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09:20:07
导语:在植物科学小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为规范学生党支部日常工作,使学生党支部的日常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民主集中制的制度
党支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定期召开支部大会
支部大会是支部全体党员都参加的会议。定期召开支部大会,是党支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形式或主要制度,必须坚持。
(二)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
支部委员会是按照支部大会的决议来处理支部的日常工作的会议制度。因此,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就成了支部大会闭会期间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主要形式和主要制度。学生党支部必须对涉及党、团、学工作的重要任务或工作决策等,坚持以召开支部委员会的方式集体讨论决定。
二、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一)集体领导的原则
凡是涉及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事,重大工作任务的部署,学生困难补助、奖学金的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团员、团干、学干以及三好学生评比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上级领导机关规定应由党支部集体决定的问题,都必须由支部委员会集体讨论后做出决定,决不能个人说了算。支部委员会集体做出的决定,每个支部委员都必须坚持执行。
(二)支部委员会的分工负责制
这里的分工负责也是以集体决定为前提的,分工是指集体讨论决定后,由分管的个人去实施。支部委员所独立决定的问题,只是自己分管范围内的非重大问题。每个支部委员都要尊重和支持支部书记的工作。每个委员之间要密切配合,要做到分工不分家。
三、组织生活会制度
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都必须编入一个支部、小组或特定组织,参加其组织生活会,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一)党员组织生活会制度
党员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可以采取支部大会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党小组会的形式。
党员组织生活会召开的时间,每两个月召开一次。
党员组织生活会的内容。主要是:由每个党员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相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了提高党员组织生活会的质量,生活会的内容要相对集中,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问题。
(二)支部委员组织生活会制度
党支部委员会的组织生活会召开时间,每个学期召开二次。
党支部委员会的组织生活会的内容。主要内容:同党员组织生活会的内容大体相同,汇报自己的思想、工作情况;相互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四、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制度
(一)党员的“”制度
“三会”是: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一课”是:党课。“”是健全党内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的重要制度,对于加强支部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具有重要作用。
学生党支部要坚持每两周一次的组织生活会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党支部大会;每学期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学期对党员进行一次党课教育。
(二)党员的目标管理制度
要在我院的党、团、学工作中,将党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应做的工作,转化为具体数量、质量和时限要求的具体目标,用完成任务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学生政治辅导员和学生党员的工作。
(三)党员的思想教育制度
要围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为目标,坚持做好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以教育的内容和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定期上党课,可以办短期培训班,也可以组织报告会和参观访问等等。总之,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四)党员联系群众的制度
要建立党员分工联系群众的责任制。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或采取个别访问的形式,听取党外学生的意见。
(五)党员的汇报制度
党员每学期要以书面形式或在组织生活会上向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包括学习理论、工作情况、党员作用等内容,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措施和今后的工作目标。
(六)党员的学习制度
党章规定,党员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持党员的学习制度,党支部要制定学习计划,抓好计划的落实。
(七)民主评议党员的制度
每两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评议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新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结合工作总结和检查目标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经过学习、教育、自评、互评、群众评、组织评等几个阶段;对党员作出评议,表彰优秀党员,妥善处理不合格党员,从而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发展新党员的制度
发展党员,是党支部的一项特殊的经常的重要工作。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党支部必须将这项工作制度化。
(一)培养、教育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
1.建立积极分子队伍。党支部要在申请入党的学生中,选拔那些在学习、工作和各项公益活动中表现较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求进步,积极靠拢组织者,列入积极分子,从而建立起积极分子队伍。
2.对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考察的方式主要有三:第一,通过谈话,听取入党积极分子的汇报;第二,通过座谈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反映;第三,实际考察其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考察时间,起码在一年以上。
(二)严格按照发展新党员的程序发展党员
六、制定计划、定期总结制度
每学期制定党支部工作计划;每学年制定培养、教育和发展党员计划,年度末进行党支部工作总结。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
二二年九月十二日
植科院学生党员管理考核制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纪律观念和服务意识,使学生党员成为思想上的先行者、生活中的奉献者、工作中的耕耘者意识、学习上的佼佼者、实践中的开拓者,不断发挥党员的先进性。依据党章中规定的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结合我院学生党员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管理考核制度如下:
一、管理办法
在我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的指导下,由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负责全面安排,统一部署,由其下设部门考核监督部负责具体操作。要求各学生党支部及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此项考核工作。
二、考核内容和措施
(一)、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2、预备党员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情况,汇报要求实事求是。预备党员中凡属以下情况应延长预备期:
①入党时存在的缺点,但预备期改正不明显。
②入党以后在思想、学习、工作上出现明显的缺点。
③预备期犯了一般性错误,本人检查认识深刻,下决心改正错误的。
④入党以后对自己要求不高,总体表现一般,先锋作用不明显。
⑤只有考评分在6分以上的才能按期转正,考评分低于6分的预备党员应提交支部大会讨论给予延长考察期处理。
(二)、学生党员的学习
1、党员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理论学习活动,并将学习体会以心得的形式向组织汇报,心得的上交原则上以自愿的原则,无故不参加理论学习或不交(迟交)理论文章者,扣其考评分0.5分/次,并相应进行党内通报。预备党员在考察期内,理论心得被评为优秀的,加0.5分/次/人。
2、学生党员要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刻苦努力,带动周围的学生共同进步。低年级的学生党员学期考试成绩在班级前15名以外的,扣其考评分0.5分/名次/人,考试成绩在班级前5名的,加0.5分/名次/人;高年级党员要求学习成绩优良,并且在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中处处起到党员的表率作用。
3、学生党员在校内外各级理论刊物上发表文章可酌情加分,在南湖新闻网或校广播电台上发表一篇报道加0.5分/人,在校级刊物加1分/篇,在省、市级以上加2分/篇。
(三)、党员的社会工作
1、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把学生利益摆在首位,切实做好广大学生的服务工作。
2、党员同学应积极参加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组织中有突出表现的酌情加0.5—1.0分/人/次;
3、党员发展过程中整理材料不积极或态度不端正的扣0.5分/人/次。
(四)、党员的日常行为规范
1、自觉遵守党的纪律,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保守党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党的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2、认真遵守校纪校规及我院学生日常管理规定,严肃处理学生党员中的违纪行为,对于党员的违纪现象予以加重处理。在按照校纪院规处理的同时,相应扣考评分,院违纪通报处分对应扣考评分1.0分/人/次,院通报批评处分对应扣考评分3.0分/人/次。
3、在正式场合自觉佩戴党徽,包括党支部举行的各种活动以及党员值班期间,对于不自觉者扣考评分0.2分/人/次。
4、对于无故不参加党支部的活动,如开会旷到等,党支部予以通报并扣考评分1分/次,迟到或早退的扣0.5分/人/次。三次事假均记一次旷到。
5、党员应该注重自身影响,带头搞好个人及寝室卫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凡在卫生抽查中不合格者,扣0.5分/次,党员自身卫生合格而其所在寝室卫生不合格的,扣该寝室党员0.3分/人/次。
6、党员应该积极主动参加义务劳动,原则上一学期必须参加3次以上义务劳动(预备党员预备期必须参加5次以上义务劳动),无故不参加统一组织的义务劳动的扣1分/人/次。
(五)、工作完成情况
1、履行党员义务,认真完成各级党组织交派的任务。
2、认真如实地记载党员工作手册,定期上交,检查优秀者加1分/人,不合格者扣1分/人。
附:1、考评基准分为十分,考核监督部原则上每月对全体学生党员,表现评分情况进行整理,每学年在支部大会上公布考评结果,根据考评成绩评选优秀。
2、条例自公布日起开始执行,解释权在植物科技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希望全院学生对我院学生党员考核工作进行监督。
中共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支部
二四年四月二日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入党积极分子管理考核制度
组织发展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中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的教育与管理、培养与考核,逐步将此项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管理的轨道,从而积极慎重地做好大学生的组织发展工作,依据《中国共产党党章》和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结合我院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考核办法。
一、考核的组织与方法
1.考核工作由院学生党建办公室统一部署,全面负责,由其下设部门考核监督部负责具体操作。具体由学生党支部、党小组负责实施,各班团支部、班委会予以配合。
2.考核采取评分制,实行量化考核。
二、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一)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政治素质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迫切的入党要求,入党动机端正,贯彻执行党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改革开放,关心时事政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和追求。
2、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规章制度,自觉维护社会公德和校园秩序,敢于同不文明行为做斗争,遵守大学生行为规范。
3、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和校、院组织的各项活动,有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4、积极要求进步,自觉地履行思想汇报制度。
(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始终坚持理论学习。
2、学习态度端正,具有严谨求实、刻苦勤奋的良好学习习惯。一年级中各科考试成绩均在及格以上,且综合测评在全班(标准班)的前10名以内,学习名次低于前10名者,扣其考评分0.5分/名次/人;二、三年级中各科考试成绩均在及格以上,且综合测评在全班(标准班)的前15名以内,学习名次低于前15名者,扣其考评分0.5分/名次/人。考试成绩在班级前5名的,加0.5分/名次/人。
3、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内外各级理论刊物上发表文章可酌情加分,在南湖新闻网或校广播电台上发表一篇报道加0.5分/人,在校级刊物加1分/篇,省、市以上加2分/篇。
(三)、入党积极分子的社会工作
1、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吃苦奉献精神,不计个人得失,把学生利益摆在首位,切实做好广大学生的服务工作。在学校或院里担任部长级学生干部且工作表现良好者加3分,其中主席团常委加4分;担任副部长级学生干部且工作表现良好者加2分;担任干事且表现良好者加1分/人;担任委员且表现良好者加0.5分/人。
2、积极参加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课外活动,且表现良好。获院级奖励者加1分/人/次,获校级奖励者加2分/人/次,获省、市级奖励者加3—5分/人/次。
(四)、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行为规范
1、遵守校纪校规,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违纪现象予以严肃处理。在按照校纪院规处理的同时,相应扣考评分,院违纪通报处分对应扣考评分1.0分/人/次,院通报批评处分对应扣考评分3.0分/人/次。
2、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注重自身影响,行为要文明。要带头搞好个人及寝室卫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凡在卫生抽查中不合格者,扣0.5分/次。
3、入党积极分子应该积极主动参加义务劳动,原则上一学期必须参加3次以上义务劳动(预备党员预备期必须参加5次以上义务劳动),无故不参加统一组织的义务劳动的扣1分/人/次。
附:1、考评基准分为十五分,原则上每月对全体入党积极分子表现评分情况进行整理,定期公布考评结果,考评成绩将作为把握入党条件的重要依据。
2、条例自公布日起开始执行,解释权在植物科技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办公室,希望全院学生对我院入党积极分子考核工作进行监督。
中共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支部
二四年三月二十八日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
关于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制度
根据党章规定,为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使政治理论学习经常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
每个学生党员每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的时间不少于二小时,其中集体学习每月一次,每次不得少于二小时。
二、政治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主要内容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政策、决议、决定及有关法律法规;重要的理论研究文章、国际国内时事政策报道;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及其它指定的学习材料。
三、政治理论的学习形式
就坚持学习形式的多样化,采取个人自学、宣讲文件、集体讨论、重点发言、党课教育和专题讲座等方式组织学习教育活动。
四、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学生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要根据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和学院党总支的有关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学期初向全体学生党员布置,学期末进行检查和总结。
五、政治理论学习的基本要求
1、学习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党支部的理论学习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普通学生党员,要着重结合本人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学习;主要学生干部,要结合分管的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提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领导
对学习要加强领导,统一安排,完善计划,严格要求。
3、请假制度
因故不能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必须严格履行请假制度,待批准后才能缺席,但此后必须安排等量时间补课,必要时缺席者应向党支部提交书面发言提纲;凡无正当理由又未履行请假手续缺席者,除事后进行补课外,由党支部提出批评,个人提交书面材料说明原因。
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学生党支部
二OO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花的变色、果的神秘、草的跳舞、叶的载人……走进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植物园”),你能遇见的惊奇绝不是一点点。
作为国家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基地,植物园引种栽培了来自中国和世界热带地区的一万多种热带植物,在1127公顷的园地上建有棕榈园、南药园、龙血树园、奇花异木园、荫生植物园等38个植物专类园区。此外,还保存有90公顷的典型沟谷热带雨林,生长着约3000多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神秘果堪称“魔术师”,这种花生米般大小的红色小浆果,只要吃下一颗后,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中,再吃任何酸的东西味道都是甜的。秘密在于果中含有一种变味蛋白酶(又称神秘果素),虽然并不能真正改变食物的味道,但可以改变人的味觉。在食品工业中,常被用来做调味剂。
植物王国中最毒的,非“箭毒木”莫属。这种灰色树皮,春季开花的植物,在乳白色的树汁液中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使伤者心脏麻痹、血管封闭、血液凝固,最后窒息死亡,有“见血封喉”之说。美洲的古印第安人用涂有箭毒木汁液的毒箭狩猎,凡被射中者,上坡的跑七步,下坡的跑八步,平路的跑九步就必死无疑。不过如今,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通过对树皮除毒液、脱胶质等一系列巧妙工序后,可以将其制成舒适的褥垫或保暖的衣裙。
对着“跳舞草”高歌一曲,你绝对大开眼界。这种1.5米高的直立小灌木,两侧的线形小叶对声波非常敏感。在气温不低于22℃时,特别在阳光下,受到声波刺激就会随之连续不断地上下摆动,好似翩翩起舞,也因此而得名。
作为石灰山季节性雨林群落的顶层树种、标志树种,你也许想象不到,“四数木”这样的参天大树,种子其实非常细小,1000粒种子才重0.023克!虽然一株四数木能产生大量的种子,但这种“光敏性种子”萌发需光,然而成熟期间不是被大风大雨吹散,就是被泥水冲走掩埋。好不容易幸存下来的种子为了存活,把根深深扎在岩石缝隙里,形成巨大的板根支撑自己日渐庞大的身躯,最终成为雨林群落的佼佼者,着实是一种奇观。在勐腊县境内的一株四数木高达40多米,共有13块板状根,占地面积约55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一块板根长10米,高3米。植物园里也有一株巨大的四数木,每天都有许多游客慕名前去参观,面对那巨大的“活板墙”,人们常常惊叹不已!
当你在植物园的雨林中穿行时,一定会注意到海芋那硕大的叶片,如果突然下起雨来,甚至可以选择较大的叶片避雨。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叶片上有一些小圆洞,这其实是一种叫叶甲的昆虫在进餐时“画”出来的。海芋的叶片里有抵御动物取食的毒素,叶甲为了防止中毒就先切割叶片,待毒素释放后开始用餐。这种小虫子的几何学知识相当扎实,懂得“周长的任意平面图形中圆的面积最大”,因此不会画方块、画星星,保证用最高的效率吃到最多的叶片。
不仅如此,你还可以在植物园中看到黑色花瓣的“老虎须”;观赏及药用价值极高的猫须草;果实如香肠般悬垂的猫尾木;姿态优雅的白花天堂鸟以及果形硕大、重可达1.5~3公斤吊挂枝头长久不落的“吊瓜”树等等。植物园科普旅游部副部长付永能告诉记者,1959年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在罗梭江环抱着的1127公顷的葫芦岛上创建了植物园,并以此为“根据地”走向绿野。经过50多年四代科研人员的辛勤耕耘,植物园逐渐发展成今天的规模。“植物园除了发展科学研究和科普旅游之外,我们将引种栽培更多的植物,全力抢救热带稀有濒危植物,成为植物的‘诺亚方舟’。”付永能表示。
摘 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特别是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领域在植物保护方面的具体实施和应用,对21世纪植物保护的今后发展方向进行了更深一层的分析和研究。对生物技术将成为植物保护主流这一趋势进行了充分的阐述。
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植物保护;应用
就植物保护而言,其并非单一的学科,而是将众多的学科知识及内容进行了汇聚。诸多的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对植物保护的发展及其成长有着密切的关联。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发展致对有害生物的治理体系中融入了许多新的技术。植物保护作为现代科技的新兴产业势必成为专业人士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1 植物保护之主流――生物技术
在植物保护中,生物技术应用以及涉及范畴十分的广泛。譬如说抗病虫、杀虫以及防病基因重M等等。在这当中,抗病虫的转基因植物以及微生物是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一项,并且已最先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在对植物病虫害的治理方面,生物技术已逐渐成为最佳方式,并被视为21世纪植物保护科学发展的最为强劲的武器。
伴随着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特别是对环境有着严重污染的农药也备受人们重视,人们不约而同的期盼着农药向着低毒、高效以及低残留方向发展。然而,作为微生物农药来说,其几乎囊括了上述诸多要求,并且加之对病虫不易产生抗性等优势,已日渐成为众人的焦点。在最近几年,在传统生产技术的改革浪潮中,微生物重组技术为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和冲击,在工程菌的构建以及生物农药研发中无一不彰显出其极强的生命力。
2 植物保护网络普及化
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至使全球信息化浪潮以迅猛的态势迈进着。对植物保护的改造而言,信息技术对其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愈发智能的软件技术水平以及周边配套的辅助系统等对植保技术、经营决策以及管理等等有着明显的促进;基于数据库、网络等平台,使得彼此间的信息、数据和服务的传递更加快捷、方便。21世纪,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对植物保护的贡献将会日益加强。
2.1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生物灾害监控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发展愈发快捷,计算机智能技术以及系统分析技术被普遍的运用在农作物生物灾害研究领域,以系统工程为基础建立和研究了诸多的具有影响意义的病虫害监测以及预警系统。自20世纪90年代后,植物保护专业人士在农作物生物灾害监测及预警实践中先后融入了RS技术、GIS技术以及GPS等诸多科学技术,对生物灾害的监测及预警范畴扩大的更加广泛,并基于网络使得信息更加的及时 、更加的精准。例如:英国洛桑实验站研发的高空吸虫器被全英国以及东欧诸多国家广泛的运用,该系统为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系统 ,通过对虫情报资料的获取为英国国际自然资源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进而为虫情、气象等检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两者的有效融合,加之地理信息系统对病虫害预防和预测有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借助雷达对昆虫的时时监测,结合对多方气象资料的研究,从而有效的实现对迁徙害虫的防控工作。
2.2 网络技术对植保信息咨询领域的促进作用
就目前而言,Internet以其信息传播速度快、成本低廉、方便等诸多优势被广泛的运用在农作物病虫害等监测、预测以及防治体系当中。在全世界各大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等均专门设有自己的Web网站,借助Internet实现对信息的快速、广泛的。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的农业植保类的网络通讯、电子刊物以及协会等也先后设立自己的网站。例如农业图书馆或者是涉及该领域的研究单位等在提供了诸多的与农业植保息息相关的资料及信息。
由于中国在农业和植保信息网络的实施上起步比较晚,但也引起相关机构及人士的高度关注。当前,中国科学院及相关部门借助世界银行贷款设立的“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其主要任务是对诸多繁杂系统进行深入的分析,所涉及的领域涵盖了中国绝大数地区。农业部创建的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以及中国植物保护网等对中国农业向信息化的迈进有着积极的推进效果。
3 总结与展望
随着世界农业高新技术浪潮的高涨,中国唯有紧随其步伐尽快实现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化和信息化。除此之外,面对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比较迟缓,市场体系不甚健全和完善,国内植保技术产业化、市场化及市场化等层次还没能达到应有的高度,所以说,植保产业的发展之路还很长远、还很艰巨。面对诸多上述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植物保护工作的一份子更应发奋图强,通过不断提升切身的技术水平为中国植物保护现代化奉献自己的力量。
【摘 要】针对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根据植物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应用生物科学的专业特点,结合近年来野外实习教学的验,提出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构建新型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该体系有利于增强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应用生物科学;植物学;野外实习
0 前言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是近几年教育部批准的一个特设专业,学科门类归于农学的植物生产类[1],是一个注重实践的多学科、宽口径的应用型专业。洛阳师范学院自2013年开始招生,开设有园艺花卉方向和水生生物方向,学制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2]。植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野外实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植物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目前,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存在的问题较多。包括:(1)没有突出该专业“应用性”的专业特色,野外实习常常与生物科学专业一起进行,并未针对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特点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植物学野外实习体系。(2)实习多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我校在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内拟定了4条不同生境的实习线路,主要进行植物种类识别和标本采集。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低,没有体现创新性,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实习教学手段落后,主要通过学生采集标本,教师讲解的方式,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手机)。(4)考核方式以植物类群识别为主,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评价。
文献中对生物科学专业的植物学野外实习多有探讨,而针对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实习体系探讨则少之又少。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应用生物科学专业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实习基地为例,探讨该专业的植物学野外实习改革。
1 实习基地简介
实习基地植物资源丰富,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伏牛山腹地。伏牛山是中国重要自然地理过渡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和中国动物区划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是黄河、淮河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因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地貌多样,因而汇集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公园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56科667属1961种4亚种128变种8变型,占河南植物总数的80.9%,其中蕨类植物20科47属127种7变种2变型,裸子植物6科9属11种1变型,被子植物130科611属1523种4亚种121变种5变型[3]。
其中有的具有园艺观赏价值,比如较为常见的有珍珠梅、南川绣线菊、中华常春藤、黄栌、铁筷子、铁木、膀胱果、青钱柳、红豆杉、米心水青岗、华山参、河南杜鹃、太白杜鹃、河南杜鹃、棣棠花、蝴蝶荚迷、猥实、五角枫、虎耳草、惠兰等;有的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如五味子、乌头、香附子、茵陈蒿、柴胡、薄荷、山楂、紫苏、荆介、野菊花等;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种类,如翠雀属、乌头属、风仙花属、四照花、紫斑风铃草等。此外还有用于园林搭配的芳香植物如松柏类、香附子、惠兰、望春玉兰、土荆介、野菊花等。
2 构建新型的野外实习教学体系
2.1 改革教学内容,体现专业“应用性”特征
教学内容应服务于教学对象。针对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应用性”特征,植物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也必须做出改革。我校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园艺花卉方向和植物学野外实习联系紧密,在实习过程中要强化植物的园艺观赏价值,引导学习发掘不同植物类群的潜在园艺价值。实习过程中把具有园艺观赏价值的植物类群做为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点,并要求学生对其园艺性状做初步的描述和评价。
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野外植物按观花类植物、观叶类植物、观果类植物、一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宿根植物等进行分类,进一步加深记忆。此外,根据不同植物生长的最适生境,将野外植物按阴生植物、阳生植物、耐旱植物、喜湿植物等进行归类,从而帮助学生熟悉野外植物在园艺种植中的应用。
如其名,植物科学绘画是科学地对植物进行描绘的绘画。它介于纯艺术和科学之间,兼具艺术的美感和科学的理性,可以说是科学的一种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艺术中内含信息量最大、最准确的门类。在照相机没有出现的漫长历史中,植物科学绘画一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在照相技术发达的今天,它依然是科学地描述植物的首选方式之一,虽然它在科学记录和研究中的地位被相机替代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科学绘画自由的表现形式,以及其对人们来说最容易接受的直观美感,它才成为了传播和解释自然的最佳方法之一,在科普作品中常能见到。如今,植物科学绘画是很多植物爱好者的兴趣点之一,它在科普教育与自然践行中的优势更让它成为人们认识自然最好的启蒙。可以说植物科学绘画伴随着人类认识植物的每一步,而今天,它更成为我们博物学生活的一部分。
出现
主题为植物的绘画在世界各地出现的时间都非常早,也许一开始记录植物的冲动主要源于了解的欲望――人类在认知身边的环境时常以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而植物又是人最容易接触到的一类生物,不管是在聚居区还是郊野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从好奇而来的绘画冲动可能和我们如今认知自然时的感觉非常相似。亚里士多德曾说“求知是人类的本性”,而他的继承者狄奥弗拉斯图更是把关注点放在了植物上,最早系统地记录了植物并汇编成书。
不过总体来看,植物绘画在出现的时期主要意义还是在于应用――植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主要的食物和药物来源,人们需要依据描述来寻找不同的植物,而描述一个植物时,再多的文字也不会比一个插图更能给人直观印象。另外,由于每个地区对某种植物都有不同的称呼,由此产生的同物异名现象也导致一个名称不可能处处通用,这时候也需要插图来辅助说明。早在公元1世纪,老普林尼(《自然史》作者)和狄奥斯科里迪斯(《药理》作者)就开始在自己的书籍中加入插图了。早期的植物插图通常只描绘了植物在某个时间点的基本外观,画面的风格通常偏向装饰或纹样,几乎没有体现任何科学信息,还远远算不上科学绘画。而且最早的植物书籍中的插图是手抄的,一遍遍传抄下来会造成画面的严重失真,反而可能会给读者造成误解。虽然在漫长的中世纪里插图发展缓慢,不过人们对植物书籍中插图准确性的要求还是促使着插图的详细和真实程度不断提升。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植物绘画终于迎来了它发展的契机――雕版印刷术和绘画技术的革新,以及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复兴。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不再受到严格限制,画家开始关注真实的自然。达・芬奇曾痴迷于植物的形态,在他的手稿中能看到各个角度的花朵速写。而G勒则更甚,他对植物有浓厚的兴趣,从而把娴熟的绘画技术用于描绘最普通的野草野花。G勒同时也是位伟大的版画大师,对雕版技法进行了创新,这使得创作和印刷精美的书籍插图成为可能。G勒的弟子魏迪兹后来为布伦费尔斯的《活植物图谱》创作了第一批符合植物真实形态的木刻版画插图,这些插图到今日看来依然栩栩如生,逼真的效果使人们重新开始重视插图,从此插图逐渐成为了植物书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之后不久,到了富克斯出版《植物志》时,他已经开始要求画家在描绘植物形态时追求准确而减少艺术创作的成分,并注意表现植物不同器官的特征,能看出科学绘画的思想正在成型。而后林奈创立了双名命名法,使得植物第一次得到了国际通用的正式名称,更重要的是零散的植物物种有了归属,而归于何处主要取决于生殖器官的状态,因此植物绘图开始更加注重细节和解剖图的描绘。艺术开始注重科学信息的准确性,同时有足够的技术和知识作为基础,这时植物科学绘画才可以说真正出现了。
巅峰
随着文艺复兴以来绘画技术的发展和对植物认知的深入,画家可以利用更先进的绘画技法,并且结合植物解剖学知识,画出更加符合实际的植物画像。但是这对他们的要求更高了,为了画得准确并体现能展现相似种类区别的特征,不仅需要熟悉绘画技法,还需要一定的植物学知识储备,所以他们通常又是博物学家。这些博物学家刚好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大量没有被人类记录过的植物涌向了欧洲,这些技能也有了用武之地。在那个时期,大部分植物来到欧洲后只留下了标本,由于标本无法体现植物的立体造型及颜色,为了能记录更鲜活的植物状态,大量画师随同植物学家远行至陌生的地区,记录了无数的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植物,而这个时期也是植物科学绘画创作的巅峰时期。
在大发现的时代后,人们对全世界植物的认知终于趋于完善,再加上解剖学和系统分类学的长足发展,今天的科学绘画有能力描绘理想状态的植物个体来代表这个物种的普遍状态,并且展示物种形态重要的细节――把一些小的器官放大,或是画出某些内部结构的解剖图,甚至画出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结构,以综合全面并科学准确地展现植物的形态。
植物科学绘画在中国起步很晚,第一批真正的植物科学绘画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全国自然资源调查时期。植物科学绘画在中国也经历过辉煌时代,由于出版《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等书籍的需求,自上世纪50年代起国内涌现出了很多植物科学绘画大师,他们是中国植物科学绘画的先驱,亦代表了中国植物科学绘画巅峰水准。不过到今日在这几部重要文献编纂完毕后,植物科学画交流会不复存在,专职从事植物科学绘画职业的画家也日渐稀少了。
展现一个新世界
然而植物科学绘画其实早已迎来了它的衰落期――从相机与摄影技术发明出来的那一刻起,绘画艺术整体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它的其中一部分作用,即如实记录人或物的功能,由于相机的出现而永远地被削弱了。而在照片可以达到绘画的精细程度并远远超越之后,科学绘画也逐渐退出了科学研究而让位给了摄影技术。不过由于摄影只能记录个体,而无法综合信息并还原植物的理想状态,因此植物科学绘画依然重要,如今正式发表新植物物种还是需要植物科学绘画的细致记录。发表新物种或为专业的植物学文献创作的植物插图一般为墨线图,它主要由单色的线和点构成,相比于彩色图片可以排除颜色和透视对形态的干扰,清晰地表达外形和内部结构。另外由于绘画的创作空间远比只能记录真实的摄影要大得多,绘者可以采用各种手段和绘画技法来表现科学知识,并且把零散的信息点集合在一张图中,因此在科普创作中占有很大优势。不仅如此,一位熟练的画家可以运用各种表现技法尽可能地体现植物的美感,所以植物科学绘画总是有更强的感染力。
其实植物科学绘画离我们并不遥远。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那些博物学家相似的是,如今在我们观察自然时,对于第一次见到的植物――不管它是否被人类记录过――我们总是会感到陌生和好奇,而随手画几笔记录它的样貌或写几句关于它的描述,也是再常见不过的记录方式。可以是大自然的笔记,也可以是对盆花切花的写生。只要有科学信息在里面,并且力求表现植物最真实的状态,其实你就是在完成一幅科学绘画作品。就像去认识一个陌生人,也许第一面和熟识之后会有完全不同的印象。当你了解一些植物知识,再重新试试提起笔来画画花草树木,你会发现植物会以另一种打开方式向你展现一个新的世界。
当一门艺术的实用性逐渐减弱,它可能会走向博物馆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也可能会走向更多人成为大众爱好继续存活发展下去。在博物学以及科学绘画为人们所重新了解和接受的今天,我想植物科学绘画将会成为后者。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院开设的《地被植物》课程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专业特色教材编制、教学内容改革、实践丰富内容和完善考核机制四个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初步形成了具有动物科学特色的《地被植物》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动物科学;地被植物;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稳步推进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动物科学的深入研究,可以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人民群众健康提供良好的基础。在原始饲养情况下,地被植物是动物除了牧草以外的重要食物来源。鉴于此,高等学校动物科学院许多专业在课程里都设置了地被植物讲授内容。《地被植物》的课程建设对推动动物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应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学科交叉性强,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笔者根据多年在动物科学院《地被植物》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在专业特色教材编制、教学内容改革、实践内容丰富、考核机制完善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为该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专业特色教材编制
地被植物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生态功能、景观功能、食用功能、保健功能等。在高校中,除了动物科学院相关专业外,园林、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许多专业也设有《地被植物》课程。当前市场上能够购买到的教材绝大多数都是园林和风景园林专业的:《地被植物》和《园林地被植物》,这些教科书以景观功能介绍作为重点,对食用和保健功能介绍极少。因此,这些教材难以满足目前动物科学《地被植物》课程的专业要求。动物科学的地被植物教材不应是单一的园林学科的教材,而应该是集动物营养学、中药学、园林学、植物学、植物分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教材,这样才可以为学生全面把握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在目前市面上没有合适专业印刷版教材的情况下,任课老师可以考虑更多地应用电子教材为学生讲授,形成自己的专业特点。人和动物很多疾病原理是相通的,在参考人类保健研究的基础上,目前国内外有大量地被植物与动物保健方面的研究报道,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电子教材的编制提供良好的参考资料。电子教材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
二、教学内容改革
在《地被植物》课程教学内容方面,需要选择多种植物进行介绍。传统的《地被植物》课程是以观赏价值为主进行植物种类遴选的。而动物科学的地被植物在选择上应该更多考虑其食用和保健功能。在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植物选择上可以按照以下原则进行筛选。
1.选择食用、保健、景观功能俱佳的地被植物。例如金银花,其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而且具有良好的动物保健功能。在母兔的怀孕期和哺乳期,用金银花的枝、叶或花做饲料喂兔子,不但能消除母兔本身的多种隐性疾病,还能通过乳汁使药用成分进入仔兔体内,预防和治疗仔兔疾病。在幼兔断奶和饲料变换时,用金银花做添加剂,可防止幼兔腹泻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1]。
2.选择观赏价值一般,但是保健功能很强的地被植物。例如罂粟科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博落回,虽然观赏价值不高,但其主要成分血根碱和白屈菜红碱具有良好的动物保健功能。湖南农业大学方成已芯勘砻鳎博落回有抑制有害菌、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可以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提高其生长量。另外,博落回提取物对仔猪的白痢、黄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选择被园林绿化列为杂草,但保健功能良好的地被植物。例如蒲公英是一种园林绿化中特别是对草坪危害巨大的杂草,但其对奶牛乳房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严敏[2]等的研究表明,用鲜蒲公英3kg煎水带渣拌入饲料中饲喂,每天2次,可以有效地配合治疗奶牛乳房炎。用蒲公英提取物制成的蒲公英散组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优于多种抗生素,不仅避免了耐药菌的产生与药物残留,也避免了休药期和弃奶期的经济损失,同时在不破坏机体平衡的基础上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3]。
4.选择一些有毒植物。对自然界中观赏价值很高,但对动物有危害的植物加以介绍,因为这些植物一旦被种植到草原或者掺入饲料,对生产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例如夹竹桃是最毒的植物之一,包含了多种毒素。农村盆养夹竹桃甚广,马类家畜易于误食导致中毒,夹竹桃含强心苷配糖体,动物误食后其所含的强心苷抑制了心肌细胞膜的三磷酸腺苷酶,引起心律失常、心输出量减少形成左心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肺水肿;另外,夹竹桃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性,形成胃肠炎,导致腹泻、胃肠出血、胃肠黏膜脱落、肠麻痹,最后引起左心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及出血性胃肠炎而致死[4]。
5.选择一些动物过敏植物。有些植物虽然毒性不大,但动物误食后会有过敏反应,这些植物也应该加以介绍,避免动物误食影响其生长发育。例如曼陀罗是一种常见野生地被植物,山羊在误食青干草中混入的曼陀罗后会发生过敏反应,病羊初期结膜潮红、口色燥红、呼吸加快、狂燥不安;后期精神高度沉郁、磨牙、哞叫、全身肌肉震颤、瞳孔散大、嗜睡[5]。
三、丰富实践内容
目前市场上的地被植物教材实验指导书大都是按照园林专业课程设置编制的,是《花卉学》、《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课程的补充,所以很多基础实践环节内容没有安排。例如地被植物的修剪,因为在《园林植物栽培学》中已经重点开设而没有设置,而动物科学相关专业并没有相关课程配套,就需要额外增加这部分实验实习内容。同时,也不应该把园林植物修剪技术原封不动地拿来照搬,而是应该根据专业特点,总结出一套自己的修剪技术体系。园林植物修剪参照师法自然而高于自然的原则,加以人工修饰,将美观列为第一位;而动物科学专业地被植物的修剪需要注重的是生物量的控制、地被植物和牧草的合理配比等问题。再如地被植物识别,园林专业的侧重点是现有的观赏栽培品种,而动物科学相关的重点的识别内容可能是一些在草原上的原生种,以及具有较好食用和保健功能的品种。
四、完善考核体制
先进的考核评价办法,要避免靠死记硬背,突击就可过关的现象;降低课堂考试的比例,突出实践及综合能力的考察。《地被植物》考核应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对学生理论课知识掌握程度、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考核。通过课堂考试对理论课的学习进行考核;通过实验、实习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行考核,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提高动手能力;通过课程论文对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进行考核。
本课程教学内容本身是开放式的,因此考核应该加大开放式的考核比重,建议实践成绩∶课堂考试∶课程论文三者比例2∶5∶3。增加课程论文的考核比重一方面可以通过论文撰写督促学生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获取一些信息,为教学内容充实、电子教材的完善提供良好的素材。
五、结语
动物科学院开设的《地被植物》是一门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其教学工作需要不断实践和改革,要紧密结合专业特点,把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地被植物》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多个环节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寻找具有动物科学特色的《地被植物》教学发展之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创新性人才。
大自然为生存其中的众多动植物设计了许多精妙的图形,图纹和色彩搭配总是令人赏心悦目,堪称最高妙的艺术家。而且,这些图案不仅很美而且很实用。那么,漂亮的图案背后又藏着哪些奥秘呢?
隐藏着生存意义的对称性
对称也许是自然界最为常见的图形了。动物界,镜像对称(左右对称)是动物对称的主要特征,比如从一只蝴蝶,一只老虎身上可以找到一条中轴线,假设一折叠,动物的左右两边可以重合。在植物中,通常是旋转对称,像许多花卉如玫瑰,动物的某些群体如海葵,绕一个顶点旋转180°后,仍然与原来的图形重合,这就是类似圆形的旋转对称。在棘皮动物中甚至有五倍对称性,比如海葵、海星、海百合等等。
对称性的东西让人能产生美感,使得人类创造了更多的对称性艺术作品。比如许多古寺庙都有中轴线,桌角板凳、厨房厨具都有一定的对称性,而古代的对联及律诗也是对称的,讲究音律美。那么,对称性对于生命生存而言还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目前,最普遍的解释是,在动物王国中,这种双边对称可以使得动物们在中枢神经系统指挥下,身体保持平衡,四肢更加协调。这样才能方便动物们更好地进行奔跑、行走等活动。进化论者认为,比起不对称的动物,正是双边对称的特征使得这些动物能更好地生存下来。
而对于海葵这些静止的生物来说,食物或者威胁可以来自任何方向,这就决定了它们的接收器需要遍布在各个方向,所以常常呈现旋转对称。
对称性也常常暗示着动植物有更好的基因,因为只有良好的基因才能策划出如此有规律的生长模式,这也暗示这个生物是健康的,会受到异性的青睐而存活下来。
螺旋状与黄金角
在植物界,向日葵的种子之间没有丝毫间隙地紧密排列,形成令人艳羡的完美螺旋形。菠萝皮、蛇果皮,都按螺旋形排列;高等植物围绕着树茎生长的叶子也是呈螺旋状排列。不仅如此,这里面还蕴含有数学规律。如果以一片叶子作为起点,沿着螺旋开始向上数叶片,将数到的最后一片在方向上和起始叶片重叠的叶片作为终点,记录第一片叶子和最后一片叶子的螺旋形绕茎的周数(叶序周数)及叶片的总数,就会发现,植物的叶序周数和叶片总数,花盘类植物的螺旋数竟然都是斐波那契数。斐波那契数指的是一组如0、1、1、2、3、5、8、13、21、34等的整数数列,每个数字大都是前两个数字之和。
当再测量下根据斐波那契数列排列的植物螺旋线的弧度时,就会发现这些弧度形成的角度正好是137.5°,许多植物的茎叶和果实几乎都是按照这个137.5°模式排列的。137.5°这个角度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通过计算机模拟,科学家们确认137.5°堪称黄金角度,因为它竟然是种子不留间隙排列的唯一角度,也就是说这种角度使得花朵顶端可以排列最多的种子,或者使得树干拥有最多的叶子。对于植物而言,只有选择这种数学模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生长空间,使得所有的花盘种子或者叶子具有差不多的大小而又疏密得当。对叶片排列而言,按斐波纳那契数螺旋式排列能最大程度减少叶片之间的相互遮挡,更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可见植物叶子或种子的螺旋式排列不只是美观,它更是植物生存的基本需要。
不仅是植物世界,螺旋图案广泛存在于整个自然界中。一架大型喷气式客机如果想节省时间地走捷径,比如从欧洲直线飞往北美洲,最终很可能会尴尬地降落在目的地以北3000千米的地区,避免飞机在北极圈着陆的唯一办法就是按照螺旋形路线前进。马桶里的涡旋、毁灭性的飓风、龙卷风这些也是螺旋图案。今天,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其中部分原因,它可能来源于科里奥利效应。在这种效应中,地球的自转力往往使所有物体朝同一个方向运动,赤道以北的低压系统逆时针自转,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这种自传力正是许多螺旋结构形成的来源。
绚丽的斑点与条纹
斑点点缀着豹子和瓢虫使得它们格外漂亮,神仙鱼和斑马的条纹也让人觉得异常夺目。神奇的大自然从来不会生产无用之物,这些漂亮的小装饰又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用途呢?
一个合理的解释是,这些图案将增加动物们生存和繁殖的几率。动物图案的一个功能是伪装。花纹和斑点常常有隐藏、迷惑的作用。例如,纯色反射的是整齐的模式,而斑马黑白图案反射的是多种光线,利用这种反射,斑马在奔跑过程中很容易晃得让捕食者眼花,夺命吸血蝇也不喜欢降落在这种黑白图案上面。豹子的斑点身体则像一个迷彩服一样,可以让它很好地在丛林里伪装。
这些图案的另一个功能是发送信号。一个有着黑色斑点的瓢虫不太可能被猛禽攻击,因为如果一个动物具有很刺眼的警告颜色,可能暗示着苦味或有毒。如果一只小鸟第一次见到瓢虫,无视警示图案吃它们后,也只会尝试这么一次,很快就会吐出这些味道很苦的虫子。在与这些颜色亮丽的虫子长期斗争的过程中,鸟类将学会辨别这样外表的虫子不能吃。
对于那些有花纹和色彩的植物来说,这些图案可能让植物们更显目,吸引远处的授粉动物。研究者们已经证实欧洲蜜蜂及其他传粉昆虫,会被花辐射状的色彩和条纹吸引。
摘 要: 《植物科学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现状基本满足中职学校学生升学和就业,但明显悖于课程设置和学科特点,应该从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 植物科学基础 教学现状 对策
《植物科学基础》是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现状基本满足中职学校学生升学和就业,直接从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从后者看《植物科学基础》教学现状明显悖于“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悖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一、主要问题
1.重视课堂,轻视实验。《植物科学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在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中,往往把绝大部分教学资源用于课堂,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课堂,从而忽略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特点,没有把相应时间和精力投入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资源明显匮乏。学科的生命在于应用,学科原理最起码的应用需要实验验证。很多同行对实验教学蜻蜓点水,有的连浅尝辄止都谈不上,怎能保证优异的教学质量?
2.重视理论,轻视实践。《植物科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多种原因,中职学校很多同行往往过度重视理论教学,善于讲、背、练,而忽略学科的根本特点,忘记课程设置的出发点和学科特点,一味地在课堂里拼搏奋斗,也许漂亮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情况下可以说提高了教学质量。但这种牺牲实践检验的理论教学是残缺不全的,是没有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很多本科涉农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甚至毕业即失业,轻视实践的果实是苦涩的,值得我们反思。
3.重视升学,轻视就业。课程设置是没有问题的,学科特点也是科学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要求,但中职学校不少同行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对升学情有独钟,对就业不屑一顾。造成教学资源配置错位,打破升学和就业的平衡关系,加剧重视课堂重视理论、轻视实验轻视实践扭曲错位的畸形关系。
二、对策
1.抓住学科特点,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手都要硬。《植物科学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需要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手都要硬。平衡(不是平均)运用教育教学资源,把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验教学中,配置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硬件配置和设备设施的有效使用。真正让实验教学发挥应有的教学光辉,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2.树立科学观点,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也是教育教学的一大原则。《植物科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我们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更重视实践教学,切实践行实践检验理论。理论的生命在于实际应用的现实前景,我们尽力打破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被社会普遍诟病的高分低能的负面培养效果,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中职学校学生(无论升学或就业)的升学率和就业率。
3.对学生和社会负责,处理好升学与就业的关系。就业本是中职学校的办学重点,但目前中职学校同行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片面追求升学率,甚至和普通中学一较高下。升学率是可以追求的,但我们大可不必轻视就业,以牺牲中职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前途为代价。升学是为了更好地就业,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就会事与愿违,出现涉农专业本科生(包括研究生)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局面。所以,我们必须处理好升学和就业的动态平衡关系。
三、结语
中职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一边连着城市,一手牵着三农,肩负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建设者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培养接班人的神圣使命,要求我们时刻不忘记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紧密结合课程设置和学科特点,切实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无愧于伟大时代。
《植物科学基础》是一门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中职学校同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尽力避免重视课堂轻视实验、重视理论轻视实践、重视升学轻视就业的不良现象,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手都要硬,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平衡好升学和就业的良性互动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设置设定的教育教学方向,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率(包括升学率),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生命力和战斗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合格建设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摘 要:随着上海经济快速发展,一幢幢办公大楼、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对于配套的园林绿化也有了重新认识和要求。其中一些大楼和小区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建、改建和拆除重建的,包括绿化植物,有些甚至是参天的古树名木,承载着不少人的记忆。对于这些植物的处理逐渐变成了一门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现场情况分析;古银杏保护;悬铃木移植
项目概况:笔者以长宁路上某工地为例,详细介绍了处理原有植物的过程及方法,该工地原址为民国时期女子高中,后改为纺织技校,现在在保留老建筑的基础上,新建了3栋商办楼,用地面积60845m2,绿化面积24338m2,在拆迁过程中保留了许多大乔木及1棵古银杏,在方案设计阶段对这些植物的处理产生了不同意见,最终良好地处理了这批植物。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特别是市中心区域,每个工地在开工前或多或少地会涉及动迁,地面上的动迁大致有2类:建筑物和植物。建筑物拆迁按照其历史、人文价值及今后用途可以做保留和拆除处理;植物按照树龄和景观价值可以做原地保留、现场移植、外运移植、清除4个办法来处理。工地原有植物都具有体量大、树龄大、病虫害严重、多年未系统性修剪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小环境。作为园林行业工作者,为了达到最佳的观赏、经济效果,笔者以长宁路某工地为例来探讨在建工地内原有植物的最佳处理办法。
1 施工前期准备
1.1 原有植物现状分析
在建设单位完成所有开工前的政府手续后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的植物本身特性:植物的生长习性,现状(见表1 ):
当地的长势情况,立地条件:周围小环境的水肥气热作出评估,比如在长宁路上某工地的原有植物银杏、悬铃木、香樟、广玉兰。其中由于新建道路标高整体抬升,导致银杏与香樟处种植标高较低,较容易导致积水,造成长势不佳,新芽萌发少且小;悬铃木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正规修剪,导致树形不佳,病虫害严重。广玉兰立地条件较好各方面长势良好。
1.2 根据现状得出处理意见
根据刚刚提到的现状,施工单位建议由于银杏规格较大且有一株为古树,已与周围香樟、广玉兰形成了良好的疏林地被环境,所以建议与香樟一起原地保留。 悬铃木由于现场规则是列植,建议移植至外墙一处。
1.3 各单位协商后的最终处理方案
施工单位将意见书及报价报送相关参建单位后,协商得出了最经济且能充分发挥植物价值的意见,并结合植物与周围建筑的关系及对植物的影响。在上述方案确定后施工单位组织了古树办以及园林绿化指导站的相关专家现场实地踏勘并对方案进行可行性推敲,最后给出了专家意见,施工单位结合专家意见对方案进行完善最终得出以下处理方案:(1)将银杏、香樟、广玉兰原地保留并在大于树冠投影处1m外砌筑挡墙、一株古银杏特别处理;(2)有观赏价值的悬铃木作为行道树种植于车道旁、树形较差的移植至围墙处;(3)改良现场土质,增加营养土及细沙;(4)修剪原有植物及主干挂营养袋等措施;(5)移除长势不佳的乡土树种、影响观赏效果的植物。(6)古银杏编制了专项保护方案。
2 施工难点的处理
2.1 对于工地内古树的保护
该工地内古银杏东西两侧离建筑各7m,南北为绿地;由于地势较低,长势不佳,并在主干内出现中空。按规定古树工地内古树必须保留不得移动,故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1)开挖排水沟、集水坑,并用机械抽水,保证其不在大雨后积水影响根系生长。(2)维护古银杏生长的原生态环境,及时清理场地内的杂草、堆积在场地上的施工材料、清除土壤中混杂的建筑垃圾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在古银杏保护区内种植白花三叶草地被,在盛花期将植物翻入土壤,翻土不宜过深,避免伤及根系。在保护区外围尽量采用植草砖或青砖等透气材料,保证古树透气。(3)将中空区域做补洞处理。(4)由于古树周围建筑施工对周围根系土壤的扰动,施工单位搭设了钢管支撑。
2.2 悬铃木的移植
由于悬铃木种植后始终未移植和修剪并且有严重的病虫害,对移植悬铃木的存活率有一定的风险。再加上悬铃木自身根系较小无法携带泥土,又因为较强的萌发力拥有很大的树冠,导致其有一定的倒伏风险,影响过路行人和车辆的通行安全。
由于上述原因,施工单位在移植时做到了以下几点:(1)起挖时土球尽量带够泥土,保持泥土湿润,土球及时绑草绳,保证土球不散。(2)种植时使用适当机械减少对植物的损伤,进行程度较强整形修剪并拨芽,伤口施涂抹剂,植株整体喷洒蒸腾抑制剂,减少水分流失,树坑足够大、足够深并拌翻营养土促进根系生长。(3)种植完成后主干挂营养液,土球部分浇灌根动力营养液。(4)及时打四角桩及钢丝防风绳,并联系专业单位做钢管支撑,防止自然倒伏及台风季节对植物的影响。由于科学、规范的技术措施,最终移植的17株悬铃木全部成活。
2.3 原地保留植物与周围景观的融合
在方案讨论前须对现场条件做调查分析即土壤含水率、酸碱度测定,保留植物的规格统计,地形标高计算,结合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设计意图。原地保留植物与周围景观方案经过与设计方讨论分为2块:A地块(右图)由于已经形成了有一定体量的疏林地被不做景观不做调整,原设计的人行步道改为自然式汀步,规则式的小苗调整为耐阴的、耐水湿的麦冬、大吴风草、八角金盘等。B地块由于面积较大、较开阔,现场保留有香樟等乔木,各单位经过协商决定按保留植物立地位置设计园路小品,新增乔木、灌木、地被及草坪,并铺设排水盲管。该方案有效地反应出了设计意图,并且较为经济地改善了周围条件,使该区域植物能够成为良好的生长环境。
3 施工完成后养护注意要点
3.1 初期养护
3.1.1原地保留植物:(1)做到及时修剪,去除病虫枝,控制病虫害。(2)在生长季节适当追肥,加快恢复应该有的植物长势。(3)休眠季节做整形修剪。
3.1.2现场移植:由于现场移植的植物绝大多数体量较大,树龄长,施工单位需对其在种植时做强修剪,养护初期应该注意:(1)及时去除萌蘖枝,保证养分输送到树冠,加速恢复。(2)在台风季节加强加固措施,防止发生倒伏意外,并注意根部排水。(3)定期定量地在主干挂营养液。(4)树体做过修补的,注意伤口愈合。
3.2 日常养护
在完工后经过2个生长季,现场植物逐渐恢复了应有的面貌,进入了日常养护。对于原地保留植物应保抗性较差,对病虫害抵御力较弱,应加强病虫害防治,及时做好预测预报,对于不同季节施播适量肥料。
4 移除苗木的处理
移除长势不佳的乡土树种以及影响观赏效果及没有价值的植物。移除分以下几类:(1)就近苗圃移植养护,待其有一定观赏价值后再适地适树地种植。(2)就近工地移植。(3)就地掩埋清除。
5 结语
对于工地中原有植物的处理情况都有所不同,我们在工作中应该与各方多协调沟通,才能让这些植物焕发生机,重新给人们带来观赏价值。更甚至有些名木古树记录的是一段历史,更不应该被人们遗忘。作为园林绿化工作者,只有从植物生长情况的查看,立地条件的掌握,各项数据的采集这三步骤出发才能科学、良好地给予这些植物最好的结果。不管工地中原有植物的本身价值是高还是低,都应掘其最大的价值,不管采取保留、移植、还是外运,都要让这种生命得以延续。
摘 要:结合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科学配置方法及相关原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生态园林设计;植物;科学配置方法
生态园林主要指,以生态学的理论原理为依据,在其基础下构建的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在整体系统中,草木、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都被合理有序地配置在某个群落中,种群之间互相协调,具有适宜的复杂层次与季节色彩,通过利用大自然的空气、光照、土地、水分及大气养分等,建构成一个带有稳定性、和谐统一性与科学有序性的园林群落。生态园林具有2种特征:一是生态特征,即改善外部环境时,借助植物的吸收、蒸腾及光合等各种作用,可以达到防止灰尘、消除噪音、调整气候、减少大气内有害物质与清洁空气等目的;二是美化特征,即生态园林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与鉴赏性,一方面可以为人民群众呈现美丽大方、舒适宜人的自然生态景观,另一方面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休闲活动及游览活动的场所[1]。
1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科学配置方法
1.1 有效结合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
可供观赏的花木中主要分为,叶色鲜艳型与多变型,这些植物具有一定的美观性,通过与观花植物放置组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延长可供观赏的期限,或者将这些观叶植物放在园林内部的明显之处,将其当作主景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常绿树种也可以达到一定的观赏效果,属种可以分为,柳树(淡绿色)、梧桐树(浅绿色)、油松(暗绿色)、香樟(深绿色)及云杉等,可以选择一些色度冲击大、对比强烈的植物进行有序搭配,也能具有较强的观赏效果。
1.2 利用草本花卉来搭配木本花卉
可以利用草本花卉的特色与优势来弥补木本花卉的不足与缺陷。如美人蕉搭配木绣球、万寿菊搭配樱花树,以此能实现“有花有草、三季四季”的目的。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法,还应充分考虑到花型、颜色色彩、树冠高度、树冠形状、生长寿命及生长速度等各方面,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每个植物组合之间的构成比例及其与游览通道之间构成的关系等。
1.3 考虑配置植物的阶段性
要想植物的配置方法达到一定的科学,既不能出现单调、雷同等现象,也不要过分突出、造作等情况[2],且必须展现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特征。季节景观的差异,可以给观赏者带来各种自然风光的体验感受,也能展现出大自然与生态环境的旺盛活力。考虑到配置植物的阶段性,可以结合不同的季节变化来选择不同的树种,如桃花、银翘等在春季开花;紫薇、荷花等在夏季开花;银杏、枫叶等在秋季开花;油松、梅花等在冬季生长格外茂盛。最重要的是,配置效果必须在整体上给予观赏者舒服宜人的视觉体验[3]。
2 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科学配置方法的相关原则
2.1 相互统一原则
在对植物进行科学配置时,一定要注意各个方面的相互统一,如树形、颜色、整体线条、结构比例及质地,不能过分单调或者刻板,也不能体现随意凌乱,要达到生动鲜明与有序合理的观赏效果。简单来说便是,植物配置中针对各个要素的差异与变化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不能影响整体的呈现效果。
2.2 平衡原则
进行生态园林设计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际的环境情况,平衡植物配置的自然式与规则式。因不同种类的植物给予观赏者的视觉效果有所不同,如植物体积较小、颜色淡、质地薄、数量少且枝叶稀疏的,会带来一种直观大方、简易轻便的感觉;反之若植物体积较大、颜色鲜艳、质地厚重、数量多且枝叶繁茂的,会产生一种厚重与深沉的感觉。故在对这些植物进行搭配时,一定要遵循相互平衡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
3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设计作为园林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与再创造,也是各种生态群落中以审美能力为基础的艺术配置体现。要想推动园林设计在艺术领域的发展,使其更快更好地适应不停变化与激烈竞争的市场需求,则必须将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理论有效结合,为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一个优质与健康的生态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还需注意的是,在对园林植物进行维护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尽量使用健康、绿色的生态维护方法。本文分析了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科学配置方法作出分析,最后阐述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科学配置方法的相关原则。
摘 要: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学校总是有意无意地重视着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经过这么些年的实践,不可否认,我们培养出了不少“高分低能儿”“心理脆弱儿”“常识无知儿”。于是,社会有识之士竭力呼吁“素质教育”的回归。科学、美术、音乐、体育……这些课程重新有了自己的定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实施,科学课也在原有大纲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其总目标对学生的科学知识与能力,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更强调了对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新发展等科学素养的培养。而这些新目标的达成与否,对于一个学生的健康、快乐、全面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就如何利用农村的动植物资源上好科学课作一番探讨。
关键词:动植物;上好;科学课;资源
由于身处农村,亲近大自然有着无比优越的条件,农村的田间地头、树林、灌木、草地、池塘、河流等都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资源,无论是动物的生长,还是植物的培育,我们都可以亲临现场,让学生亲力亲为,收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
一、开发和利用农村的植物资源
我们农村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农田里、小路边、小山上到处生长着无数有名字的、或没名字的植物,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它使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能直接感知植物,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一)依托课堂,接近大自然
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章时,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植物一生的变化,观察它一生成长的过程,我们教师可利用学具袋中凤仙花的种子(也可以是其他生长周期短的植物),让每位学生将种子种到可以携带的罐子中,给凤仙花浇水、除草……并将其带到课堂中进行观察,共同了解凤仙花一生成长的变化。学生在观察凤仙花一生成长变化时,老师适时引导学生对身边其他的植物进行对比观察,深入了解植物一生的变化。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观察到凤仙花从种子变成芽,芽长成苗到凤仙花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以及体验到收集种子时的那份喜悦。
(二)走出课堂,体验大自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的游戏区域也从泥土地逐渐向水泥地过渡,直接与田野接触的机会少了。虽然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与大自然贴得那么近,却很少有意识地与大自然亲近。现在的农家孩子不认识禾苗,分不清麦苗和小草的十分普遍,其实孩子非常向往农村绿色的田野,流淌的小溪……
作为科学教师,应该把孩子从水泥地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投身到泥土的芳香中去,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环境的特殊作用。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这正是孩子们走进田野,亲近大自然,了解小草,野菜生长变化的大好时机。为此,我们总是在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踏青,采摘。夏天,自然界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这是植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我们将看到更多植物成长的过程以及植物在成长过程中将遇到哪些病虫害,这为我们科学课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素材;秋天,田野一片金黄,这时组织孩子们去帮农民伯伯捡稻穗,在劳动和享受劳动成果的过程中,孩子获得愉快的美感体验和自豪感,有时还可以同美术老师一起带着孩子到野外写生,画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大自然秋天的美,实现学科的融合教学;冬天,万物萧条,植物们正在积蓄着能量,想在明年的春天一展身手。这时如果遇到下雪天,老师就可带领学生观察雪,同时了解雪对农作物的作用等。
二、开发和利用农村的动物资源
农村不仅有着广阔的田野,更有着极其丰富的动物资源。在农村,学生可以接触到非常多的动物,若能对这一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那么,缺乏生气的课堂必将会变得生动起来。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形象地学到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一)实物观察,激发兴趣
在教学《有生命的物体》这一章的动物部分时,让学生课前准备捉一些蜗牛、蚂蚁、蚯蚓等动物,上课时带到教室里进行仔细观察、比较,既为学生深刻认识动物提供感性材料,又诱发了学生从小研究科学的兴趣。通过对这些动物的学习研究,认识到这些动物的作用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珍爱动物的感情,并自觉地将这种感情融入自己的行动中去。当然,老师还可以适时地在课堂上出示金鱼、公鸡、青蛙、小鸟等动物,让学生观察研究,我想这种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深入而持久。
(二)饲养动物,感受生命
根据农村人们喜欢养些家禽的特点,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饲养家禽的行列中,同父母一起,共同饲养动物并做好“动物成长记录卡”,上课时汇报饲养动物的点滴经验和酸甜苦辣。通过学生的这一活动,既让他们观察到动物一生的变化和生活习性,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小动物,感受生命的意义。
(三)爱护动物,珍惜生命
通过课堂学习,课外饲养的活动,学生了解了动物的习性、作用,分清了动物的好坏,了解了人们对有益动物的青睐和对有害动物的厌恶,这使学生对真善美丑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从而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的确,我们农村有着丰富的特殊的科学教学资源,它为我们农村科学教师上好科学课搭建了舞台,至于在这个舞台上跳不跳舞,跳什么样的舞,那还需要我们广大的农村教师去探索和研究。我想,只要我们根据农村学校特有的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农村的科学教学必将能为学生奠定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摘要: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急需应用型农业科技人才,这就对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需要改革和完善其运行条件。本文就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等运行条件方面的改革和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运行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农业必然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随着我国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农业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方式也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和科技人才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大,这就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于2006年设置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近十年的建设,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2013年以来承担了几项省级以上专业改革和专业建设课题后,该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为配合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的顺利运行,我们在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以及实践教学等运行条件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构建双师型的教学队伍
1.加强师德教育,树立良好职业形象。以讨论文、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学习和领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件精神,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邀请学校评选的师德标兵到教师中间开展专题报告,激励教师自觉遵守师德规范,树立良好职业形象;将师德纳入晋升标准和年终考核评价中。
2.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结合日常教学和科研的需求,通过国外访问学者、国内学历教育、高校技能进修等形式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和教学水平;通过企业顶岗锻炼、主持科研课题、基层科研成果推广以及精准扶贫等形式锻炼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培养,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3.加强急需人才的引进力度,打造科研和教学团队。根据学科规划和教学需求,提供优厚的条件,积极引进专家型和技术型人才,打造教学和科研团队,促进教学和科研顺利、有序的开展。
4.根据实践教学的需求,从企业聘任兼职老师。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从农业企业中选聘专业水平高、动手能力强、熟悉行业发展的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同时,直接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综合实习等实践教学,聘请企业技师,进行现场教学。
二、优化课程体系,打造精品课程,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结合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所承担的国家级教学改革任务,专业带头人对原先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主要根据职业岗位及以后发展的需求,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优选了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并对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进行了改革。同时加强了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数字化的建设。(1)加强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按照企业不同工种的工作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制定了合理的以新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改革现有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更贴近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建设《植物生产学》、《植物生物技术》、《植物育种学》等专业核心课程满足工学结合,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2)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将《植物生产学》、《植物生物技术》、《植物育种学》积极打造成为精品课程并配套教学大纲、电子教材、实训指导、实训考核办法、多媒体课件等内容。(3)构建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依托校园网、精品课程网站等网络资源,构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网站可以为教师、学生和其他学习者提供入口,形成开放式、动态的网络教学环境,初步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4)积极编写出版校本教材,为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培养适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农科人才,学院积极鼓励授课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并择优资助印刷出版。(5)组织PPT课件评选,学院鼓励教师把教学内容做成PPT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数字化,以便上传网络,进行共享。为保证课件的质量,每年都组织PPT课件大赛,促进课件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本专业具有强实践性,在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利于锻炼师生的从业能力和意志品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为适应市场经济,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和改革,要融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采用参与式、探究式、翻转课堂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积极备课,制定新颖实用的教学计划,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由演员变为导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保证教学效果。采用书面卷式、现场操作、样品展示、总结答辩等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检验教学效果。组建教学团队,建立教学平台,以便教师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发挥群体智慧,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通过组建教学团队,有效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引导和鼓励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尝试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初步探索了教师教学的合作机制,形成协作氛围。科研与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是高校的两个基本职能。我院积极鼓励教师申请科研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倡和鼓励建立学术团队,从生产第一线选题,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丰富教学内容,同时也会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计算科研工作量,力争打通科研工作量和教学工作量之间的界限,让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有所侧重地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协调二者在时间和精力上的矛盾。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了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现行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确定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打破学科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各项专业技能和技能训练。为打通学习和工作之间的通道,专门设计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综合实习实践课,直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同时,充分利用特聘教授、招聘单位座谈会、往届毕业生反馈等途径,及时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尽快修订培养方案和训练内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突出“双证书”教育。将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纳入至本专业的培训方案,“双证书毕业”成为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参加本专业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考核。毕业时取得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学生持学历毕业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岗就业。同时,学院积极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倡导创新性、协作性的实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五、教学管理改革
1.积极探索弹性灵活的教学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弹性学籍管理制度、主辅修制度、转专业制度、选课制度等;积极探索完善学分制,以学分的形式量化全部课程和教学环节,学分的多少作为授予学位的基本指标,并作为建立学生个性化主修计划、配置教学资源、指导学生选课与学籍管理以及学费收取制度的重要依据。
2.加强基层教学管理,积极鼓励和支持博士、教授、热心教学人员走到学院基层管理的工作岗位。同时,注意加强他们的管理能力培训,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3.健全“所室合一”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实验中心和科研项目对本科教学水平提高的带动与辐射作用,为本科学生开放性实验、探索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毕业论文提供平台,同时充分调动教研室在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中的积极性,形成教学科研的良性互动。
4.组建课程群,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在教学改革实行过程中,为整合课程资源,组织教师队伍开展教研活动,组建了课程群,并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以便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并实现了对年轻教师的帮带培养。
5.成立教学督导组,强化教学质量监控,由专业带头人、教学部主任、教学骨干组成内部督导小组,深入课堂内部,听取教师授课。同时组织学生座谈,及时反馈意见或建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6.完善、规范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完善的管理制度之上。通过完善各项专业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务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教材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设备管理,等等,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摘要】园林绿化景观与城市形象和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做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对园林绿化植物的种植配置和养护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为各位学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种植配置;分析研究
引言
园林绿化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它与人类的生存及生活质量的密切相关,而植物作为绿化的主体,它不仅能陶冶居民情操,有益身心健康,提高修养,还能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平衡生态环境、美化城市面貌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园林植物的配置对于城市园林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科学的园林绿化植物搭配能够使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更加和谐,同时也能体现出园林绿化植物配置的艺术性。
一、园林植物的配置原则?
1、整体优先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要遵循自然生态环境,也就是说要尊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不能割裂自然生成的地形地貌以及历史文化景观,同时也要保证植物群落的整体性和多样性,只有尊重自然,才能促进园林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因地制宜原则?
每个地方的植物都是经过对该地区生态因子长期适应的结果,在植物材料的选择、树种的搭配、草本花卉的点缀,草坪的衬托以及新平装的选择等必须最大限度地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为出发点,也应该尽量多地选择和使用乡土树种,创造出稳定地植物群落,充分应用生态原理和植物他感作用,合理配置植物,才能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
3、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的原则?
在植物的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出植物景观的多样性,但它们之间又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配置中有规律的变化会产生韵律感,如杭州白堤上间棵桃树间棵柳的配置,游人沿堤游赏时不会感到单调,而有韵律感的变化。?
4、生态性原则
植物的生长要遵循一定的生长规律,而且植物都是依附于大自然而存在的,因此园林植物的成活和生长,也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为了保证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在引进新的树种、花木时,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和培养,使其能够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才能实现植物搭配的生态效益。
二、园林绿化植物的配置方法
1、据当地大生态环境选择植物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要先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这就需要找到适合该地区的植物种类,我们要把握这一生物生长的基本规律,重要研究每个城市的植物生长环境,在品种的选择上尽量挑选本地植物进行栽种和搭配,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观赏类花木,最终形成在保有城市原有植物景观特色的前提下,创造出更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从而实现了地域优势的最大化,并创造出整个城市所特有的风景和魅力。
2、根据园林的设计目的选择植物根据园林的设计目的选择合适的植物,是很好理解的。由于园林绿化的服务对象是不一样的,导致了我们的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也就不一样:比如说我们公园的绿化和住宅的绿化就是不同的,还有学校的绿化和商业区的绿化也是不同的,比如说我们的城市道路绿化和我们的防沙护林的绿化要求也是不同的等等。所以说我们要根据我们的绿化服务对象的对景观的要求、以及区域、功能、包括成本等原因综合考虑,合理的选择相关的绿化植物,并进行合理的搭配,以期以科学的投入,以艺术性进行创造搭配,造就长期性可循环的多样化层次性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不同功能的需要。
三、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
1、园林植物的水分调节
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水,但是过多的水分也会影响园林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园林植物养护中,应该通过灌水与排水的方式,对园林植物进行水分调节,园林植物根系保活灌水,应该在选定植物后开始,使园林植物根能够快速吸收水分,加速土壤与根茎的结合强度。园林植物生长灌水应该集中于夏季园林植物生长旺盛期,特别是高温干旱的时节要及时灌水。园林植物在入冬前,应该灌入大量的水,确保对冻伤和干梢的抵御能力。另外,在园林植物养护过程中,园林植物周围土壤出长期积水时,要对积水区域尽快处理,及时排出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积水。
2、园林植物施肥
园林植物施肥是以增加土壤肥力而使植物生长健壮为目的。施肥时间宜在土壤不干不湿,施肥后能下一二天的小至中雨为最佳。对于色块或绿篱施肥可在雨后植株叶片已干时,撒施,再用竹杆在植株上轻轻划几下,使化肥落到地表;对于乔、灌木根的施肥常用穴施,即在树冠正投影的外围,分布均匀的挖几个洞穴,将肥施入后,覆土踏实,与地面平,此法简便省工。也可用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等,沟深视植株规格及离树干基部的距离而定,约10-30厘米不等。??
3、园林植物除草
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方便、经济、除净率高。除草剂有灭生性和内吸性2类。灭生性除草剂能杀死所有杂草;内吸选择性杂草剂,往往只杀死双子叶植物,而对单子叶如禾本科杂草无效。
4、园林植物修剪
园林植物修剪是一个日常性工作,如果进行园林植物的大规模修剪,该在休眠期进行为好,以免伤流过多,影响树势。根据各种苗木生长的自身特点及对预期达到的观赏要求不同,整形修剪的方式也不同,大体可分为人工式修剪、自然式修剪、自然和人工混合修剪3种方式,应该根据园林植物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修剪工作。根据树种的不同习性与功能进行修剪。如城市道路绿化的行道树,其主要作用是遮阴,分枝点高度不宜太高,一般可定在2.8-3m之间。同时,相邻植株分枝点高度应基本相同。成片绿地乔木,分枝点高度要求不太严格。
5、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做好现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重点在防,而不在治。前期要充分进行筛选,找出一批与当地环境适应性强、优良性状明显、抗逆性好的树种。同时,在种植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园林种植的美观性外,更要考虑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在充分调查本地区易发生病虫害病虫类型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引进害虫喜食的植物种类,另外,加强园林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与责任意识,掌握专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园林管理人员除了要熟悉园林各种植物的属性,还要做到多记录多巡查,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如果必须使用化学防治措施,应该尽可能选择对环境污染小,含毒较低的化学农药。在使用阶段,应该经常更换药品品种,采取混用的方式,避免病虫产生抗药性,还可以采取注射、根施等方式,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
结束语
总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园林绿化建设任务更加繁重而艰巨,养护工作难度会更大。对于园林植物的养护和配置工作来说,内容复杂。配置和养护过程都需要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来达到科学合理的优化园林配置。实现园林配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园林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加强对技术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为我国的园林在植物养护和配置上进行专业化作业。以实现社会的综合效益。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环境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在园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城市的地域特征、气候条件以及城市历史文化因素,要合理配置园林植物,优化结构分布,全面提升园林植物景观效果。
关键词:园林植物;科学配置;养护管理
引言
园林绿化能营造自然氛围、美饰环境空间,对人类生活的良好影响毋庸讳言,园林绿化树种在园林绿化中起着肺腑作用。正确选择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才能使园林绿化发挥最大的经济、生态效益。园林绿地植物由于在大小、形态、色彩特征上的差异,能够构建出不同类型的园林绿地景观,给人们带来不同的遐想和回忆,形成不同的意境空间。园林植物不仅能够带给观赏者视觉享受,呈现出美得艺术气息,还能够为居民带来生态功能,净化空气,因此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园林植物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一)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和经济效益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各项市政设施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所以城市绿地面积逐渐减少,对于人类的居住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提升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园林景观建设成为主要途径。在园林建设中,植物的栽培和合理搭配,可以有效的提高绿化面积,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为人们提供了一块可供休闲娱乐的净土。城市园林中市民数量的增加,势必会拉动周围商圈的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经济建设。所以园林植物的优化配置,可以发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方面的作用,提高建设力度,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有利于解决当前园林植物栽种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城市园林植物种植中,在植物的选择方面考虑到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的生长习性,同时也能够对植物与园林建设的协调性进行考虑。但是在植物的配置方面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在模式方面还比较落后,对于植物之间的特性以及在种类。花色和功能方面没有考虑互相的协调性和美观性,所以缺乏整体性的效果。为了解决这项问题,需要对园林植物的配置进行优化,充分了解每种植物的特性以及与其他植物的匹配性,在配置方面考虑到空间的层次感,注意整体园林的系统性,对于发挥园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园林建设中的植物配置现状
(一)绿化体系缺乏完整性
大多数城市在园林建设过程中忽视植物自身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不重视植物的自然特性,一味追求植物配置的美化性和视觉效果,植物品种较为单一,绿化体系缺乏完整性,植物抗逆性较差,生态效益低下。很多城市在植物选择时忽视了当地乡土树种,对外国新品种和植物缺乏认识,大量购入外地新品种的植物,不仅造成财力严重浪费,后期还出现大批植物因不适应当地气候而死亡等现象。
(二)缺乏地域特色
很多城市在植物配置时缺乏地域特色,一味地模仿5抄袭其他地区或城市的植物景观,使园林建设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独特性,缺乏当地独有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
(三)结构较为单一
大部分城市为了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大都选用灌木、草本植物或乔木等植物孤立种植,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群落分层,缺乏特色性和可识别性。较为单一的植物配置结构极大地影响城市形象和城市美化,降低城市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不利于城市发展旅游经济。
三、园林绿化植物配置原则
(一)坚持适宜原则,城市园林建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城市园林形象、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因此植物配置应该因地适宜,从而创造合理的生态居住环境。为了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功能,应该根据城市的土壤与气候环境选择适宜的植物,提高植物的成活率。通过对园林植物品种组合及其多样性特征的分析,可为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分析园林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原因,可为城市引种、栽培和绿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避免盲目性,降低风险,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二)坚持文化原则,园林绿化的合理配置能够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历史古迹和人文特色,那么在开展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时,我们需要对城市的生态特性、人文古韵、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解和认识,利用园林绿化的建设把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淋漓尽致的完美体现出来,同时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四)坚持生态原则,园林建设中树种的选择和搭配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在新增树种的同时,首先要保留原有树种;在高价引进外地树种的同时要大量引用本土树种,这样才能保证植物群落生长的稳定性,有效节约园林绿化建设费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生态效益。
四、园林绿化植物配置方法
(一)乔木的配置方法
乔木是现代园林绿化设计中使用得最多的物种,也是园林植物配置的首要选择。乔木的配置应借助其他植被的烘托和陪衬,通过不同树种之间的排序、组合,结合各个树种的生长习性最大化地呈现自然环境的多彩多姿。在乔木的配置方面,应当结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实际需要,按照对植、孤植、丛植或者群植几种常见的种植模式进行科学的选择,从而实现科学的配置。一般情况下,在分隔较大的空间内应用丛植与群植的模式较多,因为这两种模式能够体现出大空间内的层次感,减少空间的空旷感,而且也能够形成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象。
(二)灌木的配置方法
灌木枝叶繁茂、色彩丰富。在构建园林层次感的过程中,灌木成为乔木与草坪之间的过渡带,通过与乔木的搭配增强了树冠的层次感。在实际园林布置中,灌木的配置必须强调虚实结合的原理,充分考虑植被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如线条、季相、色彩各因素。灌木、乔木、草坪以及其他植被之间的高低搭配、合理配置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对植被的侵害和传播,同时可将植物群落所特有的自然落差层次感烘托殆尽。
(三)花卉的配置方法
花卉也是园林植物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花卉的品种众多,五颜六色,而且体态多样,将其应用到园林景观配置中,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充分展现其自身的观赏价值和艺术美感。红花绿叶的搭配形成巨大的色彩反差,而且已经在人们心中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因此可以利用多彩多姿的花卉来映衬单一的绿色植物群落,增强景观的美感。在花卉的配置方面,一般有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规划方式,规则式指的是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配置需要,利用花台、花带等方式对花卉进行集中展示,能够根据景观设计需要营造出一种人造的美感。自然式则是遵循回归自然的理念,利用丛栽疏落的方式,使花卉自然生长,带给人们回归自然的美感。
(四)地被植物和草坪的配置方法
草坪在城市园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园林绿化植物配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草坪的应用,可以对灌木、花卉的层次变幻起到一定的陪衬作用,形成更具艺术感的视觉感受、同时也可以作为连接不同景区和建筑的纽带,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另外,大面积的草坪也是人们闲暇休息的重要场地,针对草坪自身的特点,可以将草坪与高矮不同、颜色不同的花卉进行科学搭配,能够展现出花卉的色彩斑斓,也能体现出不同高度植物群落的层次变化。
五、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
(一)注意土壤的养护管理。土壤就是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供给植物氧份与水分的营养储备仓,因此我们在养护管理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技术优化植物生长土壤的肥沃程度。这就需要我们做到适时除草松土,从而避免杂草与绿化植物竞争对肥、水、热、气、光等养料的吸收,同时注意在进行绿化植物改良土壤的时候需要根据破土方式选择可以令土壤得到熟化处理的局部深挖或全面深挖。
(二)根据植物特性进行施肥。施肥不仅是要让绿化植物更好的得到生长,也是保护植物生长土地的一种养护措施,施肥的实施时间需要根据绿化植物的类别、地理位置以及生长年份等多种条件进行科学安排。一般对于植物土壤进行施肥大都是在早春或晚秋,避免夏季施肥,特别是不可以在仲夏后进行施肥作业,而施肥的频率次数大都是每年甚至每两到四年进行一次施肥。
(三)根据植物生长特性排水、灌水。采用穴灌养护阶段可位于树冠投影的外围进行挖穴,并灌入水,具体的挖穴数量应视树冠大小确定,一般直径为三十厘米,而数量则为八到十二个,穴深则应确保不损伤树根为标准。在实施灌水后我们应还原土壤,为提升穴灌效率我们可在距离干基一定位置处将长度约是八十厘米、直径是十到十五厘米的瓦管或毛蕊管垂直埋入两到四个,埋设完毕后应装入碳末或碎石等填充物,当有条件时还可埋置环管并连接于竖管,完成灌水后应关闭顶盖,待必要时再行打开。
结束语
园林绿化建设不仅在于改善环境,更重要的在于创造环境。我国地大物博,植物资源丰富,如果将这些植物进行充分地发掘,利用植物本身所固有的形态美、色彩美、季相变化美,与生态、经济、使用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高品位和具有时代特色的精品园林文化。
摘要:本文对目前高尔夫球场植物整体科学配置基本原则、不同区域植物配置分别进行了介绍,表明对于高尔夫球场的建造、设计及管理而言,选择植物、应用植物的重要性,旨在为同行对高尔夫球场植被景观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植被;科学配置
1高尔夫球场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1.1 适地适树,尽量保留原有植被
在设计高尔夫球场制备配置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原有制备,即以自然构成景观作为蓝本,从而达到既具有独特性地域特点,又融周围景观为一体的目的。根据设计者对每个高尔夫球场的特点定位,可以分别以简约、古朴等风格导向设计植被构成。在进行选择与配置植物的过程中,要将周围生态特点与植物特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适地植树。在保留原有植物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选择乡土树种,达到增加其与环境融洽性、提高成活率等目的。从保护生态的角度来看,这样做不仅是对生态原貌的保持,而且能降低生态危机的发生几率。
1.2 植物配置应具备较好的美学效果
从高尔夫球场美化的整体角度出发,植物的配置要注重美学搭配,将花色、叶子、果实、气味、形态及随季节的更替变化等作为选择植物的重要因素。不能单纯一味的考虑景观整体性,而忽视球员视觉感受。作为宽阔、舒展的典型景观,高尔夫球场植物的选择要强调雄浑感、开阔感,不能以个别植物单纯突出局部美感。
1.3 植物配置的差异化原则
在设计高尔夫球场植物景观配置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形、地势选择植物,使植物质地、颜色、形状及位置的更替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时又不失变化,为整个球场增添情调。通常情况下,可以以2~3种树种进行重点培育、种植,并适当辅以其它植物交替种植,创造多样化、生态化的独特生态系统,增加环境抵抗虫害等能力。
1.4 易管理、养护原则
鉴于高尔夫球场分布面积广大的特点,在环境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到养护、管理问题。尤其在秋季,更是有大量落叶凋零;另外,草坪的管理与养护不仅关系到整体美观性原则,而且与球员打球相关联。因此,通常将落叶植物种植于高尔夫球场的外围、边界处,尽可能少种果实坚硬的植被。
2 高尔夫球场不同区域植物的科学配置分析
2.1 发球台周围的植物配置
为了营造出宜人、舒适的运动气氛,在发球台两侧及后方应该以低矮的灌木植被覆盖地表,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球手准确击球,不会对发球方向产生干扰,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视线遮挡,并提供休息、遮荫区域,可在发球台周围植被树荫下摆设休息凳。在选择植物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草坪与树根的互相竞争,应该选择根深的树种,同时减少种植低垂树种数量,防止与发球台太近而阻碍视线,修剪频率过高。
2.2果岭的植物配置
果岭区不适宜栽种树木,因为此部分区域对于草坪的质量具有较高的要求,而高大的树木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草坪培育、生长。若需要种植少量树木,则可以在果岭后方以枝杈相对较少的树种进行栽种,同时要注意在树木发育成熟之后,枝杈距果岭边缘大于10m,以便保证阳关能够直接照射到果岭。合理的果岭区植物配置能够通过影响球员对击球距离的判断,从而改变击球准确度,美化果岭区外观。可以将果岭区以点、片状网状、骨架状混合绿地进行布局设计,特别要注意对植被的选择与培育。在通常情况下,小树形在前、常绿植被在后,已形成独特的斜坡,同时,这种配置能够使果岭区中心点分明,提升吸引力。
2.3球道方面的植物配置
通常情况下,在高尔夫球场的球道附近以寿命周期长、树形高大、根系深、抗虫害能力强的树木进行环境配置。要选择正确的植树位置,不但要考虑到球员运动,而且应周全考虑灌溉因素和修剪、护养便捷性,同时要防止树木之间相隔太近而枝杈交错,使部分区域干燥。为了提升球员中球几率,要使球道植物很好的与周围景观融合在一起,在球道边缘背侧位置栽植中等水平高度、形貌的树种,树种应具有较深根系、张开的树冠,这对于草坪中植草充分吸收养分与阳光十分有利。
2.4高草区的植物配置
针对高尔夫球场设施配置的位置特点,可以选取不同类型的灌木与树木,另外也要将原有的植被覆盖状况和球手自身的意愿考虑在内。在选择植被的过程中,要保证阳光能够不被过分遮挡,而能照射到草坪上,同时抗虫害能力要在中等以上水平。
2.5其它区域的植物配置
高尔夫球场其他区域植物配置的选择也要基于植物的结构、树形、颜色、果实特征及抗虫害能力等因素。在成片植树时要充分考虑到树木之间的间距,既要从美观出发有一定的规律,又要兼顾培育、灌溉等方面。
3总结
本文主要从高尔夫球场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和不同区域植物的科学配置进行分析,旨在表明高尔夫球场的植物配置一方面要遵循设计者构思,另一方面要兼顾因地制宜的原则,营造生态、和谐景观。
作者简介:巩红冬(1978―),男,甘肃甘谷人,硕士,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植物学教学研究。摘要:本文根据最新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标准,结合高中生物学新课程改革,从植物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的适切性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为提高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科学;植物学;适切性
生物科学专业以培养中学生物学教师为主要目标,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因此,植物学课程在中学生物学教师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应当与时俱进,适应、切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贴近社会实际并满足教师的持续发展。笔者认为,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植物学课程教学内容1总体思路
中学生物学教师在植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方面应掌握植物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植物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关注植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能举例说出这些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植物学教学设计能力方面,应能够根据植物学科的特点,针对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因此,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应该选择植物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现代植物学发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
通过学习,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而且为学生以后课程的学习以及作为生物学教师的专业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2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一章应该包括植物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细胞的分裂等。细胞是植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本章应该选取有关植物细胞最基本的知识,它是学习植物学其他章节的基础。
通过学习,学生将从微观世界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植物生命的物质性和植物界的统一性,植物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植物体机能和结构的统一等,帮助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学习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帮助学生对科学过程和本质的理解。
二、植物学课程教学方法1探究性学习
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因此师范生首先要自己掌握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才能正常指导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植物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训练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植物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目标。在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并不是忽视学生学习的成果,而是对学生学习成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是达成这些成果的重要途径。二是设计有意义的探究问题或研究任务。植物学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探究问题,从而选择其中最有价值的探究问题作为小组乃至全班学生共同研究的课题。三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创造求真求实的探究氛围。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要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见解和观点,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2实践教学
中学生物学教师在植物学科知识与能力方面应具备植物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因此,植物学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野外实习等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学科知识,促进其在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和尊重事实、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的形成。
首先,植物学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好植物学实验,并增加创新性实验项目。其次,增加低成本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植物学教师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常见植物材料设计低成本实验,提高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出率。最后,在重视定性实验的同时,也应重视定量实验。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机会学习量的测定,实事求是地记录、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定量表述实验结果。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中学生物学教师不断提出新要求,因此,生物科学专业植物学课程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迎合时代需要的适切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