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8 04:31:27
导语:在幼儿园数学教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摘 要:学具能增加幼儿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数学符号和学具相联系、数学计算和学具相结合,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巧妙设计教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有效运用学具,促使幼儿主动学习;配合学具操作,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关键词:学具教学法;数学教学;趣味性;智力发展
学具对数学教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幼儿更好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概念提供帮助,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文章对学具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一、巧妙设计学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最大的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幼儿对学具进行摆弄、操作首先要对学具感兴趣;数学学具要发挥作用,必须通过幼儿的摆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幼儿对操作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投放数学学具时,要依据教学内容对学具进行巧妙设计,将趣味性融入学具设计,制作出新颖、有趣的数学学具。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将学具和学生兴趣及心理因素相结合,创设幼儿喜欢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新的知识。例如,在中班开展“找春天”的活动时,教师要让幼儿对春天的景色进行观察,观察五颜六色的花儿、慢慢变绿的树叶、可爱的小瓢虫……教师要以孩子们观察到的景物为基础,让学生对水果宝宝、瓢虫宝宝进行排队,也可以开展数字接龙游戏,让幼儿对8以内的数和按数的大小排序有一个真正的理解。这种探究方式让幼儿在活动中摆一摆、想一想、做一做,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使幼儿的各种感官得到充分调动。
二、有效运用学具,促使幼儿主动学习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这是幼儿活动的总要求。教师要在幼儿原有经验、兴趣和语言的基础上,让幼儿在宽松氛围中,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教师可以依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学具和使用学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学具进行有效利用。教师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和创造学具,学具的开发和创造要有利于幼儿学习主动性的激发,要让幼儿主动学习、轻松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对问题情境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习内容吸引住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乐于学习。要将所学内容、学习情境和生活实际相贴近、相联系、相表现,让原有经验和新学知识相互作用,促进幼儿轻松学习。例如,在大班的学习中有一个活动是“认识星期”,幼儿对星期是怎么回事十分好奇,并迫切地想了解其内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味说教、讲解并不能满足幼儿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能让他们对这个内容一知半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星期妈妈生宝宝”这一活动,将星期的内容通过录音机播放的方式传播给幼儿们,让幼儿对星期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快乐的六一”活动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游戏就是钓鱼,教师可以在与“十二五”市级课题“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学具的优化与运用”的内容结合后,让学生把五颜六色的鱼进行分类,按“钓鱼、送鱼、勾画鱼”的步骤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对图形的三维特征进行深入了解。
三、配合学具操作,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学具的操作要与不同形式的数学内容进行配合,教师想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全面发展多元智力,就要让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加深认识和理解。幼儿能够在学具的帮助下对数的概念有一个形象的认知,并且在操作学具过程中,对数与量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引入学具有利于幼儿对数的理解。除了数学知识的学习外,幼儿认真做事的习惯、克服困y的勇气、学习自信心的树立,都需要教师进行培养,在引导幼儿认识序数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给小动物排序,并让幼儿练习点数,然后让幼儿回答“哪个动物排第几”的问题。利用“给小动物排队”的游戏,让幼儿对序数进行认识,对序列结构有一个深入了解,这种教学方式比教师直接传授知识要有用得多。教师要利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让幼儿根据颜色、形状、大小对事物进行分类。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幼儿对物品进行同色分类,让幼儿把红色椅子和红色桌子摆放在一起,进而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排列是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师可以让幼儿利用摆积木的方式来认识排序。如让幼儿将积木摆成圆形、三角形等图形,并重复排列,这样他们就会对操作很熟练,从而对单一的排序和数量递增的排序有所了解。这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将数学学具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学具在幼儿数学学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对学具进行科学有效的使用,能将幼儿的直觉形象思维激发出来,让幼儿对数的理解和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思维。因此,在教学中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可以通过对学具的合理操作来完成。
【关键词】 幼儿;数学教学;多样化;个体差异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广泛实施,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更加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注重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老师作用”的思维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上数学。如:在认识9的活动中,我利用角色游戏将全班幼儿分成4组,让1名幼儿当营业员,其他9名当茶客,同时还设计了一份表格,让营业员自己来纪录进来的客人是多少、杯子有几个、调羹有几把等;并轮流让幼儿玩这个游戏。幼儿在品茶中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数学真正融入生活,进入我们的课堂。
二、操作材料多样化
多样化的操作材料,能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如: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时,我不仅制作了各种颜色的形状卡片,而且还收集了各种颜色的豆豆、瓶盖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孩子们将红豆、红瓶盖、红色的圆纸片一一放入贴有红色标记的盒子里,他们反复摆弄、兴趣盎然,完全沉浸在玩乐的喜悦中。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有目的地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数学活动材料,可让幼儿在“玩”中学数学,在操作中开始亲近数学,感知数学。
三、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孩子思维敏捷、感悟快,一点就通;而有的孩子思维迟缓、感悟慢,总不开窍。为了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老师就要让幼儿进行有层次的练习,这样既可以让幼儿操作难易不同的材料,又可以让幼儿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练习。如,对于小班的“按大小排序”,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5个以上的图卡进行排序(如大小不同的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对中等能力的幼儿可以提供三个以上图卡,对能力差的幼儿可以提供三个大小差异明显的实物供其摆弄。实践证明,只有承认孩子的差异,让孩子进行有层次的操作练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才能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四、数学教学应与各科教学相互渗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教育内容。例如,在绘画、泥工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有关空间、形状、对称意识以及体积、重量等感性经验。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形成空间方位意识以及数概念的理解。在科学教育中,幼儿可以自然地运用测量、数数等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艺术欣赏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欣赏自然界中蕴含数学美的物w,如花朵、蝴蝶、贝壳、各类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与和谐美,感受数学魅力。
五、让幼儿在游戏及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可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如,积木游戏包括空间关系、几何形体、测量等数学知识,同时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等相联系。幼儿在搭建的过程中,在游戏体验中能获得数、形的经验和知识。如,在超市游戏中,幼儿可以将物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其他如抢椅子游戏、扑克牌游戏等,可使幼儿比较10以内数的多少、大小,学习数的组成、加减和序数等知识。
六、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如,孩子在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蛋糕应怎么切才能每人一份、怎样才能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摘 要: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其抽象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即使教育的对象是逻辑思维能力正在发展的小学生,数学教学都比较吃力,更何况是教育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3~6岁幼儿。因此为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化,为了迎合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策略
一、以幼儿为主体
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论中,3~6岁的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自我中心性特别强,这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幼儿对于教师教的内容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并不认同,这样势必影响幼儿园数学的教学质量。除此之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处于主体地位,一切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忽视了教育三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受教育者,即幼儿。因此教师不妨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鼓励幼儿凭借自己的直觉、情感等形象直观地去感受、体味、领悟、认识、发现并创造,最大限度地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学习“左”“右”这两个方位词时,教师首先要以幼儿为中心,引导他们认识自身的左右,然后逐渐脱离幼儿自身,通过“换座位”的游戏,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左边是谁,右边是谁,最后脱离自身,通过“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让幼儿学会以客体为中心认识左右。通过亲身体验,幼儿很容易能认识左右,并且能正确区分以自我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的区别。
二、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他们接触、认识、感受社会的渠道之一,因此可以说游戏与教学是相互渗透的。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地在幼儿的游戏中渗透教学知识,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只有两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幼儿才能掌握更多知R,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跳方格”游戏中,教师可以在方格中标上数字1、2、3……也可以贴上要求幼儿认识的水果图片、蔬菜图片、各种车的图片等,这样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仅可以学到许多数学知识,诸如:方格中有3个苹果图片,4个香蕉图片,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算出方格中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在这样的游戏氛围中,幼儿将会在无形中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而且当遇到不认识的蔬菜或者水果时,他们会积极向同伴、教师等寻求答案,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不断提高。
三、多媒体教学
3~6岁幼儿由于受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受到环境的限制,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幼儿有时难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这样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协调发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听觉感、视觉感与触觉感强的事物更能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基于此,集声音、图像于一体的信息技术的加入恰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极大地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质量。那么教师应当怎样借助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呢?教师可借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一堂数学教学活动的导入环节,也可借用多媒体技术来巩固幼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体验式教学
由于幼儿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等特点,他们注意力保持的时间很短,因此要在一定时间内教会幼儿数学知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幼儿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会在有限的时间内吸引幼儿的眼球,让幼儿获得数学知识。
例如,在“认识梯形”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图形王国的国王给小朋友送来了请柬”来导入,让幼儿以一个“嘉宾”的身份亲自参与到图形party中,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图形王国里的各种图形,幼儿可以初步感知每个图形的不同,这时教师引出“梯形”,促使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最后,以图形国王想考验小朋友对图形的认识为由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巩固了幼儿对梯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活动给予幼儿亲身体验图形王国奥秘的机会,将枯燥的“认识梯形”变成一个有趣的party,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梯形的特征。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抽象性较高的学科,正因为数学的这一特点,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幼儿很难接受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传统的数学模式已无法达成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目标。基于此,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首先要以幼儿为主体,遵循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掌握了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了幼儿的兴趣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数学学习方式,比如游戏化教学、对媒体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只有在正确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在正确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下,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质量才能有所提高。
【摘 要】在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按照幼儿的认知能力与理解水平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当中有效的融入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让幼儿较好的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促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指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自主思考与自主学习,充分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对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情景创设进行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运用;情景创设
在幼儿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幼儿在学习与理解的过程当中具有较大的难度,为让幼儿能够有效的理解掌握这些抽象性的数学知识,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当中,教师们应科学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幼儿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当中进行学习。
1情境创设要具有趣味性
教师应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情境,在现实的生活情境当中有效的融入需要学习的内容,并能够紧密联系学习内容。就可有助于幼儿理解与掌握具体的知识,教师应按照幼儿的认知能力与理解水平来创设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情境,能够充分促进幼儿的求知欲,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来较好的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进而去有效的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当中,可立足于幼儿学习所具有的特点,来充分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当中有效的开发幼儿的智力,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在教师所创设学习情境当中,由于幼儿能够对其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可让幼儿自觉主动的进行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绘本中往往蕴含丰富的数学元素,教师尝试运用绘本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故事情境的教学方式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有较强的趣味性,幼儿知道了什么是交替排序,什么是统计,什么是平面和立体,什么是收集和整理,什么是分类……这部分生活化的数学知识,都蕴藏在美妙动听的故事当中,可让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当中来学习与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因此,应用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能够较好的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
2情境创设要具有议性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幼儿在学习与理解的过程当中,具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有效的拓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幼儿具有不同的理解角度,会产生不同的见解,由此会出现学习辩论的情况,通过辩论能够让幼儿提升自我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①通过设置学习疑问,来引发幼儿展开“学习辩论”。教学活动开始,教师首先提出学习疑问,使之形成学习的见解冲突与矛盾,教师就可较好的来引导幼儿展开“学习辩论”,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在长度守恒活动中,可以画三种线段:S曲线段、直线段、W曲线段,请幼儿判断谁长谁短。提出问题,幼儿各抒己见,到底谁的判断正确?教师让幼儿动手比一比。操作后,幼儿明白了长度守恒的原理。②立障,促使幼儿争议。如在学习量的等分时,可以先提供偶数量的实物,让幼儿连续等分。当幼儿熟练掌握后,再出示3块蛋糕,请他们等分。有的幼儿说:“将剩下的一块拿走。”有的说:“每块蛋糕都二等分。”在众多的方法中,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评价、实践论证,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这样的立障,既使幼儿主动获得新知,又使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得到发展。③纠错,激励幼儿争议。即为当活动完成之后,教师可完全展示幼儿的实际操作结果,并指导幼儿来进行民主评议。教师应安排幼儿讲述自己具体的操作过程,并让其能够反思自我操作过程的得失之处,让幼儿去分析与研究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来进行改进与完善并有效提升学习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3情境创设要具有挑战性
对于幼儿园的处于中班与大班学习阶段的幼儿而言,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应多参与具有启发性与拓展性的活动,如各种竞赛性的挑战游戏、升级拓展游戏等。如在数学活动《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以富有挑战性的闯关游戏为主线索展开教学活动。故事的内容很单纯,一位勇敢的公主要拯救好朋友“小王子”,在拯救王子的途中,公主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关,例如,要找到开门的钥匙,要帮助巨人涂脚趾甲,要修好桥才能过河……这些重重险阻,都需要幼儿运用对规律的感知才能通过,这些环节都激发了幼儿的挑战心理活动中,幼儿在说说、做做、想想及其判断整理中感知按规律摆放物体、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在自主操作中尝试运用3-4种物体进行间隔排序。进一步拓展幼儿按照一定规律摆放物体、整理物品的经验,充分地让幼儿动手、动脑发现事物排序的规律,并能大胆表达,感受规律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活动中,让幼儿在类似闯关过程中感知规律,明白规则之城的规则就是有规律地排序,从而获得成就感,使幼儿更有信心地继续向前。
4结语
在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创设出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能够有效的学习与掌握数学知识,让情境创设能够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以此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摘 要:幼儿学数学是抽象而又枯燥的,因此需要教师把数学内容变得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学得开心,主动接受,乐于接受。
关键词:激发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动脑动手;家校联系
目前,在幼儿园开展的数学教学中,应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在生活中探索学习数学,但数学是抽象而又枯燥的,要让孩子喜欢数学,就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因此,需要我们教师把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接受、乐于接受。在幼儿数学教学方面我有以下几点体验:
一、激发兴趣,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只有激发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才不会使幼儿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那么,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呢?首先教师上课的表情、口气和肢体语言很重要。比如,教学幼儿园中班认读数字1-10,我就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场景:上课了,我满脸微笑地问孩子们:“老师的手上有十个小朋友,你们能数清老师伸出的到底是几个小朋友吗?”然后,伸出手指头让幼儿说出具体数字,说对了奖励一朵小红花。幼儿们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纷纷随着老师晃动的手指头数数,课堂一下便活跃了起来。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在得到小红花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为接下去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另外,幼儿都很喜欢故事和游戏,我们可以把数学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这些都能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有一次,为了巩固幼儿学过的1-10的认读数字,我在“打水仗”的游戏环节就利用故事导入穿插了数学知识的应用,取得了寓教于乐的效果:在一个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公主被巫婆抓到森林里去了,现在大家就是小勇士,拿起水枪去救公主。可是这个巫婆用数字门挡住了森林的一些关口,大家要正确喊出门上的数字,并拿起对应数字的水枪,才能顺利地用水枪打开门。这样,孩子们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兴致高涨,还潜移默化地巩固了学过的数字。
二、理论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怎样才能形象生动地让幼儿学习数学呢?首先,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在日常生活中包含着大量学习数学的机会,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去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发现车胎是圆形的,幼儿园的桌子是长方形的,玩具的颜色、大小、形状不同。楼房总共有几层?我家住在第几楼,陪妈妈逛商店时看到的各种图形、各种数字等等。如,大班数学活动――“等分”,活动一开始我们就给幼儿创设了一个情景,即营造讨论的环境,故事导入有一块圆圆的大饼干,可是大熊和小熊都想吃,请小朋友想想办法帮他们分成两份一样大的,给幼儿营造一个讨论的环境,抛出问题引导幼儿动脑筋去思考,然后再为幼儿准备学具(模拟饼干学具)让幼儿动手去操作探索,并且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能够使幼儿记得更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幼儿操作过后,再把所有的幼儿集中过来,分享一下自己是怎么分的,谁分得最好,并且展示个别错误的操作,请集体幼儿判断“这样分对吗?”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发现并纠正同伴的错误。再如,把6个苹果等分后讨论:“你把苹果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呢?”让幼儿说出不同的等分方法。这样,幼儿便从引导幼儿动脑筋去思考讨论中获得了不同的等分方法,丰富了知识经验。
三、动脑动手,在操作探索中学习数学
学具可以使数学知识形象化,教师合理准确地利用学具让孩子动脑动手,在操作探索中学习数学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大班数学活动《5的组成》,我就为幼儿准备了富有童趣的教具(水果,玩具,树叶等都是五个),并给幼儿创设了问题情境:东东家里来客人了,把五个东西等分给两个人,可以怎么分?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后,鼓励幼儿大胆去尝试用各N方法解决问题,并学会记录下来。根据幼儿掌握的情况,为幼儿难、中、易不同层次的操作学具准备人手一份,通过操作练习,不仅能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四、家校联系,在和家长的合作中学习数学
现在的幼儿家长很多都是“80后”甚至是“90后”,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理念,完全有能力在家跟踪和辅导孩子学习,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让家长加我的微信,经常在微信上布置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让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已经成了我的又一个“课堂主阵地”。在幼儿中班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一课中,课前我发微信让家长和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做以上不同的图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第二天带到班级来展览,看谁做得最好。这样,孩子无形中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梯形有了初步的印象。课后,我又通过微信让家长和孩子合作,用这三种图形拼成自己想要的图案,第二天把作品拿到班级评奖。家长们集思广益,有的用这三种图形做成了高楼大厦,有的做成了俏皮的动物,有的做成了机器人,有的做成了生活用品……最后,家长不但及时了解了孩子的学习情况,还参与到了孩子的数学学习中,也培养了孩子与家长的合作能力,更增进了亲子感情。
因此,不要忽略了幼儿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作为幼儿教师的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探索,寻求更高效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两年来,笔者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应用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应用它鲜活的互动生成,使抽象成为具体,使内容直观化,解决了数学教学中教师难以讲清、孩子难以理解的概念和内容。
一、以学习操作为载体加深“动”的理解
1.理论学习,初步理解
(1)我先后学习过《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创新》《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原理与应用》等,并及时记录有选择地做好学习笔记和文献综述。其中《交互式电子白板与教学创新:从入门到精通》这本书从教育信息化的视角阐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种教学应用与教学设计的解决方案,让我掌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添加文字、添加图片音视频文件链接等常用技能。
(2)我借鉴白板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应用,了解课题目前的研究状况,并学习借鉴他人的科学理论表述成功经验做法,拓展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方面的应用。特别是借鉴利用电子白板的展示记录功能对幼儿数学作业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实践探索,加深理解
(1)我园先后组织邀请区电子白板竞赛一等奖的老师和专家进行讲座,我在互动答疑中解决了困惑,增强了继续研究的信心。
(2)我先后购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精品课例:幼儿园部分》等4本碟片,根据优秀教师示范对其中的电子白板进行自己操作和演示,加深了对交互式电子白板各块功能的理解和运用。
3.反复操作,提升运用
在有效入门的基础上,我开始尝试快速根据需要点出相应的菜单和屏幕,进一步熟练掌握了白板的操作,有效地在常态数学课上进行简单演示。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优化“动”的实践
1.多次磨合,探讨设计的有效性
研究中,我将自己制作的日常教学课件投放使用,综合教研组教师的修改意见进行反思和再修改。注重突出以下几点:
(1)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游戏性吸引幼儿主动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电子白板图、声、文并茂的特点,让幼儿自己来操作学习,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例如,在小班“高人、矮人国”教学活动中,我用白板界面展示一个闯关游戏:在故事情景中帮助小姑娘“多萝西”和她的好朋友一起寻找小狗,有效使用电子白板标记笔的功能进行排列,每成功完成一关,“国王”就会给予胜利的声音鼓励,孩子们兴致盎然,成为主动学习者。
(2)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性,化解教学重难点。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对文件进行编辑、注释、保存,可以任意书写、绘画从而突破重难点。如,在《分一份》教学中,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图片插入和插播功能,制作平面效果的教具。利用画笔和板擦功能,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切割,理解等分的含义,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2.课堂运用,突出三者互动的优化
(1)“人机互动”调动积极性。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为幼儿设置了多种游戏形式的“障碍”,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探究,从而解决问题。在中班“认识梯形”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课件中设置的情境寻找梯形,如找出梯形则出现语音提示“你真棒”。如果找错了则出现“对不起找错了,要加油哦”,让幼儿自己去检查,修正,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尝试错误,再进行自我修正评价。
(2)“师幼互动”突出生动性。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通过高效的师幼互动实现教学内容的传递和接受,教师通过课件引导幼儿认识、理解、反馈并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组织策略。例如,在大班《我身边的数字》中,我将幼儿与家长共同搜集的数字图片收集好事先存放在资源库中,进行展示讲解在丰富幼儿知识经验的同时,孩子们看到自己找到的图片被展示出来,个个都争着说一说,讲一讲。
(3)“同伴互动”促进合作性。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幼儿之间提供了合作式学习的机会,幼儿通过同伴在电子白板上的操作,观察了解同伴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有助于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中班“按规律排序”这个活动开始的时候,大部分幼儿设计的规律比较简单,都是ABAB格式,但是当个别孩子将自己的作品放大展示后孩子们能够随着观察了解同伴AAB的排序规律后,纷纷设计出了ABA、ABB、AABB等多种格式。
三、以白板功能为载体丰富“动”的教学
1.巧用存储调用功能,使活动气氛“动”起来
我们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库存功能,存储大量生活中的图片,活动中从图库中调出需要的图片,为孩子们呈现一个直观的生活学习情境,可以使幼儿真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巧用回放拖拽功能,使幼儿理解“动”起来
我指导幼儿只要动一下手中的无源感应笔就可以把过程生动形象清晰地示范出来,再不让抽象性的过程变成数学中的难点。拖拽功能对于中班《梯形变变变》的课非常有帮助,幼儿在拖拽三角形、正方形的过程中直观地看到了梯形是可以由不同的图形组成的。
3.巧用交互功能,使课堂对话“动”起来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书写、画图、拍照功能为幼儿提供了良好、全面的交流平台,教师与幼儿以及幼儿之间的互动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多种性能的书写笔可以让教师不需要使用键盘而在白板上可以直接书画和操作,幼儿也可以直接在白板上操作,移一移、画一画,不仅获得了参与机会,更激发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巧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记录性,使教学评价“动”起来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记录功能,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在白板上发生的所有课堂教与学的过程都可以以最通用的格式被记录下来。例如,在大班的“9的分成”活动中,我利用电子白板引导幼儿完成了以下评价:
(1)自我评价:即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分成结果与实例进行比较,看看自己分得对不对,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分成的意义。
(2)互相评价:即把不同幼儿的分成结果放在一起,投影在白板的大屏幕上,让所有幼儿共同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过程评价:即让幼儿在投影仪下进行当场分成和示范,老师就其分成方法、握笔姿势等小细节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评价,以点带面地对全体幼儿进行引导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有效使用,促进了师幼、幼儿和人机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智慧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幼儿教育需要充分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在具体的教学中,要将游戏教学看成是最主要的方式,尤其是数学教学。幼儿数学教学中,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全面开发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的想象力。本文主要分析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提出数学教学中实现游戏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教学 游戏化
幼儿园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创造欢快轻松的环境,使幼儿在玩耍中积极探索,主动去发现。所以,幼儿园教学中要重视采用游戏化的方法,不仅可以推动数学教学方式的变革,优化幼儿教学意识,还可以将数学知识的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更加生动。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重要价值
(一)采用游戏化的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因为认知能力有限,思维发展不健全,就需要借助游戏活动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巧妙地融入其中,保证幼儿在玩耍中学到知识。
(二)可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
通过游戏活动,能够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强化其实践感受,使得幼儿的智力和非智力都得到有效发展。运用游戏化教学,能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帮助幼儿提高积极的情绪,不断加深幼儿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体会到玩耍中学习的乐趣。
(三)利用游戏化的方式,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
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幼儿需要调动自身的各个器官,参与交流和互动,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认识。
比如,在组织学习“5以内包含的序数”一节中,教师就可以把不同的几个动物放在五棵树上,设置“捉迷藏”的游戏,组织幼儿一个个找出小动物,同时仔细观察,然后回答什么动物在第几棵树上。以便使幼儿形成对序数的正确认识,强化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实现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数字和图形的有效结合,这种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教师就需要利用这些物体,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例如,大班幼儿活动的教室,其周围就有各种各样的数学图形。在具体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借助这些材料,设置一群“小兔”被“兔妈妈”带着在草丛中玩耍的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总和、大小概念的认知。或者是设置小鸟在空中飞,小猫在地上跑的游戏,培养幼儿的数学空间思维,使其对方位形成一定的认知。
(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生动形象的数学游戏
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游戏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幼儿的兴趣,设计多种多样、形象生动的数学游戏,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引导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初步认知。
例如,在《掷骰子列算式》的数学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幼儿认识骰子的数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计算。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结合讲解和演示的方法,通过“认一认,摸一摸,算一算”的方式,把不同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自己动手操作,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算出骰子的数量。
(三)将数学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将数学游戏活动有效融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设计《值日生》游戏活动,教师组织幼儿回想,在每天吃饭时,值日生是怎样为大家分发餐具的,使幼儿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融入在问题情境中,回想“值日生都是怎样分发餐具的”“每个人都有几个勺子和小碗”,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将数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运用中,还可以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实现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四)结合不同的数学游戏特点和形式,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
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幼儿的自我控制和调节水平比较低,就需要教师灵活地、针对性地对数学游戏活动进行指导,保证游戏过程的有序性和时效性。另外,在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进行大班幼儿个体游戏时,教师更多的是要在旁边观察幼儿的表现,不过多干涉游戏活动的过程。在集体游戏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参与其中,指导和带领幼儿做游戏。在一些小组练习的活动中,教师经常要扮演的角色就是评判者,分析和评价几个小组的不同表现,引导幼儿参与到讨论中,加深在游戏过程中,学到的数学知识。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中,实现游戏化数学,需要教师重视幼儿之间的差异,为不同的游戏提供丰富的材料,有效引导幼儿在游戏化教学中达到一种愉悦、自主的学习状态。正所谓:“游戏是幼儿的朋友,玩具是幼儿的知己”。在具体的数学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幼儿去学方面,而不是一味钻研怎样去教,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教学环境,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生动形象的数学游戏,将数学游戏活动与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结合不同的数学游戏特点和形式,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指导,不断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开拓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玩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摘 要: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如果只是采用一般的教学方式,难以激起幼儿的学习主动性。为此,要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充分运用生动故事、学唱儿歌、趣味游戏、角色表演、现代信息技术等营造愉悦而轻松的教学氛围,以激起幼儿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幼儿快乐地学数学,真正地爱上学习,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故事;音乐;游戏;操作;现代信息技术;快乐学习
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严谨性,而我们所面对的则是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儿童,很明显如果只是机械而单调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根本就无法吸引幼儿的关注与注意力,无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幼儿年龄小,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这决定了幼儿阶段的数学学习要置于丰富的情景之中,引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以及亲身体验来获取丰富的认知。针对数学与幼儿的特殊性,将抽象枯燥的数学学习寓于直观而生动的活动中,更能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更能激起幼儿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此,在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善于设计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实现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切身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真正地爱上数学学习。现结合具体的教学来谈谈如何让幼儿快乐学习数学。
一、利用生动故事快乐学数学
故事生动有趣,是幼儿所最喜爱的活动。将故事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更能以生动的故事来吸引幼儿,感染幼儿,以激起幼儿内心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幼儿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如认识数字时,我们就可以当下幼儿所喜爱的熊出没、小马宝莉等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来创设生动的故事情节。
二、学唱儿歌快乐学数学
我们可以将朗朗上口的儿歌与数学学习结合在一起,既可以收集广为传唱的儿歌,同时也可以自主地创编儿歌,从而让幼儿在轻松而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来展开快乐而主动的数学学习。如,小班在学习数字12345时,我们就可以教学生来学唱: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嗷嗷嗷,鳄鱼来了;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嗷嗷嗷,鳄鱼来了;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嗷嗷嗷,鳄鱼来了;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嗷嗷嗷,鳄鱼来了;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嗷嗷嗷,鳄鱼来了。教师边唱边用动作辅助表达,然后再让幼儿一起来边做边学。这样,在幼儿对数字有初步了解的基础,教师再写出相应的数字,然后一起唱儿歌,让幼儿轻松而愉悦地学习数字。
三、角色表演快乐学数学
所谓角色表演是指让幼儿来扮演相应的角色进入特定的情景,来模仿与再现生活。这正是幼儿所喜爱的。教师可以将角色表演广泛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之中,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幼儿在真实的表演活动中直接感受,以激起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理解的深刻性。同时又可以给予幼儿自由的表现舞台,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更能展现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真正实现寓教于乐。如,大班学习认识人民币时,就可以将教室布置成商店,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人民币,让幼儿分别扮演店员和顾客来买卖商品。在付钱与找零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认识人民币,理清元角分的换算关系,同时也可以练习加减法。
四、动手操作快乐学数学
幼儿虽小,但活泼好动,有着很强的操作能力,为幼儿创设更多亲自操作的机会,可以解放幼儿的大脑,手脑并用,促进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幼儿在操作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在学习基本的图形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幼儿一起来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制作与改装基本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发动幼儿利用手中的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拼接、镶嵌、垒高、粘合等方法来形成更多的模型,并让幼儿来说一说都用到了什么图形。这样的操作类活动,更能让幼儿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快乐学数学
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生动的特点,不再是单一的语言描述与静态的模型,而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教学信息,创设一个有图有文、动静结合的情境,更能带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教学,这本身对幼儿就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将静止而抽象的数学知识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更能达到引发幼儿关注与思考的效果。如在学习“按数取物”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动态功能来演示“给小动物喂食”的视频,从而让幼儿在直接的观察中认识到根据动物身上的数字或圆点来喂相应数量的食物。这样的教学是动态而直观的,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更好。
总之,我们要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以幼儿的视角来设计与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为幼儿创造更多喜爱的活动,营造出愉悦而宽松的教学氛围,激起幼儿内心想学、乐学的主观意愿,调动幼儿参与的主动性与思考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幼儿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爱上数学学习,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优化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数学概念的主动建构及其思维的发展呢?
一、根据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科学确定教育目标
新《纲要》中明确了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了各个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教师应依据《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先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是对幼儿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状况、幼儿原有知识和基础技能的掌握情况、智力的发展情况及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等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必须从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需求出发,确定科学适宜的教育目标,从而做到使教育活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如,小班数学“认识4以内的数”的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是感知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是体验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指导幼儿的途径。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常用方法有游戏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启发法、操作法、观察法、示范法等,一般每个教学活动选用2~3种方法为宜,或者以一种方法为主,另一种方法为辅,在一节活动中方法不宜过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不仅要考虑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强调数学活动的直观性,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发展水平,尊重幼儿的学习规律,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形式及手段,使之贴近幼儿生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使之丰富多彩,富于变化,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地实践体验,进而获得新知。
三、巧妙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要以游戏为主线,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幼儿以最佳的思维状态参与活动,进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小班数学“认识4以内的数”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一个黑猫警长接到报警捉老鼠的情境,巧妙地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融合到具体的生活、游戏情境之中,让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佳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过程中,教学效果很好。
四、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思维和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就是操作体验,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要让幼儿主动参与进来,让幼儿在亲身体验、操作练习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探索数学知识,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如,在中班数学“按规律排序”教学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幼儿熟悉的几何图形、盆花、椅子等,引导幼儿帮喜羊羊搭桥铺路、进行运动会场地布置等,让幼儿在发现规律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尝试按事物的颜色、大小、现状某一特征进行排序,获得关于排序的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体验成功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发展了幼儿观察、比较、推理能力。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教学气氛活跃,实现了幼儿与材料、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互、对话,教学效果比较显著。
五、精心提炼教学语言
要想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教学语言的运用是关键。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抓住每个活动环节的目标,紧扣主题,反复斟酌,精心提炼教学语言,努力做到导入性语言生动有趣、讲解性语言清晰严谨、评价性语言有亲和力。
如,小班数学“认识4以内的数”的教学活动,在引导幼儿学习点数的环节中,教师出示老鼠的图片,让幼儿数一数有几只老鼠?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3像什么?并强调,数的时候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停下,总数就是几。这样教师的教学语言清楚明确、有条有理、科学严谨有逻辑性,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收能力。
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包含内容选择、目标定位、环节设计、师幼互动等诸方面的有效,我们以此为抓手,以数学活动“羊村守卫”为例,进行了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梳理和分析。
一、活动目标的改进和比较
【解读】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幼儿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因此,一个好的教学目标,从年龄特点看,要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度;从学科特点看,要体现数学领域的核心价值;从表述上看,是具体、清晰,具有可操作性。
【比较】第一次活动目标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表述不准确、不具体。“学习从两个维度来判断事物,并用序数词较准确地表示物体的位置。”没有表达出这个教学目标的本意,和教学过程不匹配。 “概括有关的数学经验”,没有在目标中具体化。二是缺乏挑战性。从实际教学情况看,通过目测四个动物比赛的远近、高低、快慢进行排序,对大班幼儿缺乏挑战性。因此,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第一次活动目标阐述上的问题,我们对活动目标进行了改进。从改进后的目标表述看,“学习比较远近、高低、快慢的方法,记录比赛结果,理解数字在不同场景中的意义”作为第一目标,是对目标的具体化、清晰化。从挑战性来看,通过数字比较来确定远近、高低、快慢,是对量的判断的精确化,增加了挑战性,也更接近实际比赛情境。
二、活动准备的改进和比较
【解读】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本活动用课件创设了一个数学情境,通过课件演示来呈现三个比赛场景:扔沙包、跳高、往返跑。通过课件的动态呈现让幼儿观察远近、高低、快慢,形象、生动的情境能够较好地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又对课件进行了多次改进,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运用数学思维。
【比较】第一次的课件中,比远近、高低、快慢是通过目测进行排序,从数学能力看,主要考验的是幼儿的观察力及排序记录能力。这对大班幼儿虽然有趣,但能力挑战偏小。改进后的课件每项比赛的最后定格画面旁增加了数字。比如,扔沙包的最后画面不仅呈现比赛结果画面,旁边还有9米、7米、12米、5米的数字做参考。这样,幼儿可以用目测判断远近,还可以依托数字比较远近。感性的画面和抽象的数字相结合,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积累相关数学经验。比较远近、高低是数字从大到小排列,而比较快慢则反之,从而挑战了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活动主体环节的改进和比较
【解读一】一个好的数学活动,要体现“学数学”和“用数学”的统一。“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关系”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核心价值的表述。因此,我们力求在创设的游戏情境中呈现更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幼儿感受和体会数字的有用和有趣,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其中的“学”数学,即教师要把其中的数学元素进行理性分析。本活动从数学认知看,包含数与量的排序、统计与汇总。“用”数学,则强调用数学经验解决情境中问题的过程,让幼儿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受数字在不同场景中的意义。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正是在突出思维密度和角度变化的“用”数学的过程中,幼儿“学”数学了。
【比较】看改进前的教学设计,主体环节比较远近、高低、快慢用目测进行,没有更好地体现数字在其中的有用和有趣。改进后,引入了数字比较,也是一种数的排序,根据数的大小排序来确定量的排序。渗透“数字运用可以使判断精确”的观念。在这个教学中,教师关注锻炼幼儿思维能力的意识。其中的几个转换有:(1)比较远近:数字大,扔得远;比较高低:数字大,跳得高;而比较快慢:数字小,跑得快。比较快慢,不能用类推的方法,需要有一个思维的转折。(2)给选手计分:第一名 4颗星,第二名3颗星,用星数递减的方法进行记录。(3)统计总得星数,根据数字大小确定名次。再一次的数字大小排序。就这样,比赛情境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元素,整个活动过程,体现“学数学”与“用数学”的统一。
【解读二】一个好的数学活动,要突出关键经验的整理。幼儿在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理清各个环节期望幼儿获得哪些相关经验。数学活动中的小结,要体现关键经验的提升。
【比较】改进前三个环节的小结均没有指向关键经验的整理,属于无效或低效小结。
改进后三个环节的小结均直接指向本环节幼儿需要获得的关键数学经验。这里的关键经验直接指向教学活动目标第一条:精确比较远近、高低、快慢的方法,及数字在不同场景中有不同的意义。
【解读三】一个好的数学活动,要设计好思维挑战的制高点。要处理好教学的重点难点,重难点不是要拔高教学内容,而是要在问题的难度、挑战性上动脑筋,如何真正给予幼儿思维上的挑战,而非内容上的挑战。
【比较】改进前的方案整个教学过程虽然比较顺畅,但没有给予幼儿“跳一跳摘果子”的障碍。改进后的方案引入了数字比较,幼儿需要通过数字比较确定名次序列,思维的挑战点就出现了。挑战在于第三次比赛根据数字排序确定名次,不能运用前两次比赛的数字排序经验。前两次数字最大得第一名,第三次数字最小得第一名。不仅要求幼儿有观察比较的能力,同时要求幼儿理解数字在其中的意义。
摘 要:随着社会飞速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越来越多家长更加注重学前教育。现在的幼儿园已经让孩子接触数学,通过网络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和数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全国各地幼儿园的认可,相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的资源,更加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关注,大大地激发了孩子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和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
现在幼儿园设施和管理上都趋近于完善,孩子们相对来说较小,平均年龄在4~5岁左右,无法对枯燥的理论知识提起兴趣,老师们除了照顾幼儿的学习,还要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及饮食,可能导致有的老师无暇顾及数学学科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仍是按部就班地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前准备课件的时间有限。“教书”和“教学”在本质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前者就是将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不管他们是否掌握和理解,而后者可分为“教”与“学”,不仅教给学生教材上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这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是责任也是挑战。
一、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过于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真正的兴趣所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大多都处于精力不集中的状态,如果一味地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和作业,并没有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将会大大降低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会浪费很多时间。
2.不恰当的数学教学方法
大多数幼儿园的数学教学就是直接来用小学的教学模式,上来就是解读课本,并没有结合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再加上数学本身就是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就算老师详细讲解,幼儿很可能还是理解不了,这就会导致老师的教学效率大大降低。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接触数学的途径有限,基本上都是根据学校老师的讲解,方式较为单一,而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老师可以将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动画、歌曲、图片等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这样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一步步引导他们发现数学的乐趣。现在多媒体教学可以设计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灵活的学习氛围。
2.老师之间及时交流沟通,相互借鉴
在互联网这么便利的前提下,老师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和其他省市的幼儿园相互交流,探讨新的数学教学方式和方法,利于教学创新。老师和学生在学习上的互动也会增多,教师也能够更加了解幼儿这个年龄段的想法,从而对教学模式做出适当的调整。
3.优化教学内容,使数学活动更加生动
传统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模式,老师在讲解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时,要提前构思好语言,整理思路,便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学资源也只能从书本中获得,更新还不及时,教学方式枯燥乏味,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数学教学活动也变得丰富多彩,老师的资料可以从网上获得,然后制作成幼儿可以接受的课件。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活动模式探究的成效
1.增长了教师的专业知识
学习使用各种电脑软件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同时也开阔了老师的视野,为创新打下基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省时省力,既能帮助孩子们理解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想实现多媒体和数学教学模式的整合,就必须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从侧面来说也提高了老师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运用网络备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资料少、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参考其他国家幼儿园数学教学模式的方式。
2.促进了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让幼儿园的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听课,但是通过多媒体表现出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瞬间就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动静结合的表现方式,可以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始终保持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促进了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许多老师摒弃了传统的单向传输方式,结合网络能够真正激发孩子们探索创造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总之,为了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地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模式中融入信息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从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基于这个平台,幼儿可以更加容易地接受教材上的理论知识,不再被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所束缚,思维更加开阔,也可以让幼儿园的老师节省很多讲解时间,将理论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不仅容易理解,还能挖掘他们举一反三的潜力,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力。
摘 要:幼儿园数学教学《刚要》指出:“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这些内容的规定要求,应让幼儿必须主动地去进行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体验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生活中能够激发幼儿兴趣的素材,尽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因此精心创设情境不但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会发展幼儿良好的情感体验,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我在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系列活动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情境;兴趣;探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也是幼儿有效学习的保证,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必将给幼儿创新意识的激发带来很大的帮助。多媒体教学能够综合利用视觉、听觉,使幼儿感受到语言和音像的不断冲击,使幼儿身临其境,高度参与,能激发出创造热情,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例如:我在数学教学《认识几何图形》的第一课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幼儿喜欢的动画情节,为这一课创设了情境,营造氛围,诱发孩子学习兴趣。在播放大小不等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课件时,引导幼儿自己认识图形并进行分类,看一看每种图形有什么不一样,是根据什么分的。顿时幼儿小手高高举起说个不停:“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长方形有四条边!”等,通过观察认识图形的特征,幼儿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法,充分发展了幼儿的抽象思维。接着让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创设了小兔铺路场景,我在地上布置了许多不同形状的坑,请幼儿用图形填平,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纷纷去寻找此图形,个个积极活跃。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自由、愉快操作、摆弄,获得了数学知识。整个活动中我还注意一些细节,及时鼓励和表扬幼儿,一个肯定的动作、一个象征性贴花,极大地调动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
良好的实现情境设计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活动《认识几何图形》第二课时时,我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几何图形操作板,让幼儿动手摆图形,幼儿在图形板上用皮筋绷出各种图形,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基本特征。巩固练习时,我巧妙穿插了多种游戏。如“喂小动物”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认一认手中的图形,找一找、举一举、辨一辩、摸一摸、说一说;再根据小动物嘴巴的形状,把手里的图形喂在小动物的嘴里,然后,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图形,幼儿兴趣高涨,说个不停,“黑板是长方形的,枕巾是长方形的,光盘是圆形!”等,幼儿很快找出生活中好多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有关的物体。最后小组合作用几何图形摆图案,许许多多的图形能摆出什么呢?带着疑问幼儿思维又活跃起来了,开始自主探究。在活动中调动了幼儿学习兴趣,在玩中不知不觉学到知识,在玩中巩固了新学习内容。这些贴近幼儿直接经验和实际生活的操作和实践,使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的活动当中,真正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着快乐。
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能力
孩子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孩子通过活动,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多次尝试。这样孩子就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自主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个性和思维能力。
创设情境不是为了让幼儿去观赏表演,而是激活思维,创设情境要新颖活泼,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情境的科学性,让幼儿产生疑惑、激活思维、积极研究、自主解决问题。
如在《认识几何图形》教学活动中,为了拓展幼儿思维,我利用“小熊分饼干”动画情境将幼儿的兴趣激发出来,接着我指着课件中小熊说:“孩子们!小熊遇到难题了,听听它说什么?一块正方形的饼干大小一样分给两个(四个)小伙伴怎么分呀?有几种分法?”。将幼儿分成几组,同时展开了竞赛活动,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问题、带着疑惑,自主探究,兴趣大增。积极的想办法,既动脑又动手,争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多次尝试用正方形纸张折叠剪分,最终解决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丰富了想象力,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创设情境,体验丰富生活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找到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经验的结合点,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数学知识的发展,同时还能真正教会幼儿有意识地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能使幼儿对数学学习有更直接的体验,从而真正懂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因此,把教育内容与教育过程融入到生活的情景中,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中,我针对不同的内容,创设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增强了幼儿的数学知识面。
如:在活动《认识几何图形》延伸活动,我创设区角布置了“小小超市”摆放了各种形状的用品和食品,还让幼儿用橡皮泥做的各种形状的饼干。幼儿看一看、摆一摆,并根据物品的形状分类摆放,老师要求幼儿数一数每个货架上物品的数量,并贴上不同的标记,幼儿根据不同的标记分类摆放并统计商品的数量。这样既发挥了幼儿主动性,又增强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此外,在所创设的环境中幼儿成为了数学问题的解决者,学会用数学推理来分析问题,构建了数学经验,对数学活动也充满了自信。同时也给幼儿提供了实践活动的空间和交流提高的机会,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其乐无穷。
总之,课堂情境的创设需要老师认真挖掘教材,深入了解幼儿,从幼儿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实际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用多种有效的呈现方式,快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把握时机,帮助幼儿积极、正确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幼儿探索求知的欲望,达到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目的。
摘 要:幼儿学前教育是教育最基础的阶段,随着幼儿入学率的上升,学前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学科,是基础性的学科之一,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本文将就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相关的介绍,对当前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提出几点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问题;对策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这决定了幼儿园数学教育应当生活化。只有生活化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能初步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生活,从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数学教育改革过程中都十分重视数学教育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将数学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希望通过实践来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学会生活。
一、幼儿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幼师对《纲要》理解的偏差
首先,《纲要》将数学归入了科学领域,数学成为科学中的一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目标的认识、内容的选取、方法的确定等方面,觉得数学应该与自然科学常识有共同之处。而在自然科学常识课程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不需要考虑知识系统性的,因而数学教育内容也不一定要注意系统性。其次,《纲要》特别提出,在整个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重视幼儿素质的培养,重视诸如兴趣、倾向、态度、情感、体验、习惯、能力等基本素质的养成。幼儿教师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教育目标和教育过程中,关注其中的素质培养因素,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忽视了教学内容与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第三,通过《纲要》的学习,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知识的传递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最重要的目的是养成素质,培养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用的素质。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极其有限,接受系统的数学知识比接受零散的知识更加困难,所以,幼儿教师只传递给幼儿一些零散的数学知识,让他们从中得到一定的认识便可以了。
2.幼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
由于幼儿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等原因,她们对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的掌握不够,在提炼、总结数学的系统性上比较吃力。可见,幼儿数学教育中不重视传递给幼儿系统的数学知识,既与幼儿教师对《纲要》精神的领会不深入有关,也与幼儿教师对数学系统知识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认识不足有关,还与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有关。
二、幼儿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1.改革教学内容
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进程中,首先要依据幼儿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实际特点来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适当增加数学教学的内容以及难度。例如,当前《大纲》中要求幼儿园阶段学习10以内的数字的认读、书写和计数等,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扩展思路,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对10以内的数字的进行重新导入与设计,进而进一步增加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幼儿园数学教学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2.丰富教学目标
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数学教学的目标进一步加大认识。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将数学知识的传授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应该在幼儿学到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对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而将单一的教学目标进一步多元化。
3.增加教学道具
数学道具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样的数学学习道具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学习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依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数学教学道具,如珠算器、多功能插板、游戏卡、沙盘教具等,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道具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进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数学教学工作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进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目标,增加教学道具,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建立起完善的数学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学数学算是他们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身需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从而获得发展。
关键词:幼儿数学 趣味数学 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也是将来学习和一切发展的基础。其实,学习数学和学习其他学科一样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只要我们找到了这个规律,遵循这个规律,一样可以把数学学得很棒的!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幼儿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一、在实际活动中操作提高幼儿对数学的感性认识
不要认为幼儿动手就算操作,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和幼儿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其实效性。如学习“7”的组成,课上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7粒石子,教学时,要求幼儿先数一数共有多少石子,再把石子分成两部分,试试有多少分法?幼儿兴致勃勃地开始来操作,还未等幼儿完全分好,教师已请幼儿回答结果,教师虽说让幼儿操作但不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操作时间,这样操作只是走过场而已。教师可设计成:准备7种物品:(1)按大小分,可分成1和6、6和1;(2)按颜色分,可分成2和5、5和2;(3)按形状分,可分成3和4、4和3;教师让幼儿操作时,应进一步提出要求,你是怎么分的?想一想,还可以按什么分?这种描述尽管只是对感性认识的描述,但它却是形成概念和判断的基础。所以,在设计操作时,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要求,来规定操作程序和规则,设计操作的步骤及需要幼儿观察和思考的问题。幼儿只有通过比较观察才能抽象出分解组成,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来操作也是保证操作成功的重要条件。
二、导入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环节――情境创设。情境创设,可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故事,根据课程内容创设相关的情境。俗话说“不爱学习的孩子那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却很少找到。”故事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既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又把数学中的知识通过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这样可以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数量关系对应”中,教师设计了白马王子救公主的故事。很久以前,一座山上出现了一座城堡,城堡里关着一位被老巫婆捉来的公主,公主整天不吃不喝哭个不停,一个好心的卫兵把事情告诉了白马王子,白马王子要去救公主,可是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要做个好心人去帮助白马王子愿意吗?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这时,教师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图片,设置了白马王子过桥、路过花园、经过池塘、和草莓姑娘比聪明、到动物王国帮小动物铺路等几个环节,而每一个环节都是一道数学题。幼儿完全沉浸在情境故事里,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情境互动式课堂教学就是选择幼儿喜欢的人物设计故事,并借助故事中的环节渗透知识教学,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数学游戏
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我设计了一些游戏,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吃饼干的时候,小朋友大多关注的是“吃”这一活动,不会考虑别的更多的东西,我就启发幼儿动脑筋让饼干“变魔术”,一会儿变成三角形,一会儿变成圆形,一会儿变成正方形,这样,在吃饼干这一生活环节中,小朋友们关注的就不再仅仅是吃,同时也巩固了对图形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还避免了浪费饼干的现象。
四、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我们在开展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就注重每一次情境的创设。把教育目标或数学概念与幼儿相关的生活和活动经验相联系,从而开展适合幼儿水平与兴趣的游戏活动。如教师在导入部分的环节中设计了开火车的游戏,在音乐声中带着小朋友来到儿童乐园,大班数量对应、分类与计数、中班序数等内容融入在游戏《快乐的游乐场》,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基本都能描述出游乐场的主要游乐设施和一些常见的辅助设施(售票处、草地、休息的长椅等),教师将数学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创设一系列的关于游乐场的教育活动:小火车上有谁?第几个座位没有人?小姑娘排在第几位买票等,把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与情境数学活动结合起来,使幼儿能够从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辨认1~10以内的数字和序数,10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初步理解序数的含义,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分类、计数,并形成初步的数概念,同时还利用双圆卡片和数块卡等学具的操作 进行拼图组合,从而发展幼儿上下、左右的位置感和思维的灵活性。这样幼儿就会自然的在自己喜欢的情境中自由发挥,积极探索。
五、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据数学科的教育计划,许多游戏是让小朋友在室内进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总之,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数学教育活动,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境组织集体教学活动,能在游戏中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和探索,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
摘 要:笔者探讨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三种方法,在论证过程中分别指出其缺限和不足。幼儿教学过程要尊重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姑欲保证数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实现,确保幼儿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则必须搭配运用操作法与其它教学方法。本文不仅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而且找到了其搭配使用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操作法;搭配运用
幼儿园教学活动要求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多方面出发,注重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设置教学方法的过程中不能偏离这个宗旨和方向,要把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作为我们教学设计的最终旨归。在接下来的论述中,笔者分别讲解了各种教学方式单独使用时的特点和不足,以及与操作法结合后对这种不足的弥补和克服。并由此给大家揭示出在幼儿数学教学领域使用操作法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一、讲解演示法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尽快使幼儿进入学习状态,也为了降低幼儿的学习难度,给予幼儿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都会利用各种教具进行讲解演示。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法是教师通过语言讲解,运用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加以说明和解释,辅助幼儿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操作法相结合后达成的效果:
1、提升了儿童的主体性,克服了讲解过程中语言的不足。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将讲解演示法与操作法结合使用,先给幼儿提供学具,讲解学具的种类作用,再引导幼儿按照活动目标操作,并且在幼儿遇到困难或是没有头绪时,给予一定的演示,其效果一定优于教师的“独角戏”。如:在大班数学活动“比较粗细”过程中,教师给幼儿每人一支铅笔、一支彩笔、一支记号笔,引导幼儿进行操作,幼儿将能够十分迅速地发现其中差异。这时教师邀请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就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就能极大地避免语言上的混乱,而有了操作体验的幼儿也能够很容易地接受这个抽象的概念。
2、满足了幼儿对于教具的好奇和向往,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了教具对于幼儿注意力的分散。在讲解演示教学中引入操作法,教师制作简单、有趣的教具,并给幼儿提供相仿的学具,将极大地满足幼儿对学具的把玩需求。此时再用讲解演示法引导幼儿学习,在充分的体验与好奇的探索基础上的幼儿,将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师一起学习。
二、讨论法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讨论法是广泛使用的,它几乎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环节里。讨论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强烈、鲜明的目的性非常重要,并大致分为如下三种情形:引出活动主题、展示活动内容;帮助幼儿整理、归纳感性经验,并提出疑问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巩固幼儿学习的数学概念。此外讨论法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和交流能力。
与操作法相结合后达成的效果:
1、讨论活动中最好的铺垫是给幼儿提供直观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幼儿好奇地动手动脑观察物品的特点、形状、颜色和材料,极大地调动了他的探索兴趣。这时教师再组织幼儿猜一猜、想一想,带着教师的问题去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大班数学活动“认识长方形和长方体”中,教师依靠语言和图片很难讲解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若是给幼儿每人发一张A4纸和长方形积木,请幼儿对比操作后讨论它们的区别,幼儿得出的零零总总的讨论结果,远远优于教师的语言和图片。
2、幼儿在表述过程中可以用操作演示结合语言进行讲解,这对于语言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是很好的辅助手段。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创造交流的机会。如在中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正数与倒数”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小木棍或数字卡片,引导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讨论正数与倒数的规律。当教师检查讨论结果时,教师可以帮助幼儿组织语言,也可请幼儿操作演示。这也是对幼儿的锻炼与鼓励。
三、游戏法
幼儿园的各类活动均要求教师和组织者以游戏为主,鼓励和培养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教学活动中使用游戏法是当下数学教学的主流模式。采用游戏法进行教育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各种游戏中学习数学,有利于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
与操作法相结合后达到的效果:
使得教学目的得以凸显和强调。皮亚杰警告:数学不是教会的,而是儿童自己发明的。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要实现“玩中学”的理念,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有所收获,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在使用游戏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提供玩具或实物材料来帮助幼儿建构起初步的数学认知。如认识“几何图形”活动中加入“搭房子”游戏:教师首先给幼儿提供几何图形卡片请幼儿自己“玩耍”,待其对图形有了一定认识后再引导幼儿用卡片搭建小房子,通过具体操作认识各个图形的特点和形状,巧妙地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综上所述,幼儿园数学教学过程中将操作法与各主要教学方法搭配运用,不仅弥补了各种教学方法单独使用的缺限,而且降低了幼儿学习的难度,尊重与实现了幼儿学习中的主动探索与自主学习的原则。这种教学方法的搭配运用,不仅是教学活动设计的五大领域的有机整合,更体现了教师将幼儿多种发现目标的巧妙糅合。
所以,操作法的搭配运用是推动幼儿数学活动有效进行、辅助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推介力量,将对教学活动产生极为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