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14 08:41:22
导语:在纺织工程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安全教育体系构架
1.1安全教育知识系统化。纺织实验中心安全教育的内容涵盖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三部分。纺织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纺织企业常见的安全事故和高等学校常见的安全事故、纺织工程实验室中的危险设备、仪器设备的危险指数、典型的不规范操作方法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不规范操作引起的严重后果、实验室安全守则和道德守则等。轻化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事故危害及发生原因、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管理及其标识、实验室常见危险化学品及其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实验室安全防护(包括防中毒、防火、防爆、防灼伤、安全用电、使用高压容器的安全防护)、实验室常见事故应急处理办法等。
1.2安全教育手册标准化。国内不少高校都有安全管理方面的文件,这些材料虽然覆盖面广,但基本以通用型为主,并没有纺织工程领域方面的具体安全问题,因此对纺织实验中心的安全教育指导意义不大。另外,如果照搬纺织生产企业的安全教育资料,虽然基本内容对口,但纺织生产企业和高校纺织实验室差异较大,生搬硬套并不符合高校纺织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多、数量少、小样机多、设备更新快的情况。因此,纺织工程实验室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安全教育材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编制系统实用的安全教育指导手册,方便学生自行查阅。
1.3安全教育标识规范化。在仪器设备的显著位置,摆放统一规范的安全标识牌。安全标识牌正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仪器设备的名称、用途、价值等基本信息。反面的内容则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是基于仪器设备安全进行的提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损害仪器设备;下半部分是基于人身安全进行的警示,避免不规范的操作对人体造成危害。
1.4安全教育内容可视化。对于每台仪器设备,录制正确、规范、安全的操作演示;另外,为真实地反映纺织工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以及不规范的操作导致的各种事故,在仪器设备运转的过程中,使用辅助道具如人台、假发等再现各种危险动作,录制视频,从一正一反两方面开展安全教育。视频经系统编排放在网站上,方便学生自行学习。
1.5安全教育讲座定期化。结合新生的专业导论课,安排2—4个学时的安全教育讲座,由纺织实验中心安全员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安全知识、规章制度、重点案例等,初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二次安全教育讲座安排在第五个学期,学生们即将开展各种纺织专业的实习实验任务,还包括各类纺织品设计大赛和毕业设计,导致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率非常高,尤其是一些常用的仪器设备,此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非常有必要在他们即将进入实验室开展实习实验之前,对他们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
1.6安全教育资源网络化。纺织实验中心网站上的安全教育版块涵盖完整的安全教育资料,包括安全指导手册、仪器设备操作安全教育视频、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课件、消防安全教育课件、安全教育讲座视频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看相关安全教育知识。
1.7安全教育测评制度化。在学生学习纺织工程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同时,建设相应的测评制度,规定每届学生进入纺织工程实验室之前必须在网上自行学习相关的安全教育资源,并进入相应的考试系统完成网上考核部分,只有通过测评考试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
1.8安全教育监督全面化。在各实验室覆盖监控系统,可以在控制人员进出实验室、管理仪器设备的预约使用、纠正仪器设备的不规范操作、追查物品丢失、监测实验室卫生状况等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尤其对非工作时间、夜间、周末和节假日等以往实验室管理的时间盲区,通过监控系统的回放,使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完整详细的视频信息,捕捉到各种直接的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因素,便于做出纠正和防范。同时,纺织实验中心还开通了“安全举报信箱”,对违反实验室安全规定的行为进行举报,加强相互监督。
1.9安全教育宣传普及化。每学期由三年级学生参加完第二次的安全教育讲座后,负责开展全院的安全宣传日活动,以实验室安全教育为主题进行板报宣传,让学生自发组织、高度参与。另外,纺织实验中心还开展了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和意见征求活动,调查安全教育的效果,征集学生对安全标识、安全教育讲座、安全指导手册、安全教育视频、安全学习与考试系统的修改意见、合理化建议等。
1.10安全教育意识日常化。通过以上系统化的安全教育与考核监督,使学生不仅要“知”,熟悉并掌握预防事故的基本常识,而且要“会”,在“知”的基础上,逐渐掌握预防和处理事故的技能和方法,最终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提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高安全防范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形成了有效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2安全教育效果评价
通过实践发现,“十化”安全教育法具有如下特点:安全教育内容系统简洁,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安全教育各个环节相互促进,安全教育保障全面有效,安全教育意识深入人心。
3结束语
安全管理工作是无止尽的工作,对每个单位或部门来说都一样,只要工作持续一天,安全问题就会存在一天。安全教育更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而且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同时也是无法取代的。今后还需要尽力抓住机遇、创造条件,整合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资源,将纺织工程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作者:陈守辉 王曦 单位:中原工学院纺织学院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
【摘要】这篇文章首先介绍了模糊数学,接着对于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模糊数学,纺织工程,应用
一、前言
大家为了把纺织生产实践的经历进行总结,并且升华为科学的理论以辅导新的生产实践,就要不断地对生产实践中呈现的各种表象和疑问加以剖析,使用模糊数学能够很好的对纺织工程进行剖析。
二、模糊数学的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概念不外乎两类。一类是清晰的概念,对象是否属于这个概念是明确的。例如;人、自然数、正方形等等。要么是人,要么不是人、要么是自然数、要么不是自然数、要么是正方形,要么不是正方形。另一类概念对象从属的界限是模糊的,随判断人的思维而定。例如:美不美?早不早?“便宜不便宜?等等。西施是我国古代公认的美女,有道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就是说,在一些人看来未必那么美的人,在另一些人眼里,却美得可以与西施相比拟。可见,“美”与“不美”是不存在一个精确的界限的。再说“早”与“不早”,清晨五点,对于为都市“梳妆打扮”的清洁工人来说可能算是迟了,但对大多数小学生说,却是很早很早的。至于便宜不便宜,那更是随人的感觉而异了!在客观世界中,诸如上述的模糊概念要比清晰概念多得多。对于这类模糊现象,过去已有的数学模型难以适用,需要形成新的理论和方法,即在数学和模糊现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就是我们要讲的“模糊数学”。
三、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重要性
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授提出关于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的概念起,模糊数学(不确定性数学)就表现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渗透力,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而兴起于美国、日本的模糊工程的应用,如家电、温度控制、设备控制都得到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样,作为中国一个较大产业的纺织业,模糊数学及控制也得到了应用。纺织在发达国家属于技术性产业,而在中国,纺织是劳动密集性的产业,各种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造成纺织产业规模大而效益不高。由于纺织生产工艺流程长,分支较多,一些过程控制随意性较大,普通的定量控制已不能满足纺织生产的需要。而在纺织生产过程中控制又相当重要,纺织厂许多模糊性的东西是靠人为控制,由于人的能力的局限性,控制质量不是很高,产品质量较差。
四、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的应用
原棉的各项品质指标的优劣很难协调统一,致使在配棉时往往顾此失彼,因此,生产实践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可靠的原棉品质的综合定量分析方法,以指导配棉工作。
综合评判是对具有多种属性的事物,或者说其总体优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作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这些属性或因素的总体评判。所谓对原棉品质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就是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模糊分等和隶属度的概念,对原棉主要品质指标进行总的评价的定量计算方法。它可以计算出原棉的综合评判指数,并可根据数值的大小,得到所有原棉优劣排列顺序。此外,还可根据计算结果,对各种原棉品质优劣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原棉品质的各项指标便统一于评判指数之中了。
原棉质量的指标众多,包括:上半部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反射率、黄色深度、成熟度指数、纤维棉结、短绒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原棉的物理性能。当多种原棉混合后,对不同品种的成纱质量的影响各有不同的,在分析诸多因素时,应抓住主要因素,进行综合评判。在进行综合评判时,涉及到指标的权重,权重的确定应是动态的,即:同一原棉指标值,在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成纱质量指标中的权重是不同的。评判指数反映了原棉的综合特性,对提高配棉精度,特别是处理接批棉有着积极的意义。
1、棉纤维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研究事物的相互关系,测定它们联系的紧密程度,揭示其变化的具体形式和规律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一)、棉纤维长度
从理论上讲,棉纤维长度大,可增加成纱中纤维之间的搭接长度,纤维间抱合力增加,成纱强力大,当纱线受外力作用时,滑脱纤维根数减少,成纱强力差异变小,在其它条件相同时,纤维愈长,成纱质量愈高。棉纤维长度与成纱质量成正比。
(二)、马克隆值
马克隆是表示原棉品质的一个关键指标,马克隆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实际上是纤维细度与成熟度对成纱质量的综合影响。对同一原棉品种,马克隆值过高时,纤维过成熟,纤维很粗,成棒状,扭曲较少,纺同样号纱时,纱线截面内纤维根数减少,纤维抱合力较差,成纱强力较低。马克隆值过小时,纤维很细,成熟很低,纤维卷曲少,成纱强力同样较低。马克隆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三)、棉纤维整齐度
纤维整齐度对成纱品质的影响情况是;纤维愈整齐,短纤维含量愈低,成纱表面越光洁,纱的强度提高。纤维整齐度与成纱质量成正比。
(四)、棉纤维强度
棉纤维具备一定的强度,这是纤维具有纺纱性能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棉纤维在纺纱过程中,要不断的受到外力的作用,使其纺制成一定形状、一定粗细、一定强力的纱线。单纤维强度高,纤维本身断裂困难,则组成的纺纱质量高。单纤维强力低或强力不匀率大,成纱中弱环增多,成纱质量降低。棉纤维强度与成纱质量成正比。
2、原棉品质综合评判模型
对于原棉品质优劣评定这一问题,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整齐度指数。评定时先对每一个具体的影响因素评定等级,然后利用加权平均法进行综合。
3、配棉技术经济模型
(一)、人工选择配棉的主要步骤
人工选择配棉的主要步骤如下:对已检验的原棉分类排队;分析上期成纱质量,配棉成分,确定本期配棉标准;根据原棉品质、库存、当前生产等情况,确定本期配棉队数、主体成份,并相应地规定使用包数的上下限;先以棉台容量为约束条件(定值),组成初步配棉方案;根据经验,试算几项重要混棉指标,凭经验或运用经验公式预测成纱质量,若达不到要求再另选一方案.将几个方案综合比较后,择优选择实施方案;按接批原则处理断批棉。
(二)、配棉技术经济模型的建立
所谓配棉数学模型,就是对配棉问题抽象化了的数学表述,即运用适当的数学语言定量化地描述配棉问题的内在规律,从整体结构上描述配棉过程中各相关因素的依存关系和变化规律。
(1)、决策变量
决策变量是由决策者考虑和控制的因素,这是建立数学模型的首要问题,对同一个问题,决策变量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决策变量不同,数学描述就不同,控制过程的发展也不同。因此,选择哪因素作为决策变量,应从易于决策、易于控制、易于求解、符合实际等方面来确定,既要合理,又要可行。
(2)、约束条件
约束即规则和限制。约束条件反映了决策变量与参数之间的应遵循的规则、限制和范围,它是由所研究的问题的特点所确定的。配棉过程较为复杂,因此,必须抓主要条件,抓对分析问题起决定或直接作用的条件。当然,也必须考虑一些特定的条件,不仅要保证每个约束条件合理,而且能使整个约束条件统一协调。
(3)、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是决策者对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的函数描述,体现对目标的评价准则。目标的评价准则一般要求达到最佳(最大或最小)、适中、满意等。目标函数往往表示成问题中各决策变量之间的线型或非线性的组合关系。配棉是一个多目标决策问题,其目标函数应能反映出配棉的综合最优技术经济效果。
4、配棉接批数学模型
配棉方案实施过程中,由于各队数使用的包数不尽相同,库存量也处于动态变化中。为连续生产的需要,当某一队数的原棉用完后,就要用另一队原棉接替,这队接替原棉称为接批棉,上一队原棉称为断批棉。
五、结束语
模糊数学在纺织工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在纺织工程中关于模糊数学的办法加以使用不光能够更好的剖析纺织工程中的疑问,还会使得剖析根据科学性和理性。
[摘要]CDIO作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学生的适应和生存能力为重点,注重知识传授、素质提高、能力培养的协调发展。以CDIO教学模式为导向,结合我国现代纺织工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确定了纺织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培养目标。
[关键词]CDIO 纺织工程 实践教学 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是纺织工程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不仅体现为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更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社会,了解自己专业与行业内在联系的机会。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和世界纺织产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我国纺织产业已逐步由传统纺织转变为现代纺织。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优秀纺织工程人才成为我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纺织学科发展的新方向。针对目前纺织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知识面较a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的情况,纺织工程实践教学经过不断改革,并借鉴CDIO这一国际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确定了新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以实现对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CDIO国际工程教育模式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具体为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人际交往技能:团队协作和交流;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试试和运行系统。通过对CDIO培养大纲的学习,不难看出实践教学是最能够实现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的教学环节。以CDIO培养大纲为指导确定的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将更加符合当代工程教育理念,培养能够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纺织工程人才。
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纺织工程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为人类生活提供必备物质的重要工程领域。中国是世界纺织大国,化纤产量占世界1/2(4121万吨),棉花产量占世界1/4(631万吨)。2013年中国纺织工业总产值为61278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超过3506亿元,同比增长15.78 %,出口创汇超过2920亿美元。
以上海为龙头的翼形产业带长三角和以香港为顶,深圳、广州为基础的珠三角集中了中国纺织服装工业近2/3的产能,是全国纺织服装产业最发达的两个地区, 是纺织服装业的两颗“钻石”。从资产上来看,长三角占全国纺织行业规模的38.7%,从出口来看,江浙沪占全国的47.6%,上海、江苏、浙江设备先进,具有相当大的优势。长三角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从纤维到最后的完整产品,拥有强大的纺织机械制造优势,还有一批全国知名度高的纺织服装企业,产业积聚度比较高。区域位置优势提供了持续增长的纺织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大市场。
进入21世纪,高新技术和新材料在纺织行业大量应用,纺织业的竞争转向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品牌竞争为核心的更高层次的竞争。这需要以科技与时尚为引领,实现产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建设、人才培养主动服务于上海市和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纺织产业发展的需要,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现代纺织的特点集中体现在生产装备的自动化、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生产方式的多品种、小批量和快交货。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现代纺织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纺纱”与“织布”,而是集材料、能源、信息、环保与一体,融汇了纤维、产品、管理、贸易、检验检测等多方面科学知识的综合学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纤维资源不断被开发利用,各种高性能和功能性的化学纤维不断问世,纺织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纤维制品的加工设备日益高效化、精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使纺织制品也日趋多样化、功能化、健康化,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纺织制品与人体工程、环境保护及社会文化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使纺织工程内涵大为扩展,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在不断提高。迫切要求纺织科学与数、理、化、生等基础科学紧密结合,与材料、信息、环境、自动化、计算机等高新技术紧密结合,要求基础理论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紧密结合。因此,高等院校培养高水平的纺织专业技术复合型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四、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紧贴上海现代都市产业及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需要,结合长三角地区对纺织品商检、生态纺织新技术、产业用纺织品专业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立足现代纺织科学与技术,注重纺织专业技术、管理与贸易知识的有机融合,培养掌握纺织材料、现代纺织加工流程、纺织品设计与产品检验等专业知识,熟悉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理论和操作技巧,具有较强计算机与英语运用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的纺织与贸易高级复合型人才。以CDIO培养大纲为指导,并经过大量调研,纺织工程实践教学在专业培养目标基础上还将具有:较强的动手和创造能力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向联系的能力;终身学习及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较好的处理和协调人际关系以及组织能力;工程系统认知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东华大学)
[摘要]“卓越计划”是为社会培养造就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大项目。本文围绕纺织工程本科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从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诉求、培养模式的更新、工程实践课程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纺织 工程实践 创新
2009年底,教育部计划在部分高校试点“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教育部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特点体现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纺织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优秀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应用型纺织工程人才在本科教育阶段培养,设计型纺织工程人才在硕士阶段培养。本文主要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讨论。
一、应用型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诉求
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或从事产品或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从知识与能力结构看,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基础科学知识;(2)纺织核心工程基础知识;(3)纺织高级工程基础知识;(4)解决纺织专业领域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5)实验中探寻知识及文献查阅的能力;(6)创新精神与职业道德;(7)人际交往与团队合作的能力;(8)交流能力;(9)项目的构思、设计与实施的能力。
上述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除学校内部所提供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外,很大程度上需要在现场真实环境下,通过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进行实战训练。必须分析和评价企业实践教育与传统校内教育的差异,提取和形成企业实践教育课程体系,才能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设计和创新能力。图1为纺织工程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获取路径。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
结合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工程实习”三段分割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代之以“专业能力进阶”的培养方式,多维度、交错融合、螺旋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能力。这种培养模式以专业能力为导向,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进行高度融合。可根据每学年学生专业能力的不同,配套安排各类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遵循纺织工程专业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将工程实践分为工程基础实践(第一学年)、工程专项实践(第二学年)、工程综合实践(第三学年)和工程创新实践(第四学年)4个阶段,各阶段逐年为难度和要求提升关系[1]。
三、工程实践课程的设置
在“专业能力进阶”模式下,实践课程的设置以时间为主线,在不同学年,根据校内课程教学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采用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进行。工程实践课程与校内课程之间存在明确的逻辑关系,相互衔接,彼此互补,不能逆向、重复和缺损,如图2所示。
四、师资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目标,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担任联合导师指导学生。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加以改革,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2]。
五、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一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低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水平低于学术型人才。此类的认识不仅存在于部分教师,也存在于部分学生,更有很大部分企业人员持类似的观点。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师生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和认同,真正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地位。
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中需要进一度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由于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出于市场竞争和自身核心利益的考虑,对每年长时间接收多名学生深入参与企业生产实际和产品设计开发存在顾虑。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在相应实习过的企业工作,所以企业担心生产技术和产品秘密外流,而且,企业在该项目实施中基本上付出较多,收益较少,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从税收政策的减免、高新企业的审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等政策方面对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企业予以支持,同时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以促进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真正有效落实。
除此之外,企业导师指导能力的认定存在难度和不确定性,在学生多、企业导师缺乏的大背景下,需要加强企业导师队伍的建设。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上海)
摘要:CDIO教育理念是工科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先进模式及理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本课题通过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修订,以CDIO理念着力推动基于问题和项目的学习方法,对学生科技创新和创业计划项目加强指导,实行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改革考核方法,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对青年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加强实训等措施的实施,实现了提高学生的构思、设计、实施、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
关键词:CDIO理念;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是近年来国内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1]。CDIO教育理念是当前应用最多的一种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方式,它被誉为“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颠覆性改革”[2]。CDIO理念针对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层次的教育结构。CDIO教育理念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不仅获得工程基础知识,还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3]。该理念充分体现“做中学”、“通过实践来带动学习”、“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思想[4][5]。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实践。训练学生学会纺织产品设计或技术创新构思,并完成的产品或技术的改进与测试,直至产品投产或技术实施,以期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以CDIO理念修订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
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根据CDIO理念修订了培养计划,调整课程体系,修改了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新的培养计划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减少了理论学时比例,集中实践环节学分(每周1学分)由37学分改为43学分。使培养计划不仅有利于工程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新的课程体系保证了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且紧密与实践环节相衔接。课程设置时进一步增加设计和综合试验的比例,课程大纲的制定和修改要主要考虑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注重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以CDIO理念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和创业计划项目
为了提高学生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能力,专业阶段实行全程导师制,使每位学生分别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课外实践,参与创新活动或参与研究生的课题研究。导师从资料查找、课题计划、内容设计、实施方案、结题报告均给予细致的指导。使学生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通过兴趣找到课题方向,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动手能力,并从课题中提高自我学习和团队交流能力。
举办纺织品设计大赛等活动,为学生参与竞赛活动提供平台,自2011年起连续举办了四届由大连东立艺术纺织品有限公司赞助的“东立杯”纺织品设计大赛,每年参赛作品超过50份以上,作品的设计制作水平逐年提高。纺织品大赛充分地展示了我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潜力,同时激发了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
纺织专业学生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近几年获批国家、省、校级项目多项,项目质量和项目数在校内首屈一指;参加的"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和创业竞赛获得过国家三等奖,省级特等奖、一等奖多项。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学会了查阅资料、思考问题、设计实验方法,提高了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能相互沟通,集体查找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以CDIO理念提高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的工程性或创新性
通过校企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将企业中的问题或新产品开发关键设立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让学生进行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毕业设计内容的研究或设计,让学生到企业在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副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或教师将自己的科研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确定研究方向和内容、设计实验流程、采用最先进的检测与表征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创建CDIO工程教育环境
学生的实践环境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多接触生产实践,才能使课堂上学习的内容紧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产生创新。由此我们加强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近两年来,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加大校内实验室改造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013年和2014年共花费270多万元购买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染设备供本科生实验、实习和创新实践使用。使学生能在校内学习先进纺织染全套系统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设置方式、设备工作原理、设备的维修项目、生产操作方法,实现与纺织企业的生产紧密结合。
在已有校外实习基地基础上,我们继续加大实习基地建设,并将实习基地由省内向省外发展。我校纺织工程共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4家,这些企业包括纺织染不同类别。其所生产的品种包括纱线和织物,纱线从原料上分为棉毛丝麻化纤不同类别;织物又包括服用、装饰用、工业用等多品种。实习基地多次为学生提供了顶岗实习机会。除培养计划规定的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外,还推荐部分优秀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实习基地进行就业见习活动,即到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将大家分成不同小组,按专业方向和工艺流程由技术人员给予详细指导,使学生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学校学习不到的实践知识,深入了解纺织企业的工艺流程、设备运转情况以及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方法。通过实习学生学习了毛织物、棉织物和长丝织物,毛巾织物和毛毯织物,机织工业过滤布、无纺布等多品种的生产方法。增强了学生对纺织企业的了解,提高他们对生产实践的认识,为早日适应工程技术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了解纺织企业的工艺流程和设备情况,我们对部分实习基地的生产情况制作了教学短片,已完成大连一广毛巾有限公司和大连神州纺织有限公司两个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录像短片,作为课外专业知识学习资料。
五、改革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
在课堂采用问题式学习方法的同时,我们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因为考核方式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课程考核从原来的一张卷考核改为:(1)记载上课缺课与迟到表现赋给部分平时成绩;(2)考察试验预习、设计、动手、报告的数据分析、讨论等赋分;(3)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实习或设计表现和动手能力以及设计创新性。其中实验从预习情况、实验动手能力、解决实验中突发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综合考核。另如专业实习由原来的考核出勤、试卷、实验报告三方面改为考核出勤、动手能力、实验报告三方面,并重点考核动手能力,包括机器部件的现场识别、设备运转原理、设备保全保养部件的安装等多段考核。即重点考核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实践能力。
六、以CDIO理念提高教师的工程教学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项目指导能力和实践能力。现在年轻博士教师具有较高的研究能力,但缺乏扎实的实践教学和指导能力,所以建设一支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较强实践工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关键。
为了提高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水平,加强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我校纺织工程专业制定了“纺织工程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方案”并实施,其中规定“新入职博士学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完成本专业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实践训练,实践时间最少不得少于3个月”。通过实践使青年教师真正了解本专业的工艺流程、设备工作原理、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质量分析和生产管理方法。使其真正适应本科实践教学需求,提高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
总之,通过近几年以CDIO理念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果。为学生搭建了实践的平台,提升学生构思、设计、实施和运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专业方向整合和课程体系调整,持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以促进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工程与创新能力与时代接轨。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体系已经逐渐完善,与此同时,教学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对于社会纺织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院校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还存在教学设备不足、课时有限与教学流程太长等问题。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及时优化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进一步提高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社会合格人才。
[关键词]纺织;专业;问题;策略;改革
引言
纺织工程专业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变化而发展,在纺织技术优化升级的今天,纺织行业所生产出的产品五花八门,大多数纺织企业都提高了自身对于专业人才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目标,建立以棉纺织为主线,以棉麻纺织为辅的教学系统,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反思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现状,开发更多有意义的教学策略,才能推动纺织工程专业教育进步。
一、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方法落后
教学方法是否灵活,是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目前来看,纺织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大多数教师选择在讲台上消耗课堂时间,通过讲解向学生传递纺织专业知识。纺织工程课程的实践性强,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虽然能够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但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长时间的讲解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
(二)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死板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纺织行业的进步,纺织产品正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其对于纺织行业的要求也逐渐提升。绝大多数纺织企业都在积极更新纺织技术与生产设备,不断使用新的工艺与新的技术。在学校的纺织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利用落后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单一的专业知识,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培养出的学生也无法满足纺织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纺织工程专业的教材虽然有所更新,但内容并没有大的改动,教材中的内容与现代纺织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在教学中,教师只重视这些与脱离生产的教学内容的传播,不利于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三)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性不足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不足,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活动,是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活动,对于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很有益处。就目前来看,大多数教师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为开展实践教学费时费力,不利于个人教学任务的完成。加之学校的实训基地建立不足,学生没有太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无法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缺少实践教学活动,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过于抽象,感受不到理论知识的实用性。
二、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 积极改革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是让纺织专业课堂教学活动灵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才能启发学生的专业思维,促进教学氛围的活跃化,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纺织专业理论知识,调动起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是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关键。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案例法实施教学。像在讲解纺织产品设计与生产程序的知识时,要保证生产的质量,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真正的企业车间进行参观,不再以单一的课堂讲解方法传递纺织知识。课堂中纺织知识的讲解过于理想化,在分析生产设备性能、生产原料性质问题时,课堂讲解过于完美,而在生产实践中,师生可以共同发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在企业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可以就发现的不稳定问题积极思考,发现更多先进的纺织产品生产方法与策略。改革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方法,积极引入企业的实践案例,利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竞赛法优化教学。在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活动中积极组织竞赛活动,让纺织专业基础知识与理论知识学习变得更有乐趣,有利于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多数学生都具有好胜心,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开展竞赛活动,让学生找到学习基础知识的动力,在纺织生产与学习中发挥个人创造力。像在学习染整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记忆课本理论知识。在知识应用方法,可以利用小组创作大赛促进学生活跃参与,让纺织工程专业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与乐趣的地方。
(二) 优化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是让学生眼前一亮的重要方法。一直以来,教师重视教材知识的讲解,忽视了课外知识的拓展以及实验内容的融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在纺织工程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自主综合实验内容的开发,让学生成为纺织技术的设计者与研发者。从课本实验模块的基本思路出发,融入一些当代纺织工程专业关注的现代化问题,像纺织厂的污水处理问题,纺织品的化学加工实验等。从当前纺织企业存在的生产问题出发,对纺织工程专业实验内容进行优化,设定全新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优化,让学生在纺织专业能力得到整体提高,在综合性训练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明确内容改革的方向。
(三) 重视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
提高纺织工程专业教学的实践性,需要学校给予学生实践学习必要的支持。很多学校都有纺织工程专业学生专用的实验室,但这些实验室只有教师要组织实验教学时才开放,学生的实践学习时间被限制。除此之外,实验室的仪器与设备不足还是一个大问题。做好实践教学,需要学校加强实践教学资金支持,更要在政策上开放学校的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并安排专人进行管理,才能让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时,有条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开放化的实验室,是学生熟悉与练习操作实践仪器的基础与保障。
除了校内实验室的开放,学校还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的实践学习基地。给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基础,通过校企联合让学生了解纺织品的生产流程,并在实际生产环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实的生产环境要优化开放的实验室,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将文字知识转变成为实践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会让纺织工程专业课程的体系越来越科学,也能促进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展。在学校教育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思路,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学生从单纯的学习者转变成为高素质的纺织专业人才。
摘要:纺织工程专业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过程中,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产学合作、工学交替,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特色培养方式,“理论+技术实践+新技术在本专业的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不断输送优秀的应用型和设计型工程技术人才。本文对纺织工程专业工程能力培养体系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课程体系;工程能力;实践培养
0 引言
依据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市场化的特点,结合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市场需求调研,开展教学研究与探索,制订出以制订出切实可行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为社会培养大批优秀的纺织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存在一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误区,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低于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水平低于学术型人才。此类的认识不仅存在于部分教师,也存在于部分学生,更有很大部分企业人员持类似的观点。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师生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认识和认同,真正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地位。
1 整合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在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按照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四个层次设置相关课程。公共基础模块所含的课程是每个工科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数学、物理、外语及计算机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专业模块由专业课、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组成。素质与能力拓展模块中的理论课主要由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审美艺术体卫类组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入纺织行业、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把握纺织专业的技术领域状况和发展趋势,确定专业服务面向,按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总体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效地保证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符合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 注重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
根据学生的基础差异性和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分级分层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中设置不同教学模块,在教学组织上体现因材施教,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提供优质服务。注重人才培养的多样性,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突出两“重”,彰显两“强”?,重视基础理论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注重课内授课学时和课外学习时间的均衡,合理安排自主学习课程和创新环节。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是纺织工程专业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周数,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硬件建设,提升了实验室的功能,较好地满足了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应用能力、设计能力培养的需要,并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组织纺工特色的学科竞赛,组织了针织品及服饰设计与制作竞赛、纺织品特种印花印染竞赛、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是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自主设计实验实训、组建实验实训设备、实施实验实训、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实施能力;四是加强专业技能岗位培训,联合市劳动局技能培训中心,开展纺织纤维检验高级工技能培训。
3 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善来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改善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纺织类实验教学中去,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样品库,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纺织类实验教学的实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及启发研究等,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纺织类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的探索, 减少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特别是专业课的实验,要求学生利用现有的实验条件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组织实验,使专业课更着重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的能力和科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实验操作的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是加强校企结合,提高纺织专业实习质量。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选派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带队指导;聘请企业专家做专题讲座,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由于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出于市场竞争和自身核心利益的考虑,对每年长时间接收多名学生深入参与企业生产实际和产品设计开发存在顾虑。因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一定会在相应实习过的企业工作,所以企业担心生产技术和产品秘密外流,而且,企业在该项目实施中基本上付出较多,收益较少,所以企业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所以,建议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应从税收政策的减免、高新企业的审批、校企合作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等政策方面对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企业予以支持,同时强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以促进企业联合培养基地的真正有效落实。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质量建设。以建设一支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满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目标,专职教师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其中部分教师要具备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学校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1-2年,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要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或担任联合导师指导学生。对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的职务聘任与考核要加以改革,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为主,转向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
结语:综上,面对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工程教育担负着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的人才,必须从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培养目标多元化、培养模式多样化、培养制度人性化、培养评价全程化的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摘要:纺织工程专业应根据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确立纺织工程科技创新与纺织商贸实践能力综合培育的指导思想,本文围绕纺织工程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结合行业与企业对用人的要求分析了本专业的就业领域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纺织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高技术;创新;就业需求
纺织工业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但早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就提出纺织业发展要强调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也就是说,在今后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把精力和有限的资本投向科技和品牌,即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些转变需要具有高技术和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1]。我国是一个纺织工业大国,在与世界接轨的过程中,提高本国的纺织企业力量,对高级纺织人才的需求会更加迫切,因此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可能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为适应这些需求,纺织工程专业应确立纺织工程科技创新与纺织商贸实践能力综合培育的指导思想。专业应培养具备扎实的工程技术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纺织材料科学、现代纺织加工制造技术、纺织品设计与纺织产品检验等工程理论与实践知识,熟悉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与英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有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能力,满足纺织生产一线和纺织贸易的岗位要求,从事纺织生产管理、纺织品设计与开发、纺织产品检验、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等工作的工程应用复合型人才。人才培养的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1.工程知识
具备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掌握纺织品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纺织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纺织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掌握纺织品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综合运用纺织专业知识分析纺织品检验、纺织贸易业务中的工程问题。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纺织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掌握纺织生产流程,掌握纺织品开发技术,具有纺织品工艺设计、纺织品产品设计、纺织产品检验和解决纺织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创新的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能够跟踪纺织工程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提出解决纺织工程问题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4.研究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纺织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分析与评价,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
掌握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能够针对纺织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纺织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
6.工程与社会
具有工程实习和社会实践经历;
熟悉与纺织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客观评价纺织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纺织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具有运用科学技术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
具有组织管理、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
能够就纺织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能够制定项目规划,并整合资源,组织实施。
12.终身学习
能够制定并实施自身职业发展计划,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在纺织工程学生培养过程中,应重视采取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及早接触社会提供机会,以便由此积累工作经验,为毕业后顺利就业做准备。
纺织工程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轻工纺织食品类,其中轻工纺织食品类共15个专业,纺织工程专业在轻工纺织食品类专业中排名第3。纺织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一般可以在纺织企业的技术和业务管理部门从事工艺设计、生产管理、产品开发等工作,到经营和外贸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外贸等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单位、纺织学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同时,由于专业调整,毕业生就业面更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入其他行业大型公司就业,不少毕业生被合资、独资企业录用,部分毕业生被国外企业录用,直接到境外就业。纺织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岗位主要有销售工程师、面料辅料采购、专业咨询技术人员、机械工程师、机电产品招标与进口业务经理、销售经理、储备干部、纺织助剂销售工程师、面料开发、产品检验工程师、验货员、研发工程师等[1]。据统计,纺织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有:1、上海、2、广州、3、杭州、4、深圳、5、苏州、6、北京、7、东莞、8、宁波、9、青岛、10、南京。
摘要: 针对目前工程化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结合纺织工程专业的特点,作者采用整合教学内容,注重与专业基础课之间的衔接,加强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采用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形式教学,并开设实验环节等多种手段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0引言
《工程化学》就是建立在化学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一门桥梁学科,目的就在于将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新兴学科和应用学科的信息传授给学生。但是,工程技术具有非常广泛的范畴,内容十分庞杂,这导致很多工科院校的工程化学教学存在着各种弊端,例如教学内容不够系统、知识点比较零散、不同的专业区分相对较小,缺少与专业的衔接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这门课程与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关系,缺少学习动力等等,因此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建立一套符合实情的新的工程化学教学体系。针对此现象,作者对我校纺织工程专业的工程化学教学进行了改革。
1整合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我校纺织工程专业是浙江省重点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纺织品设计、纺织技术与贸易相结合的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级工程技术与贸易人才。该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们将来涉及较多的是有机材料,鉴于此,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整改:选用李成琴等主编的《纺织有机化学》为教材,重点讲述与纺织专业关系密切的传统有机化合基础知识,以官能团为主线区分各类有机化合物,介绍其分类、命名、结构特点及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各种反应的发生机理和历程;增加物质结构基础知识,为随后的杂化轨道和电子效应的接受和理解打基础;将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作为教学重点内容;增加表面活性剂、染料化学和高分子纤维等专业基础知识,介绍专业相关的表面活性剂、染料和高分子纤维的结构、性质及应用,以便于更好的与专业课相衔接;学习过程中引入有机化学史和人名反应及相关小故事,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该反应的印象。另外,在对工程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合理安排化学理论基础和工程技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一方面,根据教学条件和专业实际,在理论基础教学内容上适当取舍;另一方面,联系工程实际,介绍现代有机化学在工程技术中的最新应用。
2与实际生产和科研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紧密,尤其是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果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者实际生产联系起来,使学生们亲身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将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莫大的推动力。因此,在介绍到与课本相关内容时,可考虑引入一些实际生活或生产中的实例,例如在讲解氨基酸和蛋白质时,可以引入卤水点豆腐的机理和用鸡蛋清来减少汞吸收的生活小知识;在介绍到表面活性剂的时候联想到日常生活中去污清洁物质的使用等,使学生感到化学是一门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学科。
3丰富教学形式
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迅速,抽象的微观结构和最新的仪器设备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直观地表达和展示。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计划,又不降低教学要求,我们采用计算机辅助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大课堂的教学信息量,创造良好的授课环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卤代烃的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过程中的瓦尔登转化时,仅以板书或者口头讲解很难给出一个立体、形象的解释,而将该过程用多媒体形式演示出来,会帮助学生理解,加深记忆。但是我们又不能完全摒弃粉笔板书的教学形式。有机化学中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课堂讲解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展开,这时候采用板书形式将有利于所讲内容的逻辑组织和讲解速度的控制,帮助学生达到理解性记忆。
4开设实验环节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其发展和对其反应机理的理解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因此,化学实验是每个学习工程化学的学生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我们利用有限的学时,安排了蒸馏、萃取、精馏和重结晶等实验,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然后独立撰写实验报告,这一系统的工作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面对问题,独立思考、解决的科研能力,打破了化学学科的神秘感,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结语
工程化学是我校今年来开设的新课程,因其新,故有很多地方还不太成熟,有待于改革完善。在采取了整合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和渗透,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加强实验环节等方法来对工程化学的教学进行整改后,学生们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兴趣大增,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实验动手能力。而在教学的同时,我也深深体会到有机化学学科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肩负的重任,这为我更加努力进行工程化学教学改革增加了信心。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工程化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会日趋完善,对其进行的改革和实践研究还会取得更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