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1 08:47:37
导语:在小学科学实验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一、实验内容趣味化
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就不怕这门课学不好,关键就在于教师怎么来设计这个实验才是最适合学生的。适合是最好的教育,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因材施教。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好奇心,求知欲的强弱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因为他们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搞个明白,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所以教师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必须趣味化,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在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任务、要求,让他们自觉地有效完成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实验的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制造悬念,诱发学生在课外去探究实验,以此来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验指导儿童化
一是在实验指导过程中,正确看待“异想天开”。学生在实验过程当中如果能够突发奇想,那是值得高兴的现象,教师应该要加以正确引导,对孩子有些幼稚的幻想或想法不要轻率地视之为“胡思乱想”,更不能嘲笑指责,而要保护他们的幻想,积极创造条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孩子向往美好的未来。同时要帮助学生提高想象的现实性,去完成幻想向现实的转化。二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实验小助手。让小助手去帮助学习较弱的学生,同龄人之间往往更好沟通,这就是“儿童化”的一个有效措施。让小助手帮助老师一起准备实验的材料,尽可能缩短材料准备的时间。下课之后,帮助老师一起整理实验材料,并且一起归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助手对于实验材料的位置、放置和拿取都非常清楚,材料员的角色可以基本固定,不轻易轮换,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验方式探究化
小学科学课通常是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交流、得出结论”等环节。小学科学课本中的实验,大多数是探究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为目的。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去说、去做、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体验、去验证,让他们亲身经历实验探索和科学发现的全过程,以适应终身学习和探索的需要。引导学生朝向发现问题的方向发展,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再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要有不断探究事实的精神,教师采取的实验方式要有足够的探究性。实验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化,实验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性探究学习方式。为了更好促进实验小组合作性的形成,实验小组成员进行有效分工,并明确实验探究目的、探究任务。组织实验小组开展实验活动交流,充分发挥实验小组对实验教学的作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和勇敢探索精神,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谐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总结
实验是科学课的生命。任何科学规律的发现、科学概念的形成和科学知识的掌握都必须经过实验探究和验证。实验是学生掌握知识、进行创新的重要手段。优化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做到实验资源丰富化、实验设计科学化、实验内容趣味化、实验指导儿童化、实验方式探究化,就能提高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能更好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能力。
作者:颜倩倩 单位:温岭市三星小学
一、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实验材料准备不充分。
一些教师没有把准备材料作为备课的一部分,常常不提早准备材料,快上课了赶紧找材料,随意性较强,材料没有准备齐全,有些失效了的材料也继续带进课堂,结果导致实验课上常常出现实验材料不足、部分材料不能使用等情况,使实验无法顺利进行。
2.没有精心设计实验过程。
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上课前没有事先做一遍或几遍实验,自己对实验操作的步骤、实验操作的要点不清楚,就很难设计出科学的实验过程,实验课上不能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和演示,给学生提实验要求提不到点子上,导致学生实验时出现手忙脚乱、实验失败等现象。
二、提高农村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实验前的精心准备
1.教师自身科学知识的准备。
农村科学课任课教师大部分是未接受过系统培训的兼职教师,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但是,既然任教了这一学科,就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学习、研究,使自身具备较为扎实的科学知识基础。同时,在实验课前,要亲自进行多次实验,对实验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2.精心准备实验器材。
实验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师上好实验课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作为一个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在课前合理选择、筛选实验材料,准备的实验器材要充足、有效。经过了“双高普九”等专项工作的验收,农村各校的仪器、器材配备基本完善,上课前教师就要到仪器室精心挑选实验所需的各项材料,尽量选择新的器材具。
3.科学设计实验过程。
学生做实验,老师虽然不做,但要心中有数,实验中各种仪器使用方法、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实验所需时间多少、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测等都需要老师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设计实验过程时要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如,三、四年级的学生,设计实验时要采取生动形象的方式,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有意识地直接观察事物。
(二)实验中的有效指导
1.实验前的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其次,做好小组分工的指导。小组分工的指导在三年级科学课中尤其重要,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课,对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该如何分工、配合需要教师的详细、认真指导,如,《谁流得快一些》实验,教师首先指导小组成员做好分工:三位同学做操作员,一位同学做发令员、三位同学做观察、计时员。第三,对操作过程作详细指导,让学生明确操作过程,如《谁流得快一些》实验时,要告诉学生注意,必须等到操作员已经做好准备,发令员才喊“开始”,三位操作员要同时往玻璃斜面上倒下液体,观察、计时员同时摁下秒表,认真观察并记录下液体流至玻璃斜面底部所需要的时间。
2.指导学生合理猜测。
在猜测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他们的思维从零乱变得有序条理。首先,教师要强调科学猜测是有依据的,不是胡乱猜测。其次,要分析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推测。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加上刚开始科学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推测环节中要安排一些趣味性的、思维难度相对较低、现象直观明显的推测。
3.在学生动手探究时给予及时、正确的指导。
自主探究活动是实验教学中的重头戏,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但是当实验遇到一些问题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把实验拉入正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要注意指导的方式,尽量少用师生问答的形式,要创设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还可以采取同伴互助的方法。对一些操作难度比较大的实验,教师还可以采用演示来进行指导。
(三)实验后的指导
1.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首先,要求学生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看到本质;其次,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培养数据意识;第三,要让学生全员参与,都来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发现。
2.对实验内容进行适度拓展。
如:六年级《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在学生通过开展滑轮组作用的研究发现用力大小与滑轮组结构的关系后,提出“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滑轮数量,用力大小会怎么变化呢?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通过延续的实验探究,学生可以认识到滑轮组的组数越多,就越省力。
3.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实验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对实验器材进行整理归位,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罗丽行 单位:福建省连城县教师进修学校
1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的意义和目标
小学科学实验设计要简便易行,贴近学生生活,目标要小而实际,实验材料要简单易得,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教给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设备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在实验完成后,分析总结实验结果,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倡素质教育,小学科学课教学要关注小学生智力的发展,强化动态生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取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本,构建轻松和谐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发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动力,通过实验扩散学生思维,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创新思维。科学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规律大都是通过实验研究而获得,生动形象的演示实验,赋予学生直观的感性知识,通过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例如,“光学”的教学,教师让学生观察肥皂泡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五颜六色的现象,演示三棱镜下太阳光分解成绚丽的七色光实验,学生在好奇心驱使下,感受神奇的太阳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彩色光产生的原理是是什么?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究现象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
2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的方法策略
2.1调动多种感官,培养观察力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基本方法,小学科学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会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学习者的基本素养,实验现象稍纵即逝,认真观察,及时捕捉实验现象,发现实验中的变化和特征,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小学科学实验中,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积极探究科学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意识,科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产生条件,发生的过程和特征。例如,《水果》的教学,教师出示一个装有梨和苹果的袋子,让学生用手摸出这两种水果,经过观察描述水果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特点,然后就两种水果做全方面的比较,调动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观察苹果和梨外观特征,教师将苹果和梨分别切开,让学生继续观察它们的内部组成,让学生品尝水果的味道,指出它们的区别,将学习变成主动参与的探究活动,学生的眼舌口鼻等各种感官协同参与,告诉学生观察事物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让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培养耐心观察的习惯。
2.2边做边学,传授科学方法
“做中学”是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包含思考的环节,在动手之前要先动脑,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说:“动手能力实际上就是动脑能力。”小学科学实验不仅要教会学生动手的方法,还要教会学生动脑,小学科学课实践性很强,蕴藏着丰富的探究科学的方法,教师要重视实验方法的渗透,把握实验的关键点,有效控制实验节奏,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实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设计方法、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过程的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由实验现象探究实验原理,教给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搜集资料,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把教学中的知识点转化为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情感体验,积累经验,建构知识,思维得到有效地训练,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植物的生长》教学,植物的生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要求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精神。
2.3走进大自然,激发探究意识
科学学科知识,在现实生活都有具体的反映,生活处处有科学,小学科学课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科学问题,服务生活是学科知识的最终作用,许多科学知识有着浓厚生活趣味,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小学科学课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面对实际问题,尝试从科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新课的导入,科学例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生活出发,分析与概念原理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生物的多样性》教学,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寻找、观察各种动植物,很多学生对昆虫感兴趣,碧绿的草坪,灿烂的花朵,翩翩飞舞的蝴蝶,婆娑的柳树都是学生的观察对象,教师在设计实验时,安排学生观察各种昆虫,让学捕捉,用瓶子装起来,采集植物制作标本,认真观察分析,找出各种生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形态结构,分析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探寻它们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理解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都是为了适应环境,广阔的大自然是科学课教学的资源库,发掘利用自然资源,进行实验设计,创设探究情景,为学生创造探究机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情景中经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3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课实验设计,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在教师指导下,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把理性思考和科学推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思考、概括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现理性与情感完美整合,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林阿红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芙蓉镇第一小学
一、情境创设,激起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时,他们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创设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开始科学探究,他们的兴致一定会特别高的。例如:在教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时,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对学生们说:“同学们,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但是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我们用肉眼是看不到微小世界的,有些同学的眼睛因为不注意保护,还近视。你们想想,我们若要看清楚微小世界,要借助什么呢?”学生们的兴致被我的话语调动了,此时,我用多媒体课件给他们看显微镜下的微小世界,他们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就怕自己忽略哪一个细节。又如:在教《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时,为了给学生们创设乐学的情境,我把蝴蝶标本带入了课堂,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放大镜去观察。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观察中,他们兴奋的尖叫声时不时地响起,因为有些孩子说看到了蝴蝶的翅膀上有鳞片,有些孩子说看到了刺眼的色彩,还有些孩子说他们惊讶于蝴蝶的翅膀竟然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促使他们想继续观察,继续摸索。他们探究的欲望被彻底激发了,教师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情境轻松导入新课内容,让学生们在兴致盎然中开始学习之旅。
二、课堂实验,实现探究愿望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喜爱的学科或活动上毫无吝啬地倾注精力。”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的主体地位悍然而不可动摇。而科学课上的课堂实验是学生们最为喜欢的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来刺激学生们的感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实现他们与生俱来的探求新知的欲望。在实验操作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们仔细观察的习惯,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讨论,自行获取科学知识。例如:在教《怎样放得更大》时,为了让学生们有机会实现探究的愿望,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两个人一组进行合作,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直到看清楚为止。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新发现?然后,让他们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两人合作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单的显微镜。学生们在刚开始做时,有些急躁,他们很难找准最佳的位置,我安慰他们,让他们放平心态不要着急,并说:“同学们,科学家们的实验都不是一次就能够成功的,他们要经历上万次的反复摸索、实验,才能得到正确的推断。或许经历了万次以后,也不会成功。所以,你们不要着急,慢慢来,你们一定会成功的。”学生们在我的鼓励下,又开始尝试,就是在这样的尝试中,孩子们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愿望也慢慢得到了实现。又如:在学习《平衡玩具》时,我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做不倒翁,但是,学生们在做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鼓励他们自己动脑思考,我并没有给他们提示,让他们自己找原因想出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反复的尝试中,孩子们终于发现了不倒翁的原理:上轻下重,底面是半球形,这样才能扳不倒。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没有指导,只是启发学生自己观察,并让他们通过讨论、分析、归纳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促使知识进一步内化,形成技能,既满足了他们课堂实验的兴致,又让他们实现了探究的愿望。
三、延伸课外,增强探究能力
小学课堂时间只有35分钟,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亲身体验每一项实验的过程,那是不太可能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适当调整,把课内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实验渠道,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寻找素材进行实验。例如:在学习《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上所学内容,让学生们课后制作神秘的信件。用毛笔蘸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写上信件的内容,晾干后送给自己的好友,让他/她想办法让白纸上的字显现出来。如此的实验若在课上完成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耗时较长,所以可以让学生们课后去完成。又如:在学完《铁生锈了》之后,课后可以组织学生探索铁生锈的原因:铁为什么生锈?铁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可以让他们按照书上的表格提示来设计研究的过程,这样他们的研究就更有计划性,实施起来也会容易许多。开展这样的课外实验探究活动,可以发散学生们的思维,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既让他们掌握了科学基础知识,又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科学知识,这样既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又能让他们在思考、创造中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像科学家那样探究大自然的奥秘,开启科学实验的奇幻旅程。
作者:管言龙 单位: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摘要】
小学阶段中实验课是科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好好发挥实验课的作用是上好科学课教学关键。为了上好实验课做好实验设计,准备好实验材料,明确实验目的、操作过程、得出实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课;效果;目的;观察;结果
小学科学课是义务教育阶段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一个可以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学科。学好科学课,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而且能够为初中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欲望。科学课通过学生亲自观察实验并研究的过程掌握重要知识,其中实验活动是科学课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怎么才能提高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效果呢?
一、做好实验设计和实验准备工作
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改进,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科学实验课越来越多,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成为主要的体验过程,实验课的设计和实验课的准备工作成为上好实验课的重要环节。因此,一些问题也不断产生,如,实验设计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实验要求过于抽象等等这种问题需要及时改进。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实验活动是否会成功的问题,所以要做好实验设计,对每节进行精心准备,选择最佳实验设计方案。同时,在教材学具材料准备不足的情况下,提前布置学生准备必需的实验材料,有条件的要对实验材料和实验工具进行标号,便于实验操作和回收。这样,课前准备实验材料就成为了实验教学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进行好实验,也会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验观察。
二、让学生明确科学实验的目的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做科学实验更应该如此。教师要想组织学生做好实验活动,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具体的任务和目的,才能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做这项实验,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实验上。所以,每次实验课堂中教师必须明确提出实验目的和任务。这样学生才可以按照明确的研究目标去做实验。例如,《磁铁的磁性》这一课的实验目的是为了研究磁铁的磁性,也就是要明确磁铁可以吸引哪种物质。若没有这样明确的实验目的,学生也只能将磁铁实验停留在吸一吸,玩一玩上,不会引起进一步操作和思考,也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和效果。因此,每堂实验课,必须提出明确的实验目的。
三、指导学生明确实验操作过程
科学实验课教学中重要的是实验操作活动,重中之重的是体验实验操作过程。每个学生都喜欢亲身体验实验的操作过程,但如果放任学生自己操作,就会出现各种弊端。有的学生边做实验边玩,有的学生不能按照正确顺序进行操作,还有的学生会打扰其他同学等等。所以实验活动时要让学生明确的实验的操作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操作过程。例如,《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这一课,若教师不提出明确的实验操作过程,不仅有安全隐患,而且实验难以成功。因此,教师明确提出实验操作过程,先在三脚架上放石棉网,再放装入食盐水的蒸发皿,然后一定要点燃酒精灯放到三脚架下,观察蒸发皿里的盐水发生怎样的变化。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的蒸发皿、三脚架、石棉网等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注意安全等要求。这样,教师提出明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后,学生按照要求进行操作。不仅安全有保障,操作也会更顺利,还能加快实验操作速度,提升课堂效率。
四、正确总结出实验结果也很重要
科学课注重的是通过正确的操作、观察、研究与分析的过程并,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实验操作过程正确可以成功完成实验,但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话实验就变得毫无意义。例如,《磁铁的磁性》这门课中提供学生铜、银、铝、铁等材料,实验这些材料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这种实验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更容易进行实验。最重要的是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磁铁可以吸引的材质是哪种的。这样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才可以说实验是完全成功的。如果教师对实验结果没有明确的要求的话,这堂课只会变成学生拿着磁铁随意玩耍的游戏时间。所以,每个实验都需要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研究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五、总结
总体来说,成功完成一个课堂的实验活动需结合教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注意上述所说的这几点的话,实验课教师不仅可以成功完成实验,还能达到体验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效果。
作者:康淑 单位:吉林省龙井市北安小学校
摘要: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研究内容,其中实验教学更是研究的核心。从五方面阐述如何做好实验、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效率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
在小学生科学教学中,教材的编写者,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实验,这些实验包括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这些实验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实验、提高实验的有效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呢?
一、熟悉教材实验内容摸清实验项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宗旨,让学生在愉快的合作氛围中,学好科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是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需要教师深钻教材,熟悉教材内容,做到了然于胸。同样,要想提高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效率,也必须要熟悉教材的内容。从小学科学的编排体系上看,小学科学教学主要是以实验操作为主,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学科知识。还需弄清哪些是教师做的演示实验,哪些是让学生做的分组实验、探究性实验,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以鄂教版《科学》教材为例,据统计,在小学3~6年级科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分组实验以及自主探究性实验,三年级有24个,四年级有18个,五年级有19个,六年级有28个。
二、精心准备确保实验成功
摸清了实验的项目,这只是提高科学实验效率的第一步,要想进一步提高科学实验效率,还必须根据实验项目进行精心准备。在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教师进行演示及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讨的内容,都需要教师精心准备,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因为缺少一些药品和器材,导致实验不能正常进行,从而降低课堂效率,反而给自己的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造成负面影响。可见事先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精心准备的过程中,教师的演示实验,除检查所需要的器材、药品外,如果原来没有做过这样的实验,还必须依据演示实验内容,按照要求,事先做一次,看能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如果不能,还应做些改进;至于分组实验,教师也应事先与实验管理人员进行联系,列出每组所需要的器材名称、数量,让实验员做好准备工作。例如:做定滑轮、动滑轮、滑动组的作用这个分组实验时,教师就应该用分组实验通知单的形式,事先告知实验管理员,让他提前把分组实验的器材,铁架台、滑轮、钩码、测力计、滑轮组、细线,按实验小组进行准备,以免耽误教学时间,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效率。同样,对学生进行的探究性的实验,也需要事先通知学生,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提高实验效率。让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中,学会实验操作,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按照规程做好实验
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以及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都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步骤和操作顺序。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研究岩石中是否含有硫酸钙成分分组实验时,明确告诉学生,一定要阅读注意事项,弄清操作顺序,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先把不同的岩石标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然后用玻璃吸管吸取适量的盐酸,分别滴在岩石标本上,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如果教师不按要求操作,随意颠倒操作顺序,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外,还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样,学生的分组实验及探究性实验也是如此,在实验之前,一定要让学生阅读注意事项,按照要求去做,要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好实验方案,依据规程做好实验,并做好记录,便于分析、归纳和总结,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
四、媒体引导示范实验操作过程
探究性的实验操作与教师的演示实验有所不同,通常学生面对的探究性实验,要求设计探究方案,若教师不做引导,让学生单独设计,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将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视频借助多媒体播放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性实验方案,包括:我的猜想、我的研究方案、我的发现、我的解释等几部分,以便在探究性实验中,根据制定的方案,进行有效探究,并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即我的发现,然后才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有比照对象,少走弯路,提高实验效率。
五、学生探究实验教师及时做好辅导
学生虽然通过观看视频资料,对探究性实验有一定的印象,这并不表明学生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方法,还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中,及时做好辅导。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因为时间问题,凡事大包大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做探究实验,教师进行辅导,看方案设计是否合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看学生操作是否有误,对观察到的现象是否认真记载,及时做好辅导工作,避免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视而不见,探究实验浅尝辄止,不加思考。这样,学生通过亲自设计探究方案,并亲手进行实验,积累了经验,在以后的实验操作考核中,也不会手忙脚乱,出现“教师急,学生更急”的现象发生。
六、结束语
要想提高实验的效率,教师必须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心准备,并在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按照规程做好实验,通过多媒体的引导,示范探究实验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在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过程中,教师再及时给予指导,就能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效应,通过实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作者:张海涛 单位:湖北省宜城市流水镇第一移民小学
摘要:
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进一步得到加强。小学科学教学现已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意识与精神的重要手段,实验教学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因此,注重科学实验教学显得尤其重要,科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等。
关键词:
小学科学;科学实验;实验教学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的观点。创新一直是我们国内教育的短板,因此,抓好小学科学中的实验教学是重点,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实验教学作为科学的重要方法,以探究为主,对小学生今后的科学探究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同时提出“做”的前提是兴趣,提供的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因此,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教师的引导尤其重要,只有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调动身体各个感官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而科学实验以探究为主,正好充分满足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平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平时学校或家长一再强调“不准做这个、不准做哪个”转变为“可以做这个”“多尝试”,让学生从平时的限制中解脱出来。例如,在第三单元的《电磁铁》一课中,学生本身对磁铁的兴趣非常浓厚,好奇为什么磁铁会有相互排斥或者相互吸引的状态。有了这样的好奇心,有了对这堂课的兴趣,在进行这一单元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探究磁铁的性质时,主动积极,乐于动手,乐于表达,乐于分享,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育与科学密不可分,恰当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科学实验是直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的有效途径,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遵循一定的科学程序,观察、假设、实验、检验、结论等。学生在进行这些科学实验时,慢慢就学会了一定的科学方法,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有了一定的科学精神,乐于探讨、不断求真。因为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实事求是,而科学实验就是学生求真的重要手段。例如,四年级科学实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明白相应的原理以及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反思能力,在课前就准备好相应的教具,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假设,然后通过他们自己的相应实验操作来验证自己的假设,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探究,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科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阶段是我们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我们要用科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科学实验是我们追求真理的重要方式,是我们现今认为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的重要方式。科学实验能让学生在这样的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检验结论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个感官,全身心地积极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验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四年级《空气的性质》一课中,我们的实验主要是探究空气占据空间,为了验证这个,我们首先是用塑料瓶和气球来做实验,将气球放入塑料瓶里,同时气球口套在瓶口固定住,然后用力吹气球,吹的时候我们不能去捏塑料瓶。让学生做这样一个实验,每个学生一个气球一个塑料瓶,每个学生都要进行这个实验,然后说说为什么吹不大气球。在学生探讨了这个之后,再让学生小组讨论还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空气也是要占据空间的。为了让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及对空气的其他性质有初步了解,笔者先提供了一些器材,比如,一盆水、玻璃杯、废报纸、烧瓶、无针头针管、铝丝、气球等,让学生来设计其他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学生用手里的一些器材设计了经典的玻璃杯装报纸和空气倒扣在水中,报纸不湿的实验,也有学生用针管装空气按住出气口针管推不动的实验等,虽然也有学生没有设计出预计的实验,但是也有学生列举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还有学生假设空气是有重量的等。即使有的假设或者有的实验效果并不是那么好,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在增强。学生在不断假设、不断验证、不断提高、不断创新,这正是我们科学实验的精神所在。
总之,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同时对学生形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知识、增强科学精神、培养科学能力、掌握科学方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晓静 单位: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
一、改进传统教学仪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教学仪器,如放大镜、温度计、酒精灯、音叉、弹簧秤、天平秤、显微镜等。这些仪器好学易用,学生一学就会。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蚂蚁爬得较快,容易逃跑,不易观察;又如螳螂捕食小昆虫的场面一闪而过,不易捕捉。这些问题虽然细小,但也困扰着孩子们对小动物的深入观察。为了增强观察的直观性和有效性,我们设法改进了原来的观察盒:首先将观察盒体积放大,约一个鞋盒大小;然后将观察盒分为上下两层,可相互分离。上层为有机玻璃罩,起到保温作用,并可防止生物逃跑;下层为观察盒基座,比较轻巧,可以模拟各种自然环境,是生物栖息、活动的场所。如在观察蚯蚓时,由于蚯蚓的避光性,躲在土中难以观察,我们在观察盒的一侧贴上遮光板,使它愿意爬出来在贴有遮光板的玻璃壁旁活动。可以说,改进后的生物观察盒“可视度”更高,便于学生清楚、动态、中长期地观察小动物的形态、捕食和生活习性,也便于学生的记录,从而较为全面的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融入到学校教育中。而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包罗万象、涉及面广的综合学科。它常常含有许多抽象的、难以描述的现象或者场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挂图和实验为辅,这使得学生理解这些知识较为困难。虽然小学科学教育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但在有些课例的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不可或缺。它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解决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突破时空的局限,让学生在感官层次上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学《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课时,学生普遍认为人体呼吸时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由于没有检测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仪器,教材中通过排水集气并试燃的方法检验其中的氧气含量,这对学生来说操作要求高,难度大。为此,为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我们借助了氧气探测器、二氧化碳探测器等现代教学装备。学生只需把探头放到需要检测的气体中,检测数据便一目了然,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此外,该设备还有配套的实验软件,可供数据记录,便于比较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类似这样的课例还有很多:如在研究星空时,我们可以借助“虚拟天文馆”等软件观看一年四季星空的变幻;在研究声波时,我们可以借助音频软件分析声音的高低强弱,并以图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研究昼夜现象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摄像头直播不同地区的昼夜现象。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一些。
三、强化教师演示实验
俗话说:千言万语说不清,一做实验便分明。教师演示实验主要起到示范作用,并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使科学概念易于理解、便于记忆,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我们该怎么强化实验教学演示呢?第一,要亲自“下水”试一试。应该说,小学科学的演示实验都不是很难,但在思想上我们还是要高度重视。为此,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实验器材,温习一下相应的理论知识,最好还能亲自操作一番,以免在课堂上因为仪器问题或操作不当而显得手忙脚乱。经过“下水”实验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将会更加到位,讲解将会更加高效。第二,要注重演示的科学规范。要提高实验的有效性,就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离开了科学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在实验演示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演示中动作要科学规范,语言准确凝练,并保证实验现象清晰明了,确保演示实验高水平地完成。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实验素养将会得到大幅提升。第三,可利用微视频强化演示。纵观小学科学教材,操作起来具有一定难度的实验也就那么几个,如过滤实验、载玻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等。这些实验,教师演示时学生较为清楚,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往往错误百出。为此,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制或下载的微视频,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观看微视频时,懂了的快进跳过,不懂的倒退反复观看,直到掌握实验操作细节和要领为止。
四、优化实验教学设计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实现“知识学习”向“技能培养”转变的关键。而要保证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实验教学设计是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情试着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效率,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此外,有些探究实验虽然能在讲台前进行演示,但是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难以观察到。为此,教师要对此类实验进行适当的处理,提高实验的可见性,让学生方便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肯在教学设计上认真思考、不断尝试,就一定能有效提升实验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听听声音》一课时,学生初步接触音叉这一仪器。敲击音叉,音叉会振动,并发出声音。但在教师演示时,学生只是听到了音叉发出的声音,而看不到音叉在振动。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音叉的振动呢?苦思冥想,我们优化了实验教学设计:首先将一个系着绳的乒乓球绑在铁架台上,然后教师敲击音叉并迅速将其靠近乒乓球。这时,大家看到乒乓球很快被弹开,于是也就充分感受到了音叉的振动。这样,音叉振动的现象通过乒乓球被放大了,学生观察起来也就方便了。同样,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亲眼看到鼓面在振动,我们在鼓面上放了一些沙粒。当学生轻轻敲击鼓面时,沙粒随之上下跳动,学生在听到鼓声之余也通过沙粒的跳动感受到了鼓面的振动,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五、调控学生实验过程
在科学实验中,无论教师怎样精心备课,总会出现超出教学预案的新情况,产生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影响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此,要想实验真正取得实效,我们还得想方设法加强学生实验过程的调控。第一,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这一点要让学生牢记。如果学生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那么只能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只知道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做,这种情况是要不得的。第二,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在科学课堂上应用较为广泛。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合作时机,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数据采集、交流汇报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避免出现放任自流、合作缺失的现象。第三,加强学生实验评价。实验中教师要及时点评,一方面是对一些好的习惯和新的发现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另一方面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加以点拨和指导。当然,教师的评价不必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时、有针对性,以利于学生改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第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能力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要让学生多问为什么。此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科特点,通过针对性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作者:朱益丰 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