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5 03:57:39
导语: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建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购买固定资产时,往往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可行性研究不足,部分施工项目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能会盲目购置、重复建设,从而导致企业大量的资源被浪费。此外,仍旧存在固定资产非正常报废的情况,造成企业资源的流失。
2.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利用率偏低,流失严重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对固定资产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有些经营设备在购置时未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而一次性进入成本摊销,这些固定资产往往在管理中被忽视,疏于监管,容易在使用过程中丢失、毁损,形成资产流失。
3.建筑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我国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都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符合实际需要,甚至产生很多的账实不符现象,财务报告很难保证自身的真实性以及无法反映建筑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还有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因为不具备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处置方法,造成长期的闲置废弃的固定资产,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资源大量流失。
4.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复工作或工作难度较大的现象为做好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做好设备的流通和折旧情况等信息,但由于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设备流通率大,使得工作人员在信息采集工作过程中难度系数较大。另外,在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核对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还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这都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过程中亟需改进的地方。
二、改进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从制度和人员建设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实现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得到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专业化的管理队伍。首先来说,建筑企业应树立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另外,最好能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购置、管理、使用和维护,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能做到及时发现并向领导汇报。其次,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技术和管理理念的培训工作,保证每个参与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2.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的清查机制,建设定期的清查计划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大难点就是项目施工每个阶段使用的设备并不尽相同,并且会根据施工的需要随时做出调整,很容易造成随用随放,造成设备闲置或遗忘的现象。因此,建筑企业为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必须定期的清查和统计设备的使用状况,详细记录好所有设备的走向和搁置情况以及使用年限等信息。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盘查、统计,真正对这项工作重视起来以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3.加强对固定设备的折旧管理,节约企业资源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和设备盘查过程中,一定会面临设备的折旧问题。对于建筑企业服役期内的设备,要根据设备的购置日期和使用年限核算好设备的折旧情况,这样既能避免设备超期服役的现象出现,还能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盲目购置新设备的情况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固定设备的折旧管理对与建筑企业施工成本的控制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
4.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在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设备的使用和流通等信息记录和整理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进行,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这样不仅能提高固定资产信息核对的效率,还能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等手段更好的规划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购置。另外,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对于设备的折旧情况更是一目了然。具体的实施环节上,建筑企业可以对所有设备都附上记录其详细信息的卡片,方便进行计算机信息的采集。设备的每一次流通都可以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拍照或条码扫描等信息的搜集并输入计算机进行统一管理。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能做到设备使用情况和调配的实时跟踪,是实现固定资产合理利用的有效手段。
三、结束语
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企业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更好的实现资源利用并尽可能的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必须做好自身的经济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工作。面对固定资产这一对建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着重要影响的管理问题,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并借助计算机等辅助设施尽可能的实现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同时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建筑企业才可能实现对固有资产的最大化利用并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作者:杨萍单位: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固定资产的配置问题。国有企业中的固定资产配置问题主要是标准不统一以及配置不合理。在国有企业当中,固定资产所承担的任务量与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资源无法达到合理的比重,在需要较多资产的单位中缺少资产,在不重要的、不需要太多资金的单位中固定资产配比过高,造成了工作效率上的负面影响,形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
2、固定资产价值与实际价值脱节。目前,在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中,由于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及价值管理是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的,在账面上所反映的固定资产变化往往不全面,不能够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各种变化,在这种管理状况之下,国有企业很容易出现账物不一致的现象,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账目的真实性也难以保障。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时,台账与财务账的脱节风险较大,在监督上也很可能出现缺失,容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3、固定资产的后期处理不科学。固定资产的后期处理主要是指对企业当中的闲置资产以及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以及拍卖,在现今的国有企业当中,这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主要的资产流失现象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在固定资产的拍卖过程中,拍卖的竞买人与拍卖人、竞买人与竞买人之间出现恶意串通的状况,压价、霸市现象致使资产流失;二是有的固定资产没有经过评估备案,或者出现了越权处置以及压低评估价的现象,导致资产的流失;三是报废资产以及限制资产的处理不当,资产流失较严重;四是决策失误,这种状况一般是导致资产隐性流失的主要原因,流失数额较大,影响也较大。
二、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离不开健全的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应该从制度方面入手。首先,要制定长期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明确管理的权责关系,形成良好的权利体制。其次,在企业中还应该设立一个资产管理委员会,加强国有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在固定资产的采购、调配使用、后期处置环节都应该采用统一的手段。最后,国有企业还应该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落实。
2、规范固定资产的使用。规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就是要将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完善,将固定资产的调拨程序规范化,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在国有企业当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都应该设置管理台账,管理台账要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单据登记,要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变动进行详细的记录。在企业当中,有的设备由于其移动性强,在企业相关单位调整之后会很难查清资产的使用情况,很容易形成账务不符的现象。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固定资产使用的规范,对固定资产的调拨要有规范的程序控制,做好登记之后才能进行变动,才能进行实物转移。在运用固定资产台账的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根据使用情况实施变更财务账目,保证账务的一致性。此外,在企业内部还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对固定资产要不定期地盘点以及抽查,保证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合理调配,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3、建立固定资产处置标准。国有企业应该依据现代管理思路,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的处置标准,规范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以及后期报废。应该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的考核标准,实施跟踪监督,用信息化手段来实时记录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并且依据这种变化状况制定新的固定资产投资采购计划,依据变动情况作为固定资产的预算基础,形成完整的固定资产使用周期。此外,国有企业还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善固定资产的操作流程,加强使用过程的监督,实现科学化的管理,达到部门注重资产使用及保管、注重实物的价值以及流通,通过规范化的操作实现固定资产人、财、物的统一。
4、及时处置闲置报废资产。闲置及报废的固定资产会占用国有企业的大量资金,对闲置报废资产及时处置是要将这些资产进行再优化,借助拍卖、报废的形式实现资源的再利用,从而杜绝浪费,减少企业成本。因此,在国有企业当中,必须树立起资产转化意识以及防止资产流失的意识,不能够偏重任何一面,应该建立固定资产的处置程序,按照科学的方法处置这部分资产。在进行闲置报废资产处置的过程中,还可以聘请外部专家或者外部机构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将固定资产的处理科学化,使固定资产的损耗降到最低,提高企业效益。
三、结语
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国有企业有着重大的意义,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以达到减少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
作者:姜文锋单位:福建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会计信息方面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同时附加了两个确认条件:①、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尽管《企业会计制度》仍然有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但企业在实务中可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相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也不再具有可比性。
此外,《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等方面的规定虽然也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强调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但此举实际为某些企业人为控制利润创造了条件,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同一设备在不同项目部、不同使用者之间经常变动;而对于同一设备来说,购置使用初期明显生产能力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于使用直线法折旧的企业来说,同一设备前、后期的使用者却承担着相同的折旧费用,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形成了明显的偏差。随着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通常占18-25%),这种偏差必将愈加突出。
针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考虑能否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予以解决:
一、由于《准则》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似乎已经落后于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各企业为了核算的一贯性,势必自己制定并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由于各企业管理者思路的差异,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区别,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为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由施工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施工行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的使用特点等因素,由主管部门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在经济环境变化不大时保持相对稳定,使施工企业行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一致,确保施工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行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保证相当时期施工行业内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为防止企业善意行为导致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提高职业判断力。由于《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三、为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政部门可否颁布相关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再出具简单的审计报告,增加一项针对会计信息的等级评估报告或者将审计报告直接改成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每年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针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予以细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楚、明了地通过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来判断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而社会有关部门则可以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加强监督,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处罚、直至停业整顿等。此外,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防止会计人员为某些局部利益所诱惑,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时还可以对有关制度的缺陷起到部分修正作用。
四、在施工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在实务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必定变得繁多,管理变得更加费时、费力,为避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固定资产进行则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但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循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企业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发生,还应加强盘点工作的实施,盘点工作最好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加,全面盘点工作则保证每年进行一次。
五、目前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基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然而,如果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那么同一固定资产前、后期使用者的价值体现显然有失公允,而且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多数设备有冬歇期,这样更加重了固定资产使用者价值体现的失衡。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处理: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管理的大型、关键设备)的折旧由公司总部每月计提,但公司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参照折旧金额每月对项目部收取租金而不是按折旧金额收取费用,以此来平衡同一设备前、后期实现效益的差异。
目前,尽管我国已制定了《准则》等相关制度,从各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进行了约束,但是,从实务中我们可以发现:善意失误、恶意利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变化来人为调整利润指标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因而,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体系还需不断完善,有关固定资产的会计制度建设还任重道远。
[摘要]固定资产在施工企业的资产总额中通常占有较大比例,且部分生产设备单位价值高、使用时间长,因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在长时间内对企业会计信息、经营成果等造成较大影响。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善意失误、恶意利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变化来人为调整利润指标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笔者从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出发,就有关固定资产的会计制度建设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
一、会计信息方面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同时附加了两个确认条件:①、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尽管《企业会计制度》仍然有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但企业在实务中可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相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也不再具有可比性。
此外,《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等方面的规定虽然也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强调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但此举实际为某些企业人为控制利润创造了条件,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同一设备在不同项目部、不同使用者之间经常变动;而对于同一设备来说,购置使用初期明显生产能力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于使用直线法折旧的企业来说,同一设备前、后期的使用者却承担着相同的折旧费用,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形成了明显的偏差。随着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通常占18-25%),这种偏差必将愈加突出。
针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考虑能否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予以解决:
一、由于《准则》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似乎已经落后于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各企业为了核算的一贯性,势必自己制定并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由于各企业管理者思路的差异,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区别,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为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由施工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施工行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的使用特点等因素,由主管部门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在经济环境变化不大时保持相对稳定,使施工企业行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一致,确保施工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行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保证相当时期施工行业内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为防止企业善意行为导致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提高职业判断力。由于《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
三、为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政部门可否颁布相关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再出具简单的审计报告,增加一项针对会计信息的等级评估报告或者将审计报告直接改成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每年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针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予以细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楚、明了地通过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来判断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而社会有关部门则可以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加强监督,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处罚、直至停业整顿等。此外,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防止会计人员为某些局部利益所诱惑,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时还可以对有关制度的缺陷起到部分修正作用。
四、在施工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在实务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必定变得繁多,管理变得更加费时、费力,为避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固定资产进行则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但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循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企业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发生,还应加强盘点工作的实施,盘点工作最好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加,全面盘点工作则保证每年进行一次。
五、目前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基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然而,如果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那么同一固定资产前、后期使用者的价值体现显然有失公允,而且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多数设备有冬歇期,这样更加重了固定资产使用者价值体现的失衡。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处理: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管理的大型、关键设备)的折旧由公司总部每月计提,但公司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参照折旧金额每月对项目部收取租金而不是按折旧金额收取费用,以此来平衡同一设备前、后期实现效益的差异。
目前,尽管我国已制定了《准则》等相关制度,从各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进行了约束,但是,从实务中我们可以发现:善意失误、恶意利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变化来人为调整利润指标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因而,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体系还需不断完善,有关固定资产的会计制度建设还任重道远。
[摘要]固定资产在施工企业的资产总额中通常占有较大比例,且部分生产设备单位价值高、使用时间长,因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在长时间内对企业会计信息、经营成果等造成较大影响。从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善意失误、恶意利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变化来人为调整利润指标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笔者从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出发,就有关固定资产的会计制度建设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
【摘要】《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颁布以来,各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有关规定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作了相应调整,正逐步跟国际接轨,但部分企业却受利益驱动影响利用相关规定的“弹性”来达到自己的意图,出现了一些问题;笔者经过思考,提出了几条不成熟的方法以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目的是想引发各位专家、同行的思考,最终在会计实务中避免或减少这些问题。
【关键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真实、透明的会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从过去的政府几个部门扩展到广大微观层面,如:企业管理者、债权人、投资人等;并且会计信息涉及到诸多利益问题,因此,准确、透明、负责愈加显得重要。为适应时展,2001年11月9日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之后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为《准则》),并规定从2002年1月1日起首先在股份有限公司施行,同时鼓励其它企业先行施行,作为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要求,它保持与《企业会计制度》(2000年12月29日颁布)一致的同时,在定义、折旧等方面内容作了修改,扩大了企业选择的余地,但笔者认为它同时也带来了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方面的弊端。对于施工企业,由于其固定资产使用地分散等因素,而企业却要节省管理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得问题也显得更加突出。目前,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有:
一、会计信息方面的问题
《准则》将固定资产定义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较高;同时附加了两个确认条件:1、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准则》不再强制要求企业执行同样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比如,单位价值2000元以上),也不再采用列举的方式来对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进行限定;这样,尽管《企业会计制度》仍然有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但企业在实务中可根据不同固定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具体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从而导致了不同企业相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可比性,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信息也不再具有可比性。
此外,《准则》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及减值准备等方面的规定虽然也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强调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但此举实际为某些企业人为控制利润创造了条件,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企业可以自己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企业不完全合理地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使部分本应该进入固定资产核算的资产不再按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尤其是部分金额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如: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生活用具等),此类资产的管理程序、方式变得粗糙、简单,使得该部分设备远未到达使用年限,便被企业当作“废品”提前处理,使企业资产流失现象加剧。在施工企业这种现象尤其发生的频繁,通常有的辅助经营设备在一个工程项目(通常为18-24个月)结束后便被变卖、处理,严重导致了资产流失现象的发生。
三、影响固定资产使用者的价值体现
由于施工企业生产的特殊性,同一设备在不同项目部、不同使用者之间经常变动;而对于同一设备来说,购置使用初期明显生产能力高、维修费用低,使用后期则刚好相反,对于使用直线法折旧的企业来说,同一设备前、后期的使用者却承担着相同的折旧费用,这就在使用者价值体现时显失公允、形成了明显的偏差。随着施工企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的比重也不断提高(目前,机械使用费在工程造价中通常占18-25%),这种偏差必将愈加突出。
针对施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考虑能否通过采取以下措施来予以解决:
一、由于《准则》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固定资产价值判断标准似乎已经落后于现在的经济发展现状,各企业为了核算的一贯性,势必自己制定并提高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由于各企业管理者思路的差异,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区别,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可比性,为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可以由施工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施工行业的生产特点,生产设备、辅助设备的使用特点等因素,由主管部门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并在经济环境变化不大时保持相对稳定,使施工企业行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一致,确保施工企业内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保持一致,从而保证行业内部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保证相当时期施工行业内同一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二、为防止企业善意行为导致固定资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经验的积累,提高职业判断力。由于《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中“可选择性”的范围扩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使其在对不确定性的事项进行估计和判断时,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一项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是一个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反映,它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对会计理论知识和会计方法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也需要对企业客观经济环境与经营管理目标进行透彻的了解,良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既要精于专业又要有一定广度,并要熟悉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宣传新的会计准则和各项法规制度,对其要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阐释和开展讨论,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供会计人员学习以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三、为防止企业随意调整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恶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政部门可否颁布相关规定,在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不再出具简单的审计报告,增加一项针对会计信息的等级评估报告或者将审计报告直接改成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每年的会计信息进行评估,针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的等级划分予以细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更加清楚、明了地通过会计信息评估等级报告来判断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而社会有关部门则可以对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加强监督,对连续会计信息评估结果差的企业则进行相关处罚、直至停业整顿等。此外,还应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会计人员客观、公正、合理地处理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的要求,防止会计人员为某些局部利益所诱惑,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时还可以对有关制度的缺陷起到部分修正作用。
四、在施工企业主管部门制定固定资产的价值判断标准后,企业在实务中不能再将金额相对较小的辅助经营设备作为当期费用项目进行账务处理,企业的固定资产必定变得繁多,管理变得更加费时、费力,为避免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耗费过多的资源,企业可以将固定资产从购建、使用、再到报废、变价处理建立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对固定资产进行则进行分级管理,比如:大型、关键的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核算与管理;项目部管理小金额的、对经营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的辅助设备,但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必须遵循公司规定的固定资产核算原则,公司总部对此类设备的核算与管理进行监督(如:建立台账,在报废、变价处理此类设备时予以审核、监督),从而有效地避免资产的任意流失。企业为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发生,还应加强盘点工作的实施,盘点工作最好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加,全面盘点工作则保证每年进行一次。
五、目前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核算若采用加速折旧法,基本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各项条件和要求;然而,如果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那么同一固定资产前、后期使用者的价值体现显然有失公允,而且施工企业的设备使用情况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多数设备有冬歇期,这样更加重了固定资产使用者价值体现的失衡。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处理:固定资产(由公司总部管理的大型、关键设备)的折旧由公司总部每月计提,但公司根据设备的新旧程度参照折旧金额每月对项目部收取租金而不是按折旧金额收取费用,以此来平衡同一设备前、后期实现效益的差异。
这样将同一固定资产前、后期带来的收益差额转移至公司总部,平衡了企业内部管理的问题,而在公司汇总报表时,公司总部和项目部的成本、收入的差异当期就在公司内部消化了,对于整个公司来说,每个纳税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还与直线法核算产生的实际利润一致,符合直线法折旧核算的原则。
固定资产在施工企业的资产总额中通常占有较大比例,且部分生产设备单位价值高、使用时间长,因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在长时间内对企业会计信息、经营成果等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尽管我国已制定了《准则》等相关制度,从各方面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进行了约束,但是,从实务中我们可以发现:善意失误、恶意利用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变化来人为调整利润指标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因而,笔者认为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体系还需不断完善,有关固定资产的会计制度建设还任重道远。
一、当今中小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中小型企业的特点
中小型企业与大企业相比较之下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由于水平技术、资金筹集、人工征收,缺乏创新等局限性导致其很难扩张发展,生产规模也就比较小。二是中小规模由于注册资金少,所以也相对容易,全国有很多的中小企业,解决了很多的就业问题,其分布范围也是十分广泛。但是,较发达的地区比较密集,西部的比较稀疏,也就是说分布不均匀。据有关资料显示,2013年,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一大半以上,由此可见我国中小企业具备数量多的特点。三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少,技术薄弱,所以竞争能力差,与大公司相比,企业存活率低,破产几率比较高。四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导致就业压力大,所以中小企业就迅速发展起来了,由于技术低,水平不高,所以主要是劳动型产业比较密集,也是我国中小企业的最为主要的生产模式。同时,中小型企业门槛也是比较低的。
(二)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的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特征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和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属于长期资产,是企业资产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企业来说也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没有很好的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那么将会对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作为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我们都应该承担好各自应有的责任,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的优化,从而也能挽回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三)中小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在大部分中小企业中,固定资产所占的资金比例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其来说意义是非常大的。由于所占比例非常大,所以财务状况也是受其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大多数企业中,哪怕大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也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如果固定资产没有科学完善的制度,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固定资产管理不好,人员懒散,从而导致资金的缺失以及固定资产寿命的减短,最终造成了成本的增加,企业竞争力的降低。所以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部分是有着很大的地位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固定资产管理能力直接决定着这个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存活能力。一个中小企业要想往好的方向发展,固定资产管理很重要,要受到领导以及管理者的重视。它能为企业带来发展前景以及业务空间,在大市场条件下,中小企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制度,但是仍存在管理薄弱等问题。本文因此描述了具体的问题以及给出的对策。对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怎样能够管理好,对于企业的前景来说有着非常特殊重大的意义。
二、当今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有些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管理制度体系。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就导致很多责任不是很明确,判定不明了。一是管理人员因此也会相当懒散,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及保护也会不到位,缺乏一定的责任感,甚至不少人还会出现,反正是公家的东西,又没有明确的赏罚制度,我没必要那么认真。这样一来,企业的这个部门人员等于吃白饭,给企业也会带来损失。二是没有建立很好的盘点制度,从而造成账和实际的不相符合。三是没有明确的检验、登记等制度。使得固定资产在购买来或建立以后,在使用过程中或者挑拨的时候,使得固定资产的情况不是很明晰。
(二)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现象了,它存在于不少的企业当中,这也是企业当中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而忽略本质。有些该计固定资产的却将其计入成本,比如购进一台设备,却将其分成若干零件计入成本,使得固定资产账面减少,因此造成了假象,从而也违反了会计真实性的原则。一些企业在记账时只记录总账而不去记录明晰,这样就无法去核实记录的与实际使用的状况。还有一些企业将捐赠的设备不及时入账。有的企业还会出现报废、变卖的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报废的固定资产还存在于账面上。还有种种情况都没有按照正常处理情况来处理,违反了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从而出现了核算的不规范。
(三)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乏
目前一些企业使用的依然是传统的管理模式,只注重经费的收支,缺乏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领导不重视,管理者也不重视,同时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导致了很多的问题,比如:管理人员的懈怠和懒散以及对工作的不负责任、有人要用设备也不登记,管理人员也不追究,领导也不重视。虽然表面看起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很完善,但是其中隐藏着很多潜在的问题,使得企业的很多固定资产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出现资产的浪费状况。
(四)固定资产的购建计划不合理
我国很多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的时候,没有从实际出发。不去考虑企业的生产是否真实需要,是否存在一定的风险,是否值得。而是一味的要求创新,一味的从新和大上面考虑,考虑的都是片面的东西,然后再盲目投资。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编制的报告也不是从最终的可行性上考虑的,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没有进行详细深入科学的研究。最后有的固定资产在购建后,却出现了闲置的状况,这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使得企业也造成了损失。
(五)忽视设备的保养
不珍惜设备,使用者也不爱护,领导也不管,从而使得固定资产造成一定的破坏,最终在无形中减少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在上文中,根据我自己的见解与分析讲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制度的不完善、固定资产核算的不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乏、购建计划不合理、忽视设备保养等问题,下面,我想根据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此来缓解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必须要制定科学,没有什么漏洞的可行性的优化制度,这样才能有保障。应该明确每个人的责任,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这个,还应该做的是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从根本上解决资金减少和流出的可能性。例如,企业应该将不同的职务提交给不同的人做,做到相互牵制,同时也很好的体现了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细心的做好固定资产的盘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且找到相应的责任主管追究其责任,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还要有赏罚分明的制度以及将管理工作作为员工的一项日常考勤。做的好的,可以进行表彰和奖金发放;对于做的不好的,或违反规定制度的,可以进行通报批评,进行扣工资的方法。这样一来,就能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敢有一点马虎,最终的结果就是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二)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进行资产的核算是会计的工作,所以要从规范会计人员入手。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经常对其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会计做好业务的处理之后,上级要进行仔细的检查与审核。对于捐赠的固定资产不能延迟,作为账外处理。从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修理到报废的程序,都要进行严谨的操作,凡事都做到规范。会计学中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清查,当然固定资产也不例外,所以对于固定资产也要做好定期的清查工作。各部门都配合好,才能将会计工作很好的进行。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领导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不要一味的注重资金的收益,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本身。领导应该建立良好的制度去提高管理中的意识,了解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同时,领导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意识,可以写横幅进行宣传,可以进行简单的教学,以提高管理者的意识,这样,固定资产也能得到一定的保护,从而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不至于出现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就报废的现象,这样也能给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
(四)注重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进行多方面考虑
在进行一项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决定,更不能片面的草率的了事。一味的追求做大和利益的收取,这是不可行的。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看是否有那个必要。如果有那个必要,那么也要谨慎,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首先,必须进行市场的调查,项目的研究,最后还要请资产评估师来预测一下,有多大的可行性,做到将风险降到最低,也能做到就算失败也是最少的损失,不会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相反还能带来很好的收益。
(五)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与保养
定期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对于固定资产损坏的要及时修理,要定期做好保养与维护。要定期的做好维修保养记录,使得设备能够随时很好的进行工作,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对于固定资产,还可以了解保险行业的业务,为其购买保险,一旦损坏,保险公司将会有一定的补偿,这样也能为企业挽回一定的损失和资金的流入。
四、结论
本文阐述了在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核算的不规范、意识的缺乏、购建计划的不合理、设备保养的忽略等问题结合自己的看法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我希望对于这些问题给出的对策能够让这些中小企业中存在的上述类似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能够避免很多潜在的威胁,避开一旦爆发就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作者:钱海燕 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审学院
1.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1.1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也在不断进步,国有企业在多重刺激下不断地扩建和发展壮大。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这不可避免的不断更新生产设备这就使企业产生很多闲置的陈旧的固定资产,这是企业生产工艺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举个例子来说,国有啤酒企业,生产活动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器设备,如灌装封口机、啤酒发酵罐、连续灭菌设备等,在企业引入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后其设备必然需要购入能满足新技术需求的机器设备原有的设备就会淘汰。这些被淘汰的设备以及在企业扩建过程中产生一些闲置厂房,以及在生产中损坏或报废的设备等均成为闲置的固定资产,不仅占用了大量企业资金,且对其进行管理也成为了企业的负担。在这种问题不断积累的情况下,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的闲置固定资产在不断增加,最后对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产生了阻碍作用。而很多国有企业却并没有对这些闲置下来的固定资产的再利用价值进行充分考虑,最终使得很多陈旧的设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无人问津的地步。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时间一长这些被闲置下来的固定资产也不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规制和处理,逐渐地使这些固定资产因为保管不妥而损坏,最终造成了国有企业的财务损失。
1.2固定资产的管理处置不规范
国有企业需要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登记单,但很多企业却并未照此做法实施。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专业人员的日常护理,而是主要依赖于财务部门的账面资产。还有一些闲置报废的资产,在没有经过审批处理,也没有经过任何处置手续就对其随意处理,造成了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浪费。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之间,大多情况下都存在不经过任何财务调拨手续就擅自对各种固定资产进行随意转移的现象,这会造成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和账目不相符合的情况发生。比如说,国有企业在对车辆进行集中管理的时候,对二级单位的车辆进行集中,使其和企业进行同意的调配,在此过程中没有办理资产调拨的首先就将车辆擅自调配到企业门下,这样一来,固定资产的转移就不能够被财务所得知,进而也不能将其记录在帐,最终会导致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产生。而且也有很多国有企业在办理审批手续的时候,忽视了相关规定,使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随意购置,浪费了企业的大量财产。
1.3固定资产的日常经营不善
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经营不善会造成固定资产经营的效率较低,这会对固定资产的运营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转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因为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着混乱的局面,毫无章法可循,使得在对一些固定资产进行处理的时候,很难以根据相关的组织程序来进行,严重地影响了办事的效率。一些企业单纯地重视相关考核指标,对于固定资产的修理计划却没有按照相关程序严格执行,这所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其应该发挥的功能不成正比,甚至会对其正常工作产生阻碍作用。同时操作相关固定资产的人员很少有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在业务熟练程度和业务掌握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从而致使一些固定资产被闲置下来,因此而引发的固定资产浪费问题相当严重。
2.强化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分析
2.1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提高对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整,首先,应做好对闲置或已报废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再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固定资产闲置。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全面的掌握闲置资产信息,并合理处置相关固定资产的使用等问题。对闲置下来的固定资产也要进行必要的养护与合理保管,组织专业人员对其定期进行检查与养护,避免在闲置过程中出现破坏或二次损毁。其次,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结构配置进行合理的优化。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自身对相关核心业务发展的需要的前提下,确立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并以战略目标为立足点,对企业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最优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以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为了更好地提升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着手处理。第一,强化固定资产日常的管理功能。可以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来实现资产的调拨,在增加固定资产前对原有固定资产作出合理评估避免不必要的采购与建设。第二,对固定资产的功能进行盘点统计,按照相关功能来合理处置固定资产,可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率。第三,设置固定资产的查询功能。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需要具备查询功能,这样可以更加方便对单一的固定资产的相关使用情况进行查询,能够提高其利用效率。第四,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防护功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系统进行安全加密,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可靠性。
2.2完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体系
目前,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对成熟,但监管体系略显薄弱,因此应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必须做到能够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的相关情况来成立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小组并确立监督管理机制。这样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小组不仅要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控,更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化使用。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化管理,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从采购到使用直至设备的报废。同时企业需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考核指标,定期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检查或不定期进行抽查。比如企业可以采取账目抽查和实物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是否合理。如果发现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首先需要及时做出正确处理,要防止因为固定资产的流失为企业带来的损失,然后迅速确定责任人并针对涉事责任人的情况进行一定处罚,若只是工作中的人为失误造成的则要根据情况做出合理处罚,若是财务人员或企业其他内部人员以获利为目的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则必须通过法律途径严肃处理。此外,也需要对企业固定资产的预算加大监管力度,合理的预算可以确保所有涉及到的固定资产的资金都能用在恰当的地方提高资金使用率,避免由于预算的不合理造成固定资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也极为重要,。
2.3做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强化,需要做好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账目管理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要严格防止固定资产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比如单据不完整或科目的设置有失规范性等。笔者认为从三个方面来加以干预可以有效避免日常管理中违规问题的出现。第一,对于企业固定资产采购、建设等一系列账目记录和原始单据做出妥善保管,必须保证原始单据的可靠性。针对于此做出明确的规定,一切采购、建设活动的采购申请、采购单据、入库单据、有效发票、固定资产注册等单据必须完整。单据移交后财务人员对其进行保管,在处理每一笔业务后均标注负责人姓名并由另一名财务人员确认无误后签字认可,做到每张单据均可找到对应负责人财务人员之间相互监督。第二,对固定资产的账务工作进行准确的处置,对会计科目进行合理选择,做好明细账目的细致核算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的全面账务处理工作。第三,对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制度要不断地累计健全,针对以往出现的问题,研究合理的应对措施,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消耗等要加以合理的统计和调查,以此来确保固定资产核算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3.结语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固定资产不仅影响着其经营管理的水平,也影响着其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企业自身应该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做好相关的管理工。
作者:郭铭 单位: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沈阳分公司
一、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1.缺乏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
近年来,经济发展步伐日益加快。然而,许多企业的相关固定资产目录却未及时更新,影响了管理部门的正常运转。同时,由于每一种固定资产管理项目的管理方式与记录方式会存在差异,这也增加了统计工作的难度,使得统计部门之间缺乏统一标准,给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了诸多不便。此外,一些企业固守成规,不愿或未能及时接受新思想,仍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或是未从思想上予以重视,结果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许多弊端,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步与发展。
2.闲置或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不合理
电力企业的闲置固定资产主要是闲置的房产、设备。出现闲置资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科技进步快,导致固定资产无形损坏进而闲置,尤其是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②违规途径方面导致的闲置,比如一些企业利用各种手段避开监督,购建了一些外固定资产却未生成任何有效益的资产。这些闲置的固定资产则是非生息资产,占用了大量资金,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已被损坏失去使用价值,或者无法达到资产安全运行条件而遭淘汰的设备,则属于报废固定资产。在对闲置或者报废固定资产进行处理时,应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保证固定资产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保值、增殖,预防资产流失。
3.定期检查工作不到位
企业若想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认真落实各项责任,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检查。在电力企业中,大部分固定资产基本为提前购置,故容易出现贬值问题。账面上的信息往往比实际价格高,给工作人员评估信息造成了较大干扰。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企业在新项目方面的投入比例较大,增加了大量资金支出费用,而构建项目的价值却远不如实际价值。所以,在这方面,必须加大监察力度,最大限度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减少由于信息失误导致的资产损失。
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注重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盘活管理
电力企业中往往存在大量的闲置固定资产,非生息资金占用量较大,影响了资产的利用率,不利于企业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应加强固定闲置资产的盘活处理。比如,引入先进的资产评估程序,并采用拍卖、竞价出售等方式开展评估活动,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资金的顺利、足额回收。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使其服务于内部控制工作,减少操作风险,创造更多的固定资产价值,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提高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我国电力企业发展历史相对较长,已具有一定的发展规模与数量,电力企业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所以,电力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在管理中引入先进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的信息化程度。通过在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对施工项目与业务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实现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定期维护,保证各个时期资产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重视对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
对于已被鉴定为报废的固定资产,电力企业应从制度上加强监管。第一,企业应建立并健全自身的评估与审核手续体制,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申请,应由专部门负责填写报废资产申请表,然后交给相应部门审批,在制度上实现对它的监管。第二,对于已审批的报废固定资产,应采用专门的方式或手段进行处理。比如,企业可通过相关的信息化平台这些资产信息,并在企业内部流转、发售。由于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申请报废的材料中也会出现一些存在使用价值的材料,可作为其他材料的替代品,进而减少购买新物资的费用,提高资产的利用率。所以,在对资产的日常监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闲置资产,实现固定资产的价值最大化,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小结
总而言之,在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占据着重要位置,对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并健全各种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不断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加强闲置固定资产的盘活处理,使固定资产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作者:刘庆军 单位:国网山东利津县供电公司
一、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从思想上抓起管理观念
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首先应从思想观念方面入手,只有在思想上转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轻视,才能做好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意识,企业施行分级别管理制度,有各级领导与普通职工共同完成,使管理观念深入每一位员工的心中,只有大家都自觉做到按程序管理,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开来。另外对固定资产的损坏、废弃、转用、丢失等事情做好登记,避免对资产造成无形中的损失。由人为因素对固定资产造成损失的,要彻底清查过程,对责任人进行应有处罚,要奖罚分明,强化员工爱护设备意识,加强企业管理。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管理的落实点在人,管理工作最后还是由人去完成,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是管理水平的基础前提。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出发:一是培养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管理人员有耐心,有责任心的去核查每一件设备、每一项记录等基础工作,还要对固定资产的运转状态、磨损程度进行核算评估,为企业高层领导者提供信息和意见,帮助领导了解固定资产的基本信息,为企业生产运营决策提供侧面支持。二是增强培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基础是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会计人员要了解评估固定资产的相关知识,如果没有专业知识做支撑,在对机械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难免会出现偏差,所以,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要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掌握,才能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对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大有帮助。
3建全管理制度
建立管理制度,完善各项条例,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依,违章必究。强化管理,对固定资产从申请、研讨、批复到采购、使用、维护等进行一系列登记审核,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进行。由专人设立固定资产的独立清单账本,对固定资产进行跟踪登记管理,首先由采购部门买回设备,填写入库单,生产部门从采购部领取时,登记转交手续,对于设备的走向要填写清楚,包括领取部门、领取人、领取时间,要有领用部门和采购部双方签字。对于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定期巡检维修保养,定期登记设备磨损情况,在登记单上应附有管理人员的评估意见,供领导参考,以便对相关设备进行及时修理和维护或停用处置。在设备进行维修时,每次都要保留维修报告,包括维修内容和修复后设备的运转情况。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监督一线生产员工有没有按要求操作,是否存在违章作业的情况,如发现有违章作业的,应立即停岗代用,一方面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对其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培训合格后再留岗观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牵扯到各个部门,做好管理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强化各部门的分级管理,从高层领导到基层员工,确保人人严格遵守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协力配合,各部门共同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登记监督,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
二、结论
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还对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业务水平大有帮助,笔者通过查看文献和多方调查研究,针对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对策。
作者:袁建 单位:江苏自动化研究所
1.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在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企业通常因认识不够而仅关进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对于前期的操作,如选择供应商等,都可制定出较为严谨的计划,但在管理购置后的设备中却往往做得不够好,而影响到企业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致使固定资产的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此外,在购置之前,某些企业因未能进行充分分析,也未能做到严格遵守购置固定资产计划中的相关审批程序,致使购置不合理而带来资源浪费及采购和配置固定资产活动存在着极低的工作效率。
1.2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较为落后
在当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资产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是企业主要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而与固定资产利益直接相关的部门,却未能参与管理的责任;此外,当前企业主要是以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来管理企业固定资产,对于固定资产台账的建立,资产管理部门也是以人工清查方式来完成的。这种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因其管理方式和手段较为落后,且其管理环节协作性差、管理过程较为分散,致使资产管理部门存在着较大的工作量,对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状况,作为企业财务部门,也无法做到进行及时了解,从而无法向企业管理决策层及时提供准确、有效的固定资产信息,极大地影响到企业发展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除了以上所述两方面外,当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固定资产核算不管规范、固定资产扩建、改建问题均较为突出等。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2.1提高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践表明,要让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把正确的思想态度树立起来,特别要提高企业领导在这方面的思想认识。在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企业一定要把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分馆领导主要负责制这项制度建立起来,以此来有效体现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企业还可进行相关政策、文件的下达和宣传,在基层中把固定资产使用者直接负责这项制度予以有效推行,这样就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向具体部门和相关个人进行直接落实,让有关责任人能够明确其责任范围,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可及时予以有效解决,这样就把原本存在的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这种现象进行有效消除,这对于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提高、生产经营的稳定及企业预期目标的实现,均极易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2.2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
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而言,其种类不仅极多,而且其规模也相当庞大,因此,若还以手工这种方式来对各单项固定资产进行统计、核算,这已远远跟不上现代企业管理快速发展的步伐;企业一定要把电算化这种现代管理手段引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以此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来建立起一套功能齐全的企业固定资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这项系统来完成固定资产的构建、处置、核算及报废等业务;此外,为有效避免固定资产电力信息的意外丢失,可结合固定资产管理卡片的建立,来安排专门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电子信息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此来达到实时监控和电子化管理固定资产的目的,这不仅可有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安全性,而且还可气缸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由此可见,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对于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3规范并完善固定资产各项核算制度
2.3.1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准确界定
在新一轮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已把固定资产的量化的判断标准及价值进行了取消,在固定资产管理范围之中要不要把企业资产纳入,则需企业会计人员予以有效的职业判断;就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而言,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进行计提和摊销资产成本过程中,一定要予以正确的区分,这样就可有效避免因不科学核算科目而对企业利润产生不利影响的发生。
2.3.2重视清查固定资产的财产
安排固定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这不仅可充分掌握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依赖的固定资产的现状,而且对于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还可做到及时发现,这样就可把制约企业经济效益快速提高的那些不利因素,进行及时排除。
2.3.3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应由企业财务部全权负责;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全方位的管理工作,一定要企业所有相关部门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但是,作为企业财务部门,更要把固定资产管理的总责任承担起来,要积极与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进行合作,定期进行库存的盘点清查,真正做到帐帐相符、账实相符,以此来完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4进行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后续管理制度的建立
2.4.1进行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
通过折旧管理,可实现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特别是应用加速折旧法,更新改造效果更为显著。这种计提方法,不仅仅与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原则符合,所谓费用配比、收入与成本原则,指的就是在开始投入时,因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而进行折旧多提,但伴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增加,在使用效率日益下降时,把所提取的折旧率也进行适当减少;而且还与稳健性原则相一致,把可能承担的风险及损失进行了最为充分的估计,这样就有效保障了企业生产经常的持续快速进行。
2.4.2在进行处置固定资产过程
不管是自然正常报废、还是非正常自然损耗,如人为丢失或人为损坏等,或者是进行捐赠、对外进行转让等,都一定要向主管部门进行申报,并由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在此基础上再对其处置方式及效果等具体事宜进行探讨,此外,企业会计人员要全程跟踪检查有关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理,若发现有意假借损毁或报废固定资产之名来进行固定资产报废的,一定要予以坚决制止;与此同时,对于回收价值及其处置方式,要加强审核,这对于确保会计账簿的延续性及制止固定资产的流失,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这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进行固定资产的加强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不违反国家相关法律及严格遵守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认真执行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针对企业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先进方法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以此来加大固定资产的监管力度,这不仅能有效保障固定资产的合理购置和使用,而且对于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平 单位: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一、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一)固定资产价值比重大,相关的成本费用多
我国30家大型矿业公司2013年12月末的财务数据显示,固定资产价值占总资产价值的平均比例为41.37%,与固定资产相关的成本费用(主要是折旧费、修理费、维护保养费、更新改造费等)接近总成本费用的20%。由此可见,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是资产负债表重要项目之一,它直接决定了总资产的数量和质量,相关的成本费用也是决定企业利润高低的关键因素。
(二)固定资产多分布在井下,管理难度较大
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构建筑物(工业厂房、主井、副井、风井及运输大巷等)、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办公设备及民用设备,大多数固定资产分布在井下。由于矿山企业多在山区,地型比较复杂,井下巷道纵横交错,使得固定资产分布范围广,地点分散,涉及部门多,交叉点多。由于采掘工作面经常变动,井下设备调动比较频繁,这些因素加大了固定资产维护管理的难度及运行成本。
(三)固定资产成新率较低
目前许多大型矿山企业都经过了较长的开采年限,面临着设备老化、超期服役、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前述30家矿业公司2013年12月固定资产成新率平均为46.59%。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投入的更新改造费用、大修理费用逐年增长。矿山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在矿井建设、设备维修、新型设备购买上进行再投资,而这些都是资金占用量大、投资回报期长的项目,不仅使企业短期收益难以增长,而且使企业在长期发展中负担沉重。
二、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足,管理理念存在
偏差固定资产的购入成本是分期费用化,管理者更重视公司的生产、安全、成本费用、利润等考核指标,在企业的各项考核指标中,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指标所占比例很小,且没有把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管理者个人的绩效考核有效地结合起来。不重视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有些资产的购置缺乏细致的可行性调查研究,购入后因不适用而闲置或频繁更换,浪费人力财力,导致固定资产投入产出不配比。在日常管理中,将固定资产管理定位于实物完整的管理,忽视其管理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基础薄弱
矿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起步较晚,管理制度和手段相对落后,部分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责任心。随着固定资产管理的进步,目前许多企业规范了固定资产管理。但还有一些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而且这些资产大多是“历史遗留”问题,涉及年限较长,现存的资料没有记录或无法证明,清查结果大多是以“历史原因”为借口维持原状。主要有以下情况:固定资产购入时规格型号填写不全或为空白,存放地点填写不具体,使用部门与实际不符。由于企业兼并重组或机构变更等原因,资产随企业整合调拨处置频繁,资产移交没有建立档案,对转移的资产没有认真监管,导致来源不清,去向不明。没有严格执行资产保管制度,人员调离后所用资产没有交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固定资产的内部转移手续不完善,内部单位间账、卡、物不相符。固定资产存放地点发生变化、大修理及更新改造时信息传递不及时,造成信息错误。固定资产购入后没有资本化,进入费用化核算,出现账外资产。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矿山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行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各部门根据自己的业务和职责制订管理制度,由于各部门的业务既有相关性又有独立性,各部门会优先考虑自己的业务,对于业务交叉点不够重视,出现制度缺失或制度衔接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因管理不到位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对于购入后暂时未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有的企业将资产露天存放,风吹雨淋导致部分机体锈蚀、零件受损,甚至丢失。内部调拨资产不按规定填写调拨单,不进行记录,不做财务变更。在建工程竣工结算时各部门责任不清,造成工作不衔接。工程完工以后,出现竣工结算所用时间过长,即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很长时间后,账面上还置于在建工程状态。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由于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不到位,出现设备已经验收入账,而安装工程结算还没有完成。缺乏对闲置和报废资产的管理。虽然有相关的制度,但是缺乏严格、完备、具体的操作手续,一些资产已经报废销账却仍然存放在企业中,造成企业账、物管理的混乱,出现隐形浪费。固定资产盘点制度执行不到位,没有定期检查和盘点或盘点走形式,造成监管不力。
(四)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考核及监督检查
当前,许多矿山企业的绩效考核指标主要是产销量、成本费用、净利润、安全等指标,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考核。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是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内部职能定位的原因,许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实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有待增强
目前,很多矿山企业在推行ERP综合管理软件,通过ERP软件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更加科学有效。但在系统中,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主要是侧重于固定资产价值核算,但是对固定资产调拨、移动、租赁、报废的变动性的信息却较少标记,查看不方便,更无法实时汇总,导致相关信息需要手工登记台账做补充。
三、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效益观
首先要提高企业职工对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将管理理念灌输到每个人,让每一位领导在决策中,每一位职工在工作中都认识到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而且始终如一地坚持。转变观念,树立“管固定资产、管生产经营”齐头并进的工作方针,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心从传统的“保障资产安全完整”转向“保障资产安全完整与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并重”,突出固定资产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要管好、用好每一项资产,最大限度地减少非正常损耗,实现对固定资产相关成本的有效控制。重视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从矿山企业实际生产需要出发,统筹考虑总体效益最大化或者总体成本最小化。在投资前应根据矿井的资源层赋存状态、地质条件及其他相关的自然条件做好调研和技术经济论证工作,如投资效益的预测与分析、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施工力量的选定等,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最优收益。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以人为本。企业要配备一批技术过硬、有责任心的管理人员充实到各个岗位。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原则,将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真正落实到人。核实“家底”。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实盘查工作,相关人员要深入一线,逐项盘查,保证财务核算与监督到位,保证资产账实相符。做好优化清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要做到“账、卡、物”相符,还要做好优化清理工作。首先要掌握其使用情况、管理情况、技术状况等,分清哪些是良性资产,哪些是低效、无效资产等,将有用的资产予以保留,对于那些利用率较低或常年闲置的资产要尽快通过内部调剂或变价出售等方式予以盘活,以达到所有资产都能有收益。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要管好固定资产,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使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完善制度的过程中,重点要关注:各个业务环节尤其是重要环节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并形成制度上的衔接和协调机制。对于重要领域、重要业务、重要项目、重要风险、重要控制点、重要措施进行重点考虑。如矿山企业工程立项采用实物申报和网上申报(在ERP中)同时进行的模式,工程项目由总公司统一进行WBS编号,这样便于总公司随时监控工程进度及资金投入使用情况,使投资成本控制在预算内。
(四)规范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针对经常出现的问题重点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保管制度,每一项固定资产必须明确相关的使用人和责任人,将贴有使用人和责任人的卡片粘贴在资产表面,以提示责任人时时关注资产的动态,同时要将信息录入电子文档。固定资产内部转移必须办理资产调拨手续,及时进行资产转移变更登记。资产调拨单由调出单位、调入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相关人员确认签字盖章后生效。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转固定资产的竣工结算及价值确认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在收到施工单位提交的完工报告后在规定时间内组织验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终竣工决算工作。对于未结算已交付使用的在建工程,应按暂估价值入账,待工程办理决算后再根据发票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杜绝资产流于账外。定期组织闲置资产的调剂活动。对仍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可以采用无偿调拨在公司内调剂。加强对报废固定资产处置工作的监管,积极进入资产市场,根据市场情况使这些资产快速变现和增值,避免出现隐形浪费。加强固定资产清查管理。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保证资产的账面与实物相符。
(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考评监督体系
建立监管考评长设机构:由资产管理委员会、财务部门、实物归口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及企业管理部门组成。做好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加强对企业管理者权力行使的监督,严格执行企业重大项目集体决策制度,约束管理者权力过度行使。加强对职能部门权利的约束与监督,例如建立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约束的制度。对关键岗位人员加强控制监督,例如定期稽查制度、岗位轮换制等,对无法胜任岗位职责的人员予以更换。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评价,建立项目运行后收益评价的问责机制。对于没有达到预期收益、建设过程存在重大违规的项目,需要对相关部门的领导和责任人员进行问责,对于存在重大建设浪费的项目,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分层评价、综合考核的原则构建,指标从战略层、管理层、执行层进行逐层分解,从总体目标到管理目标,最后分解到每一执行层面的指标任务。
(六)加快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纳入ERP系统中,实现固定资产实物和账务管理的无缝集成。通过提高各部门信息共享程度加快信息处理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顾丽萍 单位:五矿邯邢矿业西石门铁矿
一、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健全
随着技术研发产业的飞速发展,技术型研发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也在逐渐增多,给企业核算工作带来了一些挑战。在具体实务中,有关固定资产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往往存在着很多细节性问题。比如,实物盘点工作没有按照规定的要点来操作导致账实不符;没有按照规定对设备、厂房或者办公楼计提折旧;对账面上的固定资产进行随意拆换;没有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导致漏登固定资产(如办公桌椅、电脑等);没有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核算岗位相分离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细节性问题的存在,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所提供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才受到管理层的质疑,影响着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研发、经营等方面的重大决策。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信息化平台有待进一步加强
正如上文所述,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数量较多,其精细化管理的实现以及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都需要有健全的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目前,很多技术型研发企业通过运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开展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但是在其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功能运用不全面的问题。比如,一些技术型研发企业并没有实现固定资产全过程动态跟踪管理,只是简单的运用系统对固定资产的入库、使用、处置、盘点等进行管理。此外,会计电算化的使用在给固定资产核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其核算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企业财务岗位较多,相应的财务人员也较多,较为随意的部门内部系统权限设置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核算信息的安全性。
三、完善技术型研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
(一)规范固定资产各环节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固定资产采购的可行性分析要贯穿技术型研发企业的预算编制阶段以及整个采购阶段,否则将会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重大影响。以上海某研发企业为例,该企业在开展固定资产预算编制之前,由企业各个部门上报下一年度对相关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等固定资产的需求,在对这些数据进行详细统计与多次反馈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这些固定资产采购的可行性(种类、数量、用途、预期带来的收益、对研发成果的影响等)进行分析,保证企业资金效用最大化。对于固定资产采购中的招投标问题、合同审查签订问题等细节性问题,企业也要结合采购习惯对其进行规范。比如,可以通过制作采购流程图的方式来规范各个流程的操作,对不同的固定资产采购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也要注意各项规范的灵活运用。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其维护保养工作。以某技术型研发企业为例,该企业借助条码打印机以及条码扫描建立了“固定资产数字条码”,在此基础上将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检查与维护工作明确到员工个人,建立责任考核制。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延长相关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为企业节约一定的资金。此外,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技术型研发企业要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可以结合上下游客户的需求,将一些机器设备予以合理定价卖给需要的客户,而不是单纯的低价贱卖。
(二)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
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会计信息的质量,技术型研发企业可以从内部控制制度着手,形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部监督,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在内部控制环境上,主要是要提高固定资产核算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职业精神,尤其是细心、谨慎以及规范的工作态度,这是做好核算工作的基础。在内部控制活动方面,要严格执行“岗位不相容”“重大事项审批”等原则。为了形成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监督,一些技术型研发企业建立了轮岗制度,一方面调动核算人员提升业务能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各项固定资产核算工作之间形成监督,在规范各项核算操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各相关账簿的登记以及固定资产的盘点。在内部监督方面,不仅仅要注重事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部审计,还要注重事前与事中的内部审计,将固定资产核算中可能存在的会计失真现象遏制在事前、阻止在事中。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信息化平台建设
技术研发型企业应当借助企业自身优势,充分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配合企业现有管理制度,实现对各项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保养、处置的全程动态化跟踪管理。以上文提到的“固定资产数字条码”为例,企业可以借助该条码在管理系统中对固定资产建档,通过该条码以及管理系统的结合,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程跟踪。同时,企业可以借助局域网、共享软件以及各种聊天工具建立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沟通平台,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够为其他部门的工作奠定基础。对于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软件,除了要提高财务人员对操作程序运用的熟练程度外,还需要严格管理核算软件的权限。企业可以结合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岗位的具体分配情况进行分板块权限设置,即仅相关人员可以对对应板块的核算信息进行记录、删除以及更改等操作。
四、结论
技术研发行业的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相辅相成,作为技术研发行业元素的技术型研发企业需要在构建完善的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不断规范固定资产各环节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细化,通过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来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基础性工作,助推企业健康蓬勃发展。
作者:王璐璐 单位:德信无线通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监督及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任务是对固定资产施行精细化管理,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电力企业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及相应的监督机制,这就导致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会出现孤岛效应的场面,这是因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是一个繁杂而且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所以很容易出现协调不当而没有人来监督管理的情况,同时也存在信息疏通不畅,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而造成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数据混乱问题,影响其管理效果和管理效率。同时由于信息共享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信息更新滞后而造成的决策失误也给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很多不便。
二、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具体办法
(一)资产管理过程中引入精益管理思想
通俗的讲,精益思想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业务流程、业务重点等做精细化管理,分门别类,针对不同的业务划分不同的管理方式,针对相应业务设定相应的管理方面,从根本上提升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在掌握各项资产管理标准的基础上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用较为细致的方式对固定资产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统一,对于标准统一的统一管理,标准不同的差异化对待,要积极推进固定资产的精益管理方法,通过教学及引导的方式让周围的人也接受这样的管理方式。
(二)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具体来讲,应该根据电力企业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资产管理目标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管理。比如,在项目规划阶段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是对于方案执行的全过程的费用进行统筹和对比,针对不同的方案评估出不一样的固定资产数据,已达到选择最优方案的目的;在项目建设阶段,应对工程所涉及到的质量、安全、监督等多方面的财务数据及固定资产数据进行统筹和管理,用精细化的思想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已达到节约成本和控制成本的目的;在运行维护阶段应科学检修和运行,保持设各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运行维护阶段在资产的寿命周期中占的时间最长,生产部门应加强设备管理及基础数据收集工作,制定设备检修计划,以降低运行维护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最后报废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针对资产评估的结果对技术进行相应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固定资产进行相应的改造、转卖和报废等处理。
(三)引入分类管理思想
严格意义上讲,分类管理思想是精益管理的一部分,但是其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所以这里单独讨论。通常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分为:有效资产、低效资产及无效资产三类,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将自身的资产分为有效、低效及无效三类,针对不同的类别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已达到保证企业资产管理的目的。对于低效固定资产应企业应加强管理,多发现其有效之处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加以利用,以提升其有效程度;如果是无效的固定资产,应对其做出相应的处理措施,适当情况下可以做出变卖或丢弃处理。此外,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还可以从企业运营、员工激励等多方面创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要指出的是,企业在针对性的选择方法时,一定要将自身的具体情况考虑在内,这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的。切勿跟风,随波逐流,这样只能让企业运营受到更多阻碍。
三、结束语
总的来讲,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实现企业正常运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运营能力,我们有必要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在以后的管理中我们应不断突破创新,根据企业运营实际将更多方面引入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来,只有这样,我国的点力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更加合理和科学可行。
作者:张薇 单位:福建省金湖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福建将乐县
一、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煤炭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是普遍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的工作而导致内部审计的执行力不足。内部审计制度的缺失导致煤炭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发挥出最大的职能,无法获得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相关依据。审计部门的监督功能弱,进而无法发现煤炭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高层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2.管理职责划分不明确。煤炭企业一般将自己的重点放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环节中,经营的精力都放在产品生产环节的安全以及产品带来的盈利方面,没有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首先是缺乏绩效考核制度的约束,企业管理者大多强化企业的产品质量、产量、成本和利润等指标,并且其带来的成效十分明显,可以有效的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所以管理管理者更加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弱,执行力不强,固定资产永远处于核算不清的状态;其次是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权责划分不明确,某些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中存在着严重的分工不明,部门与部门、职位与职位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甚至出现重叠或是缺位,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非常混乱,一旦出现问题部门与个人相互推诿,找不到负责人,严重制约煤炭企业的发展。
3.实物管理制度不健全。煤炭企业的生产环节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固定资产主要投入在工作面和巷道方面。往往环境地质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工程中需要的相关设备也不同,其安装、生产活动、维护方式都会改变。尤其是大型企业,工程产量大、时间长,工作面的变动大,固定资产投放十分分散。无论是工作过程还是盘算清点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清算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还有部分煤炭企业因为大型重型设备的投入大,管理通常重视大型设备的管理的清算,但是忽略了种类多、数量大的设备。尤其是体积小的井下工作设备的管理十分不到位,动辄发生丢失事件或者是维护、修理不及时,导致设备损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非常不利。
4.固定资产的调整没有顺应市场。许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没有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分类标准以及折旧年限进行调整。由于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生活中对煤炭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长,煤炭企业的产品生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某些设备长期处在超负荷运作的环境下,十分容易出现破坏或者是折旧。有些设备的运行时间非常短就需要申请报废,使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或者是许多煤炭企业同时投资了其他行业如电力产业、化学工业等,但是其固定资产没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投资,或者直接参照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标准,与市场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二、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1.完善煤炭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结构。首先要明确管理者的责任,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与管理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管理者在明确自身的职责后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决策;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业绩考核相挂钩,固定资产的管理到位、管理水平高的予以一定的奖励,而管理过程中问题频发,管理质量低的要实施一定的经济或者其他处罚。有效的奖惩制度可以激发管理者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以更加严谨、慎重的态度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控制。
2.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权责体系。首先需要设置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结构,将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份责任细化到岗位、人员,让煤炭企业中的每一位职工都能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以及能够执行的权利。从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采购开始做起,严格控制招标、采购、监控的全过程,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做到横向纵向都能够到边,不出现丝毫遗漏。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和体系。
3.1规范制度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打好基础首先要确定固定资产核算工作的范围,从设备的管理以及会计的基础性工作开始做起,完善固定资产的内控制度,强化对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和控制。为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使用、维护、保管一直到报废的全过程实施合理的管理与清算,建立完善相关的制度,努力实现管理过程的规范化和流程化,使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分工明确。
3.2加强固定资产的清算动态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与记录工作务必分开,不能将其交由同一个部门进行处理。完善内部的约束机制,确保固定资产清算过程的合理与清算结果的真实准确性;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算,不要等到问题出现后才想到了解问题,偶尔进行突击检查可以督促工作人员实时记录并保持警惕;另外,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现场管理的工作一定要到位,加强工作人员现场管理的意识,责任落实到人。固定资产的转移、运输等流动程序的管理一定要加强,提高其运营效率和煤炭企业的经营效益。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许多普遍性的问题,影响到企业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只有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出发,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了解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固定资产保值,使煤炭企业获得更多的经营效益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李宏波 单位:唐山市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生产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主要的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规避问题、及时发现是否发生会计处理错误,有利于查错防弊。而米盒制造公司内部监督制度薄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人员意识力欠佳企业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内部控制的认识只是表面,而实际工作中不注意落实,有内部控制制度不执行。企业生产经营范围不断扩大,内部管理没有随之规范落实,进行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2)内部控制缺乏具体的标准和尺度按规定企业人员分工应该细致,有严密内部控制,而部分制造企业由于人力资源不足,内部控制程序能减就减,随意决定控制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公司内部控制标准和尺度不明确、不具体,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基本没起作用。(3)企业监督力度不够生产型企业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或监督上只重视程序上的监督,而忽视对管理人员的监督,胜任能力、诚信、道德价值观组成了固定资产管理内控环境,这是发展的基础。
二、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度
首先,采购部应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求编制采购固定资产预算,采购项目确定后经审批部门批准,采购人员要按照采购计划采购固定资产,固定资产采购全过程必须有人员负责,生产型企业必须对采购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委托授权。其次,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公司应把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位员工身上,使每一位员工有保护固定资产、节约使用固定资产的意识。
2.规范企业日常固定资产基础工作
生产型企业首先应选择适合的折旧方法,对固定资产按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计提折旧的原则正确进行计提折旧。其次,报废和处置固定资产,使用部门首先出具书面申请,列出清单,报审核部门审核批准备案,经管理层集中决策后,报主管部门及税务部门等政府部门批准后才能核销;报废和处置一般固定资产,只要相关部门提出,列出清单,报相关职能部门审核并备案,领导批准方可核销。
3.加强生产型企业控制制度
固定资产价值大、资产中比重大,购建固定资产的需要大量现金,由于折旧、日常管理等费用是影响其利润的主要因素。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损失将特别大,超过一般流动资产,因此,要有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加以规范,需要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等的进行检查监督力度。完善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能保证账务处理合法、合规,并加强固定资产采购内部控制,有利于固定资产岗位分工控制。
作者:曹伟伟 单位:徐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1根据资产经营分类实行档案资料分类管理
分别建立《资产委托管理协议》和《资产委托经营协议》档案。对于资产新建、装修、大修、改造或拆迁、处置等重大事项,现行管理单位要整理、存档与事件相关的资料。重大事项由资产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组织实施,相关资料原件由现行管理单位存档,资产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可根据需要保留复印件一份。资产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的固定资产检查、保养、维护、维修等记录要存档3年,并接受现行管理单位检查。现行管理单位应该按照信息化管理要求,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资产变动信息及时录入,实行动态管理,提高数据收集、汇总、分析效率和效果。
2固定资产实物管理
(1)日常管理。由于企业存续的固定资产分布较为分散,其日常管理主要采用由资产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根据协议约定进行直接管理、现行管理单位监督管理的方式。现行管理单位要对资产实物进行不定期巡查,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实物状况、使用情况、有关管理记录及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等情况。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按照资产《资产委托管理协议》或《资产委托经营协议》做好资产的实物管理,其工作主要包括:配合现行管理单位掌握资产实物状况并报告;在规定权限内正确使用资产,对资产进行检查、保养、维护、维修;负责资产的安全管理;每年进行资产清查;对既有资产进行新建、大修、改造、装修的实施管理;接受委托负责资产拆迁、处置、转租等。现行管理单位负责监督、巡查实物资产的管理状况,确保资产实物正常安全使用,并按照制度规定最大限度盘活利用资产。
(2)固定资产新建、装修、大修改造(含增设或增容)管理。资产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根据实际情况需对固定资产进行新建、装修、大修、改造(含增设或增容)时,应向现行管理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现行管理单位负责审查资产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所提申请事项内容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规范性,资产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根据现行管理单位的审批意见实施。实施事项完成后,现行管理单位对固定资产变化情况进行核对、检验,资产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负责按规定到地方相关部门办理验收手续,其中新建、扩建房屋还应按照规定办理房屋产权证书。同时,现行管理单位及资产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均应就重大事项建立相关档案。
3固定资产的分类处置利用
根据使用性质,可以将存续的固定资产划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对于经营性资产,现行管理单位应与承租方签订《资产委托经营协议》,确立租赁关系;对于非经营性资产,现行管理单位应与资产管理受托方签订《资产使用管理协议》,确立委托管理关系。
3.1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处置利用
一是经过有效完善整合后,对有使用价值的资产,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转入现行管理单位;二是对权属瑕疵暂时完善有困难的固定资产,一般情况下应租赁给现行管理单位及其下属公司使用。租金本着市场公允原则,按照企业相关规定确定;三是有经营利用价值、现行管理单位不自用的固定资产,应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四是对于其他较为分散的闲置固定资产,现行管理单位可根据其实际情况按照企业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规范程序进行有偿转让、股权投资、资产置换、抵偿债务等;五是对于丧失使用功能的固定资产,按规定要求实施报损、报废。应当鼓励资产承租方或资产管理受托方通过转让、移交等方式处置与现行管理单位主营业务关系不紧密、且不宜长期持有的资产,转让可采用公开挂牌、拍卖和招标或协议转让的方式。
3.2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处置利用
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处置是指产权转移及产权核销行为。根据资产特性,相关资产处置行为包括:房改售房、房屋拆迁、房屋置换、协议转让、住宅大产权移交、住宅房屋固定资产公开拍卖,以及部分无使用价值房产和危旧设施的报废、报损与核销等。按照现行管理模式及《资产委托管理协议》,对房屋固定资产处置应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集体决策的管理模式,现行管理单位负责研究、审议房屋固定资产处置事项,提出处置意见与工作要求,负责受理与房屋固定资产处置有关具体事项,编制可行性报告,拟定相关协议文件、组织资产评估、对相关资产处置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负责按企业财务管理规定与资产管理台账,对房屋固定资产的处置进行价值管理。资产受托管理单位作为房屋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单位,负责根据政策及资产实际情况提出处置建议,并按现行管理单位的意见开展相关工作。
3.2.1房改售房。受托管理单位应按现行管理单位的要求做好资格审核,对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受托管理单位应根据本人意愿,将申请人情况与审核意见报现行管理单位批准。受托管理单位应出具房改申请人结清房租、供暖与物业等费用的证明,并与申请人签订房改售房后供暖与物业费自理的协议。房改售房后,受托管理单位应及时将相关材料报现行管理单位备案。
3.2.2房屋(土地)拆迁、危改(棚改)。凡涉及房屋(土地)固定资产政府征地与房屋拆迁等事项,受托管理单位应根据拆迁公告及时向现行管理单位通报情况,报告政府拆迁与安置补偿方案,并按企业要求与现行管理单位的授权委托事项配合开展相关工作。现行管理单位会同资产受托管理单位,按照企业的划转文件及房屋(土地)权属证明与实际情况,对拟拆迁资产进行清点、核对与清查,并将结果登记造册。应对被拆迁资产组织资产评估,并以评估结果作为拆迁补偿依据,被拆迁资产的评估价格应与当地房地产的市场评估价格一致。凡属于现行管理单位国有产权的拆迁补偿方案,应优先选择实物或产权调换方式。
3.2.3协议转让、住宅大产权移交。为推动住宅管理社会化,可以鼓励受托管理单位将符合条件的住宅大产权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相关移交工作按“资产无偿划转”原则办理。在住宅大产权移交过程中,受托管理单位应做好可行性论证,做好房屋大产权移交报告及移交协议的编制工作,按地方政府与企业要求将住宅大产权及管理责任全部移交。
3.2.4报废处理。凡不具备使用功能、超过使用年限、长期闲置、损毁严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无法修复或没有修复价值的房屋及配套设施等,应进行报废处理。报废房屋固定资产应组织技术鉴定,鉴定小组参照相关标准出具鉴定意见,报废拆除的房屋固定资产(配套设施、设备)应及时按公开程序进行处置,残值交由现行管理单位财务点收入账。向非系统内单位处置固定资产,应按国有产权管理程序组织资产评估及进场挂牌转让。在固定资产处置中,受托管理单位必须及时将相关资料移交现行管理单位,现行管理单位根据处置结果,及时履行报备与核销手续。总之,要以严谨负责的态度通过对固定资产规范管理及合理处置利用,对划转的瑕疵资产要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清理、优化,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良性使用,提高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作者:张丽
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健增长
吉林省固定资产投资按行业分固定资产投资占据前五位的分别是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批发和零售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其中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8年到2012年5年间的增长迅速,除去2011年负增长6%外,其余年份均保持30%的增长幅度。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39.76%,42.05%,43.55%,43.10%,43.63%。如图3所示。房地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吉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例的另一大主体,同样在2008~2012年的增幅分别为24%,11%,31%和4%。总体看来,起伏比较明显,房地产业的大环境存在一定的波动。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例分别为16.30%,15.91%,14.37%,19.90%,16.25%。一直稳定在15%上下,房地产业对吉林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图4所示。
2吉林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低效性
吉林省中小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低效性,不能及时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工作流程。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首先,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积极的管理意识,在工作中互相推诿,业务不精,不足以完成对整个工作流程的熟练掌握。其次,未建立完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固定资产监管不力存在某些漏洞,处理问题力度不够,权责不明晰,具体工作没有明确落实到具体负责人员,导致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信息上的不对称[2]。
2.2固定资产的盘点数据缺乏准确性
由于一些中小企业企业的生产设备需要更新,使得固定资产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损耗,而相关人员未能及时进行记录、调整,并且,在购置或变卖固定资产时未能及时入账,加上一些人为因素,比如虚报、瞒报、漏报一些数据信息,从而引起固定资产数据不准确的问题,造成了账实不符的现象。数据的不准确严重影响了企业高层对公司未来发展经营的决策与判断,从而影响到公司的利润实现。因此,企业应该提高固定资产数据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避免造成企业的损失。
2.3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缺少规范性
大多数吉林省中小企业企业长期以来对固定资产的处置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并未建立严格的定期盘点审查制度,存在"物随人走"的现象,造成了对固定资产处置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各部门申请使用固定资产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申请程序后自由处置,而财务部门或者管理部门经常不能及时地进行统计。例如,有的企业在处置固定资产时没有向生产部门咨询其处理建议,也没有向财务部门查询资产评估的相关信息,基本上由本部门自行决定,并没有通过规范严谨的申请流程[3]。规范性的确定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关键,需要引起企业方面的重视。
3吉林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发展的对策
3.1完善对固定资产的监管,提高效率
由于大部分吉林省中小企业存在固定资产管理低效的问题,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完善监管机制,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可以成立固定资产监管委员会,赋予这一部门机构有力的监管权力,专门负责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监督和审查,首先应负责在固定资产实行入库、折旧、损耗等工作流程时做好进行全程监督。其次,督促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对不完成人员进行惩罚,同时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后对固定资产的申请、采购到验收、保存、使用、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都予以明确规定和权责分配,对固定资产的增减、管理、效益等方面加以严格监督和审核。
3.2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吉林省中小企业应该通过建立自身完善的对固定资产盘点的内部审核机构,对于新进、发生损耗折旧或者要进行报废处置变卖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盘点,经过专业人士进行资产评估,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明确部门职责。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权利和责任要明确,对于因为个人原因而造成固定资产盘点数据不精确的个人要给予惩罚,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规范发展,尤其是以制造业为经济发展支柱的吉林省,对固定资产的精确盘点制度的建立是势在必行的[4]。
3.3设置严格规范固定资产处理制度
建立规范有效的固定资产处理制度。针对管理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加强他们的业务处理能力,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学习,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为了真正有效地建立固定资产处理制度,减少和尽量避免固定资产的过度损耗,应该严格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部门,对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人员的管理职责、应履行的义务进行详细规定。最终让企业形成规范的处置流程,固定资产的采购以及资产变动要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根据预先的计划进行卡片管理,然后由其所得信息进行盘点、结算及清理,最后生成财务报表和管理报表。
4结论
吉林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以及吉林省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决策的制定,本文从固定资产存在的先关问题入手,提出了在针对吉林省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中应该从提高管理效率,建立记录数据准确的盘点机制和建立规范有序的固定资产处理机构的相关对策。
作者:王春吉 徐淑杰 单位:长春市财政局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财务处
一、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使企业管理更加完善,制度更加健全。
要想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的水平,健全中小企业相关的所有制度,就必须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作进一步的要求,来提高固定资产的效率,这就需要把与企业有关的管理因素通过管理做出调整,通过这种管理方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大赢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进一步要求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并且是企业管理的好帮手,在管理方面对企业给予了大力的帮助。由于固定资产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加强管理对其而言更加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
(二)有利于创新发展企业。
创新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时代的任务,如何完成企业的创新任务,其中一个重要要素是要建立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想企业有所创新,固定资产的管理必定符合企业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它能够在企业创新过程中防止以权谋私,以各种名义或者不正当收入的制度。
二、东莞市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不科学地购置与建造。
当一个企业不断地在固定资产方面进行投资,表面上该企业的发展速度上升,经济水平提高,但实际上这个企业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上升,还要具体地分析该企业投资的固定资产是否合理。有些中小企业为了眼前利益,不加分析地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建造,造成资源的浪费,固定资产利用率的低下。还有些企业缺少对各项投资进行谨慎地研究,对引入的固定资产的可利用度缺少充分地分析。在决策上,领导层也常常由于仓促,做事缺乏耐心,对待购置问题不全面,探讨不深入,缺乏听取各方的意见,对企业内部的总资产问题了解不够周全,使企业在购置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多。若由于上述原因而令投资的项目不能按原计划完成,其收益的收回时间遥遥无期,将使企业有可能遇上经济的困难。比如,对东莞某企业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该企业一方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认真具体地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状态进行研究分析,导致一些购置回来的固定资产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从而造成资金的浪费。
(二)固定资产管理欠缺完备的制度。
通过对东莞市中小企业的调查研究,笔者能够较深入地了解到东莞市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欠缺完备的制度。比如,东莞某企业设立了行政部、财务部、生产部、营销部四个大部门,却没有一个固定的采购部。当企业需要采购物品时,上级领导直接安排生产部的人员出外采购。当一件物品采购回来时,入库与出库的人员却是同一个人,这样极易引起舞弊的行为。此外,该企业没有一个制度规定管理人员需要不定期检查固定资产,也没有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固定资产具体引入多少和消耗多少的问题,同时当物品入库时没有人审核,这样导致生产部权力过大,同时管理生产与采购的工作,而且企业的检查力度过于松懈。
(三)固定资产在折旧方面没有按照严格规定计提。
据了解,东莞多数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做得并不那么完善,最突出的因素是在折旧时没有按照严格的规定计提,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就以东莞市某小企业为例,该企业存在固定资产折旧率时高时低、折旧年限时延长时缩短、折旧方法不统一的现象。这种不严格按照规定折旧固定资产的行为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不合理地折旧固定资产,使折旧后的固定资产的成本、费用、利润也同时偏离,是一种严重影响了企业自身发展的现象。
(四)固定资产监控体系不健全。
监控是企业确保内部工作能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而固定资产的监控则是为了确保企业的管理在高质量的情况下高效执行的一种强硬手段。东莞市中小企业从内部监控的要求来看还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不彻底。在企业的管理制度的实施方面没有对其进行及时的评审工作。有些企业的管理评估结果与绩效没有准确对应,存在舞弊现象;另一方面在管理的考核方面,有些企业虽然制定有关管理的考核制度,也会把管理的评估结果作为员工绩效的参考因素,但由于一直以来都存在相互包庇的现象,在绩效考核上没有如实地反映情况,只要不发生严重的事件,一般都不会体现到员工的身上。由于内部监控的缺乏,不仅让推卸责任的情况在企业滋生,而且大大影响到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的问题,导致不公平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三、东莞市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具体对策
(一)对风险管理进行全面认识,并做好完善工作。
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企业来说最大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在企业添置新资产时先做个全面的风险预测,这样不仅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所有资产,更能够为企业减少资金的错误运用,保证把有限的资金合理地投入正确的地方,做到资金的合理分配与合理利用。所以,要想企业的管理能够更加完善,就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先对企业的风险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然后针对分析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再得出相关的报告,最后进行相关的监督工作。
(二)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有关制度。
企业应当对员工做好相关的工作分配,对于不同的岗位都应该设有不同的职位权力。在审批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自身制定的规范去约束全体员工的行为,并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员工设定不同的工作职责。在工作上,员工必须遵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要求。管理人员应当在分配工作人员上岗前认真了解不相容的岗位分别有哪些,再严格执行要求分配人员上岗。在工作中,不同岗位的人员应当互相制约与监督,减少工作上出现的各种失误,并要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机制上,考核机制需要从员工的奖惩、考核、问责等方面入手,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逐步地建立并完善。另外,东莞市中小企业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也需要加强相关的工作,企业的高层领导不能忽略员工在管理固定资产时的绩效,使得有关的激励机制发挥到实实在在的作用。
(三)按要求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有效计提。
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面,笔者认为东莞市中小企业需严格遵守规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制定适合自己的折旧方法,不得随意改动。要严格根据规定设置一个专门的系统来管理固定资产的折旧,这样不但能够降低折旧的错误率,而且能够使折旧工作更加规范。在此系统中,需要确保任何的修改或重新设置都须得到企业财务部门领导的授权方可执行。东莞市中小企业的财务部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信息需要做出及时的更新,特别是当企业购置新的固定资产,或者固定资产由于各种原因需要淘汰等,都应做出相对应的处理。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正确地按国家规定的关于折旧方面的条例折旧固定资产,把不同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类别按照正确的折旧年限折旧,这就需要对固定资产折旧系统进行正确地设定,然后录入相关的信息与数据,使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按照正确的年限进行折旧,确保该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能够符合税法与相关的条例。另外,在制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方面,该企业应该对同一种类的固定资产采取统一的折旧方法。根据不同的固定资产应当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
(四)健全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
东莞市中小企业必须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体系,不仅要对企业的固定资产实行实时有效的监督工作,确保所有资产处于安全的状态中,还要对所有监督人员进行高效地培训,使一切监督工作都能顺利进行。具体来说,东莞中小企业应重点控制几个管理的常见问题:首先,对部门员工内部组成的团体权力超出企业规定,必须要坚决制止,要强化各部门内部的管理监督工作,建立互相制约的有效制度。其次,对在某些项目上企业总领导人一意孤行,不科学地进行构建或投资,而造成资金浪费的问题,要实行在监督检查方面做到一视同仁的政策,严格监督包括领导在内的每一个岗位,同时建立重大事件共同商议共同表决的制度,以适当减轻个人过于膨胀的权力。再次,对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人员联合勾结的问题,要加强监督力度,对企业的各个部门与岗位进行暗中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作者:万伟超单位:东莞理工学院
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资产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处于基础地位,把资产管理好,把基础打牢固,就可以节约企业其他多方面的开销,有效的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的整体收入。如果让固定资产更加的有条理化、更加的规范化,让资产有章可循,有科学的道路可走,资产就会发挥更大的效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电网企业由于网点较为分散导致的固定资产比较分散,所以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时间显得过长,风险过高,但同时效益也非常高,由此对我们的资产管理者的挑战很高,要求管理者不断变化自身角色,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布过广,不便管理。电网遍及全国各地,我们现在是用的ERP资产卡片和设备是对应的,设备那边建好了,与资产与财务衔接不太统一,财务在盘查是会出现漏洞,有点人为了对应,建设了某些资产,但是卡片价值是0,由此建设卡片并没有起到什么实际效果,然而全世界每个地方都离不开电网,电网资金通常都比较庞大,又由于过于分散,因此不便统一管理。电网的用途很多,有企业用地、家庭用电、生产用电、学校用电、市场用电等,各方面都比较复杂,而且有时很难及时更新,及时盘查,很多地方盘查也只是表面功夫,只是做做样子,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因此盘查后电网公司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就算发现了问题,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不能达到最快的效果,且资产的实际管理和观念上的管理处于不同的人,财务统一管理起来也不方便,有些方面会滞后,所以,这对管理者来说又是新的挑战。账实不符合依然存在。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账实不符的问题是依然存在的,主要是有账无实、有实无账、账实不相符合。多数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涉及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涉及到一些账目查寻时,由于部门的之间的不协调,常常造成部门无法入账。其次,每年的定期盘点和抽查工作不认真,对资产的使用状况不了解,无法核实数据,导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也不准备。管理不统一。由于一些原因,某条线路既属于电力公司又属于农户,有些工程产权还没有移交,电路是属于某些公司,但是维修供电修护等又是属于电力公司,这就使得统一收费等特别麻烦,有时还会产生纠纷问题,这使得在资产运行管理时存在很多问题,资产存在相对滞后性,不能及时的运转,会产生一连带问题。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用好专人转卡制度。由于分布广,由此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做好自身的工作,及时盘查用企业及个人用户电用户的电卡和缴费情况,公司应该建立相关的制度,建立督查团队,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察,拒绝出现表面工作,促使每个员工都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对于不能及时缴费的用户进行催促,以及时的盘点好账户,及时的和财务对接。由于遍及地区范围太大,因此长时间存在工作人员散漫,各自为政,达不到统一的管理,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统一的分配制度,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对于工作未能及时完成,不能达到年终考核标准的工作人员进行处罚和教育,在思想上和业务素质上对他们进行培训,已达到最好的工作效益。加强资产管理信息化。好的管理必定是需要好的管理体制的,传统的管理体制繁杂又多费事,所以需要对电力资产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信息化的管理体制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帐实不符的情况。信息化的管理体制采用科学有效的现代技术,把所有的数据分析及相关的资料全都录入电脑中,计算机能进行精确的计算,同时也能避免出现管理人员不认真的情况发生。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就可进行协调、工作。加强了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是非常有作用的。
统一管理。对于管理不统一这个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在电力企业接手某工程电力管理时,要充分考察,制定协议,以保权钱方面的情况归属等得到正确的落实,建立专门的卡片,已达到收费管理流程等一目了然,干净利落,减少纠纷问题。电力公司还应加强动态监管,系统根据业务流程,自动更新客户等各种业务信息,并对公司的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监管,使得公司能掌握最新信息,对下一步计划作出正确的判断。统一监管也有利于责任追究,对于失职的员工进行快速的责任追究,对于业务室的过错争取时间早日解决。统一监管还有利于数据共享,使各地工作人员了解自身的处境,达到相互学习的作用。总而言之,把资产管理好,企业就能很好的运行,越是能在资产上作出文章,利率就会达到更高,电网产业是国有重大企业,它的兴盛关乎着全国的整个经济命脉,关乎国家的繁荣发展,因此电网产业资产的管理调配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电网公司的领导应给予更多的重视,多与员工沟通,同时完善好监督考察制度,对员工实现专人专责,对一个区域的电网进行统一的管理,统一的验收,对出现业务漏洞,业务错失的员工进行责任追究和业务素养的培训,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资产管理系统,继续优化资产管理的工作,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水平,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考核制度,向建设国际化先进一流电力公司不断迈进。
作者:李景贤 单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蓟县供电分公司
一、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存在问题
(一)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落后
报纸印刷企业往往是从报社的附属印刷厂发展独立出来的,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由于过去它主要服务于上级报纸,所以它的重心在印刷品质和安全生产,根本不用考虑市场的占有率、现金流的风险和税收的规划等因素,造成了固定资产购置时随机性和偶然性。
(二)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由于报纸印刷企业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的经验,因此没有制定一套多部门配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使用车间负责用,设备部门负责买和修,财务部负责账务处理。这三部门各司其职,但缺少交流沟通,造成固定资产使用人操作不当,设备部事后修理,财务部根本不懂的局面,给企业造成损失和浪费。
(三)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有待改进
报纸印刷企业要想管理好固定资产,就要了解固定资产的效率是多少,就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精细化财务核算。按生产线归类固定资产,编制该生产线的产出-耗能表,如配置的人数,人工成本,耗用的新闻纸量,油墨量、版材量、水电费、维修(配件)费,和产出量。这些基础数据中,有的需要印刷车间准确的统计才能完成,如人数、新闻纸耗用量、版材量、配件费和产出量,有的需要对机器进行改良才能完成,比如油墨量和水电费。
(四)固定资产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
固定资产的购入、改良、移动、报废由实物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和收集并交给财务人员做账务处理,有些固定资产的移动、报废没有通知到财务人员,导致了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二、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造成的影响
(一)没有落实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工作
由于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落后,没有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来科学地选择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和数量。购置固定资产的预算审批程序单一,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及合理预期,因此没有购买企业最适合的设备,导致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没能够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甚至由于产能过剩引起浪费,带来现金流的风险。
(二)没有落实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制度
报纸印刷设备一般都是大型机器,试运行时间比较长,有的超过一年,这一年里,货款的大部分已经支付,但没有验收报告且管理层没有确认机器设备达到预计使用状态,使得这货款无法转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费用无法在税前抵扣,没有给企业带来抵税的好处。
(三)财务人员没有介入固定资产的管理
由于财务人员不是设备专业人员,对各生产线没有精细核算,所以财务人员无法计算出各生产线的产出效益值并横向比较,这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粗放式的管理。比如保养工作都是由使用车间工人完成,有的工人没有按规定对设备进行保养,会影响设备的生产效率,还会加速设备的损耗,增加该生产线的维修费。如果对每条生产线进行精细化核算,在互相比较中,就会发现问题并能找出原因。
(四)固定资产实物盘点不到位
固定资产应由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按其职责共同管理,由实物管理部门定期盘点,财务部进行固定资产的核对并根据核对结果对账面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但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者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意识淡薄,或者管理都认为盘点就是财务部的事,但缺少各部门的配合,盘点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固定资产盘点中不能及时发现差异,或者发现差异也没有进行账务调整,甚至无使用价值或已经淘汰的固定资产仍在账面显示。因此固定资产实物盘点不到位造成了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
三、加强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购置及报废制度
在原有的采购流程中,增加业务部的市场调研情况报告,确定固定资产能满足的预期值,这样对固定资产的选择才有的放矢,即能满足需要,又不过多占用资金。对于准备报废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时的残值要在第一时间内登记入账,并且要账实核对,实物要统一上交,统一保管,统一处理,建立更健全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从而更好的保护企业固定资产。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如果遇到特殊原因而无法马上验收,且试运行时间超过一年的,管理层应责成设备科先出具印刷设备达到印刷要求的证明,财务部依此证明及印刷设备的购置报告、招标报告、厂商合同,来计提折旧,使得会计处理符合(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也使得企业得到税收延后的好处。
(三)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1.由设备部、车间、财务部三部门共同制定盘点制度,规定盘点的时间,规范盘点流程,确定账实不相符的处理方法。2.重视卡片管理。当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甚至位置移动应及时变更固定资产卡片,定期与财务部门核对,确保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相符。3.财务部应与设备部、车间配合,做好生产线的精细核算工作。
(四)提高全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着重加强一线工人的技术操作水平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一线工人操作及维护技能。通过其对资产及时的维护、保养可以减少日后大量维修费用的支出,使资产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力。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报纸印刷企业产量下降,固定资产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分析了报纸印刷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提出了报纸印刷企业的员工应提高固定资产维护意识,建立建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部门认真配合落实管理,并应加强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对于报纸印刷企业,如果不能管理好固定资产,加速了其折旧及更新速度,那么在产量减少的形势下,更新此类固定资产必然使利润受经营杠杆的影响而成倍减少,损害该企业长期利益,所以只要报纸印刷企业从制度入手,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实际的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加以落实,同时加强员工对固定资产维护的技能培训,最终能使固定资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转型打下资金基础。
作者:卢珊珊 单位:福建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