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铁路管理论文

时间:2022-05-18 09:06:55

导语:在铁路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铁路管理论文

铁路管理论文:铁路建设铁路管理论文

1法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实践

1.1法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

法国自1832年开始修建第一条铁路,至今,已有营业铁路约30990km。20世纪50年代,法国开始探索与高速铁路相关的内容。1981年,法国第一条高速铁路LGV东南线正式通车运营。2007年,法国形成了5大干线的辐射网络,如图1所示。截至2011年,法国已通车运营的高速铁路线路总里程约为2036km。法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模式是以建设新线为主,同时,充分利用既有线路,采用全高速-下线运行,即高速线上以270~320km/h的速度运行,既有线上以160km/h的速度运行,大大缩短了列车的整体运行时间,有效地缓解了运能紧张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铁路网的作用。从法国高速铁路的长远规划来看,预计新建高铁线约3000km,高速列车通达线路将超过11000km,其中,需要进行不同程度改造的既有线路大约6500km。

1.2法国铁路管理体制

法国高速铁路的建运机制是典型的“建运分离”模式,即高速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分属2个不同的法人,建设法人与运营法人之间是契约关系,同时,运营公司(SNCF)还负责高速铁路的维护工作,

1.2.1融资模式铁路项目

一般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同时,其投资巨大,所以,仅仅依靠铁路自身的资本积累和私人资本是远远不够的。高速铁路的建设资金主要有4个来源:①政府财政直接投资,即中央、地方政府无偿给予的财政预算拨款和各种形式的补贴。②财政信用投资和财政投资贷款。财政信用投资是以政府提供信用为基础的投资,主要形式为通过财政担保进行借款和发行债券。③资本市场贷款。④发行企业债券。它区别于财政信用投资的非政府担保的债券。在法国,RFF是具有企业性质的国家公共机构,负责路网的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以保证路网的整体性。2003—2020年,法国铁路项目投资达248亿欧元,其中,国家财政投资27亿欧元。法国政府设立运输基础设施融资机构(AFITF),其主要任务是运输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发和财政融资规划。AFITF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拨款、高速公路公司股息和高速公路国有土地使用费等。2006年,法国政府授权RFF可以采用PPP模式作为新的融资工具融资。综上所述,法国高速铁路的融资方式主要有2种,即完全自筹和SNCF发行的债券及贷款;政府公共补贴加自筹,例如LGV大西洋线。

1.2.2运营管理体制

法国铁路运营管理的两大实体为RFF(路网公司)和SNCF(运营公司)。按照“建运分离”的原则,RFF应负责铁路基础设施的维护。但是,由于RFF公司正处于成长阶段,无力承担铁路设施的维护工作,所以,委托SNCF负责铁路基础设施的维护。

1.2.3法国铁路市场化改革

铁路市场化改革有很大的复杂性,包括:①铁路网基础产业属性的复杂性;②铁路网基础产业多利益相关者的复杂性;③铁路网基础产业改革层面的复杂性。

1.2.4法国铁路监管体系

在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属于垄断性的公共机构,而国家对国铁的管理主要是通过以下3种形式:①派代表参加国铁的董事会。政府直接任命或者决定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人选。②向国铁派常驻代表进行监督。政府为监督企业的管理,向国营铁路公司派常驻代表,监督和管理其日常经营活动。代表主要来自2个部门,即财政部和铁路主管部(运输部)。财政部的代表也被称之为铁路财务总监,负责监督公司的财务、国有资产的使用情况等;运输部的代表主要负责检查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情况,并向运输部汇报。③通过签订计划合同实现目标管理。

1.2.5法国高速铁路的安全管理模式

自法国高速铁路投入运行以来,其以安全性、快速性、便捷性和舒适性等吸引了广大乘客,成为了人们出行时的首选交通工具。30年来,法国高铁共运送旅客17亿人次,在此期间未发生较大的安全事故。由此可见,法国对高铁的安全管理非常严格,

2对河北省城际铁路建设的启示

2.1建设融资方面

1997年,法国铁路改革以后,建立了以政府为主的多元化融资模式。从实践成果来看,在主要的高速铁路建设融资模式中,政府在高速铁路融资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这为高速铁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鉴于此,国内铁路建设融资由投资主体单一(国家投资或政策性银行)发展到合资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合资铁路公司,并且先后开创了“三茂模式”“朔黄模式”等,初步实现了融资多元化。近几年,大部分铁路项目采取合资铁路模式,并且延伸到了重要干线上。例如,武广线、郑西线、厦深铁路等均采用合资铁路的模式,使建设资金来源多元化。基于此,河北省城际铁路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市场化为导向,充分利用地方政府和铁总的资金,同时,吸收私人资本的多元化融资模式。根据河北省城际铁路的线网规划,其建设所需的投资规模巨大,仅依靠政府投资和铁总投资,将会给投资主体带来沉重的负担,很难实现城际铁路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不利于城际铁路的市场化改革。为了保证河北省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发改委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组建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初期注册资本100亿元,是由京津冀三省市政府和铁路总公司按照3∶3∶3∶1的比例共同出资成立的,但是,这远远满足不了城际铁路建设资金的需求,并且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参股。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希望借助政府的投入和明确的回报机制,建立合理的清算制度,以吸引多元化的资本介入。

2.2运营管理方面

法国铁路在欧洲铁路“网运分离”的改革中独树一帜。在重组过程中,强调基础建设投资与运输业务分离,并将市场机制引入铁路企业内部,为运输企业实行市场化经营打下基础。在国内,铁道部改革之前,铁道部占股比较大的合资铁路大部分被纳入国铁运行,即采用委托运营管理(全部委托)模式。虽然一些自管自营的合资铁路有一定的自主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运合一,但是,基于国家路网的整体性,行车调度权高度集中,使自管自营的合资铁路在国铁面前没有了话语权,形成了受制于国铁下的“自主经营”的局面。我国合资铁路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为合资铁路的运营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2013-03-14,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成立,并组建了国家铁路管理局,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管理,铁总负责铁路运输统一调度指挥和国家铁路客货运输经营管理。针对河北省的省情,根据我国现有合资铁路运营模式和河北省目前的城际铁路规划,河北省城际铁路在运营管理体制方面宜采取具有一定独立性,即部分委托的运营管理模式。因为采用部分委托的模式,合资铁路公司与铁路局会有一定的合作,形成了运营联动体和利益共同体,避免了自管自营模式的“自闭性”。铁路局可以充分利用合资铁路资源,兼顾双方利益,不仅实现了河北省城际铁路公司利益最大化,又解决了列车调度权和铁路清算机制对合资铁路的制约问题。从我国合资铁路长期运营实践和发展情况来看,合资铁路公司选择与当地铁路局联合经营的模式,并部分委托铁路局实行运营管理,这是一种适合河北省省情路情的运营管理模式。

2.3国家政策和监管方面

法国铁路的行业监管体现在明确政府和企业分工方面,强化了政府对铁路发展的扶持责任,界定企业边界和政府边界,在明确了铁路企业责权利的同时,也明确了政府的责权利。我国铁路要想实行市场化改革,首先要解决过去政企、政资不分,严重制约铁路发展的问题。城际铁路运营公司是指由多元化投资而形成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依照法律规定和公司章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充分享有法人财产权,并以公司全部财产承担公司的债务。同时,在经营活动中,城际铁路运营公司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商业道德,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城际铁路运营公司与铁总既有的路局和其他公司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不受既有路局的管理和支配,铁总只是以出资人的资格参与公司治理。另外,城际铁路运营公司与国家铁路局和铁总不再有行政隶属关系。因此,河北省城际铁路运营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市场化”为原则组织经营。国家铁路局应以行业管理者的角色在行业法规、标准和安全等方面实施监管,比如制订统一的行业标准、行业法规,对城际客运专线公司实行安全监管、审计监督等;而铁总宜作为全行业的技术支持和行业指导。这样,国家铁路局、铁总和城际铁路运营公司应各司其职,责权明确。河北省城际铁路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自主经营,为我国铁路市场化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结束语

法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做法,是值得我国以及河北省城际铁路体制创建、发展、改革学习的。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必须与我省的省情、路情相结合,从而推动河北省城际铁路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比如,铁路市场化改革、铁路建设的投融资方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运营管理模式上,在学习国外经验的同时,应立足国内合资铁路的发展现状和模式,探讨一条适合河北省城际铁路发展的路子,力争建立一个城际铁路准公益性服务与市场竞争相平衡的协调机制,开创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局面。政府应随着城际铁路运营的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支持政策,在市场作用与公益服务之间做好调节。

作者:孙有才单位:河北省铁路管理局

铁路管理论文:体制改革下的铁路管理论文

一、企业执行力要素模型及铁路企业执行力分析

(一)战略规划和组织目标的合理性

无论是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货运组织改革的实施,还是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的选择,亦或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铁路建设的稳步推进,都体现出当前铁路总体战略规划的合理性。但是也不能忘记,铁路曾经的某些战略规划是有瑕疵的,为铁路健康发展带来了隐患,因此铁路还需要在战略制定和建立纠错机制上下功夫,对当前具体的组织目标设定也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制度的有效性

铁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从岗位职责、作业流程、作业标准、技术规范,到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涵盖了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为组织执行力的发挥奠定了制度基础。但是也存在诸如不同部门制订的规章制度互相不协调、同一部门不同时期制订的规章制度相互冲突、规章制度不适应技术发展和现场作业需要等现象。某些地方责任划分不明确,流程要求不清晰,对现场的执行条件和执行能力考虑不足,要求过于繁杂,增加了现场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激励约束制度不完善,没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依靠制度管人管事的健全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制度有效性的缺失,使得现场为保证安全生产,不得不采用诸如“人盯人”等粗放的管理方式。

(三)执行能力

铁路是一部大联动机器,运输生产连续不断、环环相扣,内部各种因素互相影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之面临诸如改革形势紧迫、资金成本紧张、生产任务繁重等压力,仍然能够有条不紊地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其执行能力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结构性缺员,人员素质偏低,市场经营能力欠缺,管理方式简单粗放,部分管理人员对现场了解不足,决策脱离实际需要,安全事故难以杜绝,上级政策以及工作的制度常有落不到实处等问题,又在提醒我们铁路员工特别是管理者的执行能力尚不足以适应铁路的新发展。

(四)执行文化

铁路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受传统影响,仍保持着一定军事化管理的特征,这种模式培育了全行业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形成了重执行的管理文化。但现实中依然存在职工违章违纪、干部作风不实的现象,上有政策要求、下有对策应付,执行文化有时变成了应付文化。企业员工对铁路企业认同度偏低,缺乏归属感和自豪感,这既有铁路一线员工长期工作繁重收入偏低的因素,也有管理中简单粗暴,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和组织文化的因素。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尽管铁路执行力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距离铁路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迫切需要提升铁路企业的执行力。

二、对提升铁路企业执行力的思考

(一)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确保铁路企业执行目标的科学性

战略规划和组织目标的合理性,不仅仅来自于铁路企业领导层高屋建瓴的长远目光,来自于对铁路改革发展方向的准确认识,还来源对企业现状的客观认识和具体战略实施方式的思考。要遵照管理规律,严格控制风险,不去做与企业资源和市场、社会环境不相匹配的战略,否则其结局往往是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下,执行得越彻底对企业伤害可能会越大。当员工看到自己全力执行的结果是负面的,很难再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感。甚至有些不合理的战略规划或者组织目标,在一开始就会为员工所质疑,心里怀着疑团和不满,又怎么能做好执行呢?战略规划和组织目标的合理性来源于战略制定程序的科学,必须要设置合理有效的战略制定流程,使得决策的形成能够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必要的论证,能够广泛吸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上避免战略制定人员的疏漏。建立有效的战略纠错机制,当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反映到领导层,适时进行战略调整。另外,战略规划为了落到实处还要分解为一些具体的组织目标,也就是所谓的绘制战略地图,这些具体的组织目标怎么设定,步调怎么安排,节奏怎么把握,一项决策是先试点还是全面推出都值得推敲。

(二)强化制度建设,保证铁路企业执行制度的有效性

1.确保执行制度的科学性。

抓紧对制度的完善,对于缺失的制度增补制订,对于冲突的制度重新修订保持协调一致,对于失效的制度及时废止。另外还应当形成一个成熟有效具有自适应性的制度形成机制,保证制度能够随着铁路新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动态调整,与时俱进。

2.确保执行制度良好的可操作性。

明确的责任划分、简洁明了的操作步骤,更能便于人们操作,提高执行的效率和有效性。因此,应当进一步明确铁路企业各个层面在管理中的责任定位,明确各个专业口子的职责范围,特别是对于结合部要界定清晰,避免互相推诿。对铁路原来庞杂的制度重新理顺,确保其简洁实用。改善部分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不明确的状况,使得每个员工对于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该怎么干、按什么流程干、达到什么标准心里有数。

3.建立良好的考核制度。

要通过科学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来规范员工行为,强化责任意识。既要在考核力度上下功夫,加大违规成本,充分引起员工的重视;也要注重考核的及时性,突出考核的重点,使得奖励和惩罚的效果能显现,并注重多从正面激励着手,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考核机制既包括对一线员工的监督考核,也包括对管理层的监督考核。目前对一线员工的监督考核较多,但对管理层的监督考核尚不到位,因此要加强对干部特别是机关管理人员履职情况的考核。

(三)提升员工执行能力

执行最终是要通过员工个体来贯彻完成的,因此提高铁路企业执行力必然是以提高个人执行能力为基础。首先,把好进人关,选取在思想上认同铁路,在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个人能力方面符合铁路需要的人才,尽快改变结构性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状态,当前还要着重解决经营性人才不足的情况。其次,善于识人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使得员工的使用和岗位契合,做到人尽其用。形成一个有效的竞争上岗、择优聘任机制,使得有能力有素质的员工具备一个顺畅的上升通道,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加强铁路企业的内部培训。培训是提高员工执行能力的重要途径,要提高铁路企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真正需要培训的人员得到培训,并且让培训能够真正满足提升员工执行能力的需要。企业执行力来自于全员的执行能力,因此无论高层、中层和基层都有提升执行能力的必要。尤其是管理者需要加强管理理论学习,结合铁路实际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切实提高管理水平。高层是影响企业执行能力的最关键因素,在执行中起决定性作用。高层的执行能力提升集中体现为善于建立与员工沟通的渠道,多听不同意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了解企业和员工的基本状况,确立企业发展目标,善于调配企业资源,培养训练下属的执行能力,带领企业稳步前行。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一个特殊层次,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执行的中坚。要增强领悟能力,善于领悟工作需要、领悟领导的要求,站在上级的高度来理解任务,站在下级的层次来完成任务,保证执行朝着正确方向进行。要增强指挥能力,能清晰向下属阐明目标,有效分配工作,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完成任务。要增强控制能力,进行监督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要增强沟通协调能力,做好和铁路内部上下级、同级各部门各系统以及与外界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共赢。要增强创新力,适应铁路改革发展新形势,保持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地从工作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基层员工是企业执行的基石,要增强行动力,熟练掌握工作技能,敬业爱岗,按照岗位要求踏实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与上级沟通解决。

(四)打造优秀的执行文化

1.领导以身作则。

铁路企业优秀的执行文化能否形成很大程度上还是看领导者能不能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地推进建设。只有在领导亲自倡导和积极参与下,执行文化才能成为企业的基因,贯穿企业发展的全过程。也只有在领导的亲自参与下,才能够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树立责任意识。

铁路员工究竟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还是以消极的心态得过且过,其结果对执行力影响极大。看似普通的岗位,却可能是关系到铁路整个大联动机正常运作的重要一环。铁路企业应该设法帮助员工体察工作的意义所在,并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在员工心中形成“工作好、单位好就是自己好”的观念,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

3.铸造团队精神。

企业的执行力来源于团队的协作,团队精神有助于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实现“1+1>2”的效果。在铁路企业特别要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形成团队成员之间的尊重、信任、宽容、协作,最终为完成组织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4.坚持不懈。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产生累积效应。坚持不懈看似简单,却最能体现执行文化的精髓,因为大多数的执行都是依靠周而复始的工作来完成的。铁路企业很多工作不断重复、单调乏味,但却维系着安全生产的重责。只有让标准成为习惯,坚持不懈、一丝不苟按照标准要求做好日常工作,才能维系铁路这个大系统的正常运作。

作者:倪勇单位: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铁路管理论文:我国铁路管理论文

1我国铁路管理的现状

在我国铁路事业发展中,人们主要是采用垄断经营体制来对铁路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实现铁路企业国有化管理。不过,从当前我国铁路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管理体制在运用的过程中,虽然有效的解决了现代化市场经济失灵问题,促进了我国铁路部门的生产效率,但是其中也存在着市场冲击问题,这就使得人们在铁路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不仅加大了我国的财政负担,但是阻碍了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在当前我国铁路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铁路事业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现代化铁路管理工作中,我们就要将一些新型的管理理念应用到其中,从而对现阶段我国铁路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打破我国铁路行业的垄断局面,使得铁路事业的公共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我国铁路行业的石材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实践

从当前我国铁路管理的现状来看,人们在铁路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就对现代化铁路管理工作有着严重的影响,阻碍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就要引用西方发达国家铁路管理的相关理念,在根据其实践活动,来对我国的铁路管理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一般来说,我们在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政府管理职能的科学化。

人们在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想要使其铁路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铁路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我们必须要在铁路企业行政管理机构中,设置相应的监管系统。而且在对整个铁路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的时候,人们也必须按照现代化我国铁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对其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取。这不仅有效的解决了我国铁路垄断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还使得铁路管理逐渐向着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整个铁路运营管理政策得到有效的调整和改进,满足了现代化铁路行业建设发展的相关要求。

2.2企业市场主体制度的确立。

目前人们在铁路管理工作中,其铁路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将政企进行划分,从而对铁路资产进行相应的清理和整理,从而保障铁路资产的透明性。不过,从我国铁路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在铁路管理的过程中,虽然人们已经铁路管理进行政企划分,但是,铁路企业资本仍属于国家独有,这就使其市场主体地位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我们在对其市场主体制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就要对企业市场主体制度进行确立,并且颁布并实施相关的规范制度。从而使得人们在促进我国铁路发展建设的同时,也有利于对铁路资产的保护,以满足现代化铁路管理的相关要求。而铁路股份制改革作为铁路市场主体改革的第二阶段,对其进行股票发行,不仅有利益国内外资本的收集,还使得铁路企业的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且我们在铁路管理的过程中,人们也将许多创新型的管理体制应用到其中,这样不仅有利于铁路企业的经营管理,还使其绩效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得铁路服务管理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2.3网运分离的经营模式。

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成本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保障铁路生产效率的主要方法之一。这样不仅使得铁路的经济成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还使得企业监督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网运分离经营模式的运用,则很好的实现了铁路企业的一体化管理。设施与具有竞争性的铁路客货运输业务区分开,分别组建成统一的铁路网公司及若干个运输公司。这是政企分开后,国家根据铁路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经营各自的特点,用以确定不同铁路运输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使它们在不同服务阶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一种手段。

3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措施

3.1政府管制职能要独立化和科学化。

政企职责不分一直是困扰我国铁路系统发展的症结所在,我国应当对政府现行职能作出根本性调整,明确规定政府的管理职能。铁道部作为铁路行业的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力,可以规范行业的经营行为,对行业政策和规则进行管理,履行《铁路法》等规定的行业管理职能,但是不得从事商业经营行为,对于带有直接经营性质的活动,可以让渡给铁路市场的其他企业来进行。政府不应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活动,可以采取激励性管制手段,间接地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其商业活动。

3.2完善铁路企业的市场主体制度。

随着铁路部门的改革和竞争机制的引入,必须严格区分国家管理性职责和企业经营性职责,尽快组建铁路股份公司,完善相应的市场主体制度,使其能够严格地按商业化的原则来运作。这需要政府放松铁路管制,不再直接干预铁路企业的经营活动,向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经营者无歧视地提供路网基础设施服务,允许其他企业进入铁路服务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3引入网运分离的经营管理体制。

从国外的经验看,一家公司承担所有的铁路经营业务,效益往往会较差,网运分类建设和管理已经成为铁路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根据基础设施和运输服务两部分的不同属性和技术经济特征,我国应将众多铁路线路、信号维修养护以及从事铁路运输调度组织的运输部门进行整合,组成相应的路网公司。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铁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对其铁路管理体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利于铁路企业资产的保护,还使其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满足了现代化企业管理体制发展建设的相关要求。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现代化铁路管理的相关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作者:曲殿海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哈尔滨站

铁路管理论文:合资铁路管理论文

1合资铁路现状

截至2013年底,国铁出资的合资铁路公司共183个,109个已投入运营;74个在建。其中,国铁控股公司168个,96个已投入运营,72个在建。96个运营控股公司项目总投资18172亿元,总资产规模17968亿元,占国铁总资产的35.9%;总营业里程2.79万公里,占国铁总营业里程的28%。沈阳铁路局自管内第一条合资铁路-长双烟铁路2008年7月开通运营以来,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持续推进,合资铁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截止2014年末,有10个合资铁路公司开通运营(含2个区段开通),营运里程1609公里,其中:高铁1104公里,普速铁路505公里,总投资1392亿元。随着2015年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吉图珲客运专线的开通,合资铁路公司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客货运量和营收指标占国铁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路网中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高铁客运专线的建设,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带动了沿线城市多区域更均衡的发展。

2合资铁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经营效益有待改善

2.1.1合资铁路有的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外部经营条件比较差。而且大部分为尽头线、支线,没有形成路网,辐射的周边区域有限。有的公司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客货运量增长有限。

2.1.2由于资本金不足,合资项目存在大量银行借款,还贷压力大,财务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大,导致经营严重亏损。

2.1.3高铁动车组上座率不高,冬季与夏季呈现不均衡状态,客专车站大多远离市区,不方便旅客出行。比如哈大高铁冬季每天开行动车组67对,夏季每天开行动车组79对。但是受东北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经济环境影响,除去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外,动车组上座率不高,而且淡旺季差距明显,导致客专公司的收入不理想。另外,高铁新建的车站都选址在城区边缘或市郊,新车站的选址满足了各地方政府依托高铁建设新城区,但是客观上造成旅客乘坐高铁列车不便利而减少部分客流。

2.1.4高铁票价比较低,市场需要培育期。因铁路票价受国家管制,高铁票价定的非常低,与高额的投资规模不成比例。中国高铁的价格只有日本的1/4,平均来看,中国高铁每公里票价只有0.42元,远低于法国、日本、德国。另外,高铁市场需要培育期,目前,百姓习惯了低票价,对高铁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廉价和基本的舒适程度比节约几个小时时间而花费三倍以上的车票价格更重要,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铁收入不太理想。

2.1.5经营收入比较单一,资产的综合开发没有实质突破。目前,合资公司营业收入主要为客货运输收入,经营与市场脱节。由于合资公司现有管理体制和机构及人员配置与市场脱节,没有能力对合资公司的资产进行综合经营利用与开发。合资公司作为法人主体、经营主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货源组织、客源组织方面完全依赖铁路局,自身在资金、人员上不具备经营的能力,没能体现合资公司法人主体和市场经营的主体地位。

2.2部分资产权属不清

受工程配套建设等因素影响,铁路工程投资形成的资产与合资公司运营管理的资产不统一,存在部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产边界交叉的情况。资产界面不清也导致了铁路局在与合资公司签订委管合同时在交叉资产上存在很多争议。

2.3规范管理和资产经营开发理念意识有待加强

一是缺乏明确的委托费用标准;二是对重大经营事项缺乏有效沟通协商;三是合资公司普遍存在缺乏主体责任意识,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更缺乏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资产经营开发的主动性;四是没有明确的专业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市场营销和开发。

2.4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存在行政化管理问题,缺乏依法行使股权管理的观念意识和制度体系,重大事项不履行公司内部决策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合资公司多数高管人员兼任董事、监事,经营层与决策层重叠,公司治理结构难以有效制衡;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合资公司对经营层尚未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经营层责任意识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3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合资铁路管理

3.1构建股权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为加强对合资公司的管理,铁路局应明确合资公司的管理部门,履行国铁股东管理职责,强化股权行使、公司治理、资产监管等职能作用。会同其他股东规范合资铁路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指导合资公司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落实经营班子经营管理责任,确保公司治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对合资公司的指导与监督,依法落实投后管理权益。

3.2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适时推出合资铁路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铁路局做为控股的国铁股东,应建立对派出高管人员的履职考核机制,加强履职监管,并指导合资公司建立安全生产、经营业绩等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经营班子责任,确保安全基础持续加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3.3做好新建土地综合开发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精神,研究和争取新建合资铁路支持政策,加强经济效益论证,推行“铁路建设+综合开发”模式,为开展经营开发创造条件。在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过程中,提前介入,以项目经济与技术分析、财务评价分析为依据,研究政府补贴、资源争取、经营开发、对外投资方案,同步开展综合经营开发前期研究,编制综合经营开发机会研究报告和综合经营开发方案,纳入项目前期工作和合资公司组建方案,为后续经营创造条件。

3.4积极探索研究推进合资公司重组整合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做好国铁控股合资铁路公司规范管理改善经营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持续健康发展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结合铁路干线网布局、区域经济特点,研究推进相关合资铁路公司合并重组,不断提高路网整体效率和效益。

3.5发挥合资公司主体作用,推动资产经营开发尽快取得实效

合资公司承担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主体责任,要在促进运输业增收节支,强化成本管理,严格落实合资公司年度预算,强化经营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资产经营开发业务和项目,努力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做好闲置资产的开发利用,指定专人、专门部门负责,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明显、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路局将给予扶持,争取利用铁路发展基金,做为我局的重点资产开发项目推出。

3.6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加强对合资铁路公司的指导,支持合资公司利用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的特点,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争取铁路运营补贴,减轻资金和经营压力。

作者:刘耀辉单位:沈阳铁路局

铁路管理论文:通信系统与铁路管理论文

1LTE无线宽带通信系统

LTE是一项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具有数据速率更高、成本更低、时延更短以及覆盖质量、系统容量更好的特点。LTE是铁路更早使用的GSM-R数字通信技术升级版的系统技术,与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宽带化、移动化以及IP化等发展趋势相一致,可以为铁路提供更加好的业务承载平台。LTE技术可分为TD-LTE时分系统与FDD-LTE频分系统,其中TD-LTE时分系统在国内占据主导地位,不但有知识产权,还具有配置比较灵活、频谱利用率比较高的特点。

1.1TD-LTE网络结构

TD-LTE网络结构具有扁平化的特点,其组成部分即为eUTRAN演进无线接入网与eCN核心网。其中eCN核心网的组成部分就是服务网关和移动管理,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用户信息和数据安全性进行管理,还负责用户鉴权、移动信令和软交换等内容。而eUTRAN演进无线接入网的组成部分则是eNodeB基站,具有无线承载控制、无线资源管理和移动性管理以及数据寻址等功能。

1.2TD-LTE的技术特点

TD-LTE可以为核心网、具有增强功能的IP多媒体子系统、多媒体广播多播技术等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能够对处于1.25~20MHz的带宽单一频段提供支持,而且并不需要进行上下行对称频谱。TD-LTE采用的技术包括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多入多出技术、混合自动重传技术以及AMC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等,上、下行峰值的相关数据速率分别可以达到75Mbit/s、150Mbit/s。TD-LTE技术的频谱利用率比较高,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其时延用户面小于10ms(双向),控制面小于100ms,而且还能支持具有非对称性的上下行数据传输、多种方式的同频组网、高速达到350km/h的移动用户。另外,TD-LTE技术还为GSM-R系统升级提供技术支持,而且网络建设成本比较低,比3G无线通信网络低两倍。TD-LTE技术还能够通过VOIP协议开展承载话音等服务,为femto等微基站连接提供技术支持,具有比较灵活的覆盖模式。

1.3TD-LTE频率资源

国家分配给国内三大运营商的频段分别为中国移动共获得130MHz,分别为1880~1900MHz、2320~2370MHz、2575~2635MHz;中国联通获得40MHz,分别为2300~2320MHz、2555~2575MHz;中国电信获得40MHz,分别为2370~2390MHz、2635~2655MHz。而较早使用在铁路上的GSM-R技术则使用900MHz频段,无法满足TD-LTE宽带通信数据移动业务的开展要求,因此可以考虑申请使用1785~1805MHz的TDD行业用户频段以及1447~1467MHz的固定移动用户频段等。

1.4TD-LTE系统容量

TD-LTE系统主要对通信的最大吞吐量这个要素进行考量,而且还会实现对最大用户数的支持。在铁路通信系统中,用户数量和链状覆盖模式一般都比较有限,通常会用承载业务的质量与数量来表示吞吐量。而吞吐量的重要表征则是用户峰值速率,一般都会受到控制信道开销、时隙配比和调制方式等方面的因素影响。

1.5TD-LTE系统组网技术

TD-LTE为异频、同频以及混合等形式的组网提供技术支持。其中频谱利用率最高的就是同频组网,但是小区的同频干扰会极大地影响到通信速率。而频谱利用率较低的则是异频组网,和同频组网相反,不会对小区边缘的通信速率产生太大影响。而混合组网虽然将同频对控制信道的干扰减少了,也对边缘通信质量与频谱利用率进行了改善,但是却仍然需要其他设备来为这项功能提供支持。因此,可以采用混合组网或者同频来解决,将小区扩大,还要将小区边缘重叠的区域进行压缩并且减小,再结合ICIC小区干扰协调技术以实现对小区整体数据吞吐量的提高。LTE切换与GSM-R相似,其过程都是硬切换,由源eNodeB发起,再由UE进行辅助。当切换过程失败之后,可以返回源小区。在切换的过程中,数据传输的时延至多只能是50ms。如果是二次连续进行切换,则其间隔最多为200ms。在对切换区进行设计时,列车经过的信号重叠区所用到的时间应该比切换间隔还要大。如果高铁速度为350km/h,切换区长度至多只能是20m。而常规切换机制都要基于业务负荷控制、覆盖功率预算、移动速度与移动位置,还需要对其进行强制切换。LTE在定位上精度要求比较高,一般可以达到10m量级。铁路用户的使用轨迹以及区域一般都具有固定性,采取的混合切换机制可以建立在功率预算以及位置之上。这样,就可以将切换时间尽可能地减少,同时也能够将切换的成功率切实提高起来。另外,减少切换时间,对小区边缘的地方进行压缩,还能够实现对小区数据吞吐率的有效提高。

1.6隧道覆盖技术

根据隧道漏缆覆盖要求可以将允许路径损耗值计算出来,如上行100.6dB,下行111.27dB。而当泄漏电缆频段为1.8GHz,覆盖长度为上行730m,下行为880m时,按照铁路业务量的相关需求,每个射频拉远单元小区范围可以达到4km。隧道内两侧都可以分别敷设一根漏缆,从而实现双流多入多出。而通过RRU、直放站和TD-LTE数字射频拉远等中继设备,可以将隧道LTE的覆盖范围进行有效扩大。

2TD-LTE在铁路上的应用

由于IP具有连接特性以及LTE的高速宽带等特点,LTE被广泛应用于铁路领域之中。其应用形式一般有列车视频监控、列控车地传输、旅客多媒体业务服务、列车无线调度通信以及应急通信等等。如今LTE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朔黄铁路列控系统以及地铁车地通信之中。而在铁路中,TD-LTE网络的主要业务组成有eCNS核心网和eUTRAN无线接入网、高速IP传输网、移动终端以及业务应用层。其中业务应用层包括RBC列控业务、TDCS业务、应急通信业务、视频监控业务以及防灾预警业务等等。

2.1无线调度系统

到目前为止,铁路无线列调提供的业务只有两种,包括窄带数据业务和语音业务。通过VOIP技术,LTE可以使得一个eNB小区在同一时间满足600个用户的语音通信需求。另外,LTE技术还具备宽带集群调度的功能,比GSM-R的系统容量更加大、时延也更加短,而且具有语音数据融合调度的特点。LTE还可以为视频调度提供技术支持,有利于使用车辆的人进行精确定位,从而将列车调度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有效提高起来。

2.2车载数据与视频监控

车载数据具有五种类型:第一是列车设备运行监控数据,它可以对机车的电力与动力等相关设备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第二是列车控制数据,其数据内容包括车机联控、ATO、ATP以及列控等,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第三是列车多媒体视频广播,能够根据旅客的相关类型与地域的特点而播放高清视频广播,为旅客提供比较舒适的环境;第四是车厢视频监控,可以对车厢以及乘客的状态进行了解,从而为列车与乘客的安全提供保证;第五是列车外部视频监控数据,能够对司机的工作状态进行监督以及了解,确保列车的驾驶安全。而调度中心也可以通过视频而对车厢内外的实际情况随时进行了解,从而掌握列车与乘客的状态,确保列车与乘客安全。车载数据会通过数据而实现与单元之间的接入,然后再通过LTE把车内的IP局域网数据传输到地面上。TD-LTE列车与单元TAU相接入,可以支持多种专网频段。而且在高速移动的前提下,TAU单元还能够满足其性能要求。在TAU单元中,可以将双天线接口外置,而且能够支持双流以及多集。同时还可以内置NAT、DNS以及DNCPServer等多种功能,提供EEE802.3/3u的以太网接入。其管理界面以WEB方式建立,具有方便而且非常直观的特点。TAU单元还对远程维护功能提供支持,包括软件升级、状态管理以及配置管理三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能够与车厢内湿热、高温以及严酷电磁环境的相关使用要求相适应。

2.3LTE安全网络

LTE网络需要通过对容灾进行备份而为铁路安全数据提供可靠性的保证。首先就要采用双层网络与双网冗余实现对核心网的连接,eNodeB板卡要进行冗余配备,然后再采用双频和双网对其进行交织与覆盖,必须要在系统安全冗余有保证的前提下,避免同频干扰,从而为网络的性能及其安全提供保证。

2.4旅客信息服务系统

如今社会经济发展快速,信息化程度日渐提高,网络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其中LTE可以通过单元TAU提供质量较优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如网络等。另外,还有高清视频广播服务以及乘客互联网服务。其中高清视频广播服务采用的技术一般都是MPEG4或者H.264流媒体技术,乘客可以在车上观看高清或者标清电视节目。其采用的技术码率一般都是1.5~3Mbit/s。另外,还可以在实时性与数据丢包矛盾发生时,通过HARP重传机制进行解决,从而使得图像和视频都能够保持流畅以及稳定。而在乘客互联网服务中,如果根据每辆列车有100个用户来进行相关估计,当每个用户都上网时,那么LTE网络能够提供的连接速率不会低于100kbit/s,能够为乘客提供良好的互联网服务,提高乘客舒适度以及满意度。

3结语

TD-LTE在铁路上的应用很广泛,而且前景十分光明,但是却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当采用同频组网时,其干扰对边缘数据带宽带来的影响比较严重,下降幅度比较大。在射频方面,其发射功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且,如果要对网络进行优化,难度会比较大。因此,TD-LTE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将各种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如今有关于LTE-R的国际标准还没有被颁布出来,但是LTE无线宽带通信系统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在不断被探索和研究。如今无线通信的发展趋势就是高速宽带,在对铁路进行管理时,需要将铁路建设的成本降低下来,从而实现对后期维护管理的简化,推动铁路无线宽带通信的更进一步发展。

作者:许准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铁路管理论文:通信网络铁路管理论文

1铁路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的安全隐患

由于现在全社会对铁路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铁路的现代化管理也越来越依赖计算机通信网络,现在的铁路信息系统的运行基本上都离不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支撑。但在现实中,铁路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的实际操作是有着一定的偏差的,操作时发生网络系统故障导致信息损失、泄露和干扰等不安全事件也并非罕见,所以网络安全问题也为人们所思考和研究。随着美国“棱镜门”的发酵,各国对网络的安全也提到了国家安全的角度,对网络安全的研究也更加的深入。网络安全主要有以下几大安全隐患。①网络系统自身安全隐患。网络的开放性和广泛联结性为网络攻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得数据的保密难度加大,如今,铁路运输、管理的信息都是依靠通信网络来传递与交流,虽然具备一定的保密手段和措施,但还是容易被破解窃取。同时该性能也为计算机病毒提供了方便,计算机一旦被病毒攻击,可能会导致系统部分或全部崩溃,信息数据遭到破坏、销毁、泄露或篡改等,带来巨大损失。②网络硬件通信设备安全隐患。由于网络主干网设备采用不同的国家及厂家,网络设备是否安全最隐蔽也最难检测。③TCP/IP协议的安全隐患。TCP/IP协议是因特网的基石,但这块基石却很脆弱,为了提高TCP/IP协议的运行速率,所以该协议的代码量就大大减少了,而相应的该协议的安全性也大大的降低了,而一些网络黑客就可以利用TCP/IP协议允许的网络端口进入网络系统,再通过通道进入用户的终端或服务器的其它设备,盗取信息,导致TCP/IP协议设计的本身就存在着安全隐患,也导致了一些基于TCP/IP协议应用的服务都存在着安全隐患。④所使用软件存在着漏洞。在铁路的改革大潮中,随着大量的应用面向社会,名目繁多的电子商务软件涌现于世,网络通信安全问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潜在威胁,现在所使用的通信软件都是源代码程序完全或部分公开的软件,而且在使用通信网络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安全保护措施,给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入侵留下隐患。同时,由于软件的公用性,涉及网上信息的安全、软件的坚固性也面临巨大的考验。⑤通过网络传输信息也不安全。因为在网络上传输数据信息时是会有电磁辐射产生的,所以如果网络信息传输信道没有设置传输信息时所需的屏蔽措施的话,所传输的数据或信息是可以截取的,所以网络的传输信道也是存在着安全隐患的。⑥人为因素。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人员素质低,没有责任心及职业道德,经常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情况下泄露相关的秘密信息,有为自身利益为目的,利用自身的权限盗取或篡改网络内部的信息,以及有些工作人员在使用计算机通信网络时安全意识不强,操作不熟练,明密界限不清楚,不注重密码的有效期,长期重复使用同一种密钥,导致密码被破解,下发口令和密码没有及时回收,导致口令和密码到期后仍能通过它进入系统,致使系统管理混乱,重要信息泄露或丢失。

2铁路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具体是指采用安全技术和防范措施来保护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系统中的数据及信息,不受到那些人为的或非人为的攻击造成数据的损失、破坏、更改等,防止非授权人员窃取信息,确保网络服务正常运行。为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就必须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①加强内部管理。

内部管理的基石就是系统本身和人员,系统的高低级也代表了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高质量、高性能系统更能保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一些小差错或故障,导致数据及信息的破坏或销毁,还有在操作网络通信时出现安全问题的话,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逐步将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强化系统的安全性,确保网络上或计算机上数据或信息安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同样的高素质、高技术人员也是安全的保障,人员不可靠,就算其它条件再好也没用,所以加强网络人员的管理和培养,是网络安全保障的一大对策,而且经过培养的人员更具备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技术更加精湛,如果以后网络安全问题再发生,能够更快速、更高效、更彻底的解决。

②利用密码技术为数据进行加密。

因为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传输数据和信息的过程中或储存时,亦可被窃取,导致信息泄露,所以为了防止这类事情的发生,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以及储存时进行加密处理。密码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伪装信息,该技术是由明文、密文、算法以及密钥构成的,其中密钥尤为重要,无论是把明码状态转换成密码状态的加密过程,还是将密码状态转换成明码状态的解密过程,都是基于密钥进行的。基本上密码有三种即移位密码、代替密码和乘积密码,但如果加密时只使用其中一种密码,那样是很容易被破解的,所以在使用密码时不要一味的只使用单独一种密码,而是要将这三种密码结合在一起,经过多次变换在迭代生成一个新的密码,密码技术也是对数据进行安全防护的一种十分常见的措施。

③用户识别技术。

为保证网络系统内重要数据与信息不会被不允许或不被授权用户查看、复制、篡改及销毁等,网络需要采用识别技术。一般的用户识别技术有:口令、唯一标识符和标记识别等。在一般情况下,最常用的用户识别技术方法就是口令,而口令是由计算机系统随机产生的,由于它的随机性,所以产生的口令保密性强,口令字符也不容易猜测,但需要用户去记忆它。同样的,为了进一步增强数据安全性,可以对口令进行不定时的更改,修改口令的有效期限。对于一些安全性要求较高网络通信系统,一般会采用唯一标识符这类用户识别技术,用户的唯一标识符是在该网络通信系统建立用户时由该网络通信系统生成的,而且该用户的唯一标识符在一定的系统周期内是不会被其他用户再度使用的。标记识别是一种需要一个随机精确码卡片(如磁卡等)来实现的识别技术,该随机码卡片就是一个标记集合体,而一个标记就是一个口令,用户用这随机码卡片来代替系统打入一个口令。而且这种随机码卡片是每个用户必须具备的。④防火墙技术。防火墙就是相当在被保护计算机通信网络与外界不同网络之间设置一道防护墙,它可以通过鉴别、限制、检测、监测以及更改等技术跨越防火墙的数据流,来达到维护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安全。可以说防火墙技术就是拦截计算机通信网络有害信息的防御技术。防火墙技术也有很多种,例如:网络级防火墙、应用层网关防火墙、规则检查防护墙等,合理的利用防火墙技术能够更好的防范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隐患。

⑤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可以通过对入侵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和识别,判断其危害性,并能够快速的做出报警和记录以及及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将入侵行为防御住而且进行有限度的反击。该类技术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防御中拥有非常强的效果,因为目前的计算机网络大都是基于单一的TCP/IP协议的,而TCP/IP协议非常脆弱,所以大部分的入侵行为都是围绕在这个TCP/IP协议下进行的,这样就形成了有一定规律的网络入侵模式,亦可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一个专门的入侵检测系统。同样的,在目前常用的入侵检测技术也有很多种,如基于审计信息的入侵检测技术、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等。⑥网络硬件设备采购。尽量采用国产设备或国家已安全认定的设备,确保网络的安全。

3结语

随着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如何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成为了研究和探讨的对象,在本文里指出了一些网络安全问题,即网络系统自身安全隐患、TCP/IP协议的安全隐患、所使用软件存在着漏洞等网络安全问题,也指出了一些防范措施,例如密码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但这些都是现今已经发现或解决了的,所以为了防范以后出现新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问题,现在应该加强对防范对策的研究。

作者:刘华单位:南昌铁路局信息技术所福州信息技术室

铁路管理论文:浅谈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摘要:铁路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快速发展,由于铁路运输企业经常处于运行状态,对会计体制构建有很高的要求。本文通过查询大量的文献并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构建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希望对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铁路管理 会计体系 构建

一、铁路管理会计概述

铁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有着本质的区别,集合了管理和会计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也被称之为内部报告会计,它主要是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延伸,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的计划、预测的信息,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和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在铁路运输企业建立管理会计体系的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铁路部门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为管理者制定科学规范的发展战略提供数据支撑,对铁路部门的发展和运行,以及提高市场竞争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铁路管理会计含义

铁路管理会计通过相应方法,对财务会计、统计部门,以及各个科室提供的数据和材料进行深入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对各个部门资金使用进行规划、控制、评价以及考核,从而保证铁路各级管理部门对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与控制,同时实现资金的合理分配,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组成

铁路管理会计体系包括管理控制体系和成本会计核算体系两个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是把管理会计理论和铁路部门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系统的分析,浅议了构建铁路管理会计的原则和主要方式。

二、铁路管理会计原则

(一)遵循决策有用性原则

决策有用性原则是保证铁路管理会计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首要质量特征,第二个层次是次要质量特征。具体分析如下:

1、首要质量特征

包括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铁路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遵循相关性原则,在收集、汇总、分析、处理、提供信息和资料过程中,一定要保证信息用户的需求达到决策有用性,促使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有效性。 第二,要遵循可靠性原则,确保铁路管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出现错误或者偏差,对铁路部门造成损失,从而真实准确的反映管理会计需要反映的现象和质量,从而保证铁路管理会计体系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次要质量特征

次要质量特征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原则:一方面是要坚持一惯性原则,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应当相同,不得随意变更,保证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为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另一方面,是要遵循可比性原则,能够真实准确的体现出各组信息中存在差别。

(二)信息约束原则

信息约束原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成本效益原则,保证管理会计带给铁路部门的效益比其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成本高,达到实行管理会计的真正目的。第二,重要性原则,铁路管理会计在实际操作中对重要信息应分项核算,重点分析,对于次要事项,在不影响真实性的情况下可简化核算。第三,民主性原则,铁路管理会计在进行决策分析中,要通过民主管理,保证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能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第四,要遵循灵活性原则,每一个体系和制度的构建都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需要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逐步完善,所以在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过程中要遵循灵活性原则,为后期完善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针对用户的质量原则

在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中,要融入用户质量原则,才能保证相关的的制度和政策能落实的更加彻底。在针对用户质量时要遵循可理解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保证信息用户对传送的信息能清楚的认识。

三、铁路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主要方式

(一)建立完善的铁路管理会计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为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各种分工和协调的系统,管理会计职能的发挥离不开组织结构的支持,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和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明确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利的划分,明确各部门之间彼此如何协调、配合、补充、替代的关系,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涉及到的范围比较广,包括管理会计岗位的设置、职责分工、任职要求、从业资格、学习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等等,是保证铁路管理会计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基础。而会计核算制度包括原始凭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财务报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章制度等等。

(三)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传递、沟通的平台,它有利于企业信息的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内部沟通,有利于及时了解竞争对手信息,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及客户信息。首先,企业应将管理会计信息化纳入信息化规划,防止“信息孤岛”现象,做好组织和人力保障,可以通过新建、整合或改造现有系统等方式,推动管理会计的应用。其次,企业应利用专业化分工和信息技术优势,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从核算到管理决策),推动管理会计工作。

(四)建立管理会计业绩评价制度

业绩评价是管理会计控制的方法,同时也是检验管理会计成果的有效手段,通过业绩评价,传递和引导管理会计的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管理会计业绩的评价不能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应采用综合性评价指标,财务与非财务指标并重的评价方式。管理会计业绩评价综合方法主要有: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平衡计分卡是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面最新、内容全面的方法,它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创新与学习角度对业绩进行评价,平衡了长期与短期业绩、内部与外部业绩、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及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并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经济增加值(EVA),指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EVA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能力,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四、结束语

铁路管理会计的构建对铁路事业发展和运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铁路部门应积极转变思想,积极探索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运用,运用管理会计手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铁路管理论文:关于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摘 要]铁路作为国有资产,其管理效率的高低,一方面对铁路运营的经济效益产生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对我国国有资产的全局发展产生影响。当今,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铁路管理体制慢慢地显现出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态势。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铁路管理体制的发展及其现状,然后提出了几点关于我国铁路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经济效率;国有资产

1 我国铁路行业管理体制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政企不分

如今的管理体制之下,铁道部在我国是政企合一的,它不但是国家行政机关,而且扮演着企业的角色,管理着我国的铁路网,它不仅是权利主体,又是利益主体,这种权利-利益的双重角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违反了公平竞争的要求。另外,由于铁道部和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不一致,铁道部所追求的增值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2 缺少商业竞争

竞争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市场经济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之一。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之间是一种行政上的隶属关系,分局、铁路局依次对上级单位负责。在这种基本不存在竞争的商业环境之下,铁路企业的工作效率以及员工服务水平都存在一些问题。

1.3 没有体现铁路企业的商品生产者地位

目前,我国铁道部下属的铁路局及其分局虽然在法律意义上是独立的法人企业,但是却不具备相关的财产权。资源分配,比如:员工人数的变化、融资渠道及其用途、资金转移及其处理等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纵向计划规定的,铁路企业缺乏自主权,如此不利于铁路企业的发展。

2 深化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

我国的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应该建立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输管理体制以及运营机制。在对我国铁路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查阅相关文献,笔者给出了几点有关于铁路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式的建议。

2.1 政府管制职能应该实现独立化、科学化

政府和企业之间权责不清,是对我国铁路管理产生不利影响的主要原因之一。政府需要对其职责进行适当调整,明确其管理职能。铁道部对我国铁路行业政策的制定进行管理、监督,在遵守铁路法的基础上严格履行其管理职能,但是其不能进行或参与任何形式的商业经营行为。因为铁路行业存在一定的社会公益性,国家还可以对铁路行业进行合理的扶持,采用经济杠杆对其市场进行管理,但是其管理措施均需要通过科学论证,并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

2.2 深入落实铁路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1922年,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此说明国有企业只有经过进一步改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才能跟得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1993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该决定确立了国有企业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报告进一步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指出“促进国有企业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如今国有企业所面临的重大困难还是集中在制度层面上,把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当作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符合我国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具体措施如下所述。

2.2.1 规范铁路企业的经营决策权

必须做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明确投资方、决策方及管理方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各行其责、有序参与、高效运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以资金监管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根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国有企业考核、监管制度,增强监管的合理性及时效性。在这方面来看,我国铁道部及其下属铁路企业的职责权限与工作范畴还应该深入细化、区分。

2.2.2 努力追求资本保值增值

健全资产经营、绩效考核制度。不仅考核运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也要考核技术创新绩效指标,并且制定与之相关的资产经营评价体系;不仅考查年度指标,也要重视中长期发展目标;不仅考查铁路企业业务经营、资本运营实绩,也要重视业务经营、资本运营能力,形成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2014年6月,铁路部对其下属的,18个铁路局的考核方式及清算方式将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会更加重视市场而不是计划,更重视质量而不再仅仅是任务完成的数量,更重视企业未来发展而不是短期的数字变化。

3 结 语

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牵涉面非常广,既要充分认识到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也要认识到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在法律、政策、道义允许的前提下,解决我国铁路行业政企合一、缺乏商业竞争等问题。尽管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社会体制进一步发展,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必然会获得成功。

铁路管理论文:浅谈如何加强合资铁路管理

摘 要:合资铁路是铁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重要实现形式,是铁路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合资铁路是指铁道部(铁路总公司)与其它部委、地方政府、企业或其它投资者合资建设和经营的铁路。其按《公司法》建立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实行“四自一体”体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目前合资铁路已基本组建或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合资铁路;管理;重要意义

1 建设合资铁路的意义

合资铁路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铁路的要求,不仅加快了我国铁路的建设速度,而且突破了传统的铁路建设和管理模式,对推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合资铁路发展迅速,在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国铁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合资铁路的兴起,也突破了旧的铁路投资体制束缚,改变了长期以来铁路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来源依赖国家的状况,调动了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积极性,拓宽了筹资渠道,初步形成了铁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先后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各省、市、自治区政府也在征地拆迁、经营税收等方面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

2 合资铁路现状

截至2013年底,国铁出资的合资铁路公司共183个,109个已投入运营;74个在建。其中,国铁控股公司168个,96个已投入运营,72个在建。96个运营控股公司项目总投资18172亿元,总资产规模17968亿元,占国铁总资产的35.9%;总营业里程2.79万公里,占国铁总营业里程的28%。

沈阳铁路局自管内第一条合资铁路-长双烟铁路2008年7月开通运营以来,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持续推进,合资铁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截止2014年末,有10个合资铁路公司开通运营(含2个区段开通),营运里程1609公里,其中:高铁1104公里,普速铁路505公里,总投资1392亿元。随着2015年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速铁路、吉图珲客运专线的开通,合资铁路公司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客货运量和营收指标占国铁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整个路网中的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特别是高铁客运专线的建设,成为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助推器,带动了沿线城市多区域更均衡的发展。

3 合资铁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经营效益有待改善

3.1.1 合资铁路有的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外部经营条件比较差。而且大部分为尽头线、支线,没有形成路网,辐射的周边区域有限。有的公司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客货运量增长有限。

3.1.2 由于资本金不足,合资项目存在大量银行借款,还贷压力大,财务费用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大,导致经营严重亏损。

3.1.3 高铁动车组上座率不高,冬季与夏季呈现不均衡状态,客专车站大多远离市区,不方便旅客出行。比如哈大高铁冬季每天开行动车组67对,夏季每天开行动车组79对。但是受东北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经济环境影响,除去节假日出行高峰期外,动车组上座率不高,而且淡旺季差距明显,导致客专公司的收入不理想。另外,高铁新建的车站都选址在城区边缘或市郊,新车站的选址满足了各地方政府依托高铁建设新城区,但是客观上造成旅客乘坐高铁列车不便利而减少部分客流。

3.1.4 高铁票价比较低,市场需要培育期。因铁路票价受国家管制,高铁票价定的非常低,与高额的投资规模不成比例。中国高铁的价格只有日本的1/4,平均来看,中国高铁每公里票价只有0.42元,远低于法国、日本、德国。另外,高铁市场需要培育期,目前,百姓习惯了低票价,对高铁的接受程度还有待提高,廉价和基本的舒适程度比节约几个小时时间而花费三倍以上的车票价格更重要,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铁收入不太理想。

3.1.5 经营收入比较单一,资产的综合开发没有实质突破。目前,合资公司营业收入主要为客货运输收入,经营与市场脱节。由于合资公司现有管理体制和机构及人员配置与市场脱节,没有能力对合资公司的资产进行综合经营利用与开发。合资公司作为法人主体、经营主体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货源组织、客源组织方面完全依赖铁路局,自身在资金、人员上不具备经营的能力,没能体现合资公司法人主体和市场经营的主体地位。

3.2 部分资产权属不清

受工程配套建设等因素影响,铁路工程投资形成的资产与合资公司运营管理的资产不统一,存在部分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资产边界交叉的情况。资产界面不清也导致了铁路局在与合资公司签订委管合同时在交叉资产上存在很多争议。

3.3 规范管理和资产经营开发理念意识有待加强

一是缺乏明确的委托费用标准;二是对重大经营事项缺乏有效沟通协商;三是合资公司普遍存在缺乏主体责任意识,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不高,更缺乏依托自身优势开展资产经营开发的主动性;四是没有明确的专业部门、专业人员进行市场营销和开发。

3.4 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一是存在行政化管理问题,缺乏依法行使股权管理的观念意识和制度体系,重大事项不履行公司内部决策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部分合资公司多数高管人员兼任董事、监事,经营层与决策层重叠,公司治理结构难以有效制衡;三是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合资公司对经营层尚未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经营层责任意识和积极性有待提高。

4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合资铁路管理

4.1 构建股权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为加强对合资公司的管理,铁路局应明确合资公司的管理部门,履行国铁股东管理职责,强化股权行使、公司治理、资产监管等职能作用。会同其他股东规范合资铁路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指导合资公司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落实经营班子经营管理责任,确保公司治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加强对合资公司的指导与监督,依法落实投后管理权益。

4.2 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适时推出合资铁路公司绩效考核办法

铁路局做为控股的国铁股东,应建立对派出高管人员的履职考核机制,加强履职监管,并指导合资公司建立安全生产、经营业绩等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经营班子责任,确保安全基础持续加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4.3 做好新建土地综合开发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精神,研究和争取新建合资铁路支持政策,加强经济效益论证,推行“铁路建设+综合开发”模式,为开展经营开发创造条件。在前期工作和建设管理过程中,提前介入,以项目经济与技术分析、财务评价分析为依据,研究政府补贴、资源争取、经营开发、对外投资方案,同步开展综合经营开发前期研究,编制综合经营开发机会研究报告和综合经营开发方案,纳入项目前期工作和合资公司组建方案,为后续经营创造条件。

4.4 积极探索研究推进合资公司重组整合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做好国铁控股合资铁路公司规范管理改善经营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持续健康发展和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结合铁路干线网布局、区域经济特点,研究推进相关合资铁路公司合并重组,不断提高路网整体效率和效益。

4.5 发挥合资公司主体作用,推动资产经营开发尽快取得实效

合资公司承担公司资产保值增值主体责任,要在促进运输业增收节支,强化成本管理,严格落实合资公司年度预算,强化经营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资产经营开发业务和项目,努力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同时,也要做好闲置资产的开发利用,指定专人、专门部门负责,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经济效益好,投资回报明显、有发展前景的项目,路局将给予扶持,争取利用铁路发展基金,做为我局的重点资产开发项目推出。

4.6 积极争取地方政府财政支持

加强对合资铁路公司的指导,支持合资公司利用与地方政府联系紧密的特点,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争取铁路运营补贴,减轻资金和经营压力。

铁路管理论文: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浅析

[摘 要]金士宣是我国著名的铁路运输专家,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创始人,他从事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三十余年,工作实践中将丰富的铁路运输管理经验和深厚的学术理论充分结合,创建了一套以经济化、商业化和科学化为主要特点的、完整的铁路运输管理思想体系,带动了整个中国铁路管理思想的发展,促进了中国铁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考察和研究金士宣的铁路管理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士宣;铁路运输;管理思想

金士宣(1900年-1992年),浙江东阳县人。我国著名的铁路运输专家,中国铁路运输学科的创始人。金士宣自幼聪颖好学,1923年,以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并在当年编辑出版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学》著作。同年,被交通部选派赴美留学,就读于宾西法尼亚大学,先后取得经济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1927年6月,金士宣学成归国,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铁路运输管理工作,先后出版《铁路问题经验谈》、《铁路行车组织》、《中国铁路发展史》等专著,创建中国铁路运输学科。金士宣认为:“铁路科学可分两大类,一为工程技术,如轨道、桥梁等。二为运输经济,如铁路网之计划、国家政策之确立等。简言之,前者谓之铁路工程,后者谓之铁路管理。两者异趣同归,互相表里,正如人之双足,缺一不可”[1]1。

一、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金士宣的青年时代正好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1919年“五四”爱国民主运动爆发,金士宣多次走上街头参加学生游行、声援北京被捕学生。中学时代的金士宣非常崇拜和敬仰孙中山先生。关于铁路对振兴中华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孙中山有过极为深刻的论述:“国家之贫寡,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定之”[2]。孙中山“铁路立国”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一批有志青年投身于铁路等实业建设,这其中就包括金士宣,年轻的金士宣萌生了“铁路救国”思想,认为铁路是国家兴盛之先驱,“交通事业之改进,实为今日救国之唯一要图”[3]2。

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一个转型时期,中国铁路管理事业也开始了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变。清末民初中国铁路管理或因由外人控制而“水土不服”,或因沿袭传统的经验管理而“裹足不前”。海外留学的经历开阔了金士宣从事铁路管理工作的视野,国内铁路管理混乱的现状为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金士宣在改进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铁路运输管理机制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首倡负责运输、首开旅游专列、提倡联运等等。民国时期,金士宣曾于两次任职于负责铁路管理的中央政府部门,并提出过不少改革建议,但对国民党政府的贪污腐化、不顾民怨发动内战深感失望,后多次拒绝当局的任命,隐居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士宣振奋精神,受邀回到母校北京交通大学任教,主讲《铁路运输学》等课程,同时出任副校长。

金士宣对不同时期的铁路管理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入地调研与思考,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可以说,中国社会的转型和铁路事业的发展是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外在环境,而救国爱国精神则是其重要的内在因素。

二、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强调建筑政策的经济化

民国时期铁路建设仿欧美各国成例较多,建筑华美、规模宏大,且都要等到全部工程和设备完成之后才开始营业,工时长,负担重,甚至发生了因经费不继而全线废弃的情况。对此,金士宣认为当时的中国铁路还处于幼稚时期,人们所需要的不是欧美那种壮美的运输设备,而是要以最少的金钱来筑最多的铁路,他极力主张建筑政策的经济化,所谓的经济化,主要包括:“(1)经济是铁路设计的前提,最初不妨简单,先完成行车必需之设备,以便通车营业,再由营业收入提拨款项,作为逐渐改良扩充之用,使建筑成本达于最低;(2)工程设备方面,务求适合运输需要,因当时内地工商业尚未发达,需要的运输能力较小,可随着铁路的经营而逐渐增加工程设备;(3)工程设施方面,确定计划后要限期完成,以免中途停顿延误工期,造成经费困难”[3]15。1932年8月,金士宣任杭江路运输课课长一职,筹办杭江路的建设。杭江路是省办路线,建筑经费全由省库筹划而来,预算紧张,工程几近停顿。金士宣上任后制定了“先求其通,后求其备”的原则,轨条改用轻磅、车站借用民房、一切行车设备都极简单,边施工边通车,在工程列车上兼售客票,以部分营业收入抵补支出,同时培养营运能力。“先求其通,后求备”的做法开启了中国铁路史上的一个先例。杭江路顺利建成盈利,且成为了当时中国最便宜的铁路。

(二)强调管理政策的商业化

中国铁路特别是国有铁路,每每官僚化,无视人民便利,缺乏应有的服务精神,要免去各种恶习积弊,金士宣认为惟有提倡商业化。采取的措施诸如:(1)顾念商民利益:铁路是一种新兴的运输方式,普通百姓对铁路了解不深,金士宣任职期间推行一系列政策,拉近铁路与百姓的距离,如铁路通车前,把客货运价目表、里程表等张贴在沿线各站及通衢要道;在报纸上刊发广告和新闻;各车站设问询处;召集路商商谈讨论,招揽客货运;针对当时各路客车多开行一、二等客车、且只备西菜大餐的情况,金士宣主张多开行三等客车,饭菜以中餐为主且减价供应。(2)提倡廉洁服务的精神:金士宣认为运输是一种公共事业,其服务对象为全国人民,故应遵循“公众第一”及“普遍服务”之原则,“使人民尽量享受现代交通之利益。运输事业既有独占性质,又多由国家经营,应设法增进员工工作之效能,启发其忠勤职守之思,并纠正其漠不关心之态度,铁路事业才有进展的希望”[1]15。过去各路的车站人员,人们无法知道,金士宣任职各路期间将值班人员的姓名公之于众、将车站人员的名牌悬挂于站长室、客票房等处,发生了一种监视作用;规定员工应用的礼貌用语及态度,以免傲慢,主管人员随时督察。这些看似很小的事情,但对铁路管理上的改善,实有不少的帮助,宗旨是将铁路作为一种生利事业,以优良业务增进铁路收入,以盈余款项负担铁路建设投资之利息、线路的改良扩充等。

(三)强调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金士宣认为“求铁路运输效能之增高,须先求运输组织之健全,人才之补充”[1]316。为此首先要建立一个责任清楚、组织严明、精简高效、便于指挥的组织机构。各国铁路的组织,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集权制,即分处制,路局以下设总务、工务、车务、机务等处,处以下设段,段长对处长负责。以英国为代表。其二是分权制,即分段制,把全路分为几个段,每段由主管段长负责管理,段内人事和一切事务直接由段长负责。我国铁路的组织是采用分处制的。北宁铁路也不例外,北宁路全长一千四百公里,总局设在天津,除距离天津较近的几个段外,其他各段接洽易往返迟误,非常不便,即使是同区间的各段因彼此互不统属,缺乏合作意识,尤其是车机两部分因行车关系密切,常起纠纷,待报到天津总局时已事过境迁,不能有效调解,运输效能受到严重影响。1929年5月金士宣任北宁铁路局运输处文书人事科长,职掌全处的人事、组织等。次年,金士宣着手北宁路运输组织和人事的改革,合并机务处和车务处,改组为运输处,重新划分车机各段,使其管理的区间相同,车机双方有关的事务,由各段段长协商处理,不能解决的再会同呈报运输处。这种改组实际上是采取了段长负责制,各段间随时就地解决问题,增加行车效率,大大增加了运输能力。至于人事管理,他认为:“铁路事业经纬万端,欲期事业之举,首在得人,得人之方,不外职制分明、进退有度、赏罚有则、待遇一致”[3]24。金士宣在北宁路实行公开招考,各地报考青年,只要成绩优良,就有录取的希望,公开招考可谓是铁路用人制度方面的一个重大进步。民国时期,中国铁特别有国有铁路深受当时军阀、官僚习气的影响,金士宣的人事改革旨在“遵守拔擢人才和公平待遇两个定则”,严密管理,以求最大的效能。

三、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对当下中国铁路管理事业的启示

近百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铁路事业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金士宣的铁路管理思想,对当下铁路改革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视铁路如企业的管理原则

世界各国政府管理国有铁路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由政府行政机关直接管理,如瑞士、日本等。二是组织铁路公司管理,于公司理事会下设铁路总局,如法国、澳大利亚等。中国铁路从创办之初采用的即是前一种方式,政府将铁路部门视为一般性的行政机关,“其组织不免衙门化,而未能以企业精神谋求业务的发展”[4]。金士宣认为要弥补此类弊端,就要对中国铁路实施企业化的组织与管理:(1)使内部组织严密,职权分明,免除推诿延搁,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服务员工,应依其资格及服务年限,甄叙任用,提高待遇,使能一心一意为路服务。(2)关于运输改进事项,准由工农商业团体参加研讨,或准其参与运价的审订,以保障公众的利益,并加强民路双方的合作。(3)使铁路会计及预算脱离普通行政预算及会计而独立,以铁路收入专供维持路产、改良扩充设备、展修路线及还本付息之用”[1]432。如何政企分开,使铁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以说是伴随至今的中国铁路发展问题,2013年3月10日,国务院《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开启新一轮大部制改革,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就是取消铁道部,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铁路企业化改革进程的重启,解读着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的深刻性与前瞻性。

(二)崇尚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管理精神

金士宣留学海外并在美国铁路管理部门有过实习经历,但他是根据中国铁路及社会发展情形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金士宣特别注重沿线的经济调查,“凡要整顿一条旧路,好象医生治病,须寻找病源,然后才可对症下药”[5]18。金士宣每到一条铁路任职,他首先要对沿线的经济状况及运输状况进行调查,他担任杭江路运输课长的第二个月,就到沿线去调查,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调查沿线商业状况、亲自坐民船、轮船、汽船、轿子,了解沿线运输情况,通过调查研究确定最佳管理方法。此外,在京沪、北宁、平绥、清浦、粤汉等路任职时,金士宣对各路沿线经济及运输状况都作过详细调查,为整顿客货运、调整运价等政策的制订提供依据,各路运输业绩均有明显提高,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的曾养甫曾称赞道:“金君之对铁路运输,不尚空谈,而以实事求是为职志,……服务各路,致力既闳,体用兼备,部方路方,众论许之”[5]1。

(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核心理念就是人本思想,他认为“无论什么事业,最要紧的是人事和设备两大问题,设备要完善,人事更需健全,营业运输才能办得好,而且只要人事管理有效能,即使设备不好,我们也可以利用人力以补救设备的不足,所以人事管理最重要”[5]28。铁路各部门工作,“非用专门人才,业务发达决不可期”。故应“各项用人,一本人才主义,凡进用者,概以学识经验资格为权衡。期在征求实学,发展业务”[5]5。在金士宣看来人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铁路员工是与铁路设备同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的主体,主张要才得其用,人得其位。在北宁、杭江、浙赣任职期间连续举办各种培训班,他负责拟定教育计划,聘任兼职教师,还亲自授课,讲述铁路管理经验。在发展铁路客货运过程中,金士宣所推行的一些措施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杭江路通车后,有许多春出冬归务工的贫农,为节省旅费,往返仍旧乘坐轮船快船,在金士宣主持下,杭江路于1932年冬季和1933年春季,开办小工车,减低票价。此外,金士宣还在客货列车后部挂一辆逢车,专供人货在一起的挑贩乘坐,虽然这些措施对增进铁路收入不多,但对铁路客运服务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顾念商民利益,多开行三等车,减价供应中餐等便民措施,看似微不道,却蕴涵着深厚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当今社会,铁路运输设备在不断地更新,一条条新建的动车、高铁缩短了人们回家的路,而高票价、天价盒饭引起的热议虽不免偏颇却也发人深思。金士宣铁路管理思想中“公众第一”、“普遍服务”的人本思想在今天看来仍是中国铁路管理事业的不懈追求。

作者简介:郭凤芹,女,1975年1月生,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部馆员,研究生,硕士。

基金项目:本文为北京交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金士宣研究资料全文数据库》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O11JB00330

铁路管理论文:铁检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路径方式新探

在铁道部撤销和铁路检察机关移交地方的历史转折时期,铁路检察机关如何实现对铁路管理创新的参与,并对铁路生产、管理等单位进行有效的专门法律监督,是摆在各级铁路检察机关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范围厘定、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路径模式三个方面,对新时期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问题进行了粗浅分析,希望能对新时期铁路检察机关进行有效的专门法律监督有所裨益。

作为时代变迁中的行动者,铁路检察机关作为国家为保障铁路运输安全而设立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在这巨大变革的时代,牢牢把握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职能,主动探索新形势下参与铁路管理的新路径、新模式,是其切实完成铁检保障铁路运输生产安全、维护铁路正常管理秩序、保护国家铁路建设资金安全、为铁路建设发展创造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等基本任务的基本前提和必由之路。

一、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理论依据

铁路检察机关参与铁路管理创新,是铁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应有之义。我国实行的是纵向监督与横向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和专门国家机关监督相结合的法律监督体系,该专门法律监督职能机关是检察机关。根据情况不同,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方式也有不同:对于违法犯罪临界状态的事项加以事前防范性监督,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对法律实施过程中涉及国家利益或社会主体重大权益的有关执法活动进行事中过程性监督,以保证其合法性进行;对已发生的的犯罪行为和对适用法律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事后的纠正性监督,使被破坏的法律秩序得以及时恢复。三者之中,事前防范性监督和事中过程性监督更为重要。但是在实践中,该两种方式的监督由于操作困难等种种原因开展的还很不够。另外,由法律监督本质和目的所决定的,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活动,在意识上和观念上必须具有主动性,而这里的主动性主要体现为“应把那些将要发展为犯罪的违法、出现犯罪迹象、犯罪嫌疑等行为、事项纳入监督的视野,实现法律监督本身具有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深入性的要求,而不是坐视不管,任其存在、发展直至发生严重违法犯罪后才加以监督。” 作为国家设在铁路专门领域的铁路检察机关,在铁路改革的大变革时期,在铁路系统无论是铁路运输领域还是铁路建设领域甚至宣传等党群工作领域重大职务犯罪频发、铁路系统诸如铁路货运改革等具体改革措施逐步开始并深入的形势下,主动积极参与铁路管理创新,正是其适应时代变化,强化其对铁路相关单位事前、事中法律监督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铁路检察机关参与铁路管理创新,还是延伸铁路检察职能的要求。检察职能延伸是相对现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的检察职能而言的,是对法律监督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是根据宪法及其他法律的立法精神,将检察监督职能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是遵循立法精神、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期待,把法律监督触角延伸到社会矛盾发生的源头、社会矛盾化解的机制,深入到社区、农村和企业,完善法律监督的范围和手段,以更好地服务大局。作为国家设在铁路领域的专门法律监督机关,在新形势下积极主动探索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正是铁路检察机关检察职能延伸直接体现,也是铁路检察机关在铁路改革的新形势下“重心下移、检力下沉,使检察工作扎根于基层、扎根于群众服务铁路发展大局”的结合点,并且这也与法院系统近年来强调和推动的“能动司法和大调解”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契合。

二、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范围厘定

铁路检察机关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即铁路检察机关案件管辖的对象或范围。在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之前,铁路检察院的管辖对象主要有三类。而随着201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通过实施,铁路检察机关监督、服务、管辖的对象都正在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并且至今以及将来一段时间内都还会变化发展着,在此过程中铁路检察机关要及时关注并认真梳理已经出现或正在出现的应该纳入铁检监督管理的主体。

根据2013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务院职能机构改革方案及中国铁路运输生产、管理的实际以及铁路改革的目标方向,笔者认为,当下铁路检察机关参与铁路管理创新范围的主要应有以下新三类:

1、负责铁路行政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即交通运输部和属于其管理的国家铁路局。根据国办下发的《国家铁路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家铁路局下设综合司(外事司)、科技与法制司、安全监察司、运输监督管理司、工程监督管理司、设备监督管理司和人事司,共七个司局,编制为130名。此外,按照《编制规定》,国家铁路局设立沈阳、上海、广州、成都、武汉、西安、兰州7个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铁路监督管理工作,行政编制350名。以上机关或部门,都是在铁路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推进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并且直接负责对改革中、改革后的国家铁路事物进行管理监督,作为国家设在铁路领域的法律监督机关,要有效参与铁路管理,首先必须关注和参与上述部门对铁路主要生产单位的监督管理,并注意理顺与上述单位或部门的联系机制。

2、承担铁路运输生产任务的铁路局或公司。这里首先应当包括刚刚从铁道部分离出来的已经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但主要是承担铁路运输生产任务的各地方铁路局或公司。尽管名称与前述地方铁路监督管理局略有相同,但是两者的内涵与外延并不相同,这里的各地方铁路局或公司就是目前一定程度上身兼行政管理职能与运输生产双重性质的18个铁路局或(集团)公司,这些铁路局本身就是企业,都在工商局注册,有营业执照。这是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的传统领域和主要对象。处于同一层次的还包括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原铁道所述的三大专业运输公司等其他企业。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还应包括①以原铁路局主要资产重组后上市的铁路公司如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②以上述两种类型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如太原铁路局范围内的准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唐港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孝柳铁路有限公司、朔黄铁路有限公司;③正在改革过程中从原铁路运输主业剥离出来后组建起来的铁路多种经营公司,如目前太原铁路局直属的山西先行经贸有限公司、山西太铁联合物流有限公司等11家“多经”公司。身处铁路大变革的时代,这些单位还身处其中的个人都在不断变化中,而已从铁路中剥离出来的铁路检察机关应该始终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梳理并参与这些变革中的人和事,以切实保证我们的铁路更好地服务于全国人民的交通运输。

3、其他直接与铁路运输相关的铁路工程建设公司、铁路物资公司等公司。近年来铁路系统的腐败窝案涉及的并不仅限于铁路运输领域,还包括铁路工程建设等领域,如刘志军案就涉及到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铁路工程建设单位;另外一些铁检机关在案件查办过程中也查办了不少与铁路运输单位相关的铁路工程建设、铁路装备、物资采购等领域的职务犯罪,这些单位有些原本属于铁道部属企业,也有些原来属于铁路局管理单位,后来因为体制改革从铁路剥离,但是其业务多涉及铁路建设资金等铁路公共财产、国有资产安全、以及经营管理等秩序,因此也应纳入铁检管理创新的对象。

三、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路径分析

(一)加强对涉铁职务犯罪的研判和打击力度

随着铁道部撤销等铁路改革的深入推进和铁路提速、高铁发展,铁路运输领域、铁路工程建设领域、铁路装备物资采购等领域利益分配格局的不断调整,涉铁领域国家工作人员、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手段方式也越来越新,越来越突出。铁路检察机关要在新时期下有效参与铁路管理创新,就必须充分抓住体制机制改革的时机,加大对涉铁领域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研判和打击力度。要对涉铁单位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予以足够的重视,对其管辖范围内职务犯罪的形式进行认真研判,包括对其管辖范围内非铁检机关查办的案件的研判,尤其是对涉及基层主要铁路运输生产站段的窝案、串案,认真研究其作案的手段,行为的性质,涉及的罪名,及时发现,果断立案,坚决查处,实行有效打击。主要打击以同一基层铁路运输生产单位多名工作人员联合实施的职务犯罪,以及与路外其他部门、单位人员内外勾结,上下联手所实施的串案,打破行受贿双方或者内外勾结式贪污双方既得利益格局,打消基层铁路运输生产单位工作人员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二)提升铁检群众工作能力培养,强化职务犯罪预防宣传

新的历史背景下,铁检机关群众工作能力培养,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求铁路检察机关建立与涉铁各级、给类单位、企业联系的常态化机制,并要求铁检机关各部门工作人员时刻保持与铁路管理、生产单位实际接触的敏感性、自觉性,将检察执法理念具体应用到铁路管理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层面。另外要在依托检察工作室的基础上,力求避免对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单位权力法律监督出现“盲区”,实现对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单位权力法律监督的全覆盖,保证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单位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铁检机关还应联合铁路法院等铁路司法机关通过观摩庭审、影像资料、宣传图册、定期法制讲座等形式加大对铁路运输生产、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预防与宣传教育力度,并建立长期有效的专门检察法律监督保障机制。

(三)建立铁路检察工作室并丰富和拓展其平台功能

2009 年2 月27 日最高人民检察院《2009-2012年基层人民检察院建设规划》提出积极探索派驻街道、乡镇、社区检察机构建设以来,检察工作室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铁路检察这方面的工作与时代的要求、司法改革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诉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铁路检察参与铁路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借鉴地方检察院排除街道、乡镇检察工作室的经验,建立铁路检察工作室,并丰富和拓展其功能,以实现对铁路管理、生产单位的有效法律监督。为此,一是要注重铁检检察工作室的信息平台功能,除将检察工作室直接设在路局或处级以上的较为独立的铁路生产、管理单位外,还应在未设置检察工作室的铁路公司、车间或车站以及列车、货场、货运或售票窗口等设检察信箱和检察信息栏,以便及时搜集铁路干部职工、发运单位或旅客等的建议、意见和举报信息,并由检察工作室工作人员负责检查信箱,分类整理民众的相关建议、意见和举报信息。同时,由检察工作室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铁路检察机关网站或路局或处级以上的较为独立的铁路生产、管理单位的检察信息栏,在严格区分涉密与否和遵守相关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公布铁路检察机关对所搜集的建议、意见和举报信息的处理情况,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二是要注重构建铁路检察工作室对路局或处级以上的较为独立的铁路生产、管理单位的定期巡查工作机制。其主要内容是要求铁路检察工作室围绕铁路车皮使用分配、铁路工程招投标、铁路工程施工竣工验收、铁路机车车辆采购、铁路配件油品等物资采购、涉铁生产单位债权债务等问题,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对相关铁路生产、管理单位进行巡查,并将所发现的问题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予以处理或者移交有权部门处理。

铁路管理论文:现代计算机技术在铁路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体制的主体,越来越活跃的市场带动了经济的稳健发展,而铁路则成为带动经济大发展的载体。铁路在人们外出以及货物运输的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现代计算机技术又为铁路管理带来了便捷。作为铁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计算机技术的现代化在铁路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中,笔者首先介绍了现代计算机技术在铁路管理中的重大作用,其次阐述了当前计算机技术在我国铁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现代计算机技术;铁路管理;信息技术;应用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铁路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资金密集型的现代化产业,铁路具有固定成本高、投资效率低的特点。铁路的经营业绩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普遍偏低,资本成本往往呈现过高的特点。因此,为了提高铁路经济效益,减小铁路资本成本,有必要对铁路资产结构进行重建和优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则是采用先进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够带来巨大的成本优势。众所周知,铁路出现于一百多年前,当时依靠手势、标语等多种人工方式传递信息,从而指挥铁路运行,这些方式具有效率低、时间长、信息量小、劳动力耗费量大等缺点。而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其在铁路运输生产活动中焕发出无限的活力,例如美国著名的铁路公司CSN,其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在铁路管理中,每隔三万公里左右就建立一个计算机信息中心,实行火车的统一调度和控制协调,自动化处理相关铁路信息,自投入运营以来效果显著,不仅大大提高了铁路运输的运量,同时大大节省了列车的能耗,减少了劳动力,运输收入大幅增长。此外,自从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铁路管理中,铁路公司对人们的服务质量也不断提升,同时增强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由此可知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在铁路管理中十分必要,是铁路部门提高其生产率、改善服务质量、提高货物运输量的客观要求,是铁路管理不断求新求变的内在需要,是铁路管理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在我国铁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在提出“中国梦”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理念后,铁路作为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大发展的载体,其“中国梦”则表现为要为人民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为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带动整个铁路管理的现代化,是促使我国铁路又稳又快发展的一大重要方略,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重大举措。从一九七五年铁道部电子中心出现以来,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在铁路管理中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从无到有,从生涩到成熟,实现了稳步向前的跨越式发展,当前计算机技术在铁路管理中的应用已经自成体系,这表现在我国铁路已经具有多级计算中心机构,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合而为一的铁路信息技术体系。各个铁路站段的计算机网络相对完善,涵盖运输、财务、办公等方面的诸多计算机系统已经实现了联机联网,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到铁路管理的方方面面,不仅具有全面性,而且具有实时性。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我国铁路管理中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每公里铁路所需工作人员大大减少,取得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火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货运营销和生产管理系统、集装箱追踪系统等诸多系统,实现铁路运输管理的现代化。其次,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信息系统。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信息系统之后实现了实时监视列车状态的功能,能够简单便捷地发送相关调度指挥命令、提取相关信息资料。再次,将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铁路列车车票的发售和预订系统。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铁路列车车票的发售和预订系统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列车购票的目标,尤其是12306火车订票系统网站建立以来更是减轻了人们亲自去火车站订票的负担,只要在家上网就能轻松订票。再次,将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于财务、货运清算系统。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铁路财务清算系统使得铁路财务会计核算更加方便,点到点成本计算成为现实。最后,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铁路办公自动化系统。上至铁路总公司,下至铁路各个站段,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应用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办公系统的联网联机,具备了政务、信息查询以及制作电子公文等诸多功能。

3.对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铁路管理的相关建议

在我国铁路管理信息化已经逐具规模的当下,笔者认为应该适当开始调整相关思路,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我国铁路管理必须要明确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在借鉴其他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且全面地提高我国铁路管理现代水平,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更为广泛且深刻地应用于铁路管理中。具体而言,笔者对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铁路管理提出以下相关建议:

第一,为了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整体化的效益,有必要对当前不能互联互通的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具体制定各个系统的优化整合计划,使得各个系统之间能够达到资源共享、相互依存。此外,更加重要的是,有必要从整个铁路管理的整体出发,高屋建瓴地建构整个铁路管理信息化体系,系统而全面地对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铁路管理作出规划和部署,兼顾当前建设与长远建设,使分布建设与总体规划实行并轨,将某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是否能融合于整个总体建设为考量标准,最终使我国铁路管理能够实现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

第二,在社会运输需求日益膨胀的当下,铁路面临越来越大的运输压力,铁路运能仍然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因此,现代计算机即使的应用要始终围绕增强铁路运能这一目标。而提高运能最重要的解决途径则是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放在调度协调集中相关系统方面,建立一套综合性强、可行性高的调度指挥系统是确保高负荷铁路运输运行安全的客观要求,是减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的内在需要。

第三,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尤其是铁道部撤销改组以来,铁路管理更要深刻践行“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求发展”的服务理念,将现代计算机技术更好地应用于人们购票订票中,将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与铁路运输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联合售票。

3.结语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铁路管理系统也不断地大规模建设,而在铁路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为了因应不断发展的信息化社会,为了提供更为优质的铁路运输服务,有必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研发投入,建立更为安全可靠的铁路管理体系。

铁路管理论文:中国历史上第一所铁路管理学校

位于北京西直门外的北京交通大学,其前身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创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9月10日),为专门训练铁路管理人才,也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的发祥地。学校旧址在京师要地府右街李阁老胡同,学校的南面是一墙之隔的邮传部,东面紧临府右街,北临西单力学胡同,相传是在李东阳故居的废址上建设起来的,今为中央统战部所在地。

校内建有仿造协和医院的建筑形式,宫殿式绿色琉璃瓦的大屋顶建筑,与南海的瀛台遥遥相对。学校校舍在当时虽比不上师大、北大、辅仁,但居府右街要地,行人仰望,可见校内古树参天,红椽绿瓦掩映其间,引人仰首。1951年由于中央统战部急需办公用房,接收了老校区的房产,铁道部在西直门外上园村购地500亩,建成新校区,至今学校总面积千余亩(见上图:1923年的校门;左图:1936年的博物、图书馆建筑)。

1949年以前,学校曾使用过交通部北京交通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北平铁道管理学院、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校等校名。1949年以后,中央军委铁道部接管了北平铁道管理学院,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

一、铁路管理学校诞生的背景

1865年8月,英国人普阑德曾在北京宣武门外,擅自铺设小铁路一条,长500米,遭到清政府上层传统势力的反对,不久便被清军衙门下令拆除,这便是北京的第一条铁路。

清政府内洋务派代表人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认为兴建铁路是治国强国之道,积极主张在国内修建铁路,在他的支持下,1881年6月9日唐胥铁路开始动工兴建,同年11月8日举行通车典礼,开创了中国自建铁路的先河。从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英、法、俄、德等国家取得了在中国的铁路筑路权和经营管理权,至辛亥革命清朝覆灭止,一共修建了9100公里铁路,大部分为外资修建,京汉铁路是比利时投资修建的,由比国公司管理。1904年至1907年,国内不断爆发收回路权的爱国运动,清政府迫于压力废除了与美国签订的“粤汉铁路合同”和与英国签订的“苏杭甬铁路合同”,并宣布向民间开放路权,准许华商自办铁路,之后一时出现了商办铁路的热潮。以后发生了两件事,一是由我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即将通车,二是京汉铁路(比利时铁路公司投资)已还清债款收回了路权。为此,邮传部急需寻找通晓外语并具备铁路管理知识的站长、会计、财务等管理人员。当时全国各地兴办的铁路学堂仅九所,仅有铁路建筑、机械、电报等学科,铁路运输管理是个空白,当务之急是尽快培养中国自己的铁路管理人才。

二、曾鲲化上书邮传部建议创办铁路管理学校

曾鲲化1882年6月20日出生,湖南新化人,1901年留学日本,1903年进入岩仓铁道学校业务科即管理科,毕业回国后在清政府邮传部通译局供职。1906年曾鲲化对国内的铁路进行了考察,详细考察了国内十四条铁路(全国共17条铁路)行程8000公里。1907年向邮传部上书建议创办铁路管理学校。他在上书中首先提出了铁路管理的重要性,列举了英国、美国、日本三国以铁路立国、强国、兴国之路,都与重视铁路管理分不开。“无建设、机械则铁路不能成,无管理则铁路不能久,应当积极创办铁路管理学校。”对铁路管理学校的诞生起了推动作用。邮传部是清政府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管理全国路政、邮政、航政、电政的行政机构。1909年邮传部尚书徐世昌采纳了这一建议,在邮传部附近拨款购地筹建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次年上奏朝廷。北洋政府改邮传部为交通部后,更名为交通部传习所,为发展邮电事业曾加入邮电人才的培养,1917年将交通传习所更名为交通部铁路管理学校和交通部邮电学校。

三、交通大学校长第一人——叶恭绰

北京铁路管理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当时赫赫有名的交通部总长叶恭绰。叶恭绰,广东番禺人,21岁入京师大学堂仕学馆,1919年叶恭绰任交通部总长,他曾先后到美、英、法、日等国考察铁路,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国铁路需要高级技术、管理人才,而当时交通部所辖的学校还没一所大学。他提议将四校合并组成交通大学,主张用欧美大学的办学思想办校、治学,并获徐世昌大总统的批准。1921年北洋政府将交通部铁路管理学校和交通部邮电学校、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联合组成交通大学。在京、沪、唐三地分设三个下属学校,叶恭绰任交通大学校长,后更名为交通部北京交通大学、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部唐山大学。三校专业各有分工,北京学校侧重铁路管理学科,沪、唐两校侧重机电和土木工程学科,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四、初创时期办学的特色

外语授课。当时铁路是外国人修建和管理的,管理人员均由外国人担任,铁路管理业务均用外语,要求员工必须会外语。铁路管理学校初期主要培养懂外语的管理人才,开设了铁路管理英文、法文高等班、简易班。学制为1-3年不等,课程除基础课外还有铁路管理业务课,包括车务、机务、会计等管理。

学校为保证外语的教学水平,不惜重金聘请了一批外籍教习(当时称教员为教习,外籍教员称洋教习)讲授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课程。据《交通史·总务篇》记载,最早聘任的两位德国教习,每月薪酬为白银700两,而当时铁路管理传习所每月经费仅为3000两。由于两位德国教习的薪酬较高,邮传部指定每月由津浦铁路局支付。铁路管理高等班培养能胜任铁路高级管理职务的人才,毕业生被派往各路,其中有许多人担任了铁路车务处长、副处长、车务段长等职。铁路管理简易班培养铁路车站站长、副站长、会计员、材料员等,毕业生被派往各路车站工作。

学校初期设有线、无线电报班和电话班。我国有线电报创建于1880年,1903年电报改归官办,1906年后归邮传部管理,后改电报总局为电政局。1910年交通传习所,增设了邮电班,从事培养全国电讯人才,1949年以前培养有线、无线电报和电话人才近七百人。

建成北京近代最早的博物馆之一。1913年,中国建筑工程教育先驱华南圭先生在学校担任教务主任时,为使学生接触实践,创办了一个铁路实物展厅,之后不断充实内容。1914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称交通部交通博物馆。馆内陈列分为6个展室,陈列品共4600余件,馆内保存有最具历史意义的文物即我国早期的“龙号”机车。1936年新馆竣工,并建成环形铁道线,可作机车行驶表演。到1937年,陈列品总数已扩展至8000余件,内容扩展为路、电、航、邮四部分,堪称国内一流的博物馆。

五、杰出的校友

郑振铎(1898-1958),福建省长乐县人。1920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学校,“五四”运动的骨干,他与瞿秋白等联合创办《新社会》,发表小说《一个不幸的车夫》。1925年与沈雁冰、叶圣陶创办《公理日报》。20世纪30年代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曾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文化部副部长,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在中国古典文学、戏曲、版本目录学、考古学、甲骨文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代表作有《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刘瀚(1891-1941),字东樵,北京人,1914年交通传习所第一届无线电速成班毕业。中国第一座无线广播电台创始人。曾任哈尔滨无线电台台长,东三省无线电总台副台长等职。1923年刘瀚主持经营新闻电报与商电业务,把电报从军事专用中解放出来,此举开创了中国电报民用的先河。他把英国产马可尼无线电发报机改制为

广播发射机,建成了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当年将双用机加以改造,装成一部广播发射机,并用汉俄两种语言进行临时性的广播,经过多次实验终告成功。1926年10月1日,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宣告成立,开始正式播音,刘瀚任台长,翻开了中国广播史的第一页。学校早期的毕业生沈宗汉,1927年创建了北平市无线广播电台,为第一任台长。

金士宣(1900-1992),字子和,浙江省东阳县人,1923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后被选送赴美留学,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铁路部门处长、副局长、交通部参事等职。1950年任中国交通大学副校长、第三届、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中国著名的铁路运输专家、教育家、铁路运输组织学科的首创者和奠基人,一级教授,代表作品有《铁路运输学》、《中国铁路发展史》等著作。学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毕业生:赵传云、许靖、杨汝梅、吴绍曾等对运输经济理论造诣精湛,堪称运输界、经济界的大师,他们是中国最早培养出来的管理学科的顶尖人才。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过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行业和首都区域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服务国家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铁路管理论文:论如何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

摘要:在我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建设的过程中,我国高速铁路也在快速的发展着。现今,高速铁路作为一项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而现代信息技术是21世纪最为先进的科技发展之一,将现代信息技术纳入到我国的高速铁路管理中,对于我国的高速铁路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使得我国高速铁路的运输更为安全、稳定与高效。所以,本文就如何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速铁路 现代信息技术 管理 信息化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发展也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一大趋势,同时其也是我国实现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与保障。高速铁路的建成与发展是我国铁路交通建设中一个巨大的进步,其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国高速铁路的管理系统相对于我国庞大的运输压力以及密集的列车流量等还是具有一定的缺陷的,尽管现今我国高速铁路的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但是其的信息化与网络化的程度还不够。因此,在我国的运输高峰时期,其就会难以适应庞大的客运流量以及网状化的现代高速铁路车站管理了。所以,要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的高校、优质化管理,就必须实现高速铁路的信息化管理。

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信息化的高速铁路管理方式是提高高速铁路运输效率的必要手段。

衡量我国高速铁路运输质量的指标是其运输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现今,在我国铁路交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铁路的运行设备在不断的更新着,而要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铁路交通建设,必然要使用同样具有高速发展性能的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我国的高速铁路管理中,是提高高速铁路运输效率的必要手段。

信息化的高速铁路管理方式是促进高速铁路发展的必要措施。

现代人对于高速铁路在我们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有着充分、清晰的认识,而要在高速铁路的运输、服务等方面有着进一步的发展,不可缺少地就是高速铁路自身运输系统的优化与更新。所以,从现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来看,信息化的高速铁路管理方式是高速铁路稳定、快速发展的保障,也是高速铁路发展的必要措施。

信息化的高速铁路管理方式是提升高速铁路系统科技的必要途径。

现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于世界的各个领域、行业的发展都具有着积极的推动与支持作用。所以,在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体系中,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是我国铁路交通建设顺应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信息技术对于高速铁路体系建设的科技水平也有一定的提高。

我国铁路运输管理的发展

铁路运输的管理是铁路交通安全、高效运行的保障,我国的铁路运输管理大约从五十年代开始。当时,对于铁路信息的管理、传递主要依靠的是电话,即电话网就是铁路资源传递的网络。而五十年代的铁路运输资源的管理的效率还是比较低的,对于铁路运输管理的发展也没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到了八十年代,我国的铁路运输管理引进了计算机设备,铁路运输专门的管理部门也逐步地建设起来。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铁路运输管理网络也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我国铁路运输信息化管理的雏形。

我国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

现今,制约我国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因素之一就是铁路部门中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就我国的人才储备现状来说,我国对于高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的储备本就不足,而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对于信息化人才还具有更高的要求,使得在高速铁路的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缺乏必要的人才支持。

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基础的信息传递设备是信息化的高速铁路管理实现的物质前提,而我国对于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尚不完善,从而制约着我国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所以,当前我国要加大对于高速铁路的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对于某些重点项目要做到首先发展的原则,从而为我国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奠定基础。

缺乏协作性的信息平台。

我国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其不仅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对于已建成的信息资源平台,其中也缺乏着必要的联系以及协作性。这些平台和信息系统在建设时,由于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使得它们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以及协作性,从而使得铁路运输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共享与使用。

我国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策略

将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纳入我国铁路交通建设的范畴。

要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首先要使得人们在思想上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从而,进一步从资源的组织管理、战略实施等方面推进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建设。

对铁路工作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我国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的建设、发展以及维护等,所不可缺少的就是工作人员的管理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的操作水平。因此,要实现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必然要对铁路工作人员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加强其的信息化水平,从而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另一方面,对于既掌握计算机技能,又了解铁路事业发展的人才,我们要对其进行积极的储备,使得我国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

加快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我国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快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我国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实现的根本,且其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工程,只有具备了稳定的基础设施,才能对其进行宏观上的规划,促进信息化高速铁路的管理方式的实现。

再一点就是,在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我们还要注意其各个基础设施与系统之间的协作的有效性以及整体性。我国目前的高速铁路实际上已经处于具有信息管理的雏形,即管理的自动化,但是各个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联系还是缺乏一定的有效性的。所以,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就要有意识地注重其整体性的建设,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性,进一步推动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的实现。

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保障措施的建立。

要使得我国高速铁路信息化管理在实现之后,保持良好的运行,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来保证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高效性。像是,对于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我们要建立一系列的规范或是规章制度,从而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责任,以保障其的正常运行。

总结

我国的高速铁路运输的稳定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率的前提。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是管理与创新我国铁路系统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必要途径。尽管我国在信息化的高速铁路管理建设上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但是,这些难题同时也指明了我国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方向。所以,我们要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从而逐步实现我国高速铁路管理的信息化。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从长远的发展目标中结合高速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高效性,正确认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得信息化高速铁路管理系统的建设的质量满足要求,推动我国高速铁路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与更新。

铁路管理论文:机车运用指标对铁路管理的重要作用

【摘 要】本文作者针对目前运输组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自己的业务专长以本段数据为例,具体而细致地对运输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机车运用指标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机车;指标;管理;意义

机车运用工作是铁路运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运输部门做好机车运用工作,合理地使用机车,充分发挥机车效能,做到安全正点,多拉快跑,以少量的机车完成更多的工作,对完成和超额完成铁路运输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机车运用效率指标的分析,对于科学地组织机车运用,不断提高机车运用效率是非常必要的。当前,在机务系统中考核机车运用效率的主要指标是机车总走行公里、总重吨公里、货运机车日车公里、货运机车日产量、技术速度,列车平牵等指标。下面我便以侯马北机务段上半年的机车运用效率指标完成情况为例,通过具体分析来查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机车运用指标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侯马北机务段上半年运输指标完成概况

2012年上半年,我段总走行公里为13451千机公里,较计划数12900千机公里,完成了104.3%;总重吨公里为24453百万吨公里,较计划数23900公里,完成了102.3%;技术速度为42.8公里/小时,较计划数42公里/小时,完成了101.9%;日车公里为422公里/台日,较计划数432公里/台日,完成了97.7%;日产量为109.2万吨公里/台日,较计划数113万吨公里/台日,完成了96.6%;列车平牵为3080吨,较计划数3200吨,完成了96.3%。2012年上半年我段除总走行公里、总重吨公里和技速外,其它指标均未完成.

二、未完成原因分析

(一)影响日车公里未完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机车沿线走行公里锐减。由于中段使用电力机车牵引后,原先需要使用两台内燃机车牵引的交路,现在只需使用一台电力机车便可牵引,这使得机车重联机车走行公里大幅度下降。

2、机车运用台日增大。影响机车运用台日增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机车外站停时过大,造成机车运用台日加大。主要体现在韩城站、华山站,这说明邻局交接不畅。

b、机车技术速度大幅度降低影响日车公里完成。由于安全等工作的要求,我段部分区段机车技术速度的降低,使机车纯运转时间加大,从而影响机车的全周转时间增大。

(二)影响日产量完成的主要原因也是机车运用台日过大。

关于机车运用台日增大的原因,与机车日车公里指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三)影响列车平牵完成的主要原因是我段管内货流量还未达到预期水平,尤其侯月线运量亏欠影响。一是分界口接入侯月线车流不足,影响嘉峰口车流装运;二是郑州局施工影响.三是六月份侯月线受侯月线集中修、侯马枢纽改造施工的影响,邻局接入嘉峰口车流不足,造成亏欠增加。五是郑州局机力不足。六是水害影响较大。7月份中下旬以来,极端天气增多,强降雨过程导致水害多发。受此影响,共少交车86列。特别是7月8日郑州局管内水害,当日影响分界口少交22列之多。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我段管内总重吨公里指标的完成大小。

综上所述,我段上半年任务量指标不能完成的主要表现在平均数指标上,而影响该几项指标不能完成的主要原因是运输秩序不好,邻局交接不畅,主要体现在机车运用台日上。由于运用时间过长,造成我段机车浪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相关的管理费用大大加大,给我段上半年的成本控制造成了很大困难。

三、通过分析取得的效果

通过对以上统计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段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找得及时也较准。我段领导通过与路局有关职能部门和邻局多次进行协商,使我段机车在进入邻局后,停留时间大大缩短。同时,在我局管内,迅速组织移交车流的快速移动。一是针对管内保留列车增多、运用车急剧膨胀的实际,以太北、榆次、侯马北等枢纽为节点,根据管内移交车流的分布特点,在调度指挥上合理安排调整计划,从机车供应、机班换乘、车辆技检、列车到发等环节入手,采取合署办公的形式,加强信息对接和协调沟通,保证枢纽间小运转车流快速交换,有序组织移交车流向各分界口移动,为顺利交车创造条件。二是坚持以限定装,适当控制限制去向的装车计划,避免装了车交不了车,造成局部堵塞,扰乱运行秩序.

四、机车运用效率指标分析的重要意义

在此,我们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机车运用效率指标的专业性太强,好多部门不了解它的重要作用,更不会正确使用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是总认为机务部门只要有车使用就行了,效益不效益和运用部门没有关系,那是财务和计划部门需要考虑的事,其实运输组织的不当才是最大的浪费。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相关主管业务部门没有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适时提出建议,没有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在机务部门,机车运用效率指标可以反映整个生产情况。通过我们经常分析统计数据给领导提出改进生产的建议,也使领导认识到,机务部门为降低机车运用成本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必须考虑机车台数的合理配置和检修质量、修制改革以及机车效益方式的优劣问题,千方百计管好用好修好机车,机车的配置和运用会更加合理;运用部门的机车操纵速度也不是可以随意降低,机务生产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实行机车有偿占用更有利于提高机务部门和运输部门积极性,改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等、靠、要的思想习惯,自觉管好、用好机车,不断提高机车检修和保养质量,有效提高运输组织方式和运输效率,激励职工自觉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聪明才智。机车运用指标在企业的管理中起着综领全局的重要作用。

铁路管理论文:铁路管理机构百年变迁

1876年,中国出现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这标志着中国铁路的开端。对于这样一个新事物,清政府管理部门毫无旧例可循,对于铁路的管理体制不断进行摸索。

进入民国后,铁道部成立,发展铁路联运,加大线路建设,推出《铁道法》,在法律上确立了铁道部对全国铁路的主管地位;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弊端:机构庞杂,不堪重负;领导变动频繁,十年换了七任部长。

1938年,国民政府公布《调整中央行政机构令》,将原铁道部、全国经济委员会管辖之公路处、军委会所辖之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全合并到交通部。至此,国民政府铁道部宣告终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继续实行铁道专部制。除1970年至1975年间与交通部、邮电部合并成立新的交通部之外,铁道部一直延续。2013年3月,在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提出,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

清朝铁路最早归总理衙门海防股管理

中国铁路最早的主管机构是总理衙门海防股。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负责对外交涉事务,内设司务厅、清档房和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四股。

1883年,增设海防股。海防股职掌统管北洋海防与长江水师,兼管机器制造、新式学堂、电报通讯、铁路、矿业等事务。由此可以看出,那时候包括铁路在内的几乎所有的新兴产业全归海防股管。

海防股成立时,中国土地上仅存一条由中国人自建的唐胥铁路(唐山到胥各庄)。这条铁路1881年修通,是一条很短的运煤铁路,属于开平矿务局管理。可以说,当时海防股管理铁路还只是挂个名,手中并没有一寸铁轨。

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痛定思痛,清廷决定成立海军衙门,“统一事权,大练海军。”1885年10月14日,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

李鸿章认为,“巩固海防,在乎多修铁路,运饷调兵,方期灵便。”因此,他建议将铁路归海军衙门管理,清廷允准。在海军衙门管理下,唐胥铁路延伸到了山海关外;台湾铁路也于1887年开始修建,到1893年,建成了从基隆经台北到新竹全长99公里的铁路。这一时期,海军衙门对于铁路最大的贡献还是使清廷打消了对铁路的疑虑,开始接受铁路。1887年,李鸿章趁光绪帝大婚之机,修建了专供慈禧、光绪帝御用的西苑铁路(又称中南海铁路、北海铁路、紫光阁铁路)。西苑铁路南起中南海紫光阁的车库,经福华门、阳泽门进入北海。沿西岸向北经极乐世界转弯过石桥向东,至静清斋前码头。这条铁路的出现,让清廷最高统治者亲身体验了铁路,改变了对铁路的偏见。1889年,清廷终于下旨“毅然兴办”铁路。

清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筹资修铁路

甲午战争以后,铁路被视为“洋务”的一部分,获得朝野的一致重视,铁路管理机构开始专业化。不过,由于晚清政府机构变动频繁,铁路的主管部门也跟着换了好几茬。

1895年甲午海战爆发,中国惨败,海军衙门被撤销。铁路又重新归总理衙门管理。1896年,总理衙门组织成立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由盛宣怀领导。1898年,又设立了矿物铁路总局。中国铁路总公司负责筹资修铁路;路矿总局是铁路行业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制定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这一时期,铁路上有较为专业性的行政领导机构,下有市场化的公司,互相配合,相得益彰。铁路迎来了一个兴建高潮。这一时期修筑的铁路有卢汉、正太、沪宁、卞洛、粤汉、津浦、道清(道口至清化镇)等。但由于大量举借外债,路权大量丧失也在此时。

1901年,庚子之变后,清政府应列强要求,将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铁路事业开始归外务部考工司负责。

铁路与外务部的缘分只持续了两年。1903年,为推动工商业的发展,清廷成立商部。铁路事物也划归商部通艺司领导。商部成立伊始就表现出了相当的革新和进取精神。按清代老规矩,酷暑时节,各衙门往往清晨开始上班,午后就下班,唯独商部照常办公。

商部领导期间,铁路发展也日新月异。一是创立路务议员制度。以往铁路虽然有中央领导机构,但是铁路真正大权却操之于地方督抚手中,管理极为分散。1906年,商部设立各省路务议员,负责对各地铁路的督察管理。这一举措,加强了中央对地方铁路的管理,为中央统一的铁路行业管理奠定了基础。

商部对铁路第二个重要贡献是推动了商办铁路的发展。晚清财政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钱来修铁路。只能借外债,其结果就是丧失路权。商部成立后,立即颁布《铁路简明章程》,鼓励民间投资商办铁路。这一政策大大激发了人民自办铁路的热情,短短几年时间,全国出现了18家民营铁路公司。后世史家对这一热潮毁誉不一。赞扬者称其维护国家路权,反对者认为商办铁路与官办铁路相比,经营分散,效率较低,并不利于铁路事业发展。

铁路纳入邮传部 晚清学者曾提议设立“铁路部”

1906年,铁路迎来了其在晚清的最后一任“婆家”——邮传部。邮传部是晚清机构改革的产物。为了加强对铁路、航运、邮电、电信等等行业的管理,清政府特设邮传部。邮传部是按照“大交通”的思路建立起来的。与商部相比,邮传部是专门的交通管理部门。由它来管铁路,显然更合适。邮传部负责铁路行业管理的部门有两个,一是路政司,二是铁路总局,二者分工不同。

路政司负责铁路订立铁路规章、规划全国铁路等事宜,铁路总局负责行政及外交。地方各线铁路局不得再称“总局”,一律称“局”。自此,中国铁路基本形成了“地方铁路局—铁路总局—路政司”这样的管理模式。邮传部期间,铁路建设迎来了又一个高潮,著名的京张铁路就是这一时期建成的;邮传部对于铁路发展的贡献还有制定章程,统一技术标准、培养人才等方面。

在晚清几十年的时间里,共有6个部门主管过铁路,变化之繁,令人眼花缭乱。大体来说,铁路管理逐渐朝着专业化、集权化的行业管理发展。这反映了清政府对铁路认识的不断深化。铁路具有的专业性强、投资金额大、辐射范围广、网络化程度高的特点,迫切要求成立一个专门的中央管理机关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晚清学者陈炽早在甲午战争后就提出“设铁路部以主持全局”的主张,这是符合铁路行业特点和当时的时代潮流的。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邮传部改称交通部。交通部与邮传部在铁路管理体制上变化并不大,最大的变化就是将路政司与铁路总局合并称之为路政司,职权更加统一。

民国交通部继续加大对全国铁路的统一领导。规定路政司司长兼任全国铁路总督办,以制约地方各铁路督办。此外,交通部还通过大量制定法规条例,统一路权。这样基本形成了由路政司统管全国路权,地方管理局行使经营权的格局。然而,距离中央集中统一的管理还有相当的距离。

民国铁道部 从独立到合并至交通部

孙科出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首任部长

1928年10月23日,国民政府文告:“文明国家对于铁道事业类多设专部。为贯彻总理铁道政策,着手设置铁道部,以期计划之实现与发展。除特任部长,组织成立外,着交通部即将关于铁道行政一切事宜,移交铁道部办理,以专责成,而明系统。”从这一天开始,国民政府铁道部正式成立。

文告中所称的“总理”即孙中山。众所周知,孙中山被迫辞任大总统之后即致力于铁路建设,曾提出“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重要论断。因此,国民政府成立铁道部也有继承总理“遗教”的意思。第一任铁道部部长即为孙中山之子孙科。

铁道部设有部长、政务次长、常务次长以及建设、理财、管理和总务四个司,各司设司长一人。从铁道部创立至结束,共有部长7人,其中很多人都是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七任部长是:孙科、连声海、叶恭绰、陈公博、、顾孟余和张嘉璈。其中叶恭绰未到任,陈公博、为兼任,且任期还不到一个月,连声海任期也仅仅半年。孙科、顾孟余和张嘉璈三位部长在任时间较长,贡献和影响也最大。

铁道部存在的十年,正好是国民政府所谓的“黄金十年”(1927-1937)。铁路在铁道部领导下,取得了不少成绩。

发展铁路联运 乘客不再频繁倒车

首先是铁路联运。今天我们要坐火车从北京到上海很简单,买张票,睡一觉就能直达。但是早期铁路这一点却很难实现。翻开鲁迅日记,鲁迅1919年从北京到上海,先是从北京坐京奉铁路到天津下车,换乘津浦铁路到达南京,再从南京转乘沪宁铁路到达上海。从北京到上海明明有线路可直达,为什么要不停地下车换乘呢?这是因为早期铁路实行分线管理,各自为政,各条线路之间互相不相连。

铁道部成立后,针对这种弊端,大力发展联运业务。所谓联运,就是跨线列车无需中转,直接到达。这一点看起来简单,实行起来却极不容易。这涉及运输成本如何分担、票款收益如何分配、技术标准如何统一等一系列复杂问题,就连最基本的机车车辆调配都是困难重重。

国民政府铁路虽然大部分国有了,但是火车却是有着各自归属的。比如从北京到上海,要跨越三条不同的铁路线,谁家都不愿意贡献机车车辆出来。结果往往是“甲路感机车多余,乙路感车机不足;或甲路机车多而车辆少,乙路机车少而车辆多;或甲路之某种车辆超过需要,乙路之某种车辆不够供给。凡此种种,均是减少机车车辆运用之效能,而为整个铁路之损失”。

为此,铁道部多次召开会议,并设立专门的联运处协调管理,终于使联运事业初具规模。到1929年,所有国有铁路都实行了旅客联运,联运的总里程达14000公里,货物联运站约有二百多个,旅客联运站约有七百多个。乘客乘车出远门不再需要频繁倒车。这无疑为乘客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没有铁道部的统一领导,这一点是很难实现的。通过实施铁路联运,铁道部也不断加强自身的领导地位。

推出国家大法性质的《铁道法》

民国时期还制定了专门的《铁道法》。1932年7月,《铁道法》由民国立法院通过,具有国家大法的性质。《铁道法》规定国营铁道由国家经营,民营、公营和专营铁道由铁道部监管,其操作规范也由铁道部定。《铁道法》的颁布,在法律上确立了铁道部对全国铁路的主管地位,意义深远。

自从铁路进入中国以来,铁路投资主体不一,路权一直分散。基本分三部分,一是国有的,比如著名的京张铁路;二是民营的,主要是民间投资的;三是主权在外国人手中的。1911年,清政府颁布“干路国有”令,规定民间商办的铁路干线一律收归国有。这些商办铁路,很多老百姓都投了血汗钱进去,清政府却不予合理补偿。企图通过一纸公文就将铁路收归国有,这自然激起了百姓极大民愤,激发了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差不多在同时期,日本也进行了类似的铁路国有运动,但由于日本政府对民间资本处理得当,铁路国有化顺利完成。)

晚清政府为“铁路国有”付出了亡国的代价。然而“铁路国有”的思想却被民国政府继承了下来。民国时期,铁路国有成了社会主流思想。孙中山曾经说过:“夫吾人所以持民生主义者,非反对资本,反对资本家耳,反对少数人占经济之势力,垄断社会之富源耳。试以铁道论之,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其力可以垄断交通,而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他主张铁路彻底“国有”,实现集权式管理。

《铁道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它企图确立国家对铁路的集权领导,但很多时候并不能如愿。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山西的窄轨铁路。《铁道法》规定了铁道轨距应用1.435米的国际标准。但阎锡山偏偏要在山西修1米的窄轨铁路,国民政府拿他没办法,只能默许。

铁道部主导期间另一个重要业务是发展货运业。铁路货运收入大增,铁路形象也有所好转。

加大铁路建设积极抗战

民国政府铁道部在铁路建设上也下了大力气,铁路建设再次迎来新的高潮。苏嘉线(苏州-嘉兴)、浙赣线、湘桂线、钱塘江大桥等的修建、陇海铁路的西延、粤汉铁路的贯通都在这一时期。此外,为应对日军侵略,铁道部还积极备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7年,全面抗战伊始,铁道部就公布了《战时铁路员工奖惩法》,规定抗战期间铁路员工一律不得托故请假或辞职。铁道部要求各路员工以英勇的抗战精神,做到“与军队同进退,无论敌人如何轰炸,必须随炸随修,勿令行车有一日阻断”。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对京沪铁路狂轰滥炸,最激烈的两个月敌机轰炸竟达264次,平均每日合4次,其中炸中路基13次,桥梁涵洞14次,轨道91次,站台33次,车库14次,票房30次,修理厂10次,仓库13次,煤水站14次,其他建筑物22次。铁路员工冒着生命危险,随炸随修,保证铁路无一日之阻断。

积极意义之外,铁道部的弊端也不可忽视。一是高度集权带来的衙门化作风严重。铁路系统贪污、舞弊屡见不鲜。以行政代替业务的做法也造成了管理效率低下、忽略民众利益的现象;二是铁道部成立后,机构越来越庞杂,冗员也越来越多,不堪重负;三是铁道部领导变动频繁,十年换了七任部长,每任部长的平均任期只有一年多。

抗战爆发 铁道部合并到交通部

国民政府铁道部成立的初衷本为铁路集权管理,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铁道部部长顾孟余曾叫苦说:“铁道部名为管理全国铁道的机关,可是能完全管理的,全国中不知有几条铁道?”许多铁路“营业情况如何,中央不得而知,用人情况如何,局长是谁,也不得而知,叫他们报告,他们不理。”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各地军阀视势力范围内的铁路为己有,把持路政、索取饷源,还动不动征用车辆。这些现象铁道部根本管不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国土开始大面积沦陷。铁道部管理的铁路越来越少,再加上出于战时交通统一管制之需要。1938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调整中央行政机构令》,将原铁道部、全国经济委员会管辖之公路处、军委会所辖之水陆运输联合办事处全合并到交通部。新组建的交通部负责统管全国国有铁路、公路、电信、邮政、航政的规划、建设和经营,并负责监督公有及民营交通事业。改组后的交通部部长由原铁道部部长张嘉璈出任。

至此,国民政府铁道部宣告终结。(本文作者为中国铁道博物馆馆员)

铁路管理论文:我国的铁路管理制度的利弊分析

摘要:铁路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动脉,在国民经济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铁道部的拆分,我国的铁路制度改革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心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的铁路基本上为国家控制,该制度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家控制铁路的利弊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铁路建设;经济发展;区域协调

一、国家控制铁路的优势

1 .铁路自身特点决定

铁路建设是跨度大、多省市、多区域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条铁路涉及到多方的利益,谈判与协商的成本很高;另一方面由于铁路能给沿线城市带来的丰厚利益,铁路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好处诸多:如增加了民众的社会福利,促进地区的对外开放,导致一批新兴城镇的崛起,影响到区域产业带的布局、规模与发展方向,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市场网络,为沿线地区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推动着沿线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极大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对投资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等。因此各地可能会出现攀比现象,盲目的建设铁路。因此铁路由国家控制,政府可从宏观角度上进行规划,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力度和发展潜力等制定规划方案。

2. 有利于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一方面可以免除区域与区域之间因为利益而引发的争端、矛盾,甚至优质建设项目的搁浅,或因攀比而过度建设;另一方面可为政府从宏观角度规划区域 协调发展服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为配合各战略的实施,在我国的铁路网规划相应的一些建设项目。青藏铁路的建设为促进西部大开发、生产力的发展、中西部的沟通、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青藏铁路的建设施工的难度极高,从经济效益方面将,成本大,利润率较其他国家级铁路也较低,若此项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由地方之间协商建设或是私人企业建设是很难完成的。

国家控制铁路为建设项目注入了国家力度,贯彻性与实施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国家能更好的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

3.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铁路是实体,选线不科学或设计不合理对沿线的生态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压力。不科学的方案对生态环境不可避免的会破坏和对地形地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若由国家控制铁路的建设,可尽量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特别是我国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友好型社会受到了国家高度的重视。例如在建设青藏铁路时,需要经过藏羚羊迁徙的路径,为了保护藏羚羊为它们打开绿色通道。

4. 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与人口分布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外投资和产业持续向沿海地区转移,经济布局也呈现出想沿海地区集中的态势,沿海地区出现了若干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经济密集区。经济总量大、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未能相应吸纳更多的人口,据统计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人口占全国15%,但拥有全国35%的经济总量。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均衡直接结果就是地区间的不协调增长,区域矛盾突出。若由地方控制铁路的建设权,我国较发达的地区经济实力强,有能力建设更多的铁路,我国的铁路分布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从而更加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地区间的矛盾增大,不利于我国总体的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而由国家控制铁路的建设,将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植入铁路选线方案的考虑因素中可解决上述问题。

二、国家控制铁路的劣势

1 .存在寻租空间以及滞后性

铁道部、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10月19日至21日在重庆召开的《(西南)区域铁路网建设衔接研讨会》上介绍,将建设一条全长1060公里,总投资895亿元,贯穿河南、湖北、重庆的高速铁路,即郑渝铁路。建成通车后,它将成为连接华北、中原和西南地区的交通大通道。然而,一年多以来,关于铁路走向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原因在于,渝鄂豫三地十余城市都希望铁路从自己的地盘上经过。于是,不仅地方政府官员积极对本省领导展开游说活动,甚至直接向中央领导投书;而在民间,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各地民众们或在网上大举造势,或频频集体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而今,铁路抢线已有一年之多,呈现出了“地方热,中央冷”的局面,悬而未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抢线成功是有利可图的。铁路首先意味着出行方便;其次,交通改善的意义还在于货畅其流,便利的铁路条件带来了更好的流通、市场和发展。而这一切,都有助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解放前流传于东北大地的那句俗语,“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放在当今中国,依然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真理。

而对于作为有权决定这一条铁路具体走向的铁道部和发改委,又增加了一些衡量的原则和尺度,决策更复杂,使作出最终裁决有增加难度,选线方案的出炉一推再推。决定建铁路的时候是根据当时的市场和发展要求制定方案,经过立项决策、设计、工程实施和竣工验收,等通车时,已是近十年了,产生了之后性,这是中国铁路不足的原因之一。

2. 未充分利用动用民间资本

铁路建设是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耗资巨大,能有如此强大的财力来建设此项项目的也只有国家才能够做到,但也不是说国家有这个能力就全部由国家出资建设,民间资本积聚起来也是有很强的实力的。我国现在的铁路建设的出资是以国家出资为主,民间资本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铁路制度在总体上尚能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但是存在的相关问题,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逐步引入民间资本,完善铁路建设的地方间协调机制,保证国民经济血脉的畅通。

作者简介:杨博文(1993-),男,浙江舟山人,本科生,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陈晓光(1991-),男,河南濮阳人,本科生,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

刘永俊(1993-),男,贵州贵阳人,本科生,从事国际贸易研究。

陈帝宏(1994-),男,四川成都人,本科生,从事建设工程研究。

铁路管理论文:近代中国铁路管理机关的沿革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铁路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拆分铁道部是改革派主张的核心内容。但历经数年改革动议,始未成行。2013年,铁道部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中国的铁路改革向实质性方向迈进了一大步。而实际上,中国铁路管理机关革新自近代以来就出现了,而且变化多端。这里不妨给大家梳理一下。

近代我国铁路管理机关发韧于晚清时期的“洋务内阁”——总理衙门。总理衙门是1861年清政府为办理对外交涉事务而设立的中央机构,内设司务厅、清档房和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及海防五股。其中海防股为1883年增设,职掌统管北洋海防与长江水师,兼管机器制造、新式学堂、电报通讯、铁路、矿业等事务。由此可见,总理衙门海防股有管理铁路的职权,应是近代我国管理铁路的第一个机构。但由于当时中国并无铁路,而后来创办的唐胥铁路又为开平煤矿管理,因而海防股虽有管理铁路之权,而无行使职能之实。

1885年李鸿章操办的海军衙门成立后,李鸿章“以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奏请将铁路事务划归总理海军衙门管理,奉旨依议”。1896年清政府为接洽外国借款筑路,特设中国铁路总公司,以公司的形式办理铁路借款与修路事务。1898年清政府又将原先铁路行政管理事务从海军衙门划出,单独设立统辖矿务铁路总局,所有路矿两项事务都由矿务铁路总局主持。

20世纪的最初几年,我国铁路管理机构几经更迭。先于矿务铁路总司转至外务部考工司,后又转至商部通艺司,再至农工商部。1906年9月20日,清政府为推动交通业和工矿业的发展,在中央设立邮传部。邮传部的主要机构为路政司、船政司、电政司、邮政司、庶务司以及参议厅和承政厅,其中路政司是管理铁路事务的机构,1907年邮传部将路政司原有的营业、监理、交涉三科裁撤,改设铁路总局,作为铁路对外交涉机关。

在地方铁路管理上,清末一直以来采取铁路督办制度。督办之下有总办与会办,负责具体铁路建设与管理。在邮传部成立之后,督办虽名义受制于部,但其权力很大。

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邮传部改称交通部,原设路政司及铁路总局事务并入交通部路政司,由路政司司长兼全国铁路督办的职务。1913年路政司改称为路政局,1914年交通部机构改革,路政局被裁撤,路政局职能由路政、路工和铁路会计三司分掌,1916年路政司与路工司又合并为路政司。

在地方路局管理上,交通部初期仍沿用清末的督办制度。但考虑到督办权力过大,构成对路政司的威胁,民国五年(1916)交通总长许世英以“各路组织大多因借款关系,沿用各债权国制度,各不相谋,权限不清,责任不明,且于交通部管辖各路统一会计上造成许多障碍”,于是年8月颁布《国有铁路管理局编制通则》,在已成的营业路设立管理局,未成路设工程局,使地方路政渐趋一致。督办渐被裁撤。

总体来看,至20世纪20年代交通部时期,我国铁路中枢机构已基本完备,中央由交通部路政司统管全国路权,地方以管理局为主体行使管理、经营之权。但存在铁路中枢机构级别偏低、内部机构权力分散及地方路局“尾大不掉”等不良现象,使得路政迭受影响,因此建立一个统一、集权的管理机构大有必要。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就文告称“文明国家对于铁道事业类多设专部,为贯彻总理铁道政策,着手设置铁道部,以期计划之实现与发展”。言下之意是铁道部的设立既是文明国家所通用的做法,也是为实现孙中山铁道政策的选择。而事实上,国民政府当时要设立铁道部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促成的。除上述因素外,也有社会经济发展和巩固政治的需要。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前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处于停滞,铁路也在战争中被破坏不堪。在这种情形之下,整理与改革原来旧有的制度是必要的,而且只有通过制度革新才能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才能适合经济发展对铁路的需求,更能巩固现政权的经济基础。对于国民政府而言,设立铁道部更重要还在于“正名”。担心自己在南京另立的新政府“名不正言不顺”。为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便标榜自己的“正统”出身。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整理国民经济,振兴实业,声称秉承孙中山“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遗教”,“深知铁道为交通之主要工具,且为实业发展之根基”,“自训政开始之以还,全国上下均以为非依照总理实业计划实行建设工作,不足以符革命之本旨,而建设工作,又以交通为首,铁道之建设,则尤为当务之急焉”。而孙中山在其铁路建设思想中,一再主张铁路要实行中央集权,实行国家控制,方能获得发展。故而,为增强中央权威之目的,为标榜身份之“正统”考虑,重视铁路建设,加强对铁路控制,急需设立一专职部门来实施。

1928年11月1日,铁道部正式挂牌成立,同日启用印信,开始办公,并以孙中山的儿子孙科为第一任铁道部长。铁道部成立之初,其内部的主要行政机构计有总务、理财、管理和建设四司,以及秘书和参事两厅。各司又分设多科,各厅则分设多股。1929年铁道部对各行政机构的名称和内部设置进行了调整和增删,将理财、管理和建设三司分别改称财务司、业务司和工务司。财务司保留原有的总务、计核和统计三科,取消原理财司所设的会计科,将会计科职能移给总务司;业务司与工务司下设科室与原来的管理司、建设司相同;总务司原设的机要、编译两科改为机要室、编译室移属于秘书厅。另外,铁道部陆续增设卫生处、联运处和驻沪办事处,及各种专业委员会。1932年,为指挥和监督国有铁路警察行政事宜,铁道部在部内设立路警管理局,统一指挥铁路警察。至1936年6月,铁道部中央组织系统包括总务司、业务司、财务司、工务司、秘书厅、参事厅、技监室、顾问室、联运处、会计长办公处、路警管理局及14个专业委员会。

在地方路局的管理上,铁道部通过设立直辖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1929年颁布《直辖管理局组织规程》和《直辖管理委员会组织规程》。1935年,铁道部直辖的国有铁路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包括京沪、沪杭甬、道清、正太、平汉、平绥、南浔、北宁、陇海、广韶、湘鄂、津浦、胶济等十二个铁路管理局和管理委员会。铁道部又根据各管理局路线的长短和营业状况将路局分为三等,其中北宁、京沪、沪杭甬、津浦和平汉五个铁路管理局为一等局,平绥、陇海、广韶和湘鄂铁路管理局为二等局,其余为三等局,胶济铁路管理委员会为一等路。铁路管理局一般设有总务、车务、会计、机处和工务五处,处下设若干课。

另外,在新建铁路方面,铁道部则设立工程局或工程处实施管理。工程处、工程局一般设处长、局长一人,处长、局长之下设总工程司与副总工程司,并设有总务课、工务课、会计课、材料课、工务段和机厂等。1930年代铁道部前后设立工程处或工程局有沧石、包宁、粤汉铁路株韶段、陇海铁路潼西段、陇海铁路西段、苏嘉铁路、成渝铁路、湘黔、湘桂等11处。

国民政府时期是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不仅铁路里程有了较快增长,而且铁路运营的效率也有提升,管理制度也基本上成形。但好景不长,1937年底,随着抗战的扩大,日军已进逼中国首都南京,铁道部随国民政府迁至武汉办公。为增强对战时运输的管理,国民政府决定对交通体制进行调整。1938年1月国民政府公布《调整中央行政机构令》,将铁道部所管事务统一归并交通部,原铁道部长张嘉璈任交通部长。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交通部调整各地方铁路管理的体制。1946年3月宣布全国铁路实行干线区管理制。设有平津区、津浦区、京沪区、浙赣区、粤汉区、湘桂黔区、平汉区、陇海区、昆明区和晋冀区等铁路管理局,管理本区干线及其支线。另在东北设有特派员办公处管辖锦州、沈阳、吉林、齐齐哈尔和牡丹江五个铁路管理局。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在占领区也推行按区管理铁路的体制,并先后筹设过东北区铁道部和军委铁道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委铁道部改称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滕代远担任新中国的第一任铁道部部长。从此,中国铁路揭开了新的篇章。

铁路管理论文:浅谈徐沛铁路管理处货运制票与票据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徐沛铁路管理处开发应用货运制票与票据管理系统,实现管内票据填制、内外部票据管理、内外部票据查询统计,全面实现货运票据信息化管理。系统软件以车站制票和徐沛铁路管理处集中管理为两个着眼点,并将两者的有机结合,满足车站和处两级用户的具体需求,实现货运制票和票据管理的一体化管理。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管理处货运票据的整体管理水平。

关键词:专用铁路 货运制票 票据管理 系统开发应用

1 系统开发主要内容

货票是铁路运营的主要票据之一,是运输统计、财务管理、货流货物分析的原始信息,也是运输调度指挥作业不可缺少的基础依据。本系统是针对企业货运运输的特殊需求而开发,能够实现管内货票、杂费、到付票的信息填制、费用里程计算、票据打印、数据传输、查询统计,同时提供票据的申领、发放、监控、管理功能。

本系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1)为提高货票信息的管理水平,本系统通过基层制票点对货票及相关信息的一次输入,在信息中心建立完整的中央货票信息库,所有的货票信息、基础字典均在中央货票库内;(2)根据企业货运运输的特殊需要,在相关法规政策范围内,针对不同的运输对象及特定条件可提供灵活的费用计算方式;(3)以参数记事为基础,提供多种杂费收取项目;(4)可直接从国铁相关参数文件直接导入基础数据字典,提高参数维护效率;(5)提供了票据格式设计手段,当票据格式发生变化时用户可自行调节,而不需软件升级;(6)对各种票据进行统一管理,即时监督各制票作业点的票据存量及使用情况;(7)为保证数据安全,每台客户端产生注册码后由管理员统一注册,方可连接数据库进行相应的制票、维护、查询操作。

2 系统开发技术方案及说明

2.1 系统目标设计

结合国内外先进、成熟的软件开发经验,采用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研究徐沛铁路管理处货运制票与票据管理系统方案。

开发货运制票与票据管理系统。

在选定的车站建立货运制票与票据管理系统,完成系统的试点试验。

实现票据的填制、里程计算、运杂费计费、票据打印、数据保存、查询统计。

实现票据的号码制管理,记录票据的请领、发放、使用情况。

按货运票据管理的要求和作业控制流程,从信息角度提供相应的卡控措施、警示措施,提供一定的自动分析功能,为票据管理提供详实的数据。

按车站、公司两级体制实现生产功能和相应的管理功能。

2.2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包括以下四个主要部分:系统维护、票据管理、票据填制、查询统计。

细分为系统管理、参数维护、票据管理、货票填制、杂费填制、财收四结账、数据查询、汇总统计等几个模块。

2.3 系统管理

(1)终端机管理,对终端机集中管理,经过授权的终端机可以连接到系统中,进行票据填制、查询统计等业务操作,未经授权的终端机联入系统后不能进行操作。

(2)岗位角色管理,根据公司管理需要,设定任意个岗位/角色,对每个岗位/角色授予指定的权限,拥有相应角色,可以使用系统进行对应的功能操作。

(3)操作员管理,维护操作员,并给操作员授予适当的权限,操作员登录系统后,只有经过授权的模块才能使用。

(4)数据备份/恢复,使用Oracle系统功能,对基础数据、生产数据进行及时备份、恢复。备份数据以文件方式存储,可以备份到移动介质。

(5)数据清理,对过期的数据进行清理,只有管理员身份才能进行数据清理。时间使用数据库时间进行验证,生产数据至少保留一个年度,防止误删除。

(6)安全管理,设定操作员密码,默认密码自动提示修改。

实际应用软件,根据货运作业的基本规范,本系统包括制票点及铁管处两级应用。

车站制票点应用系统负责票据信息的输入、打印、传输,为方便实际应用及管理维护,并根据用户方提出的技术要求,采取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方式运行,实时将票据信息保存在中央数据库内。

3 车站制票应用软件的主要功能

(1)票据的填制、计费及打印,包括发送货票、到付货票、杂费票据。其中根据收费的不同,发送货票和杂费票据又分为用于沛屯集团内部运输的票据填制及集团外货物运输的票据填制。而到付货票主要是由驻沙塘站货运员将到达货票的数据信息进行录入,其信息可供填制(到达)杂费票据是提取及用于统计查询。

主要填制内容包括计划/运输号、票符票号、发站、到站、车种车号、施封篷布号、发货人及地址、收货人及地址、品名、件数、发重、铁重、记事和用户自定义输入、托运/承运人装车标志等,输入过程中进行数据校验,并根据输入数据调用计费模块进行里程、费用计算,确认后进行票据打印,然后将数据保存在工作数据表内,填制过程中,用户可根据需要进行多种记事栏的选择和输入。

根据不同营销策略的收费需求,在完成票据内容填制后用户可根据提示进行计费方式的选择。

其中一般计费是指安装国铁规章规定的正常收费方式计费;优惠计费是在相关部门许可的情况下,按照优惠价率进行计费;特殊计费是指所有费用(除印花税外)仅按照每吨公里固定单价收取。上述优惠价率和固定单价由收入部门根据相关文件修改录入。

(2)数据处理,包括票据查询及票据作废,可以查询由本机填制的票据信息,对结账前发现填制错误的票据进行作废处理;票据单号查询可查询本机请领发放情及使用情况。

(3)统计报告,包括财收四统计及其他信息综合处理。财收四统计按系统时间做日统计,也可以按指定起止日期进行旬统计。统计内容包括票数、作废张数、财收情况、发送重量等,是本站财务统计上报的基本文件,分别包括内部货票、外部货票、内部杂费、外部杂费的财收四统计数据及汇总。

如果勾选了“货票财收打包”复选框后,系统将生成正式财收四,即对当日票据进行结账打包,此项功能一天只能运行一次,为确保票据信息的安全可靠性,结账后所有票据信息将不能做任何改变。

信息综合处理则是根据用户要求及基层制票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关的票据信息处理、统计功能。

4 徐沛铁路管理处管理维护应用系统功能

徐沛铁路管理处维护应用系统功能包括货票信息的查询、统计、管理、维护等,后台建立货票信息库,前台采用客户端方式实现用户提出的各种查询、统计、管理需求。管理维护及综合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通过基层制票点对货票及相关信息的一次性输入,在铁管处建立完整的中央货票信息库。

(2)具有货票及相关票据信息查询功能,可供铁管处各级业务和管理部门进行票据信息查询,包括实时信息或历史信息。

(3)根据用户需要,提供相应的汇总统计分析功能及报表打印。

(4)为用户提供良好准确的权限管理及基础数据字典维护手段。其中基础数据字典包括统一字典和专用字典。统一字典维护的数据为与国铁统一的制票系统基本字典一致,包括品名字典、站名字典、车种字典等,管理人员也可以进行部分微调。

专用字典维护与铁管处或本系统实际应用相关的基础数据字典,包括货运站字典、货运制票点字典、装卸车作业点字典、操作用户字典、收发货人字典等。

(5)提供灵活可靠的各项计费参数、公式维护手段。维护计费相关字典,包括计费公式及计费参数记事字典等。

(6)票据管理,统一对各种票据进行管理,包括票据审核发放(根据制票点填制的票据请领申请,经领导审核后,生成可使用票据号码段,并打印票据发放单)、票据使用情况查询(根据指定票据号码段,查询每张票据的使用情况,包括制票日期、操作人、制票点等)、票据作废与调拨、票据使用情况统计(根据实际制票情况,对已发放的票据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包括已使用及未使用票据,根据制票点、号码段生成清单)及报表打印等。

5 徐沛铁路管理处货运制票及票据管理系统开发的特点及作用

货运制票及票据管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洁方便。系统采用C#.NET软件工具开发,符合Windows系统操作习惯。

(2)易学易用,尽量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制票系统操作界面基本模拟国铁制票软件,对于熟悉国铁制票软件的货运员基本上不用培训都可以直接进行操作。同时,对应很多输入项都有提示栏提供相关的录入帮助。

(3)尽可能减少输入数据的工作量。

(4)能对输入的数据进行校验,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5)具有良好、可靠的维护管理功能。

(6)功能尽可能全面,基本满足用户对各种制票的要求。

(7)提供灵活的计费维护手段,系统使用后,当计费方式发生变更时,一般情况下,只需管理用户维护计费公式及相关计费参数表即可实现收费的变更或添加新的计费科目,而不需对软件进行大的修改升级。

由于系统采用了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方式,使得货票、杂费票据信息的管理水平都得到了加强,同时,提高了货票信息监督、维护等手段。灵活的收费方式,可以有效加大企业货运营销力度、使营销策略和市场紧密相连,严格的票据管理功能有效减少了票据使用中的浪费现象,杜绝了虚假现象的发生。随着系统的投入使用,使得铁管处货运水平得到总体提升,进一步为增加铁路运输量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技术支持。

铁路管理论文:矿区专用铁路管理模式与创新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矿产资源相对匮乏。如何做好矿区专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事关我国矿产能源是否能被及时利用,能否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矿区铁路既有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深入研究,然后提出创新建议,以望对矿区专用铁路管理工作有一定的促进及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用铁路;铁路运输;管理工作

1.目前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在我国从事矿区铁路运输的技术人员,通常在较为闭塞的环境中忙碌工作,得到学习进修的机会很少,日久天长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渐变陈旧、老化,无法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长期的专业知识匮乏、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高效率运行,有碍于铁路运输的服务水平。

1.2 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生产中有很多难题,例如安全设施不健全、机械化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有限、科学技术手段较缺乏等,这些都在严重阻碍着矿区铁路运输生产发展、进步,这也是矿区铁路运输行业艰难发展的真实写照。

1.3 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系统亟待进行改造,然而相应的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难以启动。在运输生产中,不少设备都是带着质量问题坚持工作,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也给运输生产带来了潜在风险。矿区铁路运输生产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设备与技术条件有限,通常超重较长的列车很少运行,从而导致运力下降,影响了工作效率。

1.4 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生产受原煤炭供求影响,无法及时采取先进技术来更新换代,以陈旧的设备进行运输生产,比如较低的列车净载质量,较慢的行车速度等,都严重制约了运输效率,出现恶性循环,不良的经济效益。

1.5 国有铁路运行紧张,影响了车皮的正常供应,失去了国铁的有力协助,矿区铁路运输生产更为艰难,进一步降低了其外运产品的质量与数量。

2.创新矿区铁路运输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建议

2.1 矿区铁路运输单位可以聘请高等院校的相关专家、教授,在不影响正常运输生产工作的状况下,可以开展短期培训、脱产学习等综合形式的进修活动,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根本目的。此外技术人员也要自己好强,利用职称考试或函授等多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更新知识内容,不断完善自己。

2.2 不断寻求新型的能源,来保障矿区铁路的持续运输能力,改善能源利用结构符合我国当前的发展需求。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减小经济发展对煤电的依赖性,有利于降低矿区铁路运输生产的压力,从而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及空间实现自身的安全体系建设、完善相应的安全措施。

2.3 矿区铁路运输部门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员,合理提高晋升空间及福利待遇。此外需要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力度,比如可以提供自短期培训至学历教育的学习深造机会,激励有志向的员工从基层勤奋工作学习开始,有望晋升至高职高管等。有学习深造需求的员工要和企业签订长期的工作合同,以确保企业对其实现有效培养的同时,防止流失人才资源。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也是必要的,因为煤炭行业的劳动强度高,而收入水平较低,如果没有相适宜的福利待遇,是吸引不来人才的,也是留不住本企业优秀人才的。

2.4 各行各业都存在资金不充足的问题,矿区铁路运输部门首先要从自身内部挖掘资金资源,并且积极争取政府或其他合作部门的援助,利用资金先要改进技术、更新设备、管理手段等,才能提高生产与管理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实现良性循环。

2.5 矿区铁路运输工作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需要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来指引其更好的发展,以确保矿区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性、标准化、高品质,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强化自身的纪律管理,配合宏观调控,定期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出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同时实行工作责任制,发现工作问题要严格查处,切实保障企业整体员工的权益,配合重大隐患事故举报奖励制度,激励员工主动参与关注企业、管理企业,共同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2.6 尽快建立矿区铁路运输的预警机制,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及时处理,抑制其扩散,实现早期的预防、抑制,并且维护好预警设备,确保其及时发出信号提醒,将故事引发的损害降到最低。与此同时,更要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实行工作责任追究制,加大事故的惩罚力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全体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认真进行生产或管理工作,保障企业的安全、可持续经营。

2.7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要时常派遣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到优秀企业、经济效益好的矿区运输企业进行参观、学习活动,引进对方在使用中认可度高的先进设备与技术,吸取对方有效的管理经验。同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扬长避短,有针对性的改进自身问题,以节约的理念指导企业不断完善、改造升级。

2.8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把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生产情况、安全状况及其隐患、员工的培训学习及其职称晋升等都录入计算机中,有利于企业领导的参考分析,更有效地制定企业发展策略,指导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9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要开展自身的改建工作,以利于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发展预留充分的空间。在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前提下,未来我国矿区铁路运输行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牵引动力的升级及其配套工程,车站站场的扩建与维护,信联闭设备的改造与更新,调度监控系统的引入及开发等,都是将来作为科技型运输企业必备的设备与条件,当前企业要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

2.10 矿区铁路运输企业可以借鉴其他企业的优秀管理模式,依靠国有铁路运输人员,共同统一调配车皮,确保企业的大量煤炭外运工作。另外从源头上控制好装车外运,分析外运列车的满轴、超轴模式,保障重大型列车运输的实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见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的管理工作方法很多,自企业内部至外部都有着可以开发及利用的资源,如何有效控制这些资源、利用好这些政策,需要企业管理者们加强观察、善于分析,提高自身领悟能力,期待尽快实现我国铁运业的蓬勃发展。

铁路管理论文:张学良与平汉铁路管理权之争

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中原大战爆发后,采取任命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并让出青岛地盘由张部接防等手段收买,最终促成张学良出兵华北,从而决定了中原大战的胜负,以及中国后来的历史格局。

1930年9月18日,张学良发表和平通电,“请各方即日罢兵,以纾民困”。9月19日,东北军开入关内,开始武装调停中原大战。随着晋、冯两大集团军事失败,东北军逐步控制了华北。兑现承诺,随即将冀、晋、察、绥四省,北平、天津、青岛三市的军政交由张学良统辖。但是,对于铁路的管理权,国、奉双方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争夺的主要目标是贯通南北的两条铁路交通干线。

其一是津浦铁路。津浦铁路起自天津,终至浦口。由于长江的对岸就是南京,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南京政府很快就拼力争夺过去。另一条是平汉铁路的北段。

张学良部顺利接收

平汉铁路“自北京之卢沟桥,直达汉口,绵亘直豫鄂三省,计一千二百余公里,约合二千一百零八华里,为我国中原贯通南北唯一之大干线,实腹地交通之要道也。”平汉铁路沿线人口稠密,物产丰富。平汉铁路的北段尤为重要,特别是山西、河北大量的煤炭和河南的大宗农产品都是经由该路运输,客货运业务十分发达。这对于南京政府和东北军都是一项大有可图的财源,更不要说军事意义上的重要。因此,建路以来即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平汉铁路北段的管理权为平汉铁路北局。此时东北军已经接收到新乡地界,平汉铁路黄河以北的部分也在其掌控之内。所以,9月23日,张学良就任命葛光庭为平汉北局局长,随即任命郭恩海为副局长,并于10月初正式接收了平汉铁路北局。

葛光庭(1880—1962年),字静岑,安徽省蒙城县城关北大街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考入安徽武备学堂。毕业后选为公费留学生,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回国后任保定军官学校炮科教官。民国初年,任陆建章部参谋长,第四混成旅旅长。民国12年11月,一度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高级参谋。民国19年初,任内蒙古土默特旗公署总办。

郭恩海,字惠舟,1885年生,辽宁省义县人。他曾在东三省讲武堂就读,后转陆军二十九师军官团学习。1920年7月任黑龙江省骑兵第一旅第一团第一营营长,后历任东北军团长、旅长等职。1925年冬,郭恩海任兴隆店(三方面军团大本营)警备司令,后又任三、四方面军团守备司令,兼任京汉北段铁路局长。奉鲁军设立“奉直鲁交通副司令部”时,郭恩海兼任副司令,三、四方面联合军团司令部副官处长。1927年8月30日任京奉路护路司令,1928年6月22日,任东北陆军警备总司令,还任东北军交通司令。后又在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部任运输方面的负责人。1929年,东北军正式缩编后,郭恩海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少将参事,后又任戒严司令等职。

葛光庭和郭恩海接收平汉铁路北局后,“所有职员令其照常工作”,铁路运输逐渐恢复。

南京政府同样觊觎

此时,南京政府铁道部的目光也盯住了平汉铁路北段这一重要的运输干线。

时任铁道部长孙科,是孙中山长子。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27年3月任国民党常务委员与国民政府常务委员。1928年10月任铁道部长。

孙科任部长后,宣布以“管理统一”、“会计独立”两大原则为“铁道施行方针”。而统一路权就是“管理统一”的重中之重。东北军接收华北后,他就急急切切地要“拟派员分别接受各路”,并拟定了南京方面的接收人员名单,去征求吴铁城的意见。

吴铁城(1888-1953),国民党政要。1921年任孙中山大本营参军。1924年任参军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师长。1927年后追随,历任国民党第三届中央执委,国民政府立法委员,南京总理陵管理委员会委员。吴铁城是当时南京政府的重要人物,游说张学良率东北军出关援蒋,他是南京方面的代表。同时他也是张学良与南京方面的联系人。

接到孙科的电报后,吴铁城去找张学良商量。张学良不同意孙科的主张。张认为既然已经承诺,入关后的“平绥铁路局长、平汉铁路局长、正太铁路局长、沧石铁路局长”可由自己“先派人后保荐”,所以,孙科应对张安排的铁路局长“加委任之处”。吴铁城复电孙科后,孙科只同意张委任的曾广勷为平绥路局长,但平汉北局等其他三局的铁路局长仍要派南京方面的人员接任。

张学良没有理会孙科的意见,仍按自己的既定方针办,平汉铁路北局依旧在葛、郭的主持下照常运转。

9月24日,平汉铁路南局的局长何竞武按照孙科的旨意,准备派员来北平接收平汉铁路北局,以合并南北两局,统一平汉铁路。

9月25日,孙科致电吴铁城,说南京方面接收人员“前赴平津,计期约需旬日”。吴铁城复电孙科告知,张学良早已派人接收了平汉铁路北局等华北的铁路。并认为这只是“为应付大局起见”,“暂时通融办法也”。

没有办法,孙科以“路政不可一日无人”,“并已电张长官,仍恳协助指导,及通饬平津各部知照。”勉强同意张学良暂时派人接管平汉铁路北局。9月29日,孙科又电告吴铁城说,“则军事稍定,于行政统一”,“一路两局一局两长之情形,固万不可有此意,务请兄转陈汉兄,求其谅解,是所盼祷。”

国奉之争拉开帷幕

从表面上看,平汉铁路北局的各项工作一切依旧,暂无风波。然而,铁道部对合并平汉铁路的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事情很快就有了发展。孙科计划用调走葛光庭局长,取消平汉铁路北局的办法,从而将整个平汉铁路完全掌握在南京政府手中。

10月22日,吴铁城致电张学良,“铁道部拟调平汉路(北段)铁路局长葛光庭任陇海局长”。葛光庭自任北局局长后成绩斐然,正处于雄心勃勃之际,对于铁道部的突然拟调,他大为不悦,拒绝调转。葛立即回电吴铁城:“弟任平汉尚未一月,即拟调长正太,在部长意见,仍属厚我。在弟之地位,实等左。况正太现仅管理数站,将来中央预谋统一难免又为牺牲,此弟所未敢轻于尝试也。弟自接事后,收回车辆,疏通货运,路线虽仅半途,日入已达三万,功不敢居,过亦幸免……”请求继任北局局长。

张学良当然也不肯轻易放手,他于本日复电吴铁城,请吴向铁道部孙科“尽力说项,俾缓更改”。

10月28日,吴铁城电告孙科:“查东北军进占平津之际,平津中央机关接收事宜,业奉主座电,准由张副司令先行派员办理,以一事权,而利军事。兹承主座命商汉卿兄将前委接收平津中央各机关人员,分别呈咨请中央正式任命,以重职守,而符政制。兹汉卿兄电荐”“葛光庭为平汉铁路管理局长、郭恩海为副局长……并希察照办理…”吴铁城告诉孙科,这是有言在先,早就答应张学良的。

孙科见此,也只能后退一步,在10月29日电告吴铁城,“昨接汉卿兄电,请委各局长,当复电云”华北平绥等,“均如命照派。惟平汉一路,因受军事影响,南北尚未通车。俟全线贯通,再行办理。”

张学良初战告捷,他委派的四个铁路局局长中有三个局得到了南京政府的正式任命,葛光庭的拟调一事也暂时作罢,待全线通车后再议。

中原大战时,平汉北路的黄河铁路桥屡被炸毀,全路交通发生阻碍。自张学良派员接收北局后,立即积极恢复全路交通,並加工赶修黄河铁路桥。至10月30日,该桥已完全修复。北局当即派车一列,开至该桥修复试车,结果安全通过。于是电告湖北省主席何成濬,磋商平汉全路通车。新乡驻防军石友三总指挥原来曾扣用车辆,约有货车三百辆,机车十辆。后经派员接洽,商妥即刻放还。与此同时,平汉北局准备加编车次,增进收入。至此,平汉路由郑州北上车辆,凡属于军用者均可直达新乡。平汉路形式上虽未全线通车,但事实上也可以算是通车了。

按照10月29日孙科在电报里的允诺,既然平汉铁路具备了全线通车的能力,铁道部就应该对葛、郭正式任命了。然而,孙科却食言了。事情的发展陡然逆转。

11月1日,东北司令长官公署秘书长吴家象致电张学良:“顷接葛光庭郭恩海等阳电一件……查津浦平汉交换局长消息传来,我方已将津浦北段迁就先交与铁部管辖,而本路南段何局长竞武,江日过河至新乡带有职员多名,接二方面军车辆,并驱逐段长,更换站员……强硬态度……”何竞武以粗暴的行动,来试探东北军对铁道部合并平汉铁路的反应。

葛光庭、郭恩海并没有受到干扰,他们采取免收加价、扩充客货军运输车等措施,继续搞好北局,筹划全路通车,因此,也深得北平民众之好评。

再行拟调故伎重演

博弈的又一个回合开始了,孙科还是用调离葛光庭的办法,来达到将平汉路北局划归南京方面的目的。

11月9日,吴家象又致电张学良:“部中突欲将葛局长仍移长正太,此事关乎个人者小,关于军运及南北大局者实大,孙部长受人蛊惑,置津浦平汉迁就原意于不顾,更调靡常,乃多年之故技……”

铁道部执意合并平汉铁路,并决定把总局局址设在汉口。平汉北局前途渺茫。于是,11月9日早八时二十五分,平汉北路副局长郭恩海乘车赴天津面见张学良,请示应对孙科、保住平汉北局的办法。

11月10日上午十时,郭恩海由津返平,在车站与记者谈起有关平汉路北局路权问题,说前允诺将平汉路让与东北军方面整顿,近日铁道部又更前议,张学良殊为诧异等,言语之中透露出张学良并非愿意移交北局之意。

11月17日,北平总商会就铁道部计划将平汉北局并入南局,局址设在汉口一事,致电“南京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蒋主席、张副司令、行政院钧鉴;铁道部勋鉴”,认为“平汉铁路成立卅余年,为全国交通之枢纽,亦南北转毅之孔道,其形势冲要,实以北平为中心。路局驻在地点,亦以北平为最宜”。如果“南迁汉口,去繁就简,舍本逐末,未有不旷日费事者也……伏乞昭鉴愚诚,收回成命,恒山漯河,同沐恩光。”北平总商会的致电,对于巩固东北军在平汉铁路北局的既得利益是非常有利的。

出于对平汉铁路军事意义、经济价值的考虑以及民众呼声的压力,迫使铁道部又设计出一个折中的方法,就是把平汉铁路局改为委员制。委员制即“委员会设委员长一人,委员四人”。“此种制度实为政治的产物,籍以调和各方政治势力。”委员制能够使铁道部达到接收平汉铁路北局的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东北军的参与权力。

对于铁道部做出的妥协与让步,张学良不得不部分接受。但是,就总局局址是设在汉口还是仍设在北平,争斗双方又出现了分歧。

11月22日,郭恩海致电张学良:“闻铁部拟该平汉局为委员制,志在统一全路。惟总局仍须设在北平,委员长一职事关统筹全局,于将来我方军事饷糈,均有密切关系。拟恳钧座力为主持……”

对于铁道部要接收平汉北局,并把总局设在汉口的决定,在北平各界必然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和影响,特别是平汉铁路北局职员的情绪。这不能不使北局首长特别的重视。为了稳定职员队伍,搞好铁路运输,力争将总局局址设在北平,12月1日,平汉北路副局长郭恩海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本路局长葛光庭,日内将随张副司令自南京返平。关于葛局长调任消息,外间传说纷纭。葛局长在京亦有电来,铁道部初拟调葛为正太路局长,继又拟调平绥路局长,后来又拟调胶济路委员,又拟调铁道部次长,最后复有平汉局改委员制,北平汉口两局合并之拟意,皆未成事实。本日中央要员吴铁城来电,亦云所传调任各处之说,悉不足信,大家应安心任事云云,本人及葛局长皆奉张副司令命令而来,调任与否,张副司令与蒋主席间自有一定之商议……

恩威并受同意移交

1930年11月12日,张学良就华北善后等问题去南京与磋商,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极为隆重的礼遇和接待。他到下关时,有文武官员(文官简任、武官少将以上)数百人迎接,江中布满军舰,鸣礼炮19响;入城时,沿街布满欢迎标语;在国民政府纪念周上,主持人介绍张学良对助蒋统一的贡献,蒋又亲自作欢迎词等等。最让张学良受宠若惊的是,竟以对等的身份,而不是以对待下属的方式迎接他。此次南京之行让张学良感到春风得意,无尚荣光。所以,12月6日张学良返回天津以后,对移交平汉北局也就不在利益上多思了。

12月9日,张学良出面致电北平总商会,“前为平汉路局南移事,经电行政院铁路部,代请从缓”,“转知各界查照为盼。”藉以安慰北平总商会及全体市民。

12月11日正午十二时,先前随同张学良去南京的北局局长葛光庭由天津返回北平。12日晚,葛光庭在北局会见记者。据葛讲,此次赴京,与铁道部接洽较为圆满,铁道部委葛为胶济路局长,拟定日內交接结束,即赴青岛就职。至平汉路局是否南迁,尚不详细。

葛光庭还谈到,在天津时,北平总商会曾派代表晋谒张副司令,请求中央勿将北局南迁,藉以繁荣市面。张学良副司令答应一定转达。

至此,平汉铁路北局的移交工作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12月12日,平汉路南局发表局令,凡前任局长谢宗周所委任的员司一律停职,停职者计达二百余人。前任局长谢宗周,就是葛、郭接收平汉铁路北局之前阎锡山的局长。现在平汉路南局不通过北局现任局长就下令将“凡前任局长谢宗周所委任的员司一律停职”,也就等同于北局已归南局领导了。这种强硬的态度、急切的心情、无视北局局长的傲慢,已经可见一斑了。

12月13日上午七时,铁道部新任命的平汉路局驻平办事处长郭沣抵平。下车后,他即赶往北局拜访局长葛光庭,二人面谈多时。正午十分,葛光庭在东兴楼设宴招待。郭沣向记者透露,他此行系代表何競武前来视察平汉路通车情形,並无其他任务。

12月14日,张学良致电“南京行政院院长,铁道部孙部长……日来北平各业纷推代表来津,陈请谓,年来平市十室九空,若再将数十年来常设之机关迁移他去,盖令人心惶惑,务恳饬令平汉路局暂缓南移等语,环察各方,情词确系,十分迫切,可否令缓移汉,以维平市现况……”

然而,南京方面无视东北军的意愿和北平民众的呼声,15日,何竞武仍按计划北上。

何竞武,曾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副官长。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副官处处长。后任铁道部平汉铁路管理局局长。

其实,从1929年3月的蒋桂战争爆发,到1930年的中原大战结束,新军阀混战不已,兵连祸结,国无宁日。国民党的“一统天下”并没有真正统一,铁路管理也就没法统一起来。“铁道部名为管理全国铁道的机关,可是能完全管理的,全国中不知有几条铁道?”“国民党中央和民国政府的行政令仅在‘中央军’辖区生效,其他”地方实力派“控制的地盘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对中央‘集中’铁路管理权”“的‘行政令’不买账”。

面对这样的现实,铁道部长孙科深感自己的话语威力甚微,对能否顺利接收北局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于是他抬出。12月16日,孙致电张学良;

“平汉局移汉,以该局接近首都,便于指挥监督,且系奉主席令办理,敝部未便擅更,请即晓谕各界以免误会。”

的命令使张学良态度开始发生了改变。

12月18日下午,张学良复电孙科:“奉悉已令葛委员长光庭,即日将平汉北段移交,并遄赴胶济局”。

为了敦促平汉北局尽快移交,12月19日,亲自打电报给张学良:

“牯岭

中正皓,已兹为整理平汉路政,已饬该局何局长竞武趋见,希详赐指导,并希转知葛静岑兄即日交卸,速赴胶济路新任为荷

国急

中正皓已印”

同天,孙科也致电张学良:“调葛君光庭充胶济路委员长令已发表,请饬该员将平汉北段早日移交,并速赴胶济路任事”。再次垂促葛光庭赴任。

12月20日,孙科又复电张学良:“令葛光庭将平汉北段移交,维护路政统一,交通至深纫感……特电复谢。”南京方面的一再催促,使得已取得华北军政最大利益的张学良终于彻底答应交出北局。

12月21日,张学良致电:

“急 牯岭

蒋主席钧鉴,密、皓电敬志,关于平汉交替一事,遵已转令葛局长光庭知照,谨电陈复

张00叩(马)行秘印”

张学良明确复电,答应移交平汉北局。同日,何竞武北上,赴郑州清理车辆后,即至北平接收北局,统一后的平汉铁路总局设在汉口。

12月23日,得知北局南迁决定的北平总商会再次致电张学良,恳请“保留平汉北局,不要南迁……请转中央收回成命”等,然而大局已定,移交北局、局址南迁都已不可更改。

结束拉锯正式移交

12月25日,平汉路南局局长何竞武奉铁道部命令来北平接收北局,凌晨一时十分搭特別快车到达北平,随员十余人。葛光庭郭恩海及平汉局总务处长等人到站欢迎。何竞武在站內对记者讲,他此来系奉铁道部命令接收平汉北局等等。早晨八时二十五分,何竞武赴天津拜谒张学良,就北局移交问题请示张副司令。

12月30日,张学良致电住在国民饭店的葛光庭:“……胶济路萨委员长经返部任司长职,该路事务乏人主持,请饬葛委员长早日将平汉北段移交,即遄赴胶济局任……”张学良同时电告孙科:“已令葛委员长光庭即日将平汉北段移交,并遄赴胶济局”。孙科立即回电:“……请饬葛委员长早日将平汉北段移交即离,赴胶济局任,互为盼祷”。孙科接收北局的心情真是急之又急,唯恐夜长梦多,东北军变卦。

1月5日,就北局移交的具体时间和程序,葛光庭复电张学良:“……光庭本定于徽日交卸,因元日至五日恰值新年假期,员司均不到班,故未能如期办理,兹拟蒸日移交,庶可将一切手续从容整理……”

1月6日,北平总商会又一次致电张学良,以“北平民生亟待救济,市面亟待繁荣……平市百万人民之呼吁”为由,恳请平汉路北局勿移汉口,以慰民情。并指责铁道部“罔恤民意,坚主迁移,是诚何心”,“世人尚知移局之议,无益于汉,有损于平”,然而铁道部“置萧条臻极之北平于度外,摈百万人民请愿之不理……”,此时此刻,这呼吁已显得非常的微弱无力。北局移交已是板上钉钉,无任何回旋余地。

在正式移交前夕,还有一个小插曲值得一提。何竞武1月7日致电张学良说:“平汉接交职,亲谕后,即准,葛局长函称徽日移交,嗣又改期蒸日方能移交,兹又与郭副局长恩海晤谈,面称本人未亲钧座诏令,到时不能移交等,请究应如何办理……

1月9日,张学良只好电告“北平平汉路郭副局长”,移交北局,“以令员局长交代,该副局长切自自应随同交代。”

1月10日,郭恩海复电张学良:“天津张副总司令钧鉴汉密,平汉何局长竞武,到平表示北段军运紧急,本人每不接洽,拟留恩海在平办理,且出我方友人函件,并派员屡次挽留,不许离局,就表面上观察,欲表示好感,但如此办法是否相宜,恩海去就两难,尤恐招恋职之嫌。优思恩海叨受钧命为副局长,应与葛局长同其进退,现拟本月十日议与葛局长同时交代后,并拟剋日赴津。”

1月10日,经过几番拉锯,北局终于移交。《盛京时报》以“平汉铁路北局接收——员司照常工作以待后命”为题目,描述了移交时的情形:

“北平讯云,平汉路局业于十日上午由平汉局长何竞武接收,俟各处卷宗完全接收后,即实行返汉,全路员司照常工作,听候命令,驻平办事处即由新任处长葛沣着手组织……

接收印信平汉卷宗何竞武于十日上午十一时偕同平汉路局驻平办事处长葛沣以及路局秘书萧林各处处长等十余人,分乘汽车赴平汉路局,”“前任局长葛光庭副局长郭恩海则于十一时前到局,旋何等到来,当由葛郭等迎入局长室休息。葛郭两氏即将正副局长印绶亲自交付何氏收执,至十一半,即召集路局员司在礼堂训话,全体员司千余皆参加,礼堂狭隘,以至拥挤不堪。

召集训话开会后,首由葛光庭氏致辞介绍云,平汉路局铁道部近令南迁汉口,并令何局长来此接收,”“何氏当致训词……”“至此何葛郭等相继外出,在大门前与全体员司合摄一影,以示纪念,摄毕何氏复此立致辞云,葛局长已经铁道部调任胶济路委员长,郭副局长亦经调为包宁路局长,此后系在铁路上服务,同仁等特借此机会,表示欢送之意云云。言罢全体鼓掌,葛郭两氏亦起立向大众答谢,并与何氏等握手为别,当分乘汽车离局。

平汉局接收后,何竞武氏特于下午三时在局内召集局务会议,葛沣以及在平各处长皆出席,由何竞武主席,关于整顿路务,以及北平办事处组织等项事宜,决议甚多,迄六时始行散会云。”

经过一番争斗后的移交,场面还是十分融洽的。

移交仪式结束了,原北局的首长也各赴前程。1月11日下午八时十分,胶济铁路管理局委员长葛光廷,包宁工程局长郭恩海同车赴天津,晋谒张学良,报告平汉路局交接经过。葛光廷在天津稍事休息,旋即赴青島就职;郭恩海亦着手筹备组建包宁铁路工程局的工作。

1月12日,何竞武电告南京蔣中正、孙科、天津张学良三方,报告北局业已接收。1月19日,平汉局驻平办事处开始办公。何竞武局长日前赴津拜谒张学良后,由天津返回北平,日內即将返回汉口。1月26日下午,何竞武乘津浦快车赴南京,报告接收平汉局经过情形。

自1930年9月至1931年1月近四个月的博弈,国、奉双方对平汉铁路管理权的争夺终于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