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9 03:03:00

导语:在中学体育教育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生个性魅力培养下体育教育论文

1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魅力的思考

1.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魅力的关键所在。实际上,很多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往往都忽视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这一问题,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坚持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一切体育教学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来进行。同时,体育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个性魅力发展,积极引导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个性魅力。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按照学生的个性魅力差异以及每个学生的意愿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相反这是要求体育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魅力,在发挥他们主体作用与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此外,体育教师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要敢于摆脱过去那种传统落后教育模式的束缚,以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具体需求,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教学。

1.2全面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全面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魅力的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个性魅力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一般而言,学生的个性魅力往往制约了其行为与表现方式。比如个性好动的学生对于体育活动都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其组织纪律性就不是比较强。而个性内向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就明显不够,其只凭个人兴趣有选择、有针对地进行体育活动。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尽最大可能地全面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进而促使其个性魅力的全面健康发展。此外,也要求体育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合作的关系,并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真诚、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与爱好,真正让体育教学课堂成为学生激发兴趣和发展个性魅力的舞台。另外,体育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融洽的体育教学课堂氛围,认真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出发,选择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项目,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断引导和启发学生,让他们自觉融入到体育活动中,在体育活动中体验到学习乐趣,并在此基础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健康人格以及个性魅力。

1.3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个性魅力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知道,体育教学课程作为一门以实践活动为主体的重要课程。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比赛、一起活动的,也都是共同吃苦,共同受累,共同分享,共同进步的。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体会和感受一般都是比较真实的,其评价也都是最贴切的。对此,体育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体育教学活动,进而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这也是全面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一般而言,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就是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实际上,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与个性魅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而且学生个性美魅力的发展往往决定着其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善于同学生平等地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以及个性魅力的发展,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科学合理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求索精神,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促使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确保学生个性魅力健康发展。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魅力发展,体育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与尊敬,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个性魅力,进而不断加快学生对于体育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与运用,逐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如此,体育教师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得学生自主创新,积极创新,进一步促进自身个性魅力的发展。

2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魅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必须充分结合自身教学的实际以及学生的个性魅力差异,认真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完善健康的个性魅力,进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论文

一、《体育与健康》课所具有的性质与特征

(一)课程的性质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通过身体练习,为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以达到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目的的必修课程[1]。《体育与健康》具有十分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组成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二)《体育与健康》的课程特征

基础性,《体育与健康》是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强调要根据学生自己的条件和特点,学习并掌握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基础知识、技能和实用的健身方法,并以此来提高学生自己自主学习体育健身技能与方法的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情感、体育态度与体育价值观。实践性,《体育与健康》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它关注的是学生能够在长期的体育学习与身体练习过程中,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并掌握一定的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与健康》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锻炼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与锻炼的效果的提高。综合性,《体育与健康》并不是只强调课程的某一个方面,它强调的是将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进行有机的整合。它是一门以体育内容为主健康教育内容为辅的综合性课程。同时在让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要充分的发挥这一门课程的教育功能,重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高度,还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二、对新课程理念下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的思考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准的理解

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准是课程的研究者提出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课程标准,它是一种一线教师通过教学实施后所期望达到的十分理想的状态。但是,课程的制定者却很难考虑到课程实施者所处的千变万化的实际状态,这也就必然会导致课程的研制者与课程的实施者之间对新课标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会直接导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产生各种偏差,而这些偏差都使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课程标准的推广与实施产生了巨大的阻力。虽然各地在推行新课程标准时,对教师们进行了培训、考核。但是很多的一线教师对此表现得并不是很积极。想要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放弃他们固有的、已经熟悉的、并且自认为是“成功”的做法,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且长期以来,很多体育教师受“重技能”“轻理论”的观念的影响较为严重,他们中很多人都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这就使得新课程的理念难以深得人心。因此,很多教师都是对新课程标准采用的抵触、观望、批评的态度。我们必须要能够认识到新课程标准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的实施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我们应该呼唤一种崭新的教研方式的出现,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得人心。

(二)“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与“以学生兴趣发展为中心”不等于“放任式”的教学

在新课理念下,有很多教师都将学生自主学习当做是学生自己做主,自己去进行学习,而体育教师要做的就是去维护好纪律,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几个相关的问题,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练习。这种想法可以说已经完全的忽视了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有的教师甚至还回到了“一个哨子一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却是思想不成熟、缺乏理性的主体。学生的体育知识与经验的积累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学会自己学习,学生想要过渡到自主学习需要由教师来引导。因此,必须要能够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并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去,并能够独立的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学生进行体育锻炼需要一定的动机做为动力,只有动机才能够引导他们的行动。如今,过去的一些要求高、风险性高、较为枯燥的项目,已经逐渐的被一些较为简单的、趣味性强的、具有一定的游戏性的项目以及各种球类项目所代替。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教师都是以学生的运动兴趣为中心来设置的教学内容,这已经偏离了体育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学生的兴趣来组织教学并不存在任何的过错,但关键在于每一个学生的兴趣都不一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都满足,同时他们的兴趣也不是很稳定,已有的某些兴趣可以改变和拓展,没有兴趣也可进行培养,但是兴趣不能够决定一切,虽然提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却并不是指的以“学生兴趣为中心”。

(三)“合作、探究、创新学习”不等于复杂、“煽情”

现在的体育课基本都有着一个特点,那就是:上课时,教师边喊边做,热情洋溢,并积极的组织活动,烘托氛围(煽情),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表现的乐学好学。可以说整个课堂深刻的体现出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龙活虎的新局面。课堂被有效的激活,学生也动起来了,整个课堂是面貌焕燃一新,师生之间的距离仿佛一下子就拉近了许多。然而在如此欢快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的却又是好像通过数次的排练演习而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学生们只是在机械的重复曾经排练的内容,而且在这样的课中几乎很少有教师考虑到了学生的运动生理负荷。这样的课,教师们只有一个目的:氛围热烈,学生高兴。这些教师们基本都没有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学的过程,而只是在生搬硬套,不管是什么内容的教学,都采用“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在体育课中的运动生理负荷是培养学生体能,对学生的生理机能状况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而且体育课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在上课时承受一定的负荷(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因为负荷是锻炼学生体能的重要前提,适量的负荷能够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提供有效的保证,而教学过程中所选用的教学内容就是负荷的具体表现形式,教学内容的实质就是负荷。现在,体育课的密度和体育课负荷基本已经成为了一个久远的名词,有很多体育教材都将体育课的密度和负荷删掉了。而近几年的体育专业期刊和学校体育教改的相关图书,也很少有人提起这两个名词,这两个名词几乎都已经快被淡忘掉了。我们必须要去认真的思考:“现在体育教学真的不需要体育课的密度和体育课负荷了?”

三、结语

总之,体育与健康课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们必须要有更加清楚的认识。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进步,我相信将会有更多的一线教师和学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提出更好的观点。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长跑体育教育论文

1体育游戏的作用

1.1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同学们往往具有很强的好胜的心理特征,如果在游戏中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将有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游戏具有情节性、竞赛的特点,可以把教学课中练习内容安排在游戏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为了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可采用加速跑练习,但在练习时往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于是可以考虑可把此练习安排在“迎面接力”比赛中,结果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2增加中学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体育课教学模式呆板单一,忽略了对青少年学生兴趣的培养,没有营造活跃的体育课堂气氛,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积极性没能被调动起来,使体育教育学的娱乐性削弱。而将游戏应用到体育课教学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枯燥无味的运动技能、体能锻炼变得有趣。

1.3可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的实用性

要提高人身体素质必须加强体育锻炼。但是,学校体育教学,往往枯燥单调,学生往往没有兴趣,不愿意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如果在教学时,把运动技术编成游戏,并适时的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不但可以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增长发育,还能提高其身体各机能的完善,从而实现了体育教学实用性。

2体育游戏在中长跑训练中的运用

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很好的提高准备活动的效率。在准备活动中合理组织体育游戏队形十分的重要它不仅可以激发兴趣,而且可以得到美的启迪,大大提高准备活动的效果。体育游戏队形多种多样,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八字形等队形。实践中应根据教学与训练的目的、任务、场地、气候、环境和对象水平的不同,合理选择不同的做操队形。准备活动中讲解是教师配合示范说明动作的要领和做法虽然在准备活动的体育游戏中教师的讲解要少,但是通过讲解能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所以讲解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做到少讲、精讲,抓住重点。动作简单时,只讲出要求或关键,动作较复杂时,主要指出动作的方向、路线、部位、做法。一般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效果较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认真完成训练任务和提高训练质量的前提,是一个能将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过程。耐久跑训练要排除枯燥乏味的因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进行有氧练习前,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个跑数字的小游戏,在老师的带领下按照一些常见的字符的轨迹进行跑步训练,例如像6、8、B、P、S等数字或者字符一样的轨迹。通过跑数字来提高学生的对跑不训练的兴趣。在老师带领下跑完后,让学生自己尝试自主练习,在层层增加训练量,同时在让学生轮流做带跑者,带领学生按照数字或者字母的顺序往下延伸。训练量的缓慢增加与游戏的趣味性,可以让学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身体练习活动,就会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情绪活跃,从而延续训练进程,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训练质量。通过集体游戏激发出学生的斗志。集体游戏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督促性,是体育训练和教学中常用的练习手段。在集体游戏中,老师不用为学生是否会出现不努力或不认真的行为担心,在集体游戏中学生会因为团队的期盼和团队给予的压力而更加努力。在中长跑训练中,多多利用这种集体游戏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游戏有:“中距离的迎面接力”、“绕圆圈跑接力”、“400米追逐跑”、“跳绳接力跑”、“跑垒接力”、“运球接力”游戏等。由于集体性游戏采用团队合作、相互配合,通过学生间的相互鼓励和督促,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练习的自觉性,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的效果。创设情景是现在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对于体育课这种在室外进行的科目利用这种手段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可以将创设情景应用在中长跑训练中。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身体锻炼。例如可以创设一个“集体寻宝”的情景。在训练前,准备好一个寻宝的故事,设计好寻宝图和寻宝线路(例如:跨过河流——穿越树林——辅助伤员——运送伤员——搬运物资——跳跃机关——寻找宝藏等),并安排好场地的范围、设计好情景中需要的障碍物、寻宝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工具。进行训练时,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景,然后安排学生以团队为单位根据相关的藏宝图和场地中的提示来寻找宝物,在进行锻炼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相互帮助、督促和鼓励。

3结语

中长跑训练在体育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和耐力,同时还能有效的改善学生的体质。因此对于中长跑训练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其枯燥乏味,所以很难让学生有兴趣花时间进行训练,即使在训练的时候也会不认真、不投入。所以通过游戏提高他们的兴趣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固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思考如何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出他们的训练兴趣。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生身心健康体育教育论文

1研究目的

中学阶段是人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年龄处于12-18岁之间,身体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心理波动也较大,身心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但是近年来我国中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令人堪忧,青少年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较少,导致中学生身心发展受阻。如2000年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存在体能素质和肺活量下降、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学生近视眼犯病率居高不下,心理承受力低下的现象,青少年运动时间普遍减少,每天只有半小时,并且几乎没有学生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体育训练,我国3370万网民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了24%.孩子缺少体育锻炼,造成许多心理问题。”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已引起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2006年底,教育部等部门决定在全国大中小学中广泛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即中央7号文件),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立即对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为了贯彻教育部号召,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本文对体育训练与竞赛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作出分析研究。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对相关内容进行查阅,通过杂志、互联网等形式,广泛收集体育学、教育学、社会学中相关方面的资料。

2.2调查法

对某中学进行实地调查,以了解相关内容。

2.3访谈法

对相关问题找本方面的专家,以更详细的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3结论与分类

3.1相关概念的释义

3.1.1学校体育训练与竞赛概述

学校体育训练是学校利用课余时间对部分有一定体育运动特长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培养竞技能力,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组织的教育过程。为培养学生运动员在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专门教育。课余体育训练与其他教育活动同属学校教育范畴,在具体目标、方法手段、教育内容、科学依据方面具有特殊性。

运动竞赛是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比赛的总称。运动竞赛是以比赛项目为内容、以运动规则为尺度,以夺标为目的两个人以上的竞争活动。其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促进人、竞技、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是当代运动竞赛的基本特征。

3.1.2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

人的成长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指的是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机体的增长,即技机能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指的个体有规律的心理变化,包括认知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个体的身体发展与心理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心理的发展离不开身体的发展,因为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心理的发展也影响身体的发展。

3.2.运动训练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3.2.1有助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在校中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一定强度的体育训练,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正常发展,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这既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使之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也可以为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从事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体质基础。

3.2.2有助于培养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运动训练是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的,在身体和心理上具有一定的负荷强度;另外,一些体育项目中有许多不对称的动作和较复杂的上下肢配合动作,以及对动作的力度、幅度都有一定要求,持续的时间也较长,尤其是长达一个多小时的有氧健身操,需要克服生理极限,磨炼学生克服疲劳的意志力和耐力,形成坚韧的意志品质;并且体育训练过程既苦又累,运动员要经常不分时节,不分冷暖的训练。通过这种训练,培养了学生敢于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

3.2.3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学生的智力发展是中学生成长中重要的方面,体育训练作为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学生在训练中对教练的讲解,同伴的配合,器械的运用要做到快速的理解,准确的感知,已形成正确的运动表象,保证动作的我完成。通过这种过程,提高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改善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协同功能;另外,通过对某些腾空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对空间、时间的感知力,使高度觉、触觉、重力觉、速度觉等更为精确,改善学生大脑皮层系统均衡性与准确性,促进感知能力的提高,让大脑思维更具有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得到改善。其次,体育训练方法本身具有科学性,对它在知识与技能上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许多共同的要素。如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观察力等,这些东西是构成智力的主要要素,而作为一种训练活动过程,他在学生的思维逻辑,认知学习,技能形成的过程中,这几种要素始终发挥着作用,只不过,体育训练是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

3.2.4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信心。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看法与感觉的总和,自我概念是相对稳定的,他在塑造学生品质和社会适应方面起很大作用。在进行体育训练过程,由于训练的内容、难度和达到目标以及与其他运动个体的接触,就不自觉地会对自己的行为、形象、能力等作出自我评价,并做出对比,反馈于以后的行为。研究表明,通过体育训练后运动者的自我概念清晰度明显提高,这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养成克服困难、持之以恒的精神,同时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其选择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根据自我兴趣和能力进行的,他们一般都能很好地胜任其运动的内容,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运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实力。

3.2.5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体育训练是一种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活动,所以它能够培养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独立性就是个性,它把依赖性的态度与行为转换成自主的态度与行为,它有遗传倾向性很强的气质特征,能在社会条件与教育环境影响下形成一个人比较固定的心理特征。它具体表现在才能、兴趣、性格、气质等方面。体育训练同学生个性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塑造人的个性有很大的作用。调查发现:进行体育训练的人,性格开朗、兴趣广泛、豁达大方,有良好的个性气质。另外,体育训练有很多的人际交往,通过训练中的合作与配合,使得互相之间达到认同,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无疑发展了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3.2.6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不良情绪

情绪是心理健康程度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学生处于心理的起伏期,会对很多事情产生困惑,导致产生不良心态变化。而体育训练会有一定的强度,让学生压抑的心情可以得到发泄,能使不良情绪得到调节,并使学生从体验到乐趣,达到振奋精神、陶冶情操的目的。另外,通过训练,使烦恼、寂寞、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绪得到转移,而使学生产生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状态,从而改善心理健康。如:“麦格曼等人(1993年)对体育训练后的人进行心理测量,发现他们焦虑、抑郁、紧张等心理紊乱水平显著降低,而在精力与愉快程度上却显著提高。拜巴沙也认为,体育训练具有减轻应激反应以及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因为体育运动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心理韧性。”

3.3体育竞赛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3.3.1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我们知道体育运动是一种学习体验,它具有教育的价值。首先,对于体育运动的参与者来讲,参与不同的体育竞赛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体验的方式,在体育竞赛中身心得到发展,参与体育竞赛等于给中学生一个受公众关注的机会,在这种竞赛环境中,参赛者的行为得到人们审视,得到公众对学生认可的评价愿望,成为约束参赛者行为的主导思想。参赛者关注公众的审视与评价的意识,也说明参赛者重视个体所在公共环境的各种非自我因素,而他人因素的关注程度能有效促使参赛者公共道德规范的养成。因此,在这种公共关注环境中有利于中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养成。其次,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时,其意识形态与道德意识通过在体育竞赛过程表现出来,它反映了在日常体育运动中获得的运动道德信息。可以说,学生参加体育竞赛,在竞赛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可以反映其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养成的道德行为规范与。而这种在公众审视下的行为表现,促使学生严格要求对日常道德、伦理行为的规范,从总体上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3.3.2有助于对团队、集体精神的培养

体育竞赛一般都会表现出激烈、缓和雀跃、紧张刺激的场面。在这种场面下,为了赢得比赛,对于团体项目的参赛者之间,或者参赛者与非参赛者之间都会表现出高度的团结精神,即使平常有点小摩擦,在这中比赛的场面下,也会忽略不计,通过体育比赛达到了教育目标所需要的团结感。另外,学校体育竞赛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或者以学校为单位,而在这种在体育比赛中,参赛者会有为团队争光,取得优异成绩强烈集体荣誉感,这是体育比赛所具有的特殊气氛造成的,因此,通过这种比赛,达到了培养学生团队感、集体感的目的。

3.3.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求胜心理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求胜心是一种品质,是上进心的一种表现。体育运动竞赛的本质特点就在于“竞争”,就是在于实现个人的卓越性。在体育竞赛中,个人与个人、集体与集体的竞争等,都使得体育运动竞赛与竞争具有极其亲密的关系。体育运动竞赛是多人之间靠规则提供对等条件以进行竞争,在竞争中,每个人都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了成绩每个人会尽全力去争取,取得成功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得到回报,反过来又会刺激学生对求胜的渴望。因此,通过体育竞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求胜心理。

3.3.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加过运动会的学生都知道,在比赛前一刻,会有很大的紧张感,特别是对于短跑项目,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甚至会有四肢无力,心跳大幅度加速的赛前紧张症状。这一般是首次参加体育比赛的人会出现的症状,而经过多次体育比赛的磨练后,就会适应这种状况,使心理素质变强,即使参加别的活动,也会显得从容不迫。

4结论与建议

素质教育是当今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的训练与竞赛由于其特殊的形式和多种功能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了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为此,学校教育应该变传统的学校体育中忽视身心发展作用的观念和做法,采取有效措施,重视体育训练与竞赛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作用,开展合理的体育训练与竞赛,为当代中学生培养健康的体魄。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体育网络教育论文

1体育网络教育概要

体育网络教学是网络教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运用互联网的特性以及资源来创造一个全新的环境,对学生进行体育方面的教学和运动训练的指导以及健康的指导等相关的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对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2中学体育网络教学的模式分析

网络教学使体育教学上有关的器材、体育的场地、教学课时以及师资不足等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在体育资源上实现了共享的目标。对于当前的发展来说,中学体育网络教学的模式最为常见的大致是以下几种:

一是个性化的网络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然后加以选择和组织以及运用共享资源,对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学习目标及发展目标上比较重视,这种网络教学的模式在学习的时间上非常的方便,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进入相应的网站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并可以从数据库中寻找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和自己已得知识相关的新的知识,扩展了知识面和层次。

二是互动类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QQ、邮箱、公告栏等传播信息的途径和学生进行及时或适时的交流,也可以利用远程的传递功能进行多媒体资料的传送,两者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三是合作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非常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分组并布置任务,这就对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有了很好地提升促进作用。

3中学体育网络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

在中学网站里有关体育内容更新过慢,根据相关的调查得知,中学生对于网站内容的满意程度不是很高,择取满意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6.1%,这就激发不了中学生对于体育网络的关注度以及兴趣。在当前,对于教师来说,主动择取信息的意识逐渐增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相关知识信息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简单的说就是不能只靠在运动场上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体育与健康》上的指导告诉我们:教师在实践中给学生传授最新的体育信息的同时,还要求学生会主动的对这些信息工具加以运用,用新的信息来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网络软件的质量也是一个影响中学体育网络教育的一个因素,大部分的中学体育网络的硬件条件都是相当好的,但是在软件,就跟不上。另外,在很多中学网络方面对于建设工作很是重视而对于网络管理方面却忽视了,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致使不少的中学网络在不同的方面出现了问题,这对于实现中学体育网络教学的目标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4对中学体育网络不利因素转化的建议

一是对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优化。最主要的还是在服务内容上得以拓展,对中学体育网络教学提供一个优质的信息平台。二是使网络教育在中学体育上得到充分发挥。中学网络信息平台是给中学生提供信息的主要平台,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主要场地,学生在教师那里得到的知识信息是有限的,只要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就可以对教师在指导上的不足加以弥补。三是中学网络的监控管理要进行加强,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要对应用的平台、信息的资源、网络的设施等综合化以及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系统加强监控管理。四是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在中学体育的相关系、部应该对体育教师专业的信息素质培训加以重视,要对教师信息素质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五是对体育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并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对信息资源有效合理的利用是教师素质的体现的一个方面,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的主动操作能力。

5结语

不论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还是现代的体育网络教学,目的都是培养人才,现代化的网络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很大空间,个性化的学习满足了中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爱好,但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所以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把中学体育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上来,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求取更便捷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超单位: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民俗体育中学教育论文

1中学开展民俗体育课程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要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成为大型运动会竞技项目,必须先进入学校,以学校为中介实施普及和推广。中学时期是青少年兴趣定型的关键时期,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与落实,而且还为一些开展广泛、群众基础好的项目,提供了走出国门向世界挺进的机会。另外,对民俗体育的挖掘、选择、整理,引入中学学校体育,其意义是民族特色的延续,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都在为形成自己国家特色和民族特色而努力。学校是体育走向规范化、普及化的必经之路,是传播体育文化的摇篮。民俗体育课进入中小学,它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它不仅是对中学体育的补充和发展,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另外,民俗体育课所具有的教育、健身、娱乐、养生等本质功能和衍生的功能,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特别是在中学开展民俗体育课是非常必要的。

2中学开展民俗体育课的内容、途径与方法

我国民俗体育历史悠久,项目十分丰富,拥有各民族的特色,既有能力、竞技方面的,又有娱乐方面的,还有德育教育方面的。根据教育教学的目的和新课标的要求,学校开展民俗体育课的内容:首先,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民族民间体育纳入中学教育计划;其次,在课堂的授课中,利用民俗、民间体育的社会性、制约性、长期性等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再次,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专门开设民俗体育文化知识的讲座,向学生灌输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针对当前我国中学身体健康素质普遍下降的情况,我们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和课外活动中开设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民族体育活动,避免学生因缺乏运动会场地和兴趣不大而放弃体育锻炼。

3结语

民俗体育在我国的群众体育以及学校体育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中学学校体育中还会面临较多的困难,其发展道路依然漫长。但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施行、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高考制度的改革,学校体育改革的除旧布新将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能在现有的体育教学基础上,加大开发和利用民俗体育项目的力度,尽全力建立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学民俗体育课。

作者:纪成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洪翔中学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生乒乓球体育教育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

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易兴奋,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好奇心强,而多媒体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技术感知的鲜明度,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率,并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运用,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计算机图像清晰、色彩逼真、操作简便。教学时,当学生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有色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看、听、想、说、学、练的兴趣。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觉得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学,自己的学习情趣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在传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单纯的进行口头讲解,学习者没有直观的感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后,通过电脑对乒乓球课程内容以声音、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具体、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不仅方便理解与记忆,还能够在心理上给予强化,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乒乓球运动发展史》一文时,屏幕上令同学们怦然心动的国歌在奥运赛场奏响,邓亚萍、王楠、刘国梁、孔令辉这些家喻户晓的运动员在赛场上尽情宣泄激情的一刹那,力拔山兮气盖世,国人为之欢呼,同学们为之动情。各小组纷纷讨论、交流——喜悦洋溢在脸上,自豪感在每个角落迸发,甚至有的同学手舞足蹈来模仿世界冠军的动作,真情流露。第二组画面切人:中国乒乓球队队员手捧奖杯,登上世界之巅,笑傲江湖。正是学生们心中感受的“威武之师”,“梦之队”。第三组场景: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乒乓球运动在学校、工厂、俱乐部的普及开展,一代一代人共同扞卫“国球”,铸就辉煌。随之问题提出,同学们你知道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吗?你了解我国乒乓球运动哪些情况?乒乓球运动的基本动作有哪些?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层层深入,易于理解。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分解,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往的乒乓球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某一个具体的技能动作过程中,学生首先看到教师的示范,然后教师在逐个进行动作分解,以此示范技能要领。分解教学是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但我们知道,乒乓球动作完成时间很短,甚至是瞬间完成,难以分解与定格。例如,学生在学习正手功球过程中,难以把这种瞬间快速完成的动作看清,分解教学又难以把握完整的技术印象,这种情况会影响动作的学习进度。

乒乓球运动项目中,还有一些动作技术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一系列动作。如:乒乓球单项技术中,正攻球动作的用力顺序、反手推挡(快拨)、步伐移动的方法、发球与接发球的基本动作、组合技术中的左推右攻、搓中转拉、推侧扑等技术在平常难以用到,给学习者带来不小的难度。另外,一方面因为教师对动作要领把握程度不同,教师受到心理因素、临场发挥、年龄等的影响,教学的随意程度较高;其次,因为乒乓球动作很快,加上学生的观察时机与角度有一定的限制,很难清晰的看到教师的的示范动作,影响乒乓球技术的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多媒体教学,把乒乓球课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的视频处理技术以慢放、暂停、重播等凡是,结合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呈现出来,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动作细节,配合教师讲解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形成完成的动作表象,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实践证明,教学中有85%一95%的学生基本掌握单项技术动作,60%以上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动作。由此看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使用,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强化了对所学动作的掌握、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

三、通过视频技术能够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好坏是乒乓球比赛中制胜的关键,而判断乒乓球比赛心理素质的关键决于运动员的实际运用能力。因为,运动员的实际运用能力表现出的是比赛中对技战术的合理运用与良好发挥情况。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播放高水平比赛录像,通过对比赛录像的观摩与分析运动员的技术特征,可以加深对运动技战术的理解。另外,教师通过把学生的比赛进行录像,然后让学生观看自己的比赛视频,让学生自己分析技战术运用情况。通过多媒体营造这种比赛的氛围,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感受比赛情况,可以在无形中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技战术水准,培养沉着冷静的素质,为真正的比赛做好准备。

四、通过乒乓球教学网站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能力。学习乒乓球,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练习是不会有很大的进步,因为在传统的乒乓球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具备大量的业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学生课后的练习常常因缺乏必要的指导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学习乒乓球的信心和兴趣大打折扣。如今,绝大部分学生已能熟练地掌握电脑技术,访谈结果也显示,90%以上的学生能主动浏览和观看网上类似的教学视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与多媒体,创建乒乓球学习交流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主要涉及理论知识、教学课件、比赛视频、疑难解答、学习体会等。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上网浏览、查阅、收集有关乒乓球的信息,加深对乒乓球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以一对多的形式,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结语

通过信息技术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课堂教学与课余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乒乓球技术的速度,逐步掌握技术动作要领,从而使自学效果达到最优。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实行个别教学,兼顾到学生的不同水平,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优化他们的知识结构。多媒体极大方便了学生的课余自学,课堂教学与课外学生自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学生可以主动地利用多媒体,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丰富自身素质,提高自身修养。这种学习方式使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能因人而异地选择学习的内容,放宽了学生的自学时间,能够充分体现发挥学生自学的主动性。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体育网络教育论文

一、中学体育网络教学的模式分析

一是个性化的网络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然后加以选择和组织以及运用共享资源,对学生的个性化选择、学习目标及发展目标上比较重视,这种网络教学的模式在学习的时间上非常的方便,可以根据各人的喜好进入相应的网站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并可以从数据库中寻找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获得和自己已得知识相关的新的知识,扩展了知识面和层次。[2]

二是互动类型的网络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QQ、邮箱、公告栏等传播信息的途径和学生进行及时或适时的交流,也可以利用远程的传递功能进行多媒体资料的传送,两者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是合作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中,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合作非常方便。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分组并布置任务,这就对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有了很好地提升促进作用。

二、中学体育网络教育发展的不利因素

在中学网站里有关体育内容更新过慢,根据相关的调查得知,中学生对于网站内容的满意程度不是很高,择取满意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6.1%,这就激发不了中学生对于体育网络的关注度以及兴趣。在当前,对于教师来说,主动择取信息的意识逐渐增强,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相关知识信息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简单的说就是不能只靠在运动场上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体育与健康》上的指导告诉我们:教师在实践中给学生传授最新的体育信息的同时,还要求学生会主动的对这些信息工具加以运用,用新的信息来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网络软件的质量也是一个影响中学体育网络教育的一个因素,大部分的中学体育网络的硬件条件都是相当好的,但是在软件,就跟不上。另外,在很多中学网络方面对于建设工作很是重视而对于网络管理方面却忽视了,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致使不少的中学网络在不同的方面出现了问题,这对于实现中学体育网络教学的目标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三、对中学体育网络不利因素转化的建议

一是对网络信息平台进行优化。最主要的还是在服务内容上得以拓展,对中学体育网络教学提供一个优质的信息平台。

二是使网络教育在中学体育上得到充分发挥。中学网络信息平台是给中学生提供信息的主要平台,也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主要场地,学生在教师那里得到的知识信息是有限的,只要充分地利用网络信息,就可以对教师在指导上的不足加以弥补。

三是中学网络的监控管理要进行加强,不能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要对应用的平台、信息的资源、网络的设施等综合化以及信息化的教学环境系统加强监控管理。

四是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在中学体育的相关系、部应该对体育教师专业的信息素质培训加以重视,要对教师信息素质的意义有足够的认识。

五是对体育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并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对信息资源有效合理的利用是教师素质的体现的一个方面,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的主动操作能力。

四、结语

不论是传统的体育教学,还是现代的体育网络教学,目的都是培养人才,现代化的网络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很大空间,个性化的学习满足了中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爱好,但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去解决,所以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把中学体育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上来,这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求取更便捷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超 单位:青岛市城阳区实验中学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生人格塑造体育教育论文

1中职体育教育的特征

(一)课程设置的社会性

处在现代社会环境中的体育教育,在保持其自身规律的同时,还受到了现代社会教育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这种体育教育课程系统教学的过程中,具有自身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双重特征。所以,体育课堂也就成为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每种活动都包括主客体,主体包括学生和教师,客体包括体育教育过程中的种种活动和手段方式。在中职体育教学中,要考虑其社会性特点,满足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获得基本的体育技能和素养,同时维持一定的仪容仪表,从而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优秀人才。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将学生与体育活动之间相互融合,可以推动体育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学生与体育活动的相互作用中,体现出了中职教育明显的社会特性。

(二)教学内容的运动性

体育教育的一般是通过竞技运动为内容来开展教学的,需要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重复运动。在这种竞技中,不断的重复运动,训练基本功和竞技技巧,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水平的主要手段。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体育运动内容项目多,体育锻炼方法丰富的特征,对于学生开展有选择性,因材施教的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兴趣发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主动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三)教学过程的集体性

体育教育与一般的学习不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独立完成其学习内容,但在体育运动中,教师教学演示、传授训练技巧和规则、学生练习和训练,包括在课堂中进行的游戏与运动竞赛等都需要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和配合,可见体育是一种集体性的教学活动。在学习和训练中,学生既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配合队友,相互支持,共同协作,又要自觉遵守相应的规则,同时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竞争对抗,取得胜利。这种社会性群体活动的环境与气氛可以帮助同学形成协作和集体意识,从而顺利成长成为社会人。

2中职体育教育对中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一)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育教育中有很多体育运动和游戏是以团队形式存在的,比如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和一些接力的体育游戏。在一个团队当中,团队的胜利和失利会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情绪,团队荣誉感会使得每个人都聚集在整体之中,协同合作,拧成一股绳来完成任务。体育教育中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学会了包容、谅解;学会了在危险的时刻首先顾忌他人;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忍让,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锻炼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实践锻炼养成的,意志品质可以通过克服困难和障碍来培养。在体育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还要克服身体上的障碍。例如,体育运动中的长跑可以锻炼学生意志的坚韧性;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斗争的意志品质;体育中的集体项目可以锻炼学生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经过长期的体育教育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让学生在坚持和努力下取得成功。

(三)提高情绪调控能力

情绪调控能力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一个人处于青少年之时,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释放负面情绪,从而变得开朗和外向。在体育教育中,学生存在的负面情绪能够随着运动而得到进一步的宣泄,从而避免负面情绪的压抑和堆积,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有效提高。其次,体育教育能够使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尤其是在一些竞技体育运动过程中,个人的情绪对于体育运动结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在双方水平相当的情况之下,影响比赛结果的就是学生的情绪。因此,很多教师在开展体育教育的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对学生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理智和认真地处理体育运动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

(四)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除能体验游戏、运动的乐趣外,还能体验胜败、输赢带来的荣誉感和挫败感。尽管体育活动没有竞技体育的残酷,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也会产生输赢。因而,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对待成功与失败的正确态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荣誉感和挫败感,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成功不骄傲,对失败不气馁,会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培养出自强、自信的优良品格。

3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这一时期的良好把握能够促使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到良好的提升,进而为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体育教学作为对学生身心健康都有着非常重大和长远影响的教学项目,对于中职学生的人格塑造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充分把握中职体育教育在中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作用,促使学生的人格得到良好的发展。

作者:张金胜 单位:廊坊市高级技工学校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环境影响下的中学体育教育论文

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作为体育学科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因此体育教师更注重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5个方面的教学。然而受社会、家庭、升学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北方进入冬季后,中学体育往往面临“有课无时”或课时被挤占等尴尬局面,成为制约中学体育教育发展的桎梏,应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引起大家的重视,从而将“培养完整的人”“培育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等目标落在实处。目前,虽然学校体育教育在理论上已上升到一定高度,体育教育研究者、校方和体育教师都强化体育对青少年身心,尤其是意志品质和素质教养的养成作用。但受到历史、环境、社会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学体育教育还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

中长期以来对体育教育的淡化、漠视及误解“重文轻武”的历史积习发展到当代就是“重智育,轻体育”,尤其是在升学体系中,唯分数论更是将这一认知扩展、升发,学校、家长、社会潜在地形成了默契:只要分数高,身体锻炼可以放一放,在此影响下,很多学生就更加漠视体育课的存在。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中学体育课难以体系化、系统化,一些既定的、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身心健康的课程难以为继。

二、客观条件的制约

中学体育并非体育教师简单地领学生们玩或是做体育项目,而是要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在适宜的场地运用相应器材,实现团队的或个体的体育锻炼,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过程中,让学生们体验身体、心智和精神的高度统一,场地、器材等成为重要的实现手段。而目前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均衡,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器材基本无法达到配合体育教育的标准,甚至连体育老师都没有专职的。同时,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比较明显,比如在我国北方有比较漫长的冬季,很多家长因为天气原因担心室外体育课会导致孩子感冒,还有雾霾严重时室外锻炼更成为一种奢望。

三、个体差异

长期以来,体育被视为锻炼身体的工具,其科学性和生理性已在人们头脑中有所认识,但其人文精神往往受到忽略,尤其是对个体的人文关怀方面更甚。在有识之士的干预下,体育正在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从群体的政治需要转向人类的根本需要;二是从社会的强制性需要转向个体幸福生活的主动需要。”某些先进的体育教育从业人员已有意识地关注个体差异所带来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设计等诸多方面的改变。

基于以上的困境,采取有针对性的、脚踏实地的、带有人文精神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的?人的目的,人本主义的目的,与人有关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个体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因此,处于个性形成、习惯养成阶段的中学体育教育,更要注意在体育教学中综合性地整体发挥体育的教育、娱乐、健身功能,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争取在体制和机制上获得更多的现实保障

虽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研讨、制定、颁布了众多的政策、法规、举措与实施意见,为确保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有序开展,费尽周章,但效果不佳,尤其是身体素质达标率低、体育课形同虚设等现象仍普遍客观存在。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为体育教育争取在体制和机制上获得更多的现实保障,是活水之源。虽然应试教育的影响力依然广泛存在,但将体育纳入考核范畴的呼声已不只是小荷初露。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出更为全面、准确和科学的检测机制、内容、方法等,注重体育教育的整体性、持续性,将为中学体育的发展带来新局面。

二、体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具体实践者,体育教师的素质是体育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尊重个体生命,在知识传授、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贯穿情感教学,使学生的体验更为全面:个体与团队、责任与个性、控制与激荡、成功与挫折等,把数据、符号等枯燥冰冷的内容,化为活生生的真实感受,让生命的张力勃发,从而让孩子们爱上体育。

三、动员各种力量化不利为有利

虽然主观上的因素可以通过引导、宣讲等循序渐进地改变,或是通过命令政策等促成变革,但有些客观条件是无法简单粗暴地化有为无的,比如北方冬天的严寒,但我们要通过努力,利用各种资源,将体育精神落在实处。仅以北方中小学体育举例,我们应该可以尝试在冰雪体育方面开展创新性实践,选取科学合理的项目,从而达成教学目的。冰雪体育有效地利用了冰雪资源且绿色健康,人们在寒冷的冰雪自然条件下锻炼身心,更在诸多方面有益于增进健康和素质全面提升,如机体自然御寒能力、增强免疫力、强身健体、健心、益智、锻炼意志品质,战胜自然、超越自我,培养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同时,加强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体育游戏子项目。比如在室内可以进行算术接力跑、填空接力跑等结合体育与智育内容的游戏项目,降低了对环境因素的要求,比普通短跑更有趣,在游戏比赛的过程中可锻炼青少年的思维、急智和创造能力,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既因地制宜,又提高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四、通过各种途径积攒体育工作的正能量

完全意义上的体育课程应包括课堂体育、校园体育、生态体育和社区体育等模块,所以单凭体育教师的一腔热血是不能解决学生们体育发展问题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这就更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来宣传体育教育的作用,强化正能量认知。比如,有的家长一听到是对抗性的项目就坚决反对,其实这类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尤其是面对挫折能够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在比赛中必须执行规则、执行教练意图和服从裁判,有利于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养成;在过程中的协调配合有利于培养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误解和偏见往往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渠道知道并了解,学校体育教育固然重要,但社会体育实践、社区体育公益活动、自然生态体育等活动更有助于学生通过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少了一些教育的强制性,多了一些自觉的终身体育文化和健身锻炼行为综上,通过中学体育教育让学生更多地获得愉快轻松的情感体验、个体需求的表达、自我选择的尊重,而非达到各种数据指标、完成规定、掌握技术,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能力更有现实意义。

作者:李纪刚 单位: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西部城乡中学体育教育论文

1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整体设计

1.1西部城乡体育资源配置现状调查模块通过WEB服务器,对西部城乡体育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在线一些调查问卷,系统对收集到的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并绘制洛伦兹曲线,求出基尼系数。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1之间,其数值的大小表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其值越小表示资源的配制越公平,相反,其值越大,越接近于1表示资源的配置越不公平。

1.2学校体育教学资源评价指标模块学校体育资源的评价包括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将学校的体育资源从人力、财力、物力、信息资源四方面定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为体育教师的人数、体育器材等,三级指标制学生的人均占有量等。通过体育资源的投入和体育资源的配置、学生人均的体育经费以及学生人均的体育资源占有量等因素进行计算、评价。

1.3体育资源配置的供需分析模块通过对学校体育资源的分析,找出学校体育资源配置的薄弱环节。根据学生对不同体育器材的需要程度、政府资金和社会捐助资金的投入程度等,确定初步的体育资源的配置方案,争取投入最少的财力,获得最大的效益。

1.4体育资源配置的方案评价模块体育资源配置方案初步确定之后,从学生人均占有的体育经费以及人均占有的体育设备的数量,体育教师的学历、职业、收入,体育教辅人员的数量,人均室内场地面积,人均室外场地面积,人均标准场地面积,人均非标准场地面积,每千人体育设备的数量,每千人体育读物的数量境等作为配置方案的评价指标,对初步配置方案进行优化,建立体育资源配置的最优。

2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实现

通过体育资源配置系统的系统需求的进行分析、设计了系统的功能和数据库,并结合开发效率、系统维护的难易程度等一些实际问题的考虑,最终选择了Windows2007AdvaneedServer+11S6.0++MicrosoftSQLServer2008的实现方案。

3体育资源配置系统中的传输研究

传输技术主要是TCP/IP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际协议,它是互联网实现的基础,并规定了在不同主机之间进行消息传递时的语义和语法规则。TCP/IP协议共分成七层,在应用中通常使用四层,这四层分别是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层和链路层。两个主机通信之间的物理接口是通过链路层来进行规范的,物理接口包括电缆、无线信号、光纤等。所以链路层也被称为数据链路层或者是网络的接口层,链路层的协议包括地址解析协议即ARP和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即RARP两个。网络层就是不同的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的接口,包括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路径的选择,包括了IP协议、ICMP协议、IGMP协议等。网路层只是保证了在网络中两个设备之间的数据包传输,只是保证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不对接收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检验。传输层的功能就是对这些数据包进行检验,保证这些数据的正确性,各个数据包按照顺序接收,并且保证不重复进行接收。数据包进行传输的最终目的还是应用,所以应用层的功能就是负责处理数据包传输之后的应用情况。其中包括超文本文件传输协议即HTT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即SNM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即FTP等。在本系统中的传输模块采用了socket技术,其实现的过程为:服务器端创建socket套接字,端口和本地地址的绑定通过bind(),端口监听通过liste(n)进行,客户端的连接申请通过监听端进行回应;客户端创建建socket套接字,服务器端的连接通过connec(t)函数发起请求,客户端监听连接请求,若监听到连接请求则通过accept(),建立连接,开始传递数据。

4结束语

西部城乡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对实现中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为了实现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设计了基于B/S结构的体育资源配置系统。通过系统的分析能确定最佳的体育资源配置方案。但是本系统处于起步研究阶段,系统的设置还不完善,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对系统不断进行完善,使它更好的为体育资源配置服务,让体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全面提高西部城乡中学生的体育素质。

作者:翟晓英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新课改下中学体育创新教育论文

摘要:新课改对很多中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迫切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分析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对创新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式进行规划,是提升很多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性举措。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

中学的体育教育是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教学工作,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变化的关键阶段,而不同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对中学体育的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对中学体育教学进行形式和方法的创新,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一、实施中学体育教学创新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中学的体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在进行创新教育的普及之前,必须对创新教育中尚未进行实践的理论进行充分的实践,并充分总结经验,促进中学体育教学工作接近体育教学的真实目的。要在进行创新教学之前,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体质状况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对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进行体育课程的设计。对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将具备较高难度的项目设置为学生的实践项目,而在对身体素质并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活动内容设置之前,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不适应体育活动的要求,避免学生身体出现不适状况[1]。要对学生的身体潜能进行了解,允许学生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更高水平的体育活动,使学生的身体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并提升对体育活动的热情。要允许学生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对体育锻炼的内容进行规划,以便学生在体育活动方面的信心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整体安排的过程,需要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参与,不能因某些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对其进行批评,使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够在充分的鼓励下实现学习等级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中学体育创新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加强对体育活动演示细节的重视

教师除了要对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也要对体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在进行新型体育活动的教学之前,教师需要首先对内容进行演示,并且将活动需要注意的细节进行说明。要采用术语和白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育活动的说明,并且对活动的主要原理进行讲述,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2]。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演示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方案的制定。要保证新型体育活动具备足够的健身意义,以便学生在活动当中真正实现身体素质的增强。

(二)科学进行体育教学学生小组的划分

教师在完成体育活动演示和讲解之后,要安排学生对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实践,实践的时间安排要保持在5—10分钟之内,教师要在此期间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观察,并按照教学的计划,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要在完成学生分组之前,将每个小组当中演示情况优秀的学生设置为组长,让其督导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体育活动[3]。组长的选定可以允许小组成员自行选取的方式进行认定,并最终由教师通过审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好奇心和展示欲望的重视,采取竞赛的方式对不同小组的成员进行体育测试,使学生能够在竞赛当中得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并加强对集体和荣誉的认同,促进学生在其他领域更好发展。

(三)科学进行劳逸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之前,需要保证体育课程具备劳逸结合的特点,既要保证体育课程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体制,也要保证学生的体力消耗情况在身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教师可以对课程的时间进行安排,将每次课程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设置为游戏时间,允许学生以体育活动的方式进行游戏,游戏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在学生完成游戏内容的演示之后,教师需要对游戏的内容是否具备健身特点进行判断,并根据课程安排的情况对游戏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缓解体育锻炼和竞赛带来的紧张压力,使学生能够对体育课程保持高度的兴趣,并将快乐学习作为体育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学之后的真实想法进行了解,保证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意见具备真实的掌握,以便学生可以将体育活动和兴趣爱好归为一体,避免学生将体育活动纳入学业负担的范围,使学生充分热爱体育教学内容。

(四)注重学生体育创新教学的思维启发

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要允许学生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创新中来,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教学内容创新的主要发明者,教师仅仅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对自己发明的体育教学方法具备浓厚的兴趣,也能保证学生在自主发明的过程中获得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将智力和体能开发放在同等重要的层次,不能仅仅组织学生进行跑步等简单枯燥的健身活动,也要保证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思维的训练,以便学生能够加深对体育活动意义的理解程度,在日后的生活中将体育活动摆在重要的地位。新课改是提升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改革举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学生体育活动所需要进行的创新教育进行分析,并研究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提升体育创新教学的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顾涛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三中学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体育个性化教育论文

一、中学体育课程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1.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是以知识创新为基础,以人的主体实现和超越为特征的经济。它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人才诸因素中最为突显的一部分,是个体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条件。健全的人格体现了人与社会的内在融合,个性的发展包含了社会的发展。

2.创新教育价值的体现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其最终的一个目的是为当今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国家栋梁。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创造都必然体现着创造主体的个性品质和特点。创造力不仅包括智力因素,还有诸如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存在。心理要素的健康发展,对于个体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也是帮助个体激发潜能、培养丰富创造力的有利因素。

3.人文价值的回归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分析中学体育教育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既有工具价值,以满足其他活动的需要;又要有主体性价值,以满足人自身理性价值的需要。主体性价值作为内在价值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根本价值,它是工具性价值的源泉。随着人们对教育实践的反思和认识的加深,召唤人文价值的回归已成了国人共同的呼声。特别是中学体育,在经历了一场全国性的课程改革的大浪潮之后,人们更重视对人文性的关怀。

二、中学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1.教学模式“古董化”

现阶段的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很多的学校只是作为一种口号来喊,并没深入体育教师的灵魂深处。教师的讲解仍然充斥着整个教学课堂,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设计好的学习内容。学生的质疑或解答如果超出教师的知识范围,得到的不是肯定和鼓励,而是挖苦和打击。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培养缺乏个性和创造力的学生。

2.课程评价单一化

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而我们的中学体育评价主要是通过技术项目上的考核为最终的考试标准,预定的目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追求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化”,把所有精神现象都用简单化的方法加以反映,对复杂的心理现象只看过程不看结果。这样的课程评价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

3.教学手段单一化

目前的中小学的田径教学实施过程和组织形式大多采用老师首先进行动作要领的讲解,当学生理解要领之后,老师再根据动作要领进行动作示范,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的方法。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自己对技术动作理解不够,示范动作不够准确,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错误的技术动作。

三、突出个性化教育的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思路

1.树立新的人才价值观念

中学体育课程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觉思考能力和个人对社会、家庭、个人的高度责任感,使他们既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行动的能力,又具有学会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具有主体性的新一代的中学生,要在其特殊的个性上,注重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使得中学体育课程适合学生充分自由地发展,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模范去塑造,也不是忽视甚至扼杀个性化的发展,中学体育教师要学会创造条件,挖掘潜力,打破“古董式”的培养模式,使人才不拘一格地成长。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中学生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好动的群体,我们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个性行为及发散思维的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积累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别,对学习关注的重点,所获得的体验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同等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并尊重学生对学习方式的选择。尽可能多给学生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和自我表现与交流的机会,多一些成就的荣誉感,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产生豁达的胸襟,多一些心灵火花的碰撞,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倾向性得以发展。

3.发展学生勇于拼搏的个性

体育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带有竞争性的运动,所以,学生要具有勇于拼搏的精神,在激烈的竞技性的活动中不断培养并彰显自己的个性。根据权威的教育专家的多年研究得出,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赏识、注意是人的天性,体育课程的竞争性能够满足这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中学体育课堂中,要激励学生争当先进,争取并保持最好成绩。同时还要帮助后进生树立信心,敢于超越先进,有意识地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4.改进中学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中学体育课程评价应该以人的个性和创造性发展为评价的根本,不应该把学生割裂开来进行评判,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考核,哪怕是很差的学生,只要在一段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取得了进步,那就要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不能够仅仅从技术动作的掌握优劣来进行“一刀切”的评价。个性化教育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多年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很早就出现了发展个性的因素,体现对受教育者主体精神的培养。但是,无论从中学体育课程整体还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具体行为,都还没有达到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求。所以,我们活跃在中学体育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要充分理解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内涵,重新审视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为每位学生的自由、充分发展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只有这样中学生的个性才能在主动的体育课程学习实践中得以发展。

作者:宋业昌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文华中学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安全教育论文

1.中学体育与生命教育理念的衔接

1.1中学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乏及其存在的问题

1.2.1中学体育教育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观念。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中学学校体育没有与时俱进,很多的体育教师没能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教育生涯的价值,过多的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却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体育课堂习惯性用“军事化”口令教学,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参与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1.2.2“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校体育教育内容忽视“生活资源”。体育课程受到国家竞技体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体育内容过于重视体育知识的传授、运动技术的操练,忽视体育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忽略了学生作为人的“生命存在”,造成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现脱节与滞后现象。

1.2.3学校体育应转变机械传授的教学方式。体育教学采用传统的三段式,整个教学过程对体育课的三大部分限制过死,教师的讲解、示范成为最主要的传授方法。

1.2中学体育教学要渗透整合生命意识

在教育中需要完成对学生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体育与健康标准强调学生应具有终身体育学习的能力,具备基本的科学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标准在选择和编制体育课程内容时,突显了时代性和生活实效性,只有融入学生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正有魅力的生命教育。

2.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的整合模式路径

2.1体育教学目标之中要适时渗透生命教育理念

体育课程应从个体的发展需求出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新课标强调,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构建生命教育的体育课程理念不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还需要树立“全面育人”的课程理念。

2.2体育教学内容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应植根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和现实世界,贴近学生生活,关注激活学生经验,体育教师应该关心学生健康的发展,让体育教学服务于学生,有益于改善学生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为避免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与滞后,在具体选择教材时,应考虑选择娱乐、休闲并存,趣味性强且有意义的教材,有益于终身体育价值实现的教材;能够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教材;现代社会生活中新兴的运动项目等应综合考虑。

2.3优化教学方法,提高生命质量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体育教学要根据目标,针对教师、学生、内容等具体状况,设计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基本结构、方法和手段。课堂上,教师应突显主体教育观,营造乐学氛围、活跃的教学气氛,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切实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尽可能的寻找适合学生主体,以促进生命教育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方法。

2.4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师生共同开发的过程。体育教师角色发生很大转变,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组织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传递者。其次,倡导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师生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发展,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增强,自主性得到体现。这样,在体育生命化教育的指导下,学校体育教育将会真正体现其价值。

作者:梁丽珍单位:咸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中学体育教育论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

一、注重体育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美育教育

(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贯彻思想道德教育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思想道德教育,通过体育教学来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通过体育教学,特别是团队运动来树立学生顽强拼搏、合作共赢的精神风貌。贯彻思想道德教育不能生拉硬套,更不能采用强行灌输的方式,要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设计与安排,通过一些集趣味性、运动性、教育性等一体的活动,让学生在提升体育水平,提高体育技巧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思想道德教育。比如以某个奥运冠军为例,来讲解他的成长轨迹,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努力挖掘体育教学中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体育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贯彻美育教育。初中生是世界观、价值观等初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个年龄段中,对他们灌输美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对美的认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通过体育锻炼,来挖掘身体美和运动美,身体美主要是鼓励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面貌或身材,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实现健康减肥或束身,而不是通过节食等不健康方式。运动美是鼓励中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培养他们从外貌美的认知逐步上升到健康美层面上。体育教师要进行言传身教,以自我为实践例子,努力培养中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和整洁的仪表等。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方式和形式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更好的提升教学水平。

(一)改革课外体育活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班级分组的形式,这种传统的组织形式容易限制学生特长的发挥。所以贯彻素质教育应该勇于打破这种分组方式,采用年级分组或者更加自由的分组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实现体育项目的教学。研究表明,兴趣相投的学生在一起,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予以特色教学。同时,学校体育部门应该精心策划一些活动,来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中学体育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季节、按照年度来推进一些集娱乐性、趣味性和竞技性一体的阳光户外活动。比如春季可以组织全校拔河比赛或者跳绳、踢毽子比赛,这种具有童趣的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冬季可以组织一些短跑类的竞技活动,当然这种田径类的活动,要创新形式,不能照搬传统的比赛模式。而是通过一些新颖的组织模式来包装田径类项目,如在短跑中,采用猪八戒背媳妇的游戏方法,男生背着女生进行短跑比赛,这样既能吸引中学生参与,还能融洽学生之间的感情。

(二)提升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式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要想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需要中学校不断培养优秀的体育专职教师,并提升教师的体育专业素养。作为体育老师要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构建多样性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形式新颖的组织教法,会明显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上,老师的组织教法得当,学生们参与性与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体育教学时,必须构建开放型、多样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提升课堂的丰富性,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三、鼓励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兴趣是最大的老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将一些流行的或者被学生群体普遍接受的,喜闻乐见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加到体育课程当中。比如将时下最流行的一首神曲《小苹果》带入到课堂上,创立符合中学生自身个性的苹果操,这种苹果操的推行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在课堂上有兴趣,进而容易产生终身体育学习的良好风尚。

四、总结

中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体育教学中,有效贯彻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让他们学会认知美、学会团结互助,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终身体育良好习惯。因此,初中体育并非可有可无,教师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好初中体育的素质教育。

作者:刘海峰单位:蔚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