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2 08:54:04
导语:在技术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基于Moodle平台的中职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Moodle平台下的课程设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突破了网络教学的简单演示的约束,更加重视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广泛参与度,在具体的应用中需要遵循总体性原则、目标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协作学习原则、开放性原则、交互性原则以及积极引导的原则。在总体的设计中,Moodle平台本身安装比较容易,能够支持多种类型软件系统,学校仅需要提供一般的XP系统就可以使用。网站设计需要选取合适的网站颜色、版面以及字体大小等,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在用户管理中,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用户界面,在课程管理中设计有每周课程呈现版式因讨论模块,能够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学校针对教师的设计需要包括资源模块、选择模块、任务模块以及用户管理模块等。
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还需要进行一些改变。以多媒体设计基础课为例说明基于Moodle平台的中职技术教育。此课程程序设计合成软件为Authorware,在教育界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开发工具,是计算机专业必修课之一。基于Moodle平台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学习模块以及讨论区模块。在讨论区模块中同时又分为了学习讨论区以及普通讨论区两部分。在普通讨论区模块中主要的模块包括“你问我答”、休闲小屋、资源共享以及通知模块。学生与教师能够讨论并解答课程方面的问题,增强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在通知模块主要是实现公布新闻以及课程通告,资源共享模块只要使实现有价值资料的共享,减少学生翻阅资料的时间。教师在上课前,先向学习讨论区上传一直做好的课件,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讨论,接着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讲述课件的主要内容。此设计课件分为片头、片尾以及主体三部分。片头部分主要模式是显示、擦除以及等待等图标。
主体部分就需要包括各种知识点的设计。片尾部分则是退出对象,显示、声音以及交互等通过二级流程线完成字幕效果。其他二线流程全部由显示、计算等图标组成。此课件设计简单、层次清晰,通过演示,学生能够非常轻易地设计值自己的产品,并根据自身进行下一阶段或者上一阶段的学习与复习。除了以上几个模块的设计之外,还需要设计测试模块,便于不同的测试试验,并支持多次测试,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效果。
二、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分析Moodle平台在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优势,重点研究基于Moodle平台下的中职信息技术教育。Moodle平台本身开设网络课程技术门槛低,使用方便,便于研发,是一个非常实用的网络学习平台,引入到中职信息技术教育中,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朱树涛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1.1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存在地区差异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教育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还是刚刚引进的辅助课程,有很多学校甚至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程,西部落后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明显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水平,这些大多是受到该地区的经济条件影响。同时,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因此很多教育者认为没有必要大力发展信息技术课,对于该学科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难以普及,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1.2学校缺乏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一个良好完备的硬件基础体系作为保障,当前困扰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是资金问题,绝大多数学校的硬件设施不齐全,虽然国家投入一定的资金发展信息技术设施,如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但是学校对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大部分设施都闲置,没有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
1.3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有的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机时抱着可以上网、玩游戏的心态学习,有的学生将学校的机房当做网吧,一接触计算机就开始下载游戏、电影,将信息技术课程当做为其提供先进、乐趣的活动课程,在课堂中玩得不亦乐乎,真正上机查资料、学习的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学生将计算机当做娱乐工具,这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相违背。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老师要负上一定的责任。如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目的,过于放纵学生,让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上网娱乐,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让其理解信息技术相关文化,让其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2.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有效对策
2.1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
让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有正确认识,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应用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以及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帮助进行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计算机不仅仅是娱乐,更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应用学习及工作,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处理、信息存储等。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关于数据处理的问题,如让全班学生对一次考试成绩进行统计,统计包括总分、名次及平均分数等科目,让学生充分深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认知计算机应用的有效性,从而摆脱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只局限于休闲娱乐功能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2转变信息技术教育观念
各级教育工作者要领悟新课标的教学精神,正确认识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要了解信息技术教学的功能及意义,正确引导学生课堂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周围学习环境获取新知识,将学生真正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例如可以通过课件教学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参与课堂活动,在对小报制作的教学中,可以利用AUTHWARE课件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参与制作。在学生制作完成后,将学生的作品上传至局域网,形成信息共享,让学生在展示自己作品的同时欣赏到其他同学的作品,以此提高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2.3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学校要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学校的机房是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最主要的场所,因此,必须加强对基础资源的使用维护,实现资源最优化。例如在信息技术上课前应检查机器是否有问题,出现问题应及时解决,以确保机器的性能发挥到最佳。
3.结语
如何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效果,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我国素质教育新课改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深入研究教学方法,重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信息水平。此外,应加强硬件建设,有效利用已有资源,以此改变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
作者:董显 单位:江苏省淮安体育运动学校
一、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的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理论并使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式,如多参加校内外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和“主阵地”,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教师上课要带上良好的情绪、真诚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学生,从而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他们轻体松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不断地分析学生的感受,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为学生创造轻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老师产生喜欢的感觉,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二、结合学科整合,开拓学生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有效整合,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又能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理想环境,通过巧妙的课程整合,学生不仅学到很多课本外的知识和信息方面等的技巧,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的提高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和其他课程的整合中,信息的由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样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迷失方向,而且,高中学生思维敏锐、热情,但容易偏激、冲动。他们往往在行为举止上对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通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也可能导致使课堂无法调控,完不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拓学生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具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强的自我学习能力,更强的协作交流能力等。
三、重视学生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质上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学会高效率地学习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而不是“灌输”知识,即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答案传递给学生,应该去培养学生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们自始至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地位,利用所学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把技能要点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教师手把手的教导,最终会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而这样的学生将来会被信息社会淘汰。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鼓励学生把计算机运用到实际学科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或信息开发工具来帮助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四、强化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老师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要强化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辨别、评价信息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和其他基础文化素养。要强化学生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外界信息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与学习方法,不断发展自己掌握信息的敏感度,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必须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尤其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作者:杨晓琴 单位:甘肃省渭源县第三高级中学
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
缺乏考核机制现在的中学生成绩考核中,并没有计算机成绩的一席之地,学生会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语文、英语、数学等考试科目,但是对计算机这门课程,由于要求并不高,所以提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这让计算机老师也很无奈,就算自己倾尽全力教授学生,也换不来明显的效果,因为计算机根本没有有效的考评机制。尽管在当今的时代下,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那么重要,但是教育体制仍然如此,所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实质上就可有可无,更别谈学校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了,大多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教育局,暗地里却“偷工减料”,严重缩短计算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传统教育体制内的教学内容。试问,这种学生、老师都不重视的课程怎么可能得到提高呢?
二、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对策
1、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校对信息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代科学发展迅猛,科技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学校领导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放远视野,不要将目光局限在升学率的狭小范围,而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重视对学生有用的课程。只有学校重视了,信息技术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规定,安排计算机课程,同时,不能吝惜购买设备的资金,这是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付出的投入,没有什么好吝啬的。只有提高了重视度,完善了相应的教学设备,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良好的教师资源
学校想要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优秀的计算机教师。学校应该为学生配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让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师资源。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计算机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积极性。常开公开课,检测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创新性教学,鼓励教师的新型教育方法,不断尝试和改进。一定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需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能重理论轻实际,也不能重实际而轻理论,应该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另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学校不应该把设备管理和维修之类的工作塞给计算机老师,而应该有专门的技术维修人员,老师的工作是教授学生知识,许多学校将这类维修杂活交给老师,不仅仅是对计算机老师的不公平待遇,更给他们许多压力,这会严重打击他们的教学积极性。
3、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
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除了教育体制、教师以及设备等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不管课程有多难,学生肯花心思就没问题。枯燥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更加反感,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们不妨尝试新鲜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应该尽可能多的与学生沟通,问问学生们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知识,这样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后果。
作者:唐诗单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一、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一)任课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
缺乏专业技能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教育历来只重视语文、数学这类主课,对于信息技术、思想品德这类技能课程不够重视。所以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信息技术课由主课教师执教;还有些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对教学不够重视,不能及时学习先进的知识。
(二)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设计不够科学
现阶段,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仍停留在计算机操作上,仅对计算机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将此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正是由于教学目标的偏差,导致当前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局限于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的传授,仅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进行考核,教学中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也忽视了和谐、融洽教学氛围的建立,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信息技术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考核和反馈机制
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硬性指标要求,有些学校并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有些学校仅在一个学期结束后才对学生进行考核,致使考核与教学活动严重脱节,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和反馈机制,不能最大限度发挥考核查漏补缺的作用。
二、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点
(一)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经验表明,兴趣可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学习效率。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应用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动画、影像资料等元素创新教学模式。
(二)重视范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信息技术
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范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工具,通过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等课件演示授课内容,从而让小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信息技术知识要点,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大大改善信息技术教学效果。
(三)重视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6~12周岁,这个年龄段的感性认知能力较强,逻辑等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精心设计授课内容和活动,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练习,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
(一)领导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
加强授课教师团队建设要改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首先领导要提高重视度,加强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建设。要选拔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高的教师教授信息技术课,并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与考核,保证授课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
(二)增加对信息技术
教学设施等硬件投入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不是简单地把条条框框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提高。
(三)充分利用网络共享
资源进行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借助网络共享平台举行趣味竞赛,鼓励学生参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在使用网络计算机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专业指导,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重点不仅仅是考查学生背会了多少个知识点,而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作者:王燕飞单位: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布伦镇补连塔小学
1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个人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兴趣,才会启动思维,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能否成功地引入课题,直接决定了一节课的效果。为了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必须要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让学生知道计算机并不是那么难学,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课。采取实用范例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实用范例进行的。这个实例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乐于学习的,并且教师在课前必须亲手制作过。这样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就更容易掌握学习的内容。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会穿插游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乐于玩游戏,在计算机教学中,穿插游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把计算机教学寓教于游戏之中,这样就会使枯燥变为生动、乏味变为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兴趣。时而组织竞赛,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都有较强的荣誉感,针对这一特点,可组织学生开展竞赛,既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竞赛过程中达到了“练”的目的。因此,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重视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构建优质的课堂。
2优质课堂从细节开始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优质的课堂必须从细节开始。在现代社会中,无论在哪个方面,细节的巨大作用都是不容小看的。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对于备课、上课以及课后的小结都必须十分重视,要注意挖掘授课内容中的细节点,通过把握细节,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走到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授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基本特征时,就通过展示多幅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有关图片,请学生回答通过图片想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发言,进行了小结:图片向我们传达了各类信息,而所谓信息,就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这样,信息的定义就由同学们自己概括出来了,同时也能理解现代社会就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每时每刻都处于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社会环境中。同时在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状态,观察学生们的表情,从而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然后改变自己的语音语调,以及课堂知识的导入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效果。这个简单的细节,可以帮助教师知道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改变教法,提高教学效果,构建优质的课堂。这样,积极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就逐步建立起来了,这其中不仅有老师的参与,更有学生们的主动融合。
3开放权限,激发学生的创新
思维过往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一直沿用。然而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满堂灌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开放创新教育模式逐步受到师生们的重视。对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来讲,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而言之,新时期,对于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课堂的细节;以及创新思维教学方式的合理指导,从而培养当前社会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王守信单位:江苏省宿迁市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一、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计算机课不同于普通的课程,它需要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教学,这是信息技术教育最大的难点,许多老师不知道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很难形成系统的教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老师人数不够,部分学校的计算机老师甚至根本不是教师,而是由无教学经验的机房管理员担任,这些老师并不懂得如何教育学生,也不知道如何系统地教授计算机知识,课程质量也自然无法得到保障。
2、教学设备陈旧或者不足
计算机的购买成本很高,更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因此,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大部分学校没有能力也不愿意花费大量成本购买,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算想上计算机课,也没有条件,以至于只能抱着计算机课本了解枯燥的理论,而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谈何学习。再说说有设备的学校,如今的电脑科技发展迅猛,日新月异,课本上的知识总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设备也是如此,很难满足教学需求。
3、缺乏考核机制
现在的中学生成绩考核中,并没有计算机成绩的一席之地,学生会花大量的时间学习语文、英语、数学等考试科目,但是对计算机这门课程,由于要求并不高,所以提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这让计算机老师也很无奈,就算自己倾尽全力教授学生,也换不来明显的效果,因为计算机根本没有有效的考评机制。尽管在当今的时代下,信息技术教育显得那么重要,但是教育体制仍然如此,所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在实质上就可有可无,更别谈学校对这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了,大多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只是为了应付教育局,暗地里却“偷工减料”,严重缩短计算机课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传统教育体制内的教学内容。试问,这种学生、老师都不重视的课程怎么可能得到提高呢?
二、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对策
1、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校对信息教育的重视程度
当代科学发展迅猛,科技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已经是必不可少的生存技能,学校领导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放远视野,不要将目光局限在升学率的狭小范围,而应该为学生的未来着想,重视对学生有用的课程。只有学校重视了,信息技术教学才能有效的进行。学校应该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规定,安排计算机课程,同时,不能吝惜购买设备的资金,这是为保证教学质量必须付出的投入,没有什么好吝啬的。只有提高了重视度,完善了相应的教学设备,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良好的教师资源
学校想要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优秀的计算机教师。学校应该为学生配备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计算机教师,让学生享受到良好的教师资源。同时,学校还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计算机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积极性。常开公开课,检测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鼓励创新性教学,鼓励教师的新型教育方法,不断尝试和改进。一定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需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能重理论轻实际,也不能重实际而轻理论,应该把握好两者的关系,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另一个需要强调的问题是,学校不应该把设备管理和维修之类的工作塞给计算机老师,而应该有专门的技术维修人员,老师的工作是教授学生知识,许多学校将这类维修杂活交给老师,不仅仅是对计算机老师的不公平待遇,更给他们许多压力,这会严重打击他们的教学积极性。
3、加强师生交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除了教育体制、教师以及设备等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感兴趣,不管课程有多难,学生肯花心思就没问题。枯燥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更加反感,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们不妨尝试新鲜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老师应该尽可能多的与学生沟通,问问学生们的意见,不要固执己见,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枯燥的知识,这样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的后果。
作者:唐诗单位: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
一、针对突出问题
选拔骨干,确定培训内容信息化基础设施维修、维护涉及内容广泛,不可能期望培训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我首先针对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日常维护和设备常见问题进行培训。培训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和网络系统的正解使用和日常维护、计算机系统和常用软件的安装、计算机主机箱内主要部件故障查找和替换处理、投影机过滤网除尘和灯泡更换、电子白板一体机基本设置和定位、校园网络拓扑和布线、网站和管理、服务器基本维护和网络安全和常用校园网管理软件的使用等。其次,按照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的策略培训一批骨干教师。我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层层遴选各学校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然后和生产厂家技术员集中对其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基本上为每个学校配备了基本维修维护人员,初步组建了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维修队伍,为我市教育信息技术装备的良好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保质为先,分组培训的策略
以往的培训,学员多达上百人,场面轰轰烈烈,但效果往往不佳。这次我采取保质为先,保量为后和分组培训的策略:为每学校培训一名维修队员,共组织了三十六名学员,然后充分发挥骨干引领作用,由其对学校一线教师和相关人员进行了二级培训,以求带动学校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教育装备的整体使用和维修水平。我采用了优势互补、分组学习的教学方式。把三十六名学员分成四组,每组都有几名信息技术能力较强学员和在某方面具备特长的人员。实践操作时又把四个组各自分为两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操作,两个小组在一个实践教室,易于交流互助。如此安排,在学习和实践时,骨干学员就可及时帮助学困学员解决问题,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之余,有特长的学员之间又可交流技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既缓解了主讲教师现场指导的压力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根据培训目的和内容的需要,确定培训场地、工具和器材。通过咨询兄弟县市电教站和信息化设备安装公司,借鉴其经验,加上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我选取市教师进修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作为培训场地,四个教室作为实践场所。购置网钳、螺丝刀、吹风机、U盘等各种常用工具八套,分给八个小组实践操作所用,从机房找到十六台精心设置不同“故障”的旧电脑,为每个小组分配两台和分配一个旧投影机、水晶头和网线各若干,一体机和电子白系统各一套,电源、插座和交换机、路由器等满足培训和维修需要。考核要求每小组找到两台电脑各自的故障硬件,用替换法让其中一台电脑正常运行,练习开机、BIOS设置,并安装系统,驱动和各种应用软件,每人都要学会独立操作;每人都要学会制作网线;为投影机更换灯泡;学会电子白板和一体机的基本维护,设置和定位操作,学会校园网络管理和基本维护。
三、严格管理和考核
力保培训效果为确保培训质量,真正使参加培训学员掌握各种技术,满足对信息化实施的维修维护需要,我们建立并完善了的培训管理体制,成立了以教育局主管副局长为组长,电教站成员为组员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电教站具体组织实施,落实培训经费,制定了培训规章制度,要求学员确保学习时间,积极合作交流、互相学习,以便学会真正技术,完成培训任务。培训期间,采用了分组管理的策略。每个大组安排一名信息技术能力强的教师作为组长,负责组内日常考勤和实践都组织和指导工作。每小组再安排一名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较强的教师作为小组长,负责小组实践工具、设备的管理和实践操作相关工作。考核策略方面,我采用了团队测评的方式。如某组有一个学员没通过考核,就让全组成员帮助他继续学习,待小组自认为学会后,再对该组全部学员逐个进行考核。我设计了二十道操作试题。此二十道操作题覆盖了全部学习内容,再把每个操作题设计两个号,让学员抽选,现场操作考核。每个组都在互助合作的基础上,自觉实行了组內考核,在实践过程中都重点关照了“学困生”,结果全部学员都顺利通过了考核,对优秀学员还进行了表彰。此外,我还重视后期培训,侧重对其动态管理。为了巩固培训效果,我组建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维修队QQ群,由电教站和骨干队员负责管理。一方面,及时收集整理信息化基础设施维修方面知识和各位队员维修经验放于群空间,供全体成员学习借鉴使用;另一方面加强队员间的交流与联系,及时解决一般性维修问题。
四、总结
总之,通过这次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培训,我认为,只要我们高度重视,周密安排,重视考核,就一定能使学校的现代教育装备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作者:郝红喜单位:河北省沙河市教育局教研室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
1.学校领导及教师重视不够
从高中学校的领导及教师的角度来说,因为高考的内容没有涉及或是非常少出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有关知识点,导致了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不多或是让别的学科所占用。这样一来,便直接地影响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整体推进。例如,在我国大部分的高中仅仅是将信息技术学科看作是一门杂科、偏课,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教师不注意备课,拿起教材就直奔教室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任由学生活动等。这一系列的做法都直接影响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课改推进。
2.高中生的基础相对差异比较大
因为高中生入取的区域范围有所扩大,高中生的义务教育的背景以及生活的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让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了解以及对新型通讯工具的了解程度不一,造成了他们信息技术学科在吸收方法上具有差异。结合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高中生所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技术学科设计,打造有效的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例如,在我负责我校高2015级13-22这10个班的教学过程中,每次在我上课时学生都非常的兴奋,但是往往在我还没有布置完任务的时候就等不及要开始操作了,有学生甚至都没有等我把话说完便开始高呼:“知道了,知道了,老师!”对于完成作业中碰到的问题,学生也会进行讨论和交流课堂教学气氛是非常热闹。可是随着上课时间的推移,在如此热闹的课堂现象里就具有多种不一样的情况:老老实实地完成任务;早就完成了任务却在玩游戏;动作慢慢腾腾,犯简单性的操作错误;任务没完成在玩其他东西。而且在一堂信息技术课上———“老师我做好了是不是可以上网了?”而另一面老师却正在几个操作理解差的学生面前一遍遍重复刚才教过的内容。这种情况,在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形,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其实这种情况主要是由学生的个体差异造成的。只有详细分析学生的差异性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好的方法。
二、改进高中信息教育教学的有效措施
1.明确教育教学目标
完善信息技术教学体系《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科目的教学在达到高考的有关要求外,应该更加注重高中生思想素质的提升,正确引导高中生树立崇高的理想,重视高中生综合素质之培养与提升,从而促进高中生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设计上,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想方设法去改变过去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模式,进一步完善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从而让教学课堂更活跃,让高中生学习此门课程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2.根据高中生状况
制订有区别的教学计划笔者认为,因材施教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根据高中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程度,将学生分成“初、中、高”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设立不同的教学计划,以满足每一个高中生对此门课程的实际需要,这样做也可以有效调动高中生投入此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比如,对很多的高中生而言,学习重要的是依靠对知识内容内在的兴趣。喜欢画画的学生,他们就愿意上美术课。喜欢唱歌的,就愿意上音乐课。并且,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就越大,效果就越好。一切从兴趣入手,激发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也就不再感觉困难。我们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并不在于教学生很多呆板的知识,而应当是一些应用性强、实际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从“读书”时代走向“读电子”时代。
3.加强教育
使其重视此门课程的学习高中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依赖教师给予不断发掘及引导而形成的。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要让高中生充分意识到此门课程开设的意义,并且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式,比如成立兴趣小组、课堂分组讨论等,促进高中生重视此门课程的学习。
作者:佘阳春单位:重庆市开县实验中学
一、云计算及其特征
1.云计算
云计算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在深受其影响,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云计算认识和了解,对较为专业核心的技术还没掌握,尽管如此,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云计算的强大功能和贡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料和种类丰富的课件以文档的形式存储在网盘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可以随时从网盘下载和播放所需的视频、音频资料,初中学生在课余以外用电脑上网浏览图片、信息,下载资料、视频,用聊天工具与同学沟通交流,等等,这些都离不开云计算提供的“云服务”。可以说,现代信息社会的每个人都在感受和接触着云计算,通过云计算,每个用户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电脑将数据信息上传至网络上,只要用户有网络条件和设备就能访问自己所需的数据信息。用户需要和处理数据没有存放在本地,而是放在互联网数据中心,这就是云计算最基本的原理,为保证数据中心的安全正常运行,有专门提供云计算的企业对数据中心进行维护和管理,以保证用户有足够大的数据存储空间和强大的数据运算处理能力。用户只需通过互联网终端设备,就能方便快捷地访问需要的数据信息,享受云计算提供的服务,用户没有必要关心所需的数据信息存放在哪个云端之上。
2.云计算的特征
将用户所需的数据信息存放至云端,这是云计算最显著的特征。云端提供众多的软件和服务,云计算构筑于各种协议和标准之上,这是云计算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云计算能够通过多种设备获得和使用。首先,为保证云计算的数据存储中心的安全和正常运行,该存储中心配备有专人管理和维护,数据中心的先进水平和高超技术使得用户的数据有安全保障,数据遭受外界病毒侵犯或数据丢失这样的状况很少出现。其次,用户更为方便快捷地访问云端数据信息,只要拥有联网条件和终端设备就行,云计算能够为用户提供多种程序软件和各类服务,用户使用起来更为人性化和快捷。然后,云计算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相同的数据信息可以让多人共享,只要用户终端可以与互联网相连。最后,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是云计算的重要特征,云端有数万台甚至更多的服务器,这些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使其有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数据计算的空间相当大。
二、云计算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1.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即时性和共享性
云计算实现了收藏夹的随身携带,通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可以有效实现个人收藏夹的随身携带,保证每个人可以在任何电脑上使用自己的网络收藏夹,同时还可以将网络收藏夹与本地收藏夹合并,使初中生能够随时随地地查看自己收藏的资料。云计算也实现了输入法的随时、随地、随系统使用,搜狗云输入法不仅将我们身边的典型应用放到了云中,而且是世界首个基于云计算的输入法服务,哪里有网络,哪里就有输入法,使用者使用方便,给新时期的初中生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同时远程调用词库也能保证用户在任何地方得到的服务体验是相同的。云计算提供的服务能够实现演示文稿的随身携带与信息的在线编辑,例如基于云计算的WPSOffice就具备了在线编辑功能,可对文档进行编辑和保存,有效地实现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即时和共享。
2.有效拓展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制作作品的素材,如果教师提供的素材不够,那么学生的选择性就相对比较小,进而致使学生制作的作品个性化程度不高。而云计算以其强大的资源能够极大地丰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课程的要求去寻找更多的网络资源,进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素材,提高作品的个性化程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为学生授课,完成课堂教学的网络化,动态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改变了传统死板抽象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我国现阶段的教育资源地区差异显著,教学资源共享的程度偏低,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跨平台跨设备的分享数据信息和教育资源,这极大地解决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无法共享的难题,打开了教育发展的空间。
3.构建数字化图书馆,节约教育成本
图书馆的服务器一般情况下,会限制最大的接入终端数量和相应数量,这是为了保障图书馆数据资源的安全。云计算的“云”端有很大的服务器群,这是强大的带宽、计算能力和容错性的有利保障,因为有如此强大的服务器群,使得用户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访问所需的资源,用户的请求得到最快速度的相应。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定制个性化的服务,例如建立属于自己的图书馆,在手机终端设备上下载移动数据图书馆,实现移动化的学习,不受时空条件限制等。学校的网络和信息中心需要不断进行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更新换代需要较高的成本,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设备更新换代的成本。
4.实现了病毒库随身携带
初中新信息技术教师除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之外,还要进行一定工作量的电脑系统维护,电脑系统维护的时间大大占用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学校为保证系统的安全,需要给每台电脑安装保护系统,同时也要安装杀毒软件,当教师在更新病毒库的时候,要先解除保护系统,然后才能升级病毒库,进行系统保护。此种工作重复量大且复杂,利用云计算技术将大大缩短教师电脑系统维护的时间,升级病毒库更为简单便捷,不需要在个人电脑上升级病毒库就能达成最佳的杀毒效果。除此之外,云计算还实现了演示稿、输入法和收藏夹的随身携带,建立网络收藏夹,可以随身携带网址,初中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初中生将云输入法的链接加入浏览器的收藏夹就能进行输入,为初中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方便。
三、云计算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云计算这种新兴技术在备受瞩目和关注的同时也面临不可小觑的困难与挑战。
1.安全性问题
云计算条件下,用户的所有数据资料存放在提供云服务的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里,联通、电信等数据托管中心曾经多次出现过数据被盗和数据丢失的情况,造成用户信息泄露,安全性让人质疑,其云服务的后期推广工作也深受影响。在对云服务商一项调查中表明,大部分云提供商都是公共云提供商,这些云提供商在云安全方面所做的投资较少,几乎不到总投资额的10%,这让云服务商不能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用户数据信息很有可能面临被盗或丢失的风险。如何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材料的不外泄和确保数据保存的机密持久性,制约着云计算的发展。
2.云计算规范性问题
云计算技术的规范应用需要严格的技术标准,但是我国的云计算技术在标准制定和规范方面还不完善,国家对云计算产业的技术支持和各种扶持政策也没有及时出台,这严重影响着云计算的规范使用。国家政策没有给予及时的引导严重制约着云计算技术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当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候,云计算为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极大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远程教育的发展也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更加科学便捷,远程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和性能问题
解决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和性能问题是应用云计算最基础的一步。云计算的所有操作都是基于网络传输和服务的,学校要掌握每天传输的数据量,全校师生每天访问和产生的数据量是学校进行带宽选择的依据。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带宽建设和各种应用软件的性能是云计算得以顺利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基础。
四、结语
云计算是信息时展的产物,改变了人们存储数据的方式和共享资源的方法,推动了教育的信息化,通过云计算建立共享教育云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学校致力于打造“信息技术云教育平台”离不开云服务平台的支持,其中继承和发展了众多云计算的优势,该平台有助于解决我国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助于信息技术教育中学习资源的共享,缓解教学资源紧张,运用云计算技术不断突破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种种瓶颈,为信息技术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推动信息技术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黄祖苗单位:浙江省诸暨市璜山镇中学
一、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
(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质使得这一学科的软硬件环境极为重要,不仅需要条件良好的网络教室,数量充沛的教学设备,先进的软件资源,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纵观当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整体教学环境,城市地区的小学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虽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教室设备陈旧,故障频发,软件资源匮乏,这些都极大束缚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同时,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城郊和农村地区,软硬件设施满足日常教学都较为困难,更无从谈及网络教室、计算机、软件,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课堂安排不合理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前紧后松,即一堂40分钟的课程,教师往往用15-20分钟授课,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行练习、活动。这种授课模式对于自觉性好、主动性高的学生来说较为适宜,便于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行探索学习中的问题。但对绝大多数处于好动年龄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活动时间更是一种放松和游戏的时间,他们将此作为奖励,利用自由练习时间聊天、玩游戏、浏览网页。加之教师在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的监督和指导不足,对教学密度和难度的掌握不够,极易造成课堂管理的失控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散漫。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课堂活动,但由于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妥,很多练习都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设计、创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热情不高,课堂成效不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的对策
切实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并提出切实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驾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软硬件环境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
课程离不开软硬件环境的支持,针对一些小学在软硬件环境方面匮乏的现状,学校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适度倾斜资金,保证学生学习所必备的环境,完善网络教室、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设备,同时强化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使其能够更好胜任工作,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不管信息技术课程是否纳入考试范围,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竞争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此学科的重视,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合理。鉴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开展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分开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结对互帮的等形式,强化授课和指导,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三)多元方式教学策略灵活运
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主要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类和操作知识类,对基础知识课程来说,可以选择讲授法,同时配合图解法和提问法使得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影响。而对于操作知识类,则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愈加体现,而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找出切合实际的发展对策,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不局限于某几种,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进行探索,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选取科学适宜的教学内容,制定灵活可行的教学策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契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作者:陈雯单位:长乐市教学仪器生产供应站
一、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网络使用特征
首先是对于搜索引擎的使用上,82.6%的未成年网民会选择使用,网络音乐81%,网络视频63.5%,网络文学44.8%,以上均低于青少年总体水平。但在网络游戏中,未成年网民使用比例高达76.4%,导致的网游上瘾和沉迷的人群越趋庞大,也出现了形形色色且备受争议的“戒网瘾”培训班。
2.信息技术教育关注度差
没有关注就没有发展,未成年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未能够深入人心,导致教学配套的整体滞后。因而,制度和观念的约束,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具体实践
基于笔者对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了解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如下的意见或建议。
(一)组建专业信息技术
教育科研机构目前我国职业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具备一套完善的体系,而义务教育阶段却没有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这片领域的产学研相关工作。面对众多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应该有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机构,将其课程进行合理的转化,有选择的嫁接在中小学课程中。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将是此类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教材的信息化信息技术
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更新快,呈现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很多知识无法通过课本有效传递。而信息化的教材具备更新方便、成本低、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已经在诸多网络教育平台中广泛使用。
(三)教学过程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标的改革,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1.增加信息获取方法的学习截止到2013年12月,仅我国境内的网站数目就达到了320万个,网页数达到了1500亿个,网页长度更是进入了PB的计数时代,而全球的信息量会更多。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有一定难度除加强搜索引擎学习之外,更应该讲解信息在网络上的分布特点。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比如现如今有关作业批改、题库试卷、课程视频、问答、文库、百科、资源共享网站等,构成了庞大的学习信息获取网络。
2.增加信息良莠的判别与认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早在2011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就分析报告,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相关。2013年美国有一项最新研究也显示,青少年浏览一条香烟广告就想吸烟的欲望增长22%。更何况在如今的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涉黄、涉赌、暴力等,这些内容要比香烟广告更加影响未成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尽到教育应尽的责任,起到早期预防的功效。
(四)教育体制的变革
首先,可以增加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自主招生或者特殊招生的考核。这也是在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作为“大课”前提下的一条出路。其次,增加各层次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尤其是农村学校。
三、结论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都需要信息技术作为依托,而我国信息技术行业起步晚,底子薄,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使祖国下一代不输在起跑线上。笔者也真诚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引发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和探讨。
作者:史良芝单位:山东省海阳二十里店镇中学教师
一、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未成年学生上网行为概述
1.规模及群体特征截止到2013年12月,国内网民总数在6.18亿人左右,学生毫无疑问是我国网民最大人群,占比例为25.5%,通过年龄结构分析,10-19岁的群体所占比例为24.1%。在我国青少年网民中,中学生占40.5%,仍是青少年网民中数量最多的群体。
2.上网行为特征青少年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83.5%,成为最常使用的上网工具,青少年手机网民总数约为1.96亿人。另外,中学生上网时长每周约为13.3小时,低于大学生的22.8小时,高于小学生的6.7小时,上网时间远高于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
3.网络使用特征首先是对于搜索引擎的使用上,82.6%的未成年网民会选择使用,网络音乐81%,网络视频63.5%,网络文学44.8%,以上均低于青少年总体水平。但在网络游戏中,未成年网民使用比例高达76.4%,导致的网游上瘾和沉迷的人群越趋庞大,也出现了形形色色且备受争议的“戒网瘾”培训班。
(二)信息技术教育关注度差没有关注就没有发展,未成年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未能够深入人心,导致教学配套的整体滞后。因而,制度和观念的约束,是我国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具体实践
基于笔者对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了解以及教育信息化的应用,结合自己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提出如下的意见或建议。
(一)组建专业信息技术教育科研机构目前我国职业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具备一套完善的体系,而义务教育阶段却没有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这片领域的产学研相关工作。面对众多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应该有一些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机构,将其课程进行合理的转化,有选择的嫁接在中小学课程中。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工作,将是此类机构的主要工作内容。
(二)教材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教育区别于其他课程,更新快,呈现方式需要更加多样化,很多知识无法通过课本有效传递。而信息化的教材具备更新方便、成本低、表现形式多样性的特点,已经在诸多网络教育平台中广泛使用。
(三)教学过程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网络应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有目标的改革,可以使用如下方式。
1.增加信息获取方法的学习截止到2013年12月,仅我国境内的网站数目就达到了320万个,网页数达到了1500亿个,网页长度更是进入了PB的计数时代,而全球的信息量会更多。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准确、快速地查找到所需的信息,有一定难度。除加强搜索引擎学习之外,更应该讲解信息在网络上的分布特点。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学习,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获取相关信息,比如现如今有关作业批改、题库试卷、课程视频、问答、文库、百科、资源共享网站等,构成了庞大的学习信息获取网络。
2.增加信息良莠的判别与认知,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早在2011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就分析报告,80%以上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相关。2013年美国有一项最新研究也显示,青少年浏览一条香烟广告就想吸烟的欲望增长22%。更何况在如今的互联网中,充斥着大量不良信息,如涉黄、涉赌、暴力等,这些内容要比香烟广告更加影响未成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尽到教育应尽的责任,起到早期预防的功效。
(四)教育体制的变革首先,可以增加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自主招生或者特殊招生的考核。这也是在我国现行的高考体制下,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作为“大课”前提下的一条出路。其次,增加各层次信息技术课程课时,尤其是农村学校。
三、结论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都需要信息技术作为依托,而我国信息技术行业起步晚,底子薄,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使祖国下一代不输在起跑线上。笔者也真诚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引发社会各界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和探讨。
1聋校开展信息化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把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聋人教学的课堂可以使的聋人更直观地接受知识和信息,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创设新的信息化教育模式是特殊教育的必由之路,使得聋人以后走上了工作岗位都可以游刃有余。因此在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握好机遇,在这场教育的变革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信息化教育理念的学习工作,切实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和水平,而且要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开拓创新,为学生的未来负责,让学生可以通过一技之长谋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自己的力量为特殊教育做出贡献。
2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国聋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体系,随着我国的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在聋校的探索实践工作也在逐步展开。伴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开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已经成为聋校教学和教育的主要内容,从而也成为特殊教育的主流。其一,随着我国目前对特殊教育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不断加大,聋校也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多媒体教室和信息技术中心,但是由于目前对于特殊教育的投入相对于其他教育的投入较低,所以,这种对于特殊教育有限的投入依然很难满足特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导致信息技术教育无法正常的开展,这都是由于资源投入不平衡的情况造成的。其二,由于目前的教育模式还相对落后,有些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还相对落后,特殊教育依然以原有的教育内容为主体,没有结合实践情况进行更新,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很难在聋校开展和实践,信息技术教育未能成为特殊学校教育的主流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它的发展相对缓慢,它覆盖教育的范围较窄,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教育的优势所在。其三,就是政府部门和学校对特殊教育的信息化教育还不重视,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聋生未来发展的影响,只是单纯地认为聋生只要学好特殊教育规定的内容就好,信息技术教育对他们来说还相距甚远,因此国家和学校应该把做好聋生的信息化教育放到特殊教育的首位。其四,由于目前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的水平和技能也是良莠不齐,导致聋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导致聋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全面,阻碍了信息技术教育在聋校的开展和推广。
3加强信息化教育在聋校开展的对策和思路
3.1国家应该加强特殊教育财力支持只有国家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才能使聋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更好的发展。聋校可以利用资金购置一些可利用、低投入、高产出的基础教学设备,为信息化技术教育配备高效的硬件设施;学校还可以利用资金对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让他们通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这样可以促进学校信息化技术教育的提高。
3.2提高教师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教师应该通过网络和参加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学习有关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理论,而且学校应该积极组织信息化技术教育的培训和研讨,建立网络信息化平台,让教师的教学课件和经验与资源都可以经过信息处理上传到网上进行互相交流学习,这样便于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化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而且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学到更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性的基础。学校应该把教师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高低作为评价和考核教师的标准,这样可以督促教师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技能。
3.3学校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学校应该充分意识到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聋生未来职业和人生的影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以往的教学和教育理念,使得特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和推行。在教育中既要重视特殊教育的内容,也要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力度和比重,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充分掌握这门技术,可以为实现以后的人生目标奠定基础,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将它运用到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来充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推广,作为特殊教育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尽最大的努力促进聋生能够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促进聋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而且聋生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与外界接触,从而深入地了解社会。作为特殊教育的学校应该重视聋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认识到让聋生学好一门技术是多么关键,因为技术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提高,可以促进聋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让聋生能够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养活自己,获得很好的发展,并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丁海国石霞单位: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
一、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现状
(一)教育观念落后、得不到重视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是不够,“主科至上”的思想永远的深入到了各个学校的教学思想中,一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将关注点置于主课上,忽视了其他科目的教学,甚至有时候会侵占信息技术课的时间。除了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外,家长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注也不高,大多觉得这门课程不会计入考试成绩,学不学好无所谓。同时,学生自身也不愿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经历在不考试的课程上,将信息技术课程看做是放松的副科,可有可无。在对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管理方面,很多学校处于松懈状态,加之老师的思想重视程度不高,对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的探索不够,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流于形式。上机课变成了无任务的打字课、上网课、放任自流的游戏课、聊天课、或是看电影、听音乐,甚至出现了很多的学生都不愿意上这门课,经常以各种理由旷课。
(二)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对于信息技术课程而言,特殊的信息化性质使得这一学科的软硬件环境极为重要,不仅需要条件良好的网络教室,数量充沛的教学设备,先进的软件资源,还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但纵观当前小学信息课程的整体教学环境,城市地区的小学在软硬件设施方面虽大多能符合要求,但一些问题也是存在的,教室设备陈旧,故障频发,软件资源匮乏,这些都极大束缚了教学效果的发挥。同时,对于条件较为落后的城郊和农村地区,软硬件设施满足日常教学都较为困难,更无从谈及网络教室、计算机、软件,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无法实现,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课堂安排不合理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一个重要的教学特征就是前紧后松,即一堂40分钟的课程,教师往往用15-20分钟授课,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行练习、活动。这种授课模式对于自觉性好、主动性高的学生来说较为适宜,便于他们发挥学习热情,自行探索学习中的问题。但对绝大多数处于好动年龄的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活动时间更是一种放松和游戏的时间,他们将此作为奖励,利用自由练习时间聊天、玩游戏、浏览网页。加之教师在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的监督和指导不足,对教学密度和难度的掌握不够,极易造成课堂管理的失控和学生学习态度的散漫。实际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了多媒体课件,提前部署了一些课堂活动,但由于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不妥,很多练习都没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参与到设计、创造、交流以及反思的热情不高,课堂成效不大。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和发展的对策
切实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并提出切实的发展对策,不仅有利于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课程,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课堂的驾驭和掌控能力,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注重软硬件环境科学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离不开软硬件环境的支持,针对一些小学在软硬件环境方面匮乏的现状,学校及上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适度倾斜资金,保证学生学习所必备的环境,完善网络教室、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设备,同时强化对信息技术教室的培养,不断提高其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促使其能够更好胜任工作,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效率。
(二)明确培养目标,采取分层目标教学策略不管信息技术课程是否纳入考试范围,学生和教师首先要明确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的信息技术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竞争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此学科的重视,科学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学合理。鉴于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应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熟悉程度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而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开展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在提高教学针对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实践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水平分开教学,也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结对互帮的等形式,强化授课和指导,突出学生的主动探索和交流,促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全面发展。
(三)多元方式教学策略灵活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其主要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类和操作知识类,对基础知识课程来说,可以选择讲授法,同时配合图解法和提问法使得学生对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影响。而对于操作知识类,则可以采取多元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实践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愈加体现,而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定位,找出切合实际的发展对策,以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并不局限于某几种,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进行探索,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选取科学适宜的教学内容,制定灵活可行的教学策略,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契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全面发展的小学生。
作者:陈雯单位:长乐市教学仪器生产供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