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时间:2022-07-12 11:04:51

导语: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议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和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体现生活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习数学是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情景

《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体现生活的教育理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习数学是一件触手可及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我作为一线一名普通的教师,长期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现把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交流如下:

一、数学教学情景生活化

所谓数学情景生活化就是根据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原形、活动情景和矛盾冲突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角色,做课堂的主动参与者。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教学“旅游费用”时,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题,“国庆节到了,淘气一家出去旅游,在黄山景区,他们看到景区在旅游季节推出以下两种购票方案,A方案:大人票:100元/人,儿童票:60元/人;B方案:团体票(5人或5人以上)80元/人,淘气家有4个大人,2个小孩,怎样买票最合适?”同学们顿时活跃起来,各抒己见,学生在学习“旅游费用”时就不感乏味了,他们就会满有兴趣的进入社会生活之中。并且通过类似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体会到学好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无形当中产生了学习数学的动力。

二、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

所谓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就是根据数学教学方法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把学习数学知识、探讨教学问题的教法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去,以生活化的教法学习数学。数学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新课标所提倡的生活化教学方法是以“任务型教学方法”为主。所谓“任务型教学方法”就是教授每节数学课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和达到的水平的方法。学生每节课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是很多的,而学习数学知识的惟一目的是数学知识要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因此说在数学教学中应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导,采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如在学习一年级数学《圆柱、正方体、球的认识》时,本课的任务就是认识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球,我改变了原来的教法,采用了符合学生生活和认知规律的教法来学习本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看(看圆柱有什么感受)、找一找(家、学校有那些是圆柱)、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又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动促思,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无负担中学”。整节课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法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空前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十分显著。

三、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化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包罗万象,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资源。因此,我打破了数学教学的狭隘框框,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事例等入手,贴近学生找数学,使数学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更有亲切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如学习《10以内的数》时,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些数。于是,我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学生们积极进行调查,他们从手表、电视、温度计等上面找到了数学,内容之丰富,热情之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再如教“左右”时,我发出口令,让学生随着我的口令来做各种动作:“抬起你的左手,抬起你的右腿”等。随着学生们的动作的熟练,我口令的难度也在加大。

又例如我在教学《确定数的位置》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我以游戏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游戏中概况、归纳、总结出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结合生活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1):你能找出(2,1)这个位置上的是哪位同学么?你能说出你的位置吗?活动(2):公园一日游,找出各景点的位置。活动(3):摸奖,按照摸出的纸条(5,2)等找到所在的方格,点开,按上面的说明领取奖品。

通过这些游戏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了新知,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四、数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语言是师生进行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中介。对于成人化、专业话的数学语言,使数学教学远离了儿童精神世界和丰富的社会生活,变成了索然寡味的说教,而生活化的教学语言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这样,会激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使他们乐于学。例如我在教学《数的奇偶性》时,我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判断,如淘气和笑笑在旅途中经过一条河,船停在北岸,他们划一次划到了南岸,来来回回划了11次,这时船停在()岸?这样的例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探究的兴趣浓,课堂成了学生争辩、探究的课堂,教师只是参与者,组织者。

五、把数学带进生活

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数学联系就是要引用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态度、数学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内容要体现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要充满生活气息。这种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课内外互相延伸,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进行了调查研究的科学态度。而这样设计联系,其实能较好地实现“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了圆锥的体积这一课后,我把学生带到操场,让他们测一测,算一算墙角的一堆沙的体积,并算一下这堆沙填进跳远用的沙坑里够不够?学生的兴致很高,有的动手测量,有的拿本记录,有的出主意,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这些活动的设计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活动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勇于观察,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在生活中学习,并调动学生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真正实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宗旨。

【作者简介】韩梅(1966- ),女,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回族小学高级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心理学会会员。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376+98=?既可以376+98=376+100-2,也可以376+98=374+(2+98),而对376-98=?既可以376-98=376-100+2,也可以376-98=100-98+276。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举例――妈妈买饮水机用了376元,买衣服用了98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衣服用了100元,就用了376+100,可衣服比100元少了2元,所以要376+100-2;或者妈妈带了376元,买东西用了98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276元,付了98 元,应找回2元,所以有376-98=100-98+276=278元。

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膨胀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二、捕捉生活素材,体会数学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贴近他们的生活素材。

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 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实际问题。学生认识了体会了才能准确应用。

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小插曲: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兴趣

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

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3人旅游,现在要买13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10=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钱买不回13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又如:在教学乘法后,我让学生猜一道题:有两对父子去吃饭,可是服务员却给他们发了3双筷子,这是为什么?再问:同学们都知道4×5=20,现在只有10盆花,要求摆成5行,每行4盆,该怎么摆?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的实践活动课中,事先真正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们都喜欢什么节目,初步让学生体会到收集,整理信息方式,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明白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学生比家长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节目等。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数据整理中,获得了更多的信息,同时,班内回报交流过程,也是数学交流提高过程。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多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生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数学技能生活化

数学技能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地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例如,一年级的“圆柱和球的认识”,通过看一看、找一找(盒中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摸一摸(圆柱的形状有什么特点)、比一比(象棋、硬币、铅笔、筷子是圆柱吗?鸡蛋、灯泡等的形状是球吗?)、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柱或球?)、滚一滚、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动中有学”、“玩中有学”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

二、数学语言生活化

数学语言以其准确、简明、抽象等特点正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号和降水概率,各种统计图表、比例、分数等符号向各行各业普通老百姓传递大量的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里。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感受和拥有使用符号的能力。

用字母表示数在小学阶段是一个难点。从具体的量到抽象的数,是不容易掌握的。而经人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每个字母代表某个范围的数,一般来说是可变的,这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例,从具体的、确定的数导入用字母表示数,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习惯写法,引导学生学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训练学生把用语言叙述的数量关系改写成含有字母的式子。例如: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5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根据数学关系:路程=速度×时间,路程=40×50=200千米。如字母表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t小时行了多少千米?根据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用s表示路程,那么s=40×t,略写成s=40t,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用字母表示数的能力,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数学应用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例如,在学生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我出了这样一道题:“我今天去买苹果的时候,看见苹果摊上有三种不同的苹果,单价分别是每千克8元、4元、2元,我拿了3张10元的人民币付款,又找回了6元,我如果既可以买一种,又可以买两种,还可以买三种,有多少种买法?”

结果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出了16种方案。

又如,在教小数加减法时,我出了一道这样的题:

下面是儿童公园的一些活动项目:过山车(每人每次5元),双人飞天(每人每次35元),太空船(每人每次3元),惯性滑车(每人每次45元),小火车(每人每次2元、团体10人以上每人每次15元)。如果每人给20元游乐券,设计出你的游玩方案。

这样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起每个学生都参与设计的兴趣,让学生灵活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难度较大、覆盖较广的练习,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点,又能展开想象的翅膀,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数学思维生活化

数学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数学化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并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必须以具体生活为载体。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而又充满智慧的氛围,让学生在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时,鼓励他们采用探索的方法,经历由已知出发,经过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合作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不是采用“告诉”的方式。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可以让学生计算下面一道题目:“新学期开始,老师发给学生每人3本数学本、2本作文本,全班50名同学一共要发多少本子?”学生列出如下算式:(3+2)×50;3×50+2×50,引导学生认识这两种算法虽然不同,但结果一样,即(3+2)×50=3×50+2×50,这样,就可以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的有关概念、法则,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在不断的训练中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实验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摘 要:作为一名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进入他们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作用,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主动地从自己的生活中汲取数学知识。

关键词:农村小学 生活化 数学教学

作为学生教育的引导者的我们,要经常为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生活经历,大胆动手改变教材的编排体系,精心裁剪教材的例题,重组农村小学数学的,运用各种切合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内容。下面谈谈我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做法: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生活化

在教学方法上我坚持运用启发式教学,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景,尽最大努力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农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调动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始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为最终目的,我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农村学生有城里学生所不具有的优势",要求他们敢于质疑,积极地进行思维的求异性的训练。我在数学教学时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归纳,从而促进自我发展。我在教学手段上,特别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相信这样一条"动起来,更精彩"的原则,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他们初步养成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后;讲圆的画法时,让学生想一想,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来画过不要求大小的圆的?孩子们的思维的火花被激发开来:有的孩子说我用铲锹的两个尖角在泥地上画过圆的,有的说我用钉子和稻草来在地上画过圆的,还有的说我利用脸盆的边缘在废报纸上来画过圆的……再让学生借助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后,利用剪刀等工具动手画圆,剪圆,再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议一议,同桌讨论交流,从而准确地找到圆的圆心、半径、直径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多种感观参与这堂课的学习当中来,这样学生所获知识印象深刻,掌握的效果好。虽然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不象城里小学那样好,但我在教学还是尽量地使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优秀的课件,将有的数学教学内容化难为简,还增加教育教学的现代气息,开阔了孩子们的眼界,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教学内容应生活化

虽然教材的教学内容是已经呈现在书上了的,但我在数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我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因地制宜地转化旧观念,做到"不唯书,不唯上,要唯实",大胆而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是考虑到农村小学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自我的聪明才智的体现。如在数学"按比例分配时"我将例题改为农村孩子常见的配制农药的问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明家要为禾苗喷农药,买药液20克,药和水之比是1:100,问可配多少药水?需要多少水?"这样的问题在我们农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信手拈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高涨,纷纷动手操作,这样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好,也可以为将来培养的新式农民,懂科学种地的农民。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时,我们老师要从多方面寻找数学素材,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应用数学,真切感受"生活到处有数学"。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的能动性将大大提高。

三、数学应用应生活化

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在教完"圆的周长和面积"后,让学生到操场测一测学校操场的周长和面积,体会一下跑道的周长和运动场的面积的面积分别是指什么,该怎样来求,联系学生的实际,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跑一跑,看一看,测量一下,体验周长和面积具体指的是哪些。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一种快乐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数学作业设计应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就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精心设计作业,考虑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使作业与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应体现农村生活的特色,抓住农村孩子的生活细节,真正体现农村学生的需要,我们教给他们生活中的数学,才是孩子们自己的数学,也才是孩子们需要的数学。小学数学源于孩子们的生活,又必须回归于他们的生活,这样的数学才富有活力。我们每一个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时,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着眼孩子们的未来出发,教师应多设计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真正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

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生活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思维得到真正的启迪和拓展。

一、数学教学应该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一切数学知识都是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二、数学教学怎样生活化

数学教学怎样生活化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了解生活。课本中的概念、定理都是生活实践的总结,他们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题意,强化逻辑思维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图形对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注意它的同学却不多。

2.演练、再现生活。每一种数学知识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数学知识距学生生活较远或很抽象,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情景的创设再现例题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从而较好地理解数学。

3.实践、体验生活。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景,把课本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领悟、加深理解。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课本对分数的定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对于“平均分”,如果仅限于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握,可能学生的感受不大。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些规则图形,让他们将这些图形切割或划分成相等的两份、三份的操作来初步理解什么是“平均分”。

三、生活中孕育着数学教学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皆数学,因此我们应当寻找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1.联系学校生活学习数学。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在这座舞台上发生的琐碎小事,可以引入到学习中来,其实儿童很早就从游戏中学习数学,学习计算。教师应成为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数学的桥梁,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数学。社会这一广阔的天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是培养学生重新求异的试验田。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精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由发展的活动。如学了统计知识,可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或模拟一次体育测试,运用数学知识完成统计表或统计图。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数学。家庭是儿童学习数学的第一场所,在这里儿童获得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家庭生活的特点,巧妙设计数学教学。如学习了“元、角、分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做一次家庭采购员。学习重量单位“克、千克”后可开展“我在家中巧用克、千克”的课外活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可让学生在家中使用“平均分”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实践和操作能力也迅速提高。

作者单位: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双龙镇同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