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29 11:04:59
导语:在视觉心理学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视觉心理学的特点
(一)自身固有的优越性
人们对美的事物的享受大多是经过眼睛对外界事物的捕捉而实现的。一般来说,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在捕捉外界事物时主要有两个特点:
1.对于相对静止的事物,视觉系统会优先接收那些正在运动的事物或场景;
2.颜色艳丽的事物同那些颜色略显暗淡的事物相比,更容易获得人们的注意。视觉心理学本身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可以将事物的第一印象牢牢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二)存在空间局限性
从本质上来说,人眼睛所能看到的事物范围并不是无限大的,如人眼在水平方向上的视觉范围角度大约为120°,也就是以眼睛中线为基准,左右各一半,而在垂直方向上,视觉范围角度为上50°,下70°,相应的,有效色彩所获得的视觉空间范围则是在此基础上减掉10°,在这样一个视觉范围内,人们所获得视觉效果是最好的。
(三)可实现视觉效果的完整获取
一般来说,人们可对自身脑海中的某些深刻印象进行更深入的图形构建,即现代人常说的“脑补”,以此来获得更为完整的视觉效果。从自身视觉接收来说,视觉效果并不仅仅局限于对某一场景或事物的显现,更多的是在当前视觉效果的基础上对缺失场景或事物展开自助构建,进而达到视觉效果整体性的目的。
(四)存在视错觉
人在用眼睛接收外界事物时,容易受到光影、眼膜及自身相关因素的影响,故有时对所获取的事物或场景会产生一种视错觉影像。另外,在观看有序水平图像时,人们往往会获得一种更为广阔的空间感,故在室内设计中可利用镜子,使房间产生一种“变大了”的视错觉效果,实际上,房子大小并未改变,通过这样一种形式的设计,不仅可获得视觉上的享受,还能使日常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二、住宅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分析
(一)自身固有的优越性与图形构建性的应用
结合视觉心理学原理,那些运动着的物体是最吸引人眼球的,而且在住宅中人们往往都会将目光先转向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游戏房,进入这个房间后,人们很容易被色彩明亮的柜子吸引住目光,而后目光转移,将视线转向窗边的灯具,舍不得移开眼球。另外,在室内设计中,图形的构建也有着较广泛的应用。如乔治•卡内考于罗森菲尔德住宅设计中,就在墙壁上设计了一个残缺的圆形,人们看到它时会自觉根据自我经验来推出那应该是一个圆形,设计者就是通过应用这样一个残缺的圆作为墙壁装饰物,来引起人的遐想,不禁令人浮想联翩,而且人们在看到图像的时候,其视觉也会沿着缺口的方向去寻求,进而发挥一定的导向效果。
(二)空间局限性的应用
人们在视觉上存在空间局限性,进入一个陌生环境中,会先环顾四周,大致了解情况,后将目光聚集在某一点上,故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一般都需留一个或是几个能吸引人目光的视觉中心,以此来使住户或来访者获得更好的视觉享受。一般来说,室内视觉中心概括为三种。一是设计中心。要求设计师必须分清矛盾主次,对重点部分重点设计,次要部分次要设计。比如对于会客厅的两个界面,需重点关注沙发前面墙壁的设计,因为它是人们在坐上沙发之后眼睛注视点最多的一个地方,故设计时可通过不同造型、材质与色彩等装饰物来表现,使之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但是假如这面墙壁上有电视等设备,其设计就不可太炫目,避免喧宾夺主。二是,功能中心。室内的各个角落都有着不同的功能。比如卧室内,同起坐、储藏等功能相比,睡眠、休息才是其主要的功能,故设计时需重点突出该功能特点。三是,兴趣中心。不同年龄段、性别与民族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兴趣中心,故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学龄前儿童的“游戏区域”、学龄儿童的“学习区域”、白领的“工作区域”、女主人的“化妆区域”,就成为了设计者需要重点设计的“兴趣中心”。那么,如何创设住宅室内的“视觉中心”呢?方式有很多。比如,对于地面,可使用地毯、拼花等多种材料,来实现地面突出的效果;对于墙面,可选用壁画、浮雕与工艺品等来创造一个“视觉中心”,且在整个室内空间中也可应用一些植物或是奇特家具等来进一步突出墙面。
(三)视错觉的应用
设计者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尤其是对于低矮且窄小的住宅的设计,需全面理解并辩证处理各种各样的视错觉情况,并在设计中加以利用。
1.通过降低家具高度来获得空间变大的视错觉。人们所居住的房间,高度多为3m,面积多在15m2,故总是希望让其显得更大一些,以此来获得更广泛的视角空间,缓解因住宅太小而带来的压抑感。对此,设计者可尽量选择一些矮小家具,避免遮挡四周墙壁,从而给人以“屋顶其实挺高的”的感觉。
2.选择重叠形式组合家具,获得更大空间。如小房间给人拥挤感,就可选择上下重叠形式的组合家具,并贴墙放置,以实现室内边角面积的最大化利用,使人们获得更大的视觉空间感。
3.利用装饰画与色彩让空间变大。在室内设计中,通过布置一些色彩淡雅但层次丰富且透视感极强的风景照片或风景画,不仅可使室内景色变得更加好看,还能使室内空间“变大”,尤其是将正面墙布置成风景画,更是会给人一种望不到尽头的空间感。另外,不同色彩的选用也会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如红色、黄色与橙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蓝色、绿色与青色给人以清新、寒冷之感,且低明亮度色彩让人感觉空间变小,反之,高明亮度色彩则感觉空间变大,加之冷色调给人退后感,暖色调给人凸出感,故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把握各种色彩所独有的性质,从而加以设计,给人以视错觉感。比如,室内窗帘、家具与墙壁最好选用高亮度的淡色作为主要的装饰色,从而让居住者有种“房屋更亮”的感觉。
4.利用灯光、材质感与镜子来合理调节空间。运用灯光或灯具可让人在视觉上产生错觉感,如嵌入型灯具与吸顶灯可给人以房屋顶棚“往上提”的感觉,尤其是一些形体比较大的枝形灯具能够让人感觉顶棚在“往下降”,故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设计者必须充分利用好灯光这个元素。直接照明会使空间变得更“紧凑”,间接照明则会使小空间变得“更大”,设计者要合理利用直接照明和间接照明。同时,还可利用材质感来改善空间感。比如质地光滑的界面给人以比较远的感觉,表面光滑的界面则给人的感觉为在往前靠,设计者要合理选用这两种材质的家具,来调节居住空间。此外,还可利用镜子来合理调节空间。比如在狭长室内,就可在一侧墙面上镶上一面大镜子,使之反射出室内景致,让房间变得更加宽阔,而对于景深较浅的房间,则可通过镜映来使房间变得更加气派。
总而言之,室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为此,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很有必要。在实际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准确把握室内装饰、环境同居住者生活、工作的内在关系,进而设计出适合居住者居住的住宅环境。
作者:李晓飞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一、在幼师美术教育中运用视觉心理学应注意的问题
要想将视觉心理学更加有效的运用到幼师美术教育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培养幼师的综合能力;注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培养;课程设计上多融合心理学范畴。
1.培养幼师的综合能力
视觉心理学运用到幼师美术教育教学中,毕竟是较为新的尝试,融合了心理学范畴,这就要求我们的幼师必须有较高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去接受新的教学方法。为此,我们的学校要重视起来,制定方案计划,分步实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开展幼儿美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理解美术行为的整体教育价值,明确美术教育是思维与知觉发展最有利的媒介形势之一。
2.注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培养
视觉心理学本身就较为抽象,另外美术教育也较为枯燥,如果课堂中一味的只是知识的传输,我们的幼师就会失去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氛围,培养师生的良好关系。在讲解好视觉心理学的基础上,多采用具体的实例对幼师进行教学,让他们感受到该教学方法的乐趣,同时要多鼓励幼师专业的学生表达自己对于美术方面的看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融洽的课堂气氛,才能将知识有效地传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程设计上多融合心理学范畴
视觉心理学侧重于从心理方面进行传输。所以课程设计上要多融合心理学范畴。在美术教育学科基础课中增加视觉心理学的学习,将美术教育不能简单的看作是艺术或只是审美,因为它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感知与思维发展的重要媒介课程,是儿童心智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只有这样,在课程设计上融合了心理学范畴,才能更加的将视觉心理学运用到幼师美术教育中。
二、总结
总之,幼师专业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而美术教育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所以发展幼师美术教育意义重大。本文重点讲解了视觉心理学在幼师美术教育中的运用。通过运用视觉心理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师美术教育教学质量。在以后的幼师美术教育教学中,要更加突出视觉心理学的作用,以此来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孙响占 单位:南阳幼儿师范学校
幼师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教育和基础美术教育是不相同的:专业美术教育一般都是以美术学科本位为主,通过美术专业的训练来培养各类美术专业人才;基础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根据个人不同成长阶段的课程设置,基础教育旨在以中小学为主,从培养目标来看,旨在提高公民的美术文化素养、促进全面发展;而对于幼儿美术教育来说,美术教育虽然也是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总目标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但是,幼儿师范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其教学侧重点是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注重幼儿的成长发展。在幼师的美术教育中学习到的教学方法要有助于儿童的心智成长和提高视觉思维应对能力。对幼儿来说,美术、绘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本能,这一年龄段的幼儿,美术、绘画对他们来说如同是第二语言,是他们表达对物质世界给他们反映的一种途径或载体。因而可以说幼儿美术活动培养幼儿运用感官和思维感受世界和表达世界的能力,这符合视觉心理学的构成要素。通过视觉心理学深入分析及在幼师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把美术专业实践与幼儿视觉心理学有效的结合,可以进一步地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诉求。
一、视觉心理学的简单界定
视觉心理学主要是指外界影像通过视觉器官引起的心理机理反应,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这一过程比较复杂,因为外界影像丰富,内心心理机能复杂,两者在相互联接并发生转化时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同的人不同的影像,相同的人相同的影像以及不同的人相同的影像和相同的人不同的影像产生的心理反应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同样看到鱼缸里的小鱼,心情好的小朋友会觉得小鱼自由自在,非常幸福;而闹情绪的小朋友就会觉得小鱼太可怜了,总是呆在鱼缸里转来转去,空间狭窄,心情抑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是视觉心理学的典型。视觉心理学原理对于美学的研究意义重大,我们可以把视觉心理学方法运用到幼师美术教育中去。
二、视觉心理学的原理分析及在幼师美术教育中的运用
按照传统概念,知觉和思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知觉并不具有思维的功能,而知觉之所以高于感觉,就在于它是在思维的参与下已经形成了关于事物的整体形象,而其中所包含的理解力,正是思维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可以说,知觉与思维的统一就是阿恩海姆所说的意象。意象就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更是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媒介。知觉与思维错综交织,结为一体,然而知觉与思维的这种结合并不单单是艺术活动所特有的。视知觉学习是一种本能的强化,尤其是美术教学对其产生的影响。早期的研究表明大脑是可塑性的,而这种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可被视知觉所影响。在医疗治愈的研究中证明,通过视知觉的训练,利用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通过特定的视觉学习和视觉刺激,激活视觉通路,改善大脑的神经系统的信号加工处理能力。在视觉表达上,不同的弱视患者表现出不同的三维信息摄取及加工行为缺陷,这些视功能障碍造成了儿童的阅读障碍、记忆力障碍等智力发育问题,严重制约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在美术活动中,视觉经验与记忆都会扩展他们的认知范围,使思维得到发展。在视觉与行动的协调中,提高身体机能的各种能力。儿童将各种元素和谐的组织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幼师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儿童,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对幼儿美术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对幼师的培养目标也提出了新的标准。幼师的美术专业教学目标也由原来的注重技法,开始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发展幼师院校师范生的美育培养、完善人格,重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随着素质改革的推进,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的目的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教育能力上来,使得幼儿师范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儿童艺术心智方面发展和审美能力的美术教育者。罗恩菲尔德认为,儿童会把外来图形融入他们自己本身,儿童用他们创造性的方式和独到的思维组织关系来表达他们的意象思维,儿童很容易做到这一点,这称为“综合”,是人内部的整合同化。罗恩菲尔德始终没有把美术与教育割裂开来,他提醒我们每个人的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处理好这些差异特点,就儿童而言,每方面的能力的发展程度不同,我们应该始终关注儿童成长的各方面,要把儿童的视觉和知觉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我们在幼师的美术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运用视觉直觉法,尽量减少教育价值理解上的偏差和误区。
三、幼师美术教育运用视觉知觉法的建议
对于幼师美术教育,要真正认识到视觉知觉法的重要性,尤其是发展儿童情商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引导价值。幼师美术教育要用儿童心理基本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在视觉信息充斥的现代环境下,扩大视觉获取信息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视觉思维能力。
1. 探索不同的教育方法。
幼师教育是综合性的教育模式,美术课是幼师的必修课之一。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将美术放在了大艺术领域中。这是美术教育的综合价值体现。但对于幼儿师范教材中,教学大纲依然强调的是美术学科体系,内容繁杂,在培养幼师的过程中,课程安排和教学的方法的运用还是比较单一。从事幼儿美术教育的老师应该不断地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去丰富教学成果。
2. 美术课程设置应联系心理学。
幼师美术教育是介于美术和教育之间的教育,其课程的设置有专业的课程,也有教育学、教学法的课程,怎样将教学与专业,职业与技能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材和课程的安排上要有美术性和教育性的综合特点,现阶段的课程设置和教材是独立的分科教学。由于教师在各学科上的专业性,即心理学老师只了解心理学,对于美术专业不清楚。美术专业的教师也对于儿童心理学方面知识有欠缺,只能让幼儿师范生自己去融会贯通。应该在美术教育学科基础课中增加视觉心理学的学习,将美术教育不能简单的看作是艺术或只是审美,因为他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感知与思维发展的重要媒介课程,是儿童心智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
3. 提高教师自身综合素质。
幼儿美术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更新美术教育教学观念。学校领导要重视起来,制定方案计划,分步实施,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基本功训练为重点,开展幼儿美术教师的教学观念的转变,使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一个较大的提升,理解美术行为的整体教育价值,明确美术教育是思维与知觉发展最有利的媒介形势之一。每学期要制定检查制度,包括教学教案、教研教改、美术活动的开展等;开展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促进了室内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住宅室内设计的发展,其设计的理念与模式也在不断更新,视觉心理学被广泛应用在住宅室内设计中,有效提高了设计的质量与效果。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应用视觉心理学,不仅能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营造幸福舒适的住宅环境。本文就关于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住宅室内空间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住宅室内空间品质良好,才能具备合理的室内功能,确保视觉效果的良好。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视觉,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住宅室内设计时,必须要准确把握视觉效果,科学应用视觉心理学。一般而言,住宅室内空间需要借助一定的视觉,将精神性、地域性以及民族性的文化理念加以表达,而视觉心理学是对视觉与形式之间的特殊关系加以解决,因此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应有效融合视觉心理学,保证住宅室内设计能够与视觉心理学进行紧密联系,实现住宅室内设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视觉心里学概述
视觉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是在普通心理学基础之上发展而来,能够对形式与视觉之间的关系加以解决,并具有视错觉特性、空间局限性以及固有优越特性。
1.视错觉特性
视错觉特性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该特性主要是指人们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受视觉结构、光学以及网膜等因素影响,形成错误的视觉感应。视错觉的类型分为泽鲁纳错视和走廊错觉,其中泽鲁纳错视是人们视觉角度上产生的错觉,如在对新装修住宅中地砖进行观赏时,远处地砖边线会呈现一定的角度或曲线现象,但是实际上各边线相互平行且呈直线。走廊错觉的原理与Ponzo错视相似,是一种透视视错觉现象,如行走在长走廊时,近距离柱子看起来较小,而实质上其大小相同。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应用视错觉特性,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心理体验与视觉享受,营造舒适的家居环境。
2.空间局限性
由于人的眼睛结构影响,视觉会出现垂直空间和水平空间的局限性。对于垂直空间而言,其视觉向下和向上感应的最大角度为50°,并且物体应在人的视觉角度上下30°时才能辨别其颜色。从水平空间来说,人的视觉范围能达到36°,并且视觉角度为30°~36°时才能辨别物体的颜色。此外,人的专注度与姿势也会影响视觉角度的范围,人们专注于某种事物时能够捕捉更大范围内的事物,同时站立姿势能够获得更大的视觉空间。
3.固有优越特性
视觉在选择各种刺激时具备一定的优越性,其能够对具有特点的感官刺激进行自主优先选择。一般视觉刺激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颜色、外观、大小和亮度改变时的刺激感应;二是动态的刺激感应,其具有很快的感应速率,能捕捉到物体运动的瞬间。这说明视觉对新鲜、颜色鲜明以及动态变化的事物具有更强的选择性,并且人们更易接受节奏感强、具有吸引力以及差异性大的事物。
住宅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具体应用分析
1.视错觉特性的应用
将视错觉特性应用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其主要是借助视觉心里学的相关原理,促使人们产生视觉错觉,增强视觉效果,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设计人员在对住宅室内空间进行设计时,可以利用视错觉特性,如可将垂直线条的墙纸张贴在低楼层住宅的墙面上,并延伸到天花板的高度上,营造楼层增高的视错觉;若住宅宽度较窄,则可在其墙面上张贴水平线条的墙纸,形成房间变宽的视错觉。此外,在设计住宅的地面和墙面时,可以利用颜色和色彩深浅加以组合,营造室内空间改变的错觉。如在选择墙纸颜色时,可选择浅色墙纸,并搭配深色地板,从而带给人室内空间拓展的错觉。此外,可将镜子镶嵌在卧室和卫生间等房间中,这样不仅能促使房间亮度增强,还能给人房间变宽的错觉。
2.空间局限性的应用
人的视觉具有一定的角度范围,因此在设计住宅室内时,应对视觉空间局限性加以重视。我国对楼层高度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限制,这样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在坐姿或站立情况下对室内空间形成视觉感应。对于垂直空间而言,向上的视觉角度范围稍小于向下的范围,因此人们对室内地面和墙面部位更为关注。一般在对墙面和地面区域进行设计时,两者之间的协调搭配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舒适度以及视觉效果。如在设计电视机尺寸的过程中,由于电视中心位置与人水平视线保持一致,因此可以将其尺寸长宽设计为1:1.66,从而确保人们能够舒适观看。同时在摆放电视机时,由于人们多坐在沙发上进行观看,因此电视高度应高于人的水平视线。
3.固有优越特性的应用
固有优越特性作为视觉心理学的重要特征,其是人们视觉能优先感应和选择光线强、差异对比明显以及动态运动的事物。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应用固有优越特性时,能够有效促进设计效果的提升。如在对饭厅加以设计时,为了突出其生机的特点,可以将不断运动的艺术品摆放在饭桌旁边,其具有韵律和节奏的运动,能够吸引注意力,给人以视觉的美感,保证住宅环境更具活力与生机。此外,在住宅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光线和色彩等元素,营造舒适的室内气氛。如在对室内进行装修时,可以从设计方案出发,对材料和色彩进行合理搭配,并有效组合不同区域的光线强度,从而隔断室内空间,避免主附空间的混杂,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增强室内设计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应用视觉心理学时,可以利用视错觉特性、空间局限性以及固有优越特性,营造出舒适的视觉空间,增强设计效果,带给人良好的心理体验。因此设计人员在利用视觉心理学进行住宅室内设计时,应加强人的生活与室内环境之间的联系,以人为中心,从而营造舒适健康的住宅室内居住环境。
(作者单位:鄂州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随着现代室内设计水平的提高,对设计中设计方法的应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大多室内设计工作中,仍处于理论指导缺失状态,极大程度制约室内设计水平的提高,室内空间品质无法得到保障。在此背景下,便提出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其为室内设计注入新鲜的活力。本文主要对视觉心理学的相关特征、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应用进行探析。
前言
作为现代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理论,视觉心理学能够依托视觉表象向居住者传递一定的文化观念,甚至使室内人员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尽管视觉心理学应用优势较为明显,但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并未完全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在于未正确认识视觉心理学的主要特征,更无从谈及利用其指导室内设计。因此,本文对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视觉心理学主要特征分析
从视觉心理学特征看,其具体表现在视错觉、图形构建、空间局限性以及固有优越性等方面。以其中固有优越性为例,通常无论在任何环境中,视觉第一选取的内容以最突出物体为主,该物体会在运动中出现较多变化,如亮度、色彩或形状等,其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从视觉心理学角度出发,一般陌生新奇事物、色彩明亮事物、运动中的事物以及韵律感较强的事物,都会被人们所关注。由此可见,视觉本身如同无形手指一般,当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都会体会到视觉中的多彩世界。再从空间局限性角度看,有以往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般水平区域中,正常人视区保持在60°左右情况下,可识别区域中颜色。而垂直平面区域中,若以0°表示标准视线,那么人在该区可辨别颜色时,应保证超出视平线30°。此外,不同身体姿势下视觉空间也极为不同,如处于坐卧状态、站立状态,其在最佳视区上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视错觉,可将其理解为在信息被视知觉感受器接受情况下,出现的视知觉带有一定的歪曲性特点。以走廊的设计为例,一般人们在远处看走廊中的柱体时,发现两个柱体大小不一,但实际上柱体大小相同,这种Ponzo错视便为视错觉的一种表现。另外,视觉心理学在特征上也表现为图形构建性方面,其作为重叠现象的产物,一般两个物体重合后,由于视觉难以获取被挡住物体信息,所以更急于对全貌进行把握。如折线、曲线二者舒展变化、水平线与垂直线不同方向伸展等,这些都可作为图形构建性的体现。
室内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运用研究
1.室内设计中固有优越性的体现
室内设计中,对于固有优越性的运用,首先可考虑在室内引入动态艺术品,这样进入人视线的主要以韵律感、流动性为主,空间能够为人创造活龙活现的视觉效果。其次,室内空间设计中应考虑明亮物体的的应用。以室内设计中的吊灯为例,其通常会成为人的第一视觉。但需注意的是这一观察过程一般较为短暂,室内窗户附近很可能将人的视觉转移,原因在于窗户附近自然光纤较强,所以室内设计中应认识到向光性部分往往为吸引人的重要部分。此外,固有优越性运用下也表现在材质与色彩方面,室内设计中可考虑对主空间、附属空间采取不同的色彩设计方式,或考虑在主空间中设置相应的隔断,目的在于使人能够对隔断后的空间产生遐想。
2.室内设计中空间局限性的运用
视觉心理学特征下,空间局限性也可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表现出来。由于人的视野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求设计中以垂直面视野范围为依据,确保下面视角能够大于上面视角。整个室内空间中,人的视觉多会集中在天花板以下,尤其地面与墙板最为明显。墙面一般可与地面家具维持一定的呼应关系,所以设计中可从该方面着手,有利于视觉效果的整体提升。再以宽银屏电影设计为例,设计过程中也需将空间局限性特点表现出来,如将屏幕高宽比控制在1:1.13,其可使人处于视觉舒服状态。
3.室内设计中的视错觉与图形构建
室内设计过程中,一般竖线若以有序重复状态存在,其将会人带来增高空间之感,其便是视错觉的具体体现。以低矮住宅为例,可考虑在墙纸上进行设计,将细碎图案、垂直线条设置于墙纸中,并保证其在高度上控制到天花顶出,这样带来的视错觉将以空间高度增加为主。而墙纸若以横向线条为主,其带来的视错觉将表现为加宽居室空间。假若室内空间以狭长形式为主,可考虑将镜面设置于侧面墙中,其目的在于使室内景物都可反映出来,能够为人带来鲜明生动、空间宽敞的感觉。另外,在图形构建性利用方面,其在室内设计中表现极为明显,主要可利用相应的图形构建,为人带来较多的遐想。通常利用图形构建性过程中,以图形重复、图形叠加方式最为常见,如在卫生间设计中,以洗漱用具特征为依据进行不同装饰图形的构建,如方块形,在此基础上使该装饰图形以叠加、错落的形式呈现,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也可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结论
视觉心理学的运用是提高室内空间设计效果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中,应正确认识视觉心理学表现特征,包括视错觉、图形构建性、空间局限性以及固有优越性等,在此基础上将这几种特征具体运用在空间设计中,其能够为人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需注意的是实际设计中需注意,无论采用哪种设计方式,其创造的视觉效果都应以乐观、阳光特性为主,避免使人产生消极阴沉之感,这样才可达到视觉心理学应用的目标。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作者简介:秦慧涓(1994-),女 ,辽宁锦州人, 本科 ,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摘要:建构主义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视觉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应当充分利用多种资源,采用多视角、多维度的学习方式,创设相应的环境,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知识构建的自我意识。本文结合课程设计,探讨了如何利用建构主义指导视觉心理学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关键词:建构主义 视觉心理学 教学
视觉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从人类视觉基本生理机制和视觉的基本规律出发,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视觉生理系统知识、人类知觉系统以及基本视觉规律、影像与完形研究等方面。目前国内不少艺术类院校的专业开设了视觉心理学课程,如摄影、广播电视、设计等专业。由于视觉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生专业背景的多样性,应运用建构主义来指导视觉心理学的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和原理来学习。
1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在国际教育改革的探索中,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到瑞士心理学家的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和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学习者所拥有的经验促进了对现有知识的反思,同化和顺应。
建构主义对教师与学生的作用有了重新的定位:学生不再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获取与构建者。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应充分发挥其认知主体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下,积极思维,努力探索,使自己能顺利完成对主题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建构主义教学观下,学生的角色可以定义为:教学主体者和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信息的采集者和共享者、自我测试者、自我监控者和诊断者。
教师由课堂上的主角变成了幕后导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建构主义的教学目标包括问题解决、推理、批判性思维以及对知识的主动以及反思性的应用,完成这些目标的学习条件包括:复杂的、相关的学习环境,其中“情景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社会协商;多维视角与多种学习方式;学习的主体性;知识建构的自我意识。建构主义认为,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才是成功的学习者,从例中学和从做中学能使学习者达到深层次的理解,学习环境的社会结构非常重要。
2 视觉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在教学实践中,仍有不少教师使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心理把握不够,结果就是学生虽然被灌输了诸多的理论和观点,但很大程度上并未产生真正的学习,在实践当中,也无法较好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其知识建构的自我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以学生为中心。
视觉心理学涉及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物理学和美学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不同的研究视角和观点,在教学中应当使用多维视角与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概念和原理来学习。
视觉心理学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他们来到课堂之前已经接受了不同领域的专业训练,有不同的认知结构,对于视觉心理将要研究的主题有自己的观点,未来将会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不同的专业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的技巧,促使他们在未来有效地应用视觉心理学理论解决其本专业的问题。正如心理学者布鲁纳曾说过的:“我们讲授某门课并不是为了形成有关该课程的小型百科全书,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建构主义教学强调学习的社会特性,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不只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有益,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的自尊水平。
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觉心理学教学实践
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微型世界与超媒体设计;②合作学习和问题支架;③以网络为基础的合作技术;④基于目标的方案和基于问题的学习。
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视觉心理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譬如视觉作品的创作和鉴赏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应当在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前提下,设计相关的任务帮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境中构建意义,提高能力。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设计:
第一,设立学习网站,微博、QQ群和微信群,调动网络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任务及个性化学习内容。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互动,在课程网站中定时定量进行网络环境互动学习。比如对视知觉一章的讲授中,在学习网站中设定多个主题,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学习网站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网络资源与同学互动,提炼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第二,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活动。在布置小组任务时,应当给出多于小组数量的选项。通过对任务的选择,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激发构建新知识的动机。在此阶段,小组成员自主选择讨论重点,比如在视觉心理学的课堂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同样的内容,因为其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对同一问题持不同观点。通过协作性的小组活动,学生可以看到他人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更丰富的认识。在小组活动结束时,学生通过协商和讨论,构建出对所讨论问题的基本认识。
第三,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外阅读任务,教师仅要求数量,具体阅读内容由学生自主决定。具体做法是,请学生根据在课堂讨论中的结论,在课后搜索相关的文献进行阅读,对支持和反对自己观点的文献进行整理并完成报告,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并拓展背景知识。
4 结语
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对知识探索,发现和构建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已经成为创新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总而言之,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课程设计,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材料、备环境。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提供了支持,更有利于教与学的开展。
作者简介:赵坤,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在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基础教学部教师,江苏南京 211172
摘要:中国的刺绣历史几乎与中华民族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从有史论对中华民族的记载出现后不久,便有了对刺绣艺术的记载。本文通过对中国刺绣艺术的历史描述、刺绣艺术的分类等角度出发,阐述了中国刺绣艺术的发展。从视觉心理学的角度对未来我国的刺绣艺术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提出了整体的建议。
关键词:视觉心理学;刺绣发展
一、前言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人类对美的感受是与生俱来的,在生存条件极其简陋的原始社会,人们就懂得用纹身、纹面来进行装饰。在有了服装之后,人们便开始在服装上用针、线等物品进行装饰。绘制的图案大都以本族的图腾样式为主。中国传统刺绣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早期,在《尚书》中曾有记载说:衣画而裳绣。
二、各个朝代刺绣的特点
周代、战国:简单粗糙,都是用辫子股制作而成,不填充色彩,图案构成严谨,采用各种自然中存在的花纹、鸟纹、兽纹等纹样进行装饰。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并且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写实与抽象并用。
汉代:随着各行各业的兴盛,开始注重工艺,图案多样,做工精致。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它们虽已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
唐代:开拓创新。做工精细,色彩艳丽。在原有的刺绣技法上又发明出了“平针绣”,这中技法一直为今天所使用。
宋代:是我国刺绣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有了地域特色。此时的刺绣图案也多种多样,并且有明显的归类:山水、花鸟、鱼虫、楼阁等,使得传统刺绣工艺发展到极致的境界。并且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当中。
元代:经过高潮的发展后,刺绣艺术逐渐回落。刺绣的审美和功用也逐渐趋于工艺化。同时,发明了贴绫的作法,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富有立体感。
明代:继承了宋代的优点,技巧更加的娴熟,除了使用传统的丝作为刺绣的材料,还尝试着采用其他素材。
清代:发展更加兴盛,诞生了各种地方性的刺绣派别,使得刺绣的地域特征更加显著。同时,吸收外国刺绣的长处,在刺绣中融入了西洋画的特点。使得我国的刺绣工艺更加的繁荣兴盛。
三、四大名绣简述
苏绣:起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带。在事先设计好的花纹和色彩上运针,通过留下的绣迹进行勾勒来取得艺术效果。技巧特点可概括为“平、光、齐、匀、和、顺、细、密”。主要艺术特点:山水绣可以分辨出远近;楼阁能够体现出很强的空间感;人物面部表情较为生动;花鸟的亲昵之态。苏绣的仿画绣、写真绣其逼真的艺术效果是名满天下的。
湘绣:起源于湖南民间。与其它绣品不同,主要用真丝丝线在真丝织物上绣制图案早期湘绣以绣制日用装饰品为主,以后逐渐增加绘画性题材的作品。其构图严谨,色彩艳丽,使用多种针法进行表现。同时它还巧妙的将我国的传统绘画、书法的融为一体。充分的发挥了刺绣的表现力。
蜀绣:来源于四川成都一带,主要题材有题材内容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等。至少有100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品种有被面、枕套、屏风等。由于一定的地理及文化因素,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独特风格,且针脚细腻,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粤绣:在广东一带,历史悠久,相传于少数民族。用线多、色块明,多用金线。画面布局满少有空隙;图案繁多,显得热闹紧凑;场面热闹、用色富丽、对比强烈、大红大绿而著称。粤另一个独特现象,就是绣工多为男工。在材质上选择用孔雀毛绩或马尾缠绒作线。刺绣的题材常为当地的一些特产。
四、现今中国刺绣所面临的发展趋势
文化,作为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特征,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不同文化的;但怎样才能在众多的文化中找出自己文化的特色呢。这就需要着多方面的努力。
一个民族的发展,是否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尤其重要。拥有自己的特点,才不会在众多鱼目混杂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所以现代艺术设计,也尤其要注重自身的发展特征。在视觉心理学中,这一点尤其重要,一件工艺品能不能在第一眼就进入人的眼球,完全取决于它是否有很强的视觉识别性。
刺绣的发展亦是如此,从刺绣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种类来看,我国的刺绣图案可以看做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之一。就如同上面叙述中的四大名绣一样,都具有明显的民族地域特点,使得大家一看到便能识别。
1.将具有中国代表性的东西引入其中。
刺绣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怎样才能使中国的刺绣在装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特色。对于中国刺绣来说,它依托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性。所以,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怎样更好的表现出中国传统刺绣民族性的特色。
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的刺绣,必需使其具有很深的民族文化的气息。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在刺绣的图案选择上,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动物,花鸟等具象图案的。例如,可以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建筑融入其中。也可以将传统的中国画引入其中。总之,提倡代表性,民族化,并不是说简单的将中国传统化的东西直接引入到刺绣工艺中来。而是要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刻的在刺绣作品中体现出来。
2.更加强调其地域性的特点。
设计上的地域性指的是在设计上吸收了本地的民俗文化等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地域性比民族性的概念更加狭窄,但如果使用的恰当的话则能更好的体现出该地域的地域特色。
地域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自然气候、风土人情、民俗礼仪等,应该在刺绣图案及色彩的表现形式上很明显的体现出来。达到人们一看就可以清楚的判别它们是出于哪个产地。
在引入地域性的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地域性不仅仅是对当地民俗特色、风土人情简单的引入与抄袭。在引入的同时要与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结合起来。使得其既有民俗的体现同时还能不落俗套。
就如同四大名绣一样,目前,四大名绣的特点还不是十分的显著,仅仅是内行人才能看到它们的不同,应该做到外行人看到后就能很清楚的区分出它们的区别。
3.注意刺绣作品中“意境”的表现。
所谓“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范畴,一般概念上指文学与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所营造的境界与情调。我国自古以来,就将意境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在对于刺绣的展示上,要尽可能多的展示刺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使得作者、作品、参观者三者之间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或产生相关性、发散性的联想,从而形成特定的氛围和感受。
以往的“意境”大都体现在空间艺术设计上,尤其在园林设计中有着更充分的体现。在现在看来,一种审美的体现,(上转第93页)
本文首先总结了多年来在我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视觉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然后以建构主义学习论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改革探索,一一解决之前存在的问题,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论视觉心理学教学改革视觉心理学是研究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该课程通过讲授视觉心理学理论及其在视觉艺术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视觉感知的生理物理基础,视觉系统及人脑对光影、色彩、空间、时间的感知规律,视觉感知与注意、记忆、情绪、动机等复杂心理活动的关系等理论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视觉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主动运用视觉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视觉现象并创造性地将心理学规律运用到视觉艺术的创作中。目前,在全国各大艺术院校的电视编导、摄影、平面设计等视觉艺术专业里都开设了视觉心理学课。我院的视觉心理学课程已经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了六年之久,在这六年里,我们一直在竭力修改和完善教学内容以及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这门课兴趣不高,甚至存在抵触心理。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生不可能自觉、自主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当然就会出现出勤率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现象,教学效果当然也得不到保证。通过对学生的采访调查,我们发现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生没有充分明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视觉心理学》课程的目的,很多学生认为视觉心理学课程对他们今后的创作没有太大帮助,也就是说,实际的教学远远偏离了之前预定的教学目标。(2)视觉心理学是心理学和视觉艺术的交叉学科,涉及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物理学和美学,内容太过庞杂,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时内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生动的讲解,因此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的知识晦涩难懂、枯燥无味,也就慢慢对它敬而远之了。
二、建构主义学习论的理论渊源和内涵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单向过程,毋庸置疑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掌控者和主导。不可否认,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快速地教授系统的知识是效果显著,但是如果长期单一地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课堂将成为教师自娱自乐的舞台,学生慢慢沦落为记忆知识的机器,学习的过程也就成了学生背知识的过程,当然学习兴趣被打磨得消失殆尽。随着课程的结束,这些强行被储存在大脑里的知识将一点一点地流失,另一方面学生的应用及创新能力也得不到任何提升,最终整个教学将徒劳无功。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强烈反对这种教学方式,他认为这种机械的教学用对知识的简单记忆取代了理解,大大限制了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他曾大声疾呼“Never memorize something that you can look up”(“绝不记忆任何可以查阅到的知识和信息”作者译)
信息化时代尤其是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各种各样的信息举手可得,于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的优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就显现不出来了。这个时代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能够深度挖掘、吸收、剖析和利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人才,具备了上述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一个人在学业和未来的工作中大有作为,对于他漫长的人生都是一劳永逸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被一种能够培养出具备上述能力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取代成为必然的趋势。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理论根源就是让・皮亚杰在20世纪50年代正式提出的建构主义学习论。相对于基于行为主义学习论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新型的教学方法最大的突破是将学生转变成为教学环境中的中心角色,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了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主体理念发生变化,亦即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皮亚杰曾明确提出了认知并不是对外在世界被动的简单的反映,学习者是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是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调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这种建立在人的认知规律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学习理论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西方逐渐流行,成效显著,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学也开始将建构主义学习论引进到教学当中。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视觉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国内外的《视觉心理学》专著或教材内容庞杂,在之前的教学中,我们专注于在有限的课时内将大量的知识快速地灌输给学生,最后,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无力消化这庞杂的知识,结果导致“消化不良”,一知半解,等考试结束之后,这门课提供给学生的“养料”几乎都流失了。与此同时,学生对这门课也逐渐敬而远之,形成了强烈的排斥心理。对学生的尊重是建构主义学习论的大前提,这种尊重首先体现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然后在此基础之上重新调整教学内容。《视觉心理学》课在第六学期(大三下学期)开设,于是我们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对前五个学期的专业课进行深入的调研,删减重复的内容,重新调整教学重点。比如,原来的教学内容里用六课时重点讲授光线,因为光线不仅仅是视觉产生的外部条件,而且对于视觉艺术来说它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光线对视觉艺术的创作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早在大一、大二开设的《摄影技术与艺术》、《导演艺术基础》等专业基础课上就已经重点讲授过光线,另外大二下学期还开设了《照明基础》这样一门专门讲授光线的课程。因此,我们做了以下调整,第一,将课时从六课时减到两课时,删减掉重复的内容;第二,重点讲述光线在视觉艺术中起外部引导和内部引导作用的心理学依据,尤其是阴影对于人的心理状态的影响,通过案例了解阴影在视觉艺术中的运用;第三,布置课后作业,通过学生阐述作业,教师讲评作业,教师学生之间的讨论复习巩固相关知识。重新调整教学内容之后,学生们能够接受到新鲜的信息,自然会对这门课产生兴趣,另外,在充裕的课时内,教师完全能够把过去的章节式通讲转变成专题式精讲,学生也有了充分的时间消化、思考,建构新的知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型的案例教学模式
引入案例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而且能通过介绍一些热门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案例教学法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传统的案例教学模式是理论点―案例研究,即先介绍某个知识点,然后引入相关案例进一步说明该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理解并记忆知识点,并不能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去主动建构新的知识,因此,学生获得的只是知识本身,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会得以提高。在多年的摸索中,我们把案例教学模式调整为案例――理论点――案例,即首先给学生抛出一个或多个案例,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对其分析研究,教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提示,最后分析出来的结论便是后面即将介绍给他们的新的知识点,有时候,以往的知识并不能将案例分析透彻,学生的思维即将进入一条死胡同,教师此时引入新的知识点便让学生豁然开朗。最后再补充多个相关案例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新的知识,并启发他们今后在创作中合理运用知识。比如在介绍韦伯定律之前,先给学生看了一个案例:
实验A:假设你所光顾的文具店计算器的价格是20元,而有人告诉你其他商店的价格是15元。
实验B:假设你所光顾的文具店计算器的价格是120元,而有人告诉你其他商店的价格是115元。
那么,在哪种情况下你会改变到其他商店去购买?在A实验中大约68%的人会换一家商店去购买,B实验中大约29%人会愿意换一家商店去购买。
然后让学生讨论可能是什么原因在同样便宜了5元的情况下,A实验中愿意换一家商店购买的人要远多于B实验中的人。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分析到可能是与计算器本身的价格有关,在A实验中,计算器只卖20元,如果便宜了5元,感觉便宜的很多,而B实验中,计算器卖120元,如果便宜了5元,也没觉得便宜太多,所以就懒得换一家商店去购买。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出了韦伯定律,即对刺激物的差别感觉,不取决于一个刺激增加的绝对数量,而取决于刺激物的增量与原刺激量的比。最后再补充一些影视作品片段补充说明韦伯定律,学生们也明白了影视作用要在感官上震撼观众,就是要引起观众的视听感觉的差别感觉,不仅仅要增加刺激量,还要减低原刺激量。由此可见,关于韦伯定律的内容以及韦伯定律对影视作品创作的启示,不是教师传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并借助于教师的帮助主动建构的结果。这种能够刺激学生主动建构的案例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让知识的力量延续地更加长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建构中学会思考,并从中提升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PBL实践教学
PBL全称problem-base dlearning,它让学生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合作中解决问题,而教师只是给予一定的指导,而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建构主义学习论。PBL已经在西方国家实践了四十多年,最近一些教育学家对其进行了包含了43项研究的考核。数据分析表明PBL虽然对于学习知识来说作用不大,但对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收效显著。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Mazur在他的课堂上尝试了以学生为中心的PBL教学方法,他给予了PBL高度的评价“Data obtained in my class and in classes of colleagues worldwide, in a wide range of academic settings and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show that learning gains nearly triple with an approach that focuses on the student and on interactive learning”(“在我的乃至全世界的大学课堂上,以及在各个学科领域中获得的数据,都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强调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收效是传统教学方法的近三倍。”作者译)。
鉴于PBL在国外课堂上效果显著,在这次教改中,我们也尝试着将它引进到视觉心理学的课堂上。在每堂课上我们设置了一些任务和问题,这些难题往往是同学们在之前都会碰到的。比如同学们在创作中最大的难题就是不知道如何用具象的画面去表达人物抽象和捉摸不定的心理过程。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在第一堂课的时候就布置了以下任务:我们从一本小说中找出其中的几段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文字,让学生从中选择一段“翻译”成视听语言。在今后的每次课上我们会结合相应的内容给予一定的提示,比如在介绍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时候,我们会告诉学生心理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就像个“黑箱子”看不见摸不着,难以捉摸,但行为是外显的,很好把握。然后放映电影的片段,逐个分析演员的肢体动作。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明白了在完成上面那个任务时,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好演员的肢体动作。此后每一次课他们都会获得新启示,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越来越多,最后在创作中提升运用视听语言表达的能力。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们发现PBL在《视觉心理学》课程当中体现了以下几点优势:(1)学生们在短片的准备阶段会遇到各种难题,走投无路的时候自然就会回忆起课上的内容,慢慢尝试着利用它们去一一解决问题。当成效不错的时候,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这些方法对于解决长期困扰他们的难题也有很大帮助时,自然就会明白这门课的意义了。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曾经在报告中指出“Ideas are best introduced when students see a need or reason for their use―this helps them see relevant uses of knowledge to make sense of what they are learning.”(“当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原因时,他们就能更好地接受知识,也能够帮助他们使用知识进一步了解学习的内容。”作者译)于是,他们就会以更大地热情投入到后面的课程学习中并积极主动地建构所学的知识,这样学习效率和效果自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2)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我们给学生布置的任何形式的任务,不论是拍摄照片和短片,还是以游戏的方式完成某个任务,其实都是在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甚至这些情境就是学生在生活和工作中某个真实情境的重现。逼真亲切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动力和激情,而且通过亲身体验调动起他们全身信息通道的配合。我们学习是通过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嗅、我们所做这六种主要通道,其中“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但亲身经历内容的80%”。由此可见实践才能出真知,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论的核心内容,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PBL实践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情境。(3)每个学生的天赋、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因此他们都有自己的优势也都有并不擅长的地方。在准备阶段,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特点分工。有的同学文字功底扎实,他们会带着其他同学一起去解读小说,仔细分析需要翻拍成短片的那句话,然后完成文学剧本。有的同学镜头感特别强,他们就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完成分镜头剧本。有的同学可能专业学的并不好,但是他们中有的平时喜欢收集一些小玩意,有的擅长手工,他们为片子提供和制作道具,有的擅长沟通,他们可以寻找拍摄场地,协调人员,等等。后来,学生们都发现他们每个人都为任务的完成付出了智慧和劳动,从而在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自足中获得了自信,这将成为他们今后在专业领域中不断奋进的推动力,这种力量是分数、奖学金等外在鼓励所无法匹敌的。另外,在与同学、老师的密切沟通、合作中,不仅原有的知识结构能够不断打破、不断完善,而且一些学生、老师的严谨、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会影响到别人,从而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良性的学习氛围。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分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他的主要的智慧努力就不应当用在记忆上,而应当用在思考上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要形成一个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有效的教学环境,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人际交往来说,互相的尊重和欣赏尤为重要。在本次教改当中,我们做了深刻的反省,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处于一个比较自我的状态,没有充分顾及到学生的需求、想法与情绪,这是学生对这门课没有兴趣,甚至形成抵触心理的主要原因。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了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的主体地位,对于建立和谐的教学当中的人际关系给予了很大的启发。只有当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才会认为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才能从中获得自信,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并建构新的知识。
摘要:在室内设计中的充分应用视觉心理学,不但能够赋予人们创一个愉悦、舒适的生活起居环境,还可引领关联性产业的发展,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试从室内设计中充分应用视觉心理学来作为研究探讨。
关键词:视觉心理学;室内设计
视觉心理学具有着繁多的种类,按照细致化的分类,重点是指外部的影像以视觉来引致的心理层面的应激式反应,体现为从外部的反应向内心转化的过程。由于外部具有多样化的影像视图,而内心又具有繁复的心理活动机能,在两者关联并转进之时形成紧密性的联系,所以各不相同的影像视图在不同的人看来,其所以形成的心理反应也具有着差异性。
一、视觉心理学的特点
(一)优越性
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观感享受,人们较多时依据双眼来捕捉到外部事物而达成的。通常而言,在捕捉外部事物时人的视觉神经系统具有着两个重要的特点:(1)视觉系统在看到相对静止的事物之时,会在第一时间获取那部分处在运动状态下的事物;(2)在一种色彩绚丽事物与另外一种色彩暗淡事物相较,前者更多的会被人们所关注到,因为视觉心理学自身所独具的优越性,能够牢记住对事物产生的良好的第一印象。
(二)存在视错觉
通常使用双眼来对于外部事物进行接收时,较多的会受到光影和自我关联性因素的影响,所以有一些时候会对看到的事物形成一种视错觉影像。另外,在对有序水平图像进行观看时,通常一种宽广的空间感会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室内设计中能够应用镜面来映照房间,使之形成视错觉下的空间扩展的装饰效果,在现实当中的房间面积未发生改变,以此种空间扩展的视错觉设计,不但在视觉层面形成“大空间”的感受,而且还能增加生活的趣味性。
(三)达成视觉效果的取得
通常而言,人们能够对自我思想意识中的部分印象较为深刻的记忆场景作为更深层次上的图形的营造,也即为当代人所言的“大脑补充”,并由此取得整体性的视觉性能。从自我视觉的接收而言,视觉性能并非限定于显现特定的某一类事物,较多为在现时视觉性能的前提下来对于已经感到失去记忆的事物进行自我营建,从而取得整体性视觉性能的既定目的。
二、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一)秩序化
在日常生活当中,人们期盼在生存环境中进行单一性和复杂性的生活方式在心理层面的切换,再次构建新的程序来填充视听的不完美之处。在单一性和复杂性内部获取一种居中的平衡点,使人较好的取得适宜性,能够最大化的满足人在心理层面的需求。第一、艺术形式的秩序化。在其体现的形式层面,秩序化的特点之一为简化构造,让其作为标准的几何形状,也即为在多样化秩序当中找出适时变进的规律。将室内设计的对象依据一定的内容进行排列组合,具有规律性的图形排列组合能够赋予房屋一种秩序感,设计风格简洁明快,彰显出设计的基本形态。第二、在秩序当中寻求变化。在室内设计中寻求一种相同性的对比与微小差异性的显现,即为在空间内部寻求相互对比形体、图形、品质、色彩等的诸多方面的对比等。但是对比必然需要以无序化的形式来体现,是构建于具有设计理念的冲突性之上的,在室内设计中倘若繁复的装饰全部墙面,则人的视觉就会分散,使人会感到不知所措,形成散乱化及无序化的态势,所以在室内设计中,必须在具有一致性的秩序下来作为适宜的相互对比。
(二)整体效应
艺术设计即为将各类形式因素按照形式内部规律作为重构。第一、整合与补充。在室内设计中形与形的接触与重合,都可看做是关联性的全部形式,疏密的布局联系即为以视觉整理后产生的差异性疏密体的相互对比效果。在完整性之外,还会有部分差异性的物体从其他环境里脱离开,被汇聚成一个视觉整体。第二、简化。简化作为视觉心理学的要求之一,在限定的领域内,视知觉能够将所有形式作为一种简易的构造式样整合而成。在室内设计中,“简约”二字的应用频率最高。简约涵盖了三层次含义:统一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形态简单明了;设计形式具有明确性。所以在室内设计中需要多次应用形态的简易因素,比拟使用者的曾经的记忆性,充分应用模糊化的形体和图形来完成部分非常规情况下不容易达成的目的。
(三)节奏与韵律
第一,节奏。在室内设计中显示出的节奏,因为其具有不同或为具有比较性的形式有规律的多次产生,此种节奏是以其的实际应用性能为基础存在,节奏的主题有性能来作为界定,不同的民族在各个历史阶段、文化及教育背景的各不相同人对节奏,有着差异性的偏和爱,在室内设计中节奏应用是非常关键的。第二、韵律。作为节奏的较高形态层级的韵律,体现为容量、面积的多少、虚现与实在、纵横交错、相互重叠,色彩度、等诸多方面的变进来达成的。涵盖了完美契合的节奏。虽然韵律秩序感较节奏而言要弱,可是在艺术感染力方面节奏却比韵律强,在室内设计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节奏,而却只有在优秀的室内作品中才能够显示出韵律。
三、结语
总而言之,室内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构建一个宜居的居住环境,为此,在室内设计应用视觉心理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设计师在设计当中,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是“完全以人的个性化需求为首要”,设计出更为宜居的居住环境。
作者:支林 徐霞 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视觉心理学的主要特性
1.固有优越特性
心理学中,视觉在对各种刺激进行选择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其可自主优先选择部分具有特点的感官刺激,这些事物对于视觉感官来说更为突出,因而可被作为优先选择的对象。视觉在刺激的选择方面,其优越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视觉对于动态的刺激感应,相较于静态物体,具有更强的感觉性,其也通常更优先选择对运动物体的注意,且其感应速率非常快,能在物体运动的瞬间就能捕捉到。同理,当一个物体发生动静状态的转变,如突然出现或者突然消失等情况时,视觉也会对此做出优先感应。二是当物体在亮度、大小、外观及颜色等方面发生改变时,人们的视觉也会优先选择这一刺激,而忽略其他变化程度相对较小的刺激。由此可以看出,视觉对动态变化的、颜色鲜明的。以及新鲜的事物,具有更强的选择性。此外,对比差异大的事物,相较于差异小的事物,对人们更有吸引力;节奏感强的事物,比毫无章节混乱不堪的事物,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①。
2.空间局限性
人的视觉由于眼睛结构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水平空间及垂直空间的局限性两方面。水平空间方面,人们大概可以看到36°左右的视觉范围,在这一角度范围以外的事物,人们不能有效捕获。同时在颜色辨别方面,人的视觉角度区间为30°到60°,对于标准视线2°区间的事物,人们对其具有最为精确的捕捉能力。垂直空间方面,其向上和向下的视觉感应的最大角度,能达到50°,而要想对视觉角度范围内的物体颜色加以辨别,该物体必须在人们视觉角度上下30°以内。以上都是理论视觉角度,事实上,人们的实际视觉角度比其要低很多。此外,视觉角度范围与人的姿势与专注度也有很大关系,站立姿势比坐姿能够捕获更大的视觉空间,人们专注某事物时比放松状态下能够看到更大角度范围内的事物。
3.视错觉特性
视觉的这种特性十分普遍,该特性也往往被人们广泛应用于住宅室内设计之中,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刺激。此特性的定义主要是,人们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由于视觉结构等因素,事物会反馈给人们错误的视觉感应。而导致视错觉情况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网膜及光学等。其中最为常见的视错觉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走廊错觉。其与Ponzo错视的原理相似。如我们在一个较长的走廊里行走时会发现,离我们距离更近的柱子或其他物体相比离得更远的柱子看起来更小,而事实上它们大小都是相同的,这就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透视视错觉现象。二是泽鲁纳错视。此形式的错视实质是给人们视觉上产生一种角度的错觉。如我们在欣赏新装修的住宅时,在观看其地砖时,会发现远处的地砖边线间存在着一定的角度,甚至还会出现边线变成曲线的情况,而事实上各边线都是直线,且都是相互平行的,这就是角度错视。此外,还有Wundt错视等。利用视觉错视,我们在进行住宅室内设计时,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特性,设计出能够提升人们视觉享受及心理体验的家居环境②。
二、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应用情况分析
1.固有优越性的应用情况分析
视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特性之一,就是其固有的优越性,因人们的视觉感官对动态运动的物体、具有明显差异对比及光线强的事物,具有更加优先的视觉选择及感应性。因而为了提升住宅室内设计的效果,可以在设计时充分利用视觉的固有优越性特点进行设计。如图1所示,在设计饭厅时,为了体现饭厅的生机性,给人以生动活泼的视觉享受,可以在饭桌旁边摆放一个处于不停运动的艺术品,一方面可以给人在视觉画面上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其有节奏、有韵律的动态变化,能够有效吸引人们的注意,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觉,从而使整个住宅环境充满生机与活力。此外,还可以结合色彩及光线等元素,来进行室内设计,创设良好舒适的室内氛围。如图2所示,为了营造一种温暖和谐的家居氛围,在室内装修时,可根据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材料搭配,然后再通过白红等色彩的合理搭配,以及室内不同区域光线的不同强度等,进行有效组合,不仅能给予人们视觉以强烈冲击,还有效对室内空间进行了隔断,实现主附空间的有效区分,避免了主附空间混杂的混乱局面,给人以一目了然的视觉感应的同时,也让人对主空间充满了万千遐思③。
2.空间局限性的应用情况分析
由于人眼结构的原因,人的视觉存在着一定的角度范围,因而在进行住宅室内设计时,应注意视觉空间局限性对室内设计的重要影响。我国在住宅设计时,对楼层高度也有一定的限制,这样便于人们在站立或坐姿下,能够尽可能地获得整个室内空间的视觉感应。而又由于在垂直空间方面,人们在向下的视觉角度范围要稍微大于向上的视觉角度范围,因而人们更关注天花板以下的部位,尤其是室内墙面和地面这两个最容易引起人们视觉感应的区域。在对这两个区域进行设计时,能否做到有效搭配,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视觉效果的发挥及人们的舒适度体验。下面以电视尺寸与人的视觉关系为例,来说明视觉空间局限性特点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如图3所示,为了获得一个良好舒适的视觉体验,电视的中心位置应刚好位于人的水平视线上。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对电视机尺寸进行设计时,其长宽尺寸的比例设计一般是1:1.33或者是1:1.66,这样人们在观看电视时的舒适度是最佳的。此外,在电视机摆放高度上,也要进行合理设计。人们在观看电视时,一般是坐在沙发上的,因而电视高度的设计应处于人的水平视线上。
3.视错觉特性应用情况分析
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应用视错觉特性,就是利用视觉心理学原理,通过使人们产生视觉上的错觉,来达到良好的视觉感应效果,提升人们的视觉享受及舒适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视错觉特性可有效运用到室内空间的拓展方面。如针对楼层较低的住宅,可以通过在其墙面上张贴一些具有垂直线条的墙纸的方式,将其高度延伸到天花板,给人一种楼层增高了的视错觉;而对于宽度较窄的住宅,则可以在其墙面上张贴一些具有水平线条的墙纸,以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房间变宽了的错觉;在墙面和地面的设计方面,也可以通过色彩及颜色的深浅组合,达到改变室内空间的用心。如在地板颜色的选择方面,可以选择那些颜色较深的地板;在墙纸颜色选择上,可以选用颜色较浅的墙纸予以搭配。此种搭配设计方式,能够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错觉,使得室内空间得以极大地拓展。此外,还可以在厕所及卧室等房间中镶嵌一面镜子,一方面在视觉上可以给人一种房间变大错觉,另一方面还能增加房间的亮度,给人舒适的感觉。如图4就有效利用了视错觉特性,不仅增添了书房的情调和乐趣,而且淡雅恬静的设计还创设了一种轻松安静的氛围,有利于人们的思维创作。由以上可以看出,视觉心理学知识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能极大地提升设计质量,给人以良好心理体验,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大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郝婷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对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究,具体是结合现代生活中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以及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内应用之时能够创设出温馨氛围的实况,对视觉心理学具体应用进行概述,希望其在建筑领域获得更大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住宅;室内设计;视觉心理学;实践应用
住宅室内环境优良的情况下,室内功效才会充分发挥出来,采光效果固然也是良好的。基于人们借助视觉采集外界信息资源的实况,住宅室内设计者合理应用视觉心理学所取得的效果是可观的[1]。如何将视觉心理学有效的应用在住宅室内设计进程中,这一直是众多住宅室内设计者探究的专题,本文对其实践应用展开论述。
1空间局限性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人体视觉在角度上存在一定局限性的实况,所以在对宅室内设计环节中,视觉空间也应该体现出局限性这一特色。国内楼层高度在规划之时融入一些制约性因素,宗旨是使人们在坐立之时对室内空间形态产生良性的视觉效应。对住宅室内垂直空间设计结构进行分析,明显的发现下端的视觉范围大于上部,所以住宅用户对室内地表与墙面的设计情况赋予了很大的重视度。室内空间环境规划者一般在对墙面和地面区域进行设计时,尤为重视两者间的协调性,从而确保居民身心上获得舒适感,形成良性的视觉效应。根据个体心理需求对住宅室内空间环境进行规划设计,在此过程中要遵循细化原则,每个空间功能性质通常与个体居住行为方式相关联,从而满足他们多样化需求。当然,各个功能区域在规划设定之时应该体现出明确性,设计者应用恰当方式划分范畴,以达到隔绝视听干扰目标。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应该合理的运用室外空间,从而使住宅室内部门功能区域实现拓展目标,这样个体将会获得更为宽敞的居住环境。例如住宅南侧可以作为客厅或者是卧室空间延展的部分,被设计成书房,茶室等。还可以应用多样化色彩,从而满足个体多样化心理需求,例如卧室可以选用淡蓝色等宁静类色彩,餐厅的色彩风格应该是暖色调,老人房设计之时多采用黄灰色,从而营造一种怀旧氛围。
2视错觉性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把视觉心理学的视错觉特性运用到住宅室内设计过程,是对视觉心理学有关原理的借鉴,从而使让人们在视觉方面形成错觉,此时视觉效果被进一步强化,强烈性视觉冲击感随之产生。住宅室内空间设计者在对室内环境进行布局设计之时,要将视错觉特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可以对具有垂直线条或者是细碎图案特点的墙纸,采取粘贴到低楼层住宅墙表的对策,并将其连续性张贴至天花板上,横线条的布置,能够使人们在视觉上产生“室内空间变宽”这一错感;对于色彩较暗地板的住宅,可以将色彩清淡优雅的窗帘或者是壁纸布置于内,此时居民在色彩强度上形成视错觉,并且居住者也形成了“室内空间变高”这一错觉[2]。此外,可以将一面墙壁镜设置在住宅室内中,从而将室内场景布局清晰的呈现出来,此时人们感到房间宽阔明朗,同时也产生“室内景象丰富化”这一视觉效果。
3固有优越性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这一特性可以被视为视觉心理学体系中关键性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眼睛能够及时的感受与择选出光线强烈、对照性显著、具有延展性特点的物质。将固有优越特性运用进住宅室内设计过程中,在强化设计效果方面体现出巨大的实效性。当个体身处住宅室内空间中时,能够抓住他们眼球的是那些自体感兴趣事物。例如,走进一个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精致的吊灯,但是人们的视线很快转移到窗台周边,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一是由于人们被自然光吸引,可能是因为某些艺术品被安置在窗户周边,其散发出浓烈的艺术气息,美学价值也是极为显著的,留住了人们预要移开的脚步。再者,个体视觉具有向光性特色,明朗的方位在凝聚人们注意力方面体现出巨大优越性,所以在对住宅室内环境进行设计之时,可以采用诱发人体视觉产生的色彩或者是材料,创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从而使其产生视觉上的效应。还有,住宅室内环境装饰的过程中,也可以以视觉心理学为基点,对不同材质与色彩进行合理的组合配置,使其在空间中不同位置产生的光线在强弱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也达到虚拟化分割室内空间的目标。采用该种设计方式,有效的规避了主体与附体空间出现杂乱现象,从而也使人们在视觉上获得强烈的冲击感。当然,在室内环境中合理的布设家具,暖色调装饰品的安置,可以使观赏者在视觉方面获得快感。总之,固有优越性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住宅室内设计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大幅度的强化视觉效果,最大限度满足人们对家居质量方面提出的需求。也就是说视错觉特性、空间局限性以及固有优越性的应用,可以为人们带来全新的情感体验。室内空间设计者在对环境进程规划设计时,始终要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其中,从而使室内空间彰显出现代化设计风格,为人们创设出优质化家居环境。
作者:聂晶晶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摘要:室内设计是人类通过设计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纽带,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工作。当室内设计引入视觉心理学的概念后,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出发点和设计角度。文章主要对当前的视觉心理学与室内设计进行介绍,并详细叙述了现代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学如何应用等内容。希望对从事室内设计相关的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室内设计;视觉心理学;错觉
1视觉原理
人们在观察事物时,总会受到经验、情绪、意愿等的影响,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将看到的对象整合,分出主次,方便大脑进行处理。视觉法则正是基于这一原理诞生的。
1.1格式塔心理学视觉法则
格式塔心理学视觉法则说的是视觉判断,与经历有关系。如果看到的与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有差距,那么我们内心就会产生抗拒的心里。眼睛会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来进行推断,在整合成我们最终“看”到的样子。
1.2完型法则
主要内容:①图与底,利用视点的不确定性,经过巧妙的经营,产生画图与底正负关系的转换;②对称性,虽然左右上下并不完全相等的图形,但由于视觉上的偏差,会产生感觉上的对称;③群化原则,相似性,如果不同的事物在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上有相似的部分,我们通常会倾向于将他们视为同样的东西;闭合性,一个有闭合趋势的不闭合图形,很容易将他们看做闭合的图形;连续性,如果将不连续的图形的断开部分遮挡起来,视觉上经常会误认为它是连续的;④完型倾向性原则,相属的两部分易被组合,反之容易被隔开。这些法则都是室内设计中经常会遇到的法则,尤其是视错觉,经常在建筑的造型和空间设计中被很好地利用起来,行程很独特的视觉体验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果能巧妙地利用这些法则,那么室内设计的视觉效果将变得丰富起来。
2视觉心理学的特性
2.1固有优越性
在心理学里,视觉会对各种视觉刺激进行选择,这种选择有一定的优越性,会优先选择一些具有特点的刺激。这些部分对于我们的视觉来讲是更突出的,因此会成为优先选择的对象。这种优越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视觉对于动态刺激的感觉要强于静态刺激,就像我们往往更容易注意到动态的事物而非静态的事物。这种选择非常迅速,可以在物体运动的一瞬间捕捉到。如果一个物体发生了动态与静态两种状态的转换,视觉也会对这种变化优先做出感应,比方运动的物体突然停止或者消失;②当物体的外物特征发生变化时,视觉会做出优先的感应。比方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亮度等发生变化,我们很可能会忽略其他方面的变化程度相对较小的刺激。视觉对动态的和变化的、新鲜的事物所造成的刺激会优先选择去感应。差异大的事物根据有吸引力,节奏感强的也容易被感应。
2.2空间局限性
眼睛结构限制了我们对空间的感受。这种限制主要体现在对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的感受。在水平空间,视角基本上只有36°左右,在这个范围外的事物,视觉捕获起来较为困难。对颜色的辨别则稍微宽一些,视角的区间在30~60°,对于标准视线2°之内的物体,有着非常精准的捕捉;在垂直空间方面,眼睛的上下视角最大能达到50°,不过这些都是理论值。另外姿势也影响着视角范围,站立状态比坐下的视角更广。
2.3视错觉特性
视错觉特性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特性,这种特性在室内设计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通过这种特性的应用,可以给我们带来良好的视觉刺激。视错觉指当我们在观察实物时,由于视觉结构等相关影响因素,产生错误的视觉感应。比方常见的走廊错觉,在一个长长的走廊中间,往往会发现距离我们近柱子比离得远的柱子要小一些,但实际上它们是一样的。再比如则鲁纳错视,在看远处的地砖时,会感觉远处的地砖边线间有着一定的角度,甚至将某些线看成了曲线,实际上,它们都是相互平行的线条。利用这些错视,可以设计出对人们视觉又良好刺激的居住环境。
3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指根据建筑的环境和用途,使用各项技术和原理进行设计,建造舒适合理,满足人们心理和生理双重满足的室内环境。它是一种为了创造更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而存在的一种艺术形式。室内设计的理念,其最根本的是以人为本,与我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十分的契合。室内设计主要是为了人的居住,当然也逃不开对人差异性的研究。好的设计就要在设计的过程中全力关注人,将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室内设计是新型的学科,未来室内设计人性化自然是这门学科的最终的归宿。设计师要通过设计来解放人,使人的生活环境更加的任性,人的身心更加的健康。视觉心里学的应用也是室内设计人性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4室内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应用
4.1固有优越性应用
视觉心里学的固有优越性是期重要的特性之一,我们对动态的物体或者具有鲜明差异的物体,或者光线强的事物有更加优先的视觉感应。如果将这一点充分运用到室内设计上,就能给人视觉上带来美的享受。比如设计饭厅,为了凸显饭厅的生机,可以放置一个处于运动中的艺术品,一方面,视觉上有一种没得感受;另一方面,有节奏的变化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让整个环境充满活力。另外,还可以利用起来光纤和色彩等因素,通过对材料的合理选择,再加上颜色的利用,不仅可以冲击人的视觉,还能有效地对空间进行布局和改变,让空间有了层次感。乔治•卡内考曾经在罗森菲尔德住宅的设计中采用了一个残缺圆,作为墙壁装饰,这样的一个装饰就会让人浮想联翩,视觉上也会看向缺口的位置,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4.2空间局限性的应用
眼睛结构限制了观察事物的角度,因此视觉总是有着一定的角度范围,巧妙地利用这一点,也可以充分的影响室内设计的方式。我国的住宅设计规定了楼层的高度,这不管是站立还是坐下的姿势,都能够尽可能的感应到整个室内。垂直方向上,人们向下的视角范围稍微大于向上的视角范围,这样的结构就使得我们更多的会关注天花板以下的部分,尤其是墙面和地面。因此对于这两个区域,要进行有效地设计。合理的对这两个区域进行搭配,能给人们带来舒适的体验。比如电视,为了有一个较好的视觉体验,电视的中心位置一般都设计在坐下时视线的水平位置。在比如客厅,我需要对沙发正对的墙面进行设计,这是我们坐在沙发上的时候,眼睛最长时间停留的地方。如果将墙面上挂上了电视,那墙面的其他位置就不能设计的太易被感应,这样有一种主次颠倒的感觉。卧室睡眠和休息是主旋律,因此卧室的设计要通过不同个体休闲的中心来设计,比方小孩子就主要围绕着游戏和玩耍来设计。对地面的突出,可以通过地毯或者拼花等方式,突出地面的效果,对墙面,也可以通过浮雕或者工艺品来创造一个视觉中心,突出墙面。
4.3视错觉特性的应用
视错觉特性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其实就是利用了视觉心理学的原理。通过一些设计让人们产生视觉上的一些错觉,从而达到好的视觉效应,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在视觉上的享受程度和舒适程度。室内设计中的空间拓展,经常会用到视错觉这一特性。例如,如果住宅的楼层较低,可以通过贴一些有垂直线条的墙纸到墙面上,甚至可以将墙纸延伸到天花板上。这样就很容易让人们产生一种楼层变高的视错觉,增加舒适度;如果是宽度不够的住宅,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通过贴一些水平线条的墙纸到墙上,让视觉上产生一种房间变宽敞的错觉。墙面和地面的设计,也可以通过一些颜色的深浅或者不同色彩的组合,从而达到让人们产生室内空间的被改变的错觉。比方在地面上,选择深色的底板,墙面上又选择浅色的墙纸,这样的方式就能让视觉上产生极大地错觉,房间很宽敞的感觉。放一面镜子在厕所中,立即会让人感觉房间增大了,还能提高亮度,从而提升使用的舒适程度。如果层高较低,可以通过放置一些高度较低的家具,以免挡住墙壁,从而让居住的空间显得比较大。放置装饰画或者风景照片,要选择色彩淡雅的又具有很强透视感的,不仅能让室内的景象好看起来,还能在视觉上“增大”房间空间的感觉。尤其是风景画,给人一种一眼看不到边的错觉。像色彩,红色橙色等颜色被称之为暖色调,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蓝色绿色等颜色作为冷色调,就有一种清新和寒冷的感觉。如果色彩亮度较高,就会给人以空间很大的错觉;如果色彩亮度很低,就会给人以空间变小的错觉。卧室经常选用暖色调,而办公场所则经常会选择冷色调。高亮度的窗帘、家具等,就会让居住者自己觉得房间很明亮。我们还可以用灯光和镜子等来改变空间结构。灯具如果是嵌入型,就会让人们觉得天花板有一种向上提的错觉;如果是一些吊起来的灯具,就会让人们觉得天花板再向下降,设计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另外,材质的不同,也会让人们有不同的错觉,如果界面光滑,就会给人一种远的错觉。还可以通过镜子来调节空间,如果在狭长的室内,在墙壁的一侧放上大镜子,使得房间变得宽阔起来;对于景深浅的房子,又可以通过合理的放置镜子使房间看起来气派。
5结束语
室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不仅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满足精神需要。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设计本身的质量,还能提升生活质量,让有更好的生活体验。因此将视觉心理学应用到室内设计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赵榕树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前言
作为现代住宅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理论,视觉心理学能够依托视觉表象向居住者传递一定的文化观念,甚至使室内人员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尽管视觉心理学应用优势较为明显,但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效果并未完全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在于未正确认识视觉心理学的主要特征,更无从谈及利用其指导室内设计。因此,本文对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视觉心理学主要特征分析
从视觉心理学特征看,其具体表现在视错觉、图形构建、空间局限性以及固有优越性等方面。以其中固有优越性为例,通常无论在任何环境中,视觉第一选取的内容以最突出物体为主,该物体会在运动中出现较多变化,如亮度、色彩或形状等,其容易吸引人的眼球。从视觉心理学角度出发,一般陌生新奇事物、色彩明亮事物、运动中的事物以及韵律感较强的事物,都会被人们所关注。由此可见,视觉本身如同无形手指一般,当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都会体会到视觉中的多彩世界。再从空间局限性角度看,有以往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般水平区域中,正常人视区保持在60°左右情况下,可识别区域中颜色。而垂直平面区域中,若以0°表示标准视线,那么人在该区可辨别颜色时,应保证超出视平线30°。此外,不同身体姿势下视觉空间也极为不同,如处于坐卧状态、站立状态,其在最佳视区上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视错觉,可将其理解为在信息被视知觉感受器接受情况下,出现的视知觉带有一定的歪曲性特点。以走廊的设计为例,一般人们在远处看走廊中的柱体时,发现两个柱体大小不一,但实际上柱体大小相同,这种Ponzo错视便为视错觉的一种表现。另外,视觉心理学在特征上也表现为图形构建性方面,其作为重叠现象的产物,一般两个物体重合后,由于视觉难以获取被挡住物体信息,所以更急于对全貌进行把握。如折线、曲线二者舒展变化、水平线与垂直线不同方向伸展等,这些都可作为图形构建性的体现。
二、室内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运用研究
1.室内设计中固有优越性的体现
室内设计中,对于固有优越性的运用,首先可考虑在室内引入动态艺术品,这样进入人视线的主要以韵律感、流动性为主,空间能够为人创造活龙活现的视觉效果。其次,室内空间设计中应考虑明亮物体的的应用。以室内设计中的吊灯为例,其通常会成为人的第一视觉。但需注意的是这一观察过程一般较为短暂,室内窗户附近很可能将人的视觉转移,原因在于窗户附近自然光纤较强,所以室内设计中应认识到向光性部分往往为吸引人的重要部分。此外,固有优越性运用下也表现在材质与色彩方面,室内设计中可考虑对主空间、附属空间采取不同的色彩设计方式,或考虑在主空间中设置相应的隔断,目的在于使人能够对隔断后的空间产生遐想。
2.室内设计中空间局限性的运用
视觉心理学特征下,空间局限性也可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表现出来。由于人的视野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求设计中以垂直面视野范围为依据,确保下面视角能够大于上面视角。整个室内空间中,人的视觉多会集中在天花板以下,尤其地面与墙板最为明显。墙面一般可与地面家具维持一定的呼应关系,所以设计中可从该方面着手,有利于视觉效果的整体提升。再以宽银屏电影设计为例,设计过程中也需将空间局限性特点表现出来,如将屏幕高宽比控制在1:1.13,其可使人处于视觉舒服状态。
3.室内设计中的视错觉与图形构建
室内设计过程中,一般竖线若以有序重复状态存在,其将会人带来增高空间之感,其便是视错觉的具体体现。以低矮住宅为例,可考虑在墙纸上进行设计,将细碎图案、垂直线条设置于墙纸中,并保证其在高度上控制到天花顶出,这样带来的视错觉将以空间高度增加为主。而墙纸若以横向线条为主,其带来的视错觉将表现为加宽居室空间。假若室内空间以狭长形式为主,可考虑将镜面设置于侧面墙中,其目的在于使室内景物都可反映出来,能够为人带来鲜明生动、空间宽敞的感觉。另外,在图形构建性利用方面,其在室内设计中表现极为明显,主要可利用相应的图形构建,为人带来较多的遐想。通常利用图形构建性过程中,以图形重复、图形叠加方式最为常见,如在卫生间设计中,以洗漱用具特征为依据进行不同装饰图形的构建,如方块形,在此基础上使该装饰图形以叠加、错落的形式呈现,既满足使用功能要求,也可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
结论
视觉心理学的运用是提高室内空间设计效果的重要途径。实际应用中,应正确认识视觉心理学表现特征,包括视错觉、图形构建性、空间局限性以及固有优越性等,在此基础上将这几种特征具体运用在空间设计中,其能够为人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需注意的是实际设计中需注意,无论采用哪种设计方式,其创造的视觉效果都应以乐观、阳光特性为主,避免使人产生消极阴沉之感,这样才可达到视觉心理学应用的目标。
作者:秦慧涓 孟超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摘要:
对室内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体验方式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通过优化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的体验方式,进一步完善室内设计方案满足人们视觉心理的需求,提升空间生活质量,为室内设计提供设计依据,从而实现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价值。
关键词:
室内设计;视觉心理;体现方式;研究整合
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中,室内空间的设计需要全面提升其整体品质,室内设计需要满足人们对心理学的需求。由于人们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方式是视觉,因此设计人员在室内设计中,需要将视觉效果的认知作为基础,运用视觉心理的整合理念,结合室内设计方式,进行精神性、地域性以及民族性艺术元素的运用,为室内设计提供依据,从而为室内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1视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
1.1自固体的优越性特点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美的需求也逐渐提升。通常状况下,人们的视觉神经系统在捕捉外界事物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对于静止的事物,人们的视觉系统会受到正在运动事物以及场景因素的影响;②对于颜色艳丽的事物及场景,人们的关注度会提升,也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因此,在室内设计中,需要注意心理学本身的优势性,充分展现出视觉心理的自固优越性[1]。
1.2空间设计的局限性
在视觉空间局限性因素分析中,空间设计所呈现出的状态并不是局限性的,但是人的眼睛在水平方向的视觉范围为120°时,会将眼睛中线作为基准。通过对垂直方向的分析,设计时,可以将视平线上50°,下70°的距离作为室内设计的重点表现区域,从而满足人们的视觉需求。
1.3视觉心理中的错觉特点
在对外界事物分析中,容易受到光影、眼膜以及自身相关因素的综合性影响。因此,在室内场景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的视觉错位问题。人在观看有序水平图像时,往往注重视野的广阔性。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可以利用镜子,使人产生空间扩大的错觉,满足人视觉上的享受[2]。
2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体现原则
2.1格式塔心理学的视觉理念
在对视觉判断以及阅历感受分析中,需要在不同方面认识的审美取向,通过对所处环境和接受信息等内容的综合性分析,从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在视觉艺术分析中,需要明确视觉心理的积极作用,通过对服务对象的整合分析,将室内空间的视觉结构进行调整,充分满足格式塔心理学的概括能力。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原则:①简化原则。在格式塔心理学分析中,需要通过对区域的分析,进行简单化、平衡化以及规则化的组织整合,全面提升室内空间的视觉效果;②整体原则。在格式塔分析中,通过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可以充分保证室内设计的科学性[3]。
2.2室内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完形法则理念
主要原则:①图与底,在室内空间设计中,通过对视觉中视点不确定性和巧妙性的经营管理,提高对图与底正负关系的转换,保证室内空间设计的安全性;②对称性原则。在上下左右图形分析中,充分保证室内空间设计的对称性。在空间实质性设计特点确定中,保证视觉设计的核心原则;③群化原则,在群化确定中,需要做到以下内容:首先,相似性。在相似性原则分析中,使用室内设计中的多种理念,通过对室内空间设计特征的分析,心理学对大小、形状以及颜色等综合性因素的确定,进行空间设计相似性原则的整合,提升室内设计的基本价值;其次,闭合性。在倾向性室内空间设计中,需要将其作为一个完整性的图形,保证室内设计的视觉心理设计理念;④完形倾向性或良好完形原则。通过对相属问题的分析,可以保证空间设计整合的基本需求,保证室内心理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3室内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体现方式
3.1室内设计中的错觉性运用
室内设计需要注意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视错觉特点的分析,可以提升心理学的认知理念,使人们在该种背景下产生一定的错觉,增强空间的视觉性体验。同时,对于室内设计人员而言,其作为空间设计的基本内容,可以充分利用视错觉性理念来表达设计需求。例如,将垂直线运用到墙面设计上,提升空间高度的视错觉。在室内地面以及墙面的设计中,可以通过颜色、光线的利用,营造良好的空间氛围,提升空间的整体亮度,从而使人们产生房屋变宽敞的错觉。
3.2室内设计中空间局限性运用
人们的视觉存在着一定的角度特点,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利用人们的视觉会受到角度范围的影响,通过对视觉空间局限性的分析,提高室内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在垂直空间设计中,其向上的视觉角度需要向下调整。在对室内地面以及墙面设计整合中,需要关注墙面以及地面区域的效果设计。例如,在电视机尺寸设计中,需要将电视中心位置与人视水平线进行整合,保证室内空间设计的科学性,满足房屋设计的心理需求,提升室内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4]。
3.3室内设计中的优越性运用
通过对室内空间设计原则的分析,需要将心理学特点作为核心,提升固有性的室内空间设计特点及核心原则,且在视觉心理学应用分析中,需将视觉优先感以及选择性强的特点作为设计核心,认识到空间设计中的差异性因素,满足室内设计的动态化原则。通过室内设计,选择固有性的优越性,强化设计效果的整合特点,保证室内设计的基本需求。又如,在餐厅设计中,为突出餐厅设计的生机性,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并给人以美的感受。在餐厅设计中,需增强室内光线,对不同设计手法进行整合,实现材料与色彩的合理搭配,保证不同区域光线强弱的合理性,从而保证空间设计的理念,避免空间光线混杂现象的发生,确保室内空间设计的整体效果的和谐,提高人们对的环境的满意度[5]。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室内设计中,为了实现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价值,需要将心理学的特征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将视觉错觉、图形构建以及空间局限性等因素更好的运用到室内空间设计上,从而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同时,在此基础上,也需要通过对室内视觉体验的分析,更好的总结视觉心理学的价值及运用手法,从而达到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核心价值。
作者:陈慧 单位:广州红川林设计有限公司
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可以给人们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本文主要介绍了视觉心理学的特点以及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其中包括对住宅室内空间结构的要求。在此基础上,住宅室内设计行业迅猛发展,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设计涉及到的学科不断增加,提高了住宅室内设计的质量。在这过程中,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视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
视觉心理学,作为一门普通心理学发展而来的学科,能较好地解决逻辑形式同非逻辑形式、形式同视觉间的特殊关系,其产生本身属于一种从客观向主观逐渐递进、深化的思维活动。视觉心理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固有优越性
人们看到一个景象时,会优先发现色彩鲜明或正在运动中的事物,这就是人们的视觉选择。相较于静止事物,运动中的事物更容易被发现;某一物体开始运动或者形状、大小、颜色等发生变化均会比没有任何变化的物体更快进入人们视线;相同物体颜色鲜明的比昏暗的更引人注目;一定空间内刚放入的物体比一直存在的物体更吸引人的目光;有序排列的物体比杂乱摆放的物体更让人感觉舒服。视觉心理学本身固有的优越性,可以让人们牢记对事物的第一印象。
2.空间局限性
人的视野因为眼睛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视觉的可看范围在水平空间和垂直空间都有一定的角度限制,超过这个度数视野内的事物就会模糊不清甚至一点也看不清,这个角度大约在上下或者左右共120度左右。当然,相对于坐着,站着看到的范围更广,集中精力看某一点时也会比轻松的观看更清楚。
3.图形构建性
人们视野中的物体不可能永远是全貌展现的,有的物体会重叠放置,有的物体会按顺序放置,导致在视线范围内只能看到物体的一部分结构以及外观,但是人们看到熟悉物体的一部分就可以在脑海里补全物体的整体,这就是视觉心理学中所说的图形构建性。
4.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人们对事物进行观察时,受到光影、眼膜、视觉结构及其他自身因素的影响,对外界事物产生错误的视觉感应。视错觉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被应用于住宅室内设计中,给人们以良好的视觉感受。常见的视错觉有很多种,这里主要介绍一种走廊错觉。在长长的走廊上行走时,人们通常会觉得走廊中离着较远的柱子或画像等比近处的更高或更大,但是其实远处、近处的物体大小都是一样的,这只是一种视错觉。
视觉心理学在住宅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浅谈
1.固有优越性的应用
固有优越性是视觉心理学的特点之一,说明人们的视觉对运动中的物体和颜色鲜明、对比强烈的物体会优先选择感性。这一特性被很好地应用到了住宅室内设计中。例如在设计餐厅时,为了让人们在餐厅就餐时有很好的食欲,可以在餐桌旁边放置一个动态的摆件,餐桌的桌布可以用颜色鲜明的布料,令人感觉餐厅充满活力,积极向上。人们对家的感觉一般都是温暖舒适的,在住宅室内设计时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搭配,一般使用暖色调装饰,合理布局家具,给人们以温馨的视觉感受,而且室内设计一般会分几部分隔断,不同空间设计不同结构、装饰等,让人们对住宅空间存在多种想象。
2.空间局限性的应用
人们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后都会先观察四周,在了解环境内的大体情况后,会集中注意某一点,但是因为视野的局限性,不可能对空间全部了解,所以在对住宅进行室内设计时应注意空间局限性,设计几个颜色鲜明或动态的物体,吸引人的视线。因为视觉的空间局限性,人们不可能对一个房间一览无余,会对一些地点关注较多,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应注意分清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比如在客厅中,人们一般坐在沙发上的时间多,那么沙发对面的墙壁设计就应比沙发后面的墙壁设计重视,可多添加装饰物,但是如果沙发对面墙壁前放置电视,那么电视周围的墙壁设计不能吸引人的视线,以免与电视相冲突。另外住宅室内设计可以根据居住的不同群体,进行不同的区域划分,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家里有小孩子时,可以在客厅划分一个游戏区域,该区域内地板可以铺带有图案的地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因为孩子的视线有很大一部分会集中在地板上。
3.图形构建性的应用
在住宅室内设计中,图形构建性也有广泛的应用。如乔治•卡内考在罗森菲尔德住宅中的设计,作品中残缺的圆形,视觉会根据经验得出它是圆的一部分,设计者用缺口的圆做装饰,给人留下片片思绪和遐想的空间,让人浮想翩翩。人们在看到图像的部分结构时,总会根据缺口联想到物体整体,这就是视觉的导向效果。
4.视错觉的应用
视错觉应用于住宅室内设计,就是基于视觉心理学原理,通过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设计住宅,提升人们的视觉享受。在住宅内设计运用视错觉,可以有效拓展室内空间。例如,在楼层低的住宅内,可以在墙壁上粘贴一些带有垂直线条的墙纸直至天花板,在人的视觉感官里会觉得楼层增高了。另外,住宅中一般会在卧室和卫生间里放置一面镜子,不仅可以给人们房间空间加大的错觉,还可以增加房间的亮度,提高舒适度。结语视觉心理学应用于住宅室内设计中,可以提高视觉效果,满足人们对家居质量的要求。但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令居民满意的住宅。
作者:薛青 单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现代人对房屋室内装饰装修越发重视。毫无疑问室内设计是房屋建筑投入使用前的关键环节,现代室内设计中人们不仅关注的是结实耐用、美观大方,更注重精神追求。室内空间是人类长时期居住的环境,影响着身体健康与心理状态,涉及到精神主体的精神变量协调性和稳定性。为了使室内设计满足受众心理需求,应在设计中积极融入视觉心理学,以提高设计水平,使设计满足受众视觉需要与心理需求。
一、视觉心理学
视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重要分支,指外界影像通过视觉器官引起的心理机理反应。这一心理变化过程是由外而内产生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动态过程。外界影像信息非常丰富多样,信息量大,而内心心理机能复杂,所以二者联系建立非常复杂。人类心理变化与视觉信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视觉信息具有直观性,人类大脑处理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器官,但这些视觉信息会对人心理产生影响。例如,人们看到美丽的花,会觉得心情愉快、开心。而看到枯萎的花,则会感觉到凄婉。另如,中国人看到龙画像,会觉得吉祥,认为自身是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而英国人则讨厌看到龙画像,觉得龙是邪恶的化身。且人心理状态不同,看同一场景,产生的心理变化也会不同。曾有很多心理学家曾针对视觉思维与心理展开过研究。例如,钱家渝、阿恩海姆等学者,都认为视觉影响着人思维活动,能够体现思维的运动特征。显然这些研究分析已证明了视觉信息对心理的影响。
二、室内设计的基本功能
室内设计是现代建筑投入使用前必须要进行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室内空间环境与建筑功能发挥,指根据室内环境相应标准与室内使用性质,运用建筑美学和物质材料技术,创造出一种优美、舒适、合理,能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室内环境的设计活动。不经过室内设计的房屋建筑,不仅缺乏艺术美感,且会影响到室内空间的正常使用,一些建筑基本功能实现都与室内设计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室内设计在实现建筑基本功能的同时,更赋予了室内空间精神元素。在室内设计中必须要符合生态、健康、美观的要求,控制对有害化学材料的运用,要融入生态设计理念,提升室内环境质量,考虑到微观环境、宏观环境设计要求。具体设计内容涉及:装饰、家具、门窗、灯光、水电等多个方面,具有较强专业性与复杂性。并且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室内设计中使用的智能设备越来越多,这使得室内设计逐步走向了艺术化、现代化、智能化,设计风格越来越多。
三、视觉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应用
通过前文对视觉心理学的分析,可以知道视觉信息影响着人类的心理变化,为了使室内设计结果满足业主心理需求,提升业主生活品质,在室内设计中应积极融入视觉心理学理念。学者鲁枢元曾针对人心理变化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展开研究,他认为同一精神主体在不同层面的不同表现就是环境影响的结果。而人类心态健康状态的好与坏和精神主体肉体健康状态也有着直接关系。从室内设计的室内美观性要求来看,就是为了满足业主视觉审美需求,从而通过视觉需求的满足来,进一步满足心理需求。因此,具体室内设计中应基于视觉心理学理论,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构建一种符合视觉与心理需求的和谐室内空间,来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多的业主渴望轻松自然的室内环境。为了营造这种视觉效果,满足视觉思维需要,设计应突出人本思想,以生活为主题,以满足人类活动需求和心理需求为前提进行科学设计。室内环境视觉效果的构建需通过装饰材料来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图案、不同颜色的室内装饰材料对视觉思维和心理状态影响差异较大,产生的视觉效果也有很大不同,所以材料选择必须慎重考虑。例如,暖色室内装饰材料能给人温暖舒适的感觉,而冷色则给一种人宁静、宽敞的感觉,颜色的主基调应满足室内使用要求,符合业主性格特点。图案选择也非常重要,图案对视觉思维影响最大,是引起视觉心理变化的主要因素。图案是赋予室内空间个性的主要因元素,能增强室内空间艺术气息。各类特殊图案的运用,还能点缀室内空间,使室内空间显得更加完整,对于气氛营造有着很大帮助。例如,中国传统纹样的应用,就能增强室内文化气氛,彰显主人身份地位,起装饰美化作用的同时,还具有一定喻意性。融入“图必有意,意必吉利”的理念。此外,室内装饰品的运用也非常重要,也能对主人心理产生直接影响,一些特定装饰品,能体现主人性格,同时能激发人们的联想,给人带来不同精神享受。例如,一些书画的运用,营造了一种文雅气息,能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感觉。此外,一些绿色植物运用,能缓解人们的视觉疲劳,其美化作用满足主人视觉需求的同时,还能净化室内空气,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各类装饰材料的运用,大大提升了设计效果,满足了业主心理需求和视觉需求,使室内环境得到了优化。
结束语
室内设计影响着居民心理变化。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到业主心理,融入视觉心理学理论,合理运用各类装饰材料,来营造室内空间,突显生活主题,提升室内空间使用价值与艺术价值、观赏价值,使业主心理得到满足。
作者:陈广涛 曹东旭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于厨房设计也越来越重视。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视觉心理学相关知识,主要就视觉心理学在厨房设计中影响最多的色彩、造型以及材质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视觉心理学;厨房设计;产品设计
引言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五花八门的厨房产品以其各自不同的形式展现给消费者,面对这么多的产品,这么庞大的信息量,消费者们能够真正印象深刻,并引发他们兴趣的只占了很小一部分。产品设计是围绕“人”去展开的,而“人”百分之八十的信息都是来自于视觉,因此在满足产品使用功能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的视觉效果给人的感受,视觉是信息传达最有效最直观的途径。通过研究视觉心理学,分析出视觉心理学在厨房设计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具体体现,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信息的传达,这样的厨房设计才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
视觉心理学
视觉心理学是研究视觉与思维以及心理活动的一门学科,研究的是视觉与思维的特殊关系。它是一个细化的分类,主要是指外界影像通过视觉器官引起的心理机理的反应,是一个由外在向内在的过程。这个过程相当复杂,因为外界影像丰富多变,而心理活动也不可捉摸,所以发生在这二者之间的连接和转化时就建立起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要了解人的认知过程,整个过程首先从感觉到知觉,再到观察,记忆,思维,最后到达抽象,所以认知事物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视觉的抽象活动是视觉的创造活动。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去欣赏或使用感受是不同的,同理,不同的事物不同的人使用心理机能的反映也会大不相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就是一个典型的视觉心理学的体现。视觉心理学在产品上的体现更为明显,由于每个人喜好不同,在颜色和形状上的选择也会大相径庭,这是人们在接收到事物的同时大脑对于外部世界的一种判断。
厨房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分析
厨房设计是指将橱柜、厨具和各种厨用家电按其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巧妙搭配,实现厨房用具一体化。橱柜,厨具的设计都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而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在产品设计中,构成整个产品视觉形象的基本元素包括了色彩,造型,材质,表面处理等多个方面,其中与视觉产生相互作用最大的主要是色彩,造型与材质三方面,这三方面在产品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上更为直观。
3.1厨房设计中色彩方面的视觉心理分析
人们之所以能看到不同的颜色,是因为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锥体细胞能感受色彩。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
首先是色彩的冷暖感。暖色调和冷色调的整体橱柜颜色会让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觉,当然色彩本无冷暖感,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橱柜的整体颜色呈暖色调,会让人产生温暖,热烈的感觉;冷色调的整体橱柜会让人觉得理智、平静和寒冷。例如红色,红色波长最长,感知度最高,穿透力较强,是我国的传统国庆色彩。红色的橱柜或厨具让人感觉兴奋热情,但是长时间使用会让人感到烦躁和焦虑,会存在一定的危险隐患。相反蓝色优势在于让人感觉镇静、平和,劣势是会让人在烹饪的过程中提不起热情,无法充分享受烹饪的乐趣。
其次是色彩的软硬感。色彩的软硬感主要来自色彩的明度,也与纯度相关。高明度的色彩让人产生质感较“软”的感觉,相反低明度会觉得相对较“硬”。
再次是色彩的华丽、质朴感和活泼、庄重感。色彩的三要素对色彩的华丽、质朴感和活泼、庄重感有关系。明度高、纯度高的色彩和变化丰富、对比强烈的色彩让人感觉华丽、活跃,相反则感觉质朴、庄重。
3.2厨房设计中造型方面的视觉心理分析
厨房设计中的造型包括橱柜的造型,厨具的造型和各种厨用家电造型。好的家电产品造型不仅仅是塑造“型”的本身,而是通过“型”之间的关系让人构造出一个有意味的心理联想。
在这里简单就厨用家电的造型进行分析:
以抽油烟机为例,老式的抽油烟机造型方正,线条硬朗,体积较大,给人感觉笨重、压抑、危险。近些年的抽油烟机,造型都偏轻薄、小巧,形态有了一定弧度,虽然是机器,但通过造型的改变打破了人—机之间的关系,让使用者和机器之间的界面逐渐缩小,从最早冰冷、生硬的使用感受转变为舒适,又充满活力,这体现出了形态的意指功能。分析研究消费者的视觉心理学,意指功能才能够得以实现,这使得产品所传达出来的信息被使用者接收到,从而更能充分发挥产品的使用功能。
3.3厨房设计中材质方面的视觉心理分析
厨房中充满了工业产品,当代工业产品中的材质多种多样,包括金属、玻璃、陶瓷、塑料等材质在产品中随处可见。材质中的“材”指的是各个部件所选用的材料,“质”指的每种材料的质感,质地。材质的内涵性所体现出来的就是人们对于材质的感受,是一种生理与心理的感受,这些感受来自于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而材质的自然属性和人工属性也影响着材质给人的直观感受。
例如整体橱柜的表面材质,多为人造石、大理石、防火板等几种。人造石是用非天然的混合物制成的,如树脂、水泥、铝石粉等加碎石黏合剂,人造石表面细腻,给人传达出使用起来舒适、流畅的感觉;大理石质感光滑,让人产生坚固、耐用的感觉;防火板的面板是金属板,金属给人的感觉冰冷、结实。厨房地板的材质主要是石材和瓷砖地板。石材的感觉是坚硬、干净;瓷砖地板分为上釉和不上釉两种,看起来光滑,整洁。墙壁材质有塑胶壁纸、木板等,壁纸给人感觉柔软,安全,木板让人觉得质朴和典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消费者的视觉心理在厨房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对于色彩,造型和材质的这种心理反应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职业、生活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厨房设计中,要先调查消费者的具体情况,研究消费者心理,了解消费者的显在需求和潜在需求,才能做出适合每个消费者自己的专属厨房。
摘要:人的感觉有很多种,触觉、嗅觉、听觉等等,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视觉,人是视觉性动物,可以说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由视觉所决定的,视觉还会影响其他感觉的变化。在当代社会中,园林设计在城市建设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可以说视觉心理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无论对园林建造还是设计课程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而这种全新的尝试,将给城市园林设计带来质的飞跃。
关键词:视觉心理学;园林设计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娱乐品质也在不断的提高,现在学校、公园、小区等等都在采用园林式设计,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令人畏惧的单纯楼房建筑,园林设计一时间在各个地方都流行了起来,它不仅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美感也更加为一座城市带来了环境上的突破和进步。
1.什么是视觉心理学?视觉心理学为园林设计带来的改变
视觉心理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心理学的范畴在摄影、建筑等方面也被广泛的运用,可以说视觉心理学也渐渐的成为了一种艺术。
1.1视觉心理学的定义
什么是视觉心理学?简单来说就是视觉器官在接触到外界影像的时候所引起的心理机理的反应,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的复杂,因为心理机能同外界影像一样极其复杂,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外界的影像越是丰富多彩,内心机理就越是瞬息万变,随着外界的变化,心理感官也在不断的改变,甚至影响着人的心情和感情,不同的人在看到相同的外界影像或者相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外界影像都会有心理机理不同的反应。例如:看到公园里百花盛开,有的人会觉得心情舒畅世界美好,而有的人却会觉得颜色太多惹人烦杂。这就是视觉心理所造成的不同,它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感官也对美学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的摄影师、设计师喜欢研究视觉心理学的原因。
它不仅包含了普通心理学,还包含了诸如认知科学、视觉艺术、建筑艺术、人工智慧等多种知识,可以说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尤其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视觉心理学运用到了园林设计当中,使得原本就充满了美学概念的园林艺术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了起来,可以说视觉心理学对现代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充满了影像。一个简单的面试,也可能因为视觉心理学而带来很惊奇的结果。
视觉心理学包含了许多方面的概念知识,例如眼睛的构造、情感的构造,这其中还包括对颜色的研究和轮廓的构造。眼睛在转动时,所接收到的信息是不同的,也造成了我们看待周围的一切都不一样,不同的角度看东西也都不相同,例如网络上疯传的老人与妇人图,不同的角度图上呈现的可能是老年人也可能是青年妇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角度上的视觉心理学;而色彩视觉心理学也常见到,例如世界上有名的梦塞尔色立体,就是利用色彩的明暗色调差别,设计出的立体图,这些都是艺术上的经典之作,他们都运用了视觉心理学的技巧。
由此可见,视觉心理学的运用是多么的宽泛,可以说凡是有设计有影像有色彩的地方都可以运用视觉心理学,它是人类一个伟大的学科艺术。
1.2视觉心理学为园林设计带来的变化
在当代社会中,人们对美的感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穿衣打扮上,更重要的是对周边环境的感受。为了满足广大群众对于美的追求,各个城市都在争先恐后的改善城市环境,其中园林的设计建造变成了主流模块之一,而在园林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而视觉心理学也在潜移默化中为园林设计带来了一些变化。
园林设计不再是单一的建筑设计
以往的园林设计就如我们看到了每一个老公园一样,有山有水有花有草,但是总是缺乏一些新意,没有新意的园林大概可以比喻成以前的园林设计,但是现在的园林设计却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其中的一些新的元素都掺入了视觉心理学的概念,例如南京玄武湖曾经办过的视觉地画,运用视觉心理学的概念所做的园林平面化,却看起来像立体画一般,充满了乐趣,前来观望的人不计其数。
园林设计的色彩不仅仅只是多,而是丰富
多和丰富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丰富让人觉得饱满而多却让人觉得很乱,加入了视觉心理学的园林色彩丰富而有内涵,在夜晚原本你以为草地里的地上投出的是倒影,但实际上等你走近一看原来是因为色阶和色调的不同而作出的效果,既新鲜又好看,而且也给园林设计带来许多好的意境。
节省了园林设计的材料和时间
视觉心理学的一大特点,是利用人们的感官去影像人们的心理机理的感觉,原本空旷的园林让人觉得枯燥可是在加入了视觉艺术效果以后,在视觉心理的作用下,只用了一点点的材料也会感觉到很饱满且多彩。例如公园里其实只有一种树,却因为这些树的排列、每一条路的数量的不同,让人觉得好像置身在森林里面一样,看似有很多个品种实际上只是一个品种的衍生,这些都是因为视觉心理学给大家带来的神奇感官。
2.园林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应用
人类想象中的世界有很大的一部分已然脱离了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可以说,人们之所以会想象,是为了将自己身处的环境和理想的环境结合起来,在很多园林设计中的视觉心理学的应用,就利用了这点,凭借着设计师的独特设计,刺激人类的感官,让人们在设计者的设计中充分的与理想结合,感受到舒适和愉悦。
2.1园林设计中视觉心理学的应用
(1)利用简单的影像发散创造性思维
园林设计师们往往希望自己的设计可以打动欣赏者,人们在公园里散步、在庭院里休息、在广场上放风筝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所处的空间就是自己希望的空间。设计者们往往就会利用很简单的图形、规划来让群众感受到这点。例如人们渴望绿色的环境,所以设计师们就用绿叶和树来作为装饰品,打造出让人们觉得自己置身在世外桃源的感觉,只是简单的一些排列和布置,就可以满足这点,利用简单的影像来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人们看到公园里假的牛群在真的草地上“吃草”就会幻想自己站在草原上,享受草原的无限宽广,当我们躺在地上闭上眼睛对着蓝天,就真的在里面了,这就是视觉心理学所造成的效果。
(2)建立一个私密或半开放的空间,让人更加舒适。
人们渴望一个私密空间,简单说来人们在看书、休息、听音乐或者空想的时候,都希望自己的空间是只属于自己的,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支配我们的环境,几个亲密的好友在一起聊天也好,或是与家人团聚也好,所以设计师常采用围合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其实那还是一个开放的环境,只是当人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却会觉得很安全,觉得自己被保护着,可以感受一种自我的环境里的感觉,这也是视觉心理学所造成的影响,城市广场上的冠荫树、公园草坪总会出现的亭子和半开放的结构都造成了这样的视觉效果。
标志性的视觉心理学
在园林艺术里面,尤其是对外开放的园林总会有其标志性的建筑,例如我们找一个公园找了很久,无论怎么着也找不到,可是当我看到远处那片大大的园林标志的时候就会异常兴奋,因为那告诉我们目的地就快要到了。这就是园林设计里所呈现的标志性的视觉心理学,通常设计师们为了美观和显眼,会将标志性的建筑或者园林标志做成立体的,园林设计大多用红色或者绿色来表达,这样当人们看到这个标志,心理会涌出一些兴奋的感觉,这就是视觉心理学的效用,它所表达的‘很快就会到达’以及‘那就是目的地’的讯息,带给了人们快乐和放松的感觉。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视觉心理学运用在园林设计中,无论是对于设计师的发散思维、创新设计还是对于观赏者来说,都是一个极具艺术美感的事情。使人们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设计学和心理学的博大精深,也更加乐在其中,从而享受到绝对的舒适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