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11:22:31
导语:在会计论文范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基层医院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医院会计相关部门的正常运转需相对完善的制度支持,然而目前有些医院所面临的现状则是权利和责任模糊,导致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频频出现漏洞,影响会计工作,难以开展会计工作。从现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看,没有严格的规范和规程,制度过于形式化,由此一来会降低会计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效率低下。加上医院经营管理情况相对特殊,多数医院管理者由医学领域的专家担任,此类人员的医学专业技能较强,但缺乏内部控制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为有效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造了外部环境上的困扰。
(二)缺乏内部控制风险观念一方面,由于我国医院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垄断地位较明显。长期以来积累了淡薄的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对于医院内部监管机制来说,一些医院财务内部管理机构都是临时组建的,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机构。虽有些医院财务部门为了保险起见,在开始的时候就建立了监督管理机构,但还是频频出现问题。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过于集中的党政领导权力,制度不合理,极度缺乏透明度,没有相应的法律措施来配合内部监管机制,使得内部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三)部分内部控制人员素质较低相关医院领导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还不够,缺乏依法理财的意识,疏于管理,或者明知故犯,单纯从自身利益出发考虑,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财务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工作水平尚待提升,责任心需要加强。除此之外,相关财务内部控制处理也不够规范,如在往年账面上挂入预算外收入,以致年终结账时,将收入和支出全部转出“结余”项目,使“结余”项目不能完整反映核算单位结余状况,同时也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相违背。
(四)内部控制系统简单而滞后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很多医院内部控制系统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计算机存储打印时期,并未真正迎合时展步伐做出相应的创新和改革。这种简单而滞后的财务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医院的高速发展,与快速发展的的信息网络技术格格不入,不仅致使资源浪费,同时不便于财务内部控制信息采集和汇总等。
二、基层医院内部控制途径
(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完善医院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关于此方面要把握好管理体系和转变观念。完善管理政策和程序,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重视对医院会计内部控制的意识,避免因个人因素而导致的错误。为此,可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医院管理者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相关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制定一套控制措施,充分调动优秀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做好优化内部控制工作,达到相互制约和监督的目的。
(二)加强财务预算管理财务预算管理是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营预算、财务预算和资本预算,同时预算管理也是协调和控制及年末考核工具,完善预算管理可从以下几点出发:从思想上认识预算:不管是医疗单位还是其他企业单位在实施战略化管理可持续发展都不能脱离预算管理,建立全方位预防系统来逐步实现和控制财务目标,由预算申请人提出,财务部门对其所申请的预算合理性进行审核,并按照流程依次审批其他相关人员的预算申请,经多方审核后可递交给部门组织予以实施,对预算资金的支付进行严格控制,进而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端正预算理念,走出预算误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一部分医院并不了解预算的概念,但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社会的逐步形成,预算作为市场化的标志之一逐渐被人熟知。加强预算考评。联合各个部门的职责、权利及义务,根据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分解全面预算的目标,明确个人职责,划分各个部门的权限,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三)提高内控人员业务素质优秀的会计人员能使内部控制工作达到最优化,需进一步加强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教育,从而提高业务水平。此外,将医院财务部门中审计部门职能作为与医院经济活动相独立的财务部门,全面严格监督医院一切经济活动,择优筛选审计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准应作为重要考察方面。在于能以严格、公正的标准审查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还可通过内外结合方式加大外审力度,可与信誉较好的会计事务所合作开展审计工作。
(四)增强市场需求和目标意识医院内部控制管理要创新和发展,必须增强市场需求意识和目标意识。医院应根据当前情况拓展管理内容,传统的生物学医院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必须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的模式转变,增强市场需求意识。医院内部控制应改变纯生物心理,向心理、生物、社会环境综合化转变;从诊治心理转变为预防、诊治以及保健和康复综合型心理等。因此,当前医院应立足市场需求,主动为病人提供服务,对适合病人的各项项目进行开展,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树立以质量取胜的营销和效益观。还应增强成本目标意识,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对成本核算加以实施,面对市场竞争积极改善内部控制工作和目标,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在医院财务会计活动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规范医院经济管理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利因素。因此,应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建立严格、规范的医院财会管理体系,形成良好的财务工作环境。在具体完善实施方面,应以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可操作性和具体化为重点,侧面增强医院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其执行和实践力度,真正促进医院良好发展。
作者:王辉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
一、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概述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通常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相关的指标,通过会计财务管理的专业手段,对企业单位财务系统提出的财务信息质量,进行标准性判断的过程,财务会计信息都是由企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对企业当下和过去经济状况的具体的数据性的总结,这些总结中包括企业一系列的买卖信息、财务来往、账目清偿等信息,基于这些信息之上企业单位财务人员会对企业总的经济状况,给出一个具体报告,而企业的领导者基于这份经济状况报告就能对企业的经济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一个规划。所以企业财务信息是一个重要的企业发展的参考信息,一旦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出现错误,对企业会造成企业的发展规划中断或失败,对财政部门就意味着国家税收的流失。所以对企业财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存在的基本原则
(一)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系统性在对企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到,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是一个系统化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出现针对片面的评价信息就提出对整个企业财务信息的评价,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财务会计信息评价是一个严肃而且要求严谨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因为一个现象或者一个方面就对财务整体提出意见,财务信息质量评价的意见只能在全面的了解了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的基础上才能提出,以保证财务信息评价系统的系统性。
(二)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存在的科学性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很多不同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他们的财务来往和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在这样的财务信息评价形势下,财务信息评价工作要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在面对完全不同的财务信息环境的时候任何的经验都对财务评价没有助益的时候,财务评价工作只有紧紧握住科学性的主线,坚定不移的沿着科学的财务评价道路前进,对企业的所有财务信息都依据财务管理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最后才能对企业单位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三)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成本与效益性对于财务信息质量评价工作,它始终是一个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信息质量,进而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的手段。所以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工作是为了企业效益和经济利益服务的,这就对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那就是评价的成本与效益性,如果完全按照当初总结这些财务信息时的手段进行财务信息评价,那就等于将财务系统的工作又重新做了一遍,费时费力不说成本也过高,造成企业沉重的负担,所以在企业财务信息评价过程中,我们既要对企业的信息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在评价时又要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程序上的简化,尽量减少企业的负担。
三、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实施
(一)在当地设立由政府部门直属领导的财政评估机构在财务会计信息评价工作中,当地财政部门是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在评价过程中由当地财政本门选择从事会计行业的精英人员,组成财务信息评价小组,由这一小组以财务部门的身份对企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统一的评价,评价结果进行统一公布,这样既能够保障企业单位财务信息质量评价工作的公正性,又起到了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监督作用。
(二)所在地财政部门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结果设立奖罚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性实践活动中如果只做出评价而不明确赏罚,是不能够解决问题的,所以在由财政部门主导的财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要对评价的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公布,对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中发现问题的企业提出警告,限时要求其进行整改逾时不进行整改的勒令其停业整顿,对在财务信息评价过程中财务信息质量优秀的企业,对企业进行奖励包括实物奖励和政策性奖励。只有这样“赏善罚恶”才能在财务会计领域“扬正气,树新风”,让财会系统变成一片净土。
(三)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尽量降低成本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财政部门作为主管企业单位的直属部门,要切实为企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实际考虑,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考虑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企业单位的审计工作要做到,既要科学合理的对企业单位财务会计信息进行评价,又要尽可能的将财务会计信息评价工作给企业单位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将财政部门的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活动的行政成本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在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问题上,企业单位要积极主动的配合地方财政部门的审计工作,财政部门也要考虑到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在财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因为将财政部门的审计工作做好,审计的结果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所以在企业财务信息质量评价过程中,企业和财政部门都要正视评价的作用,认识到评价的重要性,对评价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
作者:林彦彤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风险
1.1企业组织结构的风险信息技术具有很多特点,比如时效性、数字性、共享性、价值性等,它要求企业必须能够快速地获取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然后根据企业自身来分析这些信息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利益,从而及时的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然而,对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来说,其组织结构大都是锥形结构形态,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这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结构形态,锥形结构的特点是高层管理者对业务与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中间层次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的责任。由于这种组织结构侧重于集权,与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结构的要求不符,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1.2信息存储风险在传统会计模式中,会计资料的保存一般是通过报表或者账簿等纸质形式来进行的,可以长时间的进行保存,因此,丢失或者毁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各种信息数据都是直接人工进行输入,并通过网络系统按原先设定的程序进入相应的地方,构成一个以电子联机实时处理为基本特征的网络化控制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被保存于计算机、磁盘等媒介中,虽然可以保存大量的资料,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但这些载体不易保存,容易导致资料无法读出,增加了数据安全风险。另外,在网络上计算机病毒十分常见,成为制约网络发展的最大危害之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很可能遭到病毒侵袭,会计信息被窃取、修改或者破坏,导致企业重要会计信息泄露或者毁坏,企业竞争对手也可以通过网络窃取企业商业机密,从而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1.3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企业各个利益团体的影响,综合各个利益团体的根本需求,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以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为最终目标,合理地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有效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实现的过程。在传统手工做账阶段,企业会通过审批、授权、确认、审核以及职责分工等工作来加强内部控制,而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会计工作实现了自动化,各个会计流程、手续都被合并到会计系统进行操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的同时造成信息交叉,使得传统会计系统一些职权分工、相互制衡失效,造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我国中小型企业目前信息技术本身处于人才匮乏及技术上相对较为落后的地位,这也制约着我国会计信息化事业的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交易越来越多,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在交易无纸化的同时,财务数据在网上公布已成为企业未来的基本模式,要想实现会计信息化,需要培养大量的新型人才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财务系统,新型人才需要拥有过硬的会计知识和新的财务理念,还要能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我国的中小企业部门都比较多,管理不够严谨,相互之间的衔接相对不集中,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导致企业对各部门的财务数据等资料信息不能及时获取,部门信息上报不及时,无法实现及时监控和做出有效的管理政策。同时,企业中接触会计系统的员工,可能会存在一些道德败坏的人员,他们会将会计信息作为违法犯罪的目标,窃取财务信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也不利于企业体制创新的落实和企业发展企业的发展。
2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的对策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建设会计信息化存在诸多风险,但建设好会计信息化的道路并不是艰难万分,我们应该把握好中小型企业的经济特点,从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以上风险提出以下几条对策。
2.1实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建立适应会计信息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是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的最新管理思想,是近年来国外管理界在全面质量管理、准时生产、工作流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理论与实践全面展开并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要表现是:(1)这种企业组织结构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部门的数量,致使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再是锥形化,而是逐渐呈现扁平化趋势,虽然以专业技术组织的职能部门仍然会存在,但是各个部门之间的划分不太明显。(2)按照一定的流程组成的项目小组活跃在企业生产经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每个项目小组都可以跨越部门和专业,不受约束,而且项目小组可以临时成立也可以长期存在,这样,企业就可以以一个整体来面向客户,从而避免了信息的传递慢和传递失误等各种问题,还避免了企业与客户之间界面的不一致性。(3)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不但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事后控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事前与事中都能实现有效控制,从而能够健全并严格执行先进的管理制度,做到既重局部管理又能实现整体流程的控制。
2.2加强系统软件本身的安全性,增强数据库资料的保密性选择适合本企业自身的软件系统,建立电子屏障防火墙,防范来自外部的非法访问,应用病毒防治技术,充分利用系统的安全功能和安全机制,防止病毒从外部网络侵入内联网,采取加密技术,并加强设备的维护,提高数据资料的安全系数。
2.3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会计网络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是防控会计信息风险的有效措施,为减小财务风险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财务软件的授权,增强各个有使用权限的人员之间的监督体制,禁止不相关人员使用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防止外部人员窃取企业的会计信息和资料。
3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与会计的有效结合产生了新的会计管理和核算的里程碑———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完成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它不仅是一场技术和管理的改革,还是一场思想文化的大改革,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新的会计领域,这将是人类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作者:丁曼曼单位:洛阳师范学院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合算的现状和特征
1.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其收入比较复杂。商品销售主要有开发销售一体化和合同性开发两种。对于后者来说是根据预先制定的合同开发项目,按照合同内容的标准进行收款确认工作,而对于企业自己开发的房地产项目商品因为其投入的资金较多,整个工程的开发周期较长。所以房地产项目产品采取很多的收款方式进行结算工作,比如预售、分期等方式。在收款过程中要制定销售合同,并要确认收款和办理过户等,所以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实际的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和《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必须要以确定的实质性的资产转移为准,因此对于一名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来说必须在工作中分清实质的收入。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核算的时候其收入具有较高的复杂性。
2.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因为其产品本身的建设周期较长,所以对于一般的项目商品在建设过程中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想要收回成本需要大量的时间,在这个期间中,即使预售工作已经完成,但是对于我们会计工作来说也无法确认收入,这就对两者的配比的原则造成了影响。另外对于建筑工程而言是以整栋建筑为基本单位,而对于销售楼房来说是以户型为基本单位,这就造成了两者的不配比。
3.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是以整个企业为主体来进行编制工作。投资和筹资活动也是以一个企业单位为基本的单位,而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以建筑部门作为一个基本的生产部门,其基本的运营都是以这个部门为主。在工程进行阶段时我们编制现金流量表所体现的是工程用物资、支付工资等科目,但是在整个房地产开发工程完成后则是表现为销售款的回收科目,以上所描述的这些原因都会对企业内部会计核算造成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会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无论对于内部的审查还是外部的认知,现金流量表都无法表现出企业现金流的全貌,这也就造成了我们会计工作的困难性。
二、解决会计核算问题的措施
1.合理设置会计科目在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会计账目设计的时候要仔细的对本企业的所有的工程进行详细审查工作,要明确本企业对于开发项目的数量,项目的具体规模,并要求结合具体的内部管理章程进行成本的核算工作。一般说来公司的下属公司部门如果不对本单位内的所有资金的流动进行独立的核算工作的话,那就不用单独设立开发间接费用账。只是在成本栏目内增加利息栏一项及管理费这一项。由于利息费用和管理费用等费用是主体,为了账目的核算更加方便,可以对开发成本一级账适当的取消,并且可以把代建工程、房屋开发等科目设为一级账,然后根据相应的一级科目设置明细账。在我们的实际的工作中房地产开发企业完全能够设立一份明细台账,然后根据我们进行的核算的不同对象,设立成本卡片,这个卡片主要作用就是对项目从开始起到结束的所有的成本费用进行详细的记录工作。在一个会计年度工作完成后要将本年度已经完成的工程项目归档、整理、保存。成本卡片要注明抬头和账表部分,抬头的内容包括开工的具体时间、结束的具体时间、建筑面积及变更施工的单位的具体情况。对于这个卡片的主要内容则是应该采取多栏式的明细账进行记录。这种成本卡片的优点是反映整个项目的进程的资金情况,有利于对项目是否投资进行详细的分析。
2.实施现金收付实现制房地产开发企业因为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账目和资金实际支付和发生的实际时间不一样。我们国家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的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主体,但是经过我们会计人员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其实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日常的会计核算的工作中进行现金收付实现制。因为在我们的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选择权责发生制的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缺陷,能够让人为的对所产生的利润进行调剂,权责发生制在客观上为企业的待摊费用和应收账款等账户进行调节提供了便捷,能够导致我们会计信息的不准确,进而导致资金的流失。再就是权责发生制不能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其收入的实际情况,这样会导致企业的资金的周转情况不明确,如果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工程项目签订越多的购销合同,所产生的资金问题也就更加的明显。由上可以看出权责发生制并不适合我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如果是收付实现制能够符合会计核算的谨慎性的原则,而且能够很明确的表现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的流向问题,在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时候也不影响现金收入、费用及营业外收入的情况。
3.扩大信息透明度在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应该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一是对于土地的拥有量及其成本的信息,对于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就意味着更多的建筑项目,这些土地随着年限的增加也可以产生一定的利润,如果用于开发的话会给房地产开发企业带来的利润更是不可估计。一般的房地产公司在信息中并没有土地使用权、总额等相关的信息。所以我们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应该在财务报告中增加关于土地使用及拥有量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有利于社会对于土地资源的监督;二是企业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将所有的资金流向进行公开,让媒体和社会进行监督。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应该把企业作为基本一个的单位,在这个项目中的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受到公众的监督活动,尤其是对于资金的流动情况,更应该有详细的报表让媒体及公众来时刻监督。主要的监督内容应该有购买工程物资款,对工人的工资发放情况,还有就是对于楼房销售所得到的房款的多少;三是注重质量保证金及风险信息的透明度,我们房地产开发企业有一定的高危险性,为此我们应该建立起保证金制度来保障房屋产品的质量,以此可以防范风险。但是对于我们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开发的工程需要的资金量巨大,所要消耗的时间也相对其余的商品比较长,所以对于保证金的数额自然较高,而且需要保证的时间也相对较长。基于此种情况企业应该就开发的具体情况提取质量保证金,把保证金计入工程成本,提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同时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应该把企业可能遇见的各种风险进行详细的列明,并对项目的抗风险力度进行标注,这样才能够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的透明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会计的核算制度和体系趋于完善,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对于房地产企业会计的核算问题的探索,让企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提升,从而可以有效地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作者:沈文丰单位:福建紫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一、当前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受规模、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多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在会计内部控制上普遍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
1.尚未建立完整的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我国中小企业中大部分属于私人企业,往往随意设置会计岗位,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健全,会计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内部控制系统没有系统性和科学性。
2.财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大多由缺乏专业水平的家族成员充任,会计人员往往身兼多职,业务水平偏低,在上岗之前没有接触过或接受过专业的会计管理专业知识培训。
3.会计风险防范机制缺位。会计内部监督控制薄弱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企业主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监督流于形式,不能规避资产的流失和各种舞弊现象的发生。
二、中小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路径
1.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中小企业加强会计内部控制的制度保证。中小企业要从企业实际的经营、生产以及管理出发,不断构建、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应针对性地加强企业会计管控细节工作,认真处理企业内其他部门与会计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应完善会计内部控制方式方法,构建健全的会计管理体系,在企业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无形资产管理以及对外结账等方面都要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这样不仅能够满足企业会计内控的整体性、针对性以及实用性原则,还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的会计管理效率。健全企业会计内部监控评价体系是现代企业建设会计内部控制体系不可或缺的手段,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所以,中小企业有必要定期对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不断完善会计内控评估体制建设。
2.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建立会计信息管理平台很多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专业人员十分匮乏,为了更好地开展会计控制工作,中小企业应该针对员工展开相应的培训和教育。首先,中小企业要对财会工作人员的上岗就职严格把关,只有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以及相关从业证书的人员才有机会被录用,从而确保会计人员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其次,在具体的工作进程中,要重视财会人员的再教育,促使财会人员对会计内部控制有全面的认识,通过相关培训工作,促使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使其适应新的知识结构变化,还要促使员工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中小企业要在内部健全培训基层员工的计划,将培训的主要目标定为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和业务处理能力,从而保证财会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当然,中小企业还应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适时引进EPR系统,提高会计内控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实现中小企业会计内部信息交流的同步性和沟通性,这既有利于中小企业管理有效性的进一步提升,又可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3.发挥会计内部稽核作用,有效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针对目前中小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应以国家有关规定为行事基础,组建一支规范有力的企业会计内部监督稽核体系队伍,构建以会计检查和内部审计为主的会计监督控制体系,对相关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实行监督和管理。会计内部监督队伍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实权,明确各内部控制监督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且他们之间是互相协调和互相监督的关系。这不仅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制约企业经济业务活动或资金活动的各个环节,而且能够防止各种舞弊现象的滋生,及时、有效地防止各种风险和损失的发生,规避企业资产的流失,从而确保中小企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保证企业按照既定目标平稳和健康发展。同时,会计内部监督人员要加强对企业高风险投资项目的监督和管理,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正确预测,对高风险投资项目应提出有效的应对和控制措施。
三、结语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中小企业正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小企业必须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规范企业管理,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正确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作者:许燕妮单位:武汉大桥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企业管理中实行会计业务集中核算的优势
1.1规范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中相关会计业务将全部归入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在核算中心部门,将选调一些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核算软件对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有的账务、报表及会计凭证进行全面处理。在会计核算中,以会计核算制度为依据,并制定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报表审批制度等,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同时,在会计业务集中核算模式下,主要是围绕公正、公开、透明的环境展开的,通过制定统一的审核标准和支出标准,包括企业费用支出、工作人员出差补助、交通补助及福利待遇等,在公正、公开、透明的工作环境下,有效遏制了一些部门隐匿预算外收入等不合法行为,同时也消除了各个部门之间不同薪资报酬的贫富差距,对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财政管理中,只有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才能规范会计业务核算工作,从而提高会计审计信息质量。
1.2推动了企业财务预算的改革,落实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收入支出管理工作在会计核算中心,开展会计业务集中核算的主要依据是单位预算指标,对没有预算指标的部门,会计核算中心将予以决绝。通过审核单位部门对企业的全部开支进行再审入账,确保了各项支出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也提高了会计部门预算约束能力。在财政管理中,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支付,由会计核算中心将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这样既减少了中间环节,也阻止了做假账、回扣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增强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2会计业务集中核算存在的不足
从企业会计业务集中核算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经济发展要求的同时,也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包括:
(1)会计人力资源的浪费,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企业各预算单位会计机构将被会计核算中心完全代替,致使从事会计工作多年、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离开会计岗位,转为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导致会计人员的业务专长在其他行业领域中得不到充分发挥。然而,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局限性,在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模式下,一些会计人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熟悉每个单位的业务,大多数会计业务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因会计人员在核算中常出现不应犯的错误,致使在处理会计业务及报表编制中还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对其进行校对和修正,这就导致一些重要的数据无法及时提供给会计主体单位。总的来说,会计机构的撤销,不利于企业精细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也导致企业的会计人员无所事事。
(2)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监督不到位,在实际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因会计人员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实际业务工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脱节,会计人员在集中核算过程中无法细致了解工作情况。与此同时,因一个核算人员需要对多个单位账务进行审核,若会计核算人员无法有效掌握各单位的业务细节,将会导致会计监督工作不全面,也不到位。然而,企业单位需要进行报账时,会计人员只能够凭借相应的单据进行判断,虽然凭借的单据是合法合理的,在经济业务属实的情况下,均会进行报销业务。但是,这些单据信息的缺乏,导致企业其他单位所获得的信息存在不全面、不真实的现象。因此,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之后,若缺少全面、到位会计监督工作,将导致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保证。为此,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中存在缺乏会计单位内部监督管理、管理体制落后等现象,企业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
3加强企业会计业务集中核算的改进对策
3.1加强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基本内容,在预算管理中,若出现预算编制不合理,财政支出与预算不平衡等问题,将严重制约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及办公操作系统落后,这给企业的资金支出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给会计集中核算带来重要影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加强对预算管理的重视,为了确保会计集中核算管理顺利开展,会计人员必须重视相关档案的整理、归档及保管工作,构建远程报账系统和查账系统,实现对财务部门预算及资金使用方面的监控,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只有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到位,才能为企业相关单位提供有效的信息。企业财务的预算管理是会计业务集中核算的基础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会计核算质量。因此,做好预算管理工作,为企业会计业务集中核算的后续工作做好铺垫。
3.2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建立,相对于国外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而言,我国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还尚未完全成熟。针对这种现状,为了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企业必须从国外引进新的办公操作系统,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从源头人为操作的漏洞,为会计各部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除此之外,在建立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还应构建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监督体系,面对当前企业财政管理中出现资金管理体系不健全、相关监管职能缺乏、预算管理不公开不透明等问题,健全监督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上,邀请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及社会群众参与听证,在项目公开听证的环境下,既确保了预算管理的科学合理性,也提高了社会群众参与的热情,有利于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在财务管理中,为了确保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核算,采用图像采集的方式,既充分体现了监管职能的特点,也可以及时了解会计人员的工作情况,可以有效防止各种弊端的发生。另外,在建立监督体系方面,还应结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进行监管。
3.3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主要目的是通过实现财务管理的独立化来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防止各种弊端的发生。因此,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首先,企业必须严把审计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的质量,面对当前企业财政管理会计人员出现的拜金主义、个人利己主义等一些道德问题,加强对会计人员的道德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意识,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4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传统的会计核算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而会计集中核算的实现,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体现。然而,面对会计集中核算在实际运行中的利益与弊端,科学合理地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冷静单位:大连胜华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1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
受国际和国内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陡增。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胜出,大学生就要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创新能力正成为就业能力的关键因素,日益成为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的主要指标。据笔者对唐山市某高校经管类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的调查,对影响就业及职业发展的因素评价中,87.5%的毕业生认为创新能力很重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习能力、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语言表达、文字表达、组织协调、时间管理、分析能力、信息处理、抗压承受挫折能力、执行能力、情绪管理、创新能力等诸多能力的评价之中创新能力得分最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作任务的复杂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毕业生创新能力的缺乏正在严重影响着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影响着其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
2会计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创新能力不足同样存在于会计学专业毕业生之中,形势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对影响就业及职业发展的因素评价,只有50%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认为创新能力很重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评价,创新能力同样是比较缺乏,用人单位给学校的建议集中在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人文社科素养的培养方面。会计学专业学生本身对创新能力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创新能力在今后处理会计实务、进行财务分析与决策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的缺失。造成会计学专业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影响,主要与我国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当今的教学制度和教育环境等方面密切相关。大学教育中重知识传授轻理性养成,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教学方法使用程度不高,教学评价手段单一,往往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标准答案限制了师生的创造性,使学生满足于单纯的知识识记和基本技能的机械重复。大学会计教育应强调对终身学习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及富有创造性。
3培养会计学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开展创业教育
从广义上讲,创业不仅包括创办自己的企业,也包括在原有的岗位上创建自己的事业。创业教育不单纯是指导学生创办企业、培养少数企业家的教育,从本质上说是素质教育,是培养创业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它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我国未来人才体系构建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创业教育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创业教育,传授创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更具灵活性和适应力,另一方面它也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会计学专业学生可以通过接受创业教育提高其创新能力,在创业训练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开拓进取的能力,有助于成长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业型、复合型会计人才。
4会计学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途径
4.1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构建和完善会计学人才培养方案就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者而言,许多高校教育管理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他们很难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质培养的内在价值,因而不愿在教学层面推进全校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更不用说将其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了。创业教育是适应时展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一种素质教育,必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列入常规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调整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通识教育课程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开展全员化系统化创业教育,结合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创新创业意识渗透,这是会计学专业进行创业教育的核心。在课程设置方面,把《创业学》、《大学生创业导论》、《创业管理学》、《创业财务管理》等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普及创业知识,同时加强对创业有很大帮助、实践性强的原有课程,例如《审计实务》、《审计案例分析》、《财务会计案例分析》、《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灌输创业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
4.2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采取主体互动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际需求,不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调查显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校外实践、小组讨论这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更受学生欢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交流、团队合作、顶岗实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主体性,形成教与学的有效互动,提高创新性教学方法的使用程度和实际效果,可以有效激发会计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就会计案例、审计实务、企业营销案例进行分组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理性思维。
4.3依托第二课堂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会计学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会计专业课内教学实践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发展,主要注重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性质,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实现学生的创业活动面向现实需求创造了条件。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注重塑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组织举办会计信息化比赛、会计案例大赛、点钞大赛、沙盘模拟大赛等学科技能竞赛,组织“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创意作品大赛、营销策划大赛、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其自信乐观、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创业品质。
4.4搭建创业实战新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创业教育融入实习、实训、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充分利用实践环节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的积极作用,提升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加强校企合作,创设创业基金,建设高校创业园或建立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吸引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入创业园进行实习,对于比较成熟的创业项目,可以在创业园中成立工作室或创办公司,进行创业实战。会计学专业学生可以结合专业提供创意,成立财务管理与咨询类的公司开展业务。
作者:刘朝阁单位:唐山学院
1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期,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其科学管理理论后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企业管理更加注重追求效益,管理会计也出现了业绩会计、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尤其是以成本管理为研究重心,使得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体系进一步确立,包括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平衡记分卡等的管理会计方法更是得以长足发展。在我国,直到1951年汪慕恒先生在《大众会计》上发表的《固定支出和变动支出》一文,才真正开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会计对成本性态的实质性研究。改革开放后,随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一些企业内部出现了经济责任制基础上的责任会计体系。到20世纪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和突破,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思维也开始在很多企业中得以应用。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诸如,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本文将主要对管理会计在成本核素和成本管理决策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2管理会计对成本核算方法的完善与改进
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下发的财会[2013]17号文“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中宣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将施行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新成本核算制度的第三十六条规定:“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在开工期间进行合理分摊,连同开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一并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企业根据自己生产特点及管理需求,或采用品种法、分批法,或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构成项的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其他成本)在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耗用情况,直接对应计入;而对于制造费用及其他成本,譬如,间接材料与人工、生产耗用水电、设备与车间的折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等,无法直接将其归集到相应生产对象上的,在传统的分配方法下,一般先按部门归集制造费用,然后再采用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标准分配到生产对象上。随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存在一些分配失真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作业成本法也就应运而生。上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第三十六条规定,也充分体现了作业成本法在现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应用。作业成本法下,将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多用于直接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动因(多用于间接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不同于上述传统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而是先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作业集/库中,然后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它可分两个阶段:阶段一采用合适的资源成本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集/库或作业中心;阶段二采用合适的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用于度量成本对象对作业的耗用情况)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非常适合于产品极为多样化,流程极为复杂,或产量相当高、极容易发生成本扭曲或生产中耗用资源数量经常变换的公司。作业成本法最先于制造业中采用,今天,诸如医院、银行及保险公司等,不仅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核算,同时也将其用战略决策,如流程分析,绩效管理评估和获利能力评估等环节。
3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在成本管理决策中,管理会计更加重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更加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对供应链流程的反馈;更加强调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未来成本等非量化、非显性成本在经营决策中的影响;更加主动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与管理。
3.1管理决策中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更加关注成本会计是以客观、准确的反应生产中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的耗费,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实现产品成本的准确化为目标。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性态差异分析,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变动成本是指生产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产品包装费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生产规模下,相对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厂房及设备折旧等。无论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根据其决定影响因素,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在短期决策中,管理会计更注重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酌量性成本的分析管控。只有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组成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各种不同技术手段,改进及完善生产流程,以消减或降低酌量性成本的组成部分,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在部门绩效管理与考核中,无论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重点考察的是其可以通过施加管理决策和影响的部分指标,即可变成本、可控边际贡献、剩余收益等指标。在成本费用类的控制指标中,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中的酌量性成本等又称为可控成本,即公司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所制约的成本。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降低整体部门的营运成本费用的支出,在营运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无论对于哪一类中心的绩效考核中,成本费用项的考核指标设置时,都应关注其可以施加决策影响的可控成本具体分项指标的设置,从而实现对最终可控指标的管理与考核。
3.2管理决策中加强了成本控制管理对生产流程的反馈在管理会计中,通过价值链分析,界定当前的成本指标和绩效指标,并评价整个供应链中哪些环节可以增加客户价值哪些可以降低成本。它的目的在于关注产品或服务的总价值链,并确定价值链中能支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部分。通过价值工程对当前成本和可允许成本(标准成本/理想成本)之间差距进行分析。基于客户的需求,对产品或设计、材料、规格和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区分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增值成本是指将资源转化为与客户需求相一致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而非增值成本对客户偏好来说并不重要或无关)。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进行流程再造/业务流程重组,彻底重新设计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步骤,减少错误机会并降低成本,消除所有非增值活动。我们要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
3.3管理决策时对产品成本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及未来成本增加了更多的关注和分析成本会计在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算生产中原材料、人工、成本费用等的耗费时,是以已发生的、显性的、可准确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为依据进行核算的;而管理会计在进行成本决策时,除对已发生的、显性的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外,其更加关注其背后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和未来成本。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中方案选择其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未来成本,又称预计成本,相比较历史成本而言的,是指尚未发生的成本,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合理地预测在未来某个时期或未来某几个时期将会发生的成本,它实际上是一种成本目标和控制成本。在对某种产品进行自产还是外购决策时,对自产所需存货所占的资金成本、生产管理所需专业人力资源等,都是游离于常规财务核算之外,这些都属于隐性成本;无论哪种决策,如果将这部分资金、人力资源投资于另一方案的收益或成本降低,就是该方案下的机会成本。在管理决策时,已经发生的历史成本,无论你做出的是何种决定,都不能再有改变或突破,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关注与决策相关的未来会发生的成本,比较未来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从而做出有利于整体收益增长的决策。
3.4管理决策中对成本控制由过去的事后被动控制,转变为事前的主动控制在对产品定价时,一般采用市场定价法或成本基础定价法,其中成本基础定价法最常见的就是综合成本基础上成本加成定价法,即在总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后,得到目标销售价格。在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中,总成本是我们预先接受的。在管理会计中,目标成本法,作为产品的定价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有相同的地方,即售价都是在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它也有着与其显著不同之处———它是先根据接受的市场竞争价格,在确定目标利润后,再确定可允许的总成本,以此确立目标成本,通过建立交叉职能团队为目标成本实施生产。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在生产成本的管理上,被动接受生产成本,或在生产完成后若发现一些异常成本数据,方反馈改进生产流程,即属于事后的、被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而目标定价法,是先预设目标成本,通过交叉职能团队,对生产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使生产成本实现不断降低,令生产成本达到预定目标成本或低于目标成本,从而实现对生产成本管理上事前的、主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
4管理会计发展展望
从宏观来看,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致使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进程缓慢,理论研究基础薄弱,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微观来看,虽然目前大多上市公司与外资企业中,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知,管理会计的运用相对较为普遍,但在大部分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中,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认识远远不足,存在管理会计的应用空白。“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014年1月29日,国家财政部“财办会[2014]5号”文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起草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标,即“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随着管理会计在我国财务管理中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必定也会越来越广泛。
作者:王国栋单位: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
一、高等院校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一)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企业适应复杂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现实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一般地,可将企业外部环境划分为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两个层面。前者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包括人口、居民收入或购买力和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等)、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状况)、技术环境(包括与本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和经济环境(包括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企业的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等),后者主要是指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竞争状况、生产状况、产业布局、行业壁垒、进入障碍与行业发展前景等。企业的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致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为此,企业需要做好预测、决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基础工作。换言之,为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一定数量的管理会计人才。因此,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际视野看,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把管理会计师(CMA)认证作为衡量专业财务管理者职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最佳标准。在美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例是9:1。相比之下,而在中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例是1:9。据测算,中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至少600万。由此可见,未来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任务十分艰巨。
(二)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期,这将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正在面临着一个重大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发生转变,经济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必须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必须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换言之,我国企业也必然要经历转型,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转型、管理转型和商业运营模式转型。企业产品转型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化、智能化、低碳化、集成化和循环化等;管理转型意味着管理精益化、组织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精准化;商业模式转型意味着价值多元化、系统集成化和服务集成化。以管理精益化为例,企业内必须创新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人本管理体系建设,降低日常管理和控制成本)和管理流程(推进精准决策体系建设,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减少重大经济损失)。
(三)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顺应企业经营集团化的必然要求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它是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也是许多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为了强化管理和增加经济效益,很多大型集团企业正在逐步探索建立财务信息共享中心。为此,企业需要实现会计信息化。通常,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支持信息化三方面内容。其中,决策支持信息化包括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风险控制等的信息化,它离不开预测、预算、决策支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管理会计工具。所以,顺应企业经营集团化的趋势,我们应当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培养大量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
(四)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财政部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余蔚平(2014)在《指导意见》会上指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二、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管理会计教学地位,使之由从属转向独立虽然人们一般把会计分为对外会计(财务会计)和对内会计(管理会计),看起来二者似乎地位平等,但是在高校教学安排上过度强调财务会计而轻视管理会计,后者事实上处于从属地位。为适应新形势,今后要逐步加强管理会计教学工作,使之成为重要而独立的课程体系。
(二)转变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设立了会计与财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会计人才。但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雷同,毕业生的区分度不大,会计教育“同质化”很明显,其后果十分严重:首先,从社会需求来看,不利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其次,不利于广大会计(财务)毕业生就业;再次,不利于企业管理升级,进而影响我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必须转变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鉴于此,本文认为,各高等院校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自身师资队伍情况、学生生源质量、教学设施和教育经费充裕度等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为,可按照会计人才服务方向,将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如下三种模式,即:“单师”模式(只培养管理会计师)、“双师”模式(管理会计师与CPA并重)和“能力培养”模式(不以培养管理会计师或CPA为教学目的)。
1“.单师”模式以往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心在对外会计,发挥的是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作是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随着《指导意见》的,预计今后我国将加大管理会计师培养力度,旨在培养会计人员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能力,我们把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称为管理会计师培养模式。各开设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高等院校,若受师资、教学设施、学生素质和资金等条件较强约束,并打算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可重点按照管理会计师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组织教学活动,旨在培养未来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单师”培养模式。
2“.双师”模式对于全国财经大学(学院),或者其他会计学(财务学)师资雄厚、教学设施充足和学生来源广泛的高校,可同时选择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和管理会计师培养模式。实行“双师”培养模式好处很多:首先,从会计学科建设角度来看,“双师”制可同时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还可能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第二,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他们既可选择注册会计师培养方向,又可选择管理会计师培养方向,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可兼顾这两个培养方向;第三,“双师”制更加容易形成办学规模效应,并更加容易扩大教学影响力,继而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综合能力培养模式不直接以培养注册会计师或管理会计师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高端综合素质,如北京大学会计学本科培养模式。北京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和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为培养具有现代财会、审计综合管理能力的管理者奠定必要的理论,毕业去向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这种培养模式高端培养方向是研究型人才和企业家。除了会计本科之外,综合能力培养模式还适用于硕士生(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和成人在职培训。特别地,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公司高管及其他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与职员的工作能力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转变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安排上,遵从国际公认的管理会计师培养标准,加强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内容的教学工作。条件具备时,在全国推行管理会计师认证培训工作。
三、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应遵循的原则
鉴于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差异明显,很难在全国按照统一模式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因此,拟在全国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之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工作原则。本文认为,如下四项原则尤为重要。
(一)实事求是原则各高等院校在加强管理会计教育过程中应立足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自身师资、教学设施、实验设施和教学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在盘点自身家底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步骤,条件具备的可立即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条件尚不具备的,可先行开展师资培训,增设新的适合管理会计教学工作的各项设施,等将来条件具备了再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而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投入资金,争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二)统筹原则在各高等院校开展(或筹备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应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教学设施和教学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招聘师资,建设管理会计实习基地,或者建立国内外校际联合培养模式。争取以最小的投入,有声有色地开展(或者筹备开展)好管理会计教学工作。
(三)质量原则从国际视野来看,未来中国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巨大,可以预见国内许多高校将争相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项目。根据以往国内各类办学经验,盲目办学往往不能保证办学质量。鉴于此,各高等院校应当检视自身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各种办学准备工作,特别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具体地说,要把好师资质量关,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上岗;要搞好各种配套,特别要建立起设施齐全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基地;要狠抓管理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教学实践中的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培养出适合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合格管理会计人才。
(四)循序渐进原则当前,各设置会计与财务学科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其中,各财经类大学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条件最好,表现在师资、教学设施和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高校增设管理会计教学项目资源约束较小,容易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甚至能立即上管理会计培养项目;其他各类大学会计与财务学科规模通常比较小,教学资源大都是按照财务会计教学来配置的,立即增设管理会计教学项目难度较大。相比前者,后者开展管理会计教学项目要有较长的准备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这些高校需要从长计议,有条不紊地开展管理会计教学项目的准备。即使财经类高等院校,在开设管理会计项目上也应当按计划按步骤进行,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工作,以使管理会计教学项目平稳开展。
四、结语
从现实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内在要求来看,今天所谓的高级财会人才已不再局限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他们更应该具有解读会计及其他相关信息的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娴熟的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策略与规划,能够为企业创造新财富。从财务会计走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重,从会计走向管理,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所亟需的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
作者:陆勇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c
一、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的现况分析
(一)重财务核算,轻管理会计中小企业企业只注重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融资等情况核算,即关注如何做账、做报表,如何进行相关税费申报。缺乏一种管理思维和商业思维,缺乏站在企业战略角度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统计等信息的综合加工分析,未将财务与业务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探究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联系。
(二)没有对企业的投入产出进行精准的核算目前中小企业用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企业各种制造成本,按产量、机器工时分摊到相应的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从当期损益中直接扣除。制造成本核算法中,直接材料、人工成本等几乎占产品成本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传统的基于产量、机器工时等标准所分摊、归集产品成本正在失支相关性,它造成了成本信息的扭曲,也难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三)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完善大部分的业绩考核都是以相关的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严重缺乏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核。据统计,产值、与利润指标在中小企业业绩考核中所占比重约为80%,相比与其他指标的考核而言所占比重要多多的,而其它指标的考核所占比重少之又少。
二、有效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措施
针对中小管理会计实施过程中变现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有效的应对,以确保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在推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提升管理层的内部会计理念大量的企业经营实践证明,一个对管理会计缺乏充分认识的决策和领导者,将会失去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支撑单位发展规划的动力和信心,从而给单位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作为单位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一定要充分的做好决策及管理人员的管理会计理念的树立,大力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总之,管理者只有熟悉了解并掌握管理会计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操作规程,才能为结果分析在推动企业经营能力提升方面做出有益的贡献。
(二)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首先,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从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从产品制造成本向产品全成本管理转变;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改变;树立战略成本理念。第二,根据企业目前管理模式,适时引入作业成本法核算,即通过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和反映,以计量作业成本和成本对象。第三,企业对其现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和改进,充分利用ERP等现代信息技术。第四,构建中小企业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经营业绩提升的价值。以更科学的方法提高成本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见性,从而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创新。
(三)完善绩效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即指标体系有以顾客为导向,通过学习和成长,内部运营有有效动作,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以财务业绩为评价落脚点,财务指标与百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并突出知识创新对企业长期分展的影响,强化企业内部间合作关系。而且,要从理论上综合考虑外部风险和内部问题,把外部有形、无形的资源和企业有形、无形的资源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增值。
(四)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从专业、战略、创新等方面筛选,围绕专业、相关、创新、勤勉、道德等方面实施分层次培训,打造具有初级、中级、高级相互融合的管理会计队伍。使初级人员掌握一定数据分析能力,做好事后分析;中级人员具有了解企业的业务和商业模式,做好事前的控制;高级人员具有参与内部流程控制设计、规划设计、商业模式设计。
三、结语
管理会计是企业有效改善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应用管理会计提升单位的运营绩效必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小企业应当积极的引入管理会计制度,并为该制度在单位日常业务中的应用配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相信随着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不断成熟,我国中小企业必将获得全方位的管理水平提升。
作者:林琴单位:衢州通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c
一、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概述
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概念。人力资源指的是企业中一切与企业效益达成有关的人员,普遍意义上的人力资源指的是企业的员工;成本会计则是用会计工作方式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所用的资源等进行统计和核算,以计算企业经营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概念起源于美国会计学会,认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鉴别、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数据的方法,主要目标是把企业与人力资源有关的信息提供给相关信息需求者”;我国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定义也有很多种,但是综合看来,无论拿种定义都围绕在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成本、使用会计方法进行人力资源评价并提供人力资源成本数据三个方面。因此,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概念可以解释为:将企业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成本的组成部分,使用会计工作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成本确认和计算,使人力资源成本信息成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依据。
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的内容。根据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概念的解释,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人力资源成本的确认,即确定企业哪些资本的应用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并且对这些成本进行统计学的定义和分类;第二,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即对已经确定的那些属于人力资源的成本结构的具体数量进行统计并进行会计学分析;第三,将人力资源成本进行会计学统计和计算,将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的结果上报给企业经营者,以便企业经营者进一步进行企业管理和企业规划。实际上,人力资源成本的确认、计量和实际报表使用都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3.探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的意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由于对知识资本的载体——员工特别重视,企业员工自身所具备的职业技能、知识水平和其他与知识发展相关的心理素质都成为“知识资本”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再以固定的规章制度和绝对的岗位说明为管理规则,对员工的管理也不能局限于“员工对企业和组织的责任”,而应该把管理目标放在“通过管理企业员工,使知识资本能够被高效利用”方面,这就涉及到除了员工出勤、完成工作之外的员工心理发展和员工生活状态等多种问题,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范围,将从“企业事务”扩展到“员工个人事务”。为了使作为“知识资本”的员工对自身的工作效果有所理解,使员工的“知识资本”使用情况能够“可视”、“可测评”,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工作评价原则应有所改变,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正式这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应用的基础。
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应用现状
1.人力资源成本的确认。人力资源成本指的是企业人力资源获取、积累和使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企业成本,其中包括在人力资源获取时应用的招聘场地租赁费用、猎头的中介费用等;还包括人力资源积累过程中对员工培训费用、针对员工绩效给予的奖金以及绩效工资等。因此,在人力资源成本确认的过程中,企业会计要计算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开发成本以及使用成本和离职成本。人力资源的取得成本确认可以通过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来计算,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可以很清晰地将这部分成本呈现出来;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可以通过企业在员工培训过程中的花销来计算,但是对于开发成本来说,其主要的内容是员工培训花销,并不意味着只是员工培训花销,其中管理者对员工的教育也应该被计算进去;人力资源的使用成本可以通过企业对员工支出的一切使用费用而计算出来,这部分成本比较明显,但同时,企业对员工的支出不仅仅是物资,还包括对员工的精神奖励,如弹性工作时间和休假等,这些内容也应该被折算成成本;人力资源的离职成本通过员工离职时企业给予的工资和补偿计算,包括企业主动辞退员工所产生的补偿成本、员工主动离职造成的低效成本以及由于职位空缺造成损失,也成为空职成本,补偿成本和低效成本可以很容易被确定下来,而空职成本则需要进一步评估才能确定。
2.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计算人力资源成本的具体数额是对人力资源成本的计量,进行人力资源成本计量也是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的内容之一,进行人力资源成本计量可以使人力资源成本直接参与到企业成本核算当中,使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能够对人力资源成本使用以及成本效益有一目了然的理解。计算人力资源成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历史成本法,即人力资源的原始成本计算,包括招聘、培训员工所产生的一系列成本,这种成本计量方式能够快速计算出人力资源的成本,但是并没有将当下市场变化纳入到人力资源成本中。人力资源作为知识资源的载体,实际上是可交易的,而历史成本法计算得到的人力资源成本不可变更,真实性有待商榷;第二,重置成本法,这种成本计量方法考虑到当下人力资源市场的变化,于是按照现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状况去评估企业中人力资源获得所花销的资金,以此作为人力资源的成本。重置成本计算方法尊重市场的客观规律,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企业中一些重要的人力资源的更换意义;第三,机会成本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将关注点放在员工离职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方面,以损失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镜子”,但机会成本法要计算的内容十分复杂,很容易出现误差。对于一般企业来讲,使用历史成本法作为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计算的根本方式,采用重置成本法考察企业人力资源资本的增长水平并与人力资源的价值相比较,得到人力资源的利润率,采用机会成本法控制员工离职造成的损失,都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的主要途径。
3.根据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所采取的管理措施。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管理指的是使用企业会计和财务管理方式,通过管理会计的工作来保证人力资源成本核算结果的可利用性。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管理的基础是企业的会计制度,即企业对会计工作提出哪些要求、会计应该在哪些时候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计算负责、会计应该提供给企业管理者怎样的财务报表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或企业管理以及企业成本控制。目前,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已经成为我国大多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以及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个十分明显的表现就是在08年世界金融危机来临之时,我国大部分企业都采取了裁员的行为以缩减人力资源成本花销,但企业没有裁掉的是那些高级技术员工,在金融危机过去之后,许多企业又再度给予这些高级技术员工更高的报酬以鼓励他们继续在企业中努力工作,这是企业领导者根据金融危机之后人力资源获得成本和置换成本提高而采取的管理措施。企业通过对会计工作的管理能够得到符合实际的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信息,再根据这些会计信息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的最终表现。
三、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应用问题及原因
1.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意识不足。因为受到传统观念与现实条件的约束,我国不少企事业单位都还没有建立起鲜明的人力资源会计意识。虽然有的企业进行了一定的尝试与探索,但依然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搁置了。除此之外,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重视也不够。因为受到会计大环境的影响,不少国有企业还是沿用旧有的运营模式。这些企业对人力资源会计没有深刻的理解,也很少在经济运行中运用这些经营理念。当前,国内的人力资源市场发展依然较为滞缓,企业的用人机制还处在极为单一的状态,所以,总体而言,国内的人力资源会计管理依然不够健全。国内的不少企事业单位为还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大力推行人力资源会计。
2.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预测性弱。国内的不少企业,一般情况下,都会花费人力与物力去衡量本企业人力资源的价值,但对于人力资源会计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则大半都被忽略了。然而事实上,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能够保证相关的工作人员用合理的成本效益,来完成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工作。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决策通常是由财务会计或人事管理等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总体目标,采用科学有效的经济分析方法,并细致分析未来人力资源投资方案有可能导致的结果,在此基础之上,再提出最优投资决策方案。由此可以看出,它是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涉及的部门较多,所以,如果没有较为全面的预测数据,这种决策也是无法真正实施的。
3.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估算不准确。在具体的操作运行中,人力资源最大的障碍就是计量问题。首先,受各种外部条件的影响,譬如管理水平、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天赋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就导致了人力资源价值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是人力资源不容易被计量的原因之一。其次,在具体的操作运行中,不管是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还是采用其它方法来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都会因为人力资源价值的不确定而导致计量结果的不确定。
4.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反馈不足。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高低又体现在员工的职业态度和组织忠诚度等方面,员工在企业工作绩效的提升是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的结果。但实际上,企业在总结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却很少把员工工作绩效、职业心理等变化归因在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上,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反馈的不足使很多会计工作人员在计算人力资源成本时也很少能考虑到会计信息的实用性,久而久之,这项工作就变成了表面的核算工作而缺少实际价值。
四、解决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应用问题的对策
1.加强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理论研究。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我国已经形成了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框架,但在人力资源会计实际应用方面,其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并且存在着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无疑是一个较大的阻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人力资源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应用问题的研究。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推动国内外的交流合作,主动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以便为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人力资源会计体系打下牢固的基础。这样,人力资源会计在推行过程中,也就有了具备说服力的理论支撑。另外,因为人力资源在计量与核算等方面的要求非常之高,工作极为复杂,需要的投入也更多,所以,人力资源就需要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队伍从事这一份工作。从总体上提升人力资源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其工作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助于人力资源会计的顺利实施。
2.创新人力资源成本计算方式。人力资源成本的计算方式是按照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人力资源的来源、置换和管理中的细节而界定和选择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强,很多企业的员工来源不再是招聘或者猎头公司推荐,而是来源于合作公司的置换或者是子公司推荐等,这些员工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价值,并且由于在公司就职多年,他们的人力资源获得成本和历史成本都比较低,这一类员工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因此在计算人力资源成本时不能仅以现有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平价,还应重视到员工在企业中的影响力等要素。因此,在进行人力资源成本计算时,要求会计员工进行一些创新,将员工在企业中的人脉和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也计算进去,将员工离职可能造成的连带成本损失进行计算,以确定员工的实际价值。
3.建立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体系并加强会计行为监督。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大多是从国外引进来的,有许多是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的。为了使国外的人力资源理论适应国内的发展状况,就必须要创新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同时完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体系。完善制度体系,就要不断借鉴吸收外国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经验,并且加强自身的研究创新,在两者的相互结合中,制定出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体系,从而推动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应用。另外,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不同,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需求也有很大出入。譬如,像会计师事务所、软件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人力资源都有极高的要求。而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人力资源会计的需求相对来说则更宽松。所以,不同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借鉴相关的理论知识,创新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体系。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是目前企业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应用则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基础。现代企业将员工看作是企业的知识资本,因此,对员工招聘、培训和管理所动用的一切财力都被视为人力资源成本的一部分。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的主要内容即是对人力资源成本进行确认和计量,然后将其进行会计统计,作为企业成本分析的一部分,为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管理提供资料。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成为目前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但实际上应用效果还有待提高。深化和更新人力资源会计管理的理论基础、创新会计核算方式、加强人力资源会计制度体系的建设并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是提高人力资源成本会计应用的方法。
作者:王琳陈瑶单位: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高职教育成本会计教学目标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
比本科院校更注重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一毕业就能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达到“零距离就业”。特殊的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只灌输理论知识,更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达到“教学做”合一———“工学结合”。而成本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则更高一些。
二、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对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介绍较少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中非常重要的工作,这部分工作要求企业要做好很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的制定,生产通知单的填写,入库单,领料单,发料汇总表的填写,生产工人的工时记录,工资汇总表的填制,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成本计算单的编制等等,这些都是实践性较强的工作,而教材中往往忽视对企业生产经济管理特点的介绍,对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产品特点、日常工作基本流程都缺乏具体的介绍,同学们都是没有实际工作或实践经历的,若只简单介绍,同学们没有感性认识,感觉抽象,一头雾水。
(二)教材案例过于抽象不同的企业成本核算特点也不一样,如制造性企业,施工企业,商业流通企业,他们的成本核算流程都不尽相同,而目前的教材中往往都是用甲乙公司代替公司名称,AB产品简单代替产品名称,一些步骤也往往被模式化,比如甲公司20××年×月一车间投产生产AB两种产品,经过两个步骤,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每个步骤完工进度都假设为50%,第一个步骤的产品提供给第二个步骤,然后要求计算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类似的案例往往让学生感到生硬和抽象,究竟这是一个什么样企业,企业到底生产的产品是什么,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工人如何工作等等都是不清楚的,不免会产生距离感。
三、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的改革
(一)结合工学结合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后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的做法是将成本核算放到具体某个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中,首先开发一套针对性较强的教材。该教材以某生产制造企业为例,将理论和实践能够最大限度的结合起来,我是以一个造纸厂为例来介绍的,该企业适用于多步骤大量大批生产方式生产。假设这个造纸厂有四个生产车间,分别是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超三车间,制浆车间生产麦草浆,麦草浆是半成品,提供给抄一车间生产有光纸,提供给抄二车间生产卫生纸和凸版纸,制浆车间在制浆过程的浆渣提供给抄三车间生产包装纸。成本核算对象为麦草浆,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成本核算方法为成本法和分步法的结合。制造厂是典型的大量大批生产企业,生产工艺比较简单,学生对产品很熟悉,比较容易接受,理解起来也更容易一些。
(二)设置典型工作任务将造纸厂的成本核算按照成本核算流程分为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任务一: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任务二:归集和分配人工费用;任务三:归集和分配其他费用,如水电费,折旧费等。任务四:分配辅助生产成本;任务五:分配制造费用;任务六:将归集的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编制成本计算单。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都有具体的工作标准和流程,并配有原始凭证,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同学们一边了解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生产特点,一边填制和编制相关会计资料,进行成本核算,如任务一:归集和分配材料费用。案例中首先把该造纸厂的材料领料单,各车间领用各种材料的发料汇总表,每种材料的分配标准等资料发给同学们,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大家完全模拟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材料发出,填制各种领料单和发料汇总表,然后据此编制记账凭证和总账,明细账。这样,大家对企业的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工作就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三)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相结合典型工作任务中有些工作量大,难度比较高的可以分小组进行,小组中分岗位可设会计主管,做账,制单,等岗位,如任务二,工资费用的分配。小组中可由一人负责各车间工资表和整个造纸厂的工资汇总表的填写,一人负责记账凭证和账簿的登记,会计主管负责复核工作。这样也和企业的实际工作是相符的。达到真正的教学做合一。在下一个任务中小组成员可以互换角色,使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得到锻炼,也可以熟悉企业会计核算中不同的岗位任务。在操作的过程中,大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可以先让大家集思广益,自行解决,实在弄不懂的问题,先记下来,由老师再集中解决。(四)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以往的考评主要是以试卷考核为主,试卷内容也主要是书中的知识点。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考核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理论知识的考核所占比重可以适当降低,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把握,不要求过深研究,以够用为原则,可以针对高职教育目标建立成本会计试题库,实践考核可以将模块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目前很多软件公司也开发了一些比较适用于高职教学考核的应用软件,比如,厦门网中网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会计软件,就有专门的成本核算模块,借助这些软件,可以达到同学们一边学习,一边考核,在学期结束时,将完成的作业提交,考核也随之完成了。如果平时不随着老师的安排完成作业,是无法在期末一次突击完成的,这也给学习主动性不太强的高职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督促他们要认真听讲,认真完成相应任务。
四、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的主要优势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实现多方位,立体式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实现从技术角度理解企业如何生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展示生产企业的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经历了哪些生产步骤,各步骤的费用耗费情况,了解企业是简单连续生产还是复杂连续生产,每一个步骤或者加工工序投入了多少费用,费用项目的具体种类有哪些,为理解费用的核算提供更感性的思路。如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抄三车间的材料费用汇总表,材料费用分配表,各车间的工资费用汇总表,整个造纸厂的工资费用汇总表。通过工艺流程图知道抄三车间的包装纸主要原料就是制浆车间在生产麦草浆过程中的浆渣。抄一和抄二车间生产的有光纸,卫生纸,凸版纸的主要原料是制浆车间生产的麦草浆。
(二)可以实现从管理角度理解企业如何生产通过展示企业组织结构让同学们了解各部门发生的费用应该通过哪些账户核算。企业的组织结构图直接明了的告诉学生由产品直接耗费的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若一个车间同时生产两种以上的产品,还需要将领用的原材料在不同的产品之间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耗费,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间接费用先归集在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先计入辅助生产成本,管理部门领用的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领用的计入销售费用。这样同学们可以对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三)可以实现从会计角度了解企业如何生产针对生产企业特点并结合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设计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1.根据成本计算对象麦草浆,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按照锅炉,供电,供水设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为制浆车间,抄一车间,抄二车间,抄三车间开设制造费用明细账,反映四个基本生产车间的非直接费用,开设管理费用明细账核算行政管理部门发生费用;开设销售费用明细账核算销售机构的费用。2.抄二车间卫生纸有期初余额,将期初余额录入。3.对生产车间和各部门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账务处理。对锅炉车间,供电车间,供水车间发生的各项耗费进行账务处理,4.将归集在有光纸,凸版纸,卫生纸,包装纸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在各完工产品和未完工产品之间分配。计算完工成品成本,填制完工产品成本计算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更加感性、动态地了解生产企业每一个生产步骤是怎样进行的,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进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今后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打下基础。
作者:杨艳张莉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成本的组成
(一)土地成本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款项,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款、大市政配套费、土地契税、土地交易费等;
(二)前期工程费是指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规划、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测绘、勘察、三通一平等费用;
(三)建筑安装工程费是指以出包方式支付给建设承包单位的工程费,包括:土建工程费、安装工程费、精装修工程费等;
(四)市政基础设施费是指建设各项基础设施发生的费用,包括开发小区的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燃气、环境等费用;
(五)公共配套设施费是指为开发项目服务的,不能有偿转让的开发小区内的公共配套设施费用,包括:人防、锅炉房、会所、幼儿园、小区体育设施等费用;
(六)开发间接费用是指工程或开发部门为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而发生的工资福利费、办公费等。此外,银行贷款利息的资本化、营销设施建设费也应在本科目中核算。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类会计科目与预算部门编制的目标成本科目不一致目前,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竣工验收后的完工产品成本结转是以目标成本为依据,目标成本往往是由预算部门编制,财务部门审核完成的。此外,在成本执行与控制中,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对目标成本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控制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完成的。因此,财务部门的成本类会计科目与预算部门的目标成本科目一致,有利于成本结转时的核对、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与分析等工作。但是,很多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没有做到成本科目的统一,造成成本核算与审核工作的脱节、成本控制流程混乱,给日常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障碍,影响了工作效率。
(二)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摊欠缺规范性与统一性“房地产行业会计准则”在各大类成本的归集和分摊方面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只是给出了指导原则,由于成本分摊的方法很多,有些企业对于成本归集与分摊工作不重视,没有制定相关的规范与制度,所以导致了一些企业在成本归集与分摊方面的随意性,导致成本信息不准确。
(三)会计人员对于税法中关于成本的规定不熟悉或者混淆,影响企业税收筹划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成本会计核算对于税收筹划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成本核算上的失误会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成本核算对于税收筹划作用,主要是针对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而言的。在工作中,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对于税法条款掌握的不透彻甚至有的内容混淆,在成本抵扣上造成多抵成本的情况。
(四)财务人员的综合专业水平不高,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成本分析以及项目可行性分析工作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房地产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不仅仅要掌握会计核算的知识,还要掌握目标成本的制定流程、成本的分摊、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譬如:成本控制工作在很多大型房地产企业都需要财务部门来配合完成的,财务部门要审核发生的成本是否含在目标成本之内、有无超支情况,对成本执行情况加以监督与分析。一些成本数据需由财务人员配合完成,这些数据会应用于成本分析与项目可行性分析之中,为企业中高层领导者作出决策提供依据。很多房地产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在专业层次上比较单一,专业知识集中在成本会计核算上,业务视野狭隘,缺乏拓展专业知识面的积极性,组织协调能力差,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落后,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做到成本科目的统一成本类会计科目与预算部门编制的目标成本科目一定要统一,在设置或修改成本科目时,可以召集相关部门一起讨论确定,最后把统一的科目同时下发各相关部门。保持科目一致性既能满足成本会计核算、成本结转、成本核对的要求,也满足了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的需要。成本核算与管理是一项需要各个相关部门配合完成的工作,保证各部门的工作不脱节,按照合理的流程进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制定统一的成本归集与分摊制度,正确合理归集、分摊共同成本,保证成本数据的准确性针对成本归集与分摊的随意性问题,企业可以依据有关法规,并借鉴房地产标杆企业的管理经验制定相关的成本管理制度,让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工作依据一定标准执行。在成本的归集方面,可以按照性质、经济用途等进行成本归集。下面对于在成本归集上容易混淆的几个方面予以举例说明:一是开发贷款利息依据房地产行业的惯例与“房地产行业所得税处理办法”规定,是要资本化处理计入“开发间接费”科目,而非计入“财务费用”科目。二是在公共配套设施的界定问题上,有的企业容易含糊不清,公共配套设施的界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从两个方面来判断:第一、是非营利性且产权属于全体业主的设施;第二、无偿赠与地方政府或者公共事业单位,为广大业主服务的,就可以视为公共配套设施,全额在税前扣除成本。如果不能满足这两点要求就应按建造开发产品或者固定资产处理。三是售楼处建设等营销设施建设费按税法规定应作为开发成本计入“开发间接费用”科目,有些企业将营销设施建设费作为费用处理,或者作为固定资产、通过折旧的形式转入销售费用,这种处理方式都是错误的,成本会计应该加以注意。四是“开发间接费用”科目中的人员工资福利及办公费等明细科目应该与“管理费用”科目的性质相区分,该科目只能归集为直接组织和管理开发项目的人员发生的工资福利或费用,总部或行政职能部门人员发生的费用应归入“管理费用”科目。在成本分摊方面,对于不能直接归属于某类开发产品或者某个单位工程、需要在多种类型开发产品或多个单位工程之间分摊的成本,企业可以按照占地面积或者建筑面积进行分摊。但一定要合理确定各成本科目的分摊方法,土地类成本按照占地面积分摊比较合理;前期工程、建筑安装、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开发间接费按照建筑面积分摊比较合理。这个分摊原则,只是一个指导框架,具体明细科目的分摊规则会有一些例外情况,各企业还要根据各成本科目的特点结合开发项目的特点来确定,比如:大市政配套费是属于土地成本的,但大市政配套费按建筑面积缴纳,这个科目按占地面积分摊就不合理了,而应该按照建筑面积分摊。由于成本归集与分摊的复杂性,在实际工作中,成本会计人员在成本归集与分摊上遇到问题,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勾通,依据有关制度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保证成本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
(三)加大税收制度的学习,熟练掌握企业所得税与土地增值税中的成本抵扣规定税法中关于成本抵扣的规定,在企业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中是有区别的,而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来说,主要涉及的就是这两个税种。下面针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予以说明,并提出解决建议: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开发产品竣工、结转完工产品成本时,税法规定出包工程未最终办理结算取得全额发票的,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发票不足金额可以预提,但最高不得超过合同金额的10%。这一条是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即国税发(2009)31号文”中规定的。有些企业会误认为按照合同或者结算金额结转成本就可以,忽略了取得发票情况,多抵扣了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在完工前要求一些长期合作或者战略合作单位提前提供发票,成本会计在账务中做预提处理,尽量把发票不足额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土地增值税方面,土地增值税清算时,财务人员应避免把有关质保金抵扣的规定与在企业所得税中完工产品结转按10%计提成本的规定相混淆。在“国税函[2010]220号关于土地增值税清算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工程竣工验收后,根据合同规定,扣留建筑安装施工企业一定比例的工程款,作为质保金,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建筑安装施工企业就质保金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具发票的,按发票金额予以扣除,未开具发票的,不得扣除。这一点会计人员应该注意,只有质保金并且开具发票可以进行成本抵扣,可以采取要求施工企业在支付质保金前提前开具质保金发票,这样可以使成本得到抵扣。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所得税与土地增值税的税法规定很多,会计人员应该加强税法的学习,理解税法的每一个条款,避免税收风险。
(四)增加培训,提高成本会计人员综合专业水平在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成本会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技术,还要熟悉有关预算、目标成本的编制、成本控制、经营分析等方面的知识。随着房地产行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很多成本控制、成本分析、项目可行性分析方面的工作是需要各个相关部门配合来完成的,当然也少不了财务部门的参与。因此,企业应该多组织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成本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以适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成本的核算工作复杂又艰巨,此工作需要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精通业务知识以及有一定判断力的财务人员承担。企业应对成本会计核算与成本管理工作加以重视。依据相关法规的指引下,合理制定本企业的成本核算与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成本会计及相关岗位进行系统的培训与考核,提升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专业度,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作者:闫渊单位:北京和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一、网络会计发展综述
(一)网络会计概述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现如今,网络会计已成为了电子商务领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会计支持电子货币计量与电子单据收发,能够实现账务在短时间内的高效处理,信息的传输、接收与反馈,账务的报表、查账也更加便捷与完善。可以说,网络会计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一个必要条件,在企业的电子商务中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网络经济发展还比较慢,起步比较晚,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界趋势下,我国的网络经济也成为了世界经济中的一大增长点。网络经济的发展,给企业的发展拓宽了路径,使生产经营场所更高效地实现了跨地域管理。网络信息的快速流通,在“供应商———企业———客户”之间形成了一条互通有无的信息流,使企业能够及时地了解客户需求,并根据顾客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供应商,不仅有效地减少了中间环节,还有助于企业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商机。在网络经济时代,商业经营形式和企业生存方式转向电子商务模式,而会计工作系统作为企业经济信息审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直接的影响。会计工作由此渐渐脱离了小算盘,在运行方式上从传统转变为新型,更新换代成为了会计运作方式的必然趋势,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网络会计便在网络经济的发展中应运而生并发挥出了巨大作用。可以说,网络会计是现代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社会更新换代的结果。
(二)网络会计的优越性
1.有利于降低会计工作成本。网络会计能够快速的收集信息,并且具有收集信息成本低的优势;同时,网络会计的使用有效地减少了会计的工作量,减少了纸张、储存柜的使用,使企业运行的耗材成本不断下降。
2.会计工作失误少、效率高。计算机网络和专业软件为会计提供了更为精准的核算工具,减少了会计在经济核算中的失误。传统会计在信息的收集中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上报数据的过程往往会造成时间、人力的浪费。而网络会计有效地减少了这方面的浪费,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接收信息渠道多、避免了数据的杂冗。通过对数据库的建立,能够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无纸化的管理,省去了纸笔计算数据绘制表格的复杂过程,数据在数据库中独立存在,也避免了数据信息的杂乱繁冗。
二、当前网络会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网络的安全问题和信息失真问题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变得更加先进,虽然带来了快捷的网络服务,但随之而来的也有巨大的网络风险,各种病毒的侵入,黑客木马盗取数据信息等都威胁着网络会计的安全。网络安全系数不高会使得人们难以对网络会计抱有信心,而且网络会计要求企业对数据信息有较高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如果随意将财务信息投放在网络环境之中,会计工作的网络安全性便会出现很大的问题。此外,在网络环境中,数据量的增大就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网络会计在信息输入的过程之中也会造成信息的错误输入,数据的失真。有时甚至出现信息伪造现象,由于缺乏规范的检验流程,使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难以保证正确性,在核对时也很难得到正确的原始数据。网络会计虽然省去了传统会计的核算的繁琐过程,减轻了工作量,简化了操作方法,但信息的伪造和虚假常常致使信息失真,这是现阶段网络会计的一大问题,急需解决。
(二)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欠缺网络经济的发展,一改从前的传统办公交易方式,产生了虚拟的办公场所。通过虚拟空间的认证,企业就能够在网上组织宣传、征订货物。这些工作只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能做好。现如今,高水平的会计从业人员相对缺乏,在熟练掌握会计技能的同时熟悉网络使用的会计人员少之又少,网络会计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在这方面,当前的网络会计人才素质还达不到标准,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互联网以及计算机技术出现以后,社会经济的运作以及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作为经济辅助的会计行业也将不断发展,可是网络会计起步较晚,目前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专门处理网络会计问题的法律法规相对缺失,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能满足网络会计的法律诉求,对使用安全造成威胁。
(三)计算机硬件及会计软件的问题网络经济的发展为网络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网络会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共享,网络会计在工作中也有机会实现信息共享,在信息的传递、接收与反馈的过程中,任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获得数据信息,这就为会计的信息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计算机硬件的配置高低影响网络工作的性能,硬件设备产生损坏,会影响储存的数据。网络会计对计算机硬件并没有投入过多关注,设备丢失又造成了信息的泄露。网络会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计算机硬件设备老化,使用软件单一。
(四)内部控制问题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内部协调性强,网络会计能够反映出绝大部分的财务性信息,也不会使得大额度的非财务性信息被遗漏或丢失。客户信息、企业业绩信息、市场占有动态反应都可以在网络会计人员的手中全部反应出来,这些信息代表着公司未来的方向,通过网络会计的工作可以清晰的体现出来。网络会计以往的工作方式是将年末或期末对一些计划的实施情况、资金的利用程度等通过财务总结记录在账上,如今发生了变化,生成结果周期大大缩短,加快了到达用户手中的速度。但网络会计对于定期编制财务报表问题比较棘手,有时难以制订出可以发挥作用的报表,网络会计实现会计到用户之间的双向传递缓慢,很难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是内部控制不协调的原因。网络会计的运行是集各种条件于一身的复杂整体,又从人工控制结合程序控制而来,各部分的失误都会影响整体,人员管理出现问题会使管理结构变得松散;内部资源共享可能被不法分子通过电子媒介盗取进入凭证,加上程序控制的缺陷,会使得系统重复出现错误。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是组织网络会计的基础,它能够辅助传统会计进行协调,进行企业财务的远程处理,提高了财务报账、报表和审计的速度,也方便企业及时查账。而目前人员与网络结合不紧密,内部控制并不协调。
三、解决当前网络会计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加强防范,提高网络安全系数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对网络会计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电子加密。具体操作中,对系统软件的安装修复要严格控制,通过改变文件共享属性来达到加密效果。对经常使用的软件定期杀毒检查。安全的网络就能够带来安全的共享信息,共享的数据信息也使每一个会计都可以从互联网上及时下载更新数据,在会计结算时也能保证会计质量。保证数据信息来源的真实可信,对于模糊不清的信息尽量不要使用。对财务数据建立电子档案,并采用安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反复检查输入和输出的数据内容,避免操作失误带来的数据失真。提升信息质量,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登录网站在线下载所需的各种财务以及非财务的信息,开放的网络环境为网络会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数据。网络信息处在一个常态的流动之中,每秒都有新的信息代替旧的信息,网络会计在对企业经济的监督也会保持一个动态状态,时刻更新企业经济信息,能够实现企业会计核算经济的动态化。
(二)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程度和职业道德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网络的发展促使信息向无纸化发展,网络会计也将使得会计工作趋于无纸化和电子化,方便信息处理和统计利用。国家要对网络技术人员的培养提供资金支持,培养专业化程度高的复合型高级人才,组织培训班定期培训网络会计从业人员,在专业知识以及网络知识上提供答疑,加强企业网络会计职工的竞争淘汰,定期淘汰不合格员工。对网络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进行评估,组织教育,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普通的传统会计组织核算时经常会有无法直接看到的经济部分,但纸面上的数据不易发生信息盗窃问题,互联网基础之上的网络会计工作处在一个实时动态企业经济之中,企业信息的安全不易保证,对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法律,我国出台的已有一些,但在虚拟不可触的互联网空间内,违法犯罪的形式可以发生多样的变形。只有健全的法律才能保证企业合法行为的进行,因此,我国应借鉴国外相关法律以及成熟经验,建立一套基于国情的制约监督机制和配套的完善法律。
(三)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和对软件的开发过程加强监管网络会计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都必不可少的要通过一定的媒介,信息的制作和传递都需要媒介的支持才能完成,因此,计算机硬件对于网络会计工作者的作用十分重大。定期组织专业网管人员检修计算机系统,对硬件定期维护,为防止计算机损坏带来的数据丢失,可以每次操作后备份数据。可使用新型的数据库或者是磁介质载体用来储存数据信息。但是磁介质载体也有着对系统的过分依赖的局限性,如果更换系统而无法解决软件兼容性的问题,数据信息的安全就失去了保障,注意保护数据成果,尽可能使用正版软件及安全度高的下载来源。及时升级新软件,保持新版本。组织研发人员进行网络会计软件的开发,设计出适合网络使用的会计软件,依托计算机,网络会计的运行只需上传数据,各部门数据保持相同,就能够检测核算出精准的数据,借助互联网完成的电子商务和网络会计办公,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性,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效率。
(四)健全内部控制的相关机制网络会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核心之一,网络会计的内部管理协调,会使交易更加便捷,能够减少交易成本。从组织管理下手,加强人员分配。优化配置各种人力、物力,完善职责分配,将会计报表核算的格式统一正确,保证拥有整齐划一的内部体系。依托人力资源和网络平台,减少审计和监管成本。内部控制健全辅助之优良的网络经营环境,利用网络电子虚拟空间能够储存大量的数据,鼠标一点就能进行数据处理,交叉查找。因此,要健全内部控制来组建人员和设备。网络信息的共享,分工将会更加明确化,会计的业务分部也会更加专业化,在网络上对会计所需进行的任务进行分工,每个人从事不同部分的工作,避免工作的重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信息已进入了一个无纸化、数字化和全球网络化的时代,网络经济发展不可逆转,未来的网络会计也将成为企业财务和非财务工作的重要支点。网络会计较之于传统会计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自身独特的特点。产生了网络会计之后,财务管理就变得轻松可靠,一方面,会计处理计算信息的速度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财务的成本也在最大程度内降低。网络会计使得能够实现以最少的人计算最多的账务,电子化的处理方式更是企业管理中所需要的。同时,网络会计也存在一些可以优化改进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共同应对,展望国内外先进经验,克服教训,设计出解决网络会计问题的最佳对策,为今后网络会计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宋青原单位:渤海大学
一、财务会计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在会计课程教学中,一般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两部分。会计理论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一般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通过实训课程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学生在实训环境中,根据经济业务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这将有助于学生身临其境,对会计工作有一个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因此,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对于会计专业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在财务会计理论课程结束后设置相应实训课程意义深远。
二、财务会计单项实训是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中承上启下的环节
近年来,我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明显的标志就是在理论课程的教学基础上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我校整个实训教学体系包括二年级下的基础会计课程实训、四年级上的财务会计单项实训、四年级下的财务会计综合实训。基础会计课程实训主要是原始凭证的认知,填制、记账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及财务报表编制,通过简单经济业务操作了解会计工作流程。财务会计单项模拟实训是在基础会计实训基础上进行的财务会计理论知识的单项实训,以财务会计理论教材中的各章节为实训单元,按授课进度分别组织实训。目的是解决专业课学习中某一方面的实务操作问题。通过单项模拟实训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财务会计中涉及经济业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专业学习中的某些关键点和难点。最后的会计综合实训是将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实训,也是在单项模拟实训教学的基础上的复合实训。通过一个会计主体一个月近200笔的经济业务,让学生根据实务回顾相关理论知识点,并完成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财务报表的全过程,从而对会计工作全貌有一个清晰、直观的认识。
三、任务驱动模式在财务会计单项实训中的应用
目前我校采用的教材是电子工业出版社根据财政部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准则指南编写的《新编财务会计实训》,课程与《初级会计实务》接轨。该课程以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为导向,完全按照财务会计理论知识体系安排实训案例,给出常见业务的关键原始凭证,从资产、负债、所有制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到财务报告编制设计了十四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下又设置若干任务,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本课程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提出本次课的一个或几个任务,明确任务内容和要求。
2.理论知识回顾和总结:教师针对任务涉及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包括主要业务会计分录编制,由学生分组讨论后上黑板归纳主要会计分录,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于重要业务再辅之以理论练习题进行强化,帮助学生回顾财务会计相关理论知识。
3.实训实施:结合实训任务,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具体如下:(1)原始凭证分析:根据每个任务中涉及的原始凭证进行业务分析,由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派出代表分析业务处理思路:包括会计分录编制、相关金额的确定,处理的原因等。(2)编制记账凭证:根据经济业务数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记账凭证编制。通过填制有关记账凭证,使学生熟悉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并掌握常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3)登记会计账簿:根据每个任务中设计的重要账户,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记账凭证登记相应总账或明细账。通过账簿的登记,使学生熟悉会计账簿的登记要求和注意事项。由于是单项实训,每个任务比较单一,故暂不进行报表的编制。(4)检查评估:先由各组学生互换资料进行评分,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任务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如记账凭证分录是否正确、填写是否符合规范;会计账簿登记是否符合要求等。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记录结果:将每次实训成绩予以记录,作为平时成绩登记在记分册中,最终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
回顾任务驱动模式在财务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实施,课前制定合理的任务,课中有序组织实施,课后做好检查评估,是实施实训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因此在实训之前,老师应认真备课,合理设置,对每一个实训任务,老师都要把握好完成的节奏。否则学生很容易疲于练习,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作者:李培培单位:江苏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