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班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2 09:19:16

导语:在小班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班教育论文

小班教育论文:小班幼儿的家庭养成教育论文

一、调查结果分析

1.家庭基本情况(1)家庭的经济收入从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看,绝大部分家庭的收入相对稳定,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总数的85%,个别从事个体经营的家庭收入不固定,占总数的15%。另外,通过访谈得知,很多幼儿的家庭还有家里老人们的资助。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孩子的养成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调查结果见表1。(2)家长的学历父母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鸿智幼儿园家长的学历达到大专以上的约占调查总数的一半,总体水平较高。这也与幼儿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这是一所位于屯溪中心城区的幼儿园,家长多为在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3)家长的职业父母的职业差别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客观指标之一。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会对幼儿的家庭环境、家庭学习条件、学习气氛、幼儿的心理发展等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鸿智幼儿园小班幼儿家长职业为机关干部及企事业人员约占调查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个比例大致与表2家长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家长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除去10%的留守儿童的家长,90%的家长都在屯溪区范围内工作,并且大部分孩子是和父母共同居住,因此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对幼儿进行家庭养成教育的。调查结果见表3。2.家庭的教育观念本次关于家庭养成教育情况的调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方面;2.生活自理方面;3.学习习惯方面;4.品德行为方面;5.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家长在本次调查之前对家庭养成教育不甚了解,在完成调查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家庭养成教育的概念和内容。100%的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约有45.5%的家长对目前自己家庭的养成教育表示满意。在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环节的调查中,90.9%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等重要;85.6%的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只有27.3%的家长能够坚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方面,87.3%的家长选择说教、打骂、以及榜样,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使用激励和做游戏、讲故事等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结合问卷中家长的教育理念来分析其它四大方面的养成教育情况。(1)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访谈得知,在卫生习惯较好的家庭中,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一般也比较好,特别是家长在医疗卫生部门工作的幼儿,都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由于职业特点,这些家长能给幼儿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在那些家长平时不太注意自身卫生习惯的家庭中,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一般也较差。调查结果见表5。由此可见,在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家长的示范行为,直接影响幼儿行为。(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家庭结构是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反映出在目前的幼儿家庭中,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年幼体弱,缺少生活经验和能力,需要得到大人的关心和呵护,特别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对孩子过分溺爱、娇宠,不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由于是隔代教育,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往往存在“孩子还小一切慢慢来”的心理,更愿意包办代替,放松了对必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形成这一部分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低的现象。调查结果见表6。(3)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存在较大关系。在家长学历水平较高的家庭中,更强调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家长学历较低,常常忽视这一点,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4)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能做到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物品,但只有少数幼儿会主动去帮助和关心他人,能够做到父母提出的要求。结合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来看,如果家长平时在家能够言传身教,那么在这些家庭中的幼儿都有良好的品德行为表现。调查结果见表7。

二、结论和建议

幼儿养成教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每个家庭的养成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因此在幼儿养成教育的具体方面存在差异。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家庭教育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念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但遗憾的是,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的教育。这不仅导致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习惯依靠父母和长辈,而且导致了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也趋于淡化,孩子更多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二)掌握有效的家庭养成教育方法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教育都必须适应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否则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小班幼儿年龄一般是3-4岁,他们刚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既带有婴儿的“痕迹”又带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爱模仿、情绪化和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等方面,因此,家长应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1.树立良好的榜样模仿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主要依靠动作来进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家长平时的一些坏习惯、说的一些不文明的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在无意中被幼儿效仿,而一些幼儿的性格、行为习惯会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运用科学的养成教育方式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他们的行为常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3]小班幼儿容易激动,常常越哭越兴奋,即使家长给幼儿讲道理,幼儿也不愿意听,这时只能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比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温柔的声调说话,让他感到亲切,情绪上渐渐不再对立或者暂时转移注意,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以后,才能对他进行说理教育。所以,对小班幼儿的教育应使用耐心说服和引导的方式。幼儿心理发展的泛灵论特征,在小班幼儿尤其突出。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创设拟人化情境,利用各类小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真实的或虚拟的生活情景、小故事都会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表扬法在幼儿教育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对于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家长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提出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例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仅有语言上的表扬和鼓励是不够的,这时家长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表扬手段来肯定幼儿,比如利用奖励小红花,奖励糖果等物质奖励方法,或采取榜样激励法等多种手段来鼓励幼儿。3.教育方法保持一致教育的一致性是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常常因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形成不一致。[4]比如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致,就会造成家庭教育者管教要求之间的矛盾,结果削弱了教育效果,还容易造成幼儿“两面派”的性格。此外,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们格外疼爱自己的儿孙,他们总是想让孩子更多地得到爱,但是过度的宠爱,常常会使孩子依赖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庇护,甚至当受到父母的正常教育时,他们也拒绝接受,而以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反抗这种教育的武器。这种爱,对孩子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只有家庭中各成员间不同的教育观点统一在正确的科学的基础上,保持教育过程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养成教育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三)家园合作持之以恒地进行养成教育小班孩子的习惯养成基本上还没自觉的意识,需要通过成人的提示和帮助。好习惯的“养”不难,但要“养成”就需要持之以恒,多次强化。因此,家长可以为幼儿制订一个生活日程表,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具有可操作性。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单靠一个方面。除了家庭教育,还需通过家园合作。[5]家长们在家园合作中则应建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与幼儿园沟通交流,共同搭建起幼儿成长的阶梯。小班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只要家长们树立正确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念,掌握了科学的家庭养成教育方法,并能够与幼儿园合作,持之以恒地进行养成教育,一定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者:柯俊单位:安徽黄山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小班教育论文:小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论文

一、树立榜样,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兴趣

小班幼儿的模仿力较强,尤其是对教师言行较为信服。因此,在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并以幼儿同伴为榜样,通过鼓励激发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兴趣。首先,要以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和熏陶幼儿。如在教学中教师的书本掉到了地上,此时教师可说:“小朋友们,老师的书掉到地上了,我可不想让书宝宝变得脏兮兮的,我要把它捡起来擦干净。”接着教师捡起书本擦干净。然后以问题“小朋友们,如果你的书或其他东西掉到地上该怎么办?”引导幼儿,让幼儿明白“东西掉了要捡起来并擦干净”的道理。如此,通过教师的言行感染幼儿,让幼儿有学习的榜样,促进其行为习惯养成。其次,要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如在“安安全全滑滑梯”的活动中,幼儿发生了碰撞现象,一个幼儿马上向另一个幼儿道歉了,此时教师及时对该幼儿进行表扬,并号召其他幼儿向他学习。此时,幼儿受到教师的鼓励,获得了满足感,其他幼儿以其为榜样,起到了相互激励和督促的作用,激发了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兴趣。

二、行动训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实践活动,行动训练即要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把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做到全面兼顾,突出重点。首先,要注重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渗透到活动的每个环节。如针对有的幼儿饭前没有洗手的习惯,教师可亲自示范并以儿歌“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小手干净,吃饭没病”激发幼儿的兴趣。此外如午睡、争抢玩具等,教师也可在幼儿出现此类情况时及时引导,以正确的做法示范。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教师就可先引导其他幼儿说说什么该做,然后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做,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得到行为习惯的强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要注重以游戏方式渗透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在搬小凳子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儿童口吻引导幼儿轻拿轻放,如“小凳子乖乖,轻轻抱起,慢慢放下,我带你回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边说边拿,参与兴趣较高,轻拿轻放的习惯得到培养。同时,要注重以对比方式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打针吃药我不怕”的教学中,有的幼儿害怕吃药打针,此时教师可让较勇敢的幼儿先示范,然后鼓励其他幼儿,让幼儿在榜样的带动下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勇气。

三、家园合作,增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发现,一些幼儿在幼儿园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但经过周末或假期,到园后习惯又变了。究其原因是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将已经形成的习惯破坏了。由此可见,家园合作对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要形成良好的家园合作模式,首先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除了每日家长接送幼儿的沟通,教师还可借助校讯通、飞信、班级博客等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及时进行教育。另外,要在教育方法上给予家长指导,这可通过家长会、家访、非正式交流等多种方式实现。总之,在小班教育教学活动中,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重点工作,教师要以幼儿的认知规律和发展规律为出发点,积极引导,全面渗透,让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杨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幼儿园

小班幼儿园礼仪教育论文

1生活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培养小班幼儿园的礼仪习惯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特别是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家里的长辈们不管是什么事都依着他、让着他,生怕他受一点点惊吓和委屈,孩子们自然成了家中的“老大”,什么事都是孩子说了算,滋长了一些作为独生子女而引发的不良习气,不懂得尊重他人,与人交往不懂得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等。为此,我们把礼仪教育渗透在小班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入园、盥洗、进餐、睡眠等各个环节中,包含着大量的礼仪教育契机。如每天早上我们老师精神饱满、面带微笑的迎接每一位孩子,哪怕是碰到不愿打招呼的孩子,我们也是主动笑迎:“小宝贝,早上好。”“宝宝,今天你真帅气呀。”“宝宝,今天的这件衣服好漂亮啊!”接着就抱抱或亲亲宝宝,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热情和关爱,慢慢地就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把我们老师当成他的妈妈或家人,也就懂得来关注和信任我们。事后及时表扬这些有礼貌懂礼仪的孩子,这样不仅给孩子们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给每一位孩子和家长带来舒心和放心,营造出了和谐、温馨的氛围,从而培养了小班幼儿园的礼仪习惯。

2集体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巩固小班幼儿园的礼仪意识

礼仪教育无处不在,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使之时刻受到良好语言和行为习惯的熏陶,促进小班幼儿园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孩子们在家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把最大的或是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留给自己,在小班幼儿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比如在吃点心时,碰到自己喜欢吃的就专挑最大的,有的甚至把别人的一份也吃了,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专门设计了流传千古的礼仪故事《孔融让梨》,让孩子们在故事中懂得了与人相处应谦让的一些简单道理,增强了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同时通过实践的分享活动体验到了谦让所带来的快乐,为此在以后的吃点心、午餐、吃水果等环节中不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有些能力强的孩子反而当起了小组长,把好的、大的分给一组的同伴,留给自己的却是小的和不完整的。

3游戏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规范小班幼儿园的礼仪行为

游戏是小班幼儿园的主导活动,也是小班幼儿园成长必经的过程。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不仅需要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小班幼儿园渗透礼仪教育并落实到行为中,真是礼仪养成的最佳时机,同时也融入了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和待人之礼。比如在每天和孩子们开展的角色游戏“点心店”中,小顾客们要按着顺序排队买点心,轮到时会和点心店老板进行简单的对话,一声声“叔叔、阿姨,你好,我要买××。”老板也很有礼貌地问:“你好,请问你要买什么?”买完后相互告再见,显得是那么自然那么温馨,又是那么的有礼貌。买好点心,孩子们会到我们准备的餐桌前去吃,虽然是小班孩子,他们知道买的东西不能浪费,要全吃完了才可以放到回收站后才可以离开,这时的服务员们也很有礼貌地说:“欢迎下次光临。”为了让小班幼儿园更好地将礼仪行为落实到游戏中,笔者有意识地以角色身份参与到做客游戏中,适时地渗透礼仪知识,让孩子在游戏中完全模拟了真实的生活情景,把良好的待客和做客言语、行为表现出来,真正落实到小班幼儿园的游戏行为中,促进良好文明礼仪的养成。

4亲子互动中渗透礼仪教育,树立小班幼儿园的礼仪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接触最多的就是他的家人,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所以只有在孩子身边树立正确的榜样,才能促进孩子间的和睦相处、友好交往。但有的家庭没有认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家长本身的礼仪习惯不是很讲究的话,那么他们的孩子对待他人时就会显得不够有礼貌,如我们班上有这样几位家长,由于早上上班来不及,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就匆匆离开了,也不和孩子说要和老师问好,当我们看到孩子想和家长说话的时候,家长早已不见人影了,可见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主动问好还是有点难度的,甚至有时我们主动和孩子问好时孩子也无动于衷。反之,注重礼仪榜样的家长和孩子来园时,时时会提醒孩子要和老师说“老师,早上好。”开始有的孩子也不愿意和我们打招呼,但在家长天天榜样的树立中,让孩子明白了礼仪的重要,慢慢的也就会从他人的提醒到自己的主动问候,再慢慢的会扩展到大些范围的问候,会主动和同伴的家人打招呼。对孩子的文明礼仪教育,时时处处都有教育的契机,时时刻刻都可以做得恰到好处,只要我们家长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就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班幼儿园良好的礼仪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一事一物的一节课、一个活动就能见效的,它既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显性课程”,又要有多方位、多渠道、多渗透的“隐性课程”。小班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它的养成是由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再由熟练到主动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我们必须要求在实践中的一贯性和一致性,要有针对、有系统地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小班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家园携手共同努力,坚持从正面出发,塑造小班幼儿园良好的品质,启迪小班幼儿园幼小的心灵,相信礼仪教育会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作者:邹卫欢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妙桥小班幼儿园

小班教育论文:课程改革呼唤小班化教育

随着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特别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的教改实验搞得如火如荼,人们的教育观念得以更新,教育的目标已从知识、技能的学习扩展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要求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但这些目标的实现却受到现行教育模式——大班额的严重制约!大班额的教学模式越来越阻碍课程改革的实施。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很多地区的学校其班额大都在50多人以上,更有甚者,部分小学的班额已达到80人以上,初中(特别是初一)已达100人以上!传统的大班教学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为大批量培养熟练劳动力服务的。它省时、方便,对简单知识技能的掌握是高效的。但在现代社会,尤其是面对21世纪社会人才素质要求,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是不够的,还要有道德、有理想,会与人共同合作、与人交往、与人共同生活,还要会学习、理解、创造。传统的大班教学是满足不了这种人才素质培养的需要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继续重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指出,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小班化教育!

小班化教育的优势在哪里呢?

一.小班化教育使师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实践证明,班级规模越大,师生之间情感纽带就越弱;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也就越难;班级规模越大,学生交往的频率就越低,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就不容易进行。相反小班额的情况是:由于人数的减少,学生受教育的时间、条件得到改善,师生交往的频率加大,交往机会增多,师生之间更加了解,感情更加密切。同时,班级规模的大小还直接影响到课堂上的座位排列,比如,50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当班级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这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情感更易交流。

二.小班化教育是实现因材施教的最有效的方式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作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这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三.小班化教育能更好地实施探究性学习

在一个学生数太多的班级中,如果又没有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当然,并非所有的探究活动都需要强大的经费支持和人员配备,但探究时间的保证(从而保证学生思考的充分展开和深入)、一定的师生比(从而保证学生充分表达、师生充分交流的机会)还是必需的。

而小班化教育则不同,首先,小班化教育环境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开放程度;其次,较大的学习时空有利于组织各种学习形式,比如他们可以或个人,或结对,或小组,或全班……去做诸如阅读、实验、思考、记述和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条件;再次,小班教师实施班级管理的跨度较小,有足够的精力进行优化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班风,为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小班化教育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班级规模的大小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用脑卫生。据卫生部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这样的教学环境肯定比70多个学额的环境要好,学生的心境、教师的心境也会放松,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小班化教育也更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心里健康教育,因为人数的减少使教师有充分的时间分析学生的心里,研究学生的心里,从而对学生实施心里健康教育,使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五.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传统的大班教学是大工业生产的产物,是为大批量培养熟练劳动力服务的,强调培养的是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这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多姿多彩的社会,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具有特长的专业性人才。而小班化教育则不同,其重心由教师主体转向学生主体,它真正强调了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它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独立人格、文化背景、知识积累、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且客观上存在差异的人。人数的减少让教师在充足的时空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释放。

虽然,小班化教育的实施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受经济发展的制约,但为了国家大计,我们应该向这方面努力,国外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小班化教育,所以我们要创造条件去实施小班化教育。课程改革呼唤小班化教育!

小班教育论文:教师的支持性语言在小班常规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的支持性语言在小班常规教育中的作用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哭闹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他们没有集体规则意识。如何让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呢·教师的支持性语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我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那么如何让每一个幼儿,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在幼儿园的集体环境中自主且愉悦地发展呢·如何让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呢·带着这个问题,在教育实践中,我不断地观察总结,发现支持性语言在小班常规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对支持性语言的认识和理解

在《中国民康医学》刊物上有一篇报道,是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关于“支持性语言对神经症病人情绪影响的对照研究”,其目的是探讨支持性语言对神经症病人的情绪影响,采用随机的原则对42例神经症病人进行临床分析研究,结果是:对神经症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中配合支持性语言后都能取得较好疗效,最终结论是:良好的语言会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那么,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支持性语言对孩子的发展也尤为重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观察分析本班幼儿的情况后,在班级常规教育中我运用了“支持性语言”,并对“教师的支持性语言”有了特定的认识和理解:它所营造的应是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它对每个幼儿,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幼儿,给了他们一个平等的、论文联盟//可接受的平台,它能激励每个幼儿获得积极主动的发展,对幼儿产生的是一种支持的力量。

二、支持性语言的特点

1.教育的隐含性。可以起到暗示的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幼儿的积极行为的作用。

2.形象性。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将一些规则、要求变成形象化、童趣化的语言,使幼儿在生动有趣、简单易懂的信息刺激下,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

3.适用性。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没有集体规则意识,分辨是非能力薄弱,教师的支持性语言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轻松的、安全的、和谐的氛围,孩子感受到的是愉悦感,体验到的是被认可、被接纳的快乐。幼儿在教师支持性语言的指导下,积极向上地发展。

三、支持性语言在常规教育中的运用

1.把指令性语言转化为支持性语言。在日常教育中,教师经常会运用“请你把……怎么样”“不是这样,是……”等指令性的语言。而实践结果告诉我们,指令性语言不但不能促进孩子向积极的方向发展,相反会带来负面效应。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哭闹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果用指令性语言,就会增长幼儿的分离焦虑期。于是,我把“要……”“不能……”“必须……”等这些指令性语言转换成了幼儿易于接受的支持性语言。孩子哭闹时,我会轻轻地问他:“告诉老师,你是不是想妈妈呀·”孩子点点头说:“恩,是的。”接着我告诉他:“哦!老师知道你想妈妈了,但你长大了,要上幼儿园跟老师学很多本领,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的妈妈,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你的,懂吗·”然后我把幼儿拥入怀中,用面巾纸轻轻地帮他拭去眼泪,孩子停止了哭声。教师的安抚和呵护消除了他们对陌生人、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内心接受了老师、喜爱上了老师、喜爱上了幼儿园。三天不到,我班的每个孩子都能够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

当幼儿把积木弄得满地都是时,如果老师对他说:“不能把积木弄到地上,快捡起来!”孩子当时可能会听从,但主观上他不是自愿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你这样对他说:“瞧!积木宝宝离开好朋友多伤心、多孤独呀!我们一起把它们捡起来送回家吧!”这样,相信幼儿会非常乐意。

2.将批评性语言变成支持性语言。如果说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阳光和雨露,那么批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良药。俗话说“良药苦口”,但是如果我们将批评性语言变成支持性语言,这剂“良药”不仅能“药到病除”还能不苦口,能促进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我班的寓寓小朋友经常迟到,每天大班早操做完了,他拉着妈妈一路小跑入园,妈妈气喘吁吁地说:“寓寓每天早上要赖床,在路上他说要迟到了,拖着我一直跑。”虽然寓寓又迟到了,但我没有批评他,而是对他说:“我们的寓寓有时间观念了,懂得要准时到幼儿园,明天早点起床,老师在门口等你,好吗·”听到这里,原本躲在妈妈背后的寓寓,抬起了脑袋,开心地答应道:“好的。”一连几天寓寓都没有迟到。是呀,赞美总比批评来得甜美,对于孩子来说,一声赞扬、一句肯定,会使他们增强改正缺点的信心和决心。

3.让童趣化语言成为支持性语言。大家都知道,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他们喜欢夸大想象。根据这样的年龄特点,在常规教育中,我运用了一些童趣化的语言。就拿半托吃饭来说吧,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许多孩子咀嚼较差,不肯吞,尤其不爱吃蔬菜。于是,我给孩子们示范,并夸张说自己是大老虎的嘴巴,能嚼得很快,幼儿看后也跟着张大嘴巴,高兴地嚼起来;我告诉幼儿蔬菜是会唱歌的菜,吃在嘴里还会唱歌呢,不信你们听,我一边咀嚼一边让幼儿听咀嚼的声音,孩子们听了也乐滋滋地吃了起来。从此,他们把不爱吃的蔬菜说成了会唱歌的菜,兴致勃勃地一边吃一边说:“会唱歌的菜,我爱吃。”

小班幼儿握笔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孩子们有的像拿铁锹,有的像抓勺子,有的是满把抓,可谓是千姿百态、奇形怪状。吸取幼儿先入为主后很难纠正的教训,精心琢磨,我准备了一首握笔儿歌:手指变成一把枪,笔杆躺在枪杆上,两指握住花边上方。生动易懂的儿歌让幼儿一下子就掌握了正确的握笔姿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童趣化语言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的一种支持性语言,它易于幼儿喜爱和接受,它让复杂的规则、要求变得浅显易懂。

四、总结

实践证明,在小班为期半年多的班级常规教育中,我发现教师的支持性语言使小班的班级常规形成蒸蒸日上的良好状态,它在小班常规教育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它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了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既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又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促进了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小班教育论文:探讨当前小班化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小班化教育已成为世界上教育界人士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甚至一些中小城市的学校,也按“小班”模式设计和创办起来。本文总结小班化教育试行几年来的经验和成果,分析当前推行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班化教育 问题 对策

因国家人口政策的实施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口出生率不断降低,小学的生源也在减少。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改革注重个性化、个别化的经验,使得小班化教育这种新的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从目前一些试点学校来看,小班化教学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但据美国学校教育委员会研究表明,一些采用“大班”教学的国家,管理学校得法,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比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国家差。另有一些研究也表明,小班化教学并非自然带来学业上的提高或者对学业只是略有帮助。从另一方面来说,实施小班化教育为了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造成了教室的短缺;且小班化教学所需的教育成本肯定远远超过大班教学。正因为有种种疑问,所以国内外教育界到现在为止,对小班化教育的是非成败仍争论不休。小班化教育在我国试行已有五六年时间,影响很大,但目前在实施中仍需解决许多问题。

一、班级规模问题

班级规模主要是指班级内学生的人数,一定的班级规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

1.心理学研究

有心理学家就班级规模与教师态度、学生态度和课堂处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班级规模越小,教师态度、学生态度越积极,课堂处理越容易,并且当班级规模高于25人时,教师态度的积极性急剧下降。

2.行为学研究

国外一项“视野与文化”研究表明,教师视野的最佳覆盖范围为25-28个学生。又有美国学者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在一节课上与学生的目光交流有2/3集中在优秀学生身上。

从以上两项研究发现,小班化教育最适宜的班级规模为25人左右。如果班级学生额太多,教师就会顾此失彼,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由此产生的教学空间(教室)的拥挤,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但如果学生额太少,虽然能体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却难以激发学生在集体教育中的竞争意识和榜样促进作用,与小班教育如出一辙。但目前就我国而言,班级规模参差不齐,究竟多少学生组成一个小班最适宜,尚无定论。

二、教育环境设计问题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建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得提倡“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为此“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改变传统的“秧田式”为“茶馆式”,将课桌椅设计为各种几何图形,根据学科和活动的需要随意组合;教室内、外布置往往整齐划一,走廊上是五颜六色的放书包的壁橱,教室四周是开放或封闭的壁橱,室内的四角设计为教师办公角、学生图书角、电子教学设备角和体育器材角。这样的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创造和动手合作能力,而且缩短了师生、生生交往的心理与空间距离,让教育更容易地接触学生,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形象的比喻:“让学校的每堵墙每扇窗都会说话”。但实践证明,走廊上的书包橱,既影响学生活动,又给学生放取书本带来不便;班主任进教室办公,给工作和休息都带来很大影响,甚至令某些敏感的学生学习分心,使某些内向的学生提心吊胆,惧怕提出问题,很难积极主动地参与课间活动。另外,在设计课桌椅时,既要考虑到实用、轻巧、便于搬动,又要考虑到大小适宜、便于书写。

三、师资培训和建设问题

; 现在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的试点学校,有的是因为上级领导部门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只求实验效果好,不用担心经费问题;有的是因为生员减少、拆并学校造成师资富裕才进行实验的,没有重新对小班化教育教职工调整编制的需要。根据管理学原理,只要是一个组织、一个集体,人际关系处理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就要求所有试点学校重新加强教职工的编制工作。

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艺术滞后于教学设施,也是小班化教育深入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适应小班教育的师资力量不够;教师年龄偏大,部分教师的综合能力较弱,缺少按照现代教育观念和技术来组织和管理的经验;有关专业人员缺乏。我国中小学教师目前选用的课堂教学形式,已有近百年不变的历史,亟待教师研究出一套适宜小班化教育的教育教学理论。

四、符合小班化教育模式的教材问题

小班化教育已在我国试行六年了,现阶段正面临着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的过渡。在原本小班化教育教材就不健全的基础上,如何制定一套自上而下、适合“小班化”各阶段的教材,也是一个关键点和难点。

五、教育投入与效益问题

小班化教育像一个“个儿大、胃口好的婴儿”,如今面临嗷嗷待哺的状况,如再按照传统的方法养育,会造成营养不足、发育迟缓。

小班教育论文:实验“优质小班教育”实现学校内涵发展

[摘要]小班化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论文的一场全新的变革,是国际发展教育的重要趋势。明确小班化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对深入开展和实施小班教育,促进素质教育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班化 整体发展 个性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班级授课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趋势之一是教育内容整体化和个别化,即教育内容一方面重视认识与情感、意志的结合,以塑造教育对象完整的人格,一方面又针对每一个个体的差异,提供最适当的发展。为了适应这种趋势,小班化教育将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载体,这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研究者的共识。

作为一个在大班教育中成长起来的教育者,我亲历了所在学校小班化教育的成长过程,体会到了教育实验中的甜酸苦辣,完成了自己对于小班化教育的理解从形式到内涵的转变,同时也感受到了小班化教育的无穷魅力和深远前景,在此把自己对于小班化教育的理解和思考做一个整理,希望和同行一起探索。

一、适时应需——小班化教育的内在价值

复旦万科实验学校是一个九年一贯制的民办学校。学校在近十年的实践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的办学宗旨和“成为中国民办现代学校的先行者”的愿景。十年来,学生人数从开办时的157名,增加到现在的1360名,其中境外学生351名。

但近年来学校也面临一些发展的困境。

1.近年来周边一些优秀民办学校的兴起使得复旦万科独树一帜的格局得以打破,一度生源流失比率较大。

2.班级学生人数的增加增加了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发展的难度,达不到部分家长预期要求。

3.班级学生数的增加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限制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升。而学校的发展也逐渐陷入瓶颈状态,没有找到自己的特色。

要解决学校发展的困境,走出一条富有自己教育特色的教育之路,迫使学校必须用全新的教育思想重新设计自己。空间的限制使得学校进行规模化的发展已经不太可能,学校的发展应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发展来实现,而小班化的班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的培养,是体现办学特色,实现学校发展,满足部分家长要求,同时也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一个有效方法。经过反复的分析与论证,一个以“小班化教育”实验研究为突破口,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学校改革思路逐步形成并付诸实施。

学校2001年开展“小班化”教育,开始时只有个别年级五个实验班,发展到2008年,已有一至八年级13个班,占全校班级总数的1/2,使一所普通民办学校的育人环境具有适度超前的建设水平和教育资源不断更新的能力。学校通过合理收费、社会捐助等方式自筹资金,统筹规划改造了小班化教室和活动室,更新教学设备,建成多媒体校园网,实现了校内资源网络化。

二、整体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小班化教育的实验原则

小班化作为与国际化接轨的优质教育对提高教育质量起了巨大作用,其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以人为本突现学生个性的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不谋而合。学校以学生整体全面发展为本,关注他们个性化成长,树立并践行本校的“小班化教育”理念:一是教育观。关注每个孩子,激励每位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二是学生观。学生是有潜力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是不断发展的。三是师生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师生是共同成长的伙伴。

1.建立合作学习,创造课堂教学新模式

(1)教师角色定位。指导者、组织者、倾听者、参与者、调解者。

(2)建立合作学习。根据前置诊断材料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将全班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再考虑到性别、兴趣、现有水平,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搭配,进行编组,每组人数以4-6名为宜。

(3)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打破传统的由教师单一指向学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而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教师和学生双向或多向交往的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索,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合理设置和改进课程,建立完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

根据新课程理念,为小班内的学生定制更弹性化、个别化、多元化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适性发展。

(1)国家课程。严格遵照新课程标准,严肃执行教学计划,不增加周课时总量,不延长学生在校时间,开齐开好各类文化课与技能课。

(2)校本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情况开设选修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隐性课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和丰富的校园活动。让校园中的每一堵墙、每一棵花木、每一块草皮都成为能对学生具有深刻教育内涵的教材。

三、时空拓展——小班化教育的外观特征

以建设温馨的班级文化为起点,营造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

1.硬件方面。精心布置空间。教师办公角、作业展览角、图书阅览柜、学生书包柜、电化教学设备角、活动角。

2.软件方面。丰富的班级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在班级的文化建设上,张扬教师和学生个性。

3.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小班内推行教师随班制度,保证了教师对学生的随时了解、当场面批或个性化辅导,增加了师生接触的机会。

四、注重差异——小班化教育的个性化教育内涵

在小班化的条件下,如何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相应的教学常规作保证。我们在上课分层化,作业弹性化,评价多元化上进行积极探索,对小班教学提出了适应学生不同个性的备课、上课、练习设计、辅导以及考核评价的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师重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与弹性作业,采取适合不同学生需要的考核形式,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并相应发展起来一整套针对小班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如:

1.建立小班化学生学习管理跟踪卡制度(个人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管理)。

2.建立学生个性化培养制度(一人一课表)。

3.建立任课教师与家长联系制度。

4.建立小班化备课和作业批改制度。

5.建立小班化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6.建立推动小班化教学工作的相应奖励制度。

七年来,我校自主进行“小班化教育”实验,开拓了教育持续发展的外延,提升了学校自身的品质内涵,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找到了一条“优质小班教育”发展之路。

总之,小班学额的减少,教学空间的变化使多种教学策略成为了可能和现实。小班化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其价值体现的关键在于教师。它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个体智力情况、情感状况、个性特点和认知风格的前提下将个别化教学和集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新生事物,小班化教育还有许多课题有待探索。

小班教育论文:浅析我国基础教育小班化体制推行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研究

[论文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班化教育 可行性研究

[论文摘要] 阐述了大班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原因,深入分析素质教育下小班化教学的特色和优点,提出实施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对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对小班化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随着出生人口负增长、教育资源的充裕和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期望的提高,小班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被称为“教育领域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所谓“小班化教学”,指的是:以促进青少年学生既全面又有个性的发展为目的,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

1 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势在必行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教育优质化的世界性发展趋势,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现代化学校的新模式。 推行素质教育,实施小班化教学在我国势在必行。

1.1 小班教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

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人数多在20~30人,符合教师的最佳关注范围,有条件实施网式连接。在小班化教学上,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方便互动交流信息,整个课堂是一张网,教师和学生都是这网上的线,任何一根线如有所反应,整张网都能颤动,教师随时进行调节,真正做到变教案为学案,让学生有更多练习、发言、展示、交流的机会,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辅导,学生学习知识更扎实、更丰富,能力得到提高。

1.2 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实现自主、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方式的变革离不开环境的支持,否则只能成为空谈或沦为形式。而“小班”正是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最切合的教学环境。

1.2.1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是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生物、物质和精神因素的总和。小班化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教学环境,减少学生之间的冲突,让他们有更广阔的空间学习、阅读和娱乐。

1.2.2 小班化可以优化教学的心理环境。小班的组织形式给师生彼此的认识提供更多时空。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关心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基本能做到“面向全体”,加强了情感交流和教学信息的传递。

1.2.3 小班化可以优化课程设置。小班化教学资源上的优势,为课程的设置安排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体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不再是看客,而是真正课堂的主人。例如,可以充分进行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如此这般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加强。

1.3 小班化教学可以改善我国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小班化教学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开放性和课程的综合性,教师和学生不只是课程的“接受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创作者”。在师生相互交往的动态过程中建构课程意识,同时也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小班化的改革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舞台。从而改变我国学生缺少自信、恭顺无创造精神的个性。

1.4 小班化教学可以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相对于传统的大班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由于班额减少,教师的工作量减轻,能有大量时间来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做个别指导;在空间上,实行小班教学后,教师空间增大,能增加师生间、生生间交往的频率,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有更多的机会在教室内巡回,有助于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在形式上,小班教学可以采取各种教学形式,照顾到班级中学生之间的差异,灵活掌握教学要求和进度,并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 我国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可行性

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发展的健康与否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前途、命运。在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今天,教育不容小视。在亚太一些地区,如新加坡、泰国等都在进行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缩减班级规模。在我国,小班化教学也已具备了可行的条件。

2.1 计划生育效应为小班化教学提供了现实基础

上世纪70~80年代,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实行的是大班教学制,一个班级的人数甚至达到了七八十人。班级的庞大给教师造成了不小的负担。但随着80年代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出生率明显下降,升学压力降低,这就为实施小班化教学创造了可能。

2.2 我国gdp总值的不断增加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育的投入是小班化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以泰国为例(泰国的各方面情况类似于我国),政府资金是泰国教育发展的主要来源,总的教育支出从1987年的13.48usd增加到1997年的68usd,再到 2000年的70usd。2000年,总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预算的25.7%。从1991年开始,教育支出成为中央财政预算中最大的份额。而在我国如果能提高教育支出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的份额,小班化教学将成为可能。我们来算一笔账(以某城市为例):现任小学教师为6000人,按师生比1: 19.5 的比例来说,学生有117000人。一个有50人左右的班级,教师大约有2人左右,把班级拆为25人左右的班级,教师大约1人,但是他所面对的学生数却减少了一半,若实行包班,就可以在不增加太多教师的情况下实现小班化教学,也有利于综合课程的实施。目前,我国的gdp已达到小班化实施的前提条件。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需要五至十年甚至更长的过程才能见到效果,但是足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后续发展。

2.3 师资条件和教育资源为小班化提供了可能性

教师通过各种渠道的继续教育,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成为小班化教学的生力军。他们可以有效地开展小班化教学,为“综合性的课堂”的推行展开一片新天地。其次,本科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也大大提高了小学教师队伍的素质,壮大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在推行小班化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原有的教学资源,缓解小班化校舍紧张的问题,将就近的学校整合起来,共享教学资源,合理分配老师以及教学场所。

2.4 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应“由点及面”进行推广和普及

上海、北京等地的部分小学已开展了多年的小班化教学实验,在教学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策略和模式上已有了初步的经验,这就为我们在较大范围内推行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小班化教学继承了班级授课制的所有合理内核,又克服了大班授课制的弊端,增加了个别教学的优点。既不过分增加教育的成本,又可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小班教学与大班教学相比,教学成本提高了,但教学效益提高了。学生获得更多的指导,特别是享受更加充分的优质教育资源,教学质量得到更快、更好的提高。而大班教学使部分学生得不到更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而出现“吃不饱”或“消化不了”的现象,在小班化教学中可以得到比较有效的克服。

不难看出,小班化教学以它特有的优势,逐步引领着世界基础教育的改革浪潮,小班化教学带给我们的将是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我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小班化教学”为素质教育带来了曙光。

小班教育论文: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问题思考

摘要:

小班化教育是今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师则是小班化教育的执行者,小班化教育能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发展,都要依赖于教师。所以,教师的培训问题就尤为重要。教师需要转变理念和具备一些教学能力,才能保证小班化教育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

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

要想推行小班化教育,教育理念的转变必须先行。同时,在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教育的理念也会不断得到创新。在我国推行小班化教育以来,一些地区和学校也普遍意识到教育教育理念的重要性。班级坐位的调整、班额的改变,只是为改革提供最基础的条件,最根本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小班化教育的情境,如果教师不能摒弃旧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念,就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转变小班化教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加强其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是开展小班化教育首要也是关键的一步。从教育理念来看,小班化教育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如科学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评价观等指导下,教育内容、方式、过程都要发生新的变化。只有经过更新改造了的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班化教育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小班化教育”。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

小班化教育下,教师需要掌握两种教学能力,一种是教学组织能力,另一种是课堂调控能力。教学组织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组织学生掌握教材的外部组织框架。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教学组织处于重要的地位。由于小班化教学的教学条件、班额人数、座位编排都发生的了很大变化。教师就必须要以小班化的特点为主,使教学组织形式合理且有效的服务于教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始终都要依靠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得以发挥其作用。且教师与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不同于以往的相互作用的方式,也一定要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实现。所谓课堂掌控力是教师对课堂上学习情境的创设控制,对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对达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的策略使用,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应用,课堂掌控意味着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可预见性、渐进性、限时性的把握。小班化教育是人本教育的诉求,以人为本的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情展现“主人翁”角色,课堂掌控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至关重要的能力,是教学要求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能力。教师只有拥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才能够让课堂组织严密、卓有成效地运行起来。

三、针对某小学的小班化教育的实施,关于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几点思考

1、培训要重在对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每一个行动的背后一定有一个思想在指挥,一种信念在支撑,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所以,更新观念是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前提条件,教师们需要时刻明白,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如何促进人的主动发展,学生必须具备怎么样的素质才能更好的应对未来的挑战。因此,转变小班化教育教师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加强其对小班化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是开展小班化教育首要也是关键的一步。

2、要重视对教师的激励

从传统的大班教学到小班化教学,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与实践去适应这种变革,而变革是困难的,适应了旧环境,就不习惯于变革。如果没有适当的激励措施,小班化教育在学校一线的实施情况很可能是“新瓶装老酒”,空有新形式,而无实际内容。此外,学校的管理者也应该指导:“小班化”教育的改革是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应对各种变化的发生,比如,学生初期成绩的下降、来自于家长的压力,千万不要按照旧有的评价标准,在班级成绩不好的时候,给教师增加额外的压力,否则,很有可能让这些老师自觉的转向传统的大班化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去。因此,要提高培训的质量,就必须做到健全管理体系,落实保障机制。

3、改变小班化教育教师的培训方式

小班化教育的培训要注重实效性,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且培养必须进行创新,让教师不光参与的热情要高涨,学习气氛浓厚,而且最后的效果要让从事小班化教学的教师尝到培训带来的益处,能尽快的落实到他们自己的课堂上。

4、专家引领与“自我反思与交流”相结合

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要发挥专家讲座的优势,更要积极倡导培训教育的“自我反思”,以及要有意识的教会老师们之间的“自由交流”。专家在讲相关理论、观念和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引导培训教师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反思,为其提供自我反思、自由交流的机会。

5、名师示范与研讨相结合

从小班化教学实践出发,以特级教师的示范课、专家的点评课等为载体,使培训教师通过观察专家上课,对他人和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总结与反思,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小班化教育的优秀教师。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和形式,总之,要加强和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因为教师的持续的职业发展培训使小班化渴望获得长期的、整体的和有效的教学效果的必要保障。

作者:郭嘉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小班教育论文:小班模式小学音乐教育探索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逐步地发展,整个教育业也在蓬勃地发展着。无论是商业化得教学,还是国家的义务教育上,国家都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对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事业里面逐步地融入了小班教学模式。此模式不是莫名地出现,它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小班教学模式融合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小班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老师身临其境地指导之下,迅速地融入到整个课堂气氛里面。虽然班级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可以发展的空间却是无限的,在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的同时,他们还可以和老师进行更亲密的互动,也保证了在教学中整个教学的质量问题。老师通过实践性地教学方式,把看似比较抽象化得音乐转换到课堂上去,让学生感到课程并非是枯燥无味的,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让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明显。本文通过对小班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让我们教育界更加重视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使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跟随经济的发展,同样越来越好。

【关键词】

探索;研究;小班教学;实践

一、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班化教学

1.氛围好的教学课堂。

一个是否有效的教学,首先应该具备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小班化体现了人少的特点,但是要在这极其稀少的师生中创造一个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课堂垫定了扎实的基础。

2.专业性很突出的教学课堂。

具备了一个好的氛围,其次就需要课堂有它的特色和突出性。完善课堂本身的质量,本来就是教学界一直在研讨的问题。这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师资力量,还需要老师根据具体的每一节音乐课有他们自己的独创在里面,深化课堂的专业性。

二、如何具体地操作小班教学

1.师生积极互动。

我们都能明白师生互动具备它的优势性,学生只能借助于互动环节,才能深刻领会整个课堂的意义,才能亲身地参与其中,让自己的音乐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做到实质意义上得互动,可以完善下面的行为。首先,本来人数就不多的学生班级里面,让全员都互动起来,一个都不落下。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学生深切地领会到他们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受,让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增强,并且很切实地体会到音乐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其次,除了全员参加之后,还要求师生要完完整整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课堂中去,一个环节也不能落下。因为音乐教学是循序渐进的一种模式,中间脱节与哪个环节,整个课堂效果都会有所降低。所以这一点也是很必要的。最后,个性化参与。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色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特色,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突出自我,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整个教学氛围也会随之好起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统一和差异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个性化参与到其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情感互动的策略。

要让一堂教学课尽量的趋于完美,除了需要形式上得各种配合,还需要师生之间真正地用心去交流,这其实是调动真个课堂氛围的很关键的一个特点,师生之间只有真正地融入到一块,亲切地合作、互动,才能让真个课堂变得很有效果。举个例子,如果学生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不经意的动作,老师都能够明白他们的心思,学生会不会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呢?他们肯定会用实际行动去回应老师对他们的关注,继而认真地完成整个课程,也使学生对他们自己更加自信,感觉他们每一位都是收到关注和重视的。所以情感的互动是一个必要的策略。

3.教学相辅策略。

这一点作为传统课堂的老师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如果还是一贯地去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话,得到的结果依旧是不太理想的。只有在教学中,教与学结合起来,让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才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吸收知识的方法。要让师生都领会到教中也可以学,在学中也可以教这样的观念。如果把教与学真正地完美实现,那么整个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我们的思考

1.小班教学模式具备的独有的特征。

首先,体现在它的优效性上。因为小班教学模式不是无名中得来的,而是在一次次实践中,在一次次传统教学的改进中一步步达到的。它是经过无数的研究课堂的学者一次次地修改,再补充,再完善而总结出来的。有小班模式的出现,它是一种必然现象。因为它的结果证明它具备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效性。我们可以有心地观察到,这样的模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去的,包括外面商业化得教育班,几乎都会考虑到它,把它运用上。是因为小班模式确实给教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市场已经在逐步地蔓延,这便是结果。其次,体现在它的开放性上。班级规模的缩小,在某种意义上便是一种开放性的模式的展开。因为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地发挥出他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象,自己的个性,这就导致了课堂不会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具备一种开放性思维的课堂。其次,体现在它的可操作性。由于小班规模的缩小,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到其中,与老师和其他同学有很好的互动环节,如果在某个环节有问题,老师或者同学都会给予友好地纠正和建议。这样无疑也是小班教学的一种特征所在。

2.小班教学模式的优势体现。

我们在推进小班教学的过程中,肯定会思索一个问题,便是如果小班教学没有它所具备的优势所在,必定没有它的市场,它也不会这样快速地在全国铺开。没错,小班教学所具备的优势便是它独有的空间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师生充分地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真正自己需要的东西,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让自己的思维模式也跟着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步更新,创新性思维也会得到很好的启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小学音乐课堂是在实践下证明可以推进的,只要我们用心地深入研讨我们的教学,肯定会让我们的教育事业逐步地得到提高。

作者:喻海英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小班教育论文:小班模式下小学音乐教育探索与研究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逐步地发展,整个教育业也在蓬勃地发展着。无论是商业化得教学,还是国家的义务教育上,国家都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对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事业里面逐步地融入了小班教学模式。此模式不是莫名地出现,它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小班教学模式融合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小班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老师身临其境地指导之下,迅速地融入到整个课堂气氛里面。虽然班级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可以发展的空间却是无限的,在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的同时,他们还可以和老师进行更亲密的互动,也保证了在教学中整个教学的质量问题。老师通过实践性地教学方式,把看似比较抽象化得音乐转换到课堂上去,让学生感到课程并非是枯燥无味的,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让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明显。本文通过对小班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让我们教育界更加重视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使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跟随经济的发展,同样越来越好。

【关键词】

探索研究;小班教学;实践

一、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班化教学

1.氛围好的教学课堂。

一个是否有效的教学,首先应该具备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小班化体现了人少的特点,但是要在这极其稀少的师生中创造一个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课堂垫定了扎实的基础。

2.专业性很突出的教学课堂。

具备了一个好的氛围,其次就需要课堂有它的特色和突出性。完善课堂本身的质量,本来就是教学界一直在研讨的问题。这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师资力量,还需要老师根据具体的每一节音乐课有他们自己的独创在里面,深化课堂的专业性。

二、如何具体地操作小班教学

1.师生积极互动。

我们都能明白师生互动具备它的优势性,学生只能借助于互动环节,才能深刻领会整个课堂的意义,才能亲身地参与其中,让自己的音乐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做到实质意义上得互动,可以完善下面的行为。首先,本来人数就不多的学生班级里面,让全员都互动起来,一个都不落下。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学生深切地领会到他们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受,让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增强,并且很切实地体会到音乐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其次,除了全员参加之后,还要求师生要完完整整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课堂中去,一个环节也不能落下。因为音乐教学是循序渐进的一种模式,中间脱节与哪个环节,整个课堂效果都会有所降低。所以这一点也是很必要的。最后,个性化参与。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色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特色,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突出自我,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整个教学氛围也会随之好起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统一和差异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个性化参与到其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情感互动的策略。

要让一堂教学课尽量的趋于完美,除了需要形式上得各种配合,还需要师生之间真正地用心去交流,这其实是调动真个课堂氛围的很关键的一个特点,师生之间只有真正地融入到一块,亲切地合作、互动,才能让真个课堂变得很有效果。举个例子,如果学生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不经意的动作,老师都能够明白他们的心思,学生会不会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呢?他们肯定会用实际行动去回应老师对他们的关注,继而认真地完成整个课程,也使学生对他们自己更加自信,感觉他们每一位都是收到关注和重视的。所以情感的互动是一个必要的策略。

3.教学相辅策略。

这一点作为传统课堂的老师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如果还是一贯地去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话,得到的结果依旧是不太理想的。只有在教学中,教与学结合起来,让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才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吸收知识的方法。要让师生都领会到教中也可以学,在学中也可以教这样的观念。如果把教与学真正地完美实现,那么整个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我们的思考

1.小班教学模式具备的独有的特征。

首先,体现在它的优效性上。因为小班教学模式不是无名中得来的,而是在一次次实践中,在一次次传统教学的改进中一步步达到的。它是经过无数的研究课堂的学者一次次地修改,再补充,再完善而总结出来的。有小班模式的出现,它是一种必然现象。因为它的结果证明它具备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效性。我们可以有心地观察到,这样的模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去的,包括外面商业化得教育班,几乎都会考虑到它,把它运用上。是因为小班模式确实给教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市场已经在逐步地蔓延,这便是结果。其次,体现在它的开放性上。班级规模的缩小,在某种意义上便是一种开放性的模式的展开。因为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地发挥出他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象,自己的个性,这就导致了课堂不会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具备一种开放性思维的课堂。其次,体现在它的可操作性。由于小班规模的缩小,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到其中,与老师和其他同学有很好的互动环节,如果在某个环节有问题,老师或者同学都会给予友好地纠正和建议。这样无疑也是小班教学的一种特征所在。

2.小班教学模式的优势体现。

我们在推进小班教学的过程中,肯定会思索一个问题,便是如果小班教学没有它所具备的优势所在,必定没有它的市场,它也不会这样快速地在全国铺开。没错,小班教学所具备的优势便是它独有的空间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师生充分地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真正自己需要的东西,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让自己的思维模式也跟着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步更新,创新性思维也会得到很好的启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小学音乐课堂是在实践下证明可以推进的,只要我们用心地深入研讨我们的教学,肯定会让我们的教育事业逐步地得到提高。

作者:喻海英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小班教育论文:小班模式下小学音乐教育探索

【摘要】

随着国家经济逐步地发展,整个教育业也在蓬勃地发展着。无论是商业化得教学,还是国家的义务教育上,国家都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对教育事业进行改革。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事业里面逐步地融入了小班教学模式。此模式不是莫名地出现,它的出现有它的必然性。小班教学模式融合了社会发展的潮流,小班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在老师身临其境地指导之下,迅速地融入到整个课堂气氛里面。虽然班级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可以发展的空间却是无限的,在充分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音乐素质发展的同时,他们还可以和老师进行更亲密的互动,也保证了在教学中整个教学的质量问题。老师通过实践性地教学方式,把看似比较抽象化得音乐转换到课堂上去,让学生感到课程并非是枯燥无味的,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让教学效果更加突出明显。本文通过对小班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育的探索和研究,让我们教育界更加重视这样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使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跟随经济的发展,同样越来越好。

【关键词】

探索;研究;小班教学;实践

一、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班化教学

1.氛围好的教学课堂。

一个是否有效的教学,首先应该具备一个好的教学氛围。小班化体现了人少的特点,但是要在这极其稀少的师生中创造一个好的音乐教学氛围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课堂垫定了扎实的基础。

2.专业性很突出的教学课堂。

具备了一个好的氛围,其次就需要课堂有它的特色和突出性。完善课堂本身的质量,本来就是教学界一直在研讨的问题。这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师资力量,还需要老师根据具体的每一节音乐课有他们自己的独创在里面,深化课堂的专业性。

二、如何具体地操作小班教学

1.师生积极互动。

我们都能明白师生互动具备它的优势性,学生只能借助于互动环节,才能深刻领会整个课堂的意义,才能亲身地参与其中,让自己的音乐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要做到实质意义上得互动,可以完善下面的行为。首先,本来人数就不多的学生班级里面,让全员都互动起来,一个都不落下。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其中,让学生深切地领会到他们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体验感受,让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增强,并且很切实地体会到音乐教学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里面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其次,除了全员参加之后,还要求师生要完完整整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课堂中去,一个环节也不能落下。因为音乐教学是循序渐进的一种模式,中间脱节与哪个环节,整个课堂效果都会有所降低。所以这一点也是很必要的。最后,个性化参与。为了促进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色的发展,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和特色,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突出自我,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整个教学氛围也会随之好起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统一和差异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个性化参与到其中,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情感互动的策略。

要让一堂教学课尽量的趋于完美,除了需要形式上得各种配合,还需要师生之间真正地用心去交流,这其实是调动真个课堂氛围的很关键的一个特点,师生之间只有真正地融入到一块,亲切地合作、互动,才能让真个课堂变得很有效果。举个例子,如果学生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或者不经意的动作,老师都能够明白他们的心思,学生会不会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呢?他们肯定会用实际行动去回应老师对他们的关注,继而认真地完成整个课程,也使学生对他们自己更加自信,感觉他们每一位都是收到关注和重视的。所以情感的互动是一个必要的策略。

3.教学相辅策略。

这一点作为传统课堂的老师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如果还是一贯地去给学生灌输知识的话,得到的结果依旧是不太理想的。只有在教学中,教与学结合起来,让教与学融合在一起,才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吸收知识的方法。要让师生都领会到教中也可以学,在学中也可以教这样的观念。如果把教与学真正地完美实现,那么整个课堂的效果可想而知了。

三、我们的思考

1.小班教学模式具备的独有的特征。

首先,体现在它的优效性上。因为小班教学模式不是无名中得来的,而是在一次次实践中,在一次次传统教学的改进中一步步达到的。它是经过无数的研究课堂的学者一次次地修改,再补充,再完善而总结出来的。有小班模式的出现,它是一种必然现象。因为它的结果证明它具备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优效性。我们可以有心地观察到,这样的模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去的,包括外面商业化得教育班,几乎都会考虑到它,把它运用上。是因为小班模式确实给教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模式的市场已经在逐步地蔓延,这便是结果。其次,体现在它的开放性上。班级规模的缩小,在某种意义上便是一种开放性的模式的展开。因为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充分地发挥出他们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想象,自己的个性,这就导致了课堂不会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具备一种开放性思维的课堂。其次,体现在它的可操作性。由于小班规模的缩小,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到其中,与老师和其他同学有很好的互动环节,如果在某个环节有问题,老师或者同学都会给予友好地纠正和建议。这样无疑也是小班教学的一种特征所在。

2.小班教学模式的优势体现。

我们在推进小班教学的过程中,肯定会思索一个问题,便是如果小班教学没有它所具备的优势所在,必定没有它的市场,它也不会这样快速地在全国铺开。没错,小班教学所具备的优势便是它独有的空间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师生充分地进行互动,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真正自己需要的东西,实实在在地提高自己的音乐素质,让自己的思维模式也跟着这样的教学模式逐步更新,创新性思维也会得到很好的启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小学音乐课堂是在实践下证明可以推进的,只要我们用心地深入研讨我们的教学,肯定会让我们的教育事业逐步地得到提高。

作者:喻海英 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实验小学

小班教育论文: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小班化教学研讨

一、高师教育学课程大班教学的问题及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完成“教”的任务,还要承担“管”的任务。有效、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约束和控制有碍学习的问题行为,还可以协调师—生、生—生关系,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控制能力是受到班级规模限制的。有研究表明,教师站在讲台上视线控制的宽度一般少于10人,视觉纵深少于10排。当班级学生人数超出这个范围时,在教师视线之外的学生就会成为课堂管理的盲区,游离于课堂之外,变成影响课堂秩序的不利因素。

再加上物理空间太大,在教室后排和两侧的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也加大,直接导致其自我约束力降低,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破坏课堂纪律。事实上,在一些教育学的公共课堂上,学生们讲话、睡觉、手机上网、聊天的现象司空见惯。教师想管,但心有余力不足。另外,由于班额过大,学生太多,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非常有限,使得师生关系疏远甚至冷漠,教师无奈之下只顾完成教学任务,至于质量和效果无法顾及。其次,大班教学导致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作用难以发挥。

从理论上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很多,如讨论法、参观法、案例教学法,等等。多年来,很多学者还就这些方法在教育学课程中如何运用作了许多探索,理论成果也很多。然而,遗憾的是,理论成果终究没有转化成现实的效果,几乎等于是“纸上谈兵”。究其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但就笔者多年教育学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分析,教学班额过大是制约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的最主要的因素。在课堂上,面对几百个学生,教师能用的只有讲授法,至多用几个提问来调剂一下沉闷的课堂气氛,辅助教师维持课堂纪律(教师提问一般都点名让那些讲话或睡觉的学生回答)。“教师应付性地讲,学生被动地听”是多数教育学大班课堂的常态。

一个学期下来,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师生双方疲惫而烦躁,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果说学生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对教育学课程还有一些好奇和期许的话,那么上了一个学期的课后,不仅没有得到激励和唤醒,反被消蚀殆尽,更为严重的还将导致学生对教育学课程的错误认知和厌倦心理,动摇他们对师范专业的信念,影响职业态度。特别是一些院校将教育学课程三节课连排,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情绪非常严重,使师生双方都感到压抑而无奈。教育学的教师们在教育学生要遵循教育规律的同时,自己恰恰在违背教育规律,以“粗放”、“填鸭式”的教育行为颠覆着自己讲述的“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只有小班化的教学才能为《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支撑。2011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体现了国家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要求,是制定教师培养方案、编写教材、建设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和评价活动的依据。《课程标准》将教师教育课程的理念概括为“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也就是说,“教师教育课程应该关照中小学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应紧密结合当前教育教学实际,关注教育学专业的实践性质;应培养课程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国已有学者就《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育学课程教学提出了很好的设计思路,如:“在设计理念上要为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的交叉互动作好安排”;“要重视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学实际出发,创设真实的情境,结合鲜活的实践,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尽可能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系列问题解决的过程”;“要创设条件使学习者有机会到实践中去观察实践、验证理论”;“教学中要与中小学课堂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在情境中学习,从案例中学习,……倡导案例教学、对话教学、合作学习等多种教与学的方式……,发挥教师教育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的示范性”等等。这种关注学习者的情意体验、强调实践取向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的教育学课程开发思路,有利于从根本上革除教育学课程知识陈旧、脱离实际、教与学方式单一的积弊。然而,很显然,要将这些设计理念和思路落到实处,在大班教学的形态下,教师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说,不改变教师教育课程大班教学的现状,《课程标准》就无法得到贯彻实施。

二、高师教育学课程小班化教学的实施条件

自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和欧洲等西方国家就开始研究小班化教学问题,政府也拨付大量经费用于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计划(简称CSR计划,即ClassSizeRedution)。这项改革被视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上海、北京、杭州、南京等多地的中小学相继开展小班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本世纪初,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宁波大学等多所高校就部分本科课程探索了小班化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如果说,高师院校由于受到经费、教学设施、师资数量的限制不可能将全部的教师教育课程实施小班化教学,那么,要执行《课程标准》,作为师范生职前教育的基础性入门课程———教育学必须率先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在积累经验、不断完善的同时为其他课程的改革奠定基础。

首先,任课教师要转变课程与教学观。在传统的大班教学的形态下,教育学课程被理解为规范性的教学内容,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教材里高度学科化理论化和学术化的知识通过讲授传递给学生,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书本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地听、认真地记。教师就是既定知识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就是既定知识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种机械、封闭的课程教学观和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的师生关系直接导致教育学课堂的枯燥、沉闷和低效。实施小班化教学,不仅仅是改变班级规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角色要发生转变,要从长期习惯了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根据《课程标准》“实践取向”的要求,教育学课程要结合实践情境讲授教育基础理论,要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学习、探讨、领悟教育理论,并进一步学会以教育理论为指导来分析、评价、解决现实的教育问题。

面对基础教育领域的持续变革和层出不穷的教育现实问题,教育学课程必须突破固有的内容体系,教师必须以开放的态度和敏锐的眼光,关照丰富多彩的教育现实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从学生的基础和实际需要出发统整、优化课程内容,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这样,高师教育学课程就不仅仅是由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教材构成的文本课程,而更是师生共同开发的、开放的体验课程;教学就不仅仅要传递与接受,更要创生与体验、生成与转化,从而实现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促进师生双方的交流和沟通,最终达成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种课程与教学观转变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教育学这一门课程的效果上,还将对学习者未来的教学实践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要多途并举提高任课教师的学识水平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相对大班教学,小班化教学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更高。比如,在小班化的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更多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更广阔,在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定会层出不穷,这将直接考验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水平。又比如,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实践性知识,教师本人必须不断追踪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有清晰的了解和把握,由此才可能对课堂进行精细的设计,唤起学生的直接经验,带领学生在教育理论和现实问题之间自如地“切换”,把学生不断引向思维的深处。再比如,教师在组织课堂互动和讨论时,既要引导学生打破条条框框,积极思考,又不能无边无际,离题万里;既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不能过于松散,更不能放任不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超的课堂管理技巧。为此,我们建议:

1.加强教研组建设,创设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切磋、互相帮助促进、共同成长进步的教研文化,形成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的氛围,共同确定教学专题,设计教学流程,共享教学案例、课堂录像等各种课程资源,一起说课听课议课,以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媒介促进任课教师之间形成专业教学共同体。

2.任课教师要定期深入中小学一线开展调研,走进中小学课堂,了解中小学教与学的实际;走进中小学教师,参加中小学教研活动,感受一线教师的工作状态;走近中小学校长,了解中小学管理现状……。总之,高师教育学的任课教师必须深入到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汲取养料,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滋养理论,架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弥补从高校到高校、对中小学教育实践缺乏了解的先天不足。

3.任课教师要拓宽教育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强对教育学以外的其他教育学科知识(如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等等)的学习,提高教育科学理论修养,提升教育理论思维的层次。因为在真实生活情境中的任何一个教育问题都不是单一的教育学理论就可以解决的。

4.学校应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组织技能。

第三,学校应该提供可以灵活变换的教学空间环境。如,足够数量的教室和讨论室;教室里活动的桌椅,以便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摆放,随机应变,克服教学盲区等等。

作者:胡小萍 单位:南昌师范学院教育系

小班教育论文:探析数的概念对幼儿小班教育的重要性

一、如何把数的概念渗透到幼儿小班的教育中

1.在小班教学的游戏中进行数的概念渗透教育。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这是幼儿展现能力、展现学习水平、展现发展水平的独特形式,通过游戏,幼儿会发现许多问题,并且会自我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将问题解决。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到幼儿喜欢游戏的天性,为幼儿创设游戏的环境,在游戏中进行数的概念教育。例如,为了让幼儿区分“1”与“许多”的概念,幼儿老师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幼儿在进行拍皮球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说出皮球是圆形的,让幼儿去玩具箱取皮球,引导幼儿说出这里有“许多”皮球。

然后让小朋友们每人取一个皮球,将玩具箱的皮球取光,那么玩具箱里的“许多”皮球就变成了小朋友手中的一个个皮球了,在小朋友将手中的皮球放回玩具箱的时候,就又出现了“许多”皮球,通过这个一拿一方的游戏,可以让幼儿认识“1”和“许多”的区别,并且在脑海里形成了“1”和“许多”的概念,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形成其他的数的概念。

2.运用丰富的活动材料促进数的概念渗透教育。幼儿往往会对活动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接触着数,但是这些数往往与具体的事物相联系,事物的本质往往转移了幼儿的视线,没有让幼儿形成正确数的概念。为此,幼儿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对事物数量的关注,将事物与数联系起来。

例如,老师在幼儿的小课桌上放上3支铅笔,5块橡皮,7支彩笔,2个苹果,用这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引导幼儿说出事物的数量,让幼儿在数这些活动材料的过程后中形成数的概念,进而促进了数的概念的渗透教育。

3.鼓励家长参与促进数的概念渗透教育。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重视对幼儿进行数的启蒙,通过日常生活的数数,图形认识,激发幼儿,这种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辅导模式,对幼儿的数学启蒙是非常有帮助的,达到的效果往往超过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为此,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鼓励父母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激发幼儿的数学思维,形成数的概念。家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其一,引导幼儿数出家中有几个人,用餐时有多少个碗,有多少个汤匙。

其二,看看鞋柜里有多少双鞋,说说谁的鞋子最多,谁的又最小。

其三,利用野炊的机会,让幼儿采集树叶进行标本制作,观察并说出他们的大小和形状。

二、总结

作为幼儿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认识,采用积极有效地方式进行幼儿数的概念教育,针对幼儿的特殊情况,幼儿教师要采用渗透教育的方式,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渗透数的概念,在幼儿课上的材料活动教学中渗透数的概念,鼓励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数的概念教学中来,通过多种方式的结合,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数的概念,运用准确的思维方式去感知生活中的事物,发现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积极解决。

作者:刘媛媛 单位:安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小班教育论文:大学小班教育的重要性

一、大学教育实行小班教学的必要性

(一)小班教学是实现大学教育民主化和教育公平化的必然要求

大班教学,教师往往一言堂满堂灌,教师是课堂的独角戏,学生在课堂教学等教育活动中缺乏主动性,大学生教育主体地位缺失。大学教育民主化要求师生法律地位平等,确立大学教育关系中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保证学生人人都能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教学活动、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教育公平化要求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的机会均等,核心是使每个学生都受到适合本人个性特点的教育,要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才智基础,设计教学计划、教学方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大学教育要做到有教无类,更重要的是要实施因材施教。大班人多教师少,学生缺少个性化的教育机会,教育公平化蜕变成为教育同质化,教育民主化要求缤纷多彩的个性化教育而不是同质化教育。在西方国家,大学培养的杰出人才多,与其实行小班教学是分不开的,因为小班教学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教育。在小班教学条件下,人人参与,人人学特长,学生自主为人为学,才是大学教育民主化和公平化的真谛。大学教育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学生中心、教师服务的思想,实现扩招求数量向个性教育求质量的转变,推行小班教学。

(二)小班化教学,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必然要求

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要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一些大班教学连起码的课堂纪律都维持不了,难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较低,难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一些大班教学,老师连学生的名字都不知道,更谈不上交流了。小班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频繁,教师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政治动态,及时调整思想政治课程内容,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法,关爱学生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成为政治坚定、理想远大、诚实守信、廉洁清正、敢于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小班教学有利于帮助大学矫正心理问题。小班教学,教师有更多机会和学生谈心,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交友择业、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根据每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确定相应的心理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一对一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积极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小班化教学,是以育人为本实施品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毒奶粉、瘦肉精、楼歪歪、无人搀扶跌倒的老人,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对重塑社会道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班教学,是提高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有效教学形式和途径。大班教学,人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关爱少,彼此间感情冷漠,真诚、互助、友爱等优良品德难以形成。小班教学,加强课堂管理和纪律约束,引导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从课堂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着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小班教学,有利于及时发现化解矛盾,密切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同学之间亲密无间,师生之间情感融洽,优良的品德得到褒扬,卑劣的人品被摒弃,真、善、美、真诚、互助、友爱等优良品德得以深入人心。大学生的品德培养是需要教师引导和示范的,人品高尚的老师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大班教学会淡化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小班教学,教师有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心灵,经常交流感情并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小班教学,教师为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坚持解决思想道德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德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小班化教学,教师更能把握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四)小班化教学,便于教学改革,有效开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

小班教学,使教师便于实施互动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思辨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的培养。小班教学,教师教授新内容,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推行教学改革,更易被学生接受,并及时得到学生反馈,及时纠偏行正,取得教改成功。小班教学,班小人少,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多,教师的引导效率高,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中,能自律自强,独立思考,团结合作,创新创造。小班化教学,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地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这种无差别化的关注本身就能培养学生的公平心态。小班教学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动态交流、尝试体验、参与互动、激发兴趣,能大大促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小班化教学可以使老师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不足之处,针对每个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不同禀赋不同个性不同进阶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实现个性化教学,涵养其钻研精神,夯实其专业知识基础,丰富其基础理论,提高专业技能,锻炼其创新能力,培养高精尖的杰出专业人才。

二、转变教育观念,推行小班教学

(一)淡化教育产业化观念,大众化招生,小班化教学,细节化培养教育产业化推动了大众化招生,大众化招生让普通民众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教育产业化强调大学教育为GDP服务,将教育看成人才制造业而规模化生产大学生,班级大产量大,大班教学就成了大学的常态。但大班教学看似大学生接受相同教学,实际上让人才培养落入了同质化和平庸化,大学教育的问题在与忽视了人才培养过程的精细化。人才培养是软件工程,是脑袋工程,是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开拓过程。学生的毅志、禀赋、基础、悟性、习惯、接受能力、成长速度等本身因素和成长过程的很多细节决定了学生成长的质量,而大班教学往往无视这些细节。教育的目标是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人才,本着培养精英的理念,推行小班教学甚至一对一教学,尊重个性,差别化教学,因材施教,注重细节,精耕细作,教学过程实现转型升级,由粗放型教学转为集约化、精细化教学,强调细节化培养、细节化发展、细节化成长。大学教学坚持大众化招生,精英化培养,才能培养合格人才和杰出人才。#p#分页标题#e#

(二)淡化教育行政化,防止教育同质化,实现高校自主办学,施行小班教学、特色教育,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公立的,行政化色彩浓厚。同质化,缺乏特色,已经变成了大学的通病。高校逐步自主办学、独立办学、自主招生、自主培养,以社会需求设立专业和学科,推行特色教育,而非大而全、小而全。具体说,每个大学的经费、师资、管理人才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的专业、学科、人才培养上保持一流,只有重点建设某一专业、某一学科,重点培养某一类人才,大学往往是因为某一专业、某一学科或某一类人才培养的一流才成为一流大学的,而不是因为所有专业和学科的一流才一流,要想所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都一流的大学肯定成不了一流。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特色教学,大学在某一专业、某一学科上要深入挖掘、精心耕作,在某一专业、某一学科及教育上的最全面、最深入、最细致才会树立一个大学的最权威,全、细而深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才会吸引特质师生。在人才培养上,发挥教师特技,以小班化进行特色教学,激发学生特质,尤其是要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特长。小班化、特异化甚至个别单独培养才会有高精尖人才。

(三)淡化科研功利化,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树立教学的中心地位,推行小班教学一些大学只重科研,不重教学。科研可以为学校和教师带来经费和收入,一些教师忙着发论文、出专著、报课题、做项目、跑调研,在教学上投入的心思、精力、时间都很少。大班教学可以让学校腾出更多的经费投入科研,因为升职称升职级升大学升重点学科升重点专业升硕士点博士点都主要看科研,在很多对大学升格和教师升职的表格中根本就不列教学的任何项目,重科研轻教学,结果是一些学校不愿意开小班,部分教师不愿意上课,大班教学就是必然的选择。许多科研论文和专著与社会实践脱节,除了能结题外,对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十分有限,而且和教学实践几乎没有关联,对教学的帮助不大。因此,淡化科研功利化,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兼顾科研,多鼓励教学项目科研,才能实行小班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精心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小班教育论文:小班化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小班化教育中,必须在教育教学思想认识、人才观和管理上做深层次思考和研究。如何在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把班级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程还给学生,把学校还给学生,实现大班额下的“小班”教育。

关键词:小班化以人为本个性发展

小班化教育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个性化需求而产生的班级授课形式,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策略,贯穿着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体现的是教育对学生个体、个性的关注,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目前,我们的班级人数上无法达到一些先进国家和地区二十人甚至十几人的小班额标准,但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思想认识、人才观和管理上做深层次思考和研究。思考和研究如何在小班化教育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把班级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程还给学生,把学校还给学生,实现大班额下的“小班”教育。

一、人本化,是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

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珍惜并善待每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全纳”思想的体现;“兼爱如海智行天下”的校训精神,引领着师生向现代化学校的目标迈进;“打造科学与人文的优质教育品牌学校”为师生勾画了现代化学校的发展愿景。学校在“全纳教育”的引领下,课堂教学突出“学为基点”的“全纳课堂”教学研究,尊重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倡导“弹性管理”,在校园开放研究课、主题教学引领课、团队教学展示活动“三级教研”中,体现管理的科学性、人文性、实效性。

二、时代化,是小班化教育的指导思想

时代在发展,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必须顺应时展。我们以微格教学研究课例为载体,以研究型主题为推进的主要方式,在教师中开展“听-磨-展-评”研修活动;运用“挖亮点,善鼓励,快反馈,促团队”的工作策略,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分层打造现代化的教师队伍形式,以“电子白板”“电子书包”“微课”等信息化手段为支撑,深化小班化课堂改革,形成“自主学习,愉悦课堂”的高效课堂。借助翻转课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情况,探索切实可行的“探究教学”“分组教学”“参与教学”“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等一系列适合不同层面学生发展的新策略。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并创造了一些符合小班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分组教学法、个别指导法、体验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使小班化研究有效落实。

三、校本化,是小班化教育的新内涵

小班化教育为学校创造了更多的课程自主权,为有特色的课程设计提供了空间。我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元特色学校课程。课程既有学校自主开发的教材《科技教育》,也有在1~6年级开设的基础课程、辅助课程、特色课程等近三十门选修课。这些选修课程来自学生需求,满足学生成长需要。学校还根据课程内容、课时要求尝试探索长短课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通过这种“利用现有课时,挖掘潜在课时”的做法进行课程的落实实施。选修课程实行小班化,采用学生走读、积累学分制,课程的评价采用过程性的成长记录袋。可以一元多次、自主评价,弥补了传统教育评价的不足,让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

四、文化建设,是小班化教育的优质资源

学校坚持“创建优美校园环境、创设优雅文化氛围、提升校园生活内涵、促进素质教育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全员参与、整体规划、凸显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学校致力于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特色校园的过程中,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激发了师生的创造力,扩大了办学的影响力,提升了办学的美誉度。学校文化建设体现了为每一个孩子服务的理念,必将成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五、信息化,是小班化教育的技术特征

学校建立了现代化制度,配备了现代化的设施,如交互式电脑、ipad、微机教室、录课笔、电子书包、录播教室、翻转课堂实验室。学校在硬件及软件上将不断满足现代化学校的建设需要,为小班化教育研究提供保障。

六、国际化,是小班化教育的通行准则

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拓宽国际化交流渠道,行走在国际化的路上。学校达成初步意向,与美国学校建立友谊校,开展“游学”“互访”“远程研究”等活动,引入国外课程。学校引进外教,开展教研互动、主题沙龙、口语交流。这些活动为老师们打开了另一扇窗,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助推了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小班化教育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班化研究任重道远,我们坚持“学而思、思而悟、悟而行”,在小班化教育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江雪梅 单位:青岛宁夏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