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

时间:2022-05-25 03:03:15

导语:在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政治学分析论文

摘要:经过十年发展起来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其实际效果尚不理想。在找出存在的“只重视知识传授和一定程度的技能培养”教育偏向问题的基础上,文章分析论述了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引领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的重点任务与主要实践途径。

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经过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不懈推进,目前在各校已初具架构、普遍推开。然而,风风火火的高校创业教育其效果尚不理想:多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反映比较冷漠,毕业后选择创业的人极为有限,大学生创业成功者凤毛麟角。根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我国高校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只占毕业生总数的0.4%。[1]有关专家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只有2%—3%。高校创业教育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就是“只重视知识传授和一定程度的技能培养”[2]的教育偏向。大学生是具有活跃思维的知识群体,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整体教育的一个方面,不能仅依靠单纯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不能只热衷于开展创业条件设施建设或满足于少数学生参加创业模拟比赛的战绩。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树立大创业教育观,培养具有开放个性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在当前,高校尤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

一、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主义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决定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也是我国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的重要来源,他们要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创业既是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实现形式,更是广大学生在基层和实践中施展身手、锻炼成才的有效途径。创业作为“就业的一种新模式、新趋势,对拓展大学生的就业途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自强不息、奋斗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及创业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央1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纲领,也是高校实施大学生就业指导、开展创业教育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其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是高等学校认真贯彻党的17大精神,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转轨,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真正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职责要求。大学为学生而办,高校办学的最终成果说到底应该体现在学生的就业能力上。就业的根本出路在市场。“创业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它的本质是独立地开创并经营一种事业,使该事业得以稳健发展、快速成长的思维和行为的活动。”[4]据统计,一个创业者至少能带动5个就业者,创业能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我国是个人口资源大国,同时也是就业压力巨大、结构性矛盾凸显的国家。“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5]党的17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把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十分突出位置。大学生作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军,作为具有较多知识与技能的优质人力资源,其创业可以更好地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在更大的程度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这对于更好地实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价值,推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理当通过综合运用包括思想政治、专业知识、技能素养在内的多种教育手段、方式和措施,去奏响大学生创业的时代强音,提升高校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最后,加强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好适应和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现实需要的必然要求。当前,“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到大城市、大机关、公有企事业就业”的求“稳”怕乱的就业观、成才观等,都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构成极大障碍。有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把创业作为“走投无路的一种选择”,是“不体面的事”“低人一等”。高校为保证一定的就业率,也倾向大学生去现成岗位就业。显然,认识缺失或者说价值观缺失,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欲望和勇气,成为扼杀潜在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杀手。现实地看,大学生创业也确实普遍面临资金、经验、人脉短缺等实际困难,绝大部分学生必须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迂回行进的创业道路。可见,大学生创业不是一句口号、几节课就能解决的事,也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更不是单纯的谋生或“淘金”问题。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最根本的是要引导大学生从严峻的就业现实出发,从国家民族的兴旺发达出发,从谋求个人更为宽阔的未来发展空间出发,将远大理想和客观现实、将择业与正确的就业观和科学的成才观结合起来,积极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服务和支持功能。

二、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的主要途径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即高校的创业教育要遵循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人才培养任务的基本要求,牢牢把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创业教育的首位并贯穿始终,通过有重点、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引领思想,提升认识,优化环境,聚合动力,为大学生毕业时选择自主创业或在不久将来从事自主创业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撑,不断坚实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基础。其重点任务是针对现实创业教育中的偏失,抓住关键,弥补薄弱,把强化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品质落到实处,促成更多学子在毕业时或毕业后大胆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1.强化理论武装。先进、正确的理论能有效地促进实践、指导行动。因此,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是加强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引领的首要任务。根据大学生在创业上存在的普遍认识和心理障碍,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开设讲座及党团学组织、党校、理论研究会等,发挥大学拥有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的资源优势,着力引导大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成才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特别要学好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要通过高水平的理论灌输,使当代大学生在认清现实国情、把握时代脉搏的基础上,明确“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进而树立起自主创业信心与勇气,更加珍惜在校的宝贵光阴,努力刻苦学习,结合专业、有目标地进行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自觉磨练自身的创业意志,积极培养自身创业的素质和能力。

2.营造浓郁氛围。高校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就是要更新观念和转变思维,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高校要通过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校园网、宣传橱窗等舆论窗口阵地和大学生入学教育、就业指导等途径,在教职工和学生乃至家长中广泛传、解释党和政府有关创新、创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党政工团要携手并进,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能性、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开展专题性研究,用理论成果加强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要通过整合协调、政策导向和利益趋动,动员起更多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在孵的创业项目进行经常性的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高校可以有计划、有选择、有规范地尝试向大学生适度开放校内创业市场,将校园商铺、报亭等设施建成学生创业的“练兵场”,鼓励学生在校园里进行创业的“预热”和操练,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辅导。结合学校的专业和人才培养特点,充分发挥高校与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构建与政府就业体系相配套的大学生创业就业体系和机制,努力为大学生顺利创业提供条件。超级秘书网

3.选树典型示范。典型示范是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引领的有效措施。要深入挖掘和整理我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各个领域中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藉此来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立创业志、走创业路。五千年优秀的中华文化哺育和积淀了一批“实业为国”“实业兴邦”的创业有为者。历数不同时期的创业才俊,他们共同之处都是在于以国家、民族利益为己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刻苦钻研、埋头苦干、开拓创新、自强不息。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发展进步的力量之源,也是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思想政治引领,选树典型、示范后来人的生动教材。我们在选树典型示范时,还要坚持“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贴近”教育的原则,注意挖掘和收集当代大学生创业中涌现出的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各校要在建立健全联系网,及时更新毕业生信息的基础上,紧紧跟踪大学生创业者的足迹,发挥优秀创业校友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引领上的独特作用,用优秀校友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创业历程和成就,激励在校大学生立志创业,用知识和智慧创造更多的财富。围绕育人主线,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引领,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主动服务、保障和支持功能,使高校的创业教育既授创业之“技”,又传创业之“魂”;既重知识传授,又重素质养成;既推进大学生的现实就业,又赋予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以强有力的精神支撑,是新形势下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提高创业人才培养成效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能力分析的大学生创业论文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

1、大学生创业缺乏必要的社交能力经验不足、缺乏人脉,大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学生参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年轻、有激情。但是经验不足,创业也是单纯学生组成团队,没有广泛的人脉关系,缺乏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一方面创业期间内部因为缺乏社交技巧导致团队意见不合,工作、报酬分配不均,内部凝聚力瓦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社交能力,无法快速建立商业人脉,扩大和留住客户群,都会导致大学生创业竞争力薄弱。

2、大学生创业缺乏市场洞察力和经营管理能力许多大学生只是从书本上认识创业,趋于理想化,对创业没有感性认识,对创业停留在想象中,大学生有理想有抱负,但“眼高手低”,使其在创业过程中多是“纸上谈兵”,认为只要有好的创意和好的技术,就一定能成功。对市场、行业、消费对象的了解不够充分,不能很好的把握市场的走向,不了解创业的消费群体在哪,也不懂财务和法律方面的知识,缺乏经营经验和技巧等等。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并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经营理念、经营手段等方面的竞争,更要求创业者对营销、财务、管理、税务、法律、风险等都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大学生创业者对这些知识比较匮乏,社会经验有限,经营理念淡薄,对市场特点、产品营销方式等了解不深,通常难很难准确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营理念与手段等并不能适应市场的实际情况。

3、大学生创业素质低,缺乏抗压抗挫能力强硬的心理素质是创业的前提,体现在对创业风险的清楚认识上,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以及在创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挫折和压力,需要很好的控制情绪,较强的减压抗压能力以及不怕挫折,越挫越勇的精神。很多大学生对创业持一种比较消极和畏惧的心理,很多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都是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无法承受巨大的身体、心理压力,无法寻求帮助和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以失败告终。

二、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内因才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因素。在具备良好创业环境的基础上,大学生自身创业水平和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创业成功与否的最重要环节。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创业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

1、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创业奠定理论基础首先,大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人力、企业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为之后的创业奠定理论基础。很多人认为大学生创业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如果提倡创业教育的话,很多大学生势必不会认真在课堂上学习,而除去摆摊创业去了,事实相反,真正的大学生创业成功者,大多是学业比较优秀,勤学好问的学生,而且大学生创业教育更应该将创新创意、科技化的创业理念贯彻始终,不提倡大学生摆地摊、开奶茶店创业,荒废学业。所以大学生自身应该从大一开始了解市场行情、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多听创业方面的讲座,学习成功人士的优秀经验。创业前做好准备。要找到自己感兴趣并且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要了解创业的相关途径,了解相关优惠政策,并且有效利用这些政策。为今后的创业奠定理论基础。

2、参加社团、学生工作,锻炼各方面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参加社团学生组织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更够培养锻炼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公众演讲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而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领导力等等,而这些能力也是创业过程中需要的能力。其次参加各种社团有利于大学生结交更多的朋友,锻炼社交能力,扩大人脉圈,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一起创业。最后要多参加一些模拟创业大赛、创业创意大赛等比赛,通过撰写创业计划书,请老师为自己提出意见和建议来为创业积累更多的经验。

3、参加兼职实习等实践活动,提前接触社会最后大学生应该多参加兼职实习等实践活动,虽然大部分学生的兼职工作与自己的专业不符,并且多是端盘子、推销之类的简单、重复性工作,但是在这些工作中能够提前解除社会,解除各类形形色色的人、了解各类消费对象特征,锻炼了自己的忍耐力、销售商品、处理问题的能力和交际能力;进入企业实习,则能够了解企业的经验运作流程,积累管理企业的经验,为创业做准备。

三、结束语

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创业型人才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作者:马众丁慧敏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比分析论文

【摘要】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等诸多深层次变革。美国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但是,任何教育的产生都离不开其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不能照搬美国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而应该在借鉴先进的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SWOT分析启示

大学创业教育从狭义来说,就是通过开设创业学课程,给学生传授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本领和技巧,使其能创造性就业和创造新就业岗位;从广义来说,就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创业综合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对于推动创业行为,培养创业意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缓解就业压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创业教育是各国高校所面临的新课题。美国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首创者和践行者,教育成效显著,在教育理念、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比较

教学理念与培养目标比较。在社会本位和多元化价值观的指导下,美国大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理念,为学生多元化职业发展服务。我国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很多高校仅仅把它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途径,而不是从根本上培养学生主动创业的精神和意识,更没有上升到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社会活力”的社会使命为己任的高度。美国创业教育主要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依归,目的是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素质,尤其是创业精神和能力,不以追求眼前的成功创业者为目的,而是为未来人才培养发展做储备,以非功利性创业教育为主。而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目的多是为了培养能够制造出更多工作岗位的人,功利性较为明显。

课程体系比较。一、课程体系成熟度不同。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成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我国的课程体系建设尚在探索之中,教学模式不够鲜活;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实践教学相对薄弱;教学途径与形式也比较单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专业结合不够紧密;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缺乏系统设计,关联性不强。二、课程内容丰富度不同。美国已经建立了丰富的课程内容,涉及会计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各个领域,典型课程包括“风险投资”、“创业营销”、“机会识别”和“创业研究”等,教学内容多以现实社会的状况为切入点,按照一个创业成功过程所需的因素来设计,并自始自终将现实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贯彻在教学过程,使学习者置身于创建企业、发展企业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加以引导。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实用性和针对性强。我国的创业课程主要集中在企业运作管理领域,教学内容多为原理与方法表述,案例多为舶来品,探究性与体验性内容较少,专业性不强。三、课程形式多样度不同。美国的课程形式多种多样,各个学校可酌情决定课程形式,没有统一的模式。而我国大多是以讲授式、讲座式、任务式和案例式为主,教学内容说教式居多,教材编排整齐划一,课程形式较单一。四、创业课程实践度不同。美国大学创业实践活动十分丰富,既有专门的实践导向型课程,如商业机会选择、商业计划书制定、资本筹集等,又有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如市场调查、企业实地考察、实际体验、创业(创意)计划大赛、创业交流会(俱乐部、协会)等,而且每学期安排科学周密。而我国创业实践课程很少,一般只有商业计划书等2~3门,多数院校以理论课程为主,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开设实践课程,以“创业竞赛”、“现场参观”、“创办科技园”等活动来代替课程实践。

师资队伍比较。美国的师资队伍主要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人担任,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所占的比重很大,创业教育机构多。而我国主要由缺乏创业经历的就业工作指导教师构成,企事业单位兼职教师所占的比重小,创业教育机构数量少、规模小。

实施效果比较。美国创业教育对本国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学生全面发展作用显著。波士顿银行1997年《MIT:冲击创新》报告显示,自1990年以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办150家新公司,仅1994年这些公司就雇佣110万人,创造了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我国的大学生创业虽然成就了一批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好项目,一批颇具潜力的企业,但是在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目前还没有凸现出来。

保障支持体系比较。美国社会重视和支持创业,创业文化氛围浓厚,有关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保障较为齐全,创业教育外部环境良好;而中国社会未形成支持、鼓励创业的氛围,政府目前还没有制定配套支持政策和法规,创业教育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的StEins教授提出,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对象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别代表优势因素(Strength)、劣势因素(Weakness)、机会因素(Opportunity)和威胁因素(Threat)。前两者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后两者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SWOT分析结果见下表。

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优化创业教育体系。一、调整教学目标,更新教学理念。创业教育不能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为终极目标,而应站在为创业型社会培养储备人才的高度,着眼于整个民族的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培养,将创业信念渗透到民族精神中去。理念决定着创业教育的方向,因此,必须加强学习研究,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完成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过程到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关注初级的知识获得(表层性的知识理解和记忆、简单化的问题解决)到关注高级的知识获得(深层理解、高级思维、实际问题解决)、从关注知识技能的记忆保持到关注学习在不同情境中广泛灵活的迁移、从关注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到关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从关注外部管理到关注学习者的自我引导式学习、自我调节性学习的转变。二、完善课程体系。学科课程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载体,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必须进一步遴选、开发和整合教学内容,增加主题创业、风险分析与评估等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课程教学的系统化设计和教学过程管理,正确处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内部及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大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大力推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教学技术及手段,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决定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必须通过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积极聘请或引进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以及扩大创业培训机构的数量和规模等措施来提升整体素质。四、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创业教育要发展,研究开发要先行。虽然我国这方面研究逐渐活跃,队伍正在扩大,范围比较广泛,内容不断丰富,成果数量逐年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但整体上还很滞后,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缺乏专业深度;教学教改研究大多缺乏可执行性;研究方法单一;缺乏稳定成熟的专业队伍。因此我们要整合专业研究队伍,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总结、提炼,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深入兼容、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的较为成熟的体系来指导实践。

完善支撑保障体系。一、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实施创业教育必须重视文化氛围的培育和舆论氛围的营造。一是要营造有利于它的舆论环境。二是要提高大学生对创业文化的认同,提高思想意识才会促使价值观念的转变。三是要经常开展创业活动,进行创业技能、创意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形成尊敬创业者的浓厚氛围。二、改善创业环境。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是创业教育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必须把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撑体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鼓励社会多方共同参与,为创业者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减轻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压力。

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创业教育也不只是局部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的调整,而是涉及到总体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等诸多深层次变革。作为本领域的佼佼者,美国无疑是学习和借鉴的好榜样,但是,任何教育的产生都离不开其社会和文化背景。因此,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的大学创业教育模式,而应该在借鉴先进的基础上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分析及防范

一、大学生创业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为280万人,2014年为727万人,在这十年期间高校应届毕业生增加了400多万。可见,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在这种形势下,国家积极推动“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通过政策鼓励、典型示范、搭建平台,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不少大学生在这个背景下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但创业企业在建立、运行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并错综复杂的风险,而法律风险就是其中不可被忽视的一种。不少大学生创业者认为在法律风险防范方面的支出是可有可无的,是为创业组织“节流”的部分。然而,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创业事实上就是一个法律行为”,从创业实体设立伊始,就创设了法律关系,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与责任,为法律行为接受法律后果,维护自身法律权益。现实生活中,高发案率、高败诉率、低执行率是企业诉讼的真实写照,一场官司葬送一家企业和打赢了官司执行不了赔偿的现象并不少见。法律风险一旦发生,给企业带来的将是颠覆性的灾难。作为创业主体的大学生因缺乏社会经验、缺乏法律意识,不少创业者被卷入到法律纠纷当中,甚至使创业企业面临毁灭性打击。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随处都隐匿着契约、人事、侵权、税务等数不胜数的法律风险,所以,加强大学生创业者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是一个很紧迫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二、大学生创业中的典型法律风险

(一)创业初期法律风险分析

1.创业组织形式法律风险分析

在大学生创业中,比较常见的组织形式有:普通合伙企业、个体户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依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每种组织形式投资者所承担的责任是不相等的。就合伙企业来说,合伙协议无论是否有无约定,对外债务的承担比例,企业的债权人都有权利要求任意合伙人承担所有的债务,也就是说任意合伙人都有责任以自己的全部财产偿还企业的全额债务。合伙人在承担了超过自己应负的债务后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协议有规定债务承担比例或出资比例的,各合伙人按协议承担责任,未约定的按盈余分配比例承担债务,但对造成企业亏损有过错的合伙人,应按其过错程度相应的多承担责任。所以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对外债务承担的是无限连带责任。在个体工商户的组织形式中户主承担的也是无限责任,即创业者以自己的全额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公司以全部财产承担无限责任,股东以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不同的组织形式意味着不同的创业风险,创业者应当了解各种组织形式的风险责任,再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2.场地租赁中的法律风险分析

场地是创业活动开展的载体,找一个地段好、租金适中的场地对刚刚起步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场地租赁方面我们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个即出租人非所有人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与创业者(承租人)签订租赁合同的出租方并非房屋的所有权人,我国《物权法》并没有对该种情况做具体的规定。但如果出租人事前取得了事实处分权或者事后得到了所有权人的许可,承租人的租赁权可以类推适用所有权人为出租方的相关法律规定,否则承租权的法律保障将会大打折扣。第二种是先租后卖的情况,房屋先租后卖的案例在实务界常有发生,对于缺乏法律常识的创业者来说,遇到这种情况会让其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然而立法者早在修订《合同法》时,就对作为经济弱势群体的承租人进行了特殊保护。《合同法》第229条规定:“租赁物在租赁期间发生物权变动的,不影响租赁合同的效力”即承租人能够以租赁合同来对抗房屋的所有权人。所以作为承租人的创业者在租赁期遇到先租后卖的情形时完全不必惊慌,应当寻求法律救济,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三是租金上涨问题,第一种情况是出租方在续订租赁契约时要求调高租金,毫无疑问这是合理、合法的,同时也是承租方和出租方自由协商的结果。第二种情况是出租方在租赁期间内要求上涨租金,对于这种情况只要契约约定的租金没有严重的偏离市场行情,承租方都有充足的理由拒绝出租方的请求,并要求双方按照租赁契约继续履行。为了避免因场地的租赁而陷入不必要的纠纷,在此给予创业者们几条建议:第一、签订租赁契约时要求出租方出示房屋的所有权证以及土地的使用权证,确保出租方是房屋的所有权人。第二、契约内应当详细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约定有详细的违约责任,并要求出租方提供符合契约目的的标的物。

(二)创业组织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分析

任何商业主体在运营过程中,契约都是不可避免的,契约在带来利益的同时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商业组织在经营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契约应为两大类:商务契约和劳动契约。下面先来讨论商务契约的潜在风险,商务契约带来风险主要是包括对方违约给创业者带来损失和创业者因契约不能履行而承担违约责任。契约风险的规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看契约双方是否为合法的主体资格。如果对方是法人应当主要审查对方是否依法成立、有无必要的财产来独立承担相应的契约责任、有无自己的名称和场所,而这些信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执照上都大致有注明。如果对方是自然人,则主要审查对方是否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对方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避免与其签订合同或取得其法定监护人的追认。还有种常见的契约主体就是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很大部分的商务契约都是和某一产品或某一名牌的人签订。在签订代订合同时应当着重审查人的身份和资格,即是否有被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其行为是否超越了授权范围和权限。其次看契约的内容是否合法,这要求创业者在订立契约之前应当进行相关的调查和情况了解,确定契约内容是合法有效的。最常见的契约内容风险主要是因为已方或相对方丧失履行合同的能力而导致违约的出现。对于初出创业的大学生来讲一个能够为自己带来巨大收益的商务契约可谓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欣喜之余更应当谨慎审查己方的契约履行能力和对方的契约履行能力,避免最后因履行不能给自己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签订契约时应极力避免口头契约,因为一旦发生纠纷,都会因为缺乏证据而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在此建议大学生创业者使用书面形式订立契约。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能力的扩大,企业必定会招聘员工入职。而劳动契约的签订是员工入职的必经程序,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利益,我国《劳动法》已对劳动契约的签订时间、形式和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企业应当与劳动者签订符合法律规定的劳动契约。另外的提醒创业者注意的是,在劳动契约中最好明确劳动者的职责,以及劳动者在失职时应当负的责任,并确立一套可行的考勤制度。从而确保能够在劳动纠纷发生时,最大限度的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当然,个人觉得企业在夺得法律和道德制高点时,对企业员工不应过于苛刻,否则很容易陷于尴尬的境地。除了上述的契约风险外,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法律风险也应当得到大学生创业者的重视。知识产权是指创作人对其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主要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和专利权,知识产权可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大学生创业主体因不懂得知识产权法的规定而侵犯别人知识产权的大有人在。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例发生在2009年,温州大学的几名大学生投资创办了一家电影网站,却不料被杭州一家影视公司起诉“版权侵权”,并要求赔偿60万元。遇到这种诉讼危机,对任何大学生创业者来说都是一致命的打击。所以大学生创业者有必要去了解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在学会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同时又避免去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

(三)创业组织终止的法律风险分析

创业组织终止是指创业组织彻底结束营业活动和市场主体资格的彻底消灭。在创业组织终止活动中潜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创业组织名称没有进行依法注销登记,且被他人恶意盗用的风险。以及在本文开头所讨论过的选择不同组织形式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如果创业者选择以个体工商户或者合伙企业作为创业组织形式,那么创业组织在终止后创业者还应当对创业组织在存续期间所负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如果创业者选择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创业组织形式,创业者则可以通过破产清算程序使自己免于承担创业组织所不能的部分债务。

三、大学生创业防范法律风险的主要对策

(一)树立大学生创业者的法律意识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我国的法制逐步完善,虽然创业者的法律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确实还是存在很大一部分创业者的法律风险意识过于淡薄,无法满足创业活动对法律知识的需求。在进行创业活动的过程中总是忽视法律风险的存在,从而导致自身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正当的维护。严重的更是直接导致企业逐步走向衰退直至企业倒闭,所以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建立一套有效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来规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很有必要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更是应当注重培养自身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二)了解和熟悉相关创业法律知识

大学生创业者应当了解创业与法律的关系,部分大学生创业者片面的认为创业就是创建新的企业,创业与法律毫无牵扯。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创业是把机遇、资源、技术、创新进行有机整合的一项高难度活动。这种高难度活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创业者可能会寸步难行、处处碰壁。而法律不仅能够为创业活动保驾护航,同时也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契机,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所以加强对创业者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很有必要。在此也呼吁各高校在强化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开设相关的法律课程,让法律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让大学生创业者认识到法律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后,大学生创业者应当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自身的法律知识。特别要了解和学习民法、商法、经济法的相关知识。

(三)依法进行创业活动

在创业初期,创业组织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而依法创业是规避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法律风险也是市场风险的集中体现。所以,大学生创业者更应当依法开展创业活动,对创业组织进行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并且学会利用法律手段,如:协商、调解、仲裁、诉讼来解决纠纷,维护自身的正当利益。做到依法成立、守法运营、合法终止。无可否认,任何企业都不愿陷入诉讼纠纷,但往往有些风险创业者自己是无法预测和避免的。鉴于此,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聘请法律顾问,当然法律顾问的最大目的不是企业的诉讼案件而是为企业规避法律风险,为企业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最大限度的把法律风险扼杀在摇篮里。相信在法律的翅膀下大学生创业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配备法律专业团队

迫于成功的大学生,最普遍的是约上几位亲朋好友一起想轰轰烈烈的干出一番事业,共创美好未来。这种想法是值得我们学习推广的,但是在选择合伙人的同时面临的风险也是很大的。在创业组织形式中不论是哪种,人合性都是自始至终的影响着创业的进程,合伙人选对了成功就在眼前,合伙人不合适面临的除了创业失败之外还有可能与亲朋反目成仇。所以在选择合伙人时务必谨慎,首先合伙人之间的理念应当一致,合伙人之间的性格也不应当有太多的不合,更重要的一点是合伙人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理解,志趣相同。只有合伙人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条件下创业才能够争取最大可能性的成功。再者,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合伙人在达成合伙意向时,各方看到的更多的是创业成功的辉煌,对创业背后的风险却很少去审视,也不愿作更多的关于合伙人权利义务、违约、散伙的约定。以至于一旦陷入困境合伙人之间相互推责,各自都想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合伙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就不可避免了。创业作为一种商事活动,风险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去逃避而是规避风险,所以在此建议起步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初期一定要与合伙人就合伙期间的权利义务、利益分配方式、违约责任、散伙等与我们传统观念相悖的情形,作出详细的约定,至少要保证“买卖不在情谊在”。

作者:刘建佳 肖超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分析

摘要: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环境非常严峻,在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今天,通过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进行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出解决难题的措施,通过较强政府导向政策促进社会就业责任,增加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全面改变高等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关键词:金融危机;大学生创业;就业探求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压力日渐严重,这不仅仅体现出传统计划经济教育体制下就业观念闭塞传统的问题,还体现了就业岗位缺乏的问题,本就如何推动大学生就业观转,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建议。

1就业压力的具体成因

1.1全球经济危机。金融危机是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原因,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行业面临发展困境,对于国有大型企业的用人减少,中小型企业情况更是严峻,自身员工问题都已经很难解决,就业问题更是严峻,数以千万的人失去自己的就业岗位,给中国就业压力带来巨大冲击。中青年是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重要人群,大学生也在其中,但是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经济下滑是影响就业岗位的重要成因,大学生毕业人数逐步增加,就业压力可想而知[1]。

1.2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我国主要产业结构不合理是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我国的主要经济构成是农业和传统制造行业,而对于现代化先进制造行业、服务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所以我国经济结构配比不合理,对于发展缺口没有有效调节,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也没有找到适合社会发展需求方向,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1.3高校给予扩招,忽视市场需求。我国目前普遍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近几年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生不断增加,大学生的迅速增长给目前就业带来极大压力,伴随高校大规模招生,高等教育已经趋于普遍化,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社会就业压力重叠更加剧社会就业压力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但是教学制度建设、教学专业都没有充分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发展,所以大学生在目前就业中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并且很多大学生没有明确自己的就业处境,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率。

1.4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大学生。当前很多大学生就业观念严重落后,对于想要传统、固定的就业单位上班的就业想法非常普遍,主动就业能力不强,依赖性过强,并且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明确规划,不能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就业优势和劣势,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而是把自己的就业方向放在大城市、高收入的环境,眼高手低现象严重[2]。

2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对策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最珍贵的人才储备资源,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就业形势,政府、社会、大学生都应该做好充分准备。

2.1明确政府就业责任。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政府针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非常重视,解决好大学生就业就是解决我国人才储备问题,要放在重要位置,要积极拓展就业方向,开发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力度,针对于我国一些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等都答应改积极响应,要鼓励学生积极从事公共服务岗位,为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同时也要积极鼓励企业招收符合自身发展的大学生,政府也要给予企业相应的扶植政策,企业加快建设,针对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要给与肯定和帮助,积极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行动。

2.2转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非常严峻的问题,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并且投入资金创建项目,增加就业岗位,以达到缓解就业压力的问题,要立足长远,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就急需转变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经济化转型。实现我国经济从传统加工制造行业、农业、养殖业转变为新型成为制造行业、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现代化服务行业,加大传统行业转型力度,增加大学生就业渠道[3]。

2.3革新高校传统教育模式。要立足于当前经济环境,高校应该用于革新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实用技能、创新能力、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鼓励学生勇敢创业,增强学生的创业精神,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转变初期,在这个阶段对于技术性人才需求也很大,所以要适应当前就业环境,加大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减少综合大学的招生份额,并且中国教学模式的创新要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要求,要努力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针对于我国目前各大高校招生的情况和市场需求严重不匹配,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调研部门,调研实际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适合现今企业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降低就业环节压力,减少教育资源浪费。

2.4促进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之下,高校要针对目前就业环境帮助大学生做好正确的职业规划,通过职业规划可以有效指导大学生在步入社会以后的行为目标,在学生有时间精力的侧重实施后,有效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做职业规划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想法和需求,只有做好前期准备才能更好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

2.5辅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主要会考虑兴趣、意愿等个人因素,但是社会需求对于就业环境有很大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在金融危机影响的就业形势下,很多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应该更多考虑社会需求问题,把自己的职业期望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勇敢的面对未来,不能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也不要消极被动,要勇敢主动的面对择业问题。大学生应该选择就业创造自己的实践机会,在自己实践技能能够有效与理论知识结合以后选择在自己喜欢从事的工作,就业需要大学生通过自身能力和专业知识为依据,在学校期间不停努力学习、积极打造坚实的专业知识,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完善自我,在自己拥有真才实学的时候才能适应岗位需求,是顺利就业的理论基础[4]。创业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良好途径,目前社会就压力非常巨大,创业不但可以实现自己同时可也提供社会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应该权利配合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的创业保驾护航,同时提供解决了社会就业压力问题。政府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且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扶持,学校也要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思想,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学生的创业行为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重要意义,中国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建设,有效解决就业问题能够缓解国家发展压力,大学生应该有效借助政府出台的创业扶植政策,积极勇敢的面对现行局面,勇敢创业,展示自己的才华,促进社会发展。

结束语

如何解决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转变的学生就业理念,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率的全新方式是我国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质的关键措施,需要政府、社会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作者:周学增;侯锡铭;杨明;殷永桥;蔡苏州 单位: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分析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大学是大创业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文章主要研究校企文化背景下创业教育的措施及在创业教育中注意的问题,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校企文化;高职;创业教育

校企合作是打造创业合作的主体,而大学是大创业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在这样的时代,大学无法独自完成创业教育,大学的教育科研优势和企业的创业优势需要结合,企业也只有和大学合作,创业才更加具备创新的支持,因此校企合作是大创业时代的必然选择。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创业教育中,将企业的创业专长移植到大学的课堂中,取得l了一定的效果。

1企业文化融合下创业教育的具体措施

(1)校企共同探索产学教结合创新机制。学院与大北农集团、雨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有限公司等形成校企利益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校企文化水乳交融,企业文化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形成“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2)校企共建专业。把爱岗敬业、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等企业文化渗透到专业建设、专业设置、专业课设置及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以专业实践教学为核心,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构建了“教学车间———生产车间”两级配套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与“基础练习———仿真操作———生产实习”三层递进的学生能力培养机制。从基地建设、生产操作到教学管理全程采用企业化模式,打造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全方面、多层次的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对学生爱岗敬业职业精神的培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

(3)校企共建专业课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课程教学和教材的建设中将企业文化有关内容渗透到其中,参照职业标准,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课程。此外,在“互联网+”时代下,学校实行了三年创新行动计划,开发精品在线课程40门。

(4)校企共建教学团队。选聘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作为重点专业的企业专业带头人,实行“专业双带头人制”;制定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办法和教师下厂锻炼等教师培训制度,选派教职员工到企业挂职锻炼;“专任教师”与“技术骨干”在企业和学校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促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形成,推动专业建设。

(5)校企共同教学。学生生产性实训采用“现代学徒制”,实现教室与生产车间、学生与学徒、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师与师傅、作业与产品、评价与标准、操作与工艺、知识与技能紧密结合。

2校企文化融合在创业教育中的意义

(1)校企文化互融有利于构筑理论化、人性化的创业指导方针。校企文化互融使企业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渗透于“博学善思”的校园文化之中,使学生能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树立职业发展必备的职业精神,对职业的理解和对企业的认知,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和学生的自我成长中逐步得到强化,在这期间,教师更赋予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熟悉企业,转变为就业而指导的职教理念,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体会各种职业的特点,从而能够在毕业的时候从容就业,带着满足与自信奔赴所学所爱的职业岗位上去。

(2)校企文化互融有利于创业指导过程的深入、全程化指导体系的构建。一是在教学及管理过程中,要以准职业人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促成学生企业意识、岗位意识的养成,树立企业的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职业习惯,明确自己未来的角色和从事的职业。二是要构建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首先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在校的课堂时间,从实训实践教学入手,使学生尽享企业之风,感受职业的魅力。另外,构建企业化的职业技能考核模式,借鉴企业对员工的培养考核模式,将德智体培训与考核细化分解为企业奉献精神、合作能力等其他职业素质要求。

(3)校企文化互融有利于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构建全元化、多元化的指导师资团队。专业教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开展教学与科研,教师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等得到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有说服力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辅导。学生在企业真实情境下的磨练,岗位技能显著提高,就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校企文化互融促进了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在全员心目中的渗透。

3校企文化融合在创业教育中的注意问题

在创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模式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校企合作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创业教育见效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性的资源投入,因此校企合作应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二是校企是合作而不是交易,创业教育一定是有内容和专业支撑的创业教育。三是校企合作是多元化资源整合的合作,因此需要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引入更多的高校和企业参加。在校企合作中,每个高校和企业既是资源的提供方,也是资源的共享者,实现资源共享。四是校企合作应是共赢的合作,创业合作应兼顾学校和企业的利益。

作者:殷微微;任学坤 单位: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创新公共政策分析

摘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着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大学生应该发散思维,勇于挑战,寻求自主发展的道路,让人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可能。双创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的推出和实现,体现了社会、国家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支持,体现了公共服务环境下,对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对双创驱动下大学生创业创新公共政策进行分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支持。

关键词:

双创驱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

2014年,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强调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自由组合的户籍、学历等限制。在这一重要号召下,青年人有更多的机会去创新创业,寻求发展。在双创政策下,政府应为大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创业辅助,让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指导,让青年人从创业到守业,保持挑战困难、实现价值的激情和决心。在公共服务环境,大学生创新创业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有公共政策的引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基础和底蕴将会更加牢靠。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方向

(一)促进人才的自由流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充分体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但是由于受到户籍、学历等限制,大学生创新创业失去了很多的机会。在高校学习阶段,大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想法,学校和社会都应该予以充分的支持,不仅仅要给予学业上的支持,让有好的创业项目的学生能够保证创业时间,在创业稳定期之后回学校继续完成学业,还要给予学校范围内就业创业教育支持,帮助学生出谋划策,进行创业指导,让学生能够少走弯路。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的实施在学生的学籍、户籍问题上予以开放性的环境。在学校范围内,学校采取了保留学籍支持学生创业的策略,鼓励学生创业。对于创新创业的学生,削弱了户籍限制的影响,对于有创新项目和创业素质能力的学生,政府应大力支持,给予大学生公共政策的全面保障,让大学生创业没有后顾之忧,保持对创业的坚持。通过创业对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可能,鼓励大学生寻求自由的发展,到更多的地方去闯荡,增长见识,克服各种挑战。

(二)加强社会创业创新扶持和引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支持力度较大,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主要体现在资金支持、场地支持、创业专业理论教育培训支持、执照办理等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经验,政府在创业培训上要予以大学生最大程度的帮助,以创业心理、创业项目的计划到实施进行全面指导,帮助大学生形成整体思维方式,为创新创业的实现打好基础。不仅如此,政府应该重视对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职业扶持,以具有成功经验的企业人员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让大学生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在资金支持上,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评估,进行资金贷款上的支持,依据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市场前景提供相应的贷款数额,以免息或者少息的方式让大学生在创业资金投入上有保障。在场地支持方面,政府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孵化基地,实行减免场地收费,并且为大学生租赁创业场地进行补贴。在大学生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的时候,工商注册开设绿色通道,优化业务便利流程。同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较为全面的保障、支持和引导,以持续性的关注和支持给予大学生创业创新最大的支持,从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三)建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大学生具有较为活跃的思维方式,在接受专业的学校教育后,大学生创新创业想法逐渐趋近于成熟,在高校范围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应该得到学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支持中,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必不可少,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实现的深度融合,形成高校人才的培养体系。以专业的创业创新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针对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内容进行分析,对其市场前景、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估。以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准备、实施、跟进等各个阶段内容进行详细分析,让大学生能够明确创业所需要做出的努力和准备,在学校阶段就能够为创业打下基础。高校要重视对创业创新人才的创业心理的教育引导,提升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培养大学生较强的心理素质,从而从容地应对创业道路上的各种挑战。通过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持,更好地适应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公共政策。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现实影响

(一)增强市场经济的活性,丰富产业成分

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的实现能够为市场经济带来更多的产业内容。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具有创新性的产业内容能够极大地活跃市场经济的氛围,通过产业创新的带动性,能够为社会建设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重视激发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能够让产业发展获得稳定的可持续的进步。大学生创业行为不仅仅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更是关系到社会市场发展变化的实践行为,充分体现了大学生从个人价值到社会价值的实现过程。在社会公共政策的充分支持下,社会公共管理的渠道和视野也得到扩展,市场经济产业活力被带动起来,更有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

(二)增强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创造就业岗位

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的实现能够提升政府的社会公信力,以政府的行动力和执行力来提升公共政策现实影响力,让大学生群体享受到公共政策所带来的福利。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拓大学生的就业视角,以创新创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的实施需要有政府的引导,以政府的敏锐视角和整体统筹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公共政策的实施过程是对于政府工作能力的提升表现,是完善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青年群体是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通过政府支持能够将大学生力量凝聚起来,让大学生支持政府的行为,对于国家的政策方针积极地响应,从而提升政府的社会公信力,营造更为和谐的社会氛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凝聚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提升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

大学生创新创业公共政策的实现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决心和勇气,将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其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呈现,大学生是青年群体的代表,只有深入到市场环境中,以市场需求、消费需求等综合性考虑,实现具有创造性的实践拓展,才能够对于社会的发展发挥大的推动性作用。通过公共政策的实施能够将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充分地激发出来,公共政策的实现让青年人感受到社会给予自身发展带来的支持和机会,青年人在创新创业的同时,社会责任感也充分地提升,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有重要的现实影响。

三、结论

总之,双创驱动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更多的机会,公共政策的实现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从公共管理视角来看,公共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始终是围绕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实际需求,贯穿于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整体过程,充分地发挥着公共政策的现实影响力。由此可见,公共政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紧密联系的关系,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发展之路将会走得更加顺畅和长远。

作者:黄真真 单位:华侨大学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时效性分析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目标。高职院校作为为国家输送技术型人才的摇篮,要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转变就业观念,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促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强化创业创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时效性。本文就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创新教育的开展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团队配置

1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

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仍将创业教育局限于实务层面,热衷于组织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参与创业设计活动,设立创业就业基地等。实践证明,这种轰轰烈烈但未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教育模式,致使创新创业者的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其关注的只能是少部分人的骄人业绩,大部分学生只是“袖手旁观的看客”。这种教育模式是难以深入持久的,也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应赋予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新的定义。

2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国外兴起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很多发达国家都重视创新教育,创业能力、创业知识以及心理素质都是国外学者所研究的重点。而在中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1991年教育部正式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创业创新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高职院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1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实践教学投入不足。因此,不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的投入较少,限制了学生设计竞赛方案的实施。同时,由于一些高职院校将学生就业作为发展重点,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关注程度低,也直接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发展。另外,创业实践基地严重短缺。由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经费不足,缺乏实践基地,这样,导致创业教育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践经验。

2.2创业计划不够完善创业项目的选择应该建立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包括:第一,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和初期的市场前景;第二,建设条件是否具备;第三,创业项目的技术路线和创业方案的经济性分析;第四,项目的社会效应综合分析。许多学生仅凭创业热情,盲目选择创业项目,不懂得综合评估,不仅成功的机率非常低,而且还会挫伤以后的创业热情。

2.3创业团队配置不科学合理的创业团队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对创业初期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创业型团队类型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核心领导团队;另一种是小组型团队,根据共同的利益,共同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机会,开始后达成共识。如果创业团队中分工不明确、不合理,很容易导致队员手忙脚乱,计划实施缺乏条理性。同时,创业能力不强,管理经验缺乏,也会使创业项目风险提高,降低成功率。

2.4教师、课程体系严重滞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大多没有自己成功创业的经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不熟悉,基本上从普通课程的教师转变为创业课程教师。他们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培训,不仅缺乏理论知识,也缺乏实战经验,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在目前,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教师拼凑照搬国外的课程,缺乏地域和学校的特点。

3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对策分析

3.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者,因此,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要引导各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高职院校应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让学生参与更多的民间创业教育实习基地的实践,增强他们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

3.2紧跟市场,积极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变化,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综合分析与考量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同时,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每学期可举办创业大赛,聘请具有创业经验的专家进行指导,为学生分享创业体会,激发学生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3渗透教育,培养新型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到技术类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把企业的经营模式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将经验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创业活动,努力提升自己的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和创业素质,树立敢于冒险、敢于创业的价值观。

4结语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高职院校作为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竞争力,强化创业创新教育,更新就业观念,根据市场需求改革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作者:邹丹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意向、创新能力与创业认知分析

【摘要】

为深入了解现阶段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及计量分析,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可以发现:现阶段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在性别、创新能力、创业认知上均存在一定差异。大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创业认知的引入对预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均有显著作用,能够在个体主客观条件以外较好地解释个体创业意向的变异。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创业认知 创业意向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逐渐转变,我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鉴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加上愈发强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这也成为新时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那些敢于挑战传统观念和行业的大学生们选择了创业作为自身职业,这成为了大学生传统就业以外的新现象。这种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新型就业模式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和鼓励,也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也把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主要措施,鼓励全民创业。大学生不仅仅拥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还具有可以证明自身价值和追求理想的能力和信心,无疑是从事创业活动的巨大潜在群体,成为国家引导和鼓励创业的重点对象。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相继给大学生提供各种创业指导,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指向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开始研究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意向、能力和认知情况,以配合政府的政策导向并给予科学的政策建议。由此可见,激发大大学生创业意向、学生创业意向、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创业认知,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意义重大。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1.数据来源

以互联网为平台将先前设计的问卷逐题制作好并,并通过网络媒介发放问卷。该问卷所在的网络地址由小组成员分别扩散至各大网络和手机社交平台,推广并欢迎广大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们进行来访与填写。由于网络问卷可以扩散至全网络,面对广大网民及对本研究有兴趣的在校大学生,所以调查的样本随机性比较好。

2.描述性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到了有效样本174个。在样本总体中,男性比例约为44%,女性比例约为56%。样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5年左右,现平均年级为大学本科三年级左右。就样本所在大学专业分布情况来看,以理工科约40%和管理类约35%居多,文体、农林、医学和其他专业的比较少。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情况。大学生普遍都对新事物抱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能驱使着大学生进行一些比较有创新性的日常行为活动,但也只有少数人能够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不知疲倦地去进行创新和探索;从受访者创新项目参与情况表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创新项目根本没有兴趣的学生只是少数,同样热衷于各种创新项目的学生也是少数。关于大学生创业认知情况。大学生对宏观创业环境的认知比较缺乏,对于自我创业意识的评价却比较深刻,所以我们认为大学生并不是没有创业的意识,而是缺乏认知创业环境及外部市场行情正确且科学的渠道和方法,这也给我们后面的研究提供了些许线索。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向情况。大学生总体有倾向于毕业后创业的意向,虽然选择非常符合的人不是很多,但是与之相比非常不符合的人还是更少的。

三、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

1.模型主要变量的描述

将调查数据简单统计就可以看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和创业意向均呈倒U型分布。从定性角度来看,不同特征的大学生有不同的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及创业意向,且对于特定的大学生而言,创新能力将与创业认知一起对其创业意向产生影响。参考前人研究,我们可以将个人特征、创新能力、创业认知作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三大要素,其中个人特征包括学生性别、学生所在年级、学生所学专业等。表1.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创业意向的分布差异从创新能力、创业认知、创业意向的分布情况(综合得分取值区间均在1~5之间)来看,男性普遍比女性在创业问题上有更高的兴趣和打算,可以假设男性的创业意向比女性要明显来得强烈。从各年级的情况来看,年级变化与创业能力、创业认知、创业意向没有明显的关系,不过因为样本数量有限,样本的年级分布并不是很均匀,所以仅仅从分布情况表来看还不能判断样本学生所在年级对各变量的影响。

2.创业意向分步回归

在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的模型中,应该包括的变量主要有性别、年级、专业虚拟变量、创新能力以及创业认知。考虑到问卷调查时提问的顺序以及计量分析在本研究中的意义,所以将个人特征、创新能力和创业认知依次加入模型,分步进行回归估计,并比较变量增加前后参数的变动情况及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根据回归结果,可以发现随着主要变量的依次加入,模型整体的拟合度逐步上升,说明对于创业意向而言,创新能力和创业认知的作用非常显著。就性别差异来看,随着主要变量的加入,系数逐渐变小,但其系数一直显著为正,说明与女生相比男生有更为活跃的创业意向。就年级差异来看,随着主要变量的加入,系数始终稳定在-0.1左右,且最终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随着年级的提高,大学阅历的增加使得大学生们的创业意向逐渐消退,经过更多学校学业的体验及校外生活的历练,学生们越来越不愿意毕业后进行创业。就专业差异来看,相比其他专业而言,文体、理工科、农林、医学、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在创业意向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后面的实证分析中可以将专业这一虚拟变量从模型中省略。就创新能力差异来看,虽然其系数在创业认知变量加入后变小,但创新能力在1%的显著水平上始终为正,而且与前一步回归相比创新能力变量的加入使得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提高,说明创新能力对创业意向有正向的帮助。就创业认知差异来看,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且系数大于其他任何一个主要变量,并且使得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提高到了0.5以上,说明创业认知对于创业意向的正向作用比创新能力的影响要大。在整个创业意向影响因素回归模型中,性别、创新能力、创业认知的影响显著为正,年级的影响显著为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创业认知>创新能力>性别>年级。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主要研究结论

(1)创新教育普及率低,创新项目仍不火爆大学生创新能力作为学生未来创业活动的基础条件,在目前看来是非常缺乏的。作为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来源,大学创新教育普及率较低,多数学校没有能令学生满足的创新实践硬件及综合平台。与此同时,创新科技项目也没有深入人心,一些大学生偶尔参加的此类创新实践项目也仅仅是受到学校某些政策优惠的吸引,并不是发自内心地充满兴趣地去进行创新活动,因此对于大多数在校大学生而言,创新科技项目参与率不是很高,校园创新活动仍未被大众所热衷。(2)创业认知需要指导,创业环境还未完善创业作为就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在高校教育的体制内并没有一席之地。通过询问在不同地方就读的大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各大综合院校中开设创业学等相关课程的高校少之又少。在综合大学中创业课程都只能勉强存活,那对于普通高校和专业型学校而言,留给学生们自主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教学平台就更少了。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在没有成熟深刻的创业认知和科学正确的创业引导下,让大学毕业生们完全暴露在还未完善成型的创业环境中,存活机会可想而知。(3)创业意向依赖就业,创业人才亟待培养大学生创业意向强烈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创业与就业本身就具有替代性,即就业选择互斥的情形。如果找不到好的工作,那就考虑创业作为寻找理想工作失败的保险,这才是目前大学生们关于就业和创业所站的角度。有此想法的大学生不在少数,就业的人多了、创业的人少了,因此社会中的创业人才流失加剧,创新活动难以进一步发展。只有坚定不移地走鼓励创新之路,高校才能实在地培养创业人才,国家才能带领大学生们走出就业难的困境。

2.政策建议

(1)继续鼓励创新实践环节,深入强化创新思维理念各大高校在继续鼓励创新实践环节的同时,也应该改进创新实践的激励机制,使创新实践更有针对性,让真正有兴趣和潜力的同学更好更方便地参与此类活动,以提高创新项目的开展效率并增加项目成果。将创新思维引入日常教学活动,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去,加强创新思维的宣传,使得创新思维理念深入人心,创新思维成为习惯。(2)不断扩大高校创业课程,努力营造良性创业环境高校创业课程可以与学分绩点挂钩,以此激励大多数学生对此进行研究和学习;创业课程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奖励来吸引不同类型学生的眼球。高校可以与各类企业合作,开展工作就业创业等内容的专题讨论,并通过一系列活动来与优质的就业创业平台联手,为本校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指导和就业渠道,力争与政府一道营造良性创业环境。(3)科学引导就业创业观念,坚持加大创业人才培养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就业创业观念的养成,并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引导学生关注就业形势;在步入社会之前,科学的就业和创业观对毕业生融入社会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同时大学生群体也只有在科学的引导下形成科学的创业观念。从源头抓创业观念,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高校才能够真正扩大对社会急需的创业人才的输送。

作者:顾天竹 顾妤婷 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分析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一期

一、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撑体系的差异

美国创业教育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非常完善的支持系统,主要表现为组织支持和资金支持,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主导和高校辅助”的责任格局,构建了科学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和支撑体系。美国政府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两个方面。为便于大学生创业,美国政府除提供宽松的政策法律环境外,不断制订和完善各种优惠政策,如优惠的税收政策,政府的各种补贴、销售支持等扶持政策。在资金支持方面,美国政府有雄厚的资金保障。小企业的创办可获得联邦政府5万美元的拨款,还可以发行股票。美国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小企业在起家时可融资的手段很多,如政府的各种特殊拨款项目、信用贷款、天使投资等。美国社会各界在大学生创业促进体制中担任着主要角色。在创业教育、中介服务、融资贷款和创业活动开展等方面,美国的企业、社会团体、社会基金等对大学生创业支持表现得特别活跃,可以说进行了全方位和多样性的支持和帮助。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SBA)提供低收费、甚至免费的技术支援,中小企业发展中心(SBDC,一般设在大学校园内)无偿提供技术咨询,由具有多年经营和管理经验的退休人员组成的退休主管服务队(SCORE)则通过网络和实地考察为创业者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不仅如此,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也很丰厚。如考夫曼创业流动基金中心等机构,或提供创业大赛赞助经费、或奖励创业优秀学生、或开发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这些方式对创业教育提供资金赞助支持。总之,在美国,创业教育已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社会组织支持网络。美国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居于辅助地位,侧重于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个性心理品质、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组织吸引着大量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其中,创业教育成效显著。美国高校利用政府设立的国家创业教学基金,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学科。据不完全统计,从1963年到目前为止,美国高校获得的创业教育学科的资金已经超过44亿美元。创业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美国大学发展最快的学科领域之一,特别是在一些商学院和工程学院,创业学受到了高度重视,发展神速。与美国强大的组织和资金支持系统相比,国内的创业教育支持工作做得很不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我国的创业教育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舆论支持阶段,全社会的实际支持行动并不多。虽然政府部门在推广创业教育,高校也在积极实施创业教育,但是,“从全社会参与来看,我们的创业教育还没有一个可以整合社会力量的组织体系,创业教育基金和社会资助资金非常少,不足以支持各种创业活动的开展。”[4]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但由于全社会支持力度不够,政策的导向作用并不明显。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习实训基地严重不足,社会资金投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的微乎其微,几乎没有投资商愿意提供风险投资。政府、企业、大学没有形成开放的、多方互动的合力结构,与美国成熟的组织运作和资金支持体系相比,的确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对建立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的启示

(一)大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确立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如前所述,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高校等不同主体的参与和通力合作,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教育环境、支撑保障体系等构成其基本要素,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可能影响到创业教育的实施和水平的提升。因此,我们要把营造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放在首位。要在全社会营造推崇创业、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让创业者有更多宽松自由的空间。通过创业教育,转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提高他们对创业文化的认同。通过开展创业活动和创新、创意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形成尊敬创业者的浓厚氛围。[5]要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重视创业型人才培养,与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使创业型人才培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要摈弃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树立为创业型社会培养储备人才的理念,将创业信念与民族精神有机结合,培养大量具有创新与创业意识的合格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凝聚全社会力量,为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奠定思想和舆论基础。

(二)优化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包括金融支持、政策支持、政府项目支持、教育与培训、研究开发转移效率、商业和专业基础设施、进入壁垒、有形基础设施、文化和社会规范等9个方面。《GEM全球创业观察2002中国报告》指出,我国的创业环境是优势少,弱势多,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6](P90)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是创业教育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不断优化创业教育环境,才能确保创业教育的顺利推进。因此,必须完善创业政策支持体系及社会支持体系,为创业者提供全面有效的保障,减轻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压力,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机制,营造一个全社会组织支持和资金支持的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而不懈努力。[7]从学校来讲,可以考虑为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如特殊情况下的缓考、重修甚至暂时休学等,在学生的课程选择上也应适当放开限制,使潜在的创业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课程,获得更全面的知识。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创业资本投入,完善创业政策,如创新企业的税费减免,成果转化的渠道畅通等,建立一些以政府为依托的组织来帮助创业者完成创业,锻造无数个中关村。中关村是我们国家人才、技术、创造力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海内外科技人才实现梦想的热土。中关村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促使高端要素加速聚集。中关村平均每月新增近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包括留学归国人员),实现了人才的聚集;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科技金融创新进一步深化;年轻创业者队伍迅速成长,2013年度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榜单有1/3的入选者出自中关村。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企业和年轻人进入中关村,就是因为中关村有适应创业企业发展的环境和政策。

(三)形成创业教育组织支持网络,构建支撑体系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深化高教领域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责任,整体联动,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1.政府主导。各级政府要发挥政府宏观管理、协调督办的优势,制定优惠政策,调配社会资源,促进创业教育发展。政府要将大学生创业纳入社会创业系统中,制定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独立创办或与他人合伙创办企业,解除大学生创业的诸多限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切实起到主导作用。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供税费减免相关政策条件,通过贷款担保,基金支持等解决大学生创业资金问题,让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到创业孵化基地实习实训,创办企业。2.高校推进。当前,高校要主动承担起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的主力军作用,认真落实教育部办公厅2012年8月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规定,深化创业教育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流程和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制定校内各种优惠政策,提供多种方便和条件,如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停学、休学办企业,建立校内科技园等,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高校创业教育离不开强大的外部环境平台,高校的创业教育也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地方高校一定要按照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主动为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在实现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整合利用各方资源,实现资源全面共享与产学研一体化发展。3.社会参与。社会参与的程度决定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较大。笔者以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参与的程度还不高,还大有潜力。社会各界应对大学生的创业给以资金扶持或提供设施设备等便利条件。社会各界也要主动与高校合作,共同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实现双赢。通过共同努力,使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范围、水平和影响力等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总之,我们要借鉴和学习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鼓励创业的良好文化氛围,优化创业教育环境,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力争形成政府主导创业、学校推进创业、社会扶持创业的生动局面,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作者:余国宇徐德平单位: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分析

摘要:面对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缓解巨大就业压力的要求,推进当代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大学生无创业意识、有创业意识无创业实践以及兼有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的三种情况,对其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从政府、学校、企业以及社会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当前需要“积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创业培训”。面对当前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鼓励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将就业压力转变为创业资源,以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1]。而实际上,当前仍存在着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严重不足;学校在意识培养、技能培训以及实践模拟等方面创业教育力度不强,重视不够;同时当前社会传统的职业观导向,以及不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得大学生创业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等一系列的问题[2]。想要使大学生创业真正发挥对当前就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消除这些不利因素,有效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在创业问题面前,当前大学生主要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无创业意识;第二种是有创业意愿无创业实践;第三种是有创业意识兼有创业实践。本文认为可以结合大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进行不同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的实施,以增强其培养的有效性。

一、面向无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一)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上,政府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力量。鉴于以往针对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缺乏足够的宣传而不为大多数大学生所知,政府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比如,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官方微博、微信等媒体,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和鼓励措施进行大范围的解读和宣传,以引起更多的大学生的关注和了解。另外,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其扶持力度。例如,政府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制定不同的扶持方案,对缺乏创业意识的大学生,可以设立一些创业指导、咨询以及体验机构,以激发出其对创业活动的热情和意识。(二)借助社团提升创业意识。大学社团在大学生中间有着较高的影响力,是不同年级和类型的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学校可以发挥这方面的优势,鼓励学生创建一些与创业相关的社团;选聘一些在创业方面或者能力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和较高水平的老师在其中给予指导;结合高校创业指导中心,加大校内的宣传,举办一系列创业宣传、交流,以及创业模拟和实践方面的活动。鼓励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使他们在社团交流和实践活动中,转变思维,产生创业意向,并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能力。(三)校企联合,开展互动交流。学校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上,应该充分借助企业的资源优势。一方面可以邀请一些知名企业的管理者、优秀企业家以及创业成功人士和校友,进行创业演讲、创业经验交流以及举办创业沙龙等,借助创业人士的事迹和典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充满对创业的向往,从而提升其创业意识。同样,学校也可以与企业结合,打造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和人力,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从而吸引更多大学生予以关注,有利于其创业意识的提升。(四)社会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很多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与传统的“创业过于冒险,毕业后就应该找份稳定的工作”的职业观念以及社会缺乏对大学生创业的理解和包容等因素不无关系。因此,可以由政府事业单位牵头,结合相关社会组织多去创造一些鼓励和宣扬大学生创业的艺术文化作品,举办一些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活动,带动社会各界摒弃以往的职业和创业观念,认识到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性,进而形成一种尊重、重视以及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使其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自觉地萌生创业的意愿。

二、面向有创业意识无创业实践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一)建立支持体系,提供资金扶持。大学生不仅需要创业意识,还需要一定的创业条件才有可能付诸实践。很多大学生虽有创业意愿但是由于资金不足以及政府审批、市场准入等多方面的问题而不了了之。想要培养有创业意识但受限于实际行动的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仍需要政府的帮扶。政府可以建立一个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加完善的支持。一方面可以针对大学生放宽准入条件,降低注册资金标准。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创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补助;或是根据行业和其自身的情况适当提高贷款额度,简化审批程序;减免一些行政收费;等等。为这些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其参与创业活动。(二)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创业教育。学校应该给予有创业意识无创业实践的大学生更多的重视,对其进行积极的创业引导和教育,不断提高其创业能力。在具体措施上,一是可以结合专业,编写有关大学生创业的教材,将创业教育设置成一门专门的课程,并纳入日常课程教育中,将学识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实施双向教育,为一些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提供基本的创业知识以及必备的经营管理和法律财会等方面的知识,为其以后的创业实践活动打下理论基础。二是学校可以设置“双师型”教育,为创业教育选拔出质量高、技能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或者是直接从社会上聘请一些具有成功创业经验的专家进行创业教育和实践指导[3]。三是学校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采用模拟实践以及案例剖析,鼓励学生组织或者参与创业设计等相关比赛,使有意愿的学生能够在模拟中展开真实体验,增强其参与创业活动的信心。(三)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推进创业,从来靠的就不是一方的力量,而是需要进行多方资源的整合。企业作为实际开展经营管理活动的组织,恰好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深入实践的平台。因此,企业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模拟如ERP沙盘模拟、仿真实践等多方面的实践机会,使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能够提前练手,获得相对实用和真实的创业技能与认知,推动其意愿转变为现实。(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选择,容易受到社会舆论和风向的影响。再加上创业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失败和困难都是在所难免的,如果社会舆论过于严苛或者消极,就容易打击其创业积极性。即使他们鼓起勇气开始,在遇到问题时也容易放弃。因此,社会需要秉持积极合理的态度去评价大学生创业行为,舆论方面也要更加宽容并加以鼓励,减轻其投入创业活动的压力和顾虑。同时,社会大众媒体也要积极发声,对一些创业成功的案例和创业者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并为其提供正面、积极的信息,营造出宽松的舆论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4]。

三、面向兼有创业意识和实践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

(一)加强指导服务,实施激励措施。政府方面,针对已经展开创业活动的大学生,除了上述的简化审批流程、减免行政收费、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等多渠道为其在资金上提供足够的保障,主要还应针对此阶段的大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可以为其设置专门的创业服务咨询和指导以及培训机构,及时动态地为其提供有效的创业以及行业信息;针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生也可以进行咨询;同时也可以定期举办一些针对经营管理、法律、金融以及一些其他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免费培训;或是对其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全程跟踪指导,确保其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想要大学生持续保持创业的热情以及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勇气,政府可以设置一定的激励措施,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使其不仅在精神层面得到较大的鼓舞,同时也能够切切实实地得到物质利益。(二)完善创业孵化,提供专业辅助。首先,各个高校除了与企业联合建立创业基地,还要不断完善高校创业孵化器的建设,鼓励参与的学生加入进来,将其创业项目计划加以孵化和完善,并为其运营节省一定的成本。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各个创业团队提供指导教师,给予其多方位、专业化的指导和帮助。其次,由于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后,难以兼顾学校的学业任务,学校可以针对这些学生,放宽学分要求,或者为其提供休学并保留学籍的便利,使其能够在创业活动上投入更大的精力。最后,学校可以为创业的大学生建立信息系统,根据其系统信息对其进行动态监控,随时为其提供一定的政策、行业、法律等方面的信息和问题的解决方案[5]。(三)建立企业与学校创业团队联动机制。相对于走在摸索阶段的大学生创业团队,企业具有十分丰富的内部管理、外部营运、战略规划、风险管理以及公关推广等方面的经验。也可以经由政府牵头,按照双向、自愿的原则,校企建立起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帮扶关系。由企业将其运作和管理经验传输给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及其团队,为其提供更为有效实用的指导意见。大学生创业者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以及灵活的思维,将其进行融合,形成自身的创业思维或者实践风格,反过来也可以反哺这些企业,实现共同发展。(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开展。一方面,社会各界成员都要加强自身法治和道德意识,打造诚信精神,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更加公平、诚信、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信用环境,不断推进大学生创业者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家庭方面,父母也要多体谅和理解子女的创业选择,并在其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或是在思想上加以开导,减轻其创业压力,作为其坚强的后盾。(五)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大学生创业者应当科学、合理地评价自己,在明确自己创业需求的前提下,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树立切合实际的创业目标,不可一味追求遥不可及的成功。只有在合理的目标动力驱使下,创业活动才可能成功。同时,任何创业活动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波折和困难难以避免。尤其是对刚踏上社会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创业活动可能充满着更多未知的困境。因此,大学生创业者更需要培养自己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意志。大学生还应当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离开了校园不代表可以放下书本,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创业者,更要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超越,通过学习和掌握各项知识技能,提高自身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创业成功。

作者:徐以标 单位:连云港开放大学 工程技术学院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开设以来,一直受到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成为了探究的热点。笔者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大学生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50%的大学生认为是“赢利”,还有一少部分学生认为创业就是创办公司,甚至误将勤工助学等同于创业。学生创业观念落后,过于笼统,这种无准备状态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立足之地。学生这种创业观念也反映出了创业教育管理中对创业观念表述不清楚的问题。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的学习质量也反映了学生没有创业的紧迫感,说明学校创业教育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就业形势和时展趋势分析不足。2.创业教育层次不清。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层次不够清晰。第一个层次是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少数大学毕业生走上创业之路,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个层次是使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在各自的职业生涯中保持活力、更好地发展,从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创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启迪,发掘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辅助指导学生在毕业后有所成就。当一个企业建立起来,就解决了一部分学生的就业机会。创业教育管理没有分清层次,在教育目标设置上没有梯度,就使无创业能力的学生产生具体压力,最终既没有练成当老板的本领,也没有锤炼出当优秀员工的素质,这是创业教育的败笔。3.创业教育未完全融入整体的育人体系。目前,学校虽然开设了1门有关创业教育的公共选修课程,但是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没有从源头抓起,没有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当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让大学生创业教育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也没有让大学生对此课程产生足够的关注。部分有意向学习的学生,由于老师的授课态度和授课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最终也影响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是很大的问题,亟待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成为学生的必须课程。4.师资以及创业教育的外延拓展不足。在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我国高校这样的授课教师极度缺乏,绝大多数任课教师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国外创业实践课不仅仅是调研和模拟,对好的创业项目,学校还会支持学生,并帮助学生联系相关的人脉促成创业活动生成。在这方面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中问题的解决对策

1.树立先进的创业理念。创业教育管理为创业教育质量保驾护航,只有创业教育理念先进而明确,才能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如果管理理念模糊,管理工作也就无从下手,创业理念如同大脑,管理模式是手足,只有大脑思路清晰,行动才能准确。因此,创业教育管理模式需要对创业教育的理念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创业活动的本质和组成部分,加深对创业教育理念的认识,找到自己在创业活动中的角色定位。然后创业教育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对学生的创业理念认识进行评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从而为后续的创业教学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创业教育管理需要重视对先进创业理念的树立。2.明确创业教育层次。创业教育是解决一个时代的人的工作问题,同时为市场经济环境注入新鲜血液,学生的创业潜质不同,没有必要将所有学生都纳入创业教育重点培养对象中。第一,学校要通过科学的测评方式对学生的创业潜质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创业的情趣浓厚程度进行统计,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筛选出一部分重点培养对象。第二,学校要指导这些创业培养对象构建自己的创业方案。在创业方案中,要有项目的选择、资金的筹备、人力资源的安排等。在人力资源安排方面,学校要指导这些“小老板”发动自己身边的人。这样就使具有某些专业技术能力或者社交能力的学生成为这些“小老板”创业活动的骨干力量。这些学生的特质是具有很高的技术和执行力以及稳定平和的心态。创业过程中,需要有头脑灵活和前瞻性的老板,同时也需要有踏实肯干的员工。因此,创业教育管理要明确创业教育层次,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活动。3.强化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是国家发展的要求,然而大众对于教育的看法还是比较传统,孔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思想对中国家长影响深远。家长对计划经济体制下“铁饭碗”和新时代“白领”的工作追求和向往都附加在孩子身上,然而这种向往与时代大环境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背景下,创新是发展的源泉,平稳工作已经不是主流,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与时俱进的创新。虽然家长和社会对大学生毕业后工作的看法略显落后,但是其对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对此,高校要强化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通过学校的引导来矫正大众的思想偏颇,同时也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生存危机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因此,创业教育管理要确定创业教育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引起学生的重视。4.提升师资力量。大学生创业教育绝非流于形式,今后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通过创业来解决,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质量提升都需要大学生来完成。所以,高校创业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创业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学习欧美创业教育的精髓,避免全部照搬,要做到外国创业教育中国化;另一方面要发动中国企业家关注大学生创业活动,给予资金上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援助。学习外国创业教育思想是创业教育的理论性学习。邀请知名企业家为学生辅导创业工作、提供经济援助,践行创业教育活动。因此,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对高校既定的创业教育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要邀请具有创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工作者来指导学生的创业工作。5.拓宽创业教育外延。既然中国高校现阶段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是为社会服务的,就要拓宽创业教育的外延。同其他专业课程相比较,创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个性化和无定型化以及无法量化,这就反映了创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来衡量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相关研究人员,要为学生找到创业活动的时间地点和辅助企业机构。高校要为大学生创业和相关企业做好牵线工作。此举于大学生而言,可以将自己的创业想法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转变为现实,于相关企业而言可以将企业资金投入到新的产业中,于学校而言则提升了创业教育质量,让学校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摇篮。

三、结语

总之,大学创业教育课程开设是时展的需要。互联网环境和数字化进程使体力劳动减轻,企业对工作人员的需求量显著降低,大学生自主创业能解决就业问题。“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市场经济活跃,开发提升大众生活品质的产品,这就为大学自主创业提供了有力环境,大学生自主创业利国利民。然而,高校的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尚未与社会需求完全匹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相关工作人员和社会相关部门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短时高效提升创业教育管理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时展所需要的人才。

作者:杨波 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分析及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传统的自主经营创业转向互联网商业、公益创业等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积极探索大学创业的科学模式,以促进大学生创业的顺利开展。研究当前大学生创业模式及建议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创业,而且对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和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大学生创业的意义

(一)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活动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较高的创业精神。而我国就业市场上的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低,导致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减少,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大,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必须离开家长和学校的保护去接触社会,体验社会,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加强大学生的实践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大学生创业需要大学生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创新经济问题解决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创新意识,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二)促进社会发展。资源优化利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下,企业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创新成为资源优化利用的重要途径。很多企业积极招聘创新人才,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而创业能够有效提高创业者的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这是因为,创业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新产品和新服务的需求,而且能够刺激企业投资,平衡产品需求和增长,进而促进经济的发展。另外,大学生创业能够将大学生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培养具有丰富经验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实践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三)增加就业机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主要社会问题,虽然我国制定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政策,但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得不到根本解决。而创业不仅能够缓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而且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增加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因此,大学生创业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模式分析

(一)传统创业模式。一是自主经营模式。自主经营创业模式主要集中在零售、服装、图书、餐饮、食品等行业,大学生通过自行筹集资金建立小型的股份制企业,运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开展自主经营,自己负责企业的盈亏。自主经营模式是传统大学生创业的主要模式,并且,这种模式的风险较小,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技能力的要求不高。但是,这种模式的营业利润较低;二是孵化器模式。孵化器模式指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大赛来深入挖掘并培育创业项目,进而开展模拟创业,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积累大学生的创业经验。孵化器模式能够有效利用政府和高校的创业资源来孵化创业项目。但是,这种模式对大学生所孵化的创业项目的要求较高,强调项目的创新性和项目的科技水平。另外,孵化器模式的成本较低,风险较少,可以享受政府的创业政策,受到大学生的高度青睐;三是网络营销模式。网络营销模式是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微博、微信等进行网络营销的创业模式。例如,大学生在淘宝网开设网店销售化妆品、特产、服装等。网络模式的成本较小,入门槛较低。但是,这种模式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性较低,规模也不大,创业经营比较被动;四是创业服务模式。创业服务模式指大学生运用自身的创意和才智出谋划策进行创业。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装饰、策划、婚庆、艺术等领域,对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及创意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二)经济转型时期大学生创业模式。一是互联网支撑下的商业模式。互联网支撑下的商业模式主要指大学生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培养自身的互联网思维,改进传统商业模式,进而创新出新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对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意识的要求较高,强调大学生对互联网特点和互联网商业的充分认识,要求大学生能够打破传统商业模式的束缚。并且,互联网支撑下的商业创业模式远远超越了电子商务,是对传统电子商务的改造和升级;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型模式。科技成果转化型模式主要指大学生通过市场调查,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依托自己学校或实验室所研发的科技成果或科技核心技术创新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并创立公司。这种模式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或服务,资金需求量较大,风险较高。但是,这种模式的盈利能力较强,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三是公益创业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指大学生将公益项目进行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大学生就业,受到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并且,公益创业模式对大学的公益理想和公益使命感要求较高,强调大学生的团队意识、风险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完善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建议

(一)强化创业教育。一是我国教育部门应积极改进传统的就业创业教育理念,强化创业教育意识,将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将创业教育作为系统工程贯穿于教育的始终。为此,我国可以积极向西方国家学习,从小学开始就涉及创业基础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业理念,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并且,学校应积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加强教师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要求教师开展创业教育,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另外,高校应积极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积极向学生介绍创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除此之外,高校应积极改进创业教育模式,不能将创业教育停留在形式和政策上,应加强对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定位,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针对性创业教育,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二是学校应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创业教育能力。为此,学校应积极引进专业化的创业教育教师,提高创业教育质量。并且,学校应招聘优秀创业者作为兼职教师,加强对学生创业实践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另外,学校应积极组织创业教师参加创业培训,不断提高创业教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进而提高创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二)优化创业环境。一是我国应加强社会各界对创业的认知。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只要学习好,考取一定的证书就可以得到体面的工作。而创业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标志。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创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积极改变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的认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二是我国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方面,学校应积极优化创业氛围,开展各种创新活动和创业大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出台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并且,政府应加快法治建设,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法律保障。

作者:姚井君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与策略

摘要:大学是实现从就业型教育向创业型教育的转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已经成为全面发展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新能力;思想信息;材料准备

创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在校大学生创业,就是指尚未毕业的大学生在大学生涯期间创办事业的自发性行为。这个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收到了政府、社会等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肯定,它从根本上为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提供了一个优质途径。“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我党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重点强调的内容。这种创业模式下大学生毕业时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身份,更多的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提供者,能为社会其它成员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正向发展。

1什么是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本质就是大学生秉着自身的兴趣爱好或专业特长,自主自发地创造自己的工作。是追求个人富足的行为,也是自身价值的实现,更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提供就业出路,做出积极贡献。(1)继承并创新。大学生创业是一种既继承又创新的行为。不是只有创建新的事业、企业才叫创业,对原有企业的重新定位与开发,也属于创业行为。所以,创新是从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开始的,所有形式的开拓、发展和再创造都是不同程度的创新。当然,任何创新活动都不能脱离现实。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原有条件、现实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去进行;其次,要根据创业者本人的知识储备、文化程度来进行创新活动,在传承中创新。(2)宣传并实践。大学生创业是一种既要宣传又要实践的行为。这是源于创业的实践性———实体经济的创造。创业衍生的商品可以是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精神产品,但都是为了满足某些人或团体需要的,反之,创业就是无价值的。那么,对自身创造的事业进行宣传和实践必不可少。创业者也就成为实践和宣传的统一。(3)管理并参与。大学生作为创业主体,需要担当创业的管理者和参与者两个角色。创业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始发者一般扮演建立者的角色,对日常经营采取决定性作用。但另一方面,大学生又是学生的角色,必须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其中,是普通的劳动者,需要通过努力劳动创造和获取价值。因而,大学生创业是个管理和参与共存的项目。

2为什么要开展大学生创业

(1)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途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决定了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必要措施,是经济提升的强大推动力。每个国家都是强调创新创业,中国作为社会主义新型国家,更加迫切地需要创新型人才。大学生创业正是以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学校作为实施创新创业的主要载体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2)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具有竞争性。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要求学校能够大量输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开创意识的人,这正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目的所在。培养学生积极地把握商业机遇、主动地进行社会交往、准确地捕捉市场信息等手段和方法。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格局也随之发生变化,应该参与到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研制和开发中去。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完全适应了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3)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创业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创业本领和技能,而且充重视个人创造力的发挥,最大限度地满足个性发展需求,使学生乐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以积极向上、开拓创新、善于应变的精神风貌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大学生创业的推进,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形势,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发现和捕捉商业机遇,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变主动就业为主动创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变潜在的优势为现实的力量。(4)我国教育改革开放的选择。鼓励大学生创业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和活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首先是教育观念的改革和发展,创业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主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这为我国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创业为就业渠道决解问题的同时,也为就业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减轻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学校共同发展。

3大学生怎样进行创业

(1)思想领域。大学生创业首先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在就业困难的大形势下,当代大学生要走在时代的前沿,扛起“创业创新”的大旗,在国家各项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积极努力地发掘自身的创业意识和渴望,拓展职业生活视角,创新创业,为自己,甚至为他人提供一片就业小天地。(2)心理领域。①学会独立思考、选择、行动。作为以谋生和立业为最终目的的大学生创业,也可以为社会积累物质、精神财富。大学生首先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跳出原有体制的制约,走上创新的道路。所以,独立是创业者的首要能力。但独立性不等于孤僻,因为创业是群体活动,不是个体的。②善于交流、合作。在创业道路上,“同行是冤家”的思想是狭隘的,必须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博采众长通过语言交流或者文字沟通,能够更好地提高效率,增加成功的机会。③敢行动、敢拼搏、敢承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机会和风险并存;从事创业活动,肯定会伴随某种风险,而且事业规模越大、成就越大,伴随的风险也越大,承受风险的心理负担也就越大。立志创业,必须敢闯敢干,有胆有识,才能把理想变成现实。创业需要具备和掌握的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法,是在经历机会的困扰、整体地看问题和进行平衡领导的能力。创业能力就个人能力而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能,二是创业素质,创业素质除创业热情、态度、价值观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工作能力。创业的过程困难重重,能否坚持直至成功需要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因此,对于把创业作为人生目标的人来说,不只要有激情,要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同时还必须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楚自己是否具备创业者的基本素质,能够清楚地告诉自己“我适合创业”,并以此不断激励自己遇到挫折时不退缩。教师可以将创业者的基本素质按兴趣、性格偏好、工作技能和工作价值观四个方面分类,在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中重视指导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创业者的素质进行评估。特别强调的是评估不是目的,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将来创业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进行自我训练。如创业者必须对成就有高度的欲望、对把握自己的命运有强烈的自信心,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创业激情。工作价值观主要有成就、独立自主、挑战性、服务他人、人际交往等,因而在工作价值观探索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工作价值观的同时,指导学生确立创业所需要的工作价值观,如强烈的成就感、对独立自主和挑战性工作的追求等。

作者:张天锡 单位:三亚学院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风险防范和维权意识分析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总理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此政策驱动下,激发了很多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对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有很大帮助。然而,由于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盲目前进,容易陷入社会骗局。为提高其警惕、风险防范能力及维权意识,让政府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惠民政策存在的问题,从而保护大学生劳动成果,实现创业创新强国之路。在双创时代驱动下,本文以广西高校大学生为例,对大学生创业风险和维权意识调查研究。

二、大学生创业的特点

近年来,大学生创业被社会公众关注,成为焦点。其创业整体呈现以下特点:(1)应届毕业生中,选择自主创业的占比低,绝大多数更偏向受雇于他人等风险较低的就业方式。选择创业的多为对收入有较高期待的人群,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愿意尝试不同的发展路线;(2)多数大学毕业生所选择的创业行业中,技术成分较低,多集中于销售、服务等行业。与其他就业者相比,创业者的组织管理和判断决策能力较强,有明确的长短期目标。

三、大学生在创业风险和维权意识方面的现状

(一)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主要风险

1.创业政策风险。第一,创业政策指导体系尚不完善。就大学生创业活动而言,在政策上尚未形成完整的指导体系,对学生支持和帮助仍十分有限。创业者需来自各行各业的力量支持,然而当下除教育、劳保以及人事等系统外,其他诸如工商、财税、司法等系统,都并未提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方案,至于如何扶持大学生创业,在细节上也十分模糊。第二,创业政策宣传力度不足。针对政策了解度展开调查,表1表明,目前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认知程度仍不太理想。66.66%大学生主要通过在校期间的知识传授和新媒体渠道获取创业知识,这需政府运用好学校和新媒体两大途径,拓展与“双创”相关宣传渠道,扩大其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第三,缺乏科学管理,政策执行力低。相关机构缺乏科学管理机制和先进管理手段,使政策执行效果偏低,未达到预期水平。虽然国家一再强调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但部分地方政府及下级相关机构并未积极认真贯彻落实。大学生创业者的诉求得不到解决,相关部门办事效率低,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2.市场环境风险。第一,产权受侵严重。因现今的创意抄袭成本太过低廉,创业成果和产权被侵犯的案例屡屡发生。对产权人而言,如果自己的产权多次被侵犯,维权成本高昂,他们可能就会丧失创新的动力,长此以往,不利于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这种对创意“高复制”的模式已严重影响了创业者的创新精神和积极性。第二,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创业的学生往往都会选择较为热门的领域,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因此,在企业初创时就很可能遭受来自同业的强烈排挤和打压。而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为把小企业吞并或挤垮,一般会采用低价竞争的手段。所以,大学生在进入市场前,需要思量好如何应对市场的残酷竞争,为企业生存做好必要的准备。第三,网贷市场监管缺失。对创业学生而言,缺乏资金支持、筹款来源单一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见图1)。据进一步调查,个人贷款方面大学生并不易达到银行贷款条件,除少数学生能获得银行商业贷款和政府贴息小额贷款外,部分贷款来自风靡高校的“校园贷”。大学生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使这些网贷平台瞄准了大学生这一群体。“校园贷”打出“放款快”“利息低”等口号,吸引大批需求资金的大学生。虽然“校园贷”能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解决短期资金需求问题,但实际是“三无”平台——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更有甚者,某些放贷机构对逾期无法偿还贷款的学生采取恐吓、威胁等极恶劣手段催债。这不但严重影响学生的人身安全,也对高校正常教育乃至社会秩序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3.项目风险。目前,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许多企业在经营上举步维艰。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创业也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创业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是否准确把握大众需求。然而,当问及大学生如何定位创业领域时,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所占比例最高,达36.67%(见表2)。确定好创业领域,创业项目的选择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当被问及“更看中市场风险还是回报率”时,56.67%的人选择回报率,这表明大学生初创业时很可能把眼光盯向高回报项目,他们容易看到项目的高收益而忽视项目的可操作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这样的创业者缺乏对自身条件的分析和对现有资源的考量,他们没有明确的目标,也难以准确定位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整体处于盲目发展状态。4.大学生自身创业能力不足的风险。第一,心理素质不强。大学生普遍具有青春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对创业的期望值也很高。但由于长期置身于校园之中,社会经验有限,缺少相应的心理准备和抗压力。遭遇困难和挫折后,很容易一蹶不振,前功尽弃。第二,经营管理能力较弱。与社会人相比,没有工作阅历、缺乏经验是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一部分自主创业的学生受过相关培训,但很大部分源于书本,过于理想化,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经营理念淡薄、管理方式落后、不善于组织市场运作、不懂团队管理以及无法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如何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把握市场形势,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是大学生创业需要思考的问题。第三,准备不充分。近年来,创业教育和良好的创业机会激发了大学生渴望创业的积极性,但很多创业者却不在意自身项目和产品的市场调查。据调查,创业时会充分调查所选择领域的人仅36.67%,很少有人会十分了解相关的创业政策。要想在“双创”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创业者就要在前期做好市场调研,在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维权意识现状

1.大学生的维权意识相对提高,但维权结果不容乐观。调查对自身维权意识评价时,76.67%大学生处于一般水平,50%创业中遭遇过骗局;在运用法律手段维权问题上,66.67%表示有重大经济损失时才会考虑运用法律手段维权。大多数集中于事后维权,极少想到事先防范,是当今大学生维权意识的缺口。50.83%觉得法律对防范创业风险作用并不明显,70%表示遭遇骗局时,即使维权,最后也可能是不了了之。由此可见,大学生阅历不足,对相关法律规定及创业政策的认识不够全面,而且缺乏相应的社会支持。2.创业学生维权并未得到相应机构的保障。维权机构少且层次低是造成大学生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重要因素。83.33%受访者认为,政府加强对大学生的维权帮助。政府是保证创业者权益的重要机构,应站在创业者的立场,为其提供多种适宜的政策,如落实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等。高达90%大学生希望各高校普及创业法律教育。随着普法教育工作开展,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素质相对提高,但目前各高校维权力量普遍较弱,需校内维权组织发挥应有作用,开展高层次维权活动,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四、相关解决途径

(一)学生方面

1.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学会生存创业。大学生自主创业对自身的综合性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有自信、自强、自主、自立的态度,又要具备经营、协调等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可通过市场调查、创业实践等接触社会的方式,对创业者了解市场、磨练心志大有裨益。2.提高法律素质及风险意识,加强创业认知。通过浏览关于权益保护类的节目、报纸、法律书籍等,学习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同时,也可以多关注一些经济类、创新类媒体和专业知识网站来增强维权意识。这些不仅可以减少权益侵害,还可以使创业大学生陷入困难时能及时想到解决的途径。3.建立创业制度规范,防范创业风险。大学生对创业中的法律风险,可以通过制度的形式来对整个过程进行防御、控制和补救。(1)在创业初期应充分了解整个过程的法律程序,对创业项目实行全面的风险防控,并对计划做到了然于胸。(2)在合同管理中,签约前应调查对方的资信,谨慎签约,以免上当受骗。审查合同内容时,注重运用合同抗辩、保全等合法措施来保护自身权益。

(二)学校方面

1.培养大学生创业法律理念。各高校应根据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特点调整教学模式,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创业人才培养定位,加强法律观念教育,普及法令律例知识。可通过法律指导培训、法治讲座等多种方式,渐渐引导大学生树立依法创业、维护合法利益的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者运用法律武器处理问题的能力。2.营造创业维权氛围。有效营造良好的创业维权氛围需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1)充分发挥师长科学向导作用,老师可通过课堂穿插讲解创业维权案例,将经验以更有效方式传递给学生。(2)重视在校大学生自身能力,全面提高其硬实力。鼓励其在校园生活中交流,在思维碰撞中加强对风险判别能力和维权重要性的认识,并开展校园创业情景模拟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主动维权。3.构建仿真创业实践平台。各高校应制定并完善相关制度,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借助仿真大学生创业实践模拟系统评价,对具潜力创业者进行创业基金扶持、开拓项目、全面指导等。高校可联合建立创业风险防范与维权模拟实验中心,创设创业风险和侵权行为的情景模拟,有利于缩减创业者学习和适应性成本。

(三)政府及相关部门方面

1.健全高校大学生创业风险评估与权益保障机制。对高校大学生创业市场实行风险评估,做到有效预防。此外,设置专门机构提供创业服务便于创业大学生咨询。同时,健全大学生创业保障机制,并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先试点,根据实施情况合理改善后再扩展至全区,由此能有指向性的拟定并完善大学生的优惠创业政策,并在体制与推广方面确保政策落地。2.通过保险大数法则分散风险。资金风险在众多风险中尤其突出,应当对大学生融资资金进行再保险。有关负责部门可搭建大学生创业备案与评估机制,由认准创业阶段进而着手构建广西高校大学生创业优质项目名单,支持金融机构对满足要求的创新创业项目实施保险服务和融资活动。3.借鉴国外经验。当局者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取长补短,健全相关法例律令,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法治化及大学生创业机制的系统化。

(四)社会方面

1.高精尖企业的支持。社会上的高精尖企业应尽可能扶持大学生创业团队,给予其一定程度上的资金优惠。通过专家及骨干成员的专业指导,提出不断完善大学生产业的宝贵建议与意见。2.风投行业的优质服务各大正规的投资企业、融资平台、创业基地应完善自身服务机制,提供多种优质安全的资金渠道供创业者使用。3.客观和谐的社会舆论氛围。媒体不应忽略客观事实,夸大其词,而应全面地报道大学生创业事迹,营造和谐的创业舆论环境和氛围,促使大学生从冲动型创业向理智型创业转变。

五、结语

当代社会发展迅速,社会上风潮暗涌,机遇与风险并存。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这一时期最有力的号召。随着创业政策逐步完善,社会各界关注度持续提高,校园创业体系不断完备以及创业者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大学生创业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作者:张紫环 韦馨 梁琪 韦虹卉 杨子贤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病理分析与创业教育策略探讨

摘要:本文对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病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创业教育策略。重点强调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符合市场实际,创业教育必须要与真实的市场相结合,训练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创办过程,学习创业过程中所具备的经营、管理及法律等各项知识,掌握其真实的创业本领;此外,创业教育要强调创业的风险性与创业过程的艰苦过程,随之进一步提出了创业教育师资的重要性。

关键词: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大众创业

创业教育在大学开展已经十几年了,并且越来越被社会和高校所重视,随着国家层面支持力度加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在不断高涨,他们开始谋划自身创业实现个人的价值与梦想。但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实施起来不是跟风、赶潮流,如何面对现实是十分关键的。如今,大学生还没能完全走向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企业运营管理实践,唯一有的是做事业的理想和激情,这往往导致学生们在创业初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由此,作为教师应该增设创业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人特点,深入市场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来培训和指导学生,不断地提升学生创业优势,以此来不断推动企业和市场地互动,理解有关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让他们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感受事业的成功。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病理分析

现今我们所进行的创业教育强调创业理论和技能的教育,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技能、创业素质和创业心理等多方面都属于创业的范畴。将大学生自主创业内容引入到大学教育活动中去,要求他们能够掌握更多创业的方法和技能,不断地对于人才市场、法律法规、金融、税务等各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地培养他们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也提升了他们的创业能力。世界许多国家很早就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德国在1999年提出“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英国政府从中学开始就开设商业课程,要求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两周的商业培训;法国在初中阶段就开始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早在1998年日本提出小学创业教育。印度20年前就提出“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强调对于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给予他们充足的空间来进行创业实践。实现创业梦想,成功开办自己的企业,当今成为了很多学生的目标和首选。学生们在创业实践中就显露出许多的问题。

1.冲动创业是大学生的“通病”。大学生在创业上的长处与短板都很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敢想敢干,并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往往眼高手低,不能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践能力,成为影响他们成功创业的最大障碍。同时,由于这些大学生的实践经历与管理能力还不足,在创业中常常碰钉子。这种急功近利、缺乏实践经验和不重视企业内涵建设是大学生创业的“死穴”。创业在更大程度上需要的是社会实践经历和工作技能,由此,在创业初期就必须充分做好市场调研,谨慎、清醒地分析与把握,理性地进行判断选择。2.缺乏创业知识和社会沟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软肋。大学生缺乏企业经营实践经验及有关法律和投资风险意识。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接触过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深入认识,导致他们人事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和营销运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弱项,他们实际的企业运营中往往表现出综合管理能力的不足。既反映出他们在信念方面,其坚毅性、韧性、自制力和果决等都不够完全、坚定,也反映出他们协调能力、进取精神以及领导、沟通、人际交往等能力都有提升空间。

3.缺乏对市场判断力是创业失败的“病根”。很多大学生在初选创业项目、设计公司产品时没详尽周密地做市场调研,不了解市场未来和前景方向。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大学生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对于具体的业务流程并不能有效地监控和管理,从而导致创业失败。加上不少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过多地关注创业成功的例子,而缺乏对于创业过程的全面思考,低估了创业的风险。而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他们就感到十分痛苦和茫然,这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也表明了大学生创业的巨大瓶颈,不利于个人创业成功。

二、创业教育与真实的创业过程相结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真实反映了国家和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尽管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但截至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够深入,对于市场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规律等问题缺乏持续深入的关注,这样就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局面。缺乏专门独立的组织机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经验不足。并且,无法有效地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造成大学生的技能较差,号召力不足,无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成为自身能力,没有真正形成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中,应该保证创业课程、教育理念、当前市场、城市环境、政治政策、经济发展等多要素的紧密结合,不断地引导学生真正了解市场和企业,并对创业各个细节、预知的困难、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要素进行深入而辩证的讨论,从而来更好地实现创业的成效。

三、培养具有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师资

教师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指导者,决定了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教育,阻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创业素质实现。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创业需要,高校很多创业课程的老师仅仅懂一些创业的理论知识,缺乏个人的实践经历和经验,不了解市场和企业的运营规律,从而无法真正带给学生真实的创业实践学习。在这种错位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不少的创业教育过多地注重书本知识的照搬照抄,对于创业实际问题缺乏有效的关注和深入了解,无法有效地提升创业教学质量。“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就必须有过创业实践”[1-2]。因此,高校应该大力提倡教师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提升,鼓励教师下企业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锻炼,对于企业创立、生产流程、经营实践、市场开发等多个环节给予足够而充分的重视,掌握创业与经营的本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创业的风险与诚信教育

加强创业的风险与诚信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目的都是为了成功,他们往往看到成功的一面,忽视风险、缺乏心理准备。因此,在创业的时候,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赚钱,应该充分做好对自己最不利的打算,提升自己的经济抗损失能力,提升自身的创业失败抗压能力。创业是人的综合能力作用下的结果,因此必须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各项能力,扎实创业本领,为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应该重点对于创业教育中的诚信教育进行强调。诚信是必备美德,关系到创业者今后的生存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无论是对外的交流和沟通,还是在企业内部员工管理工作中,都应该以诚待人、诚实守信,才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作为一个创业者,诚信、正派、执着是创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创业者时时要以此律己,事事要注意诚实做事、诚信待人,在市场中公平竞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树立企业者的社会责任感,为企业恒久发展打牢基础。总的来说,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完善个人人格,既要充满自信,又要谦虚谨慎,强化创新意识;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应该以不畏艰难的精神去面对;不断地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精英能力,引领企业发展;讲信用,以诚待人,弘扬“诚信”美德,建立起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对外关系,以此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商和功 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大学生创业分析论文: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分析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性的思维和先进的思想,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两者有共通性。基于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先进思想和创新性的高学历创新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中,服务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文章简单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创业就业中的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过程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家教育;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

1大学生就业创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1.1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合作共赢是时代的潮流。现代社会非常注重团队合作。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也只有充分运用团队合作力量才能实现共赢。大学生没有足够的社会实践,在就业或者创业中都需要运用集体的力量,提升自己的团队意识,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体意识、提高成功创业的几率和增加就业优势。现代社会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较薄弱,没有与人合作共事的经验。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提高集体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塑造健康人格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随着时间、观念及就业状况的变化使得大学生能够树立有效的就业创业目标,促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的人生规划。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品质和人格的培养上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创业就业教育中,重视学习创业就业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有健康的人格,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拥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健康人格的学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在巨大挑战和困境下才能有足够的信心去战胜它。创业行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1.3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学生拥有正确的创业观可以帮助学生度过困境。创业观念是否成熟可以关系到创业是否能够成功,正确的观念对实际操作有指导性作用。让大学生正确面对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度过难关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达到的目标,也是就业创业过程中的必经过程。针对大学生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他们在清楚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理性地选择创业,能够将自身需求和国家需要融合在一起,发挥自身兴趣爱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就业创业的联系

2.1与教育目标相关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创业品质、创业精神等,与创业就业教育中所强调的目标有着相通之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就业创业目标一样,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要发掘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及能力,让学生具有坚韧性、独立性、合作性和克制性的品质。

2.2与教育内容相关

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都是一种培养全能型人才的教育。就业创业教育中囊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合作意识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就业创业动机,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2.3与教育路径相关

就业创业的关键环节就是将方案付诸实践。如果方案非常完善,但是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还是没有任何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促使着学生走出校门,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增长实践知识,锻炼才干,提升技能。大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创业信心,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与“创业促就业”的要求相符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希望达成的愿景。

3思想政治教育下就业创业教育的方法

3.1优化创业文化

创业文化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热情,支撑着大学生的创业行为,提高学生的创业动机和能力。创业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创业行为。创业教育在一定的创业文化中可以更深层次地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出他们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学校可以适当举办创业活动,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机会参与其中,积累创业经验,提升创业意识,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辅导员可以以多种渠道和工具促进创业的各种形式的表彰奖励,通过创业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鼓励大学生创业。

3.2全面把握学生的就业创业思想动态

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或者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创业压力,缓和就业气氛。创业之路布满荆棘,途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学生需要端正心态,将创业理念融入实践中。同时,校园世界和社会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的创业理想和所处的创业现实环境差距很大,很容易造成半途而废,影响学生的上进心。辅导员可以对其进行适当适时的疏导,让学生对现实社会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对未来非常地憧憬,但又会有未知的恐惧,加上自己没有足够的社会经历与阅历,一些小问题就可以让他们不知所措。辅导员需要为他们出谋划策,给他们以足够的信心,使得他们可以放心的去拼搏。

3.3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学生的社会实践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过程。在学生真正融入社会前,应该组织学生到就业创业等培训基地实习、见习,主动到第一线考察、学习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信心及能力。目前,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正在加强,可以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就业或者创业的平台,提高创业意识,从而塑造良好的创业品格。

3.4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可以利用团队形式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就业创业教育环境中,学生、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和不断完善自己,通过不断地实践提升自己的就业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创业品质。就业创业难度在不断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该充分发挥其优点和作用,更好地为就业创业教育服务。另外,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这几年间,需要根据不同的层次和等级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学生主动创业,为学生提供良好创业环境,以展现出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各个领域中实践,增长见识,为步入社会后的就业创业提供广阔的选择。

4结论

就业创业教育是一种常规性的教育。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的就业创业教育也需要以创新为核心,注重在思想和观念上的引导,实现教育对象全覆盖,通过几年大学生活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在现实条件下的“创业”含义。通过就业创业教育可以区分出创业及就业的学生,可以分别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明确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是就业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做好就业创业教育,提高高校人才质量,为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魏鑫 李璐 艾东 李美姗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牡丹江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