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教育教学小论文

时间:2022-05-22 08:43:56

导语:在教育教学小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教育教学小论文:校企合作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论文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当前,高职院校应当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校企两种德育资源,共建学生职业素质标准、共建职业体验育人模式、共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共建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全面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校企深度合作,共建学生职业素质标准

从近年来的企业调研情况来看,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高职学生在团队合作、开拓创新、责任意识、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的育人标准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不接轨,高职院校没有按照企业要求的用人标准去培养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应当深入不同类别的企业进行广泛调研,总结、提炼企业优秀员工的职业素质标准。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参照企业优秀员工的职业素质标准,共同构建学生的职业素质标准,并把这一标准作为高职院校的育人标准纳入思政课课程体系,确保高职院校按照企业要求的用人标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标准是衡量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尺度。根据育人标准的评价方法的不同,参照知名企业优秀员工的职业素质标准,可以将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标准划分为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精神两大类。职业道德规范是指所有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企业用来评判一个员工的职业行为是否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基本标准,其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精神,其本质是为企业和顾客服务。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可以把学生的职业精神凝练为忠于职守、团队合作、组织协调、开拓创新、勇于竞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遵纪守法、恪守质量、维护安全等十个方面。职业精神是人格和人性的真善美品质在职业生涯中的体现,从业者一旦把它内化为职业操守,就能自觉地外化为良好的职业行为。

二、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

高职院校要把在校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员工,仅靠自己的教育资源是很难实现的,而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因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单靠“坐而论道”是无法获得的,它必须在企业一线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中经过反复磨练才能真正完成由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高职院校为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参照职业技能培养的标准和要求,在校内建设了“进校如进场、上课如上岗”的生产化实训基地,根据教学计划和实训项目开展单项技能实训或者综合技能实训(每学期1-4周);在校外知名企业建设了顶岗实习基地,根据教学计划和实习协议开展顶岗实习(不少于半年)。高职院校完全可以依托不同专业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把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的实习实训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最终把专业课的实习实训基地打造成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把在校学生打造成企业员工。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建设。校内实践教学要引入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校企双方应当结合专业课的实训项目共同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参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通过模拟训练与初步体验,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内化为高尚的职业操守。校外实践教学要把实习学生视为企业正式员工,校企双方应当结合工作岗位的职权与职责共同设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开展顶岗实习,通过工作实践和顶岗体验,把学生的职业素质外化为良好的职业行为。

三、校企深度合作,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

实践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具有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更要具有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实践经验。兼具上述双重素质,无论是对思政课教师,还是对企业管理人员,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校企双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相互取长补短,共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思政课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缺少企业工作经历,也就不可能积累起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实践经验。如何才能补上这一短板?《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指出:高校要积极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干部参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等活动。安排思政课教师到企业相关部门挂职锻炼,不仅是思政课教师促进自身发展、提高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推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思政课教师应当把到企业挂职锻炼视为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挂职锻炼,思政课教师可以学习新知,优化知识结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解决思想政治问题的工作能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企业管理人员大都具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在管理工作中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高职院校可以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人员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思政课兼职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或定期为学生作专题报告,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担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其现身说法与现场指导更具吸引力和信服力,既能够有效推动思政课教育教学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实际,切实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又能够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关系,优化教学团队素质结构,完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团队。

四、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企业文化研究中心

1.学术研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瞄准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理念、发展战略、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员工队伍建设的影响与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对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与作用等课题,深入开展创新性研究,构建企业文化理论体系,形成一批对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

2.人才培养。运用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找准企业用人、学校育人、学生成人的最佳契合点,把企业的用人标准、学校的育人标准、学生的成人标准有机统一起来,弄清楚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学生怎样才能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重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真正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就业指导。运用企业文化研究成果,结合企业年度调研情况,建设企业信息资源库,介绍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企业的发展远景,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聘人计划,为学生打开一个了解企业和社会的一个窗口,为学生提升职业素质提供参考依据和经典范例,为学生的职业规划、顶岗实习、求职择业提供专业化的职场分析和咨询服务。

4.社会服务。运用企业文化研究成果,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和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客观公正评价,并颁发职业素质鉴定证书,为企业甄别选拔人才提供科学依据。根据企业提出的研究需求,组织策划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方案,协助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总结提炼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形成高质量的企业文化研究成果,并推动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彭新立 单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教学小论文:会计理论与体系教育教学论文

一、会计体系构建与理论研究的意义

每一门学科的发展程度如何,可以从该学科的理论构建中直接得出,优秀成熟的理论指导不但建立在该学科的实践发展上,同时也指引着实践的前进方向,对于会计来说更是如此。

首先,会计是一个细致、复杂、关系到企业经营和管理体系运行的每一环节的关键岗位,其对职业技术能力和道德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健全的会计体系来指导会计工作。从经济管理的发展角度来看,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可以使会计工作更加全面和具体,在体系运行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经济管理。从会计工作者各人角度来看,由于工作人员需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和资金管理,因此,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体系化的管理可以帮助会计按照体系要求逐条进行财务管理,减少工作量和工作失误。

其次,在认识到构建会计体系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于会计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更应该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会计理论之于会计体系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从国际上认可的会计理论的目的来分析,一方面会计理论为会计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统一规范的解释,规范了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会计理论的运用可以预测日后的会计工作方向甚至是经济工作运行走向。因此,会计理论的研究可以使财务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领域。

二、会计理论发展中的问题

尽管我国各种会计工作者和相关经济专家,都在为不断地丰富我国的会计理论基础而努力,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从长远来看,我国的会计理论和体系构建仍然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其不足之处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首先,会计理论研究中出现了很多理论性过强、实践性不高的情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在不断地改变和发展,诸如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等运用都融入到了会计工作中,但是传统的会计理论对于这些方面的深度剖析和研究并没有很好地跟上时代的潮流。很多理论基础研究和培训中依旧是过时老旧的相关理论,不利于指导会计从业者的工作。

其次,在针对基层财务工作者的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理论重在考试,考试内容也基本上是会计书本上的内容背诵,并不能很好指导实践。很多基层工作人员对于会计理论的学习也缺乏重视,更多的是为了考试而考试,而没有认识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最后,理论语言表述复杂也降低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有时会计理论的语言表达抽象而复杂,在从业者原本就缺乏重视度的基础上又因为理解能力的限制削弱了研究理论的兴趣。这样,如何把会计理论发展得更加通俗易懂,但又不脱离现实和科学性,也是会计理论发展过程中的挑战之一。

三、优化会计理论和体系的冷静思考

事物都是在向前不断的发展变化,尽管会计理论的不完善虽然是一个突出的现实,但是在多方人员的努力下,会计理论仍然在不断地适应我国的国情的基础上,不仅能够变得更加贴近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还能从更高的高度去指导着整个会计系统的构建。由此可见,不断改进理论研究中的不足,才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当务之急。

(一)从实践中提取理论基础,使会计理论灵活发展正

因为理论总是源于实践,财务相关工作更是如此。在会计理论和会计体系的完善中,要注意到在会计体系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的同时,要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理论上的修改,做到理论和实践在不断运动中达到统一,这既能体现会计理论的创新发展的生命力,又能根据我国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论研究,保证了我国的会计理论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对于会计体系的构建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理论研究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融合到实践之中

会计理论研究的最终意义是指导会计工作的进行,因此,理论研究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研究,要落实到财务工作者的切身工作中来,这也是构建完整会计体系的目的所在。所以,将“为了考理论而研究理论”转化为“为了使用理论而研究理论”,这样切合实际的理论研究会大大提高财务工作者的工作能力。

(三)简化会计理论的语言描述,让会计研究变得更明晰

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向还要做到尽量使会计理论通俗易懂,在理论的各个环节都能调动从业人员的研究兴趣。会计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是财经学者们专注理论研究而基层工作者对理论缺乏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兴趣是进行学习的根源所在,将会计理论教材设计得更符合基层工作者的学习心态能从很大幅度上提高会计理论的实践性和指导性。综上所述,我国财务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的会计工作。会计工作体系的健全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财务工作进行的优劣。面对如此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会计理论和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变成衡量我国会计工作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特别是如何将实践与理论完美地统一并不断发展,将成为每一个财务工作者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而不仅仅是经济专家学者的责任。

作者:刘兴耘 单位: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教学小论文:美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论文

1、培养目标

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专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一旦确定,将直接影响学制年限、课程门类、顺序和时间设置等,是课程设置和课程改革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培养方案中的关键内容。美国大学卫生事业管理类似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研究方向而设定,比较具体。其研究型的研究生和应用型的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明显的区别、研究型的研究生就是提高研究能力、培养高级研究人员;应用型的研究生培养就是为卫生系统输送高素质的领导或管理者。而我国大多数高校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均设定博士研究生或硕士研究培养的总目标,这些总目标一般都比较笼统,研究型和应用型没有明显的区分。如博士的培养目标,无论哪个方向都是“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卫生改革与发展需要,熟练掌握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专业基础宽厚,知识结构合理,能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的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人才”。而每个具体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也未区分研究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

2、研究方向设置

美国大学研究方向的设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研究方向比较宏观。例如,Harvard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管理专业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方向有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研究,实际上它的每一个方向都是一门学科,这样有利于研究者从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创新性研究。二是研究方向体现交叉学科、跨学科的思想。例如,Harvard大学跨系、跨学院设置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方向;Hopkins大学卫生政策和管理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有生物伦理学和卫生政策、卫生服务研究和卫生政策,健康和公共政策,每一个方向都设计到两个学科领域。这样研究者往往采用交叉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工作,更容易产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同时,每个方向覆盖面比较广,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相比之下,我国该专业的研究方向设置往往过细,在二级学科内部设置更加狭窄的研究方向,这样培养的学生知识面比较窄,不适宜开展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的研究工作,不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3、课程设置

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创新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生源本身的素质、培养模式等。但是,创新性人才首先必须具有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形成必须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前提,这种知识结构的形成有赖于科学的课程体系。美国卫生管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除了注重交叉学科设置外,还有以下特点:

(1)课程丰富、学时多。两年制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1学年,4年制的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一般开设2学年。

(2)高度重视方法学的课程。无论硕士还是博士研究生课程高度重视研究方法类课程。如在Harvard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要求完成7个领域的课程学习(35学分):卫生政治、决策学、经济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项目评价、法律和公共卫生,其中两个领域是研究方法有关课程(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共占15学分。在UNCGillings大学,卫生政策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要求完成卫生服务研究、研究设计、定量研究方法和卫生政策等4个领域的相关课程,其中“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占有重要地位。在Hopkins大学,该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课程中同样重视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尤其是统计学。在卫生经济和卫生政策硕士开设3学期的公共卫生统计学,见表3,在所有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中开设4学期,见表4。我国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的生源往往来自多重渠道,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届生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来自卫生各个行业的管理层领导,他们本科专业往往不是卫生事业管理,甚至不是管理专业,而是医学专业。因此,他们的教育背景、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样差异较大,特别是本科专业不是卫生事业管理的学生,管理类的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他们需要补学相关的知识。然而,大多数硕士研究生课程开设缩短到1学期,而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仅仅为3个月。因此,课程相对较少,特别是博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是政治和外语课,有些几乎没有方法学课程的必修课。

4、建议

研究生培养应该首先明确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研究方向,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设置课程,最后根据培养目标设定考核方式。近年来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生的培养已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目前还有待于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改革和创新。

4.1进一步细化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过于笼统就等于没有目标。因此,培养目标必须细化和具体化,将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研究型人才培养分开。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可以考虑为社会培养高级卫生事业管理人才或者领导。研究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研究人员,研究如何通过高效管理,有效地推进卫生事业改革的进程,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明确和细化的培养目标可以指导课程的设置,同时也为最后的学位评定提供重要依据。

4.2聚焦卫生事业管理研究方向首先,目前我国有些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还主要集中在科研管理、医学教育和部分医院管理等方面,但是真正涉及“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政策”以及“社会医学”等方面的方向还较少,很难为我国循证决策和卫生事业管理方面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开设有关的研究方向,从而开展有特色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卫生政策的完善和改革培养实践者和科研人员,进而为部队卫生决策提供依据。其次,现有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强调学科交叉,在交叉领域寻找新的研究方向是该学科发展以及进行创新型研究的突破口。此外,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必要考虑设置多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方向。

4.3改革课程体系(1)优化课程设置,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如何与本科生课程形成体系,以避免简单地重复,浪费学时。(2)强化管理类课程,目前我们该专业开设真正的管理类的课程实际上还不够多,不利于让缺乏管理学知识背景的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掌握相关重要的理论知识,需要增设卫生政治、决策学、经济学等领域的课程。(3)强调科研设计和方法学的课程,管理类学生普遍对研究设计和常用研究方法掌握不够,在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往往容易不知所措,在整个课题设计、资料收集和整理分析等方面存在困难。因此,流行病学、统计学、卫生服务研究方法、卫生政策研究方法等有关的课程有待增加和提高其授课水平。

作者:李颖 贺加 徐辉 赵坤 刘颖 赵增炜 秦永杰 周来新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教育教学小论文:初中生物启蒙教育教学论文

1.竞争意识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初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初中教学处在教育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有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更加容易适应社会生活。

(1)启蒙竞争意识。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中,会发现许多有关竞争意识的知识,比如适者生存、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论。在学习生物进化论中会发现,生物与生物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既可以互相帮助,又存在互相竞争。蚂蚁之间的互相帮助、公羚羊为了配偶的互相争斗等,这些生物进化论的知识都在渗透着竞争意识,生物之间会为了食物进行竞争,会为了阳光与水竞争,会为了生存而竞争,在生物进化中,只有不断地竞争,才能生存下去,只有适应竞争的生活,才能繁衍后代。因此,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渗透。

(2)分析、深化竞争意识。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培养不能单纯地停留在启蒙阶段,要让学生不断地理解、深化社会生物知识,真正地了解竞争意识的内涵。竞争意识会激励学生不断地成长进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在生物教学中,生物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竞争。“为什么蚂蚁之间就可以相互帮助,而公羚羊就要相互竞争呢?”教师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了解生态系统的循环,从而了解竞争意识的内涵。将竞争意识运用到学习与生活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强烈的竞争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2.适应意识的渗透

社会不断在发展与变化,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就要拥有很强的适应意识。学生要适应校园的生活,适应教师与同学,在社会就要适应工作,适应环境。因此,加强适应意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在生物学习中,会发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适者生存是生物生存的法则。每一种生物都要适应环境的变化,环境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今天阳光明媚,明天或许就阴雨连绵,生物只有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比如生长在悬崖的树木和冬天开花的梅花,都是在适应环境后才得以繁殖。生物还会在结构上适应环境的变化,比如鸟的翅膀、鱼的鳍;在生理与行为上适应环境,比如鸟类的迁徙活动、夏眠与冬眠等。生物教学都在讲述只有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发展,21世纪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只有培养学生的适应意识,才能使其在社会中生存下去,只有培养适应意识,才能在社会中取得成功。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学生必须有很强的适应意识,因此对学生进行适应意识的启蒙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3.整体意识的渗透

科学发展观要求学生从整体出发观察与思考事物,整体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也是一个整体,在初中生物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从整体出发去分析生物的结构的能力。比如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各项生命活动由各个系统完成,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八大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它们密切配合、协调活动,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在进行生物教学时,要潜移默化地进行整体意识的渗透,不断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让学生在看待事物时,从整体观念出发,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思考问题。

启蒙教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以适应现代教育与科学发展的需要。现代意识是一个中学生必有的素质,更是一个公民要拥有的意识。初中生物教学要不断深化对现代意识的理解,加强对中学生现代意识的培养。初中生物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启蒙意识,将教材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实现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周卢婷 单位: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

教育教学小论文:会计专业教育教学论文

一、坚持理论讲解,提高思维能力

职业教育的重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而许多会计教育工作者往往注重会计实务的讲授,而对基本会计理论只作浅显的解释,这虽然能在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经济业务的处理能力,但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收益不大。会计教育工作者应当把会计实务的讲授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让学生能够了解、掌握并利用会计理论,用会计理论去指导会计实务的处理,这虽然不能短期内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能够促进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处理问题时能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譬如在财务会计有关材料以计划成本核算中,我们教师如果对其不仅仅只作简单的实务讲解,而是从会计核算的方法、目的及原理等会计基本理论讲起,让学生熟练掌握计划成本法的基本原理,这样他们不仅能够更深层次地掌握材料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而且遇到类似的经济业务时,如产成品以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他们就能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利用既有理论,轻松的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

二、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的基本任务在于掌握知识,如何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临的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利用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立志——博学——应用,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首先必须帮助学生订立志向。“志者,心之所之”,立志是学习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学习才有目标可望、方向可循。同时立志要远大,信念要笃实,大而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小而为自己能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才会刻苦勤奋、持之以恒、淬励奋进、取得成功。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他就会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千方百计地探求学习的方法以及成功的途径。学生的学习具有模仿的特点,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亲力亲为,会计专业教师更应如此,让学生模仿自己处理各类经济业务的方法,善加引导,让学生能灵活地掌握并运用模仿得来的知识。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学与思相结合,应当提倡质疑问题,所谓“学起于思,源于难”,进而诱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学习不仅要在可疑处求疑,还必须在看似无疑处求疑,这是消化知识的必然,也能够使学生做到深思明辩、以求真知,是可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再次鼓励学生时习致用。对学生的既得知识,要及时、经常、不断地复习和巩固,以避免知识的遗忘。我们知道知识是前人经验、智慧的结晶,它本身具有潜在的巨大能量,为了让学生把这种潜在的能量转化为实际的能力,必须做到使他们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把书本知识同实践结合起来,对知识进行经常的不断的练习和运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因势利导、标本立新,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过去我们教育工作者很少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要求学生亦步亦趋、顺从附和,而不太喜欢那些别出心裁、独避蹊径的学生。但知识如果仅仅停留在接受的阶段,一个人学得再多也只是知识的保管者,因为他无法超越前人的水平,也不能为社会提供新的有益的东西。为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迁移创新能力,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当消除学生的盲从心理,满怀热情地支持学生、鼓励学生抛除陈说、锐意求新,这在会计教学中也是如此,因为许多会计理论问题,原本在会计学界就存在很大争议。譬如财务会计中讲解到有关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内容时,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到了资产更新时,由于价格上涨等原因而不能进行资产的重置”。这个学生认为应当以预期固定资产的重置价格为基础来计提折旧,这虽然有悖于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但符合了通货膨胀会计的基本理论思想。作为会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们应对其独特的思维加以赞赏和表扬,另一方面应帮助其明确现行准则的要求。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利用知识。

四、注重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而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是开展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因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就成为每位老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会计教学中,学生会计实务的实际处理能力不能仅依赖于学校会计实训基地中的模拟练习,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熟练地处理各类经济业务,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在会计实务理论讲解的基础上,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聘请一些具有多年实践经验的老会计指导学生进行账务核算,同时也要带学生到各行业、各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去了解、观摩这些单位会计实务中所运用的各种经济资料、凭证、账簿、报表以及他们的实际处理方法、过程,这样不仅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同时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应当帮助学生确立崇高的思想,积极思维、循序渐进、勇于创新、学以致用,让他们真正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

作者:居卫祥 单位: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教学小论文:幼儿教育教学论文

一、关注幼儿生活世界,打造生活化的教学空间

如何才能使得儿童释放天性?环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的教学就更重视幼儿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学不单单局限于教室之中,还可以与神秘的大自然亲密接触,学生可以在草坪中玩耍,在树林里唱歌,在高山上写生。学校的上课时间没有固定的限制,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当油菜花香的季节,教师可以根据油菜花这一题材来教授相关音乐或绘画的知识,因此在燕子矶幼儿园,生活就是幼儿的大课堂。在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解放空间、发展想象、创造等能力”是陶行知对于教育空间的阐述。他坚信,“空间放大了,才能各学所需”。教学的中心就是实际生活,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现状、生活规律,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能把学生当成鸟儿关进囚笼里,来对鸟儿进行圈养。幼儿的生活背景影响着幼儿固有的天性,以幼儿本身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体现出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幼儿,幼儿的世界需要自己去创造,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活动,解放了自己的眼睛、手脚、头脑,天性也就不难释放了。

二、实现“提问”艺术,归还“问”的权利

陶行知在解放思想中曾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嘴。但是由于父母和教师对幼儿某些问题不重视和不注意,往往导致幼儿讲话后无人响应,让幼儿产生不应该提问的错觉。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来实现问的自由,用他们稚嫩的想法来实现对某一问题的探讨。问问题也是幼儿的天性和兴趣,幼儿的提问可以是针对任何事物,如果没有人强制他们不准说什么,幼儿就会想说什么便说什么,因此问题也就成为了反映幼儿心理的具体表象,是冲破大人思维的一次创新。幼儿可以通过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与世界,与世界相融。幼儿通过提问来了解身边的一切事物,探寻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追求自我存在感,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幼儿的“问”。

三、释放幼儿的创造力,鼓励他们逆向思维

陶行知指出大脑是思想之物质基础,要解放头脑,使大家想得通,从而来保证幼儿能够有源源不断的想象力,来对事物实现创新。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经常鼓励幼儿使用双手,幼儿没有经常用手来实践,只能得到自己并不懂的知识,这也就造成了幼儿学习的障碍。同时,幼儿的逆向思维是幼儿的天性之一,但是在大人的眼里这种思维都是错误的想法,幼儿也就慢慢从大人的眼中来纠正所谓“错误的想法”,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思考,从而扼杀了创造力、想象力、创新力。因此我们要鼓励幼儿逆向思维,让他们动手、动脑,解放创造力和创新力。

四、结论

当前教育大改革的浪潮下,如何才能使得幼儿放飞天性成为了幼儿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幼儿天性有与生俱来也有着后天养成,是幼儿时期感受、思想、行为等的表现形式,这一时期的幼儿往往表现得纯真无邪,对事物充满着好奇,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在各种竞争意识的压力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往往过多地看重幼儿学习知识的能力,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忽略了在幼儿时期最重要的天性的释放。因此,本文就基于放飞幼儿天性这一问题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寻找到一些合适的途径来实现。

作者:陈晓瑜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东部新城幼儿园

教育教学小论文:实践政治教育教学论文

一、举例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政治教学中,举例应尽量选用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例子,因为课本上的例子,学生可能已经看过了。只有那些没有听过的对于他们来说是新鲜的例子,学生才会感兴趣,才会认真听。如果是能让学生感到最高兴的、最倒霉的、或者说是最恐怖的事例等那就更好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记得也就更牢靠。例如,我在讲经济常识关于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的时候,讲了一个例子。我问学生:“人活着叫活人。人死了叫什么?”学生的精神头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答道:“死人。”我说:“错了。”学生愕然,都睁大眼睛听我得解释。我接着说:“我国《民法》规定:人活着叫活人或者叫做自然人。而死了叫尸体或者叫做‘物’,也就是东西。换句话说,你活着是人不是东西,死了是东西不是人了。”几句开场白后,学生热情高涨。然后,我把这热情引导到我的授课内容上,接着说道:“有个人比较倒霉,一出门出车祸死了。家属来了说:‘活着没为社会做过贡献,死了做点贡献吧。’然后,把尸体拾掇拾掇整理了一下以五百元的价格卖给医学院做研究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尸体是物,拾掇了拾掇付出了人类劳动,就由物转变为了劳动产品,以五白元价格卖掉用于了交换,就成为了商品。”

二、例子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们所引用的实例应该贴近生活,或者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问题。再以商品定义为例,我讲了另一个关于商品的例子,用以加强对商品的理解。我提出问题:“有一人,买一个过期的生日蛋糕。当然,这个人不知道这蛋糕是过期的,要是知道也就不买了。那他是怎么知道这是过期的蛋糕呢?这是吃完了以后的事了,吃完了就拉肚子了。”学生深有同感,此刻也提出了许多类似的问题。然后,我接着说:“这过期的蛋糕到底是不是商品?”有的学生说:“是。因为首先它是人们劳动加工制作出来的是劳动产品。其次,它也用于了交换,符合商品的定义。所以说是劳动产品。”有的学生说:“不是。”但说不出什么理由。这时候,我做总结发言:“它不是商品。从定义表面一看,付出人类劳动了是劳动产品,也用于交换了,它应该是商品。但它却不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具有应有的使用价值,即不可以吃,即使付出再多的人类劳动也不能形成价值。所以说它不是商品。同时,同学们以后再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多加注意,认真进行选择。”就这样,学生在兴趣当中,把关于商品的这两个知识点就记住了。

三、例子应简单易懂

我们讲事例不应过于复杂,而应该尽量做到深入浅出,易懂。例如,哲学常识当中的因果联系,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先行后续的关系。(2)必须符合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我讲了这样一句话:“俗话说:‘吃饱了不饿。’‘吃’这种现象引起‘不饿’这种现象的产生。在这个事例当中,‘吃’是原因,‘不饿’是结果。”道理很浅显,一听就明白了。又如,讲到链条因果(即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反之亦然)时,我是这样讲的:“吃———饱——不饿。在‘饱———不饿’过程中,‘饱’是原因,‘不饿’是结果。而在‘吃———饱’过程中,‘吃’是原因,而‘饱’则成为了结果了。这中间的‘饱’在这个关系中是原因,在那个关系中是结果,这就是链条因果。”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刺激,也是帮助他们记忆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我曾对学生多次讲过纸币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只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但学生做题时还是总出错。于是,我在讲这道题时,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刺激。我讲道:“100元买了一个饭桶,体现了这100元纸币有使用价值,能满足我的需求,但是它并没有价值,因为这个交换实质上是100元所代表的金银和饭桶之间的交换。在这次交换中,100元纸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的本质是价值符号。”此后,有学生反映看到“讨论纸币有没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题”时,就想到了饭桶这个例子,题也就会做了。

四、恰当使用夸张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值得一提得是在授课过程中适度的夸张或者和现实生活差距较大的事例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讲到“通货膨胀”时,涉及纸币贬值,我给学生讲了2009年扎伊尔通货膨胀的例子。以“小朋友抱着十几打的扎伊尔元,每一打都是十几万,去买两袋方便面”总结出通货膨胀的最重要的两个特征: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又如,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可以从反面来讲。现在美元对人民币1:6.5,如果一元人民币可以换一万美元,那么中国人就有钱了,就富裕了吗?这是错误的,对我国的进口有利了,但不利于出口,且从长远利益来讲,不利于我国扩大内需、生产的扩大、技术的进步,更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再如,在高一经济常识中讲到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学生难以理解。他们现在是有很多好东西放在眼前不知道吃哪一个,不能理解怎么温饱还是问题。于是,我从衣食住行等方面给他们讲这些生活的反差。既完成了教学内容,又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五、总结

以上几个方面就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的一些关于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些体会,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找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以便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曹军辉 单位:河北省大城县第一中学

教育教学小论文:幼儿园教育教学论文

一、关爱幼儿,用爱感化幼儿

关爱幼儿,并不是说我们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就要纵容幼儿,一切听从幼儿的摆布。爱是建立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之中的,我们要在确保让幼儿遵循各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投入更多的爱意和关心。运用自己丰富的情感感化幼儿,让幼儿幼小的心灵能够体验到教师无私的爱,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从而喜爱上自己学习生活的幼儿园,喜爱上自己的教师,喜爱上教师对自己的管理教育。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以及管理者的统一管理,能够快速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质量,达到高效的教育管理目标,也能够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地茁壮成长。

二、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让幼儿拥

有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幼儿都有绘画的本领,幼儿刚刚会拿起画笔的时候就会通过勾画一些东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他们经常会通过绘画发泄自己的情绪,这同时也表露出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画画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形象艺术和情感。从表面上看幼儿似乎在胡乱画着什么,但是实质上幼儿是在用各种各样的画表达自己的情感。人是有情感和思想的高级动物,除了能够用语言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之外,绘画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所以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通过画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我们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儿童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画画能力,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构造出自己心中的意境。此外,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还要重视每一个幼儿的自主发展,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和地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天性,让其在课堂中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画,画出自己向往的意境和美景,这样就能够确保幼儿按照自己的意向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情感。作为教师,我们要注重幼儿的情感因素,让幼儿在自主绘画中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并通过不断的创造和创新提升自己的想象能力。

三、重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幼儿轻松愉悦地学习和成长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促进幼儿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幼儿在轻松、愉悦、有趣的学习氛围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主学习的潜力,能够让自己的创造能力真正运用到学习过程中,也能够体验到师生之间的平等、信任和尊重。这种良好的教学环境能够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提高自主探索能力。相反,如果教师给予幼儿过大、过多的压力,就会束缚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幼儿不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各种学习活动,不能自由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大胆的想象能力,如果教师要求得过于严格和苛刻,就会扼杀幼儿的这种天性,把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隐埋在教师设置的活动之中,而无法充分发挥。针对这种现象,为了保护幼儿的童真与天性,能够让幼儿得到个性化的发展,促使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形成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必须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给幼儿制造快乐的学习成长氛围,以使幼儿在创新的教学环境中养成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幼儿的整体道德素养

德育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正所谓“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幼儿正处于认知与道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此时进行德育效果最为明显,也最为重要。因此,在幼儿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德育渗透,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幼儿的道德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1.学会分享。

许多幼儿独占玩具、吃独食,这并不是说幼儿自私自利,而是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所致,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无视他人的观点与处境。对此,我们要让他们学会分享,学会一起玩玩具,与他人一起分享喜悦,享受共同玩耍带来的乐趣。

2.学会助人。

要让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帮助他人。如有的幼儿在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我们就要鼓励其他幼儿去扶他、安慰他。这样可以逐渐培养他们的同情心,也更加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学会合作。

对于幼儿来说,协调合作意识更加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可以为他们创造一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设计一些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游戏活动等,并树立榜样,这样更能强化幼儿的合作行为。总之,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让幼儿既能玩好,又能在玩中学知识、长技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栗东梅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里幼儿园

教育教学小论文:制度保障下的教育教学论文

一、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

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科学的行为过程,制度保障是为其服务的,同样必须具有科学性。这里的科学,是从制度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来说的。首先是制度制定的科学性,既要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又能很好地规范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和利益关系;其次,是执行的科学性。有章办事是必须的,否则要规章制度干啥?但有的时候,制度制定的不一定那么详细,或者上级部门有了新的规定,这时就要科学执行,以不妨碍教学改革为出发点。

(二)明确性。

既然是制度,又是保障教学改革的,就要对教学改革相关的行为进行明确的制度规定:适用区间、时间、人员明确;使用的语言明确;尤其是对奖惩的描述要易于理解,不留盲区。

(三)适用性

制度保障是为主体服务的,如果主体存在差异,那么制度的差异性也是必然的。高校在认真学习上级有关部门的基本规定之后,制度保障体系的设定及执行策略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渗透和地域特色,以适用学校的历史沿革,确保制度实施的可行性。

(四)主动性

从约束的角度看,没有人会喜欢制度;但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制度一切等于零。所以,制度的建立是必须的,关键是如何建立与执行。高校是知识分子的集聚地,虽专业不同,但人人都具备参与制度建设的能力,因此,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制度建设、宣传、执行和评价的过程中,都要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让每个岗位本身、上下游岗位、领导机关、基层部门的人员都参与到相关制度的建设、宣传和实施环节中。

二、基本前提

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了,应该用什么样的理念和制度来保障目标的实现,就成为学校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引用一个典型例子:南京大学开展了一次教育思想观念的大讨论,后来,很多学校都去取经。清华大学教育思想观念的讨论进行了半年后,有一批学生在同老师对话的时候讲到一个问题,说:“我们都是全国的优秀学生,甚至是尖子生,但是,到了清华大学以后,你们把我们都培养成一个样了”。其实,何止是清华大学如此?多数高校并不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也不太敢讲个性,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都是一个标准模板能力。这些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可能很高,但极高水平的人就很难培养出来,高素质的学生也很难培养出来,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的需要。计划经济下产品的批量生产和市场经济下产品的个性化需求都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催化剂。主管部门并没有布置过学校要讨论教育思想,是好多学校在改革过程中自己感觉到,教育思想观念不改革,学校的整个改革就很难跟得上。大学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著名高等教育学者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不是风向标,不能流行什么就迎合什么。大学应不断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是它的欲望。”大学要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自身的条件,找准自己的位置,认准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观念,履行自己的职责。建议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开展一次有关分层次个性化培养学生方面的教育思想观念讨论,选取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机构以及学校教师、学生、管理机构等多角色代表参与,共同探讨学校的教育理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分层次个性化,是依据学校的资源优势、专业特色和学生能力而定的,是从学校的学术传统、校园文化和学科实力出发,实行教学计划的同中求异,培养每位学生的创造力,进而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基本框架

制度是对行为的约束与规范,是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字表述。一个单位制度体系的全面性、系统性、严谨性和可行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执行的效果和效率性。为实现学校的长短期规划目标,优化现行制度体系很有必要。基本框架设想包括教学制度和管理制度两方面。

(一)教学制度

教学制度是规范教学行为,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规定。教学制度中要体现出教学的目的、标准和价值取向,而且要分岗位设置不同的要求。1.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是对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约束,包括教学工作管理和教学人员管理。其中:教学工作管理是对每一项工作的程序、内容、衔接环节、时间要求、工作标准及考核要求等等的基本规定,尤其是对一些常规性的教学工作管理,更可能在已有制度基础上,通过学习外校经验加以优化,尤其是对执行结果的考核要有一定量化标准,做到执行目的明确、过程合理、效果显著。教学人员管理是一个针对在编教学岗位的管理,包括岗位基本要求(学历、职称、学缘结构等)、教学水平测试、教学内容规范,教学手段的适用,教学方法的改进等,这些管理条文既要具有全校的统一性,又要存在岗位差异性,制定过程可以采取两上两下的程序,让每个岗位的人员都参与讨论,使颁布的条文积聚大家的智慧,同时还利于贯彻执行。2.教学质量制度。质量是这次教学改革的焦点内容,没有质量的提升,改革的前两个阶段等于失败。如何衡量教学质量,怎样就算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不仅要有目标,更要量化到制度中去,通过制度的贯彻执行来最终实现。通常情况下,高校教学质量考核都是通过设置客观指标(硬指标)和主观指标(软指标)来实现。客观指标一般好确定,可以参考教育部门的各项标准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但一定要详略得当,有据可循;主管指标设定则要充分考虑参与人员的范畴和取值比重。3.教学设施匹配与维护制度。教学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教学设施的配备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如果设施配备不合理,既浪费资金又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什么条件下,经过什么程序可以申请设备匹配,需要学校各有关部门结合学校招生规模的预期,经过可行性论证后至少做一个五年规划;何种情况下,履行什么手续,达到什么标准来维护修理设备,需要事先规定出流程及配件更换制度。当然,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设施配备时尤其要做好适用和性价比工作。

(二)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既要服从于学校发展的大局,又要服务于教学科研的一线工作,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和坚实基础,也是教学质量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项: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力资源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但又是一个带有很大主观性的因素。除了上级部门行政调动的领导外,学校引进教学科研人才都经过层层选拔,但有些因素在短期内难以显现出来,是否可以尝试分级试用制。分级试用制具体设想为:新引进人才不直接签订录用合同,而是先签订一个不超过1年的试用合同;试用期满合格,则签订一个3年的录用合同,不合格就不再续签合同,自动解约;3年录用合同期满合格,再签订5年的录用合同,不合格自动解约;工作满9年以上的可以签订长期合约。这样,既缓解了部分二级学院目前教师教学任务紧张的局面,也避免了一旦录用就终身在校,辞退困难和福利膨胀的被动局面。2.福利待遇制度。福利待遇是一个单位吸引人才的条件之一,但不是全部。总结一些人才选择工作的条件,工作环境和思想观念是排在前面的,少有将福利待遇放首位的,因为它不可能是恒久不变的。考虑到学校环境的特殊性,对合约引进人才可以选择年限服务等标准执行福利政策,而对长期员工的福利,则形成制度化,宣传到每位员工。3.科研管理制度。科研活动与教学质量既相辅相成,又有一定的冲突。基于精力所限,能同时把科研和教学都做好的教师比较少,像我们这类以教学为主的学校,科研以奖励为主很有意义,如果能细致到在科研成果专题的连续性上,将更能鼓励教师教学之余从事某项专题的深入研究。4.图书管理制度。图书资料是教学科研活动的坚实基础,加大投入必不可少,但投入产出效果的测试需实时进行。通过分析对比,了解哪些投入更有效,既可以满足教学科研人员对信息的动态需求,又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5.后勤服务制度。后勤服务制度的制定,重点体现在量化、时限、效果和考核上。各个岗位标准和学校的整体情况必须事先规划,服务内容的动态变化应当随时掌握,考核工作应实时进行。6.行政管理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既是引导也是服务。引导是明确公告学校各部门和岗位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具备的权限,所承担义务、有哪些制度及考核标准;服务是各个部门工作的观念和标准,可以通过工作条件的展示,教职工的满意程度调查等等来实现。个人认为,从我国国情出发,高校去行政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很多因素的改变为前提,因此,目前高校行政管理的重点不是级别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真正做到服务于教学改革活动。

四、结语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艰巨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制度进行改革。如果大家天天讲改革、讲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不触动在人才培养中抑制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规章制度,那就见效甚微。各高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建议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制度的制定要合法合规合理。在思想观念改革的先导下,教育教学改革相关制度应该由哪些部门(人)来制定,包涵哪些内容,哪些部门(人)来监督考核,什么时候什么形式执行,都应做出科学规划。第二,个性培养不是随意而为,要事先制定有目的和标准。可以多方向和层次,但不能没有既定标杆。第三,科学执行不是任意而为。凡是与已有制度执行不一致的地方,不仅要请示领导,更要做好相应的记录及原始资料的保存,为以后效益分析提供依据。

作者:范秉元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教育教学小论文:中职微课教育教学论文

一、微课在中职学校施行的意义。

(一)微课制作能有效促进我们教师的研究水平和业务成长

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老师们把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制作成微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学过程的安排等,都体现了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研究。2.微课带来的线上教研模式更加人性化,能有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选题一般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因微课视频短小,利于网上传播,使用也很方便,不仅适合线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不用受时间、场合的约束,可以方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学习交流,也方便学生、家长的学习评价,有利于我们获得广泛、全面、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老师研究水平的提升。微课制作能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每个老师的教学经历、能力和经验各不相同,有的老师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制作课件能力较强,经常能录制出一些符合各方需求的优质微课;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录制的微课对教学很具有参考价值,值得研究。

(二)微课能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微课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1.通过开展全体教师自主开发微课视频,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加快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2.通过大力推进微课教学,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加快学校信息化队伍的建设。3.通过推行微课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支持平台、校园网络环境、及存储中介、学习平台及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推进学校信息化系统建设。

二、微课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一)使用微课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我们将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在课前、课后通过学习微课视频,遇到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微课,就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相应的技能,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技能训练中使用微课,提升技能训练的成绩

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起到了引领职业学校教学方向的作用,技能大赛的参与以及获得的成绩已经成为各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提高我校计算机技能大赛的成绩,笔者申报并主持了市级课题《技能大赛背景下动画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研究》,在课题小组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发现利用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技能培训的成绩。例如,在三维动画制作培训中,对于角色建模,还要求对人体骨骼、肌肉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材质模块要求学生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色彩、明暗、物体机理的理解表现能力;灯光模块要求学生对光影、虚实、强弱、色彩有很好的控制和表现能力;动画模块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节奏、镜头运用、速度把控的能力,对于角色动画,还要求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节奏、步调的理解;特技模块要求对重力、机械运动、风、场等物理模拟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和了解等等。技能训练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培训时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将每一个技能点分割成比较细小的内容并制作成微课,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把课堂内容微细化,精深化,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与实践操作的参考。

(三)使用微课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微课短小精悍、画面精美,配上优美的背景音乐,能让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它以视频的方式实施培训和学习,可以变教师被动接受培训内容为主动创作培训内容,能直观地让学习者了解教育思想与教学技能,便于教师借鉴和模仿。微课学习不受场所约束,没有时间限制,无需太多的表达,这种教研模式会更加人性化,能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实效性。总之,微课是一种结合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一种混合学习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为中职学校和学生施行微课提供了施展的舞台,在中职学校将更容易开展,也必然会对中职教学带来显著的成效。

作者:徐杰 单位: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教学小论文:高等开放教育教学论文

一、国内外监狱办学现状

(一)国内监狱设立教学点的条件和政策保障

通过对上海市13家监狱办学条件的实地考察和上海开放大学普晟分校4家监狱(青浦、宝山、提蓝桥、白茅岭)教学点的办学实践,绝大多数已经基本上具备了设立教学点举办开放大学开放教育的客观条件。每个监狱设有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这为开放大学在监狱设立教学点提供了保障。各监狱针对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往往实行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服人的原则,采取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狱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各个监狱根据不同情况,主要对服刑人员重点进行扫盲、小学教育,有条件的开办初中、高中教育。不少监狱早已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达到一定文化程度的服刑人员报考社会成人教育的函授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也就是说,在监狱实施学历教育是监狱重要的工作职责,而且在初等教育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条件为在监狱开展高等开放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

(二)美国的一些监狱和大学都推出了监狱教育和相应的研究

美国一些教育机构在女子监狱提供大学学分课程。在美国西北部也有监狱培训项目,它教导妇女在刑满释放后开始自己的事业。加利福尼亚圣昆廷州立监狱是美国少数的提供大学水平课程的监狱之一,以期让服刑人员不管是在狱内还是出狱后都能过上富有成效和有意义的生活。波士顿大学教育管理者认为,教育的影响在监狱里尤其明显,并在其大都会学院(MET)设立了监狱教育项目,成功地完成波士顿大学监狱教育课程的服刑学员将获得学士学位。多年来,波士顿大学在监狱已提供了多种学科中的600多门课程,包括歌剧、会计、英语写作、拉丁文、生物学、社会学、市场营销和西班牙语、法语、希腊语等语言课程。要报读波士顿大学监狱项目的学员必须是高中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历的学员,必须通过入学考试。在读的学生每学年的两门与写作有关的课程、一门数学课和一门思考课的成绩必须达到一定标准(GPA2.5)以上,否则就不能继续读这个项目[2]。

二、普晟分校办学初期遇到的困难

(一)上海开放大学普晟分校送教送考方面的困难

1.教学组织及管理方面普晟分校的教学周期和课时不仅与上海开放大学系统各分校都不一样,而且“三定两多”的课表编排与确定也迥异于上海开放大学历来的排课法。“一定”:上课时间限定,根据服刑人员改造计划,每周三为教育日;“二定”:上课地点限定,四个教学点分散并同时开课;“三定”:选定的大专与中专专业相对集中、固定。“两多”:一是由定点、定时、定专业引起的“串联式”排课需要的教师多,需要教师克服的困难也多。例如,各教学点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条件不同,总体上可供使用的教室与教学环境相对受限。特别是宝山监狱的教学楼正在改造,对于教师的授课模式颇具压力。又如,中专的教学师资数量亟待补充加强,同时需要有专人负责组织师资培训工作。中专实行教考分离,命题教师(A角)一般不上课,希望有辅导教师(B、C角)开展面授教学,一门课对应一位辅导教师,并建议是否可从监狱内部或附近分校聘任教师[3]。例如,由监狱警官担任的辅导教师可随堂听课,同时负责批改作业。命题教师可对辅导教师进行大课辅导,详细讲述重点难点。随着学期延伸与学员数量增多,将会需要更多的大专与中专教师。另外“一多”是复杂情况与问题对于教学管理人员的挑战多。仅仅4个教学点,仅仅是第一学期、仅仅是排课以及通知教师上课就要花费教学管理人员非常多的时间与精力,更何况教师集中授课的时间较短、教师每次授课后反映的问题也五花八门,必须由专人负责处理从具体教学事宜到教学支持服务等琐碎而又繁杂的各种问题。2.教学使用效果方面青浦教学点是上海开放大学普晟分校四家试点监狱之一,也是最早开课并期望打造成示范教学点的普晟远程开放学习课堂。他们反映上海开放大学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机会和教学资源,但在实行时,由于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还是沿袭以前小学等扫盲课的模式,监狱的封闭环境、教学资源(比如画室等)使用量太小而利用率不高等因素,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监狱方面由于电脑、网络资源有限,如何把远程教育的资源提供给学员自学使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普晟分校针对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组织教师拍视频资源,刻成光盘发给各个普晟教学点供学生自学用。但在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如何将这些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物力制作出来的资源充分使用,尽量做到好用够用、实用用好,需要作更多考虑。3.教务管理及考试组织方面由于普晟分校教学教务管理等各个方面存在着非常特殊的需求,从组织报名到现场招生,从申请缴费到财务对账,从形考调整到终考组织等一系列问题都要认真面对。例如,对于学费缴纳,犯人家属在代缴学费时,有番号写错的,有多打钱的也有少打钱的,核对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学期报考必须根据缴费情况来确定,不能有丝毫差错。又如,针对本学期的期末终考,先后提出同步考、延迟考和特殊考三套方案。

(二)监狱方主客观困难

一是自主学习受限。开放教育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监区学员对自己活动的时间、空间以及选择的方式等都受到限制,其自主学习受到很大制约。二是网上互动学习受到限制。服刑人员不能与外界互通信息,监区学员不可能使用互联网学习,不能运用发帖、发邮件和网上答疑和教师进行互动,这就决定了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想在监狱里完全实施有一定的难度。三是网上作业难以完成。伴随着开放教育课程网上资源建设,有越来越多的作业需要学生在网上完成,而监区学员没有这方面的条件。四是考试问题突出。监区学员作为特殊群体,不可能集中起来到开放大学参加考试。这就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点设置问题。必须提请上海开放大学批准同意,在监狱设置考点。二是考试管理问题。在监狱设置了考点,开放大学必须派专人到监狱负责考试工作。如何做好与监狱考点的协调和管理工作,这也是必须面对的新情况。三是各种上机考问题。监狱只有内部局域网,监区学员是不允许也不可能在监狱参加各种基于网络的课程考试以及各类网考。

三、适应监狱办学主客观条件,转变教学模式、确保教学质量

(一)教学前的准备

一是备课加强针对性。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开发与整合。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情况,掌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确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媒体,安排好每节课的授课计划。有准备地进行集体备课,要求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讲人。二是上课提高实效性。认真落实预设的教学目标,合理调整生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科学恰当,密度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恰当使用教学媒体和技术,选择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视频课程与面授课程相结合,保证教学时数充实。面授课教学,首先满足实践类教学及必须采用面授教学方式的课程需要,也照顾到答疑解惑、考前复习的实际需要,尽量采取类似于“反转式”教学的教学方法[4]。照顾到必须以面授形式授课的课程,其余课程尽量以视频课程完成教学任务,但视频课程应当明确教学进度以及与面授课程配合的目标。

(二)特色送教

普晟分校以定点、分专业单独组班的方式实施“送教上门”,全面实施专业教学。由于监狱授课的特殊性,排课和通知上课等任务也要落实到位。根据各监狱开设专业和各专业教学大纲,制作出各年级学生的课程总表,总表中包括监狱、班级、课程、上课时间等等。同时在已有试点的经验上,由于进入监狱授课需要提供身份证办理入监手续,开放大学普晟分校的工作教师一边联系授课老师一边收集教师的信息,包括联系电话、邮箱、身份证号码等等,以确保教学和相关工作的后续开展。在检查好的课表基础上,制作出方便监狱联系人安排上课的各个监狱各个班级的小课表,以及每个教师的个人课表;将课表发给监狱相关联系人和教师本人,并短信和电话确认。同时,按每个监狱的班级制作出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联系表发放给各监狱联系人。制作出直属开放教育学院普晟分校相关联系人、各监狱联系人、地址、电话等的联系表发放给所有任课教师。普晟分校各教学点每周三为“送教日”。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环境的特殊性,为确保每次上课的正常进行,在每个排定的周三“送教日”之前有专人负责和各监狱点的联络员确定上课班级和时间,与每位授课老师确认上课时间和地点[5]。同时,安排好车辆接送教师“上门送教”到远离市区且开班较多的军天湖教学点和白茅岭教学点。

(三)将网上课堂学习变为提供远程资源和辅导材料

为了适应监狱的封闭环境,上海开放大学组织教师拍视频资源,刻成光盘发给各个普晟教学点供学生自学用。通过多次去青浦示范教学点探讨,最终确定有内网条件的监狱可以把网上资源放到监狱内部网上供学员自学。同时,要求教师整理出文字的复习和练习资料供学生复习和完成书面作业,学生在认真听了面授课并学习了光盘等资源之后,复习资料的使用效果会更好。

(四)考试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办学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由于监狱管理的特殊性,让监狱教学点的学生全部到开放大学来参加考试,在实际操作中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在考务工作中将原来集中到开放大学考试的方式改为在监狱设立考点。只要设立了教学点的监狱,就必须申请独立的考点,这样才能有效解决期末考试的难题。其次是考试时间的问题。开放大学的考试一般安排在周末,由于监狱具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所以监狱的考试时间也不能完全按照开放大学的考试时间来安排。考虑到监狱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存在泄题或从狱外得到试题的情况,可以根据监狱自身的时间来合理安排适应监狱管理的考试时间。自从普晟分校“送教上门”试点以来,通过不断与监狱局各方面领导以及各监狱辅导员交流沟通之后,发现上海的监狱在目前管理环境下,无法在普晟分校实施与上海开放大学期末同步考试方案。主要原因包括周末各监狱安排值班警力较少无法协助监考;普晟分校开设专业少;考试时间过于分散等。故初拟了如下为普晟分校送考上门的方案:考试时间以开大期末开考的第一次周末考试日期后的第一个周一、二为普晟分校的开始考试日;随后所有周末的考试顺延至紧接着的周一周二。周一考试时间如下:第一场10:00—11:30,第二场13:00—14:30,第三场15:00—16:30。如遇两小时时长的考试,考试安排在第一场9:30开考。前一周末同一班级考试门次超过3门的安排周二继续考试。每次期末考试在考务科全市统考时间后,及时制作出普晟分校期末考试安排表提交教务处考务科备案。普晟分校在每个监狱学习点设置一个考点,按照考试规模设置并布置考场。由各监狱教改科科长担任主考,监狱联系人担任考务联系人。每考场有两名民警担任监考人员。普晟分校向每个考点派出一名副主考及巡考,协助监狱考点做好相关考务工作,并承担试卷的收发工作。试卷经考务科统一印制完成后,由普晟分校派专人按照考点分布、考试时间进行整理,由考务科统一保存。周一考试日的早上7:00由各监狱考点副主考及考务人员凭介绍信领取。当日考试完成后交还考务科。普晟分校的《监考人员工作守则》《考试考场纪律》《考点布置及工作人员配置规范》《考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试卷保密安全管理规定》《主考(副主考)职责》等相关规范性的文件择时发放给各监狱学习点,对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并对考生进行考前考风考纪教育。以上相关规范性文件下发前报教务处考务科备案。

四、结语

上海开放大学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面向成人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普晟分校是全国第一家尝试在监狱内运用远程开放教育的手段和模式,对服刑人员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通过对服刑人员的文化知识、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为他们学习成才,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促进和帮助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所做的新探索,也充分体现了上海开放大学“有教无类,乐学致远”的校训和“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的办学宗旨,得到了广大服刑人员的高度关注和普遍欢迎。普晟分校的授课不仅仅是一门门课程的教育,同时承担着教育人、改造人的责任。我们要创造“学有所教”的条件,积极探索新模式满足学员的渴望。争取在各方的努力和支持下,把普晟分校建设好,让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梦想成为现实。

作者:马会灵 朱景伟 单位:上海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教育教学小论文:信息化指引下教育教学论文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1.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教学目标的错位就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简单化甚至教学模式的填鸭化。无论是考证辅导班式的教学还是《经济法》纯理论教学,都停滞在讲授理论和加强课堂与课后练习的传统教育阶段。笔者在中国知网、万方等学术期刊网上就这一主题专门进行了搜索,搜索结果显示,虽然有个别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经济法》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反思,但结果无外乎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图表法[1]、案例教学法或双向提问式教学法[2]等传统教学方法,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些学校倒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作了一定的反思,引入了网络手段,可是却陷入了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只把传统课堂教学的内容放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浏览学习、下载资料。在这些网络教学中,网络的教学特征,教学功能,教学互动等优势都没有完全体现发挥出来。[3]因此,都没有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效果一般。

教学理念的陈旧导致教学方法的单一,进而导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笔者关于这一问题曾经在学生中做过调研,学生们普遍表示,《经济法》课程给他们的印象就是上课学习、下课背书、考前做题,非常地传统,也非常地无趣。传统的填鸭式与题海式的传授方法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获得的《经济法》知识难以巩固,教学中的前学后忘成为普遍现象,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本就一般的情况下,这种后果更加明显。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非为了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如果纯粹为了考试而教学,是不可能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我们应该去提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4]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为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教育信息化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1.理论依据构建。

笔者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信息化建设指引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最终形式就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这么认为的依据是著名的“情境认知理论”。《经济法》是一门社会科学,《经济法》教学的要求契合情境认知理论的特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教师创设的情境要与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和科研活动的情境相吻合。这样,使学生有可能在似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概念工具的应用以及问题解决,形成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共同体的文化。[5]而要在课堂上去模拟与《经济法》相关的、真实的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唯有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段来实现。因此,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创新:(1)教学目标上,应该以实现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为目标,立足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而非提升考试通过率。(2)教学内容上,应该建立在教材基础上,能够为网络所共享的教学课件、多媒体信息资源以及试题库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脱离教材。(3)教学方法与手段上,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在注意情境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网络教学策略设计的同时,还要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具体的知识点要尽量采用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表现。[6](4)在考试设计方面,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实施考试,实现随机题库制与无纸化考试相结合,减轻教师阅卷负担,减少阅卷出错率,同时节约学校的经费资源。

2.教学目标设计。

传统的《经济法》课堂教学仅仅以顺利完成期末考试或提升考证通过率为目标,完全背离了职业教育的初衷。信息化建设正好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创新,真正实现素质与技能教育。笔者以为,高职《经济法》教育应根据高职人才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在教学中避免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和能力分离、教学和考证分离,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这一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而网络化教学则可以完成这一任务。笔者认为,《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意味着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对理论知识进行情景模拟预设,然后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机———机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预设的模拟情景去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知识对情景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

3.课堂教学创新。

《经济法》课程的网络化教学,关键在于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这一举措必须要在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契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也符合学生考证与就业的需要,从而摸索出一套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的《经济法》课堂教学模式。第一,教学内容创新。可以考虑在保证《经济法》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使用教学案例,只不过教学案例要与情景模拟法相结合,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在合适的案例中可以考虑由学生来扮演案例的主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同身受,提升教学效果。第二,教学方法创新。主要是要大量地使用案例分析法与情景模拟法,《经济法》教学过程非常适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而这也正是引入网络化教学的根本原因,因为唯有计算机信息技术方可实现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电子元素将教学案例形象的在计算机上表现出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深刻地理解知识适用的条件,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手段创新。网络化教学离不开电子教学资源的制作与共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好《经济法》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好教学课件、动画软件等电子教学资源,将其上传到机房或校园网络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网络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

4.考试制度改革。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但能够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还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制度的创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任务。在考试前,教师要首先出试卷、印试卷、装订试卷、分装试卷,考完试以后还要辛苦地阅卷、核分、填写成绩单,可谓事倍而功半。在网络化教学模式下,这一问题有望得到解决,实现无纸化的作业与考试,节约教学资源。第一,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作业布置,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当场完成,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和答疑,学生完成作业后通过计算机可以完成自动批改,结果会传到教师计算机上,由教师根据结果再进行重点讲解。第二,教师在考试前只编写并在网络上按照规定格式上传试卷即可,题量、分值与考试时间都可以事先在计算机上设定好。学生考试在机房进行,直接进行上机考试,在试题库中随机抽题,不仅杜绝了学生相互作弊的可能性,还可以在考试完毕后由计算机立即统计出学生的考试成绩,并通过网络上传到教务系统,无须教师再辛苦地阅卷,更不会出现核分和登陆成绩时不小心出错的情况。这样,在网络条件下,最终可以实现作业与考试的无纸化,节约了学校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实现了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反思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实现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离不开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对《经济法》课程实施网络化教学改革,可以发现教育信息化建设满足了情境认知理论对教育的要求,可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从而达到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技能型职业人才的目的,并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进路。

作者:王珺 单位: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育教学小论文:素质教育教学论文

一、要在思想上树立既教书、更育人的意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注重素质教育,明确了今后我国一个时期的基础教育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逐步转轨,同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强调受教育者获得全面、和谐发展,又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要,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同时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其自由发展。

二、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发展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不仅仅是普通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目标,也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探索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要跟得上时代的更替,革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寻得主动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和探索,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发挥他们的潜能,进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发展,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才有可能使他们以后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三、体验是最好的学习

作为教师,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观念和要求,就应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转变出来,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同时要引导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作用和知识的魅力。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样小小的课堂可以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大世界,而且体验教学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从而提高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四、素质教育中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的潜能不断得以挖掘的源动力,是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对学生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千万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僵硬的教条衡量每一个学生,更不能讽刺、挖苦、打击、歧视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倾注爱心,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活跃又轻松,并在自由的氛围中驰骋,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因此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

五、培养成功人才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教学生做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不断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并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成功,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因此,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塑造他们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这是我们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

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时时发现美、追求美,这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因此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只要教师细细观察,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使素质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总之,素质教育要渗透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而且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尊重,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让每一位学生都热爱学习,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教育改革的春天!

作者:刘国涛 单位:河北省平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附属中学

教育教学小论文: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一、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这首先就要求广大的初中语文教师,要选取合适的、更加适合现代社会教育教学所需要的语文教材内容,使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更加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教材从生活实际当中来,再应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这样反反复复,一来二去的,就会产生经验与体验,吸取经验,摒弃不足,这样不仅仅可以优化语文的教材知识内容,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了初中语文学科的应用性、开放化和实践化,把最优质的语文教材知识内容在无形之中,教授给了学生。同时,语文学科,可以直接地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要加强学生对听、说、读、写全方面的指导练习,可以说,一个学生,在他走出校园之前,这个学生身上所具备的口语表达能力与人交际能力,几乎都是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所锻炼出来的,在这其中,初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起来,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协调发展。课堂教学中的知识内容学到了,掌握了,是根本不够的,语文教师还要加强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例如,可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实践,去体验大自然,去亲近大自然,使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二、语文教育的开放性

语文的教育特点中,根据我多年来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可以得出,学生最乐意接受的,还是语文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因为语文教育教学的开放性在语文与社会生活的息息相关,紧密联系上也有所体现。初中的学生学习语文,不应用语文。这样子,语文的教育教学效果会受到社会生活的检验。所以,必须要根据社会与学生的发展实际与发展能力,来采用灵活的教育教学方式来进行语文的教学活动,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生活相结合,相联系”。在新修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有规定说:“初中的语文教学必须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所以说,作为初中语文学科教师的我们,不仅仅是能够做好课堂教学的任务就可以的,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学习与实践,比如,加强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把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理论应用到课外阅读上,学校应该开放图书馆,优化图书室,让学生由课堂内教学走向课堂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主动去学习。学生同时还可以发现和寻找一些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资料和信息,学习和感受到课外新鲜灵活的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语文教师精讲教材

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大部分的教师不分重难点,把知识点全都教给学生,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再应用到现代的初中学生身上了。现代教育教学,教师要注重把眼光放在那些重点、难点、关键上,不能够全抓起来,一股脑地再塞给学生。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是要给出学生更多的时间来,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教学要做到简而精,这样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来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动手。语文教师也要适当地采用学生自学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可以独立自主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培养自身能力,初中的语文学习,并不是其他学科一样从完全不知到知的过程,语文学科更加地贴近生活,所以学生完全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着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掌握的知识自己去学习。另外,教师有一点不可以忽略,知识可以由学生自己去寻找,去学习,要求教师要主动地去与学生交流,比如,可以设立讨论课在课堂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教师可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氛围。同时讨论课还可以让学生有最大限度活动的机会,可以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只是发展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发展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智慧和能力的机会,使学生充分地锻炼了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初中的语文教师要能够熟练地掌握教材,驾驭教材,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要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特点与现代教育的新要求,来积极寻找最佳的语文教育教学方式,要对所教学的内容进行整理,教学内容要具体化、清晰化,这样,教师才能够方便地总结规律,把知识迁移到学生的大脑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对学生只进行引导和点拨;要经常为学生准备课外的阅读材料和实际生活中与课内有关的资料。总之,教师一定要重视起语文教育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作者:王志刚 单位: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总校

教育教学小论文:艺术教育教学论文

一、合理选用艺术教育教材

1.教材难易度要与学生专业知识的基础相适宜。

我校艺术设计学院校学生相对重点、一本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如果一味的追求和重点及一本院校统一教材、提高教材难度,这样将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艺术教学的效果。

2.教材内容要丰富多彩。

艺术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有的教材过于强调理论知识部分,实践内容较少,不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材教学实践部分占比较重,理论知识基础较少,这样的教材对学生的引导是重实践轻理论。由此可见教材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3.教材要具有实用性。

艺术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艺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思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材必须具有实用性,与时俱进,让学生学后能运用自如。综上所述,我们要选择内容新颖与时代同步的教材,培养的人才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

二、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校对艺术教育课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着课时不足这一情况。由于课时非常有限,授课内容又较多,很多艺术教育教师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讲些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艺术教育知识而采用比较传统的”满堂灌”这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满堂的讲解,学生满堂的听讲与记录,课堂气氛十分匆忙紧张。老师讲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教学乏味无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减退,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满堂灌”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改进“满堂灌”这种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要多发言,加强教学互动,趣味性教学,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艺术教育教师如果能很好地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会使枯燥乏味的教学生动化、趣味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应尽量使用诙谐幽默,且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语言,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喜欢艺术教育课。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想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传统的“以书讲书”“、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枯燥而乏味,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艺术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在艺术教学中适当地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现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力量,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艺术教育教学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艺术教学中,教师除了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下载教学资料和共享教学资源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播放一些跟教材内容相关的短片、艺术教育电影、动画片等。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享受的同时,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学习,反而觉得很有趣、很轻松、很愉快。学生渐渐的对艺术教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艺术教育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引进艺术教育课堂,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指导作用,尤其是艺术专业教师,其综合素质影响着课堂的有效性。现在艺术教育专业的老师偏年轻化,有的老师刚刚走出校门,没有教学经验,教学语言生硬、无感染力,教学思维不够清晰;有的理论课老师照本宣科、考试前给学生划重点;有的实践课老师不能顾全大局、指导不够到位。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注重提高艺术教育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如下:

1.组织新教师听课。

教学经验不仅仅要靠自己积累,还可以通过向有经验的前辈学习而获得。听课是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让新教师感官认识到前辈教学的整体情况,还能很好地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不仅能够识记前辈的教学语言,更能提高自己语言的感染力。可见,听课是新教师综合素质提高的好办法。

2.组织艺术专业教师进行深化学习。

好多艺术专业教师自步入大学的讲台,就很少有充电学习的机会。平时工作比较繁忙,课时上的安排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放假期间,其他专业的教师还有机会出去交流学习,艺术专业方面的交流学习相对较少。鉴于这种情况,校方应积极主动地给艺术专业教师联系交流学习的机会,以便教师能在假期这段闲暇的时间进行充电,从而提高艺术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其综合素质。

为人师表,要勇于提高自己,不要仅仅局限于院校考核范畴之内,要积极汲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丰富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学生、为教育事业做贡献,才能在专业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综上所述,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艺术教育教师应从本校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努力使艺术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以上是对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提出的几点建议,供广大艺术教育教师参考,希望大家多交流,共同努力为艺术教育事业做贡献。

作者:许茜 单位:西安欧亚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