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2 09:13:06
导语:在规划设计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城市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设计概述
1.1城市规划管理
从概念上来分析,城市的规划管理即根据城市中的相关资源进行综合的规划与管理,从而使其更好的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在进行城市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利用当前已有资源,并且充分研究其各种资源的协调以及一致性,最终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实现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时,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根据国家发展步调,并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结合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前进步伐给予有效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发挥城市规划管理的作用,为城市发展服务。另外,从另一个层面上来分析,城市的发展也脱离不了规划管理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城市规划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更好的调动现有的城市各类资源,并且从民生、民意角度更好的实现城市的有效前进,这是随着城市发展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同时更是有效实现城市全面发展,顺利推进的重要助推器。
1.2城市规划设计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考虑,其是城市现代化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与保障,其比规划管理更加科学,通过规划设计,能够将城市中的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并且制定出合理且有效的设计方案,同时还能够对相关实施情况进行一定预测,从而更好的实现城市发展需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住一定的原则,首先就是整体性原则,城市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依托城市的整体发展目标,并且在确保整体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上,充分的考虑发展与环境、发展与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另外,就是经济性原则,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的是经济的发展,只有将经济建设落到实处,才能最终推进城市现代化的发展。
2城市规划建设的原则
2.1和谐性原则
人们是城市的主体,城市规划建设与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不仅要实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还要考虑到人们的生活习惯,满足人们方方面面的需要,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的和谐。只有重视和谐,才能保证城市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发挥城市作为人们生活载体的作用。
2.2人与自然的协调原则
城市规划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城市规划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具体来说,要把城市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3综合性原则
城市规划建设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生产要素等因素,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将它们充分有效地利用,发挥这些要素的真正作用,才能实现高质量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保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
3.1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方向
城市规划与管理能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方向,也就是说可以在一定的建设区域内为城市设计提供前进的方向,从而保证土地和相应的建筑之间的管理能够做到统一。与此同时,在实施城市规划设计之前,需要对城市功能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划分,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外观和内部功能设计等不同方面的建设都可以符合要求。
3.2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服务
城市规划与管理还能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服务,也就是说,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城市规划管理而言,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比较细化的一部分,所以重视城市规划管理就是重视城市规划设计的宏观表达,但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多数情况下是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具体措施,因此为了保证城市规划设计能够更加节约成本,就应该在城市规划管理的服务之下开展相应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保证规划设计目标实现的同时有效降低投资,保证建设成本更加节约的同时提升建筑效果。所以,在实施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管理与规划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够达到最理想的目的。
3.3促进城市规划更加科学
城市规划与管理能够促进城市设计规划,使之变得更加科学,正是由于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协调的,而且两者之间需要相互调整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正如上文说道,城市规划管理能够为城市设计提供最直接的指导作用,为了保证城市设计更加合理科学,就应该在城市规划管理手段的推动下,在正确的管理范围内,不断推动城市设计水平的提升,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城市规划需要的不仅是推动力,更重要的是正确的指导,使城市设计与规划变得更加合理科学,而城市管理规划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保证未来城市建设设计能够更为合理,确保不同地区建设不同功能的城市组成部分。
3.4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管理
所谓城市规划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对城市规划设计进行管理,管理内容相当复杂,所以,利用现有的技术以及理念指导城市设计逐渐趋于合理和科学,保证未来的城市建设与布局都能够符合时代需求和人类生活需要。总而言之,城市规划设计并不是随随便便完成的,严谨的管理与规划才能够保质保量,同时还应该有时代设计感,以使科技手段能够被很好地应用于城市建设,这样一来才可以建设出更具有现代风范的城市。城市规划管理具体的管理范围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的,所以相关部门对此应该予以更多的重视。
3.5促进城市规划设计团队素质的提升
城市的发展也是城市内部经济、文化、交通等的发展,那么城市建设的工作就需要满足这些的发展,需要进行科学的设计。优秀的设计,能够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更能够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设计团队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对自身的设计能力进行提升,不断的弥补自身存在的缺点。城市内部规划设计人员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思想的创新和改造。设计人员需要不断的调节自身的设计能力和设计基础,提升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需要我国对于城市建设的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城市规划管控的认知。而且还要按照城市之间不同的发展特色进行其自身的特色发展,提升城市规划管控的质量,保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需要根据不同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及城市发展的特色等,加强对城市规划管理方式,合理地将城市规划的有利因素与之结合,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
作者:王春萌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城市雨水排水规划设计
城市雨水排水规划设计是城市市政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规划设计时应注重雨水管渠系统布置、设计雨水管渠重现期的选择、雨水管渠水力计算以及排水管材及附属构筑物等内容的考虑。
1.1管渠系统布置
布置雨水管渠系统时应注重考虑以下细节问题:①认真分析城市各区域地形特点,将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并结合河道水位及地面标高,进行强排区、自排区的划分。同时,减少雨水泵站的设置。②综合分析城市道路、街区规划情况,最大限度的利用道路两侧边沟及时将地面径流排出,尤其应注重将雨水管渠布设在草地、人行道下,并与道路保持平行。同时,根据城市实际情况采用暗管或明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布设。通常情况下,当建筑物密度大,交通条件复杂的区域设计为暗管排水,反之,采用明渠排水。③注重调蓄池的合理设置,即,选择合适的洼地或河湖水面作为调蓄池,防止调节洪峰的出现,适当降低边沟设计流量,减少泵站设置数量[1]。
1.2设计雨水管渠重现期的选择
对雨水管渠重现期进行选择时,应注重参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相关内容进行[2],即,同一排水系统采用的雨水管渠重现期可不同,具体可参考表1内容。另外,按现在城市建设的情况,设计时采用的重现期n,经过数年施工建成以后,往往满足不了实际的要求,应引进设计重现期为n时,校核重现期为n1(例:设计时重现期如取5,建议用5×1.5=7.5校核)。
1.3管渠水力计算
计算雨水管渠水力时应注重收集与分析当地气象资料,注重对暴雨强度、暴雨强度重现期、集水时间、径流系数等参数的考虑,以保证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合理性。同时,还应注重一些细节内容的落实,如满流时管中最小流速不能低于0.75m/s,起始管段应处于平坦的地形上,最小设计流速不能低于0.6m/s;雨水支干管最小管径为300mm,对应设计的最小坡度为0.002;处于车行道下的最小覆土不能低于0.7m,在冰冻深度不足0.6m的区域,可设计成无覆土的地面式暗沟。
1.4管材及构筑物规划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雨水排水管材,如现浇混凝土管、金属管、陶土管、钢筋混凝土管等。同时,还应按照规范要求合理设置检查井、跌水井、雨水口等附属构筑物,尤其设计跌水井时当跌差超过1m时应注重在上下管段间设置跌水井。
2合流制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排水体制有合流制与分流制之分,结合城市发展情况加以合理应用,一般情况下,旧城改造、新开发区、扩建新区、新建城市等适合使用分流制。另外,旧城改造可将原来合流制系统改造成为截流式合理制系统。接下来以合流制排水系统为例对其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合流制排水管道中的水由雨水径流、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构成,在溢流井上、下游设计流量存在差别,其中上游设计流量为雨水径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三者流量的最大值之和,而设计下游流量则是部分降雨径流流量、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流量。例如,第一个溢流井上游管渠设计流程计算公式为:Q=Qd+Qm+Qs=Qdr+Qs其中公式中Qd、Qm、Qs、Qdr分别表示综合生活污水设计流程、工业废水量、雨水设计流量、截流井以前旱流污水流量,单位均为L/s。溢流井下游管渠设计流量的计算公式为:Q=(n+1)Qdr+Qn+Qy其中Qdr、Qn、Qy分别表示上游管渠上游旱流污水流程、溢流井之后管渠旱流污水流量、溢流井以后汇水面积雨水流量,单位均为L/s。n为截流倍数,其随着环境要求的高低而变化,即,环境要求越高、降雨越丰富的区域具有越大的截流倍数[3]。不同排放条件下n的取值如表2所示。其中合流制管渠满流时最小流速应达到0.75m/s,旱流时最小流速应控制在0.2~0.5m/s。对重现期进行设计时,应较同一情况下雨水管渠设计大20~30%。另外,处理排放的工业废水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当工业企业距离城市较近时,应注重将工业生产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道系统中,在节省投入的同时,提高管理效率。当工业企业距离城市较远、产生的污水量较大或污水较复杂时应进行单独排放处理。
3城市污水处理利用规划
城市污水处理利用规划设计是市政排水规划设计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避免水资源浪费。对城市污水处理利用规划时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认真落实:
3.1明确城市污水性质
明确城市污水性质有助于采取针对性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果,一方面,掌握污水污染指标。污水污染指标较多,如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悬浮固体(SS)等,其中BOD的值越高表明污水中含有较多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另一方面,了解水体污染及自净状况。对污水污染及自净情况加以了解,有助于投入合适的资源用于污水处理。
3.2合理规划污水厂
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规划时,一方面,应确保厂址选择的合理性。规划污水厂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尤其在选择厂址时应选择地势低洼位置,确保城市污水更好的流进厂内。同时,污水处理厂应与附近水体距离较近,方便处理后的污水排放,并根据水体及污水厂处理能力设置合适数量的出水口。另外,厂址应少占或不占用农田,并且具备较好的地质条件。而且为方便后期的运营与管理,污水厂应靠近公路,保证水电的可靠供应。另一方面,对污水处理厂各部分加以合理布置。规划污水厂应注重平面及竖向上的布置。例如,在平面布置上应注重将联系紧密的处理布设在一起,保证污水处理的连续性。竖向布置上应综合分析污水处理所用的设备所占空间大小、功能等,方便污水处理中的管理。
3.3注重中水系统规划
做好中水系统规划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即,采用专门污水处理技术,对生活污水、城市污水进行处理用于城市杂用,如用处理后的污水灌溉绿地等。依据规模中水系统由城市中水系统、小区中水系统以及建筑中水系统之分,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应结合不同中水系统特点及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另外,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也应进行处理加以利用。例如,可对污泥进行厌氧消化、脱水干化处理,加工成建筑材料等其他产品,降低给城市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当污泥无法利用时可进行填埋处理[4]。
4结论
城市规划部门应结合市政排水要求,做好城市各项资料的收集,积极开展城市排水系统研究工作,以确定最佳的规划方案。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城市市政排水系统中雨水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尤为关键,城市规划部门应认真收集与分析城市气象资料合理布置管渠系统,尤其应注重管渠水力的计算,以及合理选择雨水管渠重现期,保证排水系统流量设计的合理性。另外,还应根据管渠经过的环境选择合适管材,做好附属构筑物设计,保证雨水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2)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常见形式,要求城市规划单位结合城市区域发展特点,明确河流制排水系统设计重点,保证溢流井上下游流量设计的合理性,确保城市污水的高效率排放。(3)城市市政排水规划设计时应注重污水处理利用规划,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即,城市规划部门应在明确城市污水性质的基础上,保证污水处理厂选址的合理性,尤其应做好中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提高污水利用率。
作者:尹伟军 单位:柳州市市政设计科学研究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通信工程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通信网络的发展,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安全隐患对也颇具威胁性,因此,需要构建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将安全作为通信网络规划设计的核心。基于此,本文对安全的通信网络规划设计进行了相关的探究。
【关键词】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安防工程
影响通信网络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因此,安全的通信网络规划设计需要对这两个因素重点关注。要综合的分析考虑,进行整体性的规划,使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1通信网络的保障方式
通信网络包括网络信息以及用户信息,因此,通信网络的安全非常重要。通信网络的保障方式包括:(1)实时对信息的完整性进行监控;(2)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3)信息的操控需要进行身份认证;(4)设定安全级别,控制非法访问;(5)对信息的传输、操作进行实时、详细的记录。
2通信网络的安全需求
信息网络是信息传输的载体,在信息的传输过程没有被用户掌控,因此,用户会担心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非法访问、窃取、破坏等,因而产生了对通信网络安全的需求,也就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传输,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不可破坏性能够得到相应的安全保证。
3通信网络安全分析
综上所述,必须要考虑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的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安全的通信网络规划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下面将从通信网络的安防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链路安全四个方面,对通信网络的安全进行具体的分析:(1)通信网络的安防工程。通信网络的安防工程是安全的通信网络的根本保障,为通信网络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其环境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传输设备随着信息的增多而增加,环境复杂化;空间容量随信息的增加以及通信网络结构的变化而逐渐增加;通信设备趋向于智能化、模块化;体积随着空间容量的增多反而逐渐减少。随着通信网络环境的改变,其规划设计对安全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因此通信网络的安防工程显得十分重要。(2)信息安全。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导致信息的容易被非法非法访问、窃取、破坏等,因此,需要特别关注用户身份识别、信息的存储、信息传输等关键点,确保信息安全。例如,采取创建公钥密码的身份识别方式,确保信息的机密性;构建信息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化,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对信息内容进行审计,对信息进行安全的管理,防止非法入侵破坏信息的完整性,保证信息的机密性。(3)网络安全。网络其开发性的特点,使之安全性受到一定的威胁。要达到网络安全的要求,需要对通信网络加强控制和管理。例如,可以使用防火墙技术将内外网络分离开来,对网络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不断根据实际的情况提高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入侵检测等相关技术,提升网络安全。(4)链路安全。通信网络中链路安全会受到设备所用技术的影响。因此,应从以下几点加强链路安全:降低其维修的难度,对附加操作量进行一定的控制;保留网络本身的性能特点;为了实现系统的拓展,保持拓扑结构的原型;合理、合法的使用一些密码产品等。通过以上方法,对链路安全进行加密,信息送达后再进行解密。
4结束语
对于安全的通信网络规划设计,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对在通信网络中进行传输的信息进行加密设计;②针对通信网络入侵检测技术进行相关的研发,提升技术水平,提高通信网络的防御水平;③构建安全网管系统,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④对通信网络中节点内系统进行重塑,提高安全防控能力;⑤对通信内部网络协议进行规划,确保通信网络内部协议的安全性,使通信网络安全运行。总而言之,进行通信网络规划设计时,一定要对其安全性进行科学、合理、深入的分析,采取具体措施提高通信网络的安全性,构建科学、合理,安全、稳定、高效的通信网络系统。
作者:李英峰 张志科 单位: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信规划设计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工程行业发展迅速,变速箱作为能够为装载等工程机械的重要传动系统组成部分之一,其相关的生产、设计问题越发的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保障工程机械变速箱的性能以及质量的同时,通过对于变速箱生产线路的规划设计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机械变速箱生产的成本的同时提升变速箱生产的质量问题,成为了我国变速箱生产线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各工程机械变速箱生产线的设计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从而发掘其存在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优化变速箱生产线的规划设计措施,以期为我国未来的工程机械变速箱生产线设计作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工程机械变速箱;生产线;规划;设计
一、我国现阶段工程机械变速箱生产流程及问题
(一)现阶段工程机械变速箱生产流程
传统的变速箱的加工、装备生产线大都由如图一以下几个步骤共同构成。
(二)工程机械变速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变速箱加工、装配流程虽然能够较大限度内提供数量较为稳定的工程机械变速机但是由于其针对原有技术进行改造的投入较大,使得现阶段变速箱成本较高,质量以及生产效率不足。例如,在某工程机械厂的实际工程机械变速箱生产过程中,通过这种“单流水线”的方式,将部位安装生产线路与总变速箱安装生产线路共同布设,并对装配的工程机械变速箱进行实施检测,这种方法虽然能够保障实际变速箱加工的精准程度,但是这种流水线路的改造成本较高,投资与收益不匹配,进而造成工程机械变速箱的实际生产效率较低,质量不高等问题的存在。
二、在变速箱加工环节的工艺方案设计
(一)在变速箱加工环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在针对工程机械变速箱的加工环节,设计人员应根据以下几点原则进行针对加工环节的生产线进行设计工作:首先,是需要将针对器械的粗加工、精加工分别进行。由于对于器械的胚体部分加工大都对人员、设备等生产情况的要求并不十分苛刻,同时其加工获得的利得较低,针对这种情况便可以选择一些设备较为陈旧,但仍能够正常运转的“老厂”进行粗加工后,再转换到新产进行后续的加工环节。其次,应在预算内资金允许的范围内最大限度的购设专业的变速箱机床,以便提升生产后变速箱的精度情况。如果实际情况不允许,则应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内现有的设备,应用专业机床进行先对精准的作业施工,而原有机床则用作通用施工。最后,减少不必要的加工中心设置,一方面加工中心的设置普遍会占用较多的企业资金,却无法为企业贡献出与之像匹配的收益。
(二)在变速箱加工环节应注意的规划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加工环节的规划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表一)。
三、在变速箱装配环节的工艺施工设计
截至目前,我国常见的变速箱装配生产线应包括下述五个环节:首先是针对变速箱中零部件部分的清洗工作,在这个环节,针对部件的清洗设施将完成全部变速箱内部零件的清洗任务,将加工过程中遗留的油渍等污渍进行清洗,以便后续对于变速箱的安装配置工作进行。第二步是将清洗后的变速箱部件按照预设的方法进行装配工作,在这个环节大多书安转、配置工作都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在确保配置正常进行的同时,减少了人工配置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在保证了零部件装配效率的同时提升的其变速箱体的安装质量。与此同时,该分装部分可以与总装生产线并排布设,这种情况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在配置环节的周转作业,大大提升了其变速箱的生产、流转效率。第三步,在变速箱的装配工作环节,通过规划、选用最能减少总装区域面积的“地下返回式”循环线路能,不仅仅能够在最大限度内提升其进行装配祖业的便捷程度,更能明显的减少其所占用的工厂面积从而缓解工厂用地紧张的情况。第四步,在变速箱的磨合缓解采取“空载”的方式进行针对变速箱的磨合工作。最后,是针对变速箱的喷漆环节。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可以采用自动喷漆流水作业的形式,用机器喷漆的方式代替人力喷漆的方式,使其在保证变速箱喷漆质量的同时增加生产线上喷漆的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工程机械变速箱生产线的合理规划,才能保证其生产效率,提高生产质量。
作者:孙晓飞 李明明 邓 宁 单位:山东上汽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更好满足广大民众的需求,各类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本文结合主题公园工程实践,从主题公园选址、主题定位、产品创意、场景更新等分析了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对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影响因素;规划建议
为更好的适应当今日益发展对社会需求的主题公园,不仅是广大民众对于旅游产业的期望,也是游览者自身追求旅游娱乐方式之一。在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融入对社会文化、人文科学的信息,同时还需要规划设计引人注目的游戏、娱乐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凸显主题公园的自身水平,也能够让大众不断地接受主题公园,成为城市或乡村的旅游活动场所之一。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广大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中更需要注重其品质的提高,使其更好地贴合社会需求、适应市场环境,并且发展成为科学的城市旅游文化建设项目[1]。
1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
公园的主题规划设计一定要有全面的优化意识,有效的发挥地理位置、主题特点和公园性质,让主题公园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更多的市场关注以及游览者喜爱,获得更好地城市规划发展和自身效益[2]。
1.1园址选择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地理位置选择是很关键的部分,不仅关系到城市的规划发展,也影响着公园的实际效用,选址的前期一定要进行城市整体布局的分析,并对意向位置进行实际的考察调研,了解意向位置的周边情况和市场环境,同时考虑人口分布和需求。一方面,规划的前期要对选址地进行人口分布以及对公园需求度进行调研,比如对比几个意向位置的周边环境和人员分布,调查人流情况以及是否具有旅游市场的前景。另一方面,考量公园选址周边的交通便利性和文化建设,在主题公园选址建设时要加强对交通设施的完善,同时建立独特的品牌文化。
1.2准确定位
主题公园的本身特性是作为城市的一项旅游产品,在需求上的定位要具有创意性,表现出主题公园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可以加强市场的竞争力,由此吸引更多的游览者和消费者,也可以扩大对公园的宣传和提高经济效益。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一方面是开发商要合理选择主题公园位置,优化主题公园内容选择,让主题公园最大效益的发挥其长处,以及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表现出主题公园的创新意识和文化建设,在公园的规划设计中,要保持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性,建设方灵活运用各种市场机会,建立起成熟的商业模式,并通过专业的人员将商业运行模式与规划设计相结合,让主题公园的适应市场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是一味的进行简单模仿,避免主题公园因雷同而带来消极因素。以往的主题公园建设存在很多的不足,应该加强对其他国家、城市先进经验的学习和总结,让主题公园能够聚集更多的游览者和参与者,更加有效的显示其特性,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价值。目前,主题公园规划设计越来越注重对娱乐活动项目的建设,不仅看重用科学技术方式来提高对公园的娱乐活动的开展,并且注重公园游览者对锻炼、休闲、娱乐方面的需求。由此可以对游览者的生理素质和生活品质的重视,将主题公园的锻炼性活动作为公园主要部分,不断发挥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创新性和进步性。
1.3产品创意
主题公园由于受到自身的稳定性带来的影响,对其后期投入使用中可塑性表现能力较差,所以对主题公园的动态性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提升对公园内容、产品的主观设计上的要求,保证其创造价值和创新意识可以得到体现。在主题公园中开展全民健身等健康性活动,应本着健身、绿色生活、放松的理念,吸引更多的人群,并且通过对主题公园内容进行布置装饰、表演节目等形式,不断加强主题公园的独特性,让人们加深对主题公园的印象,增强自身体验和再次游玩的概率。
1.4场景更新
主题公园确做好主题规划设计以后,其内容和活动一定要在保持主题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游览者的新鲜度,延长其实际实用周期和效益。为保证主题公园的可持续发展,管理者和建设方应该保持对公园内容、旅游产品和景观设计的不断更新,让其不落于市场的末端。公园主题的凸显主要是借助公园内的场景设计、景观摆设等。所以,主题公园的场景规划显得非常重要。以往传统的主题公园较多是静态的景观场景,通过简单的了解或单纯的观光型活动后,游览者不免会产生单调、乏味的感受,让游览者失去下一次观赏消费的欲望,静态景观的强烈直观性让建设方不得不重视主题公园的改进,在静态的景致中添加动态性,让游览者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其中[3]。如深圳的华侨城对民俗文化村进行优化更新,将民俗文化演艺融入到原先只具有观光性的街区,使游客身临其境,增加体验感。对中心剧场等的节目不断更新,完善游乐广场的设施建设,增添更多活跃的气氛,逐渐提高对民俗文化的关注度。这样为主题公园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影响因素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不仅与城市规划有关,也是旅游业的市场发展和需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将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和城市建设活动之间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其蕴含的能量转换为现实的实际效益,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水平,而切还能达到内外因素相结合的效果。
2.1外部因素
对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外部影响因素首先是追求商业价值,对公园建设资本的有效运用,以期望可以提高公园带来的经济回报效益和占有行业的市场。另一方面城市文化构建的影响,在主题的建设过程中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形成不一样的文化风情,形成独特的文化理念和对社会时尚的不同追求。最后是建立和选择区位条件,确定公园面对的游览者市场,根据当地的实际经济水平和城市发展,科学合理的进行公园选址的规划建设。
2.2内部因素
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影响内部建设的主要因素有以下方面:公园的规划内容计划、主题的定位、公园选址和地理位置分析、整体结构的布置及风格、公园的宣传活动等,要解决或降低这些因素对公园建设的影响,必须在规划前期进行实际的调研,并结合主题公园的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把握好游览者的心理,保障其能够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并且得到民众的欢迎。
3建议
综上所述,对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工作来说,我们要从实际环境建设着手,考虑到多样化的内外影响因素,保证主题公园的地址选择合适项目的建设,同时也能体现出公园独特的表现形式,确保主题公园在城市的影响力及吸引力,使社会大众认可,从而提高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价值,建议如下:(1)主题公园项目规划设计以人为本,突出主题特色,有合理的主题路线,让参与者有美好的精神享受;(2)主题公园项目规划设计要突出以高科技和综合创新理念,确定鲜明、创新的主题;(3)不断克服主题公园论主题公园,在主题挖掘时,增加大众文化为内涵;(4)注重主题公园规划设计的形象策划,不断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5)主题公园规划设计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特色品牌,不断注入文化元素,以长远综合效益为发展目标。
作者:商周媛 单位:大连高马艺术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园林绿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但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改善的作用,还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而是否合理规划设计节约型园林绿地,将直接影响园林建设的整体效果,因此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对节约型园林绿地进行概述,研究其内涵和特点,并提出具有的规划设计策略,为节约型园林绿地的合理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节约型园林
在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使得城市建设和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同时增加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对城市的发展、生态的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科学规划设计城市园林绿地变得尤为重要,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提出为环节城市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发挥了极大的帮助,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重视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
1节约型园林绿地概述
1.1含义
节约型园林绿地的核心理念就是使用最低的设计成本获得最大的资源使用率,具体表现为:将园林资源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的提升,对电力、水、土地等能源进行节约利用;对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充分利用和发挥;将成本资源降到最低,尽可能获得更高的生态环境效益。
1.2特点
首先对自然能源和原料最大限度的节约,对能源和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使其发挥出最大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目前最高效、最经济、最合理的园林形式就是节约型城市园林,合理规划设计节约型园林绿地可以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建设目标。其次,基于反对绿化建设浪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在保证城市园林建设的品味、标准、品质的前提下,使用最小的成本和用地,规划设计园林绿地,促进资源、资金利用率的提高,实现对资源浪费的有效控制;对城市的土壤资源合理利用,利用科学规划绿地资源的方式,城市绿地体系生态效率提升的重要保证就是合理布局城市园林绿地,同时也能够满足城市防护需求、文化需求、绿地生态环境需求等。
2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有效策略
2.1运用再循环设计理念
首先是再利用废弃物景观,各类废弃用地遗留下来的设备、设施、建筑物等都属于废弃物,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地景观时应当对这些废弃物的景观价值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例如美图的西雅图的煤气厂公园在设计时就充分体现了再循环的设计理念,设计师将深色、劣迹斑斑的裂化塔保留了下来,展现了历史的气息;如杜伊斯堡风景园,在设计该公园的时候设计师保留了大型的旧鼓风炉,对其进行处理和加工之后,将其作为人们远眺的设施。其次是对废物利用,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往往对园林好坏的评价采用石材的打破程度等作为评价指标,可是石材资源属于不可再生的,在对石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就会造成优美的山体变成废石场,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所以在建设节约型园林的过程中可以对废弃的石材进行再利用。如成都某花园中建造的石笼墙,就是对废旧石材进行再利用的全新设计方法,根据其用途,设计师设计出金属网架,然后在其中填入石块,形成园林小品,为园林增添了艺术气息的同时也使得废弃的石材得以有效利用。
2.2对园林绿地所需的植物资源合理选择、优化配置
首先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原则,对乡土植物进行优先选择,在设计植物种植时,主要的设计内容就是建立植物景观生态群落、选择植物品种,在实际规划设计时选用乡土植物有利于降低成本,而且这些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当地特色和适应性,同时病虫害也相对较少,这对后期的养护非常有利,另外也可以节约施肥和灌溉等养护成本。其次合理设计绿化模式,实现园林绿地景观、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就是层问植物、草本地被层、灌木层、乔木层组成的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在以往的绿化模式设计中,对观赏效果比较重视,缺乏对群落结构、生态位、植物生物学特性等合理配置的关注,造成城市绿化模式中出现严重的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人工群落配置单一化等问题,另外对观赏效果的过度强调,采用摆放大量的一年生花草、人工修剪模纹植坛、使用大量草坪等方法,不但导致群落结构单一、具有较差的抗逆性,还减少了单位面积内的植物种类,从而造成园林植物生长和寿命受到影响。根据调查研究表示,和草坪的耗水量相比而言,灌木和乔木的耗水量要相对较低一些,而且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50m2的草坪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基本与10m2的灌木和乔木创造的生态效益相当),而且在园林绿地中摆放一年生的花草,虽然可以实现强烈的观赏效果,但是当花期结束之后,园林绿地在这部分的景观就会出现空白、断层等问题,与节约型园林设计不符,因此为了构建节约型的园林绿地可以多加利用多年生的宿根花卉,植物生态群落设计为乔一灌一花草复层式的。
2.3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
首先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进行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格局来实现,对城市绿地防护、休闲游憩、景观、生态环境等功能要求提供满足的前提。而对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理想设计,应当是与城市物理驱动规律(如城市人类活动、城市热量耗散、城市水文、城市空气动力学等)相适应的,应具备的基本原则有空间开放性、体系稳定性、功能可达性、要素流动性、布局均匀性等,只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才有可能将这些目标实现,对氯的使用寿命进行延长。防止出现频繁改建城市园林绿地的情况,对建设资金进行节约。其次是促进园林绿地利用率的提高,正确选择园林绿地地址、合理设计园林绿地是促进园林绿地利用率提高的基础,在城市园林绿地中一些大尺度空间通常会占据较大的土地面积,如铺装场地、草坪等,具有壮观和宏大的空间尺度,但是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些场地的使用率往往都比较低。而一些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的小尺度空间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健身器材区域、休息区等供人们使用的场地,往往会出现人满为患的局面。因此在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小尺度空间和大尺度空间的规划设计。另外还可以采用立体绿化的形式,可以在园林的墙体等地进行立体绿化,如将围墙使用绿篱代替,不但可以对土地资源起到节约的作用。还可以使园林的绿化效果得到加强,避免出现水土流失的问题。
2.4运用节能新技术
传统的园林绿地的灌溉往往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会产生深层渗漏、地表径流、不均匀和不及时的灌溉等,对灌溉效果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对园林绿地进行灌溉的时候可以采用滴灌技术或者是自动喷灌技术,利用其自身自动监测气候状况、土壤状况、植物生长习性等,在实际灌溉的时候利用自动控制系统适量适时的灌溉,能够节约30%~50%的水资源,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劳动力,实现较高的灌溉效率。例如南京中山公园在对园内植物进行浇灌时,在草坪地区使用的喷灌技术是地埋式喷头、在灌木区则是低射喷头。该种水资源灌溉技术还具有排水保水的功能,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节约型园林绿地对城市的发展、生态环境的平衡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目前城市园林建设中急需构建的园林绿地形态,在实际建设中应从城市用地、植物形态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作用可以充分的发挥出来,促进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闫凤霞 胡金萍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兰西县道路绿化管理站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业务链已经越来越依赖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安全问题成为威胁业务链的重要构成部分。传统的信息安全保护在“木桶原理”的指导下,不断修补短板,却缺乏全面、系统的安全规划设计。本文的目的是通过CISP的知识体系架构建立基础的信息安全规划设计模型,为组织提供一套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理解CISP知识体系
CISP的核心在于将保障贯穿于整个知识体系。保障应覆盖整个信息系统生命周期,通过技术、管理、工程过程和人员,确保每个阶段的安全属性(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得到有效控制,使组织业务持续运行。IT作为保障业务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成为传统保障目的的核心。由于风险会影响业务的正常运行,因此,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是保障的主要目标(如图)。在建立保障论据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组织业务对IT的依赖程度;其次要考虑风险的客观性;第三要考虑风险消减手段的可执行度。CISP从体系结构上提供了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良好思路和方法论,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涵盖了从政策(战略层)到模型、标准、基线(战术层)的纵向线条,同时在兼顾中国国情的情况下,系统介绍国际常用评估标准、管理标准和国家相关信息安全标准与政策。
根据CISP知识体系建立安全规划设计
安全规划是信息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和基础,良好的规划设计可以为组织带来正确的指导和方向。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三条建设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当确保其具有支持业务稳定、持续运行的性能,并保证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1.通过保障的思想建立安全规划背景
信息安全规划设计可以根据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ISSE过程建立需求,本阶段可对应ISSE中发掘信息保护需求阶段。根据“信息安全保障基本内容”确定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源于业务需求,通过风险评估,在符合现有政策法规的情况下,建立基于风险与策略的基本方针。因此,安全规划首先要熟悉并了解组织的业务特性,在信息安全规划背景设计中,应描述规划对象的业务特性、业务类型、业务范围以及业务状态等相关信息,并根据组织结构选择适用的安全标准,例如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信息安全需要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础之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可选CISP知识域简图择PCI-DSS作为可依据的准则等。信息系统保护轮廓(ISPP)是根据组织机构使命和所处的运行环境,从组织机构的策略和风险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具体信息系统安全保障需求和能力进行具体描述。传统的风险评估可以基于GB/T20984《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执行具体的评估,评估分为技术评估与管理评估两部分。从可遵循的标准来看,技术评估通过GB/T22240—2008《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技术要求》中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五个层面进行评估;管理安全可以选择ISO/IEC27001:2013《信息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该标准所包含的14个控制类113个控制点充分体现组织所涉及的管理风险。在工作中,可以根据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来规范制定安全方案。信息系统安全目标是根据信息系统保护轮廓编制、从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建设方(厂商)角度制定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方案。根据组织的安全目标设计建设目标,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组织业务的高速变化,一般建议建设目标以1-3年为宜,充分体现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可实施性,包括可接受的成本、合理的进度、技术可实现性,以及组织管理和文化的可接受性等因素。
2.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下的概要设计
概要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把背景建立阶段中所获得的需求通过顶层设计进行描述。本阶段可对应ISSE中定义信息保护系统,通过概要设计将安全规划设计基于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进行模块化划分,并且描述安全规划设计的组织高层愿景与设计内涵;在概要设计中,还应该描述每个模块的概要描述与设计原则。设计思路是从宏观上描述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目的、意义以及最终目标并选择适用的模型建立设计原则。本部分主要体现信息安全保障中信息系统安全概念和关系。根据《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顶层设计可以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诸如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完善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业务连续性计划等方面GB/T20274-1:200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第一部分:简介和一般模型》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保障体系框架。该标准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模型,并建立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框架。该标准详细给出了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一般模型,包括安全保障上下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信息系统保护轮廓和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生成、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描述材料;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和评估结果,包括信息系统保护轮廓和信息系统安全目标的要求、评估对象的要求、评估结果的声明等。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是在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通过对信息系统的风险分析,制定并执行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从技术、管理、工程和人员等方面提出安全保障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降低安全风险到可接受的程度,从而保障系统实现组织机构的使命。策略体现的是组织的高层意旨,模型与措施作为战术指标分别为中层和执行层提供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完成设计的具体实现。当信息安全满足所定义的基本要素后,为每个层面的设计提出概要目标,并在具体的设计中将其覆盖整个安全规划中。
3.实现建立在宏观角度的合规性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可对应ISSE中设计系统体系结构,本阶段是整个安全规划设计的核心部分,本阶段必须全面覆盖背景建立阶段所获得的安全需求,满足概要设计阶段所选择的模型与方法论,全面、系统的描述安全目标的具体实现。通用安全设计是建立在宏观角度上的综合性设计,设计首先将各个系统所产生的共同问题及宏观问题统一解决,有效降低在安全建设中的重复建设和管理真空问题。在通用设计中,重点针对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风险管理过程的控制元素,从系统生命周期考虑信息安全问题。(1)管理设计在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过程方法论中,可遵循的过程方法是PDCA四个阶段:首先,需要在P阶段解决信息系统安全的目标、范围的确认,并且获得高层的支持与承诺。安全管理的实质就是风险管理,管理设计应紧紧围绕风险建立,所以,本阶段首要的任务是为组织建立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论。其次,管理评估中所识别的不可接受风险是本阶段主要设计依据。通过D环节,需要解决风险评估的具体实施以及风险控制措施落实,风险评估仅能解决当前状态下的安全风险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风险管理实施规范,当组织在一定周期(例如1年)或者组织发生重大变更时重新执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可以是自评估,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本环节的设计必须涵盖管理风险中所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具体处置,从实现而言,重点关注管理机构的设置与体系文件的建立和落实。第三个环节是建立有效的内审机制和监测机制,没有检测就没有改进,通过设计审计体系完成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动态运行。第四个环节,即A环节,是在完成审计之后针对组织是否有效执行纠正措施的落实设计审计跟踪和风险再评估过程。A环节既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新的PDCA过程的推动力。(2)技术设计技术设计主要是建立在组织平均安全水平基础上,应可适用于组织所有的系统和通用的技术风险。设计可遵循多种技术标准体系,首先建立基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五个层面技术设计要求。通过美国信息保障技术框架建立“纵深防御”原则,其具体涉及在访问控制技术和密码学技术支撑下的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技术设计可在原有的技术框架下建立云安全、大数据安全等专项技术安全设计,也可在网络安全中增加虚拟网络安全设计等方式,应对新技术领域的安全设计。技术设计可以包括两个主要手段:第一,技术配置。技术配置是在现有的技术能力下通过基于业务的安全策略和合规性基线进行安全配置。常见的手段包括补丁的修订、安全域的划分与ACL的设计、基于基线的系统配置等手段;第二,技术产品。技术产品是在现有产品不能满足控制能力时通过添加新的安全产品结合原有的控制措施和产品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在技术设计中,必须明确的原则是产品不是安全的唯一,产品也不是解决安全问题的灵丹妙药,有效的安全控制是通过对产品的综合使用和与管理、流程、人员能力相互结合,最终形成最佳的使用效果。(3)工程过程设计工程过程设计重点考虑基于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基于安全工程考虑的流程问题,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五个层面。信息安全问题应该从计划组织阶段开始重视,在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每个阶段建立有效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工程过程包括计划组织、开发采购、实施交付、运行维护和废弃五个阶段,本阶段的设计主要通过在每个阶段建立相应的流程,通过流程设计控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安全风险。在计划组织(需求分析)阶段,体现信息安全工程中明确指出的系统建设与安全建设应“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体现《网络安全法》中“三同步”的要求。在开发采购阶段,通过流程设计实现软件安全开发的实现和实现供应链管理。实施交付阶段,关注安全交付问题,应设计安全交付流程和安全验收流程。运行维护阶段要体现安全运维与传统运维差异化,安全运维起于风险评估,应更多关注预防事件的发生,事前安全检查的基线设计、检查手段及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根据设备的不同重要程度建立不同的检查周期;当系统产生缺陷或者漏洞时,设计合理的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及补丁管理等流程解决事中问题;当事件已经产生影响时,可以通过预定义的应急响应机制抑制事件并处置事件;当事件造成系统中断、数据丢失以及其他影响业务连续性后果时,能够通过规划中的灾难恢复及时恢复业务。废弃阶段通过流程控制用户系统在下线、迁移、更新过程中对包含有组织敏感信息的存储介质建立保护流程和方法,明确废弃过程中形成的信息保护责任制,并根据不同的敏感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对剩余信息进行有效处置。(4)人员设计人员安全是信息安全领域不可或缺的层面,长期以来,过于关注IT技术的规划设计而忽略了人的安全问题,内部人员安全问题构成了组织安全的重要隐患,人为的无意失误造成的损害往往远大于人为的恶意行为。人员设计重点关注人员岗位、技术要求、背景以及培训与教育,充分体现最小特权、职责分离及问责制等原则。根据《网络安全法》第四章要求,关键基础设施应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并设置信息安全专职人员。在人员设计中还应充分考虑到第三方代维人员的管理及供应商管理等新问题的产生。
4.构建等级化保护的层面间设计
在通用设计中,可以基于组织平均安全水平建立规划设计,而本阶段主要为满足不同等级化业务系统的强化安全保护要求。层面间设计可以基于系统的具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深度分析。本阶段的设计可以建立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符合性原则之上。5.合理安排工程实施计划工程实施计划必须根据背景建立阶段中的建设目标,将信息安全规划设计根据组织风险优先级及成本投入等因素分期实施。安全规划设计通过技术(技术产品、技术配置)、管理(组织建设与体系文件建设)、工程过程(流程建设、流程梳理与流程控制)及人员(岗位设置、岗位原则、职责划分)四个方面设计,在每个阶段可根据组织实际情况分期实施,并合理分配工程预算。信息安全规划设计不用拘泥于某一种模式或者类型,CISP知识体系建立基于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为信息系统安全规划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依据,灵活运用各种标准与模型,充分融合技术与技术产品,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通过流程有效控制工程过程并合理部署和利用人员,实现人、技术和操作的有机结合。同时,综合运用CISP知识体系,不但可以丰富信息安全规划设计的具体实现,也可以为日常运维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
作者:樊山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日益加快。但其在飞速发展的时候,也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发展,使得大部分的城市都存在承载力不足、社会治安差、交通拥堵等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不断加剧,如何彻底解决它迫在眉睫。我国各大中型城市开始积极进行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周边小城镇,以期可以达到疏散人口,缓解城市压力的目的。在积极进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城市主义理念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为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带来了新型的规划方案,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当前城市承载压力。
【关键词】新城市主义;小城镇规划;方案
1.引言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也在日益加快。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广大农村人口急于摆脱农村的穷苦生活,渴望进城过上现代化的生活。于是出现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工作学习。这些人口进城给城市带来大量劳动力的同时,也因为人口过量使得大部分的城市都存在承载力不足、社会治安差、交通拥堵等问题。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涌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使得这一问题不断加剧,如何彻底解决它成为各城市刻不容缓的问题。于是,我国各大中型城市开始积极进行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周边小城镇,以期可以拓展空间,从而达到疏散人口,缓解城市压力的目的。在积极探索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新城市主义理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一理念倡导的内容对解决我国城市存在的问题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的相关内容和国外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我国使用新城市主义理念进行周边小城镇的规划提供好的方案,有效缓解我国大中型城市的压力。
2.新城市主义理念内容与案例分析小城镇的规划设计
2.1新城市主义理念概述。新城市主义理念并非是我国提出来的,它最早出现在美国,且在美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美国,新城市主义理念做的最为成功和被大量推广的是两个模式。一个是传统邻里区开发(简称TND),另一个是着重提倡使用公交的邻里区开发(简称TOD)。宏观来看,二者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期望建设一个中心,然后建成以步行距离为衡量标准的居住区。它的特点都是小范围、大密度。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小城镇建设核心是以区域性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径,设计从城镇中心到城镇边缘仅四分之一英里或步行五分钟的距离,在这个半径范围内建设中高密度住宅,提高社区居住密度,混合住宅配套公共用地、就业、商业和服务等多种功能设施。下面来具体介绍两种模式:(1)TOD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注重土地多用途使用,且大力提倡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占主导地位。它的主要内容是交通站点要和主要商圈整合起来,且城镇的核心商圈到城镇的边缘步行距离小于等于600米。在这样一个小范围里,将商业、居住、生活、工作有效整合进来,并配以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将多个这样的小城镇整合成一个大城市。这种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日益增多的私家车带给城市交通的压力,减轻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缓解城市人口过大压力。(2)TND模式这种模式的设计重点在城镇设计这一块。它将城镇内的社区规模缩小化,每个社区的规模只有几分钟的步行时间就可以到,街道的距离不超过100米,且每个社区内有不同层次类型的住宅,满足各种人的多元需求。2.2新城市主义理念小小城镇规划设计的成功案例。新城市主义的理念不断发展推广,吸引很多给予解决城市压力问题的城市使用,其中做的较为成功且知名的就是日本东京的多摩新镇。它采用的就是TOD模式,下面具体分析它的城镇规划。(1)城镇建设背景众所周知,东京是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中心,其发展速度一直势如破竹,因此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大量人口涌到东京,城市压力不断增大。多摩新镇的建设目的就是缓解东京的人口压力,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又加入对能源的节省和对环境的保护。现在它的发展理念主要是建设多功能整合型的城镇。(2)规划布局与特点在新城市主义规划理念的指导下,首先,多摩新镇以居住功能为主,同时兼顾商业和文化功能,目的在于将东京的单一集中型结构改为多中心结构,把多摩新镇建设为次核心。其次,多摩新镇以铁路和公路的联合运输方式来共同承担通勤量。再者,多摩新镇位于丘陵地带,可以充分利用地形设置公用设施,并积极保存现有绿地系统,使之与娱乐设施有机结合,采取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不同建筑密度区,创造丰富的空间景观。
3.案例借鉴经验
东京通过新镇开发来分散中心区的拥挤,TOD模式的轨道交通在新镇发展规划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所以,其成功因素绝大部分与东京都政府在城市捷运系统和城市规划方面的政策有关。土地利用政策整体限制城市中心的发展,同时促进站点周边高密度、高强度发展;通过限制私家车发展和鼓励铁路捷运系统的使用实现交通需求的有效管制,增强社会对于公共捷运特别是快速铁路的依赖性。
4.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城乡差距的不断加大,涌入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使得城市压力不断加剧,如何彻底解决它成为各城市刻不容缓的问题。于是,我国各大中型城市开始积极进行新的城市建设规划,大力发展周边小城镇,以期可以拓展空间,从而达到疏散人口,缓解城市压力的目的。新城市主义理念倡导的内容对解决我国城市存在的问题大有裨益。本文通过对新城市主义的相关内容和国外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我国使用新城市主义理念进行周边小城镇的规划提供好的方案,有效缓解我国大中型城市的压力。经过分析可以看出,TOD模式和TND模式各有千秋,他们的优点决定了它们适合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城镇规划中,在进行城镇规划的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实际的情况下适度借鉴,以为我国小城镇采用最合适最正确的规划方案,从而有效缓解城市压力。
作者:翁丽红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规划建筑设计院福州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