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铁路行车论文

时间:2022-05-21 09:23:29

导语:在铁路行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铁路行车论文

铁路行车论文:铁路行车安全建议论文

列车脱轨是危害铁路运输安全的严重事故。据统计,1988年10年间,我国全路重大、大事故中,列车脱轨约占总事故的70%,其比例之高,在国际上罕见,国内前所末有。为此,中国铁道学会安全委员会与铁道部安全监察司共同邀请路内从事安全方面研究的专家、学者和铁路第一线的安全管理工作者召开了“防止脱轨事故及确保客车安全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分析了造成列车脱轨的原因,认为大多与列车/轨道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国外早在60年代就在这方面开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北美铁道协会(AAR)、国际铁路联盟(UIC)和原日本国铁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我们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铁路安全研究方面的基础较薄弱,缺乏必要的试验条件,列车轨道系统安全性评定和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不够完善和健全,存在不少漏洞和缺陷。对货车与脱轨有关的部分参数影响安全性能的关系研究不够,甚至有些失控。与会专家认为,为了减少脱轨事故,确保铁路行车安全,建议加强对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能、安全监测和保障技术设备的研究,并加大建设的投入。为此,应积极开展下列研究工作:

1.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

为了科学、准确、公正地评价各种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建议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东郊环行试验基地建设机车车辆/轨道系统安全性能试验线。所有新研制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鉴定试验都要在这条试验线上进行。

在轨道平顺性良好,曲线类型较少,半径较大,线路条件不固定的情况下,不可能正确、全面、客观地评定机车车辆的安全性能。因此,有必要参考北美铁道协会“AARMl00l货车性能试验分析评定标准”、美国“FRA轨道安全标准”、国际铁道联盟“UICOREB55车辆扭曲刚度检验标准”以及“德国机车车辆批准上道验收试验标准”的要求,建设我国用于试验评定机车车辆通过不平顺轨道和各种典型曲线的安全性能,以及检验车辆扭曲刚度等的永久性专用安全性评定试验线,使我国机车车辆安全性能评定试验工作得以规范进行。

2.尽快建立、健全和修改完善我国机车车辆轨道安全管理和试验评定方面的规程、规范

我国至今无自己的轨道、车辆状态的安全监控管理标准。现有的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试验评定等标准中没有评定与脱轨关系密切的车辆扭曲刚度和通过各种轨道不平顺时的安全指标、侧向力允许标准等安全性能规定,对曲线通过安全性评定的标准也只是参照国外的标准,是否符合我国轨道实际的横向承载能力,没有通过试验验证;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转向架、车体振动加速度等的取值和评定方法,也未进行过系统深入的试验研究,与AAR的5ft距离窗移动平均和欧洲铁路2m距离窗移动平均(也有用时间窗的)等方法存在很大差异,这对于正确评定机车车辆的性能关系极大。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

3.重视对已有货车运行状态的安全监测管理工作

我国货车在曲线圆缓点区、反向曲线夹直线段的脱轨事故一直不断发生;近年来,又接连多次发生空货车在状态良好的直线段脱轨的事故。因此,除应研制新型货车转向架外,还应积极研究推广识别车辆性能不良、有潜在脱轨倾向的办法和仪器,积极推广监测货车超偏载、扁疤、严重周期性减载等地面的安全监测系统。

4.大力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系统安全性方面的系列研究

世界各国在车轮脱轨原因、防治措施以及安全监测管理技术、安全规程、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是建立在列车/轨道动力学和轮轨相互作用系列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铁路科学研究、管理层对脱轨机理的认识,提高我国列车/轨道系统的安全性,必须重视加强列车/轨道相互作用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研究。其重点有:

车辆、轨道状态和构造参数,列车装载、编组、操纵等对脱轨安全性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监测管理技术和设备。

减少脱轨事故和减少事故损失的途径和技术措施。

建立、修改、完善列车脱轨系统安全监控管理方面的规程规范。

对脱轨机理、安全性评定指标和评定方法的试验研究。

5.组建铁路安全技术研究和监测中心

为确保和强化安全,铁路必须有自己的研究和监测中心,特别是在企事业单位(包括科研单位)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后,铁路就没有专门的单位来从事安全研究,以及对新旧设备在运用前和运用中的监视和测试工作。要临时组织人员进行研究,只能解决一时性的问题,不可能系统地解决问题。

回顾发生的各种重大事故,不少都是预防不力,缺乏系统与必要的监测和监控,因此,成立全路性的专门从事铁路安全研究和监测中心是铁路长治久安的需要。

铁路行车论文:铁路机冷车行车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

【摘 要】论文详细阐述了机冷车安全风险体系建立的原则,并结合机冷车运用实际,介绍了机冷车安全风险体系建立的各种方法、建立的基本方式,最后建立起以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监督保障和风险预警事故应急为主要内容的风险控制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机冷车行车安全。

1 引言

1.1 机冷车

用冷藏的办法运输各种易腐货物的车辆称为冷藏运输车,简称冷藏车。通过在每辆车上安装压缩制冷装置、电加热装置和通风机等机械设备,对运输货物进行强制制冷或加热的冷藏车,称之为机械冷藏车,简称为机冷车。

1.2 建立原因

通过对铁路机冷车行车安全概况的分析,采用风险识别方法找出影响机冷车行车安全的风险性因素,然后利用风险分析方法对各风险性因素进行了重要程度的分析,从而找出了铁路机冷车行车安全管理中的最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就应当针对性地建立起一套完备的机冷车行车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对系统内的行车安全风险的关联因素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各自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机冷车行车安全。

2 建立原则

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不是盲目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也是使制定的风险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合理的基础。在机冷车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时,必须要考虑这些措施在机冷车检修和行车时是否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等,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2.1 可操作性原则

在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和体系时,必须针对已经识别确定的机冷车行安全风险因素,制定与其对应的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执行的控制措施和控制w系。如果控制措施和控制体系操作性不强,那么职工或者乘务人员在执行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进一步就会影响到风险的控制。如在制定“摇枕弹簧断裂”风险因素控制措施时,就不得制定“加强责任意识,做好全面检查”等模糊性的措施,让执行者无所适从,而要针对如何避免或杜绝“弹簧折断”,制定如“发现裂纹时焊修(辅修发现钢板型弹簧托板端部弯角处纵裂纹长度不足200mm时可暂不处理)”这样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2.2 有效性原则

风险控制措施和体系的制定,应该能够解决机冷车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避险和保障需求,并且能够直接解决或降低机冷车行车中安全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也就是这些措施对控制机冷车行车风险是有效的。相反,如果制定的风险措施实施以后,风险事故依然不断地发生,则说明风险措施是无效的。如在制定“摇枕吊轴、制动梁断裂”风险因素的控制措施时,如果简单地制定“配件除锈、外观检查”措施,则制动梁在除锈、检查后仍保证不了其内部是否有裂纹,因此,其措施除“配件除锈、外观检查”外,还应有“对配件进行探伤检查,不得有裂纹”等措施要求。如图1的摇枕吊轴内部裂纹,只有通过探伤,才会发现隐藏在其内部的裂纹,如果仅外观检查,则就会漏掉这一裂纹,导致存在风险因素,进而可能发生事故。

2.3 主动性原则

风险控制应该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和不断出现的情况、问题,及时主动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风险的管理,其实就是提前预防、事先控制。在机冷车所有的风险因素控制措施制定上,都应遵循这个原则。机冷车检修时落实的工艺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基本上都是被动的“主动性”,只要工艺落实到位了,措施预防风险的主动性就出来了。但在机冷车行车过程中,有很多风险措施都需要乘务人员去落实,这就要求乘务人员的“主动性”了,不去落实,就会漏掉风险措施的实施,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如表1。

2.4 经济合理原则

风险措施涉及的工作和费用,应力求最低,力求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控制最大的风险,如果一项风险所对应的控制措施实施,其实施成本超出了风险单位所能承受的能力,或超出了风险后果所造成的损失,那么这个风险措施就缺少实用性。

3 建立方法

风险控制技术多种多样,一般来说,风险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风险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而铁路机冷车行车安全风险控制技术主要采用风险规避和损失控制。

3.1 风险规避

机冷车风险规避,就是根据机冷车行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特点,放弃原先的风险控制措施,通过一些特别的处理方式,从而达到回避承担风险的可能性。

在对机冷车行车安全风险因素梳理过程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行车安全风险因素都可以通过风险规避技术来避免风险发生,采用风险规避控制技术有一定条件和原则:

① 风险规避适用于发生频率较高且损失程度较大的大风险;

② 风险规避采用后,规避的风险因素不影响其本身及其关联单位正常功能,且不能产生新的风险因素。

按照这两个条件和原则,可以将机冷车一些符合该原则的行车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并采用一些特别处理方式,达到风险规避的目的。经过筛选和分析,以下这些风险因素可以通过风险规避技术进行规避或消除,部分示例如表2所示。

3.2 损失控制

风险规避技术在机冷车行车安全风险控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多使用的是以控制和减少风险事故发生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损失为目的的风险“损失控制”技术。风险损失控制按照控制的方式划分,又可以分为工程物理法、职工行为法和规章制度法。这些方法在铁路机冷车行车安全风险控制中都可以用到。

①工程物理法

主要以机冷车行车过程及机冷车本身环境为控制重点,侧重于营造安全的行车环境。在机冷车行车安全风险因素里,可以使用该方法进行损失控制的有一部分,主要涉及职工检修作业或乘务人员值乘过程中的“两纪”方面,如:通过“严禁简化作业”、“禁止乘务人员车上抽烟”等规定,来确保机冷车质量良好和行车安全环境良好。

②职工行为法

主要是以机冷车乘务人员和机冷车检修职工的作业行为为风险控制重点,侧重于乘务人员的设备保养、列车检查和检修职工的操作规范、作业标准落实情况等。这是风险损失控制的重要方法,也是铁路风险管理普遍使用的一个方法,在机冷车行车风险管理中很多风险因素都要通过规范职工行为进行控制,部分示例如表3所示。

③ 规章制度法

主要是以规章制度为原则,规范职工个人行为,从而降低或消除因职工个人行为而造成的风险损失。这个方法一般情况下和职工行为法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除以上各种制度,在日常的机冷车检修和机冷车运用方面,还有诸多用来控制行车安全风险的规章制度,如:铁路安全行车管理办法暨行车安全保证措施;运用列车添乘和蹬乘检查标准;车队安全风险控制办法;铁路机冷车运用维修规程;记名检修实施管理办法[1]。

4 建立方式

风险控制的最小单元,其实就是作业人员的岗位,采用对岗位的风险进行直接控制,是风险控制最佳方式。岗位控制从“控制项点、控制标准、控制方式、控制记录”等方面来实现风险控制。

5 体系框架

该体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即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监督保障和风险预警事故应急。这三个方面内容,风险控制措施是风险控制体系的前提和核心,风险控制措施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大小;风险控制监督保障是风险控制体系的根本保障,关系着风险控制措施能否得到根本和实质性落实,即风险能否得到控制;而风险预警事故应急则是针对不可控风险采取的“预警”办法或在事故发生后开展的应急处理工作,是将事故的社会影响和人财损失控制在最小的一种根本性保障[2]。

一个体系的建立,就要有一套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因素或子系统,这些因素或子系统之间相互牵制或相互作用,缺少哪一项,体系就会缺失部分功能,甚至失去原有的作用。从机冷车行车安全风险控制w系框架上(见图2),可以清晰地看出机冷车行车安全风险控制体系的整体结构,即“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监督保障和风险预警事故应急”为体系第一层,三者之间具有保障的关系,在“风险控制措施”中,又具体地建立了三大子系统,即“人员安全保障子系统、设备安全保障子系统和安全基础管理子系统”。在“风险控制监督保障”中,又从“培训教育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奖惩考核制度”三项制度加以保障。而“风险预警事故应急”则通过“风险预警机制和事故应急处理”两方面进行保障。通过实施风险控制落实的方法对策(加强人员教育,提高设备投入力度,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等),使得风险问题库得以解决,风险措施得以落实。风险控制监督保障主要是通过培训教育体系、监督检查制度、奖惩考核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制度上强制和保障职工落实风险控制措施。而风险预警和事故应急则是针对不可控风险的提前警示和事故发后的应急处理,是不可控风险的提前预防和事故发生后的补救措施。

铁路行车论文:浅谈我国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基础业务培训、安全管理方法等方面促进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提升,调度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对于保证铁路运输活动的进行了阐述。也针对日常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调度命令不够规范,班组安全管理薄弱,行车调度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设备的安全保障作用发挥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安全工作;思考;调度

一、浅谈当前铁路行车调度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铁路调度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

1、思想政治教育有待加强。2、运输专业知识学习不全面、应急处置能力差、独立处理事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3、疏于对新调度员的上岗培训、新上岗调度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培训教育的针对性不强。4、在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大形势下,需加强调度人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特别是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调度集中CTC设备的运用和基础知识的掌握5、调度班组安全管理工作还比较薄弱。

(二)铁路调度命令不够规范

调度命令作为一种特殊凭证,关系到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指挥安全,在日常运输指挥工作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调规》、《技规》等规章的要求,了解好现场情况正确及时的下达调度命令。调度命令纰漏是调度安全工作存在的严重问题,是调度安全生产的隐患。

(三)调度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调度安全管理制度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调度指挥安全,提升安全管理理念,确保运输安全的有力保障。

二、提高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班组建设,规范调度命令

班组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最基本、最基层的活动单位,是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落脚点,运输生产以班组为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的目标必须通过班组实现。在日常调度指挥工作中要以行车调度台作为工作出发点,加强对安全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建立完善安全控制体系。对于跨调度台调度工作,要保障相邻调度台间的有效联系,监督检查彼此工作是否到位,相互卡控,堵塞漏洞。计划调度员要对所管辖行车台的调度命令、阶段计划、行车组织、施工组织等关键作业环节进行卡控,按时上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正确及时的处理。

以班组为单位加强安全生产建设,每个班组指派一位安全员(可依情况由值班主任担任),专门负责班组安全,协同联系计划员加强对调度台列车运行情况、限速情况、施工组织等重点环节的把关。遇到紧急情况,安全员必须上台进行全过程指导、盯控、协调,对调度命令和应急指挥进行把关,保证行车安全。

加大对事故案例的分析培训工作,查找分析调度命令环节存在的问题,落实关键环节安全卡控措施,对施工组织、接触网停送电,超限运输组织、限速、汛期雨季限速慢行及封锁开通区间、故障及事故的应急处理等安全关键环节进行卡控把关。

(二)提高调度人员的综合素质

从思想认识层面,要培养调度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要使他们树立高度的调度安全责任感,保证运输生产的有序进行,可以通过奖惩严明的手段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职工进行奖励,对由于自身疏忽造成安全隐患的人员进行处罚。要形成榜样效应,党员、管理人员应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找借口,不搞特殊化,不独立于制度之上,积极学习业务技术,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榜样效应,使调度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从技术操作层面,调度人员要掌握行车工作的全过程,熟悉自己管辖的线路、桥梁、隧道、牵引供电、信号、通信等设备,知晓规章制度的条款和条款制定原则,积极向实践经验丰富的老调度员、业务能手学习调度指挥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不断摸索积累实践经验,弄清工作要求,这有这样,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日常行车情况,做出正确的指挥。

(三)完善调度安全管理制度

加强完善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实好制度执行情况,党员干部和职工在制度面要一视同仁。要做到制度的完善合理,要求制度制定者有深厚的业务功底和政治思想高度,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加强对制度的监督,奖罚分明,不搞形式主义,不偏向任何个体。强化调度安全基础管理,对各级调度人员要高标省⒀弦求。所谓高标准就是从思想上、从行动上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养成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的良好习惯,把被动的调度安全意识进一步上升到“安全文化”建设上,切实增强思想宣传工作的感召力。以大力加强调度安全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培育“安全第一”价值观为核心,进一步加强调度安全理念文化建设;以养成遵章守纪、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良好习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调度安全行为文化建设;以构建约束有效、激励有力的制度体系为努力方向,进一步加强调度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以营造人人关注安全、人人享受安全氛围为依托,进一步加强调度安全环境文化建设,使职工在安全文化环境中自觉规范和养成良好的岗位作业行为,全面增强保调度安全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三、结语

保障行车安全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永远的主题,现阶段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还存在不足,根据已有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分析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将促进铁路调度指挥工作的长效安全稳定。

铁路行车论文: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致因及预防

摘 要:铁路运输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核心产业,随着近年来运输速度以及运输效率的不断提升,其所引发的铁路货车行车事故也日益增多,并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目前导致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期望以此来减少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发生,确保行车的安全性。

关键词:铁路货车运输;行车事故;预防措施

前言

铁路安全作为影响铁路运输产业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受到工作人员、货物以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铁路货车的行车事故频有发生,从而为铁路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通过对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以为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提供有效的依据,而这也使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致因和预防研究日益成为了诸多研究学者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1 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主要原因

1.1 工作人员的心理状态和技术素质

第一,对调度会让计划的依赖心理。在调度员布置好会让计划之后,铁路行车的相关工作人员比容易形成一种固定的行车观念,从而放松甚至忽视对信号的 望工作。第二,过于信赖列车运行的稳定性。由于铁路列车的运行时刻、运行轨道、停车站点比较固定,因此,容易使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依赖心理。导致固定的会让计划发生变更时,列车司机对变更信号察觉的不及时,全速前行进入有车线,l生列车碰撞事故[1]。第三,各工作人员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心理。工作人员在 望信号的同时进行呼唤应答、联防互控,是保证列车行驶安全的重要措施,如果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这在 望信号时产生互相依赖心理,没有真正做好对信号的观察工作,未能及时确认信号的变更情况。第四,工作人员在理论水平、业务知识、文化基础、实作技能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也是其适应行车安全工作的必要条件。

1.2 货物因素

一方面,货物在外力作用下较易出现倒塌、位移、窜动以及坠落等现象,在列车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外力的影响,车辆上所装载的货物可能会发生倒塌、位移、窜动、坠落等现象,造成货车行车事故。尤其是装在平车、敞车类货车上的超限、超长、集重及易窜货物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纵向惯性力、垂直惯性力及风力的作用,更加容易发生上述危害货车行车安全的现象。

另一方面,需要特殊运输条件的货物发生超载、起火、爆炸等现象。第一,超限货物。因为超限货物列车的运行条件比较特殊,运行方法较为复杂,联系的环节较多,行车要求比较严格,所以,其在安全系数方面较一般列车要低,一旦某个环节未能处理到位便会导致列车运行事故的发生。第二,超长货物。由于超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货物两端伸出,加上车辆自身垂直振动所产生的的垂直惯性力,会使转向架承担的重力相应增加,容易发生超载问题。第三,集重货物。由于集重货物重量较大且支重面较小,在装车后车辆单位面积的受力较大,如果超过了容许载荷,便可能引起车底变形或折断现象的发生,导致车辆破损甚至发生行车事故[2]。第四,危险货物。危险货物是指那些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线等性质的货物,在运输这种货物时,应严加防范,对其不同的化学性质做出不同的防范措施,以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

1.3 安全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作为铁路货车运行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只有确保对行车过程的有效管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行车事故的发生。铁路货车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有安全监管、安全技术及施工安全等管理内容,在铁路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对施工现场监管不到位、无聊管理规范未落实等现象。部分单位未能做到从已发生的行车事故中汲取经验,以避免同类性质的行车事故再次发生。另外,有些施工单位与设备管理单位间存在合作问题,以及对施工现场的电缆走向情况不了解,在没有防护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施工工作,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导致行车事故。加之,一些专用铁道与铁路线的产权单位存在安全责任意识与法律意识薄弱的问题,导致实际的行车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基础不足,对相关设备缺乏养护,对操作现场缺乏控制,这种情况对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2 预防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措施

2.1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工作人员作为铁路货车行车管理中的主要参与者,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其对于行车事故的发生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首先,铁路货运企业可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综合教育与培训,使其掌握现代化的安全事故管理理念,积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其次,完善现有的岗位分配制度,通过对工作人员岗位的合理分配,使其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能,针对车务系统中的行车、货运等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进行合理的分配,同时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确保各个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监督,避免其产生过多的依赖心理。最后,对现有的调度会让计划进行分析,结合铁路货车的实际行车情况,定期对行车观念进行更新和完善,加强对信号的 望工作,从根本上避免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发生。

2.2 加强对货物的有效管理

受到货物自身在外力作用下较易出现倒塌、位移,以及需要特殊运输条件的货物较易发生超载、起火、爆炸等因素的影响,只有加强对货物的有效管理,才能有效避免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发生。一方面,完善现有的货物管理制度,根据货物的种类、大小以及性质等,对货物进行严格的分类管理,同时针对具有危险性的货物,应当依照相关规定,做好对货物的安全管理,实现对货物的严格审查,并做好货物的清点工作。另一方面,认真审核托运人员的资质条件,并通过对现代化技术的有效利用,实现货物管理的自动化,充分利用货物管理系统的优势,实现对货物的集中性管理[3]。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积极落实安全管理意识,对运输以及行车人员做好相应的安全教育。

2.3 建设安全管理的制度规范

首先,提高铁路行车的安全管理理念。在行车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尽量满足员工的基本心理需求,根据员工的实际学习效率以及能力不同,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从而进一步发挥出思想政治工作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提高员工对于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其次,加强对管理流程的有效监督,加大惩处力度,针对目前所制定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并定期对员工进行全面的考核,加强对管理流程的全面监管,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针对出现违规行为的员工也应当及时进行惩处。最后,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规范,通过对国内外现代化安全管理理念的学习,将其充分应用于目前的行车安全管理当中,在确保行车人员的安全意识水平提高基础上,确保行车的安全性,减少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货车的行车安全管理作为铁路运输产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广泛,加之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从而为管理人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通过本研究的分析发现,影响铁路货车行车事故的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工作人员因素、货物管理因素以及安全管理因素,因此,只有充分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加强对货物的有效管理,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铁路货车行车中的安全事故发生,从而推动我国铁路运输产业的健康发展。

铁路行车论文:试析铁路安全行车的保障措施

摘 要:F路行车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而铁路行车方面也为了平衡行车密度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使用行控设备以及列车号序,对整体列车行驶制定了详细的行车秩序,以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性。近些年信息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为社会各方面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铁路安全行车也抓住了这一技术特点,将其运用于传统安全行车系统中,通过不断实践与改进成功建立起更为高效、便捷、精准的信息系统来保障整体铁路的行车安全,本文就围绕铁路安全行车的保障措施进行分析,为今后的铁路行车安全系统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铁路管理;铁路行车;安全行车,保障;措施;研究

自铁路出现开始,无论是传统铁路还是高速铁路,最重视的都是行车安全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广泛使用,传统的铁路行车安全控制管理也逐渐向整体信息化作业方向发展,将传统的铁路行车安全管理转变为一体化全自动的行车控制系统。无论是列车行驶排班还是车辆日常维护管理,只要是与列车操作相关的工作,都能通过列车的运营系统进行有效管理,以此来有效提升铁路的整体运行水平和安全成效。

1 构建列车安全运行的情报系统设计

列车情报系统属于类车安全运行管理系统中的基础部分,其是主要任务是通过定位系统对铁路中各列车运行的状态以及位置进行侦测,然后将整体列车运行信息传送至控制系统,方便系统对铁路中的列车进行控制,具体情报系统在安全运行中的功能如下:

1.1 列车情报追踪功能

列车情报追踪的工作原理是将列车遥测系统与自动进路设定系统相结合,并将两者的数据与列车编号输入于显示薄内,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每个时段铁路轨道的电路状况和列车的进路状况对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实时更新。比如将该列车编号转送至下一个列车编号显示薄。当列车通过位置检知点邻近,由连续区间的轨道电路状态改变次序,检查是否符合列车通过时的预设变化次序,即能即时判断此通过列车追踪次序是否正确。列车检知点包括列车编号检知点(N点)、车站接近检知点(R点)、场内进入检知点(H点)、停车股道检知点(I点)、出发进路检知点(L点)。

1.2 警告功能

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周围环境以及天气的影响,情报追踪系统可以根据检测与定位及时将铁路中的不正常状态快速传送到行车安全管理系统当中,并在系统中形成明显警告,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提醒,与此同岁如果铁路行车时遇到恶劣天气、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问题,情报追踪系统还会对实时侦测到的消息进行整合在发出警告的同时将数据传输与数据库中,进行存档记录,方便不正常状态后续处理工作的开展。

2 构建列车安全运行的自动进路设定系统

自动进路设定系统可在最少的操作干扰下,以最有效率的方法由系统自动设定列车运行进路,并确保当列车时刻表受到扰乱时,列车误点减至最少。除自动功能外,控制员仍可选择采用人工设定。自动进路设定系统的功用是根据号志遥测系统与现行时刻表传来的信息,自动设定起始端点间主线上所有列车进路,同时将设定情形自动送至显示幕上显示。自动进路设定系统所包括的作业如下:

2.1 列车进路设定

列车进路设定也可以称之为列车行驶追踪系统,其实根据列车行驶的时刻表对列车的进站时间进行管理,避免因各列车在行驶过程中与进站过程中出现时间重叠导致恶性追撞事件出现。一般列车进路方面都有异常或者特殊情况应急预案,一旦两车出现运行方面的问题,那么可以启动这些应急预案使用计算机或者人工对列车进路进行调整。此外为了保证列车不受到恶劣气候、地震等自然环境威胁,列车进路需要将所有行车路线周围的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特征进行掌握,并每隔一个部分设定等待、避让车站,帮助列车在突发情况下完成运转顺序变更、临时车辆的安排与调度,以进一步促进铁路整体安全运作。

近些年经过不断的改革与研究,对自动进路设定系统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列车的行车排班必须全面并且可控,如果出现需要改变列车行车的情况首先要对列车的行车编号进行改变,并且在系统改变过程中附加警告警告信号与人工重复通知,不断根据铁路情况对列车的行车时间进行调整和更改,减少列车行车的误点现象,定期对轨道的电路以及计轴器进行检查与修正保证列车正确的运转次序,最后要求在排除进路故障后,需要工作人员分析故障原因,并计算此故障发生的概率,留出适当的列车运行运转余地。

2.2 列车追踪管理

为了对适当列车做精确的运行进路设定,ARS须能追踪列车运行位置,该项追踪功能须能同时计算出列车运行结果。其功能包括号志遥测系统信息的取得、列车位置更新、列车运转结果的时间纪录(误点时间)以及将信息送至其他系统等。

3 现行时刻表管理

现行时刻表是用作当天的自动进路设定的时刻表,它有当天(24小时)的列车运行时分信息与列车使用路径信息,包括每天变更程序、现行时刻表修改。时刻表信息包括各列车班次编号、行经车站、各站的到离站时刻等。

3.1 列车安全运行表管理系统

列车运行表管理系统('ELMS)可被定义为自动进路设定系统CARS的次设定功能,用以将行车控制(管理)系统(TC}上游办理行车计划的操作维修管理信息系统(MM1S)经共用档案服务器(CFS)传来的时刻表数据于运转前先行编篡分类,并将其中一组送至自动进路设定系统(ARS),以供列车运转控制。时刻表包括中/短期时刻表、日时刻表(当日及往后3长、临时时刻表、备用时刻表。

3.2 列车安全运行图管理系统

列车安全运行图系统将各班次列车于不同时间所在的位置、使用的股道及任务的编组等信息,以车站(场)及里程为纵轴,时间刻度为横轴表示在一张图上。运行图为列车运行轨迹的时空图,可方便运转人员藉由图而检查来了解各列车的行车计划及在某一时间预期列车所在位置,以作适当的列车运转管理。自动列车运行图系统可根据计划排班表、列车实际运转实绩及预测列车运行轨迹自动绘出列车运行图,该图将显示于控制台的屏幕上,且当系统预测列车将误点时给予预警,以通知列车加速追赶行程恢复准点。

结束语

文章基于信息技术运用,从安全行车的控制系统方面着手,对铁路安全行车的保障措施进行分析。事实上,行车安全控制系统还有一项极重要互为搭配的管理系统,即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是统合各项管理功能的信息系统总称,包括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与运转管理信息系统,这是一个极为庞大的管理信息系统,除前述功能外,举凡列车的维修管理、列车的运用管理、路线的维修、设备的管理等,均整合为一个平台,是整个铁路营运安全管理的重心。

铁路行车论文: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摘 要: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中,由于受到历史问题以及发展问题的阻碍,导致调度指挥工作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对调度指挥工作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科学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x。本文主要探究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提升调度指挥工作效率的策略,希望我国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可以不断完善。

关键词: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问题

0 引言

在铁路行车时,需要通过调度指挥来完成,其不仅可以保证铁路行车的安全有序,同时可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但是在我国的铁路运输中,由于存在命令不规范、制度不完善以及人员素质较低等调度指挥问题,影响了行车调度指挥的安全性,同时为铁路运输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探究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科学的处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意义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其对于铁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加强铁路指挥调度安全工作,可以保障铁路运输的井然有序,在现代铁路运输中,线路相对较多,保证调度的有序性,可以规范铁路运行[1]。

其次,加强铁路运输调度指挥工作,可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最后,保障铁路调度指挥的安全性,可以规范铁路运输,从而可以提升铁路运输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其高速发展。

2 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缺陷

2.1 调度指挥人员素质不足

在铁路调度指挥中,铁路指挥人员的素质不足,对指挥调度安全工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铁路调度指挥问题事故时有发生,其主要是由于调度工作的缺陷[2]。其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指挥调度人员上岗时,缺乏对员工的上岗培训,导致部分上岗员工缺乏实际经验,无法顺利完成指挥调度工作。

其次,缺乏对指挥调度人员的长期培训计划,在工作人员上岗后,通常会长期担任一个岗位,然而在铁路线路以及配置不断变化的基础上,对员工缺乏培训,导致安全指挥调度问题进一步增加。

2.2 调度指挥命令不规范

在铁路调度指挥中,调度命令出现问题是严重的问题,影响调度指挥的安全性[3]。在我国,一直在致力于完善铁路调度指挥命令,但是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挥部门缺乏对调度人员工作能力的考虑,通常会简化调度程序;部分工作人员越权行事。例如,在山东省济南铁路局调度所的工作中,曾经出现漏发限速的命令,导致铁路交通出现混乱的状态,影响了铁路运输的正常顺序,虽然事故相对较少,未发生事故,但是同样需要带来一定的警示。另外,还有漏发机务段信息,导致列车被拦停。

2.3 管理制度不规范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安全运行秩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度缺乏标准化,在工作的过程中,指挥调度人员缺乏具体的工作规划,导致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仅仅能够依靠自身的经验来完成指挥工作,对指挥调度工作的科学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在管理制度规范性中,相关部门缺乏有力的监督制度,导致指挥调度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例如,在济南指挥调度所的工作中,虽然设置了监督机制,但是监督人员通常是由管理人员兼任,虽然具有一定的监督效果,但是由于缺乏监督素质,导致监督工作的效率较低。

另外,在监督工作的发展中,监督人员缺乏责任感,在监督中存在感情用事,对于关系较好的指挥调度员,缺乏有效的监督。

可见,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管理制度不规范对调度指挥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4 配套设施不合理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拥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可以保证监督指挥工作的合理性,在现阶段的指挥调度工作中,其配套设施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配套设备缺乏完善性,铁路行车的科技在不断更新,信号及信息系统不断数字化和科技化,然而配套设备依然运用传统的设备工具,无法满足现代科技的发展需求。

第二,在配套设施中,缺乏健全的指挥系统,无法对整体的调度指挥工作进行协调,降低了调度指挥的效率。总之,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系统中,由于配套设施不合理,对铁路行车秩序的保障仍然有待完善。

3 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思考

3.1 提升调度指挥人员素质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中,由于调度指挥人员的素质存在明显的不足,导致其对行车调度指挥工作的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升调度指挥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调度指挥工作的需求。

首先,在调度指挥工作人员的培训中,应该建立完善的上岗前培训工作,对于员工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指导员工掌握科学的规范以及专业知识,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并且颁发上岗证,对于未达到要求的指挥调度人员,要严格禁止其上岗就业。

其次,在调度指挥人员上岗后,应该定期的对员工进行上岗培训,使员工掌握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经验,使调度指挥人员的工作可以不断完善。例如在信号数字化的指挥系统中,应该对员工进行综合培训,使员工掌握数字化调度指挥的操作方式,从而可以提升调度指挥效率,并且可以顺利完成指挥调度工作。总之,只有不断的培训员工的专业素质,做到与时俱进,才可以降低行车调度指挥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

3.2 规范调度指挥命令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由于调度指挥命令不当,对行车调度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应该不断地规范调度指挥命令,提升调度指挥效率。

首先,调度指挥部门应该完善指挥命令,设置完善的指挥调度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挥命令表。员工在接到指令后,要进行核实和校正,保证调度指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在调度指挥过程中,要设置严格的监督手段,对指挥部门的命令发放以及员工的执行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于不按照规章办事的员工,要严格惩罚。

最后,在调度指挥工作中,要设置应急指挥系统,对于处理灵活的员工,可以加强对其培训,使其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发生突发状况时,可以果断处理,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总之,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中。只有不断地规范调度指挥命令,才可以更好地保证调度指挥的有效性。

3.3 完善管理制度

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由于管理制度不规范,对行车调度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工作准则,对员工的工作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使员工在调度指挥工作中,可以做到有据可依。同时在工作准则中,要对领导部门进行规范,明确行事准则,建立规章制度,全面提升整体的规范性。其次,在完善管理制度时,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聘请专业的监督人员来监督工作,规范调度指挥行为。

3.4 完善配套设施

在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导致指挥调度工作受到较大的影响,在此情况下,需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以此来规范行车调度管理工作的秩序。首先,需要加强对科技设备的投入,在现阶段,机车信号、自动停车装置以及TMIS等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铁路中,因此应该引进配套设备,保证其调度指挥效率。其次,在调度指挥工作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指挥系统,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或者接收指令,从而保障调度指挥效率。

4 结语

行车调度指挥工作对行车的安全性及铁路运输的秩序性具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究行车调度指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发现行车调度指挥中主要存在命令不规范、制度不完善以及人员素质不足等问题,同时制定了规范命令、完善制度以及提升人员素质等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不断的提升行车调度指挥的规范性,从而可以保障铁路行车的持续稳定发展。

铁路行车论文:浅谈铁路非正常情况下行车作业应急处置办法

摘 要:铁路行车安全工作是一切铁路运输工作的基础,行车人员应急处置能力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条件;由于故障的发生都是随机的、突发的、不可预见的,对于现场经验不足的人员来讲,容易出现非正常情况处置思路不清,处置方法不当的问题,甚至发生因非正常情况应急处置不当而进一步扩大问题的情形发生。为此本文结合现场实际作业情况论述了常出现的非正常情况,以及非正常情况下行车组织办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行车安全;应急处置;非正常行车

1 非正常情况的概述及分类

目前我国铁路行车所采用的各类信联闭设备及行车作业方式很好地保证了铁路的运输畅通和行车安全。但遇有施工检修、设备故障及自然灾害侵袭等情况,导致基本行车设备不能使用时,往往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而采取相对应的非正常行车办法。非正常情况的出现往往是不规则的,也是复杂的,很多情况属于突发性的。

1.1 行车设备的非正常

行车设备的非正常情况,主要指信号设备、闭塞设备、联锁设备、道岔设备、通信设备、供电设备、接触网设备、列车无线调度通信设备、线路或桥梁设备等故障或停用, TDCS/CTC设备故障,GSM-R设备故障,车辆故障,列车占用丢失,非列车占用红光带,弓网故障,设备施工,分路不良,较长、长大隧道故障等不正常情况。

1.2 天气的非正常情况

遇暴风、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信号机显示距离不足200m时等对行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主要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天气恶劣,难以辨认信号时;二是汛期暴风雨行车、防台风季节行车的特定办法;三是大雪天行车组织以及造成接触网结冰等情况。

1.3 行车组织的非正常情况

行车组织的非正常情况,主要指救援列车的开行,路用列车的开行,列车退行,列车分部运行,重点列车运行,双线改单线行车、反方向行车,轻型车辆及小车的使用,特殊情况下自动闭塞区段单机运行,补机开行以及施工作业车站内运行,出站跟踪调车、施工特定行车办法、CTC非常站控、利用列车(单机、轨道车)运送人员处理故障等情况。

1.4 股道运用的非正常情况

股道运用的非正常情况,主要指向站内无空闲线路接车,接发超限列车时因设备原因造成站内相邻线路不能接车或区间另一线停止接发列车,超长列车接发,正线通过的客运列车改为到发线接车或变更进路需要经过12号以下道岔侧向运行,非客车线路接发旅客列车,未设出站信号机的线路发车,非到发线接车等。

1.5 列车运行中的非正常情况

列车在运行中异常情况比较多,也比较复杂,常见的有列车在区间被迫停车,车辆燃轴、抱闸,列车运行中严重晃车,机车故障不能继续运行,单机、自轮运转特种设备区间紧急停车或被迫停在调谐区,货物转载加固不良或偏载、窜动、侵限,列车与路外交通车辆发生冲突,施工机械侵入限界,电力机车停在无电区,机车故障,列车限速联控以及冒进进、出站(进路)信号、制动力部分切除的动车组运行,列车运行途中发生车辆抱闸处理,列车发生火灾、爆炸等情况的处理等。

1.6 人为失误

人为失误造成信号开放不及时或错误,错误办理进路、信号等情况以及发生事故处理,误判,误操作,处理扒乘人员,电气化附近开山爆破,人为破坏行车设备,铁路保护区内发生火情等。

2 非正常情况应对与处理

2.1 车机联控

遇设备故障等非正常情况影响列车运行及调车作业安全时应及时车机联控司机停车或注意运行。必要时询问司机现场情况

2.2 判明故障表象

①首先判明故障是否是由于自身操作失误造成的。如是否自身误碰、误操作按钮所导致,是否存在误判故障,自身操作是否违反有关规章标准等。②故障是设备单位或司机提供的,按规定通知有关单位处理,同时报告列车调度员;作业过程中发现故障,只表述故障在控制台(控显终端)、TDCS界面、现场的现实情况,不定性故障的原因、责任方,同时报告列车调度员。③在《行车设备检查登记簿》(或《行车设备施工登记簿》)认真准确登记故障表象,可以先打草,严禁乱涂乱画。④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单位、公安部门,并做好登记。“通知时间”栏:车站行车人员发现行车设备故障(不良)或接到行车设备故障的报告后,应立即通知相关设备管理单位,按规定登记。

2.3 汇报通知

通知设备管理单位、公安部门。同时汇报列车调度员。一定要早汇报、慎重汇报,无关紧要的暂时不说。报告站长(值班干部)。根据情况指示助理值班员(扳道员)或车站其他人员。必要时通知邻站。

2.4 确认列车放行条件

根据济铁总发【2012】67号文件关于“遇有设备故障时,在组织列车运行前,须确认设备管理单位的签认,报告列车调度员,根据列车调度员的指示办理有关行车作业”的规定,车站值班员在遇有设备故障需组织列车运行前,须确认设备管理单位的签认。根据《济南铁路局营业线施工、维修作业登销记管理办法》,对于设备无异常(或设备良好)的单位,在销记时,应销记:“经检查,××专业设备良好”。遇GSM-R设备故障时,电务应登记“因GSM-R××设备故障,停用××设备,电务进行处理,影响××(范围)内的××业务”。

遇道岔发生失去表示的电务设备故障,电务人员应立即登记停用相关信号设备。当设备故障暂不能恢复,确需利用该道岔非正常接发列车时,电务人员在确认该道岔尖轨密贴后,在该栏签认“××号道岔尖轨(心轨)密贴、定(反)位具备放行列车条件”,分动外锁闭的道岔,还需注明“外锁闭良好”。设备管理单位接到行车设备故障或不良等通知后,在确认不影响正常行车后,应在登记对应的“消除不良及破损的时分及盖章”栏内填写“故障暂不能修复,不影响正常行车,另行登记要点处理”并签字。

2.5 汇报列车调度员按其指示确定接发列车办法组织接发列车

将设备管理单位的签认内容,连同影响列车的运行情况一并报告列车调度员,根据列车调度员的指示:确定接发列车办法、正确组织列车接发。

3 结束语

行车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非正常情况时要做到准确判断,杜绝臆测行车;在向列车调度员汇报时报告表象,禁止随意定责;登销记时要准确,按规定格式用语并做好保管,便于事后查询;需要应急处置时一定要保持信息畅通,不准瞒报问题。另外,行车人员还应加强非正常情况下的业务知识学习,进行非正常作业的演练,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行车安全。

铁路行车论文: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的风险控制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成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中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承担着大部分的生产资料运输和人员运输。保证铁路行车安全是铁路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调度员的行车指挥工作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依据,铁路行车调度员的个人素质、调度部门的管理水平以及调度岗位的设置等都是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对调度员的管理、提高调度管理所内部的管理水平、优化调度岗位的设置都是控制行车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行车指挥;铁路行车调度;风险控制;安全

0 引言

铁路运输是国家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资料运输的主要承担对象。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运行是提升运输管理水平、保障国家各项经济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础。铁路行车的安全性是铁路行车管理中的重要工作,铁路调度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行车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经济建设事业中各项生产资料的有效运输,以及在旅客运输中保障铁路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要高度重视铁路调度岗位上调度员的思想管理工作。提高调度员的安全意识和个人素质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依据。

1 行车调度的重要性分析

铁路是我国运输系统中最重要的运输部门,承担着货物资料和人员运输的主要任务,铁路运输具有安全、快捷、经济等运输优势,是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组成部分。行车调度工作关系着铁路运输的安全和高效运输,是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铁路部门的行车调度工作是在特定的铁路行车范围内进行的行车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我国铁路行车与运输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的重要基础。调度员在具体的行车指挥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调度管理规范,提高思想认识,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保障铁路行车的有效调度和铁路行车安全。同时,铁路行车人员在行使中要严格遵守调度员的管理工作,配合行车,提高整个铁路系统的行车效率和速度,确保行车安全[1]。因此,铁路行车调度工作是铁路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度工作的有效进行是保障铁路行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

2 透视行车调度的安全风险

2.1 安全意识层面

行车调度员自身认识不到安全指挥行车的重要性,因此常常出现班中离岗、工作工程中精神不振、违章操作等行为。对已经出现疲劳驾驶的列车未能及时采取有效调整,为铁路行车指挥安全埋下隐患。

部分调度员,尤其是大多数新职员,认为只要列车行驶脱离自身管辖范围内,出现事故或没有进行调车工作均不是自己的责任。并未深刻认识到行车指挥员的真正意义,只局限于自身责任范围之内,没有从全局考虑安全行驶、安全指挥的意义。一旦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人员伤亡、车辆损毁、阻碍铁路运输事业发展等。我国曾在2008年发生过一次重大列车行驶事故,足以引起铁路工作人员以及列车调度指挥员的重视,为了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列车行驶指挥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原则[1]。

2.2 安全管理层面

部分行车调度员在工作岗位中,作风漂浮、缺乏严格的自我管理。出现此种现象最多的是经验丰富、从事此行业多年的老调度员,以及新上任的部分年轻调度员,前者通常认为,自身从事此行业多年,有丰富的经验,有信心可以处理任何突发状况;年轻调度员则大都因为刚刚接触此行业,没有认识到行车调度员安全指挥的重要性。因此,常常对现场状况不加以了解,经常因为换岗时间到,而放弃目前做了一半的工作,且交接工作做的不到位,对列车及乘客安全不够重视。在自身管辖的区域及时间内,没有制定一个完成的计划,导致出现货车行驶顺序错乱的现象。列车运行计划的不严密,为现场造成了很多困扰,同时也为铁路安全行驶埋下隐患。

2.3 岗位设置层面

自从我国全面开展铁路局直管站以来,一直处于行车调度员少,列车行驶速度长、调度管理范围过大等问题,对行车调度指挥员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行车调度工作虽不繁琐,却责任重大,一旦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极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财伤亡等严重后果。尤其当出现天气恶化、修建施工、非正常行车等情况时,行车调度员长时间处于繁忙、紧张的调度工作中,偶尔会因为烦躁或其他原因,导致指挥不当,甚至手忙脚乱,此种情形不只会影响运输效率,同时对行车指挥安全造成一定干扰。因此铁路管理层应对行车调度员进行责任划分,明确规定每个人的工作范围及权限,以免出现命令重复,或者遗漏某辆车的行车指挥,如此一来,可以大大提升行车安全率[2]。

3 控制行车调度安全风险的思考

3.1 强化安全意识

通过现实中的各种事故或其他的形式对调度人员进行深入的责任、安全意识的教育。使调度人员心中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的安全责任意识,保证铁路输送安全的责任与使命不断得到提升。工作过程中把始终遵循安全理念,调和好安全与效率间的关系,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完全的遵循,行车调度员的岗位工作纪律严格遵守,将“安全第一”的理念在调度员工作的全过程严格的执行。同时,调度所的所有科室不但要适时组织调度员进行规章制度的学习、运用,还要对调度指挥的方法进行良好的传授,宣传推广相关方面的有用的经验。此外,行车调度员的本身要进行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精神的发扬与光大[3]。

3.2 加强安全管理

对施工、客运、罐车、军运等不同岗位的作业标准进行完善与修订,中心是“安全”二字。各工种在调度过程中要为调度员的指挥安全提供安全保障。有关科室人员要进行不断的配合、探索和创新,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来提高调度员的素质与水平,从而培养出一支业务业务一流、吃苦耐劳,能保障铁路运输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值班主任、副主任对与安全有关的文件、指示等进行全面的指导与提醒,特别在遇到一些突发状况时,主任或副主任要对调度进行检查与指导。各科室对行车调度台要进行明确的分工,保证调度台除当班调度员还要有一位包保干部,在遇到特殊情况下,有关部门要立即派出调度员进行指挥,协助作业。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提高调度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评选出各类标兵称号等,对于优秀人员进行物质及精神的奖励,来刺激调度员的积极性[4]。

3.3 优化行车调度台

目前,行车调度台距离过远,行车调度台的作用没有完全的发挥出来,影响了铁路运输服务的效率,同时也给社会群众的出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切实解决行车调度台工作跨度大的问题,必须要尽快优化行车调度台,要科学的增设行车调度工作岗位,协调行车调度台和其他部门工作上的配合,提高行车调度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行车调度工作的工作质量,在行车调度工作相对繁忙的时间段,也能充分发挥出行车调度台的作用,同时避免行车指挥员忙中出错,有效降低指挥安全风险,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提高铁路运输的服务质量,促进我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带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5]。

3.4 工作方法科学化发展

铁路调度部门应该重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加强与信息管理部门与运输部门的各项联系,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来提高调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优化调度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在铁路行车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提高行车安全水平。

4 结语

强化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途径。提高铁路行车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应该从调度员个人素质的提升、铁路调度部门管理工作的加强以及调度岗位优化设置等各方面来进行铁路行车安全风险控制工作。要不断优化管理方式,调动行车指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思想认识上提升调度员对本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优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调度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服务于铁路行车安全调度工作。

铁路行车论文:浅析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摘 要:在铁路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当下,铁路事业逐步迈向市场化发展,提高了对运输行车安全的要求。因此,铁路企业应紧随新形势的发展,审时度势,构建完善的行车安全防控机制,提高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效性。本文立足于此,从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安全风险管理的流程,并就如何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策略

0 引言

铁路运输以其绿色、高效、经济性较好等优势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关键方式。铁路运输行车安全直接关系着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稳定,同时也关乎铁路事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经济高速发展,运输需求不断加大的今天,如何保障铁路运输行车安全,提高行车安全管理水平,成为铁路部门需要深思和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就对提高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水平的有效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1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对车站行车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为铁路行车过程的安全性提供保障,同时也对人员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有效防范。从目前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现状来看,铁路各级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深化安全管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依然存在管理机制与体制不完善、不严谨,甚至部分规章制度不合理;管理理念、手段与方式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同时对职工开展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工作不能满足新时期铁路运输安全的需求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基础薄弱的现状,实现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持续性、稳定性。

2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分析

为了进一步推进铁路事业的良好发展,必须强化铁路行车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全面实施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是理念,同时更是方法,其管理过程包括安全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应对及监控5个重要环节,从风险管理的维度分析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和本质根源。

2.1 风险识别环节

在铁路行车风险的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这是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对后续的估计、评价、应对和监控等环节提供必要的依据。通过对已经发生的风险进行数据及信息收集,并将其造成的损失进行统计。根据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的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大风险和小风险。其中大风险是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进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而小风险则是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细小问题,虽然其危害程度没有大风险严重,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预防,会逐渐演变成大风险,造成严重的损失。

2.2 风险估计环节

在对行车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之后,要对其风险的后果进行估计。通过风险识别中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风险造成损失的程度和发生的概率,进而将行车风险划分为不能承担的风险、相对不重要的风险、能承担的风险和难以承担的风险,详见表1。

2.3 风险评价环节

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估计后,要对其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对风险结果的评价,找出风险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应对措施,从而为下一环节的风险应对提供指导依据,制定出更加符合要求的应对方案,进而有效控制行车中存在的风险。

2.4 风险应对环节

风险应对环节是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估计和评价之后,制定出相对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对行车中存在的风险和安全隐患进行严格控制,将其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进而消除其构成的威胁。

2.5 风险监控环节

由于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会给风险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和阻碍。因此,在风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对风险进行监控,其监控环节不单单存在于风险应对环节之后,它在整个风险管理中都应该有所体现,做到监控全局的目的,有效把控整个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的、不确定的因素,从而有效解决这些影响因素,帮助风险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在整个风险管理工作中风险识别环节时前提条件,风险应对环节是核心内容,而风险监控环节是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确保风险管理工作的充分性以及科学性。

3 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探究

3.1 风险管理的总体规划

3.1.1 管理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安全发展为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确保铁路行车安全为重点,有机整合既有安全管理与行车安全风险管理,强化全过程控制,突出关口前移、超前防范,细化安全风险管理责任到班组、岗位,全面落实“管理规范化、作业标准化、检查常态化”,逐步形成主动预见安全风险管理模式。

3.1.2 安全管理目标

加强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构建系统、规范、科学的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合理完善的规章制度、现代化的检修维护、科学的运用监控、有效的应急处置、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严格的落实机制,促进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3.2 对安全职责、标准和流程进行完善

车站相关部门要根据相关文件对安全职责、标准和流程进行完善。具体需要参考相关文件中的规定,通过对以往车站行车安全风险的有效分析和总结,对安全职责、标准和相关应对流程进行更新、修改和完善,从而确保车站所有安全风险以及隐患能有效落实到具体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岗位中,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为车站行车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3.3 加强职责、标准在事故风险分析中的关联性

铁路相关部门在对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故、故障以及典型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时,要严格依据安全职责、标准和过程进行,同时要按照“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的理念。另外,在对事故、风险分析过程工作中,既要对工作人员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确认,也要对相关安全管理职责、工作标准及工作流程的科学合理性进行评估,不断优化管理机制,从而达到降低安全风险的目的。

3.4 健全职工绩效考核体制

铁路相关部门要根据职工的安全职责进行严格的考核和评价,做到奖惩分明,从而更好地加强铁路行车风险管理工作。相关部门要根将职工人员的安全职责与其收入相联系,并将其安全职责做出严格考核,分出优、良、中、差,从而更好地实行奖惩机制。具体奖惩方法需要参考相关文件中的规定,做到奖惩分明的效果,使员工正确认识到安全职责跟自身的重要联系,并从中严格要求自己,降低行车过程中的事故及风险,加快铁路事业的发展。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对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稳定、有序运营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面把握安全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上,铁路部门应积极进行包括管理思路、主要内容及安全目标的安全风险管理总体规划,采取营造良好的环境,制定系统性、合理性、有效性的控制措施,实施有效的过程控制等措施,提高铁路行车安全风险管理的实效性,推进铁路的安全运营。

铁路行车论文:新形势下心理与铁路行车安全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事业进入发展黄金期,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愈发依赖于铁路发展带来的便利。但是近年来,我国铁路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铁路行车安全逐渐成为社会重点关注问题。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技术、设备、铁路工程建设、铁路组织管理等等,本文研究的是心理因素与铁路行车安全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分析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现状、心理因素与行车安全的相互关系,提出系列措施力图促进铁路行车安全的发展。

关键词:行车安全;心理;风险管理

一、当下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现状

1、重技术、轻管理

我国铁路建设中很多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源于我国广大科研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智慧和汗水的累积,每年,我国在铁路建设关键技术上的投资可谓庞大,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技术成果。但是,随着时代地发展,国家经济地改革,铁路建设终将会以实体事业的形式融入社会群体之中,企业管理的模式和理念会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铁路建设之中。在铁路行车安全管理之中,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技术已十分成熟,但是仍有很多事故发生的原因就在于绝大部分的管理者认为安全保障技术完善就能完全杜绝事故发生,他们忽略了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举个例子,在技术条件充足、设备运行良好的情况下,由于职工操作不当或者是突发意外,有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2、重设备、轻人员

重物轻人是我国很多企业一直以来存在的严重弊端,很多企业会花很大的精力甚至代价去保养他们的设备,也不愿花时间去保养他们的工作者。铁路职工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任务的崇高性和艰巨性,因此,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关怀。铁路设备固然重要,但是同时要加强对于职工人员地管理,建立合理人事制度,加强人文关怀,提升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3、事故频发,缺乏综合管理和风险管理

我国铁路行业各类大小事故频发,其中包括货运列车出轨、客运列车追尾等恶性事故,国家和社会虽然对铁路行车安全投入了很多地关注,但是没有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案,问责机制也不完善,对于铁路事务缺乏综合管理和风险管理,往往是当事故发生之后才后知后觉,没有从根本上去防范、应对各类可能出现的问题,铁道的偏行政化管理也为铁道市场化进程设置了一定的阻碍。

二、影响心理状况的因素分析

1、铁路改革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铁路建设的管理体制、组织方式、利益格局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譬如合并站段、人员流动的原因,很多职工将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并且无法理解这种大势所趋事件推进的必要性,导致心理不平衡,心态调整不善。尽管一些职工对于铁路改革抱有一定的期望,但是缺乏强大的信心,危机感较重,心理负担过大,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就容易造成员工的抑郁、紧张、烦躁、抵触心理甚至是过激反应和行为发生。随着干部制度改革,优胜劣汰机制逐渐完善、普及,少数干部面对“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心理很不适应,面子观念、自尊心上承受不住,而产生羞愤、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这些负面情绪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状态,容易导致工作失误发生,进而为铁路行车安全带来不良影响。

2、企业文化的缺失

企业文化在铁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凝聚了企业几代从业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既对铁路建设具有指导意义,也对职工实现人生价值具有促进意义。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但是目前部分铁路站段还不太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还不能认识到企业文化的意义,同时也不知晓如何去实践人文管理、企业精神的培养、企业形象的塑造,有的站段缺少科学的制度建设,禁锢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职工出现抵触情绪,职工之间也缺乏凝聚力,人际关系紧张。职工对企业没有产生亲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企业文化无法构建,得不到职工认可,企业文化地缺失在职工心理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真空区,容易造成职工的迷茫,不利于推动铁路行车安全发展。

三、影响铁路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分析

1、情感、意志、兴趣与行车安全

当一个人对某项事业、某个工作的情感、意志和兴趣集中于一点上时,才能全身心不顾一切地投身进去,奉献所有。在对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的研究中,我们发展,当铁路职工真心热爱他(她)的职业,愿意付出努力,并感觉能够实现抱负的时候,发生事故的频率要小很多;相反,当职工不是真心热爱其所从事的铁路行业,没有将他的工作与个人发展、命运结合起来时,他的工作时敷衍的,发生或大或小的事故的概率要大得多。

2、注意、疲劳、侥幸心理与行车安全

注意是一项重要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集中注意、注意分配、注意力转移三个部分,铁路职工在不同的阶段,应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时需要掌控的注意力是不一样的,一旦发生注意力匹配不当的情况,很容易出现事故。疲劳是人体力和精力消耗超过正常限度所出现的生理心理机能衰退的现象,疲劳驾驶和疲劳工作是我国明令禁止的行为,疲劳状态对于铁路行车安全是十分强大的潜伏性阻碍因素。侥幸心理是由于人们对安全环境歪曲的认识,产生某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或发生某种不安全的行为倾向,主要表现在注意力减弱、偷懒心理滋生、臆测判断,这三个方面有时会单独出现,有时会组合出现,不论是各种形式,不可避免地都对行车安全带来隐患。

3、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的关系

铁路建设有着其特定的集体价值取向,铁路工作者当然也有着其个人的价值取向,然而很多职工和管理者无法正确把握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之间的关系,造成了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地矛盾、冲突,从而导致铁路行车事故频发,安全得不到保证。个人价值的实现应该建立在实现集体价值的基础上,当遭遇矛盾的时候,个人价值有必要为集体价值作一定的牺牲,反过来,集体或者是组织要为职工实现个人价值提供合适的环境和有效的途径,当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能够融合在一起时,员工会有为之奋斗的动力,铁路行车安全才能有推动力。

四、建议和措施

1、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当下我国很多企业正在应用的一种管理方式,并逐渐受到大范围的追捧,铁路行车安全事务中加强风险管理的意义就在于提高抵御未知风险的能力,同时强化组织和人员管理,进一步提升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保证各项事务有序推进。铁路行车安全事务从根本上讲关乎铁路列车存在之根本,虽然各项工作组成部分较为复杂,但是针对性而言,要明确列车安全事务的具体工作规划、员工组成明细、完整的执行政策、合理的监督机制以及成套的应急预案措施。只有将整体的综合性事务仔细布局并且抓住每一个细节才能真正做好风险管理,并能降低实质性的风险概率。

2、关注员工心理变化

要时刻关注员工的心理、情绪变化,必要时要建立心理咨询室,对出现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状态的员工要及时加以辅导和情绪疏通,多组织集体活动,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和集体的关怀,于此同时,要加强员工间经常性地沟通和交流,通过员工间的相互安慰和比较能够有效促进和谐氛围下员工间的合作进步,进一步发挥集体的优势和力量,推进铁路行车安全管理和运行。

3、制定严格工作计划,提升工作效率

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人的具体任务,责任到人。工作计划要简单明了,工作要求要细致入微,工作监督要步步跟进,工作评价要及时有序。严格合理的工作计划有助于减少职工的心理负担和工作压力,能够提升工作效率,促进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研究发现,当职业人的工作计划、工作程序明确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热情会有极大提升,而且工作效率会进一步提高,工作成效较好。

4、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奖惩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

首先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尽量做到优化、简化、突出重点、适用、提高可靠度其次要实施有效的监控,强化关键环节的作业控制,加强监督管理,将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细节进行详细地考核、记录,并将其纳入整体的员工审核评价之中,以此为基础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建立合理的晋升通道,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当员工在心理层面看到了在本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希望时,当他们的每一份努力和付出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时,才会倾其所有去真正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才能真正在员工心理层面为铁路行车安全事业注入强心剂。

结语:心理层面的因素的研究最终还是会归结到有关人的研究之上,铁路行车安全的保障不仅仅是技术上、设备上的,同时也是人为因素上的。合理的状态是技术和设备达到先进水平,为铁路行车安全提供坚实的硬件和物质基础,而且铁路各个岗位的员工们团结一致,全身心投入到铁路相关事业之中,为铁路行车安全事务提供人力资源和组织指导。两者相结合,才能保障铁路行车的安全稳定且持久。

随着技术地不断进步,未来的铁路列车必将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对于人力资源的使用会越来越少,但是对职工的综合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如何处理好增长的员工素质要求、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以及人力结构改革之间的矛盾会成为突出问题,届时,对于职工人员的心理安抚会成为重要突破口,甚至关系到铁路行车安全的根本,加强对于员工的心理状况的关注和抚慰将有助于推动铁路行车安全的发展。

铁路行车论文:铁路行车事故的原因分析

摘 要:在铁路运输中安全性是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铁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大量的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发展起来,这对铁路行车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虽然相关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技术在不断的进步,但是铁路行车事故还是经常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经济的稳定发展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对铁路行车事故原因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增强行车事故的预防能力。

关键词:铁路运输;行车事故;原因

0 引言

通过行车事故可以对行车的安全状态以及治理事故隐患提供重要的依据,当前的铁路运输中行车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在事故的研究中需要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善于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明确事故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去对事故进行预防控制,进而促进我国的铁路运输获得安全发展,实现行车的规范化管理,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安全优良的出行保障。

1 铁路行车事故的原因分析

1.1 铁路管理人员行为不当造成的行车事故分析

在铁路运输工作开展中一些员工责任意识较差,忽略了工作纪律以及劳动纪律的作用,在工作中存在我行我素的情况,不按标准作业造成事故的发生[1]。这种人为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就是员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出现擅离职守、打盹等问题,比如在铁路运输接发车的过程中去做其他无关的事情,分散了正常工作的注意力,进而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误听或者误传车次、错搬道岔等问题,造成行车事故的发生。第二就是工作人员存在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在实际的铁路行车操作中容易出现混乱的状况。在自控、互控等工作不能真正规范的落实,铁路车站的值班员以及把关人员等岗位之间的互控性不强。第三是安全意识差,对工作中相关的标准要求进行忽视,没有根据要求去对接发车的进路进行检查与确认,不能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调度命令,在行车凭证的核对工作中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不能正确的使用行车凭证。

1.2 铁路行车事故发生的制度建设方面的原因

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不完善的状况也是造成行车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具体的主要有部分单位对路外安全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及时进行工作方式的革新,路外安全压力传递不到位、制定不完善[2]。在防范措施的落实以及防范职责的履行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缺陷,铁路建设发展中相关的安全考核也缺乏规范,因为要求不严格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忽视。相关的行车防护设施的管理存在不足,铁路防护栅栏缺乏相关正规的管理维护,防护栅栏管理办法也得不到切实的执行,还有不根据规范去进行程序审批的问题。

1.3 铁路行车事故管理方面的原因

在铁路管理工作开展中主要有施工安全以及安全监管、安全技术等管理内容,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存在对施工现场监管不力、路料管理规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3]。尤其是有的单位不能及时的吸取事故发生的教训,使得相同性质的事故连续出现。另外,还有的施工单位在与设备管理单位之间的合作上存在问题,或者对施工场地的电缆走向不清楚,而且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作,这样也是非常容易造成行车事故。一些专用铁道、专用铁路线产权单位存在安全、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差的问题,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基础不足,相关设备缺乏养护,对现场操作缺乏控制,安全监管部门对专用铁道、专用线的安全运输监管应进一步加强。

2 解决铁路行车事故的措施分析

2.1 增强铁路行车的安全管理理念

在铁路建设管理中应该采取开放、自主的教育模式,满足员工的心理需求,以员工的实际学习及效应能力作为教育前提,充分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意义,促进员工思想的净化与进步,增强对安全形势的认识,形成安全责任方面的需求,自觉的去遵守安全管理制度,通过示范、引导等手段进行安全管理任务及责任的分析,推动其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思想的自主形成。另外,还需要注重精神及行为准则等为载体的企业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安全文化的形成,营造一种和谐的统一的价值观念,促进员工团队的整体进步,使铁路事业更好的达到安全稳定、有序的发展。

2.2 铁路管理中落实责权,问题查处

在铁路的安全过程管理中需要形成为安全管理结果服务的考核制度,真正实现责权的落实,加强利益和风险之间的联系。还需要不断的加强安全管理中责权重点控制工作,一方面对铁路部门决策层形成安全管理思路上的决策,可以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建立电子网络形式的记分履历表,并且对其实行年度的综合评分考核,将其加入到任期岗位绩效的档案管理之中。另外,对于安全问题的查处应该通过分析例会的方式进行“零空档”的管理形式,需要将分析例会与总结、任务会等进行区分,要重点突出会议的宗旨与要求,实行动态的责任管理机制。

2.3 提高铁路员工的综合素质

在铁路高速化发展的环境下,应该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岗位设置中需要进行系统的划分,实行专业化的设置,比如车务系统的行车、客运、货运等各种专业的管理部门,按照站段实际的设施配置以及劳动条件、劳动生产率等去进行划分。不同专业形成的部门中岗位数与岗位预备率人数相加就是这一专业部门岗位应有的定员数,在铁路管理中需实行这种按岗核定的管理形式。另外,在不同岗位管理中还应根据岗位职权的差别去进行薪资的设置。根据铁路安全生产工作的简易度以及生产人员素质的实际状况,设定时间表,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由铁路管理部门或站段相应的岗位人员进行岗位资格认证的申报,对员工颁发专业的岗位资格证书,提升铁路建设的专业、规范化的发展,实现更加严格的行车安全管理。

3 结束语

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对其行车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管理不完善、铁路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以及设备质量差、制度建设不健全等等,这些原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关系,在铁路运输中需要不断的完善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否则就很容易发生行车事故,行车安全性的提高可以有效的促进铁路运输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铁路行车论文:铁路车站行车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摘 要]安全是从事一切生命活动的前提和根本,所以万事都要防患于未然,将不利的因素分析出来,找出解决措施,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铁路的发展突飞猛进,铁路的作用就是运输旅客、货物到达目的地,这其中的重点在于及时到达而且保证安全,安全的保障更是重中之重。车站是办理行车作业的主要场所,如果不能提高管理和技术,不但给民众的财产和安全带来威胁,铁路运输业也难以正常的发展。

[关键词]铁路;车站;调车作业;行车安全

0 引言

铁路有着点多线长的特点,所以车站行车安全意义非常的大。我国铁路运输网非常庞大(如图 1),铁路运输承载着巨大的使命,所以一直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中国铁路行车部门的人员为此付出很多,大量的努力和缜密的工作使铁路行车的技术安全方面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但是近年来车站行车事故时有伤亡事故无法杜绝,安全形势并不稳定。但铁路主宰者的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所以要一再调节改善,有针对性的发现问题,然后分析,进而解决问题。

1 车站行车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具体隐患

1.1 调车接车作业中的隐患

调车作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行车安全,或者说调车作业时一个安全薄弱环节,并不是大部分车站都有好的调车装备,有的地方配置根本不合理。部分车站甚至需要出站调车,甚至很多中间站在调车作业的进行中心存在侥幸心理,利用本务的机车,并且时常这么做,但是运转车长对站场不熟悉,难度很大,机车上的乘务员也难以正常进行工作,所以作业冲突很多。并不是每个值班员都能按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来要求自己,发车作业要在规定的地点进行,但是这些值班员并不能按规定行事,隔线发车,隔车接车,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进站和出站的信号必须准时,有的值班员不在正确的时间开放信号机,并且当发生状况时也不能在有效的时间通知司机。

1.2 落后设备较多

设备是否良好是物质基础,如果设备得不到质量保证,运输业很难向好的方向发展,安全的行车必须由好的设备,否则安全系数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日常的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各大支线铁路至今很多还在用旧的设备,根本无法满足要求,连锁设备和闭塞都是老式的。另外建设的设备也无法规范,安全线与相邻的线路不能做到保持距离,有的直线甚至信号标识和信号表示器都没有安装。

2 车站行车安全问题的具体产生原因及分析

如果每一个铁路车站的员工都能按规定完成分内的工作,不违章,操作完全按规程,劳动纪律一一遵守,行车事故会降低很多,人们的安全就能进一步得到保障。

2.1 车站值班员安全意识淡薄

铁路系统及其庞大,在行车作业中肯定有很多死角顾及不到,抓不到位,在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影响下,许多生产规范得不到落实,铁路运输完全安全进行很难。职工在惰性的驱使下有很大的心理侥幸,认为事故不是说发生就发生的,这是一种心理安慰,却很可能酿成大祸。大多数旧的管理模式是侧重事故处理的,并不懂得防患于未然,安全管理极其片面。

2.2 员工素质不高,培训机制不完善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假设同一个员工,在县城的小超市里工作的他是一个慵懒的、敷衍的状态,让他在沃尔玛里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就似乎变了一个人,对客人可以笑面相迎,工作状态极佳,尽职尽责。显然,这其中的奥妙就是员工素质有了提升,是培训机制让他认识到他存在于岗位的意义。我国目前已是到了全民教育的时代,职工素质已经在提升,但是铁路职工的素质教育还有待提升,让职工从灵魂上对自己和乘客负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另外理论知识认识不到位的员工仍有很多,专业技术太低也是普遍现象,有些行车设备必须要加以了解,这对于现代化行车很重要。另外要经常组织员工了解并学习关于中央领导对中国铁路事业的重视和政策以及期望。

2.3 中间站员工积极性不高

许多处于中间站的员工薪水过低加上本身的责任心不够,致使对安全十分不放在心上,但是对于全线而言中间站又是十分关键的,它保障了运输安全,作业量的十分巨大加上风险的指数极高,让中间站的作用更加大。然而大多数的中间站远离大的城市,环境极恶劣,职工心态难摆正。工作的设施不全、生活单一、奖金少之又少,这一切对工作很不利,积极性的调动难上加难,工作很容易麻痹以及大意。

3 为保证行车安全的措施及建议

3.1 防范调车冲突,组织好调车工作

尽量设置调车组,有调车组的,调车长要将调车作业的注意事项和计划等向工作人员传达,作业人员需要了解并且掌握之后才可以实施,在作业进行的过程中调车长单一指挥。在没有设立调车组的车站,车站中的值班员或者是担任运转的车长应该承担工作,如有变更,需要重新编制计划。在调车组人员不足而且乘务组人数也不足是不可以进行作业,调车不可以业时随便更改方法,必须用推动法。

3.2 提高员工的素质

整体队伍的素质提高的前提是个人的素质提高,领导阶层应该经常给予提醒与教育,让职工树立尊重生命的意识,让它们以保障旅客在铁路运行中的安全为荣,这是理念的灌输,不是写出来的规定能做到的。另外应该以保证个人的安全为前提,加强技术的培训,使作业能被标准的完成,对于具体的应急事故应该模拟训练。总之,想要让员工素质有大幅度的提高一定要思想教育和技术加强双管齐下,领导带好头,起好模范作用,员工紧随其后,营造一个珍视生命、重视安全的好氛围,在铁路员工共同的努力下中国的铁路事业会朝一个好的方向发展。

3.3 调动行车作业人员积极性,改善福利

中间站工作非常的辛苦,偏低的福利可以说让员工肩负着生活和工作的双重负担,要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就必须提高福利待遇,加大奖励制度,使工资奖金真正的做到向一线的作业人员倾斜,通过经济的鼓励和调节来增加这一艰苦岗位的吸引力,这一定能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让他们对事业有了的热情。

4 结论

铁路的运输联系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也承载着民众的生命安全,那些发生过的事故在可控的前提下绝对不能允许再发生,当行车的安全隐患被提出之后,真正的原因在责任的驱使下一定能一一分析出来,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列举出措施并且真正的实施,但是,克服了过去的缺陷并且及时纠正眼下的问题也还是不够的,铁路事业在蓬勃的发展,车务段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管理问题,铁路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新的问题,以史为鉴,然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并且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作者简介

陈欣(1979―),男,汉族,江苏徐州,本科,助理工程师,站长,研究方向:铁路行车安全管理。

铁路行车论文: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风险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铁路在生活中在日常生活中受到广泛关注,铁路在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风险性成为了铁路事业以及广大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铁路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安全的风险控制进行简单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对当前铁路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建议,从而到达在列车在行车中的安全系数,消除行车调度员在行车指挥中的风险,保证列车安全、有序的运行。

关键词:行车调度员;行车只会安全;风险控制

1.铁路行车调度岗位的重要性

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建设构成部分,是我国的经济大动脉、交通运输体。铁路的行车组织工作中,应当严格坚持安全生产、统一协作的精神,与运输、机务、电务、供电等多部门合作开展工作,协作配合,共同开展铁路工作,这样一来才能保证安全、高效的运输工作,按照相关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而铁路行车调度岗位作为一个调度区间指挥、协助、组织铁路行车的领导者,与国家铁路运输安全、列车运行事故发生概率有着紧密的关联。在指挥行车工作中,调度员应当代表铁路领导者对列车进行指挥、引导,列车相关运行人员也应当配合、听从调度员的指挥命令,配合进行铁路运输工作。因此,铁路新车调度这一岗位意义重大,调度员的使命艰巨,同样责任重大。

2.当前铁路行车调度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虽然正常运行,但其中不免存在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行车调度员的思想态度问题、行车调度的制度问题、行车调度的设备管理问题等,现将具体问题作详细分析如下。

2.1行车调度员的思想意识不完善

行车调度员虽说在铁路上是铁路安全运行的保障师,但长久从事单一的工作不免会导致行车调度员出现工作开小差、对部分已经超负荷运行的列车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措施等,这样的工作态度,一旦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和列车乘客及货物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对于新上岗的调度员,安全意识不强,将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定在一个框框中,认为离开了现场或者不属于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的问题不属于自己的职责,遇到问题不及时汇报。这样的行为很有可能造成国家运输财产和列车上乘客、工作人员的巨大损失。08年的"4.28"铁路交通事故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由于调度员的工作疏忽造成了重大伤亡。这样惨痛的经历提醒我们更要关注行车调度员的思想意识,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工作信念。

2.2行车调度员指挥水平缺乏

部分行车调度员,特别对于新上岗的行车调度员,工作经验不足,在面临突发时间的时候不能够冷静判断,准确处理,这也是行车调度员在行车指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新上岗的行车调度员对于列车的时间、路线、形成过程中的信号指示、通信等工作不熟练,在列出出现机车故障、车体分离等情况下,不能够及时地做出正确的指挥,便会影响到这一线路其他列车的运行状态。

2.3铁路行车调度的设置给调度增加了安全风险

随着列车不断的增加,列车发车的时间不断缩短,对铁路调度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铁路的调度所普遍存在行车调度管辖范围打、距离较长等问题,这就在无形中又增加了行车调度员的指挥工作量。特别是当遇上恶劣天气、列车设备出现故障、列车集中运行等问题时,在繁重的指挥工作作业面前,难免会出现工作的疏忽,使调度员手忙脚乱,更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差错。这一问题已经在铁道部和铁路之间进行研究,也希望能够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减少铁路出现安全隐患的机率。

2.4业务不熟练

主要表现为:一是部分行车调度员对行车的路线、设备的运行情况、列车的运行时间、信号等等基本知识缺乏,导致在行车指挥中,如果遇到问题,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相互沟通,做出正确的调度,如果遇上问题时,往往手忙脚乱,可能会延长行车调度处理的时间;二是对于大型的站台改造、路线施工之后、新的设备的投入使用等情况,相关科室的调度员组织调度员进行学习、操作的时间延后,导致调度员在不熟悉这些项目的情况下就开始指挥调度工作,这样不利于铁路行车调度的工作开展和列车运行的安全。因此,这也要求了行车调度员在上岗前进行严格的筛选,使其将行车列车、行车路线、周边行车情况等一切有关的知识烂熟于心,在是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立刻进行疏导、指挥,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效率。

3.铁路行车调度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前的铁路行车调度工作上存在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以上所提出的问题,下面对其进行对应的建议,希望可以对铁路行车调度行车调度员指挥的工作有所影响,提高行车调度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保障铁路运行的安全和高效率。

3.1不断加强对行车调度员的业务能力

在初期选拔中应当严格选拔行车调度员,在岗前培训中应当将行车安全基础、技术作为选拔人才的重中之重,上岗前进行严格的分析,告知调度员可能会在行车中遇到的问题,防止以后发生问题时不知所措;定期对调度员进行业务培训,更新列车行车路线、列车时间表,学习列车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分享在工作中的新鲜事,不单单注重调度员的业务能力,同时也要利用方式调动行车调度员的工作热情,积极投身在工作中并享受工作给生活带来的乐趣。

在工作中,应时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将工作作为自己的重心,可以采用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工作优秀的调度员对全体调度员做出心得分享,多与不同区域、不同铁路范围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对行车信号、行车闭塞方式、行车供电设备、隧道运行指挥等在指挥中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交流,不断提升自身的工作水平,增强自身的业务素养和对工作的驾驭能力,将铁路行车安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2对施工、计划、客运、军运等工作的调度进行严格管理

对于施工、计划、客运、军运等工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准则,应当突出"安全"二字,加强各工种之间的横向联系,密切各工种调度员之间的业务往来,为行车安全指挥添加新的有利条件。

3.3形成相关条例将行车调度员行车指挥工作形成制度

对行车调度员的行车刚指挥工作形成文字的制度规定,将可能出现的工作量列入条文中,并且制定出相关的赏罚制度,在行车指挥工作中也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工作氛围,避免出现因工作懒散、失误等个人原因影响到列车的正常运行。比如年终进行"安全调度员"、"岗位模范"等活动的评比活动,对于爱岗敬业的调度员进行口头表扬或者人物事迹宣传,带动工作的积极性。

3.4.加强对行车调度员安全管理的基础

铁路行车调度员在行车中的指挥安全不只有对普通客运列车的调度、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对施工、计划、军运等公众的调度工作。在对这些工作进行作业时,更要强调"安全"二字,密切各个调度员之间的工作任务和安排,做好对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出一个极其专业、安全的列车运行环境。

对于每一个行车调度小组都要分工明确,保证落实好每一位调度员的工作职责和小组负责领导。当列车调度亭因为非正常原因的情况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映,派遣责任心较强的工作人员前往清澈调度亭进行检查、指导等工作,协助行车调度员进行行车指挥工作,保证行车的安全指挥。

铁路行车论文:铁路行车安全事故的分析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摘 要:铁路安全是一个常备不懈、永恒的话题,关乎生命与社会稳定。铁路安全运行同时也是铁路各项工作的基础,是铁路质量的综合反映。经济越是发达,铁路越是市场化,铁路的安全越是需要强化,越是需要拧紧安全的弦。安全形势不稳,铁路事故不断,影响铁路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的性质不同,采用宏观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列车的惯性事故进行分析。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角度上,科学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减少铁路运行事故,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铁路安全;科学分析;对策;社会稳定

铁路运行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铁路的安全性为经济的飞速发展保驾护航。当前,我国的铁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新的站段管理体制应运而生,同时也提升了铁路的运行效率。新的站段式管理对列车的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对工作人员的需求量也更大,这必然会导致铁路管理的难度上升。列车内的后勤设备复杂,线路不稳定,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具体的工作执行不够标准等等这些不利的因素往往会影响到铁路的安全运行。针对这些铁路安全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科学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在日常运行中做好预防工作,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 铁路行车常见的安全问题

1.1 铁路设备的突发故障

铁路运输设备是影响运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运输基础设备与运输安全技术设备是铁路运输设备的两个方面,有线路、车站、信号设备、机车、车辆、通信设备是运输基础设备,安全监控设备、检测设备、自然灾害与防治设备等为运输安全技术设备。铁路设备的种类多,复杂,加上铁路基建的增多,时间紧,任务多,往往导致铁路干线上的停电次数增多,封锁频率增高,使得设备不能够正常运行,为列车的行车埋下隐患。铁路设备的复杂性同时也给技术人员巡查铁路故障带来一定的难度,系统化的铁路运输设备给应对突发故障带来一定的挑战。

1.2 人员的偶然性失误

运输过程中基本是靠人员在具体操作,维持正常的运行,且客运中乘客也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运输系统内部人员规范操作是保证运输安全性的关键,但由于人的主观性,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造成不必要的失误,导致大祸的酿成。在2013年5月22日k601抱闸故障中,车辆乘务员发现异常没有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没有主动停车检查走行部,若不是代县站的助理值班员及时拦停列车,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乘务员的疏忽而酿成的大错屡有发生。而对于运输系统外部的人员来说,乘客携带危险品上车、货物中含有危险物品而不如实申报、机动车人员冒险通过铁路口和铁轨维修人员的拆卸设备等等都会威胁铁路行车的安全。

2 铁路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2.1 铁路设备更新速度快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铁路的要求越来越高,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对铁路运输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现象,铁路设备的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加上铁路的维修、基建的路段增多,在加重了作业任务的同时导致了铁路故障发生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面对新科技对铁路运输设备的渗透,技术工作人员的技术革新速度跟不上新科技的发展速度,这增加铁路运输的维修和巡检的难度,不能及时发现铁路设备的安全隐患并解决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2.2 铁路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不够高

在对以往发生的铁路安全事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铁路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纪的现象,严重的可能导致列车脱轨、冲撞、挤压的事故。2013年5月22日,太原局K601次(编组16辆),5:27分代县通过时,车站助理值班员发现机后9位车下冒烟,呼叫司机停车,原因是检修车间在对104制动阀检修过程中,在打砂除锈、分解、研磨等工序中存在细微颗粒物残留,残留的细微颗粒物隐藏在阀体内部孔路中未完全清除干净,并在制动阀工作时侵入滑阀与滑阀座间,造成滑阀与滑阀座的接触面破坏,导致列车管压力直接进入作用部,造成上下鞲鞴之间无压差,滑阀不移动,制动后不缓解。类似的案例说明不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背离标准作业、业务水平低,这是具体操作人员普遍存在的现象,加上管理者不重视对作业的检查,缺乏责任意识,应急能力差,疏于对操作人员的管理,导致人为性的隐患频发。从领导到管理者再到操作人员,自上而下的思想意识不够强,在平时的工作中以经验代替规章制度来操作,种种原因的叠加,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

2.3 安全意识不强

运输系统内部人员来说,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的疏忽而发生的悲剧屡见不鲜。在上下车的过程中,滑落至铁轨而导致身体碾压致死的事故屡有发生。工作人员在维修铁轨中,因意外失足而被列车扎伤的事故同样也是存在。这些都说明,工作人员自身对安全意识的不重视,忽视。2010年11月19日上午,侯马北线路车间驼峰工区班长在准备利用推峰间隔时间更换滑床板作业时,未认真确认车辆溜放动态,盲目上道,被溜放车辆将其右小腿轧伤。如果连铁路工作人员都不重视安全,那么乘客的安全谁来保证?一个铁路工作人员因为自身的疏忽而导致事故发生,那么乘客如何信赖铁路运输?铁路工作人员以身作则,为乘客提供模范,倡导乘客树立安全意识才是正道。

2.4 铁路安全系统存在的漏洞

一个完善的安全系统是铁路正常运行的保障。而在事实中,忽略细节往往会导致意外的发生。随着铁路各项事宜的更新速度变快,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也需要及时梳理、修订和完善。制度的落后必将会导致不良问题的滋生。铁路通信设备越来越智能化,由于网络存在安全漏洞,很容易受到恶意软件、木马病毒的侵害,因此,加强对铁路通信设备“防火墙”的加固是必要的。

3 避免发生行车安全事故的措施

3.1 防止车辆脱轨事故的安全措施

在正常的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规范进行操作,细致落实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安全措施。加强对车辆的出库和检修,提高线路轨道的养护质量。车辆和铁轨设备中,对外力受损和自然受损的零件及时更换,对达到寿命的设备坚决取缔。加强停留机车车辆的防溜措施。不管列车在中途停车还是在站区内停车,都应该将车辆挂在一起,拧紧两端车辆的手制动机,并将铁鞋牢靠固定。对车辆的防溜措施,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记录,对违规操作的车辆提出批评,对不规范操作的车辆提出整改意见。

3.2 提高对行车设备和维修保养的质量

加大对行车设备和维修保养的力度,杜绝行车设备失修,维修费用不到位的现象。落实新设备的修、管、用制度,建立设备的评价定性的保障措施。科学深入分析机车途停、线路涨轨、列车脱钩等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其内在原因的关联性,及时解决设备投入、更新、改造的实际措施。对行车设备的维修做好登记制度,以便查看行车的整体状态,便于查找事故的原因。

3.3 规范摄像手电视频分析管理

动车科对各类作业视频分析进行调研,完善视频的检查分析办法;动车所数据分析人员要严格按照视频分析要求,对作业视频按规定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通报,并加大考核力度,督促职工按标作业,落实岗位安全职责。各级管理人员加强对摄像手电视频的抽查,切实发现现场作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措施,防止出现人身安全事故。

3.4 提高铁路职工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质

铁路职工是铁路运行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整个铁路运行中都离不开铁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在每一环节上的铁路工作人员都应该高度重视铁路安全,将安全牢记心中,将安全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铁路部门应该及时对技术工作人员进行技能的培训,以适应新技术在铁路设备中的应用。定期开展职工座谈会,培养职工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完善班组管理制度,将安全精神自上而下认真传达,提高班组的自控能力,创新意识。“严起来、落下去”的管理制度深化,基层管理人员尤其要重视安全问题,杜绝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处理问题的态度。“强激励、硬约束”的控制机制落实到位。

4 结语

随着铁路运输的现代化发展,保证铁路的安全、高效、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铁路是人们重要的出行方式,如果没有把好铁路的安全关,铁路安全事故频发,势必会使人们减少对铁路的信赖值。因此,铁路工作人员应该高度重视铁路的安全,增强责任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操作作业,避免悲剧的发生。安全在于管理,管理在于干部。一支训练有素的铁路工作队伍是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同时也要在管理上下“狠功夫”、“苦功夫”,真正做到抓安全生产“三个不变”,最大限度地杜绝事故发生。

作者简介:

齐皓,男,1984年8月26日出生,河北衡水人,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学士学位,太原车辆段助理工程师。

铁路行车论文:浅析铁路中间站行车安全现状及对策

摘要 :中间站是铁路的基层生产单位,中间站行车工作是铁路保障运输安全的基础,当前中间站行车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影响到铁路的运输安全,对存在的问题必须正视并加以解决,才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长治久安。本文通过对铁路中间站行车安全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中间站安全生产的实际情况,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为保障运输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中间站 行车 问题 对策

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安全思想滑坡的问题

一些干部职工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生产压力增大,安全思想出现滑坡,缺乏责任心、紧迫感和敬业精神。有的工作起点不高,要求不严,落实不力;有的顾此失彼,不抓重点,做表面文章,不讲实效;有的强调客观,工作被动;有的自满松劲,沾沽自喜,麻木不仁,推而不动。

1.2职工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中间站行车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较多,不少行车人员自身文化水平较低,缺少专业技术知识,缺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导致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较少,尤其近几年来铁路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新技术、新装备、新时速不断更新和应用,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不断出现和变化,对DMIS、TMIS、SMIS等现代行车设备的了解不够全面。

1.3行车人员的工作现状问题

目前中间站行车工作环境比较艰苦、责任性强、风险性高、劳动强度大,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工资、奖金和工作辛苦不成比例,容易产生心里失衡现象,一旦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和引导,对安全生产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因此,许多人不愿意从事行车工作,不少现有行车人员千方百计想办法、走门子、找关系脱离行车指挥岗位,希望从事相对轻松的货运、客运工作。

1.4现场作业问题

现场作业令人担忧。普遍存在用语不标准现象。在作业中接发列车人员不能严格按照《接发列车作业标准》进行作业,特别是在接发列车标准用语上反复发生不标准现象,有漏“车次、客车、方向”等内容,擅自增加或简化车机联控用语时有发生。

外勤接发车人员标准执行不到位。在接发列车作业中,个别职工执行作业标准不能持之以恒,尤为突出的是外勤接发车人员标准执行不到位,有时甚至发生违章。

行车资料填写不规范。作业中接发列车人员不能按规定要求认真填记行车资料,资料填记有涂抹、漏填、错填现象,导致互控制度流于形式。

作业中存在把习惯当标准的现象。在作业中接发列车人员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在作业中把“干惯了,习惯了”当标准,简化作业标准行为时有发生,不能够认真贯彻“让标准成为习惯”的工作作风。

1.5施工问题

随着铁路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大量采用,既有线施工逐渐增多,边施工、边运营,中间站在施工期间要保证不间断的接发列车。站场信联闭的停用或部分停用,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车作业,改变了职工长期运用和掌握的行车组织办法,稍有不慎将危及行车安全。

2、解决的办法和对策

2.1认清当前的安全形势,加大安全考核力度

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一是坚持在工作部署、资金导向、人员配备、工资待遇、工作精力、规章制度、职工培训、奖惩考核上始终体现“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职工大会、事故案例、典型问题专题分析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二是坚持把段、车站安全成绩考核作为衡量干部政绩和职工业绩的第一考核标准,纳入干部晋升、职工提职考核;三是坚持把安全法制教育与事故安全教育相结合,增强干部职工对“违章就是违法、违章就是犯罪、违章就是杀人”内涵的理解,把保安全真正上升到法治层面。

2.2 加大职工教育培训,建立培训奖励约束机制

为提高职工培训力度和效果,调动职工学习的内在动力,应结合实际情况,一是制定专兼职教师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专兼职教师工作积极性;二是建立专兼职教师专业承包和管辖区域承包的激励机制,实行全方位挂钩;三是建立日常职工学习与当月奖罚挂钩,长期学习累计与职工任职、晋级、竞争上岗等挂钩的培训考核使用一体化机制,通过强化培训、严格考核、公平竞争、深化分配制度和将职工业务素质与个人待遇相联系,增强职工主动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四是建立竞争机制。建立人才、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和应急处理能力,选拔一线优秀人才到管理岗位,调动职工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2.3提高行车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善职工工作条件

目前,必须下大力气提高中间站行车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使工资奖金、劳保福利集中向一线行车人员倾斜,加大奖励考核力度和手段,完善对行车人员的分配体系,解决好行车指挥人员的培养。如设立行车人员专项岗位津贴,津贴要占到行车人员月平均工资30%到50%,真正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使现场的职工主动要求到行车指挥岗位上来,吸引二、三线富余人员主动向一线行车指挥岗位倾斜,立足于行车岗位。

2.4强化管理,推行作业标准化

推行作业标准化要在考核,奖惩方面进行综合体现,严格执行职业标准化必须从干部管理标准入手,建立良好的自我约束制度才能更好的推进和执行职业标准安全化,在工作中要把作业标准日常化日常检查抽查结合起来,把作业标准化和职工荣誉结合起来,把作业标准化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加大奖励考核力度和手段,加强各个班组的执行力度。

2.5 强化现场作业控制,卡死关键作业环节

认真抓好中间站接发列车作业环节。抓住运转值班员这个关键岗位,车站值班员负责全站接发列车的办理和组织指挥工作,合理运用到发线,组织机车出入段和列车技术作业,不间断地接发列车,在车站站长领导下,对本班的行车工作全面负责,严格执行《技规》、《行规》、《站细》等有关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其次要抓好助理值班员工作,在铁路运输安全生产中,助理值班员发挥了重要安全卡控作用。通过及时发现和防止列车在始发、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在施工作业中对以下4个安全关键实施有效的卡控:

一是对闭塞关的卡控。办理闭塞手续要抓住四个环节:首先,根据《行车日志》和各种行车表示牌确认区间空闲,这是办理闭塞的前提;其次,按照阶段计划核对列车车次;第三,将接车站向发车站发出电话记录号码及时填记在《行车日志》上;第四使用区间占用表示牌在控制台上揭挂,以防遗漏。

二是对进路关的卡控。进路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列车运行安全。对进路的检查确认要卡住三个环节:一是进路上的道岔开通位置是否正确;二是进路上的对向道岔及邻线上的防护道岔是否加锁,以及钩锁器的位置是否合适;三是确认完毕后及时向车站值班员汇报。

三是对凭证关的卡控。行车凭证除填写正确外,还需特别注意凭证的填写时机和交付时机。一是行车凭证(路票)不得在未得到电话记录号码前填写,也不能在进路准备妥当前填写;二是在发车条件具备前,不能向司机交付凭证,以防止进路未准备妥当而列车运行导致事故。

四是对施工收尾关的卡控。施工基本结束,进入试验阶段,此时施工人员心情都比较放松,易产生麻痹思想;在试验时,往往运转室人员较多、环境嘈杂,易导致运转室行车人员精力分散,所以必须重视对施工收尾阶段的卡控。要坚持试验不行车、行车不试验的原则。即在无行车作业的情况下,车站值班员才能允许施工人员进行试验,在确认试验正确、设备良好后,车站值班员方可在登记本上签认。

3、结束语

铁路运输的安全需要行车的有效运转来维护,必须坚持“高标准、严管理、建机制、强基础”的总体思路,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大科技保安全力度,积极稳妥深化改革,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管理质的飞跃,确保中间站安全生产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