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4 10:40:08
导语:在汽车毕业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概念
美国汽车配件经销商雷蒙德的汽车配件店位于美国亚特兰大市的一个郊外,这个小店与别的配件店并无二致,但其特色是网上交易,任何与汽车配件销售相关的服务均可在互联网上实现。该经销店的销售员们都具有丰富的网络知识,他们耐心地帮助没有网上交易经验的顾客完成在互联网上的买卖。如果顾客需要,他们还可免费传授各种有关网上交易的知识。为了体现网上销售的快速与便捷,他们提供24小时服务,只要顾客提出问题,他们总是力争在15分钟内给予答复。顾客只需坐在家中的电脑前进入该经销店的网站,然后就可以完成所有想做的事,观看该店全貌、下载所需车款配件的图片、了解价格、下订单等。然后,就可以安坐在家或在自己的维修店里收到由销售员送货上门的汽车配件。
网上交易确实有着许多优点。节约时间,这是显而易见的。对于经销商说,这种交易方式越来越成为吸引客户的一种途径,人们慢慢地接受它,并表示认可。同时,网上交易还减少了许多开支,其中包括员工、管理、市场等方面的花费,而节省下的费用又可在汽车配件售价上使顾客受益。
这是国外汽车配件经营实现网络化销售的一个实例。这种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实现网上经营,对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从目前我国的汽车配件销售状况来看,整个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还很不健全,还是处在一种内部局域网的状况。这种网络的设置大都是为了企业内部的协调和日常管理,而非电子商务。
我国开展网上配件销售的前景,也可以从国外汽车配件网上销售的发展中得到启迪。在国外的汽车配件销售中,怎样才能做到“零公里”销售?怎样才能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有了互联网,上述两个问题可大大缓解。现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汽车配件的人正在快速增加。
二、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优点
网上购买汽车配件车不管对于顾客、经销商,还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首先,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来说,互联网可以更方便地收集顾客购买汽车配件过程中所提的各种问题,并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汽车配件生产企业。生产企业可以据此分析出顾客的购买意愿,从而尽早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配件。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费用,又抢得了市场先机。其次,利用互联网的信息和便捷服务,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得知配件销售商的库存情况和销售情况,从而调整自己的生产和汽车配件调配计划。汽车配件销售商减少了库存,加快了资金流通,获得了较满意的收益。对用户来说,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象“点菜单”似的随意选取自己所需要的汽车配件。
市场信息对于汽车配件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来说至关重要,而通过互联网即可轻松获得。互联网汽车配件销售商可以给生产企业提供顾客实时实地的信息。这种需求意愿的信息可以帮助生产企业降低汽车配件销售费用,而这种费用通常将占到汽车配件最终销售价格的15%左右。如果算上促销费用的话,这种费用所占比例就更高了。事实上,互联网还可起到一定的广告促销作用。
以前,销售商所经销的汽车配件中总有一部分畅销,而另一部分滞销。滞销部分占用资金所引起的费用就要分摊到卖出去的汽车配件上。通过互联网,生产企业和销售商都可以及时避免生产和销售市场销售不好的汽车配件。有了互联网的便捷服务,不仅仅节约了时间和费用,更重要的是,互联网还可引起一种观念的变革,使汽车配件生产企业、销售商和顾客贴得更近。
三、我国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已经开始呈现发展的趋势。目前国内的许多大中型汽车修理企业建立电脑管理系统,实现了内部联网。这种网络覆盖了整个维修业务。从业务接待到派工领料,再到检验结算。电脑化的实时控制使经营者可随时了解到厂内的实时状态,从而可以进行监控,并且大大提高每位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可取代手工做帐和对帐,加强配件管理。
与此同时,眼下一些经营规模较大、业绩较好的汽车配件经销商也引入了电脑化管理。由于汽车配件产品种类繁多,因此对使用此类管理软件的人员要求较高,必须经过一段时期的培训才能上岗。此类汽配经营管理网络涵盖了汽配经营的全流程。从产品入库、确定零售和批发价格以及按车型、编号等方式分类管理,最后到出货、结算乃至做帐、销帐。连锁经营搞得比较好的经销商已把这种网络管理扩大到了它的整个分销点,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网内网。许多汽车配件经销商都从网络管理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其最显著的特点就体现在商品的调拨上,通过网络管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近几年旧的汽车配件流通体制逐渐被打破,各地汽配件市场蓬勃发展,不断成熟壮大。一些有远见、有见地的经营者已感觉到了网络时代的临近,纷纷建立和启动市场网络。象长春汽车配件城、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上海汽车配件城等市场都把网络化建设和虚拟市场作为2000年的发展重点。但就现实来看,这种网络还是相当稚嫩的,当然更无法实现网上交易和服务。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业内人士为之称道的“三位一体”的销售模式也逐渐落户中华大地。譬如,上海通用在选择各地经销商时候,就以是否具备“三位一体”的销售能力来最终确定对象的,这种“三位一体”销售模式正是整个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的一个缩影。因为它包括了从整车销售、配件供应以及维修保养的全过程。
提起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和电子商务,有人认为,汽车配件电话购物其实也是电子商务,因为两者之间只是通讯平台不同,后台的操作基本上是一样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电话商务和电子商务更象是近亲,在许多方面,电话商务先天不足。首先,消费者从电话中了解的信息很有限,无法充分满足客户要求。其次,如果发广告,或印刷配件目录给客户,由于销售的配件越来越多,使得印刷成本越来越高,而更新速度却越来越慢。另外,在电话中交流时,由于环境、语音、语速、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使电话业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出错率不断增加。仅仅作电话商务,经营内容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四、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和网络化经营的构建
众所周知,如今在网上实现成功交易的有形产品如图书、音像制品、成衣等等,而汽车配件作为一种有一定科技含量、某些产品还有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工业产品,要实现网上交易,较之其他工业产品,更有其优势,销售者和购买者只要在互联网上和输入汽车配件的有关信息,例如车型、车款、配件名称、零件编号、生产地、价格、数量等,即可实现网上销售或购买。要真正实现电子商务概念的网上销售,除了解决买卖双方的“诚信”等问题外,还必须建立一整套完整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以前说起限制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不外乎支付手段、安全认证等方面,真正做起来,才会发现汽车配件物流配送系统是最难、最花力气、最花钱的一块。许多汽车配件电子商务企业试图寻找现有的实体网络,比如邮政、快递甚至送报公司作为配送系统。但是,一个适合与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条件的实体网络能改造成为电子商务的汽车配件配送系统才会成本最低?
在商场购买大件商品,商场可以为顾客送货,连锁超市、连锁专卖店也有自己的配送系统。但商场送货都是一次性服务,客户也不是固定的,说到底只是个服务概念,不是网络概念。同一客户再次需要商场的送货服务时,对商场而言,这又是一个新客户。连锁店的配送网络只连接起不同的店铺,真正到客户家里或汽车维修厂的“最后一公里”还是个空白。被人看好的邮政、速递、送报公司,能将触角伸到老百姓家里,可是每天基本上只送一次,而且不太可能递送体积和重量较大的汽车配件。所以,如果汽车配件配送系统不能真正建立,实现配件网上经营就无法实现。因为,一方面入网的修理厂家希望通过互联网找到价格合适的汽配产品,以实现零库存的最佳状态,但被选择的汽配产品如果不能及时送达目的地,那网上交易实质上就无法实现;另一方面,当那些零部件制造企业发现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再容易时,就会想到通过互联网的集约化配送来降低其流通成本,也就希望有这样一套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同时,目前汽车配件流通领域内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短期内还根本无法改变,许多配件经销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货物积压,因此很需要通过网上完成过剩产品的交易,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作保证,否则网上交易也就名存实亡。
应该看到,单凭各企业自己去建立这样一套配送系统是绝对划不来的,所以可以预见随着汽车配件流通领域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必将带动这项服务领域的发展。而如何利用现有实体网络或自己建立配件配送系统,将是我国汽车配件流通领域要解决的关键。
那么,假如在拥有这样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前提下,如何来实现汽配流通领域的网络建设呢?
1、汽配市场的网络建设必须坚持“小市场、大流通”的方针。比如在汽配城内建成完整的导购系统,客户入城后便能通过触摸式电脑对城内商家布局、产品价格和分类有详细地了解,使购物做到有的放矢,得心应手。不仅如此,汽配城还必须把各自城内信息通过专业汽配互联网站发送出去,与全国其他汽配市场实现信息共享,以扩大各自城内商户的交易面。
2、汽配经销商的网络经营。各地的汽配经销商在完善各自的内部网络管理、调配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汽配网站及时提供产品价格目录和品牌目录,以供广大用户(主要是修理厂和大用户)进行选择、定购,最终实现网上交易。现阶段,在配送服务还不完善的状况下,最可行的就是把一些比较特殊的产品和一些发达地区可能已经淘汰的过剩产品通过专业网络实现按需交易。
五、汽车配件网络化经营是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改革之路
中国汽车配件网络销售的发展应该适合中国的国情,走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经营之路。诚然,美国的网络经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我们不能忽略这辉煌的背后,是美国雄厚的社会基础物质基础。早在100多年前,美国就已经建立起来了完善的公路、铁路、邮政、速递相结合的配送体系;当今社会的美国人已经习惯了“无货币交易”。可以这么说,互联网经济今天在美国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是有美国200多年自由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的必然产物。就像一个孩子从一开始是用手爬,然后学会走路,过一段时间自然就学会跑了。而作为发展中的中国,仅仅是支付和配送这两方面的问题就已经形成了致命的“瓶颈”。
如何结合中国的国情和互联网发展的特点,踏踏实实地去做一些实事,才是当今汽车配件网络经营发展的当务之急。中国的汽车配件电子商务和网络化经营必须走企业联合之路,网站与实体企业结合,实现机构调整以及行政、采购、配送、财务、市场信息、网络经营部门的改造,只有这样,才会是实实在在的互联网经营。目前,汽车配件的网络化经营还有比较长的一段路要跋涉,但是,传统企业一定要顺应互联网时代作出选择,网络化经营必然是汽车配件营销的必由之路和改革之路。
1高职汽车营销专业轮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思想上存在误区,缺乏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轮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不珍惜轮岗实习的机会,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思想不够成熟,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表现得自由散漫,纪律性差,责任心不强,缺乏对岗位和企业的热爱和忠诚。比如,在校内模拟岗位轮换训练时,有些学生对角色扮演不以为然,不写脚本,不认真参加训练,急于求成,一心想到企业真实岗位实习,可真正到了企业轮岗实习才发现自己严重自信不足。期望值过高,不安心基层服务岗位。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自视过高,对自己没有客观的定位,对实习的期望值过高,脏活累活不愿干,对销售助理、客服等基层服务工作岗位看不起、不安心工作,一心想接触关键的业务环节。比如,在广丰一店轮岗实习的一名女生,被企业安排在客服岗位轮岗实习,干了两天后她认为工作单调乏味,学不到东西,就以身体不适为由要求人力资源部调换到售后接车岗位,随后其他两名女生也提出类似要求,造成极坏的影响。
1.2企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轮岗实习的周期短、学生还不能独当一面,一些企业把轮岗实习的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使用,不愿意培训学生,且同工不同酬。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工急缺的背景下,实习生成本低、比正式员工更易于管理,于是急于用人的企业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唤,只安排学生从事简单重复且缺乏技能、技巧的工作,不提供必要的培训,不安排师傅指导,或者即使是安排了师傅指导也只是流于形式,导致学生既无归属感、也学不到技能,轮岗实习的目的难以达到。
1.3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校内轮岗实习师资严重不足。专任教师中有企业营销实战经验的太少,尽管聘请了企业精英指导学生实训,但是由于学生人数太多,个性化指导难以实施,实习考核标准模糊,导致效果大打折扣。对企业轮岗实习的学生疏于管理。尽管制定了相关的学生轮岗实习管理办法,但是受学生实习企业地点分散、人数较多、师资不足的限制,这些管理办法难以落到实处。一些老师甚至认为学生到了企业,就把责任移交给企业。而企业的师傅对于学生的指导与管理,缺乏必要的经验,导致轮岗实习的指导和考核流于形式,加上沟通渠道不畅,造成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严重影响轮岗实习的效果。
2构建“三位一体”的轮岗实习管理模式
轮岗实习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主体的利益,应该明确三主体在轮岗实习中的角色定位,构建学校、企业、学生“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涵盖实习前、中、后全过程、全方位管理体系,厘清三方的责、权、利,以共同将轮岗实习工作做好,实现共赢。
2.1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
在校内轮岗实习阶段,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帮助学生明确轮岗实习目的、任务、方法和考核办法、考核指标,并通过“有奖竞答”的形式考察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情况。去企业轮岗实习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动员,并邀请已经工作的学生回校交流,让学生明确轮岗实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思想上对轮岗实习高度重视。要制定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轮岗实习的训练以及出勤考核,按照“德能勤绩”每周评选出“优秀团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荣誉感。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模式,“应知考核”与“应会考核”相结合。采取抽签的形式考核业务流程中的某个环节或整个流程,以免学生抱有侥幸心理。对于在考核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优先推荐到知名企业进行轮岗实习,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2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合作,为轮岗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学校应与企业、学生签署三方合同,明确轮岗实习期间,学校、企业、学生等三方的责、权、利,细化对实习生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加班以及工伤损害等规定,保障轮岗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实习生到企业之前,学校应会同企业制定轮岗实习管理制度,选拔并培训一批精英作为实习指导教师,签署“责任状”以明确其职责,并与学校的专任教师进行座谈,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基本概况,共同制定轮岗实习计划,明确实习任务与考核标准与要求。学生上岗后,企业应对学生施行双重管理标准,既要有员工化的严格管理,又要有对实习生的宽容与教育。还要对学生轮岗实习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以便做好实习评价工作。对于表现不佳或严重违纪的学生,企业应及时和学校教师取得联系,让学生返校进行再学习。学校专任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到企业进行调查、考察学生轮岗实习的实施情况,做好轮岗实习管理和沟通工作,并协同学校的就业管理团队,对于轮岗实习工作做得好的企业授予“校企合作红旗单位”称号,并在推荐优秀毕业生轮岗实习以及校企合作办“订单班”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使企业真正享受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利益——低成本使用人才、储备优秀人才和选择合适人才的优先权。
2.3加强对轮岗实习的质量管理,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
学校是轮岗实习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加强对轮岗实习的质量管理,建立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在轮岗实习整个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制定可操作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并实行科学管理,做到实习前有计划,有组织,有动员,目的明确;实习中有检查、有指导、有监督;实习后有考核、有总结。应该做好充分的师资准备,加强实训指导教师(包括学校的专任教师以及企业的指导教师)专业操作技能的学习与强化训练。为减小因实习指导教师的水平差异在轮岗实习教学中的影响,应专门组织实训指导教师对实习指导书的编写标准进行研讨,并对所实习的业务流程的有关内容进行研讨和实际操练,对教师进行统一考核,力求做到每位教师持证上岗,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实习指导。在学生轮岗实习过程中,校内专任教师应定期与企业对口的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协助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并了解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表现与存在的问题,定期通过电话、短信、QQ、微博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关心和了解学生的实习、生活及思想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学生的平时表现纳入考核范围,奖勤罚懒。在学生实习结束之后,学校专任教师会同企业指导教师,要检査学生实习报告并批阅,客观、公正地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写出书面鉴定意见,评定学生成绩,评出一批“优秀实习生”,并将其实习报告装订成册,组织学生学习,激励学生重视轮岗实习。对于没有认真完成轮岗实习任务的学生,考核不予通过。
3结语
轮岗实习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作者:陈青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团队互助学习主要运用的几种方法
1.观摩
观摩在团队互助学习过程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模式,重在发挥学生的演示和示范作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特别是做演示和示范的学生,在演示前会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必然会查询很多的资料,无形中就增加了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升了自己在这个模块中的优势。一般来说,在汽车营销车辆展示模块中,就可以采用观摩的形式来进行教学。
2.模仿
在汽车营销教学中,有许多环节需要通过具体的规范操作来掌握。这时,模仿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得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操作示范,其他学生可以直接进行模仿学习,这在大班化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如在售后服务交车环节模块中,主要让学生进行车辆的检查,这时,学得较好的学生就可以进行操作示范,用模仿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看清楚操作步骤,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团队互助学习教学的注意事项
团队互助学习模式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信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合作的能力等,但是如何充分地发挥好学生的这种能力,达到教学预设的目标,进而提高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教师应当考虑的问题。所以,在团队互助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明确每个模块的学习目标,预习课堂内容
老师在每次上课前应提前发给学生学案,学习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知识。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一步细化学案上的知识点并征集教学知识点中的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上课。老师在每次上课时,应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要处理好“少数”和“多数”的关系
在小组进行学习时,有时候会有少数优等生唱独角戏,其他人只是人云亦云,他们的思路会不自觉地跟着小组组织者的指向,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充分发挥和肯定。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处理好个别学习、协作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充分发挥小组里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要平衡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在团队互助学习中,教师定位在主导位置,学生定位在主体位置。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授课时间相对减少,这就需要教师有掌控学习进程的能力。教师既不能放任不管,任由学生的讨论偏离教学目的,也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的讨论,过多地施加教师的想法,压制学生的思维。
4.关注课堂效果,进行课堂巡视
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进行课堂巡视,关注各组学生的学习状况。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及时点拨解答,但不建议直接告诉答案,应由学生自行解决。
5.贯穿评价机制,注重小结点评
将评价机制贯穿于课堂中。事先设计一个评价表,评价可以分为组内评分和教师评价两大块。通过互评、互议来达到主动合作,关心集体,凝聚团队精神的效果;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让课堂更充满吸引力,让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最后,老师要对每次教学进行适当的点评,点评应简练、准确、规范。引导学生将相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经验和社会实践,对知识进行延伸拓展。
三、结语
总之,构建“团队互助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团队互助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进行长期地试验、精心地组织和高效地实施,这样才能使“团队互助学习”这种教学模式真正运用到教学实施过程并取得理想的效果。
作者:王勇静单位:常州交通技师学院
一、中国汽车贸易产业现状
中国汽车产业起步于20世纪中期,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自颁布实施的“汽车产业政策”,汽车行业一直是实力的快速发展。汽车行业与规模,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重要高,显著经济相关的行业,已经建立,以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和重点支柱产业的结构升级。经过几十年的滚动汽车工业的发展,逐步发展壮大,建成一汽,东风,上汽集团等重点企业集团和众多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国内汽车市场存在的问题供需矛盾突出得到缓解。由于国家和当地的汽车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导致过度投资,毕竟,中国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必将埋下的未来。
二、我国汽车贸易出口存在的问题
1.汽车整车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
“汽车整车”类商品相对处于劣势,其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汽车整车”的分类,主要包括十类产品,即客车、轿车、越野车、其他绒人机动车、未列名载人机动车、载货车、牵引车、专用车、自卸车和底盘。从国内汽车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四大车型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极不平衡,在我国的整车出口结构中,载晕车等特种车辆占掘了绝大多数,数量最小的是小轿车。其中载货车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相对较高,而轿车产业内贸易相当低。统计资料表明,在国际汽车市场中轿车一直占据72%.73%的份额,其中商用汽车不足30%。还有一些国家的汽车市场中轿车占有更大的份额,如德国、法国、意人利等,轿车占有率甚至达到90%以上,美国汽车市场上轿车占60%以上。日本、韩国及南美各国大体上都与国际平均水平接近。因此,轿车产业在汽车产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显示了一固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而中国恰恰是在轿车产业上与先进围家差距最大。
2.汽车零部件出口技术含量较低
从进口汽车商品比较可知,技术差距是根本所在,根据美国经济学波(M.A.Ponser)运用技术创新理论,解释技术因素在国际贸易产业竞争力中的地位,各团技术革新的进展情况很不一致。但由于技术差距的存在,使得技术较为落后的国家只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比较劣势地位。技术也是独立一个生产要素,并且它可以改变劳动、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在生产中的投入比例,并提高它们的生产率,因此技术进步也决定着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也解释我国目前汽车产业竞争地位。在构成产业竞争力的要素中,在某些情况,不同的要素所处地位不同.如上述分析,技术要素超过资源要素起主导作用。
3.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较低
2006年,中国前10名乘用汽车生产厂家生产销售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84.2%和84.5%,可见这10家产销厂商在国内乘用汽车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上海大众和一汽大众,它们都是合资企业;前10名中排在第3的奇瑞乘用车和排在第8的吉利乘用车都是民营企业,其中特别是吉利轿乘用车第一次进入前10,说明了在近几年中我国民营汽车企业,抓住机遇,呈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这些企业生产的乘用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所以称得上是国产乘用车。由此可见,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即使国产汽车占有不小的比重,但这里所提到的国产汽车也仅仅是指在国内生产的汽车。但是从控股权、品牌、国产化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结合来看,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并没有市场销量增加的明显。
4.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规模经济显著的产业之一就是汽车产业。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企业规模大型化的原因就是不断追求规模经济效果,从而导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结构呈现出寡头垄断的格局。但是,中国汽车产业仍然面临着市场集中度较低的问题,这也是和中国汽车产业市场进入障碍低、规模经济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东风、上汽、一汽等三大汽车集团的生产集中度为47.46%,到2006年,前三名产业的生产集中度为46.24%,比上年增加O.15点;前四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56.98%.比上年减少0.94点;前五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65.42%,比上年减少1.82点:前6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70.28%,比上年减少l。13点;前7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74.50%,比上年减少0.85点。前3到前7的生产集中度上一年也呈下降趋势。
三、针对我国汽车贸易出口的问题分析及策略
1.逐步发展升级实现进口替代
纵观汽车发展的一个世纪,无论一国汽车业开始的早晚,都是从生产低档车起步的。我国的基本战略也应该向这一方向发展,与汽车工业成熟的国家相比,我国汽车产业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期的汽车工业要求。于此同时,我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收入层次性很强,从而导致大众消费具有层次性,在不断发展汽车工业的同时,还要不断考虑我国需求的层次性,重点和非重点性。所以,中国不仅是一个拥有巨大容量的市场,更是一个具有多层次性的市场。汽车业的发展必须适应这种层次性,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中国市场应该投放不同档次的汽车,从而利用汽车的多档次将不同层次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加大出口汽车商品的结构,从出口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含量低的商品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含量高的汽车电子产品升级,从而逐步实现进口替代。
2.加大研发投入走技术创新的道路
汽车产品技术研发的费用巨大,对我国企业来说,资金需求难以承受,我们应该首先解决技术创新资会投入的问题。政府在政策上应该加大扶持研发资会投入,同时拓宽汽车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在研发创新的战略上,抓住核心技术,突出重点。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加强重点车型和重点技术的研发能力,特别是轿车和发动机技术的研发。在技术进步应用上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并且有选择地加快整车制造技术研发能力的形成,走分工专业研发专门化道路。
3.制定和实施出口战略
各国的发展趋势与汽车出口量基本相同,一国汽车出口曲线也与该国的汽车产量曲线走势相同,尽可能的保持出口量与小汽车的产量有相同的发展趋势。这说明了各国在汽车产业发展上有着相同的战略选择。各国的出口量随着汽车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与出口量变化是同步的,大体上维持出口量占汽车产量的比例保持不变,也就是保持汽车的出口与内销比例的稳定性。这样的汽车发展战略,可以保证本国的汽车业的稳定。各国汽车业发展的经验证明,汽车出口与本国销售二者必须兼顾。我国的汽车产业从现在开始就应当实施出口战略,制定相关策略。实施出口战略,使本国汽车产业“走出去”,这样一是可以使我们在国际市场获取国内匮乏的自然资源;二是可以使国内一些生产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从而使生产能力过剩的产业向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梯度转移。从发展的初期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保持我国汽车业稳步的长远发展。
四、结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也取得了飞速的进步,逐渐成为了一个汽车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在世界上占据一定的位置。汽车产业的发展使我国变成了出口大国。但由于在创新技术、产业重组以及品牌建立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还不具备一个汽车生产强国所需要的条件,作为国际贸易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尤其是在体现一个国家汽车发展水平的出口方面,与汽车强国相比差距相甚远。我国汽车产业应该要求汽车产业紧紧抓住国内汽车的需求不断飞速增长的历史机遇,加强产业组织合理化,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向创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汽车方向发展。同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也应积极调整相关政策,采取和运用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引导、促进和服务作用,才能使中国的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在国际贸易中的出口竞争力才能迅速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品质、技术、结构虽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大好的机遇,只要抓住机遇,迎接不断的挑战,坚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中国的汽车产业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作者:刘洋单位:哈尔滨石油学院
一、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生产性服务作为某一产品跨国生产的中间投入,将其分散在各地的生产企业连接起来,成为全球价值链的纽带。为了体现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全球价值链的生产中间投入的服务性活动,将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的概念定义为组成汽车产业全球价值链的外包生产中间投入的服务性活动。因此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来估算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现状。
(一)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对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定义为生产性服务行业(包括金融保险业、交通运输业、计算机软件服务业、邮政和仓储业、通讯业等)的产值加总;另一种是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进行计算。投入-产出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Wassil-yW.Leontief在1936年发表的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中创立的一种研究经济体系各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互相依存关系的计量模型。本文认为,通过将各服务行业的产值简单加总会高估我国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实际产值,且对组成结构分析也有很大偏差;而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将各部门中间投入服务额加总来计算某一行业生产性服务行业产值和生产性服务业总产值更能反映实际情况,故本文最终选择投入产出法进行分析。根据本文对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定义以及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的特点,得出投入产出法计算某一部门生产性服务贸易额的计算公式为:(A部门使用的中间服务价值/A部门的总产值)*A部门的出口额。式中(A部门使用的中间服务价值/A部门的总产值)度量了该部门每出口一单位商品所包含的中间生产性服务,即生产性服务贡献度乘以部门出口额,就度量了这一部门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本文计算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生产性服务贸易额的数据来自历年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延长表和《中国统计年鉴》。
(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值
基于前文所述投入产出法,计算生产性服务业产值。1983—2010年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长迅速,从1712.9亿元升至157334.5亿元,增长了近91倍。1993年全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值突破万亿大关,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比重由1983年的40.7%增至1995年的56.8%达到峰值,之后下降到50%左右。综上所述,从行业总产值角度来看,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速度惊人;另外根据周蕾(2009)计算所得1995—2007年美国生产性服务贸易行业产值总计增长1.5倍,而我国为4.5倍,可见相比发达国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产值增长速度更高。再从生产性服务行业所占比例来看,在一段时期内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产值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这反映了生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以及整个服务业中地位有所提高;对于1995年之后出现的一定回落,本文认为主要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最终消费需求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导致了生产性服务行业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
(三)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根据前文所述生产性服务贸易额计算方法,计算历年我国生产性服务出口额,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1987年我国生产性服务出口额33.5亿美元,到2010年增至1981.7亿美元,增长了约58倍。截至2010年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所占比重由1987年的8.49%升至12.56%,期间这一比重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整体呈上升趋势。这反映了生产性服务贸易在我国服务贸易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二、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
根据投入产出法,计算出历年我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出口额。为了计算准确,除了计算出具有投入产出表的年份以外,对没有投入产出表的年份参考平新乔(2006)的做法,用现有数据替代,例如用1997年替代1998、1999年数据,用2000年替代2001年数据,以此类推。我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出口额由1997年的4517.1万美元升至2012年的359162.9万美元,总量增长迅猛。此外,生产性服务贸易额占比(即生产中所投入生产性服务占比)由1987年的7.29%提高至2010年的9.80%。从表3中可见,1997—2008年我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出口额逐年上升,且增长率不断提高。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现断崖式下跌,随后2010年出口额迅速恢复且超过国际金融危机前水平,之后两年保持增长势头。综上,我国汽车产业出口产品服务贸易产值不断上升,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二)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构成
本文将各生产性服务行业分类为:运输和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住宿、餐饮和商业;其他服务行业四个部门,各部门所提供生产性服务总量和比重如表4所示。从总量上来看,各部门所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值均稳步上升,其中增长最多的是运输和信息服务业。从各部门提供生产性服务比重来看,2010年相对1997年有较大变化。1997年,所列四个类别行业中餐饮、住宿和商业所提供的生产性服务占比最高,达38.4%,随后,这一比重逐年下降到23.6%。相对的,由运输和信息服务业所提供的服务由1997年的25.1%升至2010年的33.3%,成为占比最高的部门;可见近年来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行业对汽车产业生产影响越来越大,这其中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投入增加密切相关。金融、保险和商业服务行业在20世纪90年代不断下降之后由21世纪开始逐渐回升,2010年达26.3%,相对1997年略微上升。此外,截至2010年,其他服务行业所提供生产性服务占比达16.7%。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其他服务行业主要包括科学研究事业、综合技术服务等代表高科技含量的其他服务行业,由表4可以看出其比重在四部门中仍为最低,可见我国汽车产业的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中科技含量较低。
(三)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水平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水平,本文选取几个国家与中国进行比较。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比较意义,最终选取了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巴西作为参考国。其中,美国数据来自投入产出统计年鉴,其余四国数据来自OECD投入产出数据库。表5显示了1998—2011年美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出口情况。与前文所得中国的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出口额比较可得,美国该项出口额远高于中国,此外生产性服务出口额在汽车产业总出口额中占比相较中国汽车产业也明显更高。但是从增长率来看,中国汽车产业从1998—2011年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了近60倍,远高于美国的增长水平。德国、日本、印度、巴西4个国家的汽车产业贸易中生产性服务出口额,出于数据的可得性,仅能获得来自OECD网站的1995、2000、2005三个年份的各国投入产出表。能够看出,截至2005年4个国家中出口额最高的为德国,其次为日本。中国与四个国家相比,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出口额仅高于印度而远低于两个发达国家,仅为出口额最高的德国的约1/30,此外较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也存在不小差距;但应当注意到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出口额的增长率远高于4个国家,中国与各国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综上,从与各国比较来看,尽管我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与以美国、德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出口额还是占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结论
适用投入产出法计算我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出口额,并选取了3个发达国家、2个发展中国家与中国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额高速增长,由1997年的4517.1万美元升至2012年的359162.9万美元;2.我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中最主要服务为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其次是金融服务,第三是住宿餐饮和商业,代表科技含量高的其他服务行业占比较低;3.与4个对照国相比,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出口额仅略高于印度,可见我国汽车产业生产性服务贸易仍处于较低水平。
作者:黄哲煜周蕾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树人大学现代服务业学院
一、发展规律
1.环境可承载规律。
决定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中环境的可承载规律也影响重大。随着现在各大城市的污染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环境恶化的原因归结到汽车的使用上。因此,必须找到一种低污染或零污染的交通工具,这样才能解决实质问题。
2.技术推进规律。
电动汽车作为新一代的交通工具其技术组成不仅包含了原有的机械技术、驱动技术和控制技术,还使用了最新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端科技,这些技术的全面发展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并且为其发展打下基础。
3.市场拉动规律。
每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只有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认可才能够促进产品的再生产,而产品的使用价值是需要通过销售市场来体现的,任何一个产业都会遵循这个规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高涨,想要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注重对其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我国的国情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于他国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量小、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等。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要做到主动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改变以往被动适应的固有方式,让产业和经济两方面和谐发展,以科学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依照国情制定合理的产业化途径。
1.与我国能源现状相结合。
随着近些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年均石油进口量不断上升,汽车燃油消耗量逐年增加,发展电动汽车产业首先要解决能源消费结构的问题,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保证能源的安全稳定。
2.与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
新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意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性。进行产业化的电动汽车发展过程要注重其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相互融洽程度,适应我国的环境特点,发展零排放的低能耗工程。
3.与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相结合。
面对目前我国汽车技术依旧没有实现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情,电动汽车产业在发展之初,要牢牢把握住各国均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情况,积极地加大研究投入,让产业化带动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增强我国的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
4.与我国汽车市场现状相结合。
近10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狂飙式发展,汽车销量从2001年占全球4.3%,到2010年攀升至23.5%,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未来10年我国汽车将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我国将逐渐步入“汽车社会”,迎来汽车消费大众化的时代。据专家预计,至2015年国内汽车的产能将达到3800万辆,消费量将达到3000万辆,我国汽车消费将占全球汽车总消费的25%左右。这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电动汽车产业在开始发展之初,认清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经济规律,充分利用汽车市场的竞争机制,减少国家政策对市场竞争的过度干预,在短期内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得到最快发展。
5.与我国汽车法律法规体系相结合。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在维护汽车产业利益的同时努力把产业的附加影响降到最低。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相关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颁布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2020年中国将构建起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这必将为促进我国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与国际电动汽车产业接轨
为了发展汽车工业常常需要通过市场来换取技术,中国市场的发展受制于别国的先进技术。因此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之初,应当积极投入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争取在世界上取得超前的地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1.以技术研发为基础。
首先,要将核心技术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和研究投入的主要方向。只有掌握了产业的核心技术才能够真正掌握产业的“命脉”,实现产业链的水平分工,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2.注重调整汽车产业结构。
将结构调整贯穿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始终,在产业化发展的全过程中,要注意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问题,政府部门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上,而是多关注高科技的核心产品和技术,通过充分的思考来指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3.积极进行产业转移。
产业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全球的资源,更需要全球的市场。从国内外环境看,国际汽车产业呈现由汽车制造向汽车研发转移的趋势。我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将从电动汽车产业研发转移中获取更多机会。我们需要适时地制定出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策略,不失时机地走“引进来、走出去”的特色发展道路。
四、市场经济体制下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
1.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对于未来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制度,也要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方面,要以空前的热情和努力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传统汽车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
2.加快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力度,尽快掌握核心技术。
政府应以更大的力度支持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毫不放松地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巩固己有的优势地位,加大科研的力度,走一条“吸收-引进-创新”的道路,形成国内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防止产业发展在技术上受制于人。
3.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提高消费者成熟度。
促进电动汽车消费的关键是降低产品价格。从汽车市场看,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汽车产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北京、成都等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巨大的消费潜力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推广电动汽车需培育国内消费市场,电动汽车只有在消费者的广泛使用中才能不断得到改进,其社会效益也才能得到体现。
五、结语
纵观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发展已不单单是在汽车行业内部的经济发展,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它的发展也将带来一场低碳环保的技术革命和创新。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应用各方面的推动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巨大推动力,不断的革新电动汽车技术,满足市场的新需求,优化产业的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电动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作者:干波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1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现有主要的实训课程模式
1.1课堂教学实训
1.1.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训模式,是指在假设又相对逼真的情景中,教师设定教学内容和背景,学生根据情节充当相应角色,可运用于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等多门课程。该实训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分析思考能力。但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突出的缺陷其一便是由于学生相互之间过于熟悉,其二便是毕竟不是真实情景,会使实训结果不如教师预料。例如在汽车销售议价成交阶段,没有真实的价格和消费者自身的价值利益,且如果过于砍价,学生会认为对方是在故意为难自己。种种客观因素造成了角色扮演模式的缺陷。
1.1.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实训教学法是指: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实训方法。该方法可以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成功和失败经验,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原理,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可运用于汽车销售实务、汽车保险理赔等课程。案例分析方法最主要的便是须鼓励学生都参与讨论积极发言,对实训教师有着不小的考验
1.2专题调研实训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专题调研是指由教师准备相关案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调研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实地调研、整理分析调研资料、撰写调研报告等,最后小组汇报调研成果。主要运用于汽车销售实务、汽车市场调查等课程。但专题调研实训对调研实施过程要求较高,否则难以判读调研结果的真实性,也对实训教师的管控能力有较高要求。
1.3校外顶岗实习
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而言,校外顶岗实习必不可少,指借助校外企业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培训,使学生全方位地熟悉相关岗位能力的工作要求。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对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业务流程及相关岗位的业务协同能力等进行实践训练。在此过程中,使学生将三年所学理论基础知识与真实的生产实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岗位实践能力,到达预期的培养目的。但校外企业以及实训基地的建立都需要专业甚至学院的支持,且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管理难度相对增大。
2实训课程模式改进方式
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现有主要的实训课程模式中可以看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实训效果无法达到期望值是目前各大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训模式单一,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对实训教学师资不能满足实训教学需求;三是,实训教学及得需进一步完善。
2.1实训模式改进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汽车类学科中一门相对偏文的专业,其实训模式更需创新,才能够避免枯燥乏味、吸引力不足等实际操作困难等问题。
2.1.1进行任务驱动式实训教学
任务驱动可以由多种实训方式组成,主要是指实训教师将课程内容分解开设置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小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来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任务中,学生会不断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么教师扮演的便是启发、诱导的角色,鼓励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去学习,除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汽车销售实务客户需求分析阶段,教师可先提出案例分析背景,给出任务目标,组织学生自己讨论,得出方案,并进行角色演练,在演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可以纳入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
2.1.2完善项目实训教学法
项目实训教学法倡导享受过程,而非某个结果。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项目教学中,注重参与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倡导人人动手。该实训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和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例如在汽车市场调查学习过程中,在调研方案设计时就将整个过程统一思想,设计为调查项目形式,取代章节的划分。让学生在调查项目中学习知识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2实训教师培养
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实训教师大多就是上理论课的教师,这些教师不但要求具备理论知识讲解的能力、实际操作动手的能力。同时,汽车后市场瞬息万变,也就要求教师对行业动向有较为准确的把握,对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高的。那对学校而言,最便捷的便是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在校专职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顶岗锻炼实习,近距离的贴近市场了解市场动向,把握客户心态,加强专职教师的实操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也可聘请在企业工作的中甚至高层技术或管理人员进行一线兼职教学,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必然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帮助。
2.3实训基地建设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校内实训基地越贴近实际状况越好,例如商务实训大厅,就应包括客户休息区、实车展示区、售后服务区等功能分区,且合理分布。对于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合作培养人才关系,并定期开展实训教学。同时可以适时开展“订单班”培养模式,在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也能适时了解学生实习状况,加强管理。
3结语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一个既有技术又有经济管理类特点的专业,若能在实训教学模式上坚持紧跟岗位设置需求、运用任务及项目教学模式营造仿真实训环境,将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汽车服务后市场的发展要求。
作者:段妍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评价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而言的,通常新能源汽车又被称为代用燃料汽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能源在逐渐的减少,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就我国的石油资源为例,石油资源并不丰富,据调查,在整个石油资源总消耗中,交通能源消耗占有巨大的比例,石油资源即将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能源问题。在石油资源使用的过程中,交通能源消耗将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并使全球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基于这样严峻的能源形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车技术势在必行,从而使我国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转型。
1.1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评价
经过对现有能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其中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替代能源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基液燃料氢、电能、核能等。人们常说的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指不是单纯利用一种能量转换器提供驱动汽车,这样的汽车被称为混合型电动汽车。在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混联式动力汽车。混合式动力汽车的出现与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有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混合电动汽车又分为两种,即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但两种的关键技术都是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的优势:其同样可以到加油站加油,没有改变汽车的使用习惯;政府和企业推广这种产品也无须投资新建充电装置或加气站;其燃油的经济性能较高,并且其拥有优越的行驶性,在起步和加速时,可以在电动马达的辅助,这样将会大大降低油耗,最终实现"零"排放;另外,其采用电动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机械噪音。混合动力汽车的劣势:其在技术方面还不成熟,相关产品的定价较高,电动机和内燃机两套动力系统的造价远比一套动力系统的成本高;如果长时间高速或匀速行驶不省油。
1.2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评价
纯电动汽车主要将车载电源作为主要的动力,在纯电动汽车中,没有燃机发动装置。纯电动汽车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没污染、噪音小、效能高,一旦纯电动汽车发生故障时,其维修较为方便简单。
1.3其他类型汽车的技术评价
天然气汽车主要是将天然气作为燃料,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就大大促进了天然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氢发动机汽车主要是在现有的引擎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氢发动机汽车没有任何污染。其排放量较少,同时,对氢的要求较低,最主要的优点是内燃机技术比较成熟;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正在处于瓶颈期,其在技术专利、配套设施等发面需要逐渐的完善和发展,这就需要相关专业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深入的研究。
2新能源汽车的经济评价
2.1新能源汽车的经济评价
新能源汽车主要将较为规范的燃料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其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包括:高密度的能源能量、污染较小的能源,要注重能源制造及使用成本的经济性,尽最大努力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在这样条件下,才能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技术已经在很多地区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回馈。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为广大的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长远的经济利益。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较高的清洁性,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性能。在进行新能源技术研究中,不断的强调各个组件的使用性和使用寿命。
2.2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评价
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其拥有两种驱动方式,即燃油式和电力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项,即价格、排量、节油率、销量五部分,这五项技术指标体系能够对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性能及其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其中销量主要可以反映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状况,如果销量较好,说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大,市场需求水平较高;如果销量较低,显然说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较少,市场需求水平很低。节油率主要是在混合动力汽车与普通车型比较的基础之上,混合动力汽车所节约的燃油比率,节油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力驱动技术,具有较强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率较高。
3新能源汽车的综合评价
对于新能源汽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同一层次的指标体系中,不允许出现明显的包含关系。新能源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具有严格要求,要从当前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当前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势,并符合时展的要求。在选取指标时,要注重总结评价对象的共性特征,要使所选取的指标符合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要重点考虑量化评价是否可行、及指标数据是否可以获取。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汽车节能问题,而且还要注意新能源技术及产品的选择原则问题。针对目前各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有利于环保和安全,就各国实际能源情况及环保情况而言,新能源汽车技术是重要的发展战略。其具有标准的产业化基础,对节约能源具有显著的效果,新能源汽车技术具有可行性,在全球中市场广阔。
4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并确定当前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机遇期,最终实施研发、产业化、品牌等方面的发展战略。
4.1实施新能源汽车研发策略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研发模式。在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的基础之上,专注于主要技术和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工作,政府大力提倡自主研发,适当增加研发的资金投入,并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的实现引进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培育专业的新能源研发人员,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
4.2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增加新能源市场需求,不断的加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配套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发展配套产业。
4.3实施新能源汽车的品牌策略
注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不断延伸,大力宣传新能源汽车品牌。可以通过跨国汽车企业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样也可以利于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宣传推广,进而形成人们比较熟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5结语
近年来,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已经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作为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将其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尤其是2010年以来,出现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高潮。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能源汽车技术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不断的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其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条件。
作者:姜仕超单位:哈尔滨广厦学院汽车与机电工程系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成果
增加了学生自评模块。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都要对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或写出自己收获、感受。自评采取的主要形式有口头叙述法、文字记述法、点数统计法、图表填写法等。通过教学效果反馈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对各个学习任务的学习情况。通过对互动环节中学生自主提问的分析,了解学生对自己学习成效薄弱环节的自评情况。课程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的培养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包括是否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平时操作训练情况、实际操作考核、相关知识问答情况及工作学习手册完成情况。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成果的特色
首先,学习和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先进理念,结合哈尔滨市市情,依据我校汽车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岗位需要,制定了课程方案和系列教学文件。改革过程中紧密联系汽车技术发展实际,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入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能力为本位,以行动为导向,按行动体系重组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情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实际工作任务流程组织教学,模拟实际的工作环境,组建工作学习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2]其次,课程改革过程中与行业企业合作密切,通过与行业专家及企业的能工巧匠一起分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职业岗位知识技能要求,整合课程内容,规划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点的相互衔接问题,提高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最后,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过程的学习情境,营造职业环境以产生职业氛围。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因材施教,重视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1]特别是在考核方式的改革上,主要考核学生的实践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实施基于过程的教学质量评估,注重教学效果,采用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情况的发生。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成果的实验研究
为了检验课程改革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真实效果,哈职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将2011级的一个班级作为改革试点班,全面推行课程改革,进行具体方案的实施,按照课程改革的内容全面更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项目,严格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组织教学。为了对比整体课程改革的效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记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普通班级与改革试点班级的各项区别,通过各种项目的对比和检验,来验证整体课程改革的效果。目前,2011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各班级经过实习即将毕业,通过我们对学生实习单位的走访调查,课程改革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整体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为了方便大家了解整体课程改革的效果,以下内容将从改革前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区别和就业过程中的不同表现来作简要直观的对比。例如,为了学习某项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传统的普通班级通常是这样开展课程学习的:教师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重要性、要求等方面告知学生,然后教师进行理论的讲解以及必要的操作示范,接下来是学生的实践训练,最后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对学生在理论及实践方面进行考试,过程符合一般认知规律和学习过程,而且,大部分课程都是这么上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改革试点班级却完全是另一种学习过程:首先学生明确任务,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维修手册等资料,制定汽车故障诊断作业计划,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述计划并进行检查反馈。在完成计划过程中,使用工具、设备、燃料和运行材料等符合劳动安全和环境保护规定,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反馈。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这种课程改革后的学习过程,明显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更符合企业工作过程,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都得到了全面提高。在学生实习阶段及就业初期,这种课程改革带来的影响和区别就更为明显,通常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刚刚开始工作时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虽然很多工作项目都学过,但是独立承担工作时就不知道从何干起,难以迅速把所有的知识穿联起来,在应用在具体问题上显得自信心不足,并且,已经习惯了学习的思考方式却不熟悉工作的思考方式,能够片面的解决问题而整体工作却缺乏逻辑性,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期间训练不够,没有按照企业的工作要求去训练,仅仅是单纯的学习企业的工作内容。[4]相比之下,整体课程改革的试点班级就有着比较明显的就业优势。由于平时训练的思维就是工作的思维,平时学习的要求也都是企业的工作要求,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的工作氛围和要求,平时练习的内容贴近一线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毕业生的自身能力和价值能够迅速被用人单位认可,其自信心会迅速得到巩固和加强,工作的热情和心态也会更加充满正能量。该试点班级的学生不但通过工作对自身的学校学习效果比较满意,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和欢迎,整体课程改革效果的具体表现,坚定了汽检专业推广整体课程改革的决心。通过近三年的整体课程改革研究以及实验,汽检专业的整体课程改革初见成效,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总结改革中的经验和不足,进一步细化改革内容并且完善改革成果,为整体课程改革的研究和推广而继续努力。
作者:刘惠春于海博张敏黄秋菊单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一、高职推进文化育人改革应明晰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一)明晰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指导文化育人的建设
高职教育的文化核心应该是以“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大学精神,从这个视角来审视,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是“殊途同归”的,都将以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此同时,高职教育文化也应包含其鲜明的职业特色的文化形式,那就是以“职业导向、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职教规律,这也是高职教育文化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文化的地方。因此,高职教育文化的内涵应该是“重德尚能,德业并进”,它应被视为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一脉相承的文化。只有在正确理解高职教育文化基础上推行的文化育人改革才不会偏离轨道,既能坚守教育的本质属性,又能彰显高职的教育特色。
(二)构建和完善高职文化育人的建设机制
高职文化育人的顺利有效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机制和制度保证。首先应该建立有利于高职文化发展的组织和决策机制,而且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及顶层设计,需要有整合资源以及科学决策的组织统筹;其次应建立为高职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咨询机构,以加强高职文化建设规律的研究探索,确保高职文化的科学发展;再次必须建立以师生为主体、以大学精神为内核、以专业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模式;最后应建立一整套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高职育人综合评价体系。
(三)文化育人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文化的核心堡垒作用
学校的人才培养都是以专业为单位予以实施,因此,专业文化的形成及传播对学校的文化育人工程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各专业都应该在学校文化育人内涵的整体框架内提炼和总结本专业的专业文化内涵,并在专业教育中予以积极的传播和推进。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凝练
(一)专业文化的界定
教育界许多学者都对专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各有差异,但反映出的内涵却是基本一致的。专业文化应该是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以及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该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体现专业成员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凝练
从专业文化应遵从大学基本精神的视角来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毋庸置疑应该传播“追求真理、人文关怀、理性选择、自由独立”的大学精神。此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理念。专业自身的文化理念应该包含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行为准则等多种元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类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专业文化主要还是应该包容服务类岗位的人才文化属性。因此,专业文化理念可以高度的概括为“诚信、仁和、坚韧、担当”。首先,“汽车营销人”必须诚信,对企业诚信,对顾客诚信,对社会诚信,这是最起码的职业精神;其次,服务类岗位应该倾听顾客的心声,理解顾客的行为,包容顾客,也就是“汽车营销人”应该具有“仁和”的精神,这也是一种气质的体现;再次,“汽车营销人”在职场上经常会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常会因为压力而破坏自己设计好的职业规划,阻碍了人生的发展。因此,“汽车营销人”应该体现“坚韧”的精神;最后,“汽车营销人”还应该具有“担当”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担起责任。在上述专业精神背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应是“与人为友、仁爱宽和、挑战自我、激越灵动”。
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传播路径
(一)打造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和文化气质
的品牌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在文化育人的改革中,如果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自身都缺乏文化熏陶、文化素养,甚至缺失起码的师德修养,即使拥有再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育人也只是徒劳。育人先育己,专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打造具有师德品格、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品牌教师团队。一方面可以借助外力,如聘请一些文化大师、名师做一些有关人文方面的专题讲座,多宣传一些身边优秀教师的人文事迹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评价教师考核体系中建立一种机制激励教师的文化育人行为。
(二)形成以专业文化为指引的专业行为准则和标准礼仪体系,约束所有专业学生的行为
1.打造专业的诚信文化,体现“汽车营销人”的诚信。如建立专业学生“诚信评分卡”,内容包含学生的考勤、品德操行、课堂行为等;建立班级“诚信指数观察站”并进行评比;开展“诚信”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等,在专业内形成建设诚信文化的氛围。2.严格制定学生的课堂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对学生课堂的着装、用语规范以及尊师态度都应该有规范的标准,并以此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同时还可以评比出“行为礼仪标兵”在宣传栏进行表扬和宣传。
(三)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和专业知识有交集的人文素质课程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以岗位需求为依托,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成熟的课程体系。但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角度来看,稍显缺失。因此,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做出一些调整,开设一些和专业知识有交集的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开设“演讲与口才”“汽车文化”“销售艺术”“中华文明赏析”等系列的专业课程,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学生建立整体的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知识、思维和价值上的帮助。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灵活
调整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及教学组织,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推进专业文化育人只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所有的专业课程都能够融入文化元素,这样大的文化渗透空间应该被充分利用并显现出文化育人的效果。例如,《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就可以融入“汽车文化”“营销艺术”“成功汽车营销人赏析”等专题,传递色彩斑斓的汽车文化和营销文化;《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可以融入“诚信文化”“保险人精神”等精神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操等。
(五)充分利用实训课堂推进职场文化的渗透
首先,在实训课堂营造出真实、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其次,完全引入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文化标准,用职业精神和行为约束规范学生的实训,尽量使学生对职业形成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作者:潘浩单位:广东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一、汽车专业课程开发的研究目的
对于汽车营销专业,教学方法与核心课程直接影响人才塑造与培养。从汽车服务专业的教学目标来看,适合汽车营销行业和技术服务需求是它的根本要求,所以它要求其必须具有良好的敬业、职业精神,并且具备汽车保险、技术服务、汽车理赔、售后服务、配件销售等各种基本技能和能力,以良好的职业技能为发展基础,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化。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由于课程建设很可能和培养目标相反,一旦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基础理论时,就很难在汽车销售岗位上做到融会贯通,同时也就违背了现代职业培养的根本目标与方向。
二、汽车技术服务和营销专业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1.教学要求
从核心课程开设情况来看,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汽车销售》《营销管理》《汽车售后服务》《汽车构造》《管理沟通》等课程。从教学要求来看,汽车营销涉及汽车知识的课程主要包含《底盘构造》《发动机构造》以及《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等。但是该专业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上述课程教学中都有很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汽车构造中的教学内容,对课程改革思路进行了整理。从《汽车构造》来看,该课程被分成底盘篇和发动机篇,从工作过程和技能检测结果来看,它包含发动机检测、底盘检测、设备操作检测和调整,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汽车销售和服务中对于底盘、发动机各种零售器件的故障诊断和分析。
2.教学内容
从汽车营销学习过程来看,除了要理解专业的汽车知识,还必须掌握需要销售车型的结构,并且根据销售车型的参数,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全面的解答。所以它要求掌握的知识全面,可以不深入专业知识,但是必须整合汽车销售知识,从根本上加深研究和探讨。例如,汽车构造主要包括基础和提高两个部分,基础部分也就是基本理论,包括:发动机原理、7大系统、关系以及行驶、传动、制动、转向系;在提高部分,主要包括功能认知、发动机构造、底盘结构和功能认知与训练等内容。
3.教学方式
从本校的汽车技术服务教学过程来看,该专业的教学方式根据省教育厅以及相关单位的要求,使用了任务驱动、模块化的教学方针,在学生为教学主体、市场为导向、人品为目标、实践为根本的过程中,应用递进提升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应用中,通过理论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归纳与推理;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发散思维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在角色扮演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对技巧;在情境模拟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感受,同时也是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方法。理论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电子教材等媒体,让学生在练习、讨论、思考、听课中得到启发。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将技能点和知识点很好地反映在案例中,帮助学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汽车事故理赔和营销方法,如果使用案例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总之,根据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结果来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开发,为市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整合市场需求,在提高企业满意度和学生就业的同时,推进汽车销售与服务行业发展。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以及过程进行完善,这样就能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白璐单位: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1高职院校发展现状
1.1学校方面
(1)要求理论实训课程比例。高职院校为体现实训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往往会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达到一定的比例,不少高校采用1:1的比例。然而并没有任何实验证明1:1是最佳比例,何况每门课程内容、性质都不一样,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本校为提高实践课比例,规定教师不允许在同一个班连续上四节理论课,连续上四节实践课却是允许的。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能出现老师在教室上两节理论,后两节转换到实训室上理论的怪相。(2)实训课。高校往往强调实训课程数量时,忽略实训课质量及效果。在高职里学生每星期还有一到两天整天实训,由实训老师专门负责。大量的实训时间并没有同样多的实训项目,导致一个简单实训项目也需要一个上午,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大量时间浪费在实训室。同时,实训老师与专业教师缺乏配合,整天实训内容与专业教师的讲授脱节,专业教师与实训老师的实训项目重复问题频繁发生。(3)理论课。大量高职院校采取“2+1”教学模式,实训实践占据了大量时间,且必须保留部分基础课程,学生在校的两年内学习的理论知识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压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浅显,而且连贯性差。这不仅易导致知识的遗忘,还限制了学生触类旁通能力的培养。(4)师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素质,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教育水平。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前提——教师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现阶段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技术技能型教师短缺的情况下,高校在招聘选人时往往会倾向选择技能型,进一步导致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的缺失。
1.2企业方面
(1)订单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双方确定各自权益与职责,学校负责根据企业用工要求招生,与企业人员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企业给予学校及学生场地或资金资助,学生顺利毕业后接收学生到约定岗位就业。如各地高校开设的“丰田班”,其课程按照丰田4S店的岗位需要和丰田公司的企业文化来开设,培养适合丰田汽车品牌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时该地区丰田公司下属的汽车4S店会来校组织招聘。目前来看,不管是“丰田班”还是“大众班”大都只与大型的公办院校合作,民办院校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偏少。另外,学生工作一年后仍留在工作岗位的不足10%。(2)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针对在校生而言,但要求学生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一般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全职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国务院规定职业教育中的“2+1”教育模式,在校学习2年时间,第3年到对口专业的企业,顶岗实习12个月。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时,应要求专业对口,这样学生才能运用上所学知识。现在有不少学校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安排学生到富士康等跟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做工,长时间的劳动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最终也会损坏学校的名声。不少学校并不能推荐足够的工作,第三年学生处于放养的状态,学生质量不能保证,这也就失去“2+1”当初“工学结合”的意义。(3)生产经营。利用学校的闲置资源,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人力或其他现有设备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既能方便师生实训,又能增加学校收入。如不少院校汽车专业与企业合作开设汽车修理店、汽车保养店,但能够独立运营并盈利的少之又少,仅仅作为学生的实训场所或服务学院员工洗车场所。(4)积极性。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企业觉得吃亏,订单班毕业生就业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大。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少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表层——冠名或是资金援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热情非常高,一个重要的好处是能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率高招生就会越容易,学校口碑会越来越好。这个过程中在一直默默资金支持的企业,付出后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却留不住人,所以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
2改革内容
2.1学校方面
(1)改变课程内容及浮动的理论实践课时比例。围绕培养高级技术技能性人才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重新设置实践课程课时。首先,加强专业基础课改革,拓宽基础,以培养综合学习能力为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设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岗位课和职业技能训练课。主要课程有工程制图、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等。以上教材均由一线教师自主挑选,选取综合性强,汽车原理理论能满足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从业需求的教材。注重技能的掌握,不设定固定的理论与实践学时,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师灵活设定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培养学生动手“如何做”的同时,强调学生理解并思考“为什么要那样做”,“有没有其他方法”。(2)加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提高教师质量”、“扩宽学生视野”、“提高知名度”,仅仅通过口号,不可能有实质性改变。要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就需要与外界交流。对于教师,比如定期去外校学习、培训,去汽修厂或者4S店下企业锻炼。如我校要求教师暑期必须到相应汽车企业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要经常参加一些技能比赛,在规模越大的比赛中学到的也很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身的差距,能使学生在交流中进步。近两年来,我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汽车营销项目,均获得三等奖,通过比赛提高了师生的专业技能。(3)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和教学仪器。汽车的零部件很多,并且结构复杂,学生之前大多没接触过,如果依靠老师的描述、用手比画、在黑板上画图,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所以,充分利用实训教室,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学生学得懂,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更有动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个角度地观察对象,对于汽车的某些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单看懂实物的结构是不容易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因为这些结构不能动,能工作的又被外壳遮挡,看不到。如果用多媒体软件协助教学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使内部零件的工作情况和某一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呈现得一清二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能够图文声像并茂,达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目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4)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以前的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题。一般来说题目都是一样的。笔者布置过类似“本门课程的期望及建议”的题目,结果反映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很严重。作为一个工科需要动手的专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作业本来呈现可能不是太完美。所以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从作业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作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学生来实际动手操作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可以更加个性化。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有不同的任务,考核时询问每个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防止部分同学偷懒。(5)改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众所周知,对学生能否做出准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付出的学生就要有收获,偷懒的学生必须能通过成绩区分出来。一般来说,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决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这种成绩权重分配对于需要动手的工科生来说分配不尽合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际动手能力都需要进行过程评价。加大平时考核的分值,可以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而在平时考核中,可将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发言积极性、发言的质量、实践活动参与等各个方面均纳入考核体系。根据实训课时的多少,可分配平时成绩占40%或50%。(6)甄选合作企业。自2002年国务院提出在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培养距今已过去十多年,校企合作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乱象。有一些企业,由于招工困难,把办订单班当做招工的途径;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及安排教学课程时,要权衡企业的干涉程度,不能让学校教育成为企业的岗前教育。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方式,学校要注意甄别。对于愿意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优秀企业,学校应加大投入而不仅仅只是把企业当成摇钱树。有的学校改革订单培养,将订单班学生50%的学费交给企业,增强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同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2.2企业方面
(1)优化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应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方法等。专业负责人通过到企业实际走访调查,与领导、一线员工进行交谈,根据企业的需求修订教学内容,依照企业的用人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同时还增加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知识。积极加强与汽修行业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技能。企业对用订单班教师学生持续跟踪,设置相应奖惩制度。如北京现代对于有合作关系的一百多家学校持续检查考核,排名靠前的学校奖励的汽车越贵,排名中间的学校只能奖励一台发动机,垫底的学校就没有奖励了。同时,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参与北京现代的培训,培训后考核教师学习情况,合格的教师可获得北京现代的证书。(2)共建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方法及企业文化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外运营承接生产任务或提供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来完成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生产性基地独立核算生产和管理成本,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对于汽车专业,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为企业完成一定的保养、检测、维修等实际生产任务。注意当学生给客户汽车进行维修保养项目时,一定要着工装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测,给客户留下不专业的感觉就容易永久性失去一个客户。真实的生产环境实训效果会远超过学校实训室的模拟实训。(3)参与部分教学任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其工作重点、难点。“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胜任授课教师的岗位职责,又有能力处理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具有双重业务素质的教师。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中:学校承担企业培训教学任务,负责新老员工培训工作;学校教师能够扩大视野、了解市场行情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成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过程。同时,企业的师傅给学生带来了最新的行业信息,也可在学生间增强企业的品牌力,学校与企业能够实现双赢。
3改革成效
改革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密切关注着专业及师生的变化。目前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实训课程课时的减少,并没有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课时的增加,增强了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职责更明确。以专任教师为主,实训老师辅助。分工明确,消除教师争抢实训教室的问题,实训室及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增高。(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争力均有提升。专业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稳步提升。
作者:张泉陈红单位: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云浮市某汽车零部件生产有限公司建设项目。
1.2评价方法
1.2.1类比法
通过对拟建项目相同或相似的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粉尘、噪声、化学毒物、高温等浓度(强度)的检测以及对该公司制动钳及制动助力器和主缸总成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企业提供的其它有关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到该项目制动钳及制动助力器和主缸总成生产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的隐患和后果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2]。
1.2.2经验法
根据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生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拟评价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
1.2.3检查表法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3]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分析和研究,列出选址、总平面布局、生产工艺、设备布局、建筑物卫生学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等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4],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1.2.4综合分析法
采取职业卫生流行病学调查、类比分析、经验推断、专家权重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对拟评价项目从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2结果
2.1拟建项目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流行病学调查
2.1.1主要项目组成及其生产工艺流程见表1。
2.1.2主体工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2。2.1.3辅助生产工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3。2.1.4公用工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见表4。
2.2类比调查
2.2.1类比企业选择
本项目评价选择国内某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作为类比企业,该公司于2004年2月建厂,目前生产正常。本项目与类比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规模、主要原辅材料、生产方式、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等基本相同,类比调查结果表明,类比企业与本建设项目具有可比性。
2.2.2类比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根据对类比企业工艺流程、生产设备、现场调查以及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辅助材料等因素综合分析,类比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粉尘、高温和化学毒物等。类比调查收集该企业2010年委托辖区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对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粉尘、化学毒物、高温等)的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
2.2.2.1噪声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3]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5]进行评价,类比企业工作场所中噪声源多,部分工作场所中噪声强度大,最大可达94.8dB(A),最大超标值为9.8dB(A),合格率为55.0%。超标工作场所主要在冲压车间、机加工车间、清洗车间、组装车间等,设备主要为冲床机、清洗机等。
2.2.2.2粉尘
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6],类比企业工作场所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金属粉尘和电焊烟尘。所有车间工作岗位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TWA)浓度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6],有个车间焊接区焊接工岗位电焊烟尘浓度波动较大,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13.3mg/m3,不符合粉尘超限倍数的要求,应引起重视,可通过增加移动风机等防护措施加强工作场所通风除尘。
2.2.2.3高温
根据国家职业接触限值[5]规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WBGT)指数≥25℃的作业称为高温作业。类比企业电泳工作场所存在高温作业,WBGT指数低于高温作业职业接触限值[5]。
2.2.2.4化学毒物
根据类比企业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主要化学品进行分析[7],在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化学毒物有:①组装车间:甲醇;②电镀车间:氧化锌、铬及化合物、盐酸;③电泳车间:苯、甲苯、二甲苯、二氧化氮;④改善间(焊接区):二氧化氮、锰及化合物;⑤污水处理站:硫化氢。类比企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化学毒物浓度在国家职业接触限值[6]范围内。
2.2.2.5职业健康监护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8]的要求,类比企业于2012年9月委托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195名作业人员进行了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其中噪声作业129人,粉尘作业23人,电焊作业19人,铬酸盐作业17人,氮氧化物7人。噪声作业人员检查结果有7人听力存在不同程度下降;1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语频平均听阈≥26dBHL,6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40dBHL,语频听阈正常;其余作业人员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结果表明生产性噪声是类比企业目前危害较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性噪声已对作业人员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2.3拟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分析与评价
2.3.1选址根据国家相关标准[3]
对选址要求进行评价。①依据我国现行的卫生、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标准和拟建工业企业建设项目生产过程的卫生特征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状况,结合建设地点现状与当地政府的整体规划,以及水文、地质、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而确定,本项目符合工业布局和城市规划的要求。②所在区域不是自然疫源地和地方病区。③在新规划的工业用地内,不存在垃圾填埋场等危害健康场所,项目所在地的水、土壤未被污染。④不处于居民区、学校、医院和其他人口密集区域。⑤基本上能避免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和联合作用。
2.3.2总体布局
根据生产和场地要求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非生产区(行政办公区和生活区),分区明确合理,符合工业企业厂区总平面布置。远离居民区,周边为工业用地(现为空地),有宽敞道路和绿化带相隔,符合GB50187[9]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3.3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按工艺流程顺序分区布局,生产实现自动化、机械化,并结合生产工艺采取了相应的防尘毒措施,符合有关要求[3]。主要生产设备按工艺流程一体化分布的原则布局,但未能将可能产生严重职业性危害因素的设备(电镀装置和电泳涂装装置)和产生一般职业性危害的机加工等其他设施(设置)分开布局,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不符合有关要求[3]。
2.3.4建筑物卫生学
①采光、照明通过建筑物外立面窗户、房顶天窗进行采光,采用金属卤化物、荧光灯进行照明,符合有关要求[10]。②建筑物墙体、墙面、地面,主要建筑物的墙体和墙面选用防火、隔热材料,主厂房地面为水泥地面,平整且易于冲洗清扫;电镀车间和电泳涂装车间容易产生积液的区域进行防渗处理,电镀槽和电泳槽等设备周围设置排泄沟;物料储存区(酸性仓、碱性仓、油脂仓和危险化学品仓)和危废暂存场所等地面采取防渗处理,设置围堰和防漏坑。主要建筑物墙体、墙面、地面基本符合有关要求[3],建议产生噪声和振动的车间(如冲压车间)的墙体加设消吸声材料。③空调系统,主厂房内拟安装的空调为全新风运机,设计温度为夏季28℃,冬季21℃。在各台空调正常运行情况下,能保证工作人员人均新风量大于30m3/h,基本符合有关要求[3]。
2.3.5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①防尘、防毒采用世界上先进成熟的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主厂房采用自然和机械通风相结合,并设置抽风装置对电镀、电泳过程中产生的毒物进行净化处理。采用密封的专用铣床和加工液压室等机械加工设备,机械加工过程使用切削液抑制粉尘产生,设置集尘器收集摩擦片组装时散落的粉尘。电镀和电泳涂装车间设置有喷淋和洗眼装置,设备周围设置排泄沟,车间地面进行防渗处理,物料储存区(酸性仓、碱性仓、油脂仓和危险化学品仓)和危废暂存场所等地面采取防渗处理,设置围堰和防漏坑。防尘、防毒设施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要求[3]。②防噪声、振动:采用世界上先进成熟的生产工艺和进口生产设备,高噪声的机冲压区、组装区等与电镀、电泳涂装生产区分开布置。对机械加工车间的强噪声设备采用隔音罩,空压机、冲压机和风机等设备采用隔音室,并采用双重彩色钢板等增加隔声效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劳动作息时间。采用密封的专用铣床和加工液压室等振动较少的设备,对振动较大的空压机等设备的接地部分设防震橡胶。防噪声、振动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要求[3]。
2.3.6个人防护用品
为劳动者配备了一系列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衣、耳塞、安全帽、安全防护眼镜、安全鞋、工作服、手套和焊接用面罩等[11],并对个人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和更换周期作出规定,符合有关要求。
2.3.7应急救援
在电镀车间和电泳涂装车间工作岗位附近分别设置了喷淋器和洗眼器,但应急救援其他设施的设置和应急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须在初步设计中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进行补充完善。
2.3.8辅助用室
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的特点、实际需要和方便的原则,应设置辅助用室,包括车间卫生用室(浴室、更/存衣室、盥洗室、洗衣室)、生活室(休息室、就餐场所、厕所)、妇女卫生室等,其他辅助用室和室内卫生设施等方面内容未提及,需进一步补充完善。
2.3.9警示标识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提及职业卫生警示标识的内容。为了使作业人员对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警觉,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应按照有关要求补充完善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的设计。
2.3.10职业卫生管理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提及关于职业卫生管理内容,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应在初步设计中补充完善。
3讨论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12],该建设项目属汽车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存在电镀、电泳涂装等,需使用大量化学毒物,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铬及化合物、锰化合物、氨和硫化氢是卫生部《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中的高毒物品。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13]的要求,综合分析认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如能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真正落实到设计、施工中,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建议:①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设专人负责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及实施方案,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和职业健康检查制度,建立员工健康监护档案;设置公告板,用于张贴职业卫生监测结果,车间接触危害因素岗位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14]。做好职业卫生教育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②根据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建立生产岗位责任制,生产设备定期检修制度,加强设备的维修和管理,防止发生“跑、冒、漏、滴”,防止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完善应急救援设施的配置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的建立,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及应急救援设施,以处理意外事故时受害人员的应急救治,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15]。③在初步设计阶段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并向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申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工程在正式投产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经职业卫生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按有关的规定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工人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工人从事所禁忌的作业。
作者:陈继超苏小棠刘传鸽陈嘉莉钟红苗工作单位:广东省云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中国元素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1.1内涵
中国元素是指由中国人创造,并且在中华民族融合与演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够反映中华民族心理以及人文精神的一系列文化成果。从世界范围来看,每一个民族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拥有着各自的特性,而且民族的历史越是悠久,其民族元素也越是丰富,整个民族的性格也越是强烈。中国元素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物质文化元素与精神文化元素。比如道德观念、生活习惯、价值理念、传统图案、建筑等等。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区别的,中国元素不但涉及到了传统文化领域,同时也涉及到了中国现代文化领域。
1.2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国元素则是以灿烂的民族文化为土壤而成长、丰富的。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看,中国元素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传统色彩。中国的传统色彩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这是其他民族所不具备的,比如红色代表喜庆;黄色代表权力与威严;紫色代表高贵等等。二是传统图案。比如龙、凤、龟、麒麟、太极、脸谱等等。三是传统文化理念。比如“天人合一”、“中庸”、“道”等等。四是传统固有形态。比如长城、故宫、华表、唐装、竹简等等。
2汽车造型设计融入中国元素的必然性
自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领域的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强,而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业也进入了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从市场规模层面来讲,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吸引了全球汽车制造厂家的目光。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的汽车工业除了要面对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之外,还需要迎接国外汽车行业巨头的挑战。与那些国际知名汽车品牌相比,无论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层面,还是在品牌营销策划领域,我国的企业与之相比较,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要集中力量,打造民族品牌,而汽车造型设计领域恰恰是最好的切入点。现代社会对本土化营销、本土化设计越来越认同,纵观世界各国的汽车品牌,均带有各自明显的“性格”特色。比如日本汽车的精细、美国汽车的豪华、德国汽车的严谨以及意大利汽车的奔放,这些国家汽车的“性格”特点,无一不是民族性格在汽车制造领域中的体现。反观我国汽车的“性格”特点就比较模糊,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词语来概括我国汽车的“性格”。这正是由于我国汽车缺少中国民族特色设计元素,进而无法向世界展现自己的设计风格。因此,在汽车造型设计中,融入中国元素,打造中国特色的汽车品牌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唯有如此,才能够增强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使我国汽车工业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3中国元素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3.1传统色彩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有70%-80%都是依靠视觉系统来完成的,因此,色彩不但成为了人类对于外部信息反应最为敏捷的符号系统,同时它也成为了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必须要重点考量的至关因素。同理,汽车的色彩是人们对于汽车的第一反应,色彩设计师必须要利用好色彩搭配,向顾客传达一种良性的视觉信息,从而在消费者购买汽车之后,不但能够获得实用功能,同时还能够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我们知道,中国人对于红色有着特殊的偏爱,红色能够使中国人产生一种兴奋、喜庆、吉祥以及浪漫的情感。根据中国人的这一心理,一汽奔腾B50采用了“中国红”为主色调,并搭载了1.6L与2.0L两种发动机,其配置基本上达到了中等轿车的水平,一经推出之后,便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
3.2传统图案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元素是包罗万象的,而我们在对汽车造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紧密结合空气动力学性能以及汽车自身的各项功能,合理的选择中国元素加以融合。我们知道,线条表现作为汽车造型设计的重要内容对物体外形有着严格的制约作用,几乎客观世界所有存在的物体均被限制在一定的外沿轮廓之内,从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线条组合。线条不只是拥有宽度与厚度,它还拥有方向性,它能够彰显出物体的力量与速度。所以,我们在进行汽车造型设计时,必须要重视线条的表现力,充分利用好这一造型艺术语言,从而使汽车表现出创新性的艺术张力。比如我们可以对汽车造型的局部线条进行设计,使汽车设计包含中国元素。华晨公司推出的中华-骏捷轿车,就将中国的“丹凤眼”这一线条融入到大灯造型设计之中,使这款车型的大灯具有一种古典美的韵味,获得了消费者的好评。因此,我们在对汽车进行造型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线条的美学因素,从而使汽车造型设计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富含中国元素。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元素应该合理应用,绝对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将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4中国元素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趋势展望
产品设计必须要以文化为基石,这样设计出的产品的内涵才更为厚重。现阶段,汽车的造型设计更倾向于激情与魅力的展现,这类产品只是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层面,还需要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的文化元素,这样的设计才能做到追根溯源,深入人心。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一直都钟爱于腰线硬朗、饱满圆润的汽车外部造型。对于内部装饰,国人则倾向于“四平八稳”的形式,这或许让我们瞬间联想到了古时候,官员们乘坐的“八抬大轿”。这种古朴、典雅、含蓄的基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点,同时这也是中国元素留给世人的第一印象。比如著名设计师乔治亚罗在设计中华轿车、中意面包车时,就巧妙的将“丹凤眼”的线条融入到了车灯的设计之中,这种设计风格不但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一个思路。中国元素想要在汽车造型设计中更好的应用,除了要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对汽车设计的多元美学有一个深刻的领悟,更重要的是造型设计师必须理解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只有以此为前提,才能够保证设计不会偏离轨道,使设计更加完美。现阶段,我国的汽车造型设计已经从过去的模仿阶段,转变为现在的民族文化渐浓的阶段。中国元素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本土化设计理念逐渐被认同。中国汽车造型设计的未来发展,必然是民族性与现代化设计元素并驾齐驱局面。相信通过新一代汽车造型设计师的努力,中国必将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自主品牌设计之中,将会有更多优秀、精良的民族品牌汽车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5结语
综上所述,将中国元素融入我国的汽车造型设计之中有其必然性,这对于促进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只有在造型设计之中植入中国元素,我国的品牌汽车才有生命,才有性格,才能够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之中,才能够为世界各国所认同。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不久的将来,汽车造型设计之中将会融入更多的中国元素,那个能够准确形容中国汽车“性格”的词汇,会被人们所发现,被世界所认同,并且深深的刻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作者:王谦工作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1研究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也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根据不同专业所适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将职业资格标准列入到课程标准中,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等多种方式与途径来开发课程,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拓”为一体;知识则要把握够用的原则,加强应用性实践环节,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素养。汽车营销类专业是近年来国内高职院校为适应汽车产业发展而逐步兴起的文理结合的新型专业。其教学成本低,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就业面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然而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针对这一现象,我院推出了《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意见》。结合这一指导意见,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从生产实际出发,根据汽车企业的工作过程,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汽车营销类课程进行整合,分成多个可行的项目进行教学。所谓项目化就是依据现代社会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现实产业的发展状况,构建一种能够把专业基础课程和实际技能的训练相结合,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得以实现的教学方式[1]。项目结束后通过技能竞赛来验收项目成果,即以“项目+竞赛”的模式实施教学改革,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研究内容
基于汽车企业工作过程的“项目+竞赛”实践教学模式,是师生通过共同实践一个完整的“项目+竞赛”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其核心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项目化,以竞赛形式完成任务。即以总的教学任务为框架,细分“子项目”并作为支架,以竞赛活动为载体,使学习者沿着“支架”逐步攀升。它打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参与,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兴趣,以完整的一个工作项目为导向,按照职业能力的需要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充分运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驱动式、协作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境模拟法、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彻底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逐步达到课程整合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项目+竞赛”实践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项目+竞赛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关键是“竞赛+项目”的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项目+竞赛”,让学生在完成“竞赛+项目”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在技能竞赛中引入竞争机制,整体牵引学生自主实践水平迅速提升[2]。通过技能竞赛,学生主动实践,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协作能力、领导能力以及综合职业能力都能得到很大提高,会大大增加学生今后取得创新成果的机率。
3创新点
(1)整合汽车营销类课程,模拟汽车销售顾问这一岗位的工作流程,创设多个教学情境,把原来的死板的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如“大众班、奥迪班、丰田班、本田班”等,并以“项目+竞赛”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的“项目+竞赛”,按照这些品牌对销售顾问的职业能力标准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竞赛”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2)革新教学方法,充分运用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任务驱动式、协作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景模拟法、案例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彻底构建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基于整合教学内容的“阶梯递进、专题教学、单项学习”等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化,逐步达到课程整合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
(3)以“项目+竞赛”为载体,“成果驱动”+“任务驱动”双核心。大量运用视频影音及教学软件辅助讲解教学重点,学生兴趣浓厚,不枯燥;难点通过情境模拟、项目竞赛来突破,每完成一个项目,即以技能竞赛的方式对该项目进行考核,在成果形成的过程中学生自发的去研究、探讨、协作,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再通过竞赛后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进一步提高,不断完善,职业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项目+竞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用于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也可作为汽车服务企业员工培训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既可以贯穿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也可以在汽车服务企业对员工起到激励的作用,作为企业内训的一种手段。
4该教学改革方案应用情况
4.1应用范围
自2012年该改革方案推出以来,从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多种渠道对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主动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积极组织汽车营销技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实践的意识和能力。①利用课前10分钟让学生代表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对所授课程对应的项目进行实战演练,打好专业技能的基本功。②经过学生的演练和一定时间的准备,将可行的“项目+竞赛”按职业标准进行考核,取得名次的同学要给予相应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实践。③积极参加省级汽车营销大赛,为学生提供更高、更宽、更广的展示平台。通过校内省赛选拔,学生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都得到很好的培养,潜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同时入围省赛的同学的专业技能通过省赛的平台得到全面的提高,开阔视野。以省赛同学为典型,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带动整个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学生主动实践,形成良好的学风。据统计2012—2013年两年内,校内共组织四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共有120名学生参赛,每次按参赛人数比例10%为一等奖,20%为二等奖,30%为三等奖,72名学生取得名次;省级共组织两次汽车营销技能大赛,有7名同学参赛,其中有5名同学获得名次,最好成绩为省级汽车营销技能大赛二等奖。(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项目+竞赛”的完成提供更有力的保证。将汽车营销类课程整合后,以“大众班、奥迪班、丰田班、本田班”等岗前培训的标准来指导相应的“项目+竞赛”,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大众汽车4S店、奥迪汽车4S店、本田汽车4S店、本田汽车4S店参观、学习、顶岗实践,一方面使学生在校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得到验证;另一方面也弥补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的岗位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为“项目+竞赛”的完成提供更有力的保证。
4.2应用程度
在此教学改革方案提出后,不仅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及相关汽车专业群进行应用与推广,同时运用此方案多次为汽车服务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两年内该方案提出后,被多个汽车企业认可,并与我院深度合作,部分学生顶岗实践,这不仅使学生与企业活动零距离接触,同时教师也为一线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使教学改革成果在校内和校外得到全方面的推广。
4.3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改革,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自2005年创办以来目前已有六届毕业生,总毕业生人数为226人,平均就业率为99%,在我院毕业生就业率排名榜上居于第一位。同时,现已毕业的毕业生当中,已经有60%的同学在汽车企业工作业绩突出,成为企业的骨干,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5教学改革特色
5.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基于汽车服务企业的工作过程,将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以技能竞赛为载体通过任务驱动的方法来完成,实现了“成果驱动”+“任务驱动”双核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解决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5.2从细节着手,将职业标准列入技能考核项目中,解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较弱的问题如汽车营销对应的工作岗位是汽车销售顾问,那么在教学中以汽车模拟销售技能竞赛为一个“项目+竞赛”的成果,注重平时职业素养的培养,将销售顾问的职业标准如职业形象、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销售礼仪等列入技能考核标准中(具体权重如表1),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5.3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解决学生平时学习中不善于团队合作的问题在教学中,将学生间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根据学生的自有特点,将不同层次的同学在同一小组内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同时通过项目的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如图1)。
6综合水平
(1)该教学改革方案通过2013年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高职组汽车商务项目专家评委的认可,在入围国赛的九名选手中,该改革方案指引下的教学内容总成绩排名第二名,荣获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在2012年辽宁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该教学改革方案指引的说课内容得到省教育厅专家评委的好评,荣获了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3)该方案不仅在我院得到广泛推广,同时也被我院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校企合作单位作为企业内训的培训方案。目前我院已与当地汽车企业共同策划合作完成大型试乘试驾会三次。通过校企业合作的深度接触,一汽丰田4S店的销售部部长胡宝鹏同志说我院培养的学生不仅基本功扎实,而且实践能力强,目前在他聘用的2012年20名毕业生中,有12名成为一汽丰田的骨干,其中有四名是员工内部培训的资深讲师,对我院的教学水平表示高度的认可。
作者:吴慧媛工作单位: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1汽车营销中培养顾客忠诚度的重要性:汽车营销的新战略
培养、提高顾客的忠诚对于汽车企业来讲有助于增加销售收入,同时可以降低销售成本。顾客忠诚与公司的利润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在企业经营的大部分情况下,赚自每一顾客的利润与其停留的时间成正比。因为,时间一长顾客对公司所提供的全部服务系列逐渐熟悉,顾客忠诚会产生一种“溢出效应”,由对公司主营的某一项商品或服务,进而扩大到对公司所有服务的忠诚,其购买量就会大幅上升,带来公司的利润增长,因此培养顾客忠诚将成为汽车营销的新战略。
2汽车营销中培养客户忠诚的关键:忠诚客户的特征识别
企业在营销中应通过对客户的研究识别出有盈利潜力的客户群,并努力为他们提供价值,这是企业建立客户忠诚度的前提。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一般来说只有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达到一定的水平,客户才会有忠诚于企业的意愿;当这种满意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时,客户才会产生忠诚于企业的行为。
3汽车营销中培养顾客忠诚度的途径:提高顾客满意度
3.1提高产品价值
提高产品价值,而产品价值由产品的基本功能、质量、特色、款式等属性决定。这就要求汽车企业必须加强研发,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汽车企业应根据市场信息,不断开发、研制、生产出顾客最需要、最满意的产品。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顾客会对产品提出更新的要求,这就使企业不断地对产品进行改进,进行产品创新,使产品总是走在顾客前面,满足并引导顾客的需求。
3.2建立员工忠诚
具有高层次客户忠诚度的公司一般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员工忠诚度。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流动率非常高,该企业要想获得一个较高的顾客忠诚度,那简直就不可能;因为客户所获得产品和服务都是通过员工接触来获得的。所以,客户忠诚的核心原则是:首先服务好你的员工,然后才有可能服务好你的客户。
3.3让客户认同“物有所值”
只有保持稳定的客源,才能为品牌赢得丰厚的利润率。但是,当商家把“打折”、“促销”作为追求客源的惟一手段时,“降价”只会使企业和品牌失去它们最忠实的“客户群”。促销、降价的手段,不可能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价格战”只能为品牌带来越来越多的“毫无忠诚可言”的客户;而当商家、企业要寻求自身发展和高利润增长时,这部分客户必将流失。培养忠诚的客户群,不能仅做到“价廉物美”,更要让客户明白这个商品是“物有所值”的。企业只有细分产品定位、寻求差异化经营、找准目标客户的价值取向和消费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忠诚客户群”。
3.4服务第一,销售第二
在消费者意识抬头的时代,良好的客户服务是建立客户忠诚度的最佳方法。包括服务态度,回应客户需求或申诉的速度,退换货服务等,让客户清楚了解服务的内容以及获得服务的途径。因为当今的客户变得越来越挑剔,并且在购买了产品后会非常“敏感”,他们在与公司交易时,希望能够获得足够的愉悦,并且能够尽量减少麻烦。当这些客户获得了一个很好的客户服务体验时,他们自然会形成“第二次购买”;不过,如果他们获得了一个不好的体验时,他们会向周围更多的人宣传他们的“不幸”。因此,企业要想提升客户体验,必须要把产品相关的服务做到家,然后才是真正的产品销售。
3.5化解客户抱怨
一些研究表明,顾客在每4次购买中会有1次不满意,而只有5以下的不满意的顾客会向企业抱怨。而剩下的顾客中有些没有机会向公司表述出来,这些报怨只能反映在一些行为中。而大多数顾客会少买或转向其他供应商,而不是抱怨。结果,公司就失去了顾客。因此企业必须尽量给顾客一个倾诉抱怨的机会,同时尽量解决这些补偿的问题。
作者:王玺鸣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