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时间:2022-06-26 09:05:27

导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素质教育包含很多内容,其中尽可能地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并将学生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提高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即为教师应将以学科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简而言之,就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既是让学生将必要的数学知识学习到,同时还要掌握到学习方法和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使学生自学能力得到培养。自学是一种极好且有效的学习方式,当学生拥有了自学能力后,很容易就能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并将创新精神发挥出来。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正处于不断提高的状态[1]。年级不同的小学生,有着不相同的自学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自学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对这一点予以充分地考虑,严重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很难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物上,自学能力不强,教师应对其充满耐心;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注意力相较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要好一些,理性思维有更强,教师应对这一阶段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这一时期是培养自学能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应对其予以重视。总之,教师在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应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切入点。虽然在对各个年级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有着不一样的侧重点,但是教师都应以课本为中心,以课本知识为切入点。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知识链条或完整知识点的学习都应包含性质、公式、法则和定义等方面,学生应从感性认识慢慢过渡到理性认识上,最后再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用应采用这样的思路,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

二、引导学生学会自学

第一,教师应将自学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在自学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若是仅将要自学的内容布置给学生,不指导学生自学,想要达到预期目标是不可能的。通常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都是粗略的看一下,简单的看一下就算将自学任务完成了。笔者认为,在教学生自学的初期,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陪同学生自学,将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学会自学。并且,在自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书,让学生了解应在什么时候将知识要点圈出来;应让学生大胆提问,并逐渐将其想成一种很习惯;教师应将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提供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就能将自学能力形成,从而逐渐将这种课堂上的自学逐渐转移到课前自学上,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将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提供给学生。例如,在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一下几个问题:如何运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来?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关系是怎样的?你还有其它割补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学生思路的启发极为有利。

第二,尝试着将例题看懂。要求学生试着读懂例题中所讲的内容,或者在阅读之后了解到了哪些,将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好,为之后课堂发文或学生交流做好准备。尝试着解题。记录好有困难的地方,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第三,探寻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即为对学生予以引导,让其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所以,在预习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尝试着将生活中的原型找到,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例如,在预习“循环小数”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循环”现象找到,这对学生相的概念的建立尤为有利。

三、合作交流是学生自学的重要途径

师生合作交流、学生实践和教师教授等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2]。怎样才能使课堂学生更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将学生的个性彰显出来?笔者认为,一方面应保证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学习数学,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借助合作交流,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从而切实地感受到探索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找规律”的时候,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在一张边长为3米的方桌周围摆水果,每个角上都要摆一盘。如果每隔1米摆一盘,这张方桌上能摆几盘水果?每条边上有几盘?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环节:(1)学生自学,并将以下几点提示出示给学生:①认真读题,放桌上水果的摆放规律是什么?②你能用你的想法做一做吗?(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较差的学生将问题提出,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讲解,其他学生则依次发言(3)派一名代表讲述该题的解题方法。问题提出的时候,学生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分歧,教师在对其进行引导,学生的意见就会逐渐变为一致,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既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同时还使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并培养了其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四、培养学生实践运用及探究能力

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予以重视,并且要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充满信心[3]。所以,教师应勇于让学生自己实践,提供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究的自学空间和时间,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学习过程有更加充分的体验,同时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增强,将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方便与我们的工作学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和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将数学问题掌握到,同时还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进而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出来,只有这样,数学知识才可以成为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才可以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组合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操场的周长和面积进行计算,组织学生对其进行测量从而将相关的数据获取到,寻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又如,在教学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全校和班级中的男生、女生人数进行统计。借助这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能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终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对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形成的有利因素牢牢把握住,并将其作为切入点,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只有这样,便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推进。

参考文献:

[1]陈雪莲.论小学数学自学能力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7(22):42-43.

[2]芮雪虹.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思考[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7(5).

[3]李建芳.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