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09:46:56
导语:在药品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药品质量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药品质量,重于泰山。药品是治病救人,预防疾病,保健身体的特殊物品,她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医院药房应对药品的质量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药事管理部门,对药品的使用、审核、不良反应监控、上报、药品质量分析等问题进行管理、指导、监督。建立药品合法资质大难。药品质量的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执业药师技术职称。药剂技术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药剂士以上的技术职称。任何与药品有直接接触的人员必须具备健康证明,并对每人建立健康档案。
2、管理制度及操作记录
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药品购进、验收、储存、养护等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制度,特殊药品购进、储存、保管,使用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药品质量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首供企业”和“首用品种”质量审核制度,近效期药品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退换货药品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中药饮片购进、验收、储存、养护和出库复核等20项管理制度。操作记录主要包括:每批进购的药品具有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入库记录,麻醉药品使用记录、温度记录、拆零药品记录等。
3、药品的采购与验收
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药品因其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质量问题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就药品的采购来说,我们必须把好关,选购药品时,要采用集中招标,从合法的供货单位购药,以此来保障药品的质量。对供货单位的合法资格要经过仔细认证,保证万无一失,特别是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从具备相应药品生产资格的供货商处购货。此外对首次合作的企业以及首次进购的药品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对购进的药品,管理人员需要逐一验收,并做好详细的记录,特殊药品要进行双人或是多人多次检验。
4、药品的储存与养护
药品的储存与养护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执行。例如:《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凡例,第11条对药品贮藏条件规定:“贮藏项下的规定,系对药品贮存与保管的基本要求,以下列名词术语表示:遮光,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例如棕色容器或黑纸包裹的无色透明、半透明容器;密闭,系指将容器密闭,以防止尘土及异物进入;密封,系指将容器密封以防止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进入;熔封或来封,系指将容器熔封或用适宜的材料严封,以防止空气与水分的侵入并防止污染;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冷处,系指2~10℃;常温,系指10~30℃。[2]这就要求药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大细致、认真,同时也要求医院要及时配置相应的各种设备,冷处需要配置冰箱、冷柜。为保障药品的熔封,可以建设阴凉库,阴凉库中需要配置空调机、除湿机以及温湿度计。同时要定制木质柜架来存放药品,保障药品防止高度高于地面10cm,离四墙、屋顶超过30cm以上,同时在保障房间通风透气的前提下也要保障房间的避光。每月要定期安排专人对药品进行清点、整理,为节约成本以及保障药品的使用质量,要对保质期在6个月的药品进行登记上报,避免过期失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5、药品的调配与使用
药房调配使用药品必须严格按照执业医师的处方和医嘱中的内容进行,特殊药品的调配使用必须要以专业处方为凭证,并及时、准确的做好记录,在药物的调配使用时,药剂人员首先要:查处方、查处方,对科别,对姓名,对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对剂型,对规格,对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对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在药品发放中,处方鉴定人员和药品调配人员需要及时签名,处方要按照相关规定保存,药品用量要按照相关规定配置,一般用药配置1日用量,急诊用药配置3日用量,特殊情况可适当增加用药的时间配量。同时,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要收集记录,并及时上报给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部门。
6、重视药房信息化管理
网络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他给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随着医院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加快,网络已逐渐进入医院的各个部门,药房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对药房的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及时对全院的医生、护士、以及病患提供最新的药品信息,药品信息主要包括:各种新型药品;各种药品的相关质量信息;药品搭配的各种禁忌;各种药品使用的不良信息;以此来减少医护人员以及病患在药品使用中的错误做法,实现医学资源的共享,提高各个岗位的工作效率。
7、小结
医院药房是药品进出的窗口,促进药房管理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只有将药房管理规范化切实的落实到医院的药房的建设中去,才能更好的体现出医院以人为本、以病患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摘 要:针对企业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的措施,主要是重视人才,制定适合企业的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节能降耗管理,找出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管理模式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才;节能降耗;制度;药品
向管理要效益,这是企业领导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其实管理本身并不能产生效益,管理就是保持企业顺畅的运营程序优化资源的工具,管理就是简化手续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减少扯皮堵塞漏洞降低成本开源节流,提高效益,保证药品质量提高效益,这就是管理的本质。
一、 用人制度
人才的管理是关键,企业不重视人才,不善用人才,损失最大的不是人才个人,而是企业。因为个人如果不受重用,无法施展才华,完全可以“退而独善其身”,利用该企业的一切便利条件,充实自己,积累学识、经验、关系、资历和资金,伺机而动,时刻准备另谋高就。而企业相当于买一步高智能手机,只用来接打电话,其它很多功能未被使用。未能人尽其用。结果花费了大量财力和精力,却为别的企、事业单位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与实用主义地笼络人才、利用人才,完全是两回事。在实用主义的人才政策的笼罩下,企业没有向心力,人人离心离德。企业中常见的轻视管理人才,偏重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的现象,也反映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人才观,企业现在需要的是即懂管理又懂经营的人才。技术要出成果,经营要出效益,整个企业各方面的潜能要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并产生最大的合力,还是要靠管理,靠管理人才。 对人才要严格要求,但不等于可以苛求人才。任何人初来乍到,都两眼一抹黑,谁能事事处置得当?领导者给新手安排工作,应当有所交待。否则,任务一交,就把你扔进无边的黑暗之中,让你自己设法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干得好是领导的功劳,干得不好是部下的无能。这不是一种爱护人的态度。
对于新手,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如果新手偶尔做错一件事,就一棍子把他打入冷宫,不复重用,哪里还会有人才?即便老员工,也没有不做错事的。领导者应从爱护出发,加以批评、纠正,不可一味苛求。有才者往往不拘小节,甚至狂放不羁。领导者当以宽厚、幽默之心待之,并加以引导。凡有才者一般也都有脾气,领导者应大度能容。否则只能使人才或逃之夭夭;或韬光隐晦;或变得无所适从,成为蠢才,或变得唯唯诺诺,成为庸才。
二、 管理制度要与企业的发展现状吻合
管理制度的作用是硬而不僵活而不乱。环境宽松不等于散漫。目前多数大型企业采用西方的管理模式,采取严管重罚高薪严管的制度,但是忽略了制度本身的意义是催人奋进的动力,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相互协调配合工作的依据而非是束缚人的工具。管理的目的是上下顺畅前后贯通左右衔接,但是国内的多数企业管理制度还 很不科学,导致企业的层级管理程序复杂、手续烦琐办事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出现制度压人权力治人等混乱局面,哪个企业敢说自己的企业不存在这些现象呢?
管理制度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遵守的条例,不分资历深浅职务高低必须一视同仁。国内的企业总是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管理出发的宗旨是对事不对人,其实永远都是对人不对事。管理制度不应该搞一刀切可以有变通但绝不是因人而“量刑”。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治理国家都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制度,一国两治模式还有计划单列市模式等等,国家如此企业更应该采取灵活的管理模式,例如企业内部员工的管理制度与企业外部管理制度要分开各有差异,比如我厂生产一线员工与在外销售人员在管理上要有区别,决不能一刀切。
三、加强企业节能降耗管理
首先从企业内部入手控制成本降低消耗,以前企业的各个车间及部门领取物资,只要部门领导签字就可以到仓库领取物资,损耗与破损和使用周期均没有登记造册,根本无从知晓物资真实的使用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督检查的重要环节造成很多物资的极大浪费,车间内部的跑、冒、滴、漏现象很普遍,因为谁也不愿意为了企业的事去树敌得罪人,造成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居高不下。让每个车间与部门上报年度费用预算计划,非但没有降低能耗反而大副度提升,工厂自从加强企业管理后,对车间管理进行细化,对车间内部的能源消耗采取一票否决制,车间被否决后奖金为零,车间主任与部门领导,必须把报表细致到每一个品种的数量必须把费用降下来,否则视为不称职就地免职。这一招非常奏效每个车间与部门都做得非常认真,车间内部的跑、冒、滴、漏现象被杜绝了,药品的成本也降下来了,新管理制度采取谁使用谁申请、谁负责谁受益谁预算的原则,制定科学严谨的预算节约奖超出罚的管理办法,费用管理数据化物资管理明确化品种数量数字化,细致到每一个品种的使用数量,精确到年用量每月用量周用量是多少,科学的预算帮助企业科学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利润。预算管理落实到人谁负责谁申报,谁负责谁担责谁受益的管理方式,加强机器的保养与维护提高效率,维修破损的零件经过维修保养可继续使用降低成本,延长易损易坏的零部件的使用时间,减少换新的频次降低消耗节约成本,还有原来报废的零部件经过专业人士的维修又发挥了作用,同时优化岗位机构提高劳效率,严格按照预算生产指标执行,车间主任严格把关因为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预算计划执行非常成功,部门的奖金超额发放到员工、班组长及车间主任,员工的收入增加了企业的凝聚力强战斗力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了。
近年来,GSP在我国药品经营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成为行业内公认的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它对企业经营质量水平的提高,促进行业整体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GSP(Good Supplying Practice),在我国称为《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它是指在药品流通过程中,针对计划采购、购进验收、储存、销售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而制定的保证药品符合质量标准的一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药品批发的质量管理、药品零售的质量管理两方面,每一方面都详细规定了从管理职责、人员与培训、设施与设备、进货、验收与检验、储存于养护、出库与运输到销售与售后服务整条流通过程的各项要求。这一规范的核心目的是要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行为,对药品经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向用户提供优质的药品。
管理的科学企业可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及影响力。管理混乱企业就会失去市场失
去客户失去消费者,员工人心向背思想涣散企业失去凝聚力很快就会倒下。向管理要效益是完全正确的关键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符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管理模式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所以说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摘 要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药品管理系统已从最早的计算机单机应用,发展到局部联网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药库药房网络化管理,发展到以药品帐务管理为中心全院信息系统网络化互联。原有的管理功能模块设计已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多元药品管理需求。许多医院开始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但升级开发还是围绕在解决现有药品管理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对现代药学模式下药品管理模式思考较少。现代化医院药品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显著变化,药品管理系统的升级不能落后于职能的变化,考虑后续的拓展空间和接口衔接准备,实现几个转变:由医院内部系统向融合政务监管、供应链的多元化系统转变;由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辅助角色向药品信息咨询、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多目标系统转变;由疾病治疗向构建病人为中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信息系统转变。
关键词 药品管理系统 升级 更新 问题
1995年5月,卫生部开始推动“金卫工程”,构建跨世纪的国家医疗信息网络,引导中国医疗卫生行业进入信息时代。同期,军队也开始实施全军信息化三大工程:军字1号、军字2号、军字3号[1] 。时至今日,大多数医疗机构已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与医疗信息系统,对患者预约挂号、门/急诊患者基本信息、病案信息、计价收费、医院内部人事,工资管理、财务管理、科室成本管理、医院固定资产及设备管理、医院后勤及物流管理、药房库房管理等均有涉及。
但是,中国已建成的医院信息系统多数属于以内部管理为出发点的医院信息系统,甚至于是以经济管理效益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药品是医院管理的主要物资和费用支出重点,药品管理系统必然是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药品管理系统已从最早的计算机单机应用,发展到局部联网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从药库药房的网络化管理,发展到以药品帐务管理为中心全院信息系统网络化互联。原有的管理功能模块设计已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多元药品管理需求[2]。许多医院开始对药品管理系统进行升级。笔者查阅多篇文献,设计者对系统体系架构的选择、开发语言、数据库选择论述较多[3~7]。对功能的开发还是围绕在解决现有药品管理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对现代药学模式下药品管理模式思考较少。本文围绕药品管理系统升级方案设计及应完成的前瞻性思考进行总结。
1 现代化医院药品管理部门的职能发生显著变化
1.1 医院药品管理的业务范围不再局限于院内应用,网上药品采购、零库存管理、与供应商物流的衔接等等,使医院药品供应形成与院外相连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突破医院院墙的限制。
1.2 电子政务药品监管应用要求不断提高,药品监管是关系到民生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特殊药监管、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等都开始采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医院的预警、监测指标不能再简单定位于药房内部管理,要考虑与电子政务的无缝衔接。
1.3 新的医院药学已经参与到药物研发当中,临床药物试验、药物经济学研究等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医院的药物相关科室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制剂,有向整个药学领域拓展的趋势。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生物技术的药物信息系统软件,已经成药品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衍生应用。
1.4 新医改,医保政策已经对医疗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关口前移将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新的医疗卫生模式,传统的以内部服务为主,远离病人的药品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完成为病人服务的最终目的。新的药学发展,应当结合电子病历、远程监测等互联网应用,提供延伸的药品咨询服务。
2 我国与国际药学管理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近年来,得益于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和发展,药品采购、保管、供应发放等最基础的药品管理和处置业务都纳入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完成从药房单机到院内互联的初步底层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推动医院药学的发展。但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医院药学,国内医院在临床药物配置、临床用药辅助决策系统、单剂量化自动包装、发药机器人、条形码技术应用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家庭用药支持平台等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差距颇大。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研发和投入不断增加使新药面市的速度加快。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药物总量已经超过4万种,随之而来的就是与药物相关的信息爆炸式的增长。这对临床医师药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迅速完成知识更新,为合理用药找到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附属于药品管理系统的药品应用知识辅助系统就发挥出重大作用,未附加知识辅助系统的药品管理软件可能因学科发展而被淘汰。
发达国家运用信息系统监测药物不良事件,自动监测可大大地提高药物不良事件(ADE)的报告率,而且比病历检索ADE的方法更具成效。有国外研究表明,在一年中,通过对36653名病人监测,在648名病人身上共发现731例ADE,而医生、药师、护士仅报告其中的92例。计算机也可以应用于辅助鉴别和诊断ADR,如药物不良事件的因果关系计算机化评分法[8]。
3 信息系统本身的完善升级欠缺拓展空间和接口衔接准备
目前进行系统开发,研发人员选择二层的C/S结构或三层的B/S结构,C/S结构的Client端一般是使用GUI的Windows操作系统,Server端运行UNIX或Windows Server与单层的主机/终端方式相比,这种开放式体系结构的耗费大大降低,分布式的计算结构充分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Client端的GUI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RAD使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开发各种应用。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两者各有特点。系统的统一和维护便利,影响后续升级的最优架构选择。
目前,国内的医疗管理数据主要是通过HL7(healtll level seven)作为数据交换标准,与PAcs,uS等一样实现企业级的应用集成,即将进程、软件、标准和硬件联合起来,在2个或更多的企业系统之间实现无缝集成。除HL7的应用研究外,国内还没有医院标准接口数据规范,数据接口问题是建立多平台的药学数据库并实现与HIS系统和外部网络进行无缝衔接技术瓶颈之一[9]。
基于上述分析,在中国医院药品管理正在从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多元化过渡,经历着从单纯的药品保障供应业务为主向科学管理和药学知识服务型转变的过程。如果延续传统业务型医院药品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模型,会使药学局限于药品,无法跟上医疗卫生管理发展的步伐,无法适应来自医院内部学科交融、来自外部管理者、物流配送者、来自患者的多元化需求。
对药品升级方案的设计不能简单由系统技术开发人员为主导,在进行项目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几点。(1)剖析医院药品信息系统,结合药品管理领域的变化需求,引入多维度概念;(2)建立灵活高效的用药管理辅助系统,适应学科的快速发展,实现快速迅捷的院内药学及合理用药知识共享;(3)条形码等新兴技术与药品管理系统结合,提高供应链效率;(4)从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应用,发展到应用数据库进行预警、支持辅助决策;(5)集成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系统、药品信息咨询系统。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医药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是使医院、家庭医疗、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的机构或组织信息畅通。因此,药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将不仅仅是医院管理的信息化,而是临床的信息化和行业的信息化,信息技术本身就可应用到疾病的诊治和预防中去。按照这一组织模式,系统构建按照内部应用和外部服务2条线延伸。内部应用以服务于医院内的病人和药房内部管理为内容,形成基于临床药学知识和管理综合信息的辅助决策系统;外部应用以服务于院外的病人和药学监管为主要内容,形成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病历的运行系统。
概括地说,药品管理系统的升级要实现几个转变:由医院内部系统向融合政务监管、供应链的多元化系统转变;由单纯的药品帐务管理辅助角色向药品信息咨询、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多目标系统转变;由疾病治疗向构建病人为中心的全程化药学服务信息系统转变。
【摘 要】使用麻醉药品之后,很容易使身体产生对这些药品的依赖性。麻醉药品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如果进行了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对于缓解病人的疼痛,进行治疗非常有效,但是如果麻醉药品流入了社会,就可能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医院的手术室是平常使用麻醉药品最多的一个科室,因此,加强对于手术室使用的麻醉药品的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能够加强麻醉药品的管理,防止个体与社会中的人滥用,就需要采取更加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综合的防治,在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使麻醉药品既能够保证医疗需要,又不会发生流失。
【关键词】加强;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措施
在一些综合性的医院中,由于每天都有大量的手术,在手术室以及麻醉科就需要用到很多药品进行病人的治疗,这会消耗大量的麻醉药品。一般医护人员选择的给药途径都为静脉注射或者是肌内注射,但是在进行这两种注射时,如果一旦使用错误的药品或者使用了过量的药品,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引起医疗事故。所以,手术室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的麻醉药品管理措施,保证用药安全。
1 手术室麻醉药品的整改措施
1.1 做好药品的质量管理
在进行药品的质量管理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严格确保药品的质量,做好保管措施,避免药品相互污染、受到潮解或者放置过久变质。在手术室中,应该十分注意不要把麻醉药品与其他的化学试剂混放在一起,药品单独放置的区域内应该保持干燥,尤其需要注意积压时间过久的药品,如果一旦发现过期,要及时的进行处理。第二,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因为在手术室内,使用的大部分药品都是针剂,在药房发放药品的时候不会全部发放,只会拆零发放,并且针剂上也只是有药品的批号,并没有注明有效期,为了防止药品过期现象的发生,就要求医护人员在领取药品的时候在这些药剂上贴好标签,明确写出有效期到哪一天。这样的做法既不会挡住药品上的原有字样,又能够便于医护人员检查有效期。在发放药品时,应该按照近期药品先发先使用的原则,可以在药品的标签上注明“先用”的字样,这样能够让护士优先使用此种药品。在药品失效以前的六个月,医护人员就应该主动和医院药房联系,及时更换。第三,确保药品标签的完整性。在摆放药品时,需要把有标签字样的一侧摆向外,这样方便护士的检查工作,在取药品时要注意轻拿轻放,手指不要接触到标签上。如果药品上的标签出现了字迹不清或者是标签脱落的现象,就应该及时把药品报废,避免因为误用而造成医疗事故,使这些细节逐渐形成制度,确保用药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2 合理摆放药品
在手术室里,做好药品的摆放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医护人员需要把麻醉药品科学、合理、规范的摆放好。由于一些零散的小药品经常会出现其形态、大小、颜色都相近的情况,医护人员在装药品时就会出现混装或者错装的现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就需要根据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对需要使用的药品进行分类,按照口服、针剂、外用药的顺序做好分类工作,再把各类药品依次按照药理学的分类进行合理的摆放,把药品摆在合适的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药品摆放的位置最好不要随意更换,这样能够避免出现差错,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对于一些已经拆除了原包装的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其药理学的分类来进行摆放,明确表明药品的规格、名称、有效期等。对于药品所存放的位置,护士人员应该牢记,在日常的考核中,护士长需要随时对在班护士进行药品位置的考核,这样能够使护士在手术过程中能够更快更准的找到存放的药品。
2 手术室麻醉药品的保管方法
2.1 管理人员要求
对于麻醉药品的管理,一定采取专职人员进行相关的管理工作,这些专职人员应该是本院拥有护士或医生执照的工作人员。
2.2 麻醉药品的保管
2.2.1 专人专柜 双锁保管
麻醉药品对于医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它必须全天都保存在密码保险柜里,能够开启保险柜的只有专职的本院管理人员。专门的管理人员针对每天手术量来取出相应量的麻醉药品,必须由手术专门的麻醉师接手,双方要将交接记录签名保存在案。在完成手术后,麻醉师应该将使用完毕的麻醉药空瓶和处方一并交给专职管理忽视,清点无误后方可签名确认。每天工作结束后,专职护士要登记保险柜内的麻醉药品总量,数量不足时要及时申请补充。
2.2.2 值班麻醉药品的管理
因为麻醉药品有着严格的保存制度和取用制度,对于供给急诊手术来说显得很不方便。因此,我们可以将麻醉药品适量地发放给值班的麻醉师,例如,10支芬太尼药品,保存在值班室的双锁保险柜内,两把钥匙由值班的麻醉师和值班护士分别掌管。值班结束后,清点数量后交给白班护士和麻醉师。
2.3 麻醉药品使用管理
2.3.1 使用登记管理
对患者使用麻醉药品后,应该马上登记患者的个人信息,例如科别、姓名和床号等等,还要将用药的具体情况登记在案,例如药品名称、用药时间、药浓度等等信息。记录时要字迹清晰,方便辨认,记录信息要保存3年时间。
2.3.2 处方管理
处方应该由专职护士来领取,与相应的麻醉药品共同来保管。填写处方的麻醉师应该完整填写每项信息,要求字迹清晰,没有涂改。使用后的处方应该被妥善回收并交给药房来处理。
2.3.3 用药管理
用药之前必须由两个人来核对用药信息是否准确,具体操作注射时要遵循“三查七对一注意”的操作规则,保障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操作流程一定要由麻醉师来进行,手术护士在一旁监督和辅助。操作结束后,双方签名登记。
2.3.4 废弃药品管理
手术后剩余的药液必须要及时处理,这一过程必须由两人相互监督共同完成。最简便的方式是将剩余药液倒入水池放开水龙头任由水流将药品完全冲刷干净。完成处理后,两人共同签名登记。
2.4 麻醉药品发生意外的管理
麻醉药品有时会发生被摔碎和丢失的意外情况。当护士或者麻醉师在存取药品的时候不甚将药品摔碎,一定要向中心药房及时做报告,填写意外事故表,将摔碎的碎片残渣和事故表一并交到药房,药房的药师要妥善处理掉药品残渣并在事故表上签名。当麻醉药品发生丢失情况时,专职护士应该马上汇报科主任和药房的负责人,由科主任再及时向院领导汇报情况并组织人员寻找,如若院方不能找到药品则要选择立即报警,药房负责人向当地卫生管理部门报告情况。
3 结语
由于在日常的手术中,经常会使用麻醉药品,对麻醉药品的使用量也非常大,这就会加大麻醉药品安全管理的难度。在手术室实行了麻醉药品管理制度之后,通过专人与专柜的双层保管,就很少出现药品丢失或者混用的现象,医护人员也都深刻的体会到了对于手术室中麻醉药的制度化管理,更加提高的工作的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因为麻醉药品是医院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药品,要想做好其管理工作,就应该更加细致,做好监管工作,避免出现药品留出的现象,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简介
祁荣章(1975-),男,汉族,本科。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人,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人民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手术室麻醉师工作。
【关键词】 药品;药品管理;问题;对策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用来预防、保建、诊断、治疗疾病的,因此把好药品质量关尤为重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要求所有的药品经营企业必须通过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根据三级甲等医院复查评审的要求及工作实践,总结我院药品库房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规范。
我院药品库房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储存条件及硬件设施不完善,药品货位设置不科学,未作警示标签等。针对上述问题,分别制定相关措施,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确保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
1 药品库房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库房面积不足,药品摆放不符合要求,无恒定的温、湿度控制系统,采用简易布帘避光。
1.2 外包装相似、读音相似的药品相邻摆放,不同规格、包装的同一药品相邻摆放,不同批号的同一药品混杂摆放,高危药品分散摆放、无警示标示,内服药和外用药摆放在同一药柜。
1.3 退回药品库房的药品包装不完整或缺失,如药品外包装上标注床号,或需要避光储存的药品被去除外包装,且存在多批号现象。
1.4 由于习惯用药,促销行为等导致药品滞销积压,急救药品使用的随机性,产生过剩现象。
2 对策
2.1 科学设置药品货位,制作警示标签 按药品药理作用、剂型、临床用量、包装大小等进行合理摆放,设立注射剂库、片剂(胶囊)库,外用药库,消毒液库、冷库、急救药柜、贵重药品柜、特殊药品及高危药品柜。对高危药品如高浓度电解质标签采用黄色“高危药品”标识;特殊药品柜上粘贴“毒”“麻”“精神”标签,药品名称、外观相似的药品粘贴“易混淆药品”等警示标签。将形似、音似及规格、厂家易混淆的药品分开存放,减少差错[3]规避风险。
2.2 规范药品储存,根据药品的性质、特点、配备温、湿度系统控制和冷暖藏柜等。专人负责运行情况,并记录工作环境的温、湿度及冰箱温度,需避光储存的药品置于阴暗处。
2.3 建立效期药品一览表,每月由专人检查药品效期,登记填表、包括药品名称、规格、数量及有效期等,并在药品旁摆放红色“近效期”警示牌,并及时与其他领药部门和临床科室沟通,调换药品。不能协调的退回公司或报损。发放药品做到易变先出、近效期先出、先进先出的发药原则[4]。检查药品是否有混批摆放,标签脱落等现象,发现后及时整理,控制药品库存量,以求达到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85%的药品库存周转率少于10-15d[5]。
2.4 规范退药制度 对返回药库的药品认真检查,核对药品的批号及有效期,检查外包装是否完整,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到药库换药或借药。
2.5 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的保管和发放,严格执行保管条例,双人符合率达到100%,设立精神药、易制毒药品专柜,由专人负责定期清点。
2.6 所有药品实行季度盘点制度,对每次盘点的结果进行分析,“毒、麻”药品、贵重药品每日清点,做到实物帐卡,系统出入库数量一致。每次发放药品后,对库存量小或为零的药品随机抽样,发现问题,及时清查。
3 结语
药品库房是医院药剂科的重要部分之一,是药品流通的中心环节,工作量大,药品品种繁多,并涉及“毒、麻、精”特殊药品的管理,故需制定完善的药品管理岗位责任和操作规程,使各项工作标准化,各个岗位工作具体化,配合科学的管理手段,防范和降低人为错差,确保药品数量准确,质量合格,用药安全,我院顺利通过复审评查。
【摘要】 目的 研究讨论ICU药品管理方法。方法 引用5S理论对本科药品管理实行规范化管理。结果 药品分门别类放置, 个性化管理, 可有效提高药品管理质量, 减少时间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确保安全用药。结论 5S理论适用于ICU药品管理。
【关键词】 5S理论;ICU;药品管理
ICU药品管理是科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科室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若管理或使用不当, 会引发诸如公共卫生, 社会治安和经济等方面的严重问题。对ICU药品进行管理, 不但可以保证药品质量, 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同时避免差错事故与医疗纠纷的发生。根据科室情况和临床工作内容, 把ICU贮存的药品分为急救药、毒麻药、精神类药和备用药, 在临床药品管理中由于缺乏完整、系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导致科室在药品管理中出现医疗隐患和管理缺陷。随着“5S理论”在医疗领域的取得的广泛成效[1-3], 河南省焦作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ICU于2012年1月也将其作为药品管理的指导思想, 经过半年时间的应用对比, 现将实践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实施管理范围及环境为心血管外科ICU, 共6张床位, 护理人员8名, 其中女性7名, 男性1名, 平均年龄为24岁, 药品管理包括急救药、毒麻药、精神类药、高危药、避光冷藏药等。
1. 2 实施方法与评价 以“5S理论”为指导思想, 实现安全、方便、快速、准确, 将用药风险降至最低。
1. 2. 1 整理 根据本科室收治患者的疾病特点, 将必要和非必要品区分, 选出常用药品, 滤出使用频率低者, 避免出现乱、多、杂现象, 最大限度的减少病区内保存药品的数量, 创造便于保存和管理的条件。
1. 2. 2 分类 将整理后的药品去除原包装进行分门别类, 放置制作好的储存区域, 能迅速的取出并能立即使用。根据这一思想, 建立相关管理制度:①抢救药品入抢救车, 做好五定, 建立急救药品登记本, 每班交接, 确保应急使用;②毒麻药品严格按规定专人专柜保管, 钥匙班班交接, 建立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 使用后及时登记, 内容完整;③高危药品警示标识醒目, 统一红色标记单独存放;④特殊药品严格按保管要求个性化管理, 易氧化分解者采取干燥、避光保存, 生物制剂等一些需要冷藏保存的要每日测量冰箱温度, 确保药效;⑤各类药品分类放置, 保证取用方便, 将寻找必要品的时间减少为零;⑥口服、外用药分开放置, 采用原包装, 醒目标记药名、规格、单位、有效期。
1. 2. 3 除尘 定期清扫、去尘, 保持干净卫生。每周定时对药品存放柜及相关环境进行清洁、冰箱除霜等工作, 通过对药品保存环境的清扫不仅能保证药品质量安全, 而且对患者、工作人员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1. 2. 4 清洁 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 并且制度化及公开化, 以达到巩固上述内容的目的, 根据这一思想, 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由护士长不定期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 集中讨论并改进, 不断完善, 每月对检查结果进行点评, 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
1. 2. 5 素养 职业素养不仅与医疗护理质量有密切的关系, 而且是发展的决定性要素。通过护士长每天采取强制性手段, 督促检查逐渐习惯, 均能自觉执行质控标准。
2 结果
实施5S药品管理后, 药品管理合格率由未实行药品管理前的68.4%提高至82.8%。
3 讨论
药品管理是护理管理中重要部分, 管理好病区备用药品, 不但可以使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得到保障, 同时也可有效地降低医疗事故、差错或纠纷的发生, 从根本上保护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利益[4]通过应用“5S理论”, 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时间上的浪费, 并且在根本上强化了护士的安全意识, 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为科室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 要】 医院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能够保护药品的安全与完整,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加强并完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药品在医疗活动中良性运转,预防、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现象,保证药品会计信息的客观、准确、及时,提高药品会计信息质量,为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文章分析了当前医院药品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加强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药品采购预算执行分析、药品业务活动控制、药品管理内部监督与评价、药品会计核算控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医院药品管理; 内部会计控制; 会计核算分析; 业务流程控制; 内部监督
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为了提高药品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药品安全与完整,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自我调整的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只有高度重视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环境和制度建设,加强并完善其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才能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药品在医疗活动中良性运转,医院业务活动有效进行,预防、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现象,保证药品会计信息的客观、准确、及时(王洪生,2009)。本文对医院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改进建议,旨在通过加强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环境、药品采购预算执行分析、药品业务流程控制、药品管理内部监督与评价、药品会计核算控制等,提高药品占用流动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药品积压浪费,加强药品业务活动各环节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医院领导者作出科学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不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一、医院药品管理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
药品是医院开展医疗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资保障,药品管理也就必然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内部会计控制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医院整体内控水平的高低。因此,医院领导层和各科室都要进一步深化对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一)保护药品安全
药品安全是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重点,通过对药品进行内部会计控制,使各相关科室各负其责,各相关人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保证药品完整与安全,防止贪污、滥用、盗窃、毁坏等不法行为发生,保障医院医疗业务活动正常进行。
(二)保证药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执行是保证药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条件。在医院药品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对药品的会计核算流程有着严密的控制措施,如定期对药品清查盘点、账务核对、指标分析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或挽回医院药品的损失,保证会计资料准确、客观、及时地记录医院药品的业务活动。
(三)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内部会计控制密切相关。内部会计控制是医院加强药品管理的有效措施,其建立与完善充分保证了医院流动资金的合理使用,增强了医院的自我约束能力。在保证医院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有利于强化医院药品管理,实现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标(赵海泉,2012)。
二、当前医院药品管理中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药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用性差,缺乏可操作性
由于医院主观上对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也没有结合本院药库、药房的业务特点,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执行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内部会计控制在药品管理中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有的医院简单地以一般性的药品管理制度和财经法规来替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或直接生搬其他兄弟医院的药品内控制度,忽视了本院药品管理的具体情况,这样建立起来的内控制度与本院药品管理相互割裂、互不衔接、缺乏可操作性,所能发挥的堵塞漏洞、防范舞弊、规避财务风险的作用十分有限。
(二)药品采购预算控制弱化
药品采购预算控制是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中的核心。医院预算控制随着预算改革的推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药品采购预算仍相对较弱,科学性和计划性不强。采购中心与药库、药房、临床科室、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这也就意味着药品采购预算没有科学合理的依据,采购的随意性就比较大,采购品种、采购数量、采购成本等就得不到合理的控制,采购预算调整时有出现,缺少对药品需求、药品库存、药品临床使用情况的分析和预测,达不到“定额管理,定量供应”的控制要求,削弱了药品采购预算的约束控制能力。
(三)药品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医院药品会计人员是药库、药房与财务部门的联系纽带,对药品核算和监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的医院并没有在药房设立单独的会计岗位,药品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仅仅局限于会计核算上,普遍缺乏医疗药品知识,对药品的名称、性状、价格、有效期以及功效性能等不甚了解,起不到对药品管理、监督和会计控制的作用。有的甚至对其所处的药品会计岗位的职责内容都不是很清楚,对药品购、销、存等相关票据审核不严,会计核算不合规、不合法,随意使用药品会计科目等,使得药品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药品管理相关岗位分工控制不到位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是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由于医院编制有限,人员较为紧张,药品管理相关岗位分工控制不到位,普遍存在不合理兼岗现象。例如:药品采购人员兼任药品预算编制工作,药品会计兼任批准付款工作,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兼任询价比价、药品在库管理工作等等,这些都是明显违反法规、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相违背的,极易产生暗箱操作、营私舞弊等不法行为,造成药品管理内控上的漏洞。
(五)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差、更新迟滞
由于药品管理的信息化,药品相关业务记录都被保存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这一变化给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带来了安全隐患。一旦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用户权限设置不合理,药品相关数据就有可能被权限之外的人员修改,而且数据的修改难以被察觉。医院没有将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维护、操作纳入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忽视了系统内部各权限之间、系统维护和使用之间的不相容关系,从而造成药品会计信息的安全隐患。另外,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人员只会使用系统中的固定程序,无法对系统维护和操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系统设计和使用中出现的问题难以提出建设性意见,导致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更新迟滞。
(六)财务和药品业务流程脱节
财务部门平时对药品管理只起到会计核算和付款的作用,对药品采购预算、药品验收入库、药品库存管理、药品领用等日常工作参与较少,对药品业务的具体流程不甚了解,导致财务和药品管理流程中各业务的办理相脱节,从而也无法对药品管理相关部门实施必要的内部监督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七)缺乏药品管理内控监督考核机制
医院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落实,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监督和内控评价体系,发挥审计部门的审计职能。但有些医院的内审机构与财务部门平行,依附于医院领导层,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在审计内容上,对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评价和建议涉及的不多,无法起到监督药品资金使用、发现药品管理内控缺陷的作用。同时,医院重药品实物管理,轻内部会计控制,缺乏考核与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挂钩的监督机制。
三、加强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及改进 建议
(一)构建有效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1.加强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建设
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药品业务流程控制的运行和实施。药品相关部门应根据自身情况加强道德规范的建设,形成规章制度,明确其行为的道德标准、利益冲突的处理方式,不仅要对职工工作纪律、精神规范、组织管理、违反行为准则的处理办法作出明文规定,还要将诱发职工不道德行为、不诚实的动机降到最低。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所构成的内控环境不但有助于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执行,还能弥补一些环节因成本因素而未能建立内控制度的不足。
2.处理好内控环境中“人”与“制度”的关系
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是不断发现漏洞、堵塞漏洞的循环过程,也是“人”与“制度”不断协调、不断平衡的过程。随着医院药品业务流程的日趋复杂,“人”与“制度”的互动关系也愈显重要,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对药品管理内控效率的提高、目标的实现及作用的发挥起着事半功倍的效用。
(二)增强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适应能力
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是根据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来具体执行的,药品业务活动的不断变化势必会对内部会计控制提出新的要求。例如:随着医院信息技术的发展,药品会计核算的程序和方法都较之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内部会计控制环节、岗位人员、设计原则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药品会计业务记录控制在手工环境下,主要通过职责分离来进行安全控制。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医院将药品业务记录数据都存储于药品信息管理系统中,并对系统程序和硬件设备进行安全保护控制。运用信息系统存储扩大了药品管理内控的范围,包括对业务会计数据记录的访问控制、数据存储介质的安全控制等。药品管理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有的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已不在适应新增的控制内容,从而影响了内控的有效性。因此,为了适应药品业务活动的变化,医院应不断调整和完善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以增强其适应能力(林万祥等,2009)。
(三)药品采购预算控制
1.建立药品采购预算执行分析制度
采购中心应建立采购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定期与财务处共同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月度或季度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采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找出药品实际支出数与预算数之间的差异,包括有利的和不利的,重点对差异的原因认真分析,并提出有效改进措施,确保药品采购预算分析及时、科学、合理,保证预算有效执行,为提高药品资金使用率、改进和优化药品预算控制流程提供支持。
2.建立预算考核制度
为了较好地发挥药品采购预算控制的作用,还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建立预算考核制度,坚持预算控制与考核控制相结合,落实奖惩措施,防止预算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控制力。通过收集预算考核的反馈信息和相应的调整控制,随时发现并纠正药品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的偏差,实现采购预算的事前和事中控制。
(四)药品业务活动控制
为保证药品的安全完整,应对药品入库、出库和库存严格控制,不断完善药品保管制度、人员牵制控制制度和限制接触控制制度。一是药品入库时,验收人员要对入库药品及时登记数量、金额明细账,便于与药品会计的明细账核对。药品采购人员不得兼任药品验收人员,药品保管人员不得兼任药品会计人员,严格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二是药库药品发出时,严格贯彻“先进先出”、“近期先出”、“易变先出”、“按批号出库”的原则,登记好生产批号、有效期限及出库日期,变质和过期药品严禁发出。药库与药房应定核对药品账目,保证月末时药库药品发出明细账与药房药品领用明细账相符。三是要定期对库存药品进行盘点清查,建立健全药品毁损、失效、偷盗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控制制度,由分管院长、财务处、审计部门、药库等人员组成清查盘点小组,定期对药品进行现场实物盘点。对于药品种类繁多的医院,可以运用ABC法进行盘点核对工作,即将库存中全部药品进行ABC分类:A类药品的品种数量少且占用资金巨大,此类药品管理不善将会给医院带来极大的损失,应每月盘点一次;B类药品的品种数量较多,占用资金较多,每季度盘点一次;C类药品则品种数量繁多,占用资金较少,每半年盘点一次即可。对A、B、C三类药品分别确定不同的盘点误差率,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的将纳入医院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范围,及时查找原因。这样既能保证重点又能照顾一般,便于医院经济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具体盘点流程控制如图1。
(五)重视药品管理内控信息的传递与沟通
医院应建立起网络化的信息交流平台,确保信息获取及时、处理正确、利用高效,保证医院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沟通渠道畅通,促进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运行。通过建立必要的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使采购中心人员、药品保管人员、药房发药人员、财务处门急诊收费人员、住出院结算人员、药品会计人员、财务会计人员、临床科室相关护士人员等药品管理相关部门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清楚自身在内部会计控制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扮演的角色,理解自己所负责的工作与其他相关部门人员工作之间的联系,在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时,把所了解的重要信息及时向上级传递和沟通,为药品管理者提供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建议(黄国成、张玲,2010)。
(六)加强药品信息管理系统控制
将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维护、使用等活动都纳入到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重视它们之间和系统内部各职务之间的不相容关系。通过对系统使用人员权限分配和使用控制,确定相关人员对所需药品会计数据的访问权限,实现相互牵制,确保药品会计信息输入、输出、处理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应加强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安全性的控制,有效防止来自病毒感染、计算机黑客、硬件失灵等风险,维护系统正常运行。与此同时,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要跟上医院环境的变化,不断满足医院需求,例如:新《医院会计制度》中药品会计核算较之旧制度有了较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更新,不仅要与规范的药品管理流程相适应,还要与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会计核算准则相适应,保持药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七)加强药品会计核算分析控制
1.采取数量金额双重核算
对药品在医院流转的各个环节实行数量金额双重核算,既能反映和控制药品的进价,又能反映和控制药品的数量,还能够及时发现药品缺溢状况,并对缺溢药品的具体名称、数量和价格了如指掌,充分发挥会计控制的监督职能。同时采用实物和货币两种方式对药品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有利于实现账账之间、账实之间相互衔接、相互控制。按照药品的品名、规格等设置数量金额明细账,便于医院统计药品的年销售额、分析药品库存规律、合理与采购环节对接,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药品库存结构,降低购入成本。
2.注重药品各项财务指标分析
医院应注重加强药品财务指标分析,编制药品动态分析表,定期对各项衡量药品的财务指标进行核算分析。通过对药品平均库存、药品资金周转率、药品盈亏率、药品损耗率等指标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为医院管理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新《医院会计制度》实行后,在结转药品成本时要加强与药品收入的配比分析,使药品收入和药品成本在医院经济活动中的比重趋于合理,确保医院健康发展(魏钦海、潘小亮,2011)。
3.药品相关单据管理控制
医院应加强药品相关单据的管理控制,要求药品供货商的发票随货到,药品发票与随货同行单一同作为药品会计和财务会计账务处理的依据。若出现货到发票未到的情况,可对药品进行暂估入库,待发票到后再以发票价格入库,将暂估金额冲销,这样可有效避免发票未到的药品还未做入库账就被领用,导致药品入库、出库账目不匹配的情况。
4.药品会计信息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药品会计信息的质量,医院要对药品所有业务活动准确、及时、完整、系统的予以反映并进行监督。通过对药品业务的收付记账控制、日常会计处理控制、明细账簿控制、盘盈盘亏处理控制等手段,确认、记录、汇总、分析和报告药品相关业务,确保药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5.加强药品账务核对控制。
药品会计人员每月末编制药库药品进销存报表、药房药品进销存汇总表、药品未付款统计表、全院科室领用药品汇总单,报财务处,财务会计根据报表数据进行账务处理,及时与药库、药房的明细账及实物进行核对,定期对账,实地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八)药品内部会计控制风险评估防范
医院在识别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风险时,应关注药品内控相关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药品活动业务流程、药品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和使用、药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等因素,持续并反复对药品管理内控风险变化相关的信息进行识别、评估和分析。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综合运用风险回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风险承受的方法对药品管理内控中的各种风险进行全面控制和防范,及时调整应对风险的策略。
(九)强化药品管理内部监督与内部会计控制 评价
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一方面,在药房设立专职的药品会计人员,实行业务上归财务处管理,人事上由药剂科领导的双重管理模式,加强财务处与药剂科之间的相互牵制、相互监督。另一方面,要明确审计部门与药品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对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进行内部监督时,应对药品入库、药品领用等日常业务流程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常规的、动态的日常监督,对内控中的关键控制环节,如药品采购、药品盘点等进行专项监督,尤其是对关键岗位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监督检查。通过对内控的运行情况实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监控,及时发现内控中的不足,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不断完善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其有效性。
医院除了强化药品管理内部监督外,还应不断地对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的运行质量进行评估,对内控设计和内控行为进行评价。仅仅靠药品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自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是不够的,日常工作中会因部分低素质人员的舞弊行为导致内控失效。因此,必须对药品相关部门及相关人员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情况进行评价,促使医院管理层对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充分重视,促使内部会计控制根据药品内外环境变化不断被完善,促进药品相关管理部门之间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药品接近限制、药品账实相符等控制环节的配合与协作(黄国成、张玲,2010)。
总之,药品管理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不断完善、动态调整的过程,医院应根据内控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内部会计控制的程序、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药库、药房、财务处、采购中心、临床科室等相关科室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监督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预防控制为主,把问题尽可能消灭在萌芽时期。对于药品管理内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要给予特别关注,进行重点控制。这样才能达到维护药品安全,确保药品质量,合理控制库存,提高药品占用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不断向药品管理最优化和医院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高等职业院教育的快速发展,畜牧兽医实验室承担的教学及科研任务不断增加,药品种类增加,数量增多,管理难度加大,本文对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就解决这些问题从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
我院畜牧兽医系有5个专业,包括动物医学、畜牧兽医、宠物养护、兽医医药和实验动物。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断加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教学都在60%以上,除少部分(约10%)实践课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外,其余实践教学都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承担了所有实践教学任务的50%左右,学生和教师在实验室每天都要使用各种药品,其中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化学药品;有动物手术的麻醉药品;有疫病诊断的生物试剂盒等。药品种类的多样化,管理难度较大,笔者在畜牧兽医实验室工作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就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实验室药品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药品存放分散。畜牧兽医专业经历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办学水平评估”及“国家级示范校重点专业建设”,新建了“胚胎移植中心”、“种禽繁育中心”和“宠物训养中心”三个校内实训基地,扩建了“动物医院”和“兽药生产与检测中心”两个校内实训基地,加上原本有动物药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检测、动物疾病诊疗、动物手术、兽药检测等十五个实验室,便于教师进行实验,各实训基地及实验室都配备了药品,导致药品分散,达不到药品的共享,时间久了存在大量过期药品,尤其化学试剂过期的数量比较多。
2.教师的实验药品采购计划与开设的实验项目存在差异。学院耗材管理办公室要求,在每学期的期末上报下学期实验耗材计划(包括实验药品计划),教师虽然有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书,但是通常还没有做出实验、实习及综合实训的教学计划,就报了实验耗材计划,这样就会造成耗材与实验内容不相符合,作为耗材一部分的药品也不例外,存在差异,导致药品多余或不足。
3.药品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药品是搞好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证。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支撑,必然在药品的采购、保管、使用等方面出现问题。除常规的药品管理制度之外,要完善特殊药品(麻醉药、毒性药品、生物制剂)的管理制度。
二、提高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建立药品申请、审核、审批制度。教师根据实验、实习和综合实训计划,制订药品采购计划,由实验管理人员审核并统计,在清点库存药品的基础上,取消库存药品中的申购药品,综合考虑药品使用情况,适当的补充药品,进一步完善申报计划并签字。然后经系部主任审批签字,交学院中心实验室耗材管理办公室,根据学院经费情况审批并采购。药品申购只有层层把关,才能防止重复购买带来的过期浪费。
2.建立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建立药品分类及保存管理制度,降低损耗,防止事故发生非常必要。实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药品试剂的性质、分类与存放保管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实施分类摆放好药品。畜牧兽医实验室药品有以下几类:(1)化学药品:化学试剂按无机物、有机物分类存放;无机物按酸、碱、盐;盐类中按金属活泼性顺序分类存放;不同性质的药品要分类摆放,氧化性和还原性强的物质就不能放在一起,一旦发生事故就会产生爆炸。如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就要离还原性材料远一些;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也不能放在一起,因为他们混合后会放出大量的热,也会产生危险;容易自燃、或者受撞击能爆炸的材料要单独放置,离其它材料远一些;易挥发的材料需放置在通风柜里,最好不要放在密闭的地方;有毒、有害的物品需要做出明显的标记。最后,在药品柜上的位置,标出药品名称,并且在记录本上写药品的数量。(2)兽用药品:根据畜牧兽医实验室常用药品类型,本着便于保存和使用方便的原则,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注射剂、片剂、散剂、溶液剂。注射剂种类多、数量大,按药理作用分为:抗菌药、神经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泌尿生殖系统用药、呼吸系统用药和消化系统用药等几类。分柜或分层摆放这些药品。(3)生物制剂:根据试剂要求存放,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4)特殊药品:畜牧兽医实验室的特殊药品主要指麻醉药(如陆眠醒、舒泰、巴比妥类、静松灵等)和有毒化学试剂(如亚硝酸盐、丙酮、有机磷类),依照《药品管理法》,对这些药品实行特殊管理。①采购应做好年度计划,按规定逐级申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到指定兽药公司采购。②入库应按最小单位包装逐支逐瓶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③药品存放在加锁的铁柜内,专人负责保管和领取。④药品仅限本系兽医实验和科研使用,不得转让、借出或移作它用,严格按规定控制使用范围和用量,实行领用经申请、审批、双人登记签字的制度。未使用完及时归还库房登记入库。
3.建立生物制品低温保藏领取制度。畜牧兽医实验室生物制品主要有:疫苗、诊断抗原及阳性血清、疾病诊断液及生化试剂盒,具有价格贵、运输、保存条件要求严格等特点,采取集中保存专人管理的有效措施。药品入库时,至少有两名人员参与,做到账物相符,使用时认真填写领取登记表并签上姓名日期,表示经手认可。有两点建议:一是后勤部门保证实验室冷藏设备的正常供电,如有特殊情况要提前通知。二是实验管理人员应该经常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及时关掉电源停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想办法妥善保存好生物制品。
4.建立药品定期核查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药品的库存清点制度,对库存试剂必须定期检查,发现有变质或有异常现象要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贮存条件和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领导处理。发现试剂瓶上的标签掉落或将要模糊时立即贴好标签,无标签或标签无法辨认的试剂都要当成危险物品重新鉴别后小心处理,不可随便乱扔,以免引起严重后果。兽用药品及生物制品要重点核查有效期。
5.建立完善的药品报废销毁制度。原则上失效、过期、破损的特殊药品每年报废一次。对于兽用失效、过期药品,如注射剂、片剂、散剂、酊剂等,可以暂不处理,特别是过期药品出现变色、沉淀、分层、析出等变化时,可放在展示柜内,供学生在药理课上作为识别过期药品的样品。
6.实行药品计算机管理。实验管理人员将实验室各类药品的规格、数量、有效期及具体柜号输入计算机,实行计算机管理,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实行全院范围内联网的管理模式。定期更新网上资料,有利于相关系部及中心实验室及时解药品情况,在审核采购计划时作为重要依据,控制了药品重复购置带来的过期报废损失。帮助使用者在网上快捷查找所需药品,极大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三、结束语
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及实验室管理工作需要相关领导关心和重视,需要一整套完整科学管理制度,并能执行到位。实验管理人员要掌握科学管理知识,全身心投入到实验室工作中,学院应该经常组织安排实验管理人员到相关学校参观学习,吸取别人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坚强的保障。
摘要:目的:探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方法:对我院各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各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经过实施有效的对应策略后,较前明显好转,并有效的控制了常见问题的发生率,降低了用药风险。
结论:有效的应对策略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常见问题的发生率,降低了用药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病区备用药品管理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药品是种特殊的商品,质量的优劣、疗效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安全用药作为护理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近年来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对于护理管理者来说,规范病区的备用药品管理,是护理安全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保证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控制药品成本,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对我院各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现有效的应对策略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常见问题的发生率,降低了用药风险,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神经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感染科、骨科、普外科、脑外科、肿瘤外科各病区进行备用药品管理情况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对应策略,并运用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进行药品管理。
2常见问题
2.1药品的有效期。病区常备药品在补充过程中出现不同生产批号及有效期的同种药品混放,个别病区的抢救车半年甚至一年都不会遇到急救病人,药品滞留时间较长,而护士每天填写药品交接本只是惯性操作;还有病区年轻护士没养成整理药柜的习惯,从住院药房领回的药品直接放在药柜的表面,为了取药、用药方便快捷,往往不能按“先出先进,近期先用”的原则用药,而是直接从药柜的表面拿起;易造成药品过期,从而影响用药的安全性。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未标明有效期或更改有效期的,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按劣药论处[1]。
2.2药品的错误存放。药房发放的普通针剂通常没有包装盒,尤其是常用的口服药和针剂,不同批号药品没有分开包装和标志,且各病区通常使用小药柜存放,备用药品更是都放在一起,没有按药品分类存放。还有护士在配置完药品,整理治疗桌上的散装药品时,随手将不同批号的剩余药品放在同一药盒内,而未单独注明药品的批号和效期。而且存在药品与药柜上标签不符的情况或同种药品不同剂量混放现象,导致护士用错药或因取药不准确而延误抢救,从而导致差错或事故的发生;片剂在不断补充的过程中,出现不同规格、不同剂量、不同颜色的药品混装在同一药瓶中,使护士产生用药疑惑或取药不准确现象。
2.3药品的分类。检查的各病区中,大部分备用药柜虽然贴有标签,但是药品管理者未能按每种药品的种类分开存放,如降糖药与抗生素未明显分开存放,大都放在同一区内。而未根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原则,依其品种、规格、适应症、剂量及给药途径等的不同,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并作出相应的管理规定。目前正在进行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其核心是加强处方药的管理,规范非处方药的管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切实保证人民用药的安全有效。
2.4药品的保管方法。①日常工作中未按照说明书上的储存条件保存药品,但值班护士往往不注意,不能按照储存条件保存。②一般药品储存于室温,并避光、干燥、低温、阴凉、密闭状态下保存,如指明“阴凉处”是指不超过20℃;“阴暗处”是指遮光并温度不超过20℃;冷处是指2—10℃。而值班护士不能按规定执行[2]。③在保管时,未能放在相对固定容易拿到的地方,内服药与外用药未分开存放。④药物作用不同、外包装易混淆的药品未在包装上标注清楚,以免误用药品。⑤外科备用换药用品未密闭保存,以避免液体挥发,药品失效。⑥需冰箱冷藏的药品,如常用的各种规格的胰岛素注射液,未注意储存温度,而使药品失效。⑦一些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由于经验不足,每次取药后,不注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不能做到近效期的先服用,并未查看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或变质失效,淘汰过期药品。
3应对策略
①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尤其是专管护士的药品安全管理意识,同时要求病区护士长加大监管力度。制定严格的交接制度、建立合理贮存基数,专人定位定数、专瓶上锁管理,实行班班交接,确保账物相符,钥匙随身携带。②检查结果与科室质量考核、病区护士长职务津贴密切挂钩。③严格执行“三专一检”制度[3],即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册管理,定期检查。做到先进先出,用旧储新的原则。④对于部分不用或少用的临床药品,予以撤销或精简药品品种,药品品种宜控制在50种左右[4]。⑤指导药品保管方法,尤其是对年轻护士的指导十分必要。散装口服药品应置于密封较好的磨口玻璃瓶中,避光药品要有标志,置于棕色容器内。注射剂应采用药品原包装盛放,散装针剂入盒时均要查对批号、有效期是否相同,并重新标注。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应置于冰箱。⑥规范医嘱行为,建立数据控制程序,药品医嘱每天发送,住院药房对口服药进行分零发放,尽量减少病区药品库存数量。专管护士对于每天出入药品做到心中有数,账物相符。⑦加快药柜药品流通,不要因为应付检查而刻意不用药柜药品,所储存的药品应在不断应用中得到更新,确保药品质量。
4结果
各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经过实施有效的对应策略后,较前明显好转,并有效的控制了常见问题的发生率,降低了用药风险。
5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更加注意。医院病区内备用药品的安全使用,作为护理安全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更加备受人们关注。本文通过对我院各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现有效的应对策略在病区备用药品管理中能够有效的减少常见问题的发生率,降低了用药风险,效果满意。
摘要:药品管理工作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强医院药品管理,可提高医院药品规范化管理水平,进而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下面本人就药品的采购管理创新、新药的引进管理创新、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和发药的创新、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及药品效期与库存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以全面提升医院药品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药品管理;采购;新药引进;处方调配;药品效期;库存管理
药品管理工作是医院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广大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抓好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是医院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现代医疗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完善,医院药房的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医院药品管理必须创新。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如何加强医院药品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
1 医院药剂科数字化管理的药品流程模式
医院信息系统(HIS)目前已基本普及到各家医院,它的出现使药品物流和核算有了极大的改进。不但减少了人工统计发药量和经济核算中的错误,还大大节省了人力资源。为明确和理顺药品的领发关系,应本着“物归其流”便于收发和核算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药库、药房设置和职能以及各药房取药的具体方法,确定合理的药品流程。
2 医院药品采购管理的改进
在医院药品管理中,药品采购活动对医院经营活动的质量的影响是很显著的。采购管理的水平高低直接对医院的成本和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1)采购环境: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中,采购工作一般由医院药品采购领导小组领导和监督,由药剂科药品采购人员具体负责。医院药事会协调医院计划合理用药和加强药品的科学管理。医院药品采购采用招标采购的国家政策。
(2)采购循环:医院药房的药品采购循环过程中有2个中心问题,即何时采购和每次的采购量。每次采购量可以通过基本经济定货批量(EOQ)模型来解决。EOQ模型在比较不同订货批量的年度总成本的基础上,按照成本的最小值估计出最优订货批量。
(3)准时采购:准时制采购是为适应准时制生产制(JIT)而提出的新的采购理念,在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准时生产制是指这样的一种系统:生产过程中的零配件运动时间与供应商的交货时间经过仔细的安排在生产作业的每一步,下一批零配件刚刚加工完之前到达。这样就不会存在等候加工的零配件和等候的空闲工人及设备。
(4)招标采购:招标采购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它可以实现市场化运作,发挥市场调节价格的优越性。联合招标是方向之一,几家业务方向相近的大型医院联合招标,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价格谈判能力。
3 医院新药的引进管理
对新药的药学、临床疗效等内容进行科学评估;建立健全新药引进的相关组织;制定详细的新药申请制度和新药评审制度;制定新药引进后的跟踪调查制度,可以使医院的新药引进工作更加透明化、科学化,并防止新药引进中的不正之风。
3.1 建立健全与新药引进相关的组织
(1)药事会的组成:根据《暂行规定》第6条:三级医院的药事委员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行政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因此,医院一般应成立由药剂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医务部等科室的主任或副主任及有关临床专家、主管医疗的副院长组成的药事会。
(2)药剂科成立技术组并制定相应的制度:药剂科是医院引进新药的具体操作部门,由对药品熟悉的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及高年资的主管药师组成相应的技术组。技术组成员每周定期轮流接待医药企业的药品宣传员,按照新药申请制度的要求接受新药申请资料,定期开会集体讨论,对每个药品进行药学评价后,将与临床相关的资料及药学评价结果交给相关临床科室主任征求意见,在每季度召开药事会前将各新药的资料汇总,交药事会讨论决定。
3.2 制定新药申请制度
新药申请制度可以包括下列内容:①医药企业新药宣传员在每周规定的时间向药剂科技术组递交新药资料;②技术组对递交的新药资料进行初审,接受合格资料,进行登记并当场发给《新药申请表》;③新药宣传员应认真填写《新药申请表》,内容除一般药品信息外,还应包括药品分类、医保住处储藏条件、严重和常见的不良反应;④对临床科室申请引进新药,技术组应积极配合,收集所需的资料,由技术组填写《新药申请表》并注明申请科室。
3.3 制定新药评审制度
新药评审实行药剂科技术组、临床专家、药事会三级评审制,包括以下内容:①技术组填写《新药申请技术组意见表》,内容包括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查同类药品或作用相似药品的情况(含品种、临床疗效、用量),查询国内外该药品的资料,与已有同类或作用相似品种进行临床的疗效和日均费用等作比较,论证该药品的引进对临床药物治疗有无重大意义;②由技术组将与临床有关的资料及《新药申请技术组意见表》送到与新药相关的临床科室主任处,由其组织该科医师讨论是否引进,并填写《新药引进临床意见表》,说明引进与否的理由;③技术组定期回收《新药引进临床意见表》,结合临床意见集体讨论,将申请的新药分为技术组与临床均同意引进的品种,技术组与临床均不同意引进的品种,待讨论的品种(技术组与临床意见不同)三类;④药事会每季召开一次会议,到会人数必须达到药事会总人数的2/3才能形成决议。每位药事会委员以无记名方式对申请引进的新药作出表决,对得票数超过与会人数一半的新药予以批准引进。
3.4 制定新药引进后的跟踪调查制度
经药事会同意引进的新药由主管院长签字,交药剂科采购。新药临床使用后由技术组到相关临床科室调查新药的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若需终止该新药的引进或淘汰其他同类品种,由技术组交药事会讨论确定。
4 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和发药的改进——门诊药房后台摆药系统
医院门诊药房的处方调配和发药,目前全国各家医院大都还沿用传统的发药方式——收方、审方、调配、发药。此种发药方式存在不少问题,如患者在发药窗口排队、拥挤的现象,发药缺少核对的问题,患者取药中间环节较多的问题等。采用医院门诊后台摆药系统,克服了传统收方发药的弊端,基本杜绝了发药差错,发药方法科学,减少了中间环节,方便了患者。
(1)门诊药房后台摆药系统的运作过程:来院就诊的患者挂号取卡后,凭卡至所需看病科室就诊,医生诊断后开出电脑处方,患者刷卡付费后,拿着发票和有医生签名的纸质处方到门诊药房候药厅坐等取药即可。患者在收费处付费后,医生的电子处方即刻传至门诊药房后台打印出处方。
(2)门诊药房后台摆药系统的优点:门诊药房后台摆药系统使患者不需在取药窗口拥挤排队和盲目等候,刷卡付费后坐等取药即可。对于药师来说,发药不必面对众多患者拥挤催促的压力,还可以与患者面对面轻松交流,提高了药学服务水平。再者,通过前、后台药师2次发药核对,基本杜绝了发药的差错,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5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是应用生物洁静技术和药物专业技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静脉药物配置的一种服务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师的指导下,以配置区的层流台或生物安全柜为操作平台,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静脉输液的混合配置,为患者提供符合静脉输注质量要求的输液。
6 分离式药品效期与库存管理
药品效期管理一直是困扰药学人员的难题,随着计算机在药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在计算机药品管理系统中设计了效期管理功能,试图通过计算机解决药品效期管理的问题,但效果不满意。如果做不到按指定效期发药,就会出现实际库存药品的效期与计算机账上的药品效期不一致,导致计算机管理失败。如果效期管理与实际库存管理分离,避开实物效期与账面效期不符的障碍,通过设置报警时间,根据药品入库时录入的效期记录报警,并打印药品报警单,管理人员根据报警单检查实物处理报警信息,就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强大的存储、记忆功能进行药品效期管理。
6.1 设计原理和操作过程
分离式药品效期与库存管理功能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流程见图1。
6.2 实施步骤
(1)药品入库时输入效期:药库药品计算机入库时按药品有效期规范录入药品效期。药房药品入库时的效期信息处理包括两种:一种是通过网络请领确认入库,存储药品效期记录;另一种是在药品清点入库时按实物一一登记药品效期,手工输入并追加到系统效期信息库里。
(2)药品出库时不带效期:药品在发出减库时,计算机不提示效期,发药人在发药时也不用考虑药品的效期,使效期管理与库存管理分离。
(3)设置报警时间维护功能:报警时间是药品效期管理的唯一重要参数,可视实际工作情况以及药品品种数和存储量的多少而定。一般可设置为提前3、6个月或1年报警。药库效期设置应比药房时间长,多在1年以上。
(4)报警功能:在每天开机输入操作员密码后、进行具体操作之前,计算机首先以当时系统日期加所设置的报警时间(如3、6个月或1年)为基准,与效期纪录库中的日期数据进行排序比较,凡小于基准日期的药品纪录信息都被显示并打印出来,调剂人员按照报警药品信息逐一检查报警线内药品是否已经用完,如尚未用完应尽快使用或联系调拨等,如已经用完可将此信息删除,则该信息不再报警。
6.3 功能设计的优点
分离式效期与库存管理的功能设计具有可实施和高效率的优点。
(1)可实施:目前多数医院药房药品存放采取开放药架,一种药品存放在一起,便于集中检查有无近效期药品,加之药品效期与库存管理分离,故药品在进入效期报警线以前可以任意发放,以降低劳动强度。
(2)高效率:按照以外往的设计流程,每发一笔药都要依据计算机程序所指定的效期核对发药,这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难做到的。久而久之,实物效期与计算机中库存效期混乱失控,导致近效期的药品得不到准确提示而失效。效期与库存管理分离的管理模式,只要每天打印出报警清单,根据报警清单检查报警线内的药品是否已经用完即可,既省时又可靠。
7 结束语
总之,如何加强医院药品的科学管理,提高药品质量,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目前医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作为药品管理人员应该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从各个角度出发,加强对药品的管理,创新管理模式、革新管理手段,为病人带来高质量的药学服务。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学府投毒事件频发,我们在为那些无辜的受害人感到痛惜的同时更应该深刻反思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现状,从源头上控制药物流向,优化管理实验室药品成为每个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实验室由于与企业生产联系紧密,检测任务繁重,故其化学药品及试剂溶液呈现出品种多,数量大的特点,化学药品大多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危险性,因此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化学药品管理体系,不仅是保证分析数据质量的需要,也是确保安全的需要。
关键词:实验室; 化学试剂;药品;管理
前言
目前,各种企业按产品准入制度的要求,都需要建立实验室, 实验室中常用化学试剂管理的好坏,对实验的准确度及成功与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而关系到化验工作的质量,因此加强化学试剂管理工作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现就我们具体的工作实践,谈谈化学试剂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与体会。
1、试剂或药品管理工作中试剂或药品的正确、安全存放
化学试剂或药品的存放是化学实验管理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从宏观上来说,化学药品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等分类放置、分离存放。易挥发的试剂或药品用蜡密封,易燃烧的试剂或药品进行特殊保管,剧毒试剂或药品,例如,液溴极易挥发、毒性又大、刺激性又强、对人体伤害很大,污染严重,保存时,可用磨口瓶盖严,再用两三层密封性能好的塑料薄膜,包裹起来,然后,再用橡皮筋在瓶颈处扎紧,用蜡封好在专柜存放,再放在专柜里保存,并且定期进行检查。从微观上考虑,对易氧化用量少的化学药品一般盛放在 30ml 的滴瓶或者细口瓶里,如CH3CHO;对见光易分解的化学药品应盛放在棕色试剂瓶里,如 AgNO3溶液、NaI 溶液、KI 溶液;对于用量大的化学药品一般盛放在 125ml 的试剂瓶里,如稀硫酸、稀盐酸;对于易失效的药品临时要用临时分装,如 Na2O2等。有毒试剂或药品要谨慎操作以防对人体造成伤害和发生火灾,一旦发生对于不同的情况需要有不同的办法来解决。完成所有的这些,都必须要把握化学试剂或药品的性能。
2、试剂或药品管理工作中实验过程产生的废液的有效处理
化学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废气、废渣和废液废气,即“三废”, 一般来说,废渣由于量少,处理起来也相对简单,废气通过专用风道排出。从减小对环境污染角度出发,必须要对废液进行有效地处理。含稀酸和稀碱的废液,当溶液的 PH 值达到 6~8 后,相互中和后就没有污染,可以直接排放下水道;含有有害离子的盐溶液需要经过化学法转化处理后稀释排放;含贵重金属离子的溶液,采用还原法处理后回收,再通过调节 PH 值降低污染程度。比如:含铬化合物可在酸性条件下用亚硫酸铁使 C(Ⅵ)还原为Cr(Ⅲ),然后加入碱液,使其生成 Cr(OH) 3 沉淀,静置分离后,调节溶液 PH 为 6-8 后可直接排放。含砷废液在酸性 (PH =3~4)条件下加入 Na2S 使废液中的砷转化为 AsS 沉淀,静置分离后,溶液 PH为 6~8 后可直接排放。含氰化物废液,由于毒性较强,先加入混合物碱液使废液中的金属离子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后分离,然后调节溶液 PH 为 6~8,加入过量 NaClO 溶液或者漂白粉使 CN - - 氧化分解后排放。含汞、锌、铜、铅、锰等金属离子的废液,在碱性条件下(PH =8~10)下加入 Na2S 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静置分离后,将溶液 PH 为 6~8 后排放;含有有机溶剂的废液进行蒸馏回收或焚烧处理。如乙醇废液的处理,将废液用水浴法恒温加热收 78. 40C 左右的馏分即可。如想得到较纯的乙醇,可将馏出液放入烧瓶中,再加一定量的氧化钙,在水浴上回流 3 - 4 小时,即可得到较高纯度的乙醇。毒害性的废液,采用深埋处理。完成所有的这些,同样需要把握化学试剂或药品的性能。
3、全力以赴让“软件”不软
硬件是生产高质产品的物质基础,但硬件必须通过软件才能发挥作用。在化学实验管理中应把重点放在抓软件建设上。首先,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操作规程,质量、卫生标准等。制定单位的制剂品种的目录和技术规范.制定各工作室岗位责任制度,原料、辅料、包装材料、标签的领发和消耗制度;化学试剂或药品的留样考察制度,卫生学检查制度。设备和仪器保养维修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还应建立各种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严格执行。同时,完善各种记录:如称量配料记录、检验原始记录、各环节质量管理记录等。通过以上手段加强实验过程管理。上述软件的执行对试剂和药品的管理工作能起到严格的监督作用。
4、重视人才培养、加强技术力量
在试剂药品管理体系中,具备了硬件,要执行软件,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应确定一名既有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责任心、熟悉各种试剂和药品的性质、具有管理能力及消防安全意识的主管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具体工作。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指定一名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药物分析方法、原理及测试技术的药师负责药剂检验工作,使实验达到规范化操作与记录,使试剂管理工作沿着制度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5、注意化学药品的采购、验收及储存、领用、回收
化学药品采购到位后,由药品管理员进行数量的盘点,并组织入库,由药品使用人员按照检验项目要求进行外观及技术验收。验收有任何一项不合格者,由药品管理员联系采购部门退换货处理。化学药品验收合格后,由药品管理员录入《化学药品领用登记表》,并按照不同类别分类存放。常用的少量药品可直接放在实验室里,标识清楚,各检验室负责人负责所用药品的管理,较大量的药品存放在药品库,由药品管理员负责保管。
条件适宜的储藏室是做好化学试剂管理工作的基础。药品储存过程中,药品管理员应定期巡检,检查药品的库存状态及周围环境,确保药品库安全稳定的运行。
化学药品的领用,化学药品需求人员需填写《化学药品领用登记表》,药品管理员核对好名称及数量,准予实验人员领用; 未经验收的药品不得用于正常检验工作。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并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结束后剩余的化学药品及配置的溶液需要妥善处理,一方面可以进行回收、提纯再利用如苯、乙醚、石油醚、丙酮等,可以提高化学药品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另一方面将废液用统一的容器承装,并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放掉。而对于数量巨大尤其是承装剧毒或易制毒化学药品的空瓶,因为会有化学药品的残留,所以不可随意丢弃应当统一堆放管理,并由实验室专门人员定期回收交专业机构处理,以免污染环境及对他人健康和社会安全造成威胁。
结语
通过系统、科学、高效的化学药品管理,以满意的服务促进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落实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归属,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药品给实验室管理带来的安全隐患,保证化学试剂的质和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化验工作的误差,提高其实验的准确性,保证实验室安全稳定的运行。
一、引言
1992年,美国会计总署了关于内部控制的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认为内部控制涵盖三个目标和五个组成要素,即内控的目标在于是否能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否能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及效果、是否能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等,具体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个组成要素。此后,美国又颁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4年,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将COSO报告的五个组成要素扩展到八个,被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为内部控制最新最科学的理论成果。
为了规范我国各级企业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也为我国事业单位存货管理提供借鉴,2008年至2010年,我国先后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简称“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是指医院在药品请购、购进、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及使用等药品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规范、措施及制度。我国颁布了《药品管理法》,2011年先后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为我国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奠定了法律基础。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方面进行研究。COSO报告主要从经营目标的实现、报表的可靠性、法律法规的遵循三方面考察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Kinney认为有效的内部控制本质上在于对企业的各级信息进行管理,从而支持企业的管理决策,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2)从控制环境是否对内控产生影响进行研究。KPMG的《内部控制:实务指南》认为,内部控制系统会随着外界各种环境变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包括制度设计是否有效及执行是否有效两个方面,持续监督能保证内控的有效性。
(3)从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评估和测量方面进行研究。国际审计机构组织认为如果内部控制符合适时适量标准、成本效益标准、功能设计的一贯性标准,则认为其有效。Dr. David Brewer及William List把传统内部控制分成七个层次,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用时间度量来测定其是否有效。Michael Ramos以实体内部控制的目标为横轴,以内控的可靠性水平为纵轴,利用二维评价法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国内文献 我国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基本规范》颁布前,我国学者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在《基本规范》颁布后,逐步利用各种模型进行定量研究。学者骆良彬、王河流基于COSO报告,利用层次分析和模糊数学的理论对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设计各级指标进行测评。华娟参照ERM框架将内控要素扩展至八要素进行定量研究。韩传模、汪士果基于风险导向,借鉴三维结构,解析并模糊综合评价了整个企业的内控系统。杨洁构建了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用以测评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及有效性程度。
总之,国内外研究主要针对整个内控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操作性有待商榷,鲜有对企业具体环节及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鉴于此,本文参照我国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及《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定性分析构建对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判断的总框架, 再构建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判断,试图评价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 研究设计
(一)理论依据 本文利用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及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将分析目标按层次结构进行分解,综合判断确定内控各组成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建立评价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各级指标及定量化模型。文章基于国际公认的COSO报告、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及《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文件,从药品管理内控的建立及执行有效性来设计内控质量评价体系,考虑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设计涵盖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及问责制的28个主要指标。评价总目标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将影响因素分解成三级,目标层、准则层及具体因素层,梳理出评价中小医院药品管理环节内控有效性的总思路,见图1。
(二)样本选取 本文依照卫生部颁布的中国现行《医院分级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广东省21个地市涉及多种所有制性质的挂牌为三级乙等以下的医院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以实地调研为主,对随机抽中的127家中小医院进行调查,调查样本基本覆盖了广东省21个地市的三级乙等以下医院,剔除数据不全及不符合调查要求的样本问卷,共选取有效数据114份,有效率为89.8%。
(三)变量定义 根据图1的评价思路,设计药品管理内控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模型构建 基于以上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构建指标权重,建立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模型。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设H为一级指标,即目标层,即问题分析的总目标——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Xi为二级指标(i取1到6),影响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最主要的指标。Xij为影响一级指标H的更具体的三级指标,影响X1的指标为X1j(j取1到7);影响X2的指标为X2j(j取1到3);影响X3的指标为X3j(j取1到9);影响X4的指标为X4j(j取1到3);影响X5的指标为X5j(j取1到3);影响X6的指标为X6j(j取1到3)。采用不完全层次结构设定各级指标,因为上层的各因素并非完全支配了下一层的所有因素,或被其影响。
(2)建立指标的评价等级集V,确立权重集W。第一步,建立对评价对象定性描述的评价评语集,本文分五个等级建立评价评语集。第二步,精选熟悉中小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各环节和各流程的专家对指标权重进行评分,需要对专家的意见进行多次反馈,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计算指标权重。求出中小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二级指标层(Xi)相对于一级指标层(H)、三级指标层 (Xij)相对于二级指标层(Xi)及三级指标层(Xij)相对于一级指标层(H)的权重和指标一致性比率CR,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求出各组相对权重的平均值,获取指标的相对权重,构建权重集。
(3)构建模糊评价矩阵评价。建立二级指标Xi的单因素模糊关系R (i取1到6),R为H到V的模糊关系矩阵(评价矩阵),如下所示:
rij表示评价因素Xij的第j个评语,构成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用权重集W左乘评价矩阵R,得到关于二级指标的六个最大隶属度向量F (i取1到6),最后再利用B=W*F(W表示二级指标的权重组,F是二级指标的六个最大隶属度向量F )计算得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
四、实证检验
中小医院承担着重要的国民就医任务,本文对其进行实证考察用以测试所构建的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
首先,选择该领域的专家和教授共5人,运用层次分析法原理进行多次测试,得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见表2)。
其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价,分五个等级建立评价尺度集,即V={ Vl,V2,V3,V4,V5},V1,V2,V3,V4,V5分别对应评语集{非常有效、中等有效、基本有效、中等无效、根本无效}。文章以实地调研为主,对广东省21个地市涉及多种所有制性质的三级乙等以下医院进行调查,发出问卷127份,收回有效问卷124份,统计得出各调查指标的隶属度数据,如表3所示。
运用表2所得权重及表3隶属度数据,采用模糊数学理论建构矩阵综合评判,最终评价结果为H=(0.2233,0.4203,0.3138, 0.0421,0.0004)。广东中小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评最大值为0.4203,表明广东中小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中等有效”,本结果基本符合广东省中小医院药品管理实际情况。主要原因有:一是广东省改革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走在全国前列,为广东中小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奠定了经济基础;二是药品管理内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事管理人才(药品的供应人员、药房工作人员、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等。广东作为经济强省,吸引了全国优秀人才的同时,也促使本地人才素质显著提高,为其药品管理内控奠定了人才基础;三是广东省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现代互联网技术在医院药品管理系统中尤其是关键环节的广泛应用,实现了药品的快捷、高效、智能化管理;四是随着我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的意见》等法规的颁布,为中小医院建立、执行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个法律框架。因此,基于COSO报告的中小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的评价结论与广东中小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可信。
五、结论
药品管理内部控制不健全或执行无效将严重影响到医院的效率,增加医院的风险。本文基于国际公认的COSO报告,以药品管理的业务流程为基础,建立了广东中小医院药品管理各环节和各流程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评指标,为我国各级医院药品管理内控有效性的测评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采用广东省中小医院药品管理的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相关理论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内控评价指标有效。本文所选取的指标也适用于综合测评某地区、不同类型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也可用来具体评价某医院药品管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还可视具体情况对评价指标加以修正,用于其他行业存货管理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摘要】 目的:探析总结目前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改进措施,促进病区药品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本院病区药品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无专人管理、混放、药品数量和标签不清、超过有效期、储备条件不符合规范、失效药品未及时处理等问题成立质控小组,多部门共同协作管理,并评价规范化管理办法实施后的效果。结果:自本院实施规范化管理,病区药品管理中无人管理、混放、药品数量和标签不清、超过有效期、储备条件不符合规范、失效药品未及时等问题发生数明显降低(P
【关键词】 病区; 药品管理; 常见问题; 预防和改进措施; 规范化; 效果
在临床工作中,众多医院为了确保能及时方便地为患者用药,专设有临时药房,根据各病区的专业特征储存一些常用的急救药、精神药物、毒麻药品,在病区药品管理中执行者为护理人员,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由于对药品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管理不严格、管理制度不规范等众多问题导致病区药品管理的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也影响患者用药安全性[1]。由此,为了提高临床药品管理质量以及用药的安全性,预防产生医疗不良事件,本院对病区的药品采用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重点关注医院对病区的药品管理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因病区不同使用的药物也不同,但是主要的药物基本相似,如地塞米松、新斯的明、654-2等,另外病区不同应结合实际配备数量不等的护士管理病区药品,保障管理人员充足,充分实施规范化管理。各科室对药品管理情况由护士长进行抽查,1周/次,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每月对各科室病区药品管理进行抽查,随机选择4个科室,2011年1月-2012年1月为实施前,2012年1月-2013年1月为实施后。为了体现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受限检查记录规范化管理前各科室病区各项管理情况如药品混放、过期等情况,对规范化管理后再次调查记录,针对各科室的特征及其易疏忽方面进行重点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自本院实施规范化管理,病区药品管理中无人管理、混放、药品数量和标签不清、超过有效期、储备条件不符合规范、失效药品未及时等问题发生数明显降低(P
3 讨论
3.1 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1 病区药品无专人管理 目前,药品种类繁多,临床用药量较大,众多医疗机构未有专人管理,对于药品的清领、补给、有效期的监察和统计管理等众多工作未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导致人人不管的现象出现,一旦出现问题,责任不清,事态严重还会影响患者的救治工作。领回的药品仅按照惯例放置,对储存条件特殊的要求也未列入基本的操作规范,进而导致药品管理失当。
3.1.2 数量不清 药品的数量不清,药账的符合度低,在临床实践中,常导致备用药品混乱,存在少药、多药的现象。另外,由于病区所需的药品种类多、数量大,新药不断使用,旧药应用减少或者停用,自行增加或者减少基数药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存在实物和基数不吻合的现象,基数不足,导致对患者抢救不及时、储存过量、药品积压以及处理不及时,导致药品过期报废,浪费资源。在经济管理上也存在众多的漏洞,且会存在安全隐患,诸如化疗药物、精神药物误拿、误用,严重伤害患者,甚至危及生命[2]。
3.1.3 药品混放、包装混杂、标签模糊 病区用药种类繁多,不同药物无包装盒,存放时出现两种及其以上药物于一格中,和标签不符,药品的标签也模糊不清。另外,同一种药物也存在多种剂量,混放于一格内,如阿托品有0.5 mg、1.0 mg两种剂量,口服药柜中存放有外用药如硫酸镁,存在众多的安全隐患。药品的批号、包装混放导致药品的基数多、周转较慢、用药后补充量量大次少,造成批号多、产生相异、包装不一,非原包装的药品混放,误用药品导致不良事件发生。
3.1.4 药品的储存条件不符标准 温度、湿度、光线等众多因素均会影响药品的有效期,如果不按照规范储存极易导致药品的降低其有效期和效价,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出现毒性反应[3]。如果光敏感药品暴露于日光之下,极易激发氧化反应,加速药物的降解过程,促使药物的化学结构改变,变色甚至产生毒性物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的疏忽,未按照规范执行,胰岛素、凝血酶、尿激酶等需要遮光保存的药品在打开包装后裸露于外,未及时避光保存,导致其变色、降解,产生毒性反应。管理人员对于药品说明书为仔细阅读,不充分了解药品的性质以及储存条件,对于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品未密闭储存等。
3.1.5 药物超过有效期以及未及时处理 病区的药品在使用后未及时补充,新取回的药物以及未用完的药物混放,极难分辨其有效期,另外由于各种药物的批次、生产厂家、有效期不同,难以确定近期药品,而过期的药品存在众多的隐患,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工作繁杂,为了取药及用药的便捷,往往未严格执行按有效期用药的原则,极易导致药品过期,造成不良的后果[4]。对于超过有效期或者变质的药品不能随意丢弃,要立即上报于药剂科进行统一处理。
3.1.6 药品摆放 临床工作中,常发现内服和外用药物,高浓度电解质注射剂、化疗药、肌松药等高危的药品未单独存放,无警醒的标记。部分护理人员不熟悉药品正确的使用方法、性质、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等知识,不能执行或者错误执行医嘱。
3.1.7 麻醉药、精神药等特殊药物管理不当 在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不重视专柜加责,存在精神药品、麻醉药品的科室,虽未设立专柜但是专人管理,专柜未加锁或者上插钥匙,缺乏高度的用药防范意识,交班制度不完善,未使用登记本、无核准基数等使不法分子钻了漏洞,导致药物遗失,出现医疗纠纷,存在用药隐患。
3.2 应对措施
3.2.1 设立专门质控组 质控小组由科室指定的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职护理人员担任,其他护理人员协助。提高对药品管理和使用的重视度,定期检查药物,1次/周,同时落实登记制度。根据每周检查的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制定整改的对策和规划,同时督促护士严格按照药品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储存和使用药品。
3.2.2 加强药品管理知识的学习 各科室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并督促护理人员加强对药物保存、使用,让其明确规范化管理的临床意义,指导其如何做、如何改善等。树立全体护理人员规范化管理的意义,切实加强其责任心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收集病区使用药品的说明书,建立专项手册,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岗前培训,提高其管理技能,提高管理质量。
3.2.3 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储存 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储存要求,并严格遵循。根据《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冷处”指的是储存温度为2~10 ℃,“阴凉处”指储存温度
3.2.4 加强病区药品的管理 依据药品不同的用途,分类、分区、定位、整齐分类放置,对于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品放在最前,使用频率小且量小的药品依次放于气候,分开放置内用要和外用药,单独放置危象药品,并标上警醒标志。同时根据药品有效期分类摆放,严格执行“近效先用”的原则。同一包装盒内的药品要依照批次、有效期就近排列,小针剂贴更换批号标识,及时更换,避免长期未使用的基数药物过期,定期和药房沟通及时更换,确保药品于近期使用。对于精神、麻醉药等特殊药品要切实落实“五专”和“双人双锁”制度,遵医嘱用药,每天补充药品基数,核实批号和数量,并登记在册,定期清点[6]。
综上所述,病区药品采用规范化管理能明显减少问题的发生情况,提高病区药品管理的质量,确保药品安全以及用药安全,进而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安全。
[摘要] 目的 探讨SHEL模式对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完善用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方法 对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实施SHEL模式前后1年,即正常组(2011年,实施SHEL模式管理的前1年)和实验组(2012年,实施SHEL模式管理的后1年)发生的高危药品差错事件进行比较。 结果 正常组门诊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次数高达31次(0.1440%),相比于实验组仅2次(0.0091%),显而易见实验组发生药品发药差错事件的概率要少得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合理科学地运用SHEL模式对门诊药房高危药品进行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也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SHEL模式;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差错事件
随着社会、科学的快速进步,医学也随之突飞猛进,从而大量的各类药品也在大规模地涌现和使用,这也导致了门诊药房高危药品差错事件的频繁出现。药品是直接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关键所在,容不得半点差错。正是鉴于此,我们才更应该加强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为广大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有利的保障。我院运用SHEL模式对门诊药房高危药品进行管理,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实施SHEL模式前后1年设定为正常组(2011年,实施SHEL模式管理的前1年)和实验组(2012年,实施SHEL模式管理的后1年)。通过门诊部出库明细查询得知,正常组全年配发高危药品21 532次,发药差错事件发生31次,具体包括胰岛素类降糖药品15次、高浓度电解质制剂6次、细胞毒性药品4次、抗凝剂4次、造影剂1次、抗心律失常药品1次;实验组全年配发高危药品22 075次,发药差错事件发生2次,具体包括胰岛素类降糖药品1次、缩宫素药品1次。两组其他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别(P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本文正常组发生的31例发药差错事件进行整理分析,包括药品差错的类型、发药差错的原因、发药人员的素质考核等。综合各方面的原因,运用SHEL模式来进行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医护工作人员发药差错进行理论的解剖,如护士的专业和素质考核、发药环境的考察、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等。通过所有原因的整理分析,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措施,将其运用到实验组,最终实验组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仅仅发生2次。再来总结归纳其原因,将其纳入下一个循环的制度中去,进行改善优化,从而达到高危药品差错事件零发生率的目的[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分组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门诊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情况
正常组门诊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次数高达31次(0.1440%),实验组仅2次(0.0091%),实验组发生药品发药差错事件的概率要少得多[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门诊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情况的对比
2.2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正常组的31次药品发药差错事件中,由护士的专业或素质而引起的占19.35%(6/31)、由发药环境引发的占32.26%(10/31),由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引发的占22.58%(7/31),其他因素引发的占25.81%(8/31)。实验组的2次分别是由发药环境和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问题而引起。通过观察分析,必须找出此中的原因所在,并要寻求到其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n(%)]
3 讨论
对门诊高危药品(也称为高风险药物和警讯药物,high-alert medications)[5-8]的管理应从几个方面入手:①强化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素质,在没有实施SHEL模式前,发生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与护士的专业或素质有极大的关联,必须定期对护士进行相关的培训,主要围绕理论知识、药学专业、日常要点、医患交流展开,尤其是新人;②工作环境的科学化,发药柜台的合理性,以免错拿的情况发生,再设立高危药品的专门柜台配以醒目的标示,科学搭配药学人员,每个班口都必须要有经验丰富的老人和主管药师,再配以数名仅有尚不成熟或新人之类的,发放药品时须得两人以上签字(必须有一人是药物主管)才可发放,必须做到万无一失;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改善,药品多有排泄的功能,所以要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来适量调整药量,努力探索寻找更好的更为有效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如信息网络化管理(医师开药发药的时候,系统自动给予提醒作用),将高危药品单独隔离存放,并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药品抽查;④其他方面的改进,运用SHEL模式的核心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力求最大化地改善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
本文研究显示,运用SHEL模式对我院2011年发生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的合理分析后,成功实施在我院2012的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中去,其效果显著,极大地降低了此类风险事件的发生。因此,为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们要不断提高合理用药的科学水平和彻底落实SHEL模式的开展,尤其是门诊药房的高危药品,才能有效地控制高危药品发药差错事件的发生,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用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为患者的就诊提供保障。
摘要:医院的管理及发展与医院药品管理水平是密不可分的。医院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药品管理水平也是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组成内部分,解决医院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必将促进医院整体管理水平及医疗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医院 药品管理
医院药品领域的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药品的收入一般占医院收入的40%~60%,药品的消耗占全部业务支出的40%~50%,为流动资金的70%~80%,所以搞好药品的管理对合理使用资金、科学的安排药品流通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保证医疗质量、医院经济效益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经济责任制
我院药事管理会具有制定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审核药品采购计划、审批新药申请报告、评价和总结药品疗效及不良反应、定期到临床科室检查和了解用药情况,尤其是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情况的职责。为了防止药品管理混乱、杜绝滥开处方、盲目引进新药等不合理现象的发生,我院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和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如《药品管理办法》、《购药审批制度》、《药品出入库制度》、《处方制度实施细则》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对加强药品管理,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临床用药,搞好医院行风建设,都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使医院的“两个效益”得到以同步增长。
二、加强对药品采购计划的管理
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很大,然而医院最终只能获取其中的进销差价部分,因此采购药品成本的控制是药品经济管理中最重要环节。根据我院的工作流程,药品采购计划一般有药品保管员根据临床需要和上月用量合理安排采购计划。采购小组根据计划按照省招标办下发的招标通知,确定价格和配送公司,一般情况下是月初批量采购,一个月的用量为基础,月中补充,月末应急,有此大大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采购成本,压缩了库存,减少了浪费。库存过多会造成资金的占用,成本的增加,还要承担药品过期、降价等风险。
三、加强药品周转率的管理
药品的周转和商场的货物周转一样,周转率越高,同期管理成本越低,利润实现才有保证,随着国家对医院使用药品销售利润的控制力度加大,医院必须努力通过减低成本的方法提高药品利润。在我院内部的药品管理中,应在保证临床药品供应的前提下尽量有效的提高周转率、降低管理成本,尤其对于有效期较短、价格较高、需特殊条件贮藏的药品,更应通过提高周转率来减少成本。
四、加强药品质量管理
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把好药品入库关。我科成立药品验收入库小组,由科主任、采购员、库房保管员组成。药品入库是必须有质量验收小组检查药品质量,并认真填写《入库验收单》,注明产地、品名、规格、数量、价格、时间等。并有验收人员签字。做到质量不合格、数量不相符、价格不合格的药品一律不准入库。要求处理退货手续不得超过两天。要求药品在储存期间不变质失效,同时还建立了质量问题登记本,以便购进药品质量反馈并及时与供货单位取得联系。
五、加强药品盘点核算管理
严格执行药品盘点制度,及时了解掌握药品储存保管情况,是加强药品管理的重要措施。对药库的药品要进行每月定期盘点制度,盘点明细表上要写明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单价、金额、批号、有效期,临近有效期的药品要提醒大家注意,过期药品及时报废。对特殊管理药品应逐方(剂/次)进行统计。要做到帐物相符,库存储备定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药品汇总后,填写药品盘点报表一式二份,一份各药房留存,一份上报财务部门。
六、实现药品零库存管理
药品“零库存”管理可使库存压缩到最低限度,所需采购的品种和数量都相应减少,从而减少因库存量大而占用较多的资金。利用严格的数量管理来掌控药品需求。通过少量、多次流动,减少库存药品数量,提高资金利用率。药品库存的增多,会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增加负债、储备成本和管理费用。在满足各病房、药房需求的同时,减少库存储备实现零库存降低成本,是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七、加强药品调价的管理
在药剂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见药品调价,因为药品在购入时成本已经发生并固定,在售出前调价必然对药品的经济管理产生影响,特别是药品的降价肯定会造成利润率的下降,为经济核算和管理带来难度.应由专人负责,及时接受物价部门的调价信息和关政策,对调价品种和现有品种相吻合,下发调价单,无论上调。下调,都应该办理相关的退库和领入手续。
八、加强药品网络化管理
药品微机管理系统软件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补充和加强了手工管理所不能及的大量工作,为医院药库系列化、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库房药品定额管理、医院药库目标管理是药库管理中出现的又一科学管理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这种综合性定量管理,使考核有据、检查有法,使药品管理走上更高层次。自动化网络系统通过药品总库、门诊药房、住院药房等子系统的联网,对药品流通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全程控制,从而使得药品在进货入库和处方调配时的两次数据录入及中间环节的领药发药、出帐、入帐、统计分析、预算决算、等各项工作全部由网络自动完成,达到药品管理的高度自动化、科学化。
总之,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提升竞争能力。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医药市场的不断改革与发展,药品生产经营部门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同样也给我国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带来了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不仅仅包括假药、伪药以及回扣问题,还包括药费高消费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基层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主要研究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为我国为基层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基层医院 药品管理 相关问题 分析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药品存货种类日益繁多,业务越来越频繁,医院药品存货管理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加强药品管理,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成为提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研究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问题,探讨药品管理策略,为基层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借鉴。
一、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问题
总体来讲,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药品管理是一项技术性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但是,目前基层医院从事药品管理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很少从事过药械管理工作的,他们缺乏对药品管理的基本认识,在药学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法规方面极为缺乏,使得药品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第二,药品管理制度不全。药品管理制度是基层医院进行药品管理的关键,但是很多的基层医院在药品管理制度方面不重视,对于药品的购进、验收、贮存等制度建设不全,甚至在药品验收记录方面,记录不真实,验收质量不高,很容易发生质量事故。第三,药械管理不足。首先,从事药品管理的药品人员没有基本的健康证书,尽管从事药品管理的人员很多,但是很少可以拿得出健康体检证明,使得基层医院药品存在着被污染的问题。其次,管理过于混乱。药品管理着不能够做到药品管理的科学化、甚至无法做到药品分类管理,很多药品会由于受到太阳光照射或者受潮而出现失效问题。
二、基层医院药品管理策略研究
(一)强化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药品管理
医院领导是医院药品管理的核心人物,医院药品管理工作主要是由医院领导来决策和指导的。因此,加强医院领导对于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视是做好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环节。医院领导应该改变原先那种传统的药品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药品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将对于药品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大事来办。第一,成立核心药品管理领导层,加强他们对于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视。第二,加强对于医院药品管理人员技术以及思想的培训。第三,加强医院药品管理制度建设,使得医院药品管理在一定的制度约束下进行。强化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药品管理,这是做好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提高医院药品管理人员素质
医院药品管理人员是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关键,毕竟药品管理工作是由人来完成的。为此,提高药品管理人员素质是做好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关键。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医院药品管理人员职业道德,帮助药品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让他们学会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其次,努力提高药品管理人员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药品管理管理人员应该努力学习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以及医院药品管理规章制度,做到遵纪守法不违法。最后,基层医院应该加强对于对于药品管理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医院药品管理人员业务水平。
(三)加大医院药品管理监督力度
有效地的监督机制是做好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重要补充,为此,基层医院应该做好对于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医院必须建立有效地药品管理监督机制,成立药品管理监督小组,将医院药品管理监督同日常的医院工作相结合,着实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其次,落实医院药品管理公开制度,对于药品管理公开时间、公开形式、公开内容以及公开范围都必须有一定的规定。最后,提高药品管理现代化,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于医院药品管理进行有效提升,逐步实现医院药品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以及精细化,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水平。
(四)搭建信息平台,提高药品管理透明度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基层医院药品管理也深受其影响。基层医院通过加强对医院药品管理网络体系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提高基层医院药品管理的效率与科学性,保障药品管理公开透明。基层医院应该建立健全计算机等硬件设备,通过计算机技术建立药品管理系统等,使得基层医院各个部门通过计算机技术相连。同时,药品管理部门还可以开通数据平台,通过数据平台的利用对于医院每天的看病人数。住院人数、门诊量、药品需求等各方面的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使得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受到监督,保障医院药品管理的效率与科学性,为基层医院药品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与保障。
(五)建立医院药械管理制度
建立医院药械管理制度,是做好基层医院药品管理的重要举措,医院药械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在已经制定的药品管理制度上,医院应建立和完善药械购进、质量验收、保管养护、首次供货企业和首次购进品种审核、无菌医疗器械使用销毁、药械调配出库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医疗器械方面的质量管理制度。其次,规范药械代购制度。在药品监管部门同意许可和购进药械渠道合法的前提下,医院可以更好的完善药品管理的指导职能。再次,完善真实完整工作台账,如《药品购进验收记录》、《医疗器械购进验收记录》、《无菌医疗器械使用销毁记录》等管理台账,收集和索取供货单位、销售人员资质证件、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等相关资料,并按规定保存。
三、总结
综上所述,药品管理是关系到患者健康的重要工作,加强和规范医院药品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是当前需要解决的大事。我国基层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努力,但是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患者健康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基层医院应该对自身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省,努力找出药品管理存在问题,为基层医院在药品管理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