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音乐赏析论文

时间:2022-06-08 09:15:43

导语:在音乐赏析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音乐赏析论文

音乐赏析论文: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育改革论文

一、革新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内容

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一直采取“讲-赏-析”三部曲的模式,即按照教师讲解-学生欣赏-师生讨论的步骤进行。课堂上放映的影片大多是获得各种电影奖项,或者即便没有获奖,也是被公认为“经典”的影片。教学模式和内容的相对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不能满足学生的观影需要。鉴于此,笔者欲从一下三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一)打破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

在以往的欧美电影音乐赏析课中,教师主要选择获得奥斯卡最佳配乐奖或其他奖项的获奖影片来进行赏析。经典影片固然有其闪光之处,但某些影片年代久远,在大学生中缺乏共鸣点,加之影片资源相对固定,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改革后的教学中,会适当增加一些深受大学生欢迎的,颇具青春时尚气息,贴近其生活的影片,例如歌舞青春,重回17岁,地心游记等。

(二)打破“西片”一统天下的局面

由于课程名称的限制,教师在选择影片时,往往会把目光瞄向好莱坞的作品。其实,在浩瀚的电影资源中遨游不难发现,中西文化差异在同题材电影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也是带领学生足不出户领略中西文化的绝佳机会。所以,改革后的教学中,会对比放映同题材的东西方电影作品,例如都是以神话为题材的,西方有雷神托尔,诸神之战,中国有白蛇传说,倩女幽魂。

(三)增设专题讲座

电影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好莱坞在向全世界输出它的电影产品的同时,也在向全世界输出美国的文化。因此,我们在看电影,听音乐的同时,应了解其文化涵义。改革后的教学中,会增设一些专题讲座,诸如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中的暴力美等。通过类似的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观影视野,激发学生对某一领域探索的欲望。

二、革新欧美电影音乐赏析教学方式

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创设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和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寓教以情,以情感人,使学生以热情的心态来进入学习。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主导。将生动活泼的课堂讨论增添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以往的授课模式是教师播放-学生欣赏,教师讲-学生听,即信息流动方向为教师到学生的单一方向进行,缺少了学生的反馈与参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中会大大增加学生参与的环节。例如,讲到电影音乐的节奏要与电影画面的节奏保持一致时,教师就可以一边播放电影片段,一边指导学生们打节奏。通过这样的互动教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使得学生真切的体会到音乐的律动,从而能够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节奏与电影画面节奏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看似“玩儿”的教学过程中,掌握了一些音乐节奏节拍方面的知识。

三、结语

总之,电影音乐是音乐范畴中的一个分支,它通过音乐与画面、情节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心理,继而获得人格的健全和培养,达到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电影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电影音乐的效果是由剧情发展、画面渲染等条件下直接察觉并吸收的。因此,电影音乐欣赏是人们通过图像的感知、音响的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最直接的手段和最直接的一项心理活动。笔者认为,电影音乐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多元化的发展,适于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欣赏内容。普通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面对的是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使用电影这一视听合一的综合的艺术形式来面向非专业的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孙英 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音乐赏析论文:电影孔雀的音乐赏析论文

[摘要]《孔雀》分段落分别描述了三个年轻人各自的一段生命历程与生命状态,呈现出来的是或明朗或冲动或懵懂的理想追求,以及理想幻灭、神经抽搐、精神萎靡,以至日子平淡、尘埃落定的过程。而影片中的音乐,更是为主题的表达,情绪的烘托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音乐画面旋律

《孔雀》是导演顾长卫的电影处女作,影片讲述的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安阳小城里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的生活和命运。青春的微小的挣扎和无助、人在家庭里犹如困兽的喘息和窒息、家人带来的卑微和耻辱、个人在急景流年的人生里被裹挟而去的匆促和慌乱……小城对一切梦想的围困、围猎和追杀,对一切奢侈念想毫不留情的唾弃、消磨和催折……影片收束在一家人在一个冬日去动物园里看孔雀的诡异气氛里,仿佛在向我们揭示片名里所隐藏的秘密——也就是整个影片的主旋律: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梦想,渴望自己的生活是精彩的,梦想的实现就仿佛是孔雀的开屏一样,成为平淡生活里亮丽的一笔。但现实生活总是残酷的,就像他们一样,我们也许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也许只是怀揣着自己理想而没有行动过。但结局也许都是一样的——梦想从来没有实现过。生活是永远不会按照你自己对它的设计过下去的……

电影《孔雀》在故事结构上是按照分别对姐姐、哥哥、弟弟的讲述分为了三大部分,音乐也就自然的在整部影片的总体布局上也分为了三大块。其中在导演在划分这三个部分的时候,除了通过画面影像和弟弟的旁白外,音乐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以说,音乐在该片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是构成整部影片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影片中有很多情节都有音乐的铺底,虽然音乐的使用率较高,但并没有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反而每次音乐的出现都让人感觉很自然也很舒服。片中运用了大量的主题音乐、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并通过多样的音乐表现形式(画内乐与画外乐、音画的同步、对位与平行、音乐蒙太奇等)推动着整个影片情节的发展,为影片增色很多。下面我就分类细致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主题音乐的在片中的成功运用是该片在音乐上的一大特色,在很多地方上的处理,让我想起了另一部非常优秀的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片子——辛德勒的名单。《孔雀》的主题音乐简单的音符中透着一种很怀旧很伤感的情绪,每次听到这段旋律时都感觉心里很压抑。虽然它在片中多次的出现,但每次出现时几乎都是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在旋律上则通过变形、变奏、延展等手法也都略有不同。例如:在影片中出现了三次全家人在走廊吃饭的场景。这三次“聚餐”的音乐都是以弦乐铺底,竖琴演奏的主题音乐片段,按常理来说全家人在一起吃饭应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配上这段音乐让整个气氛变得很忧郁,旋律中透着一股伤感和怀念。另一个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就是全家人正在院子里做蜂窝煤时,突然下起了大雨,雨水把煤都冲走了,全家人像疯了一样到处找砖头和塑料布保护煤,可最后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雨和煤混成的黑水四处流淌……主题音乐再次出现了,旋律是由圆号演奏的,弦乐和竖琴铺底把整个场景的气氛渲染得更加凄凉和无奈,让人感觉在那一刻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那种无助和无奈的心情随着旋律流淌进每个观众的心里。

场景音乐是对每个具体的场景演绎的故事情节,人物在具体场景中的感情发展变化进行必要的铺垫、烘托和渲染。起着营造戏剧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片中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在整部影片中,姐姐、哥哥、弟弟都分别有一段自己的“快乐音乐”。姐姐的“快乐音乐”是在她看到伞兵跳伞后,骑自行车回家的路上开始的,以及在她报名参军中一直穿插着。这段旋律是一段弦乐的拨弦,轻快的三拍子,让人听了心中有一种在舞蹈的感觉,节奏轻盈欢快。准确的表达了当姐姐的理想就要实现以及和遇见了自己喜欢的英俊的年轻军官时的愉快心情,是很有情趣的一段音乐。哥哥“快乐音乐”则分别出现在妹妹和弟弟请他吃包子并送给他一只小鸭子以及他在公园相亲的一段戏。弟弟的则是离家出走多年后带着老婆和孩子再次回到家里的时候。家中电视里放出的《追捕》里的一段音乐,这属于画内音乐。这两处的音乐都十分贴切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对这两场戏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给人耳边一亮的感觉。背景音乐是加强环境真实感的一个重要手段,有时也可以赋予它们更为丰富的内涵。例如:在片中有场参军送别的戏。背景音乐是喜庆的锣鼓声,在这属于画内音乐。同时里面还有一个音画对位的处理,姐姐想当伞兵的理想破灭了,她的心情是极度伤心和不平衡的,而画面声音却是热热闹闹欢庆的锣鼓声,更衬托了姐姐当时理想破灭极度伤感的崩溃心情。此外,影片中还有画内乐与画外乐的结合,例如:有一场戏姐姐下班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手风琴的声音。于是就随着琴声一直走到了一个小阁楼上,这时画外乐中又加入了男声的哼唱,随后走进了一间是舞蹈教室,但拉琴人的最后的出现还是从大镜子里看到的。虽然这一段前面一直是画外乐,但充分调动了演员的表情要素,给观众制造了悬念,具有比较引人入胜的“现场”艺术效果。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电影《孔雀》的音乐分析,最后我想引用顾长卫本人对《孔雀》片名的解释(并不是关于音乐的)作为本文的结尾:“人和人生都具有强烈的观赏性,人与人之间一生都在相互观赏,喜讯与丑闻,落魄与荣华。四周人尽收眼底。人生是个笼子,每个人都被关在里面,别人观赏我们,我们也观赏别人,同时我们也观赏自己。孔雀这种鸟好像是最具观赏性的动物。人一点也不次于它们,好比影片中的三个孩子,身上长满故事,人生的经历,如同色彩斑斓的羽毛长满人生……”。

音乐赏析论文:武侠电影音乐赏析管理论文

摘要:电影音乐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电影音乐和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在我国武侠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音乐正逐渐成为武侠电影的重要构成元素,从而引起了它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广泛关注。近期《英雄》、《十面埋伏》、《功夫》、《卧虎藏龙》等一系列武侠电影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反响。本文试以这些主要的优秀武侠电影作品为例,来探讨当代武侠电影音乐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武侠电影;音乐;赏析

一、引言

一幅幅刀光剑影的江湖画面,一段段恩恩怨怨的儿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盖世神功,一座座侠肝义胆的英雄塑像,武侠电影带给了我们这些神奇。武侠电影音乐是专门为武侠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武侠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武侠电影音乐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使武侠电影观众把听觉形象与视觉想象结合起来,达到视听的统一和享受。我国武侠电影音乐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因此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我国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以其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赋予了我武侠电影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二、当前我国武侠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

武侠电影音乐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武侠影视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表现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特定性。武侠电影音乐可以根据武侠作品表现的需要随时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情节、人物、环境,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去渲染和表现。武侠电影音乐往往可以运用分散穿插的结构方式,在特定的人物活动或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穿插点染,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此外,武侠电影音乐的艺术效果必须通过武侠电影艺术整体各构成元素的有机融合去实现,通过与画面、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共融,去服务于武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刻画。

总的说来,武侠电影音乐可以为武侠电影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武侠电影音乐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通过音乐这种听觉手段为影片部分或者整体地创造某种气氛,增强听觉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气氛对于音乐和画面而言,既抽象又具体,而武侠电影音乐就是把这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武侠电影画面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三、近期主要优秀武侠电影音乐赏析

《黄飞鸿》系列电影可以说是我国武侠电影作品中电影音乐的成功运用的代表之一。在《黄飞鸿》系列,“男儿当自强”的歌曲或以此改变的旋律反复出现,将威武中华男儿的形象传颂四方。音乐作为声音主导动机的关键环节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方面走在前列,同时也是烘托氛围、创造节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从《卧虎藏龙》的获奖,到《英雄》的中西合璧,到《十面埋伏》的好评,再到《功夫》的不断创新,武侠电影音乐从单纯的民族乐器的突现已经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在大众文化中得到广泛流行。

张艺谋的武侠作品《十面埋伏》从中国古乐中汲取了很多特殊音乐元素,是出色利用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的典型代表制作,其中最突出的是运用了奇崛而独具震撼力的琵琶曲,在影片中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强烈作用。《佳人曲》这段二胡和琵琶协奏曲在《十面埋伏》中被一再应用。片尾小妹死后也响起了金捕头悲伤的歌声。《佳人曲》中的佳人和小妹的形象是互相映衬的,南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迥异的晶莹素洁的风貌。

作曲家谭盾充分地发挥了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在《卧虎藏龙》和《英雄》中使电影配乐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谭盾的音乐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典型的中国情结表达了出来,舒缓而优美的旋律反映了惆怅而悲伤的人生,让人感觉人即是江湖,人的爱情和人生也如江湖一样不可把握。在《卧虎藏龙》中,大部分音乐旋律单纯、朴素、统一,和声简单明了,配器清淡。《卧虎藏龙》选用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进行补充,使整部影片的配乐统一而富有变化。《英雄》中的电影音乐也是一次视听的盛宴,是视听艺术的大胆实验。《英雄》从头至尾有一支主旋律萦绕在人心头,时而凄切、悲凉,时而雄浑、激越,时而像如泣如诉的马头琴讲述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传奇。影片中,作曲家谭盾发挥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让这些乐声彼此对话。影片一开始,出现了交响乐与鼓声相间的“序曲”,西洋交响乐宛转流露出二人转的曲调。而东方的鼓点却打出爵士、摇滚的节热“棋馆古琴”的一幕,使小提琴和中国古琴的乐声2000多年以来首次融合到一起。

周星驰的影片《功夫》在武侠电影音乐的运用中又创新了一步,近年来首次运用了不少时代的音乐,令人亲切,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激情。周星驰的《功夫》带来的这些怀旧音乐是扎根民族,扎根民众,扎根中华文化的,只有如此,电影音乐才会有生命力。在《功夫》中,激昂慷慨的音乐几乎贯穿整部影片,尤其是在精彩的打斗时,每每有振奋人心的民乐响起。影片中出色地插入了《闯将令》《小刀会组曲》。《闯将令》以高亢的唢呐引领,具有逼人的豪迈气势,非常适合在武侠片决斗时刻引用,这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粤语武侠电影中经常采用。《小刀会组曲》受到香港武侠导演普遍欢迎,它本是舞剧《小刀会》的配乐,但因其慷慨悲壮的基调和浓厚的民族色彩而成为民乐经典。此外,《四川将军令》《十面埋伏》《东海渔歌》以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都能够使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种男儿当自强的豪情。

四、总结

我国的武侠电影一向留意于细腻的表达手法;我国的民族音乐,纯净而深邃,文化底蕴深厚,在表达细腻感情时如玉一样温润婉转;抒发激情时,似山河般坚定壮阔。这独有的特色与我国的武侠电影正是相得益彰。总之,武侠电影音乐是武侠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是武侠电影艺术语言不可缺少的载体。今后,在导演们和作曲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武侠电影音乐的表现手法必将日益丰富多彩,在武侠电影中发挥更加广泛和多方位的艺术功能。

音乐赏析论文:音乐赏析教学德育融合路径

本文作者:刘英洁 曹婷婷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与乐”。但由于我国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不深,一些音乐教育工作者往往把音乐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等同于向学生说明解释音乐作品的道德内容,使得音乐鉴赏课成为道德说教课。这种越俎代庖的内容解说式教学背离了音乐艺术非语义性的特点,容易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反感,这不但不能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也远离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初衷。

一、音乐美可以作用于人的情感,丰富人的感性,促进人内心的和谐而造就有道德的人

18世纪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认为,审美教育可以克服现实生活中的人性分裂,恢复人的感性与理性的统一而造就完整人性。人如果缺乏感性只有理性就会成为一个缺乏情感的人,一个缺乏情感的人在道德上往往是不健全的。有研究表明,有些不道德的行为如暴力等大都来自于人们内心的混乱,而这种内心混乱正是感性与理性失调、分裂造成的。美国音乐教育家贝内特•雷默认为音乐教育是感觉教育,他说:“艺术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人们达到包含在事物的艺术品质的感觉体验。因此,可以把艺术教育视为感觉教育。”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感受到了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的艺术家的感觉,同时也产生了他们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他们的感觉。艺术欣赏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感觉交流的感性体验过程。音乐作为重要的艺术类别,也是“非语言的交流手段之一,通过‘音’来进行自我表现,通过音乐的表现来达到‘心’(感情或情感)的互相交流”。[1]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人们丰富了感觉,陶冶了情感。在音乐鉴赏课中,学生在音乐体验的同时获得了情感体验,感性得到了丰富,人类善良、温柔的本性,对大自然、对一切生灵所怀的爱心在音乐中得到强化。[2]音乐正是以这种“普遍性的人类情感的沟通涵化了道德的善和人类的同情,使受教者的感性在艺术体验中得到训练,能够设身处地、由己及人地去同情,从把他人的欢乐当作自己的欢乐,把他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发展为帮助他人的责任感”[3]。同时,在音乐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对美的强烈感受能力、敏锐准确的判断能力会沉淀在心理结构上,形成以审美的态度与眼光来对待客体的心理定势与直觉能力”[4]。这种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在音乐美的陶冶下,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不知不觉在现实生活中向往美的事物而抵制丑恶的行为,并且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美的标准,从而自觉地远离不道德行为。人类的所有能力都是通过训练逐步发展而来的,感性素质也不例外,它是通过艺术美的体验而逐渐获得的。因此,要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音乐教育就应该成为丰富学生感性的音乐教育。由于音乐的体验和领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且因人而异,“言传身教”的音乐内容解说式教学让学生被动地接受音乐教师音乐体验的感觉,剥夺了他们音乐体验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式使他们的感性难以得到丰富。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避免解说,而应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体验音乐,让他们在音乐美的体验中自由发挥想象,丰富感性,潜移默化地提升道德,这是音乐鉴赏教学德育渗透的正确途径。

二、让学生在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中感受音乐美,在审美体验中潜移默化提升道德素质

是否具有审美能力是人们在欣赏音乐时能否获得音乐美体验的前提。因此,音乐教育要实现德育渗透,就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音乐美的感受力。音乐美是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高度统一。音乐形式本身就包含着情感等内容,英国美学家库克认为:“大三度表示愉快、增四度表示穷凶极恶、上行的大调表示一种奔放积极自信[5]”Gabrielsson和Eriklindstrom在他们的著作《音乐与情感》中也谈到音乐要素在情感表现方面的作用:“响亮的响度表示激动、高兴、愤怒轻柔的响度表示忧郁、优雅快的速度表示兴奋、狂喜慢速表示宁静、感伤、高贵、庄严等。”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也认为,艺术是人类的情感符号,音乐是对情感的调性模拟。可见,音乐与情感的联系正是通过音乐基本要素所构成的音乐形式外显出来的。美国音乐教育家戈登曾经说:“音乐学科是通过提供音乐本身所固有的特质,而带来人生充实感的审美体验——音乐体验,来实现所承担的人格形成方面的作用而音乐要素是构成音乐固有特质的基本元素。”因此,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让学生对音乐要素有基本把握,这是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获得音乐美的体验、提升道德水平的基础。欣赏者从音乐形式美中获得的情感体验是整个音乐审美过程的基础,而且音乐的美不仅表现在形式的美妙组合与变化之中,还同时表现在“审美主体赋予音乐并从音乐中体验到的精神内涵”[6]。这种精神内涵就是音乐的内容,因此,音乐教育要实现潜移默化的道德陶冶,还需要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有深层次把握。笔者认为,音乐教师要帮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到精神内涵,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与鉴赏音乐有关的古代或外国历史等方面的人文知识,创造让他们了解音乐作品时代历史背景、作曲家的生活经历等获得经验的机会。这样,学生在鉴赏时就更容易理解民族传统音乐、外国音乐,从而感受到艺术美,在音乐美的体验中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以美促德,让学生的感性思维在音乐美的体验中得到丰富,让他们的感性和理性得到健全统一,人格得以完善。这样,才能培养出有道德的学生,从而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标。

音乐赏析论文:钢琴音乐艺术的价值赏析

一、影片剧情和背景音乐简介

埃尼奥•莫里康内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和配乐家,他在电影配乐上有很深的造诣。电影《海上钢琴师》的背景音乐极致地体现了他的音乐才华和智慧,也为他带来了众多专家的赞赏。电影中,埃尼奥•莫里康内选择的音乐风格多样而不冲突,他将古典音乐演奏技巧和通俗音乐演奏技巧巧妙融合,演奏技法成熟。人物台词和剧情的展开都精心设计过,观众从中得到了丰富的美感、愉悦的精神享受,这既不是单纯的视觉享受,也不单是给观众的听觉盛宴,而使人的灵魂从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灵魂经过洗涤,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钢琴音乐在《海上钢琴师》众多的背景音乐中可以说是最具表现力。整部电影的配乐中,钢琴音乐是主体部分,管弦乐做辅助用,二者相配合、相得益彰,贯穿影片始终,共同奏出的乐章将电影的主题和人物的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呈现给了观众。钢琴背景音乐对主题和情节渲染也给观众带来了很多触动和思想上的共鸣,钢琴的声音特点是厚重,它使影片自始至终都笼罩在一种浓厚的氛围之下,观众的情感也随着钢琴声音不断蔓延,感情得以爆发,不自觉地沉醉于故事之中,同时也感慨于主人公不幸的遭遇及传奇的人生经历,浮躁的心灵在此得到了洗礼和触动。影片讲述了一个被遗弃在船上的孩子,被船工收留,一直生活在船上,并学会了钢琴,成为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在船上,他演奏了一首又一首精妙绝伦的钢琴曲,为观众喜爱。最后,船只废弃,而主人公因为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而不愿离去,最后与船只一起丧命于海上。影片表面上看没有太大的波澜,实则跌宕起伏。主人公演奏的钢琴曲深刻表现了电影的内涵、渲染了电影的主题和主人公真实地内心世界。

二、钢琴音乐在影片中的艺术价值分析

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主题,历来有不同观点。其中大多数认为该片是通过讲述一个伟大的钢琴家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选择,给浮躁的人们一些引导,启迪人们远离尘嚣、不被外世的浮华吸引,坚守心灵的净土,执着追求自己的梦想。影片中所配的钢琴音乐对主题的表现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诠释了主题:

(一)序奏———背景音乐的巧妙渲染

《海上钢琴师》所配的背景音乐之所以能成功表现电影主题,首先是因为背景音乐烘托渲染了影片的整体氛围,对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起到了引子作用。影片开始,在持续了长音演奏下拉开了帷幕,绵长的音符将思绪拉长,把观众带入了深深的回忆中,悠远绵长的音符奠定了电影的主题表现的基础。电影的主人公1990的好朋友max正是在这样温暖而饱含深情的长音中出场,深情的音乐仿佛他对好友1990的感情,让max陷入了对1990的深切怀念之中。紧接着的是电影的第一个镜头,这时的电影配乐听起来悲伤而忧郁,同时还有一段满怀惆怅和迷茫的内心独白。黑夜中独坐在台阶上看着远方的max沉浸在回忆中。音乐进入高潮,镜头转入“弗吉尼亚号”轮船,一大批移民站在港口等待登船。这时,还未开始讲述真正的故事。Max一边开始演奏小号,脑海中1990的一系列镜头依次出现。仔细听会发现max演奏的小号曲目,与留声机播放的钢琴曲目正是同一首。钢琴音乐正式出现,故事正式开始,观众对这首钢琴曲的弹奏者期待万分,这时1990的故事正式开始讲述。慢慢的,电影情节顺利发展,流畅的音乐节奏像是将1990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配乐以“孩子”为主题,音乐的旋律与船工们生活的机舱的氛围十分协调,虽并不精致但却简单快乐。之后调整音调,钢琴整齐划一的节奏伴随着圆号独奏,单纯、幽默、无忧无虑的“孩子”再一次经长笛独奏表现出来,这对深化作品主题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绵长、悠远的旋律一开始便使作品充满深邃的情感,为人物的登场和故事的开始预设了一个恰当的音乐环境。

(二)相识———海上艺术生涯

起航1990自小被遗弃,是船工丹尼将其抚养长大,可是没过多久,最亲的人丹尼去世了。1990继续留在船上生活,期间他观看船上演奏厅钢琴家的演奏后,对钢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没有钢琴老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却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钢琴天赋。之后,他一直留在船上弹钢琴,成为一名真正的海上钢琴家。之后1990认识了max,两人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钢琴音乐对1990和max的相识相知环节也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首先是1990主动帮助不适应海上生活的max摆脱晕船的困扰,他让max跟着自己坐在弹奏钢琴的凳子上,钢琴和凳子随着海浪的翻转、波动在光滑的地板上自由滑动,伴随着这浪漫优美的旋转,1990弹奏出轻快自由、流畅婉转的乐曲,电影所配的钢琴乐与导演追求的拍摄效果完美的契合。钢琴声的流转和船体的摇动,使1990和max置身于一个如梦如幻般的世界,影片中还加入了一些人物、景物的特写,在琴声的映衬下,使影片充满了浪漫主义色调,渲染了故事情节发展的氛围。从1990的乐曲中,听众能感受到他内心的单纯的简单,他只身沉醉于自己钟爱的钢琴世界,无人打扰却也从不孤单。

(三)对决———钢琴乐艺术价值提升

自始至终,电影主题的诠释都离不开钢琴音乐的帮助,中间还添加了许多新鲜元素,让观众兴奋不已。其中,最精彩的情节当属“爵士乐大家”Jelly与1990之间的技能比拼。Jelly不服气众人对1990的赞誉,前来挑战众人眼中的“钢琴天才”。Jelly一出场便气势汹汹,决心要在这场对决中战胜1990。首先是《平安夜》,乐曲以悠扬婉转的琴声开场,一开始便震惊四座,也给挑战者Jelly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接着演奏了《TheGrave》,节奏紧凑,曲风昂扬激烈,仿佛在还击Jelly的挑战,在那样的情境下演奏,紧密的节奏营造出一种针锋相对的紧张感,演奏效果十分成功;最后1990弹奏了《EnduringMovement》更是彻底让Jelly无地自容,旋律之优美如让人置身于波光粼粼的海洋中;技巧之高超如入音乐仙子之境;情感之淡雅让周围的听众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从容宁静。电影中直接用你来我往的钢琴演奏表现出紧张激烈的气氛和扣人心弦的场景,既逼真又富有欣赏性。比赛过程中弹奏的曲子也让听众对1990有了更深的了解。他自幼生活在船上,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却能弹奏出打动人心的乐曲,战胜名声大噪的钢琴家,可能打动人心的就是他简单纯粹的音乐、对自我的坚持和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在这里,我们得以深入了解1990的内心世界。

(四)波折———钢琴乐曲邂逅

爱情影片的后半部分中,1990在船上邂逅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影片通过1990的钢琴声让听众去感受二人之间美妙的爱情。电影中,1990隔着玻璃清楚地看见了面容清秀的女孩,并为之动心。随之响起了柔情似水、温婉悠扬的Pla-yingLove。确实,从小生活在船上、性格内敛、不善言辞的1990不可能用花言巧语去获得姑娘的芳心,他能做的就是将自己热烈的感情融入乐曲中来吸引姑娘的注意。Pla-yingLove的曲风清新自然,悠然飘逸,十分符合女孩表现出来的气质。乐曲的节奏轻缓如有柔情,间或出现一些跳动的音符,真实地表现出了1990遇到姑娘时心里的感受:1990不善言辞,感情含蓄,却饱含脉脉柔情,平时安静如水的他在遇到心上人时心中也避免不了兴起波澜。电影中出现二人交流的画面时,也一直伴随有钢琴乐的烘托,展现出了1990想要表白却又欲言又止的纠结困惑。影片中1990还弹奏了一段不和谐的小二度的音乐,表现了他想去看姑娘却又徘徊不敢前进的矛盾心理。伴随着音符的流淌,1990的脑海中出现以许多自己与姑娘在一起的画面,乐曲流露出了1990对姑娘的真情,表现了1990初遇爱情的不知所措,更对电影氛围的塑造和主题的诠释起了重要作用。乐曲中的矛盾波折正是给听众再现了1990对未知的恐惧和对自我的肯定,最终1990选择放弃爱情,回归自己简单纯粹的生活,此时的钢琴乐曲虽听来悲伤,却有着一种坚持自我的悲壮的美。PlayingLove在这里既渲染了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为观众展现了1990的坚持,进一步诠释出了电影的主题。

(五)结尾———音乐中再现柔情似水影片的尾声

含情脉脉、隽永绵长的钢琴音乐再次响起,再次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也进一步诠释了电影的主题。电影的最后,豪华游轮自由徜徉的蔚蓝的海面上,耳畔响起空旷纯净的乐音,所有人都暂时逃脱了那喧嚣浮华的世界,置身于一个纯净自然的世界中。1990无论如何都不愿离开船,或者说他离不开的是自己一直追求的纯净无暇的世界。在船将被炸毁的瞬间,1990已经没有钢琴了,但他做出演奏的姿势,认真演奏其心中的《柔情似水》。正是这温柔如水、圣洁如云、博大如海的清净之美成为了他毕生的追求。观众被这种悲壮的美震撼了,也深刻领悟了电影透过钢琴乐传达的主题。

三、影视配乐反映电影主题的启示

(一)配乐对表现电影主题有重要作用

从众多影视作品的音乐中可以看出,配乐能很好地诠释出作品的主题,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配乐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配乐使主题更加深刻;第二,配乐较电影中直接向观众讲述故事或表现感情更具启发性,给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第三,配乐还能使电影主题得到升华,观众对配乐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终对电影主题进行二次建构。

(二)关于优化电影配乐反映电影主题的思考

《海上钢琴师》中对钢琴音乐的成功运用,启发我们对优化电影配乐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在选择背景音乐时,反复研究经典案例,立足于此,不断创新。在深刻理解电影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恰当选择最合适的配乐。

四、结语

观看《海上钢琴师》,你会发现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次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钢琴音乐。钢琴音乐在影片中对渲染气氛、烘托情感、表现主题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海上钢琴师》中钢琴音乐的成功运用,并借鉴其成功之处为电影配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作者:周雪 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音乐赏析论文:当前我国武侠电影音乐的特点和赏析

摘要:电影音乐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应运而生,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电影音乐和画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体现出电影的艺术构思和美学欣赏原则。在我国武侠电影发展过程中,电影音乐正逐渐成为武侠电影的重要构成元素,从而引起了它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广泛关注。近期《英雄》、《十面埋伏》、《功夫》、《卧虎藏龙》等一系列武侠电影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我国的传统民族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反响。本文试以这些主要的优秀武侠电影作品为例,来探讨当代武侠电影音乐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武侠电影;音乐;赏析

一、引言

一幅幅刀光剑影的江湖画面,一段段恩恩怨怨的儿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盖世神功,一座座侠肝义胆的英雄塑像,武侠电影带给了我们这些神奇。武侠电影音乐是专门为武侠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武侠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武侠电影音乐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使武侠电影观众把听觉形象与视觉想象结合起来,达到视听的统一和享受。我国武侠电影音乐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审美心理传统的深刻影响,因此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我国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以其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深厚底蕴赋予了我武侠电影音乐极强的生命力。

二、当前我国武侠电影音乐的特点和功能

武侠电影音乐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武侠影视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表现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特定性。武侠电影音乐可以根据武侠作品表现的需要随时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情节、人物、环境,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去渲染和表现。武侠电影音乐往往可以运用分散穿插的结构方式,在特定的人物活动或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穿插点染,从而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此外,武侠电影音乐的艺术效果必须通过武侠电影艺术整体各构成元素的有机融合去实现,通过与画面、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共融,去服务于武侠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刻画。

总的说来,武侠电影音乐可以为武侠电影营造一种特定的背景气氛,以达到深化视觉效果的作用。武侠电影音乐在发挥渲染气氛的功能时,通过音乐这种听觉手段为影片部分或者整体地创造某种气氛,增强听觉感受,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气氛对于音乐和画面而言,既抽象又具体,而武侠电影音乐就是把这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色彩,借助一定的音乐形象表达出来,使武侠电影画面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三、近期主要优秀武侠电影音乐赏析

《黄飞鸿》系列电影可以说是我国武侠电影作品中电影音乐的成功运用的代表之一。在《黄飞鸿》系列,“男儿当自强”的歌曲或以此改变的旋律反复出现,将威武中华男儿的形象传颂四方。音乐作为声音主导动机的关键环节在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方面走在前列,同时也是烘托氛围、创造节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从《卧虎藏龙》的获奖,到《英雄》的中西合璧,到《十面埋伏》的好评,再到《功夫》的不断创新,武侠电影音乐从单纯的民族乐器的突现已经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在大众文化中得到广泛流行。

张艺谋的武侠作品《十面埋伏》从中国古乐中汲取了很多特殊音乐元素,是出色利用我国传统古典音乐的典型代表制作,其中最突出的是运用了奇崛而独具震撼力的琵琶曲,在影片中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强烈作用。《佳人曲》这段二胡和琵琶协奏曲在《十面埋伏》中被一再应用。片尾小妹死后也响起了金捕头悲伤的歌声。《佳人曲》中的佳人和小妹的形象是互相映衬的,南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迥异的晶莹素洁的风貌。

作曲家谭盾充分地发挥了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在《卧虎藏龙》和《英雄》中使电影配乐发展到交响式的中西合璧新民族风情。谭盾的音乐把人生的困惑和无奈用典型的中国情结表达了出来,舒缓而优美的旋律反映了惆怅而悲伤的人生,让人感觉人即是江湖,人的爱情和人生也如江湖一样不可把握。在《卧虎藏龙》中,大部分音乐旋律单纯、朴素、统一,和声简单明了,配器清淡。《卧虎藏龙》选用了多种中国民族乐器进行补充,使整部影片的配乐统一而富有变化。《英雄》中的电影音乐也是一次视听的盛宴,是视听艺术的大胆实验。《英雄》从头至尾有一支主旋律萦绕在人心头,时而凄切、悲凉,时而雄浑、激越,时而像如泣如诉的马头琴讲述着“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传奇。影片中,作曲家谭盾发挥自己跨越中西、古今不羁的创作特长,让这些乐声彼此对话。影片一开始,出现了交响乐与鼓声相间的“序曲”,西洋交响乐宛转流露出二人转的曲调。而东方的鼓点却打出爵士、摇滚的节热“棋馆古琴”的一幕,使小提琴和中国古琴的乐声2000多年以来首次融合到一起。 周星驰的影片《功夫》在武侠电影音乐的运用中又创新了一步,近年来首次运用了不少时代的音乐,令人亲切,令人振奋,给人向上的激情。周星驰的《功夫》带来的这些怀旧音乐是扎根民族,扎根民众,扎根中华文化的,只有如此,电影音乐才会有生命力。在《功夫》中,激昂慷慨的音乐几乎贯穿整部影片,尤其是在精彩的打斗时,每每有振奋人心的民乐响起。影片中出色地插入了《闯将令》《小刀会组曲》。《闯将令》以高亢的唢呐引领,具有逼人的豪迈气势,非常适合在武侠片决斗时刻引用,这在五六十年代香港粤语武侠电影中经常采用。《小刀会组曲》受到香港武侠导演普遍欢迎,它本是舞剧《小刀会》的配乐,但因其慷慨悲壮的基调和浓厚的民族色彩而成为民乐经典。此外,《四川将军令》《十面埋伏》《东海渔歌》以及《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都能够使人不禁油然而生一种男儿当自强的豪情。

四、总结

我国的武侠电影一向留意于细腻的表达手法;我国的民族音乐,纯净而深邃,文化底蕴深厚,在表达细腻感情时如玉一样温润婉转;抒发激情时,似山河般坚定壮阔。这独有的特色与我国的武侠电影正是相得益彰。总之,武侠电影音乐是武侠电影艺术的重要表达手段,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是武侠电影艺术语言不可缺少的载体。今后,在导演们和作曲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武侠电影音乐的表现手法必将日益丰富多彩,在武侠电影中发挥更加广泛和多方位的艺术功能。

音乐赏析论文:音乐赏析的意义与方法初探

【摘 要】音乐赏析是把音乐和人生享受联系起来的。它对于赏析者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益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培育创造性思维。让音乐使自己的生活更绚烂,一个很好的途径就是学会欣赏与分析。音乐语言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求异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要多听佳曲,感受其美;音乐作品驰骋着丰富的想象,所以赏析时必须启动联想,捕捉音乐形象;音乐最显著的特点在于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所以赏析时应体验情感,挖掘内涵;丰富多彩、有声有像的客观人类社会是音乐创作的源泉,而音乐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创作中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音乐赏析要尽可能深入乐理,知人论世。

【关键词】音乐 音乐作品 赏析

音乐赏析是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就是经过感悟、体验和再造想象,把听到的音响在脑中整合成音乐语言要素,从中感觉到活生生的形象,进而把握音乐作品所蕴涵的思想内容。音乐赏析无论对于赏析者还是对于音乐教育、对于社会的意义都是多方面的。它对于赏析者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有益于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形成创造性思维;对于音乐教育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它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支柱,是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手段;对于社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是实现音乐作品社会作用的必要条件,在造就社会所需的时代新人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并能够促进人类社会审美理想的形成。限于篇幅,本文重点阐述音乐赏析对于赏析者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索音乐赏析的方法。

一 音乐赏析对于赏析者的意义

1.有益于陶冶情操

优秀的音乐作品,无论是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够带给赏析者艺术造诣的升华,使其道德情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赏析者在审美的氛围中会不知不觉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产生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识中不健康、不正确的成分,逐渐变得高尚起来,进而形成较高的音乐文化修养及完美的人格。

2.有益于提高审美能力

优秀音乐作品是人类的艺术财富、人文精髓,能够使审美活动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引导赏析者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消除错误的审美观,从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启迪。美的观念是同人们的道德观念紧密相连的,它反映着人们的世界观,所以赏析者进行音乐赏析时,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其影响极为深远。赏析者通过对音乐作品体裁、题材、形式、风格、内容思想性,作曲家创作意图,具体的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逐渐准确地把握住作品的音乐形象,领会作品中的人文情怀,汲取音乐艺术的精髓,养成审美鉴赏与辨别能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3.有益于培育创造性思维

由于音乐语言往往带有一定的模糊性、求异性和不确定性,总是有意无意地留下了许多空白,因而音乐赏析需要艺术想象力,让赏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则便难以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从赏析中得其境界。音乐赏析不仅需要艺术想象力,而且也发展艺术想象力,它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艺术再创造活动,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感知。音乐赏析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创造的过程,其间所形成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深刻感受、体验和创造,要借助储存的知识和经验,也要运用联想、想象等思维手段,这就使赏析者的智力得到开发,思维更加灵活和敏捷,从而培育创造性思维。

二 音乐赏析的一般方法

1.多听佳曲,感受其美

“观千剑而后识器,听百曲方能知音。”要学会赏析音乐作品,首先必须多听,且要选择古今中外生命力强、感人肺腑的佳曲,感受其富有魅力的音调、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确切的表达内容与音乐语言、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等等。我认为,身为中国人,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要有深厚的感情和广泛的了解,所以更应该多听。多听民族音乐,会深刻感受到祖国壮丽山河的美,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优秀音乐作品本身都是美的,可博闻广听,就是要扩大听的范围,主动接触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音乐作品,让脑海里既有中华民族各类音乐,又有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现代派、各时期民族乐派的印象。赏析之前可查阅相关的知识性资料作参考,对作品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结合音响带来的美感,便于更好地把握作品真挚的感情、严谨的结构和鲜明的主题。

2.启动联想,捕捉形象

音乐作品驰骋着丰富的想象,赏析时必须启动联想,捕捉音乐形象,才能充分体味音乐之美,感悟其情致和韵味。对于音乐形象,音乐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简言之,音乐形象就是因为音响的启发,使人在脑海中产生想象中的事物形态或生活图景。如赏析歌曲《橄榄树》的音乐,从六弦琴奏出的大段缠绵不断的分解和弦,到长笛奏出的主题旋律,其音调多是下行的,和弦也是沉郁而柔软的,音型却热情而带祈求,又因每一乐句的句尾拖着长音,更增加了哀而不伤的问句气氛,使人产生无限的伤感惆怅,同时伴有向往之情。这种音乐效果,使人联想到月夜下游吟歌手身背六弦琴、独自漫步弹唱的画面。如能进一步展开联想,就会想到台湾同胞由于多年来不能回到祖国怀抱,以至于“叶落求归根,梦境叹依稀”。人们听到此曲,便会激起浓重的乡愁,或由草原想到大陆,或由橄榄树想到和平,仿佛看到自己变成和平鸽,翱翔于烈烈长空,飞到和平之神的塑像前发出撕心裂肺的祈求,热盼回到祖国怀抱。可见,以丰富的联想捕捉到的音乐形象,可谓胜景无限。

3.体验情感,挖掘内涵

音乐作品不仅驰骋着丰富的想象,并且蕴涵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情感,这是音乐最显著的特点。音乐的内在特点就是抒发感情,音乐作品无不是为了抒情而存在的。换句话说,情感是音乐的生命、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所以在赏析音乐作品时,要以深刻的思想体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然后循着对音响的感知,用灵动的大脑去体悟作品的思想内容或题材范围,进而挖掘其情感内涵。

对于有歌词的声乐曲,因语言本身的含义、节律、韵味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对赏析者具有启示作用,要体验其感情内涵并非难事。但是对于没有歌词、纯器乐演奏的器乐曲,要挖掘其情感内涵相对困难一些。乐曲的标题有时是内容的集中体现,帮助我们了解乐曲的大致内容,同时也可从中揣摩其情感内涵。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在传统狂欢节中对各种动物进行描绘,它是由14首独立短小乐曲组成的管弦乐套曲,14个小标题使人们在听乐时,能够按照乐曲标题的提示,在思想内容的引导下受到作品情感的熏染,从而情不自禁地陶醉于作品中,或受到感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4.深入乐理,知人论世

前文已经提到,赏析者进行音乐赏析时,实际上是在接受一种道德观、价值观。因为多数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感情及创作意图,总离不开作者的世界观,所以赏析者要深入乐理,从作者思想感情的实际出发,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探求作品的哲理性。如唐代古琴乐谱《碣石调幽兰》,有如下记载:孔子周游列国,终不见用,他在途中看到幽谷中沁人心脾的兰花,于是感慨道:“兰花是香花之王,如今却与野草丛生,正如‘贤德之士,怀才不遇,生不逢辰。’”于是弹奏了《幽兰》这首琴曲,它启发人们自觉抵御现实中的种种诱惑,不畏强权,勇敢地伸张正义、维护真理。

对于那些无标题的音乐作品,应该怎样赏析呢?那就要“知人论世”。“知人”就是要了解作曲家各方面的情况,一是将其作为个体的人来看待,了解其创作才情、个性气质、艺术修养、审美志趣,甚至师承和流派;二是将其作为社会的人来看待,了解其生活经历、政治遭遇、思想崇尚,乃至籍贯、家世和交友。“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政治上的治乱、经济上的兴衰、社会生活面貌、文艺思潮、社会风气和风俗习惯等。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一部哲理性很深的音乐诗篇,其哲理性是贝多芬所有九部交响曲中较为杰出的一部。它反映出当时全人类共同遭遇的命运和人民要起来、要解放,社会要革新、要前进,急需寻找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理想。但因种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恶势力的无情阻挠,在此社会背景下,作者创作了这首作品,认为只有与恶势力做不屈的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结合贝多芬当时的个人遭遇,乐曲中有着抑郁的成分,更有希望、有斗争、有必胜的信念,充分揭示了作者感情深处隐藏很深的心声,却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共鸣,激励着我们以顽强的意志去争取斗争的胜利。对于大多数无标题音乐作品的赏析,因其寄寓着很深的哲理,只有善于“知人论世”,才能充分领悟乐曲的情致和韵味,从而不断提高音乐赏析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