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10:45:13
导语: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从视唱练耳基本理论形成至今,已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为音乐的广泛普及奠定了坚实基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为我国各地区输送大量专业的学前教育教师,为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的教学要求也逐渐提高。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中的音乐理论学习中,视唱练耳主要培养学生识谱能力及感知音乐的能力,在音乐理论素养的形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的学前教育对于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几乎所有学前教育的学生都必须经过1年左右的视唱练耳能力训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其一,形式的单一性。教师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基本采用教师范唱,逐句教唱以及单音、音程、节奏和旋律听辨的传统方式组织教学。
其二,内容的复杂性。教师在教材的选用及教学内容安排上,延续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的思路,所教授的内容,基本上是按照自己所设想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内容的安排过于复杂。
其三,对象的不明确性。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并没有进行认真地分析,对于学生以后的职业规划、能力需求没有清晰的认识。
其四,效果的不显著性。只是单纯地训练唱谱、听辨等能力,对于学生音乐情感、音乐素养的培养较为缺失。故经过1年左右的学习后,学生只能唱一些乐谱和听几个单音或旋律等,对于音乐的内涵和情感的感知鉴赏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从客观上,要从学生自身、教材选择、师资力量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完善;主观上,要从认真研究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教学对象的水平及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完善。
二、训练方法
奥斯特洛夫斯基认为“视唱练耳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并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训练其积极地将听觉运用到创作表演实践中去。”换句话说,视唱练耳课程要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要明确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职业能力需求。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可以看出对幼儿老师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在培养幼儿园教师时应在掌握够用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上,突出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的培养。
(一)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在儿童音乐活动中尤为重要,对儿童内心律动形成及肢体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音乐节奏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的节奏实践能力。所以,我们在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应突出体现学生节奏的训练。
1.节奏感的培养。
节奏感是音乐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节奏感往往是通过严格、准确的训练形成的。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发展速度感、节拍感和正确的音值组织关系。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如:跟随节拍器进行视唱、肢体律动、合唱等。在训练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发掘学生内心的节奏感受,体验各种节奏带来的情感体验,并对各种节奏型进行不断地练习,逐步将每种节奏律动固化为自身内心的节奏感。
2.节奏的训练方法。
节奏的形式是多样的,如前十六、后十六、切分节奏等等,每一种节奏都有自身的特点,根据表现形式传达不同的音乐情感。在训练时,应根据节奏自身特点,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让学生对每种节奏都有一种感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节奏的感知力。
如“三连音”节奏的训练,在具体教学中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教师示范。在训练前,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是学生认知或了解“三连音”节奏的重要途径。
第二,反复教唱。当学生对“三连音”有一个初步印象时,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反复模唱,掌握三连音的节奏。
第三,肢体表达。让学生用肢体来表现“三连音”的律动,进一步感受“三连音”节奏特点。
第四,感知节奏特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能够体现“三连音”律动特点的音乐,设计游戏,让学生感受“三连音”律动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游戏一定要与具体的音乐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节奏的情感表达。
任何一种节奏,都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掌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三连音”是什么,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三连音”有一定的认识,并对这样的节奏感兴趣。学生在课下就可以自主地进行训练,从而固化为自身内心的节奏,加速节奏感的形成。
(二)旋律训练
旋律在音乐的各个要素中是最能够传递情感的,是让儿童感受音乐情感、增强艺术表现的重要途径。所以,在视唱练耳的训练中,旋律的训练同样尤为重要。
1.旋律感的培养。
旋律感,主要是学生对旋律的认知、感受、体验、表达等等。对于一首旋律,它的音乐情感是欢快地或是悲伤的,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自身内心的体验,将各种旋律固化为内心的感受。如欢快的旋律形态是什么样,悲伤的旋律形态又是什么样子等等。
2.旋律的训练方法。
旋律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其一,聆听。通过有意识地聆听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旋律,让学生对不同旋律进行感受,并进行对比,总结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旋律的特点,增强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力。
其二,视唱。通过聆听后,学生对所唱旋律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进入到教唱环节。视唱时,首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重难点问题,反复训练,提高学生的音准;然后通过反复演唱熟知旋律;最后通过完整的演唱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情感。
其三,展示。当所唱旋律以达到较为熟悉的程度,可以邀请学生上台表现旋律。演唱时,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演唱,让学生感受同一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其它音乐要素的训练
音乐要素除了节奏、旋律外,还有音色、音高、力度、速度等等,在儿童音乐学习中,这些要素都有体现。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专学生,他们对于事物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音乐其它要素的体现形态相对直观,融合性较强。故在训练时,可融入到节奏和旋律的训练当中,如音乐速度可以融入到节奏训练当中。
(四)结合现代教育技术
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是各学科、各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组织教学。如音乐、视频的欣赏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更好地体会音乐中的忧伤与欢乐;各种音乐软件的使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各种网络素材可以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课堂学习的氛围。
三、意义
我国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较弱,音乐素养较低;另一方面在培养过程中应结合学生就业所需组织教学。通过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必须的、够用的音乐专业知识;第二,使学生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自身的音乐素养;第三,教学中将音乐的各个要素与游戏结合起来,与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充分融合,在创设轻松教学氛围的同时,对学生幼儿园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也十分有益。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学同样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不做时代的牺牲品,要做时代的创造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摘要】高职院校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最理想的形式就是与企业合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人才需求标准发生改变,这就预示着培养应用型学前师资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就必须走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共同培养之路,本文试图从实践研究探索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养措施,以此来提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
【关键词】高职高专 ; 校企合作 ; 订单培养 ; 资源共享
《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我校《2012年教育质量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力度”。
一、目标方案、共知共融
高职教育的发展体现出了开放性与职业性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中心,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思路,为有效实现学生与岗位“零对接”,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当前及未来社会幼师职业发展需要,我们与用人单位共同商讨培养目标,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立足本地区,面向全国,思想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互惠共赢、订单培养
(一)互惠共赢是基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提出“ 校企合作, 双赢发展”校企合作只有合作各方都能获利 ,合作才能深入。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选择合作单位,主要看幼儿园是否优秀,能否高效满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幼儿园与学校的联合也希望通过校企合作, 获得人力资源储备、 学校文化资源高层次的指导等。只有各方的条件与需求都相适应, 才能顺利实现校企合作,并能纵深发展。
(二)实施订单式培养
为有效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手”,使学生能够与岗位实现“零对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与多家用人单位实施签订协议合作育人的“ 订单式培养”。我们除了培养学生基础性、综合性的知识和综合能力素质以外,还根据合作幼儿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特定的实践技能培训,使人才培养更具有岗位针对性,等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上岗工作。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
三、专业建设、资源共享
校企深度合作,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送教入企、引企入校
以“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教学原则为依据,实施送教入企、引企入校的“四进课堂”活动,即把幼儿园教材带进课堂,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入幼儿园课堂,进行听课、指导、调研;幼儿园教师进高校课堂,即通过实习实训联谊活动进行了交流,聘请幼儿园教师进行指导或专题讲座;学生进入幼儿园课堂方面,我们通过观看优质课录像、见习实习、实训课程入园等形式的 “四进”课堂活动,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就立即能转变角色投入工作,实现学生能力与幼儿园需求的零对接。
(二)课程共建,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课程建设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就业服务,课程建设与改革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
1.合作开发课程
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幼教专家给学生授课。根据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任务驱动、现场指导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2.共建精品课程
扎实推进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把行业专家、幼教精英纳入精品课程建设中来,把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与幼教实践更好融合,通过精品课程共建活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内涵发展,实现校企合作互惠双赢。
3.协议置换课程
对“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以灵活课程置换的形式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如用人单位对“订单班学生”进行企业所需课程讲授并按课时折合学分,再如学生到订单培养实践单位接受企业文化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也可以按课时折合学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课程学习效果好,这样课程置换的形式深受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的欢迎,实现了互惠多赢的效果。
4.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此我们加大课程实践教学比例,实践课程设置占整体课时的半数以上,并且认真编写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按教学计划上好实践课。
5.校企合作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与共建单位共同开发教材,对合作成果加以提炼与总结,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提高校企社会声誉。组织行业、企业一线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调研,进行专业发展状况调查,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解决校企合作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实现校园合作的双赢局面。
(三)丰富实践教学环境,完善校企合作教育机制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通过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实训等环节,满足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在原有的以城市为主,农村为辅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在“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对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要求,积极开拓农村学前实践基地,形成市、县、乡村三级平衡的、多样性的专业实践环境。
在科学稳定的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校、园深度合作力度,把已成熟合作模式进行推广。加大课程置换力度,在原有课程置换、委托培养、毕业设计(校、园)同步指导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实训的针对性和情境性,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对校、园合作教育项目,采用双向指导,双方评价学生能力的考核制度。学前教育专业只有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才能发挥各自优势, 促进校园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摘要:舞蹈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该专业与普通的舞蹈专业不同,目的是为了培养幼儿园师资,并要求学生最终能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如表演、舞蹈创作、编导、教学等。因此,高职高专学前教育舞蹈课程非常讲究专业性。要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出合适的教学理念和思路。本文将结合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国内外也逐渐对儿童教学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婴幼儿时期,孩子们的心智潜能逐渐得到开发并形成,该时期是人类成长的关键时期,并对未来的智能开发和个性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被誉为“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孩子们进行学前教育非常重要,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则是培养幼师的主要基地,必须要对专业舞蹈教学进行有效定位。值得注意的是,该专业与普通的舞蹈专业有所不同,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和领导,必须要认清学前舞蹈专业的内容和定义,并确定教学方向,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舞蹈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本文主要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实践证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不仅是为就业而就业,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未来能具备发展能力和发展空间,通过提高学生的教育积极性,从而能够对学生实行爱心教育,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方面的培养,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质,还能发挥学生们的组织能力,并更好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辅导。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特殊的专业之一,高职高专学前教育的教学应该要立足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心为重点目标,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更好地进行幼儿教学。
二、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舞蹈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弹、唱、跳、画、说能力以及水平较高的舞蹈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我国舞蹈课程开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的开展,我国舞蹈课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下文进行详细分析。
1.现状分析。本文主要对近年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进行一系列调查。根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高专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将舞蹈课程的比重减少。一些院校因为办学条件等原因,将三年制教学改成两年半甚至两年制教学。一些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外界条件等原因,一些院校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方面的培养,指注重对幼儿教育专业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所提升,而综合素养却普遍低下。
2.学校存在生源较差的情况。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地位不高,主要处于附属的地位,很多学生或教师都认为舞蹈教育并不重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这种观念并没有得到改变和重视,一些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舞蹈,也没有真正了解舞蹈的定义和精髓,对舞蹈的认识几乎只停留在词语的理解方面。由于基础较差,导致在进行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一些教学知识未能很好地理解,从而加大了教育难度。
3.学校缺乏专业的课程计划安排。由于专业课时有限,且学前教育专业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画画、唱歌、写字等专业教学课程,导致舞蹈教学的时间相对较少,一些必要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计划无法完成。此外,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导致在课程安排和教学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方式,不利于舞蹈教学。
因此,要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必须要将学生的专业与社会的需求相结合,从而制定合适的舞蹈教学体系,完善教学内容。下文进行详细分析。
四、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
1.改变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影响,舞蹈教学显得比较死板,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详细考虑,导致学生容易对学习出现厌倦情绪,学习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学校必须要从改善教学环境中做起,对学生进行舞蹈艺术等方面的熏陶,从多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例如,舞蹈离不开音乐,人们可以从音乐中获得启发,从而编出优美的舞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入手,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能,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可以在课堂内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陶冶学生性情,让学生能在优美、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增长知识、提高素养。
2.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师资水平。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师资水平,有利于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某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要求该学校教师加强对舞蹈教学理论的学习,并依照学院中的相关资料参考学习,具体如《教学监督标准》、《教学评估标准》等,通过不断学习,能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从而为教学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3.明确教学内容和计划,制定教学大纲。为了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调整好舞蹈教学的课程安排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下面以某高职院校的实例进行分析。(1)明确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某学校在安排教学之前,主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方向和客观条件,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式,并不断调整教学计划。由于该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并没有舞蹈功底,因此专业必须要以基础为主要前提,并涉及民族舞蹈、幼儿舞蹈等方面的舞蹈基础;在讲课的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影像欣赏、舞蹈创编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提高自身专业性的同时,还能够对各方面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学校老师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年将各个模块进行分段教学。其中第一阶段为第一学年,主要教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如舞蹈动作中的相关词汇、基础动作、舞蹈基训等。该学校在第一学年的教学中,还让学生进行舞蹈小组组建,并进行分批学习,从而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与合作。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主要提高学生对舞蹈动作的选择,并懂得对各种舞蹈风格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为舞蹈的编排奠定基础。第三阶段为第三学年,要求学生能够对舞蹈进行分析,并掌握幼儿舞步,小组之间能进行幼儿舞蹈的初步创编。第四阶段为第四和第五学年,这时期要加强对学生舞蹈创编的教育,加强小组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创造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舞蹈。此外,还必须要提高学生对舞蹈作品的欣赏水平,并能准确概括出不同风格的舞蹈。(2)制定教学大纲。由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并不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主流,缺乏相应的舞蹈教材,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教学大纲。为了能保证教学质量,该高专学校对人教版幼儿师范学校教科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编排,对于外国民间舞蹈这部分内容删除,并改成幼儿舞蹈教学创编的教学内容。从而能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避免了知识过于复杂、方向不明等情况,更加利于学生学习。
高职高专学校要完成好的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就要明确学习目标,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上文主要从对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为教学改革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只有通过明确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师资力量,舞蹈教学才能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陈春(1977-),女,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舞蹈教学、舞蹈学理论研究。
【摘 要】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受到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幼儿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及具体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英语;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学龄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的增加,学前教育专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众所周知,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是在幼儿阶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中针对幼儿的英语教育尤其受到了幼儿家长的重视。许多幼儿园都开办了英语课程,或者以双语作为自己的办园特色,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幼儿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而高水平的师资是高质量幼儿双语教育的保证。要提高幼儿英语教学水平,就必须具有既掌握相当英语知识又懂得幼儿教育的师资,因此,这种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在外语技能的培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语教师的英语发音必须准确、熟练、流利,而且符合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幼儿园双语教师还要能比较自然、流利地使用英语组织幼儿的各类活动,使用的英语应当具有生活化、儿童化等特点,而不是生硬的课本式英语。虽然有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英语能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是学生仍然停留在哑巴英语水平阶段,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水平普遍偏低,发音不标准,不能用英语进行自由对话和交流,更不能进行完整的英语课堂教学。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积极主动性不强,而且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这大大阻碍了学生毕业后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那么如何培养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能力变的异常重要。我们从下面几方面来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英语能力:
1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1.1 重视语音语调的教学
幼儿园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在这个时期,孩子所形成的英语发音习惯会对孩子未来的英语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幼儿英语教师尤其应该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在我们所接触的学生中,决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英语发音问题,而英语语音语调的练习对幼儿英语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语音的主要方法是模仿,在平时练习时,在掌握48个音标发音规则的前提下,要跟着老师和磁带录音大声模仿,模仿时一定要注意语音语调,同时把自己的发音录下来与标准发音作比较,以便于找到自己发音出现的问题。同时要不断背诵英语短文,不断进行语言输入,只有经过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才能脱口而出英语。
1.2 加强英语口语对话表演练习
语言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英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在学生英语语音发音标准的前提下,掌握大量句型,熟悉英语表达思想是方式,教师给出学生话题,让学生分组练习,要让学生站在讲台前给大家展示英语对话。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语感。
2 开展课堂模拟授课教学
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英语语音,口语技能和幼儿英语教学法所学内容之后,在课堂上模拟幼儿园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授课能力。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备课。教师要向学生讲授英语课堂授课的过程和上好一节课的步骤,同时要指导学生写好英语教案,教师要把学生的教案收集起来认真批改和点评,指出学生教案的优点和缺点,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模拟授课。为了达到良好的授课效果,鼓励学生进行教具和课件的制作和运用,通过实物,模型,图片,手偶,幻灯片和多媒体软件,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培养幼儿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通过模拟授课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体会到课堂授课带给自己的收获和自己的不足,教师也要制定一套模拟课堂教学评分标准,在每一位同学进行模拟授课以后,根据评分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有哪些是值得继续发扬和提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同时帮助学生找出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学生在授课过程中的一些好的授课方法,要及时总结,在全班推广,使同学们都能在模拟授课中得到更多的收获。
3 学习在幼儿英语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应大胆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幼儿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幼儿在情境中感知、在体验中积累、在互动中分享,呈现出“主动高效”的课堂效果。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因此快乐、互动在儿童英语教学中就显的格外重要。在课堂上灵活的运用故事、游戏和歌曲是优秀幼儿教师必备的素质。故事(story):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进行幼儿英语教学,把单词、句型放在生动的故事中,在听故事的同时听英语,在讲故事的同时学英语,故事中动人的情节吸引幼儿,同时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游戏(games):游戏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点,在娱乐中轻松的学会了英语;歌曲(song):幼儿通过听歌曲、唱歌曲、表演歌曲,可以再现知识点。运用这几种形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而且体现了参与式教学法,让孩子们参与到课堂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指导者,参与者。下面介绍两种具体的方法:
3.1 情景剧教学
幼儿正处于好奇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一些童话故事很感兴趣,所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恰当运用一些生动的童话故事,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就会和一个栩栩如生的童话形象成为好朋友,英语自然会得到提高。例如童话剧《Three Little Pigs 三只小猪》,我们首先完整地给小朋友们播放一遍影片,以生动的故事吸引同学的参与性,然后分别找一些小朋友扮演剧中的人物:猪妈妈、猪老大,猪老二,猪老三、大灰狼等,在小朋友们妙趣横生的表演中,小朋友们可以收获很多单词和简单的对话。
3.2 音乐,律动教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外语时运用音乐、运动、节奏,可以使人感到松弛愉快和满足,产生兴奋的情绪,达到长时记忆的目的。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音乐深受孩子们欢迎。将英语教学与幼儿喜欢的律动音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有效方法。主要体现在“听”“唱””舞”三方面。“听”,在歌曲中辨别知识点,即教师将本课英语内容与恰当的歌曲结合,让幼儿在听歌曲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辨别知识点。“唱”,在学唱歌曲中掌握知识点。马克思曾经说“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也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因此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难易程度适中的歌曲,在教幼儿学唱歌曲中,轻松掌握知识点。如:《Happy New Year》《Apple Tree》等歌曲,都可以运用在日常的教学中。“舞”,在舞蹈中巩固知识点,即将肢体语言与儿歌内容生动结合,通过形象的动作,优美的舞蹈表演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这三种形式互相渗透、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突破英语口语障碍,努力学习英语教学法知识,运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舞蹈,美术技能不断培养自己的英语教学技能和技巧,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摘 要: 我国首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试行,该标准将作为幼儿教师教育、培训、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将以该专业标准的具体要求为切入点,针对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学前教育理念的培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准确把握《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专业标准 学前教育 专业建设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这标志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专门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出台,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总体规划。在学前教育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颁布,首次明确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它将引领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方向,无论当下还是长远都将对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幼儿园教师的重要任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质量将决定未来幼儿园教师的质量。我们必须深入领会这个专业标准的实质与内涵,并以其为导向,主动迎接学前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不断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的科学发展。
一、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欠缺科学幼儿观的重点教育
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它是专业建设的方向和依据,是各项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专业特色的重要体现。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大都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研究能力,能在各种类型的托幼机构从事学前儿童保教、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按照上述专业标准强调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不难发现幼儿教育最本质的要求——以幼儿为本的儿童观未能得到高度重视。表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中,普遍注重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建设,在课程体系上突出专业基本理论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了解幼儿权益、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本的专题教育与实践活动明显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其专业的特殊性,因为其工作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极易受伤害的幼儿,学前教师的态度、师德及职业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稍有不慎就可能对幼儿造成伤害,理解、尊重、责任心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尤为重要。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缺少创新类课程,难以满足新的形势需要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发展是二十世纪末以后的事情,专业课程更多是参考历史较长的高校本科学前专业课程而构建的,普遍而言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基本沿袭传统而设置,主要是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三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五法”,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游戏教程、幼儿园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史等课程,而学前教育领域一些最新开发的课程,如幼儿教师人文素养、幼儿教师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幼儿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幼儿的观察与评估、幼儿教育与社区环境、0~3岁婴幼儿发展与早期教育、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因专业教学的研究不够,把握不准,再加上新课程需要教师尽快地成熟教材,准确把握内容要点,所以普遍按传统“三学”及“五大领域教学”再加“游戏、活动”等课程设计教学。这样的专业课程体系显然是不能满足专业教师应有的知识技能结构与文化素养要求,也很难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专业核心能力中欠缺观察、了解、保育幼儿能力的特别培养
师幼关系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观察、了解、保育幼儿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幼儿尚处于发育期,他们的理解与沟通能力比较弱,更需要教师用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与他们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发现他们出现的细小问题,并能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特别是生活方面的观察与照料,这是幼儿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要求。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该专业的学生自身年龄小,许多还是独生子女,走进幼儿园的时间有限,零距离观察幼儿、与幼儿直接沟通的机会很少,很多学生对幼儿的了解、沟通,主要基于他们自发对幼儿的喜爱。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设计组织幼儿园集体教学游戏活动时,积极主动形式多样,容易得到孩子们的接纳和喜欢,幼儿园也比较认可,但在生活照料、针对幼儿个别学习活动时,很多同学就不知如何动手,特别是面对个性强的孩子更不知如何进行沟通管理。这些现象恰恰反映出在专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着“重教育,轻保育,重集体,轻个体”的不平衡问题。
(四)专业教师素质结构不能适应专业标准的要求,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队伍比较年轻,绝大部分为近年新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拥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学上也认真投入,对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是由于教师普遍缺乏幼儿园实践背景,在教学上讲专业理论比较深入,但在联系幼儿园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性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开展幼教实践活动方面,缺乏亲身感受性的教学经验,常常出现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按照新形势下职业教育的要求,这样一长一短的专业素质结构已经严重影响对学生的培养,急需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具体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培养的是全科幼儿教师,他们不仅要充分了解“三学”“五大领域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还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但目前承担这些技能课的教师普遍是本专业技能较强,但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了解非常欠缺,因而开展教学时不能将学前教育特点与才艺技能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推进学前教育专业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路
(一)必须把幼儿为本、师德为先的基本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首先确立幼儿为本、师德为先。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幼儿为本、师德为先是对其职业的特别要求。幼儿为本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的幼儿教师要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健康地成长。师德为先就是要求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必须做到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能够担当起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促进者的责任。为此,第一,强化入学专业教育,利用多种形式使新生懂得,学前教育作为人生开端的教育,对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性等一生的发展起着全面奠基的作用,形成初步的专业理念。第二,通过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学等课程,强化师德理念与职业理想追求,通过课堂理论讲解、社会现象分析、深入教育机构实际观察、个人道德践行直接体验等,促使个人行为修养的不断提高。第三,强化专业实践类活动,扩展加大见习、实训、调研、实习,借助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对幼儿、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全面认识,解决学生思想上由单纯喜爱孩子到理性认识学前教育职业理念的转变,形成对学前教育的职业热爱。
(二)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切实处理好必需、够用、拓展的相互关系
培养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幼儿园教师是许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主要特色,但参考教育部对高职高专总学时的设计要求,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新要求,需要我们紧跟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对传统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与优化,不断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理念、新思维,国内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探索的最新成果,以不同形式完善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第一,增设必要的自主选修课,提供形式多样的专业或非专业课程,利用通识课、公选课、讲座课等平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课程,拓展知识与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第二,针对沿用传统课程过多、缺乏创新这一问题,应利用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源,与幼儿园一起研发新课程,特别是优先考虑适应新形势要求的一些课程内容并将其成果运用于课堂;第三,坚持专业理论课“必要、够用”的原则,结合培养目标实时优化课程设置,该增设的一定增设,该删减的一定删减,构建较为完善的专业理论体系。
(三)遵循保教结合的教育原则,提升对幼儿观察、了解、保育的专业能力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其自然科学的规律,作为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遵循这些规律,特别是要准确把握“保教结合”的整体概念,即“保”和“教”是教育整体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会对幼儿产生不同影响。保育是教育的基础,在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施教育。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基本以培养专任教师需要的知识、能力为主,学生普遍对幼儿保育知识了解不够,对幼儿观察、了解、保育能力更是缺乏,按照专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全面精通保育和教育工作,以专业行动践行保教结合的原则。因此需要,第一,在目前开设的“学前儿童三学”“五大领域教学法”、游戏活动指导等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加保育知识的渗透,并且最终要体现在考核成绩中。第二,在实践教学环节,分学期组织学生进行幼儿一日生活观察,向保育员或生活教师学习观察、保育技巧。逐步尝试熟悉幼儿,与孩子们沟通,协助幼儿园教师进行幼儿生活管理。第三,部署学生利用假期开展专题社会调查,进入城市、农村社区了解各类幼教机构保教结合的现状,从而直观感受保育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进行分析思考,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四)内培外聘,加强“双师”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决定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发挥好“双师”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幼儿园教师的“全科”特点,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各类教师的培养培训,不断增强专业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第一,可以借鉴许多院校的做法,安排专业教师定期深入幼儿园实践,及时了解学前教育的新动向,全面参与幼儿园的教研、备课、教学(听课)活动,并将深入幼儿园作为对教师的一项制度要求,以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综合能力。第二,从现有教师中进行转型培养,选送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有才艺技能基础的青年教师到区外著名的学前教育专业进修培训,安排他们参与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逐步使他们成长为熟悉专业的技能教师。第三,与各类幼教机构建立长期广泛的联系,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优秀幼儿教师参与专业教学,举办专题讲座、讲授课程相关内容、开展实践课程指导等,用他们的所长弥补自身的不足。第四,建立与其他基础教育学院、少儿活动中心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艺术类社团的指导教师,共享教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各类才艺教师在学前教育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社会的快速发展急需优质的学前教育,急需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师资,我们必须适应形势需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指南,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把学前教育专业打造成为社会输送“理念新、懂理论、技能强、有特长”的专业化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