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29 08:54:05
导语:在家庭教育中抚养和教育的关系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家庭教育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教育和做人的教育。抚养和教育都是重要的,要做到“养教并重”,顾此失彼,重此轻彼,都是有害的。应当做到“养教统一”。没有单独的“抚养”,养中必然有教,养的方式方法和过程一定渗透着某种教育思想;“教”也不是孤立的,教育往往寓于抚养之中,体现在抚养的全过程。在“抚养”过程中要增强教育意识,使孩子不知不觉就受到教育;教育寓于抚养之中,孩子从情感上也易于接受教育。“养”与“教”要相互渗透。为此在家庭教育中应做到:
一.良好品德的养成
目前就家庭教育的现状而言,“重智育轻德育”,“为升学而学习”,追求成绩,追求分数,忽视德育和体育,更忽视了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和家务劳动,有的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处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接触社会,接触现实和接触自然的机会,使孩子独立意识,创新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得不到培养,导致了孩子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然而家庭教育重心是“做人”、“感恩”、“礼仪”、“文明”、“诚信”、“孝道”等品德的教育。父母不仅要重视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更要重视以身作则,做到身体力行、耳濡目染、言行一致,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应该首先做到。若父母待人接物讲究文明礼貌,为他人着想,维护公共利益,则孩子自然就会对父母产生敬意,并以父母为榜样而模仿。如父母给孩子讲的头头是道,而行为却是另一回事,则孩子自然就不会信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学校教育无法代替的,在孩子的抚养教育中应把立德树人当作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去完成。
二.情感投入
家庭教育中,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沟通对话与理解至关重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些家长没有亲自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担,而是转嫁到他人或者社会的成份越来越凸显。比如在乳儿期,幼儿期的孩子由父母亲自带的越来越少,交给老人带的越来越多。过去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家庭教育不亲自做,父母只成为孩子“衣食”父母。孩子长大后可能是冷漠、与父母形同陌路,因此家庭教育在情感投入上如何做文章,每个家庭的情况千差万别,但必须坚持父母亲自带孩子,要经常和孩子交流思想,相互沟通,让孩子从小就看到父母是如何抚养自己的,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付出的心血是何等的不易,作为孩子长大应如何报答?“百善孝为先”,就在孩子幼小心灵种下了种子。
三.学习型家庭的营造
俗话说:“老子烧砖打瓦,后人不离窑门”,我们可以理解为言传身教。你想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必须善于阅读,特别在家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然而现阶段的家长在家学习的很少,闲暇时间,看电视、上网、聊天喝酒、打麻将的多,顾及孩子学习的少,这种家庭氛围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营造家庭学习氛围势在必行,可从三方面入手:一要注重家庭人文环境营造,二要注重家庭和谐氛围的营造,三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家庭学习时间。孩子沉浸在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就会对读书产生兴趣,家长同时要引导孩子多读一些名人传记,中外名著等图书。在家庭教育中,创造一个浓厚的家庭读书氛围,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不仅是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对家长的呼唤。
四.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差异,他们的各自的爱好和兴趣是不一样的,很多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上这艺术班,那兴趣班,就不考虑自己孩子的兴趣,随大流,你想上也要上,不想上也要上。比如有的家长让他的孩子学钢琴。但孩子对音乐不感兴趣,这样适得其反,既劳民又伤财。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在能力。首先是满足孩子的兴趣,当孩子学到了新的东西,有了新的收获时,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就能进一步提高学习的兴趣。其次是注重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孩子好的兴趣,应该鼓励、支持,特别是对一些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兴趣,需要百倍的加以保护和支持。当发现孩子有不健康的兴趣时,应及时指出,讲清道理;如热衷玩游戏、结交不三不四的伙伴等,要采取兴趣转移法,用好的兴趣代替不良的兴趣。三是要保护孩子好的兴趣,兴趣的产生往往是从好奇心开始,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保护了孩子的兴趣。总之,家庭教育中不但要注意“养”的科学性,合理性,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以往忽略了的“教”上,要注重智力开发,性情陶冶,意志磨练,道德观念的确立,价值取向的定位,社会态度的形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一种社会化的教育,切实处理好“抚养”和“教育”的关系,承担起家长应尽的职责。
作者:雷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