成熟,自我适应力应不断提高。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管理成为日常工作的重头戏。思想是指清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对学生的将来会产生重要影响。积极负责的工作作风、端正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具备吃苦耐劳、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这些良好的思想品质有助于学生在工作和事业中创造辉煌的成绩。学校开设思想政治培训课程,结合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主动加强思想管理,以自我适应、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为主体,采用“对镜自照”的方式进行自我教育,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结语
总之,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管理效果,重点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地方高校艺术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过程,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基本要求,需教师和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上共同管理,更要结合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性,激发学生自身潜能,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的建设力度,促使学生在大学生涯中历练出自我控制力、自我约束力、自我适应力,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奕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艺术表演与传媒
一、文献述评
(一)关于自我管理概念与测量自我管理的研究始发于临床医学,然后在组织行为和教育领域得到应用。在教育领域,齐默尔曼(Zimmerman)认为学习者的自我管理就是个体主动对自身状况、学习行为和环境的调节以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王益民对自我管理的定义为:个体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控制不当冲动,克服不利情景,积极需求发展,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品质。国外学者编制的量表有布兰登(Brandon)等的自我控制量表(SCQ),坦尼(Tangney)等的自我控制量表(SCS);国内学者编制的量表有贺小格的13个维度量表,张国礼等编制的8个维度量表。综上所述,目前仍然缺少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概念,自我管理的测量维度也有较大差异。因此,结合实证检验,继续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建构模型十分必要。
(二)关于自我管理的影响因素关于个体自我管理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个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两大类,这些因素的研究与组织行为领域密切相关,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有启发的观点包括:内控型人格特质的个体更适合在模糊的工作环境中扮演自我管理的角色,自我效能感可以提高个体自我管理水平;成就动机高低也会影响自我管理水平;群体内人际信任将有助于改进组员的绩效。国内学者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差异的调查发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来自农村以及性别差异不能明显影响自我管理水平;不同本科层次、父母教养方式和成就动机水平对自我管理水平有显著影响。总体来看,国内学者对于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比较少,对影响因素的探讨也不够广泛。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南京林业大学在校大学生。研究团队采取以班级为单位的整群抽样方法,剔除无效问卷,共得有效问卷840份。
(二)问卷质量分析借鉴已有的调查问卷,从心理学角度自我管理结构应该包括认知管理、情绪管理和行为管理。设定大学生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情绪管理、自我计划管理、学校活动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五个方面。自我认知包括对自己优势和劣势、形象风度、知识才干的了解;自我情绪管理指个体对自己日常情绪的了解与控制;自我计划管理包括大学四年的个体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学校活动管理包括班级社团活动和学习活动管理情况;日常生活管理指个体对于饮食、消费活动的控制。自我管理水平量表的尺度选择6点等距法尺度。将问卷自我管理水平量表部分进行因子分析,KMO=0.892,P值为0.000,代表母群体的相关矩阵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选择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共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5个,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9.54%。根据每个因子特征值大小顺序排列,将5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因子1“学校活动管理”,因子2“自我认知”,因子3“自我计划管理”,因子4“自我情绪管理”,因子5“日常生活管理”。考察因子内部一致性:总问卷的α值为0.886,各因子的α值在0.636至0.832之间,具有较高的信度系数值。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差异分析,本研究把差异源讨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个体因素(性别、本科层次、是否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班级因素(班级是否获得荣誉称号);家庭因素(家庭收入、父母学历);个性因素(成就动机高低、内外控个性倾向)。
(一)个体因素差异分析关于个体因素差异源调查结果显示,女生在学校活动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方面平均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这说明在大学阶段,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担任过班级或社团干部的大学生在5个因子的自我管理水平都显著高于没有担任过任何职务的学生。这方面的差异一方面说明高校中学生干部选择机制比较有效,自我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更可能成为干部;另一方面由于干部角色需要学生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学生自尊感和责任感会提升,有助于提高个体自我认知水平和加强自身行为的约束。尽管在4个维度上非独大学生的平均得分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但统计结果并不显著。根据社会流行的观点,独生子女容易被过度宠爱,导致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然而调查结果说明独生子女身份并不会显著影响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行为。本科层次因素也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这表明高考分数的差异更多体现学生入学时学业成绩的差异,并不能体现出个体对自身行为控制与管理水平的差异。
(二)班级氛围差异分析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重要的组织环境,那么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是否会影响大学生个体自我管理水平呢?本研究设计了班级是否获得荣誉称号选项来考察,获得过荣誉称号的班级往往群体凝聚力比较强,表现出更加积极进取和团结的氛围。调查结果显示,除了自我情绪管理因子之外,所在班级获得过荣誉称号的大学生在其他4个维度平均得分都显著高于没有获得荣誉称号班级的学生。这说明在一个凝聚力比较强和群体绩效比较好的集体中生活,个体会更多体验到受欢迎,在活动中对自己的优劣势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自我认知水平会更高。同时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群体规范的作用会促使个体表现出对学习活动、自我规划和日常生活方面更好的管理水平。
(三)家庭因素相关性分析关于家庭因素差异源包括了家庭收入和父母学历。研究以上因素使用更合适定序型数据的Spearman相关系数。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收入在自我认知、自我计划管理方面显示了弱的正相关关系,而日常生活管理显示了弱的负相关关系。虽然相关数字比较小,也说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更高一些;对消费的控制弱一些,可能是经济比较有保障,因此对消费行为控制力差一些。父亲的学历对大学生自我认知有弱的正相关关系,而日常生活管理显示出弱的负相关关系。母亲的学历相关性更明显,对学校活动管理和自我认知有弱的正相关关系。以上调查表明,父母素质更高的家庭环境可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然而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对饮食和消费的控制)并没有正面效应。
(四)个性因素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尝试研究两个个性差异因素:成就动机高低和内外控个性倾向。研究以上因素使用更合适定序型数据的Spearman相关系数。调查结果印证了国外学者的观点,即个性差异会影响自我管理水平。本次调查表明成就动机高低与大学生自我管理5个因子都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成就动机越高的学生自我管理水平越高。这说明成就动机高的学生更看重目标制定、能力提升、监控和调整活动以及约束和控制自己,更善于进行自我管理。内外控人格特质在心理学文献中也称为心理控制源。如果一个人认为事件的发生是个人的能力和属性所造成的,可以由自己加以控制或预测,则被称为内控者。本调查显示内外控个性也与大学生自我管理5个因子都呈现出显著地正相关关系,越倾向内控型个性的学生自我管理水平也越高。这是因为越具有内控倾向的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愿望也越强烈,导致行为控制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本研究在840份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的差异。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把有显著差异的差异源分为学校教育管理可以调节的变量和无法调节的变量两大类。学校教育管理可以调节的变量为实践提供了路径参考,这方面的变量包括:是否担任干部、班级氛围、个性差异。学校教育管理无法调节的变量包括:性别差异和家庭环境,虽然性别和家庭环境是无法更改的变量,但提示我们在学生管理实践中应对学生实施差别化指导。
(二)对策建议
1.重视自我管理教育,强化自我管理机制。大学生已经成年,具有一定的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能力。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我教育法,对自己进行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从计划、学习、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自我解剖、自我评价,从而进行自我控制,全面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要求。
2.为学生担任管理岗位创造更多机会。当学生担任某个干部角色时,会产生角色认知,这种角色认知一方面会提高学生的自尊与自信心,另一方面也会约束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自觉控制行为。建议学校在班级、学生会等日常管理中,建立干部一学年一轮换制度,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为班级服务。另外要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建立社团组织,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从事组织领导工作。
3.多举办各类竞赛活动,促进班级凝聚力。班级是大学生四年生活学习的重要正式群体,如果班级很多同学对学习、社会活动、日常生活都比较有计划,有自控能力,那么个体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暗示和感染,自我管理水平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各种以班级为单位的竞赛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于班级群体的认同感,在获得荣誉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4.开展心理指导,塑造积极人格。现在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课外心理指导,为有心理问题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心理指导应该普及到全体学生。根据麦克利兰(McCleUand)教授的观点,成就需要动机是可以训练提高的。同时,如果加强对学生归因理论和归因方法的指导,也会影响他们把事情的结果更多归因于环境还是个体努力。成就需要动机的高低和内外控人格倾向不仅会影响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还会影响未来他们对工作事业的追求,因此开展相应的心理指导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张贞陈益民刘林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摘要:现代学生因为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及自身发展特点,往往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而中职生恰恰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如何发扬民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健全人格及团结协作等重要问题。根据中职生的特点,按照“培元固本”的指导思想,研究“授之以渔”的方法策略,创造学生自我管理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纪律、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方面都有长足的提高。
关键词:中职学生;自我管理;具体措施
一、中职生缺乏自我管理的原因分析
自我约束的缺失是现代中职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独生子女的生长环境。现代中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因为“独生”导致的过分被关注,特别是因“独生”导致父母出现的教养态度偏差和教育方式不当,孩子从小就被满足各种需求,认为生活没有约束,变得不考虑别人,最终导致以自我为中心的缺乏爱心和自私任性。当父母教育不得法,对越轨行为采取了过于温和的态度时,孩子就缺乏纪律性,对自己的行为不能有正确认识。
2、父母过多的期望。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以金钱为核心的价值观的偏离,表现在父母身上,就是望子成龙的期望。父母过多的忙碌,导致孩子过多的孤独;父母过多的溺爱,导致孩子过多的无情;父母过多的期望,导致孩子过多的失望。最终的结果,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身心健康的失衡,以违纪逃学、抽烟、打架甚至自闭来宣泄内心的压力。
3、青春期的性格不稳定性。中职阶段,学生还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却正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叛逆”阶段,学生生理的逐渐成熟和心理不成熟的矛盾,往往导致学生性格的不稳定,同时,中职生强烈的好奇心,难以抵挡社会上许多的诱惑,在沉重的学习压力下,往往出现是非不分、美丑不辨的现象,很容易导致学习没有动力,生活没有目标,纪律观念淡薄,造成整体素质下降。
二、中职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自我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中职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向上还是向下发展的十字路口,只有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使其向好向善的内部因素发挥积极的作用,才能在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和健全人格等方面健康发展。
2、加强自我管理,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不但要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独立完善的个性;不但要有较强的生活能力,还要具备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培养,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了解他人,懂得合作,为培养社会化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3、加强自我管理,可以打造优秀的班集体。几十名学生组成的班级,仅仅靠班主任的管理,是没有办法取得好的效果的。自我管理不但使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培养以班级管理为指挥棒的自律意识,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发扬主人翁精神,班级才能成为健康优秀的集体,才能在纪律学习等方面取得很好的成绩。
三、培养中职生自我管理的具体措施
魏书生说过“普通学生能做的事情,班干部不做;班干部能做的事情,老师不做。”这就告诉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更要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培养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自我管理应该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其直接动力来源于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对成人的依赖性强,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的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照料。这种状况是培养自我管理意识的最大障碍。因此,我利用各种教育机会,如:班会、读报课、班队活动等,向学生正面宣传“自己能干的事情自己干”、“我能行”等理念,对他们进行生活、学习等方面的独立性教育,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树立自我管理意识。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我在教室寝室环境、班级绿化、诗词背诵、国家大事等方面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美化环境,明确责任,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指派专门人员,将教室、寝室重新粉刷,使学生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专门购买米兰、菊花等装扮教室,鲜花的引入,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及爱美之心;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词,专人负责古诗词的抄写,每人都有抄录的本子,每周增加一到二篇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将名著欣赏纳入班级文化建设,要求每人一学期必须阅读1到3本名著,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世界;利用班团课及读报课时间,由值日班长负责,学习国家大事,使学生自觉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物品的定点摆放、专人的专事管理、定时的自我检查等,使学生自觉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
3、健全班级量化评分上墙制度,营造自我管理氛围量化评分上墙制度是根据学生在遵守纪律、集体观念、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劳动态度和好人好事方面进行评分量化,每周小结,分数登记上墙,形成直观的成绩效果,让学生在制度的约束下养成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尽量淡化学习成绩在量化评分中的比例,让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有个奔头,不会自暴自弃,减少行为和思想上的差异。所有同学都明确加分减分的细则,如每周小结自己一周的表现,做得好的加分,做得不好的减分。如做好事、学习进步加分,违反纪律、劳动不积极等减分。为了让纪律不好的学生有一个反思自新的机会,常常制造机会给他们加分,鼓励他们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
4、形成家校联系合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只是他们接受教育的一部分,父母的参与是学生进步的重要因素。通过校讯通平台、电话、家访等形式,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在家里的行为及思想动向,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纪律及思想动态,形成家校联合管理的合力,使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监督管理,才能使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避免学生在学校一个样,在家里又是另一个样的情况,让学生始终行驶在自我管理的正常轨道上。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精神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逐步完成由老师的专制管理向学生的自我管理过渡,使学生在学习、纪律、行为习惯、人格品质等方面都有长足的提高。
作者:周迪锋 钟海霞 单位:浙江省诸暨市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学生管理一直都是中职学校主要管理工作,怎样提升中职学校学生自我管理水平,一直都是学校管理人员重点分析的课题。本文就尝试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之下,对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为中职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学生;自我管理
前言
长久以来,中职学校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较低、心理素质尚未健全等因素影响,虽然中职院校一直将学生管理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能够提升中职学生管理水平,推动全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管理人员开始相继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入手,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自我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方法简单,过分强调学生消极情绪
在大部分中职学校管理工作者眼中,学生品行要是十分恶劣,管理难度也就显著提升。所以,管理工作者在管理学生过程中,经常秉持着“不求无功,但求无过”的观点。一旦学生在做出错误事情之后,管理工作者也基本上采取批评及责备形式。部分中职学校为了的杜绝学生做出错事,甚至采取军事化管理模式,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取得了良好成果,但是却没有认识到平静之后存在的隐患。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人员应该将关注重点放在学生“优点”上面,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价值都会得到提升。中职学生尚未形成完善人生观及价值观,一旦过分关注及强调其存在的缺点,就会容易造成学生忽视主观情绪变化,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品质。
(二)评价标准单一,影响学生多元化发展
大部分中职学校管理人员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学校发展及学生健康方面。所以,大学生学校对校园事故的出现都十分担心。正式由于在这种理念之下,学校都希望培养出听话的学生。积极心理学认为,学校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品质上,也即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公民、职业品德,符合企业对人才要求。但是学校所应用的评价标准和现实需求之间都存在较大差距,还是以传统标准衡量学生,也就是首要关注学生学校成绩,品德经常错误被认定为老实、听话。
(三)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影响根深蒂固
一般情况下,中职学校的学生年龄普遍在15-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并且也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经常会遇到各种烦恼,例如人格、意志力等。所以,在必要心理教育指导情况下,大部分中职学校所具有的心理学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心理咨询室无法发挥出自身作用,或者是将心理咨询看成学生管理手段。
二、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自我管理中应用
(一)转变观念,树立积极向上意识,构建多元化评估体系
按照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疾病模型,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属于问题性学生,对其开展教育就是为了防止该类学生再次出现问题。积极心理学认为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自身的优点上面,并不是仅仅强调学生存在的缺点,至少认为优点和缺点同等重要,进而挖掘学生身上所存在的潜在价值。想要做到这样,中职学校管理人员及教师就应该转变自身观念,摆脱传统疾病模型所造成的影响,构建健康模型理念。中职学校在转变观念的情况之下,还应该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与转变之后的观念相吻合,采取动态及发展眼光评估每一个学生,保证可以对学生个性化评价,让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也可以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获得自信及自尊,并且找到自身感兴趣的事情。
(二)开设专门的积极心理教育课程
学生品质在培养过程中,必须借助相关游戏活动实现。所以,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自我管理中应用,取得取得良好效果。1、设置专门积极心理学课程就以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幸福能力观”来说,心理教育课程就可以以此作为课程主题,并且为其配备完善心理训练课程,例如交往体验、情绪控制等,加强学生对积极心理学教育课程理解程度,并且会将自身所掌握的心理知识应用到心理品质上面。2、在学校教育活动渗透积极心理学知识团委在日常学生会活动及班级活动中,可以针对性向学生渗透积极心理学方面知识,梳理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简而言之,中职学校在所开展的多样化教育活动中,都应该在潜移默化状态下渗透积极心理学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身心意志,提高学生实践技能。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教学活动是学校主要开展的活动,从教学活动角度开展学生自我管理,对学生品质培养,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1)教学内容积极、健康积极心理学十分关注对积极情绪及人格特点体验,探索积极心理学研究过程。因此,中职学校在选择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都应该尽可能表现出“积极”这个特征,符合足学生对积极心理需求,调动学生对积极心理学关注度,让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感受积极、健康品质,可以充满自信心应对今后生活中出现的问题。(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生命只有在拥有春天之后,才可以带领另一个生命拥有春天。所以,教师在开展积极心理学教育之前,自身就必须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这样才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自身积极心理,带领学生具有积极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应用积极词汇数量,例如尊重、分享等,发挥出自身在教育上的作用,为学生树立积极心理营造良好氛围,在潜移默化状态下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理。4、班主任尽可能应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班级管理俗话说的好,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班主任。积极心理学认为,人要是可以长期在积极环境下生存,自身行为举止及品质都可以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中,尽可能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文化氛围。首先,班主任在编制规章制度时,应该尽可能做到积极向上;其次,班主任积极创新班级管理形式,从传统考试分数理念中摆脱出来,全方面对学生评估,充分认可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中的成果,让学生感觉到自身被尊重,进而不断进取,尝试到成功喜悦;最后,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尽可能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等优秀品质,通过良好性格、顽强意志、稳定情绪等影响学生,在学生在潜移默化状态下感受积极心理学。5、社会、家庭、学生一同对学生管理积极心理学认为,从注重学生理论水平应该转变到注重学生公共品质上面。学生在形成群体品质之后,周围同学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家庭、社会也会受到一定影响。所以,中职学校在对学生管理过程中,需要形成良好教育网络,也就是社会、家庭、学校一同努力,正确认识到社会及家庭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的影响,尽可能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影响因素,并且将其转变为自身品质。与此同时,中职学校也承担着向家长讲解积极心理学的责任,积极和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简而言之,中职学校应该调动自身资源,开展积极心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结论;
学生自我管理作为中职学校管理工作最高境界,想要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目标,积极心理学可以为其提供良好发展方向。笔者在对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生自我管理的应用研究之后发现,积极心理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处于积极向上环境下成长,进而从观念及课程两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作者:王超 单位:贵阳市交通技工学校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学校、班级日常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影响着整个学校、班级管理活动的效率,由此可见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而近些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但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还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始终无法真正得到提高。笔者就此问题作一简单研究。2.相关概念(1)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行为各方面的一种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学历和社会阅历的提高,呈逐步提高的趋势,但因个体差异和环境的不同,他们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指在学校范围内学生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为实现个人与集体目标有效地调动自身能动性,规划和控制集体与个体的行动,训练和发展思维,完善和调整各种心理活动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开发、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的完整活动过程。3.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调查法。
二、现状调查
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中主要存在有对时间的利用效率低、学生的自控能力差、自我管理意识能力低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1.学生对时间的利用效率低许多学生都不能自主地根据学习需要去制订学习计划,而且只有一部分的同学能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活动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去做。通过调查问卷有79.3%同学都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利用时间。2.学生不能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以“要我学”为主根据调查显示,有近74%同学的学习时间是有由教师布置的作业量来决定的,有76.1%的学生通常是在教师的催促下才去完成作业,74%的学生只有在考试来临时,才会绷紧神经学习。3.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抵抗诱惑的能力弱据笔者调查显示,只有6.9%的学生在“没人监督时表现最好”,有52.9%的学生“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会放松自己的行为”。而且根据调查许多学生的自控能力在诱惑面前不堪一击。4.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淡薄不难发现,相当一部分中职生缺乏合理的自我管理意识,自我评价不当,主要表现在:①对家长和教师的依赖。调查数据显示,仍有34.5%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求助于教师和家长,不愿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法。②自我约束力不强。有过半数的同学感到许多要做的事没做好,有70%的学生对自己决定了的事情只是“有时能坚持做完”。
三、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的影响当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上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倾向,认为职业学校学生低人一等。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生产一线劳动者常常得不到与其贡献相符的待遇。人们不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而是以考试分数为唯一标准,职业学校学生是这种升学竞争的失败者。以上这些因素是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对前途无望,产生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理。2.学校因素的影响当前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技能型人才,侧重于动手能力,但是家长、学生存在轻视体力劳动的心理倾向,再加上当今学生缺乏体力劳动的锻炼,对职业学校的技能课程学习缺乏动力与兴趣;舆论宣传中过分渲染“能力论”,也导致了职业学校学生轻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中等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异,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其学习成绩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一个科学的学习规划。3.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中职生入学后,认为摆脱了父母的教训,虽然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但独立性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真正成熟的程度。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他们普遍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和物质条件,经济上难以独立,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对许多问题无法解决,仍然依赖于父母和老师。4.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1)在社会生活方面。中职生容易受到内在情绪和外在环境的干扰,很难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理智与行为,尤其在网络背景下,中职生的自制力受到严峻挑战,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导致信息的过度膨胀和泛滥,这就使一些自制力较差的学生误入歧途。(2)在学习方面。首先,职业学校学生内部动机的激励作用较小,学习行为依靠外因趋势比较明显。正因为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也就容易失去主动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的不明确造成了中职生对自身学习管理的不完善。其次,在学习过程中,往往计划性不强,或者执行时虎头蛇尾,致使定下的计划难以实现。多数中职生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了中职学校后,有的学生认为终于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了,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自己管不住自己,学习无法集中精力,办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四、对策分析
1.工学结合,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职业学校的性质是专业教育,其办学指导原则有:①理论联系实际,面向社会的原则;②办学育人,德才兼备的原则;③教学为主,突出技能训练的原则;④教劳结合,服务生产的原则;⑤适应未来,教会学习的原则。因此,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可避免的要在生产实践中进行。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应在班级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使学生把专业培养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学习需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其次,应注意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而且在学习活动中可以获得乐趣,产生好学乐学的积极情绪。3.创新班级管理机制,从理论上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创新班级管理机制,就是要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班级管理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承担责任,服务于集体,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4.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因为一切进步要从家庭开始,所以还要有家长的配合才能有效果,学校和家长两头监督,才能使每个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实践证明,让学生自主管理,满足学生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自我管理过程中,体验德育情感,彰显美的教育,感受反思道德生命。让学生参与管理,德育的氛围不再是沉闷严历,洋溢的是活泼、是快乐、是温馨。也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一所学校的管理才会上台阶出效益显水平,校风校纪才会螺旋式上升,始终保持在高质量的平台上。
作者:华怡夏 单位:陕西省电子工业学校
【摘要】在我国教育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研究的过程中就要对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对其要求进行充分的掌握。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含义以及相关的特点,并且以此为基础,对思想政治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思政教育;创新;大学生;自我管理
1.含义
对于大学生自我管理来说,其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方面的一种是狭义方面的。对于广义方面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来说,其主要目的是保证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能够实现其自身的教育目的,而且还要保证大学生能够在社会中适应生存,并且对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对自身的认识等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了解,并且组织和展开相关的活动,经过活动的开展对自身的素质进行相应的提升。而对于狭义中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来说,其主要是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相应的梯状分布,最基础的就是自我的管理,并根据自我管理进行其余活动的自行开展。
2.主要特点
对于大学生自我管理来说,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对于高校的管控过程来说,其对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来说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对自身权力的使用,只有这样,学生们的自身管控能力有所提升,其自身的认知能力就会有所提升,进而对自身的认知得到一定的提升,保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展现。然而,对于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工作来说,其主要是对自身的教育以及服务和发展各个阶段都得以管控,只有提升其自身的管控能力,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其自身的学习能力。除此之外,其还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对于大学生自我管理工作来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自身教育的引导性,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要在社会中积极的参加相关的活动,由于活动的形式相对比较多种多样,而且活动的范围相对较大,所以大学生在活动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学习,并且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3.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条件下的大学生自我管理
3.1构建全方位的自我管理平台
第一,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学校要为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场所和空间。由于在大学生活的过程中,其具有多样性,这就促使大学生在对活动进行参与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与热情,然而作为学校以及教师来说,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保证大学生对于活动的积极参与性。对于大学生来说,班级是其非常重要的归宿,因此,要想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还要让其对班级进行合理的管控,并且对相关的班级活动进行合理的开展。其次,对于学生来说,各种相关的组织进行集体活动的策划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中的党组织以及班级组织等等正式的组织,这些都是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活动开展非常重要的组织,这些组织成员都需要进行相关的选拔和培训,最终形成。因此,学校要对这些组织的力量进行充分的发挥,进而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3.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发挥“第四媒体”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3.2.1发挥互联网信息共享性优势、丰富自我教育的内容受信息传播技术发展条件的限制,传统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面对的信息量十分有限,而且内容往往显得陈旧,不能很好地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网络承载的信息量巨大,而且具有更新快、超时空的特点,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查寻、收集所需的信息。网络的出现拆掉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围墙,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好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宝库,充实教育内容,使教育内容更形象、更丰富、更有针对性。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有选择地从互联网上获取所需信息,并通过对各类信息的比较、鉴别,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3.2.2发挥互联网信息虚拟性、互动性优势,创新自我教育形式传统的多是“面对面”的教育与受教育,接受教育者身份的公开性使其在展露内心真实思想方面出现种种顾虑。网络使人与人的交往成为一种匿名行为,打消了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顾虑。此外,网络的互动性特点也使信息得以双向传播,受教育者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接受教育。
4.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要保证其拥有好的习惯,对自身进行各个方面的管理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而且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也能够得到广泛的发展。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并且重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每一所高校的重要任务。
作者:李丽艳 单位:唐山学院艺术系
[摘要]目的:调查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现状,根据结果提出应对措施。方法:抽取辽宁省某医科大学230人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回收调查问卷,并结合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总均分为(3.93±0.45)分,其中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维度为(3.35±0.66)分,健康自我管理环境维度为(3.90±0.62)分,健康自我管理认知维度为(4.51±0.47)分;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家庭支持、是否为独生子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父母亲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呈现"高认知、低行为"的状态,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家庭支持、是否为独生子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父母亲学历有相关性。
[关键词]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现状;对策
口腔医学生是指在医学院校学习各类口腔以及其他医学相关知识,以后要走进医疗卫生机构,为广大患者解除疾病痛苦,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的群体。虽然现在口腔医疗条件已经有着很大改善,但是口腔医生仍然面对很多职业健康问题,包括传染病的感染、有毒有害口腔材料及职业压力大等[1],那么面对如此严峻形势,他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如何?本文引入一个概念即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个体对自身健康进行管理所具备的能力,个体作为健康的主要管理者,其健康程度取决于是否具备健康自我管理能力[2]。有必要对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并根据结果提出应对措施,以期能为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更好的去为人类健康服务。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抽取辽宁省某医科大学学生,共计230人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年龄,性别,年龄,专业,有无疾病史,是否独生子女,民族,居住地,父母亲受教育程度。
2)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3]:2011年由赵秋利和黄菲菲等开发,其信度、效度良好,分为3个分量表,共计38个条目,总分除以条目数即为均分,均分越高,健康自我管理越好。
3)家庭支持量表(Familysupportscale)由王国荣等[4]对Procidana与Heller所编制的量表进行改进,并通过预试验测得问卷条目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eh'sα为0.83。此表包含15个条目,形成3级评分法,即"完全不符合=1分"、"部分符合=2分"、"完全符合=3分",修改后量表分值区间为15~45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庭支持度越高。
1.2.2资料收集方法
抽取辽宁省某医科大学不同性别、年级,共计230人进行问卷调查,现场回收调查问卷,并检查问卷,以确保问卷的有效性。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30份,其中226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8.3%。
1.2.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根据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或偏态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描述,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来了解健康自我管理与主要研究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2结果
2.1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均分为(3.93±0.45),其中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行为维度为(3.35±0.66)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环境维度为(3.90±0.62)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认知维度为(4.51±0.47)分。
2.2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相关性分析
显示家庭支持、是否为独生子女、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父母亲学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现状:本次调查研究发现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均分(3.93±0.45)分,比冯丽娜调查的结果略高[5],可能原因是:本次调查样本年龄群体以"90"后为主,该群体对新鲜事物接受快,通过媒体等多种方式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高;另外本次调查群体以年轻人为主,身体健康状况好,有文献也显示健康状况好的群体自我管理能力好[6]。
3.2口腔医学生健康自我管理相关因素分析
3.2.1家庭支持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家庭支持得分越高,健康自我管理状况越好,本人的其他研究也显示:个体在身体出现不适时,会首先寻求家人的帮助,对尽早就医有促进作用,有助于个体的健康管理[7]。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讲话中就强调"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家庭是微观的社会,在家庭中,作为个体可以互相学习各种知识,互帮互助,有着良好的家庭支持状况,获取的客观支持与主观支持会普遍增加,进而有助于个体健康自我管理的提升。
3.2.2是否为独生子女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独生子女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要高于非独生子女,分析可能原因:独生子女获得家庭的关注程度高,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在健康知识的获取、体育锻炼等方面相对有优势,而且杨涵钰[8]也发现独生子女群体适应性强,容易适应新环境,热爱结交新朋友,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应也会增多,可能有助于健康自我能力的提升。
3.2.3居住地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居住地在城市的群体要高于城镇的,居住在城镇的要高于农村的,与李冬梅[9]研究结果相符合。我国的经济、医疗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是城乡在医疗卫生服务、保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这些方面均会对人群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产生影响。
3.2.4家庭收入
家庭收入与健康自我管理有相关性,也就是家庭收入越高自我管理均分越高,在调查中也发现,家庭收入高的群体对自身的健康普遍重视程度高,对于起居饮食也是十分关注,而且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如瑜伽游泳等有氧运动,如果身体出现不适也会在第一时间到医院寻求帮助,这与胡鞍钢[10]的调查结果相符合。
3.2.5父母亲的学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父母亲的学历与健康自我管理有相关性,而且父母亲的学历越高,孩子的健康自我管理均分越高,唐启群[11]研究显示文化程度与健康自我管理成明显阶梯关系,也就是文化程度越高,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学历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但是高学历群体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父母储备的健康知识和对待健康的态度也会在生活中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使得孩子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3.3综上,虽然口腔医学生的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比其他群体略强,但是也不能因此而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医学生所承受的责任重大,作为学生,众多的课业压力不容忽视;作为未来的医生,医疗诊疗工作任务繁重,目前的医疗环境中,口腔医生的配备不足,这就导致的很多医生超负荷的工作,使得肌肉骨骼肌疾病多发,甚至有在工作岗位上猝死的案例出现,治病救人固然义不容辞,可是医生只有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去服务,所以提高口腔医学生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第一,作为医学生要纠正自己对自身健康的态度,当自身身体出现不适症状时,应该早期就诊,不能因为自己有着足够的医疗知识而自诊自医,可能会因此而造成不可挽救的后果;第二,加大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口腔医学生健康关注程度,尤其在学生见习、实习阶段,不仅关注医学生身体健康也要留意其心理健康,更要建立长期、连续的健康教育机制。另外也应将重点放在身为多生子女的口腔医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因为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口腔医学生非独生子女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要低于独生子女,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这一群体会不断增加,只有通过多方面共同努力才可以增强医学生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进而保障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中医生的宝贵资源。
作者:冯雪峰1;陈剑锋2;赵赫1;赵昕昊1;林朝虹2 单位:1.大连医科大学,2.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摘要:“三笔字”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教师基本职业技能课程,原为中等师范必修课程,在师范教育瓦解转型到高师院校后就被逐步弱化。近年来部分高校意识到其严重性后就相继开设了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遇到了很多具体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实际管理经验,从三笔字训练中的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意义展开研究。
关键词:三笔字训练;自我管理;内涵;意义
随着中师教育解体和转型升级,三笔字训练在本专类师范院校内越来越不受重视。随着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并且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日益提高及地方院校转型为应用型本科大学发展的要求和态势,越来越多的师范院校开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但是在训练中都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单靠老师有限的单方面力量想要达到一个相当水平是非常困难的;单靠课堂书法教学难于奏效,建立三笔字训练自我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师的训练和管理使学生的三笔字到整体达标水平,而且此模式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1三笔字训练中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涵义
三笔字技能训练是一门课外的、相对独立于普通书法课堂教学之外的延伸和补充训练。目的在于通过技能训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进行巩固。在高校的课外三笔字训练过程中,单是依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来对学生进行管理是不行的,所以就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作用,参加到学生自我管理学生的这一行列中。学生在整个课外三笔字训练的系统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又是三笔字训练的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学生参与到三笔字管理系统的子系统中,他们既是管理主体也属于管理客体,在他们接受其他人管理的时候为管理客体,当他们管理其他同学的时候为管理主体。作为三笔字管理系统子系统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可以根据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直接对其他同学进行一定权限内的管理。
2三笔字训练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内容
结合笔者在楚雄师范学院从事管理经验的思考,笔者认为三笔字训练学生的自我管理模式是三笔字训练系统中在学生层面为了实现自我管理而发展的子系统。该机制是在三笔字训练系统管理中的一个参与人员多、覆盖面广的一个模式,该模式应包括三笔字训练总负责教师、学生层面的总负责人、各年级负责人、各班负责人、书画社团特邀辅导人员、高年级特邀辅导人员等。
2.1学生层面:三笔字训练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中最重要一环就是学生层面,作为三笔字训练中自我管理模式的“主力军”,在“主力军”中也有一个“将领”,这个“将领”就是三笔字训练总负责人,三笔字总负责人在三笔字训练中具有“上传下达”的作用。
2.1.1协助教师:在三笔字训练中都要协助三笔字训练总负责教师布置一个学期每个年级的作业训练任务,包括每个周的训练任务,三笔字期末考评的时间、内容项目等。在水平允许的情况下,也可协助总负责教师到每个班级中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三笔字辅导。三笔字总负责人还要负责每次班级负责人会议的召开、期末考试成绩的评定和成绩的汇总等。
2.1.2管理三笔字成员和安排三笔字训练任务:包括管理以及工作的安排部署,分配作业的批改人员,监督班级负责人,进行总体考勤的监督,安排每周的三笔字展览地点时间和班级,协助指导老师进行三笔字辅导工作,联系特邀辅导人员,期末考核内容的制定、批改、成绩的统计,还要负责对每一届新生三笔字班级负责人的进行选拔和培训,联系购买三笔字训练中的所需要的材料等。
2.2教师层面:教师在三笔字训练中起着总领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在三笔字训练中起到在三笔字训练中的总调度作用。包括教材和摹帖的选取,训练时间的规定,训练方法的传授等。但在通常情况下,教师一般不直接参与到三笔字训练中学生自我管理的子系统运行中。
3三笔字训练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首先,三笔字训练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能提升被训练学生的纪律性和有序性。在实际的训练当中,该模式完全由学生实行自我管理,所以在训练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纪律性、有序性以保证三笔字训练的质量。其次,三笔字训练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能有效地提高训练质量。主要表现在其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方面,以及到后期训练效果的监控方面。再次,在高等院校书法师资有限的情况下,三笔字训练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对教师书法课堂教学之外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全国基础教育师范类院校中的三笔字技能训练教学和一般的书法课堂小班教学在教学内容、定位、教学方式方法上有一定差别,这就决定了三笔字教学训练不可能只依靠课堂教学;再者,无论教师多厉害,面对众多学生,要做到精心指导是不可能做到的。该模式在教师的课堂之外,犹如另一个无形的“制度”在督促学生学习。第四,三笔字训练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能锻炼三笔字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和促进三笔字负责人的三笔字的水平和提高。
最后,三笔字训练学生自我管理模式能对三笔字训练的大系统起促进作用,能使系统更加完善。通过系统的实际运作,能在运作中发现不足之处,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不断地更新改进系统,逐渐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三笔字自我管理模式。结语高等师范院校在注重三笔字训练的同时,应该建立一种合适的适应大规模学生训练的学生管理系统,并且该模式下应包涵相应的各个层面的子系统,在大模式下相应的子系统之间紧密配合、相互联系,可有效的减轻三笔字训练教师的工作量,同时还能提高三笔字的训练效率。
作者:桂腾宏1;赵天培2 单位: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内在统一性,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路径。要加强相关理论学习,转变管理观念,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结合年级特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自我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路径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对于自我管理的基本内涵,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至今没有公认的定义,但是不管哪种表达方式,都强调充分发挥自身内在力量对自我进行有效管理,最终实现目标。如张瑜认为“自我管理一般指个人为了寻求自身发展,实现自身目标和自我价值,对自身的思想、情感、心理和行为等进行的管理”。[1]本文参考学者们对“自我管理”内涵的界定得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大学阶段为实现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实施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内在统一性
高校辅导员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核心主体,辅导员的工作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影响体现在对学生日常的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每个点滴工作中,发挥着其对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的高低也深刻影响着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成效将直接反映在大学生日常行为处事之中,自我管理能力良好的局面将有益于高校辅导员开展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会使学生调节控制行为的能力大为增强,在受到各种诱惑或者外界阻碍时,能明辨是非,坚持自己的信念,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使自我获得较好发展。因此,高校辅导员有必要去探索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路径。
三、高校辅导员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路径
1、加强相关理论学习,转变管理观念,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
(1)积极学习与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关的理论。在人的思维中,理论思维是一种高级形态的思维。只有掌握了科学理论,人们才能登高望远,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目前,尚未有系统的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相关理论,但是与自我管理有密切联系的理论有非常多,比如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高校辅导员队伍需要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社会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理论,掌握大学生的特点和教育方法,为实施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2)明确辅导员与学生的角色定位,转变管理观念。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与成人相比,仍然有明显的差距。所以,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辅导员明确了自身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才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主动性,更大限度的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2、结合年级特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从大一新生到大四毕业生,每个年级都具有他们相应的阶段性特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要针对每个年级的特点,设定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主题活动要具有实践性,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积极进行自我管理,检验效果,从而对自身思想和行为进行调控,积极吸收主题活动中好的自我管理方法,切实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具体而言,针对大一新生目标缺失和需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情况,辅导员要开展目标教育、入学教育,开展目标教育即为他们指出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努力方向,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合理规划大学生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在开展入学教育时,辅导员要引导大学生具备自我管理意识,指出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的差异,着重强调大学需要增强自觉性,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实施和自我约束。大学二年级是人格塑造、行为心理特征形成的关键期,针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要重点开展自律教育、挫折教育,继续进行目标教育,从而巩固和扩大成果。目标教育需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活,针对大二学生,辅导员需要引导他们进一步细化阶段目标,明确近期目标,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开展自律教育指辅导员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大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走向自觉开展自我管理,即从“他律”走向“自律”。在挫折教育中,辅导员通过开展系列活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针对大学三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增强、专业能力增强、思维更加合乎成规的情况,辅导员要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即鼓励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同时引导其在实践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针对大四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增强、人际交往水平提高、自信心不强的情况,辅导员要开展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增强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能力,使其能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
3、不断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基础,为开展大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提供了制度保障。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大学生自我管理机制运行规范化。一方面,引导大学生参与制定出自我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由辅导员、学生会、班委会、各宿舍室长共同组织实施。这不仅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有章可依,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自律意识。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合理的班级、宿舍等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对学生起到了约束作用,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利于他们形成对规范的维护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奖励制度。奖励制度可以激发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行为动机,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奖励制度去肯定与奖赏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行为,增加其重复再现的频率,逐步达到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建立奖励制度时,辅导员要找准大学生的需要,提供的奖励内容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从而提高大学生锻炼自我管理能力的积极性。据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优势需要排列为:自我成长、发展条件、心理健康、友爱交友等需要,而权力、生活质量、贡献助人和师生交流则成为非优势需要。”所以,我们可以从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情感需要、成就与尊重需要等方面考虑奖励制度的内容。比如有些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明确评选奖学金制度、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学生干部以及综合测评加分制度等各种奖励制度和奖项,同时辅导员还可以根据年级情况设置自我管理学生标兵、文明宿舍、先进班集体等奖项,使大学生的发展需要与成才目标紧密结合,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强化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自我管理中的骨干作用
学生干部是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骨干力量,学生干部队伍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活动的效果。同时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的一员,最了解大学生的情况,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感召力,优秀的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可以起到模范代表的作用。因此,对于学生社团联合会、各级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等组织,应以自治化管理为核心,让学生干部全程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具体而言,第一,选出优秀的学生干部,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指导和培养,着重提高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这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第二,对于大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主要对学生干部进行前期指导,中期控制,后期调整教育。让学生干部全程参与其中,肯定其工作能力,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如上课、寝室等管理,以及各种文体活动的策划与开展等,让大学生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悟,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工作存在内在统一性,辅导员的工作对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在新时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路径,增强大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使大学生成为更优秀的人才。高校辅导员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路径为:加强相关理论学习,转变管理观念,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结合年级特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自我管理中的骨干作用;优化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作者:张国岭;邹巧玲 单位:广州航海学院
摘要: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客观需要。从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这一视角出发,在对大学生自我管理和创新人才的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有高校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学生管理的操作维度,提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同样,管理也是为了不管理,高校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当今社会需要培养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高校肩负着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大学生需要具备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的前提是自我管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形成,这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和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对培养优秀人才和创新人才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与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学校与教育者的管理,但更需要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和整合资源,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而开展的自我认知、自我设计、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开发与自我教育等活动。[1]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掌握创新方法,具备创新人格,能顺利完成创造性活动,并富有创造性成果的人才。[2]创新人才应当具备丰富的知识,多方面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其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地发展。高校肩负着发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培养具有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是当今社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教育的本质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我管理意识,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这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基于大学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框架下的高校大学生管理模式,有机地将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管理方式方法相结合。按照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大学生自我管理既是一种管理模式,也是一种学习、生活方式,通过自我管理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充分有效地发挥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事务,自己管理自己,发挥个人潜能,激发自我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个性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是创新人才的创新品质的重要维度。大学生自我管理应贯穿创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大学生从高中阶段进入大学后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大学的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新的管理方式、学习内容、方式,生活方式,日后的就业压力,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在大学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考上大学的喜悦,很快就被各种困惑和迷茫所淹没。大学生失去了自控力,迷失了努力的方向,进而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大学的学习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自觉性要求很高。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依赖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学生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很多学生不能有效地学习,自控力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缺乏发现性、探究性学习能力。学生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容易丧失信心。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心理素质不高,面对学习压力、交往困境、情感困惑等问题更是难以控制和调整情绪,容易焦虑、抑郁、紧张,这都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和大学生个人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造成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重点从学校管理层面来研究。第一,教育理念滞后。传统的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大多以“刚性管理”模式为主,高校学生管理就是让学生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这种制度化,条例化的管理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主动性,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缺乏人格的培养,约束了学生思维的灵动。第二,教育教学模式陈旧。课堂教学以教师的灌输为主,只注重传输知识,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这种说教方式,代替了学生的自我思考,不能激发学生独立自主思维和独立人格的培养,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久而久之,受教育者就会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第三,忽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自我管理。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重日常事务的自我管理,科研创新领域的自我管理亟待加强,保守、封闭的实践创新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灵活性。应当注意课内与课外创新教育的结合,个性培养与团队创新的培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树立“以生为本”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理念
高校教育管理过程是在主体管理基础上,以管理者为主导,教育管理活动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调和双向统一的过程。[3]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把学生作为教育管理客体被动地进行管理,这种模式约束了学生的主动性,容易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缺失。“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在高校管理工作中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高校应当将传统的学校、教育者的管理转变为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高效结合,坚持“以生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要求,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认识大学生的主体价值,使大学生为了自身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而自觉、主动、积极有效的激发自我管理的潜能,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管理者与学生和谐、良性互动,通过自我管理实现高校和学生的发展,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实现个人自我价值。
(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自我管理的教学体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高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创新教育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大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创新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2]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它的目标就是创新人才的培养。高校基于自我管理的创新人才培养,要以专业为引导,设置培养方案,构筑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定位自己的学习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是有效地学习。改变知识传递的单一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及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专业方向,修习的课程、学习方式等,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转化成自主学习,给学生发挥兴趣和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独立钻研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塑造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人才。
(三)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
目前,创业型经济模式在我国扮演着来越重要的角色,创新型人才是创业型经济的主要驱动力,而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当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课程体系,将创业课程设置为基础学科,开设创业管理等课程,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围绕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必修课,创业思维训练等选修课程,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创业教育是开放性的课程,与创业实践活动密切相关,高校应当建设创业教育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平台,加强与社会、企业的交流与沟通,设立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为学生搭建创业实践的平台,丰富和充实教育资源,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高校通过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实战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创业活动。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调动积极性、创造性,激发潜能,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四)积极推进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课内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科研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来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基础上,应当从事和自己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将课内教学与科研项目,企业实践有机地融合起来,构建基于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科研创新实践模式,帮助学生切身体验科研项目的实施全程。通过学生参与科研和承担科研任务的模式来培养和锻炼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通过开展大学生科研立项,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营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学术活动。在科研训练的实践中,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根据专业选择科研课题、创新训练项目,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实验技能竞赛,在竞赛中提高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有步骤地进行科学研究,在与导师探讨课题、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实验操作获取实验数据的过程中,学生自我管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培养了大学生的学术素养、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形成与成长,构筑了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体系。
作者:和洁 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化学生物与材料工程学院
摘要:
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也使得这一工作面临严重的挑战,更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指导学生自主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启示和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院校;自主管理;辅导员
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的、高素质的、综合发展的专业技能性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水平的高低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成败。由此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发挥高职院校职能的重中之重。而倡导大学生自主管理则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目标之一。职业院校实施学生自主管理,不仅符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当今社会环境对人才发展的要求。这就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必须依据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合适、合理、合情的管理方式与方法,创造学生自主管理的平台和空间,教会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和内容,并以此来促进和完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一、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依赖性强
近年来,我国高校连续多年持续实施大规模的扩招政策,高校学生人数日益增多,生源质量也参差不齐。跟本科院校相比较,高职院校的进入门槛更低,加之独生子女居多,从小生活环境优越,因而当代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呈现出思想意识消极,行为习惯差,自理能力差,依赖性极强的特点。生活、学习当中遇到的大小事情,不喜欢独立思考,严重依赖辅导员,希望由辅导员一手“包办”,造成辅导员杂事缠身,甚至恶化为“保姆”角色。
(二)学生被动管理意识明显
因为生源的关系,高职院校聚集了较多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发展规划和人生规划的同学。这部分同学主动学习、能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较低,加之进入高校后脱离了高中“封闭式”、“填鸭式”、“约束式”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在外部约束力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意识极度缺乏,甚至有一部分学生过着上课睡觉、玩手机;下课打工、玩游戏的生活。虽然有些高职学生通过竞选学生会、社团、班级干部等渠道参与到校园的日常管理活动中,但部分同学仍沿袭了许多具有高中特色的被动管理模式;很多同学依然期待着“被动管理”,拒绝主动探索自主管理的方式方法,希望辅导员“一手安排”,自己被动执行。这都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的管理难度,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应攻坚的重点内容。
(三)管理者事务工作量大
专职辅导员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和直接实施者。基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呈现出来的普遍特征———学生在学习、生活和自我管理教育上表现欠缺,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难免存在着一个普遍问题,即包办学生在学习、日常生活、学生会活动、社团活动等方面的大小事务;学生只是负责被动地接受管理和安排。这种情形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经常被琐事、杂事所缠绕,占据了大量的工作时间,从而导致许多辅导员只是一味地苦干各类事务性工作,缺乏对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对学生的明确的管理思路,尤其缺乏对学生干部的系统培养、引导和管理。更有部分辅导员为了避免承担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而带来的麻烦和风险,事必躬亲,大包大揽,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事务性工作中去。
二、辅导员推动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自主管理是对组织基层进行充分授权的一种管理模式,是一种激励基层组织和个人工作自觉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方式。由此概念出发,所谓学生的自主管理,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创造的一种管理方法。对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来说,管理学生不是事必躬亲,更不是“当好保姆”,而是要充分重视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从而有效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
(一)加大教育力度,强化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
基于上述总结的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要运用合理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宣传、引导工作,强化学生独立自主自强的意识,从“被动服从管理”转化为“主动自主管理”,在管理工作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活动,通过各类活动来唤起学生的自尊、自强与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使他们处于有欲望进行自主管理的最佳心理状态。
(二)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引导学生参与自主管理方面要花更多的心思,要通过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及时指导、帮助解决疑难问题,教会学生总结和提升等多种方法,弥补学生在自我管理经验、阅历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不足,从总体上把握学生自主管理工作的方向和思路。积极指导学生努力地学习如何自主学习、如何自主管理、如何和谐共处,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充分相信学生,积极搭建自主管理平台
高职院校辅导员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大力贯彻“大爱”理念。但是,对学生的大爱不是大包大揽,大小事情皆包办,而是要将“管理者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管理观念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管理者为客体”的管理观念,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给予高职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全方位地搭建学生自主管理的空间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载体,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执行者自行转变为积极主动的策划组织者,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才能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适应并融入社会,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
作者:朱蕤洁 单位:厦门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