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6 10:51:20
导语:在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探讨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一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1通过教学研究促进课程发展
1.1课程定位
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能胜任社会体育指导、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等社会体育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既然培养目标已经确定,下面就是怎样达到目标的问题。要达到目标需要从体育保健学角度来讲就是课程改革定位问题。根据郑州轻工业学院07、08届的专业毕业生去向调研发现:75.2%的毕业生在毕业生在体育(俱乐部)及相关的工作,24.8%的毕业生从事的其他工作。因此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毕业生去向将体育保健学定位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1.2教学内容
对一门课来说,教什么的问题其实就是教学大纲的内容。根据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制定教学大纲。同时课程改革目标和要求本身就是教学大纲的一部分,是对教育目标和课程改革定位的思考和取舍。要培养掌握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应用性人才,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考虑学以致用,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过去在制订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时,由于当时学生培养目标不明确,只能采用其他学校社体专业的教学大纲。现在经过七年的摸索后,专业培养目标已经确定,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中指出掌握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之一。删去了一些内容,如健康概述、运动与环境等,也删去了运动与营养一章,因为内容与运动营养学内容重复。保留了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按摩和运动康复五大部分,将医疗体育变为运动康复,原先的医疗体育侧重于医院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侧重于亚健康人群的运动锻炼。
2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教师教的方法。教学是一个过程,是师生间共同的合作活动。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有一句话说得好,教学是需要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不能创造,但教学方法是可以创造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但总原则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作为主体与客体关系中的地位、能力、作用和性质,核心是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自由个性。
2.1案例教学
运动性疾病是运动中常见病症,包括运动型腹痛、晕厥、痉挛等。在学习这些病症时,需要了解病症的病因、症状、处理和预防,如果按照书本内容使用讲授法从这四方面讲,课堂效果不好,学生不爱听,在今后工作中遇到相同情况时,学生可能已经忘记。体育保健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解并不等于就能够应用。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疾病形成一个生动全面的印象,便于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提出一个问题:运动中扭伤踝关节后,病理、处理和康复。在回答这道题时需要用运动损伤的处理和康复两个章节的内容。目前毕业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方希望招到人可以直接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将文字、图片与音响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和案例教学一起,多种信息输出方式结合,能够营造更加真实的教学情景。体育保健学运动损伤中有大量关于各关节部位解剖结构的图片,特别是膝关节,骨、肌肉、关节的形态非常复杂。过去在教学中主要使用黑板、挂图、模型等。由于主要靠手写板书,课堂内容较少,挂图较小,效果不太好。口头和挂图讲解是一种直观、静态的展示,不够生动,像体育保健学这种讲解运动的学科,动态展示效果更好。但教师要注意通过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要与学生有效互动,通过互动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反应。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所需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使用图片、动画、录像等载体来体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增加了授课内容,缓解了课本授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在运动按摩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播放各种按摩手法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了解按摩技术。
2.3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课程网站,把各类体育保健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网上做题和提问。增加技能录像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3转变教学评价方法
改变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增加期末成绩中实验成绩和课堂表现所占比例。实验成绩占30%,课堂表现占20%。体育保健学这门课程改革的实践内容较多,比如急救,运动按摩,需要认真学习掌握。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测试教学效果,对教学工作进行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检查和评定成绩,可以督促和鼓励学生复习功课,巩固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内化,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调节学习行为,使教师获取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明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过去体育保健学以知识掌握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以试卷成绩和平实出勤成绩来评价学生。现在体育保健学考核通过评价体系的改变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应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社会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改革建设,在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申请课改课题,以研究促发展,即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也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
作者:李展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系
摘 要 在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对体育保健学进行课程改革,通过对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新举措与方法。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保健学 应用型人才 课程改革
近年来,为顺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已发展至大众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对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新要求。应用型人才是指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1]。为加强黄淮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2014年申请了相关课题,经过课题组一年多的教学实验,对体育保健学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体会和看法。体育保健学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学生培养的视角,以黄淮学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为例,对体育保健学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
一、通过教学研究促进课程发展
(一)体育保健学课程的特点
黄淮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体育保健学课程是向学生传授保健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学生走上体育教学、大众健身辅导等岗位做足充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储备,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
要培养熟练掌握体育教育方法、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制定教学大纲时必须考虑教学内容无疑是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得上的知识。现在经过几年的探索,黄淮学院体育系重新修订了2013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新教学大纲中指出掌握健身指导与服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之一,删去了一些内容,保留了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损伤、运动按摩和运动康复五大部分,将医疗体育变为运动康复,原先的医疗体育侧重于医院的康复治疗,运动康复侧重于亚健康人群的运动锻炼。
二、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工作在确定了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就成为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
(一)案例教学法
体育保健学是运用现代医学保健知识和方法,对运动者进行医学监督,以达到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增进身心健康、防治运动性伤病并促进运动能力的提高的重要作用。运动性疾病包括运动型腹痛、晕厥、痉挛等。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某一疾病形成一个生动全面的印象,便于记忆。例如运动中扭伤踝关节后,病理、处理和康复。目前,毕业后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用人方希望招到人可以直接用,因此,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文字、图片与音响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教学和案例教学一起,多种信息输出方式结合,能够营造更加真实的教学情景。口头和挂图讲解是一种直观、静态的展示,不够生动,像体育保健学这种讲解运动的学科,动态展示效果更好。可以使用图片、动画、录像等载体来体现教学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缓解了课本授课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在运动按摩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播放各种按摩手法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了解按摩技术。
(三)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教师可以在网上建立课程网站,把各类体育保健学资源共享。学生可以在网上做题和提问。增加技能录像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慕课、微课等形式的教学体验活动,进而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三、转变教学评价体系
改变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增加期末成绩中实验成绩和课堂表现所占比例。实验成绩占30%,课堂表现占20%。体育保健学这门课程的实践内容较多,比如急救,运动按摩,需要认真学习掌握。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是测试教学效果,对教学工作进行平衡的一个重要部分。检查和评定成绩,可以督促和鼓励学生复习功课,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内化,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使教师获取教学情况的反馈信息,现在体育保健学考核通过评价体系的改变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应用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体育保健学的课程改革建设,在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面进行研究,同时积极申请课改课题,以研究促发展,既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也提高了本专业建设水平。
摘要:加强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建设,贯彻“体医结合、服务健康”的指导思想,是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本文简要介绍了“体医结合”体育康复保健的医疗保健思想,同时,结合医学与体育的目标,提出了加深医学院校学生对医疗体育以及体育功能的认识,分析了医学院校“体医结合”,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思路和改革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医学院校 体育康复保健课程 医学保健 研究
医学的目标是维护健康,防治疾病,体育的目标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所以,可以说医学和体育在促进健康上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体育为健康,医学为健康,医学和体育共同担负着维护健康、增强体质的任务。人类需要健康,健康不仅需要医学,同时也需要体育,体育与医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是新形势下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针对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进行了简要探讨。
1.“体医结合”体育康复保健的医疗保健思想
我国的保健体育历史悠久,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体育康复保健的医疗保健思想,千百年来,随着医学与体育水平的提高,我国传统的保健体育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扬。近些年,我国的保健体育不仅增添了许多丰富的内容,保健体育的方法也不断增多,如我国传统能够的保健体操五禽戏、易筋经、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现已成为人们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有效手段,祖国医学防病健身、延缓衰老的一份宝贵财产。如:“八段锦”,有病时可选择相应的术式进行锻炼,依据中医辩证治疗康复,无病时可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中华医学的医学康复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育康复保健观念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医学将从历史的临床治疗学拓展至更多的专业学科,如“康复医学”、“健康医学”、“预防医学”等,体育健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将越来越高,逐步发展为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体育锻炼不仅是为了增强体质,健身防病,祖国医学已经把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医疗康复手段,运用在康复治疗上,随着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健康医学的不断发展,体育康复保健的医疗保健思想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目前,针对医学体检、体质检测的体检报告,指导个体有针对性地锻炼,已经在我国悄然兴起。有关专家因人而异开出体医结合的运动处方,将体育运动与康复保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据《中国体育报》报道,随着医体结合健身中心的相继开业,前去测试和咨询的人群络绎不绝。这种体医结合的健身中心,不仅说明了我国的医学发展领域的不断拓展,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对于健康保健越来越重视。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患“文明病”、“富贵病”的人们越来越多,许多人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其实就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个特殊阶段,如临床医学上的更年期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疲劳综合症、神经衰弱等等属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如果到医院体检,各项指标结果尚属正常,但是,如果不能够及时纠正,在日程生活中忽视这些症状则会导致健康状况每日愈下,直至引起疾病甚至死亡。目前,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已经有许多,亚健康疾病不容忽视。实践证明,通过保健医生、心理医生的健康指导,再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就能有效的控制亚健康疾病,并能够使患者早日恢复到正常的状态。通过体育锻炼有效干预人们的生活,不仅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预防和延缓亚健康的发生。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康复保健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促进人们寻求健康生活。
2.医学院校“体医结合”,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思路
医学院校大力推进医体结合,是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加大力度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何以医为本,体医结合,医学和体育相互融合、渗透,使体育更好地为医学健康服务,打造独具特色的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因此,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医学院校应建立一个由体育专家和医学专家组成的教改小组,在学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制定教学改革方案,大力推进体育康复保健课程。另外,要想加大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力度,需要明确体医结合培养目标。体育和医学在培养目标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那就是都是为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那么体育和医学目标也应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医学院校体育的培养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应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体医结合、医体渗透必需的运动技能,掌握面向医学、服务健康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体育医疗保健方面成为高素质复合性人才。因此,医学院校应在体育康复保健课程中,要向学生进行系统的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卫生保健、保健体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教育,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医体渗透、医体结合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而懂得体育锻炼、开展保健体育的重要性。同时,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科学地指导,使学生熟练掌握一些保健体育的手段和方法,能够帮助他人进行针对性的锻炼。
在教学内容上,要打破传统,扬弃竞技体育的一些常规,在体育康复课程教学模式要有突破。体育康复课程体医结合的课时,应保持在体育课总课时的百分之六十。体育康复保健课程课内应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以及体医结合意识,课外应注重健全人格的教育以及互教互学的能力。另外,周末、节假日可以在校内或社区组织学生开展保健体育培训,使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指导测试者健身,这种早期接触社会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还能够巩固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教学改革,必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健康观,使学生克服重医学轻视体育锻炼的倾向。医学专业人才除了专业技术精湛、专业知识精深以外,还应学会怎样指导别人通过体育锻炼去健身,在实际工作中,既能够开药物处方,也能够开出运动处方。另外,在安排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教学内容时,既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人爱好,也要照顾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必须安排大众健身操、体育舞蹈太极拳、太极剑、练功十八法等必修内容。对课程比较多的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教学要统一安排课程,制定一定的健康合格标准,保证学生喜欢体育,了解体育运动康复方面的知识,努力促进自身体育康复保健整体水平的提高。
医学院校体育康复保健课程改革,是医学院校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医体渗透,体医结合,关键是要找准结合点,医学界除了要懂得手术、药物治疗疾病,还要学会采用医疗体育,体育康复保健方法使病人早日康复,医学院校的学生如果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将所学的体育康复保健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身体力行地帮助患者通过体育康复保健恢复身体健康,这对于健康医学的发展,培养实用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