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18 03:29:09

导语:在园艺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毕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毕业实习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该文介绍了基于探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园艺专业毕业实习,包括实习前充分准备,实习形式多样化,考核科学合理等三个方面,使有效的资源理得以合理使用,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关键词:园艺专业;生产实习;创新能力;学生就业

毕业实习作为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导向,通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团队合作的科学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技能,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认知和解决园艺产业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胜任本职工作打下基础。

1实习前充分准备

1.1召开动员会

在实习开始前,组织全体实习学生和带队老师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让大家充分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充分认识到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实习特点制定实习纪律,分配各班班长和团支书的工作职能范围,使其参与到生产实习的组织工作中来。着重强调安全教育,尤其是实习中人身和财产安全问题,让学生明白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实习的落实。安全、纪律问题重在学生干部的带领作用和学生的自律。

1.2合理配备实习老师

在实习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指导教师是主导。指导老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习教学效果质量的好坏。因此,根据年龄、职称、经历、专业等对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优化组合,一般由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老教师担任队长,以便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和专业教师指导实习的整体水平,以及实习期间内外部的组织协调与管理。实习指导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讲解要耐心细致、有针对性,答疑要准确、切合实际。

1.3与实习基地沟通协商

由于园艺专业生产实习的季节性和周期性较强,实习前应周密计划,与实习基地加强沟通交流,协商落实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时间等,确保实习效果。

2实习形式多样化

2.1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并举

分散实习是利用周末分散的时间,学生自由组合,根据毕业实习教学大纲联系实习单位,确定生产实习内容,自我组织、自我管理前往实习单位完成实习任务,这种方式具有不占用学生正常的上课时间,不影响正常的教学方案实施的优点。集中实习是停课集中时间进行实习,指导教师依照实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率领全体学生集中前往实习基地和实习单位,采取参观学习、现场实际操作、专业讲座和讨论等方式实施实习。集中式实习因占用时间过长,需要教学计划集中安排,势必造成其他课程的安排过于集中,学生学习压力过大。实行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并举,在园艺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段利用周末两天集中学生实习,其余时间分散实习,既不影响教学效果,又使学生乐于接受。

2.2分批分阶段实习

园艺生产季节性强,生产周期相对较长,假定实习完全套用教学计划,仅仅安排在几周内进行,学生就不可能对整个生产过程有清楚的认知和实际操练,势必影响实习效果。因此,可采取灵活的分批分阶段实习模式,将实习时间与周末时间综合考虑,将实习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实习内容可以大大得以丰富。

2.3循环交换式实习

各实习单位实习内容不同,学生分组安排进入不同的实习基地,每组学生在某个基地实习一段时间后与另一个实习基地的学生对调互换。这种模式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生产单位和企业,对专业行情加深了解,学到更多的适用技术和专业知识,从而使得专业综合素质得以大幅提升。

2.4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

鼓励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以及未来的就业动向,让有能力和有条件的学生自己寻找、联系实习单位,或由指导教师推荐到有可能招收毕业生的生产企业去实习。学校聘请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作校外指导老师,校内老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实习并进行指导。这种方式可使学生深入了解企业,企业也可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水平,双方可相互增进了解和加深了解。如果学生和企业最终能达到双向选择的意向,对两者都是有利的、互惠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解决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另外,实习与就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模式,使实习内容、课题来源更加广泛、丰富,学生除了选择学校老师布置的实习任务、内容外,也可将企业交给的课题带回学校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

2.5混合式实习

生产实习不再单独进行,而是随本科生导师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一起进行生产实习。这种方式有充足时间保障,能够与毕业设计(论文)或导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有充足经费作保证,与导师朝夕相处,教师以自身的科研素养影响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来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新能力,更具科学性、严谨性。缺点是导师实践阅历、经验和课题差异较大,部分导师的科研方向和指导本科生的论文内容与实际生产联系不紧密甚至脱节,有些实习内容与未来的就业或工作关系甚微,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技艺的培养,对学生就业工作帮助不大。

3考核科学合理考核方式

对人才培养有明显的导向性。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实习考核要科学合理,要体现出目标一致性、客观性、可行性、简易性。在实习结束时,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包括考勤和纪律情况)、实习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实习记录本记录的认真性和全面性综合评判,给出一个合理的分数。评定等级分为优秀(≥90分)、良好(≥80分)、中等(≥70分)、及格(≥60分)、不及格(<60分)五级,且优良率不超过55%(优秀20%),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和相对性,体现教育的全面性。尤其是实习报告的撰写,体现的是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4结语

毕业实习是完成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实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只要加强管理,善于管理,积极大胆探索,就能提高实习效果,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作者:张菊平,李秀珍,陈双臣,陈迪新,张会灵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河南洛阳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育

1调整课程结构

目前,中职园艺专业课程结构基本上采用的是“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宽基础主要包括普通文化基础、专业大类基础、专业基础三大类,这三大类又可以细分为很多小类,如普通文化基础包括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等,属于必修课;专业大类包括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等,是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包括园艺设施、园艺植物保护等,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活模块是指为了凸显学生的某一职业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下,对基础平台通用性的过分强调削减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应用性,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园艺专业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就要以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专门化模式,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设置。

园艺专业基础课程要坚持够用原则,强化专业理论的应用性,给主干课程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同时结合地方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使之符合专业需求。首先,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岗位需求,构建突出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中职园艺专业应结合实际压缩理论课程时间,如《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中的昆虫头部构造理论性较强,应适当压缩,精讲病害症状类型及引发原因、病虫害调查方法、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等。把农药基础知识做重点,增加一些实用性的内容如用药禁忌、安全用药规范等,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同时加大力度开发校本课程,如《食用菌栽培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等,这些知识应用性、实用性强。为了配合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做到理实一体化,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训项目,延长实训时间,注重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利用空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自主创业、企业实习等。其次,教学要实行双证制教育。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把技能鉴定与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与综合能力。园艺专业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高,职业技能鉴定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检验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再次,园艺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增加一些有利于学生今后自主创业的科目。如花卉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插花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经营理念,安排学生到花卉市场进行实地参观调查,了解花卉市场的流通渠道、盆花的采后处理等,从而拓宽学生就业出路。

2建设实训基地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生活需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建立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能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有一定的顶岗能力后,再让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所以,校内实训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相结合等。中职园艺校内实训基地要配备完备的设施,先进的技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基地,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种植无籽西瓜、南方梨等优质果蔬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应用避雨栽培、果实套袋等技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训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包干,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种出的产品质量、产量等进行考核,然后将产品统一卖出,获得的费用作为班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专业技术,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与企业制定顶岗实习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具备了校内实训的生产经验,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严格按照企业规范要求学生。同时也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做指导教师,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知识面。学校也可以派实习指导教师到厂参与管理与指导,通过到基地驻点实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程改革。学校还要充分借助校友优势,校友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学校要与校友建立密切合作,邀请成功校友回校做励志教育和就业指导,拓展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3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职园艺专业人才需要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必须深入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教师要定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使学生接触到新知识、新技术。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多参加培训,多给教师提供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与教师座谈;也可以派教师定期深入企业实际锻炼,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教育能力。

4改革课程评价

中职园艺专业课程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对理论知识的评价要在具体运用中进行;岗位技能评价注重核心技能;职业素质评价要侧重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创新精神等。园艺专业要以生为本,采用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注重园艺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等标准,每个课程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考评;岗位技能培训采用师生共同参与方式,学生自主打分,组内成员相互打分,最后由教师审核后确认;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期间完成的岗位技能,由企业评价。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敢于创新、乐于实践的素质。

总之,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职园艺专业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实际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作者:李宏均单位: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中职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中职院校应当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并且加强在职培训,对学校的师资结构予以优化。同时定期安排一些骨干老师到基地或者是企业中参与实践锻炼。其次,加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再次,将表现优异、突出的青年教师选拨出来,组织其参与有关的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学术交流等各类活动,且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课题当中,进而促使其职业教育理论水平的有效提升。另外,采取系统培训对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水平进行培养与锻炼。最后,加强优秀教师的引入。中职院校可以从国内外的科研院或者是园艺企业中,引入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水平、较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便有效加强中职院校园艺专业的师资力量。

2.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园艺专业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传统教学、现场演示以及讨论探索等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创造平等、友好、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倡民主教学,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选取最恰当的教学方式。(1)示范教学法。针对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而言,例如《园林苗圃》、《园林工程》以及《园艺植物栽培》等,应该采取示范教学的方式,该方式的基本模式为:示范——理论——实践——讲评。以插花艺术这门课程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有关插花的理论知识时,可以把单纯的理论讲解转变为示范操作,一边示范一边说明插花的原理,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讲课,学生看得到、听得明白,并且极易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期间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对其中操作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插花技术。(2)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情境式教学方式在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极大的教学优势。对于园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采取现场情景教学的方式。例如在园艺植物保护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田间地头中去调查植物的病情,对病情进行观察与辨识,开展场景分析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其加以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园艺知识与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工作的责任意识。

3.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对中职园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必须以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主,对理论的系统性予以弱化处理,同时加强生产的实用性,强调园艺技术的运用性,强化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中职院校还应当大力倡导全员参与,鼓励校企之间的合作,依据工学相结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坚持两条培养主线。即培养可以熟练把握现代化园艺生产管理、苗木种植以及市场营销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行规划与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同时,依据园艺专业学生三类能力素养所包含的项目技能,塑造出工学相结合的中职园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二、结束语:

综上,园艺专业要想与时代的发展相符合,那么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变革。园艺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与创新意识,重难点则是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变革。中职院校应该通过教学改革来打造一支具备较高水准与素质的教师队伍,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构建出一套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块,为学生创造出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开展互动交流的一种学习环境,从而有效促进我国中职院校园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胡林山单位:江苏涟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职校园艺专业教学的改革

1构建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结合湖北园艺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我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办学条件,对专业课程实践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经多年的实践教学探索,形成了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1专业认知实践教学专业认知实践教学需要贯穿学生的3年学习生涯。在第一学期由专业老师带领新生参观,使学生了解园艺专业所涵盖的内容和专业学习环境。在二至四学期结合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参观武汉等地的植物园、花木市场、古典园林以及大型公园等,展开调查了解专业背景及相关行业信息,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2课程实验实习教学课程实验教学主要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的相关理论的验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课程实践教学主要是在专业实训基地进行单项技能操作训练教学,为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打下基础。通过在田间、温室、大棚等处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课程之间整合和协调后,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包括园艺植物的种类识别、不同种类的繁殖、生产、养护技术等主要环节。

1.3专业综合实习实践教学专业综合实习实践主要是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温室大棚作为学生专业实践的训练场地,使学生完成综合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第四、五学期,结合专业特点,将实习内容按不同类型分为果树、蔬菜、花卉三个方向,成立三个小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利用专业综合实习课和业余时间完成一周年的园艺植物的温室繁殖、栽培、田间管理等实训。

1.4毕业生顶岗实习毕业生顶岗实习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借助校外实习基地,依照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人兴趣、职业规划,将学生安排到相关合作企业顶岗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及管理环节,进行3个月的顶岗实习,充分地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运用能力,使学生全方位的了解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为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才需求提供平台,实现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换。

2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2.1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实践教学中有些抽象的教学内容如讲解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茎、枝、芽特点等,可采用幻灯、图片、多媒体录像等教学媒介进行展示;还可以带学生到生产现场去参观,了解园艺植物生产的工厂化流程及技术环节。采用直观法教学,直观生动、信息量大、学生容易接受,还能适当提高教学效率,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2.2采用责任制承包管理,实现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的训练传统的实践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单项技能训练,如园艺植物的繁殖、栽培、养护都是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导致综合技能运用能力差。针对这种现象,需将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组织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如以5~6人一组为单位,实行承包责任制,负责管理某类园艺植物的育苗、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产品采收等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边做边学,遇到问题时会自觉查资料互相讨论或向教师请教,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3建立实践考核体系建立园艺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包括各门课程的实验成绩、教学实习成绩、专业综合实习成绩、毕业生顶岗实习成绩。成绩评定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指导老师评分,让学生参与评分,充分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在考核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观察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实验实习结束学生都要递交实验或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实习表现和撰写的实习报告客观地进行评分,再综合学生自评和互评成绩给予考核成绩。

作者:张庆华石春梅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华中农业大学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BTEC的园艺专业课的革新

一、注重课程开发,研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一定教育阶段的专业课程方案力图最终达到的目标或预期学习结果,是学生学完某个专业课程后将要达到的或获得的知识能力等,它服务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因此,在确定课程标准时,首先要满足学生以就业为目的的教育取向;其次,要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为企业培养真正实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以往本专业的课程标准由教师单方面设计内容,独自确立考核评价依据,造成了标准制定缺乏严谨性,内容缺乏指导性,实施起来缺乏实践性,导致课程标准失去了本身存在的价值。在2011级园艺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时,运用了BTEC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的运用加强了政行企校合作,实现了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共同开发课程,成立了由园艺方面的行业专家、企业界人士和课程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根据本地区园艺业发展形势共同研讨,将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组织成若干课程目标,组织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课程专家制定出课程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具体明确了基本知识目标、知识能力目标、通用能力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四项要求。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以教材内容为主的模式,而以四项教学目标为依据,以知识内容模块为单位,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模块,照顾到各层面的学生需要;考核标准明确了教学内容和通用能力两项标准,通用能力借鉴了BTEC的18项通用能力成果,结合每一门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确定三项或四项成果目标;新课程标准没有指定教材,而是每门课程给出3-5本参考书。由于有明确的评定标准,模块化的知识结构,因此,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灵活多样地组织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知识的学习者。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课程实施模式

(一)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业任务BTEC最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课业的设计和实施中。“课业”是一种以实际工作为背景,采用讨论、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实验等一系列任务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活动中展现自己能力,并且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接受考核。“课业”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包括专业技能和一般通用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课业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门课程的开展。因此,在设计课业时,任课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中所提到的知识点归纳整合,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按15-20学时设计一次课业。每一次课业都应包括(:1)课业题目(;2)课业背景;(3)学生应完成的任务(包括个人独立完成或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一次课业至少应有3项任务(;4)培养的能力,即通过本次课业要培养和考察学生哪些具体能力,包括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5)课业评价标准;(6)课业完成时间。学生在自主完成课业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施课程教学在课程的实施中,改变了过去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不再让教师去“灌输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他们始终以引导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将课程标准和课业任务告知学生,使学生全面了解学习本单元课程的目的、任务、专业能力项目、通用能力项目、能力考核标准等,以便于学生熟悉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明确课程任务、确定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组,采用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主要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引起对于知识的好奇及渴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针对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实施中采取“三等分”的教学形式,即1/3的时间在课堂教学,1/3的时间针对课业内容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资料,还有1/3的时间去企业参与实践活动。这种教学形式将学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在扩充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践技能。此外,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与企业实践活动,能获得管理能力、解决各种工作中所遇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了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方面的平衡发展,为其将来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基于能力本位,实施课业成果评价

BTEC模式注重能力推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要求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尤其强调以成果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在本次改革中,课题组对于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了很大的改变,采用了课业成果评价、技能测试及企业在课程中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业的评价包括对专业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对通用能力发展水平的评价。评价标准在教师布置课业任务时就已向学生公布,评价的依据就是学生提交的取得“成果”的“证据”。在学生完成课业的活动中,应要求他们做好记录,收集并保存“证据”。证据包括多种形式,如工作日志、报告、总结等文件资料。教师就是根据这些学生提供的“证据”,对其完成课业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等级有通过、良好、优秀、不合格四类,获得不合格等级的课业需要重做。技能测试中参照职业技能考核的方式,考场内安排3名教师作为考官,考试题目由学生抽签随机确定。由于课程活动有1/3的时间在企业进行,故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也应作为课程评价的依据之一。该部分评价由负责实习的指导教师和企业师傅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来定。采用以上方式对课程进行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经过3个学期的课程教学改革,学生在自我管理、安排任务、自学能力、与人交往、社会调查、收集整理信息、完成课业等方面的能力都有较大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由于课业成果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进行课程活动前就明确了教学大纲、课业内容和课业评价标准,并且,课题组还要求任课教师将课业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可以与教师就评估等级平等地交换意见。因此,通过评估能够对学生肯定进步,提出不足,指出努力方向,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进步,也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学习并积极完成任务。(2)提高了学生的通用能力。在BTEC教学的课程实施中,采取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并且,在完成课业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进行社会调研及企业实践。这一方式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需要协调人际关系,学会利用网络及图书馆,能够运用实验设备及软件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通用能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作者:孙正国单位: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园艺系副教授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就业实践教学微探

一、园艺专业学生培养状况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其教学体系又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教学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两课实践、社会实践和创新能力拓展实践等多种形式。以淮阴工学院为例,学校设立园艺本科专业已有近十年的时间,期间结合社会发展需求、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学士学位授予评估等工作,并不断吸收、借鉴了其他高校同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与做法,多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虽然近几年加大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实践学分的比重,然而,理论学分所占的比重还是远远超出了实践学分,教学的重点依然是向理论倾斜,这可能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本科专业培养上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方面,理论教学易被监督、考核、量化,通过一定学时的授课,可以在短时期内取得成效,而实践教学却没有这样的优势;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准备工作相对复杂,如联系实习单位,实习指导与考察,经费的投入,交通等等,涉及问题较多,需全面统筹,才能保障实践的顺利开展;再则,即使实践学时跟上了,对实践的实际效果也难以客观评价,所以实践教学依然是人才培养的弱链环节。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

1.加强观念引导

在就业政策上,我国早已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统一设置专业、包分配工作,转变到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市场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实现就业。政策的调整,促使学生对自主择业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其解决的途径就是要加强观念引导,学习观、就业观念的引导应贯穿专业培养过程的始终,从入学教育时就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专业特点进行有意识的前期规划。对那些在就业观上认识片面(例如非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不进等)的学生,要及时关注,既要给予鼓励和支持,也要引导其开阔视野。此外,在学习观、就业观的导向下,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专业知识外,还积极参加各种资格证的考试,努力为就业赚取资本。看似就业时手里证书很全,但实际上大多数学生通过的这些应试资格考试,仍可能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短期获取的知识、技能储备也如同空中楼阁。解决此类问题的途径就是要引导学生与社会零距离接触,鼓励学生下企业、进一线,以获取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为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指挥棒,人才培养方案能否体现当代性、前瞻性,决定了高校人才能否满足社会的动态需求。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应明确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要素,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这五个方面构成。所以,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围绕学校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路径,特别是对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的建构与完善,竭力做到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和个体性的统一,真正实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这一培养目标。

3.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和保障。蔡元培认为: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借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通常高校配置的实验室基本上能满足实验教学所需,但校内实训基地由于受场地、经费、管理等因素制约,往往发展滞后,使学生无法完成对园艺产品产前(规划)、产中(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管理)、产后(保鲜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等多个环节的实训。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往往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实习基地每年接受学生到基地实习,帮助学校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由于区域间隔,往往学校和教师与基地联系较少,缺乏与基地间的信息反馈;另外,校外实习基地与学校属于合作关系,实习基地的单位属性也与学校存在差异,致使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有机衔接也难以掌控;还有一部分是靠个人关系联系接洽,其随意性较强,表现为监管、监控不到位,其安全问题也往往被忽视。因此,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注重:科学制定实训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投入,不断完善管理机制,选配专职人员担任专门实训指导老师,构建理论与实践衔接、校内与校外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满足学生实践的刚性需求。

4.加强平台建设,优化模块设置

当下众多高校都在努力凝练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优势。然而,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并不能很好地与市场、企业接轨,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仍需回炉重炼,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这已成为毕业生就业环节的通病,其根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学生素质与岗位能力的脱节。就学校教育而言,应努力整合资源,培育出相关领域内的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和重点实验室等,依托这些平台的发展,不断促进理论和实践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融合,有针对性地优化专业模块设置,并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学习平台提早介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充分发挥科研的育人功效,使学生在科研探究中消化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从而进入“平台+模块”的良性轨道。

5.根据企业所需,调整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是近几年应用型院校的普遍做法,一般合作项目多集中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领域。从企业而言,通常需要高校提供能满足企业所需的专门型人才,最好是量体裁衣,压缩不必要的、低值的课程,针对企业实际设置专业,实现独家打造、定向培养。那么,这就需要高校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入手,勇于舍弃无关紧要的、重复性的课程,把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体现“应用型”特点,摆脱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如此,高校为企业输送了专门人才,实现了高质量的就业率;企业也获得了所需的人才,降低了人才的培养周期和培训成本;毕业生也能够在就业后迅速上手,独当一面,这样既提高了就业满意度,也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共赢局面。

三、结语

前人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所就读的专业越能满足市场需要,自身实践动手能力越强,他们对就业待遇、发展前景、保障性等方面的期望值也就越高。然而从现实来看,实践的缺乏或不够深入,使得大学生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不突显,大多数毕业生预定的期望值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因此,人才培养应以“实践能力”为核心,实践课程的设置既要考虑办学成本,也要考虑校内外培养路径的建构与完善,更要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出发,通过积极引导、平台搭建,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零距离接触到大型的现代园艺公司,了解其运营及所需人才的状况,真正了解行业的发展态势,做到提前规划、准确定位。

作者:魏 巍夏海兰单位: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发展交流材料

市众和园林苗木专业合作社位于街办计划村,现辐射农户26户100多人,其中党员4人。近年来,我们以建立健全党组织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以来,合作社党支部被街道办事处党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本人也被省委表彰为“全省‘双建双带’示范标兵”。

一、适应新形势,在合作社中建立健全党的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集体经济组织,它顺应了农村经济专业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在合作社组织中设立党的组织,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合作社保持正确的生产经营方向,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合作社成立之初,我们做到了党组织同步成立。在组建党组织的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五步工作法”:一是摸清合作社党员人数,看是否符合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二是召开党员大会,推选党支部书记候选人。三是向街办党委提出成立党组织的书面申请,报请上级党委同意。四是街办党委讨论研究,下批复文件。五是举行党支部成立仪式。年8月,市众和园林苗木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

二、强化管理,规范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运行方式

1、明确党支部工作职责。我们结合专业合作社自身经营的特点,明确了党支部的五项基本职责,即:大力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讨论合作社内部重大事务,引导经济健康运行;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农民素质;通过生产经营能手的示范带动,提高党员、群众发展产业的意识,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各种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挥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积极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不断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激发党组织活力,壮大党员干部队伍。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根据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制定了合作社党支部“”制度、目标管理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党员服务承诺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力求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3、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我们按照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活动的原则,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支部党员平均每2个月集中开展一次活动。至今已组织党员学习讨论2次,召开组织生活会1次,民主评议党员1次,开展向灾区人民捐款活动2次,共缴纳特殊党费650元,向灾区捐款4000多元。

三、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1、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参谋引导作用。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后,合作社的重要事情都会经过支部集体讨论决定。年初,合作社党支部利用集体经济积累组织了由5名股东带队到四川、湖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参观考察活动。考察后,社员的思想受到强烈冲击,发展园林绿化事业的信心更足、决心更大,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本地经济发展的方向。支部成立后,曾先后召开了2次重要的会议,一是成立之初,讨论了合作社工作规划,经过集思广益,确定了合作社种植苗木的主要品种。过去合作社农户主要种植樟树,经济附加值低,支部在认真分析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现状以后,确定种植的主要品种为银杏、广玉兰、红花紫薇和金桂、银桂等优良品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年来,众和园林苗木专业合作社完成销售收入150万元,获纯利20万元,并形成集体积累7万余元。二是合作社支部讨论了合作社章程,明确了社员利益分配办法。年上半年,经过讨论,5位股东分得红利2万元,其他社员按照出资额的20%分别分得2000-20000元不等的红利,保障了合作社内部的分配公开透明。

2、充分发挥党支部服务协调的作用。支部成立以后,建立了支部书记联系服务党员、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开展了结对帮扶和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活动。众和园林苗木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王友江,带领周边80多个农户走上了园林绿化致富的道路。社员李华过去一直种植水稻,4亩水稻田年收入5000元,纯收入大约为3000元,只能让3口之家维持生活。知道李华想发展园林苗木种植以后,支部书记王友江主动上门联系,帮他确定了发展路子。按照王友江的建议,李华将4亩水稻田租给合作社发展园林苗木种植,一年可收取租金收入4000元。李华又从砖瓦厂租来10亩地种植广玉兰、紫薇等苗木,并尝试园林苗木经纪人的工作,目前,他已顺利完成广玉兰等苗木销售收入20余万元,获利2万余元。预计李华今年的收入至少在3万元以上。今年,合作社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富裕起来,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对社员实行免费提供苗木和包销苗木的办法,让社员最大程度地降低市场风险,获取稳定收益。今年合作社免费向社员提供优质苗木5万余株。一年来,在支部党员的带动下,合作社所在的计划村今年新增园林绿化种植户30户、新增种植面积200余亩,带动外村新增园林绿化种植50户、新增种植面积500余亩。合作社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为政府分忧解难,帮助46个农户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100余人,并使他们的年收入分别达到6000-18000元/人。由于党组织内种植经营的能人多,通过和党员能手紧密联系、交流学习可以获取更大的收益,社员中要求入党的群众越来越多。合作社社员闫文英,在合作社党支部的帮助下,一年获得纯收入1.8万余元,现在她虽然已有40多岁了,毅然不顾旁人的议论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

3、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合作社成立以后,让同业人员相对集中,使党员双带标兵拥有更大的作为空间,带领更多的农户走上致富的道路。农户张世宽因为不懂技术,他所种植的广玉兰无人问津,在家里急得团团转。党员覃拥军了解到情况后,安排专人上门帮他指导种植技术,还利用合作社的销售渠道帮助他销售100多株滞销苗木,一举获得了5万余元的销售收入,受到群众好评。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毕业见习报告提纲

经过二年的大学学习在有几个月就毕业了,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我来到了辉南的一家花莆基地实习,经过这次实习使我花卉的栽培,管理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花卉的种植发展趋势有了初步了解,并通过这次的外出实习对我的耐力进行了一次考验。在实践过程中,听取了园林处人员的实习安排。安排好后,在园林处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镇区的花木场进行参观,对实习项目有了实质了解,通过几天的实践操作,并且在专业的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工作,其中包括了对种植植物的栽培方法,淋水管理以及花场种植调节,使我对花卉植物的栽培方法以及淋水管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最终使自己对花卉的种植与管理更加合理,更加具有科学性,使植物的生长更加茂盛。除了在工作实践中有了一定的成果外,在平时的人际交流和工作过程中,都能够与员工和谐共处,互助互爱。在与公司员工交流时,能够认真听取他们的看法,虚心请教花场内的专业人员,遵守花场的规章,准时上班,不迟到,听从专业人员和主管的安排。通过几天的实践操作后,使我慢慢地熟识了花卉行业的程序。三天后,通过花场的人员的再次指导下,使我对部分的名贵花木的栽培与管理要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会了花木的栽培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后,在月号---月号期间,在园林处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个体花场进行个人的现场实践以及交流,在通过当地花场的专业人员的指导和交流下,继续学习花木的栽培与管理,以及现场地进行鉴别花木的病虫害,从而作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使花木能够正常生长。在工作的同时,通过与花场的专业人员的经验交流,从中获得了大量的栽培和管理方法,实践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栽培好花木,管理好花木的最基本的要领和花木的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以及肥料的合理使用,农药的合理运用,使花木的美观不受损害以及使花木旺盛生长。花场人员带领我们进行百合花的栽植。

百合花的种类很多,花色丰富,花形多变,花期较长(自春至秋),具有浓香,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百合花既合适盆栽观赏,又适宜于地栽作切花,地下鳞茎还可供食用和药用,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百合花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原产我国、日本、朝鲜等,性喜湿润、光照,要求肥沃、富含腐殖质、土层深厚、排水性极为良好的砂质土壤,多数品种宜在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中生长。

栽种百合花,北方宜选择向阳避风处,南方可栽种在略有遮荫的地方。种植时间以8-9月为宜。种前一个月施足基肥,并深翻土壤,可用堆肥和草木灰作基肥。栽种宜较深(一般深度为鳞茎直径的3-4倍),以利根茎吸收养分。北方如栽种太浅,冬季易受冻害,并会影响根须和小鳞茎的生长。生长期间不宜中耕除草,以免损伤根茎。若有条件,可在种植地面撒一些碎木屑作土壤覆盖。这样,既可防止杂草生长,又可保墒和降低土壤湿度,以利鳞茎发育。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林园艺专业暑假社会实践汇报材料

作为一名大学《现代园林园艺设计》专业的学生,我在学校学到一些关于花卉方面有用的知识,在漫长的暑假,我觉得自己不应该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娱乐和休闲之中,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所以我决定运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花卉方面的知识,亲身去探索和了解自己家乡“维西”出名的经济花卉项目“兰花”。在假期之中,我走访了几家有名的养花大户,到城里政府投资建设的兰花交易市场观看兰花交易的过程和情况,并询问了市场里卖花的普通花农和维持市场秩序的工作人员。通过这短短的20多天里,我发现了许多自然,科学,艺术方面神奇的知识,也了解到社会广大基层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困难,也下定决心在将来大学毕业之后的时间为家乡“兰花”事业做一番努力,使“维西”兰花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为家乡经济建设贡献出一份自己应尽的绵薄之力。

兰花是花卉众多类型中比较独特的一类,它的种类繁多,地域分布广,形态各不相同,开花时间也不一样,主要以春季三月开花的品种为主。云南因气候温暖适宜花卉生长的环境和花卉种类齐全而被称为“花卉王国”。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隅,迪庆藏族自治州西南端,东与香格里拉县隔江相望,东南与丽江市玉龙县接壤,南与怒江兰坪县相连,西与怒江州贡山县、福贡县为邻,北与德钦县衔接,国土面积4661平方公里。县城保和镇距省府昆明737公里,距州府香格里拉219公里。境内最高海拔为碧罗雪山的查布朵嘎4880米,最低海拔是维登的碧玉河1480米,海拔高差3400米。

维西资源富集,素有“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称,被誉为“兰花之乡”、“药材之乡”、“天然杜鹃花园”和“滇金丝猴的大乐园”,特别是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维西生物多样性特征突出,是滇西北动植物基因库之一,境内不仅生活着滇金丝猴、小熊猫、羚羊、云豹、金猫、雷豹等国家级保护动物,而且还生长着兰花、杜鹃、龙胆草等360种名花奇卉和红豆杉、秃杉、榧木、珙桐等多种珍稀树种。维西兰花更是一枝独秀,其树形优雅、花香幽久,奇花、名花倍出,深得爱兰者的赞誉。

兰花属于观赏类植物,并不具备药用价值,也不能用于生活用途。它主要用于室内环境的装饰,开花时能散发奇特的香味,可以清新空气和缓解居住者工作疲劳和压力。著名的花卉王国—荷兰每年的花卉收入中,“兰花”占到了15%左右,而我国的“兰花”出口收入在花卉产业中站的比例却很低。2002年~2006年间,受社会喜爱“兰花”人的买卖,维西“兰花”价上升很高。有许多全国各地的“兰花”栽种着来到维西购买自己喜爱的兰花品种,他们的到来拉动了许多维西农民种植兰花和寻找新的兰花的热情,也推动了维西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扩张。但是维西的兰花交易市场建设的不完备,许多买花人都是直接通过推销人的介绍到花农家中购买。由于山区道路建设质量差和受信息传播的限制,许多花农不了解自己家中兰花的价值,出现了很多上当受骗,低价销售的现象。在假期中,我到县城几个兰花交易市场考察,到多家熟悉的花农家中参观,了解到许多的知识和问题。

在花价上涨的几年之间,许多当地的老百姓也加入到兰花的栽培和交易中来。山上的野生兰花基本被人挖完,每天早上许多农民背着箩筐到附近山上,以前他们找的一般是菌子活着一些有用的药材,现在他们更希望的是能够找到几株兰花。不得不说兰花改变了他们一些生活,也增加了他们收入,但是短短的纪念之间,山上的兰花被洗劫一空,森林的精灵就这样消失在经济的风暴里。维西的兰花大多被购花者买走之后,差的可能被丢掉,好的带到其它省市,当地的兰花相比以前大量减少。再加上大多数花农缺乏养花经验和技术,导致大量病虫害的发生,兰花已经像其他珍惜动植物一样需要保护。尽管现在政府和许多养花人也认识到危机,开始保护兰花的行动中。受百姓观念的限制,不可否认兰花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生活的提高。但是花毕竟是自然地精灵,我们应该爱护它们,它们是大自然赐予我们至高无上的宝物。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维西的兰花产业直接受到波及,来维西买花的人少了,兰花的价格也下降很多,本地许多花农投资出现亏本,花农手中大量积压导致许多品种不是很好的兰花不能得到系统耐心的照顾而死亡。兰花作为一种植物,它所具备的是观赏价值ihe艺术价值,而社会的人为炒作把花的价钱提的很搞,就像没有打好地基的高楼大厦是经不住风吹雨打,迟早会倒塌的。许多人买花是为了送人,达到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而辱没了兰花的品质,我觉得这是不好的一种社会现象。

维西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科学技术落后,很多有用的花卉,药材,树木没有实现真正的产业化生产,政府的扶持投入有些也未能真正用到农民增产致富手上。而导致许多贫困地区人民对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产生误解。我觉得要想使维西花卉产业真正做强,做大,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投入,也不能听天由命等兰花再度被社会炒作,我们需要的是自力耕生,靠自己的双手和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技术把兰花信函也实现恩正的现代化,绿色化的生产。通过这短短的20多天,我发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在今后的学校学习中,更加努力的学习花卉方面的知识,同时不断完善身上的不足,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转型期民办高校园艺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摘要:本文从转型期民办高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入手,提出了“六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对“六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实验课、教学实习、实践课、实训课、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进行了详细论述,对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层次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转型期;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根据教育部统计公报,民办高校在校生数已占到全部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1.9%,比重超^了[1],说明近20年来民办高校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民办教育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重要的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各级政府要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重要的工作职责”。由此可见,民办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但是目前从整个高等教育层面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已进入转型期,正在进入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方式转型的过渡阶段。在这个关键的转型时期,我们必须认识到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目前对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措施不力,还是沿袭原有挂靠高校的办学模式、教学大纲及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更缺乏创新培养模式[2,3]。在这方面,许多公办高校探索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线,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如李子军等提出的构建研究型人才学“四主线二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倪师军等提出的“基于三大平台培养大学生三种能力”的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杨志平等提出的构建从“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创新”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李保云等构建了植物生产类“三层次、模块化”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均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目前,民办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较少。为此,我们以园艺专业为例,提出了实验课、教学实习、实践课、实训课、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对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保障体系的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高了应用技术型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民办高校园艺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规格与定位

民办高校园艺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知识,掌握较熟练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果树园艺、蔬菜园艺、观赏园艺、设施园艺等方向领域从事现代园艺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园艺专业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园艺专业注重“厚基础、重实践、宽口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具有基本知识和理论、熟练的基本技能、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园艺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园艺植物生产全过程、管理和科研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要求: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与园艺生产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掌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遗传学、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力要求:掌握园艺场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技能;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表达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3.素质要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4.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为园艺学,核心课程有蔬菜栽培学总论、蔬菜栽培学各论、果树栽培学总论、果树栽培学各论、观赏园艺学、设施园艺学、果蔬贮藏加工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

5.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见表1。实践教学总学时为1348学时,占总学时的比例为48%。

二、“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专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园艺作物的种类与分类、生长发育与调控、园区规划与管理、良种繁育与选种育种、设施栽培、采后处理、果园、菜园年工作历的制定等生产全过程,了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初步知识。摒弃“黑板上种蔬菜、栽果树”的理论讲授,构建园艺专业“六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图1)。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践体系、综合实训体系和毕业实践体系构成,重点体现在六个方面(六位一体),在时间跨度上大致是由低年级(1―2年级)向高年级(3―4年级)伸延,在实践的深度、广度和实际应用范围上也是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逐步形成由浅入深、由室内分析验证到生产实际应用,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课程实践体系的特点

1.课程实验中基础课实验有基础化学实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植物学实验、化学实验等,在第1―3学期开设;专业基础课实验,有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农业气象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农业微生物实验、遗传学实验和土壤肥料学实验,在第3―5学期开出;专业实验如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统计及田间试验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果蔬贮藏加工等课程的实验在第5―7学期开设;其他如设施农业、果树和蔬菜3个方向选修课则分别在第6―7学用开设。基础课实验主要是进行分析测试、以验证理论,掌握试验研究的基础知识和方法;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实验的任务则是配合专业课,解决理论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并逐步为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2.教W实习包括植物学、农业气象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和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实习,在第2―5学期执行。集中在校内完成理论和实践课中季节性强的实习内容和参观调查,如进行病虫害情况调查、农业气象观测、园艺作物种类识别、物候期观察和教学标本制作。

3.园艺专业实践课是结合园艺作物生产特点而设置的一门实践技术课,集园艺学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于一体,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总学时240,在第3―7学期开出,内容包括果树、蔬菜、设施园艺的生产与经营,课程综合了基本技能和各项操作技术,三者有机融合,组成园艺作物生产基本技能的主体。

(三)生产实践体系的特点

生产实践体系包括实训课和实践课(包括社会实践)。实训课从大二开始每个学期80学时;实践课在第4―7学期进行,每个学期64学时。根据蔬菜、果树的生产季节安排学生在校内基地从事园艺作物的生产管理,对周边地区园艺作物的生产状况进行调查,参观科研、生产基地,开展园艺产品市场调查和分析。通过训练,较系统地掌握生产管理技术。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2―3年级,主要是利用假期结合农村园艺作物的生产实际开展社会调查和科技咨询,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指导生产,解答园艺生产者提出的技术问题,了解农业发展和对专业技术的需求。

(四)毕业实践体系的特点

包括毕业实习和创业教育,安排在第6―8学期,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因人而异,力求毕业论文与经济建设和农村实际相结合,分类开展科学研究、生产实践调查总结、专题调查和示范推广。毕业实习在第8学期进行,时间8周,安排学生到科研单位从事试验研究,去生产基地从事实地生产和科技推广应用,熟悉园艺作物生产、采后处理、贮运加工和上市流通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强化训练,努力提高毕业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

毕业论文要求全员进行,毕业实践则一部分到招聘单位锻炼,另一部分进入生产管理环节,实行“模拟承包制”,给学生分地块,让其自己种地、施肥和栽树,自己管理,明确责任和义务,承包到人、到组,放手让学生参与生产、管理和经营决策。按农业产业的特点,划分为三个模块,学生以其中一个模块为实习的主要内容,兼顾其他一个或两个。三个体系之间相互衔接,彼此协调;在时间跨度上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延伸,在深度和广度上由简单向复杂,综合发展具有梯形结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实践教学的层次性(阶段性)

第一层次(增强感性认识阶段):主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一进校就接触专业。内容上安排种类识别、基本农事操作,使其了解农作物的种类、生长发育过程、生产用具、园艺设施和园艺植物的生产过程。

第二层次(培养基本技能阶段):在2―3年级采用教师示范和学生反复训练某些项目(如蔬菜的育苗、果树的嫁接与修剪等)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技能,对难度较大的关键技术,如果树整形修剪、蔬菜育苗、日光温室等设施的设计与建造、花期调控、果树施肥技术、花卉的插花艺术等给予示范教学,然后让学生反复训练,做到既有示范又重训练。

第三层次(技能熟练提高阶段):本阶段在学生学完专业主要主干课程后的3―4年级进行,重点放在系统、连续地从事主要生产季节不同类型园艺作物的全程管理和理论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上,即发展综合技能。通过种试验田、建标本园等形式组织教学,让学生自主管理,结合教师指导独立完成生产任务。

在民办高校的转型期,构建“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另一方面,使学生贴近生产实际,更具有真实感;第三,更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学生的毕业率、学位率和就业率明显提高。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园艺专业土壤肥料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 对园艺专业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强化实验课程设计、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开展综合性实验、加强课程衔接等方面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艺专业 土壤肥料学 实验教学 改革探索

土壤肥料学是园艺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开设为园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土壤肥料方面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在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对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园艺专业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在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方面进行的几点尝试进行分析总结,总结出保证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几点要求。

1传统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以单个实验项目为主,不注重各实验项目的衔接

传统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以相对独立的单个实验项目组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不利于学生专业思维训练,利用土壤肥料学实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强化。

1.2与专业实验结合得不够紧密

以单个实验进行的土壤肥料学实验,与其他专业课程结合得不够紧密。传统的土壤肥料学实验通常是一些养分含量的测定,如酸碱度测定、土壤氮磷钾含量的测定,这些实验相对独立,学生做完实验后对所做实验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并无清晰的认识,可以用来解决哪些园艺专业问题也不清楚。

1.3实验效果不佳,学生开展实验的主动性差

传统土壤肥料学实验主要以课内实验为主,即教师安排好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学生直接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主要按照实验指导手册步骤操作,缺乏对实验的整体思考,基本是实验做完了就结束了,对所做实验的目的意义、要解决的问题几乎没有清晰的认识。除课内实验外,学生基本没有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的积极性。

2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尝试

2.1强化实验课程设计,增强实验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在课内实验中要求学生将样品采集实验与后续成分分析实验联系起来,用样品采集实验收集到的样本进行后续的水分含量测定、酸碱度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氮磷钾含量测定等实验,并用后续的实验数据对所采集土壤的养分含量状况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土壤肥料学实验有一个系统性认识,理清实验项目间的逻辑关系。

2.2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开展综合性实验,激发学生实验主动性

增加综合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实施全过程,将土壤肥料学实验与栽培实验、植物生理实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完成土壤样品分析实验、肥料施用实验、植物营养实验等实验项目,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取得更为直观的实验结果。

首先是学生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专门安排学时让学生讲实验方案,其他同学对方案提出意见建议。一个土壤肥料学综合实验设计通常包括土壤样品采集、分析、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学生通过实验设计不但将土壤肥料学涉及的实验串联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将土壤肥料学实验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锻炼了学生用土壤肥料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积极性非常高,设计过程中同学们不但阅读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还经过了反复的小组讨论,最终提交的方案几乎都是可操作性较强的详案,课堂上对方案的讨论同学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每个小组陈述完方案后,其他同学都针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的地方积极提问和建议,老师也参与讨论并提出建议,陈述小组则认真解答并记录意见建议,课后每个小组再结合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完善,使方案更具可行性。老师对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再次审核后,就可进入实验实施阶段: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内容向实验室申请仪器、药品、材料和场地,实验室作好相关准备后,学生即可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开展相应实验。经过两届学生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实践证实,这一过程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主动开展实验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2.3加强课程衔接,提升实验的连续性和专业性

土壤肥料学实验作为园艺专业的基础实验课,通常与其他专业课程实验有紧密联系。如前面提到的W生自主设计并实施的土壤肥料学综合实验,通常涉及植物生理、作物栽培、分析化学、生物统计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为保证实验进行的各个阶段学生都能得到持续有效的指导,通过专业教研室教学研讨,与其他课程教师进行合作,加强课程间的衔接,涉及其他课程的实验内容由相应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这不但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还能提升实验的专业性,使土壤肥料学实验与园艺专业其他课程实验结合得更紧密。

3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几点要求

(1)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不是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指导就结束了,学生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实验可能需要经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真正完成,需要教师在此期间给予持续的指导。

(2)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对实验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的综合性实验的开展,要求实验室必须一定程度上实行开放式管理,保证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

(3)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对教学研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与其他专业课程间的衔接度,任课教师间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实验内容、实验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入的教学研讨和合作,使各门课程实验紧密衔接,以实现对学生专业实验技能的系统性训练。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高等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摘 要:现代园艺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精尖人才。为了与社会需求对接,实践教学教改刻不容缓。园艺专业专项培训的改革,既满足培养专项人才的迫切需要,又实现了因材施教,是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精尖人才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园艺;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1 实践教学教改的出发点

实践教育是园艺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现今社会,面临企业对知理论、懂操作的技术型人才极度需求的现状,加大教学实践,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计划及方法的改革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1]。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2]。园艺专业是专业知识和应用型齐头并进的专业领域,园艺生产加工对于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更高,加强对园艺专业同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现代园艺产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3]。

2 园艺专业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掌握程度比例失衡 “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只有理论而不懂实践无异于只有将军而没有士兵的军队,这样的军队迟早会全军覆没。相当一部分学生过于专注理论课的学习,无视科研实验的重要性,只懂得“纸上谈兵”。造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掌控程度比例的严重失衡。甚至一些学生由于心高气傲,盲目自信,课堂的理论知识也不能够完全掌握,在实践中更是眼高手低,导致成绩的下滑,能力的缺失。以至于部分毕业生无法达到相关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率不高。

2.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所学理论课程的繁复多样等原因,使得实践教学的课时数明显被压缩,有限课时的实践课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完全领悟及理解,更无法谈对某一门园艺技术的掌握及精通。实践课流于形式,没有从根本上起到让学生从实践中发现与探索的目的。致使学生τ诮窈蟊弦邓择企业的适应性较差,就业现象不容乐观。

2.3 毕业生质量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 由于园艺课程的多样性以及课时数的有限性,使得每门课程所分配的课时数较少,不能使学生系统地学某一方向的课程,只能略知皮毛,无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而目前大多园艺相关企业的涉及面意味着企业需要的是,对某一方面或是说某一方向的知识掌握全面的毕业生,尤其渴求有一定实践操作能力或是参加过科研实验的学生。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达不到,无意造成就业率低的现状。

与此同时,由于应试教育,考试成为了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基于此,部分学生抱着“及格万岁”去面对学习,对于今后就业方向没有目标与规划,失去学习的激情与动力,致使四年本科的学习没有收获,毕业生基本的要求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质量不达标,成为了压低就业率的“主力军”。

2.4 教学培养模式单一,科研项目缺乏 目前大多数园艺专业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填鸭式”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兴趣性。学生自学时间、技能训练缺失,无法自助确立发展方向,自由选择研究方向;缺乏探讨式学习。同学之间思想与知识点的交流较少,团队合作与探讨能力较差;实践课程与科研项目较少,学生缺乏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机会。同时专业的指导教师及团队的缺乏使得部分科研项目没有足够的可行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4]。园艺专业的毕业生没有良好的岗位转移和适应能力,对于今后的就业造成一定的困扰。尤其缺乏像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吉林农业大学园艺系“模拟将经济技术承包”的改革与创新[5]。

3 目前园艺专业课程体系分布

3.1 大一:公共基础课学习 公共基础课是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共同必修的课程。主要分为三大模块: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自然科学公共基础课,实践课程公共基础课。此部分的学习虽与专业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现如今社会更加欢迎全面发展的有素质、有能力的高精尖人才。基于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现实社会现状更加贴近,所以此部分的学习不容忽视。公共基础课为学生后期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可以以这部分知识为平台,进行后期学习的探索,最终从这部分知识学习中获益。

3.2 大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这部分的学习是对公共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当然更重要的是对专业课程的一个初期探索与学习。所以这一时期可谓是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过度阶段。主要涉及的内容有数学、化学、生物生理、土壤、气象、计算机等诸个方面。其主要学习目标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发散性思维,掌握最为基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大三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而坚实的基础。同时相关课程的实验课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好奇心与兴趣,并且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实践出真知”,在亲自动手实验后,学生更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理解领悟,从而得出更加让其记忆犹新的感受,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对于计算机方面的学习,则更加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念。现如今社会高度发展,现代园艺也不断向信息化、技术化方面前进,企业更加需要掌握了一定计算机水平的高科技型人才。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及现代园艺企业的需求,开展计算机方面的学习就显得恰如其分了。

3.3 大三:专业课 专业课指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这部分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海南大学园艺专业而言,2015级的教学计划中增添了果树学、蔬菜学等课程,相应的减少了园林设计方面的部分内容,这也是与当今社会现代园艺企业需求进行一个对接的具体表现,以期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今后就业岗位的种种需求,同时可拓宽学生就业面,对于部分考研的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助力作用。当然,专业课的学习是学生在校期间的重中之重,对于今后发展的优劣起到不小的决定作用。所以,专业课程所包含的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理论、实践必备知识了解掌握的同时,也应与现代园艺企业需求相对接。

3.4 大四: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性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对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进行补充学习,最终获得独立的工作能力的一个过程。毕业实习对于学生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都是不可多得的一个时机,是学生进入社会之前的一个演习。当然,毕业实习也是实践教学形式的一种表现。

4 实践教学教改

“纸上得来终觉浅”,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无疑会让学生走入“纸上谈兵”的误区,只有经过实践才能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从实践中得到一些体会,并进一步扩充知识面,提高操作动手的能力,获得专业技能。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实践课程改革的急迫性。

4.1 第1~3学期 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科目,进行相关的实验实践活动。例如化学、生物学等的基础实验课必不可少。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具体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知识探索方式,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与认知。对于专业方向的课程,如果树、花卉、蔬菜、草坪等,应先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大致了解其实践所需的器材,涉及的知识点,并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为后续的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4.2 第4~5学期 由于现代园艺企业更加需要有专一知识的高精尖人才,所以在这一学期进行人才选择方向学习和教学,进行专项培训。

4.2.1 专项培训的目的 现代园艺企业需要的是“术业有专攻”的人才。结合社会需求,增加每门课程的课时数,在重点知识讲解的同时,尽量做到知识点的全覆盖。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6]。教师要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通过专项培训,达到学有所长,精益求精的目的。同时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及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2 具体方案 专项培训的内容分为两方面,即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具体采用“大组套小组”的开展形式。

(1)将专业分为果树、蔬菜、花卉、草坪4个不同的方向。每一个方向的成员组成1个兴趣组,共计4个兴趣组。

(2)每个兴趣组分为4~5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

(3)每个独立的兴趣组成员之间进行探讨学习。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对不同方向的兴趣组进行独立授课,成员进行统一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小组探讨,最后进行组间交流分析。以期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取得良好的教学、学习成果。

(4)兴趣组之间进行定期的交流。因为均属于园艺方向,所以兴趣组之间的学习内容会有许多的重合点。通过兴趣组之间的经验探讨,可以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去粗取精、取长补短,对于本方向今后的学习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启发,收到满意的成效。

(5)实践教学。根据海南大学最新出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农场之开心农场”项目,结合现有的土地及设备资源,采用以下方式的实践教学:每一个小组分配120m2的土地(60m2为一个单位),提供每年1 600元的资助费用,用以实践或实践教学所需工具及水电费;提供首次种植所需种子、有机肥料;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现场指导教学;小组之间对土地进行独立管理;定期进行组间探讨以及成果验收。

学生在实践动手管理地块的过程中收获经验,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及生理特性和栽培养护方式。边学习边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的学生的同时,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实习及工作打下基础。同时研究性学习也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动手的能力,挖掘学生探索发现、自主学习的潜能。

4.2.3 教学条件 海南大学建有农学基地,拥有足够的土地资源,并在进一步完善教学以及基础设施。同时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橡胶所等科研机构保持密切联系。

4.3 第6学期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园艺企业现状,掌握园艺发展方向、市场需求状况,寻求学习动力,在这一学期建议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以期实现校企合作、共同进步[7]。可由教师针对不同发展方向,带领学生进行相关企业的参观考察。学生通过企业参观,与基层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方面的学习与探讨,有利于解决原先遇到的栽培难点,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拓宽视野。同时与相关企业的管理人员交流,了解现代园艺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今后的就业前景,可就一些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进行思想互补,达到共同促进的效果。当然,也可将实习参观过程中的所见所想运用到小组的实践课程中,可以与组间成员及教师进行进一步探讨交流,更加有利于教学相长。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创造与思考的能力也在不断得以提升。

4.4 第7~8学期 大四由于要完成业论文的设计,所以第7学期主要进行相关实验,主要是学生与课题有关的实验室进行学习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部分实验器材的操作使用,了解实验药品的成分,学习文献资料的查找,提高实验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钻研能力,并且可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第8学期,作为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学生外出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或实训。在企业中学生会与不同的人员进行交流探讨及学习。从基础的植物培养到更高层次的管理,学生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会成为其进入社会并成功从业的一大助力。同时,与在校期间的实践课相比较,研究学习的方向更加明确,目的更加专一,学习的内容也更加精准。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探究

摘 要:该文介绍了园艺行业对园艺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分析了目前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简述了保证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正常运行的措施。

关键词: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也应及时适应新的变化,作出新的调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转型――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高等教育主要培养既具有大学层次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又具有从事相应专业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人才[1]。园艺专业是一个实践应用型的专业,其专业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较完整的现代生物学和园艺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宽厚的园艺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扎实而熟练的基本技能[2],具备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能适应园艺植物生产、园艺植物遗传育种、园艺设施规划与设计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3]。

在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在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均有其特殊之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创业目标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增强组织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4]。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学生认知社会、熟悉职场环境、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性教学环节[5-6]。然而,在偏重理论的师范院校开办非师范专业,特别是实践性很强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是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成为了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师范院校能否有效地构建和运行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师范院校园艺毕业生能否满足园艺行业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师范院校园艺专业本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本校园艺专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园艺行业对园艺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随着园艺产业的高速发展,园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剧增,对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也更高。新时期园艺产业要求园艺专业人才除了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扎实系统的园艺专业知识,并能够根据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还要了解本专业的先进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进行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7-8]。

2 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缺乏园艺类的专业教师 目前,师范院校的教师普遍拥有较高学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他们多数很少参加过园艺植物生产过程,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不够丰富,导致优秀的实践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学校招收的大部分园艺专业的课程教师,他们主要进行基础研究,缺乏过硬的实践技能和师范技能,使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出现相对脱节现象。

2.2 园艺实践教学与生产实际脱节 由于受试验田规模、环境季节变化、设备老化、经费短缺等条件的限制,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在实施专业实践教学时,多在室内进行,以教师讲解演示模拟为主。因此,学生缺少独立操作的机会,进而导致减少了动手锻炼的机会。而且,园艺植物种植和生产受季节变化和天气情况影响较大,在实践教学中很难使各项专业技能训练与园艺植物实际生产周期相一致,这种情况下的实践教学与真正的园艺生产实践存在很大的差距和脱节。

2.3 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园艺专业作为应用型很强的农学专业,要求实践教学在园艺课程教学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然而,多数师范类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分散零碎,缺乏过程质量控制,实践考核方式随意,大部分仍局限于撰写实验报告、实结和心得体会等方面。针对师范院校的自身不足,必须借鉴农业高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实现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园艺产业的要求。

2.4 缺少独立的实习基地 多数地方师范院校是以培养师范生为主,占用了大量的经费投入,而对于非师范专业的投入相对不足,要想在短时期内建立完整的校内实习基地是很不现实的。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偏少,实践教学场地有限,专业实践设备缺乏。此外,除个别园艺专业教师外,学校很多任课教师与园艺企业缺少有效的沟通与合作,进而导致校外专业实习工作难于开展。

3 师范院校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明确园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现代农业最具活力的一支,园艺产业凭借着其品种的多样性,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和作物生产的观赏性而成为最能体现农业现代化特色的一个产业。园艺专业本科毕业生获得的学位是农学学士,其培养是有较强的适应性、社会责任感和一定专业特长的应用型人才,要掌握较完整的现代生物学和园艺学知识体系,具有较宽厚的园艺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较扎实而熟练的基本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及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能从事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设施园艺、园林绿化与养护以及其他相关专业方向的现代园艺科技推广、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业务工作[9]。因此,园艺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解决园艺植物生产的实际问题,进而很快适应工作需要。

3.2 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3.2.1 确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指导思想 根园艺专业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围绕着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课程设计、教学实训、课程实验、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按照专业要求运行,摆正各个环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位置,理顺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关系,把培养服务园艺产业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10]。因此,园艺专业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较强的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3.2.2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

3.2.2.1 认知实习系列 认知实习是实践教学的感性认识阶段。在教学中,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果园、菜地、公园、绿化苗圃中去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在果园中讲授果树修剪,在菜地里学习蔬菜田间栽培管理技术,让学生眼看、口问、手动、思考,身临其境,亲自体验,增加专业认同感,稳固专业情绪。社会实践活动应该安排在每个暑假中,可以将对园艺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作为调查主题进行调查,以加深他们对园艺产业发展趋势的了解。

3.2.2.2 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验,是实践教学的基础训练阶段。师范院校教师有很强的基础学科理论水平,能很好地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图表的制作、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验能力。学生通过独立的实验,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3.2.2.3 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训练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园艺专业能力的基本环节,包括园艺学野外实习、毕业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通过与园艺企业合作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企业生产的实际操作、技术参数和要点、现代化设备和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方面,为其从学校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3.2.2.4 科研能力训练 科研活动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训练方法,也是高层次创新能力培养活动[11]。师范院校有很多高水平的教师,拥有很强的科研实力和条件,通过科研活动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限制和课余时间的不确定性,科研活动可以采用诸如协助教师搞科研、参加科技竞赛、毕业论文、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兴趣小组等形式来完成。

3.3 实践教学体系运行的保证

3.3.1 发挥坚实的基础课平台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性专业发展的基石[12]。师范院校一般在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等学科具有很好的师资力量和较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在基础课平台方面具有办农科的优势。因此,师范院校要充分利用基础实验课的教学,适当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要完善实验成绩考核体系,强化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13]。而且,学校要充分利用后起优势,购买先进的专业实验仪器和设备,创建高标准的专业实验室,以初步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

3.3.2 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基地是专业实习的主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充分调动基地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就必须要实现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建立互利共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14]。通常情况下,学校在增设园艺专业初期,学校会主动与园艺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基地保证了学生实习的顺利进行。然而,大部分师范院校的园艺专业平台建设基础薄弱、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社会影响力不高。因此,只有一些中小企业才与师范院校进行合作,这些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在接受学生的数量和对学生专业培训的支持力度上都比较弱。

3.3.3 聘任校外技术人员指导实践教学 为了缓解专业实践教师短缺的问题,学校可以聘任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教人员做兼职教师,定期来学校指导园艺专业实践,也可以聘任园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校外兼职导师进行专业实践指导。另外,学校派遣学生到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学校专业教师应该定期到实习单位进行学习交流,不仅能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也能加强校企合作关系。

4 结语

加强园艺专业实践技能,是当今园艺科学技术的必然要求。师范院校园艺专业不仅要利用其传统优势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基本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加强专业实践训练力度,提高其实践能力。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满足园艺产业的需要,进而促进师范院校园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电子显微镜在园艺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电子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并对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园艺专业学生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后自行操作,在仪器使用上,大部分步骤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操作完成,适合对学生开放;而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前处理涉及有毒药品和特别精密的仪器,所以有很多步骤不适合让学生自主操作,所以不适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进行开放。

关键词 园艺 大学生创新项目 电子显微镜

0 前言

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培养不单单关系到学生的自我发展,也影响到国家的发展。作为拥有大型仪器的测试中心,重点实验室应该给有新想法、有能力的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仪器条件。园艺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也是教育部和财政部的第一类特色专业的建设点。本文将分析在大学生创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对电子显微镜的利用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提高园艺专业学生创新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型仪器电子显微镜的开放方式的探讨。

1 电子显微镜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的应用

随着电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农学、园林、园艺等学科的应用越加紧密。①在园艺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中,可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生物膜、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可以利用扫描电镜对花粉,叶片气孔,腺体等的结构进行观察。②

1.1 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出现的问题

首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组同学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处理一般是以下步骤:取材―漂洗―固定―漂洗―脱水―置换―干燥―镀膜―电镜观察等步骤。③④⑤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前处理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由于是生物样品,所以取材时要做到“动作快、部位准”,但有的同学取材太犹豫,有的手指压到了材料,有的材料过大等等,不过通过反复练习可以纠正这些问题。

(2)由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所取样品的表面的要求十分严格,所以必须要清洗干净,否则可能导致错误判断或观察困难。另外,在样品清洗完毕后要在短时间内投入到固定液内,而有的学生间隔时间太长,督促后可以改正。

(3)由于大学生创新目的学生都为园艺专业的学生,而他们的课程比较多,而整个前处理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固定样品时间也根据其课程时间而有所延长。在具体操作上,有的同学药品安全意识比较低,而作为固定液的戊二醛是可以杀死细胞的,所以当有的同学将其弄到手上后,皮肤出现了变黄、蜕皮现象,因而有必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脱水过程中,用到的是乙醇的梯度脱水,由50%、70%、80%、90%、100%的乙醇各15分钟,而有的同学操作过慢,在更换乙醇的过程中,使得样品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过长,尤其是高浓度乙醇的情况下就导致乙醇快速挥发,而使细胞变形,影响实验结果,这个在上镜观察后十分明显,学生们也认识到了问题所在,有利于问题的更正。

(5)置换用到叔丁醇,而叔丁醇有一个特点就是熔点是25.3℃,所以室内温度低的时候就会凝固,体积大的降温较慢,但对于体积比较小的,换液用的针头、吸管等就很容易凝固、堵塞,使得试验不能正常进行,学生们通过加热使溶化后继续试验。

(6)干燥是在冷冻干燥器上进行的,由于容量有限,而有的同学由于在置换最后一步加入太多的叔丁醇,使得干燥时间延长,进而解决问题。

(7)由于离子溅射仪喷镀的是铂金,因为价格昂贵,所以只能由教师亲自操作。但在镀金前粘贴样品的时候,是可以让学生来处理的,但是也出现了问题:有的同学按压样品面积太大,使得上镜后,完整样品视野难寻;有的同学用力太小使得样品与导电胶接触不良,不能将电荷导走而影响到试验结果的获得。

(8)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过程中,由于是大型贵重仪器,开机、关机以及样品更换,为了安全起见不让学生操作,但对于样品的观察,在调好基本条件后,学生可以对样品进行观察,可以调节放大倍数,焦距,移动视野等。

1.2 透射电子显微镜试验出现的问题

透射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处理一般是以下步骤:取材―漂洗―戊二醛前固定―漂洗―锇酸后固定―漂洗―梯度脱水―浸透―包埋聚合―超薄切片―染色―干燥―电镜观察等步骤。

(1)取材、漂洗、戊二醛前固定、漂洗以及脱水所遇到的问题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相似。

(2)锇酸后固定中用到了锇酸,锇酸又名四氧化锇,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味的试剂。因为用到锇酸这种剧毒试剂,它容易蒸发,它的蒸气对眼睛角膜、皮肤、呼吸道粘膜等有伤害作用,为了安全没有让学生自主操作。

(3)包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配包埋剂时,有的试剂没有搅拌均匀,有的产生了气泡;由于皮肤接触包埋剂,可能会引起皮炎,所以需要格外小心。鉴于步骤复杂而且容易出问题,所以只能由教师亲自处理。

(4)超薄切片机也是精密仪器,而且超薄切片由于用到钻石刀也非常容易出问题,且价格昂贵,所以只能由教师操作。

(5)染色步骤对时间和外界条件要求十分严格,也没办法让学生操作。

(6)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上级操作较扫描电子显微镜复杂得多,且一次只能放1个样品,所以学生基本上不能独立操作,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1.3 总结

如上文所述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在大学生创新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可知,电镜是大型精密仪器之一,工作周期性较长、工作繁复。因此,若要操作好电镜,使结果得以真实记录,对于园艺专业大学生开设创新项目就显得至关重要。扫描电子显微镜,前处理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后自行操作,在仪器使用上,只有少数的几个步骤需要教师操作外,其他步骤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行操作完成。而由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前处理涉及有毒药品和特别精密的仪器,所以有很多步骤不适合让学生自主操作,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所以不适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进行开放。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设施园艺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摘 要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迅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结合现代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动态和社会对设施园艺产业的人才要求,针对高校设施园艺专业特点,就专业教师队伍的基本现状、培养途径与实践成果进行了思考总结,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设施园艺产业 教师 培养

甘肃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于2004 年取得了设施作物博士点,1999-2001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002-2005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园艺学科不断改革,推陈出新,学科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于2010年获得设施园艺、蔬菜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设施园艺学作为一个新学科,与本省园艺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甘肃农业大学设施园艺专业自2006年招生以来,为甘肃省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专门高级人才,这些人才遍布省内各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经营、销售等行业,推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这些都与专业教学团队的设立和专业教师的传授密不可分。如郁继华教授致力于甘肃省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制定产业标准,推行非耕地蔬菜种植模式,引领和指导蔬菜产业发展。常永义教授成功引进了红提葡萄,根据河西地区不同海拔及气候土壤条件研发配套的栽培管理技术,经过10年的推广发展,设施葡萄现已成为河西部分地区的经济支柱产业。

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是人才培养。甘肃农业大学设施园艺学科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具备基本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但由于仪器设备的老化,经费的不足,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很难有进一步突破,与国内其他高校同学科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何突破这种瓶颈,突出学科特色和优势,发挥更大的社会效能,是设施园艺学科负责人和每个教职工所思考的问题。针对我校设施园艺专业教师业务素质培养模式现状、培养途径与实践成果进行了思考总结,为专业人才的发展提供借鉴。

1 设施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1.1 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匮乏

近年来,我校设施园艺专业同其它专业一样,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而教学资源硬件与软件的增加速度远远不及,教授忙于科研任务,无暇顾及本科教学工作,在高校教学中表现最明显的是青年教师上讲台,把青年教师当作上课的工具。设施园艺专业中,不管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还是专业选修课,理论体系庞大,实践技能丰富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当然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同r还应该掌握合理、灵活的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虽然多出自品学兼优的硕士研究生,拥有较好的学历基础,可能在某些学术问题上很有造诣,但是还没有经过专业教育训练,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青年教师容易出现不知如何处理教学问题,混淆教学与研究,混淆讲授与学习等问题,仅仅把既定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不会合理有序地安排、组织教学,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很难去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心理等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仅仅局限在知识的灌输与接受,而不是讲解、剖析与吸收,这样一来,教学效果是很难保证的。

1.2 课程体系配套性差

本专业主要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学时在38.6%以上,教学效果良好。青年教师掌握和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知识较丰富,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暴露出专业知识面狭窄、实践动手能力偏低、教学过程中创造性较弱等问题。如“设施果树栽培学”、“设施蔬菜栽培学”、“设施园艺学”、“园艺设施学”、“温室设计与建造”等课程是园艺专业必修的学位课。由于青年在理论教学活动中,和学生的交流方式较为单一,课后师生交流甚少,属于一种“平面式”教学,同时多媒体授课中多媒体制作质量差,不能将生产实践中的新理论、新方法、栽培中新品种等及时更新入课件等问题,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1.3 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空间狭窄

经典式教学是指以全国统编教材为依据,教师以“引经据典”的模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而设施园艺作物栽培所使用的教科书普遍过于陈旧,虽然基础理论知识一成不变,但最新的科研成果、科研动态介入太少,教科书版本较多,不同的教科书编写者有不同的学术观点与理念,采用单一的教材使学生了解的观点、理念过于单一,也制约着学生的学术视野。另外,对整个课程教学任务的分配也存在不合理之处。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学生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把学习作为一项枯燥的任务来完成,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高。

1.4 学生对实践操作环节掌握不够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最基本的教学规律,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实践场地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进行理论教学,而无法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例如,设施蔬菜栽培学中蔬菜品种的识别、枝芽特性观察、设施蔬菜物候期观察等验证性试验需要有较好的实验教学基地来支持。围绕设施、蔬菜果树栽培实践教学,学校已建立了20余亩校内实验教学基地,建造了现代化温室,保存果树树种资源百余种,为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兰州市滨河路规划与建设使实验教学基地毁于一旦,而校外教学基地存在很大的缺陷,与农户以及研究单位联系的教学实践基地不仅存在地域性限制,而且随着目前果园经济效益显著、成本投入高,很难为学生提供练手的机会。所以把学生的动手实践基本变成参观实习。把田间地头直观教学变成“黑板上种菜种树”,对设施园艺植物生物学性状观察、田间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等田间实验都搬上黑板,不仅使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更降低了教学成效。

2 设施园艺专业教师业务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设施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前提,不断进行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包括课程质量督导、实践教学创新、青年教师培养,科研反哺教学多个方面,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健全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结合教育教学特点进行自我培训,综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2.1 教研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督导

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监控体系;实行课程组授课计划,杜绝调停课现象;执行学院领导、系主任、学院督导不定时检查、听课计划;发挥教授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主讲教师负责制,由教学经验S富、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师并组成教师组,进行教学、教改;实行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术报告制,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完善知识构架和应用能力;实行学科交流互动制,教师之间互相听课,集体备课,团队定期学术漫谈,促进学科动态交流。鼓励教师参加讲课比赛,争取2年内有1-2人获奖。同时采用分段式教学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通过派教师外出听课,组织老教师督导深入课堂听课等方式,充分借鉴各种先进教学方法,“拿来”与创新并举,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2.2 鼓励青年教师加入研究团队,发挥团队优势,提升实践技能

设施园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理论基础来源于生产实践,同时也要求运用其理论指导园艺作物生产实践。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通过科研项目引进、培养、聘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团队教学经验交流与学习。充分利用学科点的专家院与科研内容相结合,既便于整合有限的科研资金建设专家院,又方便教学团队的科研工作,促进团队交流,提高科研素质。融入科研项目,将科研经费投入到专家院的建设中,促进科研的深入、研究成果推广。通过积极参加学校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社会应用实践,广泛参与国内外同行交流学习,强化教学队伍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研发能力。

2.3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目前本专业教师共有12名,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共198人,生师比为22.9:1。以建设双师结构学科为目标,引进人才,依据学校进人计划,争取每年引进高学历人才1-2人,或外缘高学历专任教师1人。在五年之内使专任教师人数达到35人;组织师资培训,培养到位。完善考评机制,制定学科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增强教师成长驱动力。通过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有经验、有责任心的老教师作为导师,加强青年教师在教学、实验、科研等方面的业务熟悉程度,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掌握基本教育教学技能,尽快适应当前教学、科研需要。

2.4 突出本专业发展选题,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培养

结合我省实际,继续支持发展设施园艺优势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以及现代农业科技进步、基础农业设施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培训项目,切实申报重要、急需、紧缺的人才培训项目。因此,学校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鼓励参加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多元平台与同行专家沟通,交流过程中提高业务水平。根据课程需要,培养双语教学教师,通过招收培养的留学生,加强青年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意愿,以年轻人的视角拓展专业思维。每年有计划地设置进修培训项目,培养选拔一批极具发展前途与潜力的青年教师,创造条件和机会选送他们到校外、国外接受进修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