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财富管理论文

时间:2022-06-22 09:05:42

导语:在财富管理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财富管理论文

财富管理论文: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论文

一、关于财富管理业务的理解

(一)财富管理的含义

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将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

财富管理的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合理分配资产和收入,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更要考虑财富的保障。在外延上可以包括对个人的财富管理和对企业的资产管理。

(二)财富管理业务与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的区别

“财富管理”是近年来在我国金融服务业中出现的一个新名词。“财富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个人和机构的财富,也可以简单概括为“理财”,但有区别于一般的理财业务。“财富管理”的出现划分了我国金融服务业的两个不同的理财业务时代:一个是早期的理财业务时代;另一个则是经过发展与改进的成熟的理财业务时代——财富管理时代。

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属于早期的理财概念,它的营销模式是以产品为中心,金融机构(主要指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分层、差别化服务培养优质客户的忠诚度,从而更好地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财富管理业务则是以客户为中心,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根据客户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需求,设计相应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需要,这些金融机构成为客户长期的财富管理顾问。财富管理业务属于成熟的理财业务。

财富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理财业务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其一,从本质上看,财富管理业务是以客户为中心,目的是为客户设计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以满足客户的财务需求;而一般意义上的理财业务是以产品为中心,目的是更好的销售自己的理财产品。

其二,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财富管理业务属于成熟意义上的理财业务,它的主体众多,不仅限于银行业,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在推出财富管理业务。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多局限于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传统业务和中间业务。

其三,从服务对象上说,财富管理业务不仅限于对个人的财富管理,还包括对企业、机构的资产管理,服务对象较广;而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处于理财业务发展的较早阶段,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一类金融产品推出,主要指的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产品的打包,服务对象多为私人。财富管理的三个鲜明特征“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主体众多”以及“服务对象较广”,使它区别于一般意义的理财业务,成为理财服务的成熟阶段。

(三)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主要内容

目前各家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品种丰富,品牌各具特色,然而服务内容大多类似,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账户管理服务。利用银行便利的短期融资条件和先进的电子清算系统,为客户提供存取款、投资、贷款、结算、智能转账等服务。这是财富管理服务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对于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这些服务基本上免收服务费用。

账户管理服务是以信用卡作为载体的。现阶段招行“金葵花”理财也是紧密结合其领先国内同业的信用卡的技术优势,同时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多条服务渠道配合推出的。财富卡体现了财富管理业务的第一大要素——资金集中,财富卡的推出一方面推进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消费、透支等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其次,交易类服务。这是目前银行用来吸引客户的主要财富管理业务,也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强项。包括人民币理财业务和外汇理财业务。

(1)人民币理财,是指银行用散户集合的大基数本金购买收益高于普通凭证式国债的记账式国债、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央行票据等收益更高的产品。由于银行在操作上涉及了一些普通投资者无法投资的业务,像银行间债券市场产品等,其预期收益率一般高于传统的短期储蓄存款。中行、工行、建行最近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起点金额都是5万元,收益各有所不同,但利率都高于相应期限的储蓄存款。

(2)银行所拥有的庞大的外汇交易平台和金融衍生业务的交易资格是其能够设计出丰富的外汇理财产品的前提条件。外汇理财产品实质是银行利用衍生产品交易帮助客户提高资产的收益率。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外汇理财业务一方面有利于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留住外汇存款客户;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充分利用已有技术、人力、客户资源,通过开发外汇理财业务潜力,拓展新的盈利空间。

再次,财富管理顾问服务。银行依靠自身在资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以及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的广泛合作,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投资建议、金融咨询等一系列的理财顾问服务。财富管理顾问服务是财富管理的高级阶段。其实施载体是一对一、一站式的客户经理服务。提供的是针对客户的预期收益率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所量身定做的、独一无二的财富管理计划。财富管理计划中为客户设计的投资产品多为银行特有的金融产品,如储蓄、外汇买卖,以及银行的各种国债、基金、保险产品。

第四,各种优先优惠措施。这是银行为稳定财富管理客户资源、争取更多的客户而设计的附带服务,可以视为餐前小食、餐后甜点。这些服务均是免费提供。作为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一般可以享受到优先办理各项业务,优先提供各种紧俏投资理财产品(如预留国债额度),享受多项业务费用减免等服务。银行的财富管理客户多属于社会中高级收入阶层,这些彰显身份的优惠服务和贵宾待遇对他们来说还是具有相当吸引力的。

最后,企业资产管理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资产管理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为企业提供日常财务监理、资金调拨等账户管理服务,以及为企业兼并收购、债券及票据发行、基金托管、工程造价咨询等提供顾问服务。

二、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认识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发展和人们对金融风险认识不断加深的产物。最初,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主要是与当时商业银行业务以资产业务,如贷款等为主有关。20世纪60年代以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转向负债风险管理方面,强调通过使用借入资金来保持或增加资产规模和收益,既为银行扩大业务创造了条件,但也加大了银行经营的不确定性。20世纪70年代末,国际市场利率剧烈波动,单一的资产风险管理或负债风险管理已不再适用,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应运而生,突出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偿还期对称、经营目标互相替代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80年代之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存贷利差变窄、衍生金融工具被广泛使用,银行风险管理有了新的内容。表外风险管理理论、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思想、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在风险管理方法上更多地应用数学、信息学、工程学等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涵。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正式出台并不断完善,标志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统一。在1997年9月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商业银行风险分类为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奉献。其中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是目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对象。

(1)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拆借、贴现及结算等过程中交易对手违约所带来损失的风险。

(2)市场风险,是指市场价格的变化使头寸蒙受损失的风险,包括利率、汇率、价格的波动风险及金融产品价格风险等。

(3)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或规章制度),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三、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信用体系的缺失,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全面了解客户的资信。因此,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行内的征信系统,是财富管理业务中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从财富管理业务下游的客户端来说,由于财富管理业务中的短期融资业务离不开对个人和企业信用评估,因此要尽快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商业银行内部的征信系统,便于商业银行选择优质的目标客户,减少融资性业务的风险。

首先,从整个市场环境上说,要动员整个社会的资源,建立一套系统的自信调查制度和信用评估制度。上海等一些地方近几年对此进行了认真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应当进一步扩大试点城市的范围,由中央银行、财政税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门共同配合,并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合作,建立健全的消费信贷保证体系。通过各种监控保证措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防范化解风险。

其次,针对我国缺乏完善的信用体系的现实情况,商业银行应当全面整理客户资料,筹组和完善行内征信系统。商业银行还可以在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兼业合作的同时,做到咨询共

享,利用合作机构的客户信息,扩充行内的征信系统。

四、财富管理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市场风险上。按照有关规定,银行、证券、基金、信托等理财方式都不允许承诺最低收益,而商业银行在最初宣传销售理财产品时,为了吸引客户,所推出的理财产品普遍以保本、收益保底来招揽客户,过于强调对“保底收益”的承诺。这就要求产品发售银行必须在瞬息万变的债市和票据市场上,具有足够的风险承受能力,否则将会使银行被迫承担价格与利率波动的相应风险。同时,产品的同质化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各家银行不可避免地陷入价格战,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走高。收益率持续走高的理财产品需要在市场上找到足以支撑的投资组合,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率,亏损的差额就必须由银行自己承担。

防范和管理市场风险就是要求商业银行注意财富管理业务创新中蕴涵的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将市场风险的监管对象延伸到由本币到外币,由境内到境外,由表内到表外,由简单产品到复杂的衍生产品。其次,在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自营与、前中后台之间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带。特别要将商业银行开立在中央结算公司的自营资金账户和代客理财资金账户实行严格的分离,建立风险防火墙。此外,要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准确的向客户披露财富管理业务中各项创新产品可能发生的风险,不要误导客户,只谈收益、不谈风险。

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管理除了在业务操作办法和制度中予以防范外,需要从风险总量上予以控制,制定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额度管理制度,即确定某项中间业务能够承担的风险总额。该风险额度的确定应当与该业务在一段时期内的收益水平结合起来考虑。

五、财富管理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管理

目前,我国不少商业银行为了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对员工下达一定的客户数量指标,按任务完成情况来评判员工的业绩。这就导致商业银行出现了只重客户数量、不重客户质量,大批招揽客户的局面。这从表面上看是扩大了银行的客户群体,增加了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实际上却无形中加大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从业务的操作风险角度看,这一业绩考核机制不符合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应当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富管理业绩考核机制。

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部门是直接面对客户的营销服务部门,具备资源整合的功能,而不是用来推销某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产品。因此,银行考核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标准不是拉存款数和拉客户数,而应当是销售各种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的利润数。这样,财富管理从业人员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客户的需要推荐产品,客户的满意度也会比较高。总之,对于银行财富管理部门的考核适宜直接和其效益挂钩,在按照区域、业务和客户三种进行考核方式中选择按照客户贡献度来考核,并同具体业务经办部门区别对待。

此外,商业银行还要加强和完善财富管理业务的风险控制授权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权限和财富管理业务评审小组。该小组可由相关业务处室的专家组成,对新的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进行全面评估与审核,寻求客户利益、特点与产品的最佳结合点,使财富管理业务给银行和客户所带来的风险最小化。特别是对于涉及到有关个贷方面的操作,要充分考虑其从审批、发放、跟踪管理等一系列操作过程中的遵循性要求,努力实现全程电脑规范化管理操作要求。

六、加强兼业合作的风险管理

从业务合作方看,应当加强财富管理业务中的银证、银基、银保、银信等兼业合作的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防火墙。

对于财富管理业务上游的理财产品端来说,其风险主要体现在兼业合作上。

兼业合作一方面带来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加大了风险在各金融机构之间传递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应当在兼业合作方之间建立一个防火墙,将风险有效隔离在商业银行之外,从而有效的预防跨行业风险传染。

(1)银证、银保联合,以及银行同基金、信托合作开发理财产品时,首先应当充分了解、掌握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本身所具有的风险。

(2)其次,要全面了解作为合作方的有关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的资信,以及具体的经营、盈利情况。

(3)再次,要对合作事宜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充分考虑合作时银行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和所期望的利润。

(4)在进行兼业合作之前,应当明确商业银行在合作中的地位,规定商业银行在合作中的职责,同时明确规定财富管理业务产品出现意外时商业银行的责任有哪些,防止发生跨行业风险传染。

(5)财富管理业务的兼业合作还应当重视合作中和合作后的监管,监督资金的流向,防止合作方挪用资金,阻止合作方违规操作;同时通过事后监管,了解客户对理财业务的反馈意见,为兼业合作的继续开展打下基础。

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才刚刚起步,面临着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激烈的市场竞争,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认识并发挥自身的优势,树立正确的市场定位,从客户价值最大化出发,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深层次合作,共同设计财富管理业务产品,注重风险防范,推行财富管理中心加财富管理专家的服务模式,实行差别化服务,分阶段、稳步的推进财富管理业务的健康发展。

财富管理论文:财务管理与财富管理分析论文

一、构建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的理论依据

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既涉及经济学,又涉及管理学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该学科的任务,一是要阐明财务管理的种种规定性,即财务管理是什么;二是要揭示财务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即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前者属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后者属财务管理的应用理论。

一般来说,基础理论性学科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即从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逻辑范畴出发,通过将形成该范畴时所舍象掉的其他因素逐步地包含进来,再现研究对象丰富的规定性,从而使人们获得对研究对象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复杂而不是简单的,生动的而不是僵死的认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遵循上述规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构建方法,并不等同于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其体系的构建方法不同,遵循的不是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表述规律,而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复杂到简单的思维规律。既然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要从一个最抽象、最简单的范畴出发,那么,科学地确定这一范畴便成为合理地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关键。

与基础理论的任务不同,应用理论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怎样去做事情,因而,应用理论无疑应具备鲜明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既然二者的任务与性质不同,其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的依据也就不同。基础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是人类思维活动的规律,应用性理论的起点选择与体系构建应遵循的则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

二、财务管理学理论体系研究现存问题

为了构建起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有必要对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研究中现存的问题作一剖析。

1.有关财务管理学的内容构成。我国的财务管理学,迄今为止,其内容构成基本与西方国家的财务管理学相同,大致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总论,阐述财务管理的概念、内容、职能、目标、环境等基本理论问题;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与财务风险的测算等财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介绍投资决策、筹资决策、股利政策、营运资金管理等财务管理实务处理的理论与方法。其中第一部分为财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部分,第二、三部分则为财务管理学的应用理论部分。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存在某些不科学、不完善之处。

2.有关财务管理理论起点的确定。对财务管理学起点范畴的确定,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将复杂的范畴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一些复杂的范畴,比如“财务管理”,被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勿庸置疑,“财务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综合性极强的范畴。它既是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运用和收益分配种种财务活动的总和,也是财务预测与决策、财务控制与监督、财务成果评价与考核种种财务管理职能的总和。有赖于其他一系列范畴才能予以说明的综合性如此之强的一个范畴是无法充当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起点的。

(2)从财务管理学体系以外寻找起点。比如,将“环境”作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决定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而不是外因。只有在明了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本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揭示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这就意味着环境不可能处于起点的位置。

(3)将财务管理假设作为起点。任何科学研究都有一个假设问题。这是因为世间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自存的,都会与其他事物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从而使研究对象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之中。为了使研究得以进行,便需要首先对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条件加以限定,这种限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假设。然而,如前所述,理论体系的起点并不等同于理论研究的起点,该种观点的不妥之处就在于将理论体系的起点与理论研究的起点混为一谈。

(4)将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的起点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的起点混同。如前所述,财务管理理论包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与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两大部分,二者的性质与功能作用不同,其起点也必然有所不同。

三、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

1.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构建财务管理基础理论体系,首先要解决的是逻辑起点问题。作为财务管理的对象,有人认为是财产,有人认为是价值,有人认为是资金,也有人认为是本金。而在笔者看来,财产、价值、资金、本金,均是财富的不同社会形式,都可以抽象为财富。

(1)财富及其社会形式。财富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作用于外部世界所获得的物质或精神的成果。任何财富的生产都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特定的生产关系赋予财富特定的社会形式或属性。撇开社会属性、社会形式等社会规定性,财富是人类所创造的劳动产品或使用价值。在自然经济社会,财富直接体现为使用价值,在商品经济社会,财富的存在形式由直接的使用价值形式转化为间接的价值形式。股利、利息、工资、税金等既是财富的分配形式,也是不同经济利益关系的载体。

(2)财富运动及其管理活动的多样性。在社会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财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的,如数量的增减、形态的转化、产权的变动等等。人们必须把握这一过程,自觉地实施对财富及其运动过程的管理。对为国家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政;对为企事业、行政单位等多种经济组织所控制的财富进行的管理,就是财务。广义的财务管理,既包括国家的财政管理,也包括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

(3)财务管理目的的二重性。财富不断地被消费,又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财富的生产总是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进行的。财富的生产过程,既是使用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也是生产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与此相应,进行财富管理必然具有双重目的:一是追求经济效益,用既定的耗费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使用价值;二是维护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实现各自的经济权益。

(4)财务管理职能二重性。财务管理的目的不同,其管理的职能也就不同。为追求经济效益,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进行规划、调控、评价的职能;为维护经济利益关系,财务管理被赋予对财务活动实施规范、监督的职能。随着财富生产、流通规模的扩大及其社会化、国际化的推进,人们对财务活动中经济利益关系的维护与协调,不再限于经济组织自身,而是突破单个经济组织的边界,逐渐成为国家乃至国际性经济组织的行为。

2.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因为财务管理应用理论是对企事业、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亦即微观财务管理活动规律性的描述,所以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实际上也就是企事业、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1)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目前与追求经济效益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理论体系一般是按照财务管理活动的环节,即投资—筹资—权益分配来构建的。笔者认为,这一体系应该遵循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构建,而不应该按照财务活动的环节来构建。也就是说,要把财务管理目标作为该理论体系的起点,并按照财务规划、财务调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基本职能顺序展开该理论体系的内容。

(2)与维护经济利益关系相关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追求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利益相关者得到各自的经济利益。如果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偏颇与失衡,就会使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阻碍,甚至难以为继。笔者认为,该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应遵循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来进行。该理论体系由管理目标设定的理论与方法、管理职能实施的理论与方法、管理实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三部分组成,其要点为:企业对经济利益关系管理的目标,一是为保障企业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二是为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由此财务管理被赋予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与监督企业理财活动两大职能。为了行使两大职能,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依据《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与协调;发挥财务会计及内、外部审计的作用,进行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采取会计核算、财产清查、牵制等方法,保护经济组织和利益相关者的财产安全与完整,等等。

财富管理论文:国外主权财富基金管理探究论文

一、国外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做法

(一)实行商业化的治理模式。成功的主权财富基金如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局、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挪威政府石油基金等,都致力于效仿私人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突出董事会与专业投资委员会的核心决策职能与自主权,讲究组织上的精简与决策效率。他们的员工队伍中极少有公务员,而是竭力在国际金融市场招聘一流金融人才,多数基金经理都是外聘的专业人员。在众多主权基金中,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广泛认可。该公司董事会成员来自不同的领域,具备丰富的投资和管理经验。现有的10名董事中,来自官方的只有4名,另外6名属于外聘。淡马锡控股公司对下属企业董事会的设置非常注重董事会的有效运转和职责发挥,不局限于公司内部狭隘的控制权观念,并且根据个人能力在世界范围内招聘,控股子公司真正有才能的人也可兼母公司的董事。

(二)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主权财富基金存在多层委托关系,而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保证资金安全和运作效率的关键。为此,许多国家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制度,以保证基金不被擅自动用。挪威的石油基金法案规定,石油基金可以被转移到经挪威议会批准的中央政府预算基金中,除此之外不能用于其他任何目的。新加坡建立了保护关键资产和外汇储备的“两把钥匙”制度。该制度规定,新加坡总统对政府动用或减少既有外汇储备的决定拥有否决权。同时,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淡马锡控股公司主要高级管理人员的任免也必须得到新加坡总统批准。这实质是要求管理者必须在任期内保持预算平衡,不得动用过去的储备。除严格的法律制度,挪威政府石油基金的对外投资要求遵循一定的道德标准:一是使基金增值,使后人能从石油财富中受益。二是合理行使所有权。如,股票投资所有权的行使应符合联合国“全球协议”和经合组织的“跨国公司准则”。三是将严重违反人权、严重腐败和破坏环境的国家和企业排除在投资范围之外。

(三)有明确的投资规则。新加坡的两只主权财富基金分工明确,其中淡马锡控股公司主要侧重于战略性投资,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则侧重于金融组合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的投资领域除美、欧政府债券之外,也包括股票、固定资产、货币市场证券、房地产和特殊的投资项目。淡马锡控股公司最初只负责对新加坡国有企业进行控股管理,现在也广泛投资于国际金融和高科技产业。挪威石油基金的投资管理实行在风险适度的前提下追求高回报的投资战略。挪威财政部规定的投资基准组合把年收益率确定在4%。挪威财政部规定了基金投资的资产种类和地区分布基准组合:最初只允许投资含息工具,后来允许投资组合中的20%投资股权,在获得一定经验后,将这一比例逐步提高到40%。另外,60%用于购买债券(其中欧洲市场占50%,美洲和非洲占35%,亚洲和大洋洲占15%)。韩国投资公司(KIC)的主要职能是提高韩国外汇储备的使用效率,其投资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不允许进行任何高风险的投资,不能涉及房地产、私有股本和非投资评级的证券,只能投资AAA级别的证券。

二、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可通过中国投资公司(简称“中投”)的投资表现反映出一些问题。首先,“中投”被赋予了过多的宏观任务,使其目标和制度设计过于复杂,这与“中投”对风险和收益纯粹出于商业考虑相冲突。其次,内部治理结构严重行政化,七人管理委员全部是正副部级的高官,专业投资人士相对缺乏。再次,缺乏明确的收益率目标,投资领域及投资比例的界定很模糊,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来约束“中投”的决策行为以及避免外界对“中投”的行政干预,这意味着“中投”的投资权限和相关责任不明确。此外,在薪酬结构上,“中投”按照国有商业银行的标准制定,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将相对低效的激励机制引入了“中投”。除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外,“中投”公司目前还面临许多压力。第一,受次级债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出现不景气迹象,美联储大幅度降息,全球资本市场波动随之加剧,这给“中投”公司的海外投资增加了难度。第二,“中投”公司必须承担巨大的资金压力。“中投”公司的资本金来自财政部发行的1.55万亿元特别国债,“中投”公司必须承担由此带来的债务成本。如果“中投”公司不能产生足够的收益来抵补财政部所发行债券的利息支出(年利率约4.5%),财政部将面临财务亏损。最后,主权财富基金敏感的政府背景很容易被视为带有特殊的政治经济动机,“中投”公司更是备受西方挑剔。一方面因为其他设立主权基金的国家大都是小国,外汇储备规模远低于中国,对世界经济影响有限。另一方面,“中投”管理层的行政化使外国理所当然会相信“中投”的投资是有战略目的的政府行为。

三、国外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应采用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手段。主权财富基金本质上是专业化的商业机构,套用行政模式不利于高效率运作。因此,必须规范和完善“中投”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应在责任明晰的基础上给予决策层充分的自主权力,禁止行政干预。这样,可尽量避免短期投资行为。同时,引入外部专业管理人员,冲淡当前行政主导的局面,这样有利于减轻国际上对“中投”的疑虑。在决策部门设置上,应引进专业投资人员,分别负责市场研究、风险控制、薪资考核等,以加强“中投”运行的专业性。在财务管理方面,“中投”巨大的利息成本应用资本金来偿还,以避免决策层的机会主义思想,也便于最终的业绩考核。在薪资设置上,基本工资应参照国际标准,分红与收益挂钩,亏损也要有相应的薪资惩罚。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一要设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收益率。目标收益率过高,会使管理者为追求高收益而过多地投资在高风险资产上,从而承担过高的风险;制定过低,则可能会产生激励不足的问题,导致管理者消极管理。目前,为“中投”公司融资发行债券的年利率为4.5%,这意味着“中投”公司至少需要5%的年回报率。这样,扣除费用和开支,才能刚好收支相抵。二要对投资产品的比例做严格界定,在投资行业的选择上也要明确。(1)对投资于高风险类别资产的比例进行最高限制,各种资产种类相互搭配,分散风险。由于“中投”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新进入者,其投资品种可从低到高逐渐扩展。这个顺序包括:国债、政府债、机构债、货币市场产品、房地产金融产品、公司债、实业公司股票、金融公司股票、衍生产品等。(2)精选投资领域。如发达国家或经济稳定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环境较好,市场投资的安全性较高;而经济稳定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保证较高的投资回报。(3)为规避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局面,可规定“中投”分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进行指数投资以获取稳定收益。三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要对意向中的投资国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并依据投资行业的不同,对这些国家进行分别评级。此外,还需设置专门的风险处理部门,一旦面临风险,可迅速调整经营策略,及时撤回资金。四要加快相关立法进程,以规范和控制基金的运用,保证基金的安全性。

(三)充分发挥外部管理的作用。在“中投”运行初期,由于在国际市场投资的经验不足,可将资产管理的职能外包给国际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如投资银行、PE公司、传统资产管理公司等,这既可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也可得到外部专业机构提供的研究报告、市场资讯与管理经验等,还可有一个业绩对比,有利于积累操作经验。不妨与新加坡、挪威、中东等国家的同行们进行联合投资,即共同对某个项目进行投资,这有利于中国进一步了解投资市场,提高投资水平。另外,还可将一部分资产委托给国内高资质、具有国际经验的专业投资管理人,培育目前国内处于幼稚阶段的机构投资行业。通过外部管理,一方面弥补我国政府投资机构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同时避免“中投”直接出面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竞购资产,减少其面临的压力。

财富管理论文: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源于财富管理机构的探讨

在各新兴商业银行蓬勃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升级、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的市场环境下,客户需求重新组合,行业竞争更趋激烈,银行服务的买方市场己经形成。与此同时,受来自证券、保险和基金的挑战,再加上外资银行所带来的冲击,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商业银行必须在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营销理念指导下参与市场竞争,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顾客,获得竞争优势。建设与发展商业银行的现代零售业务,对推进国内商业银行管理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强化社会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银行现代零售业务的重要性

(一)加快发展银行零售业务是客户需求多样化的客观需要

虽然处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但我国经济却在世界各国经济中一枝独秀,居民收入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稳步增加,个人金融消费现象愈加明显。随着居民金融知识的增长,他们的个人金融消费需求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的营利性、便利性以及敏感度也越来越高。如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70%的居民认为目前银行开设的服务项目还不够用,希望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项目,特别是在银行零售业务方面。因此,银行应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向顾客提供真正需要的金融服务,创造出一批稳定的客户群。

(二)加快发展银行零售业务是利率市场化博弈的结果

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使得企业和银行间的博弈越来越尖锐,许多优质大企业给银行的利率下浮,下浮到银行不能接受,如此一来企业就发股票,银行盈利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增加了银行的利率风险,减少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为银行开展零售业务的低资本消耗型业务创造了条件。通过发展零售业务,银行可以为高端客户设计不同利率组合的投资理财产品包,在规避利率风险的同时,为客户获取高收入,为银行带来相应的高额利润。

(三)加快发展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利润增长方式与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

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加剧了企业“金融脱媒”的现象。大批优质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大大降低了对银行贷款的依赖性。从目前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股票市场经过几年的改革调整,正在加快复苏,短期融资券市场也在迅速扩容,直接融资市场比重的提升不可逆转。数据显示,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对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二、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的财富管理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正随着经济发展、财富效应扩散、财富管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旺盛。财富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经营管理机制逐渐在我国银行业出现。一般来说,作为个人金融服务的发展趋势,财富管理模式是银行利用所掌握的零售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通过分析客户自身的财务状况,了解和挖掘客户需求,制定客户理财方案,为优质客户提供现金、证券、保险、信贷、投资管理,以及税务、财务计划、退休、遗产信托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进而帮助客户实现理财目标的一系列过程。

尽管国内商业银行已经逐步接受并采用了财富管理模式,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国内财富管理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模式可以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传统个人理财服务、财富管理模式、私人银行业务。国内银行业的实践表明,目前国内的银行大多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以中国工商银行设在浦东的财富管理中心为例,目前该中心联系的100万以上的客户208户,管理金融资产57150万元;50万以上核心级客户422人,管理金融资产73229万元。在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里,截至2008年上半年,中信银行贵宾客户数量已经达到8万多人,管理资产达到1000多亿元。作为国内最好的国有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无论在客户的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还有待改善。比如,目前美国花旗集团为100多个国家的2亿多客户提供包括个人储蓄、信贷、证券、保险、信托、基金、财务咨询和资产管理等全能式的金融服务,平均每位客户的产品数在全球同行企业中排名第1。在亚太区,花旗拥有最大的私人银行服务网络,办事处遍及11个国家和地区,区内所管理的资产近600亿美元。另据统计,到2005年底,瑞银华宝管理的私人银行资产已经达到20,160亿美元,居全球第1位;巴克莱全球投资者集团的私人银行资产在15,130亿美元,居第2位。可见,国内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长期的客户积累和发展。

(二)财富管理的品牌效应尚未形成,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从营销学角度看,品牌效应是企业提高市场知名度、扩大市场份额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各商业银行在发展零售业务时也不遗余力地推出各自的品牌,包括招行推出的“金葵花”、中国工商银行的理财金账户、民生银行的“非凡理财”。这些品牌已经赢得了较高的市场认知度,但从运作后的实际状况分析,不少财富管理的品牌并没有打响,大多数优质客户甚至不了解财富管理的真正含义,高端渠道简单地沦为向高端客户销售产品的渠道,更无从谈起真正实施财富管理机制。

(三)零售业务的管理机制有待改善与提高

零售业务的开发、营销、管理缺乏整体战略。在开发上,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推出比较快,但只限于总行的业务平台,分行和支行越往下越弱。新业务的真正推广在于支行。在营销上,没有整体的营销手段,一项新的零售业务推向市场各行其是,这不仅加大了费用支出,而且营销手段没有力度。在管理上,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手段,开发、营销、管理3个环节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乏整体协调配合。

具体到营销管理层面,虽然总行要求网点客户经理加大使用个人营销管理系统的力度,提升客户的识别率和交叉产品持有率,实际上系统信息数据更新滞后、功能不完善,不能对优质客户进行有效的细分,从银行的角度对客户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各个方面的贡献度进行评价,也不能客观反映客户经理的服务、成本及效益。从客户经理管理考核角度,现有的考核主要以销售产品为基础,没有形成以客户为基础的统一的评价平台,客户经理的绩效考核与产品销售挂钩,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的现象发生。从长远发展来看,只有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进行的财富管理才能最终留住客户。

针对以上关于发展财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企业战略中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就如何解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三、商业银行发展财富管理模式的具体战略分析

从国际银行财富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相应的战略,具体表现在客户、产品与服务、管理与人才等竞争优势因素上。

(一)聚焦于高端财富客户,把握客户偏好

财富管理的服务对象就是富人,少数的高端客户为银行创造的利润远远大于一般客户群体的利润贡献。富裕阶层的主要特征是:1.高学历;2.服务业和新兴行业;3.掌握和运用的资源较多;4.领导消费新潮流。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未来20年是富有阶层形成的关键时期,估计将有数亿人进入这一行列。其中,包括科技企业家、金融行业里的中高层管理者、会计师等各类社会专业人员、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上述客户群体必然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争夺的焦点。客户经理必须主动深入高档商务区、高档社区开发客户资源。加强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不同程度的业务合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并从机构、人员配置、培训、资金和技术投入方面进行必要的支持和配合,以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客户开发和业务发展。

(二)着力于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营销

财富管理业务竞争的战略武器是“高、精、尖”的金融产品。国内银行从事财富管理,必须向客户提供面向一生的完整客户理财计划,包括提供从最保守到中庸到最积极的产品。产品设计上要灵活多变。以中信银行理财产品为例,该行的理财产品开发设计以稳健为主调,采用“核心(稳健)+卫星(创新)”的配置思路。稳健类产品主要以拓宽产品线、丰富投资范围为主要思路,积极拓展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和信贷市场等投资方向;创新类产品重点研究中高端客户专属产品,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发行,在客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产品的主动管理和资产配置,逐步由单一产品销售向不同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方案转变。

建立高标准、规范化、私密性的高端服务。从国内商业银行来看,网点与网点之间、不同区域之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针对高端渠道制定一套统一的服务模式,力求在所有的财富管理中心与网点实现服务流程的一致性,这样才能让客户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三)注重高效、精细化的财富管理系统的建设

在财富管理的宏观管理机制方面,国内各商业银行一方面在总行层面基本完成了财富管理组织架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时也在各省级分行层面设立了贵宾理财中心或者财富管理中心,并明确了相应的职责,制定贵宾理财客户经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特别是在财富管理系统建设上,各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级别的财富管理中心或贵宾理财中心应被赋予更多的自主权,如尝试研发自己的金融理财产品、具有某些产品的定价权,针对高端客户提供专享的投、融资产品和渠道等,这些都有利于财富管理模式下的零售业务的发展。

在风险管理模型的设置上,由于零售业务的特点就是客户和交易数量庞大,特别是对于金额数额较小的交易,零售业务风险管理流程模型的准确和交易的自动化成为提高成本收益的关键。中国目前的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成,各家商业银行很大程度上需要设计自己的风险模型。由于我国各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开始时间不长,缺乏足够的数据量;同时,由于没有严格的数据录入和校验流程,数据质量非常差,私营企业的小业主由于避税,通常还会隐瞒收入,所有这些都造成了目前银行业务风险模型建设方面的困难。这使得定性的分析和人工的判断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会很重要,这样也就对客户经理与中后台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富管理论文:行为金融学私人财富管理研究

一、行为金融学角度下的我国资本市场现状

传统金融学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风险厌恶型、效用理论和贝叶斯公式,这是对于投资者的基本假设,但是在现代金融市场这些存在偏差。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不是完全理性的,而是Simon(1957)提出的有限理性,即在做出决策时并不是完全理性的,决策也不是最优的,但是决策最终得到的结果却是可以让其得到满足,因此在投资者往往仅运用他们认为足够的信息以得到次优的目标。这一理论使得私人银行客户会对于理性投资建议产生一定的错觉,因此在投资顾问在制定IPS时会造成一定困难。同时这一现象对于效用函数以及风险态度均会产生较大影响。Friedman和Savage(1948)提出,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效用函数是不同的,其中较典型的为双弯曲效用函数,这解释了为什么人们会购买彩票的同时又购买航空保险,这是由于不同的财富水平下的效用函数或凹或凸,产生双弯曲现象。

二、私人财富管理目标选择

实际中,真正在私人财富管理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一切如模型的假设那么理想,因此我们应对于私人财富的目标进行重新论证。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于一位客户应进行审慎合理的询问,并且制订IPS,而根据BPT,投资者往往会限定财富小于某一水平的概率应小于某一概率,而后在此基础上追求财富最大化,即投资者有一定的安全界限,在该界限之上他可以接受一定失败。因此,在实际制定目标时候,客户经理应根据客户的需求重要程度进行分层,设定不同目标,并设定不同资产分配。尤其在资产负债管理中,由于引入负债管理,而本身负债目标的复杂性会使得简化模型计算结果产生偏差。因此,可以根据负债的重要程度以及违约惩罚程度进行分级,并设定不同的参数,进行计算,最终得到合理的投资分配。其次,在设定分层目标后,客户经理还应认识到客户在投资限制中是厌恶损失而非厌恶风险,因此在进行目标选择的时候应注重损失概率,同时对于基本面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减少发生损失的概率;另一方面可以使客户认识到风险的概念,保证客户在实际财富管理过程中不发生前文提到非理性现象。再次,应对于客户的投资背景进行详尽的调查,由于客户的学历、投资经历、性格不同,以及目前消费水品的需求不一,因此即使同样的负债状况对于不同的客户也会造成目标的不同。总之,我们将行为金融学理论纳入财富管理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基于目标”投资策略,即分析客户的若干特定目标和每个目标所关联的风险承受程度。如对于每期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惩罚较为严重,因此其免疫目标较为重要,因此其投资应更注重安全性,这一层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而对于退休后的额外消费造成的负债惩罚很轻,甚至不能满足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针对该部分目标的风险承受能力更强,因此较大比例投入到风险性资产。

三、利用修正后的私人财富管理模型进行投资配置及后续管理

首先,对于不同层次的目标应有不同的投资配置,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上文的理论没有纳入各层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得出的最终结论可能与客户的实际需要有偏差,所以最终进行投资配置时,应根据长期负债要求进行修正。其次,根据资产负债模型的应用范围,投资者应首要以弥补负债为目标,因此在应以较大比例的投资于固定收益类产品,同时注重长期投资目标。这是整个财富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核心部分,在提出投资建议后,投资顾问应及时进行反馈。其中较为重要的是与私人银行客户进行相应的沟通,在实际进行投资之前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合理修改,而后根据最终的投资建议进行实际模拟操作,并根据投资结果确定最终的投资建议。之后便交由经纪人和交易员进行实际投资或者购买基金、理财产品等,这是操作性工作,私人财富管理工作第一阶段工作就已完成。但是,投资环境和投资者自身状况随着时间变化都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应定期对于客户进行资产负债状况的调查,进而修正投资分配,即进行私人财富管理的后续管理。根据论证,财富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进行债券的免疫,因此应实时调查现有负债的抵补状况,尤其是由于客户本身人力资本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即未来收入会用于偿还现有负债,或者未来收入不足以支撑负债而需要进行更大的负债,这就需要对现有的资产状况进行调整。

四、总结

总之,在私人银行日益发展的今天,银行也越来越重视对于私人财富管理方法的发展,这是由于市场投资者日渐成熟,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理财产品,而是希望更全面完善的财富规划咨询。虽然投资者逐渐理性,但是引入行为金融仍然有其重要意义,在私人银行提供私人财富管理服务中,应注重个人实际的财富目标,并且按照个人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的投资建议,这样才能保证客户需求得以满足。

作者:于涛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财富管理论文:信任是最大的管理财富

信任是最大的管理财富 最近,由《北京青年报》、《英才》杂志社、新浪网联合主办,经专家评委评议与网友推选,评选出了“十位最聚人气企业家”和“十位最具价值经理人”。这些企业精英大多是从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金融、IT、家电、医药、房地产、汽车等产业中选出的。尽管他们走向成功的道路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信任方面比别人多走了几步,在取得别人的信任后导致比别人有更多的财富。

信任是资本,也是一种财富。公司治理效率提高的关键是信任关系的构建。如何既能赋予经理人足够的自主权,又能让经理人为股东的利益服务呢?相关利益者之间信任关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在剖析东风成功的原因时,东风汽车集团总经理苗圩深有感触地说:“东风和日产合作,大家把钱拿到一起,共同经营一个企业,首先要建立起一个互相信任。”其次,职业经理人的信用,即为股东赚钱和增殖资产是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的基本体现,而不应滥用控制权,更不应“监守自盗”。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说得好:“经理人的职业来自信任和委托,别人的钱财,你来看管,你来点算,这首先要有一种态度,不要把经理人与所有人搞混了,我们心里先得舒舒服服地把职业认下来。”最后是老板对经营队伍的信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用人之道,东软集团的老板就深信这一点。他指出:“当你充分信任一个人,就让这个人带领一支队伍,给他权力。”

在沃尔玛,每一个经理人都用上了镌有“我们信任我们的员工”字样的钮扣。在该公司,员工包括最基层的店员都被称为合伙人,同事之间因信任而进入志同道合的合作境界。最好的主意来自这些合伙人,而把每个创意推向成功的,也是这些受到信任的合伙人。这正是沃尔玛从一家小公司一举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连锁集团的秘诀之一。在软件大国爱尔兰,各软件公司都变控制管理为信任管理,公司对员工更多地提供价值观的满足而非单纯的薪酬满足。这两个例子都启示我们,要搞好现代企业,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要把信任作为企业最好的投资。信任是未来管理文化的核心,代表了先进企业的发展方向。

著名的松下集团从来不对员工保守商业秘密,他们招收新员工的第一天,就对员工进行毫无保留的技术培训。有人担心,这样可能会泄露商业秘密。松下幸之助却说,如果为了保守商业秘密而对员工进行技术封锁,导致员工在生产过程中不得要领,必然带来更多的残次品,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这样的负面影响比泄露商业秘密带来的损失更大。而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要方式的企业如软件业,其生产根本无法像物质生产那样被控制起来,信任也是惟一的选择。相反,如果对员工不信任,就会成为管理中最大的成本。

信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石。一个不能相互信任的团队,是一支没有凝聚力的团队,是一支没有战斗力的团队。信任,对于一个团队,具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呢?信任能使人处于互相包容、互相帮助的人际氛围中,易于形成团队精神以及积极热情的情感。信任能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和他人对自己的意义,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信任能有效地提高合作水平及和谐程度,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尽管信任对于一个团队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但实际上很多企业都处于一种内部的信任危机当中。比如,没有凝聚力、上司在下属面前没有威信、人心不稳、工作没有积极性等,企业尤如处于一个随时都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上。

年前,著名管理学教授费尔南多·巴托洛梅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没有人完全信任老板,怎么办?》,文章发表于年月号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巴托洛梅教授在文章中指出:⒈对经理人而言,尽早抓住问题是重要的,而找出会使你头疼的问题的最好方式,是让你的下属告诉你。这取决于坦率与信任,但这两点都有严格的内在的局限性。在需要坦率和信任的时候,大部分人倾向于选择沉默,自我保护,而权力斗争也妨碍了坦诚。⒉经理人必须认真培育信任,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增进下属的信任感。同时要注意对信任培育而言极其关键的六个方面:沟通、支持、尊重、公平、可预期性及胜任工作的能力。⒊经,理人还必须注意麻烦要出现时所显露出的蛛丝马迹,比如信息量减少、士气低落、模棱两可的信息、非语言的信号以及外部信号等。必须建立一个以适当地使用、传播及创造信息为基础的交流网。今天再读这篇文章,比照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你丝毫感觉不到这已经是十多年前的旧文了。似乎巴托洛梅教授正是为中国目前的企业所写。

在我国的企业管理中,信任常常居次席,发号施令的经理们仅仅对那些惟命是从的员工予以信任。现在看来,许多老式的管理政策强化了经理和员工之间的不信任,比如“走马灯”似地更换职业经理人,要求员工上下班和班中外出时打卡,下班时搜身,提交医生字条来证明医疗情况等。而一些所谓的新管理措施,比如派“职业侦探”盯哨、用“电子侦探”监视员工、招聘录用时填写求职担保书等,无一不是拿信任来冒险,无一不是对信任的亵渎,试想,在这样的企业怎能奢望良好的管理效益?!

《第五代管理》作者查尔斯··萨维奇认为,怀疑和不信任是公司真正的成本之源,它们不是生产成本,却会影响生产成本;它们不是科研成本,却会窒息科研的进步;它们不是营销成本,却会使市场开拓成本大大增加。作为一个企业,组织成员之间的信任是“和气生财”、健康发展的前提,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其实并不在于外在的环境,而在于内部的氛围——员工之间、员工与经理之间、经理与经理之间是“心心相印”,而不是疑神疑鬼。

失去了信任,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就成了无本之木。没有哪一个经理人希望员工背叛公司,但是员工的忠诚是用信任打造出来的。只有“真心”才能换来诚心,这“真心”就是经理人对员工的信任。信任你的团队,信任你的员工,是成功的第一步。

财富管理论文: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发展管理

近年来,中国、俄罗斯、韩国等新兴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相继投入到国际金融市场,引起了广泛关注。国际社会对主权财富基金的讨论,折射出西方国家对目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深层忧虑。主权财富基金短期内不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西方国家对其专门设限的可能性不大,但从政策走向来看,可能会推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中国宜密切跟踪,未雨绸缪,建立双向的风险防范机制。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WealthFund,简称SWF),是政府拥有的对外汇储备和财政盈余进行管理和运作的投资基金。SWF已经存在了50多年,但直到近年来,随着中国、俄罗斯、韩国等新兴国家SWF的相继入场并日趋活跃,国际社会对SWF的关注和争论才陡然上升。

主权财富基金发展特点

规模迅速上升,增长潜力巨大

目前,全球有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0多支SWF,日本、印度等国家也在酝酿成立。其中,资产规模超1000亿美元的有8支。阿联酋的阿布扎比投资局和挪威全球政府养老基金是全球最大的两家SWF,分别管理资产8750亿美元和3800亿美元。前6家最大的SWF拥有全球同类基金资产的近80%,75%的SWF资产由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掌控。据报道,沙特阿拉伯正在筹建一个规模超过9000亿美元的SWF。该基金一旦成立,将成为全球最大SWF。

随着外汇储备和石油美元的不断积累,全球SWF规模也不断扩大。据IMF估计,截至2008年2月,SWF已接近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外汇储备的一半,全球对冲基金的2倍。还有预测认为,到2011年SWF将达到6.5万亿美元,超过官方外汇储备总量。到2015年,可望增至12万亿美元,届时将与美国当前GDP总量相当。

投资目标各有侧重,资产组合日渐多样

SWF根据功能定位不同,可分为5类,一是稳定型基金,用于避免经济和财政收支因商品(特别是石油)价格波动而导致的失衡。二是面向未来的储蓄基金,即将不可再生资源转化为多种资产组合,实现国民财富多元化,化解经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巨大风险,避免“荷兰病”效应;三是储备投资公司,其资产仍计入在官方外汇储备项目下,主要目的是增值保值;四是发展基金,配合社会经济发展项目或产业政策的实施,提高国家潜在生产能力;五是养老金型福利基金,主要应对意外或紧急情况下政府养老金的不足等。

SWF的以上目的可能会相互重叠或随时间而变化,如俄罗斯的稳定基金已拆分为储备基金和国家福利基金,挪威的石油基金已转型为养老金型储备基金。不同的定位决定了SWF的投资方式、风险上限的不同。如科威特投资局的资产组合中,房地产占34%,股票基金占38%,直接投资基金占17%。挪威政府养老基金1998年前全部投资政府债券,目前投资组合中股票占40%,60%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但该基金正有意将这两类投资互换比例,即60%投资股票,40%投资固定收益类。

推高全球资产价格,增加管理服务需求

随着SWF大量投入国际金融市场,成为各类股票、债券及各种衍生工具的买家,从而增加了对资本市场产品的需求,推动了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全球各类资产价格升高。据德意志银行研究预测,未来5年,SWF可能带动超过1万亿美元的资金注入全球股票市场,超过1.5万亿美元的资金流入全球债券市场。未来10年,将分别带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增加3万亿美元和4.5万亿美元以上规模,使全球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上升30~40个百分点。推动全球股市上升5%~10%。这有可能使全球风险金融资产脱离经济基本面上涨,形成新的泡沫。

SWF的快速增加,将同时加大对各种资产管理和投资服务的需求。SWF可能会将所有或部分资金交给专业基金管理者操作。如韩国投资公司将其200亿美元资产的3/4交由专业机构管理。SWF也会委托第三方来提供市场分析、投资评估、证券交易,风险防范、法律、会计等资产管理服务。目前,美林、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等都成立专门团队,争取更多来自SWF的业务,并游说日本等国家的央行成立类似的基金。美林公司表示:“我们已有大量客户在与这些主权财富基金的合作中获利。”

多为保守的长期投资者,信息披露质量有所提高

与其他机构投资者相比,SWF追求更系统化的投资战略,一般都是保守的长期投资者,在购买股权时一般不控股,即便获得个别公司的控制权,或者不要求拥有董事会席位,或者在使用投票权方面较为被动,没有影响公司决策的愿望和企图。一些新成立的SWF(韩国),主要依赖于外部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资产配置,也有的SWF(如挪威、阿布扎比、和新加坡),建立自己内部的专业投资管理机构来运作,较少依赖外部管理者。目前并无任何证据显示,SWF是政府的政治工具,或政府直接干预基金的具体决策。一般情况下,政府只参与制定基金的投资目标、框架、允许承受的风险等级、道德准则等。

过去几十年来,SWF很少对公众披露包括资产规模、投资管理、机制安排等方面的信息。一些基金甚至从未披露过此类信息。但现在一些SWF在透明度方面已走在了前面。如挪威每季度对外基金的投资机会、风险及所投资企业的详细情况,也定期向国会议员提供相关报告。其投资的4000个项目均在网站上公布并接受监督。还有的SWF利用媒体、演讲等渠道来解释其投资目标、战略及决策等。

相对规模依然很小,总体影响不宜夸大

虽然SWF控制的资产已是对冲基金的两倍,但仅占全球投资基金的1/7、全球银行资产的4%、全球股市市值的6%。在190亿美元的债券、股票及银行资产中,仅占1.6%,远小于大部分投资机构管理的资金规模。

在最近的金融危机中,东亚和中东国家的SWF为几家大银行注入了超过350亿美元的资金。如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斥资75亿美元购买花旗集团4.9%的股权,瑞银集团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融资110亿瑞朗以消弭次贷所导致的相关损失,中投公司注资50亿美元参股摩根士丹利。SWF利用其迅速调用大量资金的优势为脆弱的银行系统雪中送炭,缓解了金融市场压力,成为稳定金融市场的积极力量。但从其规模对比上看,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影响,目前对SWF的渲染或炒作都远远超出其实际作用。根据伦敦一家咨询公司报告,在未来两年中,SWF在全球资本市场中的相对权重可能会发生变化,但不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相比之下,外国直接投资与私人股本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德意志银行研究

西方国家对主权财富基金的防范

目前,国际社会对SWF的讨论反应了西方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层忧虑。主要体现在,一是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如果中国、俄罗斯以及中东地区国家的SWF参与或控制其能源、电力、交通、金融等战略性领域,会对其国家利益、国防安全造成威胁。二是西方市场经济体系受到扭曲。SWF依靠本国政府政策、资金和外交扶持,竞购不计成本,与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相悖。西方企业很难通过正常商业途径与之竞争。三是核心竞争力受到削弱。SWF将西方高技术公司作为并购对象,其兴趣点明显聚焦于西方核心的工艺技术,如果不能有效限制,必然威胁到西方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削弱其核心利益和竞争优势。四是金融市场稳定性受到冲击。IMF首席经济学家约翰逊认为,如果SWF利用其主权信贷资质来进行杠杆融资等高风险操作,将对金融市场产生严重不确定性。由于大多数SWF不对外披露总的资产规模及配置、交易途径、衍生工具的使用等信息,也不承担金融市场稳定的责任,使全球金融监管更加复杂化。五是加剧汇率波动和全球经济失衡。美国尤其担忧,主权基金增、减持美国国债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再如SWF通过股权和直接投资取得较好收益,新兴市场国家可能会放慢对自身汇率和贸易失衡的调整步伐。

综合上述担忧,西方国家提出了对主权基金进行国际规范的各种措施建议,欧委会近日公布了关于SWF的政策文件,肯定了SWF对维护国际金融体系发挥的积极作用,提出了一整套涉及SWF内部管理和透明度的行动守则,建议有关方在自愿基础上执行。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也在着手起草关于SWF的全球性自愿行为守则和良好操作方式。从目前情况判断,短期内,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专门对SWF设限的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利用现有法律提供必要的保护。美国、法国、日本等国都有专门规范外国投资的法律及特定的报告和审议机制,可以确保相关部门获得外国投资的必要信息,在合理时间内评估、审议这些交易。

从长远政策走向看,随SWF影响力的日渐增强,西方国家可能在以下方面加强对SWF的防范,一是在透明度问题上制定统一规范。通过国际协调一致的核心准则,强制SWF遵循特定的最低报告要求,以增加国有投资机制的透明度。二是启用或制定针对性的投资保护措施。超越合理的国家安全需要,建立新的贸易、投资和金融壁垒,针对重点国家的SWF或国有企业活动进行限制,战略性股权投资可能会成为关注的重点。三是迫使SWF来源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以对等、互惠为由,促使新兴市场国家扩大市场准入。

关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几点建议

理性认识我国双重身份,建立双向风险防范机制。中国目前不仅是SWF的输出国,而且已成为其他国家SWF的投资目的地。据估计,目前一些中东国家的SWF已经从发达国家市场转向亚洲新兴市场,据IMF估计,海湾地区约22%的SWF投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和非洲地区。因此,中国不仅要关注本国SWF对外投资时面临的阻力,也要意识到其他国家SWF流入对中国宏观调控的影响。特别是在目前资本市场发育尚不成熟,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的情况下,要建立双向的风险防范机制。

积极参与多双边对话,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未来SWF将承受越来越大的透明度压力。中国应积极参与拟议中的国际规则和规范的制定,尽可能反映自己的立场和关切,减少投资过程中的政治阻力。同时,适当地提高透明度,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不仅可以化解西方疑虑,也可减少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的道德风险,提高中国SWF的声誉,推动对外投资的顺利持续发展。

借鉴挪威经验,强化非政治意图。作为主要的石油输出国,挪威累积了高达3800亿美元的主权财富基金,过去10年来平均年回报率为6.5%,被称为管理石油美元的样板。挪威的主要做法是保持较高透明度,将追求投资回报最大化作为长期目标,适度规避对方的敏感产业。投资高度分散,在单个公司中,一般持有少数股份,对所购买公司的战略议题坚持“最小有限干预”原则。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