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3 10:00:41
导语:在医药企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现代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现状
经济改革之前,医药企业可以通过药品批发商等中间环节将药品销售到医院,再销售到患者手中,也可以直接将药品投放到医院当中,并以高回扣、降低价格的方式获取医院市场以及非处方药销售市场,致使整个医药行业的销售网络十分混乱。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持续和深入,医药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通过取得国家认证资格的中间商才能将药品销售到医院和各零售环节。另一方面,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许多医药企业都将目光集中到少数几类获利高的药品上,同类药品过量生产,类型繁杂,使得市场销售更加困难。随着同类药品的过度生产,使得药物的推销和滥用加剧,对于低收入者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现代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
现代医药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适应新的医药市场规律,努力完善自身营销管理,建立建设有序的销售体系。首先、组建自己的销售团队:将熟悉医药和营销专业的人员组建在自己的销售团队中,可以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进行招聘。进行岗前培训,让他们熟知企业文化,忠实于企业的经营理念,掌握企业产品和竞争产品的特点以及自身产品的优势,掌握市场情况,充分培养他们对企业产品销售的自信,成为市场销售的生力军。在维护渠道和市场秩序,开展区域促销活动和反馈市场信息方面充分发挥作用。第二、理顺销售渠道:包括理顺现有销售渠道和发展新的销售渠道。不同产品对销售渠道的要求是有区别的。企业的独家产品适合与区域销售实力强的知名渠道合作,按照其对市场的辐射能力可分为一级渠道或二级渠道等,这一方面可增强产品在该地区的强势地位,另一方面也保证资金的回笼。质优低廉的普药产品适合与区域销售覆盖能力较强的连锁企业合作,以增强产品的覆盖面和上柜率。当然,不管是新产品和老产品,都应该对合作企业有不同的销售政策给予支持,以体现互惠互利,维护共同发展。随着医药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医药连锁逐步成为一种崭新的模式,很多大型的医药商业同时经营医药连锁,使药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逐步减少,医药商业利益得到保障、积极性得以提高,药品价格也更加实惠。第三、全面加强销售成本管控突破价格制约瓶颈:随着国家对药品管理的加强,药品招标、基药价格管控等使企业药品价格得到了相应的控制,特别是基药产品价格的控制和稳定非常严格。另一方面,企业面临药品成本的节节上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逐年提高和产品更新周期的缩短都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如何保证质优价廉、如何使企业能够持续经营,不仅仅是对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对销售环节成本的管控也非常重要。只有合理控制销售成本,才能突破国家对药品价格的制约,才能使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现代医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全员营销
(一)全员营销的营销理念
全员营销是以市场为中心,将企业资源和手段进行科学管理的营销方式。企业对产品、渠道、价格、促销与成本、需求、服务、便利等营销手段进行组合,使营销过程更具有完整性。企业全员将市场以及营销部门视为核心,以顾客为导向进行营销工作。全员营销需要企业的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各部门目标统一,企业全员达到统一。随着医药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药企业要建立以市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理念。消费者的满意程度高低直接意味着企业的营销成果高低,努力提升客户的服务质量,完善医药企业的相关售后服务,不仅能够使本企业产品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也能保证能够在市场上长期保持优势。
(二)激发企业整体潜能
在全员营销理念下,医药企业各层、各部门需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使企业的整体潜能得到提升。首先高级管理层需要完善企业的顶层设计,制定出良好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中要格外强调使企业各部位全体人员结合为一体。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全员的力量,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企业营销部门需深入市场调研,努力了解市场销售状况以及消费者的反映情况。只有充分了解市场的情况,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才能有目标、有针对性地生产出市场上需要的产品,才能更好的占有市场,获得更大利润。而随着企业营销策略的不断完善、营销人员能力的提升,产品销售量的上升,营销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也将得到提升,这样不仅个人的业务和能力得到肯定,企业的利益也将得到体现。营销部门与售后部门沟通交流也非常重要,及时了解企业产品的售后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对于企业发展至关重要。
四.小结
医药企业要取得更好的市场利润,除有好的产品外,还要有适应市场的营销策略和良好的营销管理。加强营销管理,完善营销策略,使企业内部实现有机统一,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营销成果。
作者:殷俐 单位:太极集团有限公司
一、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特点
医药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目前,由于大多数医药企业不仅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生产成本剧增,新药创新基础薄弱,医药科技投入不足,导致产品更新慢,重复严重。我国医药企业,尤其是在发展中的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受重视程度直接取决于企业主的态度。另外,企业主要是以重要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为主,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其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对现金、应收账款、采购、资产管理、投融资等重要项目实施程序控制和人员控制。
(一)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范围广泛
作为医药企业,常规性的业务循环包括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成本与费用循环、存货管理循环、人力资源循环、固定资产循环、货币资金循环、商业智能决策管理等。与一般企业内部控制不同的是,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更加广泛,医药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应根据其业务循环应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等内部控制的全部内容。医药企业的会计控制主要内容包括职权控制、资金控制、成本费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风险控制等,将一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进行了更深入的拓展。而管理控制主要是用制度、流程来规范管理行为,即标准化操作。也就是说,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从业务流程和控制环境两方面同步着手进行管理。
(二)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在执行层上的监控管理力度加大
医药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力度是从严的。这是由医药制造行业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医药生产厂家制造出来的药品质量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安全,为提高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加大监控力度,医药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更高要求推动了医药制造企业重视质量管理和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处在动态的环境管理中
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导致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也冲击了全球医药市场,医药市场在压力之下将重构格局。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也面临着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从而给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虽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积极推进以及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升给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这一机遇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和负面影响。负面影响来自于对药品价格水平下降的担忧,不确定性更多来自于政策的执行力度。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标志着全民医保和新医改将进入实施和推进阶段。另外,医药卫生行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营环境,以及不定期爆发的各项公共卫生危机,因此,医药制造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可以说,未来几年,我国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环境是不稳定的,将随时处在一个动态管理的环境之中。
(四)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心在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系统能够识别医药企业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生产厂家管理构成的风险程度。对影响医药企业内部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评估是评估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前提。医药企业应根据药品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来降低生产经营的风险,并且汇总出现的问题,及时对其进行解决,从而降低风险的形成。正是因为涉及人民生命健康的医药制造业,风险大,风险评估的迫切性非常强,企业应使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求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因此,医药制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涵盖公司内部产、供、销各项经济业务、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并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如资金的管理、原料药的采购、药品的生产、药品质量安全控制等落实到各个环节。除此之外,医院还要根据生产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从而做出投资的可行性分析报告,达到降低投资风险的目的。
二、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加强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也起着调节和约束作用。下面以广州白云中药厂为例来分析目前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状况。广州白云山中药厂成立于1988年5月,占地面积12000多平方米。公司正式在编员工一千余人,其中科研技术人员占一半以上,公司现拥有九大剂型,140多个品种,主要产品有:板蓝根颗粒,复方丹参片,口炎清颗粒,消炎利胆片,六味地黄丸、穿心莲片,脑心清片,丹红化淤口服液,以及白云山凉茶等。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和改革创新,现已发展成为广东省建设中医药强省、广州建设中医药强市的排头兵企业,华南地区最大的单体中药制造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从1999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年均35%的高速增长,目前拥有的拳头产品板蓝根颗粒和复方丹参片,分别在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60%和51%的份额。
(一)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础比较薄弱。
有些制药企业原来的内部会计控制只是建立在一个会计部门的基础上,由于受规模大小、业务量大小不一,这部分医药企业并未建立起规范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其会计机构十分简单,通常只有出纳和会计两个岗位,而采购和应付款、销售和应收款、成本核算等一般不单独设岗。可以说,这些小制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全没有形成体系。究其原因,是因为领导者还没有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只是企业成本控制,会计资料的完整无缺等。对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事后的监督都流于形式。
(二)管理者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到位
目前很多医药生产企业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主要体现在:
1、内部控制环境与医药企业管理者的决策定位有直接关系。
医药企业的管理者是纯粹的“经济人”,把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的最高目标。在这样一种经营理念下,医药企业的管理者就会认为整个药厂都是归自己管理,没有必要再额外增加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本,能帮企业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管理者就会出现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其概念模糊的现象。例如:广州白云山中药厂在客户信用档案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本公司在近两年来一直是采用现款现货的销售方式,但是由于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根据市场开发的需要,公司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发比较偏远的地区市场,公司业务员为了能够完成当年下达的销量任务,擅自将客户信用档案做假,加之财务部门的审批人员对其审核时粗心大意,造成应收账款增加的风险以及资金周转受到较大的影响;在合同管理方面还存在欠缺,曾因一份订货合同重复提货,造成公司直接经济损失20多万元;同时缺乏对半成品的管理控制,导致财务成本加剧。由于今年上半年部分省份受到严重旱灾,而我公司的原材料供应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省内沿海地带,尤其是云南的三七产量大幅度下降,三七价格由去年的每公斤70元上涨到现在360元,达到了价格的最高点。由于仓库管理员的严重失职,导致价值10多万元的半成品被盗,无凝给我司的生产雪上加霜。
2、医药企业管理者缺乏对内部会计控制执行的自律性。
一些管理者长官意识浓厚,权力高度集中,对药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没有上心和尽力,上级不能有效监督,下属不能发挥应有的牵制作用,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3、还有一些领导者对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
认为会计的职能理解为记账、算账和报账,并没有把财务工作纳入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忽略了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参谋。在建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敷衍了事,造成内部会计制度不完整,缺乏可操作性。
(三)费用支出失控,生产成本增加
一些医药企业在生产经营逐渐加大的同时,成本也在逐渐的增加,从营销投入费用到销售折扣,再到企业运营费用,这些都对成本控制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目前,部分医药企业为了打响公司的品牌,允许销售部门经理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一部分费用没有明确规定,导致销售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原本微利的医药企业出现亏损;有的医药企业由于财产物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物资购销制度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等职责未严格分离,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致使巨额潜亏隐藏在存货中。例如:白云山中药厂虽然在年初时要求各属下部门做了全年费用支出计划,而在年终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并非严格按预算计划执行,常有超预算的行为发生,而财务部门没有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到年底核对,才发现实际费用开支已大大超过预算,年初的预算计划成了一纸空文,预算控制没有达到实际的预算作用。
(四)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当前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医药企业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人员由国家行政指派,因此存在一个最为突出的就是“内部人控制”现象,即经理层作为内部董事实际控制着公司的经营决策权。结果造成董事会不能真正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时忽视公司利益,损害股东利益。作为制造与销售企业,广州白云山中药厂存在物资采购管理不善,出现质量问题。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比较松懈,企业内部的家族式管理和唯亲是用的用人机制,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本来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就不够完善,而对采购管理的处理又是“人际关系”化成分居多,从而导致了采购管理上的混乱。企业的采购管理不但应该抓,而且应该抓好抓紧。而家庭式的关系网只会忽视质量把关问题。只有严格、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有法可依。
(五)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与监督、检查、考核体制不健全
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在监督和整体考核上还相对欠缺。而一个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要求制度化,同时还应配有相应的检查与考核制度。目前,部分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检查流于形式,没有建立相应的评判考核制度。此外,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体制也不健全,各职能部门,各个岗位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协调与监督,各行其是,导致会计信息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正常完成,同时对内部审计也不利。
三、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对于规范医药企业会计核算行为,改善医药企业经营管理和增强竞争优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医药企业为实现既定的目标,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而制定的一种自我调整、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会计控制办法。建立有效的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和模式对于改善经营管理,防患于未然,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经济条件下,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稍纵即逝的经济机遇背景下,医药企业不仅要求会计提供反映经济活动的信息,而且在提供信息的同时需要加强内部会计控制。而药企如何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将是我国药企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以广州白云山中药厂为例,来探讨关于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及成因。
(一)企业领导和经营者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
医药企业领导和经营者在价值观、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等方面没有得到全面约束,受外界因素影响,想方设法要使利润最大化,而置社会公众的生命健康于不顾。对他们来讲,能盈利才是最重要的,自己足可以保证财产的安全,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就是对管理经营权的干涉。因此,他们更多的是关心企业能否盈利,对于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往往不愿意去关心,更不愿意带头执行。对内部会计制度建立及认识,还十分的片面,认为建立内部会计控制防止和纠正错误,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内部会计控制运行的良好环境也无从谈起。这些思想的存在导致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也妨碍了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不仅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而且严重地扰乱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二)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够科学,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失去效力。
医药企业一些不相容职务尚未完全做到相互分离,不能对内部会计控制行为进行有效监管。比如请购与采购、采购与验收职能不分开等现象大量存在。对重要的岗位如药剂、药品、医用设备及耗材采购部门负责人长期不进行轮换,权力过度集中,长期固定的工作环境及关系形成的非法利益根基,有时即使下属人员轮岗,分管领导不调整分工,仍然有操纵的可能性,对重要职位和关键控制岗位没实行回避制度。在广州白云山中药厂案例中,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在设置上不够科学完善。首先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必须有职责明确,责任到位的组织结构作保证。合理在各内部机构配备主管人员来履行各部门的职能,执行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受串通舞弊的限制。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可以避免一个人单独从事或隐瞒不合法的行为提供基本的保证,但是,它并不能完全防止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和部门共同作弊行为的发生。这样,就要通过实行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不让同一人在同一岗位上长久呆下去,通过定期审计等方式,把串通舞弊控制在最低水平。
(三)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致使内部会计控制弱化了执行力度
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每个人均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务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以及自己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而目前我国许多医药企业的一切以管理当局要求为准,信息随企业管理层的意愿而变,他们垄断了相关的信息,从而使得有关信息沟通不畅,其违法行为难以暴露,从而不能得到及时遏制。畅通的信息沟通可以保证各有关部门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管理和控制,便于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在本文广州白云山中药厂案例中,广州白云山中药厂目前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特别是在合同管理方面,目前由于受各种流感的影响,加之我公司所销售的药品是带有季节性,药品销售订单一路攀升,而公司生产能力的有限性,时常会一份合同分批发货的可能性。由于销售部门后勤人员的粗心大意,也抱着出了事情由财务部门承担一切责任的态度,没有做好每一客户的发货记录,两部门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医药市场波动使成本与效益出现不对等,降低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
医药制造企业由于今年受天气变化无常,原材料价格突飞猛涨,国家多次出相关文件控制药品销售价格政策的情况下,公司为了生存,打开市场,打响品牌,积极倡导各职能部门节省各种日常开支,在管理岗位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上采取了少而精的策略,目的为了减少成本的支出。但这样就会增加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差错的风险。受运行成本的限制,影响了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
(五)审计监督体系的不健全,影响了内部控制的发挥效应
企业内部的审计监督体系,是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执行的保证。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有的管理者认为“内审监督”和“会计监督”是同一回事,误导产生“内部审计工没有什么重要意义”的想法,使得内部审计形同虚设。另外有些内部会计制度虽然确实有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被束之高阁、形同虚设,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实际行动和运行中难以实现预期的目标。种种因素都导致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方面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面临着种种问题,这就需要在今后的会计工作中加以改进,以适应社会和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四、完善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正是由于内部会计控制对医药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企业内部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建立一整套完整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对医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具有前瞻性的重要作用。
(一)医药企业应在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等生产业务流程方面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
一些医药制造企业出现合同管理混乱、物资采购管理、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半成品管理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监督混乱所造成的。
1、建立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即对企业的所有合同实行全面、统一管理的制度
内容包括确定合同管理职责;规定合同管理的原则和基本内容;规定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的程序和要求;规定合同管理人员和合同承办人员的岗位资格要求以及对合同管理人员与合同承办人员的考核奖惩等。
(1)财务部门应同销售后勤部门加强沟通,保证合同的正常管理,保护公司财产物资。
销售后勤部门应当在每拿一份销售合同到财务部门开销售订单时,必须要经过后勤部门主管人员认真的审核、批准,确认该份合同没有在重复出货的情况下,才给予开销售订单。财务部门开订单人员根据财务部门主管人员的双重审核、批准下移交给开单人员,在开单人员经过系统的复查无重复后给予开单出货。作为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企业财务部门应和其他部门一起从人事制度、签订、履行等三方面堵塞漏洞,以减少损失。
(2)销售后勤部门人员必须做好每一份合同的发货记录
从源头做到发现问题,杜绝问题,提高企业风险意识,做到以公司为利益中心,这样就形成了各部门之间的循环控制,起到事前的控制作用。针对广州白云山中药厂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在其生产业务流程方面管理的现状,该企业不仅要和各部门一起制定合同管理制度,还要注意合同文件的管理,注重履约全过程的情况变化,以随时做出反应。尤其是企业的购销合同,它在经济纠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购销合同管理混乱造成的经济损失量多面广。
2、统一物资采购流程,完善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物资采购、客户信用档案的建立制度不健全,采购行为不规范,缺乏有效的采购约束机制,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特别是物资采购计划、消耗管理有名无实,用料无计划,造成采购物资积压、浪费,严重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1)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客户信用分析和控制制度。
销售部门主管人员可以根据产品销售情况,市场开发的需要,信用部门根据调查表或通过信用评估机构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报告,做好相关记录备档。财务部门通过各级领导的审核下,结合目前市场的需求,共同控制应收账款的风险。
(2)对于物资采购的供应商进行市场投标、招标的程序进行,对供应商的规模、信誉、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进行归档管理制度
防止内部人勾结供应商,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欲,做出对公司不利的行为。加强物资队伍建设,提高各部门物资工作的关键。必须注重加强对现有物资人员的岗位培训,保持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合理选择进人渠道,决不能由各级领导随便让任何人都来搞物资材料工作。采购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培训,使之感受到本岗位的重要。
(3)我们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在物资购销工作中必须掌握市场信息的变化,发展横向联合,建立长远的稳定供货、销货渠道,以便获取质优价廉的物资资源,认真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增加透明度,使采购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严格地把住出关。
3、加强半成品的流程管理
针对半成品的管理,要有半成品仓库管理流程,对半成品的质量与数量及防护状况予以有效的管理,以保障生产顺畅和产品质量。半成品仓库进出及储存的管理,应设有专人负责半成品的跟踪及后期管理。
(二)建立联署审批制,改善预算、监督问题
1、建立财务联署审批制
在医药企业组织结构中设立财务总监,由分管财务的副厂长和财务总监联合署名审批财务支出。财务总监不管具体的支出业务,只审核支出的合法性。这样,一笔支出必须由分管副厂长和财务总监两个人联合署名方能核准支出,形成了权力的制约机制,避免了腐败的产生。推而广之,厂长(董事长)审批的支出必须由党委书记联合署名;中层业务部门领导审批的支出必须由财务科长联合署名等。有效。
2、建立健全报表和成本预算审批制度
在内部建立起成本管理报表制度和成本预算审批制度,让各部门定期编制成本预算,从而规范成本控制工作。此外,成本控制责任人应建立相应的成本监控台帐,及时记录成本发生情况,通过与成本预算的比较,及时发现偏差及时进行调整,以便及时有效的控制和分析成本发生额,对将要发生的各项成本采取措施进行监督和控制。
3、确立预算管理理念,强化预算控制
(1)加强责任人员管理,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应加强对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内部监督,建立企业重大决策集体审批等制度,杜绝个别负责人独断专行、胡作非为;加强对职能部门的控制监督,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牵制的制度,以杜绝部门权限过大或集体徇私舞弊;加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控制监督,建立关键岗位轮岗和定期稽查制度。
(2)强化预算控制主要做到:企业应当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的管理,明确预算项目,建立预算标准,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预算指标的审定要符合实际情况;预算控制指标差异的判断标准要符合实际情况;避免通过做假账人为操纵预算指标的实现程度,使会计信息失真。
(三)从根本上推动医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进程
1、引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先进人才,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
内部会计控制是由相关的会计人员执行的,因此,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影响着内部会计控制的质量。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与医药企业的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企业要对于即将上岗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其次,应该制定员工的工作规范;再次,还要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考核,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最终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医药企业不能只注重对营销人员的培训与教育,而忽视会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特别重视对那些业务能力差的人员进行基础业务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处进的技术错误。要从正反两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财经纪律,在注重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培养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体针对上述案例,白云山中药厂应引进内部的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财务技术好、高素质的人员。确立全新的用人标准,用全新的理念认识和发掘人才,用全新的方式在国内外招揽会计人才,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励财务人才,从而极大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做好生产成本预测工作
不仅要对医药制造业的供、产、销全过程进行成本管理,还应在产品的研发阶段对产品设计、工艺制作和专用设备等方面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以便准确预测该产品投产后的实际耗费的成本,掌握新产品的经济性,力求从各种设计方案中选择成本最低、功能最强的最优方案。对此,成本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产品成本的预测,准确掌握产品成本耗费情况,并及时与财务部门进行交流,向其反映成本情况,参与到企业产品的技术改进决策活动中,协助技术部门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成本。
3、逐步建立全员参与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首先,要在财务部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并在下属的生产车间、班组以及技术、采购部等部门设置相关的成本控制和管理专员,使全员参与到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来,最大限度的调集企业员工关注成本控制,将责任者能控制的成本指标分解后落实到具体的部门、车间和班组,使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成为全员关注全员参与的系统性工作。
(四)强化内控意识,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行为和制度的完善程度,然而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对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良好的运行起关键性作用。因此,一方面要强化企业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使之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一方面要建立内部会计控管理领导责任制,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好环与领导的业绩政绩结合起来考核,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完善会计监督检查体系,强化会计监督检查工作
医药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避内部控制风险,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监督检查体系。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会计监督、内部审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作用,全面强化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转,保障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运行。
1、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工作
内部审计部门应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全面内控检查或局部内控检查。审计部门应每年对全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内部审计人员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应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报告中据实反映,并在向董事会报告后进行追踪,以确定相关部门已及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2、社会审计的监督检查工作
社会审计的监督检查工作是企业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客观评价。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首先要研究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是在审计过程中独立进行的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是如何设计以及是否得到执行。注册会计师完成上述符合性测试后,即可根据所获得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做出客观评价,指出企业内部哪些属于控制较强的部分,哪些属于控制较弱的或可能产生差错、舞弊的部分,并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五、小结
综上所述,广州白云山中药厂在企业规模得到扩张,实力壮大以后,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观念管理,实行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消解财务管理的弊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大做强。广州白云山中药厂作为我国医药行业的一枝奇葩,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措施实施上很有代表性,笔者以白云山中药厂为例,希望中国的医药企业在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和革新上能够更大的提高。
1以岭药业仓储物流管理现状
以岭药业的仓储物流管理系统主要由库区分布、货架管理、仓储设备管理、入库和出库等仓储物流管理的基本流程构成。
1.1库区分布与货架、设备管理
库区及货架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库存、资金、消防等因素的影响。仓库货架选择单元货格式货架,每个货格长1.3m,深0.8m,高1.2m。仓库货架的规划为16排,22列,11层,这样规划的货位总数可达到3872个。仓库货品通过堆垛机实现上下架作业。堆垛机往复穿梭于仓库的各个巷道,不仅可以进行垂直升降作业,而且还可以进行水平方向上的货叉伸缩作业,进而实现货品移动的三维化管理。在水平穿梭过程中,堆垛机作业速度分为三个等级:30m/min、50m/min、70m/min,垂直升降作业速度分为两个等级:25m/min、50m/min。货叉伸缩作业速度为25m/min。堆垛机在进行电力拖动时速度通过变频电压调节,并采用PLC控制系统,进行地址自动确认、货品虚实检测、传递信息至主控计算机等操作。
1.2以岭药业仓储物流管理的基本流程
以岭药业仓储物流管理的基本流程可以概括如下:验收入库流程、销售发货出库流程、销售退货验收入库流程、移库补货流程。
2以岭药业仓储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仓库整体布局与规划不合理。
以岭药业在进行仓储空间确定时,对企业仓储物流工作的运作流程的整体性欠考虑。首先,以岭药业生产的药品种类多且杂,由于许多品种的货品零散存放,严重影响了企业仓储空间的利用情况,而且不利于企业对药品的管理,同时,仓库分区的划分也很不明朗,药品堆垛混乱,设备的行走时间与路程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出入库物流运作管理;再则,由于各种药品的销售周期不同,导致托盘上药品的堆积参差不齐,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仓储空间利用;还有就是考虑到药品这种货品的特殊性,其储存管理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但是以岭药业对各类药品的存储设计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进而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或事故发生。
(2)库存量控制不够合理。
以岭药业药品的库存周期通常情况下为0.5~3个月,普遍偏长,这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物流成本的高居不下。对于季节性较强的药品的管理也缺乏弹性,当供过于求时,仓库中大量药品积压,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更关键的是占据了大量的仓储空间;当供不应求时,仓库严重缺货,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运作,不仅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有损企业的信誉。对退回药品的处理不当,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库存和资金管理。
(3)仓储设备资源利用率偏低。
仓库设备购买时缺乏计划性,造成仓库中大量设备闲置,还有许多设备重叠配置,造成了企业仓储资源的严重浪费,以岭药业仓储资源的利用率约为80%,其设备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仓储物流信息系统效率偏低。
由于以岭药业仓储物流工作人员长期受到传统仓储物流理念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新的作业方式,业务流和信息流的管理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人工操作。由于仓储作业的信息化受阻,也间接导致整个仓储信息共享难以实现,造成大量的企业信息资源浪费,影响仓储系统的运作效率。
(5)作业绩效偏低,耗时严重。
以岭药业仓储人员流动性较大,新员工对于仓储的管理需要一个熟悉的过渡过程,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的效率。同时由于企业仓储物流管理人员普遍文化偏低,工作积极性差,也没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导致企业仓储管理过程中大量的时间浪费。
3以岭药业仓储物流管理的优化
以岭药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化销售团队,同时企业也有自己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与同类企业相比,有一定的竞争实力。但是与国内外一流的医药企业相比,企业在观念、管理、设备、服务等方面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企业如果固守自封,停止不前,那么很快就会失去自己的优势。因此,以岭药业应更多地关注市场形势,不断优化企业的仓储物流管理,进而适应医药市场的发展。
3.1仓库内部布局优化
3.1.1优化思路。
以岭药业仓库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了4个重要区域,分别为储存区、验收分发作业区、辅助作业区和办公区。而每个区域和货架之间又都设有工作主通道和安全通道。仓库内部布局的设计将对企业仓储的运作绩效、经济效益及成本控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1)安全通道的设计。
安全通道是为了保障仓库工作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撤离。其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安全通道必须是要与安全出口相连的;其次,通道宽度不能小于0.8m;第三,仓库中任何人可至的位置到安全出口的距离也必须小于50m死胡同的情况下不得小于25m若货品易燃,则不得小于lOm;第四,安全通道应有显眼的栺示牌;最后,安全通道内禁止放置任何物品。
(2)主通道的设计。
主通道是为了仓库货品的装卸与分拣作业而预留的空间。主通道设计时应对仓库中许多实际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比如库区面积、机械运作路线、车流量等。主通道一般设计为双向车道,宽度不低于9m在进行库区车流向设计时,应考虑到仓库的作业,通常情况下设计为单向环形路线。
(3)提升仓库空间的利用率。
为了提升仓库空间利用率,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可以通过选择高层货架等设备,提升存储的高度;其次,可以通过降低巷道通道宽度,选择轨道式装卸车辆,进而缩短通道宽度,增加货品仓储的有效利用的空间,最后,可以通过恰当选择货架来降低仓库内通道数量,进而增加仓库有效仓储面积,比如选择可拆卸式货架、贯通式货架等。
3.1.2优化方案。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根据仓库的建筑结构、面积以及仓储设备等因素,并结合所存储货品的特点,对仓库区域进行划分。一般会将一个仓库分为若干货区,每个货区又可细分为若干货位,每个货位又根据货品的种类、存储条件等都有着固定的货品存储。以岭药业根据生产货品的特点,为了便于企业仓储货品物流的管理,具体设计了仓库内部布局优化方案。同时,仓库内部布局设计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进而对作业区、办公区及通道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做到布局科学紧凑,保障仓储作业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3.2仓库设备的优化选择
3.2.1货架设备选择。
货架是用来存储仓库货品的设备,它在仓储物流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随着现代化工业的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物流量迅猛增加,要想实现仓储物流的现代化管理,对仓库货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数量够多,更要求仓库货架得具有多功能性,并能满足自动化要求。考虑到医药领域货品的种类较多,拆零量大,而且出库属性变化快等因素,建议选择隔板式货架;如果选择阁楼式货架,还能够尽可能多地节省占地面积。
3.2.2装卸搬运设备选择。
叉车是医药企业仓储物流作业过程中主要的装卸搬运设备,它主要用于仓储货品的堆放、搬运和装卸。考虑到医药货品物流的特点和环保问题,建议选择进口或合资的叉车,用电瓶叉车代替燃油叉车。
3.3以岭药业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优化升级
3.3.1流程环节优化升级。
作为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理念的载体,仓储物流管理系统通过升级其仓储管理的流程环节,可以使仓储物流管理更高效,更加具有条理性,能够有效提升企业仓储物流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
3.3.2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优化。
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简称WMS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系统运作的实时管理系统,它可以管理从进货到发货所有站台的功能板块。以岭药业仓储物流管理中应用WMS主要是按照一定的业务运算法则,实现对仓储资源、仓储信息、货存及销售运作的管理,进而实现仓储物流管理的精确化与高效化。
3.4完善企业仓储作业的人才培训机制
以岭药业要强化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积极引进高校物流人才,加大对仓储系统员工的培训。对于装卸货、报关员、发货员、复核员等仓储作业人员应实行定期的GSP抽查管理;而对于一线的仓储员工,应该在每天抽出20分钟进行岗位培训,把培训工作落实到位,实现制度化管理。企业应该转变员工培养理念,逐渐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适应市场发展形势,进而实现仓储物流管理运作效率的最大化。
4结束语
以岭药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仓储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在强化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企业软件的优化,保障企业的物流服务质量。以岭药业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优化工作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企业必须不断对其进行优化,紧跟时代形势。只有这样,以岭药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才能够成为有实力、有信誉的医药企业。
作者:袁雅莉 徐立玲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一、医药企业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1.是指有处方权的医生所开据的处方,并由此从医院药房购买的药物。这种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产品研发能力差。我国生产处方药的企业在西药的研发能力较差,基本上和汽车工业相似,并不具备核心的研发能力。主要原因是我国药品企业往往比较注重短期效益,对产品研发这种资金投入小、投入周期长的产品策略热情较低。即便是新产品,基本也都是仿制国外企业专利到期的产品。渠道掌控能力弱。国内的处方药生产企业由于自身能力问题,多数以模式为主,以低价的方式把药品的经营权转让给经销商或商,经销商或商依据自己的营销网络,将产品销售到指定区域的医疗机构。这样的模式,虽然可以很大限度的降低资金压力和营销费用,但是由于不能直接掌握终端资源,对商或经销商有很强的依附力,一旦失去商活经销商的支持,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促销模式遭遇瓶颈。由于处方药不同于普通商品,其媒体宣传仅限于专业的医药媒体,普通患者又对医药媒体里提及的专业名词和数据无法深刻理解,造成了患者和医生信息的不对称,患者也只能按医生的处方来购买药品,这样一来,医生便成为各个处方药企业唯一需要维护的目标。正常情况下,医药代表通过直接拜访医生向医生介绍处方药的药理、药性和药效,让医生充分了解其推广的产品,为医生的治疗方案带来更为经济、高效、安全的用药选择,同时达到处方药的推广目的。可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将专业的学术推广变了味,成为了“带金销售”和“关系营销”的合法外衣。随着GSK对医生进行贿赂的丑闻曝光后,所有的处方药生产企业和医生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广大消费者对于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也日益关注,对整个行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对医生的信任危机也日趋严重,医患冲突时有发生。
二、树立产品策略在营销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1.1OTC类产品由于OTC类药品的特点,各企业的生产的产品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消费者在用药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对于产品的忠诚的获取,最初是建立在对产品的知识及使用体验之上,它意味着对产品的认可和情感上的依赖。我国OTC产品中,有大量的中药产品,原料药材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治疗效果,而理化检测无法对药材的优劣做出准确评价,中药产品的品质优劣完全看企业的“良心”。2012年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对9家制药企业造成巨大的打击,让连续多年快速成长为行业领头羊的修正药业遭遇建厂17年的最大危机,品牌遭到重创。“优卡丹”事件使“仁和”业绩受到重创。2014年底,修正药业的“肺宁颗粒”GMP证书被收回,又一次让“良心药”沦为笑柄。所以,企业应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做到精益求精,注重长期效益而非一时得失,才能最终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
2.处方类产品2013年对于GSK公司的处罚,给出了一个国家要彻底整治医疗市场的信号。可是,对于外资企业产品在医院的销售,影响并不大,反而我国的医药企业产品出现大量滞销。可见,产品本身的优劣在处方类药品的销售上起到的是决定性的作用。而我国企业生产的处方药产品,多数是外资公司专利到期后的仿制品,研发升本要比原研药低很多,却靠给医生的高额“兑费”来维持产品在医院的销量。我们并不要求我国的处方药生产企业可以快速赶超外资企业,毕竟我国企业在药品研发能力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但是,我们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产品上,而不是一些“旁门左道”上,才有机会去和外资企业竞争,才是真正的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三、结论
本文从OTC类药品和处方类药品两个方向入手,通过对这两类药品营销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并最终阐述出产品策略的重要性。在接下来时间里,我们更希望中国的药品企业可以生产出更多可以解决病症和品质过硬的产品,为中国的医药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宋博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1相关理论背景概述
1.1“人力成本”的定义在会计学科发展迅速的美国,人力资源会计学家EricG.Flamholtz将“人力成本”定义为“:为取得、开发和重置作为组织的资源的人所引起的成本的计量和报告。”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所谓“人工成本”指的是企业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其组成主要包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各项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工会经费、招聘解聘费等。现今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力资源会计已经成为会计学科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都非常重视的领域,且发展的日益成熟。
1.2人力成本管理的必要性人力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该部分成本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据首席财务官研究中心、美世人力咨询公司共同调查的信息表明,越来越多的公司将接近40%的收入花费在雇员身上,但这却是公司管理层最不了解的一部分公司成本。人力成本管理已经成为了信息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而信息管理可以为决策者制定管理计划提供指导(HughBucknall,2007)。现今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力资源会计已经成为会计学科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都非常重视的领域,且发展的日益成熟。在我国,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人力成本的投入也成为现代企业越来越关注的领域。与此同时,不断发展的会计学科体系也逐渐将触角深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对于拥有知识和能力的人力资源纳入会计体系中进行报告,反映企业内人力资产的拥有及变动情况,正确全面的获取企业财务状况,做出综合的企业实力评价,进而帮助内部及外部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1.3人力成本管理与控制方法在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追求的过程中,人力成本管理与控制就是要处理好人力资本投入与企业获得长远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在保障员工权益的同时,确保经济效益与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寻求最佳的人力成本投入。当代企业进行人力成本管理所采用的主要是指标法,即将人力成本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从总量和增量方面进行控制与管理。具体运用的过程中“,比率控制”与“弹性控制”两种方法运用的较为广泛。“比率控制”是指从分配水平的角度控制人力成本,将人力成本与经济效益结合,通过以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三这个比率指标为参照,结合行业平均值,衡量企业的人力成本管理水平,促使企业更好地兼顾个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弹性控制”主要针对人均人工成本的利润弹性、人均人工成本的销售收入弹性和人均人工成本的总成本弹性三个方面来考虑成本的变化,并关注其变化的速率,运用上更具有科学性。两种方法各有长短,互为补充,在应用的过程中,企业通常将两种方法加以组合进行对比,从数据的角度加以分析与总结,促进人力成本的管理与控制。
2我国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人力成本管理现状
我国的医药产业规模化自20世纪九十年代在长三角地区崛起,21世纪初期,国际医药资本向长三角地区汇聚。该地区的上海、江苏、浙江紧密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同,经济相融,是我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经济区域之一。浙沪宁也积极利用区位优势和发挥拥有资本市场的功能优势,积极致力于打造长三角现代医药工业航母。因此,该地区齐集着代表中国最先进水平,最强实力的多家内资医药企业,引领着中国其他地区的内资医药企业向国际化水平发展,并与聚集于该地区的外资大型医药企业展开竞争。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行业大背景下,对于人才的科学管理,对于人力成本的合理投入,成为我国内资医药企业在发展与竞争的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2.1我国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内资医药企业一改以往的粗放型经营模式,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进入与推广,医药企业将人力资源视为重要的财富,并逐渐向人力资源开发为主线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轨。
2.1.1专业人才需求逐年上升,高端人才难觅在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人才招聘的初始环节,对于专业人才的筛选成为招聘的重点。企业对于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人才逐年扩大,由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招聘人员的数量来看,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和研发人员的需求最大。同时,大量的招聘应届生使得整体企业的队伍呈现年轻化,在与国际性外资医药企业竞争的过程中,经验实力差距较大。因此对于研发团队,营销团队以及质量监管部门的管理型高端人才的需求仍然难以得到满足。
2.1.2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转型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职责偏重于人事行政,处理日常招聘、出勤、奖惩、薪资、档案管理等一些行政事务性工作。随着人力资源部门职责的不断完善,新人入职培训以及员工后续教育培训等也纳入到日常工作中,但是目标性不构成体系,与企业部门间的协调沟通不足,导致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人才招聘过程中问题重重。对于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而言,无论是从合理运用人才的角度,还是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人力成本管理效率的层面,与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充分沟通与合作会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之一。这一挑战也推动着现代内资医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角色的转变。
2.1.3人才流失问题迫在眉睫对于长三角地区的内资企业而言,其竞争压力远大于其他地区,各种类型的医药企业云集,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实力雄厚,管理先进,人才众多,企业文化深厚,并且有相对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这对于各类型的人才而言,除去外资医药企业给出的高薪这一因素,可能这些因素也具备非常大的吸引力。尽管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发展在全国的内资医药企业中已经处于领先的行列,但是许多机制和管理都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使得近年来内资医药企业高端人才主动离职率始终居高不下,这一问题也成为内资医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
2.2我国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人力成本管理现状内资医药企业的人力成本管理主要体现在薪酬总和各个组成部分的管理中,包括基本工资(12个月)、定额奖金(第13个月)、现金津贴,浮动收入和强制性或参考性福利。根据近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与长三角地区的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人力成本管理过程中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2.2.1薪酬增幅小,企业增薪谨慎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相对平稳,GDP增长水平一直保持在7.6%左右,而整体薪资增长速度也继续保持在8.5%左右的水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三角地区的内资医药企业的薪酬增幅却略显落后,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以及抗风险能力较低,尤其对于高端管理人才的薪资增幅上略显不足,考虑到对于高端销售人员以及高层管理人才成本投入以及该层次人员离职率的考虑,企业对于该部分人员的增薪政策制定的相对谨慎,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2.2.2内资医药行业内薪酬水平差异较大由于发展步伐的不统一,使得不同规模大小的内资医药行业中各个企业薪酬水平差异较大。长三角地区领先的内资医药企业由于市场规模成熟,竞争力较强,为了与国外医药企业更好的竞争,该类型企业在薪酬制度与管理上尽量缩小与外资领先医药企业的距离,薪酬水平较高。而该地区中仍存在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内资医药企业,由于受到其自身规模和发展的限制,其薪酬水平无法与领先内资医药企业达成一致,从而拉低了长三角地区整体薪酬水平。
2.2.3与外资医药企业相比,薪酬竞争力较弱在人力成本管理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虽始终领跑整个中国内资医药企业水平,但是,与该地区外资医药企业相比,薪酬竞争力仍然较弱。尤其是对于高端管理人才的人力成本投入上,如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级销售人才,明显低于外资医药企业同级人员的成本投入。这一现状也成为了导致内资医药企业高端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内资医药企业若想获得长远的发展,争取大量得力的高端人才,增强自身薪酬竞争力需要纳入到人力成本管理过程中重点考虑。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协调好各个级别层次的人才成本投入,才能够促进整个企业经营的长远良性发展。对于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而言,面对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在企业内部实施人力成本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需要改善职工工资与福利待遇。现状中所体现出来的问题亟待该地区的内资医药企业去正视并加以控制。从人力成本管理控制的角度,企业需要做的是降低人力成本在总成本中的比重,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降低人力成本在销售成本与劳动分配率中的比重,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能力。只有通过提高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才能提升人力成本的投入效益,达成企业经济效益目标。
3新竞争环境下加强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人力成本管理对策
随着技术主导性地位的凸显,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性外资医药企业的挑战,长三角地区的内资医药企业逐步形成了以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为核心的现代化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体系,经营中扩张速度放缓,企业发展战略重点也从销售逐渐转向生产和研发。在新竞争与发展环境下,面对现有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成本管理现存的挑战与问题,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应该如何从人力成本管理的角度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其需要正视的问题。
3.1平衡长短期激励机制,增强薪酬竞争力面对与外资企业间薪酬竞争力不足而导致的中高端人才流失的问题,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可以将长期激励作为增强中高端人才薪酬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长期激励不仅有节税的功能,同时也可以补充现金薪酬不足。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来选择高管长期激励工具,结合资本市场杠杆是高管和股东利益一致化,增强高管对企业的责任感和忠诚度。制定适当的中高层管理人才的激励制度,保证核心人员队伍的稳定,有效保证企业的竞争力。
3.2将隐性人工成本显性化,优化人力成本结构现阶段,我国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人力成本货币化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对于劳动力进行成本计量,才能够真实反映出企业对于人力成本的投入情况,便于企业加强人力成本管理与控制,因此,现阶段医保与社保改革过程中一系列的举措,将有利于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在人力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工作的深入。
3.3对于研发部门的作用提升,健全比率和弹性控制指标随着现有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战略重点的转移,生产和研发中的人力成本的管理成为重要的方面。加强生产与研发部门人力成本的监督,明确支出方向,不断改善费用支出结构。通过结合实际成本数值与标准比率、行业平均指标的对比,找出自身不足,降低消耗,从而有效控制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长三角地区内资医药企业而言,实现有效的人力成本管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需要企业及时调整现有的人力成本管理体系,利用有效的控制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并注重结合我国当前的利好政策,从而有效的提高人力成本投入效率,保证该地区内资医药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其实现长远有效的发展。
作者:孙文婷方丽华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安徽省芜湖市市直机关财务服务中心
一、教学内容面向企业需求
由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所面向的就业单位大部分属于国内的中小型医药企业,因此要想培养毕业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提高职业素养,必须在内容上有所选择,即选择适合国内中小型企业发展的相关管理类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也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内容的学习,让学生通过管理层面的知识来镜像折射作为员工,应该如何配合企业的管理者为企业更好地服务以及自己如何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筛选、整合内容,对于不适合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原理性内容可以去掉,针对中小型企业日常运作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短期战略发展、设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供应物流管理等内容采用模块化,需求化。在非常有限的课时内,教学内容贴紧企业需求,以必需、够用为度,力求精简。
二、教学手段针对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模块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防止单一教学手段的疲劳教学,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医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模块中我们可以采用案例法,通过学生对案例的深刻剖析,讨论的这种方式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且能够通过案例学习深刻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但是如果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也采用案例法的话,可能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因此,在这个模块我们就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的生产管理的专家来作报告。通过专家的实际生产中的管理实例的介绍,既能让学生学到相关生产管理技巧,同时也能让学生意识到如果作为生产员工,如何来配合管理者按质按量的完成生产任务。而对于医药企业财务、供应链管理模块,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专家报告法均不适合,因此该模块应用实际医药企业供应管理软件是最合适的,尤其是进销存管理软件。让学生亲自模拟企业供应单,通过软件来模拟供应操作,这种实践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实践加强了业务操作能力。由于本校药学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药品类相关的供应、销售和管理岗位的不在少数,因此,在医药企业管理课程中加入这种实际模拟软件,相当于让学生提前在学校进行岗前培训,这样的毕业生对企业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总之,将常用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故事引导教学法、医药企业中常用的博源医药企业管理进销存软件训练和邀请校企合作单位专家专题报告等多种模式交叉进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考核方式适应教学手段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平时考勤、作业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来决定学生的成绩。这种考核评价目标狭隘,形式单一且存在命题陈旧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思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有的学生属于学霸类型,期末考试成绩很高,但是平时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述能力都较弱,相反的,有的同学期末不会突击复习,理论考试不是很高,但是其在平时的课程汇报和小组讨论,以及实践过程中各种表现和思维都优于学霸类型的学生,因此如果用这种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就体现不出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我们在对教学内容模块化以及对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同时,考核评价方式也应该相应的变化。例如上述用案例法来学习医药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模块的时候,对学生的评价则应该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对案例汇报结果直接影响该组的整体成绩;而采用专家报告形式学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模块时,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改变,此时的考核应该以学生的出勤情况和报告中发言的情况来决定个人成绩等等。总之,不同的教学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而不同的教学手段需要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才能公正公平全方位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加强面临毕业的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是我系医药企业管理教学团队的方向标。以上就是我们对医药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式的探索。我们将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使学生在学校内就能具有准上岗的职业能力,也能够使学生还没毕业就具备未来工作需要的心理准备、知识准备和实践能力。
作者:柴翠元 王谦 单位:淮南联合大学
一、加快技术创新,实施品牌战略
企业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当下,品牌是产品的代言,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产。实施品牌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唯一策略。而要打造一个好的产品品牌,企业必须要不断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所以企业要走出困境进行自救的重要途径就是全力开发核心产品,全力研发核心技术。将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摆在实施经济战略的重要位置,以新经济逐渐替代传统经济。要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基地,通过选派具备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进修培训等方式,掌握新的经济理论知识和产品研发专业知识,有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协作、挂靠、配套等多种形式,加强与高新技术企业、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的协作,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引入企业生产,进而打造出企业的拳头产品。
二、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企业发展
成本上升而效益降低导致的资金困难是制约医药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家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是支持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所以,国家应该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融资环境,逐渐建立并完善由政府参与的医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完善并落实各相关机构的服务职能,积极创新并改善信贷服务体质机制,为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同时,利用税收杠杆,尽量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落实对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最大限度让利于企业。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通过设立高新技术创新风险基金等方式,鼓励科技单位、企业内部对产品研发的投资,促进高新技术型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解决医药企业经济运行困难这一问题,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全局和国民医疗服务水平。企业自主创新固然重要,但仅凭行业的单薄力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孤军奋战,确实有些力不从心。只有在全社会共同参与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才能使行业发展形成技术、专利、生产技能等诸多方面的互补,才能畅通企业经济运行的渠道,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市场环境飞速变化,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加大,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和发展危机,传统的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要转变其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使企业在同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在医药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有效的降低商品损失率,财务部门应对商品的有效期和周转率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对成本管理的创新,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从而降低企业的成本,保证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另外,将会计电算化广泛应用于会计核算中,有利于提高核算效率,减轻会计核算的工作负担,进而促进医药企业稳步的发展。
一、医药企业成本管理及会计核算的问题
(一)医药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
医药企业的不断发展,其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相应的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医药企业的产品繁多、种类和数量多样,并且相对较为分散,成本核算的任务繁琐,大大地增加了企业财务人员对于成本细化的工作量,多数医药企业没有建立统一的成本管理体系,导致财务人员在对企业成本的计算时不够精确,无法合理地控制企业各个环节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目的。2.当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人员只注重销售情况,缺乏对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意识,使企业在成本预算的过程失去控制,进而影响企业财务运行和自身的经营发展状况。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医药企业的财务人员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财务会计知识,没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养,不能熟练的处理各种财务账目,另外有些财务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极不认真负责,导致成本管理工作出现很多数据错误,致使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大大降低,无法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同样地给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一些项目的决策时出现误导的情况。3.信息技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医药企业没有很好的将会计电算化的方法广泛的应用到成本管理中,阻碍了成本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发展。
(二)医药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
在医药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核算在医药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医药企业在财务管理中依旧使用传统的“商品进售差价”的核算模式,导致在进行售价核算后出现错账、假账的情况,严重影响医药企业的管理和发展。2.大多数医药企业一直沿用传统的会计审核模式,现代计算机会计方法的审核方法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导致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不仅花费时间长,工作负担重,效率和质量也会相应的降低。3.医药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配货中心,由总部统一发货,直接发送到各个经销商,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有些货品是由经销商直接采购,一些商品是由经销商之间相互调货,入库单跟调货单由各经销商代替总部填写,然而货款和会计核算由总部进行,导致票据传递不及时,影响总部对商品总量的控制,影响会计核算。由于各经销商自行采购的部分商品都有总部进行会计核算,致使总部对各经销商的商品采购失去控制,导致总部财务管理出现问题。
二、创新成本管理模式及创新的会计核算途径
(一)创新的成本管理模式
1.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医药企业购销链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联系,降低存货的损耗,最大限度的节约企业成本。另外加强企业财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保证成本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2.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由医药企业总部统一管理和委托经销商两种管理模式,然而创新管理模式是将以上两种管理模式相结合,资金的使用由总部统一管理和分配,当各经销商急需时时,要按照企业的资金审批流程申请。另外,各零售商应对每天的营业额进行核算,保留一定的资金用于自身的运转,其余的统一上缴总部,这不仅利于提高总部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3.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应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到成本核算过程中,提高核算的效率和信息的可靠性,通过信息技术成本管理系统的建立,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4.在进行成本预算时不流行于形式,重视成本预算的作用,优化会计核算流程,加强成本预算管理。另外,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合理的控制,对财务部门各岗位职责进行优化,量化考评方法,保障医药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促进企业经济活动的发展。
(二)创新的会计核算途径
1.将会计电算化广泛的运用到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中,使会计数据处理规范化,保证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满足企业各方面的信息需要,从而减少企业财务管理的时间和工作负担。2.建立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企业对每个会计人员建立差错登记表,记录会计核算工作的完成情况、业务培训内容和考核情况等,依据企业奖惩制度进行考核评价,进而进行奖励和惩罚,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会计人员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的质量。3.内部会计核算办法包括企业帐户体系、帐务处理流程及成本核算规程、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会计报表编制和报送程序以及会计报表分析指标和要求等方面,企业应该严格按照会计法的相关规定,遵循企业会计准则或者行业会计核算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制度,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好的进行内部控制,进而增强制度的时效性,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另外,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强与会计管理相结合,建立成本会计、责任会计和内部控制报告等各项与之相关的管理制度。4.医药企业坚持科学的会计审核原则,总部依据经销商的实际情况进行会计审核,保证会计审核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确保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促进企业稳步健康的发展。5.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难度大和审核对象广泛的特点,对于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会计部门管理者要加强领导,严格审查工作质量,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考核,进而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水平。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医药企业的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中,传统的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经济活动的发展需要,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在其创新工作上一直在稳步进行。另外,将会计电算化的方法在医药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广泛普及,实现企业现代化管理。医药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实施全面的创新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方法,利用PDCA循环理论进行循环创新,将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方法加以肯定实施,不符合的淘汰掉,没有得到优化解决的方法交由下一个PDCA进行循环。全面实施创新的成本管理和会计核算不仅能提高医药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还可以为其在同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保证医药企业持续稳步的发展。
作者:张为群 单位:广东银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其所处的行业较为特殊,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改进。本文首先分析了提升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结合内部控制建设原则,阐明了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内部控制五个维度提出了建设与改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改进
医药企业是从事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与销售的单位,是医院医疗机构的上游企业,同时,从零售环节可能成为患者的上游企业,在医药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内部控制是基础手段,将对医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产生积极的作用。医药企业应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重要作用,并发现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应用内部控制建设方法与理论,不断改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
一、提升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
1.医药企业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完整的必然选择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的内部管理重要措施,对医药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规范与设计,特别对相关表单进行统一,对全员涉及的业务流程都通过内部控制手册进行系统规定。内部控制对于医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在内部控制建设中,要求企业的事务均由相互牵制的手段防范风险,也就使得医药企业的业务真实性大大提高,在内部控制这一标准下,使得医药企业的业务真实可靠,所取得的会计原始凭证规范有依据,直接提升医药企业财务报告真实性与完整性,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2.医药企业提高经营效率效果的必然选择
医药企业可能涉及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的全部或部分业务,在医药企业所涉业务的管理与实施中,医药企业面临着或多或少的风险,如研发环节是否其投入能产生既定的效果,研发支出是否均投入到研发项目当中,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医药企业的研发成果,进而影响医药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基于此,医药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相关流程进行控制活动建设,实施PDCA循环,使得医药企业的经营效率效果得到有效保障。
3.医药企业促进发展战略实现的必然选择
发展战略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同样需要发展战略的指引。一般而言,企业战略一般涉及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对于医药企业而言,能否实现发展战略,需要企业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对于医药企业的目标实现需要企业定期进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制定有效措施,通过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工作的开展,举一反三,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进行总结与纠偏,帮助医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全面性与重要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以全面性与重要性兼顾,内部控制既要全面覆盖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又要有所突出,对重点项目进行转向突出管理,实现全面性与重要性的平衡。然而,在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有的医药企业眉毛胡子一把抓,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程序异常繁琐,费时费力,难以取得较好效果。也有的医药企业只看了重点的流程,如销售流程的管理,认为管好销售就万事大吉,而忽略了对于采购程序的管理,使得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为销售建立良好的基础。
2.制衡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衡性在内部控制建设中是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通过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衡性要求,将内部控制落到实处。在医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有的一把手往往需要有较大的权力,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对其监督与控制活动较少,使得一把手处于内部控制的真空,制衡性形同虚设,出现内部控制漏洞。又如有的医药企业由于规模较小,为降低成本,会计人员既做会计,又做出纳,权力集中,不相容的职务由一人肩负,造成内部控制的漏洞,容易引发风险事件的发生。
3.适应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部控制虽然在理论体系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但内部控制重点在于结合企业实际,全面评估企业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点,进而有的放矢,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手册。在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医药企业在适应性方面往往存在以下不足。如有的医药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照搬照抄,认为医药企业都是一样的,使得内部控制建设水土不服,收效甚微。
4.成本效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成本效益原则几乎是所有企业管理方法都会提到的一大原则,在内部控制建设中尤为如此。由于内部控制以风险控制为重点,在控制手段建设方面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控制活动。这也使得内部控制建设应当抓住实质,达到目标。但有的医药企业在成本效益原则方面认识较少,对于企业的风险点逐一建立内控措施,使得成本耗费较大,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对医药企业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特别是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量化方面较弱,没有权衡建立内控的支出与减少损失之间的经济账,使得内部控制花费巨大,但收效达不到预期。
三、建设与改进医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1.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公司法人治理机构的基本框架,并明确了股东会和股东、董事会和董事、监事会和监事、经理层和高级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设立了符合公司业务规模和经营管理需要的组织结构;遵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协调运作的原则设置部门和岗位。
2.不断加强风险梳理与评估
医药企业为保证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保障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应结合实际需要,从运营、市场、合规及财务等方面开展了风险因素收集、整理和识别工作,针对风险制定必要的应对策略,确保风险的防范和有效控制。
3.不断加强控制制度建设
药物研发的专业服务与收款方面,制定药物研发管理制度,包括药物研发管理制度、药物研发计划管理制度、年度药物研发报告管理制度、药物研发业务合同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应收账款核销制度等一系列销售与收款管理制度。物品采购方面,制定采购管理制度、采购付款管理制度、物料领用仓储管理、药材管理制度、原辅料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药品配送制度等一系列采购及付款管理制度。筹资与投资方面,对筹资与投资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如审批权限、组织管理机构、投资的决策程序、投资的转让与收回、对外投资的人事管理、对外投资的财务管理及审计等进行了明确规定;针对筹资业务所设置的具体流程控制保证公司所有的筹资活动均经过恰当的授权和审批,确保了正常的资金周转、降低资金成本、减少筹资风险;针对投资业务所设置的流程控制确保公司能够建立行之有效的投资决策与运行机制,提高资金运作效率,保障本公司对外投资的保值、增值。
4.不断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
关于内外部信息沟通、处理及反馈的程序,在各项制度里应规定专门部门负责业务信息、文书的搜集及处理,保证了信息及文书得到系统和统一的管理,同时保证业务信息和重要的风险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制度流程应能够保证公司及时、真实和完整的传达内外部信息至管理层以及与外界保持联系。各部门独立处理内外部信息,然后汇总至专门部门统一管理并保存书面资料,各项控制措施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
5.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监督与评价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明确了内部审计部门(即内审部)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本公司的规章制度,遵循客观性、政策性和预防为主的原则,对公司及控股、参股公司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等职责,设立了在董事会的直接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主要负责公司内、外部审计的沟通、监督和核查工作。
作者:黄鹏涛 单位:中国医疗器械山东有限公司
一、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而出现档案管理人员不及时整理相关档案资料、不办理严格的借阅手续等不良现象,致使档案资料的丢失,严重损害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
(二)档案管理设备不齐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以及网络技术在管理中的普遍应用,促使管理方法和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现代化设备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程度仍比较低。一些档案管理部门没有配置足够的档案管理设备,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方式,比如:手工收集、手工检索等,使档案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信息量小、耗费时间长、检索效率低、档案利用率不高等不良现象,使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网络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应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但是,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档案管理部门人员老化现象严重,导致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思进取,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在工作中仍采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甚至不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设备,导致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大为降低。
二、解决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档案管理工作要想有序、高效的开展就必须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一般而言,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应从如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在档案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以规范档案管理人员行为为目的,使制度简明实用,具有可实行性,从而使制度能够在实践工作中得以落实,避免流于形式化。第二,制度建设要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使制度的约束作用不仅适用于档案管理工作者,同样适用于档案管理部门领导,不搞特权主义,保障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从而提高制度的约束力,使档案管理过程真正做到有章可循,实现规范化管理。
(二)配置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必要的现代化档案管理设备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再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的需求。因此,这就要求档案部门相关领导人员应当加大对档案管理现代化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为档案管理工作配置计算机、密集架、防磁柜、防潮机、复印机等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将档案信息资料输入计算机,并运用先进技术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使档案信息的收集、检索和使用实现自动化,提高档案信息的存储量,提高档案信息的利用率。此外,还应当主动开发或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和安全防护软件,对档案信息进行光盘存储等数据化处理或利用复制备份技术做好档案备份工作,提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长期使用性,从而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使档案尽快实现信息化管理。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层次,尤其,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档案管理部门相关领导人员应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应做好如下两个方面工作:首先,要采取提高工资、福利待遇等措施,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吸纳力度,并通过竞争上岗、社会招聘等形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吸引既具有专业档案管理知识又具备现代设备操作技能的高层次、专业性人才到档案管理部门工作,逐步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人才结构。其次,要加强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鼓励他们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在工作实践中巩固自己档案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去主动学习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技能,进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综合型档案人才的需求。
三、结束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客观的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探索解决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策略,不断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配备相应的现代化设备,并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而促使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最终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作者:戚曼丽单位: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一、医药企业工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工会具有固定的政治性、鲜明的群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工会组织政治性、阶级性、群众性的主要体现,是我国工会成为中国共产党与工人群众联系纽带的主要标志,是我国工会实现各项工作职能的主要途径,也是我国工会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建设要求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新形势下医药企业工会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二、新形势下医药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工会所处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
新形势下医药企业工会所处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当前,我国医药企业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医药企业股份制改造后,使职工队伍发生了分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营机制的变革,使职工队伍出现了在岗、转岗、待岗、下岗,以及离退休等不同群体;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职工队伍出现了高、中、低不同的收入群体。
(二)新形势下职工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在多样化的格局中,广大职工的思想状况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冲击,在理想选择、价值追求、政策理解上存在着认识上的不同,这无疑加大了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首先是职工对主人翁地位缺少认同,进入市场经济后,一些职工的主人翁自豪感随经济地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困难职工、下岗职工,以及低收入职工将压抑感代替了原有的自豪感,对主人翁的地位产生了疑惑;其次是收入差距拉大造成的不公平感,医药企业股份制改造后,职工对分配制度深化改革的期望值较高,在现实中却出现了落差,于是便认为自己并没有享受到改革的成果,致使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
三、新形势下医药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民主机制建设,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
加强和改进工会思想的政治工作,首先要加强民主机制建设,应与医药企业的民主管理融合起来。工会可以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论,通过落实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途径,提高职工管理工作的能力,让职工参与到医药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增强职工的民主意识和主人翁认识。加强和改进工会思想的政治工作,必须抓住增强职工的主人公意识这个核心,坚持用科学理论教育全体职工,引导和教育职工认真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提高广大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增强职工队伍的凝聚力,焕发职工立足岗位努力工作的热情。医药企业工会要对持有消极工作态度的职工进行说服教育,对其心态进行纠正,增强职工对主人翁地位和作用的重视[3]。
(二)关心职工实际困难,发挥经营管理活动的作用
新形势下医药企业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职工关心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工作,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只有倾听职工呼声,了解职工情绪,关心职工生活,工会工作才能起到实际进展,发挥实际功效,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工会关心职工的生活可以多个方面同时入手,如安排职工定期体检,扩大帮扶对象,组织职工疗养和休养,建立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等。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要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配合企业工作,改变过去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脱离企业实际需求的局面,抓好基层教育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做细、做实,真正能够让职工得到实惠。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要扩展到职工实际工作领域,把医药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和优质服务观念渗透给职工,以新内容来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突破。
(三)必须适应形势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加强和改进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形势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企业机制、职工身份等社会转型期,医药企业工会所处的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工会要把职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绝难实现的。因此,一定要发挥工会的群众性作用,增加必要的物质投入,培养职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现代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与医药企业自身建设相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形势下能够更好地促进医药企业的全方位发展,实现医药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我国医药企业职工结构和文化层次呈现多元化、阶梯化的特点,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以推动医药企业的更好发展。
作者:王静单位:青岛天合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竞争,医药企业信息化不仅成为医药企业管理发展和提高的关键,而且还将是企业通向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因此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都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医药企业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化医药流通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对医药企业信息化的认识,阐述了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就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米的效益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竟争,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不仅成为医药企业管理发展和提高的关键,而且还将是企业通向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工具,因此越来越多的医药流通企业都加强了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要实现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就要建立医药流通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各个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增强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医药企业加人WT。后的竞争力,是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1我国目前医药行业的特点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情况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区分全国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地区二级药品批发企业、县(市)三级批发单位及各药品零售单位。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逐级调拨供应体系被冲垮,被多渠道、少环节的药品购销体系所代替,且竞争激烈。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零售企业11.5万家,但覆盖全国性的公司极少,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规模化不够,网络化不够,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
1.1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药品经营企业多,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的药品批发企业中年销售额最多为60多亿元,而年销瞥额达到5亿元的批发企业不到100家。而且,网点分布在城乡之间以及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间的比例也很不合理。
1.2医药市场流通秩序较为混乱,无序竞争、过渡竞争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违规经营,一些地方开办或变相开办药品集贸市场,药品交易行为不规范,医药市场存在着地区封锁等。
1.3多数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较弱。企业经营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据统计,全国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1%而国外大的医药公司一般年销售金额均在2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医药零瞥企业通过不断兼并,历经洗礼,形成了Rite-Aid,Walgreen,CVS三寡头垄断的状况,这3个公司的零售额占全美的医药零售总额的600;批发企业业务则主要由Mckesson和CardinalHealth两大公司主导。全美批发商平均毛利率4.5%,平均费用率只有2:9%,由于采用配送制,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效率高,整体实力强“十五计划”以来,我国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同时,许多医药流通企业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如上海龙头医药、北京医药、苏州“雷允上”药业、重庆华博医药等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开展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
2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2.1医药流通企业内部人员对信息化建设所存在的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医药流通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医药流通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2.2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医药流通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间题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3加快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信息化的建设应用应纳人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3.2切实建设医药流通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做到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医药流通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飞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3.3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医药流通企业认为资金投人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投资较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3.4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医药流通企业的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医药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产品、实施、价格及其他相关配套条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各种因素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信息化建设要有发展的战略眼光。企业的信息化系统是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综合体现,而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必须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与发展战略。因此,信息系统也要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总要求,反映、监控井提高企业战略执行状况。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业务流程的整合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只有这样,医药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才能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摘要:根据目前医药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药品价格下调,银行收缩银根,贷款困难的形势,本文从成本结构入手,控制生产的入口,销售的出口,做好技术进步,搞好环保处理,最后达到降低成本,加大收入,实现利润,使企业顺利度过难关。为医药企业的发展开拓了新天地。
关键词:数学模型;生产成本;进口;出口
随着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贷款利率增加,环保治理的加强,市场竞争继续白炽化,产品成本居高不下,医药企业特别是原料药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利润空间快速缩小的形势下,强化成本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不失为企业抵抗竞争风险,开辟生产经营的新天地的一个良策。
以下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做好成本管理做一简要探析:
下面借助于数学模型对成本构成进行剖析并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在这里主要以原料药及制剂车间的生产成本为例进行简要分析:
例如:a.将生物发酵生产的抗生素原料药的成本:设月平均放罐单位为a1,平均有效体积为v,平均收率为a2,平均批数为n那么月产量为t=a1*a2*v*n;原材料消耗量b1,原料价格为q1,动力消耗量为b2,动力成本为q2,固定制造费用为b3,变动制造费用为b4,那么车间成本为x=(b1q1+b2q2)*n+b3+b4,单位成本为x1=x/t.a1、a2、b1、b2反映生产水平好坏、技术指标的高低;v反映企业生产规模也就是实际生产能力的大小,一般有企业新建时确定或扩建时确定,中间一般不宜变化,n有开工率来决定;q1反映了物质采购的能力;q2由动力运行车间来控制;b3、b4由产量来决定。b.将制剂类的产品设主料单价为q1,主料单耗a1,包材价格为q2,消耗a2,产量为t,加工费用为b1,那么加工总成本为x=q1*a1+q2a2+b1,单位成本为x1=x/t.a1、a2反映了技术生产指标;b1由产量来决定;q1、q2与物质原料采购有关。
两种不同类型产品的生产都体现了价格、产量、技术进步、环保治理等方面,价格从物资采购及动力生产控制来加强,产量从加大技术进步,增强销售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方面来把关。分析了成本的结构及每一项指标代表的意义,就可以对症下药,逐项进行严格把关,严格考核,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步步为营,最后以达到降成本促效益的目的,现在我们来进行逐项分析:
一、首先把好“进口”物资采购关
其次把好“出口”关,以销量拉动生产上量,以最大负荷率降低生产成本。
二、加强技术攻关,提高技经指标,深入挖潜,从内耗中降低产品成本
1.从2007年下半年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就不容乐观,特别突出的一些以粮食类为代表的主要农作物产品、煤炭和石油等能源价格将持续上涨,在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面前,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节能减排和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搞好技术进步是企业生存的必经之路,通过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动力经济运行,控制和减少支出等手段消化原材料、环境等要素价格上升的空间是一个思路”,一位经济学家曾说一些企业十年前已预见到这种情况,他们依靠科技等手段提高了生产率,产品价格出现下降趋势,抢占了国内大市场,如:哈药公司坚持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抗生素上规模和生物技术及中药现代化为切入点,精心培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把研发中心尽力纳入到集团的整体发展框架中,投资1亿多元改造新药研发平台,并探索出独具特色的“一个中心五个分中心”的新药研发体系。通过这六个平台,集中力量对自己有优势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进入深入研发,加快有完全仿制到创新性研发方向的转移的步伐并利用4年的时间将7——ACA生产技术指标大幅度提高,将成本每公斤降为400元以下,仅此一项不但为哈药创造丰厚的利润,也拉动了产品链升级。鲁抗公司也在2007年度依托科研的延续成果,将一批新产品推上大生产,象lk-0618、lk-0628、lk-0701等,同时不断开展技术创新,结合精细化管理,公司做好了青霉素、7ACA链、大观霉素链三大系列产品链的降成本工作,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大观霉素链降低成本达500多万元,青霉素是鲁抗的拳头产品,通过引进新菌种,产品技术经济指标显著上升,成本大幅度降低,在2007年降成本达到1千多万元。
2.对于动力运行车间,为了降低动力成本。(1)合理进行技术改造,在改造方案制定时,就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效益评价等基础性工作,避免在机组投产后有缺陷在进行技术改造。(2)加强生产过程的系统控制。实行费用承包制,同时配备有效的管理办法。加强设备管理,控制设备维护检修费。在设备管理过程中,可实行状态检修制度,注意设备的日常维修和保养。
三、加大投入搞好环保为持续生产增加产量降成本开辟新天地
随着政府对环保治理的加强,同时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排污标准,原料药企业在政策倒逼之下纷纷加大投入,出血本治污。高昂的设备投入和运行费用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部分小原料药企业回天乏术,行业优胜劣汰已成定局,以此部分依靠提高技术,加大环保投入,改善生产管理和着力控制成本的企业将度过难关,取得最后胜利,例如:鲁抗集团把治污与资源的循环利用相结合,舍得投入,措施到位,循环经济初见成效。鲁抗投资7000余万元从美国引进先进技术兴建了两套CASS系统,使鲁抗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6000吨,COD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1999年6月,鲁抗废水排放全面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达标验收,成为全国同行业第一家工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企业。2005年,鲁抗投资数百万元,大力建设循环水系统、串联用水系统和回用水系统,使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以后陆续上了大量的溶媒回收蒸馏塔,并成立了专门的溶媒回收车间。通过此措施的实施,节约了大量的化工原料的采购费用,降低了产品生产成本,化解了环保压力。同时,鲁抗对抗生素菌渣进行了厌氧生化处理,不仅解决了环境的二次污染,而且生产出深受农民朋友欢迎的新型饲料添加剂,由过去花钱请人处理变成拍卖挣钱;动力炉渣则通过招标,高价外销给建材行业,实现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由于环保工作做的切实到位,2007年不但保证公司生产车间全部满负荷生产,而且还抓住了有利青霉素钾盐涨价的行情,取得了丰厚的报酬。
四、结论
做好“两口”管理,夯实基础管理,大搞技术创新,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将排污大户改变为环保排放全部达标的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定能使医药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摘要]事件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策略,是企业迅速建立品牌知名度的较好途径。医药企业应该适时运用事件营销的策略,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医药企业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指营销者在真实和不损害公众利益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策划、组织、举行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的活动,通过制造“热点新闻效应”的事件吸引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达到提高社会知名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和最终促进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
一、事件营销的兴起
1.互联网的盛行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的兴起已成为必然。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了解到大千世界的各种社会现象、思想观点、文化思潮。同时,各种新闻事件也可以被人们快速的熟知。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及时的更新信息已经是新闻媒体追逐的潮流,但是,传统媒体总是会面临诸多的其他工作环节,比如后期的编辑、印刷、发行等。电视和广播节目虽然可以实现现场直播的功能,但受到节目设置安排的限制。互联网出现以后,由于新闻的不需要经过太多环节,所以新闻更加及时快捷,受众庞大。所以,一些重大的商业事件也完全可以借助这种及时的力量得以迅速地不受空间限制地得到传播。只要消息本身具有足够大的新闻价值,它就会被人们发现和阅读。对于事件营销的策划人来说,只要有一个足够引起人们关注的新闻点,你的新闻马上可以传遍整个世界。可以说,互联网为事件营销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基础,互联网的盛行为事件营销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会。
2.公众注意力的阶段性集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表明信息非但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如何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且锁住有效的注意力,成为了企业在“注意力时代”必须解决的命题。而事件营销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集新闻效应、广告效应、公共关系、形象传播、客户关系于一体,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企业新产品推介、品牌展示、建立品牌识别和品牌定位的营销手段。
公众之所以对新闻事件产生兴趣和关注,是因为新闻已不仅仅是看看而已,其越来越接近每个人,接近每个人生活的层层面面,因此关注新闻就是在关注我们自己。由于新闻事件强大的受众群体,而且在短时间内能使信息达到最大、最优传播的效果,又囊括了信息、猎奇、教育、娱乐等各个方面的功能,因此新闻事件已经成为一种优势资源。在事件营销中所发生的事件,常常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样很有助于吸引广大消费者的眼球。因此,公众注意力的阶段性集中成为事件营销的商机,使事件营销效应倍增。
3.最优成本效益原则
新闻事件营销的好处还在于它通过新闻事件而并非广告,使企业以经济的方式,将企业以及品牌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送给目标消费群,使产品的品牌认知率、美誉度迅速提高,从而快速拉动产品的销售,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这证明开展事件营销的行为,符合最优成本效益原则,可以实现销售者与消费者共赢的局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事件营销是企业迅速建立品牌知名度的较好途径。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开展事件营销的策略,这也促成了事件营销的发展日益强大。
二、医药企业开展事件营销的策略形式
事件营销在医药企业中应用不胜枚举,在“非典事件”中,广东康人药业通过义捐价值100万元的药品而一夜成名;罗氏制药借助“禽流感”与“达菲事件”中,由一个一个落井下石的“奸商”成功的向一个诚信、大度、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挺进;长春海外制药借助范伟叫卖“感叹号”事件,从感冒药市场中脱颖而出;深圳匹特欧药店管理有限公司即PTO借助“联盟”概念一举发展了全国5000余家药店,年采购规模达到了80亿元……。
综观这些营销个案,都是医药企业将事件营销成功运用的典范。事件营销在运用上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势。事件营销根据事件的不同分为“借势”和“造势”。“势”通俗地说是潮流、趋势。审时度势,只能用心感受,才能发现“势”,用感性和理性去辨别“势”的走向、强弱,去挖掘哪个“点”更具有争议性、新闻性,研究如何传播才具有共振性、爆炸性、裂变性。“借势”和“造势”可以在短期内一触即发,形成人们争议的焦点和时尚话题,达到口碑传播和高度关注。
1.借势型事件营销
所谓借势,是指企业及时地抓住广受关注的社会新闻、事件以及人物的明星效应等,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欲达到之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可分为:明星策、体育策、新闻策、节日策等。医药企业通过借势的手段成功达到营销目的的例子有很多,以三九制药为例。2000年11月16日,中国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SFDA)了《关于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药品制剂的通知》,即PPA,随即暂停使用和销售包括占据感冒类半壁江山的市场老大的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康泰克和康得等含有PPA的药品,这引起了消费者心里恐慌,并使感冒类OTC药品顿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三九制药在这样的震荡形式下,第一时间出击,展开了大规模的新闻战。配合广告攻势,以新闻的形式,通过媒体的权威报道,快速在全国产生影响。通过搭乘这次PPA事件顺车,顺势而为,原排名感冒药市场第10位,现已成为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的领导品牌。
2.造势型事件营销
所谓造势,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可分为:舆论策、概念策和活动策。通过造势,可以快速制造品牌知名、认知及美誉度;也可以四两拨千斤,以最小、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化的效益。一些成功的企业不乏一些令叫绝的经典案例,如椰鹿龟酒的1.2亿配方之争、农夫山泉纯净水事件等。
对于医药企业,也应该适时运用事件营销这样的策略手段,提高自身的产品竞争力。医药企业要时刻注意新闻媒体的动向,看看新闻媒体现时正热衷于哪一方面新闻事件的报道,如果企业发现新闻媒体所热衷的方面与自己有关,就可以利用机会制造新闻,使企业和产品成为被关注的对象。
比如2006年在沈阳举办的2A+1B级“世界园艺博览会”,作为世界级别的园艺省会,新闻亮点自然很多。而在沈阳的大街小巷上随处可以见到宣传世园会画页。位于和平区南五马路上的一家单体药店发现了这个契机,围绕世园会,他们也推出了“园艺与健康”系列活动,针对哮喘患者,联合厂家印制了DM手册,告诉来店消费者家居应该摆什么样的花,游园应该准备什么样的药品等;针对过敏体质患者,依据医院的病例,告之避免去那些场馆等;针对中老年人,还推出了“购药有奖集报”活动,在购药的同时,给老年人找点事干,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此举,该药店由名不见传变得在区域内小有名气。
三、事件营销对医药企业做大做强的深远意义
事件营销一般具有突发性强、时间紧迫、市场机会大、受众面广、高频率的媒体助阵、信息复杂不容易分辨等特点。因而对医药企业而言,在其市场营销中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第一,受众者的信息接收程度较高。很多医药企业曾凭借巨额广告投入取得不错的销售业绩,使公司得以壮大。但是,目前众多药品虚假广告使药品广告的可信度越来越低,消费者趋于理性使药品广告的作用大打折扣,而事件营销的传播往往体现在新闻上,有效地避免了像广告被人本能排斥、反感、冷漠的情况发生,受众对于其中内容的信任程度远远高于广告。据调查,一个消费者对新闻的信任程度是接受一则广告的6倍。
第二,传播深度和层次高。一个事件如果成了热点,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互相沟通的话题,传播层次不仅仅限于看到这条新闻的读者或消费者,还可以形成二次传播,引发“蝴蝶效应”;而相比之下,广告的传播一般只是看见的就看见,没看见的就没看见了,传播就局限在一个层面上,与精心策划的事件营销不可同日而语。
第三,投资回报率高。巨额的广告费用使医药企业不堪重负,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广告费用扶摇直上。而企业运用事件营销手段,居权威人士分析,其取得的传播投资回报率约为一般传统广告的3倍,能有效帮助企业建立产品品牌的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推动产品的销售。
总而言之,医药企业想要使产品迅速建立品牌的知名度,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就要运用事件营销这一全新的营销策略,利用外部和自身的有利条件,制造新闻热点,使企业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对象,再通过新闻媒体的全方位和反复传播,产生品牌轰动效应,让自身产品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使企业能得以做大做强,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上收获成功。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医药流通企业的特点、信息化现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步骤、信息化建设的切身体会、误区等,同时将自己在某企业的实际安例进行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步骤/误区
企业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化化的关键环节。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迅速普及,使企业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信息化已成为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1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从总体上来看,随着医药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势头良好,但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规模、层次和水平都存在很大差距。认识不足和操作乏力是制约我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两大难点。因此,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各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符合与本企业经营目标相一致信息化发展规划,响应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增强经营机制创新和管理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医药企业加入WTO后的竞争力,是摆在医药企业面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我国医药流通企业特点及信息化现状
(一)医药流通企业的特点:
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区分全国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地区二级药品批发企业县(市)三级批发单位及各药品零售单位。改革开放以后,这一逐级调拨供应体系被冲垮,被多渠道、少环节的药品购销体系所代替,且竞争激烈。到目前为止我国现有药品批发企业1.2万家,零售企业11.5万家,但覆盖全国性的公司极少,各自为政,分散经营,规模化不够,网络化不够,呈现”多、小、散、乱”的格局。具体表现在:
1、医药流通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药品经营企业多,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据统计最大的药品批发企业年销售额为60多亿元,年销售售额达到5亿元的批发企业不到100家。而且,网点分布在城乡之间以及经济发达与落后地区间也很不合理。
2、医药市场流通秩序较为混乱,无序竞争、过渡竞争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企业违规经营,一些地方开办或变相开办药品集贸市场,药品交易行为不规范,医药市场存在着地区封锁等等。
3、多数企业市场开发能力和市场服务能力较弱。企业经营成本高,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效率低,导致经济效益差。据统计,全国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小于1%。而国外大的医药公司一般年销售金额均在于2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医药零售企业通过不断兼并,历经洗礼,形成了RiteAid、Walgreen、CVS三寡头垄断的状况,这3个公司的零售额占全美的医药零售总额的60%;批发企业业务则主要由Mckesson和CardinalHealth两大公司主导。全美批发商平均毛利率4.5%,平均费用率只有2.9%,由于采用配送制,实行统一的科学管理,效率高,整体实力强。
(二)药品经营的特点:
医药行业商品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中西药品、医疗器械、中成药、中药材和原料药等。每一大类下又有若干小类。其主要特点有:
1、由于药品的品种较多,国家对其又没有统一编码,要想从上万种商品中查找某一种产品所费的时间和精力极大。
2、药品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时效性强。需要严格控制其有效期,对批次号的管理要求严格,而手工管理很难做到及时、准确。
3、销售模式特殊:医药产品作为一种特殊产品,其销售模式也较特殊,即通常所说的"三角账"。销售顺序是:厂家将医药产品发货给批发站;批发站又将医药产品发货给医院。相应的资金流动方向相反:医院将产品全部或部分卖出后与批发站结款;批发站收款后再与厂家结算。退货又是与此相反的过程。这种复杂的处理流程是手工操作很难胜任的。
4、业务量大:由于药品品种多、客户数量多,造成业务量很大。同时,随着货物数量的增加及出入库频率的剧增,手工管理模式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运行工作效率,致使仓储管理准确率和效率极低,同时财务及管理部门所需的各种经营数据及经营分析报表无法及时得到。
然而医药行业企业的业务管理以及相应的财务处理、信息处理,长期以来一直采用手工操作。90年初,医药行业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逐步封闭了近50年的药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政策放开,但企业的现有商业模式无法跟上市场发展的大潮,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企业大规模运作,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要启用新的营销模式。而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和运营效率已经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手工管理方式的弊端已毕现无疑。因此,从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开展。目前,医药管理系统成为医药企业规模经营管理的核心工具。
而国外医药集团的营运,信息化程度是非常高的,公司的客户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都是通过计算机完成,这样为公司提供了科学决策的依据和准确、快速运行的保证,从而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益。同时能更好地为生产企业、消费者提供服务。可见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是有悬殊的!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涉及到医药行业的承诺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药品知识产权;二是进口药品的平均关税逐步降至6%以下;三是2001年取消进口大型医疗器械的管制;四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加入WTO市场的开放是逐步进行的。根据分销服务承诺减让表规定,我国将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国服务提供者从事药品批发和零售;同时规定,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取消地域、数量、股权或企业设立形式限制,不迟于2005年1月1日除面积超过2万平米的百货商店和超过30家的连锁店不允许外资控股外,其它没有限制。
药品流通的开放涵盖了从采购、运输、仓储、、配送、批发、零售到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原来没有分销权的外企没有了自已的销售网络,也不直接掌握终端市场,一旦掌握了分销能力,那将如虎添翼,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加入WTO,开放药品分销服务,从近期来说对国内医药流通企业将带来巨大压力。
当然,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政府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开放是渐进式的,是按一个时间表来进行的。企业只有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步伐,学习先进的营销方式和组织体系,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我们就能在未来的挑战中争取主动的地位。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医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企业的生存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互联网络的全球化,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医药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为我国医药企业走向国际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手段。要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抓信息化是一条出路。绝不能再沿着传统的模式发展企业,要占领制高点来发展企业,也就是应用最新的技术即信息化技术来发展我们的企业。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我国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方针。今天企业的传统管理方式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转变观念、改革体制、认识知识经济、思考创造并获取价值,已经被企业家们所接受并得以体验”。企业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实质上是与物流、资金流紧密结合的各种数据、信息的生成、处理、传输和使用过程,产品和资金是这些数据和信息的具体体现。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企业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技术专家的事情,实际上是需要管理专家、经济学家等各界专家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才能成功地推进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对于我国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企业信息化的工作要配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要服务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企业信息化不是在现行的业务流程中增加一套并行的信息流程,而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适应市场竞争的外部环境,对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和优化,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以支撑运用。
(2)世界各国企业信息化的实践表明,信息化对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各种信息化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都以降低物质资源消耗为基本前提,在降低库存、减少废品率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化使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时间缩短,从而大大节约了时间成本。
----提高质量,促进销售。一方面,信息化强调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可以减少甚至替代大量不必要的手工操作,最大限度地消除不确定因素,使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和提高。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将使企业服务的潜在客户市场不断扩大,销售渠道和手段进一步多样化,并使企业从以事务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换成为可能,不断增进用户满意度。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减少消耗、提高效率、扩大市场销售份额,大幅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使管理者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掌握更加完备、及时、准确,并藉以实现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内外部之间的实时沟通,使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的管理实现对物流、资金流的更有效管理。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使企业通过更加快速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科技动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另一方面使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没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企业将失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资格。
----提高决策水平。正确决策是企业谋求长久生命力的保证。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信息化使决策者及时获得决策所需国内外、企业内外的完备信息成为可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化可以帮助决策者排除不良信息的干扰,以正确信息制定出正确决策;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业务智能系统可以帮助企业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决策。
(3)当前,大力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正处在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转化时期,信息化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手段。可以说,没有企业的信息化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
----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制高点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许多已经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地规划自己的信息化蓝图,我国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战略任务。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细胞,既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体又是支撑力量,没有企业信息化,就谈不上国民经济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信息化建设既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反过来也要求企业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等深层次上进行完善和创新,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信息化建设是我国企业缩短与世界先进企业水平差距难得的机遇。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在工业化任务基本完成以后进行的,而我国企业是在工业化进程中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信息技术的特性使企业超越某一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后来居上成为可能。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一般企业与先进企业使用同等水平的信息技术,从而大大缩短工业化过程。
三、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步骤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大多数企业和企业家都已经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味着什么。
然而,医药企业如何进行的信息化建设?由于企业处于的发展阶段和业务规模不同,每个企业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期望和需求也不尽相同。
结合几年在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实现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并进行总结,认为企业信息化都会经过三个典型的发展阶段。即:基础管理阶段、企业资源整合阶段和电子商务协作阶段。
(一)基础管理阶段:
在基础管理阶段,企业客户希望优先的解决一些局部但非常关键的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基础数据管理、基本业务流程设计、内部控制设计、员工业务规范的管理等方面;企业通过建立基本资源体系的信息化,建立和改善企业的管理基础。以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为例说明。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医药产品、保健品、医疗器械、中药材及饮片批发经营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公司总部位于华中重镇--湖北省武汉市,商业气氛浓厚,交通便利。公司现拥有15000平方米的符合国家GSP标准的大型医药物流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经营办公设施和先进的药品质量检测设备。逐步形成了以武汉总公司为中心,以北京、郑州、上海、广东、重庆等分公司为结点,并与全国15000多家医药生产厂家、经销商、医院和政府采购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往来关系和合作关系。本公司是九四年与北京科情新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在同行业率先在业务方面使用由北京科情开发的进销存系统,该进销存系统应用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实现企业的产、供、销、存、人、财、物的规范化管理,辅助进行经营决策分析。“进销存”信息清晰准确,帐流信息简洁明了。主要包括采购业务管理、批发业务管理、物流配送管理、库存管理、价格管理、商品会计管理、业务查询管理、帐簿管理、决策支持管理、资料管理、质量管理、票据管理、经营决策查询等功能模块。与技术人员一起,结合公司实际运作模式,设计了一整套业务的进、销、存、盘、报等管理的流程,同时甩掉手工开票、手工管理库存帐的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准确率和工作效率,当年销售额比同期增长80%左右。在总部实施成功后,并分别在其它分公司实施。多年来,不断与软件公司探讨,医药企业发展的新问题、新情况,并进行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现在正运行的集业务处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一体的信息化平台。九九年,又与金算盘公司合作在财务方面实现电算化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制定了相关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制度等,保证了会计电算化顺利进行。二00一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办公,公司又实施内部办公系统,使公司朝规范化、流程化迈进。同时为了方便员工了解医药行情和医药动态,并实现网上培训,又实施了信息采集系统,即将互联网上有用的信息采集到局域网,方便员工学习和浏览等。今年,将在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建设。总之,现阶段,随着公司的发展和需要会逐步在某些关键管理和部门实现计算机管理。(见九州通集团信息化建设蓝图)
(二)企业资源整合阶段:企业经过基础管理建设阶段,对集成的企业资源管理自然提出了进一步信息化的需求.其内涵是追求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此在管理上,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过程中更加强调和加强了对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控制.企业通过集成处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集中管理,进一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如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现在基础阶段,一方面实施业务、财务、人事、OA等信息系统,而各个系统基本上都是单独的,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如何整合,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这也是即将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九州通公司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公司,各分公司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源利用,这个问题正在解决。现在利用APN技术将各公司的局域网连结在一起,并实现免费内部电话通话。VPN技术是采用隧道技术以及加密、身份认证等方法,在INTERNET上构建专用网络的技术,数据通过安全的“加密通道”在公众网络传播。基础通道已建立起来,以后会逐步拓展其应用。
(三)电子商务协作阶段
在电子商务协作阶段,企业将积极参与整个供应链的竞争,最大限度利用外部资源,利用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实现最大的增值。
“电子商务”是一种建立于广泛应用的国际互联网之上新的商务运作模式,也是一种新的市场竞争手段和有力“武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涉足市场竞争和企业管理领域。“电子商务”通过国际互联网提供的连接着全世界的计算机网络,随时随地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和信息服务。同时,以internet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企业和部门的内部结构。Internet通过降低通信成本来影响公司的纵向组织结构。公司为了提高效率,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而采取新的结构重组。通过电子商务,企业可以轻松的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跨地区分支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和信息沟通。其次,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商与最终用户之间的供应链,同时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减少交易成本。再次,电子商务改变了以往的市场准入条件,使小公司与大公司在较为公平的基础上开展竞争。我们国家现在对医药电子商务是试点阶段,在网上交易允许的方式是企业对企业的交易,通常称为BTOB方式,这类交易发生在药厂与药厂,药厂、医药公司与医院,药厂与医药公司或零售店之间。医药电子商务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一部分,我们要不断地通过实践积极探索,稳步前进,总结经验,适应加入WTO的需要,迎接外国分销商进入后给我们带来的新挑战。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于二000年在北京投资创建了九州通医药批发网()。本网站已于2001年8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首批获得依法从事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的资格。本网站依托北京丰科城医药有限公司、湖北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新疆亚心医药有限公司、河南华北制药销售有限公司、广东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上海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等医药批发企业以及相应的物流中心,利用多年医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经验,通过提供医药信息服务和电子交易工具,充当医药批发企业零售连锁药店、医院、政府采购团以及医药生产厂家相互之间的桥梁。本
虽然本网站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网上成交量较少,远没有达到盈利的能力,但它对传统医药经营模式是一种补充,同时,对探索中国医药电子商务之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们坚信,电子商务一定是未来医药企业增加核心竞争的手段之一。
四、信息化建设的几点体会
(一)一把手工程。企业实现信息化,并非一个简单的计算机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这样势必会与多年的传统观念发生冲突,甚至影响某些人的利益,引发抵触情绪,甚至阻挠,这些足以让意志不坚的人半途而废。因此,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实施信息化,关键看一把手是否有决心,班子是否形成合力。我公司领导班子多年来一直把企业信息化建设视为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各单位、各部门、任何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阻挠信息化建设,所有人员必须全力配合,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有一把手的决心,加上全体员工的努力,信息化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
(二)优选软件服务商。企业实施信息化前,要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要认真制定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实施方案,并慎重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开发企业。我们在实施信息化中选择了有丰富实施经验的,并对医药流通商业流程理解比较透彻的北京科情新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实现计算机管理。在实施中,收到时间最短、价格最低、服务最优的良好效果。
(三)医药药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一批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各类专门人才,尤其需要一批既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有信息处理分析和服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大培养和引进人才的力度,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技术、模式和运作管理经验,把世界先进的技术与中国医药行业的现状紧密结合,从事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商务的开发研究工作,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特别是适合医药行业发展的电子商务网络。
五、企业实施信息化的几个误区
在企业的实现信息化建设时,多半是由国内外信息技术(IT)厂商提供的,尽管厂商征求了企业有关人员的意见或吸收企业信息部门参加,但往往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理解停留在表面。因此,虽然解决方案的技术是先进的,但同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相脱节,达不到“管理简单、安全可靠、便于扩展、易于使用”的要求,如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及时修正、完善,其成效则可想而知。归纳起来,企业信息化工作在认识上往往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一是误认为企业信息化是一次性投入,因而对于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持续性投入产感兴趣,然而,维持一个有效率的信息系统后就能够据此获得永久的竞争优势,事实上,任何信息系统都不可能给企业带来永久的竞争优势;根据国外90年代中期的一些调查,企业信息化的平均投资额大约是其销售额的1%左右。注意这一数字根据企业的规模、投资的时期不同等也有所差异,日本企业1996年的平均信息化投资与销售额的比为1.5%,而300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中,80%的投资比例小于1%。这一数字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企业信息化投资的标准呢?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参考数字而已。如美国的沃尔玛公司的创始人山姆·沃顿一直将低成本经营作为企业最高的目标。为了实现此目标,在70年代就开始试验所有的连锁商店联网。但是后来发现网络速度太慢,不能满足商品信息传送的需要。因此在80年代初花费2400万美元造了一颗卫星,解决了通信这个大问题,使得该公司顺利发展。
二是过份强调信息系统投资效益,而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系统需要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才会对企业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后动效应;企业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投资、先进技术支持和对人员进行大量培训,企业信息化只是过程而不是目标;
三是误认为铺设网络、购买电脑和打印机等信息设备就实现了企业信息化,因而当网络缺乏信息资源就失去开展信息化的动力和兴趣。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提高企业素质,从而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关键不在于信息多少而在于获取什么样的信息,时刻保持拥有多种商业机会的能力,是创造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前提;
四是误认为建立信息系统是大企业的事情,没有意识到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只要开展国际竞争,就不能离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使企业规模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限制变得相对不重要;
五是误认为企业信息化只是信息技术专家的事,这种误解没有看到企业信息化本质上讲是企业管理专家的课题,管理专家和经济家才是策划企业信息化的主角,尽管信息技术专家在企业信息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总体上仅仅起到技术咨询和服务支持的作用。信息化建设常称为“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所以要想做好企业信息化,就必须把管理体系改造和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地结合起来,成功的企业信息化往往是企业家、管理专家、经济学家与信息技术专家之间形成有机的合作。
六是误认为网上交易就是电子商务。真正的电子商务绝不仅仅是企业前台的商务电子化,更重要的是包括后台在内的整个运作体系的全面信息化,以及企业整体经营流程的优化和重组。也就是说,建立在企业全面信息化基础上,通过电子手段对上游厂商、本企业和下游企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提高效益,节约成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
国家经贸委早在2000年底时就提出要在中国扶持建立5家至10家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50亿元左右、具有现代营销水平和高度文化内涵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所以医药流通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向"大集团、大市场"战略方向靠拢。而药品流通现代化(集团化、连锁化)经营模式正成为医药流通企业掌握未来的有效手段,信息化又是无法绕过的必经之路,要通过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本、技术、信息和知识,为企业赢得信誉,确立竞争优势,并走向国内外市场,才能将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