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8 03:50:10
导语:在园艺方面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要: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针对其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通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及改革考核办法,来强化教学效果,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是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园艺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原则,修订了适应学分制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园艺方面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园艺专业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农业效益化和都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现代化园区的组培项目的数量迅猛增加,同时,新兴的组培企业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结合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和生产实际,缩短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需求的差距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和适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改革和完善园艺植物培养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和条件,合理构建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特色,可以有效将企业实际工作环节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园艺专业人才的目标。
二、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在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1.教材编写难以适应现代教学模式。在编排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材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通过全面编排学科包含的所有知识点的方式来保证教材内容的完整性和学术性。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材内容太过详细,教师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而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生硬的传授灌输,从而减少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的积极性,直接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失去兴趣和信心。这种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方式相矛盾。而这种教学方式所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2.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是以教师为主。通常情况下,教师在上课之前事先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并设置好具体的实验流程。在实验教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教师设置好的实验流程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一般来说,传统的实验方法无法真正发挥效力,因为植物组织培养以实验技术水平为发展的根本,其侧重于实验者实践能力,对操作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植物组织培养在教学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技能,在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学生自我实践提升植物组织培养技能,进而体现出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宗旨。
3.传统教学模式难以实现教育目标。传统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目标的定位相对较低,只是简单地要求对知识和技术的一般性认识和了解,缺乏对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深入性探讨和研究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园艺植物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模式也比较陈旧。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下,学生只能了解到相对空洞的理论性知识,更无法达到现代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尊重课程本身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积极采用多媒体等新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知识的认识。
三、提升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效果的对策
1.合理规划理论教学内容。在信息无比丰富的知识爆炸时代,学生从来不满足于单一知识的学习。当下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掌握有效学习的能力,还要学习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扎实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要求,还提出了领会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用技术的要求。另外,学生还应对植物组织培养方面世界前沿的高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生活中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手段。(1)尊重学生实验活动的主体性。在新的教育教学大纲指导下,实验教学获得了革新,在实验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实验课程以小班制为基础,每班人数控制在25人以内,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缩短讲授时间,在对实验目的、要求、方法、注意事项讲解完毕大胆鼓励学生自主实验。学生根据教师对实验的讲解以及自身知识独立实验,在独立探究中自主解决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若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应主动向教师提问,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2)实施开放实验室制度。传统实验室由教师控制,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活动,实验活动的准备以及实验所需材料均有教师主导,学生的实验活动只是对教师实验示范的机械重复,在这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准确采集实验材料,不会科学构建实验流程,对实验的反馈也仅仅停留于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自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探究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为了实现现代化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进行基础实验训练,然后根据学生的实践能力全面开放实验室。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后可以进行课外实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实验。
3.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灵活应用。(1)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是现代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以遗传学、微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因而在进行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其他学科教学专业的问题为引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或者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课程导入,让学生对事件给予反馈,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在师生互动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2)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应该合理采用直观性较好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物直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直观形象的了解和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组织培养实验室,在对实物的实地参观过程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从而帮助学生深刻记忆设备名称和特征。再比如,讲解植物离体培养成苗过程等内容相对较为复杂而且耗时较长。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将实验整个过程制作成内容丰富的课件,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并加深实验过程的理解。(3)深入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的工厂已经十分常见,很多工厂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在工厂内进行蔬菜、果树和花卉等植物的机械化繁殖。植物的繁殖不再受到传统方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从而实现了工厂式的周年连续生产。植物组织培养对植物生长控制因子实现了人工调节,在可控制的环境内实现植物快速繁殖,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引入植物脱病技术,不但可以有效提升植物的质量,还可以提高植物健康繁殖的速度。总体来说,植物组织培养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4.考评方式多样化。考评直接反映出学生对《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的学习成效,如果教师只依据卷面成绩来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评价,那么就会让整个考评过程缺失客观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评的时候,就可以把多种考评方式结合在一起,并从多个方面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价,从而让课程的考评能够实现客观性和有效性。比如:教师可以把理论知识考评、实验考评、技能实际应用能力考评这三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并让它们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数划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方位的考评。
四、结语
随着我国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地不断提高和发展,大多数农林院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都将《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由于园艺植物形态变化相对较大而且种类偏多,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以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和理论为先决条件,并根据不同园艺植物的不同特点,从而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另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合理把控好授课重点,尤其是对植物组织培养专业特征的明确。
摘要:近年来,果树作为特殊的绿化树种进入城镇,已经受到城建、林业、园林绿化部门的关注,果树不仅能美化城镇,还能有效降低城镇的废气、粉尘、噪音等污染。一些道路、公共绿地、公园、小区等已有分布,在城镇绿化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果树园艺技术进行了若干研究。
关键词:果树园艺技术;研究探讨
0 引言
园艺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效益高,有利于解决就业、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在果树园艺技术广大同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进行了探讨研究。
1 设施果树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果树棚体问题
就现在的形式来看,棚体不通风,果树品种不多,授粉品种也比较缺乏,整形修理的也不够好。刻芽、拉枝等具体技术都不到位;农民配合力度不够,施肥量少,土壤也不够肥沃,这是果树设施栽培大棚存在的问题。
1.2 发展规模小,原始积累少
很多设施相对比较落后,且都以农民个体户为主体,专业不够精湛,农业销售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造成农产品不能成批量、有组织的销售到外面去。属于盲目生产,没有进行市场调研,设施也不全,所以很难拓展外地市场。
1.3 很多技术没有普及到位
例如栽培技术,设施设备技术等,果农有实战经验,但不能使用那些技术性的东西去进行生产。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技术推广难度比较大,技术人员又缺少实战经验,且培训也较少,理论与实际差距大,进而产生脱节现象,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1.4 产品质量有待提高,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迫在眉睫
设施内温度较高且空气不流通,会导致虫害越来越多,农药喷的次数也在增多,这就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要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无公害生产和技术的意识。无公害绿色果品的生产是当务之急。
2 我国果业发展对策建议
2.1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与优化果品结构
果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一方面,水果品种结构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做好不同水果品种之间的合理搭配,只有水果的质量好,竞争力才能增强;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应不断进行树种、品种结构的调整,在安排果品生产时,要在确保优势水果主导地位的基础上,扩大优良品种的覆盖率。
2.2 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进程
尽快建立现代果品产业化经营体系,将分散运行的水果种植业、产后处理业、贮藏加工业以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业和营销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并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体系,从而解决目前不断加剧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最终形成果品的种植业、产后商品处理业、贮藏加工业和科技产业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以迎接激烈的市场竞争。
2.3 提高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程度
目前我国应通过制定各种水果的质量标准,进行国产设备和引进设备的选型工作,提高各种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的程度;尽快建立与高档优质果品相适应的现代果品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和贮运体系;重点建立现代果品的贮藏加工业和果品采后预冷、分级、打蜡等处理体系,提高包装的档次,完善“冷链”环节,使我国果品的商品化处理率逐渐提高。
2.4 大力发展贮藏加工业
在贮藏方面,应重点研究各地名、特、新、优果品的时、贮藏保鲜技术,延长贮藏期;在加工方面,应据国内国外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者的喜好,增加加工品的花色品种.促使果品加工向深加工、精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方向发展,积极研制开发水果保健品,提高果品生产的附加值。
2.5 认真实施科技兴果战略,建立高标准的商品基地
科研和技术服务部门大力推广品种改良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合理施肥技术,应面向市场和果品产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实现果品生产良种化、无毒化,促使水果种植向最适宜的地区集中,树立一批我国的果品品牌,发展优质果和能适应国际潮流的绿色果品的商品生产基地。
2.6 积极稳妥地发展果树保护地栽培,培育果品生产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关于果树园艺技术
3.1 造树造林和保持水土技术
植树造林技术是根据树木种植的多少,树木质量的好坏,以及种植时间和种植方法来决定的。评价树木质量的高低是以树木的生长是否旺盛、树木的根系是否发达以及树皮有无损伤等为标准的。另外,树木的种植是全部种植还是分片种植是依据果树的特点和保持水土的需要而决定的。?
3.2 果树的管理
果树的管理技术指果树品种的筛选、果树的嫁接技术、果树的杀虫和果树的施肥等。选择果树的品种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盲目,选定适合本土种植的品种。果树的嫁接不能被动地接受一些果农片面的方法,要跟专门的技术员学习嫁接技术。杀虫要未雨绸缪,不能等到虫子蔓延了才去杀虫,杀虫剂要选择合适的。土壤的施肥时间要选对,施肥的多少以及施肥的品种务必把握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果树的营养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
3.3 温度与果树园艺
3.3.1 果树的低温和自然休眠的解除。落叶果树进行自然休眠是大自然物种长期进化的结果,落叶果树在进入休眠后,要想解除休眠就需要一定的低温量,只有这样果树才能正常的发芽、开花、结果。因此,必须先解除果树的自然休眠,才能对落叶果树进行加温栽培。如果果树的低温量不够,达不到需求,就不会自然休眠,在此时,即使采取保温措施,果树也不能发芽开花甚至结果,达不到想要的目的。
3.3.2 温度和果树的设施栽培座果多少的关系。果树的设施栽培是指为了提早使果树发芽、开花、结果,早早的占据市场,而创造的高于露地温度环境的栽培技术,目的是为了取得好的效益。事实上,通过设施栽培却出现了坐果率低的现象。一般来说,落叶果树的有效温度起点是4.5℃。在自然条件下,落叶果树在经历了低温条件解除休眠后,又因为气温的过低而继续休眠,在休眠期,落叶果树不断分化和发育。因此,要在果树解除休眠后,便立即采取加温的方法,倘若温度太高,温度升幅太大,都不能使果树健康生长。
4 结语
综上,通过对果树园艺技术的领悟,改进了果树的管理和培育技术。果树的健康生长需要科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产、丰产和稳产,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通过对果树各方面的营养诊断,可以及早发现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策略,保证果实的质量,满足人们的需要,增加广大果农的收入,是非常值得学习和推崇的。
摘要:园林植物是园林绿化中以其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对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关键词:植物配置;城市园林绿化;配置原则
0 引言
园林植物配置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的质量。植物配置要建立在能够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并根据美学要求,讲究艺术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融合与创造,以期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的美学效果。
1 关于城市园艺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
1.1 植物叶、色相结合
园林植物中有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有的植物叶色非常漂亮而且叶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紫红的紫叶李、红色的红枫、黄色的银杏等树种春季叶子是绿色的,到了秋季变成了黄色,甚是美观。观花植物如粉红的榆叶梅、黄色的连翘、绿色的黄杨搭配在一起花色绚丽,姹紫嫣红。这些彩叶树和观花植物组合可以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彩叶树也可以作为主景放在重要的位置,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彩叶植物的城市园林的应用前景在城市园林植物配置中,彩叶植物以其丰富构图、多变色彩、季相各异的特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大小城市都加大了彩叶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彩叶植物在城市园林生态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要层次分明
不同叶色、花色、高度的植物搭配在一起,色彩、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如1m高的黄杨球、2m高的榆叶梅、3m高的桧柏和10m高的杨柳进行配置,由低到高,四层排列,构成春季红绿,夏季浅绿深绿,秋季黄绿,冬季依然有绿色的树丛分层配置和色彩层次变化,无论是远观还是近看层次分明,色彩丰富,景观怡人。
1.3 要植物季相变化
植物配置要避免单调、造作和雷同的误区,要形成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四季景观各异的自然风光,使人们感到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按季节变化可选择的树种很多,如:早春开花的迎春、桃花、榆叶梅、连翘、丁香等。初夏开花的丁香各种灌木和草花。秋天观叶的红枫、银杏以及观果的山楂、火棘等;冬季翠绿的油松、桧柏、龙柏等常绿树。总之植物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当人们走在林荫道上,满目青翠、心旷神怡。善于利用彩叶植物色彩的季节变化在配置彩叶植物时应考虑树木花草的季相变化,使园林景观随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而变换。根据不同彩叶植物季节物候变化而产生的色、形、姿态等的变化,将不同花期、不同色相、不同形态的植物协调搭配,以延长观赏期。
1.4 和其他要素合理配置
在园林设计中除了植物这个要素之外,还有山、石、水、路、建筑等要素。植物在园林设计中是一个活跃的表现元素,但是只有植物没有其他要素的衬托就显得单调乏味。因此,在园林设计中,植物要和其他要素搭配才相得益彰,例如湖边植柳,草坪上置石,微风吹起,柳树婀娜多姿在湖水中映衬出倒影,小草在风中摇曳,犹如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花墙漏窗、借景障景、曲径通幽等造景手法,将园林要素和植物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人们置身其中流连忘返。
2 当前城市园艺设计中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2.1 违背因地制宜的生态原则
在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一味的追求一时的效果,在选择引进植物种类的过程中,忽视了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违反季节规律甚至生态规律进行植物的栽植,盲目的种植不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植物,结果造成引进树种失败或病虫害大量发生,植物在短期内死亡等严重后果,最终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2 单纯的追求效果
所谓园林绿化中的效果,也就是其美观性,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园林绿化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效果,而忽视了绿化的实效性。如在人口密集的中小城市,绿化过程中随意的选择多种植物进行栽植,且栽植密度大,使得本来就拥挤的环境显得更加杂乱,给人以“压抑感”,达不到“赏心悦目”的效果。
2.3 城市绿化结构单一,植物多样性体现不充分
在一些城市园林绿化中,植物种类虽然较多,但是植物配置单调,在层次、色彩和形式上无太大变化,很难体现园林绿化的艺术性。
3 如何解决城市园艺设计中园林绿化管理问题的对策
3.1 合理规划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是保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功能。城市园林绿化应该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范畴,全面考虑城市森林、公园、道路绿化及道路绿化等。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区,综合分析,合理绿化。
3.2 因地制宜
园林绿化要因地制宜,园林绿化要能体现城市特色。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在宜林则林,宜树则树的前提下,合理建设森林公园、林荫大道、街心公园等。将园林绿化与当地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建设有特色的园林城市。
3.3 强化管理
园林绿化建设的原则是“三分建,七分管”,在很多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由于设备落后,数量少,没有规范的管理措施等原因,导致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长期无人除草、修剪,导致绿地、花园等杂乱无章,或因病虫害等防治不及时而绿化植物生长不良。城市园林绿化,要制定详尽的养护技术标准和等级标准,建立完善的检查监督机制。培养一批专业的园林养护人员,提高养护水平,降低养护成本。
3.4 提高意识
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生态意识、保护城市绿化成果,争取全社会的支持。通过设立警示牌、标牌或通过广播、录像等方式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文化,培养全社会共同爱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形成全社会自觉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正朝着生态、节能等方向发展,给园林植物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园林植物的分层设置、混合栽种,选用合适的花木品种、树种姿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加强栽种过程的管理,才能真正提高园林绿化的整体效果。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于休闲娱乐场所的环境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现代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本文主要是对现代园林休闲建筑设计的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现代园林;休闲建筑
0 引言
园林园艺休闲建筑的设计对丰富园林景观和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人们也对城市园林的休闲区域环境绿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现代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良好的意见建议。
1 关于园林园艺在进行休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在规划方面,缺少相应的规划安排。
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园林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工程,也是一个园林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志。但是针对目前来说,城市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中都有或多或少地出现格局相对比较混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就是由于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现场缺少一定的调查研究,对建筑场所的面积及周边的环境不是很了解,只按照项目单位中的一些的要求及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相应的设计,进一步使建筑物缺少一定的灵动性,另外,设计人员没有对建设现场进行实际考查,在建筑物色彩搭配的过程中无法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建筑物建成后与周边的景色不能够融为一体,进一步给人一种生硬和混乱的视觉效果。
1.2 在建筑搭配方面不合理。
园林园艺休闲建筑的设计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提高人们休闲场所的环境,为人们的休闲娱乐寻找一片净土,但是建设的在休闲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主谓之分,但就目前大多数的园林休闲建筑来说,大部分都存在着主谓不明确的问题。有些建筑物的主活动区域空间相对来说是十分有限的,而附属休闲区域的空间却比较大,所以,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休闲区域出现空闲,但是活动区域却人员瀑满的现象,对空间带来了极大的浪费。
2 关于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的建议
对于一个好的园林园艺细线建筑设计来说,其能够很好的提升整个园林的文化气息,与此同时也能很好的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因此园林建设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不断的分析总结,进而使其能够研究出更加适合园林园艺的需要,并且通过对其不断的分析总结,进而研究出了几点园林园艺休闲建筑的方案,其主要是有着以下方面的内容。
2.1 关于园林园艺整体规划设计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很好的带动了园艺园艺的发展,对于一个好的园林园艺来说,能够使人更加感受到自己的气息。同时人们对于休闲场所的环境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在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现代化实行总体发展的趋势进行不断的规划,并且将现代化的信息能够完美的融合到园林园艺的额见着设计当中。在此之外,在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四周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调查,同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调查结果来对休息那建筑进行初步的设计。在设计完成之后,还要对其进行第二次的深入建筑现场的调查,以此来方便对设计过程中所存在着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同时也能够有效的保障休闲建筑施工完成之后能够更好的和四周的环境以及建筑物进行完美有效的融合一起,最终给人一种视觉上面的美感。
2.2 在园林园艺设计的过程中要将主谓进行分明?
目前在对园林园艺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现代人们对于园林园艺休闲场所的要求来对其进行设计处理。然而对于人们生活在现代这个社会中,其生活的节奏正在不断地进行加快,同时也经常的会使人们处在一个重压的状态之下。所以,在休闲园林园艺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轻松愉快的设计理念作为其准则。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人们的需要将人流量比较大的场所进行增大,然而对于一些人流量比较小的场所要适当的进行缩小,这样人们的进行休闲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拥挤的感觉出现。在此之外,在对园林园艺进行休闲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主要采光以及视觉效果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使休闲建筑能够更好的给人们一种接近大自然的感觉,同时也能够使其感受到拥抱大自然的完美感觉。?比如在对某市的园林园艺休闲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设计人员首先应该要建筑现场进行不断地额考量以及分析,并且要结合建筑工程的现场周围自然景观以及建筑物的特征来对休闲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此同时,在对园林园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设计人员必须要综合的考虑目前人们所面临着的生活压力大等情况,在对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采用全角度来对采光进行设计,从而使人们不管是在哪个角度上都能够更好的感受到以及充分的接触到阳光,使人们能够置身在大自然当中的一种感觉,并且也能够有效的是人们产生放松的感觉以及舒适人们的心里。
2.3 要丰富园林建筑设计空间层次
要增加设计景深,植物的枝、干、叶交织成网络,可形成一种界面,利用它可以起到限定空间的作用,使园种植物疏密相间、虚实呼应、高下相称,与建筑相互配合,呈现一种和谐美。我国园林崇尚自然,因此,建筑设计可采用自然形式以符合自然的情趣,材料可运用竹、木材、天然石材等。但竹和木材不耐用,天然石材价格昂贵,所以,可运用钢筋混凝土来仿造,以营造自然气氛,即将人工融于。在现代园林中新材料和新技术广泛运用,金属、合金、高分子材料屡见不鲜。这种情况下需要强调材料、质感的对比以及工艺的现代感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将人工与自然相结合,处理得当,便能得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3 总结
在对园林园艺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全面的思想来对其进行充分的考虑,与此同时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人们的感受进行综合的考虑,应该结合现代人们的休闲方式要求进行相应的设计,并且对建筑的融合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休闲建筑成为园林园艺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亮点。
摘 要:文章从微课程的内涵及特点出发,分析了“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策略
社会的不断进步使高校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大数据时代给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带来无限机遇,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表现出某种不适应性,合理利用大数据,电子设备及网络资源会大大提高人才培养效率。近年来,国家和各大高校逐渐开始重视微课程建设。
“园艺植物病理学”为园艺及植物保护专业的基础课程,在整个学科的专业课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该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学科[1]。笔者发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表现出诸多局限之处,亟须辅以新型教学工具,微课程的实施给此课程的建设和变革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因此,本文针对“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建设展开论述。
一、微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一) 微课程的内涵
目前,许多人认为“微课程”等同于“微课”,将二者的概念混淆[2],但笔者认为,“微课程”与“微课”有所交叉但又不完全相同,不可同日而语。“微课”是指依托媒体教学视频,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等内容而开展的趣味性强、针对性强且具有启发性时间较短的教学设计。“微课程”指针对某一学科或者某个专题而设计的微型课程,是一个涵盖微课的大的范
围。微课程以一系列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微课为主体,主要应用数字化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微课程不仅仅包含微课,还包含教学设计、课件、习题检测等辅助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讨论、教师点评等教学活动[3]。
(二)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课程时间短、所含的内容量较小、表现形式多样;第二,利用电子教学设备及数字化媒体,例如PPT、正式学习微视频、Flash作为教学平台[4];第三,趣味性强,参与性强;第四,利用率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总之,相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微课程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更易于被知识接收者掌握和接受,可以说微课程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二、“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课时压缩严重
“园艺植物病理学”是园艺植物保护专业的基础课程,但现在高校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课程课时比例加大,这就一定程度上压缩了专业课程的课时数量。近年来,“园艺植物病理学”相关的成果、观点不断更新,学生应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不断增加和丰富,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矛盾给“园艺植物病理学”专业教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5]。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成了该门课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合理利用微课程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理论教学方式单一
“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方式为教师利用PPT结合板书“满堂灌”教学,有些教师的PPT以大篇幅的文字为主[6]。“园艺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包含许多抽象概念及无直观印象的名词,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晦涩难懂,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通过对所教授学生的访谈发现,学生普遍认可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传统教学模式使得许多学生缺乏对此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往往感觉学习难度较大,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探索出趣味性、实用性更强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更扎实地掌握该门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此外,传统“园艺植物病理学”每次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学时,每学时45分钟,有研究表明,学生高度集中精力的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可见,传统45分钟甚至90分钟的教学并不一定能有效抓住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段来讲解重难点知识。微课程的短时教学恰恰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将重难点知识利用10分钟展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
(三)实验教学安排不合理
目前全国各大农业院校“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均已开设实验课程,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很多学校把理论教学安排在前半学期,实验课程安排在学期的期
末,导致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不同步,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现行的实验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缺乏科学性,目前“园艺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主要包括植物病害症状的观察、各类病原真菌引起的主要病害症状、病原特点以及病原分离与鉴定,需要采集大量的活体实验材料,但是实验材料及所用试剂往往均由实验员或教师准备,学生只是进行实验操作,这样导致学生缺乏对实验材料的理解。另外,实验课程教学以教师讲解实验原理与目的以及主要操作流程为主,学生根据教师讲解进行操作,最后撰写实验报告。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导致学生对实验原理及过程并不能完全深入理解,往往会不明所以,无法真正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此外,现行“园艺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考核方式基本是以提交实验报告的形式为主,学生为了能够撰写出数据准确的实验报告往往会抄袭或编造数据,课程效果很难保证。实验过程及实验报告基本不涉及对实验的思考与讨论,无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不利于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四)以教师为主体,缺少学生参与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尤其是高校教育,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普遍较少。一般授课内容及重难点教学只是由教师确定和设计,缺乏学生的参与,教学过程往往也只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学评价采用统一标准,针对性不强,很难因材施教。实际上,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学习难点各不相同。微课程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往往只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特点自主选择“学什么”和“如何学”,随时复习重点知识并反复学习难点问题弥补自身的不足。
(五)教学时间、地点有限
“园艺植物病理学”为园艺植物保护方向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现在,对于该门课程我国各大高校普遍的授课方式为利用1―2学期时间,开设30―40学时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课程学习期结束后,学生继续学习的途径较少,且缺乏和教师交流的机会,遇到疑难问题往往无从下手,走出校园后,这种学习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当代的教育应该以“终身学习”为最终目标,微课程的教学依托于电子设备、数字化视频及网络资源,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程的这一特点随时随地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的适用性更普遍。
(六)教师资源匮乏
“园艺植物病理学”涉及的课程内容较多、知识面较广,如园艺植物学、病原学、病理学、病害防治等,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仅有一名教师完成全部教学内容的讲解,但所谓“术业有专攻”,人毕竟精力有限,多数教师往往只对某一个或某几个学科和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因此,传统教学一个教师贯穿始终的授课模式很难实现教师资源最优化配置。微课程便可以摆脱这种限制,可以成立教学教研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研究领域及专长合理分配教师资源,如让专门研究细菌性病害的教师讲解细菌性病害,让专门研究真菌性病害的教师教授真菌性病害,让病害诊断方面有建树的教师讲解病害诊断等必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各个教师的专长合理给其分配任务,实现教师资源最合理的利用。
三、“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建设原则
(一)微型性原则
顾名思义,既然称之为“微”,时间必然不能太长,但对于“园艺植物病理学”这一原理性较强的学科,时间过短又难以完全将知识点讲解清楚。因此对于该门课程需要在知识点表述清晰的前提下尽量控制讲解时间,经过笔者对该门微课程的实践教学认为,“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时间控制在8―15分钟为宜。
微课程的“微”不仅仅指时间,内容的容量也要把握好“微”原则,切忌贪多求大,应该只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表述宜简单易懂、重点突出[7]。
(二)规范性原则
首先,微课程时间要求短,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因此教学内容甚至讲稿字数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正常语速下,人可表达120字/分钟,参考“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授课时间,讲稿字数不宜超过1000字。
微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教学模式,主要依托于视频呈现,因此视频背景要符合视觉审美,宜简洁,不要过于花哨,如用文字表达重点内容时,其和背景的色彩对比度要强。PPT制作要和所表达的内容相符合,“园艺植物病理学”相关名词、概念及理论的表达应尽量避免采用纯文字的方式,应该充分结合图片,形象地展示,并注意构图的艺术性和美观性。
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无法和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表情和眼神交流,只能靠听觉来接受知识,这对教师的授课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的语言表达一定要清晰准确,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语速不宜过快。此外,教师的语言应流畅、生动、易懂、趣味性强并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和启发性。
(三)完整性原则
上文提到,微课程不同于微课,不仅仅包含微课内容,微课程是一个完整的教学阶段。“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设计要从确定教学目标开始,包含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布局、教学情境的创造。此外,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被纳入其中,而现行的“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大多缺乏教学效果评价这一环节,这也是其他学科微课程创设过程的一个共性问题。微课程讲授过程中往往无法涉及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过程,教师往往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及课后练习,学习效果检测等方面不够重视,而微课程是一个完整的学习体验,在进行“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融入各个学习环节,加强课后辅导、教学效果检测及师生交流互动、答疑解惑等环节的设计。
(四)多样性原则
在进行“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设计时要充分合理利用各方资源。首先,要合理利用教科书及互联网资源,多吸取优秀微课程设计的经验。此外,微课程的制作也要综合利用各类媒介和资源,避免单一的文字资源,要根据微课程所要讲解的内容合理利用文字、图片、影像、Flash等资源。如在具体园艺植物病害讲解时可合理利用图片或感病植物标本进行直观展示;在讲解某一病害的治病过程时,可利用Flash动画模拟病原侵入及植物感病过程,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在讲解真菌性病原特点时,可选取有代表性的属配合游动孢子囊及孢子梗等特点形象地进行展示等。
(五)系统性原则
微课是一个将整体知识碎片化的过程,每一个微课重点涉及一个知识点,但微课程不仅仅包括整体知识的碎片化,还应包括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微课程所包含的各个微课不应孤立存在,各个微课之间要存在逻辑联系,要相互承接,相互关联,各个微课设计的风格和标准要在统一中求变化,避免各行其是,互不联系。
(六)学生主体性原则
微课程是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优质的微课资源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以满足学生的需要,解决学生的难题困惑为根本出发点。笔者认为,“园艺植物病理学”这门课程不应仅立足于园艺专业或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对有此方面学习需要的非专业人员也要予以考虑,在微课程设计前可分别对园艺或植保以及非相关专业学生进行访谈,依据各类学生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重难点不同的微课程,来满足各类学生的需求。
四、“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建设策略
“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的实施应涵盖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展示、教学策略运用以及教学效果评价四个过程。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是“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实施的重要前提。首先,要明确该门课程的整体目标,一切教学任务均应服务于整体教学目标,“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整体目标为通过对病理学总论及园艺植物病理各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诊断植物病害,掌握发病规
律,及时预防并能够实现病害治理。此外,由于每个微课程仅涉及一个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明确整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充分理解各个知识点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教学内容
“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需要教师区分课程的重难点及普通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如对园艺植物病害分类以及寄主、病原、传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等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和通俗易懂的概念可简单讲解,对如何区分病毒、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以及各种病害的防治措施等重难点教学内容要着重生动讲解。
(三)选择多样化教学策略
对于记忆型、概念型知识点,可以采用讲授性策略,这对于教师的语言功底要求较高,需要教师把晦涩难懂的概念、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给学生,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该知识要点,如讲解“黑霉病”、“白粉病”以及“垂直抗性”、“水平抗性”这一类的概念型知识点时,如果语言不够生动、易懂或缺乏引导性和启发性,只是照本宣科,对于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必然造成障碍。
对于园艺植物感病过程、病原侵染过程及具体病害的危害状况等实践性较强的知识点则应运用实例教学策略,充分利用动画、植物标本及实践实验教学来拓宽学生对该类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
(四)注重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评价的实施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还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均会起到良好的指导和检测作用,对微课程标准化、正规化发展均极为有利,此方面前文已经提及,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本文主要针对“园艺植物病理学”的微课程较之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设计的原则及教学实施要点进行了叙述。“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是适应素质化教学改革的优质教学资源和途径,但并不代表其可以替代“园艺植物病理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将其作为“园艺植物病理学”教学的辅助工具加以合理应用。由于水平所限,本文只是进行了浅显论述,尚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希望能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建设更加便捷、完善,应用范围更广的“园艺植物病理学”微课程。
【关键词】 中职教学;园艺专业 ;实践课;必要性;策略
中专主要以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故特别强调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本文以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为例,就如何进行创新教学进行探讨。
一、加强中专园艺专业课教学的必要性
1. 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条件更加优越,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绿色、健康、美好的生活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对城市绿化、美化的需求越来越大,艺术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培养园艺专业人才的园艺课程,应该顺势而为,应时而变,将传统的教学实践内容进行改革创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园艺实践型、创新型、高素质园艺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着力加大对学生园艺创新理念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是提升人才素质的需要。正因为定位失准,教法落后等原因,才导致所培育出的中专园艺人才的市场认可度不高。一是基础知识肤浅,基本技能较差。由于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定位和单一落后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实践操作能力不强,甚至于有的学生根本不会动手操作,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二是重专一技能而轻综合素质。传统的中专园艺实践课程一般只是注重园艺基础技能的培养,而在园艺市场营销方面却不够重视,导致这些人才对园艺市场运作流程、规律和发展趋势不够了解,更不会预测市场的发展变化,从而降低了市场竞争实力。
二、中专园艺专业实践课创新的策略
1. 科学定位,注重前瞻性。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需定位。中专学校应加强对园艺市场现状的全面深入了解、预测,从而准确地制订园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注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坚持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园艺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园艺人才,坚持把社会实际需要作为园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重要指南。二是坚持发展眼光,超前判断。在全面深入了解社会需求现状的基础上,要切实摸清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摸清人才需求变化的规律和基本趋势,注重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在准确判断未来发展后,迅速制订目标。
2. 改进教学,注重实践性。要摈弃过去那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坚持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园艺人才为目标,积极创新中专园艺实践课程教学。一是在内容上突出“实践”。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在园艺实践课程设置上,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置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可以将园艺设计、种植、修剪、管理和营销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扬长避短,着力在园艺学科中某方面特长培养上下重拳、出实招、谋实效。二是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实践”。中专学校应该坚持以园艺基本技能操作为主线,以园艺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特长能力培养为拓展,通过模拟训练、实践操作和实习锻炼为主要途径,着力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技能、特长和综合素质。三是在教学评价上突出“实践”。在中专园艺课程教学评价上,要将学生的园艺实践能力作为评价的重点,坚持以学生的市场竞争实力为主要指标,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以此引导中专园艺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性。
3. 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在园艺实践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注重园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的原则,采取多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方法,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的特长兴趣,确保学生在园艺行业的某个方面具备过人的本领。如,有的学生在园艺种植方面比较感兴趣,教师则可以重点在园艺种植方面进行培养;有的学生在花卉植物的修剪方面比较擅长,则可以将园艺修剪作为此类学生的主攻方向;有的学生在园艺的病虫害防治方面比较擅长,则可以将此作为此类学生的重点培养内容;也有的学生对园艺的市场营销感兴趣,则可以以此作为重点方向。
总之,加强中专园艺实践课教学的创新,是适应社会发展、改变教学现状和提升人才素质的需要。中专学校要用科学定位,注重园艺人才培养和教学安排的前瞻性,改进教学,注重实践。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坚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采用分层教学、分类培养等方式,切实做好“一专”与“多能”的结合,为培养复合型园艺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 从阳畦利用、小拱棚利用、大中棚利用、温室利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园艺设施在园田中的利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园艺设施;园田;利用
园艺设施是指采用各种材料建成的,具有对温、 光、水、肥、气等环境因素控制的空间里,进行园艺作物栽培的农业生产手法[1-2]。园艺设施是园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艺生产中,尤其是反季节园艺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 阳畦的利用
阳畦的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作蔬菜育苗和栽培,育苗多用于春季作风苗床,或用于作茎用莴笋、花椰菜、甘蓝的播种床;也可以用于花椰菜等种株之越冬栽培;还可进行春早熟栽培、秋延后栽培和越冬栽培。秋延后栽培的种类如黄瓜、番茄、菜豆、茎用莴笋、韭菜等。花卉栽培中主要用于一年生草花的育苗、耐寒性较强的宿根花卉或盆花栽培及舂季花卉扦插育苗。
2 小拱棚的利用
一是因小棚可以采用草苫防寒,与大棚相比,早春栽培可提前,晚秋栽培可延后,主要作物有主要白菜、菠菜、韭菜、油菜、芹菜等。二是春提早定植果菜类蔬菜,主要作物有番茄、青椒、黄瓜、茄子等。三是主要采用早春单育苗或与大棚及日光温室配合育苗。
3 大中棚的利用
3.1 早春育苗
采取多重覆盖方式,为露地早熟栽培提供秧苗。如在大棚内使用小拱棚、保温幕、地膜等覆盖物来保温,苗床安装电热线加温。
3.2 蔬菜栽培
有不同茬次安排。1年1茬(春到秋长季节栽培),即春季4月上中旬定植番茄、辣椒、茄子等,10月下旬拉秧。1年2茬(春茬早熟栽培、秋季延后栽培),即春季栽培1茬果菜或叶菜,一般在6―7月拉秧后秋季再定植1茬果菜或叶菜。1年3茬,多采用春叶菜―夏果菜―秋叶菜的模式。
3.3 花卉和果树栽培
可栽培菊花、观叶植物及盆栽花,或进行大面积草花播种和落叶花木的冬季扦插以及菊花等一些花卉的延后栽培,同时可用于多种果树的育苗。
4 温室的利用
4.1 育苗
通过设置育苗床架,冬季加温、增加保温覆盖,夏季覆盖遮阳网降温等多项措施,可以实现蔬菜、花卉、果树周年育苗[3]。
4.2 蔬菜栽培
常按季节安排茬次。早春茬一般在初冬播种育苗,1月至2月上中旬定植,3月始收,几乎所用蔬菜都可以生产。秋季茬一般在夏末秋初播种育苗,中秋定植,秋末到初冬收获,翌年1月结束,可生产辣椒、黄瓜、芹菜、番茄等作物[4-6]。冬春茬一般在夏末到中秋育苗,初冬定植到温室,冬季上市,直到第2年夏季,连续采收上市,收获期一般在120~160 d,主要作物有冬瓜、茄子、黄瓜、辣椒、西葫芦等。
春提前栽培一般于温室育苗,苗龄依据不同蔬菜种类30~90 d不等,3月中旬定植,4月中下旬供应市场,一般比露天栽培可提早收获30 d以上。秋延后栽培播种时间一般为7月上中旬至8月上旬,定植时间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9月上中旬以后供应市场,12月至翌年1月结束,一般可比露地延后约30 d。
4.3 果树栽培
春早熟栽培在冬季果树通过低温休眠后,1―3月扣棚升温,5―7月采收,主要栽培葡萄、桃、李、杏、枣、樱桃、柑橘等果树。秋延后栽培在冬季果树通过低温休眠后,春季尽可能延迟升温,延后其发芽萌发,秋冬季通过保温覆盖,结合活体贮藏,11月至翌年1月采收,主要栽培葡萄、桃等果树。热带果树周年生产,是将木瓜、火龙果、西番莲、无花果等热带果树和茶叶引入北方温室栽培,可周年采摘。
4.4 花卉栽培
可进行非洲菊、香石竹、马蹄莲、唐菖蒲、百合、月季、菊花、银芽柳等切花花卉的栽培,一品红、蝴蝶兰、小苍兰、球根秋海棠、仙客来、大岩桐、金盏花、紫罗兰、桂竹香、散尾葵、杜鹃花、柑橘类、瓜叶菊、报春花等盆栽花卉栽培,旱金莲、矮牵牛、五色苋、银边翠、万寿菊、金盏菊、凤仙花、鸡冠花、羽衣甘蓝及多年生宿和球根花坛花卉的栽培。
4.5 芽苗菜和食用菌等栽培
可进行豌豆、萝卜、苜蓿、花生、荞麦等的芽苗菜的生产,双孢蘑菇、香菇、平菇、金针菇、草菇等大部分食用菌的生产,还可以进行菜―菇、菜―菜、菜―果立体套装,利用温室行间、过道栽培蔬菜等。
摘要:以园艺疗法中的植物元素为切入点,对植物种类、色彩、芳香、质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如何通过植物景观种植设计来表现园艺疗法,以期为日后园艺疗法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园艺疗法;植物景观;中心绿地
1 引言
园艺疗法是对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对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方法[1],通过与植物相关的活动达到促进体力、身心、精神恢复的 疗法,它是艺术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2]。现代社会的工业发展致使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人们身心健康。据调查显示,现代社会健康人群的比例仅占15%,大部分人群都处于亚健康状态[3],利用园艺疗法去治疗人的身心健康变得尤其重要。园艺疗法起源于17世纪末的英国,以治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伤的军人而逐渐在各国发展起来,目前,以美国园艺疗法最为成熟。现代园艺疗法的治疗对象不仅限于病人,它强调参与活动的过程和意义,通过接触自然来缓解压力,使亚健康的人变得健康,使健康的人更健康[4]。园艺疗法的研究和应用在发达国家已趋于成熟并深入人心,而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4],目前研究领域仅限于疗养院的景观设计,尚未在城市绿地中进行实践运用。
在深入研究园艺疗法的理论的基础上,对某居住区中心绿地植物景观进行创新设计,探讨了基于园艺疗法的景观功能分区,并详细阐述了各景区内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原则,旨在通过合理的植物景观设计为居民提供具有园艺疗效的休憩场所,以舒缓情绪、调节身心健康。
2 园艺疗法的理论基础
园艺疗法项目中,五感刺激是园艺疗法的基础,园艺疗法是通过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事物特征或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精神发特性,医学、神经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都是研究园艺疗法必不可少的知识体系。园艺疗法是以园艺活动为媒介的,人们通过园艺劳动(如播种、施肥、浇水、修剪、松土等)和园艺交流(如交换栽培经验、分享收获成果、寻求合作等)参与互动,进行身体锻炼[5]。种植地的勘察,植物的选择、移植、栽培等管理,以及植物搭配都是需要了解并掌握的必须知识,作为园艺活动理论基础的植物学、生态学、土壤学以及与疗法场所相关的园林学、植物景观设计学等都对园艺疗法中植物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 项目概况
小区位于武汉市江夏区,是某事业单位为其退休老职工所改建的居民楼,针对老年人性格特点,建立了以“减压舒缓”为主的园艺疗养花园,中心绿地花园位于小区中心,面积约1237.6 m2。
3.1 布局与构思
以“保留、改造、养生、和谐”为基本原则进行花园植物景观设计。花园围绕“森林浴”模式展开,在保留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对原有植物进行一定修剪、造型,并将“养生”的理念融入进去,通过植物给人带来的五感刺激,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态进行植物选择、配置和活动安排,“和谐”指植物景观设计遵循协调统一的原则和人通过园艺疗法达到内心与自然的平衡协调。
庭院以“两个中心,六个分区”为主要布局,将花园分别以“五感体验区”和“活动体验区”为主题进行植物种植设计,全局分为视觉疗养区、听觉疗养区、味觉疗养区、嗅觉疗养区、触觉疗养区和活动区等六大功能区(图1)。
3.2 功能分区
3.2.1 味觉治疗区
在入口处单独开辟一角种植可供采栽、食用的植物,如石榴、枸杞、柑橘、薄荷等,并设置相应的采栽小路,以免人们破坏植被景观;此外还应种植一些花叶兼美、高矮不一的植物,如合欢、栾树、枇杷、石楠、法国冬青等,既而丰富林冠线景观。此外,对于食用花果要尽量少用或避免使用农药,以免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3.2.2 视觉治疗区
研究证明观赏植物可以改善情绪、缓解压力并增强忍耐性,不同颜色的花或叶片对人的身心影响也不尽相同[2],视觉治疗区景观除了使用色彩丰富的植物外,应选择满足四季接替开花的植物,并将暖色调植物和冷色调植物交叉种植,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该区位于花园主入口附近,邻近中心广场,区内设有休息长廊和树池座椅,供人们休息、交流,视觉治疗区的植物选择见表1所示。
3.2.3 嗅觉治疗区
芳香疗法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心理反应加上从植物芳香精油中提取的芳香分子作用于人体的交互作用得到疗效[6]。研究显示植物的芳香可以有效减缓紧张情绪,使人愉悦,并增进睡眠[7],不同香味、不同浓度的香花植物可以产生不同的嗅觉刺激,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若香味过于混杂浓重,则带给人晕眩,对健康不利。据调查,相比之下,老人更亲睐甜香型和清香型植物,因此嗅觉治疗区种植的香花植物主要以甜香型和清香型为主,如桂花、玉兰、月季、葱兰、盆栽米兰等。该区位于花园中部,以白色大理石为地下装饰,形成“桂花林”,树池种植地被葱兰,既在香味上形成协调,在叶形、大小、花色等方面形成强烈对比;四周用花池围绕成一封闭空间,花池里种植月季,并摆放盆栽米兰。
3.2.4 听觉治疗区
人对于环境的认知,85%来自于视觉,10%来自于听觉感官,视觉和听觉是人对外界感知的最主要器官[8]。树叶随风发出的瑟瑟声,花朵上蜂蝶的嗡嗡声,潺潺的流水声等对人心情平复、身体放松有明显的作用。该区用潺潺的流水声与郁郁葱葱的山石景观组合形成听觉景观。选用的植物多为常绿植物,如凤尾丝兰、桂花、碧桃、杨梅、杜英、苏铁、鸢尾、花叶蔓长春等植物,溪流尽头栽植一株鹅掌楸,与周围郁郁葱葱的植物景观形成鲜明对比。
3.2.5 触觉治疗区
植物的质感是指单株或群体植物直观的粗糙感和光滑感[9],让人们触摸不同质地的植物,可以刺激感觉器官,达到一定治疗效果。该区以老人和小孩活动为出发点,既要选择无毒、无刺并无奇异花、叶的植物,也要注意应以灌木和地被为主,方便人们触摸,如鸡爪槭、紫薇、山茶、太阳花、杜鹃、红千层等植物。将休息座椅设置在花丛中,让人们随时随地触摸植物,享受乐趣。
3.2.6 活动体验区
活动体验区主要包括活动健身区和栽培区。活动健身区以老年人、儿童活动为主,此区设置有羽毛球场和一系列健身器材,四周种植高大落叶乔木,并搭配灌木球和地被花卉,植物色彩以亮色为主,促进人的活动,如复羽叶栾树、枫香、紫荆、大叶黄杨、红继木等植物。栽培区安排的园艺活动是结合人的参与性设计的,在园艺操作过程中,人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了锻炼,尤其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的退化状况,减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几率,是防止衰老的最好措施之一[10],人通过对植物进行播种、翻土、施肥、浇水、定植、收获等行为感受生命的意义,能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栽培区固定在封闭的空间,利用绿篱将其与其它景区分隔,区内安排种植池和栽培工具,进行以栽培草本植物为主的园艺活动,如太阳花、茑萝、雏菊、风信子、金鸡菊等植物,通过培育而开花的植物可以供人带回家中,进一步感受园艺活动的价值。
4 结语
以某一居民区中心花园为例,以园艺疗法的构成要素和功能作用为出发点,从植物种类选择、色彩搭配、气味选择、质感处理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具有园艺疗法功能的植物景观设计,确保中心花园达到保健、养生、美观的景观效果。
摘 要:设施园艺是一项封闭性的工程,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现代化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实现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与世界设施园艺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设施园艺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就目前我国设施园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以此来为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设施园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设施园艺俗称温室栽培,是我国设施农业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培育反季节蔬菜、瓜果、花卉的重要基地。设施园艺的发展涉及不同的领域,而加快设施园艺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虽然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但其在向成熟阶段过渡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设施园艺的健康发展。
1 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现状
我国虽是设施园艺大国,但与设施园艺强国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总体发展程度较差。充分发展我国的设施园艺,加强其与世界设施园艺强国接轨,是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重要助力。近几年,我国设施园艺面积迅速增大,种植类型主要以塑料大棚、日光温室为主,数量居于世界第1位。但是由于长期实行传统的栽培方式,导致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发展缓慢,作物产出量也远落后于发达国家[1]。总体来说,我国设施园艺的总体水平虽然有所提高的,但是设施结构的建设还没有实现科学化。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刻,所以在设施园艺发展中应该坚持走科学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2 我国设施园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长远考虑
目前我国所建设的设施园艺,基本都是耗资比较大的高级温室,但是实际种植收益却与所耗成本不成正比。在建设之前,缺乏长远的考虑,只做眼前的工作,使得大量的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在后续设施建成之后,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种植过程没有明确目标和计划,最终导致收益低下[2]。另外,我国对设施园艺种植方面也缺乏规划,同时政府的扶持力度也不足,对设施园艺缺乏长远的考虑。对此,要借鉴世界设施园艺强国的经验,提高种植水平,强化种植目的,以促进我国设施园艺的长远发展。
2.2 种植质量不佳
由于现在食品安全管理不到位,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农药残留问题严重。虽然有些地区园艺设施建设看似比较高端,但在蔬菜种植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导致种植人员盲目的施肥,大量喷施农药,最终导致蔬菜质量不达标直接阻碍了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3]。
2.3 没做到因地制宜
在种植的过程中,由于各地区的土质结构不同,若不充分考虑就进行种植,会直接导致收效差或是根本没有收效,给种植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在种植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条件进行分析,还要进行专业的土质检验,将本地土质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进行科学的规划,引导种植户进行的种植,保证生产活动因地制宜。促使种植户在得到良好收效的同时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4]。
3 改进设施园艺发展问题的措施
3.1 改进生产模式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差异性比较大,所以在设施园艺的建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地区建造不同的设施园艺,例如南方的塑料大棚,北方的日光温室。在种植时,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气温以及地域差异做好相应的规划,还要聘请专业的技术员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避免盲目种植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5]。此外,政府还应加大扶持力度,加大对设施园艺的政策性支持,同时牵头引进国外先进的种植理念以及种植技术。并且在引进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土质做出相应的改良,争取与设施园艺强国接轨,从而实现我国设施园艺的可持续发展。
3.2 种植高质量蔬菜
由于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所以各地区在种植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种植环境做好健全的预防措施。在夏季高温的时候,种植人员要对温室进行通风,使内外空气得到交换,保证蔬菜的健康生长。另外,田间管理人员还要对所种植的作物进行适当的管理照料,保持作物所需的养料充足;比如水分,氮肥一定要充足,但是养料的的投入不能超标,以免造对作物的生长起到反作用。设施方面,可以在田间适当的安装引流管,以保证每一片土地都能得到相应的灌溉;还要做好相关的杀虫除草措施,虫草药用量也一定要合理,不能出现超标的现象;杜绝催熟剂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制剂。为种植出高质量的蔬菜提供保障,同时也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6]。
3.3 实行因地制宜
由于各个地区的土壤质量不同,所以在种植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蔬菜与土壤的契合程度,以及蔬菜对季节的适应程度。例如:针对砂质土壤,可以种植瓜果以及一些对温度要求比较高的花卉;针对盐碱性土壤,可以在改良的基础上种植耐盐碱化作物,保证土壤的充分利用。另外,在种植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能耗的问题,由于我国各地区温差不同,所以在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种植方式也不同:针对高温干旱地区,在种植的过程中要做好相应的节水措施;针对寒冷湿润地区,在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对温室的能耗进行控制,正确的种植方式的运用,必能在提高生产成本的同时使环境得到相应的保护[7]。
4 结束语
设施园艺是一项新型产业,其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对此可以适当的借鉴设施园艺强国的发展经验,并将其进行取精去糟,然后与我国的发展现状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设施园艺的发展。另外,设施园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社会的发展是离不开设施园艺工作的。而要想实现设施园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设施园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设施园艺的种植水平。
摘 要:本文对园艺作物果实成熟的相关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的基本性质以及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基本性质以其能够帮助到园艺作物的果实种植工作以及管理工作。
关键词:园艺作物;过时成熟;相关酶
果实成熟阶段是果实进行生长发育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发育调控的过程,期间果实组织内部进行相对比较复杂的生理以及生化的改变,经过一段时间的变化,最终使得果实在颜色、质地以及风味上都有所转变。果实成熟的阶段对于那些以成熟果实作为产品器官的园艺作物来说是更加重要的。现在相关的研究,分析比较多就是番茄,关于果树方面的各种研究也开始日益增多。
现在通过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在果实进行成熟的过程中相关的酶类主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半乳糖苷酶、ACC合成酶以及ACC氧化酶。
1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基本性质以及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果实成熟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果实的软化,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细胞壁中含有的果胶物质的降解,现在相当一部分的研究工作人员认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非常可能参加了细胞壁中的果胶物质的降解工作。曾经有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没有成熟的青果或者绿果的内部进行了检测实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够测出,开花之后的130天中果实还是比较硬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值只能够达到0.58μg/g~0.64μg/g之间的数值,经过呼吸顶峰之后,果实的硬度开始有所降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也开始非常快速地提升,如果硬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酶的活性可以达到最大值,具体数值是5.8μg/g;然而当果实变软的之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开始不断地上升,使得细胞壁中含有的不溶性的物质向着可溶性的物质进行转变。
但也有研究工作人员认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对于果实成熟中以及后期的果实的迅速软化的过程能够产生非常大的作用。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转基因的相关研究以及探讨,更进一步地证明了它在果实成熟的过程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李耀东系统地对比了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反义基因以及对比番茄的果实在成熟的整个过程中关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情况和与其有关的生理以及生化组分的相对动态的转变,在转基因的果实中,非常强烈地被抑制并不是在整个成熟期,只是在全红期内被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在果实进行软化的过程中起着十分直接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或者影响。与此同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具体活性的高低和番茄红素的合成以及积累有着一定的关系。
2 纤维素酶的基本性质以及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影响情况的概述
纤维素是构成细胞壁的重要物质之一,纤维素的降解在根本上表示细胞壁的解体以及果实的软化。纤维素酶是细胞壁水解酶中的一个相关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降解纤维素。朱庆竖等其他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龙眼往往能够在温和丙烯处理之后,会随着贮藏时间的增长,该果实果肉中的纤维素酶的活性程度会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果肉的自溶性指数的数值也会随着提高,并且这两者的变化趋势是趋于一致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抑制纤维素酶活性的方法,从而延迟龙眼成熟衰老的现象。
现在有些研究工作人员对柿子、草莓、黄花梨等水果进行了相应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纤维素酶活性的数值和果实的硬度程度非常明显地呈负相关的关系,因此纤维素在果实成熟软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功能以及作用。然而彭丽桃等人,研究认为,纤维素酶对于油桃的果实在进行软化的过程中没有什么作用,只能够在油桃的跃变期内能够让果实的硬度在很大程度上有所降低。曾秀丽等人的相关报道,在脐橙果实发育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够检测到纤维素酶的比较微弱的活性,但在转色期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直到成熟后期之后这种相关酶的活性将会降低到最小值,所以他们认为纤维素酶也许并不是脐橙的果实软化重要的细胞壁酶。
3 果胶甲酯酶的基本性质以及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影响情况的概述
果胶甲酯酶也是细胞壁的水解酶之一,并且也是果实成熟软化的研究过程中的热点酶。很多关于水果的研究都证明了果胶甲酯酶与果实软化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田寿乐等人的研究,证明冬枣的果胶甲酯酶在果实的快速软化衰老的前面会出现活性程度最高峰,所以他们认为,这些非常有可能和迅速软化衰老的相关启动有一定的关系。
李春燕等人的研究,发现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以及果胶甲酯酶在甜橙的果实成长以及发育的整个过程中是一直存在的,与此同时,不一样甜橙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以及纤维素酶均是将成熟期作为转折点的,并且随着纤维素酶以及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酶活性的增强,果胶的相关物质进行分解,最终导致果实的硬度有所下降。
摘 要:沼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凸显。目前观赏园艺肥料管理中对沼肥的利用很少,文章就沼肥作用、肥料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对其具体应用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沼肥 观赏园艺 应用研究
近些年,沼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凸显,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质量,促进种养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21世纪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将出现“园艺热”,观赏园艺的发展将成为一种时尚。目前观赏园艺肥料管理中对沼肥的利用很少,沼肥合理利用和有效推广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观赏园艺科学发展,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实事。
一、沼肥的作用
沼肥(沼渣、沼液)含有丰富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常规和铁锌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养分齐全,速效肥和缓效肥兼备,矿质化和腐殖化程度高,可以作为基肥、追肥和叶面喷施使用。通过施用沼气发酵残留物,可疏松土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
二、沼肥的肥料效益分析
1.沼液和沼渣的肥料效益:每立方米沼液相当于提供硫酸铵1.25千克、过磷酸钙1千克、氯化钾0.37千克;每立方米沼渣(湿料)相当于提供氮3~4千克,磷1.25~2.5千克,钾2~4千克。
2.沼气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更是一种廉价的二氧化碳气肥,是日光温室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日光温室内的蔬菜、花卉、果树等观赏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每天都需要一定的二氧化碳,才能满足其光和作用的需要,观赏园艺植物生长发育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是0.1%,适宜充足的二氧化碳浓度能显著地提高其光合作用率,提高早期产量30%~60%,提高总产30%,能改善品质,增加产值30%左右。在冬春低温通风较少的日光温室生产中,早晨阳光出来1小时左右,室内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观赏园艺植物光和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浓度大大下降,甚至出现二氧化碳饥饿现象,严重地影响产量和品质,所以在国内外的日光温室生产中,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是一项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利用沼气为设施观赏园艺提供二氧化碳气肥可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最少可增加到0.03%左右,能很好地满足其光合作用的需要。
3.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可以把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生产中的各种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既可以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又美化了生活环境,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高度统一。
三、沼肥的应用
1.沼液的叶面喷肥。沼液经过充分发酵,其中富含多种观赏园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氮磷钾),因而极宜作根外施肥,其效果比化肥好,观赏园艺植物生长季节都能进行,特别是当观赏园艺植物进入花期、孕穗期、灌浆期、果实膨大期,喷施效果明显。沼液既可单施,也可与化肥、农药、生长季等混合施用。叶面喷施沼液,可调节观赏园艺植物生长代谢,补充营养,促进生长平衡,增强光和作用能力,尤其是施用于果树,有利于花芽分化,保花保果,果实增重快,光泽变好,成熟一致,品质好,商品坐果率提高等。沼液具有极强的杀菌能力,能杀死和抑制观赏园艺植物病虫,对红蜘蛛杀灭率为95.25%,蚜虫为93.3%。另外,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活性菌体,持放时间长,它所释放的异味能驱除金龟子、盲蝽象等害虫。
2.沼渣在观赏果树上的应用。沼渣应用于果树可提高坐果率5%以上,增产幅度10%~30%,果实甜度提高0.5~1度,果形美观,商品价值高,可以减轻果树病虫害,降低成本,经济效益显著。完全用沼渣种出的果树,是一种绿色食品。一是施基肥。一般应结合果树长势确定施肥量和操作技巧。长势差的应重施,幼壮树轻施肥;着果多的重施肥,着果少的轻施肥。具体方法:在11月上旬将沼渣或与秸秆、土混合堆沤腐熟后,分层埋入树冠施肥沟内。用量为,幼树、落叶果树每株4~8千克,常绿果树每株4~6千克。二是沼渣追施。保果施肥,常绿果树在5月上旬生理落果前施用,每株施沼渣2~3千克;落叶果树在果径1厘米左右施用,每株施沼渣2~3千克。
3.沼渣在观赏蔬菜上的应用。沼渣种类可提高蔬菜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投入,提高蔬菜品质,避免污染,是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是施基肥。视蔬菜品种不同,每亩用1500~3000千克在翻耕时撒入,也可在移栽前采用条施或穴施。二是追肥。在蔬菜生长期间,可随时淋施或叶面喷施。淋施每亩1500~3000千克,施肥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阳光强烈和炎夏中午不宜施肥,以免肥分散失和灼伤蔬菜叶面及根系。
4.沼肥在花卉上的应用。沼液、沼渣肥料培育花卉优点很多:肥效平稳,养分齐全,肥劲悠长,兼治病虫。在应用中注意,一是沼肥一定要充分腐熟,尤其是沼渣,可将新取沼渣用桶存放20~30天再用。二是沼液做追肥和叶面喷肥前,应放2~3小时。三是沼肥种植盆花应计算用量,切忌性急,过量施肥。若施肥后,纷落老叶,视为浓度偏高,应及时水解或换土;若嫩叶边缘呈水渍状脱落,视为水肥中毒,应脱盆换土,剪枝、遮阴养护。
(作者单位:唐山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河北唐山 063000)
摘 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中,以学生为主,采用问题教学法,激发学生思考,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施行激发教育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锤炼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园艺专业;问题化教学法;激发教育;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园艺专业是以生物学为基础,研究果树、蔬菜、花卉、芸香植物等园艺植物的育种、栽培和生理等的理论与技术的学科。本专业实践性极强,对实践教学要求较高。在实践教学中,采取多种措施,实施激发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激发教育就是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进行激励、鼓励与开发,包含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思维能力、问题意识以及探索精神的激发,增强诚信意识和创新能力[1-3]。
1 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有效学习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在具有专业素质的基础上,要有较高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学科前沿变化飞快,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工作要求[4]。所以培养和造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把激起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才能作为教学的核心和目的,采用课堂讨论形式让学生多参与,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发散式思考,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使教学内容不局限在书本、课堂。课下任课老师尽量抽出时间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答疑不能局限于本课程的内容,必要时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四、六级英语学习、专业学习、SRTP项目申报以及考研的准备等等。在课程论文、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采用学生自选题目,培养学生独立设计能力。在生产实习前,发放备选题目问卷调查,学生踊跃地自选题目,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5]。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第二、第三课堂活动,通过SRTP、挑战杯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
实验有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之分。除了少部分实验是让学生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去验证已知的内容,多数情况下着重强调把实验作为一种手段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再通过实验去验证假设。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给予一定的帮助和引导。引导学生学思结合、学做结合、学练结合;倡导自主化、问题化、创新型等有效形式,把高兴趣、高效率放在第一位。在开放实验中,激发学生提高实践的主动性,自己设计、自行操作,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收效比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好很多。
2 设计问题化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在实验、课程论文、实习过程中创设“问题化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强化他们探究的动机,使学生总有要思索和考虑的内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头脑中常挂问号,心中总有目标,激发学生学会思考,通过观察、试验、调查、模拟探究等系列活动,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得到锻炼,收获快乐。例如,在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验――番茄植株调整课上设置问题,“番茄植株开花越多,结果就越多吗?”、“结果越多,产量越高吗?”、“开花与结果有何关系?”、“如何保证高产高效?”等等,这样做就是给学生启发,认真思考的机会。通过分析和采集数据,让学生明白“开花、结果、效益三者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茄果类蔬菜生产中“疏花疏果”的重要性。只有创设合适的问题化教学情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不失个性。
3 做中学,激发学生热情
以往生产实习教学中,侧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基本上采用由教师统一讲授实习内容,且每一个内容讲的过多、过细,将学生置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造成学生思维僵化,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造成实习效果不佳。针对过去存在的问题,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技能培养为主线,采用“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做中学”实践教学方法[6-7]。让学生根据实物实际操作,自主参与设计,独立思考,创新思维,任个性发挥。教师在此过程中总体把握、实施指导。
实证表明:做才能学会、记住,理解透彻。这种教学方式更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现、探究与归纳。学习的过程变为学生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载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主动过程,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
4 多点考核,综合评价
以往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一门课、一张卷、一个成绩的做法,导致“平时不学习、考前靠突击,死记加硬背,考后全忘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等多点考核,多点计分,改重视结果为注重过程,在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考核基础上,侧重考核对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以及应用的能力。学生的能力不是由几门课程的成绩所能反映的,而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学生学的灵活、不被分数所累、兴趣广泛、能参加各种活动,锻炼的机会多、锻炼的就会全面,其综合素质就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创新能力就会增强,参加工作后很快能适应环境、融入集体,打开局面,做出成绩。综合评估第一课堂的学习成绩、第二课堂(科技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的活动状况、第三课堂的社会实践表现情况,从德、智、体等方面综合考虑,做出客观评价[6-8]。
5 结语
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中实施激发教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作能力。此举值得推广。
摘要:现今我国城市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在对城市进行建设时越来越重视城市的绿化,城市绿化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让城市居民生活得更加舒适、健康。为了更好地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本文简要分析了观赏园艺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运用。
关键词:观赏园艺植物;园林绿化;城市
1 观赏园艺植物的造景概念
植物园林绿化建设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植物让园林充满生机与活力,可以更好地净化城市中的空气,让环境变得更加良好,而那些观赏园艺植物还可以让市民更加赏心悦目。植物景观建设是相对于园林中假山、喷泉等非生态体类的硬质景观较多的情况而提出的生态园林建设方向,以植物为主体进行园林绿化建设。利用观赏园艺植物来造景,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观赏植物,还可提供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总的来说园艺植物在城市的绿化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且观赏园艺植物造景的观念不仅停留在概念的提出阶段,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被运用和发展。
2 观赏园艺植物的主要功能
2.1 美化的功能
观赏园艺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主要功能是美化功能,利用植物各种各样的颜色相互搭配、以及不同植物不同姿态的设计等,为园林绿化起到很好的美化作用。
2.2 生态的功能
生态功能是利用植物原本的特性(例如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净化城市的空气提高空气质量),来起到防护功能、改善功能等。
2.3 社会功能
观赏园艺植物起到的社会功能是可以让城市居民的城市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以及让居民身心健康得到提高。
2.4 生产功能
生产功能就是包括例如一些观赏植物同时具有药用功能,还有一些植物可以当成工业原料使用。
3 观赏园艺植物在城市绿化中的具体运用
3.1 地被植物
3.1.1 地被植物的特点。地被植物的特点首先是可以覆盖地面很好的涵养水源、植株低矮且品种也较为的丰富,地被植物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生命力很强,容易繁殖,栽植工序也较为便捷,地被植物的养护也十分便捷,它是一种比较粗犷的植物,地被植物的绿色期也较长,全年覆盖也较好,所以被作为园林绿化栽植植被的首选。
3.1.2 地被植物的种类。首先是1、2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取其花开鲜艳,大片群植形成的大色块,可以更好地烘托欢快的节日氛围。其次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有吉祥草、沿阶草、麦冬等。园林绿化中所使用的蕨类植物有肾蕨、凤尾蕨等。蔓藤类植物如常春藤、爬墙虎等。
3.1.3 地被植物的运用。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运用的十分广泛,在园林的草坪、湖边、坡地等地方都可种植,有利于绿化建设。种植绿被植物可以选择在光线较好的地方栽植,可增加植被的色彩,使园林的色彩更加丰富,达到空间层次的统一。在绿源地带如大草坪上也可栽植地被植物。
3.1.4 地被植物运用的优势。建筑的功能,地被植物可以很好的界定空间,在园林中有一些地方禁止市民进入,可以利用地被植物来阻止市民进入,还可以很好地连接空间和组合空间。气候上的功能:在气候上,地被植物可以降低地面散发到空气中的热度调节气候。工程上的功能,可以很好地涵养水源减少风蚀和水蚀。
总的来说,地被植物不仅具有美化园林、丰富生态的作用,且地被植物还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3.2 草本观赏植物
草本观赏植物就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例如宿根花卉),宿根花卉的栽植较为便利,后期的养护也较为简单。在种植之后的3、5年内,依然具有观赏价值。宿根花卉也可更好地丰富园林的色彩,使园林空间更加具有层次感。但是要注意草本观赏植物都有自己的花期,所以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安排。
3.3 木本观赏植物
以彩色树木为例进行分析。基础种植:彩色树木与其他的绿色基础植物一起搭配,构成较为和谐的画面,且彩色树木可以将绿色树木的色彩衬托得更加美丽。孤植:可以将彩色树木种植在绿地草坪的内部,起着引导视线的作用。群植:所谓的群植就是众多的彩色树木种植在一块,可使整个公园看起来更加协调,更加整齐划一。片植:以彩色树木为主要的树种成群成片的种植从而构成风景林。总之,彩色植物可以和地被植物一样,可装饰园林、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在栽培和种植上也较为简单。
结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观赏园艺植物作为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分析了观赏园艺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运用,为以后观赏植物的运用提供的借鉴意义。
摘 要:城市道路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使其更加适应城市生态发展的需求,成为园林设计工作者不断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目前国内大多城市道路景观所用植物素材单一的现象,提出将园艺作物应用于城市道路景观,旨在突显道路景观中的生态理念,从而达到丰富城市道路景观多样性的目的。列举了常用园艺作物种类,针对它们的观赏特性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观赏园艺作物;城市道路景观;园林艺术
目前国内大多城市普遍习惯运用园林植物,进行乔灌草搭配,营造道路景观。虽然这种做法构图简洁,易于管理植物,但景观缺少变化,植物种类单调。园艺作物作为植物种类中一大类,通常包括果树、蔬菜、各种香料和药用植物,它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具有人类长期利用所赋予的文化特殊性。随着人口膨胀,以及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对土地、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在这新的形势下,国外园艺学家再次提出了“合宜园艺”的概念,强调食物和燃料生产上的自给自足,以及都市的需要和生态学倾向[1]。而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园林工作者也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此,如何将园艺植物巧妙的运用于城市道路景观,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现就具有观赏价值的园艺作物如何以适时、适地、适量并符合本土文化为原则的运用于城市道路景观之中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丰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1 运用的可能性
园艺作物长期以来作为农作物被园艺种植者栽种于园田,它们究竟能否被应用到城市道路系统的美化设计中,其可能性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1.1 大众认同感
早在1980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我的城市构想”会议上,人们提出了街道建设的三项基本目标:能安心居住的街道;有美好生活的街道;被看作自己故乡的街道[2]。由此可见以人为本是设计师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而尊重人的感受是设计师考虑的重要因素。远离土地、乡村及农业的都市人虽生活在城市之中,但内心深处所揣怀的对古老农耕文化的向往之心却曾丝毫不减。这种心灵的认同感就是园艺作物运用于城市道路景观的首要条件。
1.2 栽培技术支持
园艺作物的栽培在人类历史上由来已久,人们已经充分掌握了其生长习性,完全可以将其运用于更加广阔的景观领域。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园艺作物观赏性状得以改良,提高了园艺作物运用于城市道路景观的可实施性。
2 应用原则
园艺作物有其自身特点,如何将其有效应用到城市道路设计中,还是受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如园艺作物管理技术相比普通灌木要求较高,一些园艺作物生长周期比较短,有些园艺作物的抗性较差等,园艺作物应用于城市道路设计有如下基本原则。
2.1 适时原则
园艺作物与园林作物的不同在于对前者人们的栽培目的是获得其实用价值,而后者更重于观赏的视觉效果。所以园艺作物通常有明显的生长、开花、结果、死亡过程,且整个生长周期比较短,人工播种及管理工作频繁。因此,设计师在运用时应充分了解所选用的园艺作物的生长全过程,以便更好的把握全年景观的营造,避免因对植物属性的不了解而误用,造成景观的“秃斑”现象。
2.2 适地原则
在城市道路景观系统中存在着明显的“点”、“线”区域。道路绿地中面积较大的空间,道路的转折点,道路交叉口及居民区附近的道路绿带是所谓的“点”区域,而联系这些“点”的分车带绿带,路侧绿带,人行道绿带就成了“线”区域。由于受园艺作物自身条件的限制,所以并非所有的道路绿地都适宜栽种。其“线”区域中的分车带绿地因位于上下行机动车道之间,属高危地带,应尽量减少人工管理次数,只要把握整体景观,做到整洁大气即可。对管理要求高的园艺作物不适于栽种。路侧绿带是指道路侧方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由于城市中环境恶劣,空气中灰尘和有害气体含量较高,汽车尾气污染严重,栽种于路侧的植物自身不仅需要具有很好的抗性,还应起到防灰防尘作用。所以环境要求较高的园艺作物也不适宜栽种于此。除上述区域外,园艺作物在城市道路景观中仍有很大的运用空间。
2.3 文化原则
任何一种设计首先必须考虑文化特性,园艺作物应用于城市道路设计中也不例外。设计师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社会风俗、人们习惯及主要宗教,避免运用与本土文化相冲突的景观元素。其中一典型的实例是通往以色列的BENGURON国际机场的景观大道。以色列是一个对三大宗教来说都意义重大的国家,在设计通过它的必经之路时,设计公司没有运用其中任何一种宗教元素,而是使用了该地区的典型风格特征,并且强烈结合了当地的农业环境,共种植了4500棵柚子树和橘子树,以及大量抗干旱灌木,让原本可能会出现的人文矛盾在大自然最广阔的胸襟中得到融合[4]。
3 常见园艺作物种类的应用参考
3.1 据园艺作物观赏特性及适用区域的不同进行分类
(1)观叶型
这一类园艺作物叶形奇特或雅致,叶色鲜艳或异彩,让看惯了朴素的绿色作物的人们颇感好奇。
(2)观花型
亦花亦菜的园艺作物最为人们所爱。
(3)观果型
植物的果实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趣味性,作为观果性质的园艺作物大都奇特。
(4)闻香型
园艺作物中有许多具有特殊香味的植物,其中以唇形科和伞形科的植物最为典型。不过香草植物大多单薄,需将其与其它花草搭配。在不经意间触动人的嗅觉神经,这是香草作物带来的惊喜所在。
3.2 据植物空间围合基本尺度分类
用作中、底层景观的园艺作物,由于大都是草本,所以分界往往不很明显。根据作物正常生长的普通高度作了一个简单划分,希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